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舊聞
李火旺得知林氏親自去了一趟戴家,還打算為戴四老爺的嫡女戴碧榴謀一樁親事,難得沒有反駁。
他把李二柱叫過來,不曾開口就先歎氣,「老二啊,這檔子事,是你有心,爹得謝你。」
李二柱哪擔得起,誠惶誠恐道:「爹,您這是說的啥話,本就是該當的。都是親戚,咱在中間連個線算甚。再說了,也是玨甯那孩子不聽話,成業上西北來求醫,她還把人關起來,這會兒還在養病,唉,是叫慣壞了。」他不敢在李火旺跟前說是李廷恩把李玨寧慣壞了,只能含糊的接兩句。
心裡明白的李火旺抽著旱煙,擰著眉頭沒說話,過了會兒才道:「老二,以後爹去了,你多看在爹的面上,多看顧看顧你幾個兄。」他有些為難的停了停話,接著道:「還有老三老四他們,老三是個耳根子軟的,倒還算老實,老四一家,老四那副模樣,壞不了啥事兒,廷文也懂事兒,就是孤兒寡母的,你平日想著些就罷了。我眼下最愁的,是你大哥。」
「爹,您這是說的啥話,難不成是您身子有啥不好?」李二柱急的厲害,恨不能生雙腿出來團團轉,一面自責,「就不該趕路,您畢竟上了年紀,我這就給廷恩寫信,讓他把幾位道長都請來給您瞧瞧。」
「瞎嚷嚷啥!」李火旺拉了臉,敲敲煙袋,沒好氣道:「你爹好的很,死不了,有點啥事你就嚷嚷,廷恩是辦大事的人,沒事兒你就找他,咋光會拖累他!」訓斥了兩句,看李二柱怏怏的,想到這個兒子是關心自己,李火旺緩了口氣,「放心罷,你爹眼下日子過得比皇帝老子還好,成天人參燕窩的吃著,還要活幾十年抱重孫呢。」
李二柱望著他嘿嘿笑。
李火旺看到他憨厚的笑臉心裡有點不得勁。
怎的偏生就是這個最老實的次子給自己添了長孫,還生出廷恩這樣一個孩子!要廷恩是生在長房,自己就不用愁的整日整日睡不著覺了。
多少年傳下的老規矩,嫡長一方承繼家業,長兄如父,自己死了,原本就該老大把膽子撐起來,管束照拂下面的兄弟們。誰想到老大多年無子,老二先得了廷恩,以前都還是鄉下人,不打緊,往後廷恩打了江山,當了皇帝,老大又還是那副大哥大伯的架子端出來,只怕要生出大禍。自己就是沒看過,可戲文裡頭,那人耳朵裡頭,沒少說哪個王爺得罪皇帝被抄家流放的。
想到這些年李大柱被人奉承出來的脾氣,再想到李大柱依仗著與李二柱兄弟多年,又是同母所出,還似之前對李二柱吆五喝六,李火旺心頭就懸在半空上,白天照常和人樂呵呵,晚上就跟烙餅一樣翻騰來翻騰去的。
為了長房日後的安生日子,李火旺算是費盡心思,以前把希望寄託在李廷延身上,哪知李廷延吃不了苦,李大柱夫妻亦捨不得,李火旺灰了心,不再琢磨著要讓李廷延弄個官職了。與其讓人去瞎胡鬧壞事招人厭煩,不如養在家吃白飯呢。後頭他琢磨了琢磨,正好撞上李芍藥拖家帶口的回西北,又聽到小曹氏一心要為李廷延說一門貴親,怕長房一家眼大心空的,他就想,既然都頂不起門戶,那乾脆就給李廷延這長房唯一的根苗娶個上不得檯面的,把長房落在後頭,叫長房今後空享富貴,沒本事去東想西想的,順道還能拉巴拉巴親閨女李芍藥。哪想後頭李芍藥又出了天大的醜事,就是他再偏心眼,也沒道理這樣禍害親孫子,事情又作罷了。
其實這趟來滁州府,李火旺不單單是想李廷恩,還是聽說小曹氏又在到處琢磨給李廷延找一個貴女做兒媳婦,他實在壓不住擔心,就打定主意來見一見李廷恩,把話說開,讓李廷恩出面給李廷延選一個合適的媳婦。他是絕不會讓李大柱夫妻心思成真,迎娶個高門女進門的。高門女那是那麼好娶的,人家為何要嫁給啥也沒有的李廷延,指定是想趁機巴結著今後更往上爬,若李大柱有能耐,李火旺當然樂意成全,就是怕李大柱沒那個能耐摻和,還叫親家鼓動兩句就瞎動心思,到時候被帶到溝裡翻不了身。
有多大的胃口吃多少的飯,橫豎往後的富貴享受少不了,還是消停些罷。
至於給戴家保一樁好親事,李火旺心裡是萬分贊同。戴家是二房的轉折姻親,把戴家的姑娘說給曹家,也算是拐彎抹角的又在長房和二房連了條線。再說戴家有銀子,有人脈,曹家罷,這些年跟在後頭雖說發跡了些,也只出了兩個有兩把子力氣,能在軍中混個小官罷了,往後想再朝上,得讓人拉拔指點。曹家就算是老二的親娘舅,卻因過去的事情十幾二十年沒得來往,與廷恩就更算不上親近,子弟們多沒念過書,想娶好的娶不上,與戴家這樣的,算是頂好。
興許是上了年紀,李火旺如今時常想念過去的原配髮妻曹氏,越想,便越覺得他一定要為李大柱一家謀個妥帖才對得起良心。
「老二啊,往後你大哥過來說什麼念什麼,你都甭聽他的,你少見他。」不見不聽,還能少許多事。
李二柱急了,「爹,您這話說的,咱親兄弟呢。」
「你聽我的!」李火旺一口截斷他的話,不容置疑道:「他要納妾也好,收通房也好,養什麼歌姬舞姬的你都甭管,你是兄弟,又不是他媳婦,天天摻和到裡頭做啥,人家到底是兩口子,閨女兒子都大了,還能和離不成?」說到李大柱漸漸好色的毛病,李火旺心頭就拱火,老話說得好,色就是那刮骨的刀。沒點本事天天這個念兩句那個念兩句,那人都被說迷糊了,還能不暈頭?
李二柱察言觀色,小心的幫忙解釋,「爹,大哥,大哥這不是一直想著再多添兩個兒子。」
「放屁!」李火旺一拍案幾,巨響嚇得李二柱鎖了脖子,再也不敢說什麼。
「他要生兒子,就找幾個生的敦實,屁股大的,你看他天天琢磨回家的都是啥,一個個臉尖腰小,全是狐媚外道的。」李火旺氣咻咻罵了兩句,咕噥道:「老子是看他還算清醒,沒一個正經給了文書,要不老子掀了他的皮!」罵過這事,又道:「再有,他再來搗鼓你弄啥商隊,買這買那的,你別掏銀子,啥借不借的,就沒還過你一回。都分過家了,你那銀子都是廷恩在外頭給掙回來,你少沒事拿著兒子的銀子充大方。他要掙銀子,就叫他跟外頭的人一樣,照著廷恩的規矩辦事,你不許私下幫他在人面前說項。你和他不一樣,你是廷恩的親老子,下頭那些人再重規矩,你說一句,那規矩就不是規矩了,你可不能壞廷恩的事。」
李二柱讓李火旺說的抬不起頭,訥訥道:「知道了,爹,您放心,我一準兒聽您的。」
李火旺嗯了聲,心放下一半。
其實李大柱倒也沒李火旺口裡說的那麼荒唐,不過是這兩年有了銀子,尤其是到西北後人人奉承,就學人在外院養了十來個歌姬舞姬打發取樂,又收了兩個通房在身邊罷了。論起來,實在不算什麼。只是李大柱有兩回借著合夥的名頭想說服李二柱跟他一道開礦弄商隊,雖說後頭沒成,仍舊從李二柱手里弄了一筆銀子走的事情引起李火旺的警惕。這回藉故發作,乾脆給李二柱敲敲鐘,省的鬧出大事來。
打發走李二柱後,李火旺就一個人坐在屋裡歎氣,「都是糊塗蛋子啊。」
李廷恩收到消息後就笑了笑,他叫來從安,吩咐道:「讓人把早前備好的冊子送去滁州給老太爺。」他想了想,又道:「讓王複行去老太爺身邊服侍兩個月。」
王複行是新近到謀術司贊畫,出身隴右道大族,家族世居滁州府。王家歷代奉行聯姻,親友遍及八方,家族實力並不如何強,王複行此人也算不上十分出色,但有一個長處。因故交親朋滿天下,王複行對各處大家了若指掌,說起來如數家珍。
再想到李廷恩先前吩咐送去的閨秀名冊,從安立時就明白李廷恩的意思了,試探道:「大都督,您看可要先給王複行交待交待?」
李廷恩搖搖頭,「不必,王複行再有能耐,所知的,不過與王家來往的人家。」
本就是中等的家族,能知曉的人脈亦不會超脫出去,況既送去名冊,祖父是個聰明人,就不會再在名冊外去選。
從安心領神會,領了冊子出去。不一時,外頭趙安送來諜報。
「大都督,西北急信。」
李廷恩展開一看,唇角勾出一個意味難明的弧度,「終於沉不住氣了。」
趙安面容凝重,「大都督,只怕這人勾連的太多,到時……」
「要的就是他四處勾連。」李廷恩笑了笑,轉瞬神色就變得無比冷漠,「我要看一看,李家,到底生出多少軟骨頭。」右手食指在左右的扳指上緩緩摩挲兩下,他語調冰寒道:「天下若定,再要刮骨療傷,怕就遲了。」
趙安沉默片刻才道:「那俁俁夫人……」
「隨她罷。」李廷恩漠然的看了一眼面前的諜報,「是生是活,皆為她所選之路,與人無尤。」他說罷豁然起身,一面往外走,一面叮囑,「傳信給廷慎,讓他看緊些,別讓西北的消息傳過來。還有,這月跟在姑母身邊的護衛將軍是誰?」
趙安略算了算,道:「該是杜興。」
「杜興……」李廷恩想了想,「是趙德那個自小就與他一樣,飯量過人,臂力出眾的表兄?」
「是。」
「此事過後,調他去狼騎軍。」
「是。」
趙安明白李廷恩的顧忌,卻不擔心事情真會發生。
在趙安看來,就算這次杜興領命在中間做些事情,那也是奉命行事。李桃兒是個聰明人,總不會為這點事就連兒子的前程都不要了。再說李桃兒是姑太太又如何,還能背地裡處置杜興這個隸屬金甲衛的四品將軍?
不過李廷恩行事素來自有道理,想到金甲衛雖好,卻不易立下軍功,往後想要再朝上,難免會被人閒言碎語,不如去狼騎軍摔打兩年,趙安便沒有插話。
他轉而和李廷恩說起穀家的事情。
「谷正陽沒動靜,連三少爺那都不曾送信。不過谷家那兩兄弟,這幾日見了不少谷正陽的心腹將領。下面的人回報,有好幾個,怕是動了心。」
此時日色昏沉,天空中陰雲疊在一起,濛濛細雨撒在院中花樹上,連成一層似有若無的紗幕,李廷恩駐足在廊下,望著眼前的雨景,問了一句,「谷莫敵病情如何?」
「不太好。」趙安搖搖頭,「屬下令人尋了給他診脈的大夫問話,都說臟腑火熱不去,又鎮日憂思過甚,怕是活不過今年。」他話音旋即一變,「屬下以為,谷莫敵病情加重是件好事,否則谷萬軍不會如此沉不住氣。」說著又難得嘿嘿笑了兩聲,「谷萬軍是個漢子,東西捏在谷正陽手裡,總是他親老子,將來未必不能分著吃兩口。他能為了救谷莫敵,這會兒就想法子把東西弄出來,還冒著和谷正陽撕破臉的風險,倒是真看重兄弟情義。」
李廷恩負手站立,目光悠遠,含笑道:「谷萬軍與谷正陽雖是父子,卻早有心結。谷正陽昔年鎮守梁山關,大燕下撥糧草不足,他因此迎娶出身梁山關豪族的元氏為原配。元氏嫁給他兩年產下長子谷萬軍後,才知谷正陽在駿陽府早就有了正室,只是為另娶將人貶妻為妾。元氏因此數年心思鬱結,是谷正陽許諾一直將人留在駿陽府,沒過多久又傳來谷正陽正室和長子病亡的消息,元氏才將心思回轉,不過產下的谷莫敵卻因此事之故,早產體弱。谷正陽鎮守梁山關二十年,將元氏娘家的勢力一一化為己用。我起兵後,他領軍投效我前半年,先是元氏的生父威震梁山關的元大鵬病亡,接著是元氏同母所出的長兄與次兄在攻打一窩山匪的小戰中意外身亡,沒過多久,就傳出元氏連聞噩耗,鬱鬱病故的消息。谷正陽投效我後,連守孝都顧不得,就娶了新婦進門,還與曾家來往密切,將元家的人丟在腦後,更令谷萬軍出面去圈山建園,想要剝奪谷萬軍手中僅剩的一點兵權,那可都是元大鵬當年留給他的。所謂父子子孝,谷正陽不慈,谷萬軍當然不孝。」
趙安有些吃驚,他沒想到李廷恩竟知道裡面如此之多的內幕,然而這些消息卻不是經他手下的諜衛送上來的,他心裡當即有些明白為何李廷恩這回難得長篇大論了。不過他與從安從平不同,明白過後,心底卻是一陣輕鬆。畢竟薑是老的辣,他實在太明白,有時候權柄太集中,主子的信任倚重太重,未嘗不是一種大大的禍患。有人分權制衡,才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他面上不動聲色,就像早就知曉這些一樣道:「就是不知元氏是不是真為谷正陽所殺。」若是真的,谷萬軍和谷莫敵,就更好說動了。
李廷恩唇角彎出一絲涼薄的笑,低頭撫摸了下扳指,沉聲道:「我倒是更想弄明白,谷正陽手上的東西是否從元家而來。」
這回趙安是真忍不住大吃一驚,「大都督為何有此猜測?」
李廷恩看了他一眼,「梁山關在嶺南道,三面環山,其中一座,正是赫赫有名的嶺南山。」
「這,這……」趙安難得腦子有些發懵,遲疑半晌才道:「這當年大燕高宗下令四處搜捕苗人,苗人四散隱居,又怎會回到祖居之地山腳下的梁山關。再說元家在梁山關威名甚重,結交不少權貴,還有子弟入了軍營,最驍勇的元破奴官至二品鎮遠將軍,獲文宗欽封長勝伯,若元家果真是苗人後裔,怎會大膽至此!」他語速越來越快,「再有,元家雖不是世家,卻有族譜,上溯至前夏,乃是自瀚海遷居而來。元大鵬還曾酒後失言,說其祖上在瀚海時曾與夷人聯姻,故有子弟面容不似大燕子民。」
李廷恩聽完笑了一笑,看著趙安,「趙叔也知元大鵬曾言族中子弟有人承繼夷人血統。既如此,趙叔為何不想一想,元家累世繁衍,族人眾多,面容有異者百中無一,與夷人通婚聯姻亦談不上美事,更無人借此引發爭執。為何元大鵬酒後失言,偏偏將原本無人注意的事情拿出來宣告天下。」
趙安愣住了。
「他是在未雨綢繆。」李廷恩移回視線,「他不願元家面對暴風驟雨,有傾船之險後再去想對策。故此搶先一步,自揭家醜,告訴別人他元家與夷人聯姻,以此隱瞞真正的身份。」他笑了笑,繼續道:「至於元家的族譜,若元家果是當年苗人王族之後,求一份靠得住的族譜,並非什麼難事。元家定居梁山關,手握富貴卻並不欺淩百姓,還常常出銀子幫鎮守梁山關的官兵將領購買糧草,發放軍餉,行事作風皆與一般世家無異。且正如趙叔所言,嶺南山因是苗人祖地,自高宗後,大燕數代帝王一直大肆捕殺苗人,想必無人會懷疑苗人王族之後有此膽量,竟敢回到嶺南山腳下的梁山關定居,還擺起大家派頭,出入軍營,受封官職。」
說起來,這正是做到極致的大隱隱於市了。
李廷恩心下哂然,看趙安已是目瞪口呆,就道:「趙叔也不必心急,這不過是我的猜測,究竟元氏是不是苗人王族之後,待谷萬軍兄弟二人將東西尋到,驗一驗真假,也便能弄明白了。」
沒能查探到元家背後如此重大的關係,手握諜衛的趙安心裡自然有點不舒坦,不過他沒在李廷恩面前表現出來,只是道:「當年大燕開國皇帝偶遇出身苗人的苗貴妃,得苗人相助鼎定天下,苗人自此在大燕發跡,苗巫醫術獲世家大族追捧。高宗卻因牽涉入孝惠皇后等人之死,被暴怒的高宗下令全族滅殺,自此苗人消聲覓跡,苗巫詭異莫測的醫術也絕跡人前,誰又能想到,他們手上竟還拿著這樣一件厲害的東西。若查探到的傳言為真,那高宗當年下令追殺苗人只怕不僅是為髮妻嫡子復仇,更是為了自己的皇位。」說著他搓搓手,「只怕能順順當當把東西拿出來,大都督也少費些心思。」
李廷恩聞言笑而不語。
他既已打定主意要這天下,沒那東西,不過是丟失一塊破布,有那東西,亦只算得上是錦上添花。要定天下,靠的還是他手中的兵馬!
馮保國此時從外面匆匆過來,一見到趙安在,愣了楞,旋即低頭稟報,「大都督,滁州府傳信來,說是杜姑娘執意啟程回西北。」
李廷恩面色不變,眼底卻飛快的閃過一絲黯然。許久後他的話音伴隨淅淅瀝瀝的雨聲飄然而落,「調五百護衛護送杜姑娘回沙洲。」
「大都督,這,西北將有異動,您又與孫姑娘,只怕……」
趙安的言外之意,李廷恩聽明白了,卻沒有改變主意,只是道:「趙叔,她不是杜玉華。」
「唉……」趙安悶了悶,歎氣過後不再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