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何為佛祖
老和尚割下的血肉盛在麻布袋裡面,他又將雙手撐在地上,一點一點的把麻布袋從身下挪出來。
余道默默的看著這一幕,並沒有上前插手。
老和尚將麻袋中的血肉分成三份,裝入了三個麻袋。裝好之後,他喘息著,用乾枯的手指將麻袋的口子捏緊。
然後余道就看見乾癟的麻袋臌脹起來,像是盛滿了東西一樣。
沒有在意余道的目光,老和尚將臌脹起來的麻袋扔在一旁,又拿起另外兩個麻袋,同樣將袋子口捏緊,使得麻袋臌脹起來。
如此動作之後,老和尚身前就擺放著三個鼓鼓脹脹的麻袋,裡面裝滿了東西,同時佛堂之中的血腥味一下子變淡了。
老和尚跪坐著,低頭用衣擺將自己的雙腿掩蓋住,同時用手指將褶皺一一撫平。
“施主。”一切都忙活完,他抬頭看著余道,嘴角微笑。
老和尚的眼神依舊平靜,略微渾濁,和之前沒什麼區別,只是他的身前正擺放著三個大麻袋,同時佛堂中飄蕩著絲絲的血腥味。
和尚向余道做了個佛禮,輕聲說:“還請施主把這些糧食交給外面的人。”
余道雖然知道老和尚在做什麼,但是他依舊張口問:“這是糧食?”
老和尚聽見,面上微笑不變,他伸手指自己身前的三個大麻布袋,道:“這如何不是糧食?”
兩人話音剛落,其中一個麻袋就垮塌下來,露出了裡面的東西。
裡面是一些黑黢黢的東西,和其他人之前食用的一模一樣,應是曬乾之後的根莖類。
到此時,余道不得不確定,凡人們所吃的東西,果真是老和尚從自己的身上刮下來的。而他自己,應就是草木成精,他把自己的血肉剜下之後,稍加變化就能恢復原形,供人食用。
難怪余道聞見血腥味時,還聞見了一絲香甜的味道,只是他並不知道眼前的老和尚具體是什麼成精。
余道壓住自己心中的悸動,開口說:“大師,貧道曾聽聞佛祖有割肉喂鷹之舉……”
未等余道開口說完,老和尚笑著抬起手擺了擺,道:“且慢且慢,道長還是先把這三袋糧食拿出去,交給其他施主。”
這話讓余道微怔,但是他立刻點頭道:“好。”
說完,余道起身一拱手,然後將走上前把三個大麻袋提起來,轉身走出了佛堂。
走出佛堂後,他沒有從廟門口走出去,而是走到牆角,輕輕跳起來,翻出了破廟,往破廟背後下山。
兩刻鐘後,破廟外再度響起其他人歡喜的聲音,廟中老和尚聽見,臉上也露出釋然。
不多時,余道便甩著袖袍,從破廟外走進來,走到了佛堂之中。
他走到老和尚身後,對方正持著木魚誦經,未等余道開口,和尚便停住吟誦聲,道:“勞煩施主了。”
“不客氣。”余道將手背在身後,抬頭看著堂中殘破的佛像,“大師可解我心中的疑惑?”
“善。”老和尚應諾,不用余道提問,他頓了頓就開口說:“施主可知道佛祖?”
余道沒回答,只是點頭。
老和尚又問:“那貧僧問施主,你可曾知道何為佛祖?”
余道聽見,眉頭微挑:“大師此言何意?”
“咳咳……”老和尚笑著咳嗽了幾聲,說:“世間絕大多數修士,以立下佛門者為佛祖,是謂佛門之祖,亦如道宗玄門之道尊,是立下道統者。”
“此言不壞,然世間還有一佛祖。”
聽見老和尚和自己打機鋒,余道難得的沒有不耐煩,他沉吟一下,開口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哈!”聽見余道之言,老和尚當即拊掌大笑,“善哉善哉,施主不愧為我佛家有緣人。”
他撐著手,將自己的身子轉過來,跪對著余道,開口:“貧僧再問施主,可知何為佛祖?”
老和尚定睛看著余道,眼中的渾濁之色一下子消失,變得純淨澄澈,如同嬰兒的雙眸。
余道被質問著,忽地感覺自己袖中的斬仙劍丸跳動,同時他的靈台也一同的震動起來。余道的腦海中閃現諸般念頭,種種靈光跳起,彷彿隨手就能抓住。
老和尚看著余道,沒有出言,靜靜的等著。
余道只覺腦中思緒越來越亂,明明靈光就像漫天柳絮一般飄舞在他的面前,但是他卻一絲也抓不住。
突地,他袖中的斬仙劍丸狠狠一跳,舍利子的功效出現,加持在余道的身上,使得余道的智慧一下子得到了增長,他的眼中閃現明悟。
老和尚看見,眼中出現訝然,他瞥了一眼余道的袖子,但是隨即就挪開目光,期待的看著余道。
余道此時回過神來,眼神重新變得沉靜,不過他並沒有說出自己心中的感悟,而是看著老和尚,說:“大師,你可知佛祖?”
老和尚聽見,臉上的微笑大盛,神態驟然煥發,他身上穿的雖然是麻衣,膝下跪的雖然是破墊,但好似堂皇大廟之中的高僧,普度著眾生。
和尚手指拈起,微笑著,如同迦葉拈花之像,遙遙往廟外一指。
“我以廟外眾生為佛祖。”
和尚眼中閃現孺慕、慈愛、敬重、熱誠……顏色,恍若流光一般旋轉不停。
余道聽見此言,側過身子,往廟外看去,久久未語。他透過破門和矮牆,能清晰的看見那一個個凡人臉上的貪婪、瘋狂、茫然,以及猙獰。
“施主,你可知佛祖?”
蒼老的話聲將余道拉回來,讓他重新看向老和尚。
余道張口就要道出自己剛才抓住的一絲感悟,準備說出來,可是話到嘴邊,卻又停住。
老和尚雖是問佛祖,但實是問佛心、問道心。余道沒想到,他僅僅煉氣四層,便要接觸到問心這一步。
修道煉氣,又謂修真,能修出一個真我,證出一顆道果。因此煉氣七層丹成境界,稱真人;煉氣九層,道果境界,得道果即成仙。
若要丹成,還需明心見性,不明不足以丹成。如此看來,他此時接觸問心,正是時候。
余道繡口微張,不知該不該吐出心中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