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山溝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連載中)

 
V123210 2017-7-1 21:16:1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840 725089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3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陳立又陞官了

    這也是造成了,哪怕是到目前為止,各級督察院已經是把超過五千名各級官員抓捕了起來,但是依舊是在沒有在各地遇上太大的阻礙的緣故。

    因為很多人非但不反對,反而是推動著這一次的反腐風暴繼續刮下去。

    這種情況,也是李軒放心了下來!

    看起來,絕大部分官員都還是很聰明的,深深的知道別人倒霉就是自己的機會這一原則。

    雖然說自己也有可能被波及到,但是官場爭鬥如同戰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而且風險巨大,想要趁機高昇,不冒風險是不可能的。

    這些獲益的人群裡,同樣也是包括了陳立夫!

    按照常規來說,陳立夫在上海特設縣的任期還有一年多,然後才會進行考評,再考了陞遷與否的問題,但是如今江南道出現了大規模的貪腐。

    霍守奇被調任遼西擔任巡撫,蘇州知府被砍頭,松江府知府被調回京畿農部任職林業司司長……

    林業司,這個機構在帝國的普通人之中,甚至都沒幾個人知道,從中你也就知道這個機構的實權有多大了,根本就無法和農部裡的掌管糧食生產田畝司、掌管國內外移民、屯墾的移民屯墾司、掌管畜牧業,尤其是部分馬政業務的畜牧司這些機構相提並論!

    林業司目前的最大任務,就是在北方、西北等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植樹造林……

    這樣的機構在大唐帝國裡的實權自然也就大不到那裡去!

    從地方實權派變成閒散機構的司長,這個松江府前任知府的仕途,基本上已經是可以被宣告終結了。

    而松江府知府被調離後,自然是需要一個新的知府的!

    而按照前面幾任松江府知府來看,除了向翰義是從中央空降下來的外,其他人大部分都是從江南道內部提拔,而上海縣令更是競爭力最大的候選人。

    自帝國成立一來,前後四任的松江府知府裡,有兩任松江府知府,都是直接從上海縣裡提拔而來的。

    而陳立夫,則是成為了第三任!

    當陳立夫接到吏部的任命書之前,他還在擔心著受到這一次反腐風暴的牽連呢,但是那裡想到,這才沒幾天功夫,自己就是接到了任命,擔任松江府知府。

    儘管陳立夫很早就預料到,自己會在上海特設縣縣令任期結束後,會順利的邁拓從三品這個門檻,成為帝國高官的一員。

    但是他卻是覺得,這個時間應該是一年半,甚至是兩年以後。

    然而現在,因為一場反腐風暴,他卻是提前了至少一年半成為了從三品高官,而且擔任的還是全天下最為重要的從三品職務之一:松江府知府。

    當迎接以聖旨形式下發的聖旨時,陳立夫神情嚴肅率領百官跪拜,但是當天晚上給吏部的欽差接風洗塵過後,一個人回到住宅的時候,他是忍不住的對著夜空狂笑不已!

    「我陳立夫來了!」

    作為一個立志輔助聖君,打造宣平盛世的男人,他從入仕之處就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理想!

    不管是在稅部工作,還是在財務部工作,又或者是在地方上的松江府、上海工作,他都是堅定的抱著這樣的信念。

    和其他官員相比,他對政績更加的看重,同時也是杜絕任何的污點,他如此刻嚴格要求自己,所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進入內閣,甚至是進入御書房,然後把朝堂上的眾多奸臣之流全部幹掉,還帝國一個朗朗乾坤,最後他會親自輔助著聖天子,打造一個真正的宣平盛世。

    當然了,他心目中的宣平盛世,肯定是和現在的大唐現狀有極大的區別的,比如說對於士紳的態度,尤其是稅務制度裡的士紳一體納稅,他一直都是覺得那是非常扯淡的玩意。

    如果有一天他有了足夠的權勢,一定要力纜狂瀾,把帝國越走越歪的稅務政策等諸多亂七八糟的政策全部拉回來。

    最後打造一個千古未有的盛世!

    當然了,他心目中的盛世,和聖天子李軒心目中的盛世,那是不太一樣的。

    不過,那是以後的事了,如今陳立夫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還得繼續忍辱負重,幹著自己所不願意做的事,比如說打壓傳統地主士紳,鼓勵工商,辦工業這些!

    說真的,其實他並不願意這麼做,只是很可惜,如今這種大環境下,只有這麼幹才能夠陞官!

    世道不古,逼良人為娼!

    陳立夫的理想,自然是沒幾個人知道的,哪怕是他的夫人,頂多也只是知道他想要輔助聖君打造一個盛世,但是什麼樣的盛世,陳立夫內心裡的政治理念,那也是不知道的。

    陳夫人所能夠看到的,只是陳立夫時常所畫的竹圖而已!

    以畫明志,這是很多文人都喜歡干的事,說一句題外話,經過這麼多年的磨練,陳立夫的竹圖可是相當的不錯,在當代裡,也沒幾個人的竹圖能夠比他畫的更好了。

    流落出去的竹圖,一副少說也能賣個幾百元呢!

    這樣的陳立夫,是矛盾的!

    但是外人不知道啊!

    在李軒看來,陳立夫幾乎是個奇葩,根據翰統的秘密報告來看,此人圍觀多年,一文錢都沒貪過,也沒有利用職權為家族產業為利,這樣的人在大唐官場裡,簡直就是奇葩!

    此外這個人辦事能力還不錯,該殺人的時候絲毫都不手軟,在稅務任職的時候殺了不下幾千人,在財務部任職的時候,一份證券改革方案,搞的不知道多少人家破人亡。

    在地方任職的時候,發展工商業經濟也是很有一手,而且發展工商業的時候,他也是平衡主動農業發展。

    這樣的官員,任何一個當政者都會喜歡!

    李軒同樣也不例外!

    所以這一次哪怕是他上海特設縣的縣令職務任期還有一年半,但是李軒還是親自指示了下去,讓陳立夫擔任松江府的新任知府。

    李軒希望利用陳立夫這個人,能夠保持松江府,尤其是上海的經濟持續發展,同時也是讓整頓松江府的吏治問題,畢竟這個人是稅部巡查處處長出身的,當年殺的人可是不少。

    接到任命後,陳立夫感覺到距離自己的目標又是近了一步!

    這一天的夜裡,站在窗邊的他遙望金陵城,嘴邊喃喃著:「我會證明,你們都錯了!」

    陳立夫搖身一變,成為了松江府新任知府,品級也是順勢提了一級,變成了從三品。

    不過品級雖然提升了,也是變成了松江府的知府,但是他依舊是待在上海。

    因為松江府的知府衙門,就是設立在上海!

    松江府知府衙門,距離他原來任職的上海特設縣縣衙門,距離不過區區一千多米而已,所以當天他就是被吏部的官員陪同著,前往知府衙門上任了。

    經過簡單的交接後,陳立夫就是坐在了知府衙門裡的二樓巨大的辦公室內!

    松江府知府衙門,並不是在原來的華亭縣裡,而是搬遷到了上海,不過也不是在老上海城區裡,而是位於老城區城南的黃浦江沿江大道邊上,是在宣平九年的時候設計並建造,一共由三棟建築組成,都是雙層建築,可以同時容納三百多人同時辦公,乃是整個松江府的政治核心建築。

    而上海特設縣的縣衙門,還在老城區裡,使用的是前明時代的各棟官方建築。

    寬大,明亮,這就是松江府知府衙門的最大的特點,加上就在黃浦江上,站在二樓的辦公室,透過大片的玻璃窗,可以清楚的看見黃浦江上不斷穿梭而過的眾多船隻,也可以看到沿江大道上的眾多馬車正在不停的經過。

    站在這裡,幾乎就是能夠直觀的感受到上海的繁華!

    不過站在這裡,陳立夫想的卻不僅僅是上海的繁華,而是整個松江府。

    上海,雖然在松江府裡佔據了絕對的經濟比重,但是也只是松江府屬下的一個特設縣而已,而且上海縣的土地面積其實並不大,經過多次的開發,一個商貿區,兩個工業區,再加上一個北岸開發區,其實已經是把上海縣的可開發土地都差不多給開發了出來。

    而這些面積,對於整個松江府來說,其實並不算什麼!

    如今的松江府,一共轄有上海縣、華亭縣、青浦縣、嘉定縣,此外這兩年雖然松江府還設立南匯縣,不過一直都是在討論之中,還沒有確定下來,因此,目前一共就四個縣。

    而值得注意的是,四個縣裡頭,其實上海縣的總面積不算小,但是很多一部分都是屬於黃浦江東岸的土地,這一部分因為隔著一條黃浦江,其實很難進行大規模的開發。

    如果容易開發的話,之前陳立夫也不會搞北岸開發區,而是直接開發黃浦江東岸了。

    而更重要的是,從整個松江府而言,目前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是非常的不平衡,上海縣獨樹一幟,幾乎佔據了全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工業產值,同樣也是提供了超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稅收。

    但是其他幾個縣卻是慘不忍睹!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3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畸形的地方經濟

    整個松江府了,上海縣彙集了全府大部分的工商業產值以及稅收,但是即便是上海縣內部裡,其經濟發展也是非常畸形的。

    上海的工商業如今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區內,這一片的城區,主要是指老城區、商貿區、北岸開發區、第一、第二工業區,但是除了上述地方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沒有什麼大規模的工商業存在了。

    上海的其他地方,比如說黃浦江東岸地區,或者是黃浦江西岸十公里以外的地方,也就是主要城區之外的地方,其經濟模式這麼多年過去了,依舊是以農業為主,工業發展依舊是沒有太大起色。

    上海,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上海的五大城區,聯合起來匯成了一個超級黑洞,源源不斷的吸納著周邊地區的財富、人口、資源。

    連周邊的揚州、蘇州、杭州等府都是被吸走了眾多的財富、人口和資源,而就在五大區邊上的松江府其他地區,就更不用說了!

    虹吸效應在上海,在五大區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如果陳立夫還是上海特設縣的縣令,那麼他自然是很樂於看見這種狀況的,甚至是努力繼續吸納著周邊地區的所有資源。

    因為這樣,基本上就是等於是吸納其他地方的資源發展上海,對於上海本身而言是屬於大好事。

    但是如今陳立夫卻是變成了松江府知府了,對於這種狀況卻是顯得有些擔心了。

    畢竟身為松江府,他在確保上海持續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得讓其他地區發展起來,這樣才能夠整體拉高整個松江府的經濟發展。

    他的政績,來自於整個松江府的發展,而不僅僅是上海一地的發展。

    但是現在這種嚴重畸形的經濟發展策略,卻是讓陳立夫產生了警惕。

    比如是說華亭縣,該縣和上海相鄰,其縣城距離上海老城區也沒有多遠,但是經濟發展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比如可憐的華亭縣,曾經松江府的經濟重鎮,府治,在宣平十六年的時候,其工商業產值,只有上海的百分之五!

    是個,沒看錯,就只百分之五!

    而更關鍵的是,這百分之二的工商業產值,也並不是華亭縣傳統上的經濟重地,也就是縣城地區所產生的,而是在華亭縣東部,也就是臨近上海縣的這一片區域所貢獻的。

    在華亭縣東部的黃浦江西岸地區,靠近上海的第二工業區,雖然不是直接毗鄰,而且還隔了好幾公里,但是第二工業區強大的經濟引擎,依舊是帶動了周邊,乃至是臨縣的發展。

    華亭縣這邊依靠著臨近第二工業區,打出了為第二工業區各大企業做配套的口號,直接在兩縣交界的地區設立了一個華亭開發區,試圖進行招商。

    不過華亭縣的招牌和上海縣的招牌差別還是極大的,同時華亭開發區,這個開發區其實也沒有得到中央乃至江南道的支持,而沒有上級支持,也就意味著沒有財政支持。

    沒有財政支持,他們就沒有辦法進行前期投資,對開發區進行基礎的建設,比如平整土地,修建道路,修建碼頭,修建碼頭貨運鐵軌、倉庫、廠房這些。

    只靠華亭縣縣財政,再加上松江府補貼的一些財政,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前期投資,只能是小打小鬧,到現在,連可用的沿江碼頭都沒有搞起來,也就是搞了幾條煤渣路作為聯繫第二工業區的主要交通要道。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緣故那就是,華亭開發區並沒有得到上級的支持,這也就意味著,這個開發區並沒有獲得稅收政策上的優惠。

    大唐帝國裡各地為了招商引資,往往會用稅收補貼的模式來吸引企業入駐,但是補貼的力度是不同的,而且這和地方自己的意願無關。

    因為稅收優惠政策分為好幾個部分,比如有中央規定的稅收優惠措施,也有省級財政的稅收優惠措施,還有府、州、縣等各級的稅收優惠。

    其中,中央的稅收優惠政策是非常難以獲得的,目前來說,有少數特定行業、特定工業區才能夠獲得了這種來自中央的稅收優惠政策。

    行業來說,主要是也高科技產業、特定企業為主,這種稅收優惠政策,不管企業在那裡,只要通過中央的審核,並獲得批准,那麼就能夠享受到最高級別的稅收優惠政策,最基本的都是三年免稅,五年半稅,然後是免費送地,免費修好各種基礎設施等等,然後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特定的補貼,不一而足。

    不過能夠直接獲得中央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其實很少,全國範圍內不超過一百家,而且基本上都是民營企業不涉及的重工業為主,比如說民營企業最喜歡投資的紡織業,這個行業基本別指望能夠直接申請到國家稅收優惠政策了。

    唯一的渠道就是入住能夠享受這種政策的工業區。

    自從制定了工業區政策之後,大唐帝國裡其實是冒出來了一大堆的各種工業區,基本上是個府縣都是不敢落後,多多少少都會去搞一個工業區。

    但是這些工業區有著極大的區別的,入駐不同的工業區,能夠享受到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是截然不同的。

    因為有些工業區,能夠享受到來自中央、省財政、府/州、縣等各級財政的財政補貼,能夠做到徹底的三年甚至五年免稅,五年半稅之類的。

    但是這樣的工業區很少,滿打滿算八個!

    分別是上海的第一、第二工業區、北岸開發區。廣州的番禺、佛山兩大工業區,再加上太平府的當涂工業區,武昌的漢陽工業區以及天津的大沽口工業區。

    就連金陵城裡都沒有這種能夠享受到所有優惠政策的工業區。

    全國各地裡剩下的其他工業區,還有少部分是省級財政支持的工業區,比如說浙江幾乎用了全省財政打造的寧波工業區,又比如說江西的九江工業區。

    至於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只有州府級別,甚至只是縣自行搞的工業區,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臨高工業區了,這個依託臨海二九漁業公司這個全國最大的漁業捕撈、加工企業所建立的工業區,如今是整個瓊州府全力支持,並為瓊州府貢獻了幾乎所有的工商業產值以及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稅收。

    華亭開發區,很不辛,就只是一個縣級工業區,它甚至都沒能獲得來自於松江府的財政支持,至於江南道和中央的就更別指望了。

    因為不管是中央還是江南道,他們的目標都是放在了上海,想要集中大力辦大事,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限發展潛力大,前景良好的上海,至於隔壁的華亭縣,很不巧,就是成為了犧牲的對象。

    華亭縣的一眾官吏們,自然是不甘心的!

    上頭不支持,他們就自己搞。

    臨高漁業工業區的例子就是全國絕大部分府縣自行辦工業區的最佳例子,哪怕是上頭不支持,但是只要找對了路子,一樣能夠搞起來。

    最重要的不是沒有政策,而是要找對路子!

    因為各地的官員們也是各顯神通,根據自己的地方有的東西專門發展一個行業,比如說浙江湖州,他們有豐富的優質蠶繭資源,而且當地的絲綢本來就很出名,所以開始發展生絲產業,上海那邊繅絲廠多而且技術含量高,成本低,和他們競爭壓力大,所以湖州當地干脆是直接走高端路線,直接發展高檔絲綢,錯開競爭。

    又比如某地發現轄區裡有不找竹木資源,這就發展相應的造紙或者是竹木家具等產業。

    臨高漁業工業區,專精一行的模式,也是給眾多地方上的小工業區極大的企業。

    大而全他們是搞不來,但是依託當地的特產等優勢,發展某一個行業還是有搞頭的。

    不得不說,其實很多地方工業區雖然規模小,不起眼,裡頭大部分也沒幾家上規模的企業,但是有一些還是活的很滋潤,並且往往成為了當地的工業支柱以及財政龍頭。

    但是這些,和華亭開發區都沒關係!

    上頭不支持,華亭縣本身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資源,唯一的優勢就是臨近上海了。

    但是靠近上海是優勢,也是他們最大的劣勢!

    因為華亭開發區和隔壁的第二工業區一對比,但凡是不傻的企業家,都會選擇去第二工業區建設工廠。

    如此折騰了好多年的華亭開發區,如今也不過是小貓兩三隻,還都是本地的士紳們投資搞的,至於外來的投資商,人家直接就去上海了,根本不會去只間隔了幾個公里之外的華亭。

    不過企業雖然沒幾家,但是華亭開發區的人卻是不少,畢竟距離第二工業區也就幾公里,第二工業區裡的工作人員超過十萬之多,需要龐大的生活居住以及消費配套區域,當週邊的區域住滿人後,自然也就有大量在第二工業區工作的人跑到了隔壁的華亭開發區生活居住。

    因此華亭開發區也是越來越熱鬧,但是這種熱鬧,卻不是華亭縣官員所願意看見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4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縱然這些在第二工業區工作,但是在華亭開發區生活的民眾也是能夠給華亭開發區帶來了一些消費,進而提供部分商業產值和稅收。

    依託這些,華亭開發區也還算過得去,收的稅其實和其他的縣級開發區之類的橫向對比,那也算得上是中等水平了,但是,這依舊不是華亭官員們所希望看見的。

    因為一開始的華亭開發區,是作為工業區來開發的,當地官員是希望吸引大量的中小企業,通過給上海的各大企業做配套,從而提供就業、稅收等。

    進而讓華亭縣從一個純農業地區轉型為一個工業城市!

    但是現在這,被寄予厚望的華亭開發區,卻是變成了生活居住為主的區域,看似人多也興旺,但是卻是很難給華亭縣帶來太大的經濟增長動力。

    更關鍵的是,稅也是收不上多少來。

    這裡住的人雖然多,但是他們都是不給華亭縣交稅的,因為他們工作的地方是在第二工業區,他們的工作所貢獻的稅收,那是交給了第二工業區。

    這也是讓華亭縣的一群官員們鬱悶不已!

    這辛苦鬧騰好幾年,最後還是給隔壁的第二工業區做了嫁衣,好端端的一個工業區,最後愣是變成了給第二工業區配套的生活居住區!

    他們都有些不服氣!

    去年的時候,一度萌發了重新開發華亭開發區的勇氣,但是最後還是沒成型。

    沒辦法,口袋裡沒錢!

    那些商人們又是不願意來,在這些商人的眼中,華亭開發區是一個適宜居住的大型生活區,至於在這裡開公司辦廠之類的,別開玩笑了!

    而且,連個府級財政補貼政策都沒有,在隔壁就有一個上海的情況下,他們犯不著跑到華亭來折騰。

    最後,就是變成了現在陳立夫所看到的華亭開發區:街道很寬敞,可以看的出來,這以前是華亭縣花費了大力氣整修的道路,但是道路兩旁的卻不是工廠,而是一片片的居民樓,偶爾有大片的空地被荒廢,長滿了雜草。

    大片長滿雜草等待開發的工廠用地,把旁邊大片人類人亡的居民樓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華亭開發區的所有土地,其實也是屬於官方的,這些居民樓同樣也是屬於官方所有!

    一開始,開發區那邊是準備引進投資建設工廠的,但是工廠沒有,反而是不少地產公司提出,希望獲得一些土地用來建設居民樓。

    不過這地方到底是工業區,自然是不能把土地直接賣掉的,但是土地這麼一直荒廢下去也不行,所以當地的官府就是和地產公司合作,在部分區域修建了居民樓,現階段可以容納普通民眾居住,以後也可以作為開發區裡各大工廠的員工居住。

    這開了頭後,就是越演越烈,最後,小小的開發區裡有過半的土地都是被開發成為了居民樓,至於工廠用地,依舊是荒廢著。

    陳立夫帶著一票官員,坐著四輪馬車巡視這個開發區的時候,心裡頭也是琢磨著這個開發區的。

    發展工業,那是不可能的了,沒有國家政策,沒有道政策的支持,就算是松江府財政支持也沒卵用,上海那邊的優勢太大,華亭縣根本就競爭不過。

    如果是距離遠一些,還可以錯位競爭,但是奈何就在邊上,躲都躲不了!

    陳立夫巡視完後,針對華亭的問題召開了會議,聽取了華亭縣的縣令等主要官員的一些意見,不過這些人都是老話重提,只說什麼要財政補貼之類的……

    對於這些話,陳立夫都是懶得搭理他們!

    財政補貼這事,華亭縣這些年獲得的一直都不少,隔壁的上海貢獻了這麼多的財政收入,雖然他們也用掉了大部分的財政收入,但是多出來的一小部分,也是足以讓周邊的三個縣獲得一些好處了。

    三個縣的水利設施建設經費,基本上都是上海那邊補貼的,去年,還援助了華亭縣一大批經費,用來改善當地的交通狀況。

    當然了,上海那邊要求把這一筆補貼的大部分,都是用在華亭開發區的道路交通上,主要是用於連接第二工業區的幾條主要道路上,把原來的泥土路改為煤渣路、碎石路。

    這種援助,人家上海也是為了自己考慮,援助水利建設,是因為上海需要周邊的水網保持暢通,輸入輸出大量的物資。

    援助交通建設,同樣也是有著這樣的考慮,而到了華亭開發區這邊,其實也就是為了讓當地的居民能夠便捷,順利的前往工業區上班而已。

    為瞭解決生活在華亭地區的居民能夠順利便捷的去第二工業區上班,上海公交馬車公司,特地在這裡開設了多條公交馬車線路,定點往返,而且還打算把上海城區的軌道馬車,也是接入華亭開發區裡,只不過現在還在和華亭這邊扯皮。

    為什麼扯皮?

    華亭方面想要從中分一杯羹,想要自行成立一個地方財政控股的公交馬車公司和上海公共馬車公司聯營這些線路。

    人家上海公共馬車公司那裡肯啊!

    他們出技術,出資金,出管理,你華亭這邊毛都不出,只是出地皮,而這些地皮都還要新公司拿錢去買,這樣就想要在新公司裡獲得半數的股份。

    想都別想!

    但是,人家華亭方面也是光腳的不怕穿鞋啊!

    不利益均霑,那麼就別指望開什麼軌道馬車了,反正這些工人們又不是給華亭貢獻的工業產值和稅收,這能不能準時去上班,關他們華亭屁事。

    最近,他們為了逼迫上海那邊妥協,甚至連維護那幾條煤渣路都是故意拖延了!

    如今的情況是,上海那邊需要華亭縣的土地,更準確的說是華亭開發區的土地,作為生活居住配套區域,從而緩解第二工業區的龐大土地壓力。

    但是華亭方面,並不甘心只得到一個住宅小區,他們想要得到一個工業區,再不濟也應該是大型的消費商業區,但是上海那邊連大型商業中心都不打算在華亭修,而是在第二工業區到華亭縣中間的少量區域裡建造。

    這讓華亭方面的官員們相當不滿!

    雖然說開發住宅小區之類的,也能賺不少錢,但是這基本沒什麼卵用,而且也無法給官員們帶來什麼政績。

    帝國是有房地產行業的,但是帝國裡的房地產行業,和後世的房地產行業差別大了!

    首先,帝國的土地制度,是採取私有土地制,全國百分之七十的可耕地面積,都是掌握在私人手中,並且擁有永久產權。

    以城市土地而言,除了上海這種新開發的特殊城市外,其他大部分城市,哪怕是金陵城裡,其土地以及建築也是絕大部分屬於私人擁有。

    想要徵地然後賣掉,賺取差價作為財政收入。

    可以,拿錢來!

    這年頭可沒有什麼強行徵收的說法,哪怕是各種手段用上,你最後也得用市價購買土地,因為其實很多土地的主體,並不是普通人,而是士紳們,人家不跟你玩價格暴漲就算不錯了。

    然後官府搞各種配套之類的,準備開發升值然後高價賣地了,但是房地產商一看,升值了啊,趕緊囤地去,你猜這些房地產商是會去官府手裡買地還是會去私人手裡買地呢?

    當價格過高的時候,你猜地產商會不會拋售,以回籠資金呢?

    當土地資源不再作為一種壟斷資源的時候,土地財政這玩意根本就玩不下去,上海那邊官府購入了那麼多的土地,幾乎把商貿區、第一、第二工業區以及北岸開發區的土地都是購入,但是周邊的依舊是私人的土地,這地價多少,官府並沒有決定權,而是隨行就市。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地方官府根本就沒有權力直接出售這些土地……

    甭管這些土地是官府原有的,還是後來徵地購入的,這都是屬於官地,而大唐帝國成立以來,從來都沒有直接出售這些官地的例子。

    國家的土地,目前只有三種途徑分發出去,分別是以租代購、軍功分田、屯墾令等方式直接分發!

    即便是上海,也只能是用一次性付款租出五十年、乃至一百年這樣的方式來實現財政回籠,就這,還被督察院給盯上了。

    這而且種長期租,雖然可以租用百年,但是畢竟是沒有永久產權,大部分人還是會心存顧慮的,同樣的錢,他們寧願購買私人的,有永遠產權的土地。

    這其實也是上海特設縣衙門,不直接賣地,甚至也不賣房,只長期出租土地和房屋,成為了超級大房東的緣故。

    大唐帝國的土地私有制,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了,地方很難玩得轉土地財政,因此他們對於搞建築小區之類,推高轄區的地價,房價也沒啥興趣,反而會打壓,因為過高的房價地價,會影響招商引資。

    他們只對能夠提高稅收、就業的行業感興趣,所以相對普通行業而言,他們更喜歡各種工廠。

    他們官員個人對工廠,自然是沒啥特殊感覺的,但是奈何現在考評的時候,雖然說吏部會從多方面綜合考量,但是很多時候,大家干的事都差不多,不夠突出,因此留給地方官員做政績的方式就不太多了。

    而發展農業,工商業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其中因為農業的發展比較固定,發展的不夠好肯定不行,但是發展的好了也不夠突出,這剩下的工業就成為了眾多地方官員們重點廝殺的戰場了,因為這個做好了容易出成績,而且比起來也比較直觀。

    由此,工業產值成為了對地方官員政績的重要考評依據,有多少工業產值,提供了多少就業崗位,徵收了多少稅,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地方官員的政績。

    畢竟這也和李軒個人的喜好有關係的,這年頭能不能陞官,表面上看政績,看吏部,但是說根到底還是看李軒。

    而李軒喜歡看到工業發展!

    所以官員們也就使勁的發展工業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4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陳立夫的奏摺


    李軒喜歡工業,三天兩頭說什麼工業強國之類的話,下頭的人自然也就看重工業,把工業的發展列為重點。

    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其實也是一種上有所好下有所投。

    如果李軒對工業沒有啥好感,地方官員自然也就不會去折騰什麼工廠了。

    當轄區裡的有多少工廠,有多少工商業的產值成為衡量地方一把手官員政績的時候,也就不奇怪,華亭縣的官員們,為什麼不甘心把開發區變成一個生活小區,而是費盡心思都想要把開發區變成真正的工業區,再不濟也要變成商業區了。

    因為,這三者所帶來的政績是截然不同的。

    陳立夫理解他們的想法,也很清楚他們為什麼會這麼想。

    因為他自己也是這麼想的,任職上海縣令的時候,他為什麼要搞北岸開發區,還不是為了發展工業,博取政績。

    如今他掌管整個松江府,也是想要讓整個松江府的工商業再上一個台階,和前任們都一股腦的把目光放到上海不同,他準備另闢蹺徑。

    如今的上海,已經是太過擁擠了,根據不完全的統計,上海的五大城區裡,戶部和巡警部聯合統計的居民人數就已經是突破了五十萬人之巨。

    而且之所以說不完全統計,那是因為對於這麼一個龐大,而且人員流動非常頻繁的城市而言,想要全部統計是不可能的事,他們統計的都還只是常住人口,至於臨時流動人口,鬼知道有多少!

    如今的上海有多少人,連上海特設縣的前任縣令,現任松江府知府陳立夫都不知道,其他外人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這人一多,城區面積就不夠用了。

    因為上海的相當多一部分城區的面積,其實都是被作為工業區了,工業區裡的眾多工廠佔據了大量的面積。

    此外,如今人們生活居住所需要的面積,也是非常龐大的。

    後世可以隨便修幾十層高的住宅樓,但是在如今的上海,哪怕是兩層小樓也是不多見,往往只有一些比較好的獨棟小樓或者辦公用的建築,才採用水泥鋼筋,或者乾脆是木料等材料,修建起來兩層或者三層的樓房。

    但是絕大部分,普通人所居住的房子,都是平房!

    頂多頂多,就是廉價的木製雙層小樓房。

    這樓房的高度低了,單位面積裡可以容納的居住人數自然也就少了。

    當工廠佔用了大片的地皮,同時居民樓普遍都是平房的情況下,其實如今上海城區的居住環境已經是非常的惡劣。

    尤其是那些普通工人居住的地方,往往是一家四五口人擠在三四十平方的小隔間裡生活,這些小隔間往往也是密密麻麻的,那些房東們為了賺取更多的租金,根本不會管火災等危險,都是恨不得把每一寸的土地都利用上。

    如此也是造成了,居住人口越多的地方,居住環境其實也就更加的惡劣。

    比如居住在第二工業區西北部叢圓的宋丸子,她一個單身女子,住的卻是數十平方米的公寓,而且整個小區環境優美,還有加倒刺鐵絲網的高牆圍起來,又有武裝護衛把守,別說小偷小摸了,人數少點,火力差一點的武裝分子一時半會的都攻不下來。

    叢圓內有工人定期整理花園,清理衛生,居住環境可是相當不錯,在上海裡,也算得上是上等的居住水平了,然而,叢圓如此龐大的面積,期內不過數十棟小樓,居住人口不過千人。

    但是距離叢圓不過數百米,面積只有一半的一片專門面向普通工人建築的住宅區,卻是居住了超過五千人,住宅區裡被指望能夠看見什麼草坪綠地裡。

    而這樣的住宅區,在各大工業區的間隙地帶裡,到處都是。

    這也不是說上海沒有其他土地了,實際上離開城區遠一些,還有大量的土地呢,但是這些人卻是需要在五大區裡工作的,這上下班也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住的太遠一些,那麼就非常不方便了。

    這華亭開發區,距離第二工業區不過幾公里,雖然地處華亭,但依舊吸引了不少人來這裡生活居住的也是因為這個緣故。

    按照陳立夫的看法,想要繼續提高松江府整體的工商業,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擴大上海的城區面積,但是想要擴大的話,也不能遠離黃浦江。

    因為黃浦江就是一條大動脈,承擔著上海對外交通的重任,如果遠離黃浦江深入內陸的話,運輸成本就會大幅度上漲,這對於眾多企業而言,將會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

    所以陳立夫初步定下的施政目標,依舊會是沿著黃浦江進行開發,同時受限於黃浦江東岸地區的交通問題,所以他初步定下的目標依舊是黃浦江西案。

    其設想是和當初開發第二工業區以及北岸工業區一樣的,只是如今上海的沿著黃浦江的西岸地區基本被開發完畢了,那麼接下來就自然需要向嘉定、華亭兩縣擴展了。

    但是,因為行政區域的劃分,上海方便卻是和上述兩個縣產生了極大的矛盾。

    從上海特設縣的角度來看,他們是不願意在臨縣投入大量的資源,幫助臨縣發展的,他們寧願開發內陸地區,通過修建高等級的公路來解決交通難題,也不願意幫助臨縣發展黃浦江的沿岸地區。

    恩,當時的陳立夫就是這麼想,也是這麼幹的!

    但是,如今陳立夫已經是變成了松江府知府了,自然是需要站在整個松江府的高度來看待問題。

    嘉定那邊,其實也是在逐步發展了,只不過嘉定縣靠近黃浦江的區域,也就是寶山一帶,其實也是被劃分完畢了,那裡的相當大一片區域都是被海軍所霸佔!

    再過來則是江南造船廠以及吳淞造船廠等幾家大型造船廠,這些造船廠佔據了大片的區域,大大小小的造船廠以及相關工廠,幾乎霸佔了吳淞海軍基地到北岸開發區的大片區域。

    基本上很難再規劃出來大片的整齊的沿江區域了。

    唯一可行的那就是在第二工業區的西南部,也就是華亭縣的黃浦江沿江區域,嗯,也就是華亭開發區以及附近區域。

    陳立夫把主意打在了這一片區域,但是他調查了後發現,這破地方雖然空闊,但是麻煩事不比嘉定高山一帶少。

    因為這裡的大片區域,都是屬於私人擁有的,唯一屬於官方的土地,只有華亭開發區的一塊,但是這個地方名為開發區,但實際面積很小,而其他地方都是屬於私人土地。

    想要收購這些私人土地,除非耗費重資,不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因為大家都不傻,官府想要收購這些土地開發,這代表了這些土地很重要啊,但凡不傻的人都會開出一個高價了。

    或者乾脆就是不賣!

    私人土地不賣,官府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總不能強迫不是。

    就算是想要強迫,這些土地的主人大多都是士紳,可沒幾個是單純的普通人,普通人是不可能提前佔據這些地理位置重要的地皮的。

    這些士紳的背後,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是有著當官的族人,當地官府如果要強行平價徵地,就算是陳立夫也得被彈劾下台。

    再說了,就算是以市價徵地,這地皮的價格也是太貴了,除非是上海那邊出錢購置,不然的話,把華亭縣衙給整個賣了也湊不出這麼多的錢來。

    這種情況下,要怎麼解決土地問題?

    還有該如何解決和上海那邊的協同?讓上海那邊心甘情願的援助華亭的工業建設?

    這個問題其實更大,因為陳立夫已經是和剛上任的上海特設縣新任縣令趙旭私底下談過,這個幾天前還是陳立夫手底下的副手,上海特設縣縣丞,坐上了縣令寶座後,為了上海的整體發展以及自己的前途,直接婉拒了陳立夫讓上海特設縣協助華亭縣開發的提案。

    說什麼上海也是財政困難,城區道路的路面硬化工程才進行了不過十分之一,需要每年都是投入海量資金,又說準備修建三條內陸主幹道,準備縮短演講地帶和內陸地區的交通時間。

    這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上海也沒錢!

    上海有沒有錢,陳立夫還不清楚,多了不敢說,但是拿出十幾萬兩銀子來援助華亭搞開發區還是簡單輕鬆的,但是人家上海不願意,他這個上司也不好強行逼著。

    當初為了鼓勵地方發展經濟,李軒特定製定了分稅制,收上來的稅收,一部分歸中央,一部分歸省財政,一部分歸屬府、州財政,一部分歸縣財政,一部分歸鎮/區財政。具體比例先不說,但是有一點卻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中央以及各上級,不得干涉地方財政的花銷。

    上海的財政收入,是上海的,人家願意怎麼花,別說陳立夫了,就連中央的財務部都管不著。

    最後沒辦法,陳立夫只能是打算以府財政來支持華亭開發區的建設了,順便再去問問江南道那邊,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支持,但是如今江南道的新任道員還沒有確定下來,其他人根本就不敢給陳立夫任何的承諾。

    這搞來搞去,搞的陳立夫都有些煩悶了。

    當這個松江府知府,比當上海特設縣縣令可憋屈多了!

    如此,也是讓陳立夫萌發了另外一個想法!

    上海特設縣有錢但是沒地,華亭和嘉定有地方,但是沒錢!

    假如能夠把上述三地進行合併的話,豈不是有錢也有地了?

    一冒出來這樣的念頭,陳立夫就是覺得大有可為,就是不知道上頭的意思怎麼樣!

    於是乎,一封試探性的摺子,就是被陳立夫寫出來,然後送往了金陵城!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4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意見相左


    不得不說,歷史的發展總是驚人的相似的,並不會因為時代和人的變化,從而出現太大的轉折。

    上海的發展也是同樣如此,雖然說李軒並沒有把上海刻意的往後世的發展道路上帶,但是這個時代的上海所表現出來的發展趨勢,卻是依舊和後世的上海發展極為相似。

    利用帝國開放並鼓勵工商業發展的機會,上海充分發揮了其至關重要的地理位置的優勢,從而走上了工商業的發展之路。

    甚至就連發展的行業以及詳細的地區,也都是驚人的相似。

    歷史上,上海的早期發展同樣也是以海外貿易以及紡織業為主,而現在的上海,同樣也是以貿易和紡織業為先導,當然了,細節上還是有著諸多的不同,那就是這個時代的上海擁有著大量的重型工業。

    這種情況並不是李軒刻意主導下的結果,要說政策扶持的話,大唐帝國裡的通商港口可不止上海一個,而是有著足足十九個呢,隔壁就有著通州和寧波。

    從南到北,基本上比較適合進行海外貿易的沿海港口城市,都是被陸續開闢為通商港口。

    廣東的廉州、瓊州、廣州、潮汕,福建的泉州、福州、大員府,浙江之溫州、台州、寧波,江南道之上海,江北道之通州、淮安之河口(時值黃河出海口,新設縣),山東之膠州(青島)、登州(府城蓬萊),河北之天津,遼東之金州(旅順)、漢城、釜山等等,都是大唐帝國最近這些年來陸續開始的沿海通商港口。

    值得注意的是,大唐帝國可以展開對外貿易的通商港口,只限於沿海港口,並不包括內陸城市,比如說揚州、金陵城、淮安府城這樣內陸江河沿岸城市,那麼就不是作為通商口岸使用的。

    上述的每一個通商港口,基本上都是設立了商貿區,並給予相同的政策。

    但是真正依靠海外貿易發展起來的,其實也就只有少數幾個城市而已,而規模比較的的,不外乎也就算是廣州和上海兩城而已,其他的雖然也有所發展,但是和廣州以及上海比起來,卻是不值一提。

    同樣是通商港口,為什麼發展差距這麼大呢,其中地理因素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原因,廣州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是因為承擔了對南洋貿易乃至印度、歐洲貿易的主要任務。

    而上海早期的發展,則是通過承擔了扶桑貿易,同時作為國內沿海貿易的中轉站。

    一個南洋,一個扶桑以及國內沿海貿易,這才是造就了這兩個城市早期的迅速發展。

    而一步快,步步快,這發展的快了,後來就擁有了更多的優勢,比如說更大的知名地,更多的商人彙集其中,更多的稅收可以用來發展港口,交通等基礎設施,然後也就有更多的商人願意來這兩個地方了,後來者想要追上來非常的困難。

    不過更加重要的是,這兩個地方,不僅僅是貨物集散地,而且還是主要的工業產品的生產基地。

    不管是廣州還是上海,他們都是有著大型的工業區,擁有眾多的工廠。

    如此導致了不管是廣州還是上海,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國內的其他城市,其中的上海更加明顯。

    廣州的話,如今基本上還是以輕工業為主,雖然重工業也有一部分,但是並不多,而上海這邊則是擁有大量的重工業。

    但就資源獲得的容易程度而言,廣州是無法和上海相提並論的。

    重工業多了,佔用的地方也就更多了,隨便一個造船廠,鋼鐵廠,都是佔地龐大的怪物,這些重工業的工廠佔據了大量的地皮,此外還有幾乎無法統計的中小工廠,這也就使得了上海這邊的工業用地日漸不足,工業用地不夠用,相對的居民生活用地同樣也是不足。

    這種情況下,陳立夫才是有了把上海周邊的部分地區納入到上海的打算。

    如今上海特設縣和華亭縣以及嘉定縣,是競爭關係,他們之間打生打死的,華亭縣死活都不願意提供土地給上海的第二工業區做生活配套,因為這樣對於他們而言半點好處都沒有。

    這種情況下,陳立夫不得是另做打算,既然相互之間有矛盾,那麼幹脆把他們三個縣進行合併,當三家變成一家的時候,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利益衝突了。

    但是,這種事陳立夫自己卻是無法決定的,甚至他也是不知道上頭對此會是什麼意見。

    所以他是非常謹慎的寫了一封摺子送往金陵城,摺子上並沒有直接要求對上述三縣進行合併之類的,而是以探討松江府的發展為主,並說了上海那邊的可用土地資源已經不足,已經是大幅度限制了上海的工商業發展,並且是展望了未來,倘若整個黃浦江沿岸地區的發展規劃,用於一個統一規劃的話,那麼肯定會事半功倍。

    這封摺子,他只是用來試探中央那邊的反應而已!

    不過這封摺子送到了金陵城後,因為這並不是直接呈送給天子的密摺,而是普通的公務摺子。

    如果是密摺的話,這封摺子會一路密封傳遞,進入金陵城後會直接送到翰林院秘書處,隨後直接送到李軒的手上這邊。這個過程裡,密摺並不會有任何的機構或人進行拆閱,理論上除了些奏摺的本人以及皇帝李軒外,誰也不會知道這封密摺上寫了什麼。

    但是陳立夫上的自然不是什麼密摺,這事只是普通政務而已,弄成密摺報上去會挨罵的,陳立夫可不想學其他幾個倒霉蛋,屁大點事都寫個密摺送上去,一封不算,還三天兩天寫密摺,最後被火大的李軒剝奪了官帽子,趕回家去種田了。

    所以陳立夫的這份摺子,只是普通的政務摺子,一路到了京城後,就是被送入了通政司,隨後被轉送到了御書房。

    御書房的值班大臣審閱了這份摺子後,對於陳立夫提出讓三縣合併的建議並不認可。

    因為這樣一來,會直接破壞松江府的政治構架!

    如今松江府的政治構架,是松江府轄四縣,上海雖然是特設縣,而且知縣的品級是正四品,但依舊只是一個縣而已。

    倘若上海和華亭、嘉定三縣合併之後,那麼松江府就只剩下上海和青浦兩縣的,而其中的青浦縣在現在的存在感就非常弱了,以後肯定更弱。

    這樣的話,松江府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如此會產生諸多的麻煩,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御書房的幾個值班大臣傳閱後給出了審閱意見,那就是讓陳立夫加強下屬各縣的聯繫,做好松江府的經濟發展事宜,至於三縣合併一事沒有必要,因為四縣之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本來就是屬於合併的,因為它們都屬於松江府。

    既然都屬於松江府了,那麼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再把其中是三個縣進行合併了成為某一個大縣了,因為哪怕是真的合併了,但是其實也就會產生下級的行政劃分,不管是區還是鎮都是如此。

    到最後,上述三地的隔閡也就存在!

    這種地方利益之爭,並不是把縣變成區或者鎮就能夠解決的。

    真要解決,還是得靠上級部門來進行協調,什麼上級部門?

    松江府知府衙門啊!

    最後還很不客氣的說,陳立夫這是脫卸本該負責的協調責任,而是推到了下屬三縣去解決。

    隨後,這份摺子附帶著御書房審閱意見,被轉送到翰林院這邊,因為這份摺子雖然說的是合併事宜,但到底還是為了發展經濟,所以最後被送到了翰林院工商科。

    工商科的年輕官員們卻是做出了相反的批閱,他們認為如果能夠進行合併,對松江府的工商業發展將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隨後,經過了御書房和翰林院工商科兩道審批的摺子才是被送到了秘書處!

    秘書處的秘書們,對每天送來了無數摺子進行分類,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最優先級別的自然是軍事類的摺子,然後是關係重大的摺子,比如天災啊什麼的,然後才是一些普通的政務摺子,其中如果御書房的審批意見和翰林院各科的審閱意見如果不一致的話,那麼也是優先讓李軒親自審閱。

    其實每天送來的摺子數以百計,李軒根本不可能一一親自看完的!

    這也是他為什麼設立御書房值班制度,同時又設立翰林院的緣故,這兩個機構,其實職能是差不多的,都是幫李軒審批數量龐大的摺子。

    不同的是,御書房裡的都是帝國重臣,值班大臣是正二品以上的大臣,而行走大臣,那也是從二品的侍郎級別的大臣呢。

    御書房的審批意見,基本上就是代表著帝國核心高層的意見了。

    但是翰林院下屬各科,卻是從帝國各地抽調而來的年輕中層官員為主,他們的意見有時候和高層們往往不一樣。

    他們的工作其實和御書房的大臣們非常類似,都是審閱摺子,然後給出意見。
V123210 發表於 2019-1-4 18:53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御覽


  最後這些摺子彙總到了秘書處這邊,理論上來說,秘書處只是對這些摺子進行整理,然後送報李軒親自審閱,並沒有審批之類的權力。

  但是秘書處之所以成為翰林院最為重要的機構,就是因為這個整理的權限,這個權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了什麼摺子更重要,什麼摺子可以讓聖天子優先看見,甚至是看不看,進而影響帝國政壇。

  因為聖天子李軒每天都忙得很,是不可能每天都仔細審閱數以百計的摺子。

  能夠讓他仔細看並作出親自批示的摺子,往往都是最為重要的那一批,比如高層人事變動,軍務等重大事務的摺子,此外還有御書房和翰林院的意見不統一的摺子。

  剩下的普通摺子,尤其是御書房和翰林院的審批意見一致的摺子,他往往都是一目十行,直接批一個閱或者知道了。

  有時候偷懶了,他甚至都是懶得看,直接在摺子的後頭批示閱、知道了。

  畢竟天天批示幾百份摺子,而且每天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事情,李軒的時間每一天都是不夠用的。

  通常來說,他早上用過早膳,會在八點整抵達自己的辦公室,並接見當值的御書房值班大臣以及行走大,簡單的開一個早會,如果沒有特殊事件的話,往往是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夠結束。

  隨後李軒會開始批閱摺子,這一批閱,就是會批閱到十一點左右。

  然後是接見臣子,這些臣子大多都是各地的官員回京述職,或者是上任之前的施政報告,這個接見時間,往往會持續到十二點多,有時候甚至還會直接賜膳,一邊吃一邊繼續聊。

  聊完後,李軒會睡一個午覺,下午睡醒繼續批閱摺子,間隔會接見大臣,這些大臣通常都是高官,一般都是有事臨時覲見的。

  李軒看時間,有時候見,有時候也是懶得見。

  等到傍晚時分,李軒會召見翰林院的各科科長進行每日的例會,因為這個時候往往臨近下班,李軒都是讓他們有事說事,沒事閉嘴,這個例會大多也是在半個小時內結束。

  結束翰林院的例會之後,李軒一天的日常工作基本上算是結束了,等到晚上的時候,如果李軒勤快的時候,他會加班繼續審閱摺子。

  不過天天批閱摺子,饒是李軒這樣自詡勤奮的人也是受不了天天這麼搞,所以晚上一般不會加班,或是陪伴家人,或是欣賞舞動,哪怕是在辦公室裡發呆,他都不願意繼續審批摺子了。

  這是日常生活,此外,每月的初一、初十、二十都會舉行例行朝會,這個例行朝會參加的臣子人數比日常的御書房早會人數就多了很多。

  御書房早會,參與人員只侷限於當值的值班大臣以及行走大臣,人數往往只有七八個人左右,多也不過十幾個人。

  而例行朝會,參與人員只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各部門的負責人!

  文官方面有各部尚書,督察院都御史、**院法官以及其他直屬機構的負責人,武將方面主要是樞密院和海軍統帥部的各部負責人以及近衛軍的三名參謀長。

  這些人加起來大約有四十多人。

  然而,這樣的朝會,依舊只是小會而已,畢竟是十天一次的例行朝會,主要是用來討論事務的,而且討論的都是重要的,爭執不下的事務。

  因此,這種例行朝會上,往往是很容易爆發出激烈的爭論,一開就是一上午很正常。

  不過這種例行朝會,和正式的朝會依舊是有著極大的區別,要不然也不會冠以例行二字了。

  傳統上的朝會,往往都是有著眾多人參與的正式朝會,隨隨便便都有幾百人參與,而且參與的人員也不侷限於高官,還有宗室、貴族之類的。

  這種數百乃至上千人參與的大朝會,其實一年也沒幾次。

  這種大朝會,說是天子接見大臣議事,但是別說在大唐朝了,就算是在其他的傳統王朝裡也是變成了一種儀式了,在數百甚至上千人參與的大朝會裡討論國家大事,這不是扯淡嘛!

  大傢伙大清早起來準備,而且還得站上至少一個上午,別說坐了,連動作稍微大一些,都會被彈劾君前失禮,這種場合裡,體力稍微不好的大臣都撐不住呢。

  就算是李軒自己,在這種大朝會裡也是很遭罪的!

  大清早五點多就要起來,要知道,平常的時候,哪怕是小朝會他都是七點起來,一般八點才去前殿工作。

  大清早不到五點就得爬起來,在一群人的伺候下進行梳洗,穿上龍袍後,簡單的吃一點早餐,然後跑去給白太后請安,然後大約在七點的時候,準時抵達大殿!

  然後坐上高大的黃金龍椅,身上穿著金絲繡著龍紋,寬大但是想要傳上去得好幾個幫忙的龍袍,腦袋上頂著奢華無比,但是卻是沉重無比的皇冠,然後跟個神像似的,一動不動坐在龍椅上接受大臣的跪拜大禮!

  早些年的時候,李軒還挺享受這種被上千人甚至更多的人同時口呼萬歲的感覺,但是這十幾年下來,他就是失去了這種感覺,有時候反而是覺得坐在龍椅上的自己跟個木偶似的,有點傻逼。

  不過這種大朝會,是中原王朝數千年來的傳統了,大唐王朝自詡是正統的中原王朝,而且還講究什麼仁孝治國,復周禮,所以很多這種傳統的禮儀但是不會輕易放棄變動的。

  好在這種大朝會,往往一年下來也就那麼一兩次,影響也不大。

  日常處理政務的朝會,還是小規模的例行朝會,至於日常工作,還是以每天的早會,例會,批閱摺子為主。

  由此可見,批閱摺子是多麼重要的事,而掌握了整理摺子權限的秘書處,實際權力其實也是非常龐大的,但是實權雖然大,但是李軒給予的限制也是非常大。

  首先秘書處裡不是所有官員都有這個權力的,真正參與摺子整理工作的只有一等秘書,掌院學士處長,副處長,隨行秘書這些人是沒有這個權限的,而下面的二等,三等秘書也是沒有這個權限的,有這個權限的只有十多個一等秘書。

  但凡是秘書處的一等秘書,也就是那些有權利參與摺子整理權限的一等秘書們,基本上都是李軒親自挑選的,而且必須是孤臣,但凡是和外頭的大臣有所聯繫的,基本都是不太可能成為一等秘書的,而且被翰統嚴格監視,一旦有任何的不軌舉動,基本都完蛋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其實也很難徹底的保證不發生問題。

  畢竟任何制度,都是有漏洞的,李軒所能夠做的也只能是儘可能的完善制度,並嚴格控制而已。

  要不然的話,他就只能是親自批閱數以百計的摺子了,而這是不可能的事,他就算一天什麼都不干,都不可能批閱這麼多摺子。

  把部分權利下風是必須的,但是要有控制的下風,讓臣子們相互牽制。

  這一套制度,自從李軒建立後,倒也是沒有出過什麼大問題,至於以後會不會出現什麼問題,有可能,但是李軒也是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了。

  不管是前明時代的內閣制度以及司禮監製度,又或者是滿清的軍機處制度,其實都有著諸多的缺陷。

  這個世界上,就不可能有真正完善,一點漏洞都沒有的制度。

  今天,李軒和往常一樣審閱摺子,先是處理了軍務方面以及部分人事變動的摺子後,就是看到了陳立夫的這份摺子。

  陳立夫的這份摺子,雖然說的只是普通的政務,但是陳立夫是李軒這邊掛著名號的人,基本上秘書處裡的秘書們,都是知道,此人是簡在帝心,他送上來的摺子一般都會讓李軒親自審閱的。

  除了陳立夫的個人因素外,也和這份摺子的內容有關係,這說的是上海縣的合併問題,而上海乃是目前帝國的第一大工商業城市,份量非常重,這種事自然也是需要李軒親自處理的。

  此外,御書房的審閱意見和翰林院工商科的審閱意見不一致,這也是秘書處的一等秘書們,把這份摺子優先送給李軒審閱的緣故。

  三個方面綜合起來,就是讓這份摺子,在今天的數百份摺子裡,其優先序列列入了前十。

  李軒拿起來,先是看了一遍摺子上的詳細內容,實際上摺子的內容很簡單,重點無非就是說把上海以及華亭和嘉定三縣進行合併而已。

  而御書房的當值大臣,明確表示了反對。

  但是翰林院工商科,卻是認為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而李軒自己嘛,簡單看了後,第一感覺就是,這個陳立夫似乎要搞一個大上海!

  這結合後世上海的發展,也是情理之中,上海的發展之路,也是一個擴張的過程,從之前的單獨一個縣,再到大上海,然後再到幾乎把整個松江府都包含其中。

  然而內閣方面說的卻也是有道理,後世的上海其實和現在的松江府並沒有什麼區別。

  後世的上海雖然只是一個市,但是下頭也有各區啊,如今的松江府下屬也有各縣,縣和區的區別並不大。

  松江府或者說上海的發展問題,其關鍵不在於行政上的合並不合併,而是各區域的聯繫問題,或者更簡單的說是利益分配問題。

  而這一點,如果合併之後,那麼就是合併之後的上海縣衙門處理,而在合併之前,那麼就是現在的松江府知府衙門處理了。

  其中本質並不會變動太多!
V123210 發表於 2019-1-4 18:54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大上海

  再考慮到貿然變動行政體系,容易引起麻煩,比如說和上海有類似問題的,其實還有廣州呢,廣州可是一個府,而府城乃至省城其實也就是番禺縣城。

  而番禺縣和周邊幾個縣的矛盾和衝突也是非常大。

  如果上海這邊進行合併了,那麼廣州那邊是不是也要進行合併呢?

  更關鍵的是,這種合併只是名義上的合併而已,對事情的解決並沒有用處。

  考慮一番後,李軒直接批示「著松江府加大對各縣協調,合併一事押後再議!」

  這基本上是同意了內閣方面的意見!

  不過這麼批閱之後,他卻是覺得還應該再多說幾句,然後就是搖鈴,把外頭候著的秘書叫了進來,然後道「擬旨,著陳立夫放開手對松江四縣進行協調,必要時候可進行各縣進行一定調整,務必讓松江府的工商業再上一個台階!」

  其實,直接批示就是可以的,但是李軒還是專門下了一個聖旨,這裡頭體現的是對松江府,對上海的重視,讓陳立夫知道,既然坐上了松江府知府這個位置,就要用心去做事。

  此外,也是給陳立夫一定的權限,讓他進行細微的調整,用以更好的發展工商業。

  因此,陳立夫的這份摺子,並沒有在帝國上層引起什麼波瀾,不過陳立夫接到了李軒的聖旨後,卻還是知道,自己雖然不能對三縣進行直接的合併,但是卻是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調整,而這個調整也足夠了。

  怎麼調整?聖天子沒有明說!

  是對各縣的轄區進行調整?還是說對官員進行調整?又或者是對經濟政策進行調整?

  聖天子沒有明說,陳立夫也就只能自己琢磨,然後想辦法了。

  反正不管是聖天子還是他自己的目標,都是為了發展松江府的工商業而已!

  在這個前提下,做出一些必要的調整也是可行的。

  直接對轄區進行調整,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轄區調整到最後還是要上報中央,而且大概率也是會被打回,不過官員調整,政策調整他還是有一定的權限的。

  當即,他就是直接以松江府知府衙門召開了經濟會議,隨後迅速確定了沿江大道以及其他主幹道的延長計畫!

  如今上海那邊的沿江大道,都是只侷限在上海的北岸工業區、商貿區、老城區以及第一、第二工業區,如今陳立夫要做的事就是,對沿江大道進行南北延伸。

  在北邊,一直延伸到嘉定那邊,而在南邊,則是延伸到華亭,當然了,並不是全部區域,而是只有一段距離而已。

  在華亭這邊,將會把沿江大道延伸到華亭開發區,從第二工業區開始,再到華亭開發區的最南端,一共大約七公里。

  這七公里的延伸路段,施工標準將會和在上海內的沿江大道統一標準,一樣的寬度,同樣是採用硬化路面!

  至於資金問題,在上海境內的路段,由上海財政獨自承擔,而華亭縣內的路段,則是華亭縣財政出資一小部分,大頭由松江府財政出。

  嘉定那邊的也是同樣如此操作。

  說白了就是,動用府級財政的資金,援助華亭和嘉定的基礎建設。

  同時對於公共交通問題,陳立夫親自出面,約談上海公共馬車公司,然後又是約談了嘉定和華亭兩縣的官員,要求他們不管怎麼樣,都要拿出一個合作方案了。

  而上海公共馬車公司,也是屬於國有資產企業,雖然是獨立商業運營,但是在這種時候,也是不可避免需要承擔一些政治性的任務,最後是捏著鼻子讓出了一部分的利益。

  在陳立夫的牽頭下,由松江府府級財政出資,成立松江公共馬車公司,統一運營全府四縣的公共馬車業務,不過上海公共馬車公司依舊獨立運營,但是只侷限於縣內的業務,同時成立華亭、嘉定、青浦三個分公司分別運營各自轄區內的業務。

  而縣際公共馬車服務,則是由松江公共馬車公司負責協調運營。

  不過,作為補償,上海公共馬車公司在新公司裡,佔據了百分之絕大多數的股份。

  當成立了松江公共馬車公司統一協調管理後,一直困擾三縣的公共交通問題也是得到了迅速的解決,迅速開通了多條公共馬車路線。

  更加重要的是,軌道馬車也會從第二工業區延伸到華亭開發區。

  如此,將會極大的解決目前居住在華庭開發區的數萬民眾前往第二工業區上班的交通問題。

  雖然說其中只間隔了幾公里,但是沒有公共馬車,只是走路的話也是太遠了,而且沒有軌道馬車的話,只靠普通馬車,這票價也是太高,普通工人無法承受。

  如果有了軌道馬車,依託運輸量大幅度上漲,運輸成本大幅度降低,到時候,這種軌道馬車的價格,哪怕是普通的工人也能夠坐得起。

  目前上海那邊的軌道馬車,已經是開始規模化運營了!

  雖然一開始投入的成本巨大,但是運載量那是沒的說的,只需要兩匹馬,就能夠拖動載客數十人的馬車,而且速度還更快,乘坐起來舒適性也更高。

  如今這種軌道馬車交通系統,已經是開始承擔上海城市交通的主要運力了!

  只是這種軌道馬車投入巨大,目前能夠有這個財力大規模發展的,也就只有上海了,就算是在金陵城那邊,目前也只是搞了一條實驗性的軌道馬車路線而已,而且還不是為載客服務,而是為了運貨服務的,說白了就是把原來的港口貨運專線延長了幾公里而已。

  類似的還有廣州,那邊也是開始小規模的搞。

  只不過還是沒辦法和上海這樣,直接大規模的搞軌道馬車,甚至是要覆蓋全城。

  到目前為止,上海這邊已經是完成了大約五十公里長度的軌道路線,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軌道路線,有半數都是去年開工建設的,由此可見發展速度之快。

  原本在宣平十七年裡,上海那邊本來就規劃了有大概四十公里的軌道路線,準備徹底把覆蓋全部主要城區,如今又是加上了連接華亭和嘉定的線路,還得額外再加上大約十五公里的路線。

  上述所有路線建成後,等到宣平十八年的時候,上海以及周邊地區的軌道公共交通線路,長度就會達到一百公里以上,承擔城區內的載客,貨運的主要任務。

  這發展起來,比可單純的鐵路要更加的快速!

  這是因為,城區軌道交通,只直接沿著各大公路鋪設的,有著堅實的陸基,只需要進行簡單的平整,壓實路面,然後鋪上鐵軌就行了,而且設計的運載量並不算大,對路基和鐵軌的要求並不高。

  但是真正的鐵路建設起來可就難多了,真正的鐵路建設,都是在荒郊野外的,需要開山,挖隧道,架橋,而且設計的標準也是非常高,因為這並不是簡單為了現有的馬拉軌道車而準備的,而是為了真正的蒸汽動力的火車準備的,因此設計標準是非常高的。

  如今京鎮鐵路施工也有幾年了,但是依舊還沒有完工,樂觀估計,要在宣平十八年秋天才能夠徹底建成通車。

  不過李軒對此也不著急,反正高壓蒸汽機也沒有搞出來,高壓蒸汽機不出來,火車就出不來,只是用馬車的話,雖然效果也不錯,但是到底還是不如真正的火車。

  陳立夫通過打通上海到華亭、嘉定兩地的陸地交通,這才是初步整合三地的資源。

  隨後,他又是動用府財政支援華亭開發區建設碼頭!

  這一系列的措施,那麼就可以看成是陳立夫在松江府的施政政策,不再是繼續用全府的力量支持上海的發展,反而是支持華亭和嘉定的發展。

  但是,這種支持,其實反過來也是支持上海的發展!

  因為陳立夫的施政政策裡,還是以上海為核心,讓嘉定、華亭、青浦三地為上海進行配套發展。

  比如說,讓嘉定發展造船業,嘉定的黃浦江沿岸面積其實更大,而且條件更好,在此地發展造船業以及部分重工業,可以讓上海保留寶貴的土地資源,但是同時也能夠得到重工業的各種配套資源。

  而在華亭,則是從事一些零配件等輔助性的配套產業,通過接受中小企業的落戶,從而為第一工業區和第二工業區裡的大量企業進行配套。

  為了吸引企業落戶華亭開發區,陳立夫拍板,取消對上海的部分財政補貼,然後轉移到華庭開發區來,當然了,這些財政補貼只侷限於松江府自身的財政補貼,江南道的財政補貼和中央的財政補貼,陳立夫是沒權利去動的。

  至於青浦,這個不太好搞,暫時只能是給上海做一些農業配套了,搞糧食加工、貿易之類的,上海是一個龐大的城市,每天都需要消費大量的農產品,青浦就近提供各類農產品,搞農業的還是有前途的。

  陳立夫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就是為了讓企業從扎堆上海,變成圍繞著上海遍地開花!

  這種政策一施行,就是收到了部分的效果,陸續有二十多家中小企業開始落戶華亭開發區,但是總體數量還是不夠多,而且這些企業規模都比較小。

  如今各大企業,對華亭和嘉定的顧慮還是比較大的!

  嘉定那邊,除了需要大量佔地面積的造船廠、鋼鐵、化工、機械等典型重工業外,基本上上也沒有其他企業去投資落戶了,而華亭這邊,也只有少量沒啥實力,在上海感到壓力山大的中小企業才會考慮遷移到華亭來。

  而且只侷限於工廠,至於公司總部什麼的,那是不用說的,清一色的都是留在上海。

  如江南造船廠這樣的大企業,其主要造船基地實際上是建設嘉定的,但是其公司總部卻是在商貿區,類似這‧江南造船廠這樣的企業,實際上就更多了。

  沒辦法,大家都扎堆在上海,你要是把公司總部設在其他地方,人家談生意都懶得去,哪有在上海方便,在商貿區的沿江大道里走一圈,基本上就能夠找到所有類型的大型企業總部或者分公司駐地。

  在這方圓一千米之內,是沒有什麼生意做不來的,哪怕是幾十萬幾百萬的大生意,也是能夠搞定。

  不過好說好歹,總算是把上海和周邊的三個縣聯繫起來,由此達成的效果實際上和之前陳立夫所設想的大上海縣差不多。

  唯一不同的,也就是名字不同而已!
V123210 發表於 2019-1-4 18:54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坑蒙拐騙招商辦公室


  陳立夫上任松江府知府後,也是充分表現出來了他的果斷!

  硬是通過他的強硬態度,把上海、華亭、嘉定、青浦四縣給結合起來,並通過府財政的支持,扶持嘉定發展造船、鋼鐵等重工業,扶持青浦發展農業以及糧食加工等輕工業,又是扶持華亭方面發展中小企業,給上海的企業做配套等。

  對於嘉定和青浦兩縣來說,這種安排是比較適合他們的,但是對於華亭來說,存在著定位比較困難的問題。

  給上海的企業做配套?那麼是怎麼做配套呢?

  如果是配套的話,實際上集群效應更加重要,生產終端產品的企業,總是希望自己的零部件供應企業建立在附近,這樣才能夠節約運輸成本,而且交流也更加方便,同時拉來一大堆的配套企業,也能夠給終端產品企業爭取政策優惠更大的底氣。

  這種情況下,很多配套企業,其實是不會輕易搬離上海的幾個工業區的。

  定位的問題,不可避免的影響著華亭的工業發展。

  不過發展的路上,問題肯定是存在的,如今華亭方面要做的只是逐步發展了,想要一下子從上海的嘴裡搶下一大塊肉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招商進展的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後,華亭縣那邊的官員們也是開始轉變思路了,以前他們總想著打著給上海企業做配套的招牌,進而去上海挖牆角,但是這種辦法的效果卻是不大。

  努力了許久,如今也不過只有二十多家企業落戶而已,所以他們干脆是不再打上海那邊的企業的心思了,他們開始把目光放的更遠。

  他們不再去挖已經在上海落戶的企業,而是準備挖那些準備上海投資的企業!

  如今的上海,是一個超級漩渦,吸引著幾乎來著全國的資本跑過來,而且各行各業都有,哪怕是在其他地方發展的相當不錯的企業,也是想要朝著上海發展,不管是設立分公司還是辦事處之類的,還是說直接設立分廠,他們都希望在上海紮下根來。

  因為上海不僅僅是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也是最大的金融城市,同時,也是最大的消費城市。

  很多生產消費產品的企業,單單憑藉著在上海的市場,就能夠活的很滋潤,五十多萬的常住人口,而且清一色的工薪階層,他們吃的,用的,住的,穿的彙總起來可是一個龐大無比的數字。

  對於一個普通的消費產品企業而言,拿下在上海的市場,所賺取的利潤,比得上其他地方一個好幾個省的總和。

  哪怕是對於那些生產上流產品,也就是其產品並不直接面對普通人,而是面對各大企業等客戶的企業而言,上海更是必須拿下的市場了。

  因為在這裡,其工業產值在帝國而言,達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而在部分特定行業,更是達到了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八十以上。

  比如造船廠,上海以及周邊地區的造船業,所佔的市場份額在全國範圍內,佔據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比如紡織業裡,棉製品相關產業,佔據了全國百分之六十左右的份額,而絲綢製品,尤其是生絲這一塊上,上海以及周邊地區的生絲產量,佔據全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在紡織行業裡,也就只有羊毛相關產業,上海是處於落後地位,不如天津。

  沒辦法,天津靠著北方,能夠就近獲得大量的羊毛,從而發展羊毛紡織品相關產業,這一點,上海是比不過的。

  不過即便是如此,上海的羊毛相關產業,其產量也是全國第二的水平,毛呢料的產量佔據全國總產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從上列的一系列數據,就可以看的出來,上海這邊的工業有多麼的發達了。

  這裡的工廠多了,那麼對於各種設備、零配件、原料的需求也是非常龐大的。

  這種情況下,就連全國最大的各類機械設備供應商,肇慶機械公司,也是在上海投資建廠,其在北岸開發區的生產基地,投資規模非常的龐大,而其產量也將會是肇慶機械公司下屬的多個工廠裡最為龐大的。

  換句話說,即便是肇慶機械公司這樣的外地企業,但是在上海的工廠也是成為了旗下規模最大的工廠。

  如此的上海,每天都有著大量的投資商們帶著支票,發財的夢想來到上海!

  針對這種局面,華亭縣的官員們一商量,決定成立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機構,那就是華亭招商辦公室,而大唐帝國裡,目前各級衙門裡,是沒有任何這一類招商機構的,華亭縣的這個招商辦公室,也是官方承認的正式機構,而只是華亭縣衙門自己搞的一個辦公室而已,理論上來說,這種辦公室是沒有任何編制,沒有編制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經費之類的。

  不過華亭縣卻是採用兼任差遣的方式,從縣衙門各機構抽調人員,然後組成這個辦公室。

  在這個招商辦公室,由縣尊大人親自擔任督辦,縣丞大人擔任協辦,縣工商科科長擔任辦公室主任,華亭開發區區長擔任副主任。

  其他人員,也都是從各衙門裡抽調的精兵干將!

  三教九流的人什麼都有!

  用擅長經濟事務的專才,有擅長忽悠人,騙死人不償命的大忽悠,有擅長詩詞,和各樓的花魁們相見恨晚的才子,有千杯不醉,在宴席黃段子不斷的人。

  從各部門抽調來的精兵一共二十多人,分成了三組常駐上海的三個最大的客運碼頭。

  是的,他們的辦公室雖然是設在了華亭縣,並且直接設在了華亭開發區,但實際上他們的真正辦公地點,卻不是在華亭開發區,而是在上海!

  如今上海有三個大規模的客運碼頭,分別是北岸碼頭、商貿碼頭、工業區碼頭,基本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客們,乘坐的客運船隻都會在上述這三個碼頭下船。

  至於其他的碼頭,都是清一色的貨運碼頭,不允許普通旅客在此地下船的。

  所以,華亭招商辦公室的二十多人,也是分成了三組,然後常駐在這三個碼頭裡,並在碼頭裡租下了辦公室,充當辦事處。

  這一天,商貿碼頭裡,一艘掛著長江航運公司旗幟的客船正在引導船的指引下,緩緩靠近碼頭。

  一看這艘船靠岸,碼頭上駐守的三個華亭招商辦公室的官員立馬就是眼睛亮了起來!

  「這是月宮號,快去叫人,我們提前上船去拜訪船上的客人,說不準就能夠找到投資商了!」

  「就是,聽聞這月宮號可是長江航運公司的新一代旗艦呢,服役時間不過半年,這應該是它第二次抵達上海,我可是聽聞,去年月宮號第一次從廣州起航的時候,其一等艙的票價達到了一千多元呢,當時乘坐一等艙的客人非富即貴!」

  「別說一等艙了,就算是二等艙裡的客人們,也都是有來頭,普通人可不會去坐票價達到一百多元的二等艙!」

  「走,我們立即趕過去,就和之前培訓的那樣,仔細分辨,但凡是有投資意向的不管那麼多,先拉倒我們的辦公室裡再說!」

  「萬一他們是想要去上海投資,不去我們華亭呢?」

  「別那麼老實,誰讓你說我們華亭這兩個字,不要說我們華亭這兩個字,也別說華亭開發區,你要知道,我們開發區已經改名了,現在是『松江第三工業區』,到時候你就直接說我們是第三工業區的就行,恩,只說第三工業區,松江二字沒有必要就沒有說!」

  「總之,先把人拉倒我們辦公室裡再說,然後安排到工業區裡!」

  華亭為了更好的招商,很無恥的直接把華亭開發區的招牌扔進了垃圾桶,改用『松江第三工業區』的新招牌,而且對外宣傳的時候,絕口不提華亭二字,也是儘量避免說松江二字,一律以『第三工業區』。

  這不太清楚內幕的人,聽到這個第三工業區,恐怕下意識的就會和上海的第一工業區、第二工業區給聯繫起來,以為是上海的第三工業區呢。

  而這,也就是華亭縣官員們想要達到的效果!

  總是儘可能的模糊抹掉的概念,讓原來的華亭開發區,也就是現在的松江第三工業區,對外宣傳的時候和上海第一工業區、第二工業區給聯繫起來。

  很多外地人第一次來上海,那裡能夠知道這麼多門道啊!

  只要這些投資商被拉過去,然後華亭招商辦公室那邊,就會採取絕對的一站式服務,保證你人還沒到呢,各種文件就已經提前準備好了,只要投資商人一到,立馬就可以簽字。

  至於等簽字以後發現這個第三工業區並不是他以為的上海第三工業區,而是屬於華亭縣的『松江第三工業區』,各方面的優惠政策和第一、第二工業區有極大差距的時候,那已經是晚了。

  黑紙白字,除非你不要前期投入的資金了,否則的話你就得迎著頭皮繼續搞下去。

  坑蒙拐騙!

  這說的就是華亭招商辦公室!
V123210 發表於 2019-1-4 18:54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海上宮殿:月宮號

  這些人動起來的時候,月宮號也是緩緩靠近碼頭,接近碼頭之後,岸上的人就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這艘號稱是國內最先進,最快速,最豪華的客輪了!

  月宮號艦橋上,船長囑咐副船長負責停泊的後續事宜後,就是朝著一等艙走去,他準備親自送一等艙的旅客下船。

  等抵達了一等艙的巨大客廳後,是一個個的上前問候,感謝他們乘坐長江航運公司的船隻,並詢問他們在旅途中,是否對服務滿意,有沒有建議之類的。

  這些旅客們,雖然大多是非富即貴,但是對船長的問候,卻是顯得非常的客氣,他們這些人自然不會把月宮號的船長當成是普通的船員,這船長可是海軍退役軍官,這退役之前還是個海軍中校呢。

  來問候那是客氣,你要是不客氣,人家也不會對你客氣,直接把你扔下船去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所以,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場面!

  不少人說著,這一次旅途是他們有生之年裡,最為舒適的一次旅途,下次有機會還會乘坐月宮號之類的話!

  這話,也是讓月宮號上的船長以及長江航運公司的人臉上出現了笑容以及驕傲神色!

  月宮號,可不是一般的客船,而是帝國裡最為龐大,最為奢華,同時也是最為快速的客船!

  該船的排水量達到了八百多噸,其噸位標準達到了海軍裡的新一代巡洋艦的標準,雖然說這個噸位在如今的諸多船隻裡並不算最大的,如今很多遠洋商船的噸位都是五百噸以上,八百多噸甚至一千噸的也是不在少數。

  但是,你得知道,那些船隻都是普通的商船,以運貨為主。

  而月宮號,是一艘純粹的客運船隻,它的用途只是搭載乘客而已!

  國內單純為了運輸旅客的客船,噸位普遍都不大,以往最大的也不過三四百噸而已,而月宮號開創了先和,一次性把噸位飆到了八百多噸。

  而且採取了奢華無比的裝修!

  該船的裝修成本,是要超過船體的建造成本的!

  而這一艘船不僅僅龐大,裝修奢華,而且為了保證快航速,他們採用了最新式的大唐縱帆,並請鼎盛造船廠專門設計船型,以確保舒適性的同時,保持最大的航速。

  自從皇家理工學院搞出來了新式的縱帆,也就是大唐縱帆以來,這種帆裝就是開始迅速普及,雖然因為受限於建造技術和成本的緣故,目前還沒有辦法成為大型船隻,尤其是遠洋船隻的帆裝。

  但是在中小船隻上卻是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尤其是在沿海航行以及江湖航行的船隻上,其普及的速度相當的快速,因為這種帆裝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搶風航行,速度也快。

  而在沿海以及內河裡,這種搶風能力就是顯得尤為重要了,再加上不俗的航速,使得這種帆裝一經出現就是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一開始只是海軍、郵遞司等官方的船隻使用,但是很快就有大量的民用船隻跟上,尤其是對迫切需求新式船隻的那些航運公司們。

  這些航運公司為了進行競爭,需要性能更加優越的船隻!

  針對這種需求,很多船廠就是設計出來了專門的船型,有沿海貨運,有沿海客運,有內河貨運,有內河客運,還有漁船等,甚至是一些遠洋船型都有。

  但凡是對搶風和航速有需求的船型,他們都能夠搞出來。

  長江航運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國內最早,同時也是最大的內河客運公司,他們的口號就是專注內河客運,以最快的速度,最舒適的服務把乘客送往目的地。

  所以對這種新式船型的興趣也是非常大的,這種船型剛出來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採購好幾艘,然後是一發不可收拾,到現在,他們已經是裝備了至少五十艘用於內河、沿海航行的不同類型的多桅縱帆船。

  不過這些都是普通的多桅縱帆船而已!

  月宮號,卻不是普通的多桅縱帆船,而是一艘巨無霸,漂浮在海面上的宮殿!

  該艦是長江航運公司,為了保持競爭力,同時也是為了提高公司名氣的新一代的旗艦,其船體設計花費高價,請了皇家理工學院船舶系的教授進行概念設計,然後花費高價請鼎盛造船廠進行訂製。

  鼎盛造船廠可是目前國內技術能力最強大,同時收費也是最為昂貴的造船廠。

  雖然規模不如江南造船廠,但是其技術能力卻是最強悍的,造出來的船型基本都是屬於能夠引領潮流的,而江南造船廠,雖然規模大,生產能力也更大,不過在技術方面卻是還是不如鼎盛造船廠。

  這從承接的軍艦建造就可以看的出來,目前海軍裡服役以及訂購的戰列艦,清一色的都是從鼎盛造船廠裡訂購,至於江南造船廠,目前還是沒能力建造這種標準排水量已經是達到一千三百多噸,滿載作戰排水量達到一千五百多噸的龐然大物。

  鼎盛造的船性能好,這是公認的,但是價格昂貴那也是公認的。

  長江航運公司為了保持自己的領先優勢,尤其是保持最快航運記錄那可是不惜花費巨資,畢竟他們需要的船隻不僅僅是要大,奢華,還要跑的最快!

  目前帝國裡主要的旅客航線,沿海航線有上海到廣州的航線,內河航線有上海到金陵城的航線。

  其中廣州到上海的這一段沿海航線,是目前帝國最為繁忙的沿海航線,不僅僅貨運船隻多,同時旅客數量也比較多。,同時也是旅客數量最多的航線,也是國內大大小小眾多航運公司競爭最為慘烈的沿海航線。

  而金陵到上海的這一段內河航線也是同樣如此,也是最為繁忙,同時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內河航線。

  而月宮號,就是在這兩段航線上運營,從廣州到上海,再到金陵城,再從金陵城出發到上海,再到廣州,如此往返。

  所以月宮號的船型,也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揚子江船型。

  何為揚子江船型?

  那就是吃水不如遠洋船隻深,但是卻是要比純內河船隻要深,介於兩者之間。

  這是因為揚子江,也就是金陵城到上海的這一段長江下游,長江的水量比較充沛,航道的深度比較深,別說是八百多噸的船隻了,就算是海軍那些吃水極深的戰列艦,都能夠開進揚子江,一路跑到金陵城去。

  這種揚子江船型,能夠同時滿足在揚子江流域以及沿海海域航行,甚至在必要的時候,也是能夠進行遠海航行,比什麼沙船要好用的多,當然了也不是沒有缺點的,那就是不能在長江中游以及其他水深比較淺的內河、湖泊航行。

  不過這對月宮號沒有影響,它的航線,只侷限於金陵城到廣州,頂多以後再開發北部沿海航線而已,只不會跑到其他內河去的。

  此外,該船的裝修奢華也是一大特點!

  要不然也不會用漂浮在海面上的宮殿來形容它了!

  黃金、白銀之類的貴金屬部件都不用說了,其他各種裝修材料都是怎麼貴怎麼來!

  最後,這艘月宮號的造價飆升到了三十多萬元以上,要知道同噸位的商船,船體費用在五六萬元,而軍方的巡洋艦,也不過十多萬元而已,當然了,這並不包括武裝費用。

  單輪船體而已,月宮號的造價超越了商船、戰艦,是目前國內最為昂貴的八百噸多的船體。

  這樣的一艘船來到了上海,肯定是會帶來眾多權貴富豪的,哪怕不是一等艙的那些人,二等艙的那些人也極有可能身價不菲。

  所以看到了月宮號,華亭縣招商辦公室官員們,就跟聞見的血腥味的鯊魚一樣,直接撲了上去。

  他們利用官員身份,先是和港口裡的工作人員溝通一二,在船隻剛靠岸,船上的旅客還沒有正式下船的時候,就是上了船,然後他們就是開始尋找自己的獵物了。

  先上船的這三個人裡,一個人去二等艙,一個人去一等艙,還有一個在下船的出口裡候著,三人分工合作開始迅速行動了起來。

  被分配到二等艙的是李淳,此人雖然姓李,但是和皇族李氏自然是屁關係都沒有,皇族李氏可沒有太多族人,因為聖天子李軒數代單傳,別說兄弟了,連叔伯都沒,搞的如今,皇族李氏的人數也就那麼幾個而已,根本就沒有什麼遠親之類的。

  李淳只是普通人家出身而已,李這個姓氏並未能給他帶來哪怕一絲一毫的助力,他是依靠著自身苦讀,這才是一路讀書科舉,然後是在江西會考裡考上了三等博士。

  按照異地為官的原則,江西人的人被分配到了華亭縣任職,現在是華亭工商科的資深科員,品級乃是從八品。

  這個級別,不算官場新丁,但也稱不上什麼高官,在官場裡,屬於低級官員的行列。

  大唐沒有吏員、公務員之類的稱呼,清一色的都是官員,區別就是高級官員,中級官員,低級官員而已,基本上三品以上為高官,四品到七品為中級官員,八品和九品為低級官員。

  二十六歲的李純,對未來自然還是有著野望的,所以他很珍稀這一次被調到招商辦公室辦差的機會。
V123210 發表於 2019-1-4 18:54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規劃中』的美好未來

  因為誰都知道,全縣上下,如今最為重要的就是這個招商辦公室了,據傳縣令和縣丞大人,為了吸引外頭的那些投資商到華亭來投資,已經是想了無數辦法,更是三天兩頭的跑知府衙門,請求陳府尊扶持華亭的工商發展。

  上頭的官員為政績,拚死發展工商,各種手段是層出不窮,他們這些低級官員自然也不能免俗。

  縣尊大人已經是放出了口風,招商辦公室裡不管是誰,只要能夠拉來投資,優先考慮晉陞,如果能夠拉來十萬元以上的投資,他親自舉薦,陞官不是夢。

  至於財!

  辦公室裡將會直接發放豐厚的現金獎勵!

  這個獎勵是明碼標價的,縣裡將會從有限的財政資金裡,擠出一部分用作獎勵所用,而且已經是上報了府裡報備獲得了批准,只要你有辦事拉來投資,直接發放獎金,一點都不含糊。

  只要能夠拉來投資商,那就是陞官發財兩不耽誤,這也是極大的刺激了李淳的積極性,這來到商貿碼頭駐點後,他幾乎天天都是待在碼頭上,甭管颳風下雨都是在這裡。

  好吧,其實他也只來了三天而已,因為這個駐點設立的時間也就只有三天,還沒有遇到過颳風下雨,最近幾天天氣好得很。

  如今宣平十七年的元宵剛過,這個時間段,也是諸多企業展開新的一年裡投資計畫的時間,他們在去年年底的時候盤算收入,並制定了新年度的擴張計畫。

  因此華亭縣的招商人員,也是把這一個時間段列入重點時間,想要趁著這個時間為全年的招商引資工作打好基礎。

  上頭想要招商引資,以此為政績然後陞官,李淳也想要藉著這個機會陞官發財,他如今是從八品,只要干得好,他極有可能短時間內再升個一級,然後再熬幾年,從七品不是夢,到時候就可以成為帝國中級官員的一份子了。

  李淳手裡頭提著一個文件袋,手裡頭還拿著好幾份文件,這些文件裡抬頭就是第三工業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沒有任何華亭的字樣,頂多就是有個松江二字而已,儘可能的第一時間誤導投資商,把他們的第三工業區當成了上海的第三工業區。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之前他們也是打出了華亭的名號,可惜的是,那些商人們一聽什麼華亭縣,往往是直接來一句,什麼華亭,不去不去,我是來上海投資的!

  人家甚至都是懶得看他們的招商引資優惠條件,直接趕人,然後屁顛屁顛的去舔上海各大區的相關官員的屁股,指望著能夠在上海的工業區裡獲得優惠投資條件,然後入住上海。

  說白了就是,大部分商人寧願去賠笑臉,低聲下氣的去哀求上海的相關官員,獲得入住的優惠條件,也不要華亭送上門來的各種優惠條件!

  商人們是犯賤嗎?

  不是!

  這是因為上海的優惠條件更加優惠,有著中央和江南道以及上海本身的財政扶持,真要搞到了優惠政策,優惠力度可是非常大的,不過這種優惠政策也不是什麼企業都能夠得到的,必須是有一定實力,行業也符合扶持政策的企業才能夠獲得。

  哪怕是無法得到優惠政策,大多企業也是寧願落戶上海,而不願意跑到隔壁的華亭,原因無他,成本而已!

  李淳拿著這些誤導性非常強的招商文件,開始在二等艙裡尋找目標,潛在的目標,不是什麼有錢人,也不是什麼權貴之類的,而是那些企業的負責人。

  而這一類人其實很好辨認,因為他們大多都是穿著質量上乘的職業裝,這種職業裝和傳統的長袍有著極大的區別,一眼就能夠分得出來。

  只要是看到這種人,李淳就會上去遞上一份宣傳文件,然後抓緊時間簡單的說自己是第三工業區的招商官員,如果對方是企業負責人,並且有投資意向的話,那麼不管那麼多,直接先帶到辦事處再說。

  當然了,有時候李淳是絕對不會說自己是華亭的官員,但是也絕對不會主動承認自己是上海的官員,這種事不能落下口實,不然會非常麻煩的。

  把二等艙匆匆的跑了一遍後,他發現月宮號上的這些二等艙旅客,相當多一部分都是企業高層,畢竟真正的權貴們,他們都坐一等艙了。

  而三等艙,那是普通人乘坐的。

  這些企業高層,自然是不會自掏腰包坐一等艙的,而企業也不會給他們報銷,所以二等艙,就是成為了他們大多人的選擇。

  到了最後,他發現有十多個人都是有投資意向的,其中好幾個人誤以為他是上海的招商官員,很熱情的開始介紹自家的企業,說什麼自己的企業發展勢頭良好,為了更好的發展,正準備到上海投資建設分廠。

  李淳也是很熱情的招待著,說什麼他們負責招商的大人已經是在碼頭上的辦事處等待著,邀請他們去辦事處進一步瞭解招商事宜。

  當即,就有好幾個人表示可以走一趟,不過其他幾人還有所疑惑從而婉拒了。

  到最後,他帶著一共八人下了船,這八個人分屬三家公司。

  此時,去一等艙和在出口收穫的兩位同事,也是各自拉著幾個人下船。

  下船後,招商辦公室提前準備好的高等四輪馬車已經是候著了,這些馬車上都是統一的官車樣式,上面是一個大大的官字樣。

  普通人哪怕是企業都是不能夠在馬車或者其他交通工具上打上這種字樣的,只有官車才能夠印上這樣的標示。

  這是打消了這些商人們的疑慮。

  當即,總數十四人的潛在投資商們,按照每一家企業一輛馬車,迅速的離開碼頭,然後前往不過數百米的華亭招商辦公室駐商貿碼頭辦事處。

  當然了,就和宣傳文件裡沒有任何華亭的字樣一樣,這個辦事處的招牌,也是沒有任何華亭的字樣,打的是第三工業區招商辦事處的招牌。

  為了避免投資商們懷疑,一大群招商的官員們是一對一陪同,通過誤導性極強的語言,說第三工業區的發展前途。

  李淳就是這麼對他拉來的投資商說的:「我們第三工業區,距離第二工業區只有四公里,兩個工業區之間,是商業生活居住中心,同時有沿江大道等多條幹道聯通第二工業區、第一工業區,其中的沿江大道更是水泥硬化路面,同時我們第三工業區的貨運碼頭正在緊張施工中,預計年中就能夠完成第一期工程。

  我們第三工業區的交通優勢,絲毫不會比第一工業區和第二工業區差,而且我們的優惠政策比這兩個前輩工業區更多,因為他們沒有府級財政的扶持,但是我們有!」

  「我們第三工業區,是府尊陳大人親自主持建設開發的,陳大人你們都應該知道吧,前幾年他一力主導開發的北岸開發區,如今已經是我們松江最大的工業、商業中心了,國內眾多著名的大型企業都先後入住,如今我們的第三工業區,同樣是陳大人親自主持開發,有陳大人鼎力支持,發展潛力是毋容置疑的!」

  「如今我們第三工業區,正處於第一批企業入住的階段,作為第一批入駐的企業,將會享受更多的政策優惠,如果一旦錯過了這第一階段,以後可就沒有這麼多的優惠措施了!」

  李淳話裡話外,是把第三工業區吹出花來了!

  把第三工業區直接和陳立夫扯上關係,並定位於繼北岸開發區之後,陳立夫主導的第二個大項目,言語之中更是說第三工業區未來是非常的搶手,現在不下手的話,等過一段時間企業入住的差不多了,可就沒有機會了。

  同時也是對其他的一些硬件設施特吹特吹!

  說什麼沿江大道將會在半年內完成,同時還會建設另外兩條主幹道,用以連接第二工業區,而連接了第二工業區,實際上也就連接了第一工業區以及老城區和商貿區整個上海城區了。

  並且還說,另外兩條主幹道,也將會建成水泥硬化路面,並會在部分重點路面配屬煤油路燈。

  然後又說什麼第三工業區的貨運碼頭,將會是松江府內規模最大的碼頭之一,足以停泊千噸大船,並提供數十個深水泊位,總投資還會超過商貿區貨運碼頭云云

  又說將會在貨運碼頭到工業區之間修建一條高標準的鐵軌,採用重型軌道馬車,可用於大型貨物的快速運輸。

  又說,第三工業區即將開通和第二工業區的軌道公共馬車!

  至於基礎建設,飲用水供應,工人招募等等,第三工業區都將會保持和第一工業區,第二工業區同樣,甚至是更好的標準。

  其實上述宣傳,大部分都是真的,但是他們所用的詞彙都是即將,近期,迅速等詞彙,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表。

  因為上述工程,幾乎大部分都是處於圖紙階段,而目前明確要開工建設的,其實也就只有沿江大道的程以及碼頭的第一期工程。

  至於剩下的,全都是正處於規劃中。

  至於什麼時候能建成,那只有老天爺才知道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