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山溝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連載中)

 
V123210 2017-7-1 21:16:1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840 724988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10 11:14
第一千二百章 時不待我


    前明時期的東勝城,位於黃河西來,折而南下之處,其北邊就是陰山,南邊就是向南狂奔而下的黃河中游晉陝峽谷。

    值得注意的是,俺答汗所率領的核心部落土默特部的老巢,其實也就是在這一片地區,或者更準確的說是陰山以南,黃河以北的這一片狹長的草原上,這片地方被稱之為豐州川,如今也被稱之為土默川。

    東勝城西南,跨過黃河,就是河套的東北部地區,那地方是俺答汗所掌控的三萬戶之一,鄂爾多斯部的老巢。

    倘若大唐帝國沿著黃河北上,然後在東勝城舊制重建東勝城,那麼將會成為俺答汗統治腹地的一顆巨大的釘子,不僅僅能夠切斷土默特部和鄂爾多斯部之間的戰略聯繫,而且隨時都能夠威脅到他們。

    這樣的一個地方,俺答汗要是能夠眼睜睜的,什麼都不干就讓大唐帝國佔領,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他真這的放任不管,那麼鄧喜德也就沒什麼好說,只能說一句你牛逼,老子服你!

    但是這種情況,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俺答汗真要這麼幹,那麼基本上也就可以宣告主動放棄土默川以及河套東部地區了,對於韃靼人言,打擊太大,他們無法接受。

    正是以為東勝城這麼重要,所以第九軍的這份戰役計畫裡,重建東勝城將會成為重中之重!

    但是,重建東勝城談何容易,肯定不容易,反正只靠著第九軍自身的力量,估計是沒辦法短時間內搞出來的。

    畢竟修築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容易,但是怎麼長期駐防就是個大難題了,屯墾需要時間,運輸糧草又會面臨著敵人的侵襲。

    對此鄧喜德他們知道不容易嗎?

    知道。

    那麼為什麼還要制定計畫,試圖重建東勝城!

    因為東勝城實在是太過重要,大唐帝國的文武臣子們知道,相信韃靼人那邊也是知道,如果韃靼人不想就此失去在土默川以及河套東部地區的戰略主動權的話,東勝城肯定是不能讓大唐帝國重建起來的。

    如此一旦韃靼人知道了大唐帝國想要重建東勝城,將會出現什麼反應呢?

    極大可能性會彙集重兵來阻止大唐帝國的這一行為,這個時候,大唐陸軍就可以充分發揮出來自己的優勢了:防守作戰!

    防守作戰,是目前大唐陸軍面對韃靼人的時候,為數不多的一個戰略優勢,依靠著槍炮和步兵部隊,到目前為止,防守作戰的優勢是非常大的,比在野外正面決戰的優勢都要大!

    只要他們敢來攻城,鄧喜德就敢保證讓他們回不去!

    哪怕退一步說,他們不主動傻乎乎的進攻,但是只要是出現在周邊地區,那麼也能夠給騎兵部隊機會,進而殺傷他們。

    第九軍的將領們希望東勝城到時候將會成為一塊大磁鐵,吸引著韃靼人撲過來!

    到時候一萬五千名騎兵部隊,將會遊走在側翼,作為一個單獨的騎兵兵團行動,後方不需要他們參與回防維護補給線之類的,只給了他們一個戰略目標,那就是尋找機會並殺傷敵軍。

    而步兵部隊,則是沿著黃河逐步推進,沿途修堡,建立後勤補給線,一路殺到東勝城,重建東勝城。

    說白了,這個作戰計畫裡,騎兵才是主要的戰鬥部隊,而步兵部隊,實際上就是充當這些騎兵的後勤部隊!

    計畫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想要做起來卻是有很大的麻煩,為瞭解放騎兵,讓他們自由活動,那麼步兵就需要承擔極大的壓力了,人家韃靼人的騎兵可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大唐深入草原的,他們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打擊大唐陸軍的後勤補給線的。

    作戰計畫被確定下來後,第九軍上下也是迅速行動了起來,首先是騎兵部隊的重新編組,騎兵部隊現在有兩個騎兵師、一個胸甲騎兵團、六個輕騎兵團,如果要統一作戰行動的話,自然是不可能分散指揮的。

    因此,第九軍的軍長,鄧喜德下令成立騎兵兵團,上述騎兵部隊裡,除了一個輕騎兵團將會被抽調到第九軍軍部直屬鄧喜德指揮外。

    剩下的騎兵部隊都將會納入騎兵兵團,並且分成了三部分,兩個騎兵師裡各加強了一個輕騎兵團,組成騎兵兵團裡的左軍和右軍,剩下的一個胸甲騎兵團和三個輕騎兵團則是組建為中軍。

    騎兵兵團司令,將會由康長寧陸軍少將擔任,此人在陸軍內部名氣不算大,年紀也有點大了,還是個老土匪,老土匪的身份也就代表著,此人在大唐陸軍內部乃是最早的一批從龍之臣。

    黃竹山時期就已經是從龍,在曹明達這個土匪出身的騎兵將領麾下作戰,在盧愚之爬起來之前,他還當過盧愚之的頂頭上司呢。

    不過盧愚之命好,很快就一飛衝天,他只能是慢慢熬,不過運氣好,加上本人也努力,當年就四十幾歲的他還不要臉的請了文人教自己讀書認字,並且還三天兩頭就跑到武學堂、御學堂去旁聽。

    如此才算是跟上了大唐陸軍發展的步伐,沒有和他的上司曹明達一樣沒能跟上時代,統一戰爭後期基本就是淪為二流,統一戰爭結束後,在軍隊裡基本就是混不下去,最後無奈的退出現役。

    聖天子仁慈,在他退役之前,給他升了個陸軍中將的軍銜,又給他賞賜了個子爵。

    康長寧的自己肯學,運氣也好,一直都是率領騎兵部隊南征北戰,跟在盧愚之後頭混了不少的戰功,這才避免了統一戰爭結束後才是保住了位置。

    宣平八年,熬了多年的他得以升任陸軍少將,然後多次擔任騎兵旅、騎兵師的指揮官。

    乃是陸軍裡老資格的騎兵將領之一,而且一直都是在前線,沒有和其他人一樣馬放南山,戰爭結束後就是被一紙詔令調回金陵養老了。

    過去的三年裡,他一直擔任第五騎兵師師長,去年調任第九軍副軍長,平日裡他也是負責指揮第九軍麾下騎兵部隊的人選。

    也只有這樣資歷夠深的騎兵將領,才能夠鎮得住騎兵部隊的其他驕兵悍將。

    雖然說他的軍銜還只是少將,但是他資歷深厚,軍功也不差,還有子爵頭銜,軍中的其他騎兵將領,哪怕是同為少將的,在他面前都不得不老老實實的夾著尾巴,喊上一句前輩!

    有這樣的一個老將統帥騎兵兵團,鄧喜德也放心!

    而步兵大部隊,自然是他鄧喜德親自統帥!

    計畫制定好了,命令也是發下去了,鄧喜德卻是依舊忙碌,這當一軍之長,要忙的事多了去,可不僅僅是指揮打仗就夠的,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事都要他處理。

    相對來說,下面的那些師長,旅長,團長們則是要更加純粹一些,可以安心打仗!

    不說鄧喜德,卻說康長寧,領命後也是顯得有些激動,他打過的仗多了去,但是指揮一萬多人的騎兵部隊,說真的還從來沒有過。

    嗯,別說他了,目前整個大唐陸軍裡都沒人有這種經驗,包括盧愚之。

    因為大唐陸軍之前從來就沒有過規模這麼大的騎兵部隊!

    當年騎兵作戰規模最大的時候,就是遼東戰役的時候,當時就是盧愚之統帥的騎兵,但是當年他統帥的騎兵,也就小一萬人,而且這些騎兵裡頭,相當多一部分還是師屬騎兵。

    正是因為大家都沒有什麼經驗,這才是康長寧能夠獲得指揮機會的原因。

    首先鄧喜德覺得,這個老將雖然說才華一般般,搞不出來什麼天馬行空的戰術,但是勝在資歷深,壓得住騎兵的那一群驕兵悍將,同時也是夠成熟穩重,不會亂搞一些七七八八的東西,會老老實實的按照既定作戰計畫執行。

    有時候,將領也不是越有才華就越好的,因為這樣的人往往都喜歡兵行險著,喜歡冒險。

    一旦冒險成功了,那麼就是大勝,但是倘若冒險失敗了,往往也會葬送全軍。

    這也是為什麼在陸軍內部,郝柏年的地位高於李春景的緣故。

    李春景的軍事才華,那是沒的說的,在眾多高級將領裡頭,甚至都可以說是當得上第一了,但是這個人指揮作戰的時候就是喜歡冒險。

    每次帶兵作戰,都是讓後頭的一群人心急如焚,生怕他一不小就打了個大敗仗,全軍覆沒之類的。

    哪怕是聖天子李軒愛惜他的才華,但是也只能是選擇性的用他。

    郝柏年就不同了,這個人喜歡穩紮穩打,偶爾也用一點小計策什麼的,很少去冒什麼巨大的風險追求大勝。

    而這樣的將領,更讓人放心,因為不會出什麼太大的差錯,只要給他足夠的兵力那麼基本不會輸。

    當然了,如果他手頭上的兵力不夠,實力不濟的時候,郝柏年也會冒險玩一些奇襲之類的,但是這是不得而為之,和李春景天生就喜歡冒險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康長寧,就是類似郝柏年這樣,看似不太突出,但實際上讓人很放心的將領。

    要不然,統一戰爭結束後這麼多早期的將領都是那些新生代的將領代替,然後被迫轉到地方預備部隊或者是回到金陵城養老,而他自己卻是能夠一直待在北方邊境帶兵了。

    不過即便是已經五十來歲,性格也是成熟穩重的康長寧,面臨著統帥大軍北上作戰,有機會建立巨大功勛的機會,也是激動不已。

    因為他知道,這一次機會,恐怕他就是這輩子最後一次博取陸軍中將軍銜的機會了。

    如果錯過了這一次,恐怕幾年之後他因為年齡問題,要給後輩們讓路而被迫退出現役,最好的結束也是回金陵城養老。

    畢竟一個蘿蔔一個坑,他這樣的老將不退下來,新生代的將領們就沒機會爬上來。

    別說他這樣的少將了,就連郝柏年他們,還不是一樣要給鄧喜德這些新生代將領讓路,乖乖的回到金陵城養老!

    時不待我啊!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11 19:43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騎兵殺出長城


    康長寧今年已經足足五十三歲了,這個年紀在大唐陸軍裡頭,都算是比較大的了。

    早年的大唐陸軍一直都是非常年輕,當年的高級將領普遍都是只有二十多三十來歲,超過四十歲的都少。

    雖然說經過了多年的統一戰爭,又經過了統一後的數年和平時期,眾人的年紀逐漸增大,高級將領的平均年齡大幅度提升了。

    但是這種情況在野戰部隊裡卻是不存在的,野戰部隊裡的將領們,平均年齡依舊是非常年輕。

    這是因為隨著時間的過去,原來在統一戰爭裡的中低級軍官也是逐漸成長起來,而這個時候如果上頭的將領們一直霸佔著師長、軍長這些位置不肯讓位,讓那些年輕軍官看不到希望的話,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的。

    再加上統一戰爭結束後,聖天子李軒也是有些擔心那些高級將領們仗著功勞亂來,所以也是採取了明升暗降的方式,陸續把野戰軍裡眾多高級將領調回金陵城,甚至是為了安排那些郝柏年、李春景這些陸軍上將們,李軒甚至都是不在限定樞密院副使這個職務的人數了。

    如今陸軍裡的十二名現役陸軍上將裡,除了雷萬上將擔任作戰部部長,御書房值班大臣外,其他人都是擔任樞密院副使這個虛職,當然了,雖然只給了虛職,但是為了補充他們,在爵位上還是很大方的,公爵,侯爵都是給了不少,甚至私底下也透出過口風,以後將會賜予貴族海外封地。

    多種情況結合下,也就是使得了大唐陸軍裡的高級將領雖然不算,但是野戰部隊裡的高級指揮官們,依舊是保持了年輕化,二十個步兵師的陸軍少將師長,平均年齡只有三十八歲,最年輕的甚至三十歲都不到,大的也不過四十來歲。

    而那些中將軍長們,平均年齡也是四十歲左右。

    像康長寧這樣的五十三歲的野戰軍陸軍少將,其實是比較少的,他的年紀比鄧喜德還要大足足八歲呢。

    康長寧也是知道自己的能夠直到今天還在野戰軍任職,而沒有和很多人一樣被調回金陵城,或者乾脆是趕到各省守備司令部去,語氣是佔據了極大的一部分的。

    這一次的河套戰役,算得上是他在野戰軍裡最後的一次機會了,錯過了肯定就沒有下一次了,因為那時候,他不是被迫退役,就是被調回金陵城,或者是趕到地方守備司令部,至於想要待在野戰軍裡或者是樞密院裡的實權部門,基本上是別指望了。

    而正是因為知道這些,所以康長寧才是會如此激動,激動中又是帶著謹慎。

    接到任命的當天晚上,他找到了鄧喜德,向這個比自己還要小了八歲的頂頭上司請求戰術上的指導,至於仗著自己的年齡和資歷亂來,這不是康長寧的風格,如果他真的是這種風格的話,宣平八年的時候估計就被逼著退出現役了,那裡還能留到現在。

    對於康長寧的態度,鄧喜德還是比較欣慰的,他看重的就是康長寧的成熟穩重,同時資歷也足夠深,這大半年來給自己當副手的時候,康長寧就像是一個大管家一樣,把軍中的諸多雜務處理的井井有條,不用他鄧喜德操心諸多亂七八糟的事。

    這一次,鄧喜德也是沒有對康長寧這個副手提出什麼太嚴厲的眼球,而是說讓他放寬心,擺正心態,遇到危險了,該避讓就避讓,但是抓住機會了也要果斷堅決的打擊敵人。

    其中分寸該怎麼詳細判斷,這個鄧喜德自然是沒辦法詳細說的,只能是靠著康長寧自己的經驗進行判斷。

    鄧喜德相信,這個從軍十餘年的老騎兵,哪怕軍事才華不太出眾,但是該有的經驗和軍事素養還是有的,只要他規規矩矩的指揮部隊打仗,不搞亂七八糟的東西,那麼就不會出現什麼大亂子。

    對於鄧喜德的信任,康長寧卻是感到了更大的壓力。

    因為鄧喜德讓他自行判斷局勢,什麼時候撤退,什麼時候打,怎麼打,都是讓他自行決斷。

    說的直白一些,鄧喜德到時候只會帶領步兵部隊進駐東勝舊址,吸引敵軍,同時保障後勤補給線,而打擊敵人這種事,就全部交給康長寧了。

    為此,康長寧也是感到了極大的壓力,帶著這種壓力,他在九月初離開了大同府城,隨後兩天,把他自己麾下的騎兵部隊一一收攏,緊接著就是隱秘行軍到長城邊上,下一步,他就要率領這一萬五千名騎兵殺出長城了。

    按照預定的作戰計畫,他率領的騎兵兵團將會先一步殺入草原,這一方面是為了利用騎兵的快速機動,打韃靼人一個措手不及,取得先手優勢。

    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偵查韃靼人的具體情況,同時吸引韃靼人的注意力,間接掩護後面跟上步兵。

    後方的步兵們,任務更加繁重,他們需要一路殺到東勝城舊址,這沿途可都是一馬平川,隨時都會遭到韃靼人的騎兵襲擊。

    所以,這些步兵們在出征的時候,後頭還有從北方各部隊抽調出來的總數超過三千人專業工程兵部隊,而且徵召的眾多用來運輸輜重的民夫裡,還有一部分徵召來的工匠,這些工匠和普通民夫們一起,將會成為輔助工兵修建堡壘的主要勞動力。

    數量達到兩萬人的民夫,除了運輸輜重外,還需要在沿途修建堡壘,一路修道東勝城去,最後在東勝城插下一顆超大的釘子,足以刺死韃靼人的釘子。

    而要想在敵人的虎視眈眈的下修築堡壘,難度自然不是一般的大。

    為了快速施工,軍方甚至都是動用了大量的水泥,而運輸水泥等物資的各類馬車,更是清一色的四輪重型馬車,這些四輪重型馬車,不僅僅載貨量大,而且還可以良好的抵抗騎兵的衝擊,陸軍那邊再在統一戰爭期間就開始大規模在平原地形裡使用這些四輪重型馬車了。

    北伐戰爭、遼東戰爭裡都是可以看見這些四輪馬車的身影,不過和現在大規模的運用,卻還是頭一次。

    後方的步兵大軍,那就是一個超級大兵團,兵力總數就超過四萬人了,還有兩萬民夫,這麼多人殺上草原,韃靼人要是不進行阻攔是不可能的。

    因此,前期康長寧的任務就是,干擾韃靼人的視線,迷惑敵人,達到間接掩護後方步兵行動的目的,等中期隱瞞不下去了,那就是直接發動襲擊的時候了。

    有自己的騎兵兵團在,那些韃靼人也就不敢輕易的對己方的步兵部隊發動進攻了。

    而等到步兵部隊掩護工兵修築好了防線,那麼河套地區的戰略主動權,就可以直接回到大唐陸軍手上,到時候,依託東勝城,己方完全可以進退自如,想打哪裡就打哪裡。

    騎兵兵團在康長寧的率領下,正式離開了長城,這一萬多騎兵越過長城,朝著草原殺了過去,對面的韃靼人又不瞎,肯定是第一時間就是看到了。

    緊接著,眾多使者騎著快馬在草原上飛奔,他們需要第一時間把大唐陸軍大股騎兵殺入草原的消息告知部落!

    康長寧也是知道,自己一殺入草原,不用幾天時間,恐怕方圓數百里的所有部落都知道了,畢竟大唐帝國裡有驛站體系,可以做到三百里甚至五百里加急。

    但是人家韃靼人大多也是有著類似的通訊體系的,而且草原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馬,同時地形又是平原,使者傳遞消息的速度更加快。

    不過有那麼幾天時間的緩衝也就足夠了,他們就算明天知道了自己帶兵殺過來又能怎樣,這些遊牧民族平日裡都是分散在各地放牧的,想要集中起來打仗,需要的時間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他估計著,自己至少也有半個月左右的時間。

    這半個月裡,敵人尚未大規模集結,己方的步兵也能夠得到安全,同時自己也能夠先先下手為強,給部分韃靼部落造成重創。

    抱著這樣的判斷,他殺入草原後,並沒有太過謹慎,而是迅速北上,形成一個巨大的箭頭向草原腹地橫掃而去,他希望趁著這個時間儘可能的削弱韃靼人的反抗能力,為半個月以後的大戰做準備。

    不過,康長寧顯然是低估了俺答汗的能力以及他統帥的韃靼人的軍事動員能力,更低估了韃靼人對長城防線上的情報刺探能力。

    實際上,在康長寧出兵之前,草原上的俺答汗就已經是得到了諸多預警,知道了大同府那邊大唐陸軍重兵雲集!

    為預防萬一,俺答汗在數天前就派遣了使者前往各部落,徵召各部落的士兵。

    如今徵召各部落兵力的使者正在馬背上狂奔,朝著草原各處而去。

    不僅僅是在土默川,臨近的河套等地區的部落,都將會陸續接到來自當代草霸主『俺答汗』的徵召!

    至於俺答汗直接控制嫡系部落,也就是土默特部,更是嚴防以待!

    當俺答汗從一路狂奔而回的使者口中得知,大唐陸軍真的出兵了後,土默特部的將士們就是迅速翻上了馬背,在俺答汗的親自率領下出征迎戰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11 19:44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掃蕩

    不提俺答汗那邊的反應,卻說康長寧一路率軍北上後,短時間自然是可能遇上什麼大規模的敵人的,實際上他們連小股的韃靼人都沒能看見。

    北上連續行軍三天後,除了發現了少數明顯是探子的韃靼騎兵外,其他的韃靼人一個都沒有發現,他們路上還經過了一個韃靼部落的駐地,可惜的是,這個駐地上已經是空蕩蕩的一片,而且地上還遺留著雜亂的雜物,可以預見,這些部落的韃靼人撤退的非常匆忙,估計也就是前一天剛剛撤走的。

    大唐陸軍的一萬多騎兵殺上草原,這無疑是在草原上投下了一個巨大的炸彈,沿途的韃靼部落一得知消息後,立馬就是撤退了。

    雖然以往都是韃靼人經常南下劫掠,但那個時候基本都是韃靼人集合起來南下的,而平時韃靼人的部落大多是分散在草原各處,畢竟一個地方的水草再豐盛,也無法養活太多的牛羊馬匹,因此這些部落需要拉開足夠遠的距離,這樣才能夠確保馬匹羊群吃到足夠的草。

    這樣的情況下,單個的小部落,自然是無法對抗大軍的。

    沿途的這些韃靼中小部落,選擇了匆忙撤退,康長寧的騎兵大軍一路上自然也就不可能打什麼戰鬥,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北上草原跟像是一場武裝行軍,沿途一個敵人都沒有。

    不過康長寧等騎兵軍官們對此卻是不著急,因為他們同樣清楚草原的狀況,這深入草原後,別說區區幾天了,甚至十天半個月乃至幾個月遇不上敵人都是很正常的事。

    草原那麼大,敵人如果躲著走的話,想要找到他們是很困難的事,如果想要追上他們就更加困難了。

    所以,必要的耐心他們還是有的!

    大軍持續北上,很快就是抵達了刺兒山一帶,這往東的話,就是前明遺留的玉林衛舊址所在,往西的話,就是東勝城舊址了。

    康長寧考慮一番後,卻是沒有選擇去東勝城舊址,而是選擇了向西,他希望利用自己這支騎兵部隊,迷惑敵人的視線,把他們的主力部隊先引向玉林衛方向,好給後方的步兵部隊更多的時間修築堡壘,鞏固後勤線。

    雖然說聖天子的目標是重創韃靼人,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第九軍軍長鄧喜德也是和康長寧交代給,這一次北上作戰,明面上是奪取河套,但實際的戰略目標卻是以殺傷敵軍的有生力量為主。

    然而,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這是最後的目標,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就必須有一場大戰,而且還必須是讓己方的步兵也參與進來的大戰,單單靠康長寧的一萬多騎兵,在草原上兜十幾個圈,估計也是殺傷不了多少韃靼人,反而還有可能陷入敵人包圍的陷阱了。

    因此,必須要有一個戰場,一個可以讓己方的步兵也參與進來的戰場。

    這個戰場,毫無疑問就是東勝城舊址了。

    這是第九軍的作戰計畫裡,本來就確定的事情,如今康長寧要做的就是,讓己方的步兵部隊順利的機動到東勝城舊址,然後重建東勝城。

    這樣才能夠逼得韃靼人不得不來東勝城!

    而現在的諸多行動,暫時來說,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而服務的。

    康長寧突然帶著大軍折道東進了,這顯然也是出乎了部分韃靼人的預料,不少韃靼人還以為康長寧的騎兵是要直奔北方,殺向俺答汗的老巢呢。

    但是沒有想到突然向東折去,這就是讓不少有些鬆懈的韃靼人部落遭殃。

    九月五日,康長寧所部的前鋒,第四輕騎兵團順利的追上了一個沒有來得及撤退的韃靼人部落,而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就是天生的敵人,遇上敵人了自然是不會客氣,直接就是上去廝殺一番,當場斃敵數百,餘部盡數投降。

    不過康長寧顯然是沒有帶上眾多老弱婦孺等俘虜一起行軍的打算,他們把這些戰俘們的馬匹以及牛羊全部打包帶走,至於武器什麼的更是全部收繳,只給他們留下了四天的口糧。

    然後就是讓區區幾十個騎兵如同趕羊一樣,驅逐著這個只有四千多人的部落徒步向長城而去!

    反正往南基本上已經是沒有韃靼人的存在了,後方還有步兵部隊的接應,也不怕這些手無寸鐵,甚至連牛羊馬匹都沒有了。

    如果他們四天內無法趕到長城的話,他們自己就得餓死!

    更何況,這個小部落裡的青壯大多已經在之前戰死,剩下的少部分青壯也是心灰意冷,喪失了所有的鬥志,這幾千人,基本上已經是掀起風浪來了,如果不是出戰之前,上頭說過,要適當的俘虜一些韃靼人,好讓他們幫大唐帝國養馬的話,甚至康長寧都是懶得搭理他們。

    直接把馬匹和牛羊以及全部口糧帶走,不用幾天時間,這些人在草原上就得餓死!

    戰爭,從來都是這麼無情的!

    不管是之前韃靼人南下劫掠,還是說如今大唐陸軍北上,對於普通民眾的傷害都是巨大的,韃靼人南下的時候,他們同樣也不會估計中原民眾的死活,他們會搶走所有能夠搶走的一切,然後留下一片的屍體。

    康長寧突然東進,出乎很多人的預料,這也是讓他的部隊取得了不少的戰果,短短幾天內就是連接摧毀了好幾個韃靼人的中小部落。

    這個消息自然是瞞不住的,哪怕是這些部落被摧毀了,但是也會有人逃出去,然後把消息報告給其他的韃靼人,不用幾天,已經是率軍出征的俺答汗就是得知了這個消息。

    罵了一句該死的南蠻子後,俺答汗就是果斷的東進!

    他之所以東進,可是是相信南邊的大唐人興師動眾,派出了一萬多騎兵北上,就只是為了掃蕩幾個小部落而已,他們肯定是有著更大的圖謀的。

    之前一段時間,他也是陸續從南邊得到消息,說是大唐的那個小皇帝,那個野蠻的,低賤的土匪出身的小皇帝,正在鼓吹什麼北方戰略。

    而那些南蠻子的大臣們,也是一個個鬼迷了心竅,竟然妄想奪取河套甚至土默川。

    他們也不想想,這地方哪怕是前明,那都已經是放棄了上百年了,哪怕是之前的正德老兒,都沒敢說收復河套和土默川,但是這個大唐,竟然是想要奪取河套。

    土默川和河套以及東部的大片草原地區,這可是他們右翼三萬戶的根基,雖然說韃靼人控制的草原區域非常廣闊,但也不是什麼地方都能夠放牧的。

    這裡頭,最好的地方也就只有土默川和河套了。

    本來他還想要奪取遼河套的,那同樣是個水草豐美的地區,但是察哈爾部就跟打不死的小強一樣,而且還和朵顏三衛等東部的部落聯合了起來,在背後的南蠻子的支撐下,硬是死撐著。

    這在東部雖然打了好幾場勝仗,但是最後也還是沒能徹底奪取遼河套地區。

    最後他才是不得不選擇西進,和瓦剌人幹了一架,奪取了不少草原,擴大了己方的放牧區。

    只是即便如此,他俺答汗的根基還是在右翼三萬戶,而右翼三萬戶的根基就是在土默川和河套。

    他們南蠻子想要奪取這些地區,就是要他們右翼三萬戶的命。

    他很清楚,這些南蠻子的謀劃就是河套,甚至是土默川,所以哪怕是知道了南蠻子的騎兵東進了,他也是不為所動,他依舊可以肯定,這些南蠻子的東進就是一個套路,估計是為了掩護下一步的行動。

    此外,他也知道,即便是這些南蠻子的騎兵東進了,也不可能給己方的部落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威脅,因為南蠻子的騎兵北上的消息已經是流傳了開來,聰明一點的部落早就撤退了,至於傻乎乎還留在原地的部落,被掃蕩了也就掃蕩了。

    草原上生活困苦,自己犯傻找死,那麼就別指望著自己會派兵去救。

    但是,他依舊率兵東進,這是為何?

    因為他同樣清楚,那些南蠻子們北上的勇氣,就是那一萬多人的騎兵,不管這些南蠻子有什麼套路,最後都得依靠這支騎兵!

    只要把這支騎兵給逮住,然後殲滅!

    俺答汗相信,未來十年內,那些南蠻子估計都是沒膽子再一次北上!

    對於韃靼人而言,折損一萬騎兵,雖然也算極大的損失,但是遠不止於傷經動骨,但是對於嚴重缺乏騎兵的那蠻子而言,這損失一萬騎兵,足以打消他們任何的北上念頭。

    到那個時候,就算南蠻子的步炮厲害,但是沒有騎兵的掩護,在草原上也是舉步維艱,自己有的是時間慢慢收拾他們。

    俺答汗率領主力騎兵東進了,這正好也順了康長寧的心願!

    韃靼人的主力被自己帶著東進了,後方的步兵部隊就能夠順利北上,甚至一路殺到東勝城舊址去了。

    這個時候,草原上的雙方局勢就是出現了一種很尷尬的局面,雙方都以為自己的謀劃是完美的,而且也都是朝著他們所期望看到的方向發展。

    但是到最後,誰能獲得真正的成功笑到最後,卻是誰也不知道的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11 19:44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死也不走

    隨著康長寧的騎兵東進,韃靼人的主力也是跟著東進後,鄧喜德也是鬆了口氣!

    之前他還擔心這些韃靼人不為所動,直接不顧康長寧的騎兵部隊,然後繼續南下呢,這樣的話,那些騎兵就會一頭撞上自己的這支主力步兵。

    到時候,事情就不是那麼好辦的了,因為在騎兵的威逼下,他斷然是不能順利的帶著部隊繼續北上,然後直插東勝城舊址的。

    當即就是下令部隊加快行軍速度,他要在韃靼人反應過來之前,先抵達東勝城舊址,在那裡插下一顆大大的釘子!

    並在那裡等著韃靼人來碰一個頭破血流,以防代攻,大量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從而達成聖天子所定下的戰略目標。

    鄧喜德帶著步兵一路北上,行軍的時候,還不忘修築一些小堡壘,這些小堡壘說是小堡壘呢,但是也能夠駐防數百人的棱堡呢。

    這些直接用土壘的城堡非常的簡陋,甚至後續不加以維修的話,估計不用多久就能夠轟塌,但是這些缺點現在卻是不算什麼。

    因為現在需要的就是快,同時在第九軍的戰術定位裡,這些臨時修建的堡壘,說是堡壘了,更不如說是一個野外防禦工事。

    他們的作用就是把一整條漫長的後勤運輸線給串聯起來,做到預警、防禦的功能。

    而且別看這些都是簡陋無比的堡壘,但是實際防禦能力並不差,因為每一個堡壘,都會有大約五百人留守,主力部隊和預備師部隊各一半,並且配屬火炮。

    有著五百名槍炮齊全的部隊防守,給韃靼人幾千人估計也是拿不下來的,倘若韃靼人真捨得付出幾千人死傷的代價來奪取這些堡壘,鄧喜德都能笑醒!

    一個步兵換十個騎兵,賺大了!

    真要這麼打的話,多打幾場類似的戰役,他一個第九軍就能夠把整個韃靼的青壯給耗光!

    然而大唐帝國有多少人口?韃靼人有多少人口?

    不客氣的說,哪怕是第九軍的步兵在草原上被拼光了,以帝國豐厚的兵員儲備以及軍械儲備,立馬就能夠重新抽調四五萬兵力再一次投入戰場!

    甚至是重建的話,也用不了幾個月的時間!

    拼兵員消耗,十個韃靼人加在一起,那都不是大唐帝國的對手!

    一億五千萬人口,可不是用來看的,真要動員起來,帝國分分鐘都能夠拉出一支上百萬人的大軍出來,雖然說那樣的話會讓整個帝國的財政破產,但是真到了關鍵時刻,誰還管軍費夠不夠用啊。

    沒錢招募志願兵,大不了就徵兵啊,這年頭不拿薪餉也願意當兵的青壯多了去,就算不願意也可以拉壯丁啊,不管什麼類型的政權,可都沒有說你自己不願意當兵就可以不去的情況存在。

    如今大唐帝國,雖然說是實施募兵制度,但是也有部分義務兵的相關條例的,只不過暫時都侷限在退役軍人、民兵部隊而已,如遇戰事,軍方是可以隨時徵召退役軍人以及民兵參戰的,拒絕那就是叛國罪。

    對於普通青壯的強行徵召雖然沒有,但是真想要有,那也就是一紙詔書的事。

    只不過,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李軒是不會這麼幹的!

    以大唐帝國的龐大人口,哪怕是打大規模的戰爭了,也不至於需要強行徵召,那是人口小國迫不得已的做法,在大唐帝國,光光是現役軍人以及退役軍人還有民兵,這加起來的兵源數量就是兩百多萬了,戰時肯定也能夠徵召到大量志願兵的,少說也得百來萬。

    想要把大唐帝國的這三百多萬人的兵源消耗乾淨,以至於要讓大唐帝國強行徵召普通青壯,在如今的地球上,還沒有那個國家能夠辦到呢。

    這也是大唐帝國一直都不著急著用什麼義務兵制度的緣故,只是使用志願兵和退役兵、民兵相互結合的募兵、動員制度。

    這既可以保障部隊的戰鬥力,又可以避免過於刺激民眾。

    拼消耗,尤其是拼人口消耗,大唐帝國誰都不怕,甚至是直接對抗全球都不怕!

    那些韃靼人估計也是知道的,不會這麼蠻幹去攻打這些看似簡陋,但實際上每一個都是絞肉機的土壘棱堡。

    這些土壘棱堡,部分的核心建築是使用了水泥,大部分還是就地取材,使用泥土、石頭、木材等,估摸也不大,條件也非常的簡陋。

    每一個堡壘,相聚是十五公里,每個間隔十五公里,這個也是有著極大的講究的。

    首先這個距離和內地的驛站相當,是一馬匹快速飛奔的極限距離了,可以依託這些土壘棱堡,建立一條有效的驛站通訊體系。

    此外,這些堡壘中間,也會有一些規模很小,只有幾個人駐紮的小堡壘,這是用來點燃狼煙傳訊的。

    同時十五公里這個距離,剛好是大部分徒步輜重運輸部隊的每天所能夠機動的距離,距離如果稍微遠一些的話,一天的白天時間就不夠用,太短了浪費。

    倘若是遇到緊急情況,附近的友軍徒步急行軍前往支援的話,十五公里也就是大約三四個小時的行軍時間,倘若是有著馬車乘坐趕路的話,還可以更快一些。

    而從長城防線到東勝城乃至豐州一帶,地圖上的直線距離其實也就只有一百多公里而已,考慮到路況以及繞路等問題,第九軍設定的計畫是,從大同府出發,從東往西,沿途修築十座這樣的土壘棱堡,一路修到東勝城去。

    其實這樣的一條土壘棱堡方向,也就是當年明軍的外圍防線,大體上是經過了玉林衛、雲川衛、東勝衛,全長一百多公里。

    別看這一條防線看似很短小,在遼闊了草原裡很不起眼,但是這短短的一百多公里,卻是呈現了一柄利劍一樣的態勢,直接插入了草原腹地,並且控制了河套東部地區和土默川川地區的聯繫。

    真要是讓大唐帝國把這一條防線給打造成功了,那麼整個北部方向,將會重演明初時期的局勢,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就彷彿心臟被插上了一把匕首,哪怕是強撐著的,但是到最後也是無法避免倉皇北逃的下場。

    當然了,不僅僅是明初有這樣的局勢,實際上幾千年來,中原王朝和草原遊牧民族的戰爭,大多也都是圍繞著這一片小小的區域所進行的。

    豐州這一片小小的區域,古金往來發生過的戰爭多了去,而發展在這裡的戰爭,其勝負大多都是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北方局勢的。

    如果不是因為這片地方重要,大唐的文武大臣們,也不會是三天兩頭叫嚷著想要收復河套,重建玉林城、豐州城以及東勝城這些邊關城池了。

    倘若上述三地都能掌控住,那麼這三城相互支援的情況下,那麼基本上也就宣告著了可以徹底掌控河套東部以及豐州川地區,等於把整個北方方向向北推進了數百公里,讓後方的長城不用再承擔龐大的壓力。

    這同樣也是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中原王朝都希望控制住這些地區的中原原因,當然了,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並不多,就算是能夠做到一時,但是也很難長時間維持。

    但是這裡頭都有著一個同樣的特點,那就是控制上述地區的中原王朝,往往都是處於巔峰時期的中原王朝,能夠吊打周邊土著的那種。

    只有巔峰時期的中原王朝,才有足夠的能量來維持在上述地區的軍事存在,而情況稍微變差了,往往就是難以為繼了。

    鎮守邊疆,這花費可是不小!

    如今的大唐帝國,剛好處於開國時期,而且軍事力量也是處於鼎盛時期,自然也是不敢落後,準備效仿前輩們來一個北上草原,控制河套的。

    這基本上都是過去幾千年來的老套路了,俺答汗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南邊的那些南蠻子們想要幹嘛。

    但是想要北上,控制河套,也要問問他俺答汗答應不答應!

    俺答汗早在正德老兒那個敗家子,窩囊廢在山東戰敗,還連累他俺答汗損失慘重的時候,他俺答汗就一直防著那個低賤的土匪皇帝那一天想要北上了。

    這些年,他頻繁發動戰爭,攻打察哈爾部,攻打瓦剌人,為的就是奪取更多的放牧去,更多的人口,囤積更大的力量,這些囤積起來的力量是用來幹嘛的,就是為了對抗大唐王朝的!

    如今,大唐王朝終於是忍不住要動手了,雖然說信心有點不太足,但是俺答汗卻是知道,這已經是到了拚命的時候了。

    過去六七年的準備,為的就是今天!

    扛過這一波,那麼就能夠換來最少五年甚至更久的和平,也給予自己更多的發展時間,好徹底吞併察哈爾部以及瓦剌人,最後再把什麼吐蕃人也吞了。

    等到五年後乃至十年後,再和大唐王朝打的話,說不準就是自己佔據極大優勢的時候了,因為那個時候,開國時間過去了這麼多年,天下太平多年的大唐王朝大概率會和大部分的中原王朝一樣,會慢慢的喪失進取之心!

    數十年後,那邊的大唐,又將會是一個前明,任由己方騎兵南下劫掠的前明!

    倘若抗不過這一波,那就沒啥指望了,只能把戰爭漫長化了,慢慢打,慢慢耗,襲擊他們的後勤補給線,讓他們支撐不了最後主動撤退。

    至於說徹底退出豐州,退出河套!

    俺答汗從來都沒有想過這種可能性!

    這裡就是他右翼三萬戶的根基所在,失去了這一片地方,他們就會變成喪家之犬,最後就會和那些可憐的瓦剌人一樣,跑到西邊苟延殘喘,被分化,吞併,最後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所以!

    他死也不走!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14 18:11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愛國商人

    當大唐陸軍第九軍所轄的各部騎兵,組成的騎兵兵團殺上草原的時候,也是正式掀起了北方大戰。

    不過雖然已經正式出兵,但是受到草原寬闊無比,而且目前雙方交鋒的又都是騎兵,機動性非常高,所以小規模的戰鬥雖然已經開始爆發,但是大規模的戰鬥,不出意外的話一時半會的還真打不起來。

    因為除非是雙方都不約而同的選擇進行對戰,要不然話,隨便一方都選擇進行機動避戰的話,想要打起來那可就難了。

    所以雖然北上草原四五天過去了,但是康長寧的騎兵兵團還是優哉游哉的草原上遊蕩著,偶爾掃蕩一下來不及撤走的韃靼人的部落,大部分時候,還是在趕路行軍,而他們的行軍路線也是有些飄忽。

    因為康長寧並沒有給自己定下什麼具體的目的地,只要能夠牽制韃靼人遠離東勝城舊址,那麼就行了。

    所以他一會要跑到玉林衛區區,一會要是直接北上,直奔豐州,但是走了一半,突然又掉頭,搞的俺答汗想要攔截都是非常的麻煩。

    這也是讓俺答汗有些後悔,早知道就提前整軍備戰了,那樣的話,他就可以集中更多的兵力,而不是和現在這樣,只有四萬多騎兵的兵力。

    這四萬多騎兵,雖然說已經是不少了,但是想要包抄圍堵南蠻子的騎兵還是力有不逮。

    但是倘若能夠集中十幾萬騎兵的話,他俺答汗可以選擇的戰術就多多了,到時候可以分兵多路包抄,任憑那些南蠻子怎麼跑,最後都要把他們給堵住。

    可惜,兵力不足的問題並不會因為他的後悔而改變!

    康長寧帶著俺答汗在草原上兜圈子的時候,鄧喜德也是率領大軍離開了長城,步兵行軍速度自然是不快的,但是因為是在平坦的草原地形上行軍,也不會太慢,真要放開了行軍,一天行軍是二三十公里也是可以的。

    可惜的是,鄧喜德的步兵嚴格上來說並不是去作戰的,而是為了掩護工兵部隊以及民夫修築城市的,所以不能自行離開的,得和民夫以及大量輜重保持同一個速度,要不然的話,那些民夫和輜重部隊就會成為韃靼人的活靶子。

    別看韃靼人的騎兵主力被康長寧吸引住了,但是俺答汗又不傻,他可是派出了少量騎兵持續監控著長城方向的,因此當鄧喜德的步兵主力北上後,不用幾天俺答汗同樣會得到消息。

    等俺答汗知道了消息之後,肯定也會做出應對的措施,倘若己方準備的不夠充分,人家韃靼人都不用派遣多少兵力,隨便幾千騎兵過來牽制,就能夠對他的步兵主力造成極大的麻煩。

    所以鄧喜德還是非常謹慎的,第一天行軍只行軍了十五公里,等到了地方後,大軍紮營,而工兵和民夫們則是就地築城。

    他們要短時間內修建起來一個土壘棱堡!

    不得不說,三千名專業工兵和一萬多民夫,再加上步兵部隊也是派遣了兩萬多人一些幫忙,這三四萬人一起動手,施工的速度是相當快速的。

    他們在一些關鍵部位上,直接用水泥,而大部分建築結構則是就地取材,用泥土,石頭什麼的。

    只花了三天時間,就是修築起來了一個看起來丑不拉幾,但卻是實打實可以駐防將近千人,並部署火炮的棱堡防禦工事。

    是的,這座土壘棱堡,如其說是城堡,更不如說是野戰防禦工事,簡陋的很,除了必要的防禦工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什麼東西,至於很多邊鎮城池都會搞的屯田之類的更是沒搞。

    這是一座非常純粹的野外防禦工事!

    修築完畢後,鄧喜德留下了將近千人在這裡駐防,然後帶著部隊繼續前進。

    他的前進路線非常的明確,那就是一路直奔東勝城舊址而去。

    每一次,只前進一路的路程,然後就停下來修築城堡。

    當鄧喜德連續把兩座城堡都給修起來,正準備修第三座的時候,俺答汗也終於是發現了這些大唐陸軍的陰謀。

    該死,他們根本就不是來找我們進行決戰的,他們是要修建城堡,重建河套防線的!

    一開始,俺答汗還以為這些南蠻子大舉北上,肯定是會和古時候的中原王朝的軍隊一樣,北上就是為了尋找他們韃靼人,然後打一場決戰,通過軍事打擊把他們驅逐出草原。

    但是現在看來,這些南蠻子根本就不是這樣的打算,他們派出的騎兵並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從而掩護他們的步兵修築城池,建立防線。

    假如讓他們這麼一路修到東勝城去,以後哪怕豐州川和河套再廣闊,恐怕也沒有他們韃靼人的活路啊!

    「不用管他們了,我們立即南下,攔截他們的主力步兵!」俺答汗也是個果斷的人,察覺到了不妙之後,立即就是放棄了追擊前方的那支大唐陸軍騎兵,而是選擇南下攔截鄧喜德的步兵部隊。

    俺答汗的騎兵來的快,走的也快,僅僅是一夜功夫,康長寧就是發現,跟在他們後頭的韃靼人,已經是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韃靼人跑去了那裡,他都不知道!

    他之前也是跑出了偵查騎兵去監控後頭的那些韃靼人的,但是不得不說的是,自己派出去的偵查騎兵,在韃靼人面前大部分都是討不了好。

    沒辦法,哪怕是大唐騎兵如今在很多方面已經是佔據了優勢,但是在單兵作戰能力以及小規模作戰上,還是不如韃靼人的。

    這也是大唐陸軍騎兵總監盧愚之多次勸告騎兵將領們,讓他們和韃靼人作戰的時候,儘可能的避免小規模交戰,尤其是一百人規模以下的騎兵交戰。

    因為韃靼人可是從小就長在馬背上,弓馬嫻熟,通常還擁有不俗的武藝,非常擅長單打獨鬥,小規模的游戰。

    而大唐騎兵的話,很多都是農民子弟出身,從軍之前連馬匹都是沒有摸過的那種,從軍短短幾年他們要學習馬術,馬上作戰。

    因為大唐騎兵訓練以及作戰,更多的是講究統一、協同作戰,不怎麼鼓勵和主張騎兵的英雄主義,他們的標誌戰術就是牆式衝鋒。

    騎兵作戰的時候,嚴格講究紀律,你馬術一般,刀法一般,那麼好,別指望靠你自己的馬術和刀法去贏得戰鬥,而是要依靠戰友的能力。

    這也就導致了一種問題,那就是如果己方小規模的騎兵部隊遭遇同等數量的韃靼騎兵,落敗的往往就是大唐騎兵。

    但是如果雙方的交戰兵力上升到五百乃至更多的時候,大唐騎兵的勝面就很大了。

    如果是一萬大唐騎兵和一萬韃靼騎兵交戰,盧愚之可以打包票,己方騎兵能夠完虐韃靼騎兵!

    簡單來說,大唐騎兵的作戰,對兵力有一定的要求,小規模的騎兵作戰,根本就無法發揮出來大唐騎兵的獨特優勢。

    這種情況,在大唐騎兵大規模裝備了遂發手槍後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不過也只是緩解而已,並沒有說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你得有一大批從小就進行專業培養,在馬背上生活十幾年,個人武藝強悍的騎兵。

    很可惜,大唐裡並沒有太多這樣的騎兵兵源,反倒是韃靼人那邊,幾乎大多都是這樣的騎兵。

    有時候,李軒也是想著,要不然乾脆效仿前明,把察哈爾部以及朵顏三衛等部落也招攬過來,讓他們為己所用算了。

    不過也只是想想而已,李軒卻是沒有真正的這麼幹,這些部落的獨立性太強,你要強行把他們拆散整合,並徹底融合進來後,人家也不肯,而且這樣一來,失去了獨立性和遊牧民族特性,變成農民的這些部落,對於大唐王朝而言也就沒什麼用處了。

    但是如果不融合進來,那麼這就是一個定時炸彈,說不準還得進行各種拉攏什麼的。

    而大唐帝國,從不拉攏外族!

    因此李軒寧願是把一群農民子弟訓練成為騎兵,也不願意直接招攬察哈爾部等部落,讓他們為己所用。

    頂多就是給他們一些扶持,讓他們牽制牽制俺答汗而已,等到解決了俺答汗,還是要把他們給收拾掉的。

    整個東亞地區,李軒就不允許存在著其他獨立,甚至能夠和大唐為敵的勢力。

    以前的高麗李氏王族都沒啥實際威脅了,還不是一樣被李軒幹掉了,如今扶桑列島上也是被大唐折騰了夠嗆,連年戰亂,而且是越打越激烈,戰爭不僅僅造成了大量的軍人死傷,更是造成了糧食大量減產,民眾大量死傷。

    按照琉球府大隅縣當局的觀察報告來看,過去的十年裡,扶桑的人口總數至少減少了百分之十以上。

    而且因為戰爭、糧食減產、人口減少,這三點已經是讓整個扶桑列島陷入了惡性循環,導致人口越來越少。

    大隅縣當局判斷,假如扶桑地區的戰亂持續下去,五年內,扶桑列島的人口總數恐怕就能再減少百分之二十以上。

    十年後,估計一半人口都沒有了!

    大隅縣當局在報告裡很自豪的說,他們沒有費一兵一卒,僅僅是通過出售軍械就做到了元朝都沒能做到的事!

    而且這個過程裡,他們還賺取了大量的金錢!

    他們甚至都建議可以給那些軍火商人們發幾個爵位了,這些軍火商的所作所為,所起到的作用堪比十萬大軍登陸扶桑列島!

    對於這樣的有功臣民,就算不發爵位,但是發幾個嘉獎文書還是可以的!

    面對這樣的提議,李軒自然是准許的!

    所以,如今不少從事東洋貿易的海商們,都是得到了一個愛國商人的頭銜!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14 18:11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韃靼人來了怎麼辦?該幹嘛幹嘛

    如今的扶桑,和中原大地陷入戰亂各個時期是一摸一樣的。

    華夏春秋戰國,五國十代,宋末,元末等幾乎所有的戰亂時期,中原大地上的人口都會大幅度減少。

    最後當新的統一王朝成立後,都會處於人口多少,土地過多的局面,間接緩解土地兼併問題。

    如今,扶桑列島上也是出現了這種狀況,而出現這種狀況,那大唐的那些軍火商人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如今跑東洋貿易的商人們,幾乎每一個貿易商都是會順帶做軍火貿易生意。

    不為別的,尤其是不是很多人猜測的那樣,這是大唐官方的故意行為,純粹是因為這年頭往扶桑賣什麼也不如販賣武器來的賺錢。

    那些扶桑的大名們,那可都是對來自大唐帝國的各種武器渴望的很,為了籌到足夠的資金購買大唐的武器,各路大名們也是各顯神通,家裡有金礦銀礦的最簡單,直接讓轄區裡的大量人口去挖礦,沒有金礦銀礦的,但是有其他什麼特產的也是儘可能的搞來各種特產。

    如果家裡窮的叮噹響的,那就只能以戰養戰了,自己家裡沒錢,就去搶啊。

    這個過程裡,大唐帝國的商人們,在武器出口這一領域是賺取了大量的金錢,而金錢的刺激,也是更加讓他們注重維護在扶桑列島上的武器市場!

    怎麼維護?

    賣給東家再賣給西家,這都已經是很老套的手段了,不新鮮,有時候,他們甚至會賒賬,乃至免費贈送一部分武器,同時也會限制部分強大大名購買武器的數量,為的就是不讓強大的大名一下子就把那些弱小的大名給吞併,然後統一扶桑列島了。

    一個有著幾百個相互獨立,並相互征戰的扶桑,才是好的扶桑,才能夠給他們貢獻源源不斷的錢財,而統一的扶桑,不是一個好扶桑。

    這些眾多武器商人們都有的覺悟,甚至他們在部分實力強大的武器商人的領導下,還成立了一個非官方的扶桑武器出口行會,統一制定對扶桑的武器出口方針,協調各家武器商人的利益。

    其目標只有一個,維持乃至擴大在扶桑地區的武器市場!

    而大隅縣,已經是成為了大唐帝國向扶桑出口軍火的前沿據點,大量的扶桑大名們都是會跑過來訂購各種武器,從板甲,刀劍,再到火繩槍,輕型火炮都有。

    此外,對馬島也是朝著這個方向所發展!

    對馬島,這個地區之前的時候就是屬於沒有明顯歸屬的地區,高麗李氏王朝對這個地區有著一定的控制權,而扶桑對這個地區也有著一定的控制權,對馬島上的大名也是兩邊交好,誰也不得罪。

    不過這種情況在大唐王朝控制了高麗半島後,就是得到了改變,因為大唐王朝直接宣佈,對馬島既然之前是是屬於高麗半島李氏王朝的,現在自然也就屬於大唐王朝的。

    所以當年攻打高麗半島的時候,順手也是派了幾百陸戰隊登陸了對馬島,直接把島嶼上的大名給幹掉,然後移民了一部分民眾過去。

    如今此地,乃是屬於大唐帝國領土,而且還是本土的那種,不是海外直轄領的模式,對馬島,如今是對馬縣,嫡屬於遼東省南江府。

    因為距離近,此地很自然也就成為了大唐帝國對扶桑貿易的前沿港口,只不過整體上來說,發展的比較有限,發展的遠不如大隅縣那麼好。

    對扶桑地區的軍械貿易,大唐帝國的軍火商們,通常還會非常好心的提供送貨上門,貨到付款等服務,確保自己的客戶們能夠拿到武器,而不至於被其他敵對的大名中途攔截。

    前提是,這些大名們能夠拿出來金銀,或者是其他可以用來交換的商品。

    高麗半島,扶桑列島,乃至南洋各地區,都是可以看到大唐帝國在東亞地區的一些政策跡象,那就是不允許存在著其他的強大勢力。

    如果有可能,大唐帝國會直接吞併,如果一時半會的無法直接吞併,那麼就會用各種手段進行實際上的控制,倘若還無法實施控制,那麼就會用各種手段間接控制。

    對於察哈爾部、朵顏三衛等部落,大唐王朝採取的政策也是差不多,如今是扶持,再通過軍械貿易、經濟貿易等手段來控制他們,等到時機成熟,自然就是徹底吞併了。

    不過這樣一來,也就導致了,大唐帝國暫時也無法直接招募這些牧民們從軍,擴充騎兵部隊。

    只是李軒也不在乎,反正大唐帝國的建軍策略,不管是陸軍還是海軍,都是不講究什麼個人英雄主義,而是講究團隊協作。

    如今,這種建軍策略上在草原,其實也是遇到了一些麻煩,比如說小規模的衝突裡,大唐陸軍的騎兵就是很難佔到什麼便宜,甚至有時候還會吃虧。

    體現的最明顯的就是雙方的偵騎了。

    大唐陸軍派出去的偵騎,如果遭到敵人的攔截,大多情況下都會選擇主動側退,沒辦法,單打獨鬥打不過啊,不跑還能怎麼辦。

    倘若是韃靼人的偵騎跑過來了,大唐陸軍往往是需要選擇派出數量多一些的騎兵去攔截,因為派的少了那就是給人家送人頭,虧得很。

    昨天康長寧派出去的偵查騎兵,就是遭到了韃靼人的猛烈攔截,偵騎部隊為了避免無所謂的損失,所以傍晚時分選擇了側退,但是沒有想到,這些韃靼人卻是選擇了連夜撤退。

    等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他們就發現原本跟在屁股後頭二十多公里外的韃靼人跑了。

    他們去那裡了?

    康長寧只是思索了片刻後,就是做出了自己的判斷,這些韃靼人極有可能南下,然後去攔截鄧將軍的主力步兵去了。

    因為算算時間,鄧喜德的部隊出擊估計也有十天時間了,韃靼人不可能不知道這個消息,等韃靼人知道消息,判斷出鄧喜德的部隊的戰略意圖,然後做出相對的反應,估計也是差不多這個時間了。

    想到了這一點後,康長寧也是沒有猶豫,直接率兵繼續掉頭!

    他這東跑西跑的,本來就是為了吸引俺答汗的注意力,想要間接掩護鄧喜德的部隊,如今俺答汗已經是選擇了南下,說明這間接掩護已經是行不通了,接下來就是需要直接掩護了。

    畢竟鄧喜德的部隊都是步兵,雖然有兩千的師屬騎兵以及一個輕騎兵團,但是這點師屬騎兵和一個輕騎兵團在四萬多韃靼騎兵面前,和沒有也沒有什麼區別了。

    因此,他必須帶領騎兵第一時間返回,充當鄧喜德所部的側翼,掩護步兵。

    當康長寧下令部隊南返後,這草原上就出現了很怪異的局面,之前韃靼人還追著康長寧的騎兵兵團,現在卻是變成了康長寧的騎兵兵團追著韃靼人走。

    這到底是誰追誰都是搞不清楚了。

    那邊正帶著大軍修築第三座土壘棱堡的鄧喜德,很快也是知道了韃靼人大舉南下的情報。

    他手頭下的騎兵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卻是大多都是被他撒了出去充當偵騎,這草原雖然大,但是騎兵的活動範圍也大。

    外圍的偵查騎兵一發現韃靼人大舉南下,立馬就是向南狂奔,然後第一時間把消息報告給鄧喜德。

    韃靼人要來了!

    這並不出乎鄧喜德的預料之外,他帶著六萬多人北上,根本就沒有指望過瞞過韃靼人,甚至也不需要瞞住他們。

    因為第九軍的核心戰略就是以步兵主力充當磁鐵,吸引敵軍騎兵彙集,然後尋找機會大量殺傷他們。

    這些韃靼人如果不跑過來,反而是直接一溜煙跑了,他還會失望呢。

    當即就是傳了命令下去。

    該幹嘛幹嘛!

    因為之前就已經是預料到會發生這種狀況,都已經是有了完整的預案了,根本就不需要額外做什麼準備。

    當即,兩個主力步兵師的戰鬥部隊,也就是那些步兵以及炮兵等部隊就是在外圍備戰,至於輜重等部隊則是留在裡面,工兵以及那些民夫們,則是繼續施工。

    假如敵人真的來襲,這一場戰爭對於他們而言也是沒有影響的。

    為了防備騎兵的襲擊,那些運輸輜重的大量四輪馬車也是排上了用場,直接在外圍充當防禦工事。

    那些騎兵再牛逼,也不可能直接跨過大量的馬車衝上來!

    唯一比較麻煩的就是後勤補給了,不過問題也不算太大!

    鄧喜德麾下的兵力足夠多,而且此地距離長城也不算遠,也就四十多公里而已,直接派遣大量兵力護送輜重就行了,那些韃靼人如果派騎兵襲擾,大不了就是就地打防禦作戰。

    任何情況下,大唐的步兵面對韃靼人的騎兵,打防禦作戰都是不吃虧的,一換一都是賺的。

    鄧喜德不為所動,俺答汗自然是不會客氣的,他帶著四萬騎兵一路南下,很快就是找到了鄧喜德的部隊,然後在大約五公里外停了下來。

    五公里的距離,如果是在山區等地方,那足夠大軍走上大半天,但是在這種平原地區,哪怕是對於步兵而言,也就是一個小時的快速行軍時間,對於騎兵而言就更不算什麼了。

    韃靼人四萬騎兵停在五公里以外,鄧喜德的步兵部隊則是嚴陣以待。

    這種情況下,隨時都是能夠爆發大規模的戰鬥的!

    但是,實際上卻是沒有!

    一方面是俺答汗知道這些步兵不好對付,自家的騎兵主動殺上去硬碰硬,吃虧的肯定是他們這些騎兵,更何況,俺答汗也是知道自己的屁股後面追著一支一萬多騎的大唐騎兵呢。

    他俺答汗再傻也不會這個時候就傻乎乎的發動進攻啊!

    正面進攻,那是傻叉的行為,俺答汗不傻,所以他選擇了分兵襲擊糧道!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14 18:12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光明正大的陷阱

    騎兵對步兵的優勢,絕對不是什麼單兵戰鬥力比較高,或者說可以衝鋒陷陣,而是在於他們的機動性。

    這種機動性,也是俺答汗敢於率領四萬騎兵攔截鄧喜德足足六萬人的大軍,而且還不怕身後一萬五千多騎兵的緣故!

    因為只要他願意,他隨時都可以走,而鄧喜德的步兵部隊,是絕對無法追擊的,不太可能會陷入被夾擊的狀態。

    同時這種機動性也是給他帶來了另外一種戰略上的優勢,那就是他只需要停留在五公里之外,就能夠在鄧喜德的部隊造成巨大的威懾力,迫使他們無法動彈!

    鄧喜德雖然不怕他們,但是卻也是不得不讓兩個步兵師為核心,再加上兩個預備師,在外圍駐紮佈防,構築了一整個原型的防線,用於保護內圍的輜重以及工兵、民夫等。

    這種僵持,卻是俺答汗所希望看到的!

    主力牽制住他們,然後分兵襲擊糧道,等徹底截斷糧道後,這些步兵就是可口無比的美味,他隨時都能一口吞了。

    俺答汗的這種策略,鄧喜德早就預料到,並且是做出了防備。

    這種涉及數萬人的大規模戰役,而且大唐帝國為此已經是準備多年了,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是考慮到了。

    而諸多考慮的問題裡,如何保護後勤運輸的安全,就是成為了重中之重。

    大唐陸軍根據自己的經驗,俺答汗騎兵眾多的特點,草原地形平坦等諸多特點,改採取的應對方法就是多管齊下:

    第一就是沿途修築堡壘,每隔十五公里左右修築堡壘,以簡陋的土壘棱堡為主,中大型的棱堡為核心,沿途再佈置各種微信,只有幾個人駐防的狼煙堡壘。

    第二就是集中運輸、重兵護送,參考的是海軍那邊進行的護航制度,海軍為了保障商船的安全,避免海盜的襲擊,經常採取集中護航制度,他們會把眾多要出海前往南洋地區的商船集中起來,編成一個大規模的商船隊,由海軍方面直接派出一個分艦隊進行沿途護送,這樣雖然操作麻煩,對於商船而言不自由,但是安全性卻是非常高的,至少到目前為止,大唐王朝的大型商船隊還沒有被襲擊過。

    因為多艘甚至十幾艘商船集中在一起,本身就是強大無比的力量,再加上還於多艘海軍的專業戰艦進行護送,別說那些海盜了,就算是葡萄牙人的海軍想要襲擊,都得仔細的斟酌一番。

    後來這一招,就是被西班牙人給學了去,他們的環球貿易,也是採用集中大量商船一起出海,有戰艦乃至戰列艦進行護送,沿途根本沒人敢招惹,哪怕是葡萄牙人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大搖大擺的跨過印度洋,一路返回歐洲。

    如今,陸軍也是參考了海軍的集中護航制度,集中大量的運輸部隊,一次性運輸大量的物資,然後直接派遣重兵進行護送。

    儘管動用大量兵力進行護送,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前線部隊的戰鬥力,但是相對於後勤線的安全來說,卻也不算什麼了。

    第三,則是應用大量的四輪馬車。

    大唐陸軍在北伐戰爭的時候就已經是開始運用四輪馬車了,遼東戰役的時候用的更多,同時,四輪馬車的一些技術還廣泛運用到其他方面,比如說火炮,目前大唐陸軍的火炮機動,基本都是依靠馬匹拖拉,而這裡頭最為關鍵的一樣東西,就是炮車,這個炮車其實也是一種四輪馬車的變種。

    只不過四輪馬車雖然好用,不過成本還是比較高,而且也需要大量的馬匹,而大唐缺馬。

    因此統一戰爭期間,大唐陸軍雖然先後也用了上千輛各種四輪馬車作為運輸力量,但是主力還是各種雙輪馬車以及擔任獨輪車。

    等到統一戰爭結束後,陸軍獲得了大量的蒙古馬,雖然陸軍不怎麼喜歡用蒙古馬裝備騎兵部隊,但是作為役用馬,蒙古馬還是非常優秀的,同時國內的西南馬也是被運用到了極致。

    所以陸軍就是開始大量的列裝各類型的四輪馬車,四輪馬車和人力獨輪車一起,成為目前大唐陸軍的主要運輸工具。

    至於雙輪馬車,雖然也依舊列裝,不過只在南方部分地區裝備,在北方平原地形,軍方基本已經是徹底換裝四輪馬車了。

    在北方的平原地形上,這些四輪馬車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載貨量大是它的最大優點,陸軍列裝的重型四輪馬車,其載貨量可以達到驚人的一點二噸,而且即便是滿載了一點二噸的貨物,在道路良好的情況下,其速度依舊飛快。

    這也就使得了重型馬車對馬匹的數量雖然要求比較大,但是運貨量也大,綜合起來,運輸成本比雙輪馬車還要更小一些,使用同等數量的馬匹,用四輪馬車的話,可以比用雙輪馬車更快速,運輸更多的貨物。

    此外高大的重型四輪馬車還有一個極大的優點就是,高大的車身具備良好的防禦能力,面臨敵軍襲擊的時候,直接把這些馬車首尾相連,那就能瞬間變身為一個野外小型的堡壘。

    士兵躲在裡面,可以輕易的抵禦數倍甚至更多數量敵人的進攻。

    不得不說,四輪馬車的發展以及應用,讓整個大唐陸軍的後勤運輸都是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沿途堡壘、集中護送、四輪馬車,這三大法寶是大唐陸軍敢出長城和韃靼人玩命的底氣所在,因為這樣,他們可基本上可以確保在沒有大量騎兵的情況下,也能夠維持補給線的運轉。

    只要後勤線不斷,大唐陸軍就無所畏懼!

    區區韃靼人,算個毛!

    鄧喜德對自己的後勤線信心滿滿,甚至都是沒有派人去告知康長寧,讓他的騎兵掩護補給線,因為第九軍的戰略規劃裡,就沒有讓騎兵兵團掩護補給線的計畫,騎兵兵團,是可以自行活動尋找戰機的,至於後勤線問題,步兵方面自行解決。

    要不然的話,後勤線的維持都需要騎兵來做,這仗也別打了,處處受限根本不可能打贏。

    鄧喜德信心滿滿,俺答汗同樣是信心滿滿!

    直接去啃幾萬人的營地,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這麼做的,但是襲擊糧道這種事,卻是簡單的很。

    他派出足足五千人的騎兵部隊,迅速南下用於截斷補給線,他相信,不用多久就能夠收到捷報,然後坐等眼前的這些南蠻子因為補給斷絕而自行崩潰。

    到那個時候,就是收穫戰果的時候!

    俺答汗有信心,也有耐心,所以他也不著急,就在外圍晃悠著。

    此時,康長寧的騎兵兵團也是終於趕回了,不過他同樣是沒有著急著和步兵主力匯合,步兵主力那邊五六萬人,要想防守的話,就憑俺答汗那點騎兵根本無法攻破,安全一時半會的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他有著自己的任務,那就是尋找機會消滅韃靼人的騎兵!

    於是乎,這草原上就是出現了相當尷尬的一幕,鄧喜德的步兵嚴防死守,掩護工兵和民兵繼續修城,這三天後,修城完畢後,也是不管外圍虎視眈眈的韃靼人,而是繼續緩緩向前行軍。

    這雙方間隔好幾公里,騎兵就算速度再快,衝上來也需要時間,更何況,己方的一萬多騎兵同樣是在外圍虎視眈眈,就等著韃靼人傻乎乎的衝上來襲擊己方的步兵部隊,然後他們也好衝上來捅韃靼人一刀。

    這樣的行軍速度不快,甚至韃靼人也是派出了小規模的部隊進行襲擊,讓己方的大軍偶爾會承受一些損失,但是鄧喜德卻是不在乎,區區幾十幾百人的死傷,在這種戰略性戰役裡算個屁,他連眼都沒眨一下。

    俺答汗看著眼前的這種狀況,卻也是並不著急!

    因為他在等!

    等偏師截斷糧道的那一天,等更多部落的騎兵到來!

    如今,他麾下的總兵力不過四萬,還派出了五千騎兵去攔截糧道,手頭上只有三萬五千騎,就這點兵力,肯定是不夠的,他在等更多的部落兵力到來。

    他統治下的草原如此寬闊,部落眾多,等眾多部落的兵力陸續抵達後,他手頭上的騎兵總數能夠超過十萬乃至更多。

    年初他和瓦剌人幹了一仗,出動的兵力就是達到了十五萬騎!

    如今時間雖然緊張了點,但是再給他半個月的時間,他就能夠集中起來至少十萬騎兵,到時候他倒是要看看,眼前的這些南蠻子能怎麼辦。

    俺答汗很有耐心的在等待,只是在很遠的距離上監控著鄧喜德的步兵主力以及康長寧的騎兵兵團,但是卻絲毫沒有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想法。

    鄧喜德自然是樂於看見這種場面的,因為一天後,他又是跑出去了十多公里,然後開始修築第四座城堡了。

    再多修那麼幾座的話,他都能一路殺到東勝城舊址去了。

    至於身後的幾座土壘棱堡的安危,他也不擔心,駐防的兵力只有千人不到,那些韃靼人如果真心發狠了,要攻打下來那是必然的。

    但是韃靼人要想打下來,不死傷幾千人也是不可能的!

    一千人換幾千人的韃靼人,賺大了,而且就算被他們攻下來了,回頭他鄧喜德就能派遣部隊反攻過來再駐防,來多幾次的話,估計都不用去東勝城,在路上就能夠把韃靼人給耗光了。

    俺答汗也的確是沒打算去啃那些看似簡陋的土壘棱堡,他只是派遣了兩千多人嘗試進攻一番第三座土壘棱堡,死傷了幾百人後就是果斷放棄了。

    這些土壘棱堡,分明就是陷阱,引誘他們進攻的陷阱,真要一個個打過去,他們韃靼人就得死光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14 18:12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不理他們,繼續前進


    大唐和韃靼人的這一場戰爭,比拚的並不是雙方的聰明才智,而是硬實力的比拚。

    因為不管雙方將領都不傻,鄧喜德以及康長寧,這些都是經歷了國內統一戰爭的老資歷將領,更何況都還有一整個的參謀團隊幫他們出謀劃策。

    大唐帝國的參謀制度,在統一戰爭之處還只能是說可有可無,更多的是依靠將領個人才華,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參謀制度也是發展的越來越成熟,能夠擔任參謀的人,往往都是同屆裡最優秀的軍官。

    這一點,是和大唐陸軍獨特的晉陞制度分不開的,大唐陸軍的軍官們想要晉陞,是不可能說當了隊長就當營長,然後就是團長,再過來就是師長的,中間必須需要其他職務的過渡,尤其是團長到師長這一級別的跨越,通常被上面看中的團長會被抽調到作戰部擔任作戰參謀,或者是其他類似的職務,然後才能夠成為準將,去當副師長或者師參謀長。

    統一戰爭結束後,還從來沒有上校團長直接晉陞為師長的例子!

    這樣的獨特製度也就確保了,大唐陸軍的參謀團隊,能夠集中大量擁有一線部隊作戰經驗,同時軍事理論紮實的軍官,讓大唐陸軍的參謀團隊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從而讓參謀的作用更大。

    一個人可能出錯,但是一群人綜合討論的時候,各種對錯都會被擺出來討論,最後選擇的方案,那都是經過無數討論出來的方案,哪怕是裡面有著什麼缺陷,但大多已經是事先知道,並會做出一點的防範。

    同樣的,俺答汗那邊雖然沒有什麼專業的參謀團隊,但是韃靼人常年南征北戰,尤其是俺答汗本人,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馬背上和敵人廝殺度過的。

    他以及他的部下,那都是作戰經驗非常豐富的將領,這些人,哪怕是沒有接收到專業的近代化軍事培養,也沒有什麼參謀幫他們出謀劃策,但是依靠經驗以及軍事才華,同樣能夠避免絕大部分的錯誤。

    所以,雙方幾乎都是不太可能犯下一些低級錯誤。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他們不會犯錯,更加不代表著他們就一定能夠在戰鬥中獲勝!

    戰爭,總是會有勝負的,這一場河套戰役,不是以鄧喜德第九軍失敗告終,就是以俺答汗的騎兵大軍失敗告終,而誰勝誰敗,那就是目前誰也不知道的問題了。

    至少到目前為止,雙方都是擁有了強大的自信,對己方的實力都擁有強大的自信!

    鄧喜德的自信來源於帝國的強大實力,這種實力體現在後備兵員的充足,物資的充足,武器的先進,而俺答汗的自信來源於己方大軍的豐富戰爭經驗以及強大的騎兵力量。

    一旦讓他彙集起來十幾萬騎兵,足以橫掃整個草原!

    雙方的自信也是讓他們堅定的執行著自己的戰略,鄧喜德就是想要殺到東勝城去,把東勝城修起來,在草原上插入一根大釘子,直接頂死韃靼人。

    俺答汗則是想要把這幾萬人殲滅,再不濟也要重創他們,打消大唐帝國在未來數年裡再一次出兵草原的念頭。

    雙方如此針鋒相對,也就意味著雖然雙方大部分時間都還保持著克制,但是戰鬥卻是始終會爆發的。

    距離長城防線三十二公里處,平坦的草原上聳立著一座周長只有數百米的城堡,這座城堡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新修建的,而且還非常的簡陋,城堡的外圍還可以看見眾多匆忙施工所留下的痕跡。

    這座堡壘,就是鄧喜德所部出長城後所修築的第二座土壘棱堡,被命名為南林堡,此地駐防了八百多名大唐將士,其中包括了五百名一線部隊的將士,再加上三百多名預備師的將士。

    這八百將士,除了常規武器外,還擁有足足六門火炮,包括四門五斤野戰炮以及兩門九斤野戰炮。

    這些野戰炮,清一色配屬了大唐陸軍最近幾年才開始全軍列裝的榴炮彈!

    他們駐防在此地,充當著警戒,防禦韃靼人的重任,同時還需要接應後勤部隊。

    此時,南林堡駐軍的最高指揮官,曹廣濤中校就是皺著眉頭看著遠方,而他身後,將士們正在緊急集合,軍官們都是喊著快點快點,因為他們要去接應友軍。

    在三公里之外的地方,足足一千名韃靼騎兵正在列出隊形,準備著戰鬥,他們正是俺答汗派出來襲擊糧道的五千偏師騎兵的一部分。

    在他們的正前方,則是一支典型的大唐陸軍輜重部隊正在緊急列出防禦陣型,這個輜重部隊,乃是從那邊開來的大唐陸軍運輸部隊,這支運輸部隊擁有超過五百兩馬車,上面運輸著超過四百噸的各類物資。

    而護送這一批物資的兵力也是不少,乃是第九軍麾下第十三步兵師的師屬輜重團,也就是第十三輜重團,戰時編成的的第十三輜重團擁有足足兩千多的兵力,於此同時還有後勤部所屬的第四十五運輸團的一千多名的民夫。

    從雙方的兵力來說,大唐陸軍的這一支運輸部隊,毫無疑問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他們不僅僅擁有全副武裝的第十三輜重團,而且還擁有一千多名民夫。

    第十三輜重團,雖然掛著輜重這兩個字,但是在大唐陸軍裡,輜重部隊的定義,並不是說運輸物資,而是護送物資,這兩者的區別也是導致了,大唐陸軍裡的輜重部隊,其實都是清一色的戰鬥部隊。

    這個輜重團,擁有完整的步兵、炮屬炮兵,甚至都還有偵騎。

    而第四十五運輸團的這些民夫們,雖然都是臨時徵召的民夫,但是也是給他們配發了冷兵器以及部分燧發槍用來輔助部隊戰鬥。

    也就是說,必要情況下,這支運輸部隊,是可以擁有超過三千人進行防禦作戰的。

    但即便如此,對面的這一千韃靼人還是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這些韃靼人,並沒有第一時間就衝上來,反而是在外圍開始列陣,然後只是派遣少數幾十人一波接著一波上前,這些試探、騷擾用的韃靼騎兵,充分發揮了東亞騎射騎兵的特點,他們高速衝刺而來,如果找到機會了就衝上來放一波箭,如果沒有機會他們也不浪戰,而是會迅速掉頭高速離去。

    這種戰術的最大目的,並不是說要殺傷多少敵人,而是迫使敵人停下腳步,然後列出防禦陣型!

    大唐陸軍的輜重部隊,也的確是被迫列出了防禦陣型,戰鬥步兵們迅速列出了一個個龐大的空心方陣,並把輜重部隊裡的馬車掩護在中間。

    但是這樣一來,他們也就被困在原地而無法進行機動了!

    南林堡的守軍發現了友軍陷入了困境後,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主動出擊支援友軍作戰。

    八百多守軍,直接有六百兵力迅速出城,然後毫無畏懼的衝了上去!

    此時,對面的這些韃靼人看到了這一幕後,卻是沒有進行阻攔,而是依舊在外圍遊走,不時進行著小規模的襲擊。

    他們,似乎並沒有進行大規模進攻的打算!

    他們既然不進攻,那麼得到了友軍支援的運輸部隊,也是開始慢慢保持著陣型,向著南林堡出發了!

    時間足足過去了兩個小時後,運輸部隊才是在騎兵的虎視眈眈下,走完了這區區三公里的路程,然後進入了南林堡內。

    之所以能夠擁有這個速度,還是因為他們運輸物資的都是清一色的四輪重型馬車,馬車的速度夠快,而步兵在外圍保持著陣型進行機動。

    等他們進入了南林堡後,不等他們鬆了口氣呢,卻是發現遠方出現了一股煙塵,有經驗的將士一看就知道,那肯定是騎兵,而且大有可能是敵人的騎兵。

    因為在後方,大唐陸軍幾乎沒有騎兵存在,騎兵兵團都在前線呢,第九軍的部分師屬騎兵也是和第九軍的主力部隊在一起,在後方除了少量偵騎外,是沒有大規模的騎兵存在的。

    煙塵越來越近,最後,南林堡的大唐將士們就是發現,這來的敵軍真的是韃靼騎兵,而且一來就是三千騎。

    加上之前的千騎,足足四千騎兵就守在南林堡外頭虎視眈眈著!

    他們沒有進攻!

    他們為什麼不進攻?

    因為他們的使命不是攻克南林堡,而是切斷大唐陸軍的補給線,只要把運輸部隊堵死在南林堡,對於他們而言,其戰術就已經是得到了成功,根本就沒有必要主動進攻南林堡。

    韃靼人的想法,城內的守軍很清楚,但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卻是依舊出城了!

    因為他們需要把物資送到第九軍主力部隊的手中!

    至於敵人要來進攻,他們便戰!

    看見大唐陸軍的運輸部隊竟然敢大搖大擺的直接出城,城外的韃靼將領也是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就是下令擺出衝鋒陣型!

    四千韃靼騎兵擺出衝鋒陣型,那可是相當嚇人啊,他們能夠隨時發動衝鋒,然後沖垮敵人。

    但是,大唐陸軍的運輸部隊,卻是沒有停下來!

    第十三輜重團的團長,劉夢陽上校瞄了眼作勢要發起衝鋒的韃靼騎兵,然後壓住了旁邊想要說話的下屬,直接道:「不理他們,我們繼續前進!」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14 18:12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逼急了的韃靼人

    大唐陸軍的運輸部隊沒有停下來,他們在繼續前進,雖然說已經是擺出了防禦陣型,行軍的速度不快,但是畢竟是沒停下來!!

    而當韃靼人真的發動衝鋒的時候,他們是停下來了,但是他們停下來後,韃靼人卻是也不會真的發起衝鋒,而是選擇撤走,即便是韃靼將領,也是知道,不到萬不得已,別傻乎乎的衝擊大唐陸軍的步兵方陣。

    但是讓韃靼人氣悶的是,韃靼人沒有衝鋒而是選擇撤退後,那些南蠻子又是保持著戰鬥隊形繼續前進。

    這不真正的沖上去打一仗,是別指望讓這支運輸部隊停下來了。

    於是乎,幾個韃靼人的將領一商量,然後四千騎兵就是開始列出真正的衝鋒隊形了!

    他們的任務就是攔截糧道,俺答汗給他們的命令是絕對不能讓一粒糧食通過,此時,他們已經是沒有選擇,必須打一仗,他們總不能指望在邊上嚇唬嚇唬大唐陸軍,就能夠阻止這支運輸部隊的前進了,大唐軍人又不是嚇大的。

    此時,他們也算是被逼上了絕路,除了真正的打一仗,他們根本無法徹底阻攔這支運輸部隊的繼續前進。

    就和大唐陸軍的運輸部隊一樣,雖然知道很危險,隨時都可以崩盤,但是除了硬著頭皮繼續前進,他們也別無他法!

    此時此刻,雙方的部隊都已經是被逼上了絕路,除了一戰,根本就沒有緩和的餘地!

    看見對面的四千騎兵終於是忍不住開始列陣了,第十三輜重團的團長劉夢陽上校回頭看了眼曹廣濤,然後道:「曹兄,今天看來是免不了一戰啊!」

    曹廣濤中校道:「這是自然的,總不能指望著他們會什麼都不做,就放我們離開。」

    劉夢陽呵呵一笑道:「這倒是!」

    隨後,騎在馬背上的他轉身對身邊的副官道:「傳令下令,運輸團繼續行軍,戰鬥部隊列陣伴隨前進!」

    即便是要備戰,那也是不能停下腳步的,因為對面的韃靼人就是想要讓他們停下來,只要自己停下來,對面的韃靼人也是不會進攻,但是,自己停下來了,那麼也就代表著任務失敗了。

    運輸部隊裡的戰鬥兵力,原有兩千多人,再加上曹廣濤的六百多支援的兵力,將近三千萬,圍著運輸部隊裡的五百多兩四輪馬車,列出了多個龐大的空心方陣。

    但是這些空心方陣是繼續移動著的,空闊的草原,給予了他們保持陣型繼續移動的空間!

    當對面的韃靼人看到對面的南蠻子竟然還繼續移動的時候,也是知道,這不沖上去打一仗,這些那麼蠻子是不可能乖乖停下來的了!

    所以不用多久後,就聽得陣陣馬蹄聲瞬間響起,四千騎兵如同一道洪流一樣衝向了運輸部隊!

    劉夢陽呢,他拔出了指揮刀,然後道:「傳令全軍迎戰!」

    隨後再一次回頭對曹廣濤道:「劉某上前迎敵,這些輜重就拜託曹兄看護了」

    曹廣濤面無表情道:「劉兄且安心迎敵,我南林堡六百將士,不會讓這些韃靼人找到空擋的!」

    劉夢陽哈哈一笑:「好!」

    隨即策馬向北緩步而行,他身邊的衛兵所持的紅龍持劍軍旗在秋風中高高飄揚,紅龍持劍旗的後方,是兩千第十三輜重團的將士所組成的多個空心方陣!

    炮聲,響了起來,一直都是有所準備的炮兵部隊,第一時間停下來開炮,他們開炮的時候,甚至都沒有來得及進行機動,設置什麼專門的炮兵陣地,因為來不及了。

    劉夢陽騎著馬,看著炮彈飛向韃靼人的騎兵之中爆炸,然後掀翻一個個韃靼騎兵,深吸了口氣後,高舉著指揮刀高道:「預備!」

    眾多的軍官也是高喊著自己的戰術命令,讓士兵們做好防衝擊準備!

    步兵面臨著騎兵的進攻,所能夠做的也只是被動防禦了!

    前排的士兵們,把上了刺刀的步槍斜插在地上,然後自己也是蹲下,同時把頭扭轉低頭,只看地面,而不是說看著前方呼嘯而來的騎兵!

    而第二排,第三排的士兵,則是舉起著火槍,他們沒有低頭,而是準備著隨時開火!

    炮彈陸續飛出,在韃靼人的騎兵裡騰起一團團的白煙,但是發起衝鋒的韃靼人卻是沒有停下,他們繼續衝鋒!

    這一場不過是數千人參戰的戰鬥,將會直接關乎到雙方的戰略勝敗。

    如果大唐的運輸部隊能夠擋住,並把物資運輸到第九軍主力所在地去,那麼也就意味著韃靼人無法切斷大唐陸軍第九軍的糧道,這後續也將意味著,韃靼人將會徹底面臨戰略被動!

    相反的,倘若這一戰,第十三輜重團失敗了,也就意味著,事先所指定的維護後勤線的方案是行不動的,而無法維持後勤補給線,留給鄧喜德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撤退!

    韃靼人越老越近了,五百米,三百米。

    近了,更近了。

    當這些韃靼人衝到一百米左右的距離時,劉夢陽可以清楚的看見不少的韃靼人騎兵身上還穿著大唐帝國出品的板甲,少數韃靼騎兵手裡頭還拿著火繩槍呢。

    這些年,大唐帝國就是通過板甲、火繩槍等軍械,從韃靼人手裡頭換取了大量的馬匹。

    雙方的武器換馬匹的貿易,大體上都是把能夠殺死自己的匕首賣給了對方!

    韃靼人得到了大量的板甲以及火繩槍,大唐帝國得到了大量的馬匹,至於你說誰佔了便宜,那就是仁見仁智的事了,至少到目前為止,雙方都是覺得自己佔據了一定的便宜的。

    一百米的距離,對於騎兵衝鋒而言,根本就不用幾秒鐘的時間,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大唐的步兵們沒有開槍的時間,實際上,他們會擁有非常多的開槍時間!

    因為大概率上,韃靼人是不可能直接衝上來的!

    根據這些年大唐陸軍和韃靼人的交手經驗來看,韃靼人依舊是喜歡採用了典型的騎射戰術,那就是衝到數十米的距離上開始轉彎,同時彎弓射箭,用密集的箭雨殺傷敵軍。

    這個時間裡,也是大唐陸軍的步兵們開槍的最佳時機!

    等到那個時候,實際上雙方就是進行對射,比拚對傷亡的承受能力!

    大唐陸軍的燧發槍,自然是打騎兵一打一個洞的,只不過射擊的頻率有些低,短時間內的子彈投送量是不如弓箭的。

    此外韃靼人的弓箭威力給大唐陸軍的威脅也不小,大唐的步兵們雖然普遍裝備胸甲,但是胸甲的防護面積是有限的,而韃靼人的箭雨又是非常的密集,因此對大唐陸軍的步兵們所造成的傷亡也不會小。

    這其實也是大唐陸軍為什麼都裝備燧發槍,用上榴彈炮了,但是依舊普遍裝備盔甲的緣故,哪怕是普通的步兵,也是裝備著胸甲,同時所裝備的這些盔甲,也都是輕型板甲的緣故,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的對手普遍裝備冷兵器,而輕型盔甲足以應對這些冷兵器。

    倘若是和葡萄牙人、西班牙打仗,大唐陸軍都敢直接把盔甲扔了,因為這些洋人的軍隊普遍列裝火繩槍,弓箭的數量非常少,拋棄板甲換取機動性,反而是好處更大一些。

    但是面的韃靼人,盔甲依舊是能夠發揮極大的作用!

    韃靼人的騎兵,果然和他們所預料的那樣,衝進了百米距離後,他們實際上就已經是開始轉向了,高速的騎兵轉向,也是需要空間,他們不可能衝到四五十米再轉向,那樣會一頭撞進大唐陸軍的步兵方陣裡的。

    百米開始轉向,等到他們持續轉向到三四十米的距離時,基本上就能夠完成高速轉向,並保持短暫的平行狀態,那個時候,他們就會彎弓射箭,射完箭就立馬高速離去。

    同時,騎兵的這種衝擊,也不是一股腦全部衝上來,而是分成了連續多個波次,大約數百多名騎兵就是一個波次,每一波的騎兵間數十米,用著源源不斷的這種衝擊來給大唐陸軍造成殺傷。

    等大唐陸軍在箭雨中支撐不下去的時候,就是他們發動最後衝鋒,殺入方陣裡進行肉搏的時候。

    對於韃靼人的套路,劉夢陽是非常的清楚,同樣的,他也知道對面的韃靼人知道自己的戰術。

    雙方的這些基礎戰術,幾乎都是透明的,而且也不可能會發生臨時的改變,因為這些戰術,對於雙方而言,其實都是一個最優的方案。

    要想改變,那就要從戰術上,從武器裝備上徹底革新,而短時間內,是別指望有什麼革新了。

    韃靼人的第一波騎兵衝了上去,他們在四五十米的距離就是徹底完成了轉向,然後一個個騎兵就是在馬背上彎弓射箭了,這份在馬背上彎弓射箭的本事,足以讓大唐陸軍的騎兵將領們羨慕不已,但是在韃靼人這裡,卻是幾乎所有騎兵都必備的技能。

    就當他們開始射箭的時候,大唐陸軍的步兵們也是軍官的口令下扣下了扳機!

    子彈的速度,遠遠要比箭支更快,以至於很多韃靼騎兵都沒完成拉弓射箭的動作,就是被擊中然後一頭栽了下來,以至於這第一波騎兵瞬間就是死傷了眾多,然而卻是沒給大唐陸軍帶來多少傷亡。

    但是,這個時候,後面第二波的韃靼騎兵也是衝了上來!

    他們沒有遭到任何的干擾,剛開完槍的大唐步兵們,正在裝填,炮兵們也是正在裝填!

    所以他們可以從容的彎弓射箭!

    一波密集的箭雨飛向了大唐陸軍第十三輜重團的方針裡,瞬間就是倒下了數十人,這些人都是在密集的箭雨裡,被箭支擊中無防護部位的士兵。

    子彈可以殺人,箭支同樣可以殺人!

    身旁的戰友倒下了,剩下的火槍手卻是沒有絲毫的動容,他們繼續著刻板的裝填工作,裝填完畢後在軍官的命令下,抬起槍支,瞄準,扣下扳機!

    於是乎,又有一排從他們前方高速掠過的韃靼騎兵從馬背上栽倒!

    這一場的戰鬥,從一開始就是顯示出來了無比的殘酷!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15 18:25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這仗,不好打啊!

    大唐陸軍和韃靼人的交手,在統一戰爭的時候就有過了,當年北伐戰役的時候,俺答汗就親自率領的數萬騎兵南下支援正德皇帝作戰,那個時候一度讓大唐陸軍打的極為狼狽。

    最後還是韃靼人對槍炮不熟悉,貿然對大唐陸軍的步兵方陣發起大規模的衝鋒,加上那個時候大唐陸軍也是把第一批燧發槍搞了出來,並列裝了部分的北伐部隊,依靠著近衛軍等幾個主力部隊,硬抗了韃靼人的騎兵衝鋒,最後獲得了勝利。

    隨後雙方就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交戰了,不過中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幾百人千人估摸的戰鬥,卻是打了不少,同時韃靼人也是非常清楚遼東戰役裡,察哈爾部以及朵顏三衛是怎麼被大唐陸軍揍趴下的。

    這麼多的交手經驗,早已經是讓韃靼人知道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要去衝擊大唐陸軍的步兵方陣,尤其是沖上去搞什麼肉搏之類的,那樣的話,就算能夠打贏,那也是慘勝,而且交換比會非常的難看。

    這樣的慘勝,對於韃靼人來說是吃大虧了,因為大唐陸軍的步兵不值錢啊,損失了幾萬人,轉眼就能夠重新拉出來幾萬人的大軍,但是韃靼人要是損失了幾萬人的騎兵,那絕對是傷經動骨,而是幾年功夫緩不過來。

    所以很多時候,大唐陸軍是願意跟韃靼人拼消耗,搞什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

    這種情況,大體上也是在今天的這一場戰鬥裡體現了出來,這五千韃靼騎兵如果不主動發動進攻,第十三輜重團和第四十五運輸團就不可能停下來,儘管在騎兵威脅下行動緩慢,但是慢慢走,總歸是能夠走到下一座城堡,然後一路抵達第九軍主力駐地的。

    他們必須攔截!

    但是即便是攔截了,他們也沒有直接放棄馬刀衝鋒肉搏,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不可取的,是死的很慘的!

    過往的交戰經歷裡,韃靼人從來就沒有在雙方的肉搏戰裡取到什麼優勢。

    相反,在中近距離的弓箭以及火槍的對射,雙方倒是能夠打個旗鼓相當。

    別驚訝,事實就是如此,哪怕大唐陸軍已經是批量列裝了燧發槍,連火炮都是升級為榴彈炮了了,但是人家韃靼人的騎射功夫也不是用來看的,相反,這本事可是他們最拿手的。

    騎馬高速靠近彎弓射箭,雖然說這個過程裡他們自身也會承受一些傷亡,但是,他們同樣能夠給大唐陸軍的步兵方陣也造成傷亡,而且還能夠快進快出,避免陷入肉搏階段,始終保持著騎兵的高速機動性。

    韃靼人的這種打法,對於大唐陸軍來說好壞參半,好處是能夠在最適合的距離開槍開炮,甚至都不用擔心對方會衝上來撕裂方陣。

    壞處就是,己方也需要承受不小的傷亡。

    雙方的這種對決,考驗的就是雙方的火力投射量,盔甲的防護能力以及對傷亡的承受能力。

    火力的投射方面,雙方是各有優勢,大唐陸軍的槍炮射程遠,威力大,在數百米之外就可以對韃靼人的騎兵進行炮擊,百米內就能夠用燧發槍大量獵殺他們的騎兵。

    但是不管是火炮還是燧發槍,射速還是太慢了。

    韃靼人的弓箭射速可是相當快,一些技藝高超的韃靼騎兵,能夠在四十五米就開始在馬背上拋射,然後在高速轉彎平行階段,迅速拉弓開箭,短短幾秒鐘內就能夠射出去多支箭支,短時間的箭支投射量是相當大的。

    火力方面,暫時來說大家都是半斤八兩!

    而盔甲的防護能力以及對傷亡的承受能力,大唐陸軍卻是能夠吊打韃靼人!

    得益於國內的鋼鐵行業的大爆發,哪怕是鋼材的價格依舊居高不下,但是產量卻是已經足夠軍用了,如今大唐陸軍,哪怕是火槍兵,那基本都是人手一件盔甲的,而且還都是鋼製的板甲。

    大唐陸軍的戰鬥兵種,披甲率是達到了百分之百的,就連輔助兵種,披甲率也是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部分沒有披甲的輔助士兵,比如炮兵,那不是因為沒有給他們配屬盔甲,而是穿戴了盔甲之後影響他們的作戰。

    如果真的需要,全軍披甲都是可以的。

    而反觀韃靼人,他們的披甲率可沒有這麼高,不管是他們的傳統盔甲還是從大唐進口的出口型板甲,數量其實都不多,披甲率連百分之三十都沒有。

    而最關鍵的是,這些盔甲,面對槍炮,基本沒什麼用處,都是一打一個洞!

    但是大唐士兵的盔甲,卻是可以擋住弓箭刀槍等冷兵器。

    雙方在防護方面,是處於嚴重的不對等狀態。

    而對傷亡的承受能力上,韃靼人裡有一部分精銳部隊,對傷亡的承受能力不弱,但是整體上來說,大唐陸軍能夠吊打他們。

    這是因為雙方的軍制完全不同,訓練模式也不一樣。

    大唐陸軍的步兵師,其步兵在傷亡達到百分之十以上的時候,普遍還是能夠發起進攻。

    部分精銳部隊的傷亡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依舊能夠發起進攻。

    這可是進攻,而不是說防守,至於防守作戰,對傷亡的承受能力就更高了。

    韃靼人那邊的話,對傷亡的承受能力是絕對沒有大唐陸軍這麼高的。

    火力投射、防護能力、對傷亡的承受能力各方面,其實大唐陸軍都是佔據了優勢的,不過大唐陸軍也有著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步兵部隊缺乏機動能力,也就失去了戰略主動權。

    而對面的韃靼人卻是騎兵,機動力那是不用說的,哪怕是遭遇到了什麼不測,他們也能夠隨時選擇撤退,而大唐陸軍的步兵們也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撤離。

    如今就是這樣!

    當韃靼的騎兵前後衝上來了三個波次後,後方指揮戰鬥的一個韃靼中年壯漢將領就是皺起了眉頭,此人放在草原上,那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俺答汗長子黃台吉,身為俺答汗的長子,他是俺答汗的天然繼承人,從少年時代開始,就是跟著俺答汗南征北戰,戰爭經驗相當的豐富。

    俺答汗要派兵截斷第九軍主力部隊的後勤補給線,如此重任能夠交給誰?自然是交給他頗為信任的長子黃台吉。

    俺答汗讓黃台吉率領其本部三千,此外又是從俺答汗的親軍裡拔掉了兩千嫡系,一共五千大軍出征襲擊唐軍糧道。

    這五千騎兵,可不是什麼旁系部落的炮灰騎兵,而是土默特部的嫡系騎兵,俺答汗用來掌控右翼三萬戶的主要武力之一。

    如此的嫡系騎兵,所配屬的馬匹以及武器,自然是相當不錯的,也是俺答汗父子最為忠誠的力量,然後這種他麾下最為精銳的騎兵,前面的三個波次的衝鋒裡,竟然是十去其二!

    這仗不好打啊!

    當即只見他對身邊的屬下說了幾句,然後他身後的親兵就是吹響了號角,這是他們的撤兵信號!

    第四波衝上來的韃靼騎兵,聽到號角後,都已經是衝到了將近百米的距離了,不過他們並沒有繼續往前,而是選擇了直接轉向撤離!

    衝鋒之初疾馳如風,撤退的時候也是沒有絲毫的停頓,由此可見黃台吉治軍也是頗有一套的。

    第四波韃靼騎兵本土直接側退,而在他們之前,三個波次的韃靼騎兵加起來將近千騎,但是倒在衝鋒途中的韃靼騎兵至少已經是有兩百之數!

    大量被打下馬的韃靼騎兵並沒有第一時間死去,而是躺在地上哀嚎著,他們的戰馬在戰場上或是漫無目的奔跑,或者是原地停下來在主人的身邊,看著主人在痛苦中哀嚎,然後逐漸死去。

    前後三波千騎衝鋒,死傷卻是達到了兩百之數,傷亡率達到了百分之二十,這種傷亡數字即便是放在旁系的炮灰部落騎兵裡,那也是一個相當恐怕的數字了,更不要說,這些騎兵都是土默特的精銳!

    如此大的戰損比,即便是久經戰陣的黃台吉,也是由不得皺起了眉頭!

    上一次他率軍作戰,打出這麼打戰損比的時候,那還是年初和瓦剌人的大決戰,但是當時他是率領三千本部騎兵,朝著瓦剌人的五千多騎兵發起了衝鋒,不是這種騎射衝鋒,而是真正的馬刀衝鋒,沖上去就是你一刀我一刀互砍的那種!

    最後,他的三千本部騎兵死傷達到五百多人,但是瓦剌人的五千騎兵卻是被他打的直接崩潰,死傷過半!

    然而今天呢,這戰鬥遠遠談不上壯烈,己方的三波騎兵沖上去,彎弓射箭,對面的大唐陸軍也只是開槍開炮,交戰所持續的時間其實非常的短暫,從下令進攻到下令撤退,前後持續的時間也就一刻鐘左右。

    如果從第一波的騎兵進入到五百米距離,大唐陸軍開始炮擊開始算起,嚴格上來說,雙方真正交戰的時間頂多持續了一分多鐘而已!

    然而在這一分鐘裡,己方騎兵就死傷了兩百多。

    對面的大唐陸軍死傷雖然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但是估計也就是兩百多人,絕對不會超過三百人。

    也就是說,剛才的交鋒裡,雙方的損失是半斤八兩,差不多!

    但是,你要知道,大唐陸軍死傷的只是步兵,隨便一個青壯農夫訓練了三個月都可以拉上戰場的步兵啊!

    而韃靼人死傷的卻是騎兵啊,而且還是塗抹‧土默特部裡經歷了無數戰鬥才歷練出來,每一個都堪稱是精銳的騎兵啊!

    而且更關鍵是,黃台吉根本就看不到對面的大唐陸軍有任何退卻,陣型出現鬆動的跡象。

    面對這種情況,黃台吉只是略微皺眉下令撤退,而是沒有當場情緒失控,那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