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98 戰事僵持如何打破
張遼並沒有穩妥的破城計劃,江東經營廬江十餘載,便是曹操大軍親至,破廬江城也難以一戰而定,隻是得曹操將令,張遼得一次次的挑釁著江東守軍的耐心,在張遼看來,若可使其拋卻城堅之利,麾下軍馬可堪一戰。
連斬數名被俘江東士卒,城上江東軍馬已怒火衝天,廬江城門緩緩開啟,周泰蔣欽二人,並轡出城,二人眼中嗜血,顯然張遼殺父之舉,已不可避免的惹怒了兩位江東上將。
“張文遠,周某本以為你也算個英雄人物,可今日之見,卻如此下作!”周泰陰沉的聲音遠遠傳揚,話音剛落,身後同行出城的江東士卒,紛紛呼喝。
張遼聞言,不置可否,對周泰道:“丞相大軍即至,二位將軍還是識時務些的好!”
“當我江東無人?大都督軍馬同樣不日即至!”蔣欽說罷,冷哼一聲,卻見那張遼搖頭冷笑道:“將軍是說那被我家軍師追的如喪家之犬一般的江東周郎麼?”
“放肆!”蔣欽說罷,飛馬舞刀,直奔張遼而來,卻見曹營陣後,一騎奔至,蔣欽側目望去,正是于禁,蔣欽遂舍了張遼,直奔來將,手上大刀兜頭便劈。
見于禁截住蔣欽,周泰狂傲笑道:“周某也欲看看,這曹營五子良將,有何手段!”
說罷,周泰縱馬,來鬥張遼,張遼亦不怯戰,二人鬥至一處,三十餘合不分勝敗。正待此時,周泰卻忽聞曹營陣中,鼓角齊鳴,隻見其軍陣兩側,數千精騎,飛馬而來。
江東陣中,見敵營異動。亦有精騎,前去迎戰,隻是兩隻騎兵乍一相逢。江東騎軍卻觸之即潰,周泰見狀,猛然醒悟。一刀逼退張遼,對蔣欽呼喊道:“此敵軍誘敵之計!不可與之久戰!”
蔣欽聞言,舍了于禁,便往營門奔去,張遼,于禁二人正欲追趕,卻見城頭弩手,虎視眈眈,當下駐馬不前,張遼大手一揮。並州鐵騎於城前空地兜了個圈,紛紛退去,遙望城前江東敗軍,張遼朗聲笑道:“江東騎軍,不過如此!”
周泰。蔣欽二人心中雖怒,卻無言以對。
這天下精銳騎兵,張遼所率騎軍也算繼承了呂布並州鐵騎的衣缽,威名赫赫,江東少馬,其上將除太史慈外。本就沒幾個擅於統禦騎兵的,見張遼耀武揚威,二人眼中噴火,卻又自知不敵。
周泰乍一思索,便對張遼怒吼一聲道:“江上對壘,曹軍亦比不得我江東軍馬!且不說這些,張文遠,敢與周某死鬥,一決勝敗?”
“怕你不成?”張遼正欲上前,卻被於禁攔住,于禁對張遼道:“此役文遠乃是軍中大帥,不宜輕易涉險,區區周泰,於某鬥他!”
于禁說罷,縱馬上前,周泰見狀,二話不說,便鬥于禁,于禁適才與蔣欽相鬥,覺得還有些勝算,這周泰於江東軍中與蔣欽齊名,武藝也當與蔣欽相仿,可乍一交手,擋周泰長刀之時,于禁才驟然發現,這周泰武藝,居然還比那蔣欽,高過一籌。
周泰一記長刀壓製于禁,更是咄咄逼人,刀勢大開大合,壓得于禁左支右絀,張遼見狀,正欲救援,卻聞那蔣欽喝道:“張文遠,勿要忘卻死鬥之約!”
“要鬥也是張某來鬥!”張遼說罷,快馬奔至,那蔣欽見張遼欲以多欺少,亦奔至陣中,程昱見四將酣戰一團,恐張遼,于禁二人有失,忙命鐵騎掩殺,周泰,蔣欽二人見狀,齊齊奔逃,廬江城頭又一陣放箭,射落不少曹營騎軍。
程昱鳴金,曹軍退去,周泰,蔣欽二人回歸城中,皆心中憤懣。
如今廬江水寨被焚,江東馳援登陸定然艱難,且聞那張遼口氣,曹操大軍不日即至,廬江雖城高池深,可二人卻並無辦法,破敵製勝。
被曹操大軍團團圍困,如縮頭烏龜一般,這對蔣欽,周泰這等勇將而言,無疑是巨大屈辱,可二人也知道,那張遼武藝出眾,若以二敵一,尚有勝算,只是張遼並不會給他們二人這等機會,如今有于禁相助,便是這兩家上將相爭,勝敗也各在五五之數。
可這只是曹操大軍未至的局面,若曹操大軍抵達廬江,以中原英傑無數,二將自知再與曹軍城前相鬥,絕無勝算。
被人堵在城中的感覺並不好,二將雖知可固守廬江不失,便是大功一件,可這種被敵軍團團圍困,空有一身力氣卻無處可使的感覺,令二人心中難以平靜。
再登城頭,城下曹軍已緩緩退去,周泰輕歎一聲,對蔣欽道:“無強橫騎軍,江東欲縱橫北地,太過艱難。”
蔣欽聞言,默然不語。
當今天下三家諸侯,江東處於劣勢,便是江東將校,同樣感觸頗深,之前江東還可以嘲笑一番荊襄軍勢,可如今龐山民已得雍涼之地,便是西涼鐵騎,亦歸附荊襄,可以說諸侯之中,唯有江東不堪陸戰。
幾日來曹軍圍城,二將與那張遼相鬥,每每稍有勝算之時,敵營鐵騎一出,戰勢便改,二將發現若是城前野戰,江東絕無勝算。
便是大都督親至,又如何改變廬江局勢?
如今曹軍隻遣張遼而來,便有這般威勢,若更為悍勇的虎豹騎至,二將怕是連出城一戰的勇氣都難以凝聚了。
念及此處,二將麵上皆蒙上一層陰霾之色,久久不散。
張遼回歸營中之後,心中亦糾結不已,本以為可待援軍到來之前,奪廬江城,於丞相面前請功,可如今看來,唯有大軍齊至,才可才窺覷廬江。
廬江城防,太過堅固,以至於張遼都取消了打造器械攻城的計劃,與其徒損兵馬,倒不如與援軍匯合,再思良策,江東雖不堪城前野戰,然而其城上勁箭,極為犀利,適才一戰,鐵騎折損不少,張遼也不希望為逞一時血氣之勇,徒損士卒性命。
遙望廬江城頭,張遼輕歎一聲,對於禁道:“文則,這廬江僵持,當如何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