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小兵之霸途 作者:一級煙槍王(連載中)

 
uuuuuuuuuu 2012-12-27 09:43:1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126 1725376
regn13 發表於 2018-2-11 23:56
第六百八十七章 官渡之戰(四十八)

    待袁紹收兵回營,被曹操割去耳鼻手指的淳于瓊才到了官渡袁紹大營。本書由>

    袁紹見淳于瓊如此慘況,遂問他為何至此。

    淳于瓊驚怯不敢言,護送淳于瓊回來的敗兵,喏喏的將實情道來。

    袁紹這才得知烏巢已經被曹操一把火燒了,他在烏巢的所有糧草,已經全被毀去。又聞烏巢之失,居然是淳于瓊宿醉所至,讓人冒充蔣奇混進了烏巢而不自知。當下大怒,立馬命人將淳于瓊押進斬首,任淳于瓊如何哭求,袁紹都無動於衷。恐袁紹此刻的心裡,應是悔不當初,早知道淳于瓊累他失了烏巢糧倉,當年就聽曹操之言,除去淳于瓊,他恐怕都不會有今天之敗。

    而這個時候,謀士郭圖,他聞知烏巢糧倉竟然盡被曹操所毀,心裡暗驚。他所驚,並非是烏巢糧草被毀帶給袁軍的影響問題,而是驚於像淳于瓊這樣,對袁紹忠心耿耿,可以說,他應該是追隨袁紹多年的一條最為忠誠的走狗也不為過。但是,面對烏巢之失,袁紹一點都不顧情面說斬便斬了。他自己也有點擔心袁紹會責他之罪過。

    因為,烏巢出現問題之時,他可是極力反對袁紹派兵往援的。儘管現在已經知道,就算袁紹當時派兵趕援烏巢,亦來不及將火中的糧草救下。可是,郭圖卻擔心,袁紹在盛怒之下,是否也會降罪於他。

    特別是,他擔心與他持不同意見的張合、高覽等一眾袁紹的大將也會彈劾他。這樣的情況。真要說起來,他就算是被誣是否是曹操的奸細,他怕也說不通辯不明。因為。烏巢有失,他不急救,反而勸袁紹不救,現在別人問他,他當時是何意?郭圖還真的說不通啊。

    當然,如果說,如今袁紹已經奪取了官渡。那就不同了,問題是,夜間大戰。袁紹卻損兵折將,人家曹操早有準備,讓他討不了半點好處。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郭圖失策。

    但郭圖卻是一個精明人。他見袁紹斬了淳于瓊。當即對袁紹道:「主公,現在證明,曹操的確是親率軍馬到了烏巢,而且,因為淳于瓊將軍之過失,導致烏巢之失,那時候,就算我軍調運大軍馳援烏巢。恐亦難從大火當中將糧草給救出來。所以,證明郭某之計是可行的。」

    「嗯?」袁紹一時倒也沒有想起郭圖的事兒。聽郭圖又說起這個,他不禁皺眉,打算要責問責問郭圖給自己所謀的是什麼的計策,怎麼反而讓他既救不了烏巢,又在攻擊曹軍當中損兵折將的罪過。

    不過,追隨袁紹多年的郭圖,不待袁紹責問出來,他就趕緊道:「主公,其實,無論是烏巢還是昨夜攻擊官渡關隘,都皆非戰之罪!」

    「哦?這又怎麼說?不是戰之罪,難道就是謀之罪?」袁紹冷眼望了郭圖一眼道。

    郭圖此刻強自鎮定的道:「亦非謀之罪。主公,且說郭某說,烏巢之失,能稱得上是戰之罪麼?方才淳于瓊已經說得很清楚,偷襲烏巢的,只是曹操與五千精兵罷了。如果是正常的攻戰烏巢,憑我軍數萬的軍馬,曹操能輕易燒燬烏巢的糧草麼?恐怕他連我們外圍都攻擊不進去吧?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到我們的糧草。何況,昨夜的情況,大火一起,主公就是派出我們全軍數十萬軍馬前往烏巢,怕亦不能挽回我們的損失了吧?所以,郭某提議,不馳援烏巢,那就並非謀之罪。」

    「嗯……」袁紹點頭,覺得郭圖所說的有點道理,他問道:「那你認為,那是誰之罪?」

    「將之罪!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說的,就是像淳于瓊將軍這樣的人。其實,淳于瓊將軍,嗜酒誤事,已經不是一次半次,並且,他因為自持是主公心腹大將,多有輕慢同僚,欺壓共臣之事,只是,眾臣忍而不發罷了。」郭圖道。

    對於郭圖將過錯推往淳于瓊的身上,袁紹無話可說,再說,現在淳于瓊已經被斬,屬於死無對證,郭圖要怎麼樣說都已經無所謂了。

    不過,聽郭圖的意思,似乎另有所指,不禁眉頭一皺,道:「郭先生,你是想說……」

    「主公,你不覺得,攻擊官渡關隘,其實亦非戰之罪、謀之罪麼?」郭圖一臉淡定的道。

    「什麼?你的意思是……袁某大將張合、高覽亦是無能之將?」袁紹有點色變的道。

    現在,張合與高覽,可是袁紹最為重要的大將了,如果連此兩將都無能,那麼,自己還有哪些大將可用?

    「非也,主公不知,非是兩位將軍無能,相反,此兩位將軍,可是主公軍中柱石,有若我軍的定海神針。但只可惜……呵呵。」

    「你這是何意?」袁紹有點想發怒了。

    「何意?現在主公兵敗,估計兩位將軍正高興得緊呢。」郭圖一臉冷笑的道。

    「何出此言?」袁紹壓下心裡的怒火,問郭圖。

    郭圖也好,張合、高覽也好,都是跟隨袁紹多年的老人了,這些舊部,平時鮮有互相攻訐的事。可是如今,郭圖卻似要說張合與高覽的不對?

    郭圖好整以暇的道:「主公,勿忘了,張合、高覽兩位將軍,他們當年亦與曹操有過故交,據聞,他們早有投曹操之意,因此,今遣他們攻擊曹寨,他們不肯竟全力而已。所以,是非戰之罪。嗯,淳于瓊,是自己輕心醉臥犯下大錯,是他自己無能,可是,以張合、高覽兩位將軍之能,若能三軍用命,在曹軍官渡兵力空虛之際,還能攻擊不下來麼?就算是攻不下來,也不致於慘敗,損兵折將啊。」

    「呃……這個……」袁紹被郭圖這麼一說,心裡還真的覺得是自己的三軍將士不怎麼用命才致自己之敗。要知道,自己的軍馬,要比曹操多了多少?就算不能戰勝。也不應戰敗啊。

    「可能是曹軍早有準備,料到我們會趁夜擊寨,埋下伏兵才致我們兵敗吧?」袁紹自己都不太肯定的道。

    「縱曹操有伏兵又如何?我軍數十萬大軍,還怕了曹操?假若曹操有伏兵,那就更證明官渡關防兵力空虛,只要我們擊敗了曹操的軍馬,官渡自然就唾手可得。可是……呵呵。主公看到了?」郭圖不遺餘力的引導袁紹,向張合與高覽有反意,不肯全力作戰的方向上引。

    袁紹終於對張合與高覽產生了懷疑。微怒的道:「速召二人前來述罪!」

    郭圖生怕自己會被袁紹降罪,如果當真的與張合、高覽二將對質的話,恐怕更加難矇混過關。所以,他又怎肯讓張合與高覽當真的前來與他面對面在袁紹的面前對話?

    他藉故到了一旁。暗囑一個親信去見張合、高覽兩將。

    古時候的戰爭。戰勝之將,揚名立萬,載之史策,功垂行秋的有許多。

    可是,不是當事人不知道,有戰爭當中,因戰敗而被斬殺的將軍會更多。

    特別是在華夏,古今如此。成功了,皆大歡喜。失敗了,就總要有人承擔起失敗的責任。每一場戰爭,失敗的一方,的確就是成王敗寇,敗,就等於是死亡。

    之前,張合白馬之敗,高覽延津之敗,兩將的心裡,都在擔心如何回去向袁紹覆命,都在擔心袁紹會因為他們失敗而降罪。那高覽,就乾脆不敢回見袁紹,他就是擔心回見袁紹之後,會被袁紹問斬。

    有時候,一次失敗,饒幸躲過大難,可是,誰都不敢保證,第二次失敗之後,自己的主上是否還會饒得了他們。

    當然,原本,他們兩將都想著,他們與袁紹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交情了,追隨袁紹這麼多年,沒有苦功都有苦勞,不管怎麼不說,都應該不會就此要降罪於他們。

    可是,在此追隨袁紹的時間更長久的淳于瓊居然就被袁紹斬了,而郭圖的親信又來對他們說,袁紹要拿他們問罪。這一下,可就真的將兩將給嚇得一驚,兩人就仿似是驚弓之鳥。

    得到郭圖親信的報信,兩將都驚疑不定,一時不辯真假,心裡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不一會,袁紹果然派了使者前來。

    如果是平時,袁紹派了使者來召喚張合與高覽前去相見,那些使者,自然是不敢輕慢,有問必答,還要恭恭敬敬的。

    可是,也不知道此兩將心有所思的關係,他們越看前來相召的使者,就越覺得有點不對勁。

    這個疑心一起,就總覺得會有一些什麼事發生似的。

    他們問那使者,問袁紹召他們前去相見所為何事。可是,那個使者卻似懶得回答應,神色有點冷意的說不知道。

    使者的神態表情,讓張合與高覽都有點誤會,都覺得這一次袁紹相召,恐怕不會是那麼的簡單。

    兩人遲疑不定,未敢馬上前行,但那使者,卻似不耐煩的催促,說主公在等候多時,著他們趕緊前去述罪。

    述罪?

    高覽見此使者,說了後又此是有點失言的住了口,使得高覽竟然就認為袁紹要像斬淳于瓊那般的斬了他與張合,當下撥劍將那使者斬殺於地。

    天見可憐,袁紹其實並非要斬殺張合與高覽,只要召他們前去質問質問,述罪,只是袁紹一時有點心急所言。這個使者,其實也挺正常的,並沒有別的意思,可是,他的表現,落在張合、高覽的眼中,卻似是心裡有鬼的樣子,如此,便遭橫禍。

    張合見高覽殺了使者,不禁大驚道:「高將軍,你怎麼可殺了他?現在殺了他,我等怕是再也說不清了。」

    「呸!張將軍,我等為袁紹多翻浴血證戰,所立戰功無數,可是,你沒看他現在要將我們問罪麼?袁紹聽信饞言,優柔寡斷,不是成事之人,他日必被曹操所擒!如今他欲如斬淳于瓊一般斬殺我等,我們難道還要坐而待死?殺了此使者。我們亦再也沒有回頭路,不如,就此投了曹操。如何?」高覽真的很怕死,他不想就如此被袁紹所殺。何況,跟著袁紹這麼久,真的或多或少的看到袁紹非是明君的本質,眼下,烏巢已經失,其大軍在此久戰不下。他日曹操反攻,袁紹如何能敵?滅亡,怕也就不遠矣。

    這些。張合要比高覽看得更加的透徹,因為,他看到了曹操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其帳下猛將如雲。隨便派出一個,都非他張合可敵。如今,袁紹還要殺自己?別說殺了自己之後,袁紹是否還是曹操之敵,哪怕是現在,任袁紹軍馬再多,怕也不再是曹操之敵矣。

    兩軍交戰之後,親自參戰的軍將。心裡都清楚,自己與敵軍孰強孰弱的問題。

    張合天人交戰了好一會。終還是想到,既然袁紹都不顧念他追隨多年,現在竟然還要斬殺他,這樣的主上,跟著他還有什麼的意思?能苟活著,誰也不想死。當下張合道:「吾亦有此心久矣。」

    斬殺了袁紹使者,兩將都已經沒有了選擇,既然已經有了決斷,就馬上行動。

    兩將皆有本部軍馬,在袁紹軍中,其威望亦是非常高的。說此兩將是袁紹的一軍之魂也不為過。所以,此兩將率本部軍馬離開袁紹大營,袁紹的軍馬自然不敢相攔,放任兩將率軍而去。

    嗯,當中,還有不少並非張合、高覽的本部軍馬,他們聽說張合、高覽要叛逃投靠曹操,居然亦跟著張合與高覽一起投敵。

    張合與高覽一同離開袁紹大營投敵的事,在袁紹軍營當中有如被投下了一顆大石,激起了軒然大波。使得本來就士氣低落的袁軍,軍心一下子就渙散。

    袁紹第一時間就知道了,他聽聞張合、高覽斬殺了他的使者,率軍投敵,他當場被刺激得大吐一口鮮血。

    而郭圖,則心裡暗喜,因為此兩將一去,他將再無虞了。

    嗯,郭圖之所以被稱為「毒士」,那就是因為他所謀之計,往往都是損人又不利已。誰家諸侯,若有郭圖這樣的謀士,豈會有不敗之理?他如此輕鬆的就逼反了袁紹的兩員大將,可以說,郭圖恐怕就是官渡之戰當中,最大的一個臥底。

    張合與高覽,率軍投往官渡關隘,守關大將夏侯惇,飛報已經潛回官渡關隘的曹操。曹操因見袁紹大軍並沒有因為烏巢被毀而馬上敗退,自己的大軍亦沒有一舉擊敗袁紹,沒能渡過黃河,他便潛回了官渡。

    夏侯惇心疑張合、高覽此刻前來相投恐有詐,不過曹操卻接受了張合與高覽兩將的歸降,並對夏侯惇道:「吾以恩待之,雖有異心,亦可變矣。曹某待昔日關羽能如此,今日為何就不能待張合、高覽如此,何況,某不信此世上人人如關羽那般,對其兄如此忠義。」

    如此,夏侯惇沒再有異議。

    曹操欲得張合久矣,現在卻是買一送一,多了一個武藝不凡的高覽,曹操更是大喜。當即,當兩將拜於他面前之時,他馬上就封張合為偏將軍,都亭侯;亦封高覽為偏將軍,東萊侯。

    兩將見曹操如此重視他們,甫一見面,就拜將封侯,亦是大喜,遂向曹操再表忠心。

    相比起來,袁紹軍此刻卻有如有一片愁雲慘霧一般。

    要知道,原本在與曹操開戰之前,袁紹帳下謀士如林,猛將如雲,兵多糧廣。

    可是,看看現在?袁紹的處境,就足叫人為袁紹揪心。

    與沮授反目,現在沮授還在押。許攸投曹,張合、高覽投曹,還帶去了數萬軍馬。

    淳于瓊被斬,蔣奇、眭元進、趙睿被殺,與淳于瓊一起鎮守烏巢的韓莒子、呂威璜等軍將,因畏罪而逃,還沒有歸營。

    這樣一來,袁紹還有什麼軍將可用?數十萬的大軍,又靠誰來替他統率?

    現在,真正還勉強算得上是大將的,恐怕就只有韓猛了,再加上留在鄴城的麴義,其他的,如牽招、高幹、馬延、焦觸、張南等等,皆非大將。

    謀士方面,現在袁紹還有郭圖、審配、逢紀、辛評等數人。嗯,當中逢紀,他事實早已經和新漢朝有點說不清道不明了,在楊鳳的攛撮之下,隨時都有可能叛逃到新漢朝去。

    此刻的袁紹,可謂是四面楚歌了,他焦頭爛額,有點弄不清楚目前的狀況。

    只是,怕曹操是不給他機會慢慢的疏理好自己的事了。

    何況,曹操雖然已經獲得了一個大好的局面,可是,曹操的一些實實在在的困難,還是沒有得到解決的。他此次偷襲烏巢,只是燒燬了袁紹的軍糧,他自己的軍的軍糧用盡之事,卻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嗯,說起來還真的讓曹操亦有一種吐血之感,自己的軍隊都斷糧了,此刻正是需要軍糧供給的時候,可是,他卻親手將無數的糧草燒燬。一邊餓著肚子,一邊燒燬無數糧食,這世上還有如此鬱悶的事麼?

    所以,曹操此刻,亦不敢有半戰輕心,想解決自己軍的糧食危機,就只能馬上對袁紹發起總攻,以劣勢的兵力,擊敗袁紹,方可使自己的困境得到真正的解決。(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1 23:56
第六百八十八章 官渡之戰(四十九)

    袁紹雖然失去了數員大將以及一些謀士,但是他的大軍猶在,他的大營還在。本書由 曹操如果不立即擊敗袁紹,他現在就面臨著斷糧,軍士馬上就斷糧的時候。要不是曹操將自己軍糧早已經用盡的消息隱瞞得太過嚴密,連他親近的大將都不太清楚自己軍中的糧食用度,這數天來飢一餐飽一餐的將士,恐怕早就混亂起來了。

    也幸好,官渡之後,就是曹操的大後方,曹操的將士,他們誰都沒有想到,在自己的家門口都會缺糧,他們大多都是想,減餐減量,可能是運糧什麼的出了問題,怪不了曹操,所以,一眾軍士才會沒有過多去計究,使得曹操軍暫時還算軍心穩定,戰士的戰意也比較高漲。

    特別是現在,一連打了幾場勝仗,此消彼漲之下,曹操的將士都士氣大漲,不覺得袁紹的大軍有多強大了。

    現在,袁紹軍的士氣,可以說幾乎就是跌到了低點,烏巢糧倉被焚燬,使得袁紹軍現在縱還有糧食,似乎並不缺,可是,多少都影響到了袁紹的軍心。

    張合、高覽兩員大將的出走,直接導致了袁紹軍正處於一個崩潰的邊緣,這個時候,袁紹軍就似是一匹駝了重物的駱駝,只要再壓上一根稻草,這匹駱駝就絕對爬下去了。

    曹操幾乎沒有半點猶豫。

    第二天,張合、高覽兩將,他們投了曹操便被封侯拜將,他們深感曹操之恩,既然已經背叛了袁紹,那麼也就只有將背叛進行到底了,他們亦有一點破罐破摔的味道。他們向曹操請為先鋒,向曹操請求率軍攻襲袁紹的另外幾個存放糧食的糧倉。

    如果說。燒燬了烏巢,雖然影響到了袁紹的軍心,但是,如果再有袁紹的糧倉被毀。那麼袁紹軍就真的沒有活路了。

    曹操大喜。馬上命令張合與高覽,命此兩將。率本部軍馬前去攻襲袁紹的糧倉,如此,也充分的向張合與高覽兩將展現了曹操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氣魄。

    兩將率軍離去之後。曹操又採用了荀攸的策略,先使人到處揚言,他已經兵分多路,一路攻取酸棗城,一路攻取黎陽,斷袁紹退路。

    這當中,最主要的就是黎陽。那可是袁紹另外的一個屯兵屯糧之所,出征曹操的先頭陣地。袁紹要逃,亦要先經黎陽才能回鄴城。

    另外,再派快馬。知會曹仁、張繡、臧霸等三人,不用再管曹操在官渡與袁紹交戰的事,著他們只管揮軍向袁紹的勢力地盤發起攻擊。

    然後,曹操將在官渡的二、三十萬大軍全部棄關而出,在官渡關隘之前結陣,夏侯兄弟、徐晃、張遼、曹洪、於禁、樂進、李典等等,所有的大將,全都上陣,擺出了一副與袁紹決戰的姿態。

    事實上,只要曹操願意與袁紹決戰,袁紹原本是求之不得的。袁紹率大軍一路奪取延津,然後渡河,直殺到官渡關隘的關前,然後背水結寨,這便是擺出一付背水一戰,與曹操決戰的姿態。

    可以說,如果早前,曹操當真的要與袁紹在官渡關隘之前與袁紹決戰,曹操絕對是戰不過的。畢竟,這個兵力相差了一倍多,大家擺開了陣勢來決戰,曹操真的沒有一點把握能勝袁紹。

    但是,風水輪流轉,這沒有多久,就輪到了曹操將大軍擺出,擺出要與袁紹決戰的樣子。這就看袁紹決不決來戰了。

    嗯,袁紹戰不戰都沒有關係,袁紹不出戰,曹操便要揮軍攻營,逼得袁紹不得不戰了。

    的確也是如此,袁紹此刻,不得不戰。

    本來,袁紹現在的軍馬,扣七扣八,應該還有六十萬左右,兵力上,應該還是曹操的一半。當真的大軍擺開來一戰,誰勝誰負還真的未可知。

    如果袁紹亦大軍盡出,雙方在官渡大戰,這一定是一場曠世大戰。

    但問題是,袁紹現在,根本就不可能再調動軍馬結陣與曹操決戰了。

    曹操讓人散佈的謠言,張合、高覽兩位將軍率軍攻襲袁紹的另外兩處的糧倉,直接有如最後一根稻草,將袁紹及袁紹軍壓垮。

    早前還一心尋求與曹操決戰的袁紹,他已經無力再擺開陣勢與曹操交戰了。

    就在曹操大軍盡出的時候,袁紹軍就已經大亂,他們不是思戰,而是思退。

    袁紹亦有點光棍,他看到自己的軍士人人怯戰,已經難以做到令行禁止,他馬上命令,不管是真是假,他派將率軍救黎陽,派軍火速趕回鄴城,提防會被曹操的軍馬偷襲。然後,他的軍馬,馬上退延津。

    袁紹第一時間,就先退了回去,逃離了大營。

    如果說袁術就是一個草包的話,那麼袁紹就是一個草球。

    現在,曹操大軍齊出,他就算不打算與曹操決戰,他亦要派出一定的軍馬,先行敵住曹操的大軍啊,尤其是,在這個時候,他作為君主,一定要親臨前線,坐鎮大陣,頂住曹操軍馬的攻擊。

    要知道,袁紹現在有大營的啊,有防禦能力的,曹操要直接攻殺進袁紹的大營,一時半刻也不是太容易的事。

    可惜,袁紹雖然命一部軍馬依靠大營抵擋曹軍的進攻,然後讓軍馬分批渡過黃河,返回延津大營。可是,他袁紹自己先走,那麼就直接讓所有的袁紹軍馬都失去了抵抗的心。

    袁紹全軍,幾乎都亂了套,軍士爭先恐後的退到黃河邊,奪取渡船過河,可以想像。

    袁紹大營的軍馬,約有六十萬人馬,之前分別派出救黎陽、鄴城的軍馬,約十來萬人,這十來萬人馬,是輕裝進發的,跟著袁紹自己逃回延津,帶走了十萬親軍。如此一來,袁紹留在黃河南岸大營的軍馬,還有四十萬左右。

    四十萬人馬,起碼有大半的軍馬,一齊湧擠在黃河南岸邊,一下子哪裡有那麼多的渡船讓他們渡河?

    所以,曹操的大軍趁機一沖擊,直接殺進了袁紹的大營,殺得袁軍大敗,四散潰逃。
regn13 發表於 2018-2-11 23:57
第六百八十九章 官渡之戰(五十)

    官渡之戰,給世人一個虎頭蛇尾的感覺,來勢洶洶,卻抱頭鼠竄,潰不成軍。本書由

    哪怕是歷史上的官渡之戰,亦差不多如此。

    想袁紹,八十萬大軍是何其壯哉!可是,卻一連打敗仗,明明是佔據了絕對優勢,卻處處受制,明明可以兵分多路,讓曹操疲於應付,但袁紹卻因為驚懼曹操詭計,自始至終都未曾考慮過帳下謀士所言的輕騎突襲許都的策略。至使袁紹只能屯軍於官渡關隘之前,因一次渡糧被毀而自亂了陣腳,亦由於他的多疑寡斷的性格,直接逼得張合與高覽兩員軍中柱石叛逃,這等於直接抽去了一座高樓大廈的基石,讓袁紹軍轟然崩潰。

    官渡之戰!是役,除袁紹所帶十萬精兵及早前分別派子率軍先回黎陽、鄴城之軍外,留在官渡大營的四十萬軍馬,被曹操的大軍殺得逃的逃散的散。

    其軍,一小部軍士饒幸逃脫,餘者被曹軍斬殺八萬之眾,降者不計其數。

    八萬袁軍將士的屍首,堆積如山,血水流入黃河,使黃河滔滔河水都泛紅三天,久久不散。

    烏巢被毀,又聞黎陽、鄴城有曹軍偷襲,軍馬一下子折損過半,袁紹在延津當場又吐血三升。他不敢再待建津,直接命軍馬撤逃。

    但此時,曹仁、張繡、藏霸等曹將,分別各率十萬軍馬,渡過了黃河北岸,分別攻擊延津、白馬、濮陽、濟北等城。當中,張繡所部曹軍。已經直逼濮陽。

    袁紹棄延津撤逃,本欲攻奪延津,接應官渡曹操大軍的曹仁。得知袁紹棄了延津,當即揮軍奪取白馬城,攔路劫殺袁紹的軍馬。

    從白馬城到延津一帶,幾乎處處聞得曹軍喊殺之聲,直把袁紹嚇得心驚膽顫。最後,袁紹命隨自己撤逃的十數二十萬軍馬,立即北渡清水河。返回自己的勢力地盤。他則在親衛騎兵的保護之下,火速逃回到了黎陽。

    黎陽守將蔣義渠出迎袁紹,見袁紹如此狼狽而回。驚問何故。袁紹將自己官渡之敗,棄延津之事訴之。此刻,袁紹才知道,原來根本就沒有曹操的什麼兵馬前來偷襲黎陽。更沒有曹軍殺到鄴城的事。

    亦是至此。袁紹才知道,自己又中了曹操的詭計,自己自亂了陣腳,白白葬送了自己數十萬軍馬。

    袁紹搖搖欲墜,蔣義渠趕緊護袁紹進黎陽,再派出軍馬,沿清河佈置防線,招諭袁軍離散之眾。

    袁紹軍雖然大敗。但是逃回來的軍馬還是有不少的,那些已經被曹操殺寒了心的袁軍。聽聞袁紹已在黎陽,趕緊前投,不日,便又被袁紹聚攏了不少軍馬。

    當然,此時的袁紹軍,已不復之前的勢眾了,兵力遠弱於曹操的軍馬。

    稍稍穩定一點的袁紹,他知道官渡雖敗,可是自己的基業卻不可丟,急令眾將據清河北岸以抗曹軍。

    也幸好,袁紹之前,就一直以清河為防線,早已經做好了許多佈置,現在防守起清河來,倒也不是太過困難的事。

    曹操數路軍馬,見袁紹已經佈置好了防務,他們亦只好停止了攻擊,並沒有一鼓作氣殺過清河,完全消滅袁紹。

    其實,這也不是曹操不想揮軍渡河直取冀州,而是曹操此官渡一戰,亦是饒幸得勝,若袁紹再據官渡大營守住三幾天,他的軍馬就馬上自亂,不戰而敗了。他此次雖敗袁紹大軍,所俘甚眾,斬獲不計其數,可是,所得的糧草卻不是太多。畢竟,袁紹的軍糧大多存放於烏巢,被曹操自己一把火燒了,袁紹軍中的糧草,亦不多,所以,曹操所獲得的,只是無數俘虜及軍械方面的東西,糧食卻是相當缺乏的。

    所以,哪怕曹操現在打了一場大勝仗,可是,他自己軍馬的軍糧問題,卻依然還沒有得到解決。如此,曹操就算是想一鼓作氣殺過清河,奪取袁紹的河北亦是有心無力。

    此刻的曹操,他需要的,就是趕緊停戰,休生養息,解決他現在軍糧缺乏的事。另外,最主要的,還是要馬上調集大軍,屯軍於襄城、陳留一帶,提防新漢朝是否有什麼的行動。曹操深知,如果自己在官渡大敗袁紹的消息傳到了洛陽劉易的耳中,那麼就等於自己之前在下邳與劉易之約就到此為止。與袁紹之戰,分出勝負之前,劉易承諾新漢軍不會出兵攻伐他或袁紹,但是現在,官渡之戰,算是他與袁紹分出了勝負,這是否就表示,劉易也應該有所行動呢?

    此刻的曹操,他最為擔心的,就是劉易要出兵攻伐他,真是如此的話,他現在怕真的難以再和劉易一戰了。他現在,就唯有將自己的大軍調往與新漢朝接壤的關隘,讓劉易看到,自己已經做好了提防劉易的準備,讓劉易不要輕易與自己開戰,否則,他也討不了好。

    這樣做,其實也只是虛張聲勢罷了,假如劉易當真的要殺過來,曹操恐怕真的會焦頭爛額。

    而袁紹,見到曹操並沒有乘勝追擊,他亦安下心來,與眾將相商回冀州。

    袁紹一眾將士,此刻皆身心俱疲,自然是沒有異議,留下一定軍馬鎮守清河沿岸,袁紹率大部軍馬返回鄴城。

    袁紹此次兵敗,影響卻是非常深遠的,實際的情況,還真的如當初沮授所慮的那樣,一下子失去了那麼多河北青壯子弟,河北百姓聞到噩報,無不傷心欲絕。此刻,整個河北,幾乎都陷於了一股愁雲慘霧當中。

    不只是河北百姓,就是袁紹的軍中亦是如此,隨袁紹返回鄴城的軍士,人人如喪考妣,人人哀痛。

    半路,袁紹軍馬在荒山宿營。可能是荒野讓人倍添落漠傷感。又或者是眼看可歸家,袁紹軍營當中的將士,似乎都有些情緒失控。不時有軍士發出哀號哭泣之聲。

    袁紹被營中的哭聲所擾。心煩意悶的他,走出自己的軍帳,看看是誰深夜哭號,影響了他的清夢。

    聽到營中,哭泣之聲不止一處,他便隨便找了一個稍近的軍帳私聽,看看那些將士。因何又如此失態。

    袁紹一聽,卻是一些士兵相聚,言及此次兵敗。說及他們兄弟或亡於官渡,或亡於曹操的追殺,又或不知生死,這種亡親棄伴之苦。讓這些軍士痛不欲生。傷心之時,更是捶胸大哭,淚流不止。

    袁紹聞之,心裡亦有慼慼。

    特別是,袁紹聽到有些軍士,說出若袁紹之前如果能聽從客卿田豐之言,不可輕戰,要戰便直接奔襲許都。那豈會有此一敗?

    嗯,這個直接奔襲許都之策。是田豐先提出來的,袁紹決意出兵的時候,又是田豐說出他會出師不利。現在,果不其然,都被田豐言中了。袁紹此刻被這些將士提起田豐當初之言,心裡也不禁大悔,悔不當初。

    袁紹的心裡,亦有一點無顏見人的感受,想著自己回到鄴城,都不知道要如何去面對田豐了。

    第二天,袁紹於半路遇到了前來相迎的審配。忍不住向審配問及田豐現在的情況若何。

    不想,審配卻驚訝的對袁紹道:「主公,你沒收到送給你的急報麼?那田豐現在就有如憑空消失了一般,失蹤了,屬下得知此事之後,就馬上送報給主公你了……呃。」

    審配說著,卻一下子合上了嘴,不再言語。因為,他是從官渡大營回鄴城來的,回到後不久,就聽聞田豐失了蹤之事,那時他就派人將此事告訴袁紹。可是,袁紹前幾天就兵敗,一路逃亡回來,他派人送去的信件,八成是沒有送到袁紹的手中。

    「哦……什麼?你說什麼?田豐居然失蹤了?」袁紹聽著審配的話,一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可是對他聽清楚之後,他不禁大吃了一驚,心底裡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恐慌感。

    田豐是袁紹著看看押著的人,怎麼會失蹤了呢?袁紹覺得,這其中必然不會是失了蹤那麼的簡單,估計,是新漢朝劉易派人來救走了田豐。

    對於這一點,袁紹倒還真的沒有猜錯。

    對於田豐的安危,劉易一早就有了安排。

    官渡之戰,袁紹兵敗之後,就是田豐被袁紹逼得自殺身亡之時。

    劉易就怎麼可能會讓田豐再如此白白枉死?說真的,劉易早便想瓶將田豐救回洛陽了。對於這個最先投效自己的謀臣,如果劉易都不能為他改變歷史的命運的話,那麼,就不要說改變世界,振興大漢的話了。

    為了確保田豐的安全,劉易不但讓楊鳳密切的注意著田豐的情況,更讓黃正、武陽兩人,帶著其情報部門的精幹,早就潛伏於鄴城。當然,就是如此,劉易亦不太放心,快報送信到幽州,讓趙雲返回洛陽之時,不用從並州返回,先去一趟冀州鄴城,幫忙將田豐安全的救回來。

    趙雲與田豐相交甚厚,在他收到劉易讓他返回洛陽的消息時,他就想前往冀州與田豐一起回去。

    所以,有趙雲、楊鳳、黃正、武陽等人,在看到時勢不對的時候,他們就將田豐從鄴城營救了出去。

    此刻,趙雲、楊鳳、黃正、武陽、田豐等人,已經在汜水關與文醜相聚,一起在開懷暢飲呢。在座的,赫然還有沮授。

    原來,當日袁紹官渡兵敗,沮授雖然亦隨袁紹返回到了延津,可是,他卻是身戴枷鎖,行動不便,在遭受到了曹軍的攻擊之後,他就被袁紹的軍馬遺忘於軍中,直接被曹軍所俘。

    但是,趙雲等人救出田豐,一路經河內渡過黃河,準備前往汜水關與文醜相見。卻碰到了從官渡逃竄到汜水關,準備投靠新漢朝的一些袁紹敗兵。

    田豐偶爾聽到他們言及沮授的名字,上前詢問之下,方知好友沮授在官渡之戰前,就已經得罪了袁紹,被袁紹所錮。田豐放心不下,請趙雲前往相救。

    本來。袁紹軍數十萬,戰場數百里,到處都是袁紹敗兵及曹操的追兵。要在亂兵當中救出不知所蹤的沮授,真的是難於上青天。

    也幸好是渾身是膽的趙子龍。

    趙雲對於沮授,亦不陌生,知道此人的確亦是一個相當忠厚的老實人,並且還一心為了河北百姓著想的一個官員。所以,趙雲便答應田豐,為他前往戰場。看看可否尋到沮授。

    如果說沮授沒有被曹兵擒住,趙雲還真的沒有可能在戰場上找到沮授,可是。曹兵捉住了沮授之後,知道沮授可是袁紹身邊的重要謀士,所以,派了重兵押送。送往給曹操處理。

    結果。被化成了曹操一個士兵的趙雲看到,直接一翻衝殺,殺散了曹兵,將沮授救了下來,帶回到汜水關。

    一眾好友相見,自然是一翻別情。

    不日,他們便一起返回到了洛陽,與劉易相見。

    再說如今的劉備。他在官渡之戰後,沒幾天亦收到了袁紹兵敗消息。

    他一聽。便感到心情沉重,因為,他最不希望的,就是曹操戰勝袁紹。而是希望曹操敗於袁紹,如此,他的大計才更加方便開展。

    跟著,他又得到情報,曹、袁兩家,居然息戰了,一場大戰之後,格局仿似又回到了當時的起點,曹、袁依然是隔河對持之局,並沒有出現兩敗俱傷的情況。起碼,對於曹操而言,他的軍馬損失微乎其微,甚至得到了大批袁紹的降兵之後,其實力不減反增。

    再看袁紹,此刻袁紹雖然兵敗,可是,他還有餘力保住自己的基業,還有足夠的兵力據清河抵抗曹操的進攻,還可以與曹操隔可對持。

    這樣的情況,對於劉備而言,是最最為不利的。

    他想混水摸魚的目的,似根本不太可能了。

    不管是袁紹的地盤也好,還是曹操的地盤也好,都不是他可輕易據之的。

    可是,現實給予劉備的,卻是讓劉備根本就沒有什麼可選擇。

    劉備如果還想在這亂世當中掙扎求存,還想要自立爭雄,那麼,他就必須要硬著頭皮奪取汝南,奪得一個可暫供他落腳的地方。

    他在古城,過得還真的不太如意,因為,古城是山賊劉辟、龔都的勢力地盤,他暫時亦只算是寄人籬下罷了。

    嗯,歷史上,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經過失散之後再次相聚,那時候,劉辟、龔都投了劉備。使得劉備可得古城。

    但現在,劉辟、龔都在暗裡早已經是新漢朝劉易的人,無論劉備把嘴皮都說破,此兩將還是沒有半點要報效劉備,追隨劉備的心。

    並且,劉辟與龔都兩將,似乎對劉備有著不少的戒備,一些地方,他們甚至不會讓劉備前往。

    若是歷史上,劉備有關羽、張飛的鼎力相助,劉辟、龔都兩個黃巾舊將,他們就算不是有感於關羽、張飛兩將的忠義勇猛所臣服,亦會被劉備所說服,或者在關羽、張飛兩將的幫助之下,除去此兩賊將,直接將古城據為己有都可以。

    可是現在,關羽、張飛都似無心助劉備奪得古城。

    所以,劉備現在,已經別無選擇,只能奪取汝南。

    現在,曹操雖然戰勝了袁紹,可是,他的大軍跟著又屯兵於陳留一帶,還派了一路軍馬進入了穎川,怕不日便會到達襄城。而對於豫州的內部汝南地區,依然還是兵力薄弱。

    這個,亦是劉備唯一的機會了。

    也幸好,對於為劉備奪取汝南的事,關羽、張飛亦是比較重視了,曹袁大軍交戰之間,兩將都分別潛進過汝南,將汝南城內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

    沒有辦法,劉備決定不能再等了,硬著頭皮都要上。

    不過,劉備要奪汝南,同樣亦要尋一個由頭。他不想自己奪了汝南之後,會被曹操反誣為賊。因為,曹操把持著朝廷,他的話,就等於是皇帝聖旨,何況,曹操要發一道聖旨,被曹操說成是反賊。

    對於這個,劉備亦是無奈的,因為誰叫曹操把持著朝廷?劉備若沒有一個名頭,奪取汝南,那麼還真的有點說不過去。因為,汝南雖然實為曹操的。可是,名義上,此還是屬於大漢朝廷的。劉備平白據之,就等如是背叛了朝廷。

    歷史上,有劉辟、龔都等賊人據之,無論是劉備接受劉辟、龔都的投降,還是劉備發兵奪之,都不會有什麼人說什麼。可現在,汝南城卻是曹操的。是朝廷的。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

    劉備決定,讓關羽率軍奪取汝南,然後他與張飛率一軍。直撲許都。劉備不求當真的可以襲取許都,他這樣做,只是擺出一個姿態,打出一個討伐曹操漢賊。出兵勤王的旗號。

    劉備要讓世人知道。他不是起兵造反,奪取朝廷的地盤,而是要為了獻帝而討伐曹操。他想將世人的目光放在他攻襲許都的事上而忽略了他奪取汝南的事。

    奪取汝南,關羽相當順利。畢竟,蔡陽已經被關羽所斬,曹操雖然得知,但曹操忙於與袁紹的官渡大戰,根本就沒有時間另外派一將進駐汝南城。所以。汝南城還沒有一個真正可以主持大局的大將。另外還有,關羽在汝南一帶。已經打出了威名,現在汝南人都知道了關羽的武勇。

    所以,關羽直接與千餘精銳,先混進了汝南城,然後突然殺上汝城主城樓,引自己的數千軍馬進城。很快,鎮守汝南城的曹兵皆降,使劉備又添一些兵馬。

    也不知道汝南百姓是受劉備的「仁義」之名所影響,還是崇拜於關羽的武勇,關羽在奪取了汝南城之後,不少當時的百姓,都願意讓他們的子弟投軍,加入劉備軍。

    數天之間,關羽數千軍馬進入汝南城,就暴增到約三萬的兵力。

    當然,兵源是有了,可是,卻還沒能形成戰鬥力,還得需要一段時間的整訓才可以。

    但是,戰力不足,卻可以為劉備打響了聲勢,關羽想了想,便留一將守汝南,他率一軍前往相援劉備。

    還在官渡,苦心思量著新漢朝劉易接下來是否會有所行動的曹操。卻突然收到了許都急報,說劉備突然起兵奪取了汝南,正率軍殺往許都。

    曹操一聽,心頭大怒的同時,又頗感頭痛。

    如果不是突然有信報送來,他還真的有點忘記了劉備的事。這個有如牛皮癬一般的傢伙,還真的打他不死啊。

    每每在關鍵的時刻,這個傢伙總會跳出來噁心人一下。

    初初,自己打著為父報仇之名,意圖徐州,就是劉備在關鍵的時刻跳出來搗了局。說實在,當時如果沒有劉備出來搗局,哪怕是呂布奪取兗州,他都可以先滅了陶謙,奪得了徐州之後再對付呂布。

    而又有自己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之下,又被劉備奪了徐州,還引出一個什麼的皇氮詔來,讓曹操措手不及,袁紹發出討伐他曹操的檄文,亦是劉備誘導之因。

    現在,曹操雖然剛剛戰敗了袁紹,可是,時局並非就已經穩定下來。要知道,這一次打擊,對於袁紹來說,的確是比較大的,可是,袁紹亦算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現在的袁紹,也並非沒有反擊他曹操之力。只要袁紹回過神來,再糾集軍馬,應該當還可以聚軍數十萬,真要馬上再來一次官渡之戰,曹操覺得自己更真的沒有太大勝機。一切都還是軍糧的問題啊。

    不管怎麼說,袁紹現在雖然兵敗,可是還沒有到彈盡糧絕的時候。若袁紹不甘心於這一次之敗,馬上再發起第二次戰役,曹操覺得自己還真的危矣。

    何況,此刻還有一個讓他最為擔心的新漢朝劉易要考慮?

    曹操大恨,恨不能馬上將劉備凌遲至死。

    這一場大戰,打得讓曹操揪心。現在劉備又從西南攻來,他不能不管。要知道,獻帝雖然不肯在自己的面前承認,但是曹操的心裡清楚,那獻帝的確是與劉備同一個鼻孔的。如果當真的讓劉備殺到了許都城下,那麼許都還真的怕會有變。若獻帝跟劉備走了,那麼他曹操的情況就真的不妙了。
regn13 發表於 2018-2-11 23:57
第六百九十章 官渡之戰(五十一)

    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之時,所言及的天下英雄,唯劉使君(指劉備)及他自己。本書由說這話時,曹操當時,或者帶著一種試探之意,是想看看劉備是否還有爭雄之心。或者,當中還帶著一種言笑之意,實則是客氣的說法,不好意思說天下英雄就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將劉備搭上作陪襯。

    可是,當中,曹操亦有兩分是當真的意思。

    畢竟,能夠隱忍於劉備者,天下無出其右。何況,劉備身邊,還有兩個絕世猛將忠貞不渝,一直追隨在劉備左右?

    因此,曹操就算是想不重視劉備,此刻都不敢了。

    袁紹反攻或者是新漢朝劉易有所行動,都是日後的事情,現在最主要的,還是要先解決了劉備給他帶來的威脅。不管如何,許都不容有失。

    如此,曹操留下曹洪,率軍在濮陽一帶虛張聲勢,他急忙率軍返回許都。

    回到許都,京城的情況,倒讓曹操感到有些安心,他大勝袁紹,使曹操在朝廷的聲望更加的高漲,百姓似更加的擁戴曹操了。

    曹操多次出征,每一次班師回朝,都不會有百姓主動的沿道相迎。但是這一次,曹操凱旋歸來,卻收穫了意外驚喜,無數百勝,在許都城外,前出十多二十里,熱烈的歡迎曹操歸來。

    百姓給曹操及軍士,送上酒水吃食,慰勞大軍。這是曹操少有的一次如此受百姓歡迎的一次。

    這裡,也就不得不說。因為有珠玉在前,曹操不得不作木櫝在後了。

    新漢朝在劉易的治理之下。呈現出一種勃勃生機,百姓歸心,興朝上下,都為了發展振興大漢而努力著。作為緊靠著新漢朝勢力地盤的曹操,他自然不能視如不見。

    也不得不說,曹操雖然人格有缺陷,但是在一些方面上,他的確是做得不錯的。起碼。他有容人容事之量,心裡有野心,卻也想真正的將一些事做好,做到實處。他亦是一個善於吸取經驗的人。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成為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的最大的一個霸主了。

    新漢朝的種種新政做法,很多都是等於公開透明的,尤其是新漢朝新民報。會將新漢朝的許多新政公佈,讓世人所熟知。曹操私下裡,亦對新漢朝所頒發的政策有著比較深刻的研究。

    比如,歷史上本來就是由曹操開始實施的屯田制,在新漢朝先搞開了之後,本就有心要搞的曹操。立馬就倣傚。歷史上,曹操還是在一定的區域之內試驗的,但是有了新漢朝的成功在前,他亦很有氣魄的按照新漢朝的辦法來搞,治理其轄下的百姓。

    對於這一點。原本就想搞的曹操,是沒有猶豫的。

    另外。曹操雖然沒能做得到像新漢朝那樣,可以將一些土地分給一些百姓去耕作。但是,他在減租減息方面,做得還是相當不錯及徹底的。哪怕是他與袁紹在官渡大戰其間,軍隊缺糧,他亦沒有下令向許都百姓強行徵糧,而是採取了一種購買的形式來獲取軍糧。

    因為,新漢朝的成功,使曹操更加明白到,只有得到民心,他才可以真正的強盛,才可以真正的屹立不倒。

    曹操恢復了大漢朝廷之後,在朝廷架構上面,的確是按先朝來架構起來的,但是,一些實質性的政策措施,曹操其實是借鑑新漢朝來搞起來的。

    事實上,如果曹操不那樣搞,那麼他也就不可能有發展的。他的勢力地盤,與新漢朝相接壤。可以說,他的京都許昌,與新漢朝洛陽,其實都算是一個地方的人,所說的話,都是同一種語言,在後世,都算是河南省的一省之人。兩地之間,若有什麼的風吹草動,誰不知道?假如說,新漢朝強盛富裕,而曹操所把持的這個朝廷卻是窮困潦倒,百姓民不聊生,還有如當初黃巾之亂之後一樣的情況。那麼,許昌一帶的百姓,恐怕都會全都遷到新漢朝去。

    何況,新漢朝的政策,可不是怕百姓多,而是怕百姓不願來,只要來到新漢朝,到官府去登記造冊,就會得到安置,只要是勤勞的人,不怕辛苦的百姓,只要他們願意接受新漢朝官府的安排,他們就能夠憑著自己的雙手,養妻活兒,過著相當安定的日子。

    如果百姓都跑逃了,那曹操擁有再大的地盤還有什麼的意義?

    所以,現實的情況,亦逼得曹操不得不儘可能的發布一些可以安定民心,可以有利於百姓的一些政策。

    嗯,這個時代的百姓,其實還真的相當純樸的,他們的要求,其實也很低,只要能有一口飯吃,能夠養活一家人,那麼他們就會感到滿意。

    嗯,後世的一部大型的長編電視劇,是講述太祖一生的。當中,就有說到,華夏百姓,他們都覺得,面朝黃土背朝天,租田耕地,繳稅納糧,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只要他們在自己的天地裡,能夠活得下去,他們似乎就會不再作他求。

    礙於百姓的民智眼界,讓他們侷限於他們的天地當中。別看新漢朝已經成立了數年之久,所推出來的政策又通過各種形式對整個大漢進行宣傳,可是,除了新漢朝現有的勢力範圍之內,許多地區的百姓卻還是一無所知的。哪怕是有一些百姓知道了,他們亦會半信半疑,更有許多百姓,他們是不願意離開自己的故鄉,離開自己的那一方天地的。

    所以,曹操仿照新漢朝的做法,的確讓當地的百姓獲得了一些實質性的好處,讓他們看到了可以更好生活的希望。所以,他們自然就會對曹操這個朝廷歸心,進而愛戴曹操。有些事。並不是看誰做的,只要是有人做出了對百姓有利的事。那麼此人就會得到百姓的愛戴。哪怕就是在某些人心目中,覺得劉備這個人是偽君子,可是,在那些獲得了劉備帶去的好處的百姓,他們亦會愛戴劉備。

    所以,現在曹操獲得了許都百姓的愛戴,亦不是一件太過奇怪的事。

    獲得百姓愛戴的曹操,他的心情頓好。讓他更加的覺得,不能讓劉備當真的攻擊到許都來,免得破壞了許都的安定。百姓求的就是什麼,不過就是想求得一個安定的生活罷了。

    袁術在揚州,將揚州治理得烏煙瘴氣,百姓民不聊生。天下百姓都有聽說,而同樣是袁家子弟。袁術的大哥袁紹,誰敢保證,他奪得了許都之後,亦一樣會將許都弄得一團糟呢?

    因此,曹操這個朝廷所轄的百姓,卻是不希望袁紹來治理他們的。風聲尋通的人,亦知道河北河南兩地,在不同的主上治理之下,情況都是不同的,兩地所要繳納的賦稅都有不同。

    回到許都的曹操。接著就起兵殺往汝南,準備截住劉備撕殺。

    曹操率軍趕到穰山。剛好與劉備軍相遇。

    劉備軍先到,其兵分兩路,一左一右於一山口前下寨,曹操不得已,才在穰山前結陣。

    曹操對於此次劉備進犯,雖然覺得是一個威脅,但是,劉備給予曹操的威脅,卻並非是軍事上面的,而是政治上面的威脅。

    曹操就只是擔心劉備到達許都,與獻帝裡應外合,坐實他曹操是漢賊之名。到時候,曹操還真的不太好辦。

    所以,現在半路截住了劉備,曹操的心裡,卻真的沒怎麼將劉備軍放在眼內。

    劉備現在,估計就只有兩萬餘人馬,而他曹操,雖然大軍大多都在陳留、濮陽一帶,可是他還是從許都率了近五萬軍馬前來。這就比劉備多出了一倍多的兵力。另外,曹操的心裡,就有點擔心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所以,亦將他帳下的數員大將都一起帶來了。

    兩軍相遇,曹操細看劉備軍當中,並沒有關姓大旗,他便知道關羽沒來。這樣,曹操不覺又放心了不少。關羽沒來,曹操的心裡多少都有點安慰,他感覺良好的認為,關羽可能是念及與自己的一翻交情,所以此刻不想來與自己為敵吧?

    倒是張飛,讓曹操有點心驚的,但是,他現在有徐晃、張遼、夏侯兄弟在,他就不相信,自己數將都敵不過張飛一人。

    曹操大軍佈置陣勢,躍馬出陣,叫話劉備。

    劉備此次率軍前來,本就非要攻襲許都,只是要給自己出兵奪取汝南出師有名罷了。他見到曹操軍馬甚眾,心裡就有點擔憂,但是,此刻卻不可不與曹操一見。

    劉備策馬去營門大旗之下,與曹操相隔百步對望。

    這是劉備逃離許都之後,第一次與曹操面對面。

    曹操先指劉備罵道:「吾待汝如上賓,汝何背義忘恩?」

    劉備在口頭上,自然不肯弱了威勢,反而一指曹操罵道:「汝託名漢相,實為國賊!何況,你我之間,何來恩義可言?莫說你曹阿瞞早前收納劉某在許都的事,你我心裡都明白,當中到底是怎麼一會事。真要說起恩義來,倒是你曹操不對了,要知道,當初若沒有你假傳聖旨,故作高姿態,著劉備離開徐州攻伐袁術,那麼劉備的徐州又豈會讓呂布乘機所佔?再後來,又是你曹操,送來聖旨,言與吾結盟,共同出兵討伐袁術逆賊,若不是你,劉某又豈會遭到袁術、呂布前後夾攻?使我軍損失慘重?哼哼,劉某之前到許都,本就是投漢不投曹,你表面示好,暗裡監控,這就是對劉某的恩義?」

    「哼!若不是曹某人,汝恐怕早被亡了,現在還說曹某的不對?真說到不對,可是你劉備先阻我曹操為父報仇,在此之前,討伐黃巾相員,後討伐董卓相遇,哪一次,不是曹某相助你軍糧?你倒好,忘得一乾二淨,反說曹某不是了?」曹操怒瞪了劉備一眼,喝道:「不說遠的,就說現在,你口口聲聲罵曹某為賊,可是你自己呢?汝南乃是朝廷的汝南,你無故佔了去。這不是造反還是什麼?你還不是賊還是什麼?今天,曹某便要誅殺你此逆賊!」

    「哈哈!說來可笑!賊喊捉賊。只是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劉備大笑三聲,拿出了皇帝血詔來念了一遍,神色一冷喝道:「吾乃漢室宗親,奉天子密詔,特來討賊!」

    劉備手上的皇帝血詔,自然是假的,真的已經獻給了袁紹,但要弄一份帶血的詔書出來。還是容易得很,劉備也不打算,亦用不著別人來辯認真偽。他所需要的,就是讓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奉天子密詔,奉命討賊,這就說明。他奪得汝南,是得到了天子的允許的。沒有人再說他劉備什麼。

    「又是勞什麼的皇帝血詔!這連獻帝自己都承認非是真的,虧你還好意思拿出來?就任一張假詔書,就顛倒時非黑白,反說曹某為賊?哈哈,好好。誰給我擒來劉備,讓曹某看看那皇帝血詔是否是真的!」

    「我來!」曹操身後,一員大將殺出,揮舞著大斧向劉備白馬飛馳過去。

    出戰的自然是徐晃。他經過官渡之戰之後連場大捷,他又恢復了自己的鬥志。不再認為自己比別的武將差太多了。

    劉備知道徐晃,知道他是曹操的大將之一。武力遠在他之上,他自然是不會應戰的,正要命令弓箭手將徐晃射回去,在劉備身後,一員大將,從劉備身旁衝殺了出去。

    劉備一看,卻是陳到。

    劉備兵分兩路,一路由他親率,陳到隨他一起行動,另一路主將張飛。

    陳到能夠得到劉備的重用,引為親信心腹,自然是有點本事的,所以,劉備也沒有叫住陳到,是想看看他與徐晃是否可以一戰。

    陳到亦不負劉備所望,與徐晃交戰,槍來斧往,一連戰了二、三十會合,居然不落下風。

    而徐晃,卻戰得有點心驚,因為他真的想不明白,他最近為何總是遇到一些厲害的角色?

    張合如是,高覽如是,雖然在此兩將投了曹操之後,他又與之切磋過,總算知道了自己其實也不弱。可是,此突然冒出來的一員臉生的武將,都可以與他敵得二、三十會合?

    嗯,徐晃這傢伙,還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說他的倒霉了。

    之前,就是他一起負責將沮授押送去見曹操的,可是,隨便一個士兵,都可以在他的手上救走了沮授。他追擊上去,卻被那小兵幾個會合就殺得他心驚膽顫,不敢再追。不用想,那個士兵就是趙雲了。

    現在,又碰到了一個可以與他一戰的武將,這讓徐晃的心裡別提有多鬱悶了。

    嗯,陳到其實,並沒有強到能與徐晃相提並論的地步,但是正常情況之下,與徐晃戰上二、三十會合,還是可以的。

    徐晃鬱悶歸鬱悶,他此刻亦已經察覺到了陳到有點力弱了,正要奮力將陳到斬殺,以期在曹操的面前立下一功之時。突然,劉備的另一路軍馬,一員大將率軍衝殺而來。

    徐晃扭頭一望,卻看到了當先一騎,殺氣騰騰的殺來。

    張飛!

    黑玉馬,黑盔,黑臉,還有標誌性的丈八蛇矛,此將不是張飛還會是誰?

    徐晃頓時感到頭皮炸開,哪裡敢與張飛相戰?他猛揮一斧,將陳到逼開,自己勒馬歸陣。

    張飛的氣勢,實在是太盛了。

    當今世上,單論氣勢而言,恐怕連呂布都有所不及,遠遠的,曹操都感應到了張飛身上的那股衝天殺意。

    「曹操受死!」

    張飛一聲暴喝,有如晴天霹靂,將戰場上的人都震得耳朵發鳴。

    曹操的心裡,頓時生寒,他在此刻想起了關羽跟他說過,張飛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有如探囊取物的話。他掀開自己的衣袖,上面還繡著張飛的名字,以示警醒呢。

    所以,面對張飛,曹操又怎敢掉以輕心?見徐晃歸陣,趕緊撥劍一揮,下令道:「殺!給我衝!」

    曹操現在,可是結陣在此,他見張飛的氣勢,還真的有點擔心張飛會直接衝殺進自己的軍陣當中來。所以,只好下令讓大軍向率軍殺來的張飛迎上去。這個時候,絕不能示弱,否則,此消彼漲之下,可能會導致全軍潰敗。

    曹操身邊,還有夏侯兄弟、張合、高覽等將,他們趕緊各持兵器殺出,要一起敵住氣焰衝天的張飛。

    「吼!兒郎們!今天誓擒曹操!衝!」

    張飛還真的一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凶焰氣概,在他的眼內,仿似前面的不是曹操的大軍,不是曹操的大將,而是一些土雞瓦狗。

    轟!

    一支曹操軍陣當中的騎兵最先迎上張飛,但是與張飛短兵相接的那一刻,被張飛突暴一擊,轟的一聲巨響,那些騎兵居然被人帶馬被張飛一擊殺得人仰馬翻,摔倒在地。

    跟著,張飛便有如是一股黑旋風,如風捲狂花,有若無人一般,在曹操的軍陣當中左衝右突,無人可阻其片刻。

    看到張飛的勇猛,看到張飛在他的軍陣當中居然如此輕易的衝殺突進,曹操不禁對關羽說過的那翻話又多信了幾分。
regn13 發表於 2018-2-11 23:57
第六百九十一章 官渡之戰(五十二)完

    曹操見張飛勇猛如斯,心裡頓生驚懼。本書由

    「文遠、元讓,快,攔住那張飛,別讓他衝亂我們的軍陣,全軍給我壓上!」曹操大聲下令。

    相對於曾經與張飛交戰過的呂布軍、袁術軍,曹操的軍士,還真的是要精銳了許多。

    起碼,曹操的軍士,他們前付後繼,人人奮不顧身的撲向張飛,使得張飛前衝的身形亦不由一頓。

    哪怕被張飛殺得血肉橫飛,可是,那些曹兵卻是兩眼赤紅,大聲吶喊著,有如飛蛾撲火的撲向張飛的矛影當中。

    當然,張飛的四周,自然亦是刀槍劍影,仿似由刀槍形成的鳥巢一樣,將張飛困在中心。

    「喝!」

    張飛轟的一聲,迸發勁氣,使得撲向他的曹兵頓時有如飛絮一般,居然被一般強勁的氣浪衝擊得四散跌開。

    唰唰唰……

    攔在張飛前方,並排的一伍槍兵,他們的長槍雖然是挺著刺向了張飛,可是,在眼看可以刺中張飛及其戰馬的時候,他們的長槍尖,就有如刺中了一道無形的牆壁,不管他們怎麼用力,硬是刺不下去,就似他們所刺向的地方,刺進了一團面絮,怎麼都不著力。

    五道寒光,幾乎同時刺中了那五個槍兵的喉嚨,那是張飛的長矛快刺,使得他們都沒來得及反應,沒來得及抽搶退後。

    幾聲慘叫,五人動作幾乎是一致的扔槍握住自己的咽喉倒地。

    「張飛!納命來!」

    夏侯惇及時殺到,堪堪敵住了張飛。

    「哼!憑你就想攔住張某?今天張某便要奪曹操首級!」張飛凜然不懼,挺矛與夏侯惇撕殺起來。

    「張翼德!念在相識一場,你還是退後吧,張某不追擊你。」張遼此刻亦殺到,不過他還念及與關羽、張飛的昔日相識相交一場,並沒有馬上加入戰團,而是提防著張飛萬一殺退夏侯惇,自己才再敵住張飛。

    「張遼。各為其主,不用多說,一起上吧!我張飛倒要看看,你們誰能攔得住我!」張飛知道張遼與二哥關羽有些交情。不過,他自己卻並沒有與張遼有多少交情,最多就是有點惺惺相惜罷了,戰場上碰到,他是不會像關羽那樣手下留情的。

    「吠!若再加上徐某,你這張黑炭還敢猖狂否!」徐晃飛馬殺至,呼的一聲,大斧劈向了張飛。

    「雖千軍百將又如何?不得好,破!」張飛一矛刺向還有點猶豫的張遼,迫得張飛連慌揮刀揮格。可是,張飛卻又一縮,雙手持矛,叮叮兩聲,將幾乎同時擊到了夏侯惇的矛及徐晃的斧格住。

    嘭的一聲。三將的相激,在濺起了點點金石星火的同時,亦產生了一股極強的勁氣浪。

    「起!」張飛吡牙瞪目,大喝一聲,居然以一敵二,硬生生的將兩將的兵彈開。

    「殺!」

    「殺!」

    幾乎同時,三將又一招殺到。

    此刻。不管是曹操軍當中的士兵,還是隨著張飛衝鋒的士兵,此刻都已經靠近不了四將交戰的數十步的範圍,誰踏進來,亦會被四將的勁氣或殺氣絞殺衝開。

    當然,本是勢如破竹一般隨張飛殺進曹軍大陣當中的士兵。因為張飛被三將所阻,他們亦頓時陷入了四面八方都是曹兵的死戰當中。

    戰況忽的慘烈了起來,每一刻,每一個眨眼的工夫,都會有無數的士兵慘死戰場。

    雙方的士兵。交纏到了一起,你一刀來我一槍,互不相讓,不管是哪一方的軍士,此刻都殺紅了眼,幾乎是刀刀到肉,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慘叫聲不絕於耳,隨處可見鮮血飆飛。

    咚咚咚!

    戰鼓聲亦大作,振聾發聵。

    劉備亦揮軍殺了過來,已經加入了戰場。

    這是一場慘烈的白刃戰,不過,劉備軍馬的確不及曹操多,眼看張飛、劉備的軍馬都要被曹操軍陣兩翼殺出的軍馬給包圍了。

    就在這時,東南角突然又迸發出了一片有如山呼海嘯的喊殺聲。

    在軍陣當中的曹操,他見到張飛終被他的大將所抑制,讓張飛再也沖不起來,而自己的軍馬,亦快要給劉備的軍馬包了餃子,估計勝利很快就會屬於他。

    可是,這突然殺出來的一支人馬,使得才剛剛心安的曹操又一下子如沉深淵,渾身一冷。

    因為,他看到了,這又殺出來的一支人馬,人數似足有兩萬,最讓曹操心寒的是,當先殺出來的那一綠袍大將,不正是關羽還會是誰?

    一個張飛,都幾乎可以沖散了他的軍陣,如果再加上一個關羽呢?

    劉備、張飛的軍馬,加上關羽的軍馬,一眼便可以看得見,似乎並不比他曹操的軍馬少了,兵力相當,對方還有兩員可碾壓一切對手的大將,這仗又如何打?

    曹操此刻,真的心都冷了。

    本還以為,以自己的實力,要解決劉備只是手到擒來的問題,但是,現在看情況,他不調動自己更多的軍馬前來,怕真的難以解決劉備了。

    眼看關羽那一軍就要殺到戰場。曹操果斷的鳴金收兵,命令左右兩翼,不再包抽劉備、張飛的軍馬,而是作為護衛中軍的殿後軍馬,確保自己的軍陣不是潰退,而是有秩序的擺脫戰鬥。

    曹操親自揮刀斷後,指揮軍馬邊戰邊撤。

    如此一路退出三十里,曹操才穩住了陣腳。

    這一路,雙方軍馬混戰,互有死傷。

    互此,劉備亦鳴金收兵,撤回穰山軍寨。

    實際上,關羽並沒有率他的那兩萬軍馬加入纏戰當中,因為他的軍馬是中看不中用,都是一支新軍,若當真的加入戰鬥,當中有不少是曹操原來的軍士,可能馬上就會戰場倒戈。

    劉備與曹操的交鋒,初戰小勝告終。

    當然,論戰損,雙方都不樂觀,如此短兵相接的交戰,誰都討不了好處的。

    曹操安紮下營寨之後,馬上派出快馬回許都以及之前派往穎川到襄城的那支軍馬,準備調來大軍解決劉備。

    第二天,劉備使張飛到曹操大營前搦戰,不過曹操卻避戰不出。

    如此一連兩天,劉備頓時生疑。要知道,劉備揚言襲取許都,只是尋一個自己起兵奪取了汝南的合理名義。他本心並不是當真的要奪取許都,或者說,如果能夠奪下許都當然就是最好,只是他劉備自己的心裡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現在,與曹操交戰了一場,已經得到了自己奪取汝南,起兵聲討曹操的大義。所以,是否再與曹操交戰,已經沒所謂了。劉備此刻,就是要考慮如何可穩據汝南發展。

    如果不是考慮到自己退兵,曹操的軍馬就會馬上尾隨追殺到汝南城的話,劉備都想退兵汝南了。

    劉備生疑,曹操如此避戰不出,是否又有了什麼的詭計。

    不過,不用劉備懷疑了,因為信使馬上就送了緊急情報到了劉備的手上。原來是曹操另有一支數萬的軍馬,直接殺向了汝南城。

    劉備得報,心裡大驚,因為關羽此刻又來到了這裡助陣,汝南就空虛了啊。

    他趕緊命關羽,火速率軍返回汝南,力保當汝南城不失。

    可惜,不一日,便又有快報傳來,說汝南不保,已失。

    劉備大慌,再命張飛率一軍前往,會合關羽,務必要奪回汝南城。

    可是,不第二天,一連幾個壞消息傳來,讓劉備的心都跌到了谷底。

    嗯,豫州雖大,可是,來去也就是這麼一點地盤,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人家曹操早派了軍馬經穎川去襄城,快馬送去信報,那支軍馬立即就可以改道攻擊汝南。沒有關羽鎮守的汝南城,又是兵力空虛的汝南城,豈是數萬曹兵之敵?

    關羽率軍返回汝南城的時候,汝南城頭已經改旗易幟了。

    關羽所率之軍,雖有兩萬之眾,可是盡皆都是新軍,所以,關羽雖勇,但也只能望城興嘆。張飛率軍趕回來,亦只是多了數千人馬罷了,連翻攻戰之下,亦久功無果,反而折損了不少軍馬。

    跟著,就在劉備驚魂未定的時候,曹操從許都調來的大軍亦趕到了穰山,是夜,曹操的大軍就趁夜攻擊劉備的大營,一舉擊敗了劉備。

    嗯,劉備不久前,又納了兩女為妻妾,他再次拋棄新納不久的妻妾逃命。

    不過,此次是孫乾與簡雍等人,護著劉備的妻妾一起逃走,這才免得劉備的妻妾落入曹操的手中。

    逃走的劉備,他又成了喪家之犬,再一次連一個落腳之地都沒有了。

    不過,這次他比較幸運,因為關羽、張飛並沒有再次與他失散太久,他在逃走的路上,就與一眾軍將謀士會合了。

    孫乾提議,以劉備現在的情況,估計真的很難在曹操的虎口當中奪食,難以奪取曹操的一城一池了。他提議劉備,一就是投新漢朝,二就是投劉表,要不然,他還真的沒路可走了。

    劉備選擇了投劉表,派孫乾先行去襄陽見劉表,向劉表說明情況。很快,劉表回覆,同意劉備投靠他。

    如此,劉備便一路從汝南逃到了新野,正式投了劉表。
regn13 發表於 2018-2-11 23:57
第一章 少帝讓璽

    洛陽,皇宮朝堂,除了個別率軍鎮守邊陲的將軍之外,新漢朝所有文武百官,幾乎都齊聚殿堂,都一臉嚴穆的齊列於殿堂之內。本書由

    現在,正在商議著的是關乎到新漢朝今後的命運前途的一次朝議,甚至關乎到整個大漢今後的命運前途的問題,所以,沒有人敢有半點懈怠之心,人人都認真對待這次朝議。

    劉易此刻亦正襟危坐,坐在龍座旁邊。

    「眾卿大臣,自即日起,朕將朝中所有事務,包括政務、軍務,全都交由攝政大臣、太傅劉易劉皇叔全權處理,太傅的意見,便是朕的意見,太傅的決議,便是朕的決議。」

    少帝劉協,他已經初具男子特徵,身子亦已經長開了,聲線也低沉了許多。

    他亦一臉肅容的說著,從龍座上站起,將皇冠的垂珠給撥開,使其那張還算英氣,略還帶著點稚氣的臉完全展露在朝中眾臣的眼內。

    少帝劉辯,越長就越像年輕時的靈帝,連性子都有點相似。直到現在,劉易自188年成立新漢朝,奉他為帝至今,他卻一直都沒能隨著長大而養出一絲王者之氣,看上去,依然還是那麼的懵懵懂懂,對於朝中的政事,就算是有不少朝中的臣子刻意的想培育他,卻依然沒能對朝中的政事感興趣。這些年,他學問倒學了不少,但更多的是,卻是跟著那道士皇叔學道,整天都是在研究什麼的「萬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研究什麼的陰陽萬物,何為道,如何才可永恆不滅。

    當然,說是研究,也不盡然,劉辯只是被道教的一些教義所吸引,只是在學習。沉浸於其中,仿如有另一個天地。說起來,亦有可能是因為宮廷給他那幼小的心靈太多黑暗了,使得他不想再面對宮廷的種種。所以,他在刻意的迴避著什麼,潛意識的不想再關注什麼的皇位權力,不想去處理那些讓他不堪負重的國計民生的政事大事。

    他跟著那皇叔道士,初初是學習方士的練丹術,後來經劉易的刻意提點,從中研究製造出了火藥,使得真正的火藥正式面世。現在,火藥術已經基本完善,並且火藥已經被納為軍用。已經屬於軍事秘密。火藥及技術,已經由新漢朝軍部另外成立了一個部門專職處理研製。所以,少帝現在,亦不再過問這方面的事了,更加專注於學道之事。

    「道」的另外一個吸引人的內容。就是說得道者可以長生不死,可以成仙。這個「道」,通過求神或修煉可得道,可以返本歸元,與道同體,*永生,不死不滅。白日飛昇,永存仙界。

    對於「道」的這一個方面,劉易亦覺得有點頭痛,因為,劉易本身雖然來自於後世的科技世界,可是。對於「道」是否存在,劉易還真的不敢說。因為他本身就接觸過道,起碼,那個收養了他的老道士,就看似是一個得道的老者。雖然不致於成仙成神,可是,總歸讓劉易覺得那老道與凡人不同。

    何況,劉易從後現代回到這個古時代,本身就不能用常理科學來解釋的,加上他所練成的那元陽神功,亦不知道是不是修道當中的一個修練方式。

    現在,少帝已經有了一種似是要向求長生之道的方向發展的趨勢。而劉易,卻也不知道要如何引導他為好。

    當初學習方士練丹之術,劉易倒還可以從醫學方面去引導他,讓其所練的丹,雖不能讓人長生,可依然可以救人治病。現在隨著少帝的漸漸長大,已經慢慢的形成了他的獨立性格,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少帝要認真的學習成為明君之道,劉易自然不會阻止,如果他可以通過學習,終能成材,成為一個開明之君,劉易倒也樂得輕鬆。因為劉易現在,還是比較滿意目前的情況的,當皇帝太累,哪有像現在這般,隨時都可以做甩手掌拒,與一眾嬌妻美妾,享受天倫之樂更讓人感到自在的?

    雖然,劉易亦知道,現在新漢朝上下的文武百官,皆是以他馬首是瞻,他的說話,要比皇帝的聖旨更加有用。可是,當真到了劉易現在這個一呼百應的的地步,尤其是像劉易這般,從後世來的人眼中,做不做皇帝,要不要皇帝的那一個虛名都已經不重要了。像劉易這般,更喜歡美人的傢伙,那麼只要不威脅到他,那江山就不太重要了。

    這是亂世,劉易才會在這亂世當中掙扎求存,才會成立了數個基地,成立了新漢朝、新漢軍。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劉易才難得去管什麼的大漢,什麼的大漢百姓,只要不威脅到他,他寧願做一個太平盛世的安樂王爺,又或做一個富家翁,攜著嬌妻美眷,遊玩於山水之間。反正,如何過得安逸,劉易就會如何過,閒時偷香竊玉,周旋於風花雪月當中,這才是劉易想要的生活。

    可是,前段時間,少帝少有的主動邀請劉易到皇宮,主動的找劉易談了一次,大家開誠布公的談了一次,連皇太后何婉都不知道。

    少帝居然提出,讀萬里書不如行萬里路,這修道亦是一樣的道理,他打算,要跟著那道士皇叔一起遊歷求道,專心修道。少帝提出,朝廷政事,他從來都沒有認真的去學習處理,不是他不想去學習,而是他真的不想將心思放在這一方面上去。所以,自從成立了新漢朝之後,新漢朝現在能夠有此良好的局面,一切都與他無關,並且,以新漢朝現在不同於以往舊朝的架構,不用的朝廷官員的職位職務的細分,就算沒有他這個皇帝去處理政務,新漢朝依然能夠做得到正常良好的運行。根本就用不到他去操心。

    這個小傢伙,他亦同樣指出,如今的新漢朝,似乎已經與原來的舊朝完全不同,什麼的外戚、宦官、權臣什麼的,都不可以再作亂朝政。朝廷的官職,全都是能者上無能者下,不再考慮為官者的出身來歷,不再考慮任職官員在朝中是否有關係。

    如今的新漢朝。當真的是一個新朝廷,有國法可依,有律例可尋。不要說他這個皇帝了,就算是劉易這個太傅不過問政事。怕也不會再有亂政的事發生。

    朝中的各個官府部門,各有各分工,各有各職,互不統屬,又相互制肘,使得新漢朝朝廷,正在向著一個良性的方向發展……

    嗯,少帝說這麼多,最終就是想與劉易商議,他是否可以蟬讓帝位於劉易。他可以放下擔子追隨道士皇叔去遊歷尋道。實際上,這個亦是那道士皇叔的意思,因為那道士皇叔,他當年在西山皇陵潛心修道,後被接回皇宮。在皇宮當中又待了這麼多年,他覺得,如果再留在皇宮當中,於他修道大業已經沒有什麼的好處了,所以,他想離開皇宮,周遊天下。

    少帝劉辯此刻正是醉心道學的時候。不想與道士皇叔分離,這才會有與劉易一談。

    劉易考慮了很久才拒絕了少帝,因為劉易覺得,現在自己接受帝位並不是時候,不管怎麼說,少帝現在。都是新漢朝名正言順的皇帝,不管是出於什麼的原因或目的,只要少帝當真的讓位於劉易的時候,必然會引起大漢的軒然大波。到時候,必定會有無數的所謂忠於漢室的人跳出來指責劉易。肯定會有無數人罵劉易是漢賊、竊漢之賊,國賊。

    這些東西,還真的是有口都說不清的。

    當然,劉易並非是擔心天下人的口誅筆伐,劉易而是在擔心在自己還沒有統一大漢的時候就接過皇位,那麼會影響將來統一大漢的戰爭。

    名不正言不順的時候,遇到的阻力亦一定會非常大。

    所以,劉易覺得,少帝要離宮,要蟬讓帝位的事,還不是時候。最後,劉易與少帝說好,只要新漢朝統一大漢的那一天,他如果當真的要放下一切專心求道,那麼劉易倒可以放他離開。為了安少帝之心,劉易還找到了那道士皇叔,與他長談,請他暫且留下,劉易答應他,短則兩年,長則三、五年,超過五年,他與少帝,可隨時離開。

    如此,與少帝及其道士皇叔劉宗達成了協議之後,少帝又提出,他要正式將朝廷大權交給劉易,而他,在新漢朝出兵統一大漢的時期,將會與道士皇叔前往西山皇陵居住,潛心學道。

    對於這個提議,劉易沒有馬上答應,而是請來了皇太后何婉,與她一起商議過後,最終同意。

    皇太后何婉,她其實要比這個皇帝兒子更加深切的理解明白到宮廷的黑暗。儘管現在,劉易是她的相好,現在的朝廷,似乎也是相當開明的時期,不似有宮廷相爭傾扎的事發生。可是,她知道,尤其是先帝劉宏的例子給予她教訓,讓她明白到,皇宮,絕對不會太過簡單。

    現在,也才是新漢朝才剛剛開始的時候,將來誰說得准?他們身處皇宮的人,不會互相爭鬥,但是,皇太后有點擔心,當將來天下一統之後,舉國大治之時,恐怕就會有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故發生。她自己不想再經歷一次宮廷爭鬥,更不想自己的兒子如同當年的靈帝劉宏那樣,成了某些人的傀儡。

    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那就等於是悲劇。她自己亦希望,趁自己的兒子還沒有真正的成長,還沒有對權利產生*的時候,讓其離開,讓他一生都可以生活得安心快樂。

    一個國家,一個朝廷,還真的不會太過簡單。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鬥,就算少帝自己看得開,只打算在皇宮做一個安樂皇帝,可是,世上哪裡會有那麼便宜的事?到時候,自然就會有種種的煩惱尋上門來。

    皇后不是擔心劉易將來對辜負她,而是擔心假若當真的是少帝為帝,而劉易在大功告成之後,攜妻帶兒,回洞庭湖隱居,又或到別的地方去的話,那麼,少帝能震得住朝廷麼?

    又正所謂知夫莫若妻,作為劉易的女人之一,皇太后何婉她知道,劉易的心思,並不在江山而是在于美人。如果不能用一個可以拴住劉易的東西讓劉易不得不留在洛陽的話,劉易恐怕還真的會置朝廷不顧。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劉易做這個新漢朝的皇帝,只有這樣,她才會安心。大漢,才會真正的獲得長治久安。

    嗯,還有一件事,皇太后何婉的心裡有點憂心的,事實,這也是她以及一眾女人近幾年來時有的憂慮。

    這是什麼呢?就是她們都有感於隨著年月的增長,她們都有感於會先於劉易年老,她們擔心,怕自己終會有一天老去,而劉易依然還是那麼的青壯。她們再與劉易在一起,似乎也再難吸引住劉易。

    呵呵,不要奇怪,女人嘛,情到濃時。她們或者不會多想,能與愛郎在一起,過一天都會幸福一輩子。但是,日子是一天一天過的,隨著年月的延長,她們自然就會有這有哪的擔心。

    嗯,這麼算算吧。劉易是黃巾起義之後,開始踏上這個三國的歷史舞台。那是184年,不知不覺,現在已經是193年秋了。也就是說,劉易在這個世界,已經差不多有十年的時光。

    劉易與皇太后何婉相識相好之時。何婉幾歲了?這個其實是可以算一算的。她176年生少帝,180年被封為皇后。

    她是進宮不久後就被靈帝看中,到生下少帝,當中最少應該都會有一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她估計是174到175年之間被選秀入宮的,而能成為秀女,也是其父何真花錢賄賂了官員的結果。

    以她的姿色,那些選秀的官員難道都是瞎子?如果他們所選的秀女能夠得到皇帝的寵幸,能討皇帝歡心,他們這些作為選秀的官員,自然也會好處多多。所以,其實,何婉當初,並非是因為出身的問題不能入選秀女,而是另外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她的年齡問題。

    秀女,一般都是14至18歲的少女。這個,皇宮當中亦有一些記事留下來,當中可以查找得到的。

    以此漢時的風氣習俗,女人,一般14歲便可嫁人生子,年過18歲的女人,都會被視為老女人了。就算不會被人視為老女人,都會被人誤會為有問題的女人。否則,為何年過18還不嫁人?用後世的話來說,在這漢代時期,年過18還不嫁人的女人,就是剩女。

    選秀之時,何婉可能就已經年過18,算下來,她估計是20才生下少帝劉辯。如此,她現在,已經是38歲了。

    38歲的女人,誰還敢說年輕?

    快四十了,如果是一般的民間女子,女人年過四十,恐怕都早就已經人老花黃,甚至開始出現白髮了。

    所以,何婉現在,總會越來越覺得有點憂心,生怕與劉易不能長久。所以,少帝能夠自己提出,讓皇帝於劉易,她可是打心裡感到高興的,因為,這麼一來,她起碼不會再為這個兒子擔心。而劉易為帝,她起碼也可以留在劉易的身邊,就算劉易當真的嫌棄了她,她亦可以留在皇宮。

    如果劉易為帝,那麼後.宮三千佳麗那只是小事,多她一個並不多。

    嗯,這些,當然只是何婉內心裡的一點隱憂,真正的,可並沒有劉易嫌棄她的情況。或許,是女人的更年期來了,使得她特別的多心思。

    總的來說,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所以,這天,在商議新漢朝如何正式出兵統一大漢之前,少帝首先對朝臣宣佈這樣的一個決定。

    少帝站了起來,再將擺放在龍案上的傳國玉璽雙手棒了起來。

    傳國玉璽,已經正式拿出來使用,作為皇帝的象徵,凡是聖旨或發佈政令,都要有這傳國玉璽的印章。當然,此傳國玉璽是真的事實,暫時還沒有公佈天下。這只是新漢朝的一些重臣得知現在所用的傳國玉璽是真的而已。

    嗯,早前,朝廷所用的,及現在曹操那個朝廷所用的國璽,其實都是仿真正的傳國玉璽所刻而成的,所蓋之章印,亦是一樣的。當然,真與假的,如果有識見的人,還是能夠分辨別得出來的。

    少帝立於皇案之前,雙手棒著傳國玉璽,慎重的對朝臣道:「各位卿家,朕年少,不能處理好朝中政事,並且,朕心中,亦非用心於朝中政事,這是朕的失職。若非太傅、戲大人、賈大人、兩位荀大人,還有楊彪、盧植、閔貢、蔡邕、張鈞等等主持著朝中政事,恐怕新漢朝亦不會有如此興盛的一個良好局面。朕已經決定,將來會專注於學道修身之事,怕是難以再過問朝中政務軍事。所以,為免會影響我們新漢朝出兵統一大漢之事,朕決定,連同傳國玉璽一起交予太傅,讓太傅代朕處理一切大小國事。從今以後,見到太傅,便等同見朕,等同帝尊!」

    「皇上!」

    朝中大臣,其實都不知道少帝有此一個決定,這種讓權,其實也是帶有一點讓位的味道在內。所以,雖然是劉易與少帝開誠布公相談之後決定下來的,但劉易自己卻也不好隨便亂說,這事兒,就算是戲志才等人,劉易亦沒有告知。

    所以,此刻少帝在朝議開始之前,如此公佈,著實是讓朝堂當中的一眾大臣感到有點詫異,不少朝臣還失聲驚呼。
regn13 發表於 2018-2-11 23:58
第二章 有人反對?

    少帝如此突然親口公佈,要將朝廷當中的軍政大權都交給劉易,並且,還將代表著皇權的傳國玉璽都交到劉易的手上。這當真的讓滿朝文武都感到無比的吃驚。

    要知道,少帝如此,無疑是等於讓位給劉易無疑。

    朝中的大多數朝臣,他們的心裡,其實大多都明白,這個新漢朝,最終可能都是劉易的。私下裡,已經有流言,說皇帝將來要蟬讓帝位給劉易,這個已經不是什麼秘密的事了。而且,在絕大多數的朝臣心目中,他們對於這樣的一個結果,亦是樂於接受。

    畢竟,他們現在所在的新漢朝,不管是從朝廷的架構,還是一些細節的事務上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政治集團,如果是細心的人就會發現,這種全新的變化,與以後的朝廷,有著極大的分別,起碼,在朝為官的人,不再像以往朝廷的朝臣那麼戰戰兢兢,只要他們按章按法辦事,他們就不用擔心皇帝會降罪,只要他們是對的,就算是皇帝都拿他們沒有辦法,亦撤不了他們的官職。

    換句話來說,朝廷的官職以及職能細化了,讓所有的朝廷官員,只需要專注於他們所負責的職務,便沒有誰可以干涉得到他們的工作以及職權。

    比如說,一個負責戶籍登記的小小官員,他就有權力對所負責區域之內的所有人進行登記造冊,其區域之內,就算是有朝中的三公。亦要認認真真的配合他的登記,不能多報或少報人口。誰違反了規定,誰影響阻礙了其工作。此官員就可以直接上書,直達天聽,讓朝廷依法處置那影響其工作的大公。

    可以說,現在的新漢朝,幾乎每一個官員,在其所負責的職能上面,都有著其絕對的權力。

    做這樣的官員。做這樣的工作,會讓他們更加的感到開心,更加的珍惜這樣的工作。

    嗯。是的,新漢朝基本國法已經有明文說明,朝中所有的官員,他們所謀之官。所做之事。其實就是他們的一份工作。讓他們趁早打消當官斂財之念。

    朝廷官員,為官者清,自然就做得開心,幹得順心。

    而以目前的新漢朝來說,正是一個開明之治的時期,朝中的文武百官,此刻都是過得不錯了。

    對於他們來說,他們的心裡清楚。新漢朝之所以會如此顯現出一種前所沒有的生機,有如此一種前所未聞的做法。那都是因為劉易。所以,劉易將來要登基為帝,他們心裡,卻是沒有半點反對之念的。

    在新漢朝,可以說,當真的就是劉易的一言堂也不為過。少帝,早在眾臣的心目當中,已經成了一個僅只是擺設的皇帝。

    可以,現下少帝突然如此,卻多少讓朝中的眾臣都感到吃驚,不少朝臣還以為宮中又發生了什麼的變故。個別心裡有點不太純的傢伙,還以為是劉易逼迫少帝如此,將朝中的大權奪於手上呢。

    「皇上!若要將朝廷的軍政大權交給太傅處理,臣等沒有意見,可是……這、這傳國玉璽,可是代表著我們漢室劉家的皇權,將傳國玉璽交予太傅代管,這豈不是說,太傅完全可以行使皇帝的一切權力?所以,請皇上切不可輕易讓傳國玉璽旁落!」

    一個教育部的官員,出列來跪下說道。

    劉易太懶,平時極少上朝。

    滿朝文武,說是百官,其實,遠不止百人,這些官員,他們認識劉易,劉易卻不認識他們。或者說,大部份的朝官,其實真的沒有與劉易照過面。

    現在的朝廷,已經不需要天天上朝,不再像以往的朝廷那般,朝廷的文武百官,天天不干事,就只是到朝堂來滿嘴跑炮,一群人天天在開聊天會,卻根本解決不了多少真正的實事。所以,許多朝官,他們甚至被任命為官之後,一直在做事,還沒有真正的到過朝堂來一起議事呢。

    「太傅,他是許興,原本是司馬徽先生早期的弟子,亦是穎川書院早期的學子。與戲大人相識,司馬先生推薦,經幾位大人考驗過,的確是滿腹飽學之士,所以,現在官任教育部長史,負責一些舊學教育教材編著的事。」

    有官員跳出來,明言少帝不可將傳國玉璽交託於他人,這就等於是反對少帝將傳國玉璽交託給劉易的意思。

    閔貢作為皇帝的近臣,他自然是知道了少帝的這個決定,他或者也料到了,在朝堂之上,可能會有人反對少帝如此,所以,本就站在龍案一旁的他,腑首輕聲的在劉易的耳邊說明了一下那官員的身份。

    「什麼?他竟然是司馬……呃,是我那岳父推薦來的官員?」劉易對於有人反對將傳國玉璽交給自己保管的事也早有預料,畢竟,之前就已經有了一些心裡當真的是對漢室忠貞不渝的朝臣。對於那些人來說,他們的思想,在一時半刻當中是轉變不過來的,他們的心裡,已經將大漢漢室視為其信仰,視為不容侵犯的神聖信仰。

    這個,亦是所謂的天地君親師的關係吧,君,亦就是皇帝,要比他們自己父母老師都要更加尊崇。敬天敬地先敬君,才敬父母老師。

    之前,就像是楊彪、荀爽等臣,亦不是如此?閔貢亦然,可是,在他們參與了一起成立新漢朝,一起治理新漢朝的過程當中,才慢慢的轉變了那種視漢室劉家為神聖的觀念。轉而對劉易忠誠。

    劉易對於那個許興的反對,他倒也不覺著什麼,可是,聽閔貢說是司馬徽那個岳父推薦來的人,劉易才稍感吃驚。因為三國歸司馬這個歷史,劉易真的有點擔心司馬徽會為了他司馬家的掘起而搞些什麼的動作。

    「朝中。我那岳父推薦來的人還有多少?」劉易忍不住輕聲問了一句。

    「十來人,目前都在朝中為官,但是。這些人,都與朝中的一些官員有著不淺的關係,有些原本就是相熟的,常在一起出入的人,估計會有數十人之多。」閔貢答道。

    「數十人……」劉易眉頭皺了皺。

    「主公請放心,他們目前,都是按大漢基本國法來做事。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並且,這些大人。的確是有著真材實料的,做起事來,不含糊。」

    閔貢是劉易私下裡交待過,讓他要注意朝中的朝臣的動靜。他這個大內總管。平時其實也沒有什麼事可做。讓他監督著朝中的官員,就最合適不過了。

    「哦,那就沒事,不管他們是誰,服不服我劉易,只要他們不是要造反,只要他們真的有才華,真的能夠幫到我們新漢朝發展。那就由得他們。咱們新漢朝,是一個開明的朝廷。容得下一些不同的聲音。」劉易聞言,也就放下心來,他所擔心的,是這些官員會影響了新漢朝的發展,如果他們真心為新漢朝辦事,不管他們是否真心的臣服於自己,那個並不太重要。因為劉易相信,只要有自己在,就沒有人可以害得了他。

    話又說回來,劉易對於少帝讓權,讓傳國玉璽的事,他並不怎麼放在心上,甚至,少帝現在就說要讓出帝位給他,劉易也不會有太過興奮之念。

    新漢朝之權,原本就在劉易的身上,少帝所讓的,只是一個名義罷了。而傳國玉璽,是劉易讓王越去從袁術帳下的人手上劫回來的,劉易想要,完全可以不用交出來。至於帝位,呵呵,只要劉易想要,他完全可以公然的廢帝登基,劉易相信誰也阻止不了,並且,新漢朝內的百姓,亦會鼓掌歡賀。

    在新漢朝,劉易一言九鼎,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動搖得了劉易的地位。因為,現在的這個新漢朝,當真的與目前大漢所有的諸侯勢力都不相同,或者說,歷史上,除了後世的太祖打下的江山,或者可以說有點相似。

    不過,劉易並不是說,也不敢說自己要比後世毛太祖更厲害,甚至也不敢與其相提並論。但就事論事,就事實上來說。如今的新漢朝,原本就是歷史上所沒有的。這個朝廷,包括了現在的洛陽、並州、關中以及數個基地的一帶地區。幾乎全都是在頻臨毀滅的基礎上,劉易力挽狂瀾,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一個全新的朝廷。

    可以說,在架設朝廷機構,對百姓的管治等事上來看,劉易做得更加的徹底。這個,原本許多的政策,許多的觀念,是不可能在這樣的一個古時代推行的,可是,在這樣的一個特定的情況之下,卻能讓劉易順利的開展。這就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要知道,一個朝代,一個新政,一種政策,一個改革。幾乎都要在犧牲要在鮮血當中確立發展的,但是,現在的新漢朝,卻可以做到改革創新,可以扭轉改變許多人的觀念。

    這些事,真要詳細說起來,怕還真的一匹布那麼長。舉一些簡單的例子,前秦,商鞅變法,推行的時候,遭受到了多少阻力?後來宋代的王安石變法,後世近代的維新變法,往往在推行這些新的變法的時候,都要用鮮血去推行。

    劉易現在,等於是直接將後世的一些土地改革的辦法用於這古時代,試想,如果是一般的情況之下,劉易有可能行得通麼?估計,那些地方士族地主,肯定是不會答應的。

    但是,現在的新漢朝,卻可以讓劉易非常順利的推行了這些政策,究其原因。這主要就是當初的洛陽,遭受到了董卓大軍的劫掠,不但要將他們所有的錢財掠奪一空,還要將他們的人都擄到長安去。在這種大迫遷的情況之下,哪怕就是那些士族地主亦不能倖免。董卓連皇室都敢劫去長安了,那些一般的士族豪門還算得了什麼?何況,董卓首先劫掠的,就是那些大戶,誰叫他們錢多?

    所以,那個時候,洛陽方圓數百里的人,他們無論原來是貧窮或是富有,都在那一刻,全都變成了一無所有。如果按歷史軌跡發展下去,洛陽的這數百萬人,被董卓劫往長安之後,絕大部份的人都死了,早不存於世上。

    就在這樣的一個特定的背景之下,劉易率軍進佔洛陽,出兵從董卓的賊兵手上,將那些百姓救了下來。並且,在他們所有人幾乎都一無所有的情況之下,出錢出力,幫助他們重建家園,組織他們重獲新生。

    如此一來,使得新漢朝的百姓,他們就只會聽一個人的命令,那就是救了他們,給予了他們新生的劉易的命令。所以,但凡是劉易要求執行的政令,百姓無有不從。

    嗯,不只是洛陽的百姓,現在冀州鉅鹿的百姓亦是如此,雖然他們暫時不在劉易所能命令的勢力範圍當中,可是,只要劉易一聲令下,鉅鹿郡的百姓,必然會群起應從。

    大澤坡基地,洞庭湖新洲基地,曲阿城。還有從匈奴手中奪回來的並州之地等等,哪一個地方的百姓,不是正處於水深火熱當中被劉易救出來的?

    「放屁!你是誰?皇帝別說要將軍政大權及傳國玉璽交託給我們主公了,就算是將帝位讓於我們太傅便又如何?哪輪到你來反對?」

    就在那官員出列發言反對,閔貢在劉易旁邊輕聲介紹的時候,一員身披戰甲的大將出列喝斥道。

    此將嗓門,聲如驚雷,震得殿中眾人耳朵都有點嗡嗡作響。

    劉易不用看,便知道這傢伙一定就是文醜了。汜水關離洛陽不遠,劉易亦特意派人讓其回朝,共同商議出兵之事。

    那個許興,還真的被文醜給嚇了一跳,臉色一下子慘白,伏於地上顫抖不已。

    「文醜,休得無禮!此乃許興大人,在新漢朝的朝堂之上,誰都可以發表不同的意見,只要沒有確定下來,就能拿來相商,許興大人所言的也有道理,畢竟,我們新漢朝,還是漢朝,少帝便是我們的君主,軍政大事,因少帝年少,交由在下主持,這個相信各位大人都能理解,但若是要將傳國玉璽交託給在下保管,估計就會有不少大人心裡有疙瘩,一下子不理解。」劉易揮手,讓文醜退後道:「不過,朝議之後,一旦決定了的事,不管是誰,必須要服從,絕不能再有異議!否則……」

    劉易目光一凜,掃過朝中眾臣,威凌的道:「不管你們是文官還是武將,不管你們是否在建設新漢朝當中立下過多大的功勞,也不管你有多大的才華,不服從朝堂眾人共同議定的決定,而又說不出一個合理正確的反對理由,這將要被視為叛逆的行為,立斬無赦!」

    眾臣聞言,皆心頭一震,一時都不敢輕易才出言反對了。(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regn13 發表於 2018-2-11 23:58
第三章 戰略決斷

    馬上就要出兵攻戰天下了,在這個時刻,不管如何,劉易都不可能讓新漢朝內部當中有不同的意見,不管他們是哪個文臣武將都好,既然已經準備好要統一天下了,那麼,誰都要將自己的私心放下,一切都要圍繞著統一大漢這件事來考慮。

    軍將,要時刻都想著如何率領自己的軍馬攻城掠地,文臣,則要上下一心,做好後勤工作。尤其是當新漢朝的大軍都出兵中原之時,內部的穩定繁榮亦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已經沒有了北方匈奴人的威脅,已經不用再屯積軍馬於北方長城了,大軍可以專心的攻戰天下,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還讓人拖了後腿,那劉易自然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主、主公……是、是臣一時糊塗,此刻,不應對這些事情有疑惑之心。皇上,請、請繼續。」

    那許興,此刻似也醒悟到他有點唐突了,不禁一下子冷汗直冒,趕緊先向劉易叩頭,再面望向少帝道。

    亦是在此刻,他才明白,雖然平時劉易似乎不怎麼理事,在洛陽,亦很少露面,一般都不會到朝堂來。可是,整個新漢朝上下,哪一個不對劉易敬畏有加?整個新漢朝上下,誰不是對劉易馬首是瞻?皇帝讓權不讓權,這些只是表面形式的問題,如今誰不知道劉易才是新漢朝最有權勢,一言九鼎的人?

    自己現在跳出來觸霉頭,還真的正碰正了鐵板。

    雖然。他是受了司馬先生之舉薦,混進了新漢朝的朝堂。答應了他一些條件,可是,那也絕對不能在劉易如日中天的時候給劉易下絆子什麼的啊。

    他知道自己失誤了,趕緊補救。

    劉易聽了閔貢的介紹,再根據自己對歷史的認識。當初在聽到那哎呀岳父司馬徽要送其子侄司馬懿到新漢朝來的時候,再根據他對所謂的天文星象的認識,劉易就估計這個哎呀岳父有著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尤其是聽了司馬徽與自己那岳母軒轅鳳的故事之後,劉易亦判斷得出。司馬徽有野心。起碼,他有私心,想著為自己司馬家謀取利益。

    嗯,現在司馬懿就在洛陽新漢朝新民學府學習,由於少帝只專注於修道,所以,也就用不著他伴讀了。所以,他並沒能接近皇帝。據劉易觀察,司馬懿那小子,聰明是聰明,學什麼都快,往往都能舉一反三。但是心機太重,所以,劉易並不太喜歡。私下裡,劉易亦暗示自己家裡的女人,著她們莫要讓自己的兒女與司馬懿走得太近。

    為了這個。司馬如煙還跟劉易鬧過性子,主要是她覺得。平時許多小子,如劉易帳下的那些武將或謀士的兒女,劉易都會常常著自家的孩兒與他們多多往來,平時大多都玩得到一起去,可是為何偏要有意無意的疏遠她司馬家的子侄?

    對於這個,劉易還真的不太好解釋。還好,也不知道那岳母軒轅鳳是否知道一些什麼,她為劉易解了圍,並且,亦是有意無意的限制了司馬懿的活動。現在,那小子,就似是後世的那些三好學生,三點一線,學府、軒轅家。幾乎就沒有機會讓他過多接觸朝中的人。

    嗯,軒轅鳳到了洛陽之後,似故意的在離振災糧官府相隔較遠的地方選了一處院落作為落腳之地,她所住的院落,她居然不是以夫姓,而是掛了軒轅府的名。

    扯遠了,此刻劉易,心裡已經懷疑這些由司馬徽安排來新漢朝為官的官員,是有著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不過,暫時劉易亦不想與他們計較太多。畢竟,他們現在,並沒有做出對新漢朝不利的事來。所以,不能隨意就處理了他們。

    「現在事情還沒有真正議定,許興大人自然可以發表不同的意見了。」劉易面無表情的看著許興道:「起來說話吧,劉某亦是一朝之臣,只聽皇上的。」

    「太傅!朕年少無為,自知不能振興大漢,新漢朝的一切,就全靠太傅了。」少帝先雙手捧著傳國玉璽,舉到了劉易的面前,再扭頭對朝堂的眾臣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此刻大漢,四分五裂,群雄割據,目無朝廷。若爾等誰可以將不法之臣伏法,使大漢從歸於一統,朕亦可將此傳國玉璽授與爾等,讓爾等,可憑著此玉璽,號令天下,出師有名。朕授太傅傳國玉璽,便是為了讓我們新漢朝大軍,可以以王者之師,掃平**。若爾等無人敢領此傳國玉璽,那朕便交與太傅,讓太傅可代帝行權!」

    朝堂之內,鴉雀無聲,無人敢再多言。

    劉易亦掃了朝堂眾臣一眼,這才雙手接過少帝手中捧著的傳國玉璽,雙手高舉過頭,沉聲道:「請皇上放心,臣深受帝恩,銘感於心,此翻出兵,志在一統,天下若不歸一,劉易願誓死不回京!」

    「好!若眾臣無異議,那就如此決定了,日後,誰也不得有異議!從現在開始,就由太傅主持朝議,朕累了,先回後宮。」少帝再環顧了朝堂一眼,決然的轉身,大步從後離去。

    「太后,請!」

    後面傳來少帝的聲音,是將垂簾聽政的皇太后何婉一起請回後宮。既然已經將事兒全都交託給劉易了,那麼何婉亦沒有必要再垂簾聽政了。

    「諸位大人,閒話少說,現在,就請戲太尉,將現在的天下形勢說一說,好讓大家都知道,在現在的形勢之下,我們將要如何出兵!」劉易懶得就少帝讓權的事多說了,反正,有沒有少帝的這次讓權,如何統一大漢的事兒,最後還是劉易決定拍扳如何打的。

    戲志才出列,渡步到了中央,先有點神色激動的望了劉易一眼,他才再轉身,面對眾臣。

    「其實,我們新漢朝發展到了現在,擁有過百萬的新漢軍,論實力,我朝已經寇絕天下,哪怕就是方方勝了袁紹的曹操,亦不能與我們新漢朝相提並論的。如果統一大漢,其實早便有決議,之所以要拿到朝堂上來,與諸位大人一起再行商議,這只是為了集思廣益,讓大家都參與其中,畢竟,統一大漢,是一件莫大的榮譽,同時,亦需要所有朝中的人,一起努力,方可完成如此不世偉業。」戲志才深吸了一口氣,聲音平沉的道。

    「如今的天下形勢,對於我們新漢朝來說,是一片利好的。首先,戲某就先說說,我們要統一天下,要面對哪些的敵人吧。」

    戲志才早已經將天下各勢力銘記於胸。

    他佩佩而談的道:「以我們新漢朝為中心,可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東面,就是虎牢關、汜水關以東,那是曹操的勢力地盤。東北方向,就是袁紹了。北面,是公孫瓚和烏桓異族。南面,除了與曹操的勢力地般有接觸之外,就是劉表的勢力地盤,西面便是西涼,西北原本是匈奴人的大漠,現在,已經歸我們新漢朝所有,所以,這方面的威脅,已經不用考慮。」

    「另外,洞庭湖新洲,江東曲阿等地,分別面向江東、嶺南及益州、漢中。當中還有大小無數的勢力。」戲志才一招手,便有侍者在殿堂的牆邊拉下了一幅大大的地圖,道:「具體的,地圖上標示得很清楚。如果還有誰不太瞭解的話,可以過來觀看瞭解。」

    劉易這時道:「好了,其實,大漢諸侯割據,雖然連年征戰,偶有諸侯被滅,消失於這個歷史舞台,可是,整體來看,形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的,相信只要關心天下時勢的大人,心中都會有數。」

    「嗯,各位大人,其實,早在年前,我們新漢朝內閣及軍部,還有太傅等,已經制定了如何統一大漢之策,那就是四面出擊,八面開花的辦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蕩平天下,將不臣服於我朝的勢力,盡數抹去。為了達到我們這樣的戰略目的,早已經命人在各地潛藏錢糧,供我們的大軍所用,不管我們的軍馬攻佔到那一個地方,都會有糧食可補充。」戲志才接話道:「因此,現在就是在正式發兵之前,最後一次在朝堂上相議,讓諸位大人一起考慮一下,如此戰略,是否有漏洞,若有,可及時補充。另外,如果此戰略不行,那麼就請提出一個更好的計略出來。」

    這個大戰略方案,年前的確已經商議過了,劉易覺得,憑著自己新漢軍的戰力,每一軍兩萬多人,完全可以作為一路軍馬獨立出征,兵分多路或數十路,同時打響統一大漢之戰。這樣,劉易覺得方可以更快的統一大漢,儘早的結束大漢的動亂,使整個大漢盡快的進入大治時期。如果如像袁紹、曹操這般,雙方大軍為了一城一地而纏戰,新漢軍要一城一地的去奪取,那統一大漢得要多長的時間?

    整體的戰略如此,具體的分兵,還得等這個戰略最後決定之後才任命。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regn13 發表於 2018-2-11 23:58
第四章 開劈四個戰場

    新漢朝官員職能細化,每一個官員,都有著自己的職責,負責著他們的本職工作。本書由

    不過,這一次出兵統一大漢之事,將要牽涉到整個朝廷方方面面的問題,所以,每一個官員,都要配合這次出兵,要進行全方位的動員。

    所以,現在公開在朝堂上商議此次出兵天下之事,可以讓朝中眾臣都有參與感,讓他們每一個人都培養出一種參與統一大漢的榮耀感當中去。

    「大漢動亂太久,我們新漢朝有責任及義務,使之一統,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要想著要以這次出兵天下為重。平時所作的一切,都要為了這一次的行動而服務。下面,就請各位各表意見。」劉易在戲志才說完之後,又鼓勵的對朝中眾臣道。

    「太傅,荀某有一個問題。」荀彧首先出列來道:「或者說,有一個意見。」

    「哦?荀先生請說。」劉易對荀彧道。

    「嗯,本來,荀某早就應該在內閣商議的時候提出來的,可是一直來,荀某的想法卻不太成熟,現在才突然想到了這一個重要的問題。」荀彧對劉易拱了拱手道:「太傅,若按我們原來的計畫,這個要掃平*,個人感覺問題不大,可問題是,荀某覺得,我們這次統一大漢,並非在於一個戰字,而是在於一個治字。」

    「治?」

    「沒錯!」荀彧抓抓頭,似是有點不好意思的樣子,轉過身,對朝堂當中的一眾文官道:「各位大人,別看奪取天下的事是軍部的問題,是我們新漢朝的軍隊去執行,但是,最主要,最關鍵的。還是在於我們。因為,我們不僅僅要為我們的新漢軍提供給養,為我們的軍隊提供一切便利,更主要的。是在我們的大軍奪取了城池之後,我們這些官員進駐之後的善後工作。這個善後工作,不僅僅是相對於我們新漢軍而言的。我們自己軍隊,每奪取一城一地,必然會有不少犧牲,這些戰死沙場的將士,他們的撫卹問題,我們要及時處理好,傷兵的救治救援,亦同等重要。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工作。另外,真正要處理好的,是我們奪取了城池之後,如何對當地治理的問題。荀某參加了當初洞庭湖新洲、洛陽、並州、長安。還加上大漠等地的百姓安置治理的工作。得出一個總結,那就是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的百姓,都不是千編一律的治理方式方法便可以的。我們打天下,為了振興大漢,可是。如果我們文官的治理跟不上,那麼,我們奪取了城池,也未必是我們的。」

    「嗯……」劉易聽了荀彧所說的話,覺得其所說的問題,的確是比較深刻的。不禁有點若有所思。

    「舉個例子說吧。我們漢人,其實都會有地域觀念的,大家雖然都以漢人自居,可到底,山東的人。未必會服山西的人,河北與河南的百姓,亦會下意識的互相敵視。江南江北,等等。現在,不管是袁紹的勢力地盤也好,還是曹操的勢力地盤也好,當地的百姓受到袁紹、曹操的統治已經有多年,估計,不少當地的百姓都對其歸心。我們在奪取城池的過程當中,估計不會只是遭受到袁紹、曹操的軍隊的抵抗,估計還會遭受到地方百姓的敵視。可以肯定,我們將來的工作不會太好做,肯定會遇到不少的阻力,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候,我們又要如何治理地方呢?」荀彧道。

    「這個……」劉易想了想,說道:「並鍵還是要靠我們的官員真心實意的為了百姓辦事,我們的軍隊,戰鬥的時候沒話可說,但是戰後的善後工作,我們要採取一些溫和一些的政策,不同的地方,暫時是可以允許有不同的政策的,暫時,我們也做不到天下一統,做不到將每一個地方地區都按我們新漢朝現有的區域一樣的治理。所以,我們每奪取一個城池,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做好宣傳工作,這宣傳工作,也不一定只有你們這些文官去做,我們的軍隊,也一樣可以做的。只要能讓每一個地方的百姓都明白我們新漢軍為什麼要攻奪他們的地方,那麼,大家的工作都應該會好做一些。」

    「不管怎麼說,每取得一個地方城池之後,戶籍登記,田地登記的工作,一定要做好,這個,是我們治理百姓的根本。」劉易特意的叮囑道。

    「主公,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新漢朝的大軍,兵分多路奪取天下,在我們攻取下城池之後,是否可以做到真正的安全呢?要知道,一個城池,如果反覆易手,必會對當地的百姓造成很大的傷害,尤其是,如果我們奪取了某個城池之後,又被敵軍佔了回去,這就不僅僅是對當地百姓的禍害,還會讓他們喪失對我們新漢朝新漢軍的信心。不利於我們今後的治理政策的實施。」荀彧道。

    「這個……」劉易之前,倒還真的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之前所商議的,只是想著如何可以快速的有效的奪取天下,卻沒有想過在奪取城池的過程當中,會因為一些城池反覆爭取的問題。但是,現在荀彧提了出來,劉易就不能不要考慮一下。

    因為,自己的軍馬,如果兵分多路出擊,那麼,每一路軍馬的兵力,可能就會顯得不是太多。單一一路軍馬,他們可以作戰更靈活,可以在爭戰的時候,採取一些更加靈活主動的攻擊方式去擊敗他們所面對的對手。可是,在奪取某城之後,若要他們反攻為守,那恐怕就難以憑著他們的那點兵力抵擋敵軍的反撲。

    劉易不禁陷入了一陣沉思當中。要知道,如果當真的兵分多路一起出擊,開始的時候,自然是靈活有餘,可是,當奪得城鎮之後,自然就要守住城池,那麼,那個時候。就會化主動為被動。敵軍若集中兵力反撲當中的一路軍馬,那個時候,那路軍馬,就要面臨留守城池。或者是棄城與敵軍周旋的問題。

    「主公,文若的所慮讓人深思。」戲志才一直在聽著,聽到了之後,他亦覺得有點擔心。

    「呵呵,主公,這些其實不用擔心太多。」郭嘉此刻笑笑,有幾分瀟灑的道:「郭某也有些想法,請主公聽聽。」

    「現在,我們新漢朝,如果要出兵奪取天下的話。無非就是從幾個方向出兵,分別攻克不同的諸侯勢力。原來主公所說的戰略,佈局太大了,雖然郭某也相信,如果按主公之前所言的。我們的百萬大軍,兵分多路,同時開戰,席捲天下的話,郭某也相信一定能成功的,而且,這應該也是最快統一大漢的辦法。」郭嘉板著手指道:「以我們新漢軍的戰力。我們可以算算看,一個一個地區的算。」

    「西涼,我們之前私下已經商議過,由馬騰、馬超兩位將軍,他們父子負責對西涼爭奪問題,另外。派出華雄、徐榮兩位將軍,他們各率一軍,合共五萬兵力進入西涼。加上馬騰、馬超將軍的軍馬,超過十萬之眾,如此。要拿下西涼只是遲早的事。」郭嘉道:「這西涼好辦,畢竟,西涼混亂了這麼久,人心思安,只要我們分別擊敗了西涼的眾多勢力,再派出一批文官前往西涼治理地方便可。」

    劉易自然也知道這個,之前已經和一眾軍師軍將談過了,西涼的問題,只是小問題。馬騰、馬超、華雄、徐榮,以及武力並不弱馬超多少的大將寵德,在武將方面,可算是人才濟濟了,文官方面,還有李儒等一眾可作軍師的人才。

    實際上,收復西涼之事,劉易還真的沒有怎麼著重考慮過。

    馬超聽到郭嘉軍師說到了他西涼的問題,他的俊臉一紅,出列來道:「主公,軍師,西涼的事,就請交給末將吧,現在末將父親回來了,末將可全心投入去作戰了。」

    「呵呵,郭某也只是提上一提,這西涼的收復問題,不交給你們馬家軍還能交給誰?」郭嘉比馬超其實並沒大幾歲,但是卻有點老氣橫秋的樣子。

    他打趣了馬超一句,轉而再說道:「繼而,便是幽州、冀州、兗州、豫州、荊州的問題了。在說這幾個地方之前,我們先說說洞庭湖以及江東的問題。」

    「洞庭湖新洲,扼制著益州、荊州以及湖南長沙等地。個人覺得,如果按原來所言的,從這些地方起兵,我覺得有些不妥,首先,我們的軍隊,暫時不宜向益州發起進攻,劉璋父子在益州經營了這麼多年,一直來都處於一個相當和平的境況,如果我們同時向益州發起進攻,那麼就會引起益州百姓的恐慌,而劉璋亦不會甘於被我們所滅,到時候,明定會有連場惡戰,因此,我建議,益州暫時不可攻擊,甚至,郭某覺得,要留到最後去解決,而且,能和平統一就最好不過了。」

    「除此之外,洞庭湖新洲的軍馬,亦不宜向劉表的江陵等地發起攻擊,這也包括了我們宛城的軍馬,不宜向襄陽發起攻擊。因為,如果我們新漢軍當真的兵分多路同時打起統一大漢之戰,那麼就等於向整個天下諸侯發起挑戰了。個人覺得,就算我們再強大,亦要儘量的避免這個局面。所以,洞庭湖新洲的水軍,如果要發起戰爭,那麼,就只能向南發展,奪取劉表的長沙。劉表之前,已經有了向西發展的跡象,對於豫州與荊州交界,以及長沙一帶地區,隱有放棄的跡象。所以,我們奪取長沙,並不會引起劉表太大的反應。只要我們再派出使者,與劉表談判,勸他歸順我們新漢朝,只要我們不攻擊襄陽、江陵等城,就可使劉表下不定決心是否要起兵與我們爭戰。」

    「這是洞庭湖新洲基地的問題,然後,就是江東,江東的勢力雖然較多,但是郭某在曲阿一段時間,覺得,現在是時候一統江東,然後向嶺南發展了。這個,可以讓孫策將軍、周瑜將軍等江東俊彥,負責收復江東的戰事。」

    「最後,就是我們新漢朝新漢軍的主力攻擊方向了。幽州西北一帶地區都不用打了,公孫瓚將軍已經歸順了我們新漢朝。我們要攻打的就是幽州與冀州交界的一些地區……」

    「主公!」郭嘉說到這裡,對劉易道:「郭某建議,我們這次出兵統一大漢,分兵雖是分兵。但是,郭某建議,我們就只開劈四個戰場,不宜同時向曹操發起進攻。畢竟。不管曹操現在的處境如何,如果我們同時向他發起攻擊的話,那就真的是會引起天下諸侯的強力反撲,初戰於我們來說沒有太大問題,但是,隨著我們所奪取的地盤增多,我們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到時候,肯定會遭受到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損失。」

    聽完了郭嘉所說的話,劉易在腦子裡已經有了清晰的概念。

    按郭嘉所言。自己現在能出兵攻伐的地區,其實就是西涼、湖南長沙一帶,江東一帶。以及幽、冀州。別的地方,似乎暫時不宜攻戰。

    望向戲志才、賈詡、荀彧、田豐、陳群等等一眾謀士。他們聽了郭嘉之言後,亦各自點了點頭。似乎認同郭嘉的這個說法。

    劉易自己也好好想了想,還真的覺得自己初時太過好高騖遠了,把統一大漢想像得太過簡單了。當初秦皇統一天下,花了十多二十後,而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光是與項羽就打了數年之久。自己想一蹴而就,還真的太過天真了。

    三國時期。哪一個諸侯是簡單的傢伙?光是曹操就不是輕易對付的。如果當真的全面開戰,那麼就顯得劉易太過託大了。

    劉易此刻,亦想明白了,這些軍師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是不太好看可以快速統一大漢,不太看好同時主動的向整個天下諸侯發起挑戰。如果按郭嘉所言的方略來進行。那麼事情就變得簡單了許多。

    西涼,不管怎麼樣,都不用觸動天下諸侯的神經,因為西涼離中原太遠,與天下諸侯都沒有什麼的利益掛鉤。遠在西北的一角,恐怕天下諸侯早就將此地看作是新漢朝的囊中之物了。所以,新漢朝出兵奪取西涼,是在情理當中,天下諸侯絕對不會有任何的意見。

    跟著,江東一帶,其實也是與長沙一帶緊連著的,那些諸侯,普遍較為弱少,他們憑著的,只是一些險要的地勢堅持到現在,新漢朝讓孫策出兵奪取那些地方,亦不會引起天下諸侯的轟動。哪怕是侵犯到了劉表的一些利益,但是,劉表可能都不會太過在意。

    跟著攻奪袁紹的地盤,這個,更加沒有話說了。如果公孫瓚公開歸順新漢朝,那麼就等於幽州是新漢朝的,出兵奪回被袁紹奪去的幽州地區,那是情理當中。

    總的來說,就是先要安穩住曹操、劉表、劉璋、張魯等諸侯。先行奪取一些比較容易奪取的地盤。

    劉易此刻亦可以想像得到,當自己的軍馬奪取了江東一帶,奪取了冀州之後,那麼,最後的敵人,就只剩下曹操、劉表、劉璋、漢中張魯四個了。而劉璋、張魯,這兩個勢力,對新漢朝統一天下並不會有太大的阻力,或者說,要奪取益州及漢中,將來可能會有一場惡戰,但是,在劉易奪取中原的時期當中,這兩個勢力,並不會對新漢朝形成任何的阻力。也就是說,真正的敵人,曹操與劉表,而劉表太過軟弱,劉易將來採用外交的手段,可能都會迫使他歸降,所以,最終的敵人,就是曹操!

    明白了這個,劉易在心裡不禁就認為郭嘉所言的方案更加實用可行。

    「諸位大人都聽到了吧?如果按郭嘉先生所言,那麼我們新漢朝,其實也就是兵分四路,先奪取西涼、江東、長沙及幽州、冀州。」劉易總結道:「這便是我們大致的出兵方略了,若沒有意見,那就再按照如何出兵奪取此幾個地區的事進行詳細的商議。」

    「沒意見,如此要比同時出兵攻擊荊州、豫州等地好。」

    一眾文官,亦紛紛出言表示同意這個方略。

    這樣的話,朝中的文官亦更加好對那些地區進行針對性的治理。現在就可以根據他們現在的可用人手,制定下將要進駐哪個城池的官員,將來,甚至可以隨軍行動,待新漢軍奪下某城的時候,文官馬上就可以到位對其城進行管治。

    這些方面,劉易也不多加意見了,讓幾位軍師與一眾朝臣議定下來,到時候將官員分派的名單交給劉易過目便可。

    其實,還是採取一個地方,派出一個有才幹的主官,再派出一批經過培訓的文官,協助其治理地方。新漢朝現在對於戰後治理地方的經驗,不可謂不豐富了,所以,劉易也就不再過多去過問了。

    大方向決定了,接下來,就是商議軍馬分配的事宜了。
regn13 發表於 2018-2-11 23:59
第五章 戰幕拉開

    至於軍馬分配的問題,那就簡單了,數十個軍,都有其主將。本書由有著簡單明確的編制,只要按編制調配便好了。

    當中,遠征大漠的時候所建立起來的數軍,每軍抽調一部份軍馬回來參與統一大漢之戰。這是經過劉易考慮之後才作出來的決定。

    畢竟,統一大漢,這其實是漢人自家兄弟的內戰,遠征大漠所組建的軍馬,幾乎都是由異族人所組建起來的,如果直接讓他們的軍馬參與漢人自己的內戰,這等同與異族人一起殘殺自家的兄弟,這會讓劉易覺得不太舒服。當然,如果派他們開疆拓土,去攻打別的國家就不同了,劉易覺得用他們就最好不過了。

    可是,劉易口口聲聲對那些異族人說,他們亦是華夏子弟,將來都是兄弟什麼的,那麼如今統一大漢之戰,卻又不讓他們參與的話,會讓那些異族人的軍隊覺得劉易這是在排斥他們,不將他們當作是兄弟來看。所以,劉易考慮過後,才決定從各支異族人的軍馬當中,抽調一部份軍馬前來洛陽,組成了一支約有十萬騎兵的異族人軍隊。

    這樣一來,劉易就先安排好了奪取西涼的軍馬問題。

    西涼戰場,可以隨時開展的,所以,劉易調派好後,著馬騰、馬超父子,可以立即返回西涼,先對他們的軍馬進行整頓。

    馬超在西涼的軍馬,劉易給了馬超兩個軍的編制,當中,一軍主將為馬超,另一軍主將為寵德,而馬騰作為西涼大將軍,統管全軍,包括之前提議的,讓華雄、徐榮所率的第三十一、第三十軍亦歸馬騰所號令。而李儒,側是馬騰的軍師。負責為馬騰出謀劃策。長安太守皇甫嵩,負責此四軍十萬軍馬的糧草補給,長安守軍,負責糧食押運。另外。從朔方調一軍異族人騎兵,作為後備軍,隨時可進入西涼支援馬騰。

    現在大漠已經走上了正常生產生活的秩序,那些異族人的軍馬,其實都可以抽調到大漢來的。不過,劉易考慮到,遠東還有北匈奴人,那些北匈奴人不知道還會不會再返回在漠,留下那些異族人的軍馬在大漠,能起到一個震懾的作用。還有鮮卑異族。烏桓人等,要作出提防的。

    也就是說,進入西涼作戰的軍馬,如有必要,其實可以隨時再調一些軍馬進入西涼的。使得馬騰將會有二十多萬的軍馬。有著華雄、徐榮兩支新漢朝精銳相助,劉易覺得西涼應該不用多久便可以平定。

    跟著就是洞庭湖新洲的出兵問題了。

    那些地區,其實幅員遼闊,包括了後面湖南、貴州、廣西、雲南等地了。奪取長沙容易,如果要奪取整個南方,怕還真的不容易,劉易估計。就算將來自己打敗了曹操,這一個方向,恐怕還沒能完全收復回來。

    所以,劉易任命黃忠為大將軍,除統率其本部第二十二軍之外,還統率所有的陸軍。其作的陸軍軍將,受到黃忠的節制。黃敘則為黃忠副將,其下有洞庭湖原來的一眾將領,皆由黃忠父子調配。

    甘寧則為水軍大將軍,統率所有的水軍。分別要支援黃忠、孫策。

    實際上,南路、東路的軍馬是最多的,但是,他們要負責的地區亦更多,所以,軍馬多些亦是有必要的。

    甘寧的責任很重,因為,他不僅要負責黃忠、孫策等軍的糧食補給,如果有必要的時候,劉易亦會隨時要求甘寧的水軍出海,運送兵員或物資沿海岸線北上進入渤海。當然,能不用如此,便儘量不用,因為實在是太遠了。當是讓他們統一嶺南,恐怕都有他們忙的。

    他們的軍馬,包括了,第八、九、十軍,第二十二至二十八軍,共十軍正式編制的精銳新漢軍,共二十五萬人馬。其餘,還有一些預備軍、新軍等等,再加上孫策的數萬軍馬,洞庭湖、江東等加起來的軍馬,估計能接近四十萬軍馬。

    郭嘉、張鈞等一眾謀士,會隨黃忠一起行動,作為隨軍軍師,張鈞則是到了洞庭湖新洲之後,會坐鎮新洲,與曹寅一起,負責各軍的糧草後勤工作。劉易本來不想讓這老岳父張鈞舟居勞頓再去洞庭湖的,不過他主動要求之下,劉易才同意他前往。

    最後,就是奪取幽州、冀州的具體出兵方案了。

    現在,公孫瓚在幽州,其實就只掌握了幽州六郡,分別是右北平、遼西、漁陽、涿郡、代郡、上谷郡。

    這別看公孫瓚還掌控著這麼多個郡區,可是,這些地區,全都是近靠著長城的一些區域,所佔的土地並不多。整個幽州的三分之二的地區,都已經被袁紹佔了去。

    不過,還好,袁紹留在幽州的軍馬並不多,特別是官渡之戰後,袁紹為了提防曹操向他發起進攻,又抽調了一些軍馬到了鄴城,所以,使得幽州地區的袁軍並不多。

    劉易計畫,讓公孫瓚正式公佈天下,正式歸順新漢朝,然後,由新漢軍前往接管他的對外防務,收編他的軍馬。這個,劉易會派留在崖門關鎮守的高順,率第二軍從長城直接趕往代郡、上谷郡等地,全面負責代替公孫瓚的對烏桓防禦的職責。

    當然,公孫瓚可先從自己軍當中,抽調軍馬,組建一支精銳騎兵,直接組編一支新軍。如若他還放不下敗給袁紹的恥辱,那麼他可以從石北平出兵,直接向渤海郡發起攻擊,如此,劉易還會派出一將前往右北平鎮守,守衛山海關。假若公孫瓚不想參與奪回幽州,攻奪冀州之戰,劉易也不會勉強,可讓他繼續坐鎮邊境,又或先回洛陽待命,熟悉一下新漢朝的朝廷。

    這個是對公孫瓚的安排。

    劉易將會與典韋,親率第一軍以及第三、第四軍、第十一軍,共十萬人馬,先趕到涿郡回大澤坡基地,然後,會從大澤坡基地出發,奪取幽州范陽。

    嗯,劉易先回涿郡。再從涿郡開始出兵,這其實是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的。不管怎麼說,劉易都是涿郡的人,這一次出兵統一大漢。亦有一種有如後世所說的,解放的意義。他要先從自己的家鄉做起。而范陽,則是這三國時期,幽州的州府所在。

    儘管自從劉虞被公孫瓚所殺,范陽城歷經多少變故動亂,使得其城已經從原來的繁華變得破落,可是,在幽州的百姓心目中,范陽還是有著一定的歷史意義的。其城就等於同後世人心目中的北京。所以,首先奪取范陽。就等於奪取了整個幽州,獲得了政治的意義。

    劉易以後,打算將幽州的州府設置在北平,但那只是以後的事,所以。范陽城,是得要劉易親自去奪取,如此方可以讓幽州百姓認可劉易佔據了幽州的事實。這是一個宣示主權的必須的行動。

    太史慈,率其混合軍,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軍,亦共十萬大軍,直接奪取與涿郡相接的中山郡。進佔安喜、安國、高陽、任丘等縣鎮。

    趙雲。則率其數支騎軍,直接奪取常山郡,那是他的故鄉,劉易特意如此安排。不過,奪取常山郡,就等於是直接與袁紹開戰了。所以,趙雲還得要負責應對袁紹反攻的問題。

    顏良、文醜兩將,率本部軍馬,進佔黑山地區。

    許諸則率本部軍馬,進入上黨地區待命。看情況向河內發起進攻,襲攏袁紹的大後方,將河內收復。

    另外,又調軍鎮守汜水關,接替文醜的防務。

    秦頡率一軍擺出向襄陽、襄城等地方進軍的姿態,用以震懾曹軍及劉表軍。免得他們會以為新漢朝兵力空虛而出兵攻擊。

    這個,只是第一步。待各軍完成了各自的戰鬥任務,奪下了那些地區,並待文官在那些地方建立起官府行使主權之後,再讓眾將看情況,分別向冀州發起進攻。

    當然,如果袁紹反攻,那麼各軍便可以自行決斷,尋機消滅袁紹的有生力量,儘可能的削弱袁紹的實力,為日後奪取冀州全境做好準備。

    劉易相信,只要自己的軍馬一行動,袁紹肯定亦會有所行動,袁紹是絕對不甘心被滅的,就看他是否是自己新漢軍之敵了。

    如此一來,留守新漢朝的各地的,其實都是一些新軍了,只不過,就算是新軍也好,都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整訓,戰力並不弱,缺的,只是戰場見血的經驗罷了。這些新軍,亦將會是將來給各軍補充兵力的後備軍。

    這些只是軍隊調配的情況。

    決定下來之後,就先輪到新漢朝宣傳部開始活動了,他們首先是向自己新漢朝地區,發起了鋪天蓋地的宣傳,主要是宣傳新漢軍出兵統一大漢的意義,號召新漢朝地區之內的百姓,人人都要行動起來,一方面,他們不能荒廢了本職的工作,該做的工作,要先做好,然後,才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之下,為新漢軍的出征盡一點心力。

    比如,一般的百姓,他們在做好他們的農活之後,可以多織布,織鞋,裁衣等等,這些,都是軍需,他們將一些衣物、鞋等等,送到當地官府,官府自會送到軍部,由軍部分派送到有需要的軍士手中。當中,像衣服、鞋類等物,都是有特定的制式的,百姓也不是第一次做這些事兒,如果是有心要為新漢軍做點事的百姓,都會做得非常妥當。

    不只是這些東西,許多軍隊用得上的,百姓都可以做。

    其實,當初遠征大漠的時候,就有過這樣全民動員的事了。百姓不陌生,經過朝廷官府一宣傳,深感深受劉易大恩的百姓,他們都會互相督促,一定會為新漢朝提拱無數的軍需品。

    然後,宣傳部還要向外宣傳,宣傳大漢已經處於水深火熱當中,大漢是一個統一的大漢,絕不允許諸侯割據,禍害百姓。這樣,是向天下百姓宣傳新漢朝是一個正統合法的朝廷,新漢朝有權利,有義務擔負起統一大漢的責任,為新漢朝出兵打下一個基礎,使得天下人找不到藉口來指責新漢朝出兵發起戰爭的事實。

    宣傳部一行動,就是後勤部跟著的工作了,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亦是這個道理。無數的糧草,被送往邊境要寨屯積起來。

    朝議三天後,朝廷舉行了出征前的祭天大典。

    蔡天大典在西山皇陵舉行,由少帝與文武百官一起前往西山皇陵,無數百姓跟隨前往觀禮。當然,劉易亦率十萬軍馬前往,當著一眾先帝的皇陵,宣誓出征。

    祭天大典由一些老臣主持,完畢後,少帝便直接留在西山皇陵,靜心修道,為新漢軍出征祈禱,希望新漢軍早日統一大漢,凱旋歸來。

    劉易特意找到了林顯,另外從第一軍抽調出一營軍士,留守西山皇陵,保護少帝。還有,王越亦會在西山皇陵住下,負責少帝的安全。

    皇太后何婉、陽安公主,她們亦會在西山皇陵住上一段時間。

    朝中的事務,就交由荀爽、楊彪、盧植、蔡邕、陳圭等一眾大臣。盧植能文能武,由他暫時代理洛陽城守的事務。

    餘下來的一眾謀臣,除了荀彧要處理政務,賈詡要負責所有的後勤工作之外,戲志才、陳群、田豐、沮授等等等,一眾謀臣,皆會隨劉易一起出征。

    劉易誓師出征,並沒有什麼特別,因為要說的,都已經讓新漢朝宣傳部的說了,劉易只是想使得這些出征天下顯得正式一些,才跟著搞了一個誓師大會。

    當然,軍士及圍觀的百姓,都受到了那種熱烈的氣氛所影響,人人情緒高漲。

    次日,所有的軍將分頭行動,各率軍馬進軍。

    劉易與典韋、趙雲、太史慈、顏良、文醜等將,一開始都是同路的,都是先率軍渡黃河北上,經並州到幽州。

    所以,數十萬大軍一起出發,浩浩蕩蕩,聲勢駭人。

    大軍到了晉陽,公孫瓚宣佈歸順新漢朝的消息,亦已經傳來了,相信很快就會傳遍天下。

    公孫瓚的公告,就預示著新漢軍統一大漢之戰幕正式拉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