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重生之我為書狂 作者:天下第一白(已完成)

 
Babcorn 2017-1-28 21:36:44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813 437528
Babcorn 發表於 2017-1-30 21:36
第七百四十章:這是整個華夏之福

     一句「他是一部探索世界的啟蒙書」,將《十萬個為什麼》推至了最高峰。

    新一輪的銷售狂潮,再一次襲捲而來。

    不過,這並沒有就此結束。對於他人來說,他們會覺得,《十萬個為什麼》已經達到了一個永不可超越的所在。但是,對於黃一凡來說,《十萬個為什麼》的銷售只不過才剛剛開始。在《十萬為什麼之生理篇》之後,黃一凡推出了另一部《十萬個為什麼》的系列版本——《十萬個為什麼之天文篇》。

    是的。

    之前講的只是生理,講的只是人體,講的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問題。但事實上,整個世界有著太多太多我們所不知道的,而我們又有必要知道的。而天文篇,便是又一篇無數少年兒童探索世界的必讀書籍之一。

    太陽系有幾大行星?

    太白金星是一顆什麼樣的星?

    火星上有生命嗎?

    歲星是哪顆行星?

    什麼是星系?

    什麼是星雲?

    宇宙是如何行成的?

    什麼又是黑洞。

    相比於其他,天文才是極盡有想像力與未知的一面。

    帶著一份人類知識的寶藏,帶著又一份探索世界的地圖,《十萬個為什麼》再度爆發。

    1300萬冊。

    1600萬冊。

    2000萬冊。

    傳奇還在繼續。

    奇蹟每天都在誕生。

    人們無法相信,《十萬個為什麼》到底會在哪一個時間內停止增長。

    但估計,很多人是看不到這一天了。因為,正如所有人所說的一樣,這哪裡是十萬個為什麼呀,這明明是百萬個為什麼,千萬個為什麼,億萬個為什麼的。

    是的。

    地球上可以科譜的知識太多太多了。

    我們所不懂的知識也太多太多了。

    而將這一些知識完全羅列開來,恐怕億億萬個問題也說不完。

    所以,在十萬個為什麼之後,又有地理篇,歷史篇,動物篇,體育篇,軍事篇……

    其中每一篇都如此的光芒璀璨。

    每中每一部都是如此的吸引人。

    好吧。

    不要再說了。

    再說恐怕所有人心臟又是止不住的受到了刺激。

    那麼,就讓一個簡單點的數據來證明《十萬個為什麼》的銷售量吧。

    8000。

    後面還有一個單位,萬。

    是的。

    《十萬個為什麼》系列作品的加盟之下,創造了一個華國乃至世界都為之恐怖的一個數字。

    8000萬的銷售數量,足於笑傲華夏,與全球巨頭爭雄。

    而在此時,面對著《十萬個為什麼》的恐怖銷量。

    恐怕所有的華國人都不得不對黃一凡感嘆一句: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恐怕,這時候哪怕就是凡塵與秋水先生出來,論及銷售量,也是無法與黃一凡比肩的。

    「這才是黃一凡真正的鋒芒。」

    「這才是黃一凡真正的實力。」

    「8000萬的銷售數量,請問一下,還有誰敢不服?」

    自然沒有人敢不服。

    哪怕是並不喜歡黃一凡的人兒,在這個時候也不敢說一句不服。

    試問,一個寫出一部作品賣出8000萬冊的牛人,你有什麼資格喊不服?

    哪怕就是教育部此前對黃一凡不感冒的王國松,這會兒也是一句話也不敢說。

    8000萬冊,這個銷售數字簡直太恐怖了。

    恐怖到這樣的數字比起他們的教科書課本也不恍多讓。

    可是,這卻並不是強制性給學生的教科書,這只是一部通過商業銷售的一部課外書。

    也正因為這不是教科書,他賣出8000萬冊才是真正的恐怖。

    這只是其一。

    如果僅僅只是從銷售量來說,我們只會說這樣的作品達到了商業化作品的巔峰。哪怕無人敢說他的壞話,但有一些對作者不感冒的人也並不會心裡佩服。因為,他們只會覺得這只是一部商業化的作品,他對於人們的教育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相反,比之一系列的名著,他的格局還差了好幾個檔次。

    但是,如果你知道最近教育部做了一期智商調查的話,你就不會這麼說了。

    最近教育部不知是因為什麼,卻是對100萬小學生進行了一翻智商調查。他們發現,國內小學生的智商大部分是處於正常範圍之內,只有比較少的學子達到了120分以上。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發現,看過《十萬個為什麼》的少年兒童在整體的智商上面卻是比沒有看過《十萬個為什麼》的少年兒童多了2分。

    雖然智商並不能完全的說明一個人未來成就,但智商的高低也很大程度上影響未來孩子成長。

    誰願意自己的孩子智商低呢?

    誰不想自己的孩子智商高一些。

    但此前很多研究一直都認為智商是先天的,後天很難有效的提高。哪怕是進行幾十年的教育,智商也提高不了多少。但是,當發現看了一部《十萬個為什麼》,智商卻比同齡少年多了2分之後,這一個數據不說震驚家長了,連整個教育部都震驚到了。

    「各位,看來,蒙學計畫應該開始了。」

    正常的智商值一般是在85-120之間,一般來說,多出2分與少2分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如果能通過一種方式讓整個國家的民眾直接提升2分的智商值,那這樣的作品就已經不單單只是一部作品這麼簡單了,這還是一柄教育界的神器。

    而在此時,教育部副部長李升輝再也坐不住,準備正式推出蒙學計畫。

    「各位有意見嗎?」

    說完,李升輝看了看現場眾人,特別是王國松與袁石權。此前兩位對於黃一凡成見很大,但這個時候,哪怕兩人有再大的反對,他都會將他們的反對給壓下去。不過,李升輝似乎想多了。面對著如此恐怖的一部《十萬個為什麼》,哪怕是王國松與袁石權這會兒也是一句反對的聲音也說不出來了。

    兩人相似看了一眼,內心只有苦笑。他們之前還一直覺得黃一凡是基礎教育的門外漢,但極為諷刺的的是,他的一部《十萬個為什麼》卻做到連他們教育部門幾十年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李副部長,我想,我們沒有任何意見了。」

    異口同聲,兩人如是回道。

    這不是啞口無言。

    這也不是無話可說。

    因為到了這時,連他們都有一些小小的佩服起了黃一凡。

    不管這人年齡怎麼樣,但事實上,黃一凡確實比自己兩人牛逼。

    如果教育部能夠與黃一凡聯手,這是教育部之福,也是整個華夏之福
Babcorn 發表於 2017-1-30 21:36
第七百四一章: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各位聽說了嗎?」

    「聽說什麼了?」

    「教育部新聘請了一位高級顧問,專門研究基礎教育。」

    「這算什麼大事,教育部人事聘請不是很正常嘛。」

    「呵呵,如果你知道這人是黃一凡,你就不會這麼說了。」

    「啊,是黃一凡?」

    「對,沒錯,剛收到的消息,教育部據說為請黃一凡,特地由教育部部長出面,親自去了水木大學。本來黃一凡是不答應的,似乎是發現教育部非常有誠心,這才答應。」

    「厲害了,前不久黃一凡的作品十萬個為什麼大賣8000多萬冊,這才幾天過去,他就直接進入教育部,這上升的速度也太快了吧。不過也是,十萬個為什麼本來就是一部極為經典的科譜作品。黃一凡能寫出這樣的一部作品,對於我國教育事業來說,實在是功德一件。」

    「是呀。聽說十萬個為什麼一出,不少少年兒童的智商都提高了2分。」

    「我靠,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當然是真的,如果是假的,你以為教育部會去請黃一凡嗎?而且,這一次教育部似乎還鐵了心的要改變原來的基礎教育模式,準備推出一套全新的蒙學計畫。」

    「蒙學計畫,什麼意思?」

    「我也不知道,按我的理解,蒙應該是矇昧,蒙學的意思應該是啟蒙之學的意思。」

    「啟蒙之學,這計畫牛逼了。」

    「是呀,之前一直對國內的教育很無奈,即對他持批評態度,但又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這一次教育部請了黃一凡,說真的,我很期待。」

    「呵呵,不止是你,我也期待。」

    蒙學計畫可是吸引了很多關心黃一凡,關心國內教育的人士。

    他們即想看到黃一凡在《十萬個為什麼》之後還能寫出哪些作品?

    他們也想看到所謂的蒙學計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計畫?

    當然,他們更想看到的是黃一凡能夠給一潭死水的國內教育帶來新的希望。

    ……

    看來,是時候推出《聲律啟蒙》了。

    從教育部回來,黃一凡便開始準備《聲律啟蒙》這一部作品。

    這一部作品黃一凡很早的時候就想推出,不過,當時一直沒有什麼機會。

    如今與教育部合作,那麼,這一部《聲律啟蒙》便是黃一凡主持的蒙學計畫第一部作品。

    【一東: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聲律啟蒙是一部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其實就是教大家怎麼寫對聯,寫詩,寫文章。雖然對聯與詩現在基本上不用,但是,寫文章仍然是現代語文的重中之重。

    那麼,文章要怎麼樣才好?

    一直以來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文章要怎麼訓練,同樣一直以來沒有一個標準的教學方式。

    不過,《聲律啟蒙》卻很好的給了少年兒童在寫文章方面的指導。

    正如聲律啟蒙第一個東音開始「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他不僅採用了對比的手法,同時還進行了押韻。當然,這不是最為關鍵的。關鍵的是,他所帶來的意境。而最為出彩的,則是聲律啟蒙將如此一個非常複雜的寫文章的方式,卻是用歌謠詩詞的方式教會了眾人。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遍,不會作詩也會吟了。

    放到聲律啟蒙這裡,同樣是熟讀聲律啟蒙三百遍,天下就沒有難寫的文章。

    當然,這只是聲律啟蒙表面上的意思。更為深入的研究,你會發現。其實聲律啟蒙不僅僅是對於聲律上的啟蒙,他在培養聲律的同時他還融入了無數的歷史典故。一方面學子在學習了聲律啟蒙的同時,另一方面他也掌握了燦爛的歷史典故,可謂是千年以來極為經典的一部啟蒙之作……

    不過,雖然聲律啟蒙無比的經典。但到底還是前世的文章,而且這樣的啟蒙作品與現代的啟蒙作品並不太一樣。所以,黃一凡並沒有通過教育部直接將這一部書籍印發成冊,強制性的推廣至全國所有的小學生或初中生。

    聲律啟蒙符不符合這個世界,聲律啟蒙對於少年兒童有沒有幫助,一切還要現實檢驗。

    所以,在印發之前,黃一凡便先將聲律啟蒙發在了青年報與自己的微.博當中。

    他想看一看,這一部啟蒙之作出現之餘,大眾對於這部作品會有什麼樣的凡響?

    當天下午,青年報與黃一凡自己的微.博第一時間便將聲律啟蒙第一節的內容發佈了出去。

    只是,很奇怪的,不知道眾人是誤會了黃一凡的意思,還是沒有明白聲律啟蒙到底是作什麼用的。聲律啟蒙第一節發表出來之餘,卻是並沒有收到多大的凡響。至於原因,還是原來的。

    這個「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的東東,到底是什麼意思?

    還有,這個「一東」是什麼意思?

    是的。

    不管是少年報刊登出來,還是微.博上寫著《聲律啟蒙》第一節,很多人對於這一段話都表示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雖然不少人覺得這樣的詩句寫得很美,寫得很有味道。但大家都知道黃一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寫詩對於他來說只是家長便飯,又如吃飯喝水,信手都可以寫得出來。所以,這詩詞寫得怎麼樣根本就不需要多說。「雲對雨,雪對風」雖然寫得很有意思,但比起黃一凡之前寫的一些詩詞來說,也並不算有多出彩。

    那麼,問題來了。

    黃一凡到底寫這一些詩是做什麼的?

    讓大家唸唸的?

    這看起來倒有可能。

    這詩唸起來朗朗順口,很有詩意,沒事唸唸看上去也很不錯。

    可是,這怎麼可能呢?

    既然不可能,那麼,黃一凡寫這樣的詩是做什麼的?

    拿來顯擺的?

    顯然更不是。

    或許早些年黃一凡的確這樣做過,而且還很囂張的這樣做過。但以前是以前,現在黃一凡已經成為了教授,已經登堂入室,已成為大家的人物。不管是心態,還是性格,更或是人品都到了一個極為巔峰之境,顯擺之類的早就看淡。

    那麼,到底這詩寫出來是做什麼的?

    開始的時候,一眾人等怎麼也猜不到。

    直到當黃一凡連續三天更新了「聲律啟蒙」之後,一眾人士終於明白了這詩是什麼意思。
Babcorn 發表於 2017-1-30 21:36
第七百四二章:大雅之堂

     「哈哈哈,各位,我終於明白黃教授寫的詩是什麼意思了?」

    有粉絲大笑一聲,說道。

    「什麼意思,難道,這不就是一首詩嗎?」

    「從表面上看,這的確是一首詩。」

    這位粉絲說道:「而且,這還是一首寫得很美,意境很悠長的詩。但是,這只是他的表面。大家看一看,這首詩的格式非常有特色。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難道大家沒有想過,黃教授不僅僅是在寫詩,而且還是在教我們如何寫詩。」

    「教我們寫詩?被你一說,好像還真是。」

    這位粉絲一說,其他人士一拍腦袋,一下子醒悟過來:「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我說呢,這麼強的對偶手法,怎麼會僅僅只是一首詩呢。」

    「大家再看,這首詩不僅使用了比較明顯的對偶手法,同時,對於聲律,也是嚴格要求。大家看到了沒有,這個標題寫的是一東,東是什麼?東其實沒有什麼別的意思,他取的是東的韻母發聲,也就是說,這一首詩的押韻都是與ong結束。」

    「原來這個一東是這樣的意思,還有嗎?」

    「當然還有,再來說一說格式。我們知道我們的詩詞對聯一般很注重格式,一個字就對一個字,兩個字就對兩個字,三個字也要對三個字。如果格式不一,那麼就會失去詩詞的美感。而此前我們學習詩詞格式都比較困難,哪怕我們知道格式,但我們也寫不出這樣的詩句。可是,這一首詩卻是用舉例的方式,從單字對到雙字對,再到三字對,七字對,甚至是十一字對,一一為我們寫將出來,簡直像抓著我們的手,親自教我們一樣。」

    「這這這……這首詩簡直是絕了。」

    有聽眾已然驚嘆的說道。

    「何止是絕。這首詩可不僅僅只是教我們詩詞,教我們格律,他在詩裡面還在傳授我們一系列無比有內涵的典故。」

    「典故,我怎麼沒看出來,這首詩裡面有典故嗎,好像沒有吧,這詩就像唱歌一樣,並沒有發現什麼典故。?」

    「呵呵,你再仔細看一看。就拿這一句裡面的三尺劍來說吧,這便是一個典故。三尺劍的典故出至於漢高祖劉幫,當年劉邦斬白蛇的時候說了一句,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也,這便是三尺劍的出處。還有,後面的六鈞弓同樣是出至於一個典故,春秋傳記載,顏高之弓六鈞,一鈞相當於現在的30斤,六鈞就相當於是180手,你能想,180的斤的弓是什麼樣的概念,意思是形容這弓威力很強,並且與三尺劍對應。再來說說廣寒宮……」

    「好吧,別說了,我服了,我祖宗十八代都服了。」

    一首詩,不僅寫得讓人拍案叫絕,更為難得的是,他還用作示範一樣教會所有人去寫作。

    這樣的一首詩,早已超過了普通一首詩的地位。

    這樣的詩,已經不能說是詩了。

    這是學問。

    這是傳世的大學問呀。

    而有眼光看出這詩的不凡之處者,又何止是黃一凡的粉絲。

    對於很多學子的家長來說,當他們讀到黃一凡寫的這一首詩之後,整個人激動的都說不出話。

    二冬: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馮婦虎,葉公龍,舞蝶對鳴蛩。啣泥雙紫燕,課蜜幾黃蜂。春日園中鶯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嶺雲橫,迢遞八千遠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三江:樓對閣,戶對窗,巨海對長江。蓉裳對蕙帳,玉斝對銀釭。青布幔,碧油幢,寶劍對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興延馬武,桀王失道殺龍逄。秋雨瀟瀟,漫爛黃花都滿徑;春風裊裊,扶疏綠竹正盈窗。

    看著黃一凡微.博上寫的詞句,一眾家長喃喃自語。

    一東,二冬,三江,連起來之後,他們赫然發現,這詩已經完全不再是詩,詩裡面早已經包羅萬象。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典故……讀這樣的詩,哪怕什麼也不學,哪怕什麼也不干,就是光讀,光背,光誦……若干時間之後,自己的文筆與便可以突飛猛進。

    而發現這一點之時,若干家長欣喜若狂,簡直像看到了天書一般。當天晚上便直接將黃一凡寫的一系列詩詞摘抄了下來,並且要求自己的子女背誦。

    一天過去,沒有什麼變化。

    兩天過去,沒有什麼變化。

    三天過去,仍然沒有什麼變化。

    七天過去,情況發生了一點點小轉變,一眾家長的子女突然變得會使用對偶,排比,等修辭用法。甚至,在寫作文作的時候偶爾用的一些詞也顯得讓人眼前一亮,如一陣清風襲來。

    半個月過去,不少家長的子女已經可以引用不少典故,整個文章也變得明朗輕快。有領悟能力較強者,甚至整個文章便如音樂一般,讀之令人心情非常愉悅。

    一個月過去,有一些家長赫然發現,他們已經有一些不知道怎麼評價自己子女的寫作了。

    不是寫得不好。

    而是寫得實在是超出了他們的想像,令他們感覺有一些在做夢。

    不過,這一切只不過是在小範圍內產生影響。

    而真正令無數人士關注《聲律啟蒙》的,源自一場30所名校作文考試。

    如果是在平時,這樣的考試雖然重大,但其實也就這樣。

    每年各類名校都會舉辦聯考,特別是像這種能體現學子語文綜合能力的作文。而一般來說,哪怕是每年舉行這樣的作文考試,比較優秀的作文都比較少。畢竟是初中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詞彙量,也雖然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典故,但如何將這一些詞彙與典故,以及各類寫作技藝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可是,這一次的30所名校作文考試卻是令一眾閱卷者大吃一驚。他們不但發現今年各個學校學子的作文水平比往年高上了一籌,甚至,他們還發現了有幾篇作文寫得令他們都為之驚嘆。

    如這一篇「天上人家」寫得簡直是大氣磅礴,氣勢萬千。

    又如這一篇「桃花江」更是用一系列排比組合寫出了家鄉母親河特別的味道。

    還有這一篇「我愛你母親」,整個文章流露出子女對於母親的無盡想念,讀著讀著,竟然眼淚都流了下來。

    看到這一些文章,有一些閱卷老師不可思議的說道:「這哪裡是什麼初中生寫的作文,哪怕是大學生也沒有這樣的靈氣呀。」

    受此影響之下,一眾名校講師親自調查了此事。

    在找到十幾位種子選手一翻交談之後,《聲律啟蒙》一書登上了大雅之堂。
Babcorn 發表於 2017-1-30 21:36
第七百四三章:一門關於姓氏的學問

     大雅之堂是哪裡?

    大雅之堂是文雅高貴的場所。

    哪個地方是文雅高貴的場所?

    最符合這一個詞彙的,便是學校。

    登上大雅之堂,便是成為象牙塔的經典之文。

    可以說,聲律啟蒙登上大雅之堂這一件事的出現,他所產生的影響無比之大。

    有人說,《聲律啟蒙》登上大雅之堂,開創了新時代的蒙學。

    雖然華夏幾千年以來都有蒙學計畫,但那時華夏的蒙學並不是叫蒙學,而是叫幼學。所謂的幼學,那就是教幼兒的學問。但蒙學,卻是啟蒙之學。一個是教幼兒的學問,一個是教你啟蒙的學問。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卻千差萬別。

    也有人說。

    《聲律啟蒙》登上大雅之堂是對傳統文化的回歸。

    因為,現在的語文教育越來越口語化,越來越簡單化。但事實上語文是有傳承體系的,太過於口語的語文教育則失去了漢語言的精髓。聲律啟蒙即是對初學者的語文啟蒙,更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同樣還有人說,《聲律啟蒙》登上大雅之堂,真正奠定了三位大師的地位。這三位大師地位超然,任何一位都做出了無與倫比的成就,幾乎可以說是在當今之世所有大師之上。而這三位大師是誰,不言而喻。

    而創造了如此影響力的黃一凡,這會兒卻是在接受一家報紙的採訪。

    這一家不再是江南都市報,也不再是新民報,同樣不是青年報,而是人民日報。

    做為國內最具有權威的報紙,黃一凡已經有資格登上這一家報紙,並且專門做出專訪。

    事實上。

    其實人民日報在早很久的時候就有採訪黃一凡的想法,只是當時黃一凡並不太願意接受,所以也就推掉了。如今,在改革國內基礎教育這一塊上,黃一凡沒有迴避,欣然接受採訪。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黃教授,謝謝您給我們帶來了一首這麼美麗的詩句。當然,我知道,對於現在這一部作品來說,這已經不只是一首詩,這是一門學問,這是啟蒙之學,能說說您對蒙學的看法嗎?」

    人民日報金牌記者「姚欣」採訪黃一凡說道。身後,還有一台攝相機對準黃一凡,如果不出意外,今天晚上新聞聯播將播出這一次的採訪。而且,據說新聞聯播將至少給黃一凡5分鐘的採訪鏡頭。要知道,在新聞聯播裡面,別說是5分鐘了,哪怕是1分鐘,不,30秒,甚至是1秒,一個鏡頭,都不知道有多珍貴。

    5分鐘的時間,足可見上頭對於黃一凡的重視。

    「蒙學的蒙字就是矇昧無知,就像小孩子一樣懵懵懂懂,什麼也不知道,不知道好,也不知道壞。所以,蒙學就是啟蒙之學,啟發他們的智慧,開導他們的矇昧。」

    「那麼,聲律啟蒙就是您認為的蒙學作品麼?能說一下聲律啟蒙與其他幼學作品的不同之處嗎?」

    「其實聲律啟蒙與大都數幼學的作用差不多,大都數幼學,初學的目標與蒙學的目標是一至的。但是,他們卻並沒有達到太好的效果。所謂的蒙學,我們即要完全對於幼兒少年的啟蒙,我們同樣還得重視幼兒少年的理解能力。我覺得,用一種朗朗順口,讀起來即像詩,又像歌,但他卻包含無數的道理,還能指導幼兒少年自我學習。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的意思是讀書讀了百遍之後,我們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作品的意思。不過,有一個問題是,什麼樣的書,什麼樣的作品我們能讀百遍?

    最起碼,能讓我們讀百遍的作品一定得讀起來很通順,很悅耳。要不然,若是句子不通順,讀起來也很怪,那麼,這樣的作品哪怕是再有道理,再有學問,別說是讀百遍了,恐怕是讀了一遍,幼兒少年恐怕都沒有興趣讀下去了。」

    既然要推動蒙學,黃一凡對於蒙學卻是做了一翻研究。

    為什麼一系列的蒙學做的都像詩,像歌,不是他們為了賣弄自己的文采,實在是因為這種方法最為能讓學子接受,也最為能夠達到效果。當然,也最為能夠傳承下去。試想一下,傳承幾百上千年的詩歌,無一不是唸起來朗朗順口,回味悠長,這並非沒有道理。

    蒙學,同樣遵循這個道理。

    「聽黃教授一句話,勝讀十年書。」

    姚欣內心無比震驚。

    之前她只覺得眼前這位20多歲的黃一凡只不過是有才華而已,就像那些天才少年一樣。但這個世界上有才華的太多了,他的作品憑什麼登上教科書,憑什麼登上大雅之堂。而現在,在一翻採訪之後,她卻是被黃一凡瞬間征服了。就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樣。原來姚欣只是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現在黃一凡一說,卻是瞬間明白了這一句話背後所隱藏的道理。

    這才是真正做大學問的人。

    「我相信華國青少年必能在黃教授的聲律啟蒙帶動之下,寫出更為出色的文章。」

    姚欣對黃一凡祝願說道。

    不過,對於姚欣的祝願,黃一凡卻是搖搖頭,說道:「謝謝,但可惜,僅僅只憑一部《聲律啟蒙》是不可能完成對幼兒初學少年的啟蒙任務的。聲律啟蒙更多的是講解聲律,詩詞押韻,雖然也有講一些歷史典故,但我們華夏的文化又如何僅僅只是聲律啟蒙所能包含得了的呢?」

    「黃教授,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蒙學不是一部作品就叫蒙學,蒙學是一整套的知識學問。聲律啟蒙只是其中的一部,在聲律啟蒙之後,未來我將與教育部繼續合作,推出更多啟蒙之作。我最近就在構思一部作品,是一門關於姓氏的學問。這門學問,我想,他的作用比之聲律啟蒙的作用還更大一些……」

    人民日報還在採訪。

    而黃一凡接受人民日報採訪的鏡頭,卻是透過新聞聯播,進入了千家萬戶。

    如果說以前的黃一凡是驚才絕豔,是鋒芒畢露,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那麼,現在的黃一凡則是寶劍藏鋒,是學亙古今,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Babcorn 發表於 2017-1-30 21:36
第七百四四章:百家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蔣沈韓楊。

    沒錯。

    黃一凡所說的一門關於姓氏的學問,便叫做百家姓。

    當然,百家姓說是百家,但收錄的姓氏並不只有100個,在最初的版本裡面只有441個,後面又增補到了568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124個。因為百家姓成書的時間是在宋朝初期,而宋朝的皇帝又姓趙,所以,當時百家姓排在第一位的便是趙。

    打開文檔,黃一凡便在文檔上面寫著百家姓。

    雖然百家姓說是一部書,但其實內容也就幾百個字。僅僅只用半個小時,黃一凡便將其寫完。

    與之前的《聲律啟蒙》一樣,黃一凡並沒有將《百家姓》直接編輯成冊,而是先發在紙質紙介以及自己的微.博當中。畢竟,《百家姓》雖然是前世著名的啟蒙之學,但《百家姓》做為啟蒙名著《三百千》裡面的其中一部,也是最具有爭議的一部。如果一來就直接印發到課本,恐怕爭議性會很大。

    事實上,正是如此。

    《百家姓》不比《聲律啟蒙》。

    《百家姓》也不比《千字文》《三字經》。

    當黃一凡將百家姓發表出來之餘,爭議瞬間就已產生。

    「百家姓?」

    「看起來挺好玩的。」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讀起來朗朗順口,很容易記。」

    百家姓雖然在開始之初的確讓人眼前一亮,不少關注黃一凡的朋友都覺得《百家姓》寫得非常棒。他不僅將我國所有姓氏合在一起,而且還採用了押韻的方式進行排序。讀《百家姓》就像讀詩,即有詩意,又記住了中華幾百個姓氏,可以說是寫得非常不錯。

    可是,這僅僅只是剛開始的感覺。過了幾天,眾人再讀《百家姓》的時候,或許是新鮮感過去,他們卻是對《百家姓》沒有太多的感覺了。

    「各位,我在想,《百家姓》這樣的作品是用來做什麼的?」

    已經有一些朋友,以及不少家長不時討論起來。

    「啟蒙呀,沒看黃教授最近推出了蒙學,《聲律啟蒙》就是蒙學中的一部,而《百家姓》也是一樣。」

    「不對呀。」

    有家長搖頭說道。

    「怎麼不對?」

    「你看,《聲律啟蒙》我讀過,我也讓我的小孩讀過。我感覺《聲律啟蒙》就編得非常好,這種好不僅體現在格式上。這種好,還包含很多的哲理,更能教會小孩子寫作。可是,這個《百家姓》雖然格律看起來也不錯,也挺朗朗順口的,但看起來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呀?難道,這個《百家姓》就是讓我們瞭解中國有這麼多姓嗎?」

    「這個?」

    這一說。其他的一些朋友,家長,這時候也小小的有了一絲疑惑。

    「說的也是,相比起《聲律啟蒙》,《百家姓》實在是沒有太多的內涵。」

    「所以嘛,我才會說,這個《百家姓》有什麼作用?」

    不少家長有些失望。

    其實,如果是第一部先開始寫《百家姓》,再寫《聲律啟蒙》的話。恐怕,不少家長就不會失望了。畢竟《百家姓》雖然並沒有多少內涵,但他的形勢卻是很新穎,而且也有一定的傳播知識的作用。最起碼,能讓一眾學子認識中國有多少姓氏,這也是好的。可是,在看了比較牛叉的《聲律啟蒙》之後再看《百家姓》,人們不免會產生比較。而這一比較,自然是聲律啟蒙的價值高於百家姓。

    「情況有些不對呀。」

    一些學子家長仍是不解。

    「怎麼不對?」

    「黃教授在新聞聯播的時候,他不是說《百家姓》會比《聲律啟蒙》厲害一些嗎?但現在來看,好像這個厲害沒有體現吧。」

    「呵呵,我也感覺奇怪。不過,其實之前我就有些納悶。一部姓氏的書籍真的會比《聲律啟蒙》厲害嗎,我認為是不可能的。畢竟《聲律啟蒙》寫得太過於經典,包含的內容又多,更為主要的是他的啟蒙價值簡直恐怖。至於姓氏的書籍,哪怕寫得再厲害,也就這樣了。」

    「說的也是。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百家姓》其實已經寫得很好了,甚至可以說是一部少年兒童關於姓氏啟蒙最好的書籍。真要怪的話,我們也不能怪黃教授,只能怪我們的眼光實在是黃教授給養叼了。」

    「哈哈,這個說法我喜歡。不管怎麼說,還是頂一下黃教授。」

    雖然這麼說,但眾人對於《百家姓》自然是稍微顯得有些失望。

    不過,就在這時。

    有對《百家姓》有深入研究的朋友卻是大聲一吼:「各位以為《百家姓》就是這麼簡單嗎?」

    不得不說。

    在眾人對於《百家姓》稍顯失望之餘,這時候有人出來狂頂百家姓,自然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呃,哥們,《百家姓》難道還有其他什麼作用嗎?」

    「我倒想百家姓複雜一些,但問題是他就是這麼簡單呀。」

    「兄弟,你也別生氣,事實上我們都是黃教授的粉絲,我們也並不是不喜歡《百家姓》。但比起《聲律啟蒙》來,《百家姓》確實是不如呀。」

    一眾粉絲都是解釋說道。

    「既然你們都這樣說,我就讓各位知道一下《百家姓》的厲害。」

    說完,這位研究者便說道:「想必各位一家知道《百家姓》是蒙學作品之一,也就是說,他是一部啟蒙之學。既然是啟蒙之學,我們就應該來認識一下啟蒙這兩個字的含義。黃教授有說過,幼兒少年矇昧無知,應該通過教育讓他們啟蒙。《十萬個為什麼》是一部探索世界的啟蒙書,而《聲律啟蒙》是對詩詞歌賦的啟蒙書。至於《百家姓》,大家可千萬不要被《百家姓》這三個字給迷惑了。他雖然說的是姓,寫的也是姓,但他的作用卻不僅僅只是姓氏。難道各位沒有發現,《百家姓》可是一部很好的少年兒童關於「認字」「學字」的啟蒙書嗎?」

    「認字,學字?」

    這一說,眾人一下子醍醐灌頂:「我靠,沒想到,《百家姓》還有這樣的作用。」

    「咦,之前我怎麼沒發現!!!」

    「對及,對及,如果用百家姓來進行「認字」「學字」,效果肯定非常棒。」

    「我兒子現在5歲,我現在就拿《百家姓》給他學習一下。」

    如黃教授說的一樣,蒙學作品如果僅僅只有聲律啟蒙,這還遠遠不夠。少年兒童有太多需要對他進行啟蒙的了,而在這一些啟蒙書籍裡面最為重要的是什麼?不是《十萬個為什麼》裡面教大家整個世界的一些常識,知識,也不是《聲律啟蒙》裡面教大家如何寫詩詞歌賦……最為重要的,是教會少年兒童「認字」「學字」「練字」。

    如果不認識字,如果寫不了字,要《十萬為什麼》做什麼,要《聲律啟蒙》又有何用?

    一眾學子家長不是笨蛋,他們為了對小孩子的教育可是下了不知道有多少功夫。但是之前的教育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加上自己的家庭教育,因為不得其法,也不知道怎麼教,所以一直以來進展緩慢。而如今,當知道《百家姓》不僅僅只是教少年兒童華夏的姓氏,他還有另外的一個作用「認字」之時,一眾家長的熱情卻是瞬間爆發了出來。

    「嘿嘿,乖兒子,看老爸給你帶來了一部什麼樣的神書。」

    「百家姓,來來來,兒子,我們來看看這個趙字怎麼寫。」

    「丫頭,跟我讀: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Babcorn 發表於 2017-1-30 21:36
第七百四五章:姓氏起源

     百家姓的一大功效,識字,可謂是讓此前的質疑完全消失。

    啟蒙啟蒙,最重要的啟蒙,不是識字又是什麼?

    千萬種學問,如果在不認識字的情況之下,也是白搭。

    雖然也有一些人不識字也能掌握很多的知識,也能知曉很多的道理。但是,如果真的是一字不識,所掌握的知識,所掌握的道理當真是十分有限。而且,不識字又掌握了很多知識,不識字又知道無數大道理的又有幾人?

    文化的傳承是靠文字來傳承的。

    文學的傳播同樣是靠文字來傳播的。

    若是有一套全新認字的方法,那麼,這套方法必然會受無數人等的重視。

    僅僅只是過了一兩天,很快,此前一眾學子的家長便傳來了喜訊。

    「大喜呀,大喜。我兒子竟然在短短幾天之內,認識了100個漢字。」

    這位學子的家長無比的激動。他的兒子讀小學三年級,小學三年級雖然已經認識了一些字,但是,小學3年級還處於認字的過程當中。不過,國內的語文教育在對小學生認字的訓練,一般用一篇課文範本來教育學子。比如這一篇課本裡面出現了新字,便會讓學子記下,並且默寫。

    這種方法雖然循序漸進,但效率卻並不高。

    今天學的字與明天學的字,完全沒有聯繫,也不好記。

    往往有的時候一年下來,小學生也只是認識了一兩百個字。

    可沒想到,在這位家長試著在教自己兒子百家姓時,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他的兒子竟然在短短一兩天之內,掌握了100個漢字。

    這種認字的效率簡直恐怖。

    而當這位家長將這一個喜訊分享出來之時,百家姓再一次刺激了無數的家長。

    「強烈建議教育部將百家姓放到教科書內。」

    「對,百家姓這部啟蒙作品簡直太恐怖了,比之現在學校的語文教育強了100倍不止。」

    「不行了,你們不教的話,我們自己來教。」

    對於學生的教育,恐怕最急的不是學校,而是家長。很多時候學校將知識教給了學子,一眾家長仍是不太放心,會不時檢查子女的學習情況。而此時看到了一部百家姓的出現,一眾家長再也不淡定了,紛紛親自上陣,將百家姓教給自己的子女。

    你還別說。雖然這一些家長不是教育系統出身,雖然這一些家長的學歷也並不算高。但是,百家姓就是這樣的神奇。哪怕不需要怎麼教,只需要帶著子女一起讀,一起背,一起寫。一天讀個幾十遍下來,瞬間,那一些完全陌生的字詞便在背,讀,寫當中完全掌握。

    如此幾翻之下,百家姓的恐怖之處也越來越被大眾所知。

    而到了現在,一眾家長回過頭來才算是知道。

    百家姓哪裡是不如聲律啟蒙呀。

    百家姓的功能,百家姓的啟蒙作用,絕對是10倍於聲律啟蒙呀。

    甚至,這時候連一些漢語言的專家都跑了過來,進行研究了百家姓。

    一翻研究,他們得出了結論。

    百家姓雖然是幾百個完全陌生並且不相干的漢字,但是他們卻通過有序的組合,又巧妙的運用押韻手法,讓一眾學子在初開始接觸這一些字的時候,便覺得很容易掌握。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學子在多讀了幾遍百家姓就已掌握100多個漢字的原因。

    為此,一眾專家也呼籲語文教育不應該生搬硬套,應該學習百家姓這般。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光是例出一系列陌生的字詞給學子,而應該用科學的方法,讓學子即能學習到知識,又能輕鬆掌握字詞,從而達到快速高效認字。

    不過,有關於百家姓功效並沒有結束。在人們發現百家姓對於認字有著絕對的幫助之餘,一眾聰明的家長還發現了百家姓的另一個作用。

    這個作用便是鍛鍊記憶力。

    什麼,你說百家姓怎麼會有鍛鍊記憶力的功能?

    他不就是一篇啟蒙作品嘛,哪裡有什麼鍛鍊記憶力的功能?

    為什麼沒有?

    我們來分析一下整篇百家姓吧。

    百家姓的開篇是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這樣開始的。

    當然,後面也是一樣。

    也就是說,百家姓裡面500多個姓都是這樣通過一個有序的排列,將全華夏所有的姓氏排在了一塊。正常來說,一般哪怕是讀過百家姓的人,也不可能將百家姓背誦出來。哪怕有不少家長,不少學子曾經試著去背誦,甚至是下了苦功夫去背誦,但也不一定能完全的背誦出來。最多,人們只能背誦一百來個姓,或者最多二百來個姓。後面的三百多姓,四百多姓,五百多姓,根本就無能為力。

    因為這一些姓雖然有押韻,但排序的位數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他就像圓周率一樣,雖然之前的3.1415926很好背,但後面的535897,再後面的932384……那就不是那麼好背了。可以說,越是往後,越是涉及到的數字越多,那就越是難背。

    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訓練自己的記憶力,就此前去背誦圓周率。

    而且,越是能背圓周率的位數越多,越是會被別人驚嘆有才。

    但現在,人們發現了一個比之背圓周率更好的辦法。

    背圓周率有什麼用呢?

    他只是一個數字,你背得再長也沒用。

    還不如背百家姓呢?

    百家姓背熟之後不但同樣能達到訓練記憶力的效果,而且還能記住全國所有人的姓氏。

    這比之單純的背圓周率有趣多了。

    一瞬間,當有人公佈百家姓可以鍛鍊記憶力之時,一眾家長又是一個激動。當天就拿著百家姓給自己的子女佈置了一個任務,兒呀,百家姓你只背出98個呀,這怎麼能行。你看看人家「小明」,再看看隔壁的小紅,他們都背出200個姓了,怎麼說也不能輸他們呀,來來來,我們一起背。加油……

    ……

    「哈哈哈,一凡小友,你這百家姓實在是厲害,竟然有鍛鍊記憶力的功效。只是,我現在只能背100來個姓,唉,連小朋友都不如,我曾孫都可以背200來個姓呢。」

    辦公室內,孔書俊朝黃一凡笑著說道。

    「哪裡,百家姓只是鬧著玩的,孔教授不要當真。」

    「哎,一凡小友,你又謙虛了。這哪裡是鬧著玩的,這可是啟蒙經典呢。放在古代,那就是諸子之學。唉,說起來一凡小友你是生錯了時代。如果生在古代,說不得你也成諸子之一了。」

    「孔教授,你是越來越會給別人帶高帽了。什麼諸子不諸子,我寫百家姓只不過是為了姓氏傳承罷了。」

    「姓氏傳承?」

    孔書俊有些奇怪:「不是為了認字嗎?」

    「當然,百家姓也有認字的功能,當然也有鍛鍊記憶力的功能。不過,百家姓最為重要的一個功能,是姓氏傳承的功能。說簡單一些,那就是繼承我華夏尋根問祖的傳統,總不能,當有人問起我黃一凡,你既然姓黃,你知道你們黃姓的來源嗎,這樣的一個問題我還不知道吧。」

    「等等……」

    孔書俊一個機靈,他直直的看著黃一凡:「一凡小友,你是說,百家姓是一部姓氏傳承的書籍?」

    「對呀。」

    黃一凡點頭。

    「也是傳承尋根問祖的傳統?」

    「不錯。」

    黃一凡繼續點頭。

    「也就是說,百家姓裡面每一個字,每一個姓,其實都有著很深很深的學問,知識?」

    黃一凡朝著孔書俊豎了一個大拇指,心裡暗道,孔教授雖然年紀有些大,但思想卻越來越活,他剛才只是稍稍提示了一下孔書俊,孔書俊便已然醒悟。既然如此,我就再送你一程,便說道:「孔教授,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完全可以寫一部華夏姓氏傳承的書籍,當然,如果你還有空的話,可以去一趟百家講壇。我相信,很多人對於我們的姓氏,對於我們姓氏的起源,甚至是對於我們的祖先,會非常感興趣的。」

    聽到黃一凡說到百家講壇,孔書俊突然一下子站了起來。嘴裡唸著什麼,最後,卻是對著黃一凡來了一個擁抱,並且說道:「黃小友,謝謝你,我欠你一個人情。我現在就去準備資料,為我們華夏開設一堂真正的百家姓。」

    「不用謝,孔教授,當時候我會當你的聽眾。」

    黃一凡微笑著回道。
Babcorn 發表於 2017-1-30 21:37
第七百四六章:上古八大姓

     孔書俊在黃一凡啟發之下,當天便開始做了一翻對於姓氏的研究。隨後,孔書俊將這一份研究帶到央視百家講壇,百家講壇節目組一看孔書俊的方案。兩方一拍即合,便準備在一個星期之後推出《百家講壇之百家姓》。而當這一期節目信息被媒體暴光之後,一眾看客卻是紛紛議論起來。

    「百家講壇講百家姓,奇怪,難道姓氏也有研究嗎?」

    「我也感到奇怪。可能是百家姓最近大火,現在一眾學子時不時都在讀百家姓。只是,這個百家姓不是教小孩子認字的啟蒙書籍嗎,難道這個百家姓有別的意義?」

    「這個就不知道了。不過,看百家講壇這陣勢,我估計百家姓遠遠不只是我們想像當中的那麼簡單。」

    「我也覺得。雖然百家姓只有1000字不到,但說不定百家姓裡面就包含無數的學問。此前我們對於百家姓也是一知半解,只以為這只是一個順口溜的百家姓。後來一些專家學者研究之後,我們才發現,這個百家姓原來是這麼經典的啟蒙作品。」

    「是呀,黃教授的才華深不可測,我們還是期待一個星期之後那位孔教授怎樣講解百家姓吧。」

    百家姓本來就火。雖然一些普通人對於百家姓不以為然,但看到一眾小孩子在百家姓的教育之下得已啟蒙,心裡面也自然而然對於百家姓生出了足夠的尊重。在他們眼中,黃一凡此前寫的一些作品都是商業小說,論商業價值當然無人可及,但論藝術價值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當聲律啟蒙,當百家姓這樣的啟蒙經典出來之後,人們再看黃一凡,再看黃教授的作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特別是那些家長,當看到百家講壇一個星期之後要講解百家姓之時,那可是個個都是期待。

    他們還真想看一看,這一個百家姓除了認字的啟蒙教育之外,還有哪些他們未曾發現的作用。

    時間很快就已來到,一個星期之後,百家講壇之百家姓正式開講。

    開講的講師是水木大學中文系的教授孔書俊。

    雖然一些看客發現並不是黃一凡黃教授稍微有一些遺憾,但細想之後也算是明白過來。

    黃教授雖然年輕,但最近一段時間推出的兩部啟蒙經典,早已確立了黃教授的地位。

    現在已經有人將秋水,凡塵,黃一凡三人當成是當代三位大師。

    這樣的大師,他又怎麼可能親自出面給大家講解百家姓呢?

    如怕就是要講解,也是無數專家學者他們上陣才對。

    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達者為師,黃教授雖然年輕,但一人之力開創的蒙學已經奠定了他「萬人之師」的逼格。哪怕是再怎麼心高氣傲的人兒,這會兒看到黃一凡,估計也得恭敬的喊一聲黃老師,或者黃一凡先生。

    此時孔書俊前來講解百家講壇,便足可以看出黃一凡的地位已經超然於眾人之上。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想必大家都知道這一部作品,甚至有人還能背出來,這一部作品正是黃一凡先生寫的經典啟蒙之作。很多人將他當成是認字的學問,也有很多人比較惡搞,竟然拿百家姓來鍛鍊記憶力。但殊不知,在單單不足1000字的百家姓裡面,他卻隱藏著無數的學問。這門學問,便叫做姓氏學問。」

    此時無數觀眾,家長,同樣還有一些文化界的人士,學者,他們都是坐在電視機前,看著孔書俊這一期的百家講壇。

    「可能說到這裡,台下不少人包括電視機前的朋友會覺得,這麼簡單的姓氏也是一種學問嗎?難道我姓孔,我姓李,姓張之類,還能研究出一大篇學術性的文章來?對於這樣的疑問,我想說,是的。沒錯,姓氏不僅是一種學問,而且還是一門大學問。別說是一篇文章,哪怕是100篇,1萬篇,也不足於將姓氏的學問完全講完。那麼,今天我們便開始講解這一門學問。」

    百家姓,說是百家,但其實這個百家是一個虛數。

    他並不僅僅單指100。

    同樣,他也不僅僅單指幾百個。

    百家姓的百家,其實指的是全華夏所有的姓氏。

    孔書俊身為中文系的教授,雖然此前並沒有特別的研究過華夏姓氏問題,但是,只要給他一個題目,種種研究頃刻間便已產生。雖然孔書俊這是第二次上百家講壇,相比起第一次上百家講壇只是講了幾期節目就已閃人的尷尬,這一期的百家講壇孔書俊卻是無比的自信。

    這是腹內學問如汪洋大海,哪怕之前有再多的尷尬,也被這一些即將改變眾人觀點,推出另一種文化的高深學問給徹底的掩蓋住了。

    清了清嗓子,孔書俊說道:「姓氏姓氏,所謂的姓氏,這裡面其實不是一個詞,他是兩個詞。也就是「姓」與「氏」。不知道大家是否奇怪,似乎在我們的姓氏裡面,我們只有姓,並沒有氏。甚至還有人會說出,這個氏是什麼意思?」

    孔書俊不緊不慢,開始講解姓氏文化:「其實,姓氏文化從上古時期就已經產生了,那個時期在農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之下,人們發現近親結婚對於我們的下一代非常不利,於是有一些部落就規定不允許近親結婚。既然不允許近親結婚,我們又怎麼樣區別我與你是近親。如果不能區別,那麼這個不允許近親結婚的規定也就無法遵守。這個時候,「姓」就產生了。在同一個部落裡面的人,他們都同一個姓。既然是同姓,他的意思就是同血源關係,既然有血緣,所以在上古時期同姓是不能結婚的。也因此,在「姓」產生之後。哪怕這一些部落的人分散了,但只要他們繼承了姓,哪怕後來兩方相遇碰到,一問姓,如果大家同姓,大家也就知道,我們同姓不能結婚。如果問到你是異姓,那麼,這就代表他們是可以結婚的。」

    有關姓氏的學問其實很大很大,之前一度沒有人研究,而一但孔書俊將姓氏學問拿出來時,一眾觀眾卻是咦的一聲,瞬間就被孔書俊的講課給吸引了。

    「不過,上古時期我們其實是屬於母系社會的,相信學過歷史的都知道,母系社會裡面,當時的人們只知道自己的母親,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所以,那個時候部落出身的人便按母親的姓。同姓的話,那就代表我們同是一個母系關係,有血親。也正因為我們是從母系社會發展而來,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姓有一個女字旁。如姬、姜、姚、嬴、姒、妘、媯、姞,這八個性。

    這八個姓可不是簡單的姓,這一些姓產生的時間離我們至少有3000年以上,有的甚至達到5000年以上,這一些都是很古老很古老的姓,這一些姓每一個都帶女字旁。而這八個姓,我們稱之為上古八大姓。意思是說,我們華夏所有的姓氏,基本上是從這八個姓裡發展而來。」
Babcorn 發表於 2017-1-30 21:37
第七百四七章:黃帝姓什麼?

     「上古八大姓。」

    「哇噻,沒想到,我們的姓氏竟然有如此深厚的學問。」

    「果然,黃教授的百家姓不簡單呀。」

    上古八大姓一出來,不只是現場的聽眾震驚不止,同樣在電視機前的朋友亦是被「上古八大姓」的歷史給震住了。

    「那麼,我們先來單獨說說八大姓裡面的姬姓。姬姓可能大家很熟悉,黃帝就是姓姬,名字就叫做姬軒轅。那麼,黃帝為什麼姓姬呢?各位,可能大家會認為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就像我姓孔,別人問我一句,我為什麼姓孔。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好回答,因為我的父親姓孔,所以我也姓孔。」

    這樣的回答卻是令眾人大笑:「同理,黃帝為什麼姓姬,是因為他的父親姓姬。不過,在問完這一句之後,我又要再問一句,那麼,他的父親為什麼姓姬呢……」

    眾人又是大笑。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腦筋急轉彎,就像世界上第一位教大學的老師他一定沒有上過大學一樣。世界上第一個有姓的,他的父親一定是沒有姓的。所以,姓是根據一定的成因產生的。而這個原因,是因為黃帝出身於姬水,所以,黃帝與當時部落的祖先都姓姬。」

    「那麼,姜姓呢?姜姓各位會想到誰,歷史當中有一位比較出名的人物姓姜,他叫姜尚,也叫做姜子牙,他是周朝時的開國丞相。不過,比之姜尚更早的時候,還有一人姓姜。這人便是炎帝,炎帝出身於姜水一帶,所以,炎帝就與那時的部落一樣也姓姜。」

    「至於其他的贏姓,姚姓……這一些姓氏其實都與我們的人類祖先有著很大的關係。」

    孔書俊準備充分,一口氣說將下來,電視機前的觀眾只感覺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他們不僅從孔書俊這裡瞭解到了百家姓的傳承,他們還在通過百家姓瞭解到了上古之時人類祖先的文化活動。

    不用說,在孔書俊講到上古八大姓時,百家講壇的收視率卻是快速上升。

    當然,姓氏的文化並沒有講完。

    不但沒有講完,事實上孔書俊只講了一點點而已。停了幾秒鐘,待眾人稍稍消化,孔書俊繼續開講:「之前講的是關於姓,講完了姓,那麼,我們就來講氏。氏是什麼?對於姓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因為我們大家都有姓,雖然不能完全明白姓的傳承,歷史,但總算知道姓是一個什麼事物。但是,關于氏,可能大家就沒怎麼聽說了,或者乾脆就不知道。」

    姓氏是一個完整的的體系,所以在姓氏體系裡面,他即應該有姓,同樣也應該有氏。而要完整的瞭解整個的姓氏,那麼就應該知道姓是什麼,氏是什麼。

    之前孔書俊講了姓,不少聽眾對於姓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此時再講氏,卻是變得完全不懂。正如孔書俊說的一樣,他們只知道姓,至于氏是什麼,完全不知道。可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不知道,卻是無比的吸引他們。

    姓氏姓氏,這與我們的姓氏息息相關,恐怕是任何人對於姓氏也都無比的感興趣。

    是以,當講到這裡之時,百家講壇的收視率又是提高了一成。

    當然,對於收視率之類的,講課當中的孔書俊是不知道的。不過,哪怕不知道,他也明白一眾聽眾肯定對於「氏」非常感興趣。正如他一樣,哪怕他身為堂堂的教授,當初在研究姓氏的時候,也是一度對於姓氏體系表現出了一種超出任何一種學術的熱度。

    孔書俊也不知道這是因為什麼。

    如果一定要找一個原因,那就是幾千年下來的姓氏文化。

    雖然姓氏文化很多人並沒有研究過,但姓氏文化卻一直傳承了幾千年。很多人哪怕不知道自己的姓氏是怎麼來源的,但他們卻一直對自己的姓氏有著無比的認同感,甚至是自豪感。

    「氏是什麼,在此之前不知道沒關係。雖然我們現在基本上已經不再用氏,但我們從很多古籍,或者一些先秦時期人物的簡介裡面,我們仍可以看到氏的蹤影。仍是拿黃帝來說,很多歷史文獻在介紹黃帝的時候,會說黃帝姓姬,號軒轅氏。軒轅氏裡面的氏,便是我們要講的氏。那麼,氏是什麼呢,氏其實是姓的一個分支,也可以說是姓的一種。」

    說到這裡,台下一位不明白的觀眾卻是站了起來問道:「孔教授,我還是有一些不明白。你說氏是姓的一種,可是,那個時候已經有姓了,為什麼還要氏?就像我們一樣,我們現在有姓就足夠了,至于氏有沒有已經無所謂。」

    對於這位學子的提問,孔書俊點點頭說道:「這位同學,你的問題問得非常好,這也正是我所要講的。正如這位同學說的,既然有姓了,為什麼還要氏。既然氏也是姓的一種,難道非得在姓裡面再開一個小姓嗎?」

    「當然,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我們當然沒必要,我們只要有一個姓就足夠了。但是,對於上古時期的年代,那卻是非常有必要。而這個必要,我們仍得從母系社會開始說起。」

    姓氏文化並不單單只是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的產生還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有著很深的關係。

    瞭解姓氏不但可以追根問祖,同樣,我們還可以瞭解當時上古時期社會環境發生的變化。

    「早期的部落是通過母系社會維持,這樣的一個時間傳承了很多年很多年,具體的多少年暫時無從考知。但是,在生產力得到更高發展的時候,當傳統的鋤耕農業過渡到犁耕農業之時,強而有力的男性得以從依託於母系社會當中解脫出來,成為一個以父權為主的父系社會。

    可以說,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是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而當生產力提高之餘,父系社會開始產生了奴隸,產生了平民,產生了貴族,甚至產生了王室。而如何區分這一些貴族呢,單純從外貌上是看不出來的。那麼,氏便這樣產生了。有一些貴族便在姓之上加了一個氏,用來區分貴族與普通大眾的區別。正如黃帝,他雖然姓姬,但也號軒轅氏。不過,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在當時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氏的,只有貴族才有氏。也就是說,擁有了氏的人,他就不再是平民,而是貴族。至於平民,仍然是和原來一樣,只有姓,沒有氏。」
Babcorn 發表於 2017-1-30 21:37
第七百四八章:秦始皇為什麼叫趙政?

     「原來姓氏是這樣的。」

    「沒想到姓氏裡面還有這麼多的文化。」

    「這一堂課當真是受益非淺,值了。」

    不少聽眾紛紛點頭,感覺聽這一節課,看這一期節目實在是太值了。

    不過,有關於姓氏的知識並沒有這麼簡單,上面只不過是初淺的介紹了一下,在講了什麼是姓,什麼是氏之後,孔書俊繼續說道:「瞭解了姓氏起源,那麼,我們對於一些古人的稱呼便更為的清楚了。我們再舉一個例子,曾子,各位同學,有誰知道曾子姓什麼?」

    「孔教授,曾子難道不是姓曾嗎?」

    做為聖人曾子,幾乎是所有人都是下意識的說道,曾子肯定是姓曾。

    要不然,怎麼會叫他曾子?

    此外,如果他不姓曾的話,那麼現在流傳下來的曾子後人,他們都是姓曾。

    所以,這也從側面表示,曾子的確是姓曾。

    但可惜,聽到台下的回話,孔書俊卻是搖搖頭:「不對,不對,事實上曾子並不是姓曾。曾子是姬姓。」

    說完,孔書俊卻是笑道:「我知道,我說完這句之後台下肯定有人會說。不對呀,曾子怎麼會姓姬。如果他姓姬,怎麼不是叫姬子,而是叫曾子?其實這也並不奇怪,剛才我們就已講到姓氏文化,姓與氏是分開了,姓是大姓,氏是小姓。我們即可以用姓當作是姓,同樣也可以用氏當作是姓。曾子原本是姬姓,但是,曾子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姬曾嘉」,不要笑,這是真的。當時「姬曾嘉」為了避亂,於是便以「曾」為氏,直到曾子一代便一直源用下去。直到現在,如果要說曾子姓曾,其實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真要計較的話,那曾子便不姓曾。」

    原來如此。

    一個小科譜再一次點醒了眾人。

    如果不聽這一節課,恐怕他一輩子也不知道曾子原來不姓曾,他原來姓姬。只不過是用氏當成了他的姓,最後便一直流傳了下來。

    孔書俊繼續講解說道:「幾千年來,隨著姓氏文化不斷的發展,不斷的變遷。原來的姓氏也在上古八大姓之內出現了很多很多其他的姓氏。比如,有一些以居住地為姓的。像東郭,西郭,南郭,北郭,這一些姓都是因為齊國公族大夫住在東郭,西郭,等地,於是便以東郭,西郭為姓。同樣,還有一個姓叫西門,是因為當時有一位鄭大夫住在西門口,於是西門也成為了姓。

    也有一些是以國為姓,例如戰國晉,秦,楚,衛,宋……很多人在當時便以國家的名字為姓。同樣,除了以國為姓之外,也有一些以官職為姓,像司徒,司空,司馬,這一些在古代都是官職。那麼,為什麼要以官職為姓呢?因為這一些官職都顯貴,所以有一些人得到了這樣的官職便以這樣的官職為姓,襯託了身份與地位。

    另外,還有一些是改姓的。也就是說,他原來並不是這個姓,後來改成了這樣的姓。例如唐朝皇帝賜姓給大臣,往往這一些大臣便跟著皇帝一樣姓李,於是便有了國姓爺之類的稱呼。還有一些因為是為了避諱,當時漢文帝叫劉恆,於是,凡是恆姓都改成了其他的姓氏。」

    一節課講到一半,孔書俊差不多將姓氏的背景差不多講完。

    隨後,孔書俊說道:「姓氏背景大概就這樣,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姓與氏便合而為一,氏就是姓,姓就是氏,或者說只有姓,沒有氏了。現在,我們就來講一講百家姓裡面第一個姓,趙……」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排在百家姓第一位的是趙。

    「可能很多人對於這個百家姓排名不太理解,為什麼將「趙姓」排在第一呢?按全國姓氏人數排序的話,趙絕對排不到第一,甚至前五都排不到。不過,要瞭解為什麼趙排第一,我們還得瞭解趙這個姓的來源。」

    終於開始講百家姓了,不少觀眾眼睛裡散發著異樣的光彩。

    前面介紹了姓氏的一系列資料,那麼,最為讓人感興趣的便是百家姓了。畢竟,此前姓氏的背景都是一些知識,雖然他們也感興趣,但畢竟與聽眾們本身無關。但百家姓裡面的姓氏,可是真正在講他們的呀。不管是誰,他們都有姓。他們也很想聽一聽,關於自己姓的來源,關於己姓的祖先。

    「趙姓的起源來自於周朝時的造父,這個造父是天生的訓馬高手,傳說他訓練了8匹駿馬,訓練好了便交給周朝的天子周穆王,周穆王很高興,經常帶著造父的8匹駿馬去遠行,有一次周穆王西至崑崙山,見到了傳說中的女神西王母,周穆王對西王母非常愛慕,差點不想回來了。而這個時候卻是聽到自己的國家有人造反,周穆王非常著急,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造父駕車日行千里,將周穆王帶回了國都,並且迅速剷除了叛亂。由了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將「趙城」賜給了他。從此,造父便以趙為姓……」

    不過,趙姓並不是那麼簡單。

    孔書俊講完了趙姓的來源之後,繼續講到:「如果單單只是造父得到這個姓的過程,估計將趙放在第一,恐怕很多人仍會不服氣。不過,各位先別急。造父被封於趙城,幾百年後便成為了一個國家,這個國家便是趙國,也就是說,造父其實是趙國人的先祖。

    當然,這還不只。造父的侄孫有一次因功封於秦地,後來又建立了秦國。趙國可能大家不太清楚,但秦國一說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呀,因為秦國出了一位秦始皇,他一統了天下。那麼,秦始皇叫什麼名字呢?可能很多人也知道,他叫贏政。但是,他除了叫贏政之外,他還叫趙政。也就是說,秦始皇其實是造父的子孫,他同樣也姓趙。因為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實在是功德無量,將趙排在第一位,這就說得過去了。」

    趙排在百家姓的第一位當時是因為百家姓成書於宋朝,宋朝的國君姓趙,所以趙排在第一。而現在百家姓成書於當代,黃一凡也沒有說為什麼趙排在第一,這就成為了一個無解之題。不過,哪怕黃一凡沒說。此時孔書俊也給黃一凡講到了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而這個解釋,哪怕是任何人聽到,都不會不服。
Babcorn 發表於 2017-1-30 21:37
第七百四九章:千字文

     一節課很快就已結束。

    但百家姓所造成的影響力,卻是轟動了國內。

    「今天真是大開眼界,大開眼界呀。」

    「沒想到,一個姓氏裡面竟然有這麼多的學問,受教了。」

    「佩服孔教授,更佩服黃一凡先生,若是沒有你們,恐怕以後碰到一些姓氏的時候,說不定就得丟人了。」

    「強烈建議講李姓,李姓才是全國最大的姓呀。」

    「同求講張姓,弓長張的張。」

    「王姓表示不服,期待孔教授講解王姓。」

    電視永遠是受眾最廣的一個媒介之一,此前雖然百家姓編輯成冊,已經發佈了出去。但當時購買百家姓的讀者大都是一些學生,或者一些學生的家長,而且大都還是低年級的家長。可是,央視百家講壇一出,百家姓卻是成為了全國所有人討論的話題。

    「陳姓在此,有誰和我同宗的。」

    「全國尋找楊氏後人,已組建TT群,貼吧。」

    「兄弟,找同宗姓氏不能只看姓,還要看氏。孔教授可是講了,姓是大姓,就像李姓一樣,幾乎有1億多人,1億多人你怎麼去分,你怎麼去找。若是要找同宗,只能找氏譜。因為氏雖然是小姓,但氏卻是父系氏譜,介紹最為完整,也最為有說明力。」

    「難怪,我說村子裡面只有氏族譜,並沒有姓譜。原來按姓是不太可能統計的出來,但按氏來統計的話,這倒方便了許多。可惜,現在我們姓氏已經合為一體。姓就是姓,氏也是姓,普通名眾也不知道姓與氏有這麼多聯繫。」

    「其實這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畢竟此前雖然有氏,但氏卻是階級的產物。我們現在是民主社會,如果還弄這樣的一個氏,雖然看起來更為的拉風。但是,如孔教授所說,相對于氏而言,普通人是沒有氏的,只有姓。難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豈不是賤民?」

    「這倒是,期待孔教授下一期百家講壇。」

    「同期待。」

    ……

    「來來來,孔教授,敬你一杯。」

    央視百家講壇節目負責人趙之文端著酒杯向孔書俊說道:「說起來有一些尷尬,若不是你這一期百家講壇,我都還不知道我們老趙家的趙是出自哪呢。」

    「趙導說族了,姓氏文學本來就相對冷門,也沒有太多的人去研究。而哪怕有研究,也沒有推向大眾,沒有人進行科譜,我們不知道也正常。別說是你,在沒有研究姓氏文化的時候,我連我孔姓的來源也只是知道一個大概,並沒有太深入的研究。」

    「不管怎麼說,孔教授,這一杯敬你。你這一期節目,你可是差一點打破了黃教授當時講三國時的收視。不過,雖然這一次沒有打破,但我相信,你只要再講幾期,打破百家講壇收視記錄是肯定的。」

    趙之文可謂是心情大好。至黃一凡登上百家講壇之後,百家講壇一炮而火。不過,雖然百家講壇被黃一凡帶火了,可是,百家講壇在黃一凡離開之後,收視率卻一直沒怎麼提高。趙之文當然知道,黃一凡的三國實在是講出了一個高度。而且黃一凡又是百家講壇的代表人物,其他講師當真很難超過黃一凡。沒想到,在一期所謂的百家姓之後,收視卻是隱隱約有超過黃一凡的跡象。

    這實在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

    「趙導,你這一說,我想,你該敬的人不是我,你最應該敬的人一凡小友,如果不是一凡小友的百家姓,我根本就不可能再登上百家講壇。」

    「說的是。」

    趙之文點頭。

    不管是此前的百家講壇,還是現在的百家姓節目,其實一切最為重要的還是黃一凡。

    沒有黃一凡,就沒有現在的百家講壇。

    沒有黃一凡,更不可能有現在的百家講壇之百家姓。

    而若百家講壇不講百家姓,恐怕,這收視率還得繼續保持個不溫不火之狀。

    雖是如此,但趙之文也是個妙人,在佩服了一翻黃一凡之後,趙之文也說道:「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沒有孔教授您的解讀,恐怕我們也不知道百家姓有如此出色。不管怎麼說,黃教授自然是天縱其才,但孔教授您對百家姓的精彩解讀也是相當的重要。」

    這翻話可謂是說的相當漂亮。即稱讚了黃一凡,同樣又給孔書俊帶了一個高帽。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孔書俊卻是搖了搖頭,說道:「趙導,你說笑了,真要說的話,我只不過是一個古文翻譯者。如果這一期節目不是我,而是換一個教授,甚至換一位中文系的研究生,恐怕,他的研究也能令人眼前一亮。而且,趙導,不知道你是否相信。可能十年過去,我在百家講壇所講的課再也不會有人記住。但是,十年之後,百家姓卻足於家喻戶曉,成為傳世經典。」

    說完,孔書俊卻是長嘆了一聲。

    幾年之前他就知道黃一凡天縱奇才,不在他之下。

    不過當時雖然這麼認為,但也認為黃一凡與自己水平差不多,只不過大家研究的方向不一樣。或者,哪怕孔書俊認為黃一凡比他厲害,但兩人的距離也並不明顯。

    可是,僅僅只是過了幾年,當孔書俊再看黃一凡時,他卻不由得生起了一絲仰望。

    的確是仰望。

    孔書俊知道,此時的黃一凡卻是撤底的拉開了與自己的距離。

    不過,孔書俊一點兒也沒有嫉妒,更沒有不高興,反而孔書俊卻是露出了無比期待的笑容:他相信,如果不出意外的話,20年,不,10年之後,黃一凡必將成為諸子先師中的一位。

    只是,孔書俊又哪裡知道,黃一凡又哪裡需要10年呢?

    此時的黃一凡,在寫完百家姓之後,再一次寫起了另一部作品。

    這部作品,同樣是只有1000字。

    說起這部作品的出現,還有一個很不錯的故事。當時梁武帝時期,天下太平,梁武帝便很希望在天下太平的時候人們能多讀一些書。只是當時並沒有一本適合啟蒙的作品,所以當時認識字的也少。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字,梁武帝便令一位文學侍衛從晉代書法名家手跡中拓下了1000字,每一個字一張紙,然後一字一字的教學。

    可是這樣的教學太過於雜亂,幼兒少年的學習效果非常差。梁武帝就尋思,如果將這1000個雜亂無章的字組合成一篇文章,豈不妙哉。於是,他召來了自己非常信賴的文學大家「周興嗣」講了自己的想法,周興嗣接到任務回到家,苦思冥想了一夜,一夜白髮,但終於將這1000字組成了一篇內涵無比豐富的四言韻書。而這一部四言韻書,便叫做《千字文》。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