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三國 作者:蒲夢尋 (連載中)

walter727 2010-9-1 14:36:1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2 20983
walter727 發表於 2010-9-9 15:13
【15】獻帝年幼有雄心 二荀念迥各行事
就在劉曄即將看到戰神呂布傲視群雄,獨戰縱橫風采時候,於洛陽皇宮內,卻靜靜地發生著一件與他有關的大事……

“太傅袁隗謀反被斬,丞相請皇上下詔加幽州牧劉虞為太傅,並多加厚賜!”

大殿內一個小黃門手持董卓書信稟道。

“朕知曉了,著守宮令荀彧帶詔書筆墨到禦書房來。”

九歲的獻帝劉協看過董卓名“請”實“命”的手書,無奈地搖頭歎息一聲並吩咐道。

一刻左右,便見得一個二十五六許的年輕人手上持著文房四寶前來,恭敬地放於禦案上,複又斂袍侍立於下首。

“中書郎,汝且按太師意思起草詔文,朕自批復。”

劉協命身邊內侍依規矩將董卓手書再並著筆墨文書送于下首中書郎案上,由其起草詔書。只可惜現今玉璽失落,董卓命人重刻一件卻是多有不符之處,這詔命效力更是打了個折扣。

一番簽定,命中常侍送出詔書後,劉協著身邊數人出外,只留下荀彧,與另一人在內。

“守宮令,劉侍中,朕知你二人底細,一位少有才名,被稱佐世之才,一為董卓這賊子都要著緊籠絡的劉幽州之子,現今董賊出洛陽親自領兵,對朕監控稍弱,這才敢與你二人細說一番。”

劉協也不作態,直接示意兩人到近前來,便壓低聲音直說道。

原來那位侍中卻正是劉虞之子劉和!

“陛下有何吩咐需得微臣辦理,盡可吩咐,臣萬死不辭!”

荀彧眼中閃過一絲堅毅神色,恭敬地問道,他沒想到這位年僅九歲的小皇帝果真如傳聞中那般心思玲瓏,聰明好學有天子威儀,如此一來,未必不能興扶漢室!

“父親常教臣以忠心國家為上,和與荀宮令一般,謹尊皇上詔令!”

年僅十六歲的劉和卻是沾了董卓大加籠絡劉虞的光,從議郎直提升為侍中之職。他雖然並不算智高絕頂,開明聰慧之人,卻是牢記劉虞從小教誨,忠於漢室一念根深蒂固,對於行事殘暴的董卓自無半分歡喜。

“朕有卿等忠心之人,何愁不能興扶大漢重振天子威儀,令天下太平使朕之子民得利?”

劉協眼中感動之色愈濃,扶起二人後再急速吩咐道:“董賊耳目眾多,朕便長話短說,卿等以為現今情況,誰有興扶我漢室之能,平定天下之才?”

荀彧拱拱手先答道:“臣早聞有名士曹操,二十舉孝廉後,治政兵事皆是得心應手,更難得不畏權貴,近期曾謀刺董卓,現今更是首發檄文發起這次聯軍討董!其必可為治世能臣也!”

“哦?朕倒似亦曾聽聞其名!”

劉協眼中亮光一閃,點點頭答道,可腦海中卻忽然想起了他父親靈帝先前所說話語:“若協兒有你叔輩劉曄一半本事,朕亦可安心矣!”

他趕忙急問劉和道:“劉卿,現今朕省起一人,你知曉先皇所封都亭侯劉曄否?”

幾月間多逢大變,且當時靈帝亦未細說劉曄如何情況,故而劉協根本不知劉曄根底,劉和亦才是到他身邊不足十日,因知道是父親靈帝多次贊其忠心的劉虞之子,這才引為心腹,只是身邊多有耳目故未曾深談。

今日好容易通過送出幾件貴重首飾打點,讓那些眼線能錯開半個時辰時間,已是極為難得。

“回陛下,都亭侯正是臣之姐夫,臣今歲四月間來朝,接到家父消息,都亭侯卻與臣二姐于七月成婚。初次得逢姐夫是……”

劉和見獻帝問起,趕忙長話短說,將第一次劉曄智破黃巾救下劉虞,再到後來半年升郡守,兩年使一郡清平而後來更是輕鬆出策使聲勢浩大的二張叛亂迅速破滅,其後更有遠見滅殘敵,如今卻僅是二十一歲等等道出。

這一番話聽得劉協與荀彧皆是眼中亮光閃動。

“好!劉卿你我名為君臣,實則輩份卻是兄弟,以後自需得兄長多加幫助才是!”

說罷劉協竟然斂袍一禮拜向劉和,直將他嚇得趕忙跪下稱罪還禮,這一幕更是看得荀彧眼中異彩連連。

“兄長不受,朕只得在心裏感激了!如今劉卿身份特殊,離去不易,不如依舊留在朕身邊以後見機行事;荀卿,如今你卻不受賊子注意,莫如現在便棄官離去,擇一良機便直接投曹操,或是投劉幽州與朕叔父都亭侯一道加強實力,擇良機便助朕逃出生天,如此朕必牢記卿之恩德!”

劉協雙目有些發紅,顯然是想起這數月間朝不保夕提心掉膽,被董卓欺辱的日子來,如今他是孤注一擲,全寄託於這位偶然聽靈帝大笑稱讚的“王佐之才”荀彧來。

“皇上折煞微臣矣,但有吩咐,臣自當萬死不辭!”

荀彧亦是激動地趕緊還禮道。

這番計定,見很快便要到半個時辰,荀彧只得拭去眼中溢出的淚水,收拾好筆墨低頭離去。

……

這日夜間。

“公達,你當真不隨吾回去?”

荀彧看著眼前比他大七歲的侄子荀攸皺眉問道。

“彧叔,攸卻想有一番計較,謀劃得益,未必不能除去賊子!”

三十二歲的黃門侍郎荀攸認真的看著荀彧道。

“公達,你年齡已是不小,為何還是這般固執己見?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這些人豈能撼動根基牢固的董賊?想董賊暴虐行事,本身武力亦屬高強,卻最是怕死,出入皆有虎將呂布跟隨,護衛親兵從來不少,除非是呂布突然要取其性命,否則行刺僅是說笑而已!莫不如隨我歸家,現今大亂已起,穎川四戰之地,吾等家族必受牽累啊!”

荀彧見荀攸依舊如以前那般固執己見,在此非常時期由不得他不急。

“叔父,侄兒卻是有勞您將吾等家族盡數遷往一所安居,凡事不盡力,怎知不可為?攸便要全力試行,未必不會得大漢先皇庇護,順利功成!若是失敗,有死而已!只要叔父能將吾等家族處置得當,攸雖死無憾!”

荀攸深施一禮後,目光直透著堅定神色道。

“唉!公達如此作想,吾亦無可奈何,祝你能順利功成吧!希望吾叔侄能有重逢之日……時候不早,吾卻需趁此良機出走,行小路繞道虎牢回穎川了,遲恐生變!”

荀彧無奈搖頭長歎後說出這番話來。

送走荀彧後,荀攸眼中光芒不再那般堅定,反而有些茫然,他自言自語道:“叔父,我也知曉你所言有理,然而從有你之後,我荀家所有長輩都對你讚譽有加,無人多注意我才學如何,便是你依命娶了中常侍之女都因你才名無人指詆。我想證明,我荀攸並不比你差!此次關東所謂聯軍你我觀之皆料其是心口不一,兵力亦不占優,難以大破董賊。凡事雖由天定,然吾盡力為之,未必不能勝天!”

想到後來卻是眼中熾熱光芒複又激烈起來……
walter727 發表於 2010-9-9 15:13
【16】人中呂布無雙將 往來馳騁戰諸侯
諸侯聯營之內,斥侯探得董卓來關,呂布下寨情形,便飛騎回報入袁紹大寨中來。

袁紹此時方驚醒,速聚眾商議對策。怎奈眾人宴席上詞句妙語連珠,偏生逢得現今情況個個都是默然不語,觀望左右。

曹操心下暗歎,見身邊劉曄亦是淡然冷對,而袁紹這位盟主又將目光掃到他這位參謀身上,便出言道:“董卓屯兵虎牢,國賊便在此處,吾等自需全力攻關,以求功成!”

袁紹默然,躊躇不定,正逢此時,又有探馬來報,虎牢關上懸起百多人頭,掛起條幅上書“袁隗全家在此,叛黨皆如此下場!”

“痛煞我也!”

袁紹大呼一聲緊按胸口落下座位,左右急救,半晌才緩過氣來。

袁術見左右皆望向他,如同剛震驚地反應過來般,趕忙以袖掩面,作悲泣狀。

“董卓匹夫!不將你千刀萬剮,難消吾心頭之恨!眾位聽令……”

袁紹雙目泛紅,臉孔猙獰地大聲喝令道。

“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楊、陶謙、張超你等八路大軍為前鋒,先往虎牢關迎敵。曹操與劉曄兵少,便於中軍往來救應。其餘韓馥,孔由,劉岱,張邈隨吾一道五路共十萬大軍後發前去!”

諸侯皆知現今已到了需得拼過一場的地步,故而也只得一起領命,只在心裏尋思著怎麼才能避免讓自己手下兵馬折損少些了。

第二日,也就是西元189年2月2日,這是一個值得後人牢記的極有特殊意義的一日,剛剛清早,諸侯便依令次第出發。

河內太守王匡,引兵一萬五千先到關下兩裏處,呂布聞得探報,只帶鐵騎三千,飛奔來迎。

王匡著軍馬列成陣勢,勒馬帥旗下細看,見對方陣中帥旗揮動間,一將出陣,想來定是名聲大噪的“飛將”呂布!距離稍遠看不真切形貌,只見其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斜掛身側,手持一杆丈許方天畫戟,坐下渾身火紅地嘶風赤兔馬。直看得王匡大歎“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名不虛傳。

王匡回頭問左右:“誰敢迎戰呂布?”

“末將願往!”

後面一將,縱馬挺槍上將一步道。

王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悅也,大喜道:“有方將軍出馬,料定無憂!”

卻見得方悅提馬步入中場,兩馬相交廝殺,只在第四合,聞得呂布一聲大喝道:“著!”

手中畫戟猛刺,將被這聲音震得手上稍緩的方悅刺中落馬,複挺戟引兵直沖過來。呂布匹馬先入陣東西衝殺,如入無人之境。匡軍哪見得如此煞神?抵擋不住大敗後四散奔走。

幸得喬瑁、袁遺兩軍近三萬人齊至,見勢急忙引兵救王匡,呂布見匡軍兵卒見有救故而亂勢漸止,方又衝殺退回。三路諸侯各折了不少人馬,被呂布威勢所驚,思及僅三千軍士便如此兇猛,其營寨中卻有三萬之數,如果傾力來攻,其必難擋其鋒,遂退三十裏下寨。

不過半柱香時刻,先鋒五路軍馬齊至,一起商議。王匡三人歎稱“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再過片刻,劉曄與曹操兩軍合為一處,亦是來到入營,見八位諸侯皆是拿眼直瞄他身後張飛,稍一問起才被王匡期期艾艾再提起手下第一戰將不過五合便被呂布刺死事來,顯然此時又想到了張飛這位“溫酒斬華雄”這般猛將的英雄來。

劉曄卻僅是與張飛相視輕笑,便由著曹操拉他一起落坐,兩人再閒談起來。不過兩日間,劉曄卻與曹操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己,對於現今並不是奸相的曹操,劉曄自是大有好感,便是昨夜兩人談笑時,曹操忽然問道:“子揚,你才學驚人,更兼得年紀輕輕,以後必是天下聞名,你可想得有何大志願?”

當時被突然問及的劉曄一愣後,稍加思索便認真地回答道:“孟德,如果我說五年前,我的願望便是興我漢族,使百姓安定,開前所未有之輝煌盛世!”

說到這裏劉曄見曹操眼中精光一閃知他還有下文故未加打斷後,輕歎一聲續道:“然曄苦學數年,本領漸強,卻愈發現那個願望實現之難,幾乎便是完全不切實際的空想罷了!吾不過一俗人耳,所謂宗親身份並算不得什麼,正逢亂世,能保全自己與親近之人性命,有閒時能盡情遊戲山水,享親情溫暖,這便謝天謝地了,那等宏願就當是年輕時幻想吧!”

曹操目中更見欣賞神色道:“子揚,想來你卻是家有嬌妻,溫柔鄉中磨卻銳氣了吧?哈哈!不過吾欣賞你這般坦誠性格,來,從今往後,你便是我曹孟德之友,若有機會,吾二人未必不能閒時如現今這般交心坦誠以對!”

劉曄看見曹操伸出的右手,淡淡一笑後亦是伸出自己右手與其輕輕擊過一掌,從這一刻起,兩人便有了深藏在心底,互相知曉對方心意的朋友這第一個關係……

稍稍一念轉過昨夜自己有感而發反而與曹操關係更親近一層的事情,便聞得小校入帳通報:“呂布于營外搦戰!”

此時大軍約有十萬眾,哪容得呂布如此挑釁?若諸侯不應戰,只怕屬下兵卒都會士氣大跌。

劉曄,曹操同其餘八路諸侯,一齊上馬整軍,諸侯軍分八隊,佈陣于山岡之上,有地利之便。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颭,卻是毫無顧忌地前來沖陣。

這邊上党太守張楊部將穆順,見呂布如此“囂張”,憤然出馬挺槍迎戰,卻見得呂布面色不屑之極,手起一戟便刺死于馬下。諸侯更是大驚。

劉曄將沖入陣中的呂布看了個清楚,見其衝突往來,身後披風招展,方天畫戟舞成一團光影,眾兵將當真是觸著即傷,碰著便死,呂布面目粗獷談不上俊美,一抹濃眉卻與那雙眼中只流露出殺意,視人命如草芥的冷淡目光相映,自顯出一番威猛無敵氣勢來。

“呂奉先有項籍之勇矣!”

劉曄親眼目睹呂布冠絕天下的武勇風彩,眼中亮光閃爍,心中亦自有感慨。

“子揚所言與吾相得,要除董賊,必先解決呂布!”

曹操亦是肅容點頭道。

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見呂布沖到所部陣前,便使鐵錘飛馬迎上來戰呂布,戰到十余合,呂布一戟挑斷手腕,朗聲長笑道:“念汝能與吾戰十合,留你性命,速退!”

武安國鐵錘已落于地,聞得此言真是氣得直欲上前再拼命,最多不過一死了之,卻被手下親兵一齊擁上,硬搶了回去。此時呂布只帶五千兵馬,衝突於中陣半坡,氣勢見緩,劉曄與曹操對視一眼,同時喝令道:“殺!”

於是兩人合八千士兵便由八路諸侯讓開通路猛然殺出,以下坡沖勢迎向呂布軍而來,張飛更是一馬當先,眼中興奮之及,直取呂布,見著這麼一位難得的對手,他早就手癢了,如今有機會怎會不喜?

呂布初始還不當回事,待到與大喝一聲震得他耳膜都有些生痛的張飛交手一合,頓覺手中虎口酸麻,心裏暗呼:“這黑臉廝好大的力氣!”

觀左右攻勢更見緩,呂布忙揮手猛攻一戟後跳出圈外,大聲道:“好漢子,今日有些乏了,明日吾再與你來戰!”

說罷令旗揮動間又是輕鬆沖出重圍而去,看得諸侯皆是氣惱而又心驚不已,張飛則是哈哈大笑道:“俺乃燕人張翼德是也,你也不錯,想來可以讓俺痛快一戰!”

這番結束接觸,諸侯回寨接到計點損失後皆是羞愧萬分,原來八路共損失一萬餘人,而對方連上受傷怕都不過千人,他等還占了地利並著兵多,如何能不心虛?

劉曄卻不關心這些,他見張飛武癮發作,應下與天下無雙的呂布過招,為求萬全便與曹操一道商議起對策來。
walter727 發表於 2010-9-9 15:23
【17】劉曄曹操細計較 董卓李儒有商量
歸到兩軍營帳中時,曹操拉劉曄到一邊直問道:“子揚,你這家將雖勇,然性子如此魯莽,你怎不多訓他收斂,今日私自應下挑戰,你卻二話不說便找我商議對策?”

劉曄微笑道:“孟德有所不知,我與翼德名雖主從,實則敬他為兄長也!況我等與呂布終需實際戰過一場,翼德接下亦算正理。”

“原來如此,想來子揚怕是心中有所定計,卻不知與我是否相同,我二人到三數一齊說出如何?”

曹操一聽這才明白原委,對於劉曄性格自然是更加清楚一些,他眼前一亮便直接說與劉曄,正可試下兩人心思是否合拍。

劉曄欣然從之,默數到三後——

“數將齊攻”,“幾人圍戰”

曹操與劉曄同時出口,然後相視大笑,雖用語不同,實則意義一般。

“哈哈!子揚與我心意相通矣!我以為由帳下樂進,夏侯兩兄弟並著子揚之兄長翼德足可戰敗呂布,未知子揚你心中打算?”

曹操撫掌大笑道。

“嗯,孟德所言確實為萬無一失之策!然曄卻有另般想法,夏侯敦將軍勇猛非常,夏侯淵將軍則箭術驚人,二人皆英雄之士,與翼德只要配合默契,便足夠擊敗呂奉先!”

劉曄這兩日來由於好奇,自然是見過曹操屬下幾人的真本事,對於箭術極強,能在奔馬中開弓穩穩射中百步內靶心的夏侯淵記憶最為深刻,卻是由於他亦曾學習引弓開箭,對身體素質及目力要求雖然劉曄能達到,終是因為需要長時間苦訓,無太多空閒時間的劉曄也只得放棄,專攻練體槍術,從張飛歸心後,更是由其精心挑選編出一套槍法教給他與趙明,李政二人,故而武藝能更上一層樓。

“哦?願聞其詳!”

曹操見劉曄說得如此肯定,當然來了興趣。劉曄也不客套,直接將自己佈置道出,聽得曹操眼中亮光更甚,一言聽完更是大笑道:“非常時用非常手段,子揚此言甚得吾心,想來明日你我可看見這幕‘三英戰呂布’!元讓,妙才兩人若得揚名,皆子揚所賜也!”

劉曄見曹操如此讚賞,多有些誇大,可心裏卻自然也有一股自豪,想他從于謀略一道幾乎全然不通,到現在這般佈置計較隨手而定,便是有占了前世所知這個原因,比起初始來,進步已然極大了。

其中過程不足盡為外間道出,如今能得曹操如此直言稱讚,未嘗不是對他的一種直接肯定!

計較定下,劉曄便與曹操一道招張飛同夏侯兩兄弟前來,由劉曄細講,曹操不時補充將細節講完,之後便是三人演練。

張飛雖然心裏有些彆扭需要和別人一道去戰呂布,然而從這一日交手兩合以及先前細觀自然知道若論實力,呂布絕非他一人能拿下,以他全力最多能戰至七十餘合便得落敗。這般心裏清楚當然不會拒絕劉曄好意了。

而夏侯兩兄弟皆是拜武師學藝十數年,雖然武藝驚人奈何沒有多大名氣,如今亦是親見呂布見采,雖不屑其為人,卻不得不承認其天下第一的實力,能通過戰他揚名,並且張飛這位斬了華雄已有名聲之人都未反對,他們也就順理成章應下,多加操演配合,以求萬無一失。

這時已到下午時間,而虎牢關中的董卓在接到呂布威風凜凜的戰功同時,也拿到了細作傳來由李儒分類詳細統計好的諸侯頭目消息,細細看完後,董卓皺眉問道:“細作此次報來與先前差別不大,只是這新來的劉曄一軍又是何種情形?連驍將華雄都折於其手下?儒兒你可知他底細?”

李儒作為董卓的女婿,才名早顯于外,現今年紀四十有餘更是老謀深算,從輔董卓應何進傳詔進京後,屢屢獻計,如緩行表奏圖正名;廢立之事果斷請董卓贈赤兔金銀說降呂布,殺丁原立威,實際上挾天子令諸侯;不殺公開與董卓翻臉出走的袁紹,防止“四世三公”的袁家勢力聚收英豪反抗,籠絡大權在握的幽州牧劉虞,益州牧劉焉等等以圖不觸眾怒而遭天下齊伐;還有董卓身邊親衛防守佈置皆是由其親定,如此嚴密故而能早發現欲行刺的曹操等等。

現今見到自己這位大權在握後開始恣意行事,漸漸不太將他勸阻放在耳中,終引起關東聯軍討伐的岳父問起,李儒亦是皺眉答道:“回太師,劉曄此人卻不見名傳,需得遣人回京查查其底細,觀其劉姓,想來是哪家宗親吧!”

“你自去查,吾有奉先當可高枕無憂,且看來日布兒再破這些土雞瓦犬之輩,吾有此乏了,傳命備宴,將隨軍那些新找來的歌姬也‘請’上來!”

董卓將手中冊子扔到一旁,扭動兩下更見肥胖的身體,不耐煩地吩咐道。

“是。”

李儒上中精光一閃而沒,心底無奈地歎息一聲,便躬身出去,自記得吩咐董卓之令同時,也差人飛騎回洛陽加緊對獻帝監控,並查探卷宗找出劉曄資料拿來回報於他。

而當夜李儒更是省起一計,只得打擾享樂正歡的董卓,請命派人前去孫堅營中,欲要策反這位智勇兼全而遭小人袁術算計的孫武后人。孰料孫堅不僅不將董卓好容易被說服後以幼女相嫁的條件放在眼裏,更是險些要殺掉前去作說客的董卓大將李傕,得到回報,董卓氣怒下大罵李儒,讓其裏外受累,心中苦笑不已。

2月3日,也許正應了這“三”字,張飛,夏侯敦,夏侯淵三人註定了這一日便要揚名天下。
12345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