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 玄媚劍 作者:說劍 (已完成)

 關閉
parbo 2008-11-21 11:57:58 發表於 武俠仙俠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23 181847
parbo 發表於 2008-12-5 22:43
玄媚劍 武俠外傳 第四文︰是否大師
    黃易檔案︰

    星座︰雙魚座

    學歷︰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

    經歷︰求學期間專攻傳統中國繪畫,曾獲「翁靈宇藝術獎」,後出任相港藝術館助理館長,負責推廣當地藝術和東西文化交流。1989年辭去工作,隱居離島專心從事創作。

    最喜歡的作家︰金庸、司馬翎

    目前最滿意的作品︰破碎虛空、大唐雙龍傳、尋秦記

    寫作年表︰【1987~1995】月魔、上帝之謎、光神、湖祭、異靈、獸性回歸、聖女、烏金血劍超腦、浮沈之主、爾國臨格、諸神之戰等,以上小說授權給香港博益出版社出版。

    【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有限公司,作品有︰覆雨翻雲、大劍師傳奇、幽靈船、龍神、城外天魔、迷失的永恆、靈琴殺手、時空浪族、星際浪子、尋秦記、破碎虛空、荊楚爭雄記超級戰士、大唐雙龍傳。

    閃耀的武俠科幻新星——黃易專訪

    閱讀黃易的小說是一種享受

    黃易的小說不僅文筆流暢、容易閱讀,你還可以從他鮮明跳脫的文字中看到影像畫面;從細膩的建築環境描述、人物的內在思想,乃至于觸摸不著的精神力,到整個氣氛的烘托,使你不期然地跌入那個滿是虛虛幻幻,又似假似真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故事情節往往出人意表,不看到最後一章、最後一字,你永遠也不知道會有怎樣的結局發生。科幻小說如此,武俠小說亦如是!如果說故事劇情是一部小說的骨干,那麼小說中所要闡述的作者思想,便是小說的靈魂。你可以在黃易的小說中讀到包括歷史、天文、醫術、科學、宗教、宇宙奧秘、藝術美學等上天入地的學問知識,但更重要的是他對于生命哲學的省思。

    正如他所說︰「每一個生命都只是永恆里的一小段插曲,智慧或愚笨、英雄或懦夫,亦不外是不同的經驗;從不同角度去體會生命,在本質上並沒有任何分別。」所以不論你現在位高權貴,或只是一無所有的窮光蛋,只要你能盡全力享受生命,一嘗生命甜美,那就足夠。

    因此我喜歡黃易的小說。

    現在就帶各位前往香江拜見這位90年代轟動華人世界的新武俠頑童——黃易!

    與武俠結緣始末

    問黃易為何會走上寫小說這條路,他竟給我一個勁爆的回答︰「本來是想當畫家的,所以才會進入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不過覺得自己的畫實在上不了台面,只好作罷!」在他的書桌前方就掛著一幅他的畫,其實畫得挺有味道的呢!

    黃易自稱會踏上寫武俠科幻小說的過程,其實沒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跡,只是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小說,更喜歡幻想;剛好多年前香港有一本名為「武俠世界」的雜志,專門刊載武俠小說,于是寫了生平第一篇六萬多字的武俠小說投稿,結果獲得采用,于是便正式開始他寫作的生涯,並在該雜志上陸續刊登他的作品,包括有第一部武俠小說——破碎虛空、荊楚爭雄記和覆雨翻雲第一冊。

    黃易先生背後的畫是他老師的作品,他小時候的志願是當個出色的畫家呢!

    黃易也道出當年他尚未成名前,四處請人出版小說遭拒的慘痛經驗,負責人總是連看都不看一眼就丟在一旁。直到有次,博益出版社剛好有位編輯無意中看了被壓在負責人處的荊楚爭雄記,立刻大力向上推薦,但是負責人卻以「武俠小說沒人買」拒絕,負責人說若是科幻小說就可以。黃易于是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寫了第一本科幻小說——月魔,因此月魔成了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書,並從此踏入武俠與科幻小說的創作。

    說完這段故事,黃易笑了笑,他說之後他的書暢銷了,負責人也終于看了荊楚爭雄記,還寫了一張字條給他說「你的書很好看!」這個世界就是這樣!

    心目中的武俠世界

    黃易最欣賞的武俠作家是金庸與司馬翎,尤其是司馬翎,覺得他是目前台灣武俠界的第一把交椅,他認為其作品非常有內涵,而且將人性寫得非常真誠,毫無虛假。他不諱言地指出其武術方面所重視的精神與氣勢,是受了司馬翎的影響,不過他們兩者之間還是有非常大的差別,主要是他的作品更著重于玄幻,希望「藉武道以窺天道」。

    筆者談到在他的書中看到許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羅萬象的內容時,黃易謙虛地表示,他其實只是興趣比較廣泛,喜歡思考,學過古琴、瑜珈、算命風水、建築藝術等,最重要是喜歡看書,什麼書都看。他笑著說現代年輕人說喜歡看書,其實如果還沒有到達進入一家書局,就立刻知道什麼書擺在什麼地方的功力,就不能算是喜歡看書。听得小女子我冷汗直流呀!

    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果然必須建立在豐富的知識上,才能令人著迷,否則像我這樣,再豐富的想像力都像是作白日夢般罷了!

    黃易興趣廣泛,牆壁上的七弦古琴是他的珍藏。要不是弦斷,我定要他彈奏一曲來听听呢!

    喜歡將歷史加入武俠小說,是要讓小說具有真實的感覺,因為若沒有了真實感,那些武林人士整天打來打去,會變得不知為何而戰,讀者也會失去閱讀的興趣。

    在他的思維中,現代人寫的小說必須具有電影視覺分鏡的效果,讓人見字如見一幕幕生動的電影,讓不愛看小說的人都能接受且上癮,那就成功了。

    你無法在他的小說中看到忠奸分明的人物,正如現實的人生中,你永遠弄不清楚一個人到底是忠或奸,其所作所為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別人!他只是希望忠誠地描寫出平凡人都有的七情六欲,不論是大俠或小癟三,遇到棘手的事同樣會害怕,遇到美女會流口水,不同的只是用他們不同的力量去化解各種難題,活出屬于自己色彩的生命。

    心目中所謂的好游戲

    黃易其實是一個標準的電腦游戲玩家,而且還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任何類型游戲都玩,但還是較偏愛策略類,所有經典知名的游戲全逃不過他的手掌,從早期的三國志一代、Ultima系列、StarFlight,到現在暗黑破壞神、異塵余生、魔法門系列等都一一破關,現在則正與魔法門之英雄無敵III奮戰中。

    「一個游戲只要好玩、有創意就是好游戲!」他緩緩道出多年玩游戲的心得。在他心中,一款游戲只要容易上手,然後又有深度,便是一款好游戲,值得一玩。

    黃易語重心長的指出︰「現在的游戲太多,選擇太多,我們不能只靠做的是中文游戲,就一定可賣給講中文的人;做游戲要有國際觀,要比別人先走一步,不能老是跟在後面,用舊有的東西,那總有一天會被淘汰。與其做一百款中等游戲讓人玩沒兩天就丟在一旁,還不如做一款市面上從沒有過的頂級游戲,讓人記得一輩子!最重要的是創意要大膽,然後看你如何包裝這意念,包括畫面、劇本、引擎缺一不可。」黃易指著腦袋,說道︰「人最大的價值,就是這里,就看你如何去開發了!」

    正聚精會神地在20寸大螢幕前玩游戲的黃易。

    對于小說改成游戲難免會有變動的地方,憑著多年玩游戲的經驗這點他倒看得很開;他覺得游戲和小說在本質上就不同,就像在破碎虛空小說中,傳鷹與八師巴的打斗是根本不分勝負的,兩人藉由精神交會,體驗了一場生命的超時空之旅,窺得天地奧秘。這樣一場戲,在游戲中就很不容易表現了,因為玩家都是扮演男主角,每個都想成為像傳鷹那樣的英雄人物,所以如果游戲中讓傳鷹贏了這場比試那也是無可厚非的。

    「不管改編何種小說或漫畫,程式應該不是想要如何把整個故事劇情交代完就算,最重要的是要如何把原本的精神表達出來。終歸一句話,還是好玩有創意最重要!」黃易笑著又強調了一次。

    對于破碎虛空這本小說,黃易顯然情有獨鍾。「曾有許多人和我商量要將破碎虛空畫成漫畫,但我一直不願意,怕被畫差了;因為這本小說講究的是意境,它是我的第一部小說,寫時完全沒考慮到讀者是否會接受,完全是自娛,可能寫作技巧與布局都沒有現今成熟,不過卻是最真誠的。」他進一步指出破碎虛空乃是出自一首禪謁︰「明還日月,暗還虛空」黃易解釋道︰「通常我們只看到發亮的星球,以為那才是宇宙的代表,其實虛空才是宇宙的真我,只有當虛空破碎時,我們才能超越宇宙脫繭而去。」

    尾聲

    黃易非常重視個人生活,因為喜歡大自然,于是毅然隱居在大嶼山,享受大自然的奧妙。他寫作的地方就是面向一片大海,海風徐徐吹來,非常的舒服。他的書房不僅藏書多,還有許多各式各樣音樂CD,一套極棒的音響,流泄出跳動的音符,讓他可完全放松精神。

    最吸引筆者的是約20寸的大電腦螢幕,除了寫作,大部份的時間都花在玩電腦上。當筆者沉醉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黃太太上來提醒我差不多要趕飛機了;于是筆者掌握了最後的機會,請他透露目前最暢銷的大唐雙龍傳的可能結局。他笑了笑,「保證讓你猜不到的結局!」大家就努力看、努力猜吧!

    牆上的畫,據黃先生說那是他心目中的桃花源,大嶼山也頗接近大自然了!

    後記︰這次采訪的過程雖充滿驚險,但卻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猶記4月12日大清早前往小港機場坐上飛機,飛機才一起飛就聞到陣陣焦味,心中害怕到了極點,自我安慰了千萬遍,可能是自己太敏感吧!果然幾分鐘後,機長廣播說廁所有火警警示,原因不明,需全機飛回小港,詳細檢查後再重飛!

    天呀!想我年輕貌美又尚未嘗遍人間酸甜苦辣,難道就要如此香消玉殞?

    果真是紅顏薄命?然而就在我胡思亂想之際,飛機已平安抵達小港機場。飛機再重飛時已是四個小時之後的事了……唉!台灣的飛安,我是確確實實的領悟一遭了!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黃易與黃太太給我的深刻印象了。黃易與黃太太不僅沒有名人的架子,還很平易近人且非常熱情。你能相信嗎?從大嶼山的碼頭到黃先生家近40多分鐘,黃易竟然一路上幫我背又大又重的行李,還談笑風生地與我們說說笑笑,讓筆者深受感動。

    與黃易先生的訪談中,讓我受益不少。在閑談中,他竟然說著說著就蹦出許多個非常具有創意的游戲劇本出來,讓我瞠目結舌。如果能請到這位大師來為游戲作嫁,肯定相當有趣的。

    另外非常感謝香港友人馬路天使的鼎力相助,在短短的三天中不僅陪我爬山涉水到大嶼山充當翻譯,還要陪我逛遍尖沙嘴、旺角的服裝店、玩具店、電腦商場,替我背大包小包的戰利品,並一路忍受我各種莫名其妙的牢騷,真是多謝了!

    人生真的很美妙!
parbo 發表於 2008-12-5 22:43
玄媚劍 武俠外傳 第五文︰怪俠傳奇

    溫瑞安筆名有溫涼玉、舒俠舞、王山而、項飛夢、溫晚、柳眉色、風玲草等。

    一九五四年一月一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埠火車頭。

    一九五九年尚未入學,已開始念遍家藏書,寫第一部以少量文字作為說明的連環圖故事︰「三只驢子」。嘗試用所知的少量文字寫信、作文、日記。

    一九六一年小學一年級。因怕生,抵死不肯上課,故由姊姊陪同上學,並要其姊留在課室外不去,足有一年半。年來未交一友,未離開過課堂一步,得全第一名,七科平均九十九分,極得教師疼愛,曾罰站一次,已引為恥大辱,畢生難忘。至次年始「性情大變」。在班上極其活躍,成為班上的鋒頭人物。

    一九六三年當選級長及全校模範生。開始以班上同學為正邪人物,撰寫自繪插畫的長篇小說「龍虎風雲錄」,致使全校高低年班同學爭相傳聞︰看自己「如何下場」。次年開始每天講述武俠長篇「血河車」等故事,有過一口氣講八小時而放學後又講八小時之紀錄。同年,第一首詩發表於香港「世界兒童」,詩名「月亮」,八行,由溫執筆,結義兄弟廖雁平「出資」(郵費)投稿,故發表時寫名兩人「合著」。

    一九六五至六六年正式建立「剛擊道集團」,兼修文武。在各種兒童、少年刊物雜志上發表作品無數。辦校內、校外文藝活動極頻。升初中一,轉校至中華中學,在功課壓力沉重之餘,創辦日後足足辦了十三年的「綠洲期刊」。並正式在馬來西亞極具份量的文藝刊物「學生周報」上頻密發表作品。

    一九六八至七零年以初二之齡,在校際辯論賽中擊敗高中三年班對手,並協助高年班同學執編「華中月刊」。得班上導師黃因明支持,及兄長溫任平勉勵下,兩年內舉辨活動無數,推動各類文藝風氣。寫成長篇文藝愛情小說︰「偶然」。

    一九七一至七二年華文學校停辦高中課程,考上高中,轉至巫、英文為主、各族子弟共處的綜合中學,在學校力爭開授華文課程。其時開始在新馬文壇重要文學刊物「蕉風」及「學報」頻密發表作品,專攻現代詩、純散文及新批評,並開始為外間刊物執編「詩專號」、「評論專號」。同年舉辦「月光會」、「滿天星斗」大會等。開始矢力苦修美學、精神分析學,同年,與「綠林分社」怡保區負責人方娥真(寥湮)相識,從此相知連袂十六年。開始在台灣「中國時報」、「現代文學雜志」、「純文學月刊」、各詩刊發表作品,並在香港「武俠春秋」發表武俠小說。

    一九七三年正式創辦「天狼星詩社」,一年內擴充成十大分社,鎮日奔波於聯絡組合,推動文學風氣,但仍不忘寫作,(逾萬字純散文「龍哭千里」及小說「鑿痕」和逾一千四百行的長詩「圖騰」四部曲等),習武(舉辦武術比賽)。在台灣「中外文學」、「幼獅文藝」、「中華文藝」等刊物密集發表作品,以詩及散文為主。年底赴台深造。出版第一部個人詩集︰「將軍令」。在台舉辦「五方文學座談會」,半工半讀,並為籌錢辦「天狼星詩刊」而寫武俠小說(「四大名捕會京師」便是當時作品)。

    一九七六至八零年於福隆大聚創辦「神州詩社」,以「發揚民族精神,復興中華文化」為己任。八零年九月二十五日深夜與方娥真遭扣押解在軍法處監獄後遭遺送出境。

    一九八一年溫、方二人蒙上這種不白之冤,使得在新馬老家也杯弓蛇影、風聲鶴淚,無法久留,從此開始逃亡的顛沛歲月、苦不堪言。年中,「逃亡」達香港,適逢港府收緊移民政策,數度申請,皆告失敗,赴台亦予嚴拒。年底,方終得以海外雇員身份留港。溫依然飄泊流浪,溫氏武俠「神州奇俠」、「血河車」等重要作品,已在明報日報、明報晚報連載發表並出書。

    一九八三年下半年,「亞視」招攬溫氏為「創作經理」。年底,幾經波折,屢遭突變,終於批準來港居留。同年開始在「無線電視」附屬機構「博益」出版社出書,武俠作品亦終在台由「萬盛」重印推出。作品「四大名捕會京師」及「神相李布衣」在亞洲電視開拍。武俠作品及劇本屢為電影公司改編推出。

    一九八五至八六年長篇小說在香港「東方日報」連載,並在同一報上連寫三個小說專欄。寫作「量」之全盛期,在新馬港台美加泰等地手上每月(周、日)有十八個專欄及連載撰寫。武俠系列開始在香港「敦煌」出版,並在台灣「時報周刊」連載。次年始,在武俠創作上始創「超新派」筆路,流風所及影響甚巨。

    一九八七年成為「香港作家協會」及「香港藝術家聯盟」之會員。武俠小說譯成韓文於韓國報刊連載並出書。同年,武俠小說「殺了你好嗎」於台灣最暢銷報刊「聯合報」副刊連載,此為「現代派武俠」創作之一大始點。是年起「四大名捕會京師」等作品亦在中國大陸連續出版。

    一九八八年台灣中視推出劇集「四大名捕會京師」。是年起之三年內,在台各大報刊刊登或連載作品,均為刊登頻密度最高者。並在台最大報刊之一的「中國時報」人間版長期連載武俠小說︰「刀叢里的詩」,及在「聯合報」繽紛版頻頻發表「現代派武俠」精品。年底,在港(「自由人」)台(「皇冠」)同時同步推山全面創新的「溫瑞安(超新派)武俠」周刊,出版十二至十六集不等,引起熱(激)烈反應。在港成立「自成一派合作社」。

    一九九零至九八年致力發展中國市場,大部份時間留駐中國。最新著作「打老虎」、「捕老鼠」、「猿猴月」於九七年中由香港皇冠出版社推出。不少新作仍在創作中。
parbo 發表於 2008-12-5 22:46
玄媚劍 武俠外傳 第六文︰蕭逸大俠

    原名蕭敬人,1937年生,山東荷澤人,幼年在南京長大。1949年全家到台灣,先後在台灣建國中學、台灣海軍軍官學校,中原理工大學化工系就讀。1977年移居美國洛杉礬好萊塢。他自幼酷愛文學,1960年以處女作《鐵雁霜翎》步入俠壇。60年代,他主要受王度廬影響,寫情而纏綿哀婉。70年代他試圖加進歷史的大背景,但受還珠樓主等的武功幻想卻很多。70年代後期,他“逐漸理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寫作方式”,超越“新藝俠情”、“奇幻仙俠”再口頭走“超技擊俠情派”之路,注重氣氛的營造和人性的沖突,在武力方面尤以運用了現代光學等原理的陣法描寫形成特色。他不大滿意“新派”的“突破”,是極少數未受古龍影響的名家之一。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甘十九妹》和《馬鳴風蕭蕭》開始,我便有種覺悟,想將寫作路線趨向有關人性的描寫,闡釋入性中種種的問題。就我個人來說,我並不贊成時下所說的突破,我覺得人性本身就是一個突破,只要作者能夠觀察深刻、闡釋精細、照顧到別人切忽略的層面,那你便隨時都在突破。”(《俠歌——蕭逸先生訪問錄》,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6年版《甘十九妹》附錄)。這一點,使他的武俠小說的獨具特色之處。蕭逸的作品有︰《飲馬流花河》《紅線女杰》《馬鳴風蕭蕭》《甘十九妹》《無憂公主》《西風冷畫屏》《白刃》《白如雲》《長劍篇》《風塵譜》《風雷谷》《鳳點頭》《海無顏》《紅燈盜》《金鳥墜》《金玉鳴》《勁草吟》《還魂曲》《浪淘沙》《龍吟曲》(《天龍地虎》)《那彩雲》《七禽掌》《千里仇》《十錦圖》《雙女俠》《天岸馬》《天魔卷》《笑天錄》《艷陽雷》《戰雲飛》《壯士圖》《長劍相思》《冬眠先生》《飛豹揚鷹》《飛象過河》《鳳棲昆侖》《孤劍天涯》《含情看劍》《紅線金丸》《鶴舞神州》《虎目蛾眉》《花芯八劍》《劍魄珠魂》《劍氣紅顏》《劍氣珠光》《金弓奼女》《金弓女杰》《金剪鐵旗》《淚灑江湖》《魔法神功》《冷劍烈女》《潘郎憔悴》《七道彩虹》《旗影飛虹》《千面郎君》《塞外伏魔》《神州一劍》《桃李冰霜》《天驕馭龍》《鐵骨冰心》《鐵雁霜翎》《五刃梟雄》《西山翠冷》《雪嶺珠魂》《雪落馬蹄》《搖光劍影》《鷹飛鶴舉》《魚躍鷹飛》《玉兔東升》《春江萬里情》《今宵月下劍》《銹旗怪俠傳》《血雨濺花紅》《三十年斷劍恨》《武林二十四令》等。
parbo 發表於 2008-12-5 22:49
玄媚劍 武俠外傳 大師傳奇

    金庸年記︰

    金庸,本名查良鏞,生于1923年,浙江海寧人。查家幾百年來名人輩出,領盡風騷,清朝皇帝康熙稱之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8歲那年,查良鏞無意中看到武俠小說《荒江女俠》,“琴劍二俠”的行俠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這是查良鏞看到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之後,查良鏞到處搜羅武俠小說,一睹為快。

    15歲時,查良鏞編寫的《給投考初中者》一書出版,暢銷省內外,初露才華。

    17歲時,查良鏞做出了一件叛逆之事︰寫一篇題為《阿麗漫游記》的文章貼在學校牆報,影射學校的訓導主任。

    查良鏞小時候的理想是︰當一名外交官。抗戰後期,他如願考進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查良鏞看不慣一些國民黨職業學生在大學里橫行霸道,整人打人,于是“行俠仗義”,打抱不平。誰知,他的“俠舉”惹了禍,校方勒令他退學。

    “查少俠”只好離開校園,浪跡江湖……

    1948年底,查良鏞被派往香港《大公報》工作。“身無分文走香江”的查良鏞從此就得靠自己的雙手打天下,而他與《大公報》幾十年的恩怨情仇也由此開始。

    新中國建立初期,為了圓自己的外交官之夢,查良鏞毅然拋妻離職,北上京都再敲“外交官之門”。由于種種原因,查良鏞最後只好垂頭喪氣地南回香港。

    查良鏞重回《大公報》,不久就調到《新晚報》當副刊編輯。梁羽生正好也在《新晚報》任職,兩人遂成朋友。他們一起下棋,一起寫棋話,時常海闊天空閑聊——而聊得最起勁的則是武俠小說。

    1953,梁羽生以《龍虎斗京華》一書打響。

    下面的內容不知道怎麼發不了,大家去

    http://amuse.nen.com............ ... 30221/1083617.shtml

    可以看到大師的生平

轉貼上面網址的資料:

金庸年記:

  金庸,本名查良鏞,生於1923年,浙江寧海人。查家幾百年來名人輩出,領盡風騷,清朝皇帝康熙稱之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8歲那年,查良鏞無意中看到武俠小說《荒江女俠》,“琴劍二俠”的行俠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這是查良鏞看到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之后,查良鏞到處搜羅武俠小說,一睹為快。

  15歲時,查良鏞編寫的《給投考初中者》一書出版,暢銷省內外,初露才華。

  17歲時,查良鏞做出了一件叛逆之事:寫一篇題為《阿麗漫游記》的文章貼在學校墻報,影射學校的訓導主任。

  查良鏞小時候的理想是:當一名外交官。抗戰后期,他如願考進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查良鏞看不慣一些國民黨職業學生在大學里橫行霸道,整人打人,於是“行俠仗義”,打抱不平。誰知,他的“俠舉”惹了禍,校方勒令他退學。

  “查少俠”只好離開校園,浪跡江湖……

  1948年底,查良鏞被派往香港《大公報》工作。“身無分文走香江”的查良鏞從此就得靠自己的雙手打天下,而他與《大公報》幾十年的恩怨情仇也由此開始。

  新中國建立初期,為了圓自己的外交官之夢,查良鏞毅然拋妻離職,北上京都再敲“外交官之門”。由於種種原因,查良鏞最后只好垂頭喪氣地南回香港。

  查良鏞重回《大公報》,不久就調到《新晚報》當副刊編輯。梁羽生正好也在《新晚報》任職,兩人遂成朋友。他們一起下棋,一起寫棋話,時常海闊天空閑聊——而聊得最起勁的則是武俠小說。

  1953,梁羽生以《龍虎斗京華》一書打響。

  1955年,查良鏞偶試身手,寫出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一舉成名。“金庸”作為一個“神話”由此誕生。

  50年代,查良鏞、梁羽生、百劍堂主同寫武俠小說,人稱“三劍客”。

  一日,他們突發剞想:在報上開設專欄《三劍樓隨筆》,三人合寫,以展現“三劍客”“社會時互放的光芒”,給“新派武俠”留下一段曆史見證。

  金庸自《書劍恩仇錄》后,一發不可收。接著,《雪山飛狐》一出,石破天驚,全城爭讀。《射雕英雄傳》更被視為“天書”,新派武俠小說的宗師地位,由此奠定。那年,查良鏞34歲。

  35歲那年,查良鏞拿著他的8萬港幣,自立門戶,創立《明報》。很多人都認為不出一年半載,《明報》就會關門大吉;但查良鏞憑著他的一支如椽妙筆,憑著他的武俠小說《神雕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等,撐起《明報》大業,使《明報》得以苦苦維持下去。

  1962年5月,10萬大陸居民波浪式地涌向彈丸之地的香港,形成一股浩浩蕩蕩的“逃亡潮”,香港處於一片混亂之中。“明報”傾力傾情報道、評論“逃亡潮”,聲名大噪,發行量倍增,苦苦支撐的局面終於結束。

  1960年,台北市出動大批警察,在大大小小書店搜繳武俠小說,查良鏞的武俠小說自然在查禁之列,台灣當局指之為“毒素頗深”,是“統戰書本”。

  1965年年中,查良鏞漫游歐洲一個多月,於是請倪匡“化筆”《天龍八部》。

  查良鏞旅歐回港,倪匡相告:“金庸,真不好意思,我將阿紫的眼睛弄瞎了!”

  1965年底,查良鏞創辦了《明報月刊》。

  這本雜志是由散居在世界各地、素不謀面的學人通過書信來籌划、創辦的,這在世界出版史上實屬罕見。

  “文革”期間,《明報》以及時、準確的中國報道,在香港報界獨領風騷,大放光芒。《明報》因而銷路突飛猛進,正式確立大報地位。

  1967年夏季,被稱為“香港式文化大革命”的“暴動”發生,查良鏞因支持港府被“左派”罵為“漢奸”、“走狗”、“豺狼鏞”。

  《明報周刊》開了香港娛樂周刊的先河,也為查良鏞帶來可觀的利潤。《明月》和《明周》這兩顆星星,輝映著《明報》這個月亮。

  查良鏞有兩支筆:一支是寫武俠小說的“世界第一俠筆”,另一支是寫社評的“香港第一健行”。香港市民喜歡看他的社評,連國共兩黨政要、美國國務院也剪輯他的社評,作為資料加以研究參考。

  查良鏞寫武俠小說,最初是為了賺錢,而后是為了撐《明報》大業;

  到了60年代末期,則是試圖在武俠小說創作方面進行一些新嘗試,並表達自己的政治取向和對現實社會的一些看法。於是,便有了政治寓言——《笑傲江湖》,以及社會問題小說——《鹿鼎記》。

  1972年,金庸掛印封筆,金盆洗手。封筆之后,查良鏞把近20年來所寫的武俠小說逐字逐句地修改。經過10年的修訂,一套15種共36冊《金庸武俠小說全集》終於出版完畢。

  從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到販夫走卒,從黃土高原到美利堅,各個階層各個地方,到處都有“金庸迷”。從來沒有一個作家的作品,能像查良鏞的武俠小說那樣廣受歡迎。有人甚至說他是武俠小說創作的“真命天子”!

  中國武俠小說百年發展的壯麗風景,由“十大宗師”的作品構成;而當中最為輝煌的當是查良鏞、古龍、梁羽生、三位大師的新派作品;而其中又以查良鏞的武俠小說為巔峰。

  這正是:“武林”至尊,唯數金庸;風行天下,誰與爭鋒?

  1973年春,查良鏞應國民黨之邀去了台灣,還與蔣經國見面會談。蔣是“金庸迷”,但他與查良鏞所談的,並非武俠小說,而是時政國事……

  查良鏞在金門看到:地底的坑道縱橫全島,大卡車和坦克車通告無阻,地上、地下,到處都是炮位和機關槍陣地……

  “我這一生如能親眼見一個統一的中國政府出現,實在是畢生最大的願望。”

  鄧小平重新執政后,中共向查良鏞發出資訊:邀請他回大陸訪問。查良鏞,向中方提出一個要求:想見鄧小平。報告很快送到鄧小平那里。鄧小平看到報告后,在報告上寫下批示:願意見見查先生。見面時,鄧小平笑口盈盈地說:“對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一個是著名政治家,一個是知名政評家,兩個人談起政治,當然不會流於一般的敷衍,政見和才智充分地表露出來。

  

  鄧小平:我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是曆經磨難才終成大事,這是人生的規律。

  

  胡耀邦:讀你的書讓人豪情萬丈,天大的困難也不放在心上。

  此次訪問,還得到廖承志的宴請。廖承志說:“查先生的社評寫得不錯,時常有一些獨特的見解,不過有些觀點,我們並不認同。”“是的,大家的看法並不盡相同。”查良鏞加應道。

  在新疆天池,查良鏞驚喜地發現幾個維吾爾族的小孩子手里捧著天山雪蓮——就是《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採來送給香香公主的那種雪蓮。他興奮莫名,採了兩朵,帶在身邊,帶回香港……

  回香港后,查良鏞興致勃勃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暢談大陸之行的所見、所聞、所思——

  “訪問大陸回來,我心里很樂觀,對大陸樂觀,對台灣樂觀,對香港樂觀,也就是對整個中國樂觀!”……

  中新社給《明報》開“小灶”,提供電訊稿給《明報》刊用;向來對中共熱嘲冷諷的“哈公專欄”停刊;“反共”的報道和評論大大減少……有人說:查良鏞“轉”了。

  查良鏞表示:“我對中共的態度,是同意的支持,不同意的批評,總的來說是支持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

  1984年9月,中英草簽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香港從此進入加歸祖國的過渡期,而查良鏞有一段不尋常的、掀起不少驚濤駭浪的曆史也行將開始。

  1985年6月,中方委任查良鏞當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草委第一次全體會議,查良鋃登台發言,他以《一國兩制和自由人權》為題,表明了自己的政治宣言。發言完畢,掌聲熱烈。雷潔瓊拉著查良鏞的手,稱贊說:“你的發言好極了!”

  怎樣設計未來香港的政制模式,各方各派意見不一,政制方案花樣百出。群雄並起,不分上下,於是促成“武林大會”舉行。查良鏞主持“武林大會”,然而得不到積極的成果。“武林大會”決不出勝負輸贏,查良鏞於是親自為未來香港政制設計藍圖——草擬新政制協調方案。

  第一稿出來,遭到強烈反對。與中文官員“密謀”一番后,查良鏞又連夜趕改方案……“新協調方案”略作修改,便成為政制小組的“主流方案”。

  反對查良鏞和“主流方案”的聲音卻鋪天蓋地而來。為了平息風波,查良鏞在《明報》撰寫社評,論述自己的政制觀點。誰知,“社評起風雲”,引發更大的風波。香港有幾十名學生游行示威,火燒《明報》和經影印放大的社評,指責查良鏞“歪曲事實,斷章取義”。

  廣州:12月6日,草委主任擴大會議通過“主流方案”,決定把它原封不動提交給草委全體會議討論。香港:仍然群情洶涌,抗議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查良鏞:為息眾怒,拋出洋洋洒洒的萬言文章,在《明報》連載12天。

  1990年2月27日,鄧小平、楊尚昆、李鵬、萬里接見參加最后一次《基本法》草委會全體會議的成員。當天,《基本法》通過,幾年的政制方案紛爭終於塵埃落定。查良鏞說:“我覺得自己問心無愧!”

  在《明報》創刊30周年、查良鏞65歲那年,他下決心淡出江湖。

  1989年5月30日,查良鏞卸任《明報》社長職務;1991年3月22日,明報企業掛牌上市,查良鏞的持股量從80%減少為65%。把明報企業推向市場,表明查良鏞逐漸告別《明報》的決心。查良鏞宣布退休,10多個財團上門來要求購買《明報》。最后,查良鏞卻選擇了一個出較低價錢的智才公司,選擇一個30出頭的年輕人當《明報》掌門人。很多人對此不可理解。

  

  在英國,查良鏞寄寓於牛津大學城,環境清幽,學術空氣濃厚。奔波勞碌了幾十年的查良鏞,終於找到一處像聖地那樣清幽的地方,酬其一貫神馳的仗劍之情。

  1992年底,新上任的港督彭定康拋出“政改方案”,引發中英新一輪政治風波,中方彭定康為“香港的千古罪人”。查良鋃對香港將來的政治制度有一貫主張,從來沒有改變過,他忍不住又“重出江湖”,筆戰彭定康……

  1993年3月,查良鏞在北京會見了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查先生是久仰了,今日初次想見,我們十分歡迎……你的小說中包含了豐富的曆史知識、地理背景、中國文化傳統、人情風俗等等。”江澤民說。兩人談政論文,話題廣泛。

  

  江澤民:你的書富含天文、地理及人生哲理,曲折而博大,了不起!

  1993年4月1日,查良鋃宣布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之職。多年來一步步“淡出江湖”的“金大俠”,這次可是一退到底,退得干干凈凈。從此,他不再擁有曾給他帶來財富和榮耀的《明報》。

  “淡出江湖”的查良鏞,過著平平淡琰、自由自在、無牽無持的生活。除了周游列國、游山玩水,更多的時候,他是在家里讀書、研經、下棋、聽音樂……

  但查良鏞並未就此封筆。熟悉他的朋友們說,他將來很可能會寫一兩部曆史小說。


   金庸武俠小說的巨大影響:

  從1955年第一部金庸武俠小說問世迄今,該作品的發行量已逾億冊!

  金庸的每一部武俠小說都被搬上了銀幕和銀屏,有的武俠小說甚至被反復改編、拍攝成電影和電視連續劇。今天,近半個世紀過去了,然而,根據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和電視連續劇,仍是中國銀幕、銀屏不可替代的觀賞熱點!

  金庸武俠小說創造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一個難解之謎。上至政府首腦要員、文人墨客、學者教授,下至農夫民工小販,從中國到美利堅,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層出不窮的金庸迷……


   金庸武俠小說的曆史地位:

  奇特的金庸現象已引起世界文學史家的廣泛注意,並引發了海內外“金學”的蓬勃興起,尤其在台灣,“金學”研究更是轟轟烈烈,許多學者對金庸作品的理解及闡釋,深刻而獨特,稱其為“內涵挖掘不盡的神奇之作”。想必不久的將來,“金學”和金庸的武俠小說將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研究熱點,並被載入世界文學史冊。


   金庸武俠小說的藝術特點:

  金庸的武俠小說與清末民初武俠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作者將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的東方文化內涵,灌注於神奇而浪漫的武俠故事之中,使之上昇到文學藝術的高度。而且,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知識,從天文地理、曆史宗教、文學藝術、醫葯民俗到道德人倫無所不包。讀后在陶冶性情的同時,給人一種知識上的極大滿足。金庸的武俠小說,還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個性鮮明、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蕭峰、段譽、陳家洛、張無忌、楊過、令狐沖、郭靖、小龍女、黃蓉、韋小寶等,這些形象如水墨人物,飄逸瀟洒,長袖當風,令人刻骨銘心,愛戀難舍。以上正是金庸作品經久不衰的奧祕所在。

   [責任編輯: 趙越]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parbo

LV:6 爵士

追蹤
  • 58

    主題

  • 291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