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山溝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連載中)

 
V123210 2017-7-1 21:16:1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840 724987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6 07:03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去草原看風景

    這幾年,大唐陸軍持續進行改革,軍級指揮機構也是逐漸增多,而且所轄的部隊也不是和早期統一戰爭的時候一樣,只侷限於一線主力作戰部隊,如今也會把一部分戰鬥力比較強的,狀態比較好,同時地理位置也是比較接近的預備師也編入各軍編制裡。

    到目前為止,大唐陸軍在全國範圍內,一共設立了十六個軍,分別駐防全國各地,北方邊境有七個個,分別駐防於北方五省的邊境,具體是甘肅一個軍、陝西一個軍、山西一個軍、河北兩個軍、遼西一個軍,遼東一個軍。

    西南地區有兩個,分別是四川一個軍,雲貴一個軍。

    沿海地區有兩個,分別是兩廣,閩浙。

    湖廣地區有一個。

    中原地區有一個,防區包括河南、山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區。

    山東有一個,防區自然是山東,不過大唐帝國裡的山東,並不包含遼東,遼東單獨建省。

    然後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高麗半島地區,這裡也有一個軍的編制,不過說是一個軍呢,但實際兵力很少。

    然後是直隸地區了,這個地方是重點佈防區域!

    而直隸防區也不包括金陵城以及周邊地區,金陵城以及周邊地區的防務由近衛軍單獨負責,和陸軍沒關係,陸軍主要負責直隸四道。

    陸軍在這裡佈防了兩個軍,雖然只有兩個軍,但實際上主力部隊中多,整體實力而言,僅次於長城防線裡的各軍總和,佈防在直隸的第一軍不用說了,全軍之冠,總兵力最多,裝備最優良,全軍目前一共也就二十個主力步兵師,要分配到足足十六個軍裡頭,但是第一軍就佔據了其中的三個,而且還是戰鬥力最強的三個。

    第一軍,在民間的輿論裡,還有一個別稱,那就是直隸軍,可見其地位,該軍佈防比較分散,主要佈防在江北道、皖南道、江南道,皖北道的話,其防務則是交給了第十六軍。

    第十六軍乃是陸軍最近這些年的最新建設成果,轄有的部隊,也就一個主力步兵師以及兩個預備師而已,其主力部隊乃是第二十步兵師。

    從番號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支部隊是大唐陸軍諸多一線主力部隊裡,最為年輕的主力步兵師,籌建於宣平十年,今年上半年剛剛成軍!

    不過這個師也很有意思,它籌建的時候並沒有從其他部隊裡抽調現成的士兵,而是直接招募那些到了服役年限的退役老兵組成,所以這支部隊的士兵平均年齡相當大,達到了二十五歲,部分老兵甚至達到了三十歲。

    而大唐帝國其他的部隊,甭管是主力部隊還是預備師,士兵的平均年齡都是只有二十歲左右。

    但是平均年齡大就壞嗎?

    不,相反,哪怕這支部隊剛剛成軍,甚至都沒有經歷過任何的戰爭洗禮,但卻已經是讓其他部隊側目了,因為,這支步兵師裡的士兵,清一色的都是老兵,而且都還是當年參加過統一戰爭的老兵,不敢說人人見過血,但那都是打過仗的老兵。

    士兵如此,軍官也同樣是抽調的最為資深,履歷最為豐厚的軍官。

    這樣的一支軍隊,雖然番號是新的,但是誰都不會把他們當成新部隊看待!

    第一軍和第十六軍,一共構成了直隸防區的主要力量,這兩個軍加起來,僅次於長城防線七個軍的總和力量。

    如果加上已經擴充到三個近衛軍步兵師的近衛軍,也就是把整個直隸地區的兵力彙總起來,近衛軍、第一軍、第十六軍,不敢說足以和長城方向裡的七個軍相對抗,但是對抗其中一大半是肯定沒有問題的。

    因此,整個帝國裡,兵力最雄厚的地方,其實並不是在長城防線,雖然這個地方的兵力的確是最多,但是過於分散了,幾十萬人分散到了漫長的北方邊境上,也就導致了每個地方的兵力都不會太多。

    但是直隸地區卻是不一樣啊,必要時候,這些兵力是能夠彙集起來的。

    倘若某一天李軒要親征草原,他帶上的部隊就將會是近衛軍,第一軍,第十六軍裡的部分部隊,哪怕不是全部抽調,但是也能夠輕鬆抽調十萬人以上的主力部隊,這還不包括那些預備師呢,如果加上預備師的話,還得再多出十幾萬人。

    這說的可不是動員之後,而是直接抽調現役部隊,如果動員之後,那就更加難說了,直隸地區的各大軍事倉庫了儲備著大量的軍械武器呢,隨時都能夠動員退伍軍人,徵召青壯組建新部隊,到時候能夠動員出來多少部隊,說實話李軒自己心裡都沒底,按照兵源來推算的話,百萬人都有可能,但是如果考慮到各類軍事物資的,百萬人肯定維持不了,但是再動員四五十萬人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了,這些臨時動員起來的部隊,如果不經過幾個月的訓練,也別指望讓他們能夠上戰場了。

    帝國陸軍的主要兵力,主要是集中在長城防線以及直隸地區,其他地方的話,倒不是說兵力不多,而是主力部隊不多而已,比如說江西中南部地區,甚至都沒有主力步兵師在這裡駐防,只有幾支預備師駐防而已。

    原因無他,誰讓這地方身處內陸,沒有外地威脅呢,而且周邊也都是重兵雲集的地方,第一軍部署在安慶以及九江的部隊,隨時都能殺下來。

    每個軍轄有的部隊並不固定,也沒有統一標準,因為這些軍,嚴格上來說,並不是以往那種嚴格意義上的野戰軍,而更類似於戰區指揮機構,負責的是一整個區域的戰事。

    所以各軍的實力相差也是極大,比如駐防湖廣的第十二軍,實力就差得很,所轄的部隊裡只有一個主力師,但是隔壁的第一軍,卻是擁有三個主力步兵師,不僅僅是主力師,就連預備師之間的差距也是很大。

    各軍實力差距大,同時也是兼顧著防區司令部的職責,不過各軍司令部和各省的守備司令部依舊不是同一個概念,雖然各省守備司令部也轄有預備師,但是一旦某支預備師被直接掉入各軍所轄後,各省守備司令部也就失去對這支預備師的指揮權了。

    通常來說,陸軍方面會把部分狀態比較好,戰鬥力比較強的預備師,直接調入各軍指揮,充當二線野戰部隊來使用。

    主力部隊雖然好用,但是數量嚴重不足,又沒錢搞更多主力部隊,所以也就只能用便宜的預備師湊數了。

    因此,一些狀態比較好的預備師,往往是會被抽調進入各野戰軍裡,當然了,預備師畢竟是預備師,也是不可能一直都在前線的,往往是間隔一年半載的就會進行輪換。

    而那些沒能獲得輪換,一直都是駐防本地的預備師,通常都是實力比較弱的那種,這些倒是一直都歸屬各省守備司令部負責。

    北方防線的七個軍,幾乎佔據了大唐帝國十六個軍的三分之一還多,此外還佔據了大唐帝國主力野戰部隊的一半以上,有這麼雄厚的兵力,再加上槍炮,守住長城防線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偶爾也能夠發動進攻呢。

    但是依舊以步兵,以槍炮為主的大唐陸軍,如果想要深入草原打擊韃靼人,那麼就很難了!

    韃靼人的兵力,是以騎兵為主,一想到數十萬騎兵,任何一個大唐陸軍的將領都不會輕視,有時候光是想想對面這麼多騎兵神出鬼沒的,頭髮都覺得有些發麻!

    大唐陸軍的槍炮雖然牛逼,但是也得找到敵人才能開槍開炮啊。

    但是當大唐陸軍深入草原的時候,人家又不傻,前些年傻乎乎的直接衝擊步兵方陣倒了大黴之後,這些幾年大唐陸軍和韃靼人之間的一些武裝衝突裡,這些韃靼人從來就沒有衝擊過大唐陸軍的步兵方陣了,哪怕一次都沒有。

    他們是被打怕了!

    所以現在,人家根本就不和你正面對戰,遇上你大隊步兵,直接拍馬一溜煙的就跑了,你是追還是不追呢?

    追,兩條腿跑不過四條腿,而且人家普遍單騎雙馬,那就是八條腿了!

    這追著追著,說不準你一放鬆,人家就殺了個回馬槍!

    如果不追,那你來草原幹嘛啊,看風景啊?

    追不追這個問題,找不到敵人也就算了,偏偏人家韃靼人還會襲擊糧道啊,重裝步兵深入草原,需要耗費的糧草是非常龐大的,後勤補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如果這些韃靼人不和你玩正面作戰,而是主力遁走,偏師襲擊糧道,大唐陸軍不用打,自己就得先崩潰了!

    等到自己受不了,因為糧道被斷,或者是避免糧道被斷,而選擇側退的時候,人家騎兵又跟上來了,想要走,哪有這麼容易!

    一支被斷了糧道的步兵部隊,在敵人騎兵的虎視眈眈之下,能夠跑得掉才見鬼了!

    人家就在後面優哉游哉的看著你,等你撤退的時候稍微無法維持陣型,人家分分鐘殺過來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6 07:03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濟州馬場


    大唐陸軍的將領們,很幸運的還沒有經歷過這種事,這不是因為他們幸運或者牛逼,而是因為他們知道,絕對不能讓自己置於這種情況之下。

    這種幸運,並不是老天爺給的,而是他們爭取來的!

    因為除非有相當數量的騎兵伴隨,要不然的話,他們從來都不會單獨派遣步兵以及炮兵這些徒步兵種深入草原!

    那不是打仗,那是自殺!

    以數千年的歷史來說,想要對抗騎兵,最好的武器只有一種,那就是坦克!

    其次是步兵們裝備重機槍這些速射武器!

    這兩樣武器的出現,才是徹底讓騎兵作為一個兵種退出戰爭的舞台!

    而哪怕是有了坦克和機槍,騎兵在特定情況下依舊有著重大的作用,間戰期間的東歐戰場裡,甭管是俄羅斯內戰還是蘇聯和波蘭的戰爭裡,騎兵都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戰期間,雖然成建制的騎兵衝鋒很少可以看見了,但是乘騎戰馬進行快速機動轉移,依舊可以頻繁看見,而且作用巨大。

    而單獨說軍用馬匹的作用,那就更大了,二戰期間,一大票軍隊是用馬匹等牲口運輸後勤的,德軍,蘇軍,日`軍等一大票機械化不足的軍隊都是用騾馬充當後勤運輸主力,這也就是典型的騾馬化軍隊了!

    二戰後的華夏軍隊,也維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騾馬化呢,用馬匹、騾子等牲口承擔主要後勤運輸,用卡車搞摩托化,乃至機械化,那都是好多年以後的事了。

    作為一個作戰兵種,騎兵在華夏地區的生命,一直延續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作為一種運輸力量,馬匹直到二十一世紀依舊活躍在戰場上,就連那些能夠把外星人都打的滿地找牙的美國大兵們,在山區作戰的時候,依舊會使用騾馬運輸後勤物資。

    可見騎兵的生命力之頑強,馬匹對於戰爭的重要性。

    對於一種哪怕是到了二戰時期,都依舊能夠發揮出巨大作用的兵種,放在十六世紀裡,哪怕是大唐陸軍裝備了槍炮,而且還是最先進的燧發槍,榴彈炮,但是想要單憑步兵和炮兵就對抗騎兵,那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這個時代裡,想要對抗敵人的騎兵,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也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

    用騎兵對付騎兵,這才是王道!

    現在,乃至未來數百年,一直到坦克成熟之前,都是唯一的最佳選擇!

    回首過去的幾千年來,當中原王朝在對抗北方的時候佔據優勢的,那都是中原王朝擁有數量龐大,戰力強悍的騎兵的時候!

    漢唐明初都是如此,他們擊敗北方遊牧民族的兵種,從來都不是步兵,而是騎兵!

    明初的騎兵,那戰鬥力可是爆表的,多次主動北上發動戰爭,打的北元騎兵哀嚎不已!

    等到明王朝的騎兵不行了,那麼和北方草原的戰爭也就攻防互換,變成了明王朝防守,瓦剌人、韃靼人時不時的南下入侵了。

    到了大唐王朝這邊,雖然大唐陸軍的步兵和炮兵牛逼到不行,說是現在的全球第一也不為過,但也是拿對面的韃靼人的騎兵沒什麼好辦法。

    因為人家根本就不跟你硬碰硬!

    這也是大唐陸軍這些年來,一直費盡心思想要發展騎兵,甚至為了購置戰馬,甚至不惜出售槍炮的緣故!

    沒有騎兵,根本就沒辦法深入草原打仗,槍炮再牛逼,那也只是擺設。

    但是相反,擔任過有了騎兵之後,不僅僅能夠發揮騎兵本身的優勢,而且還能夠進一步發揮槍炮的力量。

    那啥,騎兵也是可以裝備火槍的!

    步炮兵也是可以變成騎炮兵的!

    騎兵裝備長桿的燧發騎槍,可以充當騎馬步兵使用,裝備短桿的遂發手槍,可以當手槍騎兵使用。

    槍炮和騎兵的結合,將會進一步推動大唐陸軍戰鬥力的提升!

    因此這些年,軍方咬著牙,忍痛賣給了韃靼人,瓦剌人,吐蕃人不少的火繩槍,他們不是不知道,這些火繩槍到了他們手中之後,以後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麻煩,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你不賣火槍,人家也不賣戰馬啊!

    你想要戰馬,而且還是大量的上好戰馬,不付出足夠的代價,人家韃靼人以及瓦剌人,吐蕃人又不是傻子,怎麼會把被他們自己同樣視為軍國利器、最大的依仗的戰馬出售給大唐帝國。

    人家又不傻,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大唐帝國購置了這些戰馬後肯定是會組建大規模的騎兵,然後調轉頭來對付他們!

    大唐帝國在北方和韃靼人、察哈爾等東部部落、瓦剌人以及吐蕃人之間的貿易,尤其是馬匹和火槍的貿易,對於雙方來說,那都是遊走在鋼絲繩上的一種遊戲!

    他們這是把能夠殺死自己的武器賣給敵人,再從敵人手裡換回來能夠殺死敵人的武器!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是不得不這麼幹!

    大唐帝國缺戰馬,很缺,很缺!

    那些遊牧民族們,面對大唐帝國的槍炮威脅,也是想要購置槍炮抵抗。

    要不然,也是不會出現如此詭異的情況了,敵對雙方,竟然相互出售、購買對方的武器!

    除了在正式的互市裡頭,通過和韃靼人、瓦剌人、察哈爾人、吐蕃人等北方遊牧勢力進行官方層面的『槍炮換購戰馬』外。

    大唐帝國為了補充戰馬,這幾年基本上是什麼辦法都給用上了,其中最為主要的方式就是拉攏,分化遊牧民族的中小部落,然後從這些小部落裡獲取馬匹。

    這些遊牧民族部落也不是鐵板一塊的,哪怕是俺答汗,也是無法徹底控制整個韃靼。

    韃靼,嚴格上來說,這是一個眾多部落的鬆散聯盟,俺答汗只是其中最大的一個部落,土默特部落的領袖,依託著土默特部落的強大勢力,控制著其他部落而已,而各部落內部,自主權利非常大,看俺答汗不爽的人也多了去,但是暫時估計也沒人有這個膽子反對俺答汗就是了。

    其中一些靠近長城的遊牧小部落,被夾在中間的他們其實活的也很困難,當大唐帝國給予一些好處之後,他們也是會酌情的出售一些馬匹,甚至有好幾個小部落為了生存,為了獲得了進入長城內生活居住,徹底選擇投靠了大唐王朝。

    別看這些部落小,但是草原那麼大,願意偷偷摸摸和大唐王朝做馬匹生意的中小部落多了去,哪怕是幾個大部落,照樣也會偷偷摸摸找大唐王朝做生意,只不過他們是瞞著俺答汗購買槍炮而已。

    這亂七八糟的生意做的多了,彙總起來的馬匹數量其實不少,目前大唐陸軍的諸多軍用馬匹,其實超過半數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的。

    講究的就是一個一萬匹不嫌多,一匹也不嫌少,只要有馬匹,啥都好說!

    除了通過各種亂七八糟的方式購買馬匹外,自己養馬也是一大措施,如今,大唐帝國是推動了官方以及民間同時大規模的養馬。

    民間大規模養馬,雖然帝國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是說真的,和官方的推廣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是因為這幾年國內大規模應用馬車,民間市場對馬匹有著龐大的需求,馬匹的價格一漲再漲,前明時代,一匹上好的馬匹也就十二十兩銀子左右,但是現在,價格足足漲了一倍多,沒有四十兩銀子根本別指望能夠買到手。

    價格上漲,也就使得了民眾養馬有利可圖,不用官府去推動,民間自然就是興起了養馬之風。

    不過民間養馬的話,雖然風氣已經起來了,但是沒有成規模的培育,馬匹的質量只能說是一般般,官方雖然也是在推廣優良馬種,不過難以徹底監督,所以馬匹的質量摻差不齊,高質量的馬匹數量也很少。

    如今國內的很多地方,因為缺乏馬匹,各種馬車其實是用騾子、驢子拉拉動的,而用的馬匹,大多也是西南馬,不是說西南馬不好,在山區裡用,這種馬充當托馬的話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如果是跑到北方平原地形去充當騎兵的乘騎用馬,個頭太小,衝擊力太弱。

    因此,目前來說,民間是沒有辦法給軍方提供太多的合格馬匹的,不過軍方正在聯合內閣那邊,對國內民間的養馬進行規劃化,力爭改變這種亂局。

    目前來自國內的軍方用馬,絕大部分還是來之於官方養馬場,官方目前設立了大大小小一共三十幾個馬場呢,西北,山西,河北,遼東,甚至直隸,西南地區都有,規模或大或小不等。

    培育的馬匹質量都比較好,有引進的中亞馬,也有蒙古馬,就算是西南馬也沒有落下,不過即便是這種純種的馬匹,如今軍方也是想方設法提高他們的質量。

    此外,軍方還在皇家理工學院醫學系的支持下,開始培育雜交馬匹,弄來各種亂七八糟的馬種進行試驗,比如用蒙古馬和中亞馬進行培育,用蒙古馬和西南馬進行培育。

    大唐軍方,為了保證馬匹培育不搞混,確保各種類馬匹的血統,大部分馬場都是嚴格封閉的,甚至對馬匹進行一對一等級。

    諸多馬場裡,最誇張的應當屬於濟州馬場,為什麼用濟州兩個字,因為大唐王朝把一整個濟州島都作為馬場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6 23:07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奪遼河設馬場

    濟州島,在古時候並不以養馬著稱,但是元朝征服了當時的高麗半島後,為了保證軍用馬匹的需求,直接把整個濟州島變成了一個超大型的馬場。

    其實也不止濟州,實際上在當時的元朝統治區域裡,光光是官營的超大型馬場就有十幾個,至於各種中小型的馬場就更多了。

    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元朝從根本上,是一個軍事強權政權,是依靠高壓的軍事威懾來維持統治的,如此對軍用馬匹的需求量非常的龐大。

    為了保障軍事用馬的需求,這也就讓元朝極端重視馬政,為此不惜在眾多水草豐美之地都設立馬場,而這個過程裡不知道讓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糧食大規模減產。

    但是不得不說,元朝時期擁有的馬匹數量是巨大的,哪怕是到了元朝末期,馬政鬆懈了,但是整個華夏地區的馬匹存量依舊非常龐大。

    明初的各路起義軍基本上都是不缺馬匹的,尤其是朱元璋的軍隊,人家可不是靠著步兵把元軍干翻的,而是依靠著騎兵把元軍打的抱頭鼠竄,而根本原因就是,當時的江南地區,乃至華夏的廣大中南部地區裡,都是擁有大量的馬匹,而且馬匹的質量還不差。

    廬州馬場,這可是當時在中原地區裡最大的元朝官營馬場,他就是在這裡獲得了大量的戰馬,然後又攻克了山東,奪取了益都馬場,再加上其他亂七八糟的中小馬場,以及當時的民間也是保有大量的馬匹。

    才使得了朱元璋麾下的軍隊,擁有了大量的馬匹,武裝起來了大規模的騎兵,從而幹掉了元朝。

    等到了明朝的時候,雖然也同樣重視馬政,但是到底是沒有能夠做到和蒙古人那麼瘋狂,敢直接圈最肥沃的土地作為牧場養馬,所以到了後來,馬匹是越來越少,質量越來越低。

    等到了大唐王朝崛起之後,其實整個中原地區,已經是沒有什麼大規模的馬場了,只有一些中小型的馬場,搞的大唐陸軍想要發展騎兵,乃至軍事運輸都是嚴重缺乏馬匹。

    為了發展騎兵,為了滿足後勤運輸的需求,大唐王朝很多年前就是開設了好幾個官辦馬場了,不過規模都比較小,一部分是集中在貴州以及部分雲南地區,主要培育西南馬。

    而另外一部分,則是集中在皖南地區。

    等到了宣平八年,徹底統一國內地區後,官辦馬場的規模得到了迅速擴張,目前全國加起來,官辦馬場有五十多家,不過大多數都是中小馬場,只有少數幾家才是大型馬場,分別是西北大馬營馬場,這乃是華夏大地裡第一家,同時也是最負盛名的官營馬場了,此外山東省的益都馬場、遼東省的遼河套馬場、濟州馬場、雲南大理馬場規模也是比較龐大。

    上述馬場除了益都馬場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在比較偏僻的地方!

    之所以跑到比較偏遠,甚至跑到濟州島這樣的島嶼辦官辦馬場,這也是有諸多原因的。

    首先限制比較大,如今帝國的人口中多,對糧食的需求非常的龐大,而帝國又不是元朝政權,不可能說不顧普通農民的死活,直接強行圈佔他們的土地劃歸為官營馬場的,至於說有償徵收,那得花多少錢啊。

    所以如今本土,尤其是中原腹地的官辦馬場,其實大部分都是在官田上進行放牧,基本上不存在侵佔民田的情況,而這樣辦起來的馬場,規模自然也就大不到那裡去。

    因此比較大的馬場,基本都是靠近邊境區域,人跡罕至,不存在人多地少的問題,只有一個益都馬場算是一個特殊例子。其他的西北大馬營馬場、雲南馬場,遼東的遼河套馬場以及濟州馬場,都是在偏僻地方,不存在馬占人地的秦光。

    而其中的遼河套馬場,雖然地理位置也非常的優良,但這地方其實是被察哈爾部落乃至朵顏三衛的部落所佔據的,當年大唐陸軍殺入遼東的時候,順手把他們也給收拾了,察哈爾等部落為了避免陷入大唐帝國和俺答汗的兩頭夾擊,最後選擇了和帝國達成了暗地裡的協議。

    他們讓出部分的遼河套地區,並且向大唐帝國出售大量的馬匹,換取帝國停止對他們進行軍事打擊,並且放開火槍手以及刀劍板甲等各類武器的出口。

    如此,帝國也就獲得了一部分的遼河套地區,雖然說沒有把整個遼河套地區都奪過來,但是也算是獲得了一個極為適合放牧的地區,隨即在此地設立了一個大型的馬場,稱之為遼河套馬場。

    最後,帝國就是在這裡駐紮了整個一個步兵師以及騎兵師,用來保持對察哈爾部的威懾,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就在身後的遼河套牧場。

    從這也是可以看的出來,這地方目前來說,其實並不安全,隨時都會受到察哈爾等部落的侵襲,所以這地方雖然大,帝國也是駐紮重兵,甚至都是開始修建密集的棱堡防線,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不太妥當,陸軍方面只是在這裡放牧一些普通的馬匹,數量也不算太多。

    帝國在東北地區的馬匹培育,主要是在濟州馬場。

    濟州島這個地方,雖然是個島嶼,但是地理條件以及氣候卻是非常的適合養馬,要不然當年元朝也不會選擇在這個地方開設大型馬場了。

    其次,這個地方的土著居民不多,而且當年剛征服高麗半島,帝國的官員們自然是不會考慮當地土著們的感受的,來了一個直接強制移民,半空了整個島嶼上的土著民眾,讓此地成為了徹底的馬場。

    除了馬場的工作人員外,就沒有其他不相干的人了,更加別說什麼土著了。

    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在中原地區出現的,因為帝國不可能不顧農民們的死活,用大片的良田養馬,如果真這麼強行幹了,民怨沸騰之下,估計帝國也就會面臨元朝一樣的危機了,這一不小心就會被幹翻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8 18:13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萬金油西北馬


    在中原地區的馬政政策,帝國是以政策扶持,民間自願養殖為主,而且這效果比官方強行推動好多了,因為如今民間對馬匹的需求極大,馬匹價格一天一天的漲,養馬有利可圖的情況下,民間很多人家都很樂意養牛耕田的同時,也養一兩匹馬賣錢!

    諸多情況綜合之後,也就讓濟州島這個昔日蒙古人的海上馬場,如今也是變成了大唐王朝的海上馬場,和當年蒙古人不顧當地人死活不一樣,直接圈土地養馬,讓當地人種不了糧食活生生餓死不同,大唐王朝還是比較仁慈的。

    他們把當地人全部集中起來,然後安排他們移民到呂宋去了!

    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呂宋府各島都缺人的很,那地方土地肥沃,除了土著多了點,各種病菌害蟲什麼的多了,因此導致的移民死亡率高了點,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地方了!

    至於你問移民死亡率具體有多高?

    大唐朝報官方報導,只有區區百分之一而已,不值一提!一百個才死一個,比走路摔死的幾率都要小!

    什麼,你不信?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

    不過話也說回來了,假如這些移民們能夠在呂宋島紮下根來,憑藉他們所獲得的大片免費的土地,再加上當地良好的氣候條件,生活將會比在濟州島過的還要好。

    如今幾年過去了,濟州馬場也是逐步發展為最受陸軍重視的馬場,這裡不僅僅遠離海外,只要有大唐海軍在,那麼就可以保障絕對的安全,同時地理上的隔絕,也是能夠讓馬匹的培育工作變的更加容易,至少不用擔心發生莫名其妙的不可控雜交,導致馬匹質量下降這種事了。

    這樣的優良條件,導致濟州馬場裡放牧的馬匹數量雖然還不算多,但是質量卻是最高的,而且都是清一色的西北馬。

    所謂的西北馬,其實並不是說西北本地原有的馬匹,而是指大唐帝國利用中亞馬和蒙古馬雜交之後的後代!

    而大唐帝國引入的眾多中亞馬,其實也不是單一的馬種,根據皇家理工學院醫學系的那些變態們的判斷,大唐帝國引入的中亞馬,其實應該是眾多不同種類的馬種,中亞馬,只是一個統稱而已。

    但是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普遍有著阿拉伯的血統,其中一部分保留的阿拉伯馬血統還相當多,以至於普遍高大,衝刺力比較強,但是耐力差,飼養麻煩。

    如今的這些中亞馬,其實作為乘騎軍用馬來說已經是不錯了,大唐帝國從引入的眾多中亞馬里,挑選出來的一部分用來繁殖培育的中亞馬,普遍帶有比較多的阿拉伯馬血統,普遍肩高可以達到一米四三以上,優秀的甚至可以是達到一米四八以上,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算是阿拉伯馬的近親,同時還保留了一些中亞地區本地馬的特性。

    這種篩選過後繁殖的中亞馬,已經不是一個統稱,而是一個馬種了,目前也算是初步滿足了大唐陸軍的騎兵乘騎用馬需求。

    但是軍隊嘛,總是希望得到更加優良的馬匹,他們還希望馬匹能夠耐力更好一些,喂養更簡單一些。

    他們說如今的這些中亞馬,個頭是大,短距離衝刺能力也的確不錯,乃是目前軍方最佳的乘騎用馬,但是這種馬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太差,同時非常的嬌貴,喂養成本高昂而且麻煩,一不小心,養著養著就掉膘甚至死亡了。

    隨後,在大唐皇家理工學院醫學系的支持下,嗯,鬼知道這些學醫的變態們是怎麼還懂雜交培育馬匹的,反正如今整個大唐帝國的馬政的技術支持都是他們在搞。

    就在甘肅的大馬營馬場開始了中亞馬的繁殖以及雜交培育工作,當年為了確保馬種的純粹性,不讓馬場裡原有的劣質馬,乃至是引入的部分不合格的中亞馬混入其中,軍方直接是把大馬營裡的適合用的馬匹全部徵用或者是轉移到了其他地方養殖。

    一整個大馬營馬場,都是用來進行中亞馬的繁殖以及培育工作,他們從這一批中亞馬里和蒙古馬里找到了所能夠找到的最優秀的種馬和母馬進行雜交培育,然後這些雜交出來的馬匹,就被稱之為西北馬,進行初步繁育後,送往國內的其他部分官辦馬場進行培育。

    當然了,這種全新培育出來的西北馬的數量還少,短時間很難大量滿足軍方乃至民間的需求,因此國內的眾多馬場還是繼續繁殖蒙古馬乃至西南馬的。

    而大馬營馬場,也算是地理位置比較適合,雖然是他們培育出來的西北馬,但實際上他們主要以繁殖、培育、改良中亞馬為主,現在又引進了純血的阿拉伯馬,繁殖純血阿拉伯馬的同時,進一步改良中亞馬的性能。

    倒是濟州馬場,變成了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專注於繁殖、培育、改良西北馬的馬場。

    這種西北馬,成功的保留了中亞馬的大部分體型,成年後普遍肩高可以達到一米四左右,比中亞馬略微矮小一些,但是也不算矮太多,其中的優秀者可以達到一米四五左右。

    不過更加重要的是,這種馬,比中亞馬的耐力好很多,喂養雖然還比較麻煩,但也比原來的中亞馬略微強了那麼一丟丟。

    但是喂養麻煩以及體型比中亞馬稍微矮小了一些,這在它的優勢面前完全不算什麼,畢竟以前的中亞馬喂養也同樣麻煩,但是大唐陸軍還不是死命的培育中亞馬,然後用來組建騎兵。

    如今,在中亞馬的基礎上,還融合了一部分蒙古馬的長途耐力,這對於目前的軍方來說,是非常的適合的。

    這種馬,對於目前的大唐帝國來說,用處很大,可以勉強充當重騎兵的乘騎用馬,可以充當輕騎兵的乘騎用馬,可以充當炮兵的挽馬,可以充當運輸部隊的挽馬,也可以充當馱馬,基本上啥都能幹,每一樣雖然不算太優秀,但是都能用,算得上是萬金油馬匹了。

    大唐帝國的騎兵,雖然說也有重型胸甲騎兵,但是數量太少了,大唐帝國的騎兵主體,乃是輕騎兵,而輕騎兵對戰馬的體型需求不算太大,倒是對長途的耐力需求大一些。

    當然了,這個需求不大,是指再怎麼樣,也得有個一米四的肩高,那些一米二三的蒙古馬顯然是不合格的。

    再過來則是大量的役用馬了,西北馬也能勝任!

    相互結合之下,如今的大唐帝國陸軍,對西北馬相當重視,要不然的話,也不讓全國的好幾大家大型馬場同時進行培育了。

    濟州馬場,就是最大,同時也是目前最為專業的西北馬繁殖、培育馬場。

    而大馬營馬場,他們的重心就是放在了中亞馬的繁殖,同時摸索著試圖培育出來新一代,更加優良的馬匹。

    西北馬、中亞馬,還有蒙古馬、西南馬,再加上阿拉伯馬,可以說目前的大唐帝國卻是馬匹的種類是非常多的,高大的有,矮小的有,爆發力強的有,耐力好的也有,具體使用什麼樣的馬匹,得看具體的需求和環境。

    如果是重裝胸甲騎兵用馬,沒的說,必須是高頭大馬,爆發力強悍的。

    這樣的高要求下,其實現在大唐重騎兵普遍使用的中亞馬其實都差了點,中亞馬的普遍肩高一米四三,但是大唐陸軍的設想是,重裝騎兵的乘用馬,達到一米五以上的肩高才是比較理想的,如果能夠有一米五五的肩高那就更好了。

    只是很可惜理想很美好,現實更殘酷,目前大唐帝國的中亞馬是達不到這樣的要求的,哪怕是純血的阿拉伯馬也只有少數優秀馬匹才能夠達到一米五。

    至於一米五五肩高,別想了。

    西北馬的話,那就更勉強了,西北馬的普遍肩高只有達到一米四,但是少數優秀馬匹也能夠達到一米四五,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只能是讓重騎兵減輕裝備重量,讓這部分少數的優秀西北馬勉強作為胸甲騎兵的乘騎用馬使用,只是效果肯定不好就是了。。

    如果是輕騎兵用馬,需要一定的體型和爆發力,耐力和易飼養什麼的也需要有一點點要求,因為需求量太大,繁殖以及喂養成本也不能太高,這樣的話新培育出來的西北馬就比較適合,性能和成本比較綜合,雖然都不咋地。

    中亞馬雖然貴了點,但也可以用,只不過綜合性價比就沒有西北馬這麼好。

    但是倘若以陸軍提出的理想標準來看,中亞馬那也是不夠用的,陸軍提出的理想標準是肩高需要達到一米四五,如果有一米五肩高更好。

    這基本上也是奢望,西北馬里的少數優秀馬匹才能夠達到最低要求,至於理想要求一米五,那只能是少數優秀的阿拉伯馬了,中亞馬都不行。

    如果是役用馬的話,陸軍倒是沒有提出太過苛刻的理想要求,基本上是馬就行。

    所以軍方倒是覺得蒙古馬又是比較適合了,耐力絕佳,喂養容易,成本低,用來幹髒活累活最適合了。

    至於說馬匹力量小了點,拉不動,多用幾匹就行了。

    西北馬也能用,就是用來充當役用馬有點浪費,綜合性價比比蒙古馬低一些。

    如果是在西南等山地地區作戰,其後勤役用馬使用西南馬就比較適合了,因為這種馬雖然矮小,但是爬山涉水太厲害了,而且耐力同樣厲害,也適應南方的氣候。

    具體環境和作戰需求的不同,對馬匹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唐帝國各種馬匹都有進行大規模繁殖的原因。

    而大唐陸軍對上述的這些馬種,還是不太滿足的,尤其是對乘騎用馬,他們希望得到一種肩高普遍可以達到一米五五以上,爆發力強,耐力好,容易飼養,耐寒,耐熱,可以去高海拔,在低海拔也能用,最好還要兼顧乘騎和挽托的馬匹!

    所以這些年,陸軍方面一直都是沒有放棄蒐集各種馬匹的來源,尤其是從洋人口中得知,西歐以及北非那邊有著比較高大的馬匹後,正委託大唐西洋公司想辦法從北非和歐洲引進種馬和母馬,準備進行雜交培育。

    但是即便他們得到了歐洲和北非的馬匹進行培育,但是也別指望能夠得到他們理想中的戰馬了,那玩意暫時來說根本不存在,至少未來的幾百年內,都不可能出現!

    真等到技術發展可以培育出來了這種超級戰馬,估計那時候坦克都被淘汰了,還玩啥騎兵啊!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8 18:13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北方劇變

    宣平十四年八月,甘肅西寧,甘肅巡撫衙門內。

    新任,同時也是首任甘肅巡撫李遠志皺著眉看著手中的信件,這是第五軍軍部轉交過來的公文,公文的內容很簡單,說是北邊的韃靼人似乎有所異動,軍方已經是加緊防備,同時也希望地方衙門能夠配合好軍方,做好民眾疏散,物資儲備工作。

    在帝國軍政分離的政治生態裡,軍方那邊自然是不會把軍事事務詳細通報給巡撫衙門,但是甘肅這邊情況是非常複雜的,而軍方很多時候也是需要地方上的支持,所以雙方的互動是比較多。

    看著手中的軍方送過來的公文,李遠志皺著眉,這些韃靼人又要有所動作了嗎,這一次是想要入關劫掠物資,還是說想要突破長城封鎖線,殺入青海等地,又或者是想要在甘肅這邊對帝國施加壓力,以減輕他們在河套地區所受到的龐大壓力?

    李遠志雖然不是軍事將領,但是身為帝國高官,更是被委以重任,擔任新成立的甘肅省巡撫,此人自然不是什麼普通的文官,見識和能力各方面都是相當出色的。

    他很清楚,為了進一步壓縮韃靼人的空間,更是為了奪回河套地區,帝國在宣平十年開始,就已經是秘密展開了河套戰略。

    什麼戰略呢,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甚至都不是什麼軍事上的行動,而是通過移民蠶食,帝國沿著黃河兩岸沿途修築棱堡,建立移民點。

    一開始,對面的那些韃靼人還不覺得有什麼,帝國在黃河兩岸建立的棱堡規模都不大,而且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移民,只有少量移民。

    並且也不主動去襲擊河套平原上的韃靼人的部落,更何況,這一段的黃河到了冬天的時候是會結冰的,因此在韃靼人看來,這種小規模的修建堡壘和殖民影響並不算太大,他們依舊可以來去自由。

    但是,當一個個小型的棱堡修建起來之後,並依託這些城堡形成了一條穩固大約五十多公里的前出通道後,韃靼人終於是意識到,大唐帝國是想要逐步蠶食河套地區,他們就開始緊張了起來。

    河套地區的重要性毋容置疑,數千年來都是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必爭之地,當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往往就能夠控制該地區,但是一旦中原王朝衰弱了,那麼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會控制這一地區。

    甚至對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各部落而言,這個地方也是彼此的競爭區域!

    數千年來,河套地區的歷史基本上就是戰爭的歷史,各部落,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之間不斷的進行廝殺,無數的將士們灑下的鮮血成為了滋潤這一片土地的最佳養料。

    大唐帝國試圖收復河套的舉動,讓韃靼人感受到了危機,所以也是開始出動兵力拔出這些小型的棱堡。

    只不過之前,雙方都還算比較克制,一方面是雙方也算是達成了協議,大唐帝國還給俺答汗封了一個封號呢,雙方也還保持著互市關係。

    此外更加重要的是,前些年大唐帝國的重心是恢復民生,發展工商,對外擴張是保持了克制,而韃靼人也是忙著打察哈爾,打瓦剌。

    雙方都有事忙著,這大規模的戰爭自然是打不起來,但是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卻是相當的頻繁。

    然而今年開始,李遠志卻是知道,帝國已經是開始逐步改變北方政策,其主要誘因也不是說帝國已經是準備好了北伐,實際上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帝國高層的基調還是發展農業工商經濟,強大自身為主,大規模的對外擴張,依舊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計畫。

    這從去年年底的財政預算支出分配裡就看得出來,大量的財政支出依舊是集中在內政上,軍費支出和宣平十三年依舊持平,但是帝國的財政收入一年一比一年多,相對的財政支出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軍費的總數卻是沒有得到增加,這也就意味著,軍費支出比例是逐年少量降低的。

    帝國在去年年底的時候,還沒有大規模對外擴張的規劃!

    但是今年三月份,從北方草原傳來的一個消息卻是讓帝國感受到了北方的威脅,因為在今年二月份,韃靼人和瓦剌人發生了一場規模相當宏大的戰役,據傳韃靼人在這一次戰役裡投入了十多萬兵力,而瓦剌人也是投入了七八萬的的大軍,而結果呢,韃靼人大勝,瓦剌人主力被殲滅大半,最後狼狽而逃。

    這也就意味著,韃靼人在北方草原已經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儘管他們還沒能徹底的消滅或吞併察哈爾部、瓦剌部等,但是其實力卻是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察哈爾部以及瓦剌部如今自保都困難,更加別說什麼和韃靼人對抗了。

    這也就讓帝國試圖讓北方的三大勢力維持一個均衡,讓帝國有更多準備時間的謀劃落空了。

    如今俺答汗在草原上是如日中天,這自然也就讓帝國感受到了威脅!

    為此,在三月底的時候,聖天子李軒親自召開了御前軍政會議,這是一場軍方和內閣的高層都參加的會議,而會議的主體就是如何因對北方局勢。

    會議的詳細內容自然是不會公佈的,但是依舊是可以通過一些事情來推斷,帝國的北方政策已經是出現了重大的變動。

    首先最明顯的信號就是,軍方臨時獲得了五百萬兩銀子的軍費!

    臨時軍費,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發生在戰爭時期,平常時候,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事情,陸軍突然獲得了五百萬兩銀子的臨時軍費,這也就意味著,軍方要有大動作了,要不然的話,根本不可能獲得這麼多的臨時軍費。

    軍方要有大動作,這是帝國不少高層官員都是知道的事情,一部分普通官員乃至平明甚至都是能夠猜測的出來,軍方正在備戰!

    因為軍方備戰這種事,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大,根本就瞞不住。

    比如說,今年的陸軍武學堂的學生提前結業,然後分配到各部隊!

    又比如說,樞密院後勤部,突然是臨時向各大企業增加了緊急訂單,臨高二九漁業公司就是突然獲得了大批的魚罐頭訂單,而且對交貨的時間要求的非常嚴格,迫使臨高二九漁業公司不惜延後其他訂單,優先生產軍方的訂單。

    又比如北方數省的糧食公司,比如河北糧食公司,山西糧食公司,陝西糧食公司這些嫡屬於帝國糧食總公司下屬的官營糧食公司,都是接到了行政命令,要求他們調運,儲備大量的糧食。

    黃河上,一船一船的糧食以及其他軍需物資正在向北運輸。

    那些官道上,一輛一輛的四輪運輸馬車,正在往北方運輸著大量的糧食以及其他的各類物資,前往邊境。

    儘管軍方的部隊還沒有動,甚至在河套地區都是暫停了中等規模的戰鬥,只有一些小估摸的衝突戰鬥,給人一種風平浪靜的感覺,但是一些知道或者猜到內情的人都知道,軍方在北方肯定是謀劃著一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要不然的話,不會這麼大費周章!

    而李遠志作為帝國高層,而且還是甘肅省巡撫,自然是知道,帝國軍方的目標不是在其他什麼地方,而是在最重要的河套地區。

    經過多年的準備後,甚至是壓制後,聖天子終於是批准了陸軍提出的計畫:收復河套!

    哪怕他不知道內情,但是也能夠猜得出來,想要收復河套,陸軍那邊少說也要投入十幾萬大軍作戰。

    北邊的韃靼人也不傻,他們也是能夠感受到來自大唐帝國的龐大壓力,他們的探子也是打探到了不同尋常,然後報告給俺答汗。

    這也是最近幾個月,甘肅、陝西、山西、河北,乃至遼西等地區在內,都有韃靼人頻繁活動的原因。

    他們也不願意坐以待斃,正在試圖尋找方法破壞帝國的河套戰略。

    而甘肅作為和韃靼人接觸比較深,同時也是帝國在西北地區的橋頭堡,自然也是韃靼人打擊的重點區域。

    「也不知道第五軍那邊情況怎麼樣了,面對韃靼人的侵襲會如何面對!」李遠志有些擔心第五軍那邊的情況。

    他可不想因為軍方的戰敗,然後讓自己成為帝國第一個丟失疆土的封疆大臣!

    而這個時候,他甚至都是有些懷疑,自己當初這麼拚命競爭甘肅首任巡撫的選擇是不是錯了,去年年底,帝國對國內的數大軍管區以及部分邊疆省份進行了調整。

    甘肅軍管區,升級為甘肅省,設甘肅巡撫衙門,李遠志就是擔任了首任甘肅巡撫。

    此外,原來龐大的遼東省也是被一分為二,新設立了遼西省。

    此外其他的部分省的轄區也是有所調整,影響有大有小,不過新設的省份就只有甘肅省以及遼西省。

    甘肅省的設立,其他很大的原因還是為瞭解決軍政分離問題,以前的軍管區模式下,軍方的權力還是太大了,嚴重影響了帝國的軍政分離這一項基本政治原則,所以才會出現撤銷軍管區,直接設省的情況。

    但是甘肅即便是設省了,但是哪怕是李遠志自己也是不得不承認,在這裡,軍務才是第一要務,民政事務說真的,就沒多少。

    李遠志上任以來,發現自己所做的事情,其實大多數也是為軍方服務,哪怕是大力主持的屯墾,主要目的其實也是為了向軍方提供軍糧。

    就連工商業經濟的發展都是如此,甘肅省其實也是有工業的,什麼工業?

    國防工業!

    西寧兵工廠的規模可不小!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8 18:13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打掉韃靼人的囂張氣焰

    宣平十四年,八月中旬,時值中秋,整個金陵城內都是洋溢著中秋佳節的氣氛裡。

    經過數年的平復,早年統一戰爭所造成的戰爭創傷,如今已經是陸續平復,國內的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是恢復了穩定。

    尤其是在帝國的統一農業稅的政策下,農民的生活比前明時期,可以說好的多,再加上帝**方這些年堅定不移的執行剿匪政策,目前整個帝國裡,各類土匪基本上已經是銷聲匿跡,就連西南地區裡的土司武裝,也是因為帝國實施堅定的改土歸流政策,眾多的土司武裝也是逐漸消失在歷史的場合裡。

    當然了,為了快速的,和平的進行改土歸流,帝國也是採取優待土司的政策,當年的土司頭領只要願意徹底歸順,那麼基本上都會授予官職,並且給予一定的實權,部分勢力比較大,影響力也比較大的土司,甚至還能獲得爵位。

    這種優待政策,再加上帝國始終都是保持著高壓的軍事威懾,這些土司們大部分都是選擇了服從,只有極少數部分土司選擇了頑抗,然後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

    農業經濟得到了恢復,工商業也是逐步發展,這讓帝國的國內情況是一天比一天好。

    而作為帝國的政治中心,同時經濟、文化等實力也不弱的金陵城,自然也是一天比一天的繁華,東城區的規模是一天比一天大,人口一天比一天多。

    整個金陵城,包括老城區以及東城區以及附近新開發的城區,城區內的常住人口已經是突破了三十萬,這個人口數字可是不包括郊區以及承天府其他地區的人口數字,僅僅是指城區人口。

    人口眾多,經濟活躍,這也是讓金陵城出現了空前繁榮的狀態!

    不過就當人們開始過中秋的時候,皇宮別院內的御書房,氣氛卻是顯得比較嚴肅!

    御書房內的會議室內,聖天子李軒和往常開會的時候一樣,坐在上首的龍椅上,而文武重臣們,則是分座在下方的超大型的長方桌上。

    總數達到了三十多人的文武重臣,坐在這長方桌裡都是不顯得擁擠。

    此時,下頭的臣子們正在大聲彼此爭論著北方政策的事,不過聖天子李軒卻是彷彿沒有在聽臣子們的辯論,而是坐在上首,也沒有閉著眼,而是略微偏頭,把目光投向了大大的玻璃落地窗上。

    正值中秋,外頭的太陽灑在薄窗簾上,讓折射進來的陽光不過與刺眼,又讓這間龐大的會議室裡明亮無比。

    玻璃窗用的都是超大塊的玻璃,一塊一塊拼接成為了巨大的玻璃落幕牆,透過輕紗窗簾,可以看到外頭的樹枝隨著秋風輕輕搖晃。

    秋天到了,該打仗了!

    自從三月份確定下來要執行河套攻略的時候,李軒就已經是下定了決心,這個秋天必須打一仗,就算是無法徹底消滅韃靼人,但是也必須重創他們,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

    至於說趁機奪回河套,說實話,這並不是李軒的主要目的。

    因為河套地區比較特殊,這個地方的南邊是一片荒漠,這也就讓河套地區和中原地區有了明顯的地理障礙,哪怕是中原王朝奪取了河套地區,實際上河套地區也會成為一快飛地,守困難,而且想要北上進攻也比較困難。

    當然了,奪取河套困難,如今守住河套更困難!

    李軒的目的並不是說現在就需要收復多少失地,而是需要重創韃靼人!

    但是很顯然,到目前為止,不管是軍方還是內閣這邊的大臣們,他們對收復河套更加感興趣,並沒有深刻的領悟到三月份的時候,他在會議裡所說的『打掉韃靼人的囂張氣焰』這一句話的真正含義。

    重創韃靼人才是重點,收復河套那只是順帶的。

    只不過李軒也是理解這些臣子們的想法,收復河套呢,這對於他們來說誘惑力太大了,不管是軍方的將領還是內閣裡的文官們,一個個都是磨拳搽掌,就等著收復河套然後名留青史。

    李軒也不管他們,反正收復河套和打擊韃靼人並不衝突。

    因為河套地區,如今是韃靼人的重要控制區域,該地區目前掌控在韃靼人的重要部落,也就是鄂爾多斯部的手中,而這個部落乃是蒙古右翼三萬戶之一,處於俺答汗的掌控之下。

    蒙古右翼三萬戶,包括鄂爾多斯部、土默特部、永謝布部,而這三個萬戶基本都是被俺答汗所掌控,而正是憑藉著右翼三萬戶,俺答汗才能夠南征北戰,吞併了其他眾多的中小部落,東打察哈爾,西打瓦剌,氣焰那是相當的囂張!

    在大唐之前,俺答汗是明王朝的心腹大患,如今嘛,也是成為大唐帝國的心腹大患!

    進軍河套,不僅僅要奪取鄂爾多斯部的放牧區,更加重要的是重創這個右翼三萬戶之一,俺答汗麾下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收復河套和重創韃靼人,目標也算是差不多,但是李軒還是希望軍方能夠更加的重視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

    李軒望著窗外思索著,而臣子們對李軒的這種彷彿心不在焉的狀態也是早就習慣了。

    這麼多年來,李軒在御前會議上的狀態差不多都是這樣,很少說話,基本都是聽著臣子們在爭論,當然了,大家也都知道,聖天子李軒不是啞巴,相反,大家所說的話,人家聖天子都在聽著呢。

    要不然的話,大家也不用費盡心思進行爭論了,這種爭論雖然說是臣子見的爭論,但其實更是臣子們向聖天子李軒闡述自己的觀點,並爭取讓聖天子同意自己的觀點。

    今天的這場會議,討論的還是北方的問題,不僅僅是侷限於河套,而是整個北方!

    陸軍已經是從軍事角度,詳細的闡述了北方各地的問題,並且重點說了儘早對河套地區發動軍事打擊的必要性。

    但是內閣那邊卻是認為,如今帝國內還沒有做好準備,物資等眾多準備都還在進行當中,希望軍方能夠延遲行動。

    此外,內閣方面也是希望,軍方能夠在戰爭過後,確保河套地區的安全,因為他們已經是打算在軍方奪取河套地區後,立即就是大規模往河套地區進行移民,徹底控制這一區域。

    對此,軍方卻是表示難度會非常大,要從軍事上控制該地區,初期內軍方是可以做到,但是他們只能確保主要堡壘以及周邊的安全,但是廣大的其他河套地區,普通移民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因為冬天的時候黃河一旦結冰,人家韃靼人三天兩頭就能夠跑過來劫掠。

    堡壘人家韃靼人肯定是攻不破的,但是人家劫掠其他地方卻是不成問題的。

    所以,初期就進行大規模的移民,軍方無法提供絕對的安全保障。

    陸軍和內閣那邊因為各種問題而進行爭論的時候,一旁的幾個海軍將領則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從頭到尾,他們就沒有說過幾句話。

    因為北方戰事,和他們海軍沒啥關係,頂多就是讓黃河艦隊提供一定的支援而已,但是這都是小事,海軍那邊甚至都不用專門為此動員。

    再者,其實他們心裡還是有些不爽的,這北上了,也就代表陸軍得到了的大批的軍費,甚至海軍都要為此讓步,本來他們今年還打算開工兩艘戰列艦的,結果陸軍那邊竟然說,讓海軍暫停這一工程,把錢騰出來,讓給陸軍充當軍費。

    這讓海軍上下暴跳如雷,認為陸軍實在是欺人太甚,本來年初定下的五百萬兩銀子臨時軍費,他們海軍只是象徵性的拿了區區二十萬兩銀子,剩下的都是一股腦給了陸軍,當時海軍就很不滿了,但是這事是聖天子親自做出的決定,他們自然是不可能質疑聖天子的,最後是把怨氣都撒到了陸軍頭上。

    結果呢,陸軍竟然還是不滿足,竟然是向聖天子上書說,海軍實力強大,而且也沒有什麼戰事,這段時間內籌建大量的主力艦有浪費軍費之嫌,不如騰出來給陸軍購買槍炮炮彈。

    一聽這事,海軍上下就全都跳了出來:你們陸軍實在太過分了,獲得了五百兩銀子臨時戰費中的四百八十萬兩還不夠,竟然還把主意打到了海軍原有的軍費上,這實在是無法忍。

    要知道,海軍上下軍費壓力也大,海軍不僅僅要維持龐大的軍隊,還要維持一支人數規模也達到了一萬多人的海軍陸戰隊,此外還有眾多的海軍基地需要維持,日常也要進行巡邏,護航,這裡頭的每一樣,都是需要大量軍費的。

    為了能夠順利建造兩艘新式的戰列艦,海軍上下從去年開始就是號召全軍節衣縮食,甚至高級將領都是帶頭捐獻了部分薪資,這才解決了造艦經費,但是如今陸軍那邊輕飄飄一句話,就想要把海軍剩下節省下來的造艦經費拿過去,哪有這麼容易,這可把海軍上下給氣壞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8 18:13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為了黃金必須殖民美洲


    陸軍拿走了絕大部分的臨時軍費不說,而且還想要從海軍手裡拿走一部分海軍軍費,海軍上下自然是非常不滿的。

    好在聖天子聖明,直接否決了陸軍的提議,這才是讓海軍上下心中稍安。

    不過即便如此,他們也是感到了龐大的壓力,更加感覺到了來自陸軍的深深惡意。

    這北方戰事一起,後續的軍費分配肯定是嚴重傾向於陸軍那邊的,即便是海軍這邊再不滿,也是無法改變這個事實,然而這樣一來,恐怕海軍所主導的南下戰略就更是遙遙無期了。

    想要把葡萄牙人徹底驅逐出去南洋海域,奪取馬六甲,估計都不知道得猴年馬月了。

    如果北方戰事拖得久一些,比如長時間陷入和北方各遊牧民族的戰爭,恐怕海軍想要擴張南洋各島都是非常困難了。

    畢竟那些南洋島嶼上的土著雖然不咋地,但是怎麼樣也需要派遣軍隊去圍剿啊,而且因為距離以及地形等遠遠,派遣兵力困難,補給也困難,而且部隊的傷亡也會比較大,而且這種傷亡,還不是什麼戰鬥傷亡,而是非戰鬥傷亡。

    南洋島嶼上的惡劣環境,不僅給移民們帶來了龐大的生存壓力,傷病非常多,對於軍方而言同樣也是非常的麻煩,哪怕是不打仗,都會有士兵因為疾病而倒下。

    非戰鬥減員傷亡大,這也是讓陸軍對南洋的興趣更加缺乏了,陸軍內部一直都是有一種論調,那就是在南洋地區作戰要謹慎再謹慎,避免出現早年緬甸戰役的慘敗。

    當年第四步兵師追擊殘明部隊殺入緬甸,敵人沒追殺到,也沒和土著打什麼仗,自己就是因為疾病減員了三分之一,超過一千人因為非戰鬥減員而永遠的留在了緬甸的土地上。

    這也是使得了後來陸軍對在熱帶叢林作戰有著極大的警惕心理,敵人再強大他們也不怕,但是對於那些病菌,陸軍上下卻是束手無策,深感為難。

    再加上,南洋區域的擴張,基本上都是海軍在主導,因此陸軍那邊對在南洋各島嶼上的作戰就更是興趣缺乏了。

    這多年來了,陸軍在南洋的主要駐軍一直都是兩支部隊,分別是萬丹守備團、呂宋守備團,而這兩個守備團的編制從設立到現在,一直都是沒有增加過,都是只有各自一千多人的規模。

    雖然說陸軍的這兩個守備團也不會拒絕作戰,怠慢戰事,但是就憑藉這總兵力三千人都不到的陸軍,想要佔領乃至控制南洋諸島,不可能的事。

    陸軍的這兩個守備團,基本上只能用來固守本島,比如萬丹守備團,他們的主要任務則是固守萬丹城以及周邊地區,呂宋守備團的主要任務,則是固守馬尼拉以及周邊地區。

    而其他地區的擴張,最近幾年一直都是依靠海軍陸戰隊,再加上部分民兵部隊的協同作戰。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陸軍不干,他們海軍就只能自己來!

    這也是海軍建立了一支總兵力達到一萬多人的陸戰隊啊,還都是被逼的!

    海軍不僅僅需要維持龐大的艦隊,還需要維持一支規模達到一萬多人的海軍陸戰隊,同時還需要建設、保障各海軍基地,其經費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為此,海軍內部也是效仿了陸軍,開始了軍費改革,除了鼓勵各海軍軍事基地裡屯墾種菜養豬,在口糧上儘可能做到自力更生的同時,也是對薪資結構進行了調整。

    從普通的士兵,到中低級軍官,乃至高級將官,都是在薪資上進行了下調,而整體的下調幅度比陸軍那邊還要激進,每年減少幾個百分點,等到了宣平十四年的今天,對比宣平八年的時候,海軍的平均薪資已經是減少了大約百分之二十,從而騰出來了大量的經費。

    為了避免海軍內部的不滿,海軍的高級海軍將領們更是帶頭主動降薪,降薪之餘,還拿出一部分用來捐獻,有高級將領們帶頭,中下級的軍官們也就不會有太大的怨氣。

    至於普通士兵們,早年還是有所不滿,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不滿的人陸續退役,這新徵召的士兵可不會有什麼不滿。

    因為哪怕是降薪之後,想要參軍的農村子弟還是數不勝數,根本不愁招募到素質上佳的士兵。

    因為大唐的軍方待遇,不管是海軍還是陸軍,又或者是近衛軍,一直都是非常高的,其士兵的總體待遇遠遠高於普通平民。

    哪怕降薪後的現在,一個剛服役的海軍列兵,其每月的薪資也是有著一兩二錢銀子,咋一看,這個收入似乎並不高,和普通工人的薪資差不多,但是你得知道,工廠裡的工人工資,還是需要用來維持生活,而士兵的收入可都是純收入。

    因為在軍隊裡,那可是包吃包穿包用的,士兵們在軍隊裡領取的薪資,實際上一文錢都不用花,可以把錢全部寄回家裡。

    而且最最關鍵的是,管飽!

    管飽,這一直都是大唐軍方招募士兵的核心優勢,同時這也是大唐陸軍的一大軍費支出。

    這些士兵們可都是壯漢,每天吃的可多呢,耗費極大。

    但是大唐軍方寧願降低其他方面的待遇,也不願意降低將士們的伙食待遇,因為伙食代表著體能,而體能直接影響到戰鬥力。

    之前海軍效仿陸軍降薪,目的自然是為了節省軍費,然而如今北方戰事一起,恐怕以後海軍就更加的困難了,對此,不少的海軍大佬們都是憂心忡忡的。

    連今天的這一場御前軍政會議,那幾個海軍大佬都是沒什麼心思聽,反正和他們關係也不大,不管最後怎麼決定,反正他們海軍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確保黃河的安全,護送運輸物資的後勤船隻,必要的時候,給駐防在岸邊的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而這些任務,黃河分艦隊那邊自己就能夠搞定,用不著海軍高層再操心。

    對於北方戰事,他們更是記掛著前些時候呂宋分艦隊送回來的一份報告,這份報告並不是什麼軍事上的報告,和打仗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是一份關於今年來到呂宋貿易的西班牙大型船隊的報告。

    今年,西班牙人效仿過去幾年的成功先例,大膽的往亞洲派遣了一支規模算得上是龐大的貿易艦隊,這支貿易艦隊擁有足足八艘船隻,清一色的蓋倫大帆船,他們從美洲出發,然後橫跨太平洋,最後成功抵達呂宋馬尼拉。

    根據之前大唐帝國和西班牙所達成的貿易協議,雙方是可以相互進入對方的港口進行貿易的,而這一點,也是促進了這幾年西班牙和帝國的貿易逐漸加大,西班牙人為了繞過葡萄牙人,直接用了環球貿易的方式。

    其艦隊先從本土出發去美洲,然後滿載著美洲的貨物以及金銀橫跨太平洋,然後來到大唐帝國控制下的呂宋,然後再南下同樣屬於大唐控制下的萬丹,然後穿過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隨後橫跨印度洋,來到大唐帝國控制下的印度戈河州,然後再開始返回歐洲的旅程。

    這種環球貿易,重點就是大唐帝國了,如果大唐帝國沒有給予呂宋、萬丹、戈河州這三個至關重要的落腳點給西班牙人用的話,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完成這樣的環球貿易的壯舉。

    在這個過程裡,大唐帝國充當的是地主的角色,提供東亞特產貨物,停泊港口,補給等,而西班牙提供的則是來自歐洲、美洲的特產貨物以及大量的金銀。

    以往的時候,西班牙都是只有一兩艘船過來,也沒引起帝國方面的多大重視,但是這一次,西班牙一次性就來了八艘船,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這八艘船裡攜帶了大量的金銀!

    之前西班牙人雖然也帶來了不少金銀,但是其數量還是不算多,而這一次,他們為了在呂宋購買貨物,在港口卸下了幾乎小山一樣的金銀,這幾乎是震驚了呂宋當局!

    因為呂宋當局判斷,西班牙在這一次貿易裡,出手非常的豪爽,購入的都是價格高的貨物,比如絲綢、上等瓷器、香水、香料、烈酒等等,這些東西在當代,哪怕是在帝國那可都是奢飾品了,這運回歐洲更是天價。

    而他們足足購買了超過三百萬兩銀子的各種貨物,全都是用黃金以及白銀支付。

    但是根據呂宋當局的判斷,他們這支艦隊上肯定還是有更多的金銀的,因為他們不可能這在呂宋進行貿易,他們肯定還是要去萬丹、要去戈河州以及其他地方進行貿易,然後滿載貨物返回歐洲的。

    呂宋分艦隊的軍事觀察員進行了推測,判斷他們這一支艦隊裡,運載了至少超過五百萬兩銀子的現金現銀!

    當這個判斷出來後,呂宋分艦隊了的海軍軍官們,都是想要直接當海盜搶了他們,但是最後還是沒敢違背帝國的大政策,不敢亂來。

    他們並不知道,西班牙人為了這一次的貿易,已經是籌備了很多年,之前的小規模貿易也只是試探風險,探索航線,真確定了安全後,這才是策動了這一次的環球航線,而且這八艘蓋倫大帆船,其實也充當貨船使用,但是戰鬥力不弱,打起來,就呂宋分艦隊的那幾艘主力艦,還真不一定是人家的對手。

    人家西班牙人,直接動用海軍的主力艦,籌劃數年,準備的就是干一票大的!

    但是這麼大手筆,還是震驚了呂宋當局以及呂宋分艦隊的海軍軍官!

    所以呂宋分艦隊特地給國內送了一份報告,報告的重點是,西班牙人既然能夠從美洲弄到這麼多的金銀沒道理我們大唐帝國就弄不到啊!

    殖民美洲,必須提上日程了,哪怕是為黃金也必須殖民美洲!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9 17:54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陸軍最昂貴的花瓶

    海軍窮瘋了,上下都是在號召節約,騰出軍費用來造艦,擴充艦隊,但是光靠節省也不是個事啊,一年就那麼幾百萬兩銀子軍費,但是卻是要維持這麼大一個攤子。

    所以海軍如今也是開始有點想走邪門歪路的心思了。

    靠財政給的軍費,不夠花怎麼辦?

    那就只能發戰爭財了,最近幾年,他們頻繁在南洋進行擴張,其實也是有這方面的打算,這打下來一個土著的地方,搜刮金銀等各種戰利品是少不了的,雖然說這些戰利品名義上還是要歸屬到國庫,讓稅部方面統一納入財政收入裡頭。

    但是這也只是名義上而已,實際操作的時候,聖天子也是會比較體量軍方,這些戰利品到最後,往往都會拿出一部分直接返回給陸軍或者海軍的。

    此外,這搜刮戰利品的時候,也不是什麼都需要上繳的,將士的個人繳獲,那是可以保留的,這對於軍方來說,也算是補貼將士的一個措施。

    畢竟這幾年持續降薪,整體的薪資降幅達到了百分之二十,這說的還是普通士兵,如果是軍官們的話,往往還會被號召進行捐獻,部分家大業大,不靠薪資養家餬口的軍官們,甚至都會把所有的薪資收入都給捐獻出來。

    所以在戰利品方面給予一定的補償,這也是軍方所長期默認的一個措施。

    打南洋,雖然也有戰利品收入,但是總體來說還是不算多,這破地方雖然大,但是那些島嶼其實也就那樣,最主要的財富還是各種香料,而香料這東西是需要種植,然後進行貿易之後才能夠產生價值的,軍方不可能直接獲得太大的戰利品收入。

    如果是美洲的話,那麼機會可就大了。

    人家西班牙人在美洲可以獲得大量的金銀,沒道理他們大唐帝國,或者更加準確的說他們大唐海軍不行啊。

    那可是兩個大陸呢,而且從那些洋人的口中得知,那片地方盛產金銀,隨便拿一個最廉價的玻璃珠子就能夠換回來一塊狗頭金。

    這種地方,可比如今大唐帝國所佔據的澳洲好多了。

    澳洲雖然也大,大唐帝國最近這些年也是瞞著各國進行了秘密探索,但是主要的開發主要還是集中在澳洲西北部地區,也就是當年發現一座金礦的地方,前後陸續也移民過去了兩千多人。

    不過光靠自己挖黃金,哪有直接從別人手裡搶來的快啊!

    更何況,澳洲那地方,就算是挖了再多的黃金,那也是歸屬國庫的,和他們海軍可沒什麼關係,但是如果是在美洲搶的,那麼有相當多一部分就會變成海軍軍費了。

    如此,海軍上下在接到了來自呂宋分艦隊的報告後,才會對美洲那麼大的興趣。

    他們已經是準備著,今年就向太平洋派出探索艦隊,先摸索出來一條安全的航線後,那麼就是橫渡太平洋殺向美洲的時候了。

    海軍對北方戰事並不關心,一心盯著自己的南下戰略以及什麼殖民美洲,而陸軍那邊也是同樣如此,他們對海外不感興趣,他們只對征服草原感興趣。

    要征服草原,就得擊敗韃靼人,要擊敗韃靼人,那麼就需要奪取河套,重創鄂爾多斯部,先把俺答汗的一條手臂給砍斷了再說。

    全面向草原進軍,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因為目前的大唐帝國雖然騎兵規模不算小了,但是和韃靼人這種遊牧民族來說,在數量上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此時,陸軍騎兵總監盧愚之正在向眾人簡單闡述著目前大唐帝國的騎兵兵力!

    此人身為大唐帝國最早一批的騎兵,早年就已經是騎兵的主力將領了,統一戰爭期間的末期,他以陸軍少將銜擔任第一騎兵師師長,宣平十年,晉陞陸軍中將,出任陸軍樞密院騎兵總監至今,負責騎兵發展,戰術戰略等事宜。

    某種程度上來說,此人是大唐陸軍的騎兵總司,當然了,沒有指揮權。

    他對帝國騎兵的判斷,那就是最權威的了。

    只聽他對眾人道:「要執行河套戰略,騎兵乃是重中之重!」說罷,他環視了一圈,其他人也是露出贊同之色。

    北方作戰,騎兵絕對是核心戰力,這一點是沒有人能夠反對的,所以哪怕是那些自視甚高的炮兵將領對此都是不得不捏著鼻子承認,在北方作戰,尤其是野外作戰的時候,騎兵才是核心力量,哪怕是他們炮兵,也是不得不騎上馬,化身騎炮兵伴隨騎兵作戰。

    盧愚之此時繼續道:「為了應對河套局勢,我們陸軍在河套周邊地區已經是集中了四個騎兵師以及兩個胸甲騎兵團,我們在河套東部一線,已經是能夠彙集起來一萬五千名精銳騎兵!」

    一旁不太懂軍事的文臣有些疑惑了,你們陸軍搞了這麼多年,耗費的軍費數以百萬兩計,就搞出來這一萬多騎兵?

    他們不知軍事,自然是不知道,大唐陸軍的騎兵雖然不止這麼一點,但是大唐陸軍需要鎮守的地方也多了,光光是北方邊境線就是上萬公里呢,怎麼可能把所有騎兵都集中起來。

    更何況,盧愚之說的只是獨立騎兵部隊,並不包括師屬騎兵部隊。

    大唐陸軍的騎兵總數,自然是不止這一萬五千騎兵,實際上,倘若只說騎兵的話,大唐的騎兵數量還是比較多的。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大唐陸軍的騎兵數量得到了極大的擴張,獨立騎兵和師屬騎兵是一起發展。

    師屬騎兵,則是各步兵師乃至各預備師裡所配屬的騎兵部隊,每一個主力步兵師都擁有一個騎兵團的編制,預備師則是擁有一個騎兵營的編制。

    主力步兵師的師屬騎兵團,標準編制轄有六百五十名輕騎兵,裝備馬刀、燧發騎槍、燧發手槍等武器,主要負責偵查,掩護側翼,追擊掩殺等任務。

    而預備師騎兵營,則是轄有三百名騎兵!

    但是,這只是標準編制而已,而實際上則是普遍存在缺額情況,比如預備師,其騎兵營普遍只有那麼百來騎而已,少的甚至都只有幾十騎,說是騎兵營,更不如說是騎兵隊呢。

    即便是主力步兵師的騎兵團,往往也是不滿編的,除了鎮守北方邊疆的主力步兵師外情況比較想好外,中原腹地以及西南,南方等地區的步兵師,所轄的騎兵團普遍缺編,少則兩三百,多也不過四五百。

    同時這些步兵師、預備師裡的騎兵部隊,在陸軍內部是屬於次等騎兵部隊,所用的戰馬大多都是質量不太好的蒙古馬。

    而這些師屬騎兵,總數大約一萬五千騎左右!

    但是大唐陸軍的精銳騎兵,主要集中在幾支獨立騎兵部隊裡頭!

    目前大唐陸軍,一共編有五個騎兵師以及十二個騎兵團,總數約三萬名獨立騎兵。

    這五個騎兵師,其實也就是以往的騎兵旅,只是換了個稱呼而已,其指揮官依舊是少將銜。

    每個騎兵師,下轄兩個騎兵旅,每個騎兵旅下設三個騎兵團,騎兵團的編制乃是標準的六百五十騎,小團編制,六個騎兵團再加師部直屬騎兵營。

    戰鬥騎兵能夠達到四千騎,此外還編有一個騎炮營、一個騎兵輜重營。

    十二個騎兵團的話,類型和編制都是不怎麼統一,都是因地制宜設立的,而且普遍具有比較明顯的特色,各種類型的騎兵都有。

    比如說大名鼎鼎的第一槍騎兵團,這個騎兵團幾乎可以說是陸軍騎兵部隊最引以為傲,最耀眼的一張名片。

    但是已經退役的前陸軍元老方東全卻說:第一槍騎兵團是某些人搞出來的昂貴花瓶!

    因為在他看來,這個第一槍騎兵團除了裝逼顯擺,啥用也沒有,而且還特別的貴,可不就是一個名貴花瓶嘛!

    該團是標準的重裝騎兵,全團轄有八百五十名重裝騎士,這些重裝騎兵穿戴特製全身板甲,使用遂發手槍、馬刀、遂發騎槍等武器作戰,耗費數倍於普通輕騎兵,但是實戰價值有多大,那就是仁見仁智了,有人認為這個第一槍騎兵團可以橫掃天下,有的人認為只要給他一個步兵營,可以全殲這個槍騎兵團。

    總之,這個第一槍騎兵團,是帝國內部引起分歧最大的一支部隊,甚至連內閣的那些文官們都是偶爾拿它來開刷,說陸軍每年拿這麼多軍費,淨幹一些花花秀腿的事。

    不少人認為這種鐵罐頭重騎兵放在幾十年前還有點用處,現在槍炮當道,這種鐵罐頭還有卵用啊!

    他們穿戴的這種全身板甲和量產型板甲不一樣,首先他們普遍使用個人定製,每個第一槍騎兵團的騎士被挑選進來後,都會量身為他定做這種全身板甲。

    其次,這種板甲採用的是目前大唐所能夠搞出來的最優秀的鋼材。這種鋼材價格昂貴,產量少,基本不會用來生產普通板甲,更加不用說是出口型的板甲了,這種優質鋼材打造出來的板甲,同等防禦性能下,重量更輕。

    按照陸軍的設想,這支部隊肩負著直接對抗敵軍騎兵衝鋒,以及衝擊敵軍步兵方陣的重任,為己方大軍撕開敵軍防線的重任。

    但是能不能做到,誰也不知道!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9 17:55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六萬大軍兵發河套

    按照陸軍裡部分將領,尤其是支持重騎兵建設的將領們的設想!

    這種穿戴全身板甲的重裝騎兵一旦衝鋒起來,那麼就沒有任何的冷兵器部隊可以擋得住他們的衝鋒。

    哪怕是的他們被敵人的嚴密隊形所阻攔,但是也能夠依靠高大強壯的馬匹所帶來的衝擊力,連人帶馬的超級防護能力粉碎敵軍的防線。

    哪怕是最後被迫陷入肉搏了,他們也將會是這個時代裡最頂尖的重裝步兵。

    使用冷兵器想要給他們造成傷害,只能是使用重型武器,比如說大錘什麼的進行有效殺傷,如果是利刃武器,那麼只能是用最為精湛的技術把刀劍準確的插進板甲的結合縫隙裡了,不是超級高手就別嘗試了,因為在你尋找其薄弱點的時候,他早就一刀把你捅了個對穿!

    當然了,他們也承認,哪怕是身披這個時代裡最優秀的盔甲,這些重騎兵也擋不住槍炮,中遠距離的時候,他們倒是可以應對普通口徑火槍的射擊,但是距離近了也是被一槍撂倒的命。

    重型火槍,炮彈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重型火槍在百米外就能把他們一打一個洞,隨便讓大唐陸軍的一個炮兵團過來對準這個騎兵團的方陣打上一陣急速射,百分百能把這個騎兵團報銷掉一大半!

    面對槍炮,這些裝備了最頂級板甲的重裝騎兵們,依舊是脆弱不堪的!

    但是支持重騎兵建設的將領們卻是如此說:「我們又不傻,幹嘛要傻到讓重裝騎兵去衝擊敵人裝備了槍炮的步兵方陣的!

    而且按照目前帝國所面臨的敵人,這些敵人可不是裝備了大量槍炮的近代軍隊啊,而是這個時代裡的還停留在普遍裝備冷兵器的東亞軍隊!

    真要遇上敵人的火槍部隊!

    幹嘛要用重甲騎兵去衝擊火槍手的方陣啊,他們大唐陸軍就是憑藉槍炮起家的,不會直接堆步兵上去啊,不會直接炮擊啊!

    玩槍炮什麼的,大唐陸軍就沒怕過誰!

    至於重甲騎兵的作用,那是用來對付敵人的冷兵器部隊的!

    不過即便是如此,也是沒能讓所有人都相信這些重騎兵有什麼大用,認為這些重騎兵是昂貴花瓶的人依舊是不在少數,而且這麼認為的人,大部分還是陸軍內部的人。

    就連騎兵內部,也對此意見非常不統一!

    不少主張建設輕騎兵的人表示,建立這麼一支重騎兵的費用,足夠建立數倍數量的輕騎兵了,而數倍的輕騎兵,絕對能夠吊打這種重騎兵。

    要知道,第一槍騎兵團裡的各方面都是最優秀的,騎士是從全軍裡挑選出來的最優秀的騎兵,一個個都是身強體壯不說,而大多同時精通多種作戰技巧,很多人,甚至都是統一戰爭時期的老騎兵了,這些老騎兵對於陸軍來說,每個都是寶貴的資產。

    同時為了支撐這些重騎兵進行衝鋒作戰,他們配屬的乘騎用馬,也是從全國範圍裡挑選出來的最優秀的中亞馬以及部分阿拉伯馬,所乘騎的戰馬肩高普遍達到一米四八,部分更是達到了一米五。

    而且為了減輕乘騎用馬的負擔,還額外配有兩匹蒙古馬,其中一匹是他們的日常行軍乘騎用馬,還有一匹用來馱運裝備的。

    然後,還了減輕騎士們的負擔,每個騎兵還有一個輔助騎兵,平日養馬,攜帶後勤物資什麼的,到了作戰時候,他們也能夠騎上馬伴隨作戰。

    標準的一騎三馬!

    所以別看他們裝備了全身板甲,就以為他們是機動能力很差的特罐頭了,他們的長途奔襲能力,絲毫不會弱於那些輕騎兵,而到了戰場上,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們也可以放棄板甲和騎士長槍,直接揮舞著馬刀作戰,必要時候,也可以用遂發騎槍下馬步戰!

    說是重騎兵,但實際上他們也可以化身為輕騎兵的!

    但是這也是很多人所指責的一點,既然要化作輕騎兵作戰,那你幹嘛要浪費這麼大的精力搞什麼重騎兵啊,直接弄輕騎兵不就得了。

    如此眾多的爭論,也是使得了目前大唐帝國裡,也就僅有第一槍騎兵團這麼一支重裝騎兵而已!

    後來大唐陸軍搞的另外幾個重騎兵部隊,雖然也是掛著重騎兵這個稱呼,但實際上和輕騎兵已經是沒什麼太大的區別了,頂多就是所佩戴的胸甲比較厚一些,因為胸甲重,配屬的馬匹也是略微好一些而已。

    而純粹的輕騎兵,他們也是配屬胸甲的,不過是輕量化的胸甲,其厚度大體上和步兵們所裝備的輕型板甲類似。

    各種輕量化的板甲,這幾乎是目前大唐帝國各兵種的標準裝備了,哪怕是這種輕量化的板甲並不能有效的抵擋火槍的射擊,但是抵擋箭支以及其他的冷兵器效果還是不錯的,而大唐帝國所面臨的敵人大多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比當年的明軍還不如,所以各種輕型板甲的實戰效果還是不錯大多。

    通常來說,普通火槍手裝備的是輕型胸甲,而前排的部分重型火槍手、擲彈兵等兵種,則是裝備輕型半身甲,而突擊部隊裡的刀盾手,則是裝備輕型全身甲。

    騎兵的話,普通輕騎兵裝備胸甲,厚度和火槍手的一樣,這是為了確保輕騎兵的靈活性和機動性。

    而胸甲騎兵的話,裝備的胸甲則是要厚一些。

    第一槍騎兵團最特殊,乃是全軍唯一一個裝備特製輕型全身甲的重裝騎兵部隊。

    此外,不管什麼騎兵,他們所使用的武器都是統一的,都是使用遂發手槍、馬刀、遂發騎槍這三種主武器。

    因此大部分時候,大唐陸軍騎兵的戰術很簡單的,以密集隊形形成騎槍沖上去,前排騎兵先用遂發手槍搞一波,然後就是揮舞著馬刀殺上去了!

    其中的遂發手槍代替的就是以往騎兵空心長槍的作用,都是作為近距離一次性武器使用,現在就連第一槍騎兵團這種重裝騎兵團,都是放棄了空心長槍,而是用遂發手槍代替!

    因為同樣都是一次性武器,空心長槍的殺傷距離還近一些,而遂發手槍要遠一些,同時遂發手槍可以同時攜帶好幾支,不少騎兵都是喜歡同時帶兩支遂發手槍的,左右開弓,打完當場扔掉用馬刀沖上去。

    這個戰術騎兵還是學的步兵,步兵們也是喜歡在發起刺刀衝鋒之前,衝到二十米左右的距離來一輪齊射,同時投擲手榴彈,最後才端著刺刀沖上去,這麼多年來,實戰效果一直都很好。

    如今就連北邊的那些韃靼人都知道大唐的這些火槍兵們是怎麼衝鋒的,就是這麼簡單的三板斧,但是知道並不代表能夠抗住啊。

    從大唐陸軍的騎兵裝備,再到重騎兵目前只有一個騎兵團,剩下的都是輕易清一色的輕騎兵,也是可以看得出來:大唐陸軍的高層們,對騎兵發展還是保持了清醒的頭腦,重騎兵有那麼一個團充當門面就夠了,主力騎兵還是得依靠輕騎兵。

    輕騎兵在大唐陸軍裡並沒有嚴格的分成驃騎兵或者是龍騎兵什麼的,因為大唐陸軍的輕騎兵的裝備都是統一的,沒有什麼明顯的差別,都是同時裝備遂發手槍、馬刀、遂發騎槍。

    上馬可以揮舞馬刀衝鋒,下馬可以用遂發騎槍步戰!

    區別只在於他們的盔甲以及所乘騎的馬匹而已。

    所以,理論上來說,大唐陸軍的所有騎兵,都是能夠上馬衝鋒,下馬步戰的。

    大唐陸軍現有五個獨立騎兵師,十二個獨立騎兵團,一共約三萬名獨立騎兵,還有二十個師屬騎兵團、預備師騎兵營裡的總數約一萬五千名的師屬騎兵。

    因此騎兵總數是大約四萬五千名。

    但是這四萬五千名騎兵,是不可能都放在北方,更加不可能都放在河套地區的。

    比如說駐防在遼河套地區的第三騎兵師,這個騎兵師肩負防備察哈爾部、朵顏三衛等遊牧民族,拱衛遼河套乃至整個遼西、遼東的重任。

    又比如駐防在甘肅的第四騎兵師,這個騎兵師基本也是不能動的,因為大唐帝國在西北地區,只有這麼一個主力騎兵師,這要是抽調了,那麼在這裡基本上就沒有機動戰略力量了。

    剩下的一部分騎兵部隊,大多都是有著自己的任務,要麼是部署在長城防線,要麼是部署在中原腹地,很難輕易調動。

    如今陸軍這邊集中在山西北部,也就是河套東部地區的約一萬五千名騎兵,這基本上已經是大唐陸軍所能夠抽調出來的最大數量的可用於機動作戰的騎兵部隊了。

    為此,他們甚至是打亂了其他部隊的部分,抽調了不少駐防在中原腹地的師屬騎兵部隊北方,以接替被抽調走的獨立騎兵的重任。

    除了這一萬五千名獨立騎兵外,為了進軍河套,大唐陸軍還在山西北部彙集了兩個步兵師以及兩個預備師的步兵部隊,這四支部隊的總兵力達到了四萬五千人!

    也就是說,大唐陸軍為了進軍河套,已經是集結了總數六萬人的大軍,在六萬大軍已經是集結完畢,而聖天子李軒,也已經是在中秋時期再一次召開了御前軍政會議後,正式下發密旨,傳令前線的第九軍正式發動河套戰役!

    這一場河套戰役,將會是大唐帝國繼當年的遼東戰役之後,所發起的規模最為龐大的戰役,不僅僅是兵力還是耗費都是如此!

    為了這一場戰役,帝國準備的戰爭經費就超過八百萬兩銀子!

    由此可見,戰爭是多麼浪費錢的一件事,前明時期的正德皇帝也是多次謀劃著想要奪回河套啊,但是最後都是放棄了,為什麼,這倒不是說明軍打不過這些韃靼人,正德統治前明四十幾年,他本人也是好武的,對軍隊看的還是比較重,戰鬥力保持的還算不錯。

    但是為什麼都放棄了收復河套啊!

    沒錢啊!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9 17:55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重建東勝城

    山西大同府。

    此地在前明時期,就一直是邊關重鎮,到了大唐帝國時代同樣如此,每當大同這兩個字被京畿閣臣們討論的時候,那麼基本上就是討論軍事問題。

    而大唐帝國的十六個軍之一的第九軍,其司令部就設立在此地。

    第九軍司令部裡,軍長鄧喜德中將正對著龐大的沙盤思索著,作為第九軍的第二任軍長,同時也是陸軍裡新生代將領,他去年可是經歷了激烈的競爭,這才是獲得了陛下的重任,擔任第九軍軍長一職。

    而他的第九軍,和大唐帝國的其他十六個軍一樣,並不是一個單純的野戰軍,而是一種戰區指揮部,其負責的防線包括大同府的邊境線,同時還包括了陝西東北部的防線。

    因為此地所面臨的乃是韃靼人的主力方向,平日壓力也是不小,因此所轄的部隊也不算少。

    其主力部隊只有第六師以及第五騎兵師,另外還有第十八預備師、第十九預備師。

    但是隨著年初帝國準備執行河套戰役的時候,第九軍所轄有的部隊就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首先是臨近的第三步兵師、第三胸甲騎兵團被調到了大同府,歸屬第九軍所轄。

    緊接著,原本駐防在幽州城的第一騎兵師也是被調了過來,五月份後,駐防在太原的第八輕騎兵團也是被調了過來。

    後來,第十三步兵師以及其他部分部隊也是陸續加入了該軍。

    等到了中秋時分,第九軍所轄的部隊已經是有了兩個主力步兵師,五個預備師,兩個騎兵師,一個胸甲騎兵團,六個輕騎兵團,還有第七炮兵旅,此外還有一個臨時調配,但是不嫡屬於第九軍,而是依舊歸屬第三軍指揮,用來填補防線的暫編旅。

    上述都是作戰部隊,還不包括嫡屬於後勤部管理,臨時徵召並組建的十多個運輸團呢。

    當然了,這麼多部分不可能是全部都出關作戰的,還需要留下一部分部隊駐防長城防線,免的被人打了身後,留守的則是三個預備師以及炮兵部隊,以及第三軍支援的一個暫編旅。

    確定下來北上作戰的兵力就是兩個主力步兵師,兩個預備師,兩個騎兵師,一個胸甲騎兵團,六個輕騎兵團。

    總兵力大約是六萬人!

    六萬人目前分部在大同府以及太原府北部地區,但是準備參戰的部隊,大多已經是提前完成了集結,並進行相關的戰前適應性訓練了。

    鄧喜德是在昨天接到來自金陵城的三百里加急密旨,聖天子在密旨裡,已經是正式批准了河套戰役,命令鄧喜德率領部隊發兵河套,重創韃靼人,為帝國後續的北方戰略爭奪戰略主動權。

    這封密旨乃是聖天子親自手書,上面可沒有什麼傳統聖旨裡的廢話,簡單數百字的一封密旨,就說了一件事,要讓他尋找機會重創韃靼人,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不要計較土地得失,也不要計較勝敗,要果斷的,大量的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至於奪取河套,聖天子更是一個字都沒提!

    作為軍方的高級將領,鄭喜德的政治敏感性自然是相當高的,只靠軍事才華,在大唐帝國這種體系裡,當個團長旅長,乃至師長都是沒有問題,但是想要當軍長,除了優秀的軍事才華外,還得擁有非凡的政治才華。

    要不然,根本爬不上來!

    鄧喜德,自然不是只會打仗的人,儘管他打仗還厲害,但是說實話,大唐陸軍裡軍事才華比他厲害的人不敢說很多,但是肯定也不算少。

    這樣的他,一看到聖天子的密旨,略微一猜想,大體上也能夠猜想到聖天子這番話背後的意思,無非就是奪了河套,但是韃靼人卻是逃走了,那麼也沒什麼卵用,因為人家回過頭來就能夠反殺過來。

    而且河套地區的防守是非常困難的,這地方易攻難守,不管是大唐陸軍去了,還是現在的韃靼人,其實都很難長時間在此地防守。

    但是假如能夠重創韃靼人,直接幹掉他們的軍隊,這樣他們想要反擊也就反擊不了了。

    但是想要大量的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這談何容易。

    人家韃靼人可都是長在馬背上,這見機不妙,人家分分鐘就跑了,怎麼會傻乎乎的站在這裡和你硬碰硬啊。

    該如何大量的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這有點難,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冬天,黃河結冰之前,以雷霆之勢控制黃河沿岸,然後把敵人關在河套之內,再逼著他們進行決戰。

    先不提這樣能不能成功。

    假如不成功的話,等到了冬天,黃河一結冰,基本上也就別指望能夠留下韃靼人了,人家隨時隨地都能跑。

    鄧喜德對著沙盤沉思著,思考著自己手中的籌碼,再思索著該如何利用自己的籌碼。

    他如今手頭上最大的籌碼無非就是一萬五千名騎兵了,用得好了,打贏這一場戰役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但是假如用的不好,那麼結果就難說了。

    沉思了片刻後,他就是把軍參謀部的高級參謀以及軍中的高級將領們都是叫了過來,準備開個會,主要目的自然是傳遞來自樞密院的作戰命令。

    和密旨一起送過來都還有一份可以在軍中公開的聖旨,畢竟密旨裡的很多話,是不能被公佈的,那樣不好,容易帶來負面的影響。

    對於即將發動河套戰役,在座的將領們都是有心理準備的,要不然的話,樞密院把他們從其他地方調過來幹嘛啊,不就是為了打仗嘛。

    但是具體怎麼打,這就是需要詳細謀劃了。

    樞密院的作戰部,並沒有給出詳細的作戰方案,他們只給出了作戰要求,要求第九軍重創韃靼人,奪取河套地區,具體怎麼打,這就是第九軍的事了。

    樞密院的作戰部,還沒牛逼到可以跨越幾千公里來遙控指揮第九軍作戰。

    也就是說,當作戰命令發到了第九軍這邊,實際上什麼時候打,怎麼打,這已經是第九軍自己的事了。

    接下來,這一群第九軍的將領們討論了大半天,想要制定一個詳細的作戰方案,不過雖然之前就已經有了諸多預案,但是真到了事到臨頭,很多東西依舊是無法確定。

    雖然整體的作戰計畫還沒有確定下來,但是鄧喜德卻是知道,不管怎麼樣,都不能拖得太久,他必須在冬天到來之前結束戰鬥,然後等到冬天到來了,可以選擇繼續作戰,也可以選擇退回來。

    所以,當第九軍的眾多將領們開始制定詳細的作戰計畫的時候,他卻已經是命令部隊開始集結準備了,於此同時,也是讓部隊加速修築城堡,準備好糧食彈藥。

    不管怎麼打,前出通道肯定是需要先搞出來的。

    之前他們已經是沿著黃河修建了好幾個堡壘,一直延伸到了五十公里之外,如今就是需要依託這些小規模的棱堡群以及黃河,先建立有效、安全的後勤補給線。

    同時也需要把囤積在後方的大量糧食、物資等提前轉移到前線來,平日裡為了安全,大規模的糧食以及物資是不會儲備在太靠近前線的,而是會放在後方的一些大城市,比如大同、太原、幽州等戰略城市裡。

    只有到了戰爭時期,才會大量調配到前線。

    正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如今要大規模打仗了,這些囤積在後方的大量糧食以及彈藥等物資,自然是需要運輸到前線上來的。

    鄧喜德麾下的將領以及參謀們,並沒有拖延太久,因為他們也知道時間緊張,他們花費了三天時間就是在以前制定的諸多計畫的基礎上,制定了這一次進軍的詳細計畫。

    這個計畫並不算太複雜,實際上大唐陸軍打仗,一直都不喜歡搞太複雜的作戰計畫,尤其是大規模戰役,就更不喜歡了。

    如果是在營團級別的戰鬥裡,還能夠看到大唐陸軍的指揮官們晚一些複雜高難度的戰術,但是到師這一級別的戰鬥上,就比較少了。

    等到了軍這個級別,誰要是敢提出什麼亂七八糟,讓人看了都覺得頭暈的戰術,肯定是會被直接撤職的。

    因為當兵力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戰線蔓延數十里甚至更長後,指揮將會變得非常的複雜,通訊延遲也會非常的漫長。

    這個時候,部隊和部隊之間的協同作戰,就會變的非常不靠譜,更多的還是靠部隊自身的力量在戰鬥。

    因此大規模的作戰,其實在戰略上是越簡單越好的!

    這一次也是如此,第九軍指揮部制定出來的作戰計畫,看起來有幾十頁那麼厚,但實際上核心思路卻是很簡單,那就是騎兵主攻,步兵主守。

    之所以那麼詳細,那是因為裡面的很多內容根本就不是什麼軍事上的內容,而是涉及到修城堡,維護補給線這些。

    畢竟,要北上作戰,後勤線就是第九軍的生命線,再怎麼重視都是不為過的。

    這些修城堡,維護補給線的內容裡,大部分又是在說東勝城!

    那是一個被前明在多年前所放棄的城池!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