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執宰大明 作者: 小黑醉酒(已完結)

 
九臉龍王 2015-6-30 13:47:3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459 1210851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3-10 17:17
第1381章 逃無可逃
   
    凌晨時分,大明講武堂漢城司務處門前沉寂的街道上忽然響起了一陣凌亂沉悶的腳步聲,驚得沿街的家犬狂吠了起來,使得不少人家相繼點亮了燈光,他湊到門前從門縫裡探頭探腦地向外張望。

    樸良召集的內禁衛士兵和陳三公子手下的倭寇有七八百人之眾,夜間在城鎮中行進的話自然無法做到悄無聲息,他們需要的是跟時間賽跑,在明軍的援軍抵達前抓住李雲天。

    由於明軍在整編朝鮮新軍的時候使用信號彈傳遞消息,故而樸良和陳三公子都知道講武堂司務處的明軍在遇襲後肯定會發射信號彈求救,而城裡的明軍絕對會拚死來救。

    雖然有朝鮮新軍的阻礙,但朝鮮新軍豈會是那些明軍精銳的對手,肯定會有一部分明軍精銳衝過朝鮮新軍的防線前來講武堂司務處,屆時情況可就糟糕了。

    因此,留給樸良和陳三公子完成他們計劃的時間並不多,兩人必須要爭分奪秒行事。

    「三公子,保重!」臨近講武堂漢城司務處時,樸良和陳三公子在一個十字路口處分開,樸良要帶著人去講武堂司務處的後門而陳三公子則去前門。

    「祝陳大人馬到功成。」陳三公子把殺了李雲天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樸良身上,也向他拱手致意,隨後面無表情地領著手下的倭寇快步衝向了講武堂司務處的前門。

    「這些人要幹什麼呀,大半夜的不睡覺在街上晃蕩。」

    「會不會是在操練,他們這些當兵的也不容易,時常都要被那些官長們操練一番,累得一個半死。」

    「怪事,這些人怎麼殺氣騰騰地往講武堂司務處的方向去了,難不成那邊出了什麼事情?」

    「你怎麼知道他們殺氣騰騰的?」

    「老子當年也是上過戰場打過仗的,如果不是忠王爺來了並整編新軍的話老子說不定就要死在戰場上了。」

    ……

    隨著沿途街道兩旁的居民被驚醒,百姓們紛紛躲在門後通過門縫向外張望,暗地裡交頭接耳地議論著門外街上那些行色匆匆的士兵,自從李雲天進入漢城後晚上還從沒有這種規模的軍事行動。

    「首領,這個院門可氣派呀!」來到講武堂漢城司務處高大宏偉的正門前,一名倭寇頭目望了一眼門前蹲著兩尊大石獅子後不由得忍不住讚了一句,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有派頭的院門。

    「這是大明在朝鮮的臉面,講武堂肯定捨得下本錢。」陳三公子聞言頓時一聲冷笑,臉色有些猙獰地說道,「聽著,等下進去後就放火,老子要一把大火把這裡燒個精光,就算抓不到姓李的也要燒死他!」

    說著,陳三公子揮了一下手,身後的倭寇就把一個長梯子架在了大門一側的牆上,幾名倭寇翻牆後進入了院內,打開了大門。

    「殺!雞犬不留!」望著緩緩打開的院門,陳三公子抽出腰上的倭刀,惡狠狠地下達了命令,無論裡面的男女老幼都要被殺掉。

    「殺!」倭寇們聞言紛紛拎著手裡的刀蜂擁著衝進了院門,一個個凶神惡煞似的,想要把司務處裡殺個血流成河。

    陳三公子在一群親近手下的簇擁下進了院子,諾大的一個庭院空蕩蕩一個人影也沒有,四週一派沉寂,倭寇們沒有遇見絲毫的抵抗。

    陳三公子見狀嘴角禁不住流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看來司務處裡的明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以至於他們都衝進來了還沒來得及做出應對,這正是他所希望的,可以趁機一舉擊潰明軍。

    「看一下,怎麼不走了?」倭寇們暢通無阻地穿過庭院,殺氣騰騰地奔向了住宅區,不過沒多久隊伍就停了下來,這使得陳三公子的眉頭不由得微微一皺,陰沉沉地向身旁的一名倭寇說道。

    「首領,前面通向後院的門關上了,由於附近的牆頭太高我們沒辦法翻過去,現在已經去找梯子了!」不能那名答話的倭寇離開,隊伍前面奔過來一個人,不無焦急地向陳三公子稟報道。

    「找什麼梯子,直接把門給撞開!」這時,立在陳三公子身側的一名倭寇頭目不由得大怒,開口斥責道,要知道現在時間寶貴哪裡擱得住這樣浪費。

    「不行呀,那個門是用厚實的硬木製成,外面還包了一層鐵皮,小的們撞不開,只能翻牆過去。」那名稟報的倭寇搖了搖頭,向那名倭寇頭目說道。

    「快去!」倭寇頭目聞言不由得望向了神色陰沉的陳三公子,陳三公子萬萬想不到竟然會在這個地方出了差錯,面無表情地點了點頭,除此之外他也沒什麼好辦法,於是那名倭寇頭目就向前來稟報的倭寇高聲喝道。

    就在這時,不等那名前來稟報的倭寇回答,一個淒厲的嘯聲從司務處的後院方向傳來。

    伴隨著這個淒厲的小生,一顆紅色的信號彈冉冉從司務處後院升起,在寧靜的夜晚中散發出妖艷的光彩。

    砰的一聲,在那些倭寇詫異地注視下,紅色的信號彈在夜空中綻放開來,開出了一朵絢麗的花朵,十分引人注目。

    「不好!」望著空中的那朵美麗鮮艷的紅色花朵,陳三公子的臉色頓時就是一變,他知道這顆紅色信號彈並不是隨便放上去的,而是明軍用來傳遞消息的方式,這意味著院子裡的明軍已經發現了倭寇,於是向城裡的駐軍求援。

    「快,立刻翻過院牆,衝進院裡!」情急之下,陳三公子連忙衝著周圍仰頭望著空中焰火的倭寇高聲急喝,明軍的反應比他和樸良預計的時間要快。

    「殺呀!」陳三公子的話音剛落,四周忽然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喊殺聲。

    在倭寇們目瞪口呆地注視下,院落四周的牆上忽然出現了眾多手裡端著火槍的明軍士兵,將冰冷的槍口對準了院中慌亂的倭寇,誰也沒有想到前來偷襲的他們竟然會遇上嚴陣以待的明軍。

    金宗瑞之所以說講武堂司務處是一個堡壘,是因為司務處其實是按照一個小城堡的規模設計建造的,裡面的城牆與城牆相似都有可供人行走的馬道,因此易守難攻。

    「中計了!」見此情形,陳三公子的臉色刷一下變得異常難看,知道偷襲講武堂司務處的事情洩露了出去,以至於明軍早有防範。

    「首領,他們早有準備,咱們撤吧!」目睹了眼前的一幕後,先前發話的倭寇頭目連忙著急地說道。

    「咱們已經來了這裡,還能撤得出去嗎?」陳三公子聞言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苦笑,他們此次前來漢城本來就是一條死路,如今明軍布下了陷阱等著他們,他們根本就逃不出去。

    況且,即便他們逃出了講武堂司務處明軍的伏擊,那麼也無法衝出漢城明軍的圍追堵截,必死無疑。

    果然,陳三公子的話音落後,司務處大門方向殺聲震天,一群身穿重甲、手握長槍的明軍軍士潮水般湧了進來,在院門處列下陣型擋住了倭寇們撤退的道路。

    這些手握長槍的重甲士兵是李雲天護衛中的精銳,不僅驍勇善戰而且配備了特別打造的鎧甲來保護身體,真正能做到以一當十。

    李雲天很少動用重甲,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用重甲奮力一搏,不過很顯然今天這些重甲兵是他專門給陳三公子等倭寇預備的,即便那些倭寇再凶悍遇到列陣以待的重甲長槍兵也只有被屠戮的份兒。

    其實,陳三公子應該感到榮幸才對,李雲天動用了重甲兵來「歡迎」他,這可是份莫大的榮譽。

    終其原因,李雲天不想他手下的士兵白白受到傷亡,故而自然會給士兵們提供最有利的作戰條件。

    隨著領隊武官的號令,門口處的重甲兵齊刷刷蹲了下來,後面站著幾排手拿硬弩的士兵,虎視眈眈地瞪著騷動起來的倭寇。

    硬弩可是講武堂一系軍隊的標準配置,用來遠距離殺傷敵人,講武堂製造的優良硬弩在遼東和西域戰場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給予了敵人大量的殺傷,實戰效果非常好。

    「下面的倭寇聽著,忠王爺有令,降者免死!」就在倭寇們陷入驚慌的時候,通往後院大門一側的牆上出現了一名明軍將領,高聲喝道。

    「兄弟們,別聽他的,大明歷來對咱們狠毒,唯有衝出去咱們還能有一條活路!」陳三公子知道自己這次是栽了,臉色變了幾變後向周圍慌亂的倭寇高聲喊道。

    他知道如果被困在司務處的前院裡必死無疑,司務處的前院是一個小廣場,除了幾棵大樹外沒有絲毫可供躲避的地方,因此他想要衝出去在漢城燒殺劫掠一番,怎麼也要給李雲天製造一些麻煩來。

    「衝!」隨著陳三公子話音的落下,他身旁的倭寇頭目就揮舞著倭刀向大門處衝去,這些倭寇都是在海上劫掠多時的老手,自然清楚只有衝出去才有活命的可能。

    「衝呀!」倭寇們於是呼呼啦啦地跟著那名倭寇頭目衝向了大門,擺出了拚命的架勢。

    「射擊!」見此情形,立在牆上的明軍將領冷冷地下達了命令,雙目中浮現出了憐憫的神色,在他看來這些猶如甕中之鱉的倭寇即將遭遇一場無比血腥的屠殺。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3-11 11:31
第1382章 惜才之心
   
    與此同時,講武堂漢城司務處後院的空地上。

    樸良神情愕然地望著站在四周高牆上舉著硬弩對準他們的明軍士兵,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明軍竟然會設有埋伏。

    如果樸良的社會經驗再豐富一些,那麼他就應該知道什麼叫做人多口雜,像偷襲講武堂漢城司務處這種無比重要的機密之事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了,可他太過相信內禁衛的那些所謂「志同道合」的兄弟,結果當然會導致消息外洩。

    樸良把內禁衛的那些人想得太簡單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做出這種以卵擊石的瘋狂舉動來,但又礙於情面等因素不好拒絕故而表面上唯有大義凜然地附和他,實際上為了給自己找退路暗中向明軍告密。

    另外,李雲天豈會不在內禁衛這樣重要的衙門裡安插眼線,樸良絕對想不到他的一舉一動早就在李雲天的掌控中,李雲天成功用他釣出了陳三公子,進而一網將那些來犯的倭寇打盡。

    直到現在,樸良才意識到他苦心經營的計劃竟然被人暗中洩露給了明軍,以至於他們今晚的偷襲變成了自投羅網。

    就在樸良心亂如麻的時候,前院方向傳來了炒豆般的聲響,把陳三公子等倭寇包圍在前院的明軍發起了進攻,那些清脆的響聲是火槍射擊時發出的,由於地域的招魂曲,無情地收割著那些負隅頑抗的倭寇的性命。

    此時,李雲天正與李璆擺棋對弈,聽見窗外傳來的槍聲後心不在焉的李璆嚇了一跳不由自主地向外望去,臉上浮現出擔憂和焦慮的神色。

    「朝鮮王,該咱們登場了。」李雲天見狀微微一笑,他知道李璆現在根本沒有心情下棋,於是把手裡的棋子往一旁的棋罐中一放,起身向李璆笑道,「咱們得給那些內禁衛的年輕人一個台階下,使得他們的顏面上過得去。」

    「小王遵命。」李璆早就坐不住了,聞言連忙站起來躬身說道,心中對李雲天先前的那番話感到有些奇怪,認為李雲天好像對內禁衛的那些人好像並無惡意。

    李雲天活動了一下手腳,抬步向後門處走去,既然樸良知道後院是住宅區那麼他當然也清楚這一點,故而後門處的建築物實際上比前門修得要高大堅固一些,就是為了防止敵人從後門發動襲擊。

    換句話來說,樸良目前遇到的困難要比陳三公子大,陳三公子面對被圍的境況一籌莫展,那麼樸良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負隅頑抗把命丟在這裡,二是繳械投降請求李雲天的寬恕。

    「大哥,咱們該如何做?」瞅了一眼後門處那些身穿鎖子甲嚴陣以待的明軍軍士,一名身材壯實的內禁衛武官神色驚慌地問向了樸良,等待著樸良拿主意。

    雖然近戰的威力比不上前院的那些重甲兵,但這些身穿鎖子甲的明軍精銳對付內禁衛的這些人還綽綽有餘,絕對使得內禁衛的人無法衝出後門。

    「兄弟們,事已至此咱們唯有殺身成仁,以命報國,必將丹史留青,為後人所敬仰!」

    樸良知道他這次是徹徹底底地栽了,李雲天在講武堂張開了一張大網等著他往裡鑽,他既然來了就沒想過活命,因此沉吟了一下後舉起手裡的刀,高聲向周圍的人喊道。

    「兄弟們,跟他們拼了,咱們的血不會白流,要讓大明的皇帝知道朝鮮並不是好欺負的!」那名身材壯實的內禁衛武官跟著舉起了手裡的刀,高聲給士兵們鼓勁,現在他們所能依仗的也就唯有為國效死的這股子士氣了。

    「拼了!」在樸良和那名壯實內禁衛武官的鼓舞下,現場的內禁衛士兵紛紛舉起了手裡的刀高喊。

    實際上,與裝備了巷戰武器並且全副武裝的明軍士兵相比,內禁衛的士兵們除了手裡的刀外就是盾牌,連護身的鎧甲也沒有,一旦與裝備精良的明軍士兵開戰的話那麼將吃很大的虧。

    「大人,你看,門開了!」就在那些內禁衛士兵群情激奮的時候,後院庭院通往住宅區的那扇緊閉的大門忽然咯吱咯吱地打開了,這使得在場的內禁衛士兵們頓時緊張了起來,他們雖然號稱朝鮮精銳的部隊但從未上過戰場,因此難免感到一絲慌亂。

    「準備迎敵!」樸良面無表情地舉刀下達了命令,他萬萬沒想到精心策劃的一次偷襲竟然會以這種結局收尾,面對即將殺來的明軍士兵心中感到無比的懊惱,因為他的疏漏大意竟然使得現場的兄弟們跟著他一起白白送死。

    不過下一刻,樸良就怔在了那裡,一臉愕然地望著從打開的大門裡走出來的人,出來的人並不是明軍而是一大群老幼婦孺,其中領頭的人正是他的父親樸光,而樸光手裡抱著的是他的幼子。

    在樸良詫異地注視下,他看見了本應該離開漢城避難的妻子跟在樸光身後,手上牽著一對兒女。

    不僅樸良,內禁衛的武官們都慌了起來,因為他們發現來的這群老幼婦孺中竟然有他們的親人,這使得他們一時間怔在了那裡,不知道如何是好。

    望著眼前出人意料的一幕,內禁衛的武官們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裡的兵器,他們豈能對著家人刀兵相向?

    隨著武官們放下手裡的兵器,內禁衛的士兵們也把刀尖垂在了地上,即便來的這些人不是他們上司的親人,他們也無法對普通的百姓動手。

    「你這個孽障,竟敢打忠王爺的主意還挾持了金大人,你是不是要把和你娘氣死了才滿意!」樸光陰沉著臉,怒氣沖沖地來到樸良的面前吼道。

    樸光是晚上被布政使司的人喊走,說是有要事要對他講,結果他沒有去布政使司衙門而是徑直從後門進了講武堂漢城司務處。

    由於講武堂的後門是居民區,街坊間都非常熟悉,故而樸良並沒有派人監視講武堂的後門。

    通常來說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絕對不會在進講武堂司務處的時候走後門,那樣的話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一種羞辱,樸良一直認為李雲天不知道他盤算的事情,所以自然也就忽略了後門,給了李雲天可乘之機。

    「父親,孩兒為了主上殿下、為了王室、為了朝鮮,雖死無憾!」樸良聞言不服氣地望著樸光,他並不認為自己做錯了。

    「孽障,朝鮮並入大明是大勢所趨,主上殿下審時度勢做出了這個艱難的決定,正是為了朝鮮百姓能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

    樸光見樸良此時還沒有絲毫悔意,心中頓時倍感焦急,恨鐵不成鋼地瞪著樸良說道,「你可知道,兩年前如果不是大明調來了大批糧食的話朝鮮的百姓將因為饑荒而遭遇一場浩劫,是大明救了他們的性命,也救了因為戰亂而陷入絕境的朝鮮。」

    「如果朝鮮並入大明的話,百姓們的日子將過得更好,而你卻想要謀害對百姓們有大恩的忠王爺,是想要激怒大明皇帝嚴懲咱們朝鮮嗎?」說著,樸光語峰一轉沉聲質問道。

    兩年來,李雲天把朝鮮國治理得井井有條,社會發展迅速,百姓安居樂業,李雲天要是出什麼意外的話百姓們的生活勢必受到影響,屆時樸良等人可就成為了朝鮮的罪人,勢必被百姓們唾棄。

    「父親大人,這是兩回事,孩兒雖然感激大明的仁義之舉,但大明要奪走朝鮮的江山其惡劣的行徑與盜賊無異,孩兒身為內禁衛的武官豈可坐視?」

    樸良知道樸光對他的行為十分生氣,但他有著自己的堅持,因此仰著頭直視著樸光高聲反問道。

    「你……你真是氣死我了!」

    樸光聞言臉色頓時大變,沒想到樸良死到臨頭了還在嘴硬,隨後他沉吟了一下,冷冷地望著樸良,「你以為你的那點兒小伎倆能瞞過忠王爺,忠王爺是個心胸開闊的人,體諒你們年輕氣盛,故而想要對你們網開一面,否則此時此刻這裡就是你們的葬身之地,成為受到百姓萬世唾罵的奸賊!」

    「父親大人,我們此次行事是為了主上殿下,為了朝鮮,後世的百姓肯定知道我們的忠義之舉。」樸良聞言眉角禁不住微微往上一挑,高聲分辯道,他相信以後的百姓們會對他們近日的英勇行為作出正確的評斷。

    「哼!朝鮮並入大明後就屬於大明的一部分,你認為後世的人會褒揚你們今日的愚蠢行為?」樸光不由得搖了搖頭,語重心長地說道,「忠王爺願意給你們這些愣頭青一個機會,這可是天大的恩澤,否則你們將永遠也沒有機會來改正這個錯誤,為之付出慘痛的代價。」

    樸良聞言頓時語塞,雖然他的性格比較激進但並不傻,知道樸光說的事情十有八九會發生,朝鮮並入大明已經是不可免,屆時他們肯定會被當成是叛逆來看待,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即便是以後大明滅亡了,朝鮮的人也會依舊將樸良等人視為大逆不道的人,很顯然到時候朝鮮在李雲天的推動下早就被同化,誰吃飽了撐的去提樸良等人的叛逆行為?

    噹的一聲,就在樸良陷入沉默的時候,耳邊傳來了兵器掉落的聲響,只見一名內禁衛的武官扔掉手裡的兵器跪在父母面前失聲痛哭,看樣子心理防線已經崩潰,喪失了抵抗的意願。

    受到那名武官的感染,在親人們的勸說下相繼有內禁衛的武官扔下手裡的兵器,這使得現場那些內禁衛士兵深受打擊,士氣為之一洩,使得局面變得有些混亂。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3-11 11:35 編輯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3-11 23:10
第1383章 網開一面
               
    「忠王爺、朝鮮王駕到!」就在內禁衛的士兵受到現場悲情氣氛的感染,一個個手足無措的時候,一個宏亮的聲音忽然從那些家眷的身後傳來。

    朴良聞聲不由得抬頭望去,隨後怔在了那裡,只見李云天和李璆在一眾明軍武官以及朝鮮三司一院堂官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地從通往後院住宅區的院門中走出,健步來到了他們的面前。

    「你就是朴良?」李云天上下打量了一眼朴良,微笑著向身旁的李璆說道,「朝鮮王,真羨慕他們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輕人,如果擱給你我誰敢這種輕狂的事情來。」

    「王爺所言甚是。」李璆不清楚李云天要如何處置朴良等人,故而陪著笑臉連連點頭。

    李稷和黃喜等人聞言不由得暗中對視了一眼,心裡琢磨著李云天的用意,現在朴良等人已經完全喪失了抵抗的能力,其生死就在李云天的一念之間。

    「朴副尉,本王問你,如果皇帝陛下下詔接納朝鮮併入大明,那麼你覺得除去本王就能避免此事的發生?」

    在眾人緊張的注視下,李云天微微一笑後望著朴良說道,「你可知皇帝陛下金口玉言,即便是本王不在了那麼此事也會依詔進行。」

    「朴副尉,你可知因為你們的一己私利將給朝鮮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自大明立國來還從沒有王族葬身於異國他鄉,屆時皇帝陛下震怒必會派兵征討,大軍過處生靈塗炭,你如何對得起那些死於戰亂之中百姓?」

    說著說著,李云天語峰一轉,一臉嚴肅地瞪著朴良說道,「朴副尉,如果本王是你的話絕對不會做出如此愚蠢的選擇,去抗拒無法逆轉的結果,本王會靜觀其變,然後想辦法如何報效國家,造福百姓,而不是逞一時意氣妄開殺戒!」

    朴良聞言臉色頓時微微一變,他萬萬想不到李云天竟然會出現在這裡,而且隨行的還有李璆和李稷等人,心情一時間無比複雜,無論如何都不會料到會遇到這場場面。

    因此,雖然朴良對李云天心中的話並不服氣,但面對李璆和李稷等人他無法開口狡辯,畢竟偷襲講武堂司務處是他們私下的行為並沒有得到李璆的允許,故而形同叛逆。

    很顯然,李璆絕對不會承認他受到了大明的威脅,而且朴良也不願意讓李璆牽扯進這件事情來,以免李璆受累。

    「朴副尉,你太讓本王失望了,本王原本以為你智勇雙全是一個能成大事的人,但現在看來也不過鼠目寸光而已,難道你以為本王會無緣無故地讓朝鮮併入大明?」

    李云天知道朴良現在的心情十分複雜,於是不動聲色地瞅了一眼身旁的李璆,李璆知道李云天並不想嚴懲朴良等人,因此準備給朴良一個台階下,故而沉吟了一下後面無表情地望著朴良說道:

    「大明地大物博,繁華富庶,而朝鮮土地貧瘠,民生困苦,本王這樣做是為了朝鮮百姓的未來,豈料你卻因為一己私利妄想謀害忠王爺,將本王和朝鮮百姓放在了何處?」

    「主上殿下,臣一心為國,從未想過背叛主上殿下。」面對李璆的質問朴良這下沒法再沉默了,連忙跪下開口辯解道,「臣只是覺得朝鮮併入大明太過唐突,臣一時間無法接受,故而想要阻止此事。」

    此時此刻,朴良為了保護李璆唯有把所有的責任都往自己的身上攬,無論如何都不能說他是認為李璆被逼同意朝鮮併入大明的。

    「這事看起來唐突,實際上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這兩年來大明對朝鮮大力援助,使得朝鮮市面逐漸繁榮起來,百姓安居樂業,與大明的聯繫日益緊密。」

    李璆聞言雙目閃過一道黯然的神色,他豈會不知道朴良這是在維護自己,不過其行為太過魯莽以至於落得如此困境,他神情冷峻地望著朴良,一字一句地說道:

    「本王認為離開了大明後將無法使得朝鮮保持這種欣欣向榮的局面,故而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決定併入大明,使得百姓能有一個安穩的生活,你難道有不同的見解?」

    「主上殿下,臣……臣沒有任何異議。」跪在那裡的朴良的臉上浮現出尷尬的神色,連忙高聲回答,他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六品副尉而已,這種國家大事豈容他說的上話。

    李云天在一旁不動聲色的冷眼旁觀著眼前的這一幕,對付朴良這種以忠義自居的愣頭青李璆無疑是最佳的人選,使得朴良不敢有絲毫的違逆,否則可就成為了奸臣賊子。

    「王爺,此事發生在小王的王城裡,肯請王爺能把這些人交給小王發落,小王一定會給王爺一個交代。」見朴良申請侷促地跪在那裡,李璆心中無奈地搖了搖頭,轉向李云天躬身請求道。

    「本王也正有此意,他們是你的臣子就由你進行管教。」李云天聞言微微頷首,望了一眼朴良等人後說道,「本王可以告訴你們一件事情,內三廳所轄部隊的整編方案本王已經與朝鮮王商議過,屆時內三廳的部隊會編為歸朝鮮都司直轄的衛戍軍——白狼軍。」

    「白狼軍將是朝鮮所有軍隊中的精銳,專門執行特殊的作戰任務,裡面的人將是以一當十的勇士,你們內禁衛的人號稱是朝鮮軍隊中的佼佼者,不知道這次有多少人能留在白狼軍,被淘汰的人只能去別的隊伍。」

    說著,李云天盯著朴良說道,「白狼軍只要最強的勇士,不要說本王不給你們機會,你們有一年的時間進行操練,一年後朝鮮都司將在整個朝鮮的部隊中舉行考核,擇優錄取!」

    「不過,你們有沒有機會參與白狼軍的考核要看朝鮮王如何懲處你們了。」李云天望了一眼李璆,隨後起身離開了,朴良等內禁衛的武官在李璆面前已經失去了戰鬥的意志,剩下的事情讓李璆去傷腦筋吧。

    「恭送王爺。」李璆連忙領著現場的官員躬身送李云天離開,心裡暗暗送了一口氣,看來朴良等人這一次是僥倖保住了一命。

    「來人,把他們帶下去。」隨後,李璆向周圍立著的明軍高聲下達了命令,雖然李云天並不想置朴良等人於死地,但朴良等人這次肯定要吃些苦頭以讓其進行反省。

    望著垂頭喪氣離開的朴良一行人,李稷和黃喜等人相互間交頭接耳地議論著,誰也沒有想到李云天晚上秘密把他們喊來是讓他們看了如此大的一場大戲,紛紛對朴良等人的膽大妄為而感到震驚,同時也對李云天的寬宏大量倍感意外,倘若換做大明別的王爺的話那麼朴良等人絕對難逃一死。

    就在朴良等人被明軍士兵帶下去的時候,前院密集的槍聲逐漸變得稀鬆,意味著前院的戰鬥已經臨近了尾聲。

    前院的地上橫七豎八地倒滿了倭寇的屍體,鮮血汩汩地從傷口湧出,匯聚成了一道道的小溪,用血流成河來形容絲毫不為過。

    在與倭寇的這次交戰中,明軍的火器再次顯示出了強大的威力,使得那些凶悍的倭寇逐漸成為了一具具冰冷的屍體。

    當槍聲停下來時前院已經沒有能站著的倭寇,現場的空氣中瀰漫著濃厚的血腥味,受傷的人倒在地上痛苦地哀嚎著、呻吟著,場面看起來有些沉悶和壓抑。

    明軍的重甲兵隊列前方的場景是最為血腥的,重甲兵手裡的長槍猶如死神的鐮刀一樣無情地收割著襲來的倭寇,使得那些倭寇擦叫著倒了下去。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3-12 10:37
第1384章 察言觀色
   
    一夜之間,內禁衛與倭寇相互勾結偷襲講武堂司務處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漢城,百姓們對此事是倍感震驚,誰也無法相信內禁衛竟然會與倭寇相勾結。

    因此,第二天一早大街小巷裡到處都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議論著此事的人們,無不對樸良等人的行為萬分憤慨,將其視為大逆不道的奸賊。

    自從李雲天來到漢城後,漢城兩年來發展迅速,百姓安居樂業,市面繁華煥發出勃勃生機。

    漢城的人們自然清楚他們現在的安逸生活是李雲天帶來的,因此無形中就對李雲天充滿了好感,再加上大明宗主國的地位,所以漢城的百姓並不排斥加入大明,這意味著他們以後將有更好的生活。

    其實,有不少大明周邊小國都希望並入大明,進而得到軍事和經濟上的幫助,可惜大明並沒有同意。

    一是因為大明是禮儀之邦不會侵略他國,因此對並入周邊小國有所顧慮,怕擔吞併他國的惡名;

    二來是那些小國並入大明後需要大明撥付不少物資進而援助,這也並不是朝堂上的那些高官所願意看見的,大明的那些高官權貴都以****上國的人氏自居,豈能容那些蠻夷之民進入大明?

    朝鮮的情況很特殊,一直是大明的藩屬國,與大明關係最為密切,因此朝鮮並入大明在朝堂上並沒有多大的阻力。

    尤為重要的是,李雲天在朝鮮投下的錢出自講武堂,並沒有觸及到朝廷文官集團的利益,因此文官集團自然不會反對了,他們吃飽了撐的因為這事去得罪李雲天。

    因此,對於能並入大明,朝鮮的百姓是萬分激動和高興,如果樸良等人毀了此事的話那麼恐怕要被百姓們罵個狗血淋頭了。

    上午,講武堂漢城司務處後院,李雲天辦公的廂房。

    「王爺,匪首陳老三帶到。」李雲天翻閱公文的時候,雲娜走進來嬌聲稟報道。

    李雲天聞言放下手裡的公文箱雲娜微微頷首,幾名護衛就把戴著手銬腳鐐的陳三公子押了進來,衝著他小腿彎處一踹使得其跪在了地上。

    「沒想到陳侍郎還有你這麼一個私生子。」李雲天打量了一眼惡狠狠瞪著自己的陳三公子,不動聲色地說道,「陳侍郎是你的父親,你為他報仇本王可以理解,不過你竟然勾結倭寇那實在是背祖忘宗,罪無可恕!」

    「哼,你為了一己私利打著整頓兩淮鹽務的幌子設計整倒了我父親進而獨攬了鹽務大權從中獲利,使得我們家破人亡,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陳三公子聞言情緒頓時變得激動起來,想要站起身但是被邊上的護衛按住,一臉仇恨地瞪著李雲天說道,「你與我父親沒什麼不一樣,都想著從鹽務上攥取錢財,只不過你身後有皇帝的支持,而我父親只能含恨而死!」

    「一派胡言!」聽聞此言,立在一側的雲娜忍不住柳眉倒豎,面罩寒霜地望著陳三公子呵斥道,「王爺整頓兩淮鹽務是為國為民,不像你等蠹蟲趁機牟利,現在大明的鹽價只有以前的三成左右,何來的斂財?」

    「沽名釣譽而已,你們這是在做給外界看,等時機成熟你們自然會逐漸提價,這世上就沒有不偷腥的貓兒!」陳三公子聞言嘴角閃過一絲不屑的笑意,冷冷地向雲娜說道,認為李雲天這樣做不過是擺擺樣子罷了。

    「哼,從兩淮鹽道大案至今已經有十餘年,期間大明的鹽價一直平穩,你認為王爺這十餘年來都在逢場作戲?」雲娜冷笑了一聲,神情冷峻地盯著陳三公子問道。

    「這正是他的奸詐之處,等到時光久遠後沒人再關注鹽務上的事情他就可以肆意妄為!」陳三公子心中對李雲天無比仇恨,已經認定李雲天是十惡不赦的壞人,自然聽不進雲娜的話,故而惡狠狠地說道。

    「強詞奪理,一派胡言,本官與你講道理無異於對牛彈琴!」雲娜聞言冷笑了一聲,扭頭不再理會陳三公子。

    「陳老三,你可知道你這次前來漢城犯下了一個大錯。」李雲天對陳三公子的言語不以為意,沉吟了一下後不動聲色地說道。

    「大錯?」陳三公子聞言不由得微微一怔,雙目中下意識地流露出疑惑的神色,不知道李雲天此言何意。

    「本王原先以為陳光宗已經死了,被日本王送來的那顆人頭就是陳光宗的,不過現在看來本王錯了,陳光宗並沒有死,你們倆之間一直都有聯繫。」

    李雲天盯著陳三公子,神情嚴肅地說道,「好一個李代桃僵之計,陳光宗如果就這麼安心在倭國生活下去還不會暴露他的詭計,不過很可惜他太恨本王了,竟然捨得讓你來行刺本王,實在是一招敗筆!」

    「我大哥早就被你給害死了,你到現在連一個死人都不放過嗎?」陳三公子聞言頓時大吃了一驚,雙目中閃過驚慌的神色,隨後努力穩定了一下慌亂的心神,故作鎮定地向李雲天說道。

    「本王知道,你是山海光孝的左膀右臂,山海光孝豈會放你來漢城白白送死?」

    李雲天清晰地捕捉到了陳三公子眼中慌亂的神色,嘴角露出一絲一句覺察的笑意,冷冷地望著陳三公子說道,「如果本王沒有猜錯的話,一定是陳光宗出面,山海光孝這才放了人,與你相比山海光孝更需要陳光宗!」

    「首領知道老子有血海深仇,自然會放老子前來報仇,我大哥早就被你害死,看來你對我大哥甚是忌憚,現在都還忘不了我大哥!」

    陳三公子的臉色頓時變得更加難看,凶神惡煞地瞪著李雲天說道,「如果再給我大哥一次機會的話絕對能殺了你!」

    「本王之前覺得非常奇怪,當年為何倭寇會潛進漢城刺殺金宗瑞,不過現在終於明白了這是陳光宗設計的,妄想挑撥大明與朝鮮的關係。」

    李雲天沒有理會陳三公子的挑釁,面無表情地望著他說道,「可惜讓他失望了,金宗瑞逃過了一劫!」

    「可笑,這全都是你的臆想!」陳三公子萬萬沒想到李雲天會提到去年金宗瑞在漢城被莫名行刺一事,臉色刷一下就變得蒼白,現在外界根本不清楚那些行刺者的身份,隨後面色有些猙獰地望著李雲天說道,「你別想誣陷我們,我們根本沒行刺金宗瑞!」

    「你的反應已經告訴了本王答案,本王一定把陳光宗找出來,以彌補本王當年一時心軟犯下的錯誤!」望著額頭上滲出細小汗珠的陳三公子,李雲天微微一笑,衝著立在其身旁的護衛揮了揮手,示意護衛將陳三公子帶下。

    他之所以見陳三公子就是想要求證陳光宗的生死,從陳三公子的表現來看陳光宗果然沒死,而且跟山海光孝聯繫密切。

    陳三公子面若死灰地背護衛們帶走,他此時終於意識到了李雲天喊他前來的目的,他還以為李雲天想從他口中得到山海光孝的情報,結果毫無防備地就把陳光宗的消息洩露了出去。

    「王爺,既然陳光宗與山海光孝關係密切,那麼咱們可以從山海光孝那裡下手查他的蹤跡!」等陳三公子被帶走後,雲娜沉聲向李雲天說道,她也從陳三公子的反應上知道陳光宗沒死。

    「此事暗中進行,不可打草驚蛇。」李雲天聞言微微頷首,沉聲囑咐道,現在他的精力在朝鮮的事務上,還不想理會陳光宗,等到處理倭國事務的時候就可以把陳光宗徹底解決了。

    「屬下遵命!」雲娜清楚李雲天的意思,一躬身後答應了下來。

    「對了,晚上設宴,本王要給金宗瑞壓驚。」李雲天拿起桌上的公文正準備翻閱,忽然間想起了一件事情,向雲娜笑道。

    時至今日,李雲天覺得已經是時候見金宗瑞了,金宗瑞昨晚能在朝鮮新軍軍營舍棄家人阻止樸良的計劃得逞已經通過了李雲天的最後考核,可以予以重任。

    「屬下這就讓人去通知金宗瑞。」雲娜知道金宗瑞這次可謂是苦盡甘來,於是笑著回答,當他看見李雲天時絕對會大吃一驚。

    金府,後宅。

    金宗瑞背著雙手在院子裡來回踱著步子,眉頭微微皺著,經歷了昨晚的事情後他意識到了李雲天的可怕,悄無聲息間就掌控住了漢城的局勢,現在想想他以前的表現禁不住感到有些心有餘悸。

    如果不是遇上李雲天的話,恐怕他早就因為冒失的言行而丟了性命,意識到李雲天對他先前那些舉動的寬宥。

    「父親大人,忠王爺派人送來了請帖,請您晚上過去赴宴。」這時,金承圭快步走了過來,舉著手裡的一個請柬急聲說道。

    「王爺讓我赴宴?」金宗瑞聞言不由得怔在了那裡,一時間顯得有些難以相信,要知道自從他來到漢城後還從沒有見過李雲天,更別提赴酒宴的事情了。

    「父親大人,孩兒覺得父親大人要苦盡甘來了,王爺好像對父親大人昨晚所做的抉擇非常滿意。」金承圭的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神色,興沖沖地向金宗瑞說道,說實話他心中也對金宗瑞丟官罷職一事感到惋惜和不平。

    金宗瑞聞言臉上不由得閃過一絲尷尬的神色,他原本以為自己已經把仕途看得非常淡,但李雲天的這次宴在他的心中當起了層層漣漪,或許軍隊才是他最終的歸宿。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3-12 22:54
第1385章 成功招攬

    晚上,一輛馬車停在了講武堂漢城司務處的門前,穿戴整齊的金宗瑞從馬車上下來,抬頭望了一眼司務處門上懸掛著的牌匾後心情複雜地走了進去。

    在門前值守的士兵已經接到了金宗瑞要來的命令,故而並沒有阻攔他,使得金宗瑞暢通無阻地進了院門,一名士兵領著他往後院李云天的住所走去。

    路上,金宗瑞顯得有些忐忑不安,畢竟李云天的厲害他這兩年已經著著實實地領教過了,再加上他的命運攥在李云天的手裡,這使得他不由得感到有些緊張和侷促。

    李云天所住小院的門前立著幾名身材魁梧的護衛,仔細地搜了金宗瑞的身確定他沒有攜帶凶器後予以放行。

    「金大人,王爺正在處理公務,等忙完了手頭的事務會來見你。」早已等待在院門處的一名侍女躬身把金宗瑞領了進去,把他帶進客廳後倒了一個熱茶,讓他在客廳稍候片刻。

    金宗瑞有自知之明,自安不敢奢望地位尊貴的李云天在客廳裡等他,因此規規矩矩地坐在一旁的凳子上等待著李云天的到來。

    或許是前面有好幾次被李云天晾著的經歷,故而金宗瑞的心中直打鼓,萬一這一次李云天依舊晾著他,讓他在這裡等一晚上的話那可就顏面盡失了。

    不過,金宗瑞的擔心是多餘的了,因為就在不久後門外傳來了一陣腳步聲,使得他不由自主地望向了門口處,想看看來者是何人。

    「金大人,別來無恙!」在金宗瑞緊張的注視下李云天領著云娜走進了房門,衝著金宗瑞微微一笑後說道。

    「李……李先生!」金宗瑞頓時怔在了那裡,目瞪口呆地望著李云天,一臉的匪夷所思,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走進來的人竟然是與他有著生意往來的「李先生」。

    「金大人,昨晚的事情受驚了。」李云天笑著走向了上處的座位,邊走邊說道,「本王相信金大人能應付得了這種局面,金大人果然沒有讓本王失望!」

    「王爺,下官以前多有得罪,還望王爺恕罪。」金宗瑞聞言頓時回過神來,連忙起身向李云天一拱手,躬身說道。

    此時此刻,金宗瑞的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他無論如何都沒想到本以為厭惡自己的李云天竟然早就與他打過交道,而且兩人在酒桌上還稱兄道弟,這使得他心中一時間百感交集,腦海中一片空白。

    「不知者不罪,本王以前之所以要掩蓋了身份就是想看看金大人的品性如何,金大人一心為國,本王甚是欽佩。」李云天在上處的座位坐下後笑著示意金宗瑞落座,對自己以「李先生」的身份接觸金宗瑞一事作了簡略的解釋。

    「王爺言重了,與日理萬機的王爺相比下官所做的一切實在是微不足道,下官只懂得行軍打仗,而王爺不僅在戰場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而且還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下官實在難及王爺萬分之一。」

    金宗瑞聞言連忙向李云天一躬身,鄭重其事地回答,雖然這話聽起來像是在奉承李云天,但實際上卻是金宗瑞的真心話。

    當看見李云天的那一刻,金宗瑞對李云天的態度就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從對李云天的忌憚轉變為欽佩,他很難想像李云天竟然會以商人的身份接近他並且與他把酒言歡,心中對李云天的不滿早就拋到了九霄云外。

    至於李云天三番五次晾著金宗瑞,金宗瑞現在完全理解李云天為何要那樣做,並不是想要敲打他或者整治他,而且確實不方便見面。

    故而,金宗瑞見到李云天后收起了她的驕傲,對李云天的態度變得恭敬有加,他可不認為堂堂的大明親王閒得慌故意要假扮商賈,很顯然李云天對他非常器重這才會這樣做,這使得金宗瑞無形中就對李云天惺惺相惜,好感倍增。

    「金大人在朝鮮軍中的威望本王一清二楚,只不過金大人對本王有些誤會,故而本王只好想辦法解開金大人的心結。」

    李云天清晰地感覺到了金宗瑞對自己態度的變化,嘴角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笑意,看來金宗瑞的心理防線已經崩潰,隨後有條不紊地說道,「古人有云,天將降大任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金大人經歷了這番起落後,本王相信一定能勝任將來的職務!」

    「將來的職務?」金宗瑞聞言臉上閃過驚訝的神色,一時間不知道李云天所言何意,難道李云天要讓他回朝鮮都司?可副都指揮使的位子上已經有人了。

    「朝鮮併入大明後地界上的部隊分為兩類,一類歸都司管轄,另外一類歸講武堂管轄,你雖然沒了都司衙門的官職但可以入職講武堂,統帥講武堂的部隊。」

    李云天見狀微微一笑,沉聲說道,「本王之前說過了,朝鮮併入大明後三司一院的堂官會被封為伯爵,講武堂各地的統兵官都是勳貴,金大人正好在此行列,足以勝任此職。」

    「王爺,您……您真的要讓下官統帥朝鮮地界上的驍武軍?」金宗瑞聞言頓時怔在了那裡,一臉的匪夷所思。

    要知道驍武軍乃大明最精銳的部隊,而他可是朝鮮的將領,還是曾經強烈反對李云天的將領,李云天竟然願意把驍武軍交給他統轄,難道就不怕他造反嗎?

    金宗瑞在東北六鎮的時候就知道驍武軍的厲害,雙方曾經有過一些小摩擦,結果無不以驍武軍完勝而告終,他從沒有見過如此悍勇的戰士,不僅身手好而且打起仗來簡直不要命,令他深受觸動,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說實話,金宗瑞從沒想過有朝一日能統轄大明的驍武軍,如果能統帥這樣一支天下間最為精銳的軍隊將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你既然是我大明的伯爵,理應為大明效力,難道還想偷懶不成?」李云天聞言不由得笑了起來。

    「下官不敢,下官只是覺得太過突然了,怕辜負了王爺所望。」金宗瑞回過神來,連忙站起來躬身回答,神色顯得有些激動。

    「本王認為你是最適合的人選,一定不會看錯。」李云天笑著向金宗瑞往下壓了壓手讓他坐下。

    「王爺,下官想知道王爺為何會選下官,下官聽說講武堂裡有不少功勛卓著的勳貴都能勝任此職。」金宗瑞坐下後沉吟了一下,一臉不解地望向了李云天,對此感到非常奇怪,要知道講武堂一系的勳貴中有不少能征善戰又資歷深厚者,應該輪不到他才對。

    「金大人在朝鮮治軍多年,不僅作戰經驗豐富而且對朝鮮地形地勢非常熟悉,可以打造出一支最為合適朝鮮作戰的部隊。」

    李云天知道金宗瑞心中疑惑,於是笑著說道,「雖然本王手邊也有幾個人能當朝鮮驍武軍的統兵官,不過他們與你相比最大的不足就是對朝鮮不瞭解,因此無法訓練出最適合朝鮮作戰的軍隊來。」

    金宗瑞聞言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李云天說的沒錯,朝鮮多山而且氣候寒冷,有著獨特的地形地貌,自然是他這種土生土長的人對朝鮮的情況更加瞭解,因此能訓練出最適合朝鮮作戰的軍隊。

    其實,李云天之所以讓金宗瑞成為朝鮮的驍武軍統兵官還有安撫朝鮮官員的意思,穩定朝鮮的官場,否則的話李云天會讓金宗瑞擔任副統兵官而不是主帥,他要用這種告訴朝鮮的官員大明並沒有打壓他們的意味。

    因此金宗瑞能從數名資歷和能力相仿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並不是偶然,可謂佔據了天時、地利與人和,是朝鮮併入大明後朝鮮官員的表率。

    酒宴擺上後,李云天與金宗瑞觥籌交錯,談笑風生。

    兩人並不是第一次見面故而相互間並不生分,金宗瑞覺得李云天並不想外界傳言中的那般嚴厲,在他看來李云天依舊是曾經那個風度翩翩的「李先生」。

    「金大人,本王有一要事要事先告知於你,這將是朝鮮驍武軍成立後的要職責。」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李云天揮退了在一旁伺候的下人,鄭重其事地向金宗瑞說道,「倭國盤踞東海之上,時常進犯我大明的沿海地區,朝鮮也飽受其害,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麻煩,皇上準備對倭寇開戰,屆時朝鮮將成為此次大戰明軍的後勤基地,作用至關重要!」

    「王爺,大明要征倭國了?」金宗瑞聞言臉上頓時流露出震驚的神色,萬萬沒想到李云天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要知道倭國可並不好征討,當年蒙元兩次東征倭國都鎩羽而歸,參戰的朝鮮死傷慘重,故而對此是記憶猶新。

    「倭國留著的話遲早是一害,因此不如早日解決這個麻煩,也省得留給後世子孫。」

    李云天肯定地點了點頭,沉聲望著金宗瑞說道,「本王可以告訴你一個秘密,先帝在位的時候就曾經因為倭患想要遠征倭國,不過當時北有殘元進犯,西域也不太平,故而一直拖到了現在。」

    「如今倭國內亂,正好給了大明征討的機會,等到他們打得筋疲力盡之時就是我大明揮軍東進之日。」說著,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向金宗瑞說道,「金大人,東征倭國之際將是朝鮮驍武軍揚名之時,金大人一定要有所準備,務必一戰成名!」

    「王爺放心,下官一定盡力而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金宗瑞萬萬沒想到大明要征討倭國,這可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戰,而他竟然能趕上實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聞言連忙起身向李云天一拱手,高聲應答。

    望著神色激動的金宗瑞,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絲欣慰的笑意,有了金宗瑞相助的話大明東征倭國將變得順利許多,很顯然朝鮮更合適作為明軍的後勤基地。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3-13 13:19
第1386章 詔書抵達
   
    正統十一年九月中旬,正統帝的詔書終於抵達了漢城,李雲天親自率領著漢城大大小小的官員出城迎接。

    由於李雲天在漢城故而大明這次派了南京禮部尚書劉坤宇前來傳旨,雖然南京禮部的職權有限,但劉坤宇的級別卻與京城的大明禮部尚書胡瀅同級,在官場上地位尊貴。

    此時的南京官場還沒有像以後那樣落魄,能到南京中央衙門擔任堂官的人雖然仕途不怎麼如意,但在官場都有自己的人脈和底蘊,屬於朝廷上流社會的權貴人氏。

    尤為重要的是,洪熙帝和宣德帝在擔任太子的時候就是鎮守南京,故而對南京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這使得南京官場現在還沒有太過落寞,並非以後的「養老院」。

    其實,以大明之尊正統帝這次的詔書隨便派禮部一個七品官來宣讀即可,不過朝鮮國是沾了李雲天的光,得以劉坤宇這個從一品的朝廷大員前來傳旨,算是大明的最高規格了。

    劉坤宇年過六旬,是永樂初的進士,李雲天到湖口縣任職的時候他已經是禮部正五品的主事,時至今日在朝廷的一眾官員中可謂資歷深厚。

    「劉大人,一路辛苦了。」漢城城外,李雲天笑著向從馬車上下來的劉坤宇拱手說道。

    「王爺在這裡勞累了兩年,可比本官辛苦多了。」劉坤宇滿臉笑容地向李雲天拱手回禮。

    雖然官場上講究的是按資排輩,尤其是文官更是看重出身和履歷,雖然李雲天的資歷不如劉坤宇但他不僅是正宗的兩榜出身而且還是大明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再加上貴為大明的親王,在官場上的地位遠高劉坤宇。

    即便是禮部尚書胡瀅和內閣首輔楊溥見了李雲天也要禮讓三分,故而劉坤宇自然要對李雲天客客氣氣了。

    「劉大人過獎了,本王只不過是盡了本分而已。」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側身介紹站在一旁的李璆,「這就是朝鮮王。」

    「上使大人遠道而來辛苦了。」李璆見狀連忙上前躬身行禮,由於劉坤宇是正統帝派來的使者,故而他尊稱其為「上使」,如果不是李雲天在這裡的話他根本不可能見到如此高級別的大明官員。

    「朝鮮王,這次皇上能下達詔書忠王爺功不可沒,你以後可要記得王爺的恩澤。」劉坤宇向李璆微微頷首,隨後不動聲色地說道,雖然李璆貴為朝鮮王但他還真的沒看在眼中,不過一個蠻夷國家的首領而已。

    「小王一定銘記在心!」李璆的臉上閃過一絲黯然和失落的神色,恐怕朝鮮並入大明之事就是李雲天的主意,要不然李雲天豈能按捺住寂寞留在漢城,這使得他心裡五味雜陳。

    劉坤宇聞言點了一下頭,隨後與李雲天上了停在一旁的四輪馬車談笑風生地進城,李璆也有幸得以進入車裡陪伴,其餘的人則只有步行跟在後面的份兒,官場上等級森嚴,在李雲天和劉坤宇面前他們可沒有乘車的資格。

    漢城此時萬人空巷,街道兩旁聚滿了伸長了腦袋翹首以待的百姓,得知正統帝派來傳達聖旨的使臣到來後漢城的百姓們就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紛紛跑出來湊熱鬧,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議論著。

    當然了,百姓們不是來看劉坤宇的,劉坤宇雖然貴為大明的尚書,但他們已經見慣了李雲天這個堂堂的親王,故而對劉坤宇的興趣不大。

    這些百姓之所以圍聚在此是想要知道正統帝是否同意朝鮮並入大明,這是他們現在最為關注的事情,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

    李雲天把朝鮮治理得井井有條,漢城的百姓更是獲益匪淺,市面繁華,生活安逸,因此他們可不想再回到以前的日子,無不盼望著朝鮮並入大明。

    「王爺,都說朝鮮是蠻荒僻壤之地,如今出現在本官面前的卻是一副欣欣向榮的繁華勝景,王爺這些年來功不可沒呀。」

    望著窗外此起彼伏的商舖和繁鬧的市面,劉坤宇笑著向李雲天說道,除了恭維外更多的是欽佩。

    他在來朝鮮之前特意打探過朝鮮的境況,知道朝鮮貧瘠窮困,即使最繁華的王城漢城都不如江南的一個普通小鎮繁華。

    可如今從仁川港一路行來,劉坤宇發現傳言與現實有不少出入,放眼望去仁川港和漢城以及沿途的城鎮都在大張旗鼓地興建土木,市面也顯得頗為繁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看來李雲天並不是白在朝鮮待了這些時日。

    劉坤宇相信,在大明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裡,除了李雲天外沒人能把朝鮮治理好,李雲天不僅在戰場上縱橫捭闔更是一把理政的好手,無論是交趾、遼東還是蒙古、西域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與此同時,劉坤宇也敏銳地意識到恐怕李雲天兩年多前來朝鮮並不是單純地徹查朝鮮王被害一事,十有**是為了朝鮮並入大明在做謀劃。

    只不過,劉坤宇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李雲天這樣做的目的,要知道朝鮮貧瘠窮困,對大明而言屬於蠻夷之流,因此讓它並入大明將是大明的一種負擔,沒有絲毫的好處。

    可話又說回來了,為大明開疆拓土是一件好事,再者朝鮮並入大明後歸講武堂統轄,並不需要耗費戶部的國帑,因此朝廷裡也沒人反對這件事情。

    畢竟這是朝鮮王要求把朝鮮並入大明,並不違背明太祖「不征之國」的祖訓,故而接下來的事情就水到渠成。

    「這是皇恩浩蕩,皇上憐憫朝鮮百姓生活苦楚故而降下了無邊的恩澤,方有現在的景象。」李雲天聞言搖了搖頭,笑著回答,他可從來都不是居功的人。

    「王爺過謙了,本官來之前皇上還在念叨說王爺在朝鮮擺手起家也不知道境況如何,還說王爺一走就是兩年多的時間,都沒人陪他說話了。」

    劉坤宇也跟著笑了起來,他自然清楚這是李雲天的自謙之詞正統帝現在正在頭疼京城裡內廷和文官集團的紛亂的黨爭,哪裡有心思理會朝鮮的事情。

    李雲天聞言臉上不由得閃過一絲無奈的神色,雖然他人在朝鮮但對大明的格局瞭如指掌,隨著大明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蓬勃發展,內廷和文官集團之間的利益衝突也日益加劇。

    表面上看起來這是宦官與文官之間的權鬥,本質上卻是君權與臣權的一次博弈,正統帝希望用宦官來制衡朝廷裡的文官。

    相對文官,勳貴與正統帝之間的關係要融洽許多,畢竟勳貴只有統兵權又不能涉及地方政務,再加上許許多多方面都需要依附正統帝,所以與文官相比勳貴對正統帝而言則沒什麼麻煩,反倒是制衡文官的另外一件武器,只不過沒有宦官用起來行之有效。

    所謂眼不見心不煩,李雲天由於身在朝鮮故而也就不理會京城的那些明爭暗鬥以及相互傾軋,反正現在也沒人對講武堂的那些地盤感興趣,誰吃飽了撐的好好的福不享要去偏遠荒僻的邊疆去受苦。

    景福宮錦旗招展,喜氣洋洋,李璆對正統帝的這道詔書不敢怠慢,已經準備了盛大的恭迎聖旨儀式。

    按照規矩,李璆需要焚香擺案和沐浴更衣這樣才能顯示出對聖旨的敬重,有一整套完善的接聖旨流程。

    雖然聖旨的內容還處於保密狀態,由皇宮出來的內侍和侍衛進行保管,但李雲天早已經知道聖旨的內容,故而心中波瀾不驚不像李璆等人那樣激動和緊張,靜靜地等待著事情的進展。

    「朝鮮王接旨!」景福宮正殿前的廣場,等李璆準備好迎接聖旨的各項事宜後,劉坤宇從雙手捧著聖旨的內侍手裡拿過聖旨,衝著躬立在正殿前方案桌後的李璆和王妃等一眾王室人員高聲喝道。

    「臣朝鮮王李璆恭迎聖旨!」李璆聞言連忙跪在了面前擺著的一個軟墊上,神色嚴肅地說道。

    伴隨著李璆的這個動作,跟在他身後的王妃等人呼啦啦地跪了下去,紛紛以頭觸地神色異常恭敬。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劉坤宇見狀隨即打開了手裡的聖旨,抑揚頓挫地宣讀起了上面的內容。

    李雲天不動聲色地立在劉坤宇的一側,嘴角掛著一絲淡淡的笑意,正統帝自然在聖旨上答應了李璆的請求,准許朝鮮並入大明。

    為了保持朝鮮官場的穩定,朝鮮現有的官員三年內將保持不變,三年後將進行考核淘汰未達要求的官員。

    與此同時,朝鮮國的各個中央衙門撤銷,並入朝鮮的三司一院中去,作為大明的一個行省很顯然朝鮮國不能保留那些中央衙門。

    實際上李雲天早就在做這件事情,在成立三司一院的時候就已經把朝鮮國的各個中央衙門歸入到各自的部門下,其三司一院的人員也都是從哪些中央衙門中抽調。

    換句話來說,朝鮮國的那些中央衙門早就成為了三司一院的下屬機構,故而只要換個招牌就能正常運作。

    這也是李雲天為何要架空李璆的原因,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在為朝鮮並入大明後做準備,使得朝鮮的軍政事務的決策權由景福宮轉為了三司一院,希望權力能夠平穩交接,可謂用心良苦。

    作為漢城兩班子弟最為關心的科舉,正統帝把此次朝鮮科舉作為一屆,使得兩班子弟可以通過其踏入仕途。

    不過,如果三年後其考核不達標的話會像其他官員一樣丟官罷職,李雲天給了那些兩班子弟三年的時間來進行改變,如果屆時其還是只知道吃喝玩樂的話唯有被取代。

    正如李雲天先前所「預測」的那樣,正統帝也對那些寒門學子降下了恩澤,在朝鮮科舉結束後加開大明的武舉恩科,主考官為李雲天,副主考是劉坤宇,凡考中的學子皆可獲得大明的功名。

    這個消息一傳出去,那些從朝鮮八道趕來的雜科學子們無不歡呼雀躍,這意味著他們將獲得一個改變命運的寶貴機會。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3-13 19:00
第1387章 水到渠成
               
    在正統帝這次所下達的詔書中,朝鮮布政使司李稷、朝鮮按察使司柳尚民、朝鮮都司都指揮使崔閏德、朝鮮都察院都御史黃喜以及原朝鮮都司副都指揮使金宗瑞可謂是最大的贏家,由於對朝鮮功勛卓著故而被正統帝封為大明的伯爵。

    其中,李稷由朝鮮的星山府院君進封為大明的星山伯;黃喜由朝鮮的南原府院君進封為大明的南原伯;柳尚民由朝鮮的光云府院君進封為大明的光云伯;崔閏德進爵為朝寧伯;金宗瑞進爵為韓安伯。

    李云天之所以奏請正統帝給李稷五人進封爵位,除了他們是朝鮮掌控實權的重臣外,還與他們是朝鮮各派勢力的首領有關,以此來安撫朝鮮官場。

    按照大明的規章定製,正統帝會在大明京城給李璆和李稷六人修建府邸,不過由於朝鮮情形特殊允許李稷和黃喜五人留在朝鮮任職直至被調離,而李璆身為郡王必須要跟隨劉坤宇前去京城。

    對於百感交集的李璆來說,李稷五人的心情則非常愉快,他們自然願意成為大明的伯爵,這遠比朝鮮的爵位要尊貴得多。

    「欽此!」當劉坤宇抑揚頓挫地宣讀完升值後,把聖旨一合向李璆高聲說道,「朝鮮王接旨!」

    「臣接旨謝恩!」李璆連忙直起身子雙手從劉坤宇那裡接過了聖旨,然後其身恭聲向劉坤宇說道,「劉大人,不知皇帝陛下可有要交代小王的事情!」

    「皇上說了,朝鮮王寬厚愛民,實乃當世藩王之典範,皇上已經在京城備下美酒佳餚,靜待朝鮮王的到來。」劉坤宇衝著斜上方一拱手,沉聲向李璆說道。

    「臣叩謝皇恩。」李璆聞言雙目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要離開朝鮮,心中有一股莫名的傷感,隨後把聖旨交給一旁的景福宮大殿內侍,再度跪下謝恩。

    「五位爵爺,皇上讓本官轉告,由於朝鮮併入大明後事務繁多,故而五位爵爺不必隨著朝鮮王進京謝恩,待朝鮮局勢穩定後隨忠王爺一同前去京城覲見。」劉坤宇抬頭望向了跪在李璆後面的李稷和黃喜五人,不動聲色地開口說道。

    雖然李稷和黃喜五人可以不用去京城但他們的家眷要和李璆一同到京城,畢竟他們已經是大明的勳貴,而按照規矩其家眷要住在京城,即便是外放也只能帶妾室去外地赴任。

    這樣做自然是有人質的意味,但京城乃大明的權力中樞,沒有哪個勳貴願意離開這個中樞,故而就算是外放任職也希望家眷在京中周旋,以免脫離了京城上流社會這個圈子。

    不過李稷和黃喜五人的情形有些不同,由於他們是從藩屬國新晉的勳貴,故而把他們調到京城肯定有削弱他們在地方上影響的意味,同時也是對他們加以掌控。

    李稷和黃喜五人自然清楚其中的緣由故而早就做好了準備,對於他們而言融入大明京城上流社會權貴圈子比待在漢城要重要得多,希望後世子孫能成為大明上流社會權貴的一份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統帝的這道詔書中,廢除了朝鮮國所實行的法律,一切都以大明的律法為主。

    這意味著令朝鮮兩班子弟受益匪淺的「從母法」在劉坤宇宣讀詔書的一剎那就已經煙消云散,凡是朝鮮的學子皆可參與大明科舉,當然了,庶子也有繼承家產的資格,在分家產的時候要分得相應的一部分。

    雖然這使得兩班貴族的權益受到了損害,但很顯然贏得了包括兩班貴族庶子在內的朝鮮百姓的支持,這才是大明治理朝鮮的根基。

    由於李云天已經在朝鮮佈局了兩年多,所以朝鮮併入大明的事情就變得簡單了許多,隨著劉坤宇傳達聖旨,漢城的各大衙門改換了一下門口的招牌後就有條不紊地繼續辦公,絲毫也沒有受到影響,這令劉坤宇大為欽佩。

    在劉坤宇看來,但凡是這種併入國家的事情中總會受到被併入國家某些人或者勢力的反抗,可朝鮮併入大明卻顯得波瀾不驚,一切都水到渠成,無論官場還是民間都對此非常歡迎,實屬難得。

    這使得劉坤宇對李云天不由得更加欽佩,如果換做他的話肯定使用武力來推動併入事宜的進展,而不像李云天這樣耐心來佈局謀劃。

    李璆身為朝鮮王自然要盡地主之誼,準備了豐盛的酒宴給劉坤宇接風洗塵,如果按照慣例自然是身負皇命的劉坤宇坐在宴會的首席。

    不過由於李云天在情況就顯得比較特殊,李云天也是奉旨來的朝鮮,故而這個時候就要按照資歷來排座次,李云天身為大明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又是堂堂的忠王自然要坐首席,劉坤宇和李璆分坐在他的左右下首處。

    劉坤宇是第一次來朝鮮,由於他的級別過高因此以前他就是想來也沒有機會,故而這次可以欣賞一下朝鮮的菜餚和舞蹈。

    在酒宴上獻舞的歌舞姬都經過柳真的調教,舞姿婀娜多姿,令劉坤宇大飽眼福,雖說金陵也有朝鮮舞的表演,但如此原汁原味的舞蹈他還是第一次看見。

    因為李云天的緣故,劉坤宇此次前來朝鮮沒有絲毫壓力,李云天做事他無比放心故而這次就權當是來朝鮮國散心。

    劉坤宇這次來朝鮮除了傳達聖旨外還有協助李云天處理朝鮮併入大明各項事宜的職責,其中最為重要的自然就是正統帝恩旨開設的武科科舉。

    之所以是武科科舉而不是文科科舉,是因為朝鮮像交趾和西域那樣將來將交由講武堂來治理,朝廷的文官沒人願意去這種偏僻荒蕪很難撈油水的地方。

    正統帝並不是無緣無故這樣做的,宣德帝時交趾的叛亂使得宣德帝意識到了朝廷派往交趾的那些官員所帶來的危害。

    除了中高級別的官員外,那些從云南和兩廣選派的官員幾乎都是沒有功名僅僅讀過幾天書的人,他們肯去交趾任職無非是抱著發財的夢想,對地方上的禍害之深令宣德帝感到震驚。

    所以,當李云天平定了交趾後使用武舉出身的武官來治理交趾,並且還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後,宣德帝就決定在那些偏遠的邊疆任用講武堂的武官來治理。

    因為由李云天主導的大明新式武舉要求中舉者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其文化方面的能力絲毫不次於那些文舉出身的文官,而責任心和能力更是遠勝那些文官。

    所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慣例,大明兩京十三省以外行省皆用講武堂出身的武官來治理,朝堂上的文官對那些偏遠地區並沒有什麼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兩京十三省中廣西的情形比較特殊,知府以下的官員已經全部換成了講武堂的武官。

    說起來這還與當年李云天平定交趾叛亂有關,為了有利於李云天平定交趾的叛亂,宣德帝讓李云天執掌交趾和廣西的軍政事宜,後來李云天又榮升為了交趾、廣西總督,總攬交趾和廣西的軍政大權。

    在李云天的推動下,地處偏遠不被朝廷重視的廣西開始由武官治理,只不過中高級官員由文官擔任,這樣一來有利於地方上的治理。

    時至今日,廣西的地方事務蓬勃發展,那些講武堂出身的基層武官可謂功不可沒,正是他們任勞任怨的無私奉獻使得廣西有了如今欣欣向榮的局面。

    正統帝繼位後由於年幼,其大名的國策一直按照宣德帝時期的來,這樣的話朝鮮自然由講武堂的武官來治理。

    為了能使得那些前來參與科舉的朝鮮學子們安心過一個好年,李云天把朝鮮文舉安排在十月初,大明的武舉恩科在十月中旬。

    雖然武舉恩科錄取的人數有限,不過李云天認為此次前來漢城的雜科學子是朝鮮近些年來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屆時他將給那些落舉的學子一個機會,允許他們在漢城進入由講武堂開辦的學院裡進行專業化的學習,通過考核後將來也能踏入仕途。

    李云天的這個決定使得漢城那些雜科學子們歡呼雀躍,這意味著他們即便是無法考中武舉也能進入講武堂下屬的學院深造,不至於白來漢城一趟。

    對於李云天的這個決定劉坤宇是大為佩服,李云天輕而易舉地就收復了朝鮮的讀書人,而這些讀書人將來是未來治理朝鮮的關鍵。

    十一月中旬,備受漢城百姓期待的大明武舉恩科舉行,除了雜科學子外還有不少兩班子弟參與。

    畢竟兩班子弟受教水平要高於那些雜科學子,並不是所有的兩班子弟都甘於平庸和寂寞,這其中以金宗瑞的次子金承璧為代表。

    其實,這次的武舉恩科非常簡單,李云天只考了一些基礎的文化知識,並沒有出那些高深莫測的題目來為難那些學子。

    這也與武舉選才的標準有關,武舉畢竟不是文舉,不需要太過深邃的文化知識,只是進入講武堂以及講武堂所屬學院的一個選拔而已,他們所要掌握的技能要在講武堂和講武堂所屬學院裡學習。

    而且,與通常的朝鮮科舉不同,大明的新式武舉題目多由填空題、選擇題和判斷題組成,實行分數制,故而成績一目瞭然,從上而下擇優錄取,這樣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令考生們心服口服。

    實際上,那些前來參加朝鮮科舉的學子,無論是兩班子弟還是平民子弟很早就知道了大明新式武舉這種新穎獨特的形式,因此備考的時候接觸過,不至於面臨考題手忙腳亂。

    朝鮮武舉恩科的成績很快就出來了,金承璧從眾多應試的學子中脫穎而出,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力拔頭籌,成為了朝鮮併入大明後的第一個武舉魁元,給漢城的兩班貴族掙了不少顏面,使得金宗瑞喜笑顏開,對金承璧期望甚重。

    正統十二年三月,李璆帶著李稷和黃喜等人的家眷隨著劉坤宇前往京城,李云天親自將他們送到了城外。

    伴隨著李璆的離開,李氏王朝在朝鮮王國的統治正式落下了帷幕,朝鮮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3-14 10:29
第十五卷,代天巡獵 第1388章 請旨
   
    正統十二年十月,幾艘大明水師的三桅戰船緩緩駛進了天津衛的軍港。

    當注意到被護在中間的一艘三桅戰船後,在碼頭值守的水師武官連忙翻身上馬向上司進行了稟報。

    很快天津衛水師的統兵官率領著一眾部下急匆匆地趕來,在一艘靠岸的三桅戰船前列隊相迎。

    當然了,這艘三桅戰船就是大明水師的旗艦「明揚號」,李雲天的專屬戰船,它的出現意味著李雲天的到來。

    李雲天本想來年再從朝鮮回來,不過正統帝催得緊他只好提前回京向正統帝覆命,正統帝此舉也是無奈,由於內廷和文官集團之間的激烈權斗使得大明多項國策難以執行,正統帝希望李雲天能從中斡旋。

    與李雲天一起前來的還有進京覲見正統帝的李稷、黃喜、柳尚民、崔閏德和金宗瑞,屆時他們將在京城的新家與家人團聚。

    李雲天在天津衛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起程前往京城,所謂近鄉情怯他一離開京城就兩三年,既渴望見到家人同時又感到愧疚。

    紫禁城,乾清宮。

    正統帝皺著眉頭望著手裡的奏折,近來內廷和文官集團對於是否向江南商賈增稅爭執不斷,吵得不可開交。

    與前些年的情形不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內廷的羽翼逐漸豐滿不再是孤軍奮戰,朝廷中的一些官員為了仕途已經投靠了內廷,這使得內廷在朝堂上也有了發言權。

    隨著大明社會的蓬勃發展,江南商業越來越繁榮,大明稅局去年在江南徵收了數百萬兩白銀的商稅,這在以前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由於商事的繁榮,內廷認為商人從商業買賣中賺取了太多的利潤,不利益國家的發展,應該拿出多餘的部分使得國家發展其他事業。

    文官集團自然是大力反對了,認為內廷此舉是在與民奪利,有悖太祖皇帝的遺訓,而且認為內廷此舉動機不純,有趁機從中攥取利益的嫌疑。

    說起來戶部現在可是腸子都悔青了,原本大明的稅收統歸戶部管轄,後來李雲天提出設立稅局專門負責大明商稅時戶部的人不以為意,因為商稅只佔大明稅收的一小部分,起決定作用的是農業稅。

    所以大明稅局成立的時候戶部的人並沒有放在心上,等到李雲天宣佈稅務改革提高商稅稅率並且大力清查偷逃稅款的行為後,戶部的人驚訝地發現商稅其實才是一塊不折不扣的肥肉,而且很驚訝那些商人會老老實實地交納稅款。

    除了商賈畏懼李雲天的威名外,更重要的是李雲天制訂了一套行之有效並且十分完善的稅收制度,大明稅局並不是孤單存在的,與大明商局相輔相成,兩者共同維持著商業秩序的發展。

    正是因為大明的商稅歸大明稅局管轄,名義上隶屬內閣但說白了也就是講武堂在管理這一塊,收上來的商稅講武堂留下一部分,剩下的交給正統帝的內庫來發落,可謂是正統帝的小金庫。

    管理正統帝內庫的人自然就是內廷的宦官了,故而文官集團說內廷的人心懷叵測,想要從中謀取私利。

    內廷得知文官集團抨擊後自然不甘示弱,指出文官集團的人沽名釣譽,暗中與江南的那些富商大賈相勾結,從中謀取了大量的利益,這才阻止增稅一事。

    圍繞著是否增加商業稅收,內廷陣營與文官集團陣營的人展開了激烈的交鋒,雙方唇槍舌劍,你來我往,把京城的官場攪得一塌糊塗。

    正統帝自然是願意增加商稅,他知道大明商稅繁榮不希望錢被那些商賈賺了去,而是想要用到百姓的身上,但他又無法開這個口只能由內廷的人來代勞,進而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對。

    「稟皇上,忠王爺來了,現在殿外恭候傳召。」就在正統帝眉關緊縮的時候,一名內侍走了進來,躬身稟報道。

    「快請!」正統帝聞言先是微微怔了一下,隨後一臉欣喜地吩咐道,他終於盼來了一個能給他解憂的人。

    「拜見皇上。」片刻之後,身穿黑色蟒龍袍的李雲天快步走進了殿裡,躬身向正統帝行禮。

    「忠王勿需多禮。」正統帝見狀連忙起身離開龍椅,笑著攙扶起了李雲天,「朕日盼夜盼,終於把忠王等來了。」

    「皇上,臣本該早日回京但被朝鮮的瑣事所耽誤,還望皇上恕罪。」幾年不見正統帝已經到了弱冠之年,不再是以前那個少不更事的少年,李雲天微笑著請罪。

    「忠王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正統帝不以為意地笑了笑,然後沖一旁的內侍吩咐道,「傳朕旨意,讓御膳房備宴,朕要給忠王接風洗塵。」

    那名內侍自然不敢怠慢,一躬身後一路小跑著去御膳房傳旨,正統帝已經好久都沒有這麼開心過了,他可不想掃了正統帝的興致否則後果可不是他所能承擔起來的。

    正統帝已經從劉坤宇那裡知道李雲天在朝鮮耗費了不少心血,進而使得朝鮮順利並入了大明,如果大明再多出幾位像李雲天這樣的能力卓絕的忠義之臣來他就勿需為江南商界是否加稅一事而煩惱了。

    「忠王,你看看這些奏章,朕被它們煩得日夜不寧。」等那名內侍走後,正統帝讓人把擺在御案上的奏章拿來交給李雲天,不無苦笑著說道,要想駕馭朝臣可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現在終於體驗到了帝王其實也有無奈的時候。

    「皇上,臣覺得商稅數年前才定下來,不宜現在提升。」

    李雲天早就知道這件事情,翻閱了幾道奏章後沉吟了一下,有條不紊地向正統帝說道,「這些年來商事日益繁榮,臣覺得商人們也應該為國家盡一份力,畢竟國家國家,先有國才有家。」

    「如今大明萬物俱興,朝廷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臣覺得可以向商人們開徵『城建稅』,一半留地方,一半交由稅局,用以地方上的建設事宜。」

    說著,李雲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大明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皇上日理萬機,給那些商人們提供了一個優越的經商環境使得他們得以過上富貴的日子,他們理應為國效力。」

    「話雖如此,可朝堂上有些人卻並不這麼看,只想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正統帝聞言連連點著頭認為李雲天言之有理,不過他並不認為那些商人會有這種覺悟,再加上朝堂上的文官集團與江南的那些商賈關係密切,因此冷冷地說道。

    「皇上,臣看了這些奏章,反對增稅者主要是擔憂與民奪利,依臣之見是他們多慮了,根據稅局和商局的統計,近些年來江南商賈每年的獲利都增加了近三成,而普通百姓很多都難以溫飽。」

    李雲天知道正統帝的擔憂,於是微笑著勸慰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商人既然佔用了市面上的資源獲取豐厚的利潤,那麼自然也要為之做出貢獻,畢竟皇上胸懷天下,是為萬民謀福!」

    「忠王如果早來幾天,朕也不會為此事煩惱了。」正統帝聞言不由得笑了起來,他這時才想起李雲天掌管著大明的商局和稅局,而這兩個衙門正是用來制衡商人的,因此增稅是否與民奪利自然李雲天最有發言權了。

    「皇上,雖然商人為國效力乃天經地義之事,不過那些錢畢竟已經進了他們的口袋,因此臣覺得應該給他們一些獎賞,方能使得此事水到渠成。」

    李雲天見正統帝的心情變得舒爽,於是沉吟了一下後說道,他必須要照顧到那些商賈的利益,不能強行推動此事以免鬧出什麼亂子來。

    「此事就交由忠王去辦,朕實在是被他們煩夠了。」正統帝聞言微微頷首,笑著向李雲天說道,心中感到一陣沒來由的輕鬆。

    「皇上,臣有一事想請皇上恩准。」李雲天自然不會推辭這件事情,事實上他是最好的解決這次爭端的人選,隨後語峰一轉躬身向正統帝說道。

    「忠王有話盡可直說。」正統帝覺得有些意外,不由得笑著說道,想知道李雲天要做什麼。

    「皇上,臣近來收到了西域和南洋的奏報,雖然我大明已經站穩了腳跟但當地的局勢並不怎麼穩妥,故而臣想趁著壯年時巡視一遍西域和南洋的疆土,力保西域和南洋領地的安穩。」

    李雲天向正統帝一躬身,鄭重其事地說道,這並不是他突如其來的想法,而是沒去朝鮮之前就有的念頭,只不過朝鮮事務緊急所以他放棄了,如今正好是巡視的最佳時機。

    大明在南洋和西域的疆土可謂是李雲天打下來的,因此他自然要比別人更要關注這兩個地方的局勢,所以有必要親自去巡視一遍,解決當地實際遇到的困難。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南洋泛指大明的海外領地,因為要到這些海外領地需要下南洋前往故而以南洋代之,包括波斯灣在內。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4-12 20:57 編輯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3-14 23:12
第1389章 意外的相見
               
    「哦?」正統帝得知李云天想要巡視南洋和西域的大明疆土後不由得吃了一驚,萬萬沒想到李云天會有這樣的想法。

    要知道大明在海外的領土距離京城有數千里之遙而且路途跋涉,李云天貴為大明的親王完全沒有必要親身前往,萬一發生了什麼意外可就大事不妙了。

    「皇上,此事臣經過慎重考慮,南洋和西域之地固然已在大明的治下,但對當地的百姓而言我大明畢竟是外來者,因此一時間恐怕很難接受大明的統治,這就使得有些地方戰亂不斷。」

    李云天知道正統帝對此頗感意外,於是躬身解釋道,「臣這次去就是要向當地的百姓宣揚皇上的恩澤,化解當地的矛盾,使得當地能夠長治久安。」

    「皇上,臣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再過幾年恐怕就是想巡視也是有心而無力了。」說著,李云天向正統帝重重地一躬身,「還望皇上成全,讓臣在有生之年能夠給鞏固大明邊疆敬獻一份心力。」

    李云天踏入仕途的時候正統帝還未出生,如今正統帝已經過了弱冠之年,他已經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成了朝堂之上不折不扣的「老臣」。

    雖然李云天的模樣顯得年輕,看上去只有三十出頭的樣子,但實際年齡在那裡擺著,等過了知天命之年的話要再想遠行可就要掂量掂量了。

    李云天之所以現在提出來巡視西域和南洋,除了年齡的因素外還與他以後確實抽不開身有關,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東征倭國,單單打下倭國並不算完,重要是如何把它治理好,它與朝鮮國不同歷來就不服大明的管束這注定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再者說了,隨著內廷和文官集團的爭鬥日趨激烈,正統帝需要李云天來從中進行調和的渴望越來越強烈,等東征倭國後很可能不會允許天命之年的李云天長途跋涉去南洋和西域。

    所以李云天必須趁著現在這個機會到西域和南洋走上一趟,解決當地遇到的實際困難,並對當地的百姓進行安撫,

    「忠王不說的話朕還差點忘了,你與先皇年齡相仿,已經過了不惑之年。」

    聽了李云天的這番情深意切的話後正統帝不由得為之動容,像李云天這樣一心為國效力的忠義之臣實屬難得,因此不無感慨地說道,「朕是真的想把忠王留在京城幫朕排憂解難,不過既然忠王已經下定了決心那麼朕也就不再勉強,恩准了這次巡視。」

    「謝皇上。」李云天聞言不由得鬆了一口氣,連忙躬身謝恩,他還真怕正統帝不放他離開。

    「忠王準備何時離開?多久能回來?」正統帝雖然心中捨不得李云天去巡視南洋和西域的大明疆土,但他知道李云天這樣做是為了那些疆土的穩定,故而左右權衡了一下後決定滿足李云天的這個請求,以免李云天以後留下遺憾。

    「臣準備等明年開春就走,臣算過了,少則兩年多則三年就能返回。」李云天早有準備,聞言有條不紊地回答。

    「唉!」正統帝聞言不由得嘆了一口氣,頗為不捨地說道,「朕原本以為忠王這次能留在京城伴駕,不成想忠王這一走又是兩三年,屆時朕找個說話解悶的人都沒有。」

    「皇上,臣一定儘早趕回。」李云天見正統帝流露出不捨的神色,知道這是他的真實情感,心中也不禁為之感動,躬身沉聲說道。

    「老師,先皇和太皇太后都曾經對朕說過,說老師是大明的中流砥柱,皇室足以依賴的國之重臣,以前朕還小不懂得先皇和太皇太后為何這樣說,這些年來朕終於明白了過來,老師與朝中的那些大臣不同,一心為國,終日為了國事操勞,有老師在實在是朕的幸運!」

    正統帝走上前扶起了李云天,鄭重其事地望著李云天說道,目光隨之變得柔和了起來,對李云天的稱呼也由「忠王」成為了「老師」。

    雖然李云天是宣德帝給正統帝找的老師,但天子乃九五之尊,故而即便是帝師皇帝也很少稱之為「老師」,由此可以出正統帝對李云天的信賴和倚重,畢竟正統帝自幼便受到李云天的調教,對李云天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皇上言重了,這是臣應該做的。」李云天聞言微微一笑,能得到正統帝如此讚譽他以前的那些事情可謂沒有白忙活。

    「老師,今日咱們不分君臣,一醉方休!」正統帝不由得笑了起來,無論何時李云天都是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即便是當年被宣德帝囚禁也沒有失去儒雅的風範。

    「臣遵旨。」李云天笑著答道,雖然這有悖君臣之禮但他看出來正統帝的心情很好自然不能讓正統帝掃興。

    李云天離開紫禁城的時候已經是午夜時分,一身酒氣地坐在馬車裡返回忠王府,在宮門和皇城城門值守的禁軍已經接到了正統帝的詔令,打開城門予以放行。

    能在紫禁城裡與正統帝把酒言歡到這個時辰的人放眼大明估計只有李云天了,正統帝在酒宴結束時已經酩酊大醉,被皇后和內侍攙扶著回去歇息。

    既然正統帝已經答應了巡視南洋和西域一事,那麼李云天現在就要開始動手準備相關的事宜,他這一走就是兩三年有很多事情都要提前進行籌備。

    當護衛們護送著馬車駛進距離忠王府最近的十字路口時,沒走多遠兩團人影忽然從街邊的陰影中奔了出來,徑直擋住了馬車的去路。

    「有刺客!保護王爺!」見此情形,護衛們立刻拔刀把馬車護在了中間,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形勢。

    正在閉目養神的李云天聞言後眉頭不由得微微皺了一下,隨後緩緩睜開了雙目,對護衛們口中的「刺客」感到意外,要知道他的隨行護衛可是超過了百名,這裡又是治安嚴格的京城,故而有人要想在京城對他動手可不容易。

    「兒子請父王做主,成全兒子的親事!」就在這時,車廂外傳來了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

    「安明!」聽見這個聲音後李云天的雙目閃過一絲驚訝的神色,他聽了出了這個聲音是兒子李安明的。

    李安明由綠萼所生,是李家的四子,如果李云天沒有記錯的話李安明現在應該在講武堂裡歷練,怎麼會跑來攔路而且還與親事有關。

    說起來李云天感到非常慚愧,他這個丈夫和父親當的並不稱職,與妻兒在一起團聚的時間非常少,連李安邦與正統帝的嫡親姐姐永德公主大婚都未能參加。

    不過,李安邦與永德公主的大婚並不落寞,雖然李云天沒能去但孫太后親自前來忠王府主持了婚禮,對忠王府而言可謂無限榮光,正統帝也送上了大批的賀禮,令京城的權貴頗為羨慕。

    對於兒女們的親事李云天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操心,基本上交給了周雨婷等人去安排,說起來他對京城那些高官顯貴家中的家眷遠沒有周雨婷等人瞭解,故而在兒女親事方面他唯有自愧不如。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轉眼間李安明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可李云天這個父親對他的親事卻一無所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女方一定是名門大族之後,要知道不知道多少大明的權貴都想跟忠王府攀上親。

    李安明與忠王府別的庶子不同,小時候與李安國、李安民一起被逝世的張氏太皇太后下恩旨授予了從五品的武略將軍。

    雖然武略將軍只是一個有名無權的散官,但這意味著李安明的身份與其餘的庶子不同,李安國和李安民在成親後都被正統帝封為了郡王,如無意外的話李安民在大婚後也會被正統帝封為郡王,而他們其餘的兄弟只能是鎮國將軍。

    這時,負責上前查看的護衛也認出了跪在路前的那兩名年輕男女中的那名英武俊朗的男子是忠王府的小王爺李安明,連忙讓人放下了手裡的刀。

    「明兒,你怎會深夜在此?」李云天推開馬車的車門下去,來到跪在那裡的李安明面前不無詫異地問道,視線隨後落在了跪在李安明身旁的那名年輕女子的身上。

    由於那名女子低著頭故而他無法看清女子的面容,不過其身材婀娜有致想必相貌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否則豈能讓李安明做出這種攔路跪求的事情來。

    「父王,孩兒懇求父王給孩兒做主,準備孩兒迎娶寧兒為妻!」李安明抬起頭,神色緊張地向李云天說道,雖然顯得忐忑不安但眼神卻無比堅毅,要知道在忠王府那些子弟的眼中李云天就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深受眾人的敬畏。

    「你就是寧兒?」劉云天聞言嘴角頓時流露出一絲苦笑,望著那名女孩問道。

    「回王爺,民女趙寧兒叩見王爺。」那名女孩的身子禁不住顫抖了一下,連忙給李云天磕了一個頭。

    「明兒,你可知深夜你們二人在一起可是壞了趙寧的名聲,這是你想要的嗎?」聽聞「民女」二字,李云天頓時知道了趙寧兒並不是京城哪個權貴之間的小姐而是平民人家的女孩,於是不動聲色地盯著李安明問道。

    「父王,兒子這也是迫不得已,我娘逼著寧兒嫁人,兒子要是再無動於衷的話寧兒可就要嫁給別人了!」李安明與其他的兄弟一樣,自小就敬畏李云天,聽聞李云天的言語中有責備之意後額頭上頓時滲出了冷汗,以頭觸地辯解道。

    「明兒,你已經離家出走了?」聽聞此言,李云天猛然間想到了一件事情,不由得有些詫異地問向了李安明,倘若是這樣的話那豈不是成了一件轟動京城的事件?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3-15 13:58
第1390章 高瞻遠矚
   
    「父王,孩兒這也是被逼得沒辦法,如果不帶走寧兒的話她就已經成親了。」李安明聽了李雲天的話後臉頰不由得漲得通紅,神色尷尬地解釋道。

    「你呀你!」李雲天聞言頓時流露出了哭笑不得的神色,看來事情真的如他所想的那樣,李安明竟然帶著趙寧兒「私奔」了。

    「父王,孩兒與寧兒情投意合,可我娘非要給孩兒安排一個門當戶對的親事,可孩兒對那些名門大戶的小姐沒有絲毫的愛慕之心,只願娶寧兒為妻。」李安明知道現在他已經沒有了退路,咬了咬牙後再度以頭觸地向李雲天懇求道,「請父王成全!」

    「明兒,你應該知道你們的親事由你們的母妃在打理,父王向來就不干涉。」李雲天瞅了一眼神色堅毅的李安明,沉吟了一下後說道,「現在父王還不清楚此事的由來,要與你母妃商量。

    李雲天口中的「母妃」自然指的是忠王府王妃周雨婷,王府女兒的婚姻大事實際上由周雨婷在做主,李雲天哪裡有精力管這些事情。

    「孩兒聽從父王安排!」李安明聞言連忙沉聲回答,心中稍微鬆了一口氣,李雲天並沒有像他想像中的那些大發雷霆,這可是一個好兆頭。

    「你們倆上來吧。」李雲天聞言不由得無奈地搖了搖頭,然後起身走回了馬車,李安明這下可給他出了一個難題,要知道這家務事可是最難處理的。

    「謝父王。」李安明連忙扶起了一旁的趙寧兒,拉著神色緊張的趙寧兒跟著李雲天進了馬車。

    在馬車裡,藉著窗外皎潔的月光李雲天終於看清了趙寧兒容貌,唇紅齒白,模樣俊俏,有一種我見猶憐的嬌柔,怪不得李安明會為了她而做出私奔這樣事情。

    「寧兒姑娘,你與明兒認識多久了?」趙寧兒可是知道李雲天的威名,因此顯得非常緊張侷促,李雲天看出了她的緊張於是微笑著問道。

    「回王爺,有十年了。」趙寧兒連忙一躬身,「民女的爺爺開辦了一家小私塾,有一次小王爺到私塾裡找人認識了民女。」

    趙寧兒口中的「小王爺」自然指的就是李安明,王府的子嗣雖然不一樣被封為王爵,但皆可在人前被稱為「小王爺」,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敬稱。

    「十年!」李雲天聞言不由得點了點頭,他先前就覺得奇怪了,在周雨婷等人的調教下李安明並不是那種意氣用事的人,可如今竟然做出這等離經叛道的事情,其中必有緣由。

    在李雲天看來,人的感情尤其是愛情是最難以捉摸的東西,李安明與趙寧兒十年的情感足以使得其為了趙寧兒做出私奔的事情來。

    「明兒,你要理解你母親,咱們王府在京城可謂萬眾矚目,平常不知道有多少人盯著,當今的世道兒女親事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否則肯定會受到外界的非議,她是不想王府和你受到外界流言蜚語的傷害,為你的前程和王府的顏面著想。」

    李雲天已經從趙寧兒剛才的回答中知道了兩人之間的情感以及趙寧兒的家世,因此沉吟了一下向李安明說道,他可不希望裡李安明因為這件事情對綠萼心有不滿,他可以肯定綠萼一定會反對李安明和趙寧兒的親事。

    畢竟李安明是綠萼的驕傲和自豪,綠萼自然希望李安明能找一門門當戶對的親事,這樣無論對王府還是李安明都好。

    「父王,孩兒知道娘親的苦心,是孩兒不孝讓她傷心了。」李安明聞言臉上頓時流露出了慚愧的神色,眼眶變得有些紅潤,這些年來他還從沒有做過讓綠萼生氣的事情。

    「父王可以告訴你,你大婚後皇上會像你兩個哥哥一樣進封你為王爵,你對今後有何打算?」

    李雲天見狀心中再度搖了搖頭,知道李安明現在也十分糾結,這種夾雜在親情和愛情之間的滋味並不好受,隨後語峰一轉問道。

    「好男兒志在四方,孩兒要像兩個兄長一樣為國效力。」李安明聞言沒有絲毫猶豫,傲然向李雲天說道。

    李安國和李安民從講武堂畢業後就被李雲天派到了講武堂所屬的基層部隊去歷練,像這種有著郡王身份的王爺到基層部隊去當值的事情在大明可謂絕無僅有,即便是明初藩王最為活躍的時期也沒有郡王到基層任職,由於其高貴的身份無不一踏入仕途就是位高權重的統兵官。

    實際上,李雲天這樣做是想給大明的皇族和勳貴子弟樹立一個進入仕途的模板,在他看來那些皇族和勳貴子弟需要積累一定的經驗才能獲得更高一級的官職,否則將無法勝任高級職務。

    李安國現在驍武軍遼東大營擔任參謀官,李安民在水師寧波水師擔任參謀官,他們雖然貴為郡王但也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在軍中任職。

    故而,講武堂出身的李安明肯定也要與兩個哥哥一樣投身到驍武軍或者水師的建設中去。

    「如果讓你遠離大明本土到海外大明的領地去,你意下如何?」李雲天沉默了一會兒,然後鄭重其事地盯著李安明問道,「你現在不要回答父王,父王再次問你的時候你再給父王答案。」

    「父王,孩兒知道父王擔憂西域的事情,孩兒願意前往西域任職。」

    李安明聞言望了一眼身旁的趙寧兒,神色嚴肅地說道,「西域是父王費了不少心血打下來的大明江山,孩兒願意前去守住他,告訴世人忠王府的子弟也能像普通百姓的子弟一樣去戍邊,這樣才能服眾!」

    聽聞此言,李雲天的雙目不由得流露出一絲驚訝的神色來,萬萬想不到李安明竟然會說出如此一番話來,這正是他心中所想,讓忠王府的子弟前去海外任職,給天下人做表率。

    「你是如何想到這些的?」壓抑著心中的震驚,李雲天不動聲色地望著李安明,很驚訝他能考慮得如此周到。

    「父王,孩兒在講武堂幫著兩位姨娘打下手,從西域傳來的不少情報都是孩兒整理的,知道西域形勢未能如父王預期的那樣,必定使得父王心中擔憂。」

    李安明聞言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抓了抓腦袋後說道,「西域是父王當年歷盡千辛萬苦才打下來的,孩兒願意去西域任職,鎮守地方!」

    「你呢?」李雲天這下終於明白了過來是怎麼回事,原來李安明早就注意到了西域那邊的事情,看來還真是個有心人,隨後望向了坐在李安明身旁的趙寧兒,「他要是去了西域你該如何?」

    「王爺,寧兒願與小王爺同生共死,他去哪裡寧兒就去哪裡。」趙寧兒聞言咬了一下嘴唇,神色堅毅地向李雲天說道。

    「什麼生生死死的,本王的意思是西域的氣候和風俗中原相差甚巨,而且路途遙遠不宜返回。」

    李雲天聞言頓時笑了起來,覺得氣氛變得有些沉悶和壓抑,於是微笑著向李安明說道,「事到如今父王也不怕告訴你,父王準備讓你前去鎮守西域,在西域給李家開枝散葉,鞏固我大明的防務!」

    「開枝散葉?」李安明聞言頓時面露驚訝的神色,如果他沒有理解錯的話李雲天希望他以後就在西域扎根了。

    「你大婚後皇上一定會進封你為郡王,以郡王之尊鎮守西域,足以顯示我大明對西域的重視。」

    李雲天微微頷首,肯定了李安明心中的猜測,鄭重其事地望著李安明,「父王可以告訴你,別看西域現在在人們眼中是一塊荒蕪偏僻之地,實際上它有著巨大的財富,誰佔有了西域誰就等於擁有了富可敵國的財富!」

    李安民聞言臉上流露出了誘惑的神色,不知道李雲天所指的財富是何物,他以前可從沒有聽人說過。

    值得一提的是,李雲天口中的西域實際上指的是被大明從帖木兒帝國那裡得到的波斯灣,是大明在西方最遠的疆土,他所指的巨大財富自然指的是埋在波斯灣地下的石油了,只不過現在沒辦法對李安民明言而且也無法解釋清楚。

    李雲天身為大明的親王,按照大明的定制應該有封地才對,不過大明兩京十三省歷來是皇族的地盤,因此李雲天不想與皇族有什麼利益上的糾葛,故而他的封地只能往那些新征服的地方考慮。

    由於李雲天是以異姓王的身份進封為大明的王爺,大明以前並沒有先例,畢竟李雲天的這個王爵與宗室王爵不同,按照大明的定制宗室王爵要留在封地內不得外出,而大明朝廷的許多事務又離不開李雲天,

    故而他的封地應該封在哪裡著實讓禮部的人為難,宣德帝曾經表示此事延後再議,再加上李雲天公務繁忙也沒有時間理會這件事情,故而這件事情就拖了下去。

    李雲天這次回京後提到巡視西域、南洋並且讓李安明去鎮守西域後,正統帝終於想到了解決李雲天封地的辦法,那就是把李雲天最為關注的波斯灣封給李雲天,這樣李雲天就能把波斯灣分給李安明成為李安明的封地。

    雖然現在大明親王和郡王在封地上的權力比先前小了很多,但依舊有著很多的特權,對於李雲天而言封地是天子給他的一種榮譽,使得忠王府能在波斯灣站穩腳跟。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九臉龍王

LV:15 支援小組

追蹤
  • 8

    主題

  • 12484

    回文

  • 2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