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山溝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連載中)

 
V123210 2017-7-1 21:16:1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840 725027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1 15:09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陳立夫被參


    吳淞江大橋用著超乎想像的速度進行最後的設計,然後開始進行了施工階段。

    而施工的單位也不是其他什麼單位,正是上海碼頭公司。

    上海碼頭公司,可不僅僅是一家運營碼頭的公司,他們的業務實際上包括了開發、運營碼頭,同時還開發、運營碼頭附近的商業地產。

    因此該公司也是擁有了實力雄厚的建築分公司,名為上海碼頭建築公司,這家建築分公司不僅僅是為他們自身服務,同時也會對外承攬業務,比如上海貫穿商貿區、縣城、第一工業區、第二工業區的沿江大道的擴建、硬化工程,就是他們這個建築公司在搞。

    同時該公司實際上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有中大型鋼鐵橋樑施工經驗的公司,因為該公司承包京滬鐵路鎮江段鐵路的所有鋼鐵鐵路橋的施工。

    已經是累計建造了多座鋼鐵鐵路橋,當然了,以前建造的這些鋼鐵鐵路橋樑規模普板都不大,最大的一座鐵路橋,長度也不過二十多米而已。

    鋼鐵橋樑的施工成本還是太高了,大唐鐵路公司也是不太樂意建造鋼鐵橋樑,在中小橋樑上,他們更加願意採用鋼筋水泥來建造水泥橋,而不是純鋼鐵橋樑。

    至於大型橋樑,水泥建築不過關的情況下怎麼辦?

    不好意思,大唐鐵路公司就沒有搞過什麼大型的橋樑,

    為了避免過高的施工成本,鐵路公司規劃鐵路線路的時候,都是優先選擇平整地形,只有遇到一些實在沒辦法繞過去的小河流才會架橋,即便是架橋也是優先選擇鋼筋水泥橋,而不是什麼鋼鐵橋樑。

    至於遇上中大河流,更簡單,不架橋,直接在兩岸設立站點,換乘船隻就行了。

    如今鐵路的營運市場都沒人能知道了,自然是不敢投入大量的資金搞什麼大型的鋼鐵鐵路橋的。

    要不然的話,那百來萬兩銀子,都不夠修幾座百米鋼鐵大橋的。

    雖然說上海碼頭建築公司修建的鋼鐵橋樑,都是一些小橋樑,不過好說好歹,上海碼頭公司也是修過幾座十米二十米的鋼鐵橋樑的,勉勉強強算是有經驗的。

    上海碼頭公司下屬的建築公司,接到相關的設計圖紙後,就是開始施工了。

    正式動工的那一天,陳立夫也是宣佈了野心勃勃的吳淞江北岸開發計畫,意圖在未來兩年內,在吳淞江北岸打造一個超大規模的新區,一個集商業、工業、居住的超大型新城區。

    上海特設縣財政,在未來兩年內,預計投入不少於一百萬兩銀子的財政投入,用以平整土地,建設道路,鋪設水管、建設廠房等基礎投資。

    一旦建成的話,北岸開發區,將會是一個比第一工業區和第二工業區都要更龐大的工業區。

    同時為了加快建設的進程,北岸開發區也會新進行招商,並以最為優惠的價格向入駐企業提供地皮用以建設廠房、辦公樓、宿舍樓等。

    當然了,和之前的幾個工業區開發一樣,這些地皮只租不賣。

    上海這邊的工業區,哪怕是新開發的,但是其地皮也是價值也是極為高昂的,更何況,早年上海官方早就是把周邊地區的地皮全部徵收收歸官有,這個時候自然是不可能再出售的。

    目前整個上海的城區,除了縣城以及周邊的老城區因為歷史遺留因素外,商貿區、第一工業區、第二工業區以及剛開始開發的北岸開發區以及尚未開發的黃浦江東岸區域,這些土地,尤其是商業、工業用地絕大部分都是屬於官方所擁有。

    這也就是在上海了,在其他地方斷然是不可能存在這種情況的。

    在其他地方,企業更願意自行購買土地,然後建廠,哪怕是在工業區裡,很多也都是自行購買土地進行建設的,當地的衙門為了吸引企業入駐落戶,往往也是這樣做。

    但是他們的這麼樣的原因因為,假如沒有企業來的話,他們的土地本來就不值幾個錢,這直接把地皮賣給企業之後,引入了企業,所收取的稅收以及提供的工作崗位才是其他的地方衙門更加看重的。

    而上海不一樣,上海坐擁地理以及政策優勢,又是因為先一步發展,自身優勢非常大,不怕沒有企業來入住,所以官方自然是不可能賤價直接出讓土地。

    官方更加願意自己當地主,以出租方式細水長流。

    當然了,也有少數一部分地皮依舊是屬於私人擁有,這一部分大多是集中在各大區相鄰的區域以及老城區,至於被劃歸到商貿區、第一工業區、第二工業區以及北岸開發區,黃浦江東岸為開發區的土地,盡數屬於官方所擁有。

    上海特設縣衙門,才是上海最大的地主!

    實際上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於大唐帝國每一個地方!

    要知道,大唐帝國的官方,才是全國最大的地主。

    官田的數量,佔據了全國可耕田地的百分之三十,而這個數字,還是多年實行了以租代購,從軍分田之後的數字。

    但即便是如此,官田的數量依舊是非常龐大的!

    至於荒山荒地等各種還沒有開發的土地,更是百分之九十都集中在官方手上。

    官府,才是全帝國最大的地主!

    至於第二大地主,自然是大唐西洋公司了,只不過該公司多擁有的土地都是在海外!

    該公司擁有幾乎一整個棉老島,小半個呂宋島,小半個萬丹島、一整個戈河州以及南洋諸島上的大片土地,大唐在南洋地區幾乎最具價值的殖民地,絕大部分都是屬於該公司,比如呂宋府的府城呂宋城,萬丹府的萬丹城,這兩個城市的所有城區地皮,包括城郊的地皮,基本上都是屬於該公司的……

    這些土地,都是屬於大唐西洋公司的財產,而且在戈河州以及馬六甲以西區域,大唐西洋公司還擁有獨佔的貿易權以及稅收分紅權,行政協助管理權。

    要不然的話,你以為這公司高達六千多萬兩銀子的市值是怎麼弄出來的,光靠每年的這點貿易利潤,可撐不起六千萬兩銀子的市值。

    大唐西洋公司的土地,大多來之於殖民地。

    而大唐官方在國內擁有的的可耕土地,則是大部分來自於前明的宗室土地、達官貴人的土地、官府原有的官田以及新開荒的土地。

    陳立夫在上海搞北岸開發區,自己是不能直接買地皮的,這樣是會被參的,但是他卻是玩了另外一個小手段,那就是搞出來一個長租期。

    規定入住企業的投資金額,能夠達到一定數字,並自行建設廠房等建築的話,那麼就能夠一次性租地皮五十年。

    而這也不是關鍵,關鍵的是,還有另外一條,那就是優先租地權,倘若在五十年後,該公司在該地皮上的投資、雇工數量達到需求的話,那麼就可以免費續租五十年。

    免費續租五十年。

    兩者相加,那麼就是一百年了。

    這其實幾乎和買地皮也沒有什麼差別了。

    這種搞出來和買地皮差不多的模式,這租金也是不太一樣,在之前的第一工業區和第二工業區,租金基本都是按照年付,租金只是市價,頂多就是有一個逐年上漲多少頂多條款。

    但是在北岸開發區,五十年的租金卻是要一次性付完!

    這一次性付完的租金雖然總額龐大,但是比五十年分年付給的租金總額卻是要少,而且少的多。

    這樣的操作手段,那麼基本上就可以看得出來,陳立夫這根本不是搞什麼出租地皮,而是直接買地皮了。

    陳立夫這麼搞也是沒辦法!

    上海財政雖然有錢,但是花錢的項目也是太多了,而他又是想要盡快把北岸開發區給搞出來,各方面都是缺錢,他說要投入一百萬兩銀子建設北岸開發區,錢從哪裡來?

    現有財政的收入固然是可以解決一部分,但是還會有非常大的缺口。

    這個缺口怎麼解決?

    又靠貸款?

    皇家銀行和帝國銀行又不是他陳立夫開的,那有這麼容易啊!

    全國上下,不知道多少地方衙門都是打著皇家銀行和帝國銀行的主意,想盡辦法從這兩家官方銀行裡貸款用以發展地方經濟。

    在金陵城,皇家銀行的總部和帝國銀行的總部周邊,那可是常年都有著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地方官員為了各地方的項目奔波要貸款的。

    甚至都是搞出來了一個專有名次,叫做『跑兩行』。

    上海特設縣雖然特殊了一些,能夠獲得一些特殊照顧,但是這個照顧也是有限度的。

    他陳立夫的面子雖然不小,但是在皇家銀行和帝國銀行這兩大行裡,內閣大佬的面子都不好使,更別說他陳立夫的。

    兩大行的錢,不是那麼好拿的!

    地方財政空閒資金有限,貸款沒指望,要怎麼湊錢搞開發?

    陳立夫腦袋一拍,就來了個暗度陳倉,明租暗賣地皮籌錢!

    反正不少企業其實都非常希望在上海購置一片地皮,作為長久的基地使用的,哪怕是一次性付出比較高昂的代價也是願意的。

    如此雙方正好是一拍即合。

    只是這個方案剛提出來沒多久,陳立夫就被人給參了一本!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1 15:09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直達天聽

    陳立夫知道很多人都是盯著自己,想要把自己拉下馬。

    作為帝國官場裡名氣最大中級官員之一,陳立夫從入仕之初,他的仕途就是引人矚目的,當年在稅部巡查處工作的時候,他得罪的人不計其數,而得罪的人越多,他陞官也就越快。

    即便是後來調任財務部了,擔任財務部金融司副司長的時候,也是搞了一個證券改革方案,又是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後來被調到地方任職,擔任松江府同知的三年時間,陳立夫是比較低調了,但是擔任松江府同知期間,因為他之前在稅部巡查處工作的經驗,所以他是主要分管松江府的吏治問題。

    大唐帝國裡的吏治雖然主要是督察院那邊在管,但是通常來說,內閣下屬各部門以及各地方衙門,都會有內部處理官員違法亂紀的機構,通過自查來提前發現問題,避免問題暴露出來之後,造成更大的危害。

    儘管陳立夫分管吏治問題的時候,是沒有什麼權限直接抓官員的,但是找出問題官員後,直接彈劾的卻也是不少。

    陳立夫也是知道,自己入仕這些年,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陳立夫自己都是數不過來自己得罪了多少人。

    而得罪的多了,他也就懶得去搭理了。

    擔任上海特設縣縣令後,開始的一年陳立夫基本是沒有什麼大動作,所以其他人就算是想要彈劾他,把他拉下來也是找不到機會。

    但是現在的吳淞江北岸開發,尤其是在北伐過程裡,通過以租代賣的方式出讓了大批的土地,這就是讓不少人以為抓到了陳立夫的把柄。

    既然陳立夫自己把自己送上門來,那麼也就別怪他們出手了。

    於是乎,吳淞江北岸開發計畫剛開始呢,就已經是有人彈劾陳立夫了。

    而且彈劾的人不少,同時也是沒有驚動陳立夫,他們甚至連上海特設縣的督察院以及松江府督察院都是信不過,他們直接把案子捅到了江南道督察院那邊。

    好幾個官員實名彈劾陳立夫,而彈劾的罪名卻也不是說陳立夫貪污受賄之類的。

    這麼多年過去了,基本上熟悉陳立夫的人都知道,這人不差錢,也不貪污受賄,從這方面下手非但不會給陳立夫造成什麼傷害,相反還會證明他的清名呢。

    所以他們彈劾的內容並不是什麼貪污受賄,而是瀆職。

    具體下來就是為了一己私利,為了開發北岸撈取政績,以租代賣的方式廉價出售國家資產,以至於讓國家蒙受了巨大的財政損失。

    他們這些人明顯是有備而來的,而是準備了一大堆的資料,甚至連好幾家公司租北岸開發區土地的合同都是被他們拿到了副本,然後他們根據上面的合同內容,再結合當地的地價以及租金之類的,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陳立夫這樣的操作方式,讓國家至少損失了兩百五十萬兩銀子以上,數額堪稱巨大!

    當陳立夫得知此事的時候,江南道督察院已經是根據這些舉報,向上海派出了調查組,以便查明真相。

    陳立夫是接到了江南道督察院派來的調查組問詢的時候,才是知道了此事。

    陳立夫看著眼前的這幾個江南道督察院派過來的御史,眉宇緊皺。

    被御史問詢,這是他從政生涯裡的第八次了,他一點都不陌生,甚至都很清楚他們的程序,首先他們會以非正式的名義詢問自己,然後進行調查。

    這個過程裡,如果陳立夫無法自證清白,又或者是有確鑿證據的話,那麼這種非正式問詢就會變成正式的調查,督察院那邊會火速正式立案,以協助調查的名義軟禁相關官員。

    一旦確立罪名後,督察院就會向法院申請逮捕令,最後就會帶著巡警正式逮捕犯事的官員,徹底進入司法流程。

    通常來說,一旦進入立案階段,那麼基本上就別指望著能夠走出督察院了。

    因為督察院辦案也是非常謹慎的,針對官員的案件,是他們陞官發財的基礎,所以他們會拚命的找證據,同時避免打草驚蛇,當他們正式立案的時候,往往也就是證據確鑿的時候了。

    到時候,想要再走出督察院的,那就是不太可能了。

    他的前面七次進入督察院,也都是在巡查處任職期間,尤其是在擔任巡查處處長期間,更是隔幾個月就去一次。

    但是自從從巡查處處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後,他還是第一次進入督察院的詢問室呢。

    儘管這幾個御史表現的非常客氣,說說笑笑的,說什麼只是讓自己協助調查,只要搞清楚事實他們就會走。

    但是陳立夫卻是知道,這一次,自己的怕是有麻煩了。

    他很謹慎的沒有立即開口反駁什麼,甚至是對調查組的詢問也是有問必答,這個時候,和調查組過不去,搞什麼我有權保持沉默這種事,是傻貨才會幹的事,這幾乎是直接對調查組的御史們說:我有問題,快來查我啊!

    保持合作態度的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洗白自己。

    首先,陳立夫就是對舉報書裡的兩百五十萬兩銀子的國有資產損失提出了懷疑。

    「北岸開發區的招商過程中,到目前為止一共對外出租了大小六塊地皮,而承租這些地皮的都是國內的知名大型企業,其中包括肇慶機械公司,該公司準備在北岸開發區建設一個大規模的廠區,這個廠區將會是該公司最為龐大的機械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機械生產基地。

    大小六塊地皮,一共獲得了六十三萬兩銀子的租金,這些租金皆為一次性到賬,並且全部用於北岸開發區的開發所用!」

    「而舉報書上,對這六塊地皮的估價卻是達到了三百一十三萬兩銀子,這簡直是荒唐無比的事,這六塊地皮的市價怎麼可能有這麼高?」

    此時對面的其中一個御史:「怎麼不可能,根據我們的調查,以出租的這六塊地皮的大小來計算,未來一百年的租金收入足以達到三百一十三萬兩銀子!」

    陳立夫道:「不可能,按照目前的租金來算,就算是一百年的租金也只有最多一百二十萬兩銀子,而且這還是算上了每年百分之十的年增長率,但是你們要知道,他們這是一次性付款,現在的六十三萬兩銀子和一百年分批得到的一百二十萬兩銀子,你認為那個更划算?」

    陳立夫雖然的很配合,但是語氣卻是不會太客氣,語氣裡充滿了自信,一副說服別人的自信。

    那御史道:「這百年租金有多少,恐怕你說了不算,我們諮詢過經濟專家,他們一直認為,北岸開發區的土地,具有極大的升值價值,尤其是北岸開發區完成開發之後,其價值絲毫不會比商貿區的低多少,根據商貿區現有的地皮租金,一百年的租金只會比三百一十三萬兩銀子多,而絕對不會少!」

    御史也是絲毫不退讓!

    但是陳立夫依舊不以為意:「你們也說了,增值是建立在開發完成的基礎上。

    但是現在呢?現在吳淞江北岸是一片荒蕪,只是農田和河邊灘塗而已。

    如果沒有北岸開發區,這些土地還能升值嗎?

    如果沒有開發成功,肇慶機械公司這樣的大企業去投資建設一座全國最大的機械生產基地嗎?

    倘若沒有這些大企業入住,這些土地會增值嗎?

    倘若這些土地後續沒有增值,你覺得肇慶機械公司的管理層都是傻子,會拿出數十萬兩銀子的現銀一次性支付嗎?

    拿不到這麼大一筆錢,我們還怎麼開發吳淞江北岸?

    陳立夫一連串的反問,逼得那幾個御史一句話都是說不出來,連續反問幾句後,陳立夫絲毫沒有給他們插口的機會,而是繼續道:

    「不會!」

    「北岸開發區的土地增值價值,是建立在開發區成功開發的前提下的,而現在,這些土地其實連六十三萬兩銀子都不值!

    當年我們上海地方衙門徵收北岸開發區的所有土地,總花費只有區區十三萬兩銀子。

    如果按照增值後的價格來計算,那麼他們就不會只拿十八萬兩銀子,而是應該拿六十三萬!

    但是他們拿了嗎?我們給了嗎?

    沒有!

    我們是按照當時的地價給當地百姓支付現銀補償或是土地置換的!」

    「你們這樣直接用未來的地價去套用現在的土地租金,是不恰當的!」

    陳立夫也是做了充分的準備的,要不然當時也不會膽大到直接以租代賣了。

    所以這一次,他沒有和這些御史們講什麼之乎者也,而是講道理!

    而且為了防止他們這些低水平的人聽不懂,他都是懶得用平日說話的語氣,而是用了簡單直白的白話。

    聽到陳立夫的這一連串的話,這幾個御史們也是相互對視一眼,很顯然,他們雖然預料到了陳立夫會巧立名目辯解,但是卻是沒有想到這人這麼能說。

    一下子說的他們是啞口無言!

    因為陳立夫說的也是事實。

    不過他們也不會輕易認輸的!

    在他們的眼裡,這六塊極具潛力的地皮,一百年的租期才收了六十三萬兩銀子,不管是怎麼看,都是屬於賤賣國家資產!

    不過他們只是前期調查組而已,也沒有什麼決定權,所以很快就是把相關的信息報告到了位於蘇州的江南道督察院,讓上頭拿主意。

    但是江南道的督察院那邊的大佬們,也是在諮詢好幾個經濟學者後,也是拿不定注意,於是乎就是上報到了金陵城那邊。

    至於這個過程裡,陳立夫自然是安然的從督察院的問詢室裡出來了,這還沒有正式立案呢,人家也不會限制他的自由,所以陳立夫還能繼續當他的上海特設縣縣令。

    但是,不用多久,金陵城那邊也是因為陳立夫再一次起了爭論,甚至是傳到了聖天子耳中!

    這,恐怕是那些舉報者和陳立夫都沒有想到的。

    陳立夫看到督察院的該案件報告時,也是愣了半天。

    他看這個案子,所看到的不是什麼陳立夫賤賣國家資產,而是看到了這個陳立夫竟然是無師自通,玩起了土地財政。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1 15:09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北岸開發區


    李軒對督察院那邊呈送上來關於陳立夫的案件,仔細思量了一番後,就是留中不發了。

    天子對摺子留中不發,在不同的情況下是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的。

    有時候是表達默許的意思,你們可以做,但是不代表朕同意了,如果出了什麼問題,那麼朕就要懲罰你們。

    而有時候呢,則是為了保護某個臣子,尤其是像這一次彈劾陳立夫的摺子,李軒用留中不發的舉動,表明了,朕當做沒看見,你們也別沒事瞎折騰。

    在李軒看來,陳立夫的問題不在於把土地賤賣,實際上也沒賤賣,他也是認同陳立夫的觀點,那就是不能拿開發成功後能夠值多少錢去套用現在的價格,這樣的話根本沒法算。

    李軒關注的是陳立夫的這一手,明顯是屬於土地財政的操作方式。

    而土地財政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經濟困難的時候,能夠大幅度的增加財政收入,但壞處也是非常明顯,這會刺激地價上漲,從而導致各行各業的成本同步上漲,影響經濟發展,一個搞不好就會讓經濟越發展越倒退,而經濟越來越不好,地方衙門就會越依賴土地財政,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當然了,在大唐帝國裡,想要玩純粹的土地財政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大唐王朝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制。

    大唐帝國官方雖然掌控了大量的土地,但是在私人手裡的土地還是佔據大多數。

    而且即便是官方掌控的土地,同樣也是可以出售給私人的,而這種事大唐帝國一直都是在做,規模龐大的以租代購一直都是在施行,預期在宣平二十年的時候,就能夠看見初步成效。

    到時候,官府手裡的可耕地面積,將會減少百分之七十以上,這些減少的可耕地,將會全部轉化為無地、少地農民的土地。

    只是上海那邊,算得上是一個例外,官方在城區裡所擁有的土地,大多都是建國初期就是提前徵收的,這種情況,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見的,哪怕是在金陵城也不會出現這種狀況。

    金陵城裡新開發的東城區、西城區以及南城區,官府雖然擁有其中一部分的地皮,但是不多,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依舊屬於私人土地。

    金陵城的新城區開發,乃是屬於官方引導,民間配合開發,沒有和上海那邊一樣,什麼都是官方來搞,然後官方直接當房東。

    當土地大部分都是屬於私產的時候,那麼土地的供應就不是當地衙門說了算,當無法在土地供應上行程徹底的壟斷,那麼土地財政這種事自然也就玩不下去了。

    上海的特殊情況,讓陳立夫有了玩土地財政的基礎,而李軒考慮了一番後,覺得這種情況應該不會大規模普及,因為其他城市裡,官方手頭上並沒能掌控全部土地,根本就沒有辦法徹底壟斷土地供應。

    影響有限的情況下,李軒對陳立夫的動作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陳立夫在不依靠上級財政,不依靠中央財政的支持下,能夠自食其力把北岸開發區搞出來,那麼就是大功一件。

    李軒留中不發,下頭的大臣們一個個也都是聰明人,立即就是明白了應該怎麼處理這事了。

    中央督察院直接給江南道督察院下髮指示,讓他們繼續深入調查,但是暫緩立案。

    繼續調查,那是因為督察院那邊有些不甘心,想要繼續深挖證據,看看能不能把陳立夫給拉下馬,只要能夠把陳立夫這樣的明星官員拉下馬,那絕對是能夠轟動全國的大案,一整個督察院系統裡,下到地方,上到中央,不知道有多少督察院官員會因此而受益,進而陞官發財呢。

    暫緩立案,這是考慮到了政治風險,聖天子都是留中不發了,那就說明以租代賣出讓地皮這種事聖天子是不反對的,所以他們也不好繼續死咬著不放,所以是不能立案的,要不然的話就會影響到北岸開發區的開發,甚至會惹來聖天子的反感。

    督察院裡的官員們,也都是聰明人,所以他們做出了『繼續調查、暫緩立案』的決定。

    至於緩到什麼時候去,自然是等他們找到關鍵性證據的時候了。

    當陳立夫得知江南道督察院的調查組返回了蘇州之後,也是鬆了一口氣。

    他的以租代賣的操作方式,也是有一定的政治風險點,畢竟這種是對還是錯,能不能做,其實他說了不算,督察院說了不說,只有上層乃至聖天子說了才算。

    如今既然上頭雖然沒有明說支持他的這種操作方式,但是也沒有反對啊!

    當即他也是放下心了,不過也是不敢繼續這麼搞了。

    反正已經是出讓了大小六塊地皮,收回了六十三萬兩銀子,這一批錢,已經是足夠讓他在吳淞江北岸大展身手了。

    於是乎,經過報備申請後,就和當初的商貿區、第一工業區、第二工業區一樣,上海特設縣北岸開發區也是正式掛牌成立了。

    北岸開發區衙門,其行政級別乃是正六品,大體上相當於普通州府的縣級衙門,和商貿區、兩個工業區衙門的行政級別一樣。

    不過開發區衙門雖然成立了,不過配套的官員一時半會的也不齊,所以陳立夫是選擇了親自主持開發區的工作。

    這一天,他乘坐船隻從黃浦江老城區的碼頭出發,沿著黃浦江前往吳淞江口,在船頭上,他已經是看到了江面上有大量的施工船隻正在施工,他們正在河底建立橋墩。

    橋墩將會打樁到河底深處,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難度不小,但是負責施工的上海碼頭公司橋樑分公司,在水中施工的經驗非常的豐富,他們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建設港口碼頭的,搞水中施工那是常態。

    橋墩已經是在施工,而大橋的鋼鐵結構,也已經是委託江南鋼鐵公司生產,一切都是極為的順利。

    陳立夫身旁的官員解說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年底應該就能夠初步完工,最遲後年的三月份就能夠正式交付使用了,那個時候,剛好也是北岸開發區裡的幾家主要企業的建成投產的時候!」

    陳立夫微微點頭,並沒有多說什麼。

    吳淞江大橋的施工,有著眾多人盯著,他知道進展就行了,不用詳細問太多。

    為了避免干擾到施工,陳立夫也是沒有跑過去就近視察,而是直接吩咐船隻繼續前進,不用多久,他們的船隻就是停靠在一座簡陋的碼頭上。

    這座簡陋的碼頭,其棧橋還是木製,一看就知道是臨時過渡用的產物,而在這座臨時碼頭的附近,大量的工人也是正在施工著,此地乃是上海碼頭公司的施工場地,他們準備在這裡修建北岸碼頭,預計提供大小一共二十六個泊位,其中最大的泊位可以停靠長達百米的大型船隻。

    此地雖然如今看起來只是一片工地和幾座臨時的木製碼頭,不過以上海碼頭公司的施工能力來看,頂多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初步成型,並且有一部分的碼頭可以使用,一年時間,基本上就能夠把整個碼頭工程做完。

    碼頭對於北岸開發區的重要性毋容置疑,因為北岸開發區臨近黃浦江,在工商業的過程裡,會有大量的船隻運送各種貨物進出。

    不僅僅是北岸開發區,實際上整個上海都是如此,而且相當誇張,從商貿區到第一工業區的沿江地帶,其實都是屬於港口區。

    依託著上海的龐大貨運吞吐量,提供碼頭港口服務的上海碼頭公司,實力也是數一數二的,如今哪怕是不用依賴沿江地帶的地產開發,光靠碼頭服務的收入,已經是能夠維持該公司的生存了。

    從北岸碼頭的簡陋臨時碼頭上岸後,陳立夫帶著一群官員們坐上馬車繼續前進,所過之處依舊是一片工地。

    最顯眼的乃是各條道路的建設,為了滿足工業區以後的龐大貨運需求,北岸開發區的道路規劃是非常的龐大的。

    規劃有兩條南北主幹道,五條東西主幹道,清一色預計採用水泥硬化路面,同時馬路的寬度都是達到了三十米以上,其中最大的主幹道自然是屬於沿江大道。

    這條沿江大道,和商貿區、第一工業區等的沿江大道一樣,將會是最為重要的主幹道,其寬度達到了四十米,同樣是採用水泥硬化路面,分為雙向多車道,兩邊則是人行道。

    中間還有綠化帶隔離欄。

    如果只看表面的,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以為這是後世的現代化公路。

    但是如果實際深究的話,就會發現,這種馬路採用的水泥還是比較少的,只是在表面鋪設了一層水泥而已,而且裡面沒有鋼筋,這種公路的強度和後世的公路是沒法比的。

    沒辦法,這年頭水泥貴,鋼筋更貴,鋪路的時候用得太多,成本實在太昂貴了。

    不過好在這年頭的貨運四輪馬車載重量普遍只有一噸左右,只有極少一部分是超過一點五噸的,目前的這種水泥路面完全夠用。

    開發區內的交通建設,也是目前開發區最大的投資項目,不管是碼頭還是橋樑,又或者是水泥路,都是第一批的主要建設目標,因為交通才是後續開發的前提。

    如今開發區內的道路施工,只是剛開始,還處於平整路面的階段,所以到處都是塵土飛揚。

    至於開發區內的其他建築,基本上還沒有開工,唯一正在開工的,那就是碼頭邊上的北岸開發區衙門的辦公樓了。

    不過辦公樓還沒有建好,所以開發區衙門的官員們,目前都是在旁邊的一片簡易木房裡辦公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1 15:09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跨行造船的馮氏公司

    北岸開發區的官員們早已經是齊齊等候著了,如果不是之前陳立夫吩咐過,不用他們搞什麼迎接之類的面子功夫,他們估計都集體跑到碼頭去迎接了。

    陳立夫讓他們不要去碼頭迎接,但也不是體諒下屬,而是臨時碼頭那邊塵土飛揚,大量的建築材料堆積如山,到處都是在施工,這人一多容易出麻煩,而且到時候,他少不得還要在碼頭上講講話,搞一搞面子功夫。

    他自己可不想在亂七八糟的臨時碼頭就待,所以乾脆就是提前吩咐不要讓北岸開發區的官員們到碼頭迎接了。

    不過說是這麼說,但實際上開發區衙門的所在地,距離臨時碼頭也就一千多米的距離,哪怕是步行也用不了多久,更何況他們還是乘坐馬車。

    如今整個開發區都是工地,道路也是臨時平整,坑坑窪窪的不說,而且還塵土飛揚,部分道路更是爛泥坑,直接走路的話,恐怕陳立夫真的是要風塵僕僕了……

    到了北岸開發區衙門所在地的臨時辦公木房後,陳立夫就是召集了開發區衙門的十多名已經到任的中低級官員開了個小會,主要是聽取目前開發區的建設情況。

    不過到場開會的這十幾個官員,都是低級官員,級別最高的也只是個從六品的副區長,至於區長大人。

    不好意思,吏部那邊還沒有確定下來呢。

    畢竟按照級別來說,北岸開發區的區長,那是正六品,這已經是和普通的縣令同一個等級了,而縣令這種地方一把手的職務,向來都是吏部決定的,地方上,哪怕是一省布政使也沒有權力決定。

    而吏部對於地方一把手的任命通常都是非常謹慎的,尤其是重要地區的主政官員任命那就是更加謹慎了。

    畢竟北岸開發區的區長,品級只有正六品,轄區不過區區數十平方公里,但其重要性比一整個縣都要更加的重要。

    區長沒有這麼快到任,因此目前的開發區衙門,官銜最高的只有從六品的副區長了,這個副區長還是個代理的,之前在松江府青浦縣任職縣丞,由江南道吏務廳挑選並委派任職,而想要去掉代理這兩個字,還需要吏部那邊正式下批文。

    不過,上級吏務部門,通常是不會駁回下級吏務機構所推薦或者提前安排的職務人選,尤其是副職的人選的任命。

    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這也算是中央吏部和各部門以及各地方吏務部門的一個默認的分權潛規則了,理論上來說,吏部掌管所有官員的任命。

    但實際操作上,從三品以及正三品、從二品這幾個品級的人選,通常都是內閣討論確定,然後報給聖天子決定,吏部除了提供候選名單,並沒有任何的自行決定權

    而更加高級的官員或者是少數品級比較低的重要職務,比如正二品以上,又比如從二品的各省巡撫,各部侍郎,還有松江府知府,上海特設縣的縣令,通常是聖心獨裁,由李軒親自決定。

    恩,陳立夫的這個上海特設縣的縣令,就是李軒欽點的。

    這樣一來,吏部的實權範圍,也就只侷限於正四品以及正四品以下的官員了。

    不過吏部也不可能掌管全天下所有的中低級官員的任命,他們根本就管不過來。

    吏部一般只掌管中央各機構正七品以上以及地方上的正五品以上以上事務,不過如果是地方一把手的職務,那麼會放寬到從五品以及正六品,也就是說正六品的縣令或者是正六品的區長都是屬於吏部親自管轄的範圍。

    中央各機構的從七品以及從七品以下的職務,基本都有各機構內設的吏務司負責。

    而地方上從六品以下的一把手職務、從五品以下的普通職務,通常是分權給省道吏務廳的。

    不過省道吏務廳也不可能分管所有本省的這麼多官員職務,因此也掌管從五品、正六品的普通職務、從六品、正七品的所有職務。

    至於州府一個這個級別的吏務處,則是主要掌管從七品、正八品、從八品這三個等級職務的任命,縣級的吏科,則是分管正九品、從九品這兩個級別。

    這麼一層一層的分管,才能夠管轄帝國裡無比龐大的官員隊伍,畢竟大唐帝國裡,從九品就是官身了,而且官員的數量是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的。

    要知道,在明前時期,大部分的縣有品級的官員其實就只有六人,其他的都是屬於吏員,不算官員,不歸吏部管。

    但是到大唐王朝呢。

    一個縣光光是並行機構就有縣衙門、縣督察院、縣法院、縣稅務局四大衙門,有正六品縣令一人,從六品縣丞一人,從六品的督察院院長、法院院長、稅務局局長各一人。

    正七品的可是有好十個呢,縣衙門的幾個科長可都是正七品的,然後各鎮的鎮長也都是正七品的。同時另外的三大衙門裡也有不少正七品的職務。

    至於更低級的官員那就更多了。

    一個縣,擁有的官員人數(有正式編制,從九品以上)的人數少則兩三百,多則上千!

    也別覺得人多,財政壓力會非常大,實際上大唐王朝只是把前明時期的吏員也納入官員範圍而已,前明王朝的一個縣,官員雖然只有幾個,但是吏員卻是不少,隨隨便便那也是幾百號人的。

    大唐王朝裡的從九品、正九品這些,通常也只是普通的科員,巡警之類的,拿的薪資也只是普通薪資,通常還是地方財政負責,中央財務部只管制定工資標準,審核地方財政,可不負責給地方官員發工資,要不然這麼多官員沒法發……

    這麼多官員的任命晉陞,光靠中央吏部也是沒辦法管理的,只能是分權給地方管理。

    不過雖然分權給地方了,但是這只是算默認的規則而已,吏部如果哪天閒得蛋疼,直接插手從九品官員的任命,那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上述所有地方吏務部門的任命,都是屬於臨時、代理任命,事後需要向上級吏務衙門報備批准,然後下發正式任命後,才算是正式任命。

    只不過這種報備批准,通常也只是走一個過程,一般都不會駁回。

    因為大唐官場現行的官員任命制度,所以正六品的區長是還沒有到任,上海特設縣的吏務科決定不了,松江府的吏務處,江南道吏務廳也是決定不了,只能是等吏部派人過來。

    而從六品的副區長,則是屬於江南道吏務廳的管轄範疇了,所以是早早就派了個代理副區長過來。

    如果不是因為區長還沒有到任,陳立夫自己也是用不著親自兼管著開發區的事務了。

    開會的人少,說的自然也快,大唐王朝的官場上,也不流行開會,基本上簡單介紹情況後,陳立夫就是帶著人實地考察去了。

    如今開發區剛剛成立沒多久,正處於基礎建設的階段,根據陳立夫的經驗來看,最早的幾個月很重要,不能出任何一點的差錯,不然以後會搞成大麻煩的。

    因為現在的基礎建設一旦確定了下來,最後施工完畢,以後在想要改,那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就算是想要改,那也沒錢改了。

    沿著坑坑窪窪的沿江大道,陳立夫走馬觀花一樣瀏覽著整個開發區,而到了開發區最北邊的邊緣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場面。

    那就是開發區北邊,不屬於開發區的範圍裡,竟然也是大興土木。

    可以看見好幾百號的工人,正在忙著平整陸基修路,這修的路竟然是和開發區裡的沿江大道相連接。

    他可是記得很清楚,開發區的邊緣就在此地啊,而且沿江大道的設計也只延續到開發區的邊緣,並沒有延伸到更北邊的地方。

    而且他也沒有從地方衙門上得到報告說,官府有組織在這裡開路啊!

    「前邊是怎麼回事?怎麼在修路啊?我記得沒有這個工程吧?」

    陳立夫疑惑問道。

    一旁的開發區副區長很快上前答道:「啟稟大人,這是馮氏公司在修路,不僅僅是在修路,他們還在修碼頭呢,就在前邊,大人您看!」

    順著他的指示,陳立夫朝著北邊望去,果然,前方大約百米外,還有數十人正在河灘上施工,看這樣子是想要修建碼頭!

    馮氏公司?這名字倒是沒怎麼聽過,上海各行各業的公司多了去,光光是商貿區裡註冊的企業,至少都有上萬家,陳立夫除了那些大企業以及重要企業能夠記住名字外,其他的他那裡知道啊。

    不過陳立夫不知道,自然會有人向他解釋!

    「這家馮氏公司主要從事內河航運,也是我們上海這邊實力比較強的內河航運公司了,我們要開發北岸的消息傳出來後,他們就是在此地收購了一片沿河的地皮,說是要建造一家船廠!」

    航運公司自己搞船廠?這有點跨行啊!

    而且最近幾年,造船業雖然依舊火熱,但是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因為如今誰都知道造船賺錢,這進來的人多了,競爭自然也就越來越激烈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4 19:27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一切都是為了吃飽飯


    大唐帝國立國之初,也就是李爾必太祖武皇帝時期,可是沒有什麼發展工商業的國策的,哪怕是太祖武皇帝駕崩後,聖天子李軒繼位的頭幾年,也是談不上什麼發展工商業,頂多就是搞工業而已,而工業也侷限在武器製造方面。

    大唐帝國真正開始發展工業,是定都肇慶之後,當時為了滿足國防工業的需求,大唐帝國開始大搞特高工業。

    而後打下廣州,為了獲得更多的稅賦和利潤,用以支撐戰爭,開始進軍海外貿易,並順勢成立了廣州貿易區。

    戰爭所導致的龐大軍費壓力,才是大唐帝國早年大力發展工商的直接原因。

    而等到定都金陵之後,大唐帝國的國策,基本上已經是建立起來了,以農業為骨,工業為肉,商業為血的三位一體的國內發展策略。

    其中,農業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在糧食產量不高的時代裡,一個大國不發展農業,而是一頭搞什麼工商業,那無疑是自尋死路。

    讓廣大的帝國子民填飽肚子,這才是大唐帝國現行的核心國策,而其他的政策,大多都是圍繞著這一條來進行的。

    要填飽肚子,就需要糧食,在有錢都不可能從外界大量進口糧食的情況下,也就只能依靠自己種植糧食了。

    所以,農業和工商業之間,農業才是基本。

    工商業,其實只是輔助而已!

    這一點,哪怕是在大唐帝國也是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別看大唐帝國工商業搞的紅紅火火,但是帝國每年的財政支出裡,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工商業所能夠得到的資源支持,是遠遠不如農業所獲得的資源支持的。

    帝國號召的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為的是什麼?可不就是為了抵抗天災,提高糧食產量嗎,至於由此所帶來的內河航運發展,那只是順帶的

    帝國搞統一農業稅,壓制田租,這還是為了廣大的農民能夠活下去,由此帶來的地主大量拋售土地,然後把資金投入到工商業裡,也只是順帶。

    甚至就連是對外擴張,建立殖民地,提出什麼全球戰略,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緩解人多增長所帶來的糧食壓力。

    就連工商業本身,其實也是為了讓帝國子民吃飽而服務的。

    工商業的發展,尤其是技術的發展,可以帶來更加便利的生產環境,降低產品的成本,提高交通水平,同時還能夠讓大量的帝國子民獲得除了種田以外的就業機會。

    民以食為天!

    這一點李軒看的非常透徹,所以他哪怕是知道希望不太大,但是依舊支持皇家理工學院在瓊州府地區展開了雜交水稻的研究。

    而其他的諸多政策,絕大部分也是為了讓帝國子民吃飽飯而服務的。

    要說大唐帝國和前明等抑制工商業發展的封建王朝有什麼不同的話,那麼就是大唐帝國認為工商業能夠有效的輔助,乃至促進農業發展,從而提高民生水平。

    而前明等王朝就不是這麼認為了。

    這也不是說前明等抑制工商業發展的封建王朝就有錯了,實際上他們沒錯。

    在科學技術低下,生產力更為低下的時代裡,工商業這東西,尤其是其中的商業部分,也就是尋常的把貨物從甲地運輸到乙地,這根本就產生不了什麼價值,相反還會吸引更多人去從事商業,而不是種田,這樣就會導致了農業人口減少。

    種田的人少了,糧食產量就會低,又無法從外部獲得大量的糧食,而總人口卻是這麼多,這種情況下會發生什麼情況?

    餓死人啊!

    但是在大唐帝國裡卻是不一樣!

    大唐帝國的工商業,是建立在科學技術的進步,工業革命初步掀開的前提下的!

    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是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海外貿易的展開,能夠讓大唐帝國從外部進口大量的物資。

    工商業的發展,讓帝國擁有了雄厚的財政力量,從而反過來輔助農業的發展!

    要不然,你以為帝國每年建設水利設施所花費的海量資金是從哪裡來的?還不是從工商業裡獲取的。

    工商業發展,經濟好了,財政有錢了,水利等各種基礎設施好了,能夠把下等田變成中等田,中等田變成上等田,而且抵抗洪澇、旱災的能力也就更高了,這糧食產量自然也就更高了。

    尤其是在南方各省,因為種植水稻的緣故,對水利設施的依賴更加的嚴重,良好的水利設施是提高糧食產量的前提條件。

    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也能夠大幅度的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

    開墾荒地,那是需要工具的,以前鋼鐵這麼昂貴,哪怕是鋤頭、鐮刀這些東西很多人都是用不起,但是現在呢,鋼鐵產量大幅度增加,鋼鐵的價格也是大幅度下降,這農具的價格相應的也是大幅度降低,如今哪怕是窮苦農民,也都買得起一把鋤頭。

    更何況,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是讓農具的發展逐步科學化,新設計或者是改進出來了一大片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農具,比如說稻穀脫粒機,由肇慶機械公司開發並生產的一種器械,當然了,偉大的聖天子也是從中給予了一定的制導。

    這種脫粒機其實就是九十年代甚至是新世紀依舊有不少南方農村地區採用的稻穀脫粒機,一個木箱子上,有著一個插滿了鐵釘的木滾輪,通過齒輪和腳踏板連接,人通過反覆踩腳踏板,即可帶動滾輪高速轉動,然後放入稻穀,穀粒會被直接打飛,被上方和前方的木板所遮攔後,落入下方的木箱子。

    這種稻穀脫粒機,雖然依舊是採用人力,但是其脫粒的效率比以往直接人力手持稻穀用力拍打的方式快多了。

    後來,肇慶機械公司又是搞出來了專門用於脫麥粒的脫粒機的。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是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解放更多的人力去開墾種植更多的土地,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

    所以在大唐帝國裡,農業和工商業是相互相成的,並沒有和其他封建朝代一樣會發生距離的矛盾。

    如此也是進一步刺激了帝國工商業的發展!

    而工商業的發展,吸引了無數地主士紳們把資金投入到工商業領域當中來,工商業發展迅速,作為交通運輸的最重要力量,船運也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速!

    而這種增速從立國初期就已經是開始了,到現在依舊沒有結束!

    大唐帝國裡的船廠不計其數,造船業也是國內唯一一個有大量民營資本進入的重工業。

    而進入的人多,資本也多,也是導致了市場雖大,但是競爭更為激烈,尤其是經過多年的野蠻生長後,很多船東也是恢復裡理性,雖然他們依舊會揮舞著大唐皇家銀行的支票到處訂購船隻。

    但是對船隻的質量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以前隨便拉幾個木匠造出來的船都有無數人搶的時代已經是一去不復回了。

    而造成這樣的局面,是因為國內二十多家大型造船廠為了市場份額進行了慘烈無比的廝殺,這些大船廠資金雄厚,技術也強,造出來的船質量好,價格雖然高一點,但是在市場上有著巨大的競爭力。

    這種情況下,大量的船東都是傾向於訂購大型船廠的船隻,而大量的中小船廠,其實都是依靠著價格優勢去競爭的。

    但是這種局面會維持多久?

    哪怕是陳立夫這個明眼人都知道,雖然造船業看似還處於黃金發展期,但是這種黃金發展期是不屬於那些中小造船廠的,而是屬於大型造船廠的。

    一旦市場需求沒這麼大的時候,還不知道有多少的中小船廠要倒閉呢。

    這種大環境下,貿然殺入造船業,風險可是不小。

    更何況,馮氏公司還是一家航運公司,和造船業可是不搭邊。

    別看兩者都是和航運扯上關係了,但實際上區別大了去!

    航運公司,聽起來高大上的,但實際上就是花錢買一艘船,然後請上船長水手什麼的,就可以運貨賺錢了,基本沒啥技術含量。

    而造船廠,這可是正兒八經的製造業,技術含量非常高的,沒點技術可玩不了造船。

    如今大唐帝國的造船業,經過這麼多年的野蠻發展,早已經出現了不知道多少家造船廠,大型的造船廠都有二十幾家,僅僅是長江兩岸的大型造船廠就有十幾家,黃浦江北岸短短數十公里的範圍內,足足四家大型造船廠,大名鼎鼎的江南造船廠就是在這裡。

    至於中小型的造船廠那就更多了。

    湧入的資本多,代表著競爭會非常的激勵,如今很多沒什麼技術的中小型造船廠,大多也就是依靠如今的市場熱度以及低廉的價格活著。

    而大型造船廠,無一例外都是在研究更先進的造船技術,提高船隻性能,降低成本,以求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賺取更多的利潤。

    一旦市場不好了了,那些大型船廠也搞價格戰的話,中小的船廠立馬就能夠倒閉一大片!

    這種情況下,馮氏公司跨行涉足造船業,風險可是相當大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4 19:28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馮氏公司的野望


    陳立夫是搞不懂馮氏公司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突然進軍造船業,而且還是跨界進軍造船業,不過他也不是什麼商場中人。

    雖然他陳家的產業眾多,不過陳家的定位依舊不是什麼商業家族,而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除了他陳立夫外,陳氏的子弟基本都是一門心思的讀書科舉然後入仕。

    目前為止,除了他陳立夫外,陳氏一族,包括直系和旁系在內,已經有先後十多人入仕了,雖然大部分都還是在低級官員上混著,但是只要有實力,加上一些運氣,再有陳立夫的幫助,以後不敢說都能走上高位,但是混一個中級官員還是不成問題的。

    而這些,才是陳氏家族的根本,至於商業,只是附帶的而已。

    所以陳立夫的家族雖然有一大堆的資產,但是陳立夫卻是極少過問這些產業的情況,基本上都是那些沒有科舉天分的落第族人在打理。

    所以,陳立夫其實也是對商業事務不太清楚,他瞭解的主要是一些大方向的事務,具體的商業操作,他不專業。

    所以感覺到驚訝,但也就是那樣了。

    不過拋開不理解馮氏家族要進軍造船業不說,陳立夫還是覺得這個馮氏公司的動作可真夠快的,能夠在北岸開發區項目剛確定的時候,就能夠收購到這一片緊鄰開發區的沿江地皮,這可不是輕易的事。

    要知道,這些地方可都是屬於私人的,官府早年收購的地皮,都是侷限在北岸開發區的範圍裡,而開發區的範圍也不過三十多平方公里而已。

    其大概範圍是吳淞江以北大約八公里,黃浦江以西大約四公里的範圍,總面積也就是三十三平方公里而已。

    除開這些地方,剩下的基本都是屬於私人的地皮!

    自從北岸開發區項目立項的消息傳出來後,北岸開發區周邊的地價,尤其是臨近開發區的黃浦江沿岸地帶,其地價更是一天一個價。

    以為大家都是知道,北岸如果開發了,會直接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的,就算發展不如開發區內部,但是也能夠撈到不少的好處。

    很多企業在開發區裡因為實力不足,投資額達不到,無法獲得百年的優惠租期,但又想搞一快地皮充當長久基地的話,都是想要在周邊地區從私人手裡購置地皮。

    對於這些,官方方面自然是很清楚的,也沒有進行任何的干涉,恩,也干涉不了。

    雖然說官方可以通過徵地的方式,把這些土地也徵收上來,但是徵地是要錢的啊,按照如今的市價徵收開發區周邊的大量剩餘土地,饒是上海特設縣的財政再有錢,也折騰不起啊。

    更何況,這很容易被扣上與民爭利的帽子。

    得不償失。

    更何況就算是強行徵收了上來,上海財政也沒有這麼多錢進行開發了,如其徵收過來無法開發,還不如讓民間的資本進入呢。

    大唐帝國的首都,金陵城的三個新城區的發展,就是這種模式,官方引導,頂多就是起個頭,而大片新城區的發展,還是以民營資本為主。

    和上海這邊以官方為主不太一樣。

    不過大唐的諸多政策也沒有對這兩種方式給予什麼明確的區別對待,反正只要不違法違紀,地方愛怎麼搞怎麼搞,反正上頭只需要看到成績。

    什麼成績?

    民生!

    如今大唐各地的官員們,陞官發財的重點是在民生,因為教化、穩定雖然更加重要,但實在是太過虛幻,教化這東西說白了就是教育洗腦,往往是很難看出來有什麼成績的,而穩定這事,如今天下太平,造反叛亂這種事,雖然偶爾還是有,但是對於大部分地方而言還是太遙遠了。

    所以給各地的地方官員們留下的捷徑,也就只剩下民生一道上了。

    但是大唐帝國裡的民生那可是真正的民生,而不是什麼經濟增速、生產總值,更不是地方財政收入多少。

    而是指百姓能不能吃飽飯,能不能有衣穿,能不能有房住。

    如果治下都是一片苦哈哈,一大片百姓飢寒交迫,范吃不起,房子也沒得住,衣服也沒得穿,你的經濟增速、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再高也沒卵用。

    甚至都會被人參上一本,說你不顧百姓死活搜刮民脂民膏呢。

    發展農業、工商業等的根本目的,並不是為了數據好看,更不是說了更多的金銀,而是為了讓百姓生活的更好。

    以民為本!

    可惜的是,這麼簡單的道理,從古往今能夠看透的人並不多,或者說他們知道,但是他們就不去做。

    其他朝代的皇室和官員們,大多數都是抱著一個信念,那就是我自己吃香的喝辣的的就行了,底層百姓的死活,關我們屁事!

    李軒其實也不太關心別人的死活,但是他關心自己的皇帝寶座,關心帝國的存亡,還關心著能不能統一全球啊。

    而這些,都是建立在同一個前提上的,那就是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百姓吃不飽的時候,就會有野心家喊著王相將侯寧有種乎拉著百姓造反的!

    百姓的生活好壞,和大唐帝國的存亡,和李軒的皇帝寶座穩定與否,其實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

    所以目前大唐帝國在對待農業和對待工商業的政策上,其實很多都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他們給予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工商業發展,制定了一大堆的法律法規來促進工商業的發展。

    但是卻又是把工商業所貢獻的財政收入,大部分都是填到了農業生產這個無底洞來。

    而這一點,在各地方衙門裡更為突出。

    大部分的府縣財政收入,絕大部分都是投入到和農業相關的建設當中去的,至於工商業,基本上就是只給政策以及少量的資金而已,想要給予大量的資金扶持,那基本是別指望了。

    目前大唐帝國,其實依舊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農業國家,雖然已經是掀開了工業化的序幕,工商業所貢獻的財政收入也是節節攀升,甚至是達到了百分之三十還多。

    但是,這並不能說是工商業就成為了大唐帝國的支柱了。

    陳立夫在北岸開發區轉了一圈就返回縣城了,這讓剛得到消息,準備來拜見的馮氏公司的總經理孫賀榮非常的失望。

    他還想著趁著這個機會見上陳立夫這個縣尊大老爺一面,然後看看能不能把自家新購入的地皮的範圍,也是納入開發區的開發規劃裡呢。

    畢竟他們馮氏公司購入的地皮,就緊接著開發區,而且地方也沒多大,真要納入開發區的規劃裡,也就是陳立夫一句話的事。

    如果真能辦成的話,到時候這一片地方,可就直接歸屬開發區管理,那麼就能夠享受到開發區裡的諸多優惠政策了。

    可惜,晚了一步,連面見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雖然失望,但是孫賀榮也是知道,就算是見到了促成此事的機會也不大。

    開發區裡的各種政策優惠力度是相當大的,為的就是吸引大型企業落戶投資,而這些大型企業,顯然是不包括他們馮氏企業。

    大型企業,指的可是肇慶機械公司、江南紡織公司等等這些大型企業,馮氏企業雖然在航運上也算是規模不小了,但是和這些大企業還是無法相提並論。

    要不然,他們也不會搞什麼曲線救國,在開發區邊緣購買地皮,而是直接去找開發區租上一百年的地皮了,說到底,還是實力不夠,人家開發區衙門不鳥他們。

    想要在北岸開發區直接租地皮,那可不是什麼企業都可以的,必須是大企業,而且承諾投資巨大的金額才行,至於中小企業,開發區自然也是歡迎,不過就別指望直接租地皮了,只能是租廠房,而且大多還是三年或者五年簽約的那種。

    馮氏公司,看這名字就知道,這是個家族企業,由浙江杭州馮氏家族建立並控股,最早不過是幾條小船而已,而後趁著航運市場繁榮,大舉擴張,想盡辦法擴大船隊規模,最後成為了浙北地區的內河航運市場的老大。

    但是他們不滿足啊,所以他們很快就是殺入了黃浦江航運市場!

    為了湊集資金擴大船隊規模,馮家是把所有能夠變賣的產業都給變賣光了,甚至把早年視為家族命根子的土地都是買了個精光,然後是各種貸款借錢。

    如此瘋狂的狀態下,馮氏公司的船隊規模也是迅速擴張,最後成為了上海這一片地區裡規模前十的內河航運公司,但是這依舊遠遠不夠啊!

    他們想要更進一步,不僅僅是在上海,而是想要在國內都是成為數得上號的航運企業!

    為了進一步擴張,馮氏家族終於是放棄了控股的固執,開始引入戰略投資者,由此獲得的充足資金,讓馮氏公司開始全面的擴張,不僅僅是內河航運和近海航運,他們還準備涉足遠海航運市場呢。

    而擴張的同時,他們為了減少船隻採購成本,這才有了進軍造船廠的計畫,不僅僅是自建,他們還準備直接收購幾家中型造船廠。

    馮氏公司擴張的同時,杭州馮氏家族也是徹底失去了對該公司的控制權,馮氏家族目前只保留了百分之三十多的股權而已,剩下的股份都是被各大金融機構或者是相關行業的公司所持有。

    要不然的話,這家帶有馮氏兩個字的航運公司,也不會讓一個姓孫的人當總經理了!

    孫賀榮,之前在國內第一大的內河航運企業,國企部和另外十多家公司聯手持股的『長江運輸公司』任職總經理。

    馮氏公司的董事會可是花費了高價才把他挖過來當馮氏公司總經理的!

    不管是公司的董事會,還是孫賀榮自己,都是所圖甚大。

    簡單的浙北、乃至蘇南的航運市場已經是無法滿足他們了,他們要殺入長江乃至近海航運市場,爭奪的是全國範圍內的航運市場!

    一個只有錢但是實力不足的公司要怎麼爭奪市場?

    答案很簡單:打價格戰!

    而要打價格戰,燒錢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自身的低成本也是必須的!

    所以在打價格戰之前,他們準備收購以及自建造船廠,通過自產自銷的方式來壓低船隻採購成本。

    如果這個操作方式能夠完成的話,孫賀榮有把握能夠在現有貨運成本的基礎上,再降低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成本。

    如此低廉的貨運成本,將會為後續馮氏公司在航運市場掀起的價格戰提供最有利的武器!

    孫賀榮很期待後續航運市場裡,貨運價格一下子暴跌百分之三十甚至一半的情形。

    到時候,肯定要死掉一片航運公司的,等到那個時候馮氏公司就可以通過吞併這些破產航運公司用以壯大自身。

    一切順利的話,馮氏公司成為國內前列的航運公司完全不是奢望!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4 19:28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帝國教坊處

    在陳立夫的親自主持下,吳淞江北岸開發區的開發進度非常的快。

    畢竟北岸開發區,雖然說一開始的目標是打造什麼商業、工業、居住於一體的新城區,但是前期開發肯定是工業為主。

    沒辦法,這是以上海的整體環境而決定的。

    上海的各區域,因為地理環境以及前期規劃的緣故,所以商業中心一直都是商貿區,哪怕是縣城這一片屬於整個上海城區的真正中心都是無法動搖商貿區的商業地位。

    而第一工業區則是屬於典型的工業聚集地,而且以重工業為主,入住了大量的國企部所屬企業,這是因為上海早期開發的時候,投資建廠的主要還是以國家資本為主,至於民營企業則是比較少了。

    而國企部所屬的企業,大部分都是涉足的重型工業,輕工業是比較少的。

    只有第二工業區,才是入住了大量的民營企業,這些民營企業大多也是彙集在的輕工業為主,在這裡,有好幾家在全國範圍內都是相當出名的企業,大名鼎鼎的江南紡織公司,就是在這裡設立了大型的生產基地。

    不過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開發,同時因為地方也不算大,所以這兩個工業區的可供後續開發利用的面積已經是沒有了,基本上所有的地皮或者是工業區自建的廠房都已經是租了出去。

    因此,大部分的民營中小企業,實際上並不是在得知兩大工業區裡的,而是分散在周邊區域。

    如今,吳淞江北岸開發區成立之後,不知道有多少企業想要入住呢。

    但是想要入住也不是那麼容易得到事,沒點實力的企業想要入住,人家開發區還不要呢。

    畢竟這是上海,在這裡最不缺的就是資本,從全國範圍內湧進來的資本可那可是相當的多,有了資本後,也就慢慢的形成了上海這個全華夏最大的工業製造以及金融中心。

    順帶著,這裡的各種類型的服務產業那都是相當出色的,秦淮河的風頭都是被搶走了不少。

    人多錢多需求旺盛,娛樂產業自然也就能夠順勢蹦跶起來,不過大唐帝國對娛樂產業採取的是嚴格控制的態度,從業機構需要申請特殊的營業製造,並且在特定的場所進行經營,從業人士全憑自願,來去自如,而且還要經過體檢,持有衛生許可證才能夠上崗。

    怎麼說呢,這種事既然都延續了幾千年了,想要徹底禁制的難度,和不讓官員們貪污的難度是一樣的,根本無法杜絕,只能是嚴格管理,讓這些社會的陰暗面處於法律的掌管之下,免的搞出來什麼被黑勢力團夥控制,進而延伸出來各種違法亂紀的事情。

    在大唐帝國,可沒有什麼黑社會啪啦啪啦的,畢竟大唐帝國可是君主專制封建帝國,帝國本身就是最大的暴力機構,嚴厲禁止除官方以外的所有一切非法武裝。

    早年的時候,大唐帝國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對城市進行整頓,雖然說當初是為了市容市貌,但是順帶的也是把各種乞丐團夥啊,打手團夥之類的清理乾淨了。

    因為當年,大唐帝國的巡警們,看見閒散人等就直接抓了,沒有勞動力的要麼送進孤兒養老院,於勞動力的直接送去各種工廠、工地工作。

    到如今,就更不用說了,大唐帝國連那些地主士紳們的自衛武裝都無法容忍,軍方一天到晚都盯著國內各地,生怕那裡冒出來一群武裝組織造反啊什麼的。

    所以搞得那些士紳地主們連護院都是不敢私自聘請,只能是僱傭什麼保鏢公司的護衛,而這些保鏢公司清一色都是官方所屬的公司,裡面的人也都是退役軍人。

    所以只要帝國想要打壓,那些什麼小癟三就別指望能夠蹦跶起來。

    怎麼說呢,在大唐帝國就沒有這種黑社會生存的土壤。

    沒有涉黑,那麼娛樂產業也就只是一種普通的娛樂產業而已,只不過經營方式不太一樣,基本上是經營場所和從業人員進行合作的方式,而不是說僱傭之類的。

    而從業人員的管理,則是屬於官方。

    大唐帝國裡其實和明王朝一樣,也是有教坊司的,只不過不是掛在禮部名下,而是掛在了商部名下,名字也不是教坊司,而是叫做文化司,這個文化司主要就是管理各種文化娛樂產業的,而管理這種特殊娛樂行業的,則是文化司下屬的一個處,名為教坊處。

    基本上,全國所有特殊娛樂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歸屬該處管理。

    只不過即便是管理,但卻不是強制性管理,因為在大唐帝國沒有什麼賤籍,不僅僅是娛樂產業人員的賤籍,其他什麼工匠啊,軍人啊什麼的,都是取消了專門的戶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不以戶籍進行區分。

    所以,在大唐王朝裡從事娛樂產業的人員,只要你自己願意,隨時可以去教坊處註冊登記,進行體檢,獲得衛生許可證後就可以隨意到任何一個有經營許可證的場所上班,等想要從良的時候,直接走人,然後自行到教坊處註銷登記就行了,嗯,不去註銷也沒關係,頂多就是留下一個檔案紀律,沒啥實際影響。

    在這個特殊行業上,大唐帝國的官方態度,是嚴重偏向於從業人員的,避免這些從業人員受到人身自由的迫害。

    上海這邊彙集的資本眾多,有錢人自然也多,自然也就吸引了不少的從業人員跑到這裡來淘金。

    雖然說娛樂產業的發展情況,不一定能夠體現什麼,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也算是間接證明了上海的經濟活力。

    說的直白一點,那就是不差錢!

    企業多,想要入駐北岸開發區的企業那可是數不勝數,畢竟在工業區裡辦廠,和在外頭的普通地方辦廠那是不一樣的。

    先不提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優惠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會有,只不過是力度不一樣而已。

    這些企業,尤其是從外地大老遠跑過來想要在上海建廠的人,看重的也不僅僅是什麼政策上的優惠,他們更加看重的是開發區內便利的各種條件。

    首當其衝的就是交通!

    上海的交通是沒的說的,而上海的兩個工業區的交通設施那就更沒的說了,全國那麼多城市,只有上海有大規模的水泥硬化路面,再加上黃浦江和長江以及沿海,交通優勢太大了。

    其次是聚焦效應!

    上海各種各樣的企業都有,聚焦效應非常的明顯,在這裡開工廠,原料和市場都是不用愁的,如果生產的產品並不是面向消費者,而是面向企業的工業產品,那麼就更簡單了,在上海走一圈,你能夠找到一大堆的客戶。

    當然了,能不能談下來那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此外還有金融以及人才上的優勢。

    上海錢多,很多窮的只剩下錢的人,都是揮舞著支票本到處尋找投資機會的,商貿區裡的銀行,證券公司一大堆,只要你有本事,從那些銀行家裡手裡頭弄個幾十幾百萬兩銀子都是有可能的。

    上海人多,這個人不僅僅是指高端人才,同時還指低端的工人,大量的高端人才跑到上海來,因為只有在這裡才有眾多的企業讓他們找到工作,發揮自己的價值。

    而普通的工人,則是大部分來之於江南道本身以及其他省份地區的農民子弟,他們大老遠跑過來就是為了尋找一份工作,賺一份工錢。

    簡單說,這裡有交通優勢,有原料,有市場,有資金,有勞動力,算得上是當代大唐帝國裡最適合開辦企業的地方了!

    所以吳淞江北岸開發區這段時間,是接到了無數的企業申請入駐開發區的申請。

    對此,吳淞江北岸開發區還需要進行一番的挑選,才會確定最後的名單。

    而挑選的條件也很簡單,那就是對投資金額有要求。

    投資金額這個是前提條件,那些只打算投資幾千兩,萬把兩銀子的小企業就別指望了,沒有幾萬兩銀子的投資,人家開發區都不讓你進來。

    入住企業是不用愁的,哪怕是不算後面這些公開申請的企業,在開發區項目正式破土動工之前,就已經是敲定了十多家的大型企業入住了。

    而其中的龍頭項目就是肇慶機械公司的生產基地,其他的也都是大企業。

    北岸開發區情況發展良好,陳立夫也是鬆了口氣,這第一次主持這麼大規模的項目開發,說真的沒壓力那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也知道,這個項目雖然說都是上海自己搞出來的。

    但是上海這麼重要,不知道大佬們都盯著呢,這要是出了什麼差錯,頭頂上的烏紗帽保不住不說,估計還有可能鋃鐺入獄呢。

    陳立夫小心謹慎的搞開發區,一心要把北岸開發區搞出來,讓上海的工業規模再上一個台階。

    但是在金陵城的李軒,卻是沒有把目光放在上海,也是沒有放在什麼工商業上,如今上海那邊發展良好,全國範圍內的工商業發展也比較順利。

    所以他也是懶得過多操心了,反正很多事操心了也沒用,相反的,他更加關注農業。

    臨近五月,夏天到了,而這個夏天的雨水特別的多!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4 19:28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洪水危機

    李軒來到這個時代也有些年頭了,這年號都是從最初的安建二年變成了宣平十五年了,扳著手指頭算,那已經是足足十六個年頭了。

    這麼多年裡,華夏總體來說,以人禍居多,天災都是沒有多少。

    前兩年淮河流域以及黃河中游也是雨水普降,不過大唐帝國投入海量的水利建設資金也不是白看的,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所以雖然不可避免會有一些小規模的洪澇,但是卻是沒有釀成大禍。

    而現在,李軒看著陰沉沉的天空,還有屋外不斷落下的雨滴,眉頭緊皺。

    這一場雨已經是連續下了兩天了,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雖然說,這一場雨也不是時刻都是傾盆大雨,但是卻是一直不停啊!

    今年的雨季,來的有些早,而且有些猛啊!

    把視線從窗外收回,李軒回到辦工桌上,隨手拿起皇家理工學院送上來的氣象報告,旁邊還有皇家科學院的氣象報告。

    不過李軒卻是直接把科學院的報告放下了,因為不用看也知道,含金量不大,或者乾脆就是直接抄皇家理工學院天文系的報告。

    本來李軒是想要把皇家科學院建立為一個官方的頂級研究機構,但是後來卻是把重心轉移到了皇家理工學院裡頭,這皇家科學院,雖然掛著這麼大的招牌,但是卻是逐步淪為平庸。

    到了現在,基本上已經是變成了一個擺設了,雖然偶爾也會遞交報告,但其實很多都是直接抄的皇家理工學院那邊的相關說法,沒什麼實際價值。

    如今的皇家理工學院,才是目前大唐帝國最頂級,甚至可以說是唯一一家綜合科研機構。

    內設的十多個系,基本上涵括了所有的學科,而裡面的師生也都是從全國範圍裡萬里挑一挑選出來的真正天才。

    皇家理工學院送上來的氣象報告,預測在未來的一個月內,直隸各地依舊會降雨,而且降雨量不會小。

    而更要命的是,不僅僅是江南皖南等地區下雨,而且降雨帶將會逐步北移,然後進入皖北道、江北道乃至河南、山東。

    為此,皇家理工學院那邊的研究人員判斷,未來一個月內,因為河南山東、皖北道和江北道等地區普降暴雨,而且降雨量將會遠遠超過兩年前的降雨量,如此極有可能造成黃河決堤,引發超大範圍的洪災。

    他們剛得出研究結論後,立即就是加急送進宮來了。

    李軒看到這份報告,自然是非常的重視,如果這份報告判斷的沒錯,那麼儘管目前只是開了個頭,但是情況恐怕要比兩年前更加嚴重,嚴重的多!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釀成大規模的洪災。

    而這種情況,是李軒所不允許的!

    如今帝國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是不能被一場洪災所打斷的!

    老天要下雨,他李軒攔不著。

    但是防止洪災,儘可能的減少損失,李軒卻是可以做到的。

    再一次翻看過手中的氣象報告,李軒當即就是直接拿著氣象報告推開了辦公室的大門,然後對著外頭的秘書們道:「傳令下來,讓各部尚書,樞密院、統帥部各部部長進宮開會!」

    外頭的秘書們,突然看見李軒走出來,然後又是聽到李軒說要召開會議,一個個都是在心裡頭想著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不過心中不管想著什麼,而此時此刻,他們卻是都動了起來,簡單安排下,十多個秘書們直接小跑著出去,去找那些大臣們了。

    有的人去找值班的御書房值班大臣,有的人前往內閣等各衙門找各部大臣,而有的人則是去陸軍和海軍的將領。

    李軒雖然沒有說緊急或者立即這些字眼,但是大家都不傻,聖天子可是沒說什麼明確時間呢,這也就意味著,聖天子立即就要召開會議了。

    同時有內閣尚書和軍方各部尚書參會,這也就意味著,這將會是一場軍政會議,而且還是緊急軍政會議。

    這種事,在大唐帝國裡可是很少出現的。

    哪怕是去年打韃靼人的時候,都是沒有過呢。

    到底是出了什麼事?

    這些秘書們不太清楚,而突然接到召見命令的眾多大臣們,更是一頭霧水了,他們仔細想著,近期也沒發生什麼大事啊。

    北邊自從去年年底打了一仗後,現在韃靼人老實得很,沒有大規模調動兵力發動進攻的跡象,而大唐帝國那邊也是因為去年的一場大戰,耗費了大量的軍費,一時半會的也是沒有太大的餘力再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戰役了。

    所以,北方那邊,今年以來雖然中小規模的戰鬥時有發生,但是大規模的戰事估計是打不起來的了。

    除了北邊,其他幾個方向的也是保持穩定,基本不太可能有外敵大規模入侵的跡象,即便是葡萄牙人和帝國鬧翻了,但是也不至於到要立即召開緊急軍政會議的程度。

    沒有外敵,那就是內亂了,不少大臣們都是在猜測,莫非是有什麼大案要案?而且極有可能是涉及到叛亂,要不然的話,以大唐帝國如今的體量,尋常小事根本不會這麼大驚小怪啊。

    眾多大臣們都是有著自己的猜測,不過還真沒幾個人能夠猜測的到,李軒召見他們,只是因為一場下了兩天的雨!

    因為他們並不知道,皇家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是判斷出來,這一場大雨極有可能延續一個月以上,而且是波及到整個長江中下游流域。

    眾多的大臣們陸續乘坐馬車快速進宮,因為各部衙門距離皇宮的距離也不算遠,除開一些人在外頭出差的大臣,大部分很快就是抵達了皇宮別院。

    進宮後,眾人被秘書處的人帶到了會議室,而剛進會議室的大臣,立馬就會被發給一份報告,這正是皇家理工學院緊急提交上來的氣候報告。

    當眾人看到報告書上說,整個黃河中流、淮河流域,有可能會下一場連續一個月的大雨時,很多人的臉色瞬間就是變了。

    能夠進入這個會議室的人,甭管是軍方將領還是內閣大臣,就沒一個是笨蛋,全都是從千軍萬馬的競爭裡殺出來,最後才成為帝國政要的。

    只是看這份報告,他們就能夠立即聯想到事情的嚴重性!

    「這要是真連續下一個月,黃河水位必然大規模上漲,到時候恐怕很多河段的堤壩要撐不住啊!」

    「可不是嗎,一旦造成大範圍的洪澇,對帝國的損失遠遠比北邊的韃靼人入侵要嚴重的多!」

    「韃靼人算什麼,有我大唐陸軍在,韃靼人就別指望能夠越過長城!」

    「我們必須立即嚴令各地加固河防,黃河和淮河沿途,波及數千萬百姓,容不得半點閃失。」

    看著報告的大臣們議論紛紛,而語氣裡都是帶著濃郁的擔憂。

    因為誰都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這場雨如果真的下足一個月,恐怕整個黃河中游已經淮河流域地區都會受災,而這一地區,可是有著大量的百姓呢。

    而且該地區的工商業也不少,雖然總量不大,但是潛力卻是極大,比如淮安、揚州,徐州、開封等黃河、淮河流域的城市,因為運河以及黃河的河運之利,已經是成為帝國在中原地區發展工業的重點區域。

    這要是被洪水破壞了,那麼也就代表著帝國過去數年裡在中原以及北方地區的工業建設盡數會被化為泡影。

    當然了,即便是上述地區的工業被全部毀了,其實也算不上傷經動骨,因為帝國的工商業,目前是主要集中在長江和珠江流域。

    大唐帝國的經濟重地,乃是直隸一府四道,然後也可以加上江西以及湖北、湖南兩省這三個是省份,不過後面的三者主要是農業為主,尤其是湖廣兩省,已經是被帝國當成了新的糧倉進行開發。

    上述地區不僅僅暫居了帝國大量的糧食產量,同時也是佔據了帝國八成以上的工業產量,長江沿岸的幾座大城市,可都是帝國最為重要的工業區之一。

    武昌工業區,乃是帝國最近五六年建設的新型大規模工業區,而當涂工業區更是帝國最為重要的重型工業基地,上海就不用說了,帝國最大的工業城市,而九江、安慶、鎮江、金陵等地,乃至揚州也是帝國的重要工商業城市。

    如果長江河水暴漲,來一個水淹兩岸的話,將會給帝國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也正是因為長江流域如此重要,所以最近這些年,帝國投入的水利建設資金,有超過半數都是用在了治理長江流域上來。

    當然了,黃河以及淮河流域的問題更大,所以也就是暫用了大概四成的經費,剩下的一層經費,則是花在了珠江流域以及其他的河流上。

    在水利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這也是帝國在過去多年裡,沒有遭到什麼大規模洪澇的原因。

    但是這一次,雨下的有點大,黃河那邊恐怕要撐不住啊!

    眾人討論之際,隨著一聲『陛下駕到』,聖天子李軒也是走進了會議室,開口第一句就是:「報告你們也都看了,都說說,該如何應對!」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4 19:28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寧可信其有

    平常開會的時候,李軒都是會給這些臣子們充分的爭論時間,甚至很多時候他都不出聲,一直等到臣子們爭論結束,做出結論才說那麼幾句。

    不過大事要事的情況下,他卻是會跳過這些,從而進入一個極大的反差狀態,那就是他自己說,臣子們聽著就行了。

    這一次雖然李軒也是說了那麼幾句,問臣子們該如何應對,也是給了幾分鐘臣子們發言的時間,但是面對臣子們的爭論,李軒卻是直接就制止了。

    這都什麼時候,還吵,吵個屁!

    時間緊迫啊,現在大雨已經是逐步向北轉移了,再等那麼幾天,估計淮河流域就會開始下大暴雨,然後是河南和山東地區,這麼下個十天半個月,洪水就來了。

    李軒那有時間聽著他們吵架啊。

    當場就是直接抬起了手!

    當李軒抬起手的時候,眾多臣子們一個個都是正襟危坐,同時很自覺的閉上了嘴巴。

    這些大臣們,都是混在朝堂多年的老油條了,一看李軒這個動作就是知道,聖天子要講話了,趕緊做好,同時記好筆記,要是聽漏了那麼一兩句,從而辦錯了事,那麼事情可就大條了。

    李軒環視一圈,見二十多個正二品高官以及七八個陸海軍的上將、中將們已經是齊齊抬頭看向自己,這才是放下了手。

    然後緩緩道:「這一次的氣象預報,有可能是虛驚一場,但是也有可能是真的會發生,而一旦發生,那就是會波及數省地區,數千萬百姓,所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京畿各衙門,各地方衙門都要對此事保持高度重視,切實做好防洪抗洪的各種措施!」

    李軒繼續緩緩說著:「內閣方面需要立即組織救災物資,尤其是糧食以及藥物!」

    「吏部和督察院以及農部、工部等機構共同派員,向各省道派出防洪督導組,督導各地地方衙門的積極防洪抗洪以及後續救災事宜!」

    「再準備一筆救災資金,不得少於五百萬兩,用於後續可能出現的救災支出!」

    「同時要提前轉移危險地區的百姓,避免大範圍的傷亡!」

    李軒的語速不算快,說的話也是很簡單,但是下面的大臣們,沒聽到一句話都是會直接記下來,因為這個時候,聖天子李軒已經是直接發佈任務的,辦不好就等著丟掉烏紗帽吧。

    甚至更加嚴重一些,如果因為工作出了差錯,丟掉身家性命也是有可能的。

    李軒說完這幾句後,又是把視線投向了軍方的將領,開口道:「不管是敵人入侵還是天災,面對危難時刻,帝國軍人都應當勇敢的站出來,發揮自己的作用,這一次軍方應當積極參與防洪抗洪,保家衛國!」

    李軒並沒有說的很仔細,因為他不用說的太仔細,防洪抗洪,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他李軒就算是有著後世的見識,但是也只能說一個大概,而具體措施,還是需要結合時代和地區,因地制宜。

    所以李軒的話,實際上只是一個總綱,具體怎麼做,李軒不管,但是他要看到成效。

    說完這些後,李軒也是沒有在會議室裡停留,而是很快就是出去,留下那些大臣們自行討論。

    離開會議室後,李軒又是召見了翰林院調查統計科的官員,讓他們重點關注北方各地區的情況,尤其是河南、山東、皖北道、江北道這四個省道的情況,一旦有動亂的跡象,立馬報告。

    天災將會帶來可怕的後果,這個後果不僅僅是對民生經濟的影響,同時也有可能造成動亂。

    這種混亂時期,總會有一些野心家試圖趁機搞事。

    而李軒自然是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

    等到午後時分,一群大臣們也是陸續走出了會議室,而身為眾臣子之首的御書房值班大臣,大學士柳八苟也是向李軒遞交了關於此次防洪抗洪的緊急措施。

    整體上,大部分的措施都是根據李軒所提的要求所制定的,所完善的只是細節而已。

    李軒略微翻看了後,就是點頭道:「就這樣吧!」

    得到李軒的正式批准後,大唐帝國也是迅速行動了起來!

    首先,是以三百里加急,部分路段甚至是五百里加急的方式,向北方各省道、州府,尤其是開封府、徐州府、淮安府這幾個重點區域派出了信使,信使將會攜帶氣象報告書以及內閣文件,要求各地方衙門要立即展開防洪抗洪工作,不得有任何的怠慢。

    這是為了給北方各地區的地方衙門發去警報,畢竟這年頭,能夠做出完整氣象報告的也就只有皇家理工學院了,而其他地方的話,對天氣的預報只能是依靠老人的經驗來判斷,就算是經驗再豐富,他們也很難判斷的出來,這一場雨有可能延續一個月以上。

    郵遞司在這一天下午,派出了足足一百多騎,奔赴長江北岸的各省道,他們途徑驛道縱馬飛馳,這些騎士絲毫都不吝惜馬匹的體力,用著最高速度朝著各自的目的地而去。

    這些騎士,穿著特殊而顯眼的紅色制服,同時還會攜帶一面黃色小旗,小旗中間有個大黑子『急』,同時每個騎士佩有馬刀以及遂發手槍,路上如果遇上不長眼的擋住,騎士都有權力直接開槍殺人的。

    雖然說郵遞司已經是一個獨立機構了,而且還會承接民間的商業業務,同時裡頭也沒有現役軍人擔任軍報使者了。

    但是這個獨立機構依舊是內閣和軍方共同派人管理,郵遞司裡的大量工作人員裡,絕大部分依舊是軍方退役人員。

    尤其是這些騎士,基本上清一色是陸軍裡的退役騎兵!

    而駐守在每個驛站裡的人員,基本也是退役軍官以及退役士兵擔任!

    郵遞司的使者,是被允許擁有武器,並且擁有對阻攔軍報的人直接開火的權力,其權力,比同樣是讓軍方控制的各大保鏢公司還要更大一些。

    畢竟,在電報通訊搞出來之前,大唐帝國的驛站體系將會是最為重要的通訊手段,通過三百里加急,乃至五百里加急,把消息以及文書快速傳遞到各地去。

    當初如果不是因為驛站體系規模越來越大,管理越來越難,同時為了平衡成本,不斷的加大承運民間信件、貨物的業務量,導致軍方很難直接管理這個機構的話。

    都不會出現內閣和軍方共管的情況,而會是一直都屬於軍方管理。

    這些郵遞司的郵遞騎士們,從金陵城魚貫而出,然後奔向各地,當然了,他們並不會說是一口氣直接跑到山東,河南什麼地方去。

    他們往往是是直接到了下一個驛站之後,就會把需要傳遞的信件交給接力的騎士,採用接力的方式不斷的向前傳遞。

    通過驛站體系向北方各地傳遞信息的同時,御書房的值班大臣們,也是從各部門抽調了相關官員,然後組成了四個防洪抗洪督導組,分別奔赴河南、皖北、江北、山東四省道。

    他們雖然不可能做到一天跑幾百里,但是也是都快馬加鞭,一路上將會換乘馬車前進,速度不會太慢。

    這,也是得益於大唐帝國一直以來對交通建設的投入力度比較大,一些小地方,偏遠的地方不好說,但是在重要區域,比如說大城市之間,都是有比較完善的官道相連的。

    大唐帝國的官道,其基礎自然是前明時代的官道,大唐帝國的官道體系,是在前明的官道、驛道等道路的基礎上進行擴建,新建。

    而大唐帝國的官道標準,其實也不算高,首先對官道的寬度沒有太大的要求,普通的寬度是兩米,而部分重要官道寬度可以達到了四米。

    這個道路的寬度也不是亂來的,而是有根據的,首先,普通官道,必須能夠通行馬車,而部分重要官道,必須能夠同時通行兩輛馬車。

    而大唐帝國的馬車規格,也基本是統一的,大唐帝國早年也是沒有制定過什麼馬車的規格,而是在統一戰爭期間,為了讓軍方的後勤馬車更好維護,制定了統一標準,那就是雙馬並排拉動的馬車,其輪距為一點四米。

    隨後,這個輪距的標準也是被應用到了所有的官方馬車上。

    而官方的帶頭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隨後民間的馬車也是逐步改為這個標準。

    所以到了今天,除了特殊車輛外,大部分通行的雙馬拉動的馬車,不管是兩輪的還是四輪的,其輪距都是標準的一點四米,當然了,這僅侷限於新建造車輛,如果是以前的車輛,輪距那就說不準了。

    同時,大唐帝國也沒有強行規定說,所有馬車的輪距就一定是要一點四米,這個一點四米,只是官府以及軍方自己的單馬以及雙馬並排拉動的馬車輪距標準而已,實際上,官府以及軍方都還有三馬甚至四馬並排的重型運輸車輛以及炮車,其輪距可是大於一點四米,有極少數的車輛甚至都能夠達到三四米的輪距呢。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4 19:29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這雨,太大了!


    對於輪距的標準,大唐帝國並沒有對民間進行強行的規定,理論上來說,你喜歡造多寬的馬車都可以。

    但是如今的馬車,大部分也不是私人打造,很多都是馬車公司,再不濟也是馬車作坊打造的,他們打造的馬車都是有規格的,除非特殊需求,不然的話為了市場,他們造的馬車也是和官方的馬車一樣,起輪距都是一米四。

    畢竟馬車造出來是用來用的,而且大部分還是需要跑在國道上的,你要是搞的太大,那可跑不了。

    因此在這種影響下,實際上民間的馬車,普遍也是使用的一米四的輪距。

    如此也就造成了,大唐帝國裡的馬車輪距,雖然各種都有,但是一米四卻是屬於一個大眾標準。

    不管是軍方的大量馬車,還是說民間裡的貨運雙輪、四輪馬車,又或者是有錢人使用的普通雙輪乃至四輪馬車,其輪距都是一米四。

    因此大唐帝國的官道,也是根據一米四的馬車輪距來制定官道的寬度的,輪距再加上必要的行人空間,因此普通官道的寬度就是兩米,當然了,這其實只是理想標準,在一些施工困難的山區,其官道的寬度往往只有一米五六左右。

    但是,絕對不能低於一米四,低於一米四的話,那就是不合格的官道,主政官員會挨批的。

    而部分官道,則是有四米寬,因為部分官道是需要滿足兩輛馬車並列行駛。

    而超過四米的官道的道路也有,不過比較少,而且也不算是硬性規定,有一些是軍事需求,比如說天津到幽州城,再到宣府,大同府的官道,這一段路,就是典型的軍事需求,其最低標準就是六米,部分路段甚至能夠達到十米以上,而且道路的情況相當良好!

    這一方面是因為軍事需求,而另外一方面,這片區域乃是屬於北方平原地形,修路容易。

    而內陸地區,如果沒有軍事需求的話,主要是一些地形平坦,建設難度低的地區,同時該地的財政也比較良好,同時也有這個運輸需求的話,那麼就會修建寬度比較寬的官道了,比如上海到杭州的官道,那就是六米大道,寬敞的同時,而且路面結實平坦。

    浙北和江南都是不差錢的地區,而且此地屬於平原地區容易建設,更加重要的是有著龐大的物資運輸需求,才會有這種足足六米寬的官道。

    大唐帝國的官道,總體上來說,還處於大規模的建設階段,很多還是延續使用前明時代的官道,說是兩米以及四米的標準呢,但實際上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進行擴建,目前只有一些容易建設,或者是有著軍事需求,又或者是地方財政比較寬鬆的地方,完成了官道擴張和新建的工程。

    但是,即便是有部分路段,還是前明修築的官道,但是也是能夠用的,只是沒那麼好用而已。

    四支督導組,他們有的乘坐船隻沿著長江南下,然後通過京杭大運河北上,而有的,則是直接過長江,然後走陸路北上,都是坐船做馬車,甚至在部分路段直接乘騎馬匹的,所以督導組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這不快不行了,他們還要趕到各自的任務目的地督導當地的官員防洪抗洪呢,這要是遲了,那可就麻煩大了。

    李軒對這一次的防洪抗洪是非常重視的,這四個督導組的組長,都是督察院的正三品僉都御史擔任,並且是賦予了一定的臨時權限,而僉都御史,在督察院裡,本來就是平時巡視各省的大員,可不是什麼普通官員。

    他們去到了當地,能夠極大的震懾當地官員。

    督察院就是負責『督察』這一環節,而指導嘛,則是由內閣的其他部分派出的官員負責,包括農部、工部等部門的官員的,在技術細節上,指導當地的官員進行防洪抗洪。

    督導組前往各省後,金陵城這邊也是沒閒著,眾多大臣們開始調動大量的各種物資北上,尤其是至關重要的糧食,那更是重中之重。

    而負責提供以及部分承運任務的大唐糧食總公司,一紙令下,就是讓下屬的各省道分公司準備了大量的糧食以及運輸糧食所用的船隻以及馬車,然後大量的糧食開始朝著北方運輸而去,加強當地的糧食儲備,以便及時救災。

    當然了,大唐糧食總公司雖然是國企部所屬企業,而且還是非常典型的政策性企業,但是好歹也是按照商業模式運營的企業,他們雖然提供了這麼多的糧食,但是官方還是要給錢的。

    只不過是不用立即就給,可以欠賬,同時價格也只是最低的成本價而已。

    糧食在北運,其他物資也是陸續北運。

    儘管洪水還沒有來,但是大唐帝國卻是已經幾乎動員了大半個帝國的力量準備防洪抗洪了。

    五月三日,淮安府府城,江北道道員季令達看著手中報告書,在看看外頭正在不斷下的大雨,直覺告訴他,這一次麻煩大了。

    他手中的報告書,乃是京城通過加急送過來的,除了皇家理工學院的天氣預報外,還有一封聖旨,聖旨上要求他必須高度關注天氣,做好防洪抗洪措施,並且說,當地駐軍將會為防洪抗洪工作提供幫助。

    如果只是當地下雨的話,那麼問題不大,淮安府雖然處於淮河流域,不過卻是處於下游,在中上游沒有大量洪水下來的話,僅僅是當地下大雨,淮安府各地的防洪堤壩還是可以扛得住的。

    但是,奈何這一次下雨的不僅僅是淮安府當地的,而是一整個中原地區都下雨,尤其是河南那邊,預計也會下大規模的暴雨,這雨水會彙集到黃河,然後不斷沿江而下,衝擊著兩岸的堤壩,再加上當地也下雨的話,那麼發生洪澇就是必然的。

    當即,季令達就是把屬下的官員找了過來,然後吩咐下去,下屬各州府立即組織防洪抗洪工作,為了減少扯皮開會討論耽誤時間,他直接要去,命令直接傳達到各縣各鎮,下屬各州府縣不用高什麼開會討論了,直接照辦就行了。

    而且他的指示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要各地立即組織防洪抗洪工作,動員徵召當地民眾緊急加固堤壩,疏通河流,同時轉移容易發生洪澇地區的民眾到安全地帶。

    不管黃河中游會不會下雨,也不管其他地方會不會下雨,但是小心總是沒錯的,更何況,上頭已經是有了明確的指令,要防洪抗洪,到最後哪怕是屁事沒有,虛驚一場,但是也不會有人來說他浪費人力物力。

    隨著季令達的一聲令下,淮安府下屬的各府縣都是迅速動了起來。

    大唐帝國立國雖然十幾年了,但是統一華夏其實也就是最近七八年的事,帝國正處於立國初期,行政效率可是相當高的,不會說和那些立國百年以後的王朝一樣,進入王朝中期後,整個政權都是陷入了一種懶惰期,各種亂七八糟的毛病多的是。

    如今大唐帝國的地方衙門,官員們為了陞官,為了政績,大部分還是很拚命的,因為大家都不傻,都知道在立國初期的這些年,是最容易出頭的時候,再過幾十年,等到階級固化之後,那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當然了,行政效率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如今大唐帝國的大部分文官,都是自身培養的官員,這些官員學習的就是各種近代化知識,那麼是剛進入官場沒有什麼實際經驗,但是理論基礎基本都是有的,稍微鍛鍊一下,就是一個合格的官員。

    如今大唐帝國的讀書人乃至官員,可不是以前的那些只會之乎者也的士子!

    同樣是士子,前明士子和大唐士子,那是已經變成了截然不同的概念,當然了,人其實還是原來的那群人,只是所學的東西不一樣了而已。

    江北道率先開始防洪工作,而河南那邊則是要稍微晚了幾天,沒辦法,三百里乃至五百里加急再快,也需要時間!

    等到郵遞司把聖旨傳到河南的時候,那已經是好幾天之後了。

    不過詭異的是,當河南省巡撫蕭保關看到這份加急報告和聖旨之後,感覺有些怪異!

    要防洪抗洪?

    難不成是我眼花看錯了?

    這外頭的陽光猛烈的很呢,縱是五月初,但卻已經是有了六七月盛夏的跡象了。

    在如此陽光明媚的天氣下,你讓我們開始防洪抗洪,而且還是立即行動不得有任何的拖延,同時規模也是非常大,要動員全省。

    這好端端的,怎麼可能發洪水嘛!

    但是,儘管心中有些懷疑,但是這皇家理工學院的天氣預報內容卻是不得不讓他重視,畢竟這是皇家理工學院,他們所提交的每一份報告,那都是不能有任何輕視的。

    更加不要說,隨同天氣預報送來的還有聖旨呢。

    聖旨上,明確說了讓他立即動員全省進行防洪抗洪。

    既然有了報告也有了聖旨,哪怕是他不太相信未來一個月會連下暴雨,但是也得老老實實的這麼辦,要不然,別說官帽子保不住,他連腦袋都百分百保不住……

    抗旨不遵,這罪名可大了去,死刑都是最輕的,極有可能都會連累家人!

    如今的大唐帝國,可是依舊保留了連坐制度,某些罪行可是『一人犯罪,全家抄斬』。

    所以,甭管他信不信,願不願意,都得老老實實的按照聖旨的指示去做,因此一接到聖旨,他也是沒敢有絲毫的耽誤,立即就是下令全省進行動員防洪抗洪。

    而說來也巧,他這天剛下令動員全身進入防洪抗洪呢,第二天的傍晚時分就是開始下雨了,一開始還只是小雨點,但是到了半夜是越下越大!

    這天夜裡,河南省巡撫蕭保關徹夜未眠,因為這雨,太大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