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回到隋末 作者:自由海 (連載中)

jcu1699 2014-3-4 01:09:5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7 10821
jcu1699 發表於 2014-3-6 23:55

第十七回 唐軍策略


  霸上,長安城以東區域,單剛非、謝菲菲大將,以及李神通、侯君集、段志玄中將軍一起在練兵台上練兵,這是一個廣大的平原,足以容納數十萬兵馬在此秣馬厲兵,此次練兵的人數為二萬人,這二萬人為左司馬蕭瑀及右司馬唐儉,經過這近二個月時間,運用以往在關中的威望和名聲所招集到的青壯士兵,大都是之前唐軍敗給夏軍的逃兵以及關中地區的子弟。
  獨孤揚大將軍因傷情未癒而被管照陽命令在府邸專心休養,暫未參與練兵事宜。
  而咸里呈大將則統領禁衛軍左翊衛,專心負責長安城治安以及護衛管照陽的安全,所以也未參與練兵。
  只聽得單剛非大將在練兵台上說:「諸位!在下乃單剛非,軍師命本將總管練兵事宜。」
  單剛非接著說:「兵者首重軍紀,現在我頒布軍師所訂立軍紀十四條,上至軍師,下至兵士,盼能遵守,違者立懲不怠。」
  於是單剛非將軍開始林林總總的宣告十四條軍紀:「第一條,聞鼓不進,鳴金不止,樹旗不立,旗偃不伏,此為悖軍,犯者斬。 第二條,呼名不應,點卯不到,違期不至,動作乖餒,此為慢軍,犯者斬。第三條,多出怨言,怒其主將,不聽約束,桀傲難馴,此為橫軍,犯者斬。第四條,揚聲笑語,相互鬥毆,蔑視禁約,馳突軍營,此為輕軍,犯者斬。第五條,弓駑絕弦,箭無羽鏃,劍戟不利,旗號凋敗,此為欺軍,犯者斬。第六條,謠言詭語,捏造鬼神,假託夢寐,蠱惑吏治,此為妖軍,犯者斬。第七條,尖舌利齒,妄言是非,挑唆將士,令其不合,是為謗軍,犯者斬。第八條,所到之地,凌侮其民,姦淫婦女,私結濫交,此為匪軍,犯者斬。第九條,竊劫財物,以為己利,奪人首級,以為己功,此為盜軍,犯者斬。第十條,軍營之中,聚眾議事,私近帳下,打探軍機,此為探軍,犯者斬。第十一條,或聞所謀,或知號令,瀉漏於外,使敵知悉,此為奸軍,犯者斬。第十二條,觀寇不審,探報不詳,到不言到,多則言少,此為誤軍,犯者斬。第十三條,出越行伍,攙前越後,高聲喧嘩,不遵訓戒,此為濫軍,犯者斬。第十四條,托傷詐病,扶傷假死,因而逃避,以避征伐,此為詐軍,犯者斬。」
  這十四條嚴明的軍紀,是管照陽仿照他心中最崇拜的無雙國士韓信的治軍軍紀,漢初的江山,幾乎都是靠韓信一個人打下來的,而每戰必勝的韓信治軍之所以成功,就是靠著如此嚴明的軍紀才得以成功。
  而在場的唐軍降將李神通、侯君集、段志玄幾乎都傻了眼,他們沒想到夏軍的軍紀如此嚴格,但是,正所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誰叫自己是敗軍之將,且管照陽對他們也算有情有義,所以當下當然只有服從。
  單剛非接著說:「軍紀十四條言明了,現在開始練兵。」
  「部隊注意!樹旗則立,旗偃則伏,令旗向左則全軍向左進軍,令旗向右則全軍向右進軍。」
  於是,單剛非將令旗樹起,只見二萬人的部隊頓時全都起立,接著他將令旗向左,二萬人的部隊全然向左進軍。
  二萬人同時進軍的腳步聲是非常震憾,此時,單剛非突地將令旗偃下,只見本來隆隆作響的腳步聲突然消失,二萬人的部隊瞬間蹲下。
  單剛非滿意的點點頭,其餘練兵台上的幾位將領包括謝菲菲在內,都對單剛非的治軍很是讚賞。
  單剛非接著說:「聞鼓則進,鳴金則止。」
  於是單剛非將軍示意傳令兵開始擊鼓,頃刻間,二萬人的部隊開始進軍,震撼的腳步聲再加上殺聲震天,這是攻擊發起的鼓聲後的進軍,目的是訓練兵士聽到鼓聲就直覺反應的進軍,發動攻擊,突地,噹!噹!噹!以三聲為一單位連續敲擊三個單位,這是為了避免軍士攻擊時太過投入而沒聽到,所以連續敲三單位,只見傳令兵敲擊鳴金的退兵信號,隊伍便開始由前軍井然有序的分成兩邊,分向左右兩側緩緩的轉向後方退兵,然後再由中軍退兵,最後由後軍壓陣一刻鐘,然後緩慢退兵。」
  單剛非說:「各位弟兄作的很好,現在開始演練陣形,由謝菲菲大將,以及李神通、侯君集、段志玄中將軍各領五千人依序演練攻擊時的衝陣,以及防守時的圓陣...。」
  夏軍管照陽部始終深信,練兵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單調而沒有捷徑,也只有這樣每天的練兵,才能慢慢的累積軍力。
********************************************************
  此刻,在洛陽城的街上,王世充被押到西市準備問斬,週遭圍滿看熱鬧的百姓,而這些人,在幾個月前還被這個待斬之人統治過,但他們大都不喜歡他,原因無它,因為他也算變相的弒君篡位,而此次行刑的監斬官是李世勣。
  李世勣問了王世充一句:「王世充!你還有什麼話要說,本將念你曾經是一方領袖,如果你有什麼心願,我能夠做的到就幫你,也算是你最後的心願。」
  王世充靜默了一會兒,淡然地說:「身逢亂世,大丈夫提三尺劍做一番大事業,無奈沒有天命,我雖失敗,但也算不枉此生,我也算是有稱帝一回了,心願…,哈哈哈!成王敗寇,還有什麼好說的,來吧!李世勣,給我一個痛快吧!」
  李世勣暗暗的嘆了一聲幾乎聽不到的無奈,也許是同樣身為亂世男兒的一種英雄惺惺相惜的感慨吧!
  突地把問斬令一擲,「行刑!」
  劊子手手起刀落,西風吹起,捲起片片枯葉,這位曾經在隋末佔有一方勢力的梟雄就這樣走完他的一生。
  洛陽城內,秦王李世民正與長孫無忌、房玄齡及杜如誨討論國事,秦王李世民首先說:「諸位!如今王世充已死,那麼我們也消除了他的殘餘勢力想和夏軍聯盟的最後一絲可能。」
  長孫無忌看了李世民一眼,然後說:「秦王!如今皇上及太子都在夏軍管照陽部手上,還有秦王的家人也在他們手上,如今我有三策,無忌願提供給秦王考慮看看。」
  秦王李世民一聽,很有興趣的說:「三策?那三策?說來聽聽。」
  長孫無忌緩緩地說:「在下有上、中、下三策,下策乃以竇建德來換取皇上、太子及秦王的家眷歸來。」
  「那中策呢?」李世民接著問。
  「中策乃提出以竇建德來換取皇上、太子及秦王的家屬的同時,發動奇襲,出動我軍在洛陽的精銳,攻取長安。」
  李世民還在思考長孫無忌的中策是否可行的同時,長孫無忌已接著說:「至於上策…,在下要說之前,請秦王先恕臣無罪。」
  秦王李世民說:「上策是何?說,本王恕你無罪。」
  長孫無忌面無表情的說:「殺了竇建德!」
  長孫無忌話一出口,在坐三人皆大驚失色。
  杜如誨急說:「無忌!若殺了竇建德,管照陽豈會放了皇上及太子?」
  長孫無忌聽完杜如誨的話,放聲大笑。「哈哈哈哈哈!」
  房玄齡愣了一下說:「無忌!這有何可笑?」
  長孫無忌看了秦王李世民、杜如誨、房玄齡一眼,然後小聲的說:「殺了竇建德,管照陽表面上當然會一付如喪考妣的樣子,但是,  我相信他心裏會欣喜,因為再來就是他當主子的時候,而他礙於夏軍部屬及世人的看法,當然也不會放過皇上及太子。」
  此時,其餘三人面面相覷,有些不知長孫的話意。
  長孫無忌接著說:「無忌想問秦王一件事。」
  秦王李世民說:「什麼事?」
  「如果皇上及太子都不在了,誰來繼承大典?」長孫無忌淡然地說。
  秦王李世民默然。很難知道他此刻在想什麼?或許在此之前,他從未想過這些問題,也或許他早已想了千百萬次;不過,有一點是  可以肯定的,絕大多數的英雄,如果有能力又有機會,誰會不想在亂世稱王甚至稱帝?
  長孫無忌接著說:「滿天下的人都知道唐朝的天下幾乎是秦王打下來的,而秦王打下來的天下,在皇上百年之後,會由誰統治這些江山?當然不是秦王,為什麼呢?因為太子不是秦王。」
  於是,空氣在長孫無忌的話語後凝結,四人靜默了良久,房玄齡打破了沉默說:「在下…覺得無忌的話有道理,我贊成他的上策。」
  在房玄齡說完話後,杜如誨也開口了,「秦王,就如同無忌所說,唐朝的天下幾乎是秦王打下來,秦王不論是文治武功都在太子之上,且秦王的胸懷及謀略,放眼過往歷史,也難有出其右的第二人,但如此優秀的秦王卻不可能統治天下,因為在您的前面永遠都有一個人,那就是太子李建成;臣建議秦王要把握此上天賜予的機會,創下不朽之業。」
  秦王李世民聽完三人的建議後,怒曰:「你們這是什麼餿主意?我看你們分明在陷我於不義,如果我殺了竇建德,世人會怎麼說?李世民想當皇帝想瘋了,所以殺竇建德藉以借刀殺人除掉皇上及太子。」
  此時,長孫無忌開口了,「那如果世人都以為竇建德不是死於秦王之手,而是意外死於他人之手呢?還會怪罪秦王嗎?」
  秦王李世民愣了一下說:「什麼意思?」
  長孫無忌湊到秦王李世民耳朵非常小聲地說:「……」,其餘兩人也靠過來仔細聽。
  長孫無忌出了一個高超的計謀,在亂世,帶兵打戰目的在打天下,出謀畫策目的同樣也是在打天下,不論是何?目的是只要能戰勝敵人即可。
  (筆者的話: 唐軍終於出招了, 且看管照陽如何接招?他是否能力挽大廈將傾的夏軍?請期待越來越精彩的《回到隋末》第十八回。)
jcu1699 發表於 2014-3-7 22:30

第十八回 歷劫歸來


  函谷關為關中地區最東的關口,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關隘地處深險谷地,地勢險要,窄處只能容一輛馬車通行,古人稱「車不方軌,馬不並轡。」自是其來有自,且由於這段黃河流域丘巒起伏,有中條山、崤山等阻斷,函谷關谷底成為附近地區唯一東西向平坦的通道,自古為軍事要衝。
  距函谷關一百里地界開外,一台雙馬鑾駕,正護送夏軍的最高領袖竇建德前往唐夏兩方約定交人的函谷關,管照陽已命獨孤揚大將軍親率二萬精兵,在函谷關等待迎接唐軍護送竇建德的鑾駕。
  唐軍此次派出名不見經傳的小將趙廣之率領三千步兵護送竇建德,對於趙廣之而言,這次任務是一項艱鉅的使命;其一,護送兵馬太少,其二,自己武藝尚可,但如果碰上武藝高強的將領或山賊,難保不會有失,別說護送竇建德,恐怕連自己小命都難保。
前方是一個兩邊皆為高山的狹谷,小將趙廣之遲疑一下,想:「函谷關已在百里外,此處還是唐軍地界,應該不會有敵方的伏兵才對,況且我是護送夏軍的君主,夏軍應該不致埋伏在前方峽谷偷襲護送隊伍才對!」
  於是他下令:「部隊排成兩伍快速通過前方峽谷。」
  頓時,部隊排成二隊,前軍一千步兵進入峽谷後,緊接著是竇建德的鑾駕,然後才是後軍二千步兵進入。
  竇建德的雙馬鑾駕行到狹谷中段時,倏地,由峽谷上方掉落了無數落石,頃刻間,唐軍的護衛部隊已有多人陣亡及受傷,慌亂間,唐軍小將趙廣之大喊:「不要慌!盾牌兵集合,護衛夏王鑾駕。」
  不及喊完,峽谷上方已射來無數箭矢,又是無數唐軍士兵倒下。
  但彷彿是安排好的片段,峽谷上方已有一人大喊:「竇建德!吾乃宇文化及的舊部,今天是你償命的日子,我們兄弟已守候在此多日,為的就是要取你狗命為許帝報仇。」
  於是,他繼續大喊:「弟兄們!放箭,為許帝報仇。」
  此時,在鑾駕內的夏王竇建德,已聽的一清二楚。
  夏王摸摸自己濃密的下髯,閉眼無奈地說:「想我竇建德也算一方亂世英雄,不想今日卻要葬身在這無名的峽谷中,壯志未酬,未竟全功,也罷!我也算有闖過一番事業,無奈沒有天命統一稱帝...。」
  此時,峽谷上方突然出現慘叫聲,以及無數箭矢颼颼聲。
     唐軍小將趙廣之一見機不可失,馬上下令:「趁此機會,部隊快速通過峽谷。」
     早在一個月前,管照陽即接獲來自洛陽的秦王一封簡短的書信,言簡意賅,內容如下:
  世民頓首 管軍師足下
  軍師率領夏軍 占據關中 與民休養生息 今吾皇及太子皆為足下好生照應 希冀能以夏王交換吾皇 太子及家眷 望足下能成全世民忠孝之心
  如蒙垂青 唐軍將護送夏王至夏軍轄地函谷關 屆時 盼吾皇 太子及家眷能安然歸來洛陽
  李世民頓首

  (頓首是古代跪拜禮節中較輕的一種,一般用於地位相等或平輩間。而這種頓首禮,莊重卻不過於謙卑,所以後人給君王以外的人寫信時,在首尾處就採用「頓首」二字以示禮貌。)
  管照陽接獲此信之初本是欣喜萬分,但他冷靜後卻發現,此信似乎不太合常理?
  其一,唐軍如果約定要交換人質,為何不約定在第三方?如此相信夏軍,似乎有違常理?
  其二,唐軍居然肯先讓夏王至函谷關,如果到時夏軍不遵守合約,還是不遣返唐皇及太子,那麼唐軍豈不是得不償失?
  於是,管照陽決定先派得力探子至洛陽,秘密觀察唐軍派何軍隊護送夏王再做決定,並且,他為捉住時效,以免救援不及,已令快馬回報時兵分二路,一路直報函谷關獨孤揚大將軍,另一路報長安統帥部。
  在此同時,管照陽因為來自未來,所以知道有玄武門之變。
  也因此,他推斷唐軍恐怕是要殺竇建德,來借夏軍之手鏟除掉繼位的阻礙。而為何如此花費功夫?當然就是不想世人說話,而且,任何一個弒君弒父之人,天下人也不會接受這種皇帝。
  而為了讓世人認為竇建德不是唐軍所殺,一定要製造一個意外,且不能在距離洛陽太近之處發生。
  管照陽於是推斷出三個最有可能發生狙擊竇建德之處,即靠近函谷關的二個峽谷之處及一處樹林茂盛地界處,他已令獨孤揚大將各派得力小將及各五千精兵先至這三處埋伏,以有備無患。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管照陽的臆測,李世民也有可能是出於真心想交換人質,為李淵盡忠盡孝。
  而要判斷唐軍是否為真心實意?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唐軍護送夏王的部隊,如果是重兵隨行就可知是真心實意,反之,就可推斷為計謀。
  星夜中,快馬送來探報,唐軍由不知名小將率三千步兵護送。
     獨孤揚大將軍收到探報後,連夜急令快馬傳令三處埋伏的精兵備戰,並且為防萬一,將函谷關的守兵增加到二萬兵馬。
     三日後,管照陽也收到相同探報,此時,做好一切準備的管照陽,只有靜靜地等待結果到來。
     在唐軍小將趙廣之下令部隊快速通過峽谷的同時,埋伏在此峽谷上方多日的夏軍五千精兵,看見為數幾千人的部隊正用落石及箭弩偷襲峽谷下方的夏王鑾駕,小將辛武山一見時候到了,下令:「放箭!」
   頃刻間,無數的箭矢射向偷襲部隊,毫無防範的偷襲部隊完全沒料到後方會有敵人埋伏,因此大半之兵士紛紛中箭倒下,小將辛武山趁勝下令攻擊,於是峽谷上方的兩方部隊短兵相接,號稱宇文化及舊部的軍隊頓時已所剩無幾,於是在帶頭將領的突圍下, 僅存少數的偷襲部隊只得落荒而逃。
     夏軍士兵檢視敵人屍體時,覺得很怪,於是他稟報小將辛武山說:「將軍!這士兵的軍服似乎不像隋朝軍隊,小人以前也是出身隋朝軍隊,隋朝軍軍服的質料沒有這麼好,且似乎顏色有些不同。」
     小將辛武山說:「哦!這倒是奇怪?帶上一套軍服,回去報予大將軍。」
     該名士兵說:「是!」
     「傳令!部隊緊跟在大王鑾駕後方三里護衛至函谷關。」
     二日後,夏王竇建德順利抵達函谷關。
     獨孤揚大將軍親自在關前迎接夏王竇建德。
     獨孤揚躬身說:「末將獨孤揚奉管軍師令,在此迎接大王。」
     夏王於是走下雙頭鑾駕,只見這竇建德身材高大,鬍鬚長滿至下髯,濃眉大眼,雙目炯炯有神,這幾個月的階下囚生涯,還是無損他的領袖氣質,想是唐軍也不敢在局勢未明之前太輕待他。
     竇建德心中恍若隔世地輕嘆一聲,他很感慨的扶起獨孤揚,莫名地感動說:「將軍,這一見面實屬不易阿!」
     獨孤揚眼眶泛紅地說:「這都是末將等失職,致使大王受難,請大王治罪。」
      夏王竇建德說:「汝何罪之有?將軍快別這樣說,快與寡人一同進函谷關吧!」
     「是!大王。」
     夏王在函谷關休息二日後,由獨孤揚大將軍親領一萬兵士護衛往長安進發。
     而埋伏在外的一萬精兵及在三里後的五千精兵也已進駐函谷關。
     唐軍小將趙廣之在天意註定下完成他的任務,成功的護衛夏王至函谷關。
     夏王在欣喜之餘,也賞賜他五百兩黃金,這位不知情的小將還很高興的帶著二千多唐軍部隊返回洛陽,以為自己完成一項重大的任務,殊不知……。
  十日後,夏王抵達長安,管照陽親自在長安城樓外迎接。
  翌日早晨,在太極殿內,竇建德坐在龍椅上,在關中的重要將領及文官全部出席朝會。
  與會人士除夏王竇建德,還有關中區統帥管照陽,大將軍獨孤揚,大將咸里呈、單剛非、謝菲菲,以及中將軍李神通、侯君集、段志玄、齊武,左司馬蕭瑀及右司馬唐儉,還有在關中的十五位小將及其他謀士等等…。
  夏王竇建德環視了關中所有文臣武將一眼,很感動地說:「寡人歷險平安歸來,這一切都要感謝關中統帥管照陽。」
  夏王接著說:「管愛卿在寡人征伐洛陽之時,率領西征兵馬先後攻客太原、上黨、河東、武關乃至關中等領地,在寡人兵敗被唐軍俘虜之後,管愛卿為我夏軍保住一絲命脈,且對於領地治下施行仁政,讓我軍休養生息,恢復元氣。」
  「在寡人身陷峽谷危機之時,也是管愛卿運用奇謀拯救寡人於危難之際。」
  他接著緩緩地說:「自古論功行賞本是天經地義,管愛卿的功勞已沒有任何職位得以復加…;寡人決定封你為關中王,地位不在寡人之下,自此刻起你我以兄第相稱,在關中區及太原、上黨、河東、武關等地皆為你轄下,賢弟自此為一國之主,對於轄下兵馬節制及人員任命可全權作主。」
  「寡人經虎牢關之役,已不想太多,過幾日即返回洛州休養,你我可為兄弟之邦,若有危難盼相互扶持。」
  管照陽聽完夏王所述,有些不知所措地說:「請大王收回成命,臣萬萬不敢接受此一封賞,更不能有違倫理與大王兄弟相稱。」
  夏王看著管照陽良久,誠摯地說:「賢弟!這是寡人思考已久所做的決定,請賢弟切勿推辭,這個決定也最有利於夏軍及治下人民。」
  管照陽還是堅持地說:「墾請大王收回成命,大王如此封賞實令臣下不敢接受。」
  夏王一見軟的不成,幹脆來硬的說:「賢弟!既是寡人的封賞命令,你敢抗命嗎?」
  管照陽此時內心忐忑不安,老實說,他並不知竇建德到底是真心想封賞?還是以退為進?但夏王已說到抗命這個話上,他再不識相就是個白痴了。
  於是,管照陽跪下接旨:「臣不敢有違君命,感謝大王厚恩。」
  夏王很高興的說:「這才是我的好賢弟,關中王!你是否要對寡人改變稱呼?」
  此時腦袋一片空白的管照陽只得硬著頭皮說:「謝兄長厚恩!臣弟將終身效忠兄長,且永遠不會忘記,弟之一切,皆為兄長所賜。」
  夏王大喜說:「哈哈哈!這才是寡人的好賢弟。」
     於是夏王示意旁邊的宮人,宮人於是高喊:「加冕儀式開始,請關中王坐上龍椅接受大王加冕……。」
公元六二一年八月,夏王竇建德在長安太極殿加冕管照陽為關中王,管照陽正式名正言順的統治關中區及太原、上黨、河東、武關等地,而夏王則由大將單剛非率一萬精兵護送回夏軍根據地洛州。
  夏王在出發至洛州前,命令快馬至洛州劉黑闥處,命其派人護送關中王的王妃阿蠻出發到長安團聚。
  管照陽知道,擺在夏王大恩之前的無形重擔是洛陽的秦王李世民,他所擁有的一切都跟此人的存在與興亡息息相關。(待續)
jcu1699 發表於 2014-3-8 19:56

第十九回 強敵來襲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卷一八八裏提到:
  李世勣謀俟竇建德至河南,掩襲其營,殺之,冀得其父并建德土地以歸唐。會建德妻產,久之不至…建德羣臣請誅李蓋,建德曰:「世勣,唐臣,為我所虜,不忘本朝,乃忠臣也,其父何罪!」遂赦之。
  意即李世勣想謀害竇建德,後竇建德因為妻子生產而逃過一劫,後來李世勣叛夏又回去投靠唐,夏朝眾臣都上書竇建德殺了判臣李世勣之父李蓋,竇建德卻說:「他原本就是唐朝的臣子,此為忠臣,更何況他父親何罪之有?」於是便赦免了李世勣的父親,沒有殺他。
由資治通鑑可知竇建德的仁厚與胸襟。試問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如此仁德與大度的君王?
  所以這就是為何夏王竇建德會封管照陽為關中王?並且把江山分一半給他的原因,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宅心仁厚的君主,且經過虎牢關一役被俘後,他深知夏軍不能沒有管照陽,因為能抵抗秦王李世民的也只有管照陽,而如果給他天高地厚之恩,以管照陽的性格一定更會為竇建德自己盡心盡力,如此竇建德才能繼續保有半壁江山,而以人性的角度看,至少在唐軍這個強大的敵人消滅之前,竇建德絕對是出於真心實意的想對管照陽好。
  管照陽作夢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有朝一日會成為一國之主,他被夏王封為關中王已十天有餘。
  他想了一下,喚了門外的傳令:「傳我令!明天晨時召集大家開朝會,小將以上人員及謀士全部參加。」
  翌日晨時,關中的重要將領及文官,除值勤留守人員全部在太極殿內出席朝會,管照陽此刻坐在龍倚上。
  台下的文武向管照陽齊聲請安:「主公好!」
  這是管照陽要求大家這樣叫的,因為他覺得叫關中王他會很彆扭,且他不喜歡自稱本王、寡人或者孤,因為他同李世民一樣,不喜歡那些無意義的繁文縟節,他只在乎實用的東西。
  管照陽看了大家一眼說:「各位好!今天請大家來是想問問大家的意見,首先是討論唐軍的李淵父子以及他們的家眷的處置。」
  獨孤揚大將軍首先說:「主公!末將這有一件小將辛武山在函谷關百里前的峽谷一役,從號稱宇文化及的舊部士兵上所穿的隋朝軍服,經過鑑定,證實是仿造的隋朝軍服。」
  「也就是說,末將判斷這個假冒的宇文化及的舊部,有極大可能是唐軍假冒的,其目的在於刺殺夏王,藉以激怒我夏軍而借刀殺人,讓我軍除掉李淵父子,這樣,秦王才能名正言順的成為唐軍的最高領袖。」
  謝菲菲大將也說:「主公!那我們就順李世民的意,幫他除掉李淵父子。」
  獨孤揚大將軍說:「末將持不同意見,在下反而覺得正因為如此,更要釋放李淵父子及其家眷,讓其回唐軍,如此可製造李建成跟李世民的矛盾。」
  此時,右司馬唐儉發言:「主公!在下以為應該釋放李淵父子及其家眷,因為夏王已經安全返回我夏軍,且即使有人冒充是宇文化及的舊部,也無法證明是唐軍所為,而既然已約定好要交換人質,就要遵守諾言,這樣世人才會讚揚主公言而有信。」
  咸里呈大將說:「主公!或許只釋放李淵父子,而扣留秦王及唐朝後宮也是一個作法。」
  管照陽轉首問在一旁默不作聲的蕭瑀:「左司馬蕭瑀,你有什麼看法。」
  蕭瑀說:「稟主公!臣以為應該釋放李淵父子及全部家眷,因為誠信在世人的眼中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這關係到主公的評價。」
管照陽看了關中近來毛遂自薦加入的謀士孫起說:「孫起!你的看法?」
  孫起說:「在下斷言此假冒的宇文化及的舊部,必為唐軍所為,其目的當然是秦王利用夏軍借刀殺人鏟除登基障礙,因此我軍的作法應該反其道而行,讓他們父子三人相聚,但也派人到洛陽等地將唐軍的計謀公諸於世。」
  管照陽想了一下,然後說:「小將季原及孫力各率領五千精兵,二日後啟程護送李淵父子及全部家眷至洛陽,既然大王安然歸來,我夏軍理應守信將唐軍人質歸還,至於襲擊大王的宇文化及的舊部,因為無法查明是否為唐軍假冒?因此此事就只能選擇相信唐軍。」
於是小將季原及孫力領命而去。
  管照陽接著再說:「第二件是討論北方的鄰居東突厥的事,最近有探報說東突厥頡力可汗似乎又在集結大軍,有可能會對關中用兵,我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獨孤揚大將軍說:「我軍目前在關中區的總兵力大約九萬人,而太原、上黨、河東三郡雖有四萬餘人,但為防衛唐軍所以這些兵馬不宜擅動。」
  他接著說:「東突厥兵強馬壯,探子回報可動員兵馬至少十萬,且多為騎兵,我軍如果與之匹敵,不要說兵力比較少,就說素質恐怕也略遜一籌,所以之前唐軍駐守關中時也只能年年朝貢,希望他們不要打過來。」
  管照陽說:「嗯!獨孤揚大將軍分析的很正確,但我們剛占領關中時,我也派蕭瑀去向他們說明我們夏軍要年年朝貢,共結盟邦,但他們錢糧也收了,如今卻有侵犯之意,大家有何對策?」
  咸里呈大將說:「主公!目前應加強關中北方蕭關的防守兵力,並且要做最壞打算,也就是要有開戰的準備。」
  李神通中將軍說:「主公!讓末將去防守蕭關,末將必以性命相守,關在人在,關亡人亡。」
  正當夏軍在討論如何對付東突厥大軍時,仿佛是天意,此時太極殿外突有快馬急到:「報!主公,蕭關守將弘寧安將軍急報。」
  管照陽急著說:「呈上來。」
  管照陽很快的打開封蠟,然後取出裏面的信件看:
  主公在上 末將寧安稽首
  今東突厥頡利可汗率十萬兵馬兵臨蕭關 目前已在城關五十里外駐紮 臣料想攻城只是早晚 臣與一萬守軍必與蕭關共存亡
       末將弘寧安稽首
  (中國古代文章及書信沒有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是到十九世紀初才有文人使用。)
  管照陽看完信,多希望這是一場夢,他實在不敢相信東突厥大軍會來的這麼快,然而事實已擺在眼前,對管照陽來說,東突厥在目前絕對比唐軍還要難對付。
  於是,他表情鎮定的緩緩開口:「諸位!蕭關守將弘寧安將軍急報,東突厥頡利可汗率十萬兵馬兵臨蕭關,目前已在蕭關五十里外駐紮。」
  此時,臺下的文臣武將一片譁然,每個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管照陽先喚傳令:「傳本王令!小將季原及孫力暫緩護送李淵父子及全部家眷至洛陽,目前關中已面臨一場大戰,我們要先集中兵力鞏固此處。」
  管照陽在王座上,沉默地思慮了半刻鐘,他掃了一眼臺下的文臣武將,此時,臺下霍然一片肅靜,每個文臣武將都慌亂地不知所措,是的,他們也許都覺得,這次真的要面臨生死存亡的境地了。
  驀地,管照陽喝令說:「令!長安留一萬兵馬駐守,由謝菲菲將軍領兵,左司馬蕭瑀及右司馬唐儉負責大軍後勤補給;派出快馬傳令大散關分兵五千,由駐守大散關小將寧翦率領,直接北上支援蕭關守備。」(此時單剛非大將率一萬兵馬護送夏王至洛州,故長安兵力少一萬,而關中四個主要關口長安以東之函古關,以西之大散關,以南之武關,以北之蕭關各駐守一萬兵力,所以管照陽目前在長安的兵力只剩四萬。)
  再看了他的愛將獨孤揚及咸里呈後,他堅定地說:「大將軍獨孤揚,大將咸里呈,以及中將軍李神通、侯君集、段志玄、齊武及其他小將,以及謀士孫起一起隨本王出征。」
  「獨孤揚大將軍明日率一萬兵士先行,其餘人員及二萬兵馬待二日後出發,都下去準備吧!」
  回到元帥府邸(即東宮),管照陽心亂如麻,原本過幾日就要正式搬遷到太極宮內,且妻子阿蠻也已經從洛州出發,已西行往長安走了一日,原本興高采烈的欲迎接阿蠻的到來,如今恐怕連未來是兇是吉都未可知?想到這裡他就不由得嘆一口氣。
  「照陽!你還好嗎?」
  管照陽不用回頭也知道這淡淡百合花的髮香是誰?
  「菲菲!此次東突厥來襲的是我成為統帥以來最大的敵手,敵人不論兵力跟素質都在我軍之上,真不知道可否過這一個難關?」管照陽很老實的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照陽!我們可不可以用重金跟頡利可汗求和?唐軍之前都是這樣做的。」謝菲菲說出自己的看法。
  「菲菲!我何嘗不想如此?但頡利擺明就是想吃掉我軍,然後占領富饒的關中,否則我們送的銀子與糧食會比唐軍少嗎?他們還不是兵臨城下,你現在給他們送銀子,正好讓他們更想打進關中。」
  管照陽接著說:「現在來也好!」
  謝菲菲疑惑地說:「現在…,怎麼說?」
  管照陽說:「現在唐軍正和梁軍打的難分難捨,所以此刻無暇顧及我們,此時東突厥頡利來犯,我們的敵人只有一邊,如果等到唐軍收拾掉梁軍空出手來,而那時頡利再來犯我軍,那就是前後夾擊,我軍將陷入二個強敵的威脅,那恐怕勝算才是微乎其微。」
謝菲菲說:「那何不打把你轄下的兵馬全調來蕭關對付頡利?」
  管照陽正色說:「不可!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兵馬都調來對付頡利,萬一唐軍趁虛而入,我軍將無後方可退,且如果我們所有兵力都對付東突厥頡利大軍,那麼一旦打敗戰,我軍也無路可退了,你需記得三國時關羽大意失荊州之所以會一敗塗地,就是因為沒有後方可退,所以除關中外,後方太原、上黨及河東郡一定要有相當的兵力,這樣萬一我們打輸東突厥才有這些後方可退。」
  謝菲菲說:「照陽!那我可以跟你去打東突厥嗎?我…不想跟你分開。」
  管照陽一把將謝菲菲抱過來說:「傻孩子!我留一萬兵力歸你管制,是因為我最信任你,萬一蕭關有失,你要以這一萬兵馬守住長安,等待援兵,而且如果派其他唐軍的降將來守長安,我也不放心,也許我們在前方打仗,他們便在後方放起火來;所以你一定要盡力而為,大軍出征後,長安每日實施宵禁,以確保有心人士趁機作亂。」
  謝菲菲像個孩子在管照陽懷中嚅嚷:「那你一定要平安歸來,照陽!」
  「放心!妳不是說我是無雙國士。」
  大戰在即,管照陽和謝菲菲這對戀人,因為東突厥來犯而難分難捨。
  二日後,管照陽二萬大軍,偕同大將咸里呈,以及中將軍李神通、侯君集、段志玄、齊武及八位小將,以及關中謀士孫起一同踏上征途。
  而在前一日,先鋒大將軍獨孤揚已率一萬兵馬急行軍先行出發至蕭關。
  擺在他們前方的命運是兇是吉並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次的敵手將是管照陽統帥以來最強大的敵人。(待續)


本帖最後由 jcu1699 於 2014-3-8 20:16 編輯

jcu1699 發表於 2014-3-9 11:29

第二十回 強渡關山

  長安到蕭關約九百里,(隋代一里約為現代五百公尺),而正常行軍一天大約八十里,急行軍最多能走二百里就很驚人,除非是騎兵,也許一天可以跑三百里,但恐怕會累死騎兵。
  兵法說到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意即必損上將軍。
  所以管照陽即使心中急如星火,也知道二萬大軍最多日行百里已是極限,而即使是這樣也要約十日才能趕到蕭關,且就算勉強趕到,突厥大軍以逸待勞,再加雙方兵力懸殊,即便是守城也非常危險。
  而此時長安兵力僅剩四萬人,管照陽熟讀歷史,知道調後方的兵力來前方乃要慎之又慎,否則將會無退路可退,只有滅亡的下場,且更要防範唐軍趁虛而入;四萬兵力要留一萬駐守長安,三萬出征之兵力要對抗東突厥的十萬強大軍容,無論從數量或素質都無異於以卵擊石,萬般無奈下,管照陽只得走險棋出奇兵來想方設法取勝。
  他先令獨孤揚領一萬精兵先趕赴蕭關,其實那是檯面上的命令,為的是做給東突厥的探子看的,其實他於當晚即密令獨孤揚率部前往距離長安五百里的涇川峽谷埋伏,此處乃蕭關至長安的必經之路,他並令六百里快馬傳令至蕭關守將弘寧安將軍棄守蕭關,但城關上插滿軍旗混淆敵軍耳目,趁暗夜全數撤回長安。(六百里快馬即一天一夜內傳令要跑六百里,這當然不是一人一馬完成,途中有驛站換馬及傳令接力傳遞。)
而在朝會上的命令,大散關分兵五千至蕭關防守,當然也是管照陽混淆敵軍探子的計謀,管照陽下朝後即密令快馬傳令小將寧翦的五千  兵士,不支援蕭關守備,而繞道埋伏至蕭關附近樹林,等待東突厥大軍占領蕭關朝長安南下後,隱密跟隨在後,見機行事。
而二萬大軍依舊照正常行軍速度行軍,一天走八十里。
  東突厥發現夏軍蕭關棄守已是三天後的事,此時東突厥頡利可汗大笑曰:「看看!這就是中原人的軍隊,還沒打戰就先跑,傳本可汗令,不作任何停留,直接向長安進軍。」
  但頡利可汗畢竟不是省油的燈,他思慮了一下,說:「中原人現在占領長安的管照陽,最近才被封為關中王,聽聞此人足智多謀,也許這是他們的詭計。」
  頡利接著說:「來人!傳本可汗令,大軍分前軍三萬由突利可汗領軍,中軍四萬由本可汗領軍,後軍三萬由薩巴斯可汗領軍,各軍行軍距離五里,以防夏軍有詐,我軍可以互相支援並避免十萬軍隊同時中埋伏。」
  突厥因對隋朝稱臣過,所以懂得當時中國的語言,但是他們自己的對話當然還是說突厥語。
  距長安四百五十里的地界,管照陽下令安營紮寨在此已一天有餘,此時已是長安出發後的第七日,蕭關守將弘寧安將軍的一萬兵士也於前日與管照陽的二萬軍隊會師,此時帥帳內收到探馬回報東突厥大軍分前軍三萬由突利可汗領軍,中軍四萬由頡利可汗領軍,後軍三萬由薩巴斯可汗領軍,各軍行軍距離五里。
  帥帳內,管照陽和大將咸里呈,以及中將軍弘寧安、李神通、侯君集、段志玄、齊武,以及關中謀士孫起一起討論。
  大將咸里呈說:「看來東突厥的前軍三萬應該快到達獨孤揚大將軍埋伏的涇川峽谷。」
  管照陽看著謀士孫起說:「孫先生!你有何看法?」
  孫起說:「主公!應該讓突厥大軍前軍通過涇川峽谷,等到由頡利可汗領軍的四萬中軍過涇川峽谷時,再發動突襲,而中軍受襲前後軍一定會相救,此時我們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向前軍,突厥大軍必大亂。」
  段志玄將軍說:「主公!此計甚好。」
  管照陽想了一下說:「傳本王令,傳令快馬令獨孤揚大將軍讓突厥前軍通過涇川峽谷,突襲中軍。」
  「大軍開拔前進四十里然後隱密埋伏,咸里呈率三千鐵騎隊待命。」管照陽接著說。
  此三千鐵騎前身即當初虎牢之戰六百鐵騎,當時戰役和咸里呈一起倖存下來的一百多鐵騎,經由管照陽和咸里呈由九萬兵士中挑選出忠誠度高及武力有一定素質的二千多精兵補滿三千人,而後由咸里呈及原先一百多鐵騎日以繼夜的嚴格訓練,為夏軍最精銳的部隊,而這批部隊也是禁衛軍的精英。
  涇川峽谷,兩旁皆為高聳之山,峽谷寬不及十尺,為蕭關往長安必經之路。
  東突厥的前軍三萬目前已來到涇川峽谷入口,突利可汗看一下峽谷,多年的打戰經驗,直覺令他覺得不妥,於是突利說:「來人!派哨探至峽谷頂查看是否有埋伏?」
  此時在峽谷頂埋伏的獨孤揚遠遠觀看突厥軍突然停止行軍,直覺有異,便用手勢打動作,他先向對面峽谷兵士軍隊右手順時針畫三個圈,然後再轉向後方軍隊依樣畫葫蘆,由於平時的訓練紮實,部隊很快知道這是化整為零,安靜迅速退兵的手勢。
  於是頃刻間,分成二十隊,每隊五百人分布在峽谷左右兩側的一萬士兵,緩緩退至後方地界然後全然消失,如同戲法一樣,其實這是夏軍平時嚴格的訓練造就而成的成果。
  三刻鐘後,突厥兵的哨探回報說:「報告可汗,峽谷上方無異狀。」
  突利可汗聽完立即下令說:「傳令!部隊快速通過峽谷。」
  突厥前軍三萬兵馬很快的在二刻鐘內即全部通過峽谷。
  在峽谷上房的獨孤揚一見突厥前軍的最後一批隊伍已通過峽谷,立即向峽谷對面打手勢,握緊拳頭然後向肩膀方向碰六下,對面的士兵看到手勢即知道這是進軍埋伏的手勢;同樣地!獨孤揚也向自己這邊的士兵打一樣的手勢。
  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分成二十隊,每隊五百人分布在峽谷左右兩側的一萬士兵已迅速就埋伏定位。
  頡利所率領的中軍四萬兵馬,不疑有他,很快的進入涇川峽谷。
  當大軍綿延數里的隊伍已有大部分在峽谷內…
  獨孤揚雙手一揮,倏地!箭矢、火箭及落石如雨下,峽谷內響徹著慘叫哀號聲,戰馬嘶鳴不絕於耳,兵慌馬亂中,兵馬為逃命相互踐踏,此時的涇川峽谷宛如人間煉獄般的慘不忍睹。
  此時在無數親衛盾牌兵保護下的頡利可汗,忍不住的大叫:「不要慌!都給我保持鎮定,迅…速出峽谷。」
  無奈他怎能喊得住已亂無章法的亂軍,而峽谷上方的夏軍更是不知道什麼叫仁慈的繼續以箭矢、火箭及落石如雨下。
  這時在前軍的突利可汗察覺有異,立即率領三萬兵馬回救。
  很短時間內,快馬急來十里外埋伏的管照陽三萬大軍部。
  「報!突厥中軍已中獨孤陽大將軍埋伏,突厥前軍已回救。」
  管照陽一聽完立即下令:「咸里呈將軍立即率三千鐵騎打擊突厥已出谷口的前軍。」
  咸里呈將軍:「三千鐵騎隊成錐形陣立即出發,打擊突厥前軍。」
  話未說完,咸里呈將軍已一馬當先的朝突厥前軍而去,而其三千鐵騎也跟隨在後。
  所謂錐形陣,就是以一個武力高強的大將為錐形陣的最前方,直接突擊敵人部隊,是殺傷力很大的一種騎兵突擊陣形。
部隊已倒轉回救頡利中軍的突利前軍,那裡會料的到後方有敵人來襲。
  只見咸里呈一馬當先的揮舞他的鐵鐗衝入突利的前軍,而他身後的三千鐵騎也以錐形陣突擊突厥前軍。
  突來的攻擊令整個突厥前軍大亂,紛紛四散,頃刻間,部隊已潰不成軍。
  突利可汗見狀,大喊:「不要慌!都給我鎮定,陣前逃離者一律斬首。」
  任是他喊的聲嘶力竭,也無法以一人之力喚回整個大軍的崩潰。
  而此刻涇川峽谷後方由薩巴斯可汗領軍的三萬突厥軍後軍,此刻已接到來自前方五里頡利可汗的求救快馬。
  薩巴斯可汗不愧是突厥名將,很冷靜地說:「本可汗令!札幌兒將軍立即率領二萬兵士繞至涇川峽谷上方肅清敵軍。」
  札幌兒將軍說:「是!」
  片刻後,正在峽谷上方指揮的獨孤揚一見有大批部隊朝峽谷上方急來。
  於是他說:「留三千人繼續在此射箭投石,其餘七千人隨本將禦敵。」
  獨孤揚拿著他的長槍,率先衝入敵陣中,手起槍落,隨即倒下許多敵兵。
  由於此處是高地,突厥騎兵無法騎上來,因此全改為步兵攻擊。
  大批敵軍中閃出一人,手裏著他的武器長槊,用不太流利的漢話說:「我乃突厥大將札幌兒,誰敢出來與我交戰?」
  獨孤揚聽完淡淡地說:「吾乃夏軍關中王旗下大將軍獨孤揚,出招吧!」
  札幌兒不由分說,抖手就是一十五招的長槊襲來。
  獨孤揚側身閃過長槊,長槍突往上一提,然後以自己身體為中心直接旋轉整支長槍攻向札幌兒,札幌兒用長槊一一擋開,這是獨孤揚的長槍絕學《龍吟九式》的第二式《龍吟虎嘯》。
  札幌兒忽地將長槊朝向天空然後連續突刺向獨孤揚。
  倏地,獨孤揚的槍身急顫動,然後左右上下全然都是槍影,突然間槍影轉移至敵方,連續突刺的長槊跟槍影不絕於耳的金屬敲擊聲,瞬間二人分開。
  幾乎是人們眨眼的瞬間,獨孤揚突躍起二丈的高度,然後毫無花招的單純直刺向札幌兒,眼看著長槍刺來卻無法防備,因為來勢速度實在非人眼所能觀看的到,於是長槍直挺挺的刺入札幌兒的心窩。
  戰鬥頓時結束了,札幌兒摀著胸前,大量的鮮血自他摀著胸的手指間泊泊流出,而長槊早已脫手在地。
  札幌兒心有不甘的說:「…你…,獨…孤..揚!你…勝了,我…。」
  話未及說完,突厥大將札幌兒已倒地不動,圓睜的雙眼露出極度不甘的恨。
  獨孤揚面無表情的看著札幌兒的屍身,然後抬起頭來望向目瞪口呆的敵軍士兵。
  適才獨孤揚眼見敵將札幌兒欲使出絕招,對敵無數的他如反射動作的即連續使出《龍吟九式》中的第七式《龍飛鳳舞》及第八式的《飛龍在天》二式,由於此二式皆是發自武學家的內力顛峰境界-純陽之力使出的《以氣御槍》。
因此敵將札幌兒當然不敵而殞命。
  突厥大將一死,其餘小兵皆不知所措,於是士氣越來越低落的突厥軍,終於有人開始逃命,正所謂兵敗如山倒。
  獨孤揚下令追擊,「弟兄們,不要心軟,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給我追擊。」
  此時在涇川峽谷後方,僅剩一萬兵士的薩巴斯可汗正在思考是否退兵的當下,後方突起一陣騷動。
  原來是從大散關至蕭關一路尾隨的小將寧翦,及其所率的五千兵士已從薩巴斯可汗軍隊後方突襲。
  突厥軍那裏知道來襲的敵軍數量?此時正如同四面楚歌般的夏軍讓突厥軍已完全地失去戰鬥意志。
  十萬大軍的東突厥兵馬,因為遭受一連串的攻擊,頡利可汗只得奮力殺出一條退路落荒而逃。
  而突利可汗在欲逃脫時被咸里呈發箭射中大腿及馬匹,落馬被俘。
  此刻,已知勝卷在握的管照陽下令:「中將軍弘寧安率蕭關所部追擊敵軍,記住!只需將頡利可汗趕出關外,不需致他死地,部隊至蕭關後即就地駐守。」
  「小將季原及孫力各領五百騎兵急行軍先至蕭關駐防,記住要開一個門讓突厥敗軍逃回關外。」
  二個時辰內,十萬之眾的東突厥大軍和三萬五千的夏軍戰爭,在關中王管照陽著越的謀略領軍下大獲全勝,突厥大軍逃脫時已不足萬人,其餘不是死、傷或者被俘,再者就是投降及遁逃。
本帖最後由 jcu1699 於 2014-3-9 11:30 編輯

jcu1699 發表於 2014-3-9 22:13

第二十一回 兩鳳之緣

  急行軍的騎兵一日一夜最大的極限可馳騁三百五十里(此里為古代的華里),小將季原及孫力繞過突厥敗逃的殘兵,經過近二日的急駛狂奔,終於到達目的地,蕭關。
  突厥大軍因為輕敵,居然沒有派兵駐守蕭關,而直接兵進長安,否則成敗局面或許仍未可知?
  進入蕭關後,小將季原下令:「一千兵士分成五百人各二隊,一隊先就地休息,一隊負責城防,四個時辰後互換;記住!主公交代,待突厥軍到蕭關城下時,待本將下令,再開南門跟北門讓突厥北逃回關外。」
  「老孫!你先休息吧!四個時辰我再叫你,我先四處佈置一下。」小將季原對孫力說道。
  「也罷!那就辛苦你了,老季!這近二日的急行軍確實有些吃不消,四個時辰記得要叫醒我。」孫力回答著。
  「快睡吧!」
  季原於是走至蕭關城頭巡視,他跟第一批城防人員說:「還有吃的嗎?都弄來吃了吧!」
於是,第一批城防人員此刻開始進食。
  這些軍人都是平時患難與共,戰時生死相依的好弟兄,皆是一起從各個大小戰役裏的死人堆一起爬出來,所以感情非常深厚。
  另一方面,在長安的謝非菲已經經由快馬得知管照陽大勝的消息,而阿蠻的車隊也已經距長安只剩五天的路程。
  四天後,凱旋得勝之師浩浩蕩蕩的回到長安,受到長安民眾夾道歡迎;管照陽雖然占領關中不足半年,但他與民休養,輕徭薄賦的治理關中,讓關中的人民漸漸地越來越喜歡這位統治者。
  與突厥大軍的這一戰大勝,讓管照陽更加鞏固自己在隋末的版圖,也由於此,管照陽大軍在關中才算真正的站穩腳跟。
在長安,夏軍不是沒有反對勢力,只是在檯面下等待時機,原本那些有心之徒想藉由管照陽敗戰後再趁虛而入占領長安,但管照陽的大勝,讓這些有心之士的野心頓時化為烏有。
  騎在黑色駿馬上的管照陽遠遠就看見那令他這幾日經常惦念的謝菲菲。
  美麗的鵝蛋臉上那雙大而迷人的單鳳眼正深深的望著自己,謝菲菲不顧旁人的眼光,情不自禁地說:「照陽!你回來了,我以為這次會很久才能再見到你,這幾日,我的心每刻都在掛念你。」
  管照陽聽完話,很感動的下馬,握著謝菲菲纖細而潔白的手說:「菲菲!我回來了,我們打敗了東突厥大軍,今後,或許北方將會有一段時期的和平。」
  兩人當然知道眾目睽睽,但情到濃時誰會顧慮這些繁文縟節?且管照陽是關中王,說實在的也不需顧慮太多事情。
  「走吧!菲菲!我們一起到元帥府邸,回去再說。」
  於是,謝菲菲溫柔的點頭;這一刻,很難將她和戰場上那個武力高強的大將聯想在一起,雖然她此時穿著戎裝,但在管照陽身邊,就像個小女人,也許,這就是愛情令人著迷之處。
  經過五日的奔襲,東突厥頡利可汗的敗軍,終於到達蕭關城下。
  頡利可汗一見緊閉的蕭關城門,心中誤以為大勢已去,因為他經由探報知道後方不足十里處有一隻大軍正一路追擊在後。
  此時,頡利可汗正要下令擺開軍陣做最後的反撲。
  突然,蕭關城樓的上方,有一位青年將領開口:「想必閣下就是東突厥的頡利可汗,在下奉關中王之命已在此等候多時。」
  「中原人,來吧!本可汗寧可戰死,也絕不可能投降。」頡利可汗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跟蕭關城樓上的小將季原對談。
小將季原說:「可汗誤會了,在下是奉關中王之命在此恭送可汗至關外,我主公很珍惜與頡利可汗的情誼與邦交,這次的大戰也是可汗先挑起,我主公不得已而防衛之。」
  頡利可汗此時腦筋一片空白,正不知如何回應之際。
  小將季原突下令:「開南城門及北城門,恭送可汗至關外,望可汗能謹記與我夏軍的邦交。」
  於是城門緩緩放下
  情勢已容不得頡利再多考慮,頡利可汗略為思考一下,說:「傳令!部隊快速過關。」
  東突厥僅存不足萬人的兵馬,在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只得快速的通過蕭關往大漠北方狼狽而去。
  一個時辰後,中將軍弘寧安率領的一萬兵馬到達城下,進駐蕭關。
  而此刻在蕭關東南方,單剛非將軍護送王妃阿蠻的車隊終於抵達長安。
  關中王管照陽率領關中所有的文武一起在長安城的東門迎接車駕,總共有四匹馬拉乘的鑾駕,(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管照陽雖為王,但因為夏王竇建德並未稱帝,管照陽身為他的下屬,在禮法上只能算是上卿,而阿蠻為管照陽的妻子,自然車駕馬匹數也為上卿,在那個年代,雖然一方面以武力爭天下,但另一方面一切日常行為還是要遵照古禮,以討好士人的觀感,累積名聲。
  長安東門前,阿蠻文靜下了鑾駕,所有在關中的文臣武將齊聲說:「屬下恭迎王妃歸來!」
  而這些迎接的的文臣武將裏,當然包括謝菲菲。
  阿蠻穿著一襲淡藍色的王妃華服,低調而華麗的服飾襯托她高雅文靜的氣質,一頭烏黑的秀髮挽起,頭上戴著翡翠及寶石鑲成的皇冠,胸前搭配優雅的首飾,襯托著她那如凝脂般雪白的肌膚,她有些羞怯地看著眾人,然後輕聲的說:「你們好!」
  關中的文武看到眼前這美若天仙的王妃,頓時鴉雀無聲。
  然後阿蠻定睛望著管照陽,心中似有千言萬語。
  管照陽看著他許久未見的愛妻,經過這半年來的寒暑交替,外表更顯清瘦;阿蠻依舊是那雙水汪汪的大眼、小巧直婷的鼻子、小而微翹的嘴唇、瓜子臉...。
  然而她清麗的臉上卻彷彿籠罩著淡淡哀愁的神情,管照陽此刻突然驚覺非常對不起阿蠻。
  是的,這半年的戎馬倥傯,馬不停蹄的軍旅生涯,確實讓他漸漸減少對阿蠻的思念;而且因為謝菲菲深情的陪伴,也轉移了他心懸洛州的次數…。
  然而,管照陽心裏非常清楚,他還是深深愛著阿蠻的,從他在漁陽城解救她時的第一次見面就已如此,直到現在,以及今後…
阿蠻和菲菲是不同類型的,一個溫柔婉約,一個豪爽奔放;一個文靜內向,一個活潑外向,相同的是兩個人都深深地占據著管照陽的心房,或者應該說,管照陽內心深處覺得對眼前的佳人有著更多的愧疚。
  他畢竟是從二十一世紀因緣際會來到隋末,所以感情觀還是無法像隋代的男性一樣,對於三妻四妾習以為常。
  深深地看著阿蠻,管照陽輕輕的開口:「一路上還累嗎?阿蠻!」
  阿蠻微微的搖頭說:「不累!」
  「我們走吧!」管照陽說完話牽著阿蠻上鑾駕。
  「往元帥府邸!」管照陽說完,四馬拉乘的鑾駕開始往元帥府邸移動。
  在後頭的謝菲菲見狀心中突然莫名地落漠,她覺得管照陽此刻離他好遠...好遠。
  這亙古以來的男女之情,在這一男兩女之間也不例外,總是令人難以捉摸。
  鑾駕內。
  「想不想我,阿蠻!」管照陽覺得氣氛有些尷尬,想厚著臉皮化解。
  阿蠻聽完管照陽的話,看著管照陽許久,說:「想!無時無刻不想,但阿蠻猜想先生應該是不想我。」
  管照陽說:「你怎麼會這樣想,我經常在想妳,在行軍打戰之時,在開朝會時,在出謀畫策之時,甚至在夢中…。」
  阿蠻聽完非但沒有感動,還靜靜的說:「先生應該更想謝菲菲吧!」
  管照陽聽完不知如何回應,只好老實的說出內心話:「跟菲菲的事,確實是我對不起妳,但我跟菲菲有言在先,如果不得到妳的同意,我只能選擇對不起菲菲。」
  阿蠻聽完想了一會,說:「如果我不同意你們在一起,你就離開她,是不是?」
  管照陽沒想到柔弱的阿蠻會如此說,頓時他心亂如麻,但基於對阿蠻的承諾,只能狠著心的說:「沒錯!如果這樣,我只能將菲菲調至河東郡她兄長謝映登那裡,菲菲要怪的話就怪我吧!只能說我們此生無緣。」
  莫名地,管照陽突然覺得心似乎快碎了,眼眶頓時紅了起來,這一瞬間他瞭解到,他已經愛上謝菲菲,就像他之前愛上眼前的阿蠻一樣。」
  阿蠻忍不住的說:「如果你不要她,長安所有的人都知道你們是一對,那今後她要怎麼活下去?女人的名節比性命來得重要!」
  管照陽默然了,因為他真的無法想像接下來謝菲菲的處境,如果她真的不容她。
  「我想見她,到府邸後帶她來見我。」
  管照陽說:「阿蠻!這…,我看還是不要吧!」
  「帶她來,到府邸後帶她來見我,照陽!」阿蠻堅持的說著。
  「這…,好吧!」
  老實說,管照陽此時內心七上八下,他不知道阿蠻為何要見謝菲菲?他甚至荒唐地想到二個女人會不會一言不和而大打出手?雖然柔弱的阿蠻當然打不過武力高強的謝菲菲。
  但此時他除了答應還能說什麼?
  二刻鐘後,鑾駕抵達元帥府邸。
  管照陽為阿蠻介紹府邸的建築及陳設,阿蠻知道管照陽在想方設法拖延,不讓她們見面,於是她說:「照陽!我要見她。」
  萬般無奈下,管照陽只得硬著頭皮說:「來人!請謝菲菲將軍,就說王妃有請。」
  「是!」於是元帥府的傳令轉身而去。
  管照陽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女人即將相見,此時管照陽內心忐忑不安,因為他不能預料接下來會如何發展?這令人稱羡的齊人之福,恐怕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瞭解箇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待續)
jcu1699 發表於 2014-3-11 01:19

第二十二回 一抹彩雲

  謝菲菲把適才迎接王妃的一身戎裝褪去,換上一身素雅的淡綠色絲綢女裝,經過刻意的裝扮,他將一頭秀髮挽起,露出的頸項佩戴一串同是淡綠色的翡翠項鍊,襯托出她白晰的肌膚。
  從將軍府邸到元帥府邸只需半刻鐘不到的距離,但謝菲菲卻花了二刻鐘,其中時間大都是花費在打扮,因為這是她第一次要跟王妃阿蠻見面,沒來由的,她心中竟是緊張萬分。
  行軍打戰即使遇到強敵,巾幗英雄的她都絲毫不放在心上,如今卻會為了見一名柔弱女子莫名緊張,這當然是因為他們都深愛同一個男人的關係。
  馬車很快的到達元帥府邸門口,謝菲菲下了車,懷著忐忑不安的心進到了元帥府邸。
遠遠就瞧見王妃佇立在前廳的門口等她,當然旁邊還有管照陽,但此刻心亂如麻的她根本無暇去多看管照陽一眼,只能加快步伐繼續往前走。
  微微的一揖,謝菲菲開口說:「末將謝菲菲拜見主公及王妃!」
  雖然嘴上講主公及王妃,但其實從頭到尾她眼裏只有王妃阿蠻,管照陽此刻倒成了配角。
  阿蠻輕輕地點頭,說道:「謝將軍請不必多禮,裏邊請!」說完阿蠻即往前廳行去。
  管照陽也感受到這詭異的氣氛,於是他只能尷尬的說道:「嗯…!謝將軍,裏邊請!」
  謝菲菲根本眼皮不撩一下的逕自往前廳行去,獨留下傻眼的管照陽。
  這裏原本是唐朝東宮的所在,因此前廳擺設自是非常富麗堂皇,但此刻廳裏三人俱都沒心情欣賞此等豪奢的大廳。
  出乎意料的,阿蠻首先開口:「王爺!可以請你先行離開嗎?妾想跟謝將軍私下談談。」
  怎麼也想不到阿蠻竟會下逐客令趕自己走人,管照陽一時不知做何回應?
  「這…」
  此時謝菲菲竟也開口說:「主公!末將也很想單獨跟王妃相處。」
  管照陽有些尷尬地說:「喔!本王想起還有一些公務要處理,你們兩位就先聊一下吧!雖然我有要事處理,但如果有需要本王的地方,記得傳衛士叫我…」
  前廳的這二位女人,彷彿沒聽到管照陽的話;此時,自討沒趣的管照陽只得悻悻然地走出前廳,他走出廳門時,還富有深意的跟在門外的傳令及衛士交待:「你們在這裡守候,如果王妃要叫我,即刻通知。」
  「是!主公!」
  待管照陽一走,阿蠻即說:「門外的人都先下去吧!」
  「可是…王妃!主公交代我們守候在此。」
  「都下去吧!就說是我說的。」阿蠻堅持的說。
  「是!王妃!」
  靜默的大廳裏,如今只剩下這兩個女人,週遭的衛士及傳令都已撤去。
  阿蠻看著眼前這位穿著淡綠色服飾的麗人,只見謝菲菲有著一雙水汪汪的單鳳眼,挺直的鼻樑下生得一張櫻桃小嘴,鵝蛋臉配上白裏透紅的皮膚,身材玲瓏有緻。
  阿蠻逕自在一張座席席地坐下,說道:「請坐!姐姐,可以這樣叫妳嗎?」
  (註:文獻記載,唐代天寶之時才有椅子畫像的出現,因此在這之前的古人通常是席地而坐,而隋末有已一種坐墊,有點像是現今少了四隻腳的椅墊,有靠背及扶手,但沒有椅腳,置於平地或地板上供席地而坐)
  謝菲菲有些受寵若驚的說:「當然可以!但實在不敢當。」
  阿蠻再度說道:「請坐!姐姐。」
  謝菲菲於是在阿蠻對面席地坐下。
  阿蠻說道:「姐姐!請嚐嚐蓮子湯。」
   謝菲菲喝了二口,放下湯匙,然後微笑著看著眼前這位國色天香的王妃,只見這阿蠻,皮膚白皙,一頭烏黑的秀髮已放下來,像瀑布的自然披在肩頭,水汪汪似勾魂的大眼,輕巧直婷的鼻子,小而微翹的嘴唇,配上瓜子臉。
她禁不住的稱讚 :「妳真美,王妃。」
  阿蠻被謝菲菲稱讚的有些不好意思說:「那裏,妳也很美,姐姐如果不嫌棄就叫我妹妹吧!一直叫著王妃聽著怪彆扭的。」
  謝菲菲突然感動地說:「蒙王妃不棄,其實應該要叫姐姐的是我,我怎麼好意思叫你妹妹!」
  「妳愛先生嗎?姐姐!」阿蠻突然直率的問。
  「妳說的先生是主公嗎?」謝菲菲確認的問一下。
  阿蠻點點頭。
  「愛!」謝菲菲很肯定的說。
  「如果我不同意你們呢?」阿蠻說著。
  話一說完,靜默的前廳充斥冷淡的氣氛,阿蠻靜靜地等待著謝菲菲的回應,她想知道牠的心中到底是怎麼想的?
  「那我只能即刻離開,請轉告主公,恕菲菲不告而別,請主公及王妃保重…」說完話謝菲菲即起身,然後轉首行向門外。
  阿蠻沒想到謝菲菲的個性是這麼倔強,她原以為謝菲菲會說一些話來改變她的心意,或甚至求她。
  「慢!」
  謝菲菲聞言低頭停住往外的步伐。
  阿蠻起身想問謝菲菲:「妳不是說妳愛他嗎?怎麼就不努力一下,說走就…」
  她說到最後卻已說不下去,因為阿蠻已看見低頭淚流滿面的謝菲菲。
  「姐姐!妳這是何意?」
  謝菲菲因為傷心欲絕,所以說不出話。
  靜默了良久,時間彷彿停頓般一樣。
  阿蠻看著低頭的謝菲菲,靜靜地再問一次:「姐姐!妳這是何意?為何流淚?」
  謝菲菲豪爽地說:「因為我不想因為我自己而破壞妳跟照陽的感情,與其三個人都痛苦,不如我一個人痛苦就好。」也許是已經決定要退出了,所以謝菲菲也不想再偽裝下去,直接叫管照陽的名字。
  阿蠻看著她,在謝菲菲誠摯的面容裏,阿蠻看到一個女人單純對一個男人的愛慕之心,而在那樣的亂世,一個男人有兩位伴侶是很平常的事,且管照陽從頭至尾並沒有隱瞞過她什麼,他在與她的往來書信裏也提到,除非阿蠻接受,否則他們不會結為連理,想到此處,阿蠻的心頓時下了一個重大決定。
  「我不同意妳離去!」阿蠻看著謝菲菲,語氣堅定的說著她心中想法。
  謝菲菲有些不敢相信的問:「妳…是說,我…」
  「我看得出來,照陽也很喜歡妳,如果你一走,他會有多難過?在西征的這段期間,妳也一路上照顧著照陽,並且保護他,雖然知道這件事的當下,我很生氣,但剛才和妳的一番相談及相處,我知道,我們可以合得來,或許我們兩人可以一起陪伴著照陽,讓他在隋末這些惡戰中能有個寄託,我們兩人無論失去誰,我想照陽都會很心痛,所以…」
  很感動地看著眼前這位國色天香又心懷大度的王妃,謝菲菲心中百感交集,無限的感激之情湧上心頭。
  謝菲菲看著阿蠻說:「姐姐,我應該稱呼妳為姐姐,因為妳比我更先認識照陽,況且妳貴為公主及王妃。」
  阿蠻急說:「不要再叫我公主或王妃了,聽著怪彆扭的,我以後叫妳菲菲吧!」
  謝菲菲眼眶紅潤地望著阿蠻說:「謝謝妳,姐姐!菲菲不會忘記姐姐對我的一切。」
  阿蠻此刻也很開心,不自覺的抱著謝菲菲。
  此時管照陽從廳門走進來,看到這一幕令他傻眼的畫面,但聰明的他隨即瞭解是怎麼回事,於是他開心的說:「哈哈!兩位夫人在上演那一齣戲。」
  阿蠻看到管照陽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恨的牙癢癢的,說:「這一切都要怪你,還在這耍嘴皮,不想活了。」說完捏起他的耳朵。
  謝菲菲也說:「誰是妳的夫人?你想得美。」
  管照陽此刻一改先前輕浮的態度,正色的說:「兩位國色天香的麗人,我管照陽何德何能?能夠同時得到你們的青睞,我自知過份,但失去你們任何一人,我都很難獨活,如果你們同意的話,我希望此生能和妳們共度;當今天下混亂,民不聊生,如我管照陽有幸能幫夏王一統天下,待功成之日,我即辭官,帶著兩位夫人隱居山野,天涯為家,不再過問這廟堂之爭的繁雜政事。」
  阿蠻此刻感動的說:「那正是阿蠻心之所願,我實在不想當什麼公主王妃,我只希望能平安恬淡的活著。」
  謝菲菲也說:「但願我們都能活到那一天。」
  管照陽很自然的同時握住兩位人生伴侶的手,他感動的說:「阿蠻、菲菲,此生有妳們二位知心伴侶相伴,吾願足矣;接下來的歲月,我會為了報答大王的知遇之恩,以及夏軍一同出生入死的弟兄,想方設法打贏這場亂世的戰爭,但願上天能讓我們成功,然後從此過著平淡知足的生活。」
  此時,元帥府邸的前廳充滿著風雨過後的光輝,這一男二女的感情事,在這亂世裏像似一抹彩雲般的令人心醉。
  公元六二一年九月,夏軍陣營的關中王管照陽擊退來襲的十萬東突厥大軍,至此夏軍在關中總算站穩腳步,而關中以北也將獲得一段時間的安定;同時管照陽的妻子也來長安和他相聚,已無後顧之憂的管照陽,下一步已開始思考如何讓夏軍真正戰勝唐軍?因為在亂世,敵人是不會給你時間準備的,所以主動出擊的策略已在管照陽心中漸漸成形。
本帖最後由 jcu1699 於 2014-3-11 01:23 編輯

jcu1699 發表於 2014-3-11 20:44

第二十三回 鞏固關中

  長安,太極宮的太極殿,關中王管照陽正在主持戰勝東突厥後的首次朝會。
  管照陽穿著王服及王者才能戴上的王冠坐在太極殿的龍椅上。
  左右宮人喊曰:「帶上東突厥突利可汗。」
  這批宮人為唐朝所遺留下來的舊部,因為管照陽內心其實覺得太監是一件很不合人道的事,所以不想用新的宮人,免得有更多的窮苦人家子弟遭殃。
  突利可汗雙手被縛被押上太極殿。
  管照陽見狀從龍椅上快走下來,怒曰:「本王叫你們請東突厥突利可汗來此,是誰讓你們將突利可汗綁上的?」
  宮人支支吾吾地說:「是…侯君集將軍吩咐的。」
  侯君集躬身說:「主公!末將以為主要將突利處決,所以…」
  管照陽叱曰:「胡鬧!突利可汗是本王的朋友,本王怎麼會傷他?」
  侯君集聞言低頭躬身唯唯諾諾向後退一步。
  於是,管照陽拔出隋身佩帶夏王所贈的禹文之劍,將縛在突利身上的繩索割斷,並誠摯地說:「突利可汗!請不要介意這些小誤會。」
  突利可汗聽到管照陽的話,有些不敢相信的說:「呃…!關…中王,你是打算饒恕我?」
  只見這突利可汗,身長七尺,(隋代的一小尺約二十四點六厘米,所以七尺大約一百七十二公分)長相非常帥氣,且頗具書卷味,如果不說他是可汗,倒很像是一位斯文帥氣的文人。
  管照陽和這位可汗身形差不多,他眼睛看著突利可汗說:「本王知道突利可汗你素來跟頡利可汗不合,且你主張和平,我不但要重申跟你的友誼,也要請你回去突厥後轉告頡利可汗,這次我饒過他的性命,就是希望他能知道我們夏軍愛好和平,雖然這次他先棄盟約不顧來犯我軍,但我夏軍仍然記得突厥的友誼,不忍突厥的子民有太多孤兒寡母,請他念及兩國情誼不要再開戰端,否則下次夏軍就不會再手下留情了。」
  突利可汗聽完感動的說:「關中王!本可汗會記得你的饒恕之恩,回去突厥後,我會把你剛才說的轉告頡利,並且從此跟頡利分分道揚鑣,就是他害我的子弟兵幾乎全軍覆沒…」
  管照陽拍拍突利的肩膀說:「突利可汗!如果頡利以後膽敢為難你,你派人捎封信來,我管照陽必定派兵支援你。」
  突利可汗激動的抱著管照陽的雙肩說:「關中王!太感謝你了,如果以後有需要用的上我突利的地方,你同樣捎封信來,我一定派兵支持你。」
  「哈哈哈!」二位天各一方的領袖,在一場大戰後因為利益相同及志同道合,反而開始建立起情誼。
  朝會上送走突利後,管照陽接著說:「這次的大戰,有賴全軍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才能打敗東突厥十萬大軍,接下來內官會宣布論功行賞的名單。」
  內官曰:「奉關中王令!本次涇川關之役(古代所稱某某關,很多其實就是兩旁皆是高聳山勢的險地峽谷) ,有賴諸位功勞得勝;首功者為獨孤揚大將軍及咸里呈大將,封獨孤揚大將軍為勝軍侯,封咸里呈大將為常安伯,小將寧翦晉升中將軍,謀士孫起晉升行軍司馬,其餘有功人員奉祿加級…」
  管照陽深信,治軍惟有論功行賞,賞善罰惡,才能讓軍隊死心蹋地,而這也是韓信及諸葛亮這二位卓越的軍事家一貫的帶兵原則。
  五天後,突利帶著管照陽這幾日在長安殷勤的親自招待,以及兩人濃厚的友誼,在李神通中將軍及二千兵馬的護送下,離開長安向著他的故土東突厥而去。
  突利可汗因為娶隋末逃亡突厥的隋煬帝小女淮南公主為妻,在耳濡目染下,本身對中國就有一定的好感,所以當時的中國語言自然也說的很好。
  太極宮的兩儀殿,管照陽以及獨孤揚、單剛非、咸里呈、謝菲菲以及孫起在此開會。
  太極宮內的兩儀殿、甘露殿是唐朝皇帝李淵之前日常接見大臣之處,所以管照陽也在此與他最信任的幾個要臣討論未來在他統轄下的夏軍走向。
  管照陽首先發言:「這幾天,我跟突利建立起的交情及邦交,對於我們北方的安定有很大的幫助,突利實力現在雖然還是無法跟頡利對抗,但他經過這一次涇川關之役慘敗,已經和頡利離心離德,我想北方的威脅短時間內應該可以無虞。」
  獨孤揚說:「主公!臣在想,如果當初乾脆宰了頡利,然後我們再跟突利真心結盟,這樣北方的威脅或可完全無憂。」
  「勝軍侯的想法其實可考慮,本王也曾想過這一步棋,但一來頡利的影響力仍然很大,如果殺了他怕反倒激起突厥人的同仇敵愾,這樣我們到時打洛陽時,後方必成最大的隱憂;再者本王素知突利和頡利不合,如果讓頡利活著,反倒會增加突厥人之間的矛盾對立,有利於我軍。」管照陽很有條理的分析給在場的眾臣聽。
  獨孤揚聽完很欽服地說:「主公果然深謀遠慮。」
  管照陽繼續說:「這次的大勝我方聲威大增,我打算請勝軍侯(獨孤揚)及常安伯(咸里呈)親自在關中招兵買馬及招攬天下英雄,  這次的戰役你們兩人已名震天下,我相信會有很多有志之士前來投靠的。」
  獨孤揚及咸里呈同聲說:「屬下遵命!」
  「還有一件要事,為了取信天下人,我打算釋放李淵及李建成,還有其後宮家眷及秦王家眷,並且派兵護送,這件事交給菲菲去辦,你選任四位能幹小將,讓每人率一千五百兵士護送這些人安全至洛陽。」管照陽看著謝菲菲說。
  謝菲菲說:「是!」
  「單剛非將軍!你要繼續捉緊練兵,練兵的事交給你全權負責,你可選任諸位中將軍及小將一起幫你練兵,由你總統籌。」管照陽接著朝單剛非將軍交付事務。
  單剛非將軍說:「是!主公,屬下必盡力練兵。」
  交代完各項事宜,管照陽看著新任的行軍司馬孫起說:「孫先生!依你所見,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
  管照陽非常尊重眼前這位謀略高深的謀士,這位當初攻占長安後毛遂自薦的奇人,謀略絲毫不亞於自己,管照陽因為熟知隋末歷史,所以很多判斷有如先知,但眼前這位奇人乃是當代之士,他所謀畫的計策,在先前分析夏王遇襲之事,以及這次涇川關之役,都再再顯現他高深不凡的謀略。
  孫起說:「當前我夏軍經涇川關之役後聲威大震,但此時反倒是危險時刻,因為這樣會讓我軍的主要敵手唐軍更加提防我軍,在下判斷,唐軍接下來必加速跟梁軍的決戰,盡速打勝戰爭,然後下一步就會兵分多路來攻打我軍。」
  管照陽說:「嗯!分析的有道理,那孫先生接下來有何建議?」

  且看高超謀士孫起有何驚人建議?敬請期待《回到隋末》 第二十四回!
jcu1699 發表於 2014-3-12 22:20

第二十四回 聲名大噪

  孫起看著管照陽說:「承蒙主公看重,臣認為當前首要問題還在我軍首要敵人唐軍;唐軍目前已和梁軍對戰超過半年以上,根據探報,唐軍由李孝恭及李靖兵分二路已經打勝梁軍多場戰役,目前已占領梁軍的江夏及南郡二郡,臣判斷,二路水軍必在近日內由江夏及南郡經長江合圍梁軍的首都江陵。」
  管照陽聽著孫起的分析後說:「照此看來,梁軍應該已是強弩之末,我們夏軍是否應該在此時發動戰役攻洛陽?」
孫起說:「恐怕不可,洛陽目前兵力有十萬之眾,且文臣武將精銳都在,反觀我軍經由涇川關之役後雖聲威大震,但一場大戰後仍需休養生息,臣建議還是如主公方才命令,對外多招兵買馬,招募四方英傑,對內多加強練兵,專注內政,多鼓勵農桑,多事生產以累積國力,來日與唐軍決戰。」
  管照陽點點頭說:「也就是你認為我軍目前實力還是不如唐軍,只能一方面加強國力,另一方面以逸待勞,等待時機。」
孫起說:「是的!」
  管照陽看看獨孤揚、單剛非、咸里呈、謝菲菲說:「你們認為呢?」
  獨孤揚說:「主公!臣認為當前局勢確實是如此。」
  咸里呈說:「主公!臣也認為此方案最妥當。」
  單剛非說: 「主公!臣也認為如此,。」
  謝菲菲說:「主公!此方案穩妥,但臣認為函谷關跟武關的防守兵力是否要加強?目前此二處關隘的防守兵力各只有一萬。」
  管照陽點點頭說:「嗯!命中將軍齊武及中將軍富寧各率五千兵馬馳赴函谷關跟武關,到達後就地駐防,三日後出發。」
  管照陽說:「好吧!各位照我的交代下去執行,下去吧。」
  一月後,長安太極宮內的彩絲院,張燈結綵。
  是的,明日是長安王迎娶少王妃的日子,夏軍上下一片喜氣洋洋,終日來的血雨腥風征戰,難得有如此清閒高興的日子,所以自是一片歡樂,然而即使在此時刻,長安的治安和防守有獨孤揚和咸里呈這二位愛將負責,管照陽心中當然很放心。
  這次的婚禮所有事宜,都交給左司馬蕭瑀全權負責,管照陽終於樂於當一個聽話的人,不再是發號司令的統帥。
  太極宮內的凝雲閣,管照陽正和阿蠻用膳,這一個多月以來,他們三人已經漸漸習慣一起用餐及相處,只是婚禮前一天,管照陽聽從建議,不和謝菲菲見面。
  管照陽放下筷子正色說:「阿蠻!看到這張燈結綵,讓我想起我們在二年以前的婚禮。」
  阿蠻幽幽地看著管照陽說:「只希望你今後有了新人不要忘記舊人就好。」
  管照陽沉默了一會兒,握著阿蠻的手,深深的看著阿蠻,開口說:「阿蠻,我們三人已說好一起生活,我管照陽自知過分,但我無法捨棄其中一人;對你或者是對菲菲,在我這凡夫的心中都一樣重要;如果我和菲菲的婚禮讓你感到不舒服,那麼我和菲菲商量,明晚洞房花燭夜時,我留在這裏陪伴妳,好嗎。」
  阿蠻說:「少來了!如果這樣傳出去,世人會怎麼評論我這個王妃?不許自己的王上娶少王妃?那我不成了自古以來最自私的王妃,那世人會如何看待你這位關中王?」
  管照陽說:「我才不在乎世人的看法,我只在意阿蠻你的看法。」
  阿蠻說:「好啦!就當我抱怨一下,你就不要理我,明天安心當你的新郎吧!」
  管照陽厚著臉皮說:「還是明晚我們三人一起洞房吧!」
  阿蠻被管照陽說的臉紅的回應:「啐!一起…虧你想的出來,真不害臊!」
  管照陽一把把阿蠻拉過來,然後抱著她,在她耳邊輕聲的說著:「吃味了喔!我的王妃。」
  阿蠻說著:「你少臭美了,看我到時候跟菲菲串通起來,兩人都不理你,讓你抱枕頭睡。」
  管照陽故意苦著一張臉說:「唉唉唉!那我管照陽就慘了。」
  阿蠻看著管照陽耍寶的表情,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此時在長安東南,洛陽城宮殿內,秦王李世民正和唐皇李淵、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一起商議接下來的國家大方略。
  唐皇李淵、太子李建成及其全部家眷,在十天前已由夏軍小將辛武山、吳用、步涉、羅致各率一千五百兵士由長安護送至洛陽。
秦王李世民率先說:「父皇!探報說李孝恭及李靖二路水軍已由江夏及南郡經長江而下合圍梁軍的首都江陵,目前江陵已被圍城七日,兒臣想是否要增兵援助李靖?」
  唐皇李淵想了想:「嗯!朕想想還是再看看,這李孝恭及李靖打蕭銑也已超過半年,這國力也被消耗不少。」
  太子李建成說:「父皇!兒臣想拿下蕭銑已是遲早的事,兒臣真正擔心的是北面關中的管照陽;且說他在關中時不但對父皇及兒臣禮遇有加,且還派兵護送我們回洛陽,這樣的敵人才真正可怕,因為天下人已紛紛評論他宅心仁厚。」
  李建成接著說:「再者,一月多前他率領夏軍以寡擊眾打敗來襲的十萬東突厥部隊,聲名大噪,他麾下的大將獨孤陽及咸里呈目前已名震天下,最近這二位大將據探報說正在大舉招兵買馬,已招幕到不少兵士,且有不少天下英雄及名士都慕名投靠…,兒臣想再這樣下去,唐軍的處境會很危險。」
  秦王李世民說:「太子說的對,兒臣早已注意到此人,管照陽此人對於占領地秋毫無犯,頗得民心,兒臣建議待拿下江陵蕭銑後,我軍勢必要休整一段時間,然後我軍可兵分二路,同時打擊長安及洛州,讓竇建德及管照陽兩部兵馬首尾不能相救。」
  齊王李元吉說:「二哥的建議我贊成;父王!攻打洛陽時我率大軍圍住洛陽讓王世充出不來,二哥才能專心在虎牢關前打竇建德,因而戰勝,兒臣請命屆時兵分二路時擔任攻打長安一路的總管。」
  唐皇李淵說:「嗯!秦王的戰略很好,至於到時由誰擔任打長安及打洛州總管,容朕再想想...」
  日後的玄武門政變,是發生在唐朝統一中國,消滅主要群雄之後;而現今的唐朝,由於管照陽的到來,唐軍因而偏安東南,因此,此刻的李淵父子精誠團結,一致對外。
  沒有統一的新朝代,何來太子之位之爭?這是很正常的人性,現下的李淵父子,內心只有一個共通的心願,勝利。(待續)
jcu1699 發表於 2014-3-14 22:43

第二十五回 英雄末路

  江陵,因 "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名,自楚莊王元年(公元前六八九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將白起撥郢,在郢始置江陵縣),二十代楚王在江陵建都,延續四百一十一年,成就了作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宏圖大業。
  三國時蜀漢的關羽進攻荊州北部樊城,也是因為後方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呂蒙、陸遜等人,才得以遂次地攻陷荊州各地,以致關羽後來的敗走麥城,身死殉國。
  由此可知江陵自古以來的重要戰略地位。
  李孝恭及李靖二路大軍已由江夏及南郡二郡經長江而下合圍梁軍的首都江陵,浩浩蕩蕩的八萬大軍目前已將江陵圍城十日。
  江陵城下,血流成河,唐軍的攻城已近十日。節節敗退的梁軍僅剩不足三萬士兵勉力守住梁軍的首都。
  二里外的帥帳內,李孝恭及李靖正在談論戰事。
  李孝恭說:「李靖兄!這梁軍恐怕是退無可退了,如此反而更加英勇奮力守城,現下我軍已連續攻城九日,但除了徒增死傷外,還是無法越雷池一步。」
  李靖用右手撫弄自己的下髯,氣定神閒地說:「孝恭兄!不必心急,我料這梁軍已是強弩之末,再堅持也沒幾天了;我聞此蕭銑愛兵如子,必不忍心自己的子弟兵如此犧牲,我且修書一封勸降他,也可避免我軍死傷過多,如若他不從,也休怪我軍刀劍無情。」
李孝恭想了一下說:「也好,李靖兄!那就麻煩你了。」
  江陵皇城內,江河日下的梁軍,蕭銑正和他的大將文士弘及中書侍郎岑文本商議梁軍最後的走向,此時蕭銑心中其實已有投降的打算。
  此時,突有城門守將急報:「陛下,唐軍主帥李靖呈給陛下的書信。」梁帝蕭銑一聽,心中已有準備,他淡然地說:「呈上來!」也許他此刻心情是哀莫大於心死吧!
  蕭銑展信後,內容如下:
  李靖稽首 梁帝陛下尊鑒
  末將聞陛下愛兵如子 仁民愛物 今唐梁兩方會獵於江南 半載有餘 導致生民塗炭 民不聊生 想必非陛下所願
  當今唐皇稟承天命 威德四方 陛下若有意來歸 唐皇必善待陛下子民 拳拳之心 望依請之
  李靖稽首
  蕭銑看完信,嘆了一口氣,獨自地思考:「罷了!萬般有罪,罪在朕躬;想我梁軍和唐軍已作戰半載有餘,這半年來,我軍節節敗退,不斷損兵折將;即使再戰下去,除了讓更多的將士及人民苦難,徒增傷亡外,又還能改變什麼?與其投降任人宰割,不如……」
  「既然都是敗亡的命運,朕何忍讓大家陪朕共赴黃泉。」
  心中已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於是蕭銑開口說:「岑文本!」
  梁軍的中書侍郎岑文本聽到皇帝叫他,馬上回答:「臣在!」
  蕭銑悲慟的朝著岑文本說:「請賢臣轉告唐皇李淵,善待朕的子民及舊屬,至於朕的家眷,也只能怪他們投錯胎,下輩子不要再投身帝王家,朕...先走一步了。」說完蕭銑拔劍奮力的朝自己頸上一劃,頓時血濺三尺。
  岑文本低頭聽到蕭銑最後一句交代,待會過意來抬頭想阻止蕭銑,已來不及;而文士弘因站的距離較遠,自然也是措手不及。
  這位曾經叱吒一時的隋末英雄,就在他的臣屬還來不及反應的情況下,拔劍自刎,走完了他悲壯的一生。
  大將文士弘及中書侍郎岑文本見狀,心碎的宛如刀割,兩人同時跪地,大聲哭叫:「陛下!陛~下!」
  公元六二一年十一月上旬,梁軍在江陵向唐軍投降,至此唐軍的版圖由河南全境到整個江南。
  此時隋末的群雄只剩兩家,黃河以北及黃河以西關中區的夏軍,以及黃河以南的唐軍,再也沒有第三種勢力一同爭食天下這塊大餅,唐軍及夏軍的正面對決已是必然的事實。
  消息很快的傳到夏軍鎮守關中的管照陽部。
  此時關中王管照陽及他的二位王妃已搬入太極宮的府邸一個月。
  在唐軍及梁軍對戰的同時,管照陽利用在涇川關之役大勝東突厥的聲威,趁勢命已名震天下的二位將軍獨孤揚及咸里呈,在關中招兵買馬及招攬天下英雄。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共募得了近五萬人的新血加入,以及一百多位的天下英雄及謀士,這其中有很多是當初被唐軍直接或間接滅掉的隋末群雄舊部,如王世充、劉武周、李軌、李密…等部。
  除了對外多招兵買馬,招募四方英傑;管照陽對內亦加緊練兵,專注內政,且鼓勵農桑,鼓勵人民多事生產以累積國力。
不斷秣馬厲兵的管照陽部,目前轄下的總兵力,連同新進的五萬人,一共約十八萬,而在洛州的竇建德部經過半年的休養生息,兵力也已恢復到十萬人之林。
  至於唐軍,總兵力至少不下於二十五萬。
  從兵馬數量上來看,唐夏兩方目前是勢均力敵,但唐軍擁有不少天下名將及名士,最可怕的是擁有李靖跟李世民這二位戰無不勝的無雙統帥。
  依然是老習慣,管照陽站在長安城的城樓上,默默思慮著著雙方的局勢,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北風吹來,拂起他的披風及頭髮,凜冽寒風中,他的意志卻更加堅忍不拔,他無懼於最強大的敵人,因為,對於家人及弟兄的愛,已讓他有足夠的勇氣能夠對抗這一切。(待續)
jcu1699 發表於 2014-3-15 12:01

第二十六回 四面危機


  一陣淡淡的百合花香飄來,這味道,管照陽再不用回首也知道是誰,因為這是他再熟悉不過的味道。
  謝菲菲溫柔的問:「在想什麼?照陽!」
  管照陽轉過來,看著謝菲菲說:「菲菲!妳還記得河東郡的城樓上嗎?我們就是在那裏定情的。」
  謝菲菲有些甜甜地笑。「當然記得阿!我就是在那裏向你…示愛的。」說到最後,她終究還是女兒身,話語小的幾乎聽不見。
  管照陽張開披風將謝菲菲一起裹在他溫暖的胸膛裏,低沉地說:「不!是我們兩情相悅,只是當初我重任在身,不敢多想,也幸虧妳先向我示好,否則我們恐怕要將彼此的這分心意埋藏在心裡。」
  謝菲菲將整個人埋在管照陽的胸膛,享受一種男人特有的氣息。此時,天近黃昏,兩個相愛的夫妻在冬日的餘暉下溫存,此刻無聲勝有聲。
  謝菲菲自嫁給管照陽之後,就很少身著戎裝;但為了安全,她還是穿著輕便服飾,佩帶長劍,隨時保護他的夫君,並依舊擔任禁衛軍右翊衛統領,統領二萬兵馬,負責護衛長安王安全及太極宮禁衛。
  管照陽看著謝菲菲,對她說:「菲菲!我們成婚之後,到現在已過幾個月,還沒有機會去四處走走,我想了一陣子了,過幾天,我們和阿蠻一起到我的領地四處巡查,也順便散散心。」
  謝菲菲有些擔心地問:「但是這樣一來,萬一洛陽的唐軍來襲…。」
  管照陽説:「放心!李世民不會這麼魯莽,因為現下正值冬季,四處寒冷結冰,於行軍不利,且最重要的是戰馬沒有水草可以餵養,我判斷李世民即使要攻打我軍,也最少要等到春天草長出來後,才會行動。」
  「嗯!我當然好,另外為了安全,除了我的禁衛軍二萬人外,我們可以再派咸里呈將軍率領他的一萬虎衛鐵騎護駕,至於長安的關防,就交給獨孤揚大將軍負責。」謝菲菲似乎掩不住心中的興奮。
  管照陽鼻子輕輕磨蹭著謝菲菲的臉頰,然後說:「真不愧是我妻子,想法和我不謀而合。」
  謝菲菲聞言溫柔地微笑。
  太極宮的兩儀殿,管照陽以及獨孤揚、單剛非、咸里呈、謝菲菲以及孫起在此開會。
  管照陽首先說:「本王打算五日後啟程前往我麾下的領地視察,我的二位妃子一起隨行,菲菲雖為我妻,但還要麻煩菲菲率禁衛軍二萬人隨行,另咸里呈大將也率領一萬虎衛鐵騎隨行。」
  「至於關中及長安城的關防及平日的政事,就請獨孤揚大將軍統籌,若有緊急事件,再派快馬通知我;孫先生要多幫幫獨孤揚,而獨孤揚也要多聽聽孫先生的意見。」
  獨孤揚躬身說:「末將遵命!」
  孫起也說:「屬下領命!」
  「單剛非大將,大將軍在本王巡查領地的這段期間,可能要花很多心思在政務上,你要多幫忙軍務,練兵仍舊不可懈怠。」
  單剛非躬身說:「末將領命!」
  「好了,大家下去準備吧!獨孤揚留下來一下。」
  如今只剩獨孤揚留著,管照陽看看四週,然後說:「所有人聽命,百步內淨空,不許有人。」
  於是,周遭衛士及宮人都退到百步外。
  管照陽降獨孤揚叫到身旁,小聲的在他耳邊說:「大將軍,我自占領關中後,就即派了精幹人士安排在投降的唐軍將領府第中,經過這近九個月來的秘密探查,我查到了侯君集、段志玄及唐儉一直跟唐軍有保持連繫,至於李神通及蕭瑀則無異狀。」
  「我料侯君集、段志玄及唐儉必然在等時機給予我軍致命的一擊,如果他們一直隱而未發,我最擔心的是唐軍來攻時他們會來個裏應外合,這樣我軍危矣。」
  「因此,我這次用計,故意假裝率重兵出遊,就是想引蛇出洞,我料當我巡遊時,此三人必會乘機攻打長安,你可依我計……。」
  獨孤揚說:「主公,何不直接宰了他們?也可省去麻煩及風險。」
  管照陽:「不可,如我無故殺他們,會讓真心來降的唐將及天下英雄心寒,且天下人心必失,天下人心一失,則爭天下之勢必危;但如果是他們叛逆,則自可誅殺他們,世人自有公評。」
  獨孤揚躬身說:「主公深謀遠慮,末將欽服,末將必遵照主公之計部署安排。」
  五日後,管照陽及他的兩位妃子,偕同二萬禁衛軍,以及咸里呈大將率領的一萬虎衛鐵騎,在滿朝文武的歡送下,啟程前往第一站目地華山東峰巡遊。
  在四匹馬拉乘的鑾駕上,因為此時夏王尚未稱帝,只能算諸侯,而管照陽雖為關中王,但於禮法上也只能算在諸候之下的上卿;(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管照陽及阿蠻及謝菲菲在車駕內,除了管照陽,  阿蠻及謝菲菲因為第一次和他們的夫君一起出遊,俱都興奮不已。
  一路上風光明媚,五個時晨後,車隊到達華山東峰,華山東峰的「華岳仙掌」為關中八景之首,華岳仙掌即是朝陽峰危崖上的勝景,崖面宛如一隻巨人左手掌跡,五指分明,風景自是非常壯闊迷人。掌崖上半輪如月,光可鑒人,人稱「石月」。
  阿蠻及謝菲菲看著如此美景自是非常感動,阿蠻轉首看管照陽似乎若有所思,於是阿蠻問:「怎麼了,先生,你在想什麼嗎?」
  管照陽回過神來說:「想什麼?沒有阿!兩位愛妻看這崖面如同巨人左手掌跡,真是奇景。」說完他指著如手掌般的斷崖,刻意掩飾自己的擔憂,因為他不想讓他的妻子擔心…
  很快的,從長安出發巡遊已經十多天,長安一直沒有異狀報來,如今,管照陽的車隊已經離開函谷關到達武關的中途。
  前方為丹鳳關口,車隊正常行進在不算寬的狹路上,一切看似很平靜…
  倏然,在關口上出現不知數量的兵士,眨眼間,無數的滾木檑石及箭矢皆向著管照陽鑾駕。
  外面隨行的禁衛軍小將步涉、羅致奮力大叫:「有埋伏,保護主公,盾牌兵護駕。」
  於是,數以千計的盾牌兵層層疊疊的護衛著管照陽的鑾駕,但滾木檑石及箭矢實在太多。
  鑾駕內的管照陽立即明白了,是唐軍降將的叛亂,他馬上向著鑾駕外說:「盾牌兵,護衛兩位王妃盡速離開鑾駕。」
  他向著謝菲菲說:「菲菲!快點保護阿蠻出鑾駕,繼續呆在車內,一定兇多吉少,走!」
  說完話他逕自拉著兩位妻子離開鑾駕。
  而盾牌兵已一個個中箭矢倒下,此時情勢已到了萬分危急的地步…
  (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jcu1699

LV:4 遊俠

追蹤
  • 13

    主題

  • 136

    回文

  • 2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