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大宋之風流才子 作者:午後方晴 (連載中)

fongyuen 2009-6-20 14:11:3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96 699659
fongyuen 發表於 2009-6-20 16:34
本帖最後由 fongyuen 於 2009-6-20 20:22 編輯

第一卷 小聖人出世 第二十章 偶像


  小公公更將石堅搬到新居後,寫了多厚的字,家中放了多少書,而且每本書裡都夾著書籤的事一一說了出來,現在寇大人坐在一旁,他可不敢添油加醋,但越是這樣越使這些大臣相信了。特別是講到僅有兩個來月時間,為了洗墨石家門的池塘都成了墨色,這些大臣們都肅然起敬。看來這個少年有如此文采,天份是一方面,勤奮也是重要因素,正如他所引用韓愈詩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說道這裡,小公公又將石堅寫的那篇《岳陽樓記》拿出來。這個抄本是和州遺老謄抄的,真正原本早讓汪銓帶到岳陽去了。

  當看到文末,所有大臣都鴉雀無聲。宋真宗喃喃道:「這孩子,這孩子。」

  與開始他說:「這孩子。」相比,開頭是多了開心,這回卻多了敬重。

  他抬起頭看到寇准說道:「此子成人後,未必不遜於愛卿。」

  楊公公又嚇了一哆嗦,心想幸好自己知道皇上喜歡那個少年,自己在石家沒有不敬的地方,那可是未來的宰輔。

  寇准還在為少年拍真宗的馬屁耿耿於懷,可想到自己少年時也曾揮霍無度,比起這個少年來相差太遠了。他還不知道之所以他生這麼大的氣,也是因為在心中極看中這個少年,他已經不把石堅當作一個八歲的孩童看待,因此只要石堅做出一點不對的地方,他就極為不開心。

  王欽若看到真宗極為看中這個少年,而且寇准反對的他就要支持,站出來說道:「啟稟陛下,這個少年以後將是我大宋之大材。現在因為照料祖母,又因為年幼,不能入朝待奉陛下。可陛下也要對他優待。」

  大概和王欽若抱著同樣的心理,劉娥看著自己身邊的宮女綠萼說道:「哀家叫你去服侍那兩個祖孫願不願意?」

  綠萼今年只有十三歲,可長得清秀,而且聰明伶俐,進宮後不久就被劉蛾看中調到自己身邊服侍。現在劉蛾要把綠萼送給石堅,這些大臣眼睛雪亮,現在無論是皇上還是皇后都喜歡這個少年,這個少年還有著這樣的天份和勤奮,以後前途真正可以用無量來形容。

  綠萼答道:「奴婢但聽皇后娘娘吩咐。」

  劉蛾又說道:「我也聽過他的一些傳言,這個少年脾氣極好,他家只買了一個丫環,聽人說道他對這個丫環就像對自家人一樣。可是這個少年生活質樸,哀家怕你過去過得不習慣。」

  其實綠萼聽了劉蛾的話,她心兒早飛到千里之外的和州。這些日子,她可聽到不少人在議論這個神奇的少年,剛才聽楊公公說了,那些傳言一點不假,連萬歲也說他將來前途不比寇大人低。現在叫她進入石家,她怎能不願意?

  她低著頭答道:「奴婢不在乎。」

  如果現在劉蛾讓她抬起頭,一定看到她眼裡閃著幸福的光芒。果然過了幾年她陪著那個風采絕代的少年進宮,不知道慕煞了多少宮中的秀女。

  楊公公知道自己這一次可是做對了,他又說道:「啟稟陛下,而且小神童對他祖母極為孝順。」

  真宗翻了一個白眼,心想憑這個少年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句子,如果他不孝順,豈能因為他祖母一句話就給你作詞?他不知道真正有這個風範的人還在他手下做一個八品的小官。

  於是楊公公又將石堅為了哄老人開心,講了一個神奇的故事說了出來。他還帶來十幾本大字版的《西遊孝記》。宮裡面人多,有許多他要巴結的人,他不多帶幾本解決不了問題。

  雖然石堅年幼,但憑著他寫的那些詩詞加上剛才那篇辭文,沒有一個大臣敢懷疑石堅的才華。雖然這本《西遊孝記》是他家中那個小丫環記載的,可是神童親自編講修改過的。不到片刻,這些書到了重要的大臣的皇上皇后手中,其餘的人只好圍在一邊觀看。不久,就被其中內容所吸引。這下可好了,御花竟成了這些大臣看小說的圖書館了。只是真宗看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段時甚為不喜。他說道:「這個潑猴太也膽大。」

  小公公站在一旁,說道:「官家,這是那個小神童有意賣下的關子,陛下往下看就明白了。」

  宋真宗雖然不喜這一段,還是被這本書故事情節所吸引,當他看到孫悟空被觀音菩薩套上緊箍咒時說道:「這個緊箍咒套得好。」

  小公公說道:「那可不是,這就比喻楊太尉本來粲傲不群,可是遇到了先皇就像孫悟空遇到了觀音大師、如來菩薩。」

  他說的這位楊業就是聞名遐邇的楊令公,正因為他趙太祖攻後漢而不利。後來趙太宗拿下後漢後,對楊業十分優待,他卻因為潘美和王侁所誤,力戰被擒拒食三日不降,活活餓死。

  宋真宗被他這句話逗樂了,他說道:「你還有什麼好東西,還不快快全拿出來。」

  小公公把從李府中拿來的那幅百壽圖獻了出來。

  兩個月前由於臂力的關係,石堅寫百壽圖時雖然得到百家的神韻,可終究有一絲欠缺。這一點可以從石堅為楊公公寫的江城子可以看出,同樣在百壽圖也能找出一種,可石堅在這副江城子上書法又長進不少。但這幅百壽圖出現了一百種美輪美奐的字體,雖沒有外界所傳揚那麼神奇,可也有著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特別這些大臣都能從中找出幾種讓自己書法有所突破的風格。比如王欽若一眼就看中了那種瘦金體,寇準則看中了劉墉那種堅墨。

  王旦則歎息了一口氣,這少年乃是千古未有之奇才,可經過今天,他恐怕立即揚名天下,不知對他是好事還是壞事,千萬不要成了他自己所書寫的傷仲永。

  宋真宗又說了幾聲:「這孩子,這孩子。」

  這一次是讚歎了。

  宋真宗又下旨賞了李恆一些物品。如果不是他認為李恆人品差,單憑他獻上這副百壽圖,不會官升三級,升一級兩級還不成問題的。

  果然,在這次御花園宴客之後,開封府都在傳揚著和州這個神奇的少年,人品高潔(否則怎能作出如此激昂的詞,怎能寫出天下的句子),孝敬長輩(有《西遊孝記》作證,才華出眾(不用疑問),長相英秀(聽宮裡小公公說的,他是親眼看到的),前程遠大(官家親口說他將是未來大宋之宰輔)。在開封府很快流行一句話:養兒當養不移,嫁郎當嫁石郎。一個八歲的小孩子竟成了開封近十萬少女的偶像。
fongyuen 發表於 2009-6-20 16:39
第一卷 小聖人出世 第二十一章 小草


  這件事很快就像長了翅膀的小鳥傳到了和州。鄰居們再看待石堅的神色就不一樣了,那可以未來宰相,聖上親口說比寇相都不弱。難怪前段時間聖上封他六品大官,他都拒了旨。李恆更是後悔,就連皇上賞給他的東西也不想看了。他知道石家現在對他們很反感,要不是少年還對李慧有著一絲感情,兩家早斷絕關係了。現在最倒霉的是李慧母親,她動輒就被李恆斥責,甚至李恆還動用武力。她在李恆面前說話也不大聲。

  李慧曾問過石堅:「堅弟弟,我母親說她以前對你不好,覺得很對不起你。堅弟弟,是不是你以後會做很大的官?我父母好像現在很怕你?」

  石堅知道她前面的話是李氏有意在李慧面前放出風聲,讓他聽到的。後面的話則是這個小姑娘自己的想法。他用摸著她的頭髮,他怎可能對一個八歲的小女孩產生興趣,只是因為她對以前的石堅很好,他不願意她傷心罷了。他說道:「以後的事誰知道?人有旦夕禍福,月的陰睛陽缺,說不定我以後會當官,說不定我以後還會一無是處。」

  不久石堅突然收到寇准一封來信,信中先是誇了石堅寫的字和文章,特別是那份《岳陽樓記》。但後面話鋒一轉,說做人要言行如一,特別石堅現在年雖幼,可名聞天下,是大宋未來文人的希望,千萬不要再幹出為宦官作詞,以及吹捧皇上的事情。看來事情過去了好些天,他還在為此事耿耿於懷。

  石堅想到史書上對寇准的記載,自己不就寫了兩首詞嗎,況且這副身體才八歲,他竟和一個八歲的小孩子較真。

  他也寫了一封信給了寇准,他在信上說比如璞玉,要如琢如磨,方有圓潤之色,如操之過急,拿起斧刀亂砍一通,不但琢成美玉,反而糟蹋了玉料。所以鯀治水,一味用土填塞,勞天下之役,數十年之功卻不成,而禹治水,徐而導之,終成正果。老子說上善伐水,故善戰者無赫赫戰功,善政者無赫赫諍名,如貞觀之治名相房玄齡、杜如晦,可曾有諍名?火燒離草離草還生,水卻於無聲時潤化萬物。公求名節,不惜自身,可公去之朝堂,朝堂少一正柱兒,朝中正臣都學著你,最後只有剩下小人,朝政也轟然而崩。故節者不是傲梅開於寒雪,而是小草,只要有水有土,就能長出蓊蔥碧意,綠化人間。

  石堅知道寇准還將擁有一段輝煌。宋真宗登基不久,任用李沆等人為相,還頗有作為。可隨著祥符開始,他漸漸陷入昏庸之中。可朝中依然有寇准、李迪、王旦一干正人君子,使大宋出現一片政通人和的繁榮景象。可隨著寇準被貶,李迪罷官,王旦病逝,朝中真的如石堅所說正人為之一空。

  他這封信意思是勸說寇准行事不能急於功成,處世也不能倨傲,要學會引勢利導。只要為了國家百姓,何必再意行事方式,該忍讓時還得忍讓,就像野草一樣,學會生存。否則自己惹怒了皇上和得罪了小人,貶官不要緊,反而讓小人稱幸,朝堂上少了一個正有君子。

  這段時間石堅在謄抄《資治通鑒》,因為大多數他只記得內容,可記不起具體文字,只有學著用文言文撰寫,他的文言文本來就有基礎,這段時間操練,使得他的文言文寫作水平大有長進。這篇文章當然不能和《岳陽樓記》相比,可也寫得婉轉低回,一波三折,加上他的歲數,還是能讓人嘖嘖稱奇。

  寇准看到他勸說石堅未果,卻被這個八歲的小孩子勸說了頓,他先是愕然,然後大笑。跑到王旦府上向王旦討酒,並拿出石堅這封信給他觀看。同時說:「朝中十幾年有人矣。」

  王旦看完信後說:「你看你,還不如一個八歲的小孩子,他都在勸你行事不能急,更不能由著性子來。」

  寇准苦笑:「他是一個八歲的孩童?我都懷疑他是不是一個妖精或者真是街上那些人所說是文奎星下凡?」

  寇准從這封信中看出了這個少年性可高遠,自己原先是誤會了他。他也認為石堅說的話有道理,可他依然沒有改變性格。他和王旦說:「我真要如這個少年所說,改了性子還叫寇准嗎?」

  可見他嫉惡如仇於此。

  石堅也知道外面發生的事,他在心裡誹謗道:「我靠,看來抄襲是一件好事啊,難怪前世那些學生儘管成績很好,有時還忍不住抄襲,使成績變得更加完美。」

  他先前種種做法,只是想使自己和老嫗生活得更好一點,可是現在隨著這種願望觸手可及,他又茫然不知所措。好在經過芳的事,僥倖老天又給了他一次重生的機會,還讓他帶著前世的記憶,他看一切都疏淡起來。在這個世界裡也沒有其他娛樂活動,文人們最好的就是狎妓,他們不此為恥,反以此為榮。自己這種年齡就想都別想。幸好他在前世養成愛好讀書的習慣,於是每天除了給老人講一段故事,早上起來鍛練身體之外,他還是只有讀書寫字。這在別人眼裡更加肅然起敬。

  轉眼就過了中秋節,天除中午還有些熱,早晚開始涼快下來。這時,由於石堅每天寫了許多字,門前的池塘真的成了墨池,石堅感到過意不去,他叫紅鳶拿出錢來,給他們每家每戶打了一口大井。他那裡知道這時候人民觀念還比較古樸,他們看到池塘變成墨塘,不但不生氣,反而感到為榮。

  有時候他還跑到學堂裡聽聽那些老秀才是如何教課的,以及他們對文字的理解。這可讓這些老先生誠惶誠恐,這個小孩子可是文奎星下凡,無師自通,一篇篇妙文奇句震得世人兩耳發聵,八歲就被皇帝賜為進士進身,可以說前無古人,而且連皇帝都說了他是未來的宰相,他竟來聽自己講課,叫他們如何不緊張?他們講起課時都開始結巴起來,省怕說錯了。可是石堅卻一直微笑地聽完他們的授課,還做了筆記。讓他們再次感到少年謙虛的一面。

  這一天,石堅門前再一次熱鬧起來。原來是皇上下了第二道聖旨。這次他沒有讓石堅擔任官職,只是將他誇獎了一下,又賞賜了許多東西。石堅謝主隆恩之後,剛準備爬起來,又聽到太監說要宣讀皇后的懿旨。

  這時候門口站滿了看熱鬧的人群,比上次還要多,短短兩個月,聖上居然下了兩道聖旨,還有皇后也下了懿旨下來,可見外面的傳言非虛。皇后也賞賜了一大堆叫他們平時聽都沒有聽說過的東西。可是太監念到最後,懿旨裡說皇后將她的貼身丫環送給他。

  他知道有時候皇帝也將宮裡的秀女賞給心愛的大臣為妾,可自己才多大?

  他愕然愣了半天。

  隨著太監念到此處,停在門口的轎子門簾一掀,一個長著瓜子臉的小姑娘笑盈盈地走出來。

  她衝著石堅三人恭敬地行了一個萬福,並說道:「奴婢綠萼見過老夫人,少爺,紅鳶姐姐。」

  她行了禮,可這三人卻不知如何還禮,如果將她真的當作一個小丫環對待,她可是皇后的貼身丫環,而且石堅還知道以後這個劉皇后還要執政好長時間。可不把她當作一個丫環,難不成還要自己來服待她?
fongyuen 發表於 2009-6-20 16:41
第一卷 小聖人出世 第二十二章 綠萼


  聽到這裡,外面更像炸了營,這個小姑娘可是皇后的貼身丫環,皇后娘娘居然都送給了小石相公。再看看皇上和皇后送的幾大車東西,小石相公現在沒有做官,可以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綠萼跟在劉蛾後面也有半年多時間,什麼大人物、大場面沒有見過,自然不會因為這些鄉民的圍觀和議論而怯場。只是她也只能算一個半大的小姑娘,一邊行禮一邊眼睛四下打量著。

  她看到石家有五間正房,一個客廳,一個側廳。客廳很簡陋,只有一張正方大桌和幾張椅子,靠牆壁處還有一個架櫃。側廳與客廳相連,讓石堅改成了書房,裡面有一張書桌,上面放著筆墨紙硯和幾本厚厚的書籍。還有一個小立櫃,裡面也只置放著筆墨紙硯。其餘地方全都是書櫥,擺滿了書,竟擠得書房只留下一條小小的通道。她心想難怪石堅寫出那麼的文章和字,就是這些書籍和書稿也叫人看了肅然起敬。其餘三間都是臥室,外面還有一個小廚房。她再看向三人,老太太一臉慈祥,那個穿著綠裙叫紅鳶的小丫環站在她輪椅後面,而這個小神童,則穿著一身白衣。他雖只八歲,可臉上表情很沉穩,潔白的臉上生著一對烏溜溜的眼睛,還帶著似笑非笑的表情。她心想,難怪楊公公將他誇得地上絕無,天上僅有,這個少年以後長大了還不知道多麼出塵。

  其實這個時候石堅比楊公公所見到的還要好看。幾個月來,隨著生活安寧,加上他每天堅持鍛練,身子骨也長得豐滿起來,加上他帶來的氣質,已經是一個美孩童了。

  綠萼看了滿心歡喜。她臨行時,皇后再三囑咐她到了石家後一定要小心侍奉石家祖孫,現在京城有多少少女想嫁給這個少年郎,連副宰相王欽若都動了這個念頭,和皇后談心時露出想將他孫女許配給石堅。可被皇后謝絕了,她對王欽若說這孩子還小,不能讓這些事耽擱了他,況且石家和李家的姻事還藕斷絲連的,現在石家要和王家聯姻,別人就會議論石家嫌窮愛富,對小神童聲名不好,可見皇后對這個少年袒護到如此地步。

  綠萼行完禮,還沒有等到他們三人說話,立即就開始幹活,手腳還很麻利。石堅和老嫗對望一眼,都在心中叫道:還好,這個小丫頭還不是一個姑奶奶。只有紅鳶心中緊張,可人家是皇后送來的,自己更不敢得罪。她也和綠萼搶著幹活。

  由於兩個人,一個洗杯一個燒水,很快徹上茶來。

  這次來宣旨的是一個中年公公,他姓朱,他可不像楊公公那樣冒失求詞。不過他也想最少小神童得給皇上寫一首新詞吧。他呷了一口茶問道:「石相公,最近可有新詞?」

  石堅一拱手,正色地答道:「小子平時不作詞的。詩詞只是小道,為官者上能輔君安邦強國,下能治民安寧富裕;為民者上能出入沙場,精忠報國,下能遵紀守法,孝養長輩,愛護妻子,教導子女才是大道。媲如曹植才高八斗,只是寫一些詩歌讓人傳唱。而諸葛武候一生為主鞠躬盡瘁,死而後矣,才是作臣子的本份。」

  雖然知道這個少年氣節高遠,但親耳聽到他說出精忠報國,鞠躬盡瘁這些詞語。陶知州和朱公公都禁不住站起來,向石堅行禮,說:「受教了。」

  綠萼也是眼裡起了星星灩灩亮光,心想:小少爺說得多好啊,難怪皇上說他將來會成為宰輔。

  不知不覺中,她已經真正把石堅當作主人。

  朱公公愣了好一會兒才說道:「不過官家極愛相公寫的詞,不知相公可否為官家再作一首。」

  石堅說道:「小子敢不從命。不過麻煩公公代小子向皇上進一言,寇相生性耿直,嫉惡如仇,乃朝中一正梁,他短在喜與人爭,可他並不是為自己而爭,而是為國而爭,為民而爭,為大宋千秋江山而爭,還請聖上再次重用他。」

  朱公公和陶知州聽了他的話驚贊不已。這少年知道寇准想要連他的學籍都要除去,可依然為寇准說好話。後來他回到宮中,聽到他的話,真宗和劉蛾都歎道這少年有王相的肚量,意思是有王旦的肚量。而後再聽了石堅那番大道之言,真宗和劉蛾更是對這個少年悠然嚮往。

  石堅這才叫紅鳶磨好墨,他在紙上寫道:青玉案。元夕

  這次他也吸收了上次的教訓,再也不敢寫或者抄襲鼓吹皇帝的詩詞,而是選了一首辛棄疾的詞作。書法更是用文征明的書法,他的書法雖少了雄渾,可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被稱為明人第一。隨著石堅五個字出,一股溫文儒雅之氣透紙而出。朱公公和陶知州都叫了聲好。石堅又寫道: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雖沒有石堅前幾首大氣磅礡,可比起此進宋人的其他詞作更多了一份飽滿圓潤,特別首句寫景極為靈動,末句更是信雋永,讓人回味無窮。

  紅鳶見得多了,還不覺得。可綠萼雖然看過石堅所有作品,可親眼看到又一首妙詞從他的筆下吐出,眼裡閃起無數個祟拜的星光。陶知州也麻木了,反正自己再努力也不如這個黃毛小子,不如自甘不如。而朱公公連連讚歎。

  這首詞被朱公帶入京城,真宗看了也很喜歡,只是他看到後兩句時,一愣說道:「這個小人兒聰明伶俐,難道連男女之事也比平常小孩子早熟?」這句話讓劉蛾和一干宮娥聽了笑得前仰後合。

  朱公公臨行時還帶了一罈子池塘裡的墨水,說:「洒家也讓官家看看石相公之所以才氣過人,是石相公努力的結果。」

  後來慕名而來的文士不指望能得到石堅的字,可也帶走一壇池塘裡墨水,放在自家桌上以求風雅。幸好和州地處沿江地區,雨水充足,才不至於讓池塘乾枯。

  就在第二道聖旨半個月後,遠在廬州(今合肥)石堅母親的娘家來了人。石堅通過少年的記憶,在石家窮因潦倒時候,老嫗曾帶自己到他求助,卻被他兩個舅媽掃地出門。

  這次石堅兩個舅舅全來了。他們開口閉口「大侄子」,石堅也無奈,他們畢竟上長輩,只好叫紅鳶綠萼買來酒菜款待。他自己則把耳朵塞上,跑到書房裡看書。酒足飯飽之後,這兩個舅舅開始閒逛,他們看到石堅那些書稿眼睛一亮。在他們眼裡那可不是書稿,而是一堆金山銀山。於是兩人不顧石堅在讀書,跑到房裡翻看那些書稿,看能不能找出一兩首石堅寫的詞作。

  現在石堅的幾首詞風糜天下,連遼人也在傳唱,據傳遼主看到石堅寫的詞後讚歎不已,當他知道石堅年齡只有八歲時,他對遼北院大王林牙建福訝道:「難道他真的是文奎星下凡?」

  但石堅惜墨如金,除了在李府上那三幅作品外,還有送給王坤一首短詩以及前和州知州汪銓一篇辭文,加上獻給聖上幾首詞外,竟沒有任何作品流傳出來。真宗皇帝給石堅詞作定價為五十兩金子,可市面上有人出到兩百兩金子購買石堅作品。

  他們明是在翻看,實際上是想順帶兩幅字詞回去。

  紅鳶一看就急了,那可是少爺的東西,連宮裡的公公和知州大人都不敢亂動,這兩個舅爺也太不像話,竟然在東翻西翻。她說道:「你們不能動少爺的東西。」

  這兩個舅舅對石堅祖孫恭恭敬敬,對綠萼也是禮貌有加,那可是皇后娘娘身邊的人,可對紅鳶就不同了,她可只是石家一個小丫環,立即斥責起來。

  石堅終於看不下去,他站了起來對兩個舅舅說道:「舅舅,侄兒突然想到了一副對聯,現在送給你們。」

  「好啊,」兩個舅舅大喜,那可不是對聯,是金子。

  石堅又對紅鳶說道:「紅鳶姐姐,請你幫我磨墨。」

  他特地在紅鳶前面加上姐姐兩個字,還加重了語氣。

  然後他在紙上寫道: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紅鳶和綠萼看到這對聯在一旁忍不住咯咯笑起來。

  這兩個舅舅看到這副對聯時,羞愧告辭。

  紅鳶看到石堅為了替自己出氣,竟然氣跑了兩個舅舅,開心地在他臉上親了一口。

  又過了幾天,到了收割莊稼的時候。老嫗說想要看看她買的田地莊稼如何。老太太為了買這些地,竟然摔斷了腿,石堅也想看看老太太到底買了什麼樣的田。於是答應下來。
fongyuen 發表於 2009-6-20 16:41
第一卷 小聖人出世 第二十三章 海客


  看到閉門在家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石神童,這些農夫全停下了手中的生活,站在田里觀看。他們看到石堅雖然年幼,可氣質沉穩,面冠似玉,加上西北風將他的白袍吹得衣袂翻飄,他們感覺這個少年就好像天上來的。

  石堅來到老嫗所買的田地裡一看,結果讓他大失所望。不過想想也就釋然,老嫗本來就是和州城一個秀才的女兒,在秀才的管教下,她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婦德是有了,可不會經營,石家後來的衰落固然因為石堅父母早喪,也與老嫗有莫大的關係。就更不用提農活了。她認為只要買了地,到時候收收租子,就不愁以後生活。可田地和人一樣也分三六九等的。

  老嫗當時買地時急於求成,不問好歹,除了少許的良田,其餘都是一毛不拔的高地和澇地。今年雨水不足,澇地還要好些,可高地那些佃農幾乎沒有什麼收成。這些佃農看到新東家,想要求免了今年的租子,可想到這個少年可是未來的宰相,他們又不敢得罪。

  老嫗問清了原委,才知道自己買錯了地,瞞怨那些人哄騙她。石堅知道自己現在的影響力,老太太這番話說出沒有關係,那些賣地給老嫗的地主就惶恐不安了。他問起現在的地價,又問了老嫗買地的地價,老嫗才明白人家也沒騙她,的確是按照劣地的價格賣給她的,只有怪自己沒有見識。

  結果老嫗信佛心軟,看到這些佃農家的情況,不但沒有收到租子,反而一家一戶給了幾個小錢讓他們度日。回到家中後,老嫗想到自己沒用,買個地也買不好,連聽故事的心情都沒有了。

  石堅就說道:「其實那些地也不是沒用,利用好了,也會有收成的。」

  老嫗說道:「我的怪孫兒,那些人家真可憐,人家都說你是天上星宿下凡,你就幫他們想想辦法吧。」

  「奶奶,那是人家胡扯的,咱們自己可不能說。」

  「奶奶知道,做人要謙虛,咱們只能關起門來偷偷樂,不能對外人講。」

  關起門來偷偷樂?石堅想不到老太太居然還來了一句冷幽默。紅鳶和綠萼捂起嘴在邊上笑。

  石堅的確有辦法,對於那些低地可以讓佃農種植蓮藕。他經過農村看到現在大宋還沒有出現用田地種植蓮藕的方式,蓮藕都生在池塘裡,而蓮藕成熟要到秋末甚至到了冬天才能踩挖,很費事。蓮藕價值很金貴,一般都是切成薄薄的片,當成果子來招待客人。其實石堅前世在沿江一帶已經看到許多人家用澇地種植蓮藕,比種莊稼收入還高。至於高地可以種植棉花。現在宋朝南方部分地區已經有了這種植物,只是由於紡織工業的落後和其他一些原因,還沒有在宋朝普及。石堅想要取得棉花的種籽還很容易,反正現在離育種的時間還遠著。

  可是到他準備來到州府求陶知州幫這個忙時,他又轉了回來。他是在猶豫,他知道朱元璋曾用強制的辦法在全國推廣棉花的種植。可這是在宋朝,還重視糧食的生產,不知道自己這個舉動會帶來什麼影響。到不是他擔心種植棉花後農人抽不出棉紗,至少他知道好幾種比現在更先進的手工抽紗機和織布機的設計。他是擔心棉花種植後,會影響到其他糧食的生產。在豐收之年還好,在荒年難免會受到其他大臣攻擊。比如上次自己不就抄了一首老毛的詞,居然引來寇大人的彈劾,還寄來書信提醒自己。至於嗎,自己不過是一個八歲的小孩子。想到這裡,他樂了起來。

  到底讓不讓大宋提前改變農業生產方式,他一直在猶豫不決,這讓他好幾天都沒有心思寫《資治通鑒》。

  又過了幾天,紅鳶和綠萼笑嘻嘻地從街買菜回來。

  開始紅鳶還對綠萼持著一種警備的態度。綠萼不呆也在宮裡呆了一年多時間。如論勾心鬥角,無論什麼地方,都不如皇帝的後宮。她耳聞目睹之下,自然知道紅鳶的想法。現在紅鳶經過老太太的認可和石堅的默許,將來一定會成這少爺的妾,自己是皇后遣來的,皇后沒有說明,可石堅也不敢將她再送到別的人家,也會成為石堅的妾。紅鳶這是擔心自己地位受到危脅。

  於是她對紅鳶平時保持著一種很尊敬的態度,在言語中也點拔她少爺長大後會成為大宋的重臣。石家人丁單薄,石堅以後說不定會娶三妻四妾,作為少爺的妻子,可不能吃醋。慢慢紅鳶也明白她的話有理,加上綠萼善解人意,兩人關係開始轉好,現在如同一對姐妹一般。兩人現在幾乎形影不離,連買菜也一道。

  石堅一邊上冷眼看出這中間綠萼用了一點心眼,可他沒有說破。老太太更是高興,其實這兩個小丫頭等於就是她將來的孫媳婦了,她是第一個不願看到兩人不和的。

  兩個小姑娘每天買菜回來,都將在街上看到的或聽到的傳聞說給老嫗聽,讓她解悶兒。今天更不例外。

  石堅在隔壁隱約地聽到她們說什麼海客。

  他知道她們所指的海客就是海商。單論商業發達,宋朝可以慣居中國歷代王朝之首。宋朝的造船業也非常發達,有些商人將大宋的商品用海船運到南洋或者西亞和日本朝鮮等國,再將它們國家的稀奇東西運回宋朝。兩頭貶賣,賺了許多錢,也進一步造成宋朝商業和手工業繁榮昌盛。

  這段歷史石堅是知道的,可聽到海客,他似乎隱約地抓到了什麼東西。

  於是他來到老太太房裡,向兩個小丫頭問道:「你們今天又看到了什麼好玩的東西啊?這麼開心。」

  兩個小丫頭嘰嘰喳喳地說了一通。

  經過了這段時間相處,綠萼也發覺了其實石堅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他待人隨和,有時候和她們也沒有什麼大小主僕之分,還開著玩笑。失去了陌生感,她也對石堅少了一分敬重,則多了一分親近。

  石堅聽明白了。隔壁兩里路孫家莊孫員外有一個女兒,長得十分漂亮,被杭州府一個大海商看中,娶回家做了老婆。今天是孫員外六十大壽,這個海商陪著孫員外的女兒一道來到孫家莊,向孫員外賀壽。他們還從勃泥國帶回來一隻很聰明的猴子,特地獻給孫員外。這隻猴子比中原的猴子大了好幾倍,樣子很嚇人,臉是不像其他猴子是紅色的,而是黑乎乎的。但這隻猴子也比中原猴子聰明,叫它幹啥它就幹啥。

  石堅突然靈機一動,他向老太太說:「奶奶,我們也去看看。」

  老太太這段時間聽石堅說《西遊記》,對猴子正感著興趣。聽到這樣一隻猴子,即使她已年老,也禁不住產生翩翩聯想。可是她顧及石堅身份,對方可是一個商人,和他們交往總歸有點不好。於是她將這個疑慮說出。

  石堅說道:「奶奶,你想不想那些佃農有好日子過?」

  「想啊,難道孫孫你想出了好辦法了?」

  「那你想不想大宋的所有百姓都有好日子過?」

  「想啊,我的孫兒,你口氣若大,可你還小啊,現在你不行。」

  石堅神秘地一笑:「奶奶,說不定我們到孫家莊一行,就會有收穫。」

  「難道那隻猴子是個寶貝?」綠萼和紅鳶問道。

  石堅賣了個關子,沒有回答。這讓兩個小丫頭心裡癢癢的。少爺可是說讓所有大宋百姓都有好日子過,這可是一件大事,關孫家莊什麼事?

  兩個小丫頭全吵著要去看,可家總得要一個人留下來看守。這時綠萼爭了一會,主動先要求留下來。這讓紅鳶不好意思了,她還比綠萼大了一歲。她也要求留下來。

  開始兩人一道要求跟去,現在兩人一道要求留下,石堅又是好氣又是好笑,他說道:「你們別要爭了,拈稻草吧,長的去,短的留下。」

  最後結果是綠萼從石堅手中拈到長的稻草,紅鳶只好留下來。綠萼看著紅鳶眼巴巴的神情說道:「紅鳶姐姐,回來我一定把過程全說給你聽。」

  說著還和紅鳶拉了勾勾。

  石堅又是想笑,雖然宋人早熟,但這兩個小丫頭還小,多少有時候帶著稚氣。

  石堅和綠萼推著輪椅,和老嫗一道向孫家莊走去。

  老嫗心中也好奇,讓那些佃農有好日子過與到孫家莊看猴子有什麼關係?
fongyuen 發表於 2009-6-20 16:44
第一卷 小聖人出世 第二十四章 大功


  石堅說道:「奶奶,您不要著急,且等孫兒把話說完了。」

  這對祖孫正說著話,外面又傳來家丁的稟報,說知州大人帶著一干官員來給孫員外賀壽。

  孫員外和眾客人心知肝明,這些官員前來給孫員外賀壽是假,聽說石堅前來也隨著趕來是真。誰知道這少年會不會一時衝動,給孫員外作一首詞,那他們就錯過了一次大好的觀摩機會。

  相互寒暄後,陶知州看到眾人全望著石堅,他問清了原委,這些官員全都張大了嘴巴。上百億斤糧食,一個和州一年出產多少糧食。如果這個少年說的是真的,那麼宋朝再也不會出現饑荒之年。眾位大大,宋朝疆域不比現代中國,可那時由於環境沒有現在惡劣,耕地面積並不比現代中國少,但那時生產力低下,一畝地水稻產量僅為兩石,還不到現在的四分之一。王安石變法失敗固然與他急於功成有關,也有宋神宗時連連發生自然災害有關。

  石堅又叫孫家拿來紙墨,還要來顏料。他畫了兩幅畫,一副是占城水稻,一副是棉花。他用的是現代西方寫實畫法,講究光影搭配,這兩幅畫讓他畫得徐徐如生。

  綠萼在他身邊悄聲說:「少爺,難道你真是天上星宿下凡?」

  因為她陪同石堅身邊,還整理過石堅的文稿,可從沒有看到過他作畫。可現在這幅畫畫得多好,不是天上星宿下凡,他怎能懂得這麼多?又怎能聰明到如此地步?又怎能什麼事都無師自通?

  可陶知州全都望著這少年的嘴巴,比起這幅畫來,上百億斤的糧食比這重要了不知多少倍。

  石堅指著水稻的畫圖說道:「這是占城稻。」

  陶知州這時在旁邊說道:「這種水稻本官也聽說過,祥符四年,真宗陛下還命農官引進過這種水稻。」

  對於這段歷史石堅曾特地考證過,一些YY小說中描述雙季稻一出,馬上糧食產量大增,其實不是這回事,在宋朝雙季稻已經很普及,可因為生產力與技術的關係,產量比單季稻高不了多少,還有極耗地力。好在這時農民還極其愚昧,不怕辛苦,只要得到一點點收成就心滿意足了。石堅前世也出生在沿江地區,在他幼時農村還普遍種植這種雙季稻。後來隨著雜交稻技術成熟,雙季稻再次被淘汰。到了石堅長大後,在農村已經很少看到有人種雙季稻了。

  石堅拿起桌子上一串葡萄說:「葡萄生在西域,壯如碧玉珍珠,自漢張騫引進中原後,成紫色圓球。味亦不同。南人不適北方寒冷,北人不適南方濕熱,因此北人去南方任官壽短,南人去北方任官命亦不長。但他們後代若在異地長大,卻與本土人無異。自祖母有命,小子遍看農書,又想起本地農人操作,看到他們不會選種。因此小子有請各位大人在兩廣路兩浙路選優質的占城早稻和優質的晚熟寒糯稻與寒粳稻。小子或許有辦法讓每畝地產量添加一石。」

  說到這裡,他又歎了口氣,心想難道我讓大宋提前一千年出現化肥?後世造化肥簡單,可在這個朝代要牽扯到多少東西,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他說道:「這也許要十年或者二十年時間,每年選其健壯稻實作出下一年稻種,待到這種水稻適應大宋水土,才可普及天下。而且這種雙季比單季稻也耗地力。不過小子想也許幾十年後,或幾百年後有人會解決這個問題。」

  看到他說這一句話時一副憂國憂民的神情,在場所有官民全在心裡感歎,難怪他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難怪連聖上也如此看中他,天下有那個八歲頑童有這少年的抱負?

  石堅又指著棉花說道:「這種植物叫棉花。」

  陶知州又說道:「這個棉花本官也見過,不過它的名字叫白疊子。」(我國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廣西、雲南、新疆等地區已採用棉纖維作紡織原料。起初人們並未認識到它的經濟價值。古代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在其《蘇萊曼遊記》中記述,在今北京地區所見到的棉花,還是在花園裡被作為「花」來觀賞的。《梁書・高昌傳》記載:其地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名為白疊子。」)

  石堅說道:「不錯,它也能觀賞,但是它要是培養得當一畝地可收籽棉上千斤,皮棉四五百斤,也就是可以織出四五百斤布匹。同時剝下來棉籽可以搾油,可以用它來代替菜油點燈。」

  他說的可是後世的棉花產量。當他這一句話說完,客廳所有人都大嘩。要知道現在每斤棉(這是木棉)官收價是三十到五十文,四五百斤棉那是什麼概念。難怪剛才少年說布價會下降十成,家家戶戶都能買得起新衣服。他們都忘記了石堅後面說的棉籽可以搾油的價值。

  石堅擺了一下手,說:「據小子聽那海客描述,現在我大宋朝南方偏遠地區和西域已經有人種植,得植法都不得當。產量也不高,如達到小子所說,還需數十年光景選出優秀種子和摸索出適當的方法。」

  這句話又讓眾人冷了一大截,心想原來還不能種植哦。

  石堅又說道:「現在宋朝以及周邊國家有海島棉,又叫粗絨綿,是從江老爺去過的弼琶�所在的那片大陸(非洲)引進的,主要種植在西域。還有一種草棉和粗絨棉,是從天竺引進的。小子答應祖母改善那些在高地坡地種植糧食佃農的生活,故從農書裡尋找物種和種植方法。」

  這一句話又讓人肅然起敬,老太太心好現在人人皆知,可對這個孫兒也苛刻。但這個神童也爭氣,別人看的可是死書,人家看才是活書。

  有人問道:「石相公,那個天竺是不是你寫的《西遊孝記》裡的西天?」

  石堅一拱手道:「各位,唐僧歷史確有其事,他法名叫玄奘,歷經艱難,到天竺取回佛經。天竺也正是佛教發源地。不過這本書那是小子為了使老祖母開心寫得玩的,大家茶餘飯後看了一樂,不必要相信。」

  他又正色道:「所以小子分析後得出目前大宋最適宜種植的是粗絨棉。而且這種棉花還適合在旱地種植,以小子能力雖不能讓它每畝產出五百斤布棉,也可以讓它產出兩三百斤還是可以的。」

  石堅話音未落,客廳再次燥動。

  兩三百斤也行啊。如果布價不跌,那可是近十貫,況且還是劣質的旱地。這樣說來,那些旱地不是成了黃金?

  石堅又歎道:「當然水田排灌之後,種植產量更高。」

  一句話落,又引起議論。這些客人都快沒心思呆在這客廳了,他們進入客廳,都是地方上有錢的主,都在心裡準備打聽到哪裡買到這種棉花的種子。

  石堅彷彿猜出這種局面,他說道:「這種種子很好買,現在南方雷州就有。這種方法小子前幾天就想出了,但小子一直沒有說出。就是擔心象眾位伯叔一樣激動萬分,紛紛種植這種植物。衣食住行,食才為天。到時候天下全部盛行種植棉花,糧食產量就會下降。一旦發生災害,那麼大宋不堪想像。」

  剛才陶知州聽到石堅說出棉花的產量後,也想到在和州推廣這種植物種植,甚至讓他家佃農也種植這種植物。現在聽到石堅這句話才想到全部種植這種植物的後果,心裡讚歎少年的心思細密,憂國憂民。

  石堅這才轉向孫員外女婿,說道:「小子在家裡讀書,聽到江老爺是一個海客,才想到先父那個海客朋友說的話,靈機一動,今天我一來賀孫員外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孫員外連說擔當不起。

  「二也來求江老爺替小子,也替大宋億萬百姓辦一件事。」

  孫員外女婿聽了如同在雲霧裡飄,自己能替大宋億萬百姓辦事,這是何等的榮光。如果這是別人所說,他還一笑了之,可這句話出自這個天下最聰明的也是皇帝最喜歡的小孩子之口,他不相信也得相信。

  說到這裡,石堅又深鞠了一個躬。

  孫員外女婿激動得黑臉冒出紅光,扶起石堅說道:「石相公,有事儘管吩咐,小人我赴湯蹈火,再死不辭。」

  石堅臉色沉重地說:「這一趟行程雖不能用赴湯蹈火形容,也是九死一生。」
fongyuen 發表於 2009-6-20 16:45
第一卷 小聖人出世  第二十六章 巨利


  本來大宋人最重節氣,眾位大大可以看看文天祥的正氣歌,寫得多麼激昂!孫員外女婿常年在海上漂泊,生性剛烈。他想到自己反正有兒有女,錢掙得三代也用不完,自己還愁什麼!他說道:「小人雖死猶甘。」

  石堅說道:「小子聽那個海客所言,然後遍翻書籍,曾繪製地圖一幅。」

  說著他叫孫員外拿來一張大紙以及鵝毛筆。他畫了一張地圖,眾人看了更為驚奇。在這張地圖上他不但標出宋朝的疆域,還有周邊如遼國、高麗、占城(越南南部)、真臘(柬埔寨)、天竺、大食以及東非地形,還標了麻逸(菲律賓)、三佛齊(印尼)、日本等海國。他們才通過地圖看到占城等國和宋朝比起來是多麼小。最讓他們驚奇的是他們在大海中看到一個大島,比宋朝疆域還要大,對面兩個陸地,竟然有宋朝十幾倍大,他還沒有標出國家。這三塊陸地是什麼地方?

  只是眾人看到石堅第一次用這種鵝毛筆書寫,但字寫出來比石家那個伶俐可愛的小丫頭好看多了。讓人覺得和毛筆相比,又有一種硬挺秀麗的風格。自此,鵝毛筆漸漸在大宋盛行開來。這種筆寫出的字小,節約墨水和紙張,是那些窮家子弟的所愛,就是那些富貴人家為了寫字速度也愛上了這種筆。

  石堅指著地圖說:「江老爺可以帶著船隻從泉州出發,經澎湖、琉球(台灣)到麻逸,然後到達這裡。」

  他指著地圖上那個大島說:「估且叫它澳大利亞吧。哪裡現在也有居民,只是他們還處在愚昧無知的時候,人也不多,也就是那片土地還是無主之地。面積應當比宋朝還要大,上面的金銀銅鐵礦藏也比宋朝多了好幾倍。」

  他最後一句話是有意引導眾人。現在大宋奉行的是休生養息政策,這固然使得宋朝成為國家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也使宋朝成為中國最保守最屈辱的朝代,打不過遼國也就罷了,居然向一個小小的西夏進貢。他不相信這番話傳到朝堂之上沒有人不動心。這將變向地刺激宋朝的擴張。的確後世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重要的礦產國之一。金鐵礦藏量居於世界前幾位。

  他說道:「江老爺可以將船隊在哪裡駐紮幾天,到上面查看一下,看那個海客所說或者小子所記是否有所失誤。不過那裡人野蠻,你和他們言語不通,請帶好武器防身。然後再經過這裡,我估且叫它們新西蘭群島吧。然後到達大海對面,我在這裡也叫印第安大陸吧。那裡各位也看到了,土地是我們大宋的十幾倍,和澳大利亞一樣也生活著少量的土著人,同樣礦藏更多,同樣也是無主之地。」

  這句話說完,陶知州眼睛都冒起綠光,這若大的地盤是無主之地,那麼那麼....他都不敢想像了。

  石堅這才說:「小子叫江大人取的東西就在這裡。」

  說著他畫出了紅薯、花生、土豆、玉米。然後說道:「這叫紅薯,春育苗,秋收穫,適宜旱地種植,味甜,耐饑,一畝旱地可收穫一千多斤甚至幾千斤。這叫土豆,也可當作糧食,還可以做菜,生長期要短一點,產量略比紅薯低,也是旱地種植,但要時常澆灌,可極其耐寒。這叫玉米,產量又要低上一等,也是耐寒植物,也適宜旱地種植。這叫花生,又叫長生果,產量並不比水稻少多少,關健它營養,多吃了可以讓人多活一兩年不成問題的。」

  他說後面一句話是為了打動眾人,至於會不會讓人多活一兩年那是無從考證。以至後人看到這段記載驚訝他當時以那種年齡和條件怎能就知道花生有營養價值的。果然這句話讓眾人聽了悠然嚮往。

  陶知州心叫幸好今天聽到消息趕來,可就不知他說的是真還是假。

  石堅又說:「它不但可以當作主食,也可以當作美味可口的零食。」

  他說完又歎了一口氣道:「我所說的這幾種植物或者叫糧食,全都適宜在旱地生長,甚至丘陵地帶也有很高收入。只是此一行有四萬多里,中途有時候幾天都沒有島嶼可供停泊。特別是這茫茫大海,颶風經常刮起,浪頭達幾丈高,的確很危險。但是如果江老爺完成此行,不但對大宋立下莫大的功勞,而且收穫也會不菲。哪裡盛產香料,肉桂、丁香、豆蔻、胡椒到處都是,當地土著人拿它們來當柴火燒。也許,」他說到此處指著桌子上一隻碗說:「就可以換來幾十斤香料。」

  這讓眾人聽了再次流出口水,一斤香料在大宋市場上值多少錢,要買多只碗?他們都快算不出來。這簡直是巨利暴利,用一本萬利已經不能形容了。

  他們都在望著石堅的嘴巴,那裡吐出的可不是語言,而是一團團黃金。

  石堅又說道:「此行航行遙遠,船員容易生船死病(也就是缺乏維生素生的病),江老爺務必要多帶柑橘,每天讓船員食用幾個。小子還特地參考了歷代船隻的設計,設計了一種新帆船,江老爺可以參考一下。」

  說著他又畫了幾張草圖,這是他參考記憶裡近代西方先進的帆船畫出的。帆裝方面和宋朝船隻發生了一些典型變化。加上了尾桅的中橫帆及上橫帆,在前桅中帆和主桅中帆上有2或3排縮帆索,並在後桅中帆和前桅主橫帆以及主桅主橫帆上有一兩排縮帆索。中桅帆的頭部更像方形,也就是加寬了,而且帆之高度比主橫帆更大。艏斜帆桁從艏斜槓伸出,終止於新的最前三角帆的下前角索桁外緣。他帶畫了一組絞車圓筒,遇到壞天氣,舵柄被通向絞車圓筒的滑車組所控制,絞車可通過後甲板上的舵輪來旋轉。

  當然這些人中間只有孫員外女婿才能看懂這樣設計的妙用。他望著石堅發愣,倒不是他懷疑石堅,而是在想難道這個少年真是天上文奎星下凡,不然怎能懂得這麼多。

  石堅猜出他的心意說道:「小子愚笨執著,遇事喜歡追其根本。不過小子年幼,現在許多道理還沒有悟出,學問也很淺薄,等過幾年小子學問稍有長進時候,小子打算寫一本《格物學》,那時江老爺就會明白我是如何想出這帆設計的。」

  眾人也不懷疑,只是陶知州心中鬱悶,他在想我怎麼就從書中看不出這些道理?不但是他,事情傳到京城以後,也讓那些自命清高的大臣才子鬱悶不已。

  石堅又說道:「大海無邊,此行雖然事關重大,江老爺可不要著急。特別是夏季來臨,大海風浪更急,可找一片棲居之地,待到秋天出發。如果江老爺此行成功,將會功垂千載,名揚萬世。眾位知道我平常很少寫詩作詞,非是小子不想作也,乃是小子認為詩詞歌賦乃是小道,僅供人娛樂而。不過今天為壯江老爺此行,小子特賦一首新詞贈與江老爺。」

  孫家女婿聽了更是樂開了花。雖然他知道此行如若像這位小神童所說,危險艱巨,可那種香料的利潤足以讓他動心,何況還有這樣大的功勞在等著他,現在這位小神童還要為自己作詞。恐怕連知州大人也沒有這樣的福氣。他都不知道怎樣感謝才好。

  小弟這本書評挺熱鬧的,精華手上只剩下幾張,不知道給誰了。只有下星期全部補精(下星期起點一定會給小弟多多精華的)。到了現在,有些讀者出現了許多想法,第一我寫這本書嚴格參照歷史資料,比如雙季稻功能並沒有許多大神筆下那麼奇妙,這是史實。第二小弟我一直是認為詩詞是小道,只有改變宋朝保守的態度和對科技人員的重視(以前這些人都叫匠人,很低可憐的,比如黃道婆正規史書都不記載她。),當然本書會很YY,這樣大家才能看得更爽。第三主角長起來很快,就如大大們所說他後來進入京城是太子賓客,是三品大官了,可還沒有資格參與政事,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站在朝堂上和大人們討論國家大事,我想想也挺異怪的,因此石堅借海客的嘴說出。現在主要是為主角造勢,讓他一進京城引起轟動。雖然沒有花無缺和楚留香的武功(也不會出現武功,因為小弟我想按照史實發展故事情節,但這條書評讓我看了直樂),也有他倆那種風采。第四我引進的這些物種在正規歷史上很順利,並沒有造成自然災害。雙季稻以及占城稻在宋朝就出現,宋真宗的確是下命推廣。棉花是朱元璋強行推廣的,但那時並不是單株種植,是撒種籽種植方式,產量不高,後文將出現,紅薯等也是明朝時從歐洲引進。(至於水滸傳電視劇裡開始吃花生喝酒,我為之仰鼻)後來不到一百年就在中國普及。至於災害好像因為土豆發生災害,差點引起歐洲饑荒,但在中國並沒有出現,所以主角大膽引進。這些作物豐富了農民的種植,宋朝那麼富,還時常發生饑荒,清朝卻用多不沒有一倍的土地養活比宋朝多了近十倍的人口。
fongyuen 發表於 2009-6-20 16:47
第一卷 小聖人出世  第二十七章 圓球


  石堅拿起筆說道:「江老爺身為杭州人氏,小子聽說杭州乃是江南最繁華的地方之一,可惜小子沒有去過。但小子常聽到或在書上看到對哪裡的描述。小子今天就以杭州作詞一首。」

  說著他寫道:望海潮。江如亭,杭州府人氏也,今正值秋高鷹揚季節,之為大宋億萬百姓踏前無古人所至地域,誠壯舉也,小子特嘉之,為其賀賦之。

  東南形勝,三路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磯,戶盈羅綺競豪誇。

  重湖疊懈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姜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吹簫,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這些客人雖多是商賈或者是地主,但宋朝文風興盛,連街上賣柴的老夫也會吟哦兩首,況且這些人為了附庸風雅,也經常讀一些詩書。當他們看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時,再也忍不住,輕聲低吟。

  石堅則是心中得意,這是柳三變最為有名氣的幾首詞之一,抄襲他的作品比抄襲范仲淹的更保險。現在柳永二十歲不到,到了景佑元年(1034年)才中了進士,離寫這首詞時間還遠著呢。陶知州現在見怪不怪,反正這少年每一首詞出必震動天下。只是讓他急的是少年還連稱自己學問不深,他沒有學問,那整個大宋有幾人敢稱得上有學問的?有一次他寫了一首詞,感覺不錯,拿出來讓客人欣賞,這個客人讚道:「大人學問果然淵博,寫出如此妙詞。」誰知道他聽了這句話勃然變色,說:「以後誰也不准提本官學問淵博,誰提本官跟誰急。」

  有的人禁不住問孫員外女婿,杭州真有少年所說那麼美麗?

  江姓海客連連點頭,他在心裡想能得到這樣一首妙詞,縱死也無憾。

  這時候有一個人向石堅問道:「石相公,那個海客有沒有說過過了這外印第安大陸,又是什麼地方。怎麼小的在這地圖上又看到了大海?」

  石堅想到這個人好奇心比別人要重得多,他把地圖畫出後,只有這個人才發出這樣的問題。但他在心裡說道:問得好。

  他說:「那個海客接下的說法另人匪夷所思。他說這個大海與我們大宋東邊的大海不一樣,也沒有它寬大,穿過這片大陸,越過那片狹長的大海,又來到一片大陸,它叫歐洲,上面也有許多國家,但比我們大宋小得多,也很窮。再往東走就是大食。」

  這個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他不解地說:「大食不是在我們大宋西方邊嗎?」

  這時只有陶知州勃然變色,震驚地說:「你是說這是一個球?」

  石堅點頭道:「這不是我說的,是那個海客說的,所以小子說他說得匪夷所思。他說我們居住在一個圓球上。」

  石堅心想自古以來,都認為地方天圓,他現在的說法可以說是推翻了所有前賢的說法,這個說法傳出去將會造成多大的震動。反正這不是我說的,有人生氣也找不到我頭上。

  「那麼為什麼住在下面的人沒有掉下去?」這又是一個聰明人問的。

  石堅拿起一個蘋果扔向空中,然後接住說:「為什麼小子將蘋果扔向空中,它不向上飛而向地上落?小子推斷因為大地有引力,又將它扯回地面。也就是說那個海客說法是正確的話,我們不管居住在大地的什麼地方,所謂上下只是對著天空大地而言。」

  陶知州嘴裡還在喃喃道:「怎能是這樣的,怎能是這樣的。那為什麼小鳥會在天空飛翔?」

  看來他還沒有從震驚中醒來。

  石堅又用了通俗易懂的道理講解了鳥類飛翔的原因。然後他又向孫員外討要了一根蠟燭和一杯水。他用火舌點燃了蠟燭,眾人不知道他要幹什麼。石堅拿起紙對眾人說道:「你們看好了。」

  他說完將紙放在蠟燭上,片刻就燃盡。然後他將紙疊了一個紙盒,裡面盛了半盒水,用夾子夾住,放在蠟燭上燒,還說道:「我用這個紙盒子卻能將水燒開。」

  這怎麼可能,紙一碰到火不就點著了,這是連三歲小孩子也懂得的道理,怎能將水燒開?

  可一會兒紙盒底上讓油煙熏了一層墨跡,但紙盒子安然無恙。再過一會兒,水真的燒開了。

  這怎可能?眾人驚訝地望著那在紙盒裡翻滾地水。

  石堅將水潑出廳外,說道:「小子這不是在玩把戲(古俗稱雜技和魔術為玩把戲),這是因為想要將紙燃起,需要一定溫度,小子稱它為燃點。想要把水燒開也要一定溫度,小子將它叫沸點。在沒有達到紙的燃點之前,紙盒子將溫度傳給了盒子裡的水。因為水的沸點比紙盒子燃點低,所以水燒開了紙盒子也不會燒著。直到將水燒干為止。」

  石堅抬起頭望著眾人說道:「小子性格安靜,加上自幼先父的教導,喜歡看書寫字,小子偏又生就一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性格。遇到不懂地方就拚命翻書查找。可隨著小子讀的書越多,特別是到新居以後,也有錢買書讀,就發現小子有太多的問題和道理都不懂了。因為小子寫了兩首詞,眾位都誇獎我。」

  說到這裡,他歎了一口氣:「唉,其實小子心裡都不敢提學問兩個字眼。」

  在場所有人都差點跌倒。這少年說的可是什麼話喲,一個少年竟憑海客的幾句碎語就想到這麼多東西,而且還繪製了地圖(各位大大,古代繪製地圖是何等艱難,就不要我再解釋了)。陶知州坐在椅子上直翻白眼,無語!反正和這少年呆在一起,心臟功能要好,否則會隨時得心臟病。

  石堅則在心裡想:大宋文人最重氣節,可有時候也過於自命清高,簡直到了固執虛偽的地步。特別是宋神宗時,激進派和保守派的爭執,各自各執已見,攻擊對方,同樣他們從內心深處都為大宋好,但因他們的爭執導致朝令朝下暮改,政策得不到連貫執行,這也是最後北宋迅速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你們不是自命清高嗎,看誰更自命清高,看還噎不噎死你們。

  
fongyuen 發表於 2009-6-20 16:48
第一卷 小聖人出世  第二十八章 三旨


  石堅這才又拿起筆,在澳大利亞上面注了主要沙漠和森林平原,對孫員外女婿說:「你們在這裡駐紮要注意的是這裡有很多蛇,它們的毒性比中原毒蛇要毒上數倍。」

  這可是真正要注意的事,澳大利亞可以說擁有世界最多的毒蛇和最毒的毒蛇。一個不小心,以現在的醫療水平,是沒有辦法救活的。即便是在現代,澳大利亞每年還有許多人被蛇咬死。

  然後他又在美洲大陸上標了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落基山脈動、亞馬遜大森林。特別叮囑他們不要進入亞馬遜森林,進去後很容易迷失方向,況且裡面還有食人花、食人魚、大鱷魚。當石堅講到會吃人的花和能用一分鐘時間吃下一條水牛的食人魚,以及幾百斤重的大鱷魚,這些就像在聽一個精彩的故事。但只有江姓海客一一記在心裡。

  石堅又說道:「小子盼望江老爺早日回來,但小子更盼江老爺平安回來。這一次前去風險頗大,無論如何,請江老爺以自己生命為重。自古道:人命關天,天大地大,沒有人命大。」

  這一句話讓孫員外女婿聽得暖洋洋的。

  石堅轉向眾人說道:「君寄我於翠玉,我還君之明珠,江君不歸,棉花種植方法我也絕不會向各位洩露。」然後向孫家女婿再次鄭重行了一禮。

  陶知州心想這個江姓海客能得到這個少年如此三禮和一詞,真正是雖死猶榮。

  石堅又說道:「小子據那個海客所講,曾在腦海裡匯制了一幅這個世界的地圖。」

  說著他提起鵝毛筆在那張地圖的兩端補上非洲西岸和歐洲的位置。

  他指著地圖說:「歐洲那些小國家極其羨慕我們大宋的絲綢、茶葉、瓷器,他們甚至願意用等重的黃金來換。」

  這句話出再次引起轟動,什麼危險,滾他*的,一船瓷器值多少錢?即使是百船瓷器回來一船也發達了。

  石堅看到他們眼裡狂熱的表情,想起了馬克思一段著名的話,有了雙倍的利潤,那些資本家就會不惜一切,鋌而走險。而這正是他需要的。他又在地圖上畫了一道航線,從泉州出發,奔台灣、菲律賓、澳大利亞、南美洲西岸到南美洲南端、阿根廷、巴西、法國再到非洲西岸、好望角再到索馬裡。畫到這裡,剩下的路線宋朝海客基本上都知道了。當然石堅不可能叫他們開挖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雖然這和大運河的工程相比,簡直是小菜一碟,可遠在異國人鄉,那有這麼多少人力物力?

  他畫完後才說:「事實勝於雄辨,如果這條航線能走完由證明那個海客講話是對的,如果走不完,則證明那個海客說的是錯的。」

  說到這裡,他用剪刀將地圖多餘部分剪去,可不正是一個圓球形?

  然後石堅才向孫員外女婿說聲珍重,和眾人打了招呼,扶著輪椅,三人走出孫家,竟連一頓飯也不吃。可見這少年孤傲到何等地步。

  可是孫員外一點也不生氣,今天這個神童在這一番談話,在這些巨賈眼中也能看出它的價值,很可能真的會改變大宋的歷史。這次壽宴也會留傳史冊。

  眾人還在目送著這個少年走出門外,他們看到這個少年一頭烏黑的頭髮披散在雪白的袍裳上,他雖是少年,可步伐沉穩,氣度軒昂。他們似乎隱隱地在這少年背後看到一層神秘的光芒。

  好久他們才聽到陶知州歎道:「昔日有人說曹植佔了天下八斗才氣,這個說法誇大了。只有這個少年才真正佔了天下八分才氣,八分鐘靈秀氣,八分聰明智慧。」

  他感概歸感概,頭腦還是清醒的,當孫家女婿小心地將地圖收好,他急忙道:「且慢。」

  把孫家女婿嚇了一跳。

  他不好意思地解釋道:「江相公,這副地圖事關重大,我要臨摹一幅,傳到京城。」

  孫家女婿立即明白,如果此行得到證實,這副地圖就有著無比的價值。

  這時眾人也反應過來,紛紛拿來紙笑照著這幅地圖描繪。結果讓孫家的宴席晚了一個多時辰才開。

  這件事可是非同小可,陶知州不敢怠慢,他從孫家回去後,立即連夜寫好了奏折,用快馬送到了京城。

  這時候京城還沒有從石堅帶來的震盪消失。原來那位朱公公也才回到皇宮不久,這還是他知道皇帝想得到石堅的消息,才加快了速度,否則要是那位小楊公公此時還在路上。現在朝野還在談論石堅說的那個大道。特別是那個精忠報國更是傳遍了千家萬戶。宋真宗更是衝著寇准洋洋自得,心說:「你這個寇倔子,這回可沒有話說了。」

  誰知風波還沒有平息,和州又傳來更大的消息,這回比石堅所寫的詞更讓所有人震撼。什麼,我們居住在一個球上?在大海那邊還有比大宋大十幾倍的土地都沒有人管理?哪裡的香料比稻草還不值錢?那邊還有糧食一年讓大宋增加上百億斤甚至上千億斤糧食,這得用多大的糧倉來裝?還有那個歐洲寧肯用等重的黃金來換等重的瓷器?甚至讓開封府的人都忘記了石堅寫的那首望海潮。

  當太監在大殿上宣讀陶知州的奏折時,那些個官員並不比孫家宴會的客人好到那兒去,一個個張大嘴巴,就像聽《西遊孝記》一樣。

  但還是有老儒彈劾石堅膽大妄為,妖言惹眾。

  宋真宗向王欽若問道:「王愛卿,你意下何見?」

  王欽若說道:「臣只知道這個神童知道棉花種植方法,卻不賣功,急於求成。」說道這裡他還瞟了寇准一眼。寇准寫信責備石堅以及石堅回信勸寇准還向皇上保舉寇准的事也傳了開去。石堅信中就有勸寇准不要急於求成的話語。

  他說:「因為他怕我大宋為了利益全部種植這種棉花,而放棄了糧食種植。這種心思正是他自己所說的上能輔君安邦強國,下能治民安寧富裕的大道。可憐他才八歲。這個少年孤傲獨立,竟然為了大宋百姓向一個商人行了三個大禮。至於天方地圓還是天圓地方,他只說過一句話,事實勝於雄辨。」

  他意思這也是石堅聽那個海客說的,石堅也沒有認同這件事,他也說過要證明才知道那個海客是對還是錯,與石堅沒有任何關係。

  這時刑部侍郎陳彭年也乘機說:「陛下,臣不知是天方還是天圓,只知道那個小神童所說要是真正成立,大宋將再無飢餓,再無寒單,這才是大事。」

  這是歷史上最奇怪的一幕,被後世稱為大宋第一臣的石堅起初全靠這些當朝有名的奸臣包庇袒護。

  宋真宗聽了後對那些老臣說道:「眾位愛卿,王卿和陳卿說得極為有理。即使他有所疏漏之處,別忘了,他才幾歲。你們八歲時在幹嘛?」

  一句話將這些老儒臊得臉紅,他們八歲在幹嘛?大多還在爬樹掏鳥蛋呢。

  於是這場風波悄然平息。可宋真宗又下了第三道聖旨到了石堅家中。

  
fongyuen 發表於 2009-6-20 16:49
第一卷 小聖人出世  第二十九章 撓癢


  石堅在回去的路上,老嫗忍不住問他:「我的乖孫兒,你說的那些可是真的?」

  她在心裡擔心著呢。石堅今天在孫家說的那番話可是駭人聽聞,讓大宋每年增產上百斤甚至上千億斤的糧食,而且這個大地是圓的?

  石堅說道:「奶奶,你就放心吧,沒有把握我會讓那個江老爺冒這個險?」

  老嫗還不放心地問道:「你父親什麼時候有了這個神奇的海客朋友?我怎麼沒有聽說過?」

  「奶奶,他是一個商人,父親怎能看起他,父親大人當然不會向您提起。不過父親大人可沒有我腦子聰明,他聽了那個海客的話一笑了之,我可是分析出這麼東西哦。」

  老嫗伸手在他頭上打了一下:「你膽子不小,竟敢說你父親沒有你聰明!」

  老嫗說到此處她又是驕傲,又是鬱悶,驕傲的是她後代一代比一代強,兒子在千萬舉人有脫穎而出,中了進士不說,這個小孫兒自從病好以後,越來越神奇。鬱悶是她自己一個老人,卻沒有自己八歲的孫兒腦子好使,難道他真是天上星宿下凡?

  回到家中後,紅鳶聽了石堅在孫府所說的種種事情,她掛起了小臉,怎麼她就抽到這根短簽,讓自己留在家中,沒有看到這樣好玩的事?

  石堅看到這種情況,想到這幾個月來她在自己家中幹了多少活,可以說勞苦功高。於是對她說道:「小紅鳶,你不要噘嘴了,我幫你作一首詞。」

  紅鳶聽到他喊自己小紅鳶更加不高興,可聽到他後面話時,開心地跳起來。那可是少爺寫的詞,連知州大人也不想得到丫。

  石堅在紙上寫道: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紅鳶本來就讀了一些書,現在石家久經石堅的薰陶,加上謄抄石堅說的《西遊孝記》,對文學的欣賞水平也提高了。當她看到衣帶漸寬人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時,都癡了,說道:「好可憐喲。」

  這時綠萼也看得眼熱,往石堅身邊湊和,眼巴巴深情地望著他。

  石堅只好說道:「你也別要用這種眼神看我,我也為你寫一首吧。」

  他又抄襲了一首秦游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綠萼看到了最後,人都傻了,她低聲道:「少爺,以後奴婢一定要在你前面死去。」

  石堅愕然,他問:「這是為何?」

  「不然奴婢一想到少爺,奴婢會傷心,會難受,那比墜到十八層地獄還要難受。」

  石堅再次愕然,然後大笑。可他還是低估了宋人對詞作的狂熱。當這兩首詞傳出後,無數大宋少女開始對他發花癡。當她們父母要她們出嫁時,她們不肯,說寧願在石家做一個奴婢,也不願嫁人,若不考慮到他的聲望和皇帝對他的器重,一般人不敢打擾,估計他的門檻兒都會被上門提親的人踏破。

  自從去了孫家以後,石堅還是閉門讀書寫字。可是他家門口又多了許多人轉悠,這些都是聽到石堅在孫家說的話而來的,他們想打聽那個什麼棉花。可他們發財心切,也不敢打擾石堅。久而久之,有人看出了商機,在石家不遠處搭起了茶棚賣茶和賣些小吃。石堅有時候看向門外,苦笑,這回真的門庭若市了。

  到了九月下旬,第三道聖旨也來了。宋真宗在聖旨裡說特賜石堅進士進身,這回可是諸太中大夫,龍圖閣侍制。

  一個八歲的小孩子做到從四品大官,成了朝中的士大夫,在外面圍觀的人聽傻了,可一想想也對,如果孫家女婿這次能夠成功,大宋將每年多收穫幾百斤糧食,這個官職倒也配他做得。

  但是石堅這次依然拒絕了,他說道:「官太大,人太小,學不深,資不足。而且小子還要等到江如亭老爺從印第安大陸返回。這比小子做官更重要。」

  那個太臨知道這個少年性格高遠,對名利看得也極淡,勸說不了。不過這回宋真宗有了準備,這個太監還帶來了一個畫師,說聖上想看看石堅的模樣。

  外面圍觀的人和陶知州心想,皇帝居然對石堅寵愛如此。

  畫完了像,那個太監還戀著不走。石堅啞笑失笑,問:「是不是想要小子再為聖上作一首詞?」

  那個太監說道:「石相公,洒家倒不煩尊駕費神,洒家路過和州時聽到有人在傳唱石相公那兩首新詞,洒家覺得挺好,石相公就把那兩首詞寫出就可以了。」

  石堅轉念一想就明白過來,以前他獻給真宗的全是金石之音,如果是太宗或者太祖,一生戎馬生涯,聽了會不厭倦。可真宗生在太平盛世,本人又厭倦戰事,乍一看一兩首會覺得稀奇,可看得多了就不喜歡。反而石堅抄襲柳永和秦觀,特別是秦觀那首《鵲橋仙》雋永中還帶著一點富貴氣,更適合真宗的口味。

  石堅一拱手道:「公公有命,小子豈敢不從。」

  這使得這位公公對石堅大生好感,你看人家,有寇大人的氣節,但對人隨和客氣,不像寇大人那個鼻子都生上天。這次石堅用了董其昌的書法。

  董其昌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佈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書為宗法,備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康熙曾為他的墨跡題過一長段跋語加以讚美:「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於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於《蘭亭》、《聖教》,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顏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於晉人。趙孟頫尤規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每謂天姿功力俱優,良不易也。」

  雖然歷史上董其昌為人很差,可他書法被現代譽為明朝第一,超過文征明,或者將他和元朝的趙孟頫稱為趙董。石堅這段時間就是用他的書法謄抄《資治通鑒》的。現在這種字體出現在石堅手上雖不能和董其昌本人相比,但也叫這位公公和陶知州看了愛不釋手。

  只是宋真宗看到這字以及兩情若是長久時,以豈在,朝朝暮暮時,他對劉蛾說道:「這孩子不來見朕,偏用這些好東西勾朕的魂,不是在朕心裡撓癢癢嗎?」

  劉蛾聽了大笑。她說道:「只是那個綠萼小丫頭有福氣了。」

  那位公公見了皇帝喜歡,皇后開心,他又說道:「可不是。那個小神童才華好,相貌也生得像從畫中走來一樣。」

  說著他將那幅畫掏了出來。

  
fongyuen 發表於 2009-6-20 16:50
第一卷 小聖人出世 第三十章 等待


  聽到能看到小神童的畫像,一干宮女都顧不上皇帝和皇后娘娘的身份,擁了過來。

  石堅本人人材生得又好,這幾月來養得又好,漸漸壯實起來。這幅畫像又經過畫師的加工,畫像上石堅濃眉大眼,鼻直口方,特別臉上還掛著一點淡淡的笑意。他舉止從容地坐在哪裡,後面是擺滿書籍的書架,越發顯得他儒雅俊秀淡泊。

  劉蛾看得快要撲上去,說道:「好俊俏的兒郎。」

  可不是嗎,那些宮女們都看傻了。

  畢竟石堅還是一個八歲的小孩子,真宗也不吃醋生氣,他站在一旁看著宮女全在發花癡直樂,他說道:「這幅畫像千萬不能讓王卿看到,否則他又要鬧朕了。」

  原來上次石堅再次轟動朝庭時,過了好半天大家才想起石堅寫的《望海潮》。

  當讀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時,宋真宗一臉嚮往,說:「眾位愛卿,江南真有那麼好嗎?」

  這可把寇准、王旦他們嚇了一大跳,寇准說道:「臣不知江南有沒有那麼好,但臣知道隋煬帝三下江南,把個江山都丟了。」

  皇帝出行,可不像一般人出門,所到之處要建造閣館供皇帝棲居,還要在道路上鋪滿黃沙,每次都要花費很多財力物力。寇准的意思是隋煬帝因為愛好江南美麗風光,三次出行,將國家弄得民不聊生,最後連國家也亡了。

  宋真宗只好鬱悶地停下這個念頭。

  寇准比他還鬱悶呢。他心想你這個小孩子,為了大宋百姓寫詞給那個海客便罷了,可非要將江南寫得那麼好作啥呢?這不是叫老子得罪皇帝嗎?

  後來左議諫大夫王曾和參知政事張知白在一次議論詩詞中,說道:「單論作詞的功力,和州小石相公可以稱得上當今第一。」

  王曾山東益都人,於鹹平中解試、省試、殿試連中第一,於鹹平五年(1002年)中狀元,是中國歷史上罕有的連中三元的狀元。現在從他嘴裡得出這句話,又引起了轟動。

  王欽若聽了後,心裡又開始打起了小算盤,他在一次和宋真宗談話中旁敲側擊,那意思是我也對您忠心耿耿了吧,為了您辦那麼多事,你就幫我一次忙吧,讓我的小孫女嫁給那個小神童。

  宋真宗也好玩,他居然裝呆聽不出王欽若的話音。將寇准在一旁逗得直樂。

  宋真宗看到劉皇后喜歡,將這幅畫像送給了劉蛾。這一下,別的妃娥不幹了,也要吵著要。沒有辦法,宋真宗又叫畫師重新仿照這幅畫像臨摹。這個畫師留了一個心眼,多臨摹了幾張帶出了皇宮。

  迅速石堅的畫像在開封府漫延,幾乎每一個小姐人手一張,這讓那些開封府風流倜儻的少年郎也氣苦,他們叫道:「難道我們還比不上一個八歲的小孩子?」

  這時王欽若又進了一諫,說石小神童想要等到杭州商人江芨江如亭回來,將那種糧食種植下去才肯進朝,不如封那個江及一個小官,再派一些士兵和船隻,讓他早日到達那個什麼什麼的印第安州。

  宋真宗看了一下寇准,因為任一個商人做官,這可有違祖制,可看到寇准在哪裡閉目養神。他就下聖旨讓孫員外的女婿江芨為宣教使兼昭武副尉,這可都是正六品的官職。

  這次宣旨的還是那個小楊公公,他吸取了上次教訓,一路速度很快。加上江芨聽了石堅的話,把所有船隻都改裝成石堅畫的草圖上那種帆。耽擱了一些時間,讓他趕上。後來果然這種帆船比現在的帆船速度快,也更好駕駛,還能抵抗更強的風暴。四年後,他完成人類有史上第一大壯舉,帶去的所有船隻竟然回來一大半,他逢人就連說,幸虧江小聖人指點,改裝了船隻,否則那能平安回來?

  雖然石堅一再說得艱難,可從老丈人出來,江芨就沒有消停過。一船瓷器換一船黃金,一隻瓷碗換幾斤香料,這是什麼概念!無數的和州商賈地主要求加入,派人派錢。江芨也樂意見到這種局面,石堅曾說過那個大陸上也有人居住,而且很野蠻,人多力量大,反正哪裡地方大,錢一個人也賺不完。誰知道他到了杭州引起更大的轟動。如果是別人還好一點,誰教石堅親自給他作詞,這件事也傳了開去。杭州比起和州在大不知多倍,有錢的人家更多。這樣一路有人加入,到了泉州已經成了五千多人的隊伍。這將泉州知府嚇得都把城門關了起來,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弄了半天才將他們放進城去。

  江芨手上只有七條船,可隨著這巨大的隊伍,現在連泉州也有海客要求加入,都發展成了一百多條船,近萬人的巨大船隊。加上宋真宗調來的一千名士兵和武器,這一路上他們是為人類歷史做出了貢獻,可也充滿了血腥。後代史學家這樣品價江芨:「江芨,杭州人氏,本是一名普通海客,可因為碰到聖人石堅,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可是他的兩次全球航行,是兩次血淋淋的航行,他的雙手沾滿了無數印第安土著人的鮮血和非洲黑人的鮮血。」

  當江芨聽到皇帝封了他為六品官叫員,他可沒有石堅那樣沉著,他都樂得說不出話了。

  小楊公公搖頭歎道:「人人都說小石相公氣節高,洒家還將信將疑。這個江副尉比起石相公差遠了。人家可才八歲。」

  他不知道石堅是八歲的身體,三十歲的靈魂,而且石堅由於擁有現代意識,對於尊貴看得比普通人,至少比宋人還要開些。

  不但是他,那些海客看著江芨的眼光也是狂熱,羨慕不已。他們是有錢,可再有錢,在這個年代也沒有人看起他們。現在江芨是朝庭命官,那身份就不一樣了。他們心想,這江芨命咋這麼好呢?偏偏去拜個壽也能遇到小神童,讓他名揚天下,還做了官。

  宣完聖旨後,這小楊公公不像後來到石家宣旨的兩個公公,他又開始打主意了,在他敲敲打打之下,江芨只好忍痛割愛將那幅當作命根子,石堅寫的《望海潮》獻給了宋真宗。

  小楊公公這才心滿意足地離開,他還在心裡念叨:算你識相,連汪知州也乖乖將《岳陽樓記》獻給皇上,你一個小海客還敢留著這寶貝!他就沒有想到汪銓因為獻了《岳陽樓記》,現在都調到江陵擔任江陵府知府。

  又過了半個月時間,江芨將所有船隻改造完畢,在泉州所有大小官員祝福和歡送下向大海深處出發。

  現在隨著他離開的消息傳出,皇帝在等待,宋朝文武百官在等待,商人在等待,百姓在等待。

  他們這次若能成功回來,除了驗證小神童的神奇,更會帶來小神童所說那種糧食種子。南方還好點,北方有多少旱地,那時大宋就不會為糧食發愁。小神童在將這種糧食推廣後,也沒有辦法拒絕真宗的召喚,進入朝庭,別說,現在真宗最想念的人就是石堅。商人則在期盼著他們能夠平安回來,那麼不但石堅會放開棉花的種植方法,他們有了領路人,也會踏上尋寶之旅。那可不是尋寶之旅嗎?一隻破碗兒都能換來大筆黃金。

  只有那些老儒們抱著若得若失的心態。如果此行成功,將打破他們學到千百年來留下的觀念。

  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和州那個神奇的小孩子成了所有大宋希望的所在。

  最叫人奇怪的是朝中忠奸兩黨對石堅都持有認同的態度,現在連寇准也不說石堅的不對了。對於這點真宗很滿意,他心想:這就對了,這樣的少年,你們再說他不好,朕就罰你們也寫出一首《水調歌頭》來。

  時光如梭,轉眼到了元宵節,開封府是一片繁華景象。特別是石堅《青玉案》傳出後,家家都買來燈籠掛在門口,將開封變得繁星點點。

  可這時,那個神奇的少年又在和州幹了一件大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 22

    主題

  • 5631

    回文

  • 2

    粉絲

200 字節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