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開著房車回大唐 作者:醉臥花間.CS (已完結)

 
mk2258 2017-12-17 10:33:4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872 262471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6:52
460章:真正的長城(作者推薦章節)






    通天道上,九百多玄甲軍正在大步而前,廝殺了一天,他們早已疲憊不堪,然而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此刻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打開朱雀門,所以他們的步伐一刻都未停下。

    面對玄甲軍的進逼,一千吐蕃軍則不斷後退,他們已被殺破了膽,他們已經不敢再戰,即便吐蕃人天生凶狠,他們還是人,在他們看來,眼前的這群手持刀盾的神奇兵種,已經超越了人的範疇。

    “大相!怎麼辦?那群怪軍還有近千人,城外敵軍攻城越來越猛烈,我們損失慘重,最多只能抽調三千人了!”一個吐蕃將領在祿東贊身邊急問。

    祿東贊瞇了瞇眼,忽然問:“火油還有多少?”

    “不多了,還有三千多斤!”

    祿東贊冷冷道:“把這三千多斤火油,全都潑在朱雀門甬道之中,先不點火。”

    “大相!”那吐蕃將軍聞言驚叫,“大相!這樣守城就沒有火油了……”

    然而祿東贊狠狠瞪了他一眼,冷哼道:“還用你來指揮本相打仗嗎?去執行!”

    “是!”那吐蕃將軍無奈,立刻帶著人手去搬運火油,然後將火油全部潑灑在朱雀門甬道之中。

    通天道上,薛仁貴和陳賓帶著僅剩的九百玄甲軍,一路向前,吐蕃軍不斷後退,雖然有其他吐蕃軍來援,現在的吐蕃軍有兩千人,但這些吐蕃軍已經不敢阻擋他們,只是不斷後退。

    終於,朱雀門在望,只剩不到一里,薛仁貴猛然瞪眼大喝:“衝!”

    玄甲軍快速變換衝鋒陣型,向前衝去,兩千吐蕃大軍彷彿看到洪荒巨獸張開了嘴一般,嚇得猛然四散而逃,薛仁貴他們毫無阻擋地衝到朱雀門前。

    朱雀門雖然沒有明德門那麼高大宏偉,但作為長安皇城主門,一樣的氣勢恢宏,而且也是五道門,也就是五個城門洞,應“天子五門道”的說法。

    然而此刻,五個城門洞中濕漉漉的,火油味飄得到處都是,薛仁貴看到之後立刻就明白了,停在朱雀門前,咬牙瞪目望向朱雀門城樓上的祿東贊,祿東贊此刻也站在城牆邊,手扶城垛,臉冷笑地望向他,薛仁貴不得不承認,這祿東贊果然厲害,只是簡單的一招,就能攔住他們,讓他們不敢靠近城門,只要他們進入城門洞,吐蕃軍絕對會用火矢點燃火油,城門洞變烤箱,將他們活活燒死在城門洞中。

    “薛將軍,怎麼辦?”陳賓看到城門洞中的滿地火油,也是眉頭緊鎖,問向薛仁貴。

    就在這時,太極宮方向忽然傳來吐蕃大軍的歡呼,城頭的祿東贊見狀驚喜大叫起來,不過他說的是吐蕃語。

    還好,玄甲軍中有個士兵聽得懂一點吐蕃語,趕忙湊到薛仁貴身邊,道:“薛將軍,不好了,那敵軍主帥剛才說,承天門被攻下了!”

    “什麼!”薛仁貴聞言渾身一震,承天門可是太極宮正門,承天門若是被攻下,那要不了半個時辰,吐蕃大軍就會殺到太極內宮,到時候皇帝便危險了。

    薛仁貴猛一咬牙,沉聲大喝:“沒時間了!開門!”說罷第一個衝了上去。

    後方九百玄甲軍紛紛跟上,義無反顧地衝進最中間的那個城門洞。

    他們剛沖一半進去,城頭射下數百支火矢,眾玄甲軍紛紛舉盾,擋開絕大部分火矢,但還是有火矢從鐵盾的縫隙掉落下來,緊接著,讓人心顫的一幕出現了,只見兩百多名玄甲軍,整齊地排成三排,每一排的玄甲軍都將鐵盾嚴絲合縫地連接起來,放在地上,形成三排嚴嚴實實的盾牆,在火矢引燃火油的同時,他們已經奇快無比地在城門洞中豎起三道盾牆,然而大火燃燒遇到鐵盾牆的時候,明顯停住,然後火勢慢慢地透過鐵盾牆往裡滲,第一排玄甲軍戰士很快被火焰吞沒,但他們卻彷若石像一般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甚至都沒人叫喊,任由大火焚軀。

    “長槍永守大唐魂!”一個渾身浴火的玄甲軍忽然嘶聲大吼起來,他沒讀過多少書,但卻念過李浩的軍律詩,他最喜歡其中的這一句,所以他決定,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吼出來。

    其餘眾玄甲也紛紛齊聲高吼:“長槍永守大唐魂!”

    “長槍永守大唐魂!”高亢的吼聲在朱雀門不斷迴盪,震人心魂。

    城門外正在指揮戰鬥的李浩聽到這一聲又一聲的吼叫聲,愣了片刻後,忽然臉色大變,狂聲大喝:“傳本帥軍令,全力攻城!不留任何餘力!”

    軍鼓擂得震天響,唐軍再次發出嘶吼,全力攻城,李浩則一臉擔憂地望著朱雀門,從玄甲軍的吼叫聲,他可以聽得出來,這是陷入絕境之後抱著必死之心的嘶吼,吼出軍人的傲骨,吼出唐人的軍魂,跟自己當初在庭州一樣。

    大火吞沒了第一排玄甲軍,開始往第二排滲透,然後第三排,玄甲軍戰士們的吼聲也越來越弱,但他們從始至終都未動過一下,三排玄甲軍的鐵盾之牆雖然無法阻擋大火,但很有效地減慢了火焰蔓延的速度,他們為自己的戰友爭取了時間,與其說是三排盾牆,不如說是三排人牆,而許多吐蕃軍看到城門洞內的這一幕,全都嚇得驚聲尖叫起來,彷若見了鬼,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與傲骨,這群蠻夷永遠也無法體會。

    薛仁貴回頭看到熊熊大火中的玄甲軍,兩行淚珠撲簌簌滾落,但他知道,現在不是傷心落淚的時候,由於城外衝城木正在撞擊城門,他們無法推開門閂,薛仁貴快速抽出自己的唐刀,用盡渾身力氣對著門閂中間部位砍下。

    “啪”地一聲悶響,薛仁貴的唐刀應聲而斷,還有半截刀身陷在門閂中,只入木三寸而已,這對粗大的門閂無法造成太大的影響,朱雀門果然堅固。

    “陌刀!”薛仁貴大吼一聲,陳賓將自己的陌刀遞給他。

    薛仁貴接過陌刀,先將卡在門閂上的斷刀拔掉,再次猛然一劈,“啪!”薛仁貴果然武藝高強,揮刀不僅勢大力沉,而且奇準無比,這一刀,劈在了上一刀的縫裡,將原本三寸的缺口擴大到了五寸,而陌刀也被他的巨力砍斷。

    然而三排抵擋火勢的玄甲軍人牆此刻已全部渾身起火,又有七十玄甲軍衝了出去,連成一排,鐵盾緊靠,組成一道新牆,阻擋火勢,為薛仁貴爭取時間。

    薛仁貴看到又有七十個玄甲軍去送死,心彷彿被捅了一刀,他感覺自己快瘋了,瘋狂大吼一聲,從一個玄甲軍手中搶過陌刀,使出渾身力氣劈在門閂上,還是那個位置。

    “咔擦”一聲,正好門外的衝城木同時撞擊城門,門閂應聲而斷,城門被沖開,差點撞到薛仁貴,還好薛仁貴閃得快。

    “城門開了!”城外唐軍興奮高呼起來。

    李浩正好也在陣前指揮,而且目光一直盯著朱雀門,他看到薛仁貴他們從城門中湧出,後方城門洞中烈火熊熊,大火之中,他隱隱看到四排人影,整齊地站在大火之中,一動不動,有人甚至還在高吼“長槍永守大唐魂”。

    薛仁貴在玄甲軍鐵盾的保護下,冒著箭雨來到李浩面前,李浩指著城門洞中的大火和火中的人影,問:“那是怎麼回事?”

    薛仁貴回頭望了一眼,眼圈發紅道:“祿東贊在城門洞中灑滿火油,兄弟們以盾結牆,阻擋火勢,為我們爭取時間,好打開城門。”

    李浩聞言只覺鼻子一酸,淚水浸滿了眼眶,他仰起頭,努力將眼淚逼回去,片刻後,他眼圈發紅道:“雖然是軍令,但你們也不必如此著急的。”

    “不著急不行。”薛仁貴滿面凝重道,“承天門已經破了。”

    “什麼!”李浩聞言瞪眼驚呼,隨即高聲喝令,“所有人帶上泥土,滅火!入城!”

    大軍聞言趕緊掘土,用布裹上,朝朱雀門衝去,後方床弩瘋狂發射,為他們掩護。

    雖然城門洞中火勢很大,但數万大軍帶上泥土,片刻便將城門洞中的大火熄滅,然後只看到四排手持陌刀鐵盾的戰士堵在城門洞口處,擋住了他們的去路,不過這些戰士已經被燒成了一具具焦炭,除了陌刀鐵盾,沒人能分別出他們的身份,他們宛若豐碑一般,用生命和鮮血守護著國家的安寧。

    李浩帶著眾玄甲軍站在城門洞中,望著四排已經變成黑乎乎乾屍的玄甲軍,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傷與激動,淚水從他面頰滾落,過了片刻,李浩忽然雙腳併攏,朝這群已經化為乾屍的玄甲軍行了一個標準無比的軍禮,然後沉聲道:“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建長城,抵禦匈奴入侵,然而他卻以暴政治國,鞭笞萬民,他不知道,真正的長城,在百姓的心中,只要我們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那便是天底下最堅不可摧的長城,而眼前的這些戰士,他們生前,用鮮血和身軀去抵擋蠻夷,保家衛國,他們死後,不朽的精神更能激勵後人,他們……就是我們大唐真正的長城!”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6:53
461章:祿東讚之死






    李浩的聲音傳入每一位唐軍的耳中,也滲透到了他們心裡,他們感覺自己的靈魂在激盪,體內的熱血在翻騰,也許他們當初參軍只是為了功名、軍田,或者是一口軍糧,但此刻,他們早已忘卻了當初的私慾,眼前的兩百多具戰士筆直的屍體,加上李浩的解讀,彷若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為他們指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他們此生,注定不再渾噩。

    時間緊急,李浩雖然心中悲痛,卻也沒空說太多,他下令將這群英雄的屍體挪開,安置於一旁,特派千人暫且保護,他決定事後再將他們立碑安葬,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大軍入城。

    大軍從朱雀門湧入皇城,李浩撥給薛仁貴一萬人馬,讓他火速帶軍前去太極宮救駕,而他,要留下來跟祿東贊算賬。

    看到李浩大軍入城的時候,祿東贊氣色灰敗,仰頭望向天空,長聲嘆道:“時不我與,既然上天生了我葛爾東贊,為何還要生一個李浩。”

    這聲感嘆,頗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味道。

    李浩命令兩萬多大軍強攻城頭,吐蕃大軍紛紛退回,死守南城牆,不讓唐軍登城,李浩站在皇城內朱雀門下方,抬頭望向城樓。

    吐蕃大軍雖然人數比唐軍還多,死命抵擋,但他們士氣已失,戰力低迷,反觀唐軍,那兩百多具黑乎乎的玄甲軍屍體和李浩的言語使得他們熱血沸騰,他們全都跟打了雞血似的,亢奮得宛若猛獸,對吐蕃大軍發起強烈猛攻,勢不可擋,殺得吐蕃軍節節後退。

    皇城的南城牆戰火紛飛,喊殺聲震天,無數的屍體從城頭滾落,鮮血太多,在寒冷的天氣下,幾乎已形成大片的白霧,此戰,已不可用慘烈二字來形容。

    日暮西山,天色漸漸昏暗,葛爾東贊走到城垛邊,望向下方的李浩,兩軍主帥對視,時間彷若停滯。

    就在這時,李績帶著五萬大軍到來,抵達朱雀門外,聽到這個匯報後,葛爾東贊長嘆一聲,他知道,他們連最後一絲翻盤的希望都沒有了。

    “全都住手!”葛爾東贊忽然舉手沉喝,雙方大軍都停了下來,紛紛轉頭望著他。

    “李浩!你贏了!”葛爾東贊望著城下的李浩,神情蕭瑟,一時間彷彿老了十幾歲。

    李浩面無表情地問:“你是死?還是降?”

    祿東贊轉頭環顧僅剩的兩萬吐蕃大軍,只見他們也在盯著自己看,是啊,他是大軍主帥,吐蕃大相,是他們的首領,他們自然要盯著他看。

    祿東贊想到出征之時,自己帶著十五萬大軍,浩浩蕩盪而來,而如今,只剩這兩萬殘兵敗將,此刻,有人表情凶狠,有人表情迷茫,有人表情痛苦,有人則頗為懊惱……

    “是我沒帶好他們。”祿東贊心中暗嘆一聲,然後高聲道,“諸軍,放下兵器吧。”

    祿東贊降了,雖然很多吐蕃武士心有不甘,但大部分吐蕃軍知道大勢已去,如今主帥有命,他們自然遵從,紛紛放下兵器。

    李浩一揮手,唐軍紛紛上前將這些吐蕃武士押解下城樓,與此同時,李績留四萬大軍在朱雀門外,帶著一萬大軍入皇城,李浩讓他派人一起押解吐蕃俘虜。

    等所有吐蕃俘虜都被押解跪在朱雀門前時,已經夜幕低垂,繁星漫天,四周豎起無數火盆,亮起無數火把,把偌大的朱雀門照得彷若白晝,現在城樓之上只有祿東贊一人了。

    祿東贊遙望太極宮方向,發現那邊戰事已經結束,恰巧,有傳令兵來向李浩傳令,李元忠彭海、帶領金吾衛和八百玄甲軍誓死守衛承天門,雖然承天門被攻破,吐蕃大軍卻未能入太極宮,薛仁貴帶一萬大軍到來後,逆轉全局,不過,八百玄甲軍全部戰死,無一生還……

    李浩聞言渾身一震,眼圈又紅了,又是八百玄甲軍沒了,如此一來,在流求訓練出來的五千玄甲軍就只剩六百多人了,李浩手撫胸口,感覺一陣陣心痛。

    城頭上的祿東贊聽到這番話後,眺望太極宮方向,長聲嘆道:“功虧一簣!功虧一簣啊!”

    李浩此刻心情正糟糕,祿東贊還敢裝逼,簡直是在挑釁李浩的威嚴,李浩猛然瞪眼高喝:“將所有的吐蕃俘虜!全部格殺!一個不留!”

    祿東贊聞言闃然驚叫:“李浩!爾敢如此!”

    “閉上你的臭嘴!”李浩瞪視祿東贊,寒聲道,“你們吐蕃敢侵犯我大唐疆土,沿途燒殺搶掠,毀壞了多少州郡,害死了我大唐多少百姓,還把我大唐都城毀壞成這樣,我為何不敢殺你們這幫蠻夷俘虜,你當真以為,跪地投降就能一了百了嗎!”

    祿東贊面部肌肉顫抖,然而他竟無言以對,李浩接著道:“告訴你,這只是個利息而已,要不了多久,本王就會帶領大軍,親臨你們雪域高原,摘下松贊乾布的人頭!”

    他說完這些,直接取出一支令旗,高聲呼喝:“傳本帥軍令!所有俘虜 !全部格殺!”

    瞬間,朱雀門前盡是驚恐的哀叫求饒之聲,然後便是一陣陣切割頭顱之聲,無數失去了頭顱的身影陸續倒下,寒冷的夜色中,到處都是血腥味,長安城在經歷著有史以來最血腥而又殘酷的一天。

    祿東贊站在城樓上,望著下方吐蕃大軍被屠戮,他的心宛如被刀絞,他萬萬沒有想到,李浩這個人,居然如此殘忍,竟會殘殺俘虜,他還是第一次聽說中原漢人王朝竟會做出如此之事,憤怒、悔恨、悲哀、屈辱……各種複雜的情緒充斥著祿東讚的心頭,然而他卻從未想過,他在大唐各大州郡虐殺大唐百姓的時候,比這還要殘忍。

    “李浩,今日本相死便死了,你也莫要得意,你必定也不得好死!”祿東贊咬牙大喝一聲,忽然爬上城垛,猛然躍下,然後只聽見“噗”地一聲悶響,葛爾東贊已經趴在朱雀門前,手腳抽搐幾下,鮮血漸漸從其口鼻溢出,沒了動靜,號稱一代智星,稱雄吐蕃多年,在中原大地都能翻雲覆雨的吐蕃大相葛爾東贊就此隕落。

    李浩望著葛爾東讚的屍體,冷哼道:“我會不會好死,還輪不到你來評頭論足,李績將軍,請將祿東讚的屍身用冰塊保存,等待陛下定奪!”

    “是!”李績拱手領命,當即便派人將葛爾東讚的屍體抬走。

    接下來,李浩帶領大軍前往太極宮,來到承天門前,只見承天門緊閉,城頭上站著稀稀落落的一些金吾衛和左右驍衛,宮牆之上,滿目瘡痍,宮牆腳下,到處都是血跡、屍體、矢石,還有未熄滅的戰火。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6:54
462章:問策






    由此可以看出,太極宮中已經沒有多少守軍了,據他估算,估計不足四千人,不然怎麼會連打掃戰場的人都沒有。

    李浩站於承天門之下,朗聲高呼:“十道兵馬大元帥,瓊南王李浩,奉命前來勤王,現已誅滅吐蕃蠻夷,請求面聖,以證吾皇平安!請速開承天門!”

    他是來勤王的,勤王成功後,最後一個步驟,就是親見皇帝面,以證明皇帝還活著,畢竟但凡需要勤王的時候,都會很混亂,皇帝在混亂的時候,容易受到來自各方的威脅以及危險,所以這最後一步,十分重要,不然勤王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薛仁貴、彭海以及李元忠三人同時出現在城樓之上,朝李浩行禮:“拜見瓊南王!”

    “李將軍,彭將軍,久違了,薛將軍也在。”李浩隨手抱了個拳,看似很隨意,其實已經很給他們面子了,因為李浩此刻身份太高,無論在軍職還是爵位方面,都已封頂,不可對他們還禮,否則不合禮數,所以李浩這很隨意的一抱拳,就算是對他們禮遇有加了。

    “瓊南王。”李元忠滿面為難道,“皇上有旨,瓊南王只可帶一百親衛入太極宮。”

    李浩微微皺了皺眉,轉眼望向承天門,答非所問,道:“本王聽說承天門方才被吐蕃大軍攻破,門閂修好了嗎?”

    彭海和李元忠聞言盡都一陣窘迫,薛仁貴卻是滿面淡笑,李浩果然厲害,一眼就被他瞧破了,此刻的承天門雖然關著,但後方並沒有門閂,一推就開,完全就是唬人的。

    李元忠苦嘆一聲,道:“王爺,卑職也是奉命行事,得罪之處還請包涵,請您帶百名親衛入宮。”

    “不必了。”李浩擺手道,“本王不帶任何人,一人入宮面聖。”他說罷翻身下馬,大步走進承天門甬道,站在承天門前,伸手雙手用力一推,“嘎嘎嘎”聲響傳來,巨大而又厚重的承天門竟被他推得分開。

    然後李浩便只見承天門後方站著兩排金吾衛,足有四百多人,兩支隊伍排出老遠。

    看到李浩進來,兩排金吾衛盡都緊張不已,李浩看了他們一眼,淡然說了聲:“諸位護駕辛苦了。”說罷大步向前。

    對於太極宮,李浩是輕車熟路,找到一個宦官問了一下,宦官告訴他,皇上在甘露殿,李浩直接前往甘露殿。

    甘露殿中,李世民雙眉緊蹙坐在龍案前,憂色滿面,太子李治和晉陽公主李明達分別立於兩旁,李世民這是怕李浩造反,所以請出了這二位大神,在他看來,李浩對李治和李明達都很喜愛,對他們應該有感情,請他們二位出來,就是想跟李浩打打感情牌,其實他自己都覺得自己的這個做法很荒唐,李浩是什麼人,如此睿智的一個人,會被那麼點感情所羈絆嗎,他若是要反,十個李明達和李治也沒用,但他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其實他也想過要埋伏刀斧手,把李浩給剁了,但他轉念一想,李浩如果肯單人前來,那就說明他沒有謀反的心思,自己還埋伏刀斧手殺他,那不是有病嗎?而李浩如果想謀反,自然會提防著他,刀斧手也殺不到啊。

    李浩進殿後一直微微低頭,以示尊敬,到殿心站定行禮:“臣李浩參見皇上。”

    李世民趕忙道:“詩狂免禮。”

    李浩抬頭,看到李治和李明達,不禁一愣,多年未見,李治和李明達都長大了,眼下剛過完年不到一個月,李治今年已經二十歲了,變成了一個翩翩美少年,很是俊朗,此刻正對著他笑,而李明達今年也已十五歲了,出落得亭亭玉立,還是跟小時候一樣漂亮,可愛,兩隻大眼睛撲閃撲閃的,微含笑意望著李浩。

    李浩趕忙拱手道:“原來二位殿下也在。”

    李世民笑呵呵道:“你們對你極是想念,聽說你要來見朕,老早便在這裡等你啦,哈哈。”李世民的笑聲有點幹,事情發展到現在,一切正常,李浩的態度尚算恭敬,似乎沒有謀反之心,接下來就看李浩歸不歸還黃金魚符了。

    他剛想到這裡,李浩自懷中取出黃金魚符,高高舉起,道:“陛下,微臣奉旨勤王,如今已誅滅吐蕃大軍,完成使命,特地前來歸還黃金魚符。”

    李世民見狀心中狂喜不已,李浩果然是個忠良之輩,他朝李治使了個眼神,李浩走到李浩面前,雙手接過魚符,捧到李世民面前,還一臉得意地望向李世民。

    李世民知道他得意的原因,因為李治從始至終都堅信李浩不會造反,結果也證明了李治看人還是很準的。

    李世民手撫魚符,慨然嘆道:“這一次,多虧詩狂了,不然我泱泱大唐,將會覆滅於蠻夷之手,從此中原大地,將永無寧日。”

    李浩道:“陛下,此次能夠擊敗吐蕃大軍,臣之功勞當真微不足道,全賴薛將軍和他帶來的五千瓊南玄甲大軍,若不是他們冒死打開朱雀門,只怕陛下和滿朝文武,早已為吐蕃蠻夷所虜。”

    “沒錯。”李世民點頭道,“這一次,薛仁貴和瓊南勤王兵馬立下了汗馬功勞,你也莫要妄自菲薄,你的功勞,依舊無人可比,朕聽聞,你耗費三十年功力,用那什麼真訣,破開了明德門?可有此事?”

    “回陛下,確有此事。”李浩頷首,開始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臣曾在幼時有奇遇,得一位老道傳授上古法術,老道臨終前還將他六十年的功力盡數傳給了臣,臣在庭州時,耗費了三十年功力,祭出御雷真訣,擊退高昌大軍,如今又動 了三十年功力,破開了明德門,現在,臣已經再無功力可用了。”

    李世民聞言動容,李治則一臉嚮往地問:“先生,世上當真有神仙法術嗎?”

    李世民其實也有這樣的疑惑,只不過他礙於面子,沒問出來而已,李浩緩緩道:“神仙之說,虛無縹緲,但法術確實存在,臣的御雷真訣,就是見證,不過就算修煉法術,頂多也就是個煉氣士而已,算不上神仙。”

    李治聞言雙眼發亮,道:“先生,你也教教治吧,治也很想修煉法術。”

    “胡鬧。”李世民聞言瞪了李治一眼,佯怒道,“你堂堂太子,怎會想到去學這些東西。”

    李浩則微笑道:“陛下莫怒,臣雖然不能教太子殿下法術,倒是會一門強身健體的拳法,可以教於太子殿下,此拳法能使身體強健,百邪莫侵。”

    李世民聞言趕忙問:“當真如此神奇麼?可否順便教教明達?”

    “可以。”李浩點頭,望向李明達,道,“正好晉陽公主殿下有氣疾在身,練了臣的拳法,再輔以臣所配的藥方,相信可抑制氣疾不再犯。”

    李明達聞言大喜,撲閃著大 微微欠身:“多謝先生。”

    李世民很開心,攤手道:“詩狂,之前流放你去瓊南,是朕的錯,朕錯怪你了,朕向你賠罪。”

    李浩拱手道:“陛下言重了,在陛下看來,是流放臣去瓊南,但臣卻很歡喜,因為臣在瓊南可以安安靜靜地偷懶,臣不用與朝臣耍心機,也不用每日提心吊膽過日子,十分自在。”

    “就知道你嘴硬。”李世民笑呵呵道,“好啦,你也不用回瓊南了,雖然打敗了吐蕃大軍,但大唐之地卻也被吐蕃糟蹋得夠嗆,如今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你留在朕身邊,好好幫朕。”

    “遵旨。”李浩拱手。

    李世民又問:“朕一開心,倒是忘記問了,吐蕃大軍落敗,可有俘虜?”

    李浩搖頭:“回陛下,都被臣殺了。”

    “祿東贊呢?”

    “祿東贊從朱雀門城樓上跳下,自殺了。”

    “哼!倒是便宜他了。”李世民冷哼了一聲,道,“人死債消,你有空將他屍身運回吐蕃去,朕不想讓他的屍體葬在大唐土地上。”

    李浩想了想,道:“陛下,吐蕃有一種葬法,叫做天葬,就是將屍體送與鷹隼啄食,其實只需派人將祿東讚的屍體送至吐蕃,扔至草原上便可。”

    李治和李明達聞言盡都變色,古人對屍體看得還是很重的,而天葬這個葬法,當真讓這兩個孩子難以接受,就連李世民也皺眉道:“蠻夷就是蠻夷,連葬法都如此野蠻,也好,到時候你遣人將其送走。”

    “是。”

    就在這時,許廉從後殿出來,湊到李世民身畔道:“陛下,晚膳準備好了。”

    李世民聞言開懷道:“好,正好詩狂也在,來,詩狂,與朕一起用膳,也當是為你接風洗塵了。”

    “多謝陛下。”

    很快,甘露殿上 擺了四個食案,李浩與李世民對坐,李治和李明達對坐,分處四個方向。

    今天的晚膳有點豐盛,一改李世民往常節儉的作風,有鹿肉、雞胗、熊掌、鱸魚等等,只不過,沒有素菜,古時候一到冬天,除了窖藏的蘿蔔,啥綠菜都沒有,以前李浩自己會做大棚育菜,但他一直沒有將大棚育菜這個方法傳出去,現在看來,想要讓大唐百姓生活得好,還是要將大棚育菜法傳播出去。

    李世民知道李浩不愛喝烈酒,所以今天喝的是葡萄酒,李浩倒是對葡萄酒挺喜歡,淡淡的,酸酸的,還有點甜,很合自己的口味。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世民忽然擱下筷子問道:“詩狂,大唐經歷瞭如此浩劫,你以為,接下來,咱們大唐該怎麼辦?”李世民這是要問策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6:55
463章:論策






    李浩聞言面色一肅,擱下筷子問道:“陛下是要問文治,還是要問兵事?”

    李世民道:“你文武全才,朕自然兩者皆問。”

    李浩點了點頭,緩緩道:“那微臣就一一作答,先論兵事。”

    一旁的李治和李明達聞言也放下了筷子,都盯著李浩看,李浩可是他們二人的偶像,李浩要論策了,他們自然要認真聽。

    李浩象徵性地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後一本正經地開口說道:“陛下,吐蕃此次如此侵犯我大唐疆土,殺我大唐百姓,臣以為,犯我大唐天威者,雖遠必誅!”

    “誠然。”李世民虎著臉點頭,“朕也有此意,此仇必須要報!”

    李浩又道:“不過,陛下,眼下卻不是攻打吐蕃的時候。”

    “哦?是因為此次大劫導致我大唐國力衰退嗎?”李世民蹙眉問。

    “這只是原因之一。”李浩悠悠道,“最重要的是,吐蕃地處高原,陛下沒去過高原,所以不知高原可怕,高原地帶,空氣稀薄,一般人去了那裡,會出現高原症狀,所謂的高原症狀,是因為呼吸不到足夠的空氣,而導致渾身無力,最嚴重的,連路都走不動,筷子都提不穩,更枉論打仗了。”

    “這麼厲害?”李世民聞言吃驚不已。

    李浩點頭道:“確實如此,陛下,臣不敢撒謊,所以臣建議,先攻下吐谷渾,在吐谷渾建立練兵場,吐谷渾處於半高原地帶,地勢最高的地方比吐蕃低不了多少,若是我大唐的將士能在吐谷渾練兵兩年,進攻吐蕃則會頗有勝算。”

    “嗯……這法子不錯……”李世民聞言捋鬚點頭沉吟,隨即蹙眉道,“只是,此次吐谷渾並未侵犯我們,我們忽然發兵滅吐谷渾,師出無名啊。”

    李浩雙眉一挑,道:“陛下,當初七國之軍侵犯安西和北庭,臣和蘇將軍還有薛將軍差點就回不來了,那一次,吐谷渾也參與了。”

    李浩的意思很明顯,翻舊賬。

    李世民若有所思道:“這倒是個不錯的由頭,那諾葛缽娶了弘化公主,若是將其捉至長安來,弘化公主也便跟著過來了,朕自己的女兒,還是待在朕的身邊才安心。”

    “皇上說的是。”李浩點頭,心中卻在暗想,你女兒現在跟飛鷹過著沒羞沒臊的生活呢,諾葛缽也不會活著來到長安。

    這時,李世民又問:“詩狂,你以為攻打吐谷渾,派誰去最合適?”

    李世民知道,吐谷渾這種小國家,肯定用不著派李浩去,大材小用。李浩毫不猶豫道:“臣以為,派薛仁貴去最為合適。”

    “嗯。”李世民開懷道,“朕也瞧薛仁貴是個將帥之才,需得好好重用提拔,以後年輕一輩中,就靠你們了。”

    李浩其實也是這麼想的,自己的權勢再大,終究只是一人,必須還得培養出權勢也極大的盟友,這樣才能在朝堂站穩腳,做起事來才能順暢,文臣方面,他有馬周,武將嘛,李績,秦瓊,程咬金他們三人年紀都大了,必須培養個新人,而且要絕對可靠,薛仁貴則是不二人選,正是因為想要培養薛仁貴,所以李浩才極力將此次勤王功勞往薛仁貴身上推,同時也為薛仁貴弄來了滅吐谷渾的機會,薛仁貴出道不久,在軍中威信尚低,雖然功勞不小,卻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他必須親自掛帥出征一次,而且要大獲全勝,方能在朝堂上站穩腳跟。

    談完兵事,李世民喝了一口酒潤潤喉,然後擱下酒杯,攤手開懷道:“詩狂論策,果然很有見地,現在兵事論完了,詩狂你再說說文治,可有什麼好的國策?”

    “有。”李浩自信一笑,道,“陛下,這個國策,臣已再瓊南斟酌多年了。”

    “哦?”李世民聞言雙眉一挑,滿面期待地問,“是何國策?”

    李浩道:“回陛下,臣的國策是,減農稅,增商稅。”

    “啊?”李世民聞言失聲驚呼,李治也是目瞪口呆。

    李浩笑容滿面,他們驚訝的反應,早在他預料之中。

    李世民驚訝之後,緩緩蹙起眉,道:“詩狂,我大唐以農為本……”

    李浩直接打斷了李世民的話,道:“陛下,正是因為大唐以農為本,所以才應該大力鼓勵農事,如何鼓勵農事,自然是讓農民減輕負擔,而減農稅,就是最好的鼓勵農事方法。”

    李世民一聽這話,倒覺得很有道理,可又覺得哪裡不對勁,他皺眉想了片刻,問道:“減少了農稅,那國庫如何充盈?”

    李浩道:“陛下,農稅方面的損失,完全可以從商稅中得到,而且甚至更多。”

    一直默不作聲的李治聞言忽然問道:“先生,大唐當真有如此多的商人嗎?”

    “有。”李浩道,“大唐的錢,大部分都掌握在商人手中,至於商稅徵收制度,臣以為,必須劃分三個階段,小商戶,十稅其一,中商戶,十稅其二,大商戶,十稅其三,商稅和農稅合併,統一由地方官吏徵收,如果商人不繳納,延期 一月者則封其店鋪,具體的徵稅細節,皇上若是想知道,臣可以回去後寫一份詳細的奏疏呈遞於皇上。”

    “敢情你在瓊南這段時間就想這些了。”李世民哈哈一笑,隨即又道,“詩狂,你的這個提議,朕覺得不錯,只不過,實行起來可能很難啊,畢竟你的提議,可觸動了朝中眾多大臣的利益,他們肯定會反對的。”

    李浩坦然道:“陛下,徵收商稅,損失最大的是臣,陛下應該知道,臣的生意,是大唐最大的。”

    李世民聞言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拍手道:“好,好,你回去後好好準備一下奏疏,給朕過目,等下次大朝會,你就好好與群臣辯一辯,只要過了這一關,朕便將此策推為國策。”

    “是,陛下。”

    李世民微笑又問:“詩狂你每次都能一語驚人,這一次也未叫朕失望,不知你還有何奇思妙想,不如一起說出來。”

    李浩搖頭道:“回陛下,臣暫時還未想到其他。”

    其實李浩心中有無數變革製度要說,比如最重要的田制,還有航海貿易,但他知道,現在時機未到,一口也吃不成胖子,一步一步來,先將商稅徵收起來再說。

    “嗯,朕相信你。”李世民點頭道,“你從來不無的放矢,既然你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提出征收商稅,一定於國有大利。”

    “陛下聖明!”

    問完策了,李世民又想到最近的遭遇,不禁心生感慨,緩緩道:“詩狂,此次勤王,有不少將士馬革裹屍了吧?”

    李浩沉重點頭:“是的,陛下,戰爭……一直都是這樣的,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李世民嘆道:“他們為救大唐,死得其所,朕定會厚加撫卹,以慰眾將士的在天之靈。”

    李浩忽然面露哀色,緩緩道:“陛下,有一將士,陛下撫卹不了,需要陛下親自為其立碑,並親自弔唁方可。”

    李世民聞言面露驚容,訝問:“哦?是什麼將士?”

    李浩滿面肅色道: “正是薛將軍帶領的那五千瓊南兵馬。”他要問罪李世民,雖然這很冒險,但他不吐不快,一定要說出來。

    李世民蹙眉問:“為何?”

    李浩問道:“陛下,薛將軍帶領那五千瓊南兵入太極宮後,陛下為何下令關閉玄武門,不再放任何人進入?”

    李世民聞言一陣尷尬,他自然是為了防李浩,但他又怎麼可能說出來,只能扯謊道:“當時情勢危急,朕怕吐蕃大軍從玄武門進來。”這謊話說的,連他自己都不信。

    李浩也不深究,畢竟他要給李世民留一塊遮羞布,若是扯了李世民的遮羞布,只怕李世民要惱羞成怒,於是他說道:“陛下,臣原本是打算讓薛仁貴帶領一萬瓊南兵馬從承天門出,直奔朱雀門,一舉奪下朱雀門,然後裡應外合,殲滅吐蕃大軍,然而有五千人馬被擋於玄武門外,薛仁貴只領五千人馬,一路浴血奮戰,到達朱雀門前時,只剩九百人,祿東贊狡詐,將朱雀門的城門洞中都倒滿了火油,當時承天門已被攻破,為了盡快放大軍入城救駕,薛仁貴帶人強行去開朱雀門,吐蕃軍點燃城門洞中的火油。大火燃起,為了給薛仁貴拖延時間,讓他打開城門,那群瓊南兵在大火之中排成人牆,以肉軀加鐵盾阻擋大火蔓延的趨勢,近三百人就這麼站在火中被活活燒死,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他們也無悔做一回唐人,放聲高呼:長槍永守大唐魂。”

    李世民、李 ,還有李明達聽了李浩的講述後,紛紛震驚變色,特別是李明達,掩口驚呼,一張小臉嚇得血色全無,宛若白紙,那樣的場面,光是想想就讓她心顫。

    李世民雙眉緊鎖,低頭沉默了片刻後,忽然問:“若是放另外五千人進來,是不是就不會這樣了?”

    李浩點頭:“那些瓊南兵乃精銳中的精銳,極難訓練,他們先被大火燒得只剩兩千,然後冒著大火擊退近萬強敵,嚇得吐蕃大軍肝膽俱裂,若再加五千,吐蕃大軍根本無法與之一戰。”

    “朕知道了。”李浩長聲嘆道,“是朕做錯了,朕會為他們立碑,親自去弔唁……”

    他頓了頓,忽然滿面肅色,道:“朕還會下罪己詔書,在他們碑前誦讀,此次……是朕錯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6:56
464章:論功行賞(上)






    李浩聞言頗為吃驚,李世民向來極為看重天家顏面,皇帝即便是做錯了事,也不可輕易承認錯誤,否則會丟了天家的顏面,有損皇室威嚴,然而現在李世民居然要下罪己詔書,向天下人承認自己的過錯,這確實十分難得,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次吐蕃來犯,對李世民觸動很大,加上李世民也老了,銳氣也沒那麼盛了。

    李浩原本想阻止,但轉念一想,這樣也好,李世民下罪己詔書,也算是給犧牲了的戰士們一個交代,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於是李浩頷首行禮道:“陛下聖明。”

    接下來,李世民又問了李浩一些瓊南的現狀,李浩把自己興建海港和打造船隊的事情說了出來,李世民似乎還挺感興趣的,李浩暗自開心,先臊著他,等過段時間,他發現海貿巨大利益時,估計會主動來找自己取經。

    終於飯罷,李浩告退,李浩剛退出甘露殿,李治便微笑起身道:“父皇,現在觀李浩如何?”

    李世民也滿面微笑點頭道:“還是治兒有眼光,李浩確為忠良之臣,國之柱石,可引為肱骨,大唐的將來,就靠你們啦。”

    李治聞言開心不已,聽到李世民對李浩如此讚賞,他感覺比自己受讚賞還要開心。

    這時,李明達忽然問:“父皇,明達何時能去找先生學習強身健體的拳法?”

    李世民轉頭望向滿面喜色的李明達,一看到李明達,李世民便覺心都快融化了,這乖巧懂事的寶貝小女兒,最是讓他喜愛,不過他看到李明達一臉期待的模樣,沒來由地一陣心慌,常言說得好,家中有愛女,則覺天下同齡男子都是壞人。

    李世民真怕李明達會看上李浩,倘若李浩沒有娶妻,那倒也罷了,現在李浩妻妾成群,他可不想讓李明達去湊熱鬧,於是李世民道:“明達莫要著急,父皇會派治兒先去跟詩狂學拳,等治兒學會拳法後,再來傳授於你。”

    “啊?”李明達聞言滿臉都是失望之色,她的內心是拒絕的,然而她不是刁蠻公主,是個乖乖公主,只能怏怏答應,看樣子似乎不太開心。

    李世民仔細觀察她的表情,瞧見她這副模樣,心中更加擔憂,但這種事,他又不好挑明了說,他暗暗鬱悶了片刻,轉念一想,罷了,年輕人的事,由他們去吧,倘若他們倆真能走到一起,倒也不一定是壞事呢,他其實現在有點後悔,怎麼就讓李道宗那傢伙給捷足先登,搶了李浩做女婿,自己怎麼早沒想到呢,唉,失算了。

    當李浩走出承天門的時候,李績和薛仁貴正帶著人在皇城內打掃戰場,李浩見到他們倆,開口便道:“仁貴,那兩百多兄弟的屍體一定要妥善保管,明日你去問詢陛下,擇良地安葬,陛下說了,要為他們立碑,還要親自弔唁。”

    薛仁貴聞言激動道:“當真麼?太好了,這樣兄弟們死得也值了。”

    “值什麼啊。”李浩愁苦長嘆,“要是兄弟們能好好活著,我寧願他們這輩子庸庸碌碌。”

    薛仁貴聞言撓頭,他的思想和李浩不同,古人重名輕生,按照他的想法,若能馬革裹屍,獲得無上榮耀,那麼就是死得其所了。

    就在這時,一個侍衛忽然急匆匆跑了過來,見面便行禮,道:“李將軍,朱雀門外有個人自稱是瓊南王的護院,有急事求見瓊南王。”

    “哦?”李浩聞言忙問,“他有報姓名嗎?”

    那侍衛道:“回瓊南王,他說他叫李國成。”

    李浩點頭:“好,本王這就過去。”他說完轉身向朱雀門走去。

    剛出朱雀門,李國成就快步迎了上來,神色惶急道:“王爺,大事不好了!”

    李浩看了看四周,確認沒人注意,低聲問:“怎麼了?”

    李國成低聲道:“大砲不見了。”

    “什麼!”李浩聞言驚得差點嚇跳起來。

    李國成遞上一張紙條給李浩,道:“偷大砲的人留下了這張紙條。”

    李浩接過紙條一看,只見上面寫著:“謝汝之炮。”

    望著這張紙條,李浩立刻想到了一個人,沒錯,就是那另外一個穿越者,李浩一把將紙條攥成紙團,只覺肺都快氣炸了,如果說自己是開掛的,那麼這個混蛋就是尼瑪盜號的,先偷走了自己廢紙簍裡的兩張記錄重要內容的廢紙,現在又偷走了自己的大砲,還尼瑪留紙條嘚瑟,無恥!

    “你怎麼辦事的!”李浩太怒了,忍不住對著李國成大吼起來。

    李國成嚇得趕緊躬身道:“屬下該死!請王爺責罰!”

    李浩長吸了一口氣,努力緩解自己的怒火,擺手道:“罷了,也怪不得你,想來你們早就被他監視了。”

    李國成壯起膽子問:“王爺知道是誰偷走了大砲?”

    “嗯。”李浩道,“我之前說過,有那麼一個人,一直妄想奪取大唐江山,就是他偷走了我的大砲。”

    李國成心中有無數疑問,他很想問李浩為何不直接去找那人算賬,很想問那人到底是誰,但他不敢問,畢竟這些事,李浩自己會處理,李浩是多麼厲害的人物,還輪不到他來指手畫腳,所以他很明智地選擇了閉嘴。

    事已至此,再懊惱也沒用,李浩轉頭問:“受傷的那幾百玄甲軍現在在哪?”

    李國成道:“都安置在您的王府中了,石那傑已經派府上的大夫為他們醫治了。”

    “嗯,幹得好。”李浩微微仰頭,悲然嘆道:“五千玄甲軍最後只剩六百多人,唉……你帶領的那五千玄甲軍,暫時先別露面,兵器甲胄先藏起來,化作江湖俠客,散佈在長安周圍。”

    “是。”李國成頷首領命。

    “王府佈置好了嗎?”李浩問。

    李國成道:“石那傑將一切都佈置好了,正等候王爺前去呢。”

    “嗯。”李浩點頭道,“藍田侯府被毀,地下密室容易暴露,所以必須盡快重建,這個任務交給你,這一次建成避暑山莊,具體建築圖紙,本王五天后給你。”

    “是。”

    “走,回去吧。”李浩說完帶著李國成回王府去了。

    現在李浩的王府就在朱雀街,這裡可是黃金地段,這王府還是李世民好多年前賞賜給李浩的,李浩雖然來過幾次,卻沒在這裡住過,只是派人一直在此打理,不讓其荒廢掉,現在藍田侯府被毀,這大宅自然就成了李浩的王府。

    李浩剛到王府門口,便看到中門大開,石那傑領著家中眾人整齊地站在院中,李浩剛踏進府門,石那傑便帶著所有人行禮高呼:“恭迎王爺回府!”

    李浩掃了一眼,在場足有好幾百人,將偌大的前院佔了大半,飛鷹竟然也在其中。

    李浩擺了擺手,道:“都免禮,石那傑,府上一切可好?”

    石那傑拱手道:“回王爺,一切安好。”

    李浩點了點頭,道:“其他人都散了吧,飛鷹,和我去書房。”說罷徑直穿過前院,去中院書房。

    這宅子李浩來過幾次,雖然經過石那傑整修,但大體房舍佈置未曾改變,李浩帶著飛鷹來到書房,關上門後便問:“飛鷹,你怎麼回來了?”

    飛鷹道:“王爺,不僅我回來了,金立也帶著我們的大軍正在趕回來,我們打的義軍勤王旗號,打算回來勤王的。”

    李浩聞言趕忙問:“距離上次與你通信已經一年了,如今你們大軍有多少人了?”

    飛鷹聞言興奮道:“王爺,這次吐蕃來襲,致使許多州郡平民流離失所,我們來的時候三萬兵馬,不過現在收攏了許多青壯百姓,如今已有七萬人了。”

    李浩聞言皺眉道:“你們可莫要冒進,如此多人在中原出現,很容易露陷,那些百姓可靠嗎?”

    “王爺放心。”飛鷹道,“咱們蕩寇軍打的是蕩寇護國的旗號,那群百姓被吐蕃蠻夷毀去了家園,十分仇恨蠻夷,所以都踴躍加入了我們蕩寇軍。”

    “嗯。”李浩點頭沉吟,“七萬人,已經很多了,再留在西域的話,遲早會被發現,你去通知金立,立刻將大軍分散,分批前往洛陽,我會派船將他們接去流求,今往後,蕩寇軍轉戰流求,以流求為大本營,還有,你一定要用心操練,你知道我對兵士的要求是極高的,必須是精銳。”

    “是!”飛鷹用力抱拳領命。

    給飛鷹交代了任務,李浩打發他離開,想到倖存的那六百多玄甲軍便覺心酸,睡意全無,於是他又出書房,去找來石那傑,讓他帶自己去探望那些受傷的玄甲軍。

    石那傑帶著李浩來到偏院,見到了那群受傷的玄甲軍,這群倖存的玄甲軍全都傷得不輕,而且很多人身上都有燒傷,倘若只是刀劍傷,那倒好辦,而燒傷的話一般面積較大,即便能治好,也會留下大面積的猙獰傷疤。

    好在這群玄甲軍都是糙漢子,也不像未來世界的人都是外貌協會,只要能活著,便行了,誰還會在意身上的傷疤。

    李浩的親自探望,讓他們感動不已,李浩鄭重無比地朝他們行軍禮,感激他們為大唐奮勇犧牲,說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話,最後還將李世民要安葬弔唁那群玄甲軍的事情告訴了他們,玄甲軍將士們感動得淚流滿面。

    隔日一早,李世民下詔書,命戶部和禮部合力為被大火焚燒至死的那群瓊南玄甲軍戰士建墓園,並親自題字,立英雄碑,中午時分,李世民下罪己詔書,親臨朱雀門城樓,向全天下百姓懺悔其過,滿城百姓紛紛湧上街頭,聚集在朱雀門前,看到李世民竟然如此自醒其過,盡都感動得熱淚盈眶,紛紛拜禮,山呼萬歲。

    又經過了兩天的修整,被大火洗禮過的長安城多少恢復了一些往日的繁榮景象,二月初一,例行大朝會,群臣齊聚太極殿。

    此次朝會,李浩站在武將列的第一個位置,如今他的地位,無人能撼動,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場巨大的封賞。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6:56
465章:論功行賞(下)






    “皇上駕到!”伴隨著許廉的高呼,李世民邁著方步從後殿走出,然後坐在龍椅上。

    群臣行禮山呼萬歲。

    “諸卿免禮平身。”李世民擺了擺手,掃了一眼殿內眾臣,便開口道,“今日朕和諸卿還能在這裡早朝,多虧了瓊南王捨命勤王,否則……現在的太極殿,只怕早已淪為了吐蕃蠻夷的酒場。”

    群臣聞言一陣沉默,李世民一開口就宣揚李浩的功績,看來今天李浩的封賞不會低,大家已經紛紛在猜測,李浩這次到底會升到什麼官位,又會領什麼職位。

    李世民接著道:“對於此次所有勤王與護駕將領,朕已著中書省擬好封賞聖旨,諸卿若有異議,可當庭提出。”

    他說罷朝許廉使了個眼神,許廉將聖旨展開,開始念:“敕曰:衛國公李靖,臨危受命,誓死抵禦胡虜,守衛長安,為國捐軀,追封衛國景武公,行國葬禮,陪葬昭陵,其子李德謇特赦免罪,回長安承襲爵位;翼國公秦瓊,雖已年邁,尤擅用兵,抵禦蠻夷,勞苦功高,賞黃金千兩,帛千匹,良田五百畝,晉左武衛大將軍職;右驍衛將軍彭海護駕有功,賜黃金千兩,帛千匹,良田三百畝,封雲陽縣伯爵位,食邑五百戶,晉左驍衛大將軍職,授勳上輕軍都尉,晉正四品忠武將軍;金吾衛將軍李元忠護駕有功,賜黃金千兩,帛千匹,玉如意兩對,良田五百畝,封武功縣伯爵位,食邑五百戶,晉金吾衛大將軍職,同領羽林衛大將軍職,授勳護軍,從三品歸德大將軍;崖州折衝都尉薛仁貴,勤王救駕有功,驍勇異常,特賜金縷玉腰帶,義薄雲天冠,黃龍吞天金甲,蛟龍踏地靴,千里炎龍寶馬一匹,黃金兩千兩,帛兩千匹,良田千畝,封涇陽縣侯爵位,食邑千戶,晉右武衛大將軍職,授勳上護軍,封正三品懷化大將軍,其妻柳氏封三品誥命。”

    五個人的封賞而已,竟念了好半天,因為賞賜實在太大了,此次大戰,李靖殞命,他以自己的最後的生命,換來了替兒子特赦的機會,他的長子李德謇因為以前跟李承乾關係過密,受李承乾謀反之事牽連,被流放嶺南,現在終於可以回來了。

    李元忠這次居然同時領金吾衛大將軍和羽林衛大將軍兩大要職,可以看出來,李世民已經絕對信任李元忠,將皇宮守衛的重任全權交給了李元忠,也難怪,李元忠兩次護駕,不僅證明了他的實力,也證明了他的忠心,如此忠勇之人,李世民自然要委以重任。

    其實李元忠的封賞沒有薛仁貴高,薛仁貴這次簡直一飛沖天,直接晉爵為侯爵,而且現在是右武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是誰呢,秦瓊,左右武衛和左右驍衛可是大唐最精銳的戰力軍,而左右武衛又比左右驍衛要重要一些,右武衛大將軍職可以說是軍中排名前三的職位了,所以說薛仁貴這次所得的封賞非常高。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賞了一匹叫做千里炎龍的寶馬給薛仁貴,這匹馬李浩沒聽說過,但群臣卻是知道,這絕對是一匹不遜於獅子驄的汗血寶馬,渾身赤紅如火,骨架高大,奔跑入風,乃是上次吐谷渾請罪的時候送給李世民的,李世民年紀大了,很少騎馬,索性這次寶馬增英雄,送給了薛仁貴。

    看到許廉合上了聖旨捲軸,眾臣紛紛吃驚,居然沒有念到李浩,他們立刻就想到了,李世民可能要單獨用一張聖旨封賞李浩,這可大事不妙,薛仁貴的封賞都這麼高了,李浩肯定更高。

    果然不出眾臣所料,許廉又拿出了一份聖旨,揚聲念起來:“敕曰,瓊南郡王李浩,年少英傑,文武全才,赤膽忠心,竭誠報國,加食邑千戶,授勳柱國……”

    群臣一聽授勳柱國,頓時紛紛驚呼,柱國呀,那可是直追李靖的勳官啊。

    只聽許廉繼續道:“晉正二品輔國大將軍,特進太子太傅,其妻正室李氏,側室圖氏,皆封一品誥命。”

    群臣聞言再次驚呼,輔國大將軍啊,太子太傅,這可了不得了,李浩現在的官位,完全就是朝堂大佬級別的,接著,長孫無忌發現不對勁了,為何李浩沒有封職官,沒有職官就無法拜相,這很奇怪,李世民既然如此厚賞李浩,為何不讓他直接拜相。

    對於這次李浩勤王成功,長孫無忌和那些反對李浩的大臣們都很苦惱,首先,他們當然是希望李浩能擊退吐蕃大軍,畢竟國家安危和他們的小命是栓在一起的,長安一旦淪陷,他們也難逃一死,吐蕃蠻夷可不會在乎他們以前的官位有多大,只會覺得他們項上人頭很不錯,當然啦,李世民的人頭肯定是最讚的。

    然而,他們也不想李浩把這一仗打得太漂亮,不然李浩又要立大功了,如此拯救江山的潑天大功,即便把李浩以前所有的功勞都加起來,也比不上,之前他們還有個擔憂,就是怕李浩趁機謀反,還好,李浩還算厚道,沒有趁機謀反,不然的話,他們這群反對派們全都死翹翹。

    總之,群臣的內心是十分複雜的,他們依舊不喜歡李浩,反對李浩,即便李浩這次拯救了國家,順便救了他們,他們還是不喜歡李浩,別問原因,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討厭一個人……也一樣,就是討厭他。

    長孫無忌滿心疑惑,還很妒忌,太子太傅,輔國大將軍,這可是了不得的官位啊,比他長孫無忌的官位還高,現在李浩無論是官位還是爵位,都比他高,那麼自己以後見到李浩,就要向李浩行禮了,想想就覺得鬱悶,但他也知道現在不是唱反調的時候,高就高吧,反正都是散官,也就掛個名頭而已,只要李浩的職官還未定下來,先靜觀其變。

    反李浩聯盟一直以長孫無忌為首,長孫無忌沒有傳達訊息,其他人自然也選擇了緘默。

    封賞的聖旨終於念完了,李世民掃視了一眼群臣,緩緩道:“彭海,李元忠,薛仁貴,秦瓊,李浩,這五人在此次救國大戰中,均立大功,朕所擬封賞,諸卿可有異議?”

    群臣鴉雀無聲,沒有一人反對。

    李世民滿意點頭,他也猜到沒人敢反對,畢竟李浩這次可是力挽狂瀾,救大唐於危難,還救了他們的命,他們就算臉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反對。

    於是李世民便說道:“既然諸卿沒有異議,那麼吏部和禮部就依照旨意,進行安排,其他人的封賞,由吏部擬定,呈遞於朕親閱,衛國景武公的葬禮,禮部一定要用心,不可怠慢!”

    “陛下聖明!”群臣山呼,他們現在除了拍馬屁,還能說什麼呢,說實話,他們拍馬屁都如此毫無新意,也比不上李浩。

    接下來,李世民道:“談完封賞,且談國事,吐蕃一路肆虐我大唐疆土,致使我大唐隴右關內兩道一片狼藉,如今國力大衰,諸卿可有良策,讓我大唐重新恢復往日強盛?”

    李世民當庭問策,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都開始苦思起來,畢竟這是他們一個絕佳的表現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了,李浩立下戰功,也該輪到他們來立功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6:57
466章:庭辯國策(上)






    其實在前天,李浩就已經把稅制改革的奏疏呈遞給李世民看過了,李世民還是相當滿意的,現在李世民當殿問策,不過是走走過場,他心裡也清楚,這些傢伙不像李浩一樣總有奇思妙想,估計是給不出什麼好主意。

    正當眾臣蹙眉沉思之時,李浩忽然出列,雙手捧著一封奏疏,道:“陛下,臣有良策獻上。”

    群臣聞言一驚,這尼瑪……連奏疏都準備好了,作弊!

    很明顯,李浩作弊了,李世民當殿問策,李浩卻老早就準備好了奏疏,這跟還未考試就知道試題有什麼區別,這讓群臣很氣憤,他們倒是要看看,李浩能提出什麼好主意來,如果不是什麼好主意,一定要懟一懟,就算是好主意,創造問題也要懟一懟。

    許廉走下來將李浩的奏疏呈遞給李世民,李世民翻開裝模作樣地看了一會兒,合上奏疏,道:“詩狂,將你的良策口述一番,給眾卿聽聽,大家一起參詳。 ”

    “是。”李浩拱了拱手,然後轉身面朝群臣,先給一個招牌式的賤笑(反正李浩不管怎麼笑,反對派們都認為是賤笑),然後緩緩道,“諸位,我此次提出的諫言,乃是稅制變更。”

    “稅制?”群臣聞言一驚,稅制乃基本國策之一,輕易不可變更,李浩居然提出要改稅制,他們怎能不吃驚。

    老態龍鍾的孔穎達也不管李浩是提出怎樣的稅制變更,邁著顫巍巍的步子就出列責問道:“黃口小兒,也改枉改國策,你以為你是誰?”

    李浩聞言頓時皺眉,他想罵髒話,你都還沒聽老子講改革內容呢,就先說勞資年紀太小沒有資格,這很無理,知道不,於是李浩強忍怒火,冷笑道:“沒錯,我確是黃口小兒,不像孔祭酒,已行將就木。”

    李浩這一句懟到了孔穎達的痛處,言外之意:是呀,我還很年輕,你就不一樣了,你丫快死了。

    “你……”孔穎達聞言氣得渾身顫抖,自古是人都怕死,雖然有很多人勇於犧牲,但那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精神信仰,沒有人不珍愛自己的生命,除非生無可戀。

    孔穎達老了,今年已經74歲,走路都要拄拐杖了,可是他還覺得沒活夠,李浩的一句“行將就木”,直接戳到了他的痛處,氣得他差點暈倒在地。

    李世民見孔穎達搖搖欲墜,趕忙岔開話題道:“孔祭酒,莫要著惱,李浩,大殿之上不可胡言亂語,快將你奏疏中所提稅制變更說與眾卿聽。”

    “是。”李浩轉身朝李世民拱了拱手,又回身面朝眾臣,道,“諸位,若對李浩有不滿,請等李浩說完,各位快意來辯,李浩自當一一解答。 ”

    眾人都不言語了,孔穎達也是冷哼一聲,朝他翻白眼,沒有說話,李浩繼續道:“那我就開始說了,我所提的稅制變更,內容很多,但總結之後,可歸納為一句話,減農稅,增商稅。”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很多人彷彿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紛紛驚叫起來,看到群臣如此吃驚的反應,李浩笑瞇瞇的,因為他早料到回事這樣的場面,有心理準備了。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孔穎達弩指李浩,怒聲道,“農事乃國之根本,陛下乃是明君,當大力鼓勵農桑,豈可輕減農稅!”

    此言一出,群臣紛紛點頭,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古代有個很奇怪的現象,皇帝和官員一再大喊要鼓勵農事,卻一再加重農稅,而同時,他們瞧不起商賈,卻又不收商稅,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讓李浩百思不得其解。

    李浩聽了孔穎達的責問之後,淡然一笑,問道:“孔祭酒,我且問你,農民是希望減農稅還是希望不減?”

    孔穎達聞言一愣,隨口便道:“農民自然是希望減農稅了。”

    “那就是了。”李浩挑眉道,“陛下是愛民聖君,自然要為百姓謀福,百姓既然希望減農稅,為何爾等要唱反調?讓陛下失去了被萬民歌功頌德的機會?”

    這個帽子扣得有點大,孔穎達聞言一陣懵逼,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反應過來,急聲道:“農稅乃一國收入之根本,減了農稅,如何充盈國庫,況且,我大唐農稅並不苛重!”

    李浩淡然笑道:“沒錯,農稅是大唐最主要的收入,但孔祭酒似乎不知,一國之財富,並不掌握在農民手裡,而是在商人手裡,減了農稅,自有商稅補足,大唐商人雖少,但他們錢多啊。”

    “荒唐!”孔穎達瞪眼怒哼,“賦稅賦的是糧,只有少數州郡不便運送糧食或是不產糧食,才以錢財賦稅!”

    “你才荒唐!”李浩提高了聲音怒懟他,“有了錢,還怕買不到糧嗎,你知道大唐現在有多少糧食嗎?你知道現在糧價多少嗎?”

    我……”孔穎達聞言啞口無言,是呀,有錢又怎麼會買不到糧呢,至於大唐現在有多少糧,糧價多少,他還真不知道,他是做學問的人,而且是做學問人中的魁首,身居高位,怎麼可能整天關心這些問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嘛,古代讀書人大多都如此,認為自己一身仙氣,有別於那些俗人。

    見孔穎達無話可說,李浩冷哼道:“你每天吃著大唐的米糧,卻不知大唐糧價幾許,還敢在這里大放厥詞,你既然沉浸文學之道,不問民間疾苦,又怎敢來對農民的事指手畫腳!是怕徵收商稅耽誤了你孔家的生意嗎?”

    “你……你……你……”孔穎達聞言氣得渾身直顫,指著李浩“你”了半天,竟是說不出一句話來,過度氣憤之下,他的身子已經開始搖晃,似乎隨時都要摔倒。

    李世民見狀趕忙叫了聲:“快扶住他!”

    薛仁貴眼疾手快,快步上前,正巧這時候孔穎達要摔倒,薛仁貴一把將他扶住,只見孔穎達兩眼無神,張著嘴巴直喘粗氣,好像隨時都會斷氣一般,已進入半昏迷狀態。

    李世民趕忙道:“來人,快將孔祭酒送去太醫院,命太醫用心醫治!”

    殿外走進了兩個金吾衛,小心翼翼地將孔穎達抬了出去。

    看著孔穎達被氣暈,眾臣紛紛蹙眉,大唐官員為了生計,幾乎每人都會讓親戚做一些生意,但因為這個時代人認為商人重利輕義,有違聖人之道,都瞧不起商人,所以這種事都不會拿到明面上來說,大家心照不宣,然而李浩這小子不講究,在太極殿上當眾扯掉了孔穎達的兜襠布,啊不,是遮羞布,他竟然捅破了那層窗戶紙,這讓所有大臣的心都不禁提了起來。

    孔穎達是冀州衡水孔氏人,據說還是孔子的第31世孫,名門望族,孔子是春秋時代的人,從春秋到大唐,這期間是多少年!

    一個傳承了一千多年的世家,家中能沒點地?能沒點生意?開什麼玩笑,雖然孔氏未能排進五姓七望,但在士族之中,實力不可小覷,特別是在文學界以及士子之中,孔氏頗具名望,畢竟有孔聖的名頭罩著呢,這也是孔氏為何能一直傳承至今的原因,不管哪個王朝,哪個皇帝,誰敢對孔聖後人動手,那可是冒天下之不韙,文人士子的口水能淹死他們。

    門閥士族雖然佔有大量田地,然而,他們不用納稅,沒錯,不用納稅,貴族是不用納稅的,不然怎麼會稱門閥士族為吸血蟲呢。

    門閥士族的家族很大,自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農產和生意,也就是農業和商業,李浩所提的徵收商稅政策直接觸碰到了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對於李浩的這個提議,全都反對。

    然而李浩很不講究啊,居然當庭捅破了窗戶紙,現在誰要是上來反對,那麼就等於是對號入座了,這些朝臣都好面子,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他們從不會公開自己家有多少生意,因為他們瞧不起商人,而自己卻做著生意,這不是自打臉嗎,就好像有些人,喜歡看小電影卻又瞧不起女優,這很不道德。

    李浩就不一樣了,他出了名的不知廉恥,壞的坦蕩,哪怕在未來世界,李浩也很坦蕩,他敢公開承認自己喜歡看小電影,他也曾毫不忌諱地說***不拍小電影卻去唱歌什麼的,是一種不務正業的行為,小電影界期待她的回歸,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

    孔穎達被李浩氣病了,其他眾臣均都面面相覷,他們想要上去懟李浩,卻沒人敢上前,誰特麼知道李浩這傢伙會不會不守規矩,要是把他們的老底給掀出來,多丟人啊。

    殿中一片靜謐,過了片刻,長孫無忌忽然開口問道:“那麼請問瓊南王,這商稅……該如何徵收?稅率又是幾許?”

    群臣不禁對長孫無忌投去讚許的眼神,不愧是老狐狸,這個時候選擇繼續追問而不是一味的瞎反對,是一種很明智的選擇。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6:58
467章:庭辯國策(下)






    李浩滿面微笑道:“長孫大人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對於稅率,我計算了很久,大家都知道,我算術很好,而且我家有很多生意,我是個徹徹底底的商人。”

    李浩其實數學成績很差,但在這個時代,他就是學霸級的,現在他直接坦言自己就是個商人,群臣也無話可說,沒辦法,李浩不要臉,他們要啊。

    只聽李浩繼續道:“所以我對生意這方面,還是頗有研究的,我定下的稅率,不是一成不變的,商稅徵收方式分為兩種,分別是店面稅和商品稅,首先是店面稅,但凡擁有攤位,或者店面,都要繳納店面稅,按照店鋪或者攤位的面積大小繳稅,每平方尺每月一文錢。”

    群臣立刻在心中開始計算起來,平方尺這個面積單位他們知道,就是邊長一尺的正方形,李浩早就在大唐推廣使用了,他們的店鋪最小的大概100平方尺,中等的大概300平方尺,大型商舖,特別是酒樓客棧什麼的,面積能達到1000平方尺(100平方米)以上。

    假如是1000平方尺的酒樓,每月就要繳納1000文的稅,也就是一貫,一年就是12貫,感覺好高。

    殿內眾臣頓時議論紛紛,都認為這稅率太高了。

    誰知李浩繼續道:“再說說商品稅,就是看店舖是做什么生意的,畢竟每個店鋪所出售的商品不同,利潤也就有差異,商品稅分一、二、三,四一共四個等級,四級商品稅就是在店面稅的基礎上再加三成,三級商品稅在店面稅的基礎上加五成,二級商品稅在店面稅的基礎上加一倍,一級商品稅在店面稅的基礎上加三倍。”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一級商品稅居然是將店面稅加三倍,這稅也太高了。

    長孫無忌頓時冷哼:“哼,這樣高的稅率,虧你說得出口!你所謂的等級劃分,如何劃分,你說了算嗎?”

    李浩冷笑道:“我怎麼說不出口,等級劃分也不是我說了算,而是戶部和皇上還有眾臣一起商討,不過,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什麼商品利潤高,什麼商品利潤低,想必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說到這個……呵呵……”長孫無忌拈鬚冷笑,“你家的生意,似乎利潤都不低嘛。”

    “沒錯。”李浩點頭道,“如果戶部要將我家的那些生意都劃入一級稅率中,我沒任何意見,我會乖乖納稅,我家中準備了八十萬貫,隨時準備納稅。”

    群臣聞言頓時懵逼,李浩這是在炫富嗎?在用錢砸人嗎?準備八十萬貫納稅,在場的許多官員家裡連一萬貫都拿不出來,就算李浩家的生意全都被劃入一級稅率,也不可能需要繳八十萬貫,這貨就是在炫富!

    李浩一句帶頭繳稅,讓長孫無忌都不知道說什麼了,褚遂良眼珠一轉,忽然出列道:“陛下,臣以為,徵收商稅,會引起商賈不滿,很有可能會導致大量物品價格浮漲,進而激起民怨,所以還望陛下三思!”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一聽到褚遂良這句話,群臣紛紛附議,這個突破點太給力了,大家紛紛點贊。

    李世民聞言皺眉,轉頭望向李浩。

    李浩淡笑道:“陛下,臣的提議並未說完,徵收商稅只是其一,其二就是希望陛下開設新的官署,名為物價局,遍布大唐所有州縣,物價局的職責,就是專門掌控市場物價,允許商家根據當地和當時的情況合理漲價,設定物價上限,不允許亂漲價,否則物價局有權配合當地官府勒令查封店鋪以及商家所有生意。”

    群臣聞言驚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說什麼好了,褚遂良不服氣,咬牙道:“全國各州縣設立新的官署衙門,你知道多養活這些人,需要多少錢嗎?”

    “我算過。”李浩雙眉一挑,道,“每年十萬貫足矣。”

    褚遂良冷笑:“十萬貫,你知道十萬貫是多少嗎?”

    “我當然知道。”李浩雲淡風輕道,“我李氏商業集團每年的稅款,應該超過十萬貫,大唐開徵商稅後,每年國庫收入將至少翻兩倍,養活這群人,真的不費吹灰之力。”

    一聽說國庫收入翻兩倍,群臣再次震驚,李世民和李治則聽得雙眼放光,好啊,國庫至少翻兩倍,這是什麼概念!

    只聽李浩又不緊不慢道:“目前農稅暫定減少一半,然而自從貞觀水稻出現後,大唐糧食產量已經呈倍翻升,即便農稅減少一半,每年農稅收入依舊不減反增,所以,國庫收入翻兩倍真的是很保守很保守的估計了。”

    眾臣聞言氣得牙癢癢,他們知道,他們這次又要輸給李浩了,李浩太能辯了,而且他提出的稅制改革計劃太過完美,根本無懈可擊,最重要的是,稅制改革,確實能富國富民,美中不足的是,要從他們身上割肉。

    群臣也知道辯不過李浩了,索性全都暗暗安慰自己,反正就算繳商稅也有李浩沖在最前頭,天塌下來先砸到李浩,他這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然而長孫無忌不服氣,他沉默了這麼久,一直在思索應對方法,可完全找不到,畢竟李浩提出這樣的建議不是為了私利,反而是損失私利,利國利民,確實是一項治國良策。

    於是長孫無忌出列道:“陛下,老臣有個提議。”

    李世民見狀微訝,攤手道:“輔機請講。”

    “遵旨。”長孫無忌緩緩道,“國策更改,牽扯重大,老臣提議,先在關中之地試行,以觀其績,以一年為期。”

    李世民聞言頻頻點頭,覺得長孫無忌這個提議倒算是老成持重,便問向李浩:“詩狂,你以為呢?”

    李浩扭頭看向長孫無忌,發現長孫無忌也在看向自己,二人目光交碰,似有火花迸射,李浩知道,長孫無忌根本不是什麼老成持重,這只不過是他的緩兵之計而已,但長孫無忌的提議也沒有任何問題,看李世民的樣子似乎也十分贊同,他又怎能反對,便拱手道:“回陛下,長孫大人的提議頗為穩妥,便以一年為期,在關內道先試行新稅制。”

    既然群臣都選擇了妥協,自然沒有了反對的聲音,李世民隨即下旨,先在關中之地試著推行新稅制一年,具體新的稅制內容,由戶部製定,然後送與他觀閱審核,再經門下省審核之後,便可推行。

    商議完稅制,早朝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時辰了,眾臣以為差不多也該結束了,感覺沒什麼大事要商議了。

    誰知李世民忽然滿面威儀道:“吐蕃侵我大唐疆土,塗炭我大唐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接下來,朕想與眾卿議一議兵事!”

    眾臣聞言皆都一驚,雖然他們知道李世民肯定要找吐蕃報仇,但卻沒想到李世民性子這個急,李世民話音剛落,長孫無忌便出列行禮道:“陛下,臣以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今我大唐剛遭塗炭,國力大損,不宜妄動刀兵,還望陛下三思。”

    “望陛下三思!”諸臣紛紛齊聲高呼,意見一致。

    李世民沒有太大的表情變化,轉頭看向李浩,問道:“詩狂,打仗你是行家,你有何意見?”

    眾臣聞言再次一驚,均都擔憂地望向李浩,於公於私,他們都不希望立刻攻打吐蕃,畢竟經過吐蕃這一頓洗劫之後,大唐確實元氣大傷,雖說吐蕃也是如此,但如果此刻跟吐蕃拼個兩敗俱傷,只怕北方的薛延陀和西突厥又要蠢蠢欲動了,況且,他們真的不希望李浩再立大功了,那樣李浩會完全把他們踩在腳底下的。

    李浩似乎在沉吟,眾臣的心都拎起來了,李浩的意見很重要,因為他現在很火,一句話能左右李世民的決定,而且在打仗方面,真的沒人能跟李浩扳手腕。

    李浩裝模作樣地沉吟了片刻,緩緩拱手道:“陛下,臣也以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群臣聞言不禁長舒了一口氣,這傢伙,嚇得我們小心肝撲通撲通的。

    李世民很配合地皺眉問:“那你告訴朕,要等多久,不會當真要朕等十年吧?”

    “自然不需要那麼久。”李浩道,“陛下,臣雖然認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但臣也認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所以,我們要未雨綢繆,從現在就開始部署,為攻打吐蕃做準備。”

    眾臣聞言盡都驚訝,不知道李浩又要搞什麼鬼,什麼叫為攻打吐蕃做準備,他們又紛紛望向李浩,把心給拎了起來。

    李世民不愧是影帝級的,雖然這些話他早就問過李浩,李浩也給他解答過,現在他再次問出來,依舊像第一次問一樣,滿面都是疑惑:“哦?該如何準備?”

    李浩忽然拱手,肅然道:“攻打吐谷渾,在吐谷渾建立軍事基地!”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李浩果然是李浩,最終還是讓他們失望了,還是要出兵打仗!

    褚遂良剛想出列反對,李世民抬手就止住他,然後問向李浩,道:“你給朕解釋一下,為何要攻打吐谷渾?”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6:58
468章:薛仁貴為帥






    “是。”李浩微微頷首,解釋道,“各位皆知,我若論國力,兵力,我大唐皆勝於吐蕃,可為何吐蕃數次侵犯大唐,而我們卻從未反擊吐蕃呢?”

    眾臣沒有說話,有人心中大致知道原因,但他們就是不想搭理李浩,薛仁貴倒是很配合地說道:“據我所知,吐蕃地處高原地帶,空氣稀薄,除非是在那裡生活慣了的人,否則其他地方的人去到高原,會因為空氣稀薄而出現高原症狀,出現高原症狀後,渾身無力,根本無法打仗。”

    “沒錯,薛將軍還是很有見識的。”李浩笑著稱讚薛仁貴一句,其實這些都是他告訴薛仁貴的。

    李浩接著說道:“誠如薛將軍所言,高原地帶,不適合我們唐軍作戰,是我們唐軍的禁區,貿然去攻打吐蕃,無異於送死。”

    李世民也不能讓李浩一個人唱獨角戲,他很適時地問道:“這跟攻打吐谷渾有何關係?”

    李浩聞言微笑道:“陛下,吐谷渾也有高原區,而且,吐谷渾有大片的天然牧馬場,我們只需佔據了吐谷渾,在吐谷渾的高原地區建立軍事基地,便可在吐谷渾的高原區練兵,讓我們大唐的將士習慣高原氣候,要不了兩三年,我們便可以吐谷渾為跳板,攻打吐蕃。”

    “原來如此。”李世民裝模作樣地點頭,偷偷用目光偷瞄群臣,看他們什麼反應。

    只見群臣紛紛皺眉,互相在交換眼神,眼神交流法可不只是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的專屬啊。

    這時,褚遂良大步出列道:“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我大唐乃禮儀之邦,怎可發不義之師,況且,陛下早已將弘化公主許配給吐谷渾王諾葛缽,現在怎可自相矛盾。”

    李浩聞言轉頭望向褚遂良,冷冷道:“褚大人,你似乎忘記了,當年在西域,我李浩大破七國之軍,其中就有吐谷渾。”

    褚遂良道:“此事吐谷渾王早已向我大唐請罪,你又何必舊事重提?”

    李浩聞言挑眉嘿嘿冷笑道:“那褚大人,我現在敲斷你兩條腿,然後向你請罪,你就不再計較唄?”

    “你……”褚遂良聞言瞪眼怒叫,隨即轉身面朝李世民,行禮憤然道,“陛下,瓊南王當殿胡言亂語,簡直如同市井無賴,有辱太極殿神聖之地!臣奏請陛下將其驅逐出殿!”

    李世民剛想說話,李浩也朝李世民行禮,高聲道:“陛下,臣的話雖然粗鄙,但卻很有道理,臣奏請陛下,責令褚遂良回答臣的話,臣若是打斷他雙腿,然後道歉請罪,他是否不會跟臣計較!”

    群臣都驚呆了,李浩真是肆無忌憚啊,當太極殿是什麼地方,提出這麼荒唐的問題,這問題讓褚遂良怎麼答嘛。

    李世民現在也是腦殼兒青痛,李浩這傢伙,正是能刁難人,他只能打圓場,擺手溫言道:“好啦,你們兩個莫要爭執了,我大唐對吐谷渾有恩,吐谷渾卻對我大唐不敬,這不是請罪就能解決的,其實李浩大破七國之軍之後,朕就有過平滅吐谷渾的心思,只不過朕念及弘化公主嫁至吐谷渾,諾葛缽怎麼也算是朕的女婿,這才放了吐谷渾一馬,如今,想要滅吐蕃,必須先滅吐谷渾,不然我大唐將立於不勝之地。”

    群臣聞言心頭一沉,李世民這是下定決心要對吐谷渾用兵了,不過李世民說的也對,不打下吐谷渾,他們就不能對付吐蕃,以前大唐跟吐蕃相安無事,大家還可以做鄰居,現在大家都撕破臉了,那就是一山不能容二虎的狀態,必須是你死我亡,攻打吐谷渾,似乎是勢在必行了。

    李世民掃視了一眼眾人,然後緩緩問:“此次對吐谷渾用兵,派誰為帥,各位可有良將舉薦?”

    長孫無忌轉眼瞧了瞧武將行列,媽賣批,他發現朝中重要的武將現在基本都跟李浩關係匪淺,牛進達和執失思力就不用說了,就連蘇定方和李績,現在也明顯偏向李浩,他原本還想推薦蘇定方和李績呢,現在想想,還是算了,接著,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人,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推薦刑部尚書張亮為行軍大總管,出征吐谷渾。”

    “噗!”李浩聞言直接忍不住,噗地一聲笑出來。

    他這一笑,一旁的張亮頓時臉上掛不住了,皺眉出列問:“瓊南王,你如此譏笑於張某,是何意思?”

    “沒有。”李浩仰頭看房梁,不承認。

    張亮見他抵賴,也沒辦法,李世民卻從李浩的反應中看出來,李浩似乎很不看好張亮,其實他對張亮的才能也有所懷疑,在征討高句麗一戰中,張亮的表現是真的有點糟糕,於是他便問李浩:“詩狂,輔機舉薦張亮,你可有意見?”

    李浩一本正經道:“陛下,臣想問長孫大人,為何舉薦張亮? ”

    長孫無忌聞言一愣,皺眉想了想,忽然有點後悔,雖然張亮的畫像已經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但說實話,他覺得張亮應該是裡面最無能的一個,完全就是靠資歷混上去的,但話已出口,他只能硬著頭皮往下說:“張亮為政清明,抑豪強,撫貧弱,乃賢良也,且陛下親征高句麗時,曾任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雖不是戰功卓絕,卻也算是有領軍經驗,滅一個小小吐谷渾,不在話下。”

    李浩默默聽他說完,笑著問:“就這些麼?”

    長孫無忌對李浩的態度很 滿意,皺眉冷聲問:“你還要怎樣?”

    李浩淡然一笑,挑眉道:“陛下親征高句麗的時候,我雖然在瓊南,但回來之後,我也曾找英國公問過此戰詳細經過,你應該知道,不知我吹牛,我打仗很厲害,我仔細分析了一下,發現陛下未能攻克高句麗,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應該負很大的責任。”

    此言一出,全場皆驚,就連李世民都不禁皺眉,他其實對自己未能攻克高句麗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但他一直以為自己是敗給了遼東惡劣的天氣,沒想到李浩現在居然說張亮要為此事負責,趕忙問道:“詩狂此話怎講?”

    李浩緩緩道:“陛下,張亮在徵高句麗的時候,任平壤道行軍大總管,掌管五百軍船,四萬三千水軍,臣請問陛下,當時委派給張亮的任務,是什麼?”

    李世民緩緩道:“自然是讓他從海路進發,出其不意,第一時間攻下平壤,為我陸路大軍打通要道。”

    李浩道:“這就是了,陛下 您知道這次祿東讚為何能一舉打到長安城嗎?除了祿東贊用兵奇妙之外,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祿東贊深知兵貴神速,當長安得到戰事奏報的時候,祿東贊已經帶兵入關中了。張亮身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在攻下卑沙城後,並未按照陛下的吩咐第一時間攻下平壤城,嚴重延誤了戰機,使得高句麗大軍有了足夠的反應時間,致使陛下東征戰事一拖再拖,陛下難道就從未想過,我大唐兵鋒如此之盛,發十五萬大軍,而且陛下御駕親征,士氣高漲,征討一個小小的高句麗,為何竟耗時如此之久?一直拖到入冬尚未攻克?”

    經李浩這一說,李世民頓時雙眼發亮,是啊,當時他聽說張亮並未能第一時間攻克平壤之後,頗為惱怒,但他沒怪罪張亮,因為對於東征高句麗之事,張亮一直勸他,而且張亮是文官來的,他讓張亮擔任行軍大總管,張亮不諳兵事,怪他 己用人不明。

    這時,李浩又道:“臣還聽說,張亮率軍屯兵於建安城下時,張亮麾下士兵軍紀散漫,多出去打柴找吃食,營壘未固,忽有高句麗大隊人馬殺到,軍中士兵張皇失措。面對如此情形,身為一軍主帥的張亮竟嚇得手足無措,呆坐於胡床之上,口不能言,連逃跑都忘記了。而張亮手下的將士見到這情形,反誤以為他臨危不懼,膽氣沖天,都穩下心神挺身鬥敵,其副將又及時趕到,鳴鼓奮擊,竟大破敵軍。”

    說到這裡,李浩轉頭望向張亮,笑嘻嘻地問:“張大人,你到底是去高句麗打仗的?還是去搞笑的?”

    張亮聞言一張老臉羞得通紅,恨不得把頭塞進褲襠裡,李浩所說都是實情,這件事,李世民也知道,但李世民並未怪罪他,畢竟是李世民親自挑的人,只能自認倒霉。

    不過李浩這話說得有點損了,傷人自尊,連帶著長孫無忌的顏面也給損了,長孫無忌此刻臉上很是掛不住,剛想替張亮辯解幾句,卻聽張亮忽然惱怒高聲道:“沒錯,我張某人不善兵事,還請陛下另擇賢能,征討吐谷渾!”

    長孫無忌聞言那個氣啊,真尼瑪爛泥扶上牆,勞資還想替他辯解呢,這貨竟先自暴自棄了。

    群臣聞言一陣無語,看來李浩把張亮氣得不輕啊,不過張亮這個人生性有點怯弱,也可以說是欺軟怕硬吧,李浩現在風頭正勁,他不敢跟李浩硬懟。

    李世民聞言便道:“既然如此,詩狂,你一向善於兵事,也獨具慧眼,可有人選推薦?”

    李浩拱手道:“回陛下,我大唐猛將如此之多,征討一個小小吐谷渾,當真易如反掌,不過想要這一仗打得輕鬆,打得漂亮,臣倒是想推薦薛仁貴將軍。”

    李世民聞言點頭道:“嗯,薛仁貴驍勇善戰,雖然出道未久,卻屢立戰功,未曾一敗,朕也覺得不錯,薛仁貴,出列!”

    薛仁貴大步出列,朝李世民行禮:“微臣在!”

    李世民滿面威儀道:“朕封你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領兵兩萬,征討吐谷渾,生擒諾葛缽回長安!你可有此膽!”

    薛仁貴聞言激動抱拳:“微臣義不容辭!”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6:59
469章:長江後浪






    當大唐君臣在太極殿定下由薛仁貴擔任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征討吐谷渾的時候,遠在西方雪域高原的吐蕃邏些城,一隻海東青飛進了噶爾東贊府上,這只海東青是噶爾東贊親自馴養多年的獵鷹,十分具有靈性,噶爾東贊在朱雀門被破開的時候,放出自己的獵鷹,讓它將自己的遺書帶回吐蕃。

    看到獵鷹飛回,一個身穿吐蕃貴族服飾的二十多歲青年趕忙來到獵鷹槽邊,從獵鷹的腳上解開竹管,然後取出竹管內的一卷羊皮,只見羊皮上寫著密密麻麻的吐蕃文字,他看完之後,便已雙眼發紅,淚水盈眶,這一封,竟是祿東讚的遺書。

    而眼前這個跟李浩差不多年紀的年輕人,可不是無名之輩,相反,他在歷史上非常有名,他的名字,叫做噶爾欽陵,全名噶爾·欽陵贊卓,因為他跟他父親噶爾東贊一樣,擔任過吐蕃大論(大相),吐蕃稱宰相為論,所以史書常稱之為論欽陵,他和他的父親加起來一共掌控吐蕃朝政七十年之久。

    論欽陵是一個有大才之人,他是吐蕃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論智慧,政治才能以及軍事才能,無論哪一點他都不比他父親差,而且,他在吐蕃擔任大相的時候,直接攝政,大權在握,比祿東讚的權勢還要大。

    說起論欽陵的功績,說出來很嚇人,在歷史上,論欽陵多次大敗唐軍,有很長一段時間,吐蕃一直壓制大唐,這些都是敗論欽陵所賜,論欽陵打敗過大唐許多名將,其中最出名的兩個,就有薛仁貴和武則天時期的王孝傑,這二人可是大唐歷史赫赫有名的名將,都曾敗於他手,王孝傑甚至還因為敗給論欽陵,而被武則天貶為庶民,可見論欽陵的軍事才能真的非常厲害。

    祿東贊在教育孩子這方面,還是很有建樹的,他的五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才能,論欽陵尤為出眾,而且,他的兒子們很團結,這也是噶爾東贊父子能掌控吐蕃七十年的最重要原因。

    噶爾欽陵看到父親的遺書後,悲傷片刻,立刻便派人備車馬,前去求見松贊乾布。

    松贊乾布看到祿東讚的遺書後,也是一陣悲傷,幾乎要落淚,噶爾欽陵卻強忍悲痛,安慰道:“贊普,父親在遺書中提到,大唐遭此大辱,必然會報仇,但唐軍不敢來我高原作戰,極有可能會先派兵攻打吐谷渾,以吐谷渾為練兵場,在那裡厲兵秣馬之後來攻打我們,贊普,我們當做好準備。”

    “嗯。 ”松贊乾布點頭道,“大論向來推測神準,此事關乎我吐蕃國運,不可怠慢,不過眼下我吐蕃三大如帥盡失,而且兵馬也只剩七萬,當真叫本贊普頭疼不已。”

    噶爾欽陵恭敬行禮道:“贊普,您若信得過欽陵,欽陵願攜三萬人馬,前去吐谷渾鎮守。”

    “三萬人馬……”松贊乾布猶豫了片刻後,緩緩道,“倘若大唐派李浩前去,你可能應對?”

    噶爾欽陵搖頭道:“欽陵從未與之交手,不敢信口開河。”他的性格,跟噶爾東贊很像,有才能,不張狂,不孤 ,很穩。

    松贊乾布見他小小年紀就老成穩重,頓時安心不少,加上噶爾欽陵也確實立下過不少戰功,於是他便道:“好,本贊普與你三萬兵馬,前去吐谷渾鎮守,若唐軍前來,你便阻截,若遇李浩,不可與之交鋒,保存實力為重。”

    “是!”噶爾欽陵恭敬行禮,然後道,“贊普,如今我吐蕃國力大損,若是李浩親自帶兵前來,恐十分不妙,臣以為,贊普當向西突厥發國書,請求援助。”

    “嗯……”松贊乾布聞言若有所思道,“有道理,只是,譴使責任重大,使者人選,當極具才能方可說服西突厥可汗。”

    噶爾欽陵趕忙道:“贊普,欽陵願意擔此重任!”

    松贊乾布聞言訝問:“你不是要帶兵鎮守吐谷渾嗎,怎可前去西突厥?”

    噶爾欽陵滿面自信道:“贊普放心,唐軍想要前往吐谷渾,非兩個半月不能到達,欽陵帶軍抵達吐谷渾,只需二十多天,然後欽陵快馬前往西突厥,來回也只需月餘,時間充裕。”

    “你就這麼有把握能在數天之內說服西突厥可汗?”松贊乾布有點擔憂地問噶爾欽陵。

    噶爾欽陵淡定道:“說服西突厥可汗,數言即可,何須數日。”

    松贊乾布見他如此自信,頗有噶爾東讚之風度,暗暗心喜,道:“好,本贊普這就下令擬制國書。”

    兩日後,噶爾欽陵攜著國書,帶領三萬大軍從邏些城出發,向北前往吐谷渾。

    而大唐這邊,薛仁貴也整束了兩萬兵馬,行出長安,在長亭這裡,李浩為其送別。

    此次出征,薛仁貴任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彭海任西海道行軍副總管,兩個都是李浩的老熟人,李浩直接一碗酒敬兩個人,太佔便宜了,這次,他可是用的烈酒敬的,畢竟自己現在是閒人,又不用急著行軍,哪怕是喝醉了,自然有人送他回王府休息,怕啥。

    來送別的可不止李浩一個,李元忠,程處默也來了,李元忠和薛仁貴也算是老朋友了,而且二人相互敬仰,英雄重英雄,至於程處默,他和李浩還有薛仁貴結拜過,怎能不來。

    前來相送的,都是私交朋友,薛仁貴入朝堂不久,彭海也是最近剛剛崛起,算半個新人,所以這次出征,並沒有其他人朝中大臣來送,其實李浩也暗中叮囑過程咬金他們,不要來送薛仁貴,讓薛仁貴好好發育,莫要給他招惹什麼拉幫結派的負面影響。

    喝完送別酒,李浩悄悄塞了個錦囊給薛仁貴,低聲道:“上路之後再打開。”

    薛仁貴悄然將錦囊手起,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送別儀式結束,薛仁貴率領大軍啟程,向西北方向行去,李浩目送大軍遠去,目光格外深重,一旁李國成問道:“王爺,你覺得薛將軍這次拿下吐谷渾需要多久?”

    李浩輕嘆一聲,道:“天曉得,要看吐蕃和西突厥那邊有沒有動靜呢,這次的仗,說簡單,很簡單,要是複雜起來,也相當複雜,倘若那個論欽陵前來阻止,恐怕得需我出馬了。”

    李國成不懂這些門道,暗自思忖:“攻打一個小小吐谷渾而已,怎麼會這麼複雜?”

    送走了薛仁貴,李浩帶著李國成和特種兵護衛回到府上,接下來李國成去招收工匠,準備去藍田侯府舊址施工,而李浩則在王府內檢查起了學生們的學業。

    藍田侯府被毀,導致他建的學校也因此毀壞,此次李浩在藍田侯府舊址重建山莊,同時也再次興建學校,而現在,這數百名學生全都暫時留在他的王府,反正他王府很大,也沒什麼人住。

    學校雖然被毀了,但學生們的學業卻一天都沒耽誤,現在的教課老師已經擴展到了十七人,除了原本他的四個學生之外,第一批畢業的那批學生中,二十幾個年紀最大的學生申請留校教學,最後只有十三人通過考試,成功留校成為了教師。

    現在學校的副校長是程處默的兒子程青雲,今年已經十七歲了,年紀雖不大,但為人卻格外穩重,而且數學和物理都學的超級好,李浩不在的這段時間,學校一切事務都有他全權打理,沒錢了,伸手跟石那傑要,唉,這就很有靈性了,反正學校是李浩的產業,石那傑也不能不給。

    還好,學校每年的開銷也不算大,加上一些學費的補貼,每年石那傑只要給個幾百貫,就足夠學校的開支了。

    李浩主要檢查的就是所有老師的專業知識,老師要是個半吊子,學生怎麼可能學得到知識,他把每個老師都考察了一遍,發現他們的專業知識都已經很有水準,雖然都是些年輕人,但非常好學,一邊教學生,一遍還繼續埋頭研究學業,真正應了學無止境這句話。

    仔細一算,學校已經開了五年多了,他離開的這四年裡,學校培育出了上千學生,雖然這上千學生畢業之後沒有能力參加科舉,但他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的思想變得開明而又超前,有的學生家境不錯,畢業之後自己繼續研究學術,時常還會去學校找老師共同做研究,有人開始研究萬有引力的真實性,並開始試圖宣揚宇宙學說,而有些學生畢業後則繼承父業,繼續做木匠,泥瓦匠什麼的,然後將所學的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往往還能搞一些小發明,至於程青雲,他最牛逼,他對電流比較感興趣,他以前是主修數學和物理的,不過他最近正在研究化學,他想同時研究物理學中的電流和化學中的電流,來實現電流的存儲和應用技術。

    當程青雲把他的想法告訴李浩時,李浩十分震驚,科學對人類生活起到最大改變的,就是電流的應用,他有預感,程青雲很有可能會成為一代偉大的科學家。

    看到自己帶來的科學知識已經開始影響一批人,老一輩的英雄們已經老去,屬於他們的時代也過去了,年輕人的時代將全面來臨,長江後浪已經漸漸地出現在大唐舞台,李浩很激動,這些年輕的學生將會是激活大唐的新鮮血液,歷史的慣性雖然大,但他已經憑著自己的力量,在改變這個世界了,他不期待青史留名,他只希望,中華民族能永遠走在世界的最前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