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價值 -- 迷悟之間1 星雲法師著

FCheng 發表於 2020-5-14 05:16:55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9 26543
FCheng 發表於 2020-5-25 15:01
 愛的真諦
  
  愛是自私的,愛也有奉獻的;愛是汙染的,愛也有清淨的;愛是狹隘的,愛也有寬廣的;愛是愚痴的,愛也有超越的。有愛就有力量,有愛就有希望,因為愛是 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只要合乎法律、善意、道德,愛就非常的珍貴,所謂「有愛走遍天下,無愛寸步難行」。夫妻之間要相親相愛,親子之間要相敬相愛,朋友之 間要惜緣惜愛,如係菩薩,更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有愛才能廣結善緣,有愛才能生起善心,愛維護了倫理,愛制定了秩序;父母、夫妻、子女、朋友之間, 是靠愛來維繫關係,是靠愛來制定層次,愛是雙向的,真正的愛是要成全對方、祝褔對方,愛不是佔有,而是奉獻,小愛是愛與自己有關的,大愛是愛與他人有關 的;真愛是愛真理、愛公理、愛國家、愛世界,愛人間的和平。
  
  在愛的面,不能不有所分別,不當愛的東西不可愛,不當愛的人不可愛,不是善事,善緣不可亂愛。愛,要愛的正當、正當的時間、正當的地方、正當的人、正當的事。
  
  眼看今日的社會,濫用了愛,醜化了愛,你看,對美色的貪愛,辣手摧花;對金錢的貪愛,竊盜貪汙;對不應該為自己所有的,非法侵佔;不是好因好緣的,愛 是害人害己,愛也能造成罪惡。愛得適當,能成就他人,能成就功德,能成就人間的真善美好;反之,愛得不當,則陷人於不義,搞得天下大亂。永浴愛河,要真正 是美滿的因緣;愛慾氾濫,就不堪設想了。
  
  要用慈悲淨化所愛,要用智慧領航所愛,要用善美成就所愛,要用德行加持所愛,人的生命從愛而來,吾人更應用純愛、真愛、慈愛、淨愛、來莊嚴美好的人間。
  
  《人間福報》2000年4月7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5-25 15:02
   力爭上游
  
  大自然裏,鮭魚為了產卵,逆流而上,故能繁衍下一代;性能良好的飛機,在惡劣的天氣中也能逆風而行,故能抵達目的地;一根小草,為了生存,在牆縫中都能展現生命;菊花雖然凋謝了,但是它的枝幹仍然在風雨中傲然挺立。
  
  所謂「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宇宙世間,但看動植物都能「力爭上游」,生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怎能不努力奮發呢?
  
  自然界,梅花越冷越芬芳;荷花越熱越迷人。人世間,多少寒門士子,千辛萬苦,賺錢孝養父母;多少青年學子,十載寒窗,為了揚眉吐氣。所謂「沒有天生的釋迦,沒有自然的彌陀」,每個人都是要靠自己「力爭上游」,不斷的種種辛苦,才能獲得成功。
  
  經云: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是菩薩。但菩薩有五十一階位,還是要經過自己努力修行,精進不懈,才能圓滿果位。
  
  台灣自光復後,篳路藍縷,人民生活艱難,靠著全民「力爭上游」,才有目前的經濟繁榮;政治上,多少政治精英,不怕犧牲,奔走呼籲,才有目前免於白色恐怖的民主自由。
  
  看到燒餅油條店的工作人員,天未亮便起床燒烤作活,只為了爭取清晨的生意;深夜裏,清道夫不畏寒意辛苦掃街,只為了讓大家有整齊清潔的明天。世間上,各行各業無不充滿了艱難困苦,但是只要自己肯「力爭上游」,行行都能出狀元。
  
  飛鴿千里傳書,才有豢養;駿馬萬里奔馳,才有人喜愛。世界上無論什麼人,要想出類拔萃,都要「力爭上游」;要想樹立自己的形象,要能站在人前,獲得別人的喝釆,非「力爭上游」莫辦。
  
  如何力爭上游呢立志發願、勤勞服務、發心奉獻、慈悲喜捨、歡喜結緣、忍辱精進、積極勇敢、樂觀進取、慚愧懺悔、持戒利人、正直為公等,都是吾人力爭上游的資糧,資糧若備,何愁不能長途遠征。《人間福報》2000年4月8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5-26 15:38
   無常的可貴
  
  人是宗教的動物,人生只要有生死問題,就一定要信仰宗教。世界上各個宗教皆有其教義主張,「無常」是佛教的真理之一,然而一般人因為不解無常的真義,因而心生排拒,甚至感到害怕。
  
  其實無常很好,因為無常,才有希望;因為無常,才有未來,所謂「無常苦空,無常樂有」,假如世間一切都是定型的,沒有變化,沒有生滅,老的永遠都是老的,小的永遠都是小的,不知道你感受如何?所以無常變化就很可貴。
  
  當然,無常可以變好,無常也可以變壞,但是變好變壞,都是有原因的。
  
  無常,讓人會珍惜生命;無常,讓人會珍惜擁有;無常,讓人會珍惜因緣;無常,讓人會珍惜關係。
  
  看到一朵鮮花衰殘凋謝,興起了無常的感受;看一粒種子展現生命力,茁壯成長,不禁感受到無常的可貴。
  
  愚痴,因為勤讀而能變成聰明;貧窮,因為奮鬥而能增加財富,這都是無常的可貴之處。
  
  上古時,帝王專制,人民毫無自由,假如不是無常,而是一成不變,那裏有今日的民主政治;過去石器時代,民智未開,人民茹毛飲血,如果不是無常,而是一成不變,現在不是仍然停留在文化末啟的蠻荒時代嗎?
  
  因為無常,因此有錢有勢的也不必太過得意,因為世事無常,財富為五家所共有,名位更是朝夕萬變,甚至身體健康也都是生滅無常,如少水魚,不值得太過貪執,反而要以無常為戒,應該做的事,要及早成辦。
  
  無常是宇宙中最自然不過的現象,因此古來多少文人雅士莫不為文作賦感悟無常。例如誦讀《瑜珈燄口》中的「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不禁令人生起了無常之感;朗誦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不禁令人生起悲壯犧牲的雄心。
  
  無常苦空雖為人生實相,但在無常之中吾人皆有一顆不變的真心,若能證悟真理,超越無常,則能在無常之中找出自己的出路,是時任性逍遙,心安理得,豈不快哉!
  
  《人間福報》2000年4月9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5-26 15:39
   勤勞的結果
  
  語云「一勤天下無難事」,又說「勤有功,戲無益」;西諺也謂「黃金隨潮水而來,也要早起去撈它」,此皆說明,做人要勤勞,唯有經過自己努力流汗耕耘的結果,才會甜美豊實,否則再好的良田,如果不勤於耕種,如何能有收成?
  
  一般人不能認清這種因果道理,每天只想不勞而獲,於是無所不用其極,結果不僅自誤一生,而造成社會問題,貽害大眾,罪過不可謂不重。
  
  「懶惰」是最不道德的行為,因此過去政府提倡「勤政廉明」,對於講究清廉的單位,辦公室就叫做「廉政室」,講究勤勞的單位,就叫做「勤政堂」;乃至於一般的升官晉級,也要考核他的勤能。現在一般人都希望自己發財,其實只要肯勤勞,就是一種財富;不勤勞,即使擁有萬貫家財,也會坐吃山空,所以勤勞本身就是寶,養成勤勞工作的習性,當下就是個富有的人。
  
  青年守則上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我們在社會上做事要想讓主管看重、肯定,先要有勤勞的美德,遇事要積極主動。一個人不怕能力不如人,所謂「勤能補拙」,怕的是懶惰懈怠,經云:「在家懶惰,失於俗利;出家懈怠,喪於法寶。」懶惰懈怠固然不好,但是勤勞也要有正面的意義。
  
  在佛教裏有所謂的「四正勤」,即:未生善令生起,己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不生,己生惡令斷除。這種向上、向善,而且以自利利人為目標的努力,就是正精進,例如趙州八十猶行腳、法顯以六十幾歲的高齡還到西域求法、國父身患肝病仍到北京研商國事,孔子圍困京畿依然與弟子座談論學等,這種勤勞為眾、有人無我的精神,就是菩薩發心。
  
  其實,好逸惡勞是一般人的通病,然而貪圖一時的安逸,卻往往種下痛苦一生的結果;反之,一時的辛勞,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成,「葡萄架下的故事」,正是吾人最好的啟示。《人間福報》2000年4月10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5-27 11:09
   守法的重要
  
  國家的安定,社會的秩序,都是靠法律來維繫,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甚至軍人有軍人法,宗教有宗教的戒律等。
  
  一個國家的最高立法機構是立法院,立法院本身不尊法重治,必然滅弱國家運作的功能;法院是專責執行法律的地方,如果法官也循私舞弊,則法律不公,政府無以服眾。
  
  在民主裏,選舉有選罷法,銀行有銀行法。如果選罷法不彰,則選舉就會不公;如果銀行法不公,經濟就會混亂。目前倍受關注而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廣電法,就因為內容不夠周全,使業者與消費者雙方意見叢生,難以平息。
  
  目前政府雖然不斷為各行各業訂出各種辦法,各行各業則最怕政府訂法,認為有了法令,就有諸多的束縛、阻礙,不能自由。
  
  事實上,守法守戒究竟是自由呢?還是束縛呢?表面上看起來,戒律,法令都是給人某些方面的限制,但是,唯有守法才能自由,不守法會喪失自由!例如,犯了佛教的五戒:殺生、偷盜、婚外情、造遙、吸毒等,就會鎯鐺入獄,不得自由。
  
  因此,一個國家,軍人守軍人法,工商守工商法,記者守記者法,各宗教徒守各宗教徒的法;唯有社會大眾皆養成守法的習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說到了守法必須從上而下.居上位的人如果遊走法律邊緣,以權越法,以勢壓法,以便違法,則國家不成法治國家,社會不成法治社會,自然亂象紛陳。因此,今日世界,凡是進步繁榮的國家,都是法律嚴明;凡是進步成長的優秀團體,也都有一套嚴僅的管理法。
  
  在法治的國家,一個紅燈,它就是代表不能通過,這是法律的權威,也是安全的重要;一條斑馬線,行人優先通過,斑馬線的權威於焉樹立;一個禁止通行的牌子,甚至一條繩索攔阻,雖然牌子繩索本身沒有價值,但是它就是代表法律的權威,因此不能不重視。
  
  所謂「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一個人的健全,一個國家的強盛,唯有人人守法,方可致之!《人間福報》2000年4月11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5-27 11:09
   成敗之間
  
  商場上,企業的經營,賺錢就是成功,蝕本就是失敗;學術界,科學的試驗,能達到目標,就是成功;不能完成任務,就是失敗。世間上,多少人一心追求成功,害怕失敗;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成敗之間,造成了「幾家歡樂幾家愁」。
  
  青年學子參加聯考,莫不希望金榜題名,此謂之成功;不幸落第,謂之曰失敗。軍人作戰,一舉殲滅敵人,凱旋而歸,謂之勝利;不幸領土失落,傷亡慘重,謂之失敗。即如今日的警察,掃蕩非法,逮捕罪犯,謂之成功;懸案未破,冤情未白,謂之失敗。
  
  有人將成功,歸之於命運,有人把失敗,怨恨自己生不逢辰,即連現在的民主選舉,當選者歸功於祖墳風水好,失敗者歸之於選民沒有眼睛。
  
  成功失敗,不在於風水,不在於命運,不在於神鬼,甚至不在於別人破壞;成功的條件.在於自身之健全。
  
  商人所以生意賺錢,必定作過市場調查,資本雄厚,因緣俱足;軍人能榮耀沙場,必然訓練有素,忠貞勇敢,團結一心;學生得榜上題名,必經寒窗苦讀,立志發願,精進不懈。
  
  其實,成功的定義,人各有異,所謂不能以成敗論英雄。自古以來多少失敗的英雄,其實是真正的成功,如關雲長、岳飛、文天祥、史可法,他們赤瞻忠心,捨生取義,卻贏了千古美名,這就是成功。夏桀商紂,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因荒淫無道,殘暴不仁,留下千古惡名,因此看似為君為王,實則失敗矣!乃至伯夷、叔齊.雖然餓死首陽山,但是他們崇高的人格卻永遠活人們的心中,他們雖是餓夫,但也是成功的。
  
  胡適之博士說:「要怎麼收穫,必先怎麼栽。」佛教講:「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沒有經過春耕夏耘,如何能有秋收冬藏呢?因此,一個人之所以成功,必有成功的原因,之所以失敗,必然也有失敗的理由,「成敗之間」,操之在我,能不慎乎!
  
  《人間福報》2000年4月13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5-27 11:10
   免於恐懼的自由
  
  「人在家中住,禍從天上來」,在這個世間上,不知道何時天災人禍降臨在你的身上,危險恐懼,無所不在。
  
  走在路上,不小心的擦撞,可能遭到別人的一刀;無意的看一眼,可能一拳打在你的臉上。白天大路開車,我不撞人,,人來撞我;夜晚小巷行走,我不侵人,人來侵我。明地扒手囂張,暗處躲有色狼,這樣的生活,怎不令人心驚膽顫?
  
  一次地震,因為建築偷工減料,導致大樓崩塌,我住的房子,不知安全與否?一次颱風,因為山坡地水土流失,造成房屋傾圮,我每年都要經歷幾次?鄰居祝融肆虐,我家徒遭魚池之殃;當街槍戰發生,有人受流彈無謂波及。天災、地變以及人禍引起的不安,無日無之。
  
  國內外愛滋病逐漸增多,肝疾患者已經成為排行榜之首,只要針頭感染,捐血救人的一片好意,立刻化為烏有。勤索、綁票頻傳;學校內公共設施不週,交通車安全堪慮,小孩早上出門,是否平安回家,都令人擔心害怕。
  
  商場上,有人努力賺錢,卻遭黑道恐嚇;一般人追求合理財富,只因別人嫉妒、傷害而付諸東流。政治上,一篇莫須有的投書,一封匿名信的陷害,可能遭來多 年的牢獄之災。現今兩岸局勢雖在「原地踏步」,但其中的詭譎令人不安,一句不當的喊話、一個不妥的政策,即有引起戰爭之虞,大眾怎不心懷恐懼?
  
  此外,財團壟斷農地,讓農人愁眉不展,聯考制度令學生寢食難安。公司營運不佳憂心裁員,經濟不景氣時唯恐失業。停車場缺乏,天天與拖吊車賽跑,以免違 規受罰。飯後睡前打開報紙電視,殺戮血腥消息,令人觸目驚心,對於水源破壞、空氣汙染,也只能無力接受,真是到了「暗路不能走,獨居不安全」的地步。
  
  於此,我們期待人人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唯有當局拿出革新時弊的魄力,政治上才能民主、清廉,司法上才能公正、公平。我期待人人喊出正義之聲,公權力 才能申張,公共的安全也才有保障。我們更期待宗教的信仰受到重視,人心才能淨化,道德方得提升,人人得享免於恐懼的自由。《人間福報》2000年4月14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5-27 16:11
   人生十二問
  
  人,必須時刻躬身自省,才能夠修德進業。以下十二個問題,都是吾人應該反省的問題,不知你是否問過自己?
  
  一、我出生在人間,曾否做過有益於人間的事呢?
  
  二、我對於父母師長的恩德,有盡心盡力地報答嗎?
  
  三、我享受世間各種好因好緣,回饋了多少呢?
  
  四、對於師長、親人、朋友、社會,我有虧欠他們嗎?
  
  五、世間給我衣食住行育樂的因緣,我是否也給他們因緣呢?
  
  六、我明白我自己來是如何來?去是如何去的嗎?
  
  七、我可曾算過自己的內心世界,每天在天堂、地獄間來回多少次?
  
  八、我能夠說出自己每天如何在貪瞋愚癡疑嫉的生活中打轉嗎?
  
  九、「吾日三省吾身」,我第一、第二、第三省是什麼呢?
  
  十、我在世間生活,如何才能歡喜自在呢?
  
  十一、我應該如何消除煩惱,去除無明?找到真心本性呢?
  
  十二、我如何安排今生今世的好因好緣呢?
  
  以上人生十二問,包括我與他人的問題,我與社會、國家的問題。
  
  吾人每天都在想自己的利益,很少關心他人的福利。由於將自己建立在國家社會之上,所以弊病就多了。但看許多人遇到一點挫折,不肯先檢討自己,就先怨天尤人,甚至怪命運捉弄,不知此乃因自己的思想、行為、居心不正,所以經常生活在憂悲苦惱之中。
  
  六祖大師云:「命好心不好,發達榮華早;心好命不好,一生能溫飽;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難保;心命都不好,窮苦直到老。」周利槃陀伽生性愚昧,因懺悔前愆,努力修持,終於成就道果;提婆達多貴為王子,因自私自利,破僧害佛,最後自食惡果。
  
  觀古知今,無論科技多麼先進,吾人必須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才得以生存;吾人必須反觀自省,培植善緣,才能邁向佳境。《人間福報》2000年4月15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5-27 16:11
   寬恕之美
  
  歷史上,許多宗教的聖者,如佛陀寬恕十惡不赦的提婆達多,耶穌寬恕出賣自己的猶太;不是他們善惡不分,好壞不明,此乃聖者的心腸,讓我們看出「寬恕之美」。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國,發動南京大屠殺,由於日本軍閥對無辜的人民沒有寬恕之心,故而戰爭結束半世紀,至今仇恨難消;明末清初,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因為人與人之間沒有寬恕之心,反清復明情緒高漲,人民前仆後繼,造成滿漢之間仇恨多年。
  
  世仇,禍延多代,皆因彼此沒有寬恕的雅量;有了寬恕,才能化解仇恨,正如春陽融化霜雪,愛語消除疑忌,何等美好!
  
  然而現實生活中,常見一些父母,稍不如意,即宣告與子女脫離關係,其實何不多給子女一些寬恕與包容呢?老師過份體罰學生,甚至命令學生吃糞,如此沒有寬恕美德,怎能獲得學生的敬重之心呢?
  
  一個國家社會,由於法官沒有寬恕的美德,造成多少冤獄;因為警察沒有寬恕的美德,增加多少民怨!此中說明,光靠法律不能解決問題,心中慈悲,才能化解怨恨;光憑言行不能給予德化,有了寬恕,才能感召人心。
  
  浪子回頭金不換,但也要看吾人對浪子的寬恕;闡提重罪要他向道,也得我們肯接受他的懺悔。
  
  春秋時代,楚莊王不因部將調戲愛妃而予處罪,終獲該將以殺敵回報寬恕之恩;齊桓公不念一箭之仇而義恕管仲,終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一代霸業。
  
  小不忍則亂大謀!人與人之間,縱有小小的嫌隙,實不足以將它擴大;如果我們的社會家庭之中,夫妻之間、朋友之間、主管部屬之間、父母兒女之間、政府人民之間,大家都能心存寬恕,則一個充滿「寬恕之美」的社會,何其美好!
  
  寬恕別人,只在一念之間,卻能化戾氣為祥和、化醜惡為善美!
  
  如此美好的社會,實有待全民共同努力,有以致之!《人間福報》2000年4月16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5-27 16:12
   尊重生命
  
  世間上最寶貴者莫如生命,任何生命都應該獲得吾人之尊重。殺人、害人是最惡劣的行為。就如破壞生態,無視於環保的重要,這也是傷害生命的表現。
  
  你看,一己的私欲可以引起戰禍,一念的仇恨可以施予種種的酷刑。甚至於親人互相嫉妒,朋友彼此殘害,不尊重生命已達到極點。為了口腹,生魚片、燜活鱔、挫魚、醉蟹、烤鳥、烹蝦,語云:「欠債還錢。」但欠命不知要還什麼?
  
  「勸君莫打三春鳥,母在巢中望子歸。」「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還有古德苦口婆心地勸諫我們:「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姓,只是別形軀。苦惱從他受,甘肥為我須。莫教閻老斷,自揣應如何?」
  
  其實,大自然一花一木,都有生命,一山一水,都有生機;任意丟棄一張白紙,隨便倒掉一掬清水,都是沒有惜物惜生的慈悲。可以穿三個月的鞋子,穿了三天就丟棄了;可以用兩年的沙發,兒童任意跳躍,三個月就破壞了。父母子女都不知惜物,怎麼會惜生呢?因為萬物都有生命啊!還有幼兒從小就讓他任意玩弄蜻蜓、蜘蛛、小魚、小蝦,直至死亡為止,從小就養成不知尊重生命的習慣,將來殘殺人命又何能例外呢?
  
  眼看今日的社會,不但殺人,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知道珍惜。「自殺」的愚癡,罪業更是深重,每天看社會傳播「自殺」、「他殺」、「教人殺」、「見殺歡喜」,這許多幸災樂禍的現象,實是整個人類最大的悲哀!世間最貴者,即為尊重生命;最惡者,就是殘殺生靈。吾愛吾國,吾愛吾家,吾愛吾命,大眾能不慎哉?《人間福報》2000年4月17日
12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FCheng

LV:4 遊俠

追蹤
  • 26

    主題

  • 178

    回文

  • 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