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大宋第一太子 作者:九天楓(已完成)

 
Babcorn 2016-9-29 17:14:2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956 437817
Babcorn 發表於 2016-9-29 21:08
第九十章 國號大宋


    烝民,就是平民百姓,天下的眾生,庶民,是春秋戰國時代及之前歷代對「百姓」的稱謂,指的就是所有的人。

    上天既然省下所有的民眾,就一定要有官員來管理他們,不然這個世界豈不是亂了套了嗎?

    二帝,就是堯和舜,他們公天下的代表,都是因為禪讓才成為的天下的共主,,都是得益於禪讓制。

    三王,指禹、湯和文王,他們都是趁著天下大亂的時候,承繼的天命。才統一的天下。

    其極一也,主要說的是他們的最高的準備則是一模一樣的,殊途同歸!

    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歸。這是用小皇帝的口吻說出來的。

    小皇帝自稱渺小的小子,其實到了這個份上皇帝什麼身份也沒有了。家中遭遇不幸。人心也都跑到趙匡胤那邊了,這就是上天的安排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呀!

    趙匡胤這個人呀本身就是不凡,擁有不凡的韜略,文成武就沒有人能夠能比得上。

    他輔佐我的太祖郭威這是上天的旨意,等到他幫助世宗的時候,已經是掌握這大權了。天下的人都是有感於他的恩德。

    現在我順應天意,利於萬民將江山社稷託付給了趙匡胤,我呀可以放下這一副重擔了。

    不得不說這個陶谷的文采是十分不錯的,一篇禪位詔書在他的手裡居然有話腐朽為神奇的效果,這樣趙匡胤的在不當皇帝那就是天理不容了。

    此時趙匡胤已經換上了皇帝的九龍泡黃袍,象徵著他是九五至尊的的服飾。

    接著宣徽使引趙匡胤坐上龍墀向著北面拜受瞭然後被宰相扶掖著升殿,先是東向,回到南向,即皇帝位。

    禮成大家都是三跪九叩的山呼萬歲,本來趙匡胤還想按照古禮,準備來個三請三辭的,也就是大臣們上表請趙匡胤登基,趙匡胤不答應,群臣再次勸諫,如此往返三次,接著皇帝才勉為其難的答應。

    可是被趙旭給拒絕了,這不是瞎折騰嗎,既然已經成了事實,還講究那麼多干啥,那都是虛的,浪費時間,還不如一鼓作氣,直接坐上龍椅。

    趙匡胤做了皇帝以後,第一件事不大封功臣,也不是更改國建元,因為現在已經是夜晚了,改元建國不吉利。

    事實上的第一件事,是奉周主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遷到西京,奉養同時他們的一切的待遇都是維持原樣,只不過他們不能住在汴京了。

    大臣們鬆了一口氣,畢竟柴榮對他們還是不錯的,現在他們保不住柴榮的遺孀,他們有投降了別人,大家想想就臉紅了,以後時候還怎麼有臉去見柴榮呢?

    現在聽說新皇帝不但不殺舊朝的皇帝,反而讓他們享受原來的待遇,這是亙古沒有的,看來這個趙匡胤還是不錯的,大家都是很放心的。

    安置完柴榮的兒子和老婆之後,已經很晚了,趙匡胤宣佈退朝,一眾大臣都陸續回家了,趙匡胤一家子人當然是在皇宮住了下來,現在這是是他們的家了,再說趙府也已經化為灰燼了。

    「爹,明日就是改元建國的時候了,您想好國名叫什麼了嗎?趙旭還是不習慣叫他父皇。他也只是在眾人面前叫他父皇,私下的還是叫他爹,這樣顯得比較親近。」

    趙匡胤並不太在意這些個稱呼,於是也是任由自己的兒子這樣稱呼自己:

    「旭兒,既然你這樣問了,你有什麼想法嗎?」不知道是趙匡胤真的沒有準備還是有意的考考自己的兒子。

    「哈哈老爹你這是想考考我我吧,那麼我就說一說我的想法吧,但是如果不合您的心意,千萬別揍我就行了,嘿嘿。」

    「就你小子賊,說說說看吧!」趙匡胤還是在家裡一樣,並沒有擺什麼架子。

    國號,顧名思義即國家稱號,中國古代國號就是一個朝代名稱,歷朝建國者第一要事即確立國號,這對一個國家是十分的重要的,不然一個國家顯得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根據趙旭腦海裡面的回憶,這個國號的由來還真是十分的複雜,並不是胡亂取得有一定的講究的,細緻起來可以分為好幾類的

    根據皇帝自己發跡地的某種特產確定自己的國號。這個最為明顯的就是,現在中原王朝的宿敵契丹。

    契丹也被稱為大遼,遼在漢語中沒有什麼意思,但是在契丹語卻是精煉鋼鐵的意思。

    因耶律阿保機的發跡地產正是盛產這種精煉的鋼鐵,所以即用遼為國號,同時這些鋼鐵也給大遼帶來優良的兵器。

    開國皇帝當時所封爵名來確定國名定國號。

    王朝的開國皇帝有的可能生前就是他所取代國家的皇帝封的一個爵位,後來他當上了皇帝就用她以前的爵位來命名國號。

    比西漢,楚霸王項羽曾經封劉邦為漢王,後來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史稱西漢。三國時期的曹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後來晉為「魏王」,曹丕代漢後便稱「魏」。

    更為著名的還有唐朝,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叫李虎李虎,曾經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也是因為這個爵位。

    三、以建立者的姓氏為國號。這個最典型的即使南北朝時候的陳朝,開國皇帝為陳霸先,取得政權之後,就用自己的姓氏為國號。

    四、以發跡地名定國號。如夏朝,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此稱其政權為「夏」。

    「夏」地名,在今河南陽翟一帶。商朝,相傳商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

    後盤庚遷殷(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周朝,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

    秦朝,秦祖先封邑於秦(今天水隴西一帶),隨後以此為國號。嬴政統一六國後,仍以舊號命國。

    蜀,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就稱「蜀」。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理位置在東,也稱「東吳」。

    趙旭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趙匡胤也是聽了個大概,但是他也知道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他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怎知道這麼詳細:

    「你小子不要給我說這些,你就說說你心裡的想法吧。」趙旭忘記了自己的找個老爹的不通多少文墨,想一想他寫的哪一首半的詩歌。

    「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

    須臾走上天上來,趕卻流星趕卻月。」

    雖然很有魄力,極其的彰顯他的英雄氣概,但是從文學的角度這就是用五代的口語說出來的,更說明趙匡胤並不精通文墨。

    趙旭無奈的搖搖頭:「爹,我這是這樣想的,您既然是歸德軍節度使,那麼我的意思新的國家就叫宋,可好?」

    趙旭試探性的問自己的老爹,他也不確定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到來,歷史會不會再來一次大的改變。

    歸德軍節的駐地就是在宋州,所以新的國號叫作宋也是有來歷的不是個黑戶。

    這也很符合歷史上定國號的一些例子,就是以地名定國名,總不能叫趙國吧,所以這個宋還是十分的不錯的。

    其實在趙旭說的前面,趙普他們已經給出了幾個國號,但是趙匡胤十分的不滿意,但是倉促之間也不能想到更好的,現在趙旭說的有理有據的,還是不錯的。

    「張德鈞,去派人去請匡義、趙普和苗訓過來,說朕有十分重要的事情商議,快去。」

    趙匡胤也是對這個宋是相當的滿意的,不過他還要聽聽其他人的意見,這不很快趙匡義和趙普、苗訓就來到,三人來到這裡首先是給趙匡胤行起了君臣大禮。

    「起來吧,不必多禮,來匡義、趙普苗先生過來坐。」趙匡胤熱情的招呼他們。趙旭也是和他們打了個招呼。

    儘管趙匡胤對他們的熱情不減,可是他們三人卻是沒有徹底的放開,反而顯得有點拘謹,這讓趙匡胤很是不好受,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孤家寡人嗎?

    不過趙匡胤很快就恢復了過來,等到他們都坐下之後,我這麼晚了叫你們來是為了國號一事的,剛才旭兒對我說了一個國號,我覺得還是不錯的,讓大家討論一下怎麼樣。

    老爹還是沒有徹底的完成從大臣到皇帝的轉變,不知不覺的用起了我這個稱呼,說起稱呼最搞笑的還是朱元璋。

    他總是喜歡說咱,這個咱是個地方的方言,也就是我的意思,這個朱元璋耽擱了皇帝之後還是沿用這個稱呼,於是他下旨,讓天下的人知道,只要他朱元璋說咱,就是皇帝自稱朕的意思。

    趙匡胤將趙旭的意見說了出來,還有趙旭自己說的那一番話,大家也是覺得宋這個國號是十分不錯的,大家也都是很滿意這個稱呼,決定以大宋為國號。
Babcorn 發表於 2016-9-29 21:08
第九十一章 大宋皇朝


    他們現在也許不知道,就是他們所謂的這個宋,在不久的將來,威震四方,他們這些討論過帝國國號的人,也是被歷史銘記。

    公元九百六十年正月初五,庚申年乙巳,趙匡胤當黃袍加身的第二天,趙匡胤頒下詔書,發下詔書,改國號為宋,年號建隆。

    接著趙匡胤就在有關官員的引導下,舉行拜天大典,祭拜天地,以此來上上天昭示他是真命天子。

    有關的人員早就負責建造好了一個大大的祭台,上面還有一股銅鑄的大殿,就和司母戊鼎是一樣的,裡面燃燒著火焰,祭台的上面擺滿了各種貢品,其中豬牛羊三牲擺在了最前面,上面牌位是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也就是玉皇大帝。

    趙匡胤一身龍袍,緩緩而來,手中持三炷香:

    「兒臣趙匡胤誠心叩拜上天,日月蒼穹,臣趙匡胤順應天命繼承大統,今日特告上天,改國號為宋,年號建隆,臣有生之年必定順天應民,掃平亂世,恢復盛唐的氣象。」

    說完趙匡胤叩拜起來,下面的文武百官則是距離他很遠,根本就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這是天子和上天的對話,怎麼會讓你們知道。

    這時候趙匡胤揮一揮手,趙旭急忙走了過來,他的手裡托著一個托盤,上面有一塊黃布包,還有一個金製造的器皿,大家都是明白這裡面是什麼。

    大家心裡更清楚,趙旭一定是未來的太子了按理說天子祭天都是自己一個人,沒有想到這個新皇帝,把自己的兒子也叫了上去,這不是表明,他以後的皇位要他來繼承,還是在上天的面前昭示,也就是說以後無論趙匡胤再有幾個兒子都不會動搖他的地位。

    趙匡胤從上面講黃色的布包打開,裡面是穀子,而黃金碗裡面則是一堆土,借此代表著社稷江山。

    「社稷」從字面來看是說土谷之神。由於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穀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穀神。

    現在這些東西就是代表著社稷,代表著新的皇帝掌管著社稷江山,趙匡胤將穀子放進土裡,散在自己的面前,進而再次叩拜:

    「臣趙匡胤再次叩拜上天祈求上蒼讓下屆風調雨順,黎民安居樂業。」

    「父皇,現在該考慮一下如惡化處理這些舊臣了,這可是關係著政權穩不穩的問題。」在幾天大典結束以後,趙旭和趙匡胤在一處幽靜的所在商議著下一步的行動,除了他們父子兩人其他的人並沒有在場。

    趙匡胤站起來,眉頭奏皺著緩緩的說道:「我正準備派使者到各個藩鎮和朱果出訪,讓這些勢力如何接受我大宋是一個難題呀?」

    確實,憑什麼讓人家承認你,你多了人家孤兒寡母的權力,我為什麼要承認你,說不定我要討伐你還能站在大義的這一方面呢?

    「是呀,稍微處理不好,天下就會再次出現大亂,到時候世宗和父皇先前的努力就全部白費了。」

    柴榮在世的時候,趙匡胤等一眾將領,南征北討,終於打下一個穩定強大的後周,也是一個勢力最強的國家,如果一旦這個國家亂起來,一切就都完了。

    「是呀,這是目前最為重要的事情,我和趙普他們商議過,還是暫時留用舊臣,不僅要留用還有給他們加官進爵,你看怎麼樣?」

    趙匡胤手放在背後,望著遠方,詢問性的問道。這些問題在他沒有正式登基的時候就想過,也是和趙普他們商議過。

    「嗯恩,父皇這樣做還是十分正確的,眼下各地的府縣和各地的節度使都是在持觀望態度,一旦處理不還真的就真的麻煩了,留用和重用朝中舊臣,就是在向世人昭示我大宋繼承了後周,繼承了世宗一統一天下為己任,所有額官員都是原來的人,這樣大家都放心了。」

    趙旭說的很對,皇帝換了,現在是人心惶惶,但是如果是皇帝換了,那些個大臣換了的話,大家就有可能放下心來,畢竟各自都是很熟悉了,也很好辦事,這樣的話,大家對新朝的牴觸情緒就會少一點。

    「嗯恩,這也是我說考慮的,現在我們雖然取代了大周,但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我們掌握的權力還不夠充分,現在我們做的許多事情都是掣肘,只能一步步的來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又到了早朝的日子,這是趙匡胤當皇帝的第二次早朝,所以大臣們都是很規矩,也不由得他們不規矩,現在朝廷的一切都沒有明了,大家能不小心嗎?

    「眾卿平身。」趙匡胤端坐在龍椅上,派頭十足,他的左邊是兒子趙旭,雖然沒有被封為太子,但是大家心裡都是很明白,太子除了他還有誰。

    「朕承繼天命,既然已經登記,自當汲取前代的教訓,做一個開國的明君,所以朕是不會誅殺舊主罷黜舊臣的。」

    「朕可以當著眾臣,立下祖宗家法,凡以後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趙匡胤說完大家朝堂上的眾人,就開始交頭接耳的議論起來。自古以來有那個皇帝這樣做過,有罪不得加刑,就是說柴氏子孫除非是謀反大罪,否則還就是終生免死,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一個皇帝的胸襟。

    看著朝堂上亂哄哄的,站在趙匡胤身邊的趙旭,向前走了一步:

    「肅靜,朝堂之上注意君臣禮儀。」以前趙旭是十分的反感這種禮儀的不過現在他也發現這種禮節還是必需的,不然整個朝堂還不知道亂成什麼樣子呢?

    「皇上還有許多的事情沒有吩咐,看看你們是什麼樣子。」

    大臣們這時候才注意到這裡是朝堂不是菜市場,上面的是皇帝,不是買菜的小販,個個都立刻噤聲。

    「旭兒沒下面的的由你宣佈吧!」趙匡胤看看下面的人,眉頭一皺,對著自己的兒子說道。

    「是,父皇。皇上的意思不僅舊主要厚待就連周朝的宗廟祭祀也是不能停下,派遣前周朝的宗室,每年祭祀周朝的宗廟,使其向後香火不斷,另外皇上還要重用原來的周朝臣子。」

    說道這裡趙匡胤向身邊的太監張德鈞,吩咐道:「張德鈞宣旨。」張德均可謂是三朝「元老」了,時候過世宗,周恭帝,現在又跟著趙匡胤混了。

    他向他的新主子行了一禮,緩緩展開一卷聖旨,清了清他那公鴨嗓子: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新近登基,所有周廷官員全部錄用,茲任命後周宰相范質為守司徒、兼侍中;

    王溥,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仁浦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吳廷祚同中書門下二品,其餘官員由吏部安排欽此。」

    被授予職位的這些官員都是十分感激,都是跪在地上謝恩,其中以范質為代表:

    「皇上如此的氣度恢弘,臣等感激不盡,吾皇萬歲萬萬歲。」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是明朝以後正式流行開來的,沒有想到在這裡流行起來了,這還不是趙旭受到了後世的電視劇的毒害,什麼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昨晚一不小心說出口了,趙匡胤他們一聽覺得就十分不錯,於是就出現了這裡。

    守司空,在官職前面加一個守字就是說明他不夠資格擔任司空的職務,只是臨時授予他的,就是這樣被臨時授予大家還是很高興,新朝廷不僅不罷黜自己的等人,還給自己提陞官職,自己等人能不高興。

    「眾卿還有什麼事情嗎?」趙匡胤見到自己的一紙詔書就把大家給收買了,也很是高興。

    「啟稟陛下,老臣有事要奏。」這次是王溥走了出來,老傢伙還滿臉的激動,可能是被趙匡胤的寬容給感動的。

    趙匡胤低頭一看原來是老王溥:「王卿有什麼事呢?」在趙匡胤的印象中,這個王溥是個小心翼翼的,錙銖必較,管理財物的好手。

    「陛下,臣想奏的是,既然我們大宋已經建立了,那麼就應該派出使臣曉諭地方,新朝建立,讓他們服從中央,同時陛下應該建立祖宗宗祠奠定新的根基。」

    「臣復議」

    「臣復議」

    「臣復議」

    ……

    大臣們都是贊同有的人還在懊惱怎麼就沒有率先提出來這個建議,這是每一個開國皇帝必須做的呀,無論誰做皇帝都會贊同的。

    新朝想要收復地方,必須要派使者到地方去宣旨,這是必備的程序,誰當了皇帝都是應該追封自己的祖宗,這是孝道的本分。

    果然趙匡胤一聽,這正是他想做的,於是下令讓范質王浦等人去辦這件事情,至於太廟則有趙匡義去負責。

    很快各地去宣旨使者大部分都回來了,基本上都是好消息,都願意服從新的中,央政府,因為他們聽說所有的官員基本上就沒有動,和原來一樣,也就是換個國號而已,至此大宋算是基本上建立起來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6-9-29 21:08
第九十二章 封功臣


    趙匡胤登基的一個月都是沒有任何的軍事行動,大宋新建都是忙著處理內政外交。

    二月初四,太廟建成,這這一天趙匡胤尊奉母親南陽郡夫人杜氏為皇太后,封自己的夫人賀氏為皇后,封王氏為貴妃,冊封自己的長子趙旭為太子,次子趙德昭為滕王,改弟弟趙匡義名字為趙光義,封趙光義為殿前都虞侯。

    初九,趙匡胤領著太子趙旭手捧玉冊給祖先加謚號,高祖父被尊為文獻皇帝,廟號僖祖。高祖母崔氏被尊為文懿皇后。

    曾祖父被尊為惠元皇帝,廟號順祖。曾祖母桑氏被尊為惠明皇后;祖父被尊為簡恭皇帝,廟號翼祖,祖母劉氏被尊為簡穆皇后;父親被尊為武昭皇帝,廟號宣祖。

    趙旭被封為太子之後,並沒有閒著趙匡胤還給了他一個新的職位,知樞密院,讓他輔佐魏仁浦管理軍事,讓他以太子知樞密院,魏仁浦也是不敢以趙旭的頂頭上司自居。

    與此同時趙旭在這一階段也是徵詢趙匡胤的同意,新近成立了兩個組織,都是從前他手下的那些個黑影分離出去的,一個叫做風影,就是捕風捉影的意思,不過倒不是真的捕風捉影,而是負責打探情報的,他們的負責人叫做劉擒虎。

    其中還有另一支叫做錦衣衛,統領是董鎮海。趙旭也沒有還的名字取,當年大明的錦衣衛是多麼的威風,所以他順便就取了這個名字。但是這個錦衣衛卻是沒有這麼大的權力,他們只負責處理一些比較棘手的事情。

    大明的錦衣衛有偵察、逮捕、審問等權力,那時候的錦衣衛可以止小兒啼哭,說他們是窮凶極惡也不假。

    現在趙旭成立這兩個機構,一個負責偵查,一個負責偵查,而且他們相互負責監督,絕對不會出現大明臭名昭著錦衣衛的形象的。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發展這兩個組織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趙旭讓他們放手去做,這個劉擒虎還真敢放手去做,就連一些朝中大臣的府邸上都被他安排了人。

    「太子,我剛剛受到消息石守信他們在一起聚會,語氣中表現出對皇上和太子的不滿,說是他們幫皇上奪得了天下,但是皇上去沒有給他們好處,這也太大膽了。」

    在東宮,趙旭端坐在正堂,他的兩旁分別是劉擒虎和董鎮海,情報頭子,劉擒虎正在向趙旭匯報他得到的消息。

    「我說老劉,你是怎麼知道這個消息的,難道你派人監視他們去了額,你的膽子也太大了一點了吧,誰給你這麼大的膽子,你說?」趙旭將茶杯狠狠的摔在桌子上,茶水四濺,看來他真的是生氣了。

    其實趙旭當初只是讓那個劉擒虎負責收集消息,沒有想到這小子居然連朝廷重臣和新貴的家裡都能安插進去人,這傢伙還真是有能力,但是這要是讓他們知道了,朝廷又要起波瀾了。

    「下臣該死。」劉擒虎從來沒有見過趙旭生這麼大的氣,平時也只不過之擺個臉,沒有想到現在居然發起火來,憨厚的董鎮海也是嚇得跪在了地上。

    「你現在是不是膽大了,不經過我的允許,你既然派人監視朝廷的有功之臣,你這是膽大包天。」

    「太子,老劉他也是為了您,為了您你能夠掌握大臣的情報,您就饒恕他這一次吧。」趙旭奇怪的是,這個平時笨嘴笨舌的董鎮海居然能說出這番話。

    「哼,起來吧,我要不是看著他是為我辦事,我早就,恩,怎麼還不起來,難道還有我親自去拉你嗎?」趙旭的的怒氣稍微消了點。

    「謝太子,要不我把那些人給撤出啦?」剛從地上站起來的劉擒虎又試探性的問道。

    「胡扯,費了這麼大的力氣,撤回來幹什麼,讓他們小心點,千萬不要露出什麼馬腳,還有你要多向蜀國,唐國等等地多派些探子,多蒐集一些情報,對我們以後有用。好了你們下去吧。」

    劉擒虎和董鎮海識趣的退了出來了。趙旭沒有任何的遲疑就去趙匡胤去了,剛才別看他對劉擒虎那樣怒氣衝天的,可是他心裡卻是聽到了關鍵的信息,那些擁立皇帝的新貴對遲遲沒有封賞不滿。

    這可是十分嚴重的一件事情,整不好朝廷不穩,因為他們是手握兵權的人呀。

    「陛下,太子來了,您見不見?」張德鈞給趙匡胤續上一杯茶水的功夫,就像趙匡胤稟告。

    趙匡胤登基以來,夙夜憂慮,整日在為怎麼能統一天下,每日都很晚才能休息,這不他還在看各地呈上來的奏章嘛!

    趙匡胤卻沒有直接回答他:

    「張德鈞是你知道你的老祖宗找高嗎,這個趙高欺上瞞下,弄得一個強盛的大秦迅速走向沒落,唐朝也有許多的宦官居然還能廢立皇帝,你的這些老前輩還真是神通廣大。他們都是你的好榜樣呀!」

    趙匡胤手中握著玉做的毛筆,不停的在奏摺上批批改改,語氣平和的說道。

    雖然趙匡胤的語氣平和,但是張德鈞卻是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這皇上說的是什麼意思,他說的這些前輩都是霍亂朝綱的能人,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宦官,可他們也是在歷史上臭名遠颺,歷朝歷代的皇帝對手對他們十分厭惡。

    現在皇上說他們是我的榜樣,那不是說我像他們一樣,難道我上一次收禮的事情,讓那個皇上知道了嗎?

    「皇上,皇上奴才不敢,奴才不敢呀。」小命重要,張德鈞不停的磕著頭,很快額頭上就是青腫一塊。

    「哼,你不敢最好,你以前有什麼事情,朕也不追究想我大宋是不允許的,張德鈞你以後要時刻自省知不知道。」

    「是皇上,奴才記下了。」

    「好了,迎太子進來,你就在外邊候著吧!」

    不一會兒,趙旭就進來了,對著趙匡胤行了一個君臣大禮,現在他們可不是當年在家的時候了,況且這邊上還有宦官宮女呢。

    「父皇我剛才怎麼見張德鈞額頭上怎麼是青一塊紫一塊的,怎麼一回事呀。」趙旭見到張德均的時候,只見他滿頭都是大汗,而且額頭上有明顯的傷痕。所以趙旭才有此一問。

    「這個狗奴才居然收了別人的銀子,向那人傳遞宮內的消息,朕要不是念在他曾經有功勞的,早就斬了他。」自古皇帝最怕什麼,怕的是宦官和大臣互通有無,這樣的話皇宮內還有什麼秘密可言呢?

    「不過朕想經過這一次敲打,他已經會有所收斂的,對了旭兒你這麼晚來有什麼事情嗎?」

    「我確實有重要的事情和您商議,你們都下去吧。」趙旭對著周圍的幾個太監宮女擺擺手讓他們離開了。

    「父皇,我這麼晚來確實是有重要的事情,自從你登基以來似乎只是忙著安撫舊臣,卻沒有封賞功臣。」

    「你是不是聽到什麼傳言了,朕還是相信自己的那一幫兄弟的,他們是不會在乎這些的。」

    「父皇的那些個兄弟確實是情深,但是您現在已經是皇上了,不能再向以前那樣的考慮問題了,您必須考慮到下面人的情緒,人家擁立你當皇帝,您當然要給人家好處的不然誰敢,好比說,人家付出了勞動,你當然要給人家工錢了,您看是不是這個道理?」

    這時候的趙匡胤沒有快凝成了一塊,他都是沒有想到這一點,是呀人家擁戴自己做皇帝並不是因為和自己的關係好,總有自己的一番打算吧。

    「旭兒你是不是得到什麼消息了。」他知道趙旭當初向他說成立了一個什麼高情報的機關,可能就是從哪裡得到的吧。

    趙旭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我們可以先給他們升一級,這樣也可以穩定住他們,等一切穩定下來的時候,我們在做其他的打算,現在還不是時候。」

    第二天早朝的時候,趙匡胤下旨大封功臣

    任命原來的後周義成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為歸德軍節度使。

    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江寧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為義成軍節度使、殿前副都點檢。

    武信軍節度使、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為鎮安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

    殿前都虞候王審琦為泰寧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虎捷右廂都虞候張光翰為江寧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龍捷右廂都指揮使趙彥徽為武信軍節。

    這些都是以前都是官很大的人,其他的人也是各有賞賜,像楚昭輔這樣的原來的小官也是升了好幾級,那個校尉王彥升也成了京城的巡檢,也就是京城的衛戍司令。

    趙匡胤又做了一件讓大家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厚葬了,他進城時候的唯一抵抗者,韓通,贈為太師,厚待韓通的家人。

    至此,在京城無論是周朝的舊臣,還是朝廷的新貴才徹底的穩定下來,大宋開始將目光瞄向了地方。
Babcorn 發表於 2016-9-29 21:08
第九十三章 長翅帽


    經過一番的大封朝廷功臣,和安撫舊臣,這些朝廷的新貴總算穩定了下來,他們個個掌握著軍權當然高興了。

    不過趙旭卻知道以後這些人的兵權必須要收回來,不然的話,一定會很麻煩,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兵力都是掌握在這些人的手裡,想要統一天下的話,必須要大規模的用兵,必須要自己掌握軍權。

    不然的話,也不會出現趙匡胤後來要杯酒釋兵權了,不過杯酒釋兵權付出的代價也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是用國家的財富換來的,趙旭絕對不會再贊成他老爹在用這樣的方法了。

    「皇上,太子,昭義軍節度使李筠扣留了我們的特使周光迅,同時在歡迎我們大宋使者的酒宴上,他還對著郭太祖的畫像大哭。」

    趙普連忙將蒐集到的消息報告給趙匡胤和趙旭聽,趙普現在早已經不是歸德軍的掌軍書記了,因為從龍有功,趙匡胤封他為右諫議大夫,充職樞密直學士。

    「父皇,我說的不錯吧,這是李筠還是會反的,那麼他和北漢劉鈞的書信來往也是真的了。」其實趙旭早就得到情報了,不過趙匡胤還是不相信。

    這是因為趙匡胤剛剛登基不久,就讓使者去了潞州,想李筠宣旨,這個使者被扣留了,趙匡胤正大怒不已的時候,李筠親自來朝拜了,但是趙匡胤又陰轉晴天,還封他為中書令,處處禮遇他。

    趙匡胤哪裡會知道,李筠當時是痛苦不已,當時就要起兵造反,幸虧他手下的人勸住了,這次勉為其難的到汴京朝拜新皇帝的。

    趙普聽著太子的意思,他早就得到了消息,這不可能,他是最先得到消息的,就立刻進宮來想皇帝稟報了,這太子怎麼這麼早知道的。不過他也沒有問。

    「哼,這個李筠朕待他不薄,他居然還是要造反,朕饒不了他。」趙匡胤重情重義,但是他最痛恨的就是那些毫無信義的人了,你李筠已經向我效忠了,你還想著反叛,看我怎麼收拾你。

    「父皇,李筠的兒子李守節明天就達到汴京了,這個時候李筠讓他的兒子來,會不會是來迷惑我們的,因為我聽說李守節和他關係一直不好,也或許是李筠故意將他送到京城來,想借我們的手除掉他呢?」

    從趙旭的奏報中趙匡胤也知道李筠和他的兒子關係不怎麼樣,估計李筠有這方面的打算,但是趙匡胤豈是那麼輕易被人利用的。

    「趙普你和光義去準備一下明天接見李守節的事宜,不要馬虎,但是也不要有多大的規格,畢竟他不是我們的屬國而是我們的地方官員,記住要有我大宋的風範氣勢。」

    趙匡胤前一階段下旨,修改全國觸犯新皇帝寧子、已死去皇帝名字的州縣,所以他的弟弟趙匡義就被改成趙光義了,趙普領命退下去準備了。

    這時候整個房間內,就只剩下趙匡胤父子兩個了,但是趙匡胤的臉色依然不好看,看上去好像有什麼難事。

    「父皇,你是不是還有什麼事情,看您這愁眉不展的?」趙旭根本就不習慣父皇這個稱呼,但是前幾天在早朝的時候她一順嘴就叫了爹,這下可被大臣們教育了老半天。

    雖然這對自己來說,並沒有什麼事情,但是老是聽那些老夫子在耳邊聒噪真是煩不勝煩,從那以後他就一直叫趙匡胤父皇了。

    趙匡胤耐著性子說了一遍趙旭聽著也是搖了搖頭,這群大臣還真是太隨意了,你這讓皇帝如何是好,原來是是在朝堂上大臣們是下下面竊竊私語。

    原來是今天的早朝,趙匡胤一臉莊重地端坐於龍椅上,聚精會神地聽著一位大臣的奏報。

    身為一個開國的皇帝,趙匡胤很想通過自己的表率作用,給朝堂營造一個莊嚴、肅穆、神聖的氛圍。所以他是坐的很是端正。

    不料沒一會兒,讓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幾個大臣很隨意地在下面交頭接耳,全然不顧朝堂上應遵守的起碼規矩。

    對於眼前的這一不和諧的一幕,趙匡胤心中很是不爽,但他不露聲色,並沒有當場發作對幾名不守紀律的官員點名批評,而是若無其事地繼續聽奏報。

    其實他內心裡是十分的憤怒,這也太沒有規矩了,在歷朝歷代,那個開國的皇帝會放心當初和他一起闖天下的同僚,特別是那些凶悍的武將。

    所以趙匡胤也是很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唯恐他們交流過多而抱團甚至產生異心,這並不是他的心胸狹窄,當年他就是這樣和文武大臣搞好關係的。所以他害怕。

    其實這一點他倒是不擔心,新朝剛建立,這些大臣們暫時還沒有會有異心,但是皇帝在龍椅上聽奏報,你們在下面嘀嘀咕咕的,讓皇帝的臉面往哪裡放。

    趙匡胤記得,當年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之初,朝堂上的大臣大都是他的老鄉朋友都是一些沒有文化的草莽,所以整個朝堂之上流氓之氣、草莽之風日盛。

    「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可見朝堂之上的混亂局面,即使是流氓出身的劉邦也是十分的不滿。

    後來一個儒生擬訂了一套體現皇權至上的禮儀,讓群臣當堂演練,滿朝秩序井然,尊卑分明,以往那種開放型市場式的嘈雜紛亂一掃而無。

    自此朝堂上的秩序井然,劉邦看到後非常高興地說:「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現在趙匡胤就是想要劉邦這種感覺。

    趙旭他一聽老爹這是對朝廷上的官員無禮不滿,不過這也是,無規矩不成方圓,秩序還是要有的,不過自己還真的是有辦法解決。

    「哈哈,父皇這有何難,不用什麼辦法只要動一動他們的烏紗帽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再次出現。」

    「嗯?」趙匡胤的眉頭一皺。

    「朕剛給他們陞官,這個時候動他們的烏紗帽,不引起他們****,這只是小事,只是朕的心中不舒服,其他的倒也沒有什麼!」

    趙旭知道皇帝老爹會錯了意:

    「父皇,您誤會了,我說的烏紗帽不是指的他們官位官職,只是說的他頭上的帽子,只要把這帽子給改一下就能完全改變這種模式。」

    烏紗帽原是民間常見的一種便帽,官員頭戴烏紗帽起源於東晉,但作為正式「官服」的一個組成部分,卻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從此烏紗帽就代表了官員的官職官位。

    「看來是朕會錯意了,旭兒你說有辦法你說說看吧。」

    「是的父皇,您也知道,現在官員的帽子都是高筒的,只要兩人在一塊,頭一扭就可以在下面交談了,極其方便,所以偶爾們可以從這上面下功夫。我們可以這樣……」

    按照趙旭意思在現有的官帽後配掛兩根又平又長的翅,晃動起來忽忽悠悠的樣子挺搞笑,這展角幞頭,俗稱可以叫做長翅帽。

    經過趙旭的一番解說,趙匡胤也是明白了,不由的大拍手掌,其實趙旭心裡說,這不是我的發明,歷史上這是你的發明。

    歷史上的趙匡胤遇到了剛才他自己說的官員們的竊竊私語,他當場也沒有發作,趙匡胤這個人,很寬容但是十分的注重實效。

    退朝後,他很快就想出個辦法,你們不是喜歡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嗎我叫你們說不成!他傳旨屬官在幞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

    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

    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談就困難了。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了。

    再加上大家都明白皇上這樣做就是為了打擊大臣之間的私聊,沒人再敢造次,於是朝堂之風為之一新。現在被趙旭這麼一說,趙匡胤當然也是十分的贊同了。

    關於宋朝官員戴長翅帽,古代文人筆記中還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段子:

    一日,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視察民情。他著青衣,戴小帽,打扮成書生模樣,在京都東京私訪。當他和一個老頭子談話時,老頭子對寇准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恭謙。

    寇准感到奇怪,故意發問:「老先生,鄙人乃一介書生,請你隨便些吧。」

    老頭子笑著說:「相公莫非隱瞞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寇准一聽更加疑惑,「

    我和你老素不相識,怎麼說我是朝廷命官呢」

    老頭子說:「相公,剛才你通過狹巷的時候,側身左顧右盼,生怕有東西碰著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長翅帽,哪會有這樣的習慣動作,您說對吧」

    不管這事情是真的假的,現在在趙旭的見證下這種長翅帽已經問世了,不知道以後的史書上會不會記載下,大宋太子趙旭發明了一種官帽,為服飾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Babcorn 發表於 2016-9-29 21:09
第九十四章 殺雞儆猴


    第二天,早朝的時候,趙匡胤立刻下了一道旨意,沒有其他的意思,就是準備給大宋所有的官員換上新的官帽。

    大家都是很不解,這皇帝還關心這事情,再說了換什麼樣的官帽?大家都是把目光看向范質等幾個宰相。

    范質看了看身旁的王溥,王溥也是一臉的迷茫皇上也沒有跟我說呀。

    「皇上不知道您說的這個官帽是什麼樣子的,好讓臣等有個準備,心裡有個譜。」趙普對趙匡胤是百分百的支持,所以他說出了大家都關心的事情。

    接著趙匡胤說了一下這個新型官帽的形狀,大家一聽就有不同的意見了,這樣的帽子戴在頭上一點也不舒服,以後都都帶這樣的帽子,還不難受死?

    大臣們又開始議論紛紛了,本來就是因為你們的的竊竊私語才有這樣的新的東西才出現的,現在你們這樣不是讓皇帝更加的堅定一定要給你們換上這樣的帽子嗎?

    「敢問皇上,這樣的帽子官員們戴上後並不是身舒服,請皇上示下?」范質從凳子上站了起來,老老實實的請教氣趙匡胤來了。

    叫的最歡的還不是這些周朝的舊臣,而是大宋朝廷的新貴,這些新貴大所屬是武將出身,很快又在大殿上嚷嚷開了。

    「各位大人,各位大人。」站在趙匡胤旁邊的趙旭眼見這亂糟糟的局面,開口提醒道。

    不知道是他的聲音太小還是大家根本就沒有聽到他所說的話,總之沒有人理他,這讓他稍稍感覺到了趙匡胤的無奈。

    「統統給孤安靜。」趙旭已經好久沒有用真氣說話了,看到這樣的場面也不由的有點怒氣,含怒帶有真氣的聲音將整個大殿都是震的有點顫抖的感覺,更別說人了。

    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稱,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孤這個詞就不再是最高統治者的自稱,最高統治者都是自稱朕,現在孤已經成了王侯的自稱,趙旭被封為太子,當然是可以稱孤道寡的了。

    大殿上瞬間安靜了下來,個個都是耳朵震得生疼,現在有些人的耳朵裡都是嗡嗡的響。

    趙旭則是面含怒氣:

    「你們是我大宋的重臣,卻當著皇上的面,在這朝堂之上亂哄哄的,當這裡是菜市場嗎?說呀。」

    這時候大臣們才個個的清醒過來,對呀這是皇帝議政的地方,我們確實做的有點過分了,即使皇上是一個寬容的君主也受不了這樣的:

    「皇上恕罪,臣等無狀。」

    「眾卿平身,太子不要這麼嚴厲嗎,他們都是朕的臣子也是朕的朋友更是你的長輩,太子以後要以禮相待。」

    既然兒子做了黑臉,那自己就只好做紅臉了,黑紅相得益彰,父子兩個一唱一和很快就把局勢穩定下來了。

    「其實這個帽子是太子設計的,他說這有很大的深意,當時朕問他是什麼意思,太子說今天要當眾說出來,太子你來說吧。」

    原來這東西是太子搞出來的,大家對趙旭的印象還停留在年輕有為,能征善戰的小將軍,再換一句話就是武夫。

    「各位大人,你們也聽父皇說了這種新的官帽的樣式嗎,孤直說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這帽子的左右多出的一對孤稱之為翅膀的長條。」

    誰知道你心裡想的什麼,這個帽子太難看了,你讓我們戴除非你能說出花來。說著一些人裝作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左右雙翅膀代表著是平衡,也是公平公正,這就是告訴所有的人,做官要行的正,不能偏向任何一邊。

    就跟那帽子一樣,只有你規規矩矩的一碗水端平,那帽子才不會搖晃,偏向某一邊。」趙旭已經從趙匡胤的龍椅旁走到了下面。

    「這就是提醒你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注意公平正義,不能徇私枉法,要對得起自己的頭上的烏紗帽,更要時刻記住朝廷對你們的期盼,做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事情。」

    「所以當你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你們首先顧慮的不是能不能保住你的烏紗帽的問題,你腦海中第一反應是你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正義,這才是這頂帽子真正的意義所在」

    大家都是沒有想到一頂小小的帽子,會讓這個太子講出這麼多的道道來,即使不願意戴上,也沒有辦法了,因為沒有聽太子說嗎,這是代表公平正義,你不戴不是說你不公嗎?

    於是很快所有在朝堂上的大臣們都是換上了這頂長翅帽,這時候大家才發現戴上這個帽子之後,大家已經不能再光明正大的竊竊私語了。

    這時候資格老的范質等人,卻是發現了趙匡胤的真正用心,什麼公平正義還不是你自己的小把戲,以前還認為趙匡胤有多麼的仁厚,沒有想到也是心腸,唉。

    不過他的表情一點也沒有拉下就被趙旭給收在了眼底,看來歷史上為什麼那麼多的王朝皇帝限制宰相的權力了,這件事他昨晚也會死喝趙匡胤說過。現在他們就是要強化君權了。

    「眾愛卿還有什麼事情要奏嗎?」趙匡胤對現在的結果很是滿意,大家都是老老實實的在哪裡站著,再也沒有交頭接耳的了。

    「皇上,李筠之子,李守節在殿外候旨,您要不要現在就接見他?」范質從自己的軟座上走了下來。

    現在的宰相是可以坐著上朝的,一方面說明皇帝對臣子的隆恩,另一方面也是說明了宰相權力之大。

    見到范質站了起來,趙旭就對旁邊的張德鈞使了一個眼色,張德鈞立刻就讓人把范質的凳子給搬了下去,做奴才的就是要有眼力勁,這一點張德鈞做的是很好的。

    趙匡胤立刻從龍椅上坐了起來:

    「就這有李守節一個人來的嗎?」皇帝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另一個有資格坐著的王溥也站了起來,同樣的他的軟座也是被人給撤下了。從此在大宋的朝堂上,就沒有宰相坐著聽政的規矩了。

    「是的皇上,這個李守節和李筠不和,他曾經極力的勸阻李筠和北漢聯合,他是忠於大宋的。」

    說完他退了回去,還想坐在自己位子上,可是發現自己軟座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搬走了。

    「好那朕就見見這個李守節吧。」藉著這張德鈞扯著公鴨嗓子喊道讓李守節覲見。

    不一會一個慌慌張張的年輕人跑了進來,見到趙匡胤,推到金山拜倒玉柱:

    「臣李筠之子李守節拜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旭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個李守節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守節的人,看他的面相就是一個無能的人。

    「太子何來呀?」趙匡胤並沒有讓他平身,反而說出這一番話,太子那是皇帝未來的繼承人,趙匡胤稱呼李守節為太子,不就是說明你李筠造反,以後稱帝,你不就是太子了嗎?

    「陛、陛下承當不得太子之稱呼。」李守節嚇得是亡魂大冒。

    「哈哈哈,你父親不是和北漢聯合他日他登基稱帝,你不就是太子了嗎?」

    趙匡胤輕描淡寫,但是聽到李守節的耳朵裡可就不一樣了:

    「請皇上明察,臣父親實則是忠於皇上的,他只是北漢的小把戲,這是北漢的劉鈞寫給家父的書信,家父讓臣呈給陛下,還望陛下明鑑呢?」

    這個李筠也是蠢的可以自己都有心造反,但是你還把你盟友的書信給當今的天子,你這頭腦是不是有點進水了。

    「你父親不想反叛,但是那他為什麼要扣住朝廷的特使周光迅呢,哼,李筠派你來只不過是想接著朕的手殺了你,不過你放心朕是不會殺你的。」

    「父皇,兒臣也是聽說這李守節也是曾苦勸李筠不要和契丹來往,所以依照兒臣的意思李守節不但無罪反而有功。」

    「嗯恩,太子說的對,好朕就任命李守節為皇城使,你回去告訴李筠,朕再給他一次機會,否則朕的大軍一定會將你們踏成肉泥。」

    「謝謝皇上,謝謝太子。」

    下朝之後,趙匡胤讓那個趙普和趙光義他們留下了,還派人去請苗訓:

    「苗先生既然不願意接受官職,那麼朕就下旨永遠稱呼你為先生,你就好好的輔佐旭兒吧。」趙匡胤封功臣的時候,苗訓不願意為官,只是象徵性的封了一個小官,現在他這樣說不過是為了彌補一下苗訓。

    很快他們就進入了正題了:

    「朕叫你們來是為了出征李筠的事情,朕知道他是鐵心的要反叛,朕放回李守節不過是麻痺一下他,我們一定要做好出兵的準備,別到時候手忙腳亂的。」

    「對了光義趙普你們去河陽,光義暫任河陽節度使,趙普在一旁輔助,監視著李筠的一舉一動。同時朕決定御駕親征李筠。朕要震懾一下這些周朝的就藩鎮。」

    趙匡胤這並不是心血來潮,這是他當皇帝后的第一仗,一定要大的漂漂亮亮的,讓那些蠢蠢欲動的人安分些。

    再說明白一點就是殺雞儆猴,這就是不老實的下場,所以在李筠剛開始有反心的時候,就注定了他的結局,悲慘的結局。
Babcorn 發表於 2016-9-29 21:09
第九十五章 太子監國


    正在潞州的李筠還在積極的籌備軍備,他原本就是送自己的而進朝廷去打探消息的,此外他真的還有點想借宋皇帝的手除掉這個兒子。

    虎毒不食子,借別人的手還是可以的,因為這個兒子老是忤逆自己,眼不見心不煩,但是更多的是麻痺趙宋,自己好做準備。

    趙旭當初就是在李筠的昭義軍下效力過,然後才慢慢的崛起的,這樣說來李筠還是他的老上司,趙旭的手裡拿著一份李筠的詳細情報,上面的詳細程度就連李筠可能都想不到。

    「父皇這個就是剛剛送來的李筠的全部檔案了」。趙旭已經看過了這份資料。

    「嗯恩,那麼就由你來給朕說說吧,我倒要看看這個李筠有多大的膽子。」

    李筠也是個很有能力的人,自幼都是擅長騎馬射箭,最自豪的是幼年的時候就能拉開硬弓,箭法超絕,連發連中,百步穿楊也是不為過的。

    後唐時應募入軍伍,隸屬後唐秦王李從榮麾下,後唐末帝清泰初年,由於多多次建功,陞官為控鶴指揮使

    後晉出帝開運末年,契丹遼太宗耶律德光率兵攻入汴京把他扶持起來的後晉給滅了。李筠被燕王趙延壽召為部將,但不久即出謀聯合晉軍諸將擊敗契丹留守將領耶律解裡的部隊,收復鎮州。

    正在這個時候後漢高祖劉知遠於晉陽稱帝,李筠率部投奔晉陽,劉知遠大喜之下任命為博州刺史。

    但是還只是一個樞密使周太祖郭威出鎮大名府,保舉李筠為先鋒指揮使,又為北面緣邊巡檢,從此李筠對周太祖是感恩戴德。

    後漢高祖乾祐三年,郭威叛漢攻入汴京,李筠與郭崇威隨從作戰,於留子陂擊敗後漢大將慕容彥超,建立功勛。廣順元年,郭威革漢祚稱帝,是為後周太祖。太祖論開國功績,遷李筠為昭義軍節度史、檢校太傅、同平章事,一直到現在他還是昭義軍的節度使。

    此後數年之間,後周世宗屢次與北漢構兵。李筠駐潞州,以奇兵屢破支援晉陽(北漢)的遼軍,因功加封兼待中。

    從顯德二年到六年,李筠連年與北漢作戰,先後攻克遼州(今山西左權縣)與長清寨等,俘獲刺史、大將數百名。周世宗即位後,李筠因功榮進太尉。

    正在李筠春風得意的時候父皇被眾軍擁立,建立宋朝,我記得的那個是您的聖旨是加兼他為中書令,喻示李筠入朝。

    但是李筠當時想拒絕受命,但被左右苦苦勸阻,不得已勉強下拜。

    等到使者升階,排酒奏樂,李筠卻突然把後周太祖的畫像掛在牆上,痛哭流涕。

    其實這不止是他,當時有好多的人都是不看好我,我們新朝廷,他這樣做也是沒有一點反常。

    趙旭還記得這一段歷史:面對新政權,後周舊臣中識時務者則俯首稱臣,但也有不甘任人擺佈者,尤其是昔日與宋太祖一樣手握兵權的將領們。

    周世宗去世後,懷有帝王野心的人又何止趙匡胤一個?只是趙匡胤捷足先登,使其他人失去機會,但並沒有打消他們的念頭,他們仍在等待時機去實現自己的帝王夢想。

    李筠鎮守潞、澤、沁等州達8年之久,他為人驕橫跋扈,連周世宗都不放在眼裡。宋太祖繼位後,曾遣使者去封李筠為中書令,欲用高官厚祿來籠絡這位後周老臣。

    沒有想到李筠竟下令將使者拒之門外,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決心,他傻,他的幕僚可是不傻。

    經過幕僚反覆勸說,他勉強接待了使者。等到使者都來到他舉行酒宴的地方,大家正在飲酒作樂的時候,李筠卻突然把後周太祖的畫像掛在牆上,痛哭流涕,表示對宋太祖的強烈不滿。

    此事被北漢國主劉鈞所知,便許諾幫助李筠起兵攻宋。李筠長子李守節不同意父親的做法,但勸阻無效,為此李筠父子還大吵了一番。

    劉鈞是劉崇的兒子,準確的說是劉崇的次子,他是在劉崇死後才繼承的皇帝位置。

    當初高平之戰後,,後周大將劉詞率後軍趕到,乘勝追擊劉崇。劉崇再次大敗,輜重、車駕等都被周軍繳獲。劉崇與十餘人翻山而逃,歷盡艱辛方才逃回太原。

    劉充因高平兵敗,太原被圍,憂憤成疾,將國事全都交託給次子劉承鈞,命其監國。

    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十一月,劉崇也是病死了,終年六十歲。監國劉承鈞繼位,改名劉鈞。

    劉鈞將父皇的死都歸咎為是後周的,現在趙匡胤既然接收了後周的一切,那麼也應該接收後周的一切,這當然也包括仇恨。

    所以北漢就報仇恨轉移到了大宋的頭上,這不他一聽說距離北漢最近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也是對大宋新朝不滿,所以就想看看能不能把他拉過來,一起對抗大宋。

    他開出的價碼也挺高,要封李筠為王,李筠也確實沒有腦子,他也不想想北漢國地盤狹小,百姓貧困,沒有修建宗廟,而發給宰相的俸祿只有一百緡,節度使只有三十緡。

    即使封你一個王爺能幹什麼,還不如你這個節度使幹著舒服呢,再說北漢的軍隊還不如你昭義軍能征善戰呢?你此時和北漢密謀能得到什麼。

    不過老天想讓誰先滅亡,必定要誰想瘋狂,李筠現在就很瘋狂。沒有過幾天他就派遣牙將劉繼沖等向北漢劉鈞稱臣,劉鈞以蠟丸封書約李筠聯合伐宋,就是早朝的時候李守節交給趙匡胤的那一份。

    於是這才有了剛才早朝的那一幕,趙匡胤得知李氏父子意見不一,任命李守節為皇城使以探李筠意圖。

    「哼哼,這個李筠也太不自量力了,居然還真的是和契丹聯合了,當時朕是顧念初登大寶,不宜過多的殺戮,但是誰也妄想來挑戰我皇朝的權威,朕不介意多殺幾個人立威。」

    可能是大家都已經忘記了趙匡胤是個開國皇帝,更是個武將出身的皇帝,骨子裡面就有好戰的基因,不然也不會坐上皇帝是吧。

    建隆元年四月李筠正式起兵,果然和趙旭蒐集的情報一樣,他決心要反的,但是他不知道大宋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李筠決定正式造反。這時距離趙匡胤創建宋朝才剛剛過去了三個多月,其實李筠造反的原因不僅僅是他忠於後周,更重的是李筠決心也學學趙匡胤。

    那時候全中國的皇帝太多了,李筠也想弄個皇帝噹噹,佔據河東也是不錯的,這是他最大的動力了。

    然而,李筠狂妄無謀,他沒有採納幕僚們的一些正確建議,竟率軍直搗汴京,這傢伙的腦袋真是不知道怎麼長得,這樣的想法都能提出來,真是人才。

    趙匡胤接到李筠反叛的消息,就立刻派大將石守信、慕容延釗和王全斌等人率軍平叛。同時留下太子在京城見過縱覽全國的政務,自己則是安心的率軍親征李筠。

    當年趙匡胤就是在高平得到柴榮的青睞的,現在他又是準備在高平之地樹立他的皇帝權威,向世人證明這是他才是真龍天子,天都是站在他這一旁的。

    「旭兒,這汴京城我可是交給你了,你有事情要多和幾個相國商議一下,幾位相國我就把太子託付給諸位了,在朕征李筠的這一段日子內,太子總領全國的軍政大權,好了就這樣。」

    這時候的群臣可就愣了,皇帝這意思不就是說太子就是最大的了,難道皇上不怕……

    皇位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即使是父子也不例外,皇上還真敢放權,其實大臣們不知道就算現在讓趙旭當皇帝他也不干,那太累了,當初如果不答應秦始皇要完成華夏一統,估計自己現在還是個將軍吧。

    他想好了,自己不當皇帝,那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盡快生個孩子出來,以後自己就有理由不干了,交給自己的兒子了。

    不過自己還沒有成婚這兒子還早,現在趙旭已經是個大齡青年了,自己不急人家女孩都急了了,高桂英都已經十九歲了,已經是個大齡剩女了,趙匡胤就準備這次平定李筠後就給太子舉行婚禮。

    雖然趙旭覺得自己還小,不過現在這個時代,十九歲孩子都已經有幾個了,確實是晚婚晚育了,所以自己也不能反對。

    趙匡胤浩浩蕩蕩的出發了,先整個汴京都是在趙旭的掌握中,政事不是自己的長項所以自己還是放權吧。他讓各部門各司其職,大事先交給宰相,等他們擬定出來一個方案後在報給自己知道。

    這樣的話效率果然快了很多,他現在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北方趙匡胤所在的地方,同時更加的是注意國內的矛盾緩和上,因為現在還有人反對大宋皇朝。

    趙旭倒是不擔心趙匡胤,李筠哪裡是趙匡胤的對手,自己的壓力更大了,自己現在是大權在握,但是更多的還是責任,所以他都是勤勤懇懇的。
Babcorn 發表於 2016-9-29 21:09
第九十六章 凱旋門


    趙旭此時手裡拿著一份奏章,這份奏章是從揚州傳過來的,不過這是個好消息,而且上這個奏章的人此時也在這裡。

    這個人叫做翟守珣,他是李重進的特使,但是他不是李重進派來朝見趙匡胤的特使,他是李重進聯絡李筠的官員。

    這個翟守珣是李重進的一個幕僚為人還算忠厚老實,或者說這個人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深受李重進的厚待,這次李重進得知李筠要反叛,於是就擬定了一份詳細的計畫,準備南北夾攻汴京。

    「翟大人,你的這消息實在是太重要了,他日父皇得勝歸來的時候一定會重重有賞的,你做的不錯。」趙旭對這翟守珣大加讚賞。

    「臣當不得太子誇獎,臣一心向著大宋,為陛下盡忠。」聽到太子說陛下日後可能會重賞賜他這傢伙眉開言笑的。

    「啟稟太子,老臣以為現在就是要想辦法穩定住李重進,現在陛下在前線,我們不宜兩線動兵,這樣對我們不利。」樞密使魏仁浦趁機進言道。

    他說的也是實情,這時候絕對不能兩線開戰,這樣容易軍心不穩,大宋剛建立財政還是有點緊張的,各地的藩鎮都看著趙匡胤的第一仗呢,所以想在的重點就是要一心一意的把這一仗給打好了,給天下一個威懾。

    「嗯,孤也正在考慮這件事,這樣吧翟大人,此時讓你回到李重進的身邊,你還願意去嗎?」

    「太子但請吩咐微臣必當全力以赴。」

    「哈哈哈,翟大人果然是忠臣,孤一定會記得你的功勞的,你回去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拖延李重進出兵的時間,剩下的你自己拿捏,你今晚就起程,這事情是刻不容緩,我另外派兩人人沿途保護你,朝廷的安危就在你身上了。」趙旭拍了拍翟守珣的肩膀。

    這時候的翟守珣幸福的都快暈了過去,太子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我那是看得起我,我一定不會讓太子失望的。

    當晚翟守珣在兩個錦衣衛的護衛下返回了揚州,到了揚州他憑藉自己的三寸不懶之舌居然說得李重進不出兵了,消息傳到汴京,趙旭也是感嘆李重進不足以成大事。

    但是這對大宋來說正是一件好事,免去兩線作戰的痛苦,這樣就可以全力以赴的對付李筠了。在趙旭的監管下大批的軍用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向了前方,奇怪的是在後勤的部隊中出現了大批的大夫,這是趙旭新近培養的軍醫,正被他派往潞州。

    這一個多月來,是趙旭最累的時候,每日要聽大臣們給他匯報情況,自己身體力行的處理政務,偶爾高桂英他們來和他說說笑話,日子還行。

    「報,捷報皇上大勝。」清晨嘹喨的叫喊聲音打破了汴京的寧靜,這是從北方前線來的捷報,大宋戰勝了。

    等到上午的時候一份詳細的戰報又送到了,趙旭拿著細細的看了起來:

    趙匡胤跟李筠打得很辛苦,而且第一仗就輸了。事實上,李筠最大的優勢不是天時或者人和,他的司令部風水很好,他佔了絕對的地利。

    潞州,古稱上黨,高居太行山之脊,所謂「居天下之肩脊,當河朔之咽喉」,是絕對的兵家必爭之地。

    而他的手下更加不乏深謀遠慮之輩,問題是,李筠特別跟歷史上的項羽相像,剛愎自用,不聽人言。

    他驕傲的說:

    「吾有儋珪槍、撥汗馬,何憂天下不平哉」李筠的開局不錯,他的第一戰即奪取了澤州城。

    澤州,在潞州之西,面向太行山,這時李筠的局勢好得無以倫比─,只要沖上太行,趙匡胤就再也沒有辦法阻止他。李筠以太行之險,一沖而下,直接就可佔據黃河上游,進而控制沿岸的永豐、回洛、河陽等幾乎所有的重要糧倉,斷絕宋朝都城開封的漕運之路。

    國家無糧,心中發慌,而且趙匡胤剛剛得國,人心不定。就算是他已經根深蒂固都沒法維持統治!

    消息傳來,趙匡胤慌了,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以戰迎戰,必須取勝!命令駐兵河北的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石守信與殿前副都點檢高懷德立即率軍火速進討。

    一定要快,不讓李筠破關而進河南,而這時,北漢皇帝劉鈞也加入造反行列,已經親自率軍出太原來援助李筠。

    趙匡胤他親自掛帥,日夜進軍,馬不停蹄,趙匡胤決心搶先爬上太行山,可是李筠卻還在太行山腳下跟劉鈞兩個不清楚。

    本來李筠聽說劉鈞親自帶隊來支援他還很高興,沒想到他一見劉鈞就驚呆了,雖然自己經常和北漢交手,但是這一次自己真的是驚呆了。

    堂堂皇帝陛下只帶來了幾千殘弱人馬,別說打仗,出去走一圈都要組織好半天。

    劉鈞一直靠契丹人過日子,不管劉鈞怎麼說這件事李筠就是不許契丹人沾邊,這是原則問題!

    絕不松口,李筠還鼻涕眼淚的一口一個「忠於周室,不敢畏死而臣宋」,就這樣,談來談去,李筠從劉鈞那裡得到的全部支援就是幾千名老弱殘兵、一個西平王頭銜、還有一個軍事代表。同時承諾後面還有援兵。

    李筠談的口乾舌燥,趙匡胤卻不耐煩了,石守信和高懷德馬上就到了,在結盟地點太平驛不遠的長平附近,雙方大規模的第一次接戰,河東軍死亡三千多人,澤州面臨失守。

    這還不算什麼,但接下來就麻煩人物來了,宋朝駐真定的二號軍事人物殿前都點檢慕容延釗以及彰德軍留後王全斌已經出動,正向澤州迅速靠攏,並且陝西、京西等地兵馬也已經完成集結,隨時準備對李筠的老巢潞州發起全面的攻勢。

    而且趙匡胤已經豁出去了,趙匡胤把手裡的所有家當都押上了,並且他本人也率禁軍從開封出發,急速渡過黃河,直撲巍峨險峻的太行山。

    形勢很嚴峻,全國準備跟李筠一樣想造反的人們都在盯著這倆,開封現在是空城,如果趙匡胤不能短時間拿下李筠,李重進隨時會給他致命一擊。

    趙匡胤全力作戰,終於攻破澤州,李筠舉火****,趙匡胤順勢而上,一路招撫各地官員百姓。處處納降,最後到達潞州,李筠的兒子李守節可是一點不守節,小夥子很聰明的選擇了投降,受到了趙匡胤的厚待。

    就這樣,短短一個月,就平定了河東,趙匡胤繼續找下一個對手李重進練習去了,所謂下河東,不過是一個月的時間而已,象模像樣的打了一場澤州而已。

    李筠越當時是這樣想的,留下兒子李守節守衛上黨而自己率兵南征。

    不料宋太祖已搶先一步,派遣大將石守信和慕榮延釗等兩路出兵夾擊李筠,慕榮延釗北出長平首戰打敗李筠的軍隊,斬獲三千人。

    緊接著,宋太祖御駕親征,同石守信等會師,在澤州以南打敗李筠的三萬主力部隊,李筠被迫北還堅守澤州。

    宋太祖親自督戰,攻下澤州城池,李筠赴火****而死。他的兒子李守節在上黨投降,這樣一來第一個反對北宋的老軍閥被剷除了。

    到死的時候他還在等著劉鈞的援軍,曾答應出兵相助的北漢劉鈞卻坐山觀虎鬥,竟按兵不動。這真是最大的坑隊友呀。

    這下子李筠真的是被這個比豬強點的隊友給玩死了,人家還坐著坐著人家的皇帝,可李筠卻是身手異處了。

    趙旭看到這裡哈哈大笑起來:

    「父皇真是英勇無比呀,這麼短的時間就平定了李筠的叛亂,諸位大人都看看。」趙旭是一臉的得意,好像給他打了勝仗一般。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位大臣甭管心誠還是不誠的都是高呼著萬歲,這樣的馬屁不拍白不拍。

    「孤決定給父皇他們來一個盛大歡迎儀式,慶祝的我大宋的得勝。眾卿覺得怎麼樣?」

    盛大的歡迎儀式還不是要花很多的錢,一向花錢謹慎,特別是花國庫的錢更加謹慎的王溥不干了:

    「太子殿下,這皇上未必會答應的,皇上絕對不會贊成您把國庫的錢財用在這上面的。」

    「王大人這就是你的不對了,皇上凱旋,這是我們臣子表達對皇上敬意的一種手段,難道就不應該嗎?」王溥的話剛說完陶谷就跳了出來。

    陶谷自從在趙匡胤登基的時候提前準備好了禪位詔書,深受趙匡胤的器重,目前已經暫任禮部的尚書了,不得不說是個高位。

    「陶大人,老夫有沒有說不敬重皇上,只是……」

    「好了,兩位愛卿,你們就不要爭論了,我也沒有說要大費周章,我的意思就是在北城門的靠右邊的位置上,建造一座門,就像牌樓一樣的們,名字就叫凱旋門,這是給有功將士的特殊榮譽,它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的,只有那些立功的將士才能從此門過。」

    「我猜想這樣比獎勵錢財還要有用,軍人們有的時候要的就是一種榮譽」
Babcorn 發表於 2016-9-29 21:09
第九十七章 偶遇
    在這個時代當兵打仗勝了的話自會有封賞的,這些無外乎是封官賜爵,賞錢,但是這只是極少的一部分,很多的人的功勞不太高,也就只能賞點錢什麼的?
  
      但是經過凱旋門就不一樣了,在全城百姓的矚目下,有功的將士可以從這裡走過,然後再進城,有一條必須是有功的將士,這就給他們很大的虛榮心,這比直接賞賜錢財效果要好的多。( )
  
      尤其對於那些功勞不大的人來說,這是極大的榮譽,可以給他們極大的鼓舞和激勵。
  
      經過趙旭的一番解說,大家總算明白趙旭的意思了,這一招高呀,可以讓士兵有很大的動力,沒有說的大家都是贊同,距離皇上回到汴京還有十幾天,趙旭很快吩咐下去,相關的人員準備去了。他自己則是沒有什麼事情了。
  
      這一日他帶著董玄燁和劉紅慶他們在城中溜躂,當然陪同的還有苗訓。按理說現在的劉紅慶和董玄燁應該是很忙才對,他們現在的身份再給趙旭當護衛是有點大材小用了,不過他們就樂意這麼做,再加上這天他們也沒事,就厚著臉皮來了。
  
      此時趙旭的一行人就在汴河的碼頭,汴河也就是通濟渠,是隋朝開通的大運河一段。
  
      隋煬帝的時候,征伐河南淮北等數萬的命中,開掘了名為通濟渠的大運河,它是自洛陽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黃河,經黃河入汴水,再根據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運河故道引汴水,流入泗水以達淮水。故運河主幹在汴水一段,習慣上也呼之為汴河。
  
      到了現在汴河是國家漕運的重要交通樞紐,商業交通要道,江南的糧草大部分就是經過這汴河運到北方的。
  
      趙旭一行人正在一旁看著碼頭上的情景:
  
      看到碼頭上人口稠密,商船雲集,好不熱鬧。旁邊又有茶館,人們有的在茶館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飯鋪進餐。
  
      向遠處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有的人拉縴,有的人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看來是正要出貨。
  
      也有的靠岸停泊休息,更多的是正緊張地卸貨,好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所以也不知道是誰這麼有眼光的娶了彩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
  
      船伕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樑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杆,以便船隻通過reads;。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像在大聲吆喝著什麼。
  
      船裡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也許是單純的看看這種景色罷了。
  
      在彩虹橋的兩邊也是一副熱鬧的景象,橋頭布遍刀剪攤、飲食攤和各種雜貨攤,兩位攤主正爭相招呼一位過客來看自己的貨物。
  
      一行人看過碼頭再次回到了城內,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即使是現在也沒有這麼熱鬧。
  
      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上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坐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
  
      看著來來往往的交通工具還真是種類繁多:有轎子、駱駝、牛車人當然還有騎馬,形形色色,樣樣俱全,把一派商業都市的繁華景象呈現於人們的眼前。
  
      「公子你看,這汴河好是熱鬧呀!」苗訓到現在依然是叫趙旭為公子,這比叫主公好多了。
  
      「先生,我不明白的是,你為什麼不肯願意做官,當初父皇要給你封官,可是你卻執意不肯,這是何意呢?」趙旭此時的形象和平時是截然不同,因為他的嘴裡吃著的正是糖葫蘆,他還吃的津津有味。
  
      「公子,一入官場身不由己,我還是跟在公子身邊的好,這樣的話就可以時時為公子驅使。」苗訓依然手持一把羽扇,時不時的輕搖幾下。
  
      趙旭無奈的搖了搖頭,這個苗訓自己是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不說這些了,今日如果父皇在這裡看到這一片繁榮的景像一定會很高興的,看來改朝換代並沒有給這裡的百姓、商人帶來多大的影響,這是最好不過的,否則我們真的是逆天行事了。」
  
      「公子說的是,這不恰恰說明我們是順天應民嗎。皇上雄才大略,以天下為己任,結束戰亂只是時間問題。」
  
      聽著苗訓說著,趙旭這傢伙居然從嘴裡吐出了幾個山楂核,那一串糖葫蘆還沒有吃完,正在這時候,他看到前方一個老婆婆帶著一個滿臉髒兮兮的孩子。
  
      看那老人是樣子快是餓的不行了,就連那孩子也快不行了,兩人就這樣躺在一處冷清的街道旁,無人問津。
  
      看到這裡趙旭快步走了上去,用手談談老人的鼻息,恩還有氣息就是十分微弱,嘴唇乾裂,看到有人在她跟前,努力的睜眼看了一下。
  
      這時候苗訓快步走了上來,看了看這地上的兩個人,然後多趙旭說:
  
      「這兩個人沒有什麼大事,只是太餓了,所以全身沒有力氣,也沒有什麼大礙。」
  
      趙旭一聽立刻就吩咐劉紅慶去買兩碗肉湯過來,這時候給他們其他的東西也是吃不下呀,只有是肉湯之類最好下嚥,同時也最快恢復體力。
  
      不一夥劉紅慶就端著兩碗熱騰騰的肉湯,來了,趙旭連忙他們喂下,這也花費了他們很長的時間,不一會兒老婆婆和那個小孩子都是恢復了過來。
  
      「來瓊兒給恩公磕頭,等找到你的父親以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聽到沒有。」說著老婆婆就拉著那個小孩給趙旭行禮。被趙旭他們給阻止了:
  
      「老婆婆你不用如此多禮,快起來,恩老劉扶著老婆婆我們找一個好點的飯館你他們好好吃上一頓。」
  
      很快趙旭抱著那個小孩,其實已經不小了大約有七八歲的樣子,身體倒也壯實,不過渾身的破爛,遮擋了他原本的容貌。他們一行六人來到了一個不錯的酒樓。
  
      一定金字扔過去,酒樓老闆都屁顛顛的跑過來伺候,也不狗眼看人低,什麼叫花子不讓進之類的話全部咽會肚子裡去了。趙旭看著他們狼吞虎嚥的樣子,不勝唏噓。
  
      等到他們吃完趙旭才開口問道:「剛才聽你的意思你們是來找人的,怎麼落到這個地步?」趙旭這樣問是有他自己的道理。
  
      剛才這個老婆婆說道瓊兒等找到你父親一定要好好的謝謝人家,說明他們是來找人的reads;。
  
      「好叫恩公知曉,這是我的孫兒,其實是我家老爺的孫子,我家老爺多年前被當時候的皇上給殺了,我們東躲西藏的就走失了,這孩子的父親也就是我家少爺也不知道到了那裡,後來我一個人領著襁褓中的小少爺,這一晃好多年都過去了。」
  
      老婆婆說著說著眼淚就不停的流淚下來,看來真的是吃了別人意想不到的苦。
  
      「老婆婆別激動慢慢的說,那你怎麼多年沒有想過找你家少爺,現在怎麼想起來帶著孩子來了呢,再說你老怎麼就知道他在這汴京城裡呢?」
  
      趙旭問的也對,這麼多年了,戰亂不斷,也許她口中所謂的少爺早就死於非命了,再說她的少爺也不一定在汴京呀。
  
      「這麼多年我領著小少爺一直都在北方,哪裡總是戰亂,最近我從一個當地的商人嘴裡聽到我家少爺在汴京做了一個大官,於是我就帶著小少爺來這裡碰碰運氣。」老婆婆倒也實在。
  
      「婆婆你想過沒有,萬一你們找不到你家少爺怎麼辦,比如說今天你們就差點……」是呀如果不是碰到趙旭他們很可能就而是在這裡了。
  
      「唉,那也沒有辦法,在北邊也是餓死,還不如到這京城來呢?」老婆婆一臉的悲慼。
  
      「哥哥,我以後會報答你的,謝謝你讓我吃飽飯,先生說點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趙旭一愣沒有想到這個小孩子說話這麼得體,還湧泉相報,他也沒有在意,可是在後來這一句話居然成為了現實。
  
      「嗯公,不要奇怪,在村子裡有個老先生識字,每日瓊兒都去跟他學識文斷字。」老婆婆估計是看出了趙旭的疑問,開口解釋道。
  
      趙旭釋然了,把小高瓊報到自己腿上:「哥哥不要你報答只要你能好好做人就行了,對了婆婆你家少爺加什麼,我在這汴京城裡的熟人多,說不定可能認識,這樣的話你們也不用奔波了。」
  
      「嗯公,我家少爺叫高懷德,就是叫高懷德。」
  
      老婆一句話吧大家震住了,這小傢伙是高懷德的兒子? .
Babcorn 發表於 2016-9-29 21:09
第九十八章 孤幼院


    趙旭本意是老婆婆既然說他家少爺是做官的,只要是大宋的官員,只要是在汴京城裡自己絕對能找到。

    或許趙匡胤都不知道,現在趙旭手下的風影在汴京城已經遍佈全城了,所有官員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掌控下。

    但是為了防止風影做大,錦衣衛在旁邊監視風影,兩個組織相互監督,相互的制約,絕對不會出現一家獨大。

    老婆婆說完大家都是一臉的震驚,他家少爺是高懷德,那麼說這個小孩就是高懷德的兒子,怪不得高懷德只有高桂英這麼一個女兒,高夫人也子啊不久前逝去,想不到他還有個兒子。

    「老婆婆你是說你家老爺是高行周家,少爺是高懷德,他還有個弟弟叫高懷亮,他叫高瓊,是高懷德的兒子?」趙旭不確定的問道。

    「是呀,恩公你們會知道我家老爺名諱,還有你認識我家少爺?」

    趙旭心裡說:

    「何止是認識,簡直是太認識了,沒有想到這個小傢伙是未來的小舅子呀,這可真是緣分呀。」

    其實趙旭急於這確定這個小孩子的身份,完全是他腦海中的一個名字在作怪,那個名字就是叫高瓊。

    大宋朝時代是有一個叫做高瓊的名將,在最為著名的就是力勸真宗親征檀州,高瓊在大殿上對著真宗皇帝慷慨陳詞:

    「宰相主戰,實乃良謀。若避敵遷都,就一定會軍心動搖。望陛下親征,重振軍威,一定能大敗遼師。老臣雖年近古稀,願效力死戰」。

    真宗起駕後,高瓊時刻跟在真宗皇帝的身邊,堅定真宗抗敵的信心。到了澶州南城,探馬飛報遼軍勢盛。真宗懼敵,不想前進。

    高瓊勸道:「陛下若不渡河,難定軍心,請火速進軍!」僉書樞密院事馮拯大聲斥責:「太尉無理!」高瓊亦怒聲大喝:「你能賦詩退敵」馮不敢回答。高瓊遂擁輦而行。到達黃河浮橋,真宗又想停留,高瓊急令馭輦武士飛馬前進,直抵澶州北城,請真宗全副儀仗登上城樓。城外宋軍見皇帝親征,都高呼「萬歲」,軍威大振。高瓊立即率軍進擊,殺死遼國先鋒蕭達攬,大破遼軍,迫遼罷兵,訂立和約。

    後來真宗皇帝回憶說:「澶淵之役,高瓊之功亦盛矣」!

    不過這個高瓊的父親是南北朝時期的名將高乾,高瓊自己按照歷史的記載比現在的趙旭還大,歷史上記載他開始的時候是在王審琦的麾下效力,等下去查查王審琦麾下又沒有這個人就行了。

    也沒有廢話,趙旭就抱著小高瓊,用轎子抬著老婆婆向高懷德的府邸走去,雖然小高瓊已經八歲了,當時長期的營養不良很像是個六歲的孩童。

    現在的高懷德為義成軍節度使,同時官拜殿前副都點檢、武信軍節度使、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鎮守滑州,這次按理他應該跟隨著趙匡胤平定李筠的,不過因為箭傷復發,才作罷。

    現在的正在府邸中養傷,高府的看門人一看是當朝的太子到了。立刻行禮,更加有人跑去稟告老爺高懷德去了。

    「哥哥,他們都叫你太子,太子是不是以後要當皇帝的,這個以前我聽先生講過的。」

    「哈哈你個小鬼頭,先不說這些了,看你髒的,活像個你猴子等會要給你好好的洗洗。」趙旭刮了一下他的鼻子。

    「可是哥哥他們會讓我在這裡洗澡嗎,我以前都是在河裡自己洗的。」小高瓊的大眼睛一閃一閃的。

    「放心吧,有哥哥在這裡,沒事的。」正在他們說話的當口,高懷德出來了,高懷英也跟在後面,沒有想到王靈兒也在這裡,看來這一段時間自己是太忙了,沒有時間陪她們玩了。

    「臣高懷德參加太子殿下,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正在高懷德要下跪的時候,趙旭放下小高瓊阻止住了要下跪的高懷德。

    「高伯伯不必多禮,這裡又不是朝堂都是自家人你這麼多禮幹什麼,你看桂英又要怪我了。」果然高桂英正滿含怒氣的看著趙旭。

    「桂英不得無禮,君臣之禮不能廢,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否則會讓說閒話的……」

    趙旭一聽這就頭疼,連忙擺手阻止了他:

    「得,高伯伯我今天來呢,是有事情有一件大喜事,你可要好好的報答我呀。」說完好搞怪的眨了眨眼。

    「我還有什麼可報答你的,你貴為太子,我就連唯一的女兒都快要嫁給你了,還有什麼?」高懷德在心裡想到。

    看著高懷德那不解的眼神,趙旭立刻就說道:

    「高伯伯你還別不信,你看看這個人是誰?」在劉紅慶的攙扶下老婆婆微微顫顫的走了出來,高懷德還沒有看清老人的面孔,老人就跪在了他的面前:

    「少爺,我可找到你了!嗚嗚嗚。」

    「老人家你快起來,您是?」高懷德還沒有認出來老婆婆是誰?

    老人眼淚不停的流了下來:「少爺,老奴是王媽,我是王媽呀!」

    「「你是王媽,奶娘王媽?」高懷德此時有點激動了。王媽是他的奶媽,當年就是王媽帶著自己不滿週歲的兒子走散的,這一晃已經是七八年的事情了,自己也多次派人去尋找,結果一無所獲,沒有想到王媽還活著。

    「少爺是我,瓊兒快來這就是你父親,這就是我給你說的你父親,你快叫父親。」老人拉來過小高瓊,指著高懷德向他說道。

    小高瓊並沒有出口叫,畢竟這麼多年從沒有爹娘,現在猛然出來一個人說是你爹,你會答應嗎?

    高懷德並不在意,而是很激動:

    「你是瓊兒,你是瓊兒我的兒子。」說著高懷德居然哭了起來,想不到一沙場宿將在這裡居然哭了起來。但是小高瓊卻不買賬只是一個勁的向趙旭懷裡鑽。

    當晚高府舉行隆重的宴會歡迎他失散多年的兒子回來,席間高懷德更是痛哭流涕,在趙旭連哄帶騙下,高瓊終於肯認高懷德這個父親了。高桂英更是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弟弟寶貝的不得了,可是小傢伙就是跟趙旭親。

    第二天趙旭早早的就起來了,因為今天他有一件大事要去和大臣們去商議,這件事就是因為昨天碰到小高瓊之後才想到的。

    就是他準備設立一個專門收養孤寡老人和幼兒的地方,這是他臨時想起來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像小高瓊那樣的額,都在不知道自己那一天就餓死在了大街上。

    「眾卿昨日孤在城裡偶然救了兩人是祖孫兩個,如果不是發現的早,他們也許就早餓死了。」

    下面一顆就有人拍馬屁了,什麼太子仁慈之類的都出來了,這些人呀都是怕馬屁上來的,趙旭暗暗的記下這些人有機會一定要換下他們,這樣的人通常都是不干實事的。

    「孤想說的不是這個,孤想說的是這個國家有多少像這樣的事情在發生,每天有多少人會餓死在街頭,這些人可都是我大宋的子民呀!」

    「太子,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情況,並不是我們大宋獨有的,所以殿下不必這麼擔憂。」范質根本就沒有吧這樣的「小事情」放在心上。

    「是太子,這樣的事情什麼時候都存在,您也不必再在意?」

    下面的人都紛紛附和起來。士大夫從來都是自認為自己是為帝王治理天下的,干的都是大事情,想這樣的小事情根本就沒有入他們的法眼。

    「哈哈眾位都是這樣認為的嗎?可是孤卻不這樣人為,他們都是我們的子民,沒有他們何來我們的大宋皇朝。」

    「對了,你們也許會說他們跟我們的國家有什麼瓜葛,難道他們不是我大宋的臣民,我大宋就是有千千萬萬的這樣的人構成的,如果現在我們放棄他們,日後他們就會放棄我們大宋。」

    「你們想一想強悍的大秦為什麼會滅亡,還不是秦二世不識民心,慢慢的將民心失去,才導致的陳勝吳廣的起義,響應者何止是千萬,這些人難道就心甘情願的做亂臣賊子嗎?還不都是當權者逼迫的,誰能吃飽穿暖沒事去造反。」

    「所以孤覺得有必要對這些人進行救助,也許現在的一個銅板就可以舊貨一個人的命,錢是死的可是人命至重有貴千金,眾卿還有什麼意見沒有?」

    這樣的演講趙旭隨便都能講上半天,他知道要想讓這些士大夫低頭必須要有國家的至高理由來堵住他們的嘴,不然還真的是沒有辦法。

    「老臣沒有想到太子殿下高屋建瓴,這真是我大宋的福氣,但是天下這種人是何其之多,我們沒有能力每個人都照顧到,再說朝廷的財政也是不夠。」范質這趙旭的一番「教育」下,立刻就想這件事情上用力了。

    周圍的幾個官員也是不停的點頭,這事最難的上就是錢,沒有錢一切都是空想。

    「范相考慮的是,眾卿憂慮的有道理,所以孤決定想操辦幾個孤幼院。」
Babcorn 發表於 2016-9-29 21:09
第九十九章 婚事


    孤幼院?

    大家還真的沒有聽說過這個東西,這是干什麼的,說真的這個時代的救濟機構幾乎是沒有,每到大災之年政府才進行放賑,或者一些沽名釣譽的富豪臨時救濟一下。根本就沒有一個定製。

    「太子如果真的這樣做的話,那將是一筆巨大的花費。」戶部尚書李濤出言道。

    李濤也是後周的舊臣,趙匡胤還讓他們留任原職,這件事情牽扯到他管轄的戶部,所以他不得不站出來。

    其他的大臣也都是不住的點頭,這件事情是對國家有好處,但是國家的財政實在是沒有那麼多,要知道地方的財政並不直接上繳朝廷的,全都被地方的節度使把持著。

    所以說地方上的節度使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不是土皇帝是什麼,所以才造成五代的皇帝更迭不斷,這於地方節度使掌握軍政財政大權不無關係。「這件事情我也考慮過,我的意思是這樣的我們可以先這樣我們讓先讓各地的官府設立這個孤幼院,收容八歲以下的孩童,六十歲以下的老人這樣的話我們的壓力就可以小了好多。」趙旭沉思一下說道。

    八歲以下的小孩生存能力較弱,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行動能力較弱,而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數量並不是很多,趙旭這樣想也只是權宜之計,等以後國家富足了在全部實行,不過這個真的很困難。

    大臣們仔細一品這樣還是能行的,於是就沒有在反對了,不過趙旭說先讓大臣們拿出個章程,然後交給戶部估算一下大概的花費,趙匡胤回來之後再做決定。

    第二天一大早,趙旭就帶領著朝中的一些大臣來到了汴京的北門,因為今天就是趙匡胤班師回朝的日子,趙旭已經先派禮部的官員稟告自己設想的入城儀式,趙匡胤一聽也是十分讚賞。

    趙旭的身邊有個小孩,穿著一件錦袍,一雙大眼睛不停的轉動,滿是靈氣,他就是高瓊,高懷德也來迎接趙匡胤,不過小高瓊看到周趙旭就把他才相認兩天的老子給晾在一邊了,這讓老高很是吃味。

    趙旭也不明白這個小傢伙為什麼總是纏著自己,不過自己倒也是十分喜歡他,而且他讓人查了一下,王審琦的手下並能沒有一個叫高瓊的,不知道這個小高瓊是不是歷史的那一個名將。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音打斷了趙旭思維,一個矯健的士兵,翻身下馬:

    「啟稟太子,皇上率領的大隊人馬已經到了城外五里的地方。」

    「好退下吧,眾卿皇上已經到了五里之外,眾卿隨我迎接皇上和我大宋的得勝之師。」趙旭抱著高瓊不行向城外走去。

    「皇上我們這一仗大的太輕鬆了,全賴陛下洪福齊天。」石守信開始拍馬屁了。

    「哈哈哈,這這都是將士們的功勞,還有他李筠太不自量力了,對了趙普太子說建了個什麼凱旋門,用來迎接有功的將士,過一會你們吩咐將士千萬不要亂知道嗎?」

    趙匡胤吩咐一下趙普,正在趙匡胤在這裡吩咐的是時候,前方的信使來報說太子率領著大臣正在前方迎接皇上。

    「哈哈,走我們不能辜負太子的一番美意,走哈哈哈。」馬鞭一抽,胯下的駿馬飛奔而去,嚇得這些將領急忙跟上去。

    看皇上來了,快禮樂奏起,眾臣開準備好跪迎陛下,趙匡胤很快就來到了迎接的隊伍前面,一勒馬韁停在了隊伍的前面。

    在迎接隊伍的最前面救世主趙旭,當仁不讓的最先出列:

    「恭喜父皇得勝回來,吾皇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萬歲」

    後面跟著跪倒一大片人,迎接皇上歸來你不跪下能幹什麼,此時石守信等人來氣喘吁吁的趕來。

    「眾卿平身,平身。」

    趙匡胤下馬走到趙旭的面前,用力拍了怕趙旭的肩膀:

    「太子朕都聽說了這一階段你幹的非常的不錯,朕心甚慰,高卿家也來了,你的箭傷好了沒有,咦這個小孩子是誰?」趙匡胤此時也是注意到了高懷德還有高瓊。

    「父皇,這您就不知道了吧,這是高叔叔的兒子,這幾天他們才相認,哈哈哈。」

    高懷德只有一個女兒,妻子又過時了,趙匡胤正準備給他在再說一門親事,沒有想到他會有這麼大的一個兒子。

    「好好,等會朕一定要和高卿家多喝幾杯,走我們準備入城。」趙匡胤又一次上了馬。

    趙旭親自給他牽著馬,期間趙旭跟石守信他們打了一個招呼,就這樣趙匡胤帶著他的得勝之師緩緩的走向了城門。

    在汴京城的北城門,城門的前面有一個巨大的廣場,這個廣場是臨時修建的,正是為了這次迎接趙匡胤的歸來喜愛修建的。

    廣場的一座不一樣的們矗立子啊那裡,門高大概有二十米,寬十八米米,厚有十米,中間呈拱形,上面「凱旋門」三個大字金光閃,上面陰刻的九龍環繞,看上去甚是威風。

    「旭兒,這就是你那個所謂的凱旋門,看上去確實是威風,讓將士們從這裡走過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榮譽,以後每逢出徵得勝回來都可以這樣做,不過這樣花費是不是有點大。」

    趙匡胤對這個還是很滿意的,他也是個軍人知道這對軍人的鼓舞,不過他也是個皇帝考慮的當然也很多。

    「放心吧,父皇在設計的時候我就已經想好了,再說這座凱旋門是可以移動的,再設計的時候已經想好了,我們可以把他移到城中,我們可以考慮在城中建一座英雄紀念碑,祭奠那些為國捐軀的士兵們,不說這些了,父皇我們稍後在討論這些,您還是先進城吧!」

    趙匡胤也是點頭稱是,不過他並沒有馬上從凱旋門經過而是轉向他身後的大軍們:

    「將士們你們知道這道門是什麼嗎?他叫凱旋門,凱旋就是得勝歸來的意思,經過這個門的都是得勝回來的百戰之師,這是你們的榮耀,這是對你們的認可,同時更是給你們的榮譽,走跟朕一起走過凱旋門,進城然後封賞。」

    「皇上萬歲,大宋萬歲!」

    「皇上萬歲,大宋萬歲!」

    「皇上萬歲,大宋萬歲!」

    大宋的軍隊滿是激動的穿過了所謂的凱旋門,個個都是昂頭挺胸的,比自己得了封賞還高興,一旁的百姓都在旁邊自發的慶祝。

    不用說大宋的君臣都是一番慶祝了,該封賞的封賞,反正大家是各有所得。在趙匡胤君臣舉行慶功宴的同時派出使者向地方宣示朝廷平定李筠叛亂,實則是給他們一個警告,那就是你們老實點。

    「旭兒這次你該成婚了,你現在應經快二十歲了,當年朕像你們這麼大的時候你已經多大了,你看看你還沒有成婚,即使你不在乎,可是桂英也不小了,你能等她們可是等不了啦,對了朕還決定為你向符彥卿下聘,他還有一個女兒叫符雪彤,和你大差不多。」

    等到所有的大臣都已經離開了,趙匡胤也是來到了趙旭所在的東宮太子府邸父子兩個哪裡還有剛才的醉貓樣。

    「不是吧,我又沒有見過那個什麼符雪彤我怎麼娶她,也不知道她是美是醜,什麼樣的性格,我不同意,不對,您不會是想……」

    突然間他有點明白過來了,老爹這是給他弄了個政治婚姻,想想都不知道這個符雪彤什麼模樣,老爹就私自給自己下聘了,不是政治婚姻是什麼?

    「嗯恩,你猜對了,朕打算就是這樣的,符彥卿身為當今的國丈他的兩個女兒分別是前朝世宗皇帝的皇后,這個是他最小的女兒,本來朕是想替光義下聘的,可是想想光義的年齡終究是大了點,還是你吧,這樣符彥卿也不會博了真的面子,也能對的起他的女兒。」

    啥,本來是想給二叔娶的,還是符彥卿的女兒吧,那個大宋宋太宗的符皇后吧,現在就要成自己的妃子了,這也太那啥了吧。

    既然如此說明此女應該長得不錯,不然趙光義也不會立他當皇后,只要不是恐龍就好,不然看著也不舒服,自己雖然不是一個好色的人,但是也不會放著一個恐龍在自己的身邊。

    「好吧,我一直反對紙質婚姻,不過為了咱們大宋我就勉為其難一回吧,唉。」這傢伙心裡不知道多高興呢,還居然擺著一臉無奈的樣子,看著就想讓人揍他。

    「你小子得了便宜還賣乖,朕可是聽說這個符雪彤可是美人一個,你小子還裝作不樂意的樣子,真是憊懶的傢伙,好了朕這就下旨讓符彥卿,讓他來汴京,還有讓陶谷去宣旨,他這個禮部尚書正好可以去說媒,你就準備好了當新郎吧。對了有時間多陪陪太后,這一階段他可是是老念叨你,還有皇后去吧。」

    趙匡胤果然是雷厲風行這邊趙旭剛離開就立刻擬好了聖旨讓那個陶谷立刻起程去宣旨,這可是半夜,不過陶谷也沒有什麼怨言,不是沒有而是不敢。

    不過陶谷真的是十分的開心,能給太子說媒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的。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