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重返大隋 作者:木子藍色 (已完本)

 
王烏鴉 2018-3-12 13:42:5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78 79014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5:32

第299章 卓爾不群

  不過易風對此倒是全然無所謂,不管那些人懷著什麼樣的心思,反正他此時已經成功的站到了這個位置上。能夠改變他命運的,也只有那御座上的楊堅一人而已。

  易風前面是楊勇和楊廣,後面則是楊秀楊諒和楊俊,再後面則是天子楊堅的幾個兄弟的襲爵兒子們,分別是蔡王楊智積,道王楊靜,滕王楊綸,衛王楊集,其中這第二代的道王和滕王都是第一代的滕王之子。不過雖然楊堅四位兄弟的國王爵位都由後來繼嗣,但實際上卻只是個尊榮爵位,卻沒什麼實權的。

  至於易風這一輩的,封王的也就是楊堅的十幾個孫子,旁系的則多是封郡公縣公了,只能遠遠的站到後面,連楊儼都只是封了個郡王,並沒有實職,也只能靠後站。倒是楊廣的兩個兒子,長子河南王楊昭去年剛娶的行軍總管崔弘度弟慈州刺史崔弘升之女崔氏為王妃,本來也並沒有授職,但在今天,跟隨在易風的後面,被加封為內史令。次子豫章王楊暕已經和營州總管韋沖之女訂婚,今天也出人意料的緊隨易風和楊昭的後面,被楊堅拜為左衛大將軍。

  皇孫輩裡,今天易風封趙王,任為雍州牧,封上柱國,晉司空,楊昭封內史令,楊暕拜左衛大將軍。但仔細一看,還是能看出些名堂來,那就是他們三個都是天子嫡孫,也是唯一三個成年的嫡孫,其餘楊俊、楊秀、楊諒三個皇子雖然也有嫡子,但還年幼,太子府還有八個封郡王的皇孫,但卻是庶出。這樣一來,皇孫裡面,楊林、楊昭、楊暕三人,就顯得與眾不同了,與其它的皇孫們立即拉開了很遠的距離。

  太子楊勇站在最前面,可是眼睛餘光卻不時的瞥過來,對於易風,他心裡是十分痛恨的。可偏偏這個時候,他卻什麼話也不能說,只能看著這個孽子得意非凡。他此時腦子裡還迴響著高熲對他的告誡之音。易風回京之後,他的儲君地位確實比之前穩固了許多。用高熲的話說,易風越得天子喜歡,那麼他也就會受益越大。因此,不管心裡對易風有什麼樣的厭惡,都不能表現出來。還必須拿出一個高興的姿態來,得加強與易風的親近,讓天子夫婦看到。彌補一直以來,東宮在繼承人問題上的缺失不足之處。有一個嫡長子做繼承人,而且還是一個深得皇帝夫婦喜歡的嫡長子來做繼承人,必然能在宮中那邊得到更好的印象改觀。

  “就當暫時忍一忍,天子已經老了,只要等天子龍馭歸天之後,等你做上了皇帝之後,那個時候,一切還不就由你說的算了。那個時候,你要不想再看到楊林,也不是什麼問題啊。”高潁的話說的很直接,他甚至說,如果對穩固太子地位有幫助,就算讓太子親自向皇帝提出把易風立為皇太孫,都不用半點猶豫。就算易風被皇帝立為皇太孫,可不也還在他這個皇太子之後嗎?等皇帝一去,到時也是由皇太子繼位登基,等太子成了皇帝,那個時候,皇太孫能不能順位成為皇太子,可就是不一定了。現在能不能立皇太孫得由天子說了算,到時廢不廢掉這個皇太孫,也由天子說了算,不同的是,那個時候的天子已經換成是他太子了。高熲的一番苦口婆心,總管讓楊勇那顆難耐的心舒服了不少。為了皇位,就忍他一時。等到他接替皇后以後,到時他就要親手宰了這個孽種,還有那個帶給他如此恥辱的兄弟楊廣。

  想到這裡,楊勇瞥向易風的目光裡多了幾分狠戾。那抹狠戾一轉而逝,但易風卻清楚的捕捉到了。楊勇心裡想什麼,他不可能知道,但也差不多能猜到一些。他沖著楊勇微微一笑,笑的很是平和,普通人看到,還以為是兒子對父親的那份討好,卻不知道,易風的這個笑,只是笑楊勇的無能而已。

  反倒是楊廣,雖然緊挨著易風跪坐在殿中,可卻根本沒有跟他有過半點交流,連一點眼神交流都沒有。這才是真正的影帝,想當皇帝的人物,首先第一個要求就得會演。如楊堅,易風就根本看不透他的深淺,那是一個演了一輩子戲的人,真正的奧斯卡影帝級別的人物。縱橫捭闔,手腕高明。楊廣也是個影帝,楊廣在當皇帝以前,戲演的相當到位,真正的把一個優秀的賢王演活了。可惜當了皇帝之後,楊廣就不演戲了,開始喜歡來硬的,搞順昌逆亡那一套,結果最後碰的頭破血流,四面楚歌。若是他能跟楊堅一樣,一直活到老,演到老,隋朝肯定能多延續些年。易風心裡想著這些,目光不經意間看到有道目光一直在打量著他,他順著目光望過去。

  去是一個很是威武的帥哥,而且與眾不同的挎了一把大刀。這讓易風很快想到這人的身份,殿中帶刀侍衛,這會叫做千牛備身,專門負責“掌執禦刀宿衛侍衛。”在宮禁裡面,其實並不是人人可以帶刀的,禁宮深處,只有千牛備身和備身左右可以帶刀,其餘的人帶的都是班刀班劍,也就是儀仗用的刀劍,都是木頭作的上了層漆而已。

  在禁宮皇帝身邊真正執禦刀的也只有十二個千牛備身,他們掌執千牛刀,也就是御前帶刀。另外還有十二個備身左右,則掌禦刀箭,另外還有備身六十人,掌宿衛侍從。這群人才是真正的御前侍衛,數量很少,還得三班輪值。不過如果是皇帝出宮的話,那麼身邊的侍衛就有很多了,親勳翊三衛五府等大量侍衛。但在宮裡,一般的侍衛都只在週邊侍衛,皇帝身邊的,卻只有這些御前侍衛。

  能拿著把真正的禦刀千牛刀站在這大殿裡的,很明顯就是一個六品的千牛備身了。不過這個帥哥卻又穿著一身紫袍,系著玉帶,可明顯就不止是六品了。

  “那是唐國公李淵李淑德,其母為皇后親姊,現為執掌千牛刀的千牛備身。”一個聲音悄悄在易風旁邊響起,易風聞聲望去,卻見是站在他後面的秦王楊俊。楊俊也才三十許年紀,卻面色憔悴,膚色黯淡。他本是皇三子,可此時卻站在楊秀和楊諒後面,去年他被官員彈劾越規營造奢侈宮殿,放高利貸漁肉百姓與民爭利等等,被楊堅一怒之下免去所有官職,叫回京師禁閉王府中閉門悔過。眼下除了一個秦王的爵位,所有的官職都被免了。今天居然還被叫到殿上,都不免有些讓人驚奇了。

  易風對於這個秦王沒太多印象,只知道年輕時是個好佛的,一度想要出家當和尚,結果楊堅不肯。後來也曾擔任過並州、揚州、荊州、秦州等大總管,平陳之時,他和楊素、楊廣是三路討伐元帥之一,受楊廣節制。但是開戰後,卻不肯發兵,說是擔心百姓塗炭。後來平滅南陳論功行賞時,他又推辭不肯受功,說自己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功勞,是個還不錯的皇子。但是後來,鎮守地方時,也出現了不少的毛病,其中最主要的兩點,一是愛享受,喜歡奢侈,吃喝用度都是華麗奢侈的,甚至住的地方也要大興土木營造華麗的宮殿,而且還好色,收羅了許多美人寵倖,搞的跟王妃關係很不好,又喜歡搞些工匠製作發明啊,經營生意啊放高利貸啊,總之種種行為,都是跟楊堅所宣導的格格不入,因此很不得楊堅喜歡,還屢教不改,最後只能被幽禁王府中思過了。

  不過楊俊也只是個好享受的主,一般情況下楊堅也只是想教訓教訓下他,然後肯定是要重新放出去坐鎮一方的。結果歷史上楊俊很快就死了,好像就是明年死的。一開始以為是病死的,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因為他喜歡寵倖那些美人,結果被他妒忌的王妃崔氏給下了慢性毒藥給毒死了。堂堂三皇子,本大有前途,結果卻死的這麼慘。當然,有些事情也並非那麼簡單。據易風依靠自己的情報部門收集到的一些消息,就表明,楊俊去年被召回京免職禁閉,並非完全只是因為表面上的那些問題。還有一個極重要的原因導致他被召回京免職,據他的情報部門收集到的情報分析判斷,其實還與楊廣分不開。據說楊廣與楊俊來往密切,楊堅發現三子和二子走的太近,有暗中結盟對付太子的意思,這引發了楊堅的極大忌憚,那個時候他還沒有要換儲的想法,因此直接來了個殺雞儆猴,把秦王一擼到底,狠狠的震了震楊廣。後來雖然自己也有了換儲的想法,但他依然沒有馬上解除對楊俊的懲罰。對於楊堅來說,就算是兒子也不一定就是最可信的。當初他的四個兄弟,他登基後只剩下了兩個,可到最後這兩個也全都死在了他的手裡。兄弟都能殺,兒子自然也沒有不能防備的。他可以換儲,但不能被逼宮,因此對於兒子的防備是一直存在的,尤其是對兒子間私下結盟這種情況,他更是不允許的。

  眼下楊俊重新出現在大殿中,易風也不由的開始思慮這表面背後代表的更深層意思了。

  易風對著楊俊笑了笑,楊俊現在只是個閑王,他和楊俊是沒有利益衝突的。而且,楊俊其實是楊廣的盟友,他們也算是一邊的人。看著楊俊那極差的臉色,他突然想到了那個事情,楊俊此時已經被秦王妃下毒了,若是沒意外,他還剩下半年多點時間了。自己或許可以救楊俊一把!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5:32

第300章 御駕親征

  既然是中毒,眼下只是沒有人發現注意而已,如果易風提醒,想必要查出來中毒也不會太難。

  不過,救楊俊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楊俊的死在楊堅晚年掀起了一場很大的政治風暴,死了一個親王,然後最後發現是王妃下的毒,近而牽連到了朝中一個極強的家族,崔氏家族,崔家有兩位上柱國總管,而且不僅兩總管的妹妹嫁給秦王楊俊為秦王妃,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楊廣的長子河南王楊昭為河南王妃。下毒事發後,秦王妃崔氏被處死,楊俊的兒子甚至也被貶不得承嗣,而楊昭也不得不休掉了王妃崔氏,整個崔家也跟著受到巨大的牽連,連帶著崔氏的許多親族姻朋被清洗。

  崔氏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就算這次被清洗後,後來在楊廣朝甚至都一度恢復了許多元氣。如果自己救楊俊,那很有可能讓崔王妃下毒案提前爆發,自己也因此可能得罪一個極強的崔氏家族,甚至可能讓楊昭受到牽連,被崔氏和楊昭他們怨恨。

  不過他馬上又想到了楊素先前讓紅拂女帶給他的話,朝中有人在推動,想讓他出任荊州大總管。

  今天雖然楊堅授他為雍州牧,但他知道他這個雍州牧其實和楊昭的內史令一樣,只是個名義上的遙領,是個掛職而已,並不真正的負責實職。他被授任荊州大總管的機率還是很大的,而一旦授任荊州大總管,就幾乎沒有可能只是虛領不上任了。一旦被任命為這個荊州大總管,那自己可就是個大麻煩。

  現在的情況是荊州大總管這個四大總管之一的要職缺任許久了,現任的大總管受命一年,但根本沒有正式到任,一直在京養病,眼看已經不行了,這個職務更不能一直空缺著。而上任去年就死了,荊州大總管已經空缺了一年有餘。這麼重要的位置,一般人根本無法勝任。易風突然想到,楊俊倒是這個職位的很好人選。一來他是皇三子,是國王,二來,他有過秦揚並等大總管的履歷,他出任這個職務,完全可以讓楊堅放心,又能鎮的住荊襄各州的場面。

  只要有楊俊頂了這個缺,那自己就可以有時間爭奪懷荒的控制權了。

  殿內,氣氛終於越來越緊張,太子党核心高熲舉起了笏板,準備奏事。

  一直關注著高熲的楊廣早注意著他,這個時候悄悄的將目光投向易風,易風對著楊廣輕輕一點頭。

  得到易風的這個暗示,楊廣沒等高熲站起來,立即搶先出列,高聲道:“啟奏陛下,兒臣有本要奏。”

  楊堅坐在高高的御座上微一點頭,長須美髯飄動:“准!”

  楊廣得到准許,立即出列,朗聲道:“陛下,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又言蛇無頭不行,兵無主自亂。眼下與突厥決戰在即,此乃關於大隋百年國運之戰。當此大戰之際,兒臣以為,糧草給付,將士調動還在其次,當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選出三軍主帥,各路總管,如此才能上下統一,指揮有序,上下用命,團結一心,擊敗突厥。”

  “嗯,晉王可有三軍統帥人選推薦?”楊堅問。

  “此戰關乎大隋百年國運,朝廷為此戰調動百萬兵馬,無數糧草輜重,三軍統帥必須得一威望足夠之人擔任。兒臣以為,無論選誰擔任三軍統帥,都莫不如由陛下御駕親征,親自指揮統領打這一仗!兒臣請父皇御駕親征,兒臣願率精銳,親為前鋒!”楊廣一語驚人,一開口,直接請楊堅御駕親征,出乎滿殿之人預料。

  楊堅也沒要想到兒子楊廣會提議讓他親征,怔了一下後,笑著搖頭。楊堅不是後來明朝的正德皇帝,好好的皇帝不當,非得給自己降級,去當個大將軍。楊堅是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長袖善舞,擅長的是居中處置,讓他親自上戰場打仗,那就非他所長了。而且他一大把的年紀,上戰場指揮早已經是力不從心。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說,皇帝親征,向來就不是什麼好的提議。除非到了不得已的時候,才會真的需要皇帝上陣,鼓勵士氣。一般的情況下,皇帝親自指揮,都是弊大於利的。皇帝元帥將軍士兵各司其職,才是對的。皇帝親征,萬一出點意外,那才是真正的大麻煩。楊廣提議他親征,表面上倒是皇帝適合統領各路總管們,但實際上,去並非合適之舉。不過楊堅並不認為楊廣糊塗。

  這個兒子是自己五個兒子中最聰明能幹的,他提出這麼一個明顯不適合的提議來,肯定是有自己打算的。

  “朕老了,若是年輕十歲,當親率百萬大軍,御駕親征,滅亡突厥。現如今,也只能坐鎮京師,等著你們凱旋。”

  “如此,兒臣再舉薦一人,太子可當此三軍統帥重任。若由太子代天子出征,則三軍信服,諸將用命,必能馬到成功。”楊廣肅聲道。表情很是認真,好像這是經過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御座上的楊堅這次並沒有馬上否決,反而是將目光投到太子楊勇的身上。楊廣的這個提議,楊堅其實還是滿心動的。這次三軍的統帥,其實並不一定需要一個真正的大帥,這個統帥更多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統帥而已,只是一個擺設。但這個擺設又不能輕易的交給一個外姓臣子,這樣的一場大戰,一般的臣子很難壓服眾將,二來,若是戰事勝利之後,這可就是一份極高的威望資歷,怎麼能隨意的讓給一個臣子呢。但如果是一個宗室,或者是一個皇子則就沒有這樣的擔憂了。

  而若是能由太子出任這個統帥之位,那對於太子的權威是有極大的提升的。可惜,楊堅從太子楊勇身上看到的不是勇於承擔,反而是一副驚惶害怕無助的模樣,甚至眼神裡還有幾分對楊廣的恨意。他一下子明白了過來,楊勇還是那個楊勇,一點也沒有變化。想要讓楊勇率軍親征,根本不可能。勉強讓他上陣,只怕不但不會對太子的威望有半點幫助,反而會更加暴露他的無能。說不定,還會弄出更多的麻煩了,甚至影響到這場大戰。

  心裡暗暗歎息了一聲,楊堅無奈搖頭。這個寄託了他無限希望的長子,怎麼就這麼的不堪重任呢。

  “太子國之儲君,需要留在朕身邊輔佐朕處理國政,難以輕離京師。”楊堅出聲道。

  楊勇聽到這話,長鬆一口氣,整個人輕鬆了不少,放鬆下來後,頓時有種虛脫之感。他這時還不忘向兄弟楊廣投去一個怨毒的眼神,在他看來,這就是楊廣謀害他之心不死,想要借刀殺人害他呢。

  他卻沒有注意到楊堅臉上的失神之色,這一刻不止楊堅對楊勇失望,就連高熲也對楊勇的表現十分失望。剛才高熲聽到楊廣提議太子代天子親征時,他都已經想要拍手叫好了。可誰知道,楊勇面對這麼好的一個機會,居然沒有半點表示,反露出那畏懼的表情來。若是楊勇能表現出半點願意出征的意思來,哪怕只是做個態,這也定能在天子面前改善不少印象啊。

  易風跪坐在那裡,微不可察的露出一絲微笑。

  楊廣先提議楊堅親征,再提議太子統軍,並不是昏招,而是昨天晚上易風偽裝成紅拂女的侍從冒犯進入越國公府,和楊素、楊廣兩人一起商議了小半天的結果。提議楊堅,是早知道楊堅不會同意親征,之所以還提這個,就是借此引出提議楊勇統軍,他們早算計好楊勇是那種膽小之人,絕不敢答應。如此一來,就能讓天子清楚的進一步看清楊勇的不堪大用。而且,這還將是一個引子,為接下來楊廣自薦統軍起作用。在昨晚的秘密會面中,易風和楊素楊廣三個人都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這次的隋突大戰將十分重要,應當積極爭取統軍的機會。

  若是能夠取得勝利,那對於楊廣爭奪儲位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與今年高熲楊諒東征大敗相比,這就會是個相當明顯的對比。當然,爭取統軍之位,也是因為三人都認為,這次的大戰雖然規模會十分的大,但隋軍的勝算是極大的,因此在這一次舉國之力推動的戰爭中,佔據主導地位,那對他們來說是極其有利的。

  但要想爭取統軍之位也是得有策略的,首先一點,就是高熲會是極有力的對手。雖然高熲東征失敗,但畢竟多年來一直是皇帝的最信任的人,因此,如何爭取到這個統軍之位也十分關鍵,必須有策略的爭取。商議許久之後,易風提出讓楊廣在今日的大殿廷議時搶先發話,先故意請天子親征,然後請太子請征,到時這兩個提議肯定通不過,最後再請楊諒率軍,最後楊諒肯定是不敢接受的,如此一來,楊廣再自薦統軍,就水到渠成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5:32

第301章 欲擒故縱

  此時殿上,楊廣就如昨夜三人商議好的一樣,當楊堅否決了由天子以及太子統軍出征後,楊廣又拋出了一個人選。

  “兒臣還有一個人選,可由漢王掛帥,統領我大隋百萬精銳,討平突厥!兒臣還保舉由尚書左僕射高熲為長史,上柱國王世積為行軍司馬!”

  楊堅一聽這個提議,眉頭直接就皺了起來,東征一戰,三十萬人馬連高句麗人影都沒見到,就死的差不多光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兵敗而還後,楊諒和高熲還打起了嘴仗,相互指責,這使楊堅十分不滿。現在楊廣提議這兩人搭檔統軍,楊堅一下子就覺得不滿了。若沒有楊廣提議,其實楊堅心裡也一直考慮由高熲來出任這樣一個協調者的,但是現在楊廣一提議,他卻馬上就在心裡否決了。

  如果說楊堅對高熲的否決,還只是因為去年東征一戰的戰敗,而導致對老夥計有些不信任外。那對於漢王楊諒,楊堅可就真的是根本的不信任。養在京師二十餘年,去年送到並州上任時,他對這個兒子是很充滿希望的,但經過去年東征一戰,他已經看出來,自己這個最小的兒子,其實就跟京師裡那些豪門的紈絝子弟一樣,面上光鮮而已。打仗輸贏本是常有的事情,可關鍵是兒子在戰後的表現,沒有半點反省檢查的意思,反而只是一味的推卸責任,指責高熲,根本就不肯承擔半點責任,這個兒子還太年輕,還缺歷練,在即將開始的大戰中,他是不適合出任統帥之職的,哪怕只是名義上的統帥。

  還沒等楊堅否決,楊諒已經跳了起來,大聲道:“啟稟父皇,兒臣最近身體不適,恐難以擔此重責。”

  楊堅臉色有些難看,楊諒當著滿朝文武的面不肯出戰,表面的太差勁了。

  “陛下,既然漢王身體不適,兒臣還想舉薦一人,趙王原為武州總管,屯兵塞上,去年以微弱之兵,先後屢屢擊敗突厥騎兵,指揮有方,有勇有謀。趙王身為皇家嫡長孫,當此朝廷用人之際,兒臣以為,趙王正好有國效力,以報陛下寵愛之恩。”楊廣繼續舉薦道。

  易風也連忙站起來,推辭道:“為國效力,敢不盡心,然臣不過弱冠,不過曾在邊塞上建立過區區小功。如今之戰,關乎國朝命運,臣何德何能,能統領全軍?臣請求陛下,但求授一先鋒之職,為陛下衝鋒陷陣既足矣!”

  楊堅看了看易風,最後也輕歎一聲,“趙王不失勇武,亦不乏謀略,然終究年少,缺少資歷聲望,並不適合出任三軍統帥。”說著,楊堅掃了眼殿中,滿殿之內,上柱國、總管不下百員,但多數不是已經老邁,就是年輕的過份,許多柱國這樣原本的大將之職,現在卻成了許多勳閥之後的蔭官。也還有些不錯的將帥,賀若弼、史萬歲、韓僧壽、楊素、高熲、崔弘度、韋沖等,奈何他又不放心將如此權柄授予一外臣之手。

  真正能讓他放心的也就是幾個兒子了,連清漳王楊雄這樣的宗室,他都很難放心。可幾個兒子中,太子無能,漢王無膽,秦王病蔫蔫的,蜀王倒是躍躍欲試的模樣,但這個兒子勇則勇矣,太過兇悍,並非率領全域的人選。如此一來,滿殿之中,能符合他心意的一時間倒只剩下了一個次子楊廣了。

  看著楊廣,楊堅突然覺得晉王越想越合適。首先晉王早年有過統兵伐突厥的經歷,後來更是擔任過統領平陳五十余萬大軍的經歷,可以說,楊廣實在是有些太適合擔任討伐突厥的統帥了,若他不合適,就再沒有其它人更適合。而且他又想起年初議伐高麗之事,當初楊廣一開始是自薦統兵的,但後來南越夷人叛亂,楊廣抽不出身來。他任命楊諒為帥後,晉王還數次上表說漢王不適合統軍,又說了好多關於東征的建議,比如當選在秋後進軍,又如當加強糧草運送能力,加強防疫等等,可惜他當時都沒有怎麼重視。結果,最後東征三十萬大軍連個高句麗鬼影都沒看到,就先發疫症再遇風暴、暴雨,然後是斷糧,最終幾乎全軍覆沒而返。

  越想楊堅就越覺得楊廣適合,最後忍不住一拍禦案,“朕已經有了一個最好的統帥人選。”

  這個時候,其實不用楊堅說,大家都已經差不多知道了這個人選是誰了。高熲坐在那裡,心裡不由直歎氣,眉頭緊皺著。失策了,他感到自己今天十分失策,從頭到尾,一直被楊廣掌握著主動權,被他牽著走。本來他想要自請統軍,誰知道楊廣卻十分聰明的把他和漢王那個無能的傢伙綁在一起舉薦出來,一下子就被皇帝給否決了。再加上先前連續舉薦天子、太子、以及後來的楊林,這到最後,適合的人選都推出來被皇帝否決了個遍,剩下的也就楊廣最合適了。

  本來高熲是打算自己先舉薦楊廣統軍,然後再由兵部尚書柳述等人反對,再由他們舉薦太子掛名統帥,然後由自己來擔任長兄,實際統軍。誰知道,最後卻成了這麼一個結果。

  這時楊堅已經在禦案前緩緩說道:“晉王楊廣,素來賢明,能文允武,開皇三年曾統兵討伐突厥,開皇九年,更統領一百零九總管五十一萬大軍伐滅南陳,數次統兵,皆不負重托。如今與突厥大戰在即,正需晉王這樣的宗室用心效命,為國殺敵。朕意已決,以晉王廣為北伐突厥行軍元帥,總領伐突厥諸路兵馬,節制各路將領。”

  楊廣最終被拜為行軍元帥,可以說既是眾人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先前大軍見易風被加封趙王,上柱國、司空、雍州牧,都覺得太子地位隨著嫡子回歸漸漸重又穩固。因此在伐突元帥的這個人選上,都覺得晉王楊廣沒多大機會出任。畢竟這個統帥之位太過重要,擔此之職,無疑將取得巨大威望。本來都以為,會以太子之名遙領帥位,或者不設三軍統帥,而只設長史或者司馬來協調各路兵馬,下面再分設三路行軍總管。誰知道,最終天子還是任命了一位三軍統帥,並且把這個職位給了楊廣。一時間,許多本來以為太子之位已經穩固的大臣們,又都疑惑起來,難道儲位之爭還沒有塵埃落定?

  行軍元帥人選已定,但整個指揮機構還並沒有完全。

  按天子和大臣們的計畫,大隋是要把幾十萬重兵,分成三路正兵以及三路奇兵,三路正兵是隴右、河東、河北三路大隋正兵,而三路奇兵則是河套、塞上、遼西三路大隋邊軍,另外還將有三路蕃兵,就是河西的吐谷渾軍,草原的突利軍,以及東北的奚霫契丹三蕃胡騎。總共數十萬大軍分成了九大部份,散佈在幾千里的邊境上,當然不可能靠一個統帥就能指揮的了的。

  行軍元帥為三軍統帥,指揮所有的部隊,但也僅僅是整體戰略上指揮而已。具體到細節,則還是得分成各個戰區單獨作戰。因此,行軍元帥之下,首先得設立三大總管,各統一路正兵,另外還得設立三位行軍總管,分統三路奇兵,此外還得把三路蕃兵也劃入指揮。

  三路蕃人那邊只須派出聯絡使者就行,但隋軍這邊卻還得有三大總管和三位行軍總管。這三大總管和三位行軍總管,就等於是三個戰區和三個方面軍。都得選派能獨當一面的優秀將帥指揮。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次我大隋與突厥之戰,將是一場百萬兵馬的大戰,戰線更是長達數千里之寬。糧草問題,就尤其顯得重要,臣舉薦尚書左僕射高熲,由左僕射居於京師,負責總統協調調度糧草輜重運輸補給事宜。”楊廣被當廷任命為行軍元帥之後,向楊堅請奏的第一個提議,就是把高熲任命為總軍需官。

  楊廣的這招很厲害,主動請任命高熲為總軍需官,一來就把高熲排擠出了這次伐突厥總指揮部。二來,雖然楊廣讓高熲負責糧草軍需,看似把大軍的命脈交給了高熲,但這次的戰事規模極大,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確實關係到整個大隋的命運,就算高熲想要暗中搞鬼,也根本不可能。可以說,高熲若是盡心盡力把糧草供需工作做好了,這是他應該的,打贏了此仗,最大的功能是楊廣的,他高潁沾不到多少功勞。而若是軍需出了點問題,有了差錯,那輕則是高熲失職,重則可以彈劾高熲故意想要敗戰。甚至萬一這仗打輸了,到時楊廣也肯定能把戰敗的黑鍋推到負責供應軍需的高熲身上的。畢竟戰時,負責軍需本就是個相當吃累不討好的差事,做的再好,也總有不到位的地方。

  楊廣這一招,其實也是易風支的招,當然,楊素也與易風不謀而合,三個陰險的傢伙湊一起,很快就弄出了這最陰險的一招。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5:34

第302章 發難

  楊堅一聽,還覺得楊廣這是在團結高熲,是認真辦事,心裡還很高興。畢竟他早知道高熲是太子一党,而太子党最大的對手就是楊廣。楊廣和高潁暗中不和他是知道的,但現在楊廣出任元帥,馬上把軍隊命脈的總軍需重任交給了高熲,這就顯得很有大局觀。

  本來楊堅還在考慮,讓楊廣出任行軍元帥後,考慮讓高熲來擔任楊廣的行軍長史,現在一看楊廣自己提出讓高熲來擔任總軍需官,當下也就哈哈笑著點頭同意了。只剩下了高熲滿臉像是吃了黃蓮的啞巴一樣,真是有苦說不出啊。

  “兒臣向陛下奏請,以尚書右僕射越公楊素擔任涼州道大總管,統領隴右之軍,以代州總管韓洪為靈武道行軍總管,統兵出靈武河套。”

  “准!”楊堅對這西路軍的一正一奇兩位統帥,沒有什麼異議。楊素不但是宰相,而且還是出將入相的文武全能之才,當年平陳之時,楊素就是三路元帥之一,後來江南叛亂,楊素又與史萬歲一起掃蕩了江南的世族叛亂,而且相當難得的是,楊素用兵,至今還從未有過敗仗的記錄。用這位宰相去當西路統帥,應對西突厥之敵,守護京師安全,正是極好的人選。至於韓洪,他是平陳雙將韓擒虎的弟弟,也是朝中極能打仗的一員大將。韓洪還有個哥哥韓僧壽更能打,也和楊素一樣打仗至今未遇敗仗。不過既然晉王是行軍元帥,那麼他來點將也是應當的。

  楊廣見父親答應了楊素為西路統帥,心裡十分激動,自己先前與楊素和易風商議的策略已經成功大半了。

  當下乘勢請求道:“兒臣自薦兼任中路軍定襄道行軍大總管,以壽州總管宇文述、洪州總管郭衍為副,自領中軍,出雁門關。屈突通為松漠道行軍總管,率軍直攻陰山南麓地區。”

  “准!”楊堅對楊廣很有信心,對於兒子不甘於只做一個名義上的統帥,而是要親領中路大軍,直攻塞外,也沒有半點擔心和猶豫,直接就點頭應允了下來。楊堅很欣賞次子楊廣的這些地方,果斷而又勇敢。

  楊廣繼續提出了最後的東路統帥人選,他提議由幽州總管燕榮為恒安道大總管,鎮守燕雲地區。以營州總管韋沖為遼西道行軍總管,自東北出擊突厥後方,監視高句麗。

  整個計畫是分成三路大軍,三路奇兵協助,另外三路蕃軍各協助一路,總共超過五十萬的大軍,兵分九路反攻突厥。

  西路和中路的大總管和行軍總管人選都獲得了同意,但在東路軍的人選上,卻一提出就遭到了反對。

  兵部尚書柳述終於找到了機會反對,他反對燕榮出任東路軍的大總管。

  柳述年輕倜儻,此時不過二十八歲,可是卻已經擔任著六部中的兵部尚書重職,他的父親祖父曾是西魏尚書僕射,父親柳機也曾是楊堅的好友,並曾擔任過大隋的納言,做過宰相。柳機年少時以父蔭為太子親衛,後來楊堅最寵愛的小女兒蘭陵公主楊阿五的丈夫奉孝早逝,楊堅便選中了河東柳氏的重臣柳機之子柳述。柳述成為楊堅駙馬,因此得寵,火箭般的升官,二十幾歲就成了兵部尚書,並成為寵臣。柳述早年是楊勇的親衛,因此和楊勇關係極好,早就是楊勇的死黨。

  柳述和太子楊勇關係好,卻和晉王楊廣關係很差。早前楊堅給楊阿五選婿時,最初是選中了楊廣妻子蕭妃的弟弟,事情本來都已經定下,誰知道最後結果又是嫁給了柳述。這件事情讓楊廣和蕭妃覺得十分丟臉,加之柳述少年得志,怙寵驕豪,因此和楊廣的關係很差,柳述不但與楊廣關係差,還和尚書右僕射的楊素不睦。他眼看著楊廣成為伐突元帥,楊素又成了西路大總管,心裡早就不滿了。原本他和高熲等商議好的結果是太子遙領元帥之職,高熲為長史,他掛個司馬銜,然後以賀若弼為西路總管,史萬歲為東路總管,高熲自己兼任中路總管。誰知道弄到最後,卻全都成了楊廣一家天下了。

  等了半天,這個時候終於讓他等到了一個機會。

  “陛下,臣有本啟奏。”柳述舉笏道。

  “駙馬有何意見,准奏?”

  柳述出列。

  “臣以為,燕榮不合出任東路大總管之職,臣舉薦史萬歲代替燕榮為東路總管。”

  “為何?”楊堅問。

  “臣彈劾燕榮暴虐兇殘、貪贓污穢!”柳述早有準備。實際上,拿下燕榮,是太子党與楊諒早已經達成的協議。雖然外界傳言,說燕榮暗中投靠了太子党,但實際上,燕榮是個不折不扣的晉王黨,不過在幽州天高皇帝遠,越來越跋扈罷了。楊諒身上燕榮的上司,燕榮卻根本不買他的帳,楊諒早就想除掉他了。而太子党則盯准了燕榮,準備拿燕榮為攻擊楊廣的突破口。太子党和楊諒兩邊是一拍即合,對楊諒來說,除掉燕榮,對他掌控並州大有助益,甚至能除掉燕榮收回幽州控制權後,可以進而向媯營武等諸河北總管府發力,把這些原本倒向楊廣的諸總管府收回控制。對於太子党來說,與楊諒合作也是十分值得的,拿下燕榮後,還可以與楊諒進一步把楊廣這些年在河北邊疆的諸總管一一拿下。雖然拿下這些晉王黨後,那些地盤太子党一時也控制不了,但卻能大大打擊時刻威脅著太子地位的楊廣氣焰。對兩方來說,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因此這次朝會之前,雙方已經私下達成了協定,暫時聯起手來,一起對付楊廣。

  為此,他們瞄準了燕榮為突破口,查出了許多燕榮的不法行為,一條條的早列成了表單,早就在等著呢。

  柳述向楊堅遞上了彈劾燕榮的表章,而易風卻在低著頭想事。

  他被楊廣耍了一道了。

  他此時心裡是有些惱怒的,但他沒有去看楊廣,也沒有去看楊素,而是在心裡自己思考著。昨天晚上,他和楊廣楊素密商許久,定好楊廣今日爭取統軍機會,然後楊廣自領中路軍,楊素統西路軍,然後易風為東路軍統帥,另外還有三位行軍總管,則是韓洪出河套,屈突通出陰山,韋沖出遼西。可是在剛剛,楊廣其它的各路安排都與昨晚商議的無差,唯有在東路軍的統帥人選上,卻絲毫沒有提起他,而是讓燕榮做東路大總管,以韋沖為東路奇兵的總管出遼西。

  折騰了半天,為楊廣出謀劃策,最後,楊廣把自己給忘記了。

  這他娘的是赤裸裸的背叛,易風豈能不生氣。

  易風在考慮,楊廣究竟是昨晚其實就已經早有了這種心思,還是今天臨時改變了主意?如果昨晚就早存了欺騙自己的心思,那這個傢伙就真的太能演了。而如果是今天臨時改變的主意,那則很有可能是因為今天皇帝突然封他為雍州牧這個京畿軍政長官的原因。

  他想來想去,覺得不管是早有這個意思還是臨時改意,都說明楊廣這個傢伙都是一個難以讓人相信的傢伙,可他又只能吃這個啞巴虧。不過易風根本不是那種肯吃啞巴虧的人,楊廣今天的表現,讓他明白,其實楊廣心裡並不真正的相信他。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他會籠絡自己,可一旦有足夠的籌碼讓他拋棄背叛自己時,他也是毫不猶豫的。

  或者如今的自己,重又讓楊廣感覺到了威脅。

  看來自己想要維持自己的利益,不能全指望著楊廣為自己爭奪謀劃,自己只能依靠自己。

  “這些可都是事實?”楊堅很快看完了柳述的彈劾奏章,他沒有想到,被他寄予厚望負于重托的燕榮,居然已經墮落成這個樣子了。而就是這樣的傢伙,他還讓他坐鎮了北方重鎮幽州八年。先前統領十三州之地,現在也還依然統領著六州之地。再想想今年東征失敗後,高熲和楊諒都不約而同的指責後方的幽州總管燕榮糧草供應不力的問題,他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了。

  “微臣所奏句句屬實,事事皆有證據。幽州總管府長史元弘嗣,如今就被燕榮無故幽禁獄中折磨,甚至不給飯食,種種暴虐兇殘,數不盡數。陛下可以問趙王,元弘嗣妻兒曾經找到趙王,向他述說事實,請求代為稟報陛下,救援其夫,狀告燕榮。”柳述突然把矛頭引向易風。

  “淩雲,可有此事?”楊堅目光淩曆,直視易風。

  楊廣和楊勇楊諒等許多人都將目光望了過來。易風能感受到其中楊廣的目光,那是期盼。不過易風卻沒有回應他的目光,元弘嗣妻子找到他時,他就想過要直接告訴楊堅。只不過並沒有合適的機會,二來,他也在等時機,不想冒然捅出此事,畢竟燕榮是楊廣的人,他把燕榮弄下來,會讓楊廣有想法。但是此時嘛,就不一樣了。事情是太子党捅出來的,他甚至可以說他還幫助隱瞞元弘嗣妻子告狀的事。他現在說出來,也不過是不能欺君實話實說罷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5:34

第303章 漁翁得利

  不過心裡,易風十分高興能有這個機會給楊廣一刀,回報一點利息。

  易風向楊堅點了點頭,把元弘嗣妻子找自己說的都如實說了出來,然後說自己沒有馬上告訴天子,是因為他還在核對事實的準確性,未核對前,沒敢冒然上奏天子。楊堅對他的這個回答很滿意,不但沒有覺得他欺君,甚至覺得他辦事很穩重。

  “著大理寺、刑部、禦史台一起會審此案,即刻起,暫時停止燕榮一切職務,押入刑部大牢羈押待審。”楊堅沒有馬上對燕榮定罪,但這道旨意一下,燕榮也就完蛋了。他做的那些事情,完全都是經不起查的,只要一查,他就完了。別說他的親家清漳王保不了他,就是楊廣也不敢來保他了。

  楊廣覺得自己背上有些汗津津的,剛才意氣風發都讓他有些得意忘形了。結果,一下子就遭遇了一個大浪拍打,差點被拍暈了。

  他前一刻還舉薦燕榮擔任東路軍統帥,結果下一刻就被太子把燕榮彈劾成了階下囚,從某一方面來說,他也是負有察人不明的責任的。楊廣連忙向楊堅請罪,說自己察人不明,為燕榮所蒙蔽,請求責罰。

  “以後眼睛擦亮點。”楊堅不鹹不淡的對楊廣說了一句。“柳駙馬舉薦史萬歲為東路總管,你覺得如何?”

  楊廣低著頭迅速的思量著,他原本想用燕榮來壓制易風,可誰想到,燕榮卻成了一個突破口。如今太子党推出史萬歲來做東路總管,楊廣心裡萬般滋味在心裡,很是不舒服。當初他為了拉攏史萬歲過來,前前後後花了不下十萬貫的錢財,可結果,誰能料到,轉眼間史萬歲又倒投到了太子一党去了。這個白眼狼,他心裡恨恨罵道。無論如何,他也不能讓史萬歲坐上這東路總管的位置。

  當下道:“史萬歲我朝悍勇大將,西北禦突厥,東南平叛,西南平亂,屢立功勳。然,史將軍卻未在幽燕任過職,況且眼下燕榮獲罪,幽燕必定混亂,臣以為,此時更應當先任一熟悉幽燕之事上將出任幽州總管,穩定幽燕同時出任東路總管。”

  楊堅對於史萬歲也並沒多少好感,這個傢伙屁股下的屎也還沒有擦淨。先前讓他去平西南叛亂,結果這個傢伙卻大肆收受賄賂,被蜀王彈劾,被免去官職。後來晉王出面力保,楊堅也念史萬歲勞苦功高,將他恢復官職。誰知道,這邊剛一複職,西南就又傳出叛亂警訊,那個向史萬歲行賄得以保命的叛亂蠻夷首領,降而複叛。聽到這個消息讓楊堅十分惱怒,再次下旨免去了史萬歲一切官職,貶為平民。時隔半年,要不是眼下與突厥大戰將起,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又有柳述等為史萬歲說話作保,楊堅也不會再次啟用他。不過啟用歸啟用,楊堅也只是打算借用史萬歲的恿悍本事,和在胡人心中的勇名,讓他隨軍參戰,但卻絕不願意讓這個傢伙做幽州總管。

  當下他順著楊廣的話問高熲、楊素:“你們看,幽州派誰去合適?”

  左右僕射各保一王,當然各有人選。高熲看出皇帝心中不喜史萬歲,連忙推出另一個人選,平陳大將上柱國賀若弼。而楊素站在楊廣一邊,當然想舉薦一個楊廣的人。本來易風是個不錯的人選,可是這個時候他一個晉王党也不適合舉薦太子的嫡長子,因此想來想去,最後楊素提議,乾脆就讓幽州總管府長史元弘嗣暫代幽州總管之職。

  不過元弘嗣一直做長史,眼下形勢,讓他暫代幽州總管之職是沒問題,但要做東路軍總管卻是不行。

  “何人可任東路總管?”

  “臣冒死自薦!”易風突然大聲應道。他算是看出來了,想等別人來舉薦他,根本不可能。求人不如求已,這個時候也只有自己上了。

  楊堅看到易風自薦,猶豫了一下。他心裡對易風的安排還在猶豫,既想用懷荒軍為這次大戰出力,又想把易風調去荊州,穩固山南地區。特別是眼下楊廣出任行軍元帥,統領北方大軍後,南方地區就更需要一位元可信任的宗室了。

  楊堅又掃視了一遍殿中,想了一想,對楊廣道:“如果趙王統領幽燕兵馬,只坐鎮防守幽燕,防止突厥東竄,你覺得對戰事可有影響?”

  楊廣心下一驚,感覺皇帝已經決定要讓易風統領東路兵馬了,雖然心中不願,但最後還是只得裝備思索片刻,回答:“與突厥大戰,最主要的還是隴右涼州道、河套靈武道,以及定襄道、雲朔道幾路戰場,幽燕與遼西兩路,並非主戰場,如果只守不攻,當並不影響整個戰場。不過,兵力方面,需要向西路和中路傾斜。”

  “好,那就以趙王為東路軍大總管,率幽營武平玄諸州所部兵馬鎮守燕雲,原拔往東路燕雲十萬兵馬,全部轉調至中路晉王處節制。”

  “遵旨!”

  “還有,既然讓趙王節制幽燕,朕看,乾脆直接把武媯幽檀玄平營易定瀛恒十一州,外加上奚霫契丹二十一州,總共三十二州之地劃為幽州總管府,提升幽州府為大總管府,就以楊林為幽州大總管。”

  楊堅一句話,易風就又升官了,易風的全職馬上變成了趙王雍州牧使持節上柱國司空幽州總管刺史管幽易武平等三十二州諸軍事幽燕道行軍大總管,等長長的一串官職。

  殿中所有人都為之一怔。

  甚至有好些大臣都有些麻木了,昨天楊林被封趙王,今天一上殿封雍州牧、上柱國、司空。這轉眼間,又封了幽州大總管,以及北伐突厥東路軍幽燕道行軍大總管。雖然親王加州牧都只是遙領虛封,上柱國如今也早成了榮譽加銜,不似西魏北周之時的掌控實權,而司空這樣的三公也只是個榮銜而已,可幽州大總管卻是實實在在的重鎮總管,本就是中總管,如今更是一躍而成為了大總管,控制著三十二個州,哪怕就是有二十一個州是蕃人羈糜州,那也依然有十一個州是北方重鎮。易風這位新歸來的皇孫,以無以倫比的速度,成為了大隋第九位國王,以及第五位大總管,在荊州大總管空缺的情況下,更是成為第四位大總管。更別說,還成為此次北伐突厥的第三路大帥,雖然被要求坐鎮幽燕,原本調赴河北的兵也拔去河東,可這十一州裡原本就有八個總管府,除去武州的懷荒兵,本身兵馬都早超過五萬之眾。

  大隋宗室數量少,大隋的宗室們也因此往往出則為總管、刺史,入則為尚書侍郎正卿等高官,雖然沒有如漢晉之時一般分封建國,可權勢卻依然十分熾盛。而今日楊堅對於易風的封賞,更是把皇室成員的權勢拔到了頂點。

  滿殿的人望著易風,各有所思。

  連楊廣也終於忍不住回頭打量易風,他開始有些後悔,早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還不如一開始就讓易風帶他的武州軍,成為中路軍的奇兵,怎麼也好過如今,易風一下子成為了幽州大總管。

  其實易風自己此時腦中完全是一片空白,他還在想著要如何把楊俊推出來,讓他去當那個荊州大總管,然後他再利用這次太子党對燕榮的攻擊,為自己穩固對懷荒的控制。卻怎麼也沒有想到,楊堅居然會突然讓他來當幽州總管,甚至還是幽州大總管。這就好像是一塊大餡餅一下子從天而降把他砸中一樣,他現在被砸的暈乎乎的,根基反應不過來。

  怎麼也想不到,居然會是這樣的一個結果。但不管怎麼樣,那塊餡餅就是砸中了自己。

  太子党、漢王党、晉王黨三家明爭暗鬥,誰能想到,最後最大的好處卻落到了自己的頭上。一時間,易風成了風暴的中心。無意間,他的目光瞥到了高高在上的楊堅,他看到了楊堅眼中的那抹光亮,他突然醒悟過來,這只攪動一切的大手原來是楊堅,他才是一直在掌控著全域的那個人。可是楊堅為什麼要這樣做,易風思索著,想了好半天,也只想到一個可能。那就是楊堅早就看出燕榮去職後,幽州總管的空缺,會成為一個鬥爭的突破口,各方勢力可能會圍繞著這塊誘人的大餅進行激烈的爭奪,拼個你死我活。而這,並不是楊堅想看到的,起碼不是眼下的楊堅想看到的。他十分果決的把那張大餅扔給了自己,把一場隨時可能升級的內部鬥爭平息下來了。

  楊堅的眼裡,此時只怕只有即將到來的隋突大戰。為了取得這場大戰的勝利,一切都可以讓步。

  感受著附近一道道刀子般的目光,或包含羡慕,或是忌妒,或是怨恨,易風心裡突然一陣輕鬆,管他什麼魚蚌相爭漁翁得利呢。他一起不就是在期望著,能夠坐穩懷荒,然後再更進一步的向南謀求更多發展嗎?現在他在機緣巧合之下,一步到位的坐上了幽州大總管的位置,這不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嗎,那還有什麼好胡思亂想的,先高興吧,有什麼其它的事情,到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就是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5:34

第304章 李淵投效

  朱雀大街西第三街,光德坊

  已是黃昏時分,位於坊內西南隅,佔據全坊十六分之一的奢華府第大門前,尉遲恭和程咬金踩著高梯,將大門上那塊“落叢郡公燕府”的鎏金門匾給摘了下來。

  “讓一下!”

  啪的一聲,那塊名貴檀木製成的大匾被無情的摔在門前的青石板上。舊匾取下,程名振和吳文廣李文相武士彠四名旗衛已經抬著一塊由紅綢包蒙起來的新匾過來。尉遲恭和程咬金站在高梯上一左一右接過新匾將之鄭重掛上大門上首。

  “好,好,正正好,不偏不倚,就這樣。”秦瓊和來整二將站在門階前,仰著頭指揮幾員旗衛小將。

  “請大王揭匾!”王保大笑著向同樣站在大門階前的易風恭請道。易風一身暗金蟒龍袍,腰懸玉首劍,面上全是笑容。他接過了王保遞上的丈八馬槊,舉槊挑下匾上的紅綢,頓時露出匾上的兩個鎏金大字,楊府。匾揭開,從此這座本來是前幽州總管落叢郡公的京中府第,就轉眼變換主人,成為了新拜幽州大總管趙王楊林的別居。天子將靖安坊整坊之地賜給易風修建趙王府,不過暫時靖安坊還只是一片荒蕪,王府得年後才開始修,起碼得明年下半年才能入住。易風如今身為唯一一個封國王的皇孫,自然也就不便再繼續住在舅父的元府。而易風現在冊封國王,又拜為大隋第五大總管府大總管,當然也是不適合再留在宮城的東宮和太子一起居住的。

  今天燕榮被拿下,天子順便就把燕榮在京畿地區的所有府第別院以及莊園田產奴婢僕人等,統統都直接賜到易風名下。

  換上了新匾,燕府也當即成為了趙王別宅。旗衛們迅速接管了整個別宅,宅邸上下此時張燈結綵,廚下烹飪的香氣已經四處飄散。旗衛們每人得了價值十貫銅錢的十枚賞功金幣,原屬於燕府的僕婢們和皇帝新賜下的奴婢和歌女舞姬樂工們,也都得到了每人一百肉好五銖賞賜,個個滿臉喜色,最初的那點驚慌恐懼也隨之漸消,一個個奔前跑後的張羅料理。

  元府上下主僕幫著易風以及陳婤蕭素美等一起搬到新家,並送來許多恭賀遷居賀禮。

  匾剛掛好,前來賀喜的客人絡繹不絕。今日宮中朝上發生的事情,短短時間裡早已經傳遍了整個京師。新晉為趙王的皇嫡長孫楊林,今日榮寵無比,聖眷之隆無人可比,昨日剛封趙王,今日又加封為雍州牧、上柱國、司空。不僅如此,還出人意料的成為大隋新設第五大總管府幽州大總管府的大總管,統轄三十二州之地。一時間,已經成為了大隋朝中最熾手可熱的天子駕前紅人。

  易風新得的燕府,本也處於大隋權貴們聚居之地,位於皇城南朱雀大街西第三大街,在光德坊的西南隅,緊鄰著大興東西二市之一的西市利人市,這塊最頂級的黃金地段,周邊遍佈豪閥。南面緊挨著的是延康坊,坊裡住著當朝極得聖眷的尚書右僕射越國公楊素,北面則是延壽坊,坊中住著從龍元佐燕郡公盧賁。東面通義坊則是唐國公李淵府,東北太平坊是太保薛國公長孫覽府,以及楊素的族叔禮部尚書楊文紀府,開皇初擔任過尚書左僕射的趙士茂府,東南面則正是易風舅父元無竭府第。

  尉遲恭等掛好匾,開始抱著一堆竹竿放在大門左右擺起的兩個大火盆中燒,砰砰砰的竹竿爆裂聲此起彼伏。

  先前易風在殿上第一次見到的唐國公李淵第一個前來,換下了千牛備身鎧甲的李淵,沒有再帶那把千牛刀,他身著錦袍頭戴烏紗小帽,帶著一群李氏家族的族兄弟們不請自來。

  “恭賀趙王喬遷新居,叔德與兄弟特來賀喜。”李淵滿面笑容,身邊還跟著兩個俊秀的少年。

  此時的李淵還只是個尋常的皇親國戚,潛龍在淵,面對易風,臉上有一種特意的親近。

  “唐公客氣了,論輩分,我還得稱你一聲表叔呢。”面對主動前來示好的李淵,易風倒也表現的很是平淡,既沒有過份熱情,也沒有過份冷淡。眼下的李淵,僅僅只是一個執掌禦刀的帶刀侍衛而已。雖然他七歲就襲得唐國公爵位,可父母死的早,雖然後來娶了關隴軍事貴族大閥竇氏之女為妻,但眼下已經三十多歲的他,卻也僅僅是個混著閑差的勳貴而已,昔日祖父時打下的八柱國家聲家業,到他這時也已經漸漸不顯了。哪怕就是當今皇后的親外甥,可到現在都還沒能擔任實職要權,在勳貴遍地的京中,就不免顯得有些尷尬了。正因如此,易風論輩份其實還只是他表哥太子楊勇的兒子,可今天依然不請自來了。

  “不敢不敢。”易風的平淡,卻讓李淵心下很是激動。起碼,易風對他的不請自來,沒有表現出什麼冷淡了。李家自他祖父八柱國家之一的李虎去世後,這麼多年來是一年不如一年,若不是當今皇后是他姨母,而他又娶了竇氏女為妻,李家早就泯然沒落于諸豪門之間了。雖然是皇后的外甥,可其實他在幾個皇子表兄弟間並不怎麼受重視,實在是他爹娘死的早,李家在朝中早就沒什麼說話權了。李淵一直想要重振門楣,可惜一直沒有門路。現在甚至已經有些慌不擇路的感覺,也顧不得身份,巴巴的趕來,想要投到這位表侄的門下了。

  “這兩位莫非是唐國公府的小公子?”易風看著那兩個俊秀的少年,不由笑道。他心裡猜測著,難道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可他又仿佛記得李世民此時也許還沒出生才對。

  李淵笑道:“這是犬子建成,這一個則是三娘。”說到另一個稍年青些的兒子時,李淵有些不好意思。本來他只打算帶建成來,誰知三女兒也雖要一起來,最後敵不過女兒的撒嬌,只好隨著她扮成男孩子一起過來了。雖然說這個女兒在他的女兒中排行第三,但卻是最得他寵的,前面還有兩個女兒,但卻是妾侍庶出,唯三娘卻是嫡女,因此極得龐愛。

  易風一聽,當下也想起了這個打扮的跟個清秀的男孩子一樣的蘿莉身份了,那不就是後來嫁給了柴紹的平陽公主李三娘子麼。一位難得的帶兵打仗的公主,卻不想此時才這麼點大。

  “唐公有一對好兒女啊,兩個小人倒似一對金童玉女般。”說著易風沖著那兩小孩子道:“叫聲表兄,我送你們一人一匹塞上帶來的小馬駒兒。”

  李建成聽了倒有些靦腆,三娘卻似毫不怕生,竟然直接就丟下父親李淵和哥哥建成,烏黑的瞳孔裡滿是欣喜,一把跑過來抓住易風的手臂,“表兄,表兄,表兄,我叫了,你現在可不能反悔。”

  “表兄說到做到,絕不反悔,一會就讓你親自去馬廄挑去。”易風笑著捏了下小蘿莉那水嫩嫩的臉蛋。

  “哎呀,這怎麼能行呢,怎麼敢要大王之物,這孩子太無禮了。”李淵滿臉笑容的道。

  “這有什麼,我挺喜歡這孩子的。咬金,過來帶唐國公府的兩位男女小公子去馬廄,讓他們各挑一匹自己喜歡的小馬駒。”易風拍了拍眼睛裡滿是高興,但臉上卻還竭力在克制自己的建成,叫來程咬金帶他們進去了。李淵又跟易風道了謝,然後向他介紹起與自己同來的族中兄弟們,從父弟李神通等。李淵的族兄弟很多,祖父李虎就生了八個兒子,他父親其實是老三,只因老大老二死的早,才輪到李淵的父親老三襲爵。李淵也並不是家中長子,而是老四,不過老大老三死的很早,老二也比他父親先死,因此最後李淵父親死時,才七歲的老四李淵成了唯一繼承人,襲得唐國公爵位。李虎八個兒子中,老三這一支傳到李淵這裡,只剩下他一個,但是其它幾房,卻都沒少生,族叔族兄弟們一大把,再加上更遠一些的旁枝族人,李家人口還是極多的,只是如今這一支李氏,遠遠不如太師李穆這一支的李氏顯赫,甚至連李密家族的那支李氏都有所不如。李淵這一族李氏,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一個在朝中真正有地位的領軍人物。

  “唐公膝下只此二子女乎?”易風笑問,也是想打探一下李世民出世沒有。倒不是其它意思,只是不粉不黑的說,歷史上的李淵父子也是相當厲害的人物,雖然自己已經漸改變這個時代的歷史,但心裡總難免完全放下這些。

  “三娘上面還有兩個庶出的女兒,建成是嫡長子,昨日拙荊竇氏又剛為某涏下一嫡次子,後日既是小兒三朝酒,還想請趙王到時前往赴席。”李淵趁機邀請道。

  易風點頭,暗道原來李世民才剛剛出生啊,當下點頭答應下來。然後又問:“不知唐公可已經給二公子取名?”

  “已經取名,就叫世民。”李淵答道。

  “長子建功立業,次子濟世安民,唐公心懷遠大啊。”易風微微一笑,望向李淵的目光隱含深意,看來李淵也是個不甘於平凡的人。雖然眼下還只是個混日子的閑差勳貴,但看的出,他並不甘於這種日子。難怪李淵日後能建立唐朝取隋而代之,看來也並非偶爾,而是他本來心裡就是不甘平凡之人。一遇機會,自然也就乘勢而起了。不過這輩子,自己可不打算再給他這樣的機會了。

  李淵被易風點破心事,也有些局促不安,他只不過是一個吃閒飯的國公,大興城裡如他這樣的沒有一百也有數十了。一個宮中侍衛,給兒子起建成世民這樣的名字,無疑會讓人覺得他好婺遠。不過他覺得易風那目光裡倒沒多少嘲笑之意,當下也不由的順勢道:“大丈夫豈能甘於平淡,淵仰慕趙王豪邁,也一直想要建功立業,重振門楣,奈何總無機會。趙王如今深得聖眷,又新被陛下拜為幽州大總管,更擔當北伐東路元帥之重擔,淵不才,今日斗膽自薦,向趙王求取一個機會,讓淵跟隨趙王麾下效力!”

  一口氣將此行的目的說出,李淵也覺得鬆快了許多,剩下的只有等待易風的回復了。

  易風倒是微微有些驚訝,他沒有想到,李淵這麼的渴求一個機會,居然能夠這麼主動的向自己求取機會。這番話,也等於李淵想要投到自己門下了。

  只是片刻的考慮,易風就答應了下來。

  “固所願也,不敢請爾!”李淵雖然一直當著侍衛,但歷史所栽,李淵的本事還是很強的。不但能文,更能武,尤其是彈弓箭術極強,當初娶小竇姑娘,就是憑著一手精湛的箭術,箭中屏風上孔雀雙眼,在諸多勳貴求親子弟中脫潁而出,抱得美人歸。後來李淵在河東時,與盜匪激戰,曾經連射七十餘箭,箭無虛發,大破盜匪。僅從這些就可看出,李淵是個神射手。況且李淵雖是皇親,但卻並不受重用,且家道也早已經中落,自己新授任幽州大總管,正需幫手的時候。

  他倒也沒有想過李淵就真的做他小弟了,不過眼下正是用人之際,用李淵這樣極想著證明自己又有本事的人,總比用楊廣或者楊勇兩人的手下,或者用燕榮的那些舊部人馬強吧。

  李淵聽到易風答應下來,激動無比,當下抱著感激。

  “唐公不必如此,你肯來幫我,那應當是我感激你才對。明日,我就上表陛下,請求陛下調你到幽州府任職。具體擔任何職,到時還要聽陛下安排,不過總不差一個總管或一州刺史之職,最少也得是先任一上鎮鎮將!”

  聽到易風的許諾,李淵真正是高興無比。他現在雖然有唐國公的爵位在身,但大隋封爵極多,甚至有些濫殤了,一個國公的爵位,除了能有份不錯的豐厚收入外,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實權。他真正的官職是備身府擔任六品千牛備身,執掌千牛刀,但也僅僅是個品級不低的宮中侍衛罷了。而易風一開口就許諾總管、刺史這樣的要職,他豈能不高興激動。就算到時當不上總管刺史,哪怕外放當一個上鎮的鎮將,那也是極好的啊。上鎮將不但是四品武將,而且還能實打實的指揮千余兵馬。大隋最重武功,眼看大戰在即,若能外出擔任一個上鎮將,也是能得的立功機會。當下李淵連連抱拳感謝,就差跪謝了。

  易風見李淵激動成這模樣,也不由的心中好笑。誰能想到,原本歷史上將來的唐高祖,此時竟然會為了自己給他的一個鎮將的機會,就感激涕零,恨不能以死相報,以身相許呢?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5:34

第305章 天威難測

  大興宮總體上分為三個部份,中部皇宮大內,西側為服務供應部分及作坊掖庭宮,東部是太子東宮。其面積,約相當於北京故宮五倍之大。

  皇宮大內最主要的大殿是大興殿,又俗稱金鑾殿,其殿后是宮內第一條東西橫街,也是朝區和寢區的分界線。橫街北即是寢區,正中為兩儀門,門內就是寢區正殿兩儀殿,由廊廡圍成矩形宮院。

  隋立國後禮制上是遵漢魏舊制,多依周禮。宮中劃規為朝區、寢區、苑囿三大部份。而朝區又分為外朝中朝內朝,金鑾殿大興殿其實只是內朝。朝區為處理國政、舉行大典的辦公區,象徵國家政權;寢區是皇帝的住宅,代表家族皇權。朝區正南是宮城的正門承天門,這裡是元旦、冬至舉行大朝會等大典之處,相當於周代宮殿的大朝或外朝,在國家禮制上,這才是宮中禮儀中最重要的場所。在承天門外左右,建有高大的雙闕,闕外就是外朝堂。

  而大興殿,其實禮制上屬於中朝,是皇帝初一、十五日舉行朔望朝會的聽政之所,除了初一、十五,非特別原因外,其實皇帝並不是在這裡聽政的。皇帝平時真正的聽政之所,是在內朝,也就是大興殿后面兩儀門內的正殿兩儀殿。平時皇帝召見重臣,基本上都是在兩儀殿中聽政議事。兩儀殿東面是萬春殿,西面是千秋殿,這三座大殿各有殿門,由廓廡圍成巨大的宮院,三殿並列。在三殿之北是宮中第二條東西橫街,街東日化門,街西月華門,橫街以北就是後妃們居住的寢宮,臣子等就不能入內了。這部份的正殿是甘露殿,殿東神龍殿,殿西安仁殿,同樣三殿並列,以甘露殿為主,各有殿門廊廡形成獨立宮院。前後兩列,每列之殿是寢殿的核心,有圍牆封閉,其中兩儀殿和甘露殿性質上近于一般邸宅的前廳和後堂。甘露殿之北即苑囿,有亭台池沼,其北即宮城北牆,有玄武門通向宮外。

  說白了,大興殿、兩儀殿和甘露殿這三大宮殿群,其實就相當於天子楊堅的前廳、書房和臥室了。

  正旦和冬至時,楊堅在承天門雙闕外朝堂上舉行大朝會,以及特別之時在此舉行大典。而初一十五朔望之時,則是在大興殿上聽政。平時之時,則是在兩儀殿聽政。

  但如果是平時辦公處政,楊堅卻更多是在甘露殿裡批閱奏章處理政務。大殿裡書籍盈架卷帙浩繁,原本就收集了許多孤本經卷,當初漢末中國開始歷經漫長而又混亂的分裂時代,漢民族陷入長達數百年的廝殺戰亂之中,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大半毀於點火,開皇三年,楊堅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一時間民間異書,往往間出,經過十幾年的時間,朝廷擁有了三十余萬卷,七千多類的圖書。楊堅特意建築了一座觀文殿用以藏書,不過甘露殿裡的這些藏書,卻非民間獻書,這些書紙張更加精美潔白細緻,印刷也更加的精美,字跡清晰墨蹟乾淨,尤其是裝訂之法十分新穎別致卻又遠勝從前。書的種類更是繁複,佛經道藏,詩書經典,周易春秋,詩詞歌賦,傳奇話本小說等等不一而足。此時甘露殿中,擺滿兩側牆壁的紅木書架上,就全都摞滿了這些精美書籍。而這些書籍,全都是由新冊封為趙王的皇長孫楊林所進獻的。

  皇孫楊林入京後,向天子進獻二物,一是塞外漠北優良戰馬一萬匹,另一個就是這懷荒印刷的精美書籍一萬本了。雖沒有進獻給天子一兩金銀,一串五銖,但楊堅卻對這兩份禮物十分高興。

  一萬卷新書擺上甘露殿的新書架,雖然事務繁忙,可卻有許多書都有翻動閱讀過的痕跡。在碩大的禦案上一角,還擺著一本翻開的三國演義,顯示著主人最近正閱讀這本作者署名易風的奇特小說。在碩大幾案之後的正面牆上,懸著一塊黑板泥金的大匾,上書宵衣旰食四個大字,這是天子當初遷都入大興後親筆所書,一直懸掛在這裡,時時警示著天子自己勤政。而他也確實如此般做到了,每天天還黑著沒有亮就開始穿衣起床理政,每天一忙碌起來,往往都不能按時吃飯。

  按規矩,甘露殿其實是皇帝的寢宮,外臣都不得擅入,就是後宮妃嬪們,無旨也是不能擅入的。不過楊堅有時忙起來了,也顧不得那些,經常召三省六部五台九寺十二衛府的重臣要員們應召入宮前來,在這裡直接垂詢軍政大事。有時忙碌上頭,甚至也沒時間去後宮嬪妃們的寢宮,就直接叫陳、蔡二妃前來應侍。而獨孤皇后宮中地位超然,卻是不用遵守這些制度,居住於立政殿的獨孤皇后,有事情找皇帝時,往往都是直接過來。

  雖是臘月時節,但殿中燒了銅盆炭火,甚至宮殿營造之時牆壁裡還留有專門的煙道,外面生起火來,煙往牆壁走,雖寒冬臘月,宮殿內也溫暖如春。

  今日雖非朔望大朝之日,但今天拜封了北伐突厥的元帥和各路行軍總管,另外還正式拜長孫楊林為趙王、上柱國、司空、雍州牧和幽州大總管,因此,今天的朝會是中朝的大興殿上開的。這個時候廷議已畢,楊堅直接回到了甘露殿中,剛一坐定,內侍省內侍王海就馬上召禦膳房準備點心。隨時侯命的禦膳房動作很快,很快就擺上一桌的茶點,琳琅滿目不下十幾樣。若是早個十年,這樣的茶點肯定會被楊堅斥為奢侈,但是這幾年,楊堅年紀越來越大,對於生活,雖不至於處處求奢侈,但也不再一味堅持儉樸了。折騰了大半天的楊堅,早已饑腸轆轆。小宦官添一碗加了蜜棗枸杞的八寶粥捧上,楊堅接過就喝,三五下將一碗粥喝完。剛入下碗,卻一眼瞥見桌上還擺著一個晶瑩如玉剔透的白瓷瓶,透過薄如蛋殼晶瑩剔亮的瓶壁,能清楚的看見那瓶中裝著的是紫色的液體。

  “這是什麼?”楊堅問。

  小宦官如實回道,“回稟至尊,這是皇后差人送至禦膳房的紫酒,說是讓傳膳時進給至尊。”

  “紫酒?”楊堅有此疑惑的問道,朝廷禁私釀兩年,但並不是真的就禁絕飲酒,只是為了節省糧食而已,實際上朝廷還是有專門經營釀酒的官釀酒坊。不過宮中有來自各地的貢酒以及宮中禦釀,但是這種紫色的酒還真是沒見過,更何況居然還是皇后弄來的。

  小宦官只是辦事的,哪裡知道的那麼多,一時怔在那裡,不知如何回答,頭上馬上冒出汗來。還是王海見狀連忙上前,打開了木賽,頓時一股醇香彌漫開來,這下連楊廣都不由的有些迷醉這股香醇之中,揮手示意王海倒酒。王海拿過一隻夜光杯,為楊堅倒了一杯美酒,不過倒完後,卻又特別把酒杯端起來搖晃了一會,才捧到楊堅面前。見楊堅面有疑問,忙道:“皇后送來這紫酒,乃是選用最上等的桑椹果,採用最新的釀酒技術釀制,這種酒已經非普通糧食釀酒,雖用桑果而又米麥,但聽宮中御醫們研究卻發現,這種紫酒不但味道更醇厚,芳香迷人,而且口感極佳,最為珍貴的是這種酒還有養生保健之功能,實為良藥。具有滋陰補腎名目,養血補血駐顏,烏髮生髮防脫髮,以及治療關節疼痛、治便秘、胃病、排毒等諸多功效。這種酒十分寶貴,飲用之前也還需要一道特別手序,那就是得先醒酒。醒過酒後,再飲,味道更佳。”王海如同一個優秀的推銷員一樣,抓住機會向楊堅推銷起來。

  聽王海說的這麼神奇,而且這酒是皇后送來,又經過御醫推薦,楊堅也不由的大感興趣。他端起舉杯,舉杯觀望許久,見這酒液紫色,香氣四溢,光看外表和聞其氣味,已經確實相當不錯。當下先放到鼻子前聞了幾下,深吸一口氣,細細品味,然後放到唇邊,輕抿了一小口。

  酒一入喉,他就立即發現這酒也普通酒的不同之處了,首先就是比原來的酒要有勁的多。但這酒有勁,卻又並不是沖也不嗆,吞下去後,再細細品味,馬上就能感覺隨著酒勁升騰的還有純正的口感,以及清亮的色澤,伴隨著那四溢香氣的是濃香味醇,綿軟乾爽。楊堅雖不是馬上打天下的皇帝,但楊家也是關隴軍事貴族起身,加上關隴地區崇尚武風,性格也相當豪邁,因此這種略帶著些衝勁的紫酒,卻讓楊堅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好酒!再來一杯!”楊堅品著品著一杯酒已經見底,當下面上帶著泛起的紅光,大聲叫好,又讓王海滿上。

  王海給楊堅又倒了一杯,“聖人吩咐過,紫酒雖好,可千萬不要貪杯,一次當飲三杯為最,再多就不免過了,過則不及。”孤獨皇后與天子楊堅在宮中被並稱二聖,皇后說的話,有時候在宮裡甚至比皇帝還管用。

  “這酒真的是桑果釀造,不用糧食?”楊堅放慢速度,慢慢品味,皇后交待了只能喝三杯,他也就打算只飲三杯。不過他馬上想到了一個問題,酒是一種相當不錯的商品,可酒卻偏偏又耗用糧食,如今大隋與突厥將展開大戰,對糧食的需求更大,這個時候他可不能因酒而浪費寶貴的糧食。

  “這酒是趙王進貢宮中,趙王除了進貢紫酒,此外還有各種珍釀,據趙王所說,這些酒絕大部份都是採用各種水果為主料釀造,僅僅是添加了少量高粱摻入配製。”

  楊堅聽到酒是楊林進貢的,當下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楊林在釀酒,而且釀造的規模還很大,這事情其實楊堅是知道的。特別是因楊諒因懷荒的酒坊而與楊林關係不睦後,他更是派人深入調查此事,對懷荒的釀造販酒之事,也瞭解的越發的深入起來。他知道,懷荒的酒坊其實是私酒坊,而懷荒這個走私違禁的酒坊產能相當的大,據報每天能產酒十萬斤以上。而且懷荒的酒品質極佳,十分深受歡迎,每天都有無數的商人跑到懷荒去買酒。甚至出現有價無市,供不應求的現象,甚至連他們的訂貨單都已經炒的火熱,成為商人們爭相交易的一種“商品”了。楊諒正是因為如此,才想要謀奪楊林的這份產業,但卻被自己的長孫毫不給情面的拒絕了。原本他還有些震怒,楊諒巧取豪奪,甚至奪到自己人身上了十分可惡,可楊林身為皇長孫,居然不顧法令,私釀販酒,而且又是在眼下朝廷與北方大戰之前,這時耗費大量糧食去釀酒販賣,更是種沒有大局觀的做法。但是經過深入調查後,卻又發現,楊林釀酒,卻並不怎麼耗費糧食,這是一個十分讓人難以相信的結果,可事實卻就是如此,據說楊林有種特別的配方,是用水果釀造,而且還可以直接用水勾兌,可只用極少量的給畜牲吃的高粱,加以水果,再用勾兌之術,就能釀出源源不斷海量的極受歡迎的美酒。雖然他想不明白楊林是如何變出的這個戲法,但既然楊林釀酒沒有浪費糧食,那楊堅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楊林是皇長孫,在懷荒鎮守,朝廷又沒拔過軍餉糧草,他自己也需要錢糧來源的。若是一般臣子,楊堅已經可以據此降罪了,但既然是皇孫,這就是件不傷大雅的小事情而已。

  此時親口品償到懷荒不用糧食生產出來的神奇美酒,楊堅也確實十分驚訝。

  “這個須彌,這是不務正業。堂堂皇家嫡長孫,居然去釀酒販賣。現在起,他就是一品趙國王,又是幽州大總管,這次又授任北伐突厥的東路大總管,朕對他還寄予重望呢,希望他以後能多做點正經事,也多為朕分擔點擔子。”說話間,楊堅的眉頭也不由的挑了起來,到了此時,他心頭其實也還拿不定,自己這次將楊林如此高高捧起,授予重任,要借助這位皇嫡長孫來平息眼下朝中太子和晉王二黨越來越急迫激烈的矛盾之舉,是否是步好棋妙著。但願能夠奏效,與突厥大戰在即,這將是場關乎大隋國運命脈的大戰,他必須舉國用心,團結對外,絕不能在此時內亂黨爭。東征失敗之後,他想了許久許多,最後認為,東征失敗,有一個很重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諸皇子之間的矛盾,正是因為太子、晉王、漢王三皇子之間的爭奪,大大影響了這一戰的結果,導致了東征大敗。輸了東征之戰,大隋還只是元氣小傷,大隋還承受的住。可是對突厥之戰,大隋卻只能勝不能敗,也敗不起。

  這個時候,不管如何,他要做的都是得把朝內爭鬥壓下去,先把這一戰打好再說。可他也知道,太子無能,雖有高熲等相助,但太子党和晉王黨的鬥爭形勢越見清晰,很明顯,晉王一黨已經全面壓制了太子一党,若是他再不干涉,只怕到時形勢就會失控,朝中必要大變了。為了避免在這個關鍵時候朝中發生動亂,楊堅也只能暫時把原本心裡換儲的心思打住。

  甚至為了壓制晉王一黨,他還不得不把太子嫡長孫,皇嫡長孫楊林在這個時候極為高調的捧起。封趙王、拜上柱國,晉司空,授雍州牧,乃至加封幽州大總管,其實都只是為了借楊林來加強太子党的實力,用以暫時壓制晉王系,來增強朝內的平衡。

  這一步棋走的大膽,畢竟楊林回朝不到半月,歸宗也不到半年,這樣的一位皇嫡孫,其實籌碼並不重,可這個時候,楊堅也確實沒有什麼更好的籌碼了。本來廢儲換嫡也是他心裡的想法,可誰又知道最後關鍵時候,突厥人卻又趕來插上一腳,尤其是在經歷了東征高句麗大敗後,楊堅不得不小心謹慎起來。這個時候,換儲之事不得不暫停,反過來又得打壓晉王。本來楊堅是想要用漢王楊諒來打壓下晉王,平衡下勢力。可漢王楊諒這個小兒子,卻是讓楊堅大大失望了。

  甚至這一次,他其實並不想讓楊廣掛帥的,他更想用太子掛帥,用高熲統軍,然後讓漢王和蜀王、晉王三位皇子各擔任一路大軍名義上的統帥,可最終,太子漢王一個不如一個,關鍵的時候全都慫了。弄的他最終不得不讓楊廣來擔任這次大軍統帥。漢王的不堪大用,使得楊堅不得不轉而把楊林推到台前來,借用楊林皇嫡長孫和東宮嫡長子的這個名頭,來和晉王對抗。甚至最終,為了加強楊林這個籌碼的份量,他不但封了楊林為國王,還封了司空、上柱國、雍州牧這些銜頭,甚至最後把楊諒的並州大總管太行以東北部的十一州之地,加上新規劃出來的三蕃羈糜二十一州,給單獨組建了一個幽州大總管。

  一切能做的他都已經做了,剩下的就看楊林的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5:34

第306章 攪屎棍

  東宮,坐落于宮城大內之東。這兩天,東宮內外雖然張燈結綵,一派喜慶的模樣,可實際上東宮上下的氣氛卻並不相符。東宮裡上下屬官宮人侍女們都感受到一股沉重的壓抑,幾天來大家說話都不敢大聲,更不敢隨意的接頭交耳,就是端茶倒水也格外的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出點差錯,被臉色陰沉的太子和同樣心情不佳的幾位女主們怪罪懲罰。昨天就有一個年青的宮人,只因為給太子和雲昭訓上茶之時,一不留神撞到了直闖出來的長寧王,把兩杯滾燙的茶水全灑到了長寧王的身上,結果長寧王大怒,直接一腳將那宮人踹翻在地,狠踢一頓,把那宮人打的頭破血流。長寧王發洩完揚長而去,可長寧王母雲昭訓卻並沒有放過那個侍候了他們一年多的宮人,隔了一晚上,今天一早那宮人被幾名火者從馬房拖出來,昨天還好端端一個年青女子,今天卻已經沒了人樣,扔回住處,還沒有撐到太陽出來,那個可憐的姑娘就已經沒了氣息,這會,聽怕是早已經被拉出了宮外,扔到了哪個亂葬崗去了。

  東宮一些做事沒幾年的都不明白太子和幾位女主還有郡王們為何生氣,但一些東宮的老人們,相互見面時眼睛裡卻都透露著一股無可奈何和諱莫如深。他們很清楚如今宮裡的氣氛為何如此沉重,幾位主子為何這般心情惡劣。就和外面懸掛的彩燈一樣,都只是因為新近認祖歸宗的趙王楊林。表面上,趙王回歸,做為趙王之父的太子理當高興,可實際上,大家卻都掖著明白裝糊塗,有些事情沒敢說出口罷了。楊林是太子和故太子妃元氏嫡子,也是太子唯一嫡子,皇帝的嫡長孫,可這位東宮嫡長,卻在兩歲之時就在隨元太子妃回家省親路上突遇車禍夭折,後來太子妃又在七年前突然暴斃而亡。本來對於楊林之死,當年就有許多人有過懷疑,以為其中有蹊蹺。後來元妃暴斃,更是成為一樁宮裡內外人所共知的公案,元妃是被雲昭訓下藥毒殺的,甚至據說太子也是知情甚至參與其中的。

  如今時隔多年,當年本該早死的東宮嫡子回來了,當然就有人不高興甚至不安恐懼了。當然,比起那隱藏在當年東宮嫡子車禍以及元太子妃暴斃這兩樁秘案之後的,是東宮的幾位太子妾以及諸位庶出郡王們的怨恨。楊林“夭折”之後,東宮再無嫡子,太子妃暴斃之後,東宮也再無嫡妻,如此一來,東宮諸妾卻都暗含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扶為正室,諸郡王們也都在指望著能夠子以母貴立為嫡子,甚至成為繼承人。而如今易風的重新出現,卻讓諸郡王們都成了再沒指望的庶子。

  尤其是對於原來已經成為庶長子的楊儼之母雲昭訓來說,這個打擊是更大的。

  太子的書房裡滿是碎裂的瓷片,這已經不知道是這些天來太子摔碎的第幾件器物了。宮人們都躲的遠遠的,哪怕聽到書房裡瓷器的摔碎聲,沒有聽到太子的傳喚也沒有人敢輕易進去。

  一連摔碎了十幾件瓷器的楊勇,有些喘不過氣來的坐在一邊的胡床上,連摔十幾件器物,終於讓他心頭的煩悶之感稍去。坐在胡床上,楊勇的眼神有些無神。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那個孽種還一直活著,而且居然在某一天,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他的面前。這份感覺,隨著這個孽子被冊封為趙王,授雍州牧晉上柱國加司空拜幽州大總管,而終於再也抵制不住的噴薄而出。一時間,惱怒煩躁沮喪等百般滋味湧上心頭,卻又無可奈何。他甚至得在人前時裝出一副高興無比的笑容來,去宮裡與天子皇后一起感歎高興,去讓宮人一起張燈結綵,還要拿出大筆的金銀綢緞來賞賜宮裡人,讓別人都以為他此時十分高興。

  他本來想著就當是做戲,暫時忍一忍罷了,就如高熲所說的,今日暫時忍讓退避,等他日自己即位掌權之後,再百倍討還。

  可有時這口氣他實在是忍不了。

  楊林到大興已經兩日,先前他一直在等著這個“嫡長子”進宮來拜見他。可一等兩天,楊林根本就不曾上門來,他忍了。然後今天楊林在朝堂上風光得意無比,高熲散朝後更是趁機和他說,如今的楊林不比往日,東宮正需要借助這個得意的傢伙來加固東宮之位。為此,回來後,楊勇忍氣吞聲,親自派了姬威前去請楊林入宮。可他都已經把臉拉到這地步了,可姬威回來卻說,趙王說沒空來。鳥個沒空,老子雖說不是他親爹,可老子好歹也是太子,一國儲君,親自派人去請他來,他居然說沒空來。

  高潁並不知道楊林是元氏和阿麼野合雜種,還只以為自己與他失散多年,因此有些隔閡,因此一直以來,高熲都極力的勸說自己,要與楊林搞好關係,要借助失而復得的嫡子,在天子面前扳回一些劣勢。尤其是如今楊林在天子面前無比受寵後,高潁柳述賀若弼等人更是不停的勸說自己,讓自己主動修復與楊林的關係。可他們並不知道,楊林不是自己的兒子。可這事情,他又怎麼可能說的出口。東宮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很少,他相信東宮以外,楊廣肯定也不會把這件事情告訴很多人。尤其是如今,楊林入京,在天子面前以嫡長孫的身份極是得寵,他就更說不出口了。一來,楊林重歸,確實對他的地位穩固有很大的幫助。二來,楊林的真正身世是一件驚天的醜聞,他根本不敢說出來,一旦說出來,不但楊廣會死的很難看,他也一樣會死的很難看。可高熲他們,卻一心以為如今他們關係不睦,只是因為元妃暴斃之事。

  楊勇一想到楊林打著他嫡子的名頭,如今混的這般得意,他就不由恨的牙癢癢。當初他與元氏婚後,很快就發現了妻子竟然早已珠胎暗結,幾經暗中觀察打探後,終於發現那個孩子竟然不是自己的。這口氣他如何能咽的下去,後來終於在孩子兩歲時狠下決心,將之除掉。孽子除掉後,楊勇從此和元氏同床異夢,甚至此後連床都不再同了。他想休元氏可又休不掉,最終在外尋得不少美人。

  元氏之後,楊勇陸續收攏四美妾,一個是高熲族妹,納入東宮後做了僅次於元氏的良娣,高良娣輕盈嬌小,最是柔弱無骨。另一個王良媛,則柳腰嫋娜。第三個成姬,雙瞳點水,一雙美足。第四個雲昭訓,出身最是卑賤,可卻最是漂亮,如天化仙人,豔冠三美。除此外,還有許多承衣、刀人等低級的承奉宮女,卻是不計其數。

  宮中諸美,唯此四女最是得寵。十個親生兒子,有八個是這四美人所生。雲氏生長寧王楊儼,平原王楊裕、安城王楊筠。高良娣則生安平王楊嶷、襄城王楊恪。王良媛生高陽王楊該、建安王楊韶、成姬生潁川王楊煚。剩下兩個還小的則是酒後臨幸宮人所生。

  當初楊勇一直想要休掉元氏,可惜此事卻始終得不到天子和皇后的同意,惹的楊勇曾經對楊堅說要殺掉元孝矩全家,但最終也得不到天子夫婦同意。他無比寵倖四美,可幾人卻都不為皇后所喜,尤其是雲氏,為他生下長子,後來又生二子,可最終卻一直只是個最低級的七品昭訓。雲氏一此心情不滿,她覺得自己生了東宮長子,母憑子貴,怎麼也不應當僅僅是個昭訓而已。真初她一心認定是元氏擋了她的路,認為只要元氏死了,她就有了出頭之路。為此她千方百計終於說動楊勇,合謀毒死了元氏。可是此事做的不夠機密,最終為皇后得知。雖然最終皇后沒有處置此事,但元氏死後,楊勇不但沒能把自己四美中的一人扶為正室,甚至想要再續娶一個正妻都沒了機會。京中上下,誰都知道太子毒殺了正妻元氏,誰還肯把女兒嫁給他。而一般的官宦人家或許是願意女兒嫁入東宮做太子妃,可楊勇自己卻又不樂意。結果,太子妃元氏死了七年了,太子卻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正室嫡妻,也導致他一直沒有嫡子。

  轉眼這麼多年過去了,元氏子居然重新回來了。而且還一下子爬到他那些親生兒子的頭上,做著他的嫡子。雖然高熲等人一直跟他說權宜之計,權宜之計,可這口氣實在是難忍。

  野種倒是成了國王,成了大總管,自己的親生兒子,卻還僅僅是個沒半點實職實權的閒散郡王而已。這兩天四美接二連三的來找楊勇鬧騰,都糾纏著楊林封了國王做了大總管,要他為她們的兒子也謀封國王,謀個實職美差。可她們哪知道,那個該死的趙王,根本不是他的兒子。若是她們知道這個秘密,只怕這事再也瞞不住了。

  正胡思亂想著,高良娣帶著女兒靜徽走了進來。

  看到這母女倆,楊勇的腦袋又不由的頭痛起來。靜徽是他的二女兒,長女大寧公主已經家了高熲第三子高表仁,靜徽封豐寧公主,今年也已經十六歲,年初的時候與韋孝寬嫡世子韋揔少子韋圓照。韋家在大隋是頂級門閥,女兒嫁入韋家主支嫡系,自然是項不錯的聯姻,如同把大女兒嫁給高熲三子一樣,那樁聯姻為他帶來了最大的助力尚書左僕射高熲。二女兒嫁入韋家,也有希望把朝中勢力極強的韋家拉入東宮一系。本來這樁聯姻是極好的事情,可是,此時風俗,娶妻納妾,娶正妻是很賺錢的,送的娉禮是肯定比不上女方的陪嫁的。越是高門大族,女方的陪嫁也就越多,這也是跟正妻在夫家的地位十分相關的。按此時法律習俗,妻子的陪嫁雖然帶到夫家,但這份產業卻並不併入夫家產業中,而是單獨列在妻子的名下。如果將來男女合離或者休妻或喪夫再嫁,那麼女方可以帶著這份陪嫁再離開回到娘家或者改嫁,夫家是不能阻攔的。而如果女子死亡,那這份陪嫁也不是能由丈夫隨便繼承的。有女兒的,這份陪嫁最終會成為兒女的嫁妝,而如果沒有女兒的,這份陪嫁財產,甚至可以由女子的娘家兄弟過來拿走全部,或者和女子丈夫一起繼承。

  女方家族條件越好,那麼往往陪嫁越多,錢糧綢緞甚至田產莊園商鋪乃至奴僕侍女牲口等等。到此時,這種陪嫁習俗甚至跟後來印度嫁女一樣。你如果陪嫁的少,那麼在夫家就沒地位。只有做妾,是不用這樣給陪嫁,甚至女兒給人做妾,娘家還能收到不菲的財物,因此納妾也叫買妾,妾在夫家,和正妻的地位是天差地別,妻是家庭成員,而妾很多時候甚至僅僅是家庭的財產而已。

  楊勇雖然身為太子,可太子嫁女,一樣不能免俗。尤其聯姻的又是韋氏,韋揔還是韋孝寬的世子,是世家的嫡系,而楊廣給次子楊暕聯姻的韋沖,卻是韋家的分支。楊勇想借這次聯姻把韋氏家族拉攏過來,自然得準備份豐厚的嫁妝,而且還得是不一般豐厚的超級豪華嫁妝。

  楊勇給女兒預備的嫁妝不少,是依照當初嫁入高家的大寧公主的嫁妝籌備的。但是這個嫁妝到了豐寧公主母親的面前,卻被打回來了。按高良娣的話說,雖然她是出身于高家,而且她族兄高熲還是當朝宰相,可渤海高家雖是河北名門,但比起京兆杜棱韋氏來比,家世卻是遠有不如。因此,女兒嫁入韋氏,那嫁妝必須得準備的越豐厚越好,要不然,女兒嫁進韋家以後,肯定會抬不起頭來。

  楊勇敵不過高良娣母女的糾纏,只得退步,但是他一加再加,結果卻依然不能讓高氏母女倆滿意。

  可楊勇也有些無奈,雖然他是太子,可有時他還不如幾個弟弟們有錢。其它幾位皇子全都是坐鎮一方,麾下統領著幾十個州的地界,那還能差錢?再加上諸王都是有食邑和永業田的,國王的食邑都是萬戶,永業田也是萬畝起,加上他們兼任的那些各種高職榮銜,各項收入以及那些賞賜還有下面的孝敬,那些兄弟們雖然不說錢多到花不完,但起碼在嫁女兒的時候是絕不會差錢的。可太子卻不同,太子是沒有食邑也沒有永業田的,太子的花費都是由太府少府拔付,看起來好像比其它國王們更舒適,但從內庫裡拔出來的錢,可都是有數的。而且太子也不可能去兼任三公啊州牧大將軍等,又少了許多收入。久居京師,連孝敬這些都遠不如在外的國王們。要不是還有些依附的官員和家族向他提供部份錢糧,就天子給他的那點用度,連平時宮裡的花費都不夠。更別說在外拉攏人馬,招募死士這些了。

  “靜徽的陪嫁已經不少了,都是當初靜雅嫁妝的數倍之多了。”楊勇有些無奈的道。嫁個女兒,就差不多折騰掉了他手上大半的錢。他手上不是已經沒錢了,可是再多拿出來做嫁妝,他手上要用錢的時候就真的緊張了。

  高良娣可不管這些,就這麼一個女兒豈能隨便嫁出去了,若沒有個體面的陪嫁,那以後女兒過去了哪有臉面。“殿下,臣妾可就這一個女兒,殿下可不能委屈了她。你看先前公平公主將女兒嫁給太師府李敏,那嫁妝多麼豐厚,光是陪嫁的莊園就不下數十個,僅京畿的良田就有上萬畝。公主甚至還特意向父皇為其女婿求得一個柱國之位。”

  高良娣說的樂平公主是楊勇的姐姐,曾經當過北周皇后、皇太后的楊麗華。隋立國後,她從北周太后改為隋朝樂平公主。後來其女擇中太師李穆侄孫李敏,為這個當時還是白丁的女婿直接向隋帝求了一個二品的柱國之官。

  楊勇無奈的笑笑,姐姐樂平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公主,當年那是北周的皇后、皇太后。可以說楊家能有天下,和姐姐楊麗華與宇文家的這樁聯姻至為重要。後來天子就是以皇太后父親的身份得以掌握北周朝政,甚至最後進一步篡位成功建立大隋的。正因此,楊堅後來總覺得對女兒有些內疚,因此對這個女兒可謂是極為寵倖,有求必用,對公主為新女婿求柱國之位這要的要求,也都答應了下來。甚至,公主女兒出嫁的那些豐厚無比的陪嫁,其實都是皇帝出的。

  他楊勇雖是太子,可沒有樂平公主那般受寵,一個女兒出嫁,不可能有那般的待遇。別說給女婿一個柱國之職,就算是讓天子拿出一萬畝地來做女兒豐寧公主的陪嫁,都不可能。

  “殿下是太子,一國儲君,嫁女兒豈能寒酸!”高良娣對於楊勇的話十分不滿。

  “可是宮中情況,你也是知道的,一切開支都是由太府拔付,那是有數的。”

  高良娣這時低聲道:“我知道東宮的開銷用度,也知道帳上沒多少錢。可趙王有錢啊,他是殿下嫡子,如今歸來,是陛下跟前第一紅人,臣妾聽說,這位趙王在懷荒可是流金淌銀般的進錢,甚至有傳言說楊林的錢財早超過千萬貫了。他是靜徽的長兄,又這麼有錢,如今做妹妹的要出嫁了,你不得幫忙出些陪嫁之物。”

  楊勇張了張嘴,沒說話。他請楊林來見他,楊林都直接回句沒空就罷了。若是他讓楊林掏錢給靜徽陪嫁,他豈會答應?可張了嘴,他又不知道要如何說,難道跟高良娣和女兒說,那楊林其實是死去元氏和兄弟楊廣的孽種?難道說,他其實根本管不了楊林?這話讓他怎麼說,他根本說不出口。

  那邊高良娣卻以為楊勇已經認同這個主意呢,當下高興的道:“臣妾聽說這楊林最近在京中搞了一家什麼銀行,據說很賺錢的買賣,日進鬥金呢。臣妾看,乾脆就讓楊林把這個什麼楊林孝敬上來好了,咱們到時拿出一半來給靜徽做嫁妝,剩下一半還可以留下來經營,供東宮開支呢。”

  “這事容孤再想想!”楊勇有些頭痛的道,既然那個銀行是楊林手中能是進鬥金的地方,那更不好拿了。

  “還想什麼啊,臣妾已經想好了,就讓我那侄女,靜雅的夫婿表仁去替我們處理好了。等表仁把事情辦好了,到時我們拿出錢莊一成的份額來給他就好了,也算是補償下靜雅了。”高良娣啪啪啪的一通說道。

  “這事你已經安排好了?”楊勇驚訝的問道。

  高良娣並沒有注意到楊勇臉上那驚訝之色下,還有一份頭痛甚至不安的感情隱含其中。

  她有些得意的向楊勇道:“今天靜雅不是和表仁一起來過嘛,臣妾就把這事情跟表仁一說,表仁也覺得是個不錯的主意。他說楊林那銀行生意極好的,每天日進鬥金。他已經應承下來,願意替我們出面去找楊林把這銀行要過來了。”

  楊勇直囁牙花子,感覺牙疼。

  “殿下不用擔心,表仁是我侄兒,這點小事交給他,肯定會盡心去辦的了。”

  “不是這個……”

  “殿下你難道捨不得那一成份子?哎呀,表仁雖說是我侄兒,可也是殿下的大女婿嘛。事情交給他辦,也總要讓馬兒吃些草的了。再說了,分一成份子給他,那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再說了,表仁出面去辦,總更方便些的了。”高良娣打著精細算盤。

  楊勇本來想要叫她去阻擊此事,但此時一想,高表仁是他女婿沒錯,可也還是高熲的兒子。就讓他去試一試也好,屎不挑不臭,就讓高表仁去挑楊林這陀臭狗屎。不管怎麼說,他也不能就這樣看著楊林趾高氣昂洋洋得意不可一世的樣子。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5:34

第307章 高處不勝寒

  趙王別宅門前,京中權貴顯宦甚至勳戚臣賈各豪門大家,都派了家中管事帶著大車整箱的禮物趕來錦上添花,張仲堅這個揚州首富家的公子此時卻充當著易風的臨時管家,帶著蕭銑和武士彠兩個,在府門前的擺下長桌,不停的揮筆記錄點收各家送來的禮物。

  不過今天各家來的都只是家中管事,有些家族派來了家中的兄弟或者公子等,但卻並沒有家主親自前來。畢竟如封王拜總管加司空這樣的盛事,按習慣,新封的趙王是必定要舉行酒宴,邀請京中有頭有臉的各方人物前來參加的,甚至連天子到時都極有可能前來,因此大家都在等著趙王送來的請帖,準備幾日後上門捧場,今日送禮,不過是打個招呼罷了。

  不過唐國公李淵卻沒顧忌這些,直接親自就上門來祝賀,而且帶了一雙嫡子女以及諸多從兄弟們前來。雖然抱大腿的形跡未免過於明顯了一些,但是李淵清閒的怕了,為了能夠靠上個足夠的靠山,也顧不得表現難看了。就藉口是趙王的鄰居,急急的就上門了。來的時候,李淵其實心裡也還是有些猶豫的,但奈何已經三十餘歲,卻一直只能在宮中任著侍衛這樣的閒職,他也是坐不住了。眼看趙王如此得寵,而且偏偏趙王原本只是流落綠林草莽之間,如今驟然得勢,可身邊卻最是缺少幫手助力,尤其是如他這般熟悉京師朝中門道,而且又還是皇親的勳貴。來的時候忐忑,不過離開的時候李淵卻是高興萬分,久難平息的。趙王比想像中的更平易近人,對他的主動相投也更加熱切,他才一開口,趙王就已經應允,甚至主動提出要向皇帝舉薦他出任幽州大總管府下的州總管或者刺史這樣的重職,甚至保證說,最不濟也一定能保舉他擔任一個上鎮將的統兵官。

  熱鬧了半天,等李淵以及各家前來送禮的人告辭離開後,時間也已經到了晚上。

  府裡收下的禮物堆滿了半個前院,除了那些金銀玉石絲綢銅錢等物外,此外還有各家送來的美貌溫馴的新羅婢、黝黑健壯的昆侖奴、金髮碧眼的胡姬、矮小聽話的東瀛奴等奴僕侍女歌姬舞女樂工以及一些各行的工匠們。可以說,讓易風都大開眼界,在大興的權貴官宦們眼中,不但金銀是送人的禮物,就是活生生的人,也同樣是禮物,而且還是一份不錯的禮物。

  如今的易風對於金銀錢財還真不怎麼在意,論起身家來,他不敢說自己就是大隋最有錢的人,但也絕對是大隋最有錢的那批人之一了。什麼百八十萬貫錢,他真不放在眼中。但對於那些各家送來的外族奴僕婢女、各行工匠等倒卻還比較在意,或者說滿意。新羅婢和昆侖奴、東瀛奴、胡姬這些都算的上這個時代裡做出品牌的人口買賣了,早做出了規模,做出了名聲,極得中原豪門們的喜歡。新羅來的婢女們往往是被中原的商賈聯合新羅的豪強甚至是盜匪,購買乃至擄掠年輕的新羅女孩,運到中原,再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培訓之後,把這些原本朝鮮半島上的女孩們,訓練成一群溫馴聽話的婢女,她們一般長相不錯,性格溫馴,而且最是吃苦耐勞及忍讓,還能懂的漢話甚至會些簡單的書寫計算,以至成為婢女界中的佼佼者,深得中原有錢人的喜歡。而昆侖奴們卻一個個黑皮肢卷頭髮,這些長的跟黑炭一樣的昆侖奴其實並非是非洲人,而是對東南亞土著的統稱。這些昆侖奴同樣是群可憐的奴隸貿易中的受害者。他們多數是被買賣擄掠而運到中原,經過訓練之後,這些黑人成為聽話又肯幹的僕役。在京師,京中若是沒有幾個新羅婢、昆侖奴,你在別家面前都抬不起頭,不好意思自稱大族高門。西域來的胡姬,則是近幾年來剛興起的一個品牌,大隋統一中原,甚至幾次大敗突厥,成為整個東方最強大的勢力之後,中原與西域之間的通道也開始漸打開,許多西域的商人開始往返中原西域間,甚至更遙遠的波斯和東羅馬的商人,也開始前來中原,這些商人們從中原採購絲綢瓷器運往西域,從西域也帶來香料香水以及西域的女奴前來,那些金髮碧眼豐乳肥臀的西域歌姬,熱情奔放,很快成為那些在中原開店的西域胡人們的活招牌,後來漸漸的,西域的胡姬也就跟新羅婢昆侖奴一樣的有名,許多有權有勢的高門,也開始重金買入胡姬入家中為婢,成為一件漲面子的事情。在西域胡姬之後,近年那些人口販子們又從東海的大島上擄來許多島夷,把這些矮小卻又聽話的東瀛人,訓練經營成了一個新的奴隸品牌東瀛奴。

  “新羅婢、昆侖奴、西域胡姬、東瀛倭奴,哇,這可是今天收到的最值錢的禮物了,各家送來的這些僕婢加起來不下足有三百餘,大手筆啊。”張仲堅望著那站了一院的名牌奴隸們,不由的咋舌道。張家做為揚州首富,又靠近東海沿岸,長江出海口,他們家也經營海貿,這海貿實際上也包括著此時合法的奴隸貿易。張家經營的奴隸貿易,自然也就包含新羅婢、東瀛倭奴,甚至可以說,他們家甚至是這兩項買賣中的主力。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張仲堅可是知道這些外族的奴僕可是相當搶手的,甚至一個優良的新羅婢,甚至能當的上五個從北方邊塞上弄過來的突厥壯丁。易風今天收到的這些奴僕,除了那些各有手藝的各行工匠奴僕外,其餘的不下三百的奴僕,竟然全都是如今最搶手的那四族僕婢。

  “這些都是各家送來的,連幾位國王府裡也有一份。”王保說出自己的擔憂,這些人送錢來還送人來,錢好收,可這人卻不好收吧,誰能肯定這些奴僕裡沒有各家的眼線呢?

  “大鬍子這個就有些過於擔憂了,這些外族的僕婢之所以如此受追捧,就是因為他們最是溫馴聽話,不管前主人是誰,只要一轉手,認了新主人之後,那他們就絕不可能背叛主人。”張仲堅對於他家經營的業務還是十分自信的,易風看他那樣子,倒是信了幾分。雖然不知道這些奴隸販子是怎麼做到的,但他相信,這並不是不可能。

  徐德言則並不在意那些奴僕,他無所謂的道:“反正我們也不會久在京師,如今殿下已經受封趙王,又拜了幽州大總管、北伐東路統帥,年後肯定就得返回幽州。這些奴僕到時就留在京中好了,再說了,就算沒有這些奴僕,各家想要刺探我們在京的情況,也並非難事。”頓了頓,徐德言充滿擔憂的道,“我現在還有些想不明白的是,這次我們入京後太順利了,甚至順利的讓人難以相信。我們在懷荒做的那些,天子和朝廷真要追究,我們也是很難說的清楚的,甚至我們來時,本來已經打定主意,不得已時,要拿出大半的懷荒收益來交給朝廷的。可是現在,天子和朝廷對於我們在懷荒的事情沒有半點干預追究之意,甚至又是破格封王,又是拜大總管的,我總感覺心裡有些不踏實。就好像一下子被風吹上了天,高高在上,可卻又腳下空虛啊。”

  面對這個問題,其實不光是徐德言心裡有擔憂,易風等上下表面上沒有表現出來,可大家心裡多多少少都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可對於皇帝為何如此,大家卻又多有不同的想法。對於隋朝向沒多少好感的王保和徐德言這一對文武,他們都覺得這事情透著不對勁,事出反常則必有妖。魏征倒是覺得這是件好事,他看來,皇帝如此恩寵,皆因易風是皇嫡長孫。在這個宗法時代,嫡庶有別,長幼有序,這對於世家大族來說就是立家存身根本,而對於依漢魏禮制的大隋皇家來說,這就更重要了。沒有這個,國家傳承就會不穩。易風雖然曾經流落民間多年,可再回來,他卻依然是皇家嫡長孫,特別是在太子如今只有這麼一個嫡子的情況下,就更不得了了。

  大家七嘴八舌,各有意見。

  而對於此事,易風這些天其實也一直在思考。他比起徐德言和魏征他們的優勢是知道原本的歷史走向。通過對真實歷史上的走向,再用結果來反推現在的情況,雖然歷史在此時已經有所改變,但許多情況還是不變的。如此的特別思考方式,最終就得出了一個特別的結果。

  易風覺得楊堅對他的這些反常恩寵,確實事出有因,但這因並不全是因為他是如魏征所說的嫡長孫,嫡長孫只能說是個因,但不是果。果是什麼?易風覺得還是不如脫離眼下朝中的局勢,他的特別得寵其實是和當下的局勢是分不開的。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5:34

第308章 揣摩聖心

  眼下朝中的情況是太子能力不足,而晉王得天下名望,楊堅夫婦一起打下了大隋的江山,眼看已經老了,可做為嫡長的太子卻能力不足,偏偏嫡次子晉王賢名得著,天下舉重,楊堅不得不考慮到一個極為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到底能不能把皇位傳給太子,太子能得能繼承好這個國家,而晉王又能不能接受太子繼位事實?

  最重要的還是,太子有沒有能力接掌這國歷經幾百年分裂後重歸一統的王朝,能不能讓大隋的統治傳承下去?

  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太子沒有這個能力,晉王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人擁護,正是基於此,歷史上最終楊堅把當了十九年太子的楊勇廢掉了,換上了楊廣為太子。後世許多人因為隋二世而亡,因此都說隋文帝一世英雄,結果最後年邁昏庸,到老了犯下了這輩子最大錯誤,就是廢太子楊勇,換晉王楊廣為繼承人,以致于隋二世而亡。

  但是這種純以結果論事的論調,易風向來就不太喜歡。純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不廢楊勇,真的就是一個好選擇嗎?要知道隋當時的情況,楊堅夫婦一生,可是經歷了北魏、南梁、東魏、西魏、南陳、北周、北齊、後樑直到建立大隋,短短不到一甲子,就經歷了九個王朝的興衰交替,這些王朝裡,除了北魏曾經一統北方,經歷了很長時間外,其餘的這些王朝,基本上都只是經歷二三十年短暫的存在就滅亡了。那些王朝的建立者,哪一個不曾經是一世梟雄,高歡、宇文泰、宇文邕、蕭衍、陳霸先等等,哪一個不是雄中雄。可是他們建立的王朝,卻連五十年都傳承不到就滅亡了。高歡的幾個兒子不斷的自殺殘殺,幾乎每個兒子都當過皇帝,可最終呢,一個不如一個,到了最後,更有後主高緯這樣的昏庸之君,把一個當時齊、周、陳三國中疆土最大,勢力最強的王朝給玩完了。南陳後主陳霸先,一介寒門起家,卻在當時世家門閥政治的江南,成就了霸業,平定了侯景之亂,掃平江南,建立陳朝。可結果呢,幾任皇帝之後傳到後主陳叔寶,跟高緯一樣的昏君,晉末以來,經歷東晉、宋、齊、梁到陳以來,幾百分割據江南的南朝,當年無數北方梟雄,都不曾攻過江南,南朝不少梟雄君王,甚至還多次北伐,打到洛陽長安等,飲馬黃河邊,可到了陳叔寶手裡,楊堅卻僅僅是一戰就滅了南陳。再又如北周,宇文泰當年在關中攜北魏皇帝建立西魏,以萬餘兵馬起家,最終卻打下北周一片天下。到武帝宇文邕時,更是雄才大略,早年隱忍負重,韜光養誨,對權臣宇文護百般隱忍,最終找到機會一舉剷除宇文護,重掌朝綱,然後指揮攻齊,數年而滅北齊,統一北方。可這樣的雄傑,本來大有機會一統天下,可卻年紀輕輕三十六歲就死了,結果長子宇文贇繼位,如同北齊後主高緯、南陳後主陳叔寶一樣的昏庸,開拓的本事沒有,昏庸的本事倒是和另兩個亡國同伴有的一拼,皇后就破天荒的立了五個,十九歲即位登基,才當了一年皇帝,二十歲就主動的禪位給才六歲的兒子宇文衍,自己終日縱欲,結果當了一年太上皇就死了,終於導致主幼臣強,最終北周宇文家的皇位被皇太后楊麗華的父親丞相楊堅給篡位了。

  楊堅一生經歷九朝,自己的大隋就是從北周手裡篡取的。因此他對於繼承人的重要性,是相當清楚明瞭的。大隋才立國十餘年,並非那種已經傳承許久的王朝,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都還不穩固,這個時候對於繼承人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合格的繼承人,能傳承國家,而一個厲害的繼承人,更能讓王朝更加輝煌。楊堅想要的是一個如宇文邑一般的雄傑繼承人,而非一個如高緯、陳叔寶、宇文贇一般的廢物昏君。而現實的情況卻是,經過這麼多年的觀察,他的太子楊勇其實就是一個高緯陳叔寶宇文贇般的人,把辛苦建立的王朝交給楊勇,楊堅實在不放心。他不願意如高歡宇文泰陳霸先蕭衍等開國君王一樣,辛苦打下江山,最終卻被不孝無能子孫揮霍滅亡。

  楊堅最終廢了太子把皇位傳給楊廣,是認真考慮,是當時最符合王朝和皇家利益的。隋後來二世而亡,繼承人楊廣自然逃不過責任,但並不等於說不換儲大隋就能結果更好。廢了楊勇,楊堅當時除了楊廣也並沒有更好的選擇。

  如此推斷過來,易風也漸漸明白了楊堅的一些想法。楊堅的想法是要把大隋傳承下去,還希望江山萬世永固。按這種想法,楊勇現在地位的回轉,其實不過是迴光返照的現象罷了,只是一種錯覺而已。而這種錯覺,更是楊堅的故意放出的一個迷霧,還是用他為棋子放出來的煙霧,為什麼要這樣做?無他,為了眼前的這場大戰。攘外,必先安內,歷朝以來,無以不先安內而能攘外者。當年漢景帝時,匈奴咄咄逼人,嚴重威脅到漢室安危。漢景帝意欲討伐匈奴,但朝中大臣曾經直言反對,對漢景帝說了一句話,攘外必先安內,不安內無攘外。最終,西漢朝廷與匈奴和親,全力削藩,最終爆發七國之亂,朝廷與諸侯大戰,最終削藩成功,穩定天下。等到漢武帝即位後,經歷多年的休整安穩內部後,最終發起了對匈奴大戰,西漢與匈奴大戰數十年,打的異常艱苦,最終文景之治時留下的無數財寶一空外,天下人口都為之減半。可就是因為當下景帝的攘外必先安內,先平定了內部諸侯,讓劉徹可以專心對外,最終取得了對匈奴的全面勝利。

  易風覺得眼下楊堅的想法也差不多如是,但如今隋朝最大的內鬥就是太子党和晉王黨的爭鬥,這份爭鬥也還沒到開戰的地步。因此楊堅的應對之策也有所有同,他的安內並不複雜,暫時的打壓晉王一黨,提升下太子一党,如此雙方勢力平衡,也就自然內部安穩,可以全力對外了。但是太子這些年確實越來越不行,就算楊堅增強對太子的讚揚,但這也還不足夠。這個時候,易風這位東宮嫡長子,皇帝嫡長孫的出現,無疑讓楊堅看到了價值。易風是嫡長孫,又剛在塞外連贏了幾場對胡人的戰爭,因此楊堅正好借此機會把他無限提升起來,讓他成為了趙王,大總管以此來增強太子一党的信心和實力,用以壓制楊廣達成新的平衡。

  當然,楊堅不用其它人而選他,易風想來也是有深層原因的。一來他是皇嫡長孫,東宮嫡長子,用他名正言順,二來他是皇孫而非皇子,用他不用有其它的憂慮,特別是易風原本一直流落民間,如今重回皇家,其背後沒有特別複雜的利益關係,楊堅想用就能用,一旦等這次戰爭過後,到時要廢掉太子,也不用擔心有什麼後患。今天楊堅能無限提高易風,封他國王授他大總管,等將來戰畢後,如果易風敢反對廢儲之事,他要拿掉這些也是沒有半點問題的。

  想來想去,事情也就是如此,易風在楊堅的手裡也就是一顆棋子而已。一來是他懷荒經營的那支勢力,二來是他那個皇嫡長孫、東宮嫡長子的身份,他如今得到的這些特別恩寵,正出於此。

  想明白這些,並沒有讓易風失望,反而讓他更加安定。知道了楊堅的想法,其它的就不用擔心了。至於成了楊堅的一顆棋子,到無所謂,能成為棋子,那說明自己有這個實力,要不然,別人想成為這顆棋子還沒這機會。當不當趙王無所謂,但能借此成為幽州大總管,卻是意外之喜。得到這個幽州大總管之位,就算給楊堅當一回棋子又如何。再說了,楊堅在算計自己,自己難道不是在算計著楊堅嘛,起碼,直到如今,楊堅都並不知道,自己雖是他的孫子,但並不是東宮嫡長,他其實是楊廣之子這件事情,可是一直欺騙著楊堅呢。

  現在最重要的已經不是什麼趙王啊什麼司空,雍州牧,甚至是京中與太子的糾葛。易風現在在意的是出人預料的在太子党、漢王党和晉王黨三黨的鬥爭中,坐收了漁翁之利,晉王党受到太子和漢王二黨的聯手攻擊,楊廣一系的重人實力黨羽幽州總管燕榮被定罪免職,但太子和漢王二黨都沒有得到燕榮留下來的空缺,卻被他占去了。

  皇帝將幽州總管的位置交給易風,甚至還出於對內部平衡的考慮,削了漢王的並州府,從中分出幽州府升格為大總管府,並把依附的三蕃三族所設的羈糜州也全都劃歸這個幽州大總管府的統轄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