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算盤
山崎信和在突圍和偷襲上的小成功,並沒有改變昔卜易主的結局,幾小時後日軍防線就在中國遠征軍的進攻下徹底崩潰了……這些原本就來自不同番號部隊的日軍,再一次被打得四分五裂各自逃命。
中國軍人當然不願意放過這些日軍,繼續不遺餘力的追殺著日軍……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每一名中國軍人對日軍都有深深的恨,另一方面則是中國軍隊的官兵們心裡清楚,在陣地和日軍兩方面,永遠是殺傷日軍的有生力量更為重要,原因是日軍十分頑強,他們的潰兵總是會給中國軍隊造成這樣那樣的麻煩,甚至這些潰兵還有可能集少成多形成大患。
但英印軍的表現卻是完全相反的,在中國軍隊四處追殺著日軍時,原本遠遠地趴在鎮外的英印軍就嚎叫著沖向昔蔔,一邊沖還一邊打槍,就像衝鋒陷陣的勇士一樣闖進了早已被中國軍隊佔領的昔蔔……接下來英印軍做的事就讓中國軍隊目瞪口呆,他們四處搜尋日軍的屍體,一看到日軍屍體就將日軍給扒光,包括頭盔、軍裝、軍刺、軍旗在內的所有東西都要,唯獨就是日軍的槍不要。
後來才知道,原來英印軍繳獲這些玩意是為了跟美國大兵“做生意”。
美國大兵為了能夠在戰場上拿到一點做紀念的東西會高價收購日軍的物品,這其中尤屬日軍的軍旗和指揮刀十分走俏,一把指揮刀甚至都能賣到數十美元,其它小玩意價格也不低……有些沒能參戰的美國大兵,比如工兵、醫護兵等,就可以帶著這些東西回國去吹牛。
於是英印軍就抓住了這個契機在戰場上“大顯身手”。
戰場報告很快就遞到了史迪威面前,史迪威不由對亞歷山大揶愉的笑了笑:“哇哦,你的軍隊果然非同一般,三百多名日軍竟然都能將一整個師擊退,我倒想去採訪下那些日軍他們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不過很遺憾,他們都倒在中國人的槍下了!”
就算亞歷山大臉皮再厚此時也不由老臉一紅,他回答道:“喬,這一定有什麼誤會,或者……是情報有誤!”
“嗯哼!”史迪威苦笑一聲回答道:“亞曆克斯,我得提醒你一句,如果你的軍隊都是這樣的表現的話,那麼緬甸人也不是傻瓜,他們還是會知道是誰打敗了日本人,所以……這就是你需要擔心的問題。”
亞歷山大點了點頭,回過頭去就給賴斯打了一通電話:“天哪,你都做了些什麼?三百多名日軍就能輕鬆的突破你們的防線?這要是傳出去,就連緬甸人都不會把我們當一回事了!”
“是的,將軍!”賴斯有些無奈的回答道:“可是那些印度人……他們根本就不聽指揮,我感覺自己指揮的不是一支部隊,而是一群強盜!”
“不管怎麼樣!”亞歷山大下令道:“你們得表現得像支軍隊的樣子,否則我們很難保證大英帝國在緬甸的利益,明白嗎?”
“是的,將軍!”
亞歷山大不知道的是,也正是這個期望才讓英印第三十六師狠狠地撞在了一枚硬釘子上,而且還撞得頭破血流。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中國遠征軍在拿下昔蔔之後就馬不停蹄的揮師南下,先後攻佔了曼德勒的面戶重鎮喬美鎮和雲可鎮。
駐守在這兩個鎮的日軍並不多,分別只有一個大隊,於是就更不是中國遠征軍的對手,炮火一轟坦克一上就輕鬆的拿了下來。
當然,英印軍還是不意外的一次又一次在最後勝利時刻沖上前去大喊大叫一番,表現得好像他們才是攻下那裡的主角一樣。
但這麼打了幾場仗,賴斯心裡就犯嘀咕了:日本人好像也並不難打,中國軍隊做的那一切其實英印軍也可以做到……無非就是火炮加坦克的衝鋒。賴斯想,這應該是日本人兵力不足且素質降低的原因。
賴斯這個想法從某種程度來說還是正確的,此時的日軍是在以一個十八師團來擋住中國軍隊的進攻,兵力不足是顯而易見的。同時,這第十八師團自從與中國軍隊開戰起,打到現在已經先後進行了十七次補充,到現在可以說有一大半都是補充進來的新兵,就算還有些老兵,那也是被中國軍隊打怕的老兵,他們在中國軍隊面前已很難再像以前一樣動不動就武士道精神的“玉碎”了,這可以從昔蔔以來的幾場戰鬥可以看得出來。
當然,這裡所說的“中國軍隊”,指的是緬甸的中國遠征軍……日本人給這部份的中國遠征軍起了個名字,叫“美械支那部隊”。
他們對這支“美械支那部隊”十分忌憚,以至於歷史上傳出消息說“美械支那部隊”將會被蔣校長調回國內作戰時,駐緬日軍不由歡聲雷動互相慶賀。
這一點賴斯也看出來了,再加上亞歷山大又想讓英印師表現出點樣子來保住大英帝國在緬甸的利益,於是賴斯心裡就打起了如意算盤……英印師還有必要跟著中國軍隊的屁股後面搶功嗎?英印師是不是要自己打一場仗,向中國人同時也是向緬甸人甚至是美國人證明下英軍還是有實力坐在列強的桌面上的。
賴斯對這個問題保持了一定的謹慎。
這個謹慎有一部份也是因為他知道,如果英印師沒有那個實力的話就很有可能不僅找不回面子,反而還會再次出醜。
於是他就做了一個決定,聯繫到了英軍的欽迪特部隊。
聯繫欽迪特部隊有兩方面的用意:一是賴斯需要欽迪特部隊配合英印三十六師打上一仗。另一個是賴斯需要知道位於曼德勒的日軍的情報,知道情報後賴斯才能判斷這一仗有沒有把握。
很快賴斯就得到了一個情報,位於曼德勒的日軍只有一千餘人,而且日軍沒有後續援兵。
這個消息不由讓賴斯喜出望外,他認為此時該是英印三十六師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