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之大漢崛起 作者:姜梵 (連載中)

 
那ㄟ安勒 2018-7-11 16:34:1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34 444548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6 04:46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0章遷都長安

而江夏這邊,如今被分成三份,大漢,江東,魏國各占據三分之一,并且三方都與對方接壤,魏國可以出兵進攻江東的江夏地盤,這樣一來,又可以拖住江東一部分兵馬了。

由于江東實力不足,加上魏國這些年屢戰屢敗,急需大勝來振奮人心,鼓舞士氣,所以曹睿答應了曹休的主張。

卻說曹休收到曹睿的消息,大為欣喜,一方面派人與周舫約定日期,一方面又催促臧霸,文聘,滿寵出兵,盡快威脅江東。

孫權這邊見曹休中計,更是喜不自勝,親自前往皖縣坐鎮,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又任命朱桓,全綜為左右都督,各執掌兵馬兩萬人。

這一次,孫權動用了六萬兵馬來對付魏國。

而剩下的四萬人,三萬人駐守在江夏,由魯肅率領,防備魏國和大漢。

而剩下一萬人則留守建業。

雖然徐州與建業臨有一江之隔,但徐州的兵力不足,雖然有臧霸出兵威脅,但建業有長江天塹,臧霸想要殺過江來,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況建業為江東首府,人口眾多,在短時間內,也可以招募青壯守城。

曹休很快與周舫約定了日期,雖然曹睿讓他小心謹慎,但由于曹休立功心切,擔心錯失良機,未等豫州刺史滿寵抵達,他便率兵南下,并且還是倍速行軍。

很快曹真率兵抵達了石亭一帶,在這里,曹休遭遇了江東兵馬的埋伏,但曹休儀仗人多,并未撤退,反而是與江東兵馬交戰。

但由于準備不足,加上中了埋伏的緣故,曹休不但不是江東兵馬的對手,反而被江東兵馬給擊敗了。

曹休從合肥南下,其行軍路線背靠湖泊,南傍長江,容易進軍,但卻難以撤退。

戰前,朱桓又向孫權建議,讓孫權率兵截斷夾石。

夾石位于石亭以北,道路狹窄,如果提前派兵截斷夾石,那么曹休就無法回到合肥,很可能會全軍覆沒。

原本在歷史上,朱桓建議孫權這么做,孫權詢問陸遜的主張后,陸遜是反對的,但如今局勢不同,陸遜卻同意了這個策略,提前派兵截斷了夾石。

曹休率兵逃到夾石,卻發現后路已斷,原本歷史上,是賈逵率兵接應的曹休,才使得曹休幸免于難,但這個時空,賈逵卻被孫權給烹了。

曹睿雖然讓滿寵接應曹休,但由于曹休立功心切,孤軍深入,滿寵短時間內卻無法抵達。

前路被堵,后有追兵,曹休大敗,麾下十萬兵馬,逃走者不過三萬余……

公元228年五月。

長安。

經過兩個月的行軍,劉禪終于來到了長安城。

不過出了斜谷之后,劉禪并沒有跟著那些百姓一起走,而是輕裝先至長安,因此百姓以及大部分官吏在后面沒有過來。

經過幾個月的修繕,未央宮,以及長樂宮這兩個大殿已經煥然一新,未央宮是劉禪居住以及辦公,朝會的地方。

而長樂宮,則是太后,妃子們居住的地方,由于皇子公主年幼,所以也暫時跟著他們的母親居住在長樂宮。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這幾個月劉禪的不斷耕耘,如今李婉,杜露,張星彩,吳熏幾女也相繼有了身孕。

“荀師慢點……”

長安城頭,劉禪攙扶著荀彧,慢慢登上階梯,來到城墻上。

劉禪帶著荀彧登上的是長安新城的城墻。

早在去年十月,長安新城就已經建造完畢,并且各門都如街亭一樣,使用的是閘門技術。

站在城墻,向著中間望去,老長安城盤踞在新城中間,相對于長寬二十里的新城來說,老長安的規模,不過新城的十分之一大小。

新城之中,這段時間諸葛亮派人做出了規劃,一條條寬闊水泥路縱橫交錯,可以容納三輛馬車并排行走,靠近老城的位置,還修建許多的房屋。

畢竟此次遷移過來的百姓有十幾萬之多,雖然老長安城有許多房屋是無主之物,但也難以容納這么多人,所以在老城之外,還修建了許多新房子。

不過相對于如此廣大的新城來說,這些房子占據的規模,可以忽略不計。

劉禪還打算以后陸續將老長安城的百姓給遷移出來,搬到外面居住,而長安老城的城墻,則改成水泥城墻,屆時作為皇城。如此一來,長安城便成了以皇城為中軸線的建筑了。

這種城池,也更加容易管理,而皇宮也會更加安全。

劉禪看著巨大的長安城,心中滿是期許,不久的將來,房屋會將長安城給填滿,到時候這里會是何等的熱鬧?

“想不到我今生,竟然還有回到長安的一天。”荀彧站在城頭上,扶著城墻,望著長安老城,心中滿是感慨。荀彧今年六十有六,頭發和胡須已經白了,但身體卻非常健朗。

劉禪笑道:“莫說長安,朕以后還會帶著荀師去洛陽。”

雖然荀彧只是掛了個太傅,但他對于大漢的功績卻是不可忽視,因為他目前負責的是教育,一直在書院教書,并且著書立說,這十多年,荀彧教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這些人,如今是大漢的中流砥柱,其中的杰出之輩,如今已經做到一郡的太守了。

荀彧笑了笑,沒有回應劉禪,望著城下寬闊的荒地,沉吟道:“這么大的城池,可以容納百萬人口。不知道我有沒有機會見到百姓填滿長安城的一天。”

劉禪笑道:“老師今年不過六十六歲,身強體壯,活個一百歲不成問題。

朕已經在關中推廣玉米紅薯,消除蝗禍,屆時鼓勵生育,不出數年,長安百姓的人口便會倍增,不出二十年,長安便可擁有百萬人口。老師又怎么可能見不到那一天了?”

“你就會撿好聽的來哄我?”荀彧搖頭笑了笑:“活上一百歲,那不成妖怪了?”

“哈哈,朕說的都是實話。”劉禪笑了笑,指著城東的位置說道:“老師,朕打算在那里,修建一座學院,屆時還請老師為朕坐鎮啊。”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0章遷都長安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7 04:46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1章孫權要稱帝了

“興建學院好啊,還是教書比較清凈。”荀彧點了點頭,對于劉禪的請求并未拒絕。

這么多年過去了,荀彧對于大漢,已經有了很深厚的感情,只是因為與魏國曾經的關系,他并沒有出仕,但卻在其他地方,一直為大漢默默的付出著。

“在那里的話,朕打算……”劉禪正與荀彧說著他對于長安城的規劃,這時一個錦衣衛快步走到了城頭,將一份書信遞給了李昱。

李昱拆開書信一看,臉色微變,想要跟劉禪述說,又礙于荀彧在場,只得忍下。

荀彧注意到李昱的表情,他知道李昱負責為劉禪掌管情報,如果不是出了什么大事李昱不會是這種表情,便指著李昱,對著劉禪說道:“看來是出了什么事,你去處理吧。”

劉禪聞言看向李昱,見了他欲言又止的表情,問道:“出了什么事?荀師是我大漢太傅,你就直說吧。”

李昱將書信遞給劉禪,口中解釋道:“陛下,太傅。江東那邊傳來書信,孫權以周舫為誘餌,讓其詐降魏國,以獻地投誠為名,引誘曹休深入敵境接應。

曹休請示曹睿之后,曹睿答應了下來讓曹休率兵南下接應周舫,并讓豫州臧霸,江夏文聘分別進攻江東,策應曹休。又讓滿寵領豫州兵馬接應。

曹休率十萬兵馬南下,而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朱桓,全綜為左右都督,各領兩萬兵馬,在石亭設伏。

曹休雖然有十萬兵馬,但由于他輕敵大意,貪功冒進,雖然人多,但還是在石亭中伏兵敗。

同時孫權又讓人截斷了夾石,斷了曹休退路,雖然曹睿讓豫州刺史滿寵接應,但由于曹休是倍速行軍,所以滿寵跟不上曹休。

曹休麾下那十萬兵馬被江東斬獲近七萬,曹休僅率三萬人沖出重圍,逃往合肥,目前已與滿寵匯合,駐守在合肥。”

將情報說完,李昱感嘆道:“真是想不到曹休有十萬兵馬,居然還敗得這么慘。”

劉禪笑了笑說道:“有的人糊涂,但總是能在關鍵的時候做聰明事,有的人聰明,但卻容易在關鍵的時候犯糊涂。”

曹休的能力其實不錯,歷史上他少年時期就跟著曹操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在漢中之戰擊敗張飛吳蘭,魏國建立之后,鎮守東線,面對吳國也是屢戰屢勝,其能力并不比魏五子之流要差。

雖然曹休以前一直是百戰百勝,可是在石亭之戰中,卻是昏招頻出,以至于慘敗江東之手。

而且這一戰,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戰,在石亭之戰的當年,曹休就去世了。

也正是因為這一戰戰敗,曹休的能力被大大的貶低,特別是在演義之中,他與曹真成了無名的代名詞,可以說是輸得連身后名都沒了。

一旁的荀彧看著劉禪,突然笑了:“看來你早就預料到孫權會獲勝,居然一點都不驚訝。”

劉禪笑道:“實不相瞞,在遷都之前,朕就知道了孫權讓周舫詐降這件事,只是沒有將消息泄露出去罷了,孫權能夠獲勝,都在朕的意料之中。”

一旁的李昱繼續說道:“曹休雖然敗了,但如今已與滿寵匯合回到了合肥,加上滿寵的兵馬,合肥仍有四五萬人。

因此孫權獲勝,卻并沒有攻打合肥的意思,根據錦衣衛秘報,孫權如今已經回到建業,秘密打造龍袍,龍冠,似乎有稱帝之意……”

荀彧聽了這話,一臉詫異的看著劉禪說道:“你預料到了孫權會獲勝,卻故意不將消息泄露出去?是想要成全孫權?”

劉禪點了點頭道:“孫權圖謀這一戰的目的,就是為了稱帝,因此行事非常縝密。

而魏國那邊,卻正要需要一場大勝來穩定人心,加之曹休與曹真情同手足,如今曹真死了,曹休難免有立功心切之心,魏國戰敗,不難預料。”

荀彧點了點頭道:“不錯,不過你放任孫權獲勝這一步走的沒錯,孫權如果一直是臣服于大漢,對你也非常不利,如今他稱帝,事情反而簡單了。

只是我原本以為他是個雄主,卻沒想到他想稱帝想瘋了,甚至都不管子孫后代了。”

以目前江東的局勢以及情況來說,一統天下,是沒有任何希望的。

石亭一戰孫權雖然勝了,并且斬獲了七萬人,但他還是沒能拿下合肥,這一戰,也不過是讓孫權消除了北方魏國的威脅,讓魏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對江東造成威脅罷了。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孫權將曹休的十萬兵馬全部吃了,并且滅了曹休,拿下合肥,在淮南,也還有壽春這一座堅城。

壽春是當年袁術稱帝的都城,規模比之合肥更是不逞多讓,孫權就算拿下了合肥,也拿不下壽春,最多也就在淮南搞風搞雨。

孫權最理智的做法,是一直臣服于大漢,如此一來,就算以后大漢哪怕是滅了魏國,劉禪也沒有借口攻打江東,以后孫權死了,他們孫家依靠著孫尚香的關系,也能得個世襲王爵。

最不濟,主動投降交出土地,也能封侯保住富貴。

可如今孫權稱帝,性質就不一樣了,這是讓孫家徹底與大漢走向了對立面。

如果孫權在贏了石亭之戰之后,整軍備戰,圖謀合肥,可見他還是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可是如今孫權在贏了之后就退兵回到了建業,并且回去之后就秘密圖謀稱帝之事,由此可以看出,孫權一開始發動石亭之戰,就是為自己稱帝做準備的。

孫權今年四十有六,卻已經失去了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但他卻還是義無反顧的稱帝了,可見他是鐵了心想要要當皇帝。

而孫權一但稱帝,就是徹底的得罪了大漢,他已經失去了雄心壯志,因此江東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由此可見,他已經不想管子孫后代的未來。

反正如今大漢也輕易滅不了江東,到時候江東覆滅的時候,孫權說不定都死了。

如今孫權就是這種心態:只要我孫權能稱帝,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劉禪沉吟道:“想必孫權不久之后就會派人來長安了。讓錦衣衛提前調查清楚,派過來的究竟是誰。”

“諾!”李昱拱手領命。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1章孫權要稱帝了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7 04:46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2章關中的人口

如果孫權稱帝的話,他肯定是會派遣使者來長安的,其目的有二,第一宣誓獨立自主,第二,想要繼續保持與大漢的和平關系。

只是孫權肯定是打錯了算盤,雖然劉禪沒有插手石亭之戰,坐視孫權獲勝,這卻不代表劉禪認同孫權稱帝。

一段時間過后,在后面的文武大臣,也都抵達了長安。

城中一下子多了十多萬人口,長安城也陷入了熱鬧當中,與往日的清冷蕭條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不過關中久經戰火,百姓十不存一,而長安城雖然是關中的中心,但百姓也只有不到五萬人,這十多萬兵馬,也只是堪堪讓長安內城達到飽和度。

而長安新城,可以容納百姓上百萬,想要將長安城給填滿,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等官員們將百姓安頓好了之后,他們也開始上任,各個府衙的官員們也開始各司其職,處理國家大事。

公元228年,六月初五,劉禪在未央宮,舉行了遷都之后的第一次早朝。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圣安”一眾官員跪伏在地,向著劉禪行禮問安。

“眾愛卿免禮平身。”

官員們挺直背脊坐下,這才發現,文官的最前方,居然不是諸葛亮。

如今關羽的年紀也大了,將近七十歲,發須皆是雪白,因此在拿下長安之后,劉禪也沒有讓關羽在到荊州。

劉禪沒提,關羽在長安有張飛相伴,也沒有提及要荊州。

因為關羽沒有去,所以朝會的時候,關羽是武將之首,而諸葛亮是文官之首,但是今天,諸葛亮前面竟然還有一人。

而那人,正是荀彧。

荀彧雖然貴為太傅,但平日里卻從來沒有參與過早朝,如今他參與早朝,難道是要出仕為朝廷效力了嗎?

不過這些官員卻是想多了,荀彧之所以會來參加早朝,只不過是因為這是大漢遷都長安之后的第一次早朝,意義不同罷了。

劉禪看著殿下一眾文武,開口說道:“先帝創業之初,兵不滿千,將不過一掌之數,歷經五十余載,今日終于得以還于舊都,方有今日之盛。

如今文武諸卿皆至長安,先帝靈位,得以還于祖廟,只是其陵寢,還在成都,先帝畢生志愿,便是還于舊都,所以朕有意將先帝陵墓遷至長安安葬。

太常卿,你率人在長安周邊擇一風水寶地,為先帝修建陵墓,待陵墓修建完畢,朕會親往成都,扶先帝靈柩長安安葬。另外我大漢十多位皇帝皆葬在長安周邊,朕也要一一前去祭拜,此時便由你負責。”

劉備的陵墓,是在成都,如今劉禪遷都長安,劉備的陵墓,于情于理都要轉移過來,畢竟糜夫人,甘夫人百年之后也要與劉備合葬在一起,他們去世的時間肯定不一樣。

而他們的祭日,劉禪肯定要去祭拜,而益州與長安相隔甚遠,來需要兩個月,因此劉禪不可能一年之中跑成都三次去祭拜他們,這樣一來,一年之中有一半的時間都得花在這上面。

而遷到長安,則方便許多。

古代的皇帝,除了處理政務之外,其余的時間,有很大一部分是花費在祭祀上面,基本上月月都有祭祀之事。這也是為何太常是九卿之中排名第一的緣故。

一來祭祀是大事,二來各種祭祀,祭天,祭地,祭神,祭祖是真的多。

“微臣遵旨!”張松拱手領命。

劉禪點了點頭,看著諸葛亮說道:“大司馬,朕去年離開長安的時候,讓你清點戶籍,你與朕說說具體的情況!”

“諾!”諸葛亮拱手而出,說道:“陛下,經過微臣統計,如今關中有百姓六萬八千余戶,百姓二十九萬四千余口。”

荀彧嘆了口氣道:“想當年關中各地百姓有五百萬口,不想如今,只剩下不到三十萬。”

諸葛亮看了眼荀彧,繼續說道:“關中的百姓的確是太少了,此次遷都長安,陛下從益州帶了大約十三萬口百姓過來。除此之外,關中還有十五萬駐軍,以及五萬魏軍降卒。

因此如今,關中一共有百姓六十二萬口。”

劉禪沉吟道:“這么說,是快缺糧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不錯,陛下從益州遷移過來的十三萬余人,多是官吏之家,有很大一部分人口是不事生產的。

而兵馬雖然屯田,但目前時間太短,新平,以及武關一帶,又多是山地荒漠,效果不佳。

因此目前關中的情況,是四十萬人養二十萬人。而且關中百姓久經戰火,雖然去年開始種植玉米紅薯,但如今不過堪堪自給自足,我關中二十余萬人口,多是依靠益州,隴右支撐。”

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十個人養一個兵,負擔就非常重,比如三國時期都是這種情況,魏國有五六百萬百姓,兵馬五十萬,江東兩百多萬百姓,二十三萬兵,蜀漢一百萬出頭的百姓,養十萬兵。

十個人供養一個士兵,國家的負擔就非常嚴重,而如今關中的情況更加嚴峻,由于關中百姓只有三十萬不到,劉禪從益州遷了十三萬人過來,加上十五萬駐軍,以及從事徭役的魏軍,按輕了算,是兩個人養一個人,按重了算,是一個人養一個人。

關中這么多人不事生產,因此這些人都是靠隴右,益州運糧過來才能維持,但長此以往,對于關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最大的影響,就是軍用糧草不足。

沒人生產,就沒有糧草,沒有糧草就無法打仗。

劉禪沉吟一番,下令道:“這段時間,徭役開墾了大量的田地,官吏戶口盡快購買良田,派人耕種,減輕負擔。”

“諾!”一眾官吏拱手領命。

諸葛亮拱手說道:“縱讓官吏戶口生產,但還是遠水解不了近喝。當務之急,是充實關中人口。

這段時間,微臣已命各地方建立村莊,陛下宜召漢中,益州,隴右各地的關中百姓返關中,如此關中從事生產的百姓多了,情況才能得到緩解。

當然,他們遷移過來到種植收獲的這段時間,關中的負擔會非常重。”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2章關中的人口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7 04:47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3章劉禪的辦法

“兩個百姓養一個人?這怎么成啊?”

“是啊,而且關中多有蝗災,要是出了蝗災,那我們豈不是要斷糧了。”

“靠益州隴右供誘究不是個事啊。”

“這遷都還是太急了,應該先遷百姓充實人口,等人口充實,收的稅夠養活兵馬官員在遷。如今遷過來,三十萬百姓養三十萬人,這怎么成!”

“如今關中形勢如此嚴峻,怎么還能遷百姓過來了,到時候斷了糧,如何善后啊?”

一眾官員聽了諸葛亮的話,都非常恐慌。

劉禪擺了擺手說道:“好了,你們也不必太過擔心,目前的形勢也沒有如此嚴峻。

曹真駐守長安時期,城中有積蓄了很多糧草,如今還夠十萬兵馬維持個一年多♀些糧草加上士兵屯田所得,關幟十五萬駐軍的軍用糧草,暫時不必擔心。

而官吏遷移,大多也都帶了一段時間的用糧,此刻六月,種植玉米也不算遲,只要你們眷購田種植,至十月底也可收獲,這方面也不必擔心。

因此主要是那五萬徭役,他們多是負責開墾田地,興修水利,修繕宮室,吃穿俱是朝廷供應。

而且朕此次從益州還帶了三萬兵馬過來,如今關幟駐軍其實是十八萬人,這三萬兵馬以及宮廷的護衛,內侍,宮女這些,消耗的也都是官府屯糧,這些依靠益州,隴右的糧草,也尚可支撐個一年半載。

但長此以往,肯定不行,因此還是得將以前逃難到各地的關中百姓遷回長安,從事生產,如此才能支撐起如此大的消耗,并且以后還要積蓄糧草,作為軍用。

不過如今是六月,益州那邊多重水稻,玉米,紅薯,這些都是十月收獲,所以現在吃的差不多了,百姓沒有余糧,因此遷移過來,負擔太大了。

而隴右,涼州位于北方,百姓多種麥子,五月剛剛收獲,家有余糧。可先將涼州,隴右的關中百姓遷移到關中來充實人口。

到十月份,益州漢幟百姓收獲了玉米,紅薯,擁有足夠多的余糧之后,在將他們遷移過來也不遲。”

聽了劉禪的分析,一眾官員這才放下心來。

劉禪對著諸葛亮下令道:“大司馬,讓隴右,漢中,益州各地,統計這些年逃難過去的關中百姓,統計籍貫。傳令關中各地官吏建造村莊,在不影響朝廷用度的情況下,慢慢將各地的百姓遷移過來,從事生產。”

諸葛亮拱手領命:“微臣遵旨!”

劉禪又看向大殿后方的一人:“吳普!”

“微臣在!”

這吳普是神醫華佗的大弟子,這些年華佗張仲景收了很多的徒弟,其中吳普的醫術最為高明,如今華佗,張仲景都已仙逝,繼承了華佗衣缽的吳普則在宮廷擔任御醫。

一方面是為宮廷治病,另一方面,則是管理國家的醫學事務。

劉禪對吳普下令道:“從益州,荊州召集醫者,前來關中廣開醫館。目前可多召集一些精通婦科的醫者。”

“諾!”吳普雖然不明白劉禪的意思,但還是拱手領命。

劉禪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充實關幟人口了。

想要充實人口,第一,百姓的生活水平需要提升上來才行。如果百姓吃不飽,就算生了孩子也養不活。

但如今關中已經開始普遍種植玉米紅薯,并且其效果比在益州還好。

因為益州是南方,南方種植的是水稻,水稻一般是春季播種,因此與玉米紅薯的種植時間是互相沖突的,百姓只能種植一部分水稻,在種植一部分玉米紅薯。

雖然玉米紅薯的產量大,但糧食產量提升的空間并不大。

而關中則不然,關中是北方,北方主要種植麥子,麥子是秋冬季節播種,春末收獲,這個是與玉米紅薯播種季節錯開,如此一來,北方的百姓在收獲完麥子之后,又可以種植玉米紅薯,這樣糧食產量提升空間更大。

這也是為何隴右涼州會在短短的三年之內,就可以養起數萬兵馬,并且還能源源不斷支撐關幟原因。

關中百姓從此不會缺糧,所以生孩子,不必擔心沒糧食養活孩子。

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的存活率,由于古代醫學水平低下,在生孩子的時候,難產的幾率非常高。

比如現代,很多人就是剖腹產出生的,為什么剖腹產,就是因為順產的話,會有風險,搞不好就有可能一尸兩命。

而且孩子就算平安生下來了,也不一定可以平安長大,因為孝子隨便得個傷風感冒,就有可能被奪走生命,因為古代的醫學水平太落后了。

所以,劉禪才命吳普召集一批精通婦科的醫生到關中來建立醫館,如此,便可以大大的提高嬰兒的存活幾率。

要知道古代人生孩子都是在家,很多人都請不起醫生,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存活率當然提不起來。

“朕在關中廣開醫館,其目的,乃是為了提高嬰兒的存活率,如果關中百姓人口太少了,所以朕打算頒布法力,鼓勵農耕,鼓勵百姓生子。”

劉禪沉吟了一會,便說道:“傳令下去,以后關中,每個村莊到了收獲的季節,以畝產核算產量,產量最高的那一家,可以減輕五成賦稅。如家中有荒地者,則提高五倍賦稅。

若家中有疾苦者,可以酌情處罰。”

荀彧聞言贊嘆道:“好計!”

劉禪所頒布的命令,是用于鼓勵百姓耕種的,由于是以畝產核算產量,所以與田地的多寡沒有關系,哪怕你只有一畝地,只要你這一畝的產量平均算下來是全村最高的,就可以免一半的稅。

免稅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百姓為了免稅,肯定會更加賣力的勞動,侍弄田地,如此糧食產量就上去了。

同理,家中如果有荒地沒有耕種,則要受到繳納數倍的稅收,這一獎一罰,可以有效的提高生產力。

當然,劉禪也為百姓想到了,有些百姓家,或多或少會出事,比如有人生病,如此難免會荒廢田地無法耕種,這些家庭,則可以酌情處罰。

劉禪頓了頓,繼續說道:“同理,為了增加人口,朕也會頒布賞罰制度,如果一家,生有五個或以上的子女,朝廷可以補貼一個口糧,免除一部分的稅收。

我大漢一般是女子十五歲出嫁,如家中女子逾期不嫁者,則加征賦稅。”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3章劉禪的辦法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7 04:48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4章封賞文武

其實從醫學的生理角度來說,女子十五歲嫁人結婚生子是不好的,一般為二十五歲最佳。

在這個年齡,女子發育成熟,如果生孩子的話,難產的風險也相對低一些。

但如果從現在國家的國情來說,等到二十五歲結婚生子肯定是不合適的。

因為古代,特別是亂世,人口,特別是青壯人口是最珍貴的,如果不早生,多生,國家的人口提不起來,人口進入老齡化的話,一但發生戰事,國家連青壯年都召集不起來,那國家肯定就得完蛋。

比如如今的魏國,這些年魏國損失了大量的士兵,青壯年,曹睿早就下令,軍戶之中的女子十三歲就得嫁人,為的就是多生育一些青壯年出來。

并且古代人的平均壽命非常低,不像后世,平均壽命有七十歲左右,三國時期又是亂世,平均壽命只有三四十歲左右,如果不早點嫁人,拖到二十五歲,說不定人都沒了。

劉禪頒布的這兩條政令,分別針對農耕和生育做出賞罰,是發展關中的百年大計,只有百姓富裕了,人口提升了,關中才能夠興盛繁榮。

劉禪頓了頓又說道:“遙想先帝當年起兵之時,兵不滿萬,將不過數人,于亂世之中奮戰數十年,我大漢方才有今日之盛。

這一切,都離開不來諸位愛卿的輔佐,今遷都長安,值此盛舉,朕決給諸位愛卿加官進爵。”

一眾官員聞言皆面帶喜色。

劉禪看向諸葛亮:“大司馬!”

劉禪看著諸葛亮說道:“加封大司馬為武功侯,增食邑一千五百戶。”

諸葛亮的官職已經是大司馬了,由于大漢沒有設丞相,因此大司馬的官職是最高的,在官職方面,諸葛亮已經是封無可封了,因此劉禪只能提升諸葛亮的爵位以及食邑。

而大漢的侯爵之位,從低到高分別是關內侯,亭侯,鄉侯,縣侯,諸葛亮以前是武鄉侯,這是鄉侯,而武功是關中的一個縣,武功侯便是縣侯。

至于食邑,諸葛亮一開始是一千戶,如今增加一千五百戶,一共是兩千五百戶。

兩千五百戶可不是小數目,魏國的鐘繇,華歆這些三公,也不過是一千多戶,還不到兩千。

諸葛亮拱手行了個禮,旋即說道:“多謝陛下隆恩,只是我大漢正值”

劉禪一聽這話,就知道諸葛亮是要開口拒絕,不等諸葛亮說完,劉禪擺了擺手道:“大司馬一心為國,勞苦功高,些許食邑罷了,不必推辭。”

諸葛亮再次行了一禮,這才退班位。

“大將軍,車騎將軍上前聽封!”

關羽,張飛二人拱手而出。

劉禪對著二人笑了笑,說道:“加封大將軍為宜城侯,增食邑兩千戶,加封車騎將軍為涇陽侯,增食邑兩千戶。”

跟諸葛亮一樣,劉禪也將關羽和張飛的爵位提升到了縣侯,并且增加了食邑,不僅如此,還要比諸葛亮多五百戶。主要是因為這二人是劉備的結義兄弟,地位上與諸葛亮有些不一樣。

二人拱手謝過,退班位。

劉禪又說道:“龐統,法正,徐庶,馬超,趙云上前!”

五人拱手而出。

原本馬超是負責鎮守新平的,但如今魏國在東線大敗,給魏國一百個膽子現在也不敢出兵進犯,而且長安距離新平快馬加鞭不過一天路程,若是出了什么事,很快就可以趕過去。

而且這又是遷都長安之后的第一次朝會,所以劉禪便將馬超給召來了,不僅是馬超,鄧艾,張苞,黃煦,魏延,張任等將領也都過來了。

“加封龐統為新陽侯,增食邑千戶,法正為陳倉侯,增食邑千戶,徐庶為”與諸葛亮差不多,劉禪對龐統,法正,徐庶,馬超四人,也是加封縣侯,增加食邑,劉禪最后對著趙云說道:“改趙云衛尉為衛將軍,加封長武侯,增食邑千戶。”

衛尉和衛將軍的職能其實是一樣的,有衛將軍則沒有衛尉,有衛尉則沒有衛將軍,不過劉禪覺得趙云是武將,衛將軍更適合他,所以做出了調整。

“謝陛下!”四人領了封賞,退班位。

“張松,李嚴,黃權,劉巴,蔣干,糜竺,費祎,董允!”

被點到名字的八人拱手出列。

劉禪看著下首八人說道:“張松,李嚴,黃權,劉巴,蔣干,糜竺六人官職不變,爵位由亭侯升至鄉侯,加食邑七百戶。

原少府卿董和留守益州,擔任益州刺史,少府事務交由費祎打理。原宗正一職空缺,今由董允擔任,二人皆加封為亭侯,賜食邑五百戶。”

三公九卿封賞完畢,劉禪對著剩下的文官說道:“剩下文官,朕已命大司馬審核功績,退朝之后朕會派人前去宣布封賞,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諾!”這些文官知道,劉禪雖然有獎賞給他們,但肯定不如三公九卿的賞賜豐厚,食邑的話有個百十戶就算不錯了,有可能連食邑都沒有,只有金銀武器這些獎賞。

劉禪說罷,看向武將一排,說道:“魏延,張任,陳到,林嘯上前!”

“末將在!”四人拱手領命。

劉禪看著四人說道:“黃漢升老將軍在我大漢立國之前就先走一步,先帝追封其為前將軍,因此這么多年來,前將軍一職一直是空缺的。

但這么多年過去了,前將軍之位不能一直這么空缺著。今遷張任為前將軍,魏延為后將軍,遷陳到為左將軍,升林嘯為右將軍。四人爵位皆升至鄉侯,增食邑五百戶。”

前后左右,是一個國家的高級將領,原本大漢在立國之初,給黃忠追封了前將軍,為了顯示對黃忠的尊重,所以這些年一直沒有封前將軍。

這四個將軍,本來沒有上下高低之分,但前后左右叫得順口,因此也有一些高低之分,就是按照前后左右來排的。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4章封賞文武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7 04:49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5章關中大發展


一開始張任為后將軍,魏延為左將軍,陳到為后將軍。

如今三人各提了一位,劉禪又將征東將軍林嘯提拔為右將軍,至此,前后左右四將算是齊了。

“龐德,霍峻,鄧艾,黃煦上前。”

“末將在!”鄧艾,黃煦二人拱手出列。

劉禪雖然點了四個名字,但出列的將領,卻只有鄧艾和黃煦二人,因為龐德在涼州,霍峻在上庸,雖然這是大漢在長安的第一次朝會,但二人隔得太遠了,都沒有過來。

劉禪開口說道:“原本我大漢四征將軍,由林嘯擔任征東將軍,泠苞擔任征南將軍,龐德擔任征北將軍,霍峻擔任征西將軍。

如今林嘯升任右將軍,征南將軍泠苞于隴山一戰不幸戰死,因此四征將軍空缺兩位。

今遷霍峻為征東將軍,龐德為征西將軍,加封鄧艾為征北將軍,加封黃煦為征南將軍。

四人爵位皆升至鄉侯,增食邑五百戶。”

“多謝陛下恩典!”四人拱手謝恩。

劉禪繼續說道:“四鎮將軍原本乃是楊懷,李恢,費觀,劉聵。

去年鎮北將軍楊懷不幸因病去世,鎮西將軍劉聵年邁,不愿遷都,如今辭官回鄉,因此四鎮將軍,又空缺出兩個來。

李恢鎮南將軍職務不變,遷費觀為鎮西將軍,加封關平為鎮東將軍,張苞為鎮北將軍。四人爵位皆升至亭侯,賜食邑三百戶。

另如今大將軍年邁,朕想留大將軍在身邊,以后就不必回荊州了,荊州軍務,由關平總領。”

自從劉禪得到華佗,張仲景之后,大漢的高級將領,很少有因病去世的,不過這些年張仲景和華佗都先后去世了,吳普的醫術雖然不錯,但還是比不上華佗。

所以去年楊懷不幸得了疾病,沒有了華佗,張仲景,便沒有挺過來。

“末將多謝陛下!”新的四鎮將軍,只有費觀,張苞二人在大殿,二人拱手謝過退回班位。

“微臣代犬子謝過陛下。”關羽也出列,代關平謝過劉禪。

“剩下的將領職務不變,具體的封賞退朝之后朕會派人前往府邸宣布,這里也就不一一說了。”

剩下的四安,四平將軍,這些年倒沒人病逝,雖然劉禪的親信將領馬忠,林淵,柳隱,王平,鄂煥這些人都還是雜號將軍,但劉禪也不好踢了四安,四平這些人來任命自己的親信。

不過將位終究是虛的,爵位和食邑這些才是最實在的,劉禪給予林淵他們的爵位都是亭侯,食邑也都有幾百戶,堪比鎮字位的將領了。

商議完治理關中的大計,封賞完文臣武將之后,朝會也就結束。

到六月中旬,長安城又熱鬧了一次。

卻是劉禪迎娶了貴霜帝國的公主。

貴霜公主是波調的親女兒,到了大漢后,為了入鄉隨俗,也取了個漢語名字,貴霜的姓氏非常復雜,因為以前大漢稱呼一位貴霜王名為閻高珍,所以貴霜公主便以閻為姓氏,取名閻蘭。

閻蘭來到大漢也已經快有五年的時間了,經過五年的學習,她已經能夠熟練的使用漢話來交流。

早在出兵關中以前,劉禪就答應過貴霜使者閻就,遷都長安之后會正式迎娶貴霜公主,如今總算是履行了諾言。

在此期間,關中也陷入了大展的進程當中。

長安附近的一個村莊之中。

“村口的墻上貼告示了!”

“又貼告示了,快去看啊!”

“你給我讀讀這上面寫的是什么?”

“肅靜!”兩個官差將告示貼好,村口已經聚集了不少的百姓。

一個百姓對著官差問道:“官爺,這上面寫的是什么?”

去年劉禪得到關中之時候,就頒布了不少的政令,每個村口都用水泥建了一堵墻,用來張貼告示,因此張貼告示這種事情屢見不鮮,百姓也不怕官差,故而相問。

官差看向身邊的村長問道:“村長,人都到齊了嗎?”

老村長看了看說道:“人都到齊了,家家戶戶都來了。”

“嗯,那就好!”官差點了點頭,對著周圍的百姓說道:“你們不識字,都給我聽清楚了,這告示上的內容,對你們很重要!”

“你們也知道,關中這些年久經戰火,百姓十不存一,上次朝廷統計戶籍,現只有不到三十萬人,如今陛下遷都長安,立志要展關中,這不僅與朝廷有關,你們也義不容辭。”官差說著,指著一個告示說道:

“這一個告示,是關于農耕的,以后關中各地,以村子為單位,到了收獲的季節,將會以畝核算產量,誰家的產量最高,就可以減免賦稅。所以為了減免賦稅,你們可要更加勤奮的勞作。”

“乖乖,減免賦稅,這太好了!”

“哈哈,咱們村子屬我家的田地最多,看來一定是我家能減稅了。”

“是啊,吳老二家的地最多,肯定產量也最多,誰能爭得過他啊!”

一眾百姓議論紛紛起來。

官差聽了這話,眉頭一皺,這些百姓的學識太低了,竟然根本聽不懂他說的意思。

官差更加詳細的解釋起來:“你們弄錯了,我都說了,是以畝產核算,就算田地在多,收獲的糧食要分攤到畝才行。

也就是說哪怕你只有一畝地,只要你這一畝地糧食的產量是全村最高的,也都可以免稅。”

一個腦筋靈活的百姓反應了過來:“我懂了,我家有二十畝地,這么說所有的糧食收獲要除以二十畝地,得出的單畝產量是全村最高的才能免稅是吧?”

“不錯,就是這個道理!”官差點了點頭道:“陛下為你們著想,布了這條政令,只要你們肯勤奮勞作,不管有多少田地,都有機會獲得免稅的機會。”

“太好了!”

“還是陛下圣明啊!”

“這個免稅咱們大家都有機會爭一爭啊!”

“是啊!這才叫公平呢!每家每戶都有機會!”

一眾百姓皆歡呼起來。

官差拍了拍手掌說道:“別急,我還沒有說完呢,陛下給你們免稅的機會,是為了讓你們勤奮勞作,所以有獎勵,也有處罰,如果有人家中有田地荒廢的,就要征收五倍的賦稅。”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5章關中大發展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9 17:04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6章百姓的反響


聽了這話,一個百姓頓時驚呼道:“五倍的賦稅,俺的個娘哩呀,這把俺家收獲的糧食全交出去也給不起啊。”

“完了完了!”一個百姓更加不堪,噗通一聲,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急得眼淚汪汪都哭了。

“隔壁的老王,你哭什么啊!”

隔壁老王一邊哭一邊說道:“俺的老娘病了,俺每天都要花時間照顧她,家里田地這段時間都耕不完,肯定會荒廢一些的,五倍的賦稅根本就給不起,這不是要了我的命嘛?”

一個拄著拐棍的消瘦男子一臉為難道:“是啊,俺前陣子上山打獵摔斷了退,現在還沒好,這地是種不完的,肯定有荒廢的,這可如何是好啊!”

“好了,你們別吵了,聽官也把話說完。”村長拍了拍手掌,示意百姓安靜下來。

官差上前將隔壁家的老王扶了起來,對著眾人說道:“陛下乃當世明君,怎么可能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陛下說了,如家中實在有難處的,可以報與村長,屆時審核的時候,會酌情處罰,甚至是不處罰。

這個政策,主要是針對村里那些懶漢的!那些懶漢要是不勞作,導致家里有田地荒廢,到時候就要征收五倍的賦稅,若是交不起賦稅,哼哼,就要被充作徭役還稅,直到還清為止。”

官差說著,看著百姓后面那幾個穿著懶散,吊兒郎當,一看就是游手好閑的幾個人。

雖然漢末亂世,不勞作就無法生存,但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懶漢,這個是無論什么時代都不可避免的。

比如打仗會有逃兵,當官的有尸位素餐,這些人就跟懶漢的性質差不多,都是混日子的人。

而劉禪的處罰制度,針對的就是這些懶漢,利用嚴苛的處罰制度,來逼迫懶漢勞動,從而提高生產力。

如果這些懶漢還是不能改過,屆時要被征收高額的賦稅,肯定是沒辦法給的。

不過交不起沒關系,交不起就要去充當徭役,到了徭役隊伍里,可就沒辦法游手好閑了,因為會有人監督,你不干活的話連飯都沒得吃。

因此劉禪的這個處罰制度,無論那些懶漢是否勞作,都對國家有利,勞作的話能提高糧食產量,不勞作就做徭役還稅,支持國家建設,對于國家來說,都是雙贏。

百姓們聽了這話,盡皆放下心來,他們大多人,還是勤勞的人,游手好閑的終究只是少數人。

而后面那些懶漢們聽了這話,一個個猶如霜打的茄子,看來這地還是非種不可了,相比繁重的徭役,動輒挨打挨餓,種田相對來說要輕松得多。

“好了,現在來說這個告示的內容!”官差拍了拍手掌,指著墻上的另一個告示說道:“這個告示,是陛下為了增加關中人口而頒布的。

如今你們基本上也都種植了紅薯玉米,糧食產量大增加,已經不愁吃了。

所以以后啊,就得多生孩子,陛下說了,從即日起,只要生了五個或五個以上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免稅政策,并且朝廷還會補貼口糧。

除此之外,家中的女子,到了十五歲就必須得出嫁,如逾期不嫁,同樣要多交五倍的賦稅。

另外陛下已經從各地召集精通婦科的醫者來關中,基本上每個鎮子都能派一兩個,到時候你們的妻子,孩子要是生了病什么的,就要去鎮子上看,這是不收錢的。

別相信什么符水,求神拜佛之類的,耽誤了治病的時間,自己瞎搞,害了孩子婦人性命。”

百姓們聽了這話,又是一陣議論,對于獎勵制度,他們非常感興趣,多生孩子也能夠免稅,還能補貼口糧?這可是好事情!而且還有醫者免費看病!

至于處罰制度,他們卻沒有放在心上,因為這個年代,是重男輕女的社會。

女兒就猶如潑出去的水,嫁出去了就嫁出去了,這可不像后世,逢年過節還會回家看望。

在這些百姓看來,女兒是養給別人的,而男孩子,不僅可以留在家里勞作,還能娶媳婦回來增加勞動人口。

因此劉禪規定百姓女子到了十五歲就必須出嫁,這些百姓不僅沒有抵觸,他們還巴不得早點把女兒嫁出去呢,如此還能收獲豐厚的嫁妝,家里還能節省口糧呢。

宣讀完告示的內容,官差這才遣散百姓,叫來村長吩咐道:“上頭說了,陛下頒布此制度,雖然會促使百姓更加勤奮,但終究有一些人會使些歪點子。

比如看別人家的收成好,暗中破壞,截斷人家的灌溉水之類的,甚至還有可能殺人家耕牛,你身為村長,一定要處理好這種事情。”

世界上始終不缺壞人,劉禪頒布的這條政令,雖然公平,只要百姓肯勞作,每一個家庭都有機會獲得免稅的獎勵。

但也正是因為每個家庭都有機會,必然會出現惡性競爭的事情。

比如有的人嫉妒心強盛,看別人家糧食高產,擔心自己不能獲得免稅的機會,便暗中破壞別人的作物,截斷別人家的灌溉水,甚至殺牛這種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劉禪小時候,就聽長輩說過這種事情。

村長連連點頭道:“一定一定,我一定管好這些事情。”

“我們每個月都會下來巡視,如果百姓用卑鄙的手段競爭,唯你是問。今日我們還要跑幾個村子,就先走了。”

這種情況,在關中各地的陸續發生著,由于劉禪基本上把能想到的地方都想到了,所以這兩個政策百姓沒有任何的抵觸心理。

唯一麻煩的就是會引發百姓惡性競爭,雖然每個村子的村長是負責監督此類事情,但終究無法全部避免。

不過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這兩個政策的最終效果,還是以提升糧食產量和增加關中的人口為主。

與此同時,隴右涼州那邊,他送了一批百姓到了關中。

關中之地,一開始有百姓六百萬人,但自從經歷了西涼兵亂之后,人口就大大的減少了,一方面是因為饑荒戰亂,而另一邊,則是遷走了。

不過隴右涼州當時也不安定,遷到那里去的關中百姓不多,大部分百姓還是去了荊州和益州。但雖然不多,也有一些,只不過加起來也只有不到一萬戶而已。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6章百姓的反響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9 17:05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7章張溫使漢

不過蚊子在小也是塊肉不是,一萬戶百姓,也有三四萬人口,這三四萬百姓重新遷回關中,對于如今關中的發展來說,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不過漢末亂世,關中兵亂之時,關中的百姓,主要還是逃到了益州和荊州這兩個地方。

因為當時整個北方基本上都是陷入了戰火當中,而益州和荊州相對安定一些,沒有戰亂發生,所以百姓都逃到了荊州和益州。

比如劉禪麾下的法正,就是關中逃到益州避禍的人之一。

這么多年過去了,這些關中人在益州,荊州落地生根,結婚生子,如今已經發展壯大,單論益州,就有二三十萬的百姓祖籍是關中人士。

而荊州的人數,同樣不少,也有二十萬上下。

如果能將這四十多萬百姓從新遷回關中,加上目前關中已有的六十多萬的人口,關中的總人口,就能增加到一百萬有余。

百萬人口,在后世也不過一個較為發達的縣那么多,但在這個時代,已經算得是大州。

經歷了連年的戰火之后,如今大漢各州郡,也只有荊州,揚州,益州,兗州這幾個州的人口達到了一百萬。

因為這四個州,荊州和益州是劉備起家的地盤,揚州是江東的立足根本,兗州是曹操的大本營,這四個州經歷的戰火相對較少,所以人口維持在一百萬上下。

原本大漢各州之中,冀州,豫州是大州,是大漢人口最多,最富庶的州。

不過冀州,先是袁紹與公孫瓚打了幾年,后來曹操與袁紹又打了幾年,到曹操完全占據冀州之后,人口不過三十萬,當時催琰向曹操匯報戶籍情況,曹操還感嘆冀州是天下大州呢。

至于豫州的情況就更加不堪,當年袁術在豫州胡作非為,早就把豫州的人口給霍霍光了,而且劉備,袁術,曹操也曾在豫州作戰,基本上將豫州的百姓打光了,到現在也沒有超過四十萬。

而并州,幽州,青州,徐州這些就更不用說了,人口更是少得可憐。

屆時關中百姓突破百萬,加上劉禪的農耕,生育政策,關中差不多可以在十年之內,人口倍增,達到兩百萬,或許劉禪到了中年,就可以看到長安新城被百萬人口所填滿的景象了。

未央宮,劉禪書房。

尚書令徐庶向著劉禪匯報著工作:“陛下,您的政令已經傳遞到關中各地了,如今正值六月,紅薯,玉米剛剛種下去不久。

微臣前往附近村莊視察過,如今百姓們每日都在田地之中忙和著,除草灌溉,比往日勤快多了。

除此之外,由于那五倍稅收的處罰,那些懶漢也不得不拿起鋤頭出來干活,家中田地不敢在荒置了。”

劉禪笑道:“如此便好,百姓有了干勁,才能收獲更多的糧食。

至于那些懶漢,朕卻是想到了一件事,這些人過慣了游手好閑的日子,如今他們就算下田干活,不讓家中土地荒廢,只怕也是敷衍了事,隨便種種便不管不顧了。

因此朕在下一條政令,不僅土地荒廢要征收五倍賦稅,每個村莊,單畝糧食產量最少的,也要征收五倍賦稅,這樣,這些懶漢就無法敷衍了事了。”

徐庶聞言拱手笑道:“還是陛下考慮周到。”

劉禪點了點頭,一臉鄭重的看著徐庶說道:“徐愛卿,朕的處罰政策主要是針對那些不肯勞作的懶漢。但就怕官吏昏庸,品行不端,導致那些有疾苦的百姓蒙受冤屈,要被征收數倍賦稅。

因此你們一定要處理好這件事情,多到地方上走走,避免此類事情發生。上次潼關一戰,我軍有數千受傷的士卒,這些人已經無法參戰了,所以朕決定委任他們為監督官,發派到各個村莊監督。”

“陛下放心,微臣一定會處理好這件事情,至于傷兵下放地方的事情,上次大司馬也與微臣議論過,微臣正想向陛下請示呢。”

劉禪又問道:“對了,那些從隴右遷移過來的百姓安置得如何了?”

徐庶回答道:“一共九千兩百三十六戶,三萬七千多人,目前大多安置在扶風郡境內。

他們在五月剛剛收獲了麥子,存糧充足,因此朝廷不必為他們供應糧食。”

劉禪問道:“這些年隴右那邊的生活越來越好,讓他們遷移到關中,這些百姓可有怨言!”

徐庶笑道:“陛下放心,這些百姓本就是關中人,而且如今關中地廣人稀,微臣不僅給予了他們在隴右相當的土地,還多給了一成,這些百姓也沒有什么抵觸。”

劉禪滿意的點了點頭:“如此甚好,可令益州漢中那邊開始準備,等秋收過后,也將那里的關中百姓遷移過來。

至于荊州那邊,目前南陽未下,道路不同,只有等拿下南陽之后在做計較了。”

“諾!”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來到公元229年開春三分月。

此刻,距離劉禪遷都長安,已有一年光景。

去年十月底,漢中益州的關中百姓在收獲了玉米紅薯之后,也開始遷移回了關中,關中這邊早就做出了準備,百姓一來到關中,便被分配到各個地方,回到了以前的故鄉。

這些遷回關中的百姓,有二十五人左右,如此一來,關中的百姓,便達到了九十萬人。

九十萬人,已經不少了,歷史上蜀漢投降魏國之時,百姓也不過只有九十四萬人。

不過這個九十四萬,只是百姓,并沒有計算官吏戶口和軍隊戶口。

而關中的這九十萬人口,是包含了所有的人口,有軍隊,有百姓,有官吏,甚至連魏國降卒五萬徭役都算了進去。

劉禪的書房之中。

錦衣衛指揮使李昱手持一封密函,對著劉禪說道:“陛下,根據駐建業錦衣衛千戶來報,孫權已于半月前稱帝,國號為吳,改元黃龍。

孫權稱帝之后,就派出使者張溫前來長安,目前距離長安,已不過三日路程。”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7章張溫使漢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9 17:10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8章來人上鼎鑊

“張溫?”劉禪挑了挑眉。

李昱頷首道:“不錯,這張溫在江東頗有才名,孫權曾問及文武,張溫之才能與何人相比?劉基說可與全綜相比,顧雍卻說,張溫之才無人能及。”

劉禪微微點頭:“嗯,張溫此人的確是有才學,奈何他雖有才學,孫權卻不能用之啊!”

“額……”李昱聽了這話,卻不知如何作答,如今孫權稱帝,張溫奉命出使大漢,為保持兩國關系而來,如此艱巨的任務,按理說孫權應該會交給諸葛瑾,然而這一次卻不是諸葛瑾,而是張溫,可見孫權對張溫的看中了,這怎么能說算不上重用呢?

不過劉禪來自后世,深知這張溫的下場,歷史上張溫也曾出使過蜀漢,但由于張溫在蜀漢稱贊過蜀漢政權,回國之后遭到了孫權的記恨,孫權又覺得張溫的名聲太盛,擔心不能為自己所用,隨后借故將其免官了。

在三國演義里,還有一段難張溫秦

宓逞天辯的故事呢。

“這張溫是個人才,不過可惜……”劉禪搖了搖頭,不由得嘆了口氣。

劉禪他坐視孫權獲得石亭之戰的勝利,為的就是與孫權徹底決裂,不給自己留下禍患,這張溫哪怕是有經天緯地之才,此行的任務也不可能會成功。

如果他愿意投降還能保住性命,如果不愿意投降,其下場可想而知。

畢竟劉禪的鼎鑊有一段時間沒煮人了。

三日時間轉瞬即逝,張溫帶著幾個隨從抵達了長安。

長安城外,張溫與麾下的幾個隨從一臉驚駭的看著長安新城:“這是長安城?怎么可能?”

張溫今年不過三十五歲,并不像老一輩的士人那樣見多識廣,在黃巾之前有四處游歷的經驗,他所去的地方,也僅限于江東罷了。

盡管沒來到過長安,但張溫也被如此巨大的城池給嚇住了。

張溫手下的一個隨從說道:“我聽來長安的商人說過,蜀國在拿下長安之后,在其外圍修建了巨大的城墻,不過城墻里面,卻是非常空曠,只有老長安城有人居住。”

張溫皺了皺眉頭,對著隨從叮囑道:“到了長安,要稱呼大漢,不得稱蜀,否則咱們都有殺身之禍!”

“諾!”

“如此雄偉的城池,足以容納人口百萬,哪怕現在還沒有多少人居住,也可見漢帝之志啊!”

張溫看著眼前如此雄偉的長安城,不由得感嘆起劉禪的志向。

老長安城其實不小,也能容納二三十萬百姓居住,作為國都,完全足夠。

但為何劉禪要建立如此龐大的城池呢?

其目的自然是希望大漢能夠更加繁榮昌盛,視大漢為中央帝國,視長安為天下之都。

由此可見劉禪的志向不僅僅是定鼎中原,一統三國那么簡單。

“哎!”旋即張溫不由得嘆了口氣,他想到了孫權。

孫權的志向其實并不小,做皇帝的志向,普天之下有幾個人敢這么想,而且孫權不僅敢想,還真的做到了。

可與劉禪相比,孫權的那點志向,就是大巫見小巫了。

并且孫權雖然稱帝了,但他的志向不在天下,他純粹就是想當皇帝,想要滿足自己的欲望罷了,就跟當年的袁術差不多,說實話,有些自不量力。

張溫想到這里,又是嘆了口氣,望著這雄偉的長安城,內心復雜不已,他此行的任務可謂艱難無比,說不定這長安城,就是他的葬身之所。

“走吧!”張溫深深的吸了口氣,帶著隨從向著長安城門走去。

鴻臚寺是負責掌管諸侯及藩屬國事務的地方,并且負責一切外交事務,目前鴻臚寺的長官乃是蔣干。

張溫想要求見劉禪,還得先到鴻臚寺報道,然后經鴻臚寺上報劉禪,獲得劉禪的允許,張溫才能見到劉禪。

次日早朝。

未央宮中。

大鴻臚蔣干手持笏板,拱手而出,對著劉禪說道:“啟稟陛下,孫權謀反稱帝之后,派遣使者張溫前來長安,昨日找到了鴻臚寺,希望獲得陛下的接見。”

孫權雖然割據江東,但他名義上還是大漢冊封的吳王,如今他不聲不響的稱了帝,從名分上來說,屬于謀反,算是背反朝廷。

但孫權這個謀反卻又非常稀奇,一方面他自己稱了帝,但另一方面,卻又承認大漢的政權,承認劉禪也是皇帝。

古之立國稱帝者,都視自己為正統,很少有人自己以正統自居,卻又承認其他政權的合法性。

不過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歷史上蜀漢和東吳就是這樣,孫權稱帝之后,蜀漢是承認了其政權的合法性的。

不過這也就導致了蜀漢自身的正統威信不足,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皇帝是獨一無二的,你自己是皇帝,就不能承認別人是皇帝。

孫權一方面自己稱了帝,一方面卻又承認大漢的皇權地位,降低自己的威信,這其實是在向劉禪示好。

劉禪冷聲道:“哼,孫權本為朕冊封的吳王,打贏了一場石亭之戰,竟然敢背反朝廷稱帝,還敢派使者來長安,真是好大的膽子,傳張溫覲見,朕倒要聽聽他想說些什么!

對了,朕聽說當年鄧芝出使江東,孫權曾在大殿外豎起一口鼎鑊,讓鄧芝與賈逵相爭,如誰說的不能讓他稱心如意,就得下鼎鑊。

來人啊,也給朕在大殿外豎一口鼎鑊,如張溫說的不能讓朕稱心,也讓他下鼎鑊。”

“諾!”

一眾文武聽了這話,頓時滿頭黑線,只怕不管這張溫說的是什么,都免不了下鼎鑊的結局吧?畢竟你的鼎鑊,可從來沒有白放油。

“宣江東使者張溫覲見!”

“宣江東使者張溫覲見!”

“宣江東使者張溫覲見!”

內侍們操著公鴨嗓子將劉禪的命令層層傳遞出去,一直傳到宮門外,護衛得到消息,前往鴻臚寺去叫張溫。

等張溫抵達未央宮的大殿門口時,已經是半個時辰之后。

護衛早在大殿外的天臺上豎起一口鼎鑊,鼎鑊下方干柴燒的得正旺,鼎鑊之中,油也開始熱了,生起陣陣嗆鼻的黑煙。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8章來人上鼎鑊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12-29 17:16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9章大殿辯論


張溫在護衛的引導下來到未央宮前殿,只見前殿門口的平臺上,已經豎起了一口鼎鑊。

鼎下干柴燒的正旺,烈焰從鼎下躥出,將大鼎四周包圍。鼎鑊之中的油也燒熱了,散發出一陣陣嗆鼻的黑煙。

“這……”

張溫身后兩個隨從看著這鼎鑊立刻雙腿打顫,喉嚨不斷的涌動,吞咽著因為緊張而分泌出來的唾液。

“你們先等著!”護衛對著張溫說了一句,旋即走進大殿,向著劉禪稟報道:“啟稟陛下,江東使者張溫已至,就在殿外侯著!”

“宣他進來!”

“陛下讓你們進去,請!”護衛回到殿外,對著張溫做了個請的手勢。

“進去吧!”張溫看了眼身后的兩個隨從,深深的吸了口氣,踏入了未央宮中。

張溫走進大殿,整了整衣袍,竟然向劉禪行了個跪禮,口中說道:“吳國使臣張溫拜見大漢皇帝陛下,愿陛下圣體安康!”

“這……竟然下跪禮!”

“哪怕陛下不殺張溫,只怕他回去也是活不成了!”

“孫堅,孫策何等英雄,孫家的臉都被孫權給丟光了啊!”

見張溫向劉禪行了跪拜大禮,大殿之中的一眾文武頓時議論開來。

劉禪在龍椅上正襟危坐,目視下方的張溫,心中不由得感嘆孫權的狡猾以及張溫的忠義。

兩國之間來往,使者代表的是一國之君,如今張溫出使大漢,那么他代表的就是孫權,現在張溫向劉禪下跪,這不就意味著孫權向劉禪下跪嗎?

這是到底孫權的授意?還是張溫自己的主張呢?

這個自然不必質疑,張溫不過是一個臣子,代表君王向另一個君王下跪,他自己肯定沒有這個膽量,這肯定是孫權授意無疑的。

孫權如今身為皇帝,竟然讓代表自己的張溫向劉禪行跪拜大禮,其隱忍與狡猾的程度,可想而知。

孫權這是在故意向大漢低頭,來換取大漢的友好,想要平息劉禪的怒火。

而張溫今日向劉禪行了跪拜大禮,哪怕劉禪不殺他,讓他能活著回到江東,也沒有好果子吃。

因為就算這是孫權授意的,張溫回去之后,孫權也必須要處置張溫,來挽回自己的威信,這件事是他授意的,他也只能往張溫身上賴,因為他要保住帝王的威嚴。

這也是為何孫權不派遣常年與大漢打交道的諸葛瑾前來大漢擔任使者的原因。

因為孫權與諸葛瑾的關系太好了,而且諸葛瑾又是他的重臣,孫權不能犧牲諸葛瑾。

而以張溫的智慧,他自然明白這其中的道理,而且他還義無反顧的來了,可見其忠義了。

想到孫權的狡猾與冷血,劉禪冷冷一笑,目視下方的張溫,眼中多了一絲欣賞,淡淡道:“吳國?是哪個吳國?”

張溫跪在地上,聽了劉禪的話,抬起頭來回答道:“是江東孫氏所建吳國!”

劉禪故作不知道:“朕聽說孫權那廝打了個勝仗之后就稱了帝,你既為吳國使臣,代表的是孫權,怎么還向朕行跪拜禮啊?難道消息有誤,孫權沒有稱帝嗎?”

張溫回答道:“我主確實稱了帝不錯,但我主也曾為大漢受封吳王,算得上是大漢的附屬國,我吳國天子稱帝之前,未及向陛下稟報,這于理不合。

而且陛下乃有道明君,故而臣下覺得,今日在這大殿之上,當向陛下行跪拜大禮。”

劉禪淡淡道:“哦?這是你自己覺得的?你代表的是孫權,如今你向朕行跪拜大禮,回去之后,就不怕孫權責怪嗎?”

張溫回答道:“我主寬仁為懷,對于陛下也非常尊敬,料想不會責怪。”

這張溫對于孫權還真是忠心耿耿,一方面將對劉禪下跪的事情歸做是自己的主張,在言語之中,又不缺對孫權的贊揚。

“孫權尊敬朕?簡直是胡說八道!”劉禪聞言冷笑一聲,陡然一拍桌案,怒喝道:“孫權他要是真的尊敬朕,何敢稱帝?”

“陛下容稟!”

劉禪擺了擺手,伸手指著殿外的鼎鑊,對著張溫說道:“來時你可看見了大殿外的鼎鑊了?”

張溫點了點頭:“見到了!”

“那火旺否?油熱否?”

張溫回答道:“烈焰熊熊,熱油滾滾!”

劉禪沉吟道:“當年曹丕篡位稱帝,先帝隨后順天登基,當時我大漢與偽魏同時派遣使者去你們江東冊封孫權。

孫權曾在大殿立下一口鼎鑊,讓鄧芝與賈逵相爭,如誰說的不如孫權的心意,便要下鼎鑊,有沒有這回事?”

“確有其事!”

“那好!”劉禪的聲音陡然提高幾分:“孫權乃是朕冊封的吳王,如今他稱帝,乃是背反朝廷,朕理應出兵討伐,踏平江東。

不過孫權既然派你來長安,朕便聽聽他還有什么好說的。但如不盡朕意,你自下鼎鑊去吧。對了,還有你身后的那兩個!”

張溫聽了這話,面色如常,而他帶來的兩個隨從,頓時嚇得臉色煞白,癱軟在地上。

“大人,我們的性命就拜托給你可啊!”

“我家中還有妻兒老小,我還不想死啊大人!”

“住口!”張溫低喝一聲,對著劉禪拱手說道:“陛下,我主稱帝,其實也是迫于無奈啊!”

張飛聞言喝道:“哦?怎么個迫于無奈?難道還有人逼迫他不成?”

“不錯!”張溫點了點頭,說道:“自從我主被陛下受封吳王以來,對于大漢一直是忠心耿耿,歲歲納貢不曾少缺,實不相瞞,當初陛下進攻關中之時,曹睿還派遣蔣濟入江東求見我主,邀我主與他們一起進攻荊州,我主也沒有答應。”

關羽一捋雪白的三尺長髯,滿臉不屑道:“便是答應了又如何?我荊州有數萬兵馬,難道還怕不你們不成?只要孫權他敢答應,必定叫他有來無回!”

張溫對著關羽拱了拱手:“在下不敢以此居功,只是以此事表達我吳國對大漢的誠意!”

“哼!”關羽冷哼一聲,別過頭去,根本不想聽張溫的辯解。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579章大殿辯論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