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是解約了嗎?十幾萬就解約了,現在都160萬了跑出來是要蹭熱度?
我覺得職業道德是雙方的,解約或離職後,要求對方要有職業操守、保密原則都是合理的,哪怕沒有真的寫在合約中。
但這不代表一方可以肆意拿出來說嘴,十幾萬認真來說也就是2018的事情了吧,現在都2020的8月了,快2021了,現在他們三人單飛,又跑出來討論當年已經解約處理好的老黃曆,不就是單純想要蹭熱度?如果他們不是160萬訂閱,均流量到達百萬可能還不會蹭對吧?
這跟那些得獎名人的母校一樣,看到有自己學校出來的人得獎,就想跑去蹭熱度,如果這些得獎人沒有捐點東西給學校,就在那邊說不懂飲水思源回饋母校,這完全就是道德綁架的一種。
學校或許教你了一些東西,但是不是有付學費?說白的就是一個交易行為,就像畢卡索當年很喜歡用廉價的紙來繪畫,難道他隨手買的廉價紙最後變成千萬畫作,這些賣紙商都要要求畢卡索回饋?還是說不懂飲水思源?說穿了就是交易行為哪來的源?這一切的源都是得獎著自己,是得獎者夠努力才有辦法有這種成就,源頭就是自己沒有其他人。
狠愛演這事情也一樣,哪怕初期有經紀公司,但不是十幾萬就解約了嗎?當年就有均流量100萬了嗎?解約就代表事情落幕了,大家該談該處理好的都解決了,就像是一個交易行為結束了,後面還要飲水思源什麼?
交易期間的獅子大開口?不就是交易的概念嗎?漫天喊價、坐地還錢,他們起來了想要求更多挺合理啊,就像是同樣的生魚片飯,我在定食八就180,去另一家日料店吃起來差不多,就要300+10%,單純因為裝潢比較好看而已。
交易行為本來就是能因為不同改變而要求變化,當大家無法有共識就走向解約不交易這條路,不合理嗎?還扯交易期間的事情做什麼?
蹭熱度+扣帽子道德勒索,這招在台灣文化圈是很常見的利器,大家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