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之大漢崛起 作者:姜梵 (連載中)

 
那ㄟ安勒 2018-7-11 16:34:1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34 444550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3 19:05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59章兵馬換防


“荒謬!”法正為人眥睚必報,可不會給這兩個臣子面子,他冷笑道:“如今我大漢兵鋒正勝,聲勢一時無二,魏國只能茍延殘喘。

雖有潼關未下,但魏軍也只能坐守關中,絕不敢出兵進犯。

至于北方胡人,不過一群鼠輩罷了,我大漢強盛之時,他們根本不敢有絲毫異動。

不過是趁著我大漢內亂,占據我大漢州郡,此次遷都,正好收復失地。若置之不理,邊患永不得休止。

長安雖距益州遙遠,但益州已安定十數年,根本不會有戰事發生。反而如果仍舊以成都為國都,對于關中反而難以顧及。

至于荊州,表面上看距離關中路途遙遠,但只要拿下南陽,可有武關相通,來回不過數日而已。

至于人口稀少,百姓貧窮之事,只要以長安為都,加以經營,不出幾年便可繁榮昌盛,人口倍增。”

張飛聞言叫喝道:“說得好啊,潼關,南陽,北方胡人,皆不足為慮,大哥他生前念念不忘之事便是還于舊都,如今長安已下,還不遷都長安,更待何時啊?”

“不錯!”關羽點了點頭,捋著長髯說道:“如今武關已下,南陽已不足為慮,微臣請命返回荊州,領荊州兵馬進攻樊城,陛下只需派一支騎兵出武關,繞到南陽后方偷襲魏軍糧道。

微臣保證,三個月之內可下樊城,如不勝,請斬末將頭顱。”

劉禪聞言笑道:“二叔,攻打南陽之事暫且放一放,此事不可操之過急。”

“是!”關羽拱手退回班位。

諸葛亮此刻站起身來,拱手說道:“陛下,從長遠上來說,我大漢若想一統天下,以成都為都,終究不是長遠之計。眼下長安已下,理應遷都長安。

雖然潼關未下,但華陰北接黃河,南倚華山,只需擴建華陰,在華陰囤重兵,便可為關中東部屏障。

至于北方胡人,更不足為慮,步度根占據關中以北,前漢的北地,上郡,西河等地,實力雖然不弱,但位于上谷一帶的中部鮮卑首領軻比能,實力不弱于步度根,且與步度根有仇怨,并不如步度根那般親魏。

陛下只需遣使軻比能,許以重利,讓他進攻步度根,陛下則可趁其兩方攻伐之際收服失地,北方胡患可平。

如此,遷都長安,可無后顧之憂也。”

法正等人只是說出了遷都長安的利弊,而諸葛亮,卻是提出了解決弊端的辦法。

“不錯!”劉禪點了點頭,贊同了諸葛亮的建議。

旋即劉禪說道:“朕卻有遷都之意,不過長安破敗,城外城墻,也未建造完畢,因此遷都之事,也不能操之過急。

在則關中已下,我軍防線東移,這兵力布置防線,也要變一變。

因此如今當務之急,是調動兵馬拱衛關中,為將城外城墻建立完成。待這些做好之后,才能正式遷都長安。”

原本大漢在隴右有兵馬五萬,漢中有兵馬五萬,荊州有兵馬五萬,涼州有騎兵五萬。

加上益州的十萬常駐兵馬,以及閬中,陽平關,南中,上庸這些地方的守軍,各地兵馬加起來,接近四十余萬。

可如今拿下了關中,隴右,漢中這些地方便不在是前線了,因此就需要調度兵馬,重新布置防線。

比如張飛,以前一直是駐守在閬中,張飛之所以駐守在閬中,是因為當時的荊州并不安全,張飛那兩萬兵馬,是策應荊州的。

而如今荊州兵力充足,劉禪既然決定遷都長安,張飛如果還駐扎在閬中的話,起不到絲毫作用。

又比如漢中張任,因為以前漢中未下,漢中會受到威脅,所以漢中一直有重兵把手,可如今關中拿下來了,漢中便沒有設置重兵的必要性了。

假如張任并非忠臣,劉禪遷都長安,張任在漢中卻有重兵的話,他要是南下益州,如此便成了西川之主。

重新布置防線,一來是為了合理作戰,拱衛關中,二來也能防止武將擁兵自重。

這方面劉禪與諸葛亮有過探討,劉禪心中已有計較,他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朕此次北伐,從益州帶了五萬兵馬,漢中,隴右的十萬兵馬也都過來了。

此戰我軍損失一萬余人,多是對付曹真時傷亡的,大多時朕從益州帶來的精銳,漢中,隴右的十萬兵馬則保存完好。

如此,張任!”

“臣在!”張任拱手出列。

劉禪下令道:“汝可派一萬兵馬返回漢中,交由楊任統帥,由楊任率一萬兵馬鎮守漢中。

至于其余四萬兵馬留在關中,分為兩部,一部三萬,一部一萬,其中三萬兵馬,仍舊歸你統帥,坐鎮于武關,為將來朕進攻南陽做準備!至于那剩于一萬兵馬,則派往華陰。”

張任拱手領命:“微臣遵旨!”

劉禪繼續說道:“鄧艾率領的五萬隴右兵馬,也派回一萬人,剩下四萬,分為兩部,其中三萬仍由鄧艾,張苞統帥,鎮守馮詡,防備河東魏軍,另外一萬兵馬,則派往華陰駐守。

如此華陰,便有兩萬兵馬,魏延,黃煦,你二人負責統帥這兩萬兵馬,鎮守華陰。

朕的五萬兵馬如今只剩下四萬,則留守長安駐防!拱衛長安。”

“微臣遵旨!”眾將拱手領命。

劉禪又說道:“先前大司馬獻計,讓朕遣使軻比能,約他進攻步度根,收服失地,關中以北,地域廣闊,想要收服失地,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準備充分才行,而且對付騎兵,也非得用騎兵不可。

如今涼州,仍有騎兵四萬五千人,可調集一些過來,一來是拱衛關中以北,二來,為將來進攻步度根,收復失地做準備。

龐德,朕委任汝為涼州都督,涼州可留兩萬騎兵震懾羌人,其余兩萬五千兵馬,則發往新平,交由馬超率領。

至于陽平關,已無重兵把手的必要了,武都歸由隴右治下,由蔣琬治理,陽平關歸于管轄。”

龐德拱手領命:“末將遵命!”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59章兵馬換防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3 19:07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0章建設關中

如此三言兩語,劉禪便將各地兵馬重新調度了一番。

漢中,隴右二地,原本各有五萬兵馬,而換防之后,漢中,隴右都只保留一萬人駐守,其余四萬,共計八萬人則來到關中。

漢中的那四萬人,三萬人由張任繼續統帥,駐守在武關,剩下一萬則被分了出來負責華陰的防御。

鄧艾的隴右兵馬也是如此,三萬仍由鄧艾率領駐守馮詡,分出來了一萬,加上張任那邊分出的一萬,共計兩萬人馬,由魏延,黃煦率領鎮守華陰。

而原陽平關,武都守將龐德,則被劉禪調去涼州,涼州五萬騎兵,只保留兩萬人,剩下三萬騎兵發來關中,繼續由馬超率領,駐扎在關中北部的新平,負責防御北方步度根的鮮卑勢力。

而劉禪從益州帶來的四萬兵馬,則留守在長安,仍舊作為拱衛國都的兵馬,以作禁軍之用。

當然,日后劉禪正式遷都之后,益州剩下的兵馬,也還要調集一些到長安來。

劉禪對著眾將吩咐道:“如今天氣已經漸漸轉暖,朕從益州帶來的四萬兵馬,繼續負責建造城墻之事,由趙云,林嘯,凌統,柳隱等將負責。

其余眾將,盡快完成換防之事,由大將軍統籌。”

“諾!”眾將拱手領命。

接下來,關中便陷入忙碌之中了。

天氣逐漸轉暖,已經不在結冰了,趙云,林嘯等將領帶著四萬益州兵馬,繼續負責建造城墻之事。

雖然建造城墻的目的一開始是為了對付魏軍,但如今工程已經展開,也不能半途而廢。

鄧艾,張任,馬超等將,則忙著換防之事。

魏延,黃煦則先行帶著張任,鄧艾分出來的兩萬兵馬前往華陰駐守,修繕,擴建華陰城。

華陰雖然北接黃河,南倚華山,但地形還是非常寬闊,因此需要將城池建得大一些才行。

當然往華陰派兩萬兵馬也只是暫時的,等以后正式遷都,益州的兵馬過來之后,劉禪還會派一部分去守華陰。

時間轉眼來到四月份。

四月份是播種的集結,番薯,玉米都可以播種。

建城,換防的工作劉禪都交給了關羽處理,關羽身為大將軍,雖然大局觀不行,但這些事務卻可以處理,因此劉禪將這些事務全權交給了關羽負責,也讓他真正做了一回大將軍。

而劉禪與諸葛亮呢,主要負責關中的農事。

關中之地,久經戰火,人口已不足三十萬,雖是平原地帶,土地肥沃,但大多已經荒廢,加上不修水利,蝗蟲為禍。

治理關中,任重而道遠。

經濟的話,對于目前的關中來說,有點遙不可及,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經濟根本發展不起來。

因此想要經營關中,將關中建設起來,第一步是發展農業。

只有將農業發展起來,百姓吃飽穿暖,人口才提升得上去,才能在這個基礎上發展經濟,將關中建設得繁榮昌盛。

想要發展農業,自然是引進玉米紅薯,棉花,在關中普及了。好在關中離隴右近,劉禪可以派人從隴右運送種子過來,在關中播種。

再有就是耕牛,如今青海一帶的草原上,皆是屬于大漢的牧場,這些牧場源源不斷的為內地輸送戰馬,耕牛。劉禪派龐德從青海郡調集一批耕牛過來,作為發展關中農業之用。

而且此次大戰,漢軍先在隴山收得魏降卒四萬,在潼關道收得降卒一萬。

這五萬魏國降卒,便成了如今建設關中的主力。

勞動力,是建設國家最關鍵的東西。

強大的羅馬,是奴隸制國家,目前,已經逐步進入三世紀危機,國家陷入了經濟危機以及內亂與蠻族入侵的危機當中,其根源,正是因為勞動力不足的緣故。

大漢得了這五萬降卒,可謂是占了大便宜,若拿到羅馬去,絕對是天大的財富。

劉禪可以用他們來興修水利,來開墾土地解決蝗災的問題。也可以來修繕城池,宮殿以及道路,為不久之后的遷都之事做準備。

未央宮,劉禪的書房當中。

房中人不多,只有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等人。

如今已是六月,諸葛亮重新拿起了他的鵝毛扇,他起身對著劉禪說道:“陛下,如今關中,已經有超過七成的百姓種植了玉米番薯。有三成的百姓種植了棉花。

這段時間,五萬降卒開墾了田地四十余萬畝,修建了水渠有十六條,其中……”

劉禪滿意一笑,說道:“好,這些田地,可以分出一部分來,用來獎勵給立功的士卒,剩下的可用做軍用,待城池建好,可令我益州士兵一邊屯田一邊訓練。

另外武關,馮詡,新平那邊,也讓張任,鄧艾他們率兵屯田。畢竟關中新得,百姓稀少又貧窮,賦稅短時間收不了多少,我關中十幾萬兵馬需要養活,還需自給自足啊。”

“諾!”

劉禪又看向關羽問道:“二叔,兵馬換防之事處理得如何了?”

關羽拱手道:“各地兵馬已經換防完畢,陛下大可放心。”

“嗯!”劉禪點了點頭,又對著法正問道:“魏國那邊現在是什么情況?”

法正拱手說道:“曹睿已經為人司馬懿為潼關都督,負責河東,以及潼關的防務,潼關原有兩萬兵馬,后又逃回去四萬多人,加上河東原有的駐軍,如今潼關以及河東防線,一共有八萬兵馬。”

劉禪沉吟道:“河東有黃河之險,潼關更是天下絕險,雖然中原近在咫尺,但想要突破司馬懿這個老烏龜的防線,卻是千難萬難。

接下來,我們要是就是從武關與荊州夾擊南陽,威脅宛洛,要么就是掃平步度根,收服河套,從雁門南下并州。不過后者非一日之功,眼下我大漢還是應該以休養生息為主。”

“陛下說的不錯!”諸葛亮搖著羽扇笑道:“長安新城的城墻,至十月便可完功,微臣也召回一批魏降卒開始著手修繕宮殿,陛下可先回益州準備,待城墻建造完畢,宮殿煥然一新之后,擇日帶領文武群臣遷都長安!”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0章建設關中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4 17:22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2章舌戰群臣

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到皇宮陪伴家人三日之后,第四日,劉禪便召集文武群臣舉行朝會,商議國事。

文武群臣參拜劉禪過后,各部官員便向著劉禪匯報這一年來,各個衙門治下的各種事務。

等一眾臣子將事務匯報完畢后,劉禪這才開口說道:“如今朕已拿下關中,克復長安,先帝在世時,也一直以此為念,臨終之時,更是叮囑朕,要朕一定要完成北伐大業。

今日終于得償所愿,得以克復長安,如今朕到成都,理應祭拜宗廟,祭拜先帝,將此消息告訴先帝,以慰其在天之靈。這件事,還是由太常卿負責。”

跟上次一樣,劉禪這一次成都的第一件事,仍舊是祭拜祖宗。

孝是天下第一德,衡量道德的標準,也是以孝為先,治理國家,還是提倡孝道,祭拜祖宗這件事,無論如何都跑不了。

張松拱手出列:“微臣遵旨!”

劉禪繼續說道:“朕在長安時,已與大司馬,大將軍等人商議妥當,今長安已下,我大漢應遷都于長安,以正國威。”

“遷都?”

“這不太好吧?”

“是啊,長安破敗,哪里有成都好啊!”

“去了長安,那成都這里怎么辦啊?”

聽了劉禪的話,一眾文武頓時議論紛紛。

劉禪在長安時,他身邊麾下的文武群臣,大多不是益州人,比如諸葛亮,法正,趙云,張飛,關羽,林嘯這些,都是來自各地。

他們雖然在益州有產業,但卻沒有達到根深蒂固的地步,因此遷都之事,他們一個都沒有反對。

可到了成都就不一樣了,這大殿之中的文武群臣,益州人占據了七八成之多,三公九卿等職務,由于要派系均衡,因此益州人士不多,只有張松,黃權等兩個算是益州本地人。

但各部門的佐官就不一樣了,他們大多都是由益州人士擔任。

他們生于益州,長于益州,祖祖輩輩都生活在益州,勢力在益州根深蒂固。去了長安,就得背井離鄉,甚至還有可能導致產業縮水。

因此益州的本地人,自然不希望劉禪遷都,甚至他們還希望就算以后大漢一統,國都也還建立在成都呢。

一個益州籍官員站了出來,拱手說道:“雖然陛下奪取了關中,拿下了長安,但微臣聽說,潼關并沒有拿下了,目前還在魏國手中,而且關中以北,又有諸胡肆虐。

一朝國都,事關一國氣運,不能有一丁點閃失,必須絕對的安全才行,若遷都長安,則,東,北兩地將會時刻受到魏國和胡人的威脅,這于國不利。

而我益州,四面群山環繞,成都平原更是富庶之地,遠比關中,比長安要強,微臣以為,不宜遷都。

陛下若實在要遷都,也當擇一比成都更好的去處,豈可棄優擇弱,還請陛下三思啊。”

劉禪反駁道:“如今北方已經重新換防,朕已從漢中,隴右,涼州調了十一萬大軍拱衛關中,分布于武關,華陰,馮詡,新平等處,朕的益州兵馬也留在了關中,如今關中一共有十五萬兵馬。

雖潼關未下,胡患未平,但關中的安危,卻不必擔心!

成都雖然安全,但卻太過安全,四年群山環繞,距離中原路途遙遠,每每出兵,需長途跋涉上千里,耗費人力物力不計其數。

關中如今雖然破敗,但東可進軍中原,南下可攻荊襄,實為我大漢國都不二之所。”

這個臣子聽了劉禪的話,無言以對,只得拱手退下。

又一個益州籍臣子站了起來,來到大殿中央說道:“陛下,長安久經戰火,宮室破敗不堪,若為我大漢國都,恐有失國體。”

劉禪不假思索道:“朕已下令擴建長安,修繕宮室,長安新城,其規模遠超成都十數倍。屆時長安為天下中心,人人心神向往,豈會有失國體?”

又一個臣子出列,拱手說道:“陛下,關中久經戰火,百姓十不存一,人口已不足三十萬,且連年為蝗災所擾,若遷都長安,禍患不斷,也不知多少年才能興盛起來。

而益州乃天府之國,無災無禍,百姓有百萬之多,興盛繁榮,還請陛下三思。”

劉禪笑了笑說道:“關中人口雖少,但朕這些年一直將益州,漢中等地,從關中逃難過來的百姓給集中治理,這些人口加起來,如今已有三四十萬,朕只需移民百姓,將原本逃難過來的關中百姓遷關中,即可充實關中人口。

我大漢又有神糧玉米,紅薯,還有棉花,朕已在關中普遍種植,不過兩年,百姓便可衣食無憂,屆時只需鼓勵生育,不出十年,關中便有百萬人口。

至于蝗災,朕已經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兩三年內便可治理,又何足道哉?”

又一個益州臣子走了出來,這人是負責觀察天象的,他拱手說道:“陛下,臣夜觀天象,見紫薇星亮于西南,而弱于西北。正應我大漢當興于成都。遷都之事,茲事體大,事關我大漢國運,還請陛下三思啊!”

劉禪笑了笑說道:“這么巧?大司馬亦擅長觀星望氣,朕已請大司馬夜觀天象,發現紫薇星亮于西北,而弱西南,該是應我大漢當遷都長安方可興盛,不知你二人誰對誰錯呢?”

“是微臣學藝不精!”這個官員咽了口唾沫,被劉禪一句話就給抵了去。

開玩笑,諸葛亮通曉天文地理,擅長奇門遁甲,星象占卜,這是出了名的,誰都比不過他,如今劉禪拿諸葛亮出來說事,誰敢說諸葛亮是錯的。

劉禪一連懟了四個人,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一眾臣子也都知道劉禪遷都之心已定,也沒有人站出來反對了。

劉禪看著一眾臣子問道:“諸位愛卿可還有什么異議?”

一眾臣子皆閉口不言,他們知道就算他們想出了在好的言論,劉禪也一定會反駁去,誰也改變不了劉禪遷都的決心。

PS:原著 跳章節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2章舌戰群臣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4 17:24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3章奸商劉禪


劉禪對著一眾文武說道:“朕知道諸位愛卿大多是益州本地人,生于益州,長于益州,對于益州有很深的感情,故土難離,不愿離去。

但朕也不會強迫你們一定要跟朕去長安,不愿離去的,仍可以留在益州,朕不會勉強。

當然,留下來的人,官職便可能會降一降,若留下來的人太多,有一部分人甚至會被免官。”

大殿中的這些官員,基本上都是中央的高官,能進入這大殿的,每一個都不是等閑之輩,要么是三公九卿等重臣,要么就是各個部門的佐官,跟地方上的官員,有著天壤之別。

俗話說宰相門前三品官,意思是說宰相府看門的人,有時候權勢都比地方上的官員要大,地方上的官員拜訪宰相,都得看這些人的臉色。

這就是中央官員和地方官員的區別。

如果這些官員不愿意去長安,而是選擇留下來,那么他們就不在是京官,因為朝廷都搬走了,他們不能就在朝廷任職,職務肯定會做出變動。

這樣一來,這些官吏就會被降級,畢竟從中央官員變成地方官員本身就是一種降級,更不要說職務變動了。

如果留下來的官員過多,有的人還會被免官,畢竟成都這邊各個地方都有官員,空缺的職位不多。

少數人留下來還有地方安插,人多了沒地方去不就得被免官嘛。

劉禪這么做,合情合理,你不想去,可以不去,但官職肯定是要變的,不可能你不去,還讓你掛個官職,這樣就對朝廷不利了。

劉禪這話雖然合情合理,但一眾官員聽了這話,臉上仍舊是露出為難之色。

劉禪雖說不強迫他們去長安,但去長安和不去長安,這本身就是一件讓人左右為難的事情。

官員們在權與勢之間兩相為難。

當官是權,基業家產是勢。

去了長安拋棄家業,是選擇權而放棄勢,不去長安而留在成都,是放棄權而選擇勢。

“我等愿隨陛下遷都長安!”一眾官員很快做出了選擇。

“我還是算了吧,人老了,沒幾年活頭了,就不去長安了。”

“哎,我也老了,這兩年也有些力不從心了,稍后便向陛下辭官回鄉吧。”有幾個上了年紀的官員故土難離,選擇了留下來。

權勢權勢,權在前,勢在后,有權才能有勢,有勢,卻不一定有權。此刻放棄益州的勢力,到了長安,經營幾年,還可以擁有新的勢力,而留在成都,沒有權,勢都有可能保不住。

見一眾臣子有九成以上的都答應了下來,劉禪笑道:“既然沒人反對,此事便這么說定了!

關中那邊,朕已命大司馬用水泥重新建立城墻,將老長安城給圍了起來,新城規模長寬有皆二十里,預計十月便可完工。

此刻大司馬也在派人修繕宮室,給你們準備住所,官邸以及辦公的府衙。

因此益州這邊,當務之急是清點出北遷的官員戶口,然后送往長安,好讓大司馬為你們準備住處府邸。”

一眾臣子聽了這話,頓時高興壞了,去長安還白送房子?

“這倒是不錯啊,不過我成都府邸頗大,不知長安那邊,會給我準備多大的府邸?”

“就是不知去了關中,會不會給我準備田產。”

“是啊,我成都田產頗多,若是走了則無人打理,單靠俸祿的話,去了長安日子就不好過了。”

劉禪壓了壓手掌,示意一眾文武安靜下來。

劉禪對著一眾文武說道:“諸位愛卿,朕知道你們的產業都在益州,去了長安多有不便,因此朕也為你們想出了解決的辦法。

這樣,如果你們的產業不多,可以留下人來打理,如果產業過多,去往長安益州這邊管不過來的話,可以將其賣給朝廷。”

劉禪繼續說道:“諸位愛卿忠心為國,朕也不會讓你們吃虧,關中久經戰火,百姓十不存一,良田被荒廢,朕已命人關中開墾田地,已經幾十萬畝了,并且如今還在陸續開墾當中,諸位愛卿去了關中之后,也可以花錢購置田產。

至于府邸,則是朕免費送給諸位的,當然,送給愛卿的府邸,是按照愛卿家中戶口來規劃的,多少人便有多大的府邸,自然不如成都這邊豪華。”

一眾文武聽了劉禪的話后,思考著其中的利弊。

房子倒是無所謂,覺得小了重新修重新造就是了,田才是重點,在古代,田就是一個家庭,家族的基礎。

益州這邊的田產賣給朝廷,到了長安,可以用賣益州產業的錢去買長安的地,這倒是不錯。

就是不知道能買多少。畢竟田地,是越多越好,劉禪要是弄個什么限制就不好了。

一個官員對劉禪提出了疑問:“陛下,不知我等到了關中,從陛下手中購買田地,有沒有限制呢?”

“愛卿在益州向朝廷賣了多少田,就可以買多少田。”劉禪回答道:“益州這邊你們的田地,朕以市價收購。

不過朕在關中派徭役開墾田地,消耗的是朝廷的人力物力,因此你們到關中向朝廷購買田地,朕需要多收取一些費用,故而價格需要在市價的基礎上提高兩成!

哦,對了,朕在說一句,在益州如果不將田產賣給朝廷,到了長安,就不得購買田地!”

聽了劉禪的話,一眾官員不得不感嘆劉禪是個奸商。

自古以來,土地兼并的問題古來有之,有些人到底有多少田產,朝廷都查不清楚,而如今,劉禪如今借著遷都的機會,將益州的官員手中的田地收為國有。

雖然劉禪在關中準備了田地賣給官員,但卻清楚他們手里到底有多少田地,并從其中,大賺了一筆,在市場價的基礎上提高兩成,那利潤可是不敢想象的。

當然,這些官員也可以選擇不將益州的田產賣給朝廷,但這也就失去了在關中購買田地的資格。

如果到了關中沒有田地,那就是無根浮萍,想要有權有勢,他們必須得賣,必須得買。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3章奸商劉禪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4 17:24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4章益州刺史之位


見一眾官員緘默不言,都在思考著自己提的方案的利弊,劉禪清了清嗓子說道:“朕已經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如何抉擇,諸位愛卿自己思量吧。”

劉禪隨后看著一眾文武說道:“朕預計明年開春之后,便可遷都長安,時間雖然還有幾個月,但也需提前做好準備。

特別是三公九卿等各部衙門,需現在就準備遷都之事,這十二個衙門,事關國家運轉,屆時北遷,總不能在路上處理國家事務吧?

朕回來成都之前,已經在長安提前準備了官署,各部衙門,可盡快派人前往長安,慢慢完成府衙的遷移之事。

朕已命大司馬諸葛亮,大將軍關羽,司徒法正三人在長安總攝全局,你們到了長安,聽從他們的命令就行了。”

遷都之事,不能一蹴而就,權利需要慢慢轉移。

雖然長安那邊,還沒有準備好,但成都這邊,也要提前派人過去,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三公九卿這種重要的衙門。

大規模的北遷時間定在明年,但三公九卿管理全國的事務,屆時他們在北遷的路上,總不能還處理國家的事務吧?

因此成都這邊,就需要提前分派一部分人過去組建府衙,慢慢將權利轉移到長安去。屆時大規模遷移,長安那邊各個重要的衙門已經辦公了,國家還能照常運轉,不會耽誤大事。

“諾!”三公九卿等各部官員紛紛拱手領命。

劉禪點了點頭,又看向龐統說道:“龐司空,朕命你成立遷都司,全權負責遷都之事,統籌全局,中央官員,各個衙門的佐官,先前往遷都司報備,清點出北上關中的戶籍,人口。然后報與大司馬,讓他提前準備。”

龐統拱手領命:“微臣遵旨!”

“糜竺!”

“微臣在!”劉禪的舅舅糜竺拱手而出。

劉禪看著糜竺說道:“朕命你成立良田司,如有遷都官員需要變賣田產假家產,由你全權負責收購。”

“微臣遵旨!”

劉禪繼續說道:“如今各部衙門需要提前轉移,因此難免會忽略益州的事務,而且遷都之后,益州也需挑選一位刺史來治理,因此朕決定現在就挑選出一個益州刺史,全權負責益州事務,如此準備遷都期間,益州也不會混亂。”

一眾官員聞言皆看向了大殿最前方的那幾個人,三公九卿等幾個高官。

劉禪如要挑選益州刺史,遷都之后留守益州負責益州事務的話,最有可能的人,就是在這些人當中。

劉巴,李嚴,董和三人對視一眼,以他們的智慧,都猜到了這個人選可能會落到自己的頭上。

首先用排除法,三公以及尚書令徐庶是大漢的頂梁柱,自然不可能留下來。

再從能力上來看,留守的人選,能力肯定不能弱,而他們三人是大漢的精英,無論是智謀還是執政手段都是一流。

而從派系上來說,留守益州之人,肯定不能是益州人。

李嚴自不必說,雖然以前是劉璋麾下的人,但卻是荊州逃過來的,劉巴也是如此,而董和其實也不是益州人,他是南郡枝江人,東漢末年般過去的。這三人都屬于東洲派。

至于黃權,和張松,雖然能力不凡,不差于他們三人,但卻是益州本地人,屬于益州派系,劉禪不可能讓他們留守益州。

而其余九卿重臣,趙云是武將,蔣干擅長外交,糜竺則是商人出身,相對于治理一州來說,能力相對不足,都不可能留守益州。

因此益州刺史的官職,必落在李嚴,劉巴。董和這三人的其中一個身上。這三人雖然是東洲派,但卻在益州生活了二十年以上,基本上已經融入益州,但與益州地方豪強,卻沒有太大的牽扯。而且能力也是一流。

劉巴董和目不斜視,寵辱不驚,李嚴眼眶深處,卻帶著一絲喜色。

李嚴這個人,并不是純臣,他熱衷于權勢,雖然他是光祿勛,是九卿之一,但論權勢,光祿勛其實沒有益州刺史的權利大。

一個在中央負責守衛宮廷,一個在地方執掌一州,在李嚴心中,他更傾向于后者。

在歷史上他也曾這么做,放著朝廷高官尚書令以及托孤重臣不當,卻請求諸葛亮劃分五個州為巴州,想去當巴州刺史。

李嚴目光微微向上一撇,卻見劉禪的目光,一直在自己以及劉巴和董和三人之中來回巡視著。

李嚴連忙低下了頭,心中更加欣喜,他覺得這個益州刺史,要落到自己頭上了。

從年紀上來說,三人之中,數董和的年紀最大,跟徐庶差不多,已經六十歲了,就算留守益州,也干不了幾年,因此可能性不大。

而劉巴,廷尉做的有聲有色,他執法如山,在他擔任廷尉期間,國家的犯罪率下降了許多,李嚴覺得沒人能取代劉巴。

董和老了,而劉巴的廷尉無人可以取代,因此這益州刺史,可不得落到自己頭上嘛?

只是李嚴顯然是想多了,劉禪來自后世,清楚他的品行,又怎么會給自己留下這么大的隱患呢?

只見上首的劉禪看向董和,說道:“董愛卿!”

“微臣在!”董和拱手而出。

劉禪對董和說道:“愛卿對大漢忠心耿耿,能力不凡,當年在劉璋麾下,治理地方深得民心,所以朕決定委任愛卿為益州刺史,管理益州事務。”

“微臣遵旨!”董和領旨謝恩,隨后退回班位,看了一眼李嚴,眼中閃過一絲詫異。

他原本也以為這益州刺史之位非李嚴莫屬,卻沒有想到劉禪竟然會給了他。

他已經老了,年過六十,就算擔任益州刺史,也治理不了幾年了,而且他如今執掌的是少府,這是掌管宮廷用度的,換人的話會非常麻煩。

李嚴眼中閃過一絲不悅,卻也不敢多說什么。

劉禪看了一眼李嚴,對著董和說道:“董愛卿如今可以全權負責益州的事務了,如此三公九卿等衙門遷往長安,益州也不會混亂。至于少府事務,則交由費祎主管。”

“諾!”董和與費祎拱手領命。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4章益州刺史之位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4 17:25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5章孫權又想搞事情了

早朝持續了一個上午這才結束,遷都的事情,也商議完畢。

劉禪命龐統成立了遷都司,全權負責處理遷都之事。

又命糜竺成立了良田司,負責處理收購官員產業之事。

劉禪又委任董和擔任益州刺史,開始將益州益州事務從朝廷分立出去,以免因為朝廷忙于遷都而忽略益州事務。

決定跟隨劉禪一起前往長安的官員,紛紛前往遷都司報備,上報戶籍,家庭人口,提前讓長安的諸葛亮準備住所。

準備住所并不麻煩,因為長安城中,有許多廢置無主的房子,只需要派人修繕就行了,并不需要耗費人力物力來修建。

因為劉禪下令不賣田產就不得在關中買田,并且是賣多少才能賣多少,官員們迫于無奈,也只能到良田司去賣田。

畢竟田地是根本,如果到了關中,想要在關中立足,沒有田地是不行的。官員們雖然不愿意,但也不得不賣。

當然,田產多的官員,也不需全部都賣出去,還可以保留一部分,畢竟劉禪并沒有要求要把所有的田都賣出去。

但想要在關中立足,在益州賣得越多,在關中才能買得越多。

其實劉禪這么做,也是為了遏制益州派的勢力。

如果他們不變賣益州的田地產業,以后到了關中在擁有產業的話,屆時他們在益州,關中將會擁有兩份產業,勢力便會非常強大。

而且益州為大漢的龍興之地,曾經的國都所在,長安為如今的國都所在,這兩地以后將會成為大漢最繁榮的地方。

如果益州人在這兩個地盤都擁有大規模的產業,過個百八十年,就可能會慢慢成為世家,聯合起來的話,勢力強大得連國家都得忌憚。就好像唐初的關隴世家,對國家一直有著巨大的威脅。

而劉禪提出的這個要求,便遏制了益州派的勢力,以后他在提拔關中人來制衡益州人,便可以消除益州人這個隱患了。

三公九卿等各個部門,也分出一部分官員前往長安,長安那里諸葛亮已經提前準備了府衙,這些部門的權利,將會在正式遷都之前,逐步由成都轉向長安。

一時間成都陷入了忙碌之中,四方城門,從早上開門到晚上閉門,馬車往來絡繹不絕,從未停歇過。

時間轉眼間來到公元227年冬。

江東,建業。

吳王府,孫權書房。

孫權坐在案前,在他左手下方,江東老臣張昭也坐在位置上。

張昭如今七十有一,但身體仍舊非常健康,在歷史上,他活了八十歲,死于236年,算得上是一個非常長壽的人。

不過張昭雖然身體健康,但畢竟上了年紀,所以有權利坐著。

而張昭身后,魯肅,陸遜,顧雍等人則是站著的。

這四個人,是如今江東的支柱,最核心的一批人。

孫權今年四十有五,如今已經步入中年,他坐在座位上,一雙虎目看向下方的四人,緩緩開口道:“今年年初,劉禪擊敗曹真拿下了關中,據報,如今劉禪已經準備遷都,三公九卿等府衙,已經逐步搬往長安了。”

孫權頓了頓,聲音漸漸冷冽起來:“蜀國已經越來越強盛,連魏國也不能阻擋他們一統的腳步了。孤王今年四十有五,你們說說,這霸業,孤王還有希望嗎?”

孫權如今非常苦惱,他已經四十五歲了,步入了中年,魏國那邊,率先稱帝的曹丕都已經死了,現在是曹睿當家。

而大漢那邊,劉禪也已經是第二任皇帝了,自繼位以來,兩次北伐皆大獲全勝,如今一統天下之勢已成。

想當年劉備兵敗長坂坡時何其狼狽,還要投靠他才能抵擋曹操,而過了這么多年,劉備建立的大漢已經強大無比,實力已經超越魏國,妥妥的三國第一。

而他江東,不僅沒有擴張,勢力反而越來越弱,他一個老牌諸侯,卻要看劉禪和曹睿這兩個年紀不過二十出頭的皇帝的臉色。

最關鍵的是,他孫權的這個王,還特么的是劉禪封的。

自從上次荊州之敗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將近八年時間,如今江東的實力,終于恢復了過來,只可惜那些陣亡在荊州的大將,卻永遠無法補足,而且周瑜,也在孫權以江夏交換回降卒之后不久就病逝了。

江東的實力雖然恢復了過來,常備兵馬已有十萬,但孫權仍舊不敢稱帝。

稱帝不是說稱就稱,這是需要有強大的實力來支撐,需要有功績才行的。

這八年來,孫權一直是在休養生息,致力發展民生,并慢慢培育紅薯玉米,至如今也已經普及了。

江東百姓也算富庶,人口也增長了不少,功績有了,但是實力仍舊提升不上去,因為實力不足的緣故,孫權仍舊不敢稱帝。

可是孫權已經四十有五,他不想在等了,哪怕不能一統天下,他也想擺脫大漢和魏國的控制,當一回皇帝癮。

殿下四人,都是當世頂尖人物,他們聽了孫權的話,便知道孫權耐不住性子,想要搞事情了。

陸遜抿了抿嘴唇說道:“殿下,如今荊州兵馬,已有七萬人,皆是精銳,人口也不比我江東要少。

雖然關羽離開了荊州,但是荊州的實力仍舊不可小覷,其子關平,關興,都是當世萬人敵,而且關平此人,為人穩重,禮賢下士,深受士卒愛戴,其能力比之關羽更強。

潘濬,馬良,馬謖等人,也都不是易于之輩,微臣坐鎮江夏多年,一直與馬謖對峙,始終都沒有找到可以進攻荊州的機會。”

魯肅拱手說道:“如今蜀國越發強大,拿下關中之后,劉禪已經不懼魏國進攻,甚至已經有以一敵二,兩面開戰的能力。

主公若是攻打荊州不成,劉禪完全可以騰出手來,率兵南下東進江東,因此臣下以為,荊州不可取。”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5章孫權又想搞事情了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6 04:43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6章孫權的想法


原來孫權這一次不是想對劉漢打主意,而是對魏國起了歹心。

但盡管如此,殿下四人的眉頭還是緊鎖狀態。

大漢他們吳國惹不起,魏國同樣惹不起啊。

雖說魏國這幾年面對大漢屢戰屢敗,兵馬損失眾多,國家兵力大不如前,現在只剩下三十來萬。

但是魏國在揚州,徐州一帶,仍舊是布置了十萬重兵,這些兵馬哪怕是魏國在關中最緊要關頭,也沒有調走過。

從地形上來看,江東如果要進攻大漢,只能是打荊州。

而如果要進攻魏國呢,要么就是從長江中游的鄱陽湖一帶北上,進攻揚州江北的魏國地盤。

江東如今的主要地盤是揚州,但是江東并沒有全據揚州,只占據了江南地區,當然,在長江以北,江東也有一些地盤作為緩沖之地,但地盤并不大,揚州江北,大部分都在魏國手里,也就是廬江郡和九江郡,也就是俗稱的淮南地區。

這一帶,是后世的安徽境內,江東占據著長江以北沿線大約兩百里左右的地盤,也就是后世的安徽安慶地區(我老家),往北就是孫權一生的污點合肥!

因此江東如果想要向北擴張,進攻揚州江北地區,就必須拿下合肥不可。

這也是孫權為何數次攻打合肥,屢敗而屢戰的原因,因為在歷史上孫權偷襲荊州成功,拿下荊州之后,他就只能向北擴張,從而進攻合肥了。

當然,江東這邊還有第二條路可以向北擴張,那就是從建業過江,進攻徐州。

建業往北,就是徐州的廣陵郡,中間同樣隔著長江,不過江東在長江以北,同樣有個兩百里的地盤為緩沖地帶。

但從這一條路出兵,非常冒險。

因為廣陵南下,就是江東的首府建業,如果從建業北上進攻徐州,勝了自然是皆大歡喜,但要是敗了則無法善后。

因為要是敗得太慘的話,搞不好,魏國在徐州的兵馬就趁勝追擊,南下直搗建業了。

而合肥一帶在長江中游,要是攻打合肥敗了的話,還有一截子長江為屏障,還有回旋的余地。

表面上看,江東進攻魏國,可以攻從皖縣北上,打揚州江北,也可以從建業北上進攻徐州廣陵,有兩條出兵之路。

但后者干系太大,不能輕易冒險,因此江東想要向北擴張,還是只有進攻合肥。

合肥合肥,這個孫權一生的克星,又被放到了桌子上。

陸遜拱手說道:“殿下,我江東想要向北擴張,進攻魏國,還是只有進攻合肥這一條路。合肥一直有魏國重兵把手,曹休又率主力兵馬坐鎮壽春。

因此想要拿下合肥,可謂難如登天,我江東實力剛剛恢復過來,實不宜在妄動干戈。”

陸遜說罷,魯肅,張昭,顧雍等人也先后站出來勸阻。

孫權壓了壓手掌,說道:“合肥固若金湯,孤王已進攻了幾次合肥,自然知道合肥不好打。這段時間,孤王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了一個計策。”

陸遜拱手問道:“敢問殿下是何計策?”

“誘敵深入!”孫權緩緩開口道。

“誘敵深入?”殿下四人聞言皆點了點頭,旋即看著孫權,等著他繼續說。

一個城池,如果沒有辦法拿下來,那么將敵人誘騙出來,引到自己的地盤,然后設伏殲之,那么城池沒了兵馬駐守,想要拿下城池就簡單得多,這這同樣是一個拿下城池的好辦法。

誘敵深入雖然是攻破堅城的辦法,但卻需要非常完善的計劃,如何將敵人誘騙出來,成功將其殲滅才是關鍵。

如計劃不嚴密,不能將敵人騙出來,那自然是白瞎,而如果計劃被識破,敵人還可以將計就計,搞不好計劃沒成功,自己反而會吃大虧。

因此誘敵之計,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計策。

孫權起身走到殿后,將殿中懸掛的地圖解開,指著鄱陽郡,對著眾人說道:“鄱陽郡的山越宗帥你們知道吧?”

魯肅點了點頭,說道:“自然知道,此人手下有兵馬數千,聚嘯山林,在周邊數郡,甚至北方魏國都頗有名氣!不過與我江東,相處還算和睦。”

孫權點了點頭道:“我打算讓鄱陽太守周魴前去求助此人,讓此人聯絡曹休,假意投降于他,從而將曹休誘騙出來。”

四人聞言皆沉默下來,雖然孫權說的不多,但以他們的智慧,孫權只需提一下,他們就能明白。

首先從可行性上來說。

魏國在西線連戰連敗,魏國境內,局勢非常動蕩,急需大勝來穩定人心。

曹休雖然是一個良將,但面對山越宗帥的投誠,曹休也希望借此機會來針對吳國打一場大勝仗,因此他中計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在從地形上來看,鄱陽郡位于長江以南,與合肥之間,還隔著一個廬江郡。

廬江郡位于長江以北,當然這并不是東漢時期完成的廬江郡,只是位于江北的一個緩沖地帶,地盤并不大,也就是后世安徽安慶市的規模。大部分的廬江郡還在魏國手里。

但山越宗帥的實力在長江以南的鄱陽郡,與合肥之間隔著廬江,如果曹休想要出兵接應山越宗帥,又或者趁機南下殺到鄱陽郡,曹休無論如何,都得南下進入廬江郡境內。

廬江郡境內多山,在后世這里是鼎鼎大名的大別山,如果在這里埋伏曹休一波,曹休就會慘敗,甚至是全軍覆沒,屆時江東軍在趁勢北上,拿下合肥,甚至直接拿下揚州江北的幾率很高。

屆時江東軍便可進軍淮南,魏國沒有淮南為屏障,西線又受到大漢的威脅,搞不好徐州豫州這些州郡都得被江東奪了去。

屆時,孫權取得了如此大勝,便有資格稱帝了。

孫權看著四人,等待著四人的回應。

陸遜當先說道:“此計倒是可行,只是我江東如今已經經不起任何失敗,每行一步,都必須小心謹慎。

山越宗帥臣下對他了解不多,鄱陽太守周魴此人是個能人,又熟悉山越的情況。殿下可以先書信詢問他的看法,再做決定不遲。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6章孫權的想法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6 04:43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7章坐山觀虎斗


魯肅也拱手說道:“不錯,山越宗帥雖然在鄱陽一帶知名,但一直是由周魴負責,此事可以詢問他的意見。”

見魯肅和陸遜都這么說,孫權點了點頭道:“也好,孤就先問問周魴是什么看法。”

隨后,孫權修書一封,派人快馬加鞭送到了鄱陽郡太守周魴的手里。

這個周魴的能力還算不錯,在歷史上太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兒子,名叫周處,也就是除三害的那個周處。

周魴收到孫權的書信,思考了一番局勢,便給孫權回了一封書信。

孫權收到周魴的回信之后,又將魯肅,陸遜等四人叫了過來。

孫權將書信先遞給了張昭,隨后說道:“周魴說雖然山越宗帥在鄱陽一帶,甚至在北方都頗為知名,但能力還是小了些,不足以讓曹休大動干戈,冒險出兵。

而且山越宗帥一直與我們相處的不錯,想要找個投降魏國的由頭并不容易。”

山越宗帥是山越人,生活在大山里,平日和江東政府井水不犯河水,沒有必要背井離鄉去投靠魏國。因此這個投靠魏國的由頭不好找,曹休很可能不相信,不上當。

孫權繼續說道:“所以周魴建議孤王假裝不信任他,然后由他去詐降!”

陸遜沉吟道:“周魴身為一郡太守,而且鄱陽郡也算是我江東大郡,由他去詐降,足以讓曹休動心。

因此主公該做的,就是不斷派人去查究周魴的各種事情,將事情鬧大。屆時周魴詐降,曹休才能更容易相信。”

孫權聽了陸遜的話,心情大好:“這么說你是同意了?”

陸遜點了點頭道:“廬江多山,便于運送兵馬,哪怕是魏國的探子,也難以察覺。如果曹休中計,絕對可以大敗魏軍。如若曹休不中計,我江東也不會損失什么。”

“既然如此,便依計行事!”孫權一拍桌案,眼中滿是興奮之色。

時間轉眼來到公元228年三月份。

這三個月,孫權一直派人查探周魴,露出懷疑他的姿態,而周魴也非常配合孫權,跑到鄱陽郡門之下,剪下了自己的頭發謝罪。

益州,成都。

成都這邊,這幾個月來,劉禪一直在為遷都的事情忙碌著,到如今,三公九卿等各部衙門,已經轉移到了長安去了。

朝廷這邊也已經準備就緒,不久之后,就可以啟程北上長安。

劉禪的書房當中。

劉禪正坐在案前批閱著奏折,這是成都積累的最后一批奏折,接下來,各地的奏折就會送去長安,由諸葛亮暫時處理,成都這邊的朝廷,不需要處理任何事物。

“陛下!”門外突然響起了一道聲音。

“進來!”劉禪頓了頓朱筆,對著門外應了一聲。

隨后李昱走進了房中,他站在殿下,并沒有打擾劉禪。

劉禪不過一會,也將奏折批閱完畢,抬頭看著李昱問道:“有什么事?”

李昱從懷中摸出一個信封遞給劉禪:“陛下,這是江東那邊傳來的消息?”

“哦?孫權他又想做什么?”劉禪挑了挑眉,接過書信打開看了起來。

看了一會,劉禪放下書信,又在剛才批閱的奏折中翻閱起來,很快劉禪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奏折。

這份奏折,是荊州送過來的,上面所說的事情,跟錦衣衛所送的書信差不多,內容,自然是關于鄱陽郡周魴的事情。

不過錦衣衛所記錄的更加準確,直接點出這是孫權自導自演的。而荊州的奏折,只是闡述了這件事,并沒有準卻的點出來。

由此可以看出,如今錦衣衛打探消息的能力,已經凌駕于地方政權之上。孫權如此縝密的行動,都被錦衣衛給打探到了。

“石亭之戰!看來孫權是想當皇帝想瘋了,坐不住了!”劉禪笑了笑,將書信和奏折放在了桌案上。

歷史上,也就是228年,孫權派周魴詐降曹休,從而取得了石亭之戰的大勝,也正是因為這一戰,使得魏國在淮南的實力大削,雖然孫權沒有拿下合肥,但也讓魏國沒有實力威脅江東。

當時孫權已經得到了荊州,在石亭之戰又重創了魏國,風頭一時無二,隨后他便稱了帝。

原本劉禪看到荊州送來的奏折,并沒有想起石亭之戰,給奏折的批閱也只是有些可疑,務必小心提防這十個大字。

如今看了錦衣衛送來的奏折,劉禪可以肯定,孫權是在謀劃石亭之戰了。

李昱拱手說道:“陛下,曹休已經相信了周魴,派人去洛陽告訴曹睿,只怕中計的可能性非常高。咱們要不要將消息泄露出去?”

“泄露出去?”劉禪挑了挑眉。

李昱點了點頭道:“是啊,如果魏國能將計就計,與孫權斗個兩敗俱傷的話,那……”

“不!”劉禪擺了擺手道:“不必泄露出去。若將消息泄露出去的話,兩敗俱傷的可能性并不高,魏國在淮南有十萬兵馬,而江東的總兵力也不過十萬,怎么可能打的過魏國?

因此將消息泄露出去,結果只有兩種可能,第一,魏國不會上當,第二,魏國將計就計,江東從而大敗。

魏國如果不中計,咱們什么利益都不得到,反之,如果江東戰敗的話……就算不丟城失地,也會損失慘重。

孫權好不容易恢復了實力,如今又起了心思,如果他戰敗的話,以后會一直依附于我們,朕到時候都找不到由頭來去打他。

不如讓孫權得勝,如果他勝了,必定稱帝,屆時朕對付他,還需要找什么由頭嗎?”

劉禪如今已經拿下了關中,實力位居三國第一,只要遷都之后,休息生意幾年,兩面開戰,以一敵二根本不成問題。

因此到了如今,劉禪根本不必合縱連橫,魏吳雙方,哪怕聯合,劉禪也不怕,他們要打就更好,反正都是敵人,吳國勝了,削弱的是魏國的實力,魏國剩了,削弱的是吳國的實力。

而且這還不是平等的實力轉移,畢竟他們兩方作戰,都會出現傷亡,因此不管是誰勝,都對劉禪有利。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7章坐山觀虎斗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6 04:44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8章深謀遠慮


反之,劉禪不想出現的局面,就是孫權一直依附于自己,表現出一副臣服于他,忠于大漢的樣子。

畢竟孫權是他冊封的吳王,如果孫權沒有造反,他將來打孫權是不合適的。哪怕是后世,發動戰爭都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

如果孫權一直保持著目前這個樣子,搞不好以后就成了清朝時期的吳三桂,割據一方,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盡管劉禪不懼,但終究是一個威脅。

而孫權如果稱帝的話,就是背反朝廷,劉禪以后就有理由打他了。

劉禪想了想,又拿過荊州傳來的奏折,在后面加了一段話。

當年赤壁一戰之后,劉備得到了荊州,暴兵十萬人,后來帶了一半去益州,荊州只有五萬兵馬。

這些年,劉禪一直奉行精兵政策,只是挑選青壯,淘汰老兵,荊州的兵力一直沒有增加多少,到現在也不過是七萬人。

但荊州這些年,先后拿下江夏數縣,荊南地區又一直對付蠻人,充實人口,荊州的人口,卻已經多達一百多人,完全可以增加兵力而沒有負擔。

劉禪在奏折后加的話,就是讓關平增募三萬兵馬,將荊州兵力擴充至十萬。

如此只需訓練數年,荊州就可以擁有單獨進攻江東的能力。

以前荊州只有五萬兵馬的時候,面對江東只有防御的能力,而如今,卻已有進攻的能力了。

將奏折派人送去荊州之后,劉禪便沒有在關注江東的事情,因為三日之后,就是正式遷都的日子。

不過在遷都之前,劉禪將文臣武將再次召集了起來。

厚德殿中。

大殿之中的文武大臣,基本上走了一半,離開的人先一步前往了長安,到長安組建府衙去了,剩下的人,三日之后會跟隨劉禪一起前往長安。

劉禪對著殿下眾人說道:“諸位愛卿,這是朕最后一次在厚德殿中與諸位愛卿議事了,下一次,就是在未央宮的前殿了。”

一眾文武聞言,不由自主的嘆了口氣,成都是他們的家,他們除了利益之外,是真的舍不得。

劉禪清了清嗓子,沉吟道:“此次召集諸位愛卿過來,是為了挑選一員良將來鎮守益州。”

眾將聞言皆點了點頭,朝廷雖然從益州遷走了,但是益州這邊,仍需要一將留下來鎮守。

眾人不由自主的將目光看向大殿之中的一人,上一次劉禪挑選益州刺史,他們只是籠統的將人鎖定在三公九卿之中。

而這一次,很顯然,文武群臣都知道劉禪會派誰留下來鎮守益州。

“李恢!”

“末將在!”李恢踏步而出。

李恢是南中都督,更是劉禪一手提拔的心腹,他鎮守南中期間,多次出兵平定夷人,治理南中多年,如今南中之地,也欣欣向榮。能文能武,可謂全才。

劉禪離開成都之際,將他給召了回來,其目的不言而喻。

劉禪下令道:“朕留兩萬兵馬在益州,由愛卿擔任益州都督,總管益州軍事。”

“微臣遵旨!”李恢拱手領命。

“馬忠!”劉禪又看向另一人。

“微臣在!”馬忠拱手而出。

李恢原本是南中都督,如今劉禪調李恢總管益州軍務,南中那里,就需要派一人去鎮守。

劉禪果斷選擇了馬忠,在歷史上。李恢和馬忠都擔任過南中都督,而且這兩人,是做得優秀的,都是文武雙全,上能馬上領軍,下能府衙執政,而且都深得民心。

并且與李恢一樣,馬忠也是劉禪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

劉禪看著馬忠說道:“如今南中都督一職空缺,便由愛卿前去擔任南中都督!”

馬忠拱手領命:“微臣領旨!”

劉禪隨后又詢問了一番文武群臣遷都之事,見眾人準備妥當,便下令退朝:“退朝吧,李恢留下!”

眾人退下,只有李恢留在大殿之中。

劉禪從桌案上拿起一沓紙,遞給李恢,對著李恢說道:“愛卿看看這個!”

李恢聞言上前接過紙張,看了起來。

李恢看了一會,抬頭問道:“陛下,這是造船圖紙?”

劉禪點了點頭道:“不錯。”

李恢看了一會說道:“這些戰船與江東的頗為相似。”

劉禪點了點頭道:“不錯,這是朕讓人從江東弄來的。孫氏占據江東,已歷三世,四十余載,其步兵戰斗力不值一提,但水軍力量,卻為天下之最。

哪怕朕占據荊州多年,也一直訓練不出堪比江東水軍的水師。追根究底還是戰船的問題。”

“不錯!”李恢點了點頭道:“江東靠海,造船業發達,百姓善于造船。荊州雖有一截長江,但造船技術,仍比不上江東。這也是我荊州水軍一直比不上江東水軍的根本原因。”

劉禪點了點頭道:“如今朕雖沒有東進江東之意,但也需要早做準備。荊州距離江東太近,朕若大規模建造戰船,難免讓江東察覺做出準備。因此朕想讓愛卿在益州打造戰船,秘密訓練水軍。

這些圖紙是江東水軍戰船圖紙,但并不完備,因此打造戰船,訓練水軍的任務,可謂任重道遠。”

劉禪并沒有利用系統兌換后世的造船圖紙,而是將錦衣衛從江東弄到的戰船圖紙給了李恢。

系統提供的東西終究只是外物,國家想要強盛,就需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創造。如果不能明確這一點,哪怕劉禪兌換的東西再多,不能創新,也會泯滅于歷史的塵埃當中成為傳說。

比如歷史上的神臂弓,比如鄭和寶船,比如木牛流馬,這些東西如今都成為了傳說。

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因此只有不斷的創新,革新,發展技術,這些東西才會越來越強,一代勝過一代。

李恢拱手說道:“微臣一定會竭心盡力,為陛下打造一支無敵水軍。”

“好!”劉禪滿意的笑道:“有愛卿這句話就夠了,愛卿可沿長江一帶羨慕士卒,朕留在成都的兵馬,也都是熟悉水性的士卒。加上這兩萬兵馬,暫時訓練三萬水軍。”

“微臣遵旨!”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8章深謀遠慮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6 04:45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69章魏國中計

三日之后,劉禪正式帶著文武群臣北上,遷都長安。

雖然朝廷中的文武群臣有超過半數以上先一步前往了長安,但是他們的家人并未跟著一起去,如今劉禪北上長安,這些人也會跟著一起過去。

中央朝庭,大大小小的正式官員,以及吏,加起來有數千人,這其中的官只占據了少數,吏才是大頭。

歷史上,鄧艾偷渡陰平,致使劉禪投降,當時清點戶籍,官吏有四萬人。

那個時候的蜀漢,只有益州一州之地,但官吏的人數仍舊有四萬人,當然,這是算上了地方的官吏,中央朝廷的官吏,肯定沒有這么多,但幾千人也還是有的。

此次遷都長安的官吏有幾千人,而這些人能當上官吏,家境一般都不錯,因此家里的人口也比普通的百姓要多得多,他們拖家帶口,北遷的人數便有將近七八萬人。

除此之外,還有皇宮里的內侍,宮女之類,宮女還好說,不想去的可以回家,還可以嫁人。

但是內侍卻不行,他們入宮就是為了養家糊口,身體殘缺回家也不能娶妻生子,所以只能是跟著劉禪一起北上。

因此加上內侍,宮女,護衛宮廷的護衛的家人,北上長安的百姓總人口,一共達到了十萬之巨。

劉禪清晨從成都出發,到了傍晚,先頭部隊已經走出數十里,最后方的隊伍,也不過才剛剛出城。

由于此次遷都是拖家帶口,因此速度并不快,一天只能走三四十里,想要前往長安,估計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而在另一邊的洛陽,曹睿正在為鄱陽郡太守周舫投降一事而遲疑不決。

雖然曹休是魏國大司馬,鎮守淮南,軍機大事全憑他一人做主,但周舫身為東吳的鄱陽太守,他上書請降,愿獻地于魏,非同小可,如果答應了他,那便會與江東爆發一場大戰。

如今魏國的局勢動蕩,曹休不敢擅自做主,這才書信曹睿,請他決斷。

不過由于孫權與周舫演戲演了三個月,曹休對于深信不疑,加之他又身為武將,也有立功之心,所以在給曹睿的書信中,也帶了一些個人色彩,希望曹睿能答應此次的行動。

曹睿收到曹休的書信,最難以做出決斷,只好將陳群,鐘繇,蔣濟,華歆等臣子叫了過來,詢問他們的看法。

眾人將曹休的書信看了一遍,曹睿揉了揉太陽穴,對著四人問道:“怎么樣?你們覺得如何?”

華歆沉吟道:“這幾個月,孫權不斷派尚書郎查究周舫,周舫甚至還跑到城門下剪發認罪,孫權此人生性多疑,又一直打壓江東士族,這周舫也是江東士族,出了這種事,倒也說得通。”

“不錯!”華歆說完,鐘繇也點了點頭,贊同了華歆的看法。

“微臣以為不然!”蔣濟拱手說道:“孫權此人雖然生性多疑,但也是個雄主,甚至當年太祖武皇帝也不禁感嘆生子當去孫仲謀。

自從江東偷襲荊州不成反遭慘敗,至今已有八年,這八年來,孫權一直是休養生息,從未出過什么事,雖然打壓江東士族,但也沒有鬧到這種程度。

如今江東的實力剛剛恢復,便出了這檔子事,而且周舫又送來降書,不得不防啊!微臣以為,如今我大魏乃多事之秋,理應以休養生息為主,不可在與江東開戰。

如若是計,則后果更加不堪設想。”

“微臣以為不然。”陳群提出了反對的聲音:“這些年我大魏面對蜀國一直是處于下方,先后丟了雍涼,關中之地,士兵屢戰屢敗,士氣低迷。因此我大魏,急需一場大勝來振奮人心,提升士氣。

而我大魏在淮南一帶,有精兵十萬,大司馬曹休,又是能征善戰之人,而江東的總兵力,也不過十萬人,并且無法全部運用。哪怕江東是計,我軍只需小心謹慎,便可無妨。”

曹睿聽了陳群的話,也不禁有些心動,如今的魏國,的確是需要一場大勝來振奮人心。

“朕亦有意答應大司馬!”曹睿沉吟道:“不過此事必須謹慎,愛卿們覺得如果周舫是詐降,那江東會如何布置?”

蔣濟沉吟一番說道:“鄱陽郡位于江南,如周舫來降,大司馬必須前往接應。如此必須南下江東廬江郡。

而廬江郡多山,便于藏兵,特別是石亭這里,道路狹窄,江東很有可能在石亭一帶設伏。”

曹睿點了點頭道:“不過江東實力剛剛恢復過來,孫權此人應該也沒有那么大的魄力將所有兵馬都用于此戰,而我軍在淮南,有十萬精銳大軍,朕想要讓大司馬試一試,你們覺得如何?”

“微臣覺得可以。”陳群拱手說道:“大司馬用兵多年,深諳用兵之道,手下又有十萬精銳,就算江東有詐,也足以應對。如周舫是真降,那我大魏便可進軍鄱陽江南之地,大振聲威。”

“好!”曹睿一拍桌案說道:“傳令大司馬曹休,讓他率淮南兵馬接應周舫,并趁機進軍鄱陽,傳令豫州刺史滿寵,讓他率豫州兵馬接應大司馬曹休。

傳令徐州都督臧霸,讓他率徐州兵馬陳兵廣陵,威脅江東建業策應大司馬。傳令江夏太守文聘,讓他率江夏兵馬向東威脅江東江夏,策應大司馬。”

徐州在建業的北方,中間隔著一條長江,目前駐扎在徐州的將領是臧霸。

這臧霸是三國早期的人物,曾經在陶謙麾下擔任過將領,后來割據一方,參與過徐州的混戰。

他還在呂布手下混過一段時間,傳說呂布麾下有八健將,這臧霸就是其中之一。

后來曹操擊敗呂布,臧霸投靠了曹操,曹操便讓臧霸鎮守青州,徐州。

這臧霸從呂布敗亡至如今,鎮守青徐已有三十余年,這么多年來從未叛變過,對曹氏一直忠心耿耿,將青徐打理得井井有條。在魏國與牽招,文聘,田豫這些人齊名。

徐州雖然兵馬不多,但也有上萬兵馬,在臧霸的訓練下,也算是精銳之師,如果他率兵南下廣陵威脅江東建業,那江東就必須在建業留一支兵馬,在此戰中可用的兵馬就更少了。

國之大漢崛起 第569章魏國中計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