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山溝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連載中)

 
V123210 2017-7-1 21:16:1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840 725700
V123210 發表於 2019-3-20 20:36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攻佔科倫坡

    葡萄牙人一槍未放,甚至是在大唐登陸部隊還在二十多公里外的馬里城的時候,就已經是撒腿就跑。

    這個情況讓董錢坤是感到相當的無奈!

    麻蛋,這還沒開始打呢,這些葡萄牙人就跑了,這算什麼事啊。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這樣一來,還會造成另外一個後果,那就是這些原本在北科倫城的葡萄牙人跑了後,肯定是撤往科倫坡的。

    如此一來,兩地的葡萄牙人就會集中在一起,到時候想要攻克這個科倫坡也就更加困難了。

    而偏偏董錢坤的部隊剛剛登陸,而且馬里城距離科倫坡遠著呢,再加上人生地不熟的,這一時半會的也沒有辦法出兵攔截,阻止他們南下科倫坡匯合。

    沒辦法,董錢坤也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葡萄牙人跑了!

    既然北科倫城已經是被兵不血刃拿了下來,剛好也是依靠此地為基地。

    董錢坤也不著急,反正這仗早幾天打,玩幾天打都是一回事,那些葡萄牙人也不可能在錫蘭島意外獲得什麼增援。

    這不僅僅是時間上來不及,更重要的還是有著印度洋艦隊可以進行封鎖。

    所以他乾脆是決定先不打科倫坡了。

    還是決定保險一點,先把馬里城給拿下來,徹底掌控保克海峽再說。

    北科倫城以及內加城,這是葡萄牙人用來掌控保克海峽的兩座重要軍事據點,從這個時候的經濟角度來看,這兩個港口城池都沒什麼卵用,不是天然良港,附近也沒有什麼比較大的殖民地市場。

    當代印度南部以及錫蘭島一帶,主要的經濟貿易城市,乃是科倫坡,其他的殖民地據點,甭管是葡萄牙人掌控的,還是大唐帝國掌控的,其實都是很普通的補給港口或者軍事據點。

    此外當代印度對於海上貿易來說,還有兩個重要的重地,一個是位於印度西部海岸,葡萄牙人控制下的果阿,另外一個則是大唐帝國控制下的戈河州了。

    至於內加城以及北科倫城,乃至大唐掌控的馬里城,其實都是非常純粹的軍事據點,主要是為了控制保克海峽的。

    而科倫坡乃是葡萄牙人在印度南部地區的大本營,同樣是葡萄牙人對抗大唐帝國的重要戰略地點,期防備力量自然是不弱的。

    這要打的話,一時半會的估計拿不下來,如果說攻打科倫坡的時候,被內加城的葡萄牙人在後頭偷襲,那麼就會造成不小的麻煩。

    為瞭解決後顧之憂,董錢坤決定先拿下內加城,讓那些海軍的土鱉們能夠擁有這兩個重要的軍事據點,並以此為港口徹底封鎖保克海峽。

    董錢坤下了決定,又是和海軍方面的將領商量了後,這海陸軍雙方就是開始制定計畫了。

    海軍方面自然是願意先進攻內加城的,因為這樣一來,他們海軍就能夠徹底的掌控保克海峽了,雖然距離徹底封鎖錫蘭島周邊航線還早了點,但是也是重大的突破。

    這雙方商議並決定之後,很快就是開始行動了,這一次同樣是跨海登陸作戰,但是卻不是和之前那樣遙遠無比的跨海登陸作戰了。

    因為雙方只是隔著一條海峽而已,而這條海峽最狹窄的地方也就那麼幾十公里而已。

    當初葡萄牙人為了扼制大唐在印度的發展,尤其是為了扼制大唐西洋貿易公司深入印度西部海岸,特地選擇了在海峽兩岸最狹窄的地方分別築城,所以雖然說隔著一條海峽,但是相互之間的距離並不遠。

    距離近,往來也方便,所以這一次登陸作戰就簡單多了,第一批次準備登陸的只有運兵船以及部分的補給船隻,而大量的船隻依舊是留在馬里城和北科倫城的港口裡。

    說實話,這兩個港口因為規模不大,泊位更是稀少,所以哪怕是有兩個港口了,但實際上也依舊無法同時停靠這麼多的船隻,很多都是進入港口下錨而已,並沒有靠著泊位。

    接下來的登陸行動是順風順水,葡萄牙人根本就沒有在灘頭攔截的打算,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幾十艘武裝船隻就在海邊上提供火力掩護,給葡萄牙人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出城迎戰啊。

    不過接下來的攻城倒是遇上了一些小麻煩。

    但也只是小麻煩而已,這個內加城雖然規模不大,但也是葡萄牙人徵召了大量的當地土著修築的棱堡,為了修築這個棱堡還不知道死了多少的土著呢。

    所以這個棱堡的堅固也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再堅固的堡壘,也擋不住大唐的炮火!

    登陸部隊的火炮數量不夠,董錢坤就是讓海軍那邊直接把大口徑的艦炮給拆了下來,然後和當初進攻馬六甲的時候一樣,組建了一個海軍重炮營。

    在數十門海軍重炮的轟擊下,內加城那裡撐得住啊!

    登陸內加城五天後,董錢坤的部隊就是殺入了城市,城內殘存的兩千多葡萄牙人見已經是守無可守,最後為了小命著想還是選擇了投降。

    對於這些俘虜,董錢坤他們也沒有過多的為難,而是讓他們去當苦力,這也就是在城內繳獲了不少的糧食,而且附近的地區也是被葡萄牙人所掌控並開發,能夠從當地的土著手裡獲得一些糧食,不然的話,董錢坤他們根本就不會養著他們。

    登陸艦隊裡的糧食都是非常寶貴的,要維持自身作戰大半年呢,哪有多餘的用來養俘虜啊。

    打下了內加城,接下來的行動就更加簡單了,直接沿著陸地南下,相繼攻克了其他幾座葡萄牙人的據點,這些據點更小了,駐兵往往只有幾百人,基本上一輪火炮下去,基本上也就死傷的差不多了,董錢坤的部隊根本就不用打什麼攻堅戰。

    但是收拾完了內加城周邊的幾個葡萄牙據點後,接下來他們就得再一次跨海登陸去攻打科倫坡了。

    而這一次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科倫坡裡的敵軍,保守估計也有七八千人呢,這麼多的敵人守衛著科倫坡,可不會好打。

    所以董錢坤非常的小心謹慎,帶領登陸部隊在距離科倫坡三十多公里外的北部海岸就是登陸了,然後選擇行軍三天,這才抵達科倫坡城下。

    而眾多的戰艦也是在沿海一路隨行,以隨時提供火力支援。

    等到了科倫坡後,董錢坤就是更加保守謹慎了,來到科倫坡前面五天時間裡,啥事沒幹,就光顧著修建各類的防禦工事和炮台了。

    然後是搭建臨時的浮橋,卸載大量的火炮,尤其是海軍的重炮。

    他對海軍的這些重炮可是非常的在意。

    沒有這些海軍的重炮,想要攻克堅固的科倫稱,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親眼看到一門門十四斤,乃至十八斤,二十四斤的重型加農炮陸續上岸,然後進入預定的炮兵陣地後,董錢坤才是放下心來。

    火炮到位,攻擊自然也是開始了。

    老規矩,先用火炮打上幾天,重點攻擊敵人城頭上的炮兵陣地,消滅他們的炮兵部隊。

    同時挖掘各類前進用的交通壕,地道,準備進行爆破。

    這樣的攻城方式,幾乎就是去年第七軍攻克馬六甲城的重演,董錢坤幾乎是照著當初攻克馬六甲城的方式去做的。

    當初馬六甲的城市防禦更加優良,堪稱葡萄牙人在亞洲地區的第一堅城,但還不是被第七軍給拿了下來。

    這科倫坡城裡雖然駐軍不少,但是城池規模還要更小一些,同時炮台的規模以及火炮的數量、口徑都是要弱於馬六甲城。

    董錢坤有信心拿下這一座城池。

    而且還是以儘可能小的傷亡拿下這座城池!

    他的兵力有限,而且也是不可能獲得什麼增援,手底下就一個遠征軍第一混成旅,再加上一個海軍第五陸戰團,然後是海軍的重炮團。

    加起來兵力也堪堪一萬兩千人,這損失一個,就少一個,不可能和在國內地區一樣,一場大戰下來,死傷多少,後方立馬就能夠補充多少。

    在印度作戰,可用的將士是死傷一個就少一個,根本沒法補充。

    所以不管是之前準備攻打北科倫還是內加,又或者是現在的科倫坡,都可以看的出來董錢坤是非常的保守謹慎的,他寧願多花費幾天時間,也不願意匆忙發起進攻。

    為了避免遭到敵人的灘頭打擊,他都是在三十多公里外的地方進行登陸,而不是直接跑到科倫坡登陸。

    隨著一門門的火炮不斷的發射炮彈,城內的葡萄牙人也是感受到了當初馬六甲城內葡萄牙人的絕望!

    面對著不斷落入城內的榴彈,他們根本是毫無抵抗之力,這些會爆炸的榴彈,幾乎把整個科倫坡都是給炸成了廢墟。

    對一個規模比馬六甲城還小的棱堡城區進行覆蓋炮擊,所需要的炮彈也就那麼幾千發而已。

    而重炮所發射的實心彈,對城牆的威脅也是巨大的,尤其是那些二十四斤的重炮所發射的實心彈,能夠對城牆造成巨大的威脅。

    一顆兩顆沒什麼效果,但是打多了,城牆根本就撐不住。

    而大唐陸軍攻城的手段還有挖掘地道進行爆破呢。

    隨著一聲巨大的爆炸聲響,科倫坡的一大段城牆轟塌之後,也就宣告了科倫稱的失守!
V123210 發表於 2019-3-23 19:11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大唐炸逼

    董錢坤用十八天就拿下了科倫坡城!

    這個時間對於攻克一座棱堡而言,並不算長了。

    如果加上之前登陸馬里城,接受北科倫城,再加上登陸並進攻內加周邊的據點,還有渡海並登陸前往科倫坡城的時間,前後加起來已經是將近兩個月了。

    然而即便是兩個月時間,對於這個時代的印度洋戰場而言,也是非常短暫,更不要說遠征軍部隊的損失非常小,前後打了兩個多月,戰鬥傷亡也就千人不到。

    倒是非戰鬥傷亡超過了千人!

    戰鬥傷亡少,那是因為大唐軍方,甭管是陸軍還是海軍,都是大炸逼。

    尤其是陸軍,他們作戰都是一路用火炮轟過去,步兵們發起衝鋒進攻之前,往往已經是用數量眾多的火炮把敵人的城池轟了個稀巴爛。

    後續的步兵衝鋒攻城,其實某種意義上更像是進行掃尾作戰。

    如此,戰鬥傷亡才會這麼小。

    如果沒有這樣的強悍火力,尤其是沒有大量的榴彈,只是用普通的實心彈發起炮擊,步兵衝鋒攻城的話要想拿的這些堡壘,至少也要好幾萬的軍隊,圍攻好幾個月,不死傷萬人以上都是不可能拿下的。

    幸運的是,大唐有著成熟可靠的榴彈!

    哪怕這些榴彈,和後世的榴彈無法相提並論,裝藥都是黑火藥,但是可別小看黑火藥,黑火藥的威力也是很大的,歷史上,一直都是使用到十九世紀的中後期才是逐漸被黃色炸藥、梯恩梯淘汰,而在一些國家裡甚至使用到了二十世紀初期,日俄戰爭時期乃至到一戰時期,黑火藥都還活躍在戰場上呢,而在一些落後國家,甚至二戰期間都還能看見黑火藥應用於戰場上的例子。

    所以,哪怕是黑火藥,威力也是很大的。

    尤其是大唐的黑火藥,早期就是由大唐皇家理工學院的師生們經過試驗和研發,得到了比較良好的配方,後來三大武器公司下屬的研發部門,則是繼續深入研發,調整比例,升級加工的工藝。

    如今大唐的黑火藥,和以往前明的黑火藥,乃至大唐早期使用的黑火藥已經是有極大的差別了,威力提高的極大的。

    而大唐的榴彈,為了追求爆炸的威力,裝藥量一直都是比較多的,同時也是喜歡用更大口徑的火炮發射榴彈。

    大唐軍方裡可是有著專門用來發射大口徑榴彈的短管榴彈炮呢,其中的四十八斤的短管榴彈炮,口徑達到了兩百毫米呢。

    這種兩百毫米口徑的短管榴彈炮,雖然精度差得很,進行炮擊的時候基本不用指望準頭,但是大唐陸軍也從來沒有把它們當成精確打擊武器來用啊,往往都是對準敵人的城池直接開炮,反正到時候炮彈落在敵人的城區就算命中了。

    因為這種大口徑榴彈的龐大爆炸威力,讓它們根本就不用刻意去追求什麼命中精度。

    而且殺傷也不僅僅是依靠彈片,其衝擊波也是殺傷力巨大的。

    這種兩百毫米的短管榴彈炮,一直以來都是大唐陸軍的大殺器,基本上去拿都會帶著,這一次董錢坤率軍遠征,自然也是不例外,除了陸軍自身的兩百毫米榴彈炮外,還從海軍那裡要了多門兩百毫米的臼炮。

    海軍的戰艦裡,一直也是配屬四十八斤的短管臼炮,雖然海軍叫臼炮,陸軍叫短管榴彈炮,但實際上這兩者是同一種東西,甚至連尺寸都是一摸一樣的。

    陸軍用起來毫無障礙。

    除了這些威力龐大的四十八斤,兩百毫米的榴彈炮外,還有大量的二十四斤,十八斤,十四斤,九斤等火炮,這些火炮也是通通能夠發射榴彈的,其爆炸威力雖然和四十八斤的榴彈相提並論,但是也弱不到那裡去。

    面對大唐軍隊的猛烈火炮,這年頭基本上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抵擋的住!

    哪怕是號稱當代防禦能力最強悍的棱堡,面對大規模的榴彈炮擊,也是無能為力,畢竟棱堡的設計初衷,其實是為了抵抗敵人步兵的攻城以及敵人的實心炮彈轟擊。

    對於榴彈的防禦,棱堡也是力不從心的。

    要想防備榴彈,只能是後世一樣,使用戰壕,或者乾脆是全包圍的堡壘,而當代的絕大部分堡壘是缺乏這種設計的,哪怕是大唐陸軍自身,其實也是沒有太好抵抗自家火炮的辦法。

    火炮經過大唐陸軍的運用以及技術的進步後,已經是名副其實成為了影響戰鬥走向的決定性力量。

    在大唐的火炮轟擊下,葡萄牙人哪怕是依靠著棱堡進行頑抗,但是最後也是不得不在大唐的火炮面前屈服!

    攻克了科倫坡城,也不是意味著印度洋決戰的第一期計畫已經是圓滿完成,下一步就是依託科倫坡、內加城、北科倫城等這一系列位於錫蘭島周邊海域的據點,徹底封鎖錫蘭島周邊海域,尤其是保克海峽,借此切斷葡萄牙人在印度東西兩岸的海上聯繫。

    不過後續的這些事情,就和董錢坤沒什麼關係了!

    他率軍拿下了科倫坡,作為大唐陸軍遠征軍第一混成旅,同時兼任著登陸部隊總司令的他,沒有去管其他的事情,而是率軍駐紮在科倫坡城進行休整,並等待物資以及人員的補充。

    一場錫蘭島戰役,他的部隊雖然戰鬥死傷不少,不過非戰鬥傷亡卻是不少,這些非戰鬥傷亡雖然各種各樣都有,不過更多的還是因為各種疾病,他的部隊都是從國內剛調過來的,雖然經過兩棲登陸作戰的訓練,但是一路上匆匆忙忙跑到印度來,然後和葡萄牙人打仗,將士們疲憊不堪,同時也是不太適應當地的氣候。

    基本上每天都有人病倒,搞個董錢坤非常的頭大,他更害怕大量的疾病會席捲全軍,所以拿下科倫坡後,他就是進行了非常嚴厲的衛生管理。

    各部隊分開駐紮,一旦有人生病,尤其是感冒這種看似普通的疾病,更是第一時間轉移。

    同時各部隊的衛生部隊也是對整個科倫坡城進行消毒處理,不僅僅大戰過後的城池,更加容易發生瘟疫等傳染病,更因為科倫坡城這種原來葡萄牙人控制下的城池,其衛生狀況本來就是非常的惡劣。

    大唐如今每到一個地方,干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整頓衛生,有時候甚至為了衛生安全,都會直接放棄原來的老城池,而是在附近另外修築新城池。

    不過幾遍是董錢坤這麼謹慎了,但是依舊先後有上千人病倒。

    這一場錫蘭島戰役打下來,董錢坤的部隊戰鬥死傷都不到一千人,其中陣亡的人數更多四百多人都不到。

    但是非戰鬥減員卻是達到了一千三百多人,直接超過了戰鬥減員,其中直接病亡的人數就已經是超過了一百人,而剩下的病人,相當多的一部分也可能熬不過來。

    這年頭的醫療水平如此低劣了,生病基本上就等於一腳踏進了鬼門關,能不能熬過來全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

    戰鬥減員和非戰鬥減員總是達到了兩千三百人,讓董錢坤麾下的部隊總兵力直接下降到了萬人以下,這讓董錢坤相當的煩悶。

    所以他是想著先休整一段時間,等待後方的補充,直接從國內獲得增援是不可能的了,他是想著看看能不能向遠征軍總部獲得增援!

    大唐陸軍今年對第七軍和印度方面的部隊進行了整編,在國內新成立了第七軍,而第十九步兵師等部隊,則是歸屬新成立的大唐陸軍遠征軍司令部統轄,董錢坤以及他的部隊,也是歸屬遠征軍統轄。

    只不過兩千人的缺額,怕是沒那麼容易補充的。

    遠在戈河州的印度遠征軍司令部接到了董錢坤的請求增援的報告後,也是頗為為難,遠征軍這會其實也是個苦逼,真正的主力其實就那麼幾支,第十九步兵師,遠征軍第一混成旅,此外還有從原來的第七炮兵旅拆分所成立的遠征軍第一重炮團。

    這些部隊裡,第十九步兵師分部在好幾個地方,第一重炮團也是被拆分為好幾部分,分別駐防戈河州等地區。

    而遠征軍第一混成旅已經是派往錫蘭島了,這手頭上根本就抽不出其他的主力部隊了,但是錫蘭島登陸部隊的損失的確不算小。

    只剩下萬人不到,想要跨海登陸非洲,難度有些大。

    最後沒辦法,主力部隊抽調不了,印度遠征軍司令部乾脆是調了大唐西洋貿易公司的兩個步兵營給董錢坤。

    大唐陸軍印度遠征軍司令部,統轄的部隊可不僅僅是第十九步兵師和遠征軍第一混成旅、第一重炮團呢,公司艦隊裡的一萬多地面作戰部隊,海軍第五陸戰團也是歸屬他們統轄。

    公司艦隊這兩個步兵營本來就是駐紮在馬里城以及距離內加城沒多遠的另外一個據點,嫡屬於錫蘭島守備隊,在錫蘭島戰役期間,這兩個營本來就是配合了登陸部隊進行作戰。

    經過一系列的戰鬥後,有所減員,目前總兵力只剩下一千五百多人,遠征軍司令部直接把這兩個步兵營整合為公司艦隊第一步兵團,然後派遣給董乾坤。

    得到了兵員補充後,彈藥以及其他物資也是補充完畢後,董錢坤才是帶領第二聯合登陸艦隊再一次出海,這一次,他們將會橫跨印度洋,直撲非洲東部海岸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

    這一次的遠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遠征,僅僅是在海面上航行的時間就會長達數月,說實話,如此龐大的艦隊,最後有多少能夠抵達馬達加斯加島還是個未知數呢。

    如果運氣不好,在航行的途中遭到了風暴,直接全軍覆沒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V123210 發表於 2019-3-23 19:11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陳立夫修官道

    第二聯合登陸艦隊再一次揚帆,印度洋艦隊的主力艦隊也是隨同前往,至於錫蘭島的幾個據點的防禦,則是交由印度遠征軍其他部隊駐紮,海域的封鎖則是讓印度洋艦隊裡的其他主力艦隊負責。

    為了抽調兵力,印度洋艦隊基本上已經是徹底放棄了在其他海域和葡萄牙人作戰的企圖,進行了全線收縮,把彙集起來的三十多艘軍艦一分為二,一部分隨同第二聯合登陸艦隊遠征非洲,一部分則是集中在錫蘭島,用以封鎖錫蘭島。

    地面部隊也是,基本上遠征軍目前已經是放棄了印度西部海岸以及西亞乃至東北非等地區和葡萄牙人進行爭奪,只留下必要兵力死守城池,其他的機動兵力都是回防錫蘭島戰區,同時抽調精幹兵力準備逐一拔掉印度東部海岸以及緬甸海岸的葡萄牙人殘存據點。

    從而實現徹底控制錫蘭島以東沿海區域的戰略構想。

    不過這些都和非洲遠征部隊沒有什麼關係了。

    同時因為海途遙遠,加上艦隊並沒有說沿著海岸線進行航行,而是直接深入印度洋,準備橫跨印度洋前往非洲,所以聯繫也是非常困難,縱然有快速通訊艦往返聯絡,但是延遲也是非常的大,十天八個月聽不到遠征艦隊的消息都是很正常的事。

    在印度的戈河州的遠征軍總部都是如此了,在國內就更是難以得知非洲遠征軍的情況了。

    實際上,哪怕是錫蘭島戰役的消息,李軒都是在兩個月後才知道消息,而這已經是動用了軍方的快速通訊艦進行消息傳遞的緣故。

    這些快速通訊艦,都是加裝大功率蒸汽機的飛剪船,航速極快的,然而即便是這樣船隻,往來印度和帝國本土之間也是需要漫長的時間。

    對此,李軒也是早已經習慣,這年頭的通訊就是這麼的落後,還能有什麼辦法,要想實時得知前線的消息,估計也就只能等以後的電報搞出來了。

    現在嘛,忍著!

    李軒穩居國內,其處理政務的重心依舊是放在帝國內部的建設上,外面的徵召雖然看似聲勢浩大,但實際上對於偌大的帝國而言,也只不過是小事而已。

    對於現在的帝國而言,最重要的並不是和葡萄牙人的戰爭,而是自身的發展。

    最近幾年,隨著鐵路、蒸汽輪船等交通利器逐漸大規模運營,工廠以及礦山等行業也是大規模採用更加先進的高壓蒸汽機之後,大唐帝國的工商業發展是一日千里,甚至都是帶動了農業的發展。

    因為交通更加便利後,很多內陸地區的農產品都是能夠方便快捷的運輸到經濟比較發達,製造業更加發達的地區,而經濟發達的地區,對這些農產品,甭管是糧食還是棉花、大豆、生絲、茶葉等經濟作物的產品的需求量都是非常龐大的。

    方便的運輸不僅僅刺激了帝國工商業的發展,也是讓內陸很多地區獲得了發展的機會。

    很多地方因為地理環境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工業一直都是發展不起來,帝國的絕大部分地方,其實其經濟結構和前明時代並沒有什麼差別,都是以農業為核心,再加上少量的服務行業、手工業,如此構成當地的經濟體系。

    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夠和上海、廣州、天津等地方一樣,擁有巨大的天然優勢的。

    哪怕不說這些大城市了,就算是當涂、萍鄉、瀋陽這些城市,以前有什麼,什麼也沒有,他們是怎麼發展起來的,是依靠當地的礦產資源。

    然而更多的地方是沒有礦產資源,或者是還沒有找到礦產資源,而地理位置也不怎麼優越,所以哪怕是帝國發展工業十多年了,但絕大部分地方一直都是停留在最原始的小農經濟體系裡。

    但是現在,隨著鐵路、航運越來越發達,覆蓋的地區越來越多,很多地方雖然自身依舊無法大規模的發展工業,但是他們的農產品卻是可以大量外運到那些工業城市去,並帶來龐大的收益。

    此外,隨著交通便利,很多內陸小城市也是可以逐步的發展工業了,雖然可能規模都不大,而且發展的都是一些小型輕工業,比如說小規模的織布廠啊,紡紗廠、麵粉廠之類的,但是好歹也是給當地帶來了工業。

    很多內地的小城市,哪怕是擁有幾家小規模的工廠,也是能夠給當地帶來極大的經濟發展助力的。

    正是因為交通如此重要,因此這幾年,李軒一直都是重點關注交通建設,在全國範圍內大建鐵路不說,同時也是大力發展蒸汽航運業,疏通河道。

    而作為交通環節的最後一環,也就是官道建設也是沒有落下,除了京畿直接主持建設的全國主幹道外,還鼓勵各地方自行建設官道。

    這一方面,陳立夫在廣東就干的很不錯!

    陳立夫在廣東,可不僅僅是搞鐵路和航運,在官道建設上也是下了大力氣的。

    粵贛鐵路是陳立夫上任以後的最大成績,那就是推動粵贛鐵路開工建設,目前建設進度極快,保守估計三年通車都是有可能的。

    為更快通車,也是為了降低成本,這粵贛鐵路採用的是單線。

    這個也是目前大唐帝國修建鐵路的一大重要特點,那就是除了極少數交通非常繁忙的路段外,其他的都是單線鐵路。

    哪怕是江南大鐵路這樣的鐵路,採用的也是單線鐵路。

    而航運方面,陳立夫主要是疏通西江和北江以及東江等河道為主。

    至於官道,陳立夫在全國範圍內,率先開創了官道通鎮的計畫。

    通過省財政進行補貼,地方自行籌集資金,動員當地的村民免費出工等方式,修建各鎮的官道。

    儘管這種官道的標準非常低,只能勉強通行馬車而已,但是依舊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此外,這事在民間的反響非常好,眾多的士紳們都是踴躍捐錢捐物用來建設官道。

    這也算是華夏士紳的一個傳統了,一般而言,除了少數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外,大多士紳對於在家鄉修橋鋪路以及辦學都是比較上心的。

    這些年大唐帝國的眾多私立學校是怎麼來的,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地方上的士紳們自行籌辦的,而且大唐的私立學校,都是屬於典型的非盈利機構,別說賺錢了,往往士紳們每年都要往裡面倒貼錢,和後世得到私立學校大把賺錢是兩碼事。

    說白了,大唐的眾多私立學校,其實都是屬於士紳們做慈善的產物,並不是教育產業化的產物。

    這倒不是說這些士紳們有多少,而是華夏數千年來的傳統,一般士紳們還是比較在乎自己的名聲的,尤其是以書香門第自詡的家主,更是愛惜羽毛,他們一邊用各種權勢撈錢,同時又是一邊拿出少許的錢財做善事,試圖維持一個良好的名聲。

    這修了橋,鋪了路,辦了學,通常都會樹立一個石碑,上面記載著某某士紳捐獻若干籌辦的,人家是想要名留青史呢。

    不過雖然說他們是為了名聲才這麼做,說起來和後世美利堅的人為了避稅做慈善差不多,但好歹是做了,總比什麼都不干的權貴們強得多。

    這種傳統下,陳立夫搞的管道通鎮計畫,在民間裡受到了極大的歡迎。

    很多地方的士紳們,聽說官府打算把官道修道家門口來,不用當地的官府動員,自己就找上門來說捐錢捐物了。

    而普通的百姓們也是樂意的很,因為他們可以去工地上幹活賺取工錢啊。

    雖然官府也會鼓勵民眾們免費出力,不過大唐早就沒有徭役制度了,官府想要讓民眾免費做工,那是不可能的,都得給工錢。

    頂多就是工錢少一些,或者是不給工錢,只管飯而已。

    而即便是這樣也是很多農民們踴躍參與!

    這只限於農閒時分,如果是農忙時期,可沒幾個農民會跑去修路!

    只有在農閒時分,可以看到很多地方的農民們都是成群結隊的去修路。

    他們這是為了家鄉們?

    不好意思,他們沒有這麼高的覺悟。

    純粹是因為去修路,官府管飯而已。

    反正農閒時分,在家閒著也是閒著,還浪費口糧呢,這去修路的工地上干,還能混一天的飯吃,給家裡節省口糧,甚至一些活計還能領取少許的工錢。

    士紳們踴躍參與,捐錢捐物,農民們也是在農閒的時候為了混一口飯吃踴躍報名修路,再有陳立夫讓省財政出了不少錢,再讓州府縣等地方衙門,勒緊褲帶也要把修路的資金也給擠出來,所以這麼搞下來,成效還特別的大。

    遠在金陵城的李軒聽到了陳立夫在廣東搞官道的成果後,覺得這個路子還是比較可行的,官府和士紳以及農民一起出錢出力修路,這是大好事啊。

    當即就是派了多個部門的官員一起前往廣東,學習當地的這個修路政策,李軒對這些人親自盯住,一定要把這事的所有細節都給摸清楚了,李軒還指望著在其他省道也這麼做呢。

    然而很多事情,成功和失敗,並不在於大方向,而是在於細節。

    要想在其他地方也是複製這樣的成功路子,最為重要的並不是方案之類的,而是細節問題。

    他專門派一個調研小組過去,就是為了把所有的細節問題都給摸清楚了,然後總結起來一份可以複製的完整計畫方案。

    不過按照行程,這個調研小組想要完成調研並趕回來報告,估計都得是明年,也就是宣平二十四年的事了,如果一切不出意外的話,李軒準備在明年再選擇幾個省份施行這一官道建設方案。

    此外到了明年,估計遠征軍也應該是抵達非洲了,就是不知道他們這一路上是否順利,有沒有遇到風暴全軍覆滅……
V123210 發表於 2019-3-23 19:12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襲擊艦隊的風暴

    李軒的擔心,也不是空穴來風,這年頭出海的船隻,甭管是商船還是戰艦,遇上風暴而沉沒的多了去。

    要不為什麼說海外貿易賺錢呢,還不是因為風險高,如果沿途沒什麼風險,船隻出去了都能平安回來,這利潤哪能有這麼大啊。

    董錢坤所在的第二聯合登陸艦隊,在航行的路上自然不是一帆風順的,前半段還好,但是臨近抵達非洲海岸的時候就是特倒霉的遇上了風暴!

    在風暴之下,人類的力量是渺小的,那些只有幾百噸排水量的船隻,在風暴中就如同一片小葉子一樣,就算是董錢坤所乘坐的海軍一千多噸的戰列艦,也是在海面上隨波起伏,彷彿隨時都會沉沒一樣。

    整個艦隊裡的船隻隨著風暴到處漂流,同時為了避免沉沒,各艦都是不得不臨時調整航向,根本無法保持什麼固定的航向。

    那個時候,基本上都是各安天命,各自逃命!

    等到風暴散去,還留在董錢坤坐船附近的船隻,竟然只剩下三十多艘而已,剩下的七十多艘船隻都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而執行護航任務的印度洋艦隊也好不到那裡去,一共三十多艘船隻失散大半。

    最後沒辦法,等風浪平靜了後,只能是到處找船,尤其是派快速通訊艦以及其他加裝了蒸汽機的高速船隻,沿著周邊海域逐一尋找。

    同時也是按照預定目標繼續向前航行。

    因為事發之前就是考慮到會在路上失散等情況,為了避免失散的船隻無法回籠,早就規定了一旦失散,失散船將會自行前往馬達加斯加島東北部的大唐補給港口馬達城。

    稍候的三天時間裡,眾多的船隻也是逐一被找到,或者是聚合在一起,最後第二聯合登陸艦隊以及印度洋艦隊加在一起,又是彙集起來八十多艘船隻,不過還有多達四十多艘船隻失聯。

    但是也沒辦法,前幾天的一場風暴持續了大半天呢,這大半天大家都是各自逃命,那個時候誰還顧得上航向啊。

    如今能夠收攏八十多艘船隻已經是很不錯了。

    剩下的船隻,也只能是祈求他們能夠逃過這一劫,然後平安抵達馬達城了。

    反正那些船隻上的船長們,也都是擁有完善的羅盤等導航用的儀器,擁有豐富的航海經驗,雖然被風暴吹的偏離了航線,但是調整航線並抵達馬達城並不存在什麼太大的難度。

    嗯,前提是船隻沒有損壞,尤其是風帆、蒸汽機這些動力系統。

    如果說桅杆斷掉了,蒸汽機也壞掉了,那麼沒辦法,只能是飄蕩在海面上等死了。

    至於那些在風暴裡當場沉船的船隻,就更不用說了。

    又是持續航行了六天時間後,董錢坤才是隨同艦隊抵達馬達城。

    這個馬達城乃是大唐西洋貿易公司在非洲地區的第一個據點,同時也是第一個大型的據點!

    因為葡萄牙人把控著印度沿海航線,雖然說大唐西洋貿易公司和他們爭奪多年,也是在印度西部海岸、西亞等地區開闢了殖民地和據點,不過規模都不大,航線也是被葡萄牙人所把控。

    所以有時候,大唐的商船前往非洲中南部地區,往往都是選擇直接橫跨印度洋,直接前往非洲中南部海域的。

    而此時非洲的東北部和中部海岸線,大多都是被葡萄牙人所掌控,只剩下少許地方是空白的,大唐也是趁機建立了幾個殖民地,同時為瞭解決前往非洲南部困難的問題,特地在馬達加斯加島上設立了大型的補給港口。

    葡萄牙人在馬達加斯加道上雖然也有幾個貿易站,但是葡萄牙人對這個大型島嶼顯然是沒有什麼興趣,只是設立了幾個貿易站而已,並沒有把這些作為重要據點來經營,他們的重點還是放在非洲海岸線上,尤其是非洲東部海岸線的南非、中部、東北部區域。

    這才是讓大唐帝國在此地從容建立馬達城,並利用這個馬達城為後勤基地,在非洲東部海岸線上和葡萄牙人進行爭奪,只不過距離太遠,補給困難,一直以來成效都不大。

    其中最值得稱讚的效果應當是西印州了,大唐在印度洋沿岸的眾多殖民地裡,能夠被稱之為州的可沒多少,而西印州就是其中之一,可見其重要性的。

    大唐為了在南非邊上建立西印州,可是和葡萄牙人狠狠的幹了好幾架,現在都還處於非常緊張的局面,大唐西洋貿易公司在此地常年駐紮了一千多的兵力,而且還千里迢迢從國內組織了兩千多人的移民到此地,其目的倒不是為了移民開發之類的,純粹就是為了能夠在當地開發耕地,以實現最基本的自給自足而已,避免不管什麼,尤其是糧食這些東西都還得從印度地區運輸過來。

    作為大唐在非洲地區進行貿易、殖民的重要後勤中轉站,馬達城的規模比較大,除了一個軍事要塞外,還有一大片的港口城區。

    不過,遠征艦隊如此龐大的規模,饒是馬達城這樣的後勤中轉站也是無法完全容納的,只有部分船隻才能夠進入泊位停泊,大部分都是停留在港口或者乾脆是沿海。

    抵達了馬達城後,董錢坤一番清點下來,發現自己麾下的兵力只剩下八千多人了,還有四千多人在其他失聯的船上不知所蹤。

    同時還有損失了眾多運輸彈藥的船隻。

    這讓他特別的無奈,打了一場錫蘭島戰役,他的戰鬥減員也不過千人不到,非戰鬥傷員雖然多點,但是也就千把人,全部加起來減員不過兩千三百人上下,其中陣亡或者病亡的也就**百人,剩下的傷員或者病人還是能夠挺過來活下去的。

    但是現在,卻是足足有四千兵力失聯,其中還有著整整一個炮兵團的炮兵……

    這說好聽了只是失聯,但是如果一直沒有返回的話,那麼這些人的下場也是可想而知了。

    這讓董錢坤連續嘆氣許久!

    大唐在印度洋作戰,最大的敵人根本就不是什麼葡萄牙人,至於那些土著更是不值一提,大唐的最大敵人,是大海,是大自然!

    不過嘆氣也沒有辦法,他也只能是待在馬達城慢慢的等待,期望著那些失聯的船隻能夠抵達馬達城。

    同時經過風暴的摧殘後,艦隊裡的很多船隻都是需要修理,有些是桅杆風帆出現了問題,有些是蒸汽機出現了問題,甚至都有船體破裂的大問題。

    在他收攏的船隻裡,就已經是因為各種問題,而主動放棄了五艘船隻,而這些被放棄的船隻都是清一色的船體破損過於嚴重,無法堵住漏水的缺口,最後被迫放棄的。

    至於說桅杆風帆被摧毀,乃至蒸汽機壞掉了,這些都不算什麼大問題,因為艦隊裡帶上了大量的技術人員以及備用的材料和工具,是能夠進行簡單的維修的。

    唯獨船體嚴重破損,這是沒辦法的事。

    風暴颳起的時候,海面上風大浪大,一個搞不好,船隻就會因為劇烈的顛簸出現破損,大部分船隻雖然都熬了過去,但是還是有些船隻沒能熬過來。

    董錢坤待在馬達城上率領部隊休整,同時讓技術人員進行修理維護船隻,同時也是等待著失聯的船隻找到馬達城了。

    稍候的幾天裡,陸續有失聯的船隻抵達馬達城,這讓董錢坤放心了不少。

    不過一直在此地等了足足半個月,董錢坤還是沒能等到最後的十多艘船,董錢坤就知道他們肯定是凶多吉少了。

    就算是失聯了,但是這都半個月過去了,只要船隻能航行,船長不犯傻,基本上都能夠找到馬達城來了,但是現在半個月過去了,剩下的十多艘船依舊沒能抵達。

    他們的命運恐怕已經是注定了,估計不是已經沉沒,就是飄在海面上等死。

    一場風暴,讓遠征非洲的大唐艦隊,就是損失了總是二十三艘船隻,陸海軍公司艦隊等兵種加在一起,失蹤人數達到了三千多人,損失物資無數。

    唯一讓董錢坤感到安心的是,他手底下的炮兵團的炮兵們是安然無恙的抵達了馬達城,美中不足的就是,運輸這個炮兵團火炮的船隻,也是處於失聯狀態。

    等於是有炮兵但是沒有火炮。

    不過這個問題不大,艦隊裡火炮多的是,不說海軍裡的戰艦,就算是那些商船上也是有著眾多的火炮呢,到時候直接從船上搬下火炮就是了。

    海軍經常幹這種事,把艦炮拆下來搬到陸地上充當地面火炮使用,不僅僅有火炮,海軍往往還會隨艦攜帶部分的炮架,和陸軍火炮的炮架一樣,帶輪子的那種!

    雖然一路上遇上了風暴,讓董錢坤特別的無奈,對於軍中的士氣也是影響比較大,但是仗還是要打的,在馬達城休整了足足一個月後,董錢坤才是帶著他只剩下一萬人的登陸部隊,乘坐第二聯合登陸艦隊的船隻,在海軍印度洋艦隊的護航下,繼續前往西印州。

    他們將會在西印州登陸,然後以西印州為起點,向葡萄人控制下的南非地區發起進攻!

    歷經千辛萬苦才跑到非洲來,這要是不拿下南非,何如對得住葬身大海的三千陸海軍將士!
V123210 發表於 2019-3-23 19:12
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南洋本土化

    非洲遠征艦隊在印度洋上遇到了大規模的風暴,這個事一時半會的還無法傳回國內呢,別說國內了,就算是在印度地區想要知道這個消息,也得很久以後了。

    不過就算是把消息傳回國內,其實也無法造成太大的波瀾,這年頭遠海航行如此危險,那一年不是沉船死人無數啊,唯一的區別就是,以往沉船死人的都是普通的商船,而現在的只是軍艦而已。

    即便是軍隊,大唐海軍這些年來也損失的不少,宣平十八年的時候,就有一艘巡洋艦在南洋執行任務的途中遭遇風暴而沉沒,至於小型的船隻就更多了。

    大唐帝國可不是什麼隨便死幾個人就會大驚小怪的帝國,作為一個傳統的封建帝國,為了達到戰略目的,別說是幾千人了,就算是損失幾萬人乃至幾十萬人那都是敢去做的。

    比如說移民開發!

    當代受限於醫療條件的低下,海外移民的風險是非常大的,早些年帝國的移民前往呂宋島的時候,死亡率可是相當高,基本上都一年的死亡率都會達到百分之十以上,而十年內,這些移民的死亡率能夠達到三成。

    而這還不算運輸途中的死傷呢。

    如今在南洋的熱帶地區進行海外移民是一件超高風險的事!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這種情況在北美洲並不存在。

    因為北美洲的緯度比較高,屬於亞熱帶區域,相對於熱帶地區而言,和帝國本土比較類似,帝國的子民去到了美洲,在氣候上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加上當地也沒有什麼熱帶雨林,從而導致眾多熱帶雨林特有的疾病。

    因此帝國在北美洲的移民還是比較順利的,移民頂多就是在運輸的途中死一些,但是抵達了美洲後,卻是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死亡。

    從這一點來說,北美洲要比南洋,也比印度更適合帝國進行移民開發!

    帝國最近幾年也是開始調整移民重心了,南洋地區,包括澳洲在內等太平洋西部區域依舊是移民的重點區域,因為大唐帝國要執行南洋本土化。

    而想要執行南洋本土化,可不是擊敗了當地的土著王國,建立起來了行政統治就行的,這樣可不叫本土化,頂多只能算是殖民而已。

    大唐帝國在南洋要做的徹底紮下根來,讓這片土地從此以後徹底成為大唐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人都不夠多,怎麼能夠稱得上此地乃是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呢。

    南洋本土化乃是帝國最近幾年就確定下來的基本方針,是不可能變更的,至少在李軒死之前是不可能變更的。

    所以這些年,雖然南洋地區環境惡劣,但是大唐帝國還是堅定不移的進行移民,而且數量是一年比一年大。

    尤其是去年奪取了馬六甲,並把葡萄牙人在南洋地區的各大殖民據點都橫掃一空後,移民屯墾司就是開始了自從成立以來的最大的動作。

    首先是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移民的方案,其中最為重要的方案應當屬於移民分地,土地,永遠是刺激華夏農民的最佳利器,而這個移民分地方案,和以往的南洋移民分地方案又有著極大的不同。

    早年帝國在南洋進行移民的時候,所實行的移民分地方案,說是分地呢,但實際上都是嘴巴上說,移民當局是分地,但是這些都是荒山野林,少數的農田也都是在當地的土著手裡。

    移民當局把土地分下去了,但是怎麼實際控制這些土地,他們通常就不管了,往往都是需要從移民裡頭組建民兵把軍隊,然後依靠民兵部隊把當地的土著給趕跑,最後才能夠進行開荒。

    但是現在的移民分地,那都是直接分配已經是屬於官府控制下的土地,去年到現在,駐防南洋各地的部隊以及各地的民兵部隊,發動了無數次的掃蕩活動,驅逐土著,進而掌控了大部分的土地。

    比如移民重點區域呂宋,如今整個呂宋島上,基本上已經是看不見什麼土著的蹤影了,這樣也就有了大量的官方控制的土地用來分發給移民。

    除了直接免費發放官府控制下的土地外,移民分地也不僅僅是針對個體,同樣也是針對機構。

    帝國參考了貴族冊封分地所帶來的有利因素,特地制定了這一政策,當然了,這個土地就不是免費了,相反,還要機構出資購買,同時購買的這些土地也還是沒有實際被官方實際控制的土地。

    但是那些公司等商業機構為什麼要購買這些都還在土著手中的土地呢,這是因為帝國將會在這些土地上,繼續奉行在本土實行的礦產法案。

    也就是說,只要你擁有了土地所有權,那麼同時你也擁有了土地表面的樹木,動物以及地下的各種礦產的產權。

    同時針對這些資源的開採,還特地出台了一個稅收優惠政策!

    首先,條文規定在南洋地區,具體來說就是,呂宋府、萬丹府、馬六甲州、澳洲四地上採礦、伐木等開採資源的商業行為,可以獲得五年內免稅,五年後還有一個為期十年的半稅期的稅收優惠。

    整個稅收優惠的期限,達到了十五年之久。

    這個稅收優惠政策,可謂是大殺器!

    在大唐生活,尤其是做生意,可都是要收稅的,而且部分行業的稅收還不低,比如說採礦行業,這個稅收可是比較重的,哪怕是在海外領地經商,同樣也是根據國內的稅收政策進行徵收。

    比如說開採金銀銅等貴金屬,稅率是非常重的,到了最後往往是挖出來一百元金子,都有至少五十元是作為稅收上繳,然後再扣除成本,其實礦產企業雖然還是很賺錢,但是和暴利可是不搭邊的。

    但是現在,一個五年免稅,後頭還有一個十年半稅,這得讓商人們多賺好幾倍的利潤呢。

    假如以前在南洋開採金礦,扣除稅收以及成本外,挖出來一百元金子,毛利潤只有十多元,但是這個稅收優惠政策一出來,這個利潤將會直接飆漲到六十多元。

    十多元的利潤變成了六十多元的利潤,這意味著什麼?

    百分之五百的利潤增福!

    那些商人們仔細一算,發現在南洋採礦雖然前期投資成本非常高,從國內組織移民過去採礦成本也不低,但是架不住免稅啊,到最後一對比,竟然是比在國內開採金屬礦利潤還有高,而且高不少。

    於是乎,很多的礦業公司就是熱情滿滿,一股腦都是跑去購入大量的土地,然後準備進行勘測開發。

    當然了,移民當局也不傻,他們的目的是想要利用土地以及免稅政策,吸引這些公司對土地進行開發,引進國內的移民,從而讓當地的人口充實起來。

    但是如果是那些公司只購買土地不開發,或者是想要留著以後開發,那麼就不行了。

    所以這些機構購置土地,都是有著限制性條件的,那就是限定三年內必須開發,如果到期沒有開發,或者是開發程度沒有達到合同的要求,移民當局將會無條件回收這些土地。

    這一系列的政策,都是為了吸納國內的資本投資南洋地圖,引入國內的移民。

    甚至為了逼迫這些商業機構從國內引入移民,帝國還特地辦法了雇工保護法令!

    任何帝國的機構以及個人都不得僱傭土著工作,一旦發現將會處於高額罰金,而且這個罰款是沒有固定金額的,而是以比例進行計算,最後一計算,肯定是能夠把這家公司罰到破產!

    這個雇工保護法令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避免這些公司為節約成本,直接在當地僱傭土著,或者是乾脆抓土著當奴隸進行各種勞動。

    這樣雖然能夠有效降低企業成本,從民族情緒上來說把外族人當奴隸使用似乎也很爽。

    但是這和帝國的南洋本土化政策是嚴重違背的。

    帝國的南洋本土化政策,最終目標是讓南洋地區成為華夏人的家園,而不僅僅是統治這些地區那麼簡單。

    這也是為什麼,大唐帝國這些年來,一直堅持反對奴隸制度的原因,因為大唐帝國死活都不願意讓這些土著生活在帝國的土地上,哪怕只是作為奴隸。

    所以,當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美洲搞什麼黑奴種植園的時候,大唐帝國是非常鄙夷的。

    都是工業時代了,還搞什麼奴隸制度,也就只有歐洲的那些蠻夷才能夠做出這些事情了。

    大唐帝國素來反對奴隸制!

    海外領地都是如此了,在帝國本土那就更不用說了,每年來帝國貿易的外國人不少,但是都是被限死在各大貿易港口的貿易區裡。

    那些外國商人們不允許了離開商貿區,深入帝國腹地生活經商。

    只有少數外國官方人員,通過外交渠道才能夠離開商貿區,然後前往金陵城等地方。

    南洋本土化,是帝國的海外殖民政策的一大重點,所以雖然困難,但是也是不放棄的。

    當南洋本土化的工作正在進行的時候,其他地區的移民開發,尤其是扶桑那邊的最終解決也是被提上了日程!
V123210 發表於 2019-3-23 19:12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扶桑問題的最終解決

    縱觀帝國最近的五年的海外移民開發政策,就可以知道是以南洋移民開發為主,南洋整體包括呂宋府、萬丹府、馬六甲州、澳洲這四個地方,不包括緬甸、安南、暹羅等地區的南洋半島。

    這些破地方,現在還是有著大量的土著國家呢,而且地理和氣候更加惡劣,對帝國移民來說非常的不友好,所以目前依舊是通過商業、軍事、外交等手段進行處理。

    說白了,就是不斷的挑撥當地的土著們打仗,賺錢的同時不斷的進行蠶食。

    廣寧縣就是這麼來的,而如今除了廣寧縣外,帝國這幾年也是陸續搞了幾片土地,分別歸屬廣西和雲南管轄,而這種政策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除了南洋地區外,海外還有扶桑、印度、西亞、非洲以及北美洲等地區

    在印度、西亞以及非洲等地區,目前來說帝國並沒有在這些進行大規模的移民開發的打算,所以這走的普通殖民地的路子。

    沒辦法,地方太大,土著太多,一時半會的吃不下,得慢慢來。

    而北美洲那邊的話,氣候和地理環境都是更加適合,奈何距離實在過遠,再加上那邊的西班牙勢力不小,同時當地的土著也是數量眾多,所以目前為止,也就只有萬人左右的移民而已。

    和南洋地區已經是數十萬移民無法相提並論。

    不過扶桑那邊事務,如今卻已經是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要說起來,帝國涉足扶桑列島那已經是足足有十多年了,並且也是執行了一個長期的方案,通過挑動戰爭,奪取殖民地,從經濟、軍事上全面控制扶桑列島。

    甚至都還有其他的一些小手段,比如說廣受帝國單身狗歡迎的聯姻政策,這些年來,陸陸續續從扶桑運走了至少大幾十萬的年輕扶桑女性。

    各種手段下來,如今的扶桑已經是殘破不堪,而且受到持續不斷的戰爭影響,當地的人口已經是下降道了非常低的水平。

    根據大唐帝國扶桑事務衙門的估算,到宣平二十四年的時候,扶桑列島的土著人口數量,絕對不會超過兩百萬。

    對比十年前,少說也消息了一半甚至更大比例的人口。

    這些人口的消失,可不關大唐的事,大唐從來沒有在扶桑發動大規模的入侵戰爭呢,都是他們自己打仗打沒的。

    如今的扶桑可是處於戰國時代呢,天天都有大名打來打去,戰爭如此頻繁,人口不急速下降才是怪事呢。

    到了今天,不管帝國高層都是認為,扶桑問題的最終解決時機已經是到了,尤其是扶桑事務衙門在宣平二十三年所提交了多份報告,都是提起,目前全面接管扶桑列島的時機已經是成熟了。

    而等到了現在,也就是宣平二十四年的時候,李軒覺得扶桑問題的確是不能再拖下去了。

    如今整個東亞地區的絕大部分地方都是處於帝國掌控之下了,唯獨剩下南洋半島以及扶桑列島。

    南洋半島環境過於惡劣,人們寧願跨海去呂宋,去萬丹洲,都不願意跑到安南去移民,所以帝國要想短時間內解決南洋半島基本是沒指望了。

    但是扶桑不一樣,扶桑列島雖然說也是個資源匱乏的地方,但是當地開發成熟,而且氣候和帝國本土基本上一摸一樣,不存在著生存不適應的問題。

    帝國在扶桑地區有著一個大隅縣的海外領地,還有數十個殖民地,連獨立的島嶼都是佔領了好多,先後也是移民了好幾萬人,但是也沒見移民在當地生活不適應的問題。

    這種情況下,李軒也是決定要把扶桑地區納入帝國統治行列了,而且也不是什麼殖民統治,而是真正的本土化。

    處理辦法就和當年的高麗半島一樣!

    先軍事控制,然後直接設立省,府、州、縣、鎮、村等各級行政機構,並且短時間內就是組織數量龐大的國內移民前往扶桑定居。

    恩,不是移民開發,而是定局。

    因為當地已經是開發的很成熟了,不存在還需要開荒的情況。

    並且移民的數量也不是幾千人幾萬人,李軒打算一口氣送過去上百萬人。

    反正扶桑距離帝國本土,也就只隔了一條對馬海峽而已,也不用千里迢迢進行海上運輸,先把軍隊以及大量的移民集中到釜山港,然後再通過船隻進行運輸。

    不用費什麼事。

    而且帝國民眾對扶桑地區的接受程度,要比南洋、美洲什麼的強多了,就和當年組織移民去高麗半島一樣,不用費什麼事,只要一說分地,一大群人都是踴躍報名了。

    李軒下定了決心,大唐帝國這架龐大的戰爭機器是再一次開動起來!

    當然了,只是開動了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區區扶桑,還無法讓帝國徹底的啟動戰爭機器,別說扶桑了,就算是如今如日中天,在中亞地區幾乎呈現橫掃態勢的韃靼人,也是無法讓帝國進行總動員之類的。

    當然了,一番緊張還是少不了,畢竟韃靼人的十幾萬騎兵還是有著巨大威脅的。

    而扶桑,不是李軒小看他們,就以扶桑現在的狀況,帝國哪怕是不再往扶桑地區增兵,只依靠負責遼東省以及扶桑列島地區防務的第十五軍,就能夠把扶桑列島上的多如牛毛的大名們一一清理了。

    大唐帝國的眾多陸軍部隊裡,第十五軍算是比較特殊的了,因為它除了要承擔遼東地區的防務外,還需要承擔扶桑列島的作戰事務。

    在本土遼東地區的防務以及兵力部署先不說,只說在扶桑列島地區,第十五軍轄有陸軍第五十六步兵師、琉球守備團、大隅守備團、大阪守備團、江戶守備團以及十多個各殖民地的守備營、隊。

    其中的第五十六步兵師,前身乃是駐防扶桑列島地區的大唐陸軍第一混成旅,後來大唐進行軍制改革,就是把這個第一混成旅和駐防高麗半島的一個預備師進行合併,然後編為第五十六步兵師,同時這個軍也是第十五軍裡唯一個一個戰備部隊,其編制和戰備裝填,都是屬於陸軍內部的一等師編制。

    第五十六步兵師,其駐地是分成了兩個地方,一部分兵力是駐紮在高麗半島的南部地區,師部設在釜山,但是還有一部分兵力則是駐防大隅縣。

    除了這個第五十六步兵師外,還有各守備團以及守備營,不過這些守備團、營、隊的兵力就比較少,同時裝備也比較一般了。

    守備團普遍只有一千多人的兵力,而守備營更是只有幾百人,守備隊就更不用說了,區區幾十人百來人而已。

    不過第五十六步兵師加上四個守備團以及十八個守備營,第十五軍麾下可用於扶桑作戰的兵力就有兩萬五千多人了。

    僅僅是依靠這些兵力,其實也是能夠橫掃扶桑列島了。

    但是李軒為了穩妥起見,同時也是為了避免陷入長期化,他還是決定對扶桑進行增兵,也不過,再增兵一個師就行了。

    甚至也不用從國內腹地抽調,直接讓第十五軍再調一個師上去就行了。

    第十五軍除了負責扶桑防務外,還負責遼東防務呢,所以除了駐紮高麗半島以及扶桑地區的部隊在,在遼東其他區域也還有兩個師駐防。

    雖然剩下的這兩個師只是二等師,不過也夠了。

    李軒在宣平二十四年的時候,正式簽發了收復扶桑列島的作戰命令,命令陸海軍近衛軍收復扶桑。

    此外也是讓移民屯墾司做好大量移民的準備!

    畢竟這一次移民扶桑的數量可是不在少數,至少也是幾十萬人打底呢。

    組織數量如此眾多的移民可不是一件小事,所以得早早的做準備才好,不然到時候等軍方都是打下扶桑列島了,但是移民卻是姍姍來遲,這樣可就不太好了。

    接到作戰命令後,陸海軍和近衛軍的高層,接著聯合作戰部的名頭開了個碰頭會,不過這事和之前的印度作戰不一樣,基本上三方都是沒什麼爭論。

    因為陸軍的地面作戰部隊早就待在扶桑了,只要一道命令過去,直接就能橫掃扶桑了,也不用海軍大張旗鼓的進行運輸,後續的援兵運輸,也是就近從高麗半島抽調,然後跨越對馬海峽就行了,就那點海峽的路程,軍方甚至都不打算組建什麼大規模的運輸船隊,直接用軍方自己的運輸船隻,然後直接在釜山當地徵用一些商船就行了。

    此外扶桑人基本上沒有什麼海上力量,哪怕是有些小舢板,也是早就被大唐海軍掃蕩乾淨,連稍微大一的漁船都是沒給這些扶桑人剩下。

    如今在扶桑列島各海域跑著的船隻,清一色的大唐船隻,不知道的人看了,估計還會以為扶桑列島各海域,是大唐的內海呢。

    這扶桑人沒什麼海上力量,海軍自然也是沒有必要抽調主力艦隊進行專門的護航,甚至他們都不打算派遣主力艦去作戰。

    如今海軍的軍艦使用也是挺緊張的,印度洋上撒下去了大幾十艘軍艦呢,而且看樣子還是無法徹底掌控印度洋,海軍高層都打算繼續向印度洋增援了。

    至於扶桑這邊,那裡用得著什麼戰列艦、巡洋艦啊,甚至連護衛艦都不用,到時候隨便派幾艘近海巡邏艦過去意思意思就行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9-3-24 19:17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應易康去扶桑

    海軍不打算派遣主力艦隊去扶桑,這不是他們自大,而是扶桑人實在太渣。

    而且海軍也不是沒有絲毫準備的,這不從國內派遣主力艦隊過去,不代表在扶桑海域就沒有海軍存在啊。

    萬一扶桑人搞出來一堆舢板阻攔,大唐海軍在扶桑海域以及周邊還有一個扶桑分艦隊呢。

    帝國早年在琉球設立了琉球分艦隊,後來又在扶桑地區分別設立了大阪分艦隊、江戶分艦隊,不過統轄混亂,所以後來帝國海軍是把這些分艦隊整合了起來,設立了扶桑分艦隊,其防區包括琉球群島、扶桑列島等周邊海域。

    其司令部可就是在大隅縣呢。

    雖然說整合過後的這個扶桑分艦隊雖然這些年實力越來越渣,連早年的琉球分艦隊都是快要比不上了,因為早年琉球分艦隊,旗艦可是八百噸級的巡洋艦,護衛艦也有不少,但是因為該方向實在沒啥敵人的海上力量,頂多就是防備一下西班牙人從墨西哥跑過來!

    所以後來乾脆連旗艦都是變成了護衛艦,主力都變成了一堆的近海巡邏艦了,從以往的遠洋作戰分艦隊,變成了近海巡邏分艦隊。

    然而就算是這樣的分艦隊,徹底掌控扶桑海域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所以海軍根本就沒有打算從國內或者南洋海域抽調主力艦增援扶桑海域,頂多就是讓北海分艦隊配合一下作戰而已。

    海軍不重視,就連陸軍自己也是不怎麼重視,覺得也就那樣,直接簽發命令讓第十五軍具體負責扶桑戰事,早日拿下芸芸。

    陸海軍都不重視,不是他們輕敵,而是扶桑人實在太渣,這種程度上的安排,其實已經是很重視了。

    好說好歹也有三萬多陸軍部隊,然後一個扶桑分艦隊裡也有三艘護衛艦,二十多艘的近海巡邏艦呢。

    此外運輸艦也是一大票,至於為什麼把運輸艦算進去,因為這些都是武裝運輸艦啊,上面正兒八經的帶著火炮呢。

    收復扶桑,在軍事上,可以說是毫無難度,如果李軒想要打扶桑,早十年前就能拿下來了,之所以拖著不打,絕不是因為軍事問題,而是屬於政治問題。

    如今既然打算打了,軍方也是立即行動了起來。

    和以往一樣,陸海軍打頭,近衛軍在後面撿漏!

    而且撿漏的還不止近衛軍一家呢,實際上陸海軍的眾多軍官們,也是跟聞見了血腥味的鯊魚一樣,猛的撲上來了。

    甚至從去年開始,這正式作戰命令還沒有下來,不少的人就已經是開始活動走門路了,就是想要調到第十五軍去任職。

    現在消息一傳出來後,國內的陸海兩軍的大小軍官們都是坐不住了,一個個都是開始活動門路,試圖調往扶桑作戰。

    為啥?

    因為這場扶桑戰役屁大點的風險都沒有,還能撈取戰功!

    縱然扶桑人不堪一擊,但是好歹也是征服偌大一個扶桑列島呢,不管怎麼說那都是屬於開疆擴土,功勞哪怕是被往下壓了不少,但是依舊是一大盤的肉,足以讓很多軍官們在功勞簿上記上一筆了。

    而且沒風險還能撈戰功這種好事可是不容易遇上的,大唐這些年打仗也不少,雖然勝仗很多,但是打仗的風險依舊不小。

    比如印度洋決戰,看似葡萄牙人不堪一擊,在大唐的打擊下只能節節敗退,但是一場錫蘭島戰役,就是讓地面作戰部隊減員兩千多人,董錢坤的麾下的地面作戰部隊,打完錫蘭島後,足足休整了一個月才是緩過來,並等到補充兵員。

    結果呢,橫渡印度洋的時候遭到風暴就算是損失了三千多陸海軍將士,這以後去到了非洲作戰,還不知道要死傷多少呢。

    因此即便是葡萄牙人不堪一擊,那些土著就更不用說了,但是海外征戰依舊風險巨大,而這種風險並不是敵人帶來的,而是大自然所帶來的。

    然而扶桑呢,卻是不存在這種什麼大自然的風險,就小小一個對馬海峽,足以朝發夕至,而扶桑列島本身也是氣候比較適合,和帝國本土氣候相當,適合大唐人生存。

    也正是因為這種狀況,才讓軍官們都是想著法子參與這一場戰役,然後趁機撈一筆軍功。

    現在不撈,以後估計就得跑去印度甚至非洲和葡萄牙人、土著們打仗撈軍功啊!

    跑到印度甚至非洲打仗,可是一不小心就會丟掉小命的,而且大概率還是沒被敵人打死,就自己病死,或者乾脆是遭遇風暴淹死!

    那得多冤啊!

    不過也不算是每個人都能夠有這個機會的,除了原本就在第十五軍服役的將士,其他的軍官們想要臨時調到第十五軍服役,而且還是參戰的第五十六步兵師、四個守備團等部隊,難度可是相當大的。

    所以普通普通軍官基本是沒指望的。

    唯獨有兩種人才能夠有這個機會!

    一種是背景深厚的權貴子弟,尤其是那些頂著世子頭銜,甚至已經是繼承了爵位的軍事貴族子弟,他們擁有遠超他人的豐厚人脈來活動,從而獲得調任第十五軍任職,並參加扶桑戰役的機會。

    而另外一種人嘛,則是少數被眾多大佬們看好,成績極為優秀,被當成軍方希望之星來培養的優秀軍官。

    這些人往往是在武學堂的時候,就是表現出來遠超他人的軍事天分,畢業的時候成績名列前茅,這些人只要表現出來卓越的軍事天分,那麼前途根本就不用自己操心,上頭的大佬們就會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培養了。

    應易康就是這樣一個臨時獲得參加扶桑戰役的天子驕子!

    說起出身,他不過皖北的一個普通士紳子弟,這種出身如果對比貧寒百姓,那麼自然是好很多,但是在軍隊裡,這樣的背景就是非常一般了,因為他的家庭基本不可能給他的仕途帶來任何幫助。

    甚至就算是姻親也是指望不上,因為他成婚早,在報考陸軍武學堂之前就已經成婚了,娶了他們當地同樣一個士紳家庭的嫡女為妻。

    他妻子的家庭雖然生活也算富足,在當地也算是名望大族,但是依舊不能給他的從軍生涯帶來什麼幫助。

    真正能夠給他的從軍生涯帶來幫助的是,他在陸軍武學堂的三年就學期間,每一次的年考都是名列步科前三。

    畢業考試的時候,他名列步科第一名!

    這個畢業成績,讓他就此平步青雲,剛畢業就是以少尉軍銜代理主力步兵師的步兵隊隊長一職,你得知道,主力部隊的步兵隊隊長,大多時候都是由上尉擔任的,剛畢業就能夠擔任隊長,那是只有步科前三名才有的待遇。

    三個月後他就是成為了中尉,然後也是去掉了代理這兩個字。

    一年後調任軍部任職,擔任作戰參謀,並晉陞為上尉。

    隨後就是報考御學堂,在御學堂期間同樣成績不俗,畢業考試依舊是步科第一名,還獲得了聖天子欽賜的軍刀。

    同時他在校期間,還兼任樞密院參謀部的作戰參謀職務,參與了一系列的作戰計畫,去年年底發動印度洋決戰戰役,參與陸軍作戰計畫制定的作戰參謀裡,就有他,而且還是屬於中堅階層。

    從此之後,他的名字基本上就是被陸軍的眾多大佬記在了心裡。

    去年剛從御學堂畢業的他,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陸軍少校,先是在陸軍樞密院參謀部擔任作戰參謀,這陸軍在扶桑的戰略計畫,就是他和一作戰參謀們搞出來的,表現的相當搶眼。

    誰都知道參謀部作戰參謀這個職務對他而言就只是過渡而已,估計熬個一年就能夠調任到野戰部隊裡任職,而且不出意外的話,肯定就是某個主力步兵營的營長,然後是團長,師長,一路走上去。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他竟然是會這麼快就被調到主力部隊,這才從御學堂畢業沒幾個月就被調到主力部隊任職了,而且還是去第五十六步兵師裡任職。

    更重要的是,這還是臨時調動,他接到調令的時候,出兵扶桑的作戰命令都已經是下達了。

    能夠在最後關頭被調到第五十六步兵師擔任一個主力步兵營的營長,這種事情,除了高層點頭甚至是親自推動,在整個陸軍裡,就沒幾個人能夠做到,哪怕是那些權貴子弟也不行。

    由此可見軍方高層對他的欣賞了,看這節奏,都不是培養普通的准將,少將了,而是奔著培養中將軍長這種級別的路子走了。

    然而,在旁人看來,應易康這是深受高層寵愛,但是在應易康自己看來,這一次的調動卻是不太滿意的。

    他是想要去主力部隊帶兵打仗,但是他想要的卻是那種真正的戰爭,而不是扶桑戰役這種武裝遊行,甚至是那些什麼殖民地戰爭他也沒有什麼興趣,他就想要去西北任職,然後和韃靼人堂堂正正的幹一架!

    當然了,這和什麼男人的浪漫沒有什麼關係,也談不上是更討厭韃靼人等個人喜好的問題,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著想。

    而是因為誰都知道,扶桑作戰和戰爭實際上沒啥關係,那純粹就是武裝遊行,即便是征服了扶桑分潤了功勞,但是這點功勞有什麼用?

    他想要的是參加真正的大戰並立下功勛!

    以奠定自己作為陸軍新生代領軍人物的基礎!

    他的野心,比外人想像的要更大!
V123210 發表於 2019-3-24 19:17
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不屑於聯姻的應易康

    作為一個武學堂步科第一名畢業,在御學堂學習期間就已經是兼任參謀部作戰參謀,參與了南洋戰役、印度洋戰役裡陸軍戰略的軍方新秀。

    雖然應易康的家庭出身不咋地,但是卻是依靠著實打實的才華獲得了軍方不少大佬們的讚賞。

    他就讀御學堂期間,就是因為學業出色,在戰略戰術方面表現出來極大的才華,這才被御學堂的老師舉薦去參謀部兼職。

    而御學堂的授課老師,那可都是軍方的高級將領,最次的也是准將呢。

    很多還是擔任過主力步兵師的師長,乃至野戰軍的軍長的軍方高層。

    受到他們的賞識,應易康的起點是比絕大部分人都高的,哪怕是那些權貴子弟也是比不上他。

    而應易康也是一個自視甚高的人,擁有極大的自信,就讀御學堂期間,有人暗示他自身的家庭背景不行,取得妻子背景也不行,而且妻子這幾年也沒有給他生出兒子來,拐彎抹角的讓他休妻,說是只要他還是單身,哪怕一大堆的軍方權貴都很樂意把女兒嫁給他。

    但是卻是被應易康斷然拒絕!

    這倒不是說他愛妻子愛的有多麼深沉,實際上這幾年元配無所出他也是有些不滿的,要不然也不會連續納了好幾個妾室了。

    他拒絕,那是因為他根本就不屑於依靠休妻另娶的方式,來獲得什麼背景。

    要說背景,他也是有老師的!

    這老師也是背景,人脈啊,不說普通老師了,哪怕是當時的御學堂步科主任都是對他欣賞有加,而這個步科主任,之前可是擔任過第一步兵師師長的軍方實權人物。

    他有自信哪怕是不依靠什麼讓人不齒的姻親關係,也能夠爬上去。

    而這樣一個才華過人,又有著極大自信的人,自然是不干預滿足在扶桑戰役這種只是武裝遊行的戰爭裡鍍金了。

    只不過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上頭既然安排他去第五十六步兵師任職少校營長,他也是無法拒絕。

    應易康有這個本事,對鍍金之旅表示不滿,不過其他人可就不會這樣了,實際上能夠臨時調動去第十五軍服役,參加扶桑戰役的軍官,絕大部分都是費了不小的心思才獲得這個機會的。

    其中就有畢志安。

    畢志安之父,乃是開國功臣之一,統一戰爭期間表現也是相當部署,統一戰爭結束之後就是陸軍少將軍銜了,而且還獲得了男爵的貴族頭銜。

    只不過沒能熬過陸軍後來的持續幾次的改革,逐步淪為邊緣,宣平十一年就是調任地方,擔任守備司令,宣平十三年就是被迫轉為預備役了。

    畢志安和當代的很多貴族子弟一樣,都是視從軍為維持,乃至振興家族榮耀的最佳途徑。

    而他的父親,對他的期待也是非常大,畢志安一共有兄弟四人,本來是都想要從軍之路,乃至最後只有畢志安這個嫡長子才是考上了武學堂,其三個弟弟實在是沒啥天分,連武學堂都是考不進去。

    武學堂都是考不進去,總不能跑去當大頭兵吧。

    最後沒辦法,他的那三個弟弟只能是退而求次,轉而報考大學,走上文官之路了。

    雖然考上了武學堂,但是怎麼說呢,不是每個人都和應易康那樣的天才,讀中學和預科的時候就是名列前茅,上了武學堂還能繼續以步科第一名畢業,到了御學堂依舊是步科第一名畢業。

    畢志安考入武學堂後,成績只能算是中下游,畢業是步科兩百餘人,他名列第一百八十多名。

    這個成績不說墊底,但是基本上也可以宣告他的從軍之路走不了太遠了。

    雖然說大唐軍方在晉陞的時候,並沒有太過嚴格的參考軍官在軍校期間的學習成績以及畢業考試的排名,但是這只是說沒有完全參考而已,實際上軍方在晉陞的時候,同時會傾向於晉陞在校期間學習成績更為優秀的。

    如果是兩個同期軍官競爭,同時他們的功勞和資歷也是相當的話,那麼軍方肯定是會選擇軍校畢業成績排名更高的軍官。

    同時如果兩個軍官軍銜相當,畢業成績也相當的話,競爭的時候,軍方也會優先選擇更早畢業的軍官。

    這一點,雖然沒有任何的明文規定,但實際上就是這麼幹的。

    那些畢業成績優秀的軍官,他們所能夠獲得的機會,偏愛,是那些成績普通的軍官所無法得到的,哪怕他老爹是個貴族也不行。

    為何會變成這樣?

    外人不太清楚,但是軍方高層基本都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是為了保證最低限度的公平性。

    如今貴族子弟參軍的實在太多了,而這些貴族子弟因為身份背`景的緣故,所能夠獲得的資源是遠遠超過普通軍官的,這個時候,該如何保障平民出身的軍官的上升渠道,避免所有的上升渠道都被權貴掌控,就是成為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當年李軒就是想要了近代時期扶桑人的吊床號制度,儘管吊床號制度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有一點卻是非常好的,那就是確保了平民子弟也能夠獲得上升的渠道,所以近代時期到二戰時期的扶桑,其陸海軍高層將領,相當多都是貧民子弟出身。

    李軒當然是不會照搬這種吊床號制度,太過僵硬了。

    不過略微參考一二還是可以的,比如說其他條件相同的時候,優先晉陞畢業成績更好的軍官。

    同時對畢業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給予重點培養,尤其是各科畢業成績名列前三的年輕軍官,李軒都是會親自賜予指揮刀。

    僅僅是依靠著一柄御賜軍刀,就能夠讓他們的從軍之路更加的平坦,起點更高。

    應易康就是這種潛規則下的受益者。

    應易康和畢志安當年在武學堂可是同期同學,但是現在呢,應易康已經是從御學堂畢業,成為了少校,更重要的是,應易康十八歲報考武學堂,二十一歲進入野戰部隊服役,二十二歲考入御學堂學習,二十五歲畢業就成為少校。

    畢志安呢,他的年紀比應易康還要大一歲,十九年考入武學堂,二十二歲進入野戰部隊服役,熬了四年後,他還只是個中尉。

    非要說安慰的話,他就是個資深中尉。

    而畢志安,可是正兒八經的貴族子弟,而且還是世子。

    根據帝國的貴族制度,他以後能夠繼承老爹的爵位,雖然減等承襲,但以後也會是勛爵老爺呢,而他父親雖然已經退役了,在軍中已經是沒有什麼過硬的關係了,但是拉下去不要臉面的話,還是能夠找一找關係的。

    這一次能夠調到第十五軍裡服役,就是他父親找了關係的結果!

    去年底的時候,他父親就是從幾個老戰友口裡,得知帝國高層正在推動扶桑問題的最終解決,雖然說他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會爆發戰爭,但是還是早做準備。

    親自寫了幾封書信給自己當年的老戰友,甚至還有一個是他的老部下。

    如此才是在去年年底把畢志安調到了第十五軍服役,而且還不是第五十六步兵師這種主力部隊,而是大阪守備團裡擔任隊長。

    然而也就是提前運作才獲得了這個機會,如果是等到了今年再運作,就他父親的那點老關係恐怕還真不管用了。

    當應易康乘坐快速運輸艦前往大隅縣報到上任的時候,畢志安已經是在大阪待了好幾個月了。

    待在大阪城區裡的畢志安,此時則是有些慶幸來的早,要不然的話怎麼可能趕上扶桑戰役,混一個軍功。

    大阪城區,更加準確的說應該是大唐控制下的殖民地城區,此地作為扶桑中部地區最為重要的港口之一,商貿往來非常的頻繁,眾多的大唐貿易公司都是在這裡設立了商館,也有不少大唐的移民跑到這裡來開設公司做生意。

    而眾多的扶桑權貴,尤其是那些大名們也是大多在這裡購置產業,甚至直接是把家人都送到大阪城區來生活。

    這也就是造就了大阪的繁華!

    如今的扶桑列島區域裡,最為繁榮的當屬大唐的海外領地大隅縣了,此地乃是大唐中南部區域,對扶桑貿易的重要戰略中轉站。

    無數來之於大唐,扶桑的貨物和資金在這裡彙集,由此造就了大隅縣畸形的繁榮,一種完全建立在大唐、扶桑貿易往來的中轉站經濟模式。

    而除了大隅縣外,在扶桑四大列島上,經濟比較好的也都是屬於大唐的殖民地,其中幾個比較重要的殖民地就是長崎、大阪、江戶這三個地方了。

    而要說戰略地位,則是大阪最為重要。

    當年大唐帝國為了奪取大阪,那可是把周邊的大名們都是給毆打了一邊,最後才是把整個大阪給奪了下來,讓大唐能夠在扶桑中部地區徹底的插上一枚大釘子。

    基於大阪的重要性,大唐在這裡的駐軍也是不少的。

    首先是大阪守備團,該團擁有一千六百餘人的兵力,畢志安就是在該團服役,擔任一個步兵隊的隊長。
V123210 發表於 2019-3-24 19:17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貴族子弟在扶桑

    大阪守備團,就是大唐帝國在大阪地區的定海神針了,這些年來,沒少威脅甚至是直接攻打那些不聽話的大名。

    不過就和其他的海外領地、殖民地一樣,大唐在這裡也不僅僅是部署了陸軍部隊,還有海軍部隊呢!

    大唐海軍扶桑分艦隊在這裡也是部署了一個陸戰營,不過這個營不滿編,只有兩個隊而已,主要是為了控衛海軍在在這裡的海軍基地。

    所以正兒八經的地面作戰兵力,大唐在大阪地區一共是擁有一千八百餘人。

    不過即便是這樣,也是讓大阪成為了大唐在富商列島的眾多殖民地裡兵力最多的一個城市了。

    其他的殖民城市,兵力更少了,比如說江戶,那裡雖然有一個守備團,但是兵力不過一千四百餘人。

    大唐針對扶桑地區作戰的主要兵力,其實並沒有直接部署在扶桑四大列島上的殖民地裡,而是部署在帝國自身的領土上,琉球府大隅縣以及高麗半島的釜山港,這兩個地方才是對扶桑作戰的大本營,駐紮著龐大的兵力。

    在大隅縣,光光是陸軍部隊就有第五十六步兵師的一個步兵團,也就是第一六九步兵團以及其他相關的炮兵、騎兵、輜重等輔助部隊,而這些部隊,實際上就是以前的第一混成旅的主力部隊了。

    然後是大隅守備團,這個守備團的兵力也有一千五百多人。

    上述部隊加起來,兵力足足有小一萬人,並且步炮騎輜工乃至衛生等部隊都是齊全的,拉出去其實就是一支能夠獨立作戰的混成部隊。

    而指揮這些陸軍部隊的,也不是校官,而是第五十六步兵師的副師長衛宏包陸軍准將。

    此外,此地還是大唐海軍扶桑分艦隊的母港,司令部所在地,除了戰艦外,海軍在這裡也是駐紮了半個陸戰團,擁有海軍陸戰部隊兩千餘人。

    陸海軍加起來,地面作戰兵力達到了一萬兩千人,實力可謂是強大的很。

    按照預定的扶桑作戰計畫,對扶桑的作戰主力部隊,其實也是分別從大隅縣和釜山派遣的部隊,釜山派遣的第五十六步兵師的主力部隊,則是會直接跨海登陸本州島,而且將會利用海上優勢,先奪取關門海峽兩岸,控制下關以及小倉地區,然後再派遣一部分部隊增援廣島以及大阪地區,其中大阪地區最為關鍵,預計能夠得到至少兩千人的兵力增援。

    而大隅縣的部隊,將會作為一支獨立混成部隊進行作戰,他們登陸九州島南部地區,然後奪取整個九州島,然後在關門海峽和第五十六步兵師的留守部隊匯合,然後這兩支部隊迅速進軍,爭取最短時間內拿下九州島以及本州島的中西部地區,然後則是東部進軍,一路打到蝦夷島去,以實現徹底橫掃九州島、本州島的戰略企圖。

    至於四國島,則是準備留到最後來解決,前期的話則是動用海軍封鎖海域就行了。

    這是軍方高層的計畫,而這個計畫裡,對於大唐帝國本身就駐防在各殖民地的守備部隊而言,其實是比較危險的。

    因為這種情況下,扶桑人有可能在大軍抵達之前,就搶先進攻各個殖民地。

    雖然說扶桑人戰力渣渣,但是如果眾多大名的軍隊圍攻這些殖民地,也是會給當地的駐軍造成一些麻煩的。

    為此,大唐實際上已經是針對部分殖民地進行了撤離或者是採取固守。

    其中需要撤離的殖民地,主要是扶桑本州島的中部和東部區域的殖民地,這一地區預計大唐陸軍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夠抵達,而當地的殖民地一般也是規模不大,駐軍兵力也少,乾脆就是打算進行全部撤離,不管是駐軍還是僑民全部撤離。

    不過江戶以及大阪這兩個殖民地,卻是會採取固守的模式,這兩個地方過於重要,而且大唐帝國在這裡經營多年,自然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但是這樣,他們勢必也就會成為扶桑人的眼中釘!

    大唐橫掃九州島,在本州島西部區域發動攻勢的時候,大阪和江湖這兩個大唐的殖民地,就如同插在扶桑人腹地上的兩把匕首,這不拔掉這兩把匕首,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阻止大軍來對抗大唐的攻勢。

    雖然說就算是他們能夠組織大軍抵抗,大概率也是擋不住大唐王師的進攻。

    但是螞蟻臨死之前還要掙扎一下呢,更何況是一個國家。

    而現在,大阪就是遇到了扶桑人的垂死掙扎!

    大阪守備團還沒有等到援軍呢,就是發現周邊的大名們竟然是開始聯合起來,開始集結兵力準備進攻大阪了。

    畢志安還是得到了上司的通報,讓他率領本部修築防禦工事備戰的時候,才是知道那些扶桑人竟然是膽大包天,準備搶行進攻大阪。

    這些扶桑人了,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這其實真不是扶桑人膽子大,而是被嚇到了。

    大唐要出兵扶桑,這事根本就瞞不住,大唐的部隊開始集結備戰的時候,各種消息就已經是在扶桑列島穿得滿天飛了,等到釜山那邊的第五十六步兵師主力部隊乘坐船隻離開港口,然後殺入關門海峽,控制了海峽兩岸。

    然後開始對周邊的大名進行毀滅性打擊!

    他們根本就不區分這個大名是否對大唐保持友好還是反抗的態度,通通剿滅。

    這也就是引起了扶桑大名的恐慌!

    恐慌之餘,也是終於有人舉起了抵抗大唐帝國侵略的旗幟,號召各地大名聯合起來保家衛國,抵抗大唐侵略者。

    這個人是誰呢,自然是扶桑中部地區威望最大的織田信長了,不過僅僅是有這個人也無法對大唐帝國的軍事行動造成太大的威脅。

    關鍵的是,他竟然還拉上了其他幾個勢力比較強悍的大名,比如說德川家康,還有今川家、三好氏等亂七八糟的扶桑大名家族。

    說什麼要整合天下各軍,共同對抗大唐侵略者啪啦啪啦的……

    對於織田信長等扶桑大名的舉動,大唐駐紮在大阪的殖民當局以及駐軍,自然是心知肚明,並且是早早做了防備。

    為了防備扶桑人狗急跳牆,在國內的援軍沒有抵達之前,就彙集大軍來攻打大阪城區,大阪殖民衙門當局一邊是組織當地的僑民青壯,編練臨時的民兵部隊,一邊也是讓大阪守備團做好萬全的準備,抵抗任何干預進攻大唐領地的敵人。

    在這種大背`景下,畢志安也是迎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真正的戰爭!

    他縱然從軍多年,不過前面三年都是在軍校學習,後年的幾年進入部隊服役後,說實話也沒有真正參加過實戰。

    而這一次的扶桑戰役,他還是頭一次參加實戰呢。

    實際上,和他差不多的軍官也有很多,畢竟大唐雖然年年都打仗,不過大部分都是小規模戰役,哪怕是和韃靼人打仗,那也只是西北前線的事,和其他方向的駐軍沒啥關係。

    因此實際上,大部分的軍官,尤其是統一戰爭之後參軍的軍官們,相當多一部分其實還沒有真正的參加過戰爭呢。

    畢志安來到團部參加軍議的時候,心中固然有著第一次上戰場的緊張,但更多的還是興奮。

    這可是戰爭,能夠讓自己立下功勛的戰爭,只要自己這一次表現好了,那麼將會為自己以後跨過校官門檻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唐的陸軍基層軍官,想要成為校官,基本上只有三條路子,一個是熬資歷,熬上十幾二十年也就差不多可以熬成一個少校了。

    第二條則是報考御學堂,只要考進去,然後一畢業就是陸軍少校。

    而這兩條路子,都不適合畢志安,因為前者他不願意,好歹也是男爵世子,未來的勛爵老爺呢,熬上十幾年才能夠成為陸軍少校,然後等熬到了少校,這種事他無法接受。

    至於第二條就更不可能了,自家人知自家事,就自己的腦袋,當年報考武學堂就很勉強了,現在還想要和眾多軍中轎子競爭御學堂的入學名額,這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第一關的筆試都無法通過,哪怕他爹是國公都進不了御學堂,更別說他爹只是個男爵了。

    還有第三條路子,那麼就是依靠實打實的軍功晉陞!

    而這一條,實際上也是很多普通軍官年紀輕輕就能成為校官的唯一道路。

    不用熬資歷,也不用去考御學堂,只要立下軍功,立馬就能夠跨過這道門檻。

    只要立下功勞,興許過個幾年就能夠成為少校了,只要能夠在三十歲左右跨過這道門檻,以後總算是還有一絲希望指望著成為將官,再不濟也能夠混到上校軍銜再退役。

    所以儘管即將面臨著戰爭,畢志安固然有緊張,但是更多的卻是興奮!

    而畢志安這樣的人,在大唐陸海兩軍裡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不管是為了個人的前途,還是為了家族興衰,都是極為渴望在戰爭立下功勛的。

    這種對戰功,對榮華富貴的渴望,也是大唐的陸海軍都擁有著極為強烈的對外擴張的根本原因!

    如果打仗沒好處,他們為什麼要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甚至是打破腦袋也要上前線?

    真的只是為了忠君愛國?

    怎麼可能!

    他們大多數人只是想要博一個榮華富貴而已!
V123210 發表於 2019-3-26 21:18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抱著必死之新的織田信長

    為了鼓勵士子從軍,同樣也是為了讓軍方更加堅定的站在皇室這一邊,李軒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堅定不移的推高軍人的社會地位。

    比如說薪資待遇上,這年頭從軍的薪資待遇都是比較高的,哪怕是普通士兵自從統一戰爭結束後,其薪資待遇大幅度下降,其每月拿到手的薪餉大體上也就和普通工人相當的,但是你得注意的是,在大唐帝國裡當兵,那都是包吃住的,吃穿都不用額外花錢。

    士兵拿到手的錢都是自己寄回家或者是自己花銷使用。

    至於軍官那就更高了,哪怕是還在就讀的武學堂學校,他們的軍銜都是准尉,然而每個月也有十元左右的薪資呢,等畢業後除了軍銜薪資外,還有職務薪資,一個少尉在和平時期每個月的薪水就有二十元左右。

    更不要說,軍人退伍之後還會安排就業,尤其是軍官退伍,大部分都是會安排到各地各種機構裡任職,繼續當官呢。

    對比其他行業,軍人的待遇無疑是比較好的。

    此外軍人還能夠更加容易獲得貴族的頭銜,如果說早年的貴族頭銜,更多的只是一個榮譽的頭銜,頂多就是獲得一筆數量不算多的貴族俸祿而已。

    但是自從前幾年李軒開始對貴族進行封地之後,貴族頭銜就是變成了實打實的利益了,一旦獲得封地,就能夠獲得封地俸祿,此外通常還能夠獲得大量的土地作為私產,這些土地可是一批極大的財富,哪怕是等子孫後代無法守住爵位,被收回了封地,但是賜下的私人土地卻是不會回收的,換句話說,這些土地可是能夠一直傳承下去的。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聖天子李軒前幾年就是放寬了冊封貴族的限制,雖然說男爵以上的貴族頭銜冊封依舊困難無比,但是卻是增設了勛爵這一級別的貴族頭銜,而這勛爵的冊封條件就要容易的多了,要知道李軒到最後可是打算冊封至少上萬人的勛爵,然後封到全球各地去的,所以對勛爵的冊封限制就不會太大。

    然後還放寬了爵位承襲的難度,以往減等世襲到男爵後,就是直接削爵了,但是現在減等世襲到勛爵後,如果勛爵世子能夠通過考核,依舊能夠承襲勛爵的爵位,儘管可以預料考核的條件不會輕鬆,但是至少有了一個承襲的機會不是。

    而提升貴族的待遇,基本上就等同於提升軍方的待遇了,因為目前大唐帝國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貴族都是軍人出身。

    也只有從軍才能夠更加容易獲得貴族爵位。

    要不然的話,就只能是成為一個科學家,成為學術貴族了。

    至於當官,你得做到部堂大佬的級別了,才有可能被授予爵位,而對於絕大部分官員而言,這條路子幾乎是不可能的。

    諸多條件的影響下,大唐帝國的軍人政治地位是比較高的,同樣的,社會上的地位也是比較高的。

    要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的權貴子弟踴躍報考軍校,然後參軍了,為的不就是保住家族的榮華富貴,甚至是更上一層樓嗎。

    畢志安,就是這些權貴子弟裡的一員。

    面對扶桑人可能的進攻,畢志安雖然緊張,但是更多的還是興奮,甚至是期待。

    他大老遠跑到扶桑來,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立下軍功嗎!

    大阪地區的大唐軍方以及殖民地當局針對扶桑人的異動,是嚴陣以待!

    大阪守備團,已經是連續召開了幾次會議,基本上每一個軍官都是參與了,畢志安也是連續參加了好幾次的會議。

    他的軍銜雖然放在偌大的大唐陸軍裡不起眼,區區一個中尉而已。

    但是在大阪地區,這陸軍的軍官一共也沒有多少啊,團長是中校軍銜,副團長是少校,而參謀長才是個上尉。

    而大阪守備團因為兵力少,雖然掛著團的名號,但實際上就是一個加強營而已,因此下面是沒有設營,而是直接轄各隊,擁有六個步兵隊,兩個炮兵隊,一個騎兵隊,一個輜重隊。

    這些隊的隊長,都是上尉或者中尉。

    作為六個步兵隊的隊長之一,畢志安雖然只是個中尉,但是在大阪地區裡,卻已經是屬於比較重要的軍官了。

    參加了幾次軍事會議後,畢志安就是根據上司的命令,率兵駐防大大阪的東北部防區,在他部隊的東邊和北邊,都是友軍部隊。

    此外,他率領的部隊裡,還有一支比較特殊的部隊,也就是大阪民兵部隊裡的一個民兵隊。

    這些民兵都是這幾天裡緊急徵召的大唐僑民青壯,這些青壯被徵召起來後,被分發了武器,一邊緊急訓練一邊協助房屋。

    這些民兵的戰鬥力顯然是不行的,哪怕是用來和扶桑土著作戰,都是會非常的勉強,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經過任何的軍事訓練,哪怕是拿上了燧發槍但是也沒多大用處。

    頂多也就是從事一些輔助任務,比如說在運輸補給,幫忙修築防禦工事,在後方承擔警戒任務。

    實際上,大阪守備團對這支總數達到了八百多人的民兵部隊的使用,也是侷限於讓他們承擔輔助任務而已,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讓這些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民兵上戰場的。

    分配到畢志安麾下的這個民兵隊,就是承擔輔助任務的,幫忙運輸彈藥等補給,幫忙修築胸牆,如果戰鬥比較危急,則是會讓他們躲在胸牆後面,用火槍支援戰鬥,不求殺傷多少敵人,只要把槍打響,造出些許聲勢來就可以了。

    畢志安帶隊部署防禦的時候,距離大阪城大約十多公里外,一支穿著各種扶桑傳統服飾,但是身上的軍服顏色各異,旗幟也不相同,甚至行軍都是分開來行軍的大軍正在緩緩向大阪城移動著。

    這支扶桑大軍,正是織田信長帶頭,聯絡了德川家、今川家、三好家等一大票大名們組建的聯軍。

    他們的目標就是拿下大阪城,拔掉大唐插在本州島腹地上的這一顆巨大的釘子,從而讓扶桑聯軍能夠從容對抗大唐的登陸主力部隊。

    然而這麼多年來,這些扶桑人也是深刻的知道大唐軍事力量的可怕的,要知道即便是他們現在所用的各類軍械武器,可都是從大唐款進口的。

    包括火繩槍、散彈炮、板甲乃至的腰刀、長矛,可都是從大唐進口的武器呢。

    用著從大唐購買的出口版本的武器,就想要和大唐軍隊作戰,說實話,哪怕是織田信長也是沒有什麼信心的。

    這麼多年來,大唐在扶桑列島上的駐軍,其實沒少收拾當地的大名,雖然戰役規模都不大,一般都是幾百人,幾千人的規模,但是這麼多年來,扶桑人根本就沒有討得哪怕一次的好處。

    全都是慘敗!

    但是哪怕是沒有信心,對大唐的軍事力量感到恐懼,但是如今這些扶桑人也是不得不硬著頭皮迎戰,因為他們已經是沒有了任何的退路。

    如今的局勢已經是非常明顯了,大唐要把扶桑列島徹底收復,對島嶼上的眾多扶桑大名們,甭管是之前這些大名對大唐的態度是友好還是敵對,都是進行消滅,而且是徹底的消滅。

    從本州島西部傳來的消息,已經是證明了當地的多家大名已經是全部覆沒,無一倖存。

    這些大名們自然是不甘心坐以待斃,哪怕是明明知道無法對抗,但是也是不得不硬著頭皮組建聯軍進行對抗。

    為了攻克大阪,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等大名們聯合在一起,組建了總數超過五萬人的大軍。

    五萬兵力,在當代的扶桑列島上已經是屬於名副其實的大軍了,畢竟在經過數十年的混戰之後,尤其是最近十多年的慘烈戰爭,扶桑列島上的人口一共也就只剩下兩三百萬人而已。

    哪怕是把所有青壯都給拉上來,其實也組建不了多大規模的軍隊。

    這五萬人,已經是織田信長等大名們,把所有的軍隊都給帶上了,不僅僅是傳統的武士,甚至就連轄區裡的農民青壯都是給帶上了。

    但是這五萬人能夠攻克大阪嗎?

    織田信長不知道!

    他如今能夠做的只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不管打不的過去,都是要打的,否則就是等死。

    不對,興許還有其他的路子,比如說直接投降,但是這樣也就是保住一時的小命而已。

    大唐對土著投降可是沒有什麼優待的,投降了就是暫時留你一條小命而已,但是之前的權勢就沒指望了,在大唐眼裡,扶桑的大名和扶桑的農民沒有什麼區別。

    投降的俘虜,一般都會送去幹苦力,至於能活多久,就得看老天爺了。

    反正是沒多少土著戰俘能夠熬過去的。

    哪怕不是為了什麼榮福富貴,只是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這仗也得打。

    更何況不管是織田信長還是德川家康,他們這些大名在當代的扶桑也是大名鼎鼎的俊傑了,後世人甚至稱之為什麼戰國三傑。

    你讓這樣的人放下所有的權勢,然後乖乖的跑去當苦力,最後累死在工地上,他們寧願直接戰死在沙場上。

    今天,他們來大阪,就是抱著必必死之心來的。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