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文明] 洪荒之明玉 作者:明天修道 (已完成)

 
e0418 2010-11-3 23:07:59 發表於 武俠仙俠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53 97389
ccc1971 發表於 2019-2-16 17:26
第三九O章 伯邑考進朝歌(上)

    雲中子見雷震子變化了模樣有些害怕,不由打量起雷震子樣子,撫手而道︰“奇哉奇哉!”打量完後,又與雷震子說道“雷震子隨我進洞來。”

    听到師傅話後,雷震子隨雲中子來至洞中,雲中子取一條金棍,傳雷震子。不明雲中子為何給了自己一條棍子,雷震子還是上前接後,舞弄起來,剎時間,棍影上下飛騰,盤旋如風雨之聲,進退有龍蛇之勢;轉身似猛虎搖頭,起身如蛟龍出海。呼呼響亮,閃灼光明。空中展動一團錦,左右紛紜萬簇花。

    雲中子洞中傳了雷震子各種妙訣之後,直等雷震子精熟,隨將雷震子二翅,左邊用一風字,右邊用一雷字,又將祭煉咒語誦了一遍;雷震子飛騰起於半天,腳登天,頭望下,二翅招展,空中有風雷之聲。

    雷震子落地,倒身下拜叩謝曰︰“師父今傳弟子妙道玄機,使救父之厄,恩莫大焉。”

    雲中子見雷震子熟煉之後,才與他吩咐︰“你速往臨潼關救西伯侯姬昌,他乃汝之父,你當速去速回,不可遲延!你救父送出五關,不許你與父同往西岐,亦不許你傷紂王軍將,功成之後速回終南,為師再傳你道術;日後自有團聚之時。”

    雲中子吩咐完畢向雷震子揮揮手道︰“你去罷,早去早回!”雷震子見師傅吩咐完畢後,出了洞府,二翅飛起,前往臨潼關去了。

    話說,姬昌前往朝歌七年,臨去前曾與眾臣言道自己此去七載便歸。如今七載時限已到,還沒有听聞姬昌歸來消息,其長子伯邑孝不由擔心,與眾文武百臣相商,其後西岐賢臣散宜生散大夫與其相商救出姬昌方法。

    這二人一番商議之後,伯邑孝把西岐政事交托于二弟姬發,便與散宜生帶重財前往朝歌救姬昌脫困。

    且不說姬昌正是牢中一心一意推演易數,到如今已經七載,眼看就要完功。那紂王與妲己日夜歡娛,早把姬昌忘之腦後,妲己卻是不曾忘記。到現七載已過,那姬昌還是生龍活虎,便思量著如何把姬昌處死。

    到現,天下四大諸候,姜恆楚已死,崇候虎歸附,南伯候是居于封地,不與其它諸候往來。天下諸候與朝歌有難者,只剩下西伯候姬昌。為自己常享富貴,妲己殘害忠良,早把女媧媧娘娘告誡全然忘記,一門心思想著再要把姬昌害死。

    一日,姬昌正推演卦象,只覺腦中靈光不斷涌現,竟然被他把後一卦推演完善,此後再往後推演,卻再無靈感。姬昌知道這術數到了八八六十四卦時,已是完全。

    六十四卦完全之後,姬昌開始感悟起其中奧妙,只覺六十四卦玄妙異常,竟有包羅萬有,演天機之能。

    姬昌想著如今自己被囚已有七載,可紂王沒有一絲放自己歸家意思,便以周易八卦推算起自己前途。姬昌以指地面刻畫起八卦圖演,嘴里低聲喃喃︰“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咸恆遁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p㹃叼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 ”畫完卦象之後,再次念誦起卦理演算口訣。

    “乾為天、坤為地、水雷屯、山水蒙、水天需、天水訟、地水師、水地比、風天小畜、天澤履、地天泰、天地否、天火同人、火天大有、地山謙、雷地豫、澤雷隨、山風蠱、地澤臨、風地觀、火雷噬嗑、山火賁、山地剝、地雷復、 天雷�⑸教齏笮蟆⑸嚼滓謾 蠓鞜蠊 參   胛 稹 笊較獺 追綰恪⑻焐竭q、雷天大壯、火地晉、地火明夷、、風火家人、火澤睽、水山蹇、雷水解、山澤損、風雷益、澤天�⑻旆ァ 蟺剌汀 胤縞 笏 А⑺ 緹  蠡鷥鎩 鴟綞Α 鷂﹫住Ⅳ尬 健 縞澆ァ 自蠊槊謾 諄鴟帷 鶘鉸謾①鬮 紜 椅 蟆 縊 痢⑺ 蠼  繚籩墟  咨叫」⑺ 鵂燃謾 鶿 醇謾!br />
    過半日之後,姬昌不由大驚失色,臉色發白。你道為何,原來是姬昌算出一凶卦,正應家人至親身上。見得如此卦象,姬昌越發想要出去,往回家中。

    再說,伯邑孝與散宜生來到朝歌之後,先去見便是大夫費仲,以財賂之,才得以見到紂王。伯邑考帶重寶前來進獻,紂王大喜,便允他前去看往姬昌。

    紂王龐幸妲己,凡朝政議事皆帶身邊。這妲己乍一看到伯邑考之後,見其長相俊朗,談吐不凡,自有一般氣質讓人著迷,遂起淫心,想要把伯邑考收為面首,對于伯邑考前去看望姬昌也不阻攔。

    忽一日,妲己極想再看伯邑考一眼,便與紂王請旨,叫來伯邑考。見得伯邑考到來,妲己與紂王奏曰︰“妾聞西岐伯邑考善能鼓琴,真世上無雙,人間絕少。”

    紂王乃是是酒色之徒,久居深宮,又被妖氣亂了心智,听得妲己之言,不由大為驚奇。他眼里,妲己歌舞曲樂無不精通,直如九天仙子一般,這伯邑考何德何能讓妲己稱贊,不由好奇向伯邑考說道︰“娘娘即如此夸贊與你,不如你就撫上一曲,讓我等賞之如何?”

    伯邑考一心計掛父親,哪里有這等閑情逸致,不由跪拜紂王奏曰︰“大王娘娘上,臣聞,父母有疾,為人子者不敢舒衣安食。今犯臣父七載羈囚,苦楚萬狀;臣何忍蔑視其父,自為喜悅而鼓琴哉?況臣心碎如麻,安能宮商節奏,有辱聖聰?”紂王哪里能听,便出荒唐之言道︰“你當此景,撫琴一曲,果如仙樂天音,便赦你父子歸國。”伯邑考听見此言,大喜謝恩。

    紂王傳旨取琴一張,邑考盤膝坐地上,將琴放膝上,十捐尖尖撥動琴弦,撫弄一曲,名曰︰風入松。

    “楊柳依依弄晚風,桃花半吐映日紅;芳草綿綿鋪錦繡,任他車馬各西東。”邑考彈至曲終,只見音韻幽揚,真如戛玉鳴球,萬壑松濤,清婉欲絕。今人塵襟頓爽,恍如身瑤池鳳闕,而笙簧簫管,檀板謳歌,覺俗氣逼人耳。

    誠所謂︰“此曲祗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紂王听罷,心中大悅;對妲己曰︰“真不員御妻所聞,邑考此曲,可稱善美!”

    妲己奏曰︰“伯邑考之琴,天下共聞,今親睹其人,所聞未所見。”

    紂王大喜,傳旨摘星樓排宴。妲己偷楮看邑考面如滿月,手姿俊雅,一表非俗,其風情動人。妲己又看紂王容貌,大是暗昧,不甚動人。這紂王雖是帝王之相,又怎經**相虧,如今已是形容枯槁。

    有道是自古佳人愛少年,況這妲己乃是一妖魅?妲己暗思且將邑考留此處,假說傳琴,乘機挑逗,庶幾成就鸞鳳,共效于飛之樂。況他少年,其為補益多,何拘拘於此老哉?

    妲己設計欲留邑考,隨即奏曰︰“陛下當赦西伯父子歸國,固是陛下浩蕩之恩。但邑考琴為天下絕調,今赦之歸國,朝歌竟然絕響,深為可惜!”

    紂王曰︰“如之奈何?”妲己奏曰︰“一法,可全兩事。”紂王曰︰“御妻有何妙策,可以兩全?”

    妲己曰︰“陛下可留邑考此傳妾之琴,俟妾學精熟,早晚侍陛下左右,以助皇上清暇之樂,一則西伯感陛下赦宥之恩,二則朝歌不致絕瑤琴之樂,庶幾可以兩全。”

    紂王聞言,以手拍妲己之背曰︰“賢哉愛卿!真是聰慧賢明,深得一舉兩全之道。”隨傳旨︰“留邑考此樓傳琴。”

    妲己不覺暗喜︰“我如今且將紂王灌醉了,扶去濃睡;我自好與彼行事,何愁此事不成?”忙傳旨排宴,紂王以為妲己美意。豈知內藏傷風敗俗之情,大壞綱常禮義之防。這妲己是想給他戴一頂綠帽子。

    妲己手捧金杯,對紂王曰︰“陛下進此壽酒。”紂王以為美愛,只顧歡樂,不覺一時酩酊。妲己命左右侍御宮人,扶皇上龍榻安寢,方著邑考傳琴。兩邊宮人取琴兩張,上一張是妲己,下一張是伯邑考傳琴。

    邑考奏曰︰“犯臣子啟娘娘!此琴有內外五形,六律五音,吟操勾剔,左手龍楮,右手鳳目按宮商角徵羽。又有八法,乃抹,挑,勾,剔,撇,托,敵,打,有六忌,有七不彈。”

    妲己精通歌舞曲樂,用之以媚紂王,又如何不知。如今卻裝著一無所知樣子,嬌聲問曰︰“何為六忌!”

    伯邑考不明就里,直當妲己真個不懂,耐心教授曰︰“聞哀慟泣專心事,忿怒情懷戒欲驚。”妲己又問︰“何為七不彈?”

    邑考曰︰“疾風驟雨,大悲大哀,衣冠不正,酒醉性狂,無香近褻,不知音近俗,不潔近穢;遇此皆不彈。此琴乃太古遺音,樂而近雅,與諸樂大不相同。其中有八十一大調,五十一小調,三十六等音。”
ccc1971 發表於 2019-2-17 14:22
第三九一章 伯邑考進朝歌(下)

    伯邑考與妲己介紹完七不彈之後,又與妲己說道︰“此有詩為證︰音無平兮清心目,世上琴聲天上曲;將千古聖人心,付與三尺梧桐木。”

    伯邑考言畢,將琴撥動,其音亮,妙不可言。且說妲己原非為傳琴之故,實為貪邑考之姿容;挑逗邑考,欲效雙飛,縱淫敗度,何嘗留心於琴?只是左右勾引,故將臉上桃花現嬌天姿,風流國色。轉秋波送嬌滴滴情懷,啟朱吐軟溫溫悄語。無非欲動邑考,以惑亂其心。

    伯邑考乃大德之士,因為父受羈因之厄,欲行孝道,故不辭跋涉之勞,往朝歌進貢,代父贖罪;指望父子同還故都,那有此意?雖是傳琴,心如鐵石,意若鋼堅,眼不旁觀,一心只顧傳琴。

    妲己兩番三次勾引伯邑考不動,只另換他法,開口說道︰“此琴一時難明。”遂吩咐左右,“且排上宴來。”

    兩邊隨排上宴來,妲己命席傍設坐,令邑考侍宴。邑考魂不附體,跪而奏曰︰“邑考乃犯臣之子,荷蒙娘娘不殺之恩,賜以再生之路,感聖德真如山海。娘娘乃萬乘之尊,人間國母,邑考怎敢侍坐?臣當萬死!”邑考俯伏不敢抬頭,妲己曰︰“邑考差矣!若論臣子,果然坐不得,若論傳琴,乃是師徒之道,即坐亦何妨?”

    伯邑考聞妲己之言,這才明白妲己之意,不由暗暗切齒道︰“這賤人把我當做不忠不考,不德不仁,非禮非義,不智不良之輩。想吾始祖後稷得天帝指點,為天之臣相,後又相傳數十世,累代忠良。今日邑考為父朝商,誤入陷井;豈知妲己以邪淫壞主上之綱常,有傷於風化,深辱天子,其惡不小。我邑考寧受萬刃之誅,豈可壞姬門之節?死九泉之下,何以相見始祖哉?”

    且說妲己見邑考俯伏不言,又見邑考不感心情,並無一計可施。妲己邪念不絕︰“我到有愛戀之心,他全無顧盼之意,也罷,我再將一法引逗他,不怕他心情不動耳。”

    妲己只得命宮人將酒收了,令邑考平身曰︰“卿既堅執不飲,可還依舊用心傳琴。”伯邑考領旨依舊撫琴,照前勾撥多時。

    妲己見此,突然說道︰“我居於上,你於下。所隔疏遠,按弦多有錯亂,甚為不便,焉能一時得熟?我有一法,可以兩邊相近,又便於按納,有何不可?”

    伯邑考曰︰“久撫自精,娘娘不必性急。”妲己搖搖頭︰“不是這等說,今夜不熟,明日主上問我,我將何言相對?深為不便。可將你移於上坐,我坐於懷內,你拿著我雙手,撥此弦,不用一刻即熟,何勞多延日月哉?”

    妲己此話一出,直把伯邑考嚇得魂游萬里,魄散九霄;伯邑考思量此是大數已定,料難出此羅網,必竟做個青白之鬼,不負父親教子之方,只得把忠言直諫,就死甘心。

    如此一想,伯邑考正色奏曰︰“娘娘之言,使臣萬載竟為狗彘之人!史官載于典章,以娘娘為何如後?娘娘乃萬姓之國母,受天下諸侯之貢賀,享淑房至尊之實,掌六宮金闕之權。今為傳琴一事,褻尊一至於此,深屬兒戲,成何體統!使此事一聞於外,雖娘娘冰清玉潔,而天下萬世又何信哉?娘娘請無性急,使旁觀者有辱於至尊也。”

    伯邑考此話說完後,竟然把個妲己羞得面耳通紅,無言可對,隨傳旨︰“命伯邑考暫退。”

    如此伯邑考下樓回館驛不題。且說妲被伯邑考拒絕貪歡,心中已然生恨︰“這等匹夫!輕人如此。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一場。如此大辱,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如此妲己淫念已消,只得陪紂王安寢。次日天明,紂王問妲己︰“夜來伯邑考傳琴,可曾精熟?”妲己聞言,剩機枕邊挑剔,與紂王說道︰“妾身啟稟陛下!夜來伯邑考無心傳琴,反起不良之念,將言調戲;甚無身為人臣之禮,妾身不得不奏。”

    紂王聞言,直氣粗氣大喘,兩目圓瞪,怒曰︰“這匹夫焉敢如此?”隨即起來整飭用膳,傳旨宣伯邑考,欲要重懲。

    且說伯邑考官驛之中,得天使旨,前往宮中。等到了宮中,卻是看到紂王與妲相坐于上,便上前跪拜。

    哪知紂王根本不看,只待伯邑考行禮完畢後,大聲斥罵道︰“伯邑考好大狗膽,朕惜你良材,叫你傳琴美人,你不尊朕之美意,反而起不臣之心,行不齒之為,實乃妄犯天顏!”

    紂王這一通大罵之後,喝左右侍駕曰︰“將邑考拿下摘星樓,送入蠆盆。”

    眾宮人押了伯邑考便往摘星樓去。妲己見狀,連忙與紂王奏曰︰“陛下且將邑考拿下樓去,妾身自有處治。”

    紂王听妲己之言,把邑考拿下樓;妲己命左右取釘四根,將邑考手足釘了,用刀碎剁。可憐一聲拿下,釘了手足。

    伯邑考不過一書生,如何受得了這等酷刑,不由痛大叫,罵不絕口︰“賤人!你將成湯六百年錦繡江山,化為烏有。我死不足惜,忠名常,孝節永存。賤人!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後定為厲鬼,食汝之魂!”可憐孝子為父朝商,竟遭萬刃剁;不一時將邑考剁成肉醬。

    紂王遂命左右將伯邑孝付於蠆盆,便要喂了蛇。那妲己心腸也是歹素,見如此還不解恨,便又與紂王曰︰“不可如此便宜他,妾嘗聞姬昌號為聖人,說他能明禍福,善識陰陽。妾聞聖人不食子肉,今將邑考之肉,著廚役用作料做成肉餅,賜與姬昌。若昌竟食,此人妄誕虛名,禍福陰陽,俱是謬說。庶可赦宥,以表皇上不殺之仁。如果不食,當速斬姬昌,恐遺後患。”

    紂王不覺殘忍,反倒極為高興大夸妲己曰,“御妻之言,正合朕意。速命廚役將邑考肉作餅,差官送往里,賜與姬昌。”如此,一代才俊為救父脫蘢,竟然落得個尸骨不全下場,叫人嘆悲。

    且言西伯侯姬昌囚於里城,每日閉門待罪,將伏羲八卦,變為八八六十四卦,重為三百八十四爻。內按陰陽消息之機,過天□度之妙,後為周易。

    今日姬昌閑暇無事,悶撫瑤琴一曲,猛然琴中大弦,忽有殺聲。姬昌大驚驚道︰“此殺聲主何怪事?”

    忙止琴聲,取金錢佔取一課,便知分曉。佔卦之完畢,姬昌不覺流淚哭泣︰“我兒不听父言,遭此碎身之禍!今日如不子肉,難逃殺身之殃;如食子肉,其心何忍?使我心如刀絞,不敢悲啼,如此機,我身亦自難保。”

    姬昌只得含悲泣淚,不敢出聲。作詩嘆曰︰“孤身抱忠義,萬里探親災;未入里城,先登殷紂台。拋琴除孽婦,頃刻怒心推;可惜青年客,魂隨劫運灰。”

    姬昌作畢,左右不知姬伯心事,俱默默不語︰話未了時,使命官到,有旨意下。姬昌縞素接旨,口稱︰“犯臣待罪。”

    姬昌接旨讀畢,使命官將龍鳳膳盒,擺姬昌面前,這才與姬昌說道︰“主上見賢侯里久羈,聖心不忍;昨日聖駕幸獵,打得鹿獐之物,做成肉餅,特賜賢侯,故有是命。”

    姬昌跪案前,揭開膳蓋里面果然乃是肉作餅,不覺痛心難當。只想到自己如今陷于牢蘢,怕那紂王與妲己妖人起疑,強行忍著,與天使道︰“聖上受鞍馬之勞,反賜犯臣鹿餅之享,願陛下萬歲!”姬昌謝恩後,連食3三餅,將盒蓋了。

    使命見姬昌食了子肉,暗暗嘆曰︰“人言姬昌能言先天神數,善曉吉凶;今日見子肉而不知,連食而甘美。所謂陰陽吉凶,皆是虛語!”

    且說姬昌明知子肉,含忍痛苦;不敢悲傷︰勉強精神,對使命言曰︰“欽差大人!犯臣不能躬天謝恩,敢煩大人與昌轉達,昌就此謝恩便了。”姬昌倒身下拜︰“感聖上之德光大,普照於里。”

    使命官見如此,回了朝歌不題。且說姬昌因思子之苦,又不敢啼哭,口佔雲︰“一別西岐到此間,曾言不必渡江關;只知進貢朝昏主,莫解迎君有犯顏。年少忠良空慘切,淚多如雨只潸潸;游魂一點歸何處,青史名標豈等閑?”

    姬昌作詩畢,不覺憂憂悶悶,寢食俱廢,里不願。且說使命官回朝覆命,紂王顯德殿,與費仲、尤渾弈棋。左右侍駕官啟奏使命候旨,紂王傳旨宣至殿廷回旨。

    奏曰︰“臣奉旨將肉餅送至里,姬昌謝恩言曰︰姬昌罪當萬死,蒙聖恩赦以再生,已出望外。今皇上受鞍馬之勞,犯臣安逸而受鹿餅之賜,聖恩浩蕩,感激無地。跪于地上,揭開膳蓋,連食三餅,叩頭謝恩。又對臣曰︰犯臣姬昌不能面覿天顏。又拜八拜,乞使命轉達天庭,令臣回旨。”

    紂王听使臣之言,對姬昌輕視數分,又與費仲曰︰“姬昌素有重名,善演先天之數,吉凶有準,禍福無差。今觀自己子肉,食而不知,人言可信哉?朕念姬昌七載羈囚,欲赦回國,二卿意下如何?”
ccc1971 發表於 2019-2-17 14:22
第三九二章 賂費尤姬昌劫滿

    費仲雖是奸臣,卻不是傻瓜,心道那姬昌盛名之下,當非虛言,其中定有原由,便與紂王奏曰︰“姬昌先天之術數無差錯,其定知子肉,恐欲不食,又遭屠戮,只得勉強忍食,以為忍食脫身之計,不得已而為之也。陛下不可不慎,恐誤中奸計耳。”

    紂王卻是不听費仲之言,搖搖頭曰︰“昌知子肉,決不肯食;又言昌乃大賢,豈有大賢忍啖子肉哉?”費仲又奏曰︰“姬昌外有忠誠,內懷奸詐,人皆為彼所瞞過;不如目禁里,似虎投陷井,鳥入雕籠,雖不殺戮,也磨其銳氣。況今東南二路已叛,尚未降服;今縱姬昌於西岐,是又添一患矣。乞陛下念之!”

    費仲如此勸告紂王,倒不是他有多忠心,實是懼怕姬昌有詐。若是紂王入其歸故,那姬昌定然要為其子伯邑考報仇,起兵反朝。

    紂王听了覺得有理,與其曰︰“卿言是也。”

    此還是西伯侯災難未滿,故有讒佞之阻。有詩為證︰“里城中災未滿,費尤惻獻讒言;若無西地宜生計,焉得文王返故園?”

    不說紂王不赦姬昌,且說邑考從人,已知紂王將公子醢為肉醬;星夜逃離朝歌,進西岐來見二公子姬發。姬發一日升殿,端門官來報︰“有跟隨公子往朝歌家將候旨。”

    姬發听報,傳令︰“速宣來人到殿前。”

    來人見到姬發後,大聲哭拜地,姬發只覺定有事故,心中一慌忙問其故?來人啟曰︰“公子往朝歌進貢,不曾往里見老爺,先見紂王;不知何事,將公子醢為肉醬。”

    姬發听言,一下子只見眼冒金花,暈頭轉向。左右見之,急忙上前扶持,姬發清醒後,大哭於殿廷,幾乎氣絕。

    只見兩邊文武之中,有大將軍南宮大叫曰︰“公子乃西岐之幼主,今進貢與紂王,反遭醢尸之慘;我等主公遭囚里。雖是昏亂,吾等遠有君臣之禮,不肯有負先王。今公子無辜而受屠戮,痛心切骨,若臣之義已絕,綱常之分俱乖。今東南兩路苦戰多年,吾等奉國法以守臣節。今已如此何不統兩班文武,將傾國之兵,先取五關,殺上朝歌,戮昏主,再立明君?正所謂︰定禍亂而反太平。亦不失為臣之節。”

    只見兩邊武將,听南宮之言,時有四賢八俊辛甲、辛免、太顛、閎夭、祁公、尹公,西伯侯有三十六教習,子姓姬叔度等,齊大叫︰“南將軍之言有理!”

    眾文武切齒咬牙,豎眉睜目;七間殿上一片喧嚷之聲,連姬發亦無定主。只見散宜生厲聲言曰︰“公子休亂!臣有事奉啟。”

    姬發見散宜生出列,急問道︰“上大夫今有何言?”宜生曰︰“公子命刀斧手,先將南宮拿出端門,斬了首級,然後再議大事。”

    這散宜生當日與伯邑考同前往朝歌,與費仲尤渾二人許了不少錢財,之後便又回來西岐。他乃是西岐上大夫,如朝之國相,不可離開太久。如今听到伯邑考身死,卻沒有被仇恨暈了頭腦。

    姬發與眾將不由一驚,不解其意,再問曰︰“先生為何先斬南將軍?此是何說?使諸將不服。”

    宜生對諸將解釋道︰“此等亂臣賊子,陷主君於不義;理當先斬,再議國事。諸公只知披堅執銳,一勇無謀;不知老主公克守臣節,不有2意,如今雖身里囚,然定無怨言。公等造次胡為,兵未到五關,先陷主公於不義而死,此誠何心?故必斬南宮而後再議國事也。”

    公子姬發與諸將听罷,個個無言,默默不語;南宮亦無語低頭。散宜生又曰︰“當日公子不听宜生之言,今日果有殺身之禍!為今之計,不若先差官二員。昔日大王往朝歌之日,先演天數有七年之殃;災滿難足,自有榮歸之日,不必著人來接,言猶耳。公子不听,致有此禍。如今不若再差官二員,用重賄私通費、尤,使內外相應。待臣修書懇切哀求,若奸臣受賄,必紂王面前,以好言解釋,老主公自然還國。那時修德行仁,待紂王惡貫滿盈,再會天下諸侯,共伐無道,興吊民伐罪之師,天下自然響應。廢去昏庸,再立有道,人心悅服,不然,徒取敗亡,遺臭萬年,為天下笑耳!”

    姬發听後不由大點其頭,歡喜道︰“先生之教為善,使發頓開茅塞,真金玉之論也。不知先用何等禮物?所用何官?先生當明告我。”

    散宜生搖搖頭曰︰“不過用明珠,白璧,彩緞,表里,黃金,玉帶,其禮二分,一分差太顛送費仲,一分差閎夭送尤渾。二將星夜進五關,扮作商賈,暗進朝歌。費、尤二人若受此禮;大王不日歸國,自然無事。”

    姬發公子大喜,即忙收拾禮物,修書差二將往朝歌來。詩曰︰“明珠白璧共黃金,暗進朝歌賄佞臣;漫道財神通鬼使,果無世利動人心。成湯社稷成殘燭,西北江山若茂林;不是宜生施妙策,天教殷紂自成擒。”

    且說太顛、閎夭扮作經商,暗帶禮物,星夜往汜水關來;關上查明,二將進關,一路上無詞。過了界牌關八十里,進了穿雲關,又進潼關一百二十里。又至臨潼關,過澠池縣,渡黃河,到孟津,至朝歌。二將不敢館驛安住,投客店宿下。暗暗收了禮物,太顛往費仲府下書,閎夭往尤渾府下書。

    且說費仲府抵暮出朝,歸至府第,守門官啟老爺︰“西岐有散宜生差官下書。”費仲笑說道︰“遲了!當初散宜生與伯邑考同來朝歌,卻把九分財物獻與大王,如今伯邑考身死,卻想到某家,定要好生為難他一番,你著他進來再議。”

    這費仲當真混球一個,貪得無厭。不與他好處,便要把人整家破人亡才干休。當年翼候甦護便如此,如今又把伯邑考害了,便姬昌不能歸家團聚,可惡之極。

    不過也是應了一句老話︰“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現是成湯氣數不絕,有“欲其人滅亡,先使其瘋狂!”之理,于是朝歌奸妄當政,良賢殘廢,使成湯國民之心與商王室越來越遠,到了滅國邊緣。

    可憐,紂王還不自知,只與妲己妖人日夜歡娛,置成湯六百年錦繡江山而不顧。此先不提。

    太顛等奉命到來朝歌後,一分二路,先後拜訪費仲尤渾二人。這太顛得費仲家侍之言來到廳前,只得行禮參見;費仲問曰︰“汝是甚人?于夜見我。”

    太顛答曰︰“末將乃西岐神武將軍太顛是也;今奉上大夫散宜生命,具有表禮。蒙大夫保全我主公性命,再造洪恩,高深莫極,每日毫無尺寸相輔,以報涓涯;今特差末將有書投見。”

    費仲命太顛將書取出,折開觀看。書略曰︰“西岐卑職散宜生頓首百拜,致書於士大夫費公恩主台下︰久仰大德,未叩台安;自愧驚駘,無緣執鞭,夢想殊渴。茲啟者︰敝地恩主姬昌,冒言忤君,罪不赦,深感大夫垂救之恩,得獲生全。雖囚里,實大夫再賜之餘生耳,不勝慶幸!某外又何敢望焉?職第因僻處二隅,未伸餃結,日夜只有望帝京遙祝萬壽無疆而已,今特道大夫太顛具不之儀。白璧二雙,黃金百鎰,表里四端,少曝西土眾士民之微忱,幸無以不恭見罪。但念我主公以殘末衰年,久羈里,情實可矜;況有倚閭老母,幼子孤臣,無不日夜懸思,希圖完聚,此亦仁人君子所共憐念者也。懇祈恩台,大開慈隱,法外施仁,一語回天,得救歸國,則恩台德海如山,西土眾姓,無不餃恩於世世矣!臨書不勝悚栗待命之至,謹啟。”

    費仲看了書中禮單,暗自思量︰“此禮價值萬金,卻是要我與大王進言放那姬昌。如若真個放了姬昌,日後不免我等身死送命,不得全尸,可重金送于面前,哪里有送回去道理,如今怎生行事才好?”

    費仲沉思半響,拿不定主意,又舍不財物,只是為難。良久之後,才吩咐太顛曰︰“你且回去拜散大夫︰我也不便修回書,等我早晚取便,自然命你主公歸國。決不有負你大夫相托之情。”費仲終究是因財而應下太顛之請。

    太顛拜謝告辭,自回下處;不一時,閎夭也往尤渾處送禮回至,二人相談,俱是一樣之言。二將大喜,忙收拾回西岐去訖不表。

    自費仲受了散宜生禮物,也不問尤渾,尤渾也不問費仲,二人各推不知。一日,紂王摘星樓與二臣下棋,紂王連勝了二盤,只覺自己棋意大進,不由大喜,傳旨排宴,費、尤侍於左右,換盞傳杯。

    君臣正歡飲之間,忽紂王言起伯邑考鼓琴之事,猿猴謳歌之妙,又論︰“姬昌自食子肉,所論先天之數,皆系妄談,何嘗先有定數?”

    費仲乘機奏曰︰“臣聞姬昌素有叛逆不臣之心,一向防備,臣子前數日,著心腹往里探听虛實,里軍民俱言姬昌實有忠義,每月朔望之辰,焚香祈求陛下國祚安康,四夷拱服,國泰民安,雨順風調,四民樂業,社永昌,宮闈安靜。陛下囚昌七載,並無一怨言。據臣意看姬昌,乃是忠臣。”
ccc1971 發表於 2019-2-17 14:23
第三九三章 飛虎有智,早結善緣

    紂王听得費仲之語後,大為驚奇,言問︰“卿前日言姬昌外有忠誠,內懷奸詐,包藏禍心,非是好人,何今日言之反也?”

    費仲心中暗暗叫苦,若不是受了西岐重財,他又何故出言反爾,暗自思量著說教,片刻又奏曰︰“據人言昌或忠或佞,入耳難分,一時不辨;因此臣暗使心腹,探听虛實,方知昌是忠耿之人,正所謂︰路遠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紂王听完後,也不表態,反而扭頭又與尤渾問曰︰“尤大夫以為何如?”

    尤渾與費仲一路貨色,二人狼狽為奸,且二人都受了錢財,哪有反對之理,便開口啟曰︰“依費仲大夫所奏,其實不差,據臣所言;姬昌數年困苦,終日羈囚,訓里萬民,萬民感德,化行俗美。民知有忠孝節義,不知妄作邪偽之事,所以西岐皆稱姬昌為聖人;陛下問臣,臣不敢不以實對,方才不奏,臣亦上言矣。”

    紂王與這二奸人相處日久,極為信服,見他二人都言同一理,遂曰︰“二卿所奏既同,畢竟姬昌是個好人;朕欲赦姬昌,二卿意下如何!”

    費仲想了想,不能不話說太死,便又與紂王曰︰“姬昌之可赦不可赦,臣不敢主張。但姬昌忠孝之心,久羈里,毫無怨言。若陛下憐念,赦歸本國,是姬昌已死而之生,無國而有國。其感戴陛下再生之恩,豈有已時?臣量姬昌此去,必守忠貞之節,效犬馬之勞,報德酬恩,以不死之年,忠心於陛下也。”

    尤渾側見費仲力保姬昌,想必也是得了西岐禮物,所以如此;暗道︰“我豈可單讓他做情,我益發使姬昌感激。”想後,尤渾出班奏曰︰“陛下天恩既赦姬昌,再加一恩與彼,自然傾心為國。況今東伯侯姜文煥造反,攻打游魂關,大將竇融,苦戰七年,未分勝敗。南伯侯鄂順謀逆,攻打三山關,大將鄧九公亦苦戰七載,殺戮相半,刀兵竟無寧息︰烽煙四起。依臣愚見,將姬昌又加一王封,假以白旄黃鉞,得專征伐,代勞天子,威鎮西岐。況姬昌素有賢名,天下諸侯威服。使東南兩路知之,不戰自退,正所謂︰舉一人而不肖老遠矣。”

    紂王聞奏大喜曰︰“尤渾才智雙全,尤屬可愛;費仲善挽賢良,實屬可欽。”二臣謝恩。紂王即降赦條,單赦姬昌速離里。

    此有詩為證︰“天運循環大不同,七年災滿出雕籠;費尤受賄將言諫,社稷成湯運告終。加封文王歸故土,五關父子又重逢;靈台應兆飛熊至,渭水溪邊遇太公。”

    如今是反了東南二鎮四百路諸候,皆因妲己媚惑;又因成湯氣數將,故雖有忠于成湯賢臣通將,卻不能勝這四百諸候。紂王每朝會眾文武百官時,說起此事,便覺不痛。如今把那姬昌放了,他定然感激聖恩,舉兵伐逆,讓紂王省了不少工夫。

    如此一想紂王當然同意,卻是他一廂情願,也不想想,把人家姬昌愛子伯邑考殺了做餅,又與姬昌食下。那姬昌再有賢名,也不作愚忠之臣,定然與紂王離心離德。這些,紂王自然不會去想,為他日後埋下禍端。

    且說使臣持赦出朝歌,百官聞知大喜,使臣竟往里而來不題。再說西伯侯里之中,悶思長子之苦,被紂王醢,日日嘆曰︰“我兒生西土,絕於朝歌;不听父言,遭此橫禍。聖人不食子肉,我為父不得已而啖者,乃從權之計。”

    正思想伯邑考,忽一陣狂風,將檐瓦吹落兩塊地,跌為粉碎。西伯驚曰︰“此又是異徵?”隨焚香將金錢搜求八卦,早解具情,姬昌點首嘆曰︰“今日天子赦至。”

    遂喚左右︰“天子赦至,收拾起行。”眾隨侍臣等未肯信;不一時使臣傳旨,果有赦書已到。西伯接赦禮畢,使臣曰︰“奉聖旨單赦姬伯老大人。”

    姬昌便望北而謝恩,隨天使出里。只見里父老牽羊擔酒,簇擁道傍,跪接曰︰“君候今日歸游大海,如鳳集梧桐,虎上高山,鶴棲松柏。七載蒙君候教訓撫字,長幼皆知忠孝,婦女皆知貞節,化行俗美,大小居民,不拘男婦,無不感激千歲洪恩。今一別尊顏,再不能得沾雨露。”

    左右泣下,西伯候亦泣,與眾里民言曰︰“吾羈囚七載,毫無尺寸美,與爾眾民,又勞酒禮,吾心不安。只願爾等不負我平日教化,自然百事無虧,得享朝廷太平之福。”

    黎民越覺悲傷,遠送十里,淚而別。

    西伯侯一日到了朝歌,百官午門候接,只見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啟、微子衍、麥雲、麥智、黃飛虎,八諫議大夫都來見西伯侯。姬昌見眾官至,慌忙行禮曰︰“犯官七年未見眾位大人,今一旦荷蒙天恩特赦,此皆叨列位大人之福蔭,方能再見天日也。”

    眾官見姬昌囚七載已是年邁,卻精神加倍,彼此慰喜。只見使臣回旨,天子正龍德殿。聞知候旨,命宣聚官隨姬昌朝見。

    只見姬昌縞素,俯伏奏曰︰“犯臣姬昌,罪不勝誅;蒙恩特赦,雖粉骨碎身,皆陛下所賜之年,願陛下萬歲。

    紂王對曰︰“卿里七載羈囚,台無一怨言,而反祈朕國祚綿長,求天下太平,黎民樂業;可見卿有忠誠,朕實有負於卿矣!今朕特詔赦卿無罪,七載無辜,仍加封賢良忠孝百公之長。特專征伐,賜卿白旄黃鉞,坐鎮西岐;每月加祿米一千石,文官二名,武將二名,送卿榮歸。仍賜龍德殿筵宴,游街3日,拜闕謝恩。”

    西伯侯謝恩,彼時姬昌換服,百官稱慶,就龍德殿飲宴。怎見得? 擦抹條台桌椅,鋪設奇異華筵;左設妝花白玉瓶,右擺瑪瑙珊瑚樹。進酒宮娥雙洛浦,添香美女兩嫦娥;黃金爐內麝檀香,琥珀杯中珍珠滴。兩邊圍繞繡屏開,滿座重銷銷金簟。金盤犀箸,掩映龍鳳珍羞;整整齊齊,另是一般氣象。

    爾屏錦帳,圍繞花卉領;疊疊重重,自然彩色稀奇。休夸交梨火棗,自有雀舌牙茶;水泡白杏,醬芽紅姜。鵝梨隻果青脆梅,龍眼枇杷金石橘,石榴盞大,秋柿球圓。又擺列兔絲熊掌,猩駝蹄;誰羨他鳳髓龍肝,獅楮麟脯。慢斟那瑤池玉液,紫府瓊漿;且吹他鸞簫鳳笛,象板笙簧。

    此正是︰西伯夸官先飲宴,蛟龍得水離泥沙。要盤盤有,珍羞百味全;一聲鼓樂動,正是帝王歡。 話說比干、微子、箕子朝大小闢員,無有不喜赦姬昌;百官暗宴樂,文王謝恩出朝,三日夸官。

    怎見得夸官好處? 但見前遮後擁,五色搖;桶子槍朱纓蕩蕩,朝天蹬色輝輝。左邊鉞斧,右邊金瓜;前擺旄,後隨豹尾。帶刀力士增光采,據駕官員喜氣添。銀交椅襯玉芙容,逍遙馬飾黃金轡;走龍飛鳳大龍袍,暗隱團龍妝綿彩。玉束寶瓖成成八寶,百姓爭看西伯駕,萬民稱賀聖人來。

    有詩歌曰︰藹藹香馨滿道,重重湍氣罩台階。 朝歌城中百姓,扶老攜幼,拖男抱女,齊來看文王夸官。人人見姬昌皆道︰“忠良今日出雕籠,有德賢侯災厄滿。”

    西伯候城中夸官。那日到未牌時分,只見前面幢對對,劍戟森森,一枝人馬到來;姬昌問曰︰“前面是那里人馬?”

    兩邊啟上︰“是武成王黃爺看操回來。”姬昌聞此,急忙下馬,站立道傍,欠背打躬,口稱︰“姬昌參見。”

    武成王見姬昌下馬即忙滾鞍下騎,與姬昌執手言曰︰“飛虎有失回避,望乞恕罪。”又低聲曰︰“今日賢侯榮歸,真是萬千之喜,末將有一要言奉啟,不識賢王可容納否?”

    西伯候不解,問曰︰“不才領教。”

    武成王曰︰“此間離末將府第不遠,薄具杯酒,以表思意何如?”姬昌乃誠實君子,不會推辭謙讓,隨答曰︰“賢王上,姬昌敢不領教。”

    黃飛虎隨攜姬昌至王府,命左右排筵宴;二王傳杯歡飲,各談些忠義之言,不覺黃昏掌燭,武成王命左右且退。

    黃飛虎這才與姬昌說道︰“今日大人之樂,實為無疆之福。但當今寵信奸邪,不听忠言,陷壞大臣,荒於酒色,不整朝綱,不容諫本。炮烙以退忠良之心,蠆盆以阻諫臣之口;萬姓慌慌,刀兵四起。東南兩處,已反四百諸侯;以賢王之德,倘有里困苦之羈。今已特赦,是龍歸大海,虎入深山,金鰲脫釣,如何尚不省悟!況且朝中無3日正條,賢王夸甚麼官,游甚麼街?何不早早飛出雕籠,返其故士,父子重逢,夫妻復會,何為不美?又何必此網羅之中。做此吉凶未定之事也?”

    武成王只此數話,把個姬昌說骨軟筋酥,起而謝曰︰“大王真乃金玉之言,提拔姬昌,此恩何以得報?奈昌欲去,五關有阻奈何?”

    黃飛虎笑了笑後曰︰“此與吾不難,銅符俱吾府中,于君候當可順利歸鄉。”言罷與左右吩咐,須臾取出銅符令箭,交與姬昌。隨後又其令改換衣裳,打扮夜不收號色,徑出五關,決無阻隔。
ccc1971 發表於 2019-2-17 14:23
第三九四章 臨潼關,雷震子救父

    姬昌得黃飛虎相助,躬身謝曰︰“大王之德,實重生父母,何時能報?”此時二鼓時刻,武成王命副將龍環、吳謙,開朝歌西門,送姬昌出城去了。

    等左右侍從回來王府與黃飛虎交令,黃飛虎只是嘆息一聲。如今成湯氣數將,番明悟道理者皆心照不宣。西伯候有賢名,天下傳誦,此回西岐定然有一番大作為。日後周代商未嘗不可。黃飛虎雖為成湯忠良之後,也早作安排,為後世子孫記,免到時落處家破人亡之局,如何面對九幽之下先祖。

    黃飛虎如何計較,姬昌心知肚明,也不說明。只是離了朝歌,連夜過了孟津,渡了黃河,過了澠池,前往臨潼關而來不題。

    且冰朝歌城館驛官見文王一夜未歸,心下慌忙,急報費大夫府得知。左右通報費仲曰︰“外有驛官稟說西伯文王一夜未歸,不知何往?此事重大,不得不預先稟明。”費仲聞知,命左右侍從,“驛官自退,我自知道。”

    費仲沉思此事與自己有關,不知如何處治?想了良久不得良方,便著堂候官請尤渾前來商議。少時,尤渾到了費仲府上,二人相見禮畢,費仲曰︰“賢弟不知姬昌,保奏皇上,封彼為王,這也罷了。孰知皇上準行,夸官三日。方才二日,姬昌逃歸,不俟王命,必非好事,意干重大。且東南二路諸候叛亂多年,今又走了姬昌,使皇上又生一患,這個擔兒誰擔?為今之計,將如之何?”

    尤渾听得費仲此言,開口曰︰“仲兄且寬心,不必憂悶我二人之事料不能失罪于大王,且進內廷著兩員將官趕去把姬昌拿來,以正欺君負上之罪,速斬於市曹,何慮之有。”

    二人計議停當,忙整朝衣,隨即入朝;紂王正摘星樓玩賞,侍臣啟駕︰“費仲、尤渾侯旨。”

    紂王听聞費尤二人到來,著侍臣曰︰“宣二人上樓。”費尤二人得紂王招見,連忙上得摘星樓,見紂王行禮畢,紂王問曰︰“二卿有何奏章來見?”

    費仲奏曰︰“姬昌深負陛下洪恩,不遵朝廷之命,欺藐陛下,夸官三日,不謝聖恩,不報王爵。暗自逃歸,必懷反意。恐回故土,以啟猖獗之端。臣薦先,恐得罪,臣等伏奏,請旨定奪。”

    紂王听後大怒曰︰“二卿真言姬昌忠義,逢朔望焚香叩拜,祝祈風和雨順,國泰民安,朕故此赦之。今日壞事,皆出二卿輕舉之罪。”

    尤渾見到紂王生怒,連忙出列辨解︰“自古人心難測,面從背違;知外而不知內,如內而不知心,正所謂︰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姬昌此去不遠,陛下當傳旨,命殷破敗、雷開點三千飛騎,趕去拿來,以正逃官之法。”

    紂王龐愛費尤二人,也不治他們之罪責,只是準奏,再遣殷、雷二將點兵追趕;使命傳旨,神武將軍殷破敗、雷開領旨,往武成王府來調三千飛騎,出朝歌一路上趕來。

    當年,西伯候姬昌與燕山收得義子雷震子,後又被雲中子帶往終南山修行。如今已過七載,雲中子算姬昌有難,便遣雷震子前來相救。

    雷震子听從老師之命,出了洞府,二翅飛起,剎時間飛至臨潼關,忽見一山岡;雷震子落將下來,立山岡之上,看了一會,不見姬昌形跡。

    雷震子不由懊惱,自思︰“啊呀,我失了打听,不曾問我師父;西伯侯文王不知怎麼個模樣?教我如何相見?”此言未了,只見壁廂一見人粉青氈笠,穿了一件皂服號衫,騎乘一馬飛奔而來。

    見此人到來,雷震子不由大喜,心中自曰︰“此人莫非是吾父也。”想到這里,不由大叫一聲,向飛騎而來姬昌大聲問曰︰“山下來人果是西伯侯姬老爺?”

    姬昌正一心逃跑,突然听得有人叫他,勒馬抬頭觀看時,又不見人,只听得聲氣。姬昌不由嘆曰︰“三日命合休!為何聞聲不見人形?此必鬼神相戲。”

    這倒是怪不得姬昌看到不雷震子,原來雷震子面藍,身上又是水合色,故此與山色交加,姬昌不曾看得明白,故有此疑。

    雷震子見文王住馬停蹄,看一回不言而又行;又叫曰︰“此位可是西伯侯姬千歲麼?”姬昌再次抬頭,猛見一人面如藍靛,發如朱砂,巨口獠牙,眼如銅鈴,光華閃灼,嚇魂不附體。姬昌自思,若是鬼魅,必無人聲,我既到此,也避不得了。他既叫我,我且上山看他如何?

    想罷,西伯候打馬上山叫曰︰“那位杰士,為何認得我姬昌?”

    雷震子聞言,連忙倒身下拜,口稱︰“父王!孩兒來遲,致父王受驚,恕孩兒不孝之罪。”姬昌听得此異人叫自己父王,不由大吃一驚,自己何時有此怪人為子,便與雷震子說道︰“杰士錯誤了。你與我姬昌一向無識,為何以父子相稱?”

    雷震子見姬昌不識自己,倒也不怪他。自己一出生便被老師雲中子帶往終南山。又曾誤食仙杏而面相大變,便與姬昌解釋曰︰“孩兒乃是父王于燕山收雷震子啊。”

    听到雷震子如此說,姬昌恍然大悟,才想到當年之事。再一看雷震子生非人非怪,不由大奇,與他問曰︰“我兒你為何生得這個模樣?你是終南山雲中子帶你上山,算將來方今七載,你為何到此?”

    雷震子听得姬昌認識自己,不由大喜曰︰“孩兒奉師法旨,下山來救父親出五關去,退追兵,故來到此。”

    姬昌听罷,吃了一驚;自思︰“吾乃逃官,已自得罪朝廷,此子看他面色,也不是個善人。他若去退追兵,兵將都被他打死了,與我加惡罪。待我且說他一番,以止他凶暴。”

    如此一想,姬昌又叫︰“雷震子!你不可傷了紂王軍將,他奉王命而來,吾乃逃官,不遵王命,棄紂歸西,我負當今之大恩,你若傷了紂王命官,你非為救父,反為害父也。”

    雷震子答曰︰“師父也曾吩咐孩兒,教我不可傷他軍將,命只救父王出五關便了。孩兒自勸他回去。”說罷。,雷震子見那里追兵卷地而來,旗招展,鑼鼓齊鳴,喊聲不息。一派征塵,遮蔽旭日。雷震子看罷,便把脅下雙翅一聲響,飛起空中,將一根黃金棍拿手里,就把文王嚇得一跤,跌地下不題。

    且說雷震子飛追兵面前,一聲響落地下;用手把一根金棍掛掌上,大叫曰︰“停下,再不得前來!”

    猛听得大喝聲,兵卒抬頭看見雷震子面如藍靛,發似朱砂,巨口獠牙;軍卒報與殷破敗、雷開曰︰“啟老爺!前面有一惡神阻路。凶勢猙獰。”殷、雷二將大聲喝退,二人縱馬向前來會雷震子

    話說殷、雷二將出來,突然見雷震子這等驍勇,況且其脅生雙翼,遍體風雷,當真乃是一異人,怕是有些神通異術身,料知自己凡體肉胎決不能取勝,免得空喪性命無益,故此將機就計,轉回人馬不表。

    且說雷震子上山來見姬昌。雷震子曰︰“奉父王之命,去退追趕父王二將,一名殷破敗,一名雷開,他二人乍一見孩兒,想是被孩兒面相所懼,竟然打馬掉頭而走。如此,正合父王之意,不傷他二人性命。此地路遠,且讓孩兒送父王出五關。”

    姬昌聞听後,不覺大喜,沒有傷朝歌軍將性命,再好不過。與雷震子曰︰“我隨身自有銅符令箭,到關照驗,即可出關。”

    雷震子曰︰“父王不必如此,若照銅符,有誤父王歸期。如今事急勢迫,恐後面又有兵來,終是不了之局。待孩兒背父王一時飛出五關,免得又有事端。”姬昌听說後問道︰“我兒話雖是好,此馬如何出得去?”

    雷震子曰︰“父王且顧出關,馬匹之事甚小。”

    姬昌卻是不舍,曰︰“此馬隨我患難七年,今日一旦棄他,我心何忍。”

    雷震子搖搖頭,不贊同,又與姬昌勸說︰“事已到此,豈是好為此不良之事,君子所以棄小而全大。父王還是趕緊與我飛出五關,待到安然回歸西岐,為此馬做一忠冢念其忠義便是!”

    姬昌無奈,只得听雷震子之勸,上前手拍馬背曰︰“非昌不仁,舍你出關,奈恐追兵復至,我命難逃,我今別你,任憑你去另擇良主。”

    姬昌道罷,揮淚別馬。有詩贊曰︰“奉敕朝歌來諫主,同吾里七年囚,臨潼一別歸西地,任你逍遙擇主投。”

    且說雷震子見姬昌這般不痛,不由大叫曰︰“父王些!不必久羈。”姬昌曰︰“背著我,你仔細些。”

    如此,姬昌伏雷震子背上,把二日緊閉,耳聞風聲,不過一刻,已出了五關。來到金雞嶺落將下來,雷震子這才與姬昌曰︰“父王已出五關了。”

    姬昌睜開二目,見得金雞嶺,已知是本土,不由大喜曰︰“今日復見我故鄉之地,皆賴孩兒之力。”

    雷震子把姬昌送出五關,听從老師雲中子之令,便又回返終南山,與姬昌告別曰︰“父王前途保重,孩兒就此告歸。”

    突然一听雷震子要走,姬昌大驚連忙問曰︰“我兒你為何中途拋我,這是何說?”雷震子與其解釋曰︰“奉師父之命,止救父王出關,即歸山洞。今不敢有違,恐負師言,孩兒有罪。父王先歸家國,孩兒學全道術,不久下山,再拜尊顏。”

    雷震子叩頭,與姬昌揮淚而別。

    走了雷震子,姬昌只得步行。途中又收得一良人,此人也是一位德行之士,認得姬昌,便舍家牽牛趕一牛車與姬昌回歸西岐。
ccc1971 發表於 2019-2-17 14:24
第三九五章 中極紫微大帝

    雷震子得了雲中子之命,前去臨潼關救助西伯候姬昌,之後又護送其到達金雞嶺,這才與姬昌分別返回終南山復命。姬昌獨自一人回去西岐,一心整頓西岐,任用賢能,使西岐實力一日日壯大。這些先不提。

    再說伯邑考因前往朝歌救父脫困,沒想到被妲己所害,落得個尸骨無存下場。

    這伯邑考身死之後,魂魄散,也不入幽冥界,反而回去了西岐。只是人鬼殊途,伯邑孝回到西岐,卻不能于家人見面,只能居于岐山一處背陰之地。這西岐乃是中興之地,鬼邪不侵,伯邑考不過是一個凡人身死所化魂魄,就不要提什麼進入西岐城,托夢與家人了。

    依六道輪回規則,凡人身死之後,七日之內自有鬼卒前來接引,或是自行前往幽冥界。七日過後,若沒有機緣便只能魂飛魄散,不復人間。

    可這伯邑考卻能七日之後魂魄不散,到也怪異。要說這也是他機緣所。自天地初開有龍鳳麒麟三族,龍鳳天動之後,三族歸隱,再不出現于洪荒之中。之後數劫運有巫妖大興,龍族應運自祖龍之地再次出世,佔了四海之地,成為天地一大族。

    後又有巫妖大戰,天地變化,鳳族合該出世。此時正值人劫,又逢封神大戰,故而鳳鳴西岐,天數所定,周室當興,鳳族因此而得已再次出現洪荒。

    這伯邑考居于鳳鳴山,得鳳凰一族氣息相佑,魂魄不權沒有散去,反而越來越凝實,直有化虛為實趨勢。伯邑考對于自己不入幽冥,反而以魂魄生于人間原因沒有一點懷疑,不過西岐氣運大漲,使他不能隨意去往人間,只能避居于鳳鳴山。

    這伯邑考鳳鳴山定居之後,居于瀛台山明玉自然有所感應。不指明玉有所感應,其它六位聖人感應到了。

    太清聖人一日正兜率宮入定,忽然元神一震,知有大事發生。入關推算數日,這才知道有大賢去世,神帝將要歸位。故而拿玄都**師帶著自己令符前去邀請六聖,同于天庭議事。

    玄都**師先前往西昆侖山玉虛宮,剛到山下,便有白鶴童子自山下待候。見到玄都**師過琰,白鶴童子立馬上前行禮作稽︰“弟子見過師叔!”

    “原來是白鶴童子,貧道有禮了!”玄都**師與白鶴童子還禮之後,向其問道︰“不知師叔可玉虛宮?”

    听到玄都**師問話,白鶴童子拱手作揖道︰“師叔來意,老師已知,特命弟子前來相迎,過一時三刻自去與師伯相會!”

    玄都**師見白鶴童子如此說,也不打算上山,與他行禮後道︰“如此,貧道便不打擾師叔,告辭!”說完招來一朵詳雲去往通天道人處。

    這玄都**師奉太清聖人之命,一一拜訪各位聖人之後,便又回到大赤天與太清聖人復命。

    “師兄回來了!”兜率宮前,金角銀角二位童子正玩耍,看到玄都**師架雲回來,不由上前與他行禮。

    “見過二位童子,老師可宮中?”玄都**師開口問道。

    “師兄回來晚了,老師去了天庭,說是中極紫微大帝已經劫數圓滿,要與諸位聖人相商,前去接迎!”

    听到老師不,玄都**師想了想,便與二位童子告辭後,去往天庭。

    明玉得了玄都**師帶來太清聖人令符之後,便知其中內情。當初七聖定六御,到現已經過了千年之久,只余中天紫微大帝沒有歸位,六御不全,大劫不起。故而有太清聖人發符招與其它聖人前往天庭相商。

    明玉自然不可能缺席,與松葉童子交代一番之後,便駕著天馬聖輦前往天庭。聖人出行,自然別有一番氣象,紫氣沖天,詳雲滿天,千里之內風雲相會,萬物避路。

    這聖輦乃是以朝霞織錦,太陽神光為架,先天靈根五針松枝為坐,經過九九八十一天煉制而成。又以九匹天馬為力,當真是威風至極。坐于聖輦之中,松葉童子為車夫,指揮天馬。

    明玉打量著沿途景色,不時看一眼拉輦天馬,面現得意之色。這九匹天馬得來不易,當初他外出游歷,遇到藥師道人,收了先天神馬裔,培養無數年,這才得了九匹。這些天馬雖然無法與那匹身殞神馬相比,根行倒也不俗。瀛台山修行無數年,個個道行高深,皆有太乙金仙實力,雖然給人當了腳力,身份也是尊貴無比。必畢為聖人做腳力,天下間屈指可數。

    出了瀛台山,過九重天,到達南天門。守門神將見到聖駕到來,連忙前來相迎。看到九匹天馬拉輦,上面坐于身著淡金色道袍,頭冠紫金冠道人,一位童子駕輦,已知來人身份。

    “小神見過聖人老爺!玉帝有旨,聖人老爺可去靈霄寶殿相會!”

    明玉听到這位神將所言,收了聖輦,駕起一朵金雲前往靈霄寶殿。不過數息之間,就靈霄寶殿按落雲頭。殿前自有持勤仙官相迎,見到明玉落下雲頭,不敢怠慢,連俯伏行禮道︰“拜見聖人老爺!”

    明玉與他微一點頭,步于寶殿之中。剛一進殿,就看到三清道人已經到達,正坐于兩旁,首位坐著昊天玉帝,其下有四位天帝,見到明玉進來,齊齊站起行禮︰“拜見聖人!”

    “各位道友有禮!”

    明玉還一禮後,仙官引其到座位坐下後,看到其它聖人還沒有到來,也不作聲。不過半日工夫,有女媧娘娘駕著青鳥前來,仙官引進靈霄寶殿,之後西方二聖同來,如此七聖皆聚靈霄寶殿。

    太清道人看到諸聖皆已到來,開口道︰“人劫將至,我等簽押封神榜前,曾定下三界六御之名,如今只余中極紫微天帝未曾歸位,故而大劫不起。現,紫微帝星出世,當接迎到天庭,使其歸位,如此封神戰起,只待後大劫渡過,我等也能安享逍遙。”

    “道友所言正是,紫微帝星出世,當接引其歸位,遲恐生變。”女媧娘娘點點頭,“不過那紫微帝星乃是執掌萬星之尊,又為中極大帝,合該為道友門下,不如就由道友派門下弟子前往接迎如何?”

    三界六御之主,六教各出一人。雖沒有口頭定下,但諸聖心有默契。闡教門下有太乙真人,西方釋教有彌勒道人,明教門下有南極仙翁,妖族有白澤妖聖,巫族有承天後土娘娘,人教當有紫微大帝。至于截教門下當初填寫封神榜時,八部正神之首,大多為通天教主門下,天庭大權之位十之六七被分散。

    昊天玉帝雖然不,也無可奈何。

    听到女媧娘娘如此說,諸聖全都點頭稱是。太清道人見此,便與玄都**師吩咐道︰“玄都,你執為師玉符,前往凡界走上一遭,把那伯邑考帶來靈霄寶殿。”

    玄都**師接過太清玉符,與老師行禮道︰“弟子這就去!”說完後,拿著玉符出了天庭,化作一道清光入了人間界。

    伯邑考回到西岐已經有一年有余,因魂魄力之身,不敢隨意出去風鳴山,只是獨自隱居。如今早就不耐,本想去往幽冥界,卻是不知路徑,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突一日,天將詳光,伯邑考心中大喜,連忙出來拜見。見到一位道人立于詳光慶雲之上,真是仙風道骨,一看便知乃是有道之士,伯邑考連忙跪下拜見。

    “見過大仙,弟子伯邑考有禮。”

    玄都**師看著跪于地面伯邑考,見他只是魂魄之身,卻不懼風雲,內中一道紫微真氣護體,不由暗自贊嘆,不愧是天帝之質。其人正是風度彬彬,氣質不凡。

    “你便是伯邑考,西岐姬昌之子?”

    听到玄都**師如此問話,伯邑考不由一怔,連忙點頭應是,“弟子正是姬昌之子伯邑孝,因去往朝歌救我父脫困,不想被那妖女妲己所害,仙長還請助我!”

    “那紂王妲己自有定數。當年風鳴西岐,合該周室當興。你本為姬昌之子,日後要做那人間之皇,沒想到身有劫數,落得個身死下場。”

    玄都**師這一通說話後,忽然祭出太清道人賜于玉符,一道清光落于伯邑考身上,與其說道︰“吾為太清道德天尊門下玄都,今奉聖人之命,執聖人玉符,渡你前往天庭,隨我來!”

    伯邑考只听一聲大喝,身體被一道清光罩住,不由自主飛到玄都**師身邊。剛一落于雲頭之上,玄都**師便架著雲光沖入天際,過九重天,到達天庭。

    伯邑考不過凡人一個,雲駕落于南天門之外,看到白玉為柱,門下守值神將,威風凌凌,身上神光綻放,自有一股威嚴。

    “小神見過真人!”守門神將看到玄都**師到來,不由上前行禮。

    “將軍辛苦,貧道身要事,便不與將軍多說。”玄都**師說完後,祭出一塊令符,神將見此,連忙放行。

    伯邑考跟著玄都**師進入南天門,剛一進門,就看到詳雲朵朵,神光四起。無數神兵天將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兵甲干戈,銀盔金衣,好不氣派。

    靜靜跟玄都**師身旁,伯邑考不斷打量著天庭。他身前不過只是一凡人,對于仙神之說也只是道听途說,不見真容。不提什麼天庭,如今真個親眼看到後,才知何為天界。
ccc1971 發表於 2019-2-17 14:25
第三九六章 姬昌聞歌尋賢

    只半日便到了靈霄寶殿,殿前仙官見到玄都**師到來,與其躬身行禮道︰“小仙拜見真人!”

    “道友辛苦!”玄都**師還禮與仙官。

    听到玄都**師如此說,仙官受寵若驚,連忙俯身︰“真人言過,入內,陛下已經等候多時!”

    伯邑考跟著玄都**師進入靈霄寶殿後,看到殿內坐著十多個人。其中六上身著帝服,頭戴冠冕,再看著位一位中年人,稍微一想就知道那位定然是傳說中玉帝,其下諸人伯邑考說認不出來了。

    此時到了天庭之後,伯邑考再不明事由,也知道定然有不同凡響之事將要自己身上發生。不敢多言,只是跟玄都**師身後,眼楮余光打量完靈霄寶殿諸人後,再不四處亂瞅。

    “弟子拜見老師,下界伯邑考已經引渡到來!”玄都**師交還太清道人賜給他玉符之後,站于太清道人身後,低眉順眼,再不動彈。

    “陛下下旨吧!”太清道人打量完伯邑考,與昊天說道。

    “尊真人之命!”昊天說完後,御案上拿起天帝印璽金旨之上蓋下大印,交由身邊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接過金旨之後,與昊天玉帝行禮,走下御台,開始宣讀玉旨。這太白星金道行並不高深,乃是天庭得建之後,太白金精得道,素來老成,有天庭首相之稱,身份倒也尊貴,是精通政務。為護得太白金星周全,昊天賜他寶衣,又拜訪女媧娘娘得來一件先天法寶交于太白金星,頗得昊天寵愛。

    “奉天帝玉旨,下界伯邑考劫數圓滿。昔日七聖定六御,伯邑考本為人間帝皇,奈之身死劫消,特引渡天界,封爾為中天紫微大帝,為萬星之尊,執掌萬星,察人間王朝興衰,執人間王朝替。”

    伯邑考正思量著自己到來天庭之事,再听得太白金星玉旨,不由目瞪口呆,腦海一片空白。中天紫微大帝是什麼職位,伯邑考不知道,可其中職權似乎極大。

    太白金星見伯邑考正呆愣之中,出言提醒道︰“陛下接旨吧!”

    “哦!”

    伯邑考腦中空空接過玉旨,連聲道謝之語都沒有說出口,只見太清道人突然揮手一道金光落于他身上,伯邑考只覺腦海轟一聲巨響,身體一股暖意傳來,魂魄之體變異,化作仙靈之體。一道紫微神光自頭頂沖出垂落周身,引得無數星辰之力沖入體中,不過片刻之後,仙靈之體被星辰之力鍛煉成星辰神體,微微星辰之光自體內泛出,另有一道紫微神光護于周身,竟然只這麼一會兒便成就大羅金仙道行。

    這等被外力強行提升到大羅金仙道行,根基極為不固,日後想到再進一步,怕是要潛心修行億萬年才可。中極紫微天帝乃是一文職,非司戰斗。太清道人把他強行提升到大羅金仙道行,也只是要讓他能夠融合羅天紫氣,得大羅尊位。

    伯邑考剛一融合羅天紫氣,便明悟前因後果。此時他一身帝服,腰挎帝劍,身披星衣,對諸聖人躬身作揖︰“伯邑考拜見諸位聖人!”

    “呵呵呵……”明玉見壯,不由輕聲笑了起來,“如今六御齊全,封神一戰馬上就要開啟,貧道不便多留,便與諸位道友告辭了!”

    “善!”諸聖人也有去意,齊齊行禮之後,出了靈霄寶殿。諸位天帝送走聖人之後,又與伯邑考行禮︰“道友有禮,道友初掌萬星宮,先回去理順帝宮一切事宜,我等再往瑤池仙宮相聚,如何?”

    “正該如此!”听到玉帝此話後,諸天帝皆同意。此後太白金星帶著伯邑考一同去萬星宮,其它天帝各歸帝宮。

    自伯邑考成為紫微大帝,人間大劫興起,各處刀兵不斷。有西岐安居樂業,為天下人知,紛紛前去投靠,西岐勢力大漲,為紂王忌。

    有一日,姬昌文同眾文武出郊外行樂,共享三春之景。行至一山,見有圍場,布成羅網,姬昌一見許多家將披堅執銳,手執長竿鋼叉,黃鷹獵大,雄威萬狀。見得︰

    烈烈旌旗似火,輝輝皂蓋遮天;錦衣繡襖駕黃鷹,花帽征衣牽獵犬。粉青氈笠,打朱纓;粉青氈笠,一池荷葉舞清風;打朱纓,開放桃花浮水面。只見趕獐獵犬,鑽天鷂子帶紅纓;捉兔黃鷹,拖帽金彪雙鳳翅。黃鷹起去,空中啄墜玉天鵝,惡犬來時,就地拖翻梅花鹿,青錦白吉︰錦豹花彪,青錦白吉遇長桿。血濺滿身紅,錦豹花彪逢利刃,血淋出上野雞著箭,穿住二翅怎能飛?遭叉,撲地翎毛難展掙;大弓射去,青牲白鹿怎逃生?藥箭來時,練雀班鳩難回避,,旌旗招展亂縱橫,鼓響鑼鳴聲吶喊。打圍人個個心猛,興獵將各各歡欣;登崖賽過搜山虎,跳澗猶如出海龍。火炮鋼叉連地滾,窩弓伏弩傍空行;長天听有天鵝叫,開籠又放海東青。

    話說姬昌見得如此個光景,忙問︰“上大夫!此不過是一個圍場,為何設於此山?”散宜生馬上欠身答曰︰“今日王爺游春行樂,共幸春光。南將軍已設此圍場,俟主公打獵行幸;以暢心情,亦不枉行獵一番,君臣共樂。”姬昌

    听說正色曰︰“大夫之言差矣!昔伏羲黃帝不用茹毛,而稱至聖,當時有首相名曰︰風後,進茹毛與伏羲,伏羲曰︰此鮮食,皆百獸之肉,吾人而食其內,渴而飲其血,以之為滋養之道。不知吾欲其生,忍彼死,此心何忍。朕今不食禽獸之肉。寧食百草之粟,各全生命,以養天和,無傷無害。豈不為美?伏羲居洪荒之世,無百谷之美,倘不茹毛鮮食!況如今五谷可以養生,肥甘足以悅口,捌與卿踏舂行樂,以賞此韶華風景。今欲騁孤等之樂,追麋逐鹿,較強比盛;騁英雄於獵較之問,禽獸何辜,而遭此殺戮之慘?且當此之時,陽春乍啟;正萬物生育之候,而行此肅殺之政,此仁人所心者也。古人當生不翦,體天地好主之仁,孤與卿等何蹈此不仁之事哉?速命南宮將圍場去了!”

    听得姬昌如此說,眾將傳旨,姬昌又道︰“孤與眾卿馬上歡飲行樂。”觀望來往士女紛紜;踏青紫陌,斗草芳叢,或攜酒而來溪邊,或謳歌而行綠野。君臣馬上忻然而嘆曰︰“正是君正臣賢,士民怡樂。”散宜生欠身答曰︰“主公西岐之地,勝似堯天。”

    君臣正迤邐行來,只見那邊一夥人作歌曰︰“憶昔成湯掃桀時,十一征兮自葛始;堂堂正大應天人,義一舉民安止。今經六百有餘年,祝網恩波將歇息;懸肉為杯酒為池,鹿台積血高千尺。內荒於色外荒禽,可嘆四海沸呻吟;我曹本是海客,洗耳不听亡國音。曰逐洪濤歌浩浩,夜視星斗垂孤釣;孤釣不知天地寬,白頭俯仰天地老。”

    姬昌听得此歌中之詞不凡,還沒有听漁人歌罷,便轉身對散宜生說道︰“此歌韻度清奇,其中必定有大賢隱於此地。”說完,姬昌命辛甲︰“與孤把作歌賢人請來相見。”

    辛甲領旨,將坐下馬一拍,向前厲聲言曰︰“內中有賢人,請出來見吾王爺。”那些漁人听得辛甲厲聲,不由大驚,齊齊跪下答曰︰“吾等都是閑人!”

    辛甲不由大奇,問道︰“你們為何都是閑人?”漁人回應道︰“我等早晨出戶捕魚,這時節回來無事,故此我等俱是閑人。”不一時姬昌馬到,辛甲向前啟曰︰“此乃俱是漁人,非賢人也。”

    姬昌不信,與左右說道︰“孤听作歌韻度清奇,內中定有大賢。”漁人听到姬昌如此說,便與其解釋︰“此歌非小人所作,離此三十五里,有一溪,溪中有一老人,時常作此歌。我們耳邊听熟了,故此信口唱出,此歌實非小民所作。”

    姬昌這才信罷,與漁人揮手道︰“諸位請回,姬昌打擾了。”眾漁人听後叩頭去了。姬昌坐于馬上想著歌中之味,不時拍手贊嘆︰“洗耳不听亡國音。”

    旁有大夫散宜生欠身言曰︰“洗耳不聞亡國音者何也?”姬昌笑曰︰“大夫不知麼?”宜生搖搖頭曰︰“臣愚不知深意。”

    姬昌解釋曰︰“此一句乃堯王訪舜天子故事︰昔堯有德,乃生不肖之男,後堯王恐失民望,私行訪察,欲要讓位。一日行至山僻幽靜之鄉,見一人倚溪臨水,將一小瓢兒水中轉;堯王問曰︰公為何將此瓢水中轉。”其人笑曰︰“吾看破世情,了卻名利,去了家私,棄了妻子;離愛欲是非之門,拋紅塵之徑。僻處深林,鹽蔬食;怡樂林泉,以終天年,平生之願足矣。”堯王听罷大喜︰“此人眼空一世,亡富貴之榮,遠是非之境,真乃人杰也!將此帝位正該讓他。”

    王曰︰“賢者!吾非他人,朕乃帝堯。今見大賢有德,欲將天子之位讓爾可否?”其人听罷,將小瓢拿起,一腳踏粉碎,兩只手掩住耳朵飛跑,跑至河邊洗耳。正洗之間,又有一人牽一只年來吃水,其人曰︰“那君子!牛來吃水了。”

    那人只管洗耳,其人又曰︰“此耳有多少污穢,只管洗?”那人洗完,方開口答曰︰“方才帝堯讓位與我,把我雙耳都污了;故此洗了一會,有誤此牛吃水。”其人听了,把牛牽至上流而飲,那人曰︰“為甚事便走?”其人曰︰“水被你洗污了,如何又污我牛口。”當時高潔之士如此。此一句乃洗耳不聞亡國音。”

    眾官馬上俱听文王談講先朝興廢,後國遺蹤;君臣馬上傳杯共享,與民同樂。見了些桃紅李自,鴨綠鵝長;鶯聲嘹嚦,紫燕呢喃。風吹不管游人醉,獨有三春景色。
ccc1971 發表於 2019-2-17 14:26
第三九七章 姜子牙西岐為官

    姬昌君臣正行之時,忽見一起樵夫作歌而來︰“鳳非乏兮麟非無,但嗟世治有隆污;龍興雲出虎生風,世人漫惜尋賢路。君不見耕莘野夫,心樂堯舜與黎鋤;不遇成湯3使聘,懷抱經綸學左徒。又不見夫傅子,蕭蕭笠甘寒楚;當年不見高宗夢,霖雨終身藏版土。古來賢達辱而榮,豈特吾人終水滸?且橫牧笛歌清晝,漫叱黎牛耕白雲。王侯富貴斜暉下,仰天一笑俟明君。”

    姬昌同文武馬上听得歌聲甚是奇異;內中必有大賢,命辛甲請賢者相見。辛甲領命,拍馬前來;見一夥樵人言曰︰“你們內中可有賢者?請出來與吾大王相見。”

    眾人俱言內無賢者;不一時文王馬至。辛甲回覆曰︰“內無賢士。”姬昌不由奇道︰“听其歌韻清奇,內豈無賢士。”其中有一人應聲︰“此歌非吾所作,前邊十里,地名溪,其中有一老叟,朝暮垂竿,小民等打柴回來,溪少歇,朝夕听唱此歌;眾人聚得熟了,故此隨口唱出。不知大王駕臨,有失回避,乃子民之罪也。”

    姬昌曰︰“既無賢士,爾等暫退。”眾人去了,姬昌馬上只管思考。又行了一路,與文武把盞酒食,興不能︰春光明媚,花柳芳妍;紅綠交加,妝點春色。正行之間,只見一人挑著一擔柴唱歌而來︰“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魚未遇隱溪;世人不識高賢志,只作溪邊老釣磯。”

    姬昌听得歌聲,嗟嘆曰︰“此中必有大賢。”

    故命人把作歌者請來,沒想到那人見得軍士,扔下柴火便跑,才不過跑了數步,便被拿了,來到姬昌面前。

    姬昌看他見軍士而跑,不由奇怪,問他︰“你為何見吾軍士竟慌不擇路,何故?”

    這人名叫武吉,曾殺人而逃跑,隱于山中,得遇姜子牙,收其為徒。

    武吉見姬昌不治己罪,反而和聲相說,不由泣拜地奏曰︰“吾名武吉,乃守法奉公之民,不敢狂悖︰只因曾誤傷人命,前去問一老叟。離此間三里,地名溪,此人乃東海許州人氏,姓姜名尚字子牙,道號飛熊;叫小人拜他為師傅,與小人回家挖一坑,叫小人睡里面,用草蓋身上,頭前點一盞燈,腳後點一盞燈,草上用米一把,撒上面,睡到天明,只管打柴再不妨了。不想今日再遇軍士,故而逃命,嘗言螻蟻尚且貪生,豈有人不惜命?”

    且說姬昌與武吉問了姜子牙居所,被武吉帶于一林前,君臣將至林前,不敢驚動賢士;離數箭之地,姬昌下了馬,同宜生步行入林。

    且說武吉趕進林來,不見帥父心里一下子著了慌;又見姬昌進林,散宜生向他問曰,“賢士可否?”

    武吉答曰︰“方才此,這會卻不見了。”姬昌突然又問他︰“賢士可有別居?”

    武吉點點頭,伸手指道︰“前邊有一草舍。”

    隨後武吉引駕至門首,姬昌以手撫門,猶恐造次;只見里面來一小童開門。姬昌笑臉問曰︰“老師否?”

    童兒搖搖頭曰︰“不,同道友閑行。”姬昌不由大為失望,又問曰︰“甚時回來?”童子曰︰“不定;或一會兒就來,或一二日,或三五,萍蹤靡定,逢山遇水,或師或友,便談玄論道,故無定期。”

    散宜生傍說道︰“臣啟主公!求賢聘杰,禮當虔誠;今日來意未誠,宜其遠避。昔上古神農拜長桑,軒轅拜老彭,黃帝拜風後,湯拜伊尹,須當沐裕齋戒,擇吉日迎聘,方是敬賢之禮。主公且暫請駕回。”

    姬昌听得散宜生之勸,點頭道︰“大夫之言是也。命武吉隨駕回朝。”文王行至溪邊,見光景稀奇,林木幽曠。乃作詩曰︰“宰割山河布遠猷,大賢抱負可同謀;此來不見垂竿釣,天下人愁幾日休。”又見綠陰之下,坐石之旁,魚竿飄水面,不見子牙,心中甚是悒。復吟詩曰︰“求賢遠出到溪頭,不見賢人只見釣,一竹青絲垂綠柳,滿江紅日水空流。”

    姬昌留戀不舍,散宜生力請駕回。方隨眾文武回朝。抵暮進西岐,到殿廷,姬昌傳旨︰“令百官俱不必各歸府第,都殿廷齋宿3日,同去迎請大賢。”

    內有大將軍南宮進曰︰“溪釣叟,恐是虛名;大王未知真實,而以隆禮迎請,倘言過其實,不過費主公一片真誠,竟為愚鄙夫所弄。依臣愚見,主公亦不必如此費心;待臣明日自去請來。如果才副其名,主公再以隆禮加之未晚。如果虛名,可叱而不用,又何必主公齋宿而後請見哉?”

    散宜生旁厲聲言曰︰“將軍此事不是如此說,方今天下荒荒,四海鼎沸;賢人君子多隱於山谷。當初我王夢中飛熊,今又有飛熊應兆,此乃上天垂象,特賜大賢助我皇基,是西岐之福也。此時自當學古人求賢,破資格拘牽之習,豈得如近日欲賢人之自售哉,將軍切不可說如是之言,使諸臣懈怠。”

    姬昌聞言大悅︰“大夫之言,正合孤意。” 於是百官俱獻廷齋宿三日,然後聘請姜子牙姬昌听從散宜生之言,齋宿三日。至第四日,沐浴整衣,極其精誠,姬昌端坐鑾與,抬聘禮,擺列車馬成行,前往溪,來迎姜子牙。事前又曾封武吉為武德將軍。

    時有笙簧滿道,竟出西岐,不知驚動多少人民,扶老攜幼來看迎賢。。毛公遂、周公旦、召公、畢公、榮公,五賢佐主,伯達、伯、叔夜、叔夏等,八俊相隨。城衙氤氳香滿道,郭外瑞彩結成祥;聖主駕臨西土地,不負五鳳鳴岐山。萬民齊享升平日,宇宙雍熙八百年;飛熊預兆興周室,感得文王聘大賢。

    姬昌帶領文武出郭,逕往溪而來。行至三十五里,早至林下。與軍士傳旨︰“士卒暫林下札住,不必聲楊,恐驚動賢士。”姬昌下馬,同散宜生步行入得林來;只見一人入眼,正是姜子牙。

    此時,姜子牙正背坐溪邊,姬昌悄悄行至跟前,立於姜子牙之後,姜子牙明知姬昌到來,卻不起身行禮,反而故作歌曰︰“西風起兮自雲飛,歲已暮兮將焉依?五鳳鳴兮真主現,垂鉤竿兮知我稀。”

    姜子牙作畢,姬昌突然出口向他問道︰“賢士樂否?”

    姜子牙聞听此問,這才回頭,看見姬昌,忙棄竿一傍,俯伏叩地曰︰“子牙不知大王,有失迎候,望賢王恕尚之罪。”

    姬昌忙扶住姜子牙不讓其拜,言曰︰“孤久慕先生,前顧未遇;昌知不恭,今特齋戒,專誠拜謁。得睹先生尊顏,實昌之幸也。”

    遂命散宜生扶賢士起來,姜子牙躬身而立;姬昌笑容攜子牙至茅舍之中,子牙再拜,姬昌回拜。

    曰︰“久仰高明,未得相見;今幸接豐標,聆教誨,昌實三生之幸矣。”姜子牙听姬昌夸贊,拜而言曰︰“尚乃老朽菲才,不堪顧問;文不足安邦,武不足定暾,荷蒙賢王枉顧,實辱鑾輿,有負聖意。”

    散宜生傍勸曰︰“先生不必過謙,吾君臣沐裕虔,特申微忱,專心聘請︰今天下紛紛,定而又亂,當今天子遠賢近佞,荒淫酒色,線虐生民,諸侯變亂,民不聊生。吾主晝夜思維,不安枕席;久慕先生大德,惻隱溪,特具小聘,先生不棄,共佐明主,吾主幸甚一生民幸甚日先生何苦隱胸中之奇謀,忍生民之涂炭日何不一展緒餘,出水火而置之升平?此先生覆載之德,不世之仁也。”

    說罷,散宜生將聘禮擺開,姜子牙看了,速命童兒收訖;散宜生見此,又將鑾輿推過,請姜子牙登輿。子牙跪而告曰︰“老臣荷蒙洪恩,以禮相聘;尚已感激非淺,怎敢乘坐鑾輿。越名僭分?這個斷然不敢。”

    姬昌不允,與姜子牙曰︰“孤預先設此,特迓先生;必然乘坐,不負素心。”姜子牙再三推托不敢,推阻數次,決不敢坐;散宜生見姜子牙堅意不從,乃對姬昌曰︰“賢者既不乘輿,望主公從賢者之請︰可將大王逍遙馬請乘,主公乘輿。”

    姬昌听了散宜生話後,搖頭道︰“若是如此,有失孤數日之虔誠也。”彼此又推讓數番,姜子牙這才應允。

    此姬昌乃乘輿,子牙乘馬;歡聲載道,士馬軒昂。時值喜吉之辰,姜子牙來時,年已八十。

    話說文王聘子牙進了西岐,萬民爭看,無不欣悅;子牙至朝門下馬,文王升殿,子牙朝賀畢,文王封子牙為右靈生丞相,子牙謝恩。

    姜子牙有才,為西岐相,全權西岐事務,與眾文武暗治軍,明修政,不過數年西岐實力大漲,為天下之雄。

    話說,西岐勢大,紂王大怒,又有妲己媚言,便治姬昌不尊聖命,不敬聖上之罪,以北伯候崇候虎為帥,前往西岐討伐姬昌。誰知崇候虎志大才疏,不知西岐兵甲之盛,便殺大敗,後還被姬昌取了北方封地,如此西岐勢力大增,竟然統天下四百諸候,與朝歌相峙。

    如此一來,商室終于天下大亂,八百鎮諸候俱反,氣數已。

    時天下大亂,聞仲聞太師遠往東夷大軍未歸,朝歌大軍竟然不能力敵,只能與各地叛將對峙,不敢妄動。

    紂王雖然天下諸候叛亂,卻毫不放心上,只一心與妲己歡樂。這妲己如今朝歌權勢之大不可想象,朝中奸妄者俱都依俯,又有費尤二人牽頭,如若不是比干一等賢臣對抗,怕是早就政令不通了。

    比干如此違逆自己,使妲己心恨不已。一日,妲己招自家妖子妖孫扮作仙家鹿台與紂王做樂,被比士與武成王看出根腳。等這些妖人做樂完畢,跟身後,一把火燒了老巢,數百狐精身死,之後比干又命人做成狐皮大衣獻與妲己,使妲己恨不得吃了比干肉,暗自謀略如何為自家子孫報仇。

    突一日,妲己心絞疼痛難忍,紂王招無數醫師皆不能醫,心中大急,是對朝政不理不顧。後听聞以七巧玲瓏心可治心絞痛,顧而布令天下尋找。十數日不得,後听妲己說比干有七巧玲瓏心,遂命取之,比干不從,紂王欲殺之,後獻之而死。

    比干一死,朝中能與妲己相抗者,只有武成王一人。後妲己使奸計害黃娘娘與武成王之妻,武成王反出朝歌,帶三千飛虎騎投西岐,紂王聞之大怒,使大軍討之。

    如此,姜子牙封台拜將,各諸候從之。

    不提武成王欲投西岐,自姬昌拜姜子牙為相,西岐勢力不斷增強。此時正是天下大亂之時,百姓苦不堪言,有人知西伯候仁義,各自奔走,爭相傳聞,使無數百姓西投。制約西岐大發展人口問題得到解決。

    姜子牙曾自玉虛宮學道四十年,雖無緣成就仙道,卻也小有所成。他入西岐之時已時八十有余,可精力不衰,從廣成子處習得修政治軍之道。

    那廣成子當年曾助黃帝一統天下,雖是修道煉氣之輩,耳聞目睹倒也懂得不少雜學。姜子牙得其傳,加之他命中有富貴之數,要助西岐取商而代之,故而這些修道不成,學這些雜學倒是得心應手,四十年研習青出于藍,廣成子萬萬比他不上。

    自姬昌與崇候虎一戰,又其弟崇黑虎性直不懇事商而從紂,反倒是投入西岐帳下,助姬昌取了北伯候封地。此戰事一結,朝歌眾將再不願出戰,西岐再次平和下來。

    也是天有定數,自敗崇候虎之後,姬昌卻是身體一日衰如一日,醫石無救,病勢日日沉重,有如無減,看看危篤。

    西岐文武見之不由大急,尋求名醫非止一日,可姬昌之病卻不見好。一日,姬昌與廣武百官傳旨︰“宣丞相進宮。”

    姜子牙入內殿,至龍榻前跪而奏曰︰“老臣姜尚奉旨入內殿,問候大王貴體安否?”此時姬昌面黃肌瘦,明眼者一看便知大限已到。人生而老死者,乃是天道,非力可逆。便是神仙也是天人五衰之劫,何況人乎。

    姬昌本就通曉術數之道,對醫藥雖不精通也知曉一二,知道自己大限將至,這才將姜子牙叫來做一番安排。

    躺于榻上,姬昌有些喘息著說道︰“孤今召卿入內,並無別論︰孤居西北,坐鎮一方,統二百鎮諸侯元首,感蒙聖恩不淺。方今成湯雖則亂離,也還有君臣名分,未至乖戾。孤伐侯虎,雖得勝而歸,心內實有未安。今明君上,不奏天子而自行誅戮,是自專也。況孤與侯虎一般爵位,孤竟專殺,大罪也。自殺侯虎之後,孤每夜聞悲泣之聲,合目則立於榻前,吾思不能久立於陽世矣。今日請卿入內,孤有一言,切不可忘。倘吾死之後,縱有惡貫滿盈者,切不可听諸侯之唆,以臣伐君。丞相若違背孤言,幽之冥中不好相見。”

    姬昌道罷流淚滿面,姜子牙听後跪而啟口︰“臣荷豪恩寵,身居相位,敢不受命?若負君言,即系不忠。”君臣正論間,忽有侍臣傳殿下姬發進宮問安。

    姬昌見姬發至,便與其言曰︰“我兒此來,正遂孤願。”姬發行禮畢,臉顯擔憂之色,問道︰“父王可好,萬不可勞累,好生休息才是!”

    姬昌聞之搖頭,“我知大限將至,故而傳姜尚入內。你與我仔細听說!”姬發听到你如此說,現不言語。

    姬昌見之曰︰“我死之後,吾兒年幼,恐妄听他人之言,肆行征伐,縱天子不德,亦不得造次妄為,以成臣弒君之名。你過來拜子牙為尚父,早晚听其指令,听丞相即如听孤也。可請丞相坐而拜之。”

    姬發聞後,請姜子牙轉上,即拜為尚父。子牙叩首榻前泣曰︰“臣受大王重恩,雖肝腦涂地,粉骨捐軀,不足以酬國恩之萬一。大王切莫以臣為慮,當宜保重龍體,不日自愈矣。”

    姬昌不听,又與姬發吩咐道︰“商雖無道,吾乃臣子,必當恪守其職,毋得僭越,恐遺譏後世。睦愛兄弟,憫恤萬民,吾死亦不為恨。”

    說完後喘了幾口大氣後,又曰︰“你若當政,見善不怠,時至勿疑,去非勿處。此三者,乃修身之道,治國安民之大略也。”姬拜而受命。

    姬昌又曰︰“孤蒙紂王不世之恩,臣再不能演八卦里化民也。”言罷遂薨。亡年九十七成。後追封為周文王,時商紂王二十年之仲冬也。

    話說西伯文王薨,於白虎殿停喪,百官共議嗣位。太公望率群臣奉姬發嗣立為周主。武王葬父既畢,尊姜子牙為尚父,其餘百官皆加一級。

    姬發繼周主,與群臣同心協力,繼志述事,遵先王姬昌之政。四方附庸之國,皆行朝貢西土;二百鎮諸侯,皆率王化。

    且說汜水關總兵官韓榮,得報文王已死,姜尚立太子姬發為武王。榮大驚,忙修本差官往朝歌奏事。使命一日進城,將本下於文書房,時有上大夫姚中見本,與殿下微子共議。

    “姬發自立為武王,其志不小,意諸侯,此事不可不菜奏。”

    微子曰︰“姚先生!天子諸侯見當今如此荒淫,進奸退忠,各有無君之心。今姬發自立為武王,不日有鼐沸山河,擾亂乾坤之事。今就將本面君,昏君決不以此為患,總是無益。”

    話說姚中與眾臣商議完畢,便上摘星樓見駕,紂王見之問曰︰“卿有何奏章?”

    姚中曰︰“西伯姬昌已死,姬發自立為武王,頒行四方諸侯,歸心者甚多,將來必為禍不小。臣因見邊報,甚是恐懼,陛下當速興師問罪,以正國法。若怠緩不行,則其中觀望者皆效尤耳。”

    紂王聞听後不以為然,與姚中輕笑道︰“姬發只一黃口稚子,其有何能為之事,壞吾成湯江山,卿多慮矣!”

    姚中見紂王不听,再奏曰︰“姬發雖年小,然姜尚多謀;西岐又有南宮、散宜生之輩,謀勇俱全,不可不預為之防。”

    紂王听後,搖頭曰︰“卿之言雖有理,然姜尚不過一術士,只裝神弄鬼之輩,能有何作為?”遂不听。

    姚中知紂王意不行,隨下樓嘆曰︰“滅商者必姬發矣。”而後辭官歸隱提。
ccc1971 發表於 2019-2-17 14:26
第三九八章 聞太師往討西岐(一)

    再說聞仲外出征戰數載,才一回朝歌便發當年先帝許于紂王諸多輔政大臣十之**都已故去。便是首相商容比干也都逝去,使他不由感到世事蒼桑,歲月不饒人。

    哪里這聞仲多年外不聞政事,多日之後這才得知朝中諸友亡故之由,不由大怒,只恨那紂王敗壞成湯江山,使無數能臣賢士不得好死,是逼反天下眾諸候,讓聞仲不由有些無所適從。

    突一日,聞仲鳴鼓上殿,與紂王諫十策此救國危,哪知紂王已經是爛泥扶不上牆,不由灰心。只得借口西岐不尊王朝,而領軍外出討戰,不願再立于朝中與奸妄同臣。

    這紂王正因天下反叛諸候怒惱,卻無良方,先前數路大軍討西岐皆大敗而歸。如今聞仲請命出討,再合他心意不過,馬上同意,是把朝中兵符賜于聞仲,便他離去朝歌,好讓自己活。

    這聞仲三朝臣,性剛直,便是紂王也讓他三分。自聞仲回朝之後,便不得痛,行事行樂都顧忌七分。聞仲見紂王如此,只得無奈領軍再出朝歌。

    話說,聞太師對紂王失望,不願常居朝歌。正好西岐姬發自立為武王,不朝成湯,便意討伐。如今天下能滅商者只有周室,故而聞太師提大兵三十萬,出了朝歌,渡黃河,兵至澠池縣。

    其時總兵官張奎迎接至帳前行禮畢,太師問道︰“吾往西岐,那一條路近?”張奎不敢怠慢連忙告訴聞太師曰︰“往青龍關近,不過二百里。”

    遂後聞太師令大軍休整一日夜,第二天,太師傳令大軍︰“往青龍關去。”于是人馬離了澠池縣,往青龍關行來;這一路上旗招展,繡帶飄搖,當真好是精銳人馬。

    怎見得?此有詩為證︰“飛龍紅纓閃閃,飛鳳紫霧盤旋;飛虎騰殺氣,飛豹蓋地遮天。擋牌滾滾,短劍輝輝;擋牌滾滾,掃萬軍之馬足;短劍輝輝,破千重之狼銃。大刀,雁翎刀,排開隊伍;金,蕩蕩朱纓;太阿劍,昆吾劍,龍鱗砌就;金裝 ,銀鍍 ,冷氣森嚴︰畫戟,銀尖戟,飄蕩豹尾;開山斧,宣花斧,一似車輪。三軍吶喊撼天關,五色旗搖遮映日。一聲鼓響,諸營奮勇逞雄威;數捧鑼鳴,眾將委蛇隨隊伍。寶 下,瑞氣籠煙;金字令旗,來往穿梭。能報事拐子馬緊挨鹿角,能沖鋒連珠炮堤防劫營。”

    這正是︰騰騰殺氣滾征埃,隱隱紅雲映綠苔;十里只聞戈甲響,一座兵山出土來。

    話說聞太師帶琿兵過了青龍關後,道路變崎嶇窄小,只容一二騎並行;人馬甚是難走,跋涉覺險峻。

    聞太師見如此艱難,悔之不及,心中暗自叫苦︰“早知如此,不若還走五關,方便許多。如今反耽誤了路途,便如此行走。”

    這倒不能怪張奎,此路小股行軍確是可能,也多。但聞太師帶三十萬軍,便有些艱難了。也是聞太師失了計較,此非吉兆,恐征討西岐不會太順利。

    這一日聞太師領軍來到黃花山,只見一座大山,遠觀山山青疊翠,近觀山翠亞青山。山青疊翠,參天松婆娑弄影;翠疊青山,靠峻嶺逼陡懸崖逼陡澗。綠檜影搖玄豹尾,峻懸崖青松折齒;老龍腰望上看似梯似鐙,望下看如穴如坑。青山萬丈接雲霄,斗澗鶯愁長地戶。

    此山到春來,如火如煙;到夏來,如藍如翠;到秋來,如金如錦;到冬來,如玉如銀。到春來,怎見得如火如煙?紅灼灼夭桃噴火,綠依依弱柳含煙。

    到夏來,怎見得如藍如翠?而來蒼煙欲滴,月過嵐氣氤氳。

    到秋來,怎見得如金如錦?一攢攢一簇簇俱是黃花吐瑞,一層層一片片是紅葉搖風。

    到冬來,怎見得如玉如銀?水幌幌凍成千塊玉,雪蒙蒙堆疊一山銀。山徑崎嶇,難進難出;水途曲折,流去流來。樹梢上生生不已︰鳥啼時韻致幽揚;正是觀之不舍,樂坐忘歸。

    當真是“一山未過一山迎,千里全無半點平;莫道牧童遙指處,只看圖畫不堪行。”

    話說聞太師看此山險惡,傳令大軍安下人馬,催開黑麒鱗,自上山來觀看。 見有一程平坦之地,好似一個戰場。

    太師不由拍手而嘆曰︰“好一座山,若是朝廷寧靜,老夫來黃花山,避靜消閑,多少樂?”

    立于山上,又見依依翠竹,古木喬松,賞玩不。正看此山景致,忽听腦後一聲鑼響;太師急勒轉坐騎,原來是山下走陣,走乃是長蛇陣,陣頭一將,面如藍靛,發似朱砂,上下獠牙,金甲紅袍,坐下陣馬;手使一柄開山斧。

    聞太師探看走陣,不覺被山下士卒,看見聞太師身穿紅袍,坐騎一獸,用兩根金鞭,偷看陣勢;士卒竟不走陣,來報主將︰“啟大王!山上有一人,探看吾等巢穴。”

    那人听士座如此見說,抬頭一看,不由大怒,那人當真是不知自己威風,竟然立于山上探看,遂速命退了軍陣,把馬一磕,向那人走上山來;聞太師看見一將飛來,甚是英雄,十分勇猛,心中暗想︰收得此人,去伐西岐乃是用人之際,心上正是躊躇,不覺那馬已到面前,只見來將大呼曰︰“你是何人,好大膽敢來探吾山穴?”

    聞太師也不惱他,只是與他拱手揖曰︰“貧道看此山幽靜,欲此結一茅庵,早晚誦一二卷黃庭,不識將軍肯否?”

    來人見聞太師身穿甲盔,以為他戲弄自己,不由大怒罵道︰“好妖道,安敢戲吾!”語罷催開駿馬,揮著手中大斧飛來直取聞仲,聞太師見向自己打來,用金鞭急架忙迎;鞭斧交加,大戰高山之上。

    聞大師征伐多年,不知見過多少豪杰,又曾與金靈聖母修行多年,一身道行是已達金仙,那里把他放眼里;見這將使斧,也有些本領,起了愛材之心︰“待吾收了此人,往西岐去,雖無大成,亦有小就。”太師把騎一撥,往東就走;那人見此,也追趕過來。

    聞太師听腦後鈴聲響亮,把金鞭一指,平地現出一座金牆;把這一員大將,圍里面,用金遁住了。太師依舊還往這山上下了騎,倚松靠石坐下。

    聞太師看另有幾道殺氣,隱山中,默然不提。且說小校上山來又與其中一將報道︰“啟二位大王!有一穿紅道人,把大王引入一陣黃氣之內,就不見了。”二將急問報事嘍羅︰“如今那里?”小校答曰︰“如今現山上坐著。”

    二人大怒,忙上馬持兵,眾嘍羅齊聲吶喊,殺上山來。聞太師看見,慢慢上了黑麒麟,把金鞭一指,大呼曰︰“二將慢來!”二將見聞太即是三只眼道人,也自驚訝;乃前喝曰︰“你是何人?敢此行凶?將吾兄長攝那里去了?好好送還,饒你一命!”

    聞太師笑道曰︰“方才那藍臉,無知觸我,被我一鞭打死了,你二人又來做甚麼?我非有別意,欲此黃花山修煉,你二人肯麼?”

    二人一听聞仲此話大怒,把馬催開,再不與聞仲說慶,一個使便取,一個使雙 打來。聞太師使開金鞭,也自沖殺上下,三騎交加。聞太師勒轉黑麒麟往南就走;二將趕來,太師把鞭一指,將水遁了張天君,木遁遁了陶天君。

    此一回乃是聞太師專來收這鄧、辛、張、陶四天君;閑太師依舊還坐山坡之上。

    且說嘍羅來報辛天君;辛天君正山坡後收糧,忽見小嘍羅來報︰“大王禍事不小!” 辛環不解問曰︰“有何事?”小校曰︰“三位大王,被一道人打死了。”

    辛環听說,大叫一聲;“氣死我也!”忙提鑽,將脅下雙肉翅一夾,飛起空中。一陣風響,只听得半空中聲似雷鳴,至山上大呼曰︰“好妖道! 將吾兄弟打死,豈可讓你獨生乎?”

    聞太師當中眼睜開看時,只見這人好一副凶惡之像;二翅飛來,空中響,頭戴虎頭冠;面如紅棗色,頂上寶光寒。鑽定天下,獠牙嘴上安;一怒無遮擋,飛來勢若鸞

    話說聞太師見而大喜,真奇異豪杰!那人照聞太師頂上一打來,太師用鞭急架忙迎,鞭驍勇,殺法精奇。太師掩一鞭,望東便走;辛環大呼︰“妖道那里去?吾來了!”說罷把雙翅二夾,即到頂上。

    他不知聞太師有多大本領,任意行凶。聞太師自忖︰“五遁之中,卻遁不得此人。”

    且將金鞭照路旁一塊山右,連指兩三指,命黃巾力士︰“將此山石把這人壓了。”力士得法旨,忙將此山石平空飛起,把辛環挾腰壓下來。

    此人怎知聞太師, 玄中道術多奇異,倒海移山談笑中。 剛把這辛環壓住了。聞太師勒轉黑麒麟,興鞭照頂門上打來;辛環大呼曰︰“老師慈悲!弟子不識高明,冒犯天威,望老師赦宥若得再生,感恩非淺。”

    太師把鞭放辛環頂上曰︰“你認不得我。吾非道者,我是朝歌聞太師是也。因征伐西岐,徒此經過,你那藍臉人,無故來傷我;你還是欲生乎?欲死乎?”辛環大叫︰“太師老爺!小不知是太師駕過此山,早知應當遠迎。冒犯天顏,萬望恕小人死罪!”

    聞太師听後點頭曰︰“你既欲生,吾便赦你。只是要吾門下,往征西歧;若是有功,不失腰玉之福。”

    辛環大喜曰︰“若是貴人肯提拔下士,末將願從麾下指揮。”

    聞太師見狀,把鞭一指,黃巾力士將山右揭去,辛環站不起來,半響方能站立,拜倒地。聞太師扶起,太師收了辛環,方倚松靠石坐下。辛環站一旁,聞太師問曰︰“黃花山有多少人馬?”

    辛環答曰︰“此山方圓有六十里,聚嘍羅,一萬有餘,糧草頗多。”聞太師不覺大喜,辛環跪下哀告曰︰“前來三將,望太師老爺一例慈悲赦宥。若得回生,願駑駘,以報知遇之恩。”

    聞太師向他問道︰“你還要他來?”辛環曰︰“名姓雖殊,情同手足。”聞太師極為贊許,說曰︰“既然如此,你等也是有義氣。”

    辛環站開了,聞太師發手一雷,振動山岳。且說遁三將,一時揉眉擦眼,鄧天君不見了金牆,張天君不見了大海,陶天君不見了大林。三將走馬回山,只見辛環站那穿紅道人傍邊,鄧忠大怒,聲若巨雷,大叫︰“賢弟與吾拿住那妖道!”

    話還未了,張、陶二將齊叫︰“齊拿妖道!”

    話說三將齊來發怒,辛環急上前忙止曰︰“兄弟們不得妄為,下馬來參謁。此是朝歌聞太師老爺。”三將听說聞太師,滾鞍下馬,拜伏地,口稱︰“太師!久慕大名,未得親覿尊顏。今幸天緣,大駕過此,末將等有失迎迓,致多冒瀆。適誤犯,望太師老爺恕罪。末將等不勝慶幸。”

    一番相識之後,眾將請太師上山,聞太師听說亦喜,隨同眾將上山。

    這聞太師收半路收得四將,相互一番客氣之後,便再次行往西岐。聞太師因行路差錯,還沒到西岐便被發現。

    這聞太師素有威名,又為截教門下,姜子牙也是有些為難,便發令符向玉虛宮諸位師兄求救。此當封神大戰生,玉虛門下諸多三代弟子一一息了學習,皆往西岐趕來,其中首先來便是臨潼關李靖三子哪吒,乃是雲霄洞太乙真之徒;隨後又來了武成王之子黃天化,師從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之後又來了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之徒楊戩,各個武藝不凡,各有神通。

    聞太師剛一到西岐城下,正是人困馬乏之時,被這四人出去偷了營寨,損了一萬大軍,無奈之下只得退兵三十里。聞太師雖然神通不小,可也敵不過那四人,只是暗自愁苦,想著應敵之方。

    一日,有帳下大將與聞太師說道︰“西岐擁有神仙之士,太師莫非無有師門,不如去請幾位來援助,當可破那西岐!”

    聞太師听後不由大叫一聲,恍然大悟。他早听老師與他說過,玄門神仙犯殺劫,曾有七教聖人封神一事,要門下弟子入世渡劫。才想到西歧那四位小將當是闡教門下弟子。只是不知,闡截二教聖人同為三清一脈,為何助周而阻商。

    想到自己若是把師門中諸道友請來,便要與闡教一脈相互廝殺,不由又有些為難。如何反復,聞太師即不想去求師門,可又破不得西岐。終只得出了軍帳,四處尋訪道友。

    話說聞太師黑麒麟,周游天下,霎時可至千里;其日行到東海金鰲島,太師觀看海青山幽靜,因嗟嘆何︰“吾因為國事煩瑣,先王托孤之重;何日能脫卻煩惱,靜坐蒲團,參妙悟玄,閑看黃庭一卷,任烏兔如梭,曰有於我?”

    這里真是個好海島,有無窮奇景;勢鎮汪洋,威靈搖海;潮涌銀山魚入穴,波翻雪浪蜃離淵。木火方隅高積土,東西崖畔聳危巔;丹怪石,峭壁奇峰。丹上彩鳳雙鳴,峭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听錦鸞啼,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鳥;瑤草怪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源堤草包。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話說聞太師到了金鰲島,下了黑麒麟,看了一回,各處洞緊閉,並無一人,不知往那里去了,靜悄悄。聞太師沈吟半響,自思不如往別處去罷,便上了黑麒麟,方出島來,突後有人叫曰︰“聞道兄!往那里去?”

    聞太師回顧,不想見來者乃菡芝仙也。忙上前稽首曰︰“道兄往那里去?”

    菡芝仙答曰︰“今特來會你。金鰲島眾道友,為你往白鹿島去取陣圖;前日申公豹來請俺們,說你自西岐被阻,便要往西岐助你。我如今八卦爐中煉一物,功尚未成;若是完了,隨即就至。眾道友現白鹿島,道兄你可速去!”

    聞太師听說後不由大喜,遂辭了菡芝仙,逕往白鹿島來;霎時而至,只見眾道人或帶一字巾,九揚巾,或魚尾金冠,碧玉冠,或挽雙抓髻,或頭陀樣打扮,俱山坡前閑話,坐一處。

    聞太師看見大呼曰︰“列位道友,好自也!”

    眾道友回頭見聞太師,俱起身相迎,內有秦天君曰︰“聞道兄征伐西岐,前日申公豹此相邀助你;吾等此煉制十陣圖,方得完備。適道兄降臨,真是萬千之幸。”

    截教聖人老爺通天道人得誅仙四劍,祭煉多年,悟通陣道之藝,傳于門下眾仙,故而截教弟子多精通陣道之法。聞太師听到秦天君話後,不由好奇問道︰“不知道兄煉是那十陣?”

    秦天君喜曰︰“吾等這十陣各有妙用,到時至西岐擺下,其中變化無窮。”說罷取出陣圖讓聞太師觀看。

    聞太師看罷不由問曰︰“為何只有九位,卻少一位?”素天君笑應曰︰“金光聖母往白雲島去,他金光陣,其玄妙大不相同,因此少他一位。”
ccc1971 發表於 2019-2-17 14:27
第三九九章 聞太師伐西岐(二)

    聞太師听得金光聖母還未煉完陣圖,便再向眾道人問曰︰“列位陣圖,可曾完麼?”

    眾道人曰︰“俱完了。既完了,我們先往西岐;聞兄此等金光聖母同來,你意下如何?”聞太師曰︰“既蒙列位道兄雅愛,聞仲感激仙光萬萬矣!此是極妙之事。”

    九位道人听後辭了聞太師,借水遁先往西岐而來。這當真是“天下嬉游半日功,倏來倏去任西東;仙家妙用無窮際,豈似凡人駕彩虹。”不說九位道者往西岐山,到了營里。

    且說聞太師坐山坡,倚松靠石未及片時,只南上五點豹斑駒上坐一人,帶魚尾金冠,身穿大紅八卦衣,腰束絲絛,腳登雲履,背一包袱,掛兩口寶劍,如飛雲掣電而來;望見白鹿洞前,不見眾人,只見一位穿紅三只眼,黃臉長髯道者,卻原來是聞太師。金光聖母急下坐騎曰︰“聞兄何來?”

    聞太師見金光聖母到來,二人相互施禮,听金光聖母問道︰“九位道友往那里去了?”聞太師曰︰“他們先往岐山去,留吾此等候同行。”

    “勞道兄久候,我等前往!”

    “大善!”

    二人大喜,齊上坐騎,駕起雲光,往岐山而來;剎時便至,到了行營。

    見得聞太師到來,吉立領眾將迎接上中軍帳,與眾道人相見;素天君見四處無城,便問曰︰“西岐城那里?”

    聞太師曰︰“因吾曾敗兵,退至三十里安營,此處乃是岐山。”

    眾人听後齊曰︰“我們連夜起兵前去。”

    聞太師遂令鄧忠前隊起兵,整點人馬;一聲炮響,殺奔西岐城來。後又西岐城外安了行營,三軍放定營大炮,吶喊傳。

    姜子牙相府自得勝後,與眾將逐日議論天下大事;忽听喊聲,姜子牙不由與眾臣曰︰“聞太師想必取得援兵至矣。”

    此旁有楊戩答曰︰“聞太師敗,去了半月;弟子聞得此人,乃截教門下,非想來交友甚廣,此回必定是請來了左道旁門之客,吾等也要仔細防備。”

    姜子牙听罷,心下疑惑;于是同哪吒、楊戩等都上城來,觀看聞太師行營。今番聞太師到來與先前大不相同,姜子牙見營中愁雲慘慘,冷霧飄飄,殺光閃閃,悲風切切;又有十數道黑氣,沖於霄漢,籠罩中軍帳內。

    姜子牙看罷,驚訝不已;諸弟子默默不言,只得下城,入府共議破敵,議論良久實是無策。

    且說聞太師安了營,與十天君共議破西岐之策。西周苦無良方應對,直過了數日後,一雷公嘴臉背生雙翼怪人飛來西岐。城門官見狀,不由大驚,遠遠大喝道︰“哪里來道人,此乃西岐,道上名來!”

    如今西岐集結眾多修士,城門官見多了,也不意,看到來者非人非妖,周身帶有詳光,便知來者不凡,也不敢造次,只是問其來因。

    來者正是雷震子,他自從當年護送姬昌出五關後,便又回去終南山,隨雲中子學習道法。只因他根基厚實,修行速度極,只三五年便渡過天劫,肉身成聖。之後雲中子才傳他明教**,金光雷法正要,巽風先天之道,雷震子學極,道行一路提升,如今已是金仙道行。

    雲中子靜坐終南山,見天有煞氣沖霄,暗自一算,知道殺劫已動,封神大戰開啟,命雷震子下山去往西岐輔助名君成就一番功業。

    如此雷震子到了西岐城門,見城門官喝止,便與他拱手作稽道︰“貧道雷震子,師從終南山,不知將軍可曾听聞?”

    雷震子此話白說了,這城門官不過小小校官,哪里知道震雷子是誰。听到雷震子如此說話,搖搖頭,“末將不識仙長,若是仙長想要入城,不如告之末將與城中所識之人,如何?”

    此時正值交戰期間,雷震子听他如此說只好點點頭,“你便與西伯候說雷震子前來就是!”

    “這……”城門官一听雷震子說是去找西伯候姬昌不由一陣為難。姬昌亡故已有好些年,哪里去尋,這道人莫非消遣自己。城門官不由有些疑惑,可看雷震子極為認真人樣子,猜想定是伯候生還時結識仙長,如今听聞成湯來伐便前來助拳。

    城門官不敢怠慢,連忙與雷震子說明後,前去相府稟報。

    姜子牙得城門官報來了一個道人,叫做雷震子,前來尋找伯候。姜子牙一听不由大驚,連忙前去王宮與姬發告之。

    當年姬昌逝前曾與他說過,自己燕山收得第一百子,名叫雷震子,被終南山一位神仙收作弟子。

    姜子牙自然知道終南山是何人道場,那雲中子乃是明教大弟子,身份尊顯,便與闡教廣成子一般。

    姬發也知自己有一位百弟隨神仙學藝,此時听得姜子牙說百弟前來,被攔于城門口,連忙招眾將官前去迎接。

    進得西岐城後,雷震子這才知道姬昌已逝,不由心中痛悲,眾人好生勸慰之後,便作了姜子牙帳下先鋒官。

    不提西岐又來強援,聞太師招十天君到大帳面議破城之策,眾人好一陣定計。

    此時,袁天君突然出口說道︰“吾聞姜子牙乃昆侖門下,想二教同源,總是一理;如今紅塵殺伐,吾等不必動此念頭。既有了十陣,我們先與他斗智,方顯兩教各中玄妙;若要倚勇斗力,皆非我等道教所為。”

    聞太師點頭稱是,與袁天君道︰“道兄之言甚善。”

    次日成湯營里,炮聲一響,布開陣勢;聞太師乘黑麒麟坐名請姜子牙答話,報進相府,子牙隨調三軍,擺出陣來,分五包,眾將軒昂。

    此時姜子牙坐四不象上,看成湯營里,布成陣勢;只見聞太師坐黑麒麟,執金鞭前︰後面有十位道者,好凶惡,臉分五色,青、黃、赤、白、紅,俱是騎鹿而來。這可真是“青絲上搭一綸巾,腹內玄機敵萬人;無福成仙稱道德,封神榜上列其身。”

    話說秦天君乘鹿上前,見姜子牙打一稽首曰︰“姜子牙請了。”

    姜子牙欠背躬身答曰︰“道兄請了。不知列位道兄,是那座名山,何處洞府,為何助紂為虐,如今紂王無道,失德于天下。貧道看諸位道友皆是有道之士,不如就此歸去,免壞了我等交情,不知道友意下如何?”

    秦天君听完姜子牙此話後,不以為然,開口曰︰“吾乃金鰲島氣士秦完是也。道友乃昆侖門下,吾是截教門人;為何你倚道術,欺侮吾教?甚失你我道家體面,商室有名,西周無名。道友做出山逆君妄上之行,不如你听我一句,大開城門,解押姬發小兒降吾,可保你生死無慮,如何?”

    姜子牙不想秦天君如此說話,不由笑了起來。如今兩教相爭,哪里還計較什麼體面,紂王無道,周室當興。截教助紂伐周,是無道,必不可勝。

    想到這里,便與秦天君問曰︰“道友此語大錯,何以見得吾都欺侮貴教?”

    秦完曰︰“你將九龍島魔家四將誅戮,豈非欺侮吾教?我等今日下山,便要與你見個雌雄;非是倚勇,吾等各以秘授,略見功夫,況且又不是凡夫俗子,特強斗智,皆非仙體。”

    原來當聞太師帶軍伐周,先前一陣,損了魔家四將,大敗之後,不得不退後三十里。那四位身死道人也是截教弟子,雖然只是記名,可與截教諸友相處極佳。截教斗法輸了闡教,自然要找回面子。同為三清一脈,那里願意自己不如闡教,若是如此,可是丟了通天教主面皮,實不為人子。

    待秦完說罷,姜子牙又道︰“道兄通明達顯,普照四方,復始巡終,周流上下,原無二致。闡教截教本是一家,何故分甚麼高下。再者紂王無道,滅絕紀綱,王氣黯然;西土仁君已現,當順天時,還望道友莫迷己性。況當年鳳鳴于岐山,此乃聖賢之兆;天下之事從來有道克無道,有福摧無福︰正足克邪,邪不犯正。道兄得名師傳法,深悟大道,此何有不明理,怕是日後要落個惡名矣!”

    听姜子牙紅口白牙,秦完毫不以為然,人間之事自有人族決定。只是如今神仙犯了殺劫,他截教有弟子投知成湯,哪里有兄弟相殘之事。如此,只能全力與西周較個高下。再者,魔家四將身死道消,真靈上了封神榜,哪里能輕而易舉說退便退。

    如此面皮之爭,氣運之爭,秦完也不听姜子牙相勸,曰︰“據你所言,周為真命之主,紂乃無道之君︰吾等此來助紂滅周,離道便是不應天時?這也不從口中講,姜子牙吾島中曾有十陣,擺與道兄過目;不必倚強,恐傷上天好生之仁,累此無辜黎庶,勇悍兒郎,智勇將士,遭此劫運,而縻爛其肢體也。不識子牙意下如何?”

    姜子牙與這秦完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既然說不到一塊,只能較個高下之分,如此便與秦完曰;“道兄既有此意,姜尚豈敢違命?”

    姜子牙語罷,只見十道人,俱回騎進營,一兩個時辰,把十絕陣全都擺將開來。

    秦完復至陣前與姜子牙說道︰“子牙道友,貧道十陣圖已完,請公細賞。”

    姜子牙不肯示弱,搖搖一禮後,道︰“貧道領教了。”隨後帶哪吒、黃天化、雷震子、楊戩四位門人來看陣。

    聞太師居于轅門,正與十道人細看;此時,姜子牙領來四人,一個站風火輪上,提火尖槍,腰纏紅凌,項套金圈,此正是哪吒;另一人坐于玉麒麟上,手執鑽心釘,相貌非凡,朱唇丹眼,正是黃天化;另有一人長相奇怪,非人非怪非妖,此正是雷震子,只見他猙獰異相,手提黃金棍,乃是一件異常厲害兵器;後一人氣宇軒昂,身穿錦服亮銀甲,手提精鋼三尖二刃刀,腳下坐直一只嘯天犬,正是壓于桃山之下瑤姬仙子二郎楊戩。

    只見楊戩突然向前一步,三尖二刃刀對著秦天君一指,大聲喝曰︰“吾等看陣,不可以暗兵暗寶暗算吾師叔,此非大丈夫之所為也。”

    秦完輕聲笑曰︰“你等以小人之心度我吾等之行,便叫你等早辰死,不敢午時亡,豈有暗寶傷你等之理?”說完後,哈哈大笑起來。

    哪吒見秦完狂妄,一聲冷哼曰︰“口說無憑,發手可見,道者休得夸口。”

    如此,四人保定姜子牙看陣;片刻之後抬頭一看,成湯大營中挑起一牌,上書“天絕陣”,第二上書“地烈陣”,第三上書“風吼陣”,第四上書“寒冰陣”,第五上書“金光陣”,第六上書“化血陣”,第七上書“烈火陣”,第八上書“落魂陣”,第九上書“紅水陣”,第十上書“紅沙陣”。

    此正是十絕陣,乃是截教傳下,十天君看家本領,此陣有改天換地之能。以地脈布置,以陣旗鎮之,便是大羅金仙入內找不到主持陣眼之人,也無法破得。

    若不能殺主陣之人,強行破去此陣,便等于毀去西岐地脈,令山崩地裂,萬萬里化為絕地,乃君子不為也。

    姜子牙不明其理,略一看畢,復至陣前;素天君見他過來,問曰︰“子牙道友識全此陣否?”姜子牙曰︰“十陣俱明,吾已知之。”

    袁天君見他如此信心暴滿,不由出口問曰︰“可能破否?”

    姜子牙輕松笑曰︰“既道中,怎不能破?”

    見姜子牙如此說話,袁天君便猜到他定然不明十絕陣玄奧,心內高興,卻不顯臉面,只是問姜子牙曰︰“幾時來破?”

    姜子牙想了想,不願佔便宜,便開口曰︰“此陣尚未完全,待你完日,用書知會,方破此陣。列位請了!”

    聞太師遂同諸道友回營,姜子牙進城入相府之後,眉頭緊皺,好一番愁苦;真是雙鎖眉尖,無籌可展。楊戩側奇問曰︰“師叔方言︰可破此陣,其實能破得否?”

    姜子牙搖搖頭曰︰“此陣乃截教傳下,皆稀奇之之陣,陣名是罕見,焉能破得?”

    不言姜子牙煩惱,且說聞太師同十位道者,入營治酒款待,飲酒之間,聞太師曰︰“道友此十陣有何妙用,可破西岐?”

    到聞太師問及十絕陣,秦天君便與他講自己天絕陣,對聞太師曰︰“此陣乃吾師曾演先天之數,得先天清氣;內藏混沌之機,中有三首,按天地人三寸,共合為一氣這才煉成。

    此陣有大妙用,若人入此陣內,有雷鳴之處,化作灰塵;仙道若逢此處,肢體震為粉碎,元神化為陣氣。故曰天地人也。”

    此有有詩為證︰“天地3寸顛倒推,玄中玄妙難猜;神仙若遇天絕陣,頃刻肢體化成灰。”

    話說聞太師听罷大為高興,天絕陣已是如此厲害,其它又如何,便又開口問道︰“地烈陣如何?”

    此陣為趙天君執掌,听到聞太師問來,趙天君答曰︰“吾地烈陣,亦按地道之數數之,中藏凝厚之體,外現隱躍之妙,變化多端,內隱一首紅光,招動有大火生起;凡人仙進來此陣,再無復生之理,縱有五行妙術,難逃此厄。”

    此有有詩為證︰“地烈成分濁厚,上雷下火太無情;就是五行乾健體,難逃骨化與形傾。”

    聞太師大喜,再又問︰“風吼陣如何?”

    董天君曰︰“吾風吼陣中藏玄妙,按地水火風之數,內有風火,此風火乃先天之氣,三昧真火,百萬兵刃,從中而出。若神仙進此陣,風火交作,萬刃齊攢,四肢立成齏粉;怕他有倒海移山之異術,難免身體化成膿血。”

    有詩為證︰“風吼陣中兵刃窩,暗藏奇玄妙若天;傷人不怕神仙體,消渾身血肉多。”

    聞太師又問︰“寒冰陣內,有何妙用?”

    袁天君曰︰“此陣非一日功行,乃是貧道花了百日煉成,雖名為寒水,實為刀山;內藏玄妙,中有風雷,上有冰山如狼牙,下有冰塊如刀劍。若神仙入比陣,風雷動處,上下一磕,四肢立成齏粉,縱有異術,不免此難。”

    有詩為證︰“玄功就號寒冰,一座刀山上下凝;若是神仙逢此陣,連皮帶骨無憑。”

    聞太師又問︰“金光陣妙處何如?”

    金光聖母曰︰“貧道金光陣內,奪日月之精,藏天地之氣,中有二十一面寶,用二十一根蒿,每一面應蒿頂上,有一鏡上,合者此為一寶。若人仙入陣,將此寶拽起,雷聲震動鏡子,只一二轉,金光射出,照住其身,立刻化為濃血,縱會飛騰,難越此陣。”

    有詩為證︰“寶鏡非銅又非金,不向爐中火內尋;縱有天仙逢此陣,須臾形化難禁。”

    聞太師又問︰“化血陣如何用處?”

    孫天君曰︰“吾此陣法用先天靈氣煉成,中有風雷,內藏數斗黑沙。但神仙入陣,雷響處風卷黑沙,些須著處,立化血水,縱是神仙難逃利害。”

    有詩為證︰“黃風卷起黑沙飛,天地無光動殺滅;任你仙人聞此氣,涓涓滴濺征衣。”

    聞太師又問︰“烈火陣又是如何?”

    白天君曰︰“吾烈火陣妙用無窮,非同凡品︰內藏三火,有三昧火,空中火,石中火,三火並為一氣;中有三首紅,若神仙進此陣內,三紅展動,三火齊飛,須火成為灰燼,縱有避火真言,難躲三昧真火。”

    有詩為證︰“燧人方有空中火,養丹砂爐內藏;坐守離宮為首領,紅招動化空亡。”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e0418

LV:1 旅人

追蹤
  • 2

    主題

  • 117

    回文

  • 1

    粉絲

200 字節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