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鋼鐵雄心之艦男穿越記 作者:半隻青蛙 (連載中)

 
mk2258 2014-8-24 13:53:4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03 1479748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2:32
第331章歐文斯殺女干夫案

    英國屬於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夏天不熱,冬天不冷。

    八月時的美國或中國,早已熱浪滾滾,而八月份時的英國倫敦,平均氣溫也就在13~22度之間,倒是涼爽宜人。

    八月五日,天上下著細細的小雨。

    從唐寧街十號的大門走出來時,英國首相溫士頓.丘吉爾的心,就像北歐的冬天一般寒冷。因為他的這個首相身份,現在名頭要加上一個「前」字了。

    在七月三十日,工黨艾德禮聯合自由黨領導人,在英國議會發起了對丘吉爾的彈劾,並很快獲得了多數通過。事後丘吉爾雖然使盡手段到處尋找同盟軍,但此時的已是過街老鼠,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在堅持了數天之後,終於在八月五日這天,在無數民眾的圍觀詛咒和漫罵聲中,丘吉爾像他的前任張伯倫一般,撐著雨傘走出唐寧街十號,乘車灰溜溜地離開了這裡。

    有趣的是,送他離開的汽車和昔日張伯倫下台時乘座汽車是同一輛。

    接替丘吉爾的英國新首相正是工黨領袖艾德禮,上台後的英國內閣,現在已開始秘密地在討論和德意志第三帝國進行「和平談判」的問題。和被軍工聯合體控制得越來越深的美國不同,英國軍工資本家對政府的影響力遠沒有美的同行們[ 那麼強大。而且英國和美國最大的不同是,英國的利益基礎來自亞非的殖民地,當亞非殖民地也在冒火,英國卻因為「英奸丘吉爾」的緣故,隻眼睜睜地看著亞非殖民地,尤其是印度這個日不落帝國皇冠上的明珠被中蘇兩國摘走,被美國人「不勞而獲」得到。在英國內。對丘吉爾外交政策不滿的的人多得是。

    這些憤怒與怨懟,最終隨著坎寧安艦隊和大西洋船的覆滅,一次性地爆發了出來。

    林漢和漢娜使盡手段地尋找能壓垮英國逼得其求和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大西洋船團的慘劇,卻成了逼丘吉爾下台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是,要把英國人撤底地推到談判桌前。結束這場「死纏爛打」戰爭,還需要往上增加更多的「稻草」。

    當丘吉爾在無數人的罵聲中,灰溜溜地走出唐寧街十號後,一艘來自荷蘭客船,正在英國東海岸名為巴克頓港靠岸。

    這是來往於英國與荷蘭之間的定期航班。如今西歐戰事正酣,身為「中立國」的荷蘭,成為聯繫英國與德國之間重要的中轉站。法國戰役時,大量的英軍士兵被俘,許多家屬就是通過荷蘭做為中轉站進入德國看望親人。而敦刻爾克戰役時。有少部的英軍士兵通過各種手段逃入荷蘭境內,戰後也是通過荷蘭中轉返回英國。

    從來自荷蘭的客輪上,走下了一名青年人,他衣裳有些襤褸,臉色十分地憔悴,身後背著一個有些破舊的行軍包裹。

    這個年青人叫歐文斯,是一名被俘的敦刻爾克被俘英國士兵,平時就關押在德國的設置在基爾的俘虜營裡。上個星期他靠著在俘虜營附近認識的一名德國好心的市民地相助,成功地逃出了俘虜營。然後偷渡進入荷蘭,又幸運地在荷蘭遇上「貴人」,然後搭上荷蘭與英國之間的定期客輪迴到了英國。

    疲憊不堪地從客輪上走下來時,歐文斯並沒有獲得自由重回家鄉的興奮,眼裡卻燃燒著熊熊烈火。

    站在碼頭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歐文斯的手上捏著一張照片。死死地盯著看著。照片上是一對坐在吉普車上的男女。女的年青美豔,男的高大英俊,正衝著他笑。

    年青美豔的那位女性,是他的新婚妻子,高大英俊的男的。他不認識,但從服裝上,他猜出他是美國人。

    逃出俘虜營的前幾天,俘虜營裡放了一部電影給這些戰俘「解悶」,電影的名字叫《魂斷藍橋》。

    歐文斯現在的心情,他覺得自己很像魂斷藍橋裡的那個男主角的好朋友,外出打仗三年,回家之後「頭髮綠油油喜當爹」。

    現在的歐文斯,他根本不會去理會,為什麼自己會收到這樣一張照片,為什麼能輕易地逃出德國人守備嚴密的俘虜營,為什麼從德國到荷蘭再到登上開往英國的輪船,一切都是這麼地順利。就算這一切背後都是德國人暗中操縱的,他還是想回家,揪住那對女干夫淫婦,看個清楚,問個清楚。

    火車咣當咣當地將心中燃燒著烈火的歐文斯送到了波士頓,然後他回到了家裡。打開家門時,妻子不在家。但有心的歐文斯,卻在家中仔細地搜索起來。然後在家中的衛生間裡,他發現了用過的剃鬚刀和一瓶用了一半的剃鬚膏,而在家中的床邊,發現了一個用過的安全套的包裝袋。

    所有的證據都表明,歐文斯的頭上青雲蓋頂,綠光發亮。

    看著這一切,歐文斯變得異常地冷靜。他來到家裡的後花園的小屋裡,打開那兒的工具櫃,在那裡面他找出了一把刀,然後在屋子裡坐下,靜靜地等待著。

    他這一坐,就是從下午四點一直坐到了晚上十點,屋外才傳來吉普車的轟鳴聲。

    歐文斯透過屋裡窗戶的窗簾向外望去,看到一對男女正從車上下來,他們有說有笑。

    卡嗒一聲,門開了,迎接這對正女干情火熱男女的人,是一道雪亮的刀光。

    第二天,逃亡戰俘殺姦夫案,震動了整個英倫三島,而當天晚上德國對英國的廣播,也重點報導了此事。在報導裡,德國對英廣播電台的人舉例子說案例報數字,列出了一大堆一戰後期,美國大兵進駐英倫三島後,管不住自己下半身在英國播下一大堆種給無數前線的英國士兵戴綠帽的「舊聞舊事」。

    發生在八月六日的歐文斯殺人案,受害人是一位駐紮在附近的美國援英飛行團「飛虎隊」的飛行員。法國戰役結束後,英國空軍損失慘重,飛行員出現大量的缺口。為了拉英國表兄一把,美國總統加統以「志願兵」的名義向英國緊急派駐了數百名飛行員。

    然而預想中的不列顛空戰根本就沒有發生。這些進駐英倫三島的美國飛行員。除了照例的飛行訓練外,成天無所事事。由於是來自美國的「援軍」,身份特殊,且有特殊優待,這些美國外籍飛行員拿著比本土飛行員更高的工資和享受著更好的待遇,自然也有閒錢到處尋花問柳。

    六月份法國戰役結束後。德國海軍對英國國內的航運業加大,國內的物資供給情況進一步變得苛刻。這些外來的美國飛行員,開著吉普車滿街亂竄,往往只拿要拿出一雙絲襪,幾個罐頭,就可以輕易地吊到年青的英國婦女上床。

    來自未來的漢娜和林漢,都非常清楚美國大兵走到哪,播種到哪的毛病,早在戰前就對此有所布局。費雯麗主演的著名的電影《魂斷藍橋》就是針對這一情況而拍出來的。其間夾雜了美國大兵一戰時在英國「布種」的私貨,並因此導致了英國在參加二戰在國內頒布了著名的保護軍婚的《滑鐵盧法案》。

    但是,給軍人戴綠帽這事,向來都是受害人不舉,官方不究。這個法案雖然頒布了,但遇上這種事,倒霉的軍人出於好面子的原因,往往也只能打落牙往肚裡吞。更何況現在的英國。會出問題的那些軍人妻子,往往她們的丈夫現在都正在德國的俘虜營裡。

    二戰暴發時。一名數名德國安插在英國的間諜,在英國搞了一個名為「軍人家屬互助組」的組織,這是一個很受英國官方支持的組織,也很受人尊重的組織,主要職責就是軍人參戰時,幫助其留在家中的妻兒老小。

    但實質上潛伏在這個組織中的德國間諜。卻借此收集那些「不守婦道的」英國婦女的名單,以及她們丈夫服役軍隊的資料,然後悄悄地提供給德國人。

    法國戰役結束後,包括海軍在內,德國軍隊俘虜了接近十八萬的英國(蟹)軍人。製造了接近十八萬個「苦守空房」的英國婦女。通過他們設在英國的「軍人家屬互助組」,德國人收集到了近百名有出軌行為的「閨房怨婦」的名單,然後又順藤摸瓜從他們中收集到了十幾位被關在德軍俘虜營裡的綠帽軍人丈夫。

    在德國蓋世太保的安排下,這些被關在俘虜營裡的綠帽男,最後都因為各種意外而逃出俘虜營獲得自由,其中有十天就在這幾天陸續回到了英國,不過回國返家之時,他們都得到了家中夫人出軌的證據照片。

    儘管在這過程中,蓋世太保們的作法極露骨,但是這些英國(蟹)軍人頭上的那頂綠帽卻是實打實的。這些患上程度不一的戰爭綜合症的軍人,好不容易從俘虜營裡帶著英國軍人,返家後面對不忠的妻子和女干夫,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可想而知為了讓這些綠帽英國兵們心中的戾氣更重,在離開俘虜營前的那段時間裡,俘虜營的管理員人員,有意地讓他們多吃了一些苦頭,以便能令其心靈更加地扭曲。

    發生在歐文斯身上的一幕,這些返家軍人中最激烈極端的例子,最重要的是,給他戴綠帽,被他捅成重傷的是一個美國人。在八月四號到五號這兩天的時間裡,整個英國共發生五起從俘虜營裡逃回家的英國軍人在家裡打老婆,打姦夫,甚至殺女干夫甚至女干夫和女干婦一起殺的都有,歐文斯事件不過是「涉外」的案例。

    工黨領袖艾德禮剛當首相還不到一天,德國人就用「怒殺女干夫」事件,做為送給他的大禮。在德國方面的推波助瀾下,以歐文斯為首的五件起類似的案件,很快在英國國內引發了轟動。

    軍人協會首先站出來替歐文斯這些在前線流血流汗還流淚的士兵辯護,聲稱那些女干違反了《滑鐵盧法案》,和軍人家屬通女干,罪有應得。而後那幾位風頭浪尖的倖存者「女干夫」和「不忠的婦人」,在這幾天裡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歐文斯的夫人最後於八月七日悄悄地割腕自殺。而那個美國飛行員,他當時被歐克斯連捅五刀,躺在醫院裡,幾天後也不治身亡。

    雖然英國媒體極力地想把輿論方向引到德國人身上,但是軍人在前線流血流汗賣命,回家後卻還要面對頭上綠雲滾滾的危機,卻是怎麼洗地也洗不掉的。為了挽回此事件可能對軍隊士氣造成的重大影響,英國政府不得不開展了一次「保護軍婚」的行動,各民間、官方組織聯合出動,接受各方「舉報」在英國全國國內大檢舉大逮捕,一連抓獲了數百名「破壞軍婚」送去服苦役,才算是給前線的軍人一個交待。

    但是,經此事件之後,整個英國民間厭戰的情緒更加高漲。男人們擔心自己被送上戰場後頭上綠雲蓋頂,女人們則把一切都推到這場「為了軍工資本家利益」而發動的戰爭身上。隨著事件不斷地發酵,到了八月十日,英國議會終於有議員公開提出停止戰爭,接受和德國和談的建議。而當時英國的議會大廈門外,正擠滿成千上萬名要求停止戰爭,要求和平口號的平民。

    其實坎寧艦隊全軍覆沒後,英國國內下層早已充滿了對戰爭前景悲觀失望的情緒。歐文斯殺女干夫案,不過是給他們一個發洩心中絕望,要求停止戰爭的導火索,發洩口罷了。

    在面臨著來自民間越來越大的壓力後,英國議會最終於八月二十日,通過和德國進行和平談判的決議。而在同一時間,在印度東西兩條戰線和英國殖民軍打得不可開交的蘇中兩國,也在這個時間點向英國人提出了和談的要求。

    此時的大不列顛帝國,也確實難以再單獨支撐下去了。從坎寧安艦隊全軍覆沒到八月二十日這段時間裡,德國人的暗手是一個接一個,投下了好幾根「稻草」,全部都達成在英國人脆弱的神經上用力狠擊效果,歐文斯事件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求點讚了,訂閱之後記得給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2:33
第332章壓垮英國的稻草

    1940年八月二十日,英國人所以向德國屈服,同意坐到談判桌前,實在是目前的大英帝國,已經無法再支撐下去了。

    八月份前二十天,以沙恩姐妹為首的德國襲擊艦隊,一直徘徊在大西洋不肯離前,以至於美國到英國的大西洋航運近乎被徹底切斷。更讓英國人感到羞辱萬分的是,在八月一,有整整八條裝備了六到八門150毫米艦炮的武裝商船,浩浩蕩蕩地進入大西洋執行破交任務。這些武裝商船噸位在一萬噸以下,最大速度也不過二十一節到二十二節左右。

    這些武裝商船,速度慢,火力一般,防衛差,簡直可以用「垃圾」兩字來形容。為了省錢,這些武裝商船甚至連使用的海軍炮都是用被淘汰的舊炮進行廢物再利用。

    放在從前,這種用商船改造的武裝商船想要執行破交任務,簡直就是和送死沒有什麼區別。可是面對這樣的「破爛」,英國海軍卻愣是找不出像樣的軍艦去討伐他們。因為德國主力艦現在就堵在英國海軍家門口,為數不多的大型戰艦隻要一出門,立刻就會遭受他們的圍追堵截。

    在八月份的破交戰中,德國海軍和英國的護航艦隊還發生了一次規模較大的戰鬥,戰鬥結果自然又是以英國海軍慘敗而告終,兩艘護航母被德國的兩艘戰鬥航母上的艦載機輕鬆擊沉,護航艦隊損失慘重不說,其保護的貨船被大量俘虜,再次損失了大批進口物資。至此,英國的大西洋航運已經徹底地崩壞。

    明眼人都看出來。大西洋海戰若是再這樣打下去,結果只會是英國越打越弱,而德國靠著不斷對英國海運不斷地破交洗劫,只會「越打越富」,「越打越強」。偏偏在這個時候。美國國內面臨大選,仙人掌加納變臨共和黨強大的政治挑戰,為了他自己的政治利益,根本無法再在這個關鍵時刻撕破臉下場玩「全程護航」。失去制海權的結果,就是造成德國海軍甚至敢派出一票的商船改裝成的「巡洋艦」進入大西洋展開破交行動。

    這些商船改造成的破交巡洋艦,雖然速度慢防護差。但欺負一下商船還是綽綽有餘,哪怕是遇上一艘驅逐艦,仗著艦上的六到八門的150海軍炮,也能和他較量一番當然,下場很可能是兩敗俱傷。這種大型武裝商船唯一的優點就是自持力較強。可以長期在海上作戰。當英國船團的船隻四散而逃時,這些武裝商船可以幫助捕獵,是很好的破交助手。八月份才過了二十天,整個英倫三島的海外物資流入數量就萎縮了七成以上,從量從美國「租借」而來的裝備、礦物,白白送給了德國人資了敵。

    在美國海軍不撕破臉下場的情況下,德國海軍已經能做到對英倫三島進行相當程序上的封鎖。

    而在八月三日晚,就在丘吉爾下台滾蛋前昔。被扣押在愛爾蘭海一側利物甫港的法國戰列巡洋艦敦刻爾克號,突然遭遇德國海軍的「人操魚雷」的襲擊。當時德國人派出一首專門特製的潛艇攜帶兩條「黑魚」到了利物浦港外。裝載黑魚的潛艇專為執行這類特種任務設計的「母艇」,每艇可搭載三條黑魚。

    這兩條名為「黑魚」的潛水裝置。其中一條黑魚上攜帶著金屬切割器。利用金屬切割器,德國人先在港口的防潛網上開出一個大洞,而後另外兩條黑魚載著兩名「水鬼」攜帶數枚定時水雷潛入港內。

    這是第三代黑魚,最初的設計思路用於潛入斯卡灣襲擊英國戰列艦,然而開戰時已是十月,水溫較低。加上斯卡帕灣的英軍防守,並不方便潛入。而後冬季降臨。北大西洋過於冰冷的海水也不適合「黑魚」出動,直到夏季降臨。黑魚才有出擊的機會。

    位於愛爾蘭海內海的利物浦港,是內華達號戰艦停泊的港口。兩條黑魚上的德國水鬼潛入後方才發現,由於英國人為防備德國魚雷機通過航母空襲,在內華達號戰列艦周圍垂下了嚴密的防魚雷網,根本就找不到潛入戰列艦水底安裝水雷的空間。不過當時被英國海軍的扣押的法國敦刻爾克號戰列巡洋艦恰好也停泊在附近,這艘法國戰艦,由於英國人還在自由法國的人為其歸屬而扯皮不清,該艦的防衛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周圍並沒有垂下防魚雷網,於是當晚倒霉的敦刻爾克號就遭了池魚之殃。

    比起速度緩慢的鐵烏龜內華達號,敦刻爾克號這艘高速戰列巡洋艦反而是更有價值的目標,因為速度的優勢,他對現在一票在大西洋上玩破交的德*艦威脅更大。

    兩條「黑魚」上的德國「水鬼」將帶進港內的定時水雷安在了敦刻爾克號戰列巡洋艦的龍骨部位,啟動,然後撤離。一個半小時後,定時器引爆,隨著轟隆隆幾個巨響,這艘法國海軍最後的戰列巡洋艦被炸得進水無數,龍骨大損,最後一屁股坐沉在停泊處。由於其停泊處水位較淺,倒是沒完全沉沒。但是經此一役,該艦也五癆七傷,龍骨嚴重受損的他就算浮起送進船台維修,也沒有太多的修復價值了。

    而同樣的八月份,另一個讓英國人感到震驚和恐懼的事件,來自於西班牙。

    八月五日,就在丘吉爾下台的這一天,西班牙也向德國屈服了。經過談判,弗朗哥同意給德國陸軍讓道,允許其軍隊進入西班牙,並在馬拉加和加的斯兩處修建大型機場。到八月十五日,第一批德國轟炸機都這兩處機場起飛,轟炸了直布羅陀要塞。

    直布羅陀要塞是個頂級地下混凝土要塞群築壘加上一個混凝土築壘,其防禦強度更在馬奇諾防線之上。英國經過百年經營,在這兒修建的堡壘,其頂蓋可以輕易地抵擋一噸重的炸弓單的正面直擊。而安裝在要塞裡的要塞炮,也是各國戰列艦不敢靠近的存在。

    八月十日,一批德國高空轟炸機飛臨直布羅陀要塞上空,胡亂地投下了幾十枚1.4噸重的穿甲炸弓單後就揚長而去。這些在三千米高空扔下的炸弓單毫無準確度可言,大都掉到了海灘邊上。震死了一堆的海魚讓要塞官美美享受了一頓海鮮大餐外,什麼戰果都沒有。

    而後每天德國轟炸機都會飛臨要塞上空,然後在三千米高度水平投彈。這種在三千米高度水平投彈的作法,簡直就像是針尖上扔碗豆一般,有如兒戲,投下的炸弓單毫無準頭可言。胡亂地散落在島上各處,在島上象種蘿蔔般留下一個巨大的彈坑。

    駐島英軍檢查彈坑後發現,這些空投而下的航彈,都是特製混凝土穿甲航彈。利用高空勢能砸下,能鑽入地下十米左右的深度才火暴炸。幾個大型要塞群頂蓋足夠堅硬。倒是能頂住他們的直擊,但那些防護相對較落要小要塞小堡壘就難以抵擋。

    雖然德國飛機每次投彈都是在高處水平「胡亂」投擲,但針尖上扔碗豆,總有命中的一天,到八月十六日,直布羅陀上一個小型堡壘運氣不佳地被對手一彈直擊,擊穿頂蓋,駐守在堡壘內的幾十名英國當場粉身碎骨。

    比起直布羅陀上麻麻的要塞群。這座小堡壘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小火力點,損失還在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但是真正讓守軍感到恐懼的,是八月十八日那天。十六架裝有四個發動機的he177重型轟炸機飛臨直布羅陀上空投下的超級炸彈。

    he177是德國正在開發中的四發重型轟炸機,歷史上由於德國空軍首腦過度沉迷於俯衝轟炸,腦洞大開的要求這款四發重型也能執行俯衝轟炸的任務。結果導致設計部門被迫使用了雙發動機串聯的22的設計,結果整個點歪了科技樹,導致he177一直難產,到德國戰敗都整出像樣的四發重轟來。

    這個位面則不同。歷史腦洞大開強迫he177去執行俯衝任務的烏德特,早就被趕去當航空兵學校的校長。再也沒有瞎指揮的機會。而在林漢和漢娜這對穿越者狗男女的指導下,德國空軍開發部門的人也沒有瞎指揮。he177的開發走上了正途。

    不過四發轟炸機的開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到1940年八月時,整個德國也只造了四十架。這款重型轟炸機其實還有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1941年前根本是不可能正式裝備空軍。

    其實以德國的國力和汽油產量,根本無法象美國人那樣海量地製造重型轟炸機玩戰略轟炸其實整個二戰,全世界只有美國一家玩得起用b17和b29「海」玩戰略轟炸,英、德、蘇這三國的國力都做不到二戰後的蘇聯倒是做得到。但漢娜和林漢看中並不是重型轟炸機的遠程轟炸能力,而是他巨大的載彈量。

    1940年時,he177雖然還是不成熟的產品,但是漢娜已向享克爾公司要求定購一批特製的he177,以便能安裝特製的七噸重的超級航彈。(炸弓單這詞老是違禁要審查,我以後都用航彈代替)

    英國人在直布羅陀要塞只有一個立足點,少量的防空戰機根本微不足道,德國空軍進駐其周邊機場後,很快就壓制得對方要塞空軍抬不起頭。隨著當地機場的長跑道修好,he177也進駐此地。

    七噸重的超級航彈,是德國空軍依漢娜的指示,仿照未來英國空軍的「大滿貫」航彈的思路設計的。這種混凝土穿地航彈利用勢能的優勢從高空狠狠砸下,穿透力極強,什麼堡壘要塞都抵抗不住。七噸重的超級航彈只是起步產品,更重的十噸航彈也早就開發好。只是由於目前he177的大馬力發動機還在開發準備中,載重量有限,暫時只能用七噸重的航彈「將就」一下,這種七噸重的航彈德國人稱之為小赫拉克斯(希臘神話中大力神的名字),而十噸重的航彈稱為大赫拉克斯。

    這些飛臨直布羅陀要塞上空的的he177,他們從距離要塞百公里外的機場上起飛,拆除了全部的武器和所有可減重的東西,同時被當成「前線轟炸機」來用的他們。燃油量也減掉了三分二,總算可以掛載著七噸重的航彈起飛。

    第一天他們在直布羅陀要塞上空投下了十六枚七噸重的航彈,部分失去準頭直接落入海裡,但砸在島上的十一枚則留下了觸目驚心的十一個巨型深洞。

    第二天他們又如期而至,再次投下同樣數量的航彈。這一回投彈技術有所上升的他們,落到島上的航彈的數量增加到了十三枚。

    而後每天德國的he177都過來投彈,不多不少,每次都是十六枚。雖然命中精度極低,但是看著島上一天比一天多的巨型沉坑,要塞的守軍心中的恐懼可想而知。因為從這些航彈的穿透力來看。一旦被其正面砸中,什麼要塞都抵擋不住。

    在德國對英廣播裡,德國播音談起正在發生的空襲直布羅陀要塞時,毫不避諱地向英國聽眾鼓吹著這種超級航彈的威力,並聲稱十噸重的威力更大的航彈也已準備好。

    而到了二十日,英國人聯繫德國人要求談判這一天,飛臨直布羅陀上空的he177的數量,增加到了三十二架因為剛剛生產完畢的十六架he177在這一天加入了轟炸直布羅陀的行動。

    「直布羅陀要塞是很堅固,但我們第三帝國有得是時間。從今天起,每天he177會往這兒投下四十八枚七噸重的「赫拉克斯」,空軍將為分早上,下午。晚上三個波次展開空襲行動,每次投彈十六枚。」

    「按計畫,九月份底後。佈置在直布羅陀一帶的he177的總數量會增加到七十二架。每天投彈144枚,到時候大赫拉克斯也將登場。直布羅陀要塞再堅固,但終有被砸開的一天。時間是站在第三帝國這一邊的,我們有得是時間,我們可以慢慢地等待「命中目標」的這種小概率事件發生。」

    德國播音員所說的會在十月份開始投擲十噸重的大赫拉克斯,但實際上以德國目前的發動機開發進度。這一設想1941年前都不可能實現,十月份後每天投擲144枚「小赫拉克斯」也是在吹牛。但是此時的英國政府和直陀羅陀的守軍,看著島上日漸增多的巨型深坑。心中對守住要塞已不抱任何希望。直布羅陀雖然修得極堅固,但最大的弱點就是離陸地太近。

    歐克斯事件是壓垮英國人戰爭意志的第一根稻草,而he177四發轟炸機投擲的「小赫拉克斯」則是第二根稻草,但真正讓英國人感到崩潰的,卻是來自南亞印度的戰局。

    同樣是在八月,在印巴北部的戰場,蘇聯紅軍經過幾個月的「穩紮穩打」,拿下了阿富汗,奪取了克什米爾,佔領了整個巴基斯坦,終於實現了沙皇時代幾百年夢想:將熊爪伸進印渡洋裡洗手。面對龐大的蘇聯紅軍,精力都放在歐洲和德國人「攪基」的英國政府,只能空間換時間,前線軍隊步步後撤,一直潰退到印度境內。阻礙蘇聯紅軍前進的,僅僅只是補給問題,更重要的是德國的原因。

    斯大林是個穩鍵的軍事家。

    德國會在一個月內打敗法國,完全出乎斯大林的意料之外。幾年林漢和斯大林的會面時,林漢「粗略」地告訴斯大林,「歷史上」德國在「三個月」內打敗法國,當時斯大林還為認為林漢是在吹牛「少報」了時間,但事實證明其實他是多說了。

    即使現在蘇德同盟了,但這個同盟是十分脆弱的。斯大林防備德國之心遠勝英國。雖然這場戰爭蘇聯在土爾其和巴基斯坦方向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進展,但斯大林的注意力始終放在歐洲。

    在這樣的情況下,斯大林再瘋狂,也不會激進得將鋪子鋪得太大,佔領了巴基斯坦,取得了印度洋的入海口後,斯大林已感到非常地滿意,決定穩一穩消化前期的所得,所以也在這時候配合德國向英國提出「和談」。

    與此同時,在印度東部,經過大半年的準備,解放軍也將公路修到了印度邊境,經過半年多的物資貯備,幾十萬解放軍湧入印度,深入印度境內約五百公里的縱深,「解放」了東北印度,然後同樣因為補給的原因,也主動地停止前進。和蘇聯相似,解放軍也面臨著戰線太長,補給困難的問題,戰前解放軍制定的戰役目標,也只是解放東北印度,同時借此增強對藏南地區中國國土的聯繫力度和控制力度。在取得了緬北地區後,中國和藏南的聯繫被大大加了。

    和蘇聯相似,解放軍此戰的戰略目標,也只是解放東北印度,將其從英國的控制下「獨立」出來而已。

    本土反戰情緒高漲、直布羅陀危機,印度面臨崩潰,三管齊下之下,即使有美國表弟在身後輸血助力,英國政府終於也支撐不下去了。

    週一了,大家一定要多贊啊,今天要是贊率上百分七,我一定加更。

    先更新五千字,正在寫後面的(未完待續)

    ps:週一了,大家一定要多贊啊,今天要是贊率上百分七,我一定加更。

    先更新五千字,正在寫後面的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2:33
第333章沒有永遠的敵人(第二更)

    歷史上在1945年,英奸丘吉爾被趕下台後,接替他的是現在的工黨黨魁艾德禮,隨後的幾個月裡,德國戰敗投降,日本也很快步德國的後塵完蛋。△,

    此時,蘇聯雖然得到了半個東歐,自身卻元氣大傷,英國雖然人命損失不大,卻也財政接近破產,只有美國,一枝獨秀的美國的,憑著其強大的軍力,以多得嚇死人的海軍,一舉成為世界霸主。

    此時的英帝,仍然不甘就此退出世界的舞台,仍然想掙扎一二。丘吉爾的鐵幕演說,將世界兩極化,想引發美蘇對抗,讓大英帝國借此喘上一口氣,然而美蘇兩國政府首都不是傻瓜。

    從1945年後到朝戰,美國基本上就在忙一件事,徹底拆掉攪屎棍英國,確立自己在資本主義世界唯一的話事人地位。

    1945後的那十幾里年裡,英美關係是多麼奇葩。

    從英國人的角度來說,傳統的大陸政策導致其對希特勒控制歐陸產生恐懼,由此導致導致了一系列混亂的決策,以致催生了丘吉爾這個頭號英奸。為了讓美國成為盟友,丘吉爾基本上把大英帝國能賣的都賣了:1) 加勒比的幾乎所有海軍基地 2)英國所有尖端科技的圖紙,包括雷達,原子彈的理論驗證等等 3)英國本土和所有殖民地向美國完全開放。

    在真實的歷史上,英國人的想法是盟軍從地中海登陸意大利和巴爾幹,坐看大小鬍子在波蘭互相放血,最後盟軍下山把兩個一起收拾了,這樣攪屎棍又是歐陸唯一的強國了,又有著從蘇俄鐵蹄中拯救東歐和巴爾幹人民的光環,和美國平分世界。想法很好

    但是世界從來不會輕易按照人們的最優想法運行的。火炬行動之後,羅斯福在卡薩布蘭卡擺了英國一道,給斯大林吃了定心丸,表明了消滅德國前我們都是盟友這個態度,實際默許了美蘇平分歐洲的大勢,對英國佬的地中海戰略我不反對也不支持。英國人只好自己下場玩了一把安吉奧登陸戰。結果打個意大利都差點被推下海。

    到雅爾塔會議後,美蘇瓜分世界的新格局已定,三巨頭合照只有丘吉爾苦笑,佈雷頓森林凱恩斯幾乎是在求美國人在貿易主導上放攪屎棍一條生路,美國人不為所動。兩個消息傳到倫敦,英國p民自然啥也不懂,但看出苗頭的不列顛精英活撕了丘吉爾的心都有,這也是後來丘吉爾在英國選舉被趕下台的重要原因。

    戰後,不死心的攪屎棍英國佬巴不得美蘇立刻打起來。一方面把羅羅的發動機送給蘇聯後來成為著名的米格15發動機的來源。一方面在聯合國大談鐵幕,玩起了美蘇對抗的冷戰,難道英國人精神分裂了嗎?

    不是,英國人當時的如意算鼻,是打算用一個強大的蘇聯嚇唬美國,離了我攪屎棍,歐洲防務靠誰?為此工黨甚至不惜養蘇自重。可惜,當年巴黎和會做的太噁心。美國人不願當第二回傻子,而且一個強勢的蘇聯實際上也是美國需要的(否則怎麼收歐洲的保護費)。

    另外。英國人大談戰後國內經濟多麼困難,言外之意是想賴賬,賴掉租借法案欠下的一屁股美債。美國表示想賴可以,一方面聯絡蘇聯共同和甘地聯絡,一方面加緊把佈雷頓森林併入聯合國體系,47年塵埃落定。佈雷頓森林進入聯合國框架,一個月後美蘇雙重背書的印度獨立,加拿大簽署北美防務一體化協定,大英帝國徹底成為歷史。

    歷史上英國人最後的一點掙扎, 蘇伊士運河戰爭。老歐洲的最後一次掙扎,英法在戰場上大勝埃及,戰場外被美蘇聯手制裁,法國破釜沉舟提出和英國組建共主聯邦對抗美蘇,攪屎棍哪有這個勇氣?寧可做狗不願做人。美蘇徹底放心了,之後才是真正意義上屬於美蘇兩國刺刀見紅的冷戰博弈時間,英國在多年掙扎無果後,最終不能抗拒美帝的強女干,就只能張開兩腿享受,不甘不願地當起了小弟弱受了。

    對這比這段真實的歷史,漢娜、林漢或者和**領導談起此事時,在這個歷史被粉碎的位面,中蘇德三國聯手對付英國,戰爭要打成什麼樣的程度,就很值得值得思索了。

    「印度實在太大,一口不能吃成胖子,應當象剝雞蛋殼一般,一點一點地將其解放。」

    這是列寧格勒會談時,中蘇德三巨頭會面達成的協議。

    但私下裡,中德兩家卻另有看法。

    「日不落帝國不能太早地崩潰,太早地崩潰,就只會便宜了美國。」

    這則是列寧格勒會議後,林漢私下裡對漢娜表示的看法,這個看法後來也得到了**領導李潤石主席的認同。

    象原歷史位面那樣,把世界變成美蘇兩國為主導的兩極世界,這是中德兩家都不想看到的。這個位面的德國,哪怕是由於穿越者的緣故,變成兩極中的第三極,但是由於其人口和國土縱深上的天然略勢,也必然是三極中最脆弱的一極。德國主體人口太潲,資源不能自給,國土縱深太小的三大缺陷,是穿越者開再多的掛都無法彌補的。

    按林漢的看法:「光靠一個德國,是無法變成穩定的第三極的。」

    而漢娜也以沉默認同了他的看法。中國雖然有潛力成為第三極,但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需要漫長的積累週期,再快也需要四五十年的時間。在四五十年代,是怎麼也不可能扮演這個角色。

    林漢的意見看法是:「把注定要崩潰的英國拉進來,在他們掉進深淵的時候,拉他們一把。歷史上,美蘇兩家是不擇一切手段地在肢解日不落帝國,這個時代,一旦英德停戰了,那一大片還在英國控制下的殖民地,美國人會怎麼看?雖然說現在英國人被迫開放殖民地市場了,但這種控制在別人手裡的市場,哪比得上自己親自動拿更舒服?」

    在林漢看來,英德開始和談時,最急的人不是德國人,而是美國人。《英美華盛頓條約》,美國人得到了一堆的東西,但有些東西,比如殖民地市場,另一端還是抓在英國人手裡的。

    很多時候,實力的對比不是戰爭爆發的決定性因素,通過戰爭能得到什麼,誰獲益最大,才是決定戰爭爆發的因素

    「一旦英德和談,為殖民地利益,英美之間的矛盾很快就會暴發。畢竟英德間的「和平」來得太快,英國人在德國身上失去的東西不多,但在美國這個所謂「盟友」身上,丟掉的東西卻太多太多了。我們只需點明這一點,這就會成為英美矛盾爆發的根源。」

    「英國人為了保住殖民地的利益,會拚命的掙扎的。等他們需要盟友的時候,我們可以幫他們一把,讓日落帝國,崩潰得更慢一些。」

    德國的問題和中國一樣,最大的弱點就是海外兵力投送能力很糟糕,中國好歹近在亞洲,和印度、東南有陸上連接,在這場瓜分「英國牛肉」的大餐中還能分到一杯羹。而德國因為悲摧的地理位置,基本上只能在邊上的打醬油。

    只有美國,仗著其強大的海軍和遠程投送能力,才會是這場大餐最大受益者,尤其是在英國海軍全滅的現在,美國的優勢更加強大。

    八月二十日,德國回覆英國的談判要求時,林漢勸說漢娜儘可能低地向英國提高要求,讓英國人感到他們在德國身上沒有失去什麼,過去的戰爭的損失完全是丘吉爾這個英奸愚蠢的緣故。同時林漢也下令德國的輿論機器啟動,在全世界造輿論,鼓吹美國威脅論,繼續炒作美國才是英德間戰爭最大的收益者這個題材。

    依林漢的看法,隨著英德坐到談判桌前,最著急的美國人最擔心的地方,恰恰是目前最敏感的地點:東南亞地區。在這裡,中,美,日三國勢力交錯,而隨著英國和中蘇德三國開始和談,英國人也可以將一部分的力量抽調回東南亞,在「英日同盟」的大前提下,美國這個暴發戶有得頭痛了。

    林漢強烈的懷疑,在這幾天裡,美國人很可能在東南亞有異樣的大舉動。因為就在法國戰役結束前昔,受日本勢力進入馬來半島這一重大事件的刺激,美國海軍將兩艘新下水的北卡羅納級戰列艦連同薩拉托加號航母,全部通過巴拿馬運河調到了太平洋,其戰略意圖已不言而喻。在英國最需要美國海軍支持的時期,仙人掌加納所以沒有再次派出海軍進行全程護航,除了總統大選 這個因素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力量在東南亞的迅速擴張,令還未進入完全的狀態的美國海軍顧此失彼。

    當大和號戰列艦公開出現在新加坡港時,當時對美國人的心靈上的震憾是極其強大的。

    於是,就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英德之間首先開始了秘密談判。

    今天沒有第三更了,我現在先去寫另一本《末世收割者》,這個月多積稿,《末世收割者》下月一日起繼續。不過這個月我只會積稿,暫時不會。(未完待續……)

    ps:今天沒有第三更了,我現在先去寫另一本《末世收割者》,這個月多積稿,《末世收割者》下月一日起繼續。不過這個月我只會積稿,暫時不會。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2:33
第334和平降臨,赤化中的歐洲

    「女表子養的英國佬!」

    八月二十日早晨,得知英德已開始和平談判的消息後,仙人掌加納失態地大罵了一聲。▲∴,法國戰敗後,英國在中蘇德三國的聯手擠壓下,已無法再將戰爭進行下去,這點他早有預計,卻未曾想到來得這麼快。

    「只差三個月!」

    仙人掌加納在心裡恨恨地想著,如果英國能夠多支持三個月,等到美國大選結束。只要他加納能繼續連任,他一定會撕破臉下場讓美國參戰,加納身後的軍工財團勢力,也願意支持總統的戰爭政策。

    但是,英國人太沒用,也太會自作聰明了。正是因為他們自作聰明地將日本人引入東南亞,逼得已視這裡為自己的禁臠的美國人被迫將海軍的主要戰艦從東海岸調到西海岸,去壓制蠢蠢欲動的很不老實的日本人。以至於大西洋方向出現缺口,當七月底德國海軍高調出擊時,美國海軍在大西洋上的實力根本無力對抗。

    「丘吉爾,你這是玩火**!」

    現在的丘吉爾在英國的名聲已經像他的前任張伯倫一般地臭大街了,加納總統為他的命運稍稍感嘆了一聲,就開始頭痛起歐洲開始和談,英國和中蘇德三國停戰後美國要面臨的世界局勢。在八月份,加納總統和幕聊,已經使盡一切手段想要破壞英德間的和談,但是此時的英國國內反戰情緒大盛,而德國方面提出來的和談條件也不過份,想要破壞這次和談難度不小。

    此次和談,並不只是英德兩家參予,還包括了蘇、德、中,甚至不久前剛剛被英國人捅了一刀的法國人。以及被拉到談判桌上的西班牙。談判的地點選在了歐洲的中立國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

    到1940年八月為止,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在南亞,總共丟掉了以下地盤。

    印巴方面,他們丟掉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這三個地盤,這些勢力基本被蘇聯全部佔領。而蘇聯紅軍在印巴北部南下時。中國方面的解放軍也派出幾千軍隊和數萬民工配合作戰,在八月分收復了「自古以來」的失地阿克塞欽地區阿克塞欽,(aksai hin basin,突厥語,意為「中國的白石灘」)。

    阿賽克欽地區基本就是半無人區,解放軍佔領這兒沒費多大的力氣。數萬民工主要的任務負責後勤維護,修建新疆的道路,加強中國和這裡的聯繫。

    (註:阿賽克欽地區是新疆西藏交通的必經之路,戰略價值很高。清朝雍正時在此設立拓置局管轄。1846年英國吞併查漠—克什米爾後。聲稱拉達克(原本屬中國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地區,是克什米爾的一部分)應歸英印政府統治。在未等清朝政府同意的情況下,英國便佔領拉達克地區。後來,在標定拉達克和西藏的邊界中,英國侵略者為了尋找一條侵略中國新疆腹地的捷徑,於1865年派遣印度測量局官員約翰遜潛入南疆地區,從拉達克進入阿克賽欽最後到達新疆的和田,通過「勘察」。繪製了一條界線,這就是約翰遜線。此線將包括阿克賽欽在內的近三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了英屬印度。使阿克塞欽變成英印克什米爾的一部分,但英國政府並未知會當時的清政府。50年代後期,中國在阿克塞欽地區修建新藏公路,引起印度不滿。印度遂以約翰遜線為依據,斷然對阿克塞欽提出領土要求,中印西段邊界爭端由此產生)

    緬甸方面。解放軍佔領了克欽、撣邦大部分,這些和「自古以來」搭得上邊的土地,現在是回歸中國。此外其相臨的實皆、曼德勒省,克耶三省,由於和「自古以來搭不上關係」。當地居區也不屬於漢儒文化圈,解放軍沒有直接出兵佔領,但控制這三省的地方軍閥勢力,在解放軍的暗中支援下,也紛紛宣佈「自治獨立」,脫離英國人的統治「建國」。英國駐緬甸的殖民軍,只利用「距離」的優勢,牢牢守住靠海的幾個省份。但這些省份的從前依附英國人的地方實力派軍頭,在看到三個省份自治建國後「自己作主」的美好前景後,也紛紛動起了別樣的心思。只是受制於英國殖民地軍隊的壓制,暫時還只能老老實實,英國人在這兒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

    此外印度東北靠近西藏和緬甸克欽地區相臨的一塊十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在過去幾個月裡落入解放軍之手。解放軍佔領該地後,本著「民族自治」的原則,鼓勵他們獨立的建國。

    印度東北各邦的民族,包括藏南地的阿魯納恰爾邦,由於相貌和中國人很相似,後世在印度其他地區經常面對各種各樣種族歧視,由於東北印度的女孩子,膚色較淺,而且和其他印度人非常不一樣,讓她們更成了印度的特產:弓雖奸犯注意的目標。歷史上建國後,印度東北邦的人一直就想從印度獨立出來,而印度也沒有給這些地區投入任何資金,這些地區經發展嚴重落後。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紀,許多印度東北邦德人都常在網上討論很多人想離開印度轉投中國。

    中國在中南半島地區和印度東北部所以沒有更大的進展,主要的問題還是補給問題以及當地惡劣的濕熱帶氣候條件。解放軍在這兒最大的敵人,並不是擋在前方,戰力有限的英國殖民軍,而是當地的蚊蟲、痢疾等各種稀奇古怪的熱帶病。因為疾病而造成的非戰鬥減員,甚至十倍於戰場上的人員損失。

    列寧格勒三聚頭會面時,斯大林就沒安好心地鼓動中國吞併印度東北各邦,但是李潤石主席並沒有好大喜功地上他的當。解放軍在阿魯納恰爾邦地區擊退英國殖民軍,進入此地後,就扶持當地人做起了獨立建國的準備工作。

    阿姆斯特丹談判時,中蘇兩國的要求就是,要求這些被他們的佔領的地區。從英國的控制下「獨立」出來,自由建國。此番對英戰爭,中蘇兩國的口號是反對帝國主義殖民政策的「正義戰爭」,中國方面對於佔領的那些緬北地區的土地,也只是收復「自古以來」的失地而已。那些實在和「自古以來」掛不上邊的,本身又不屬於漢文明體系的。方才讓他們獨立建國。

    作為代價,中蘇德三國願意為英國背書,承認英國對印度殘餘地區的宗主國地位蘇聯人不想過早肢解英國,是為了西歐給德國添堵,如果英國完全失去了印度,則國力必然大衰,再不能給佔領了西歐的德國形成威脅。而德國方面不想過早地肢解英國,則是不想便宜了美國人。

    而德國方面對英國的要求很簡單,僅僅只要求英國人歸還其在西非的殖民地尼日利亞和喀麥隆即可。至於東非的那麼殖民地都不要了。

    法國人被拉到談判桌前。則為了安南地區的歸屬,畢竟中國將越北地區收入囊中。並在北緯十七度以南地區建立了越南人民共和國,總得給法國人一個「交待」。

    西班牙人被拉到談判桌前,則是為了直布羅陀問題,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德國還是蘇聯,甚至是到倒霉的法國人,都一致要求英國人放棄直布羅陀要塞。將這裡非武裝化,同時將直布羅陀歸還西班牙。直布羅陀要塞非武裝化。對地中海國家的好處不言而喻。討論這個問題時,為作被請來充當「聽眾」秀存在感幫助搖旗吶喊的意大利人,當時也站起來「舉五肢」支持這個要求。

    以上這些,都是中、蘇、德三國談判的底線,當然阿姆斯特丹談判時,三方戰勝國提出的要求會「更過份一些」。比如蘇聯人就要求蘇伊士運河中立化、國際化。德國方面也提出了索要歸還德屬西南非洲和東非的一些一戰失地。

    按照三國的底線,英國人至少可以保住印度大部分的箐華地區,緬甸也可保住一部分。相對於《英美華盛頓條約》那種對英國殺人不見血的搶劫,中蘇德三國雖然在英國身上割了幾塊肉,卻不像前者那麼要命。

    談判從八月二十一日開始。進行到八月二十三日時,美國人也加了進來。

    美國人加進來自然是為了攪屎,理由是拿著半年前和「英奸」丘吉爾簽定的《英美華盛頓協議》,美國人最擔心的問題就是,一旦四國(指中蘇德英)停戰,騰出手來的英國人有極大的可能重新關閉殖民地的大門。

    事實上,英國人就有這個意思,而德國和蘇聯也在背後推波助瀾。

    《英美華盛頓協議》是美國對英國的一次大搶劫,德國和蘇聯在和英國談判時,主動提出承認英國在印度半島殘餘部分的利益「背書」,就是為了鼓動英國人保住自己的利益,借此挑拔英美之間的關係。

    「英奸」丘吉爾下台後,在德國對英廣播電台拿出《英美華盛頓協議》的內容,一條一條地向英國人解釋說明其背後的險惡用心,越來越多的英國平民,也已經明白了這份堪稱喪權辱國的協議對英國傷害。有德國的威脅時,英國人還能「兩害取其輕」無視這些,但當雙方開始停戰後,這份協議的內容就極刺眼了。

    談判從八月二十一日開始,一直持續到九月份。在談判期間,德國海軍減緩了對英國的海上封鎖,允許運送糧食和生活必需品的物資流入英倫三島,但軍火和礦石類依舊嚴加打擊。而不想再打下去的英國政府,也同意德國海軍在海上對進入英國的貨輪進行檢查。

    但談判期間並不是一帆風順,由於美國人在從中搗鬼,以及英國人想保住更多的東西,談判過程中也有反覆。九月三日時,在直布羅陀地區,德國空軍出動了三次批次的其150架次he117轟炸機,一氣往直布羅陀要塞上投下了整整150枚七噸重的「小赫拉克斯」,其中一枚航彈擊穿了混凝土層,引爆了一座大型要塞的彈藥庫。

    而後幾天德國空軍又連續出動,三天內在在直布羅陀要塞上投放了接近五百枚的小赫拉克斯,靠著這種「小概率」的命中,又先後摧毀了多座炮台。同時德國海軍再次加大了對英倫三島物資流入的封鎖力度。為了配合德國人的行動。蘇、中兩國也在各自的戰線有所「異動」。

    而法國方面,達爾朗深恨英國人襲擊法國艦隊的無恥行為,也落井石下石地命令法軍駐地中海艦隊封鎖地中海航道。如今印度告急,英國人要想對印度增兵,最近的航線就是走地中海,連法國海軍殘餘艦隊的「倒戈」行為。讓英國人在談判桌前更加被動。

    已經被這場戰爭折騰得死去活來的英國人,此時也像不久前的法國人一般,只想著早點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在過程中雖然強插進來的美國人在暗中攪屎,但中蘇德三國都知道美國才是真正最可怕的敵人,對其十分地警惕。雖然美國的作為十分地噁心,但談判還是照舊繼續進行下去。

    到了十月五日,英蘇德中四國終於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簽定了《阿姆斯特丹》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中國和蘇聯都得到了想要的東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成功地「獨立建國」。東北印度從英聯邦中被割出來獨立建國,緬甸那三個省份也同樣脫離了英國人的掌控。

    而德國方面則收回了尼日利亞這塊一戰的失地,意外的收穫是他們還拿回了尼日利亞相連的喀麥隆。

    西班牙是這場戰爭中的幸運兒,他們收回了失去百年的直布羅陀要塞。直布羅陀要塞由蘇德法意四國共同「背書」,宣佈永久非武裝化,而後英國人殘留在這兒的炮台設施被拆除。

    這場戰爭中,英國人最不高興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損失甚至超過了法國人至少法國人在這場戰場中海外殖民地除了失去安南外,基本沒有別的損失。而英國人卻屈辱無比丟掉了一大片土地。

    《阿姆斯特丹協議》簽定那天。泰晤士報頭版的標題是:

    「我們被搶劫了!搶劫我們的人,不光是中蘇德這三個強盜,還有美國這個所謂的「盟友」。」

    歐洲歷時近一年的戰爭結束了。

    但矛盾並沒有被消除,反而更加地激化。

    海軍全滅的英國人,舔著身上的傷口,開始了重建皇家海軍的艱苦工作。比起原歷史位面1945年的英國。現在的英國雖然損失慘重,但還沒有像那時達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戰爭只持續了一年,英國人叫嚷沒錢用租借法案,向美國借債也並不多。八月份開始談判時,許多在美國開出訂單就已經中止了。

    中蘇德三國。則忙著消化戰爭中獲得的紅利。

    而美國人在攪屎失敗後,則在頭痛如何能讓英國人繼續履行《英美華盛頓協議》的內容。對於美國人來說,最大的不幸就是戰爭結束了,英國人在美國開出的大量商業訂單幾乎全被中止。雖然英國為此付出了違約的損失,但美國方面由此帶來的利益流失同樣不小。

    中蘇德英四國在阿姆斯特丹開始停戰談判的的消息傳出時,當日就引起美國華爾街的股市一陣大跌。和平協議簽囑後,與之相關的一堆軍工類股票更是狂洩了十來個百分點。

    無論是加納新政還是歷史位面的羅斯福新政,本質上都是通過國家狂印鈔票貨幣貶值的方式來緩解經濟危機,並不是這兩個新政拯救了美國,而是德國發動二戰拯救了美國的經濟。

    但在這個位面,戰爭只打了不到一年,就「早早」地結束了,在戰爭中美國雖然從歐戰各國身上吸血無數,但是這血吸得還不夠多。

    不過,中蘇德還有美國,都是這場戰爭的獲益者,只是彼此得到的好處有所區別。

    美國就不必說了。

    德國付出得最多,做得也最多,相對而言拿到的好處並不是最多的。

    蘇聯和中國出了很少的力,卻都達到了極大擴張勢力範圍的目的。

    在過程中,有一個國家巧妙地遊走到於中蘇德和英美之間,「意外」地撿到了一塊大蛋糕。

    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為了平衡東南亞的勢力,英國人在1940年五月時,主動地引日本人進入馬來半島。在這之後。日本方面通過各種渠道和藉口,不斷地往馬來半島上增兵。到八月份停戰之時,日本在馬來半島上的兵力已達到八萬人之多,一舉成為這裡最大的軍事勢力。

    而兵力被其他地方吸引的英國人,在這裡的兵力只有不到兩萬人的殖民地部隊,只能控制新加坡周邊的一小片地區。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十月份戰爭結束後,日本人就賴在馬來半島不肯走了。

    而這個時候,連像樣的海軍都沒有英國人,根本就無力驅逐日本海軍。至於主動邀請美國人進入馬來半島驅逐日本人,對英國人來說,這更是不可能的事。日本好歹只是個只會「投機取巧」的「小偷」,美國這頭巨獸才是真正的「大神」。有過英奸丘吉爾的教訓,英倫三島的政治家們畢竟都不會再犯這個錯誤。

    當英國人還在為日本人賴在馬來半島不肯走而頭痛的時候,1940年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的消息終於有了眉目。

    妄想違背美國傳統,參考第三次總統選舉的仙人掌加納,只獲得了百分四十的選票,最終在總統選舉中輸給了共和黨的候選人,來自印第安納州的企業家溫德爾?威爾基。

    仙人掌加納的敗北並不出人意料。

    他在1939年到1940年間,這個歷史的轉折點上最大的失誤就是蛇鼠兩端。

    1940年五月前,他過早地露出自己的立場,派出艦隊對英國商船進行全程護航。得罪了國內大量的孤立主義者,以至於參加總統競選時。反對他的選民公開叫嚷「選加納就選戰爭」,「選加納就是等將自己的兒子送上歐洲戰場」。

    而原歷史中的羅斯福,至少在這一點上沒有他這麼為難。歷史上羅斯福參加第三次總統競選時,同樣也面臨了類似的問題,但由於羅斯福在1940年執政期沒有過於露骨的「偏袒」行為,加上此人成功地「演技」。還是騙倒了大量的選民。

    而仙人掌加納就沒有這樣好的局面。英國海軍實在是敗亡得太早,當時他要是不擺明立場拉拉英國人一把,英國會更早地退出戰爭,在這一點上他是沒得選擇。加上此人外交手段和執政手法過於粗暴而不夠陰柔腹黑,太容易讓選民們看穿他的本質。失去了大量孤立主義者們的選票也不意外。

    加納總統真正的失誤在於,已經做了初一,卻沒有做到十五。法國戰役結束後,英國日漸艱難。在七月到八月,英國最為艱難最需要相助的日子裡時,他卻沒有勇氣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再次派美國海軍進行全程護航。如果他真這麼做了,英國人就可以多支持幾個月直到美國總統選舉結束,而他至少可以保住美國國內「參戰者」和「好戰者」的選票。

    結果他卻在這個關鍵時刻退縮了。

    英國過早地退出戰爭,被中蘇德三家逼合,引起了美國國內的「精英階層」的普遍不滿。《阿姆斯特丹協議》的內容中,蘇德雙方承認英國在印度半島的利益,主動為這裡「背書」,這給了英國人很大的底氣。這些美國的精英可以想像出,戰爭結束後,英國人為了恢復國力,一定會在暗地裡使用各種手段對抗《華盛頓協議》,最終令這紙協議變成一紙空文。儘管英國人目前已不可能收回賣給美國人的加勒比海島嶼,但在其他地方,他們還是有辦法讓美國人感到「噁心」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阿姆斯特丹協議》簽定後,英國人就在第一時間中止了對美國的技術輸出,許多美國人垂涎三尺的技術,英國人就在第一時間切斷了交流,或者抬高了要價。

    而這些都成為了仙人掌加納辦事不力的證據證明。

    被激進派和孤立主義者同時拋棄的加納總統,在第三次連任競選鐵敗,自然也就不出意料之外了。

    當1941年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歐洲的大戰結束了,但美國因為歐戰而動員起來的戰爭機器,並沒有因此而停止發動的腳步。

    共和黨出身溫德爾?威爾基總統,在上台後繼續了加納的軍備政策。

    美國海軍計畫不變的繼續擴軍,而那些因為英國人撤單而停止的軍工產品的生產,則繼續照舊,只是客戶變成了美國陸軍。

    剛上台的新總統威爾基在國會講話時對全體美國國民說道:

    「美國現在很危險!在老歐洲,從柏林到莫斯科再北京,一個極其危險的紅色軸心已經形成了。他們勾結在一起,正嚴重威脅自由資本主義世界的利益。」

    「阿道夫.希特勒,這個曾經被認為是德國最**的男人,現在終於撕破其「**」的虛偽面具,露出了他本來的真面目。這個德國男人,是個隱藏得極深的布爾什維克份子,最近在比利時和法國佔領區正在發生的事,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威爾基總統對美國國民的講話,指的是德國現在在對西歐的佔領區,德國人以刺刀和絞刑架為依,比利時和法國戰領區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革」。

    在比利時,德國人仿照中國革命的那般,強行將地主的土地分給貧苦的農民,而在城市城,他們則將工廠沒收收歸國有。然後德國人扶持當地的**,建立起了所謂「蘇維埃政府」,以國家的名義接收了這些工廠。對此德國人聲稱是對比利時進行「國家社會主義」改造,德國人聲稱一旦改造比利時社會主義改造完畢,他們也將盡快從比利撤離。

    而在法國佔領區,德國人恢復了法國**在法國合法的政治地位,不但釋放了控制區裡所有的法共成員,還逼迫維希政府釋放了全國的法共成員。在德國駐軍的默許下,法共正逐漸控制著佔領區各相關要害部門的位置。對於佔領法國這一事實,德國的說法是,他們並不是只是過來復仇的,也是過來解放法國人民的。德國政府已經單方面和法共達成協議,制定了全面撤軍的計畫時間表。而在德國的俘虜營裡,大批加入法共的前法國士兵已被提前釋放。

    如今在法國,法國**正在組織自己的武裝力量,等到德國撤軍,法共就將正式接管所有的德國控制區。

    對於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來說,德國這種由褐轉紅的做法,比他們三場海戰全殲皇家海軍,一個月內打敗法國還要令世界感到震動。

    1929年林漢在基爾對漢娜提出來的赤化歐洲,赤化整個世界島的設想,正一步一步地變成現實。

    今天這一章,寫得真爽,七千字的大章,大家喜歡的話就多給贊吧。

    寫到 這一章時,終於把德國的出路給寫出來了。感覺這一章,才是這本書的**所在。赤化中的歐洲的劇情,後面還會再寫一兩章的。(未完待續……)

    ps:今天這一章,寫得真爽,七千字的大章,大家喜歡的話就多給贊吧。

    寫到 這一章時,終於把德國的出路給寫出來了。感覺這一章,才是這本書的**所在。赤化中的歐洲的劇情,後面還會再寫一兩章的。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2:33
第335章離間英美

    1941年元旦的新年這一天,英國的利物浦港外人頭湧動,米字旗飄揚,這裡正在舉行慶賀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下水服役的慶祝儀式,在威爾士親王號身邊,他的姐妹艦,比他早一個月入役的喬治五治也停泊在附近。○

    這兩艘戰列艦都是在《阿姆斯特丹協定》簽定後不久完工的,出於政治宣傳的需要,他們被有意安排在1940年年末的聖誕節這一天宣佈服役加入「復興」中的皇家海軍。

    兩艦的加入,總算結束了皇家海軍的缺少高速戰列艦的尷尬。威爾士親王號和喬治五世號雖然是姐艦妹,但兩艦的火炮卻完全不同。前者使用的是三座四聯裝十二門的十四英吋主炮,而後者安裝的是九門三聯裝的十六英巨炮,該炮炮管是根據《英美華盛頓條約》的協義,由美國幫助制的,和在建中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的主炮是同一款式。

    按計畫,所有在建中餘下三艘喬治五式級戰列艦,都將使用這種十六英吋的火炮。至於首艦喬治五世號,則是其炮塔已先造好,為了節約成本,只能安裝原有的十四英吋炮。

    對於苦難的皇家海軍來說,過去的一整年裡,簡直就是災難性的一年。主力艦隊全滅的他們,一度淪落到世界第六的地位都很難保住的悲慘境地。即使是現在,靠著停戰前「暗算」法國海軍的功績,總算上升到了世界第五。

    在停戰的《阿姆斯特丹協定》裡,對戰後英國海軍的軍備,沒有進行任何的限制。儘管戰後經濟困難,但在歐洲和亞洲面對著巨大的威脅的情況下,但現任的工黨政府。還是咬緊牙根準備將五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全部建成,而光輝級航母的餘下兩艘:不屈號和勝利號,也會加緊完工。除此之外,三艘鷹ii級航母的建造預案,國會也正在討論中。

    在即將過去的1940年的戰爭中,英國政府從陸地上到海洋全部遭遇了慘痛的失敗。戰後更背上了嚴重的戰爭外債。

    戰爭雖然結束了。但外部的威脅性,並沒有沒有因為一紙停戰協議而降低,反而像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般,壓得整個英倫三島喘不過氣來。

    當英國人在戰爭結束後都喘不過氣來的威脅,不是宿敵德國海軍的威脅性,而是來自赤化中的整個西歐。

    在1940年十二月,佔領西歐德國,突然開始了佔領國比利時和法國佔領區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這晴天霹靂般的劇變。整動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甚至連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都感到了恐懼。

    一個侵略成性,掠奪成德國並不可怕,這樣的德國再強,最後也將因為和全世界為敵,最終自己走上末路。

    真正的可怕的,是赤化中的德國,和向周邊「輸出革命」的德國。尤其是在加入了「階級鬥爭」這個資本主義世界眼中的「邪說」之後,這樣的德國要比前者恐怖十倍。

    對於歐洲來說。從拿破倫戰爭時期起,歐洲各國民族主義思想大覺醒的時期。從那之後,妄想通過侵略一國,佔領一國,最終達到「同化」一國需要付出的代價,就開始直線上升。即使是歐洲最「成功」的二元次帝國。奧匈帝國,最終也落得個分崩離析的下場。

    對於現在的德國來說,雖然他們佔領了比利時、大半個法國,以及北歐的丹麥和挪威,如果妄想將這四國吞併佔領。最後也不過是圖一時之快,最終也不過是落得舉世皆敵,自取滅亡的下場。雖然英國佔敗了,但德國只要還抱著佔領西歐各國不放的想法,終於露出破綻,給英國捲土重來的機會就好像拿破倫戰爭時的法國一般。

    按「階級鬥爭」的理論來看,拿破倫戰爭時,如果拿破倫不稱帝,而是一生都以「革命領袖」自居,拿破倫法國雖然和整個歐洲為敵,但也只是和整個歐洲皇室為敵,在歐洲的民間和知識份子階層心中,卻是不折不扣的革命者和英雄。在拿破倫稱帝前,連貝多芬都是他崇拜者為他寫了《英雄交響曲》。稱帝前的拿破倫,對外戰爭連戰連捷,卻是得到整個歐洲大多多數人認同的反抗暴君的革命者,身份「偉光正」。正是稱帝之後,讓他失去了「正義」的光環而褪色,從而種下了後來被歐洲圍攻滅亡的種子。

    現在的德國,現在的希特勒,他正在比利時和法國所做的事,就像好法國大革命時期稱帝前的拿破倫一樣。正在比利時和法國搞的「社會主義改造」,極聰明地將自己的侵略行為披上了一件「革命」的外衣。

    這種改造的過程中,最大獲利者法國和比利時的中下層平民。這些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平民,因為德國的「入侵」,反而成為了「侵略」的最大受益人。雖然仗著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思想,他們對德國人還抱有反感,但在「侵略」中拿到好處的他們,敵意已大大減弱。

    在這過程中,最大的受害者是兩國原有的資產階級和地主,和平協定簽定後,這兩國國內的資本家和地主大量地出逃,大多就近逃往荷蘭和英國。現在的西歐,面對已露出「布爾什維克真面目」的希特勒,甚至包括德國自身在內,整個西歐上層全都人心惶惶。

    而一旦德國方面真像他們宣傳的那般,按預定好的時間表撤軍,放棄了「侵略者」的身份後,兩國民間對德國的敵意更會減少到最低。而新成立的以兩國**為首新政府,更會自動成為德國的天然盟友。更可怕的是,這種真正代表底層民眾利益的「**政府」,他們的政權穩定性和軍隊的士氣戰鬥力,遠不是那種扶持起來的傀儡政府所能相比的。

    傳統的「侵略方式」,侵略國滅亡一國後,扶持當地上層中的舊勢力。然後以武力為依憑,建立傀儡政府,然後實行從上到下的一條線的剝削壓榨手段:侵略軍吸傀儡政府的血,傀儡政府吸中下層民眾的血,一級級層次分明地吸血式壓榨。

    這樣的侵略掠奪方式,造成的最大問題。就是反抗軍由此得到了苦難最多的底層民眾發自內心的支持。

    而希特勒在西歐玩的這一套,給自己披上了「偉光正」外衣,對西歐的戰爭行為,已不能說是侵略,而是「革命輸出」了。他不指望在這過程中比、法兩國的平民會感激自己,卻可以將他們的反抗情緒降至最低。在這過程中,倒霉的是當比、法兩國有錢的有產階級,又以資本家損失最為慘重,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中下層。卻是最大的受益者。即使當地有反抗勢力存在,卻也會因為失去了群眾基礎,而只能小打小鬧。這一套在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時,就曾牛刀小試過,效果很不錯。

    法國戰役結束後,德國通過掠奪當比法兩國倉庫裡的戰略物資貯備,已經狠狠地大賺了一票,獲利早已超過了戰爭的軍費支出。至於未來的戰爭紅利。完全可以通過建立以德國為主導的「歐盟組織」之類的更隱蔽的手法進行。用林漢的話來說,老式的殖民主義。已經完全不適應民族主義思想覺醒的歐洲了,該用新殖民主義的想法來解決問題了。

    「一個幽靈,在歐洲的上空徘徊,現在,他已不再徘徊,而是正式降臨到了舊大陸的頭上了!」

    利物浦港附近的一家酒館裡。英國最失意地兩個人,正在三樓的一個包間裡,遙望港內停靠的兩艘戰列艦,遠遠地看著其下水服役的儀式。

    這兩個人現在英國,都有著很難聽的外號:英奸。

    他們是英國前首相。張伯倫和丘吉爾。前者在包間裡猛地酗酒,而後者則同樣猛烈地抽著雪茄煙。因為戰爭戰敗而下台,更被本國民眾拋棄和詛咒,兩人的精神都已經垮了。這兩個英國最失意的人,因為同病相憐,而又抱團取暖般地聚在了一起。

    說出上面那句話的人,是前首相丘吉爾。

    張伯倫愁容不展地道:「阿道夫,這個隱藏的布爾什維克,他又下了一步好棋。」

    丘吉爾冷哼道:「法蘭西帝國,被他一分為二了,真是好手段!」

    雖然下台了,但是兩人從前的關係還在,通過那些關係,他們很清楚現在正在法國北部發生的事。法國**靠著德國人的刺刀和中下層平民的支持,正逐步地接收著法國北部的勢力,逐步地建立自己的政權,在這過程中,也有蘇聯人的影子正在出沒。

    張伯倫冷哼道:他就不怕維希法國的人趁機賴帳嗎?」

    丘吉爾冷笑道: 「貝當那夥人,如果有這個勇氣,就不會這麼早就投降了。再說了,比起那點戰爭賠款,將法國一分為二,在法國重新統一之前,德國人都不必擔心西線的壓力了。」

    張伯倫嘆道:「德國國內的容克們,現在他們對希特勒的忍耐性,也快到極限了吧?」

    丘吉爾道:「第五處的人給我透露過一些情報,那邊這一個月來正我們秘密聯繫,想要尋求支持,但說實話,我並不看好那幫容克野蠻人。」

    十月份戰爭結束之後,德國迅速地「變臉」,大踏步「左轉」向左走,已經在德國高層引發了不小的恐慌情緒。但是,今天的希特勒在德國的聲望如日中天,他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把德國從受人欺凌的歐洲弱雞,變成了人見人懼的歐洲霸主,更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敗打垮了世敵英法兩國,而在這過程中,德國全國戰死的軍人還不足兩萬人。

    如此豐功偉績,在德意志這個民族誕生至今,根本就沒有一個領導能夠做到,就連建立了小德意志帝國的卑斯麥和威廉一世和如今的「大德意」帝國相比,也要黯然失色。

    「希特勒,象太陽」

    德國裝甲戰大師古德安曾如此評價此時的希特勒(此為史實),到目前為止希特勒在德國民眾的心中,已像聖人聖徒一般,不容褻瀆。目前德國國內的那些容克勢力。在看到德國赤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後,雖然已經警覺起來,想要反對希特勒,但是丘吉爾根本不看好他們。

    今天的希特勒,他在德國的聲望實在是太高了,這些人真的造反做亂。只要他一個聲音發出去,恐怕這些容克們的警衛就首先反水造反了。他們唯一可能成功的手段只有暗殺一途。

    但是從德國傳來的情報看,希特勒是個極謹慎小心的人。他的親衛隊完全是由最忠誠於元首的「黨衛軍」挑選的精英,而為了防止被人刺殺,這幾個月來希特勒在歐洲行動時,甚至連飛機也不乘而只坐火車。而從德國傳來的情報,如今負責德國的首都守衛的軍隊,已全部換成了黨衛軍。

    張伯倫對丘吉爾道:「未來的半年裡,不光是西歐。德國內部也會有一場風暴!」

    丘吉爾道:「希望這場風暴,能刮得更大一些,這樣帝國才會有一線生機。」

    兩人政治生命在下台那一刻,基本就已經死亡,丘吉爾和張伯倫現在能做的,也只是坐在這兒,唱唱酒,抽抽雪茄。然後籲長嘆短地嘴炮一番。

    意識到德國內部將會有一場很大的動亂,這是現在工黨聯合政府在上台後。繼續加緊軍備的原因之一。在工黨領導艾德禮的如意算盤裡,和德國簽定和平協議,也是為了喘口氣,加緊軍備,恢復海軍實力,以便能應付下一場戰爭的危機。

    和德國的戰爭雖然結束。但現在的英國的國際戰略形勢,非常地不妙。

    戰爭結束後,德國海軍依舊佔據著法羅群島不肯離開,並且不斷地加強這兒的防衛力,最近更在這兒建造潛艇洞庫。和法羅群島相臨的冰島。也在戰爭末期被德國海陸兩軍佔領,德國人現在也正在這裡修建海軍基地。這兩處基地的建立,讓背靠大西洋的英國如芒在背,難受異常。一旦戰爭再起,從這兩地出發的德國破交艦隊,可以更輕鬆地封鎖英國的大西洋航運。

    歐洲的戰略形勢危險重重是一回事,亞洲方面同樣不容樂觀。而來亞洲遭受的威脅,不光是來自中蘇這兩個敵人,也不是「請神容易送神難」,賴在馬來半島不走的日本人,反而是從前「拉偏架」的「盟友」美國人。

    戰爭結束後,英國損失慘重,急需從殖民地「吸血」恢復元氣。而結束了戰時狀態英國,同樣也要調整國內工業的生產結構。而當國內產生產恢復正常狀態後,大量工業產品的市場銷路,就大成問題。

    根據《英美華盛頓協議》,英國被迫將本土和所有殖民地市場向美國人開放。利用英德大戰的這一年來,美國商品已趁機大量地佔領了殖民地市場。「英奸丘吉爾」在華盛頓簽訂的《英美華盛頓條約》,現在成為擋在英國復興面前最大的障礙。

    目前剛剛停戰,英國國內生產還未進行完全地「轉型」,這矛盾暫時還不嚴重,但再過幾個月,隨著「和平」的持續,這個矛盾將不斷地激化。《阿姆斯特丹停戰協議》

    裡,德國人並沒有要求英國人開放殖民地市場他們也不需要開放,因為來自正在工業化中的中國的巨大需求,其消費德國工業品能力遠在殖民地印度之上。

    未來的日子裡,英國在國際上面臨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和德國的矛盾,反而變成是和「准盟友」美國的矛盾了。

    英國要想復興,就必須撕毀《英美華盛頓條約》,但撕毀條約造成的後果,也不是現在的英國所能承受的。所以英國在停戰之後,海軍建設卻一步都未停,未嘗沒有防備美國人的心思,而在聖誕節前昔,一批來自日本的特使對英國進行了「友好」的訪問,雙方私下裡秘密談判的內容,就包括了英日在太平洋西岸「抱團取暖」,排斥美國勢力滲透的話題。

    更令英國政府感到擔憂的是,在1940年的最後一個月,美國的媒體裡突然傳出一個聲音,有經濟學家在報上撰稿,聲稱要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新秩序。這篇文章一經提出,就在美國國內引發轟動和共鳴。文章裡列出了一數的數據。全是過去一年裡各國的公佈的國民工業生產總值的數據以及各國間當年的出口貿易額。然後該文作指著美國那一欄,那個已佔據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百分四十五的數據問讀者:今天的美利堅合眾國,已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比英法德三家加起來都多,憑什麼不能讓「美元」成為國際金融新秩序的中心!

    文章的作者,除了列出一堆的經濟數據外。還在列出了美國海軍和世界各國海軍的實力比,以及未來數年內美國海軍的實力增長表。稍有點腦子的人,只要一眼這些各方面數據對比表,很容易就會產生一個念頭:美利堅合眾國老已是不折不扣地第一。

    篇末,文章的作者公然高呼:在1941年新年的鐘聲敲響之時,全體的美利合眾國的公民,都該按著胸口自信無比地宣稱:一個由美利堅合眾國主導世界的時代,已經降臨了。

    此文一出,在美國國內引發無數的共鳴聲。而後像滾雪球一般地在美國國內越滾越大。

    比起強迫英國開放殖民市場,這份狂妄無比的聲音更讓英國政府感到恐懼。

    在過去的一年戰爭中,英國政府向日本訂購了整整二十艘驅逐艦,然而戰爭期間,這批新訂的驅逐艦有十艘完工,卻一艘都沒有交付給英國。直到戰爭結束後,日本人才不甘不願地交付了十艘,至於餘下的十艘。已接近完工,由於戰爭提前結束。而戰時日本人的要價實在太高,一艘的價格幾乎可以造兩艘半以上,英國人自己細細盤算之後,發現餘款的價格足夠自己再建同類型的新艦,索性也中止了交易。雙方在為預付款的問題上扯皮不清。狠宰了英國人一刀的日本人,自然是吃下去的預付款都不想吐出來。而已經窮了的英國人,則絞盡腦汁地想要日本人再吐出一點,此番日本外交團訪英,雙方也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和勾通」。

    已經下台的張伯倫和丘吉爾所不知道的是,此時在英國的白金漢宮。日本方面和英國新任首相艾德禮,還就加里曼丹島的日本移民問題,進行了「細緻地討論」。

    現在在英國上層裡,有一個論調是被經常在討論的,那就是「西太平洋」勢力再平衡的話題。

    中蘇德英四國停戰後,美國海軍一家獨大。從一九三五年至今,美國海軍除了新增兩艘北卡羅納級戰列艦外,在明年上半年,還將有兩艘南達柯他級戰列艦服役,除此之外,依阿華級戰列艦,也正要擺上船台。而在威爾基競選總統成功後,他更在公開宣稱將延續仙人掌加納的造建計畫,在一九四一再新增四條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建造方案。

    當英日德三國還「小氣」地兩三條兩三條地「數著」建造大型戰艦的時候,牛氣哄哄的美國人,卻已同時將戰列艦和航空母艦,以「艦隊」的規模擺上了船台。

    面對咄咄逼人的美國海軍,實力大損的英國人在太平洋根本無力抗拒,而有「艦靈」加持的日本海軍,雖然有自信心對美國海軍戰而勝之,創造一個類似德國海軍的奇蹟,但在李華梅的影響下,日本人在開戰前,也非常地想拉英國人下水聯手對抗美國。

    而出於自身的需要,以及為將來撕毀「喪權辱國」的《英美華盛頓協議》的需要,因為歐洲戰爭而元氣大傷的英國人,也需要日本人為他們打氣。

    1940年時,加里曼丹島大部分都屬於荷蘭的殖民地,英國人則佔據了南部的一小塊。林漢盯上了這裡,日本人同樣也盯上了這裡。由於英荷之間的相關的條約,日本人想在這兒動手,就不能不考慮英國人的看法。

    此番日本代表團訪英,關於東南亞問題,要談的內容極多。其中就包括了馬來半島日本駐軍的去留問題,日本方面給英國人提出的要求是:日本人以從馬來半島全面撤出為代價,換取英國人在加里曼丹島「中立」的態度。

    很顯然,在英國人無力掌控亞洲之後,忍不住的日本人,盯上了荷蘭人在亞洲最後的殖民地。換成從前,日本人想把手伸進東南亞,英國政府一定會毫不客氣地一巴掌將他們抽回去,但現在極度衰弱中的英國人,在四面皆敵的情況下,卻不得不認真考慮這個問題,而以英國政治家的戰略頭腦,他們也很明白,美國人現在東南亞視為自己的禁臠,日本人在這一帶手伸得太長,只會令美日在這兒的矛盾更加地激化。

    現在的大英帝國需要時間恢復元氣,如何在東南亞利用美日矛盾「攪屎」為自己恢復元氣爭取時間,對於玩了幾百年平衡政策的英國政治家們來說並不是難事。

    那篇鼓吹美利堅合眾國天下第一的文章,當然是林漢和漢娜安排的槍手寫的,然後刊登在美國報紙上。事後滾雪球般地越滾越大,有小部分是他們暗中煸風點火的效果,更多的卻是美國人自己被「點醒」後,自信心膨脹的大爆發。

    這是林漢和漢娜精心策劃的對美國的「捧殺」行動。

    能夠在1940年逼和英國人,是林漢和漢娜這兩個歷史粉碎者在這個時空最大的驚喜,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停戰時間點」。

    1941年新年時的美國,還只是處於軍力大爆發的前夜,還沒有真正地成長為歷史上1945年後,那個在三年內造出一百多條航母(包括護航航母),上千條驅逐艦,擁有幾十萬架飛機戰爭巨無霸,還沒有向全世界秀肌肉,顯示出其令人絕望的戰爭潛力。

    美國這頭巨獸,此時臉上還蒙著一層面紗,全世界都還沒有感受到他可怕的獠牙。

    而1941年新年時的英國,還沒有像歷史上的1945年那般,經過幾年的戰爭,被耗光家底,耗盡精力,對美利堅合國的「強推」,還有著一定反抗能力。

    同樣在這個時間點,美國的另一個敵人,日本還存在著,太平洋西海岸的日本海軍,依然現在的美國最頭痛的敵人。

    美國人還沒有到令人絕望的強大,還有能反抗他的對手:德國,蘇聯,日本人,甚至還有英國。英國人還看得到可能下圈套用計謀坑死美國人的希望。

    所以林漢和漢娜開始了捧殺美國的行動,讚美美國強大,反覆地吹棒美國如何地強大,讓這個國家從上到下都對自己信心爆棚,產生充當世界霸主的想法,借此放大英美之間本就不小的矛盾。

    由於新版的贊漲價了,為了給大家省錢,以後我一天只更一章,但只要,都會是五千字以上的大章。不過舊版起點的點讚好象還沒有漲價,手機給贊也沒有漲(未完待續……)

    ps:由於新版的贊漲價了,為了給大家省錢,以後我一天只更一章,但只要,都會是五千字以上的大章。不過舊版起點的點讚好象還沒有漲價,手機給贊也沒有漲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2:34
第336章解放軍收復巴黎

    戰爭何時暴發,是可以決定的。≧,.

    但戰爭在何時結束,卻是最難確定的。

    英國人會在十月份被逼得接受中蘇德三國的「和平方案」,著實有些出乎各方勢力的意外,這也不但包括了日本,甚至也包括了想坑死日本人的林漢一家子。

    按日本人的設想,他們原以為英國會一直堅持下去,然後等1941年後,日本海軍的戰力達到最巔峰時,就全力出手,利用「大和撫子」的能力,在太平洋將英美海軍一起殲滅,然後獨霸整個南太平洋。

    但和平來得太快了,以至於日本人不得不重新考慮新的戰略。

    日本代表團在新年前訪問英國,故意暴露出對加里曼丹島的野心,是日本人在李華梅的誘導下,主動向英國放出的試探氣球。

    大陸政策破產後,日本對東南的垂涎,在英國人心中並不是什麼秘密。在如今英美國之間微妙關係的前提下,在美國已將東南亞視為禁臠的情況下,日本人的這次試探,正是利用英美目前的矛盾而進行的一次試探。

    和美國人一樣,日本人也不願意到戰爭過早地結束。這一年來,藉著歐戰的東風,靠著英法兩國的訂單,日本國內從中狠賺了一票,海軍得以擴軍,國民經濟狀況也大有好轉,誰知正「爽」的時候,英國人卻洩了軟了,這份鬱悶可想而知。

    現在的亞洲,日本人能啃得動的目標,就只剩下了荷蘭人的殖民地。戰後英美間不斷增大的矛盾,讓他們看到了在這裡割下一塊肉的機會,而這也是李華梅的意思。

    當日本人正在打加里曼丹島主意的時候,而英國人正在考慮是否要出賣荷蘭作為拉攏日本的代價時。此次大戰的「戰勝國」德國,一場英國人渴望以久的風暴正在柏林醞釀。

    風暴最初源頭,始於1940年十月日,交戰各國簽訂停戰協定的當晚,那天為了慶祝這場洗刷了一戰戰敗恥辱大勝利,整個柏林變成了不夜城。民眾自發地組織起來,舉行了盛大的火炬流行。

    戰爭打了一年,儘管德國一直壓著英法打,國內的生活物資也算平穩,但戰時狀態帶來不便還是嚴重影響了平民的生活。戰爭能以這樣的方式落幕,絕大多數平民的心中都非常喜歡。

    十五日晚,位於柏林的陸軍監獄門口,開來了幾輛奔馳汽車,當晚由於慶祝和平到來。該監獄裡的獄警,也有不少人跑去參加遊行狂歡活動,監獄當時只有一些職位相對較低的成員在看守。

    奔馳車上下來的訪客正是普通德國人最不願意面對的角色:蓋世太保,他們手持元首希特勒親自簽發的特赫令,從監獄裡提走了一名極重要的犯人:前衝鋒隊首腦羅姆。

    除了羅姆之外,還有十餘名在長刀之夜時被逮捕關押在這兒的衝鋒隊成員也被一併提走,憑著一紙元首簽發的特赫令,得到了自由。

    由於整個人德國都因為戰爭勝利而處於狂歡狀態之中。德國國防軍高層人士,直到第二天才知道曾經被他們視為眼中釘的衝鋒隊頭子羅姆已經被釋放了。

    不過此時的國防軍實力已今非昔比。1933年時的羅姆能成為國防軍的心腹大患。但1940年後,在戰勝了英法的德國陸軍面前,羅姆不過是個「過氣」的老傢伙。

    但羅姆被「提前」特赫,對於嗅覺敏感的政治家或政客們來說,本身就代表著特別的含意。

    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更多與眾不同的氣味散發出來。讓德國國內以容克為體的上層人士感到了極大的不安。

    首先是在羅姆的身邊,出現一些「死人」,一些在長刀之夜時,明明被「槍斃」的死人。稍有點腦子的人轉念一想,很快容易就猜出當夜發生了何事。

    長刀之夜時。以陸軍為首的德國的容克軍官團和興登堡聯手,逼迫希特勒血洗衝鋒隊,原因之一,除了羅姆插手國防軍,動了他們的蛋糕之外,另一原因就是羅姆的政治態度是個「社會主義」者,同樣也讓背後的容克貴族和德國的大資本家們感到忌諱。

    長刀之夜,是當時羽翼未豐的希特勒,在各方壓力下,被迫交出的一份投命狀。

    但隨著羅姆被特赫提前釋放,以及大量的「死人」突然「復活」,當和這一事件有有關陸軍中的一些人,立刻就感到了強烈的不安。

    當年他們可以給希特勒施加壓力,逼其動手,但現在的希特勒已今非昔比,早已是德國民眾心中英雄甚至是聖人的化身,現在他已無人可制。

    而在同一天,德共領導人台爾曼,也走出了關押了他多年監獄,然後被希特勒驅逐出了德國。

    離開德國前,林漢特地去送了他一程。

    「對德共來說,希特勒元首所主張的社會主義道路,他的主張和他的手段,在你們眼裡簡直就是異端邪說,其實你們在他眼裡,也差不多。就宗教份子一般,異教徒可以容忍,敵份份子可以改造原諒,但異端從來都是要綁在火刑架上燒死的。在斯大林眼裡,和他一起革過命,創立了蘇聯紅軍的托洛夫斯基也是異端,所以他也被缺席審判判了死刑。你明白我想說什麼嗎?」

    台爾曼聽明白了林漢的話。他知道只要主張「國家社會主義」的納粹黨還在德國執政,德共都將永遠是個非法組織。

    在歐洲正變得越來越紅的時候,德國**,在德國仍然是個非法組織,德共領導人台爾曼雖然得到了希特勒的特赦,

    而隨後幾個月,希特勒接連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首先開始的就是對西歐的佔領區的法國和比利時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他對德國國內陸軍的說法解釋是,這是為了分裂法國,同時將比利時的上層和中下層進行「割裂」。

    這種「輸出紅色革命」式的手法。確實能達到他所說的目的。但是布爾什維克式的革命,整個德國這個以容克貴族和容克資本家為主體的上層難以接受的。

    英國被迫求和時,希特勒在德國國內的威望曾上升到頂峰,當算就德國上層中反希特勒的力量,也因為這場大勝而熄力與其作對的念頭,但隨著希特勒不顧身邊人的反對。強行在比、法兩國推行社會主義改造後,一切全變了。

    而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整個西歐的局勢,也是接連數變,讓人生出應接不瑕的感覺。

    1941年1月,希特勒宣佈,將其「後台」,艾瑞斯.蒂法公司收歸國有。如今的艾瑞絲蒂法公司,早已是一個橫跨鋼鐵、化工、電子、軍工乃至娛樂圈的複合型巨無霸產業。在德國國內舉足輕重。雖然「偽」希特勒漢娜母女才是這家公司的真正後台老闆,但過去年十年裡,隨著其象滾雪球般不斷地膨脹成長,也吸收了德國國內不少有錢有勢資本勢力加盟,和克虜伯、奔馳、福克、西門子等公司關係緊密。

    此事件一經發生,就在德國國內引發不小的震動。

    而到了當年二月,希特勒宣佈將在德國國內對富豪開徵遺產稅,起征點為一百萬金馬克。此條法案頒布時引發各界強烈的反應。最高值可達百分五十,反對者甚重。但此時的希特勒在德國的威望無雙,在其鐵腕壓制下,還是被強制通過。

    上層中有人開始秘密串聯,在某些有心人的暗中支持鼓動下,德國國內的反希特勒的力量又重新聚集起來,有人甚至開始動用戰前的秘密渠道。和英國人進行「勾通」以尋求支持,暗中密謀反抗希特勒的德國人開始增多聚群。

    這個時候,英美兩國的媒體,在提到希特勒時,都公開攻擊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布爾什維克份子。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德國向左轉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露骨。

    而到了1941年三月十七日,駐法國的德軍宣佈撤出巴黎,將巴黎這座城市的管理權於次完全轉交給法國**,

    三月十八日,這是一個很有紀念的意義的日子。因為歷史上的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就是這一天在法國成立的,而他誕生的地點恰好也是巴黎,這個政權的名字就叫巴黎公社。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巴黎公社誕生的背景,恰好也是始於法國和德國的前身普魯士的戰爭。當巴黎公社誕生後,由於普魯士對梯也爾的支持,釋放了十萬名法國戰俘給梯也爾,武裝了他的力量,最後巴黎公社被雪腥鎮(蟹)壓下去。

    然後時間才過了不到七十年,當德國人再度擊敗法國之後,在同樣的地點,甚至是「歷史上的今天」的同一時刻,「巴黎公社」再度復活了。

    只是這一回,德國人成了巴黎公社的「盟友」,過去的五個月裡,他們釋放了超過二十萬的法**人,加入了組建法共人民軍隊,同時交還了大批在戰爭中繳獲的法軍武器,將他們全部武裝起來。

    三月十八日,駐紮在巴黎的德**隊,和新成立的法**隊,在巴黎進行了駐防轉交儀式。按照德國人公佈的撤軍協議,在未來的三個月裡,進入法國的德**隊,將陸續撤出法國絕大部分的佔領區,並逐步將這些地點交還給法共領導的「法國人民解放軍」管理。

    德國支持法共管理法國北部佔領區的作法並不是機密,相反這是停戰協議簽定後在英美國家不斷被媒體炒作的大話題。法國被稱為「高利貸帝國主義」國家,對於法國的金融大亨們來說,比起法國被德國佔領亡國更糟糕的,就是法國變成了「紅色布爾什維克」國家。

    普法戰爭,巴黎公社成立後,為了鎮(蟹)壓巴黎公社,當時法國的金融資本家就是曾以法國的戰爭賠款為要脅,逼迫普魯士幫助梯也爾鎮(蟹)壓巴黎公社運動,聲稱若不如此,法國將拒絕支付賠款。

    七十年後,當同樣的事情即將在法國巴黎上演時,法國的金融資本家再次如法泡製。發出了威脅。

    但是,漢娜母女扮演的希特勒,這時卻不為所動。

    林漢的「女兒」阿道夫.漢娜對手下的將軍說:「普法戰爭後,普魯士最大的錯誤,就是為了那五十億金法國,而去支持梯也爾。而不是利用巴黎公社將法國一分為二。當時若是巴黎公社能生存下來,法國最少要打上十幾年的內戰,這樣的話,戰後二十內年,德國都不必擔心西線的麻煩了。」

    這是他向手下的將領解釋自己支持法國的「原因」。

    而在面對維希法國方面發出的威脅時,德國人則這麼回覆他們。

    「如果維希法國不能按時支付戰爭賠款,德國將全力支持第二巴黎公社統一法國。」

    於是,維希法國的貝當政府,就在無限地恐懼中。迎來了三月十八日。

    駐守巴黎的原是希特勒的「親兒子」部隊,黨衛軍第二ss裝甲師。當日早上九點,在巴黎城外,該部隊行法共領導的法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簡單地駐守轉交儀式。

    轉交現場,各國記者云集,閃光閃爍不停。在轉交儀式現場,當時德國黨衛軍的裝甲師的師長,當著現場幾百名外國記者。幾千名國際**份子的面,鄭重其事地將一面裝飾有紅色綬帶的三色旗遞交給了法共領導人。

    那面紅旗。據說是從民間收藏家那兒找到的當年巴黎公社運動旗幟。

    雖然早已知道德國正越來越「紅」,但「德國法西斯」將巴黎公社的旗幟轉交給巴黎公社運動後人法國**,這一行為還是「雷瞎」無數西方記者。

    歷史上,巴黎公社在它短暫的生命期內採用了從前被廢棄的法蘭西共和國曆,並採用象徵社會主義的紅旗以及裝飾有紅邊的三色旗作為自己的象徵標誌。

    第二天,英國泰晤士報在頭版刊登了紅旗轉接的一幕。而旁白是:「這是我一生中見過的最恐怖的一天!」

    此時的巴黎,已成了全世界**者聚會的場所。法國,完全可以稱為近代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發源地,時融七十年後,巴黎公社的紅旗以近乎荒唐的方式。重新在巴黎上空飄揚。

    「不是我瘋了,就是這個世界瘋了!」

    「褐色」與「紅色」合流,在現場看到這一幕的美國記者如是說。

    在旗幟交接現場,除了外國記者名,更聚集了成千萬名來自全世界的「國際**」人士,蘇聯、中國、南斯拉夫這三個社會主義國家,都派出高層代表參予了這次盛況。而眼尖的記者,還在這些與會者中,認出了許多熟悉的面孔:比如保加利亞的**運動領袖季米特洛夫,「傳說中」一直在德國坐牢的「台爾曼」,此外還有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等國的**運動的領袖,也全部光臨此地。

    三月十八日的巴黎駐防交接儀式,簡直就是一次國際**運動頭目的大聚會。在這次聚會上,中國方面也派出了以伍豪和笑貧同志為代表的代表親臨此地。

    交接儀式完成後,德國駐軍列隊登上早就準備好的車輛撤離,而新成立的「法國人民解放軍」,而開著德國人轉交過來的法國坦克和法國汽車,扛著法國步槍,排著整齊的方陣,開始了浩大的入城儀式。

    聚上次德軍進入巴黎,通過凱旋門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之後,時隔九月後,法國人以「連上帝都無法想像」的方式,收復了他們的首都。

    當天早上,還有九十六架四個批次的法國飛機飛過巴黎上空,而這批mb152「歪脖子戰鬥機」有部分是剛下生產線不久的新飛機。去年法國投降時,德國繳獲了不少的法國飛機,但在送了一部分給達爾朗之後,一部分被送回國內用於測試。此次轉交法共解放軍武器時,庫存的現成的法國飛機已經很少。但是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法共在德軍的支持下,逐步控制了佔領區的工廠,而後法共組織工人,重新生產了一批飛機,而後用於今天的閱兵議式上。

    到一九四一年三月為止。德軍已釋放了超過五十萬的法國(蟹)軍人,這些被釋放的法國人,大部分加入了法共組織的解放軍,餘下的則退役回家。

    香榭麗街道兩側,象九個月前一般,再度聚滿了無數的法國民眾。看著「法國(蟹)軍隊」如此地方式「收復」了巴黎。這些巴黎市民心中更是百味交集。

    站在艾菲爾鐵塔的最高處,林漢拿著望遠鏡,遙望法軍入城閱兵的場,心裡有一種把歷史當遊戲惡作劇成功後的快意。

    「這讓我想起了我在後世看過的一部法國人的電影,電影的名字叫《解放軍佔領巴黎》。」

    他對身邊和他一起觀看這個場景的中方表笑貧同志道,這位未來的「總設計師」十多年前曾在法國留學打工過,對巴黎很熟悉,此次他也和中方一起來巴黎。

    總設計師道:「那是什麼電影?」

    林漢答道:「是一部法國人自拍自黑的鬧劇,諷刺味道很重。」

    「鬧劇?」

    總設計看了一眼遠處的街道上的法軍。他聽明白了林漢所指為何,搖頭對林漢道:「這不是鬧劇,國際**運動,都應該互相支持的。」

    「在中國,那場沒有發生的長征,其實他是煉鋼爐!兩萬五千里的長征路,鍛造出了最堅不可摧的革命戰士。殘酷的革命鬥爭過程,是最好的過濾器。淘汰了大量的投機者和不合格者。歷史上的中國革命,是經歷了二十八的血與火的鍛燒。經歷了無盡的苦難,付出了整整三百萬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兒女生命的獻祭,才最終獲得成功的。但這個時代,這個被我改這個穿越者改變的時代,這中間的苦難,鍛鍊。實在太少了!混入革命隊伍中的投機者太多了。而下面的法國人,法國**,他們的勝利,簡直就是撿來的,這是建在沙灘上的建築。」

    林漢所說的事。不光是在說法國,也是在說中國。

    總設計師道:「你是想說,溫室裡的花朵,是無法成長為參天大樹的嗎?」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吧。現在的這樣的情形下去,法國會被一分為二,變成社會主義法國和資本主義法國,然後像我們那個位面的冷戰一樣,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和社會主義世界對峙的前線,而將來很有可能會為社會主義世界最脆弱的一環。」

    林漢又道:「法共是德軍的幫助下取得了大半個法國的政權,對於法國人民來說,法共通過這種方式奪取政權,「新附軍」、「帶路黨」、「法奸」的味道實在太濃重了。將來進入冷戰時期,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對立的時候,這會成為對手攻擊的要害。不過,好在這個時空,能和我們對抗也只剩下美國人和半死不活的英國人,美國方面好說,大家一起比爛就是了,到時候提醒一下法國的同志,在宣傳多談談美國獨立戰爭時,法國對美國獨立做出的突出貢獻。」

    林漢邊說邊遞過去一張紙,總設計師拿過一看,讀了一遍後,不禁莞爾。

    「20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美國人知道,路易十六動用10萬法國海軍,發動了西印度群島會戰。在會戰中,法國海軍擊沉英國海軍第三艦隊旗艦,法軍為補充戰損,而五次發佈動員令,超過半數子爵以上高級將領以身殉國。

    20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美國人知道,最讓英國人刮目相看的不是華盛頓的大陸軍,而是羅尚博的法國遠征軍。在法軍攻佔美利堅重鎮紐波特的時候,下屬向羅尚博詢問,如何處理英軍戰俘,羅將軍的回答是:你去問問那些狗,都誰到過來剋星敦,到過來剋星敦的就地槍斃,以後都這樣。

    20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美國人知道,大陸軍在約克敦大捷中,只不過是消滅了一支英軍運輸隊。而約克敦大捷,只是約克敦戰役的一部分

    20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美國人知道,愛國者裡的本傑明馬丁和刺客信條3里的康納是虛構的,真正讓英軍聞風喪膽的軍隊,是法國的皇帝衛隊。這支軍隊使用印第安人的裝備,甚至有印第安人教官親手指導。在紐約,皇帝衛隊的兩個連,獨自阻擊英軍一個蘇格蘭高地團(英軍一共只有3個蘇格蘭高地團)。平均每個士兵要堅守25米長的陣地,面對100名英軍精銳部隊的士兵,但勝利者依然是法國人

    20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美國人知道,在影視作品中惡貫滿盈的拉法葉是獨立戰爭英雄。在薩拉托加會戰中,他率領敢死隊包抄小道。夜奪日爾曼鎮,為美軍成功阻擊英軍,立下汗馬功勞。拉法葉還為獨立戰爭丟了一隻手

    20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美國人知道,在切薩皮克灣爆發過持續時間僅次於日德蘭海戰的大海戰。那場海戰中,法國海軍擊沉英軍艦艇艘。在那個時候,每當炮聲響起,很多馬里蘭市民不是鑽進地下室,而是爬上房頂。為的是能看到英軍艦船擊沉的場景。

    20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美國人知道英軍的投降書是什麼樣子。為什麼我們只知道7月4日獨立,而不知道英軍投降的情況?難道僅僅是因為英軍投降書文中多次出現:英國陸海空軍及其輔助部隊向美法聯軍投降,受降落款是:法國皇帝路易十六特派代表陸軍上將羅尚博伯爵。要知道,偉大的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四大反英國殖民者戰爭之一!它並不是光靠面包加步槍,只用游擊戰、民兵和狙擊手就能打贏的。它是用了重兵集團與敵人浴血奮戰,才打贏的!在反殖民統治的鬥爭中,華盛頓一分抗戰,二分應付,七分發展,法國為了美利堅人民的自由與大不列顛拼的你死我活,而華盛頓卻躲在敵後游而不擊,可恥啊!游而不擊的華盛頓必將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謹此向所有為美利堅民族的生存與尊嚴而戰鬥過的人們致敬

    喬治三世剿匪不力。禍害世界兩百多年!

    讀到最後,總設計師忍不住笑出聲來。

    林漢向他解釋道:「這世界不光是比好的世界。也是一個比爛的世界。如果敵人拿這一點來攻擊法共,將來就用這篇文章回擊他們的,我的建議是法共的同志,將來可以把這篇文章加入法國學生的教科書裡。」

    總設計師驚道:「比爛的世界?你來的那個時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啊?」

    「當然是全世界都在比爛的時代啦!」

    從目前法共內部傳來的消息,法共並不想在掌權後。就發動一場統一法國的戰爭。而德國方面,德國人也樂於看到法國分裂,這樣自己就永遠不必擔心來自法國方向的威脅。而蘇聯方面,則態度含糊,法國如今的局面。斯大林也非常地頭痛。因為法共是在德國人幫助下掌權的,他也很擔心法國統一後,這樣的法國和德國關係會變會變得「太好」,讓德國平白多了一個有力的盟友。

    總設計師沉默了一陣,然後點頭道:「你說得沒有錯,沒有經歷血與火的磨礪,就輕鬆掌權,確實會根基不穩,但這終究是**運動的一次勝利。革命的手段,不是一成不變的,勝利之後,還可以繼續革命」

    林漢笑道:「這不是托派的說法嗎?」

    總設計師道:「一成不變,那是教條主義,教條主義,是要批判的。」

    「革命成功後,還繼續革命,這時只能革自己的命了。可是有幾個人願意承受這種革自己命的痛呢?」

    總設計師再度深默。

    林漢又道:「其實我是個葉公好龍的偽革命者,而且我承認我沒有革自己命的勇氣,我不過是個知道答案的投機者而已。」

    這時艾菲爾鐵塔上傳來電梯門打開的聲音,來人催促二人道:「去拉雪茲公墓的車,已經準備好了。」

    歷史上巴黎公社失敗時,無數的社員在這面圍牆附近被處決槍殺,對**運動的革命家們來說,這裡是「聖地」一般的存在。

    當天中午,來自全世界**者,大量聚集在巴黎拉雪茲神甫公墓著名的公社社員牆附近,高唱國際歌,這是當天閱兵儀式最後的壓軸戲。

    今天閱兵式過後,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的代表,也將在巴黎開會,討論將如何將「世間無產階級革命新一輪的大**推至更高」的話題。

    在這個會議上,以一國之力,用刺刀推動了西歐**運動的德國,也派出戈培爾為代表,正式參予了這次討論會。

    通過這一行動,林漢一家操縱下的德國,也於三月十八日,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國開始「向左」轉。

    當天,法國**在巴黎宣佈,法蘭西第二人民民主共和國在此宣佈成立。(第一人民民主共和國指七十年前滅亡的巴黎公社)

    德國、蘇聯、中國還有南斯拉夫,在第一時間宣佈和這個所謂的法蘭西第二人民民主共和國建交。

    三月十九日七點時,法國人習慣性地打開收音機,調頻到發射台設在英國的對法國廣播「自由法國之音」的頻道時,他們聽到了一個聲明。

    去年法國戰敗之時逃到英國的法國將軍戴高樂,在電台裡高呼「法國人民站起來,為真正自由的法國而戰,反抗降臨在歐洲的紅色瘟疫。」

    而在這一天,「自由法國之音」,正式改名為「自由歐洲之聲」,他不光是對法廣播,還面向比利時和德國。

    求點贊,大家有贊給贊啊。(未完待續……)

    ps:求點贊,這一章寫得真爽,先更新了,回頭再校對錯別字,有錯別字大夥先將就一下吧。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2:34
第337章赤色歐洲

    第337章 赤色歐洲

    1939年開戰時,中蘇德三國宣佈結成軸心國同盟,英美國的輿論將這個同盟稱為「邪惡軸心」。←,

    到1940年七月份,隨著歐洲戰局的明朗化,許多歐牆頭草國家開始站隊。比如在東歐,保加利亞已公開宣佈和蘇德兩國結盟。

    至於巴爾幹的火藥桶,南斯拉夫,其在1940年二月發生了政變,原政府倒台,以鐵托為首腦的**組織趁勢上台。在蘇聯和德國的暗中支持下,鐵托比歷史上更早登上了南斯拉夫的政治舞台。而後南斯拉夫暴發了內戰,不過內戰很快就結束了,在蘇德的暗中支持下,鐵托成為南斯拉夫的最高領袖。

    來自後世的漢娜和林漢,都知道鐵托本質上是個民族主義者,和斯大林「尿」不到一塊去。漢娜也無意象另一個歷史位面那般,學希特勒到處樹敵開避戰場。對於鐵托上台,她不但不破壞,反而很早就暗中支持南共,並在今年三月僅次於蘇聯之後,宣佈承認南斯拉夫鐵托政權,而後中國也緊跟承認。鐵托上台後,德國方面宣佈免除了前南政權欠下的一些貸款,做足了姿態。到目前為止,德國和南斯拉夫的關係還算不錯。

    南斯拉夫是繼蘇聯和中國後,世界第三個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到了1941年三月時,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全國,在德國刺刀的壓力下,舉起了紅旗。至於北歐的兩個德國佔領國,挪威和丹麥,全世界當時都以為德國會像對待法國和比利時一般,也用刺刀強逼這兩國赤化。但實際上德國並沒有這麼做。

    挪威的吉斯林政府,在上台前吉斯林就是納粹份子,和希特勒關係極佳,漢娜母女再怎麼樣,也不會蛋痛地去捧和他們沒有什麼聯繫的挪威**上台,再說她們母女倆本身是現實主義者而不是什麼**者。

    而按照林漢的看法。挪威和丹麥最大的不同是,這兩個國家地廣人稀,平民生活相對富裕,階級矛盾不深,也根本沒有強行要求赤化的必要。戰爭結束後,德國除了在挪威和丹麥保留了幾個港口作為軍事基地駐軍用於威懾英國外,軍隊也陸續從這兩個國家撤軍。

    比較悲摧的是丹麥,二戰時冰島和法羅群島都屬於丹麥的海外領地,戰爭結束後。德國強吃下了這兩個地方,不過丹麥只是個幾百萬人口的小國,戰後德國人用了每年五一百萬馬克和一些經濟援助「租借」的方式,從丹麥強租了這兩個地區。

    此時的歐洲,還有一些國家沒有被赤化,比如匈牙利、保加利亞,不過這兩國因為和德國關係不錯,漢娜也不想多事。在這段時間也只是特使對其多加安撫,聲明不會幹涉他們自己的內政。

    時間進入到了1941年三月時。整個歐洲只有一個地方的戰火還在燃燒,那就是被意大利麵條看上希臘。

    意大利對希臘的戰爭始於1940年七月,比真實的歷史早了要三個月,這全是林漢一家子為利比利亞石油的安全,禍水東引的結果。

    為了鼓動意大利把目標轉向希臘,德國人甚至支援了意大利人一批在法國戰場繳獲的英國坦克和破交艦隊繳獲的p40戰鬥機。

    但儘管是這樣。戰爭從1940年七月打到第二年三月,無論空軍陸軍,武器方面全部大戰上風的意大利人,依舊在希臘毫無收穫,反而一度被對手趕出國境線。差點連阿爾巴尼亞都丟了。所幸後來德國又向意大利以「石油換武器」的方式,出口了一批淘汰下來的ju87轟炸機和38t坦克,才勉強保住了阿爾巴尼亞。

    意大利麵條的戰鬥力,再度讓全世界大跌眼鏡,甚至連早有心理準備的林漢一家子也走了眼,甚至連在一旁磨刀霍霍的蘇聯,同樣也大失所望。

    列寧格勒三巨頭會面時,三方領導談過赤化歐洲的話題,比利時、法國,都在當時的計畫之中,這些方案在德國取得西線的大勝之後已順利完成。希臘當時並不在計畫的「赤化」範圍內,而是斯大林自己心中暗中策劃的。

    土爾其和俄羅斯是百年世仇,其仇恨的歷史時間長度,甚至遠勝中日間的仇視。1940年的戰爭中,蘇聯紅軍出兵土爾其,付出較大的代價將土爾其打垮,強割了達達尼亞海峽東岸的一片土地變成「飛地」成為蘇聯海軍進入地中海的海軍前線基地。

    但是斯大林很清楚,蘇聯紅軍在這兒的控制力度並不強,他把目光盯上了土爾其的歐洲部分,和保加利亞、希臘相連的東色雷斯地區。

    在蘇土戰爭期間,保加利亞也響應蘇聯號召,落井下石出兵,拿下了整個東色雷斯,戰後保加利亞和蘇聯勾結,吐出了一個東色雷斯的一個港**給蘇聯作為軍港。 就此,蘇聯紅海軍進入地中海的通道被撤底打通。而對於土爾其來說,在失去了東色雷斯後,他們徹底地變成了一個亞洲國家。

    但即使是這樣,貪得無厭的斯大林,仍然感到不夠安心。雖然南斯拉夫已經「赤化」,但最高領導人鐵托並不太聽話。斯大林很想在巴爾幹半島半再扶持起一個社會主義政權,於是他就盯上了希臘。

    不過由於希臘國內的資產階級政權的統治還算穩定,除非蘇聯不要臉直接入侵,否則希臘的**力量幾乎不可能武裝奪取政權上台。

    在這個時間點上,意大利入侵希臘,對斯大林說,這簡直是天助我也的好機會。

    按斯大林的設想,等意大利入侵希臘成功,將希臘全國打爛之後,他再向希臘輸送軍火培養希臘**游擊隊,藉著反侵略戰爭之機奪取希臘政權。

    然而意大利麵條實在是太面了。

    戰爭打了半年多,毫無所獲不說。反而被對手趕到了阿爾巴尼亞,並差點連這裡都丟了。直到德國加大援助,用石油換武器的方式,向意大利傾銷了一批軍火,甚至派出志願空軍支援,方才在阿爾巴尼亞幫意大利人穩住了局面。但蘇聯人想借意希戰爭赤化希臘的方案。也因此而泡湯。

    1941年三月時,意希戰爭還在繼續,意大利人快打不下去了,希臘人也已是強弩之末,雙方即將開始和談。

    在1941年三月,歐洲最轟動性的新聞,除了是法蘭西第二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外,另一則新聞,就是希特勒出書了。

    書的名字叫《德國之路》。

    1940年十月戰爭勝利後。當德國開始向左轉時,對德國中下層的民眾,以及追隨在希特勒(漢娜母女)身邊的死忠份子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開始有些思想混亂了。

    在幾個月內,德國在西歐扶持起了比利時人民民主共和國和法蘭西第二人民民主共和國,兩個布爾什維克國家,而在自己國內也正要開始「社會主義改造」。這種在一夜之間從右向左轉的作風,著實讓許多人看不懂也看不明白。

    漢娜所以在打敗英法之的一。就匆忙而露骨地向全世界表露出「向左轉」的姿態,那是因為她是在搶時間。

    因為這個時間點。正是「希特勒」這個「身份」在德國威望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巔峰點。此時的德國,只要他(她)一句話,無數的男男女女可以不經思考地自願為他(她)去死,可以毫無道理地盲從他。

    漢娜知道走得太快會造成中下層的思想混亂,但在現在這個時間點,這個混亂影響不大。因為中下層中的絕大數德國平民,現在都是希特勒腦(蟹)殘粉了,他們可以毫無意義地支持他。

    不過為了統一民眾的思想,同時向他們說清楚他現在到底想幹什麼,在法蘭西第二人民民主共和國宣告成立的這一天。這本名為《德國之路》的書,也在同一時間在德國全國各地的書店同時上市。

    在書裡,他向全德國的平民,講述了自己的心路變化的歷程,他的世界觀,以及未來德國行政綱路線。

    這本書的作者名為希特勒,其實有一大半卻是林漢,餘下的部分則是納粹黨找來的研究馬列的主義的高手幫助構思的,出版前還請了**方面的幾個大頭目看了一圈後,提了意見,同時進行了一翻激烈地討論(其實是爭執)之後,修修改改,幾經易稿後方才在德國出版。

    提前閱讀此書後,李潤石主席的評價是:希特勒是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修正主義分子。其他幾位也評價一般,而某個設計師,則不作評價。

    在林漢進行勾通之後,他們最後也只是用了一句:「各國有各國自己的路,互不干涉內政吧。」這樣的評價「和了稀泥」。

    而林漢在私下裡對李潤石主席吐糟交待道:「希特勒為德國未來設的路線,其實不過是二十一世紀後那個中修,在我穿越前最後的樣子而已,如果按歷史必然性來推斷,也許七十年後,這個時空的中國,將來也會變成這個樣子吧。至於這條路線,是死是活,是好是壞,我不清楚。但我想,德國即使開始的大變革,倒是可以為鑑,就讓我們瞧瞧,看看德國人順著這條路過河,是走到岸上,還是最後走到盡頭掉到深水坑裡。」

    《德國之路》的第一篇開篇序言,很明確直白地告訴了讀者,未來德國將走的道路,會是以「以公有製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混和的道路」,這條道路,希特勒稱之為:社會資本主義道路,在文裡,他宣稱由於生產力水平還未達到,德國現在還不能走純粹的社會主義道路,只能走介於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道路,也就是所謂的「社會資本主義」道路。

    整本書的內容,通篇就是圍繞著這個宗旨而寫,前面寫的是林漢編出來的,希特勒在啤酒館政變後坐牢期間的所謂「心路變化」,內容參考了基爾密談時漢娜對蘇聯人的「坦白」。在文中,「希特勒」不再掩飾地向讀者說明了自己競選前為何打扮得像個狂熱的**份子,而當上總理後為何卻一步一步地向左轉的「真實原因」。

    在書裡,「希特勒」對讀者如是說。

    「我是想走部分社會主義道路,但我很清楚,當時的德國國內反社會主義力的力量是多麼地強大。1932年時,德國有兩條路可選,一條是從底層入手,進行從下到上的革命,打碎所有階級,進行徹徹底底地革命,再然後在廢墟上重建這個國家。但這條路太殘忍也太瘋狂了,我無法做出這樣的選擇。」

    「另一條路線,就是我先要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先當上總理,控制這個國家。然後對其進行從上到下的改良,現在的我,就正走在這條路上。」

    大多數政治家從來都是心口不一的存在,但是有的事是可以做不可以說,有的事是可以說不可做。政治家心口不一是誰都知道的事,但這屬於可以做不可以說的事。若是別人如此,早就會成為政敵攻擊的對象而人氣大跌。

    但1941年年初時的希特勒不同,德國在一年內打垮英法,贏回了一戰時失去的所有東西,付出的傷亡代價甚至比普法戰爭時還要低得讓難以相信。如今的德國已是不折不扣的西歐霸主。

    此時的希特勒,在德國民眾的心中,已是名副其實的「太陽」,心口不一這種污點,在盲從的民眾心中,也不過是太陽上的「黑子」而已。在那些元首的粉絲心中,這反而成了他「忍辱負重」、「厚積薄發」的大優點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

    此書出版發行後,德國中下層的「思想混亂」的情況很快就被消除了,絕大多數都拭目以待地等著德國國內的新變革。

    但在德國上層內部,當漢娜母女**裸不作掩飾地揭開蓋子後,就好像打開了傳說中的魔瓶,一場風暴隨即被釋放了出來。(未完待續……)

    ps:歷史文果然要交待的東西太多了,一不小心就漏掉了很多東西。

    南斯拉夫的劇情,我大概在一個星期前就寫好了,當時以為已經插在文裡交待了。今天有書迷發貼詢問,我回頭一查,才發現漏掉了,現在只能放在這一章裡補上,算是補上前一章不小心出現的bug吧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2:34
第338章刺殺希特勒(晚上還有一更)

    位於慕尼黑的貝格勃勞啤酒館,是該地著名的建築。19年11月,象徵希特勒走上德國政治舞台的「啤酒館政變」就是在這裡發動的。

    貝格勃勞啤酒館在慕尼黑的市中心附近,面積極大,最多時甚至可以同時容納三千進行聚會。

    不過在1941年五月十日這天,該啤酒館發生了一起小火災,燒燬了內部一些設施,以至於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裡,該酒館都未對外營業。

    按計畫,七天後,德國元首希特勒將來此故地重遊,並在這裡發表對全國講話。

    由於火災意燒燬了啤酒館內的一些設施,這幾天該酒館都在進行修復裝修工作。

    啤酒館的工作被承包給了一家來地來的承承包商。五月十二日們傍晚,貝格勃勞啤酒館裡那處著名的演講台,也是希特勒起家時「演講」的地方,現在被拆得七零八落。著火的地方始發地就是這處講台,所以原有的講台木板都要拆除更換。

    不過由於承包商的磨蹭,該講台白天拆除後,卻一直拖到傍晚工人下班時,都沒有完工。

    當晚,貝格勃勞啤酒館內空無一人。凌晨兩點,夜深人靜之時,幾個身穿工人服飾的人,悄悄地出現在的啤酒館門口,其中一人掏出鑰匙,打開大門,而後幾個黑影迅速地進入館內。

    黑影帶來了一些工具,他們來到被挖開的講台位置,借助生工兵鏟,鑽頭之類的工具,很快在講台下挖了一個長寬約半米,深近一米深坑。然後將一個黑乎乎的東西,而後回填土掩蓋。

    他們一連工作了超過三個小時,直到接近天亮時才全部完工。這些人做工很細心。完工時仔細地清理了挖掘地痕跡,努力地將現場復原。而後又悄悄地離開了啤酒館。

    第二天上班的工人不明就理,在現場繼續昨天未完的工作。到了五月十四日,啤酒館裡的一切裝修工作全部完成。蓋世太保們接管這處啤酒館。他們在各處仔細檢查,以確保現場沒有「遺留」爆炸物類的危險物品。

    接下來的幾天,該啤酒館都沒有對外營業,直到十七日這天到來。

    十七日中午十一時,裝修後重新開張後的貝格勃勞啤酒館人頭湧湧。館內聚集了上千來自當地的名流和外國記者。他們都在這兒等待元首希特勒將要進行的對全國演講。

    自從三個月份法共在德軍的刺刀下宣佈建立第二人民民主共和國之後,德國自身內部。也迅速地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革」。

    四月份的第一條大新聞,就是德著名的克虜伯軍火公司被德國政府宣佈進行「國有化收購」。雖然該公司的一切經營依舊歸克虜伯的原領導繼續控制,但該公司的「東家」已經換人了。

    在德國迅速赤化的過程中,克虜伯公司經營所有者的「產權」變化,僅僅只是開始。

    當月裡,德國man公司和奔馳戴勒姆公司,也被德國政府宣佈將進行「國有化」改造,其處理方式和克虜伯相關無幾。

    至於德國國內的其他的家巨頭,比西門子公司,享爾克、福克、容克、道爾寧等幾家著名飛機製造所。也有大量的要將國有化的聲音傳出。

    希特勒的步子,走得實在是太快了,以至整個德國現在都充滿了騷(蟹)動和不安。

    無論哪個時空位面。德國國內都存在著一個反希特勒的組織。

    在這個時空,當希特勒上台不久,就已經有少數的軍人及政治家,或者因為體會到他勢必引發另一場導致生靈塗炭的大戰(或者說是害怕戰敗),或者不滿他的種族政策,而開始逐漸聚集商討將其推翻。

    這些人中有名的人物,比如陸軍參謀長貝克上將(k)、軍事情報局長卡納裡斯上將(ilhelmanaris)、魏茲裡本上將(,1940年升為元帥)、萊比錫市長戈德勒(rdeler)等等。

    在在1938年希特勒準備吞併捷克,歐洲局勢緊張期間。這些反抗人士,或者說「真正的德意志人」(膽小如鼠如容克將軍)就曾經計畫發動一場政變。並且與英國方面聯絡,希望裡應外合。但是英國首相張伯倫選擇姑息政策。不支持政變行動,反而飛到德國與希特勒簽訂了出賣捷克的慕尼黑協定。在外援消失之下,希特勒對外擴張又節節得勝,納粹政權聲勢如日中天,抵抗運動也就趨於沉寂。

    法國戰役後,隨著希特勒(偽)在德國和歐洲的政策越來越左,到今年最近兩個月甚至公然地開始對德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後,這些反希特勒的力量在得到利益受損的容克資本家的暗中支持下,有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地成長起來。

    希特勒對德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這一步實在邁得太大也太快,就連林漢自己也認為走得太快了,但是這是迫不得已的事。

    主要原因是漢娜對蘇聯的忌諱。

    德國要進行如此大的變革變動,必然引發國內的巨大的動盪和短期內的國力軍力下降,但德國不能緩行下去。

    1941年是個很好的時間點,因為這個時間點,同樣也是蘇聯進行大清洗,軍力戰力下降嚴重的轉折點。在過去一年的戰爭中,蘇聯雖然在土爾其和印巴地區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由前線的德軍觀察員發回來的情報,蘇聯紅軍在戰爭中暴露出成堆的問題,前線的傷亡損失也不小。

    漢娜很清楚,當這些問題暴露出來後,斯大林這個鐵腕人物必然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造和解決。只要再給蘇聯一年的時間,蘇聯紅軍的面貌就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而1941年同樣也是蘇聯軍備大換代的轉折時間,新式的t34坦克和kv重型坦克在今年正式開始裝備蘇聯紅軍。歷史上蘇德戰爭爆發時,這兩款坦克在蘇聯紅軍中的裝備數量總和已接近兩千輛。

    「在未來的幾年裡,蘇聯的紅軍的戰力會越來越強。所以對德國內部的清洗。不能拖下去,一切只能盡快完成。」

    雖然現在蘇德正處於「同盟」的蜜月期。但防人之心不可無,一想到再過一兩年,對面的蘇聯就會造出「海一般」數量的t34坦克,想那恐怖的威脅性,漢娜也只能硬著頭皮搶時間,急急忙忙地對德國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造。

    為了提高德國國內的軍工生產效率,法國戰役剛剛結束後,漢娜就命令新任的生產部部長。對德國國內的軍工企業進行強制性地搬遷、整合,以便能適應戰爭期間大規模量產坦克的需要。這一整合工作從去年五月底開始,經過一年已基本完成。這種對一個國家的產業鏈進行的大調整,短期內傷害不小,更損害了不少德國資本家們的利益。而在整合過程中,德國國內的大容克們在漢娜的默許甚至鼓勵下,大舉吞併那些中小企業(註:二戰時德國的工業體系,作坊式的味道也很濃重,這也是他們軍工產量上不去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帶來的後果之一,就是在過程中利益受損的人群變得更多了。也無形增強了反希特勒的力量。

    等到德國對西歐和本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一系列政策推出之後,反希特勒的力量在國內更得到了急速的發展。

    由於此時的希特勒在德國民眾和普通的軍隊士兵的心中的威望實在太高,稍有頭腦的人都清楚發動政變趕他下台完全是妄想。只能將一切押在了「暗殺手段」上。

    慕尼黑的啤酒館,就是這樣反希特勒的人士得到希特勒將在幾天後來此演講的情報後,幾天前有意在這兒放了一把火,製造了一起小火災,然後藉著裝修的機會,派人秘密地將一枚炸弓單埋在了演講的講台下。屆時希特勒來此演講時,啟動引爆裝置,將其炸上天。

    這一刺行動正是由,幾名首腦。歷如魏茲裡元師和貝克上將也參予了,但具體的執行者。卻是幾位很早就參加了這個反希特勒組織的年青軍官。其中一名名叫魏德林的軍情局的軍官,他是1935年時就加入這個反希特勒組織的「老人」。也是德國最好的「火暴破」專家之一。

    由於晶體管的提前出現,無線電遙控引爆技術也提前誕生了。為了暗殺希特勒,魏德林製造了一枚無線遙控炸弓單,然後在反希特勒組織裡的「裝修承包商」的配合下,將這枚火乍彈埋到了演講台下。

    在希特勒前往啤酒館演講的前兩天,蓋世太保的人來現場反覆地檢查過,都沒有發現。

    五月十七日這天,重新開業的貝格勃勞啤酒館熱鬧了起來。從早上九點起,酒館裡就陸陸續續聚集大量城內和德國國內各地的名流,以及來自全世界的記者。對於記者們來說,正在德國和西歐發生的事,是比去年的「世界大戰」還要吸人眼球的大新聞。

    魏德林和他的助手數人,在啤酒館對面的五十米處的一個家飯店裡,包了一個包間坐下。出於偽裝的需要,他們來了七個人,裝成在這兒進行軍官聚會。元首親臨演講,出於安全的需要,啤酒館所在的街道已被部分戒嚴,到處都是負責安全的蓋世太保特工。魏德林幾人在這裡聚會時,也遭遇了蓋世太保的檢查。好在他們都是國防軍軍官,對方看過證件後沒有再糾纏。

    上午十點半,希特勒坐著轎車如期而至。

    十一點鐘,安裝在酒店間裡的有線廣播,傳出了希特勒那帶著一絲歇斯底里味道的講話聲。而魏德林的助手,也從現場傳來了元首正在那裡進行演講的準確情報。

    十點十五分,在啤酒館外的一輛德國桶車裡,魏德林一邊聽著車載收音機裡傳出的「元首講話」,右手卻放在安裝在座椅下的無線電引爆器上,他看了助手一眼,助手也看了他一眼,兩人互相點了點頭。

    助手說:「上帝保佑德國。」

    魏德林也是如是回應道:「上帝保佑德國!」

    引爆器被用力壓下,半秒後,啤酒館裡傳出一聲巨大的爆火乍聲。巨大的聲響過後,現場先是短暫地寧靜了數秒,然後就像是被捅了的馬蜂窩一般,陷入更大的混亂之中。

    「保護元首!」

    啤酒館外,負責保衛的蓋世太保和黨衛軍瘋狂地往啤酒館裡沖,而啤酒館裡,受驚的人群同樣瘋狂地向外擠逃竄。而少數沒有被火暴炸波及傷害的外國記者,在震驚過後,而懷著興奮地心情瘋狂地按著相機的快門。其中聰明的人,在拍下多張照片後,就急急忙忙地將相機交給助手叫他們趕緊帶走離開德國好送回國內「搶新聞」。

    投機者有之,義憤者有之,幸災樂禍者有之。貝格勃勞啤酒館裡的轟隆一聲巨響,不光震動了整個德國,同樣也震動了全世界。

    火暴炸發生後,旁邊的另一輛德國桶車在第一時間開走,帶走了部分刺殺者的同盟。

    而始作蛹者,他一直待在門外,直到四十分鐘後,見到啤酒館內抬出一個鮮血淋淋「疑似元首」身份的人體後,方才冷靜地乘車離開。

    在這過程中,一位刺殺者,手中揮舞著證件,高嚷著「大家讓一讓,我是軍醫」,硬是得以擠到那個「疑似元首」的人體邊,參予對其進行「緊急搶救」的活動。

    身負重傷,生死不明的希特勒被送進了當地最好的醫院,而這個趁著混亂,在第一時間貼近目標的刺客,也在事後傳回了最重要的消息:「元首已傷重得無藥可救」。

    很快,刺殺成功的消息在第一時間被放了出去。收到這個消息後,當天中午十二點,以魏茲裡元帥,貝克上將為首的一干德國國防軍的軍官,立刻在第一時間展開行動。

    他們於當天下午一點控制了柏林電台,然後通過電台向全德國宣佈「元首遇刺身亡」的消息,而後宣佈德國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而早就和他們串聯好的各方力量,也同一時刻開始行動起來。

    求點贊,大家有贊給先贊吧

    這幾天家裡出了點事,老媽病了,女兒也病了,兩件事加一起一起來,整個忙了四個天才有心情寫東西。獨生子女家族問題多多,家裡上有老下有小,一出點事就完蛋。

    寄生委他媽的都是狗女良養的!(未完待續)

    ps:這幾天家裡出了點事,老媽病了,女兒也病了,兩件事加一起一起來,整個忙了四個天才有心情寫東西。獨生子女家族問題多多,家裡上有老下有小,一出點事就完蛋。

    寄生委他媽的都是狗女良養的!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2:34
第339章連鎖反應

    作為1940年戰爭的戰利品,如今的冰島,已是德國海軍在大西洋最重要的前線基地。作為「不沉的航空母艦」,1940年《阿姆斯特丹協議》簽定後,佔領了冰島的德國海軍,就全力將這裡改造成一個海軍基地。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七日這天,冰島的雷克雅克港裡,停靠著兩艘新式戰列艦,他們是沙恩級戰列艦的改進型,卑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

    一號艦卑斯麥號,於去年九月底加入德國海軍序列,該艦入役後不久,英德就簽定了和平協議,最終沒有趕上這場戰爭的末班車。至於提爾皮茨號,則是在1941年三月正式加入德國海軍序列。

    和沙恩姐妹艦相比,卑斯麥級戰列艦隻是其改進版,修正了其在服役參戰暴露出來的一些小缺陷,本質上說,二者其實是一個序列的產品。稍有不同的是,為了提高航程和進一步改善適航性,以及加強防禦的需要,兩艦的標準噸位(即空載狀態)上升到四萬五千噸,和美國正在鋪設龍骨的依阿華級戰列艦噸位相同。

    由於在制該艦主炮炮管時,德國方面和日本交換了火炮製造技術,該級別戰列艦的火炮性能比沙恩級稍的提升。提爾皮茨號,也將是德國海軍最後一艘服役的戰列艦,航母時代已經到來,以後□☆德國不會再建造新的戰列艦。

    由於戰爭比林漢和漢娜預計中更早結束,建造這兩艘戰列艦顯示有些多餘。但是建造時誰都沒有想到英國真的被會被逼得接受和平協議。當時只能按最糟糕的狀況做準備工作。

    北大西洋海況惡劣,一年裡常有一半年天氣是不適合航母出動的壞天氣。在這裡戰列艦的作用並不比航母差。英而當時林漢所以極力主張建造這兩艘戰列艦,另一個原因卻是考慮到美國人的因素。

    「德國再怎麼樣,都不可能和美國人比拚造船能力。和大西洋美國人玩航母對決,艦靈的能力並不能完全發揮。我們的優勢並不大。只有利用黑夜和壞天氣的因素,欺負對手索敵差,缺乏炮瞄雷達技術,利用戰列艦在夜間逼近對手進行炮戰,才有一線戰勝對手的機會。」

    實戰中,國海軍四次慘敗在德國海軍手上。有一半以上的戰艦都是林漢和漢娜利用「地圖全開」的優勢,靠著戰列艦逼近敵方艦隊通過炮戰擊沉的。

    坎寧安艦隊覆滅的過程就是最好的例子。當時這兩艘航母在夜間遭遇戰列艦近身突襲,到被擊沉為止,艦上搭載飛機一架都沒有得到飛機的機會,最終以屈辱無比方式沉沒。在他們之前,以類似方式戰沉的還有第一次挪威海海戰時沉沒的皇家方舟號。

    英美方面由於不知道有艦靈「開掛」,受其影響,即使是航母在戰爭中愈來愈顯示出王者氣息,但英美兩國在戰後的海軍建設中。都不敢無視戰列艦的作用。英國人繼續著五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建造方案,而美國人在兩艘南達柯他級戰列艦還在船台上建造的情況下,依舊一氣新開了整整五艘依阿華級戰列艦,也正是受到皇家海軍覆滅的方式影響甚深。

    擁有四艘戰列艦後,德國海軍擁有了可替換的戰列艦,在行動自由度上大大增加。兩艘卑斯麥級戰列艦入役後,四月份後替換了兩艘沙恩級戰列艦,擔任了在冰島海軍基地的「戰略值守」任務。

    雷克雅未克港內。除了兩艘卑斯麥級戰列艦外,還有一艘四月底新入役的「主神級」航空母艦「加百列」號。該級航母是齊柏林級航母的改進型,和其相比僅是噸位稍有所增加,根據齊柏林級在使用過程暴露出的一系列缺陷進行了相應的改進。

    隨著德國海軍越來越「神棍」化和德國越來越變成一個宗教國家,新下水服役的航空母艦,已經毫無避諱地使用了薩菲羅斯教神明的名字,該級航母的另一艘姐妹艦「薩菲羅斯號」。按計畫也將在一九四一年十月份後入役。

    五月十七日下午一點正,雷克雅未克港內,德國新任的大西洋艦任海軍司令奧托.恩斯特.林德曼接到了一個來自柏林的簡短暗語密電。

    拿到那份暗語後,臉色鐵青的林德曼叫來副司令和參謀長,打開保險箱。取出了一份一個月前送到艦隊中密封的文件袋。

    在另外兩名同僚的共同監視下,林德曼拆除檔案袋上的蠟印鉛封,取出裡面的文件,然後三人各拿出一個密碼本,拼在一起,開始文件上的密令的翻譯工作。

    十分鐘後,密令被翻譯出來後,林德曼三人再次校對了一次,確認無誤後,司令官等三人互望一眼,一起點了點頭。

    幾分鐘後,雷克雅未克港內響起了刺耳的戰鬥警報,巨大的警報嗡鳴聲,震得整個雷克雅未克的平民都耳膜轟隆作響。

    兩個小時後,港內停泊的十二艘德國戰艦,全部生火加壓完畢,然後一條接一條拔錨離開雷克雅未克港。

    1940年十月停戰協定簽字後,雷克雅未克已德國海軍進入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前線基地之一。為了監視這裡,英美兩國都沒有少往這兒派駐間諜。而當林德曼司令官如此高調地「敲響」戰鬥警報,吵得全市的人都知道德國海軍正要出港,立刻就引起了該地英美間諜的警覺。

    五月十七日下午四點,住在唐寧街十號的英國新首相艾德禮,就接到了海軍情報部門發來的緊急通報,得知德國駐冰島的大西洋艦隊全部離港。不光是水面戰艦,就連停港在那兒的潛艇,也全部在幾個小時內離開了港口。而由當地的情報部門人員冒險暴露的風險發回的訊息還告訴了首相一個驚人的消息:他們親眼看到了德國潛艇出擊前補充吊裝魚雷時的場面。

    拿到這條情報時,英國首相艾德禮正在召開內閣緊急會議,討論希特勒在慕尼黑遇刺事件有可能對英德國關係產生的影響,當時艾德禮正要求軍情五處的人再三確認希特勒是否真的身亡。

    戰爭時期,各**隊都有應對突發事件的緊急預案。在希特勒遇刺的非常時期,德國大西洋艦隊的行動,令人緊張卻不意外。

    現在是1941年五月,隨著部分新艦入役,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恢復了部分戰力,但在大西洋上仍然暫時無法和德國海軍爭鋒。拿到這條情報後,整個英國內閣頓時緊張了起來。歐洲的戰爭才剛剛結束半年,現在又發生了這樣的「突發事件」,連鎖反應之下,整個英倫三島也像觸電一般緊張了起來。

    當天下午五點,英國的海陸軍三軍的駐地,也跟著德國人般響起了淒厲的戰備警報聲。因為「和平」而閒散在外的軍人士兵都在第一時間被召喚回到駐地,而停泊在各個港口裡的軍艦,也在第一時間生火加壓,做好隨時出擊的準備工作。

    而和英國隔了一個大西洋的美利堅合眾國,也在第一時間得到了希特勒遇刺的消息,更在數小時後得到了由英國傳來的德國大西洋艦隊傾巢而出的情報。待在「安全」的美洲大陸的美國總統威爾基不像艾德禮那般緊張,卻也在第一時間放下了手中正在進行的公務,隨後召集幕僚召開緊張會議。

    不過由於希特勒遇刺而引發的波動,反應最快不是英美兩國政府,而是美國的華爾街股市。當慕尼黑啤酒館轟然一聲巨響響起後,僅過不到兩小時的時間,消息就從德國傳到了美國。

    德國和美國的時差是六個小時,消息傳到美國後,當天開盤的美國華爾街股市,和軍工有關的數十支股票,在第一時間就大漲長虹(由於不知道40年代的股市有沒有漲停盤這個概念,這方面就不多寫了),直喜得投機客們眉開眼笑。

    而華爾街股市經過中午的休息,當天下午再次開盤時,又傳出重大「利好」消息:德國大西洋艦隊和潛艇全部離港出發。

    這則消息傳出後,像是往油鍋裡澆了一杓冷水般,更讓整個證券交易所沸騰了起來。

    「買買買!」

    「追追追!」

    因為「歐洲和平」而沉寂了幾個月的華爾街股市,因為這兩則「連續利好」消息,而徹底地瘋狂了起來,交易所裡到處都是瘋狂追買的人群,那幾支被看好的軍工類股票,只要有拋出的,還沒有冒幾分鐘的泡,就被瘋狂的買家抄走。

    但在這些買家抄手中,卻還有少數的冷靜的人。

    紐約證交所的交易員「好心」問道:「先生,現在就拋嗎?不等等看看嗎?」

    電話裡,那個遙控指揮的聲音冷漠地答道:「全部拋掉,這只是暫時的瘋狂,德國的情況,沒有大家想像中那樣誇張。」

    在確認所持的上千萬美元的股票已經全部放上交易平台後,聲音的主人在心裡嘀咕道:「這場鬧劇,最多只會持續四十八小時就會現出眉目,到時候,股票會跌回來的。」

    求點贊(未完待續……)

    ps:先更新一章吧。晚上努力看看,試著雙更吧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2:35
第340章鬧劇

    雷默少校是德國國防軍第九裝甲師摩托化步兵營的少校營長。@@,法國戰役時,他最初的軍銜只是連長,在突破馬斯河時,他率領的步兵連表現極為出色,戰後被元首親自頒發騎士鐵十字勛章,並於今年三月得以升任營長。

    三月份前,柏林的警備任務,都是由希特勒的「親兒子」部隊黨衛軍擔任。但隨著法蘭西第二人民民主共和國「建國」,德國駐法國的軍隊陸續撤軍回國,德國國內的駐軍開始了頻繁的換防。

    四月份,原本擔任柏林警備任務的黨衛軍警衛旗師,被調到東普魯士地區駐防,以防備「可能」的蘇聯入侵。

    而柏林的安全防衛任務,則交給了第一集團軍麾下的第五步兵師擔任。

    1940年戰爭結束後,漢娜母女藉口「戰後裁軍」,開始在德國陸軍中進行「大手術」。一大堆因為戰爭而增加的陸軍師被劃為二線預備役部隊或直接裁撤,但她們的「親兒子」部隊黨衛軍和「私生子」海軍陸戰隊,不一但一兵未減,反而有意地在加強實力。

    而駐守柏林的國防軍第五步兵師,雖然是一支精銳部隊,但該師卻是「剛成立」的。之所以說是「剛成立」的,是因為組成該師的團、營戰鬥單位,都是從其他部隊七拼八湊臨時調過來的。每支部隊都是戰功卓著的精英部隊,但在四月份之前大家相互間都基本「不認識」。

    漢娜的說法,將這支「精銳雜牌師」聚在柏林,是為了下個月將在柏林舉行慶祝戰勝法國一週年的「大閱兵」準備的。而官方暗地裡的說法,則是元首為了緩和因為「傾向性裁軍」而和國防軍鬧僵的關係,所以才有意地將黨衛軍調走,而換成了精銳的國防軍部隊。

    第五兵步師的直屬上級。正是貝克上將和今年剛剛升為元帥的魏茲裡。對於這些陰謀反對希特勒的來說,元首將柏林的守備任務交給他們,簡直就是自擺烏龍送上來的大禮。

    五月十七日爆火乍發生後,貝克上將在確認「刺殺成功」後,立刻命令第五師的師長保羅.馮.海塞調動駐守柏林的第五師,命其派出手下控制柏林的各個要害部門。而其中的指令之一,就是逮捕正在柏林的德國宣傳部部長戈培爾,以及他們忌諱的蓋世太保頭目希姆萊和海因裡希。

    具體執行逮捕戈培爾任務的人就是雷默少校。

    十七日下午一點,國防軍第三師控制了總部位於柏林的德國全國廣播電台,很快這些造反者就急不可待的向全國宣佈希特勒遇刺身亡的消息。而執行逮捕戈培爾任務的雷默少校,他接到的指令是:柏林正在發生暴動,戈培爾參予了刺殺元首叛亂行動,必須在第一時間逮捕。

    德國國防軍的人打仗很有一套,但造反謀逆。卻十分地外行,找的理由和藉口,更是無比地拙劣。之所以說他們是外行,那是因為這些陰謀家們,在行事前,居然不知道事先調查一下,執行這個重要任務的雷默少校的政治態度。

    雷默少校雖然出身國防軍,但政治態度卻是納粹思想的支持者。本人更是對元首「忠心耿耿」。在帶兵前往戈培爾住處的過程中,他根本就沒有遇上半個「暴動的敵人」。當時雷默少校心中就覺得十分奇怪,他並不相信戈培爾這個元首「最信任」的人

    會叛國。

    而在出發前,他問自己的上司:「元首真的死了嗎?德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暴亂是什麼地方發生的?」

    他的師長海塞爾的笨舌頭,也是一問三不知,除了沉默還是沉默,只是僵硬地要求雷默少校執行任務。

    接到指令。在執行的路上,雷默一路走一路想,他感覺這不是「發生了暴亂」,而是因為元首死了,大家都成了無頭蒼蠅。政治鬥爭以及爭權奪利正在進行。

    「1918年時德國已錯過一次,這一次我們不能再錯了!」

    路上,雷默少校對自己同事這麼道。這地暗暗下決心,絕對不能讓1918年錯誤在德國重現。

    回到部隊後,雷默少校馬上召集手下的軍官開會,他首先介紹了自己掌握的情報資料,雖然並不多,隨即雷默告訴大家現在是非常時刻,要求這些軍官發誓服從自己、信任自己,並只聽命於自己的命令。

    而這時雷默少校的手下軍官紛紛站起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他們都對上級提出來的「戈培爾是參予刺殺元首的凶手同謀」表示不解,認為刺殺案才發生不過三個多小時,就這麼快「確認凶手」,這簡直是最荒唐的笑話。

    這些人越討論,越感到這一系列事件背後黑幕重重。

    討論正在進行中時,雷默又接到了上級的催促電話,命令他們去逮捕戈培爾。於是雷默被迫帶著他的部隊,懷滿肚子的疑惑前往戈培爾所在的宣傳部。

    在宣傳部的門口,他的部隊遇到了警衛的阻攔,宣傳部的保衛任務是由武裝黨衛軍擔任,這一天那裡足足有一個加連的黨衛軍的守衛。而戈培爾的副官走出宣傳部的大門,悄悄地告訴雷默:「這是國防軍內部預謀已久兵變!戈培爾博士想和你單獨見面。」

    本就滿肚子疑問的雷默少校想了想,同意了這個要求。他吩咐手下:

    「如果過了15分鐘我還沒出來,你們就衝進去救我出來。」

    雷默掏出手槍打開保險,走進了宣傳部大樓。

    在宣傳部大樓裡,他成功地到了戈培爾,交談了幾句後,戈培爾拿起電話,叫了一個長途,很快話筒那邊就傳來了「元首」的聲音。

    雷默少校獲得騎士勛章時是由元首親自佩帶的,當時他還和他聊了兩句。在電話裡「希特勒」回憶複述了這事,在確認了元首還活著的且安然無恙的狀況後,雷默少校在第一時間重新「站隊」,然後當著戈培爾的面宣誓只為「元首效忠」。

    以魏茲裡元帥和貝克上將為首的「叛逆者外行」的地方就在這裡,他們懂得控制全國廣播電台,卻忘記切斷柏林對外的電話聯繫。而當天犯下的各種錯誤更是數不勝數。

    他們在刺殺前,根本就沒有制定好「成功」後相應的一系列控制、接管德國重要部門的行動步驟,在柏林奪權的過程中,也是充滿各種混亂。

    除了控制柏林電台,匆忙地向全國發佈「元首身亡」的消息後,這夥人當天下午幾乎沒做過一件正確的事,當時的他們全都陷入「成功來得太快的不知所措」之中,根本就沒有回過味來。

    而當天下午五點時,當位於冰島的海軍艦隊接到密令升火出港時,柏林城外轟隆隆地開進了上百輛的3號坦克。駐守在柏林附近的黨衛軍第二裝甲師正在進入柏林開始「平叛行動」。而後柏林城內的收音機,開始傳出「元首的聲音」。

    在這過程中,倒戈爾的雷默少校說服了他的上級,結果將自己所在的團也拉了過去。而參予叛亂的第五步兵師,其所屬的數個團中,竟也有三個團,是元首事先安插進來的「臥底」。

    事實上,參予執行刺殺任務的兩名最重要的刺客,那名爆石皮專家和「確認」元首身亡的軍醫,他們本身就是蓋世太保多年前打入這個反希特勒組織的臥底。而個刺殺行動的刺殺方案,更是蓋世太保的人幫對手「制定」的。

    五月十七日進入啤酒館被炸的那人,並不林漢的便宜女兒,而是一名替身。至於埋在講台下的炸弓單,早就被事先做過手腳減少裝藥,雖然聲響巨大,威力卻不大,那名替身也只是受了不重的傷。

    五月十七日的刺殺行動和隨後的叛亂,不過是林漢一家子為清洗國防軍,而精心準備的「釣魚行動」而已。整個「叛亂」和「平叛」過程,簡直就是一場鬧劇。

    黨衛軍第二裝甲師還在進城的過程中,那些跳出來表演的叛亂者,就先一步被突然反水的第五師的中下級軍官帶兵逮捕。當天柏林城內只有極少數地方發生了短暫地交火,總共只有五人在這場混亂中身亡,數人受傷。而死掉的五個人中,又有三個人是在確認叛亂失敗後絕望地自殺而已。

    當晚九點,當大洋彼岸的美國股市,還在為德國發生的事變而瘋狂大漲的時候,位於德國柏林的全國廣播電台,則正在向德國全國發送元首的「現場講話」,宣稱元首遭遇了無恥地暗殺,但本身安然無恙,

    國防軍的「叛亂」才剛剛起個苗頭,就很快被撲滅了。

    隨後的幾天裡,因為元首遇刺而跳出來「表現過度」的德國國防軍的各級軍官,開始被憲兵不斷地逮捕。魏茲裡元帥和貝克上將,則在當天就被蓋世太保的人逮捕,在這過程中,蓋世太保的人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名單,開始在全國搜捕清洗反希特勒的勢力。

    一時間,整個德國動盪不安,但風暴在「希特勒」這個「政治強人」的鐵腕壓制下,很快就平息了下來。

    鬧劇結束了,而清洗才剛剛開始。(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