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初唐第一猛將 作者:我自漫步 (連載中)

 
藍雙魚 2011-2-5 17:25:3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06 77205
li60830 發表於 2019-7-24 18:51
第五十六章 李治大婚 下

    甘露殿內,宮中的宦官、侍衛早早的便在菜上齊以後就被李世民給打發了出去。只剩下他和李恪兩個人坐在桌前,桌子上只有幾樣很簡單的菜式以及一壺酒。

    “父皇,您還是這麼的節儉。如今周邊沒有戰事,國內也沒有災害,您完全可以讓自己吃得好一點嘛。”

    “習慣了,一個人也吃不了多少,再說由儉入奢易,可是再想由奢回到儉可就不容易了。”

    “父皇教訓的是,兒臣一定謹記在心。”

    “為德,你比以前在朕的面前更加拘束了,是不是還在為那件事而生朕的氣?你應該知道……為父這也是迫不得已啊!”

    “父皇,您多慮了。其實現在這樣不是挺好的嗎,兒臣雖然不能經常回來,但是和太子並沒有因此而生分。對了,父皇,兒臣聽說兕子已經有了心上人,而且是我大唐軍校的佼佼者。”

    李世民的臉上浮現出了慈愛的神情。“都是你的功勞啊!不但保住了兕子的命,更加培養出了一批人才。嗯,這個袁諍頗有藥師(李靖)當年的風采……你這些年可是沒少給我大唐挖掘人才啊!先是薛禮,繼而是姜文暉、李忠,軍校那邊也是,第一批出來的那些人,將來都是很不錯的將領。就連程懷亮、房遺愛這等令京城無數人頭疼不已的小傢伙,也被你培養成統領一方的大將……”

    “兒臣哪有那個本領,這都是他們自己肯上進,不然的話兒臣總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濟於事不是。”

    李世民端起酒杯送到嘴邊,卻遲遲的沒有將杯中酒喝下,過了許久這才說道:“為德,為父最近感覺到自己老了很多,很多時候都感覺到力不從心……你能不能告訴我,我還能活多久?”

    李恪聽後一愣。“父皇,這……”

    “無礙的,你只管實話實說好了。你不知道,為父最近經常夢到皇后以及你的母親,就知道我距離去見她們的十日已經不久了。只不過我心中尚且有心願未了,所以想知道是否還有時間去做。”

    “父皇……而陳不是曾經給過您一顆丹藥嗎?您何不……”

    李世民聽後搖了搖頭,說道:“我從十幾歲便開始帶兵打仗,一轉眼間三十餘年便過去了,即便是我登基做了皇帝也有二十餘年,眼見著當初跟隨在我身邊的那些個文武官員,一個個的都離我而去,我不但感覺到累了,同樣也感覺到了孤單。身邊連個能夠說話的人都沒有,縱使我能夠再活一百年又能如何?告訴我,不要欺騙我。”

    李恪離開了作為,淚流滿面的跪倒在地說道:“父皇,根據兒臣瞭解,您還有不到兩年的陽壽。”

    李世民聽後不但沒有生氣,反倒是微微的笑了笑,說道:“沒事的,起來吧。對了,為父還沒有問你,此番出征百濟、新羅,為何要大開殺戒?這可並非是你的做事風格啊。”

    李恪咬牙切齒的說道:“後世的時候,這兩個彈丸之地以及鴨綠江以南地區合併成為一個國家,而且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屬國。只不過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得他們脫離出去,並且趁著我國虛弱的時候在經濟上超越了我們。從那以後就變得越發的狂妄,不但一再的貶低我們,甚至於篡改他們的歷史,尤其過分的事他們居然將我大唐形容成偏安於西南一隅的弱小國家,而我大唐所有的其他領土俱為他們所有!對於這麼一個不知廉恥的國度,兒臣恨不得將他們斬盡殺絕方解心頭之恨!”

    “果不其然!我就知道你這麼做肯定和你所知道的後世的事情不無關聯。”說到這裡,李世民臉上的笑意一下子全部消失,非常嚴肅地說道:“下個月李治就要大婚了,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朕不想妄動刀兵。但是,四個月後朕要御駕親征,你可有信心隨朕在一年半內踏平倭國嗎?”

    李恪聽後不由得一愣,問道:“父皇,您這是何意?為何……”

    “朕曾經聽你說過,倭國這個彈丸之地,曾在後世亂我領土,殺我百姓。朕絕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所以要將之扼殺!”

    “父皇,兒臣只要用半年時間,便可以將倭國變為焦土,何勞父皇御駕親征!”

    “為德啊。朕乃是馬上皇帝,又怎願意在床榻之上辭世?如今只有西域和倭國兩處供朕選擇,可是此去西域路途遙遠,只怕朕尚未到達便要離去,所以這最後一次出征也就只能是前往倭國了。”

    “……兒臣明白了,兒臣會提前做好準備的。”

    李世民為李治挑選的太子妃,乃是戶部一位姓張的侍郎的女兒,據說此女雖說不是十分的漂亮,卻是一位知書達理之人,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日後倒也具備母儀天下的標準。

    太子大婚對於大唐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所以早在李恪到來之前的兩個月前便開始張羅。不過這些全部都由戶部出錢,然後禮部按照古禮按部就班的去做,當事人李治倒是不用去管。李恪沒有進京之前,他還可以整日裡裝出一副少年老成的樣子來,然而李恪這一進京踏遍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時刻一般,有事沒事的就找出各種藉口往遼王府跑。非只是他就連晉陽公主整日裡跟在他的屁股後面,一同前往遼王府跑。

    對此李恪曾經提醒李治,朝廷律令規定太子不得結交朝中官員,更加不得和親王來往密切。誰知李治對此毫不在意,先是說父皇不會反對他來這裡,繼而又說即便是不當這個太子也無所謂,正好可以跟著三哥一起做生意掙大錢,還可以落得個逍遙自在。

    李治也沒來得及往遼王府跑了幾趟,便由於大婚臨近諸多禮儀要提前學習,而不得不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這上面,學習古禮是一件勞心勞神的事情,一天下來累的人腰酸背疼、頭暈眼花的,渾身發軟的他也就沒有精力再往宮外跑。

    太子大婚過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李世民便要御駕親征,這個消息當李世民一在朝堂之上宣佈,便立即引來一片嘩然。頃刻間朝堂之上一片反對之聲,然而李世民根本就不顧及朝臣們的反對,一意孤行的要如此做,並且吩咐兵部和戶部以及工部一定要做好一切準備。

    房遺愛只在京城內逗留了十天,便被李恪提前發回了瀋陽,讓他通知瀋陽方面提前做好出征的準備。房遺愛在瀋陽也不過短短的停留了一天,便起身返回北海城。出征倭國少不了戰艦,如今的營州海軍大部分集中在北海城,他這個北海城的主將自然要提前做好出征的準備。此番出征倭國的目的李恪早就已經告訴了他,那就是以最大限度的殺傷為目的,這就要求出征的部隊在火力上的配備,要遠遠的高於平常的作戰,這就意味著彈藥的消耗量甚至於要高出他在新羅的消耗量。時間緊任務重,這就要求他麾下的軍工廠要加班加點,一天十二個時辰連軸轉的生產,才能勉強的達到預期的目標。

    同樣的,不管是營州的軍械製造局還是瀋陽的軍火製造局,亦或者朝廷的工部製造局,都必須要加大生產速度,以求生產出更多的軍火以供李世民的此番御駕親征。

    同時,大量的人員開始提前進行調動。李世民已經知道此番出征肯定是自己最後一次帶兵,而且很有可能自己都沒有機會再活著回到長安,所以此次出征除了李恪、房遺愛兩個人是年輕一輩的將領外,其餘隨同他出征的人員,竟然全部都是當初隨同他一同征戰的老人。

    而這些老人到中向柴紹、李靖、蕭禹都已經年過七旬,而且都已經是重病纏身,早已經不再過問朝政;高士廉、房玄齡、尉遲恭、劉弘基、唐儉五個人也已經年過六旬,其中唐儉更是過完春節就將七十歲;隨同他出征的大臣當中也就是李績和秦瓊以及程咬金稍微年輕一些,也都是年過五旬之人。這些人都是李世民所建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尚存人世的將領,在聽說李世民讓他們隨駕出征的消息後,都毫不猶豫的應了下來。

    也許正是因為提前知道了出徵人員的名單,也可能是因為天氣已經變得寒冷的緣故,李恪覺得李治的這個原本應該充滿喜慶色彩的大婚,中間彷彿摻加了些許淡淡的哀愁。心中不免一陣嘆息,只怕是此番出征過後,有超過一半的老將們都無法生還了。不過他也能夠明白這些人的心裡,如果拿出床榻和戰場之上作為他們的歸宿讓他們選擇,他們這些個大半輩子都是在戰場之上度過的人,寧願選擇死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之上,也不願意躺在床榻之上安靜的離去,這也許就是宿命使然吧!
li60830 發表於 2019-7-24 18:52
第五十七章 出征倭國 一

    太子的大婚在平民百姓中看來,還是非常的熱鬧的,在太子大婚的當天,整個長安城都變得無比的熱鬧和喧嘩,當然普通百姓也只能夠在非主要的區域內湊到一起,相互吹噓不知道從哪裡打聽來的,所謂的太子大婚的一些個細節,總之不外乎他們家不知道拐了幾十道彎的親戚,有幸參與到太子的大婚中來,而他所得到的消息自然也是從他的親戚那裡打聽來的,而且無比的準確。其實太子的大婚與這些人沒有任何的關係,充其量也不過是令他們有了一個吹噓,或者瞭解八卦的藉口,用以消磨無聊的時光罷了。

    而那些真正瞭解內幕的人,卻從這無比熱鬧的背後,感覺到了一絲異樣。只不過能夠瞭解這些不尋常之處的人,通常都不是街頭上的那些個平民百姓,所以他們不會將他們瞭解到的胡亂的說出去。

    太子的大婚是在臘月初舉行的,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過春節了,按理說京城長安內的那些個高官貴族們,早就應該開始準備年貨。或者說這些個權貴們的門生故吏,也應該接著年關臨近的緣由,前來拜訪或者送上過年的禮物。但是和往年不一樣的是,這些個原本應該是車水馬龍般熱鬧的權貴門前,如今依然十分的平靜,就和往日裡沒有任何的區別。如果說這是某一個權貴門前所發生的情況,那就意味著這位權貴很有可能遇到了麻煩,通常的情況就是他的仕途已經到了盡頭,不再具有利用的價值。但是當這種現象出現於京城內大部分權貴的門前時,就顯得異常的古怪了。

    對此,一些反應比較敏捷的人士,便不免開始琢磨這其中的奧妙,甚至開始四處探聽消息,但是卻沒有任何有實際意義的情報流露出來,這也就令人越發的感覺到不正常。

    實際上,事情的起源便出在大唐的皇帝身上。御駕親征對於李世民這樣的馬上皇帝來講,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朝臣們之所以會選擇反對意見,實在是因為在這些朝臣們看來,倭國不過是個孤懸海外的彈丸之地罷了,隨便派出哪位朝中的將領率軍出征,都會輕而易舉的獲得勝利,當今天子御駕親征這麼個小國,實在是太過抬舉他們,同時也有些降低了當今天子的身份。

    如果說前些年出征,還要考慮到御駕親征會增加巨額的費用,即便是最終戰勝也難免會有些得不償失的感覺。但是現在卻沒有了這方面的考慮,一個是因為如今國內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國庫更加是非常的充盈,另一個原因則是遼王殿下再一次給朝廷送來了巨額的財富,總價值超過一千萬貫的財物,要知道即便是朝中那些傳承了數百年的家族,都沒有幾家能夠擁有如此身後的家底,可是這位遼王殿下卻說拿就拿出來了,再加上前些年送給朝廷的錢,真不知道這位殿下是如何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做到的。

    以前是為國庫內的錢入不敷出發愁,可是如今卻在為錢多得花不出去而發愁。國庫內的錢和個人家裡的錢不一樣,只有花出去並且花在正確的地方,才能夠有效的刺激國內經濟的發展。貞觀時期的朝廷官員還是非常的廉明的,基本上沒有人敢於大肆的貪污,所以他們所想的就是該如何的令國庫內的錢有效的運轉起來。這樣看來天子的御駕親征雖然會顯得鋪張浪費,但是卻可以令很多的行業得到實惠,從而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這樣看來天子的御駕親征也就並非是沒有實際意義,於是負責掌管國庫的戶部首先的閉上了嘴。

    建國初期的兵部主官,都是經歷過無數戰爭考驗的武將,都是一聽到戰爭就會熱血沸騰的戰爭狂人,唯恐天下太平以至於下面的士卒喪失了戰鬥的激情,再加上戰爭可以促進裝備的更新換代,自然不會反對天子出征。

    至於吏部和刑部,戰爭和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關聯,所以他們也就懶得因為這種事和天子對著干,所以只是例行公事般的勸說了幾句,便不再開口。工部的人比較務實,天子讓如何便如何,所以他們甚至連反對都沒有反對,便直接的閉口不言。

    反對聲音最為強烈的只有禮部,這些個平日裡無所事事的老傢伙們,這個時候終於有了開口說話的機會,一個個的就如同打了雞血一般,引經據典的痛陳天子出征的壞處。然而有了李恪申斥這些個呆板的老傢伙們的經驗,李世民很快的便讓他們閉上了嘴。最終御駕親征的提議在朝中順利的通過。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接下來李世民選定的那些個隨同他一同出征的官員人選,才真正的引起了朝中的軒然大波。李世民列出的隨駕出徵人員名單中,遼王李恪作為此番出征的主將這倒也沒什麼,他雖然年輕,但是這麼多年來參戰十餘次,卻從來沒有失敗過,在已經被譽為大唐新一代的領軍名將。至於剩下的人,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是經歷過無數風雨的人物,按說也沒有人任何的問題。只不過再仔細的一想就會立即發現,這些人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了六十歲,其中的柴紹、李靖、唐儉以及高士廉等人早已經是年老體衰,不問政事已久,莫要說指望他們率隊征戰,恐怕是還不等到達海邊,就會有一半人倒在路途之中。剩下的人當中可堪重用的也就只剩下李績和程咬金二人,偏偏這兩人在此番出征的名單中只不過是隨駕副將……二十五萬出征大軍當中,便不再有年富力強的將領帶隊,在聯想一番剛剛大婚的太子殿下,這其中的用意值得讓人深思啊!

    李世民最初的用意其實非常的簡單,自己已經沒有幾天活頭,當初跟隨自己征戰天下的老臣子們,一大半已經辭官回家頤養天年,但是他真的很想在離開塵世之前,再見一見當年隨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老夥計們。他知道他們這些人和自己一樣不甘心就這麼躺在床上等死,所以才會將這些人重新召集起來,哪怕是倒在了出征的路途之上,這些人的臉上都會流露出滿足的笑容,將軍就要有個將軍的死法,豈能像普通人一樣死在場榻之上!再說,即便是死在了出征的路上,那也是黃泉路上好做伴,省得孤零零的一個人上路孤單。

    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舉動卻引起了朝廷上下的慌亂,一些與此事無關或者並沒有出現在出征名單上的人,但是又有資格或者資歷進入出征名單的人,不免會產生懷疑,懷疑這是否會是李世民在進行清洗行動,為太子的登基做準備。這種事情古往今來比比皆是,尤其是那些個開國的皇帝,為了避免跟隨他征戰天下的臣子功高震主,自己的子孫登基後駕馭不了這些人,往往會想盡辦法將這些跟隨過自己的老臣子們處決掉。難道說當今天子也終於忍不住要拿這些老臣子們開刀了嗎?一時之間朝廷上下的文武官員人人自危。

    李世民很快的便瞭解到了這個情況,但是他對此只能是無奈的苦苦一笑,不然的話還能怎麼樣,向他們解釋自己知道自己活不長了,所以想再威風一次,然後和那些個曾經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老夥計們共赴黃泉?畢竟自己只有五十歲,即便是他這麼說了,別人也要肯相信才行啊!

    要說起來還是那些個跟隨著自己出生入死了這麼多年的老夥計們,他們在接到自己寫給他們的信後,毫不猶豫的便起身趕往長安,唯一沒有立即動身的李靖,也派快馬送來急信說自己將跟隨遼王的戰船一同出海,然後趕往萊州與他匯合。

    這場風波最終還是悄無聲息的暫時平息了下來,原因無他只因為臨近年關,按例每年的臘月二十五開始朝廷便開始放假,直至正月初六才會恢復朝會,這期間的十天朝廷除非遇到非常緊急的情況,否則各部都只有值班人員值班,就連一向以勤政著名的李世民,也會充分的利用這十天的假期,進行充分的休息調整。

    春節這個原本充滿喜慶的節日,就在百姓們歡天喜地,官員們戰戰兢兢的氛圍中過去。恢復朝會的第一天,苦苦的煎熬了整整十天的朝中官員便迫不及待的給李世民上書,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希望他能夠改變此番出徵人員的名單。不得不說,經過十天假期的醞釀,官員們所提出的這些個理由都非常的充分,甚至於連李世民都覺得如果不作出調整,都有些禍國殃民的味道。但是,他這次也是鐵了心的要堅持到底,既不就自己做出的決定進行任何解釋,也不考慮做出任何的調整,態度之堅決前所未有。
li60830 發表於 2019-7-24 18:52
第五十八章 出征倭國 二

    貞觀二十二年三月初六,大唐天子李世民親率大軍二十萬御駕親征,與此同時遼王李恪也率領五萬大軍兵分兩路前往倭國。李恪麾下的五萬人馬,一部三萬人由房遺愛率領,從北海城出發,第一站將前往馬島,先將對馬島攻下來以後,再繼續向南將九州島外圍的島嶼肅清,然後等候大唐主力的到來。李恪則率領兩萬人馬從鴨綠江口登船出海,然後直奔萊州。

    此番出征倭國,最大的難題並不是什麼兩軍交戰,而是隨同李世民一同出征的那些個老將們的身體狀況。為了確保這些個老將們的身體至少能夠堅持到登陸倭國,李恪可是沒有少下功夫,為了能夠請出老神醫孫思邈隨軍出征,李恪在回到瀋陽後整整的陪了老神醫一個月的時間,幫著他將老神醫那流芳百世的醫學巨著《千金方》還沒有完成的部分全部給幫著整理了出來。反正《千金方》的全部內容早就被那個猥瑣男給印刻到李恪的腦海中,這倒是難不倒李恪,只不過李恪總不能直接將《千金方》的內容給寫出來,需要一點點的引導著老神醫自己去往這方面想。老神醫這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編寫這部醫典,大致輪廓早已經形成,再經由李恪在一旁刻意的引導,終於大功告成。

    對於老神醫來說,自己畢生的心血終於完成,這其中李恪的功勞也算是功不可沒,畢竟要不是他所提供的那些個早已經失傳的醫書作為參考,自己至少還要花費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且他還拒絕了在這部藥典上署名的要求,使得自己承受了他一個巨大的人情。如今他來請自己隨軍出征,還真不好開口拒絕,就當是償還他的人情,這一趟也必須要去上一趟。說起來老神醫也非常的夠意思,不但自己隨同李恪一同出征,還將他的六名學生也一同帶上,以免到時候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

    五月底,當李恪的船隊抵達萊州的時候,李世民的大隊人馬已經早於他兩日抵達。按說李世民親率二十萬大軍,戰船數量應該遠遠高於李恪的兩萬人才對,但是實際上雙方的戰船數量卻是李恪的船更加的多得多,這主要是因為李恪早就做好與倭國開戰的準備,這四年來他治下的三個製造局一直是開足了馬力在製造彈藥。四年的時間使得他這一回僅僅用於盛放彈藥的戰船,就達到了驚人的四百艘戰船。再加上大唐不比他的治地,每年的國庫稅收不可能全部用於建造戰船上面,而李恪就不一樣了。他自己的錢本身就已經到了花之不盡的地步,所以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錢去大量的建造海船。

    此番出征,他一共動用了一千兩百艘戰船。當然這一千輛百艘戰船並非都是禺京級戰船,否則的話就是累死他僅憑東北一地,也不可能出產如此眾多的艦用神威大炮。實際上這一千兩百艘戰船當中,包括靖海艦和鎮海艦在內也不過三百餘艘,其餘的絕大部分戰船都是用來運送給養以及作戰人員的。這些個運輸艦從外觀和體積上都和禺京艦十分相似,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船體內的空間非常的大,用於運兵每艘船可以搭載一千五百名士卒,如果運貨的話至少可以運送二十萬斤以上的糧草。不過這種運輸艦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自身防禦力薄弱,每艘戰船之上只配備了五十名水手以及五門神威大炮。當然,對於這個時代來講,五門神威大炮足以應對一般的海上突發事件了。

    大唐的萊州水師並沒有這種專門用來運送兵員或者給養的戰船,對於他們來講實在是沒有這份閒錢花費在這方面。李恪也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這才將他麾下所有的戰船全部都帶到了萊州,就是為了幫助朝廷運送給養和兵員。不然的話,就憑萊州水師的三百艘戰船,想要將李世民所率領的二十萬大軍運抵倭國,單是往返的時間就要花去大半年都不一定夠。

    李恪此次帶過來的戰船當中,還有三艘以發動機為主動力,船帆為輔的運兵船。這一款發動機為以煤炭為燃料的蒸汽發動機,原本已經造成五艘,只不過一直沒有做過長距離的航行實驗,這一次帶過來三艘,其目的就是要通過此次遠征倭國,來實際考驗一番蒸汽發動機是否真的具備了遠洋航行的能力,以便為今後開採呂宋島以及澳大利亞的礦山做準備。

    當三艘冒著濃濃的黑煙的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大船,跟隨著龐大的船隊進入到萊州海港的時候,立即便吸引住了包括李世民在內的所有人的目光。原因無他,這三艘大船由於此刻並沒有升起船帆,再加上它所冒出的黑煙讓人誤以為是起火了,所以才在一千多艘戰船當中顯得那麼的特立獨行、與眾不同。

    當李世民等人得知這仨艘大船,居然不是以船帆和船槳為動力時,更加是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紛紛要求上船去參觀一番。蒸汽發動機對於李世民以及久居長安的官員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兒,畢竟李恪曾經送給過李世民一輛汽車,而且工部製造局如今也能夠製造的出來。但是船用蒸汽發動機就並非是工部製造局刻意製造的了,畢竟長安深處內陸,又是河流相對偏少的北方,沒有必要重視發展戰船,所以工部製造局雖然擁有李恪送過來的製造圖紙,卻沒有將只作為重點研製的項目。倒是萊州水師這邊的造船廠,對這個蒸汽發動機比較感興趣,但是受研發經費的限制,再加上李恪提供的圖紙只不過是根據普通發動機進行的設想,距離成功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所以研發的進度要遠遠的落後於李恪這邊。

    李世民等人在登船參觀過後,立即決定要乘坐這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大船前往倭國。李恪聽後不僅大感頭疼,要知道這三艘大船原本是用來做實驗用的,誰也不敢保證不會再半路上拋錨,還有就是發動機的動力雖然足以支撐整艘船甚至於重載航行,但是航速卻及不上風帆船的速度,雖然船上也裝配有船帆,但是由於甲板之上要給眾多的煙囪留出足夠的地方來,所以船帆的數量也就遠遠的少於其他戰船,再加上使用發動機工作的時候,煙囪的底部溫度很高,所以為了避免將船帆引燃,發動機和船帆是不能同時使用的。

    最最令李恪頭疼的還不是這些,這三艘船當初設計的時候是按照運送給養和兵員進行設計的,所有供兵員休息的房間都是可以容納數十人的大房間,需要運送兵員的時候,房間內只要放置上下層的床就可以,而去除了這些床就變成了運送給養的貨艙。李世民乃當今天在,隨同他出征的則無一不是當今的朝廷重臣,總不能讓他們擠在一起休息睡覺吧。怎奈好話說了無數,李世民就是不肯改變主意。無奈之餘,李恪只好花費了三天的時間,將其中的一艘船進行了一番改建,這才勉強的達到能夠讓這些人入住的標準。

    早已經做好準備的二十萬大軍開始陸續的登船,按照早已經選定好出海的黃道吉日,一千五百餘艘大小戰船開始陸陸續續的離開了海港。一千五百餘艘戰船同時在海面上行駛,抬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遍佈了上百里方圓的海面,場面上極度的壯觀。

    如此龐大的船隊在海面上行駛,想要維持好行進中的隊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避免有船隻在航行的途中掉隊,就要將航速維持在一個相對較慢的速度上。

    船隊在抵達濟州島的時候已經到了六月末,整整一個月的航行使得絕大部分從來沒有上過海船的大唐士卒苦不堪言。為了讓士卒們在抵達倭國的時候保持充分的戰鬥力,李世民不得不做出了將船隊停靠在濟州島進行短暫的休整。

    濟州島上原本有近五萬百濟的百姓居住在這裡,但是在不久前的對新羅的戰爭當中,房遺愛曾經下令麾下的艦隊對濟州島上的幾個城鎮進行狂轟亂炸,然後又派出登陸部隊進行清剿。如今島上雖然不敢說渺無人煙,也絕對超不過一千名的倖存者,基本上可以稱之為一座荒島了。

    大軍在島上休整的第四天,一艘房遺愛麾下的鎮海艦奉命前來匯報最近的戰果。遵照李恪在出征之前所下達的命令,房遺愛統領著麾下的艦隊,先後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已經將九州島周邊所有有人居住的大小島嶼清理了一遍,並且已經可以確定這些島嶼之上不再有倭國人存在,同時又對中通島和福江島進行了一番簡單的整理,以供大軍到來後進行短暫的休整。目前艦隊正在中通島、福江島一帶游弋並擔任警戒任務,並等候進一步的命令。
li60830 發表於 2019-7-24 18:52
第五十九章 出征倭國 三

    二十萬大軍在濟州島休整了整整十天的時間後終於再次上路,經過了十天的海上航行,再一次見到了陸地,不過這只不過是倭國西部的諸多小島嶼罷了。不過這裡距離倭國的四大島嶼之一的九州島,只有一天航程的距離,所以這裡是他們登陸倭國之前最後一次休整。

    李世民等人一登上島嶼,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遍地的炮彈坑,往前走了一盞茶的時間,來到了一處臨時搭建的宿營地,直到這裡才終於算是不見了那些個密密麻麻的彈坑,不過這倒不是因為這裡沒有遭受到炮彈的洗禮,而是營地周圍已經被先行登陸的部隊進行過掩埋,這才使得營地的周圍看起來比較平整。對此不禁老將為之驚嘆:僅僅這一段路程內便有如此眾多的彈坑,真不知道當初房遺愛這小子在清理這個島嶼的時候,到底在這裡傾灑了多少的炮彈,這也未免太過於奢侈了吧!如果換做我來統兵,最多只用四分之一的炮彈,再加上數千士卒登陸清剿,便可以將這裡的敵人全部殺光。

    唐初一代名相,如今已經因病辭去官職在家頤養天年的房玄齡,在得知李世民徵召他隨軍出征的消息後,毫不遲疑的便應了下來。別看他如今已經六十九歲高齡,又是文官出身,想當年那也是腰胯寶劍上過戰陣之人。以前為官之時那也是剛正不阿之人,如今已經不在朝廷任職,再加上年事已高,居然開始耍起小孩子脾氣,當聽到有人居然敢當眾批評自己的兒子,立即便跳了出來辯解道:“我看你是老糊塗了吧,居然還在用你年輕時領兵打仗時候的思維,來理解現在的戰爭,真不知道該如何的說你才好!你也不想想,我大唐如今擁有如此強大的火炮,為什麼還要白白的浪費士卒們的生命?須知道我大唐要不是因為現在人口稀少,沒有足夠的士卒去佔領打下來的地盤,只怕現在早已經將天竺和大食盡數納入我大唐的版圖之中了!所以我認為我家二郎的做法非但沒有錯,反倒應該予以嘉獎!”

    先前那名開口說話的老將,那也是當年的開國元勛,與房玄齡那也是幾十年的交情了,說出那番話來也不過是隨口之言,並沒有任何的其它含意在其中。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不過是下意識的感慨之言,居然會引來房玄齡如此之大的反應,有心反駁上幾句,但是想到天子就在身邊,自己這麼說未免有挑撥之意,於是便不再開口說話。

    李世民見狀馬上便明白了雙方的意思,也不就此發表任何的看法,而是把目光轉向了一旁的李恪,笑著問道:“為德,這房遺愛是你麾下的戰將,只有你才對他最為瞭解,不如你說說看他這麼做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李世民這番話的含義非常的明白,房遺愛如今是營州大都督遼王李恪麾下的將領,而李恪擁有開府儀同三司的資格,最重要的是李恪的這個開府儀同三司可不是虛銜,而是實打實的可以開府建牙,可以設置三品以下官員的實差,也算是李世民對於他不能接任自己位置的一種補償。李世民當政期間,正二品以上全部都是虛銜,也就是說宰相(唐朝沒有宰相一職,尚書左右僕射便是宰相)也不過是從二品官職,正三品已經是六部尚書以及大都督級別的高官。李恪在分封自己麾下的將領時,只需向朝廷報備一聲便可以。當然,李恪所封的官員,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只能在他的治下有效,這些人都只能算是他的家將,要想再回到朝廷任職也不是不可以,那就要降職使用

    房遺愛如今已經成為了李恪的家將,一旦他離開李恪就意味著背叛,除非李恪被確認為有叛國行為,被朝廷收回了他的一切權力,否則的話朝廷一般來說是不會再予以重用房遺愛的。所以,房遺愛能否獲得重用並不在於朝廷,而是在於李恪是否會重用他。

    李世民的這番話一出口,所有的人邊都豎起了耳朵,想聽一聽李恪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

    李恪自然是明白李世民的用意,於是笑了笑說道:“父皇有所不知,房遺愛這個傢伙作戰之時勇則勇矣,只是有一條不好,那就是太過於疏懶了。”說到這裡見到房玄齡的臉色一變,也假裝沒有看到,繼續說道:“如果兒臣沒有判斷錯誤的話,他此番作為就是因為懶得派兵登島清剿島上的倭人,這才採取炮擊的方式將整個島炸平的。”

    “哦?這樣啊……”李世民的眉頭微微的一皺。

    “父皇有所不知,這炮彈看似可以長期的保存,實際上也是有著使用的期限的。如果長期封存在庫中不用的話,時間長了也會降低使用時的威力的。以我們目前的存放條件來看,最多存放五年的時間,這些個炮彈的效果就會下降兩成左右,如果存放的時間更長的話,還有可能造成炮彈提前爆炸或者不能引爆的缺點。這幾年來,兒臣那邊生產的炮彈數量太多,偏偏這幾年周邊又是非常的太平,致使這些炮彈眼看著就要到期。房遺愛此舉雖說有些浪費之嫌,不過將這些將要報廢的炮彈投放在這些不重要的島嶼之上,倒也不為過。”

    說道對於彈藥方面的理解,李恪被稱之為當世第一人也不為過。既然他如此說,別的人也就都認為就當如此。聽完他的解釋後,神情最為緊張房玄齡不禁暗自長出了一口氣:還好方俊這個臭小子沒有胡來,不然我這張老臉就要被他丟盡了。

    聽完李恪的解釋,李世民卻不禁皺了皺眉道:“如此說來,朝廷已經有近五年沒有對外作戰,庫存的但要豈不是有很多已經到了期限?如果貿然使用的話豈不是很有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旁邊一名工部的官員聽後趕緊過來說道:“回稟陛下,四年前朝廷曾經給正在西域地區作戰的遼王一部運送過一次彈藥,當時便已經將庫存的彈藥消耗過半。其後由於周邊沒有戰事發生,所以工部每年生產的但要並不多,加之炮兵經常需要實彈演練,所以每年都會有一定量的消耗,而這些消耗都是以陳舊的炮彈為主,所以工部所儲存的炮彈基本上都是當年或者上一年度生產的。此番出戰更是工部製造局加班加點生產出來的,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問題的。”

    李恪也在一旁說道:“父皇只管放心,兒臣此番出征攜帶了四百艘船的彈藥給養,足以支撐此番出征的用度。再說一旦大軍登陸以後,便會有很多的船隻空下來,大不了兒臣將這些船派回去再往這裡運送便是,這一點您無需擔心便是。”

    大唐軍在島上休整了五天以後,再度登船出海直奔九州島而去。根據房遺愛之前偵查到的情報,大唐軍決定兵分三路,分別於肥前國、薩摩國、日向國登陸,然後一路向東推進,最後於豐前國境內匯合。其中房遺愛為左路軍統領營州下轄的五萬兵馬從九州島西北側的肥前國境內登陸,負責攻取肥前國、築前國、築後國三國;李績作為右路軍率領十萬大唐軍以程咬金為先鋒,從九州島東南側的日向國登陸,負責攻取日向、豐前、豐後三國;最後一路則是李恪所率領的中軍,以秦瓊為先鋒統領剩餘十萬大唐軍在薩摩國登陸,負責攻取薩摩、大隅、肥後三國。

    李世民等隨同他一同出征的老將們,則全部都集中在了李恪的中軍。李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李世民說是此番出征的主將由李恪來擔當,但是有他在李恪哪敢擅自做主。再有就是此番隨同李世民出征的的文武官員共有近百位,但是真正可以派上用場的卻並不多,數來數去也就是李績、程咬金、秦瓊三人的歲數稍顯年輕,那也是五十出頭了,其他人等向李靖、尉遲敬德這等武將都年事已高,根本就沒有精力再領兵打仗,所以李恪只能將這些人都留在中軍,然後緊緊看護好,唯恐會發生什麼意外。而打這個名義上的中軍主將,唯一能做的就是陪著這些人在後面觀陣,所有的征戰都交由秦瓊來負責。

    大唐主力大軍到來之前,房遺愛不但已經將九州島周邊的島嶼清剿了一遍,還將九州島各國的海上力量給盡數摧毀,從而給大軍的登陸作戰創造出了良好的條件。以至於大唐的戰船在抵達九州近海的時候,沒有遭遇到任何的騷擾。

    大唐的禺京級戰船過於龐大,以至於無法靠近海灘。不過這也並不要緊,大唐戰船上的神威大炮的射程可以達到十五里,戰船完全可以在距離海岸十里外的地點,對倭國分佈於海岸邊的防禦陣地進行覆蓋式的炮擊,等到將防禦陣地徹底的摧毀以後,再向岸上派出登陸部隊進行收尾工作。

    李恪所在的中軍在抵達大隅近海的時候,已經接近了黃昏時分,經過和李世民以及朝中的眾多老臣商議過後決定,由於時間臨近黃昏,登陸部隊沒有充足的時間建立起營寨,為了避免倭人在夜間發動偷襲,所以暫不進行登陸作戰。不過也不能就此便宜了對方,先行對海岸進行一輪炮轟,震撼一下對方以打擊他們的士氣。
li60830 發表於 2019-7-24 18:52
第六十章 出征倭國 四

    早在大唐滅百濟的時候,倭國的軍隊便已經領教過了大唐神威大炮的威力。那一戰過後,倭國的國王一邊向大唐派來使團,又是賠罪又是進獻大量的財寶以換取大唐的原諒,一邊在國內修建防禦工事,以應對大唐可能做出的征剿行動。說起來倭國人要比新羅人聰明的多,他們並沒有全部精力都放在構築城牆一類的防禦工事上面,因為他們明白不管多麼厚的城牆,都不可能阻擋住大唐的神威大炮,所以在表面上看來,他們確實是在沿海地區構築了一條防禦性的城牆,實際上構築這道城牆的真正目的,只不過是為了迷惑可能會到來的大唐軍隊。

    實際上他們還另外構築了一道防線,只不過這一道防線並非是在地面之上,而是建築在地下。而且這道防禦體系還分成了兩種,一種是純地下的工事,這種地下工事類似於地道,不過只有一人多深,然後在地道的上面用兩層原木覆蓋住,然後又用浮土掩埋其上。不過這些原木之上留有許多的洞眼,如果有人從上面經過的時候,就用長矛從這些洞眼中向上刺出。

    這樣的地道一共建有三道,其中第一道防線就建在了城牆後面約三十丈的地方,比較陰險的是,第一道防線的前面還挖了一條深約五尺,寬約五尺的壕溝,而壕溝後側的牆壁就是第一道地下防線的外牆,中間只有一道厚約一尺的泥土以及單根原木並行排列所組成牆壁。牆壁上佈滿了專供長矛伸出的孔洞,屆時大唐的軍隊只要想從這裡經過,不論是從壕溝上面跳躍而過,還是老老實實的先下到溝底,然後再爬上去,都無可避免的要遭受到長矛的突然襲擊。

    這三道防線的每道之間相距約十五丈左右的距離,中間有連接兩條地道的通道,以方便人員迅速的在地道內轉移。除此之外,在這種全地下的地道後方,還有著一種半地下的掩體,這種半地下的掩體與後世的地堡非常相似,從正面看就像是一道矮牆,其中地下部分深約四尺,地面部分高約五尺,面向大海的一面留有射擊孔,只不過這些個射擊孔是為了方便弓箭手射出弓箭用的。這些個半地下的掩體全部設置在每條地道的後面,掩體的上方也是用原木做頂,只不過覆蓋在上面的土要遠遠的厚於地道的表層。為了掩蓋這些個射擊用的孔洞,他們還特意在掩體的外面種上野草作為掩護,使得不知道的人很難發現其中的奧妙。這樣一來便可以在大唐的軍隊發動攻勢的時候,首先由半地下掩體中的弓箭兵阻擋對方的進攻步伐,然後再由地道內的己方士卒殺傷擠作一團的對方士卒。最為陰險的是,這兩道防禦工事,居然是建在了防禦城牆的後面。

    大唐軍隊的中路在抵達大隅附近海域的當天,由於時間已經接近黃昏,所以並沒有進行登陸作戰,只是對著岸邊的防禦城牆進行了長達半個時辰的狂轟亂炸,直到將城牆炸得千瘡百孔、支離破碎這才罷手,然後在靖海艦的團團圍護下進行休整。

    第二天一大早,太陽剛剛從海平面上升起,大唐的艦隊便再一次的對著倭國那道千瘡百孔的城牆發動了進攻,為了確保登陸部隊的安全,這一次不但對拿到城牆發動的炮擊,同時還對其後約一里的範圍內進行延伸炮擊,直到確認已經這裡徹徹底底的用炮火梳理了一遍以後,這才放下靖海艦作為登陸艇,護送著大唐的士卒向岸邊划去。

    倭國人當初在建立防禦城牆的時候,由於要考慮到海水漲潮的因素,所以這道城牆建在了距離海邊約有兩里多地的地勢較高的地方。大唐的炮火在早上響起的時候,城牆之上還零零散散的有著幾股負責巡邏的倭國士卒。等到炮火過後,這些個倭國士卒要麼早已經逃之夭夭,要就已經變成了肉糜,總之城牆之上連一個人影都看不到。

    登陸部隊很快便在海岸邊設立了數處登陸點,並且派出大量的士卒負責警戒,以確保後面登陸的士卒的安全。當登陸的士卒數量超過五千後,這些士卒開始向城牆進發。通過城牆處一些破損的缺口觀察到城牆的後方並沒有倭國的部隊隱藏之後,先行的五千士卒還是在習慣性的佔據了城牆之後,才向後面發出了安全信號,示意他們可以繼續向前進發。

    大唐的軍隊登陸人數達到兩萬人的時候,暫時停止了繼續登陸。原因無他,受登陸地點空間所限,不能再容納下更多的士卒登陸。已經登陸的部隊必須盡快向前推進,以便給後面尚未登陸的部隊騰出地方。這個時候中路軍的先鋒官秦瓊也已經登上了岸,站在城牆之上用望遠鏡向四周偵查了一番,確認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之後,這才下令讓率先登陸的五千人馬分散開來向前推進。

    很快的這五千大唐士卒便來到了壕溝近前,當他們看到了前面的壕溝後,不但沒有意識到危險即將降臨,反倒說說笑笑的貶低起倭國人來:自己是矮冬瓜不說,就以為全天下的人都和他們一樣的矬,居然挖出五尺寬的壕溝來試圖阻止我們的前進,簡直就是在做夢!一邊說一邊就有人跳躍了過去。後面的人見狀,便也有樣學樣的跨了過去,很快的便有上千人跳到了壕溝的對面。

    就當他們準備向前行進,好為後面的人留出跨越的空間的時候,他們的腳下突然間冒出來無數的地刺,由於事發的太過突然,事先毫無任何準備的大唐士卒,頃刻間便有數百人或是被刺中腳掌、或是被刺中腿部,慘叫著撲倒在地。剩下的士卒由於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一時之間顯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就在這時,躲在半地下掩體中的倭國弓箭兵開始發動了襲擊,頃刻間密密麻麻的弓箭直奔大唐的士卒而來。不到二十丈的距離,而且還是平射,正是弓箭的最大射傷距離內,這一次不但跨過壕溝的那些個士卒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就連壕溝對面的大唐士卒,也呼啦一下子倒下了一大片。

    也就是大唐的士卒平時訓練刻苦,從而在關鍵的時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尚未受到波及的大唐士卒,並沒有因為這個突發的事件而發生混亂,而是迅速的將手中的盾牌擋在了身前,同時緩慢的開始向後倒退,直至退到對方的弓箭兵的有效射程之外,這才止住了腳步。即便是如此,仍舊有數百名士卒倒在了後撤的途中。

    這一切都被站在城牆之上的的秦瓊看在眼中,但是對方所使用的策略卻是他在之前聞所未聞的,所以一時之間他根本就想不出什麼有效的辦法來破解對方的招數,無奈之餘只好下令士卒們先退回到城牆的後面再作打算。

    大唐在立國以來,雖然也曾經吃過敗仗,但是像現在這樣,甚至連對手的模樣都沒有見到,便先行損失了兩千人馬的窩囊仗,還是從來沒有過的。一時之間所有的士卒都不禁群情激奮的向秦瓊提出,再發動一次進攻,一定要把剛剛所遭受的恥辱討回來。秦瓊此時的心中又豈能甘心,但是作為先行部隊的主將,他非常的清楚,在沒有想出應對的辦法之前,貿然的派出部隊進攻,只會是平添傷亡而已。所以只能下了嚴令:沒有得到他的命令之前,妄動者斬!

    這個時候,站在船弦之上通過望遠鏡觀看岸上情況的李世民以及老將們也發現了情況似乎不對,原本已經進入到城牆之內的部隊,這個時候又退了出來。不用問也可以判斷的出,一定是前方發生了戰鬥,而且戰鬥的進程對己方不利,不然的話部隊不會退到城牆外重新列隊。當即派出人員前往岸上打聽消息。

    為了便於傳遞消息,旗艦到岸邊之間每隔十餘丈便會有一艘靖海艦,這樣一來很快的便可以將消息傳遞過來。時間不長,便通過望遠鏡見到一名士卒登上了船向旗艦這邊快速的劃了過來,旗艦上的所有人都不禁心中一緊。如果不是情況複雜的話,秦瓊是不會輕易地派出人過來當面匯報的,既然派出人來就意味著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解釋得清楚的。可是依照大唐當前所擁有的強大的攻擊力來看,能夠令他們不得不暫且退避,簡直是一件令人無比震驚的的事情,甚至於連李恪都難以想像對方是如何做到的。

    前來匯報情況的那名士卒是秦瓊的親衛,整個戰鬥過程他都看在了眼內,所以敘述的非常的清楚。李世民等人在聽完之後都不禁皺起了眉頭,這種戰法簡直是聞所未聞,一時之間還真的難以想出可以解決的辦法來。

    一名脾氣暴躁的老將在冥思苦想了半天后,仍舊不能想出破解的辦法來,不由得恨聲的罵道:“難怪這些個倭人一個個的長得就跟個矬冬瓜似的,原來還是善於打洞的地老鼠,打不過就往地下鑽,真是可恨!”

    李世民這時把目光投向了身旁的李恪,其用意不言而喻。後世二戰的時候,倭國人便是採取了這種方式在太平洋的島嶼上與美軍作戰,連火力強大的美國都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只能採取用人去填的戰術去一點點的啃下這些個島嶼,自己又怎麼可能比美國參謀部的那些人更加的聰明。對此李恪只能苦苦的一笑,剛要開口說話,卻猛然間眼前一亮:有辦法了!
li60830 發表於 2019-7-24 18:52
第六十一章 出征倭國 五

    李世民等人見到李恪苦笑的時候,都不由得有些失望。但是一轉眼的功夫便見到他的眼睛亮了起來,同時臉上也洋溢出了燦爛的笑容,趕緊問道:“是不是想出了什麼好辦法?”

    “回稟父皇,好辦法倒是沒有,不過笨辦法倒是想出了一個。”然後他便將自己的辦法說了出來。李世民等人聽完之後,覺得他的辦法果然是個笨主意,不過總算可以應對當前的局面。只不過他們這些人勢必要在這船上再待上幾天了。

    既然主意是他想出來的,那麼就自然應當由他去執行,於是李恪便終於有了離開戰船的藉口。說實話,沒有人願意在搖擺不定的船上待著,但是作為此番出征的主將的李恪,由於李世民和老將們都沒有下船,他自然也要在船上待著,陪著他們。

    李恪剛剛上到送他去岸上的小船上,便下令旗艦旁邊一艘戰船上的親衛隊以及兩千步槍兵隨同自己一同上岸。這倒不是他在故意照顧自己人,而是接下來的破敵任務必須要由步槍兵來完成,而他的兩百名親衛隊更是玩槍的高手。要知道步槍剛剛開始裝備部隊的時候,他就下達了死命令,親衛隊的成員必須達到百發百中,否則的話一律開除出他的親衛隊。在李恪麾下的士卒們的眼中,能夠加入到遼王殿下的親衛隊當中,那是一件無比光榮和自豪的事情,哪怕是成為普通的一名親衛士卒,那也是給個百人隊的隊長職務也不換的。

    李恪來到岸上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令士卒們到處去砍伐樹木,結果命令下達了一個時辰,也沒有人砍到一棵樹。不過這也不能怪罪士卒們不夠盡力,通常情況下城牆的附近是不允許有樹木生長的,目的就是不讓前來攻城的敵人用這些樹製造攻城器械。倭國建造的城牆距離海邊不過兩里的距離,又怎麼可能會有大型樹木的存在呢。不過這並難不倒李恪,登陸點西面幾十里以外便有數座島嶼,島上到處都是矮山,既然有山還怕缺少木材嗎。大不了就是耽擱兩天的時間罷了,能有什麼大不了的。

    李恪當即作出決定分出五千人乘船前往西面的島嶼上去伐木,砍伐好的原木直接製成木排,然後用船將之拖拽過來。其他的士卒則以城牆為依託構建臨時營地。至於他和他的親衛隊以及兩千步槍兵,則來到了城牆之上。自打李恪來到岸上以後,秦瓊便寸步不離的跟隨在他的身邊,他要親眼看一看李恪是如何破解對方的防禦的。

    樹木還沒有砍伐回來,李恪此刻還不能破敵,不過城牆距離倭國人建造的半地下防禦工事只有不到五十丈的距離,給他們製造些麻煩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倭國人的弓箭兵的有效射程也就在五十步左右,也就是二十五丈左右的距離,但是李恪麾下的步槍兵的有效射程卻可以達到一百六十步開外,也就是八十丈的距離,也就是說可以非常輕鬆的便打到倭國人的半地下掩體處。不過,倭國人的半地下掩體的外面覆蓋著一層青草作掩護,使得他很難判斷出對方的射擊孔的具體位置,舉著望遠鏡仔細的觀察了半天,也沒有找出幾個射擊孔來,就不要說沒有望遠鏡的步槍兵們了。

    不過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李恪下令調來一千名刀盾兵沿著城牆一字排開以後,讓他們擺出一副進攻的態勢,舉著手中的盾牌緩緩地向壕溝靠近,不過在沒有得到他的命令之前,嚴禁擅自跨過壕溝。同時他又下令兩千步槍兵對應著城牆下的刀盾兵排成兩排,每兩個人盯住了刀盾兵的前方,然後前排步槍兵採取臥式射擊的方式趴在城牆的地面上進行瞄準,而後一排的步槍兵則採取蹲式射擊的方式瞄準前方,在聽到自己的命令後按照先後順序進行射擊。

    一千名手持盾牌的大唐刀盾兵剛剛走到壕溝的近前,身處於半地下防禦工事中的倭國人士卒便開始進行射擊。這些倭國士卒之所以如此早的便開始射擊,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隱藏地點已經暴露,不再具有突然性,所以也就不再有機會打大唐方面一個措手不及。既然如此就不如將他們阻擋在壕溝的對面,使得他們沒有機會靠近,也就沒有機會尋找出防禦工事的弱點,並針對這些弱點進行攻擊。

    然而他們沒有預料到的是,大唐方面此次的佯攻,其目的恰恰是他們本身,而並非是他們前面的那些個全地下的防禦工事。大唐的刀盾兵在倭國人射出弓箭的同時,便俯身蹲在地上並且將手中的盾牌傾斜著立於自己的身前,這樣一來不論是對方採用直射的辦法,還是拋射的辦法都無法傷害到他們。

    就在這個時候,城牆上面的步槍兵們則正在仔細的觀察者自己正前方所射出的弓箭的具體位置。倭國的半地下防禦工事的射擊孔,要想滿足弓箭手拋射的要求就不能開得太小,否則的話弓箭根本就沒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拋射。這樣一來射擊孔的大小就必須達到一尺才能符合要求,不過這個射擊孔雖然說比較大,甚至於瘦一點的人都可以從中鑽過,但是相對來講還是非常的安全的。首先來講他們雖然能夠從中向外拋射弓箭,但是活動的間距卻非常的小,基本上只有一個固定角度進行拋射,這就意味著對方要想利用拋射的方式對裡面的人發動攻擊,那個概率簡直可以小到忽略不計,即便是採取直射的方式,由於外面的青草作掩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概率,十箭之中能有一箭射進來,那就是非常高的概率了。再說了,大唐方面的連弩射程雖然遠,但是準確度卻並不高,覆蓋式射擊殺傷力巨大,但是想要做到瞄準射擊根本就不可靠譜。所以倭國的士卒根本就不考慮安全問題,只管肆無忌憚的對著大唐的刀盾兵進行射擊。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自打李恪來到這個世界以後,一切都發生了轉變,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製造出了一種叫做步槍的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武器,所以他們注定要成為悲劇人物。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當他們在射出第三輪弓箭的時候,就已經至少有數百人暴露了他們的位置,等待他們的將是致命的一擊。

    當倭國的弓箭兵們準備進行第四輪的射擊的時候,忽然間聽到對面傳來一陣“乒乒乓乓”的響聲,還不等他們反應過來這些個響聲所代表的含義的時候,站在射擊孔前正準備射擊的倭國弓箭兵們,其中至少有四五百人渾身一震便向後倒去,極少數正巧站在這些個弓箭兵身後的人也受到了殃及,命大之人只不過受些輕傷,趕上運氣比較背的直接的成全了步槍兵串糖葫蘆的夢想。

    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狀況的倭國士卒,在好奇心的促使下紛紛的湊到射擊孔的近前向外張望,這也原本是人之常情,誰知卻好死不死正趕上後排步槍兵們進行射擊,這樣一來就變得好像是他們主動把腦袋湊到步槍兵們的槍口前來送死一般,直接被大唐的步槍兵們給爆了頭。當初倭國的弓箭兵在進行射擊的時候,好歹還離開射擊孔一點距離,而且還都是側身站立,多少都能夠起到一些躲避的作用,很多人都由此只是落個輕重傷什麼。可是這些個把腦袋湊到射擊孔前向外張望之人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大腦袋往射擊孔前一堵,基本上就把射擊孔給封了個嚴嚴實實的,基本上只要子彈能夠從射擊孔進來,就絕對沒個跑,一準兒斃命!而且五十丈以內的距離,正是步槍威力最大的時候,子彈擊中目標後,倭國士卒的腦袋便如同一個炸開的西瓜一般,紅色的鮮血、白色的腦漿迅速的向周圍散開,濺在了周圍人的身上、臉上。倭國士卒那裡見到過這種駭人的場面,先是一愣緊接著便發出了異常尖銳的慘叫聲。

    正要下令進行第三輪射擊的李恪,在聽到對面傳來的慘叫聲後不由得眉頭一皺,雖說他是從後世穿越而來,但是他畢竟沒有當過兵,也沒有開過槍,就更加的無從瞭解到子彈爆頭時所呈現出來的駭人場面,所以他也就不能夠理解對方為什麼會發出如此淒厲的叫喊聲,反而誤以為對方是被槍聲給嚇成了這個樣子。不由得撇了撇嘴,有些不屑的小聲嘀咕了一句:這幫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都嚇死了才好呢!說完以後,估計對方都已經被嚇得躲了起來,再開槍也只能是浪費子彈,也就不再下令繼續開槍。

    既然不用再繼續設計,趴在地上的步槍兵們自然也就爬了起來,不過在爬起來之前,所有的步槍兵都在隊長的指揮下做好了標記,對面的半地下掩體表面覆蓋著厚厚的一層青草,如果不做好標記的話,下一次作戰的時候又要重新尋找目標,實在是一件勞神費眼的差事。
li60830 發表於 2019-7-24 18:52
第六十二章 出征倭國 六

    一直到晚上睡覺前,步槍兵都被其他已經登上岸的士卒給圍到中間聽他們講述下午開槍射擊時的情形。原因說起來非常的簡單,下午的時候倭國人的慘叫聲太過於尖銳以及淒慘,就連大唐的士卒們聽完之後都覺得滲得慌。可惜當時除了一千名刀盾兵以外,其他的人都在城牆的後面,什麼也看不到。而刀盾兵雖然身處戰鬥的最前沿,卻由於盾牌擋在身前,什麼也看不到,所以他們也說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於是,那些好奇心被勾*引的越發強烈士卒們,只好將目光轉向了慘叫聲的製造者——步槍兵的身上。

    說實話,就連這些個步槍兵們此刻也是一頭的霧水,不過當他們看到對方投過來的目光中,不但有好奇外,更多的羨慕與崇拜時,一時間升起了一股濃濃的滿足感與自豪感。到了這個時候自然就不能說自己也不清楚之類令人沮喪的話,於是便開動腦筋便派出各種各樣離奇古怪的版本來滿足對方的好奇心,當然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和自豪感——誰讓咱是步槍兵,只有咱才能夠令對方發出如此淒慘和絕望的慘叫聲來呢!

    探聽八卦絕非是普通人的專利,身為大將軍的秦瓊,儘管整個過程他都站在李恪的身邊親眼見到,但是他仍舊忍不住有一種濃濃的好奇心,他非常迫切的想知道,到底是因為什麼才使得對方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隱約中他覺得可以將之應用到作戰當中去,但是要怎樣用好,首先他要瞭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效果。當他想向李恪詢問的時候卻發現對方正在緊皺著眉頭思考著什麼,低聲叫了他兩聲也不見他有什麼反應,也就沒有再去打擾他。

    既然暫時不能從李恪那裡得到答案,他便轉而目光投向了那些個步槍兵,步槍兵們哪敢欺騙與他,只好老老實實的告訴他,他們也不清楚到底是因為什麼。還是沒有得到答案,他又把目光轉向了步槍兵們手中的步槍,希望能從中得到答案。

    對於步槍他倒是並不陌生,當初工部製造局在得到李恪送來的步槍圖紙以及實物以後,便生產出來了一批步槍,並且分別送到各都督府以及都護府,希望他們能夠對步槍在實戰中的作用,給出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以確定部隊是否有必要裝備步槍。

    當他得知步槍是出自遼王府的時候,首先便想到這個東西既然是李恪推薦的,就肯定擁有他的存在價值。於是便派出一小隊人跟隨從工部派到這裡來的人學習步槍的使用方法,由於使用方法非常的簡單,他便也抽出時間學了學,很容易的便學會了如何使用。不過經過比對他還是做出了和李恪以及工部同樣的評價,那就是暫時還無法替代連弩在戰場之上的作用,不過可以作為連弩的補充。

    從一名步槍兵的手中接過步槍後,秦瓊熟練的拉動槍栓,卻發現從槍中跳出來的並非是彈殼,而是一粒沒有發射的子彈,不由得眉頭一皺問道:“這是誰交給你這麼做的?難道你們的隊長沒有告訴過你們,非作戰時間不得將子彈上膛嗎?萬一誤傷了別人怎麼辦?”

    面對秦瓊的一連串發問,那名士卒不由自主的低下了頭,臉色漲得通紅,支支吾吾的小聲說道:“剛才大都督已經讓我們做好了射擊的準備,後來又取消了射擊的命令,所以……”

    秦瓊剛要再說些什麼的時候,卻發現周圍的步槍兵紛紛的將步槍中已經頂上了膛的子彈退了出來,立刻便明白了。這些個步槍兵畢竟是頭一次上戰場,難免會有些緊張,一時忘記了射擊要領倒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說這些士卒畢竟不是自己麾下的士卒,不好過多的說什麼,所以也就沒有再多說什麼。俯身從地上撿起了那顆子彈,那在手中仔細的把玩了一番後,還是想不出這和倭國人的異樣叫聲有什麼關聯。將手中的子彈放入槍膛,示意周圍的士卒讓開一片空地後,對著不遠處的城牆開了一槍,然後跑到近前仔細的觀察完全鑲嵌進城牆之內的子彈,還是想不出究竟是為什麼會造成剛才的叫聲。

    不過這一聲槍響倒是把李恪從沉思當中給驚醒過來,當他看到秦瓊正站在城牆邊研究射入牆內的子彈,立刻便反應過來:他只怕也在想和自己相同的問題,不過很可惜的是,在沒有抓到個倭國的俘虜問明白之前,恐怕是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為了什麼。

    第二天中午時分,被派出去伐木的士卒們終於回來了。隨同他們一同到來的,還有數百個用圓木紮成的木排。這些個木排由長約兩丈左右、十根碗口粗的圓木並排綁在一起而成的。

    李恪先是讓士卒們將這些個木排拉到岸上來,然後再全部都抬到城牆另一面。先是在靠近壕溝的地方將其中的數十個木排橫立起來,以用作抵擋對方弓箭襲擊,然後又找來輜重營的工匠將其中的一部分木排橫立起來,釘在了其他的木排的前端。所有人都不明白李恪這是要幹什麼,居然做了個如此怪模怪樣的東西出來。

    但是,李恪很快便用實際行動講述了這個怪傢伙的用處。首先他讓士卒們將橫立在壕溝旁的木排豎起來,然後並排鋪在壕溝的上面當作跨越壕溝的橋樑,最後又下令將這些個怪模怪樣的傢伙推到壕溝的對面去。至此所有人這才明白過來,原來這個怪傢伙的用處是既可以擋住正面的弓箭襲擊,又可以防禦住來自腳下的攻擊,果然是個相當不錯的主意。不過問題緊接著有出現了,在壕溝這邊的時候,可以有人舉著盾牌在前面鋪下圓木,以減輕前進時的阻力,但是過了壕溝以後怎麼辦?地上指不定從哪裡就會冒出來地刺,又有誰來推動個東西的前進呢?

    對於秦瓊所提出來的疑問,李恪顯然早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他並沒有急著回答秦瓊的提問,而是吩咐士卒們先怪傢伙周圍的陣亡士卒屍體收回來,然後又吩咐站在怪模怪樣的木排上的士卒去挖木排周圍的土,直至露出埋在土下面的原木為止,在士卒們開始挖土之前,他再三的叮囑他們,在挖掘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小心,不要將身體探出腳下的木排,以免被突然間冒上來的地刺刺傷。

    自從大唐的士卒將這些個木排推到壕溝的對面以後,躲在地下的倭國士卒便開始不停的用長矛,順著預先留出的洞眼向上不停的亂刺,以期待能夠破壞對方行動。雖然他們並不瞭解大唐軍隊的真正意圖,但是直覺告訴他們對方的行動肯定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好處。但是他們一時之間又想不出阻止的辦法,所以只有不停地向上亂捅一氣,以期能夠破壞掉對方的行動計畫。怎奈碗口粗的原木又豈是一時半刻間便可以穿透的,他們的努力注定要徒勞無功。

    地表的覆土層只有不到一扎的厚度,大唐的士卒只用了不到一炷香的時間便將一小塊長約五尺,寬約一尺的原木清理出了出來,知道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到,原來那些來自地下的地刺即便是在不動的時候,也會露出原木約兩寸多高,而向上此處的時候,高度至少可以達到三到四尺的高度,這也就意味著長矛當初是從上面倒插下去的,而且是一通到底的。士卒們趕緊將這個消息匯報給了李恪,然後等候他的下一道命令。

    李恪聽完匯報以後,臉上露出了果不其然的笑容,說道:“傳令下去,先對著那些個露出來的小眼兒來上一泡尿,然後再將火油順著這些小眼兒倒下去。”

    這名士卒在聽完李恪的命令後先是一愣,馬上便反應了過來,強忍住笑意,高聲喊道:“是!”說完後轉身便要去傳達命令。

    誰知李恪又把他給叫住,說道:“等一下,記得叮囑他們,撒尿的時候都給我注意點,別讓人把你們傳宗接代的傢伙給廢了!”

    “噗哧”一聲,負責傳令的士卒終於沒有忍住笑出聲來,趕緊有強忍住笑意,用力的喊了聲:“是!”後轉身跑走。

    秦瓊一邊笑著一邊忍不住開口問道:“殿下,你這往下倒火油我倒是可以理解,可是干嘛要先撒一泡尿呢?”

    李恪的臉上流露出了壞笑的神情,說道:“也沒啥,一來是為了氣一氣他們,二來是讓他們降低警覺,以免這邊剛倒下去火油,他們便將長矛的柄折斷,到時候我們的火攻計畫就無法實施了。”

    秦瓊聽後不禁對著李恪伸出了大拇指,一切盡在不言中。

    過了不到半個時辰,又有士卒跑到了李恪的身邊向他匯報:“大都督,火攻的效果不明顯,下面讓問問是否還要繼續。”

    “吩咐陌刀手用手中的刀把露出來的圓木給我砍出來個窟窿,然後順著窟窿將點燃的炮彈和燃燒彈都為我扔下去!我就不信治不了他們了!還有,記得他們都給我小心點,別粗心大意下受傷!”

    等到傳令兵離開以後,李恪有些尷尬的對著秦瓊笑了笑說道:“這些個倭人真是不讓人省心,原本想偷個懶,白白的浪費了半天的時間,到最後還是要用本辦法來解決。”

    秦瓊有一種感覺越來越強烈,那就是眼前這位遼王殿下,雖然創造了很多經典的戰爭,但是有的時候簡直就是把戰爭當成了遊戲,隨心所欲、無所顧忌,偏偏這些看似有些不著調的舉動,往往又能取得出人預料的戰績,令人不知道該如何評價才好。
li60830 發表於 2019-7-24 18:54
第六十三章 出征倭國 七

    也就是過了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李恪和秦瓊便聽到前方傳來接二連三的爆炸聲。成功了!兩個人立即沿著爆炸聲傳來的方向看過去,卻見到很多士卒正在利用這個機會,狂挖他們立足點附近的土,毫無疑問他們是想利用炮彈在地下掩體中爆炸後,給對方造成混亂的時機,迅速的在地表挖出來可以讓大唐士卒跳下去坑洞來。然而李恪用木排設計的這個掩體,可以覆蓋的面積畢竟有限,挖掘地面的士卒一不小心就會超出遮掩的範圍,而藏身在半地下掩體內的倭國弓箭手就會利用這個時機進行直射。幸好步槍兵早已經做好了準備,一旦見到對方設計,便立即利用頭一天便定好的射擊位置予以反擊,否則的話肯定會造成大量的唐軍士卒傷亡。

    有步槍兵在城牆之上為他們進行掩護,雖然仍舊會有零星的倭國弓箭兵在突施冷箭,但是已經不能阻止大唐士卒們的挖掘工作。隨著一根根埋在土中的原木被挖出,開始不斷的有大唐士卒跳入其中與倭國士卒廝殺。李恪見狀趕緊派出了增援部隊,然而剛剛派上去了兩個千人隊,便有士卒回來向他報告:“倭國人所挖的地下工事只有六尺不到的高度,大唐的士卒進入其中以後,大部分的人都無法伸直腰,再加上陌刀兵和長槍兵的武器過長,在其中根本就施展不開,所以推進的速度非常的慢,希望大都督能夠調集刀盾兵,這種短兵器兵種入內作戰。”

    李恪聽後不禁眉頭一皺,下意識的說道:“果然不愧是屬地老鼠的,連防禦工事都建造的這麼矮小!”說完後剛要下令調集刀盾兵上前,又猛然間意識到不對:刀盾兵雖然用的是四尺長的直刀,但是在作戰的時候總是要砍才能用上力量,可是在地下工事內連腰都伸不直,又如何能夠有足夠的空間揮動手中的刀?當即否決了對方提出的請求。不過增兵還是一定要增的,只不過派出什麼兵種就要好好的研究研究了。

    李恪先是從那名士卒口中得知,地下工事實際上就如同一間間房間似的,每個房間的長寬都在兩丈左右,其中可以容納下大約二十名倭國的士卒,他們則負責控制這些直上直下的長矛,這些個房間外有一條約一丈寬的通道,通道的另一側也有同樣的房間。每隔十丈左右還有一條寬達近兩丈通往後面的通道,不過由於通道內的倭國士卒太多,暫時還不知道這些個通道通向哪裡。

    那名士卒一邊說,李恪一邊蹲在地上將士卒口述出來的地下工事畫了出來,等到那名士卒說完以後,李恪讓秦瓊也蹲了下來,指著地面上自己畫出來的草圖說道:“秦將軍你看,根據我的判斷,應該是每隔五個房間就有一個通向後面的通道,而這個通道據我判斷,應該是和後面的那些個半地下的防禦工事連在一起的。而這兩個相對的房間總共只佔據了五丈左右的距離,但是到達後面的半地下掩體卻有著十五丈左右的距離,那麼這之間還有著十丈的距離,根據我的判斷這其間要麼還有這樣的防禦性房間,要麼就是供倭國士卒們休息的地方。不過我更傾向於是他們休息睡覺的地方,因為從昨天到現在,我們都沒有發現他們出來活動過,而他們總不能連吃飯、睡覺、上茅廁都在這些個我們已知的房間內的。最重要的是,倭國人不可能擁有如此多的數量的士卒,分佈於如此大的地域之內。”

    秦瓊點了點頭說道:“殿下判斷的確實有道理,但是我們怎麼樣才能將這些個龜縮於其中的倭國士卒都消滅掉呢?要知道我們麾下的士卒,都不可能長時間的半蹲著在裡面作戰的。”

    “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能是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向前推進。”

    “可是殿下您有沒有想過,這一片區域的寬度至少也有近二十里,這樣一來只怕沒有三兩個月都難以清除乾淨吧!”

    李恪搖了搖頭說道:“不會的。對方不可能會有這麼多的士卒的,根據我的判斷,他們的這些個地下工事應該是一段一段分佈於這一區域內的,否則的話只怕是五萬人都不夠用的。”

    “可是……可是……”

    李恪的臉上突然間露出了詭異的笑容,說道:“秦將軍莫非忘記了我們還有神威大炮呢!炮彈可是不一定非要發射出去,還可以點燃引信後拋出去啊!”

    “啊?啊!……殿下之才……屬下實在是佩服!”

    “秦將軍,一會兒本王會親自下去指揮他們作戰,這地面之上就要靠你來指揮了。等我下去之後,確認了五丈以後沒有問題的時候,你就讓士卒們推著前面的那些個木排往前走,直至將他們的設計口全部都堵住之後,再想辦法將掩體挖開,然後就只管往裡面將點燃的炮彈扔進去就是。”

    “殿下,地下情況複雜,不如讓屬下代替您下去只會如何?”

    “說到火器的應用,只怕沒有人能夠比我更加的清楚,如此複雜的地下工事,一個指揮不當就有可能傷及到我們自身的安全,所以你就不要和我爭了。”

    “是!屬下遵命!”

    李恪這時才傳令下去,所有已經進入到地下工事內的士卒,全部都退回到已經佔領的房間之內進行防禦,並且等候下一步的命令。然後又調來兩千名刀盾兵和兩千名步槍兵,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每十八人為一組替換下已經佔領的房間內的士卒,而那些已經下到地下工事內的士卒,則回到地面之上進行休整。

    在接受了李恪下達的命令之後,每一名刀盾兵都攜帶著兩枚炮彈下到了地下工事之內。他們此番的任務只有兩個,一是將盾牌立在前面為後面的步槍兵作掩護,二是將炮彈上的引信點燃後扔到對面的倭國士卒中去,或者是在他們前進的途中尚未被佔領的房間內去。地下工事內的通道只有一丈寬,最多只可以容納下三名刀盾兵並行,每組十八人正好可以分成三組交替前進,何以最大化的發揮作用。

    李恪下到地下才發現,實際上地下工事並不算很大,原本他還以為整個地下工事會向左右兩旁一直延伸下去,實際上卻滿不是那麼回事。地下工事應該是一個個的獨立的地下空間,一條通往後面的通道兩旁,各有十丈左右的距離,再往外就是牆壁了。也就是說倭國人建造的地下工事,是由一個個二十餘丈寬的地下工事所築成的地下工事群,而每一個地下工事內(包含後面的半地下工事在內),都駐紮有四百人以上,其中有四百人負責控制由地下向上刺出的地刺,剩餘的人則負責用弓箭配合,同時也起到一個瞭望哨和發佈命令的作用。

    李恪所在的這個房間,已經是這個地下工事內最右側的一個房間,出門後再往右就已經是牆壁,他還曾經伸手敲了敲牆壁,根據聲音不難判斷出牆壁的厚度至少也要超過一尺。他下來的時候,大唐的士卒們已經將所有房間都清理乾淨,如今正在通往後面的通道口處與倭國的士卒交戰。不過由於雙方正處於混戰狀態,所以暫時無法使用炮彈去炸對方。

    李恪想走到通道口處去看看的時候,被前面的士卒給攔阻下來,攔阻他的士卒告訴他,通道內有倭國人的弓箭兵躲在他們的步兵身後,抽冷子向這邊突施冷箭,現在出去並不安全。

    李恪卻發現有八*九名步槍兵正蹲在正對通道的牆角處,不時的站起身來放上一槍,而且還不時的換另外一組人接替他們,不由得有些好奇的問道:“對面的倭國士卒怎麼不衝過來肉搏呢?”

    “回大都督,通道口內有我們的刀盾兵用五尺高的包鐵方盾組成的三道防線,對面的矮冬瓜們根本就衝不過來,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的身後有弓箭兵搗亂,我們早就衝過去了。”

    “那也不對啊!我看著這一會兒已經開了數十槍了,通道內能有多少人,這會兒耗也該將他們耗光了才對啊?”

    那名士卒嘆了口氣說道:“唉!大都督您是不知道,那些個矮冬瓜們也非常的機敏,平時也躲在咱們豎起來的盾牌後面,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冷不丁的站起來砍一刀、射上一箭,然後便再次蹲下。使得我們的步槍兵十次裡倒有九次是在放空槍!”

    李恪聽後低頭沉思了一番後說道:“你讓人小聲的向前傳話,讓頂在最前面的士卒在聽到我一會兒的喊聲後,迅速的將手中的盾牌向後傾斜,務必留出兩尺高空檔來,同時讓他們在頭頂上也頂上盾牌,最好是頂兩層,本王要用炮彈炸出一條通道來。”

    時間不長,前面傳過話來已經做好了準備,李恪這才吩咐站在拐角處的士卒點燃了炮彈上的引信,直到引信快燒盡的時候,這才用力的向著通道內扔了過去。隨著一聲巨響過後,通道內傳來了一陣呻吟聲。在確認己方沒有人員傷亡後,第二顆炮彈也隨之扔了出去。緊隨其後的就是步槍兵們的一整乒乒乓乓的亂射,這一次他們可不是開上一槍就趕緊蹲下,而是一連射出五發子彈以後,這才躲到一旁去,有後面跟上的步槍兵再是一陣齊射。

    連續的兩顆炮彈至少造成了倭國人數十人的傷亡,同時也引起了他們的混亂,前面的人都想拚命的向後擠,以免自己成為下一輪轟炸的犧牲品,然而通道內總共也不過兩丈寬,充其量也就能容納下八*九個人並排站立,被他們這麼一擠頓時間便亂做了一團。步槍兵們此刻站起身來射擊,對面正背對這他們的倭國人自然也就成為了他們的活靶子。

    如果對面的倭國士卒不亂的話,躲在後面的倭國弓箭兵還能夠有機會出手,與大唐的步槍兵進行對射,但是這麼一亂起來,人擠人的都擠成了一團,別說對射了就連舉起手來的空間都沒有。

    大唐的步槍兵們才換了三撥人,外加趁對方混亂時再度扔出的兩顆炮彈,便將通道內的百餘名倭國士卒消滅得乾乾淨淨。為避免有人躺在地上裝死,李恪又下令讓刀盾兵們放下手中的盾牌,拿著刀走上前去挨個的再捅上一刀,直到確認了沒有活口後才繼續向前推進。

    為了避免可能發生的突然襲擊,刀盾兵們繼續的平舉著盾牌向前走,也就是向前走了五丈左右的距離,便發現左右兩側再次出現通道,並且同樣的有房間。為了保險起見,大唐的士卒們都是在門口處先向裡面投放兩顆炮彈,並且等到爆炸過後才會進去。進去以後才發現,這條通道內的房間並非是用於作戰的,而是用於睡覺休息的地方,所有的房間內都打著地鋪,經過清點這些個地鋪後終於可以確定,每一個地下工事內都有五百零六名倭國人,這其中有四百人負責前面的地下工事,一百名弓箭兵負責後面的半地下工事,除此外還有五名百人隊長以及一名大隊長。

    當確認這裡已經沒有倭國人以後,大唐的士卒們剛要前往半地下工事的時候,李恪突然間想起了曾經下達給秦瓊的命令,於是趕緊阻止了士卒們繼續前進的想法,同時派出信使前往秦瓊那裡,讓地面部隊暫時停止行動,以免發生誤傷。

    在坐下來休息,同時也是等候信使帶了回來消息的過程中,李恪無意中聽到步槍兵們向站在後面的士卒吹噓道:“你們是沒有看到,近距離用步槍擊中那些矮冬瓜的腦袋的刺激場面,一槍過去以後腦袋就像個碎了的西瓜般的四碎炸開,瞬時間腦漿、鮮血甚至於眼睛都飛濺了開來……”頓時間,李恪恍然大悟,難怪昨天那些倭國士卒會發出如此的慘叫……
li60830 發表於 2019-7-24 18:55
第六十四章 出征倭國 八

    一名士卒來到了李恪的身邊,告訴他秦瓊將軍有請。李恪跟隨著這名士卒來到了地面,卻發現所有的大唐士卒都趴在半地下防禦工事的這一面,一副嚴陣以待的架勢,不由得有些疑惑。前來傳信的士卒見狀連忙告訴他,半地下工事的後面還有一道倭國人設置的防線,剛才部隊在沖上半地下工事的時候,被後面那一道半地下工事內的弓箭兵發動突襲,至少有數百人在這一輪的突襲當中傷亡。由於有眼前的這一道半地下工事橫在前面,之前用於作掩護的木排根本就無法運過去,所以只能這麼僵持著。

    李恪聽完之後眉頭不禁一皺,問道︰“倭國人設置的第二道防線,距離這裡有多遠的距離?”

    “三十丈。而且到處都是灌木叢,使得我們無法事先探知。”

    李恪聽後點了點頭,繼續跟隨著那名士卒往前走。很快便來到了秦瓊的身邊,秦瓊見到他到來便將目前的形勢向他說了一遍,並不比那名士卒所說的更多。不過他卻提出了一個建議︰對方既然利用灌木叢作掩護,使得我們在進攻的時候吃了一個大虧,但是他們卻忘記了這些個灌木叢也是會被引燃的。雖說現在正值夏季,草木中所含的水分比較多,但是就算是沒有明火,哪怕是只冒煙也行啊,就當是薰兔子了,就不信不能把他們給嗆出來。

    李恪聽後覺得這個主意還是相當不錯的,只不過這個時候已經接近黃昏,士卒們已經忙碌了一天,腹中早已經是饑腸轆轆,不如今日先收兵吃飯休息,等到來日再戰。

    此番前來作戰的都是步卒,長時間待在船上會嚴重的影響戰鬥力的。第一道防線已經被攻破,身後就意味著騰出了大量的空地,正好可以趁著天黑之前,再安排一批士卒登陸。

    李恪沒有想到他的這個命令下達之後,一直到到後半夜他才得以休息。原因說出來也很簡單,那就是全部的十萬大軍,包括李世民在內的所有人,全部都登上了岸。這就給李恪送上了一個大大的難題,目前他們所控制的區域,尚不足以容納下十萬官兵。無奈之餘他只好下令,讓近三萬的士卒進入到地下工事內休息,這才勉強的將所有人都安排妥當。

    一直以來,李恪都認為實心的炮彈除了浪費金屬以外,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但是此番登陸倭國作戰,他卻深深的體會到沒有什麼所謂的浪費,任何一種炮彈都會有它的用途的。就拿此番作戰來講,如果有實心炮彈的話,很輕易的便能夠破壞掉倭國人精心構築的防線,不至於到現在還在為此事而煩惱。尤其是在下午當他得知倭國人在後面還構築了第二道防線的時候,如果不是往返一趟東北要花費近兩個月的時間,他都有心派船回去專門生產一批實心炮彈,以用來對付地老鼠們所挖的這些個令人無比討厭的地洞。

    在向李世民等人回報目前的戰況的時候,秦瓊在匯報完目前所遇到的情況,以及明日作戰所準備採取的手段後,無意的說了句要是能夠有實心炮彈就好了,可以省去很多的氣力。他會這麼說也是在聽完李恪在無意中發出的嘆息聲後,下意識的說出來的話罷了,多少還有些推脫責任的成分在其中。怎麼說他也是馳騁沙場數十年的名將,什麼樣的戰爭場面沒有經歷過,可是此番登陸倭國,卻被一道道的老鼠洞給阻住了前進的步伐,面子上多少有些下不來台。

    李世民等人在一起了幾十年,又怎能不瞭解他的性格,所以也沒有人當真,只是在一旁勸解了他幾句。不過此番作戰的情形確實顯得有些詭異,再加上那些老將們像李靖等人都年事已高,反應也不如年輕時那麼快,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解決辦法來,也就只能讓他們摸索著總結戰鬥經驗了。

    倒是此番隨同出征,卻一直沒有發表過意見的萊州水師統領、壯武將軍劉仁軌,突然間插話道︰“實心炮彈嗎?萊州水師的戰船上倒是有一些,不過都是十斤的炮彈,不知道威力上能不能達到要求?”

    所有人都不禁的將目光轉到了劉仁軌的身上,李恪更是有些興奮的問道︰“劉將軍,為何你們萊州的水師會裝備實心炮彈?可否說出來聽聽?”

    “遼王殿下,我也是在訓練屬下的時候無意中想到的,不管是普通炮彈還是燃燒彈,殺傷力雖然很大,但是在海戰的時候總是感覺到有些欠缺。後來經過實驗發現,如果換做實心炮彈的話,如果運氣好的話只要兩顆炮彈,就可以將船擊沉。只不過發射實心彈需要近距離平射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萊州水師制式裝備了一部分實心彈,而且數量不是很多,只有兩萬餘枚,也不知夠不夠用。”

    “夠用、夠用,只要有三五千枚便足以將這些個地老鼠們的耗子洞夷為平地!”

    第二天上午,來自營州方面的運兵船已經開始返航,他們此番的任務已經完成,緊接著又將有新的任務交給他們,那就是運送一批實心彈以及這段時間來所生產的炮彈,戰爭的消耗是巨大的,後勤補給的任務也將會非常的繁重。再加上十萬大軍的糧草消耗也是非常的驚人,必須不停地往這邊運送給養才行。

    雖說這些實心炮彈在戰船上也可以發射,但是由於距離太遠無法做到精確打擊,再加上實心炮彈的數量有限,誰知道後面是否還需要不需要,所以才決定用步兵中的火炮進行發射。步兵的神威大炮射程雖然近,但是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瞄準後在發射,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浪費。將戰船上的實心彈運到岸上的時候已經是快到中午了,神威大炮早就已經在城牆附近安排就位,並且通過發射普通的炮彈設定好了坐標,就等著實心炮彈一到就可以進行發射了。

    隨著李恪的一聲令下,數百門一字排開的神威大炮,伴隨著一聲轟鳴將炮彈投向七十丈外的倭國半地下掩體,僅僅三輪炮轟過後對面的半地下掩體便變得殘破不堪。這個時候李恪再次下令,將實心彈換成了普通炮彈和燃燒彈進行輪流轟炸,頃刻間對面的半地下掩體便陷入到了一片火海當中,同時伴隨著一陣陣的慘叫聲,不時的還可以看到一些渾身照著大火的倭國士卒,不知道從哪裡爬出了地下,如同沒頭的蒼蠅般四處亂竄。

    摧毀了倭國人的半地下掩體後,大唐的士卒並沒有就此沖上前去,誰也不知道這些個半地下的掩體前面,是不是還有全地下的工事存在,所以李恪下令將神威大炮的射程調近,先來上一輪試射看看情況再說,同時也派出了哨兵在第一道工事前進行觀察。

    時間不長,哨兵們紛紛的回來向他匯報︰發現土層下面的圓木。包括李世民在內的所有人聽完匯報後都不禁恨得牙縫都癢癢,這些個倭國人單單是築造如此龐大的地下工事,就要花費多麼長的時間。如此看來他們早在數年以前,就已經做好了與大唐開戰的準備,並且一早就算準了大唐肯定會打到他們的家門口來,才會進行這樣的佈置。他們這是要利用這些個地下的掩體,將大唐的軍隊一點點的消耗掉啊!如果說他們沒有什麼別的用心,打死眼前的這些人也不會相信。

    “打,一定要狠狠的打!”李世民咬牙切齒的說道。“居然敢一邊派出大量的人員到我大唐學習,一邊在暗地裡防備著我大唐,並且還做出各種小動作算計我大唐,簡直是其心可誅!派出一艘快船送信給監國太子,所有居住在大唐的倭國人,全部都抓入大牢,秋後直接問斬,一個都不留!任何人敢提他們求情,按同罪處置!”

    炮轟一直持續了近一個時辰才停止了下來,倭國人的防禦陣地上到處都是火光,根本就無法靠近。兩千名步槍兵早已經在第一道半地下掩體上做好了射擊準備,只要發現有倭國人從掩體中逃了出來,一律予以射殺。

    大夥一直持續到半夜時分才漸漸的熄滅,到了第二天早上,倭國人修建的第二道防線上,還到處可以見到一縷縷的黑煙順著坍塌的地下工事冒了上來。負責去偵查情報的斥候回來報告,第二道防線後面還有一道防線。對此所有人都已經變得麻木,既然有那就將他們摧毀便是。倒要看看這些個善於打洞的地老鼠們,能夠建立起幾道這樣的防線來。

    中午時分,第三道防線被徹底摧毀,不過整個陣地都陷入到火海當中,大軍無法前進,只得駐紮原地休整。到了半夜時分,天空中忽然降下傾盆大雨,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第一道防禦工事的地道里便積存了超過一尺深的雨水,然而空中的雨勢卻絲毫不見減弱,無奈之餘在地下工事內休息的三萬大唐士卒,為了避免被埋在地下,只好緊急疏散到地面之上。如今的地面之上到處一片泥濘,根本就沒有可以搭建帳篷的地方,只好十幾個人頭頂著帳篷擠在一起避雨取暖。

    天亮以後,被大唐的炮火狂轟亂炸了兩天的倭國陣地,徹底的變成了一個爛泥塘,再加上到處都是倭國人挖出來的地下掩體,被炸塌以後再被雨水這麼一沖洗,變成了一個個的大泥坑,一不小心就會掉入其中,雖說還不至於淹死人,但是想要爬出來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更不要說還有三萬士卒在雨中淋了半宿,於是只好下令原地休整,等到地面不再泥濘再說。

    經過一天的太陽暴曬,地面基本上都已經變干變硬。不過大唐的軍隊並沒有直接上路,那些已經塌陷的防禦工事雖然不能影響士卒的腳步,但是大唐軍隊龐大的後勤車隊卻無法通過這裡,於是又花費了大半天的時間將一部分地下工事填平,修出一條足以供三輛大車並行前進的道路來以後,這次繼續向前趕路。結果到了黃昏時分大軍宿營的時候,只不過向前行進了十里路。
li60830 發表於 2019-7-24 18:56
第六十五章 平倭 一

    距離倭國人設置的防禦工事不過三十五里的地方,就有一座倭國人的郡城——日置郡。// //整個薩摩國還不及大唐的一個縣的面積大,卻還分出了十三個郡,聽起來就讓人忍不住想發笑。實際上他們所說的郡城,只不過相當於大唐的一個鎮子。不過既然是被稱之為郡,自然也就有城牆,只不過這裡的城牆並不高,充其量也就是七尺左右的高度,厚度也不超過五尺,同時只能提供兩名士卒在上面並行。

    日置郡的城牆外面並沒有護城河環繞,大唐的軍隊行至這裡後,發現直接便可以對城牆和城門發動進攻,甚至於不用借助任何的輔助攻城器械,便可以直接攀登上倭國人所謂的城牆,全軍上下都不禁感到有些詫異,難道倭國人的戰爭都如同兒童們的遊戲那麼簡單嗎?

    城牆之上零零散散的分佈著幾十名倭國的士卒,遠遠的在見到大唐的軍隊到來後,便不停的站在城牆之上大聲疾呼,像是在招呼人登上城牆準備作戰。先行至此的兩千大唐先鋒部隊,在見到倭國人的所謂城牆之後,忍不住有一種直接發動進攻的衝動,造成他們產生這種衝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們騎在馬上的時候居然可以越過城牆看到裡面的情況。城內的守軍像是聽到了城牆之上的守卒的報警,此刻正亂哄哄的向著城牆附近跑過來,看上去也就是四五百人的樣子。

    如果不是行前主將遼王李恪殿下再三叮囑他們,即便是看到一座空城不要輕易的發動進攻,一定要等到大軍到來以後,陛下看過這裡的情況後在發動攻城,先鋒部隊甚至有信心在一炷香的時間內登上城牆,並且在半個時辰內消滅掉城內所有的抵抗力量。所以儘管心中有些遺憾,先鋒部隊的軍官還是帶領著手下人在城牆外,耀武揚威的轉了一圈後調轉馬頭離開。不過在離開之前,先鋒部隊中的一名士卒拉開弓將一名站在城頭之上,叫喚的最為起勁的一名倭國士卒射倒在地。對此,先鋒部隊的軍官只是笑著說了句“胡鬧”便算完事。

    在聽完先鋒部隊的回報以後,李恪並沒有按照正常的作戰慣例,將大軍列陣於城外五里的地方,而是直接將部隊列陣於城外一里的地方,然後派出一支兩千人的步軍隊伍,直接對城池發動了進攻。當列隊於隊伍中央的李世民和數量眾多的老將們,問起他為何要將部隊列隊得得如此靠前的時候,李恪給出的的回答是︰列陣於城外五里,那是對己方部隊的安全有保證,也是對守城部隊的一種尊重。可是眼前的這個鎮子內,兵不過數百、牆不過七尺,如果還要在五里外列陣,那就不是對守城部隊的尊重了,而是對己方部隊的羞辱,是己方怯弱的體現。如果不是對方只有數百人守城的話,他甚至於會下令大軍直接將這座城池踏為平地。

    五百名連弩手一輪齊射,城牆之上的倭國守卒,便已經稀稀拉拉的沒剩下幾個,走在隊伍前列的陌刀兵在來到城牆下的時候,直接伸手抓住了城頭,然後用力向上一竄,整個人便來到了城牆之上。守城的倭國士卒想趁著大唐士卒攀登城牆的時候發動偷襲,直接被後排的陌刀兵,用手中超過一丈長的陌刀將之劈成兩段。城門口處,更是有三名膀大腰圓的大唐士卒,直接用肩膀去撞擊城門。還不到十次,城門便支撐不住轟然向內倒下。只見這三名壯漢晃動了一下肩膀後,率先向城內衝去。

    當李恪陪同著李世民等人進入到城門內的時候,忽然聽到遠處隱隱傳來陣陣的慘叫聲,慘叫聲中不乏清脆的童音,以及婦女那尖銳的聲音。抬眼向四外望去,至少有數十處房屋已經起火,街道上甚至能夠看到零星的老人和兒童、婦女的屍體。偷偷向李世民張望了一眼,發現他的雙眉已經緊皺到了一起,李恪立即吼道︰“親衛!還不趕緊給我去問問,是誰如此的大膽,居然敢不停號令的在城內肆意的濫殺無辜和四處放火!”

    時間不長,那名親衛回到李恪的身旁,說道︰“回稟陛下及大都督,屬下剛剛打聽到,城內的這些個老人、婦女以及孩童,只要能夠拿得動武器的,就會在身上暗藏一把短刀,遇到我大唐落單的士卒,或者沒有防備的士卒,就會一擁而上將這些個士卒亂刀砍死。我大唐士卒已經有近百人在他們的偷襲中傷亡,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將官這才下令凡是發現身上藏有武器的倭國人,一律殺無赦。至於那些被點燃的房屋,並非是我大唐的士卒所為,而是他們的主人為了阻止我大唐士卒的進入,自己點燃的自家房屋,絕對不是我大唐士卒所為。”

    “這個……”李恪臉上的笑意一現即隱,然後將目光轉向李世民,問道︰“父皇,您看這事該如何處理才是?”

    李世民在十七歲時便已經開始征戰天下,大小戰役更是經歷了無數,又豈是優柔寡斷的慈悲之人。眼見著突破城牆防守,都沒有付出任何的傷亡,卻在城內被一些個老弱婦孺,給殺死了近百名的大唐精銳士卒,當即陰沉著臉說道︰“對於這等刁蠻之人有什麼可客氣的,只管殺光就是。”

    一行人沿著正對著城門的大街驅馬向前行進,當他們來到城主府的門外的時候,見到正有大唐的士卒向外搬運大唐士卒的屍首。當這些個士卒們見到李世民等人到來的時候,趕緊立於道路兩旁躬身施禮,臉上卻難以掩蓋的流露出悲憤的神情。

    李世民見到門口外整齊碼放著數十具大唐士卒的屍首,便隨口問道︰“怎麼,攻打這城主府的時候遇到了頑強的抵抗嗎?居然有如此多的士卒喪生於此。”

    一名校尉裝束的士卒上前答道︰“回稟陛下。完全不是您想像的那樣。這些人……這些人……唉……死的冤啊,陛下!”

    所有人在聽到這名校尉的話以後都不由得一愣,戰鬥當中死人原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怎麼會和冤扯得上關係?李恪不禁催促道︰“你趕緊說,到底是怎麼個冤法?”

    這名校尉滿臉悲憤的說道︰“我們攻破城主府的城門並不費勁,甚至可以說很輕鬆的便打破了大門衝了進來。誰知道……誰知道近來大門以後,突然從正對大門的大廳之中衝出數十名年輕女子,而且……而且這些人的身上還是不著寸縷!屬下的那些個下屬們,哪裡見過這等詭異的場面,一時間都不免有些失神。誰知就在這時,這些個女子都從背後的長發內掏出一柄匕首,對著屬下的下屬們就是一陣亂刺。等到屬下見到情形不對,吩咐下屬們動手的時候,下屬們居然顯得有些遲疑,以至於先後付出了六十三名士卒的生命,才將她們全部斬殺。陛下,遼王殿下。都是屬下失職,這才造成如此重的傷亡,還請陛下及遼王殿下處罰屬下!”

    “你們!”李恪聽後大怒,揚起手中的馬鞭便要抽打這名校尉,但是猛然間想到,只怕是自己遇到這種場面,恐怕也難免會產生遲疑的,這根本就無法怪罪於這名校尉。想到這裡,已經高高舉起的馬鞭,又緩緩地放了下來,說道︰“帶我進去看看吧。”說完後翻身下馬,跟隨著那名校尉步入城主府。

    城主府的院內,散落著四十餘具女子的裸*屍,每一具屍體上都至少有著數十處的刀槍傷口,甚至很多的屍體旁都散佈有著殘肢,由此不難看出,當時大唐的士卒在殺死這些女人的時候,心中有多麼深的恨意。再看看周圍的那些個雙目似乎能冒出火來的大唐士卒,李恪不禁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個時候,李世民以及那些個老將們,已經在一應親衛的護衛下走進了城主府,當他們見到這眼前的情景後,也不禁有些失神。過了許久,房玄齡這才咬牙切齒的走到李世民的面前說道︰“陛下,想不到倭國人居然如此的恬不知恥,連如此齷齪下造的手段都能使得出來!臣以為這種沒有絲毫的禮義廉恥的國家,根本就沒有必要留在這個世上貽害世人!臣懇請陛下下旨,將他們盡數的消滅掉!”

    李靖這時也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也贊同房司空的提議。”

    “陛下,臣也贊同房司空的提議。”

    “陛下,臣也贊同房司空的提議。”

    “陛下,臣附議。”

    ……

    一時間群臣附議。

    大唐的風氣雖然開放,但是畢竟是禮儀之邦,倭國人此番所採取的手段實在是太過於下作,也難怪眾位老臣們看完之後無法忍受。

    李世民在見到眼前的場景之後,也早已經是怒火滔天,但是他畢竟是一國之君,而且是擁有賢名的君主,這樣的命令直接由他下達就顯得不是很合適,所以必須先要由臣下提出建議,然後才能由他作出決議。所以直到這個時候,他才開口說道︰“傳令下去,在府門之外立起高桿,然後將這些個屍體懸掛於上,讓我大唐的士卒都知道,倭國人是如何的對待我大唐天兵的。另外再傳令下去,自今日起凡是遇到抵抗我大唐天兵的倭國人,不論老少婦孺一律處死,即便是屠盡城中百姓也在所不惜。這等連牲畜都不如的傢伙,根本就不知道我們去憐憫他們!”

    命令很快便被傳達下去,城內到處傳來一陣歡呼聲,即便是在城主府內的後院之中,李世民等人仍舊可以清晰的聽到。坐於李世民身旁的楊師道苦笑著說道︰“陛下,臣終於明白了陛下當初為何一再的將臣的提議駁回了。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這裡確實沒有必要派駐官吏駐守、管理。同時也能理解,遼王為何會在百濟、新羅兩地大開殺戒。這些化外之民真是不殺不足以洩憤!”

    此番出征之前,確定將跟隨李世民御駕親征的吏部尚書楊師道,曾經提議派出大唐的官員到即將被征服的倭國擔任職務,不過他的這個提議被李世民給否決了。這個楊師道原為前朝的貴族,真的論起來的話他還得管隋煬帝叫一聲族叔,他的兄長楊恭仁曾任隋朝吏部侍郎,李淵建立大唐之後,楊恭仁曾經被任命為中書令。而這個楊師道也曾經被李世民任命為中書令,也就是宰相之職。可以稱得上是位高權重之人。同時,楊師道還是李恪的王妃楊軃雲的伯父。

    不過當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中涉案的趙節,是他老婆桂陽公主(李世民的姐姐)前夫的兒子,他在審理此案的時候為這個趙節求情,被李世民一怒之下貶為吏部尚書。(怎麼樣這隋唐兩朝皇室的關係夠複雜的吧?要想理順了還真是不容易!)

    李恪聽後心說,你們這些個殺人不眨眼的傢伙,僅僅是見到了眼前的情景,便恨不得將他們斬盡殺絕,要是知道了這幾個國家在後世的所作所為,只怕是會立即拿起刀,來加入到對他們進行亡族滅種的殺戮行列中去吧!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藍雙魚

LV:7 大臣

追蹤
  • 12

    主題

  • 10409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