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與清決戰(4)
皇太極已經不是第一次攻打錦州了,所以他現在已經有了一些對付錦州的經驗,這一次他已經決定了要將錦州打下來從而作為繼續南下的一個基地,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明白對於這裡只能夠智取不能夠強攻——要是強攻的話把城牆打壞了佔領了以後還要自己修,那是多麼讓人不爽的事情啊。
既然不能夠強攻,那就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糧食問題,如果從關外運輸糧食的話,距離遠時間長,根本就得不到保障,於是他做了第一個部署,那就是屯兵義州。
金天德三年置義州治所在弘政(今義縣九道嶺鎮復興堡)轄弘政、開義、同昌三縣,相當令遼寧義縣、阜新地屬北京路。元屬遼陽行省大寧路。明洪武初廢,二十年置義州衛,屬遼東都指揮使司。
義州離錦州90裡,皇太極派軍隊屯田種糧,解決後勤供給。這樣就可以不用遠距離調運糧食,不但得到了糧食的供給保障,而且更將運輸士兵改為戰鬥士兵編入隊伍,壯大了自己的實力,為進行戰鬥做準備。
在義州站穩腳跟之後,皇太極解決了後顧之憂,接下來便是圍困錦州。仍用當年圍大凌河城的辦法,四麵包圍,內外隔絕。在錦州東南面18裡是松山城,松山城偏西南30裡是杏山城,而杏山城西南約20里便是塔山城。這三城護衛著錦州城。在其背後西南120裡是寧遠城,為錦州城之後盾。錦州被圍,糧薪奇缺,外援斷絕,羽書告急。
他有飯吃了就不讓別人吃飯了,這一招效果顯著,不費自己一兵一卒,城內的人便不得不像朝廷求援了。
八旗兵將錦州團團圍住,讓它成為了一座孤城。皇太極也不著急進攻,只是讓人圍著,日夜不停地圍著,外面的人一個也不要想進城裡面去,就這樣,城市裡面的糧食得不到供給,日益緊張了起來。
整個錦州城總不可能會坐以待斃。祖大壽和里面的士兵組織了幾次沖鋒,都被皇太極給打退了。皇太極早已經抱定了必須攻下錦州的信心,是怎麼樣都不能讓他們逃脫的。
錦州被圍,消息傳到京城,崇禎又是吐血,他問身邊的王承恩道:“張雷他們已經出發了嗎?”
王承恩說道:“是的。他們已經從太平島出發,直接北上就可以到錦州登陸,投入戰鬥。皇上放寬心,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身體養好啊。”
聽說張雷已經出發了,不知道為什麼崇禎的心裡就好像有一塊大石頭落了地,似乎是戰鬥已經勝利了一半,過了一會兒他又說道:“現在咱們還可以調動多少兵力?有的話就派到錦州去吧。”
王承恩搖了搖頭。這個時候到處都在打戰,怎麼可能會還有其他的士兵來調動呢?崇禎嘆了一口氣,閉上眼睛便躺下了。
崇禎是無兵可派了,卻沒想到歪打正著,錦州城被圍,突圍又不能成功,明朝肯定會派軍隊來救援。遼西走廊是平地,八旗騎兵有優勢。可以乘機殲滅明軍。崇禎帝派洪承疇前去增援,恰中皇太極圍城打援之計。
當然了,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在不遠處的洪承疇現在也正在朝這邊趕了過來。
洪承疇的三個前任均戰敗而死:薩爾滸大戰楊鎬入獄被殺;沈遼大戰統帥袁應泰兵敗自殺;廣寧大戰經略熊廷弼傳首九邊。洪承疇接下解圍錦州的任務後就考慮自己怎麼辦了。
楊鎬為什麼失敗?總結為一個字就是:分。兵分東西南北四路,分進合擊,沒合起來;而努爾哈赤則是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結果,楊鎬大敗。這個教訓對洪承疇來說太深刻了。所以,洪承疇不敢冒進,他採取了一條措施:合。把13萬軍隊集中起來,抱成一個團,這樣皇太極就不能各個擊破了。洪承疇率軍從寧遠出發,採取“建立餉道,步步為營,邊戰邊進,解圍錦州”的策略。但是,洪承疇軍行動遲緩,從受命到出師已經6個月;從寧遠到松山約百里,其間拖延又4個月。洪承疇兵到松山之後,設立大營,以圖進取。
這段時間是從崇禎十二年清兵進攻錦州的時候開始算起的。
洪承疇與清軍相遇了,總的來說因為他的穩打穩紮,所以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洪承疇雖然有點小小的得意,但是他也不敢掉以輕心,十分謹慎不敢貿然進攻。
清軍初戰失利,軍報傳到瀋陽。皇太極正患病,鼻衄(nu)流血。他接到軍報後,立即出發,用碗接著鼻血,騎馬急進,星夜兼馳,來到前線!皇太極到松山後,沒有休息,立即登山,視察形勢。他見明軍大眾集前,後隊頗弱。猛然省悟道:“此陣有前權,而無後守,可破也!”
“權”是個軍事術語,“有前權,而無後守”就是說把重點集中在前頭,而後面的防備薄弱。通俗來說就叫“虎頭蛇尾”。這是因為洪承疇要把兵力集中起來逐步往前推進,他考慮後金軍隊前頭打援,就把重點部署在前面。一個優秀的軍事統帥在指揮這樣重大的戰役時,中軍、前權要強,後守也不能弱,左翼和右翼要並重,前、後、左、右、中都要有部署。洪承疇是接受了楊鎬失敗的教訓,不分兵、前權佈置是其優勢,但他沒有意識到,後守薄弱就是其弱點。人以長取勝,以短取敗。三國時,關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結果以驕傲取敗;張飛善待士大夫而鞭打士卒,結果被部下所殺。 《三國志》評論說“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洪承疇的長處很明顯,就是不分兵,前權佈置得很好,但是後守是薄弱環節。
了解了根本所在,那就必須要改變策略了,皇太極馬上召集了諸王貝勒進行會議,在會議上面,皇太極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在他的左手邊是此次行動的主要將領,自己的兒子愛新覺羅?葉布舒,而在左邊卻是一個空位子,那裡原本也是另外一個將領,自己的兒子豪格,可惜的是豪格現在已經被張雷的殺死了。為了紀念自己的這個得力助手,他便每一次召開會議的時候都把這個位置讓出來。不僅僅是顯示豪格在他的心目之中的地位,也是為了提醒自己和明朝的仇恨。
“目前就是這樣的狀況,不知道列為對此有什麼看法?”皇太極將所有的情況都說了,然後滿懷希翼地看向周圍的人,他們是這一次戰役的主要將領。
葉布舒說道:“皇阿瑪,兒臣以為咱們有四條應對的計策。可以試一試。”
“哦?那你倒是說說看,你都有什麼計策?”皇太極饒有興致地說道。
葉布舒說道:“第一,包圍主力。明軍以步兵在松山城北和乳峰山之間設立七個營,以騎兵駐松山東、西、北三面,合步騎兵,號13萬,部署嚴整。於是。皇太極將主力部隊部署在松山與杏山間,烏欣河南山至海邊,“橫截大路,綿亙駐營”。並於錦州至海之間,掘三道大壕,各深八尺、寬丈餘,包圍松山明軍,並切斷其松山、杏山之間的聯繫。第二。前鋒打援。皇太極之作戰部署是:圍錦打援——將原重點圍困錦州的兵力,轉移到重點打擊援錦明軍。這就由松山、錦州明軍對清軍的包圍,轉變為清軍對明軍的反包圍,即將洪承疇率領的13萬大軍,包圍在松山一帶,使錦州、松山、寧遠,彼此孤立。無法互援。清軍由被動轉向主動。第三,斷敵糧道。洪承疇統率13萬大軍的糧道被清軍切斷。這引起明軍的恐慌。第四,退路設伏。派精兵伏於杏山、連山、塔山及沿海諸要路。特別是在明軍退往寧遠必經之路——高橋,預設伏兵。等待退敵。”
“不錯不錯,果然是深得朕心啊,說的分毫不差,就是不知道你們各位還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計策?”皇太極笑瞇瞇地說道。
既然這皇太極已經對這計策贊不絕口,更加上葉布舒是這一次行動的總指揮,誰還敢杵逆他的意思呢?於是紛紛稱讚他說的對,哪裡還會提出其他的意思,只是狠狠地將葉布舒誇獎了一番,直誇得他眉開眼笑,整個人都飄飄然起來。
會議就這樣簡單地結束了,大家都散去了各自部署,與此同時,洪承疇也開始了自己的部署,他率領十三萬大軍,圍繞著松山建立營寨,企圖用圍魏救趙之法來救錦州。他自斷與後方杏山、塔山、寧遠等城的聯絡。皇太極觀察洪承疇陣勢,決定掘長壕,斷糧道,使之陷於絕境。
皇太極的這一策略對洪承疇影響很大,他馬上就將各位主要將領都召集起來召開緊急會議,他說道:“如今咱們解救錦州不成,反被他皇太極圍困與此,不知道各位有什麼好的法子來擺脫眼前的困境?”
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愉說道:“大人,下官以為咱們可以派精銳騎兵出去殺他個出其不意,等他亂了陣腳,咱們再來考慮看是走還乘勝繼續攻打。”
另一個名叫長鬥的人說道:“咱們應儘早退去,免得讓他們斷了後路,到時候那就糟糕了。”
他們兩人的話讓洪承疇不由得心都涼了半截,皇太極手下的謀士各個都是頂尖的,從這一段時間以來的部署就能夠知道,他們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各種各樣的情況。再來看看自己的這些個讀書人,還沒開始打就說要跑了,這能比嗎?洪承疇生氣地說道:“我已經做了12年的督師,你們這些書生,懂得什麼!真是靠不住。算了以後都不問你們了,由我來決定,既然滿清韃子要戰,那我洪承疇就和他戰一場!”
主意已定,洪承疇即刻發兵往清軍方向去,按照他的話來說,這是唯恐遲則生變。
於是在松山城外,明清兩軍,列陣大戰。接戰良久,矢飛炮鳴,殺傷相當,未分勝負。皇太極先派阿濟格率軍進攻塔山,奪取了明軍在筆架山的12堆儲糧。其時,明軍糧食被搶奪,退路被截斷,因為無糧秣,而氣挫勢窮。洪承疇擔心明軍步、騎兵被分割,將步騎數万之眾,收縮在松山城內。
二十一日,洪承疇見形勢嚴峻,召開會議,共謀對策。他對八總兵等諸將說:“現在我們被圍困在這裡,和錦州一樣,現在我們只有背水一戰,明天我親自擊鼓,所有的士兵都一起進攻,成敗就在此一舉了。”
下面的人吵吵嚷嚷的,根本就拿不出一個具體的想法來,洪承疇又說:“你們還有什麼辦法?就算是現在在這里呆著守城是死路一條,不打也是死,如果打了估計還能夠突圍出去,倒不如孤注一擲,還希望明天各位將士們能夠同心協力。”
“大人,咱們突圍出去之後又去哪裡呢?現在錦州還被圍困著,咱們的糧食全部都被韃子給搶去了,倒不如先回寧遠去,等咱們養精蓄銳之後再來戰過。 ”一名將領對洪承疇說道,這名將領名字叫做吳三桂。
洪承疇想了想之後說道:“看來也只有這個辦法了,那麼今天晚上大家都聽我號令,兵分三路,往寧遠方向突圍。”
大家都表示同意,當天晚上,大家兵分三路,準備聽從洪承疇的號令選擇合適的時機突圍。
大敵當前,所有的人都十分緊張,但是卻不懼怕,不過有一人卻不同,想要接下來就要生死決戰了,他好幾次嚇得尿了褲子,他叫做王朴。
說王朴之前,還必須要說說王朴他爹王威,王威官左都督。王朴以父蔭屢遷京營副將。崇禎六年,當上了右都督。崇禎七年代替曹文詔鎮守大同,當左都督。崇禎十一年加太子太保。
很大程度上來說,這一次的圖為失敗就是因為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