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幻想] 帝國霸主 作者:龍靈騎士(已完成)

 
BloomCaVod 2018-2-22 18:08:4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228 183218
BloomCaVod 發表於 2018-2-23 00:49
220半邊天

    而在距離這個補給站更遠的地方,已經靠近班加西地區的一個小地方,另一個補給站也在建設之中。

    因為運力不足的原因,這個補給站規模就要小很多了,定期有汽車來這裡取走汽油,運輸到班加西去,補充那裡的汽油補給。

    如果公路還有鐵路這些基礎建設發達,利比亞現在的石油出產,差不多就能養活起非洲軍團,甚至反哺意大利一部分能源消耗了。

    可是因為基礎建設方面的問題,這個石油基地現在還不能給軸心國帶來巨大的變化——可是潛移默化之中,它已經在影響著這場戰爭了。

    在利比亞油田不知不覺間,已經開始影響著整個世界大戰的時候,另一個影響戰爭進程的偉大運動,在德國首都柏林轟轟烈烈的拉開了帷幕。

    元首在9月的最後一天,進行了一次差不多可以說震驚全世界的演講。他演講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德國將要領導世界婦女解放運動!

    是的,元首親自演講,拉開了德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序幕。李樂站在麥克風前面,對著台階下所有的納粹黨女黨員們,揮舞起了自己的手臂,發出了最強的聲音。

    他昂著下巴,慷慨激昂的說道:「女士們,振興德意志需要你們的力量,復興德國也需要你們的貢獻!」

    「我們不能把女人當做生育機器,因為女性也能夠為祖國的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日耳曼民族流淌的優秀鮮血,同樣也流淌在千萬名日耳曼女同胞們的體內!」

    「你們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人,優秀的人不應該庸庸碌碌的活完自己的一生,而是應該站起來,共築祖國的輝煌!」

    「你們可以作為老師,在教育事業裡貢獻自己的知識!愛護我們偉大祖國茁壯成長的孩子們,讓他們成為有用的人!」

    「你們也可以成為戰士,為前線衝鋒陷陣的士兵服務,做醫護兵做機要員做秘書副官,讓帝國偉大的戰爭更快的迎來勝利!」

    「你們也可以做護士,拯救更多病人患者,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醫療服務!讓我們的社會保障更完善!」

    「你們同時可以去工廠裡生產,和男人們一起,生產出更多的汽車,讓德意志民族實現四個最強化!」

    「什麼叫做四個最強化呢?就是我們要在現有的基礎上,爭取在四年之內,在工業、農業、科學技術以及國防上,實現世界最強的理想!」

    這明顯就是李樂在照抄後世的一些觀點,來潤色自己的演講了,不得不說,他提出的這個目標,至少在表面上看來,是非常具有蠱惑力的。

    「大家可能認為,全面做到世界第一,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你們想的是對的,僅僅靠現階段的努力,這個目標是永遠不能達到的!」

    「所以我要在這裡,用這一次演講,來喚醒我們沉睡的另一半力量!」

    「廣大的女同胞們!女同志們!請你們也站起來,為帝國實現全面最強化,加入到社會中來,最終完成我們整個民族的蛻變!」

    「我們一直在強調,強調我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我們也一直在選擇,為了讓我們的後代更加優秀,我們不停的選擇血脈之中更優秀的部分!」

    「只有繼承了最優秀的日耳曼鮮血,才能讓我們這個國家不斷的向前!成為永不停歇的永動機!」

    「那麼,難道說流淌著日耳曼鮮血的人,就一定是最優秀的人嗎?不!我們的祖先只是給了我們最強大的血脈延續,而讓血脈激發出力量的,是我們自己!是在座的所有人!」

    「所以,我們要用勞動,要用貢獻來證明自己!我們要用我們的努力來證明,我們不是靠嘴巴說自己是最優秀的民族,而是靠實際行動來讓別人承認這一點!」

    「家中妻子從事生產工作的,戰時帝國臨時法將免除這個家庭百分之十七的稅收!並且負擔其子嗣的教育費用!」

    李樂講到這裡的時候,停頓了一下,他等待的掌聲也同時爆發出來。減稅這個事情是大家都喜聞樂見的,畢竟對於基層家庭來說,這都是國家給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同志們!婦女同樣是這個國家的成員,她們也可以為這個國家創造財富!我要在這裡堅定的說上一句,日耳曼的女人,能頂半邊天!」

    「嘩!」在場所有的婦女都站起身來,開始熱烈的鼓掌起來!能站在這裡聽元首希特勒演講的,當然都是有身份的女人。

    可是這些女人同樣需要社會的認同,同樣需要自己的社會地位。之前她們的身份地位都是男人給的,之後她們終於有了自己爭取這些的機會。

    只要從事生產,只要加入到生產的大軍之中,女性的權益就會得到保障,貢獻越大就會得到越多的支持!

    這就是李樂現在承諾的,這就是第三帝國挖掘自身潛力的一次最徹底的改革。

    赫斯看到李樂演講結束了,趕緊站起身來,捏著自己的演講稿走向講台,他對走下講台的李樂敬禮,然後現場的掌聲又一次響了起來。

    記者們忠實的記錄下了眼前的這一幕,赫斯等納粹黨高官們,對走下台階的李樂,抬起了一片胳膊。

    而隨著這些人抬起了自己的胳膊,在場所有的女性,還有更多的男人,都抬起了自己的胳膊,高聲呼喊著李樂的名字。

    「嗨!希特勒!」「嗨!希特勒!」山呼海嘯一般,場面一時間安靜不下來,甚至連李樂揮手示意,都無法阻止這熱烈的呼喊。

    不得已,李樂又走回到了講台上,對著麥克風大聲的喊了一句話,壓倒了所有人的呼喊:「德意志萬歲!」

    然後他走下講台,赫斯才跟著走上去,開始宣讀另一個重要的決定:「同志們!經過偉大的元首和工業部所有人認真的研究和討論,為了證明我們的制度是世界上最優秀最偉大的國家體制……」

    「現在!我宣佈……從明天開始,德國將在部分地區實驗每個月六天的休息制度!如果實驗成功,這個制度將延續保持下去,戰爭結束也不會取消!」

    如果說利用婦女來解決工人農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是各個國家都在努力做的事情的話,那給工人增加休息時間,就顯得有些太過另類了。

    要知道,40年的時候可不是工人運動的好時候,各個國家,無論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都還在為了發展瘋狂的壓榨本國工人呢。

    在這個時代,資本家也好,還是急著發展本國工業的蘇聯也好,可都沒有雙休日這個概念。

    就算是工人急著要罷工,原因也不敢要多休息一天,而是要加班費用和漲工資!

    「曾經,因為我們取消了工會制度,因為我們強制取消了工人遊行示威的權力,所以很多國家污衊我們,說我們不尊重工人的基本權益。」

    「那些人錯了!我們國家制度的優越性,會在特定的時候表現出來!我們從來沒有威脅過我們工人的利益,相反……我們還要重點維護這些利益!」

    「我們要維護每一個德意志人民的利益!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大德意志萬歲!」赫斯說完之後,抬起了自己的胳膊,對著台階下面,坐在第一位的元首,立正敬禮。

    他的話引起了瘋狂的掌聲,畢竟這樣的事情絕對足以震驚世界,德國人提前實現了兩週休息三天這樣的壯舉,怎能不讓人歡欣鼓舞?

    「我們的敵人英國,不願意解除對德國人的仇視和牴觸!戰爭狀態下,我們無法實施增加休息日的承諾!這讓我們很不安……」赫斯在講台上侃侃而談,說出了隨後的話來。

    這樣說的核心就只有一個——我們給了你們休息日,可是英國人還在和我們打仗,所以這多給的兩天休息,要戰爭結束才能兌現!

    如此安排也在情理之中,工人們在感動之餘,默認了這種吞掉他們兩天休息時間的決定。

    畢竟自己的祖國還在戰爭之中,為了祖國多工作兩天也是可以忍受的事情——加班只是暫時的,戰爭過去之後,自己的好日子不就來了嘛?

    李樂拋出的重磅炸彈,在德國國內形成了一股旋風,這股旋風提高了德國工業的生產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德國工業系統,心甘情願的進入到了培訓接班人的工作當中去了。

    只要培訓過程開始,德國就會積累下更多的工人,利用之前良好的教育體系,形成良性循環,在工人素質和數量上,壓倒美國和蘇聯。

    在工業體系火力全開的情況下,只要原材料供給不出問題,德國戰車就將無人能敵!

    「終於,算是走上正軌了……」李樂聽著身後無數人的掌聲和歡呼聲,他知道,自己背後的支持者們,更多也更加堅定了!
BloomCaVod 發表於 2018-2-23 00:49
221大手筆

    巨大的工廠廠房內,所有的窗子都有些近似於強迫症一樣的,只開了三分之二。

    德國是一個守序的國家,而統治這個國家的政黨,也是一個守序到有些執拗的偏執狂。

    牆壁上掛著巨大的紅色萬字大旗,整個廠房的高度距離竟然就是這面旗幟的長度,隔著窗子,這樣的旗幟一面挨著一面,整整有5面之多。

    從這些旗幟的長度,還有間隔以及數量來看,這個廠房已經巨大到了讓人震驚的地步。

    而在附近,這座新蓋起來的巨大廠房,也確實是一個工業文明的奇蹟之作。

    這裡引進了從各地定做的新型機器,高大的廠房上還有巨型的龍門吊車,一切都表明,這裡每天生產的東西,巨大而且數量眾多。

    工廠的最裡端的牆壁上,掛著一個巨大的希特勒的畫像,看大小至少有兩平方米那麼巨大。

    畫像的下面是一條鋼鐵搭建的通道,這條通道可以直接通往這個車間的辦公室。

    新建的這個車間,是克虜伯工廠為了量產新型坦克而準備的,這裡的一切都是為了新的決戰戰車而存在的,包括裡面的工人們。

    新的戰車採用傾斜的正面裝甲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而且固執的德國人還在這輛坦克上堅持使用了火炮防盾設計。

    全新的德國陸軍5號坦克項目,經過兩個月的設計,終於通過並且得到了元首親自下達的命令,開始建造10輛樣車進行測試使用。

    「威廉!威廉!」一個穿著體面西裝的工廠車間負責人,一邊走下鐵樓梯,一邊大聲的喊道。

    嘈雜的工廠內,一群工人正在生產銲接到坦克正面的裝甲甲板,厚度超過85毫米的裝甲鋼板,一個接著一個被從機器裡生產出來。

    在一塊冷卻下來,並且品相完好的坦克裝甲前面,給產品合格證明上籤字的男人抬起頭來,對著喊自己的領導揮了揮手。

    叫威廉的男人頭頂上帶著安全帽,身上穿著滿是油漬的工作服,不過他負責這條生產線的生產工作,專門製造合格的坦克鋼板。

    他是一個操作機械的能手,已經帶著兩個學徒了,機器上負責操作的就是他的大徒弟,而另一個小徒弟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所以小徒弟今天休息,晚上才能來上夜班。

    「威廉工程師,辛苦了。」走下鐵樓梯的車間主任滿臉的笑容,這個車間裡,他唯一惹不起的,就是這個技術骨幹,鋼板生產的大行家了。

    有些人社會地位可能並不高,可他同樣是值得尊敬的高人。尤其是在技術含量高的生產企業,老闆惹不起的工人,比比皆是。

    就好比開飯店的老闆,一般都會對自己的掌勺大廚禮遇有加——這是同樣的一個道理。

    「是這樣的,上面今天下來文件了,我們這邊也開始試用大禮拜制度了。」車間經理很禮貌的拉著威廉的胳膊,向車間外面走去。

    規定就是規定,制度嚴禁在車間裡抽菸,德國人就不會在車間裡抽菸,這樣的古板和自律,已經深植在德國人的血液裡了。

    尤其是克虜伯這樣的大型公司,裡面的要求和規定就更加嚴格了。古斯塔夫‧克虜伯本身就是一個很古板的男人,他的企業自然也就和他一樣精確到極致,容不下一絲錯亂。

    「我看了一眼工作時刻表,形式上您是今天休息。」值班的車間經理笑著,抽出了自己的煙盒。

    因為克虜伯公司最近四年賺了不少錢,所以很多工廠負責人還有車間經理,都拿到了不菲的工資。

    德國物資並不豐富,而作為克虜伯,因為和德國軍隊高層有密切的合作,所以能夠在非常時刻拿到不少配給物資。

    這就讓克虜伯工廠裡的工人還有管理者,都能拿到不少好東西,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甚至還能拿到不少奢侈品。

    比如說,這個掏出煙盒的車間經理,煙盒就是一個製造工藝非常精美的鐵煙盒,上面甚至還雕刻了一些花紋裝飾。

    走到了車間外面,威廉也沒有客氣,直接抽出了一根香菸,冷笑了一句:「不是說,根據戰時法令,戰後才能真正休息嗎?」

    他的問題很尖銳,因為在元首發布了增加休息日的演講之後,實際上德國還沒有執行的企業工廠。

    因為隨後戰時生產法令取消了增加的兩天假期,聲稱所有德國工人,都只能在戰爭結束之後,才能享受到相關法令規定的休息日。

    這完全就是在忽悠人啊!給大家許諾讓大家多了兩天休息日,可回身你就給佔用了,這不是玩人呢麼?

    一些別的國家,也都在等著看德國人的笑話,畢竟德國推出這種增加休息時間的舉措,是在拆其他國家工人的台。

    「文件下來了,規定佔用的兩天時間,不是用來加強生產的,是用來培訓的。」車間經理說起這個事情,就打心底佩服想出這個辦法的人。

    雖然是佔用了休息日,不過卻在這兩天佔用的時間裡,不安排複雜勞累的工作,改成了監工還有教學!

    「培訓?」威廉捏著香菸,看著自己的車間經理,開口問道:「培訓是什麼意思?」

    「就是,今天下午,有100個女學徒,還有100個男學徒,要到我們工廠裡來,進行培訓學習。」車間經理覺得,這些來的學徒還真是一個大麻煩。

    如果是之前,他還真沒有辦法安排這麼多學徒,到工廠裡來——原因很簡單,他沒有多餘的人帶著這些學徒啊!

    可是,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串休出來的休息日,每天都有十幾個工人串休出來休息。

    這些人按照法令,就是帶這些學徒的人。他們不用幹活,可以指揮這些學徒幹活,一樣是不錯的一大群勞動力。

    「200個學徒?一個人要帶幾個啊?」聽到學徒的數量,威廉就知道,這個破事兒絕對是不懂工業的人想出來的。

    他原來做學徒的時候,那是什麼個工作模式?先要從最基礎的學起,一點點幹到車床上,半輩子才打磨出這麼一身本領來。

    安排學徒工人靠短時間培訓成材,這不是開玩笑麼?所以雖然沒有說出口,可心底裡,威廉是對這種培訓嗤之以鼻的。

    「這些學徒工每個月只來我們這20天,剩下的10天是學基本功的,聽說學校那邊是軍事化管理,每天都要加工出多少個零件,才能休息。」經理說出了自己打聽到的事情。

    聽到經理這麼說,工程師威廉先是一愣,然後點了點頭——看來國家制定這個東西,還是有自己的考慮和打算的。

    「經理,雖然多了兩天休息,可這兩天,我一個人可帶不了200個學徒。」威廉又找到了一個問題,開口說道。

    「看您說的,我哪敢安排200個學徒給你啊……你就帶10個!而且是在外面上課,具體帶隊有黨衛隊呢……」經理看見威廉手上的煙燒掉了一大半,有遞給他一根,開口說道。

    威廉一聽黨衛隊這個名號,在心裡嚇了一跳。他可不想和黨衛隊的人有什麼關係,那可是一群狂熱的人,幹了很多不法的事情。

    「放心吧,帶隊的人都是干淨底子的,而且都是青年,也要跟著學的。」知道自己的工人怕什麼,車間經理笑著解釋了一句。

    他這麼一解釋,威廉安心了不少。他點了點頭,算是體會到了這一次工作安排的良苦用心。

    一個車間就要接待200個學徒,那整個魯爾工業區要介紹多少學徒?這些學徒最後只要有一半人成為合格的工人,那未來德國就可以把工業規模再擴大一倍了。

    如此多的學徒,即便是最開始無法立刻成為技術工業骨幹,可是跟在師傅左右,用流水線生產出簡單的產品來,那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有這樣的學徒工人,三千人就能成立一個大廠,源源不斷的生產合格的齒輪螺絲。

    而原本生產這些零件的更優秀的工人,就可以挪到更高端的領域,去生產更複雜的零件。

    這樣層層推動,層層遞增,最後推動的複雜工業產品,或者直說一些就是坦克飛機大炮,那會多到什麼程度?

    德國不缺鋼鐵,甚至在44年年末,窮途末路的時候,德國依舊能夠每個月生產數百輛坦克,依舊可以生產數百架的噴氣式戰鬥機。

    只要石油等資源跟得上,只要工人的數量跟得上,德國就能無限的擴大自己的產能,生產出更多的武器裝備,武裝更多的軍隊。

    德國軍隊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戰鬥力,他們也可以自豪的稱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之一了。

    把這支本來就強大到讓對手忌憚的軍隊,打造成武裝到牙齒的怪獸,德國實現國防最強的誓言,似乎近在眼前了。

    「大手筆啊……還真是……大手筆啊……」威廉點了點頭,用震驚的語言,這樣嘀咕道。
BloomCaVod 發表於 2018-2-23 00:50
222德國沒按劇本走戲

    「真是大手筆啊!」同一時間,美國白宮之內,羅斯福總統坐在自己的輪椅上,看著一份來自瑞士的回報。

    瑞士作為已經在形式上被德國包圍的中立國,相對來說從這裡獲取情報,還是比較容易的。

    另一方面,美國實際上也是中立國,所以他們的商人理論上來講,在德國也是受到法律保護與承認的。

    羅斯福看的這份電報,實際上就是從德國那邊被送過來的。裡面的內容就是這一次德意志經濟改革相關的內容。

    在國家層面上,開放女權,甚至要發動婦女為國家奮鬥,坦白一些說,羅斯福是沒想過的。

    雖然在二戰過程中,美國的女權也甦醒過來,可是那畢竟是一個過程,對於羅斯福來說,只能引導疏通,卻不能發起。

    和1940年的時候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一樣,美國現在也是一個男權社會,同樣的也是一個被資本主義控制的社會。

    說美國被大型財團控制了也好,說美國被猶太人陰謀霸佔了也好,從根本上來講,美國是一個資本控制的國家這個說法是正確無誤的。

    所以,財團也好,商人資本家也罷,他們不會在利益不明的情況下,就這麼放鬆對工人階級壓迫的。

    壓迫工人,讓工人用更多的時間從事生產,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好用的辦法,所以當時的資本家們,是不會輕易為工人降低勞動強度的。

    甚至可以說,不要看今天國外最先施行的雙休制度,緊接著又在最近開始實驗起更多的三休制度來。

    可在生產力並不充足的1940年,剝削依舊是主旋律,那個時候的資本主義,遠沒有今天看起來這麼友善美好。

    此時此刻的羅斯福,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問題是:我們美國能學這一套辦法嗎?

    作為帶著美國擴大內需,從經濟危機的陰影下走出來的一位很有經濟頭腦的總統,羅斯福第一想到的,就是德國正在施行的這一套,能不能在美國施行起來。

    不過很快,他就絕望的發現,這一套東西似乎在美國並沒有什麼市場。

    因為一方面是,在還沐浴和平陽光的美國內部推行大禮拜,增加休息日,會引起廣大的資本家的不滿。

    另一個方面,德國正在戰爭狀態之中,希特勒宣佈暫緩多給的兩天休息日,是符合情理的,可美國要拿什麼來拖延這給出去的休息日呢?

    最後一點,是德國施行的是「國家社會主義」,這東西至少體現了國家在動員能力上的優越性。

    它有著真正共產主義在群體動員能力上的強大,將煽動和其他東西加入進來,已經發展成了更可怕的一套自我運轉體制。

    美國在這方面是比不過的,尤其是在先動搖一部分資本家利益的前提下,國家動員能力就更加低下。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無法保證這種集中培訓出來的工人學徒,最後學成了會不會留在原來的單位。

    他們可不像德國人那樣,必須服從組織的安排,他們會跳槽,會轉變。

    因為沒有相應的國家約束力,也不推崇約束工人去向的政策,這會讓美國陷入到國內的紛爭之中去。

    不能學的話,美國上上下下就要想好,如何要面對這樣正在開始緊急動員的德國了。

    「這至少能給德國提供20萬幾個月之後就能投入使用的女工人,還有更多的男工人。」羅斯福頭疼的說道。

    1939年之前,雖然衰敗,可歐洲依舊是世界的中心,歐洲的工業還是要比美國更加完善和強大一些的。

    隨著戰爭的進行,英國把自己的科學底子還有海外殖民地,都變成了籌碼,交換成了物資消耗在了戰爭之中。

    拿到了技術,並且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的美國,這個時候才開始在歐洲的廢墟上登台亮相,成為世界第一強大的國家。

    前文就已經交代過,美國之所以成為世界第一的強國,主要過程就是助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有策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既然威爾遜總統在位的時候,就在開始著手佈局,策劃新一輪針對英國和德國的世界大戰,謀求「歐洲自己把戰爭打透」這個目的,那美國自然是有所準備的。

    它準備的東西,第一是資源,第二就是已經寫好了的,英國和德國必須照著演下去的劇本。

    不過,美國自然也有害怕的事情,他害怕的事情是,在美國自己準備好之前,歐洲人自己就把戰爭打完了!

    美國害怕的是:歐洲戰爭之中,一個新的霸主在灰燼中誕生,整合起歐洲的全部力量,抗衡崛起的美國。

    關鍵在於整合!這個才是美國真正害怕的東西!

    如果歐洲不成為一片廢墟,美國戰後強大的產能如何傾銷?如果歐洲不成為一片廢墟,美國人如何堂而皇之的插手歐亞大陸的事務?

    說直白一些,美國確實在地理上有天選之國的優勢,可這也是美國自己本身的劣勢啊!

    美國原本的算計,實際上是篤定了德國在戰爭沒有結束之前,是無法真正開足了馬力,整合歐洲工業體系的。

    現實之中,德國人也確實沒有辦法在戰敗的法國領土上,在死不投降的英國展開歐洲工業整合。

    可是,奈何德國在整合歐洲無望的前提條件下,走上了自我挖掘這條讓美國想不到的道路呢?

    雖然德國只有8000萬人口,可如果依託法國還有一片佔領區,德國人盡力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美國依舊要頭疼萬分。

    德國的工業在這個時候並不比美國落後太多,甚至在底蘊積累上,一些方面還有優勢。

    兩個國家在工業方面,可不是如今世界霸主美國與弱小德國之間的差距,那個時候德國即便趕不上美國,達到美國的三分之二還是綽綽有餘的。

    為什麼在真實的二戰之中,兩國之間表現出來的差距那麼大呢?一方面是因為原材料制約,一方面是因為德國自己作繭自縛的結果。

    要知道,德國一方面殺戮猶太人和其他種族,給自己的工業生產發展埋下了隱患,一方面也沒有能夠整合歐洲整體工業能力。

    最後,也是最致命的是,德國動員較晚,自我潛力挖掘又沒有運作,等於是自廢了武功在和美國戰鬥,所以差距明顯到了讓人嘲笑的地步。

    另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德國的對手蘇聯——在戰爭中蘇聯動員工作做的最徹底,爆發出來的力量也最驚人。

    打個比方,可以這麼說,蘇德戰爭期間,德國一百的力量,一直因為各種原因在用四十的力在和蘇聯打。

    而蘇聯呢,原本只有九十的力量,卻在戰爭的過程中,動員出了自身七十左右的力量,最終壓倒了德國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蘇聯動員了大量的女兵上前線,蘇聯全開了自己的產能,甚至動員了本國幾乎全部的家底。

    而德國呢?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國家動員起來,拿出家底準備放手一搏的時候,要面對的不是一個蘇聯,而是整個世界了……

    和歷史上不同,在走不通整合歐洲工業完成歐洲統一的時候,德國人換了一個方式,開始變相的動員起來。

    這個低烈度動員行為,讓美國一下子感覺到了危機!因為在美國寫給德國的劇本之中,這個時候德國應該正陷在整合歐洲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呢!

    原本這就是一道解不開的難題,擊敗法國橫掃歐洲,這都是容易的部分——美國人賭的,是德國人無法讓歐洲為其所用!

    可是現在,德國人跳出了整合法國波蘭荷蘭比利時三國的思維圈子,轉而自己回家關上門來動員婦女生產,準備把德國打造成歐洲工廠了!

    思維模式變了,原本的劇本也就出現了漏洞,美國暗地裡支援英國,實際上是求英國和德國對耗的計謀,似乎在節奏上出了問題。

    當然,羅斯福現在想的東西,不是這些,而是在想,現在德國人自己開始挖掘自身的潛力了,怎麼辦?

    擺在美國人面前的選項,實際上並不多。一個就是自己跳進戰場上去,親自幫英國幹掉德國,恢復一戰之後的國際秩序。

    不過如此安排美國就要在這場戰爭中遭受更大的損失,戰後的國際秩序依舊是群雄並立的,甚至還不如之前的情況。

    這是美國不願意接受的,也是美國想要極力避免的。美國要做的是當世界霸主,而不是幫著世界霸主英國再苟延殘喘二十年。

    更讓美國人不甘心的是,如果這一次自己提前下場參戰,那精心埋在歐洲的棋子德國,這一次可就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了!

    上一次美國威爾遜總統幫德國人逃脫了一戰的懲罰,這一次英國人必然不會再上當了,到時候棋子沒了,美國白忙一場,還丟了伏筆和棋子,可謂是得不償失。

    所以,在羅斯福看來,這個選項其實並不好。 本帖最後由 其夏微涼 於 2018-2-23 00:51 編輯

BloomCaVod 發表於 2018-2-23 00:50
223一切為了美利堅

    「還真是不太好選擇啊……這種情況,美國無論如何,都拿不到太多的好處啊。」看著明亮的窗外,羅斯福皺著眉頭自言自語。

    讓美國提前參戰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實際上美國自己也並不適合這種選擇。

    威爾遜總統在一戰沒有達到美國戰略目的的情況下,留下了德國這個伏筆,讓德國在關鍵時刻再一次爆發,拉昔日霸主英國一起覆滅。

    計算來計算去,美國在自身的戰略安排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已經差不多接近成功的時候,出現了一個變化!

    本來一路上如同被木偶一樣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的德國,竟然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了「自我意識」,準備要跳出棋盤,自己來做棋手了。

    這就有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威脅層面:一個是戰略層面上的,一個是戰術層面上的!

    如果德國只是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冒出了一個求生的想法,在這種想法的推動下,才勉強想到了暗中動員這招棋的,那就是戰術層面上的變化!

    那美國對付這個變化就非常簡單,繼續按兵不動就可以了,讓英國和德國自己去狗咬狗即可。

    可如果希特勒是一個藏拙了的奇人,德國高層也沒有表現出來那麼魯莽,這個戰術層面上的問題,就瞬間上升到了戰略層面!

    戰略層面上出了變化,這個就不容易對付了!因為羅斯福不知道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德國人開始在戰略層面上佈自己的棋子的!

    換而言之,羅斯福無法確定德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沿著美國的戰略安排前進的!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問題!這才是讓羅斯福感嘆「不太好選擇」的真正根源。

    表面上來看,德國是一天前才跳出了美國的安排,開始「不走尋常路」的。可是德國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走自己的路這個問題,羅斯福短時間內就不好確定了。

    德國人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就開始利用美國,在部署自己的棋局呢,還是在希特勒上台之後,才開始走自己的路線的呢?

    從1919年到1940年,這21年的時間裡,有多少環節是美國人計畫成功,又有多少是德國在演給美國看,暗中卻有自己的想法?

    反正在這一系列的思考中,羅斯福發現自己有點兒看不透對面的那個元首先生了。他甚至突然有一種感覺,大洋彼岸的那個對手,換人了!

    羅斯福知道,現在因為戰略變化,直接讓美國選擇參戰,是不合適也行不通的。

    經過了吃力不討好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國內孤立主義盛行,人民厭戰情緒嚴重。

    在這種大背景下,要想戰勝國會,用一個猜測和一大堆見不得人的理由,促成美國出兵歐洲,根本不可能。

    這也就是說,美國現在是沒有直接按死跳出棋盤的德國的能力的——另一個方面也很說明問題。

    在39年之前,美國陸軍的總兵力實際上也就幾十萬人而已,要想插手歐洲事務,怎麼也要動員200萬正規軍吧?

    訓練兩百萬軍隊,然後再把這些軍隊運到歐洲戰場上去……先不說有沒有位置擺這些軍隊,就算有地方,也不是一年時間能完成的。

    一年之後?開玩笑,現在的德國陸軍已經是百萬雄獅了,一年之後再強化了的德軍,靠美國自己的200萬軍隊吃掉?誰吃誰都是個問題吧?

    另一個讓羅斯福放棄直接對德宣戰的原因,是因為德國的旁邊還有一個蘇聯呢!

    美國動員軍隊,遠征歐洲和德國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隨便想一想,這也是便宜了蘇聯人的節奏。

    我靠!等美國和德國兩敗俱傷之後,蘇聯紅軍高舉共產主義大旗,一路西進征服歐洲——這遊戲怎麼看怎麼是地獄難度了!

    蘇聯拿了歐洲,吃了歐洲的技術再玩「主義輸出」,這妥妥的就是統一全世界的節奏了——美國神助攻,好人不解釋……

    所以,美國提前參戰這種事情,羅斯福隨便一考慮,自己就放棄了。現在他剩下的手段並不多,何況美國現在還有另一個算漏了的對手呢!

    日本在太平洋上虎視眈眈,佔領了大片的中國領土,正在磨刀霍霍等著挑戰美國霸權呢!

    現在對付日本,或者說削弱日本,壓制其崛起並且讓它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走狗,才是美國面對的頭等大事啊。

    「德國這一邊,只能先密切關注著,畢竟還在戰略框架之內,沒有掀出浪花來。」羅斯福眯著眼睛,腦海中這樣盤算著。

    讓他做出這樣的判斷的,是昨天海軍部門給他送來的報告——長門級戰列艦的設計圖紙,經過鑑定,美國第一批拿到的,確實是真傢伙!

    雖然並不詳細,可是這些繪製的圖紙,標註了詳細的戰艦設計結構,也註明了許多重點地方的裝甲厚度。

    拿到這個圖紙的這幾天,美國找了一大群專業的工程師計算了一下,竟然發現圖紙上的結構設計,是經得起推敲的!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這套不太詳細的圖紙,八成是真的!那上面的數據,也就八成是真的了!

    日本海軍一直在隱瞞,隱瞞長門級戰列艦的真實航速,他們對外宣稱的是23節。

    可是在德國人給的圖紙上,長門級戰列艦的航速是可怕的26節,這已經是美國戰列艦追不上的高速了!

    無論是搶佔陣位,還是在衝擊或者逃跑的時候,高航速都意味著更大的優勢啊!

    再看裝甲還有火炮方面——這他麼的都是明目張膽的針對美國,看來日本找美國的麻煩,那是早有預謀處心積慮了!

    羅斯福看到了這些圖紙的分析報告,這些情報的出現,讓羅斯福自以為自己看到了德國人的弱點,看到了德國人的缺陷!

    在這種美國是敵不是友的時候,竟然還有人在為團結美國而努力,這本身就是德國戰略路線不明確的信號!

    羅斯福決定暫時不參戰之後,也沒有立刻放棄支援英國,繼續消耗德國的打算。

    他決定要增加對英國的援助,然後爭取在中東還有其他地方拿到更多的好處。

    美國必須要利用這一次戰爭,從根本上削弱英國法國德國這些歐洲老牌強國。在歐洲的廢墟上,傾銷美國的商品,讓歐洲變成美國扶持的小兄弟!

    也只有這樣,美國才能避免自己被歐洲孤立出世界格局,避免蘇聯在歐洲掀起腥風血雨,構築一個可怕的「共產主義大陸」!

    「必須要加強對英國人的支援,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下定了決心之後,羅斯福在面前的辦公桌擺著的便簽上,寫下了這麼一句話。

    一會兒開會的時候,他要督促馬歇爾等人,盡快擬定出更詳細的支援英國的計畫,將物資補充到北非還有其他地方。

    「第一批送出去的坦克,還有軍需物資,不知道現在到了中東地區沒有……」這位美國總統的心中,此時此刻想的是這個問題。

    「長官!」就在羅斯福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一名情報軍官走了進來,腋下還夾著一本用來裝檔案的牛皮紙袋。

    他走到羅斯福的面前,打開了那個紙袋,然後取出了裡面的文件,放在了羅斯福的面前:「英國那邊的消息。」

    看了一眼文件上的字,羅斯福眯著眼睛放下了這些紙張。他抬起頭來看向情報軍官,摘下了眼鏡:「『影子』竟然還在?而且還洩漏了噴火戰鬥機的性能?」

    「是的!最近英國人在查這件事情,而且還遮遮掩掩。」情報軍官回答道。

    情報軍官的話讓羅斯福臉上的表情更加難看起來,在這位總統先生眼裡看來,英國方面這麼做,似乎恰好向美國證明了,其短期內無法找到影子。

    「這麼說,如果我們現在提供給英國人P-39還有P-40戰鬥機,德國人也會知道我們的戰鬥機性能?」羅斯福不得不謹慎的思考,美國的援助會不會為自己帶來災難。

    畢竟,德國人可以賣情報給美國,當然也可以賣情報給日本——如果英國人不能保守住美國的秘密,那這個秘密很可能要被日本人知道!

    這不是羅斯福願意看到的結果,也不是他願意承受的。不過他依舊還是要開口問一下這方面的專家,這標誌著他對屬下們專業的信任。

    「總統先生……戰鬥機的主要性能,是要靠試飛還有生產廠家的測試一點點拼湊出來的,只是提供成品飛機,前線飛行員八成是無法提供自己駕駛的戰鬥機的詳細性能的!」情報軍官開口回答了總統的問題。

    「你說的很有道理!可是我們沒有必要冒險!」羅斯福把手指頭夾著的眼鏡放回到辦公桌上。

    不過他隨後說的話,卻是另外一個意思:「用這個理由,和英國人談判……能多要一些東西,就多要一些……畢竟一切,都要為了美利堅!」 本帖最後由 其夏微涼 於 2018-2-23 00:51 編輯

BloomCaVod 發表於 2018-2-23 00:52
224強大的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美國強不強?如果只看美國那不如波蘭的陸軍規模,差不多就要被美國人玩弄的花招給矇蔽了。

    二戰之前的美國強到什麼程度,從一戰之後的一系列國際問題上,就可以簡單的分析出來了。

    如果從表面上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重組世界秩序的是聯合國體系的話,那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出來的體系,就是國聯體繫了。

    國聯體系最終為什麼崩潰呢?就是國聯體系作為一個戰勝國分配利益的體系,它本身出現了一個致命的缺陷。

    這個缺陷就是不完整性——在國聯不接受德國的同時,美國人直接掀了桌子!

    可以說美國人的退出,讓這個維持秩序的國聯天生缺少了法理性,最終導致了這個機構的崩潰。

    在國聯之外呢?美國人自己玩了一個華盛頓體系,在當時看來這個體系同樣不全面,可這個體系最終被美國玩成了。

    華盛頓海軍條約誕生,在這個條約之中,日本保留的戰列艦噸位數是30萬噸,而美國海軍保留了52萬噸的總量!

    同時,當時的世界霸主,一直把海洋,和皇家海軍看作是自己生命的英國,戰列艦總噸位是55萬噸!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一看,美國的綜合國力如果不是已經強大到了讓英國都忌憚三分,英國人會不會用一個條約讓出自己霸主的位置?

    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各國,其他的差不多都是陪襯,這個條約最直接的信號,最強烈的信號是什麼?是英國承認了美國海軍的國際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海軍奉行的是什麼政策?英國皇家海軍要求自己的艦隊,是第二和第三海軍強國的總和!

    雖然今天我們看來,英國海軍的這種要求對英國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可英國皇家海軍在日德蘭海戰之前,是擁有碾壓其他國家海軍的實力的。

    結果呢?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完了,美國掀了桌子不加入國聯的事情發生了沒多久,華盛頓海軍條約卻成了英國皇家海軍承認有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書面文件!

    要知道,此時此刻的英國皇家海軍,已經從靈魂到肉體,消滅了世界第二海軍德國公海艦隊。本來應該正是趁著這個機會,拉開海軍規模差距的時候啊!

    結果卻是英國皇家海軍不但沒有鞏固自己的地位,卻和戰後世界第二的海軍達成協議,保留數量相等的海軍!美國國家實力如果不強,英國人腦子進水了,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

    僅僅從今天看來,蘇聯美國兩個體量相當的巨人,要簽一個《中導條約》多麼困難?而美國在壓俄羅斯一頭之後,退出《反導條約》是多麼的乾脆!

    如果今天中國找美國簽訂一個條約,內容是要求美國書面承認中國有資格建造和美國海軍等量的海軍艦隊,能不能實現?

    不要再覺得一戰之後的美國並不強大了,至少在一戰之後,搖搖欲墜的英國的身後,美國已經實現了自己真正的崛起了!

    從能源上,古老的大英帝國掌控的石油資源,在遙遠的中東地區,中間還要跨越一個不太平的地中海!

    而美國控制的新興資源石油在本土,還有墨西哥灣!這在能源安全和能源價格上,美國都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英國本土資源短缺,都要靠越來越不穩固的殖民地體系補血,可美國卻不存在這些問題,橡膠等工業原材料,可以從南美輕易獲得!

    攤開地圖來看一看,1939年的世界格局,產橡膠的地區,菲律賓馬來亞等地,都已經在美國的影響還有實際掌控之中了。

    世界產油地區,三分之一在美國的囊中,支撐現代工業發展的石油橡膠鋼鐵三大資源,美國是所有強國之中唯一一個無短板無運輸障礙的國家!

    1930年,美國鋼鐵產量是歐洲國家生產總和,到了1940年,因為法國崩潰,美國鋼鐵產量已經是歐洲包括英國在內所有國家的二倍了!

    英國明顯不是和德國一夥的,所以如果不算上英國的話,德國即便能夠整合歐洲,德國1940年能拿到的鋼鐵產能,也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

    如果1940年美國不是強國,那哪個國家能算強國呢?看一個國家強大與否,難道只是看軍隊數量麼?

    好吧,就算是只看軍隊數量,在1940年的時候,美國海軍艦隊實際擁有世界第一海軍——你沒看錯,世界第一!

    英國這個時候已經被德國擊沉了皇家橡樹號等一批軍艦,美國海軍噸位這個時候已經超越英國了。

    美國這個時候的總人口達到了兩億,動員能力超過1000萬。而英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全面動員之後也只有600萬而已。

    這還要算上殖民地的貢獻,包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還有印度甚至緬甸……

    論起鄰國,英國和法國還有德國等一大堆狠人擠在一起,當然只能保持著強大的軍事力量,根本無法脫身。

    美國在這個時候,天選之國的優勢已經開始顯現,陸軍可以保持小規模,讓國防負擔減小到最低的程度,安然度過金融危機!

    無論從哪個方向來看,儘管這個時候歐洲依舊是世界的中心,可當德國進攻波蘭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那個瞬間來臨,美國這個悶聲發大財的國家,實際上就把自己最後一個短板給接上了!

    是的,在二戰之前,之所以歐洲還是世界的中心,之所以美國還沒有領導世界的能力,是因為美國沒有這個傳統,也沒有這個聲望!

    在傳統的世界列強看來,美國缺少成為世界霸主的底蘊,它還少最後那麼一點點的資歷!

    可是當希特勒在歐洲掀了桌子之後,美國有了一個名正言順的崛起的機會——他從老哥英國那邊接過了權杖,體面的坐上了英國人已經讓出來的王位!

    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王位實際上英國早就讓出來了,王位一直空著!

    美國並不是把英國拉下了王位,而是英國人自己走下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英國今天依舊是常任理事國的原因,它保留的底蘊還在,大不列顛在戰爭中保留了最後的一絲體面!

    追尋英國人走下世界霸主的時間,很有意思的其實是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的那個瞬間!

    簽訂這個條約的其他國家只不過是配角,是觀禮的群眾罷了。這個條約真正傳遞的消息非常簡單:英國走下了神壇!

    英國通過這個條約承認了美國的國際地位,美國卻沒有急著上去成為眾矢之的。

    什麼是國家智慧?這才是真正的國家智慧!通過華盛頓體系,美國實際上已經把英國拉下了權利的王座。

    不過美國卻沒有急著走上去,而是在等待,等待著威爾遜總統在一戰結束之後,埋下的另一個棋子——德國再一次爆發。

    就彷彿是種下了病毒,等待著這個病毒爆發一樣。美國沒有急著上位,而是在上位之前,把世界第二第三第四甚至第五都推上了戰場。

    它要削弱所有的潛在威脅,用本來給世界第一準備的炸彈,炸死準備後來居上的所有國家!

    美國的崛起,是踩著歐洲的屍體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美國隔岸觀火,卻在結束之前用威爾遜的十四條演講,埋下了德國這顆定時炸彈。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不是威爾遜演講之後,美國力挺德國,給德國樹立了道義大旗,保留了德國的工業骨血,《凡爾賽和約》引發的德國仇恨再大,又如何?

    二戰之後德國被肢解,簽訂的戰敗條約更加屈辱,為什麼德國人不繼續報仇呢?只要想想這個,就知道當時美國為歐洲埋下了什麼。

    反觀二戰之後美國在亞洲放過了日本,就可以輕易的知道,美國人準備在另一個時候做什麼了!

    他埋下的日本,就是崩壞亞太地區的一顆定時炸彈,一旦中國崛起勢不可擋,他就會引爆這個炸彈,讓亞太地區變成第二個歐洲。

    一個擁有如此連貫思路的國家戰略,一個國家有這麼強大的國際戰略部署,一百年來幾乎排演了整個地球上所有國家戰略發展走向的國家!

    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而美國的強大智囊團卻可以利用起複雜的國際形勢,縱橫闔閭,一口氣確立了自己國家百年的優勢地位。

    即便是在一百年前,哪個人敢說這個國家不強大?儘管1918年的美國還沒有今天這樣強大,可那一年的美國國家戰略,已經領先世界50年了,怎能說它不強大?

    一個國家強大不強大,不僅僅要看國家的工業實力,還要看這個國家看的多遠,看的多清楚,走的道路正確與否,選的走法有多麼精彩。

    很遺憾的是,1920年後的美國,越走越快,越走越精彩……
BloomCaVod 發表於 2018-2-23 00:52
235李樂的戰略

    不能直視美國在戰略層面上的強,不能直視美國在地理上以及工業儲備上的強,就不能理解美國真正的強大。

    如果不能真正意義上的理解美國的強大,也就無法在戰略上真正超越美國,打破美國已經佈置好的戰略大網。

    撕裂美國這只蜘蛛編織的巨網,德國需要的不僅僅是力量,還需要找到這面大網的真正弱點。有蠻力還要有技巧,才能真正的打破美國之前的苦心佈局!

    美國越走越精彩的時候,美國的對手在做什麼呢?英國正在忙著處理被美國威爾遜總統挑起的殖民地獨立運動!

    在美國攜戰勝國之威,玩出十四點建議的時候,英國人的後院就起火了,這把火一直燒到了馬島海戰,才算是被英國撲滅掉了。

    而這個時候的歐洲大陸上,法國人在幹什麼呢?法國人正在努力的壓縮德國的戰略空間,這是一戰仇恨得不到宣洩的一種報復。

    可惜的是,法國在一戰開始之後一直都是戰區,本國被破壞嚴重不說,還在戰後得不到英國的強有力支持。

    法國幾次三番打壓德國,都在美國和英國的無視下不了了之,這就讓法國的底氣在小摩擦中,被上台的德國元首希特勒看穿了!

    希特勒為什麼敢兵進萊茵蘭,他從一系列的試探之中,發現了一個自己可以鑽的空子。

    那就是經歷了一戰損失的法國,是不能再戰;失去了世界第一寶座的英國,是無力再戰;沒有表態的陰謀家美國,這個時候是不欲先戰!

    通過與英國簽訂海軍條約,希特勒敏銳的看出了英國人的衰弱;通過法國入侵魯爾區的尷尬,希特勒發現了法國人的外強中乾!

    本著遠交近攻的基本策略,德國高層在不斷的試探中,發現只要他們不去招惹美國,那麼在歐洲的擴張就無人能管了!

    於是,高舉著德意志民族回歸的大旗,順著威爾遜總統十四點演講的台階,德國人開始了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吞併!

    在這個過程中,德國做的是美國給劃定的路線,美國當然不會幹涉這種「默契行動」。英國是沒有閒暇去管,法國是管了卻沒底氣翻臉去管……

    意大利早就不滿一戰之後國際上對它的利益不聞不問了,所以這個時候也抱著看戲的目的,閉上了自己的嘴巴。

    你看,事情在這個時候就微妙起來了。英國人讓出了自己的位置,指了指那個王位,對美國說:「讓你了,以後你是老大!」

    美國卻不上去,因為他做上去了,就要管德國在東歐的擴張,就要管怨氣衝天的法國,就要提防著英國背後捅刀!

    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說,就是這個時候人心散了,隊伍已經不好帶了!這個時候王座是一個燙手山芋,美國人不接!

    當美國人不接英國人送給它的權杖,不上那個王位的時候,德國的擴張就無人能管,也沒有人帶頭去管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德國吞併了奧地利,佔領了蘇台德這一系列的動作,為什麼如此順利,根本沒有人去管的深層原因!

    難道德國四面擴張的初期,難道國防軍十萬變二十萬,二十萬變五十萬的時候,法國英國等國的態度,僅僅只是因為一句「綏靖政策」,就能解釋的清楚的麼?

    等德國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終於意識到,當年被美國力保下的德國,並沒有他們想像中那麼脆弱!

    或者說,德國人用自己的努力,把事情略微變得複雜了一些!那就是當德國這顆歐洲炸彈引爆開來的時候,美國才發現自己當年埋下的這顆炸彈,原來威力這麼大!

    李樂現在要做的戰略部署,就是要在美國這邊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局面已經失控之前,就把自己的戰略部署安排好!

    他要順著美國布下的這張戰略大網,突然發力掙脫。而整個戰略的核心無非就是兩方面:一是自己的力量,二是自己的戰略。

    力量上,他要強化德國的軍隊,爭取打贏之前沒有贏下來的戰爭,從武器體繫上,到戰略戰術上,都力爭做到完美無缺。

    要知道,在真正的歷史時空中,德國的戰略戰術上都是漏洞百出,根本算不得是完美。

    武器體繫上也不那麼盡善盡美,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改進,這都是李樂要強化的方面。

    戰略層面上,李樂因為掌握著自己對未來的預知,至少可以給德國佈置一手好牌!

    比如說他正在經營的地中海,經營的利比亞油田,就是他在戰略層面上安排的第一個棋子!

    挪威瑞典提供的鐵礦石,魯爾地區的煤礦,羅馬尼亞和利比亞的石油,德國在最大程度上接續了自己戰略物資上的短板。

    伴隨著北非之戰的勝利,他可以從非洲中部地區拿到部分橡膠補給,至少可以說是勉強可以在物資上與美國一爭長短了。

    另一個方面,李樂開始著手佈置本國的國內戰略。他否定了希特勒在開戰之後就貫徹執行的破壞摧毀策略。

    在李樂接替了希特勒的指揮權,成為德國的假元首的三個月時間裡,李樂正在努力的轉變德國對內的種族政策,還有生產政策。

    他變屠殺摧毀猶太人為壓榨,儘量改善和其他民族之間的關係,大力的恢復生產,強化國內在經濟方面的改革。

    用最笨的辦法,他在波蘭境內的集中營,還有一些試點工廠開始實行准戰時動員體制。

    命令愛娃去一個一個的調查這些工廠,監督這些工廠盡快進入生產狀態,李樂是一個廠房一個廠房在安排,讓德國進入戰時工業生產狀態。

    李樂要把德國還有法國比利時等工業區強化起來,在工業產能上和美國抗衡,他知道這個振興任重道遠,可他比希特勒聰明的地方就在於,他走出了這一步,而希特勒根本就沒走!

    作為從二十一世紀穿越來的人,李樂多多少少還有一些工業生產的企業激勵機制,這方面是他的愛好,因為他曾經思考過,二戰德國工業有沒有再提速的可能。

    這些研究在李樂腦海裡,是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的,畢竟只是一些理論上的東西。

    可是,這些東西被李樂整理成了一些概述,轉送給了克虜伯法本西門子等公司之後,他們都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在挖掘工人潛力,管理工人並且使之發揮出主觀能動性這方面,二十一世紀的企業明顯比二十世紀的資本家更高明。

    「美國並不可怕!先生們!美國加上英國,才變得可怕!」李樂在工業生產會議上,開口對參加會議的工業部門官員說道。

    「如果我們能夠在一年之內打敗英國,把歐洲真正變成鐵板一塊,美國的力量就會被削弱,而我們的力量就會得到增強!」李樂樂觀的對自己的戰略進行了估計。

    「英國今年的鋼鐵產量,在900萬噸左右。這是在我們空軍的不斷打擊下,才取得的成果。」李樂看著坐在面前的手下,給出了一個讓大家一頭霧水的數據。

    為什麼說英國今年的鋼鐵產量是900萬噸?元首的間諜在英國不止能抓到有用的軍事情報,還滲透到了經濟工業部門了?大家腦海中都浮現出了這個想法。

    恐怕英國首相丘吉爾自己給元首打電話匯報工作,數據方面也就這麼全了吧?再具體一些,估計這就不是丘吉爾匯報了,是英國的工業部門年終總結……

    大家當然那都不知道,這個年產量900萬噸,是李樂在後世給出的數據資料上,加上了自己的推測得出來的結論!

    原本英國在1940年鋼鐵生產總量是1300萬噸,李樂推測自己的飛機轟炸英國的鋼鐵廠還有其他基礎設施,怎麼也能把英國的鋼鐵產能壓縮回1934年去。

    「在未來的一年裡,海軍將會儘量封鎖英國,為真正擊敗英國創造機會!」李樂沒有理會手下們的揣測,只是在不斷的說著他的構想。

    在他的構想裡,德國將在未來的三個月內,也就是在41年到來之前,做好產能爆發的準備。

    而在準備好之後,41年的德國工業就將開足馬力,按照歷史上43年工業動員之後的產能,來生產工業品和軍工物資。

    「人工橡膠的生產,是這次會議的重中之重,我需要ig法本公司在未來的一年時間裡,將自己的產能提高十倍!」李樂做了一個十的手勢,開口說道。

    「十倍?」法本公司的代表聽到這個數字之後,簡直就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表情才好。

    面對如此大的訂單他本來是要笑的,可完成這麼巨大的增產,對法本公司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能不能完成,可還真的不好說。

    好在德國有一個光榮的傳統,那就是任憑你上級怎麼定產量,我就一個說辭:「完不成就是完不成!」

    --------------

    這兩章龍靈一起發出來,想寫的是美國在1910年後的戰略決策,單獨拿出來看,是私貨,是「灌水」,可美國戰略團隊的這篇隆中對,真的抵得上百萬雄師。這也就是今天我們要小心美國的原因,硬實力上我們追上來並不代表我們真的強了,不打敗美國的戰略構築能力,我們就要倒在英國、德國、蘇聯的屍體後面,成為另一個教訓了!
BloomCaVod 發表於 2018-2-23 00:52
226化肥還有屯墾

    「為了能夠在未來的一年時間裡,讓我們的工業體系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來,我安排了一個新的工業部副部長。」元首笑著看ig發本公司的負責人說道。

    「這件事情我們已經聽說了,我的元首。」ig法本公司的負責人點了點頭回答道。

    「是的!我安排阿爾貝特‧施佩爾先生,做工業部的副部長……讓他總管工業動員的工作。」李樂點了點頭,介紹了一下坐在自己身邊的施佩爾。

    施佩爾站起身來,對著周圍的大公司負責人點了點頭,算是正式走馬上任前的一次介紹了。

    在座的公司,都是當年支持過納粹黨上台的大財閥,也都在元首上台之後,成為了德國崛起的直接受益人。

    至於說收益了多少呢,我們就從這些公司裡,找出一個最據代表性的ig法本公司來說一說,就非常直觀了。

    提起ig法本公司來,其實這裡還有一個經常容易產生誤解的地方。

    法本公司並不是一個公司,而是一個由德國化工業寡頭們聯合起來組成的集團。法本並非是一個人的人名,德國也沒有一個叫法本的化工巨頭。

    這個集團的全名叫做染料工業利益集團,成立於1925年,由整整八家化工公司組成,董事叫做博施。

    希特勒在上台之前得到了博施的強烈支持,他說服了博施,並且在上台之後全力支持博施展開化工業的擴張。

    在德國對外擴張的過程中,ig法本公司成了急先鋒,幫組德國實現了兩個最重要的原材料自產。

    煤轉油技術讓德國用上了雖然不太好用,卻可以自產自銷的劣質汽油;而人工合成橡膠技術,則幫助德國補齊了最後一塊原材料短板。

    沒有人知道法本公司究竟有多麼重要,也沒有人知道法本公司究竟有多麼巨大!

    1940年的時候,ig法本公司大量生產的合成燃料和合成橡膠,使德國衝破了資源禁運。此外,德國軍隊100%的甲醇和潤滑油、80%的炸藥、70%的黑火藥和35%的硫酸也都是由這個集團生產的。

    從1925年集團成立,到1930年這短短的五年時間裡,ig法本公司申請的塑料工藝專利,是過去140年時間裡,人類在這個領域裡所有專利總和的二倍!

    在乙烯樹脂領域裡,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專利屬於這個集團!而在科研投入方面,這個集團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在真實的二戰之中,ig法本公司一共獲得了國際專利889個,而同一時期,世界第二大化工集團美國杜邦拿到的專利數是321個!

    如果說美國的優勢是強大的工業體系,無敵的地理優勢,還有高超的戰略眼光稱霸世界的話。

    德國在二戰之前成為世界強國的依仗,就是強橫的教育體系,恐怖的組織力了。

    從這裡也足以看得出來,我國今天的普及教育是多麼的重要,也是多麼的必然!即便是今天隨便拉上30萬高中生訓練兩個月,戰鬥力也絕對強過七十年前的中央軍二流主力了。

    即便是戰爭,現代戰爭也不再允許一群農夫拿起武器充當軍隊了,軍隊裡越來越多需要的是受過高級教育的人才。

    整個二戰之中,德國依靠10萬精心培養起來的國防軍組成了士官體系,就橫掃了整個歐洲——誰能想到根源是教育呢?

    ig法本公司強大到,壟斷了整個第三帝國的化工生產。而造成這個局面的,就是已經不知道穿越到哪裡的希特勒元首先生了。

    李樂接過了這個爛攤子,所以他就必須要儘可能的提高法本公司的生產產能。

    一方面,他不願意再讓法本公司去費勁研究毒氣,那東西絕對是雙刃劍不說,在戰場上的實際效能,在二戰這個整體科技水平線上,也絕對值得人懷疑。

    研究出毒氣來敢不敢用?用了會不會遭到敵人的報復?就算對方不報復,大規模而且不擴散的毒劑,什麼時候能研製出來,量產並且投入戰爭,這李樂根本就沒什麼研究。

    二十一世紀的道德觀,讓李樂規避了這一塊的探索,他很少看有關二戰化學細菌武器的研究。

    因為這一段研究,中國人接觸最多的,還是日本的黑歷史。這對國人來講是一種傷害,所以李樂部願意去觸碰。

    所以在今天的會議內,他取消了法本公司在毒氣實驗方面的投入,命令其把研究廉價化肥的項目增大,開展化學肥料的研究和投產。

    在李樂的想法中,大量使用化肥,是二十一世紀農業生產提高產量的最基本保障,既然他搞不起轉基因等科學研究,多生產化肥提高農作物產量,就成瞭解決溫飽的一個重要手段。

    德國和法國都不是有大量農業耕種區的國家,整個歐洲也沒幾塊像樣的耕地,所以德國現在還沒完全解決糧食問題呢。

    現在李樂領導下的德國,正在實行的是食物培基制度,很多高級消費品在市場上是看不到的,大家都只能吃摻了各種東西的廉價面包,只能吃人造黃油。

    儘管如此,蔬菜還有食物也只是勉強夠用罷了,所以李樂才發動起婦女,開始在很多地方搞農業生產。

    不過,畢竟農業生產不像工業發展。工業發展只要機器轉動,終究會有產品不停的被生產出來。

    農業生產即便是開墾出來,也要在耕種播種之後,等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拿到收穫。

    儘管在李樂的倡導下,德國各地已經在發起開墾荒地種農作物的運動,可要看出成果,還要等很長一段時間呢。

    李樂在這方面又從自己所在的未來學到了一招在當時的歐洲看來,有些不可思議的本辦法——屯墾!

    是的,李樂把兩個不同時代的方案揉捏在了一起,開發出了一套全新的屯墾制度!

    屯墾制度被曹操發揚光大,不過這種軍隊駐屯在某地,開墾良田用於充當軍餉的模式明顯不適合德國。

    於是李樂改進了這個模式,拿出了後世解放軍搶險救災的那種臨時動員機制,搞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新式「救援屯墾」策略來。

    反正軍隊正在擴編,召集起來的新兵,在訓練過後,李樂下令讓他們抽出一週的時間,對訓練營周圍的荒地進行計畫中的屯墾。

    如果因為荒地太不容易平整,短期內完不成,那就開墾一半,交給下面訓練的新兵繼續平整。

    新成立的農業部調查科負責調查這些軍隊計畫開墾的荒地的開墾進度,避免有人陽奉陰違拒不執行開墾良田的任務。

    這個東西執行起來確實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而且很容易製造大量的漏洞,畢竟這些東西都是李樂一個人想出來的,存在漏洞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不過即便是有漏洞,被下面人減弱了執行的力度,可李樂還是通過黨衛隊以及影子部門,瞭解了一些真實的情況。

    儘管很不情願,可德國陸軍還是挪出了時間,命令新訓練的部隊開墾了部分良田出來——這是必然的一個結果,完全在李樂的計畫之中。

    作為下達這個命令的人,李樂知道這種事情只要順其自然就好,開墾出來的田地,加上法本公司的化肥,改善德國的食品供應問題。

    李樂再怎麼厲害,也不能讓士兵們餓著肚子去打仗,也不能讓工人餓著肚子去生產……更何況,李樂他距離厲害,還差的遠呢。

    如果不是他繼承了希特勒的外形,陰差陽錯成了德國說一不二,很少有人敢質疑的元首,他甚至連發跡的可能都沒有。

    他繼承了的,是整個德國已經成型的團隊,實際上他並沒有太多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讓他自己帶一個團隊發展崛起,那李樂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會失敗成什麼樣子。不過現在,在德國現有的體制下面修修補補,卻正好是李樂最擅長的事情。

    大方向上他不用做什麼太重要的變革,小細節上他依靠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經驗更改,能完善這些不成熟的細節。

    在何時的時候,李樂就會讓軍隊開墾出來的田地,變成供應德軍前線的專用田,解放良田供應佔領區的平民。

    這個意思他會一點點的透露給軍方,讓軍方逐漸將這些由新兵開墾的出來的良田重視起來。這是一個過程,是一個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李樂急不得,也不用著急。

    第三帝國真正的良田千萬頃,是在廣袤的烏克蘭平原上,是打敗了俄羅斯之後的一望無垠的土地。

    不過,這些需要重新規劃,重新安排才行。畢竟,那個可怕的蘇聯現在是德國的頭號大敵,也是德國唸唸不忘準備拿下的一頭「肥羊」。

    只不過,表面上看起來是肥羊的蘇聯,李樂知道它是一頭披著羊皮的猛虎,還是足以將德意志第三帝國埋葬的猛虎!

    而現在,如何擊敗這只猛虎,李樂現在還沒想好,也沒有準備好……
BloomCaVod 發表於 2018-2-23 00:53
227請相信我們的決心

    埃及,亞歷山大港內的大街上,幾輛德國軍車停在了非洲軍團臨時指揮部的門外。

    隆美爾穿著他熟悉的那套軍服,跳下了體面的汽車,眯著眼睛看著掛著德國和意大利兩國國旗的建築物。

    因為北非之戰德國介入的早,也比原來介入的深,所以隆美爾此時此刻比歷史上擁有了更多的軍隊。

    他站在亞歷山大港的街道上,已經代表著一種勝利,一種他自己本人不知道,李樂卻非常清楚的超越。

    德國在真實的歷史時空中,從未打到過亞歷山大港,而這一次,德國的軍隊不僅僅站在了這裡,而且比歷史上提前了一年多。

    這一次李樂給了他大量的增援,他擁有的物資超過了別人的想像。浮動碼頭還有德國意大利本土的支援,以及地中海上的一連串勝利,都讓德國在北非的形勢一片大好。

    所以,當李樂笑著給了他一支運輸船隊,用來補給非洲的物資的時候,隆美爾拉開了北非之戰新一輪的序幕。

    代替上一世裡,那根沒有絲毫作用的元帥權杖的,是實實在在的坦克還有飛機大炮,這讓隆美爾真正有資本發起攻勢。

    在他的心頭,這場攻勢已經籌謀多時,他等待的無非是自己本人回到非洲,還有帶回來的巨量軍事物資。

    因為英國地中海艦隊重創意大利艦隊的塔蘭托之戰沒有得逞,軸心國的運輸線更加穩固起來。

    經過一系列的補給,隆美爾終於有了繼續進攻的本錢。而在補給的過程中,他驚喜的發現了元首的愛護之意。

    跟著他同時到達埃及的,還有一輛嶄新的,加裝了過濾網的奔馳汽車,比他之前用的那輛汽車還要威風。

    隆美爾一下子就愛上了這種看上去非常漂亮的新汽車,一打聽才知道,這是梅賽德斯‧奔馳公司為德國高級軍官設計的一款代步轎車。

    這位非洲軍團的上將從自己的汽車旁邊邁開了步子,走進了自己的臨時指揮部,門口的兩名衛兵立刻抬起了自己的胳膊。

    作為非洲軍團的指揮官,隆美爾用拿著手套的手擺動了一下,算是給衛兵回了軍禮,然後就帶著幾個貼身的軍官,進入到了建築物之中。

    「空軍的偵查顯示,在塞得港內,英國海軍正在準備撤退的事情,坎寧安不是一個好對付的角色,他一定已經準備著逃跑了!」一名意大利海軍軍官在會議室內對幾名德國軍官介紹道。

    軸心國在地中海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海上力量,這裡的作戰行動八成是要依靠意大利海軍的。

    所以,在戰前聽取意大利海軍的想法,是一件非常正常的工作。儘管拿到的都是一些意大利海軍不堪重負的負面消息,可總是要比沒有消息強了很多。

    「海軍我們無能為力,只能拜託意大利方面進行針對了,我們只負責在地面上的進攻。」作為非洲軍團的參謀長,參謀長阿爾弗雷德中將開口說道。

    另一位德國軍官,第21裝甲師的師長鮑徹也贊同這個說法,他們在接下來要進攻的地方太多了,海軍方面的事情,根本插不上手。

    意大利方面也知道,讓德國軍方在地中海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來,比求上帝保佑意大利海軍自己的艦隊神勇一次擊敗英國,要有難度的多。

    加里波第是意大利的陸軍將領,他也無法說海軍方面的事情,只能開口說著自己的想法:「如果我們進攻塞得港,我們會盡快通知海軍方面的。」

    聽到自己的將軍加里波第這麼說,剛開始發言的海軍軍官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

    隆美爾一直都看著作戰地圖,從亞歷山大開始,他前進的道路已經變得不那麼坎坷了,但是這裡又多了一些其他的變化。

    殺入亞歷山大,也就等於說是進入了富饒的尼羅河三角地區,這裡有水源上的優勢,又有著大量的城市。

    這裡雖然大部分地區也是黃沙一片,可植物還有城市已經不再那麼稀少了。至少不會出現在很多時候,只有一條公路的悲慘情況。

    隆美爾看著地圖出神,似乎在選擇一條暢通無阻的前進道路,很快,他從地圖上收回了自己的目光,站起了身來。

    「暫時還不用考慮那麼多奇怪的問題,向達曼胡爾方向進攻吧!奪取那裡無論如何,也算是必須走的一步。」隆美爾給出的答案很簡單,他沒有打算聲東擊西。

    對著自己的目標,用最直接的辦法突擊上去,這個計畫擬定的時候,大膽就是隆美爾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英國講究的是穩妥,隆美爾將就的就是穩妥之中的激進。他要的就是要真正給英國一次沉重的打擊,徹底把埃及變成軸心國的中東基地。

    「第21裝甲師作為主攻,試探進攻達曼胡爾。」隆美爾伸出了手指頭,在地圖上沿著公路畫了一筆。

    誰都看得出來,隆美爾這一次進攻,絕對不會只打到達曼胡爾,他要的是達曼胡爾後面的坦塔。

    坦塔是整個尼羅河三角洲內,最重要的一個交通樞紐城市。只要佔領了這裡,那就是真的可以在尼羅河三角洲四面出擊了。

    英國守軍的防禦重點,此時此刻也不是在開羅和塞得,正好就是坦塔這個交通樞紐!

    英國兵力有限,所以剛剛接任英國埃及守軍的將領是中東地區的英國軍隊總司令克勞德‧奧克萊金將軍。

    他把手裡能找到的部隊都堆到了坦塔,在這裡準備和隆美爾的軍隊決一死戰了。

    可以這麼說,如果坦塔被隆美爾佔領,那麼蘇伊士運河附近,就再沒有什麼英國軍隊可以阻止隆美爾的推進了。

    儘管這麼說,可坦塔附近的英國軍隊,兵力卻不怎麼讓人樂觀。這裡有剛剛重建的英國第7裝甲師,還有南非第2步兵師,以及剛剛剛剛在巴勒斯坦成立的第10裝甲師。

    另外,他手裡還有從美國運輸來的澳大利亞第7步兵師,總共4個師的部隊!

    看上去,現在的英國軍隊反擊不足,守成卻應該還算有餘,不過實際上英國軍隊根本不像看上去那麼強大。

    重新組建的英國第7裝甲師,可以算得上是這支軍隊的核心了,它現在裝備了來自美國的240多輛剛剛抵達非洲的M3和M3Lee坦克。

    這支部隊也是現在奧克萊金將軍手裡的絕對主力,再往下數就是遠道而來的澳大利亞第7步兵師了。

    坦白點兒說,澳大利亞的第7步兵師戰鬥力非常強悍,不過他們才剛剛下船,在海上漂了這麼久,這支部隊還沒有適應沙漠作戰呢!

    剩下的南非第2步兵師,戰鬥力奧克萊金自己都不相信,也就談不上委以重任了。

    另外,原本在41年才成立的第10裝甲師,大部分用的是巴勒斯坦當地人,因為裝備缺乏,只有一個架子而已。

    至於說,這支所謂的第10裝甲師戰鬥力如何……思來想去也就只能按照半個師來計算,而這所謂的半個師,還是類似南非第2步兵師那樣的師……

    德國那邊的部隊就不說了,算上已經得到了加強的意大利第10軍團,現在的非洲軍團,綜合實力至少是這支英國軍隊的三倍還多。

    橫向對比就可以發現:隆美爾的第15裝甲師必然是比英國第7裝甲師戰鬥力要高的,坦克數量也更多,成員素質也更好。

    德軍第21裝甲師現在已經大半來到北非,裝備了2號坦克和4號坦克的這支部隊,幹掉沒裝備的英國第10裝甲師絕對是綽綽有餘。

    武裝黨衛軍第46步兵師剛剛成立,戰鬥力如何不太好說,可打南非第2步兵師沒有任何問題——這一點不用懷疑。

    德軍第10機械化步兵師加上第90步兵師兩支部隊,一個身經百戰一個剛剛增強了新裝備,加起來對付澳大利亞第7步兵師也是毫無壓力。

    橫著比較下來,一個尷尬的事情出現了,隆美爾手裡還有加里波第的意大利第10軍團沒對手呢!

    「今天夜裡就向達曼胡爾推進,明天早晨我們就進攻那裡。」隆美爾看了一眼自己的意大利搭檔加里波第,開口吩咐道。

    加里波第的軍隊已經得到了非常良好的休整,還拿到了軍火以及來自國內的增援。

    所以現在他手裡的意大利軍隊,絕對算的上是戰鬥力不弱的一支軍隊了。

    隆美爾看了一眼他,他立刻就明白了,隆美爾這是決定將掩護第21裝甲師的任務,交給意大利第10軍團了。

    推進到達曼胡爾,自然是第21裝甲師的事情,不過如果英國軍隊死守那裡,主攻城市並且進行巷戰的任務,就要靠他的部隊了。

    沒有過多的猶豫,加里波第點了點頭,開口承諾道:「我會親自率領部隊掩護第21裝甲師進攻的,這一次意大利軍隊不會後撤一步!請相信我們的決心!將軍閣下!」
BloomCaVod 發表於 2018-2-23 00:53
229投桃報李

    德國,柏林,總理府的長廊內。

    元首身後跟著穿著體面軍裝的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兩個人一前一後走向作戰會議室的方向。

    這一次召開的作戰會議是有關北非方向上的,兩個人一邊走在一邊討論著什麼。

    「我的元帥,聽說,隆美爾將軍在北非展開了新一輪攻勢?」李樂一邊向前走,一邊開口這樣問勃勞希契。

    雖然他肯定會優先知道隆美爾在北非地區的進攻,可是他還是開口詢問了一下勃勞希契,這是他的一種態度。

    果然,聽到元首這樣問,勃勞希契的臉上笑容更加真切起來。作為德國陸軍總司令,對於這種尊重,勃勞希契還是非常受用的。

    雖然在戰略和武器裝備上,元首都展現出越來越多的天賦,並且領導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可是看上去,現在元首依舊還是尊重著陸軍的總司令部的。

    1938年,希特勒為了掌管德國三軍的最高指揮權,成立了國防軍最高統帥部。這個部門一直都是陸軍總司令部的心頭大患,也讓很多陸軍將領感到不滿。

    不過在1940年的時候,希特勒還沒有越過陸軍總司令部,直接接管東線作戰。所以這種對最高統帥部的不滿,還處於被壓制的階段。

    李樂穿越到了1940年,並且在穿越之後,就儘可能的停止了對陸軍方面的干涉,這讓陸軍方面感受到了元首遞來的橄欖枝。

    更有意思的是,元首加強了陸軍的裝備,在廣泛的領域裡提供了陸軍很多方便,這讓國防軍內部,大讚元首英明的人又多了起來。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勃勞希契在感受到了元首的尊重,和元首的睿智之後,變成了一個至少表面上非常支持元首的陸軍最高指揮官。

    他先是拿出了兩個師的部隊,幫海軍方面成立了海軍陸戰隊,加強訓練並且盡快做好搶灘登陸的準備。

    然後他又默許了戈林的黨衛軍進入陸軍體系,這些武裝黨衛軍大部分將接替國防軍的駐屯任務。

    重生之後的李樂實際上是瞭解自己的,他儘管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覺,在戰略上有著強大的決策能力,可是在具體戰術戰役安排上,就不如眼前的這些德國職業軍人們了。

    德國國防軍之所以天下無敵,不是正因為有這些可怕的職業軍官還有士兵們支撐麼?

    聽到元首這一次又在會議之前開口問自己北非的情況,勃勞希契意識到這是李樂的一種為人處事的手段。

    元首既然沒有繞過陸軍總司令部的打算,那他就樂於給元首提供一些陸軍的忠誠。

    「是的,我的元首!」勃勞希契笑著開口回答,他知道隆美爾的進攻計畫,這個進攻計畫,也是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批准的進攻計畫。

    為了讓地中海更加安全,勃勞希契支持隆美爾盡快在北非展開行動。這也是閃擊法國之後,德國軍事高層第一次對自己的戰略進行調整。

    調整的原因,是因為李樂的所謂情報部門,在利比亞發現了大量石油!因為有了戰略資源,所以才改變了戰略安排。

    所以,國防軍高層已經將戰略調整,把重心從攻擊蘇聯,轉移到了佔領北非,保護德國戰略資源安全上面來。

    這樣的轉變,讓德軍開始注意巴爾幹,還有北非埃及。勃勞希契希望隆美爾趕在巴爾幹之前,佔領蘇伊士運河,將地中海變成軸心國的內湖。

    「隆美爾的軍隊正在進攻達曼胡爾,只要佔領了那裡,勝負也就差不多了。」勃勞希契補充了一句,對李樂如此說道。

    「達曼胡爾?」聽到這個地名,李樂突然間想起了自己穿越之前看過的一本小說,那本小說裡,達曼胡爾這個地名,讓人記憶猶新。

    在那本小說裡面,德國傘兵經過改造之後,空降達曼胡爾堵住了撤退的巴頓的道路,在這裡打了一場艱苦但是意義非凡的阻擊戰。

    因為在這場戰鬥中損失重大,所以那本小說裡,達曼胡爾成了德國傘兵的里程碑,也成了北非戰場上的一個轉折點。

    李樂處於喜好看過那本小說,對這個傘兵揚名四海的叫達曼胡爾的地方印象深刻。

    他至今還記得,在這場殘酷的戰鬥過後,德國傘兵為了紀念在這次戰鬥中犧牲的戰友,每次跳出飛機之前,都會高喊著「達曼胡爾」的口號。

    那振奮人心的感覺,是他非常喜歡的。這一個時空中,他成了穿越者,他也希望那本小說裡的精神,能夠延續到自己指揮的傘兵身上。

    讓他欣慰的是,在他的麾下,這個時空中的德國傘兵也是英勇無畏的精銳。小說裡他們血戰達曼胡爾從此無敵天下;李樂的傘兵空降馬耳他用一場酣暢的勝利改寫了地中海戰局!

    「是的,我的元首!隆美爾將軍的部隊正在進攻達曼胡爾,如果不出什麼意外,兩天之內,勝負就能見分曉了。」勃勞希契笑著回答道。

    李樂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別的事情,繼續走向了會議室內,遠處的衛兵抬起了胳膊,立正敬禮:「勝利!元首!」

    ……

    北非,達曼胡爾外圍的公路附近,德國第21裝甲師的4號坦克履帶捲起沙塵,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碾過了英國守軍的防禦陣地。

    這輛4號坦克加強了正面的裝甲,雖然沒有安裝火力強大的75毫米口徑長身管火炮,卻也算得上是沙漠中威力最大的坦克之一了。

    它斜著的炮塔已經瞄準了自己的獵物,突然之間前進的身形就停止了下來,然後短促的時間過去,「轟」的一聲打出了一發炮彈來。

    對面的英國防禦陣地上,立刻就騰起了一團翻滾的黑煙,不少英國士兵拎著自己的武器後撤,他們身邊是燃燒的卡車。

    「轟!」一門英國的反坦克炮在陣地上開火了,它炮口噴出的氣流吹起了附近的沙塵,一下子讓自己淹沒在一片白煙之中。

    這枚炮彈就這麼撞在了德國坦克身前不遠的地面上,掀起地面上的沙子,一下子遮擋住了德軍坦克的身形。

    德國坦克的履帶下面,英國軍隊挖設的戰壕內,德國擲彈兵彎著腰穿梭在英國軍隊的屍體上,眯著眼睛避開飛來的沙子。

    戰鬥從上午已經打到了中午,雙方誰也沒有要休息的意思,不過力量的優劣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了。

    英國駐紮在達曼胡爾的守軍,是南非的第2步兵師,這個步兵師本來就不是什麼主力,面對德國和意大利的進攻的時候,也顯得並不那麼堅韌。

    站在自己的指揮部內,英國的師長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他知道自己的部隊已經快要支撐不住了,可是他還是想不到自己的部隊會這麼輕易就被擊潰。

    原本他的打算是,利用第一道防線,堅守到今天傍晚,然後利用夜色撤退到第二道防線上繼續堅持。

    可是他現在不得不將自己的主力部隊撤退到自己的主要防禦陣地上了,因為再慢一些,他害怕對方就要吃掉這些部隊了。

    「師長,一團團長的電話!」一個通信兵抓起電話,說了兩句之後,就對自己的長官喊道。

    師長抓起了電話聽筒,就聽到了裡面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喂?是我!你必須堅持住!你必須給我堅持到最後一刻!明白了嗎?」

    他不得不如此命令自己的手下們,因為他身後就是達曼胡爾,如果他的外圍陣地丟失,很容易就被德軍包圍在達曼胡爾,殲滅掉。

    作為一名前線指揮官,他知道身後的奧克萊金將軍是沒有兵力來營救自己的,所以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掙扎!

    不過他還是給身後的奧克萊金打了求救電話,希望自己要求撤退的請求,能夠得到批准。

    可惜的是,奧克萊金只是命令第10裝甲師和澳大利亞第7步兵師進入戰鬥準備,卻沒有批准南非第2步兵師要求撤退的請求。

    「你承諾要守住達曼胡爾5天的,這個時候你跟我說要撤退?」奧克萊金抓著電話,訓斥著已經支撐不住的南非第2步兵師師長。

    電話那邊的苦主也在不停的哭訴:「長官!敵人進攻的力量比預計的要大得多!情報部門的那群混蛋,都應該被絞死!絞死!」

    「無論如何,你都必須堅持24小時!明白了嗎?堅持24個小時!不能後退一步!」奧克萊金大聲的呵斥道。

    南非第2步兵師是一支殖民地部隊,師長和主要軍官都是英國軍人,基層士兵都是南非當地人。這種結構注定了這支部隊戰鬥力一般,也並不是什麼真正的主力。

    實際上這個步兵師的兵力並不滿員,重型武器更是缺少的一塌糊塗,這都嚴重制約了這支南非部隊的戰鬥力。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德國軍隊才肆無忌憚的投入自己的坦克進攻,原因就是因為試探出了這支部隊沒有大量反坦克炮掩護。
BloomCaVod 發表於 2018-2-23 00:53
229排除一切不可能

    不過德國軍隊的進攻一浪高過一浪,英國軍隊終於也開始有守不住的趨勢了,南非第2步兵師正在崩潰,這是不爭的事實。

    前線的戰鬥一直在進行著,後方的指揮部內,奧克萊金作為英國北非前線的總指揮官,他知道隆美爾要想打開眼前的局面,就只能攻佔坦塔這個交通樞紐。

    而英國軍隊要想繼續依靠美國人的支援,在這裡堅持下去,也只能在守住坦塔這個前提下!

    正因為有了這個原因,奧克萊金才終結了之前的己任英國指揮官的失誤,認為自己不要理會別的事情,只要專心守好坦塔,就能夠以不變應萬變了。

    做一隻烏龜,做一隻一萬年都不變的烏龜,這就是奧克萊金的計畫,這就是奧克萊金準備做的事情。

    他認為,只要英國軍隊以不變應萬變,就能夠避開所有隆美爾的陰謀詭計,讓對方的優勢無法發揮出來。

    隆美爾是這樣準備的麼?當然不是!隆美爾在進攻的時候,主要想法是拿下達曼胡爾,卻沒有要強攻坦塔的打算。

    作為非洲前線指揮官,他知道如果英國軍隊死守坦塔,堅守十天甚至二十天都是有可能實現的事情。這種情況下,浪費時間攻擊坦塔是不明智的選擇。

    所以隆美爾要做的,僅僅只是佔領達曼胡爾而已。因為佔領了達曼胡爾,也就算是徹底拔出了尼羅河西岸的盟軍釘子。

    這樣德軍就可以沿著尼羅河南下,一口氣打到開羅去了!迂迴開羅,就是隆美爾給自己的對手出的一道真正的思考題。

    因為背靠亞歷山大還有馬特魯兩個不錯的港口,隆美爾的物資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這種情況下德國軍隊的進攻力量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只要隆美爾的裝甲部隊沿著尼羅河前進,一口氣打到開羅去,就能掠奪開羅囤積的大量軍用物資,獲得海量的補給品。

    有了這些補給品,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就可以繼續向東衝擊,直接打到蘇伊士運河去——這一路幾乎都是不設防的地區,就和趕路沒有任何區別。

    一旦隆美爾的軍隊從南邊佔領了蘇伊士運河,就能堵死美國的戰略物資運輸,就能包圍英國在埃及的所有部隊!

    這才是隆美爾進攻達曼胡爾的真正意圖,這也是他讓自己的第21裝甲師與意大利軍隊一起進攻的原因。

    隆美爾不想因為意大利部隊的進攻不力,影響到他的整個作戰計畫,他要利用自己的優勢,來打一場華麗的進攻作戰。

    作為一名有自己獨立戰術想法的將領,隆美爾有自己的戰術特點。

    在他的著作裡,就已經體現出了他集中火力的風格,他曾經這樣寫過:不管武器的口徑有多麼小,也不管武器的數量有多麼少,都要儘可能的集中使用。

    突破和迂迴,就是隆美爾戰爭藝術的最核心體現,他喜歡用點突破帶動戰局,也喜歡用大範圍的迂迴來解決敵人。

    進攻的過程中,兵力優勢的一方總是會想方設法的擴大敵我兩軍的接觸面積,這樣就可以儘可能的發揮出己方的兵力優勢。

    延長戰線就可以讓兵力劣勢的一方陷入被動,隆美爾打算的大迂迴戰術,核心就如此。

    這種讓敵軍被迫分散兵力,與優勢兵力的我方被迫交戰的安排,並不是簡單的分散就算完了的。

    舉個例子,假設雙方兵力是10萬對5萬,如果將戰線擴大十倍,就會在各個點上形成1萬打5000的優勢。

    但是,靈活運用起來,如果在十個點中的九個點上都只用7000來牽制敵人的5000,那在某一個點上,就可以集中兵力,形成3萬7千打對手5千的絕對優勢。

    當然了,完成這種優勢是很複雜的一個過程,其中人少的一方也有很多反制的手段。

    最讓英國防禦陷入被動的,實際上是南非第2步兵師對隆美爾手中進攻力量估計的嚴重不足!

    這才是英國軍隊戰到此時此刻,還在疲於應付德軍進攻的最大結症所在。

    現代化戰爭往往是一場全面的體系化戰爭,每一個環節的估計預判錯誤,都可能引起整個戰略環節上的誤判。

    英國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他們在戰前嚴密的監視了意大利在北非的港口,並且十分確切的掌握了這些港口的吞吐能力數據。

    在他們的想法裡,的黎波里太遠了,根本已經不能對眼前的戰場產生分毫的影響了。

    班加西吞吐量只有2000噸而已,而托布魯克也只有1000多噸的卸載能力。

    這種港口是不足以支撐起德國軍隊現在的進攻事態的,這一點幾乎是毫無疑問的。

    正因為如此準確的判斷了後勤運輸能力,英國軍隊才一次次篤定德軍的進攻很快就會停止,甚至只是虛張聲勢。

    可現在證明,這種判斷是錯誤的。德軍顯然有能力進行補給,這才是最致命的一個關鍵問題。

    達曼胡爾之戰爆發前,英國情報部門推斷的是,德意聯軍在正面戰場上,能夠突入戰鬥的大約有300門火炮,不過這個判斷是嚴重錯誤的。

    實際上,正面進攻的部隊,意大利軍隊就有超過300門火炮,投入到了戰鬥之中。

    而還有不到100門德國大炮同時加入到了攻擊的序列,這就讓英國軍隊有些吃不消了。

    另一方面,在羅盤行動的反擊,還有阿拉曼之戰中,德軍俘獲了大量的英國火炮。

    原本這些火炮因為彈藥不足,並沒有加入這一次攻擊的可能。可隨著亞歷山大港被德軍佔領,德軍在這裡發現了大量的英國火炮炮彈。

    也正因為如此,算上英國被繳獲的火炮在內,非洲軍團在正面戰場上的集中了整整700門大炮。

    聽起來這個數量並不多,可要知道與這700門軸心國大炮對陣的,是南非第2步兵師的21門大炮的時候,這個差距就讓人崩潰了。

    即便是算上其他地方的英國火炮,英國和德國之間的炮兵比例,也是7比1,英國實在不是一個級別上的對手。

    要怪就怪之前英國軍隊被俘虜的裝備太多了,讓多年積累的北非武器裝備,大部分都丟給了德國人。

    而美國方面,運輸來的補給物資內,大炮的數量是非常少的。所以除了澳大利亞第7步兵師攜帶的火炮之外,英國方面沒新增多少大炮。

    畢竟美國人給英國人送來了200多輛坦克,如果還能再送數百門大炮,那就太誇張了。

    德國人把手裡所有的炮彈,都砸在我的陣地上了!這就是現在南非第2步兵師師長的想法。正因為有如此懸殊的火力差距,他才連丟了兩條防線。

    他已經放棄了第二道防禦陣地,撤退到了達曼胡爾的真正城區,可依舊還是感覺到對方的火力猛烈,彷彿不要錢一樣。

    這當然是不要錢的,因為火炮和炮彈都是繳獲來的,隆美爾的意思是打光了這些炮彈之後,就報廢這些英國裝備。

    於是在幾天的進攻裡,德軍優先開火的,都是這些英國大炮,目的是打光了炮彈好趕緊報廢!

    「德軍的後勤補給強的不正常!這絕對有問題!絕對有問題!」奧克萊金用圓規在自己的地圖上劃了一道,看了看半徑,搖了搖頭糾結的說道。

    「不是托布魯克,即便是托布魯克有秘密的物資儲備,哪怕是我們之前知道總量的三倍,也不足以支撐這一次德軍進攻。」作為一名在非洲混久了的將領,奧克萊金是非常瞭解後勤補給的。

    可以說,在非洲和中東打仗,打的就是後勤補給,不重視都不可能。

    按照傳統的手段補給,德軍絕對不可能發起這樣的戰鬥,連阿拉曼之戰都打不起!

    想到了這裡,奧克萊金抓起了面前的亞歷山大方面的報告,又看了兩眼:「亞歷山大港的破壞,還有海軍方面的干擾封鎖,也不是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在英國軍隊撤退的時候,已經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雖然英國來不及破壞大部分建築還有庫房,放過了大量的物資。

    但是針對港口的破壞還是有一些的,至少短時間內,亞歷山大港要恢復到戰前水平,是有困難的。

    即便是德國人加班加點的恢復了亞歷山大,可外面還有英國艦隊的干擾,這種情況下,想讓亞歷山大全面運作起來,是不現實的。

    「也不是班加西,更不可能是的黎波里……那裡距離戰場太遠了,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把那裡的物資運輸到亞歷山大來。」參謀長在一邊,開口肯定的說道。

    「拜爾迪……太小了……」再一次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奧克萊金把視線盯在了馬特魯這個港口上。

    哪怕用排除法,奧克萊金也知道現在只剩下一個懷疑的目標了,他不知道德國人用了什麼樣的辦法,把一個小港口,變成了一個足以支撐起大半個北非行動的大型港口。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loomCaVod

LV:9 元老

追蹤
  • 984

    主題

  • 1008918

    回文

  • 35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