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驚的德國教育:就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附作者回復)

   
yizo 發表於 2014-1-1 01:04:13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4 735323
c2011coolboy 發表於 2014-1-7 00:00



    我是覺得和起不起跑線沒多大關係.差別在於教育的方法.亞洲東方國家太多填鴨式教育.而西方國家的教育.較注重理解和運用.

  較容易引發興趣及深造.我們是一股腦的傳授.管你聽不聽得懂.不懂背起來就對了.而西方很多是引導教育.


    譬如上課文閱讀.東方就是把課本唸過一次.然後開始閱讀測驗.背作者的生平.字什麼號什麼.這個字什麼意思..有的還考整段課文默背..

    西方則是會拿出一本書.教小孩看過一次.問他有什麼心得.學到了什麼.反對贊同..發表自己的意見..

    這才是真正的輸在起跑點..我真的不明白..當初要背某個作者的祖宗十八代..到底有什麼深層的意義..我還很勇敢的跟老師說..查一下不就

    知道了.考這個做什麼..然後......那節我就站著上課了.


    在東方很多人都是被逼著讀書.逼著考試.再加上性格害羞.就算有問題.也不太敢發問.

    西方教育老師都是叫你提前看過一次.上課前就會抽問.你看了什麼.有什麼感想.

    然後上課時邊驗證自己自學的部份.和老師教授的差異.再提出來.下課都是圍著老師問問題.


    還有上半天課什麼的.並不是人家的上課時間短.而是有很多功課和作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找題材去找答案.

    所以需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


    以上的這些弊病都是很久前就被提出來討論過.但過了這麼久.天天在喊教育改革.只看到學生的課業越來越重.還是沒看到什麼顯著

   的改變.教改是改到那裡去了..








counsel92 發表於 2014-1-7 00:09
這個命題很棒說
但可能民族性真的不同吧
有時候環境會讓你不得不為
起碼在外國長大會真的有開心的童年
zxc51009 發表於 2014-1-7 00:31
現在這樣看起來感覺挺羨慕的,但沒親身體驗還是不能太過斷言好壞(也沒這機會體驗QQ)

不過就我自己的經歷....
小學有上過幾間補習班;國中也是,但改變我最大的是國中第一間的補習班

因為他的制度實在讓我不適,又因為那時個性偏乖父親較兇不敢反駁家人的意思

最後國二受不了退補,從那之後變得很厭惡讀書,雖然看起來像藉口;但這是我現在回想起來的感受

平日1~5晚上6:30開始上課,學校段考前一週6也要上課整天
那補習班也有自家的考試,平均90分↑    20:00就可以走了  
                                                  80分↑     21:00   
                                       其他的一律       22:00...我一直都是這區的...PS.騎單車往返單程15~20分....

分數不到60的藤條伺候;打幾下看老師,而學校的段考沒到60分的依排定日晚上到班"補救"

各間教室都有攝影機,一樓有補習班"主任"在看,敢講話.轉筆...簡單來說就是不專心者

就會有無預警且具有威攝力的廣播聲音:XXX 不要轉筆  XXX 不要講話   之類的....

因為以上的原因;顯得國中第二間補習班輕鬆許多;不過藤條依然沒缺席
但真的已經無心讀書了,到哪都依樣,最後選擇自己翹課(雖然最後還是被發現了QAQ)

現在大4了雖然稱不上成績優異,但有做好目前學生該有的本分(全年歐趴)

也主動向家人求助在外上證照的課,也順利考照回來了

我覺得很有成就感,也沒辜負家人的期望...(雖然老爸一直看衰我~_~"a)

結論:還是別逼小孩讀書比較好;至少我是這麼覺得,想讀的、有興趣的在予以支持就好了
           當然不光是讀書;其他才藝也是依樣 本帖最後由 zxc51009 於 2014-1-7 00:33 編輯

kurenai1234 發表於 2014-1-7 01:12
不"放空"就沒有空間,
沒有空間,就塞不下新的事物,
唉~這是亞洲人自找的通病呀
gaggage 發表於 2014-1-7 03:16
律法及典章制度是依國情而定 不是照搬過來就一定好 台灣 中國 及其他亞太地區各國的國情各有不同所以我認為德國人的制度未必就能完全的適應於台灣..
hom0209 發表於 2014-1-7 09:46
觀念好歸好
可是國情差很大
每個家長都怕輸
很不喜歡輸的感覺...
所以就拼命的灌灌灌了...
fakelove9999 發表於 2014-1-7 10:26
從小我們就不快樂

都是要互相比較

臺灣的人民,不能放未來的主人翁一馬嗎?

讓孩子們 選擇自己的路~
caseykcc 發表於 2014-1-7 12:33
在台灣如果沒有優秀的學業成績跟"課外成績",就不會有比較好的教育資源落在你的孩子身上,就算你的孩子有無窮的想像力,他還是會因為沒有優秀的教育資源給他,最後變成庸才. 台灣最好的資源都給了最會考試的學生,而不是最有創造力的學生,在台灣考試成績就是一切,聯考是考試,甄試是考試,科展是考試,技藝競賽是考試,一切都是為了考試,然後把最好的教育資源給考試最高分的學生最高分的學生.問問那些取得名校資源的學生,是因為你充滿熱情及富有天份且認真向學,才獲得名校的教育資源,還是很會考試而已,看看那麼多升學補習班,答案不言可喻答.
想學德國那套,先想想你能為你的孩子在這種教育資源分配扭曲的台灣, 爭取多一些的資源再說吧 本帖最後由 caseykcc 於 2014-1-7 12:42 編輯

jacksoner 發表於 2014-1-7 16:10
有了大大的分享~~人生真是充滿色彩喔
ottoking1 發表於 2014-1-7 16:23
喔喔...好恐怖的民族,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
台灣家長沒種做到這一點吧---禁止學前教育。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yizo

LV:4 遊俠

追蹤
  • 610

    主題

  • 3371

    回文

  • 1

    粉絲

他(她)们相信,每个人来到世间都被赋予了特殊使命,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生活和教育的意义就是找到这些价值,然后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