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民國] 天朝之夢 作者:大羅羅 〈全書完〉

 
regn13 2017-12-28 19:05:1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556 92676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8 19:49
第260章 朱濟世的廣州 第三更
    求月票,求訂閱,求推薦,大羅羅拜求

    公元1847年8月25日,廣州。

    廣州城內,現在正處於戒嚴之中,原來繁華熱鬧的街道上,行人寥寥,大部分的店舖雖然都開門營業,不過卻生意清淡。這座天南第一重鎮雖然兵不血刃落入了朱明之手,但並不等於反抗朱明復辟的擁清勢力便不存在了。

    正如左宗棠所言,「滿清視漢人士子為惡僕,處處嚴防,猶如待賊!而漢人士子,讀聖賢之書,講倫理綱常,仍以君父待滿清,不知醒悟。」因而廣州城內的士人,無論在朝在野,大多對朱濟世的大明敬而遠之。跟隨葉名琛這個貳臣投明的滿清官員更是寥寥無幾,倒是有幾個想不開在府衙裡面上吊投水要當忠臣的呆子。不過更多的還是玩人間蒸發,不知去向了。

    根據劉鵬、葉名琛、陸思元、何正隆等大明官員的報告,眼下廣州城內各滿清官衙幾乎都是空空如也,包括廣東布政使、廣東按察使、廣東學政、廣東道御史、廣州知府、南海知縣、番禹知縣等官員,大多下落不明。同他們一起「失蹤」的還有數量眾多的候補官和廣州當地的士紳。由於廣州是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的駐地,所以存在大量的「候補文官」,其實就是捐班出身的官員。說是「官多如鯽」都不為過,花翎紅頂遍佈城市,總數隻怕多達一二千人以上。這些人加上他們的護衛隨從,人數更是多至數萬,現在大多潛藏在廣州城中未及出逃,都是潛伏的不安定因素。

    當然。廣東原籍的候補官不包括在內,因為清朝的規定是不允許本地人當本地官(文官)的。所以在廣州的廣東籍候補官實際上都是買身官皮而不打算真的去做官的商人,在十三行的帶領之下,大多剪了辮子向明朝效忠了也沒辦法不效忠,那些大商人的銀子也多半存在匯豐銀行呢!

    而在外省做官的廣東籍官員家屬。則是最堅決反對朱明王朝復辟的一類人。這些人大多在廣東各地擁有大片良田,算是士紳階級的頂層人物。廣東的亂局起來以後,他們大多從鄉下搬入了廣州城內的宅子避亂,沒想到這廣州城居然是廣東最早落入朱明之手的城市,而且還是「無血開城」,所以這些人全都陷在廣州城內無法離開因為葉名琛那個大漢奸不讓他們離城。

    在葉名琛的建議下。廣州內外城的十八座城門門口和南關的各個碼頭上,全都加派了明軍崗哨,凡是男丁,無論何人,只要想通過這十八座城門,就必須剪掉辮子!而沒有辮子。到了仍然被清軍所控制的地方,可是會被當成逆明反賊捉去砍頭的!就算跑到已經暫時處於權力真空的某些鄉村地區,連辮子都沒有,還好意思自稱是大清忠臣,號召鄉民起來保大清討逆明嗎?

    所以,現在全廣東最反對朱濟世的人大多被關在廣州城的城牆之內!廣州城內自然要實行戒嚴了,否則誰能保證不爆發什麼「反明復清武裝起義」啊!

    朱濟世和左宗棠、蘇玉娘等人。在五千多明軍官兵的護送下,也是走水路從東江前線到達廣州南關的。廣州的城池構造非常獨特,由南向北分成三層,其中最靠南的就是南關地區,也叫雞翼城,只是三面有城牆,靠南就是珠江,一溜都是碼頭貨倉,並沒有城牆防護,是廣州最繁華的商業區和港口區。居住在這一帶的。除了以十三家行商為首的豪商,就是在碼頭上混飯吃的苦力或是手藝人,大多是洪家兄弟,對朱濟世的大明抱有好感。因而是戒嚴最鬆懈,也是市面相對比較繁榮的地區。

    以伍紹榮、潘仕成為首的十三行行主和行商之外的豪商。一大早就在南關天字號碼頭,同廣州城內的大明官員一起,等候大明國王朱濟世的到來。又從廣州城的幾個武館請了舞獅隊表演助興。還掏銀子組織了一票商民沿著通往太平門的街道兩側,冒著暴雨,壺漿簞食,以迎王師。

    明軍的官兵,則分列街道兩側,端著上了刺刀的滑膛槍維持秩序。為了顯示天子威儀,朱濟世並沒有選擇乘坐馬車,而是騎著阿拉伯馬,披著蓑衣斗笠(橡膠雨具早就已經在歐洲流行了,不過朱濟世的明軍暫時還沒裝備),在蘇玉娘和一眾錦衣近衛軍的護衛下,昂首挺胸,向通往廣州北城的太平門而去。

    「王上,這廣州南關一帶還是擁護大明的義民較多,早就南望王師了。不過進了太平門就是原來滿清官吏的聚集地,那裡還有不少冥頑不靈者,所以戒備也嚴厲不少,市面也有些蕭條。」

    說話的是原廣東巡撫葉名琛,剛剛被朱濟世封為大明農林部尚書。不過廣州城暫時還在他的管理之下,因為朱濟世任命的廣州知府陸思元還不知道該怎麼管理這麼一座大型城市,所以只能先給葉名琛打下手。

    「王上,該把這些人都殺了!」跟隨在朱濟世身邊的蘇玉娘秀眉一挑,揮手做個殺人的手勢。

    「軍師,你怎麼看?」朱濟世扭頭問左宗棠。

    「還是一律驅逐吧,」左宗棠笑著捋了捋鬍須,「咱們如果殺了這些人,這道光老兒倒有一些可用的漢臣了。如果好端端把這些人送去北方,呵呵,道光老兒能把他們當旗人養活嗎?」

    「軍師的意思是?」

    左宗棠冷笑道:「舍了家業,萬里相投,該是夠忠心了吧?道光要是不養不用,多失人心?這滿朝漢官的心還不涼透了?若要厚養,嘿嘿,又多一群吃閒飯的。要用的話……這些人當中難保沒有咱們的人啊!」

    這廣州城內的候補官加上粵籍官員家屬,怎麼都有好兩三萬人。全都兩手空空到了北方,道光是養還是不養?用還是不用?這個難題真是不小啊!如果再算上朱明佔領廣東,還有以後佔領福建、廣西、湖南、江西過程中逃亡或被逐的這些忠心奴才,怎麼都該有十好幾萬。道光皇帝怎麼養得起,用得了?可要是不管不問,任他們貧困交加,這滿清王朝還不失盡漢人士大夫的心?

    「就這麼辦!」朱濟世滿意地點點頭,扭頭對葉名琛道,「昆臣,這事兒你和陸思元安排,在廣州城十八門內外張貼告示,允許滿清遺民離粵北上,由法蘭西商船運送他們去上海。每人只許帶一個包袱,所攜白銀不得超過10兩,黃金不得超過1兩,所有銀行、錢莊的存單票據,一律不得攜帶離境。」他頓了下,又對蘇玉娘道,「玉娘,你組織一批兵士和天地會的女弟子(就是女流氓)參加驅離行動,負責搜身!」

    當然,朱濟世並不是不給這些人出路,只要剪了辮子,乖乖當大明順民,他們的財產還是可以保住的,將來還有出仕大明朝廷的可能。何去何從,就看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說話間,朱濟世一行已經進了廣州北城,也就是所謂的老城,旗人居住的「滿城」則在北城的西北角。現在廣州的旗人已經跑路,整片區域都被明軍接管。而朱濟世的臨時王宮也設在這一帶,就是原先的廣州將軍府。朱濟世的家人侍從都已經提前坐船到了廣州,入住了臨時王宮。十三行各家也都派了些可靠的人手進王宮服侍,王宮裡面的家具,也都是十三行各家「孝敬」的,極為精緻。另外,十三行的行首伍紹榮還在王宮舉行的洗塵宴會上,提出了一個讓朱濟世有些哭笑不得的問題成立內務府。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8 19:50
第261章 資產階級和肥豬 第四更
    求訂閱、求推薦、求月票

    「王上,臣以為伍行首的建議可行,王上既然是一國之君,就該有國君的威儀尊榮,設立內務府管理王宮也是應該的。」

    第一個附議的竟然是左宗棠,朱濟世已經向他表示過不需要太監,對此左宗棠倒是舉雙手贊成這大明的太監給後人的印象可是極為不佳的。朱濟世不設太監確實是明君所為,但是……這大明宮廷也需要人來管理啊。雖然朱濟世是明君,但是對女色卻頗為喜好,包括羅家姐妹、杜蘭夫人、王雲嬌、洪宣嬌、德川明子還有將要入宮的蘇玉娘在內,朱大國王的后妃數量已經達到了7人,在可以想見的未來,這個數字肯定還要增加。這些女人,加上她們的子女,怎麼能沒有一大堆人伺候著?是不是也該有個內務府來管理呢?

    「王上,十三行上下都願意為宮廷效力。」據說已經不準備再做買賣而要一心一意做官的潘仕成也急不可耐地替十三行來爭「皇商」的地位了。

    朱濟世又看看劉鵬,這位大明的劉相爺摸著剛需起來不久的山羊鬍道:「王上,可以讓十三行和您的四大洋行一起成為皇商,為內務府效力。這王宮裡面的使喚人,也由十七家皇商負責招募訓練。」

    又是內務府又是皇商的,怎麼聽著那麼像大清朝呢?朱濟世有些哭笑不得地搖搖頭。中國的商人總是喜歡結交官府,依附權力,然後又藉著權力打壓競爭對手,實行壟斷的。這十三行不就是靠這一手發起來的?現在又想照葫蘆畫瓢給自己當「皇商」了。

    「內務府我看沒有成立的必要,」朱濟世摸著鬍子斟酌著道。「設立一個王宮總管就可以了,讓杜蘭夫人來當吧。至於皇商……我看是沒有什麼必要的!未來的大明,不會有什麼皇商、官商,所有的商家在我和大明朝廷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

    話是這麼說,可實際上卻不大容易做到。不過總比連一點自由競爭的意識都沒有。搞出一大堆擁有特權皇商、官商要好多了。

    「王上,依著您的意思,那您的四大行豈不是和普通商館一樣了?」蘇玉娘蹙著秀眉,滿臉疑惑地問。她可是朱大王的女人,這朱濟世的產業自然有她一份,怎麼都得關心一下吧?

    「在大明的律法面前都是一樣的。大明官府也應一視同仁對待所有的商戶。」朱濟世的目光在屋子裡面一掃,包括左宗棠、劉鵬在內,所有人都是一副不相信的表情,那個大明朝的官員敢拿朱濟世的商行當普通商戶對待?

    朱濟世皺皺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解凍。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的!這中國的商業環境就是這樣,官商勾結,順帶著欺上壓下。老百姓和小商人自然是被壓迫的對象,而皇帝老子則是被欺瞞的對象!聽說道光昏君吃個雞蛋都要幾十兩銀子,龍袍上的一個補丁要上千兩的花費。自己可說什麼都不能當這樣的冤大頭皇帝!

    「若說這商業發達,國家富庶,我們中華其實是比不過歐羅巴之洲的!」

    朱濟世放沉了語氣。露出凝重的表情,「堂堂中華,人口四萬萬,土地遼闊之極,可是一年的歲入才多少?滿清不過四千五百萬兩之數,折合英鎊才一千五百萬!而英吉利一國,本土不過是個蕞爾小島,人口不到兩千萬,雖然卻近一億英鎊,竟然數倍於我中華!這英吉利的歲入。主要是來於工商,英吉利的工商之繁盛可見一斑。而英吉利的工商之所以如此發達,主要原因就是兩點,一是重視科技獎勵發明;二是以法治商,鼓勵競爭現在的英吉利是沒有特權商人的。所有的商戶在他們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誰能賺大錢,誰會吃賠賬,是各憑本事,他們英吉利的朝廷是不管的。」

    朱濟世並沒有告訴在座眾人,在英吉利同樣沒有絕對公平的競爭環境,權力對商業的影響力仍然無處不在。當然,英吉利的官商勾結同滿清相比,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模式。在英吉利,官更多是為商所用!而在滿清,則恰恰相反,商是官的奴隸。

    所以英國政府常常為了商業利益發動對外戰爭,差不多就是資本家的打手!

    而滿清的商人則常常被官員朝廷壓榨剝削,動輒就被抄沒家產,有點像官府養著的肥豬……

    這兩者的區別,就造成了大英帝國每年有近一億英鎊的財政收入,但卻因為在歷次對外戰爭中開銷過大,所以債台高築!而大清朝雖然只有約一千五百萬英鎊的歲入,但卻通過「宰肥豬」而維持財政的基本平衡,現在是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

    不過現在,卻有人上趕著要來給大明王朝當這個肥豬!當然朱大國王也不能一味把這些「豬」往外面趕吧?畢竟滿清那頭還有個「豬圈」呢。

    所以他望著坐在自己右首邊一溜小桌子(現在的朱大王賜宴,當然不能弄個圓桌大家熱熱鬧鬧一塊兒吃了)後面的豪商們,微微一笑,轉過了話鋒,說道:「當然了,我們不能全盤照搬英吉利,畢竟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同英吉利是不一樣的。」

    一眾商人同時鬆口氣,看來這個肥豬還是能做穩的。

    「我們大明首先是要鼓勵競爭的,這個什麼皇商、官商的不搞。」朱濟世說著話心道,我朱大資本家精明著呢,你們這些奸商別想拿我當道光皇帝一樣宰!

    「不過……大明還是要扶植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商人!」朱濟世有些得意地道,「諸位知道什麼叫有國際競爭力嗎?就是像四大行一樣,在洋行當中都是一流的。這樣的商行,在我們大明除了四大行之外還有第五家嗎?」

    他的目光投向伍紹榮,「伍行首,你的怡和行在匯豐銀行存了1000餘萬款子,折算成英鎊有三百三十多萬!現在我的四大行加在一塊兒也就這麼點兒淨資產。但是我卻敢說,你的怡和行已經是山河日下,而我的四大行卻是蒸蒸日上。不出五年,四大行就能超過怡和行,再有十年,你的怡和行能不能存在都不好說了!」

    伍紹榮默然點頭。怡和行的確是在勉勵維持,早就不復往昔的強盛了。在座其餘十二行的行主皆有同感,他們雖然通過投明避免了立即破產的噩運,但是危機並沒有真正解除十三行的外貿壟斷地位已經不存在了!失去了壟斷地位,自然也沒了壟斷利潤。他們這些並沒有多少實業支撐的中間商,哪裡還有生存的空間?

    「不過,我不希望看到十三行就這樣沒落下去!因為十三行是我大明除四大行外,最有實力的商行。如果單純比資金實力,四大行是不如你們十三行強大的。所以十三行只要走對了路子,就可以變成如四大洋行一樣蒸蒸日上的大商行。如此我大明就有十七家大商行,我這大明國王的腰包才能鼓起來啊!」

    「可我們十三行要如何成為四大行一樣的洋行呢?」伍紹榮皺著眉頭問。其實早在他老爹伍浩官的時代,怡和行就在尋找新的盈利模式,甚至還投資過美國的鐵路。但是同後世許多日漸沒落的大公司一樣,轉型之路並不容易走。

    朱濟世卻胸有成竹地道:「大明扶植十三行的辦法,就是幫助你們建立起真正有競爭力,能打敗國外同行的產業!十三行的基礎應該是產業,而不是外貿壟斷權。」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8 19:50
第262章 按部就班的產業升級 第一更
    月票、月票,求月票啦!

    產業升級之路,說難也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關鍵要看是按部就班的升級,還是跨越式的升級,還要看國家的產業政策是否鼓勵產業升級。

    比如當下的時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後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還有二十年才會全面鋪開。在歐洲,也只有少數產業實現了大工業化,大部分的產業仍然是手工作坊的生產模式。就連被譽為工業糧食的鋼鐵業,也一樣是小作坊、小工廠,根本就沒有年廠幾十萬噸鋼的大工廠那得做多少個坩堝?用坩堝煉鋼法根本不可能支持鋼鐵工業完全從手工業進化到大工業,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化學和製藥產業,除了黑火藥和銨油炸藥的生產有點兒大工業的樣子,大部分的化學品生產仍然是大作坊的模式。

    至於洋槍洋炮的生產,也不是什麼大工業,頂多算個大作坊。歐洲大部分的鐵匠鋪子都能生產槍炮,雖然他們的技術比佛山鐵業要先進,但也不是什麼劃時代的進步。只要朱濟世的蘭芳行能夠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十三行再出點資本,同時再用訂單來刺激佛山鐵業採用新技術,有個兩三年功夫就能讓佛山鐵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了其實就是焦炭、反射爐加坩堝鋼加一點機床、蒸汽機,另外還有個標準化生產而已。

    這些新技術可以大幅降低冶鐵業和鑄造鍛造業的成本,誰不採用才是傻瓜!至於標準化生產更簡單了,主顧出樣品、模具,鍛造作坊照葫蘆畫瓢就是。根本算不得什麼產業升級,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主顧要什麼,作坊就做什麼,否則人家不給錢啊!

    所以佛山冶鐵鑄造業的產業升級對朱明來說基本沒難度,其實就是採取一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新技術,並不觸及傳統手工業作坊的生產組織模式。也沒有必要採取什麼新的生產組織模式。因為在技術進步沒有到位的情況下,採取大工業的生產管理辦法去搞手工業,未必能提高多少效率。

    相比佛山的冶鐵鑄造業,佛山的紡織業要比歐洲紡織工業落後不少。第一次工業革命就是從紡織業起步的,此時歐洲紡織工業已經是完完全全的大工業了。傳統的織機和作坊都要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使用進口機器設備的大工廠,在生產效率成十倍提高的情況下,會造成大批機戶破產,織工失業,多少會造成一些衝擊。不過佛山的紡織業和佛山的冶金、陶瓷、漆器等行業一樣。都是外向型的。不僅主要市場在南洋。連棉花都是從印度進口的。這幾年質優價廉的洋布開始大舉進入南洋,佛山的土布遭到了極大的衝擊,本身就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就是不改,過不了幾年也都讓洋布給沖垮了。

    至於佛山的陶瓷業。這些年就破敗的更厲害了,出口市場只剩下了南洋,早就被踢出歐洲市場了!因為歐洲人燒造的骨灰磁,在質地和美觀程度上早就超過了中國瓷器至少更加符合歐洲人的審美觀。不過骨磁的生產成本較高,都是高檔貨,同佛山瓷業的低檔產品並不衝突,即使朱濟世準備在佛山開辦燒造骨瓷的工廠,也不會同佛山傳統的瓷業發生衝突。

    至於漆器本來就不是大工業能做的,根本沒有必要進行產業提升。也沒有多少提升的空間。

    而在傳統的佛山四大手工業之外,朱濟世還在今天的酒宴之上,提出了重點發展造船、海運、外貿、採掘、茶業、繅絲、製糖等七大支柱產業。

    這七大產業,說穿了還是和出口有關。眼下廣東的經濟其實就是外向型的,依靠出口拉動工商。依靠工商吸納過多的勞動力,同時進出口稅和工商稅收也是廣東稅收的支柱。

    然而在大清朝治下,工商卻被當成末業,進出口貿易更是被嚴格管制。最典型的就是不允許中國商人出國做買賣,更不用說建造大船出海了。所謂的「十三行」並不是真正的貿易商,僅僅是洋行在中國的代理人買辦。而現在十三行的貿易壟斷權已經一去不復返,他們的買辦生意自然沒有多少前途,轉行成為真正的貿易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聽到這一系列鼓勵工商,發展產業的政策之後,在座的十三家豪商,一個個眉毛舞動,神色亂轉。有的人還開始竊竊私語起來,都在討論醞釀著。

    一個名叫吳天垣的同順行行主突然一拍桌子,「我看王上的辦法條條都能成!特別是造船出洋,憑什麼洋人能到廣州來做買賣,咱們就不能去倫敦、去巴黎?憑什麼洋人的大帆船能萬里迢迢來中國,咱們的船卻連婆羅洲也去不得?要不是韃子朝廷不讓咱們出海,咱們同順行早就把買賣做到全世界了!」

    「還有咱們廣東的茶業和繅絲也得花大力氣鼓勵,得把江南茶商、絲商的生意給搶了來。要不然萬一韃子不讓茶葉、絲綢來廣東,咱們可就沒有足夠貨源可以出口了。」

    「韃子不讓咱們大明就不會打過去?我看這江南早晚也是大明的地盤,咱們現在可得先一步出海營商,要等到江南歸了大明,那些湖商、徽商的腦筋可活絡呢。」

    「是得趕緊了,一招鮮吃遍天嘛,到時候他們想要趕上了,怕是沒那麼容易啦!」

    滿座人議論得興高采烈,朱濟世只是帶著微笑看著大家,心裡面禁不住有點得意。現在的中國並不是全面落後於西方,如果不是自己橫空出世,再有個幾十年,到了清末的時候就很難追趕了。

    現在的歐洲只是經歷了一次工業革命,除了紡織和造船兩個行業遙遙領先之外,在別的方面並無壓倒性的優勢,追趕起來並不費勁兒。最要緊的是,眼下的中國特別是廣東根本不缺資本!光是匯豐銀行在這段時間裡面吸納到的存款就超過一萬萬兩了!折合成英鎊也有三千多萬。而且現在中國的茶業、絲綢在國際上還有相當強大的競爭力,如果不是鴉片輸入造成的白銀外流,中國還能保持較大的貿易順差,這可都是發展工業化所必需的條件。

    看來自己還真是穿了個少時代啊,要再晚幾十年,這國可就不那麼好救了。

    想到這裡,朱濟世忍不住也有些眉飛色舞,笑著舉杯對一眾行主道:「諸位行主,本王和北京的道光皇帝不一樣,本王是商人出身,復興大明的軍費,都是本王從工商業中得來的,所以工商實是我大明復國之本!」

    聽到這話,一旁的左宗棠、葉名琛和陸培芳幾個「大儒」的臉色都是微微一變,中國自古可就是以農為本,以工商為末的……

    朱濟世掃了眼左宗棠、葉名琛和陸培芳,笑眯眯地道:「這農商兩業,其實並不對立,而是需因地制宜。如歐羅巴之洲中,英吉利是島國,地狹人多,是沒有以農立國的條件,所以只能大辦工商,我廣東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如法蘭西、俄羅斯兩國,平原寬闊,土地富饒,因此能以農牧為國基。再以農牧業的收入來扶植工商,也成就了一番霸業。」

    三個大儒互相看了看,都知道朱濟世這話是說給他們聽的。左宗棠放下酒杯,沖朱濟世拱拱手道:「王上,您也說了廣東人多地窄,若再不大力發展農耕,這千萬黎民的口中之食,該從何而來?還請王上三思。」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8 19:50
第263章 貿易之外還有殖民 第二更
    還有月票嗎?羅羅急需支援,嗚嗚,求月票了

    儒家重農,其實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的。中國素來是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歷朝歷代的內亂,不是起於藩鎮藩王,就是起於吃不飽飯的飢民。因而糧食是否充裕,從某種程度上說就等於國家是否安定了。

    不過將重農和抑商結合起來,至少在勞動力明顯過剩的清末是毫無道理的,眼下的工商再怎麼發展,都不會沒有人種地的。這左宗棠搞陰謀詭計和政治鬥爭還行,治國的水平似乎也就這麼回事了。

    朱濟世想到這裡,沖左大軍師招了下手,把他請到自己身邊,又讓人給他添了把椅子和一副碗筷。待左宗棠落座之後,朱濟世才笑著按住他的手,一副推心置腹的樣子。

    「軍師所慮之事正是本王所憂!廣東一省,自明末開始就一直缺糧,仰賴湖南、江西的米糧南運。如果我們要大力發展工商,又要力促桑蠶茶業的興盛,必然會佔用些許良田,這廣東的米糧缺口必然會更大。萬一湖南、江西的戰事遷延,農事荒廢,咱們廣東就有缺糧的可能了……

    但是我們能通過力促農耕來填飽萬千黎民的肚子嗎?依我看是不能的,道理很簡單,廣東的平地太少,又不算肥沃,可以開墾之地早就已經闢為農田。根據滿清留下的檔案,廣東的農地已達兩千餘萬畝,實在沒有多少增長的餘地。即使勉強再墾出一些瘦田、梯田,也增加不了多少糧食。所以這廣東缺糧的問題,還是得通過貿易解決!」

    屋子裡寂靜無聲,不僅左宗棠在認真地聽著,十三行的一眾豪商,也都伸長了耳朵,生怕聽漏了一個字兒。聽到朱濟世提出通過貿易獲取糧食,這些人都不住地點頭。

    他們和左宗棠不一樣,是真的仔仔細細在看世界。對歐洲、美洲或許不大瞭解,但還是知道南洋的情況。

    這米糧,若不能來自湘贛,就只有從南洋去找了。

    朱濟世輕輕用手指敲打著桌子,靜靜地道:「貿易,就該互通有無,用廣東盛產之物,換取廣東所需之物,而非一味積累白銀。而廣東所盛產的,就是鐵器、瓷器、茶業、絲綢等物。而廣東所缺乏的則是米糧、棉花、羊毛、機器、黃銅……而這些東西在印度、在南洋、在澳大利亞都是盛產之物。完全可以通過貿易取得。不必強要廣東自產。

    另外。廣東的人口其實也是過剩的。因而自明末起,廣東人就有下南洋謀生的傳統。如今南洋的蘭芳大公國就是下南洋的廣東人所立,而在南洋其他地方,廣東人、福建人也是極多的。現在十三行出口到南洋的瓷器、布匹、鐵器、漆器、茶業等物。主要都是賣給他們的。所以閩粵之民下南洋謀生,大明朝廷不僅不能禁止,而且還要鼓勵,要承認他們為僑居外國的大明之民,應該在南洋各地建立使館,向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保護和支持。如有可能,還應該同西洋各國簽訂保護僑民的條約,使我大明之民在海外也能安居樂業。」

    向南洋輸出人口,其實也是朱濟世的既定政策。是介於移民和殖民之間的一種模糊政策。這南洋就在中國的嘴邊兒。讓西洋人搶了先實在是令人扼腕。不過眼下大明初立,還沒有用炮艦軍隊把西洋殖民者從南洋驅逐的力量。所以只能先用輸出人口的辦法搞「柔性殖民」了,等到將來有了實力,或者動武,或者比人頭。都能把洋人的勢力驅走……

    不過這個想法現在只能埋藏在心底,就連左宗棠都不能告訴,更別說十三行的這些「買辦」資產階級了萬一走漏了風聲,引起了西洋各國的警惕可就不好弄了。

    「王上,這蘭芳大公國是不是應該設法併入我大明啊?」左宗棠也不知道有沒有聽明白朱濟世的話,只見他捋著鬍子思索半晌,突然將話題扯到蘭芳大公國上去了。

    「這蘭芳……」朱濟世心中苦笑,自己何嘗不想讓蘭芳同大明合併?可是英國人那關怎麼過?現在的大英帝國還如日中天呢,能不得罪最好別得罪。「這蘭芳和大明是共君之國,合二為一的時機並不成熟。」

    「但是蘭芳的朝廷和大明朝廷卻互不統屬,將來難免要生嫌隙,如果王上有意殖民蘭芳,以增大明國力,最好將蘭芳朝廷置於大明朝廷管轄之下。特別是蘭芳不應該有獨立的陸海軍,否則來日恐有藩鎮之禍……」

    大一統向來為國人所推崇,左宗棠自不例外。蘭芳國在他眼裡不過是大明的行省,派一個總督或是巡撫去治理是最恰當的。現在蘭芳有自己的朝廷和軍隊,而且蘭芳公位繼承人和大明王位繼承人還不是一個人,將來難保不出現第二次靖難之役啊!

    所以左宗棠一直想找機會向朱濟世進言,將潛在的禍患消滅在萌芽之中,今天朱濟世既然提及了殖民南洋的事情,左宗棠就乘機進諫了。

    聽了左宗棠的這話,朱濟世呵呵輕笑道:「此事我已經考慮許久,既然軍師提及,就不妨說來給軍師聽聽。眼下蘭芳和大明合併的條件不大成熟,我打算先設立一個總督府來治理蘭芳,總督府直接向我負責,總督府的財政盈餘上繳王宮內庫,再由王宮下撥給財政部。

    而蘭芳的陸軍一律改編入明軍序列,改成大明陸軍蘭芳軍團,軍團長和各級軍官皆由大明大元帥府任命。」

    眼下的蘭芳華人都自認為「中華之民」的,之前認同滿清中央,現在大明復國,自然將自己當成大明子民了。所以取消蘭芳大公國政府,改立總督府的事情,不會在蘭芳國內產生任何反彈,倒是英國人會不會提出異議就很不好說了。

    ……

    「設立蘭芳總督府?這是要為蘭明合併做準備嗎?」

    聽朱濟世說起此事,大明朝廷的總顧問羅伯特.丘吉爾有些無奈地嘆了口氣。大英帝國在蘭芳的利益只能用微不足道來形容,即便蘭明合併也不會有多少損失,所以並不是不能接受。只是朱濟世現在同大英帝國日漸離心的態度,實在讓他有些擔心。

    「傑森,你先是在鴉片問題上採取了違反帝國利益的政策,現在又想將大英帝國保護下的蘭芳合併到明國的版圖當中,這會讓我們非常為難的。」

    這「我們」自然是指對朱濟世比較友好的英國大人物了。持這種態度的人在英國本土還是有不少的,但是在香港和南洋就不大多了。

    「傑森,你難道就不能在鴉片問題上做出一些讓步嗎?」說話的是威爾.海明,他在廣州「光復」後去了一趟香港,同自己的老丈人戴維斯爵士進行了一番密談,剛剛才回到廣州。「顛地和馬地臣已經啟程回英國了,他們很有可能對英國高層進行遊說,促使他們採取敵視明國支持清國的政策。」

    朱濟世堅決地搖了搖頭,目光炯炯地看著丘胖子,「羅伯特,過一陣子我希望你能作為大明王國的代表前往英國,同我的右丞相兼外交大臣劉鵬一起。」

    現在羅香梅還在歐洲沒有返回,不過她同英國政府談判的事情似乎已經過了時。朱濟世不僅是蘭芳大公,而且還是大明國王,他的王國很可能有一億人口,面積比法國本土還要大,所以需要派出新的使臣赴歐美同列強談判。而劉鵬則是最適合承擔這項任務的大明重臣,因而不待大明一統廣東,他就要出使歐洲了。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8 19:50
第264章 綠營還是要裁的 第三更
    求月票,求推薦,求訂閱

    紫禁城,乾清宮。

    僧格林沁兵敗東江,廣州淪陷和廣東巡撫葉名琛附逆投敵的消息是同一天由八百里加急送到北京這個天子居停的。

    噩耗傳到的第二天,軍機大臣和六部九卿還有八旗各部都統全都齊聚乾清宮。當大清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出現時,眾人都在心裡面長嘆了一聲。

    皇帝是由兩個太監攙扶著坐上乾清宮裡那張龍椅的,六十多歲的老皇帝一臉的潮紅,很不健康的顏色,一看就是一宿沒睡,多半還在大清列祖列宗的畫像前面流了一宿的眼淚,兩隻眼睛是又紅又腫的。

    「我大清厚養漢士二百年,就得了這樣的回報!?」

    道光皇帝嘶啞的嗓音在大殿裡飄蕩,讓眾人都是一怔。

    「我滿人當漢人是一家,可是漢人又是怎麼對我滿人的?」

    他吭哧咳嗽幾聲,端起車順行上貢的普洱茶潤了下喉,繼續說道。

    「這葉名琛附逆附的好啊!他要是不附逆,朕還看不清這些無恥士人的嘴臉!現在朕總算知道了,這滿漢一家,根本就是我們滿人一廂情願!」

    道光皇帝環視一眼眾人,旗漢臣子的面孔上都顯露出不同的神色,旗人是焦急、震驚,無奈。而漢人則是惶恐,是一種假面具被拆穿後的惶恐!朱濟世取了廣州,擊潰了僧格林沁的五萬大軍他們是不會惶恐的,換個主子他們一樣做官,而且官說不定更大,好處撈得更多!聽說那個葉名琛已經當了逆明的尚書,還封了侯!

    「皇上!奴才以為滿漢一家是我大清的祖制……」領班軍機穆彰阿上前一步噗通一下就跪在地上,「如葉名琛這樣的漢臣只是極少數,是極少數啊!」

    道光皇帝心裡面嘆息一聲,旗人就是心太善!自己太善,內務府那幫包衣阿哈貪成那樣。自己也不忍拿他們開刀。這個穆彰阿也是個老好人,他們漢人都這樣了,還幫著說話!還有那個賽尚阿也忒善良,摺子上面還說葉名琛的「天良未泯」,不就是沒有發兵追殺旗人婦孺嗎?那是做給朱逆看的,朱逆雖然是逆賊,但也是英雄,這種人是不屑殺婦孺老弱的……這旗人都善成這樣了,你們漢人還要造反,真是太可惡了!不行。這樣下去不行啊!一定得狠下心來對付那些無恥漢臣!

    「今日召集諸位臣工。就是要議定這『撤綠營。擴八旗,編新軍』之事!」

    僧格林沁和賽尚阿等人上的摺子說是要「擴漢旗」,不過道光皇帝現在看見「漢」字就壓根癢癢,所以直接改成「擴八旗」了。

    聽到道光皇帝這話。穆彰阿心裡都快吐血了,連「擴漢旗」都成了「擴八旗」了,這皇上莫非連漢八旗也不信?這樣一來,這八旗還有多少人?130萬?140萬?這麼點人能編多少新軍?撐死就是30萬啊!而廣東一省又有多少人口?怕是不下2000萬,朱逆只要捨得銀錢,擴出100萬大軍都沒有問題,30萬八旗新軍能打敗100萬明逆的新軍?

    皇上啊,您把自己當成順治皇帝了吧?現在的八旗,不是200年前的八旗了!

    就在穆彰阿六神無主的時候。洋務大臣入直軍機的耆英猛然跪伏奏報。

    「皇上,奴才以為,綠營必須要裁撤!」

    穆彰阿回頭呆呆地看著耆英,心說,你耆英是姓愛新覺羅的嗎?這大清天下是你們家的。你怎麼也破罐破摔?

    耆英皺了皺眉,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接著往下道:「皇上,奴才粗略計算過辦新軍的花銷。按照30萬八旗新軍的額子計算,光是洋槍就需要30萬條,每條需銀元25到30塊,共需750萬到900萬銀元,洋炮需要1500門以上,每門洋炮需2000塊銀元,又得300萬銀元,槍子、炮子、火藥上面的開銷,每年至少需要300萬到500萬。而且洋槍洋炮都極易損壞,在戰時需不斷補充,每年又是一筆花費。另外,這洋槍洋炮還需配合西洋兵法才能發揮威力,得要聘請洋將來傳授。要練30萬新軍,至少要請500名洋將,每年沒有二三百萬銀元也是不夠的。

    皇上還要造船辦海軍,還要辦工廠自造洋槍、洋炮,這些都是花費巨大。根據洋務衙門的計算,如果要在上海、京師開設槍廠、炮廠、鐵廠、船廠、火藥廠,還要在京師左近和江南開煤礦、鐵礦的話,沒有1000萬銀元的投入也是不夠的……」

    這就是差不多3000萬兩的開銷了!還沒有計算八旗新軍擴編後的花費,而且僅僅是30萬新軍。如果要擴編60萬新軍,這開銷只怕還得翻倍!

    「祁寯藻,你說說看。」道光皇帝厭惡地瞅了首席漢臣祁寯藻一眼。

    祁寯藻是戶部的漢尚書,就是大清朝的財政部長,這段時間為了籌集軍費問題已經是焦頭爛額了。其實也沒什麼新招,就是攤派加捐納,前者把負擔壓給農民,後者就是逼商人捐款。而滿清的大商人向來是廣東的行商,山西的晉商,揚州的鹽山,皖南的徽商,江南的湖商這麼幾大商幫。其中最有錢的就是壟斷出口貿易的十三家行商,本來祁寯藻還打算攤派1000萬兩到他們頭上,誰知道這些傢伙居然集體附逆,連京中親貴大佬的暗股一起吞掉了。這下財政的窟窿真是大到了沒法填補,再要挪出幾千萬兩銀子辦新軍……只怕是殺了祁寯藻也沒轍了!

    「皇上,現在廣東一失,這戶部每年就少了450萬,再加上海防捐和關稅的損失,估計要超過800萬……如果戰亂波及到廣西、福建、湖南、江西四省,歲入還會再減少一些,明年能有3500萬就不錯了。因此戶部建議增加田賦,並且在全國開徵海防捐。另外還可以在鈔法上面進行改革,鑄造新幣,或者還可以准各地開礦禁,還可以開發滿洲……」

    「礦禁?滿洲?」

    祁寯藻的話被道光打斷,他當然曉得開礦能來錢,也知道滿洲的荒地多得要死。可問題是開礦就會聚集成千上萬的礦徒,非常容易滋事,據查這次在廣西紫荊山造反的就是一夥礦徒!而開發滿洲……這滿洲是什麼地方?是八旗子弟的退路,萬一在關內真混不下去,還可以捲著財物出關,也是現在開發,肯定得讓大批漢人出關,到時候萬一事情不濟,八旗子弟還能去哪裡?

    「穆彰阿,你說說看呢?」

    「這個開發滿洲萬萬不可!」穆彰阿不假思索地道,「不過礦禁倒可以放鬆一下,但不能允許民間私采,得由洋務衙門著官員督辦。」

    「嗯,可著洋務衙門辦理採礦事宜。」道光皇帝點點頭,「那增加田賦,在全國開徵海防捐可行嗎?」

    「可行……」穆彰阿遲疑了一下,還是表示了贊成。

    「祁寯藻,需要增加田賦,開徵多少海防捐?」道光又問。

    聽了道光的提問,跪在地上的祁寯藻在心中低嘆,這捐稅還能有多少增加的餘地?普通農人早就食不果腹了,根本沒有再壓榨的空間,這加征加派恐怕只能落在士紳頭上。

    想到這裡,祁寯藻緩緩搖了搖頭,為難地道:「皇上,加派捐稅的空間有限……循川楚教亂舊例,平亂八年,朝廷花費了兩億兩白銀,平均每年需2500萬。靠加派加征,也就能籌集到這個數了。如果需要大辦新軍……老臣覺得,只有裁撤綠營了!」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8 19:50
第265章 八旗也擴招 第四更
    求月票、求推薦、求訂閱

    紫禁城,隆宗門外,軍機處。

    「祁叔穎!耆英!你們到底是誰一邊的?」

    這聲大吼是領班軍機穆彰阿發出的,今天乾清宮朝會上面已經定下了裁撤綠營的大政方針。這是道光皇帝的意思,又得到了祁寯藻和耆英兩位軍機大臣的支持,穆彰阿也無力反對,不過下朝的時候卻是臉色鐵青。

    「穆相,您說什麼呢?」耆英一臉委屈地看著穆彰阿,「現在不裁綠營,哪兒來的銀子辦新軍、辦洋務?」

    祁寯藻也附和道:「是啊,六十多萬綠營兵不打仗也要花費一千幾百萬……如果能省下這筆開銷,朝廷就有辦新軍的錢了,如果將六十多萬綠營變成三十多萬新軍,還怕平不了朱逆之亂?」

    穆彰阿跺跺腳,「三十多萬新軍……在哪兒呢?耆英,咱們旗人有多少你不知道?編得出那麼多新軍?而且打仗是要死人的,你知不知道?要是旗人都死絕了,天下就是……」他瞪了一眼祁寯藻,咬牙道,「就是漢人的了!」

    祁寯藻淡淡道:「不是要擴八旗了嗎?」

    穆彰阿剛端起一杯才泡好的清茶飲了一口,被燙到了嘴唇,又聽了祁寯藻的回答,氣急之下猛地把茶杯摔了個粉碎,「擴個屁啊!怎麼擴?是不是要豎塊牌子到大街上去招人?招來以後又怎麼養?一百多萬旗人的鐵桿莊稼每年就兩千萬了,要是再多一倍,朝廷還有錢辦別的事兒嗎?」

    這八旗體制說起來也夠坑爹的,實行的是世襲兵加終身兵制度,鐵桿莊稼吃到死不算。還能傳給子孫後代!所以現在擴八旗容易,將來要養這些新八旗就難了。

    祁寯藻也喝了口茶,掰掰手指頭:「怎麼會擴一倍呢?現在擴招八旗只要青壯不要老弱,三十萬青壯最多再允許他們一個娶一個老婆也抬旗,頂天就是六十萬。現在八旗有一百六十多萬,只多了不到三分之一。而且……」他頓了一下,放沉了語氣,「而且穆相以為新編成的六十萬八旗新軍都能活到平亂成功之後!」

    穆彰阿聞言倒吸口涼氣兒,心道,自己怎麼把這茬忘了!現在正和明逆打仗呢!僧格林沁的摺子上說。他麾下的14000八旗兵已經沒了8000多!這些明逆可比200年前能打!

    「穆相,現在打仗不靠弓馬嫻熟,靠的是洋槍洋炮,一仗下來都是屍山血海!」耆英也哭喪著臉道,「咱們旗人少啊,東江這樣的血戰來個十次八次就得絕戶了。如果不擴招八旗。就得編漢人新軍,穆相,您覺得……皇上能答應嗎?」

    編漢人新軍?就是皇上答應,穆彰阿也不答應啊!把洋槍洋炮給漢人?這不是在找死嗎!

    「看來只能擴編八旗了!」穆彰阿望著耆英和祁寯藻,「介春,叔穎,我的腦子都亂了……你們給我出出主意。這八旗該怎麼個擴法?」

    耆英和祁寯藻互相看了一眼,耆英先說:「新八旗不能單從綠營兵中招募,這綠營兵疲敝太久,上上下下都是一大堆毛病,除甘陝綠營之外都不能再用了。得另行招募樸實的農人、牧民。重點可以在蒙古的遊牧八旗和新疆、甘肅的遊牧八旗和甘陝回漢農民中招募。」

    滿清的八旗是分「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的。這滿洲八旗是腹心,所有的滿人都是八旗子弟。但是蒙古八旗卻並不包括全部蒙古人,在蒙古八旗之外,還另有遊牧八旗,雖然也有「旗」的名號,但是並不享受八旗子弟的待遇歷史上外蒙分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此。外蒙古的遊牧八旗基本上屬於滿清防範和壓迫的對象,待遇同內蒙古的蒙古八旗天差地別。事實上,蒙古八旗和遊牧八旗在滿清200多年的統治之後,變成了兩個不同的民族。前者漢化程度極高許多人連蒙語都說不好了,而前者還保持著草原蒙古的生活習俗和文化。

    另外。甘陝綠營一直是滿清綠營當中最能打的部隊,平三藩靠得其實就是甘陝綠營。而甘陝綠營之中並不都是漢人,還有相當部分的回民,更是悍勇善戰。

    「招甘陝回漢農民入旗的法子可行。」祁寯藻思索著道,「甘陝民風樸實且素來重武輕文,都是當兵的好材料。而且甘陝回漢的矛盾很大,時常械鬥,治安也不好,多招些壯勇之士入伍可以起到安靖地方的效用。」

    「新招來的八旗可以叫新八旗,還可以去四川、甘肅、西藏招募藏人。」穆彰阿琢磨了一會兒,又說,「新八旗不分蒙回漢藏,都可以招……不過漢人的比例不能超過五成。」

    新八旗是旗軍不是漢軍,所以漢人的數量還是要控制的。畢竟這些剛剛抬旗的蒙回漢藏之民,不會立即就認同自己是旗人,得要過上好幾代人才算真正可靠,所以得控制新八旗的民族成份,讓他們互相牽制。

    「可以讓新舊八旗混編,新八旗為兵,舊八旗為官,以舊八旗馭新八旗,如此可保無虞。」祁寯藻真是忠臣,為了大清江山真是絞盡腦汁了,「另外,綠營也不能一下子都撤了,否則沒有人去抵禦朱逆,為朝廷擴編新八旗爭取時間。不如就把各地的綠營往廣東周邊調集,無論如何也要把亂子先遏制在廣東。」

    「正該如此!」穆彰阿重重點頭,他想的是裁撤綠營的花銷可以節省不少,無論什麼時候,裁人總歸是要花銀子的,除非這些被裁之人都死了!

    「得速速調集湖廣、江西和四川綠營往韶州集中,交由粵海大營管轄。」祁寯藻又建議道,「另外,江寧八旗、荊州八旗都要盡快擴編新軍,台灣旗營需速速撤往福州,福州旗營的老弱婦孺都撤往江寧……」

    這個是跑路的打算啊!穆彰阿和耆英互相瞧了一眼,都默默點頭。事到如今,的確得做兩手準備了!

    ……

    「韓破軍遣人來報,他的第一旅在從化縣馬村堡一帶追上了僧格林沁所部,交戰三個時辰,斬首一千八百餘,自損二十一人。」

    「劉慕林遣快馬回報,第四旅在肇慶府城下受阻,滿清的肇慶知府和守城營不肯投降,第四旅正在佈置攻城。」

    「鄭侯的第五旅主力已經聯絡上了,他們日前攻佔了佛岡、英德兩地,現在正在向韶州進軍。」

    「羅軍旗的第三旅昨天已經攻下了惠州城,守城的清兵約2000人悉數被殲,俘虜約1800……」

    「第二旅的擴軍進展順利,廣州天地會弟子踴躍投軍,第2團和第102團都已經招募到了足夠的兵馬,可以擴充成旅了。另外,錦衣近衛軍也募到了不少壯勇之士,人數很快就能達到2000,可以編成一個團了。」

    廣州明王宮的後花園裡,朱濟世正在緩緩散步,一個穿著錦衣親軍大紅飛魚服的女將在一旁向他匯報最新的軍情。在這女將附近,還有幾個穿著大紅飛魚服挎著腰刀的女衛,她們都是蘇玉娘原來當強盜頭子時候的親衛,現在都成了明王后宮的侍衛。

    正在向朱濟世匯報軍情的女將,自然就是新任的錦衣親軍指揮使蘇玉娘少將了。昨天晚上還在明王宮陪了寢,成了朱濟世的妃子按照朱大國王的說法,這也是為了酬功啊!讓蘇玉娘這樣一個青春貌美的小寡婦守著寡是極不仁道的!

    而這位馮(蘇玉娘姓馮)妃也是能者多勞,除了陪王伴駕,這軍務上面的責任還得繼續擔著。不僅充當朱濟世親衛軍的指揮官,還兼著高級參謀的差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誰讓眼下明軍的軍官還是缺呢?大元帥府參謀總部裡面攏共就幾個人,都忙得四腳朝天來著。這通報軍情,傳遞命令的「高級參謀」就只能讓蘇玉娘兼任了。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8 19:50
第266章 弱國有外交 上 第一更
    求月票求訂閱求推薦

    「第二旅的擴編計畫有了嗎?」朱濟世眉頭微蹙,似有心事。

    「有了,原第2團擴編成第2和第102兩團,原第102團擴編成第六旅,旅長由任怡江上校出任。」

    現在第二旅的旅長是黃植生,是早在南洋就追隨朱濟世的「老臣」了。任怡江和他一起投的朱濟世,所以現在當了第六旅的旅長。

    「新的第二旅和第六旅什麼時候能用?」

    廣東的戰事看似大局已定,但變數還是有的。滿清立國200餘年,在廣東的根基不淺,並不是一場東江大戰就可以完全掃除的。

    另外,廣東的亂局一起,跟著一起造反「投機革命」的英雄也有一大堆。怎麼收編、安置這些人也是個大問題。

    最後就是地方上心向滿清的士紳了,雖然其中較大的士紳,要麼逃走,要麼被困在廣州城。但地方上面還是有一些冥頑不靈的士紳在組織反明武裝,須得花費些力氣才能一一剷除。

    可是朱濟世手頭的兵力卻有些單薄,包括剛剛擴充出來的部隊,也不過勉強夠三萬人,想要剷平一個省,實在是不大夠用。

    「總參的意見是至少需要訓練1個月,否則總是不大堪用。另外,現在軍官奇缺,總參建議立即開辦長洲島軍校。」

    「讓第6旅駐東莞、寶安兩縣,佈防重點是九龍。第2旅分一個團駐防佛山。讓他們到了駐地再慢慢訓練吧。另外,白雲山上的第5旅留守部隊擴充成第7旅,兵源就招募廣州城北的鄉民。旅長讓……陸思元暫時兼任吧。」

    陸思元並不真懂軍務,不過在三元裡週遭卻極有威信,由他出面招兵很快就能把人數湊齊。有了這些兵就能接過花縣、從化兩縣的防務。第一旅和第五旅的兵力就能解放出來繼續攻城略地了。

    蘇玉娘匯報軍情的時候手裡還拿著個西式筆記本和一支鋼筆,隨時記錄朱濟世的命令凡是濟世書院、濟世大學和鴨脷洲軍校的畢業生、旁聽生。都是會使用鋼筆的,蘇玉娘也不例外。

    記錄完了朱濟世的命令,又讓朱濟世簽了字。蘇玉娘便轉身去明王宮對門的總參謀部下達命令了,那裡原先是個都統府。和明王宮僅一街之隔。

    安排完了軍務上的事情,朱濟世的散步時間也結束了。當他回到明王宮的書房,左宗棠和劉鵬已經在哪兒等了一會兒了。

    這兩人現在已經進入了大明丞相的角色,左宗棠是左丞相,劉鵬是右丞相。同時左宗棠還兼任財政部尚書,劉鵬則兼外交部尚書,都是一等一的大忙人。

    「王上。出訪歐羅巴的計畫已經做好了,臣的右相一職想推薦葉尚書代理,外交部尚書可由商務部的潘尚書接過去。」

    劉鵬一邊遞上一份剛剛擬好的出訪計畫書,一邊建議讓葉名琛和潘仕成代理自己的兩個職務。

    「左相。你覺得這兩人還能勝任嗎?」朱濟世一邊翻看劉鵬送上的計畫書,一邊隨口問道。

    「能勝任的。」左宗棠心說,不能勝任也沒有別的人選啊!諾大一個大明朝廷上又有幾個能任事的官兒?

    「右相的差事好做,葉名琛一定能應付下來,不過外交部的事情不好弄啊……左相。你和潘仕成千萬謹慎對待,涉及交涉的事情都要報到宮裡來,由我親自做決斷。」

    朱濟世頓了一下,眉頭緊了起來。

    「現在大明在國際上是弱國,弱國外交不容易搞。但是弱國比強國更依賴外交事務。」

    朱濟世的話,劉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對朱濟世的某些做法,他卻不大贊成。

    「王上,咱們既然是弱國,那麼在外交上面是不是該柔軟一些,特別是鴉片……」

    他也是為大局考慮,但朱濟世對大局的把握卻更為精準。

    「弱國外交不等於一味退讓,要不然就不是外交,而是投降了!國際上,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都是寸利必爭,哪怕弱國對強國,也會儘可能的抗爭。所以咱們該爭的事情,還是要爭到底!這鴉片便是必須要爭的利益!而且國際上面的強國又不止英國一個,還有法蘭西、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美利堅,俱是列強之國。我們大明,都要同他們展開平等交往,訂立平等之條約,還要互派使臣。不能讓他們團結一致來對付我們,這樣就不怕英國施壓了!」

    朱濟世的外交政策是「走出去,請進來」,一方面遣使交通列強,訂立條約,保護貿易;一方面同列強互設使館,展開交往,同時還要延攬各國人才為己用。並不像滿清那樣,坐等列強上門交涉,自己卻不派人出國。

    「王上,咱們大明是不是該在國際上宣稱是華夏正朔呢?」劉鵬斟酌著提出了一個頗為敏感的問題。

    在國內的宣傳口徑上,朱明自稱華夏正朔,將滿清視為韃虜蠻夷。可是在列強看來,朱明同滿清卻是兩個國家!而分裂華夏也正是他們所追求的目標!

    「宣稱當然是要宣稱的了。」朱濟世皺著眉頭道,「事關華夏正統,我們當然要爭。不過我們不能因為爭這個正統,在別的地方向列強讓步!我同滿清爭天下,是靠刀劍,不是靠口舌的……而且那幾家西方列強也不會因為我們一個弱國的要求就絕交滿清。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只需闡明立場即可。」他頓了下,又接著道:「慕文,我們現在是弱國外交,這弱國外交當務求實利,少徒虛名,知道了嗎?」

    後世有一句名言,叫「弱國無外交」,在現在朱濟世看來卻沒有什麼道理。要是弱國真沒外交,那麼世界上那麼多小國弱國還要外交部做什麼?其實外交無論強弱都可以搞好,問題在於擺正位置。弱國有弱國外交政策,強國有強國的外交政策,各自追求不同,但都必須務實,不能追求不可能達成的目標。否則的話,無論強弱,都沒有辦法搞好外交的。

    「慕文,這次出訪歐洲,除了英國之外,法國和俄國都是交涉的重中之重!」

    朱濟世已經看完了劉鵬的出訪計畫書,眉頭緊皺起來,很不滿意。劉鵬到底不是大外交家的格局,根本不是放眼世界來搞外交的。眼睛裡面就是一個大英帝國,頂多還有個法國,其他的列強基本無視,包括眼下還如日中天的歐洲憲兵俄羅斯帝國!

    「王上,這俄國是狼子野心,對新疆、滿蒙虎視眈眈,不可……」左宗棠說到這裡,忽然覺得有些不妥,這個俄國再有野心也惹不到大明朝啊!兩邊離得太遠了,新疆、滿蒙現在都不是大明的土地。

    朱濟世笑了笑道:「所以咱們和俄羅斯是天然盟友,是不是啊?」他頓了下,從書桌上面取出一封用德文書寫的信件,遞給劉鵬道:「這是我寫給符騰堡太子妃奧爾加.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的信。她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女兒,曾經在英國居住過一段時間,和我的關係不錯。」

    關係不錯的意思,自然是上過床了!在諸多和朱大國王上過床的歐洲貴婦當中,地位最高的其實不是塞古爾女公爵,而是這位奧爾加.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不過朱濟世和她不過是幾夜情的交情,談不上深交。

    「她會促成你訪問聖彼得堡的。」朱濟世很肯定地道。這不是什麼大事,俄羅斯帝國現在一定有同大明建立外交關係的想法。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8 19:50
第267章 弱國有外交 下 第二更
    求月票、求訂閱、求推薦。嗚嗚,羅羅的兩本民國書都封了,就剩這本天朝了,讀者大大們能不能再支持一下羅羅,支持一下天朝

    「王上是要聯俄伐清?」左宗棠思索了下,咂了咂嘴,「就怕步了聯蒙伐金的後塵……」

    「當然不是了!」

    朱濟世搖頭:「現在的國際形勢複雜著呢……瑪麗亞.克萊門蒂娜的信上說,沙俄正琢磨著向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擴張。英國、法國、奧地利和普魯士都非常緊張,想要聯合干涉,又受困於國內的革命氣氛,正左右為難呢。說不定什麼時候英法就會同俄國打仗,所以我們就去勾搭一個俄國人,英國佬多半會給點甜頭拉攏我一下,好穩住他們在南洋和東亞的盤子。」

    勾搭俄國是瑪麗亞.克萊門蒂娜的建議,這個女人對歐洲政治局勢的把握遠比朱濟世精準。幾乎成了朱明事實上的「外交大臣」了。現在羅香梅正按照她的佈置在杜特城堡裡面「生病」,蘭芳大公國和英國的交涉也沒完沒了拖著,反正英國人被愛爾蘭饑荒、憲章運動、歐洲革命氣氛還有俄國人的野心弄得焦頭爛額,根本沒多少精力管蘭芳的事情。

    如果朱濟世在奪取廣東建國之後,流露出聯俄的意向這在歐洲人看來是理所當然的,歐洲流行的是地緣政治,就是看地圖搞外交,明俄之間夾著滿清,很容易走到一起來「瓜分滿清」的。

    到時候英國人肯定害怕俄國從中國西部地區南下,佔領了新疆、西藏從而威脅大英帝國的寶貝疙瘩印度。到時候英國人就會在扶明和扶清之間做出決斷其實也不是英國人自己來決定,而是讓明清之戰的結果來決定。雖然英國可能比較傾向較為軟弱的滿清,但如果滿清太爛實在無法扶植的話,英國一定會選擇扶植明國這個新興強國來爆俄羅斯帝國的菊花……

    「慕文。你到了歐洲要多聽瑪麗亞.克萊門蒂娜的建議。」朱濟世說著話,又遞過去一封法文寫的信件。「這是給瑪麗亞的信,邀請她來廣州的。」

    邀請瑪麗亞.克萊門蒂娜到廣州當然不是來觀光的。朱濟世的後宮裡面可給她留了位置王貴妃,僅次於王后羅香梅!對這個床上政治家。朱大國王是真心有些喜歡。而且朱濟世的確需要一個歐洲問題顧問。另外,朱濟世還知道拿破崙三世很快就要當法蘭西皇上了,瑪麗亞.克萊門蒂娜可是鐵桿波拿巴分子!為了波拿巴家族的事業不惜嫁給一個比自己老幾十歲的塞古爾公爵,將來拿破崙三世復辟了,怎麼能不論功行賞?有這個女人牽線搭橋,大明和法蘭西之間的關係不就好相處了?

    到時候一手牽著法國,一手勾搭著俄國。然後再像大英帝國提出結盟的要求,這樣阿爾伯特親王也只好捏著鼻子認了。等到大明和英法結了盟,再一腳踢開俄國。如果英法和俄國之間爆發戰爭,自己就站到英法一頭。從日本出兵去打東西伯利亞、滿洲和阿拉斯加,這下可就發了……

    這份算計在朱濟世自己看來已經高明到了極點,然而到底能不能行卻沒有一個可以商量的參謀,想來想去還是趕緊把瑪麗亞.克萊門蒂娜請來廣州吧。

    三個人正商議的時候,門外忽然響起一陣腳步。接著就聽見蘇玉娘的聲音響起來了。

    「王上,宣嬌妹子從廣西回來了,還帶來了洪秀全的信!」

    「哦,讓她進來吧。」朱濟世高聲答道。

    「王……王上,這是我二哥的信。」

    小美人洪宣嬌怯怯地將一個黃顏色的信封遞給了朱濟世。在她看來。自己這趟差事沒有辦好,洪秀全還是義無反顧走上了鬧獨立的不歸路。還膽大妄為地提出什麼「先入京師者為君」的約定。

    這是擺明要和朱濟世爭天下啊!自己這個朱濟世的寵妾還當得下去嗎?現在他可是一國之君了,該不會把自己打入冷宮吧?

    「二哥?他不是你三哥嗎?」朱濟世接過信,笑眯眯看著洪宣嬌,「丫頭,怎麼啦?苦著個臉?誰欺負你啦?」

    「沒,沒誰,是宣嬌的差事沒辦好,請王上重重責罰!」說著小美人噗通一下就給朱濟世跪了下來。

    朱濟世愣了愣,忙打開信封一瞧,噗哧就笑了起來。

    「王上,信上說什麼?」一旁的左宗棠有些奇怪,問了一句。

    「左相,你自己看吧。」說著話,朱濟世就把信交給了左宗棠。「洪秀全想學劉邦,和我來個先入京師者為君!」

    「有這事兒?」左宗棠接過書信掃了兩眼,也笑了起來,「這個洪秀全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王上,不過這樣也好,他有這樣的大志肯定會北上去打湖南。咱們就有機會鞏固廣東的地盤了,等到他和湖南清兵兩敗俱傷了,這湖南就是大明的了。」

    朱濟世笑著點點頭,心道,這位左大丞相合著也挺會打如意算盤的!

    ……

    就在洪宣嬌到達廣州明王宮,準備接受朱大國王責罰的時候,他二哥……呃,按照上帝家的排名是二哥!他二哥洪秀全已經住進了永安州的州衙之內了。

    由於清軍採取了「只打朱逆,不管教匪」的戰略,所以派來圍剿拜上帝會的清軍只有區區一兩千,自然不是裝備了洋槍的兩萬餘拜上帝會會眾的對手。打敗了前來送死的梧州協之後,洪秀全、楊秀清就領著拜上帝會的兩萬多人打進了永安州城。

    在永安州衙衙署裡面,身著黃袍頭裹紅布的洪秀全,正和上帝家的幾個弟兄圍坐在花園裡的石凳子上面高談闊論呢。談論的話題不是開科舉玩,而是盡快北上湖南的。朱濟世打進廣州城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永安州眼下清軍沒有兵力圍剿拜上帝會,連封鎖消息的心思都沒有了。所有的目光,都盯著廣東呢!

    「秀清兄弟,朝貴兄弟,雲山兄弟,現在朱濟世已經公開稱王了,咱們不能輸他,不如就在永安州城裡稱王建制,打出太平天國的旗幟吧!」

    洪秀全現在最關心的還是「天王」誰來做。和朱濟世在朱明集團中一言九鼎的地位不同,他在拜上帝會裡面的地位並不鞏固。楊秀清、蕭朝貴都各有一批人馬,隱隱能同洪秀全分庭抗禮。

    就算在名分上,他這個上帝次子也沒有太多優勢。楊秀清是上帝家老四,還有上帝附身的「特權」,隨時可以借上帝之口傳下法旨。而蕭朝貴這個上帝五子又有耶穌附身的權力,動不動就用洪秀全大哥的名義發號施令。眼下的拜上帝會是三巨頭並列的局面,這「天王」的寶座要是不馬上坐上去,洪秀全恐怕連覺都要睡不踏實了。誰知道楊秀清會不會藉著上帝的嘴封他自己當天王?

    楊秀清、蕭朝貴二人互相瞧了一眼,都看對方不順!一個是上帝,一個是耶穌……一教難容二神啊!

    「是該建制封王,二哥,不如你就稱天王,弟弟我當東王,朝貴兄弟當西王,雲山兄當南王,昌輝兄弟當北王。如何啊?」

    一口氣就封了五個王!洪秀全心裡那個氣啊,朱濟世那裡就他一個是王,別人最大就是郡公,咋到了自己這裡就有五個王了呢?這個王太多不值錢啊!不過這個是楊秀清的主意,蕭朝貴多半會反對。他忙把目光投向了蕭耶穌。

    「這樣封怕是不好,」蕭朝貴翻了翻眼皮,又道:「那個朱天使怎麼能不封王?不如封他當個粵王吧?」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8 19:51
第268章 聲東擊北 第二更
    悼念一下倒下的民國文們,順便呼籲一下支持,朱大(念代)王給各位拜求了

    封朱濟世當粵王!?

    洪大教主白了蕭朝貴一眼,心說,您按的什麼心?是不是朱濟世不宰了我老娘我妹子你不甘心啊?

    「封朱天使當王的事情還是算了吧。」馮雲山一看蕭朝貴又在胡說八道,趕緊打圓場道,「朱天使托生南明之後,將來要封也該封明王的。不過當下咱們不能這麼做,免得引起清廷的注意。」

    「對,對,對……免得引起清廷注意。」上帝家的小兒子韋昌輝也趕忙附和。韋家是金田村當地的富戶,有房子有田地,因為老也考不中個秀才,因而不被當地士紳接受,還老被官府小吏乒才一怒之下投了拜上帝會。不過他的心沒有洪秀全、楊秀清幾個那麼大,投明封侯的前程在他瞧來也是不錯的。所以不想斷了朱明這個後路,封朱濟世當粵王的事情可萬萬來不得。

    他捋著山羊鬍子,思索著道:「朱天使了廣州,又公開打出大明的旗號,必然會吸引清廷的全部注意力。若我所料不差,現在湖廣一帶的清妖肯定在往韶州、郴州一帶集中。咱們如果在這個時候封朱天使為王,豈不是在告訴清妖咱們天王比朱天使大嗎?到時候清妖的主力就要奔永安州來了。」

    「昌輝兄弟所言有理。」洪秀全連忙表態,他看看楊秀清,沉吟了下道。「秀清兄弟。你看咱們建了太平天國後。下一步該往何處去?」

    「當然是北上!」楊秀清早就有了盤算,當下便道,「不過咱們可以先東下梧州,擺出一副同朱天使合兵的態勢,將清妖的注意力全都引去廣東。而後我們間道北上打下賀縣、昭平縣,然後入湖南直取永州,再轉向東北打衡州,繞過長沙。取岳州後沿江而下打入武昌以後再做休整。取武昌之前,咱們的動作一定要快,即便打下州縣也不留兵駐守。所過之處儘量裹挾百姓,以壯聲勢。」

    楊秀清的辦法就是典型的流寇戰術,不大重視根據地,一路裹挾搶掠,不斷壯大聲勢,最後拼湊個百萬大軍浩浩蕩蕩打下北京城。

    當日的黃巢、李自成(到了後期李自成是有根據地的,不過也沒有經營好)都是走這樣的路子打下長安和北京的。但是黃巢的大齊,李自成的大順卻都是極短命的政權。靠流寇戰術起家的造反派都沒有鞏固的根據地,打順風仗的時候還行。一旦遇到強敵就有旋起旋滅的危險。所以流寇戰術很關鍵的一點就是避實就虛,專找官兵兵力薄弱的地方打,不會像朱濟世的明軍一樣牛皮哄哄去找清軍主力決戰的。

    所以楊秀清就布了一個聲東擊北的計策,想將清軍的主力完全吸引到廣東方向,讓開湘西門戶,好讓太平軍順利北進。

    不過這個聲東擊北之計卻有點多此一舉了。

    在粵北重鎮韶州的州城之內,現在已經完全是清兵的海洋了。從湖南、江西、湖北、貴州等地源源不斷開過來的綠營兵。亂紛紛地駐紮在城內,還霸佔了各家的民宅,把一個繁華熱鬧的韶州城搞得烏煙瘴氣。原來住在城內的居民被他們當成「漢奸逆民」捉刮一番後,統統攆出了家園這都是僧格林沁的主意,目的是要鼓舞士氣!現在他手頭沒有多少銀子可以犒軍,就只能讓這幫綠營兵自己找食了。

    雖然他和賽尚阿已經聯名給道光皇帝上了「裁撤綠營,擴編漢旗」的摺子。但是眼下也沒有在韶州這裡實行的條件。現在韶州城內的八旗兵丁不過六千餘這些就是僧格林沁從北京帶來的八千和廣州新軍的六千,攏共一萬四千八旗兵,在白雲山、東江兩戰還有之後被明軍追殺一路所剩餘的全部兵力了!而且全部火炮、輜重都已經丟失,不少八旗兵連手中的洋槍和刀矛都丟了,是赤手空拳逃到韶州的。如果不依靠從北面開來的綠營,這韶州還守不守了?

    「韶州……五嶺……一夫當關之地啊!」

    賽尚阿舉著蠟燭,在韶州州衙的書房裡面看著新掛起來的地圖。韶州四下,密密麻麻的標滿了諸軍的名號。

    僧格林沁也同樣舉著蠟燭,這位蒙古王爺的容色憔悴了不少,從東江一路敗到韶州的經歷實在讓人難忘。

    半晌之後,賽尚阿才放下手中的蠟燭,心事重重地吐口氣:「整整四十個營頭,其中兩湖江西的撫標、提標、軍標下面的營頭就有28個,還有三個湖南的鎮標所屬的12個營頭也是能打的……還有向榮督率的貴州、四川的二十一營……」

    「守是能守一下的!」僧格林沁已經領教過明軍的厲害,可不敢再說大話了。如果各路清軍援兵都彙集韶州,攏共有61個營,加上僧格林沁從廣東帶出來的敗兵,總兵力在不下6萬。守一下韶州還是有把握的,想要用他們去收復廣州那是在妄想。

    賽尚阿淡淡一笑,慘白的面孔上浮現出一絲潮紅。雖然廣東一戰打得一敗塗地,但是丟失廣州的罪過全推給葉名琛了,所以他和僧格林沁並沒有被道光皇帝責罰,只是免了兩廣總督和廣州將軍的差事,還當粵海大營管事大臣和欽差大臣。

    「這韶州是無論如何不能再丟了……只要守住韶州,什麼都好說……」

    僧格林沁苦笑:「想要長久守住韶州靠咱們手中的6萬人還是不行啊!綠營兵是怎麼打仗的咱們都領教過,雖然兩湖江西的綠營兵強一些,但總不至於強過我帶來的京營吧?這裁撤綠營,擴編漢旗的事情不能緩……怎麼都得有幾十萬八旗新軍才能保住大清江山啊!鶴帥,咱們是不是再聯名給上面遞摺子催一下?」

    賽尚阿搖搖頭:「王爺,這事兒不好辦啊!」

    裁綠營,擴漢旗,編新軍。這場改革的幅度之大,阻力之強,絕對是難以想像的。

    「不好辦也得辦!要不然大清江山就沒了……」

    僧格林沁跺了跺腳:「這逆明的兵是真強啊!東江一敗不是偶然,也不是漢人綠營拖後腿……是真打不過!如果朱逆搶在咱們前頭練出二十萬那樣的強兵,咱的大清天下還有嗎?所以裁綠營,擴漢旗,編新軍的事情萬萬拖延不得!」

    賽尚阿先是點頭,再是搖頭:「王爺,你覺得曾國藩的提議怎麼樣?用旗人、漢儒為將,另募樸實農人為兵……」

    「裁綠營,擴漢旗,編新軍」的本質,就是把漢人士林一腳踢開,另起一個局面。優點是新軍的可靠性有保證,朝廷敢放手任用,也肯豁出血本去買洋槍洋炮裝備新軍。可缺點也是明擺著的,這滿漢之間一定會進一步離心!雖然漢族士子不一定會盡投朱明,但也不會再賣力維護滿清王朝了,當然少數忠貞之士肯定是有的,可那不代表主流。

    而沒有了漢族士紳的擁護,滿清朝廷的基礎可就太薄弱了。因而賽尚阿對曾國藩提出的設想很有些動心,所以才會讓曾國藩以招工人、招學生的名義去湖南募集幾千民壯。

    可是僧格林沁卻擺擺手道:「這個就別提了,如果葉名琛肯死節,朝堂上的漢員還有臉見人。現在……堂堂的廣東巡撫都開城迎降了,你讓皇上怎麼敢相信漢員?這兵到了他們手裡,萬一不聽指揮怎麼辦?這事兒真不大靠譜。還是裁綠營、擴漢旗實在點。」

    「也是。」賽尚阿點了點頭,「回頭我再給穆中堂寫信,讓他無論如何催促一下皇上,這個事情不能再拖,得盡快實行!」(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8 19:51
第269章 這是土地革命? 上 第四更
    能給幾張月票和推薦票安慰一下羅羅受驚的心靈嗎?

    「粵北的情況,很有些混亂啊。」

    廣州天字號碼頭,陪著朱濟世來給劉鵬使團送行的左宗棠臉上憂色很重。

    「各路豪傑都乘機而起,粵北的二十餘縣中,只有僧格林沁、賽尚阿堅守的韶州府城和嶺北地方,還有延平侯、韓四督軍鎮守的英德縣、清遠縣和佛岡廳沒有被這些所謂的洪兵所據……」

    左宗棠通報的內容朱濟世也已經知道了,錦衣衛、大元帥府參謀部都有更詳細的報告送上來。除了粵北,粵西和瓊州府的情況雖然稍好一點,但是也有豪傑紛紛而起的局面。而這些豪傑,大多都有天地會的背景,算是朱明集團的外圍成員。現在起兵算是響應朱濟世,不過卻是朱濟世的麻煩。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些「洪兵」的性質和蘭芳劉家召集起來的「清兵」差不多,都是無組織無紀律也沒有多少戰鬥力的幫會武裝。如果廣東的清兵不是被朱濟世的明軍打垮,他們根本不可能佔州奪縣鬧出諾大的聲勢來。這些傢伙,與其說是來幫忙的,不如說是來摘桃子的。

    「廣西那邊情況如何?」

    朱濟世更關心拜上帝會的情況,歷史上的太平天國可差一點成了大業!這個時空的清軍主力已經被自己吸引到廣東來了,太平軍應該更容易發展和北進吧?只要太平軍能像歷史上一樣打下武昌,無論是北上河南還是沿江東下。自己這邊的壓力就減輕了。就能騰出手來慢慢梳理地方……用後世網文的專用詞兒。就是種地了。

    「剛剛收到消息。他們打下了梧州,看樣子……是想讓清軍誤以為他們要來廣東和咱們匯合。估計他們很快會調頭北上去湖南,現在湖南的清軍都往廣東這邊來了,倒是方便他們入湘,應該能鬧出一些動靜吧。」

    左宗棠還是不大看好太平軍,朱濟世微微搖頭,卻不多言,左宗棠自然不清楚這太平天國在歷史上差一點就掀翻了大清朝!如果不是太平軍進入南京後的內訌和驕惰。大清朝在咸豐年就該吹燈拔蠟了。而且歷史上的清朝可不是靠八旗、綠營把太平軍鎮壓下去的,而是靠湘軍、淮軍這等漢人軍閥武裝。其中最大的三個軍閥中的左宗棠,已經是朱明的丞相,曾國藩好像混得很不好,李鴻章嘛……好像沒有什麼人知道,估計還沒有中進士吧(朱濟世不知道李鴻章是道光27年的進士,現在已經中進士了,不過沒有如歷史上一樣留在北京當翰林院庶吉士,而是給了個候補中書舍人的官兒,然後發到上海洋務衙門去給林則徐當幕僚了)。

    也不知道這個時空的滿清還有沒有力量抵抗太平天國,最後該不會自己和太平天國對打吧……

    「現在咱們還是要先定廣東。僧格林沁和賽尚阿的兵倒不是什麼麻煩,反而是盤踞粵北二十餘縣的洪兵。一定得盡快把他們收編了,否則這粵北地方可就讓他們給荼毒了。可是要收編也不大容易,他們手中的人馬少說有十幾萬,一個月還不得開銷上百萬?咱們哪兒那麼多銀子往他們身上砸?」

    左宗棠說出了他最擔心的事情,現在這局勢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滿清在廣東的勢力已經被掃得差不多了。除了僧格林沁、賽尚阿在韶州的軍隊,就只有瓊州、雷州、韶州三個府還大致在滿清控制下。不過也沒有多少清兵守在那裡,不過是明軍一到就灰飛煙滅罷了。麻煩的,反而是十幾二十萬打著大明旗號的雜牌軍。

    朱濟世雖然有錢,但是也沒多到可以去養那麼多幫會武裝的地步。而且眼下一國初立,花錢的地方太多,光靠朱濟世從四大行分到的紅利已經支撐不了。在廣東一省的財稅理順之前,現在的明軍和大明朝廷,只能靠著向匯豐銀行借貸度日。

    朱濟世皺著眉頭問道:「左相,現在一個月要多少收支?能拿出多少錢來擺平粵北的這些牛鬼蛇神?」

    左宗棠苦笑下,掰著手指頭盤算起來:「永曆201年的田賦、雜派都已經免了。現在的收入就是沒收貪官劣紳(其實就看立場)的田宅和廣州一府的商稅還有粵海關的關稅,另外蘭芳總督府每月也有些盈餘……如果不算抄沒,每個月的收入頂多只有三十萬元,開銷起碼六十萬,主要是軍餉、糧草、軍服的開支和官員的薪俸,武器裝備還都是向蘭芳行賒賬的。」

    這造反果然是個花錢如流水的事業,僅僅是五萬多人(包括蘭芳軍團和海軍)的軍隊,不算軍火一個月就要開銷六十萬!要算上軍火起碼得一百萬……

    還好開了個匯豐銀行,「騙」到了將近一億多銀元的存款。要不然這個反已經造不起了!

    「不過咱們還抄沒到了許多田宅、商舖和金銀還有匯豐行的存單。」左宗棠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抄沒到的財物很多,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的一面是大明有錢了!壞的一面是愚忠清朝的士紳官吏還很多。

    「廣州一府十四縣初步報上來的數據,就抄沒到土地就有二百八十多萬畝,宅子一萬多所,店舖兩萬五千餘間,金銀存單銀票折合銀元有1035萬元!」

    這抄沒果然也是來錢極快的買賣!當然,之所以有那麼多收穫,同廣州府的經濟重鎮地位,還有廣大廣州旗人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首先被抄沒的就是旗產。包括廣州城內的宅子、鋪子還有廣州城外的「旗田」(包括200年來旗人陸續購置的產業和得自尚藩的產業),自然一律抄沒!這個是根本用不著客氣的。

    其次是皇商、官商在廣州府的產業,廣州是這個時代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自然是皇商、官商遍地走了。如十三行者就是官商,不過他們紮根廣東,可以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背清投明。但是還有很多根基在北方和江南的皇商、官商就只能捨了在廣東的產業繼續去為大清朝效忠賣命了。

    再次則是被困在廣州城內的士紳和滿清官員還有官員家屬中一部分死也不肯剪辮子的「忠良」,全都被剝光了身家驅逐到上海去了。

    最後才是廣州府地方上不開眼的「土豪」,這樣的人並不太多,多數不過是不剪辮子閉門讀書罷了。其實是想坐觀明清之爭,置身事外。所以只是被查抄田產,沒有抄家。還有少量吃錯了藥召集團勇抗拒大明天兵的,自然是家破人亡,成了滿清王朝的殉葬品了。

    當然,還有許多滿清的官產並沒有計算在內,那些產業都要供新成立的大明官府使用,不在分配發賣之列。

    「能夠抄沒到那麼許多財物,大概和天地會還有十三行的助力分不開吧?特別是天地會,人家到底是廣東地方上最大的地頭蛇,要是處置不當,只怕後患無窮啊!」

    朱濟世這裡說的「處置」包括兩個方面,一個就是粵北粵西的那些幫會武裝;二是指廣東地方上的天地會勢力雖然他們是擁明的,但畢竟是有黑社會性質,如果不治理一下,廣東地方怕是沒有寧日了。

    「王上,要解決粵北粵西的洪兵和天地會勢力太盛的問題,還需從抄沒的三百八十多萬畝田地入手啊!這些洪兵和天地會的大佬們,對復明肯定是有功勞的。咱們不能卸磨殺驢,要不然將來北方的會黨就不肯跟從我們了。但是那麼多人咱們也不能一一養起來,最好的辦法還是分田酬功。」(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