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裝備
不過好在國軍部隊裡的軍官大多配有副官,這些副官的職責就是處理類似檔、材料之類的工作,所以張弛也就完全把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都丟給他們去處理了。
但有些東西張弛卻必須瞭解,比如手下的幾個連長,各有什麼特點之類的……否則一旦打起仗來,連自己有多少裝備多少兵力都不知道那還不成了笑話。
這些並不需要瞭解,原因是張弛在當連長時就與這些友軍部隊一起配合打過仗,所以早就了然於心。
當然,這其中有些連長是新人……就像之前說的,嶺邦一仗新一師總共犧牲了五十幾個連長,幾乎就是每個連的連長都犧牲了兩遍,於是張弛手下的這幾個連長大多都是由副連長甚至是排長升上來的。
張弛隨手翻了翻這幾個連長的資料:
一連長同鄉人就不用說了,跟著自己一路打上來的戰友,張弛對他知根知底。
二連長是個名叫李長率的福建人,或許是因為名字裡有“長率”兩個字,所以部下給了他一個外號叫“少帥”……其實這“少帥”一點也不帥,相反臉上還有一道令人感到恐怖的刀疤,裡頭的肉往外卷翻出來就像是一條爬蟲似的。
那道疤是他在第一次緬甸戰場上留下的,當時沖進戰壕的小鬼子挺著刺刀紮向他的脖子,無路可退的李長率選擇了往前沖……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不退反進使得鬼子的刺刀偏離了他的脖子只在其臉上劃了一條疤,與此同時李長率還掐住了鬼子的脖子直到他斷氣。
因為知道李長率有這個經歷,所以張弛覺得他應該是急中生智的人,否則他早就被殘酷的戰爭給淘汰了。
三連長吳小東倒不是個新連長,他與張弛一樣是在嶺邦一戰中倖存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幾個連長。
當然,這並不是吳小東運氣好,而是因為吳小東個子較為矮小……此時的中國軍人大多個子都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國內物資緊缺而造成的普通營養不良的原因。
這物資緊缺到什麼程度張弛知道的不多,因為他直到現在還沒有回去過。
但是……
從重慶飛來的補充兵有很多都是全身上下只穿一件褲衩,張弛曾經問過那些補充兵是怎麼回事,得到的回答是:“國內什麼都缺,衣服和軍裝也缺,長官知道咱們到這來就有美國佬發軍裝了,所以讓咱們都把軍裝留下!”
這話差點把張弛給噎著了,那些衣服、軍裝就算留下也是破破爛爛的穿不了多久了吧,但國民黨的軍官卻還是要把它們給留下來而讓補充兵光著身子沒有尊嚴的出國。
這不只是說明國軍軍官對士兵的盤剝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體現出國內物資的極度簣乏……如果不是物資緊缺,誰還會在意那幾件破軍裝呢?!
吳小東是個從來就不知道父母是誰的孤兒,自小就是靠乞討為生,於是個子又要比一般人要矮半個頭,可偏偏副連長卻是個高個子,而且在孫布拉蚌的這幾個月副連長那是吃得油光滿面胖了不少,於是日軍狙擊手看到他們倆站一起時就想當然的以為副連長是主官,接著一發子彈就將副連長打倒在地。
事後吳小東想起這事來,就感歎自己欠副連長一條命,發誓往後如果能活著回到國內的話,一定要找到副連長的家人報答他們。
由此,張弛覺得這個乞丐出身的三連長該會是個體恤部下的好連長,因為他有著一顆感恩的心。
除了這三個步兵連之外,營下還有一個機槍連和迫炮排。
這一點倒是以往的國軍部隊所沒有的……國軍部隊營下有一個機槍連就相不錯了,迫炮排那是想都不用想,這玩意都屬於團級以上的重裝備了。
但遠征軍在營一級就擁有八門81MM口徑及十二門60MM口徑的迫擊炮。
這個火力其實是加強了,因為張弛記得從孫布拉蚌訓練營出來的時候,營屬迫擊炮才只有這火力的一半,也就是分別是四門81炮和六門60炮。
這也許是史迪威認為在面對日軍時這樣的火力還不夠所以加強了吧,張弛是這麼想的。
後來張弛才知道自己其實猜錯了。
加強火力並非史迪威的初衷,而是中國軍隊從上到下對裝備的胃口都很大……中國的部隊是缺裝備缺怕了,這跟餓瘋了或是窮瘋了的人一樣,餓瘋了的人是怎麼都不覺得自己吃飽,窮瘋的人就算是拿到再多的錢也覺得不夠。
同樣的,當有許多裝備擺在向來都缺裝備的中國軍隊面前時,他們就千方百計的想多蹭點,而且永遠都不夠。
而美國佬對裝備方面又比較寬鬆,再加上從美國運來的幾個師的裝備早就到位了,而重慶那邊的兵源卻還沒來,於是新一師就以打仗要加強火力為由把另一個師的裝備蹭到手。
也就是說,新一師的炮火其實要比原來預想的要多上一倍,師屬榴炮營甚至都多了三倍成了一個榴炮團。
中國軍隊對裝備的這種“吃”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有些不理智,因為裝備這東西需要後勤的支援,更多的火炮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炮彈。但偏偏美國佬在後勤方面又十分強大而且又有的是炮彈,所以這不僅沒有問題反而還很好的增強了新一師的火力。
史迪威也知道這一點的,所以他不僅沒有阻止中國軍隊這麼做,反而還有些得意:他是想告訴其它的中國部隊,美國佬的裝備有的是,而且對於能打勝仗的部隊毫不吝嗇。
應該說史迪威的這一招很有用,中國軍隊很快就知道史迪威的這個潛規則:只要在戰場上打勝仗,那麼就不用擔心裝備的損耗,它不但不會越打越少反而會越打越多,而且還是成倍的增加。
這就成功的激勵了遠征軍戰士們的作戰積極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戰士們那種裝備比生命還重要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