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大清,坑你沒商量 作者:老余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12-2 00:09:4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14 85155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15

第220章 隔牆聽出知己 人才果在眼前

  隔壁再次傳來人聲,王爍不由吃驚。這不是一般百姓談論的話題!

  這屋子的建築結構是木質的,並不隔音,聲音稍高,隔壁就會聽見。

  興許是對方在隔壁找個清淨地方談論大事。和他一樣,同樣是找了最裡面的一間,卻忘記了還有隔壁這回事。

  他也是忘記了這個事情,才選了最裡面的這間居室。

  他躡手躡腳從床上下來,將耳朵貼在牆上傾聽。

  果然,還有另一個聲音在說話,只是聲音較小,他在床上聽不到。

  只聽那較小的聲音道:“……北方強敵窺伺,中原多盜,政令不能化一,信惟憂國將不國。故冒昧前來,懇煩老先生為國分憂,萬望勿辭!”

  先前那較大的聲音許是因為剛才激動,才不自覺提高了聲調。現在卻小下來。只聽他說道:

  “將軍謬矣!北京那人薄情寡恩,視臣子如彘狗,早已人心盡失。即便留的他在,亦不能聚我中華之力,抵禦胡虜。倒不如倒掉這腐朽之屋,另僻新室。

  將軍之主,歷數年甘癘,幾十萬大軍圍困,幾經傾覆,仍可東山再起,矢志不渝,非有大志不可為此。

  將軍當勸其乗勝畢其功於一役,怎可半途而廢,留下這爛攤子,何人能夠收拾?”

  那人說的“北京那人”,分明便是指崇禎!而那被稱作將軍的所謂主人,應該就是李自成了。

  這兩個人是誰呢,怎會在涿州會面?王爍心裡納悶,繼續聽下去。

  許久,那被稱作“將軍”的才言道:“老先生所言甚是。可是,我主兵微將寡,難以獨自承擔天下大事,在下才出此下策。”

  先前那人冷冷道:“將軍若如此說,定是不信任於我了。天下亂也久矣,人心思定。且胡虜數次叩關而入,塗炭黎庶。大明子民,飽受其苦,盼明主如盼日月!

  將軍之主,天縱英姿,登高一呼,定會應者雲集,何來兵微將寡之說?縱觀天下,舍將軍之主,再無英才!此天賜之機也!將軍卻以兵微將寡搪塞,實無誠意也!如此,恕在下不奉陪了!”

  接著就是人站起撩動衣角的聲音。

  先前那被稱作將軍的聲音道:“老先生且慢!信確有難言之隱。老先生且請寬坐,信慢慢道來便是。”

  許久,聽得那將軍言道:“信一介布衣,然素懷救國之心。當初亦是如老先生所言,以為我主必可成大事而拯黎庶。然一年有餘了,信自知所遇非人,心下好生後悔!”

  聽到這裡,王爍不由吃一驚。看來,這將軍,應該是李自成手下的重要人物,卻對李自成失去了信心和忠誠。這人是誰呢?

  那屋裡另一人也同樣吃驚,忍不住驚呼失聲,問道:“何以見得?”

  那將軍歎息一聲,許久方言道:“連年戰亂,黎庶倒懸!為今之計,當施以仁政,解民倒懸。是以,我出免賦之策,造童謠以求速決。”

  聽到這裡,王爍不由心中一動。按這人所說,他應該就是李自成手下的謀臣李岩。

  可是,他為何自稱“信”呢?是歷史書記錯了名字,還是這人根本就不是李岩,出免賦策略,編童謠的另有其人?他只好再聽下去。

  只聽那人繼續說道:“吾策非只免賦二字之簡也!免賦以激勵黎庶回籍,不納糧以求失地之眾墾荒廢之田。嚴軍紀,懲不仁,臣不從。倘如此,則三年而中原複安矣!

  而大軍攻佔之城,收繳官吏之私存,官兵之軍械,儲備之軍糧,輜重,軍火,節儉派之,足可支撐經略天下,無需與民攤派。”

  原來如此!怪不得李岩名聲會如此之大。王爍恍然大悟。

  他來到這個時代,一直以為李岩的“三年免賦”不怎麼的。免了賦稅,免了徭役,上哪兒弄糧食,誰來為政府勞動?他一直以為,正是這免賦政策,才導致了大順軍紀的敗壞。原來,人家李岩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搶的明朝的東西,足夠李自成打天下用了。

  如果李自成按照李岩今天說的這些辦法走下去,他最終成為開立新朝的一代帝王,是毫無懸念的。

  看來,這個李岩,是個難得的人才啊!

  這時,就聽那人繼續說道:“原指望與民休息,早複昔日之中原。待定鼎京師,天下大治,則王師北伐,驅除韃虜,複我遼東!

  實不料,其只見吾策可以驅民以使之利,不顧吾策實為安定天下之本。以此為號令,聚嘯亂民,不事生產,仍為盜匪!所過之處,寸毛不生!所掠物資,肆意揮霍!所過之城,體無完膚!士卒不守軍紀,官吏只知斂財,比之朝廷,猶過之而無不及!

  老先生未至中原,不知中原之禍,已至不可收拾。百里無人煙,千里皆赤地呀!

  當今雖無道,然仍不失為正統,諸侯尚以之為首。當今在,則國家在,北邊關亦在,胡虜不敢輕動。

  若當今不在,天下無英主,則必致大亂,胡虜必趁機有所妄想,如是則吾為天下罪人矣!

  吾思慮多時矣,此人非得人心之主,若攻入京師,必致天下大亂!那時恐北奴南犯,則國將不國!”

  聽到這裡,王爍覺得,他找到知己了。這人不但和他想法接近,而且對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有著極准的預判。

  王爍能知道未來,是因為他來自更遠的未來,這個毫不稀奇。而這人能準確預料到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那才是真正的能耐!

  人才呀!不管這人是誰,都不能讓他跑了。

  那人往下說道:“是以,吾多次進言,才使其應允不進京師。然則其所提之條款,當今須全然應允方可消弭其窺伺社稷之妄!

  信思來想去,可充調節,說動當今,免天下之大禍者,惟老先生而已!故信冒險前來,求老先生以國事為重,為天下黎庶,擔此重任!”

  聽意思,這個李岩是勸動了李自成,答應不進攻北京,但李自成提出了極為苛刻的條件。

  為避免崇禎被李自成消滅,李岩要找個能勸動崇禎的人去勸崇禎,要他答應李自成的條件,以避免崇禎被滅,滿清入關的慘劇。

  李自成進京之前和崇禎談判過?這個王爍還真不知道。

  但不管怎樣,這個主意不錯。可誰有這麼大的本事,能在崇禎跟前說的上話呢?自是那屋裡的另一人了。

  另一個人,會是誰呢?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15

第221章 身後難說忠奸事 看透昏君不與謀

  許久許久,那邊再無絲毫聲音,大概是那被求為說客的人在思考。

  終於屋裡的另一人說話了。就聽那人道:“將軍何以認為,我可擔當此任?”

  那被稱作將軍的道:“昔日,老先生曾為武英殿大學士,國之重臣,為國擔責,懲治黨人。

  當是時也,黨人垢罵老先生依附閹逆,公報私仇,甚或天下學子亦不恥老先生之所為。信卻以為,老先生正是為國為民,不以自身計耳。

  萬曆以來,黨人結社,互為比奸。置江山社稷於不顧,黨同伐異。為自身之名,相互攻訐;為黨社之利,誣害社稷之臣。此風漸行,至今猶烈。江南才俊,爭相入社,以此為榮。更有地方豪強,出財斥資,以養諸黨,借其巨名,抗拒國家捐稅。朝廷能至今日,皆黨禍所致!

  老先生不計個人名利,委身魏逆,借閹黨權勢,懲結社之風,黨社巨擘,俱皆俯首。老先生自身遭千古奇冤,社稷得一振之興!倘當今能聽得老先生之言,國家何至於此!

  再者,老先生家道殷實,不求俸祿名實,明知此舉國人不解,仍不懼駡名,為國為之,實令信敬仰萬分!”

  馮銓,王爍一下想起來了,這人肯定是馮銓!

  馮銓這個人,在明末和清初都是相當有名的,所以王爍記的。

  第一就是野史記載,馮銓年輕時因年輕氣盛,得罪了東林黨人,竟然被這些東林黨在光天化日之下,于翰林院中給雞媽的奸了,這東林黨人有點不是東西。

  可馮銓更不是東西。從此他就和東林黨人結了仇,依附了閹党魏忠賢,成為其得力骨幹,瘋狂迫害東林黨人。

  魏忠賢有兩大骨幹,“內有塗文輔,外有馮振鷺”。

  塗文輔是太監。聽隔壁那人聲音渾厚,顯然不是太監。

  馮銓字振鷺,當過大學士,是不是武英殿大學士王爍不記得了。但從另一人,咱們就全當這人就是李岩罷。從李岩對他的誇讚來看,這人應該就是馮銓無疑。

  這馮銓,據歷史上記載,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啊。

  當時的薊遼督師熊廷弼,就是死於此人的栽贓陷害。而且,熊廷弼的兒女親家,禦史昊裕中也是他設計害死的。史載,這人還貪污受賄,正是因此而被彈劾罷官。

  他應該是奸臣啊,李岩怎麼會和他搞到一起去了?而聽李岩的口氣,還挺佩服馮銓的。

  王爍有點蒙。

  不過,自穿越以來,王爍長了不少見識。他知道,歷史書上說的東西,大多不可相信。

  看歷史,你不能死看書,你得邊動腦子邊看,才能看出門道。

  就比如這馮銓,明史是黨人編纂的,當然要把屎盆子往他腦袋上扣,罵他是奸臣。

  可近來許多人竟提出來,如果崇禎不罷魏忠賢,大明興許就不會滅亡的那麼快。

  為什麼?因為只有魏忠賢能夠壓制東林黨,馮銓有辦法能夠對付南方的抗稅問題。有魏忠賢在,大明不至於讓黨人倡狂,不至於偌大的國家,連仗都打不起。

  由此就有人提出,天啟皇帝熱心木匠活,而把大權交給魏忠賢,並非昏庸,而是大智若愚……

  這些,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清初,以禦史李森先為首的一幫言官,集體彈劾馮銓,還是明時那一套,什麼貪污腐化,陷害忠良,甚至把大明亡國也賴在馮銓身上。

  奇怪的是,多爾袞不但沒有治罪馮銓,反而把李先森一夥訓斥一頓,罷免的罷免,降職的降職。

  崇禎接到彈劾,是立刻罷免了馮銓的,並且終身不用;多爾袞的做法,卻完全相反。

  難道,多爾袞比崇禎混蛋?難道,多爾袞喜愛貪官污吏?

  從這些角度分析,馮銓這人是不是壞人,還真是很難說。

  正思想著,就聽馮銓緩聲道:“知我者,李信也!國家至此,非一日之弊也。當今昏聵,此一半之弊,左右皆黨人,此另一半之弊也。

  昔日盧象升,國之大望!因楊嗣昌這卑鄙黨人,小人掣肘,戰死沙場。孫傳庭亦如是。孫承宗,袁崇煥,皆國家可依賴之臣也,無奸黨左右聖聽,焉得死呼?如此濟世之臣,倘有一人獨存,得伸展其志,社稷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李信接話道:“是以,信懇請老大人,再次不計個人得失,為國盡力,消弭這場就在眼前之大禍啊!”

  馮銓似是在思考,半天方道:“君無恩則賢臣遠避。北京那人實無信無義,無恥寡恩至極也!昔袁蠻子可謂忠心赤膽。聞京師危殆,人不食,馬不秣,星夜馳援。疲敝之師,戰敵酋皇太極于廣渠門,勝之;再戰之於永定門,大勝之,令敵酋含恨而去,畢其終生引以為恥。然則,袁蠻子得到了什麼?磔刑啊!自古刑不上大夫,我朝亦有俗例,士大夫犯大罪者,尚可酌情,況一兵部尚書,薊遼總督,國之重臣啊!如此之君,留他何用?

  非某惜身也,即使將軍之主不進京師,江山又能保的幾日?天下黎庶,又有何處可以安身?國家之運,由天註定。北京那位,早已惹的天怒人怨,你我逆天而行,未見得高明。”

  李信仍不死心,說道:“信惟圖不致大禍,以贖信之罪也!”

  馮銓對道:“大禍將至,非人力可為也。”

  李信又多次請求,均被馮銓拒絕。

  最後,只聽馮銓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吾心已冷,非斯人也,恕不能與將軍同歸。我倒要勸將軍一句,不知將軍肯聽呼?”

  李通道:“老先生但講無妨。”

  馮銓道:“將軍即知所保非人,當早思退路。自古伴君如伴虎,將軍即與汝主所思不同,則日久必定有所流露,到那時,恐有殺身之禍啊!”

  這一點馮銓分析的十分透徹,頗有先見之明,不失為一人才。也怪不得他在李自成進京後沒投李自成,反而投了滿清。原來,他已從這個李信嘴裡,知道了李自成是什麼人了。

  如此看來,這個李信,定是李岩化名無疑。

  兩人又說幾句,無法達成一致,便先後起身離開。

  還真讓魯小鈺說中了,王爍要找的人,果真就自己來到了他的面前!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15

第222章 追諸葛險中偷襲 救李信奮不顧身

  耳聽隔壁屋裡兩個人要離開,王爍顧不上研究這個李信是不是李岩了,他必須跟住他,不能讓他跑了!

  至於另一個人,看來就住在本地,李信是專程來拜訪他的。

  那就先不管他,只要找到李信,那人在哪裡,是不是馮銓,李信自然知道。

  此時大家都還沒起來,他顧不得喊別人,只將左輪手槍揣進肋下的皮套裡,慌慌張張跑下樓去。

  他跑到樓下時,李信也是剛剛出了隔壁茶樓的大門,一路向北走去。走到十字路口,便有伴當牽馬過來。

  李信上馬,向北門賓士而去,身後十幾個人,也都騎馬跟隨著他去了。

  王爍急忙返回客棧牽馬,告訴店小二,他出北門了,讓他的隨從醒後去找他,然後打馬出了來升客棧,徑直追李信去了。

  李信一行走的甚快,王爍趕出北門時已不見了蹤影。好在黃土大路上,馬隊留下的印跡很明顯。他沿著那馬蹄印跡,一路向北追下去。

  追出二十多裡地,遠處隱隱傳來呼喝聲和兵刃撞擊聲。

  王爍吃一驚,難道是有人伏擊李信?

  才找著個人才,再讓別人給做了,那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管他是不是李信中了埋伏,先過去看看再說。他連忙催馬向前趕去。

  前面不遠處,有好大一片松林。林內地勢平坦,向北的大路正從松林中間穿過。松林深處的大路上,十幾個人圍著一人廝殺。

  那人中等身材,面色略黑,雙眉粗重,雙目炯炯,倒頗有幾分英氣。穿月白長袍,發纘包白布包巾,左臂已經中箭,正是李信!

  他的十幾個伴當已經死在周圍,身上均插著多少不一的雕瓴箭,果然是中了敵人埋伏。

  李信右手持一把單刀,不斷劃著圓弧形刀跡,左臂膀垂在一旁,時有血跡流出來,看來傷的不輕。

  李信使的應該是太極刀法,這個王爍在電視上見過,但李信使出來雖有電視上的樣子,氣勢卻完全不同。

  只見他緩緩運刀,突然就加快刀速斬向包圍他的人,那刀速快的幾乎看不見路徑。

  他每快速揮一下單刀,圈外必定有人受傷,發一聲慘嚎,接著就是幾個人的叫駡。李信卻不發一言,專心應對敵方的反擊。

  圍攻李信的那十幾個人似乎十分忌憚他,不敢隨意接近,只是不斷變換位置,試圖消耗他的體力。

  李信頭上見汗,已經漸漸不支了。

  王爍不由看的大急。好歹碰到到個人才,可別這麼著就掛了啊!他想也不想,打馬沖向那十幾個人。

  沖至半路,突然頭頂上風起,一人從路邊一顆高大松樹上跳下來,揮刀剁向他的頭頂!

  王爍急欲招架,這才發現自己走的急,竟忘了攜帶馬刀。

  眼見對方的刀已到了自己腦門,他情急生智,從馬上滾落到地上,堪堪避過那致命的一刀,不由驚出一身冷汗。

  從松樹上跳下之人一身短衣勁裝,足蹬牛皮短靴,黑布蒙頭。莆一落地,便徑直撲向王爍,不待他起身,接連用刀向他砍去!

  王爍急忙翻滾躲避,幾次險些被對方砍中,直到滾至路邊一顆古松旁邊,以手抓住松樹粗糙老皮,借力轉了個圈子,對方刀砍進松幹,他才脫離險境。

  來人功夫不弱。王爍站起身形,顧不得關心一旁的李信如何了,先保住自己這條小命再說吧。

  他必須趁對方沒有解決李信,先把眼前這人解決掉,才能有時間救李信。不然,待對方騰出手來,不要說救別人,連他這條小命也得交代在這裡!

  他是馬上戰將,平日步下和人打鬥甚少,手裡又沒有武器,幾個回合下來,讓對方逼了個手忙腳亂,不由流下汗來。

  就在和對方打鬥中,躲刀轉身的功夫,腰間一個硬物撞擊了他肋骨一下。他忽然想起,自己帶著左輪手槍呢!

  他娘的,有這寶貝,老子和你費這事幹嘛?

  他懷裡掏出左輪手槍,對方正連刀帶人和身向他撲來。

  他看也不看,持槍對準那人就扣動了扳機。老子倒要看看,到底是你小子功夫好,還是老子的槍厲害!

  “噹”的一聲大響,那人在擊發的子彈巨大推力作用下,突然在空中靜止,接著就落下地來,躺倒在地,一動不動了。

  這聲大響也嚇了旁邊打鬥的所有人一跳,紛紛向他這邊看來。

  王爍撿起地上襲擊自己的那人丟棄的單刀,怎麼這刀拿在手裡感覺怪怪的,不似中原的腰刀?倒和他發明的馬刀有些相像,也是刀身細長,帶著彎弧。

  當下顧不得許多,他抄起那彎刀奔向李信,嘴裡叫道:“這麼多人對付一個人算什麼本事?老子也和你們鬥一鬥!”

  剛才沒有武器,讓那偷襲者弄了個灰頭土臉,他心下自然有氣,同時也激發了他武將的血勇,他要將剛才的不快在這些人身上找回來了。

  王爍是萬人敵,打起仗來自然有一種別人不具備的懾人氣勢。但見他飛步加入戰陣,輪刀就剁向圍攻李信的一人,刀速飛快,掛著風聲。

  他是馬上武將的刀法,不講究花哨的虛招,但招招兇狠淩厲,招招致命!

  馬刀帶著勁風,不是砍,而完全是砸,砸向一人,那人見他刀快,躲來不及,只得硬接。

  “噹啷”一聲,那人的刀竟應聲而斷,王爍的刀卻刀速不減,直接砍中對方肩膀。他用力一壓刀柄,那人半個身子便掉落到地上,大吼一聲,栽倒下去。

  王爍收回刀來,哈哈大笑道:“這刀還湊合。”說罷目露凶光,殺向其他人。

  那些人讓他的兇狠嚇一哆嗦,知道來的是勁敵,紛紛向他撲來!

  剛才兩刀相交時,王爍試出自己這把刀是好鋼打造,更加肆無忌憚,輪刀瘋砍,快如流星,急如閃電!

  他萬馬軍中都能衝殺幾個來回,如何把這些人放在眼裡?只他身上那股勢如瘋虎般的威勢,也足以令這些人膽寒!

  這些人哪見過這種打法?沾上他,不是刀被震飛就是直接被斬斷,非死即傷!

  李信得到強援,緩過一口氣來,隨即他就看出王爍不是武林中人,全憑一股兇猛之勢。時間一長,敵人正面占不到便宜,必然偷襲他身後,王爍不知防守,那就危險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15

第223章 巧配合共同殲敵 試深淺李岩出題

  李信看出王爍有危險,便不再和敵人交手,而是移步跟到王爍身後,只用單刀護住王爍後背,使敵人無法偷襲。

  這下完全攻守易勢,王爍不用防守,只一味衝殺,誰又能是這萬人敵的對手?

  頃刻之間,十幾個敵人躺倒大半,活著的便想撤退逃跑。

  王爍焉能讓他們跑掉?他個高腿長,先攆著追殺逃跑的,再殺跑不掉的,三下五除二,這些人都躺在地上了。

  最後一個頗有些力氣,連接了王爍兇狠砍出去的三刀,卻也震的雙臂發麻,抬不起手來。這輕巧的馬刀,到了王爍手裡,簡直就如巨錘,似有千斤之力!

  最後一刀,王爍的刀也斷了,他氣的大罵道:“這他娘的都是什麼破銅爛鐵!”順手將刀柄砸向那最後一人。

  那人連接他三刀,早就被震的氣血翻湧,如何躲得過這飛速而來的刀柄?刀柄打在那人腦袋上,頓時腦漿迸裂,眼見不活了。而這個時候,李信“留活口!”的話才剛剛出口。

  李信也看的有些心驚。這人膂力驚人,刀刀兇狠,如若是馬上交手,恐怕即便闖王大將劉宗敏,在他手下也走不上五十合!如此看來,此人定是一代名將,他如何就不認識呢?

  王爍聽李信要他留活口,刀柄卻已經出手了。他看看那人已經給他砸死了,不由轉過身來,沖李信歉意的笑笑道:“哎呀,我只顧著殺了,把這事忘了。”

  這人還真有意思,拿殺人當兒戲!李信心想。

  他哪裡知道,王爍自闖軍進入隴中,便是天天廝殺。他兵少將寡,不靠他廝殺,又哪裡能雄霸西北?殺習慣了,也就把殺人當兒戲了。

  這就如戰場上殺紅了眼下來的軍人,不經過心理治療,不圈一陣子,讓他們漸漸恢復成正常人,直接放到和平穩定的社會上去,不出事才怪!

  王爍身上帶著殺氣,一事不快便想通過殺掉對方解決。這一點,恐怕王爍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當下王爍幫李信將手臂上的傷口包紮好,李信向王爍抱拳施禮道:“多謝壯士搭救,在下沒齒不忘!壯士若是方便,請留下姓名,李信日後有便,當登門拜謝!”

  王爍急忙也抱拳回禮道:“將軍言重了。區區小事,不足掛齒!”

  李信聽他稱呼自己將軍,不由大吃一驚!看來,對方識得他,但他怎麼就不記得這個年輕人呢?按說,這樣的勇將,又如此年輕,他應該過目不忘才對。

  正要開口詢問,王爍先開口了。他問道:“聽說李自成軍中,有一高人,叫做李岩,不知將軍識否?”他懷疑眼前這人就是李岩,所以有此一問。

  這下李信更吃驚了,他打聽李岩幹什麼?但人家剛剛救他一命,看著也不是壞人,自己怎好對他隱瞞?

  李信稍一猶豫就答道:“在下就是李岩。”接著解釋道,“在下原名李信,因跟隨闖王,怕有累家人,因此改名李岩。”問道,“壯士打聽在下,可有事情?”

  果然他就是李岩!這下王爍高興壞了,這李公子歷史上可是重重留了一筆!自己原以為他的方略不咋地,原來是不理解人家真正的想法啊!果然名不虛傳,信夫!

  王爍急忙再次施禮道:“在下西北王爍,久聞公子大名,慕名久矣!”

  李岩也恍然大悟,原來眼前站的,竟是傳說中的西北第一名將,萬馬軍中陣斬魯文彬,挑燈夜戰賀錦,大戰三百餘合不分勝負的西北守土大將軍,王爍!

  怪不得威勢驚人!剛才那些武林高手,不是死在學藝不精上,而是讓他迫人的氣勢震懾的亂了手腳,一時不知如何應對,才被他砍瓜切菜一般殺了個片甲不留。

  這時就聽王爍繼續說道:“在下僥倖,偏安西北。心中實苦我中華百姓,流離失所,遭百年不遇之大難!願盡己之所能,紓天下之難,複我中華之強盛!然在下學識尚淺,力有所不逮。久聞李岩李公子大名,特從西北趕來求教。不想在此偶遇,實在是三生有幸!”

  王爍畢竟是大學生,中學的幾年之乎者也沒少念,偶爾拽點文言,一時半會聽著還像是那麼回事。

  本來是上京訪人才,這會兒功夫,變成專門來找李岩了。反正撒謊不要本錢,王爍在現代也撒謊慣了,此時便信口撚來。

  李岩盯了王爍許久才說道:“當今,闖王大軍已過宣府,居庸關指日可下,定鼎中原已成定局。大順王起于左閭,愛民如子,正是救民救國之主,將軍可與闖王合二為一,則天下可定,黎庶可安。”

  王爍聽了心道,耍我呢吧?剛才你還說李自成一大堆壞話,說自己看錯了人,這一會功夫,闖王又成香餑餑了。連你都不待見他,你還讓我投他?

  隨即王爍就明白了,李岩這是故意如此說,考他的見識呢。如果李岩沒有想投他的心思,也就不用故意出題考他了。嗯,看來收這位李公子回去,有門。

  王爍裝作不知是李岩考他,笑笑答道:“若闖王果如公子所言,爍何苦自立於西北而苦苦支撐?在下看到的闖王,與公子所言之大順王,差之千里也!”

  李岩一副吃驚的樣子問道:“此話怎講?”

  王爍心說,你也甭忽悠我,我整天就在那看著李自成,他咋幹的,哪兒不對,我門兒清,這個你考不住我。

  當下答道:“遠且不言,只在下從蘭州一路趕來之所見,在下已對大順王失望至極。大順王所占之地,田地荒蕪,村莊頹廢;百里但見群盜,不見良民。”接著又將自己路過潼關所發生的事說了。

  然後說道:“大順軍兵,毫無軍紀可言,民養如此之兵,如養豺虎!即如養豺虎,不如殺之以食。大順王即起之黎庶,不知水能載舟,亦可覆舟麼?如此不知惜民,民何肯附之?以在下看來,闖王之隆,當止於此也,將來必敗無疑!”

  李岩聽罷許久不語,然後問道:“若將軍是闖王,當如之奈何?”

  這個問題王爍不知考慮多少次了,心中也實在感慨闖王不知珍惜老天爺給他的這個機會!當即回答李岩道:“嚴軍,利民,蠶食。三載可踞中原,五載可出兵關外,十載可使中華復興。”

  李岩眼中一亮,接著問道:“何為嚴軍,何為利民,何為蠶食?”

  王爍看看四周,兩個人站在一堆屍首中間,實在是有些尷尬,便道:“我看,咱們還是先找個能說話的地方,然後詳談。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李岩也看看四周,不由笑了。這個地方實在是不適合說話,只是王爍幾句話都說到他心裡,他有些激動了。

  兩人繞開屍首,正要往松林裡面去,大道上忽然傳來隆隆的馬蹄聲,聽聲音,就知道是大隊騎兵到了。

  兩人面上都露出驚恐來。剛才殺掉那些武林高手,兩人已經累的沒了力氣,若此時再有大批敵軍趕到,恐怕他們就難逃厄運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15

第224章 與部下不分彼此 查偷襲滿清顯形

  聽到大隊騎兵過來,兩人急忙鑽入松林,依在粗大的松幹後面,向大路望去。

  一會兒功夫,便見四十餘匹戰馬急奔而來。看到地上橫七豎八的屍首,為首那人急勒戰馬,那奔跑中的戰馬人立起來,“噅噅”嘶鳴。

  他身後的眾人也將坐騎勒住,有戰馬跑的急的,一時收腿不住,跑了個圈子,才停在那人周圍。

  為首那人大聲吼道:“下馬,五人一隊,仔細搜索!”

  王爍聽了從松樹後面轉出來,罵道:“還搜索個屁!老子把仗打完了,你們才來!”

  為首之人正是衛隊長施大柱,看到王爍,不由滿面笑容。

  早上一覺醒來,大將軍沒了,這還了得!

  若是王爍有什麼意外,他施大柱也甭活了,哪還有臉回蘭州?怎麼去見兩位夫人?

  他把所有護衛都踢起來,上馬出城,一路急奔,四處尋找,總算是找著了。

  當下施大柱跳下馬來埋怨道:“額滴個大將軍哎,你要把額們都嚇死嘛!你要辦事,你叫著額啊,哪有自己偷偷跑了的?”

  這時眾侍衛也紛紛下馬,向王爍走來。

  王爍看一眼眾侍衛,忽然臉上變色問施大柱道:“魯小鈺呢?”

  施大柱一拍腦袋,失聲叫道:“哎吆,額把她忘倆!”

  王爍也照他腦袋拍一巴掌,罵道:“笨死你!老子本事大,誰能把老子如何?你是該幹的不幹!趕緊給我回去找!”

  施大柱連忙轉身奔向自己的坐騎,卻見大道上遠遠來了一匹戰馬,馬上端坐的,正是魯小鈺。

  魯小鈺不急不慢,在眾人注視下,緩緩走到跟前,數落施大柱和眾侍衛道:“你說你們這幫人,大將軍文可安邦,武可定國,偶爾出去辦點小事,還用的著你們這麼著急?你看你們落在客棧的東西,要不是我替你們收拾,這些就全沒了!”說罷,將馬上一個兜子扔在地下。

  “哐啷”一聲響,兜子裡滾出來一堆亂七八糟:刀,刀鞘,馬刺,護腕,軟甲,水袋……

  王爍看向施大柱,施大柱臉上微微泛紅。

  這就是他的精兵,還不如剛入伍的新兵呢!可是,沒了大將軍,他們早就慌神了,哪還顧得上仔細收拾?

  王爍又看魯小鈺問道:“我說小鈺,你那文可安邦,武可定國,是誇我呢還是罵我呢,我怎麼聽著這麼彆扭呢?”

  王爍性格本就隨和,又不講男女之防。兩人一路行來,一千好幾百里地,混的就有些熟了。

  王爍怎麼聽怎麼覺得魯小鈺剛才的話裡,諷刺的成分要大於誇他的成分。

  魯小鈺掩面而笑,跳下馬來。

  甭問了,瞧她那表情就明白了,肯定是在諷刺他。

  守著李岩不好發作,待沒了外人,得好好教訓一下這丫頭。越是跟他熟了,越拿他這個大將軍不當鹹菜了。

  李岩在王爍身後看著,臉上不由露出會心的微笑。

  記得他剛剛投闖王的時候,闖王和他的部下們也是如此,有時候還特意拿他的夫人紅娘子來開玩笑。雖然於禮儀上欠講究,可是分外親切,大家就跟一家人一樣。

  現在的闖王,卻是再也沒有了這份隨和。見他要層層通報,見到要下跪參拜,說事要小心翼翼。

  闖王已經是君主的架勢了,儘管,離真正打下天下,還差的很遠,很遠……

  想到這裡,李岩的臉上,不由泛起些許失落。

  到了這個時候,王爍才想起李岩,忙讓大家過去拜見,並給李岩介紹他的這些侍衛。

  侍衛裡有的原來就是順軍的將領,認識李岩,自是不用王爍多說,主動過來參見。

  介紹到魯小鈺,難免會提到魯胤昌。魯胤昌過去常來中原,與中原武林多有交往。

  李岩投闖王之前,本就是武林中人,聽說過魯胤昌。

  此人武藝非凡,馬上步下罕有匹敵,堪稱西北名人,但為人驕傲,很少有服氣的人。

  連魯胤昌都甘願投在王爍門下,李岩不由又對王爍高看一眼。

  王爍問李岩要去哪裡?李岩是要趕回居庸關下和闖王匯合的,而王爍卻是要進京城去拜會那些崇禎朝的所謂名臣。聽李岩要走,頗有些依依不捨的樣子。

  李岩也有要和王爍暢談的想法,見王爍不忍自己現在就離去,說道,不如到前面的村鎮找個落腳的地方,這折騰了一上午,也快到飯食的時辰了。

  王爍自然同意,大家收拾好準備向前去。

  處理地下屍體的時候,有個侍衛驚訝的叫了一聲。他扯下一個死屍包頭的頭巾,露出的不是中原人的發纘,而是一個光頭,只在頭頂心上有銅錢大小的一綹頭髮,編成了一根小辮子。

  這人正是偷襲王爍,被王爍用左輪手槍打死的那個。不用問,這是一個滿清韃子。

  可滿清韃子的腦袋怎麼這麼怪,就留著這麼一小綹頭髮?這樣子也太滑稽了。

  記的在現代的時候,看清宮劇,清代頭髮是難看,可也沒有這麼難看呀。怪不得滿清剛入關,要漢人留他們的頭漢人不願意。要王爍留這樣的腦袋王爍也不願意,太難看啦!

  王爍不知道,滿人一開始的頭髮就是這樣,只是後來隨著時間推移,大概滿洲人也覺得太難看了,才一點一點的將頭頂心銅錢大小的那點頭髮逐步擴大,一直擴了二百多年,才變成電視劇裡的那個樣子。

  現在沒功夫研究滿人的頭髮,得先琢磨這些偷襲者到底是誰的人?只有偷襲王爍的那人是韃子,其餘的殺手卻又是漢人打扮,這是怎麼回事?

  見大家不解,李岩解釋道:“韃子早就有謀取中原之心。韃子的皇帝皇太極活著的時候,就專門設立一個部門,廣攬漢人武林中敗類,潛入中原。凡中原有識之士,他們都會設法招降,如若不降,就會派這些武林敗類出來暗殺掉,以除去其進攻中原時的障礙。”

  李岩就是因為根本不會去投降滿清,滿清覺得他是個人才,留著他對他們不利,才在他離開大軍,來涿州的時候,組織人偷襲他,試圖除掉他。

  要不是王爍出手,估計滿洲人就得手了。

  王爍隨即就想道,難道,李岩不是讓李自成殺的,而是被滿清暗殺的?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15

第225章 掩醜行篡改歷史 毀中華漢奸該殺

  王爍想到,李岩有可能是滿清派人暗殺的,這個倒不是沒有可能。

  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對許多不利於自己的歷史都進行了篡改,寫進《清實錄》中。

  比如,把四川人被殺光說成完全是張獻忠幹的,實際這裡面清軍的“功勞”更大。

  張獻忠直到在四川呆不住了才開始殺人,那時候他控制的地方已經很小了,只有成都周圍的幾個縣。他就是把這幾個縣的人都殺光,能占整個四川人口的多大比例?

  倒是清軍入川之後,由於沒有後方補給,燒殺搶掠養活自己,把全川的百姓屠了個七七八八。

  再比如,崇禎殺袁崇煥,《清實錄》竟說成是崇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以抬高自己的智慧。

  須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三國演義》在當時文化人看來,只能算沒什麼營養的閒書。

  指望這閒書裡扒拉出來的小孩玩意就可以騙崇禎,騙那些飽學大臣,這不純粹是胡說八道嗎?

  後來的滿清皇帝恐怕是意識到了這個有點可笑,把這個故事從《清實錄》裡給刪掉了。

  還有揚州十日,說史可法抵抗了十日,使清軍損失慘重,因此上清軍統帥多鐸才下令屠城十日以報復,更是無稽之談。

  史可法就是個書呆子,大炮怎麼用他都整不明白,而且揚州城裡根本就沒有幾個兵,拿什麼和多鐸四十萬大軍打?

  還抵抗十日,還清軍死傷慘重,這謊撒的,彌了天了都,純粹是為屠城找理由嘛。

  唐通在一片石之前恐怕就已經投降清軍了,山海關之戰就是個圈套,把李自成和吳三桂都裝進去的圈套。《清實錄》為凸顯清軍勇猛和多爾袞的睿智,瞪著眼睛說瞎話。

  這方面的造假太多太多了,舉不枚舉。暗殺掉李岩栽贓李自成,滿清完全能夠幹的出來。

  李岩解釋完滿清暗殺他的原因,隨即就感慨道,“國家無甯日,中原無明君,以至於許多意志不堅者投靠了滿清。關外許多城池輕易被韃子攻佔,都是因為有這些漢奸做內應,內外夾擊,才至城池陷落!”

  王爍聽了不禁點頭。看來,自古至今,中華民族遭到侵略,只憑異族勢力是做不到的,都是壞在這些漢奸手裡!

  將來自己自西北出擊中原,第一個懲罰的就是漢奸。膽敢投敵賣國的,殺無赦!

  李岩知道是滿清派人暗殺自己,心中反倒鬆了一口氣。

  原來,他與宰相牛金星意見多有不合,牛金星近來又頗得闖王信任。此人度量狹窄,唯恐李岩勝過自己,多次在闖王面前參劾李岩,說外界皆知闖王打下天下,是用李岩之策,此明顯是李岩故意如此傳播,以樹個人之望而有損闖王英名。更有甚者,竟說當初宋獻策讓傳之童謠“十八孩兒主神器”並非意指闖王,而是指李岩!

  闖王聽了雖未表態,但心中忌憚是免不了的。

  此次李岩到涿州,只有闖王和牛金星知道。是以,他懷疑是牛金星派人暗殺自己。見是滿清所為,反倒安心。這說明牛金星還沒有到要把他置之死地而後快的地步。

  其實,他心裡最擔心的,是闖王派人暗殺他!

  王爍此時也不太關心這些被他殺掉的,到底是些什麼人。他自知自己出身小職員,真正讓他縱覽天下,他還真沒那個本事。他手下的一般人,比他見過的世面都不如,更不是那個材料。

  他是真正需要總覽全域,為他制定將來大策的人才。而李岩現在看來,知之甚廣,廣有謀略,應該是他急需的那個人。

  可是,自己地方狹小,兵微將寡,李岩能看上他麼?他得設想一套不一般的說辭,以求打動李岩,讓他跟著自己回西北。

  兩個人各懷心事,一路並馬而行,談些所聞所見,卻都故意避開主要話題。

  看來,兩個人都知道,剛剛經歷了廝殺,又剛認識,雙方都需要平穩一下心緒,都需要更多的瞭解對方。這個時候去談大事,反而適得其反。是以,誰也不主動去引起事關天下命運的話題。

  時至中午,一行人到達前面一個集鎮,找一家較大些的酒館,王爍讓將這家酒館包下來,不許外人出入。

  時逢戰亂,人心惶惶,酒館裡本來客人就不多,一下進來這麼多五大三粗的漢子,個個帶著兵刃,其他客人不用別人攆,嚇都嚇跑了。

  集鎮裡的飯館,規格自然不高,還有些髒亂。只有一間雅間,大家知道王爍和李岩要在這間屋裡商量正事,便都在廳堂裡吃飯,將房間讓出來。

  王爍和李岩進了雅間,要了幾樣小菜,還要了兩壺老酒。

  外面眾護衛一路之上沒敢喝酒,好多也是饞了。今天已經到了京師城邊上,王爍便吩咐魯小鈺,也讓大家喝點,但不許喝多。

  男人之間,要談正事,沒有酒好像就缺了什麼,談不痛快。要不曹操和劉備論英雄,還要青梅煮酒呢。他也和李岩喝點以助興。

  一會兒功夫,店小二將菜上來,兩個人便端起酒盞,互相寒暄幾句。

  幾杯酒下肚,李岩反而比較心急了。放下酒盞道:“在松樹林時,將軍所言嚴兵,利民,蠶食,到底如何,可否詳細賜教?”

  王爍知道李岩早晚要提這事,這等於是考驗他,看他是不是一個值得投靠的明主。

  王爍也不推辭,結合著自己在西北的治理經驗,對李岩講了他的看法。他現在也是急於把自己的想法讓李岩知道,讓他瞭解自己,能夠幫助他。

  對自己現在是一個明主這件事,他還是毫不懷疑的。這人只要臉皮厚了,往往天下無敵。王爍在機關待許多年,臉皮早已練的厚過城牆了。

  在西北的時候,看著李自成逐漸壯大,王爍就不止一次的在心裡設想,如果自己是李自成,應該如何才能奪取天下。

  可惜,他不是李自成。李自成每做一步,都與他的設想差之千里,而由此暴露出的缺陷也很快表現出來。

  以他現在的見解,即便他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也可以判斷李自成必敗無疑。

  這一點,不止王爍可以看明白,李岩也看明白了,就連遠在奉天湯池休養的範文程都看明白了。

  範文程給多爾袞的奏摺裡,明白指出了李自成的缺陷,勸多爾袞進關之後反李自成之道而行,結果清軍一反燒殺搶掠之態,大得人心,一舉奠定了滿清二百餘年基業。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16

第226章 舒大志李岩欽服 跩文言美人歸心

  小酒館裡,王爍將自己心裡的想法,毫無保留的對李岩講解出來。

  要想得到李岩這樣的人才,自己就必須首先坦誠以待,同時,講解自己的看法,也讓李岩知道他王爍不是毫無見識的武夫,這對爭取對方至關重要。

  嚴兵,並非僅僅整頓軍紀那麼簡單。當然,首先要有客觀可行的軍法,然後要有軍法的專門執行機關,包括他王爍,也不能擅用職權,違犯軍法。必須保證在軍法面前人人平等,維護軍法的獨立性。

  其二,要讓士卒明白為什麼當兵,當兵是幹什麼的。在王爍的軍隊來說,當兵就是為了保衛親人,保衛所有百姓,保衛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不被敵人侵犯,就是保衛自己熱愛的政府。如果心裡不贊成現在的政府,不熱愛她,就沒有資格當兵。

  兵是平民的子弟,是為人民打仗,禍害人民怎能稱作人民子弟兵?

  士兵心中有了這個觀念,就會產生與之相應的理想。有了理想就會有信念,有了信念就會作戰勇敢,不畏懼生死。

  有了這些,士兵就會有榮譽感,主動要求自己遵守紀律,更不能去禍害百姓,因為這與他心中的信念和理想相違背。

  如此一來,軍隊上下都會主動維護自己的軍紀,不會輕易觸犯。由要求軍隊遵守軍紀到軍隊主動遵守軍紀,這是一個質的飛躍,是一支普通軍隊和一支戰無不勝的威武雄壯的雄師的本質區別。

  王爍還講了他在軍隊設軍政指導官的做法。正是由於這些軍政官員的不斷宣傳和不斷講解,身體力行,才使他的士卒把自己的信念牢牢記在心裡,體現在行動上,讓他的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所謂利民,當然是讓他治理下的老百姓得到好處。他搬出了他的土地法,選舉法,徵兵法,一一詳細解釋。

  有了這些法律的保護,百姓們再也不會受到欺負和不合理的剝削壓迫,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希望,就會過上好日子。

  有如此愛民的軍隊,如此護民的律法,老百姓為什麼不支持他,不擁戴他?當然支持他,擁戴他,希望他永遠做他們的領袖,為他們撐腰,為他們的利益奮鬥!

  如果李自成可以和他一樣,做到以上的兩項,軍隊威猛,百姓歸心。李自成根本不用直接去攻打北京,憑著他佔據的廣大中原為根據地,一步步推進,一個城鎮一個城鎮的前進,每佔據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會成為他堅強的後盾,再也不怕任何人可以奪回去,因為這地方的百姓不答應!

  這樣下去,恐怕用不了三年,北京就會是他的根據地,他還用得著勞民傷財,費心費力的出師攻打?

  民眾歸心則戰無不勝,即便滿清打進關內,眾百姓不擁護,堅決抵抗,滿清憑著自己那幾十萬人,無論如何也在關內無法立足。

  待國家統一,萬眾歸心,李自成再率仁義之師,出關討伐不義之滿清,定當勢如破竹,盡複遼土!

  王爍嘁哩喀喳說了將近一個時辰,李岩卻是越聽越震驚。

  李岩也知道民心在戰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給李自成出的策略,編的民謠,無非都是為了獲得民心,爭取民眾擁護。

  可惜,李自成卻把他的策略當做了鼓動民眾造反,招募民眾跟隨他的工具,這與他實際的出發點完全是兩回事!

  可即便是他的策略,與王爍的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王爍的更詳細,目的更明確,而且,引入了律法來保證自己目的實現,更現實,更容易操作。

  王爍看起來頂多也就二十四五歲,卻有如此的心機和智慧,真是英雄出少年!

  將來假以時日,此人必是中華一代英主,統一華夏,驅除韃虜,非此人莫屬!

  他卻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王爍講的這些,並不是王爍發明的,而是徹頭徹尾的,現代的偉人思想和主義。王爍穿越來到這裡,別的不會,只有把偉人思想撿起來,邊實行邊體會,最終通過實踐,更加明白了這思想的偉大和正確以及為何會戰無不勝。

  若王爍可以發明如此厲害的思想體系,王爍就不是小職員了。

  待王爍結合著自己的實踐把偉人思想講完,李岩對王爍的佩服,已經有如滔滔江水而不絕了,當下拱手說道:“久聞大將軍威震西北,深得民心。今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將軍胸有如此韜略,何愁大事不成?岩雖小有薄名,與大將軍比起來,差之甚遠!若大將軍果是為尋岩而來中原,岩恐怕讓大將軍失望了。大將軍只需按照剛才所言之方略,逐步蠶食,假以時日,華夏諸郡必盡屬大將軍!”

  王爍心說,完,這下吹大了,把人家嚇著了。便緩了語氣解釋道:“逐步蠶食,恐是一廂情願啊。倘闖王不去北京,中原不至大亂,在下一點點推進亦未嘗不可。然公子今日在那茶鋪也說道,天下已亂,恐異族入侵就在眼前!”

  當下不待李岩詢問,便將如何聽到李岩說話的經過對他講了,然後說道:“在下地盤狹小,物產匱乏,養二十萬士卒已是極限。若韃子大舉進犯,恐不待在下發展,便被韃子大軍所滅!在下年輕,雖竭盡所能,亦想不出安然之策。公子胸懷天下,廣有謀略,實當今天下難得俊才!願公子以拯救天下黎庶為己任,助我一臂之力!且俗話說,眾志成城。王爍僅憑一人之力,無論如何不能紓天下之難。安定天下,解民倒懸,須天下有識之士共同發力,天下方能大定。望公子萬勿推辭,與我共返西北,為天下黎庶早日得救,盡心盡力!”

  李岩沉思一陣道:“岩願盡心盡力,協助大將軍!”

  王爍聞言,站起身形,臉色嚴肅,向李岩深施一禮道:“如此,爍代天下黎庶,深感公子大恩!”

  李岩連忙起身還禮道:“大將軍言重了,為大將軍知遇之恩,為天下黎庶,岩之本分也。”

  兩個大男人一番客氣,說的在門口偷聽的魯小鈺後背一個勁冒涼氣,媽呀,後槽牙都倒了,太酸了。

  這大將軍原來也會文縐縐的說話,根本不是大老粗壯一個嘛。而且,還會講北京官話,沒聽說他來過北京啊,他怎麼學會的呢?

  看來,他整日和一般武夫在一起,是近墨者黑了。以後,自己得多逼著他拽點文,慢慢把大老粗壯的毛病改了,那他可就真像自己心裡那個大將軍了。

  文可經略天下,一表人才,雖潘安孔明不能比也;武可上馬擎槍,睥睨群雄,雖呂布馬超不能敵也。

  啊,縱使周瑜周公瑾再生,恐也沒有她的大將軍風流倜儻;趙雲趙子龍復活,亦不如她的大將軍英俊絕倫……

  媽呀,想啥呢這是,羞死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16

第227章 談時局善意提醒 論興衰無力回天

  兩人在酒館雅間談論,並沒有留意到門外還有個偷聽的。

  談的投機,兩人又重新落座,續酒再談。

  李岩道:“大順王幾十萬大軍兵臨居庸關下,破關進京已成定局。而崇禎帝至今卻不戰、不降、不和。北京城外,除吳三桂在山海關的關寧鐵騎,已無可戰之兵。如若崇禎帝調關甯鐵騎衛戍京師,則關防空虛,恐韃子借機攻破山海關,那時局勢將更加複雜難料。”

  這個王爍卻知道,崇禎確實下令吳三桂進京馳援,吳三桂此時估計是已經不看好崇禎,有了投靠李自成之心,率軍在山海關附近墨蹟,到李自成攻破北京,他又返回山海關了。

  但和李岩這種頭腦敏銳,思維發達的人直接無憑無據的說結果,估計他也不信,反倒顯得自己淺薄了。

  他思考一陣說道:“我想,率兵進關不是小事,多爾袞定會考慮後果。闖王幾十萬大軍兵臨北京,聲勢驚人。

  多爾袞雖精明,但對闖王實力並不十分瞭解。滿清兵少,又從未與闖王交手,能否戰勝大順軍,他一定心存顧慮。

  在此情形下,他不敢輕易率兵進關。闖王若能收服吳三桂,則北邊應該不用過於擔憂。”

  王爍說的頗有道理,李岩忍不住點頭。

  王爍卻納悶,北京已經岌岌可危,這位崇禎先生,明知打不過,為什麼不跑呢?他把心中的疑問對李岩講,李岩也鬧不明白。

  按說李自成只是佔領了黃河沿岸,崇禎在長江以南還有半壁江山可倚仗,再說這時候江南遠比江北富庶,他還有的是機會翻本,他不跑到南京去組織軍隊反擊,反而懶在北京等死,真是又滑稽又詭異。

  王爍也希望李自成可以守住北京,不讓多爾袞進關。

  不管李自成的軍隊多麼沒有紀律,總比還帶著野蠻氣息的滿清進來,燒殺擄掠要好的多。

  他儘量把就他所知的歷史上,李自成失敗的原因說出來,讓李岩知道去提醒李自成,以防患於未然。

  但現代的歷史,與他來到這個世界所經歷的,大有不同,誰又知道這樣做管不管用呢?

  管他呢,防範總比什麼也不做強。反正李岩要回李自成那裡去接他夫人。

  再說,從為人看,李岩是個要求完美,做事喜歡善始善終的人,這邊的事情沒有做完,他是不會立刻就跟王爍回西北的。

  他對李岩說道:“大凡成功帝王首立,得人心,穩大局是必須的。只要闖王能善待京師百姓,不隨意打亂現有吏治,讓現有官吏能各盡其職,待坐穩京城再圖變革,天下大局就應該可以穩定。至於以後發生什麼事,誰也無法預料。但只要闖王穩定住京師,無論以後發生何事,他都能有機會騰出手來解決。否則,萬一京師不穩,以後各種危險都會存在。”

  王爍說這些,是因為歷史上說,李自成進京後烤掠官員和商戶,造成了京師內亂,才導致吳三桂降而複叛,最終與李自成自相殘殺,給了滿清進關的機會。

  不料李岩聞聽王爍如此說,臉色黯然道:“這個我和宋獻策宋軍師都想到了,宋軍師還提出進京十策,就包括官各複其職,大軍不進內城,百姓各司其業。

  可是,闖王根本聽不進去。他道,大家跟他辛苦來到京師,不讓士卒進城享受京師繁華,如何對諸位頭領交代?

  軍紀自攻破潼關就已經開始敗壞,各部均不得約束,至今已不可收拾!

  如此士卒進得京師,這百年古都,必將面臨一場劫難!由此引發之動盪,實難預料!

  是以,我才多次勸說闖王,與崇禎言和,以免這大亂之局呀!”

  王爍已經多次見識了闖王軍隊的混亂,將心比心,知道李岩此刻已經黔驢技窮,無力回天,才會出這與崇禎議和的下策。

  看來,北京這場災難已經無法避免。想到這裡,不禁搖頭歎息。

  李岩這時卻問王爍道:“不知大將軍進京,要拜會何人?”

  王爍一下想起來,在蘭州時,胡璉器給他列出的那個京官表,當下從懷裡尋出來交與李岩道:“西北人才稀缺,我只是想招攬些有用之才。”

  李岩接了那表去看,邊看邊笑道:“這些人,庸才而已。這個兵部尚書張晉彥,膽小怕事,唯唯諾諾,乃一蠢材!

  國仗周奎是個吝嗇鬼。崇禎令其帶頭捐款以紓國難,他竟以無餘財對之。其女周皇后給他五千兩銀子,讓其交與國庫,他竟昧了三千兩,只交兩千兩。

  這個陳演,原是首輔,已被崇禎罷官。此人專事奉承,結交中官,事先探得皇帝所問之題,然後請人答好,應付皇帝,實在是無恥之徒!

  魏藻德,無才無德,趨炎附勢之徒,徒有虛名耳!

  倒是這位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還算個人物。他承襲其父駱思恭之爵,他們父子當指揮使這幾年,錦衣衛很少象以前一般,濫用職權,亂捕亂殺。其餘人等,實在不值一看。”

  李岩一一批駁表中京官,竟無一可用之才。最後他歎息一聲道,“朝廷腐敗,賢士敬而遠之。崇禎一朝,有賢名者往往不得善終,令人寒心呀!”

  王爍原本就懷疑自己進京尋找人才是個愚蠢主意,聽李岩如此說,更加興味索然。

  而且,他得到李岩這麼個人才,京師就算沒白來,此刻進不進京,也就無所謂了。

  王爍正琢磨著怎麼勸動李岩,現在就和自己回西北,卻聽李岩說道:

  “岩追隨闖王日久了,從其初始興盛到而今擁兵百萬,岩都經歷過了。期間詳細,岩亦一一記在心裡。哪怕闖王日後由興而衰,岩不看也知道了。

  今日時日尚早,岩欲與大將軍說說闖王之得失,興許對大將軍將來有些用處,不知大將軍肯聽岩囉嗦否?”

  王爍臉色嚴肅起來。他知道,李岩最近在闖王那裡,看著闖王一步步在向失敗邁進,心裡一定不好受。

  同時,他要講出這些,無疑也是擔心王爍將來會和闖王一樣,被暫時的勝利衝昏頭腦,最終走上和闖王一樣的失敗之路。

  王爍能夠理解李岩現在的心情,一臉肅然對李岩說道:“公子願講,爍求之不得,願洗耳恭聽。”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16

第228章 說沉浮感慨無限 借酒意李岩獻策

  當下李岩說道:“昔日闖王出商洛,進河南,再次興起,岩往投效。其時義軍四面受敵,猶未脫險。

  然那時之闖王,謙虛溫和,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當日與岩縱談天下直至天亮。岩每出一策,必由衷撫掌而贊,並命筆貼士記錄,以待日後祥參實施之,不失一代英主之範。

  其後稍見起色。宛城對決于孫傳庭,部下皆恐懼,其豪言道,吾決勝之,不勝,諸位獻自成首級與傳庭可也!果然大勝。

  其從善如流,虛心以學,不恥下問。破孫傳庭于郟縣,再破之于潼關原。大勢已成,威不可擋。已而兵進渭南,攻破西安,建制稱王,此其兵盛之頂峰也。

  自此之後,獨斷漸顯,惟聽奉承之語,不納逆耳之言。招降納叛,不禁士卒,率性而為,此再次由峰而下之兆也。

  至於今日,大軍連破太原、甯武,大同姜瓖、宣府王承胤不戰而降,兵臨居庸關下,其自矜之性愈顯,敗亂之兆已露。

  以岩觀之,闖王身處困境反而更象一代英主,一旦得勢卻又換做另外一人,沉溺於小勝,自矜其才,此為其衰敗之根也。

  岩曾屢次進言,其困頓時尚虛心以納,稍有起色,便忘乎所以,置岩之語於耳後。

  其歷次由盛而衰,皆因得意之時近小人遠賢臣,不納忠言所致,今次恐亦不例外。

  其戰而勝者,蓋大明無人,亦乗勝之勢也。但遇強敵,稍有挫折,必如其前番失敗一般,一哄而散,不可收拾!”

  王爍聽到這裡,不由點頭。李自成進佔北京,正是因為遇到了滿清這個勁敵才導致失敗。

  但山海關失利,僅僅是一場戰役上的失敗,並沒有影響到李自成全軍的實力,他兵力上仍舊佔有絕對優勢。

  但接下來,卻是如李岩所講,兵敗如山倒。一敗真定,二敗潼關,再敗襄陽,再沒有打過一場勝仗。由此看來,李岩看問題即透徹又有遠見,果然是個人物。

  李岩之所以講這些,當然是怕將來王爍強盛了也會如李自成一般,這個王爍明白。

  他微微一笑,對李岩道:“公子今日所言,爍已牢記於心。公子放心,我等既然看到了闖王失敗之處,自然不會再犯闖王之過。”

  李岩講述在闖王軍中的情形,卻觸發了自己心中沉悶已久的情感,又喝了些酒,不由借著酒意感歎道:

  “惜哉!闖王攻佔京師之時,恰是其兵驕將惰,危機四伏,隱憂漸顯之日!‘易’曰,極陽而陰。

  ‘廣積糧,緩稱王’,此大明立國之道也,闖王卻反其道而行之。

  極陽而陰之際,攻佔京師,震動天下,眾矢之的,焉有不敗之理哉?”

  說到這裡,忽然聲音小下來,輕輕對王爍道:

  “闖王進佔京師,天下無主,必定大亂。而後諸侯自立,互不歸統,宛如三國董卓之亂也。岩有一計,可使大將軍成為最終平亂之主,不知大將軍肯納否?”

  王爍心中一動,看來人才就是人才,剛認識,人家就有高明策略來幫助自己了。

  當下嚴肅說道:“公子請講,爍願洗耳恭聽!”

  李岩詭異一笑,依舊輕聲道:“與崇禎謀和,闖王並無多少誠意,故而不加重視,只交我酌情辦理。

  是以,我來涿州,原本是想托前朝重臣馮銓說動天子,以免大亂。今我隨便找一崇禎熟悉之人前去,謀和定無希望。但大將軍可扮做此人副使,一同進京,面見天子。”

  說到這裡,看著王爍解釋道:“我知大將軍在西北,仍立大明旗號。只要大將軍向天子言明擁戴之意,將其弄出城來,則大事可成!”

  李岩的意思,是讓王爍挾天子以令諸侯,王爍如何不懂得?但他卻無論如何想不到李岩會出如此大膽的主意。

  在李自成百萬大軍包圍之下,在紫禁城十幾萬禁衛軍眼皮底下,把崇禎弄出來,弄到西北去,這個王爍萬萬不能想到。

  他不由驚問道:“公子的意思,是讓我把崇禎弄到西北,象曹孟德一般,挾天子以令諸侯?”

  李岩點頭道:“正是!曹孟德亦是一代梟雄,效仿其法,有何不可?

  天下若無天子,南方諸王必定自立,甚或不知幾人稱帝!若天子在,則諸王不敢有異動。

  此事若成,大將軍那時登高一呼,號召天下勤王,誰敢不尊?不尊者天下共討之!而當今天下本無主之郡,亦非將軍莫屬!

  如此,大將軍定可兵精糧足,不怕韃擄進犯。大將軍只要堅持西北治理之法,則可免天下大亂,功在當代!統一歐夏,解黎庶倒懸之災,亦可翹足而待!”

  不愧是李岩,這主意絕對是一條最短的捷徑!

  李岩之所以囉嗦一大堆李自成的缺點,無非是希望王爍不要象李自成一樣,再犯驕傲自滿的錯誤。

  看王爍在他講時感同身受,一副十分痛心的真誠樣子,才最終把自己的計策說出來。

  細想今天李岩和他談話的每一個細節,王爍不由心中一動。原來,人家每一句話都是有目的的。

  先問自己的治國之策,就是要弄明白自己值不值得人家跟隨他。這個沒有問題之後,再看你能不能始終如一的,謙虛謹慎的堅持下去,會不會變成另一個李自成。

  看來,剛才一路之上,李岩已經在思考這許多問題了。以後,自己要和這樣睿智的人打交道,可要謹慎一些,再不能象在西北時和那幫武將們在一起一般,率意胡說了。

  但如何在大軍層層包圍之中,把崇禎弄出來呢?

  按照李岩的主意,王爍扮作議和的副使,一定有機會見到崇禎。只要見到崇禎,機會就很大。

  李岩道:“崇禎被闖王幾十萬大軍困於中間,真正是孤家寡人了。此時便如落水待斃,有根稻草也會緊緊抓住。

  我想,這個時候,大將軍只要承諾將其救出重圍,他一定會跟你走的。但大將軍先不要說把他弄到西北的話,只一味表示對其忠心耿耿,說他要去哪裡便和他去哪裡。

  他只要肯跟大將軍出北京城,就一切都好辦了。大將軍與崇禎扮做我的屬下,持我信物一路返回西北,沿途定無人敢攔阻。

  到得西北,天子傀儡而已,大將軍想怎樣對他,豈是他可以做主的?”

  聽著毫無破綻,王爍點頭,然後問道,“我走之後,公子怎麼辦?”

  李岩微微一笑道:“我自有脫身之計,大將軍不必擔心。”想一下又道,“我還想把宋軍師給大將軍帶去。此人熟讀周易,精通陰陽八卦,對用兵,民政均有獨到之處,原先也是深得闖王信賴。”臉色黯淡下來道,“如今已被牛金星取代,不甚得意。我想,我還是可以勸的他跟我一起前去投效大將軍的。”

  歷史上,李岩正是因為和宋獻策走的太近,才引起了闖王的警覺,繼而被殺。這一點王爍知道,好容易得個人才,他可不想歷史再一次重演。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16

第229章 唯恐歷史重演 順軍合圍京師

  聽李岩不跟他一起回西北,王爍便擔心歷史再一次重演。

  最終,他還是決定,先保住李岩再說,管他宋獻策是不是人才。總比最後李岩讓李自成殺掉,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好。

  尋思半天,王爍道:“宋軍師我亦有耳聞,久慕其名。然誑走當今聖上如此大事,闖王必定追究,很容易查到公子身上。依在下看,公子留于闖王軍中,實在過於危險。

  倒不如,我去京師把崇禎誑出來,公子可在這時立刻收拾,待我出城,咱們匯合後一起返回西北,成就大業!至於宋軍師,咱們日後定有辦法和他聯絡上,到那時再勸他和我等一起幹也不遲。”

  李岩搖頭道:“我暫時還不能跟大將軍一起回去。一來我要說動宋軍師跟我一起去;二來,闖王攻破京師之後,上下必定愈發驕縱,軍紀更無從談起。京師繁華之地,必遭洗劫。

  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之家眷都在京師,我當設法保護,使其不受傷損。然後設法協助闖王,收降吳三桂,使得邊關無恙,以死韃子窺覷之心。不然,若是吳三桂有二心,一旦被韃子利用,後果不堪設想!”

  李岩果有先見之明。可惜,李自成並沒有聽從李岩的勸告,不然,一場綿延近三百年的橫禍也不會就此發生!

  歷史上,李岩應當是在李自成失敗,撤出北京以後被殺的,他在京師這段時間,倒沒什麼危險。

  見無法勸動李岩,王爍只得另想主意。從北京騙出崇禎之後,他們讓施大柱和魯小鈺帶二十個侍衛,帶著崇禎先回蘭州。

  打著制將軍李岩的旗號,一路經過的都是李自成的地盤,估計不會有什麼大麻煩。他則帶著另外一半護衛留下來,在京郊等著李岩。

  李自成兵敗,李岩出了京師,不管李岩同不同意,動粗也得把他弄到西北去!

  想定主意,便對李岩道:“如此,則一切聽從公子安排。”接著問道,“不知何時進京見崇禎合適?”

  李岩道:“目下闖王大兵還在居庸關下,這事不急。待闖王將北京包圍,崇禎帝四面楚歌,一點希望都沒有的時候,咱們再去勸他出京,那時定可事倍功半!

  大將軍若無意進京,最好扮做我的隨從,隨我一道趕回居庸關下。如此,到時機合適,隨見崇禎之人進京,當不致引發他人警覺。不知大將軍意下如何?”

  這樣正合王爍心意,他當即表示同意。兩人又商量王爍跟隨李岩時的身份。李岩的親兵衛隊都死在剛才的松樹林中了,王爍就以親兵衛隊長的名義出現,他的護衛自然就成了李岩的親兵。

  李岩在闖王那裡屬於參謀人員,雖掛制將軍的名,手裡並沒有部隊,只有過去在河南單幹時帶來的三千舊部,用來充當家屬營的保衛,由紅娘子統帶。

  闖王的軍隊行軍打仗,都是帶著家屬。打到哪裡,家屬營就跟到哪裡。

  早些年,闖王吃過將家屬留在後方的虧,被孫傳庭攻破後方,將家屬營屠戮殆盡。

  這與闖王不注重打下地盤,建立穩固的根據地有關係。但闖王不是想辦法正面面對,去解決這個問題,卻採取了帶著家屬營出征的消極辦法。

  李自成打仗,將降兵放在最前面,然後是跟隨自己的各頭領的兵,然後才是他的步兵,然後是騎兵,最後面就是老弱和婦女組成的老營。

  這種戰法,到底有何優勢,有何訣竅,為何能夠戰勝明軍?還真值得商錐。

  李岩屬於李自成的老營,部下們的家屬當然也跟著在營裡,行軍打仗時由紅娘子照顧。大軍駐紮,則按照闖王分派的老營駐紮地單獨建立營寨。

  其他官員,如牛金星,劉宗敏等也是如此,都在老營裡有自己單獨的營地。

  紅娘子有自己的女兵衛隊,到時魯小鈺可以先在女兵衛隊裡待著。有自己的營寨,別人輕易不會進來,王爍他們混進去反而更加方便。

  兩個人商量定了大事,便有心思飲酒暢談。李岩三十多歲,王爍其實也有三十多歲的人生經歷了,只是身體是這個時代的,看著年輕而已。

  年歲相仿,性格也有些接近,談的甚是投機,這頓酒就由中午一直喝到傍晚。

  兩人都有些醉意,在魯小鈺的不斷催促下,終於喝不成了,帶著眾人出了酒店,分別找客棧住下,待明日天亮,一起奔赴居庸關闖王的老營。

  第二日一早,眾人起來收拾利索,一路向北趕路。剛剛到達房山縣境界,就碰上了大隊的大順軍兵。

  李岩急忙下馬詢問路過的士卒,方才得知,順軍南路總指揮劉芳亮已經下令向北京進發了。

  一個前軍都尉識得李岩,跳下馬來相見。

  李岩問道:“闖王有軍令,待他攻破居庸關,劉將軍方可進兵,如何現在就開過來了?萬一南邊奉命勤王的明軍過來,誰來抵擋?”

  那都尉道:“公子有所不知,闖王已經過了居庸關,屯兵北京城下了!我家大帥正是奉闖王將令,開至北京城下,與闖王會師!”

  李岩不由驚訝,居庸關地勢險要,關城雄偉,城上配置大口徑火炮,當真易守難攻。如何這麼快就被攻破了?

  他卻不知,三月十五日,就是王爍在涿州碰到李岩的前一天,李自成就已經率軍抵達居庸關下。

  居庸關此時由昌平總兵唐通鎮守,太監杜之秩監軍。這二位根本就沒考慮關隘如何險阻,更沒考慮怎樣防守,而是考慮如何保住性命。

  剛望見李自成大軍前鋒的影子,兩人就已經率軍出關,立于大道兩側恭候大順王降臨了。

  李自成輟手而得居庸關,大軍過昌平,沙河,十七日,直達高碑店,圍困西直門。京師的最後一道屏障,就這樣完了。

  而南路順軍在左營制將軍劉方亮指揮下,接到闖王合圍京師命令,由真定直撲保定。

  鎮守保定的大學士李建泰也是不戰而降,北京南城也直接暴露在闖王大軍的攻擊之下。

  李岩得知詳情,急忙改變路線,帶著王爍等人向北京西邊趕去。

  但見一路之上,廣柔的京南平原,到處都是大順士卒,排成望不到首尾的縱隊,向北進發。士卒一路說說笑笑,根本不像是要去打仗的樣子。

  王爍不由搖頭歎息,這是京師啊,大明的心臟!敵人都到家門口了,愣是不見一支軍隊出來防禦!這大明,不倒才真正奇怪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