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嬉笑詼諧論明弊 朝無幸位考王爍
在李自成默許下,大順大軍終於獲准進入京師。
宋獻策看著滿城的混亂又無力制止。
李自成沉湎在後宮裡,牛金星忙著清理府庫,任命官員,也巴不得看他的笑話,肯定不管。
劉宗敏本身就是一個無法無天的主,不搗亂就不錯,真是難為死了這位智多星,他也有點灰心洩氣了。
李岩正是要利用這個時候,讓宋獻策看明白,闖王只能當個打仗的土匪,絕對不是一國之主的材料,勸他另謀高就。
這兩天王爍因為宋獻策在前門大街替自己解圍,也和宋獻策混的熟了。
宋獻策見李岩高看王爍一眼,幾乎是用平等的身份對待王爍,就知道這人不是一個親兵隊長那麼簡單,但他不挑破,只看李岩最後要幹什麼。
兩人從東華門出來,匯合了王爍,準備去崇文門邊上的麻繩胡同那裡吃炒葫蘆絲。那裡有家飯館做的比較正宗,頗有陝西風味。
這炒葫蘆絲,其實就是炒豬大腸,是陝西一道名菜。雖然李岩和宋獻策不是陝西人,但也愛好這一口,王爍當然也喜歡吃這個。三個人偶爾去那裡吃過一回之後,就欲罷不能了。
從東華門出來,過了護城河,路北邊就是李自成讓給崇禎搭的靈棚,兩個和尚坐在靈棚裡念經,崇禎的靈柩就在靈棚後面停著。
按一般規矩,天子發喪,最少也須停靈七天,七天以後才可將崇禎葬入他寵愛的妃子田貴妃墓中,這已經是對天子最低的規制了。
之所以要將崇禎放到他妃子的墓裡,也是實在沒有辦法的事。
李自成打入北京,事起倉促,崇禎皇帝的陵還沒修好。李自成能安葬崇禎就不錯了,不可能再給他修墳。
眾大明遺臣一商量,崇禎活著的時候,最喜歡田貴妃了,也幸好田妃死的早,修了陵寢。正好,把先皇也弄那兒去吧。
死後能和最寵愛的妃子合葬在一起,崇禎也應該滿意了。
崇禎的靈棚就設在東華門邊上,大順皇帝散朝之後,許多前朝舊臣也要出東華門,就從靈前經過。但眾臣興許是為避嫌,竟無一人下馬前去拜祭。
李岩、宋獻策匯合了王爍,正要從此路過,見諸前朝遺臣竟然不去拜祭他們的先皇,李岩不由感歎道:“真是世態炎涼,這戴烏紗帽的,竟然不如光頭的和尚對前朝有感情啊。”
宋獻策笑笑接話道:“他們這些前朝遺臣戴的烏紗帽,都是耍猴的給猴戴過的說白了,他們就是一群猴子。和尚也不見得有感情,只是不念經掙不著錢,不敢不念罷了。”
李岩知宋獻策好說笑,並未理會他的玩笑,又搖頭歎道:“明朝遴選官吏,由鄉試到會試,然後還要廷試,最後還得候選很長一段時間。
候選的時候還得跟著別人學怎樣為官從政,夠了資歷,成績好的才能當官,這選官制度可謂十分嚴格。
為何最終竟選出這麼一幫沒心沒肺的東西?前朝主子屍骨未寒,他們又在今朝主子面前胡說八道,爭權奪利了。”
這兩日那般前朝舊臣,看看換了朝代對他們沒什麼影響,又開始舊病復發,在朝堂上互相攻訐,把李自成都鬧煩了。李岩也是看著生氣,心裡極端鄙視這幫人,是以今日出言諷刺。
宋獻策聞言笑道:“這你就不懂了吧?大明毀就毀在這科舉制度和論資排輩上!
剛當官不久的人心想,我這烏紗來的可不容易,二十多年苦讀詩書,費燈熬油才得這麼頂烏紗,容易嗎?
啊,我這剛爬上這官位,你朝廷就完了,這不坑我嗎?
你完了我不能完呢,起碼,我得把我二十多年的燈油錢掙回來吧?
新朝廷不來了嗎?沒關係,你前朝完就完了吧,我再給新朝接著幹!這就是科舉不得人心的地方。
所以,靠科舉制度選拔官吏,那是純粹扯淡!
那些當官年歲久了,有了高官厚祿的,他這麼想,我官居極品也不容易呀,我不光得二十年苦讀費燈熬油啊,我做官這些年,何時敢不小心翼翼?
萬一得罪了哪位爺,參我一本,說不定連小命都得搭上!伴君如伴虎,你不知道啊?前朝完就完吧,我還沒享受夠呢!
這麼多大臣,誰願意盡忠誰去盡忠就是,我不攔著,反正我不盡忠。這就是大明論資排輩選官的毛病!
這科舉和論資排輩,讓這幫官吏覺得,他的功名都是他自己努力掙來的,跟朝廷,跟皇帝鳥關係沒有。他當再大的官也不會感激朝廷,感激皇上。他拋棄前朝,服侍新皇帝理所當然。
朝廷如此用人,本來就顯不出朝廷優厚名士的恩澤,反過來再要求人家報效盡忠,那豈不是笑話?
再加上那些皇親國戚,靠著人情爬上去的官老爺,一個個狗屁不通,連孝悌二字都不知道,還能有什麼忠烈?
還有那些專門搞趨勢逢迎之徒,靠巴結皇帝身邊寵信太監爬上去的傢伙,更是一幫只認錢連親娘老子都認不全的東西,他們能知道什麼叫忠孝什麼叫大義嗎?明朝如此選官,不亡國那才叫奇怪呢!”
說到這裡,歎息一聲道:“若是咱們陛下能明白明朝敗在哪裡,反其道而行之,則朝無幸位,野無遺賢,天下之士,盡為我用!倘如此,大順必有希望!”
李岩笑道:“軍師願望是好的,可多在陛下面前說說這些道理。”
宋獻策不由苦笑,隨即就收斂了笑容,問王爍道:“王將軍,你有何高見?”
宋獻策這人滿腹經綸,精明能幹又不乏風趣幽默,的確如李岩所說,是個人才。但此人心機頗深,很少於別人面前流露。
王爍怕說多了讓宋獻策發現了破綻,但也不能不答,思索一下便道:“軍師剛才高論,在下受益匪淺。
明制確有漏洞,然其鼓勵學子苦讀之本意還是好的。
根本,還是在於,如何于這些學子中鑒別出賢士,讓這些賢士真正走上其應在的位置,又如何防範任用無能腐朽官吏。
還有,就是為官應為民,而非為一朝一君主之恩澤。為民之官只求國富民強,不求個人之業報,此方為有品德之賢士。
民富則天下富,民足則天下太平,君主才為天下之君主。如何于萬民中選出此種賢士,成為民之父母,方為選官之道。”
宋獻策眼睛一亮問道:“依王將軍之見,如何才能實現你剛才所言呢?”
李岩介面道:“咱們別老在大街之上說這些沉重的事情,到了飯館,尋個僻靜之處,二位再論,何如啊?”
宋獻策呵呵一笑,三人沿著觀音寺胡同,一路向東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