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古董商的尋寶之旅 作者:血蝠(連載中)

 
bpd 2017-10-31 23:38:38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941 1810833
bpd 發表於 2018-1-28 19:37
第九百五十八章 不著調

  相比於第一頂王冠相對莊重的造型和裝飾,第二頂出現的王冠在體量與之相比是差不多,但設計上顯得鮮活的多,而且製作的時代應該更早些。

  基礎是厚實的黃金片,下邊一圈寬厚的頭箍,中間四道半圓拱,拱上鑲嵌有不少個頭不大的祖母綠同珍珠;拱頂上豎著個十字架,十字架三個角的頭上又各自鑲嵌一枚寶石:兩頭的是橢圓形粉紅色寶石,頂上的那粒是藍色。

  三枚寶石不是鑲嵌在十字架正面,而是「向外伸出」,有點類似於華夏京劇旦角頭面上的那種墜飾的鑲嵌工藝。

  不光如此,十字架中間又用藍色的小顆粒寶石鑲嵌出個小十字架的圖案,完全沒了宗教那種常有的嚴肅性味道。

  最有意思的是:十字架後頭那道拱樑上還很突兀的頂著一枚艷黃色的寶石,外形基本是個橢圓體,差不多小一點的雞蛋那麼大,外型都挺像!

  張楠拿著放大鏡看了好一會,說了句:「這是枚黃鑽!」

  有點匪夷所思,這枚巨大的黃鑽靜度非常好,雕琢工藝保守,基本就是磨圓滑了了事。

  如此鑲嵌,都感覺像是後期硬加上去的:有好寶貝我,往哪放?

  王冠唄。

  什麼,王冠上沒地方了?

  沒事,擠擠總有的。

  頂上一個十字架,這還沒完,王冠的四個方向上都還各頂著一個外形寬大的十字架。很平均,四個十字架正面加上連著的底座頭箍部分各自鑲嵌7枚寶石,分為紅色、藍色與紫紅色這三種顏色,每個十字架頂上還有枚圓形的大珍珠。

  這28枚寶石的個頭都非常大,正面那個十字架中間鑲嵌的一枚鮮血紅寶石的個頭都不會比英女王的「黑太子」小!至於這是紅寶石還是頂級紅尖晶還不好說,張楠看不出來,這兩種寶石的鑒別就算是一些專業珠寶鑒定師都一下子難以判斷。

  不多糾結,無論是哪種,那都是稀世珍寶沒錯。

  整頂王冠上幾乎所有的寶石都沒切割成線條筆直的形狀,都類似於英女王王冠上的「黑太子紅寶石」那種外形,只進行了表面圓滑處理,張楠也是從這點上判斷這頂王冠的製作年代比前面發現的那頂要早得多。

  切割技術的原因,當初這樣琢磨應該最保險,估計等到了寶石切割技術基本成熟的近代,這些寶石早就在這頂王冠上安家了,不會、也沒必要再取下來重新加工。

  就這麼一頂王冠,夠亮、夠艷,但給人的感覺很怪:說它是「暴發戶」?

  有那麼點味道,但也不完全是。

  張楠想了好一會,就沒能找出個合適的形容詞,這心裡感覺有點彆扭,隨口道:「姐夫,這頂我總感覺怪怪的……」

  說出自己那種彆扭的味道,結果項偉榮一個詞就說到了重點:「不著調!」

  對,就是不著調!

  這是頂代表王權的王冠,上頭頂著一堆碩大的各色珍貴寶石,卻給人不著調、欠缺穩重的味道,反正在張楠和項偉榮這兩個華夏人眼裡就是這個味道:不著調!

  看夠了這頂「花枝招展」的王冠,看到馬克打算把之前拿上來的第一頂王冠重新放回箱子打包,張楠讓他停一下再說。

  皺了皺眉頭,道:「我總感覺這兩頂王冠比較眼熟,好像在哪裡見過。」

  一旁的關興權聽到這話,插了句:「應該在你書房的那些皇室珠寶書籍裡,我也好像看到過」

  一指第一頂,「很,像德國皇帝的那頂。」

  從貝希特斯加登的礦洞裡找到過一堆的西方王冠、頭冠,給張楠幹活的兩個專家為此找了不少資料進行對比研究,還真確定了部分王冠和王室著名珠寶的出處。

  那些用過的資料後來有不少進了張楠的書房,空閒的時候翻一翻就當消遣和充電,關老大也拿去看過。

  這一說到這,這腦子裡的印象就清楚了!

  「這不就是那頂威廉二世的霍恩索倫王冠,這會它應該是在霍亨索倫城堡裡,我們還看到過,難怪眼熟!」

  有大問題!

  不光是資料,壓根就是親眼看到過同這頂差不多,甚至應該就是一模一樣的一頂王冠!

  喔,是皇冠,德意志第二帝國皇帝的皇冠嘛。

  當初參觀的時候還看過介紹,那頂城堡裡展出的皇冠是在1888年為威廉二世的加冕儀式製作的,一戰後威廉二世退位,那頂王冠作為他的家庭財產得以保留。

  據說二戰中那頂王冠被藏在一座教堂的牆裡,後來被人發現後歸還給了霍亨索倫家族。

  那這裡怎麼還有一頂?

  越看越像,和印象裡的一模一樣!

  這心裡的疑惑一起來,就想著要盡快解惑,「保羅,派個人出去,不管去哪,到德累斯頓還是柏林都無所謂,給我找份有威廉二世皇冠的畫冊或照片來。」

  保羅轉身就走,去外邊安排:小問題,這樣的圖冊照片一些大型書店裡就有得買,大城市裡百分百能找到。

  這裡可是德國。

  安排下去,皇冠收起來,「或許在霍亨索倫城堡裡的那頂是複製品?」

  腦子裡想,隨口猜,還感覺很有點可能。

  至少剛發現的這頂不可能是什麼仿製貨:用這麼一大堆超大顆粒的高等級鑽石、寶石仿製一頂王冠?

  吃飽了撐的!

  納粹藏寶貝,不只藏掠奪來的那些,原本屬於德國的古董、貴金屬、藝術品都得藏!

  盟軍不是吃素,想想美國人在美占區那刮地三尺的作風,就能明白德國人藏東西不是沒必要。

  而這裡是蘇占區,被納粹德國禍害最慘、傷亡損失最大的蘇聯人更狠,連德國的工業機械都往回搬,還會對德國人客氣?

  別說寶貝,看得順眼的一切東西全給你搬走!

  你還別說毛子狠,想想他們都死亡兩千萬以上,整個歐洲部分幾乎都打爛、打沒了,這樣的報復其實一點都不算狠,人之常情而已:全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親朋好友在戰爭中傷亡,換誰都會紅了眼!

  哦,聖母婊除外。

  可惜,德國人倒霉,毛子是戰鬥民族,壓根就沒腦子有問題的聖母婊,趕快藏東西吧。


bpd 發表於 2018-1-29 18:29
第九百五十九章 波西米亞風

  這頂「疑似威廉二世皇冠」暫時被收了起來,等晚些時候或者明天拿來照片再做對比。從前年開始,「因特網」這個名詞才剛出現,去年起商業機構開始進因特網運作,這裡頭少不了「陽光星辰」的下屬公司。

  接下去這幾年因特網的發展都能用「網絡爆炸」來形容:最多過個三五年,張楠在德國想查找一張威廉二世皇冠的照片就不需要這麼麻煩,只要有一台聯網的計算機就行。

  但現在還不行,這東部德國這會應該還沒有連上因特網,在美國這因特網商業化運作都才剛剛起步,聯網的計算機少不說,服務器也不多,網速對他而言更是蝸牛拉車!

  等吧,等幾年之後在需要的時候就能上上網找點資料、看點東西,雖然沒辦法同二十幾年後相比那麼方便,但總比沒有強。

  不過話說回來,對張楠這種喜歡幹點灰色地帶活計的人而言,其實最希望的是因特網永遠不要有,那東西真是麻煩一大堆!

  不過時代再發展,別說自己,連美國總統都擋不住網絡時代的來臨——總統先生估計會很高興,回去推動它的發展,因為網絡顯然會讓國家機器的運轉更加的犀利!

  是不是非法移民?

  駕駛證(美國沒身份證的,這玩樣和社保號就有我們身份證的作用。)是不是真的?

  是不是逃犯?

  不再需要打電話聯繫、人工查找…聯網的計算機一查數據庫就搞定!

  總統喜歡,張楠討厭!

  當然網絡的便利不用說,至少能在網上找東西作參考,一些三瓜不值兩棗玩意還能在網上銷售。

  高檔貨就別指望了,當面交易這一條永遠錯不了!

  不過對這會的張楠而言真的是討厭因特網——會將一個人的所有隱私都串連起來的玩意,想想都討厭!

  這會第二頂有點不著調的王冠又被張楠拿在手上看,還看得挺仔細,好一會沒放下,其他人都等著,最後等得四個新來的保鏢都有點著急:「地下室裡至少還有上百個箱子沒有開箱,這老闆難道不好奇?」

  也就想想,沒傻到開口說。

  又不是打仗,現在最不缺得就是時間,老闆都不急自個急啥。

  屠海博四個跟著張楠的時間終究短了點,不知道這尋寶的味道不是在一窩蜂的搬出來,真正得滋味在於一件寶貝被發現,然後細細品味,之後繼續等待驚喜的開獎。

  不關乎發現的物件的價值,在於那種不斷的驚喜感覺,就像美國的倉儲淘寶類似,你就不知道下一個箱子、口袋打開後會看到什麼東西。

  一窩蜂全打開?

  那叫猴急、煮鶴焚琴!

  這邊張楠看著看著,突然腦子裡似乎靈光一現,拿著王冠對邊上人道:「這頂我怎麼感覺有點波西米亞的風格,會不會從捷克斯洛伐克那邊搞來的?」

  暫時沒人搭話,保鏢們不是專家,而項偉榮和關興權還在腦子裡想「什麼是波西米亞風格」。

  「什麼波西米亞風格?」

  還是項偉榮直接,因為他發現自個腦子裡就沒什麼「波西米亞」的印象,張楠不得不大概解釋了一下。

  波西米亞就是個中歐的歷史地名,原本是日耳曼語對捷克地區的稱呼,廣義的波西米亞指包括摩拉維亞在內的捷克全部範圍,狹義的則僅指如今南、北摩拉維亞州以外的捷克。

  二戰全面爆發前還出現了一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是1939年3月15日由希特勒親自宣佈成立的傀儡政權,隨著納粹德國的戰敗投降而滅亡。

  至於波西米亞風格,更多的是指服裝飾品風格,保留著部分歐洲遊牧民族的特色,很浪漫、民俗、自-由,會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手上的這頂王冠不管是不是捷克斯洛伐克那邊弄來的,聽張楠這麼一說,幾個美國夥計看著還真有點波西米亞那種放蕩不羈的味道。

  至於華夏來的夥計們,就算在西方已經待了幾年那幾位,也不清楚、甚至沒聽說過什麼是波西米亞風格,現在也就是知道了點大概:沒見過實物,全靠腦子裡腦補。

  保鏢們不瞭解能理解,沒事誰會去關心那個,他們這些年的衣服一直以來都挺正規,要是說莊園裡誰可能會去穿波西米亞風的衣服——大概只有查理茲-塞隆。

  不過人家小妮子正在向妮可的女王范靠攏,估計也不會再喜歡那種放-蕩不羈。

  放-蕩不羈,在張楠和項偉榮的眼裡就是不著調!

  服裝能不羈,連王冠都被影響,這麼多珍貴寶石整出個這麼個放蕩不-羈的王冠,也真是有點奇葩。

  不著調的王冠收起來,繼續搬。

  第三個箱子一打開,裡邊還套著好幾個大小木盒,基本上做工挺高檔。

  打開後發現裡邊全部是各種各樣的珠寶,基本上都是有年頭的古董,不是王室貨色估計就是大貴族們曾經的寶貝。

  鑽石、紅藍寶石、祖母綠、黃晶、珍珠…上頭鑲嵌的寶石種類就多到張楠認不全。

  看完了收起來,苦笑道:「又是筆爛賬!」

  來歷不明、出處不明、歷史不明,就知道是納粹德國隱藏,還不能隨便佩戴,就算有兩個真正的二戰掠奪藝術品、文物專家在,想徹底搞明白情況也根本不可能。

  之前從貝希特斯加登弄來的那些到了這會都還沒徹底分理清楚,不少冠飾、珠寶根本就是查無可查,除非拆了重新加工,不然很多高等級的珠寶永遠只能留在地下庫房裡暗無天日。

  看了三個箱子,張隊對著下邊的屠海波兩人道:「先搬幾個箱子上來。」

  這是打算自己動手過過癮。

  這幢主樓裡也有安保條件不錯的房間,拆開的箱子都會往那邊搬,不過開箱還是要在這邊,發現地開箱才有感覺。

  連個搬上來七八個箱子,體量還不小。

  都釘死了的,張楠自己動手敲開其中一個,能去掉填塞的報紙,裡面還有個盒子。

  「不會吧?」

  腦子裡蹦出這麼一句:裡邊居然套著個老高、老大、腦袋尖尖的盒子。

  「官帽盒?」

  說話的是關興權,這看著就是個華夏官帽盒,上下兩層連體,應該是漆器。

  結果張楠直搖頭,「不是,沒哪個官敢用五爪龍團的官帽盒,要誅九族的。」

  盒子上有龍的圖案。

  打開,金光閃耀!


bpd 發表於 2018-1-29 18:39
第九百六十章 哪個皇帝的?

  盒子裡一個有個「大鍋蓋」,電視劇電影裡常常能夠看到的那種,但比影視劇裡的那些精緻的多,甚至可以說精緻到了極限!

  做工精緻到現代人也做不出來!

  不吹,因為盒子裡的是頂華夏的清代皇帝朝冠!

  看到盒子裡的這玩意,關興權不自覺的說了句:「皇帝的帽子?」

  張楠這會眼睛也盯著眼前的「大鍋蓋」,聽到這話,直接道:「這是朝冠,關哥。

  不是吉服冠,也不是常服冠、行服冠、雨冠,這是頂最重要的夏季朝冠!

  清朝皇帝十幾個,這帽子天曉得做了多少,現在就在故宮裡還有一頂乾隆的夏季朝服冠,其它的全沒了。

  狗日的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到底搶了我們華夏多少好東西!」

  第一句還是在和關興權說,後邊的差不多就是自言自語的牢騷。

  上次地攤上買了乾隆的牌位,這就夠吃驚外加火大的,結果這次在納粹的藏寶裡發現了朝冠,滿清政府當初夠衰、夠丟人!

  在場的華夏夥計們沒人對它出現在這裡感覺有多奇怪,誰都知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搶走的華夏寶貝不知繁幾,讀過歷史課本的全知道;而八國聯軍那會,德意志、沙俄、奧匈和法國都有份。

  二戰那會納粹德國先吞併了奧地利,接著又幹掉了法國,再佔了蘇聯的大半個歐洲部分。那個紙糊的盟友墨索里尼完蛋後,還接管了很大一部分的意大利,納粹能得到大量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時搶去的華夏文物很正常。

  這聽到張楠的話,外加聽說找到了清朝皇帝的帽子,除了外邊值崗的夥計,其他人都湊上來看這頂曾經屬於滿清皇帝的朝冠到底長什麼樣。

  有人瞎掰說華夏的皇冠沒有西方傳統式王冠那麼精緻華麗,沒那麼名貴……

  扯淡!

  觀念不同、審美觀不同,華夏古代的皇帝們只要接受了中原思想,沒哪個250會往腦袋上頂一堆的寶石:搞得一頭亮閃閃,你耍猴呢!

  這會房間裡的人不管是華夏來的,還是美國人,都在驚嘆於華夏皇冠的精緻絕倫!

  前邊發現的兩頂歐洲王冠上的寶石是多,但除了寶石,其它工藝真是乏善可陳:相比華夏珠寶的製作工藝而言,歐洲的這些王冠也就是用了最基礎,甚至可以說是最粗陋的鑲嵌技術。

  而華夏的皇家首飾加工時常用西方工匠想都想不出來的累絲工藝:想不出來,更做不了,甚至看到實物後還是連怎麼做都搞不明白。

  歷朝歷代,全華夏最好的珠寶金銀工匠都在為帝王家服務,帝王家裡哪樣物件最重要、級別最高?

  皇帝的帽子!

  帽子很多種,其中哪樣最重要?

  朝冠!

  朝冠裡哪樣最精細?

  朝冠分兩種,冬朝冠和夏朝冠的做工其實一樣精細,但夏朝冠比前者多了樣小配件,所以清朝皇帝的冠帽裡工藝集大乘者,非夏朝冠莫屬!

  而眼前這頂就是夏朝冠,還是完整的夏朝冠,上頭的大小「零件」一樣不少。

  看著就是個圓錐形的「大鍋蓋」,下簷外敞呈雙層喇叭形。裡邊不是用東北產的玉草,就是用藤絲、竹絲做的。

  外面裱了一層羅,兩層喇叭口上鑲著石青色的織金邊飾;紅織金為裡,外層綴朱緯,內層著安帽圈,圈上綴帶。

  冠前綴金累絲鏤空金佛,冠後綴著夏朝冠才有的金累絲鏤空舍林,冠頂部加金累絲鏤空雲龍座,嵌大東珠寶頂。

  西方王冠的一般性基礎是貴金屬,上頭再嵌寶石,而華夏皇帝在祭祀、大朝會這些最重要場合才會戴的朝冠的本體基礎材料看似不起眼,其實做工極為精細,更別說工藝能讓人看得目瞪口呆的那些重要配飾。

  華夏「皇冠」,最高工藝在冠飾上!

  張楠永遠帶著四件法寶,尺子、電子秤、手電筒外加放大鏡。

  看累絲工藝要用放大鏡,但這會先不用,掏出個小捲尺一量:朝冠頭頂心上的那個寶頂有12.4公分高,加上下邊一層兩公分多高的鏤空金雲龍座,比滿清騎兵頭盔上的那根避雷針都矮不了多少。

  寶頂通體以金工中的鏤空累絲技法製成,頂銜一顆大東珠,下方分三層,層與層之間貫一顆東珠為間隔。

  每層承以四條金龍,半球形底座層的金龍首朝下,上方兩層的金龍張口朝上,各龍之間飾以東珠一顆。

  一些製作精良的辮子戲和清朝流傳下來的皇帝畫像上,能看到朝冠正面還有塊鑲嵌東珠的金牌子,上頭有尊佛像:這頂朝冠上也有,但不是簡單的「金牌子」,製作工藝看著比頭頂上的那個寶頂都還要複雜些。

  先一量,這玩意全高8.4公分,縱長3.3公分,橫長6.0公分。

  「這個玩意叫金佛,滿清皇帝信這個,這位可能是釋迦牟尼。」

  「金牌子」叫金佛,而不是「釋迦牟尼」叫金佛,但張楠這話也就幾個華夏夥計聽得明白:這不好用美式英語解釋,再說已經不用多廢話,保羅等人都已經看得有點眼睛發直!

  太精細了!

  「金佛」通體金質鏤空累絲,底座是兩層橢圓,每層飾行龍兩條;龍首兩兩相對於背面,正中坐一佛,火焰式背光上再飾二條行龍,繞著坐佛鑲嵌著15顆大小一致的走盤東珠。

  金絲極細、極密,別說搞不明白當初如何製作、焊接的,甚至連焊接點都一下子找不到!

  這頂朝冠前有金佛,後邊對應的位置也有件飾品,張楠指著那件飾物道:「這是舍林,滿語的音譯,原來指的是頭盔上為了保護前額而釘的鐵片。

  清朝宗室從親王開始一直到貝子的朝冠上也都有這玩意,級別區分在上頭東珠的數量,不過都佩戴在前額,只有皇帝的夏朝冠是把舍林放在後腦勺上,冬朝冠沒這東西。」

  這件舍林高4.5公分,縱長3.0公分,橫長5.0公分。細長橢圓形底座,座上飾兩條金累絲行龍,第二層飾金累絲花葉紋,最上層飾一條回首大行龍,嵌飾七顆東珠。

  寶頂、金佛、舍林,三件配飾都在,這工藝……

  完爆西方人的那些王冠幾十條街!

  就算看滿清再不爽,張楠都讚嘆道:「寶貝呀,真正的寶貝,乾隆那頂也最多這個工藝到頭了!」

  這時項偉榮問了句:「你看是哪個皇帝的?」

  「不好說!」


bpd 發表於 2018-1-29 18:47
第九百六十一章 配對

  不好說,真不好判斷,這滿清的皇帝朝冠是做了一頂又一頂,就算往最低程度上猜測,每個皇帝至少總得給自己搞一頂新的吧?

  溥儀有沒有做新的朝冠不知道,因為在他成人後躲在紫禁城裡拍的那些冠幅照片裡,級別最高的也就是戴了頂滿花金座上嵌大珍珠一顆的吉服冠,似乎就沒有頭戴朝冠的照片留下來。

  不過在溥儀之前的皇帝們絕對都是有新朝冠的,就是……

  腦子一轉,張楠想到點事,同朝冠上那些溜圓的東珠有關係,從這點上大概能猜一猜這頂精緻的朝冠到底屬於誰:清王朝將產於東北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及其流域的珍珠叫做東珠,皇帝們還將優質的東珠看作稀世珍寶,在代表權利和尊榮的冠服飾物上就絕對少不了東珠。

  不過根據清代的記載,要獲得東珠不容易:「每得一珠,實非易事」,往往「易數河不得一蚌,聚蚌盈舟不得一珠。」

  東珠,不是大白菜!

  統治者瘋狂喜好東珠,就算禁絕了民間採珠,完全國家性質的狂採濫捕就使得黑龍江流域的東珠資源短短百年間就迅速萎縮,到了雍正朝以後就已經是:「雖偶有所獲,顆粒甚小,多不堪用。」

  但即便如此,清朝官方的採珠業規模仍不斷擴大,乾隆那會規模達到最大。

  之後國力衰弱,在咸豐朝之後因為沙俄勢力的侵入、國土喪失,東北地區的採珠業極劇萎縮,到了現今,東北的採珠業早已消亡,東珠也都絕種了。

  故宮裡保存的那頂乾隆朝冠上的東珠質量極高,這會張楠都在惡意想:十全老人是不是把他老子的朝冠拆了,才能湊齊一整套頂級的大東珠?

  想想這還真有可能,因為到了乾隆那會,這東珠資源真不多了。

  腦子裡再回憶了那些在故宮裡看到過的清朝皇帝頭戴朝冠的「標準像」:前三清皇帝腦門上的東珠都大小均勻,粒粒渾圓。但從嘉慶開始往下的皇帝畫像上,「金佛」上的15粒東珠不僅看著就小了一圈,一套珠子還有大有小,都湊不齊一樣規格的。

  想到這,張楠道:「如果猜,那最大可能是吃糠拉稀的,乾隆也有可能,那傢伙當了60年皇帝,做上幾頂朝冠不奇怪。

  不過這朝冠我猜著就算舊了要翻修,換帽子本體就行,這寶頂、金佛和舍林幾樣都能拆卸,乾隆沒多少必要弄兩套這檔次的寶頂,最大可能還是他爺爺的……」

  順口還說了自己從東珠採珠業上得出的那些個判斷,項偉榮聽後說了句:「會不會是雍正?」

  張楠搖搖頭,「雍正那個工作狂估計不會喜歡這麼花哨的冠飾,我記得故宮的畫像裡就他腦門上的金佛最土氣,一塊實心金板嵌15顆東珠。

  醜!

  至於順治那會,對帽子上的金佛應該還沒嚴格的規定,款式和後來有些區別,而且金工有沒有這個水平都很難說。」

  順治那會都還在打仗呢,大概沒太多心思去擺弄這種腦袋上帽子的問題:滿清還是挺現實的,搶天下才最重要。

  ……

  帽盒外邊分兩層,裡邊其實是打通的:朝冠上的三大配件沒有失少,這避雷針一加有點高。

  朝冠取出又放進,盒子蓋好,張楠盯上了其它搬上來的盒子——一數,還有七個。

  先不撬開,自個搬著試試,有輕有重。

  笑著對邊上的人道:「希望裡邊都是帽子。」

  邊上幾人不需要配合就笑了:老命太凶!

  但也就想想:故宮裡的皇帝帽子完整的都只有一頂,不完整的倒是還有30多頂,都只剩下帽體本身,帽頂等飾物早沒了,在這相隔萬里之外的德國能找到幾頂完整的?

  有一頂就不錯了,不能太貪心。

  一個個開撬:珠寶、歐洲金銀器古董、貌似非常珍貴的宗教書籍…又有頂花哨的歐洲式頭冠…

  有兩個箱子裡還是各一個華夏清代式樣的帽盒,大小和高度比剛才皇帝爺的那個還要高!

  兩個盒子先都搬出來,但暫不打開,放好。

  張楠搓搓手,「再來兩頂就好玩了,給這皇帝爺配配對。」

  配對,公的陪母的唄——這兩個盒子上都有暗金鳳紋,能比皇帝朝冠外形更高大的估計也就這皇后、后妃們的大帽子。

  開獎一般打開,果然,兩頂工藝絕倫、華麗無比的皇家後宮女子朝冠出現在眼前,款式看著幾乎一模一樣。

  張楠俯下身看了好一會,道:「正的副的都湊齊了,一頂皇后或者太后的,另一頂皇貴妃的。」

  清制,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絨。眼前這兩頂是絨的,屬於夏冠:冠體為圓頂呈半圓坡狀,周圍有一道冠簷。

  冠體上綴朱緯,冠頂呈寶塔形,分三層,頂用東珠,每層貫東珠各1,皆承以金鳳,飾東珠各3、珍珠各17,上銜大東珠1。

  朱緯上周綴金累絲鳳凰7,每個鳳身上飾東珠9,貓睛石1,每個鳳的鳳尾飾珍珠21。

  冠後金累絲翟1(就是1只黃金累絲製的雉鳥),翟背飾貓睛石1,翟尾飾珍珠16。

  從翟鳥下垂珠結,由五行每行64顆珍珠串連,平排垂掛,在五行垂珠的半中間即第32顆外,接銜一個圓形青金石結,用金累絲圓形飾片嵌青金石1、東珠6、珍珠6製成。

  然後再從石結下面接垂五行的後半串珍珠,共珍珠302顆,稱為「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1,末綴珊瑚。

  冠後從冠簷裡邊下垂倒葫蘆形護領,護領下端垂明黃色絲絛兩條,末綴寶石,冠左右綴青色緞帶。

  項偉榮幾個看了老半天,感覺這分不出差別——反正都是自己人,沒什麼不好意思的,關老大問了句:「我說你怎麼分出來的,我看著差不多。」

  張楠指著其中一頂朝冠上的一隻金鳳道:「皇貴妃的朝冠7只金鳳上沒有貓睛石,這些雉鳥下邊的垂珠結不是五行二就,是三行二就,用的珍珠少了些,應該是192顆。」

  兩頂堆塑一般的朝冠,不仔細看還真分不出來。


bpd 發表於 2018-1-29 18:53
第九百六十二章 該死的大-奶媽!

  說實話這清朝皇帝的朝冠看著還行,審美上雖然因為滿清的原因加了負分,但冠飾無可挑剔。

  這后冠就差了那麼點意思,實在是繁複精細有餘,整體空間感不符合現代人的眼光:看著太複雜,都堆到一塊了,就是怎麼複雜怎麼來,恨不得把整個「我大清」的繁榮錦繡都往頭上堆。

  三頂帽子隨便拿一頂出去都可以當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還是能夠展出的——誰會把華夏古代的皇冠同納粹的寶藏聯繫起來?

  那腦洞得要多大才行!

  東西放好,繼續搬,眾人期待著還有更驚人得發現,結果…

  連續往上搬了五六十個箱子,裡邊全部是各時期的歐洲銀器工藝品,鍋碗瓢盆十字架茶壺杯子臉盆…

  要什麼有什麼!

  靠著自個那點半懂不懂的歐洲金銀器知識判斷,這些玩意從中世紀到20世紀初期的製品都有,款式品種實在太多,就算很多器物上面有商標和數字記號,但絕大部分連通曉多國文字的關老大也看不出來是哪個國家的。

  就發現有幾件工藝高超的茶具上有俄文字母,認為有可能是沙俄時期的東西:認得文字不意味著能認識商標,因為很多商標是「專用名詞」,更多的是簡寫,字典裡找到的。

  這一箱接一箱子的看了老半天,張楠提著個老大的三重十字架對關老大幾個道:「這裡少量的是沙俄時期的古董,這件就是。」

  說著又提上個茶壺,「這個也是俄國的。」

  手裡的十字架當然是沙俄的玩意,和常見的十字架些相比,這個十字架上邊多了一個橫、下邊多一個撇,是東正教的十字架,沙俄那邊佔了大頭。

  但那個茶壺上連個俄文字母都沒,張楠怎麼知道的?

  關老大就問出了心中的疑惑——他現在也算個半吊子西洋銀器愛好者,互相討論一下不丟面子。

  張楠一指茶壺底部的一個鋼印,上頭有阿拉伯數字「84」,「就這個,這茶壺帶點東歐風格,這樣的數字是俄國銀器的含銀量標誌。」

  這會正在對面的雅克布嘴裡說了句:「百分之八十四。」

  張楠一聽,笑著道:「不是含銀量84,這茶壺看著至少有個兩三百年以上的歷史,那會千分比標記法都還沒出來。

  金銀器上最早使用千分比數字純度標誌的是德國,那都要到1886年,俄國人是在1954年開始才在金銀製品上改用千分比數字,沙俄都完蛋幾十年來。

  這個84的意思是:凡打有此款識的銀器,每1俄國金衡磅裡面必須至少含有84茲羅提尼克重的白銀。

  在俄國,這1金衡磅等於96茲羅提尼克,所以它的純度是84/96,是…」

  卡住了,數學不好。

  張楠數學爛,不過這有高手,地下室裡探出小半身的劉文東看到老闆的尷尬,知道他數學糟糕,很快就接話道:「是百分之八十七點五。」

  別人是老闆尷尬時最好一起尷尬,但夥計們都知道只要涉及到數學問題,邊上的人最好立刻給出解決方法,這樣老闆不僅不會生氣,還會高興。

  數學不好,張楠從不掩飾自己的這個弱點。至於劉文棟嘛,狙擊手出身,數學槓槓滴!

  「對,就是這個意思。」

  張楠當然不會有意見:老子看好你!

  沒了尷尬,又去翻出個之前看到過,雕花繁複的大托盤,上頭不起眼的地方有個「13」的數字。

  「這也是純度標識,神聖羅馬帝國範圍內的高地德語地區用得多,基本相當於現在的德國、奧地利,還有帝國統治下的東歐地區,比如波西米亞和匈牙利,這些地方就長期使用12、13這樣的數字來表示純度。

  計量單位我忘了,總量應該是16。」

  13,銀含量當然不會是13%,不然還叫什麼銀盤!

  按照張楠的說法,這一算就是純度13/16,81.25%。

  把直徑40多公分的盤子放好,張楠伸了下懶腰,道:「看來這裡的大部分銀器不是德國本土和奧地利的,就是捷克斯洛伐克那邊弄過來的,後邊這條的可能性還更大一點。

  估計那時候納粹也已經明白,這戰敗後別說原本吞併的捷克,估計連祖居蘇台德地區那邊的人都沒好結果。

  東西全往本土搬,這樣至少將來還能在本土挖掘,不用越境出國。」

  考慮得長遠!

  下邊的箱子還有六七十個,暫時不去動了,先將已經拿上來的這些都弄一樓東邊去。

  那的第一間小房子安裝有防盜門,窗戶上也有非常厚實的鐵柵欄,之前應該當過財務室,安全性比較好,另一間公開的地下室也在那。

  忙完,時間早過了中午十二點,也懶得回200多米外的酒店用餐,提前派去的夥計用汽車送來了做好的食物。

  這邊是沒了服務人員,但餐廳還是能用的。也不講究,胡亂對付幾口就成了,繼續去搬箱子發財。

  餘下的都是舊彈藥箱,劉文棟試著搬一個,結果隨口罵了一句:「我叉,這麼重!」

  一個不留神差點閃了腰!

  剛下去的屠海波一聽,道:「讓一讓,我來。」

  這位就是個人形騾子,別看個子不高,但那是橫著長,一身怪力!

  劉文棟也不逞強,他以前是神槍手,力氣是有,但不是蠻力出名。

  人呀,就別跟怪獸比。

  這海波同志上前,兩手抓上彈藥箱,兩臂一使力,箱子貌似輕輕鬆鬆就起來了。

  看著是輕鬆,嘴上還是實誠的說了句:「至少有150斤。」

  彈藥箱看著不是很大,這就有點想法了:難道裡邊裝的是可愛的金磚?

  黃金呀,就算已經擁有天文數量的黃金,但誰也不會嫌多!

  納粹有金磚,這點新來的幾位都知道,更知道個老闆的習慣:只要發現金磚,人人拿上一塊回家藏著玩。

  也不用別人搭手,屠海波一個人就把彈藥箱給搬了上來,往地上一放。

  一圈人看著張楠…

  「看我幹嘛,撬呀!」

  說撬那就撬,一打開。

  屠海波一聲「喔」,蹲著的張楠看清楚了裡邊的東西可沒「喔」,而是……

  「我曹,該死的大-奶媽!」

  真是該死的,之前一幫子人想著可愛的金磚呢,結果你給我來一箱子的大-奶媽!


bpd 發表於 2018-1-29 19:00
第九百六十三章 造幣廠庫存

  張楠在罵人,這樣房間裡的好幾個人不解,特別是屠海波。

  箱子裡沒第二層包裝,整整一箱子的銀晃晃、略微帶點紅黃色氧化的銀幣,看著都還挺新的,有可能都沒使用過,就像是在造幣廠裡就直接裝箱了一樣。

  屠海波不解,伸手拿了幾個看,似乎整箱都是同一品種,「老闆這是銀元吧,1780年,挺早的。」

  上邊正面一個女性帶胸頭像,還有紀年,老闆說是「大-奶媽」,看著是挺大的。

  但這可是銀元,怎麼是該死的呢?

  他想不通了。

  不光是屠海波想不通,雅克布、劉文棟等人也想不通。

  張楠心裡無語,但夥計們既然有疑惑,他還是得解釋一下。

  「這是瑪麗亞-特雷西亞塔勒,就奧匈帝國產的,在華夏至少叫了它上百年的大-奶媽。要說什麼銀元最沒用、最廢,就這大-奶媽!

  沒有之一,就它最沒用……」

  「噼裡啪啦」一堆,似乎都有點略微發洩的味道:上輩子剛接觸銀元那會被坑過唄。

  一次比銀價貴了不少的價格收了一批,還以為佔便宜了,結果後來才知道那個年份都是騙人的,這玩意才值了個銀子價。

  數量多了怎麼辦?

  直接拿秤秤重量交易都沒問題,反正不值錢,太多了。

  而且不光張楠自己曾經被坑,連他的好友也被坑過,話說金錢損失是小,面子損失是大,兩輩子都記得!

  張楠對銀元都有點略帶偏執的喜好,但這玩銀元,打死不玩大-奶媽!

  誰玩誰二逼!

  當然不會和夥計們說上輩子的遭遇,但只聽張楠說完什麼叫大-奶媽,大家就似乎明白他為什麼這麼討厭這種銀元。

  大奶-媽,含銀量也就83.3%,能算是世界貨幣史上最著名且流通範圍最廣的銀幣之一。

  而且她還很奇葩,不僅僅含銀量低,更不知道在裡面摻了什麼成份,連熔化掉打銀器都不頂用,絕對是個廢物!

  上輩子也被坑過的那個朋友是開打金店的,有一次收了八個大-奶媽,最後發現不僅僅是個銀子價,更過份的是連銀子價賣都沒人要之後,那哥們火大了,乾脆把8個大-奶媽丟店裡當老銀用。

  一般銀元化了打制銀器是丟了西瓜撿芝麻,但不得不說老銀元打製的銀器有它特別的光澤:含銀量是沒法同純度99%的新銀比,但就是漂亮。

  可這大-奶媽卻是老銀元中的異類,一旦在坩堝裡融化後就變一團渣,要提純再提純,不然壓根就沒用。

  而且就算耗費了大量時間、汽油和力氣提純了,它加工出來的老銀製品也是渣,光澤都還比不上光鮮點的白銅。

  數量還多得要死,因為它都生產了兩百多年!

  1773年開始在奧地利的古茨堡造幣廠鑄造,不久便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成為穩定的地方性貨幣,特別在非洲東部、北部以及近東、中東流行。

  結果瑪麗亞女王,就是那個「大-奶媽」死了之後,都還斷斷續續地從1781年鑄造了差不多兩百來年。

  上輩子張楠都聽說到了21世紀,都還有造幣廠在小規模的鑄造大-奶媽,這感覺就是只要地球一天不爆炸,大-奶媽就還得繼續往下造。

  而且更奇葩的是:銀幣上的日期永遠停滯在了1780年這個年份上,就是1780年之後鑄造的這種銀幣,還是用1780年的紀年。

  18世紀造,19世紀鑄造的規模更大,1850年古茨堡造幣廠關閉,這種錢幣繼續在維也納造,標記都還是用古茨堡造幣廠的。

  整個19世紀大-奶媽的需求量一直在增長,鑄造過它的造幣廠還有奧匈統治過的米蘭、威尼斯、布拉格,其它國家的造幣廠還有伯明翰、倫敦、巴黎、佛羅倫薩、羅馬、布魯塞爾、孟買、卡爾斯堡、克雷姆尼茨……

  誰都能來參一腳,甭管哪個國家、什麼時候,這大-奶媽的標記和年份都一個樣,大略估算,這些造幣廠總共鑄造了至少八億枚。

  這還是最保守的猜測,因為造過大-奶媽的造幣廠都快多到過數不清,上帝都不會知道到底造了多少。

  大-奶媽,銀元中的廢物!

  不過……

  有句話是:騙不完的人頭!

  上輩子都有人在宣傳一個概念:銀元嘛,品像很重要,好品像的大-奶媽那也是具有很高收藏價值的…

  對此張楠表示:呵呵!

  說完了,也罵完了,再查看。這一箱子全是大-奶媽,品像一流,還帶著那一層歲月沉積後才有的所謂的黃紅色造幣廠「出廠原光」,估計也能蒙一些收藏界新人。

  張楠不缺這幾個錢,看它們煩球,道:「這些大-奶媽這趟來的夥計隨便拿,可以回家給孩子當玩具,這品像在美國還能濛濛人。」

  說著瞄了眼地下室入口,「不知道下邊還有多少,要全是大-奶媽,讓托馬斯上次找的關係全處理掉,看著煩!」

  關係,把從菲律賓弄來的那些安南銀錠拿去蒙人,這兩年賣掉不少。

  大-奶媽、安南銀錠就一個德行,坑人利器,當古董買鐵虧,就丫的銀子價。

  其實比純度99%的純銀還不如,就是個渣!

  一箱子估計能有個小三千枚,都塞滿了,所以這麼重。

  老闆不喜歡,夥計們無所謂,怎麼說這也是外表光鮮、光澤一流的銀幣好不。

  這箱暫時放一邊,大伙也不貪,一箱子就足夠大家分著拿回去當個小紀念品的。

  繼續搬。

  相同的彈藥箱子,連著搬了有二十來箱,裡邊全是大-奶媽,一樣的幾乎沒有流通痕跡。

  張楠判斷:「還真有可能是從造幣廠或者銀行金庫裡搬出來的庫存。」

  這裡距離奧地利其實也不遠,更別說幾十米之外的捷克斯洛伐克原本就是奧匈帝國的地盤,天曉得從哪家造幣廠或者金庫裡搬來的。

  蘇軍打來了,繼續在庫房裡絕對會成蘇軍的戰利品,這樣判斷,當初把它們埋這是合情合理。

  地下室裡還有四十來個彈藥箱,繼續搬……

  大-奶媽,還是大-奶媽!

  這都快有七八萬枚了!

  終於,在剩下最後三十幾箱時,終於不用再看大-奶媽的那個大胸-脯。


bpd 發表於 2018-1-29 22:06
第九百六十四章 德國人嘛

  各式各樣的歐洲銀幣,荷蘭威廉明娜、西班牙阿方索、尼古拉二世銀盧布…東歐、西歐、南歐、北歐,外加德國奧地利這個中歐到齊,各個國家亂七八糟什麼都有,有些分過類別,但大部分還是混裝。

  不僅僅歐洲,其它大洲的也有少量發現,銀子嘛,在哪都是錢,連華夏解放前的銀幣都有點。

  如果是上輩子擁有其中的一箱,張楠必定會非常高興,就算基本上都是常見品種也無所謂,也擋不住量多。

  但在不行了,自個海島的倉庫裡早就放著上千噸,還沒時間去看看、翻一翻,想想都可怕!

  銀元千噸計,這都快21世紀了,別說個人,估計都沒哪個國家的金庫裡會放那麼多。

  沒轍,如今造過了金銀本位的年月。

  地下室的銀元品種基本上普通,不過還是有一箱讓自個比較高興——其中一個箱子裡是滿滿的至少兩千枚特大銀幣,很特別的一種銀元。

  大部分的銀元無論面值如何,重量基本上是在26.5克至27.2克之間,當然那種含銀量低的大-奶媽不算。

  大-奶媽新的能有28克,這樣也算黑心,因為它的實際含銀量會比含銀量在9成左右的美國站洋、華夏龍洋、墨西哥鷹洋這些少很多。

  還有些歐洲銀元沒用27克左右的「國際標準」,比如荷蘭的威廉明娜2.5盾,重量25克,含銀量似乎才7成的樣子,這個以前就沒法和「標準型27克銀幣」等價通用,會被打折,到這這會也是屬於便宜貨。

  至於英國的一些含銀量都不到五六成的「低銀銀幣」,基本上奇偶不會被算成銀元。

  總之這個世界上的近現代機制主流銀元的重量一般在27克左右,但這會給張楠微小驚喜的這種銀幣不是,明顯要大一號:正面是一個身穿盔甲、一手揮舞利劍、一手握疆繩,坐在騰飛的馬背上的武士。

  馬腹下有代表荷蘭的獅子盾徽標誌,外環拉丁文縮寫,意思是:尼德蘭聯合省荷蘭新銀幣。

  銀幣背面中間的盾框內有一頭翹尾立獅,前爪分別握利劍和七支小箭,這小箭象徵荷蘭的七個省。

  框外上方大皇冠和左右二隻立獅所組成荷蘭國徽,外環文字是的意思是:「聯合同樣的小東西,就成為強大的力量」。

  這種銀幣至今也大,無論是哪個造幣廠、哪一年造的,直徑都超過40.5毫米,重量也都會在32.7克以上,重的都能到33.6克。而一般的「標準銀幣」直徑也就39毫米,比如華夏的袁大頭。

  這是「荷蘭馬劍」,也叫荷蘭杜卡多銀幣,都是18世後期的機制貨幣。如果說紀年為同一時期的大-奶媽是銀幣中的大垃圾,那這「荷蘭馬劍」就是寶貝。

  寶貝,少唄。

  她出現的時候數量可不少,但問題就出在重量上:因為這種銀幣個大量重,熔化後重鑄成27克左右的標準銀幣有利可圖,所以大部份被各國銷毀了。

  一進一出一枚就能多出差不多6克銀,4個荷蘭馬劍就能變成5個標準銀幣,這生意傻子才不做。

  後果就是這會在全世界範圍內它的數量不多了,在歐美的收藏市場上也非常走俏,價格更是能有「威廉明娜」的十倍以上!

  稀少的東西總是招人喜歡。

  這半天忙乎下來,發現的銀幣數量都差不多上了10萬數,張楠看著地下室裡還沒開箱的5個外形特別長的箱子道:「這趟要是沒其他特別的發現,回去就分銀幣玩。」

  夥計們笑笑,有銀幣也不錯。

  很可惜沒看到多少華夏銀幣,其實是沒功夫去仔細分辨那二十多箱的混裝銀元,不然總能挑些出來。

  這會關老大手背上就有枚江南戊戌龍在翻轉跳舞,他之前順手撿著玩的。

  還以為最後這五個箱子裡也會是銀幣,結果不是。這五個箱子原本在進入地下室的台階一側,並不是在最內側。

  只是一開始忙著找珠寶,接著又發現統一型號彈藥箱的銀元,這五個台階邊的箱子反而被有意無意的留到了最後。

  不是珠寶、古董和錢,裡邊都是用油紙包裹的槍支和一盒盒的子彈。

  張楠檢查了一支瓦爾特P38,還是全新的,這個型號的手槍有半箱,但除了些備用彈匣外,並沒有搶套一類的備件。

  「膠木護片,後期型號,大概又是納粹留下想東山再起的小玩意。」

  不過瓦爾特就是瓦爾特,德國貨就是好,在地下室裡都有45年了,空槍擊發的聲音就像新的一樣,包括彈匣彈簧都還富有極好的彈性,裝進那些紙盒包裝、新的一樣的派拉貝魯姆彈都應該還能正常使用。

  地下室算不上多乾燥,但也並不潮濕,加上箱子和油紙包裝的保護,這些舊槍械彈藥的保存狀態極好。

  但瓦爾特P38的數量並不多,除掉兩支PPK之外,短槍還有大半是些雜牌,有幾支連扎克都叫不上名字,還有不少乾脆是一戰時就已經大部分淘汰、二手銷往民間的「帝國轉輪」。

  子彈型號也是五花八門、數量不一,還好看著另類的那些大部分都和同樣另類的老槍包在一起,不然什麼槍用什麼彈都搞不明白。

  張楠還翻出支長度有30多公分的大號轉輪,子彈大得估計能打犀牛!

  還好,扎克認識這槍。

  「這應該是奧匈帝國的帝國1870左輪,據說子彈動能當初手槍裡世界第二,打大象不知道行不行,打野牛絕對沒問題,這子彈殼裡裝的還應該是黑火藥。」

  怪獸!

  翻翻找找,有五支自動手槍很有意思,看著就像鐵皮做的,材料簡陋,但做工一流。

  屠海波手裡就拿著一支,他在公司訓練的時候可沒見過這樣的手槍,而訓練營那邊單單手槍就是新槍、老槍上百種,受訓者至少要都會用,每個型號放上兩槍,天曉得會不會有一天會碰到。

  張楠看他好奇,道:「那是德國的瓦爾特人民手槍,戰爭末期的趕製貨,我那還有些。」

  「這是趕製的?」

  屠海波簡直不可思議:這槍做工一流呀!

  張楠笑笑:「德國人嘛。」

  就是,德國人嘛,就這德性。


bpd 發表於 2018-1-29 22:14
第九百六十五章 下次避開點

  瓦爾特手槍、沃爾特手槍其實是一個意思,東方人在音譯上的細微差異而已。

  張楠習慣叫它瓦爾特,看電影的緣故,原因是有個喜歡在南斯拉夫同納粹過不去的傢伙叫瓦爾特,他還保衛了薩拉熱窩。

  電影裡瓦爾特是保衛了薩拉熱窩,可現在薩拉熱窩又該打起來了,最多過上兩個月就得爆發,到時候不僅僅是曾經的同志之間會打得你死我活,甚至會上演二戰後在歐洲極其少見的種族屠殺!

  你殺我、我殺你,至於到底誰殺誰?

  呵呵!

  若干年後海牙法庭說了算!

  海牙嘛…

  繼續呵呵!

  這會屠海波不清楚什麼叫人民手槍,他也不好問老闆,哪有保鏢當好奇寶寶倒老問老闆問題的。是扎克熱心,在邊上同他嘀咕了一會,讓出國沒多久的海波同志搞明白了情況。

  發現的這幾支沃爾特版的人民手槍是結構相對簡單的單動版,不是雙動版,不然屠海波會更驚異於趕製貨色能出精品:張楠感覺雙動版的沃爾特人民手槍外形好像更精緻些,因為自個倉庫裡就有。

  扎克還從一個箱子裡翻出支又醜又簡陋、外形怪異的手槍告訴屠海波:「這也是人民手槍,不過是毛瑟公司的產品…」

  好吧,人民手槍只是個概念,而不是特指某一個型號。它的型號很多、外形各異,總之相比「正規手槍」就是工藝簡單,但也能殺人。

  人民手槍從1944年後期才開始出現,那會納粹德國已經是日薄西山,為挽回敗局,希特勒下令大量製造「人民武器」。

  這人民武器說白了就是用最低的工時、最少的用料、最簡單的構造,生產出足以殺死盟軍的武器,在德國武裝全體人民。

  德國的沃爾特公司也接到德國軍工部長斯佩爾的命令,要求公司研製並生產人民手槍。而正被繁重的軍工生產任務和原材料短缺弄得焦頭爛額的沃爾特公司起初拒絕,但卻擋不住這個元首親自下達的命令,只能組織人員進行攻關。

  1945年1月樣槍出爐,經希特勒親自審定認可,被要求在次月生產出2000支成品,但沃爾特公司這個時候已經無力組織大規模生產,產量根本達不到要求,因為原材料太緊張了!

  戰爭末期都有「人民手榴彈」用上了水泥、玻璃的外殼,帝國的戰爭潛力在那會都快拼完了。

  當年4月沃爾特工廠被美軍佔領,沃爾特人民手槍也就再沒機會大規模生產。

  這次發現的這幾支沃爾特人民手槍因為是相對簡單的單動版,整槍除了槍管、彈簧和閉鎖擊發機構外,幾乎其它所有零件都是由薄鋼板沖壓而成。

  不過它們雖然是戰爭末期的應急產品,卻並不顯得粗糙,相反看上去做工十分精細,顯示出沃爾特公司工程師們的智慧和技工們的高超技藝。

  名牌就是名牌,沃爾特就是沃爾特,德國人還是德國人!

  還有兩個箱子裡都是手榴彈,一種一箱是二戰德軍「形象式的」長柄手榴彈,只不過不是木柄後頭拉弦那種,雷管也不是分開包裝運輸的,而是拉發裝置在金屬彈體頂部的後期型號。

  包裝很好,沒鏽蝕,但這會看著也算有點後怕!

  這可不是放上半個世紀都還可以比較放心使用的子彈,手榴彈可沒個半世紀的保質期。而且雷管是預先安裝的最後期型號,引信裝彈殼頂上那也是為了縮短工時:省掉了在木柄上鑽洞的功夫。

  張楠一夥人之前還在上頭用風鎬鑿洞,那震動可不小,玩意有一枚手榴彈鬧點脾氣……

  這兩箱一起來,這樂子可就大了!

  還好,德國人還是德國人,工藝簡化的玩意也還是擋住了時間的流逝,沒把張楠這夥人給端掉。

  下次再鑿牆鑿地板的時候,張楠是不敢再湊什麼熱鬧了:這不是挖古墓,第三帝國的寶藏裡不僅僅有寶貝,還會有炸-彈的!

  另外一箱是無柄手榴彈,但不是德軍內常見的M39式卵形手榴彈,而是一種直圓筒形手榴彈,彈殼看著還非常厚實,看著不怎麼像手榴彈該有的外殼——不是太簡陋,而是這樣的剛才用在手榴彈這大規模的廉價消耗品上似乎有點奢侈。

  有個軍品愛好者就是好,扎克認出這壓根不是普通的手榴彈,而是用航空炸彈改裝的手榴彈!

  到了戰爭末期,納粹德國空軍疲於應付盟軍不間斷的戰略轟炸和蘇軍鋪天蓋地的攻擊機群,能夠從容進行對地攻擊的機會可謂是屈指可數,而因此一系列航空炸彈就被堆積在各個倉庫中尷尬的成為了擺設。

  為了進行廢物利用,德軍開始開動腦筋將其改裝成各種爆炸物,而其中就包括了手榴彈。

  作為傘降炸彈或者集束炸彈的子彈藥之一,有種殺傷彈小巧玲瓏,長160毫米,直徑50毫米,全重僅0.498千克,大小剛剛好,被選為改裝手榴彈的原材料。

  德軍軍械人員在拆除原有引信之後,增加了一個BZ-40型引信,一個較為簡單的手榴彈就此製成,性能還非常不錯,因為。這種簡易手榴彈由航空子彈藥改裝,充分考慮到了殺傷人員的效果,彈壁較厚,相比起其他的簡易手榴彈在爆炸時可以釋放出更多的殺傷破片,威力也非常大。

  同時由於彈體大多為正規兵工廠生產產品,而且大多產自戰爭中前期,瑕疵率低,因此也減少了儲存和使用事故的發生率,算得上是一種較為成功的產品。

  不過就算再成功,時間也過去45年了,張楠可不敢要這些爆炸物——兩箱手榴彈先搬樹林去,暫時包上塑料布埋起來,之後再想辦法處理。

  可以扔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去,公路那邊就能看到不遠就有幾個小湖,扔裡頭就行了。

  在中歐,湖裡別說手榴彈,炸彈、炮彈都不少,不缺這兩箱。

  這一個寶庫搬空,除了那些王冠、珠寶,銀元是排不上納粹寶藏的名號的。

  遠遠的看著陳浩幾個將手榴彈箱子搬走,張楠對項偉榮道:「缺了東西,我對第二個空間更好奇了。」

  「少了黃金。」

  項偉榮知道少什麼:沒黃金能叫納粹寶藏?

  相比貝希特斯加登藏寶的巨大數量和奧地利藏寶對納粹黨衛軍的特殊意義,今天挖開的這間地下室甚至可以說都算不上真正的寶藏!

  王冠很值錢嗎?

  是的,但藏它們的應該是納粹的國家行為,地下室裡的這點東西還算不上什麼。

  也算是好事吧,這意味著第二處隱蔽空間內會有更大的驚喜,阿道夫-艾希曼應該不會讓人失望。


bpd 發表於 2018-1-29 22:20
第九百六十六章 小發現意味著會有大發現

  阿道夫-艾希曼到目前為止是沒讓張楠失望過,感覺這寶藏也是有等級的,要是一般的藏寶點估計還上不了艾希曼的那個筆記本。

  特別是這處地下室曾經是黨衛軍的度假地,酒店山莊地理位置顯著,如果不是這一地點特別重要,艾希曼根本不需要將它記錄下來,腦子裡就百分百記得住。

  這趟尋寶才剛剛開了個頭!

  所有箱子暫時搬到第二處公開的地下室內存放,數量核對之後入口加鎖,防盜門關上,鑰匙收進了關老大的衣兜裡。

  兩大塊備品床單被蓋在挖開的地下室入口處,等空下來的時候也不用回填了,恢復原本地下室入口的外貌就行。

  這事都不用找外人,保鏢裡有好幾位都有點三腳貓等級的泥水匠手藝,應付這點小活還是沒問題的——暖氣系統開啟後在房間裡也能幹點泥水活,不會上凍。

  這忙碌一天,不知不覺天色已然入夜,留下兩名夥計看守山莊,其他人步行返回前一處酒店。

  晚上這裡夠冷,午夜前氣溫就會降到零下十來度,後頭車庫那沒聯通供暖,沒必要半夜開工。

  咱不趕時間。

  晚餐的功夫,接到妮可打來的衛星電話。

  「情況怎麼樣?」

  聽到妮可問話的時候,張楠正在餐桌上啃豬蹄,兩人之前開過玩笑,看看這段時間誰能為家裡增加更多的財富:男人尋找世界頂級寶藏,而女人正在國際市場上大發戰爭財。

  到今天為止,顯然是張楠完敗!

  老夫老妻的也不用太講究禮節,張楠邊吃邊咕囔著道:「找到一處,大半天就搬空了,沒多少花頭,一堆銀幣還有點珠寶…」

  從去年年底開始,張楠和身邊人用的幾部衛星電話換成了絕對不會被竊聽的那種,對於這類「尋寶密電」可以在電話裡說。

  但絕對也是相對的,萬一是核彈啥的還是要面對面交流。

  聽張楠說完,聽到電話那頭的妮可笑著道:「那我和珍妮要試試華夏的古代皇后冠。」

  一聽這個,張楠連忙打斷:「千萬別!邪乎,戴上不吉利……」

  一堆瞎扯,反正要打消妮可這個天馬行空般的想法:頭戴皇后冠,還是滿清的,張楠怕看到了晚上做惡夢!

  瞎扯了一通,又和正在吃中餐的寶貝女兒在電話裡膩歪了一會,這就掛了電話。

  柏林時間比紐約早了6個小時,張楠吃晚餐,身在紐約的家人正在吃中餐。

  妮可又把孩子帶帝國大廈去了,然後張楠想想放在星辰大廈的那個手提箱,就算前者不在其重創毀傷半徑內,自個還是再次確定:等所有箱子搬回來後,紐約絕對不能有,不然自個都會點睡不著!

  哪個二貨會把枚原子彈放自己枕頭邊,還要不要過日子了!

  今天中午起已經徹底無雪,明早會更冷,大雪天之後總有個兩三天氣溫往下掉。

  在酒店這能看到一公里多之外的一處燈光滑雪場是燈火通明,聽服務人員說那裡要開到晚上9點半才關門。

  一看時間這會才六點過,張楠有點閒不住,「有想滑雪的嗎,有就走。」

  有人感興趣,有人打死也不滑:馬克兄弟就不行,一是不會,第二嘛…

  那麼大碼的滑雪裝備不好找!

  不過一到地方,提議的張楠自個都沒去滑雪:這正在舉行一場什麼跳台滑雪錦標賽,這就湊熱鬧著看。

  好傢伙,國際標準,用的還是90米台,反正張楠一夥人也就看個新鮮,當運動員從距離落地位置都有90米級落差的地方開始往下滑…從起跳端像炮彈一般射出……

  保鏢們還好,在觀察附近的人,而普通觀眾們都在那大呼小叫!

  張楠也一樣,嘴巴基本就沒歇著,看得刺激!

  勇者的運動,但一邊看熱鬧、一邊喊上幾句的張楠在看了幾名運動員的比賽過程後,對一同前來的項偉榮道:「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一幫傻缺!」

  古代北歐處理死刑犯的創意性刑法成了牛叉哄哄的運動,還進了冬奧會,但張楠更想知道這運動每年會摔斷多少根骨頭!

  其實是張楠想多了,跳台滑雪一年摔不死幾個人滴,絕對比游泳要安全:玩的人少嘛,沒點專業技術可玩不轉這玩意。

  如果玩滑雪的是傻缺,那去野遊的是啥?

  淹死的,基本都是會水的。

  看完比賽9點多,兩三千觀眾鳥獸散去城裡的酒吧,今晚小城內的酒吧會營業到很晚。

  張楠不想這麼早就回酒店,這一幫彪形大漢只得又陪著老闆去喝一杯。

  大部分人真的是一杯,保鏢嘛,不能多喝。

  感覺這東德的酒吧同西德的相比似乎也沒多少差別,就是酒吧裡的人除了聊錦標賽之外,也在說合併後的德國的一些事,但就算有台掛著的電視裡在放多國部隊的新聞,酒吧裡也沒幾個人去多看幾眼。

  上輩子就有人同張楠說過這德國人骨子裡很高傲,雖然這種高傲不會留於表面,但據說德國人甚至會高傲到看不起他們自己!

  今天算是見識了:普通的德國人真的似乎只關心德國自己的事情,其它國家發生的大事?

  關我們德國什麼事!

  嗯,就是這種感覺。

  回到酒店已近午夜,張楠順口告訴關興權:「讓人明早打通那塊水泥地,我晚點去。」

  想睡個懶覺,老闆嘛,犯不著什麼事都親力親為。

  一覺睡到9點過才起床,洗漱完出門,餐廳裡為張楠準備了一份經典的東部德國式早餐。

  一籃子小麵包,還有搭配的果醬、乳酪,盤子裡有切成片的火腿,還有一大杯牛奶。

  後悔了,該讓自個的私人廚師準備點中式早餐的,但看看時間不早,也不管這一大早麵包牛奶加火腿會吃著膩歪,胡亂吞了了事。

  因為保羅來了,「老闆,已經打通了。下邊應該是個斜著的通風井,暫時還沒派人下去查看,非常深。」

  一大片火腿兩口吞掉,「通風井,有點意思,是不是隧道那種。」

  站著的保羅道:「有可能,下邊很有可能連著個很大的地下工程,至少會是條大型隧道。」


bpd 發表於 2018-1-29 22:27
第九百六十七章 在東邊!

  套上防風羽絨服後,張楠同林明、保羅和一直等著自己的馬克兄弟出酒店。

  坐在大廳內的馬煒同姜望峰、望秋兄弟一看老闆來了,立刻先出了大門。

  一幫人還是步行去山莊,通往那裡的道路積雪還在,壓實的地方已經結冰。

  沒讓人清理,作為個南方人,張楠喜歡這種踏雪而行的感覺,反正不開車。

  到了地方沒進主樓,直接繞到後邊,項偉榮等人正在等著張楠來。

  沒多說,直接到了那間車庫:好傢伙,升起的卷閘門內正在呼啦啦往上冒煙!

  不是著火了,也不是一群人在裡邊抽煙…

  連項偉榮都戒煙了,保鏢們更是早就和煙草拜拜!

  是那個鑿開的洞口在冒白煙,張楠立刻就明白原因:這是下邊地下空間出來的暖濕空氣被低溫影響產生的現象,就和冬天下水道窨井蓋冒煙一個道理。

  白煙還在冒,空氣中有那麼一丁點淡淡的陰森味道:洞口通風管道下的空間絕對小不了!

  走到那破開的口子一看,通風管不小,直徑差不多有個一米多,風鎬敲掉的水泥還是不同時期的上下兩層:下邊一層質量差些,直接澆築在一個生鐵的大蓋子上。

  上邊這層才是車庫的地面,澆築時間大概也就是最近這二三十年:幹這活的人當初如果去掉原有的水泥層再澆築,下邊的秘密或許早就被發現了。

  張楠抬頭看了看車庫頂,「看來這排輔助房是戰後才修的。」

  水泥地板是一層壓一層,明顯的。

  口子被找到,檢測空氣沒危險,但下邊的空間極有可能是封閉的,還是等等再派人下去的好。

  關了幾十年了,空氣不好。

  打手電照了照:和所有大尺寸的通風管一樣,下邊管壁上鑲有倒U型鋼筋台階供人出入。

  至少45年前的鋼筋,在封閉空間裡這麼久,口頭的這些似乎還好,但下邊有些極有可能已經因為山體滲漏的水而鏽蝕,人要下去得加保險繩。

  看夠了通風口,張楠出了車庫,自顧自走到西側山坡頂位置,看著下邊的山谷愣了會神。

  知道保羅就在邊上,手隨意指了下,問道:「這到谷底的落差有多少?」

  「同克林根塔爾中心城區比差不多200米,這裡垂直大約100米不到。」

  克林根塔爾是座山區小城,沿著山谷而建,長條狀的城區海拔落差差不多有個上百米。

  這邊其實已經離開城區,海拔更高,能舒服的鳥瞰直線距離兩公里多、近三公里的小城景色。

  這下聽到保羅的回答,張楠又道:「加上坡度,保險繩必須要比這到垂直谷底的長度更長。

  我有種感覺,下邊連著的空間和谷底那應該有點關係。」

  多長?

  張楠數學不好,算不出來,但這不用他去操心。

  這會打開的是個通風井,那它連著的空間就該在下邊谷底附近:沒人會閒著沒事在半山腰搞什麼大工程,那是沒事找事。

  用長度過百米的通風井,下邊空間的工程要求很高,空間勢必也不會小。

  至於現在…

  再等等,通風需要時間。

  返回車庫,關老大正在安排進入通風口探查的人員。

  「文棟、保羅、林曼和我一起下去,班長,上邊就麻煩你了。」

  關興權決定親自下去,而另外三人都有很強的攀登能力。

  至於張楠,先在上頭等著吧,還用不到他下去冒險。

  進入通風口需要專業登山繩,這趟沒帶,但這不是問題:克林根塔爾城內就有專業的登山裝備商店,買個幾百米登山繩和配套裝備小意思。

  在發現通風口時,關興權就已經讓人去城裡購買需要的裝備,這個把小時功夫就回來了,還是因為需要等商店十點才開門的原因。

  通風井有坡度,但用強光手電往下照,感覺筆直。乾脆擰亮根冷光照明棒往下丟,掐著時間讀秒,再算出需要的安全繩長度。

  準備下去的這四位再次調試了通訊設備,這玩意雖然不能穿地,但通過筆直的通風管,在下邊的口子附近同地面聯繫還是沒問題的。

  等到中午十一點,四人下井。

  體重最大的林曼打頭,就當測試那些鋼筋台階的質量,後邊三人拉開距離一個接一個下井。

  上頭有四名夥計們利用附近的兩根電線桿,一人負責一根安全繩子,聽著耳機裡的聲音往下慢慢放。

  耳機裡不斷傳來林曼的聲音:「…五十米,結構、台階扶手正常,無滲水…70米,發現一處滲水點,但是乾的,下放鋼筋台階無異常……

  抵達底部,這裡是一間小房間,四面水泥牆,有單開的鐵門,門沒有封死。

  隊長,我暫時待命,一切正常。」

  很好,一切正常。

  沒一會功夫,張楠耳機裡聽到關興權的聲音:「班長,外邊是條廢棄的鐵路隧道,非常長,沒有坍塌的危險。

  暫時沒有發現,我和保羅將往北側探查,可以下來,文棟和林曼會在出口接應,空氣質量沒什麼問題,含氧量正常。」

  通話信號是加秘的,不需要用暗語,就是聽著聲音有點硬。

  上頭的項偉榮聽完匯報,道:「明白,我們收保險繩了。」

  幾個夥計往上收繩子,項偉榮一看外邊的人,「蘭迪、屠海波和馬煒陪阿楠下去一趟。」

  馬克和雅克布兄弟之前還躍躍欲試,但聽了項偉榮的話有點無可奈何:沒轍,自個兄弟體重太大,還是得待在上頭的命。

  爬通風井,怎麼著也輪不到他們兄弟,老老實實給老闆牽安全繩去。

  頭上戴著礦燈帽子,兩腿胯間套上繩套,從胸口那往上,張楠跟著蘭迪下了通風口。

  老老實實一步步往下,這德國人的工程質量沒得說,幾十年過去,螺紋鋼的台階沒有絲毫鬆動。

  斜著往下爬了上百米,終於到了那間通風室。

  下邊的林曼幫老闆取下安全繩,這時從打開的那扇鐵門那,聽到之前去隧道西側探查的關興權兩人回來了。

  一看到張楠,關興權就道:「西邊沒東西,五百來米之外全塌,是炸藥的大面積爆破,估計規模很大。」

  一聽這個,張楠眼睛反而看向隧道東側:那裡黑洞洞的!

  「如果有,在東邊!

  爆破應該是為了徹底封閉、報廢隧道。」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pd

LV:16 版主

追蹤
  • 40

    主題

  • 81817

    回文

  • 1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