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工業大明 作者:小酒淺酌(已完成)

 關閉
uuuuuuuuuu 2013-6-13 22:08:1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90 109594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10-30 08:26
第三百五十章 進軍盛京
  

    公元一三八八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從鴨綠江邊威化島回兵佔領首都開城並發動政變。一三九二年,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今韓國首爾),史稱朝鮮王朝。後來的李氏朝鮮繼續長期是中國各王朝的附屬國。

    朝鮮王朝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採取事大主義。從一四一六年至一四四九年年,朝鮮在鴨綠江東岸地區設置“西北四郡”,在圖們江南岸地區設置“東北六鎮”,將一部分建州女真驅趕到了中國境內,其中包括努爾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耳。一五九二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派兵十六萬第一次侵入朝鮮,一度佔領漢陽和平壤。朝鮮國王李昖屢次遣使向宗主國明朝求援,明朝派軍援朝。一五九三年,明朝和日本開始議和。一五九七年,日本的豐臣秀吉再派水陸兩軍約十七萬人第二次侵入朝鮮,經朝鮮求援,明朝再援朝鮮。一五九八年,日軍被擊退。朝鮮史稱“壬辰倭亂”,中國稱“萬曆朝鮮戰爭”。一六一八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兵協助明朝。一六二三年,朝鮮內部政變,擅自廢黜國王李琿。大明登萊巡撫袁可立嚴辭主張“待中國更立”。一六三六年,後金攻占朝鮮全境,朝鮮國王李倧投降,​​改向後金朝貢,成為清朝的附屬國。

    得知了張雷帶領二十多萬大軍登陸朝鮮,朝鮮國王李倧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邊境來迎接。

    張雷看到李倧帶著整個文武百官來到邊境,不由得笑了,看來這朝鮮還是習慣明朝的管轄啊,那些韃子連管個附庸國都如此不得人心。

    “我是張雷,大明朝駙馬,見過國王陛下。”張雷來到李倧的面前,雙手抱拳微微鞠躬說道,雖然只不過是一個附庸國。但是好歹也還是一個國王,必要的禮節還是有的。

    李倧笑了,說道:“哎呀,天朝上國的使者,我們已經盼望了你們很長的時間,希望天朝上國的神軍能夠幫助朝鮮打敗滿清的侵略者。我李倧在這裡向你們表示感謝。”

    “我這次過來就是和國王你商量這件事情的,不過在這裡談事情可不是什麼好地方。要不咱們就……”張雷說道。

    李倧馬上醒悟過來,這裡正是大明帝國,滿清帝國還有朝鮮三個國家的交界之處,再加上如今東風凌烈,確實不是談論的好地方,於是趕緊說道:“你看你看我。見了上國使節,都高興得忘乎所以了,真是罪過罪過,聽說你們要來,其實早就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住處,你們還請隨我來。”

    於是在李倧的帶領之下,一行人都跟隨著他往朝鮮的平壤而去。

    一路上。明朝的軍隊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看著朝鮮百姓那真誠的笑臉,張雷頓時就覺得自己做的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而跟隨著而來的李自成似乎也受到了這個場景的感化,臉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張雷看在眼裡,喜在心上。

    當然,單單就張雷率兵進入朝鮮這一件事情來說,屬於幾家歡喜幾家愁。歡喜的是朝鮮的李氏王朝,他們有望拜託清朝的控制。而愁的有兩家,一家自然就是接連在張雷手中吃癟的皇太極一係了,而另外一家卻是崇禎。沒錯,就是崇禎,得知張雷在北邊接連力挫了滿清的士兵,他是十分高興的。但是張雷進入朝鮮這件事情卻在朝野上下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大家都認為現在國內的動亂都還沒有平頂,馬上就率軍進入朝鮮,這是捨本逐末的做法。下面大臣​​自然也是對張雷各種指責,將他貶低得一無是處。為此,崇禎給張雷下旨,讓他回國,張雷怎麼會去理會他,只回了一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就不再理他了。崇禎雖然是氣憤,甚至是滿腔怒火,但是也無可奈何。他可不是宋高宗,身邊也沒有秦檜,敢連下十二道金牌將他給召回來。

    而此時,正是張獻忠得意的時候。正月二十五日張獻忠攻打蘄州。荊王府將校郝承忠,暗通張獻忠,為內應導其軍攻城。知州許文岐開砲,打死許多義軍。夜半,下大雪,張獻忠攻破西門入城,文岐與指揮岳璧被俘死。三月,二十五日,張獻忠自蘄州率軍攻入黃州,同知朱統鎙御之,死於陣。黃州居民多棄家而逃。黃岡知縣孫自一、縣丞吳文燮、衛指揮郭以重俱死。克黃州周圍各縣。

    當然,這都是老慣犯了,在這一段時間裡面,又有人成立了新的造反組織,這個人來自屢次在張雷後面撿便宜的那個左良玉的軍隊。起因是左良玉軍多降兵叛卒,桀悍不馴。在崇禎十六年三月,裨將王允成為亂首,擁兵十餘萬,自九江而下,破建德,劫池陽,泊舟於三山、荻港,盡奪民船以載兵。都御史李邦華草檄告左良玉,並用九江庫銀十五萬兩餉之,而身入其軍慰勞,左良玉軍稍安。

    局勢動盪,崇禎也是廣​​開言路,期望能夠想出辦法來。

    三月十四,大學士吳甡奏陳集兵措餉。他說:今日集兵措餉,必鞏固江南,乃可恢復江北,則武昌九江其要衝。賊精兵不下二、三十萬,我兵非十萬不能爭鋒。孫傳庭敗餘,收拾殘卒無幾,須俟虜退後,邊鎮援兵調赴秦中,聽孫傳庭選調剿寇。兵力為少厚。臣宜道金陵,急趨九江、武昌,相機進止,且可調集兵餉,接濟江北。黔督提並秦、蜀、晉、豫、應、皖、江淮各撫鎮兵扼險。崇禎帝從其議,遂議設標兵二萬。

    不久之後,兵部右侍郎倪元璐奏陳時政。他說:今之本謀存乎主術。力行仁義,提振紀綱,愛惜人才,崇尚氣節,定心志。一議論:信詔令,慎刑賞,其下則竭忠畢力,惟敵是求,如此何患大功不成。太平無日!臣沿途凡遇兵將,輒稱敵實難殺,而遇難民,皆云敵實可圖,蓋兵將見形,難民見情。凡稱鐵騎精兵綿亙數十里,衝突飄忽所向無前者。形也;兵將見而震之,真敵無幾,遼人過多,又敵人歸營,散渙疏略,夜即淫酣。弢弓熟寐,又中怯畏死,​​稍失利即合營痛哭。又遼人每陵西虜,心志不咸者,此其情也,難民入敵中而知之。夫攻形用力,攻情用謀。今行間諸臣,烏有能用謀。一為掩伏偵間之事者,寡不可禦眾,弱不可禦強。雖零捷時有而大獲無聞,防守有餘而剿擊不足,非不用力,勢使然也。至於我兵情形,惟見單弱。臣至淮上。此天下重鎮,乃撫院標兵不滿三千,每日兵餉不過五分。撫臣史可法,最稱忠勇,當敵攻淮北,亦僅畫河而守,遏敵南渡。濟南、德州土兵皆不滿千。山東標兵亦僅三千,其餉皆同淮上。所見應天、浙江、江西援兵,皆無馬甲。餉有不足四分的。總兵唐通,今之名將。統兵不滿三千,曾對臣言:亦不任殺敵。竭天下之財以養兵,而兵飢如此,宜乎兵多,乃餉薄而兵少又如此。臣誠不知其敵。今敵分東、西二路,東路諜至青縣大城,西路諜從定州移方順橋稍西。臣度其必俟兩幟相望,西路從保定突衝良、涿,轉掠過東,合營出口。宜及敵未合,盡集各路兵並攻東路。勿擊首尾,避其鋒悍,制奇設伏,直搗中堅。凡敵輜重難民,率居中堅,猝擊沖之,難民必亂,勢成破竹。東路既潰,則兩路自不敢東,勢不得不趨固、龍二關,罣於險阻,於是合山西、宣大、保定三路重兵,遮追夾擊,亦可得志。如此庶成大創,去不復來。今敵分兵亦與俱分,恐敵合兵不得複合。敵勢並力奮死,即遂翻然枕席上過,孰復有誰何者乎!臣度遼人報功,以奪回難民牲口,張皇露布,此於九牛一毛何損,急須傳飭,方今禦寇機宜,在於足財安民。以臣愚見,督撫行軍,必假利柄,一切屯鑄鹺榷之務,悉聽便宜。所稱滿用滿錢,勝氣自出。昔宋邊將家屬皆食於縣官,市租榷稅,悉捐予之。凡將皆有黃金享士,牛酒稿師。終宋之世,名將如雲。職此之故,馭將之法,必使難貴易富,貴極必驕,富極必勇。伏候聖裁。

    話分兩頭,各表一段。張雷知道朝廷裡面的那群人現在​​肯定是在說自己的壞話,但是他是從來都不會在意這些罷了,那些人純屬吃飽了沒事幹,空談誤國四個字就是為這種人準備的。張雷依舊是我行我素,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也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更知道自己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那就足夠了,自從他招募士兵訓練新軍開始他就決定了要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拯救這個國家,就連崇禎的話也不打算聽了。

    幾十萬人馬在平壤距離皇宮不到二十里的軍營裡面駐紮了下來,在張雷的支持之下,李倧將所有的清朝廷的力量全部都驅趕了出去,清軍雖然很是氣憤,但是在張雷的威脅之下也不得不照做,就這樣,經過了半個月的努力,李倧將清朝廷的勢力全部都驅趕出了朝鮮,然後在張雷的慫恿之下上書崇禎表示願意向明朝廷俯首稱臣。

    接到李倧的投降文書,崇禎顯得十分高興,這是為他長臉的一件事情,對張雷的仇視在這一刻也感覺淡了一些。

    在平壤的朝鮮皇宮,張雷與李倧在書房裡面商量怎麼樣來對抗清軍,張雷早已經打定了主意,要將滿清韃子給徹底剿滅,和之前的大和民族一樣,根本就不需要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不過原因可能有些不一樣,張雷剿滅大和民族的原因是這個民族似乎是自打娘胎出來就帶著無數齷齪的品質,比如說出爾反爾比如說自大愚蠢。而張雷剿滅韃子的原因則是,這是一個目光短淺的民族,一個頑固不化的民族,一個野蠻的民族,留在這個世界上都會是一個禍害。

    根據張雷和李倧兩個人所商量的對策,李倧舉全國上下所有的兵力在丹東——臨江一線布防,不需要進攻,張雷對他們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讓清軍繼續進入朝鮮就行。而張雷則帶著人出朝鮮從呼和浩特往西南方向進軍,一路直奔瀋陽而去,務必要給清軍造成盡可能的殺傷。

    此時已經是三月,草原上的雪開始融化了,有了這些雪水的滋潤,牧草長得很是豐茂,綠油油地看起來都特別舒心。但是在張雷的數十萬大軍走過之後,就算是再好的草地也是被糟蹋的命。

    而在盛京,多爾袞接連接到第二波軍隊也失敗了的消息,差一點就要氣死,他努力克制自己,他絕對不能夠倒下,現在朝廷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在處理,如果他現在倒下了,那朝廷就真的會一蹶不振了,除了他之外,皇太極的兒子都還沒有長大。

    這一日,他突然之間接到了皇太極的命令,讓他趕快進宮,他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但是知覺告訴他肯定不會是什麼好事情。他不敢怠慢,收拾好東西就火急火燎地趕了過去。

    “發生了什麼事情?”在還沒有進入房間之前,多爾袞看到了碩塞,於是趕緊問道。

    碩塞小聲的說:“皇叔,不知道是誰把前線的消息告訴了皇阿瑪,今天早上皇阿瑪就為了這件事情昏迷過去三次,好像病情又加重了。”

    “誰說的?你不是在這裡面嗎?怎麼你都不攔著?”多爾袞著急地說道。

    碩塞辯解說道:“這不能夠怪我啊,當時太醫讓我出去端藥去了,等我回來的時候皇阿瑪就已經那樣了,我問了這裡的丫鬟,都說沒人來,真是見了鬼了,沒人進來那是誰把消息告訴皇阿瑪的?”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10-30 08:35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戰場的真相
  

    “肯定有人進來了,又出去了,而且皇上也吩咐過這裡的丫鬟了,看來皇兄是早就已經有所察覺了,所以趁著這個機會找了個知情人進來問情況的。”多爾袞想了一會兒之後十分肯定地說道。

    碩塞皺了皺眉頭,有些著急地說道:“那現在咱們怎麼辦?隱瞞自然是沒辦法隱瞞下去的了,但是我又擔心皇阿瑪的身體……”

    多爾袞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不要擔心這個問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皇兄可是一個真真正正的漢子。”

    就在這個時候,裡面傳來了皇太極的聲音:“多爾袞來了嗎?”

    多爾袞又看了碩塞一眼,示意他不要擔心,然後馬上接過話頭說道:“來了來了,皇兄今天感覺怎麼樣?好點了嗎?”

    皇太極嘆了一口氣,說道:“還不是那個老樣子,今天叫你過來也就是想讓你老老實實告訴朕,他們說的是不是都是真的?”

    “皇兄都知道了什麼?”多爾袞並沒有馬上回話,而是反問道,他必須要確認皇太極都知道了一些什麼,否則恐怕自己說漏了嘴,那就真的是慘了。

    皇太極問道:“我們是不是在外面打了敗仗?”

    “是。對手是張雷,他有幾十萬大軍。”皇太極剛剛問完,多爾袞馬上就直接回答說道,這個東西既然皇太極已經知道了再否認也就沒有什麼用了。

    皇太極又問道:“現在到底是什麼情況了?如實說吧,你知道的,就算是你現在不告訴朕那朕也會通過其他的辦法問到的。”

    “既然如此,那我就把所有的都告訴皇兄吧,沒錯,上一次我過來的時候就是想告訴皇兄這件事情的,但是後來想了想還是沒有說了,恐怕皇兄聽了心裡面著急。我派軍出去,想要重新將張雷打敗。奪回控制權,但是雖然在前期取得了一些成績,後來還是被打敗了,隨後張雷率領幾十萬大軍進入了朝鮮,現在朝鮮已經向明廷效忠。”多爾袞說。

    “這些見風使舵的牆頭草。”聽說朝鮮又向明朝效忠了,皇太極激動起來,大聲地說。然後可能引起了情緒的波動,臉漲得通紅,劇烈地咳嗽起來。

    多爾袞趕緊到身邊來幫他捋了捋,說道:“皇兄不要激動,不要激動,咱們好好說。”

    過了好一會兒的時間。皇太極的心情才平復了下來,問道:“接下來呢,還發生了什麼事情?咱們的人還在和張雷打?”

    “嗯,還在打,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他率領眾多軍隊一路朝我們這裡過來了,咱們現在正在積極想辦法呢。”多爾袞說道。

    皇太極笑了。笑得莫名其妙,多爾袞還以為他是受刺激了呢,兩人都不說話,皇太極笑了好一會兒才停止下來,他說道:“這麼多年來,咱們一直都是追著明軍打,現在終於換過來了,我們也開始被他們追著打。這變化還真的是有夠快的啊,居然還被他給打到家裡面來了,好本事啊好本事,大家都有好本事。葉布舒呢?”

    “他……死了。”多爾袞說。

    皇太極瞪大了眼睛,掙扎著要坐起來,多爾袞趕緊走過來扶著他。

    “不要這樣,皇兄。現在咱們都在等著你好起來,率領著我們和張雷打仗。所以現在皇兄什麼事情都不用管,安心養病吧。”多爾袞說。

    皇太極微微搖頭,說道:“沒用的。我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不會好起來的了,看來我們得商議一下繼任者的問題了。”

    “皇兄不要說這些胡話,你一定會好起來的,你還年輕啊,外面的事情就讓下面的人去做,你好好養病,一定會好起來的。”多爾袞說道。

    皇太極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好說的了,實際上他也不願意現在就重新任命新皇帝,若是以後身體真的好了起來,那自己的這個皇帝可真的就是自己送出去的,那感覺活著估計還不如死了好。

    “好了,朕已經知道了,你出去吧,以後有什麼情況就直接進來告訴朕吧。”皇太極說。

    多爾袞點點頭,又囑咐了幾句讓他好好養傷之類的話,然後站起來就往外面走去,到了門口,碩塞關心地問道:“皇阿瑪的情況怎麼樣了?”

    “情緒有些不穩定,你好好照顧他吧,讓他放心,打仗的事情就交給我吧,咱們大清朝打仗還從來就沒有怕過誰,這張雷他就算是再囂張也是個半路出家的傢伙,靠著點火器先進才造成了現在這樣的局面,算了不說了,你進去看著吧。”多爾袞也不願意說太多,於是囑咐了碩塞之後便走了。

    碩塞進去之後,皇太極朝他找了招手,說道:“你過來。”

    碩塞來到皇太極的床邊跪下來,整個身體看起來比床就高出來一個頭,他說道:“皇阿瑪不用擔心,過不了多久就會好起來的,皇叔也是個打仗的人才,他肯定能夠應付眼前的局面的。”

    “這個我都知道,你就不用說這麼多了,咱們父子兩個,來說說話吧。你的大哥,豪格,還有你的四哥,都是死在這個張雷的手上,而你的二哥和三哥又走得早,朕的兒子裡面,你是做大的一個了。”皇太極說。

    碩塞摸不清楚皇太極到底要說什麼,也不敢隨便說話,只能接口說道:“嗯,是。”

    皇太極又說:“你出生之後沒過多久,你的母親就離開你了(被賜給大臣為妻),不過你也爭氣,也能夠看得出來,你和你的那些哥哥一樣,對於打戰很有天賦,這讓朕很是欣慰。咱們是靠著戰馬打天下,作為一個旗人,必然要有強大的戰鬥力。但是治理國家不一樣,治理國家不僅僅是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夠行得通的。朕給你說個故事吧。劉邦稱帝后,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不久,劉邦接到密告,說韓信接納了項羽的舊部鍾離昧,準備謀反。於是,他採用謀士陳平的計策,假稱自己準備巡遊雲夢澤,要諸侯前往陳地相會。韓信知道後,殺了鍾離昧來到陳地見劉邦,劉邦便下令將韓信逮捕。押回洛陽。回到洛陽後,劉邦知道韓信並沒謀反的事,又想起他過去的戰功,便把他貶為淮陰侯。韓信心中十分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劉邦知道韓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韓信召進宮中閒談,與韓信討論各位將領才能的大小。劉邦問道:'像我自己一樣的能統帥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你只不過能統帥​​十萬人。'劉邦說:'那對你來說你能統帥多少呢?'韓信回答道:'我統帥的士兵越多越好。'劉邦笑道:'你統帥士兵越多越好,那為什麼被我所控制?'韓信說:'陛下不能統帥士兵,但善於帶領將領,這就是韓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並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們努力後所能達到的。'”

    “這就是《史記淮陰侯列傳》裡面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的典故。”碩塞說道,作為皇室宗親,必然飽讀詩書,這些自然是知道的。

    皇太極說道:“沒錯,所以說,你們打戰都很厲害,這一點朕很欣慰,但是治理國家,統帥將領的本事,是從娘胎裡面帶出來的,這一點誰也改變不了。你知道朕和你說這些話意味著什麼嗎?”

    碩塞搖了搖頭,說道:“兒臣不知。”現在這個情況,就算是知道也不敢說。

    皇太極看了他一眼,說道:“你有一點朕很是欣賞,你知道什麼話應該說什麼話不應該說,這個本事在以後會給你帶來好運的。好了,你去幫朕拿筆和紙來,還有朕的印章。”

    “嗯。”皇太極要做什麼碩塞似乎隱隱約約能夠猜到一些什麼,但是卻不敢確定,只能夠聽從皇太極的吩咐去拿了筆墨紙硯來,在床上幫他擺了一張小桌子,然後便去磨墨。

    等墨磨好了,皇太極便讓他出去,然後再寫了一些東西,過了小半個時辰才讓他進去。筆墨紙硯還在,只不過皇太極寫的東西卻藏起來了。

    “拿下去吧,然後出去,朕有些困乏了。”皇太極說。

    於是碩塞就出去了,卻意外地遇到了多爾袞,他不由得問道:“皇叔,你怎麼還沒回去嗎?”

    多爾袞說道:“回去了,剛剛又過來了,想要和皇兄商量一些事情。”

    碩塞說道:“皇叔要商量的事情很重要嗎?皇阿瑪剛剛才睡下,他現在情緒好像不太穩定,如果可以的話還是等皇阿瑪睡醒過來之後再說吧。”

    “看來也只好這樣了,那等皇兄醒過來的時候你派人到我那裡去告訴我一聲吧。”多爾袞嘆了一口氣說道,看來來的還真不是時候。

    碩塞說道:“麻煩皇叔白跑一趟了,還有,外面打仗的事情還多多拜託皇叔了,等皇阿瑪好些了之後皇叔就不會這樣幸苦了。”

    “行了行了,那些事情都是細枝末節,不足為道,這大清不還有我們的一份麼?為皇上分憂是我們做臣子的責任。”多爾袞說道。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10-30 08:35
第三百五十二章 儲君
  

    對於多爾袞的這話,碩塞總覺得怪怪的,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但是具體哪裡不對又說不上來,一直到多爾袞和他打招呼人都走​​了之後似乎才有了那麼一點點的頭緒。

    他暫時住在皇太極旁邊的一個房間裡面,這是為了在最快的時間裡面聽到皇太極的召喚而趕過來。

    再說張雷,他可不知道皇太極生病了,只是這一路往瀋陽去的時候,只有那些見都沒見過的人來和他們打,葉布舒已經被殺死了,豪格也死了,皇太極也沒有親征,甚至連接觸過的多爾袞也沒有再見到過了,這讓他很是疑惑,不過疑惑歸疑惑,仗還是要打的。沒有那些個打戰人才來指揮,張雷在人數和裝備都超過清軍的情況下,幾乎是無往不利。

    很快,他率領著大軍就已經來到了長春。長春地處東北邊陲。在距今兩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肅慎族生活過的地方。漢至西晉為夫餘國屬地。其後,為高句麗轄境。唐代中後期,屬渤海扶餘府。遼屬東京道黃龍府。金歸上京路隆安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代在長春設立其塔木衛、亦東河衛、木古河衛。此時,張雷他們距離盛京只有不到五百里,已經很近很近了。

    消息傳到盛京,朝野震動,多爾袞下令盛京戒嚴,將南邊對明軍攻擊的士兵全部都抽調回來,多爾袞決定用所有的力量與張雷決一死戰,他要御駕親征。

    然而,就在他準備出發的時候,卻突然之間聽到了一個噩耗,皇太極快不行了!

    仗已經打了大半年,皇太極也病了大半年,雖然沒有好起來,但是也還算是情緒穩定,現在多爾袞決定親征的時候。卻突然傳來消息說皇太極快要不行了,這還怎麼得了?他只能夠臨時派遣將領前去阻止張雷,而本人卻留下來,連鎧甲都沒有脫下來就急急忙忙地從出發的地點趕往皇宮裡面去。

    皇宮裡面似乎比平時要熱鬧一些,多爾袞在路上就看到了好多朝廷官員和皇親國戚,有烈親王代善,鎮國勤敏公阿拜。敏親王阿巴泰,三等奉國將軍巴布泰,英親王阿濟格,奉恩將軍賴慕布,豫親王多鐸,基本上除了死去的幾個。還有一個在牢裡面的,一個貶為平民的,其他的都來了。

    “皇叔來了。”看到多爾袞疾步往這邊過來,碩塞趕緊迎接了上去。

    因為走得太急了,身上的盔甲也有些沉重,所以多爾袞顯得有些喘氣,他問道:“皇兄的情況怎麼樣了?太醫呢?”

    碩塞說道:“所有的太醫都過來了。各位皇叔也都來了,還有皇弟們也都過來了,還有一些得到消息的朝廷大臣。”

    “嗯,大家都在,那就再好也沒有了,趕緊進去吧。”多爾袞說。

    當身穿盔甲的多爾袞在碩塞的陪同下進到房間裡面去的時候,頓時就成為了全場的焦點,多爾袞直接穿過眾人來到皇太極的病床前。說道:“皇兄。”

    “你穿這身是準備做什麼?”皇太極問道。按照規矩,任何人在不經過皇上的允許是不能夠裝備武器鎧甲進入皇宮的。

    多爾袞說道:“我是在訓練場得到消息的,身上的這衣服都還來不及換就直接過來了。我原本就要帶領大軍出征了,準備去和張雷決一死戰。”

    “這段時間真的是辛苦你了。”皇太極說。

    “應該的。”多爾袞說。

    皇太極說:“你看我這身子骨,確實是不行了,人老了,病來如山倒。這一病就把之前所有的毛病都給帶出來看,看起來是好不了的了,今天讓大家過來,就是想讓你們說說看。這儲君的問題。”儘管不願意承認,不願意去面對這個事情,但是為了這個國家,為了朝廷,他也不得不做這樣的決定了。

    多爾袞說道:“不會的,皇兄一定會好起來的,不要想那麼多,一定會沒事的。”

    “行了行了,你就不要說那些話來安慰朕了,朕的身體自己知道,真的是已經一天不如一天了,再拖下去也好不了的。現在所有的事情都壓在你一個人的身上,你也很累吧。國不可一日無君,現在又是國難當頭,還是選一個新皇帝出來吧,朕就不佔著這個位置了。”皇太極說。

    這話一說完,周圍所有的人都是嘩然一片,原來今天是要擁立新皇帝了,頓時心裡面都緊張了起來,目不轉睛地盯著皇太極看。碩塞想起皇太極不久之前和自己談論韓信的故事,再想到拿筆墨紙硯的事情,馬上就恍然大悟了,皇太極肯定是已經寫好了退位詔書,甚至可能已經任命好了新皇帝,今天就是準備要來宣布的。

    除了看皇太極之外,大家更加關注的卻是多爾袞,皇太極在重病的情況之下任命多爾袞處理朝政就似乎已經向天下人昭示了,除了皇太極之外,多爾袞是真正掌握實權的人物。

    本來,一直以來皇太極都把大皇子豪格帶在身邊,豪格也確實爭氣,戰功赫赫,皇太極的任何一個意思他都能夠心領神會,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等皇太極駕崩之後,新皇帝必然就是他豪格了。可惜的是造化弄人,豪格還沒有等到屬於他的輝煌,就被張雷親手給殺死了。此後不管是權利還是智謀,在整個皇族之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與多爾袞相抗衡,皇位花落誰家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多爾袞面無表情,他抬起頭來看這個房間裡面的人,大家誰也不敢和他的眼神接觸,紛紛低下頭去,如果按照順序來排位的話,這裡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是碩塞,但是他現在無權無勢,如果讓他當了皇帝,必然會是一個傀儡,大家都在期待,接下來皇太極到底會怎麼安排。

    多爾袞說道:“皇兄,設新皇還為時過早,不過設立儲君應該還算是不錯的選擇,不知道皇兄有沒有什麼想法?”

    “嗯,儲君,你最近這一段時間忙裡忙外的,有沒有幫朕留意一下朕的這些兒子裡面,有沒有誰擁有帝王之氣的?”皇太極問道。

    他一開口馬上就把範圍鎖定在了他的兒子裡面,那也就是說多爾袞是不在他的選擇範圍之內了。多爾袞依舊是面無表情,不過其他的人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確是心思不一,有的人不由得搖頭嘆息,他們本來看好這多爾袞會當上皇帝,卻沒想到現在皇太極一下子就給否定了。而有的人卻是依舊堅信,就算是皇太極不讓多爾袞當這個皇帝,那多爾袞也肯定會是在今後一段很長的時間裡面權力最大的人物。

    多爾袞說道:“皇兄這話說的還真的是讓我為難,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怎麼可能做的數呢?咱們大清是在馬背上得的天下,作為皇上,受萬民敬仰,自然也應該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英雄。要選擇這儲君,就應該按照這個標準來選,就算是咱們沒有這樣的少年英才,那也應該在眾位皇子之中選擇最有潛力的一位。 ”

    “你說的對,其實朕也是這樣想的,那按照你的想法朕的兒子裡面誰有這個潛質呢?”皇太極問道。

    多爾袞沉默了,所有的人都不由得屏住了呼吸,現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很有可能多爾袞的選擇就會成為皇太極的選擇,那些皇子心裡面既是期待又是忐忑,他們原本是沒有任何希望繼承皇位的,因為有豪格和葉布舒兩個人在,他們兩個人在滿人皇族當中是了不得的少年英才,其中的豪格是呼聲最高的人,他要能力有能力,要權利有權利,是所有的皇子之中唯一能夠在實力上面與多爾袞匹敵的人物,可惜的是他死了。其次就是葉布舒,他也是身經百戰,雖然沒有豪格那樣讓人矚目,可也是有資格競選皇帝的位置的,可惜的是也死了。接下來呢,接下來還有誰?除了這兩個人之外,其他的人都還因為年紀太小而沒有得到過鍛煉的機會。

    過了好一會兒的時間,多爾袞說道:“我覺得九皇子福臨應該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他的話音一洛,整個屋子裡面的人都沸騰了,福臨,那個只有五歲六歲不到的小孩子,居然會是多爾袞眼睛裡面覺得合適的新皇帝的人選,這怎麼能夠讓大家不震驚?

    皇太極聽到這個名字也是一愣,問道:​​“那你認為為什麼福臨有資格成為儲君的人選?”

    “直覺。”多爾袞說。

    大家對於他的這個說法都是嗤之以鼻,很多人都在心裡紛紛揣測,他肯定就是隨便說了一個人的名字,然後他選擇了年紀比較小的那一個,因為這樣就算是福臨當上了皇帝,那整個帝國的權利還是掌握在他多爾袞手中。

    雖然想是這樣想,但是大家誰又敢當面拆穿多爾袞的陰謀呢?現在唯一關注的就是皇太極的想法了,如果被他否定,那這個九皇子福臨照樣也不可能當上儲君,不可能是新的大清帝國的皇帝。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10-31 08:38
第三百五十三章 又見多爾袞
  

    皇太極沒有繼續說話,他看了看在這里站著的許多人,其中包括他的其他的兒子,比如說碩塞他們。

    接觸到皇太極的眼神,碩塞大氣也不敢出,低著頭看著地下。

    而其他的人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多爾袞僅僅是依靠知覺就選出了大清的皇儲,這未免也太草率了一點。

    接下來就要看這皇太極是什麼態度了。

    畢竟這大清朝的江山還是他說了算,就算是多爾袞實力再強橫他也不可能左右皇太極的想法。

    多爾袞在說完話之後,也沉默了,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整個屋子裡面什麼聲音都聽不見,寂靜得可怕。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皇太極在沉默了很長的時間之後說道:“很好,那就他吧。人呢?讓他過來。”

    孝莊文皇后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悅之情,一下子就把福臨給抱了起來,然後穿過重重人群來到了皇太極的病榻旁邊,福臨生於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時,如今剛剛五歲半多一點。

    “來,到朕的身邊來。”皇太極挪了挪位置,讓福臨站在自己身邊的床上,看了看這個五歲多的孩子,他對多爾袞說:“你說的沒錯。”

    多爾袞點點頭,說:“皇兄,福臨身上就有那一股特質。”

    “嗯,那既然是這樣,朕就宣布了吧,立愛新覺羅福臨為皇儲,待朕百年之後,還望諸位大臣輔佐新皇,治理大清。”皇太極說。

    所有的人都跪在了地上,大聲地說道:“天佑大清,福澤萬民,功在千秋,利於萬代。”

    於是一群人開始議論起突然之間就炙手可熱的福臨來,那福臨哪裡見過這麼大的陣仗。驚慌得一下子就哭了起來,孝莊文皇后趕緊把他交給身後的福臨的乳母讓她帶下去。

    皇太極看了他一眼,然後說道:“好了,沒有什麼事情了,朕也有些困乏了,你們都出去吧,碩塞。你留下來。”

    大家都魚貫而出,碩塞留了下來。等他們全部走了之後,皇太極招了招手說道:“過來,坐到朕的身邊來。”

    碩塞按照他的吩咐坐了,皇太極說道:“皇阿瑪這樣做,你能不能理解?”

    碩塞不說話。搖了搖頭。

    皇太極嘆了一口氣,說道:“在你們兄弟當中,按照長幼次序,你是理所當然的儲君,但是你知道,一旦你當上了儲君,那恐怕多爾袞就要找你的麻煩了。你明白嗎?你看看剛才他是怎麼表現的,直接一開口就說福臨,顯然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如今他掌握大權,這些你都應該知道了,現在還只不過是立了儲君,以後的事情還很難說,但是不管怎麼樣。朕都希望你們兄弟能夠和睦,希望整個愛新覺羅家能夠團結,這樣才能夠度過眼前的難關,等到入了關,這全天下都是我們的。”

    “兒臣都知道,皇阿瑪歇息吧,兒臣這就先出去了。”雖然話是這麼說。但是碩塞心裡面還是非常不舒服的,只不過他沒有表現出來罷了,皇太極也知道,聽他這麼說。便道:“幫朕把筆墨紙硯都拿過來吧,朕還要寫一些東西。”碩塞幫他把東西拿過來,又磨好了墨,便一言不發地走了,臨出門的時候,皇太極說:“以後記得,喜怒不形於色,方能不讓人探知深淺。”碩塞整個人身形一頓,然後走出去把門關好。

    等碩塞出去之後,皇太極又寫了好幾樣東西,都放在自己的枕頭下面,然後才倒下去睡了。

    多爾袞一出門之後就面無表情,對於其他的過來的人似乎視而不見,碰壁的人多了之後,大家都市區了,不敢再去和他說話。而孝莊文皇后和福臨的乳母帶著福臨卻是急匆匆地往后宮去了。

    今天最意外的就要數孝莊文皇后了,她沒有想到最大的驚喜落在了自己的手上,福臨居然一躍成為了大清的儲君,這實在是太如夢似幻了一些。正所謂母憑子貴,現在她孝莊文皇后的地位頓時就水漲船高了。

    她之所以急匆匆地就趕回來,是為了要給準皇帝福臨上幾堂禮儀課,他必須要開始轉變,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繼承人了。

    多爾袞再一次出發了,他必須要去前線了,耽誤了這麼一點點對於他來說根本就沒有必要的時間,隨後他的行程還是沒有任何的改變。

    張雷並不知道發生的這些事情,從電視裡面還有歷史書裡面他對於清朝前期的歷史只知道1644年入關的時候的皇帝是福臨,也就是順治,康熙他爹。入關了之後就是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所謂揚州十日公元1645年,清兵在多鐸的率領下,分兵亳州、徐州兩路,向南推進,勢如破竹,迅速佔領了徐州、亳州、盱眙,並乘勢下淮安,奪泗州,渡淮河。四月十九日,明將許定國引多鐸師至揚州,揚州被清水陸各軍重圍。守將史可法統率軍民,堅守孤城,同時,向弘光皇帝求援,弘光不應,揚州告急,四月二十一日,明總兵李棲鳳、監軍副使高岐鳳拔營出降,形勢更為危急。史可法等堅守至四月二十五日,終因彈盡糧絕,被清兵攻破。史可法自刎不果而被俘。在多鐸百般的誘降時,史可法斬釘截鐵地說道:“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我頭可斷,而態不可屈”,結果慘遭殺害。史可法的部下在這種情形下,仍率餘部繼續鏖戰,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清軍佔領揚州後,縱兵屠掠,十日封刀,史稱“揚州十日”。 “煙花三月下揚州”,幾世繁華的揚州城是時“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前後左右,處處焚灼”。死難者八十萬人。

    清順治二年(1645年(乙酉年))閏六月十三日,剃髮令下,群眾開始醞釀反抗。清軍浙江嘉定知縣強制剃髮,起義頓時爆發。城郊居民一呼而起,打敗來剿清軍。人民公推黃淳耀、侯峒曾出面領導抗滿。降將李成棟率滿兵猛攻,城中居民冒雨奮戰,堅守不屈。清軍用大砲轟城,始得攻入。侯峒曾投河死,黃淳耀自縊,城中無一人投降。殘暴的清軍忿而屠城,殺兩萬餘人後棄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眾入城,組織抗清,旋敗,再遭清軍屠殺。八月十六日明將吳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亦敗,嘉定第三次遭屠城。史稱“嘉定三屠”。多鐸統軍佔領]南京[,中國弘光朝廷覆亡。同年六月,南明降臣錢謙益,趙之龍等向多鐸獻策曰:“吳下民風柔弱,飛檄可定,無須用兵。”清國乃於六月十五日頒詔書往江南曰:“… …削髮一事,本朝已相沿成俗,爾等毋得不遵法度。……凡不隨本朝制度者,殺無赦。”然而“削髮令”一下,所謂“民風柔弱”的江南民眾的反抗怒火,卻在松江,崑山,蘇州,嘉興,紹興,江陰等地熊熊燃燒。反抗滿清暴行最為慘烈的嘉定遭到清軍三番屠殺(六月十三、六月十四、八月十六),史稱“嘉定三屠”。

    張雷之所以現在這麼緊急地要滅滿清,除了之前的一系列原因之外,就是要阻止“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兩件慘案的發生。

    過了不久之後,他已經來到了距離盛京不到一百里的地方,這一點距離對於他們來說幾天就能夠到達,等攻破了盛京,讓皇太極投降,這個大清朝就覆滅了。

    當然,說起來就一句話的事情,但是實際上做起來可能還是比較困難的,而這個困難來自於清軍越來越猛烈的抵抗。

    而在不久之後,他便迎來了另外一波清朝的大軍,這一路上面來已經不知道遇見過多少這樣的軍隊了,不過都被他們的人給一一打退了,如今又遇見了一波,大家都沒當回事。

    張雷他們不慌不忙地擺開陣勢,準備大打一場,張雷卻發現,對面領頭的人卻是很久都沒有見過面的多爾袞,不由得冷笑了起來,看來這些大人物終於還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寂寞,親自跳出來了。

    當然,張雷可不會傻乎乎地走到他的面前去,還沒等多爾袞他們來到前面,張雷就已經下令開砲了​​,之前一路上來他都是這麼幹的,利用超長的射擊距離,在還沒有和對手接觸的時候就建立起自己的優勢,這就是他一直以來獲勝的一個關鍵因素。

    多爾袞雖然知道這張雷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但是卻沒想到雙方還隔著這麼遠他就已經展開瞭如此猛烈的攻勢,此時此刻,張雷的軍隊都還沒進入銅炮的射程。

    但是沒辦法,想要張雷打那就必須要到張雷前面去,多爾袞親自率領著騎兵隊伍,手裡拿著長矛,往張雷他們衝了過來。

    對於騎兵衝鋒,張雷他們已經見得多了,因此也就不再像之前那樣懼怕,士兵們專注地坐著自己的事情,根本就沒有一個人露出不一樣的表情來。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10-31 08:53
第三百五十四章 駕崩
  

    多爾袞和張雷已經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因此對於張雷的作戰方式他已經清楚得很。

    其實說實在話真的要追究起張雷的作戰方式來,無非就是快,快速地排兵布陣,快速地攻擊,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張雷不需要耍什麼技巧,強大的武器殺傷力再配上快速的反應,從而發揮出“快”字訣的真正威力。

    因此,要想打破他的“快”,就必須要“以快制快”,只需要將張雷的固定陣形打亂,那張雷的陣形就不會產生效果了,至少對於清軍來說危害不會有那麼大了。

    所以多爾袞毫不猶豫地衝了,帶著大清帝國引以為豪的騎兵開始了衝鋒,他以為只要自己衝到了張雷的面前,只要自己能夠將他們的陣形全部打亂,那自己後面的軍隊就可以沖上來了,肉搏戰什麼的他可是從來就沒有懼怕過任何敵人。

    但是他似乎忽略了,和張雷打了這麼多次仗​​難道就沒有一個人會知道沖鋒嗎?自然是有的,而且還有很多,但是那些人的衝鋒都以失敗告終——除了上一次數万戰馬成功地衝進了羅德曼組成的陣形之外。

    於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發生,衝鋒的隊形還在半路上就已經被打散了,不少的人都從戰馬上面掉落下來,然後摔死,少數幸運的人沒死成也失去了戰鬥力。但是讓張雷感覺到很不能夠理解的事情卻是,這多爾袞居然一點事情也沒有,不光他沒有受傷。連座下的戰馬都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撤。後撤。”看到這個情況。多爾袞不得不下令後撤,他已經沒有辦法繼續追下去了。

    張雷不由得冷笑,只要不讓你們衝到面前來,你們永遠都只能吃癟,這是命中註定的,裝備上面的優勢就是這麼明顯,就是這麼簡單而且有效。

    不過有一點事情多爾袞還是覺得做對了,那就是他們在衝鋒的時候後面的大軍往前面推進了不少的一段距離。至少張雷的先頭部隊已經能夠進入銅砲的射程,這就可以了,其他的不說,如果連給張雷的軍隊帶來傷害都做不到,那還打個什麼勁。

    而張雷應對的方法更加愛簡單而直接,讓戰神一號隊伍後退,這也是老把戲了,戰神一號那超遠的射程優勢必須要體現出來,否則的話那還花許多力氣來增大射程做什麼呢?

    在滿清銅砲的射程內,張雷沒有安排人員。而是讓大家後退,任由他銅砲再厲害。打不到人也是白搭,正所謂敵進我退,就是這個道理。而清軍也不是笨蛋,步兵撤走了,那還有槍兵,那些手持三眼銃的士兵成了他們的目標,但是三眼銃陣形一亂的話就發揮不出最大的威力了,不過這又有什麼辦法,後退不殺人總要比不後退和敵人拼命要好得多,殺人的前提是必須要保住自己的性命。

    於是張雷下令全軍後撤,他從來不認為打仗的時候後撤就代表著認輸,相反,只有一個懂得前進後退的將領才是一個合格的將領,一味無腦往前衝的那不叫勇猛,那叫送死。

    而在多爾袞看來,張雷的這個做法就是認輸的表現,於是他覺得自己現在是時候帶著人往前面推進了,衝鋒是不可能的,因為剛才的那一次沖鋒他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經過一天的時間,張雷他們後撤了十幾里。當然張雷並不認為自己是打輸了,因為在這一天的時間裡面,他們殺死的清軍比自己被清軍打死的人數要多得多,這就夠了,打戰的輸贏不是按照前進後退來計算的,而是按照損失來算了,在張雷的概念裡面,誰的損失大誰就已經輸了,這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判定方式。

    多爾袞和張雷打了這一天,這才終於知道這一支軍隊的厲害,他們進退有序,各個兵種都是相輔相成的,簡直就是鐵板一塊,想要各個擊破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夠硬著頭皮來打,到了晚上的時候,他不得不下令停止前進,他需要調整,不管是戰術還是在心態上面都需要。必須要想一個辦法打敗張雷,否則的話他就要進攻盛京了,到了那個時候,大清朝就完了。

    張雷也下令休戰,既然對手說不打了那他就不打,他這個人還是很好說話的,總不能別人都停戰了還要硬拉著別人打,這不是他的作風,因為他不著急,他知道這樣打下去清朝遲早要被他給消耗光,除非他們能夠研究出更加先進的武器來,要知道在人數的損失上面,他張雷的損失還不到清軍損失的十分之一,這是一個很強大的比例,清軍死一百萬人他才死十萬人,問題是現在清軍加起來都還不到一百萬。

    多爾袞在想辦法,但是任何的辦法都被否定了,因為他除了用巨大的人力的消耗作為代價換回雙方的貼近之外,想不到其他的能夠對張雷軍隊造成巨大殺傷力的辦法。

    但是沒辦法,就算是現在這樣的情況對他很不利他也要打,他也不能夠退縮,他還是要帶領自己的軍隊為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戰鬥。但是事情似乎總在向著對他不利的方向發展,因為就在和張雷對打了幾個月之後,八月初十,他接到了從盛京發過來的加急文書,皇太極已經於八月初九日駕崩了!讓他趕回去處理喪事和主持朝政!

    當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多爾袞當場就驚呆了,這皇太極怎麼好好的在這個時候死去了呢?但是這是大事情,是比和張雷打仗還要大的事情,容不得他有半點的疏忽,他馬上吩咐所有的人都堅守戰線,不要貿然前進,但是死也不能夠後退,而他自己則帶著幾十個親兵轉頭就走,馬不停蹄地往盛京去了。

    到了皇宮外面。他已經發現整個皇宮的各個角落都已經掛上了招魂幡。白色的。在風中搖曳,看起來都顯得十分陰森。他不管不顧,直接就往皇宮裡面衝去,那些士兵看到是皇太極,誰也不敢阻攔,他騎著戰馬直接衝到了皇宮內院才停了下來。他跳下戰馬,什麼都不管,身上的盔甲都來不及脫掉就往后宮跑去。在半路上面遇見了之前皇太極身邊的貼身太監。那太監對多爾袞說道:“靈堂已經佈置好了。”

    於是他領著多爾袞就往靈堂方向去了,一路上宮女太監無數,看到多爾袞來了馬上就跪下去請安,多爾袞都沒有時間去理會他們。

    “墨爾根代青(聰明王)回來了。”當多爾袞來到靈堂的時候,看到他的人馬上就說道,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朝廷官員都在裡面,不下百人。

    多爾袞一邊往裡面走一邊掃視著大家,他來到皇太極的靈床前面,一下子跪在了地上,身上的鎧甲撞擊發出金屬的聲音。他一下子抓住皇太極那冰冷的手。聲音顫抖著說道:“皇兄啊,我來遲了。你怎麼就走得這麼匆忙,咱們都還沒有來得及見你最後一面啊。”他的臉上流下兩行淚水,聲音哽咽起來,完全不像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

    作為皇太極的最大的兒子,在多爾袞回來之前一直都是碩塞和孝莊皇后在打理著這一切的事物,等那多爾袞在皇太極的靈床前面哭訴了一刻鐘有餘,碩塞來到他的身邊將他整個人都拉扯著站起來說道:“皇叔,父皇駕崩了,以後事情還要多多倚靠皇叔,還希望皇叔不要太過悲傷,皇阿瑪有這個東西,說是要我親手交給皇叔。”他拿過來一個用黃綢子包著的檀木箱子說道。

    多爾袞迫不及待地接過這個箱子,打開來看,裡面是幾份文書,最後還有一張紙,這一張紙上面的東西是皇太極在彌留之際寫給多爾袞的,其中就有他駕崩之後朝政的分工問題。上面還寫著讓多爾袞在自己的靈床前面宣讀福臨的登基詔書和輔政大臣的任命書。

    “這是皇兄在彌留之際寫的東西,現在趁著大家都在這裡,就一併宣讀了。”多爾袞拿起手中的東西來給大家看,示意自己說的不假。

    多爾袞拿起第一份詔書來,這是關於皇太極對於自己死去之後的安排,從這份詔書裡面,大家似乎能夠看到他對於自己的後事的安排並沒有什麼驕奢淫逸在裡面,反而十分樸素,或許也是考慮到如今大敵當前,不宜鋪張。

    念完了這一份詔書,多爾袞說道:“諸位,如今皇兄已經駕鶴西去,天命難違,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社稷不可一日無主,我以為,咱們現在有兩件事情必須完成,一是皇兄的諡號,二就是新皇登基。首先來說說看,大家對這個諡號有什麼看法?”

    諡號,為東亞古代君主、諸侯(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此外,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一些鄰近國家亦有使用。所謂諡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的評價,算是蓋棺定論吧。象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漢惠帝、晉惠帝都是沒什麼能力的,靈、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詞,但還有點同情的意味,另外孫權是個特例,他的諡號是大帝,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諡號是周開始的,除了天子,諸侯、大臣也有諡號,但我這裡是專講皇帝天子的。秦始皇認為諡號是子議父、臣議君,於是廢了諡號,從他這個始皇帝開始,想傳二世、三世以至無窮,可惜只傳了二世。漢代開始又實行了。漢倡導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諡號都有個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獻。漢獻帝是他死去之後曹魏給他加的諡號,他做皇帝的時候沒有這個叫法。

    另外,帝王與群臣之間有嚴格區別,帝王的諡號,在隋朝以前均為一字或二字,如西漢的皇帝劉盈諡惠帝、劉恆諡文帝、劉啟諡景帝,東漢的皇帝劉秀諡光武帝等即是。但是從唐朝開始,皇帝的諡號字數逐漸增加,例天寶十三年,玄宗李隆基決定將先帝的諡號都改為七個字如李淵為“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世民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唐後各代皇帝的諡號,一般都偏長,其中稱冠的清太祖努爾哈赤,諡號竟長達二十五個字“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努爾哈赤死了,諡號二十五個字,現在他的兒子皇太極也死了,那他的諡號又有多長呢?

    當然,古人的智慧也是無窮的,為了取諡號的時候方便,還專門演變成了有諡法。

    中國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生前事蹟和品德,評定一個稱號以示表彰,即稱為“諡法”。始於西周中葉稍後。從周文王、武王至懿王,王號均自稱。考王之後,方有諡法。後仍有自立王號者,如春秋時,楚君熊通自立為武王。天子及諸侯死後,由卿大夫議定諡號。秦始皇廢不用。漢初恢復。以後帝王諡號由禮官議上。貴族大臣死後定諡,由朝廷賜予。明清定諡屬禮部。此外,又有私諡,始於東漢,大多是士大夫死後由親族門生故吏為之立諡,故稱私諡。

    當著這麼多人的面,禮部官員站了出來,為皇帝定立諡號是他們的工作。

    經過幾個時辰,皇太極的諡號終於被討論制定了出來,是:“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隨後,禮部尚書便將這個諡號寫成了文書,裡面寫明了為什麼要用這些字,然後將文書蓋章存檔,這就算是正式生效了,以後皇太極的靈牌上面就要多上這些字。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10-31 09:09
第三百五十五章 登基
  

    制定了諡號之後,接下來就是瑣事了,比如說守孝什麼的,但是最重要的事情卻是新皇帝登基,多爾袞說道:“如今儲君年幼,咱們必須要選一些有能力的大臣出來輔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如今皇上年幼,理應推舉出輔政大臣,帶領群臣輔佐新皇。”有人說。

    大家都議論起來,各自推選自己認為合適的人,而作為皇帝的福臨卻是一臉茫然,他這個皇帝根本就還沒有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經過熱烈或者說是激烈的討論,終於確定了輔政大臣的人選,那自然就是多爾袞,這沒的說的,明眼人一眼就能夠看出來到底是誰才是這裡面最合適的人選,論文治武功,多爾袞都是當今滿洲第一。

    看到大家都推選自己為輔政大臣,多爾袞是十分高興的,他說道:“諸位如此抬愛,我受寵若驚,但是只有我一人,恐怕行事會有偏頗,倒不如大家再推舉一人,和我共同輔佐新皇,你們認為如何?”

    “這真是極好的,看來大家都沒有選錯人,皇叔如此謙遜,想必皇阿瑪在天有靈,他也會很欣慰吧。”碩塞說道。

    多爾袞不由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你呀,說的這是什麼話,我想的是再選一人來助我,定然能夠好好為大清效力,正所謂群策群力,兩個人總比一個人要好得多。”

    於是,討論又開始了,這一次討論的時間很長,因為除了多爾袞之外,其他的有資格或者說是水平相當的人就太多了,一時間要確定出一個最佳人選,還真的是不容易。

    看大家的討論都沒有結果,多爾袞說道:“那不如就我來推選一個人吧,大家覺得濟爾哈朗這個人怎麼樣?”

    濟爾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爾哈赤的宮中。由努爾哈赤加以撫養,所以他與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係很好,尤其是與皇太極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濟爾哈朗從青年時代起就追隨努爾哈赤南征北討,因軍功受封為和碩貝勒。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也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成為清朝歷史上惟一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後入享太廟。

    聽了他這樣說,大家都朝濟爾哈朗看了過去。濟爾哈朗見多爾袞居然提到了自己的名字,顯得有些驚訝,他做到多爾袞身邊來,說道:“多謝抬愛了。”

    多爾袞說道:“不要說這樣的話,試問在場的所有人之中,論戰功。誰又能夠比得上你呢?由你和我兩個人來共同輔佐新皇,那是最好不過了。咱們問問大家的看法,大家認為我的這個提議怎麼樣?”

    “很好啊,在場的人中,又有誰能夠比得上兩位呢?我是同意的。”馬上就有人說。

    既然有第一個,那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在場的都是聰明人。從這件事情上面來說,包括皇帝福臨在內,多爾袞已經掌握了實際上的大權,他說的話誰還敢不聽?

    “很好,那現在就起草任命詔書吧,之後便著手準備新皇登基。”多爾袞說。

    最後寫了文書,多爾袞加封攝政王,還有其他的一些細節寫了。卻不宣讀,這些都是要和福臨的繼位詔書一起宣讀的。

    隨後,大家都散去了,多爾袞又安排了人守靈,接下來就是準備新皇登基的事情了,這才是重點。正所謂人走茶涼,現在皇太極已經死了。那他的威懾力和威嚴也就不復存在了,接下來所有的工作中心都圍繞著新皇帝愛新覺羅福臨進行——或者說是圍繞多爾袞的意志進行。

    八月二十六,是福臨登基成為新皇帝第日子,天還沒有亮。整個皇宮就已經開始忙碌了起來。

    福臨還在睡夢之中,奶媽就將他給叫醒了,他睜開眼睛看的時候,天都還是黑的,他問道:“天都還沒有亮呢,叫我起來幹什麼?”

    奶媽說:“皇上,今天可是你登基的日子,現在應該要起來了,來吧,奴婢抱你去洗漱。”

    “哦。”福臨雖然只有五歲,但是他卻是十分懂事了,特別是經過這一段時間來孝莊文皇后的教導,整個人的氣質似乎都已經提升了一個檔次。

    奶媽將他抱起來伺候他去洗澡吃飯,然後換上了專門為他製作的新的龍袍,時間過去了整整一個時辰。此時天色已經有一些亮了,奶媽說道:“咱們現在應該出發去篤恭殿了,太后和大臣們都已經在那裡等候著了。”

    “哦。”不管奶媽說什麼做什麼,福臨一直都是面無表情的,或許這些太多的規矩加在他這個五歲的孩子的身上本來就是一種罪過,一種天性的扼殺。

    奶媽也不管他說什麼,只是牽著手出來,外面已經有華麗的馬車在等候著了,他將福臨抱上馬車,然後自己也習慣地坐在了旁邊。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她始料未及,甚至有些接受不了。看到從小把自己帶大的奶媽坐到了自己的鑾駕上面來,福臨皺了皺眉頭,似乎十分不喜歡,他說:“這輛車你已經不適合和我一起乘坐了。(此非汝所宜乘)”

    奶媽這個時候終於意識到,這個從襁褓裡開始就被自己帶著的孩子,現在已經換了一種身份了,一種讓自己頂禮膜拜的身份。想到這裡,奶媽的心裡面頓時覺得十分不是滋味。

    “是,皇上。奴婢糊塗,還請皇上贖罪。”奶媽趕緊下了車,對福臨說道。然後確定沒有什麼東西落下之後,馬車便開始往篤恭殿而去了。

    過了一會兒,馬車來到了篤恭殿,那裡已經有長長的儀仗隊在等著了,紅色的地毯從大殿的最門口開始鋪設,兩邊都是手持華蓋的侍衛,一直到大殿門前的一個小平台。在那個台子上面,攝政王多爾袞,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兩位輔政大臣站在門邊,在他們兩個人後面是福臨的生母孝莊文皇后和皇太極的正妻孝端文皇后。順便提一句,孝端文皇后是孝莊文皇后的姑姑。而在她們兩個人的後面才是福臨的叔叔伯伯兄弟舅舅兄弟等人,再後面是朝廷大臣。

    馬車停了下來,奶媽將福臨抱下車來,準備牽著他的手登上篤恭殿,卻不料福臨甩開奶媽的手,然後輕輕一推示意她站遠一點,然後獨自一個人往前面走去。年僅五歲的他這個時候卻是將帝王的霸氣顯露無遺。

    所有的人都看著他,他卻是一點兒也不畏懼,挺起自己的胸膛就開始往前面走去,腳步沒有絲毫的遲疑,包括上台階,他的目光始終十分堅定。

    上了台階最後一級。來到篤恭殿的大門前,他停了下來,所有的人都跪在了地上,包括他的親生母親孝莊文皇后在內。所有的人都對著他高聲呼道:“恭祝吾皇繼承大統,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是卻擲地有聲,儼然已經有了帝王之氣,多爾袞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心裡面似乎開始在盤算著一些什麼。

    大家都站起來,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一左一右站在福臨的身邊,多爾袞說道:“皇上,這是您的繼位詔書,您先看一下,如果覺得沒有問題的話,那就由本王來宣讀。”

    “不用看了,宣讀吧。”福臨說。實際上是,他才五歲,字都不認識幾個。

    多爾袞點點頭,說道:“好吧,那本王就宣讀了。”他清了清嗓子,開始念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洪惟太祖皇帝,受天明命,肇造弘基,神功聖武,遺厥子孫,迨我皇考,承元繼體以來,十有七載,顯謨遺略,深恩厚澤,用乾戈而討逆,本仁義而納降,所以遐邇向化,丕業日隆,臣子方作萬年之頌,宮車乃有一朝之虞(“宮車遠馭”指帝王去世),肆予衝人,正在弱齡,詎意宗盟及諸大臣,咸謂神器,不可以久虛,宗祧不可以乏主,於皇子之中,合辭推朕,勉循輿情,於本年八月二十六日,即皇帝位於篤恭殿。於戲,惟予小子,蒞茲重任,所賴伯叔宗親大小臣工,同心協力,輔朕不逮。其以明年正月初一日,為順治元年,宜發大赦,共圖惟新,自八月二十六日昧爽以前,一應罪犯,並常赦所不免者,盡行赦宥,佈告中外,咸使聞知。”

    所有的人再一次跪下來高呼萬歲,濟爾哈朗又拿出一份詔書來說道:“這是我與攝政王的任命書,就由我來宣讀吧。”

    福臨沒有說話,濟爾哈朗便拿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因朕年幼,特加封為叔父攝政王。賜冊寶。並賜嵌十三顆珠頂黑狐帽一、黑狐裘一、金一萬兩、銀十萬兩、緞一萬疋、鞍馬十、馬九十、駱駝十、加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共為輔政大臣,同賜,欽此。”

    隨後,多爾袞便指著大殿正中間那鹿角寶座對福臨說道:“皇上,登基吧。”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11-1 09:43
第三百五十六章
  

    篤恭殿的門檻都已經到了福臨的腰,除非爬,否則福臨連進門都進不去,但是要一個皇帝登基的時候就爬上大殿那也太不像話了,於是接下來,就出現了大清朝有史以來最為滑稽的一幕,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兩個輔政大臣一左一右,抓著福臨的手直接將他給提了起來,越過門檻的時候才放下。

    裡面有些昏暗,非常安靜,只能夠聽見走路的時候的腳步聲,福臨顯得有些害怕,緊緊地抓著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的手,而且還有些微微顫抖。多爾袞安慰說道:“不要害怕,馬上就好了。”

    走過了寬敞的篤恭殿,來到了盡頭的鹿角寶座,福臨一個人爬上去做好,看著其他的所有的人都比自己要矮那麼多,頓時就笑了起來,一點兒也不見了害怕的模樣。

    “皇上,你給說幾句呀。”福臨坐在寶座上面看著下面笑,下面的人自然是不敢抬起頭來看他的,而且福臨不開口誰也不敢說話,現場又開始安靜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多爾袞在福臨的耳朵邊小聲說道。

    福臨哪裡知道要說什麼,便看著多爾袞。多爾袞耐心地說道:“皇上就說一些吉祥話,保佑我大清的。”

    福臨還是看著他不說話,多爾袞便說道:“那本王來念一句你跟著大聲地念一句。”

    福臨微微點頭,然後多爾袞便開始念起來:“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彩雲車駕六龍。鞏金甌。承天幬。民物鉄鳧藻,喜同胞,清時興遭,真熙嗥,帝國蒼穹保……”

    福臨跟著他把東西念完了,下面的人紛紛跪倒在地上,高呼萬歲。已經經歷過這個場景的福臨已經有了一些免疫力,也不顯得驚慌了。他按照孝莊文皇后教給他的禮儀站起來,雙手抬起與身體垂直,手掌向上,目光堅定看著前方,說道:“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又是一聲齊呼,然後大家才紛紛站立起來。

    等福臨坐下來,多爾袞說道:“皇上年紀尚小,從今日起,至皇上親政之日止,朝政大事由本王與和碩親王以及兩位皇后共同主持。以下,改明年為順治元年。金銀錢糧,一併改之。”

    所謂順治,是順從而大治的意思。指社會秩序井然而安定。 《禮記.聘義》裡有“用之於戰勝則無敵,用之於禮義則順治。外無敵,內順治,此之謂盛德。”這樣的話。漢朝賈誼在《新書.數寧》裡說:“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明朝張居正《賀元旦表五》有說:“外威嚴,內順治,神武丕揚。”

    之所以取這個年號,寓意就在於,如今張雷大軍壓境,滿清上下束手無策,希望新皇登基能夠有一個新的開局,更暗示大清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順從天意。

    宣布了年號之後,攝政王多爾袞便將一個紫檀木盒子拿出來讓順治捧著,說道:“皇上,這是玉璽,要好好保管。”

    順治打開盒子,裡面是一塊比他的兩個拳頭加起來還大的玉璽,整塊玉璽用白玉製作而成,盤龍紐,印面刻有“大清受命之寶”六個字,採用滿漢雙文篆書樣,左滿文,右漢文。這是昭告天下天子登基用璽。

    把這玉璽拿在手裡面把玩了一番,順治將它原樣放回去。就在這個時候,多爾袞又拿出來一方印璽,這方印璽採用青玉製作而成,交龍紐,寫有“制誥之寶”的字樣,這是用來給臣子下詔書諭旨用的。

    “皇上,這是皇帝奉天之寶,以章奉若。”

    “皇上,這是天子之寶,祭祀百神之用。”

    “皇上,這是皇帝親親之寶,以展宗盟之用。”

    ……

    擺在順治面前的,總共有二十四方印璽,後再加上清高宗乾隆帝在登基60年後傳帝位於嘉慶帝,自居太上皇公文諭令行“太上皇帝之寶”。後歷史稱為“清二十五寶”。

    這個叫做“受璽禮”,完成了之後,接下來就是對於順治皇帝來說十分無聊的大臣賀詞,那冗長而生澀的話語聽得他直打瞌睡,但是孝莊太后已經教導過了,這個時候一定要正襟危坐,以顯示帝王尊嚴。

    過了好長的時間,整個登基儀式才算是完成,這個時候的太陽已經到了頭頂,大半天的時間都過去了,早上起來的時間又夠早,呆著這麼長的時間已經到了福臨的極限了,儀式一完成,他馬上就往後面跑去,奶媽和孝莊皇太后都追過來,然後帶他去吃東西,好生伺候著。

    正所謂少年不知愁滋味,當皇帝這件事情對於愛新覺羅.福臨來說,只是在登基儀式的時候顯得痛苦,隨後便是一如既往的快樂了,到哪裡都有一大批人小心翼翼地伺候著,想吃喝玩樂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但是作為攝政王的多爾袞,那該犯愁的事情就多了去了,首當其衝的就是決定大清朝國運的大事情,那就是與張雷之間的戰爭,這是他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其次就是皇太極的葬禮,對於一個極其註重等級禮儀的民族,這件事情絕對馬虎不得。其他的事情和這兩件事情比起來,似乎都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就在順治登基的當天晚上,多爾袞就將濟爾哈朗請到了自己的府邸。

    夜幕降臨,整個盛京都沉浸在一股奇妙的氛圍裡面,一邊是為皇太極的駕崩而悲傷,一邊是為新皇登基大赦天下而歡喜,而奔走相告。這些民眾還不知道,張雷的軍隊距離他們已經不足百里。

    一輛馬車來到了多爾袞的府邸,在門口的時候停了下來,濟爾哈朗下了馬車,馬上就有一個人迎接了上來,那是多爾袞的管家:“親王大人來了,攝政王已經在書房等候多時了,還請親王大人跟著小的來。”

    多爾袞的書房在後面的一個小湖邊,是一棟獨立的精緻的二層閣樓,此時此刻,它燈火通明好似一座巨大的宮燈。

    在閣樓前面幾丈遠的地方那管家就停下了自己的腳步,說道:“攝政王有規定,說是除非他請來的客人,否則其他的任何人都不能夠進去的,包括我也是一樣,所以我就只能送到這裡了,親王大人自己一個人上去吧。”

    “多謝。”濟爾哈朗抱拳說道,然後就往書房走去,剛剛推開門,裡面多爾袞的聲音就傳了過來:“是和碩親王吧,本王已經等候多時了。今日是有要事相商,所以特地將和碩親王你請了過來,希望不會耽誤了和碩親王的正事才好。”

    濟爾哈朗說道:“怎麼會呢,不知道攝政王邀本王過來,是準備商量何事?”

    “還能是什麼,當然是我們的敵人的事情,現在那個張雷已經帶了人打到距離盛京不到一百里的地方,你倒是說說看,咱們接下來應該怎麼辦?”多爾袞請濟爾哈朗坐了,然後開口說道。

    濟爾哈朗恍然大悟,想來也就只有這一件事情能夠讓多爾袞發愁了,他問道:“我記得立當今皇上為儲君的時候,攝政王你親自率領大軍與把張雷交戰。”

    “沒錯,當時本王將他們往外面推了幾百里,但是突然之間接到皇兄駕崩的消息,本王不得不帶著人回來,這段時間裡面,那張雷又已經打了回來了。這來來回回的我們的兵力消耗很大。”多爾袞說道。

    “那攝政王大人準備怎麼做呢?”濟爾哈朗問道。

    多爾袞說:“如今咱們已經是自顧不暇,應該要集中自己所有的力量來抵禦張雷的進攻,將那錦州寧遠等地的大軍都抽調回來。反正咱們南下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就讓他們這幾個城池再苟延殘喘幾日也無妨。”

    “嗯,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多線作戰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是很不利的,咱們不妨讓那些士兵回來,增加我們的兵力,只要將這張雷給打敗了,他明朝就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夠阻擋得住我們了。”濟爾哈朗說道。

    “本王也是這個意思,所以就叫了你過來,商量看看你還有沒有其他的看法。”多爾袞說。

    濟爾哈朗笑著說道:“沒有,本王就覺得攝政王的辦法很好,想得很是周到,不如就按照攝政王的辦法來做,等到咱們的兵力一增加,那張雷肯定不會是我們的對手,將他打敗了,整個天下就是我們的了。”

    “那好吧,時間不早了,本王就不留和碩親王了。”多爾袞嘆了口氣說道。

    濟爾哈朗抱拳說道:“那我就告辭了。”

    ……

    盛京北邊一百里,張雷看著地上的牧草從青轉黃,他在草原上面又經歷過了一個輪迴,但是他還是在這裡,還是距離盛京一百里,這幾個月以來雙方似乎展開了拉鋸,一個人前進就總有一個人後退。

    不過張雷比較欣慰的是,經過自己刻意的安排,李自成的人數已經越來越少了,他已經沒有辦法阻止隊伍對大明朝造成威脅了。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11-1 09:43
第三百五十七章 息止干戈
  

    這一日,張雷他們剛剛和清軍打了一場,將清軍殺死了幾萬人,趁著這個機會,張雷他們的大軍往前面推進了五十里,這個距離已經距離盛京近得不能夠再近了,多爾袞馬上下令盛京戒嚴,百姓們這個時候才知​​道,他們已經面臨著巨大的威脅。

    於是大家都驚恐起來,盛京已經經營了這麼長的時間,一直以來都是他們大清帝國的版圖向外面擴張,什麼時候曾經有過這樣憋屈的時刻?居然被人們給打到家裡面來了,這實在是豈有此理。

    多爾袞將攻打寧遠和錦州的人馬全部都調了回來,直接就往張雷所在的地方而去,再加上一直就在駐守的一支軍隊,三支軍隊分為三路朝張雷所在的地方進軍。

    錦州寧遠兩地的的守將發覺這些清軍突然之間都退敗了,頓時感覺到十分驚訝,雖然曾經張雷派軍將兩地的人馬打退,給了兩座城池稍微緩衝的時間,但是沒過多久清軍再一次捲土重來。

    一打聽之下,大家才明白,原來是張雷率領的大軍已經來到了盛京的附近,頓時感覺到萬分鼓舞。不僅如此,他們在經過了商量之後,竟然還出兵開始追趕清軍,這是包括張雷和多爾袞在內所有的人都始料未及的。

    正所謂牆倒眾人推,破鼓任人捶,估計說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了,多爾袞想自己率領三路兵馬來圍攻張雷,想要將他打退,但是事實上卻是,盛京即將接受來自三個不同的方向的明軍的進攻。

    張雷聽說了這個變故,頓時感覺到很興奮,他似乎能夠料想到三路大軍直接將盛京給打爆的情況,於是毫不遲疑地下令進軍。

    多爾袞沒有辦法,只能夠將所有的兵力都分佈於盛京周圍,形成了一個牢固的包圍圈。他知道自己似乎是做了一個很荒唐的決定,不應該將撤離錦州和寧遠的軍隊,而應該從其他的地方調集軍隊來。但是現在說這些都已經遲了。不過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又有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多爾袞馬上就以順治皇帝福臨的口吻寫了一封詔書,下令各地騎兵進京勤王。

    張雷很明白地認清楚了形式,並沒有對盛京進行強行攻打。而是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政策,裡面的人出不來,外面的人也進不去。

    消息傳到北京,整個朝野頓時就沸騰了起來,特別是崇禎,他自從登基以來就一直生活在滿清的陰影之中。隨時關注著滿清的動向,防止他們往京城打過來,甚至都睡不安穩,但是今天,他終於揚眉吐氣了,他終於不用害怕滿清韃子了。

    這一天上早朝,他開口便說道:“諸位愛卿。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現如今張愛卿不僅僅將滿清韃子從錦州和寧遠給趕了回去,更是將清軍的老巢也圍了起來,這真的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這也證明了滿清韃子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只要我們同心協力,一定可以重新給大明朝帶來和平,之前張愛卿曾經有一封奏章寫給朕。上面只有一句話,文臣不愛財,武將不惜死,天下太平。你們倒是來說說看,他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呢?他想表達什麼?”

    明朝是一個由文官集團高度控制的、政治和經濟漸次脫節的王朝,當時資本主義萌芽,經濟發展。但是就中國人的性格來說,有錢了第一件事情想到的不是流通,而是存起來,就算是幾百年後的今天還是一樣。錢只有花的時候才是錢,如果把它放在家裡面,那就什麼都不是。這個行為阻礙了貨幣的流通,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文官專政,這些靠著之乎者也脫貧致富的人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是孔孟學說的忠實擁護者,想要他們去承認並且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官員貪污**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了經濟的全面崩潰。還有就是,因為官員貪污,國庫收不上錢,因此就拿不出錢來鎮壓各地的造反,為此他們必須增加稅收,這就更加引起了百姓的不滿,造反也就越來越嚴重,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張雷寫的這一句話雖然是來自於岳飛,但是現在用卻是再好不過了,想想幾年前,他張雷正當其道的時候,對於文官貪污這件事情而實行的措施,甚至比明朝建立的時候朱元璋貪污十兩就扒皮還要嚴厲,雖然沒有那麼野蠻,但是在具體的細節上面的處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那一段時間,偏遠地區的官員不說,就京城附近還有幾個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地方,基本上所有的官員連貪污的機會都沒有。阻擋別人的財路是一件很讓人憎恨的事情,張雷也因為這件事情被所有的官員排斥,最終崇禎將他給革職,都是有原因的。

    事實上崇禎他自己的感受是最為深刻的,張雷在的那一段時間,國庫的錢可以說是一天比一天多,自打他生下來就沒見到過那麼多錢。但是張雷一走,各地都藉口天災**對金錢的用量大,想盡了各種辦法來減少稅收的繳納,崇禎再一次眼睜睜地看著國庫裡面的錢一天比一天少,雖然他這麼聰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原因是什麼,但是他卻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他手上的兵不夠,連打戰都不夠,哪有空閒來做反腐倡廉這樣的工作?

    現在張雷再一次把這句話寫給崇禎看,就是要告訴他,這不是一個小事情,如果不下定決心解決的話,最終會釀成大禍。

    崇禎說完這話,下面的大臣都不說話,他們誰敢說自己的手上是乾淨的?見大家都不說話,崇禎把東西放在桌子上面,說道:“算了,今天朕的心情好,就不說這個了,討論其他的吧,最近各地的謀反鎮壓的情況有什麼進展沒有?”

    見崇禎主動岔開話題,大家似乎都輕鬆了起來,現場的氣氛再一次活躍了起來,按照以往的情況開始奏對。一切都似乎開始美好起來了。

    等大家的事情都奏完了,崇禎滿臉紅光,看起來就知道他很興奮,他問道:“現如今咱們一掃十幾年來的陰霾,將滿清打得團團轉,盛京已經被咱們大明的數十萬雄師給包圍了起來,又聽說他們的新皇帝剛剛即位。諸位愛卿覺得咱們要不要直接下令張愛卿攻陷盛京,將盛京給納入大明的版圖呢?”

    “皇上,這是必須的,最好是讓他們的新皇投降我大明朝,那他滿清也就覆滅了,多好啊。”有大臣說。

    又有大臣說:“皇上。將他們的大草原都變成咱們的,以後就可以圈養馬匹牛羊,數量至少可以達到百萬之數,對於大明朝可是大有裨益啊。”

    “是啊是啊,還可以……”

    整個朝堂上面無與倫比地熱鬧,似乎清朝已經在他們的討論之中就不復存在了,北方那水草豐美的大草原已經成了大明朝的囊中之物。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來了一名將士,他手中高舉奏章,大聲說道:“啟禀皇上,張大人前線傳來急報。”

    “哦?剛剛討論到這裡,他就傳戰報來了,是不是已經把盛京攻下來了?”崇禎眉開眼笑,迫不及待地說道,他身邊​​的王承恩不由得嘀咕。就算是當初突然之間就獲得了皇帝的位置他沒似乎沒有今天這麼興奮吧。王承恩跑下來將那奏章拿給崇禎看,崇禎一下子將那奏章搶過來看起來。

    但是,隨著越往後面看,他的臉色就越是陰沉,臉上的笑容一點一點地消失不見,到最後的時候都陰霾得似乎要滴出水來了,他猛地一下子把奏章合上。狠狠地說道:“這群吃裡爬外的東西。”

    現場頓時就安靜了下來,崇禎的這個表現,很明顯就不是因為明軍把盛京給攻下來了之後他聽到喜訊應該有的表情,大家都紛紛猜測。難道是清軍突然之間爆發出了無窮的戰鬥力,將張雷給打敗了?

    所有的人都看著崇禎,但是誰也不敢問,最後還是崇禎身邊的王承恩開了口:“不知道皇上為何生這麼大的氣?”

    崇禎氣呼呼地說道:“朕現在什麼都不想說,你把東西念給大家聽一下吧。”說著他隨意地拿起張雷發過來的戰報丟到王承恩的手中說道。

    王承恩也是十分好奇,他自己看了一遍奏章,然後馬上明白了為什麼崇禎會生氣了,不過就他自己客觀地評價,張雷說的這些並沒有什麼大逆不道,反而十分合情合理。

    不過既然崇禎要他念,那就念好了。

    這奏章並不是張雷一個人上的,而是張雷和盧像升、洪承疇、孫傳庭四個人一起聯名上奏,奏章上面詳細地將這段時間大大小小的戰鬥的情況都說了一遍,說是已經把盛京給團團包圍了起來。但是國家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最好暫時息止干戈休養生息,度過這連綿不絕的天災**再說!

    也就是說,暫時放清朝廷一馬,等國內的戰亂平了之後,再來和滿清打過。在這奏章的最後面,似乎是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張雷還信誓旦旦地說,今天今天能夠將滿清打敗,那麼以後也隨便可以將他們打敗。

    王承恩剛剛將這奏章念完,在場的大臣們馬上就沸騰了起來,群情激奮,要是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是滿清打到北京來了呢。

    “眼看著就能夠把滿清韃子給完全剿滅了,張大人怎麼能夠在這個時候停手呢?實在是不應該啊,按照我的說法就應該馬上將盛京佔領,然後將那些皇親國戚都抓到京城來關押著。”一位大臣說道,看他臉上的表情,就好像是自己在吃飯的時候眼睜睜地看著一塊上好的扣肉但是又不能吃一樣。

    “就是就是,在這緊要的關頭他又開始考慮起了其他的事情,真是太不應該了,你們說他是不是故意的,他這是覺得自己戰功卓著,所以就以此來威脅朝廷?”另外一個大臣說道。

    “有這個可能,他認為之前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在這個緊要的關頭停手,是在為自己之前受到的不公正而報復?”另外一個大臣馬上就順著他的話說道。

    第三個大臣說:“誰說不是呢?這個也太明顯了,否則他為什麼之前那麼長的時間都沒有一點音訊,現在就來說要息止干戈休養生息了呢?依照臣的看法,他這明顯就是不思進取忘記皇恩,皇上,臣以為,現在皇上應該馬上下旨,褒獎他一番,然後命令他進軍,務必要攻占盛京。否則那些韃子恐怕會捲土重來。”

    崇禎一聽這話,馬上說道:“對對對,就是這樣,朕下旨讓他進軍,攻占盛京,他們還能不聽?”於是當場就開始寫詔書,讓人帶著去給張雷。他似乎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張雷好像一直對他的命令都是嚴奉陰違。而王承恩在他身邊看著,張了張嘴巴想要說話,最後想了想還是一個字也沒有說。

    很快,崇禎就已經把詔書寫好了,他讓王承恩將詔書拿給那個將張雷的戰報拿進來的那個士兵,又囑咐了幾句,然後那士兵馬上就出去了。

    儘管這樣,但是崇禎還是難以平復心中的激憤,狠狠地說道:“這個張雷實在是太讓人氣憤了,他難道就認為只有自己才能夠做到這一切嗎?那也太自高自大​​了,朕將他從一個平民百姓提拔到如今的大將軍,他連一點知遇之恩和感恩之心都沒有,你們倒是說說看,這算什麼?”

    王承恩趕緊說道:“皇上息怒,現在皇上已經把詔書發下去了,那他肯定會聽從吩咐率軍攻打盛京的,不久之後咱們必然會接到勝利的消息,皇上可千萬不要因為一件這樣的小事氣壞了身子,那可就不好了。”

    崇禎看了他一眼,站起來一甩袖子,說道:“退朝。”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11-1 09:52
第三百五十八章 卸磨殺驢
  

    隨著各地的清軍趕到瀋陽來勤王,張雷感覺到壓力也越來越大了,這是必然的,他就算是依靠著那些新武器也不可能是無敵的,在人數比自己多幾倍並且裝備還並不算太差的情況之下,他還能夠隨意戲弄對手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上書要崇禎停止戰爭。一來是滿清如今受到了重創,死了幾十萬人,想要恢復過來沒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張雷剛剛得知了順治當上皇帝的消息,他從歷史書上知道順治是一個怎樣的人,知道在不久之後他和多爾袞必然會有一場精彩的對決,現如今多爾袞可以說是整個大清朝的支柱,那他張雷為什麼不等到他們兩個人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再來個漁翁得利呢?

    這些原因綜合起來,就是他上書要求休養生息的原因,整個大明王朝如今千瘡百孔,如果再不休養生息讓百姓們有喘息的餘地和生活下去的希望,那大明王朝必然會從內部崩壞,那就算是把韃子殺到一個人也不剩下,照樣避免不了大明江山的覆滅!

    但是其他人不這麼想啊,他們看到的就是張雷已經將韃子給逼到牆角去了,就好像是一塊腐朽的木頭或者是一面即將倒塌的牆壁,只需要再狠狠地踢上一腳,這牆壁就會倒塌,朽木就會破碎,但是張雷卻放棄了這樣的大好機會,這讓那些除了嘴巴上說一說之外其他的什麼都不會的大臣們怎麼會甘心?

    張雷是在自己的軍帳裡面接到崇禎的詔書的,這個時候,盧像升、洪承疇、孫傳庭三個人恰好也都在他的帳篷裡面。張雷打開詔書來一看,頓時嗤之以鼻,將它丟在桌子上面就不管了。

    盧像升笑著問道:“這詔書上面寫的是什麼東西,竟然惹得張大人如此神情?”

    “哈哈,你們自己看看吧,這是皇上親自寫下的詔書。依我看肯定又是那一群長了一張嘴就知道吃白食的大臣們在皇上的面前說了什麼話,不然的話皇上怎麼可能會不考慮一下咱們的意見呢?他可聰明得很,並且向來愛惜百姓,咱們提出要休養生息,他應該是巴不得才對。”張雷笑著說道。

    盧像升狐疑地打開崇禎的詔書,看了看之後,臉上的表情卻很是怪異。憤怒不像是憤怒,不知道他心裡面子啊想些什麼。他看完了詔書,對孫傳庭和洪承疇說道:“你們兩位也看看吧,皇上要我們繼續打,務必攻下盛京,還說我們現在這樣做是以功勞要挾。如果不馬上奉旨進攻盛京的話,就撤職查辦。”

    “什麼?”孫傳庭似乎十分不能夠接受這個事實,趕緊把那詔書搶過來看,卻發現上面說的確實如此。他不由得笑起來:“這還真是有意思啊,咱們在外面打得這麼幸苦,他皇上什麼情況都不知道,就听著那些大臣胡說八道幾句話。就要我們進攻,像什麼話啊。 ”

    張雷嘆了一口氣,收起了自己嘻嘻哈哈的表情,轉而嚴肅地說道:“是啊,自古以來這個矛盾就存在,一群什麼具體情況都不知道的人,在指揮著一群知道內情的人做事,你們說這不是有病嗎?難道這裡的情況還有比我們更清楚的嗎?為什麼要朝廷裡面的那些人來指揮我們呢?如果贏了就是他們指揮有方。輸了的話那就是我們打戰的人自己不努力,說不定還要降罪於我們,你們說這是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盧像升說道:“張大人說得對啊,可不就是這樣嗎?但是我們身為臣子的,那又有什麼辦法呢?還不是只能夠按照他們說的去做?”

    “是啊,就是這樣,看看這詔書。咱們現在就是要尊從他們的吩咐去做事了,你們說是不是?苦命啊,不過既然是吃這一碗飯的,那就沒有什麼抱怨的理由了。咱們還是打吧。”孫傳庭說道。

    張雷笑著說道:“你們還真準備打啊?”

    “難道我們要違抗聖旨?”洪承疇顯得十分不可思議,瞪大了眼睛說道。

    張雷突然想到,面前的這三個人可是和自己不一樣,要想讓他們的思想和自己的思想達到同步,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不用說讓他們違抗皇上的命令了。

    於是他站起來說道:“好吧,那三位將軍就辛苦一點,去進攻盛京吧,我就辛苦一點,幫你們抵擋住所有的來自於盛京外面的攻擊,你們覺得我的這個方案怎麼樣?你們攻城,我打援。”

    “張大人的這個提議不錯,而且就從裝備上面來說這樣安排是十分合理的,有張大人在外面相應,其他的八旗子弟絕對不可能進入到盛京里面來的,咱們可以放心大膽地攻擊。”盧像升說道。

    既然大家都認同這個想法,那張雷便和他們一起商量出了具體的對策,然後各自按照各自的職責做事。

    當然,如果只有張雷一個人在這裡的話,看到崇禎的詔書都會直接撕了,但是現在不行,現在還有這三個崇禎的忠實信徒,如果他這樣做的話,必然會引起他們的不滿。

    盧像升他們三個人各自帶著自己的士兵往盛京去了,現在時間又到了深秋,有的時候天上都開始下雪了。這裡所有的士兵的糧餉都是張雷提供的,用天字號戰船從太平島上面運輸過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恐怕這些士兵早就要忍不住造反了。至於崇禎,根據張雷得到的情報來看,他又沒錢了。在張雷中斷了將掠奪來的海外資源貢獻給他之後。這也就證明,現在的朝廷連一點賺錢的能力都沒有。一個連稅都收不上來的政權,也就是一個被人民給拋棄了的政權。有的時候張雷自己也會想,或許大明朝真的是走到了盡頭,或許自己真的不應該幫助它來垂死掙扎,不當這個溺水者那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但是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漢人,張雷又怎麼可能會眼睜睜地看著野蠻的滿清入關呢?

    於是他開始動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自己先機了幾百年的理念來進行改革,著手挽救這個大明王朝,經過十幾年的時間,他從一個剛剛穿越過來的十幾歲的少年到現在已經是三十多歲的中年男人,他一直在努力,但是努力的結果至今都還沒有看到,這讓他有些沮喪和懷疑。他們都說三十而立,這應該是一個頂天立地,做出一些成績來的時候,而他卻還沒有看到自己的成績,難道自己真的是逆天而行了嗎?他有的時候就開始這樣懷疑自己,但是懷疑並不能夠阻止他繼續將事情給做下去,已經做到了一半,怎麼可以放棄呢?

    時間過去了一個月,張雷辛辛苦苦地抵禦著來自八旗援軍的進攻,他必須要到處跑,方方面面都要顧及到,這讓他很累,不只是身體勞累,心也累。而孫傳庭他們自然也是有苦自知,盛京作為滿清帝國的都城,防禦能力怎麼可能會低呢?就好像北京城,作為大明朝的都城,他的防衛力量是其他的任何地方都沒有辦法企及的。這諸多原因加在一起,造就的是這一個月以來雖然天天攻打但是還是沒有能夠將盛京給攻下來這樣的局面。

    但是崇禎不知道啊,在崇禎的概念裡面,張雷能夠獨自面對滿清的數十萬大軍,那要攻下來一個小小的盛京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卻沒想到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攻城的事情還沒有一點進展,這讓他感覺到十分氣憤。再加上京城裡面的這些大臣煽風點火,說是那些大臣跟著張雷消極怠工,陽奉陰違,總而言之就是,追根到底因為張雷將他們帶壞了,所以這一個月的時間大家都不出力氣了,也一定是張雷在背後指使。

    大臣們的這些意見對於崇禎來說是唯一的參考資料,再加上他自己在內心的深處對於張雷本來就不怎麼歡喜,就算是他現在立了這麼大的功勞,也沒有改變他在崇禎心目當中的看法,反而隨著他表現得越來越出色,崇禎對於他的顧忌也就越來越大,他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削弱張雷的實力的機會的。現在就有這樣一個機會擺在他的面前,這個機會來自於盧像升孫傳庭和洪承疇,洪承疇還好一點,一直堅守錦州,不讓清軍寸土,功勞有目共睹,但是及盧像升和孫傳庭兩個卻是跟張雷合作過許多次了!

    於是卸磨殺驢的戲碼又一次上演,盧像升、孫傳庭再次被罷職聽參,比較聽話的洪承疇“戴罪立功”,總督九邊兵事加緊進攻,結果前軍剛剛接戰,後軍居然撒丫子撤退,將洪承疇、祖大壽一干人丟在滿清重兵包圍之內!等張雷知道的時候,兩人已經打得彈盡糧絕受傷被俘虜!最要命的是,許多張雷贊助的犀利火器裝備已經落入滿清手裡,而相關的配套彈藥零件,則早被山西商人偷偷賣了過去!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11-2 10:18
第三百五十九章 總督邊事


    (這個月是本書最後一個完整的月份了,下個月月初或者是這個月三十號就完結了,下一本書或許是都市,我的強項,大家拭目以待)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張雷感覺到十分痛心,不僅僅是損失了這麼多的人馬,更是因為苦心經營的大好局面就被打破了,自己十幾年的苦心經營現在差一點就毀於一旦,現在滿清之所以打不過張雷就是因為張雷所擁有的這些火器,但是結果呢,這些裝備還被清軍給搶過去不少,這些對於能夠幫助清軍製造出大砲來的人來說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一段時間之後就絕對能夠搞出來,到了那個時候,他張雷想要再將這樣壓著清軍打就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事情了。他採取了暫時退讓的政策,所有的明軍都在他的指揮下後退到了距離盛京百里的地方。

    前線的戰報很快就到了崇禎的面前,他已經習慣了勝利了,結果滿懷希望地一看,這居然是戰敗的消息,而且似乎損失還不小,頓時就大發雷霆,下了詔書對大軍嚴厲斥責,張雷正在氣頭上面,又突然之間接到了這崇禎的斥責令,頓時大為惱火,當場就把詔書給撕了個粉碎,把那個傳令的士兵都給嚇了一跳,結結巴巴地說道:“張大人,您這是……”

    張雷的眼睛都已經通紅,看起來非常猙獰,他怒吼道:“我這怎麼了?這個狗日的,什麼屁事都不知道,打了勝仗他就高興打了敗仗他就不高興。自己坐在那個寶座上面倒是逍遙自在。哪裡知道咱們外面人的幸苦。這也就算了,還什麼事情都要插上一腳,明明是個門外漢,要是不打敗仗那還真的就奇怪了,大明朝鬧到今天這個地步他要負一半的責任,說什麼勤政愛民,這些都是屁話,智力才是硬傷。他坐在那個寶座上面如果什麼都不做我還要感謝他,他現在這個樣子讓我很難搞的。我現在就寫個折子你給送上去,還有,剛才我說的話你要是向外面說了一個字,就小心你的腦袋,聽到沒有?”

    那個小兵只不過是來傳遞命令的,可不知道張雷的脾氣是怎麼樣的,看到他居然直接將詔書都給撕了,哪裡還會懷疑張雷說的話,趕緊唯唯諾諾地答應了。張雷當下就寫好了奏摺封好讓他帶走。

    出了張雷的帳篷,那個小兵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看著天上的太陽,他頓時有一種重活一世的感覺,和張雷呆在一起的時候實在是太令人壓抑了,而且看起來隨時都有可能性命不保。

    張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越想越是覺得不公平,都是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人和人的區別怎麼就​​這麼大呢?

    “張大人,你好像在生悶氣啊,誰惹到你了?”就在這個時候,孫傳庭走了進來,他剛剛經過外面,看到有人匆匆忙忙地跑出去,頓時覺得好奇,就進來看看。

    然後他在不經意間看到了地上的東西,馬上笑著說道:“看來火氣還真的大呢,這是啥。”他蹲下來將那些碎紙片一點一點地拼接起來,頓時嚇了一跳,抬起頭來看著張雷說道:“張大人,你居然敢撕詔書?”

    張雷頓時就笑了,說道:“我有什麼不敢的,他讓我不爽了,撕了有能夠怎麼樣呢?他不外乎就是多了個身份而已,就為了那一個身份我就要委屈自己,那我可做不到。我效忠的不是他這個人,而是這個國家。其實在我看來,你們這樣對皇上的種種頂禮膜拜的行為,就是對自己的尊嚴的踐踏。算了不說了,和你說這些大逆不道的話幹什麼,對了,你突然之間到我這裡來做什麼?”

    “沒什麼,就是剛剛從這裡經過的時候看到一個人匆忙跑出去了心裡面好奇所以就進來看看,張大人這又是何必呢,就算是生皇上的氣現在皇上不在這裡你也氣不到他不是?反倒氣壞了身子那就​​不值得了。”孫傳庭說道。然後他似乎又想起了什麼一樣,問道:“張大人,下官就是想問一下,咱們接下來要做什麼?總不可能一直在這里呆著吧?”

    張雷對於這個早就已經有了自己的計劃了,他說道:“嗯,我已經有了我的計劃,到時候如果你願意跟著我的話那就跟著吧,如果你不願意跟著就給你一些兵讓你單幹。”

    “嗯,這個到時候再說吧,既然張大人已經有了想法,那下官就等候張大人的好消息了,不打擾你了,下官先出去了。”孫傳庭說道。

    再說崇禎,自從李自成這個最大的最不聽話的叛賊被張雷給趕出了關外之後,其他的一些小股的叛軍雖然還經常活躍著,但是也不足為患,張雷當年留下來的那十幾二十萬經過訓練的士兵在這個時候就能夠派上很大的用場,只要崇禎派來的將領不是特別愚蠢的,基本上還能夠指揮著打幾場胜仗。現在崇禎最為關注的自然就是滿清,他是巴不得張雷下一刻就能夠將盛京都給攻下來,但是沒想到會打敗仗,所以他才下了詔書去斥責張雷,不過詔書一出去他就有些後悔了,覺得自己是不是話說得太重了,但是隨後一想,自己可是皇帝,什麼時候自己需要害怕張雷了?於是他就心安理得了起來,直到有人將張雷寫的東西放到他的桌子上。

    這自然就是張雷寫的東西,崇禎一看上面張雷的書名,似乎都有點害怕了,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在他的心裡面張雷就好像是一把絕世好劍,如果他用好了的話,可以征戰四方爭霸天下,但是如果稍有不慎,那受傷的很可能就會是自己,所以他十分小心翼翼。

    翻開奏摺,裡面張雷寫的東西很是直接,首先解釋了一下那一場敗仗的來龍去脈,然後追究了一下根源,當然這個根源問題肯定和張雷無關,也和打了敗仗的那些人無關,有關的是其他的官員和富商。於是接下來張雷又從這個問題引出了自己的話題,那就是自請擔任薊遼總督邊事,立下軍令狀不令滿清進關一步,卻也同時要求,不要朝廷軍餉,也不要朝廷監軍,怎麼打他說了算!通俗點來說就是,我可以不讓清軍南下,但是怎麼做我說了算,你朝廷屁都別放。

    這種事情張雷已經不是第一次做了,但是崇禎卻還是和第一次一樣氣憤,他直接將這折子丟在桌子上面,大聲說道:“這個張雷真的是越來越過分了。”

    “怎麼了?”最近好像一說到與張雷有關的事情,不說全部,至少是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會讓崇禎暴跳如雷,這一次也不例外,在他身邊伺候著的王承恩問道。

    崇禎說道:“你自己看吧,朕懶得說了。”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將那奏章拿過來看了,馬上就明白過來崇禎為什麼會發脾氣了,但是從總體上來說,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他還是願意聽從張雷的,因為這麼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張雷說的從來就沒有發生過錯誤,反倒是崇禎,雖然勤政愛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他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不可能了解到實際情況,下達一些自以為是的命令,往往會讓效果適得其反。

    “皇上,這張大人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而且他做事情的方式雖然有些極端,但是好像從來都沒有過反心,咱們或許應該相信他。而且上面也說了,他做這些事情完全不需要朝廷出一兩銀子,連兵也可以他自己來出軍餉的,也算是為朝廷分憂了吧。”王承恩說道。

    崇禎皺了皺眉頭,疑惑地問道:“是嗎?”從他的這個語氣上面來說,他似乎連自己都不太相信自己了。

    王承恩說道:“皇上啊,這麼多年瞭如果張大人真心要反的話,恐怕……”說到這裡,他似乎意識到這個內容有些大不敬,於是趕緊閉嘴,他可和張雷不一樣,張雷是連詔書都敢撕的人物。

    崇禎不由得皺了一下眉頭,不過卻沒有讓王承恩看到,然後就沉默了,過了很長的時間,他才說道:“嗯,你說的也是,那就讓他去做吧,朕只要能夠看到他給朕帶來好消息,那他做的朕就依了他。”

    王承恩頓時鬆了一口氣,他還以為崇禎會譴責他呢,他趕緊說道:“那皇上需要再寫詔書給他嗎?”

    “嗯,寫吧,雖然估計寫不寫他都會做的,要真的追究起來他實在是太不懂禮數了,但是不懂禮數的他卻做了這麼多的事情,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寫吧寫吧,朕倒要期待一下,他能夠帶來什麼好消息。”

    崇禎說著話,便開始寫詔書,將詔書寫好了之後便讓人拿出去給張雷。這詔書一寫出去,他反而有些隱隱的期待,張雷接下來到底會做出一些什麼樣的事情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