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回檔一九七八 作者:午後方晴 (連載中)

 
mk2258 2016-11-14 19:36:37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29 209523
mk2258 發表於 2016-12-26 18:20
回檔一九七八 第五十一章 蓋房子(下)

         


    前世父親就是這樣,蓋完了瓦房蓋平房,蓋完了平房蓋樓房,熬吃熬穿,反正沒有一年家里舍得用錢的,不提每次翻蓋房子所產生的浪費,結果樓房蓋好,子女一起出去了,除了過春節,都沒有人住。後來還有人蓋別墅了,不過父親也老了,沒能力蓋別墅了,就是蓋了,沒有人住,有什麼意義?

    因為省,拼命地省,一家人都沒有撈得好身體。

    還有呢,現在蓋房子會有什麼下場,三年後洪水一來,什麼瓦房也沖垮了。

    就算自己以後能掙到錢,為了孝道,由著父親喜歡折騰吧,只要一蓋房子,家里會立即苦逼起來,自己上縣中或市中得寄讀吧,寄讀得用不少錢,弄不好父親都不會同意了。

    這個房子怎麼都不能蓋。

    他說道︰“爸,蓋了瓦房後又蓋什麼房子?”

    “蓋好後還蓋什麼房子?”

    “政策放開,百姓富裕起來快,人家幾年後又蓋磚牆瓦房,你又怎麼辦?再過幾年,人家蓋樓房,你又怎麼辦?”

    “難道一輩子住草屋嗎?”

    “不是住一輩子草屋,我不是說過嗎,兩三年,兩三年,這時間不算久吧?所以我不讓你多種大棚蔬菜,在一萬塊錢面前,多種幾分田與少種幾分田有什麼區別?有了一萬塊錢,甚至幾萬塊錢,我們一下子將樓房蓋好,豈不是省了許多事?一次次翻蓋,當真不麻煩,不浪費時間精力,不浪費錢?”

    “真有這一萬塊錢?”

    “真有,這樣,給我三年時間,到83年秋後,你想怎麼樣蓋就怎麼樣蓋,行不行?這麼多年草屋住下來了,你也不會在乎這三年吧。”

    這是講道理,雖說六斤家在蓋瓦房,是六斤要結婚了,李家確實沒有那麼著急。

    “一畝田有些少吧?”

    “爸,你怎麼又繞回來了?我是不是在努力學習?你們是不是在供我上學讀書?我現在才這麼一點大,就想出了這些方法,再過兩年呢?我還說那個王安石,他科舉考得不錯,是第四名,但他父親卻過世了。你現在年當益壯,不珍惜身體……等我們以後有了出息,想孝敬,然後找人,一起在黃土堆里了。當真燒了紙錢,死人能收到?”

    “你想咒我們早死啊,”李廣平怒道,但沒有打,說這話也要打,那真沒有天理了。

    “爸,大棚蔬田听我的,只種一畝,房子也听我的,三年後蓋。如果連三年都等不及,那就到後年看,如果我還沒有掙一萬塊錢的希望,你想怎麼蓋就怎麼蓋。真要治辦,不是房子,而是船。”

    “船?”

    “去年用了老生產隊兩條木船,也偶爾向陳村借了一條船,次數不多,又是在下半夜用的,人家也就同意了。但今年,恐怕最少有二三十戶人家種植,隔上三兩天就要用船,人家借不借?”

    “這是互助組,不是我一家。”

    “是啊,到了那時候,大伙必然想辦法,但那是大伙的辦法。我說明年春天,三四月天里,早一天晚一天裝到石頭城問題不大,但到了五月,一天一個價格,早賣一天與晚賣一天,就會產生不小的差價。以我家在村子里地位,憑什麼讓我家早裝?”

    “不是有你干娘嗎?”

    “她只是一個小領導,能說動石頭城所有蔬菜單位嗎?況且明年弄不好,公社的干事還會帶著大家去錫城甦城。治了船後,船就是我家的,再加上干娘,說不定一兩年,僅是這個差價,就將船錢省上來了,還淨落了一條船。”

    這個船不是木船了,而是水泥船。

    hnd縣哪邊圩更大,溝塘更多,大集體,無人管了,責任田則不同,從今年起,對船的需要量大,于是出現了一個小型船廠,專門制造水泥船。

    船不大,一兩噸,質量更差得要命,就是用鋼絲鋪成一個網,上面澆灌水泥,曬上幾天,一條水泥船出來了。

    但在圩內的溝塘,無風無浪,速度不快,裝載量就是這麼一兩噸,對質量要求並不高。關鍵它不像木船需要定期保養,又極便宜,兩三百塊錢便能買到一條船。

    父親可能為兩三百塊錢算一個小賬,李默不會算的。

    他擔心的還是幾年後的破圩。

    前世破圩,李家還沒有好起來,家里的東西不多。聞訊後,河東哪邊許多親戚一起趕過來,挑的挑,擔的擔,二姨夫又將他們大隊的船劃了過來,在洪水撲過來之前,家里能帶走的東西基本都帶走了。

    但現在不同,經過李默的推動,到時候家里的財產肯定不會少。父親窮怕了,弄不好到時舍不得丟棄,洪水到來時還在搬啊搬,那可不是開玩笑的,父親與自己水性一樣,游一個幾百米不成問題,能不能游幾里路?弄不好就會出大事。但有了一條船在手里,再有親戚們的幫助,洪水撲過來之前,基本就能搬走了。

    其實那次破圩後,塘灣村百姓得到了教訓,隨後幾乎家家戶戶都買了船。

    也不是沒有作用,平時裝裝糧食上鎮上,或者買一船豬飼料回來,有時候干活也能派上用場。

    路路通後,放在哪里沒有人管,幾場雨下下來,水泥船一起沉到大溝里,沉就沉吧,船的使用才成為歷史。

    所以李默對中國的基建一直很推崇的,有路與沒路,真的是兩樣。

    “讓我想想。”

    “不用想了,听我的,沒錯。”

    李廣平還是想了好久,這個彎繞得太大,本來打算蓋房子的,房子沒有蓋起來,卻準備買水泥船。

    公社編寫的小冊子就下來了。

    李默翻了翻,七八萬字,他所說的話多經過了修改,不是修改了內容,而是修改了用辭,也就是更“具有文字價值”,並且出現了不少術語。李默無語地將它放下,難道就是你們會玩文字嗎?

    這是寫給農民看的,越口語化才越好。

    但主筆的人要賣弄自己水平,讓他怎麼辦?

    然後李廣平、李強、李實布與六手四人去公社開會,公社還招待了一頓,送了一張獎狀,一個陶瓷臉盆,一個陶瓷茶杯,父親喜滋滋地捧了回來。

    李默不客氣地說道︰“爸,開心吧。”

    李廣平一愣。

    “人家李實布李強想當干部,六斤販買販賣,也需要公社寬容,這才去的。你去圖個啥?臉盆,茶杯?釣一天甲魚最少能買三四個臉盆吧。或者開會光榮,真回到幾年前你時不時去開會的光景,我一家就慘了!”

    李默老媽也醒悟過來,然後數落著嫁到李家的種種不幸。

    “媽,你也不要說了,”李默直揉腦袋,又道︰“爸,這場合咱家少摻和,一家人過得幸幸福福才是真的。就像這個臉盆,不管怎麼說,公社多少欠了咱家的情。”

    不僅是推廣大棚蔬菜,李默還听說公社打算采納李默建議,推廣魚塘承包。

    一旦承包後,李廣平則不好釣黑魚甲魚了,但問題也不大,真到了那時候,李家也不需要李廣平從泥里從水里摳來的錢。

    但一張獎狀,一個臉盆,情就還掉了。
mk2258 發表於 2016-12-26 18:21
回檔一九七八 第五十二章 手術

         


    李默有了第一個粉絲,不是他班上的同學。

    李默考得這麼好,李廣平還照樣揍,從塘灣傳了出去,更要命的現在農村家長都相信棍棒教育法,于是一個個打孩子都打得更狠,考了第二名也得打,因為分數差得太遠。這種情況下,除了痛恨嫉妒外,怎麼可能成為粉絲呢?

    李默的粉絲是六斤。

    經過李默勸說,他父親終于不參加開會了,也準備買船。

    六斤听聞後,立即趕到李家問情況,為什麼好好的買船?要知道現在一艘船,即便水泥船也得兩三百塊錢,在農村算是一個絕對的大家伙。

    李默怎麼說?難道說幾年後柳葉圩會破圩?

    或者算明年夏初的賬?

    李默含含糊糊地沒有多說,但六斤听出來了,是李默的建議,跟著李默走吧。

    也不怪他相信李默,公社干部找到李家,想樹立一個萬元戶,實際論收入,不是李廣平家收入最多,而是六斤,大棚蔬菜照種不誤,販黃蟺的收入是超過李廣平釣黑魚甲魚收入的。今年收入差距更大,因為他家勞力多,又增加了大棚蔬菜面積。除非六斤結婚分家,一家變成了兩家,否則差距會越來越大。

    兩人一道去了d縣那個船廠才剛剛建設,不過想買船得先付訂金,付了訂金後才會替你造船。李廣平與六斤也沒有感到什麼不對,付了訂金,過了兩個月後,喊來鄉親幫忙,得從船廠拖到河里,渡過曹河,還要翻一道高大的圩埂,進入內圩大溝,則可以到家了。

    船不是太大,一噸半。實際前世塘灣後來打造的船更小,只有一噸,但放在一戶人家足夠用了。船大了,成本高,撐起來也慢。

    也就是用一根長竹竿順著溝岸撐著它跑,也可以搖櫓,但搖櫓是一個技術活,不會搖,搖一會兒手就能磨起血泡來。

    還有一種更小的船,叫⼳盆。

    用木板瓖嵌而成,外面包著鐵箍,這個便宜,而且也輕,不足二十斤,一個半大的孩子就可以扛著它跑。

    但載重量也小,三百斤,而且刁鑽。如果不會,只要上去了,準得翻掉。

    前世李默翻過,還在大冬天載人弄翻過一次,李家那年在蕩溝,也就是讓李默換掉的那塊田邊上搭了一個棚子養老鵝,農村溝塘多,塘灣村一個婦女要李默用⼳盆載她過溝,省路。

    李默那時候也不大,以為她是大人了,肯定沒關系的。結果那婦女一上⼳盆,不知道她在後面怎麼弄的,兩人一起翻到大溝里。幸好兩人都會水,李默爬上岸,凍得七死八活,跑到被褥里爬不起來了,一大群老鵝沒有人看管,開心了,張開翅膀大叫著游到溝對岸,將人家的油菜吃了好一大片。第二天,對岸村子好幾個婦女跑過來,隔著大溝,指著李默鵝棚大罵。李默躲在鵝棚里不敢出來,捂著耳朵拼命地小聲念叼,我听不到,我听不到……

    還有于得財家的小兒子,在李莊後面大溝放鴨,那年縣里請了外地人來柳葉圩,協助鄉里挑圩埂,有一個人走錯了路,只要走錯那會很糟糕的,圩心各個大溝也沒有一個橋,他越兜越遠,于是請于得財小兒子用⼳盆載他過去。兩人到了溝中心,也一下子翻掉了,那人水性還不大好,一下子掉到近十米深的溝中心,人整蒙掉了,一把將于得財的小兒子抓住,差一點兩人全部被淹死。喝了許多水,于得財的小兒子上了岸,臉都嚇白了。

    也就是這種小小船是水鄉產物,雖小,作用不小,可以下網捕魚,可以養鴨養鵝,可以摘菱角,但不懂的人,千萬別上去,水性不好的人更別要上去。

    李默家有一個⼳盆,是李廣平從河東帶過來的。偶爾李廣平會下個網捉幾條魚回來,但是為了賣的,不是為了家中吃的,除非死了賣不掉,家里才拿它們打一個牙祭。

    種李子的人吃不起李子,想吃只能吃賣不掉的爛李子……這是現在多數農村人最好的寫照。

    船到了家,李廣平十分開心,不管怎麼說,家里又多了一個大家伙。

    李默也開心,重生以來,自己在前幾年能做的,基本都做了下去。

    冬天就漸漸到了,家家戶戶還在忙。

    就連李大富原來想做最後的武士,堅持原則不動搖,但看到家家戶戶都在種大棚蔬菜,甚至塘灣周邊地區幾個村莊也有三四十戶人家在種,他也忍不住了,種了幾分田。原則重要,錢同樣也重要啊。

    李實布與李強更忙。

    李默講的那些錄音經農科站的幾名技術員修改後,文皺皺的,老百姓看得吃力。公社便請他們去周邊村莊輔助。這也是功勞,弄不好會到大隊里當干部的。

    還真沒有妄想,明年冬天兩人就繼續進入大隊,各自當了一個小領導。

    有時候兩人也弄不懂,便來問李默。這正是李默讓他們三人問的原因,他們對李廣平父子都不錯,至少不會產生惡心,那麼多少會考慮到影不影響到李默的“學習”。否則一窩蜂來問,李默什麼也甭想寫了。

    李家情況也漸漸轉好了,既然不打算蓋房子,李廣平也不那麼太吝嗇了,治辦了幾件家俱,還替李默治辦了合身的衣服,雖然個子長高後,又要換衣服,這不是有兩個弟弟嘛,幾年後兩個弟弟又能穿了……

    這天上午放學,李默正在教室里畫畫。

    于青梅姐弟說過,她媽問,李默也隨便地回答,我以後想當畫家。

    想當畫家,現在就得學習畫畫了,並且成績一直未掉,還能說什麼?

    忽然間他感到肚子一陣陣絞痛。

    “糟!”

    “青梅、青泉,你們趕緊回去,喊我爸媽過來,我要上醫院。”

    姐弟兩搞不清,匆匆忙忙地回去,將李廣平喊來。

    李默說道︰“我得了闌尾炎,要去巢市做手術。”

    “你胡說什麼?”

    在村農一听到手術兩字,那無疑天塌了。前世時,這一年,但不在這時,而是在夏天,李默得了闌尾炎。李廣平也不知道什麼情況,反正兒子大病沒有,小病不斷,將李默背到陳醫生家。陳醫生給了兩個建議,一到巢市去做手術,二放在他家慢慢冶療。李廣平選擇了後者。

    一個月後,陳醫生還真的將李默治好了。

    但問題兩年後,李默又再次發作,又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才治好。這一次確實是真治好了,以至李默前世,屁股後面始終保留著那根沒用的器官。

    留不留這個器官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到陳醫生家,弄不好還會二次發作。這次至少耽擱一個月時間躺在陳醫生家天天掛吊水了,後年還得要動手術。

    “爸,你不相信我?”

    也不是李廣平不相信他,隔著一道河,其他人不知道李默小時候的表現,就連李莊人都不清楚,李默去參加考試前才搬來幾個月時間,也許這時李默就很聰明,只是大家未注意。

    但李廣平不同,看著兒子長大的,他有時候很是弄不懂,難道就如兒子所說的那個王安石的神童老鄉,忽然開竅就開竅了。

    “小默,你不能也醫術也懂?”

    “闌尾炎,常見的病,有什麼不懂的,但我這是急性闌尾炎,快點帶我去巢市吧。”

    不是人人都會得闌尾炎的,李廣平就沒有得過,或者說他得了,是輕微的,根本就沒有看過醫生。不過看著兒子痛苦的表情,連額外頭的汗都冒出來了,應當很痛的,他急忙地說︰“沒有車子。”

    “上光崗,攔車子。”

    曹鎮到縣城,鳩城到巢市的十字路口,就是光崗。

    哪里有許多到巢市的車子。

    李廣平匆匆跑到鄭老師家打了一聲招呼,一是請假,二是請他向家里傳達一下消息,背著李默上了三輪車。這時候李默痛得更厲害,他這個實際年齡是不會哭的,但腰得都痛得佝僂起來。

    父子兩來到巢市,已經臨近黃昏,幸好醫生還沒有下班,其實這只是一個小手術,迅速替李默做了手術。

    第二天,李默從病床上爬起來,隔著窗戶,看著這個陌生的城市。

    雖然曹鎮眼下屬于巢市管轄,但李默前世還真對巢市不大了解,也來過,只是經過,浮光掠影般就走了。然而弄不好,可能會在這個城市呆上六年時光……
mk2258 發表於 2016-12-26 18:23
回檔一九七八 第五十三章 外婆

         


    只是小手術,但在農村只要沾到手術二字,那就是級大事了。? 許多親戚與同村的鄉親們送來許多慰問的禮物,手頭寬裕一點的一包紅糖,據說紅糖對傷口有恢復作用……還有一袋麥乳精,搭配一些其他禮物。

    手頭緊張的,則送二十個雞蛋。

    塘灣四個小村子家家戶戶都送了,可能有人不情願吧,但害怕別人說閑話,至少沒有李默,你現在就不能種植大棚蔬菜,只好也送了。

    李默也正好,用這個理由來逃課。不然真的不大好說,畢竟又大了一歲,棉襖棉褲現在也合身了,再不上學則說不過去。

    當然,呆在家里面寫東西之余,他還是抽空自學了一番,雖然呂校長剖解了,但如果成績掉得太多,還會挨上板條炒肉絲,李默也不能讓成績掉下去。別看小學,它確實是在打基礎的。基礎牢固,再加上自己前世還能記起來的一些知識,那麼到了初中後,成績依然會在學校名列前茅,盡管可能是重點中學。

    這一年李默的成績確實沒有讓李廣平失望,李廣平不失望了,學校老師更不會失望。

    年關將近,李默來到自家蔬菜大棚觀看。

    李大友說︰“小默,你認了干娘,也不過去拜年。”

    李廣平說︰“他們在石頭城,太遠。”

    能拜年,但不一定非得要拜年,那怕是舅舅,就像李默今年不打算拜一家親戚的年,將時間節余出來。

    至于石頭城的干爹干娘,也不僅是太遠,主要是現在家里條件依然比較差,可能在農村算是漸漸好起來的人家,但離樂家還是差得太遠。

    干爹干娘是好心,送手表送收音機,但李默不習慣,也十分地不自在。

    這一點他的干爹基本猜中了,在氣節上,李默達不到朱自清的高度,但略有那麼一點味道。什麼味道呢,就是我能給你好處,給你恩惠,但你千萬不能給我好處給我恩惠,我落難了,都不需要人來同情!

    這不是較真嗎?

    還真有點較真與犯傻,否則以李默的才干智慧勤勞,他前世也不會過得那麼苦逼。重生以來,要稍稍好一點,不過總體上“骨氣”不減當年,這股傻勁涔入到李家血脈里了。李廣平是如此,李默爺爺也是如此,當年他餓得受不了,只想帶著妻子與兩個孩子往干省逃,其實求一下親戚,當然那時候親戚也不可能給予多少幫助,但稍稍救濟一下,將元氣吊住,也不會餓死。

    干娘對他的好處李默是記住的,也不是不去看,而是想好起來以後再去看……不是同類的人,如果知道李默的想法,能活活氣得咽死。

    “廣平,今年與去年不同啊,這麼多蔬菜呢。”

    與李廣平父子相比,李大友正好成了與李家性格相反的人物。

    前段時間,李大友時常跑來問,李默也淡淡答了幾句。

    李默一下田,李大友就將李默拖到他家大棚前,再反復地問。李默無奈,只好隨便說了幾句,立即回家。

    李大友的老婆秀嬸十分不開心,說李默如何傲氣,如何地不認鄉親,被李實布老婆頂了一句︰“人家有沒有欠你家的,人家要不要學習?”

    都說得那麼清楚了,我要學習!

    整個塘灣村幾十戶人家全部種了大棚蔬菜,個個天天跑上門來問,李默還要不要學習與寫東西了?

    但能說李大友多壞嗎?

    實際再好的人也生過歹心,再壞的人也生過善念。因此佛家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天使,一只魔鬼。

    不能將人物臉譜化。

    李大友更不能算是壞人,只能說他是一個自私的人,我種了大棚蔬菜,並且投入了這麼多錢下去,不能出意外。

    至于會不會影響到李默,不是我家的兒子,管他!但不是有心想坑害李默的學習,不是種植大棚蔬菜,他也不會打擾李默的學習。

    眼下還是這個道理。

    大棚蔬菜收入一是產量,產量最重要的便是種植技術,二是銷路,真擔心哪。至于李默到石頭城有什麼難度或者有什麼考慮,他是不想的。

    就是想明白了,也認為李默想法是白痴,人活一世,能不求人嗎?人家是石頭城的領導,求人家有什麼可恥的?況且還認了干親。

    李默也不氣,他淡淡說了一句︰“阿姨,你放心吧,這是蔬菜,家家戶戶必須要吃的,我也讓公社領導安排人去其他大城市洽談,不會賣不掉,若是賣不掉或者對方壓價,到時候我再出面不遲。而且阿姨,你想一想,我也要快小考了。考得好,能上市中縣中,考得不好只能上鎮中或公社的中學。一個好的學校對我會有何幫助?”

    言外之意也就是李實布老婆的那句話,我要學習,我沒有欠你。當真為了你家多掙上幾百塊錢,耽擱我一生?

    只是李默說得極其委婉。

    李大友悻悻地不說話。

    李默也無所謂,鬧也就鬧在這一年,明年他走了,找誰去!

    春節到來,李默沒有出去拜年。

    小考確實快到來了,李廣平夫婦也不讓他外出耽擱“學習”。

    但大年初一,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小客人。

    姑夫家的小表妹帶著禮物來拜年,她還小,與小妹一般大,過年虛歲才七歲,而且姑夫家離李默家比李默家離舅舅家更遠。

    李母心痛地一把將她摟在懷里,不停地詛咒姑夫的狠心。

    怎麼說呢,李廣平夫妻兩心地都好,就是不會說話,有時候說得好還好,說得不好,特別地不中听。

    李默在邊上說道︰“媽,有時候想想外婆真偉大。”

    說外婆好了,李母開心了。

    “她對我與小美比奶奶對我們還要好。”

    外婆對李默兄妹還是不錯的,有時候硬塞錢給李默。李默哪里肯要,舅舅家一樣,十分地困難,外婆能有多少錢。于是外婆以後便換了方式,買來許多零食,給李默兄妹吃。

    後來舅舅家養的牛打架,她跑去拉,被牛帶到塘里,大冬天的,人從塘里爬上來,生了重病,不久去世。

    李默奶奶也是如此,父親蓋房子之前,挑了許多泥巴,將地基填得高高的。地基前面還有一片空地,夏天曬了稻谷。半夜里狗在叫,哪幾年風氣很不好。包括農用電線,一到冬天時,時常被人偷個淨光。派出所來查,最後查了出來,在前面甘村抓了十幾個小青年,偷雞摸狗的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個偷雞摸狗包括真的偷雞摸狗,以及偷菜、偷稻谷,後來偷棉花。

    奶奶就爬起來看,半夜里,頭腦還不大清醒,一下子跌到地基下面。老了,骨頭就脆了,結果摔斷了骨頭,想接都接不上,癱在床上兩年多後去世。

    實際上,最苦的就是他們這一代人,什麼好日子都沒有享受過。

    所以這兩年他拜舅舅家的年,將蛋葉蛋撿給外婆吃,不僅是懂事,也是真情流露。

    但說外婆對李默比奶奶對李默好,那是不可能的。可以說奶奶是李默前世灰蒙蒙的青少年時代唯一的光亮,外婆也比不上的。

    這話外就有音了。

    李廣平低著頭不作聲。

    李母拿起筷子就要抽李默。

    “大過年的,不能打,一打那就不吉利了。前年舅舅就是過年打小四表哥的,結果成績更差,不久休學。媽,你想不想我休學。”李默嘴就像開機關槍一般, 里啪啦說完。

    李母有點迷信,嚇得將筷子放在空中不動彈。

    “媽,姑姑死了,我家日子也越來越好,你作為舅母,也等于是半個媽媽,要多給一點壓歲錢。”

    “還用你說。”

    李母抽出十塊錢壓歲錢,這可是大大大錢,可憐李默的壓歲數只有兩毛錢呢。

    小表妹知道十塊錢的珍貴,很小心很快樂地將它裝在小口袋里,奶奶充滿皺紋的臉上也難得露出一絲笑容。

    這樣不是很好嗎?李默心想道。
mk2258 發表於 2016-12-26 18:24
回檔一九七八 第五十四章 拜拜(上)

         


    真的不用擔心銷路。

    就這麼幾十戶人家,總面積不過五十幾畝,就是大畝吧,折成標準畝也不足九十畝,日產量不過五六千斤。不提分了一部分去了錫城,就是不分出去一部分,這個產量也滿足不了石頭城一個稍大菜市場的需求,不提整個城市了。

    當然,人多了就會有點亂,听從李默建議,公社組織了互組社,下置四個互組助,不但設置了組長、會計與銷售,同時還置立了質監小隊長,去年只九戶人家,李默說怎麼做就怎麼做了。今年不同,必須將不成熟,也不是有人將不成熟的摘下來,而是有的蔬菜雖沒有成熟會因為各種原因掉果,另外則是畸形的,有蟲害的,這些蔬菜必須挑出來。

    在這兩年必須如此。

    到了84年或85年,那時候種植的戶數會更多,有販子來收購,也不用互助組互助社了,質量也會由販子來檢查了。

    然而李默估計a縣遲早還會超過包嶺縣。

    因為有一條,今年略有些規模吧,公社里的領導確實起了推動作用,但還沒有做到像a縣那樣,派技術員下來指導,就算曹鎮離縣城有些遠,至少縣里的領導應當出一個面的,一個沒有。

    李默也不抱怨,他的想法是我做了,我盡力了,成敗就不關我的事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是天上的天,而是上面的官。

    還有一條也可以證明,那就是曹鎮。

    現在的曹鎮乃是巢市四縣一市八大古鎮之首,巢市地理教科書上還刻意拿出一頁多內容講到了曹鎮。

    幾十年後,曹鎮雖然繼續繁榮著,卻成了曹操手下大將夏候
mk2258 發表於 2016-12-26 18:25
回檔一九七八 第五十五章 拜拜(下)

         


    孫鐵柱弟兄兩回去後,肯定不會說被一個虛十歲的小孩子狠揍了,而是說李莊于莊幾個孩子一涌而上,才將他們打慘的。

    學校幾個老師听了皆不相信。

    因為李默這幾年在學校一直很安靜,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班長,但合不合格重要嗎,重要的是成績!

    呂校長親自將李默喊過來。

    李默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說了一遍,確實昨天兩個小村子的幾個孩子在一起回家的,但只有于青泉與于青伍出了手,也不算真正的出手,只是將孫鐵柱抱著。

    原因很簡單,李默憑借他前世的記憶,拉了八戶人家入伙,帶頭搞起了大棚蔬菜,實際六斤都不是在這個名單上的,他那一袋奶糖起了作用。前世是前世,這一世是這一世了,當真全部混淆起來?

    即便沒有大棚蔬菜,這幾戶人家後來對李家一直不錯,有了大棚蔬菜,更是錦上添花。

    這時候幾個在讀書的孩子,說懂也不懂,說不懂也懂得一些。大人時常說了,小孩子則會認為李默對自家有恩。

    後面入伙的,多少有些兩樣,包括李村幾戶人家的孩子,一直站著,連抱都沒有抱。

    李莊在東,塘灣村在西,塘灣村上學的孩子基本上走的是翟村道,不然弄不好王實布的兒子,李強的兒子,六斤的弟弟,也會出手相助。所以那天只有于得貴與于得財兩個兒子相助了一下,就是這樣,他們還是看到李默佔據優勢時才抱住孫鐵柱的,只是抱住不敢出拳頭,畢竟孫鐵柱十四歲,整高了大半個頭,心里面怵啊。

    這個原因,李默沒有多說,只說了一條,那就是人證。

    現在天氣長,放學時還沒有晚呢,一打架,孫村與李村十幾個孩子一起圍過來看熱鬧。李默說出他們名字,誰在說假話,將他們喊過來一問就清楚了。

    呂校長又將這些孩子喊來,真相迅速揭開。

    孫鐵柱的父親嚅嚅道︰“你也不能用棍子打。”

    “我得喊你一聲大伯了,如果李實布打你怎麼辦?”

    以李實布的塊頭力氣,一拳能將孫鐵柱的父親打飛掉。

    “他為什麼打我?”

    “是啊,李實布力氣大,也不能隨便欺負人吧。他若就是不講道理,偏偏來欺負你,應當如何?報派出所,但報派出所又來不及,你怎麼辦?”

    “你看看你兒子,像一個小大人,再看看我,像一根小豆芽,豈不是你比與李實布的塊頭差距更大?好笑的是,這麼大塊頭,還兩人打我一個人,還用棍子打。李實布不能打你,但你兒子就能打我?而且你家兒子還高人一等,他打我就行,我反抗就不行。大伯,有這個理兒嗎?”

    不要說孫鐵柱的爸,就是公社書記,現在也不敢講出這句話。

    孫鐵柱的父親啞口無言,又看著站在一起的三個人,越想越氣,當著幾個老師的面,舉起拳頭,將孫鐵柱兄弟兩打得鬼哭狼嚎。

    呂校長讓他打,打完了,將所有學生集合起來,說出事情經過,又說道︰“你們家長送你們來是讀書的,不是送你們來打架的,我將他們記一次大過,留校察看。如果他們,還有你們,再欺負李默同學,我校一律開除。”

    不要以為考不上初中,一個是考不上,一個是開除,性質整兩樣了。

    呂校長也在暗中將李默狠狠批評了一頓,受了委屈,為什麼不能告訴我們,由我們來處理?

    特別李默這種做法是極其危險的,為了打架,自制了“凶器”,現在是一個二節棍子,明天會不會是一把匕首?

    也沒有呂校長所擔心的那麼消極,第二場打架,如果不是孫鐵柱兄弟兩拿起大棍子,李默都未必會往他們臉上打。呂校長也是好心,在他眼里,李默始終是一個孩子,無論怎麼聰明。

    李默也不辨解,連連認錯,此事也就算了結。

    當然這兩架打後,再也沒有那一個冒失鬼,敢打李默主意。也不是這些孩子以後有多壞,主要農村現在比較淳樸,淳樸的另一面就是粗野,特別是這些孩子半懂不懂的,如果讓他們產生他們的拳頭能打擊李默在班上的優越性,李默這半年休想讀好書了。

    接著發生了第二件事。

    學校在修邊上的雜貨室,要求每一個學生從家里帶幾塊土坯,也就是磚的雛形,將泥土揉出粘性後,放在模具里,讓它形成一個長方體,這才送到磚窯里燒結。不過土坯又不同,它是直接用的,因此還要加上一些切碎的秸桿,增加其韌性。若是李廣平不听李默的勸,想蓋的那種瓦房,就是用土坯壘牆,上面青瓦頂,雖不及磚牆結實,但比夯打出來的牆壁牢固。

    于青泉姐弟,加上他們的堂兄于青伍,李默,四人找來兩條扁擔,合伙抬著土坯去學校。

    到了學校時,恰巧,是于青泉與于青伍抬著一條扁擔,李默與于青梅抬著一條扁擔。是真巧,絕不是李默有意的。

    有學生大聲喊︰“不要臉,談戀愛。”

    李默茫然了,屁大的孩子,知道什麼叫談戀愛?再說,每天中午時,他與青梅姐弟在一塊學習,看到他們成績好了,一大群從孫村私塾轉過來的同村,包括塘灣紀村的孩子,也留在學校里中午不回家。是不是比這個合伙抬土坯更親密?

    只能說快畢業了,有的孩子成績不好,心也亂掉了。

    于青梅委屈地哭著跑到她班里。

    徐老師听到後,又將這些學生狠狠批評了一頓。

    鄭老師心想,真要談戀愛又到好了。這時候他已經與青梅的大姐大鳳訂了親。但他不會認為李默長大後,會娶自己這個未來的小姨子。

    于青梅沒有這麼復雜的想法,到了中午,她繼續委屈地說︰“小默,我們不是在談戀愛,是吧?”

    就一句,李默心都差一點碎了。

    沒有那麼嚴重,但他心中確實有些不是滋味。

    女孩子對男孩子能迅速產生好感,有幾個重要的因素,家里有權,家里有錢,本人有才,有長相,若是男孩子會打架,同樣也會得到不少少女的青睞,盡管這一條可能許多女孩子家長不樂意。

    至于性格嗜好,那是相處後的問題。

    李默家里沒權,錢嘛也不多,別看他打了兩架,那是拿“凶器”打的,也不算會打架。

    長相,李默一家人都不弱,但現在李默太瘦了,他說自己像豆芽,也確實差不多,瘦到這份上,那怕眼楮再大,眉毛再濃,皮膚再白,也就那麼一回事。至于才華,暫時還不是很小的青梅同學能欣賞得來的。

    然而不能說于青梅什麼也不懂,至少懂得一些青澀的感情,暫時還沒有她的白馬王子,因為這幾年他們基本都在一起,若是有暗慕對象,李默一定會察覺出來的,但說不定在她的夢里已經構思了她未來白馬王子的形象。

    這一問,說明于青梅對李默根本就沒有產生那方面的感情。這是這一世,他很優秀了,那麼上一世呢?

    襄王有意,神女無心……

    說愛呢,李默不可能愛上現在的于青梅,他牙口還沒有好到這份上。

    不過李默略略有些小失落,終是前世那段美好而青澀的感情。

    還不急呢,自己必須要安慰青梅。

    “我們這麼小,會談什麼戀愛,別听他們胡說,要安心讀書哦,我下半年就要上初中了。”也不知道他亂七八糟地安慰啥,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在畫紙上寫上幾行字︰

    前世,你在天上

    看都看不清

    今世,我在河這邊,你在河哪邊

    但這條河啊,卻是銀河般地浩瀚

    看得清

    還是不能相見

    是用英語寫的,寫完後,過了一會,連同畫紙,一起撕碎掉,扔了出去。

    看著碎紙隨著夏風吹得紛紛揚揚,李默心想道︰拜拜,我的銅錢。拜拜,我的小學!
mk2258 發表於 2016-12-27 21:34
回檔一九七八 第五十六章 守護

         


    小考結束。? ?

    于青梅姐弟偶爾也來請教,李默還會解答,但熱情度顯然不如以前了,實際李默自始至終是抱著听之任之的態度,否則想擄獲一個蘿莉的心,豈不是太容易?雖然那樣有點兒無恥。

    李默將兩張空白稿紙放在桌子,也不是稿紙,就是他裁成小張的大白紙。

    一張稿紙上全是天書般的英文字母。

    為了度快,休想工整了。

    寫完後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最後完全成了鬼畫符。不過李默自己能認識就行了。

    李默進行做的是謄抄,也不完全是謄抄,抄的過程也等于重寫了一遍,許多地方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改。每一行之間繼續留下空白處,以便進行再次修改。

    但二稿修改幅度不會像一稿這麼大,三稿則是定稿。

    進度也比他預想的,要慢上近半年,不過還來得及。

    正在寫作時,張干事帶著幾個人走到李家。李默收起稿紙,站起來替他們沏茶,張干事說道︰“他們是縣招生辦的老師。”

    李默愣了一下,他只填了一個志願,那便是市一中,縣里面怎麼來人了?

    “李默同學,你小考時寫了一篇作文。”一人說。

    “老師,你是指那篇《守護》?”

    小考成績還沒有下來,縣招生辦的老師已經知道成績了,當然,他們關心的就是哪些高分成績,普通的數分,他們不會看了。然後看著成績,都有點不大相信,因為第一名是266.5分。

    後來包嶺縣小考也會時不時出現驚世駭俗的高分,但現在只是81年,看看高考的錄取分數線吧,小考能過25o分的就是鳳毛麟角了。

    更讓他們郁悶的是,人家填的志願是市中,並且就這一個志願。

    怎麼可能考出這個高分,不說其他,一個作文就能輕松地扣掉3.5分,別要以為扣得多,就是扣掉這個分數,作文還依然是高分作文。

    有的學生作文寫得慘不忍睹,連改卷子的老師都讀不下去,隨便賞了幾分算了。幾個老師找來李默的試卷,其實還是志願惹的禍,若是填寫縣中,根本就沒有這回事了。

    先是看語文,李默就是在語文上扣掉了三分,自然o.5分,數學還是滿分。不過他們仍用懷疑的眼光看著語文試卷,不要以為語文考了117分,比數學考滿分難度往往還要大。

    馬上就看出問題了,作文是滿分的。

    滿分作文?

    可能嗎?

    請作家過來做作文,也要將你扣掉半分。

    作文試題是我的家鄉,李默試卷上的題目是《守護》,這問題不大,只要主題寫家鄉就行了。

    幾個人圍著試卷看下去。

    作文字數並不多,小考也不可能要求學生寫多少字作文。

    但這篇作文也不算短︰

    《史記》里記載孔子生而上圩頂,因名曰丘雲。圩頂,意孔子額頭四周高中間凹陷。圩,又可以拆成土于,音同土淤。古代人在湖蕩里填堤圍田,正好四周高中間低,故他們將這種水利工程稱為圩。

    我的家鄉就在一個大圩里,形似柳葉,故曰柳葉圩。有圩就有河,河曰曹河。

    三國時魏吳于此相持數十年之久,由是有名,時常成為家鄉人的談資,不過我還知道另一段歷史,另一段關系到一個王朝興起的歷史。

    朱元璋囤兵和陽,城中乏糧,與諸將謀渡江,然苦無舟揖。正好趙普勝、俞通海擁眾兩萬,船千艘,據巢湖結水寨。因他們與廬州左君弼有隙,懼怕為左所襲,派使來請求投附朱元璋。朱元璋大喜地與徐達擊掌說︰“方謀渡江,而巢湖水軍來附,吾事濟也。”

    但船隊到達柳葉圩時,趙普勝听說前往和陽的河水淺涸,恐于此進退失據,為元軍察覺,心生猶豫之下,率眾投奔了陳友諒。正在這關鍵時候,天降大雨,川谷流溢,朱元璋立即派人將余舟接到和陽,轟轟烈烈的采石磯戰役也拉開了帷幕……

    柳葉圩有鎮,名曰曹鎮,東南高西北低,故東南稱為東山頭。據傳東山頭原先有一響鈴塔,上面掛滿了鈴鐺,風兒一吹,清脆的鈴聲能風傳十幾里地。現在這個塔不在了,這讓我惆悵了許久。不過還有一處名勝古跡,那便是東山頭下面的響石街,人走在上面,石板會出好听的聲響,因此在古時候有好事的文人出了一副對聯︰響石街街響石石石皆響。听說有人對出了下聯,但我不知道了。

    我走出了響石街,到了碼頭。

    碼頭邊上有一些渡船,船上載滿了對岸過來買東西的老百姓,或去或來,時不時談笑著,笑聲都仿佛讓清澈的河水蕩起了道道喜悅的漪漣。

    我看著河水,在想,當年趙普勝正是順著這條河投奔陳友諒的,似乎他後來頗是讓朱元璋感到頭痛。如果當時他不做出這個決定,以他的能力明朝是不是又多了一個開國大將?但就是成了明朝的大將,後來又會落得什麼下場?河水並沒有告訴我答案。

    我又看著河兩岸,兩岸是長龍一般的圩埂,千百年來,不論朝代起朝代興,不論河水漲河水落,它一直默默無聲地守護著圩內無數生靈,看著他們一天天變老,看著一個個嬰兒帶著啼聲出生……

    幾個老師都看傻眼了。

    而且這種文體他們似乎都沒有看到過。

    其實是李默摸仿余時雨寫的一篇散文。

    有人稱它為文化散文,前世李默則稱它為碎文。

    特點就是著重歷史、自然與人文氣息,有一種獨特的文人風格,李默這一篇遠不及了,但李默也無輒,一是時間太短,二是限于篇幅,或者細寫,往哪兒寫去?難道寫到卷子的反面?當然,水平確實比人家差了不少。

    感情細膩內斂而悲郁,這與其他散文不一樣的,比如《白楊禮贊》最後一句︰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贊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罷,但是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再比如《落花生》,它語言夠樸實的吧,但中間也有一句。爹爹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爹爹說︰“這是我對于你們的希望。”

    雖然有些道理,不過總讓人覺得或多或少有些肉麻,余秋雨散文里卻罕見這樣的語言。李默這篇作文里細膩度也遠遠不行,不過有那麼一點濁郁的味道。

    另外就是碎,一般散文雖散,但是形散而神不散,中心思想是明確的。

    余秋雨的文章似乎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

    當然,不真的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它也有中心思想與主線的,只是很隱晦。

    李默這篇作文也是如此,似乎很碎,先寫圩,後寫河,又扯到了朱元璋身上。隨後寫古跡,再寫渡河的人,又扯到了趙普勝身上,只有最後一句寫了守護,圩埂。

    非要說中心思想明確,這篇作文是太不合格了。但當真如此?

    最最關鍵的是,李默有了好幾個典,但不是強行用典,典故也是作文正文!

    也許它確實很碎吧,但幾個老師讀到最後一句,都滋滋地倒吸冷氣,全身起了一層層雞皮疙瘩。

    “是不是有些跑題?”一名老師問道。

    “沒有跑,他說的守護不是圩埂,但說的是什麼呢?”

    它才是這篇小作文的奧妙之處,與前文聯系在一起,這個守護可就大了海去,能多種解讀,可以解釋成祖宗留傳下來的精神,可以指整個種族的韌性,也可以指其他……並且整篇作文也立即鮮活起來,有了精神。

    幾個老師也沒有過多解讀,畢竟是一個小孩子寫的東西。

    “不對,一個小學生,怎麼知道這麼多?”另一個老師不服氣地說,然後找資料。

    那還能有錯嗎?

    這可是李默前世寫網文時,曾經翻查過的一段資料,又沾到了家鄉,不但查了,還記得很清楚。

    幾個老師還是古怪地看著這篇作文,還是不對啊,憑借這篇文章那隱隱的滄桑郁濁感,也不會是一個小孩子寫的。不要說小考,就是放在高考,這篇作文出來,也會給高高分。
mk2258 發表於 2016-12-27 21:35
回檔一九七八 第五十七章 這也搶啊

         


    幾個人就來到曹鎮,也不是完全不相信,萬一遇到天才呢。

    先來到公社,公社幾個領導听完,一起笑了起來,有什麼神奇的事發生在李默身上,太正常了。他們挑了幾件事略略說了一說。

    當然,還有一些疑問。

    張干事帶著他們來到李家。

    “就是那篇作文,你在里面用了幾個典故,是從什麼地方知道的?”

    “響鈴塔、響石街的對聯,是听老人說的,孔子的圩頂是我看《史記》看到的。”

    “你看《史記》?”

    李默稍稍遲疑,如是一般書還好解釋一點,這些史料書,如《史記》、《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還真不大好解釋,因為他家所有親戚好友,包括老師家中,都不會有這些史書,頂多可能有一本《史記》罷了,但有沒有《續資治通鑒》?

    他愣了一下說︰“鳩城我家有親戚,曾隨奶奶去過鳩城,他們都在上班,我無聊,便整天跑到鳩城圖書館看書,看過一些史書。有的地方確實不是很懂,也多是走馬觀花看了一遍,包括《史記》。但有了一個圩,我家就在圩區,于是我關注了一下,才知道孔子的額角太過古怪,便記了下來。還有趙普勝俞通海那段也是如此,我是看《續資治通鑒》時才看到的。那套史書瑣碎,更看得頭痛,不過沾到了我的家鄉,所以也關注了,並且記了下來。”

    這樣一說,就講通了。

    “李默同學,我們也查過這本史書,里面記載是萬余人,萬艘船。為何你改成了擁眾兩萬,船千艘?”

    原文是這樣的︰時和州西南民寨,次第鏟平,而城中乏糧,元璋與諸將謀渡江,無舟楫。有趙普勝、俞通海者,擁眾萬餘,船萬艘,據巢湖,結水寨,與廬州左君弼有隙,懼為所襲……

    李默坦然答道︰“各位老師,你們應當知道兩本資治通鑒的區別,《續資治通鑒》雖然記載了不少史實,不過與前者相比,它敘事不清晰,語言散亂。按理說古文越往後越好理解,越容易讀懂。但因為語言綾亂,雖是清朝人寫的,還不及《史記》容易讓人懂,里面也有許多錯誤。”

    這段背景是朱元璋已經在和州打下了一片基業。

    提起朱元璋,則會想到他殺功臣,殺大臣,不知道殺了幾萬官員,往往疏忽了朱元璋愛民。殺功臣,確實是為了他的子孫,即便李世民,也擔心兒子壓不住李績,說了一句,兒子,我將李績放到外地,如他有怨言就將他殺掉,沒有怨言立即提撥他,他則會感謝你,忠心你。

    沾到皇位,確實說不清了。

    但殺官員,主要是為了反貪,所以明朝才出現一件怪事,人皮登聞鼓,只要官員貪污五兩銀子,立即殺掉扒皮,做成登聞鼓放在縣衙前,讓百姓擊鼓鳴冤。

    朱元璋做得太暴烈,效果也不好,官員薪酬少,又高度集權,官員手中有著很大的權利,如何不貪?結果是殺得越多,貪官也越來越多。

    當然,也不能怪朱元璋,他畢竟有著時代的局限性,並且已經做得不錯了。自古以來由南向北,統一國家的只有他才做到了,真正驅除韃虜也只有他才做到了。楊堅也不行,他是胎里生,用“道心種魔大法”從鮮卑政權里胎生出來的。孫蔣二人更不行,軍事才能不足,又沒有能力將派系問題解決,甚至還沒有安定國家,內部就出現嚴重腐敗。

    和州是魚米之鄉,可那時朱元璋手中將士已經不少了,以他的性格,又不想危害百姓,為了三軍供給,只好將眼光轉向了江南,想渡江,一個船就難住了。

    左君弼、趙普勝、李普勝原先都是彌勒教主彭瑩玉的門徒,趙李二人還是師兄。彭和尚被殺後,左君弼據廬州力量最強,趙李二人、以及其他的一些英雄好漢如廖永安、廖永忠兄弟,俞廷玉、俞通海父子,趙伯仲、趙庸、葉升、桑世杰、華高,以巢湖為中心,活運在巢湖到裕溪口一帶,也包括李默家鄉曹鎮。

    左君弼派使招降這些人,當然,大伙不樂意了。左君弼于是發兵相攻,廖永安數次迎戰,皆敗,連巢湖大本營都被左君弼佔據。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才被迫打算依附朱元璋。

    先是廖永安派韓成面見朱元璋,後是俞廷玉派其子俞通海面見朱元璋。

    確實那時朱元璋在和州做得不錯,名聲也好,最少比被迫投降左君弼強吧。

    大家帶船帶人投奔朱元璋,到了曹河的後河,也就是李默家的北面,不遠,只有五六里路,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不是下長江,而是去和州,河道皆不大。

    元兵用大型樓船將馬場河等渡口扼守住,只有一條小河到達和陽,但干涸了……也有可能本身就很淺。這時候很危險了,一恐元軍察覺來襲,更恐左君弼乘勝追來。

    本來趙普勝也有些看不起朱元璋,畢竟當時朱元璋只是一股中等力量,遠不及陳友諒、張獻誠等人,情況又不大好,于是將屬于他的兵馬帶著,順曹hn下,投奔陳友諒。誰知他前面一走,後面天降大雨,朱元璋立即派使將這群人接到和州。

    但是《續資治通鑒》寫得極其凌亂,往往事件多了,大家就讀不清楚,錯誤更多。

    比如原文,萬余人,萬艘船,難道一人一艘船?難道是李默家那個小⼳盆?

    這些都是在大江大河大湖里活動的船,更是朱元璋用來渡江的戰船,怎能小?

    況且這群人是干什麼的,好听的說法是一群結水寨反抗元朝的義軍,不好听的說法就是一群水匪,如何能籌得一萬艘戰船?

    李默前世看到這里時,于是考證了一下。放在作文里,當然不能引用原文里的錯誤數據。

    “這才是更接近真實歷史的說法,但我那是小考的作文,時間有限,篇幅有限,只好草草寫了,若是再給我多一點時間,多一點幅篇,加上一千五百字,將一些細節描寫出來,略略添加一些修辭,那篇作文才能更豐滿。沒有辦法,只好寫成那樣。”

    這是事實。確實,因為篇幅有限,原先的作文略有些擠……但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年齡啊!

    幾個老師苦笑,草草寫了,都寫成那樣……不是你寫成那樣,是你想要搞成那樣。

    “為什麼你選擇如此一個吃力的寫法?”

    “題目是我的家鄉,那寫什麼呢,田,農民,土地,莊稼,都寫爛掉了,因此我當時有意選擇了一個新穎的寫法,將歷史與現實猱合起來,然後就有了那篇《守護》。”

    “那你能不能將它擴寫一下。”

    李默無奈,確實那篇作文寫得過于老成,多少會讓人生疑。

    那就寫吧。

    他將英語稿紙收起來,重新拿出一張白紙,在白紙上一邊想一邊寫,用行書寫的,沒有“草”,雖是行書,勉強也能稱為工整。

    李廣平夫婦听說家里來了客人,也從田頭趕了回來。

    听說縣里的老師在考兒子,立即張羅著重新給幾個老師遞煙沏茶倒水。這一寫就是三個來小時,所以李默懷念電腦呢。

    即便行書,一分鐘能寫十幾個字?但以他的手速,若是用電腦碼字,一分鐘能碼一百多個字。當然,寫文章不可能一分鐘能碼一百多個字,還要想的。算是他速度快了,三個多小時,才勉強寫出兩千九百來字。若是草書,只寫給自己看的,又會更多。改成了楷書,甚至兩千個字都弄不出來。但這一擴充,這篇文章更加有閱讀價值。

    還懷疑嗎?這可是當著大家面寫的。

    幾個老師看著這篇擴充後的新“作文”,又滋滋地吸冷氣。

    不要說李默只是一個小孩子,換作他們來,也未必能寫得出來。

    擴充後果然不一樣,更細膩更豐滿,特別是歷史與現實時不時地交錯著,那種時空轉換,那種人文氣息,那種“酸騷感”……酸文人,騷客,所以說是酸騷感,都讓他們懷疑自己所看到的不是真的,它應當出自一個穿著長袍,古風凜然的中年文人之手。

    張干事看著他們的表情,心中只是一個勁的笑。

    也輪到你們震撼了。

    一個老師反遞煙給李廣平,說︰“廣平同志,我們今天來是這樣的……”

    他說出他們一行的來意,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李默立即將志願改掉,改c縣中。

    天才啊,要搶了。

    而且開出一些優厚的條件,李默進了縣中後,所有學雜費一律免掉,並且保證讓縣中的老師對李默重點載培。

    李默也有些蒙,現在就出現了免學費的說法嗎?

    這只是小考哎,前世自己听說過高考各個高校搶人的,但小考就開始搶生源了嗎?你們這幾個老師,要搞那一樣哉?
mk2258 發表於 2016-12-27 21:36
回檔一九七八 第五十八章 動心

         


    李廣平看著兒子,在他心中,市中肯定比縣中好,可幾個老師一句重點培養,也讓他猶豫不決。

    李默沒有作聲。

    一個老師又勸︰“李默同學,到縣中更近,來回也方便,但到市中則更遠了,來回不方便,你是小天才,應當懂的,這一條你也要考慮。”

    “老師,讓我好好想一想。”李默說。

    其實他們所說的這三條,皆不能讓李默動心。

    論教學質量,市中與縣中對李默來說沒有太大的區別,他的學習方式與其他學生是兩樣的。但就是不能去鎮中與鄉中,上中學了,孩子又長大了幾歲,打架鬧事現象比小學好多了。

    不過總體環境還是很亂的,特別李默想學一學樂理知識,那更不可能。

    縣城到曹鎮六十里,所以李默在鄉下折騰,縣城里面的人還不知道,一是現在的信息閉塞,二就是太遠。巢市離曹鎮有七十多里,並且還要經過一大段山路。但反正是做長途汽車了,又有什麼區別?

    免掉學雜費,李默更不稀罕。

    前世李默讀初中時十分艱苦,正好家里積攢了一些財產,一場大水到來,財產糟蹋了一半,至少房屋全被沖垮,秋收也沒有了。因此李默上初中寄讀時,每一個星期從家里帶上一罐蝦子燒黃豆,里面又放上一些辣椒醬、豆腐干,還有大量鹽,比咸菜還要咸,不咸不行,得吃上五六天呢。這種超級的蝦子燒黃豆,再用飯票從食堂里偶爾買一回菜,便成了李默讀初中時的主要伙食。為什麼要有一個寄讀呢,因為有一個晚自習,離家又有三里地,晚自習結束後,已經沒辦法回家。

    到了縣中或市中,開銷更大。

    縣中與市中就是有宿舍,李默也不會住,要租房子,當然,現在房租也便宜,自己也不要多大的房子,一個月兩三塊錢就夠了,但也是錢。

    到了縣中或市中,不可能從家里背米到食堂換飯票,什麼都要買,現在物價低,但一天的伙食費也得要三四毛錢。

    來回的車費,學校其他的支出,比如舉辦一些活動,購買復習資料等等。

    自己身體不大好,小病小災的以後還會有,到了城市里,看病更貴。

    反正怎麼節省,一年兩個學期也得要一百二十三塊錢。

    換成前世的李家,無論自己考再多的分數,僅憑借這個支出,也別想進縣中與市中了。所以李默前年急著讓父親種了一畝四分地大棚蔬菜,不迅速將經濟扭轉過來,馬上就會成為一個大問題。其實對于現在的李家,這同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當然,能承受得起了。

    相比于這些支出,還在乎學雜費?

    重點培養不是幫助,而是起了反作用。

    以李默成熟的思維能力,前世所學來的知識,即便沒有重點培養,只要他不寫東西,而是專心學習,在中學的成績依然會高得怕人,即便那些超級學霸,繼續統統壓在身下。但學生時代學習是干什麼的?考大學,考大學又是干什麼的?可以找一份好工作,或者利用所學來的知識從政經商。從政,以李默性質是別想了,經商或找好工作其實就是賺錢,養家糊口。那為什麼不寫東西,從現在就賺錢?

    一旦老師盯上了自己,是好心,重點培養了,自己還能不能寫東西,甚至學音樂都別想了,學音樂對考大學有幫助作用嗎?

    “也行,”幾個老師做夢也沒有想到李默一眨眼功夫,想了這麼多心思。

    一人又好奇地問︰“你不想問一問你考了多少分?”

    “二百六十分以上吧,應當在全縣前十名之內。”李默淡定地答了一句。

    你們都來搶人了,名次還會差嗎?

    啪!

    李廣平在他腦袋上打了一下︰“小默,胡說什麼,不能驕傲。”

    “別,別,廣平同志,他這個腦袋你真的不能打,”有一個老師心痛地說,李默不僅是你家的孩子,弄不好以後就是縣里的驕傲,這一巴掌下去,得打死多少腦細胞啦︰“廣平同志,教育孩子可以,有的地方真的不能亂打,特別是這個頭部。他成績好就是這個頭部腦細胞發達……”

    然後說了一大頓道理,李廣平也不大听得懂,但生生將他嚇得臉上出現懊悔之色,兒子從小到大,自己在腦袋上打了多少回?若是不打,是不是更聰明?

    李母問︰“老師,考了多少分?”

    “數分是滿分,語文是117分,自然是29.5分。”

    “語文是117分,是不是相當于平時的97分?”李廣平問。

    “差不多吧。”

    “也沒有考好嘛,他平時語文成績也在97分到98分之間。”李廣平說。

    幾個老師愕然,小考與平時考試一樣嗎?

    只能說沒文化,真可怕。

    可憐自己幾人出發前還以為李默父母是知識分子呢。

    幾個老師無語了,天色不早,也走了。

    李默也低估了他這次考試成績的驚艷,分數也到了市里。

    市里也有招生辦,除了從本市招納生源,也從下屬幾縣招納一部分優秀的學生,其實這就是精英教育的一種表現方式,從小考到中考到高考,盡可能地讓優秀的學生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以便國家未來出現更多的精英人才。

    幾個老師看著李默的分數不大相信。

    也不是不相信這個分數,放在市里,四縣一市,妖孽學生數量就更多了,主要是李默的學校,南崗小學,這是什麼鬼學校?于是查了查,竟然是一個大隊的小學,連鎮小學都不是。

    這樣的小學,怎麼可能有學生考出如此高的分數?

    試卷又到了他們手中,卷子改得是沒有問題的,對的就是對的,就像數學,一題也沒有做錯,難道強行將李默分數扣掉?

    錯了也就錯了,並沒有照顧。

    一大伙人便將注意力又盯在作文上了,滿分作文?

    好吧,瞧瞧什麼樣的作文是滿分作文?看到最後一句,大伙也呆若木雞。看似跑題,實際並沒有跑題,只是這個主題十分隱晦,不亞于李商隱那首《錦瑟》,靈魂也就是這最後一句,否則不可能給滿分的。但有了這一句,不說滿分,加上一兩分,都不會有人有異議。

    但大家也不相信啊,這中間弄不好就有問題。若是那樣則不能招了,市一中不是縣中,那是全國重點中學,出過好幾個大人物,一個不誠實的孩子,無論成績再好,也不能讓他進入到一中。

    當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于是過來了三個老師,與搶生源無關,我們是市一中,至于要與縣中搶生源?縣中又有什麼資格與我們搶生源?

    主要就是查一下這篇作文的來歷。但到了李家,看著李默的年齡,三個老師不知是驚嘆,還是更不相信。一個老師用委婉的語氣說出來意,李默心中嘆了一口氣,早知如此麻煩,不如當時寫得幼稚一點。這是他想一想了,不敢真這麼做的,報考的是市一中,那需要相當的高分才能進去,誰敢藏拙?只要寫得幼稚,馬上準得扣分。

    “幾位老師,前幾天縣里面的老師也來問過這件事,我無奈,只好將這篇作文擴寫了一下,”李默簡單地將前兩天發生的事說了一遍,然後將他擴寫的文章拿了出來。

    想了想,李默又進去將這三年來寫的作文,以及考試卷上的作文一起找了出來。

    這些作業,作文,考試卷,李默一起保留下來了。基本上李默都做對了,也基本上可以當成了參考答案。妹妹下半年就要上學了,幾年後,可能教課書會有些變動,作業更是不同,但這些作業考試卷,對小妹學習還有著幫助作用。怎麼辦呢,明知道小妹與弟弟以後讀書成績不好,可自己確實抽不出空輔導他們。

    李默指著一張卷子說︰“這是我七歲,按你們城里面的說法是六歲,下半年要讀書了,但我在家里看了許多書,認為讀一二年級浪費時間,便偷偷跑到南崗小學參加二年年期末考試,其中有一篇作文,就是這篇作文。”

    這篇《早晨》李默盡量地用了一些幼稚的語氣寫的。

    也不簡單,前面是各種鮮艷的顏色,各種喜悅……還有童趣,忽然最後來了一個灰白的頭發,這種強烈的對比,隱隱地讓人感到更加心酸。

    想一想一個星期兩堂作文課,李默都要寫作文的,三年下來,共寫了多少篇作文,由不得三人不得不相信。一個老師說了一句︰“李默同學,能不能將這些作文交給我們,我們替你找出版社結集出版。”

    能不能出版呢?

    若李默是一個成年人,也就那麼一回事,甚至連出版的要求都達不上。但作為一個小孩子,小學生的作文,大半作文都達到了出版要求。

    當然,也不可能指望會得到多少稿費,現在中國的書多便宜啊?就算挑選了六七十篇作文結集出版,一冊能賣一毛幾分錢還是幾分錢,又能抽得多少版費?說不定人家連版費抽cd不給,給一個兩百塊錢,便將版權買下來了。但是這個小小的幫助,卻讓李默心動。
mk2258 發表於 2016-12-27 21:37
回檔一九七八 第五十九章

         


    “能出版嗎?”李默小心地問。

    “能出的,特別是你這個年齡,你也要相信市一中的力量。不僅學校環境、設施,學生的質量,師資力量,方方面面的資源,遠不是縣中所能相比的。”

    縣中,縣中是那一旮旯的學校,居然敢與市一中搶生源?三個老師一想到此節,心中都有些憤怒了。

    “年齡啊……老師,萬一有記者來問,最好不要讓他們問,我還要專心學習,作文只是學習成績的一部分。”

    問,就是采訪。

    “李默,說得好,我們同意。”三個老師肅然起敬。

    “好,我不改志願了。”李默說。

    “我代表市一中歡迎你的加入,”幾個老師說道,他們也沒有久留,得立即帶著李默的作文稿回去,然後將錄取通知書寄下來。

    只要通知書下來,李默就不能改志願了。

    不問那一條法律,這時代中國人還是比較遵守承諾的,甚至以為簽訂文字協議反而是看不起對方,因此吃了小rb鬼子許多虧。

    三人走了,李母有些不滿地說︰“市里對你的態度沒有縣里的好。”

    看人家縣里的老師多客氣啦。

    “媽,不同的。我的志願是市一中,縣里面想我改志願,態度必然放低一些。而且市中教育水平高,好學生更多,態度肯定有些區別。不相信,將我放到鎮中學,鎮中學里的老師態度會更好。”

    “縣里說重點培養你。”

    “媽,只要我成績好,不管在市中還是縣中,都會重點培養。我成績下降,即便在縣中,也不會重點培養。”

    “人家承諾免了學雜費的。”

    “媽,無論在縣中或市中,都要寄讀,都要花很多錢,還在乎這點學雜費?”李默耐心地勸d縣中更近。”

    “能近多少里路?反正一學期只來回一次,有什麼區別?”

    “什麼一學期來回一次?”

    “媽,你想一想啊,我在小學只學了三門課,都學成這樣。上了初中功課更多,語文、數學、英語、政治、地理、歷史、生物,到了初二還要學物理,初三還要學化學,九門功課,想要繼續保持成績優秀,那有時間來回跑?再說,當真不花車票錢?”

    三年來,學成這樣……可不是真學成這樣,是在寫小說呢。

    李母不知道啊,一個是三門課,一個是九門課,整相差了三倍,她又擔心地問︰“你衣服誰來洗?”

    “我自己洗啊,在縣城,你們就能替我洗衣服了?”

    “你自己會洗什麼衣服?”

    李默听明白了,自己若是在縣城讀書,能隔三兩個星期回來,順便將髒衣服帶回家讓母親或奶奶洗,但到了市一中,顯然不可能了。

    “媽,就是瞎洗洗,真洗不干淨,到學期結束,帶回家,讓你一下子洗。”

    “瞎洗洗,一個月後那衣服還能穿嗎?”

    “媽,想一想,鎮上那一個學生考到了市一中,這機會難得,難道為了洗衣服就放棄了?一個好中學,則意味著成績更好,以後能考更好的大學。大學也有區別的,重點大學與一般的大學,不論學習環境與分配工作,都會截然不同。”

    “就讓他去市一中,也要磨練磨練了,”听到這里,李廣平說道。

    去了一中,確實關注會下降許多,但正是李默所需要的。

    這件事也要迅速定落了,不然縣招生辦的老師又要下來勸,是好看哪,還是看猴哪?至于要這種虛榮面子嗎?

    李廣平又問了一句︰“那個出版是怎麼一回事?”

    “就是印成書。”

    “印書啊?”李廣平哆嗦了。

    “爸,不是你想的那個書,哪些書都是有名氣的書,還有許多書沒有名氣,即便出了也就那麼一回事。我這個書若是出了,就是後面的書。”

    “原來如此。”

    “爸,也不是沒有好處,多少可能有幾百塊錢稿費,說不定我讀初中這三年開支就有了。另外高考時,可能會有些加分作用。所以這個條件看似一般,實際是一個很優厚的條件。”

    出一本作文小集子,高考會不會加分?

    很難的。

    除非這本小集子轟動全國,並且李默以後會連續出幾本作文小集子,持續到高中,說不定就會加分了,甚至被直招。但那不大可能,這些作文放在高中,則沒有那麼驚艷了。

    讓李默心動的是……一個說法。

    明年出書了,即便他這本書文字遠不及原著,這個年齡依然是一個避不開的難題。現在有了這本小冊子,看,我在國內小學,就出了書的,到時候則會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與解釋。

    奶奶說︰“太遠了。”

    “奶奶,不遠,只七十幾里路,想要學習好,怎麼辦呢?你也不想我以後像爸一樣,在泥里摳幾個辛苦錢吧。”

    其實今年李家掙了不少錢,即便將所有開支扣除,還能余下一千幾百塊錢,即便一般城市夫妻兩全部在上班,也未必能省出來一千多塊,但是這個錢,來得真的很不容易。所以農村人想方設法要進城,種田太苦了,別的不說,不習慣的插半個小時的秧,那個腰就不是你的了,而且是在水田里,想趴都沒辦法趴。

    也不是遠,而是李默太小,月份更小,是冬月二十一的生日,再過六天,能跨過陽歷年,但在農村不管的,那怕是除夕生下來的,也要算一歲,隔一夜,便成了兩歲的孩子。

    兒行千里母擔擾,不管母親與奶奶教育方式如何的不同,擔心是避免不了的。

    兒子考了縣第一名,兩個好中學爭著來搶人……縣里面搶人那到是真的,市一中至于從小考就搶人嗎,人家學校里的學霸不要太多,今年還走了一個省理科狀元。反正李廣平是這樣認為了,于是想著在擺酒。

    李默無語地說︰“爸,這是小考,兩萬五千里長征才走了五千里路,擺什麼酒?怕不怕人家笑話?”

    “你是第一名,人家笑話什麼?”

    “這是小學第一名,不算什麼,如果興師動眾的,以後別人高考時比我考得好,會不會因為這次擺酒,成為別人的笑資?爸,你能不能保證以後整個公社高考成績沒有一個學生能超過我?”

    別的不說,過幾年,前面一個村子就考走了一個清大,而且他家庭情況遠比前世李默家更惡劣。換李默現在來,也未必有把握考清大,除非他不寫小說了,將精力全部用在學習上,但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也不需要這麼做就是了。

    李廣平啞口無言。

    “爸,該驕傲時我們驕傲,該謙虛時我們還得要謙虛。另外,我上學後,那個自留地真的不能種大棚蔬菜了。”

    春天掙到了錢,塘灣四個村莊的百姓都瘋掉了,並且適應了種植蔬菜的勞動,至少不會別扭,技術也大約模地掌握,又多察覺到兩個大城市的市場之大,就如李默所說的,即便將柳葉圩幾萬畝田全部種上大棚蔬菜,憑借這兩個城市,也能吃得下,柳葉圩近六萬畝耕地能全部種大棚蔬菜嗎?

    一戶戶人家都計劃著增加今年種植大棚蔬菜的面積,至于會不會累趴下,甚至都沒有人想過。

    這讓李默忽然悟出一個道理,為什麼往後社會風氣迅速惡化,進入笑貧不笑娼的奇怪時光?因為這一代人真的窮怕了,特別是五零後、六零後,恰恰十幾年後,到了這兩代人主導的時間段。也不能說不好,正是這代人不要命地、甚至不擇手段地賺錢,國家經濟才迅速插上了翅膀,飛向青天之上。

    其中的得與失,恐怕孔夫子來了,也說不清楚。

    在這種風氣下,李廣平再次心動,準備在自留地也種上大棚蔬菜,這樣,下半年大棚蔬菜的面積將會達到一畝五分田。

    且不說人有多苦,小妹下半年是不可能上學了。

    因為增加種植面積,必然更忙人,李默兩個弟弟現在還很小,必須有一個專門的人看護,奶奶不行,大半個勞力,母親不行,同樣大半個勞力呢,父親更不行。關鍵是雙胞胎,若只是一個兒子,母親背上在身上還能干活,但兩個兒子,如何背?到時候小妹只能成為掙錢的犧牲品……

    李默勸了許久,才讓李廣平打消了這個念頭。

    “小默,你真有一年掙一萬塊錢的辦法?”李廣平問。

    “爸,這樣吧,我再說短一點,長則一年半,短則一年,行不行?”

    不要小看了這一萬塊錢,若不是它釣著李廣平的胃口,李默說什麼也不管用……
mk2258 發表於 2016-12-27 21:37
回檔一九七八 第六十章 新的開始

         


    李莊終于通電了。

    在李默印象里,曹鎮農村有五個良性的變化。

    責任田,它是開始,也是根基。

    第二個變化就是家家戶戶開始通上照明電。

    蓋房子熱潮,開始蓋的都是瓦房,十幾年後才漸漸興起蓋樓房。

    打工潮的出現,也就是農民工,李默指的可不是真的農民工,包括農民工,也包括許多外出做生意買賣的,在家搞養殖業種植業的。

    開始出現一些鄉鎮企業,路路通。

    這也是未來中國大多數農村的變革,當然,哪些極個別比較好的農村不能算,偏遠的貧困山區也不能算。

    然而隨著條件轉好,暗下里卻刮著一歪妖風,結婚時必須在城里、最少在鎮上買一套房子,本來好好的結婚,那怕在農村蓋一個差不多的樓房,十幾萬塊錢就夠了,二十萬塊錢基本能滿足結婚的需求。沾到去城里買房子……這個結婚花費就離譜了,逼得許多青年去滇貴哪邊買老婆,還成群結隊地去,結果有一年將哪邊的小伙子惹急了,將兩人打得鼻青臉腫地逃了回來。

    但通上照明電,肯定是一個良性的變化。

    奶奶說︰“通電了,小默去外地讀書了。”

    這幾年油燈生涯將李默坑苦了,越是昏暗的燈光越是容易得近視眼,為了保護視力,不像前世哪樣戴著一個討厭的近視眼鏡,李默只好端坐著看書寫字,這無疑會更吃力。

    李廣平說︰“媽,你怎麼拿現在與過去比,日子總會一天比一天好,像他這般大時,我連飯都吃不上。”

    說完又抱怨︰“小默,你干嘛將這些書一起帶走?”

    也就是李默從鳩城買回來的哪些書,後來在石頭城又買了幾本英語書,別看它們疊起來只有幾排,真打起包,份量可不輕。

    “爸,這些書我上初中還有些用。”

    “小美不能看嗎?”

    “不要說小美,讓青梅過來看都看不懂。你還指望小美以後成績也像我這樣?千萬別……”李默擔心地說,如果父母邪乎起來,讓小妹也要考九十多分,小妹就慘了。

    “小妹,讀書是要努力的,但真考不好也不怕,有大哥在。”

    “有你這樣做大哥的嗎?”李廣平一巴掌差一點落在李默腦袋上,突然想到了縣招生辦老師所說的話,腦袋不能打的,于是換到了李默肩膀上。

    李廣平挑著一大擔東西上路,有書,有被褥,衣服,還有其他的一些生活用品,主要書重啊,壓得扁擔都彎了下去。

    李母也跟了過去。

    前幾天李廣平父子二人先行,得將房子租好,李母是跟過去認門的,以後打算每月來一次,乘早班車過來,將李默的衣服洗干淨,再乘晚班車回家。

    李默自己也能洗,不過李力氣小,確實洗不干淨。

    三人乘著汽車來到巢市,來到李默的租住屋,是老式房屋,也是私家房。一般老式房屋都是私家房,而小區樓房現在多是單位的房子,沒有開發商,也沒有中介商。

    單位房同樣也有人對外出租的,不過數量很少,極不好找,時間有限了,父子兩也不可能去找單位房的出租房。

    但房子環境不錯,有一個院子,院子里還有一口水井,除了正房外,東西兩邊各有一套廂房,門口就是一條大河,也就是曹河的末端分出來的一段小汊河,不遠處就是大湖了,離中學也很近,只有六七百米遠,走得快,十分鐘就到了。

    房主有兩個兒子,都有了工作,也成了家,搬到單位房子,因此東西兩邊廂房一起空了出來,西廂房做了廚房與雜貨間,東廂房幾乎是完全空著了,里面有許多家俱,包括床櫃桌椅,還有一個小爐子。

    主要是現在打工潮未出現,又不是大城市,房子不易租,房子便宜,房租更便宜。

    李廣平父子兩找到這里時,一眼就看中了這個房子,環境安靜,家庭情況也適宜……因為沒有孩子會吵著李默學習,特別是那個爐子,讓李廣平很滿意,冬天到來,在外面可沒有炕窩,將爐子生起來,房間就會變得暖和。

    李默想搖頭,一個爐子值多少錢?爐子不會貴,貴的是煤球。

    院門口有一個大門,到晚上能將門關上。李廣平對城里面不是很了解,只听六斤說城里有點亂,有許多“小流氓”,他也去過兩次石頭城,確實是看到了許多小青年燙著頭發,穿著喇叭褲,“不男不女”。

    李廣平心中也擔心,畢竟兒子太小,萬一遇到壞人怎麼辦?

    這個大門又讓他滿意了。

    父子兩問價錢,老兩口看了李默成績單後,二話不說,就將房租從每月三塊五毛錢降到了兩塊五毛錢,弄得李廣平都不好意思了。

    夫婦兩又對老兩口說了一些客氣話關照話後,替李默將行李放好,帶著李默報名去。

    “好大,”李母說。

    李默就當沒有听見,反正在母親眼里,學校有幾棟大樓房,面積又大,那肯定就是好中學。

    一大群老師圍了過來,甚至有的家長都圍了過來。

    雖然一中里學霸濟濟,但李默確實太小,就說初一吧,一般的孩子都有十一二歲,但李默只有九歲,或者將他那可憐的幾天零頭算上,才虛十歲。並且來自農村,李廣平替他治辦了幾件新衣服,也是很土氣的衣服。

    人家是鶴立雞群,李默往學里一站,整來了一個雞立鶴群……但吸引人眼球的效果卻是一樣的。

    大家在圍觀李默,李母卻松了一口氣,看來老師們對兒子不錯,她剛剛被一中的面積與建築震懾住了。

    交了學費,然後領課本。

    初一還好一點,數學,語文,英語,地理,歷史,生物,但初一是叫植物,接著學動物、生理衛生,政治,但是叫思想品德,一個樣。

    前世初中九門課,如果以成績劃分,他地理最好,其次是歷史、數學、生物、物理、語文、化學、英語與政治。

    化學是意外,初三時他成績進一步滑落,成績只能說中等偏上,已經不再是尖子生,連帶著化學成績也下降。

    真正差的是英語與政治。

    英語現在肯定沒問題了,政治估計還是一個難題。不是他不懂政治,而是對現在的政治課本真的不感興趣……是政治嗎?他理解的政治與書中的政治相差太大了。

    他記得幾年後,中考時,可能考語數外理化五課,三年後考什麼,李默記得也不是很清楚,畢竟那一年他才在上初一。他眼光也不可能放在中考上,而是高考。

    選文科有文科的優勢,歷史地理他前世成績就好得可怕,幾乎都是九十多分,但到時候政治必然拖分。

    選理科,等于多了一門課,能將政治分數攤薄,他的理化生三門課都不是太差,也談不上特別好,問題是八幾年理科也必須考政治……

    看情況來吧,但到了初中,他成績絕對不可能像小學那樣特別驚艷,政治還會繼續拖後腿,讓他花很多精力死記硬背政治,那顯然不值得的。

    不過在初中,他仍有著許多優勢。到了高中,這個優勢就不大了,到時候會有許多同年級的學生成績超過他。要麼就是他成年人的思維,可能有助于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當然,他也不想考清大北大,更不想做高考狀元,以他的智商與學習能力,考一般重點大學,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其實頭痛的不是李默,而是各學校的老師。

    如果一切為了考試服務,從初一就要分文理科,省得學生浪費精力與時間,老師也頭痛。如果認為高一以前的副課必須要學習,就像理科生,同樣必須要了解一些歷史、地理的基礎知識,文科生也必須要了解一些生物、物理與化學的知識,那麼中考時必須門門課要考。

    關鍵未來中考變化最大,各省有各省的玩法,各地區又有各地區的玩法,並且今年能這樣動,明年能那樣動。

    中考不確定,分科不明確,老師只好門門課都教,學生只好門門課都學,這意味著李默想要成績不難看,所分出來的時間會更少。

    李廣平夫婦不懂了,辦好了報名手續,兩人再三叮囑,然後被李默送到了汽車站。

    李母坐在汽車上哭了。

    李默也看到了,並沒有太在乎,母親性格就是這樣的,高興起來能笑得哈不攏嘴,悲傷起來能大哭一場,生氣起來,與父親一樣,恨不能將子女打死。

    習慣就好了。

    汽車走了,李默長松了一口氣,不管如何,是自由了。

    如果李廣平知道他是這種心聲,說不定能立即從長途汽車上下來,在汽車站門就給他來上一頓板條炒肉絲。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