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山溝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連載中)

 
V123210 2017-7-1 21:16:1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840 725088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24 19:17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同尋常的『知道了』


    如果說李軒想要搞司法獨立,最支持的人自然是督察院的人,尤其是目前的督察院左都御史石吳岩更是舉手舉腳贊成的。

    因為司法的徹底獨立,這就意味著督察院可以徹底擺脫內閣的影響,從而他的政治地位也會高很多,在御書房裡他的說話的份量也會更大一些,而不是和現在這樣比較尷尬。

    目前大唐王朝的權力核心,基本都是集中在御書房裡,雖然沒有任何明確規定的說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唐帝國的御書房已經是變成了類似前明內閣那樣的機構。

    擁有著眾多大權,不僅僅侷限在行政權力,同樣還有著軍事權力,因為御書房的值班大臣以及行走大臣裡,還有著軍方的代表。

    目前代表陸軍入值御書房的乃是陸軍真正的大佬郝柏年,只不過他並不是和雷萬那樣,是以樞密院作戰部部長的身份入值,而是以樞密院副使的身份入值。

    至於雷萬上將,則是在今年正式退出御書房,也是從作戰部部長的位置上卸任,轉而擔任樞密院副使。

    樞密院副使,這是李軒給諸多陸軍大佬們專門安排的職務,也是目前大唐帝國裡陸軍最高級別的職務,只有上將軍銜才能夠擔任。

    不過這種職務更像是一個榮譽職務,如果沒有另外的差遣的話,那麼就只是一個虛職而已。

    到目前為止,已經是擔任樞密院副使的上將,已經是達到了九人,而根據李軒的安排,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樞密院副使的人數基本都會維持在五人以上,十人以下的規模。

    未來李軒還決定,並不會再調任樞密院下屬各部的將領們入值御書房,只會從樞密院副使裡挑選,這算得上是對目前陸軍的職務體系所做的一個調整。

    畢竟以前直接讓雷萬這樣的作戰部部長直接擔任御書房大臣,反而是把郝柏年這樣的真正實權將領放在一邊,雖然說可以控制實權將領的權限,但是這麼多年來,郝柏年等軍方大佬都是老老實實的呆在金陵城,如無聖旨甚至都不會主動離開金陵城。

    這種表現,他們固然是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避免引起李軒的猜忌,而李軒也是看到了。

    正所謂投桃報李,對於臣子們的忠誠,李軒還是要給予獎賞的,讓他們直接帶兵,那是不可能的事,因為目前大唐帝國的軍事體系裡,都是讓中將銜的將領指揮一個軍,而在大唐帝國裡,一個軍基本上就負責一整片的戰區了,並不需要更高級的指揮機構。

    至少目前不需要!

    為了讓下面的新生代將領獲得晉陞的機會,保持向上的渠道,同時也是為了掌控部隊,李軒是不可能把上將級別的將領再下放到野戰部隊裡的。

    除非以後出現了需要動員數十萬人規模的大戰役,這種情況下才會派遣上將級別的將領去前線統帥大軍。

    但是這種情況,估計未來數十年內都不可能出現!

    如此,如何安排這些戰功顯赫上將其實就是一件麻煩事,能夠安排這些上將的,還有樞密院的各部部長職務,而各部部長之上,李軒就是專門搞了個樞密院副使這個職務,再從樞密院副使裡挑選人員入職御書房,由此構成一整套全新的高層晉陞體系。

    當然了,也不是每個上將都能夠入職御書房的,能夠入職御書房的人總歸還是少數,不過好歹也是給了他們一個希望不是。

    不管怎麼說,如今每一個能夠進入御書房的大臣,不管是文武都已經是大唐帝國裡的巔峰人物了。

    但是即便是在御書房內部裡,各位值班大臣雖然名義上都是地位相當,但實際上還是有差別的,而這些人的地位大多是來自於他們背後的機構。

    其中政治地位最高的,自然柳八苟了,他的權力自然不是來自於兼職的農部,實際上他都不理農部事務,他的權力更多的還是來自於其兩朝元老的威望。

    再過來就是陸海軍的代表,也就是陸軍上將郝柏年、海軍上將歐陽貴了。

    歐陽貴是在去年接替包義奮,成為御書房值班大臣的,而和雷萬上將沒有退役,而是轉為樞密院副使不同,包義奮則是直接退役,轉為預備役了。

    這倒不是李軒對他不滿,或者他出現了什麼政治問題,而是因為他的身體撐不住了,長期擔任御書房值班大臣,海軍統帥部下屬軍令部部長,包義奮的工作非常的繁忙,到了去年的時候終於是撐不住了。

    不到五十歲的他一病就是臥床不起,最後無奈退出現役,轉為預備役。

    這些年來,和包義奮這樣因為年紀、傷病等原因而退役的將領或者是致仕的文官,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畢竟歲月無情,如今都是宣平十六年了,早年跟隨李軒一起打江山的臣子,哪怕是郝柏年這樣的人,當年不過二十多歲,但是現在也是四十多歲了。

    而柳八苟這樣,當年就是將近五十歲的人,如今更已經是六十多歲。

    也就是柳八苟的身體還算硬朗,所以還能撐得住,但是也幹不了幾年了。

    最近幾年雖然有不少老臣子逐步離開帝國的核心高層,但是這都還不算是高潮,李軒估計著再有個五六年,恐怕身邊是很難再看見當年的老臣子了。

    原因無他,歲月催人老!

    他們可以戰勝強大的前明,跟隨李軒打下這偌大的江山,並且推動著大唐帝國向周邊不斷的進行擴展,但是他們依舊是無法戰勝時間!

    歲月之下,如今陸海軍方在御書房的代表,已經是全部完成了輪換。

    不過新入值御書房的郝柏年和歐陽貴,他們也是和前任一樣,在御書房裡都是緊守本分,牢記著軍政分離這個原則,只要事情不涉及到軍務,那麼他們基本不會發表任何的意見。

    雖然說他們說話的時候,份量很重,但是大多情況下卻是不說話。

    而軍方代表之外,則是內閣的稅部尚書、吏部尚書、商部尚書這三名大名了,其中常年穩居稅部尚書的錢祧裡,雖然他經常被人談彈劾,但是卻是一直都是穩坐釣魚台。

    同時更是因為掌握著稅部,而稅部又是自成體系,在御書房裡,那基本是除了柳八苟外,對其他人基本都是不怎麼給面子的。

    而吏部和商部的負責人雖然已經是換過了好幾次,但是每一個新任吏部尚書和商部尚書,都不是簡單人。

    如此相比較之間,相反督察院左都御史和大法院的院長以及翰林院掌院學士這三人,在御書房裡說話的份量比較輕。

    翰林院掌院學士說話份量輕,那是因為不敢說話,因為翰林院過於特殊,那裡敢輕易涉足大規模的鬥爭啊。

    至於督察院和大法院,那是說話沒人聽。

    沒辦法,督察院和大法院這兩個機構雖然名義上獨立,但是受到的牽制太大,這底氣不夠足,自然也就沒人聽了。

    但是如果司法徹底獨立的話,那麼就能夠讓督察院以及大法院徹底擺脫內閣其他的部門的牽制,這反應到御書房裡,也會讓石吳岩說話更加硬氣。

    因此司法獨立,對於督察院和大法院這兩個機構而言,那是大好事,對石吳岩更是大好事。

    不過對於內閣的其他機構而言,可就不是什麼好事了,因為這幾乎就是代表了內閣會徹底失去對督察院的影響力!

    然而督察院上跳下竄的時候,柳八苟這個內閣的實際首輔,卻是閉門謝客,絲毫沒有半點反對的意思,這就讓很多人看不懂了。

    當看不懂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輕易的站隊,甚至是這一次改革裡,預計損失最大的吏部和財務部,都是很罕見的沉默了起來。

    他們都在等,等待聖天子對這一封摺子的意見!

    是直接批駁還是批准?

    是留中不發還是轉交御書房批閱又或者是直接為此事召開相關會議?

    聖天子的每一個不同的選擇,都代表著不同的方向,甚至同一個選擇,往往都會代表著不同的意思。

    作為臣子,現在最為重要的判斷除聖天子的意圖,然後緊跟聖天子李軒的步伐!

    要是搞錯了,會很倒霉的!

    李軒也是沒有讓臣子們等待太久,很快就是做出了批示,硃筆批示的內容很簡短,而且看似很普通的三個字而已:「知道了」

    然後把這份摺子轉交御書房傳閱。

    這三個字,看似普通尋常,但是在這份摺子上卻是不同尋常。

    如果只是普通摺子的話,這樣的批語基本上沒有任何意義,不外乎就是說朕已經知道此事了,該幹嘛幹嘛去,屬於再正常不過的批語了,李軒每天批閱這麼多摺子,十本裡有五本都是批閱這三個字的。

    但是在這樣的重要摺子上,這樣的批語卻是足以讓人找到眾多不同尋常的含義!

    什麼含義?

    那就是聖天子並沒有直接批駁這份摺子,同時也沒有批示說已閱,轉御書房辦理等直接同意的批語,而是一句模棱兩可的『知道了』並讓御書房值班大臣傳閱!

    這代表了什麼?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1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司法改革章程


    聖天子的這個批語,再加上讓值班大臣傳閱,代表著什麼?

    在不同的摺子裡可能有很多含義,而在此事上,眾人卻是可以猜得出來聖天子的意思:朕準備同意了,不過朕不能直接同意,你們得勸一勸朕,再完善相關的章程,這樣朕才會同意!

    大家都不是傻蛋,為什麼之前眾多大臣們上的這麼多摺子,聖天子都是留中不發,然而這一次卻是為什麼要批語然後讓值班大臣傳閱呢。

    這擺明了此地無銀三百兩啊!

    這個時候,大傢伙要是還不知道聖天子到底想要幹嘛,那也就別混大唐官場了,直接回家種田算了!

    於是乎,眾多支持司法改革的摺子如同雪花片一樣飛進了皇宮!

    瞬間,眾多重臣們彷彿就像是聞見了血腥文的鯊魚一樣,猛的撲了上來!

    然後紛紛上摺子,就司法獨立一事發表自己的意見?

    什麼意見?

    自然是支持司法獨立的意見!

    很多人還是提出了眾多的司法改革的建議,試圖在這場司法改革裡留下自己的印記,最好是能夠讓聖天子注意到。

    只是李軒對後續的摺子卻是沒有再親自批示什麼,而是一股腦的把摺子全部轉交御書房審閱。

    表面上是讓御書房審閱,但實際上聰明人都看的出來,聖天子這是要讓御書房出面,並拿出詳細的司法改革章程來。

    而詳細的章程不用說,肯定是李軒之前所暗示的那些!

    此事從頭到尾,實際上李軒沒有公開說過哪怕一句司法改革的話,頂多就是召見臣子的時候,暗示了少許的內容,公開的表態只有三個字:「知道了」

    就是這麼三個字,卻是推動了整個大唐帝國統一華夏之後,最大的一次司法改革!

    大唐帝國成立以來,在早期,也就是安建時期以及黃竹山時期,實際上是沒有什麼完善的司法制度的。

    是李軒建立了九部制後,才是搞出來了督察院,不過那個時候督察院屬於九部之一,後來統一之前,李軒再一次對官制進行調整,把督察院獨立了出來,並成立了**院,隨後又是在內閣成立了全新的法務部。

    由此是初步構成了大唐王朝的司法體系。

    但是這種司法體系,和普通的行政機構牽連太大,其中最為主要緣故就是,雖然巡警、督查、法院這三大機構的人員調動表面上自成體系。

    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執行,這三個機構的官員是相互調動的,同時也會從其他部門調動官員進入上述機構工作。

    尤其是巡警和督察院以及法務部等機構,其官員的相互流動是非常大的。

    同時還有一點,那就是雙重領導制度,地方上的巡撫、知府等一把手,是對轄區內的督察院、法院、巡警等機構擁有權力權的。

    這一點,和稅部那邊差別幾大!

    稅部雖然看似掛名在內閣裡,屬於內閣各部的一個部門,但其獨立性卻是非常高的,稅部官員只在稅部內部流轉,除了當年稅部改革,其下屬的金融司等機構被劃分出來,然後歸屬財務部的時候,海關獨立出來,成為單獨的海關總局,從而導致了大量的稅部官員脫離稅部體系,然後進入普通行政體系外。

    很少有人能夠脫離稅部然後進入行政部門工作。

    當然了,陳立夫這種的特殊人不算在內,他當年從稅部脫離,被調任到興泉府擔任知府,那是屬於簡在帝心,李軒親自吩咐的。

    至於後來被調到財務部,倒也是屬於例外了。

    他的仕途轉折點,就是當年被李軒親自吩咐,然後從稅部脫離進入到普通行政部門任職,從只擔任了半個月,都沒有去上任的興泉府知府,再到財務部金融司副司長,然後被調任改革後的松江府同知,最後擔任上海特設縣縣令,成為了這個大唐帝國裡最為龐大的城市的一把手。

    如果他在上海乾得不錯,等任期滿了之後,下一步可能就要升一級成為從三品了。

    而從三品,在帝國官場上已經是屬於高官行列了,都可以回到京畿擔任司長一職了,放在地方裡,也是可以擔任道員了。

    這個道員並不是指直隸四道的道員,直隸四道道員,屬於封疆大臣行列,品級比初立的時候有所提高,如今乃是正三品,比各省巡撫的從二品低一級。

    而各省裡的道員,並不是封疆大史,而是有好幾種,一種是省巡撫的屬官,品級為從三品,政治地位地獄各省布政使、按察使、高於各廳廳長、各府知府,各省通常設兩到三名道員。

    其主要職責是協助巡撫分管下屬的各府縣!

    大唐帝國的省府權力構架,大體上是巡撫掌管所有民政事務,手握大權,除了軍事和稅收不能管外,其他的都能管。

    而布政使則是協助巡撫分管經濟事務,按察使協助許府分管司法事務,道員則是協助巡撫分管各州府政務,巡撫衙門下屬的各廳廳長們,則是直接管理各自事務。

    同時,省督察院以及省法院,同樣也是受到巡撫的管轄,只不過並不是全權,而是和中央督察院雙重管轄。

    在地上上真正有獨立自主權限,可以連巡撫都不鳥的常設機構,實際上只有一種,那就是省稅務廳。

    按照帝國官員的普遍晉陞情況來看,下一步陳立夫極有可能會成為從三品,至於具體職務,各省普通道員的情況比較大,此外也有可能被調到中央擔任一些不太重要機構的司長。

    不過即便是這樣,那也是屬於進入了帝國高層官員的行列了,屬於無數中級官員們夢寐以求的機遇了。

    畢竟越往上升,越困難。

    在中級官員這個層次裡,職務多的很,實力逆天,運氣又好的人,一路飆到正四品估計都不用幾年,但是在正四品的時候想要再邁進一個層次,成為從三品,可以稱之為高官,那麼哪怕是陳立夫這樣的人都得苦苦熬著。

    當然了,陳立夫是熬夠時間,積累夠資歷後就可以升上去了,而對於絕大部分中級官員而言,這輩子都沒這個幾乎了。

    從地方上的權力機構設置,也就可以看的出來,目前大唐帝國的司法體系,是非常容易受到行政力量的干擾的。

    省督察院都會受到巡撫的干擾,更別說低一級的州府督察院以及縣督察院了,低級督察院更加容易受到地方官員的干擾。

    而這種干擾,反過來又是影響到了督察院監管百官!

    督察院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用來監管百官,如今卻是容易受到行政官員的干擾,這監察百官的任務自然也就是不怎麼順暢了。

    而這,也是李軒想要改變的原因之一!

    李軒讓御書房處理司法改革事務後,御書房裡的值班大臣們領頭,行走大臣也是參與,幾十個人吵來吵去,如果不是知道聖天子等著結果,估計再炒個一年半載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畢竟雖然大家都知道,司法改革已經是必然的,但是怎麼改呢?

    對於這一點,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心思。

    不過好在柳八苟親自出面,威懾了其他的大臣們,別搞那麼多亂七八糟的小心思,如果影響到司法改革,小心官帽子不保。

    最後,三天之後,柳八苟就是拿著經過御書房大臣們所討論出來的司法改革章程面聖!

    李軒翻看著柳八苟交上來的這份章程,只是簡單翻開了幾頁看了看總綱,就是微微點了點頭,這些大臣們都還是很識趣的,基本上把他之前所暗示的內容都是寫進了這份『司法改革章程』這裡。

    林林總總上百條改革意見裡,涉及方方面面,不過最主要的兩大內容,還是人事以及財政。

    以往督察院、**院、法務部的人事關系,基本都是掌控在吏部手中,如今卻是從吏部裡摘出來,變成司法體系內自行處理人事。

    當然了這個自行處理也只侷限於中低級官員,從三品以上的督察院官員,依舊是需要御書房會議討論,李軒親自決定。

    而涉及到從二品以及正二品這些最高級別的職務,依舊是李軒獨斷。

    同時,這一次的改革自然是不僅僅侷限於督察院,**院也是包含其中。

    此外,為了讓司法體系的人事徹底獨立於普通行政機構之外,根據李軒的暗示,還有官員提出了,在每年的會考裡加設法士科、警士科兩大考試。

    警士科的那只是順帶的,其實也就是把現有的警察考試納入正軌,改動並不大。

    而法士科的話,則是全新成立,基本上只接受法律系專業的士子報考,考中後授予一二三甲法士頭銜,和進士、博士的頭銜相當。

    法士將會被分配進入督察院、法院或者是法務部這三個機構任職。

    同時限定了,上述三個部門的官員,只能是在這三個部門裡流轉,無旨不可調任其他行政部門。

    同時上述三個部門的官員任命、晉陞不受吏部管轄,而是由全新成立的司法人事局管理,該局屬於獨立機構,由御書房值班大臣兼任局長,而這個值班大臣的人選,不出意外,肯定是左都御史石吳岩了。

    為什麼石吳岩死都要支持司法改革?因為一旦改革成功,他就是最大的贏家!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1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因為李軒不願意

    目前大唐帝國一共有九名御書房值班大臣,這九名御書房值班大臣的人選,都是已經形成了慣例,那就是軍方兩人,翰林院一人,內閣方面四人,督察院一人,大法院一人。

    內閣方面分別是柳八苟、稅部尚書、商部尚書、吏部尚書。

    上述的九人大體上也可以這麼簡單的劃分,那就是柳八苟以及其他八名軍政部門的首腦,因為最近七八年裡,御書房值班大臣的人選,除了柳八苟了,都是出自上述機構的負責人。

    這九名內閣大臣裡,實際上大法院的院長存在感一直都是非常的薄弱,而且基本也不摻和普通的軍政事務,他的御書房值班大臣身份,更多的還是一個象徵而已。

    但是石吳岩作為督察院左都御史,督察院的最高負責人,同時又因為督察院擁有監察百官的權力,所以石吳岩的權力,要比大法院的院長大的多。

    這也是李軒為什麼要讓石吳岩掌控司法人事局的原因,因為這個機構過於重要,是不可能隨便任命一個普通的高級官員來掌管的,而御書房的眾多值班大臣裡,也就只有石吳岩比較適合了。

    有了這個司法人事局之後,司法改革章程還規定各地方的督察院、法院將會由上級督察院、法院直接管轄,不再是和以往那樣受到地方的雙重管轄,這也就意味著,巡撫、知府等地方一把手官員,不會再擁有司法權力。

    地方一把手都沒這個權力了,地方的其他官員自然也就不能再進行干涉了。

    除了人事上進行調整外,在財政上,上述三個機構的經費,將不會和往年那樣,直接和內閣各部門一起分配,而是獨立為司法經費。

    從明年開始,財政支出預算裡,並不會把司法經費併入行政經費,而是會單獨列出,和行政經費、陸軍軍費、海軍軍費、皇室經費、稅務經費並列討論並分配。

    從人事上和財務上進行徹底的分割,這是司法獨立性的重大舉措,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上百條的措施,足以讓司法體系徹底從行政體系裡獨立出來!

    李軒希望通過這樣,能夠讓司法機構徹底避免受到行政部門的干涉!

    不過這也只是李軒自己的願望而已,至於具體施行之後效果如何,那還得再看!

    這一套司法獨立體系,其實也是李軒自己根據前世的諸多見聞,再結合大唐帝國自身弄出來的,整個過程裡,他也是聽取了諸多大臣們的意見。

    這樣一套制度,肯定也是有著缺陷的,比如說司法獨立,權限大大增加之後,司法體系是否會反過來干涉行政部門?

    同樣的,司法體系裡的督察院,是監察百官的,但是督察院裡的又該讓什麼機構去監管呢?

    督察院內部雖然有內務機構,但是是否能夠有效的完成司法機構內部的反貪腐行為,這也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不過任何一種制度都是不可能完美的,總會有著諸多的缺陷,很多事情,李軒也只能是兩害取其輕,然後和後世的各種改革一樣,摸著石頭過河。

    儘可能的找出來一條適合大唐帝國的改革之路來。

    他很清楚,大唐帝國的各項制度,不能效仿前明等封建朝代,但是同樣也是不能夠直接照搬後世的現代國家制度。

    大唐帝國必須根據自身情況,摸索出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來。

    這條道路到底是什麼路不重要,重要的是適合大唐帝國的情況。

    按照後世的話來說,那應當是發展具有大唐特色的中央集權君主制。

    而大唐帝國的諸多現有政策以及改革,其實都是為了這個目標為服務的,其中的諸多政策,甚至用後世的目光來看都是非常的不合理的。

    比如說教育制度!

    這種教育制度如果放在後世,肯定是要被人罵死的,因為官方刻意的控制接受中高等教育的人數,這意味著封鎖民智,和普及教育那是背道而馳的。

    但是李軒卻是堅持要這麼做,他主導下的大唐教育制度,是要把教育變成是一種工具,維護大唐帝國統治的工具,而不是什麼福利。

    所以在大唐裡,教育成本非常高,尤其是高等的教育成本非常的高昂,這就是為了控制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數,這是因為大唐帝國需要每一個受到高等教育的人都為己所用,不至於流落在外,進而對帝國的統治產生威脅。

    要拉攏高等教育群體是需要成本的,需要給予他們金錢,權力等各方面的福利,說白了就是把這些群變成統治階層。

    而大唐帝國顯然是不可能讓太多人成為統治階層的。

    大唐帝國不需要太多的統治階層,先不論生產力等因素,最關鍵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所有人都能夠享受的權力,那不叫特權。

    因此只需要一小部分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成為統治階層就可以了,其他的普通人老老實實的種田工作,成為被統治階層就可以了。

    在這種的制度下,為了避免真正的人才因為教育成本而被埋沒,大唐的教育制度卻是同時又實行了大規模的獎學金計畫,從最基礎的小學再到大學,都有完善的獎學金計畫!

    只要你是真正的天才,比其他人更加優秀,那麼教育成本將不會成為障礙!

    一邊是高昂的教育成本,認為製造更多的人享受教育的障礙,而另外一邊卻是實行大規模的獎學金計畫,為學業優秀的貧寒子弟提供免費的學習機會。

    這種制度看上去似乎很奇葩,比較難以理解,但實際上如果仔細分析後世美利堅的教育制度,那麼就會發現美利堅的教育制度和大唐的教育制度在本質上比較相似。

    美利堅那邊能夠上高等學府的學生,只有兩種群體,有錢人家的孩子,學業優秀的學生!

    至於普通人,普遍都是上完高中就去打打工或者去讀什麼社區大學了,常青藤學校和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而這種教育制度,其實也是和其他國家的教育制度大同小異,就連我們的一群精英階層也是有樣學樣,搞什麼素質教育。

    為了讓民眾們心甘情願的接受,他們宣揚素質教育:看人家美國人的孩子,人家上學天天開趴體打炮,過的多幸福啊。

    所以啊,你們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讀書也太辛苦了,該玩就玩,讓書本見鬼去,你們該讓孩子有一個愉快的童年。

    只努力讀書,上名校,學有所成後為國為民族奉獻的這種髒活累活,有我們精英階層的孩子就行了。

    你們普通人的孩子,吃喝玩樂,以後進工廠打工就行了。

    畢竟革命不分貴賤,不管是我們當官當老闆,還是你們當工人當服務員都是為祖國做貢獻嘛。

    除了這些,再宣揚孩子不能死讀書,該讓他們去學鋼琴,學舞蹈,學畫畫,音樂之類的才藝,嗯,最好是以後開放學校自主招生,把什麼社會實踐,才藝之類的也加入考評。

    然後讓窮人家的孩子和有錢人家的孩子比鋼琴,舞蹈什麼的才藝和社會實踐之類的事,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是能夠比得過精英階層的孩子,這才見鬼了。

    再搞一搞教育資源集中化之類的,多方面集中圍剿,老子就不信那些窮逼屌絲的孩子能夠衝破這個牢籠。

    最近幾年,這種事被宣揚的比較多,偏偏還有一群傻貨相信,請允許我為他們的孩子默哀三秒鐘!

    不過好在這些傻貨還是不多,如果都是傻子全部去信這些玩意。

    那麼就會出現一種很有意思的局面,普通人家的孩子上完高中,中專,乃至初中都沒上完就出去打工了,運氣好點興許還能夠上個二本野雞大學。

    至於985,211,不好意思,那不是為普通人家的孩子準備的!

    當然了,這是對未來情況惡化後的假設!

    幸運的是,如今我們華夏民族的人大部分還是不傻的,所以幾千年來一直堅定不移的實施科舉政策,極大的避免了這種極端情況的出現。

    此外這些自詡精英的人目前只從美利堅人身上學了一招半式,只學了壟斷教育資源,還不懂利用獎學金制度把天才給招攬進來,然後持續提高統治階層的實力,這麼搞的他們,要麼是傻叉要麼是狂傲到沒把太天下人放在眼裡。

    不要臉如美利堅人,人家都那麼赤裸裸的搞精英教育了,但依舊沒敢徹底關上大門,他們壟斷教育資源之餘還會用各種獎學金把寒門的天才給招攬進來,放開一個小口子,讓普通人心懷希望的同時,還在源源不斷的補充統治階層的力量。

    封建時代的王朝,都知道弄一個科舉制度,源源不斷的吸納中低層的人才用於補充上層。

    把下層群體的人才吸納進入統治階層,讓人才成為統治階層的一份子,這都是人類社會玩了幾千年的老套路了,可惜後世的一群傻叉還想要逆行倒施,甚至想要玩素質教育,廢除科舉,玩自主招生,最後搞成寒門無法出貴子的極端局面。

    這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幸運的是,大華夏聰明人還是不少的,所以科舉制度依舊是堅定不移的執行了下來,堅持統考統招,守住了最後的底線。

    感謝科舉,讓我等普通人還有一個往上爬的機會!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1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吏治爛透了的江北道

    放眼從古往今,不分中外各國的教育制度,大體上都是同一個核心共同點,那就是表面上不敢怎麼折騰,但歸根到底還是一種統治階層用來篩選『自己人』的工具。

    這和國家制度,社會環境之類的沒有半點關係,而是統治階層為了維護統治的必然選擇。

    在大唐帝國同樣也不能免俗!

    要不然,你說李軒為什麼不把所有的教育資源通通放開?

    這事簡單的很,直接集中全帝國最優秀的教師,然後把他們講課的時候全部記錄下來,然後刊發成書籍向全社會公開。

    從小學到中學再到預科,然後一直講到大學!

    這事需要動用的優秀教師頂多幾百個,刊發成書別說售賣了,就算是免費發放所需要的成本,對於一個年財政收入超過億元,同時印刷工業也是得到了極大發展,能夠大規模發行大唐朝報這種報紙的龐大帝國而言。

    成本的障礙基本可以忽略!

    而有了這些優秀教師的授課記錄再加上其他詳細的教材,就算是師資再差的學校,都能夠享受到一流的師資,普通老師不會講課,沒事了,照本宣科,直接背優秀教師的講稿就行了,當個復讀機可沒啥難度。

    但是這種簡單到智障都能想出來的辦法,卻是不干?

    為什麼?

    因為李軒不願意這麼幹!

    如果這些教育資源都放開了,李軒敢用滿朝文武的腦袋保證,不用幾年,一大堆的叛軍就會冒出來了,到時候自己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民智這個東西吧,是雙刃劍,有利於生產,但絕對不利於統治。

    對於一個合格的政治家而言,培養少數精英,對絕大部分人進行愚民政策才是最妥當的,要不然,滿清的下場就是他們的下場。

    被自己培養出來的新時代人才給幹掉了,在這麼多亡國事件裡,滿清也算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了。

    假如當年它不進行教育改革,堅定不移的繼續閉關鎖國,不允許民眾出國留學什麼的,恩,具體政策請參考三八線以北,鴨綠江以南,民眾自稱生活的很幸福的一個中央集權君主制小國,當地的王族玩這一套幾十年了,現在活的挺滋潤的。

    任憑外面狂風暴雨,三代胖子巍然不動,堅持閉關鎖國、封鎖民智不動搖,試問現代社會裡,誰能比他們更牛逼?

    西亞非洲南美等一票被唾棄的獨裁者之流,連給人家提鞋都不配。

    不服都不行!

    當然了,李軒雖然心裡頭很佩服他們的手段,但是真讓他這麼搞卻是不可能的。

    良心過不去!

    沒辦法,他雖然說是皇帝了,但穿越來之前好歹也是個普通人,心底裡多少還是有一些人性道德這些東西的,和純粹的統治者比起來,還是略有不如。

    因為,他還有那麼一丁點良心!

    要是真幹這些事情,偶爾夜半時分,這麼一丁半點的良心也會傳來微弱的疼痛感!

    所以大唐帝國的教育制度,雖然是採取精英教育,但是卻是有著大規模的獎學金制度,從小學到大學都是非常的完善。

    幾乎所有的大學,全獎學金的學生都會佔據百分之二十以上,這一點,可以說是在李軒的強行要求下執行的,而很多禮部的官員其實並不同意實施這麼大規模的獎學金制度。

    但是這些人,無法影響到李軒的抉擇!

    不管怎麼樣,李軒還是需要給普通民眾留下一道口子,讓他們有奮鬥的目標和希望。

    教育制度綜合精英制度和獎學金制度,顯得如此奇葩,同樣的大唐帝國的其他眾多制度,很多在後世看來也是比較奇葩的,比如說法務部,這個機構是立法機構。

    但是這種立法機構卻是正兒八經的行政部門,直屬內閣,其政治地位和其他各部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和後世的諸多國家裡的立法機構是各種議會,大會之類的全然不同。

    為什麼?

    以為大唐帝國是君主制度,是不可能任何性質論政議政性質的機構的,皇帝就是天,皇帝就是地,皇帝的話就是法律,立法機構所需要做的,就是根據皇帝的意願制定相關的法律就行。

    而法律的目的,也不是什麼其他什麼,同樣是為了維護統治而已。

    大唐帝國的法律,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和軍隊,百官等諸的事務一樣,都是李軒用來統治帝國的工具。

    從這個角度來看,那麼也就會知道,李軒搞出來的司法改革,其目的同樣也不是為了給天下一個沒有貪腐的世界,而是為了維護統治,所以就有了很多看上去非常不合理甚至是缺陷的司法改革內容。

    所以,就出現了一堆行政官員組成的法部,按照皇帝的意見制定,更改法律,至於普通人的意見,不好意思,他們聽不到,聽到了也置之不理。

    法部的變動,和督察院,大法院的相關改革都差不多,都是人事和財政上的改革。

    而各部門內部的變動,實際上並不大。

    督察院依舊是負責公訴以及百官監察等任務,甚至連負責監察百官的部門都沒變,依舊是督察院反貪局。

    但是整體上雖然沒變,但是這對於李軒而言已經是夠了,沒有了行政官員的牽制,司法機構,尤其是督察院這邊就能夠不受干涉。

    這樣一來,督察院在監察百官的時候,就會沒有太多的牽制。

    督察院的變動,乃至整個司法體系的變動,都是李軒針對吏治改革的一部分而已,而這種改革,一時半會的是看不到什麼太過顯著的效果的。

    真正想要得到短時間內的顯著效果,李軒還是準備搞一場吏治肅清行動。

    去年的吏治整頓行動,雖然規模不小,但是很顯然依舊沒能威懾住百官,要不然的話,也不會繼續出現江北道大規模貪腐的事件來。

    這一次,李軒準備搞一次大規模的貪腐,而且和以往只針對中低層官員不同,這一次他準備從上往下搞。

    搞下去幾個高級貪官,提高影響力,以威懾百官,然後順藤摸瓜,繼續搞那些中級官員,最後是低級官員。

    因為上樑不正下樑歪!

    那些低級官員的貪腐,數量實在太多,抓其實是抓不過來的,但是中高級官員數量有限,調查容易,抓人容易,殺人也容易。

    而且還有額外的好處,那就是可以給下面的官員們騰出來更多的位置。

    帝國立國十幾年了,不僅僅是將領,文官方面的晉陞也是比較緩慢和僵硬了,大量帝國建立初期的官員霸佔了重要位置,而且身居高位多年,這不把他們搞下去,你讓後來者怎麼陞官啊?

    當然了,這只是順帶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向外界宣佈:朕準備嚴厲打擊貪官了,你們都給朕小心點,別搞事!

    沒錯,把矛頭對準高官,更主要的還是為了展現一種態度,威懾百官,讓他們有一種現在風頭太緊,先停一停,以後再搞的想法。

    如此就能讓原本一些準備貪腐的官員害怕,然後止住貪腐的念頭,已經貪腐的官員,讓他們停止繼續貪腐。

    李軒沒想過單純依靠這種手段,就能夠徹底堵住官員貪腐的問題,這幾乎是不看的事,從古至今,不分中外,官員貪腐這種事就沒真正解決過。

    只要有權力這東西,那麼必然會伴隨著以權謀私這種情況,所以官員貪腐和妓女賣春一樣,都是古老而頑強的傳統,保持數千年不變。

    李軒可沒自信能夠終結這種古老而頑強的傳統!

    搞司法改革,只是為了把這種事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內。

    而如今他準備搞大規模的吏治整頓行動,打算殺幾個高官貪官,也只是希望讓那些官員們老實一段時間。

    想要徹底杜絕是不可能的,李軒想要的,也只是稍微控制而已。

    所以當司法改革完成後,李軒就是開始了下一步的計畫,還是老套路,以江北道貪腐事件作為起點,然後引爆全國。

    在李軒的授意下,剛完成改組的督察院反貪局,向基本上已經是向吏治基本爛透了的江北道派遣了專案組,專案組專門抽調派來的僉都御史帶隊,由此可見李軒對此事的重視。

    僉都御史在帝國的官制體系裡,品級為正三品,在督察院體系裡,僅次於正二品的都御史、從二品的副都御使,通常來說,這個級別的御史,也是各省督察院院長。

    值得注意的是,督察院中央反貪局的局長職務,也是在改革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原來該局長的職務不過是從三品而已,和尋常的中央各部下屬各司的司長職務相當。

    但是這一次改革裡,李軒親自把該局的局長品級規定為從二品,由副都御使級別的御史高官擔任,基本上和各部侍郎、各省巡撫同一個級別。

    反貪局下設各處,而各處的處長級別都是僉都御史。

    改革後的反貪局,人數快速膨脹,而且期內任職的官員品級普遍偏高,這也是為了提高反貪局的權限著想,雖然說可以用小官重權,但實際上會出現諸多問題,你總不能指望一個七品的芝麻小官去調查一個從二品或者正三品的封疆大吏啊!

    嗯,沒錯,這一次江北專案組的頭號目標,就是江北道新任道員謝廣林!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2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全它嗎是貪官


    此人接替季令達成為江北道道員不過半年時間,就是被人彈劾出現重大貪腐問題,並和洪澤湖擴容工程貪腐案件有聯繫。

    雖然說目前還沒有採取強制措施,但是實際上也已經是被命令返京述職,只不過返京後,聖天子一直都沒召見他,而是把他晾在了官方客棧裡,嗯,軟禁的那種!

    如今督察院都是派遣專案組去江北,就是為了更好的收集到謝廣林的詳細罪證,然後也是在當地督察院的配合下,繼續肅清江北官場,那破地方貪腐實在太嚴重了,去年搞了一次,今年又來一次,吏部那邊已經是對現在在江北任職以及在江北任職過的官員,一律暫停晉陞和調動。

    此外,專案組還有另外一個任務,那就是順便把當地的督察院機構也是肅清一邊!

    既然江北的地方行政機構連續兩次出現大規模貪腐,督察院那邊要是沒有問題,估計是沒幾個人會信的。

    專案組的任務,只是在江北道而已,但是江北在李軒看來,也不過是個引子而已!

    這一次,李軒準備幹一票大的,從三品以上的高官,至少要干掉二三十個,至於具體是誰,看情況!

    這個看情況不是看誰有罪,而是看殺那個比較適合

    因為李軒早就從翰統的報告裡知道,帝國所有正從三品以上的官員,少將以上的武將,有一個算一個,甭管是柳八苟這個內閣首輔,還是郝柏年這個陸軍上將!

    全都它嗎是貪官!

    區別只在於貪腐的方式以及數額而已!

    其中的柳八苟情況算是比較良好的,根據翰統的報告,此人沒有直接受過賄賂,也沒有索賄的情況,只是偶爾其政治地位,為家人的經商提供一些便利而已,所獲得的利益也不算大。

    以柳八苟的政治地位和他利用職務便利,為家人的經商提供少許便利,獲得部分商業利益,可以說已經是非常清廉了。

    這也是為什麼李軒一直都是當做沒有看見這種事,繼續重用柳八苟的緣故。

    而其他人,情況則是普遍嚴重的多,比如說錢祧裡,這個稅部尚書雖然各方面的工作能力都非常的出色,也經常提李軒背黑鍋,不過斂財的手段也是同樣不一般,通過族人經商謀取了大量的經濟利益。

    不過考慮到錢祧裡這些年,替李軒背了大量的黑鍋,其主導下的稅部工作效率也是越來越高效,李軒還是比較看重他的,而更重要的是他也是沒有直接收受賄賂,而是和柳八苟那樣,直接通過族人經商,特定情況下提供一些便利獲利,只是獲利的數額比較大而已。

    帝國的大部分高層官員,尤其是正二品以上的核心高層,其實大多也是和柳樣,身居高位的他們政治敏感性還是比較高的,通常是不會直接收賄賂,也不允許家人間接收取賄賂,他們普遍都是讓家人經商,偶爾提供一些便利。

    嗯,其實哪怕是他們自己不主動出面提供便利,但是這些高管的族人們在外頭經商的時候,背靠著大樹,誰都會給他們面子,很多時候,他們隨便開個皮包公司,都有一大堆人排著隊上來送訂單!

    這種方式,算是比較隱晦,政治影響也沒有這麼惡劣,多年來李軒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這些人都是跟著他一起打江山的老臣子了。

    如今江山打下了,他們有權有勢了,自然也是免不了想要物質上的享受,他們的俸祿縱然數額不小,不過這些年他們的族人也是越來越多,排場也是越來越大,區區俸祿卻是已經是很難讓他們維持大家族的體面生活了,通過經商補貼生活,這種事李軒也不會過於深究。

    當然了,如果真嚴格按照法律來處理,全都可以拉出去槍斃,因為他們的這些行為,是非常明顯的利用職務便利謀取私利,帝國法律明令禁止這種情況。

    只是如果真全部幹掉的話,偌大的大唐帝國,也就只剩下李軒一個皇帝了!

    再加上,大部分人還是比較克制,懂得見好就收。

    當然了,做的比較過分的人也是有幾個,而這幾個人的名單李軒已經是列出來,讓翰統那邊收集更多的證據了,到時候,這幾個正二品高官,就是李軒準備拉出來殺雞儆猴的那幾隻雞。

    相對而言,其實二品高官的貪腐情況,還是沒有太嚴重,高官之中貪腐最嚴重的反而是出現在從三品、正三品以下的中高級官員這兩個級別上,而且廣泛集中在年紀比較大的官員身上。

    因為這些中高級官員,他們掌握了實權,而且很多還是地方官員,在京城裡,一個正三品的官員根本就不算什麼,但是如果是在地方上,那麼就是一道道員或者是各省布政使之類的大員了,實權極大。

    根據目前李軒掌握的情況來看,貪腐最嚴重的一般都是副職居多,比如各省布政使、按察使、又比如說府縣裡的同知、縣丞。

    此外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出現在年齡偏大的官員身上!

    李軒看過翰統的諸多秘密報告,發現絕大部分官員的貪腐都是發生在四十歲以上,並且是在五十歲左右達到一個巔峰。

    這裡頭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到中年後,家庭生活壓力大,又是這些官員背後往往都是有一個大家族需要養著的。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年紀偏大的官員,想要繼續往上陞遷的可能性非常的小,很多官員的仕途之路基本上已經是到頭了。

    因為大唐帝國是有著明確的致仕年限的,那就是從二品以上是六十五歲,從二品以下是六十歲。

    但是在大唐王朝裡,官員的陞遷通常有著一個規則,那就是任滿三年,考評為優方可陞遷,當然了,這個規則只針對普通官員,而被吏部列入重點培養的官員則是會有另外一套單獨的培養流程。

    而目前根據最新的科舉、官制制度,新科進士、博士的品級已經是非常低了。

    參加金陵會試的話,各科進士、博士、學士、法士的一甲授正八品、二甲授從八品、三甲授正九品,但是錄取人數比較少,各科一甲不過三人,二甲不過七人,三甲頂多也就一百多人而已。

    而參加各省會試的話,一甲授從八品、二甲授正九品、三甲授從九品,各省各科一甲和二甲的人數,和金陵會試的人數相當,三甲的人數則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少則百餘人,多則數百人。

    每年這麼多士子參加科舉,能夠以正八品入仕的只有區區四科十餘人,以從八品入仕的不過數十人,以正九品入仕的也就兩三百人而已,剩下的都是以從九品入仕的。

    這也就意味著,普通官員入仕之初是從九品的話,按照正常途徑走,哪怕是非常的順利,三年升一級都沒有機會成為正二品的尚書。

    帝國的高官,往往都是根據吏部制定的重點培養名單來,地方上的吏務部門,負責重點培養正五品官員,而中央吏部則是負責從四品以上官員的培養,至於從三品,基本上就需要進入李軒的培養名單才有希望了。

    而那些進入培養名單的官員,他們往往會通過頻繁調動,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來取得快速晉陞,又或者是擔任重要工作崗位,發揮出色後,破格提升,不再遵循傳統的三年任期後才可以晉陞的例子。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立夫了,作為在陛下那裡都是掛了名號的重點培養人才,他一路擔任的職務都是重要職務,而最近幾年雖然看似沒有升過品級,但是誰都知道,哪怕是陳立夫自己都知道,上頭是故意讓他在上海擔任縣令,這磨礪,同時也是考察。

    一旦讓上頭滿意了,等任期一滿就會迅速往上飆了。

    要不然,陳立夫幹嘛這麼賣命的搞北岸工業區啊,他有不指望著搞什麼大工程從中撈錢,這一切都是為了政績。

    但是和陳立夫獲得上頭看重的官員還是比較少,絕大部分官員其實都要苦苦熬著,而且往往大部分苦熬也沒卵用。

    尤其是對於很多五十歲左右的官員而言,通常來說其仕途基本到頭了,頂多頂多就是再往上挪動一級,而且這種晉陞往往也是安排閒職,說白了就是讓他們致仕的前幾年養老。

    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會肆無忌憚的開始大撈特撈,利用職務便利讓族人經商獲利,那都是小兒科了,直接伸手要錢的也是不在少數。

    而這些人,也是這一次李軒準備重點打擊的目標!

    一方面是這些人的數量比較大,而且品級都比較高,三品、四品這種級別的可以抓出一大把來,品級高,影響大,殺雞儆猴的效果也是比較好。

    此外,這些人年紀偏大,本來就差不多被安排去養老了,把他們提前拿掉,剛好也可以給下面的年輕人騰出位置來,並且還不影響帝國的官方機構運轉。

    然後這些人普遍都撈了眾多的錢財,剛好抄家沒收財產,補充帝國因為一場洪澇以及接下來幾年的龐大基建而損耗的大量財政。

    面對著是個官都貪腐的情況下,該拿什麼樣的貪官下手,李軒可是經過慎重考慮的,絕對不是說看見貪官就抓,而是要從多方面考慮!

    要威懾效果良好,又有避免帝國動盪,同時還能帶來其他的一些好處!

    而符合上面這三個條件的人貪官們,就是李軒這一次重點打擊的目標!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2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攘外先安內

    當督察院反貪局派遣的專案組奔赴江北進行詳細調查的時候,外人,甚至是包括柳八苟都不知道李軒已經是準備掀起一場超大規模的反腐風暴了。

    這一場反腐風暴在李軒的規劃裡,是要做到具有威懾效果良好,負面影響小的程度。

    而要達到威懾效果良好,這就需要抓住一批位高權重的貪官,同時規模也不能小,除了高層的重量級貪官外,中低級官員也是重點打擊的目標。

    大體步驟就是中央督察院先動手,以擒賊先擒王的姿態,先把最頂層的預定目標抓捕,然後則是迅速配合各省督察院抓捕地方上的四品、三品等級別的貪腐官員,最後則是敦促各地方督察院,自行抓捕中低級官員。

    而有意思的是,所有的中高級目標,實際上都是事先準備好的,李軒根據翰統的絕密報告,已經是劃出了大體的範圍,除去部分特殊核心高層需要李軒親自下令外,其他高官的調查和抓捕工作則是交給督察院負責。

    之所以沒有直接抓人,而是還要再進行調查,這是因為翰統的調查方式基本上都是不能見光的,同時翰統的調查報告往往也是不怎麼詳細。

    基本上都是直接報告說某某官員,有貪腐行為,估算數額多少,通過什麼方式,但是詳細的貪腐時間,翰統一般不會進行針對性的調查,因為這不是他們的任務,而且翰統的經費和人手也是有限的,他們還有著更多更重要的任務,是不可能花費太多的力量用於貪腐調查的。

    這些調查,往往都是翰統的日常調查裡順帶的。

    而根據這些報告,也是不太好直接抓人,畢竟要講究證據啊,不可能說你說他貪腐就貪腐了,你得拿出確鑿的證據來啊。

    如今,督察院的工作就是根據翰統那邊提供的名單,對各個目標進行深入調查,把證據拿到手!

    所以,當督察院派出專案組前往江北的時候,實際上也是開始了大規模的秘密調查,不僅僅侷限於中央督察院,同時也是要求了各省督察院進行配合。

    只不過目前即便是督察院內部,也沒幾個人知道這一場反貪腐調查的規模到底有多龐大,唯一清楚的只有石吳岩了以及反貪局局長蔡司齊了。

    石吳岩乃是督察院左都御史、御書房值班大臣,反貪腐一事也是李軒交代他親自負責的。

    而蔡司齊,這個人其實依舊不是督察院系統的人,實際上他都不是普通的行政官員,他是翰林院出身,在調往督察院反貪局擔任從二品局長之前。

    他是翰林院秘書處的副處長,聖天子李軒的多名隨行秘書之一,什麼是隨行秘書,嗯,基本上就是一天到晚跟在李軒屁股後頭,端茶拎包的那種。

    李軒外出的時候,走在最前面,柳八苟或者其他的核心高官在前方陪同,而李軒的身後,就是他們這些隨行秘書的位置了。

    至於其他高官,則是在更外層一些。

    當然了,在翰林院裡,其實不管是處長啊,副處長還是什麼科長,又或者是隨行秘書還是一等秘書、二等秘書、三等秘書,這些其實都是差遣,這些職務本身是沒有品級的。

    他的本官,乃是翰林院副掌院學士,從三品。

    以從三品的品級,迅速變成從二品的高官,這種事在大唐帝國的官制裡自然是稀罕事,但是對於翰林院裡任職的官員而言卻不是什麼稀罕事了。

    之前就是出過好幾個例子了,比如當年財務部尚書,就是從翰林院裡調任的,當年此人的品級更低,還不是一樣咻的一聲就變成了正二品的高官。

    當然了,升得快,這也是有一個過程的,中間會有一段時間的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裡,李軒通常會給他們頻繁安排虛職,然後用以提升品級。

    蔡司齊的晉陞之路也不例外,作為一個前後三次進入翰林院任職的政治新星,他的仕途之路可比陳立夫之流順利多了。

    他是帝國新生代官員裡的典型,什麼是新生代官員,也就是帝國成立以後通過科舉入仕的官員。

    他入仕的不算早,一開始是在地方上擔任縣丞,半年就是轉正而知縣,任期滿因為政績卓越被調回翰林院任職,後來因為工作出色被外放擔任知州,但是很快就被調回了翰林院,這一次是進入了秘書處任職一等秘書,最後成為李軒的隨行秘書這一。

    三年隨行秘書任期滿了之後,他被外放到吏部工作,然後調任杭州擔任知府,但是很顯然,這又是鍍金之路,在吏部工作三個月,在杭州任職半年,大半年後,他又是被李軒的一紙詔書,召回了翰林院。第三次在翰林院任職的他,依舊擔任李軒的隨行秘書。

    去年的時候,正式升任秘書處副處長,同時被授予翰林院副掌院學士,品級為從三品。

    嗯,他的每一次調動,都是李軒安排的!

    換句話說,這個人其實也是李軒所重點培養的年輕官員,如果他一直走普通行政官員的路子,估計早就是二品以上的高官了,但是李軒覺得這個人可用,而且是帝國官場了很難得的比較清廉的官員,再加上多年的接觸,李軒對此人也是比較瞭解,所以一直都是把他留在了翰林院工作。

    李軒搞司法獨立之前,就已經是安排他擔任各種虛職了,先是安排他擔任司法改革巡視組的組長去江南道巡視,途中順便給了他一個右僉都御史的正三品虛銜,隨後回來後,又是給他加了一個左僉都御史的虛銜,該虛銜依舊是正三品,但是這個正三品比右僉都御史的正三品要高半級。

    帝國官制傳統,左是比右尊貴的,比如各部侍郎,左侍郎和右侍郎都是從二品,但是右侍郎改任左侍郎,則是被視為陞官,反之是貶職,相對應的,實權也是有所不同。

    沒幾天,李軒把他正式免去了他的秘書處副處長的差遣,不過隨行秘書的差遣依舊保留,並讓他去臨時督辦督察院反貪局的改組工作,就當時而言,以正三品的官銜負責反貪局的工作,實際上是高配了,因為當時的反貪局只是普通的中央各部下屬司級機構,局長和普通司長同級為從三品,以為他只是來鍍金的。

    當時很多人還看不懂,但是等到司法獨立改革成功後,李軒免去了蔡司齊『隨行秘書』的差遣,讓他徹底和翰林院脫離關係,隨後正式任命他為改革後的督察院反貪局局長。

    同時他的本官也是晉陞為右副都御使,品級為從二品。

    他從從三品到從二品,連升兩級所花費的時間,一個月都不到。

    不過這種火速晉陞,眾多高官卻都是知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別看人家以前品級低,只是個從三品,但是你要知道,他進入仕途後,絕大部分時間實際上都是在秘書處工作,先後擔任李軒的隨行秘書足足七年。

    在李軒面前,他說話的份量可是絲毫不會比那些侍郎輕多少!

    再加上,前明時期,也是經常出現翰林院的翰林們一步登天成為各部侍郎、尚書乃至成為閣臣,如今大唐帝國的翰林院,實際上也是具有這種功效。

    因此此人連續升兩級,這種事也不奇怪,當然了翰林院裡的翰林們,火速晉陞,進而一步登天成為部堂高官的還是很少。

    只有少數人才能夠有這種機遇而已!

    而這些少數人,大多具有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多次進入翰林院任職。

    這個多次進入翰林院任職,基本上已經是堵死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翰林們。

    因為翰林院裡任職的官員常年保持在三百多人的規模,因為不能再翰林院裡內部陞遷的硬性規定,所以每年基本上至少有上百人被外放,然後從地方上挑選新的人員進入翰林院工作。

    只不過普通的官員基本上被外放出去後,基本就沒啥希望重回翰林院了,能夠進入一次翰林院鍍金,這基本上已經是他們人生裡最大的機遇了,也是屬於無數官員羨慕的對象了。

    但是有極少數的人能夠獲得重回翰林院的機會,而又有更少數的人,能夠第三次甚至第四次重返翰林院。

    而這些極少數能夠重返翰林院任職的官員,無一不是天驕之子,清一色都是上了李軒的培養名單的官員。

    作為一個能夠三次殺回翰林院任職,最後一路幹到副掌院學士的蔡司齊,在旁人的眼裡,早已經是閣臣的候選人了。

    升任從二品,大家不意外,但是大家覺得意外的是,為什麼是擔任反貪局局長這個重要位置。

    要知道,這個人以前可沒幹過什麼督查事務,會抓貪官嗎?

    答案是,蔡司齊還真不會!

    抓貪官,這不是他的強項,他的強項是什麼?

    他會堅定不移的執行李軒的命令,而且翰林院出身的他,和普通內閣文官其實是兩個系統,甚至都和督察院內部的人沒啥利益關係。

    更主要的是,他其實就是代表李軒來的!

    他只需要代表李軒壓著反貪局的官員們完成這一次任務,那麼就是成功!

    用一個人,其實不需要他會什麼,而是要看他發揮什麼樣的作用,而蔡司齊坐鎮反貪局,哪怕他對反貪這種事絲毫不懂,但是只需要知道,他能夠充分執行李軒的意志就行了。

    抓貪官,反貪局裡懂的人多的是,蔡司齊需要做的就是把反貪局裡的人給用起來。

    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的他,對於抓貪官這種事不在行,但是要說用人、權術、陰謀、陽謀之類玩勾心鬥角的事,他還是很有自信的。

    沒有這種本事,他早就在競爭激烈的翰林院裡被幹掉了,哪能一路爬到副掌院學士這個位置啊!

    蔡司齊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江北專案組,然後進行反貪局內部的肅查,以爭取盡快的掌控反貪局的實權。

    至於外頭的貪官們,對於蔡司齊來說,不急!

    作為一個久經政斗考驗的職業政客,他非常清楚攘外先安內的必要性。

    要想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就得先把反貪局內部清理乾淨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2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封鎖金陵城

    蔡司齊在反貪局內部的整頓工作很快就是出了成效。

    他並沒有和很多人想像的那樣,搞什麼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只放了一把火而已,對於一個成熟的政客而言,講究的是一擊斃敵,只放一把火,超級猛烈的火,把所有敵人通通燒死拉倒,至於什麼一把火接著一把火的燒,非但燒不死人,還會引來更大的麻煩。

    蔡司齊主持整頓工作之前,特地求見了李軒,請求聖天子指導工作。

    而指導這個詞彙,在大唐官場裡的意思其實就是求助了。

    李軒直接給了他答覆,會支持蔡司齊在反貪局的整頓工作,並且讓翰統給予配合。

    翰統怎麼配合?

    翰統直接給了蔡司齊一份名單,名單上的名字不用說,自然都是有問題,需要進行整頓的。

    所以蔡司齊正式就任局長的時候,可沒搞爭權奪利這種亂七八糟的事,他直接帶著督察院內務局的人上門,然後把反貪局裡近半的官員通通打包帶走。

    直接幹掉一半原有的官員後,蔡司齊又去拜見了石吳岩,請求石吳岩給他的反貪局加派人手,而且指明,不要從督察院系統裡調派,要從其他部門調派,比如法院系統、法務部派遣,此外從今年新科進士、博士裡抽調。

    而且要求,新調來的官員年齡一律不得超過四十歲,最好就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限定年齡自然也是有著諸多考慮的,一方面是年輕人敢打敢拚,還保留著一份極少有的純真,沒有被官場這個大染缸污染的太嚴重,其次,這些年輕人都還有繼續往上爬的可能性。

    哪怕是心思不再純潔,但是為了前途他們也會更加拚命,而不是會和那些四五十歲的老官僚一樣,得過且過,能貪就貪。

    這麼一把猛烈的火燒過之後,反貪局自然也就是大變樣,蔡司齊這才是開始著手完成李軒交代的任務。

    繼向江北派出專案組外,他又是針對幾個重量級的目標成立秘密專案組,並陸續向直隸的江南、皖北、皖南三道派恰巡視組。

    不過大規模的抓捕卻是還沒有開始,蔡司齊還在等,等聖天子吹響進攻的號角!

    蔡司齊並沒有等太久,十一月,初冬時分,大唐朝報上正式刊登了前江北道道員謝廣林的嚴重違法違紀問題,並正式免去該員的所有職務,並轉移司法審判。

    聖天子針對謝廣林的違法違紀問題,做出重要批示「從嚴處理」,

    謝廣林會倒霉,這是很多人早就知道的事了,因為江北道貪腐問題實在太過嚴重,也正是因為江北道貪腐問題,才是引出來了司法獨立,反貪局改組等事件,作為引爆這一切的謝廣林,要是還能繼續活下去,那是真的沒天理了。

    很快,京畿大法院對謝廣林做出判決:死刑,其餘相關涉案的兩百餘人也是清一色的被判處死刑,這涉案的兩百餘人,基本都是江北貪腐案件裡的犯事官員以及重要牽連者。

    不過這只是報導出來的,還沒有公開報導的事,上述犯事的官員,基本都逃不掉被抄家滅族的下場!

    大唐的法律,是有著連坐制度的,尤其是針對官員,基本上就是一官犯罪,全家死絕的下場!

    李軒認為既然罪官的家人享受到了官員貪腐所帶來的榮華富貴,那麼就需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在大唐,是不可能出現罪犯犯罪弄來海量的財富,罪犯被抓了後,還指望著家人能夠保住這些非法所得繼續享受富貴生活這種事的。

    這一次,連流放都是沒有多少,更不要說什麼判有期徒刑坐牢了,為了達到威震百官的效果,李軒親自指示:從嚴處理。

    這個從嚴處理的意思,那基本上就是罪加一等,務必要做到能滅族就滅族,能殺就殺,絕不放過。

    同時還要牢記斬草除根這個原則!

    華夏的人有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傳統,而且還有父母之仇大於天的傳統。

    無數話本小說裡都寫過:某個權貴被幹掉了後,他的兒子啊孫子什麼的僥倖活了下去,然後隱姓埋名苦練神功,長大後以一身神功後殺掉仇人,報仇雪恨!

    李軒可不願意以後,不知道從冒出來一個仇人的兒子或者女兒什麼的給自己來一槍。

    所以,直接滅族,斬草除根,一了百了。

    這兩百多名罪官的抓捕和處理,這只是開始而已!

    蔡司齊變的非常忙碌,這倒不是說他忙著辦案什麼的,實際上他對辦案這種事一點都不懂,他在反貪局干的最多的事,其實就是整頓內部,然後分配任務,至於屬下具體怎麼辦案,其實他並不怎麼幹涉,嗯,也不懂的怎麼幹涉。

    反正他只需要屬下把名單上的官員給幹掉,其他的他不管!

    而他的名單,部分重量級目標是聖天子口述交代的,而中低級官員,則是根據聖天子圈定的範圍,然後他自己又是制定範圍圈出來的。

    對於那些中低級官員,具體抓誰,不抓誰,其實聖天子不管,甚至對那些高級官員的調查抓捕工作,聖天子也是不怎麼管。

    他只是對蔡司齊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要有良好的威懾性,第二則是不能影響到帝國各機構的運轉。

    剩下的隨便他怎麼折騰!

    所以蔡司齊最近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那份厚厚一大堆的名單,然後不斷的從中圈出來適合的目標,再把目標分配下去,讓下屬辦理。

    對於反貪一事,聖天子看似給他極大的權力,但實際上蔡司齊很清楚,自己就是聖天子的一把刀,還是明面上的刀。

    聖天子讓他砍誰,他就只能砍誰。

    李軒看似沒有親自制定詳細的諸多目標,但是親自給出的幾個重要官員名字,通過對這幾個官員的分析,那麼就可以知道聖天子的目標是什麼了。

    都不用說,蔡司齊就是把親自制定了『沒有陞遷希望、貪腐數額巨大、影響惡劣、政治覺悟不夠高、不能影響帝國行政機構運轉……』等標準,只要符合其中之一的標準,那麼就可能成為他的目標,如果是同時符合兩條以上,基本就會成為目標了。

    如果是符合三條,基本就是個死人了。

    而即便是這樣,其實也會有太多的目標,而蔡司齊要做的工作就是選定適合的目標,而抓捕的人一多,也是逐漸出現了來求情,托關係的人。

    對於這些人,蔡司齊也會進行分析,然後報告給聖天子,這種報告裡,往往會有類似的關鍵詞:結黨,朋黨等……

    然後,這些人基本上也別指望能夠保住性命了!

    反貪局選定的目標,基本上都是貪腐數額比較的,影響比較惡劣的官員,而這樣的官員還有人為他們求情?

    不用多問,直接殺了求情的人即可,蛇鼠一窩,多殺幾個也不礙事。

    這個時候,李軒選用蔡司齊擔任反貪局局長的目的也是顯露了出來,蔡司齊是什麼人?他是翰林出身,擔任李軒隨行秘書足足七年之久。

    正兒八經的帝黨,聖天子的心腹!

    所以,哪怕他對調查案件之類的一竅不通,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並沒有和其他官員一樣,在官場上有太多的複雜關係,他是一個非常純粹的孤臣。

    李軒就是他的金大腿,緊急抱著李軒這條超級大金腿,他根本就不需要對其他官員,哪怕是御書房值班大臣們客氣。

    江北案後,在蔡司齊的主持下,又是陸續傳來了皖北案,然後是山東案,蔡司齊派出的巡視組每到一個地方,就是殺到一個地方。

    當然了,在金陵城裡更是動盪不已!

    督察院反貪局先是內部肅清,然後又是針對督察院內部進行肅清,再是法院和法務部、巡警部,然後是延伸到各省的督察院、法院、巡警等機構。

    這是石吳岩親自主導的肅清作戰,為了保證全國範圍內的反貪腐作戰成功,李軒要求石吳岩先保證司法系統的純潔性,雖然這對石吳岩來說,可能是自斷手臂的行為,但是聖天子親自交代,石吳岩那是半點反對的話也不敢有。

    因此,他親自督戰,反貪局出馬,先是從中央的司法機構,然後是到地方上的司法機構,揪出來了一大批的司法機構內的貪官。

    僅僅是半個月時間,中央督察院就是先後對三百餘名司法機構的官員提起公訴,這三百多人,可都是在京畿地區的司法官員啊,這一股腦被幹掉三百多個,這個影響可是比之前江北案、山東案什麼影響大多了。

    更關鍵的是,反貪局那邊似乎沒有停手的打算,反貪局的專案組開始進駐京畿其他機構,就連稅部這樣的獨立機構也是沒有放過。

    反貪局出手迅速,短短一個月裡,陸陸續續抓捕了一千多名官員!

    這可是在金陵一地啊!

    加上之前在司法機構處理的人,這總人數都將近兩千人了。

    很多人以為,這次搞的這麼狠,已經是快要結束的時候,反貪局卻是依舊沒有停手,開始把觸角開始伸向地方各省。

    因為蔡司齊知道,這一次自己的任務遠遠沒有完成!

    而在反貪腐的這個大背景下!

    十二月初旬,聖天子通過陸軍樞密院和海軍統帥部這一個傳統渠道下令各軍進入原地駐防狀態,如無特旨一律不得調動部隊,違者以叛逆論處!

    同時通過翰林院陸軍科、海軍科向各地准將級別以上將領下發密旨,重複上述命令。

    隨後,李軒親自命令近衛軍封鎖金陵城!

    封鎖完成後,陸軍樞密院下設的內務廳提及海軍統帥部的憲兵局的人員開始進駐陸海軍的各大機構!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2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家族是一種牽絆

    陸軍樞密院內務廳,海軍統帥部憲兵局,這兩個機構雖然名字不一樣,但實際上職能和督察院反貪局一樣,都是屬於反貪機構,只不過督察院的權限只侷限於文官系統,而陸軍樞密院內務廳只針對陸軍,海軍統帥部憲兵局只針對海軍。

    至於另外一大系統的反貪工作,也就是近衛軍以及皇室機構,其反貪工作是直接由翰統兼任。

    從體系來說,其實大唐帝國的監察,反貪體系是非常完善的,只是再完善的體系也得有人去執行,而以前的執行力度顯然是不夠大的。

    這一次李軒的反貪腐打擊範圍,可不僅僅侷限於文官體系,而是針對整個帝國官場,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都是範圍之內。

    當軍方也是開始反貪腐調查,開始批量抓走大量軍官,甚至在十二月二號,陸軍內務廳把開國元老,歷任多支部隊的團長、旅長、師長,軍長,後勤部部長,現任陸軍樞密院副使,陸軍上將,帝國侯爵顧士忠也帶走的時候。

    基本上是個官員都知道,聖天子這一次是真的打算大干一票了。

    一時間,京城內風雲湧動!

    很多人都是惶恐不已,害怕下一個自己也被反貪部門的人帶走!

    文官那邊恐慌,武將那邊也是好不到那裡去,很多將領都是害怕,李軒要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了,一時間,就連郝柏年、李春景的軍方大佬都是忍不住頻繁進宮,一方面是在李軒面前刷存在感,而另外一方面也是表示忠誠。

    於此同時,眾多的高級官員以及將領們,也是抓緊時間開始自查,爭取把以前的污點擦除乾淨,甚至是會主動把家族裡的犯事的人交給反貪腐部門,擺出一副清理門戶的姿態。

    郝柏年做的更絕一些,他直接以家族掌門人的身份,親自對家族進行分家,把兄弟以及其他族人全部趕出了國公府,一夜之間,偌大的國公府只剩下郝柏年以及其夫人和子女,其他的郝家族人全都是被他趕了出去。

    這可不僅僅是直接分開居住這麼簡單,他親自跑到戶部,把自家的戶籍都進行了變更,並把家族裡的公共財產都進行了分配。

    以往的郝家,自從郝柏年發達之後,他以前的那些什麼親戚啊都是湊了上來,再加上這些年的發展,整個郝家的戶籍上,人口達到了八十多人。

    形成了一個非常典型的豪族!

    這種大家族,也是華夏以往數千年來的傳統了,但凡是大家族,族人都是數十甚至數百的,他們聚集而居,相互幫忙,而且擁有眾多的公共家族財產。

    但是現在,郝柏年卻是直接進行了徹底的分家,分開居住、分配財產,乃至戶籍變更。

    分家之後的,郝家國公府,其戶籍上的登記人數隻剩下區區六人!

    而且他還很主動的向李軒上了一份密摺,摺子上詳細的這一次的分家事情,同時還主動報告了郝家的所有資產,甚至就連過往一些年通過一些便利所獲得的利益都是如實匯報。

    沒有絲毫的隱瞞!

    不得不說,郝柏年的政治覺悟是非常高的!

    他敏銳的察覺道,這一次聖天子的目的並不是搞什麼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而是為了打擊吏治,只是這一次的吏治打擊範圍有些廣,而且波及到了核心高層而已。

    他更加知道,不管是自己,還是李春景,又或者是軍方的其他幾個大佬,但是多多少少都是有些經濟問題的,雖然說不上嚴重,但其實也不會比顧士忠好多少。

    他們和顧士忠的區別並不在於貪腐了多少錢,而是在於態度問題!

    顧士忠面對內務廳的調查,竭盡全力的進行隱瞞,而且頻繁的利用自身的權勢威脅調查人員,這種態度才是導致了他最後被李軒親自批示逮捕的原因。

    看到了顧士忠被逮捕之後,郝柏年立馬就是行動了起來,隱瞞什麼的根本沒有必要,在翰統的調查之下,郝柏年很清楚自己的一些小動作根本就瞞不過聖天子。

    唯一能夠避過這一次打擊的辦法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端正態度,主動的向聖天子靠攏!

    至於靠攏的辦法有很多,不過郝柏年卻是選擇了最為極端的辦法而已。

    因為他作為軍方大佬,和李軒的接觸是非常多的,私底下的交談也是不少,他知道聖天子對如今的豪族其實是非常不滿的。

    他可是清楚的記得聖天子在某次和自己私底下閒聊的時候無意中說過,大部分官員貪腐,其實也不是為了自己享受,而是為了養家,動輒數百人規模的家族要維持體面的生活,花費自然是龐大的。

    儘管當時聖天子只是無意中的一句閒聊,但是郝柏年卻是敏銳的抓住了其中的重點,那就是聖天子對豪族不滿。

    本著緊跟聖天子步伐的態度,郝柏年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就是採取了主動分家的模式,國公府的近百人族人瞬間就是被趕了出去自謀生路,偌大的國公府最後只剩下六人。

    郝柏年的這種態度,讓李軒也是覺得意外,然後在郝柏年面聖的時候對他說:「這也好,沒有太多的牽絆,也能夠更好的為帝國效力!」

    然後就是和郝柏年商討起來軍務改革的辦法來,並主動詢問了郝柏年對於目前的軍事編制的改革看法,渾然沒有前幾次敲打郝柏年的那種冷淡。

    這種態度,終於是讓郝柏年鬆了一口氣,他知道這一次的危機自己算是安穩度過了。

    同時他也是抓住了李軒這一番話的重點,那就是『牽絆』。

    很顯然,在聖天子的嚴重,大家族顯然是一種牽絆!

    這可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信號,而郝柏年更清楚,身為大唐皇帝的聖天子李軒,哪怕是私底下的閒聊,都是不可能亂說的,聖天子所說的每一句,甚至每一個字,都是蘊含著政治深意的。

    所以回去後,他就是開始自己較好的好友以及下屬,心腹傳去了口信,讓他們對各自的家族進行瘦身,別搞什麼豪族,大家族了,聖天子已經是明確表態豪族是牽絆,對於牽絆自然是要一腳踢走的。

    抓緊自行處理這種牽絆,別等內務廳的內務憲兵去抓人了,那樣可就晚了。

    對於郝柏年的態度,李軒是非常滿意的,而對於他的舉動,李軒同樣也是滿意。

    不愧是目前大唐陸軍裡的威望最的大佬,政治覺悟相當高,自己只是略微提點兩句,他就意識到了問題所在,而更重要的是,他敢於下手解決問題。

    李軒最近幾年,對於什麼大家族之類的是越來越反感了,在他看來,這種豪族模式已經是嚴重影響到了帝國吏治,甚至是影響到了普通的行政。

    帝國雖然從一開始,就已經是把行政機構深入到了鄉村,但是在鄉村裡的局勢,其實依舊是被當地的士紳豪族牢牢把控著。

    很多地方的村長什麼的,其實都是當地的豪族子弟擔任的。

    這裡就得說一點,那就是華夏的傳統士紳,其實相當多的一部分,並不是居住在城市裡,而是居住在鄉村裡。

    這和傳統的皇權不下鄉有極大的關係,前明時代,皇權,也就是官府的權力只侷限於縣城,而廣闊的鄉村地區,其實不怎麼管的,基本依靠鄉村自知的方式。

    在鄉村裡,族規大於法律!

    而大唐帝國的皇權下鄉,無疑是觸犯了這種以往數千年來的政治生態,進而引發了眾多的衝突。

    為瞭解決鄉村問題,同時也是為瞭解決吏治問題,李軒下一步已經是準備推行強行分家政策了,把那些動則幾百人的豪族進行拆分。

    只不過這個政策李軒也沒有打算現在就施行,他打算明年再搞,但是郝柏年卻是率先察覺到了這一點,自己提前就這麼搞了。

    對此,李軒自然是讚許的。

    這個郝柏年雖然也和其他人有著部分經濟問題,但是無傷大雅,在李軒看來,其政治覺悟還是很高的。

    郝柏年的這種行為,在其他人看來卻是莫名其妙的,除了他的部分下屬以及好友效仿外,其他人倒是沒有跟進。

    而李軒也是不著急,反正現階段的任務不是這個,那是明年乃至後年才會開展的計畫,現在,還是太早。

    還是先把吏治整頓一遍再說。

    其他問題押後再說。

    顧士忠被逮捕後,陸軍樞密院內務廳繼續出手,先後逮捕了六名中將、三十多名少將、上百名准將,海軍那邊也是先後抓捕了二十多個將領。

    這些將領的抓捕工作,都是李軒親自下令的,基本都是挑選出來的特定目標。

    軍方的整頓,並沒有大規模進行宣揚,也是沒有在大唐朝報上進行刊登,因為刊登的話,容易引起大範圍的動亂,軍方的反貪處理,基本上是以低調內部處理為主。

    顧士忠的處理就是一個典型,他被抓捕了後,其本人多次想要求見李軒,但是李軒都是不准。

    最後,陸軍軍事法庭只用了兩天時間就是判處了他死刑!

    不過這個死刑並沒有被執行,李軒對於這個跟著打天下的老將儘管有諸多不滿,但還是給予了他體面結束生命的方式!

    宣平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樞密院內務廳的特殊招待所裡,顧士忠身穿全套陸軍上將禮服,朝皇宮行了跪拜大禮後自行飲下了一杯毒酒,從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3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江南道也要變天

    顧士忠這個開國元老,陸軍上將自殺,這事在外界並沒有掀起太多的波浪,甚至是軍方先後逮捕了上百名將軍都是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這一方面是大唐帝國嚴格控制了軍方的信息外洩,軍隊作為暴力機關,為了避免情報的外洩以及保持神秘性,大唐帝國都是嚴禁軍事情報的洩露,甚至國內的很多人連帝國到底有多少軍隊都不清楚,更別說具體的番號以及駐地以及部隊的主官這些機密資料了。

    大唐朝報上偶爾會出現關於軍事報導的消息,往往也會用『某部』等模糊化的詞彙來代替,是不會把詳細的番號給報導出來的。

    這一次的軍方反腐的消息,更是被嚴密控制,大唐朝報沒有報導絲毫關於軍方內部反腐的消息。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唐帝國在十多年來,一直都是實施著非常嚴格的軍政分離,軍政分離到了現在,基本上已經是變成了基本的政治概念,哪怕是普通人也都知道,軍隊是軍隊,官府是官府,這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

    而文官在沒有必要的時候,是絕對不會提及軍方的片刻信息的。

    更不要說這一次的軍方反貪風暴,是個人都看的出來影響非常大,沒看見連軍方大佬郝柏年、李春景等人都是乖乖的閉上嘴巴不敢提出絲毫的意見嘛。

    外面的那些文官們,更是不敢對軍方的事務有任何半點意見了。

    此外,如今文官們自身難保,天天被督察院盯著的他們,現在哪有時間關注軍方那些將領們的死活啊。

    宣平十六年年底掀起的反腐風暴,其規模之大超過了任何人的想像,從十一月份開始,從京畿司法機構開始,一場巨大的反腐風暴就是掛了起來,然後遍及全國。

    在上海,陳立夫站在縣衙二樓的陽台上,看著外頭的督察院御史們,帶著巡警直接從縣衙裡帶走了三十多名官員!

    身後的一個年輕官員低聲道:「大人,就這麼看著他們把人帶走嗎?他們督察院到底怎麼回事,怎麼不分青紅皂白就把這麼多人抓走了!」

    「閉嘴!」

    陳立夫甚至都沒有回頭看他一眼,而是繼續把視線盯著外頭!

    下面的普通官員還察覺不出來這是怎麼回事,還以為只是上海特設縣督察院發瘋了,但是身為上海特設縣縣令的他,卻是知道,這一次次的抓捕任務,上海特設縣督察院根本就不是關鍵,關鍵的人是中央督察院反貪局派出來的江南巡查組。

    這個江南巡查組的組長乃是從三品高官,加上手握聖旨,可是正兒八經的重量級欽差,就算是陳立夫在巡查組面前,那也是得乖乖的趴著。

    別說陳立夫了,就算是松江府知府,乃至擔任江南道道員多年的霍守奇,如今哪一個不是規規矩矩的,生怕自己也被抓走了。

    根據陳立夫所知,這一場反腐風暴不僅僅是侷限在上海,甚至都不侷限在江南道,而是波及全國的反腐風暴。

    而且根據他從隱秘渠道得到的消息,就連軍方那邊也是掀起了反腐風暴。

    這種情況下,很多人為了自保,別說是觸犯這些巡查組的霉頭了,甚至都還會主動把別人給推出來,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

    而部分被巡查組盯上的官員,為了爭取寬大處理,往往也是會主動交代問題,把同夥也給供出來。

    這種情況下,就連陳立夫自己都是得小心翼翼的,生怕被捲入進去!

    雖然陳立夫自詡行的正坐得穩,從來也是不屑於玩貪污受賄這種事,但是陳家家大業大,也是從事工商業,陳立夫固然是沒有給自家的產業提供過什麼便利,但是族人經商做生意的時候,自然也是會上他的名頭,這要是說起來,說不得也是會惹上一些麻煩。

    這種情況下,陳立夫也是反思,看來是得改變家族產業的模式了,直接從事工商業不太靠譜,容易被人抓住小辮子,後續的話,還是單純的搞個基金,然後進行財務投資就好了。

    這樣可以避免諸多的麻煩。

    在陳立夫親自看著督察院把上海特設縣的數十名官員抓捕後,不用幾天他又是聽聞,其他府縣也是,乃至江南道衙門裡也是被抓了不少人。

    而最關鍵的是,擔任了江南道道員多年的霍守奇,這一次似乎也是栽了!

    之所以說是似乎,而沒有說肯定的詞彙。

    是因為霍守奇並沒有被抓捕,也沒有被貶值,而是升任了!

    但是,他升任的職務,卻是遼西省巡撫!

    雖然說從正三品的江南道道員變成從二品的遼西省巡撫,但是傻子都能看的出來,這是明升暗貶。

    在大唐官場裡,一個官員的職權重不重,前途如何,是不能單純的看其品級的。

    陳立夫就是典型例子,你要說他的品級,如今也不過是正四品,但是他卻是上海特設縣的縣令,全國獨此一家的正四品縣令,前途光明的很。

    而國內的其他正四品官員,比如其他府的知府,同樣也是正四品,但是能夠和陳立夫比?

    不可能的,哪怕是部分從三品乃至正三品的官員,其權勢也是比不上陳立夫這一個上海縣令啊。

    江南道道員,別看只是一個正三品的道員,但是因為江南道的特殊性,其政治地位在國內諸多的省道封疆大吏了,那可是名列前三的存在!

    也就是說,尋常省的巡撫,其實都是不如江南道道員的。

    按照正常情況來看,霍守奇也是快差不多陞遷了,但是應該是直接掉入京畿,擔任某一部侍郎的,而且還得是左侍郎這種,如果是右侍郎都算是貶低了他。

    但是如今,他非但沒能入閣,反而是被調到了遼西擔任巡撫。

    雖然品級也是升到了從二品,但是遼西省的巡撫能夠和江南道道員相比?

    不可能的事。

    外人並不知道,霍守奇之所以倒霉了,倒不是說他自身的問題,嗯,雖然他也有貪腐,不過這一點點經濟問題並不在李軒放在眼裡。

    讓李軒最為不滿的是,偌大的一個江南道,為帝國提供過半財政收入的核心區域,貪腐的情況竟然如此嚴重,比江北道那邊都是好不了多少,甚至貪污的數額還要更大一些,對比全國諸多省道,江南道的貪腐情況足以列入前三。

    江南道下設的府縣裡,情況稍微好一些的只有上海縣而已,其他的府縣大多都是問題多多!

    如此情況下,雖然霍守奇本人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李軒卻是認為,該員片面的追求經濟發展,從而忽視吏治。

    或者說,霍守奇其實也是看出來了問題,但是為了地方穩定,經濟發展,他容忍或者是忽視了這些問題,從而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

    江南道出現這麼大的簍子,如果不是霍守奇本人的經濟問題不算嚴重,而且其主政江南的時候,對江南道的經濟發展也是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那麼李軒早就把他槍斃了。

    如今把他弄到遼西省去擔任巡撫,也算是一個懲罰了。

    李軒還是希望他能夠反省,認識到錯誤改正過來,畢竟如今在帝國政壇裡,能夠和霍守奇這樣擅長發展經濟民生事務的高官實在是太少了。

    至少把霍守奇調走後,李軒一時半會的都不知道該讓誰去擔任江南道的道員。

    這個職務太過重要了,在李軒的心中,這個職務的重要性,超過國內任何一省巡撫、道員,甚至比各部侍郎都要更重要一些。

    其重要性,是和各部尚書相提並論的。

    所以新任的道員,必須是資歷深厚,能夠鎮得住江南道,同時也必須是擅長發展經濟民生的官員。

    李軒選來選去,最後是召見了向翰義、賈文柏、肖芳全三人緊急進京述職!

    說是述職,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李軒這是為了挑選江南道的新任道員!

    如果是普通高官,李軒通常是不會這麼做的。

    各省巡撫、直隸四道道員以及侍郎等職務,往往是吏部列出所有符合條件的人選,這份名單自然是非常龐大的,然後交給御書房討論,最後由御書房值班大臣們選擇三到五名作為候選人舉薦給聖天子,同時各大臣還要詳細說明舉薦的理由,最後報告給李軒。

    當然了,李軒選不選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為同時,翰林院人事科也會根據李軒的要求,舉薦若干人選,同時李軒自己心裡頭也會有幾個人選。

    最後李軒經過綜合考慮後,會選擇一人成為新的巡撫、道員或者是侍郎等職務。

    也就是說,這裡頭有一個候選大名單、御書房舉薦、翰林院舉薦,然後聖天子決斷的因素。

    但是這一次,李軒卻是直接把這三人召還回京述職,這是擺明了要親自考驗這三個人,然後從中決定江南道道員的人選。

    至於這三個人裡頭,誰最終能夠成為新任的江南道道員,那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至少,李軒自己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選擇。
V123210 發表於 2018-12-30 21:13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


    這三個人裡,向翰義歷任商部企業司司長、松江府知府、現任浙江布政使,正三品。

    賈文柏則是歷任上海特設縣首任縣令,松江府知府,今年剛調任廣東擔任按察使,從三品。

    而肖芳全,則是歷任翰林院商科科長、杭州府知府、浙江布政使、福建巡撫,從二品。

    這三個人,從明面來看,品級不一,其中的肖芳全本來就是從二品的巡撫了,這如果調任江南道道員的話,這品級不升反降。

    當然了,在大唐帝國裡,還有加銜制度,如果要調任高級官員去擔任低級職務的話,往往會用加銜的方式。

    如果如果肖芳全這個人真的有能力,李軒覺得他可以的話,是可以操作的,比如給此人加侍郎銜,然後派到江南道擔任職務,如此也就保住了此人的從二品品級,又能實際擔任正三品的江南道道員職務。

    加銜制度,在大唐帝國裡應用的比較廣泛,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規定,大多情況下,都是為瞭解決品級和職務不匹配的問題,李軒之前提拔蔡司齊的時候,就是用過加銜模式。

    不過這種加銜也有限制,那就是只能是欽賜,不管是吏部還是御書房,都是沒有擔任操作加銜的權限。

    除了肖芳全比較特殊外,其他兩個人如果升任江南道道員,就不用這麼麻煩了,他們一個從三品,一個正三品,賈文柏如果從三品的按察使升任江南道道員,直接升一級即可,而向翰義就更加簡單了,他本來就是正三品的布政使,直接平調即可。

    這三個人,年齡相差極大,品級也是不一樣,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發展經濟事務很有一套。

    這從他們的履歷就能夠看的出來了,向翰義和賈文柏,都是在上海待過很多年的官員,哪怕是調離了上海、松江府後,他們所任職的地方也都是廣東、浙江、福建這三個沿海地區。

    而這三個地方,都是工商業發展的比較良好的地方,廣東是僅次於江南道的經濟、工業重地、浙江也是屬於傳統上的大江南地區,依託茶葉、生絲以及沿海的寧波通商港口以及靠近上海,經濟發展的相當不錯,其經濟總量已經是名列全國第三位了。

    哪怕是福建,雖然人多地少,不適合發展農業,而且陸上交通不太便利,也不適合發展工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地方有茶葉,而且沿海。

    從福建輸出的茶葉,佔據了帝國茶葉出口數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憑藉著茶葉出口,再憑藉著沿海的港口做港口貿易,經濟發展的倒也算是可以。

    這三個人現任的職務,都是在上述地區。

    從中也是可以看得出來李軒挑選他們的目的了,很簡單,那就是希望他們發揮出發展經濟的才華來,帶領江南道繼續發展工商業。

    其實李軒之前還考慮過從江南道本地提拔人才的,但是江南道的貪腐問題過於嚴重,基本上正四品以上的官員,除了陳立夫一個人沒有什麼經濟問題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經濟問題。

    蘇州知府已經被他砍頭了,松江府知府他也是打算換一個,那人倒不是貪錢多厲害,而是能力實在有所欠缺,去年召見他的時候,嘴巴上說的一套一套的,把李軒都是給唬住了,但是一年過去了,松江府的經濟發展還是老樣子,唯一的亮點就是北岸工業區,但是李軒知道,北岸工業區是上海特設縣自己搞出來的,或者說這是陳立夫搞出來的,和松江府知府衙門沒啥關係。

    偌大的一個江南道,在李軒的心中,正四品以上官員只剩下陳立夫能用,其他的都得殺或者換掉!

    但是陳立夫的品級太低了,不過正四品呢!

    哪怕是李軒有心提拔他,但是他想要做上江南道道員這樣的重要職務,少說也得再歷練幾年,至少得把品級升到從三品,然後在從三品這個品級上熬個幾年積累威望和經驗。

    要不然的話,陳立夫根本就不可能擔任省道封建大臣這樣的重擔。

    更不要說,江南道道員的品級雖然低,但是重要性超過了絕大部分的省巡撫。

    要不然,這一次李軒也不會把肖芳全這個從二品的現任福建巡撫找過來了,因為李軒都打算,準備再提一提江南道道員的品級。

    正三品還是太低了,和江南道的重要政治地位根本不符合,還是得提高到從二品好一些,直接提升品級不妥當,還是以加銜為主。

    遠在上海的陳立夫,根本就不知道,那聖天子的心目中,也是短暫,恩,只有那麼零點幾秒的時間裡,考慮過是不是讓他擔任江南道道員的。

    如果讓他知道了,恐怕會大受鼓舞!

    可惜的是,他不知道,如今的陳立夫在上海也是提心吊膽的過日子,雖然他問心無愧,但是官場上誰管你是真有罪還是沒有罪啊,政治鬥爭可是不管這些的。

    如果倒霉了,陳立夫也不是沒有可能會被這一場的政治大動盪裡被拖下水!

    而和陳立夫提心吊膽不同,向翰義等三人卻是意氣風發!

    在這一場反貪腐風波里,他們三人一開始也是有些擔憂的,但是當他們接到了來自聖天子的聖旨,讓他們即日返京述職,而且也是前來宣旨的翰林院秘書也是沒有避諱,說他們是新任江南道道員的候選人,這一次回京述職報告,就是一場面試。

    面對這樣的機遇,他們任何一人都是不敢輕視的。

    江南道道員呢!

    要是在這個職務上干滿一個任期,只要不是和霍守奇那樣犯傻,只顧埋頭髮展經濟而放任其他政治風險的話,這一個任期過後,妥妥的入閣!

    這可比在其他省份擔任巡撫都還要來的好,至少在現任福建巡撫肖芳全心中,江南道道員的重要性就是超過了福建巡撫。

    按照正常途經,他擔任福建巡撫如果做的出色,那麼任期滿了後,估計會平調到其他省份繼續擔任巡撫,如果還出色,那麼就有希望調回中央擔任侍郎了,而概率也只是右侍郎。

    而到了右侍郎,這基本也就是他的仕途重點了。

    但是倘若能夠在江南道道員這個位置上做的出色,那麼大概率就能夠直接入閣,而且基本上都是左侍郎起步,最後成為一部尚書都是有可能的。

    面對這樣的機遇,哪怕是肖芳全這樣的從二品高官,那都是想要抓住的。

    這三個人接到聖旨後,都是馬不停蹄的立即朝著金陵城趕去,在路上的時候,他們都是不約而同的開始研究自己的施政方針。

    不是對現有工作的述職,而是擔任江南道道員之後的施政方針。

    因為既然能夠被聖天子召見了,那麼必然是對他們現有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將來一爭高下的,那麼也只能是如何對江南道進行施政了。

    只要能夠打動聖天子,那麼一步登天的機會就到手了。

    這三個人,也都是知道自己還有著其他的競爭者,為了儘可能快的趕回金陵城,避免其他人提前打動聖天子,他們一個個都是快馬加鞭。

    肖芳全和賈文柏,都是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乘坐了海軍的快速交通艦,先從海路趕回了吳淞海軍基地,然後是轉乘郵遞司的內河快速交通艦,通過長江返回金陵城。

    至於在浙江杭州任職的向翰義,更加乾脆,他直接乘坐馬車,從官道一路狂飆朝著金陵城趕去。

    因為經過多年的擴建和整修,加上杭州前往金陵的官道,也是屬於大江南地區重點修建的官道之一,道路平整寬大,他在路上頻繁換乘馬車,忍受著一路的顛簸,終於是趕到了其他人先返回了金陵城。

    聽聞賈文柏和肖芳全這兩個競爭者都還沒有回到金陵城的時候,他終於是鬆了一口氣,開始是對自己的述職報告進行最後的修整。

    他需要拿出來一份完善的施政綱要來打動聖天子,搶先在聖天子心目中留下一個好印象。

    就當向翰義、賈文柏、肖芳全三人,為了江南道道員這個職務全力進行競爭的時候,波及全國的反貪腐風暴依舊在刮。

    督察院派出的巡查組已經是足足有十多支了,前往各省道,督促著當地的督察院進行反貪腐作戰。

    為了保證大規模的反貪腐作戰不至於造成政局動盪,不至於引起各機構的運轉癱瘓,在抓貪官的時候,吏部那邊也是開始考察並提拔大量的官員!

    一邊抓人,一邊提拔新人,這就是李軒準備的一手大棒,一手蘿蔔的大殺器!

    如果只是抓人,但是沒有相應的提拔,那麼這一次的反腐風暴實際上是進行不下去的,因為這等於是站在了所有官員的對立面。

    但是現在,有人倒霉,有人高昇,這就是直接分化了百官,有多少人倒霉,這就因為著有多少人因此而獲益。

    霍守奇倒霉了,肖芳全他們三個人卻是因此而得到了高昇的機會!

    這樣其實也是造成了,其實很多有野心的官員,是希望能夠在這一場的反腐敗風暴裡獲得龐大的利益的。

    倒霉者很多,因此而獲利的官員同樣多。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