【虛擬網遊】網遊之全球在線 作者:笙簫劍客 (已完成)

 
daya 2017-4-3 05:05:40 發表於 遊戲競技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357 2762091
daya 發表於 2017-12-9 00:07
第一千二百章 軍從西面來


「吧嗒」一下。

歷盡艱難險阻,騎兵隊正終於將鐵鏈掛在弩箭末端的定製鐵環上。

完成任務之後,隊正長舒了一口氣,環顧四周,一隊百人,還能站著的不過四人,剩下的或是被殺,或是重傷倒地。

見到隊正看過來,地上的傷員咧嘴一笑,「隊長,你們走吧,別管我們。」來路艱難,回去自然也不易。

想要帶著他們這些傷員衝出去,幾乎是不可能之事。

接任務時,他們就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隊正卻是極為硬氣,二話不說,背著一個傷員就衝了出去,剩下的四人見此,有樣學樣,一人背一個,冒著箭雨,往來路奔去。

能否活下去,只能聽天由命。

遠處的師團長見了,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不錯,這才像我手下的兵。傳令,派一隊人上去接應,剩下的提供火力掩護。」

「諾!」

說話間就有一隊騎兵衝了出去。

前排騎兵則一一彎弓搭箭,向城頭傾瀉箭雨,干擾敵軍進攻。

城頭守將見了,寒聲說道:「還想走嗎?攔下他們!」如果讓敵人這般來去自如,那大周軍的臉面就要被丟盡了。

「諾!」

雙方互相傾瀉箭雨,打得不亦樂乎。

或許真的是上天庇佑,在如此密集的箭雨打擊下,十名騎兵竟然全部跟接應部隊成功匯合,沒有一個掉隊。

城頭守將見了,臉色陰沉。

真正讓城頭守將色變的還在後頭,在騎兵回來之後,大夏禁軍又有了新動作。只見八頭最高大威猛的鐵甲獸,套著套桿,拉著鐵鏈,開始動起來。

長長的鐵鏈一下繃直。

至此,大夏禁軍的秘密武器才算露出全貌,竟是要通過鑽入城門的弩箭,配合鐵甲獸的蠻力,將城門生生拉倒。

「喝!」

八頭鐵甲獸在騎士的指揮下,統一發力,往前衝去,蹄子因為抓地過猛,甚至將大地都踩得往下凹陷,可見力氣之大。

「哞~~~」

鐵甲獸頭部微微前傾,前爪用力抓地,艱難前進。

在鐵甲獸的猛力拉扯下,城門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門栓已經開始變形,顯得不堪重負。

見此,城頭守軍臉色大變,他們這才看明白敵軍的真正意圖。

「將軍,怎麼辦?」

想到如果城門被拉倒,二十萬大夏禁軍衝進城來,大周將士就臉色發白。

城池守將也是束手無策。

那鐵鏈油潑不進,對箭矢更是免疫,就算用石塊砸,因為鐵鏈已經繃緊,石頭撞上去就被彈開,根本無濟於事。

唯一的辦法似乎只有主動出城,可這也是最糟糕的辦法。

「嘎吱~~~嘎吱~~~」

就這麼一會兒,城門已經完全變形,眼瞅著就要被拉塌。

「沒辦法了,準備戰鬥吧!」城池守將知道,他們已經無力阻止敵軍破城而入了,唯一的選擇,就是在城內跟敵軍拚殺一場。

聽將軍這麼說,周圍將士的臉色就是一變,眼神不安地轉動。

憑他們七萬人,怎麼可能打得過二十萬大夏禁軍?就連朝廷最強的御林軍,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都被大夏禁軍打得狼狽不堪。

更何況是只有敵軍三分之一數量的他們,真要打下去,必死無疑。想到東門還沒被堵住,已經有將士在謀劃,到時如何順利脫離戰鬥,往東門逃跑了。

「轟隆!」

西城門最先不堪重負,轟然倒地。

「衝鋒!」

第二軍團軍團長馬超,長槍一揮,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殺!」

接到軍令,一隊隊騎兵如洪水一般朝城門衝去,對頭頂射來的箭矢視若無睹,在絕對的數量面前,箭雨已經無法對大軍構成太大威脅。

浩浩大軍,奔走在青石板街道上,發出「噠噠」的聲響。

街道盡頭,大周軍倉促結陣,膽顫心驚地看著奔騰而來的大軍,腿肚子都在打顫。大夏禁軍的赫赫凶名,實在讓人膽寒。

這是一場完全不對稱的戰鬥。

幾乎就在同時,南北城門也跟著告破,第三軍團、第四軍團跟著殺進城中,三路大軍就像比賽一樣,勢必要在城中掀起滔天殺戮。

城外的霍去病見了,神情甚至不見一絲激動。

這樣的結果早就在他預料之中,對禁衛軍而言,拿下平山城只能算是熱身,接下來他們還要在整個京都行省,掀起滔天巨浪。

僅僅一上午,平山城就被大夏禁衛軍徹底拿下。

事實上三大軍團在城中廝殺不過一小時,大周軍就徹底崩潰,再無戰意,或是投降,或是往東門逃去,毫不戀戰。

城池守將在亂軍之中,被活活踩成肉醬。

幹掉守軍之後,大夏禁軍沒有猶豫,直接一把大火,將城中十餘個大型糧倉燒的一乾二淨,一粒糧食也沒留下。

火焰直衝天際,帶起滾滾濃煙,隔著老遠都看得到。

大周朝廷簡衣縮食,好不容易從百姓手裡搜刮上來的糧食,就這樣被付之一炬,城中百姓見了,心疼的直流眼淚。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雖然大晉王朝跟中原行省都缺糧,但是帶不走,那也只能燒掉。

沒了這批糧草,大周在大晉的軍事行動已經難以為繼,基本宣告大晉之戰的半途夭折。在這種情況下,大周如果還要強攻大晉,只能自討苦吃。

更重要的是,大夏禁軍的破壞力才剛剛開始。

燒掉糧草之後,大夏禁軍毫不留戀,在城中飽餐一頓之後,帶著戰俘,如潮水般退去。這批戰俘,就是大夏禁軍敲開其他城池的秘密武器。

接下來兩天,大夏禁軍再接再厲,又拿下三座城池,無一例外,這些城池都是沿途設下的糧草中轉站,整個被一鍋端。

三天時間,大夏禁軍的軍糧丸連一粒都沒用,都是就地解決。

在霍去病的指揮下,吳起派來救援的大軍只能跟在大夏禁衛軍背後吃土,連禁軍的影子都看不到。

這一下,大周徹底慌了。

大夏禁軍掀起的恐懼浪潮,由西向東,迅速擴散開來,如果不是大夏軍有不擾民的傳統,怕是已經引發流民浪潮。

就算如此,也是人心惶惶。

就連邯鄲城的百姓都開始心驚膽顫,害怕一覺醒來就成了亡國奴。算算時間,以大夏禁軍的推進速度,最多還有兩天,就能殺到邯鄲城下。

就在此時,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八月十三日,快要走到邯鄲城的大夏禁衛軍,突然饒了一個大彎,竟然繞過邯鄲城地界,一路急行軍,向京都行省跟大清交界的邊境殺去。

似乎邯鄲城,有讓大夏禁衛軍忌憚的存在。

「這是怎麼回事?」

劫後餘生的邯鄲百姓,直感到莫名其妙。生活在天子腳下,邯鄲百姓中不乏消息靈通之輩,知道邯鄲城除了三千近衛,就是都城警備師團。

這點軍隊,根本不會讓大夏禁軍忌憚才對。

有人開玩笑說道:「難道是王上威名,讓敵人怯戰了嗎?」說這話的人,自身都不相信,他們的王,能有這樣的威名。

就算是夏王,都做不到這一點。

這件事成了邯鄲城最大的謎團,只有少數幾人才知道內幕。

…………

邯鄲城,王宮。

得知大夏禁衛軍突然繞開邯鄲城,帝塵遺憾地嘆了一口氣。

原來,就在大夏禁衛軍威風八面時,帝塵終於請到援軍,正是來自秦、唐兩國的禁軍。

兩國承諾,如果大夏禁衛軍敢來攻打邯鄲城,兩國禁軍就將立即傳送至邯鄲城,打大夏禁軍一個反包圍,挫一挫大夏的銳氣。

這其中,又屬秦始皇最積極。

想來,上次蒙毅跟蒙恬直截了當的拒絕,還是讓這位千古一帝感到很是沒面子,決定要在邯鄲戰場找回場子。

至於說擔心因此跟大夏起正面衝突,兩位帝王卻是早已看透。

華夏區形勢發展到這一步,不管秦、唐兩國是否介入中原大戰,他們跟大夏之間已是再無緩和餘地。

總有一天,雙方要在戰場兵戎相見。

既然如此,早一天,晚一天,又有什麼區別。

讓帝塵等人沒想到的是,他們合謀的消息竟然被山海衛密探偵查到,繼而引起大夏禁衛軍的警覺,根本沒靠近邯鄲城,讓六國聯盟白白錯失良機。

「這人情算是白用了,真是混蛋啊。」

為了請動秦、唐兩國增援,帝塵沒少許好處,費了好大勁才說服兩國,正式介入中原大戰。不曾想,最終竟是這樣一個結局。

對傳說中的山海衛,帝塵首次刮目相看。
daya 發表於 2017-12-9 00:07
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大清滅亡


除了懊惱跟遺憾,帝塵還將面臨更艱難的局面,此番征伐大晉無功而返,接下來的大周,將如何應對大夏的攻擊?!

「六國聯盟,也該拿出誠意來了。」

帝塵望著掛在牆上的華夏區地圖,若有所思。在大周無法獨自對抗大夏的情況下,唯有加強聯合,互相抱團取暖,方可求存。

雖然憋屈,卻已經是眼下唯一可行的辦法。

…………

八月十三日,就在大夏禁衛軍繞開邯鄲城的當天,韓信率領豹韜軍,正式挺進大晉王朝,距離落鳳城只有一天路程。

得報,廉頗再不敢留守鳳堡峽谷,帶著損兵折將的御林軍匆匆向東撤去。

不曾想,被丟棄在落鳳城郊外的一萬大夏禁衛軍步兵,突然衝了出來,無所畏懼地攔住御林軍東去之路。

緊接著,駐紮在鳳堡的大晉禁衛軍在蒙恬率領下,強勢殺出,對御林軍展開圍剿。豹韜軍的先鋒部隊也很快抵達戰場,參與圍剿行動。

這一下,大周御林軍立即陷入四面楚歌。

老廉頗額頭冒汗,根本不敢跟敵軍做過多糾纏,一旦讓豹韜軍整個撲上來,御林軍就得全部交待在這。沒奈何,廉頗只能一狠心,棄車保帥,安排一個軍團殿後,帶著剩下的二十萬大軍,狼狽向東撤去。

經此一役,大周御林軍減員接近一半,傷筋動骨。

鑑於糧草被毀,御林軍損失慘重,大夏豹韜軍又強勢介入大晉戰場,吳起在判斷整個戰場形勢之後,認定已經無法攻滅大晉,請求撤軍。

帝塵得報,無奈點頭同意。

御林軍的慘敗讓帝塵意識到,在大晉戰場,大周軍已經無法掌握主動權,再拖下去,甚至連主力部隊都無法順利回國。

軍隊是一國之支柱,也是帝塵手中最大的砝碼,一旦軍隊損失慘重,動搖的將是一國之根本。

這個險,帝塵不敢冒。

尤其是在眼下這種波雲詭譎的戰爭形勢下。

但是在撤軍之前,吳起還是組織了一波對烈焰軍的強勢圍剿,再次幹掉烈焰軍近七萬餘人,這才心滿意足地撤離戰場。

吳起不愧是神將,目光不僅著眼於戰場,還懂得從戰略角度思考問題。他深知,在大周無法攻滅大晉的情況下,大幅度削弱大晉軍,也能變相起到保護大周的目的,讓大晉無力發起對大周的復仇之戰。

這樣的戰略眼光,是廉頗所欠缺的。

否則的話,在大夏禁衛軍突圍而去之後,廉頗就該率御林軍離開峽谷,或是撤往邊境,或是跟吳起部會合,怎麼也不至於在最後關頭摔了一個大跟頭。

如果不是廉頗夠果決,御林軍可就要遭大禍。

究其緣由,一則廉頗小覷了那一萬大夏禁軍的勇氣,竟然敢只憑這麼點兵力,攔住御林軍的去路。殊不知,大夏禁衛軍從不缺乏拚死一戰的勇氣。

二則廉頗小覷了兵仙韓信捕捉戰機的能力,豹韜軍先鋒那麼快就抵達戰場,不給御林軍留一絲喘息之機,實在太讓廉頗意外。

歸根結底,還是廉頗輕敵。

而輕敵的代價,就是讓帝塵手中最為倚重的一支部隊損失慘重。

隨著大周撤軍,歷時近一個月,大晉之戰終於落下帷幕。

大晉王朝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終於勉強守住國土。經此一戰,烈焰軍被徹底打殘,傷亡過半;禁衛軍也是損失慘重,陣亡近十萬人。

此戰過後,大晉王朝由巔峰時的六十餘萬精銳大軍,減員至不到四十萬。在兵力對比上,甚至已經比不上秦、唐、宋等國,一舉從強國序列跌落。

除了軍隊傷亡,大晉疆域在戰火洗禮下,已是千瘡百孔,民不聊生,流寇四起,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不下一千五百萬金幣。

王朝經濟勢必要經歷一番陣痛,甚至是倒退。

考慮到華夏區的新格局,未來的華夏版圖,已經沒有大晉崛起的機會。

一個王朝,就此衰敗。

…………

雖然打殘了大晉,大周自身也不好過。

百萬大軍出征,耗費糧草物資無數不說,還損兵折將,陣亡二十餘萬人,結果什麼也沒撈著,徒惹一身腥。

更糟糕的是,帝塵還要兌現承諾。

大周準備從大晉撤軍的消息剛傳出來,宋、明兩國就派使節到邯鄲,敦促大周兌現戰前承諾,也就是將荊楚行省割讓於宋,將東海行省割讓於明。

帝塵辯解,說大晉還沒拿下,承諾兌現要延期。

宋、明兩國可不答應,言之鑿鑿,「為大周守住邊境,我們已經做到了。至於說大周有沒有拿下大晉,那是大周自身之事,與兌現承諾無關。」

帝塵啞口無言,還想再辯解,兩國使節卻是直接下了最後通牒,「限貴國一週之內完成撤離,如若不然,就別怪我們不念同盟之誼,強行攻佔。」

這可不是口頭威脅。

就在使節下通牒的同時,大宋禁軍已經圍住了丹陽城;留守建業的大明禁軍也派出五萬人馬,兵臨赤血城。

中原形勢,一下變得緊張起來。

無論是宋太祖趙匡胤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們都深知,在眼下這種局面下,大周已經變得不可依靠,想要繼續在荒野立足,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地盤。

為了拿下一行省之地,兩國是不惜一戰的。

帝塵得報,雖然氣的咬牙切齒,卻偏偏不敢發作。

眼下正是大周最虛弱之時,兵困馬乏,王朝境內全靠宋、明兩國大軍鎮守,一旦他們翻臉,大周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即便大周軍順利回到邯鄲城,帝塵也不敢冒險,將軍隊傳送至丹陽城或者赤血城,跟宋明兩國開戰。

真要那樣做了,只會讓大夏得利。

算計來算計去,這個苦果帝塵是無論如何也得吞下了。

結果忙活一場,大周什麼也沒撈著不說,還陪進去兩個行省,這筆買賣實在是虧大了。帝塵也只能期望,能以此為契機,加強六國聯盟的聯繫。

當然,現在或許該叫五國聯盟,因為大清距離滅亡,也就一兩天的事情。

八月十五日,霍去病率領二十萬禁軍,肆無忌憚地穿過京都行省,正式踏上大清的土地。

接下來發生的事,既讓人意外,也不意外。

二十萬禁衛軍,配合李牧統領的二十一萬鷹揚軍,對游離在京都城外的二十萬八旗鐵騎完成東西合圍。

二打一,八旗軍完敗。

那一戰足足打了三天三夜,六十餘萬大軍在茫茫荒野展開生死交鋒,方圓十里,都能聽到轟隆隆的馬蹄聲跟刀劍碰撞的廝殺。

戰馬嘶鳴,英雄遲暮。

到了第三天下午,二十萬清軍已經陣亡七萬餘人,剩下的也是精疲力竭,士氣低落,銳氣已失。

見此,霍去病跟李牧一同勸降。

在天下大勢面前,非人力可逆轉,既然大夏給了台階下,十三萬清軍沒在做無畏的抵抗,乾脆利落的選擇投降。

清軍中的一些死忠分子,不幸被同伴割掉腦袋,拿去邀功。

次日一早,由霍去病部留下收押戰俘,李牧部則調轉槍頭,浩浩蕩蕩地朝京都殺去。禁衛軍奔襲了這麼久,確實該休息了。

相反,李牧部卻是一直養精蓄銳,渴望一戰。

霍去病還是很會做人的,知道禁衛軍出的風頭,撈的戰功已經夠多了,如果再搶著去攻打京都城,未免有些不會做人。

如此霸道,是會惹人嫌的。

…………

大清王朝,京都城。

得知二十萬大軍覆滅,清廷震盪,人心惶惶。早在一週之前,李靖率領的主力部隊已經轟開京都城牆,殺進城中,跟清軍展開巷戰。

游離在城外的大軍,就是京都城最後的希望。

「現在希望破滅了。」

康熙帝癱倒在龍椅上,說不出的疲憊。

自現身荒野以來,因為有大夏這樣一個鄰居在,康熙就沒過過一天舒坦的日子,整天憂心忡忡,想著如何保住祖宗基業。

可荒野的遊戲規則,對他們這些帝王是極不公平的。

蓋亞給了王城強大的軍力,卻沒給與軍力相匹配的地盤跟權限。好不容易熬到可以介入荒野爭霸,華夏區已經籠罩在大夏的陰影之下,毫無發揮空間。

「難啊。」

康熙發出跟帝塵一樣的感慨。

隨著大夏軍殺進城中,京都百姓看滿清貴族的眼神,都變得跟平常不一樣了,陰測測的,讓人心慌。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想到《左轉》的這句話,康熙心中很不是滋味。

歷史上,漢人對滿人的不滿跟反抗,早在順治年間就料理乾淨,輪不到康熙煩心。眼下的荒野卻是漢人的天下,滿人處境可想而知。

一旦大夏攻佔京都城,京都百姓指不定會放鞭炮慶祝呢。

就在康熙一籌莫展時,時間很快來到八月二十日,這天上午,李牧率領近二十萬鷹揚軍,浩浩蕩蕩地出現在京都城西郊。

京都城陷入難堪的沉默,朝野上下一片死寂。

康熙得報,放棄最後一絲僥倖心理,不願將整個滿清王室拖入深淵,當天就向大夏投降,結束對京都郡的短暫統治。

華夏區,再滅一國。
daya 發表於 2017-12-9 00:09
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貶為庶民


大清滅亡,標誌著這一場中原大戰暫時告一段落。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大夏在保住大晉王朝的同時,連著攻下大漢、大清兩國,成為這一場大戰的最大贏家。

期間,經過連番鏖戰,蒙古大軍徹底擊潰突厥騎兵,順利佔領西突厥汗國。經此一戰,蒙古國的疆域擴大了一半,成為一個橫貫東西的超級草原王國。

僅以華夏區領土面積計算,蒙古國疆域已經跟大夏相當。

隨著大周衰落,如果不算六國聯盟的話,僅以個體論,蒙古國已然取代大周王朝,成為大夏一統華夏區的最大對手。

兩者之間,總有一戰。

…………

八月二十一日,歐陽朔駕臨京都城。

雖然在大周軍撤出大晉時,鳳囚凰已經向歐陽朔正式提出,要將大晉王朝併入大夏,歐陽朔卻沒急著去接收大晉王朝。

一則戰爭剛結束,大晉好不容易守住國土,正是士氣最高時,也是朝野上下最具凝聚力的時候,如果鳳囚凰在這時突然宣佈併入大夏,百姓在心裡上可能會有點無法接受,而且還大煞風景。

二則大晉千瘡百孔不說,朝中還出現割裂,鳳囚凰正在進行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清洗。如果在此時併入大夏,怕是就要半途而廢。

歐陽朔正是要借鳳囚凰之手,將大晉犁一遍,再接收過來。

讓鳳囚凰背「清洗」的鍋,可能會顯得虛偽,但是站在大夏的角度,這是對大夏最有利的方式,相信鳳囚凰也能理解。

而且以鳳囚凰的傲氣,也不想將一個烏煙瘴氣的大晉交給歐陽朔。

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等到鳳囚凰完成大清洗之後,再將大晉王朝併入大夏,彼時大夏就能以「拯救者」的身份出現,平息因清洗產生的後遺症,還能順勢收買人心。

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住一個相對完好的大晉,畢竟歐陽朔也不希望,接收過來的是一個爛攤子。

對鳳囚凰而言,大晉王朝就像是她的「嫁妝」,「嫁妝」的好壞,某種程度上也關係未來鳳囚凰能在大夏走到哪個高度。

相比白樺等人,鳳囚凰到底是後來者。

歐陽朔對鳳囚凰是非常器重的,也給予了很高的期望,自然不希望鳳囚凰剛一加入大夏體系,就惹來非議。

京都城,城西別院。

來到京都城,歐陽朔既沒接見大清王室成員,也沒大張旗鼓地接見大清舊臣,而是窩在一處清淨的別院,低調處理戰後之事。

呆在房間,歐陽朔依然可聽到來自街道的熱鬧喧囂,爆竹聲不斷,那是京都百姓在大肆慶祝,慶祝大夏「收復」京都城。

滿漢之間的恩仇,還真是理都理不清。

就算歐陽朔再如何低調,他的出現,還是在京都這潭池水中激起浪花。無需歐陽朔出面,僅憑他的名字,就能給這座古老的城池帶來威懾。

喧囂的京都城,似乎一下就變得安靜起來。

有句話說的好,叫「人的名,樹的影」,歐陽朔現在已經達到這個境界,僅憑名字,就能辦妥很多人再怎麼努力都辦不妥之事。

就像這次。

歐陽朔雖未露面,僅僅呆在別院,可因為他的存在,大夏派來接收京都城的官吏一下就感到,此前困難重重的工作,一下變得順暢起來。

之前遇到的阻力,似乎一下消失的無影無蹤。

大夏朝廷已經決定,將京都郡併入北疆行省,北疆都護府也將搬遷至京都城。未來的京都城,將定位為王朝在北地的中心城池。

以京都城為中心,輻射整個北方地界。

對這樣一座具有戰略地位的城池,朝廷自然是非常上心的,重視程度,完全不下於接收一行省之地。

京都城還有一點跟其他地方不同,就是城中官吏以滿人為主。

這自然是不行的。

朝廷已經決定,將京都城五品以上官吏悉數撤掉,除留下少數幾位風評較好者,剩下的要麼貶為庶民,要麼發配至其他行省。

這麼做,阻力自然不是一般大,畢竟是砸了人家的鐵飯碗。如果不是有歐陽朔在京都城親自坐鎮,即便以大夏如今之威望,怕是也要出亂子。

除了城中官吏,更棘手的是如何安置清朝王室,尤其是康熙帝。

對此,朝廷有兩種意見。

一種認為,應該參照朝廷對大漢王室的安置辦法,敕封康熙為清王,將其限制在王府之中,以此安撫民心。

可也有人不放心,認為康熙不比前大漢太子劉弗陵,在滿人中間,有著無與倫比的威望,就算限制康熙出行,他也還是會在暗地裡發揮作用。

與其如此,不如將康熙賜死,一了百了。

這種辦法同樣有人反對。

一則賜死一位已經投降的帝王,有失王朝風度二則如果開了先例,只會讓未來的王朝抵抗到底,誓死也不投降。

爭來爭去,最終還是要歐陽朔拍板。

歐陽朔琢磨了一下,敕封康熙為清王肯定是不行的,他決定採取折中的辦法,將包括康熙在內的清王室成員悉數貶為庶民,發配至南疆。

清王室跟漢王室天差地別的待遇,是有緣由的。

其一,前大漢文武官吏基本得到大夏重用,而大清官吏卻要面臨大清洗,如此一來,貶謫清王室成員的阻力就要小很多。

其二,田文鏡、左宗棠等在大夏任職的清朝官吏,全部都是漢人,對清朝並無太深的感情,歐陽朔自然也無就需照顧這些人的感受。

其三,漢武帝在整個漢民族都有著極高的威望,其影響不僅僅侷限於一個中原行省,還輻射整個華夏。

因此,就算出於這點考量,大夏也必須照顧好漢武帝的後人。

相比之下,康熙帝在華夏百姓中的影響,那就要弱很多,就像現在的京都城,拍手稱快者不在少數。

因此就算康熙帝被貶為庶民,除了滿人,怕也沒人出來打抱不平。

當然,歐陽朔也沒做的太絕,敕封康熙帝第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為二等伯爵,算是周全了清王室的臉面。

如此,也能對投降的清軍有個交待。

此番攻打大清,合計俘虜清軍三十二萬,如何處置這批戰俘,歐陽朔還沒急著下結論,只是讓北疆軍負責收押在京都城郊。

軍隊整編,牽一髮而動全身。

歐陽朔準備等到大晉歸附之後,結合大晉軍,再加上此前俘虜的漢軍,來一次系統性的軍隊整編,而非東一錘子,西一鎯頭。

更何況這一場中原大戰,還遠沒到結束之時。

就在歐陽朔坐鎮京都城時,韓信已經率領豹韜軍啟程返回中原行省。短時間內,無論是秦唐,還是大周,都不敢打大晉的主意。

豹韜軍,自然無需常駐大晉。

中原行省剛拿下不久,才真正需要大軍坐鎮。

等到將防務交接給豹韜軍之後,駐紮在洛陽的城衛軍第五軍團,就將回歸山海城。

同樣,將戰俘交給北疆軍收押之後,禁衛軍也將返回山海城。

攻打大清的部隊,除李靖率領飛熊軍暫時坐鎮京都城之外,城衛軍的三個軍團、鷹揚軍的三個軍團以及瀛洲兵團第一軍團,都將陸續返回各自駐地。

看情況,大夏並不準備一舉攻滅大周。

實非不想,而是不能。

在大清覆滅之後,剩下的五國聯盟必定會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五國軍隊加在一起,超過三百萬之數,牽一髮而動全身,不是說想開戰就能開戰的,一個不好,就可能引火燒身。

歐陽朔的策略,是逐一蠶食。

當然,為了加快蠶食進度,歐陽朔也是不惜打出一張接一張的底牌。

這次爆發大戰的地點,正是來自東南地區。

八月二十二日,就在歐陽朔前往京都城的第二天,東南戰區副統帥孫臏,指揮虎賁軍跟湘江軍,合計六十萬大軍,悍然殺進大周江南行省。

剛剛平息的戰火,再次被點燃。
daya 發表於 2017-12-9 20:40
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最尷尬的帝王


八月的南方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就算是清晨,一件薄衫也足以禦寒,對身穿厚重鎧甲的將士而言,這樣的天氣就非常難熬了。

往往在校場廝殺不過半天,全身就像從水裡撈出了一樣。

因此,大夏軍對江南行省的進攻選在了清晨,天剛濛濛亮,虎賁軍以及湘江軍兩大集團軍就趟著露水,以十個野戰軍團為節點,覆蓋了整個江南邊境。

虎賁軍從閩南邊境進擊,張須陀率領湘江軍從江川邊境進擊。

整個陣線綿延上千里。

六十萬大軍組成的鋼鐵洪流,就像一條死神黑線,從江南行省西南邊境蔓延開來,以滾滾向前之勢,要將整個行省吞沒。

跟在大軍後方的,是比陣線還長的糧草補給線。

一大早,江川行省跟閩南行省全境,通往邊境的每一條官道,都被成群結隊的糧車佔據,車水馬龍,吱吱嘎嘎的聲音匯成一段樂章,一眼看不到盡頭。

朝廷連著打了兩場勝仗,士氣高昂,兩地百姓見著運糧隊伍,並無戰爭到來的恐慌,反倒興高采烈地議論著,朝廷又將在哪開疆拓土。

因為是在境內運糧,負責押運糧草的都是臨時徵調的衙役,到了哪個郡縣地界,就由該郡縣派出衙役護衛一段路,甚至都不用出動大軍。

在大夏境內,還沒有誰有膽子敢來劫糧。

至於荒野流寇,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根本沒有出頭之日。

糧車從郡縣出發,就像溪流匯聚成大河,像密密麻麻的血管一樣,往前線匯聚,為前線將士輸送「血液」。

如果不是有通訊羅盤,如此龐大的軍隊,如此長的陣線,根本無法維繫,諸路大軍就像一個個瞎子,只能各自為戰。

通訊羅盤的出現,改變了戰爭模式。

為大周駐守江南行省的,正是神將徐達率領的四十萬大明禁軍。徐達用兵之老練自然毋庸置疑,從大周霸王軍手中接過防線,從未怠慢。

就算北方大戰停息,看情況華夏區的大戰要告一段落,等到霸王軍回到江南行省,明軍就算完成任務,徐達也毫無鬆懈之意。

用徐達的話來說,「堅守一日,就要履責一天。」

作為大夏跟大周交鋒的前線,江南行省的邊境防禦工事,只能用無懈可擊來形容。兩年來,在吳起的親自佈置下,整個邊境以十五座邊城為節點,邊城之間建堡壘,堡壘之間建哨崗,如此層層遞進,組成一條鋼鐵防線。

除此之外,高山之上有烽火台,平原之上有瞭望台,河道之上有水寨,官道之上有關卡,共同織就一張密不透風的防禦網。

別說是大軍進犯,就是敵軍偵查兵闖進來,也要脫一層皮。

徐達當初接收防線時,也對吳起的大手筆讚歎不已。

正是如此,在得知大夏軍突然發兵進犯江南行省時,徐達並不如何緊張。雖然從大周那邊共享過來的情報看,大夏這次是動真格了,徐達還是不認為,大夏能僅憑六十萬大軍,就攻破四十萬明軍鎮守的鋼鐵防線。

「除非大夏繼續增兵。」

這種可能性也不太大,因為大夏出征的禁衛軍、城衛軍跟鷹揚軍,都已傳送回駐地。如果要增援前線,該直接傳送至尋龍城才對。

沒理由說,大夏會錢多的發慌,不在乎上百萬金幣的傳送費用。

「那麼,敵軍的用意到底何在?」

因為情報有限,徐達一時感到不解,總不可能說大夏軍是閒的沒事幹,動用如此規模的軍隊,勞民傷財,就為了來一場邊境演習吧?

但凡有點政治智慧的將領,都不會做作這樣的判斷。

作為一名比較純粹的將領,既然背後的彎彎繞繞想不明白,那徐達乾脆就不想,將精力專注於即將爆發的大戰。

「也好,就利用這個機會,鍛鍊一下軍隊。」

五十萬大明禁軍從未真正投入過大戰,雖然徐達自信,平時的訓練很嚴苛,也很有效果,到底還是要放到戰場檢驗一番。

清晨時分,邊境各處開始爆發大小戰役。

想要攻進江南行省,大夏軍要做的,就是先拔除外圍大大小小的哨崗、邊卡以及瞭望台,否則的話,後患無窮。

因為目標小而分散,動用大規模的軍隊顯得劃不來,只能出動以營為單位的小股部隊,像撒網一樣,殺進茫茫荒野之中。

僅第一天上午,大夏軍就派出上百支「清理」部隊。

明軍的應對策略是,能守則守,實在守不住就撤,既不死扛到底,也不輕易放棄,說白了,就是在拿大周的邊境資源,做一次軍事演習。

熱熱鬧鬧的一天,很快結束。

…………

霸王城南郊,明軍指揮部所在,中軍營帳。

鑑於霸王城太敏感,明軍並未進駐城內,只是以霸王城為依託,在城外建立大營,設下全軍指揮部。

神將徐達親自坐鎮於此。

大帳中燈火通明,徐達看完各地剛報上來的戰報,神情已經沒了剛開戰時的輕鬆,委實是一天打下來,結果太出乎他的預料。

按理來說,像大周在邊境布下的防禦網,很多哨崗都設在非常隱秘之地,不熟悉地形的話,大夏軍僅僅是要找到正確的打擊目標,都要大半天。

事實卻非如此。

僅僅一天時間,大夏軍就拔除了三百餘個小據點,打了一個開門紅。算算時間,這幾乎是不可能之事,相當於大夏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各自目標。

大夏軍對大周防禦陣線瞭解之透徹,大大出乎徐達的預料。

「傳聞大夏擁有三大情報機構,密探無孔不入,可這也太誇張了一點,以吳起之能,沒可能對這些軍事機密一點防範都沒有。」

徐達很是困惑,首次感到,這一場大戰背後,怕是有他不瞭解的因素在作怪,讓素來鎮定的他,都感到一絲不安。

「大夏虎賁軍常駐江南行省邊境,兩邊的探馬肯定時時串門,大夏軍摸清江南邊境前沿哨卡,也不算太意外。」副帥常遇春倒是想的開。

此番領兵鎮守大夏南境,朱元璋以徐達為主將,常遇春為副將,另有大將鄧愈、馮勝等人隨行,陣容相當豪華。

跟徐達齊名的湯和,則率部鎮守建業城。

諸將之中,除神將徐達外,就屬常遇春最為有名,是跟史萬歲、薛仁貴、冉閔等人齊名的歷史十大猛將之一。

徐常二將,一個以謀略持重著稱,一個以勇猛果敢聞名,兩人互相配合,天下無敵。純以統軍打仗而論,這對組合在華夏曆史上也能排得上頂尖。

朱元璋自登基始,從以「謀不軌」的罪名滅掉宰相胡惟庸九族開始,左丞相韓國公李善長、大將軍藍玉以及曹國公李文忠等人相繼被誅殺。

其中,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李文忠更是朱元璋的外甥。

明朝初期所封的34個功臣中,少數幾個因為之前病死,其他人極少能夠善終。就連朱元璋的發小兼親家,開國第一功臣,魏國公徐達也被「賜死」了。

常遇春能得善終,不是朱元璋仁慈,僅僅是因為在大明王朝還沒完全一統天下時,就不幸因感染風寒死於軍中,年僅四十。

否則的話,以常遇春出色的軍事才能和膽略,能否倖免就很難說。

要說現身荒野的九位帝王中,哪個最尷尬,非朱元璋莫屬了,就連誅殺鰲拜的康熙帝都比朱元璋自在一些,畢竟鰲拜那是自己作死。

得虧朱元璋厚黑學學的不錯,才能維繫大明王朝的大局。

徐達沉默地點了點頭,他雖然覺得常遇春說的在理,可心裡還是有些不踏實。但就算不踏實,戰爭還得繼續。

「傳令下去,從明天開始,各部防守的要再堅決一點,不可輕易讓出哨崗。必要時,邊城守軍也可主動出城作戰,對敵軍實施壓迫。」

「諾!」

徐達這是要給大夏軍傳導一點壓力了,否則的話,照這般打下去,還沒等霸王軍回到江南行省,整個邊境防線就要被大夏軍摧毀。

那時明軍自然可以抽身而退,留給霸王軍的可就是一個爛攤子。

這樣的事情,他徐達做不出來。

「或許,大夏軍的真正目的,就是要破壞江南邊境防線,為以後跟霸王軍決戰創造機會?!」徐達腦中閃過一道靈光,隱隱有了猜測。

只是望著帳中諸位將領,徐達沒將這猜測說出來。

接下來,還有一場硬仗等著他們呢。
daya 發表於 2017-12-10 23:55
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帝塵奪權


大周王朝,邯鄲城。

八月底的北方正是初秋時節,郊外白樺樹的葉子開始轉黃,漫山遍野的楓樹林,黃綠相間的楓樹葉,煞是好看,猶如披上一層美妝。

就在昨日,浩浩大軍已經從前線陸續撤了下來,被安置在邯鄲城外休整,車水馬龍的營地,喧囂中透著尷尬與失落,還有無法抹去的疲憊。

猶記得一個月前,正是在西郊,在同樣的地方,大周之王帝塵發表了熱情洋溢的出征宣言,豪言要攻滅大晉,挺進中原,惹來陣陣歡呼。

那是大周最高光的時刻。

當初排山倒海的歡呼聲還迴蕩在群山之中,尚未完全消散,大軍卻被打得狼狽而回,默默回到舊地,舔舐傷口。

一如漸漸枯黃的野草,毫無生機。

此番出征無功而返,接下來該怎麼走,朝廷必須拿出個章程來,跟著又傳出大夏進擊江南行省的消息,讓本就焦頭爛額的大周朝廷更是苦惱。

王宮,議政殿。

大周王朝的一班文武大臣赫然在列,雄霸、春申君以及戰狼三位侯爺也專程從屬地趕到都城議事,共同決定大周接下來的命運。

朝議剛一開始,帝塵就宣佈一個重要決定:「即日起,將荊楚行省割讓於宋,東海行省割讓於明,這是戰前就簽訂的協議,抵賴不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本王已經應下此事,朝議結束,就要啟動兩行省的遷移工作。」

眼見南方戰事又起,帝塵卻是不準備再拖下去,乾脆利落地認栽。

帝塵還是很果決的,既然無力阻止兩行省被「霸佔」的命運,無畏的拖延只會讓秦、唐兩國生疑,不利於五國聯盟展開更緊密的合作。

順順當當地割讓兩大行省,也能讓宋、明兩國唸一唸大周的好。

話音剛落,堂下就傳來一陣騷動。

尤其是春申君跟戰狼兩位侯爺,全程黑著一張臉,一副生人勿進的模樣。他們就算想反對,卻找不到足夠的理由,也提不起底氣。

最終只能默默忍受。

對任何一個王朝而言,割地都是恥辱之事,可這恥辱,他們卻必須吞下。

帝塵壓了壓手,示意大家安靜,接著說道:「解除飄零幻皖南總督一職,由齊侯戰狼兼任;解除殺破軍魯東總督一職,由楚侯春申君兼任。」

這一下,黑臉的變成飄零幻跟殺破軍兩人。

想當初,為了穩住岌岌可危的局勢,兩位領主被迫放棄領地,搬到皖南跟魯東擔任總督一職,權力已經受到極大約束。

等到大周開朝立國,封侯也沒兩人的份,當真憋屈至極。

哪裡想到,帝塵卻是冷酷至極,為了照顧春申君跟戰狼兩人,毫不猶豫地將飄零幻跟殺破軍趕下台。

偏偏他們又無力反抗。

曾經輝煌的荒野霸主之一,最終淪落到這步田地,實在讓人唏噓。

對沒用的棋子,帝塵一向冷酷,毫無憐憫之心。此時籠絡春申君跟戰狼,那是因為兩人還能對丹陽軍跟赤血軍施加影響,一旦這影響消失,在必要的時候,帝塵也是能狠下心來,犧牲兩人的利益。

在帝塵眼中,從無不可犧牲之棋子。

大周王朝走到今天這一局面,雖然巔峰期不在,但是對帝塵個人而言,卻是鞏固王權的絕佳時期。

經過此事,帝塵的王權將達到一個頂峰,越發名副其實。

帝塵此時的心情,只能用「悲喜交加」來形容,如果他能早兩年獲得今日之地位,大周王朝或許也不至於落地今日這步天地。

其中的因果交錯,實在讓人捉摸不透。

在帝塵宣佈兩項人事任免時,春申君跟戰狼臉上並無一絲意外,因為早在朝議之前,帝塵就單獨找到兩人,以此為交換條件,換兩人不在朝堂反對割讓行省一事。兩人畢竟是侯爺,真要鬧起來,帝塵也是很難收場的。

王朝已經淪落至此,三人也只能各自讓一步了。

戰狼意外的,是為何將春申君安置在魯東行省,而不是就近安置在皖南行省,「是故意讓春申君遠離根基之地,還是在防範我?」

每次想到身上的秘密,戰狼都夜不能寐。

就在戰狼陷入沉思時,帝塵的手段還在繼續,「鑑於御林軍在大晉之戰的糟糕表現,著革去廉頗御林軍統領一職,降為副統領,罰俸一年。」

「謝王上寬恕之恩!」

老廉頗上前謝恩,滿臉羞愧。

這次出征,吳起率部連戰連捷,御林軍卻連著打了兩次敗仗,實在讓帝塵臉上無光,不罰廉頗,不足以服眾。

可就算再怎麼處罰,御林軍也只能讓廉頗率領,換其他將領,比如田單,或者吳起,帝塵怕是睡覺都不安穩。

看似處罰,實則也是對廉頗的變相保護。

在場大臣中自然不乏明白之人,冷冷地看著這一對君臣表演。

罰完廉頗,帝塵話鋒一轉,深沉說道:「御林軍乃朝廷中流砥柱,此番損員達十五萬,必須盡快補齊。諸卿有何建議?」

春申君、戰狼跟雄霸三人心中一顫,突然有種不好的預感。

雖然帝塵的眼光沒看向他們,三人卻感到,全場文武大臣的目光一下就聚焦在他們身上,等著他們表態。

事關軍權,三人又怎會輕易表態。

沒看到殺破軍跟飄零幻兩人,就是因為喪失了軍權,才被帝塵隨意揉捏嗎?今日之殺破軍們,未嘗不是明天之他們。

這軍權,是怎麼都不能放的。

只是事到如今,不是他們不表態,就能躲得過去的。

就在此時,一位武將站了出來,正是元朝將領張弘范,也是被歐陽朔唾棄的存在,此君現身荒野之後,很是識趣地投效了大周王朝。

帝塵來者不拒,將其收入麾下。

有些話帝塵不好明說,要借臣子之口說,張弘范現在扮演的,就是這麼一個角色,出列之後,慨然說道:「啟稟王上,御林軍是王朝最精銳的部隊,要補充戰損,唯有從現役的野戰軍中簡拔。對野戰軍將士而言,能被選入御林軍,也是莫大的榮譽,想來是不會拒絕的。」

張弘范這話說的也沒錯。

就像大夏禁衛軍,沒次出現減員,都是從諸集團軍中挑選。

可大周跟大夏完全不是一回事。

歐陽朔這位夏王,在大夏軍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為禁衛軍挑選兵員,白起等將領自然不好說什麼,而且這也是大夏軍慣例,大家早就習慣。

大周不同,軍隊隸屬不同的派系,此前並無交換兵員的慣例。

這一次御林軍損員嚴重,偏偏周圍形勢又非常嚴峻,終於讓帝塵抓住機會,鐵了心要撬開丹陽軍、霸王軍以及赤血軍三大集團軍的口子。

隨著張弘范開口,其他大臣也跟著附和,認為從丹陽軍等集團軍,抽調兵員補充進御林軍,是最為合適的辦法,能將風險降至最低。

可能覺得形勢這般發展下去,對他們非常不利,春申君終於沒忍住,第一個站了出來,辯解說道:「丹陽軍、霸王軍以及赤血軍在大晉戰場也折損了五六萬人,急需補充兵員,哪裡還能抽調兵員補充進御林軍?」

又是張弘范率先站了出來,充當帝塵的急先鋒,「三大集團軍的兵員缺口,可以從預備役中挑選嘛,這是很容易做到之事。」

「那為什麼御林軍不從預備役挑選?」春申君反問。

「御林軍是王牌部隊,兵員標準自然要高於一般的野戰軍。挑選預備役?那不僅是御林軍的恥辱,更是王朝的恥辱。」

得了,事情又饒了回來。

朝堂之上,頓時吵成一團,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

可越爭論下去,形勢就越對春申君他們不利,說到後面,已經有大臣將此事跟對王朝的忠誠掛鉤,好像他們不同意,就是對朝廷不忠一樣。

由此可見,帝塵對朝廷的掌控力度,還是非常到位的。

戰狼見了,心中嘆了一口氣,知道形勢發展到這一步,他們已經是胳膊擰不過大腿,遲早是要妥協的,嘆氣說道:「我同意。」

「戰狼,你!」

春申君見了,就要罵戰狼不爭氣,可看到戰狼頹廢的神情,話到嘴邊,又硬生生地嚥了下去,最終化作一陣長長的嘆息。

「大周王朝,再經不起折騰了。」

最終,三大集團軍中,唯有霸王軍暫時倖免,雄霸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大夏正在攻打江南行省,霸王軍的實力不能被削弱。」

帝塵聽了,倒也沒堅持,此番能一舉削弱丹陽軍跟赤血軍,他已經很滿意了。更妙的是,春申君跟戰狼已經離開根基之地,丹陽軍跟赤血軍只能從皖南行省跟魯東行省的預備役挑選兵員。

那樣的話,帝塵可就能大做文章了,

以帝塵對這兩個行省的掌控力度,他大可借此機會,利用預備役,將觸角伸進丹陽軍跟赤血軍,給兩個集團軍摻沙子。

只要打開口子,未來控制兩個集團軍,也不是不可能之事。帝塵暫時按下此心思,對雄霸說道:「關於江南戰事,我倒是有個想法。」
daya 發表於 2017-12-10 23:55
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風平浪不靜


帝塵問吳起:「以江南行省邊境之防線,配合徐達統領的四十萬明軍,能抵擋大夏軍多久?」

大晉之戰,最耀眼的就屬吳起了。

正是在吳起的率領下,大周軍將大晉烈焰軍整個打殘,是此戰最大之戰果。雖如此,吳起卻無半分傲慢之意,平靜如此。

面對王上詢問,琢磨了一下,認真說道:「至少一個月。」

「好。」帝塵大喜,似乎終於下定決心,笑著說道:「根據我們跟明朝簽訂的協議,明軍必須堅守到霸王軍回到邊境為止。眼下大夏軍跟明軍在邊境激戰正酣,霸王軍大可不必急著傳送至霸王城,先在邯鄲休整一週。休整後,再根據戰爭形勢,決定是傳送還是正常行軍。」

「……」

帝塵坑起盟友來,真是眼睛都不帶眨一下。

一直沉默的雄霸站了出來,說道:「我們這麼做,明朝會同意?」

帝塵擺了擺手,霸氣回道:「軍隊休整天經地義,有什麼不同意的?大明白白拿走東海行省,總得付出一點代價吧?」割讓兩大行省,帝塵還是很肉痛的。

見此,雄霸也就不再說什麼。

接著諸大臣又議了議五國聯盟之事,這才一一散去。

通過此番朝議,帝塵初步確立了在大周王朝的權威,個人權力攀升至有史以來的最頂峰,基本達成一開始的謀劃。

如果沒有接下來的風暴的話……

************

接下來一週,中原戰火漸熄。

戰火雖然熄滅,看上去風停了,實則大浪一個接一個,並非真正平靜。

在西北,晉王鳳囚凰正掀起一場波及全境的大清洗。

清洗對象不限於朝中蹦跶出來的「謀逆之臣」,還有地方郡縣,或是降職,或是撤職,或是下獄,手段雷厲風行,不講一點情面。

更關鍵的是,藉著「鳳天裂攝政」一事,鳳囚凰狠下決心,對鳳家展開了一場大清退,九成以上的鳳家人被清退出大晉官場。

如此霹靂手段,搞得大晉人心惶惶,鳳囚凰卻是不為所動。

青鸞背叛的負面影響還在繼續發酵,或許鳳囚凰自己還沒感覺到,她的性情已經在悄然改變,變得更多疑,也更加狠辣,出手無情。

在中原行省,大夏內閣首輔姜尚親自坐鎮,安撫前大漢舊臣,保境安民,為了彌補豹韜軍強行徵收軍糧的過錯,朝廷決定免去中原行省一年賦稅。

如此,民心大定。

一半以上的大漢舊臣已經被交流至其他行省任職,其他行省的官吏也流入中原行省,帶來大夏的體系,貫徹朝廷政策。

於此同時,韓信率領的豹韜軍也已回到洛陽城。洛陽,將是豹韜軍新的總部所在,負責拱衛整個中原行省安全。

在京都城,歐陽朔親自坐鎮,具體事務則由北疆總督韓琦負責。

隨著清王室被發配至呂宋行省,塵埃落定,京都城的清朝官吏終於放棄一切妄想,乖乖配合總督衙門,完成對京都官場的大洗牌。

一干王公貴族也被發配至南疆各行省,終生不得踏入北疆。

在荊楚大地,大周王朝已經完成撤離,整個行省盡入大宋之手。至此,大宋一躍而起,成為np王朝中疆域最大的一個王朝,一時風光無限。

大宋王朝也成為僅次於大夏的最大贏家,不費一兵一卒,就撿了一個天大的便宜,讓秦始皇跟唐太宗兩位帝王羨慕不已。

相比之下,大明王朝接收東海行省的進程就要曲折很多。

一則江南戰事還處於膠著階段,四十萬明軍被拖在前線,無法返回建業。沒有這批大軍做後盾,朱元璋也沒底氣接收東海行省。

大周的態度很明確,霸王軍不回到江南行省,絕不割讓東海行省。

眼見一週過去,大夏軍在邊境不斷攻城略地,從一開始侵佔哨崗,到攻佔堡壘,這兩天已經發展到,利用大炮攻打邊城了。

朱元璋有苦難言,偏偏又不敢發作。

放棄荊楚行省之後,大周王朝重新站穩腳跟,擁兵八十餘萬,不是大明能正面撼動的,只有不斷派出使節,催促霸王軍儘早返回霸王城。

為此,朱元璋甚至願意自掏腰包,承擔霸王軍的傳送費用。

二則東海行省在大周有著戰略地位,大周兩大艦隊之一的海州艦隊,總部就設在東海行省的海州港,同時還在申城港等港口建有海軍基地。

要海州艦隊撤離東海行省,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偏偏朱元璋又生性多疑,斷不願讓大周海州艦隊駐紮在東海行省,為了這事,雙方來回扯皮,至今還沒個定論。

割地一事,就這般拖延下來。

期間,秦、唐、宋、明以及週五國,頻頻互派使節,密謀共同對抗大夏之事,一個比六國聯盟跟牢固的聯盟,正在組建成型。

除了中原大地,華夏區其他地界也頻頻爆出大新聞。

在蜀地,蜀漢王朝只能用「苟延殘喘」來形容,在大夏的封鎖政策之下,成都郡徹底與世隔絕。就連帝塵在成立聯盟時,都沒考慮蜀國。

隨著糧草減產,成都百姓的日子越發艱難起來,連吃飯都是問題。

大夏朝廷不失時機地發出一封勸降書,直言:「久聞蜀王愛民如子,自此成都郡困頓之時,還請蜀王拋卻個人榮辱,歸降於夏,還成都百姓一個太平。」

勸降書一下,劉備自然是被羞的無地自容。

就算如此,深諳《厚黑學》的劉備還是不願放棄,苦苦熬著,就是不主動投降。劉備不降,蜀漢百姓可是扛不住。

先是成都玩家大量外逃,除超級行會自知不受大夏待見,投了大周,剩下的基本都前往大夏定居。

成都街頭,已經很少能看到玩家身影,一下變得冷清起來。

跟著就是百姓,尤其是家裡斷糧的,朝廷又無力救濟,只能就近逃進大夏蜀地行省。

歐陽朔指示蜀地總督田文鏡,一定要做好百姓安置工作,以此為契機,吸引更多的蜀漢百姓到蜀地行省定居。

只要掏空成都郡的百姓,蜀漢王朝就是一個空中樓閣。

到了蓋亞六年的下半年,不獨是百姓,就是商人、士紳,乃至官吏,都開始外逃,視成都為洪水猛獸。

任誰都知道,蜀漢王朝撐不下去了。

如果有可能,歐陽朔還是願意和平拿下蜀漢王朝,不徒增殺戮,別的不說,僅要消滅五十萬蜀軍,大夏就要付出血的代價。

現在就看,劉備還能強撐到什麼時候,等軍糧都無法保障時,就是蜀漢王朝傾塌之日,歐陽朔有的是耐心。

除了蜀地,風光無限的蒙古國近期也有新動作。
daya 發表於 2017-12-10 23:56
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非洲大混戰


除了蜀地,風光無限的蒙古國近期也有新動作。

打下西突厥汗國之後,成吉思汗立即將蒙古國更名為蒙古帝國,原西突厥汗國更名為窩闊台汗國,由三子窩闊台執掌。

歷史上蒙古帝國曾有四大汗國,即察合台汗國、伊爾汗國、欽察汗國以及窩闊台汗國,橫跨歐亞大陸,鼎盛一時。

看架勢,成吉思汗是要恢復歷史上蒙古帝國的榮光。

蒙古帝國攻滅西突厥汗國之後,吐蕃王朝跟西夏國一下慌了,一邊派遣使者向成吉思汗道賀,一邊派出使者出使大夏,要跟大夏結成更緊密的同盟。

西夏國甚至還跟五國聯盟秘密接觸。

作為華夏區的弱者,在強敵環視之下,也只能戰戰兢兢了。

…………

期間,山海城也爆出一則大新聞。

八月二十七日,就在大夏軍還在跟明軍糾纏時,山海城工業署對外展覽了一種新商品——自行車。

對玩家而言,這當然不是什麼新鮮玩意,現實中早就司空見慣,但是對原住民而言,卻是開天闢地第一次,引來陣陣圍觀。

就是玩家,在遊戲世界見到自行車,也是大感有趣。

大夏工業署造出來的第一輛自行車還很簡陋,既無減震裝置,也無剎車系統,但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大夏全面推進工業化大半年來,最亮眼的一件成果,也是大夏工業化的一個全新縮影。

自行車的出現,意味著大夏工業化正駛入快車道。

歐陽朔特意趕回山海城,出席了【山鷹牌自行車廠】奠基儀式。這家由財政院出資控股的自行車廠,未來必將對百姓出行方式,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隨著【山鷹牌自行車廠】掛牌成立,其他王朝對大夏的工業化水平感到心驚,更是壓力重重,紛紛加碼工業化。

一場全球範圍的工業競賽,由此拉開帷幕。

…………

隨著全球糧食減產,國戰週期結束之後,不獨華夏區不平靜,整個世界都還處在持續動盪之中,從未真正太平。

在天竺,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同時發力,分別在白銀之手跟湛藍徽章的協助下,各自攻滅天竺區中部的一個領地,實力大增。

剩下的那個領地,則被阿育王率部吞併。

阿育王,正是入駐天竺區王城德里的帝王,也是古天竺歷代帝王之首,麾下的阿育王朝擁有禁軍四百餘萬,是天竺區最強大的一股勢力。

隨著三個大型領地覆滅,天竺區迎來三足鼎立之局。

除了亞洲,最有趣的當屬歐洲。

第二屆國戰月結束之後,歐洲版圖被五個王朝瓜分殆盡,再無一片無主之地,每個王朝都不是軟柿子。

如此也就意味著,五大王朝的擴張之路,就此告一段落。

對有野心的帝王而言,這當然是最難受的。奈何五大王朝中,除日耳曼王朝外,剩下的四個都歸屬白銀之手陣營,想打也打不起來。

就算如此,五大王朝還是下意識地加強了邊境防禦工事的建設。

曖昧的氣氛,瀰漫在歐洲大陸。

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下,唯一還處於戰亂的非洲大陸,一下成了歐洲王朝眼中的肥肉,是王朝擴張的最佳戰場。

非洲大陸,一時烽煙四起。

除了歐洲五大王朝,就連大西洋對面的道森王朝,也插手其中,跟非洲本土的埃及王朝、班圖王朝,以及大夏北非鎮守府,一同瓜分非洲大陸。

非洲大陸,大致可劃分為北非、西非、中非、東非以及南非五大板塊。其中,北非基本上被西班牙王朝、埃及王朝以及大夏王朝瓜分殆盡。

鋼鐸王朝、高盧王朝以及日耳曼王朝,則紛紛將目光投注在西非,道森王朝主要專注於中非的開拓,南非是班圖王朝的地盤。

鑑於此,大夏暫時放棄了對北非的爭奪,將目光投向東非。

即便是東非,感興趣的也不止大夏一國,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乃至天竺區的笈多王朝,都對東非大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只是國戰剛結束不久,各方還算克制,沒有立即動手,等到諸王朝消化完此輪國戰成果,就是非洲大陸烽煙四起之時。

而等到非洲大陸五大版圖都確認新主之時,就是全球混戰的開始。非洲大陸,必將成為大夏跟白銀之手、湛藍徽章兩個巨無霸決鬥的大舞台。

鑑於此,歐陽朔更是有一股緊迫感,要早點一統華夏區,將精力聚焦到非洲大陸,好好跟兩大組織過一過招。

除了非洲大陸,南美大陸也不太平靜。

印第安帝國雖然是南美大陸最大的帝國,可還沒強大到能一手遮天的程度,在南美大陸的北面、東面以及南面,都還存在其他領地。

如果沒有外力介入,印第安帝國最終還是能一統南美的。

可隨著全球蛋糕即將瓜分殆盡,終於有王朝將目光,投注到不太惹人注目的南面大陸。第一個跳出來的,正是道森王朝。

國戰月剛一結束,道森王朝就表現出很強的侵略性。

往東,橫跨大西洋,進擊中非大陸;往南,以巴拿馬運河為據點,開始攻佔南美大陸北面,跟印第安帝國搶食。

就連歐洲的鋼鐸王朝、日耳曼王朝以及西班牙王朝,都對南美大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尤其是西班牙王朝,更是對南美大陸垂涎三尺。

歷史上,南美大陸的原住民王朝——印加帝國,就是被西班牙殖民者滅掉的。在南美大陸,西班牙人可不是毫無根基。

大夏沒打算介入南美戰場,因為離的實在太遠了,力有未逮,也不符合大夏的戰略。唯一做的,就是維持跟印第安帝國的貿易往來。

期間,歐陽朔倒是囑咐太平洋艦隊,蒐集神秘的姆大陸信息,可惜一無所獲。神秘的姆大陸,至今還未揭開面紗,讓歐陽朔很是癢癢。

每一個神秘大陸,都是寶藏。

紛紛擾擾中,時間進入九月。

九月一日,大周霸王軍在大明王朝的一再催促下,終於答應啟程,直接從邯鄲城傳送至霸王城。

江南之戰,迎來最關鍵的時刻。
daya 發表於 2017-12-12 21:55
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救星還是煞星


邯鄲城,王城南城樓。

望著漸次消失在傳送陣的霸王城,帝塵臉露出一絲難以捉摸的笑意,「霸王軍南下,勢必要面臨大夏軍猛攻,未必支撐得住。」

「等到雄霸向朝廷求援,是朝廷徹底掌控江南行省之時。」

帝塵的謀劃,不可謂不深遠。

當初帝塵讓霸王軍延遲回歸,不僅是為了坑一波明軍,出一口惡氣,更是要借此機會打壓霸王軍,以實現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打趴雄霸,整個大周王朝真正由帝塵一人說了算。

「雄霸啊,雄霸,你終究還是我手下敗將。」帝塵心不無得意。

從大周王朝成立,帝塵被推舉為王的那一刻起,帝塵在跟雄霸等人的競爭佔據了絕對的先機,有大義加持。

時至今日,帝塵已經將這先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權力。

「勝利的滋味,真是久違了。」

在這一刻,帝塵竟有些陶醉,自歐陽朔這妖孽橫空出世之後,帝塵已經很少能享受到,這種將對手一一擊敗的強烈成感了。

除霸王軍外,丹陽軍跟赤血軍在割肉之後,也一一離開邯鄲城。

丹陽軍直接南下,入駐魯東行省,再利用該行省的預備役,盡快補足兵員缺額。赤血軍為了縮短旅程,則先傳送至赤血城,再由赤血城轉道皖南行省。

至於東海行省的交接,還得等到赤血軍離開之後。

…………

九月一日午,霸王軍回歸霸王城。

三十餘萬大軍沒在城停留,而是在吳起的指揮下,來到城外安營紮寨,看情況是隨時準備替下明軍,重新接管江南邊境防禦。

下午,吳侯兼江南總督雄霸,邀請徐達、常遇春等人到城議事,商議如何在大夏軍的威逼下,穩妥有序地完成陣地交接。

徐達等將領欣然應邀。

最近一週,大夏軍攻勢如火,仗著對邊境佈防情況的熟悉,一路攻城略地,最近已經由兩翼開始攻打邊城,不斷壓縮明軍防守空間。

十五座邊城,已淪陷四座。

照這樣打下去,徐達練兵的目的是達到了,可也損失慘重。

好不容易盼到霸王軍回歸,徐達如何不喜,至於說明軍撤走之後,霸王軍如何抵擋大夏軍的攻擊,那不是徐達該考慮之事了。

下午三時,徐達帶著常遇春進城。

隨著霸王軍回歸,原本有些沉悶的霸王城,一下變得熱鬧起來。城百姓對霸王軍,對統領霸王軍的神將吳起,顯得非常有信心。

也難怪。

這幾年在吳起的指揮下,面對大夏虎賁軍,江南行省一直固若金湯,從未受到任何侵犯。即便此番大夏主動進擊,江南百姓還是相信軍隊。

路的徐達見了,若有所思。

在總督衙門,雄霸熱情地接待了徐達一行,會同吳起一起商議交接細節。因為邊境線很長,兼且情況特殊,這一商議,過去三個小時。

臨了,雄霸笑著說道:「明軍仗義,鎮守江南邊境一週有餘,毫無怨言,本督替江南百姓謝過諸位。天色已晚,府內已備下薄酒,還請諸位賞臉。」

「謝侯爺!」

徐達見推辭不得,點頭應下。

根據下午商議的方案,從明天開始,兩軍將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地換防,一想到馬能返回建業,徐達一直懸著的心,總算稍稍放下。

不曾想,劇變才剛剛開始。

套路很老,說出來不值一提,但卻很實用。

在雙方酒酣耳熱之時,端坐主位的雄霸以摔杯為號,門外衝出一隊隊甲士,迅速將徐達跟常遇春兩人拿下。

按理常遇春也是一等一的猛將,奈何已經喝的半醉,兼且身沒帶兵刃,在精銳甲士的圍攻下,雙拳難敵四手,無奈被擒。

驟變之下,常遇春自然是不斷罵娘,倒是徐達冷靜如常,看向座的雄霸,沉聲說道:「侯爺這是要代表大周,跟我大明宣戰嗎?」

「大周?」

雄霸玩味一笑,「實話告訴將軍,江南行省已經決定歸附大夏。」

「什麼?!」

徐達聞言大驚失色,一下失了鎮定。

不怪徐達驚慌,如果此事是大周發起的,那麼以五國聯盟之存在,大明王朝還能周旋一二,尚有談判的機會。

可如果是大夏發起的,那一切皆休。

其實早在七月初,歐陽朔派人跟雄霸聯絡,商議歸附之事。隨著大周在大晉戰場失利,雄霸終於下定決心,主動獻江南邊防圖,以為「投名狀」。

大晉之戰時,最危急的時候,歐陽朔曾考慮讓霸王軍臨時變節,以此逆轉大局,可一想到雄霸當時不在軍,風險太大,這才作罷。

雄霸不愧是梟雄,既然下定決心,絕不會首鼠兩端,為了給大夏獻一份大禮,為將來在大夏的地位做鋪墊,將主意打到明軍身。

歐陽朔跟雄霸一拍即合,這才有了孫臏率部攻打江南一事。

等到前不久,帝塵在邯鄲城肆無忌憚地奪權,更是讓雄霸心的最後一絲愧疚之意,煙消雲散。

雄霸何嘗不知,等春申君跟戰狼一倒,接下來該輪到他,「既然帝塵不仁,也別怪我不義。」

霸王軍一回來,雄霸當即起事,毫不拖泥帶水。

半響,徐達才陰沉說道:「這麼說,打一開始,大夏軍攻打江南邊境,是一個圈套了。我說,敵軍怎麼對江南防線如此瞭解。」

說到這,徐達臉難掩苦澀。

江南行省跟大夏聯手,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可也正是因為事出突然,才無一絲翻盤的可能,以兩者之謹慎,斷不會再給明軍一絲機會。

徐達環顧四周,發現吳起不知何時已經不在,問道:「我們駐紮在城外的軍隊,是否已經遭毒手?」

作為明軍指揮部,因為前線戰事吃緊,只駐紮著三萬明軍。這三萬人也是徐達手的總預備隊,隨時準備投入戰場。

一想到城外還駐紮著三十萬霸王軍,徐達的心都涼了。

雄霸笑道:「將軍放心,只要城外明軍不誓死反抗,本督可保他們無虞。」

徐達默然。

駐紮在指揮部的,都是徐達的親信部將,他太清楚這些部將的性子,在不確定主帥安危之前,絕不可能乖乖束手擒。

雄霸似乎看穿了徐達的心思,說道:「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將軍還是手書一封,讓人送去為好。」

「不可能。」

雄霸不以為意,「將軍還是不要將話說的太滿。不瞞將軍,夏王一直仰慕將軍,如果將軍肯加入大夏,一個統領職位是跑不掉的。」

「哼!」徐達不屑回答。

「本督知道,將軍跟明太祖是生死兄弟,可歷史將軍是怎麼死的,將軍心不會一點數都沒有吧?」

根據王龍《龍興慈記》記載,徐達在北平留守時得了背疽,因病無法吃鵝,朱元璋賜給徐達蒸鵝,徐達吃完後死了。

聽了這話,徐達臉色一變,此事是他心病,從不敢想。

雄霸卻不打算放過,「李善長,李忠,馮勝,劉伯溫以及藍玉等人,又是怎麼死的,將軍不會心沒數吧?」

此番不獨徐達,連一旁的常遇春都停止叫罵,沉默下來。

「將軍應該清楚,這荒野,早沒了大明的舞台。不獨大明,秦、唐、宋等國,也注定都只是陪襯。將軍信不信,一旦四十萬明軍無法回到建業,大周絕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轉身會攻陷大明?」

徐達當然信。

荒野以實力為尊,陷入虛弱的大明,是不配存於荒野的。

「將軍算不為自己著想,也為城外的三萬將士想一想。歸降大夏,前途廣闊;拚死抵抗,只能是灰灰湮滅。本督言盡於此,還請將軍仔細斟酌。」

徐達不發一言,是不降。

雄霸見此,心一嘆,知道要勸降徐達這等神將,絕非三言兩語能成功的,「既然如此,那只有委屈二位了,帶下去收押!」

「諾!」

當晚,在吳起指揮下,霸王軍突襲明軍指揮部。

明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兼且寡不敵眾,雙方交戰至深夜,明軍陣亡五千餘人,這才罷戰投降。如果不是吳起刻意要減少傷亡,三萬明軍根本扛不到深夜,畢竟兵力相差太懸殊了。

這一場夜戰,當然瞞不過帝風的眼睛。

帝塵得報,連夜通過通訊羅盤質問雄霸,可雄霸根本不理會,甚至關閉了霸王城傳送陣。帝塵這才知道大事不好,連夜召集大臣議事。

一場暴風雨,突然降臨大周王朝。
daya 發表於 2017-12-12 21:57
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君臣和睦


深夜,邯鄲城。

御書房內,帝塵躺在靠椅上,閉目養神。

剛剛結束的緊急朝議,因為事出突然,兼且情報非常有限,大臣們根本沒拿出什麼有效的應對之策,讓帝塵很是疲憊。

眼下唯一能確認的,就是雄霸背叛了大周。

一個人獨處時,帝塵在腦海中細細回憶,回憶這段時間雄霸的表現,結果一無所獲,雄霸沒露出一絲一毫的反常。

「不叫的狗才咬人呢。」帝塵咬牙切齒,在他最得意的時候,雄霸朝他腹部狠狠捅了一刀,如何不讓帝塵氣憤。

除了氣憤,更多的還是恐懼。

帝塵現在非常擔心,雄霸的背叛會引來連鎖反應,將好不容易聚合到一起的大周王朝,再次整的分崩離析。

因此在剛結束的朝議上,有大臣建議,趁明軍被拖住的契機,下令已經回到東海行省的赤血軍,拿下建業,攻滅大明。

如此一來,大周丟掉一個江南行省,卻又奪回一個東海行省,已經移除,也不算大虧,尚能維持大局。

但是帝塵拒絕了。

不是說帝塵心慈手軟,不願對盟友動手,而是帝塵擔心戰狼。如果戰狼趁勢奪取東海行省,擁兵自立,那情況就太糟糕了。

對戰狼,帝塵一直沒能與之真正親近。

「不放心啊!」

原【炎黃盟】的幾位巨頭之中,屬戰狼最沒有介入派系之爭,一直是各方的調和劑。可越是如此,越不讓帝塵放心。

帝塵能看穿殺破軍、春申君他們,獨不能看穿戰狼。

此人隱藏的太深了,又是那麼的低調,感覺就像無慾無求一般。上次削權,也是戰狼第一個站出來認栽。

站在帝塵的角度,這就太不正常了。

而且帝塵幾人中,屬戰狼跟歐陽朔交情最深,當初大夏開朝立國時,也是戰狼代表【炎黃盟】前去祝賀。

對戰狼,帝塵怎會放心,又怎能放心。

雖然對戰狼充滿戒心,偏偏在朝議上,帝塵又不能說破,面對大臣們的建議,只是說:「暫時緩緩,等明天獲悉進一步的情報之後,再做決定。」

建業城又跑不了,不必急於一時。

如果真要趁機攻克大明,帝塵寧願讓丹陽軍出征,也不願讓赤血軍這趟渾水,「也罷,是該跟春申君真正交一次底。」

帝塵意識到,眼下這種局面,他必須找一個可靠盟友。

只有拉攏春申君,才能讓戰狼多一分顧及,繼而控制住大周眼下的危險局部,不至於真正分崩離析。

「只是要喂飽春申君這頭餓狼,可不容易。」

說不得,帝塵這次又要大出血了。

…………

九月二日,霸王城。

因為通訊羅盤的存在,昨夜的那一場偷襲,根本無法瞞過駐紮在邊城的明軍。得到指揮部被襲的消息,十一座邊城守軍反應不一。

有的連夜啟程,氣勢洶洶地向霸王城殺來,要救出大帥徐達一行;有的選擇觀望,嚴守邊城不出;還有的意見不一,內部先吵了起來。

次日,殺向霸王城的明軍,在半道就中了霸王軍的伏擊,以慘敗收場。

這一下,剩下的明軍就更膽寒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在大夏軍跟霸王軍的南北夾擊之下,三十餘萬明軍連撤退都做不到,要麼戰死,要麼歸降。

短短不到一週時間,出征的四十萬明軍就宣告覆滅。

就在剿滅明軍的同一天,雄霸宣佈,江南行省連同霸王軍,悉數歸附大夏王朝,聽憑夏王差遣。

歐陽朔也非常配合,帶著神武衛,駕臨霸王城。

消息一出,天下嘩然。

這是蓋亞六年,華夏區最勁爆的一則消息了。

大週四巨頭之一,在大周還沒倒下時,就毅然決然地歸降了大夏,這其中透露的信息實在是太豐富,讓人一時轉不過彎來。

有為大夏叫好的,也有不齒雄霸行徑的。

古往今來,「背主求榮」都是小人行徑,雖然帝塵不算雄霸的主,可大周畢竟是雄霸的「家」,雄霸背負罵名是免不了的了。

不管如何,最終,所有的議論都匯聚成一句話:「大周要亡了!」

確實,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再沒有玩家會認為,大周王朝還能翻盤,且不說翻盤,大周王朝還能存續多久,都是一個問題。

大夏一統華夏的呼聲是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明顯。

遮天蔽日的陰影,籠罩在大周王朝上空。

…………

九月九日,霸王城。

得知歐陽朔要來,雄霸率領江南行省的文武官吏,早早在廣場候著。上午九時,歐陽朔在神武衛的簇擁下,走出傳送陣。

「拜見王上!」

雄霸率領江南文武官吏,行君臣參拜之禮,讓周圍百姓側目。

歐陽朔快步上前,雙手攙住雄霸胳膊,將其拉起,笑著說道:「雄霸兄來投,乃大夏之幸事,不用這麼客套。」

見此,江南文武官吏一直繃著的表情,終於稍稍鬆弛。

出於保密的需要,別說是文官,就是霸王軍統領吳起,都是在起事前兩天才得到消息。突然改換陣營,一時繞不過彎來是很正常之事。

好在雄霸家族在江南耕耘頗深,總算是沒出什麼大亂子。

現在見夏王對侯爺如此親熱,還以兄弟相稱,江南官吏心中總算好受一些,有些官吏已經在心中暗想,或許歸附大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歐陽朔親近,雄霸卻不敢真的越矩。

說句難聽的話,如果不是情況特殊,一個江南行省,對眼下的大夏王朝而言根本算不上什麼。雄霸家族要在大夏立足,資本並不十分雄厚。

在這種情況下,雄霸如果還不知趣,那未來在大夏的處境怕是會很艱難。

「王上抬舉,微臣斷不敢當。」說著,雄霸轉身,「請讓微臣為王上介紹江南行省的一干文武官吏。」

歐陽朔點了點頭,就此揭過此事。

簡單的歡迎儀式結束之後,歐陽朔被迎到總督衙門。剛一坐下,雄霸就主動說道:「微臣請求辭去江南總督一職,還請王上準許。」

歐陽朔眼神一眯,沒想到雄霸竟如此知趣,他也不喜歡玩虛頭巴腦的那一套,搞什麼三請三辭,笑著說道:「既如此,暫且任命你為資政閣大學士,在新任江南總督赴任之前,協理江南軍政事務。等回到都城,再行任命新職。」

「諾!」

雄霸知道,在大夏官吏序列中,資政閣大學士為正三品,跟行省總督同級,意味著他未來在大夏的職位,絕不會低於總督。

定下最關鍵的一件事,兩人就江南行省的後續安排,足足密談了一整天。

次日一早,歐陽朔就在雄霸的陪同下,視察霸王軍跟江南諸郡縣,給外界展示一副君臣和睦的景象,以此安撫江南民心。

…………

就在歐陽朔巡查江南期間,發生一件耐人尋味之事,現身東海行省的赤血軍沒有依照朝廷命令,前往皖南行省駐防,而是一直呆在赤血城。

戰狼此舉,再次讓外界議論紛紛。

有人認為戰狼是要藉機攻滅大明,也有人認為戰狼要學雄霸,跟著歸附大夏,還有人認為戰狼是在坐地起價,跟帝塵掰手腕。

戰狼到底怎麼想的,無人得知。

赤血軍統領謝玄給出的說法是,「大軍征戰歸來,頗為勞頓,需要休整。而且將士們遠征歸來,思念親人,故而要在赤血城停留一段時間。」

雖然謝玄說的信誓旦旦,卻沒人會信。

最犯難的就是帝塵了,他既不能強行讓戰狼率部離開赤血軍,又不能指責戰狼是叛徒,那只會將戰狼真正推向大夏。

期間帝塵不斷跟戰狼溝通,許下一大堆承諾,就是要將戰狼死死綁在大周王朝這輛戰車之上。

為此帝塵甚至允諾,在打下大明王朝之後,讓戰狼繼續擔任東海總督。但是不管帝塵如何許諾,戰狼都沉默以對,既不答應,也不反對。

事情就這麼僵持下來。
daya 發表於 2017-12-12 21:59
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三國歸附


九月十五日,霸王城。

就在帝塵試圖說服戰狼時,歐陽朔已經在謀劃皖南行省。

江南邊境大戰結束,四十萬明軍除戰死者外,足足有三十五萬人投降,剛好是一個集團軍的編制。

再算上虎賁軍、湘江軍以及霸王軍,大夏在東南地區的兵力驚人。

偏偏此時皖南行省還無任何大周駐軍,如果大夏此時攻打皖南行省,晾帝塵也不敢出兵堅守,只能放棄。

就是秦、唐以及宋三國,因為皖南行省沒有傳送陣,也不敢出兵增援。

商議之後,決定讓湘江軍押送三十五萬明軍戰俘,先行回到江川行省,等待樞密院的整編。湘江軍折返江川行省,也有監視大宋之意。

虎賁軍駐紮在江南行省,由霸王軍負責此次行動。

原本按歐陽朔的意思,是準備讓虎賁軍出征的。

雄霸因為投效大夏一事,已經惹來不少流言蜚語,如果再讓霸王軍攻打皖南行省,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將雄霸推向更尷尬的境地。

不曾想,雄霸卻竭力主張由霸王軍出征,「江南行省畢竟曾經是大周王朝的一個行省,行省內有不少官吏是大周朝廷任命的,大周朝廷在江南行省不是毫無影響力。表面上看,整個行省風平浪靜,那是因為有軍隊存在,他們不敢妄動,其實內裡早就暗潮湧動,再加上【帝風】密探煽風點火,並不太平。」

「藉著霸王軍攻打皖南的契機,王上大可借此機會,利用虎賁軍威懾群撩,整頓江南官場,使其真正融入朝廷。」

歐陽朔聽了,深深看了雄霸一眼,道:「就照你說的辦。」

雄霸此舉,用意有二。其一,由霸王軍拿下皖南行省,增加雄霸家族在大夏生存的資本。其二,徹底放手江南行省,讓歐陽朔安心。

跟這樣的「聰明人」打交道,就算是歐陽朔,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兩人雖然在江南百姓面前表現的君臣和睦,可真正的磨合才剛剛開始。雄霸要贏得歐陽朔的信任,也要走很長一段路。

接納江南行省,對大夏而言,也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不是江南行省有多重要,而是因為治理江南的雄霸家族,是華夏區一個頂級世家,是跟歐陽朔格格不入的一種勢力。

如何消化雄霸家族,也是對歐陽朔一個新的考驗。

大夏崛起至今,一直靠歷史人才跟平民打天下,到了現在這個規模,也已有底氣,接納像雄霸家族這樣的世家。

他們,將跟白樺家族、崔家、宋家等家族,共同組成大夏新貴。

…………

次日一早,霸王軍就從霸王城出發,進擊皖南行省。

消息一出,華夏再次嘩然。

任誰也沒想到,雄霸「賣主求榮」竟然做的這般絕,前腳剛投效大夏,後腳就率部攻打老東家,惹來陣陣非議。

雄霸本人,卻是不為所動。

除了霸王軍出擊,還有諸路大軍互相配合。大晉烈焰軍由北地,轉移至西境,威懾大秦;李牧率領鷹揚軍,威逼大唐。

剛返回的湘江軍,震懾大宋。

韓信則親自佈置豹韜軍,對魯東行省虎視眈眈。至於京都行省,自有岳飛統領的北疆軍負責監視。

所謂的五國聯盟,被大夏一一卡住脖子。

這一下,赤血軍就更不可能前往皖南行省,蹚這趟渾水。

…………

大周王朝,邯鄲城。

昔日莊嚴肅穆,充斥著權力味道的御書房,此時竟散發出一絲腐朽之意,一直還算自律的周王帝塵,此刻竟在御書房借酒消愁。

整個人鬍子邋遢,潦倒至極。

雄霸叛逃,戰狼作怪,皖南行省告急,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徹底將帝塵擊垮,再也沒有鬥志,唯有借酒澆愁。

不遠處的絕代風華見了,難掩疼惜,卻不知如何勸解。

在大晉之戰失敗之後,絕代風華就有不好的預感了。大晉之戰,是大周傾國一戰,是帝塵賭上一切的大戰,此戰之成敗,直接決定大周王朝的命運。

事實也是如此。

大晉戰場失利,讓雄霸離心;帝塵不得不奪權,繼而激怒了戰狼,連鎖反應之下,大周王朝這艘巨輪已經搖搖欲墜。

就像眼下,霸王軍殺進皖南行省,大周卻無任何作為,連奮起反抗都做不到,只能忍痛拋棄皖南。

不拋棄不行啊。

大周自身陷入內鬥,秦、唐、宋三國在被監視的情況下,自然也不願參與進來,白白引起大夏的敵視。

似乎一夜之間,大夏的權威就在華夏區徹底立了起來。

大周前途,一夜黯淡。

…………

正如絕代風華所料,僅僅一週時間,霸王軍就拿下皖南行省。

霸王軍能這麼快拿下皖南,還得益於一人,那就是前皖南總督飄零幻。由於戰狼遲遲不到皖南上任,飄零幻也就暫且留守皖南。

要知道,飄零幻可是雄霸的鐵桿盟友,雄霸投效大夏,飄零幻也沒留在大周的道理,早就起了異心。

好在雄霸出面安撫,飄零幻才暫且蟄伏。

雖然帝塵在得知霸王軍出征的第一時間,就撤去飄零幻一切職務,可飄零幻在皖南行省經營數載,也不是沒有一點作為的。

此番飄零幻隱身幕後,為霸王軍牽線搭橋,引導霸王軍一路攻城掠地,大軍所過之處,諸郡縣望風而降,基本沒遇到什麼反抗。

拿下皖南行省之後,中原行省就不再孤懸在外,跟王朝連成一體。

隨著皖南戰事停歇,就在華夏玩家以為,荒野要消停一段時間,安靜度過蓋亞六年接下來的幾個月時,荒野卻發生一連串的大事。

整個華夏,為之震撼。

九月二十五日,赤血軍攻陷建業,大明王朝滅亡。

在建業城破的那一刻,一代雄主朱元璋,自刎而亡,捍衛了一位帝王的尊嚴。李善長、李文忠、湯和等人被俘,投入戰狼麾下。

攻滅大明之後,戰狼自領東海總督,既不叛出大周,也不聽從大周朝廷號令,成為大周王朝的一方諸侯。

帝塵無奈,只能聽之任之。

就在大明覆滅的次日,鳳囚凰宣佈,大晉王朝正式歸附大夏。

大晉剛一歸附,鳳囚凰就被敕封為公爵,跟木蘭月、白樺兩人並列,成為大夏文臣中第三位被敕封為公爵者。

就連雄霸,都只是被敕封為二等候爵。

九月二十八日,隋文帝宣佈,大隋王朝正式歸附大夏。

隋文帝楊堅是個聰明人,知道夏王早就等著大隋主動認輸,眼見華夏即將一統,隋文帝不甘落後於人,搶在蜀漢之前歸附。

如此,楊堅也獲得豐厚回報。

夏王歐陽朔下旨,敕封楊堅為隋王,也是大夏此番的第二位異姓王。之前大理國歸附,國王段譽不過是被敕封為二等候爵。

隨著大隋歸附,高颎、蘇威、楊素、鄭譯、賀若弼、韓擒虎、魚俱羅以及宇文述等一干文武大臣,也盡歸大夏麾下,讓歐陽朔高興不已。

至於楊廣篡位,怕是永遠也無法實現了。

根據大夏爵位制度,爵位每世襲一次,就要降一等,而且最多只能世襲五代。如此也就意味著,無論是漢王,還是隋王,都將止於第一代。

隨著大隋歸附,五十萬大隋禁軍也盡歸大夏。再算上剛歸入大夏的三十五萬大晉軍,大夏王朝之軍力,讓所有王者膽寒。

或許是感到翻盤無望,也或許是想撈一個好下場,在大隋歸附不久,十月一日,劉備終於放棄抵抗,自願歸降大隋。

消息一出,天下震驚。

要知道,關羽跟張飛可是均死於大夏軍之手,這樣的生死仇恨都能放下,劉備不愧是劉備,可堪一代梟雄。

既然劉備識趣,歐陽朔也沒太為難,當即下旨,敕封劉備為蜀侯,二等候爵,跟大理侯段譽的待遇一模一樣。

蜀漢王朝歸附,丞相諸葛亮不願效力於大夏,選擇歸隱田園。

歐陽朔也不強求,以大夏如今之人才鼎盛,匯聚華夏曆朝歷代之英才,並不缺一個諸葛亮。

倒是法正、黃忠、趙雲以及姜維等蜀漢舊臣,讓歐陽朔頗為滿意。

蓋亞六年,確實是風雲變幻的一年,還沒到年底,八大王朝中,漢、清、明、隋、蜀漢相繼成為歷史,只剩秦、唐、宋三國,還在苦苦支撐。

華夏區,已然迎來一個新時代,一個屬於大夏的時代。

鑑於近期連戰連捷,收穫頻頻,等待整編的軍隊超兩百萬之巨,歐陽朔回到山海城,果斷決定,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專心消化一段時間。

等到此輪消化完畢,就是大夏一統華夏之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daya

LV:6 爵士

追蹤
  • 3

    主題

  • 1411

    回文

  • 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