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重生之我是八賢王 作者:賀蘭拓跋 (連載中)

Nineider 2009-3-19 21:08:0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6 24050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20 11:15
第四卷 奪宮風雲 第九十九章 刀俎、魚肉

    趙匡胤志得意滿,再加上本就性情豪放,和孟昶談起話來不時發出幾陣爽朗的笑聲,有時話里行間卻也和孟昶稱兄道弟,氣氛友好的讓孟昶徹底放下了心里的擔憂。想到今後可以在汴京陪伴母親,無憂無慮地和花蕊夫人渡過下半生,孟昶已經忘記了失去江山的痛楚。

    趙德昭坐在孟昶的對面抬眼向趙匡胤望去,初次相見時敦實豪放的中年漢子如今越發的變得不可捉摸,從外表上看去趙匡胤生的方面大耳,完全一副忠厚可信的樣子,然而內心對權勢和欲望的渴望,卻讓這樣一個人變得日漸模糊。

    孟昶也看見對面的武功郡王看著皇上,于是笑道︰“皇上洪福齊天,英明神武,就是武功郡王年紀輕輕卻已經可以獨擋一面為皇上分憂了。”說完看著下首正沉醉在酒肉中的孟玄絲r底蘊酒 恢 朗歉寐裨棺約夯故歉寐裨購 印br />
    趙匡胤大笑道︰“大宋承天命而欲統一,孩子們也懂得向上,確是大宋之福。”下面那些正在左右閑聊的大臣听到此,也紛紛向皇上敬賀。

    趙德昭見說到了自己,就插話問道︰“孩兒今日回來沒有見到皇叔,可是皇叔如今到了北面?”

    趙匡胤笑道︰“不錯,你晉王叔如今正在北面防備北漢,朕估計以他那爭強好勝的性子肯定會出兵攻打北漢。”

    孟昶這次也想起自己出兵聯絡北漢一起討伐大宋,害怕這個話題一起,趙匡胤就把其中的罪過算到自己身上,嚇得趕緊先奉承道︰“區區北漢又哪里是皇上的敵手,微臣先在這祝皇上旗開得勝。”

    看著孟昶徹底臣服在自己的腳下,趙匡胤心里高興,連連和孟昶踫杯。

    趙德昭趁著這個時機也向竇儀、趙普和曹彬各敬了一杯。心里卻是想著趙光義不在,自己不僅可以安心過過戰後舒服的日子,還可以趁機和這些朝中的文武大員建立好關系。

    剛和曹彬喝完酒,就看見常在趙匡胤身邊侍候的大太監王繼恩從宮外進來在趙匡胤的耳邊輕聲說了幾句話,趙匡胤听了那原本就高興地臉上更加紅潤,雙眼發出貪婪的光芒。

    趙德昭看到此情景,又想到今晚周薇也是到了皇後的宮中和那些命婦們為蜀國孟昶的後妃們接風擺宴,心里已經知道趙匡胤肯定是安排王繼恩把花蕊夫人留在了宮中。看著猶自在那里吃酒談天的孟昶,心里想著若是孟昶知道了今夜之後就再也見不到花蕊夫人會是一種的表情和感想。

    趙匡胤興致更佳,多喝了幾杯顯然有些許的酒意,笑著對曹彬說道︰“曹愛卿,此次你在蜀中的功勞甚大,對朕的賞賜可滿意否?”

    曹彬想到自己的府邸和自己下午趕到汴京的妻子和孩子,心里感動,站起來謝道︰“皇上如此厚恩臣感激涕零。為皇上效命是臣的本分。皇上如此厚愛曹彬實不敢當。”

    趙匡胤呵呵大笑到︰“曹愛卿為國效力朕又豈能讓愛卿一人在汴京受苦,如今曹愛卿家人都到了汴京也可在為國效力之余享受天倫之樂。”

    趙德昭沒想到花蕊夫人的留下竟然讓趙匡胤高興至此,想到此後趙匡胤寵愛花蕊夫人,不知王皇後會做何想,又如何處之?

    王繼恩也知趙匡胤心意,趕忙勸道︰“皇上醉了,請皇上回宮,莫讓宮中的娘娘久等啊。”

    趙匡胤本想呵斥自己沒醉,听得後面“莫讓娘娘久等”,心里明白過來,配合道︰“今日為孟愛卿接風洗塵,朕多喝了幾杯確實有點醉了。今日宴會就到這兒吧。”說完就在王繼恩的攙扶下向後宮行去。

    皇上離去,眾人也都紛紛辭去。

    花蕊夫人來到偏殿,見此處卻更像是宮中貴妃居住的地方。本想問問身邊那幾個宮女,誰知話出了口那些人卻是怎麼也不回話,心里愈加奇怪。

    就這樣靜靜地等著皇後,結果外面笑聲大起,眼見處卻是皇上走了進來。花蕊夫人趕忙行禮道︰“不知皇上駕到,臣妾失禮,還請皇上恕罪。”說完就要離去。

    趙匡胤攔住她道︰“夫人欲往哪里去?”

    花蕊夫人道︰“方才臣妾欲回秦國公處,蒙皇後相邀在此等候,既然皇上在此有事,臣妾先行告退。”

    趙匡胤笑道︰“夫人不必急于離開,是朕借了皇後的名義特招夫人前來的,朕已經派人通知秦國公夫人此後就住在宮中了。”

    花蕊夫人知道此事遲早會發生的,但是這麼快卻是怎麼也沒有想到。想著與孟昶往日的恩愛,慌忙說道︰“皇上,皇上恕罪。臣妾本亡國之女,本身不祥,還請皇上饒恕。”

    趙匡胤借著酒勁,心里哪里還想其他,笑著抱住花蕊夫人就道︰“夫人天姿國色,朕心儀已久。今日相見,方了了朕往日的相思之苦。”說完不由花蕊夫人說話就要牽著花蕊夫人的手進入偏房。

    誰知牽扯之下花蕊夫人竟然一動不動,趙匡胤向花蕊夫人臉上望去,那清麗脫俗的臉上已經是淚痕遍野。那眼淚順著臉頰地在地上,縱然美人無聲哭泣,也讓趙匡胤心疼不已,酒意已經消散,失望道︰“難道朕在夫人心中還比不過一個亡國之君嗎?”

    花蕊夫人跪下哭泣道︰“皇上饒命。秦國公待臣妾素來相厚,臣妾一日不敢忘了秦國公的大恩大德。”

    趙匡胤看著跪在地下的花蕊夫人雙眸含淚,更加顯得楚楚動人,心里的火焰徹底消失,冷靜了下來。想到自己戎馬一生,就是天下都幾已是唾手可得,卻還得不到眼前一小小女子嗎?然而取天下易,奮力一搏就可以,但是如何得到美人心卻不知如何行事?然而他本就是不會輕易服輸之人,越是有難度的事情就越要做上一做,嘆道︰“你放心,朕是不會勉強你的。朕一定會讓你心甘情願的從了朕!”說完又對殿中的宮女太監說道︰“好生伺候夫人,如果夫人有何不妥,小心你們性命不保。”

    花蕊夫人沒想到趙匡胤就這樣離去,想到自己在路上就想到的如果自己不從,皇上或會發怒殺了自己,或者會以孟昶姓名相要挾,或者會霸王硬上弓等這些事情都沒有發生,心里對這位皇上的為人倒也有了幾分欽佩。眼睜睜看著人遠去,空留嘆息在身後,那一陣陣嘆息聲卻像種子一樣埋在了花蕊夫人的心底。

    此時的孟昶卻好似發瘋似的在自己的房里胡亂發起了脾氣。在得知了花蕊夫人並沒有隨著眾人一起回來,他就焦急的等待著那倩影的出現,然而隨著時間的流失,心底的失望漸漸加重。

    月已上中天,所有的人都知道花蕊夫人不可能再回來了,那些嬪妃們一邊記著花蕊夫人平日的關照,一邊卻又暗暗慶喜,以後就沒有人可以跟自己搶“皇上”了。

    孟昶終于靜不下來了,把屋里所有的東西都扔到了地上,府邸的隨從都不敢上前勸阻,只好搬來了李太後。

    孟昶見是太後到了,這才安靜下來,坐在地上無聲的哭泣起來。李太後沉聲道︰“所有人都退下吧。”

    屋里無其他人,李太後才說道︰“不要忘了如今你在汴京,如果還如此胡鬧,小心性命不保。”

    孟昶身體一震,抬起頭看著太後,哽咽道︰“娘!孩兒心里,心里實在是難受。”

    李太後上前撫摸著坐在地上的孟昶,嘆道︰“當日投降之時就應要想到此事。江山都沒了,難道還舍不得一個女子嗎?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孩兒處事可要事事小心啊!”

    孟昶怒道︰“早知有今日之事,孩兒當日就……就……”然而說了半天卻仍然沒有說出個做法來。

    太後心里嘆息,知道自己的孩兒養尊處優慣了,早已經沒有了尋常男兒的銳氣,關愛地說道︰“人生哪有什麼早知今日,過去的事情過去了就算了,還是好好地想想以後吧。”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20 11:16
第四卷 奪宮風雲 第一百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

    趙匡胤白日里忙碌國事之余開始想著討好花蕊夫人的法子,衣服、首飾還有外藩進貢的各種奇珍異寶都送到花蕊夫人處,誰知花蕊夫人卻是看也不看兩眼。

    本來還在生氣,听得那小太監匯報道有些珍寶花蕊夫人見了上去撫摸過,心里驚喜,忙吩咐著讓他們把那些能夠讓花蕊夫人看上一眼的珍寶留下。

    晚上,趙匡胤都要到花蕊夫人處試圖說上幾句,但是花蕊夫人仍然態度冷淡,說話也是極不情願地回上幾句。

    趙匡胤無奈,想生氣卻又看著那清麗的面容無法發怒。數日後見自己攻勢效果不明顯,漸漸失去了耐心,本想著不顧一切地強行佔有,但是先前把話說的滿滿的,這對于一向以英主自稱的趙匡胤來說無異于是最大的桎梏。

    退是萬萬不願,前行卻又沒有進展,趙匡胤變得急躁起來,雖然在花蕊夫人處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出了花蕊夫人的宮殿,對其他人卻也是冷喝連連,就是犯了平常他一向會付之一笑的錯誤,如今都會受到重處。一時間,大家都知道皇上遇到了難題。

    皇上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也許王繼恩覺得皇上被這種事情難住讓他的日子不好過,也許是被那些犯了錯誤的小太監央求著向皇上求饒弄煩了,也許是覺得這次是自己立功的時候,王繼恩趁著趙匡胤心情好點的時候特意露出了一個夸張的欣喜神色。

    王繼恩服侍趙匡胤數年,關系也算親近,看見他如此高興的神色,趙匡胤笑道︰“如今什麼事情能夠讓你這宮中的大管家心喜若此?”

    王繼恩躬身回道︰“不敢欺瞞皇上,早些時日小的家中有一佷女兒病重,今日剛剛收到消息已經恢復,是以小的心里高興。”

    趙匡胤知道王繼恩可不是隨便說家常的人,心里已經知道王繼恩如此講必有其用意,但是他一向反感太監對朝政指手畫腳,于是一臉嚴肅道︰“繼續講。”

    王繼恩心里一顫,不知道自己這次的沖動會帶來什麼後果,顫音道︰“回皇上,小的家中有一佷女,長得嬌小可愛,家中都當寶貝似的供著,那真是含著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前幾日那佷女無意中得到了一株奇怪的鮮花,那花開得嬌艷無比,惹人喜愛。誰知不知怎的,那株花卻是日漸凋零,我那佷女也是日漸煩悶,漸漸地生了重病,就是城中的名醫都說沒有救了。家里人想盡了各種辦法都沒能使得她不再想著那株華。我那兄弟見由于那株花的凋零害得我那佷女快要丟了性命,一氣之下就把那株花仍了。正當家里人都埋怨他此舉會害死我那佷女,我兄弟也是悔恨不已,誰知過了兩三天,我那佷女見不到那凋零的花後卻漸漸打開了心結,開始有說有笑,能吃能睡,今日小的得到家里的音訊我那佷女已經完好如初了。”

    趙匡胤初時覺得心奇,王繼恩說的事情既然與朝政無關,他也就听之任之,誰知卻講得是尋常人家府里的尋常事情,耐心听完後心里卻開始琢磨王繼恩此時肯定不只是為了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肯定自有他的用意。

    看著王繼恩恭順的樣子,趙匡胤猛然間想起花蕊夫人的事情來,恍然道︰“你這狗東西是不是另有所指啊?”

    “皇上聖明,小的只是盡自己的本分,為皇上效勞。”王繼恩愈加恭順。

    “不錯嘛,跟了朕幾年現在變聰明了,也學會說話了。”趙匡胤嘲笑道。

    王繼恩知道皇上雖然外表待人和氣,性情豪爽,但是內心卻是好勝心極強,喜歡一切事情都出自自己手里,一切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握中,自己方才的意見雖然讓皇上心動,卻也觸犯了皇上心里的某些防線,趕忙上前道︰“皇上忙于國事,日理萬機,哪里有時間來考慮這些事情?小的在身邊看著皇上為此事日夜憂煩,想著皇上平日里待小的厚恩,小的無以為報,冒死想為皇上解憂。”

    趙匡胤嘆道︰“朕已經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答應好勝照看那盆奇花,現如今消除那花容易,然朕出爾反爾,又如何面對天下悠悠之口?”

    “小的曾听有人說過大唐太宗皇帝也曾殺兄屠弟,軟禁父親,強佔弟婦,然而數百多年來不論是史家還是當世的讀書人無不稱贊太宗皇帝英明神武、執政有方,天下平復,萬民敬仰,就是皇上也曾常常盛贊。小的想皇上若也學那李世民親賢臣、遠小人、專心國政,善待天下百姓,日後還會有誰記得皇上的不是?想必史家日後也會講皇上與那唐宗並稱。”

    “這,這,朕總覺得不妥……”

    “皇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上執掌乾坤,身居九重,一喜一怒關乎天下百姓之安康,又怎能顧忌一區區亡國之人?”

    “但是,這樣……”

    “皇上,秦國公從南國蜀中初到汴京,水土不服也是平常之事。若出了意外,皇上可責罰禮部的那些官員們辜負皇恩,沒有照看好秦國公。若皇上可惜那些官員,自可以貶到偏遠地方為官,等過了些年再調回來就是了。小的想他們身受皇恩,為皇上效力是他們的福分。”王繼恩此時已經完全猜到了眼前這位皇上的顧慮。

    趙匡胤看著王繼恩如此毒計說了出來卻仍然是神情自若,好似他本就置身事外,沒有任何參與。心里不知道是該感謝這位身邊盡心盡力侍候自己的小人,還是該防備他以後成為掌控朝政的隱患。但是如今為了得到花蕊夫人的歡心,別的卻是已經無心顧及。

    “此事就交由你去辦吧。記住,朕對此事可全不知情!”說完衣袖一甩,轉身離去。

    皇上終于離去,那無形之中的壓力頓消,王繼恩這才發現自己後背已經完全濕透。想到方才自己絞盡腦汁地想著皇上的所有顧慮,終于勸服皇上給了自己一個立功的機會。想到自己幫皇上得到了花蕊夫人,以後自己在宮中的地位更加穩固,不由笑道︰“孟昶啊,孟昶,到了下面可千萬別怪我啊,要怪就只能怪你為何擁有讓皇上心動的美人呢!”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20 11:16
第四卷 奪宮風雲 第一零一章 歸去來兮

    皇上仍然沒有半分的放棄,每日晚間都會到花蕊夫人的房里坐上幾個時辰,這對花蕊夫人多多少少也是一種安慰。一個女子孤零零地呆在一座宮殿中,身邊沒有可以傾訴的人,心里還要擔心以後的命運,那種內心地彷徨又豈是那麼容易承受的?

    趙匡胤看著清減了不少的花蕊夫人,心里更加疼惜,然而既然已經等待了這麼長的時間,他知道出現結果已經不遠了。

    這日,趙匡胤正坐在花蕊夫人的宮殿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花蕊夫人還是一如既往的冷漠。

    就在這時,一太監闖了進來,高聲說道︰“稟告皇上,秦國公府里傳來訊息說……說……”話到了這兒,小太監結結巴巴,不能言語。

    花蕊夫人听是關于孟昶府的事情,早已是花容動色,嘴里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早已是站了起來,雙手緊緊地互相握著。

    趙匡胤瞥了一眼花蕊夫人焦急的樣子,怒道︰“有什麼事情趕快說,再如此吞吞吐吐,小心你的狗命!”

    那小太監這次說道︰“小的該死,秦國公府傳來訊息說秦國公飲食不當,腹內疼痛不已,已在戌時不治身亡。”

    花蕊夫人听了腦海中感覺天旋地轉似的,身子一軟栽倒在地上。趙匡胤慌忙趕過去扶起,把她抱在床上交代太監宮女好生侍候,自己迅速趕到孟昶府邸。

    听到孟昶不治身亡的時候,趙德昭就知道肯定與趙匡胤有關。想到為了花蕊夫人,一向自詡聖君的父親也會使用如此這般手段,不禁感嘆萬分。

    到了孟昶的府邸,看著趙匡胤殷切無比的過問著孟昶平日的飲食,痛斥禮部負責照顧孟昶的官員並當眾擊杖八十送去了刑部大牢,之後又深深撫慰一言不發的李太後和那些哭得悲切萬分的孟昶嬪妃,趙德昭不知道自己應該是氣氛趙匡胤的虛假,還是應該學習他這種處事方式,不管如何,他對這種人還是敬佩的。

    ……

    所有前來吊孝的人都走了,府里的下人忙碌了一個晚上都累了,回房睡覺的睡覺,在靈堂守夜的人也都累的趴在地上睡著了。

    李太後緩緩走向盛放孟昶尸體的棺木,看著那潔白的挽聯,自孟知祥離世後三十一年來第一次留下了眼淚。輕輕撫摸著那黝黑的棺木,李太後悲痛道︰“我兒,其實在開城投降的前夜為娘就想勸說你自己了斷的,不想今日卻真的先棄為娘而去了。今日之死莫如當日死社稷啊!我兒放心,為娘很快就會前去和你相伴。”

    第二日起李太後絕食,五日而亡。

    趙匡胤聞之嘆息不已,加封李太後為蜀國國母,特賜孟玄鐒e┬蚴剄鷸蕁br />
    自孟昶死去,趙匡胤就再也沒有去花蕊夫人的殿中,他知道這段時間應該留給花蕊夫人讓她靜靜地在思念中忘記孟昶。

    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聖藥。

    花蕊夫人自進宮就再也沒有見過孟昶,不知道孟昶變成了什麼樣子?如今听說孟昶已經死了,從此兩人永為隔世,心中對孟昶的思念更加濃烈。每個晚上閉上眼楮都會浮現自己以前和孟昶在成都甜蜜日子的點點滴滴,那刻骨銘心的思念化為疼痛在心里,化為甜蜜在臉上,化為感動在淚中。

    感情地變化很奇怪,連本人也不能控制。花蕊夫人就這樣每思念孟昶一夜,對孟昶的感覺就消失一分,等眼淚哭到流不出的時候,孟昶仿佛已經成為她的過去,她的前世。

    听到宮女們匯報花蕊夫人晚上已經不再哭泣,趙匡胤終于等來了自己希望的結果。等他再次出現在花蕊夫人面前的時候,花蕊夫人已經開始能向朋友一樣對她傾訴內心的感受,話到傷心處,趙匡胤忍不住上前把她攬在懷里,花蕊夫人出奇地沒有拒絕。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昔日美人如花隔雲端,如今近在眼前惹人憐。趙匡胤用自己粗糙的手指輕輕擦拭著花蕊夫人臉上的淚水,雙眼緊緊地盯著那秋水般的眼楮直到羞澀漸生,方才用力抱起花蕊夫人走進內室,那數月地等待和思念俱都在這一夜釋放出來。

    因著孟昶出殯不久,趙匡胤為了照顧花蕊夫人的感受而沒有大肆加封,但是整個皇宮的人都已經知曉如今最受皇上寵愛的人還是這位從蜀國來的美麗女子。雖然皇上的聖旨沒下,但是大家都已經在私下里稱呼她為花貴妃。

    皇上白日仍然是上朝處理政事,晚間就歇宿在花蕊夫人宮中。遇到政事不忙時,也都在此擺宴設酒,听著花蕊夫人吟唱歌曲,欣賞宮中的舞蹈,這種快樂的日子對趙匡胤來說卻是一種全新的幸福。

    以前他認為男子漢大丈夫的幸福應該是黃沙百戰穿金甲,浴血沙場,建功名兮慰平生;等成為了手握重兵的節度使大將,他又認為大丈夫當登青雲路,執掌乾坤,坐在人人羨慕的寶座上,對天下予取予求。如今和花蕊夫人在一起,他才知道原來男人有時也可以從區區一個女子身上得到另一種幸福,雖然不可名狀,雖然外人看不見,但是內心卻是真的快樂。

    等花蕊夫人親自為趙匡胤彈奏一曲之後,趙匡胤看著笑靨拂面的花蕊夫人,笑道︰“朕曾聞夫人精通詩書,才氣縱橫,今日請夫人賦詩一首,予朕欣賞。”

    花蕊夫人看著宮中載歌載舞的場面,想到以前自己在蜀國宮中的無憂無慮及孟昶投降後的種種經歷,不禁感慨萬分。趙匡胤見花蕊夫人突然臉色大變,不知道自己哪里惹了美人興致,忙道︰“若夫人不願,朕亦不會勉強。”

    花蕊夫人勉強一笑,說道︰“皇上多心了。臣妾思得一首,只是不知道該不該吟誦出來?”

    趙匡胤高興道︰“夫人這麼快就有了,果然是名不虛傳。夫人盡管吟誦,朕是不會怪罪的。”

    花蕊夫人十指輕彈,琴音突起,在短暫的輕快之後,琴音悲中有痛,痛中有情,檀口輕啟,緩緩吟誦道︰

    “君王城頭豎白旗,

    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

    更無一人是男兒。”

    “好,夫人不僅詩情才氣不若與那些讀書人,就連風骨也不遜于沙場英杰,當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啊。”趙匡胤更加激動和喜悅。這是一位怎樣的女子啊,不僅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而且還精通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如此女子,才是上天賜予他最大的厚禮。

    有佳人如此,夫復何求啊!

    此後趙匡胤更加寵愛花蕊夫人,二人琴瑟相和,日子倒也過的快樂。

    以下不算字數︰

    這四章寫的很慢,尤其是第99和第100章兩章,用了幾乎七、八個小時,但是寫完了仍很不滿意。自己的設想是花蕊夫人經歷了蜀國的繁華和無憂無慮之後,在汴京需要的是一個可以給她溫暖和安全的港灣,趙匡胤的權勢和能力更好符合。一個可以說得上是英雄的人物征服一個弱女子也是一個很好的情節,然而自己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寫不出。或許是自己太不善于對男女情感的描寫,也或許是自己詞匯和想象力的缺乏。

    不管如何,終于把花蕊夫人的著落寫完了,自己的東西雖然不滿意,但是也是費了心力的,正如自己的孩子外人看著再丑也是喜歡的。還得繼續,還得努力!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21 09:01
第四卷 奪宮風雲 第一零二章 封相風波

    趙匡胤這一日下朝趕到花蕊夫人的宮殿,正趕上花蕊夫人剛剛出浴梳妝。一頭長發像瀑布一般傾瀉在花蕊夫人的側面,縴縴細指粘著玉梳輕柔地從上而下滑過,像順水行舟,像縱馬緩行。

    趙匡胤看的痴了,心里想著︰怪不得常听人言美人出浴梳妝圖,朕戎馬一生,轉戰天下,竟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美麗的畫面。想著想著,便順手拿起花蕊夫人梳妝台上一面玉作底、銀作面的梳妝鏡把玩,那鏡子制作地小巧精致,風格別樣,趙匡胤看的也是新奇,待翻到背面細觀,不經意間卻發現了五個大字,于是驚奇地叫道︰“此鏡是宮中哪個貴人敬送愛妃的?”

    花蕊夫人笑道︰“此鏡是臣妾從蜀中隨身攜帶來的,不是宮中哪位娘娘送的。”

    趙匡胤更加驚奇,說道︰“那為何此鏡後面竟有這些字?”

    花蕊夫人用那面鏡子多年,那幾個字更是了然如胸,听著皇上如此驚異的話語,笑的更歡︰“皇上征戰天下,什麼事情不知道?那後面的字當然是鑄造鏡子的年月。”

    趙匡胤卻問問道︰“難道孟昶在蜀中也曾用過‘乾德’的年號不成?”

    花蕊夫人見趙匡胤神色越來越凝重,忙回道︰“孟昶初即位仍然是沿襲先主孟知祥的年號,叫做‘明德’,後來改為‘廣政’至今,臣妾從未听過孟昶曾用‘乾德’年號。”

    趙匡胤臉現怒意,說道︰“朕改元時曾下詔讓朝臣遍考古前年號,不得與前朝重復。不想宰相竟然如此疏忽大膽,竟視朕的旨意如廢止嗎?”

    第二日,趙匡胤坐龍庭之上,沉聲問道︰“各位愛卿,誰人可知前朝可曾用過‘乾德’年號?”

    滿朝文武鴉雀無聲,趙普卻是心里顫動,當初是他想出的這個年號並且一力主張使用,現在皇上問起,難道真的是前朝有人用過?

    正思量間,竇儀已經出列山前奏道︰“回皇上,前蜀王衍曾經使用‘乾德’年號。”

    趙匡胤听了疑惑頓解,脫口而出︰“怪不得此二字出現在貴妃的鏡子上,鏡子此蜀中所制定然使用蜀中的年號。宰相需用讀書人,愛卿真是宰相之才啊!”

    退了朝,滿朝文武都紛紛向竇儀祝賀,皇上如此贊譽竇大人封侯拜相不願矣!竇儀嘴上謙虛,心里也是暗暗心喜,讀書人寒窗苦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誰人不想身處朝堂一展抱負,既可為天下萬民謀得福祉,亦可博得青史賢名。他雖擔任參知政事,有宰相之命,卻如宰相之權,朝中大小諸事俱都由趙普裁決。

    竇儀身處眾人之間卻沒有看見趙普沉默離去。曹彬身在外圍,眼前身處贊聲中的竇儀和獨自默默離去的趙普都落在他的眼中。

    趙德昭自征討蜀中回來,自知會發生孟昶的事情,心中無力阻止,便采用眼不見心不煩的打算,整日里不是和韓崇訓、王承衍、石保吉他們三人騎馬出游,練習武藝,便是呆在內院陪著周薇。

    趙德昭擔心周薇在府中無趣,便苦思冥想終于想到了女孩子很愛玩的秋千,高興地用筆在紙上畫著,請來工匠修建,豈料那工匠卻說此物早在漢代就已經在北方盛行,唐代就已經盛行全國,只是因為自唐末戰亂,百姓流離失所,惶惶不知終日,是以如今才沒有人建造。那工匠根據自己所學建造的秋千竟比趙德昭用了一個晚上結合現代的造型設計的秋千好上數倍,讓趙德昭又不禁感嘆自己的無才和古人的智慧。

    這日正在家中跟著周薇學下棋,不想下人來報說道曹彬來訪。

    趙德昭其實是很想和曹彬建立良好關系的,但是曹彬行事謹慎,從不與大臣或王公獨處。趙德昭也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不是一兩天能夠熟絡的,于是也就慢慢等待。誰知,今日曹彬竟然主動求見,趙德昭卻是驚奇萬分。

    禮必,趙德昭笑道︰“自從蜀中回來就沒有再也曹將軍相見,不知今日曹將軍前來有何事指教?”

    曹彬回道︰“下官指教可不敢當。今日前來確實是有事向王爺稟告。”說道此,左右看了看,趙德昭明白他的意思就讓屋里的下人們都退去,只留下了王承衍他們三人。

    曹彬知道王承衍他們三人如今已經和趙德昭是一體,所以繼續說道︰“下官與趙丞相跟隨皇上久矣。趙相雖然熱衷于名利,喜財物,性剛強,但是計謀百出,對皇上忠心,實在是皇上的左輔右弼的人選。”

    趙德昭不知曹彬此話真意,笑道︰“趙相的才能本王也是佩服萬分。”

    曹彬又道︰“竇儀大人是王爺的授業恩師,下官對竇大人的文學造詣也是深為敬佩。竇大人之才足可擔任宰相之職。但是時不同理亦不同。下官覺得若天下一統,竇大人之才足以致天下清平,百姓安康;然如今天下還未定,趙相目前實是皇上所需之人。”

    趙德昭听的此論,贊道︰“曹將軍所言有理。”

    曹彬說到此處,才知道這位皇子竟然真的是對朝政大事關心不足,否則自己話已至此,竟然還是不解其意,雖然心里奇怪,但是仍然說道︰“今日皇上當眾贊揚竇大人有宰相之才,朝中大臣都已經送禮相賀。縱然只是皇上本意,但是下官恐怕趙相心生齟齬,到時不論哪方受損,對本朝都是一大損失。下官知道王爺和竇大人的師生情意,特來稟告王爺。”

    趙德昭听到此處心里了然,他也是知道趙普熱衷權勢,並且為了能輔佐趙匡胤統一天下,建立不世功勛,肯定更是不會讓自己的權勢受到任何的威脅,曹彬也是知曉其中之意,擔心竇儀受到趙普的攻訐。趙德昭想到此,笑道︰“多謝曹將軍關心,本王已知怎樣做了。”

    曹彬見這位王爺心思轉化快捷,內心也是頗為贊賞,就此告退。

    當晚,趙德昭求見竇儀,在竇儀的書房里趙德昭先仔細地為竇儀分析了趙普的性格、才能和形勢,然後又道︰“父皇只是一時用意才說出此話,然如今天下未定,父皇還有很多事情依賴趙相,到時候學生恐怕老師和趙相起了沖突,如此則是大宋之大不幸,外人之笑柄。”

    竇儀熟知經史,深諳國事,知道此時皇上確實需要趙普多過自己,想到若是自己一時貪圖進取,不僅不能為朝廷謀得更大的利益,還且還極有可能連累家人日後遭受趙普的攻訐,驚出了一身冷汗,忙道︰“多謝王爺指教,臣馬上就以年老多病向皇上告病休息幾日。”

    當夜,趙匡胤宣召趙普商議任用竇儀為相的事情,趙普果然上奏︰“竇大人熟讀詩書,精通文學,文采有余,經國濟世之才不足。”趙匡胤听了默然,不再言語。

    第二日竇儀告病請休的奏折就到了趙匡胤案上,趙普心里也贊竇儀懂得進退,趙匡胤有了此台階,封竇儀為相之事就此作罷。

    不料卻從潞州傳來緊急軍情,晉王趙光義在太原城下戰敗,晉王本人也中箭受傷。趙匡胤大驚,忙派人接趙光義回汴京,並且派人前去詳細詢問戰事經過。

    學習之作︰

    太原後山,將軍府後院,年僅十四歲長得虎頭虎腦的楊七郎正練習槍法。楊六郎垂頭喪氣的走了過來,阻止道︰“七弟還練槍法作甚?”

    楊七郎好奇道︰“六哥,練好槍法父親就會準許俺上陣殺敵了!”

    六郎嘆氣道︰“方才父親在前院嘆息說如今已經是這周推薦的最後一天了,賀蘭拓跋那廝忙著求推薦票和收藏票,還沒有想到讓父親大人領兵出陣。父親大人不領兵,我們就更加沒有出戰的希望了。”

    楊七郎睜大雙眼,舉槍向天,大叫道︰“各位看官,碼字和練槍俱都真的很辛苦的,各位多多關照啊!!俺也求推薦票和收藏票——”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21 09:06
第四卷 奪宮風雲 第一零三章 來自北方的瘦狼



    北漢的建國者劉崇是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弟弟。他本是一個無賴,因為羨慕自己的哥哥身居將軍之位,是以奮而投軍,終于在後漢第二位皇帝漢隱帝時官至河東節度使、太原尹。

    當時後漢隱帝年少,不懂得治理國家,朝中大權在大臣手里,政局動亂,劉崇就已經開始從財政和軍備上做準備。果然隱帝為了奪取大權,先發制人,殺死了劉知遠留下來輔政的大臣,當時朝廷的樞密使郭威身在鄴城,才得以生存,然而郭威留在京都的家人都被隱帝殺死。郭威怒而起兵殺向京城,隱帝在動亂中身死。

    後漢打算立劉崇的兒子劉為帝,劉就從徐州任上趕往京城,然而郭威立周代漢並派人殺死了還在路途上的劉。劉崇大怒之下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

    北漢土地貧瘠,百姓生活困頓,國力弱小。劉崇為了自保和為自己的兒子報仇,獻表稱北方的遼國為叔皇帝,以求得遼國的支援與後周對抗。他稱帝時慷慨有大志,曾經有大臣上奏請建立宗廟,他反駁道︰“我過為高祖(劉知遠)皇帝創建的基業被摧毀,不得已而繼位建國,只是暫且據有此位罷了。我算不上什麼天子,你們也算不上什麼將相,宗廟就不必建立了。待得收復中原再建不遲。”

    劉崇依靠遼國的兵力一再南下攻打後周,但都失敗。後周太祖郭威病死,劉崇聯合遼國一起進攻後周,不想初繼位的周世宗柴榮不顧大臣的反對,御駕親征。結果劉崇又一次失敗,回到太原不久就憂憤成疾,後不治而亡。

    劉鈞是劉崇的次子,繼位時接受遼國的冊封自稱兒皇帝,然後乞求遼國借兵以報高平之仇,大敗後自知難以戰勝後周便轉而罷兵,專心治理朝政,與民休息,使得北漢的朝政暫時安定。

    然而劉鈞知道不論是後周還是大宋,這個比鄰的國家永遠是北漢的威脅,是以他時刻關注機會,準備南下。

    李筠起兵反叛之時曾經派心腹將領劉繼沖聯絡北漢一起出兵,劉鈞親自領兵到達澤州,冊封李筠西平王和無數珍寶,然而李筠當著劉鈞的面自稱是後周的臣民,這次起兵是為了給後周復仇。劉鈞被就痛恨後周,听了李筠的話便失去了相助的決心,又加上當時宋主趙匡胤御駕親征,部署詳細,李筠很快陷入不利的局面。劉鈞知道自己已經無能為力,所以就領兵撤退。

    乾德元年,大宋的武功郡王領兵佔領了荊南和湖南兩地,為大宋打下了糧倉,大宋解決了兵馬缺少糧草的危機。看著大宋日益強大,劉鈞日益憂心。誰知在乾德元年,大宋竟然派了使者到太原請北漢參加武功郡王的大婚。在得知了這次天下諸侯都在邀請之列的時候,劉鈞知道這次又是一次聯絡其他國家共同討伐大宋的機會,便派劉斌榮在汴京聯絡有心對付大宋的國家。

    劉斌榮果然不負厚望,蜀國使者伊審征與只相約共同出兵,南北夾擊大宋。兩家出兵此等大事,當然要兩家的皇帝鄭重相約才能出兵。然而劉鈞左等右等蜀國的使者,蜀國都沒有派人前來。等來的卻是大宋的晉王趙光義到了潞州主持防御防備北漢,並且攻下了潞州北方的襄垣城,兵鋒直指太原。

    劉鈞知道此時如果大宋一心攻打,北漢很可能會不敵,所以一面在太原整軍備戰,一面焦急地等待蜀國的使者前來商議出兵大計。沒成想,大宋竟然在攻下了襄垣後就停止不前,和太原對峙起來。

    誰料在兩個月的對峙中就傳來了蜀國投降大宋的信息。大宋擁有了整個川中,如此消息又怎是劉鈞能接受的。在看到探馬的密函後,劉鈞嘆道︰“報仇永無望,中原永無望矣!”然後就口吐鮮血暈了過去。

    屋漏偏逢連夜雨,禍不單行,遼國竟然又派了使者韓之前來責問。

    北漢雖然依附遼國,但是雙方結合在一起的目的本就是相互利用。以利益相合,自然難免會出現摩擦,甚至會產生很大的矛盾。遼國利用北漢需要他們兵力支援的心里作用,為了能從北漢榨取更多的貢品,便羅列了北漢的三大罪狀︰不該擅改年號,不該擅自幫助李筠,不該擅自殺害段常。

    北漢獻表自稱兒皇帝,本就該奉遼為正統,擅自更改年號,對遼國確實是不能容忍的。但是北漢聯合李筠對付大宋,這個舉動對遼國而言卻是百利而無一害,但是李筠投靠北漢而把遼國拋之腦後,就是所謂的舍本逐末,且北漢不通知遼國,顯然是沒有把堂堂大遼放在眼里,這又是遼國不能容忍的。至于誅殺段常,卻是北漢的內政,事出有因。當時有位和尚,不守清規戒律,與一個婦女私通,生下一個花容月貌的女兒郭氏,後來得到北漢主劉鈞的寵愛,打算立為妃子。然而樞密使段常認為這個女子來路不正,如果立為皇妃恐怕會貽笑天下,北漢主被迫放棄了這個念頭。不僅如此,郭氏的親戚故舊也多遭段常壓制。因此,郭氏一門對段常是恨之入骨,設計造謠誣陷,再加上劉鈞對段常的怨恨,段常就被賜死了。遼國認為段常身為樞密使,如果劉鈞要賜死段常應該給遼國皇帝請示。結果又一個藐視大遼的罪名扣在了劉鈞的頭上。

    遼國列舉上述罪狀的目的,無非是要北漢多多進貢。劉鈞也明白其中的意味,在如此關鍵時刻不敢冒與遼決裂的風險。是以在這些指責面前,戰戰兢兢承認過錯,趕快派遣使者攜帶大量財物,前往“謝罪”悔過。但北漢的使者到了遼朝,卻被扣留。劉鈞越發不安,又一再送上財物,然而都落了個同樣的下場。北漢本來就土地狹小貧瘠,難以負擔遼貪得無厭的勒索,每年繳納大量的貢賦,更加讓國力弱小。

    大宋在對面虎視眈眈,太原城內的大遼使者韓之又苦苦相逼,劉鈞惶恐之下本就虛弱的身子更加眼中,不久就病倒在床上,不能處理政務。

    在得到蜀國投降的消息,趙光義就更加心急,趙德昭連續取下荊南、湖南、蜀國三地,功勛卓著,如果自己再沒有功勞,豈不是讓趙德昭佔盡了風頭,以後自己還如何君臨天下?如今听到劉鈞與遼國關系惡劣,而劉鈞自己又重病在身,趙光義感到自己立功的機會終于來到了,于是召集部屬商議出兵之事。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21 09:07
第四卷 奪宮風雲 第一零四章 一意孤行

    在趙德昭領兵出征蜀國的時候,趙光義就同時派到了潞州和澤州的防線負責防守北漢和蜀國的同時進攻。

    蜀國的兵馬不如大宋,但是地勢險要,州縣眾多,進軍殊為不易;北漢州縣不多,況且大部分在太原的北面,從潞州城出發拿下襄垣之後就可以直接到達太原城下,但是北漢的兵卒北有遼國,南面有經年和後周或大宋征戰,所以北漢的軍馬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善戰,精銳程度並不比大宋禁軍差多少。

    這次不管皇上為何讓他在北面,但是趙光義知道這次皇上一南一北,也有考校他們的用意。然而皇上的戰略意圖是南面進攻,北面防守,所以趙光義一直都是按兵不動。

    時間一點一滴地消逝,趙光義在潞州已經失去了耐性,準備發兵攻打襄垣,宋琪上前道︰“王爺,皇上旨意讓我們在此小心戒備,如果王爺主動攻打,我恐怕皇上會責備啊?”

    趙光義憂心道︰“本王在此一直苦等,v言謔裰鋅墑且煌耷鞍。 鞜訟氯癲皇鞘 訟然俊br />
    宋琪回道︰“王爺,蜀中擁有劍閣和長江天險,自古易守難攻,武功郡王說不定也會有失誤,況且,偌大蜀中肯定有一、二精通軍事之人,如此武功郡王說不定也會一敗涂地。”

    趙光義嘆道︰“你不了解我那v閻抖。俊彼檔醬耍 怨庖逖雒嫦蛺歟 緩蠡夯核檔潰骸暗蹦昀鐃蘚屠鈧亟磁眩哉巡瘓 餳渚湍芩黨讎丫囊饌己突噬系撓Χ災 摺O牖噬蝦駝雲帳嗆蔚熱宋錚哉研︵︿曇途湍懿巒桿塹男卸  癲皇橇釗司 歟靠鑾宜洗蔚諞淮瘟轂湍芩忱孟戮D蝦禿狹降兀 礁黿詼仁購練 簧說睦吹姐昃  淙槐礱嬪先巳碩既餃 渲惺悄餃菅宇鵲墓 停  欽庥制衲藶鞁遙俊br />
    還有一件事情趙光義沒有說出來那就是趙德昭在經歷了刺殺後,回到汴京竟然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只是對自身的安危更加看重了。這才是真正讓他擔心的,如果趙德昭回到汴京沖動行事,他反倒不怕,但是如此冷靜的處事,只能說明趙德昭在暗中積蓄力量,是一個沒有把握絕不會輕易出手的人。這樣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宋琪听了驚異道︰“武功郡王自小長于宮中,難道竟是天授智慧?”

    趙光義嘆道︰“這也是本王百思不得其解之處。v炎孕Σ椒玻 揮惺裁刺厥庵 Α5 源猶 蠊潰哉閻抖馱嚼叢僥岩宰聊恕!br />
    宋琪沉思道︰“如此,我們可就要好生想想這次在北地如何行動了。”

    賈琰突然道︰“王爺,臣思慮多日,如今莫如我軍先攻佔襄垣,然後再按皇上的旨意按兵不動,謹慎防守。我軍初到,士氣正盛,一鼓作氣拿下襄垣,不僅打擊了北漢的士氣,而且王爺拿下襄垣,也是大功一件。此後,王爺按兵不動,既不會違背了皇上的旨意,也處于進可攻打太原,退可拿此功勞回到汴京的有利局面。

    “好,果然是妙策!”趙光義听後很是贊同,看著宋琪也是點頭應是,于是點起兵馬對潞州北面的襄垣發起攻勢,不幾日就攻破城池,佔領襄垣。

    大軍按兵不動,北漢也沒有派兵馬反攻,兩方勢力就這樣對峙著。不只不覺間,大宋的詔書已經傳遍四方,原來是蜀國舉國投降了。

    趙光義得到消息的時候手中的茶杯就掉到了地上,宋琪嘆道︰“不想,武功郡王兵鋒如此銳利!”

    趙光義恍如未聞,不知道自己是該為大宋得到蜀國賀喜,還是該為自己落了後著難過?轉身問道︰“各位,既然南邊停了戰事,我們這邊是否可以開始了?”

    宋琪沉思,緩緩道︰“前面就一座太原城,拿下了王爺的功勞不遜于武功郡王。只是不知我們主動出兵皇上那邊會有何反映?”

    趙光義此時卻是顧不了那麼多,說道︰“皇上那邊自有我承擔,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如果我們能迅速拿下太原城,皇上那邊也就不會責備了。”

    賈琰上前道︰“莫如王爺上折請示皇上?”

    趙光義點頭應是,做到桌案上拿起筆剛寫了幾個字,卻又擱筆道︰“萬一皇上借口戰事剛歇,我大宋此時需要養精蓄銳,到那時豈不是半點退路都沒有了?”

    程羽自己對軍事不通,一直沒有發言,此時方才贊同道︰“王爺言之有理,若是我們戰事順利,即使皇上到時候詢問,王爺到時候再向皇上交代亦可。否則皇上止兵的旨意一下,我們就只能俯首听命了。”

    賈琰勸道︰“王爺,皇上英明神武,戎馬一生,最是忌諱領兵在外的統帥擅自行事。我軍若行動順利還可,若是戰事不順,皇上那邊可不好交代啊。”

    趙光義也知自己的皇兄先如今最怕的就是領兵的將領擅自做主,不听聖諭,點頭道︰“此話有理,容我再好生考慮考慮。”

    趙光義陷入了兩難的選擇,但是事情的發展的卻幫他走出了困境,雖然選擇都是主觀上完成的,但是外界的環境變化卻影響了決策的方向,那就是遼國派人責難北漢主劉鈞,劉鈞現在已經病重不能理事了。

    得到此消息,趙光義連忙派人去請宋琪、賈琰和程羽,自己高興地叫道︰“真是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宋琪三人進門還沒有說話,趙光義就說道︰“剛剛得到的消息,北漢主劉鈞因為受到遼國的責備而重病在床,現如今已經不能理事。如此大好機會,我們應該乘勢攻取太原。”

    三人听了果然大喜,一致認為確實是大好機會,于是趙光義沒有上折奏請就直接發兵攻向太原。

    太原,皇宮。

    宋軍大舉進攻太原的消息傳來,太子劉繼恩嚇得魂飛魄散,慌忙跑到宮中向劉鈞稟報,看著自己的繼承人如此不堪,劉鈞心中難過萬分,若是自己一旦不在,太子如何能夠抵擋大宋的兵鋒?難道真的是天佑大宋,國家命運到此?

    嘆了口氣,對著跪在床邊的太子緩緩說道︰“身為太子,你自己一定要鎮靜,只要你冷靜處理事務,下面的將領士卒才能安心在戰場殺敵。”說道此處,長長的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我國與宋軍爭衡天下多年,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本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侍衛都虞侯楊繼業在北面防備遼國多年,善于統兵,你可派他前去退敵。記住,你不懂軍事,不要胡亂指揮楊將軍,只要把兵馬交給他就行了。”

    太子听說太原城有人可以退敵,放心不少,叩頭出去傳旨讓楊繼業領兵出戰。

    作者有話︰

    今晚朋友生日,出去歡聚,吃了點酒、頭腦發困,是以這章如此,請多多見諒。

    楊家終于要出現了,為了能寫得好點,所以今天就到此擱筆,先去休息了,等明天酒醒再好好的考慮如何讓楊家兒郎們出彩。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21 09:10
第四卷 奪宮風雲 第一零五章 出其不意

    太原城一百里外的團柏谷,北漢侍衛都虞侯楊繼業,將軍馮進珂兩人看著牆壁上的行軍地圖默默無聲。

    馮進珂首先打破沉默道︰“楊將軍,如今宋軍八萬,我軍只有一萬,兵力懸殊巨大,況且這里除了此谷可以作為防御的依靠外,其余地勢平坦,對我們實屬不利啊。”

    楊繼業仍是默不作聲,心里卻已經是下定了決戰的決心。皇上如今重病在身,然而在如此危急時刻還能想到讓自己領兵出戰,這其中寄托了皇上對他的信任和希望,士為知已者死。想到這里,楊繼業毅然道︰“值此國家危難之際,我們身為統兵將領擔負國家興亡的重任,雖然形勢對我們不利,但我們卻不能先亂,否則影響了軍心,這場戰不用打就已經結束了。”

    馮進珂嘆道︰“以往我們還能靠遼國的兵馬援助,如今我國正與遼國交惡,看來這次大戰就只能靠我們自己了。可惜太子不放心將軍與末將,只派了一萬兵馬。”

    “以往我恨不得帶兵盡滅那些貪得無厭,視我漢族百姓姓名于草芥的契丹狗,現在反而希望他們能夠帶兵相助,否則如今皇上重病、太子不懂軍事,我國恐怕很難渡過這次劫難了。”楊繼業說出了自己的所想,又繼續道︰“不管如何,我們已經沒有了選擇,為將者,盡忠盡責,就是戰死沙場亦無悔。”

    馮進珂問道︰“不知將軍可有妙計退敵?”

    楊繼業道︰“本將多日想來,若要打贏這場戰,唯有一個‘拖’字。”

    “拖!?”

    “是的。其一,遼國雖然與我們交惡,但不會坐視我們被大宋覆沒,最終都會派兵搶救。我們需要時間支持到遼國的兵馬突破大宋的防線救援太原。其二,如今天氣轉涼,再過半月余,太原天寒,不利大宋攻城。到時候大宋勞師動眾,就會不戰而退。”

    馮進珂听了精神大震,笑道︰“太原城牆堅固利于防守,只要眾人死戰,別說月余,就是守個一年半載都不成問題。到時候無論是遼國援兵或是天寒地凍大宋退兵,我軍都會取得勝利。”

    楊繼業卻是皺眉,心里想著若要讓將士們奮力守城,我們在此就需要一場勝利鼓舞士氣。如今我與敵方兵力懸殊,如何取得一場勝利來激勵士氣呢?眼楮緊緊地盯著行軍地圖,他們身處的峽谷深深地印在腦海中,又想到自己在北面與遼國作戰的經驗,腦海中電光火石間閃現出一條計策,重重的吸了一口氣︰“馮將軍,你我二人在此是不可能擊退宋軍的,若是不戰就退皇上肯定會怪罪。如今之際,莫如我們在此小勝一場,然後領兵謹守太原。”

    馮進珂湊上前問道︰“將軍計安所出?”

    楊繼業附在馮進珂的耳邊低聲細細解說……

    不光是楊繼業看到了獲勝的關鍵,宋營中趙光義和宋琪、賈琰也紛紛談到了此次獲勝就要以快打慢,趁遼國還沒有緊急動員兵力來援助之前拿下太原。

    程羽不懂軍事,但是看著他們三人興致頗高的談論著,仿佛太原城唾手可得,便相勸道︰“王爺,雖然北漢兵馬不多,但是久經沙場,絲毫不遜于我軍。我軍利在速戰,但是臣也擔心王爺求速而失了穩,若心急中了敵軍圈套,則悔之晚矣。”

    趙光義本要發怒程羽擾了興致,但他腦筋轉的極快,知道自己需要人才幫助成就大事,若連這點諫言都听不進去,又如何學皇兄成就霸業,馬上有怒轉喜道︰“多謝先生指教,是光義心急了。程先生此言有理,兩位看如何應對?”

    趙光義知道自己若只是一味地夸贊程羽,必然要讓方才和自己同樣心喜的宋琪、賈琰不滿,于是就把詢問的話退轉到了他二人身上,果然他們二人在剛剛自責後就開始考慮如何回答趙光義的問話。

    宋琪道︰“北漢兵力薄弱,莫如賈將軍領兵一萬作為前驅,王爺領大軍隨其後,若有不利,可策完全。”

    趙光義大贊,賈琰也是連聲贊同。

    賈琰領兵一路前驅,前方突然出現一個小山谷,放眼望去,若想要從此處到達太原就必須通過那山谷,賈琰知道任何人領兵都會在山谷埋伏,早已心生警惕。

    突然前方鼓聲震天,從谷中沖出一只人馬,大約五六千的樣子,賈琰立功心切,不等對方擺好陣勢就沖了過去,地方大將也顯然沒有想到宋軍竟然就這樣沖了過來,急忙高聲叫著形成陣勢,緊緊地守護這谷口,雙方就此混戰起來。

    鼓聲陣陣,殺聲淒厲,兩方人士卒都是久經沙場的兵士,雖然就這樣突然開戰卻也是不慌不懼,擺開陣勢廝殺起來。馮進珂帶著親兵殺進殺出,身上的戰袍都被敵人的鮮血染得通紅,眼見著自己身邊的親隨越來越少,而宋軍的前鋒也快要突破自己的防線,于是大聲呼喝,指揮這軍士緩緩向谷中退卻。

    賈琰看著敵軍向谷中退去,正要揮軍追擊,但是想到此谷的地勢,心里擔心谷中會有埋伏,立刻停止了追擊。

    趙光義帶著大軍聞得前方已經開戰,便帶著大軍匆匆趕來,得知賈琰已經擊退了敵軍,待看過地形,一邊大加贊揚,一邊說道︰“賈將軍既然不率兵追擊,必然是擔心敵軍在谷中埋伏?”

    賈琰回道︰“王爺所言甚是,此谷適合伏兵,末將是以不敢深入。”

    趙光義笑道︰“此谷確實適合伏兵,但是本王觀它地勢不高,縱有伏兵也不會有多少兵力,如今我大軍壓境,區區伏兵又能奈我何?賈將軍先領兵前往,本王在後壓陣,若有不測自有本王援救。”

    賈琰自思也覺得谷中就是有伏兵,也確實不能對宋軍造成毀滅性地打擊,于是領兵進谷。

    進入山谷,宋軍俱都小心翼翼,緊緊地防備著上方敵軍的箭枝和滾石檑木,然而直到通過了谷中都沒有敵軍埋伏,賈琰終于送了一口氣,猜測著難道敵軍真的兵力不足,否則怎能輕易放過這個埋伏的地方?

    出了谷,賈琰就停止前進,自己領兵小心地防守谷口,並派人前去通知趙光義的大軍。直到趙光義也領兵通過了谷口,還是一切沒有敵軍進攻,別說趙光義對大宋禁軍的自信,就是小心謹慎的程羽都認為敵軍因為兵力弱小,選擇了死守太原。

    大風獵獵起,吹起黃土向天,看著前方一馬平川,根本就不可能再有敵軍的埋伏,趙光義眾人終于放松警惕,開始領兵前行。

    前隊已經開拔出了數里,後軍卻還在谷口等待。宋軍列著整齊的軍陣緩緩前行,突然就有軍士恐怖地發現,腳下的土地被風吹走了表面的黃沙後立刻變了顏色,之後就看見無數北漢的軍士從地上突然躍起,一手持著盾牌,一手揮舞大刀向自己砍來。

    措不及防下,很多大宋的勇士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慘死在土地上,雙眼瞪著腳下殺死自己的敵軍趴著的土坑,不甘的慢慢失去生命。

    趙光義就這樣驚異地看著大軍的中部出現無數土坑,數千的敵軍從土坑中躍起屠殺著自己的兵馬,還沒有想明白的趙光義立刻傻了眼。還是賈琰和宋琪想明白後搶先反映過來,高聲指揮這兵馬立刻形成一個個圓陣,每一個圓陣的將士都向外,緊盯著自己的前方,背部則交由自己的陣內的戰友保護,在經過了初時的慌亂後,宋軍形成了有效的防守,開始慢慢反擊敵軍。

    看著戰場上的局勢終于穩住了,賈琰不禁松了一口氣,誰知此時卻從山谷中沖出數千北漢的騎兵從山谷一路沖了過來。當先一位大將,面如滿月,胡須修長,一臉地剛毅,帶著騎兵從不停留,放眼處哪里的宋軍眾多,就帶著騎兵沖過去,趁著宋軍沒有形成有效的防守騎兵的陣勢就一陣沖殺,待得宋軍調整好了陣勢,他們卻又沖到了別的地方。

    騎兵的功用就這樣被他發揮的淋灕盡致,賈琰看得暗暗欽佩,心里涌起要和敵軍將領對陣的沖動,帶著自己的騎兵沖了上去。

    楊繼業見宋軍的騎兵開始漸漸圍攻過來,並且場上宋軍的陣勢也已經形成,如果再不走這只騎兵可就全丟在這里了,于是大喝一聲,帶著騎兵像一只洪流一樣殺向前方,一路疾馳不曾停留沖破了宋軍的防守像太原方向馳去。而那些從土坑中出現的步兵卻不管騎兵的離去,依舊奮不顧身地與宋軍對陣,沒有人關注自己的生死,沒有人想過放下兵器投降,直到最後一個人倒在沙場上。

    戰場上一片慘烈,敵軍用兩千死士和數百騎兵就讓宋軍喪失了差不多八千精銳,看著這些奏報,趙光義惱羞成怒,拔出佩劍斬在地上,恨恨道︰“不活捉了方才的那個將領,本王誓不為人!”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21 09:12
第四卷 奪宮風雲 第一零六章 太原風雲(上)

    “哈哈哈,末將曾听人贊將軍機智,就是契丹人都對將軍稱贊有佳,末將本以為是客氣之詞,今日相見方知將軍當之無愧啊!末將佩服!”當楊繼業帶著騎兵追到前方的步兵,馮進珂從其他將領那知道了自己走後的戰事時,不禁對楊繼業贊道。

    “馮將軍謬贊了,此次讓兩千兄弟充當死士,楊某心中甚是不安啊!”楊繼業並沒有因為自己一萬人馬對抗宋軍八萬,造成宋軍死傷一萬,自己還有七千余的戰果而欣欣自喜,反而因為自己最後選派兩千士卒充當了死士而暗自無奈。

    “敵軍勢大,我軍能有如此戰果已經很好了。”馮進珂心中可不覺得這有什麼疼惜的,勸道︰“自古征戰沙場哪有不死傷的,將軍能保住這七千多人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楊繼業征戰沙場多年,豈能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心中仍然是不能釋懷。

    馮進珂見他心情不好,自己也就不再旁邊亂說話,打起精神帶著兵士迅速返回太原。

    太原城。

    太子劉繼恩得知楊繼業帶兵返回太原,高興地出城迎接道︰“楊將軍不愧是父皇看重的大將,這麼快就打退了宋軍。”

    楊繼業和馮進珂大驚,兩人互相看著對方。沒想到太子如此不諳軍事,前次皇上旨意讓楊繼業退敵,就是打算讓楊繼業統領太原的兵馬,誰知太子卻只派了一萬人馬讓楊繼業出城迎敵。戰後,因為很快就可以回到太原城,所以二人並沒有上奏戰況,誰知太子迎面就認為是他們二人得勝回朝,這要知道了宋軍還在後面緊緊跟著,那會有什麼後果。

    果然,劉繼恩看著他們二人默不作聲,馬上轉變臉色道︰“難道二位將軍沒有打退宋軍?”

    楊繼業無奈,回道︰“回稟太子,宋軍勢大,我軍兵力薄弱,臣等認為為今只有憑借太原城的高大堅固,固守太原等待大遼的援兵。”

    劉繼恩大怒︰“父皇讓二位將軍退敵,將軍沒有打退敵軍就返回太原分明是抗旨不遵。難道將軍是看父皇病重,以為本太子年幼就可以其欺騙嗎?”

    楊繼業和馮進珂听此罪名,俱都嚇得跪下道︰“末將不敢。”

    劉繼恩怒道︰“不敢,你們既然回來了,還敢說不敢嗎?來人,將他們二人革職,貶為平民。”說完不容二人分說就轉身離去。

    楊繼業跪在地上長嘆不已,馮進珂上前勸道︰“將軍無憂,值此用兵之際,皇上肯定還會起復將軍。”

    楊繼業嘆道︰“時不我待啊!在下恐怕到時候為時已晚矣。”

    “一切自有天意,將軍何必在意。末將先行回府,不知將軍有何打算?”

    楊繼業心道宋軍不日就要圍成,城內只要有皇上再就能守住,我在城外也許會有相救的辦法,于是說道︰“在下家人俱在麟州,多年未曾回家。今日正想回去看看。”

    “既然如此,後會有期,楊將軍保重!。”

    “後會有期,保重!”

    ……

    太原城自劉崇開始就作為北漢的都城,每年都會修復加固,如今更是高大雄偉,像一個猛虎趴在北方的大地上。

    趙光義統領大軍緊隨楊繼業其後終于在黃昏時分趕到太原城下,此前一直對拿下太原城信心百倍的趙光義此時看到太原城,也是吃驚萬分。

    遠遠地看著太原,趙光義嘆道︰“沒想到太原城牆竟然修建的比汴京城都堅固高大,若想拿下太原城可不容易啊。”

    宋琪對此早有考慮,上前說道︰“王爺,這幾日在下就一直想著我軍如何攻打太原。太原城中兵馬六萬,再加上城中青壯百姓,我軍兵力上的優勢就已蕩然無存。若想攻下太原,我軍只有發動太原附近村鎮的百姓前來在太原城其他三門挖掘甬道,修建土城並且派少量兵馬固守,攻城的時候其他三門佯攻,一門集中兵力猛攻。如此才有可能成功。”

    賈琰也上奏道︰“稟王爺,在下這幾日考慮攻打如此關城的工具,終于想到若是我軍能伐木建造與城牆同高的木樓,將士們從木樓上可一躍而入太原城。”

    趙光義听得二人言語,本來略微下挫的信心有頓時恢復過來,大笑道︰“有二位賢良在此,何愁太原城不破!”

    第二日,趙光義就派人驅趕附近村鎮百姓自帶飲食和器械在太原城下北、東、西三門挖掘坑道,並派士卒監督。百姓們在軍士的呼喝和威脅下為了保住姓名並早日回家,縱然知道這里是他們北漢的都城,也不得不賣力挖掘,僅僅兩日功夫,太原城的北、東、西三門就出現了一條長與城牆齊,寬約五丈的坑道,在坑道的另一邊還有簡易的柵欄圍著。

    禁軍們這兩日也沒有閑著,他們伐木修建木樓,此時懂得木匠伙活計的禁軍們大顯身手,按照賈琰的設計圖案再加上自己的創意,三日功夫竟然建造了五座大型能便捷移動的木樓。看著那些制作雖然粗糙但是堅固的木樓,趙光義仿佛看見自己站在了太原城頭上,心情愉悅的贊道︰“如此木樓也只有賈將軍能夠想到。”

    賈琰卻是謙虛道︰“王爺謬贊了。隋煬帝時為了向西面的匈奴顯示中原大國的富庶和強大,宇文述曾建造大型木制宮殿供隋煬帝接見匈奴各大部落可汗。和宇文述的宮殿相比,在下這點想法就如螢火之光不能與皓月爭暉。”

    趙光義笑道︰“賈將軍謙虛了。”心里卻想著等日後自己登上大寶,一定要讓賈琰修建宇文述那樣的宮殿,也要學學曹操那樣“銅雀深宮索二喬”,想到此,不禁仰天大笑起來。

    此時,太原城中滿朝文武誰也沒有想到在楊繼業被逐出太原的情況下,竟然還有一個人能夠拯救他們,而趙光義也絕對不會想到讓自己的計劃失敗的竟然不是北漢的臣民。這個人就是韓之,遼國派到太原責備北漢主劉鈞,讓劉鈞進獻貢品以致憂心病重的大遼國使者。

    韓之作為大遼國的使者,在完成了對劉鈞的責備並看著劉鈞三番四次派人送貢品到遼國後,因為舍不得自己在太原城中絲毫不遜于皇帝的待遇而舍不得離開太原,整日里在太原飲酒作樂,就是劉鈞都不敢有半分怨言。誰知竟然這麼不幸被大宋的軍隊包圍在了太原城。想到萬一劉鈞投降大宋,自己豈不是小命不保,每每想到此,韓之連肚內的腸子都悔綠了。

    “誰讓你貪圖這些口腹之欲,愛慕這些虛禮。活該!”韓之自己打著自己的耳光。然而在後悔之後,韓之也不是一個束手就擒的人,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威逼劉鈞讓他統領城中的兵馬防守城池,並答應劉鈞派自己的親隨隨時找機會向大遼求救。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21 09:14
第四卷 奪宮風雲 第一零七章 太原風雲(中)

    太原城中,皇宮大內。

    年僅四十歲的劉鈞,此時卻像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一樣衰老,頭發已經灰白,臉頰雙餡,雙眼突出,呼吸緩慢而粗重。

    “郭卿,朕恐怕不行了。”劉鈞微側著頭,看向床前跪著的北漢丞相郭無為。

    “皇上,皇上千萬莫如此想,大漢還需要您,百姓還需要您!”郭無為跪著爬到床前,雙眼含淚看著床上的皇帝。

    劉鈞雙眼不甘的看著房梁,想到自己初繼位是何等的意氣奮發,也曾發憤圖強,進取中原,然而南面的大宋日益強大,北面的遼國貪得無厭,自己夾在二者中間越來越無能為力,國力也如自己的身子般日益衰弱。

    “郭卿不必如此,朕在位十一年,既不能替父兄報仇雪恨,又不能振興國家,如今也是到了離開的時候了。今日召郭卿前來乃是想听听郭卿對朕兩個孩兒的看法。”

    “皇上,皇子繼元謙恭好學,能折節下士,善于听取臣下們的建議。皇上有子如此當可放心。”郭無為沒有評價太子劉繼恩,只是說了劉鈞的二子劉繼元。

    劉鈞听了嘆息不已,緩緩地說道︰“都怪朕冊立太子過早,導致太子性情暴躁,不通民情,缺乏經世濟民之才,恐怕難以擔當大任。”劉鈞明白郭無為的話意,自己也反省道。

    “既然皇上也清楚兩位皇子的性情,如今為時不晚,皇上還可重新決斷。”郭無為勸道。

    “若非長兄被郭威誆騙殺害,朕也不會坐在這個位子上,長兄無過,都怪郭威殘忍。如今繼恩也沒有過錯,朕不實在不忍心啊。”劉鈞想到自己的兄長劉。後漢隱帝死于亂軍中,郭威假借皇太後名義立河東節度使劉崇的長子劉為帝,結果劉在去京城的路途中郭威就立周代漢,並且派人殺了劉。因此,身在劉崇次子的劉鈞才得以登上皇位。想到自己冤死的哥哥,劉鈞實在不忍心自己親手毀去劉繼恩。

    郭無為想到情勢緊急,上前勸道︰“皇上,國事如此,還請皇上早日決斷啊!”

    心里為難,劉鈞趕到呼吸不暢,輕聲道︰“愛卿先下去吧,容朕再想想。”

    郭無為知道皇上仁慈,心里嘆息不已,慢慢退出皇宮,卻沒有發現房間內的屏風後在燭光中若隱若現的身影。待得郭無為走遠,劉鈞沉沉睡去,一個大腹便便,滿臉胡須,長得腹長腿短的年青人黑著臉走了出來,赫然就是太子劉繼恩。

    “好你個郭無為,本太子哪里招惹你了,竟敢在背後下陰招。等本太子繼承皇位,看我怎麼收拾你。”劉繼恩輕聲說完,轉身就向劉鈞走去。

    清晨,郭無為剛剛結果侍女遞上來的早茶,就有下人來報皇上病逝,驚得郭無為手中的茶杯掉落在地下。

    “昨晚離開時皇上的氣色還好,怎麼才一個晚上就病逝了呢?”無論如何郭無為都無法接受皇上病逝的消息,立刻令下人們備馬趕往宮中。

    皇宮,朝中的大臣陸續來到,太子劉繼恩和皇子劉繼元都已經換上了白衣,披麻戴孝指揮宮人們為皇上搭建靈堂。見到郭無為到來,劉繼恩嘲笑道︰“丞相大人來晚了,父皇已經病逝了。”

    郭無為看著眼前志得意滿的劉繼恩,心里開始疑惑,昨晚剛剛向皇上提到太子的廢立,今日皇上就突然離世,這其中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太子了。跪在地上,前額緊緊地貼著冰冷的地面,閉著眼楮想著皇上的厚恩,想著自己和太子的關系,“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若等太子當了皇上,我以後還會有好日子過嗎?”郭無為知道是到了自己選擇的時候了。

    夜晚,整個宮殿寂靜無聲。劉繼恩踱步來到大殿,緩緩走到龍椅對面,右手輕輕撫摸著黃巾打造的權力寶座,眼楮閃現出滿意的神色。

    “哈哈哈,我終于成為皇上了,我終于成了皇上了。”

    “小的,恭喜太子。哦,不,皇上。”一聲恭喜聲驚擾了劉繼恩的美夢,轉身望去,卻是皇上身邊的太監那霸榮。

    “那霸榮,這麼晚了你怎麼在這兒?”被他驚醒了自己的美夢,劉繼恩很生氣。

    那霸榮趕忙跪倒,叩首道︰“皇上恕罪,皇上恕罪。小人得知有人欲對皇上不利,是以小人特意前來稟告。”

    那幾聲皇上叫得劉繼恩舒服不已,听得有人對自己不利,劉繼恩不信道︰“再過幾日我就是皇上了,還有人膽敢對付我嗎?你可知道欺君之罪可是殺頭的。”

    那霸榮很是害怕,渾身顫抖,但是仍然堅定地說道︰“小的不敢欺瞞皇上,有人向我透漏好似丞相大人……”說道這,那霸榮就住口不言。

    听得是關于郭無為,劉繼恩已經相信幾分,走下龍庭,來到跪在地下的那霸榮面前,問道︰“丞相大人怎麼了?”

    那霸榮四處張望,戰戰兢兢地道︰“小的不敢說……小的害怕……”

    劉繼恩笑道︰“不用害怕,這里沒有人。只要你所言屬實,我是不會忘了你的好處的。等我登基為帝,這宮中的總管就是你的了。”

    那霸榮又叩頭道︰“多謝皇上,多謝皇上。回稟皇上,郭大人,郭大人今日召集……”下面的聲音卻是越來越小。

    劉繼恩急不可耐,又靠近那霸榮道︰“你再大聲說一遍。”

    那霸榮看著劉繼恩的腳步到了自己面前,一躍而起,袖中的匕首就已經全部沒入劉繼恩的胸膛,笑著說道︰“郭大人讓小的來取你的狗命。”

    瞬間的疼痛稍縱即逝,劉繼恩駭然發現那霸榮手中的刀柄,而刀刃已經全部進入自己的身子,不甘心地問道︰“那霸榮,朕榮華富貴都可賜予你,你為何替一個臣子效命?”

    看著劉繼恩在自己眼前緩緩倒下,那霸榮跪下叩首道︰“太子恕罪,郭大人當年救我全家,小的本犯了死罪,是郭大人救了小的性命並讓小的在宮中過上了我一輩子也不可能過上的好日子。如今小的一家人都受到郭大人照顧,小的今日替郭大人效命也算是報答了郭大人的恩情。”

    說完看著太子道︰“太子放心,黃泉路上自有小的陪著您。”說完竟然又從腰間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胸口,苦笑道︰“今日方明白原來刺客的第二把匕首都是留給自己的。”

    劉繼恩瞪大雙眼看著那霸榮在自己面前自盡身亡,不甘心地大叫一聲,然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大宋乾德二年十一月,北漢天會十一年,北漢皇帝劉鈞病重不治身亡,太子劉繼恩在宮中被下人刺殺身亡,丞相郭無為奉立劉鈞次子劉繼元為帝。

    為了防止意外發生,郭無為建議劉繼元先登基為帝,然後再為劉鈞守靈。劉繼元再三不允,郭無為以“天無二日,國不可一日無主”“以國事為重”相勸,劉繼元方才無奈答應,就在劉鈞的靈堂里登基,百官叩首祝賀。

    此時大宋好似為了配合劉繼元的登基大典,南門的戰鼓聲響徹雲霄,驚得滿朝文武不知所措、惶惶不安。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21 09:17
第四卷 奪宮風雲 第一零八章 太原風雲(下)

    韓之是漢人,祖籍幽州,祖上被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進犯幽州時虜到了幽州。後來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為了稱帝獻幽雲十六州于遼太宗耶律德光並稱兒皇帝。耶律德光為了安撫幽雲十六州的漢族百姓,采用了“因俗而分,分而治之”的國策,施行了南北兩面官制的制度,分別治理漢人和契丹人,改幽州為南京,雲州為西京,幽雲十六州屬于南樞密院的管轄。

    韓之的祖上就這樣被派到了南京當上了南京樞密院的官員,為了擺脫自己身為契丹皇族奴隸的身份,韓家三代忠心效命,遇事爭先,到了韓之這一輩終于擺脫了奴隸的身份,並且使得韓家成為大遼國里漢族的大姓。

    韓之從小跟著父親隨著大遼的鐵騎南征北討,積累了豐富的沙場經驗。雖然他這次在太原是第一次守城,但是他曾經的對手都是漢民族中的將領,那些曾經的攻城守城經驗對他這次防守太原城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想到當年他們大遼的兵馬在無數城池下浴血奮戰的情景,韓之吩咐守城的兵士準備了充足的滾石、檑木、火油、箭矢。看著城牆上忙忙碌碌做著準備的士卒和那些足以置人于死地的東西,他的心里就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曾經他總是攻城,不想今日他卻要守城了。

    看著大宋營中巍然出現的高樓,韓之心里就隱隱生出了不祥的感覺。如此費力的工具肯定有它獨特的功用,宋軍到底用它做什麼用?難道是就為了讓弓箭手從哪里射箭?可是如果龐然大物,若不能靈活移動,距離遠了弓箭的殺傷效果不顯?

    備戰終于結束,大宋的戰鼓聲有節奏地敲擊著,激蕩著戰場上的每一個人。

    宋軍的大營打開,前面是盾牌兵,手持一人高的盾牌排著整整齊齊的正方形隊列緩緩沖到太原城下直到弓箭的有效距離停下,然後就有大宋的弓箭手迅速從營中沖出站到了盾牌的防護範圍。

    大宋營中戰鼓聲驟然變化,那些弓箭手和盾牌兵配合著開始向太原城發射弓箭。于是兩邊的弓箭手開始了一陣對射。之後從大宋的營中沖出無數騎兵,這些騎兵一手持盾牌護著人與馬,一手持有裝滿了沙土的布袋,迅速沖到城下把布袋扔進太原城的護城河里。

    鋪平護城河是攻城戰的第一步,攻城方拼的是速度,雖然有弓箭手從城下壓制城牆上的敵人,但是敵人居高臨下,箭矢如密雨般從城下飛來,不時有士卒或者馬匹中箭倒地。傷者的慘叫聲,馬匹的嘶鳴,戰鼓的隆動聲,戰爭就此開幕。

    騎兵們扔下布袋就調轉馬頭返回宋營,弓箭手們有節奏地壓制著城牆上的敵方弓箭,護城河瞬間就被填平。緊接著宋軍的士卒就頂著盾牌開始攻城,城牆上長梯臨立,人如蟻,紛紛向城牆上爬來。

    在府中還害怕的韓之,此時身臨戰場反而沒有了其他想法,只是一心想著如何指揮士卒打退進攻的宋軍。他冷靜地呼喊著,下著一道道有效的命令,還好北漢的士卒也都是常年作戰的精銳,那些命令對他們來說只是鎮定他們心神的精神力量,他們懂得該如何做,只要有將領的聲音傳來就已經足夠讓他們支持下去。

    城牆上的防守準備的很是充分,滾石檑木,沸水火油,宋軍的士卒在這些有效的防守武器面前根本就沒有辦法登上城頭,眼看著一個個士卒從城牆上跌落下來,宋琪勸道︰“王爺,太原城牆高大且對方準備充分,如此下去只會讓我們的士卒損失更大。莫如用賈大人的方法攻城吧。”

    趙光義笑道︰“先生莫急,本王本就知道如此攻城肯定不會成功,但是本王就是要先如此攻城,用鮮血激發起士卒的嗜血之心,這樣他們就會忘記害怕,忘記疼痛,不顧生死的攻打城池。稍後本王自會停止攻城。”

    宋琪看著那些奮不顧身的將士們前赴後繼地沖向城下,爬梯,跌落,果然毫無畏懼,嘆道︰“戰爭,難道這就是真正的戰爭?”

    趙光義笑道︰“本王知道先生信奉孔孟,有仁慈之心。然而書中亦有一將功成萬骨枯之說,凡是想要踏上權力的巔峰,古往今來史書上的那些先賢又有哪個能夠避免得了這些事情。”

    宋琪默然,不再言語。

    趙光義看了一眼身邊的旗牌官,旗牌官舉起手中黃旗,鼓聲頓時停止,尖銳地金、銅聲響起,大宋的士卒紛紛撤回了大營。

    城牆上的士卒還沒有休息,剛喘了幾口氣,就听得宋軍營內鼓聲又轟隆隆響起,那些一早就突然出現的木樓開始緩緩移動,慢慢地向城牆沖了過來。到了離城牆還有三百步的時候停下,木樓後面跟著的宋軍拿著盾牌和武器沿著木樓的台階沖到木樓頂端,一座木樓大約二百多人,五座木樓這時才開始快速向城牆沖來,速度之快讓城牆上的士卒忘了防守。

    韓之最先反映過來,大叫道︰“弓箭手點火,發射火箭,一定要燒毀敵人的木樓。”城牆上的弓箭手這才清醒過來,火箭紛紛射向木樓,然而木樓雖然著火了,但是還不至于瞬間倒塌,頃刻間木樓就已經到了城牆邊沿,那些宋軍一躍而上,就已經到了城頭上。

    登上的城牆的宋軍排成陣勢守護著自己的這一片城頭,城下的宋軍看見自己的兄弟上了城頭精神大震,重新開始了新一輪的沖鋒,有的人沿著木樓沖上城頭,有的人架起長梯開始從上面有防護的地方攀爬。

    城頭上宋軍越來越多,越戰越勇,韓之一邊指揮著預備力量援助有宋軍的城牆,一邊指揮著其他城斷有效防守,他知道如今時間就是生命,如果能堅持到木樓燒毀,那麼宋軍就會斷了後援,自己就能獲勝。

    韓之竭盡全力防守,等待著木樓倒塌的時候。此時的他完全融入了北漢的陣營,全然沒有想過北漢的那些朝中權貴們都在干什麼?

    就在宋軍進一步擴大城牆上守護面積的時候,城牆上鼓聲大作,龍旗飛揚,宮中禁軍統領邢守斌高聲叫道︰“大漢的好兒郎們,皇上親臨城牆看你們殺敵,是好漢的給我把宋軍趕下去。”說完指揮著一隊禁軍支援過去。

    看著北漢的皇帝親自到來,宋軍本就士氣一沮,不想後面的木樓卻像配合敵人一般開始一個接著一個的轟然倒塌,士氣更加低落,而北漢的將士們看著身穿龍袍的皇子就站在自己的身後,已經不在考慮新皇上是什麼時候登基的,士氣大振,大吼著殺向城牆上的宋軍。

    韓之松了一口氣,用衣袖擦拭了臉上的鮮血和汗漬,開始退出戰場。雖然他想不到北漢的年青皇子竟然有膽量穿上龍袍親自到了城牆上,但是他知道今天已經安全了。

    劉繼元剛剛在劉鈞的靈堂繼位,就听到城下宋軍響徹雲霄的戰鼓聲,群臣開始慌亂,郭無為上奏道︰“如今將士們在城頭為皇上效死力,皇上今日初登大寶,正是樹立皇威、激勵士氣的時候。如若皇上能夠親臨城頭,將士們肯定能夠打退宋軍的進攻。”

    劉繼元知道如果這次太原城攻破,自己縱然登基為帝也是枉然,然而弓箭無眼,若是自己有個不測,豈不是萬事皆休?看著郭無為期待的目光和其他重臣慌亂的樣子,劉繼元權衡利弊,下定決心道︰“丞相之言有理,朕就親臨城頭看我將士殺敵。”

    郭無為雖然鼓動劉繼元親臨城牆,但是對他的安危卻不能不慎重,緊急召集宮中的禁衛軍統領邢守斌安排皇上的保駕措施。一切準備妥當,方才緩緩從宮中經過市集向南門行去。

    城內的百姓見皇上親自登臨城牆,終于放下了那顆懸著的心。而皇上的及時趕到,也使得城牆上將士們士氣大振,終于打退了宋軍最猛烈的攻擊。

    下面不算字數︰

    楊延昭看著七郎拖著長槍一人從府中走了出來,,奇怪地問道︰“七弟,你的馬呢?”

    七郎撓撓頭,黑著臉道︰“父親大人說賀蘭拓跋因為推薦票和收藏數不佳,把兄弟我的馬扣留了。”

    六郎擔心的說道︰“沒有馬,你怎麼上陣殺敵?”

    七郎也是沮喪,回道︰“是啊,沒有馬我本高你三籌的武藝如今就只能高你一籌了。”

    六郎听了大怒,拍著馬屁股道︰“不理你,為兄先走一步。”

    七郎知道自己說了實話惹惱了自己的兄長,心情更加郁悶,不過剛走了兩步,想到自己雖然沒有了戰馬但是能夠上得沙場也是一件高興的大事,于是扛著長槍,拔腿向六郎追去,空中留下七郎高亢的歌聲︰

    “雄赳赳、氣昂昂,我要上戰場;要推薦,要收藏,我要打勝戰——!”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