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北美大唐 作者:白面黑廝 (已完成)

 
嚴羊 2019-7-8 18:05:4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1 47423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09:14

第729章 英國決心

  拿破崙做義大利國王某種程度上比當法蘭西皇帝更靠譜。曾經有人戲謔地稱法國只有在女人(貞德)和外國人(拿破崙)的領導下才能打勝仗。眾所周知,拿破崙出生在科西嘉,而科西嘉是在拿破崙出生前後,才真正變成法國的領土的。拿破崙的母語壓根就不是法語,而是科西嘉方言,也就是一種義大利語。在拿破崙進入法軍服役後,最讓人嘲笑的兩點,一是他的矮個子,二就是他可笑的科西嘉口音法語了。

  也正是因為在法軍中被歧視,才讓年輕氣盛的拿破崙一度在軍校畢業之後,返回科西嘉去搞科西嘉獨立運動。

  後來的拿破崙接受了自己法國人的身份,但是更確切地來說,是認為法國人的身份更有利於自己的發揮,為自己提供了更大的舞臺。究其本質,拿破崙是一個十足的現實主義者,為了自己的功利,他可以是法國人,也可以是義大利人。

  當他來到義大利,帶領一支強大的軍隊,而面對一盤散沙的義大利諸侯,和唐人默許之下,他又翻出了自己“義大利人”的身份,堂而皇之地要為義大利人謀求一個統一的義大利王國,去建設一個富強而發達的國度。

  這件事對唐人來說很蛋疼,尤其是熟知歷史的唐人,覺得格外違和,但是仔細琢磨又十分符合邏輯。另外一件讓唐人不太爽的是,大唐支持的是共和國,而波拿巴卻一意孤行地給自己加冕成為了義大利國王。

  拿破崙似乎也知道自己任性會引來唐人的不滿,所以他立即給唐人送出了好處,原屬於威尼斯共和國的達爾馬提亞地區(今屬於克羅地亞,亞得里亞海的沿海狹長地帶),被拿破崙當成禮物送給了大唐共和國,而對此最為滿意的莫過於海軍了。

  達爾馬提亞多良港,其中斯普利特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擁有此地,大唐就得到了在地中海的支點,對於地中海沿岸控制力大增。更何況達爾馬提亞還是在巴爾幹半島上,對於影響巴爾幹和奧斯曼土耳其也擁有一定的好處。

  拿了好處,自然就不能再對義大利橫加指責,大唐也就順水推舟,承認了義大利王國。

  義大利的統一對於歐洲的影響是極為巨大的,一方面這是由激進革命派統一的國度,而另一方面這又是一個君主國。英國和奧地利都希望能夠拉攏義大利,從而破壞大唐和德國的佈局,增強歐洲傳統勢力。

  當然,在1795年歐洲大戰落下帷幕之後,歐洲各國的頭等要事還是加速本國的工業化進程,幾乎是所有國家在這方面都格外地用心。哪怕是剛剛實現統一的義大利,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工業發展計畫,希望從一個落後和紛亂的南歐國家,成為歐洲舉足輕重的大國。

  英國一如既往地走在歐洲國家的前方,儘管一場戰爭打得英國顏面盡喪,連首相小威廉皮特都下臺了,不過英國人也認清了自己跟大唐這種真正強國的差距,開始大規模地進行國內建設。為此英國內閣還專門增添了一個工業大臣,由菲茨威廉勳爵擔任。

  這位工業大臣在上任之後,展現出了巨大的工作熱情和投入態度。他首先向首相和王室提出了借鑒大唐的發展經驗,在英國國內開設更強有力的國有企業的建議。

  作為資本主義老牌國家,英國更推崇自由市場的私人資本企業,但是隨著特別多大唐經濟學理論的傳入,英國很多有識之士也有耳目一新之感。特別是在唐強英弱的局面下,很多人都嘗試探究英國究竟弱在哪裡,特別是在制度上有什麼可以學習借鑒大唐的地方。

  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雖然英國素來是保守勢力的大本營,但是相比在另一位面19世紀下半葉,清朝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才從學造洋槍洋炮到學習制度方面的思維轉變,而英國人幾乎是在一開始就抓住了要點。他們倒是無意變革根本性的政治制度,而是在經濟方面學習制度和管理上面的東西。

  國有企業和政府投資顯然就是相當重要的一點,大唐國有企業在全世界橫衝直撞,讓所有歐洲列強都不由驚歎和嫉妒。之前的歐洲殖民公司們大都有政府的背書,但更多他們是由私人資本驅動著的,而政府雖然有影響力,但是卻不夠直接。

  大唐的國有企業們不從事大而化之的殖民產業,而是更多集中在某個工商領域,背後站著的直接就是政府。他們的收益上繳國家,同時也有國家的直接投資,並且還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這些企業的工人更有組織性,在特殊時期甚至可以組織成為民兵,參加軍事活動。

  種種好處讓英國人看在眼裡,所以工業大臣就提出了建議,希望能夠模仿大唐,由英國內閣財政部投資,建立一批國有企業。甚至還提議,王室也應該用資產做出表率,投資一些工業項目,同時還可以為王室創收,進一步降低王室對政府財政的依賴性。

  可以說菲茨威廉勳爵的提議在英國引起了高度重視,雖然很多私人資本家和貴族們反對,認為這會擠壓私人資本的生存空間,但是現在英國高層和上流社會的統一認識是,要奮起直追,使得英國更加強大起來,不能再失敗于大唐,所以一切有利於英國強大的政策,不管有多少反對之聲,必須上馬。

  就這樣,英國火速地由政府牽頭和出資,成立了一系列的鋼鐵、採礦、機械和造船等企業。這些企業比較集中於重工業領域,這是由於重工業的回報比較慢,投資大,所以很多私人資本對此並不熱衷,但對於國家而言,這些重工業卻關係到國家的直接強大與否。

  英國花了大價錢,從大唐採購了相當數量的淘汰設備以及技術工藝,用於這些國有企業,其決心和手段讓唐人也是頗為在意的。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09:17

第730章 小職員

  歐洲列強們在奮發圖強,大唐自然也沒有閑著的理由。

  實際上大唐自始至終都在保持一個極高的發展速度,每年新建的城市能夠達到30-40個,一些城市的規模大一些,可能人口一開始就有三萬人以上,有些更像是城鎮,只有數千人口,不過他們散佈在廣袤的大唐土地上,以交通線串聯起來,不斷地夯實大唐的國家基礎。

  大多數城鎮的功能和產業都是比較單一的,不過得益于大唐快速流通的商業,這些城市雖然可能偏僻,也比較年輕,但是大都能夠得到各種正常生活的物資,買得到小汽車,買得到各種家用電器,更不用說日常的各種生活必需品了。

  這是大唐交通和商業先行,為城市提供支撐的區域發展戰略,城市的開發和規劃都帶有很強的計劃性。通過完善的交通和商業網絡,大唐又能夠將各地的資源串聯起來,將原料和工業加工品集中到更大的工業區中,開發出更好更新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又通過“血管”,流入到國家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去。

  此時大唐已經有超過兩千萬人口了,其中一千萬人生活在珈州,如洛杉磯和三藩市這樣的大都市,已經是跟另一位面後世美國的大都會沒有什麼分別了,很多穿越眾甚至會恍然覺得跟穿越前國內的那些大城市,也是高度類似。洛杉磯周圍的土地開發的越來越多,二十層以上的公寓樓連年在蓋起來,家底厚實一些的中產階級往往會選擇在一些非工業區和商業區,購買單體住宅。移民七年以上,只要沒有什麼不良嗜好,踏實肯幹的家庭,基本上都成為了中產,他們往往有幾個已經成年或者還沒成年的孩子,成年的子女已經畢業踏入職場,經濟上比較寬裕,有房有車,每年也有發展性的娛樂消費等。

  無疑,全大唐地區性差異是比較顯著的,全大唐看本土,本土看西海岸,西海岸看洛杉磯。洛都自然是大唐最精華繁榮之處。二十年以上的城市歷史,雖然看上去並不久,但是已然使得這座城市成為全球第一都會。

  但同樣不能否認的是,即便是在大唐的許多海外領,這些年也是有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的。

  東輝海外領,也是加入大唐十多年的海外領了。儘管由於位置問題,這個海外領一直都沒有接受過大量的人口移民和投入,十餘年間雖然陸續有數萬華人來到此地,但相對於其他海外領就不起眼多了。像是有政策傾斜的墨西哥特區,1789年才成為大唐的一部分,但此時墨西哥的華人人口已經接近四十萬,用不了太久時間將會取得絕對的優勢。

  東輝則是另外一回事,這裡民族成分複雜,各有各的規矩,加上一些地區地形還不好,所以政令難以通達。沿海沿河和沿交通線的一些城鎮則有比較大的變化,如吉大港在唐人的治理下,十多年來已成為印度洋上的明珠。

  這座城市,甚至比起另外一個位面中孟加拉治下的吉大港,都顯得高大上許多。整齊的街道,成群的樓房,現代化的港區,雖然城市規模肯定不如21世紀時人口稠密的孟加拉,但是發展水準和文明程度顯然要高得多。

  皮膚黝黑的穆希特擦著腦門上的汗,低頭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浪琴手錶。這塊手錶是他攢了好幾個月的工資之後才買到的名貴貨色,雖然比不起他的華人經理的那塊,但是也足以彰顯他並不是貧困的普通孟加拉人。

  街邊的乞丐佝僂著身體,衣衫襤褸,諂媚地對走路的穆希特說道:“大老爺,行行好,賞口飯吃吧。”

  穆希特厭惡地揮著手,說道:“不要在這裡礙眼,小心我向警官控訴你騷擾。”

  乞丐害怕地後退,穆希特大踏步地繼續向前走,走了沒幾步,穆希特有些懊悔,心道剛才應該用漢語說話的,這樣會顯得自己更有身份和地位。旋即他又覺得心煩,他聽公司裡的華人雇員同事說過,在洛杉磯街上是沒有乞丐的,市政部門會將所有乞討者帶走,然後對他們進行收容,教給他們一些生活技能,再將他們送去別的什麼地方移民。如果是殘障人士,會有專門的機構對他們進行贍養。

  顯然在東輝不會有這麼好的福利和標準,而且穆希特自己就是孟加拉人,他很清楚那些泥腿子到底有多麼的疏懶,很多人寧願來吉大港討飯,也不願意主動報名進入農業合作社去領一份承包田自己養活自己。

  穆希特沒去過洛杉磯,但是相當嚮往在那裡的生活。他看上了一個當地孟加拉族裔官員家的小女兒,這家人是高種姓,皮膚很白,他覺得那姑娘皮膚像是牛奶一樣,長得也可人。放在十多年前,像他這樣黝黑皮膚的低種姓,都不敢抬起頭看人家。連高種姓踩了他們的影子,都覺得是髒的。

  想到這裡穆希特又格外感謝自己三年前已經去世了的老爹。他的老爹當年也是一個泥腿子,當年唐軍攻進這裡的時候,當了唐人的嚮導,而且為人也機靈,後來成了一個公務員。這使得他的老爹有錢能夠將穆希特送入吉大港當地的華文學校。一開始在學校裡,他被高種姓的同學欺淩,而唐人老師則處罰了那些同學。慢慢地,環境就變化了。在東輝,種姓雖然仍舊有著巨大影響,但是低種姓的人通過聰明才智和努力,也能夠出人頭地。

  就像他穆希特,是一名完成中學學業的學生,可惜東輝並沒有大學,不然他還能繼續念下去。就算如此,在東輝他也是“高等知識份子”了。畢業後,他進入了一家大公司,收入非常不錯,成了完全的上等人。而當年那些高種姓,很多人混得卻並不那麼如意。

  穆希特希望自己升職以後,能夠娶到自己魂牽夢繞的姑娘,然後帶著她去洛杉磯度蜜月。這絕對是相當有面子的事情,姑娘的父母當然是嫌棄他的,好在姑娘是他的同學,也是接受過新式教育的人,算是兩情相悅。他大可以帶著姑娘離開家鄉,他的公司規模很大,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分支機搆,可以調職去那些地方。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穆希特必須加倍努力地工作。

  來到公司樓底下,穆希特撞見了同事張曲賓。張曲賓叫道:“老穆你怎麼才來,我們的客戶已經在等著了。”

  穆希特吃驚地道:“不是說下午三點嗎,現在還有二十分鐘啊。”

  張曲賓一口帶著四川味的普通話,說道:“這些個英國人,在印度是要有大動作的,積極一點也不奇怪。經理不打算親自見他們了,貌似跟副市長去開什麼座談會了,把這事兒交給咱倆了,咱倆得加油,如果談成了,價格對咱們有優勢的話,經理許了咱倆提成。”

  穆希特聽見提成兩個字,心都要酥了。幹他們這一行的,極少在銷售上能夠有提成。基本上,國家監管嚴格,而且由於是國有企業,利潤都是國家的,同時還帶有其他的政治意義,所以銷售上能夠變通的時候很少。

  穆希特抬頭看了一眼公司的招牌,宋體黑字顯得極為嚴肅——北方工業集團東輝代理處。

  是的,穆希特是賣軍火的。

  兩個人走上樓,進入到了英國客商等候的小會客廳中。一個打扮像是貴族的英國中年男子,在門被打開後起身相迎,當他看到穆希特的巧克力色皮膚時,明顯有些不虞。

  不過他並沒有說什麼,只是暗自腹誹。這個男子叫做紹森德,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名負責人,還是一個小股東,他的兄弟就在英國上議院裡面。

  對於唐人的殖民地上的情況,紹森德已經有點見怪不怪了。英國的殖民地上,固然也會拉攏一些當地人,但是多是當奴才來使喚的,根本不會有什麼太高的地位。就是那些土邦的土王們,也是英國人呼來喝去的角色。然而唐人對於當地人寬容的多,唐人開在當地的學校,自然是以教授華文為主,而他們並不排斥跟當地人的孩子一同念書。而且當地人至少在明面上,不在工作機會和政府職務上相比華人有著明顯的歧視性政策。

  紹森德認為唐人丟掉了身為優等民族的身份,讓人恥笑。可是他又不得不收斂歧視的心態,因為他知道,面前這個下等人顯然也是有一定決定權的,如果惹怒了他,使得生意告吹,顯然對於東印度公司的戰略是個打擊。

  穆希特見多了這樣的表情和心態,不過他也習慣了小意逢迎,至少不能給公司添亂。他慶倖自己是一個唐人而不是一個英國人,或者確切說,一個英屬殖民地人。

  唐人不是不存在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有時候還相當強。但是唐人的性情更溫和,有些教養的人都不會明著去歧視別人,這在大唐算是大忌諱。而且唐人認可別人的努力和成就,即便不是漢人,如果你的努力和成就得到認可,他們也是佩服你的,願意同你交往的。

  顯然,歐洲人還做不到這一點。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09:18

第731章 殖民大時代

  不提跟生意沒有關係的事情,英國人很快就說到了他們的需求。

  紹森德說道:“東印度公司希望能從貴公司採購一批機槍以及迫擊炮,以解燃眉之急。如果可能的話,我們還希望貴公司可以提供坦克給我們。”

  穆希特心想這個英國人可真敢想,張口就要從他們這裡獲得坦克。北方工業確實是大唐最大的陸軍載具提供商,所有的90式坦克都是從北方工業出品的。北方工業甚至還模仿ft-17製造出了專門用來糊弄錢的外貿坦克。這型外貿坦克已經出口到了法國和德國,不過顯然長期以來跟大唐作對的英國不會有這麼好的待遇的。

  東印度公司長期擁有比較大的話語權,與英國政府之間也沒有完全的統屬關係,他們有權利自己採購武器,自己發動戰爭,事實上他們也是這麼做的。

  北方工業在東輝開設這麼一個辦事處,自然也是存了做英國人生意的打算,不過這種生意肯定是有限制的,什麼可以賣什麼不能賣,賣的數量是多少,雇員們其實都大體有數。

  張曲賓接過了紹森德遞過來的清單,既沒有皺眉頭,也沒有一口答應下來,他隨手給旁邊的穆希特看,穆希特瞪大眼睛瞧了一遍,是英文。

  英國人就是這麼橫,上門來做生意,而且有求於人,但不管是他們的談判物件還是他們搞的清單和其他報告,都是用英語寫成的。穆希特惡意地揣摩過,可能愚笨的英國佬很難掌握中文,即便是學了好多年也說不出個三五六七來,不像是他從小就是在華文學校接受教育,有比較好的語言環境,雖然帶點口音,但是很流利。

  穆希特也懂英語,水準不是太高,但是也絕對夠用了。清單上寫著,英國人需求重機槍200挺,彈藥250萬發,同時採購60毫米迫擊炮120門,彈藥6萬發。

  大唐的軍火生意一直以來其實都是以輕武器為主的,這畢竟不是二十一世紀武器的主流出口產品都是高技術產品的時代,現在基本上隨便拉一支隊伍,發一些步槍彈藥就能夠打仗。也許不可能跟唐軍這樣的軍隊作戰,但是用於殖民地作戰還是沒有難度的。

  東印度公司的第一選擇當然還是英國的軍火企業,雖然近年來英國本土軍火商提高很快,特別是恩菲爾德系列步槍已經足以媲美大唐的s1了。但是英國陸軍對於他們製造的機槍評價很低,在戰場上很容易卡殼和鼓掌。相反大唐出口的機槍雖然技術並沒有多麼先進,但是卻勝在可靠而穩定。

  迫擊炮也沒有太多技術難度,自然英國貨也沒有唐貨好,畢竟迫擊炮英國人才玩了沒幾年,屬於比較新的裝備。單純東印度公司認為採購大唐的成熟產品會更加划算。同時英國本土的供應也很緊張,東印度公司提貨要慢于陸軍方面,東印度公司不願意吃這種虧,所以寧願找唐人。

  張曲賓和穆希特告罪一聲,出了小會客廳進行商量。這筆生意的數量算是近年來比較大的了,張曲賓知道他跟穆希特的許可權決定不了這麼大的採購案了,偏生英國人還催的比較急。

  穆希特說道:“居然要買這麼多東西,東印度公司確實是有大動作啊。”

  張曲賓歎口氣,說道:“去年(1795)歐洲大戰告終,除了現在義大利在打仗,別的地方都是一片歌舞昇平了。特別是法國人停止了戰爭,革命者最終坐穩了政權,他們又開始大規模地向外進行殖民了。法國人派了軍隊到加勒比海去鎮壓海地革命,同時近期又在印度西海岸動作頻頻,似乎準備去吞併馬拉塔了。英國人感覺到了壓力,也許還有來自我們的壓力,英國人也極力想要拓張自己的殖民地,所以準備對邁索爾進一步動手了。”

  穆希特對這些事情多少也有耳聞,歎道:“英國東印度公司再出手,那麼邁索爾恐怕就要滅國了。”

  張曲賓煞有介事地說道:“之前我跟經理聊天,經理說國內的智庫和戰略部門都認為,全世界的殖民活動將會進入一個高峰期,而印度恐怕在十年到二十年之內就會被瓜分完畢了。法國人主要是在西部和中部的馬拉塔擴張,革命的勝利給了他們極大的鼓舞,而英國人則害怕法國人會佔據太多的土地,而英國人看到大唐的成功,將其簡單歸結于大唐的海外領眾多,增強了大唐的國力,所以英國也發了瘋地希望擴張殖民地。”

  穆希特倒是沒有對英法兩國在印度次大陸上的大規模殖民行動有什麼想法,卻有些羡慕張曲賓跟經理的關係更好,能時常聊天。他提道:“英國和法國都在印度大打出手,而那些印度土邦們是不可能阻擋他們的了,難道我們大唐就看著英法這樣把印度瓜分了嗎?”

  張曲賓歎道:“誰知道呢,印度一直以來都不是我們大唐殖民的一個重點,誰都知道大唐喜歡的是那種荒無人煙但又富有發展潛力的地方,印度這裡亂七八糟的民族太多了,管理起來也是費事。不過我想,上面的人不可能坐視不管的吧,畢竟印度也是很有油水的地方。”

  兩人不再討論這些超過他們工資單的內容,說回生意問題上,張曲賓道:“這個紹森德是帶著大筆黃金來的,八成是從印度什麼地方搜刮的。機槍和迫擊炮也就算了,這些年我們公司也賣了不少,雖然數量大了一些,不過應該通過沒有太大問題,價格上宰他們一刀就好。而坦克這件事情,我覺得經理是不會鬆口的。”

  穆希特說道:“我也覺得是這樣,如果把坦克賣給了這群英國人,那印度人恐怕抵擋起來更麻煩了,英國人會在很短地時間之內消滅邁索爾,以及控制其他地區。”

  張曲賓道:“印度人也實在是太不抗打了,英國一兩萬人就能打下近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麼好的事情國內卻不想著摻和一腿。”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09:21

第732章 插手印度

  大唐長久以來確實不重視印度,這可能建立在華人對印度人的優越感之上,印度自古以來不斷地被外來民族政府,到最後演變成了一個民族大雜燴之地。再者,印度大量的人口和歐洲勢力的紛紜複雜,也阻礙了大唐對印度的出手,特別是在大唐有更好的選擇的時候。

  至1796年,大唐已經徹底掌握了除了美國和加拿大外的北美中部和西部地區,控制了澳大利亞大陸和新西蘭,整個東南亞都在掌握之中,對華夏故地的滲透也行之有效。特別是大唐國力漸強,不像是剛剛建國那會兒隨便一點事情就得投入全部精力去做。現在大唐國民多了,做事的人也多了,相應地能幹的也多了。

  就如歐洲大戰,大唐不過派一個中將帶著三萬士兵過去,串聯一下歐洲盟友,就把事情解決了。其他的人該做什麼還做什麼,搞本土開發,搞海外領開發,進行洲際貿易等等。

  大唐的國家戰略和安全會議上,白南與一眾大佬彙聚一堂。自去年的大戰之後,白南處理的事務大多是國內政務,關於國際上面的事情,插手不多,不過近些日子以來,越來越多的情報匯總過來,顯示出了歐洲國家在殖民上面的新一波熱情。

  白南開口道:“……歐洲幾個主要的殖民國家,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幾乎都開始有所動作了。其中英國毫不意外地是動作最大的一方,歐洲國家都有迫切的願望增強自己,對英國而言,縮短與我們的差距是他們的主要目標。所以英國已經有了全新的殖民戰略,佈置了兩個殖民重心,分別是西非和印度。英國已經在黃金海岸擴大存在,並且已經從原本奴隸貿易的港口,逐漸轉化為開拓發展殖民地了。一些種植園已經建造起來,為英國興起的工業提供原料。同樣在印度,英國人有意徹底主導印度的局勢,成為印度的霸主。不過,這個也跟法國人這一階段的殖民計畫衝突了。法國在印度的力量遠不如英國,上次是借助了我們的力量,加上聯合馬拉塔人才取得了一次勝利。不過近期,法國人跟馬拉塔的合作已經困難重重,法國同樣渴求著土地,而馬拉塔方面則越發不滿法國人的貪婪,對其猜忌而且提防。甚至還爆發了一些衝突。法國正在調兵遣將,顯然也是想對馬拉塔動手了。”

  國防部長劉放吾則道:“法國不具備一口吃下馬拉塔聯盟的能力,英國人也不具備,這兩個國家的策略還是以一步步地蠶食為主。”

  印度現在就是一個群雄割據的場面,名義上的印度統治者莫臥兒帝國已經名存實亡,靠著抵禦阿富汗入侵起家的馬拉塔帝國佔據了印度北部大部分的土地。不過馬拉塔內部也矛盾重重,土邦王公們跟佩什瓦(相當於首相)之間鬥爭不斷,也給了英國人和法國人可趁之機。

  南部的邁索爾王國現在已經被英國人控制的區域全面包圍,不過邁索爾的勢力也並不弱,國王提普勵精圖治,已經讓英國總督威靈頓公爵感到了事態嚴峻,需要即刻擊敗邁索爾,以防它的進一步壯大。

  副總統薛岳還是一如既往地喜歡說風涼話,道:“法國佬也是沒用,從十來年前就佔據了浦那,得到了馬拉塔聯盟的宗主權,這些年間居然沒有什麼長進,一點有用的殖民活動都沒有展開,馬拉塔人認清法國無能的本質之後,自行其是起來,根本不認法國人那個原本就只有名義上才有的‘指導地位’了。”

  白南說道:“歐洲大戰期間,沒有哪個國家有太大精力放在這上面,當時東印度公司的活動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現在,英法兩國都在發力,其他能夠在印度取得更大的利益,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印度很快就會完全被殖民化,而且我認為法國人終究沒法在印度對抗英國,最終還是會被驅逐出印度。而那個時候,我們就會看到一個幾乎完整被英國人控制的次大陸,這顯然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情況,所以我有意在這個時候,擴展我們大唐在印度的勢力範圍。”

  嚴格來說大唐並沒有對印度進行殖民,大唐的東輝海外領,人口的絕大部分不是印度族裔,是蒙古人種的部落民,包括阿薩姆人、曼尼普爾人等。東輝也有一定數目的孟加拉人,但是僅占全海外領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十幾。

  薛嶽笑道:“其實早就該這麼辦了,印度面積廣大、耕地又多,還有著豐富的礦產,人口多市場大,平心而論是世界上最好的一塊殖民地了。早前咱們主要搞的是的是生存性殖民,開荒和讓華人佔據,而這種佔領性的殖民其實也是很有好處的嘛。像是暹羅、緬甸這些海外領,實際上在經過我們深刻社會變革之後,為我們提供了不小的經濟利益。就算我們不完全佔領印度,只割走一塊,就能夠帶來不少好處。”

  劉天問白南道:“那總統你看上哪塊地了呢,又怎麼切入呢?”

  白南敘述道:“英國人的地盤,我們暫時不去碰,咱們也是剛剛停下了跟英國人的戰爭狀態,跟英國又開啟了全新的經貿交流,再者就算我們把印度全打下來,沒法利用起來也等於白搭,投入巨大回報速度慢規模小,也不如我們就有重點地去經營一塊新的海外領。我的想法是奪取次大陸的西北部,也就是印度河平原地區和馬拉塔帝國的大部分區域。我們可以跟法國協調一下,分給他們馬哈拉施特拉一帶的土地。”

  眾人聽了之後不由咋舌,白南說的好像平淡無波的樣子,可是馬拉塔帝國實際上就是印度的大半部分了,地理上相當於另一位面包括拉賈斯坦邦、古傑拉特邦、北方邦、中央邦、切蒂斯格爾邦、奧里薩邦在內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了,人口粗略估計的話也至少有三四千萬以上。而印度河平原地區,實際上就是巴基斯坦的東部,合併到一塊去,白南的胃口已經是驚人了。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09:22

第733章 進展神速

  即便理由牽強,但是大唐歷來發動戰爭和佔領,都需要一個理由,最起碼是邏輯行得通的理由。唐人不喜歡像另一位面的美國人一樣,搞緬因號事件、珍珠港事件這樣的苦肉計,也不會過分挑動國內民眾的神經,而實際上國民對於大唐的出兵一直都認為是很正常的事情。

  傳統上,開疆拓土一直是中華文化興盛的代名詞,況且大唐的“窮兵黷武”並沒有給這個國家帶來衰落,反而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間和資源,使得國家進一步繁榮,跟歷朝歷代的窮兵黷武完全不同。其次,在價值觀上,大唐的國際主義中帶有類似美利堅式的“昭昭天命”,也就是說,傳播國際主義,為人類社會和文明進步做貢獻,是大唐長久以來灌輸的一個信念。

  這次大唐找的藉口是——調停馬拉塔帝國內部的紛爭,為這一地區恢復和平和穩定,並促進當地的文明進步與社會發展。

  大唐準備這場戰爭準備了大約三個多月的時間,並不算長,主要調動的是遠東戰區的兵力。隸屬于陸軍第四師的第六旅(摩托化旅),暹羅師、緬甸師和廓爾喀旅,還有編組時間不長的孟加拉獨立團,總計兵力約五萬人出頭。

  唐軍將在兩個戰場展開戰鬥,即印度的東西海岸,為此大唐還特別成立了印度洋戰區指揮部,對正常戰爭進行統籌指揮。一部唐軍將在奧裡薩登陸,另一部則在西海岸的古傑拉特登陸。

  大唐外交部門提前通報了法國方面,讓法國人既是興奮,又是有些糾結。興奮的是,法國在南亞兵力不足,不可能占到特別大的好處。就像上一次明明取得了一定的優勢,可是最終卻沒有轉化成實際利益,出現了反復。有了唐軍策應,那麼法國一定可以搜刮到不少的好處。但是令他們同樣不爽的是,雖然他們力量弱,但是持之以恆地話,可能佔領整個印度西北部地區,可是如今大唐插手進來,他們未來只剩喝湯的份兒了。

  英國同樣知道了這件事情,他們的憂慮情緒就更大了一些,布萊斯利則更加緊對邁索爾進行入侵,穩固英國在印度南部的利益,馬拉塔的情況暫時英國人無法介入,而且英國已經徹底信心跟大唐進行任何規模和層次的軍事衝突,英國白廳更是明確地告知布萊斯利總督,英國人將會採取最大的外交努力維護他們在印度南部的利益,但是英軍決然不可以主動與唐軍交戰。

  在沒有什麼阻力的情況下,唐軍在奧裡薩發動登陸,當地土邦的軍隊無論從規模還是從戰力上都無法跟大唐的特設兵團相比。緬甸師和暹羅師都是大唐建立超過十年的老部隊了,雖然並沒有經歷過什麼大戰,不過實力還是可觀的。

  氣勢洶洶的唐軍帶著長槍短炮攻入這一地區,乃至大部分當地的王公們都沒有任何準備。土邦軍隊甚至連火槍都沒有全面裝備,在面對幾乎武裝到牙齒的唐軍時,幾乎在放幾聲炮,打一陣機槍的情況下,就開始潰散了。

  唐人的軍官很快就帶領士兵們抓到了當地的一個小王公。這個小王公年近五十,妻妾子女都是成群,看到一身軍裝的唐人軍官簌簌發抖。

  這名軍官在當地翻譯的幫助下,向這個小王公宣佈道:“很不幸地向您宣佈一件事情,這片土地的主權已經歸我大唐共和國所有,現在你們的所有權力和行動自由都被剝奪了。不過也很高興地高速您,至少您和您的家人的性命不會被剝奪。”

  如果這個小王公的皮膚不是棕色的,那麼現在他應該是臉色煞白。他聽自己的家族無數次講過遭到兵災之後王公貴族們的慘劇。他的幾個小女兒都算是“如花似玉”,他不敢想像被這些入侵者給糟蹋了的樣子。

  軍官繼續道:“那麼,為了保證您和您家人的安全,我們需要您派出您的事務官,協助我們對這片領地進行管理,當然您也可以選擇不合作,後果我不需要給您形容了。”

  其實就算王公們不合作,唐人也不會把他們趕盡殺絕,當然最可能的情況是統一裝船扔到那個幾千公里以外的海外領,去當普通勞力了。

  事實證明,印度的狗腿子還是不少的。在唐人威逼利誘之下,還是有很多人投身到帶路黨這個有前途和光榮的職業中的。大唐沒有精力和人力去控制這麼大片的區域,之前的很多海外領,大唐都嘗試去進行土地改革,至今為止都不敢保證成功率。像是日本之類的地區,人口服從性比較好,而且對武士的清洗也比較徹底,還有一批從國內過去的行政官,所以農村合作社搞的還算可以。而在暹羅、緬甸甚至越南等很多地方,基本上都是半封建地主和半合作社的形式共存的,很多地區大唐不是無力去改革,而是沒有人手去監管和指導,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南亞很多海外領都培養了一批當地的公務員,派下去能夠執行各種事務。

  大唐在印度沒有什麼統治基礎可言,初期只能是借力,不過也許是文化傳統中,印度人已經習慣了被征服,所以當面對征服者的時候,印度人表現得還是十分配合的。

  這個情況有些超乎唐軍指揮官和大唐政務官們的預計,所以唐軍的推進速度非常快,僅僅在一個月內,就從奧裡薩推進到了更內陸的切斯蒂格爾。印度的土邦軍隊進行了非常有限的反抗,還嘗試了諸如騷擾和遊擊之類的手段,可是兩軍相差實在太大,而且王公們也不具備發動群眾反抗這樣高深的技能。甚至很多王公在聽說唐軍攻過來之後,害怕得扔下自己的領地和軍隊,帶著全家人和值錢的東西逃亡了。

  負責南亞戰區的中將琚國沖甚至樂觀地認為,他能夠在半年內就完全控制目標佔領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09:23

第734章 北印度海外領

  1797年1月,大唐海軍一支以輕巡洋艦和護衛艦為主的巡洋艦隊,炮擊了印度西海岸城市蘇拉特。這座城市原本是英國人的,在之前的戰爭中,法國人奪取了下來,不過因為缺乏經營能力,又回到了馬拉塔人的手中,英國也曾想奪回,不過受到了法國人和唐人的阻撓。

  蘇拉特的守軍在遭到炮擊之後,沒有企圖做什麼反抗,直接掛起了白旗,隨後廓爾喀士兵入城,佔據了這座印度西岸除了孟買之外最有戰略價值的港口城市。

  隨後,以廓爾喀旅為主的唐軍大舉攻入古傑拉特,與在奧裡薩的情況類似,土邦軍隊戰鬥力相當有限。不過幾個反對佩什瓦的土邦王公還是集合了力量,組成了一支聯軍,企圖擊敗入侵的唐軍。

  這支軍隊裡面其中有很多是聘請自歐洲的教官,大部分是法國人,是法國幫助土邦王公們訓練的力量。而在開戰之前,法國的教官和軍官們立即以跟大唐的友好關係為名,背棄了馬拉塔聯盟,使得多達四萬人的近代化軍隊產生了混亂。

  唐軍突襲了這支近代化的馬拉塔軍隊,儘管實際參戰的只有廓爾喀軍隊的一個團,正規唐軍兩個團,總計五千人左右的兵力,但是馬拉塔軍隊還是被打得大敗,被唐軍來回穿插,分割包圍殲滅。

  馬拉塔王公們組織了20萬軍隊用於反抗,而這20萬人中,絕大部分是從田地裡面拉出來的低種姓農民,別說沒有合適的武器裝備,甚至連訓練都沒有。低種姓的印度人在被奴役上很有優勢,但是當他們變成士兵之後,卻無法真正地變成果決能戰的士兵。也有一些專門用來作戰的高種姓,比如拉傑普特人,曾經是莫臥兒帝國中出色的騎兵。可是顯然時代已經不一樣了,而且這些年來拉傑普特士兵已經逐漸糜爛,在面對唐軍的時候,僅僅一兩個回合就被打得哭爹喊娘而去。

  在戰場甚至還出現了唐軍炮兵營用十幾門榴彈炮轟擊,結果將馬拉塔土邦軍隊近十萬人給擊退的情況。所以,不管是唐軍中的本土人還是廓爾喀、緬甸人、暹羅人,幾乎都對這群印度人看不起。而南亞戰區更是極為樂觀,認為戰爭可以很快結束。

  唐人的成功也刺激到了法國人和英國人,雖然唐軍強大是英法乃至所有列強的共識,可是唐軍不過在戰場上只用旅級和團級規模的作戰力量,像是牧羊犬趕綿羊一樣地將數萬甚至十多萬馬拉塔軍隊趕來趕去,徹底暴露出了印度當地勢力的孱弱。

  英國人對此也做出了總結,威靈頓公爵在寫給國內的信中表示:“在十幾二十年之前,我們認為征服印度是一個長期而困難的任務,這裡富饒而人口眾多,雖然土邦王公們矛盾重重,但是兵力是我們的許多倍,一旦聯合起來,就會讓不列顛吃到苦頭。可是當不列顛在快速進步時,這個國度卻沒有什麼變化,我們掌握了更新式的武器,嘗試了更新的戰術戰法,使得我們的軍隊能夠在戰場上擊敗等同我們數量十倍以上的敵人。唐人在馬拉塔的勝利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據我所瞭解,唐軍並沒有大規模使用他們的裝甲部隊,更沒有他們的轟炸機,因為用這些武器對付拿著彎刀和長矛的印度人顯然是浪費的。我認為出兵的唐軍的裝備水準,與我們不列顛軍隊是接近的,也許在機槍和火炮上略有優勢。就是這樣的一支軍隊,輕易地擊敗了馬拉塔聯軍,並且奪占了廣闊的土地。英格蘭不能再等待,我們需要即刻出手,首先拿下邁索爾,然後是尼紮姆,確保我們對印度南部的控制,形成跟大唐共和國在印度次大陸上的分庭抗禮,盡可能地為聯合王國爭取利益。”

  法國方面也同樣也摩拳擦掌,派出了在大革命戰爭中表現出色的將軍儒爾當,從法國本土帶24000名法國士兵前往印度,打算從馬拉塔帝國身上分一杯羹。

  不過英國和法國的努力相比起大唐的大手筆,仍舊是小家子氣了一些,從蘇拉特登陸的唐軍僅僅在兩個月零十五天后就打到了喜馬拉雅山山腳下,大量的土邦被滅,而大唐從本土和各海外領抽調精幹的公務員團隊,用來對廣闊的印度進行治理。

  在十餘年的海外領建設之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海外領居民能夠熟練使用漢語,並且受到了一定的唐式教育。這些人都對大唐有著比較強的認同感,同樣也是所謂的既得利益者。相比于普通的海外領居民,他們享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而他們的一切基本上都是大唐給予的,自然要大力擁護大唐。

  大唐本土也比較缺行政人員,大量的新拓荒的城市都用得上公務員,所以越來越難從本土抽調行政人員,而且公務員們也通常覺得從本土到海外領去任職,即便職銜上普遍提升一級或者更多,但也有流放的感覺,所以熱衷於此的人並不多。所以前往印度的大唐公務員們多是少數族裔,其中以日裔和暹羅裔居多。

  唐軍在四月份的時候就攻佔了名義上莫臥兒的首都德里,並且俘獲了莫臥兒皇帝。這個皇帝早就沒有什麼實權了,甚至連橡皮圖章都算不上,因為下面還有一個馬拉塔帝國。

  比琚國沖預估的多了二十來天,大唐用200日的工夫就完成了自己的戰略目標,奪取了從印度河平原到奧裡薩的大片土地。大唐官方也在同一時間宣佈,莫臥兒和馬拉塔自動終結,大唐將在實控區內建立北印度海外領,治所德里。

  短期內大唐無意在這個海外領投入鉅資和傾斜移民,仍將以利用當地勢力統治當地,慢慢地拓展大唐的影響力,並且培養一批忠於大唐的當地人,隨後逐漸在該海外領實現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的計畫。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09:24

第735章 八十萬雄兵

  北印度海外領成立之後,相應地唐軍也調整了一些部署。南亞的印度洋戰區被固定下來,成為新的大戰區。原本大唐的戰區編制,也隨著大唐國土和控制區域的不斷擴張而發生了變化。西海岸戰區負責整個北美大陸西岸的廣闊土地,實際上部署重點還是在珈州、岡州和卑詩州。東南戰區改稱東海岸戰區,防區從毓州、佛州、彭州擴大,增加了得州,以及向北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地區,直到北冰洋,此外加勒比地區的國防安全事務也歸東海岸戰區負責。中部戰區負責從光州、巒州一支向北到北冰洋的廣大地區,實際上重點也是在光州、葆州和巒州三地。墨西哥特區仍舊是單列,稱中美戰區,除了本土的防禦,還有預防南美有事的責任。

  遠東戰區的防區也隨著從俄國手中獲取東瀚海省而擴大。印度洋戰區成立之後,將從遠東戰區接管包括緬甸和東輝在內的防區,同時還負責南非、馬達加斯加、錫蘭和北印度地區。歐洲戰區基本上就是橫跨歐洲,維護大唐在歐洲地區的利益。

  這七大戰區之中除了中部戰區基本上不怎麼吃重,其他六個戰區負責的區域都十分廣大,局部甚至還存在兵力不足的情況。在國家需要維護的領土和利益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大唐不得不進一步地擴充自己的軍力規模。

  也許相比於其他國家,大唐的常備軍數量確實過於窮兵黷武了。但考慮到大唐的面積實在太過廣大,已經有了日不落帝國的影子,再加上本身經濟情況良好,所以無論如何也需要更多的部隊去保衛國家。自然也帶有為國家獲取更多利益和生存空間的使命。

  於是,國防部做出新的軍力發展計畫,全面擴充唐軍的規模。除不怎麼吃重的中部戰區之外,每個戰區,至少保有二個機械化步兵師的武裝戰力。這也就是說,唐軍要從現在的八個師和兩個獨立旅的規模,發展成13個師以上的規模,至少還有五個師的缺口。

  原本的摩托化師,也要在這次的改革中武裝成為機械化師,顯然這也是因應歐洲列強軍隊實力越來越強而做出的改變。大唐的標準化步兵師兵力為1.85萬人,也有一些部隊經過增強數量略多,比如說駐紮華北的大唐陸軍第二師,作為大唐陸軍王牌部隊,兵力接近2.3萬人。當然也有一些不太滿編的部隊,兵員就略少。

  總體而言,如果唐軍完成這次大擴充,陸軍的兵力就會增加到25萬人。

  海軍陸戰隊也有一定幅度地增兵,完成整建之後,陸戰隊將擁有三個重裝旅,能夠執行高強度高烈度的登陸作戰,實際上跟陸軍的作戰模式也差不多。總計兵員大體相當於陸軍的一個師的樣子。

  海軍的規模自然是在持續性地增長,每年都會有數艘到十多艘主戰艦艇加入戰鬥序列,如果像是一艘戰列艦這樣的大傢伙,那麼至少就要一千來人去操作。

  唐軍完成這一輪整建以後,兵力顯然會超過30萬人。大唐本土的人口此時是兩千多萬,預計大唐至1798年到1799年之間本土人口會達到三千萬。軍民比大致為1:100,按照大唐這個國家規模和實際需求,算是相對比較健康的情況了。

  另外大唐也有著數量眾多的特設兵團,6個大和師團、3個高盧師、2個拉丁師、1個歐洲師、1個暹羅師、一個緬甸師、一個越南師、一個廓爾喀旅、一個南非旅,擁有印度後還計畫在當地招募5個印度師,用於分攤正規唐軍的工作量。還有一些零星的小建制的兵團部隊,這樣算下來,特設兵團的總兵力就會達到40萬之多。

  最後還要算上名義上隸屬清國的武衛軍十萬人,大唐的軍事力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八十萬人。要知道,這八十萬軍隊都處於比較高的戰備狀態,是完全脫產、訓練和演習頻繁的即戰力,這也是古往今來都不存在的龐大軍事儲備。唐軍的全部兵力規模,都已經完全壓倒了現在人口超過3億的大清王朝了。

  而用不了多久,清國的一切也將屬於大唐,那時候唐軍顯然又會迎來一波軍力的飛速增長,使得全球其他的力量更難以望其項背了。

  對於這次大兼併,大唐國內還是有許多期許的。如今如果從全國範圍內來看,漢人在大唐是絕對佔據不到一半的人口的。國內的日裔、拉丁裔、暹羅裔都佔據了比較大的比例。絕對數量上每一個少數族裔人口都不多,不過加在一起就比華裔要多了。完成對清的吞併之後,華裔就成就了絕對的比例上的優勢。自然,去發展培育這麼多的人口,也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情,也是不能避免的事情。

  大唐本身也是有同化的隱性政策的,如許多日裔、印第安原住民、暹羅裔和越南裔,在種群上都屬於蒙古人種。一些海外領居民遷出之後,獲得了更好的生活條件,他們基本都能夠使用漢語,而且子女也都是接受唐式教育長大的。就如同另一位面中,華人去到北美之後,第二代就是香蕉人了一樣,除了他們的長相可能還與中國人類似,但是生活習慣和行為模式上都與中國人沒有什麼太大關聯了。甚至相當一部分第二代移民都不能使用漢語了,只會講英文。大唐文化有著比較高的包容性,大部分其他族裔的移民在經過兩代以後,就不能算是原本民族的人了,同化成比較標準的唐人了。

  這是一種優勢民族進化論,一個民族的進步是在不斷地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有點,和發展本民族強項的基礎上完成的。它一是需要民族的主體性,也就是該民族人口足夠多,力量足夠強大,才能夠保證進化的正確軌跡。

  如若不然,印度民族進化的失敗,和明末以來漢民族的韃靼化,都是失敗的範例。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09:25

第736章 海地

  大唐的力量已經得到了舉世認可,從經濟到軍事到文明程度上,都領先於時代。總有人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姑且不提這個表述的邏輯,最為常見的情況實際上是——能力越大,找上門來的責任就越大。

  另一位面中,如果c國的經濟和貿易不發展,國人也就不會出國去做生意,也就不會遇上海盜什麼的危險,也就不會需要海軍去亞丁灣進行巡航。這是照顧本國國民的責任,是責無旁貸的。

  另一種責任,是別人找給你的責任。同樣是另一位面c國的例子,實力暴增的c國,使得某帝寢食難安,認為自己的霸權地位受到挑戰。哪怕習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c國反復重申自己無意去爭奪什麼全球領導權,但是被害妄想是自人類誕生以來都無法釋懷的東西,所某帝就給c國掛上了破壞地區安全穩定的責任,莫須有的責任。

  大唐外交部在近年來已經成為了地位高、同樣事情也多的部會,以前的外交部比較清閒,沒有幾個建交的國家,通商的國家雖多,但是也沒有太多問題,那個時候上個班都覺得跟到辦公室放假差不多,很多不喜歡忙碌的人都喜歡進外交部。

  可如今情況變化有點快,大唐拉起了一眾的國際主義兄弟國家,這些從南美到歐洲,已經出現了一堆。大唐對於這些國家都有國際主義老大哥的地位和責任,該援建的援建,該指導的指導,每個國家都有數不清的工程和專案要去搞,這裡面大都需要外交部進行背書。

  除了本陣營的小弟之外,白大總統在歐洲戰後“高屋建瓴”地弄出了一套華沙體系,從那個時候開始,外交部的人就不得不連軸轉。幾乎每一個國家他們都要去談,華沙貿易體系是多邊性質的,雖然架構上能確定是低關稅少限制的自由貿易,但每個國家的情況不同,很多國家都有希望進行一定保護的產業,所以怎麼去保護,是設置配額還是增加關稅,都要一個一個細緻地去談。談完了農產品還有紡織品,談完了紡織品還有工業原料,總之原本冷清的一個部會,頓時成為了容易產生過勞死的地方。

  外交部的大大們忙,可是有人還嫌他們忙的不夠。

  不久之前,外交部的有關官員接見了從加勒比海趕來的海地使節,這位使節上來就提出,希望海地能夠加入大唐,成為大唐的一個海外領,海地希望能夠獲得一定的自治,使得當地黑人能夠自己做主自己的命運。當然,最為關鍵的一點,海地人希望唐軍能夠出手,幫助他們趕走法國人、英國人和西班牙人。

  海地革命已經轟轟烈烈地進行了幾年,之前歐洲大戰的時候,歐洲列強們顧不上這裡,所以由杜桑•盧維圖爾率領的黑人起義軍勢如破竹,已經將全島佔領。統一戰鬥結束後,杜桑•盧維圖爾建立革命政權,選拔和任用黑人和混血種人擔任各級政府官員。新政府委派德薩林負責監督全國農業生產,號召流民在規定時間內回到種植園,把大片荒地分配給無地農民和士兵,並效仿大唐的勞動法頒佈法令,縮短耕作者的工作時間和設立最低的工資保障,同時嚴禁產業主買賣和鞭打耕作者。海地還與大唐和美國簽訂貿易協定,發展對外貿易。不久之後,盧維圖爾還頒佈了海地的第一部憲法,宣佈永遠廢除奴隸制度,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私人財產不可侵犯,提倡貿易自由。杜桑•盧維圖爾任終身總統並有權選擇繼承人。

  可是,這位有著雄圖大志的黑人起義領袖的美夢剛開始做,歐洲的戰爭就結束了。法國督政府派出了一支兩萬人的軍隊,都是參加過大革命戰爭,能征善戰的老兵,跨過大西洋打擊海地。

  海地起義軍畢竟是一群烏合之眾,所以面對法軍連戰連敗。這個時候英國人和西班牙人也都希望來分一杯羹,之前海地島東部的聖多明尼克就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唐西戰爭之後大批的西班牙人從墨西哥和南美逃到了這裡生活。

  盧維圖爾知道是不可為,立即派出了這個使節,前往大唐,表面上是希望獻土輸誠,實際上還是希望大唐號稱主持正義的國家,能夠插手海地的情況。

  對於這個黑人總統的小伎倆,唐人還是看得很清楚的。如果大唐真的接了這個攤子,那麼就會跟法國的關係出現進一步的裂痕。同時也會惹得西班牙不滿。自然,大唐不會怕這兩個國家,只是白南本身也不太想接納海地作為大唐的海外領,更不接受盧維圖爾所謂的自治海外領。大唐是一個典型的單一制國家,不存在地方政權能夠中央政權叫板和忤逆的情況,而一旦自治這個口子打開,可能其他的海外領也會提出類似的要求,讓大唐的整個同化政策和統治模式出現動搖。

  但是海地這個情況不管也不太好,畢竟就在加勒比海大唐的家門口,持續戰爭如果導致難民,甚至危害大唐的沿海地區,都是大唐不願意看到的。

  於是,大唐外交部照會了法國和西班牙的大使,英國屬於事外方,大唐根本不願意找他們出來一起談。

  大唐方面的意思是,海地人希望獨立和自由的情緒是強烈的,訴求也是相對合理的,大唐希望看到加勒比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所以大唐建議多國承認海地共和國,同時海地共和國也保證多國在海地的利益。比如法國和西班牙地主在海地的一些種植園需要交還,但是國家的主權仍歸海地共和國所有。法國和西班牙的商貿和投資利益也應該在海地得到保證,法國、西班牙和大唐都能夠以相對優惠的關稅和規則與海地進行貿易,同時三國也給予海地這樣的優惠待遇。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09:26

第737章 貿易經濟

  法國對於承認海地共和國的獨立自然是有些不滿的。本位面中由於大唐的存在,已經嚴重排擠了其他殖民國家的擴張。英國歷史上大片的殖民地都被唐人搶先,而法國這些年也基本上沒占什麼便宜。

  如果不是大唐支持法國在印度控制了馬哈拉施特拉地區,法國是絕對不會在海地問題上最終與大唐達成妥協的。海地的丟失,使得法國在美洲丟失了所有實質性的殖民地,之前大唐力主將荷屬圭亞那和法屬圭亞那進行合併,合併成了一個對三國都有最惠待遇的新殖民地,而按照這個路數發展下去,圭亞那到最後八成也要像是海地一樣,變成一個獨立國家了。

  不過法國內部還是有很多具有遠見的進步人士的,很多人都能夠看得出,華沙體系實際上就是打破舊有殖民地格局藩籬的一個新思路,在這個框架內,很多國家和地區不再圈禁自己的國土和殖民地,而是大家都開放起來,執行自由貿易,從而使得商品和服務能夠在更大的範圍內流通起來。

  短期來看,對於很多後起的國家,這個框架會衝擊他們的民族工業,就如法國很多資本家都放棄了單獨開設企業,轉而選擇與唐人進行合作,合資經營。通過合資,法國人得到了大唐的先進技術,學會了唐人的優秀管理,而這些東西都能在之後轉化為法國的國家競爭力。況且,大唐的海外領太過廣大,大唐現階段本土也就不到三千萬人,很多地區的商業實際上照顧得都不是很到位,競爭也是不充分的。在執行華沙體系之後,法國商品可以用比較低的關稅,進入大唐的海外領市場,商機還是非常非常得多的。

  況且,在大唐全境採購原料和其他消費品的價格也大幅度降低,必然是有利於法國企業減少成本增加利潤的。比如大唐現在國內的金屬礦產不僅能夠提供本國使用,還能夠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法國就從大唐進口相當一部分的鋁土礦、銅礦和錫礦。大唐的進出口是以工業製成品為主的,但是從高到低產業鏈上的各種貨物,都是有出售的。

  法國國內也有很多聲音,要求效仿大唐的經濟模式,積極拓展自由貿易,發展法國的經濟。海地的獨立不可避免,不過法國還是立即調整了自己的姿態,一方面維護法國人在島上的物產利益。不過隨後盧維圖爾宣佈,留在海地的法國種植園主,必須對其原本的奴隸進行人格上的道歉和進行賠償,同時在薪金和待遇上對於其雇工大幅度的優惠。大多數種植園主是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條件的,所以他們只能接受海地政府提出的以極低地價格收購他們的種植園的條件。

  另一方面,法國還是積極在太子港等地設立自己的貿易公司。這次法國人的消息探聽得比較到位,唐人通過調解海地爭端,獲得了海地政府授予的多地的礦產勘探權,而唐人幾乎是立馬就在這些地方找到了一些有價值的礦產。唐資企業將會跟海地政府進行合資,對當地的資源進行開發,顯然大唐的企業不會是唯一消化掉這些礦石產出的客戶,法國人也是很有機會的,法國商人希望能夠從海地繼續收購有價值的商品回歐洲去販賣。另外,法國本身工業化推進得也不錯,一些商品也足以退出出口。法國也寄希望于海地市場能夠容納法國生產的諸多輕工業品。

  海地就在大唐毓州下面,法國商品必然面臨更強勢的大唐商品的競爭,所以法國人非常策略性地選擇少數大唐供應不算充足的商品,而在食鹽、紡織品等大唐格外強勢的商品上選擇放棄。

  海地在獨立之後,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大唐評估還是比較靠譜的。如果這個時代海地能夠堅定不移地推進他們的國家發展戰略,說不定一百年之後加勒比海上的海地就能變成一個發達國家。不過還是有一些人對此嗤之以鼻的,這些人往往帶有膚色偏見,認為天性爛漫更喜休閒而不是工作的黑人,很難將國家建設成發達國家。大唐官方對於海地的發展也沒有做特別樂觀的預期。倒是盧維圖爾這個四十歲以後才開始學習文化的總統,對於海地的教育還是比較重視的。他做主將海地島的諸多資源拱手讓給唐人,但也提出了由大唐支援海地一批教師,幫助海地建設起自己的教育制度,同時還選派留學生,前往大唐學習。

  海地人似乎對於自己的國防安全已經不甚看重,有大唐的看顧,海地人不太相信還有誰會惹上門來。盧維圖爾除了保留少數的軍事力量,大部分的起義軍已經解散,返回到自己的家園。幾乎所有的黑人都是無產者或者奴隸,種植園現在掌握在國家的手上,所以海地政府就自己開始主導這些種植園,開始種植棉花、咖啡、香料等銷量比較好的經濟作物,用以出口。

  海地的人口很少,實際只有幾十萬人。而這座島嶼是加勒比海第二大島,僅次於古巴島,面積達七萬多平方公里。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木薯和甘薯,不過在與大唐進行貿易之後,海地人發現他們能夠以非常低的價格從大唐購買到小麥和大米,而種植熱帶經濟作物的價值顯然比種糧食更划算。效仿大唐建立了儲備糧庫,基本放棄大規模種植糧食,熱帶種植園主要種植熱帶經濟作物,也是成了海地的一個重要國家發展策略。

  實際上大唐毓州所屬的古巴島也是這個樣子的,島上只有小規模的糧食種植,更多則是煙草等熱帶經濟作物。大唐本土糧食產量爆表,所以在很多大唐地區,都選擇適當放棄糧食生產,靠從其他地區轉運糧食。甚至秘魯、哥倫比亞等南美國家的糧食供應也主要依靠來自大唐的進口,這些國家也知道少糧食依賴一條,自己也不會降低多少對大唐的依存度,所以也沒有擔憂一說。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09:27

第738章 高等教育

  對於許許多多的大唐國民來說,世界太大,而他們生活的圈子又太小。即便很多唐人在報紙上廣播裡能夠得知大唐似乎又打了什麼仗,或者又在哪裡獲得了一個海外領,但是除非自己有家人在部隊當兵,這些消息的價值似乎比不上諸如個人所得稅改革或者週末聯華超市搞特價之類的東西。

  很多移民在遷入北美本土之後,很快就發現這個新家園特別的熱鬧,再之後就發現這個地方又格外的清閒無聊。所有人每天過得都是波瀾不驚的日子,按時按點地上班上學,晚上在家看看電視聽聽廣播,跟同事朋友三五成群的打牌或者喝酒。雖說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凡是華人存在的地方,人際圈的彎彎繞也傾向性變多,但沒有三不五時地催征,沒有村裡地主惡霸的盤剝,沒有官府強人的欺淩,大家的生活就是一直這麼平淡。

  很多新來北美本土的新移民總會聽老移民們這樣跟他們說:“大唐的日子很容易過。”

  漢語是博大精深的,一個容易過裡面,就包含了多重的意思。只有當新移民們在這裡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個中滋味才能慢慢體會。

  其實不要說是尋常升鬥小民,就是一些出生於鐘鳴鼎食之家的孩子,也往往對於外界發生的一切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即便是總統家的女兒,似乎也跟普通的同齡女孩子一樣,有著相同的追求和煩惱。

  總統家的大女兒白欣今年已經十九歲,在洛都大學的讀社會學專業的大三。最初大唐在建國時發展本國教育專業,對於理工科有著格外的偏好,實際上這也是來自後世穿越眾們的一種慣性。不過隨著大唐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提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二者缺一不可,前者的缺失可能導致國家工業建設和科學研究上面裹足不前,而後者的缺失可能導致國家道德的總體滑坡和社會問題層出得不到解決。所以近年來,大唐在發展人文學科上面也是用了不少力的。如另一位面之中理科生歧視文科生本來就是一件非常沒有道理的事情,因為學不好理工科採取學人文科更是荒謬絕倫的事情。大唐在底子上和起點上,都比另一位面中的c國更高,所以在教育上自然選擇更為均衡和健康的發展,而單純追求富國強國的速度而無限拔高理工科的作用。一個全面強國不可能只強大在某個局部領域,而是全面領先的。

  大唐人文科學的發展,也使得非常多歐洲人慕名前來學習和討論,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哲學家康得和此時還是年輕人的黑格爾。也許大唐的學者們在才華上比不得一些天才大師,但是他們畢竟站在更高的山峰上,所以仍舊讓人覺得高山仰止。

  大唐的義務學制是小學六年,初中二年和高中二年,之所以比另一位面的學制更短,一方面是因為時代原因,知識的結構不可能太過複雜,二是在內容和知識上也確實有所壓縮。大多數的學子基本在中學畢業之後就走入社會,進行工作了。因為在這個階段,大唐的高中程度對於全世界普遍範圍來說,就已經是了不起的人才了。大唐的大學教育也是真正的精英教育。不管是從哪一所大唐高等院校出來的,基本上都可以保證未來的一個美好前程了。

  大唐高等教育資源到現在為止還是有些稀缺的,固然大唐基礎建設能力不差,但是培養師資卻是熬年頭拼資歷的事情,大唐熬了二十幾年,也算是熬出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出色的高等院校教授,這些人往往不僅承擔教學工作,還是大唐諸多高新領域的研究人才。

  相對于完全免費甚至還有補貼的義務教育,大唐高等教育的費用相對來說還是有些貴的。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雖不至於支付不起,但也基本上是一筆重大開支了。所以,在大唐高中裡老師們會這樣跟學生們說,如果你的成績足夠優秀,那麼就去考大學,申請到獎學金就能夠高枕無憂了。但如果只是一般學生,即便能夠通過高考,那也要考量一下是否去大學,因為高中畢業直接工作也有著不少的機會。此時的大唐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成功者的範例不斷地激勵著人們,所以所有人都知道高等教育不一定等於更好的未來這個迷思。

  自然,在大唐也是存在一種叫做有錢人家的孩子的生物。二十年的高速發展,不少唐人都從一文不名成了腰纏萬貫的大亨,他們的子女們自然就是受益者了。如果碰巧這些富家子們學問還算不錯,能夠通過高考獲得錄取通知書,他們自然也是上得起大學的。

  不得不提的是,家庭條件極好的學生,標準線是家庭年收入在20000唐元以上,不得申請任何形式的獎學金助學金。家庭條件相對好的學生,家庭年收入在20000唐元以下,10000唐元以上的,可申請半獎不可申請全獎。

  大唐教育部門是不宣導任何形式的教育貸款的,僅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讓一個年輕畢業生在踏入社會的時候身上就背負著一筆債務,顯然是不合適的一種行為。另一位面中,美國大學畢業生所背負的學生貸款平均額高達35000美元,甚至是很多家庭一年不吃不喝都賺不到的收入。而就業環境惡化更使得大批畢業生在背負高額貸款畢業之後尋求一份工作償還貸款卻求而不得。當他們無法償還教育貸款的時候,會遭遇比其他貸款更加劇烈的信用暴跌。一個國家的教育就算水準很高,能坑本國學生到這麼一種份上,也是登峰造極。所以在北美校園裡看到的是大批大批的華人留學生,也就不是奇怪的事情了——反正本地學生沒錢上學,留學生都是花爹媽的錢。這也是文化上的差異,華人父母操勞一生就是為了子女獲得更好的未來,而歐美則是盡過義務到此結束的節奏。好吧,這也可能是大多數歐美老頭老太太孤老養老院的原因之一。

  大唐高等教育在設立的時候,能夠借鑒的成功和失敗案例足夠多,所以才能儘量確保方向的正確性。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嚴羊

LV:8 領主

追蹤
  • 32

    主題

  • 16827

    回文

  • 7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