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山溝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連載中)

 
V123210 2017-7-1 21:16:1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840 724997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21 18:58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倒霉的南林堡


    當俺答汗得知東勝城的南唐蠻子又是跑出來,而且還是帶著諸多工具和材料,直接跑到了七八公里外的地開始施工築城的時候,俺答汗一開始還沒搞清楚這些南唐蠻子到底想要幹嘛。

    但是俺答汗也是個雄主,只是疑惑了片刻後,瞬間就是在腦海裡勾勒出來了一副恐怖無比的場面!

    一條從大同府延伸到東勝城,又從東勝城延伸到陰山的棱堡防線,這第一條漫長而巨大的防線,表面看似乎沒有和長城那麼恐怖,但是沿途的堡壘卻是多達數十個,而且每個堡壘都是易守難攻,距離也不遠,能夠彼此支援。

    等後續穩固了這些棱堡後,估計那些南唐蠻子就會修築一條新的長城,把各個土壘棱堡連接起來。

    到時候,這將會是一條能夠把整個土默川、河套地區切割開來的防線。

    這樣的一條防線對於韃靼人能夠造成什麼樣的威脅不言而喻,那是相當恐怖的。

    腦海裡浮現了這樣的場景後,俺答汗就是知道,自己只剩下了兩個選擇,要麼選擇徹底退出河套和土默川地區,要麼是選擇攻克東勝城,打斷大唐帝國伸向草原的這隻手。

    退出河套、土默川是不可能退的,退了他的右翼三萬戶就是等於失去了根基,一旦失去了根基,恐怕整個右翼三萬戶都將會無法在草原上立足。

    如果不退,那麼就只能拼一把了。

    但是直接強攻東勝城,那絕對不是明智選擇。

    沉思半天后,俺答汗著急了眾將,然後下達了命令,撤兵!

    他們要從東勝城外圍撤退!

    撤退後,直接灰溜溜的北逃嗎?

    絕對不!

    相反,他們南下了!

    要強攻擁有兩萬人駐防的東勝城,哪怕是俺答汗把全部兵力投入進去,也不見得能夠攻克,但是南邊的那些簡陋得到土壘棱堡,卻是沒有這麼強悍的防禦能力。

    雖然攻打起來很困難,但是只要捨得付出數千人的傷亡,拿下來是肯定能夠拿下來的,然後在這裡堵死南唐蠻子的補給線,迫使南唐蠻子調動兵力。

    在南唐蠻子調動兵力的過程裡,在草原上把他們逐一擊潰。

    這樣,才能夠最大的發揮出現己方的騎兵優勢!

    俺答汗這麼幹,鄧喜德卻是沒有覺得意外,他之所以派兵外出向北繼續築城,可不是真的再修一條上百公里的防線,而是擺出這個姿態,迫使俺答汗做出改變。

    最好是迫使俺答汗強攻東勝城,當然了,俺答汗不傻,他沒有選擇攻城,而是選擇了襲擊後方,這同樣也是在鄧喜德的預料之內。

    當即他就是傳令部隊道:「傳令騎兵兵團,嚴密監控韃靼人的主力部隊動向,同時向後方傳令,讓各堡嚴防死守,再第一兵團集中兵力待命!」

    「傳令本部各部,準備好出擊戰鬥!」

    俺答汗南下了,極大的可能性就是去襲擊並徹底截斷補給線,而且俺答汗肯定也是知道,派去的人少了不頂用,萬騎兵力都沒用,想要徹底封鎖第九軍的補給線,少說也得彙集兩三萬的重兵。

    不然的話,打下來了他們也守不住!

    籌劃了幾個月,終於是一步一步把韃靼人逼上了打決戰的程度,這可是讓鄧喜德相當的興奮。

    本來他的計畫就是利用前期的築城,修防線,迫使韃靼人在東勝城和他進行決戰的,雖然如今的決戰地點不可能是在東勝城,但是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樣。

    只要是打一場大規模的決戰,那麼對於他的第九軍來說好事。

    隨著鄧喜德的命令傳遞下去後,第九軍本部、騎兵兵團以及第一兵團的各部隊都是嚴陣以待,同時也是進行一定的機動,避免各部主力太過分散,給韃靼人各個擊破的機會,但是他們的機動依舊是圍繞著防線進行的。

    南唐蠻子的應對,俺答汗沒有管,本來他還是留了個後手,想要趁機調動南蠻子在東勝城的主力部隊,然後派偏師偷襲東勝城的,但是發現,南唐蠻子的主力部隊雖然南下了,但是城內依舊有五千兵力駐防。

    五千兵力駐防的東勝城,沒有個兩三萬的兵力,根本就別指望能夠攻城,他留下的偏師不過萬騎左右,根本就沒指望,所以很乾脆的又是把這支偏師給抽調了回來。

    此時從地圖上來看,就可以看見,大約五萬騎兵整個呼嘯南下,而在後方,則是大約一萬五千人的第九軍主力部隊,第十三步兵師。

    在第十三步兵師的側翼,則是騎兵兵團大約一萬四千名騎兵!

    而在南方的各城堡,大多也是擁有近千人不等的部隊駐防,在更南方的長城附近,則是國內派來增援作戰的一個主力步兵師和兩個預備師所組成的第一兵團。

    這個第一兵團,並不是軍方的固有編制,而是屬於臨時編制,專門為了這一次戰役而設立的臨時編制,而且還是屬於第九軍內部的臨時編制,並不是什麼正式的番號。

    就和騎兵兵團一樣,直接嫡屬於第九軍指揮,其部隊也是第九軍所轄各部抽調而來,其第一兵團司令,也是由該部主力第八步兵師的師長兼任。

    兵團模式,這也是最近這幾年大唐陸軍所搞出來的一種嘗試,類似於早些年的暫編旅、暫編師,都是屬於專門為了某場戰役而專門設立,嫡屬於軍直轄的臨時編制。

    這是因為大唐陸軍的軍級指揮部,已經是逐漸演變為戰區司令部,不再是早年的那種野戰軍司令部了,雖然所轄的部隊數量可能不大,但是不管所轄的部隊多少,其任務都是負責某一個方向、地區的作戰任務,但凡是進入該地區作戰的部隊,都是歸屬該軍管轄。

    這樣一來,也就可能導致在戰爭時期,某個軍的規模會變得非常龐大,比如第九軍,如今所轄的部隊就擁有了三個主力師、七個預備師、兩個炮兵旅、兩個騎兵師、七個騎兵團,同時軍部還有工兵團、舟橋團、軍醫團等專業輔助部隊。

    上述各部的總兵力,都是超過了九萬人,這可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按照早年的野戰軍模式的話,這些部隊足骨編成三個軍。

    而且除了現役部隊外,就連嫡屬於後勤部十幾個運輸團,如今也是歸屬第九軍調遣指揮,這些運輸團裡的民夫,總人數已經是達到了三萬人。

    如此第九軍麾下的現役軍人和民夫加在一起,總人數已經是達到了十二萬人。

    如此龐大規模的兵力,第九軍的軍指揮部雖然功能完善,光光是參謀團隊就有數十人,但是也是難以直接指揮各部隊。

    因此,這就有了兵團模式!

    騎兵兵團、第一兵團這兩個就是獨立兵團了。

    鄧喜德帶著第九軍本部主力南下,第一兵團在長城邊上待命,騎兵兵團則是遊走在第九軍本部主力附近。

    至於韃靼人,俺答汗帶著他們一路南下,然後來到了南林堡,並且停了下來!

    當南林堡的第四任指揮官潘德岳少校看到外面黑壓壓的好幾萬騎兵時,嘴巴半張,半天都是沒回過神來,此時他身旁的一個上尉罵了一聲:「靠,這些韃靼人看我們好欺負啊,每次都來打我們南林堡,這都第四次了!」

    潘德岳此時也是回過神來了,露出一絲苦笑:「雖讓我們南林堡地處要沖,剛好是在這片峽谷裡,這往南就是長城,往西往北都是一馬平川,如果我是韃靼人,想要切斷我們的補給線,我也會選擇打這裡!」

    說這話的時候,潘德岳都不知道該說自己倒霉,還是說幸運了。

    來南林堡擔任指揮官之前,他是嫡屬於第十三步兵團的一個隊長,上尉軍銜,因為幾次護送物資有功,而且還殺傷了不少的韃靼人,所以被晉陞為少校,跨過了眾多尉官一生都難以跨越的門檻。

    但是晉陞為少校後,上頭就是調他來南林堡擔任指揮官!

    南林堡那是什麼地方,那可是前後被韃靼人攻打了三次的地方!更關鍵的是很不幸,每一次都被攻破了。

    城池被攻破之後,守城的將士大多是在劫難逃,第一次被攻打的時候,首任南林堡的指揮官曹廣濤命好,狼狽的帶著殘兵逃了出去,然後又帶著援軍反攻了回來,但是反攻的時候,他受了傷,而且傷勢還不輕,所以是被送會長城內治療。

    後面的第二任,第三任指揮官,都是特別的倒霉,兩個都是當場戰死,連個受傷的機會都沒有。

    這幾個月過去了,駐防南林堡的將士是換了一茬又一茬,不管是士兵還是軍官,如今駐防南林堡的將士,已經是找出來一開始就在南林堡駐防的將士了!

    一個都沒有!

    當然了,韃靼人也沒好到哪裡去,那一次不是死傷數倍才能夠攻克南林堡啊!

    小小一個南林堡,不知道埋葬了韃靼人和大唐陸軍將士的屍骸,有時候,在城下都是能夠聞見血腥味!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21 18:58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南林堡失陷

    作為河套戰略最為重要的一環,河套防線的建設也是第九軍上下,乃至陸軍最為關注的重點。

    河套防線,乃是從大同府治下的右衛縣出發,途徑前明玉林衛舊址、鎮虜衛舊址、赤兒山、雲內、君子津,最後抵達東勝城。

    整體走向並不是筆直的一條直線,整體雖然向西,不過是先向西北,然後略微偏向西南,然後再略微偏向西北,前半段大體沿著渾河,中部則是直插黃河,抵達黃河後再沿著黃河前往東勝城。

    沿著這麼一條線,大唐陸軍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先後修築了十四座大小不一的城池,其中最為重要的城池自然是最西端的東勝城。

    其次則是玉林城、鎮虜城這兩座比較重要的城池了。

    這三座城池,基本都是重兵駐防,東勝城不用說了,規模比較龐大,而玉林城和鎮虜城也是比較重要,雖然說時間有限,重建的城池規模不大,但是駐軍卻是不少,基本都是保持了三千人以上的駐軍。

    這幾個城池地處險要,乃是河套防線的重要據點,大唐陸軍自然也是嚴防死守,韃靼人如果有把握打下來,他們之前就打了,但是人家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強行攻打這種重兵駐防的城池非常困難,所以他們截斷補給線的時候,往往都是選擇向那些地理位置也比較重要,但是卻沒有重兵把守的城池。

    很不巧,南林堡就是屬於這樣的城池。

    南林堡剛好位於玉林城的西邊,鎮虜城的東邊,兩城之間,而且地形雖然不說多麼險要,但修城的時候也是特地選擇了一片峽谷地帶。

    只要能夠攻克這裡,就足以切斷玉林和鎮虜城之間的聯繫,切斷兩城的聯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徹底的切斷這一整條補給線。

    要切斷補給線,並不是非得要攻克玉林城、鎮虜城這樣的重要城池才可以的,這一百多公里長的河套防線,隨便切斷某一個點,就能夠把這條防線給攔腰而斷。

    大唐陸軍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也是開闢其他的補給線,尤其是最為重要的黃河補給線,用來給深入草原的部隊進行補給。

    不過黃河冬天會冰凍,注定就無法太過依賴河運,所以他們又是打算從其他地方開闢補給線,但是有些地方山路南行,很難通過陸運進行大規模的補給,尤其是目前大唐陸軍大規模使用的四輪馬車,對道路條件的要求比較大。

    因此,從右衛縣再到玉林城,然後到鎮虜城再到東勝城的這一條道路平坦的陸運補給線,依舊是不可獲取的補給線。

    要不然,雙方也不會圍繞著這一條補給線進行好幾個月的反覆爭奪了。

    大城打不了,韃靼人就選擇打小城,按照道理來說,十四座城池裡,除了東勝城、玉林城、鎮虜城是屬於大城之外,其他的十一座城池都差不多,大多都是選擇在具備一定防禦能力的要沖之地建築,規模也都差不多。

    但是偏偏南林堡就非常的倒霉,每一次韃靼人想要大規模截斷補給線的時候,都是會打這座城池,他們自然是不知道,第一次打這裡,那純粹是因為巧合,至於第二次乃至連續四次都選擇這裡,那是因為來攻打的次數多了,對附近地形非常熟悉,甚至對南林成的內部結構和設施都是相當的瞭解,打起來風險、把握大。

    如果是換了其他地方,這人生地不熟的,誰知道會不會打著打著就中埋伏了。

    軍事行動嘛,在利益都差不多的情況下,自然是優先考慮把握大的,風險小的。

    南林堡作為大多時候都是韃靼的優先進攻目標,每一次來攻打的韃靼人都很上心,來的兵力少則五六千,多則上萬,至於少於五六千兵力的話,韃靼人也知道打不下,所以從來就沒有派這麼少兵力來過。

    面對每一次都是韃靼人的重兵進攻,南林堡能夠守住才見鬼了。

    這被攻克了後反攻,然後又被攻克,又反攻,這都來來回回三次了,這樣的反覆爭奪戰鬥,導致雙方死傷慘重無比是很正常的事。

    上頭對此地也是越來越重視,持續向此地增兵,到目前為止,南林堡的駐軍倒是有了一千五百人,在曬外十四城裡,算得上是常駐兵力僅次於東勝城、玉林城、鎮虜城三城的城池了。

    而且他們還有九門火炮助陣,手榴彈什麼的更是一大堆,防守力量比以往的三次防守作戰的時候都要強悍。

    按照潘德岳自己的估計,憑藉著手底下的這一千五百人的兵力,再加上九門火炮和大量的手榴彈,防守作戰的時候,至少可以抵抗萬人韃靼人的進攻半十天半個月的,打的好一些,甚至能夠擋住一萬五千人的進攻呢。

    十天半個月足有友軍來救援了!

    手握一千五百大軍,還有九門火炮、眾多手榴彈助陣,潘德岳覺得自己能夠避免前任們的倒霉命運,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韃靼人還真的和南林堡較上勁了,而且來的兵力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多!

    麻蛋,這一次來的韃靼騎兵足足有三萬大幾,目測都差不多四萬騎啊,浩浩蕩蕩,幾乎遮斷了天地。

    這兵力,比前面三次來的韃靼人加起來還要多!

    這要是能夠守住,潘德岳覺得那肯定是活見鬼了!

    他的前任就夠倒霉的了,沒想到自己更倒霉!

    這一瞬間,潘德岳有些後悔,早知道,自己就推遲掉這個職務了,哪怕是寧願不晉陞。

    但是腦袋有些發熱,一聽說要晉陞為少校,還擔任一城的指揮官,實權比那些尋常的步兵營少校營長更大,手裡頭的兵也更多,至於說裡頭的那些風險,早就被他拋之腦後了。

    他也不想想,南林成駐軍一千五百,還有九門火炮,這等兵力,屬於標準的加強營半數,放在一些特定的地方,都可以稱之為團,其指揮官通常都是中校甚至是上校。

    他一個剛晉陞的少校,為毛能夠當上南林堡這一千五百人守軍的指揮官?

    因為沒人跟他競爭……

    從軍嘛,這為天子效忠,為帝國而殉,那是應當的,但是南林堡那鬼地方實在是太邪門了,也不是什麼特別重要的地方,但是偏偏韃靼人每一次都是選擇重兵來攻,在這裡執行任務的將士,不管是普通士兵還是軍官,乃至最高指揮官,大多都沒好下場,甚至連受傷的機會都不多,很多都是城破後被韃靼人所殺害。

    所以很多知道內情的一些校級軍官,都是不太願意去南林堡任職的,他們寧願在荒郊野嶺護送物資,和韃靼人騎兵硬碰硬,也不願意去南林堡被圍困,然後等死。

    但是剛從尉官爬起來的潘德岳不知道啊,等他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他已經是答應了下來,任命書都已經是拿在手中了。

    這個時候,即便是知道了事情的內情也沒辦法了,軍法如山,這都接任了南林堡的指揮官,敢不去?立馬上軍事法庭。

    因為軍政分離的緣故,如今軍方內部也是自行處理舉人違法亂紀的事,所以也是設立了軍事法庭,這些年上了軍事法庭的軍人,基本上都沒什麼好下場,被判處抄家滅族的都有好幾個。

    潘德岳自然是不想去軍事法庭走一遍的,所以他費盡心思,總算說服上頭增援更多的兵力,湊足了一千五百人,還有加強來的火炮。

    但是,然並卵!

    潘德岳的這一千多兵力,面對俺答汗親自指揮,將近四萬大軍的進攻,一天都沒撐住就潰敗了!

    沒辦法,雖然有堡壘防禦,也有火炮助陣,而且潘德岳還精心佈置了種種防禦戰術,但是人家俺答汗根本不和潘德岳玩什麼戰術啊,大手一揮,四萬人直接騎馬衝到城下,然後就開始爬牆登城了,這土城城牆就沒幾米高,人家隨便人託人,一蹦一跳的就能夠跳上城牆。

    這還打個屁!

    四萬多人潮水一樣衝上來,守城的千餘將士就算是有三頭六臂也擋不住啊!

    城頭失守的時候,潘德岳都是想要效仿第二任和第三人南林堡的指揮官當場揮刀自殺了。

    前面的兩個前任都是這麼死的!

    全軍覆沒之下,身為最高指揮官哪有臉面逃跑苟活啊,就算逃出去了,最後也是免不了要上軍事法庭!

    理由?

    部下都戰死了,你一個最高指揮官卻是逃了回來,不槍斃你,死戰殉國的那些將士怎麼能服氣?還活著的大唐將士怎麼服氣?

    但是卻是被屬下給勸說了下來!

    這倒不是說潘德岳怕死不敢自殺,而是這一次他們敗的實在有點快,說是一天呢,但是人家韃靼人準備攻城的時間就有大半天,真正攻城時間半個時辰都不到。

    因此守城將士其實死傷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從城牆撤了回來到北側。

    如果潘德岳才是打消了自殺的念頭,然後帶著部下撤回內城的倉庫,準備來一個死守!

    這還是他接手南林堡後修建的,採用了大量的水泥,堅固無比,尋常的九斤火炮都轟不塌。

    原來的軍械庫修的太靠近外頭,早已經是在戰火了被毀的不像樣子,所以重修了這個軍械庫,用於儲備彈藥和糧食,順便還挖了一口小井,算得上是南林堡裡最為堅固的一個堡壘了。

    可惜的是,這倉庫不大,原本設計頂多只能容納百人作戰,如今這剩下的七百多人躲在裡面,兵力都無法展開。

    但是這樣一來,因為地方小,防守起來也更容易,而且受到地形限制,這些韃靼人想要展開太多兵力進攻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從入口派人進來,而入口小,一次性派幾十人進來都得堵住入口了。

    韃靼人強攻幾次不成後,反而死傷了好幾百人後,乾脆留下千人駐防入口外口就不管了,反正倉庫是有進無出,那剩下的幾百人也翻不了風浪。

    如今的俺答汗,哪能在這個破倉庫裡消耗兵力啊

    他還等著大唐主力抵達呢!

    他要在這裡,和南唐蠻子決一死戰!

    成,這偌大的土默川和河套還是他們韃靼人的!

    敗,萬事皆休!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21 18:58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韃靼主力

    南林堡,城外峽谷山頭上,俺答汗就是把自己的中軍大營設置在了此地,而不是說設置在南林堡內。

    雖然說南林堡的防禦能力更好,但是地方還是太小了,大唐陸軍當初修建以及數次重建的時候,因為時間緊迫和人力、資源的緊缺,修的都是不算大。

    設計之初只是容納一千人,後來第三次重建的時候擴大了一定的估摸,但是也只能容納兩千人而已。

    大唐陸軍對這種土壘棱堡其實也不算太重視,都沒打算過佈置太多的兵力,敵人來攻打,被攻破也就攻破,回過頭來就能夠反攻過來。

    所以,雖然佔據了南林堡,但是對於俺答汗麾下的將近四萬大軍來說,其實也和在荒郊野外沒啥區別,四萬人可沒辦法在小小一個南林堡駐防的。

    因此,俺答汗是帶著大部分的兵力在城外駐紮,在城內只留下了兩千多人駐防而已,不是不想要放更多的兵力,而是放不下了,強行擠進這麼多人也沒用。

    而俺答汗本人,更是直接跑到了山頂上設立自己的中軍營帳,他要在這裡等著南唐蠻子,然後決一死戰!

    雖然站在山頂上,手頭上還拿著一件大唐帝國出品的單通望遠鏡,但是此地的地形也不算是真正的一馬平川,還有起伏比較低矮的丘陵,再加上他所佔的山頂雖然說是山頂呢,但實際上也就是一個低矮的山頭而已,想要看到太遠的距離也是不太可能的。

    望遠鏡裡什麼都發現,俺答汗也就是放下了單筒望遠鏡,然後交給一旁的侍從,侍從小心翼翼的接過來,然後用絲綢布小心的包好,再放進一個木盒裡。

    望遠鏡對於韃靼人來說,可是稀罕東西。

    雖然說大唐王朝早就量產玻璃鏡片的望遠鏡了,甚至也是對民間出售,但是也是限定出售,通常只給那些登記註冊的大唐帝國的船長出售,因為望遠鏡剛出來的時候,就是被進出口委員會列入了出口管制物資列表裡了。

    除了給那些船長們外,基本不對民間其他人出售,至於出口給外國,那就更加別指望了,因此流落在異邦的望遠鏡是非常少的。

    俺答汗手中的這副望遠鏡,就和他手底下的大炮一樣,都是戰利品!

    漫長的戰略對持,發生的中小估摸的武裝衝突比較多,再加上這幾個月雙方的持續交戰,也就導致了大唐陸軍固然能夠繳獲不少韃靼人的馬匹,但是韃靼人也是能夠繳獲一部分大唐陸軍的軍械,燧發槍乃至火炮,子彈,炮彈、望遠鏡等各類軍事物資都有,只是數量不怎麼多而已。

    比如火炮這東西,大唐陸軍在撤退的時候,如果無法帶走火炮,往往是會選擇直接炸掉炮管,很簡單的,直接來一個過量裝藥然後開炮就行了。

    而望遠鏡嘛,這東西一般都是大唐的校級軍官才會配發,而大唐的校級軍官身上的物品,可不是那麼好繳獲的。

    當然了,不好得到不代表沒有,當年前明的高級將領,很多人手頭上都有一副來自大唐陸軍的望遠鏡呢。

    放下望遠鏡後的俺答汗,也是沒有繼續在外面盯著看,而是轉身進入了帳篷裡,這已經是初冬時分了,天氣冷的很,就差來一場暴雪來徹底宣告寒冬的到來了。

    在這種嚴寒天氣作戰,可不是什麼一件愜意的事。

    但是戰爭這東西,打起來可不分時候,尤其是大唐王朝的部隊,都是職業軍隊,可不用管什麼農忙時節,一年四季都是可以打仗的。

    大唐陸軍早就預料到這一場河套戰役,將會從秋天打到冬天,甚至打到春天了,因為準備各種物資都是相當充分的。

    大量的秋冬裝都已經是準備好了,因此大唐陸軍的將士們都是穿著厚實的棉襖打仗的,再加上第九軍長期駐防北方,對寒冷的天氣也是早已經是習慣,不存在著什麼對氣候不習慣的問題。

    至於韃靼人,他們自由都是生活在北方草原,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習不習慣的問題了。

    天氣冷,很多韃靼的士兵們也是不會傻乎乎的在外面陣列,而是一個都是在背風的地方,躲進帳篷裡。

    這數萬大軍的帳篷,幾乎漫山遍野,讓人老遠就能夠看的出來,此地有大軍駐紮,閒人滾蛋!

    俺答汗就沒打算隱瞞自己的企圖,這一路上甚至都是懶得截殺那些大唐陸軍的偵騎,而是把自己的戰略意圖給暴露出來。

    他就是要截斷這一條補給線,他就是要逼著大唐陸軍和他在荒郊野外打一場!

    儘管決戰有風險,但是總比去強攻東勝城這樣的城池好的多。

    殊不知,鄧喜德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帶兵一路東進,到了鎮虜城後,偵騎傳回消息,說是南林堡又被攻破了。

    南林堡被攻克,鄧喜德也是不由得感染,這南林堡還真倒霉,怎麼每次韃靼人都是選擇攻克此地呢,不過南林堡的安危他也不怎麼關心,左右不過是千餘人的死傷,而且肯定也會造成了不少韃靼騎兵的死傷,不虧。

    他更關注的是,韃靼人在南林堡停留了下來,沒有和往常那樣,攻克南林堡後只留下部分兵力駐防,主力會撤走。

    如今,韃靼人的主力,就是駐紮在南林堡,彷彿要在這裡過冬一樣!

    韃靼人最後會不會在南林堡過冬鄧喜德不知道,但是韃靼人既然停留在南林堡不走,那麼他也就不客氣了!

    當即就是傳令停留在玉林城以南的第一兵團迅速感到南林堡附近,準備和第九軍本部以及騎兵兵團匯合,同時也是派出了更多的偵騎,嚴密監控韃靼騎兵的一舉一動,一旦敵軍主力有所異動,那麼他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

    鄧喜德帶著部隊從鎮虜城東進,而第一兵團也是從玉林城出發,準備前往南林堡。

    這一東一西,兩路大軍都是直奔南林堡而已!

    但是,韃靼人依舊沒有動!

    當有韃靼人的將領提議先行出擊,進攻其中一路的時候,俺答汗卻是說再等等,再等等!

    等到什麼時候?

    等到東邊的大唐陸軍距離玉林城足夠遠的時候,遠到他們無法及時撤回玉林城的時候!

    到時候,俺答汗就將會來一個各個擊破,利用騎兵的強大機動性,打一個時間差。

    俺答汗的這種打算,大唐陸軍雖然還不知道,但是卻是有所預料,但是不管是第九軍本部還是第一兵團,都是繼續邁著堅定的步伐朝著南林堡而去。

    俺答汗就算是想要各個擊破,那麼大唐陸軍就給他們這個機會,要不然的話,他們怎麼會和自己進行戰略決戰。

    這河套戰役的一連串佈置,很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為了得到一個和韃靼人進行決戰的機會,通過一場戰略決戰,一舉重創乃至殲滅敵軍主力騎兵。

    為此,哪怕是付出一定的損失,鄧喜德也是在所不惜。

    不管是第九軍的本部還是第一兵團,都是用來示弱的誘餌,韃靼人只要敢張嘴吞下去,他就敢把這些韃靼人徹底留下來。

    雙方說是鬥智鬥勇,但是到了最後,其實還是要靠雙方的硬實力來解決問題。

    因為到目前為止,其實雙方都是沒有暴露出來什麼太多明顯的漏洞,韃靼人沒有犯錯,大唐陸軍也沒有犯錯,雙方雖然你來我往打了好幾場的中小規模的戰役了,各自死傷不小了,但是依舊沒能改變這種局面。

    但是這種局面是不能一直持續下去的,韃靼人想要拔掉東勝城這個釘子,所以選擇了截斷大唐陸軍第九軍的補給線,迫使大唐陸軍重新打通補給線,在這個過程裡進行決戰,爭取在野外擊潰大唐陸軍。

    而為了迫使韃靼人徹底退出河套,順便殲滅韃靼人的主力,建立了東勝城,維持了漫長而脆弱的補給線,如今更是主力朝著南林堡彙集,這固然是為了打通補給線,但是同樣也是為了和敵人進行一場戰略決戰。

    當雙方的戰略都是傾向於打一場大決戰的時候,也才可能在這廣闊的草原地形裡發生一場大決戰。

    要不然的話,其中一方選擇逃跑,或者是死守城池,這一場決戰都是打不起來的。

    拿下南林堡的第四天傍晚時分,第九軍的偵騎突然快馬回報,說是今天韃靼人的主力盡數開拔,朝著東邊而去。

    鄧喜德一得知這個消息,立馬就是傳令全軍道:「傳令全軍加速行軍,再傳令騎兵兵團,加速東進馳援第一兵團!」

    他猜測,第一兵團的這個誘惑,韃靼人是準備吞下去了,而他也是應該準備收線了。

    但是次日早上,鄧喜德得到偵騎匯報,說是偵騎部隊突然是被大量的韃靼騎兵獵殺,難以闖過韃靼騎兵的封鎖線抵達第一兵團。

    當天午後時分,鄧喜德派出了足足一個騎兵團組成的偵騎部隊,這才衝破了韃靼人的封鎖線,朝著第一兵團而去,並在次日凌晨時分陸續有快馬回到第九軍駐地,並向鄧喜德報告了一個消息,第一兵團並沒有遭到敵軍襲擊。

    也沒有在沿途發現韃靼人的主力騎兵部隊!

    韃靼人沒有去打第一兵團,那麼他們去那裡了?

    等鄧喜德接到偵騎匯報的同時,距離第九軍二十多公里外的一片小盆地裡,康長寧看著前方徐徐而來的韃靼騎兵都愣住了。

    愣住了足足幾秒種後,他突然咒罵了句:「媽的,外圍的偵騎是怎麼搞的,怎麼不提前發出警報!」

    隨即轉身對著一群下屬道:「都還愣著幹什麼,等死啊,都趕緊的列陣迎戰!」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21 18:58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一槍一個洞

    康長寧沒有想到,原本應該在自己前方數十公里外,朝著第一兵團而去的韃靼人是怎麼跑到這裡來的。

    而且自己紮營的時候,派出去外圍巡邏警戒的偵騎竟然是沒有提前回傳消息,一直到黎明之分,才是發現了韃靼人的大批主力騎兵,竟然是出現在了自己的營地六七公里外。

    六七公里,看似很遠,但是對於高速機動的騎兵而言,這根本不算什麼,給他們半個小時,哪怕是慢慢行軍都能夠靠近了。

    如果是對方不惜馬力,或者是一騎雙馬的話,完全可以騎著一批普通的馬匹趕路,然後抵達陣前後再換乘戰馬。

    很不辛,韃靼人普遍一騎雙馬,部分精銳騎兵甚至一騎三馬,緊急情況下,完全可以乘騎馬匹快速趕路。

    而這,其實也是為什麼第九軍之前一直都沒有機會和韃靼人進行決戰的根本原因,哪怕是有著騎兵兵團都是如此,就是因為這些韃靼人普遍雙馬,機動力實在是太強了,大唐陸軍追不上,哪怕是騎兵兵團也是追不上。

    因為大唐陸軍的騎兵兵團裡,只有部分精銳輕騎兵以及胸甲騎兵、重騎兵這些才會配備雙馬,普通的輕騎兵都算是配屬單馬的。

    畢竟大唐缺馬,而韃靼人卻是不缺。

    俺答汗的騎兵直接乘騎馬匹殺過來,留給康長寧的時間可不多!

    隨著緊急軍號的吹響,騎兵兵團的將士們也是迅速做好戰鬥的準備,騎兵們按照各自的編制番號列出了一個個嚴密的方陣。

    倒是騎炮兵要輕鬆一些,因為他們昨夜在這裡紮營過來,本來就是放下了火炮,構築了炮兵陣地的。

    騎兵們倒是要匆忙一些,不過受益於大唐陸軍嚴格的軍事訓練,紀律嚴明之下,有明確的命令指示,軍官們很快就是帶著各自的騎兵開始列陣了。

    而那些胸甲騎兵們,也是在輔助騎兵的幫助下開始穿戴胸甲,並跨上馬匹,隨即,這些輔助騎兵也是各自翻身上馬,輔助騎兵那也是騎兵!

    一萬四千多騎兵沒有發出多少的慌亂,而是嚴密有序的開始列陣。

    當最先完成準備的兩個獨立騎兵團,列陣上前的時候,騎炮兵也已經是嚴陣以待,炮手都是已經提前標好了諸元,等待著開炮了。

    康長寧其實也是穿戴整齊,騎在馬背上,找了個略高的小山頭,手持望遠鏡朝著遠方瞭望。

    對面的那些韃靼騎兵來的速度很快,這都沒多久,其前鋒距離此地已經是不足三公里了。

    不過對面的韃靼騎兵主力數量有些多,經過長途快速騎馬行軍後,隊形也是非常的散亂,同時把整個隊列拉的很長。

    最近的已經距離騎兵兵團的前鋒不足三公里了,但是最後面的,至少也還有五六公里呢,這麼算下來的話,他們的隊列至少也有兩公里多。

    如此漫長的隊列,也就足以看的出來,這些韃靼人比較散漫!

    不過散漫不代表著他們的戰鬥力弱!

    相反,他們散漫之中,卻是瀰漫著殺氣!

    俺答汗能夠靠著右翼三萬戶縱橫草原,靠的就是這幾萬看似散漫的右翼三萬戶的嫡系騎兵!

    早年打的察哈爾部被迫東遷,後來更是被壓迫在河套的一片地區不得動彈,迫使察哈爾部不得不和大唐帝國達成了有限的合作協議,依託大唐帝國的支援來抵抗俺答汗。

    在西邊,他們擊潰了瓦剌人的七八萬主力騎兵,佔據了西邊的大片牧場。

    如果沒有大唐帝國在一邊搞事,如今俺答汗恐怕都已經是徹底統一草原了,根本不會讓察哈爾部以及瓦剌人的殘部存留下來。

    這樣的韃靼騎兵,誰都不敢輕視!

    上到聖天子李軒,下到普通將士,都是非常的清楚,韃靼人非常難纏,其他的不說,光光是一個機動性就足以讓大唐陸軍無可奈何了。

    大唐陸軍的槍炮再牛逼,追不上也沒卵用啊!

    如今,俺答汗就是再一次的把他們韃靼騎兵的超高機動性給發揮了出來,就在昨天的時候,康長寧還以為他們是在數十公里外,並且朝著東方前進呢,但是沒有想到一天時間不到,這些韃靼主力就是掉頭西進,然後把他的騎兵兵團給堵住了。

    康長寧自然是不知道,俺答汗等待這一天已經是很久了!

    他之所以率軍東進,目的可不是為了硬啃大唐陸軍第九軍的第一兵團,而是為了讓第九軍本部和騎兵兵團分開來,然後再掉頭繞路,利用己方雙馬甚至三馬的優勢,直接繞了一個大圈,避開大唐偵騎的耳目,同時派遣大量外圍偵騎,大量的獵殺出現在附近的偵騎。

    這種時候,韃靼騎兵的偵騎單兵作戰能力強悍的優勢也是給他發揮了出來,這些韃靼偵騎發起狠來,大唐騎兵的偵騎還真打不過,甚至有時候逃都沒辦法逃。

    在草原上的小規模騎兵交戰,韃靼人的優勢太大了。

    利用上述優勢,俺答汗帶著將近四萬騎兵先向北繞行,然後再向西,再向南,等於繞了一個半圓,最後從康長寧騎兵兵團的北側方出現!

    繞了這麼一大圈,俺答汗的部隊甚至都沒有過於勞累,因為他們雙馬乃至三馬,昨天白天趕路快得很,讓將士們在晚上得以休息。

    等到了今天凌晨時分就是直接乘騎輔助馬趕路,這一路朝著康寧長所部狂奔而來。

    等他們殺到康長寧所部陣前的時候,太陽剛升起不久,初冬的陽光曬在人身上,卻是無法讓康長寧感到溫暖,反而,他感受到了一陣寒意。

    因為呼嘯而來的韃靼騎兵帶來了陣陣寒意!

    「讓第六胸甲騎兵團快點完成準備,此戰,他們的作用至關重要!」康長寧看了眼後方的第六胸甲騎兵團,該部的將士還在進行作戰的準備,騎士們很多都還沒有穿戴好胸甲。

    「再讓第五騎兵師向東移動五百米,防範敵騎側擊!」

    「騎炮團準備隨時開炮,讓他們用榴炮彈,不要怕打光了榴炮彈!」有句話他還沒有說,現在還不用的話,估計等會都沒機會用了。

    因為等會打起來的時候,雙方都是騎兵,肯定是各自高速機動變換陣型的,己方的騎兵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掩護騎炮團的炮兵們。

    但是,在這種涉及一萬四千騎的大戰裡,區區千把騎炮團的炮兵,他也是顧不上了!

    隨著康長寧的命令陸續傳下,很快,騎兵兵團就是一分為三!

    最北方的乃是第一騎兵師,這支大唐帝國裡最早成立的騎兵師,脫胎於前明騎兵降軍,不過前明騎兵的降軍早早就退役光了,現在服役的都是最近幾年新招募培養的騎兵,該騎兵師的四千騎兵,在最北方列陣。

    而騎炮團的三十多門五斤騎兵炮,也就是普通五斤野戰炮的輕量化版本,炮管略微薄一些,同時炮架也是採用的輕量化設計,如此固然在使用壽命上有所減弱,但是卻是成功的在保證射程的i前提下降低了重量,由此成為了騎兵炮的專屬火炮。

    目前大唐的所有騎兵部隊所裝備的長身管火炮,都是這種五斤騎兵炮。

    現在,這三十多門的騎兵炮都部署在附近的唯一的一座小高山上,也就是第一騎兵師的後左側位置。

    在第一騎兵師的後方,右翼,也就是靠東邊的位置上,乃是第五騎兵師,同樣是擁有四千騎。

    而在第一騎兵師的正後方,則是兩個獨立騎兵團所組成的騎兵方陣,康長寧親自坐鎮指揮,該部大約有三千騎。

    在左翼,則是由多個獨立騎兵團組成的方陣,大約是三千騎。

    其中,康長寧親自指揮的兩個獨立騎兵團,比較特殊,其中就有第六胸甲騎兵團,這個胸甲騎兵團擁有一千二百名胸甲騎兵,另外還有大約同等數量的輔助騎兵。

    另外一個則是第三火槍騎兵團,這個騎兵團比較特殊,兵力不多,只有九百多騎,只是該部和大唐陸軍的其他騎兵部隊不太一樣,他們不擅長用馬刀作戰,而是擅長使用火槍作戰。

    第三火槍騎兵團,他們喜歡而且非常擅長在中遠距離用遂髮長桿騎槍作戰,這種作戰模式和騎兵直接下馬步戰有極大的區別。

    這種戰鬥模式,其實是目前大唐騎兵的遂發手槍衝鋒戰術的改進版,那就是始終和敵人保持著五十米以上的距離,在馬背上之直接使用騎兵遂髮長槍開槍打擊敵人。

    大唐陸軍其他騎兵使用的遂發手槍衝鋒戰術,其作戰模式和韃靼人、前明騎兵的傳統騎射非常類似,都是衝到數十米內的距離開槍,然後離開裝填好後又沖回來,反覆如此。

    這種遂發手槍作戰模式,對於敵人部分身披重甲的騎兵、重甲步兵相當好用。

    但是面對敵人的齊射就啞火了,人家一波箭雨覆蓋下來,就完蛋了!

    所以後來有人想著乾脆用遂發騎兵長槍,長火槍射程足夠遠,威力也比遂發手槍大,可以確保在五十米內還擁有非常可觀的傷害,這個五十米說的可是身披盔甲的敵人,如果是無甲單位,百米內一槍一個洞!

    嗯,前提是你能打中。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22 18:06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風箏戰術

    滑膛火槍的遠距離命中率,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講究人品的事。

    說白了純靠瞎蒙!

    大唐陸軍為了彌補超過五十米的火槍命中率,想多很多辦法,但是這些辦法基本都不靠譜,最後還是用了最老套的方式,那就是用火力密度來彌補命中率過低。

    這也是大唐陸軍拋棄了以往的六列橫隊,而是採用三列橫隊,同時隊形非常的緊密,幾乎人擠人的那種,這一切,都是為了在單位面積裡投射更多的子彈。

    一粒子彈看打不中敵人,但是百粒子彈,千粒子彈形成一個覆蓋面積,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命中率。

    但是即便是這樣,百米距離的命中率也是渣的很,這也是導致大唐陸軍是不太喜歡進行遠距離射擊的,反而是更喜歡抵近齊射然後直接刺刀衝鋒!

    這種抵近齊射,刺刀衝鋒的戰術,有時候很好用,有時候也會被打的欲生欲死,但是大唐陸軍依舊堅持著這種看似死板的戰術,死活不改。

    理由?

    因為大唐陸軍玩火槍這麼多年,就從來沒有發生過,在百米距離通過火槍射擊就能擊敗敵人的先例。

    所以大唐陸軍始終堅持在中近距離開火,尤其是拉近到五十米距離內後,命中率相當可觀。

    步兵上的部分戰術,放在第三火槍騎兵身上也是通用,第三火槍騎兵團的騎兵們,就是騎著馬靠近五十米後,直接就在馬背上開槍。

    如果敵人不靠近,他們甚至能下馬繼續打槍,通過持續的中距離射擊來殺傷敵軍。

    如果敵人要靠近,直接騎馬走人,拉開距離再開槍!

    這種戰術在部分特定情況下,面對單純的冷兵器步兵那是相當無恥的,哪怕是面對敵人的冷兵器騎兵也是同樣如此。

    因為這個距離上,敵人的弓箭殺傷力非常有限,如果敵人的弓箭厲害一些,那麼就把距離拉遠到八十米乃至一百米,總之就是要避免敵人的弓箭打擊。

    這種情況下,哪怕敵人也是機動力比較高的騎兵,頂多就是雙方一追一逃,然後在馬背上我開槍你放箭,但是馬弓的射程以及威力可是遠遠無法和火槍相提並論,至於命中率嘛,雙方都得靠個人本事,要想獲得高命中率,對騎術以及槍法的要求相當高。

    假設雙方騎兵的騎術以及開槍放箭的水準相當,那麼傳統的騎射騎兵會被這些火槍騎兵玩到死。

    只是想要做到在馬背上裝填、瞄準開槍,對騎兵的要求也不是一般的高,甚至比騎射都要高,所以如今整個大唐陸軍裡,也就這麼九百多騎兵能夠做到。

    有意思的是,這九百多大唐火槍騎兵,絕大部分都是早年南下進入長城內生活的韃靼人後裔,不過他們都是遷移到長城內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了,如今雖然很多還是保持著放牧的傳統,但是早已經漢化,並且和當地人進行通婚,也是大唐帝國子民的一份子了。

    沒辦法,想要騎術好到能夠在馬背上玩火槍的,也就只有這些從小生活在馬背上的牧民比較容易做到了。

    大唐陸軍招募騎兵的時候,也是優先招募北方地區的一些牧民,只是大唐治下的牧民本來就少,數量並不多,而其中的精銳,也就集中到了第三火槍騎兵團。

    第三火槍騎兵團,和第六胸甲騎兵團,都算是康長寧麾下這支騎兵兵團裡真正的精銳騎兵,反倒是第一騎兵師和第五騎兵師,雖然掛著騎兵師的名頭,但那也只是普通輕騎兵而已。

    大唐陸軍裡的騎兵精銳,大多都是集中在各個獨立騎兵團裡,第一槍騎兵團、第三火槍騎兵團、第六胸甲騎兵團,都是大唐陸軍數萬騎兵裡的精銳。

    康長寧親自帶領這兩個騎兵團坐鎮中軍,可見這兩個獨立騎兵團的重要性了。

    韃靼人的前鋒騎兵呼嘯而來,但是卻是沒有第一時間就是發起了衝鋒,因為他們的前方,康長寧的騎兵兵團已經是初步集結了起來,最前方的第一騎兵師已經是列陣完畢,那幾千韃靼人的前鋒騎兵如果敢貿然衝上來的話,估計下場很不好。

    加之這些韃靼人乃是長途奔襲,他們胯下的坐騎大多已經是勞累不堪,他們想要發起衝鋒,還得換上另外一匹作戰用的馬匹才行呢。

    所以他們並沒有直接衝上來,而是靠近到千米外,就是下馬然後換上了另外一匹,不過卻不是騎在馬匹上,而是牽著馬列陣,一些韃靼騎士,還拿出了隨身攜帶的豆料,水給戰馬喂食呢。

    這些韃靼人,玩了一輩子騎兵,比大唐陸軍更加清楚在戰前需要保存戰馬的體能。

    雙方相隔千米,看似距離不短,但是雙方的騎兵卻都是高度警戒,因為這個距離來說,對於騎兵的衝鋒而言,可是用不了多少時間的!

    康長寧手持望遠鏡,看著前方的韃靼騎兵,發現他們後面的騎兵還沒有及時跟上來,而且他也是判斷出來,這些韃靼騎兵長途奔襲,肯定是需要一定時間進行休整的,哪怕是只是重新整列隊形,換上新的馬匹,這些都需要時間。

    這個時間頂多也就是那麼幾分鐘而已,但這卻是自己的一個機會。

    如果等到韃靼人全部抵達休整完畢,那麼就沒有這種機會了。

    初步判斷了形勢後,玩了十幾年騎兵的康長寧立即下令道:「命令第一騎兵師和第五騎兵師立即出擊,殺一殺敵騎的氣焰,注意,一擊即走,不要陷入纏鬥!」

    康長寧打算在敵人的騎兵主力抵達並休整完成之前,先把敵人的前鋒騎兵打掉,哪怕是無法給他們的騎兵造成多少傷亡,也要把他們逼退,從而造成他們的混亂,讓他們無法順利的完成休整。

    隨著康長寧的話音落下後,他身後的兩個旗語手立即就是揮動了手中的旗幟,通過旗語向前方的第一騎兵師以及第五騎兵師傳遞命令。

    於此同時,他身邊的兩個傳令兵也是立即催動胯下的快馬,然後想著第一騎兵師以及第五騎兵師狂奔而去。

    這些傳令兵胯下的戰馬,比大部分的騎兵坐騎都要更高,清一色的中亞馬,肩高普遍達到了一米四八,這種肩高,放在中亞馬里都是屬於最頂尖的了。

    和康長寧的坐騎基本上是屬於同一個級別。

    沒辦法,為了傳遞命令,大唐陸軍裡的傳令兵就是裝備了最好的馬匹,基本上清一色的中亞馬,而騎兵部隊裡的傳令兵,更是最頂級的中亞馬。

    頂級的中亞馬,在大唐陸軍裡目前只給重騎兵以及高級將領和傳令兵配屬。

    因此通常情況下,在大部分的部隊裡,傳令兵所乘騎的馬匹都是要比騎兵部隊的要好,第一槍騎兵團除外,他們的主力坐騎都是清一色的最頂級的中亞馬或者是阿拉伯馬。

    傳令兵乘騎著高大的中亞馬一路狂奔,於此同時,第一騎兵師和第五騎兵師那邊,也是開始準備行動了。

    大唐陸軍的命令傳遞系統,乃是旗語和傳令兵傳遞相配合,為了避免出現命令傳遞的差錯,每一道命令都必須有兩個旗語手發出旗語,旗語一致才能執行。

    同時,在戰場上,傳令兵也會乘騎快馬前往傳遞命令,這是加的一道保險,如果旗語傳遞失誤,傳令兵的親自傳達就能夠及時的避免失誤,避免更大的損失。

    當然了,戰場上瞬息萬千,有時候也不可能等待傳令兵抵達,因此大部分時候,作戰行動都是直接通過旗語命令傳遞,部隊接到旗語命令。

    傳令兵的親自傳遞,只是加一層保險而已。

    所以,第一騎兵師和第五騎兵師接到旗語命令後,就已經是開始行動了!

    第一騎兵師的騎士們開始在軍官的命令下,分成了前後好幾波,基本上以標準騎兵團為單位,形成了多個龐大的騎兵方陣。

    其中一個騎兵方陣最前方,為首的一個上校得到了命令後,他就是直接翻身上馬,然後朗聲道:「上馬!」

    頓時,他身後的騎兵們齊齊上馬,整整齊齊的跨坐在馬鞍之上!

    「慢步前進!」

    隨著他的命令持續下達,他身後的副官則是大聲重複著他的命令:「慢步前進!」

    話音落下,身後穿的軍服和普通騎兵不太一樣的傳令兵吹響了手中的號角,號角的比較平緩,這是代表著慢步前進的命令,後方各步兵隊的軍官們,也是各自大喊著慢步前進的口號!

    頓時,這八百多騎兵,就是開始緩步前進,這八百騎兵也是前後分成了足足四波,而每一波都是一個騎兵隊,每個隊的兵力,軍官和普通騎兵乃至輔助騎兵,傳令兵什麼的加在一起,大約兩百騎。

    每個騎兵隊的前後距離大約間隔了二十多米,這個間隔裡,後一波騎兵的指揮官就在最前方,指揮官的旁邊就是連接前後波次的傳令兵,這些傳令兵往往穿著比較特殊的軍服,手持號角,準備隨時根據前方的命令吹響號角。

    而騎兵們的步伐,則是根據號角的節奏頻率來定。

    當連續的急促號角聲響起的時候,就是衝鋒的時候!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24 18:52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大唐騎兵,一往無前

    大唐陸軍的騎兵編制,從統一戰爭開始,已經是經歷了好多次的改革,直到宣平十二年的時候,才算是確定下來了騎兵的基本編制,基本上一個標準騎兵團,不管是師屬騎兵團還是騎兵師下設的騎兵團,又或者是獨立騎兵團,理論編制都是一樣的,一個騎兵團的兵力就是八百,下設四隊,每個隊兩百,中間是沒有騎兵營的編制。

    不過實際操作過程裡,師屬騎兵團的編制往往縮小化,同時獨立騎兵團也會擴大化,比如第三火槍騎兵團,就有千名騎兵。

    而第六胸甲騎兵團,足足兩千騎兵。

    第一槍騎兵團也有兩千多人。

    但是,騎兵師的騎兵編制,卻都是標準編制,說是八百就八百,不打折。

    八百騎兵分成四波緩緩前進,騎兵和騎兵之間的間隔非常小,同時每一排都是保持在同一條水平線上,這種嚴格而密集的隊形,乃是大唐騎兵實施騎牆戰術的根本。

    在大唐騎兵裡,你可以不能在馬背上搞各種複雜的花樣,甚至連砍劈的戰術動作都一般般,但是必須能夠保持陣型,不然的話,根本無法和戰友協同作戰。

    大唐騎兵從來都不講究什麼單打獨鬥的,而是密集隊形沖上去,以密集隊形爭取局部兵力優勢,造成己方幾個人幹敵方一個的局面。

    如今,第一騎兵師所屬的各個騎兵團,就是以這種經典的密集隊形逐步上前的,他們的速度並不快,只是馬匹的正常的步行速度而已!

    一共四個騎兵團加上一個師部直屬騎兵營,總數大約三千五百名戰鬥騎兵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箭頭,然後緩緩朝著前方的韃靼人前進。

    第一騎兵師的總兵力雖然有四千多人,但是也有部分是輔助兵力以及騎炮兵部隊,這些兵力顯然是不會直接參與衝鋒作戰的,參與衝鋒作戰的只有三千五百騎而已!

    當第一騎兵師各部各自翻身上馬開始行動的時候,前方的韃靼前鋒騎兵們也是瞬間動了,他們自然是第一時間就是發現了對面第一騎兵師的異動。

    很快,他們也是放棄了列隊休息,而是各自騎上了戰馬,同時也是動了起來。

    靜止不動的騎兵,其戰鬥力甚至都不如步兵呢,所以不管是防禦作戰還是進攻,騎兵都是要動起來了,最好是能夠衝鋒起來,這樣不僅僅能夠帶來龐大的衝擊力,而且還擁有絕佳的機動性。

    這些,都是騎兵的看家本事,如果傻乎乎的待著不動,就等於是放棄自己的優點。

    站著不動在地面肉搏,那是步兵的專長!

    第一騎兵師動了,側面的第五騎兵師也是動了,第五騎兵師參與衝鋒作戰的兵力大約也有三千五百騎,在第一騎兵師的旁邊邊緩緩前進,同樣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箭頭!

    這兩個巨大的箭頭,並行前進,彼此間隔了大約三百米。

    但是很快,這兩個巨大的箭頭開始縮短了距離,從三百米很快就是縮短到了兩百米,乃至百米!

    對於龐大的騎兵部隊而言,這區區百米的距離基本上和沒有已經是沒有多大的區別了,這兩個騎兵師,已經是匯合在一起,準備共同發起衝鋒!

    此時,又是看見最前方的一個穿著高級將官軍服,佩戴著少將軍銜的中年男子緩緩拔出了腰間的馬刀!

    此人正是第一騎兵師師長劉子傲陸軍少將,大唐陸軍騎兵總監盧愚之中將的在統一戰爭時期的心腹愛將,左右手,宣平八年統一戰爭結束時,已經是陸軍准將,戰爭結束後熬了四年才在宣平十二年晉陞為陸軍少將,宣平十三年擔任第一騎兵師師長至今。

    從龍之時還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壯,如今已經是個三十八歲的中年人了,在戰場上廝殺了十幾年的他,面對著前方將近萬人的韃靼騎兵前鋒,絲毫沒有畏懼之色。

    當年,他跟著盧愚之打仗的時候,就敢以數百騎衝擊韃靼人數千騎!

    今時今日,他麾下有將士三千五百,一旁還有同等數量的友軍,總數六千騎兵對陣萬名韃靼騎兵!

    足夠了!

    緩緩拔出他的那柄金絲指揮刀後,劉子傲少將朝著身邊的副官道:「差不多了,可以提速了!」

    當即他的副官就是朝著身後的傳令兵點了點頭,當即,後頭的傳令兵就是吹響了號角。

    頗有節奏的號角吹響後,後方各騎兵團的團長們,也是響應下達了命令:「準備,小跑前進!」

    「嚴令各部,禁制使用手槍!」

    雖然說都裝備了遂發手槍,但是在具體作戰,尤其是這種衝鋒作戰的時候,並不是每一個騎兵都會使用,往往只有前排的騎兵才會使用,後頭的騎兵都是直接用刀。

    因為隊形過於密集,後方的騎兵們,其實很難有在剛開始接戰的時候有開槍射擊的機會。

    同時,因為騎兵最後衝鋒的速度非常快,從手槍射程的二三十米到直接接戰,往往只有短暫的一兩秒的時間,騎術以及心理素質不過關的騎兵,往往是開槍過後難以及時的換上馬刀。

    所以,這種直接衝鋒作戰的時候,只有前排一部分最精銳的騎兵才能在使用手槍後順利的切換為馬刀作戰。

    這也就導致了,在部分特定場合,尤其是打算直接衝鋒去肉搏戰的時候,很多騎兵軍官都是禁止騎兵們使用遂發手槍的。

    他們更願意從頭到尾使用馬刀!

    大唐陸軍的騎兵將領,對馬刀擁有著絕對的信任!

    他們甚至連長矛,空心騎槍之類的都是徹底放棄了,冷兵器的話就只使用馬刀。

    而遂發手槍以及長槍,雖然都有裝備,但是一般只有在特定的戰術下才會使用,比如說反覆衝鋒,實施和騎射騎兵差不多的戰術時才會使用!

    但是發起衝鋒肉搏作戰的時候,大部分部隊的軍官通常會嚴令禁制騎兵使用遂發手槍!

    軍官們一邊提速跑動著,查看自己的隊列是否有騎兵使用手槍,同時也是大喊著各種口號!

    但是,當馬匹的速度開始小跑後,陣陣的馬蹄聲已經是過於吵雜,騎兵們已經是很難聽清楚自己的上司最裡頭喊著的是什麼命令了。

    這個時候,傳令兵手中的號角就是體現出來作用了。

    騎兵的行動,甚至速度快慢,都是跟著號角的節奏來走的。

    隨著軍官們的命令下發,騎兵們各自單手握住馬刀的刀柄,刀背直接抵在肩膀上,另外一手抓著韁繩,催動著馬匹小跑前進。

    小跑前進的時候,軍官們則是騎著馬來回跑動著,大喊著:「保持陣型,保持陣型!」

    陣型,就是大唐陸軍的根本,不管是步兵還是騎兵的,其作戰都是嚴重依賴於各種陣型的。

    而嚴密的陣型,也是大唐陸軍的立足之本,如果沒有嚴密的陣型,導致出現單打獨鬥這些情況,就以大唐騎兵的個人素質而言,根本玩不過那些韃靼騎兵。

    大唐騎兵在提速了,對面的韃靼騎兵也是在提速,他們並沒有選擇掉頭避讓,等待主力抵達,而是選擇了迎戰,直接衝了上來。

    如果對面的是大唐步兵方陣,他們興許還不會衝鋒,但是對面的可是大唐騎兵,並且自己的兵力,而且還是準備和他們對沖的騎兵,他們可不會讓!

    這要是避讓了,說不準就被人追在屁股後面打,到時候局面可就不好收拾了。

    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是不會選擇避讓的!

    他們才是天生屬於馬背上的戰時!

    至於那些南唐蠻子,不過是一群農夫而已,他們以為騎上了馬匹就是騎兵了!

    今天,他們就要教一教這些南唐蠻子,真正的騎兵是怎麼樣的!

    韃靼騎兵提速了,朝著對面的大唐陸軍騎兵呼嘯而去!

    此時從天空俯視的話,那麼就會看到,地面上兩個巨大的箭頭正在快速靠近,他們的速度是越來越快。

    等到大唐陸軍的第一騎兵師師長,穿著輕型半身甲的劉子傲陸軍少將拉下頭盔的面罩,朝著前方揮下馬刀,大喊著:「殺!」的時候。

    整個第一騎兵師都是提到了最高的速度,騎兵們齊聲大喊著:「殺!

    並把手中的馬刀朝著前方斜指!

    戰馬帶著騎士快速奔馳著!

    雙方的距離很快就是從百米接近到二十米,而這個時候,不管是大唐陸軍的騎兵還是韃靼人,他們都是不約而同的放棄了使用手槍或者是弓箭!

    因為雙方騎兵對沖的時候,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弓箭用不了,遂發手槍也用不了,最有用的還是直接拿著馬刀作戰。

    雙方最前方的騎兵,很快就是相互撞擊在了一起,然後火花四濺!

    是真的火花四濺!

    因為他們的馬刀相互碰撞到了一起,或者是馬刀看到了盔甲上,然後迸發出點點火星!

    僅僅是雙方騎兵照面的那一瞬間裡,就是有至少上百名敵我雙方的騎兵倒了下來,騎兵之間的對沖作戰,其場面遠遠要比步兵和步兵,步兵和騎兵之間的交戰要猛烈的多,一時間是人仰馬翻。

    但是最前排的騎兵們人仰馬翻的時候,後排的騎兵卻是魚貫而入,一排又一排的騎兵朝著前方的敵人發起了衝擊!

    大唐和韃靼人之間,迄今為止,規模最為龐大的騎兵激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24 18:52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無恥的大唐騎兵


    當雙方都對自己充滿了自信的時候,戰鬥往往也是最為激烈的,因為他們都相信自己能夠獲勝,士氣高昂。

    但是這種激烈通常也不會持續太久,因為戰鬥,總會有勝負的,當失敗的一方意識到自己的戰術意圖無法實現,甚至有可能遭到慘敗的時候,那麼就是徹底發生改變的時候了。

    當大唐陸軍的第一騎兵師以及第五騎兵師,共同組成的巨大箭頭,和韃靼人的騎兵陣列對撞到一起的時候,剛開始的幾十秒裡,雙方因為戰鬥的慣性,戰鬥的非常激烈,前方的騎士一個接著一個倒下,而後方的騎士也是一個接著一個沖上去。

    但是數十秒中後,當部分韃靼騎兵發現,自己雖然總兵力更多,但是卻是非常詭異的始終都是面臨著局部兵力劣勢的時候,他們就是慌神了。

    韃靼騎兵乃是標準的傳統騎兵,他們的隊形更加的寬鬆,甚至速度都是有所差距,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到了最後交戰的時候,其寬鬆的陣型面對密集到幾乎人擠人的大唐騎兵衝鋒陣型。

    就是導致了在雙方實際交戰區域,一個韃靼騎兵,往往是需要同時面對三四個大唐騎兵的圍攻,這種的情況下,饒是韃靼騎兵的騎術甚至武藝都是更加出色,但是依舊不得不飲恨當場,最終被斬於馬下。

    韃靼騎兵的總兵力是要超過出擊的大唐陸軍兩個騎兵師的,雙方的兵力對比是一萬對比七千。

    但是韃靼人的一萬人裡,真正和大唐騎兵發生交戰的,不足三千之數,更多的則是在兩側繞了過來。

    因為大唐陸軍的騎兵隊形更加密集,所形成的正面衝鋒寬度更小,對面的韃靼騎兵正面寬大太大,這樣一來,也就是導致了韃靼人的騎兵雖然更多,但是在實際交戰區域,竟然是處於兵力劣勢。

    這,也是近代騎兵採用騎牆戰術迎戰傳統古典騎兵的最大優勢!

    什麼火槍等武器優勢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這種局部兵力優勢。

    而這種局部兵力優勢,也是讓韃靼人的騎兵陣型,面對大唐騎兵的衝鋒之時,彷彿就跟紙糊的一樣。

    大唐騎兵所組成的箭頭,直接撕破甚至穿透了他們的防線!

    雙方呼嘯而過的騎兵彼此交戰,然後留下一地的死傷者!

    當康長寧在後方拿著望遠鏡看到第一騎兵師的騎兵穿透了韃靼人的防線後,嘴角露出了笑容!

    當他派出第一騎兵師和第五騎兵師發起衝鋒的時候,就已經是預料到,如果韃靼人和自己打對沖的話,損失的肯定是他們。

    這是戰術上的差距,沒有辦法彌補的。

    倘若韃靼人足夠聰明的話,那麼他們就應該避戰,而不是強撐著來打一場!

    可惜的是,這一次衝鋒過後,剩下的韃靼人似乎也是醒悟過來了,當雙方的對衝過後,剩下的韃靼人開始轉向,開始避戰了。

    沒有進行第二次對沖的機會了!

    至於追擊……

    拜託,人家也是騎兵,打不過難不成還跑不過啊?

    等韃靼人稍微退卻後,第一騎兵師和第五騎兵師也是繞了一個大圈,然後返回了己方陣列進行休整。

    只不過,回來的騎兵已經是沒有七千騎了!

    雖然這一戰打掉了韃靼人的囂張氣焰,也是造成了韃靼人不小的損失,不過兩軍交戰,而且還是打的這種非常殘酷的對沖作戰,損失是不可避免的。

    成功返回的己方騎兵,只剩下大約六千五百人!

    一次衝鋒,足足讓五百將士留在了原地,死傷不知!

    而韃靼人留下的更多,他們留下了足足一千五百人的死傷者在戰場上!

    這一次交戰,雙方的戰損比例大約是在一比三,而且這還是大唐出擊騎兵數量比韃靼人少了三千多人的前提下!

    康長寧對這個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更加關鍵的是,這一場戰鬥對士氣的提升非常大,全軍將士能夠保持足夠的自信應對接下來的戰鬥!

    而且他手中握有的兩支精銳部隊,如第三火槍騎兵團,第六胸甲騎兵團都還沒有出擊呢!

    這一場,雖然己方的兵力遠遠少於對方,但是只要打的好,未必沒有獲勝的機會。

    接下來的時間裡,剩下的八千多韃靼人學聰明了,他們直接跑到了一公里外的地方不再靠近,等待著後方友軍的抵達。

    而大唐陸軍的騎兵兵團,也是抓緊時間休整,準備!

    這一場大戰,才剛剛開始呢,遠遠不是到結束的時候。

    因為預計時間會比較漫長,大唐陸軍的騎兵們,也是在列陣準備迎戰的同時,直接席地而坐保存體力的同時,食用乾糧喝水,同時給馬匹喂**私聊,以保持戰馬的體能

    這大清早的,他們可是連早餐都沒有吃呢!

    大唐陸軍的騎兵們,正在休整甚至用餐的時候,對面的韃靼人差不多也是干著同樣的事,這奔波許久,又是在剛才衝鋒了一次,不管是將士還是戰馬,都是也是需要及時的恢復和補充體能的。

    於是乎,雙方就是隔著一公里多的距離,大眼瞪小眼起來。

    隨著時間的過去,康長寧麾下的騎兵也是逐漸休整完畢,剛才因為時間匆忙,還沒有來得及準備完畢的部分騎兵部隊,如今也是準備妥當了。

    對面的韃靼人也是陸續抵達。

    從一開始的前鋒部隊萬人,再到兩萬,三人,最後來了差不多四萬騎。

    這個騎兵數量已經是不少了,俺答汗手頭上可用於作戰的騎兵,一共也就六萬多人,但是這六萬多人不可能都帶上。

    為了迷惑南唐蠻子,他可是在東邊留下了一萬多騎,然後還在南林堡那邊留下了三千多人,又派出去幾千人攔截南唐蠻子的偵查騎兵。

    除此之外,剩下的兵力都是讓給他帶到這裡來了。

    四萬騎,對付只有大約一萬五千騎的敵人,在俺答汗看來,哪怕是他們火器犀利,但是這也足夠了。

    但是沒有想到剛來到,前鋒部隊的一場交戰就是讓他皺起了眉頭。

    萬騎規模的前鋒部隊,和對面的南唐蠻子七千騎打面對面的對沖作戰,竟然是己方損失比對方還要多,萬騎只剩下了八千五百,而對面的南唐蠻子,只損失了五百。

    儘管前鋒部隊是初來乍到,還是經過了長途跋涉,但是也不應該是這個結果啊。

    俺答汗對此非常的不爽,不過卻也是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震撼,前鋒交戰雖然吃了點小虧,但是只是小虧而已,影響不了大局。

    自己千辛萬苦,這才是抓到了機會把這些將近一萬五千騎的南唐蠻子堵在這裡,自然是希望打一場大決戰的!

    他可不會和南唐蠻子想像的那樣,傻乎乎的和他們的步兵主力打正面決戰,在他看來,這些南唐蠻子敢深入草原,無非是憑藉著這一萬五千騎。

    而事實上這一萬五千騎也是的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沒有這支騎兵遊走掩護,牽制了大量的韃靼騎兵,同時還能及時的支援運輸部隊,單單靠步兵部隊是不可能維持住這一條補給線的。

    只要把這一支騎兵給幹掉,那麼接下來自己就能夠佔據巨大的戰略主動權,徹底的切斷南唐蠻子的封鎖線,到時候他倒是要看看,東勝城那邊到底能夠維持多久。

    鄧喜德有著自己的計畫,而俺答汗同樣也是有著自己的計畫!

    當雙方都按照自己的計畫去推動戰事的時候,也就是出現了今天的這個局面!

    騎兵兵團被韃靼人的四萬騎兵給堵住了!

    對此,康長寧自然是不會坐以待斃,他要殺出一條血路來!

    之前的一場前鋒交戰,已經是讓他看到了希望,敵人眾多兵力多,但是未必沒有機會!

    這個機會並不是指擊敗他們,而是指衝出包圍圈離開!

    眼看著己方的部隊準備妥當之後,康長寧也是不準備拖太久,這拖得太久容易生變,他還想趁著那些韃靼的主力騎兵剛剛抵達,人困馬乏的時候強行衝出去呢。

    而這一次,他已經是不是準備讓第一騎兵師等普通騎兵打頭了,他親自帶著第六胸甲騎兵團上前,準備充當全軍衝鋒的矛頭。

    不過在這之前,他還是先派出了第三火槍騎兵團!

    這是準備利用該騎兵團的放風箏戰術騷擾打擊敵人,製造混亂,從而給主力部隊的衝鋒創造更好的機會!

    很快,韃靼人就是見識到了第三火槍騎兵團的無恥!

    俺答汗剛開始看見只是近千人的大唐騎兵上前的時候,還不以為意,甚至都是懶得派出部隊去攔截,因為如今他的主力部隊剛剛抵達,需要休整,不可能因為區區千人的敵軍來就破壞整個休整計畫的。

    反正己方四萬大軍,這一千騎就算是衝上來了,也能夠把他們一口給吞了。

    但是他很快就是發現,這些大唐騎兵根本就沒有衝過來的打算,而是直接在距離己方一隊騎兵的將近百米就是慢慢前進……

    然後就是看見他們拿出了火槍!

    在看見他們騎著馬緩步上前,最後到了大約七八十米的距離就是直接在馬背上開槍了!

    雖然說命中率一般,但是依舊有數十米韃靼騎兵被打中,當即一個韃靼騎兵將領就是率領己方大約兩千騎兵出擊,準備靠近後用騎弓還以顏色。

    然而他們剛動呢,對面的那些大唐騎兵轉身就走!

    既然他們都走了,領兵出擊的韃靼將領也是知道顧大局,也就不打算追上去了,剛停下準備掉頭返回,沒有想到的是,前頭的那些大唐騎兵也是停下來,就在七八十米外的地方又開槍了,甚至看見韃靼騎兵撤退之後,他們反而是調轉馬頭又跟了上來!

    看見這一幕,俺答汗都是無語了。

    這些南唐蠻子太無恥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24 18:53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全軍出擊


    如果對面的南唐蠻子派出來幾千人的話,他少不得要派出更多的兵力進行窮追猛打的,但是對面的南唐蠻子只是派出來了千騎不到而已。

    這派出去的人少了,沒有什麼用,但是派出去的多了,又是容易混亂。

    要知道,南唐蠻子的主力騎兵就在對面呢。

    雖然己方的兵力是南唐蠻子的好幾倍,但是俺答汗卻是不打算輕敵。

    剛才前鋒部隊的戰鬥,就已經是證明了,對面的南唐蠻子不是什麼弱旅,己方萬人前鋒,都是沒能從對方七千騎手中討得了好處,反而還是吃了一個虧。

    這種情況下,俺答汗就更加不會輕敵了!

    如果俺答汗這麼容易就輕敵的話,那麼他也不會帶領土默特部統一右翼三萬戶,繼而用右翼三萬戶吊打察哈爾部以及瓦剌人了。

    他很重視今天的戰鬥,這竟會是一場決定土默川以及河套地區歸屬的戰鬥!

    興許在外人的嚴重,雙方的決戰應該是俺答汗帶領主力部隊和鄧喜德的第九軍主力進行決戰的,但是在俺答汗看來卻不是如此!

    第九軍的好幾萬主力部隊雖然恐怖,但是在俺答汗的眼裡,遠遠沒有這一萬四五千的大唐騎兵威脅大。

    因為他也知道,打掉大唐陸軍幾千乃至幾萬人的步兵,他們回頭就能夠派過來更多的步兵。

    但是要是把這支騎兵給幹掉了,給大唐帝國好幾年的時間,也沒有辦法補充這一萬多騎。

    因此只要把這支騎兵幹掉,那麼後續的戰役就有的打,大不了耗他幾個月,耗到大唐陸軍受不了主動退兵。

    他就不信,這些大唐人能夠單憑步兵和槍炮縱橫草原。

    沒有騎兵掩護,這些步兵和炮兵就是活靶子,活生生耗也能夠把他們給耗死。

    抱著這樣的想法,俺答汗策劃了這一次的作戰,如今好不容易把大唐陸軍的騎兵兵團給堵住了,自然是不會輕易的錯過。

    區區千名南唐蠻子的騎兵騷擾,可是別指望能夠讓他動搖軍陣!

    不過,總是讓這些人在面前晃悠也不是個事,所以他還是讓麾下一個將領,帶著兩千騎兵進行追擊攔截,不求殺敵,只求把他們趕出去。

    至於其他的主力部隊,則是繼續原地休整,等待著大戰的爆發!

    但是俺答汗的想法是好的,然而事情的發展卻是和他預料的不一樣!

    兩千騎兵追出去了,前頭的千名大唐騎兵轉身就跑,但是等己方的兩千人不再追擊的時候,他們又是掉過頭開用火槍射擊。

    這一次兩次的還沒有什麼,只是被打死打傷幾十人而已,但是長久以往,卻是會累計不少的傷亡了,更加會讓部隊喪失士氣。

    最後,俺答汗實在是看不下去了,當即就是傳令道:「追,給本王一直追!」

    既然停下來反而是會遭到襲擊,那麼幹脆一直追上去了!

    但是這兩千韃靼騎兵繼續追擊的時候,第三火槍騎兵團的騎兵們,又是一溜煙的跑了,而且還不是往外其他地方跑,而是往己方主力騎兵跑。

    這樣一來,追擊的韃靼騎兵就是不得不停下步伐了,因為繼續追擊下去的話,就會一頭撞進大唐的騎兵主力之中,他們這兩千騎兵貿然闖進去,會被吞的骨頭渣都不剩下的。

    他們停了下來,但是第三火槍騎兵團也是停了下來,又是非常賤的掉頭過來,隔著七八十米的距離開槍,沒打死多少人,但卻是把那些韃靼騎兵氣的夠嗆!

    不過再氣,也不會貿然沖上去了,因為那是找死!

    他們一狠心,乾脆是直接跑回來了,然後第三火槍團也是進行追擊,一些騎術高超的騎兵,還直接在馬背上開槍呢,命中率雖然非常的可憐,但是偶爾也能夠打中一個韃靼騎兵。

    看到這一幕,後方的不少韃靼將領都是忍不住咒罵了起來。

    這些南唐蠻子騎兵是在是太可惡了!

    俺答汗倒是沒有什麼明顯的表情,這種事看上去雖然噁心,但是動搖不了他們韃靼人主力部隊的根本。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不用多久,俺答汗所屬的騎兵大多已經是休整完畢,俺答汗回頭看一眼己方的四萬大軍!

    然後輕輕道:「開始吧!」

    隨著他的話落下,他麾下的將領們也是各自到了本部騎兵的前方,準備帶著騎兵開始行動!

    最先行動的是一側大約萬騎,只見他們緩緩而出,不過卻不是朝著大唐騎兵兵團的正面而去,而是略微朝東,看樣字是想要從東面繞行進攻側翼。

    於此同時,康長寧也是下了最後的動員令!

    「此戰關乎帝國北方安危,望諸君奮勇作戰,以報君恩!」

    隨即,他騎馬上前,高舉著指揮刀大喊:「全軍進攻!」

    康長寧沒有和韃靼人那樣,分成左右中軍多路,因為他的兵力本來就少,自然是不會輕易分兵的,他很清楚自己的劣勢和優點。

    劣勢就是兵力少,單兵能力差,優點的話,則是他們的集體作戰能力比韃靼人更強。

    所以,他很乾脆的直接以第六胸甲騎兵團打頭,其他騎兵部隊跟上,直接擰成一股繩發起進攻!

    是的,他要主動進攻,而不是等著韃靼人殺過來!

    除了第三火槍騎兵團外,剩下的大約一萬三千騎,各部相互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箭頭!

    此時,他的騎兵們還沒有讓馬匹奔跑起來,而是緩緩步行著,因為此時距離還比較遠,過早提速會讓戰馬的體能過早消耗。

    緩緩不行,速度雖然不快,但是一整個嚴密而巨大的方陣壓過來,讓對面的不少韃靼將領看了都是略微皺眉。

    如此嚴密的陣型,可是不好對付的!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韃靼人也是沒有其他什麼太好的選擇了,雖然說戰場上有著各種各樣的計謀,但是今天這樣的場合裡,雙方已經是面對面了,此時講究的是雙方的硬實力以及臨陣指揮,其他的什麼陰謀詭計已經是沒有多大用處了。

    俺答汗揮了揮手,頓時,他身後的大約兩萬五千騎的中軍主力也是緩緩而出,同時另外五千騎也是朝著西方而去。

    他的戰術意圖非常明顯,以兩萬五千騎兵中軍正面硬抗對面的一萬三千敵騎,同時兩側的騎兵襲擊側翼,把他們攔腰而斷。

    然後把這一萬多的大唐騎兵徹底留下!

    雙方的騎兵都開始動了!

    速度都不快,都是慢慢步行,甚至有一些騎兵為了節省馬匹的體能,都是直接牽著馬走的。

    但是,不用多久,就是可以聽見大唐騎兵那邊響起了一陣陣的號角聲,這是提速的命令,頓時,大唐騎兵都是催動著馬匹小跑起來。

    小跑起來的騎兵方陣,速度依舊算不上快,但是聲勢卻是已經比之前更加嚇人了。

    這些騎士們騎在馬背上,一手持韁繩,一手拿著馬刀,而馬刀的刀背則是放在肩膀上。

    早上的陽光照在他們的馬刀上,灑在他們的各類型的板甲上,散發出來陣陣耀眼的寒芒。

    無獨有偶,對面的韃靼騎兵也是開始提速了。

    但是雙方這一提速,就是看出來了雙方的差距,韃靼人的陣型開始散亂,甚至逐漸的都是沒有了陣型,騎兵們都是自己跑自己的,基本不和戰友保持一致性。

    而大唐騎兵那邊,則是保持了統一步調,最前排的第六胸甲騎兵團的騎士們,他們保持著緊密隊形的同時,隊形也是非常的整齊。

    如果從側面看過去,那麼就會發現,最前排的騎兵們,幾乎都是在同一條直線上,甚至連馬匹的步伐都是一致的。

    這最前排的士兵,都是第六胸甲騎兵團的精銳,這些胸甲騎兵配屬的那是重型胸甲,這些重型胸甲防禦面積可是非常大的,不是輕騎兵所裝備的輕型胸甲所能夠相提並論的。

    嚴格上來說,其實大唐陸軍的胸甲騎兵,他配屬的重型胸甲,乃是縮小版的半身甲,防護力相當不錯。

    而這些最前排的第六胸甲騎兵團的精銳,他們的馬匹都是覆蓋了一層馬匹專用的輕型板甲,他們所配屬的馬匹也是最優秀的中亞馬,不然的話,無法支撐盔甲的重量。

    而他們身後的胸甲騎兵們,則是沒有裝備戰馬甲,只裝備了重型胸甲而已。

    他們持續前行,而對面的韃靼人卻是準備搶先出手了,大約三千名韃靼騎兵開始加速,然後脫離了其中軍主力陣列,不過他們並沒有手持馬刀,反而是一個個都是手持騎弓!

    看到他們手中的騎弓,康長寧就知道他們這是要玩騎射,就和當年的蒙古人打歐洲人的騎兵一樣。

    但是,自己的騎兵可不僅僅只有馬刀和盔甲!

    當即手一揮,頓時前方的騎兵部隊就是齊齊掏出了遂發手槍!

    不用多久,那高速奔跑而來的韃靼騎兵就是抵達了五十米,隨即開始轉圈,並持續靠近,等他們靠近到大約二三十米準備射箭的時候,早已經是準備妥當的大唐騎兵卻是搶先開槍了。

    遂發手槍的射程和威力雖然遠遠不如遂髮長槍,但是在二三十米的距離上依舊是毫無問題!

    硝煙過後,大片的韃靼騎兵還沒有來得及射箭就是被射到,而不少的韃靼騎兵也是開始射箭了。

    可惜的是,他們遇上的是第六胸甲騎兵團!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24 18:53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這他媽不合理


    第六胸甲騎兵團乃是大唐陸軍裡,標準的重甲騎兵部隊,其防禦力雖然不如第一槍騎兵團那些身穿全身甲的重騎兵,但是其擴大版的重型胸甲也足以讓他們擁有傲人的防護力了。

    韃靼人的騎術能力,毫無疑問是頂尖的,畢竟這是他們的看家本書,準頭不錯,威力也不算弱。

    但即便如此,這些韃靼人的箭支也只能採取覆蓋射擊的模式,在高速奔跑的馬匹上,他們不太可能準確的瞄準詳細部分,並取得命中,能夠做到這一點,就不可能是普通的韃靼騎兵,而是屬於神射手了,這個人肯定有,但絕對不會太多,根不可能出現好幾千人。

    這些韃靼人的騎兵,把箭支射出來後,成片成片的箭支就是飛向了第六胸甲騎兵團的陣列裡!

    然後……

    然後絕大部分的箭支都是撞擊在他們的盔甲上!

    這些盔甲,可都是用精鋼鍛壓打造的板甲,哪怕是為了控制重量,除了胸口位置外,其他部分都是比較單薄,但是這個薄,也只是相對於子彈而言的,至於弓箭,哪怕是這些韃靼人使用的箭頭質量還算不錯,但是威力依舊是無法和子彈相提並論。

    大部分命中大唐騎兵的箭支都是撞擊在了盔甲上,至少極少數一部分才是命中率一些沒有盔甲覆蓋的部分,給少數胸甲騎兵造成傷亡。

    其中大部分的傷亡也只是非軀幹部分的傷勢,因為重要部分都是有著盔甲防護呢。

    倒是戰馬,除了前面幾排的戰馬有著戰馬盔甲防護外,後面的普通胸甲騎兵所乘騎的戰馬,是沒有戰馬專用的盔甲的,因此戰馬受傷的倒是比較多。

    但是總體來說,韃靼人的這一波箭雨,並沒有給第六胸甲騎兵團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傷害,反倒是他們自己損失了一兩百號人呢。

    不過雖然不太順利,這些韃靼騎兵也是沒有戀戰,高速靠近射箭後,立即就是高速脫離!

    而第六胸甲騎兵團也是不管他們,而是繼續以小跑的姿態持續靠近!

    隨著雙方的距離逐步縮小,對方是不可能持續採用這種騎射戰術的,至於說對方的騎兵部隊不高速衝鋒停下來射箭,或者是衝鋒的時候射箭,那麼大唐騎兵更加樂意。

    因為不管那一種,都能夠給己方稍候的衝鋒帶來極大的優勢!

    但是韃靼人顯然也是知道,大戰當頭,是沒有什麼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搞什麼齊射的,一旦讓大唐騎兵衝起來,而己方的速度沒能提起來的話,那麼己方就算是人再多,也得被絞殺。

    而提速後射箭,等你把箭支射出去,人家的馬刀也就砍到你頭上了。

    更何況,這種幾萬人的騎兵交戰,是一波騎兵接著一波騎兵衝鋒的,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間隙。

    想要應對這樣的騎兵衝鋒,如果是步兵的話,則是結陣,用長矛、步弓或者火槍進行對抗,如果是騎兵的話,沒什麼好說的,直接沖上去,大家硬碰硬的。

    韃靼人也是選擇了這種方式,俺答汗沒有任何的猶豫,當雙方的距離差不多的時候,他就是讓人吹響了衝鋒的號角!

    兩萬五千韃靼騎兵開始從小跑變為快跑,然後是衝刺!

    相對應的是對面的康長寧也是帶著騎兵兵團開始了衝鋒!

    雙方主力部隊的距離從之前的四五百米迅速縮短為兩百米,一百米,五十米!

    下一瞬間,雙方的前排騎士就是撞擊在了一起,這一切,彷彿就是之前雙方前鋒部隊的交戰重演!

    第六胸甲騎兵團的騎士們,仗著密集的隊形,良好的防禦力,高大的馬匹,強行撞了上去,頓時,敵我雙方都是人仰馬翻。

    僅僅是這瞬間,就至少有數百雙方的騎士死傷,但是這一切,只是開始而已。

    後方更多的騎兵正在持續從上來,然後雙方發生交戰。

    這是一場絕對的硬碰硬,沒有絲毫取巧的戰鬥,雙方都是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放棄遠射火力,弓箭,遂發手槍都是直接收了起來,只是用最原始的馬刀進行作戰。

    但是很快,俺答汗就是發現了,哪怕是己方投入了兵力更多,乃是對面大唐騎兵的兩倍之數,但實際戰鬥卻沒有發揮出來該有的兵力優勢。

    因為韃靼騎兵的陣列過於寬鬆,而大唐的騎兵陣型非常的緊密,這樣一對比,也就導致了,相當多的一部分韃靼騎兵,其實只是從大唐騎兵的兩側呼嘯而過,並沒有和大唐騎兵發生實際上的接觸,連接觸都沒有,就更談不上什麼戰鬥了。

    而和大唐騎兵作戰的韃靼騎兵,卻是只佔據了總兵力的四分之一不到的兵力,就這四分之一的兵力,還是分散開來的。

    因此戰場上,也就出現了這麼一種詭異的情況,大唐騎兵總兵力雖然少,但是在實際戰鬥的時候,卻是有兩三個騎兵圍攻一個韃靼騎兵的情況。

    而且這並不是單獨個例,而是普遍情況!

    這一瞬間,俺答汗就是明白了,為什麼之前前鋒部隊會吃虧了。

    因為對方的陣型實在是過於緊密了,而且陣型整齊,行動如一,己方的騎兵遇上這樣的騎兵,打起來可以說是根本就沒有辦法發揮出來自己的威力。

    同時對方的那一千多人的重騎兵實在是過於凶悍,仗著高頭大馬,厚實的盔甲,往往是直接碾壓著殺上來,根本就不玩什麼戰術之類的。

    他們的盔甲,他們的陣型就是他們的最大依仗。

    然而讓俺答汗擔憂的是,自己的騎兵竟然是抵擋不住他們的衝鋒!

    這怎麼可能!

    要知道,他帶來的四萬騎兵,那都是右翼三萬戶中的本部騎兵,跟著他南征北戰數十年了,不知道征服了多少個部落,每一個騎兵都是驍勇之士。

    但是在這些南唐蠻子的騎兵面前,竟然是連抵擋都抵擋不住。

    這!

    怎麼可能!

    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這一切。

    如果俺答汗之前看到過前鋒是如何慘敗的話,那麼他應該就不會震驚了,但是很可惜,他當時距離過遠,只看到了己方的前鋒騎兵吃了個小虧,但是具體怎麼吃虧的,低下的將領也是一知半解,只說打著打著,明明整體局勢佔據了優勢,但是在局部上卻是被殺的慘敗,整個過程都是莫名其妙的。

    韃靼人不是沒和大唐交過手,當年南下的時候,他們就是在山東和大唐陸軍打了一仗,結果超過一萬多騎死傷在大唐陸軍的刺刀陣前。

    所以,他們也是學乖了,往後的多年裡,不管是小規模的衝突還是如今的大規模交戰,他們都是謹記了一條原則,那就是絕對不要主動衝擊準備妥當,嚴陣以待的大唐陸軍步兵方陣。

    而騎兵之間的交戰,雙方過去的這些年,也是有打過,但都是幾十人,幾百人規模的小戰鬥,這種戰鬥里根本就很難體現出現一些具體信息來。

    同時他們也是無法從大唐騎兵早年和察哈爾部、朵顏三衛的交手裡獲得什麼有用的信息,因為當年的大唐騎兵質量堪用,他們的騎兵更多時候,都是充當騎馬步兵來使用的,往往是騎馬機動,然後直接下馬手持火槍步戰。

    真正動用超過萬騎騎兵進行騎兵衝鋒作戰,說真的,大唐騎兵也是頭一次!

    大唐騎兵之前都沒這麼幹過,韃靼人自然也就無法判斷出來大唐騎兵衝鋒作戰的真正實力。

    但是現在,俺答汗卻是看到了大唐騎兵衝鋒作戰的真正實力!

    太詭異了!

    是的,不是說什麼震驚之類的,而是覺得詭異!

    因為俺答汗無法理解自己所看到的這一切,自己的兵力明明更多,自己的騎兵明明騎術甚至刀法都更加的優越,但是為什麼偏偏就是在這一群農夫組成的騎兵陣前不堪一擊。

    己方的騎兵陣型,彷彿就是紙糊的一樣,被大唐騎兵一捅就破!

    他不理解!

    如果說對面的大唐騎兵,用火槍搞之前的那种放風箏的戰術,雖然看起來噁心,但是他卻也是能夠理解,畢竟南唐蠻子的槍炮犀利,那是出了名的。

    好多年前他就是知道了。

    但是他卻是沒有想到,這騎馬衝鋒肉搏作戰,他們竟然也如此犀利!

    這他媽不合理!

    看到局勢不妙的俺答汗,很快就是做出了改變,這個改變並不是調動這兩萬五千騎的中軍,實際上中軍已經是衝鋒了起來,根本無法做出什麼及時的改變了,不管是勝還是敗,都得衝鋒完畢了才能夠進行調整。

    他要做出改變的乃是兩翼的騎兵!

    他抬頭看了一眼還在進行迂迴的左右兩翼的騎兵,尤其是左翼的萬名騎兵,當即就是下令道:「讓左翼大軍立即進攻南唐蠻子的側翼!」

    儘管這萬名騎兵還沒有迂迴到位,但是他也是不管了,因為他擔心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恐怕自己中軍的兩萬五千騎都要擋不住這一萬三千騎了!

    但時候,就不是能不能堵住這一萬多南唐蠻子騎兵的事,而是己方大軍要慘敗了!

    他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24 18:53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第六胸甲騎兵團的危機

    一萬韃靼精騎,來不及迂迴到位,就是匆忙跳轉方向,然後朝著大唐騎兵的陣列衝了過去。

    儘管這個時候還沒有迂迴到位,直接發起進攻的方位不太對,無法做到真正的攔腰而斷,但是俺答汗已經是給他們傳令了命令讓他們立即發起進攻,他們自然也是不敢有任何的拖延。

    因為再這麼等下去,己方的中軍恐怕就要完蛋了!

    儘管他們距離比較遠,看不到戰場中間的細節,搞不懂為什麼己方的中軍為什麼攔不住南唐蠻子的進攻,但是他們卻是能夠看到,己方中軍的陣型,彷彿就跟破布一樣,一撕就碎,被對面的南唐蠻子騎兵幾乎快要捅了個對穿。

    韃靼中軍的眾多將領們,也是看出來了不妙,他們著急著調集更多的兵力試圖沖上去,然後堵住大唐騎兵,但是他們卻是發現,不管他們怎麼努力,都是無法在戰鬥的最前線調集更多的部隊了。

    古典騎兵的陣型過於寬鬆所帶來的影響,在這一刻幾乎是被放大了無數倍。

    韃靼人寬鬆的陣型被充當矛頭的第六胸甲騎兵團衝破之後,隨後衝進來的第一騎兵師和第五騎兵師為核心的大量騎兵魚貫而入,一波接著一波衝擊著韃靼人的龐大陣型。

    於此同時,一波接著一波韃靼人的騎兵,也是前仆後繼的沖上去對戰。

    這倒不是說他們視死如歸,要去堵住什麼缺口之類的,而是雙方的戰鬥,是對沖作戰,雙方都是筆直的發起衝鋒,而且還是數萬人的衝鋒,想要掉頭避讓?

    不可能的事!

    甭管前方是豆腐還是堅石,他們都只能一頭撞上去,因為只有衝過去了,才能夠活下來。

    要不然的話,不是被敵人的刀劍殺死,就是被雙方衝過來的戰馬踐踏致死。

    很多騎兵其實都不是死在敵人的刀劍之下,而是死在雙方戰馬的馬蹄之下,因為當他們自己或者是戰馬受傷,而導致落馬之後,不管是前方的敵人騎兵,還是己方戰友,都是不會,也沒有辦法避讓地面上的這些受傷者,往往都是選擇直接踐踏過去。

    因為集體衝鋒之下,根本就沒有多少避讓的餘地,除了向前再向前,根本就是無路可走,這一點,對於大唐騎兵是如此,對於韃靼騎兵同樣是如此。

    所以那些落馬的騎兵,下場並不會比那些在馬背上就被擊殺的騎兵好到那裡去,甚至可能會更慘!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會被雙方的戰馬踏死的,少數精銳騎兵即便是落馬了,他們也能夠進行避讓,甚至擊殺敵人,把敵人拖拉下馬,甚至乾脆是搶奪敵人的馬匹重新作戰。

    戰場上,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因此靠近雙方戰鬥的最前線,那麼就會發現,雙方的戰鬥騎士是非常混亂的,混亂之中,無數人死傷!

    正在指揮部隊朝著前方衝擊的康長寧,此時也是看到了一側有著萬人敵騎衝過來。

    當即他就是下令,調整部隊的衝擊方向,而不是筆直向前,而是朝著西北方向衝擊,避讓敵人的萬騎襲擊。

    縱然他對己方部隊的戰鬥力有著自信,但是也沒有自信到能夠正面硬坑敵軍的同時,還能夠抵擋敵人從側面發起進攻。

    畢竟,敵人是他們的數倍之多呢!

    騎兵衝鋒的時候,單個騎兵或者小規模的騎兵想要脫離大部分轉向,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倘若是部隊統一轉向,那麼自然也就是可行的。

    隨著號角聲的改變,衝在最前方的第六胸甲騎兵團的數百名身穿重型胸甲的騎兵,也是略微改變了衝擊方向,改為朝著西北方向衝過去!

    這裡,得說一說,其實雙方的戰鬥,並不是時刻都是在發生,雙方的騎兵交戰可是好幾萬人呢,不管是大唐騎兵還是韃靼騎兵,他們的衝鋒其實都是分為多個波次的,並有多個波次結合為一個大波次,形成一個超大型的箭頭。

    大唐騎兵這邊,採用的普遍是以騎兵團為大方陣,內以騎兵隊為小波次,實施持續衝鋒的。

    對面的韃靼人有所不同,不過整體上也是差不多的,這麼多兵力,根本就不可能一窩蜂的全部沖上去,那樣不用打仗,自己就先亂掉了。

    到時候,根本沒有任何戰術可言,雙方就只能打一場超大規模的混戰而已。

    第六胸甲騎兵團,作為騎兵兵團裡唯一的一支重騎兵,肩負著為全軍開路的重任,在過去的短短一分鐘裡,他們已經是連續擊潰了至少兩千名韃靼騎兵,嗯只是,擊潰,並不是說殺傷了這麼多韃靼騎兵,但是在這種大型戰場裡,潰散的韃靼騎兵也活不了多久,很快就會被後方趕上來的第一騎兵師以及第五騎兵師的騎兵絞殺。

    而到目前為止,第六胸甲騎兵團的損失也不小,已經是足足損失了將近兩百騎!

    但是即便如此,他們在聽到號角聲的變化後,領頭的幾個身披全身甲的第六胸甲騎兵團的軍官們,依舊是高舉著指揮刀,直接改變方向朝著西北方向殺了過去,前方,是一個剛列陣完畢,準備攔截的韃靼人騎兵方針,數量足足有兩千之多。

    軍官們上前,伴隨軍官作戰的親兵,也是舉著代表番號的軍旗跟了上去,高高豎起,迎風招展的軍旗,為後方的騎兵們指引了方向,讓他們不至於在混亂的戰場上迷失方向。

    很快,第六胸甲騎兵團的騎兵們,就是跟著該團軍官的軍旗,改變方向殺了過去,而後方緊隨的第一騎兵師的騎兵們,見狀也是略微改變方向跟了過去。

    如此,龐大的衝鋒陣列就是開始改變方向了!

    這個過程裡,軍旗的作用發揮到淋淋盡致!

    如果說戰鬥剛開始,雙方沒有正式接觸的階段裡,號角聲還是其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後,那麼等到戰鬥爆發的時候,實際上號角聲只能是用來傳遞一些最簡單的命令了,而且號角聲的命令傳遞,也只能是用來串聯高級軍官之間,普通士兵忙著廝殺,哪有閒工夫去聽什麼號角聲的命令啊。

    普通士兵在廝殺的時候,只會根據本能,跟隨著己方部隊的軍旗在走。

    而這個時候,一軍主官的軍旗就是非常重要了。

    根據大唐陸軍條例,在戰場上軍旗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倒下的,以第六胸甲騎兵團為例子。

    如今全團都是跟隨著第六胸甲騎兵團團長的指揮旗行動,如果該團團長戰死或者受傷,無法履行團長職務的時候,那麼就會由副團長即時接替指揮,同時為了避免主官戰死動搖軍心士氣,哪怕是主官真的戰死了,但是其親兵也不能降下主官的指揮旗,而是以最快速度找到副團長,讓副團長接管指揮旗。

    副團長如果戰死了,那麼就是團參謀長接管,如果還戰死了,那麼就是軍銜最高之隊官,如果軍銜一致,則是番號最靠前的隊官,比如第一隊隊官接替指揮。

    而這個過程裡,該團的指揮旗,一直都是必須高舉著,引領全團將士作戰。

    要不然的話,大量的將士們無法獲得指揮旗的引導,會在混亂的戰場上徹底迷失的。

    第六胸甲騎兵團的指揮旗,從發起衝鋒的那一刻,一直都是聳立在全團的最前方,一名極為強壯,直接身披半身輕型板甲的騎士,一手持軍刀,一手持韁繩,至於指揮旗,並不是他手持,也不是他背著,而是在馬鞍上有一個專門的插孔,可以把指揮旗給插上。

    這名指揮旗旗手,從戰鬥發起的時候,就是一直緊跟著他的直屬長官,第六胸甲騎兵團團長廖強賓陸軍上校的身後,距離從不超過兩米之遠。

    廖強賓上校身邊的人,自然是不止旗手一人,實際上他有兩個旗手,一左一右,一人持第六胸甲騎兵團的軍旗,這面軍旗,同樣也是承擔了第六胸甲騎兵團指揮旗的作用。

    該旗乃是大唐陸海軍通用的藍底紅龍持劍旗,上繡有第六胸甲騎兵團的字樣。

    而另外一人,則是備用的旗手,他同樣也有一面同樣的指揮旗,只不過是在首席旗手死傷後或者發生其他什麼意外後,他才能夠接替任務,豎起指揮旗。

    除了首選以及備用旗手外,還有副官兩人、傳令兵四人、外圍則是有衛兵二十餘人。

    這些衛兵的作用,就是用來保護廖強賓以及旗手的。

    但是戰場上槍彈箭支無眼,別說他們這區區二十多人了,就算是整個第六胸甲騎兵團一起上陣,也不一定能夠確保廖強賓和軍旗的安全。

    這不,隨著韃靼人又是發出來一波箭雨後,其中的一支箭詭異的射中了廖強賓,按照道理來說,廖強賓身為全團團長,為了親臨前線指揮以及人身安全,那可是直接配屬全身甲的。

    雖然這種全身甲都是輕型全身甲,對火槍的防護能力一般般,但是對於弓箭那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但哪怕是全身甲,也是有弱點的,比如說面罩!

    很不辛,廖強賓就是被韃靼人的箭支擊中了面罩,更準確的說,是面罩上的眼眶部分,為了獲得視線,這部分可是沒有遮攔的,而這支箭就是通過這個小小的缺口,直接射入了他的右眼,

    被利箭射中右眼的廖強賓當即就是發出一聲淒厲的慘叫聲!!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