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山溝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連載中)

 
V123210 2017-7-1 21:16:1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840 724741
V123210 發表於 2019-7-14 09:08
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帝國的明珠:南非

    南洋諸島的本土化,都已經是搞了十幾年了,因此到了最後呂宋島和棉老島本土化成功並納入帝國本土範圍內後。

    其實造成的影響並不算大,人們只是覺得順其自然。

    不過這只是大部分人的想法而已,對於部分人而言,南洋呂宋島以及棉老島的本土化成功,其影響是巨大的。

    尤其是對於已經移民南洋的帝國子民以及在南洋投資的企業或者是和南洋貿易的相關企業來說,南洋的本土化成功就是顯得非常重要了。

    同時這也是給了其他海外領地極大刺激。

    南洋諸島如此頑固的地方,都能夠逐步本土化成功,他們為什麼不行?

    要知道,南洋諸島的本土化之所以這麼慢,那是有原因的,除了土著生猛,食人族眾多外,更多的還是因為當地的自然環境過於惡劣。

    移民的死亡率太高。

    移民死亡率高就導致移民不願意來。

    這人都沒有,談何本土化啊!

    然而如今自然環境這麼惡劣的南洋諸島,都是快要本土化成功了,其他海外領地自然也是可以有樣學樣。

    一時間,印度地區、美洲地區以及非洲地區的海外領地官員們,一個個都是琢磨著如何學習南洋地區本土化的先進經驗,盡快完成本地的本土化。

    南非,一大票官員就是在明亮的非洲事務衙門二樓會議室內,探討著該如何加速本土化的進程。

    「南洋地區的本土化固然是卓越高效的,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用在我們非洲,我們還是要因地制宜,不能什麼方式都學!」

    「所有的方式都學自然是不現實的,但是他們的以夷制夷政策就是相當的成功,和勞務政策完全可以相互結合的,這樣不單單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們在非洲的基礎設施施工進度,而且還能夠更快的完成本土化!」

    「以夷制夷,說的好聽,直接武裝這些蠻夷聽起來不錯,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南洋諸島只是一個個島嶼,我們可以輕易的用海軍把這些島嶼分割開來,在這樣就算是有土著發生了暴`亂,也能夠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然後從容圍剿。

    但是在非洲,這可能嗎?

    非洲乃是一整片大陸,一旦把這些土著武裝起來,反叛怎麼辦?」

    「我建議,還是應該走穩妥政策,以勞務政策為基礎,從各個沿海據點逐步推進,清理一地,移民一地,而不是盲目的扶持大量的土著!」

    下面的諸多官員討論著的時候,非洲事務督辦譚又凌也是沉思著。

    譚又凌是去年就任的非洲事務督辦,當然了,這個職務實際上並不是正式職務,只是一個差遣而已,他只是奉旨督辦非洲事務,屬於欽差的一種。

    民間一般又稱之為非洲大臣,同樣的還有南洋大臣、印度大臣、美洲大臣。

    他的本官其實乃是外務部非洲司副司長,並高配正三品。

    此外他還是翰林院侍講學士,這個職務如果是實職的話那麼就是正五品,但是他的翰林院侍講學士並不是實職,只是一個虛銜而已。

    基本上在外頭以奉旨辦差的文官,比如美洲事務督辦,印度事務督辦,南洋事務督辦,帝國駐歐洲大使,等人,都有著翰林院的虛銜,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只是一種象徵而已。

    大唐的官制是比較複雜的,有差遣、本官、虛銜之分,尤其是對高級官員而言就更加複雜了,虛銜要麼是用來拉高品級或者是彰顯某種政治意義,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其實也不重要。

    本官嘛,這個好理解。

    而差遣這個就比較有意思了。

    比如同樣是尚書,一個是普通尚書,而另外一個卻是能夠入值御書房,這兩者的性質完全不一樣。

    前者只是普通尚書,正二品高官,但是後者卻是屬於御書房值班大臣,帝國最頂級的九位官員之一,稱得上是位極人臣。

    還有在各衙門裡,很多官員往往也是會有上官授予的臨時差遣,比如說巡撫衙門裡的某個官員,可能就會被巡撫臨時授予某種差遣,以處理某種事務。

    差遣,往往也就代表著實權。

    譚又凌的本官是外務部非洲司副司長,以他的本官職務,他頂多也就是具備一定的外交權限而已,但是他的差遣卻是非洲事務督辦。

    因此,實際上他在非洲地區也就具備了毫無爭議的最高政務權力,整個非洲,哪怕是包括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地區,比如摩洛哥,都是屬於他的管轄範疇。

    在這一地區內,除了不能直接調動軍隊以及干涉稅收工作外,其他的他基本都能插一手,包括對某個土著部落宣戰,議和等等。

    甚至稅務和軍務,他某種程度上也能插手。

    比如說收稅這事他沒這個權限,但是他可以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給予企業或者普通百姓稅務補貼,這也就等於變相降低稅收,一定程度上插手了稅務。

    帝國很多官員都喜歡玩各種稅務補貼,退稅之類的手段,用以吸引投資或者乾脆是減輕企業或者百姓的負擔。

    對此,稅部往往是不管的,他們只按照固定章程收稅,收到稅後給地方留下一定比例的稅收充當地方財政資金,其他的都會直接劃入國庫。

    劃歸到地方財政的錢,你們地方衙門愛咋地咋地,不管是全部貪污還是說全部都退稅回去,都和他們沒啥關係。

    還有這個軍務,直接調動軍隊作戰,別說他譚又凌了,其他文官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沒這個權限,甚至軍方內部具有這個權限的也不多。

    但是,他譚又凌作為非洲事務督辦,可以在他認為適合的時候,適合的地方進行宣戰,進而發動戰爭。

    怎麼說呢,在非洲這一片地方,發動戰爭後怎麼打,那是軍方的事,但是打不打,那是他說了算,軍方可沒這個權限。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他也具備了一定的軍權。

    不過也不是絕對的,軍方要是看他不順眼,或者不認同某一場戰爭,他就算是宣戰了,人家軍方也可以選擇磨洋工。

    所以,軍方要打的仗,不一定能打起來。

    但是軍方不想打的仗,那肯定是打不起來的。

    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得商量著呢。

    譚又凌這個非洲大臣,權力自然是龐大的。

    但是壓力也大啊!

    他之前是在本土外務部任職的,雖然專攻的是非洲事務,但是這跑到非洲來任職,說實話還是頭一次。

    等他摸清楚這邊的基本狀況後,那都是已經幾個月過去了。

    然後他就和和前面幾任的非洲大臣一樣,把工作的中心放在了本土化上!

    聖天子在乎本土化,金陵的那些軍政大佬們自然也是拍馬屁,所以同樣在乎本土化,這具體到了海外領地的文官以及軍官身上,本土化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屬於幹得好就陞官,幹不好就滾蛋的那種。

    因為上面已經是把本土化的工作好壞,直接作為了衡量海外領地官員的政績標準。

    至於說工商業經濟之類的沒卵用。

    反正海外領地再怎麼搞,也只能是搞農業,頂多挖一挖金礦,其他的工業就別指望了,商業也都是服務業為主,再加上一個海外貿易之類的。

    但是帝國高層並不怎麼在乎這些。

    這搞來搞去,所以本土化就成為了海外領地官員的唯一突破點,想要陞官,那就搞本土化。

    據傳呂宋巡撫因為在主政呂宋本土化有功,這都已經是準備調回本土擔任某省巡撫了,看似品級沒變,但是呂宋省能和本土省份的重要性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譚又凌要想在非洲大臣的任上做成成績來,本土化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工作。

    然而仔細分析了後,他就發現在這個地方搞本土化,難度相當大。

    一個是非洲大陸實在太大,而很多內陸地區大唐人其實都沒涉足呢,不是去不了,而是不敢去,內陸地區的自然環境實在過於惡劣,分分鐘會死人的。

    甚至就連南洋地區的自然環境,都比非洲的中部地區好一些。

    不管是以前的葡萄牙人還是現在的大唐帝國,其實在非洲的存在,都是只侷限於在沿海港口,根本就沒有深入內陸地區。

    哪怕是南非,其實大唐實際控制的也就只有以南非港為核心的南非平原。

    南非平原,乃是大唐帝國對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兩塊相互連接在一起的小平原的稱呼,兩片小平原加起來,其實也就兩萬平方公里左右,還沒大員島大呢。

    但是這兩塊平原,卻是整個非洲裡都極為少有的地中海氣候的平原,雨水充足,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耕種。

    加上北邊都是一片大山,這片延綿數百公里的大山,直接把南非平原和北邊的非洲大陸切割了開來。

    同時南非港還是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必經港口。

    這麼多條件加起來,才是使得大唐帝國把這一片地區作為了重點發展地區。

    並先後移民了十餘萬人在這裡進行耕種、貿易。

    多年過去後,如今的南非已經是成為了帝國在非洲大陸上的一顆明珠!
V123210 發表於 2019-7-16 07:01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不是不能管只是懶得管

    南非洲的發展和成功,幾乎是難以複製的。

    首先,此地的地形以及氣候對大唐人而言相當的友好,這地方可是地中海氣候,適合生存居住的地方,而且還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形。

    在這種氣候的平原地帶作戰,大唐陸軍表示沒有任何壓力,可以直接平推。

    同時北部的大山又稱為了天然的城牆,只要把這兩片小平原的地方肅清之後,定期在北方邊境進行巡邏,在部分地區設立軍事堡壘等,就可以保障南非平原的安全,不用擔心北方的土著流竄進來。

    因為這些,當年軍方才會以雷霆之勢,迅速肅清了整個南非平原地區的土著,等帝國設立非洲事務衙門,同時也設立南非洲的時候,這片平原實際上已經是沒有什麼土著存在了。

    但是除了南非外,帝國在非洲的其他海外領地就非常寒酸了,比如說大名鼎鼎的西印州,雖然名字大,但實際上規模依舊很小,只控制了周邊少量沿海平原地區,移民也就萬把人而已,還不如南非洲的十分之一呢。

    而其他據點,一般也就幾千人左右,少的甚至乾脆只有幾百人。

    這些地方大多都是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要麼是地形太複雜,要麼氣候太極端,要麼是附近土著太多等等。

    總之就兩個字:麻煩!

    這也是導致了帝國單方面重視南非,而忽視了其他地方移民據點的緣故。

    同樣而已是導致非洲整體人口過少。

    如今大唐帝國在非洲的各個控制區加起來,包括北非的休達,也就只有三十五萬人左右,這還是算上了駐軍的人數。

    非洲地區的人口多少,也是讓譚又凌深感本土化的困難。

    畢竟人都沒幾個,談什麼本土化啊。

    相對比之下,南洋地區就算環境惡劣一些,但是好歹距離本土近,這移民多啊。

    美洲的話雖然距離遠,但是他們的自然環境相當不錯,一向來都非常受移民的歡迎。

    哪怕是印度,雖然現在有大小幾乎上百個亂七八糟的邦國、軍閥什麼的,但是當地的自然環境還算是不錯,帝國的移民過去了不會面臨太過惡劣的自然挑戰。

    此外,印度邦國之間的交戰,也是給移民們帶來了大量的發財機會,隨便幹點啥都能賺錢,尤其是對於那些喜歡冒險的人來說,現在的印度簡直就是遊樂園,隨便折騰折騰,都有可能搞回一大堆的黃金什麼的。

    因此很多人還是會跑到印度去的,而去的人多了,總會留下很多人。

    唯獨非洲,這破地方自然環境惡劣,土著黑不溜秋的醜陋不說,而且一個個都是沒開化的野人,而且距離帝國本土還遠得很,願意來的人並不多。

    諸多條件加起來,導致了現在非洲本土化工作的困難。

    不過受到南洋那邊本土化進度加快的影響,非洲事務督辦譚又凌也是坐不住了,想了不少辦法加速本土化。

    一方面是加大從國內吸引移民的力度,而另外一邊,則是開始擴展部分移民點的土地,以擴大容納量,此外更加重要的還是搞好預防疾病工作。

    海外領地進行本土化工作的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吸的國內的移民,有了移民才能談得上本土化,沒有移民不管做什麼都白搭。

    除了做好身的工作外,他還找到了非洲勞務公司那邊,他對非洲勞務公司最近一段時間的工作效率相當不滿,這都多久了,也才搞了幾十萬勞工而已。

    只是非洲勞務公司乃是屬於企業,而且管理的機構也是屬於移民屯墾司下屬的土著勞工處,他這個非洲事務督辦還真沒有多少權限可以直接管理。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不能對他們施加影響力,讓他們手腳麻利一點,別慢吞吞的,人家南洋勞務公司麾下的土著勞工都已經突破百萬之巨了,這不僅僅能夠有效的加速本土化進程,而且對於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畢竟這些土著勞工的使用成本是非常低的,不用工資,隨便給口吃的就行了,而且人家土著也不會要求什麼休假啊,撫卹金之類的。

    如今南洋勞務公司已經是接到了來自南洋各級官府衙門的大量基礎設施建設訂單。

    但是非洲勞務公司的工作效率就低得多了,一共才搞了幾十萬勞工,這遠遠不夠。

    這給了非洲勞務公司施加壓力的同時,譚又凌也是咬咬牙,從非洲地區的地方財政裡擠出來了大筆錢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新移民點的開發等等諸多工程。

    於此同時,他還是找到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以及英格蘭人等,說是非洲這邊的土著那麼多,你們缺不缺勞動力啊,缺勞動力就用非洲這邊的土著啊。

    比如說最近我們準備開發南非地區北邊的部分地區,尤其是西印州附近,那裡的土著那麼多,你們要不要啊,要就去請人啊,然後帶到美洲等地方去為你們的種植園工作啊。

    等這些歐洲的勞工公司把土著清理乾淨後,那麼這些地方也就可以迎接大唐的新移民了。

    這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當非洲那邊的譚又凌愁著土著太多的時候,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他們,不對,應該應該說是一個國家了,因為這兩個國家現在已經是只有一個國王了,某種程度上算是已經合併了。

    現在的西班牙人可是缺乏人手的,他們在美洲的開發非常缺人,但是他們本土的人口又不多,同時因為面臨著韃靼人的威脅,他們需要維持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在歐洲和韃靼人作戰。

    這能夠騰出來移民歐洲的人口已經是不怎麼多了。

    同時美洲那邊呢,其實本來人口也不少的,但是當初歐洲人到了美洲後,尤其是南美洲和中美洲,墨西哥等他們的控制區了,原來的土著數量已經是大大減少了。

    外來的疾病、內部土著的奮戰,歐洲殖民者的迫害等等因素,早已經是導致了西班牙如今控制的美洲地區裡,土著人數大幅度減少。

    也就現在大唐的控制區裡還有比較多的土著。

    所以當大唐提議把北美洲的土著遷移到墨西哥等地區的時候,西班牙人是非常歡迎的。

    如今,大唐又讓他們遷移非洲的土著到美洲去,他們同樣是非常的歡迎。

    畢竟在大唐裡沒有奴隸制,但是他們卻是有的。

    大唐要土地不要人,一直都是堅持拒絕讓土著進入自己的控制區,哪怕是之前放開了一個口子搞了勞務公司,但是也是限制非常大,只能是集中管理,並且從事基礎設施建設。

    但是這個時代很多歐洲殖民者,他們不侷限於把土著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他們還會讓土著給他們種田,挖礦等等。

    尤其是各類歐洲人控制的農場,種植園,礦場裡,可以看見很多的土著在勞作

    但是大唐帝國卻是不這麼幹,大唐到目前為止,除了四大勞務公司外,依舊不允許其他的大唐個人,機構僱傭非大唐子民、暫住民,不管以什麼形式僱傭都不行。

    甚至,大唐根本都不讓土著進入大唐控制區裡,所以,根本也就談不上僱傭。

    一旦被逮到僱傭土著,那就是重罪,分分鐘會被罰破產的那種。

    當然了,大家都不傻,官府是不讓僱傭土著,但那隻侷限在大唐控制區裡,而大唐的控制區在全球範圍來說其實也不大,比如說在印度,除了錫蘭島外,大唐直接控制的土地也就十多萬平方公里左右,剩下的依舊都是土著控制區。

    而大唐人在土著控制區裡,可就沒人能夠管得了他們想幹嘛了。

    很多大唐人都會跑到土著控制區裡去開闢種植園、礦場什麼的,而使用的勞動力可都是免費勞工。

    但是大唐官府其實並不歡迎這種措施,對這麼做的企業或個人會給予一定的限制,畢竟大唐的法律從來沒有說只固定在大唐控制區內,理論上全球範圍內,不對,應該說是所有已知、未知的空間都在大唐的法律覆蓋範圍之內。

    因為大唐的領土理論上包含所有已知、未知的空間。

    所以,商人們在大唐的實際控制區外僱傭土著,某種程度上也是違反大唐法律的。

    當然了,在現有的控制區之外,其他地方沒有大唐的執法人員,所以對大唐子民的違法行為睜隻眼閉一隻眼而已。

    因此,這種情況是屬於不是不能管,只是大唐懶得管而已。

    這裡頭的區別是極大的!

    如果搞的太過了,造成了惡劣影響,大唐的官府認真起來還是會直接抓人抄家的。

    但是不管怎麼樣說,懶得管基本上也就代表著默認了。

    只要你自己聰明一些,別搞的沸沸揚揚,帝國官方一般當看不見聽不見!

    所以,很多商人們雖然在土著控制區裡僱傭土著,但是一般都不會明目張膽的,大多都是採用間接的辦法,那就是直接和土著進行合作,把各種工作打包委託出去,或者乾脆是直接從土著手裡收購礦產、農產品等原材料。

    讓土著自己組織人手進行生產。

    如此算是打了個插邊球,繞過了大唐人不能直接僱傭土著的法律。

    大唐對自己人僱傭土著有著嚴厲的限制,不過對於土著自己搞就無所謂了。

    美洲那邊的歐洲人的種植園裡,大把的美洲和非洲土著戴著鐐銬工作呢。

    這種大背`景下,北美洲那邊的土著遷移工作就是變的極為順利了,土著遷移順利,這後續的移民開發也就更加順利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9-7-16 07:01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澎湃發展的美洲

    北美洲新南港,此地如今早已經是帝國在北美洲最大的港口城市,甚至都是超越了發展多年的新金山。

    新金山雖然開發多年,但是整個北美洲的西部海岸的地理氣候是遠不如東海岸。

    北美洲東部海岸有著大片的平原,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且還有很重要的是,這裡的河流眾多,能夠有效的利用內河深入內陸。

    如今大唐帝國在東部海岸已經是建立了眾多的移民定居點,不僅僅是沿岸地區,內陸的平原地區也是有了眾多移民定居。

    如今的北美洲,雖然說受到進出口委員會的限制,無法發展工業,甚至很多連機械設備都是不能用,但是得益於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其農業發展是相當的迅速。

    宣平三十五年,北美洲的農業生產不單單能夠做到自給自足,並為新來移民提供糧食,而且還能夠大量出口。

    東部海岸不少糧食被出口到了歐洲和北非地區,而西部海岸的糧食已經是能夠運回本土了。

    如果風帆時代的話,因為船隻運輸量小,所以搞遠洋糧食貿易的話,其實因為運費過於高昂,北美洲的糧食運回本土的話,是沒有什麼利潤,甚至還要虧錢。

    屬於典型的連運費都賺不回來的那種!

    哪怕是現在的蒸汽時代,雖然運費比風帆時代大幅度降低了,但是相對來說,遠洋貿易的運費還是比較搞的,不太適合用來運輸廉價的大宗物資。

    糧食這東西,就是屬於比較廉價的大宗物資,如果純粹只是為了糧食貿易的話,那麼航運公司得虧死。

    但是,如今這年頭大唐的對外貿易,包括本土和海外領地之間的貿易,都是非常典型的,那就是從本土往外輸出各類工業製品,部分大唐的特產;比如說布匹、肥皂、香水、武器、五金、火柴。

    又比如說絲綢、瓷器、茶葉這些傳統特產商品。

    而海外向本土輸入的則是各類的工業原料以及農產品,比如說各類普通礦石、貴金屬、香料、蔗糖、橡膠、咖啡、棉花、皮毛、染料、木料、可可、糧食等等。

    怎麼說呢,返航的時候總不能空著船不是,這兩三千噸的大型貨輪往來一趟,這費用可不低,能賺一點是一點。

    而如今大唐控制的北美洲地區,主要發展農業,各種各樣的農業種植,除了糧食外還有各種經濟農作物。

    所以大唐到了美洲的商船,在返航的時候,自然也是會帶上美洲的各種產品,其中價值最大的還是貴金屬,美洲那地方金銀的產量多的很。

    不過量最大的,還是糧食以及其他經濟作物。

    這些東西數量龐大,價格也不算高,運回本土其實沒多少賺頭,但是總比空著回來好不是。

    同時帝國本土針對海外領地,是普遍採取零關稅政策。

    也就是說,本土和北美洲之間的往來貿易,是參考的國內貿易制度,是不收取什麼關稅的。

    大唐本土的商品運輸到北美洲販賣不用關稅,北美洲的農產品運到本土來販賣也不用關稅,正是因為不用關稅,所以才能勉強保持不虧本。

    這種情況下,美洲以及其他海外領地,已經是開始向本土逐步供應農產品了,極大的豐富了帝國本土的,糧食供應,緩解了人口快速增長而導致的糧食壓力。

    宣平三十五年,戶部統計的帝國本土的每年人均消耗糧食達到了三百一十公斤,同時戶部統計的帝國本土人口大約在兩億人。

    但是帝國本土的糧食總產量只有六千萬噸,而缺口的兩百萬噸糧食,其實都是從海外領地進口的,其中以南洋的呂宋省、萬丹省、馬六甲州為主,美洲西海岸為輔。

    然而帝國本土進口的農產品不僅僅是糧食,其實更多的還是各種經濟農作物,比如蔗糖、棉花。

    而這些經濟農作物如果不進口的話,那麼就會在帝國本土消耗大量的土地去種植,如今有了大量廉價的海外經濟作物進口,本土的很多農民無利可圖之下,乾脆一股腦種植糧食了。

    畢竟大唐的糧食,那可是旱澇保收,因為大唐玩的是糧價穩定政策,大唐糧食總公司每年都會以固定某個價格大量收購糧食。

    他們制定的糧食價格是參考了諸多方面的,需要保障農民的利益,同樣還得保障工人們的利益。

    因為一個種田賣糧,一個打工買糧,一個平衡的不好,那麼就會讓其中一方吃虧。

    因此大唐官方對糧食價格是非常敏感的,限死了價格。

    這也意味著,農民們只要肯幹,那麼種出糧食來就不用擔心豐收傷農,更不用擔心賣不出去。

    賺的不多,但是肯定能賺!

    所以,本土的大部分農民,對於種植糧食的積極性還是非常高的。

    更不要說,當面帝國玩土地改革的時候,還是採取的限定土地用途的方式,土地限制了規定只能是種植糧食,那麼就只能種植糧食,是不能種植什麼經濟作物的。

    所以帝國本土的糧食產量,還是有保障的。

    但是如果想要把帝國的人均糧食水平提高到三百五十公斤甚至是四百公斤這樣的水準,單單是靠傳統的華夏農業區是不行的了。

    得加上帝國本土的其他新開發地區,比如說遼西、遼東、比如說中亞。

    此外還得加大進口,南洋地區,美洲地區就已經是帝國的糧食進口區域了,後期的印度以及非洲也是可以的。

    從能夠為帝國本土提供大量的農產品以及貴金屬,也就可以看得出來如今北美洲發展的還是相當不錯的。

    而作為北美洲裡發展的最好的城市,新南港自然也就不一般了。

    如今新南港的城市居民雖然只有萬人不到,但實際上這些城市居民大部分都是官員以及他們的家屬和駐軍,而實際上新南縣的移民們,人家可不住在城裡,要麼是住在自己的農場裡。

    要麼是住在一個個移民小鎮上!

    整個新南縣上百公里範圍內,有大約二十個規模比較大的移民鎮,一百多個移民村,一共有大約二十萬帝國移民生活居住。

    圍繞著這些移民鎮、村的,乃是一片一片,幾乎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農場。

    其實這年頭,很多人並不喜歡住在城裡,但凡是有點條件的人,都是喜歡住在鄉下。

    尤其是權貴們富豪們,都喜歡建造大規模的宅院,一般也都是修築在城郊,比如金陵城的郊區裡就有很多權貴們的豪宅。

    而一些不顯眼的小山溝裡,往往就有著當地的權貴修築的豪宅。

    這年頭的大唐人,除非是在城裡工作沒辦法才會住在城市裡,不然的話,但凡有些條件都不會住在城裡的。

    所以在這個時代裡,當你看到一個城鎮裡沒多少人的時候,別以為這個鎮就很窮或者人很少了,實際上有錢人都住在郊區的豪宅裡呢。

    新南港也是這樣,整個新南港城區並沒有多少人,全部加起來也就萬人規模,而且相當多一部分都是駐軍以及商人、官府的官員以及他們的家屬。

    而普通移民的話,其實是非常少的。

    但是這並不影響新南港的繁華,因為此地乃是整個北美洲東部海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並且通過新南河,還能夠一直延伸到內陸地區。

    很多新移民來到北美洲東海岸後,下船的地方就是在新南港。

    葛自強就是這樣的一個移民!

    他是五天前乘坐移民船來的新南港,不僅僅是他,還有他的家人。

    他是一家十二口人直接移民到北美洲的,按照如今的北美洲移民政策,只要報名移民,並服從安排的話,那麼就會給予免費的土地,船票報銷,另外會提供必要的農具以及種子甚至種田用的挽馬,當然了,這一部分就要錢了,但是沒錢也沒關係,可以申請專門移民貸款。

    當新南港的縣衙門下屬的移民處裡,葛自強是拿到了分給自家的土地文書,土地不少,而且他也去看過了情況非常不錯。

    就是距離港口遠離點。

    在官府人員的幫助下,他們初步安頓了下來,這剛安頓下來呢,葛自強就是再一次來到了縣裡,準備申請移民貸款。

    他們家分到的土地可不少,足足三百六十畝,這是按照人均二十畝來分的土地。

    這其實還是在新南縣呢,如果葛自強願意選擇去更加內陸,偏僻的地方,那麼能夠免費分到的土地會更多,比如說距離新南縣大約兩百多公里外的一個新移民鎮,如果願意去的話,那麼每個人都可以分到五十畝地。

    這是免費的哦!

    如果你兜裡還有錢,那麼你還可以用相當廉價的價格購置更多的土地。

    如果是按照華夏傳統的標準來看,其實在海外領地的每一個移民家庭擁有的土地都是屬於小地主標準的,每一個家庭少則數十畝,多則數百甚至上千畝,其數量多寡,看地方也看人數。

    但是,甭管土地多少,他們都只能自己耕種,可不能和那些歐洲的殖民者一樣,直接讓土著來耕種土地。

    大唐帝國可不搞什麼土著種植園之類的。

    葛自強家人口不少,但是想要依靠純人工就開荒三百多畝土地,也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他就是想著去購置挽馬,用來開荒種糧。
V123210 發表於 2019-7-16 07:01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何父在庫裡


    葛自強以前在老家的時候,雖然也是種田,從年頭忙到年尾,不僅僅是他自己忙,而且是一家子都在忙,就連他那個只有六歲的長子,都是在田間幫忙幹活了。

    他們一家老少天天忙著,但是到頭來卻是依舊吃不飽。

    縱然帝國早已經是施行了一系列的農業政策,包括以租代購令、限租令、階梯農業稅、士紳一體納稅、糧價保護、屯墾令、推廣新糧種、推廣肥料、修建水利設施等眾多政策,用以減輕農民負擔,增加糧食產量等。

    但是奈何耕地面積有限,人口數量增加極快,而且這年頭因為糧食產量也是比較有限,所以如今的大唐帝國本土裡。

    農民們一年辛苦勞作下來,餓是餓不死的,再不濟,也有蕃薯可以吃!

    但是想要吃飽飯,吃得好,那麼就非常的困難了。

    饒是比太陽還偉大的萬古聖君李軒,也沒敢說讓全帝國的子民吃飽飯了,他頂多也就是讓全帝國子民勉強不餓死。

    當然了,即便是這樣,林子然依舊沾沾自喜!

    數遍華夏數千年歷史,能夠做到治下餓不死人的王朝,只有他這麼一個!

    哪怕是某個地方發生天災了,帝國也能夠迅速賑濟,進而避免大規模的饑荒發生。

    但是餓不死,不代表著吃得飽,吃得好!

    葛自強一家子就是屬於這樣的人家,全家老小人口不少,當年以租代購也分了土地,只是數量有限,然後又佃租了部分土地。

    也是按照官府的吩咐,在田間荒地裡種植蕃薯玉米!

    但是奈何!

    依舊吃不飽!

    當然了,這也不他一家的事,他們老家那片,因為人多地少,基本上大部分人都很難吃飽。

    最後,葛自強才是一咬牙,帶著全家人移民!

    和那些一無所有,最後被迫無奈移民,甚至連抵達移民定居點後,連口糧都需要通過官方的移民貸款來解決的人來說。

    葛自強他們一家就要好得多!

    他們家雖然以前在老家也吃不飽,但是好歹也算是有地有房的人。

    就是地少了點,房子破了點,選擇移民後,這地產房產也就只賣了十幾元。

    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家的地都是以租代購得來的官私田,這土地性質和普通的私田不一樣,普通的私田可以自由買賣,買多少錢也沒人管你,當然了,故意搞低價買賣合同借此逃稅漏稅,稅部還是會管的。

    官私田的話就不行了,私人之間不能買賣!

    這官私田早些年是不允許轉售的,但是考慮到實際情況,後續農部修改了政策,由官府回收官私田。

    也就是說你想賣田可以,但是只能重新賣給官府,而且這個價格嘛,自然也高不到那裡去。

    再加上全家多年積攢下來的二十多元積蓄,葛自強他們一家到了新南縣後,手頭上卻是還是有著三十多元的存款的。

    現在天上掉下了幾百畝土地,而且那些土地他都看過了,那可是肥沃的很,而且官府那邊已經是提前在附近修好了水利設施。

    詳細看過這些土地後,葛自強又是跑到了隔壁幾戶老移民的天地裡去看了看。

    當他看到別人家的土地上種植的小米一眼幾乎望不到盡頭的時候,他整個人都是被鎮住了。

    他人活一輩子,還頭一次看見一大片,幾乎望不到盡頭的麥田呢。

    一問才知道,這片麥田足足有一千多畝!

    更關鍵的是,這片麥田只歸屬三戶人家所有!

    很快他就有了疑問,就算是有這麼多的土地,但是那幾家鄰居的人手怎麼可能開墾種植這麼大片的土地?

    就算是使用耕牛,恐怕也是忙不過來啊!

    但是很快他的鄰居就是給了他答案,別用牛,用馬!

    這一解釋,葛自強才知道在老家那是地少,要深耕細作,養牛也便宜,所以用牛好。

    但是在美洲這地方,地方多的是,還是得用馬。

    畢竟任何一個帝國子民,只要願意來北美洲都能獲得免費的土地,後續還能以廉價的價格從官方購買土地,當然了,這些土地必須在限定時間內開墾,官府就會直接沒收土地進行再分配了。

    這也意味著,哪怕是普通的新移民家庭,也能獲得動不動就上百畝甚至幾百畝的土地。

    這麼多土地,單單依靠人力是很難更重的,必須依靠蓄力。

    同時又因為土地多,加上也不搞什麼深耕,所以使用馬耕地是最適合的。

    美洲事務衙門官府也是大力在美洲推動馬耕政策,鼓勵農民們使用馬匹耕種土地。

    這一點,和帝國在本土的部分省份推行馬耕也是一樣的道理,尤其是在東北、河豐、河西、西伯、海東等邊疆省份,更是大力推動馬耕政策。

    只不過不管是牛還是馬,這些都不是屬於免費提供給移民的物資了。

    按照相關的移民政策,基本上所有地區的新移民都會免費獲得土地,必要的種子,必要的農具。

    然後到了地方後,如果移民沒有口糧,也能夠獲得為期一年的免息口糧,一年後開始逐年歸還,而且是屬於借糧還糧的種類,和普通移民貸款有極大的區別。

    此外部分地區還會提供免費的船票,或者是補貼。

    此外皇家銀行也會對移民提供移民貸款,這個主要是讓移民進行擴大生產的。

    葛自強家裡雖然有三十幾元的存款,但是他盤算過後,還是先去為一家子申請了為期一年的免息口糧,然後又是跑去了皇家銀行的分行,申請了移民貸款。

    有了這一筆移民貸款再加上他自己的存款,勉勉強強也能購置馬匹以及喂養馬匹了。

    忙完這些,他才是帶著一匹挽馬回家!

    在路上的時候,他是越看這兩匹馬越喜歡。

    賣馬的人說,這匹都是源自歐洲的重型挽馬,然後進行了本地培育之後的馬種,被稱之為新南馬。

    這種新南馬其身軀碩大,肌肉發達,腿比較短,肩高能夠達到一米六三到一米七三之,不過最為關鍵的還是耐力不錯,同時也是能適應北美洲的氣候。

    這種新南馬在短時間裡,就是被大規模培育,然後廣泛用於北美洲以及大唐在其他部分海外領地的耕種。

    這匹新南馬是非常純粹的挽馬,體型龐大,食量同樣也龐大的,葛自強琢磨著,僅僅是喂養這匹馬,就是所費不少,但是即便如此,他依舊是購買了這匹新南馬。

    沒有這種重型挽馬的幫忙,他們一家子根本不可能把那數百畝的土地開墾出來。

    而只要利用這匹重型挽馬的幫忙,開墾出來足夠多的土地,那麼養馬的費用自然也就出來了,然後還能賺更多的錢。

    這一點,他已經是向好幾戶鄰居證實了。

    把馬匹拉回去的時候,葛自強一家就是開始了忙碌的開墾生涯。

    於此同時,和他們一樣都是屬於移民,但是卻是選擇了在本土海東省庫裡的何錫華,也是迎來了他人生當中的重要一刻。

    他父親乘坐火車抵達了庫裡,然後向隔壁的吳老三一家為何錫華提親,換過婚書後,算是把婚事正式確定了下來。

    這個時候,何錫華也算是有一個未婚妻,而這個未婚妻將會在三個月後和他正式成親,成為他的妻子。

    對未來生活,何錫華充滿了希望,也是更有幹勁了。

    因為即將結婚,何錫華打算把自己住的小木屋修一修,不敢說修成什麼磚瓦大屋,但是好歹要擴大一二,然後還得請人打一些家具。

    當然了,這些都是不花錢的,他們父子三人齊上陣,然後吳老三那邊也是招呼了幾個鄰居過來幫忙,沒幾天時間就是給搞好了。

    只是雖然鄰居來幫忙不花錢,但是人家過來給你幫忙了,好吃好喝的總是要給的。

    為此他特地殺了兩隻雞,又是把自己養的幾頭豬賣了一頭。

    豬肉是被屠夫直接拖走了,這豬是要賣錢然後還貸款的。

    但是還是特地留下了一些邊角料用來加餐。

    又是特地到了城裡,打了幾斤酒。

    算下來,其實也花了不少錢。

    但是看著擴大了倍餘,敞亮得多的新木屋,何錫華露出了笑容,再回頭看一旁幫忙做飯的吳家小娘子,自己的未婚妻,心情別提有多好了。

    興許是察覺到何錫華再看她,吳家小娘子抬頭看了過來,不過只是看了一眼就是快速低下頭,臉上已然是出現了紅暈。

    看著二兒子在這邊過的不錯,而三兒子的農場也是起步了,何父雖然臉上高興,但是內心裡,其實依舊是不太滿意的。

    在他看來,自己養了三個兒子,就沒一個有出息的,全都是老老實實,被人踢一腳,屁都放不出一個來的老實人。

    別說其他的了,這三個兒子就連參軍都選不上!

    這實在是讓他自豪不起來。

    他們何家,只是傳統農家而已,但是何父卻是一直不甘心!

    他迫切的希望自家裡能夠出一個有出息的!

    最好是能夠和自己當年一樣參軍當兵,然後比自己當年更進一步,成為士官!

    就和當年和自己一起參軍的發小一樣,參軍打仗考上士官,到了退役年紀就回到家鄉,成為巡警或者是其他公職人員。
V123210 發表於 2019-7-16 07:02
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她等,他娶

    當年統一戰爭時期,何父也是跑去參軍,只是他雖然也當了三年兵,但是一直都是在地方部隊服役,連戰場都沒有上過不說,而且三年下來後,也沒能考上士官,最後只能以普通士兵的身份退役。

    唯一的好處就是分到了一份土地,然後加上以租代購令的土地,讓他養活了一家老小。

    只是他妻子自從生了老三後,就是體弱多病,常年湯藥不斷,花費甚多,這家境自然是好不起來的。

    但是,何父愣是用著湯藥把妻子的性命給保住了,現在都還活的好好的呢,要是換了其他人家,怕是早就放棄了,那會硬生生用錢買藥保著啊。

    但是何父卻是這麼幹了!

    就和他當年退役回鄉的時候,領著軍方發放的地契,哪怕是自己連個落腳的地方都還沒有,但是媒人依舊是絡繹不絕的找上門來。

    但是他誰都不要,就娶了同樣是家境貧寒,還體弱多病,一看就知道不能干重活的她!

    只因為參軍之前,他承諾過,一定會回來就娶她,她也說過一定會等她。

    她等了!

    他娶了!

    哪怕是後續的生活非常的艱難,但是何父依舊無悔!

    然而即便是這樣,這對於一個貧寒出身,父母都餓死了,直到參軍之前,就沒吃過飽飯,穿過暖衣的人而言,這樣的人生已經算是成功了。

    但是,當年和他一起去參軍的發小,最後以軍士長的軍銜退役,一回鄉就是成為鎮上的副警長。

    說實話要是不羨慕不極度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自己是沒指望了,他也就只能指望著三個兒子有出息了,只是早些年還是苦,吃飯都難,自然也就無法讓他們讀書了,也就是勉強讓老大去上了一年學,認得幾個字而已。

    後來等他們長大了,就讓他們去報名參軍,可惜的是,三個人,就沒一個被選上了。

    這讓當時的何父氣的半死!

    按照道理來說,何父當年就是參過軍的,他們這三兄弟屬於根正苗紅的二代子弟,報名參軍的話是有加分項的,只要條件過關,那麼軍方一般都會優先錄取。

    奈何,這三兄弟的各方面素質卻是有所欠缺。

    因為大唐內的軍人社會地位極高,不管是權貴階層還是普通中產,又或者是農家子弟,都視從軍為人生最優選項。

    權貴子弟不用說,而中產家庭的話,如果自家兒子有這個天賦的話,也會儘可能的供他們一路讀到預科,然後去報考武學堂或者海學堂,當然了,如果能夠提前考上少年軍校、皇家青年軍校的話,那麼就更好了。

    因為在大唐帝國這種擁有實封貴族的帝國裡,貴族階層才是這個國家的主體,貴族以及極少數的高級文官、超級富豪,一起構成了大唐帝國的上層結構,也就是所謂的上流社會。

    而怎麼才能成為貴族?自然是以軍功封爵,又或者你是個超級天才,以學術封爵。

    相對比之下,從軍當軍官,然後立下軍功封爵,是擠入帝國上流階層是一條最容易的方式。

    就算無法封爵,但是軍官的收入以及身份依舊高昂,同時退役後也能夠順利轉業到地方當官,怎麼都不會差。

    這些權貴或者中產子弟,都是想要當軍官!

    而普通農家子弟的話,除了極少數天才能夠一路拿獎學金考上去的話,他們絕大部分人都會視從軍為人生第一選擇。

    軍官的待遇高,士兵也不差啊,能夠混到士官的話,那麼就更好了。

    到時候退伍回來,少說也是一個巡警,照樣吃公家飯。

    如此也就導致了不僅僅每年報考武學堂、海學堂的學子眾多,每年報名參軍當兵的農家子弟更多!

    很多風氣尚武的地方,每年徵兵的季節,那是所有條件符合的年輕人都會跑去應募的,兵員眾多,這條件自然也就高了,再加上有些人的父親是軍中退役的,從小就鍛鍊身體,接觸一些最基本的軍事知識,甚至參與民兵部隊的一些活動等等,基本的軍事素質不低。

    所以如今想要在大唐帝國當兵,其實並不容易,身體素質要相當出色才行。

    而何錫華他們三兄弟,年少的時候家裡困難,也就老大讀了一年書,其他兩人都沒讀書。

    後續參軍也無法入選,也只能是跑出去打工學技術了,反正光靠種地的話,家裡的土地可養不活他們。

    他們幾個人陸續出去務工後,老大還算好,人夠聰明,又肯吃苦,跟著一個修蒸汽機的老師傅鞍前馬後好幾年,學了幾年後今年已經算是勉強出師了,在上海那邊找到了修理機械的工作,雖然是剛起步,但是月薪,已經是達到了十多元,未來可期。

    但是老二和老三,就是缺了點,讓他們去外頭做工,只會傻乎乎的做工,也不知道偷師,也不知道討好那些老師傅學幾手。

    這不就只能一直在那些工廠的最底層混日子嘛。

    最後沒辦法,只能是選擇移民了。

    至於回家種田,家裡的田地可沒他們兩兄弟的份。

    不是他偏心,不給這兩個兒子分哪怕半分土地,而是家中的土地就那麼多,如果只是讓一個兒子繼承的話,還算可以。

    但是如果拆分給兩個兒子甚至三個兒子,那麼這點土地也就不算什麼了。

    就算是獲得他全部土地的老大,也是無法依靠土地過上多好的日子,老大還是得在上海那邊工作,家裡的土地所處只是一個幫補而已。

    如今老大的兒子也是有六歲了,明年就是到了入學的年紀,何父和老大這兩父子,正在拚命存錢呢,存錢幹啥,自然是上學的。

    這年頭讀書可是很貴的!

    這幾年下來,他也是知道老二和老三對自己有不小的怨言,但是他依舊沒有後悔。

    如其三個都渾渾噩噩,還不如全力扶持老大呢,至於為什麼不是老二和老三,這事只能怪老天了,誰讓他們出生的晚。

    帝國施行的可是嫡長繼承製,法律明確規定,貴族的頭銜以及賜地、封地俸祿或者是其他明確和頭銜綁定的資產,是綁定在一起的,這些財產和頭銜將會嚴格按照嫡長繼承製由嫡長子繼承。

    並且是不承認庶子的繼承權!

    因為帝國法律明確規定一夫一妻制,只有丈夫和合法妻子所生的孩子,並且孩子出生的時候必須要有其他貴族或官員、軍官等擁有官方身份的人在旁親眼見證,並提供擔保公證,這個孩子才能擁有合法的頭銜繼承權。

    避免狸貓換太子,或者冒出來私生子等情況敗壞貴族體系!

    帝國雖然只對貴族的繼承製度進行了明確的法律規定和限制,對普通人的繼承一般不作明確限制,你只要樂意,可以立下經過官方公證的遺囑,把資產留給任何一個人,甚至貓狗或者直接捐獻。

    但是如果沒有遺屬的情況下,自然是按照法律由直系親屬繼承了。

    大體上,大唐的繼承法是比較完善的,只要生前立下遺屬,你愛咋地咋地,把錢全部燒了也行。

    如果沒有遺屬,則是按照官方分配。

    不過實際上帝國的諸多權貴階層甚至是中產階層,他們也是效仿貴族的繼承製度,因為財富以及社會地位,是需要積累的,而且往往是好幾代人的積累,中途如果分散的話,很容易就家道中落了。

    因此大部分權貴以及中產,都會把絕大部分的產業都留給嫡長子,只給次子一點點然後打發出去自謀生路。

    甚至在農民群體中也很經常看見這樣的情況,長子在家繼承家業,並在家種田,次子們則是外出闖蕩,或者是移民,或者是去城市裡打工。

    嫡長子繼承製,這是如今大唐社會現狀的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而這種制度,有貴族繼承製度的影響,也有著當代社會的工商業高速發展有極大的關係。

    大唐如今是工廠遍地,工業革命的爆發,帶來的是眾多非農業的就業崗位。

    工廠裡需要工人,商店裡需要店員,餐廳飯店裡需要各種服務人員。

    工商業的發展,讓大唐出現了眾多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工作崗位,並以容納越來越多從農村走出來的剩餘勞動力。

    很多人在農閒的時候,都是會選擇進入城市務工賺錢,而有的年輕人更是常年待在城市裡工作,已經是很少回家了。

    工商業提供的豐富就業機會,這才是讓這種嫡長子繼承製度在民間得到了自發慢慢所形成。

    畢竟次子離開家鄉後,在外頭也能夠找到工作!

    就算是找不到工作也沒關係,移民屯墾司永遠都歡迎人們移民到邊疆省份或者是海外領地去。

    本土的諸多邊疆省份,南洋、美洲等諸多海外領地,可以容納的人口可多了去,不用擔心沒地方去。

    工商業發展以及移民,確保了社會體系的穩定,也是間接影響了民間的繼承製度。

    畢竟被趕出家門的次子們如果找不到工作或者無法移民,無法養活自己的話,那麼父母就算是再狠心,也是不會把次子趕出門讓他們餓死的。

    何錫華他們這一家,也只是大唐帝國裡諸多農村家庭的一個普通家庭而已。
V123210 發表於 2019-7-20 19:45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西海貿易公司分裂

    何父選擇了長子,他的另外兩個兒子自然是自能自謀生路了,這兩個次子最終還是選擇移民,在庫裡開始了新生活!

    但是,他卻是依舊不滿意!

    移民到庫裡,看似有了大片的土地,生活能穩定下來,但是那又如何?

    老老實實當一個農民,是沒有前途的!

    他的這兩個兒子,就算是再努力種田,頂多也就是吃飽飯而已,了不起吃的好一些。

    但是未來有限。

    這麼下去的話,哪怕是何錫華過幾年生了兒子,依舊無法把兒子供出來。

    何父可是很清楚,要供養一個孩子上學,可是相當不容易的,哪怕是小學都不便宜,對於他們這樣的家庭而言,那是需要咬牙支撐的。

    何錫華如今在庫裡移民屯墾,看似未來不錯,但是在何父看來也只是中規中矩而已,其實他更希望的還是何錫華能夠在大城市混出頭來,就和老大一樣學上一門技術然後在城市裡立足。

    老大苦學幾年,今年已經是到了上海工作,成為了一個蒸汽機維修師,已經是有十多元的薪水了,等過幾年,混的好的話,拿個二三十元不成問題。

    一年下來就是三四百的收入了,這個收入已經勉強算是帝國的中等收入了。

    有了老大這份工作,他們何家翻身成為體面人家大有指望!

    而老二和老三,一年累死累活種田,也不可能獲得這麼高的年收入。

    只是,人有各自的機遇,技術也不是那麼好學的,既然何錫華選擇了移民屯墾,那麼何父也不會反對,畢竟人總得活著不是。

    當何錫華的婚期臨近的時候,何父再一次把何錫華還是老三也是叫到了身邊,這一次他是用著很慎重的語氣道:「既然你們兩個人已經在庫裡立足,那麼就要好好的幹下去!」

    「這種田怎麼樣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該怎麼做,但是我要說的卻是未來,等你們以後有了孩子,一定要讓他們讀書,最少最少也要讀完小學,這樣去報名參軍的時候,才能夠順利選上,聽我那發,興許過個十年八年,當兵最少都要有小學的學歷了!」

    何父對自己的三個兒子,沒一個能參軍還是有很大怨念的!

    對自己的三個孩子都沒能好好讀書,他也是有些自責的,但是奈何當年實在是窮。

    這兒子指望不上,指望孫子總行了吧!

    何錫華的婚禮很順利,何父在何錫華的婚禮過後,就算是坐上了火車返回老家。

    他並不知道,在他走了後,何錫華養的雞鴨開始大批出籠,連帶著其他的幾頭豬也是順利出欄賣掉。

    把這些牲口賣掉後,他不但還清了銀行那邊的貸款,而且還存下了五十多元。

    然後用這些本錢,他繼續購入十多匹中亞馬的馬駒,另外還養了一批羊。

    他盤算過,養豬雖然也賺錢,但是養起來太麻煩,他夫妻兩個人也養不了多少。

    而且因為養豬的人多了,價格已經是開始下降

    而養羊和馬的話,則是稍微要簡單一些,地方夠大都可以直接放養,而地方的話,也不用花錢,直接去官府申請說你要放牧,官府能夠直接給你一大片的草場!

    這是因為庫裡官府正在鼓勵農戶養馬和羊。

    養馬不僅僅是因為軍方的需求,而是帝國對馬匹的需求一直都是極高,常年供不應求。

    而羊可有產出羊毛,可以用來發展紡織業,所以羊毛一直也都是供不應求的

    何錫華盤算過,他們夫妻兩人養馬和羊,再加上雞鴨以及種田,雖然可能會忙到飛起,但是應該會存下更多的錢。

    到時候,一年下來多了不敢說,但是百元左右還是能夠存下來的。

    注意,這不是收入!

    而是存下來的錢!

    就算是他大哥這幾年,每年的收入也不過一百多而已,等若干年後,頂多也就三四百元的收入,但是能不能存下百元還是兩說呢。

    其實何錫華的生活,比何父想像的還要更加好一些!

    不過就算是何父知道了,恐怕也不會滿意,他依舊堅定的認為,參軍成為士官然後退役吃公家糧次啊是最好的,再不濟也要在大城市裡工作,成為一個體面人。

    在鄉下種田是沒出息的,不管是在老家種田還是在庫裡種田都是如此。

    何父的想法是偏激的,但是何錫華的老丈人吳老三不是這麼想的。

    吳老三可是實在的很,他可是眼睜睜的看著何錫華養雞鴨養豬,然後攢下一大批家當的。

    當其他新移民們,只能用人工耕田的時候,他已經是用上了重型挽馬,當其他移民也跑去貸款買上了重型挽馬的時候,人家已經是還清了重型挽馬的貸款。

    這挽馬已經是屬於他自己的了。

    不僅僅是挽馬,這個何錫華現在還養著一大群的牲口呢!

    這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何錫華的這個模式,其實很多鄰居也是想學的,包括他吳老三。

    但是很難學的來,這倒不是不努力,也不是缺乏養殖技術的緣故,實際上官府那邊會有完善的技術培訓,而移民過來的人家大多也都是老實肯幹的。

    而是因為他們缺乏本錢。

    這養雞鴨是要本錢的,更別說養馬養羊了。

    他們很多人連挽馬的貸款都要好多年才能還清呢!

    何錫華呢,則是依靠最早期庫裡城雞鴨、雞蛋和豬肉等肉食價格最高的時候,最先大規模貸款養殖,這才搞起了第一桶金。

    但是現在,雞鴨豬等肉食的價格已經是恢復正常,繼續養雖然賺錢,但已經不是暴利了。

    而更賺錢的是養馬和羊,但是這玩意本錢需求極大,沒有百來塊在腰包裡,根本起不了頭。

    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和何錫華一樣,依靠前期的機會完成資本積累的。

    完成了資本積累的何錫華,已經是開始升級轉型,開始大規模養馬養羊了,而其他人已經是跟不上他的步伐了。

    何錫華,作為最早來到庫裡城的一批移民,找到了自己的機會,完成了最先的資本積累。

    當初同樣跑到庫裡城尋找機會的左成生,如今也是嘗到了成功的滋味!

    西海貿易開始的最開始三個月裡,他們西海貿易公司幾乎是壟斷了西海貿易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貿易量。

    盛源號在那三個月裡,除了必要的短時間保養外,幾乎就是片刻不停的奔跑在西海上,往返庫裡、巴庫這一條航線。

    甚至因為幾天就往返一次,都讓盛源號成為了庫裡到巴庫的固定航班了,不少人前往巴庫或者從巴庫返回,都是選擇乘坐盛源號呢。

    三個月過後,雖然開始有其他的船隻加入西海貿易,但是西海貿易公司卻是憑藉著過去幾個月建立起來的銷售渠道,再加上出了大價錢,又是成功的搶下了庫裡造船廠組裝生產的一艘五百噸的近海貨輪。

    所以依舊保持了西海貿易的領先地位!

    半年下來,左成生就是發現,自己的資產已經是從之前的五百多元,暴漲到了三萬多元!

    暴利!

    這是西海貿易給左成生留下的最大印象!

    可惜的是,這種暴利已經是結束了,這半年來,陸續有船隻加入西海貿易,如今西海上,大小的船隻都有幾十艘了。

    這些船隻如果加足了馬力跑,貨運量可是非常恐怖的。

    而高加索地區的奧斯曼人,可無法消化這麼大的貨運量。

    價格趨向於正常的時候,雖然利潤依舊相當不錯,但是西海貿易公司裡的其他四位股東卻是不滿意,他們幾個人比左成生更具有冒險精神。

    張老闆和徐老闆兩個人已經是數次提議不要侷限於西海,要擴大業務範圍,把公司總部搬到上海去,然後去印度貿易,聽說印度那邊遍地黃金,土著又傻,錢好賺的很!

    他們兩個人以前就是玩海貿的,只是遇上風暴等意外虧慘了而已。

    現在好不容易賺錢翻本了,就唸唸不忘想要繼續搞海外,而且還是想要玩印度貿易,組建武裝商隊,這一聽就是要去印度搞事!

    而另外兩個股東呢,因為天天採購貨物,現在已經是對實業非常感興趣,一直想要投資建立工廠,想要跑到上海去搞個大型企業,並且準備一頭紮進紡織業這個大坑裡!

    他們都是有野心,而且是大野心的人,同時也是膽子大的很的人。

    相對來說,左成生就要差得多了!

    搞海上貿易,尤其是準備跑到印度進行貿易,那豈是他們這些小商人能夠參與的,能夠參與進去的可都是國內那幾十家實力雄厚,擁有海外貿易執照的公司,這些公司一般都擁有多艘自己的武裝商船,水手上了岸,那就是陸戰隊。

    實力強一些的海外貿易公司,可是能夠輕易吊打土著王國的!

    沒有實力就跑到印度去貿易,人家印度土著都不搭理你!

    而直接開工廠的話,風險更大。

    他們左家是怎麼倒的,就是因為開工廠倒的。

    如今帝國上下工商業雖然越來越發達,看似開工廠很賺錢,但前提是成功的工廠。

    每年新開的工廠多的很,而倒閉的工廠同樣也不少。

    開工廠是可以,但是做什麼,怎麼開裡頭的講究多了他,他左成生可是不願意重複他父親的路子,最後破產自殺!

    更何況,他在巴庫地區已經是初步打開了局面,甚至搭上了大唐石油公司的關係。

    如今利潤雖然不算多高,但是勝在穩定。

    左成生想要求穩,而其他四個人卻是一個個都是想著賺大錢,為此都已經是做好了再一次賠掉全部身家的準備!

    所以這,西海貿易公司也是合作不下去了。

    最後眾人經過商議,以左成生出資收購他們手中的股份從而結束了五人之間的合作1

    從此,西海貿易公司將會成為左成生一個人的產業!
V123210 發表於 2019-7-20 19:45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煤油貿易

    左成生接受的西海貿易公司其實也是不完整的,首先兩條船已經沒了。

    然後有大半員工也沒了,因為這些員工都是其他股東的手下,股東跑了他們也跟著跑。

    至於賬面上的現金,其實也沒多少,他們這幾個股東也都是防著別人呢,別說一個月了,實際上他們每半個月就分紅一次。

    因此如今西海貿易公司上,都是賬上空空。

    左成生直接出資購買的股份,其實買的還是一個空殼子,所以也沒花多少錢。

    但即便是一個空殼子,但現在的西海貿易公司也是完全屬於他左成生一個人的貿易公司了。

    不過雖然是變成了他一個人的公司,但是想要這個空殼子重新運轉起來也不容易。

    首先是運輸問題,因為他收購西海貿易公司之前,所有的兩艘船已經是賣掉了,如今新的西海貿易公司是沒有貨船的。

    所以他還得找船隻,不過這一次他不是直接購買船隻了,而是直接找西海航運公司合作。

    海東省的巡撫財政,三個月前就已經投資成立西海航運公司,這家航運公司有著官方背`景,有船有人,而且運費也不貴,所以左成生就是找到了他們進行合作。

    其實之前西海貿易公司的兩艘船隻,也是出售給了這家航運公司。

    這個航運公司如今運營的主要航線,也就是庫裡到巴庫的航線,偶爾也會去薩菲王朝的幾個小港口,他們的主要業務還是為大唐皇家石油公司運輸各類物資,其次才是給各家貿易商運輸物資。

    敲定了運輸合同後,左成生又是忙著連續進貨渠道。

    至於說銷售渠道,這一點倒是不用擔心,因為之前他左成生就是負責巴庫分公司的,西海貿易公司在巴庫地區的銷售渠道就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

    不管是奧斯曼人那邊,還是說大唐皇家石油公司這裡,左成生都能吃得開。

    如今所欠缺的,只是貨源而已。

    不過想要進貨也是簡單,這年頭工廠多了去,而他進的貨也都是普通商品,不是什麼特殊商品,只要手頭上有錢,那都不用自己去找,那些工廠的銷售人員自己就能找上門來。

    左成生直接待在庫裡,甚至都沒有返回中部省份呢,就已經是把貨源初步聯繫了起來。

    只是這樣被動等待聯繫的貨源,其價格也是不低,總是不如直接跑到中部幾個省份直接進貨來的便宜。

    至於東部省份的貨物,那裡更齊全,也更便宜,但是運費也更貴,一算下來還不如直接在陝西等省份直接進貨呢。

    初步穩定了進貨渠道,又是搞定了運輸問題後,他的這個西海貿易公司也算是重新回到了正規上。

    雖然說業務量隨著股東的出走,不可避免受到了影響,已經只剩下六七成,同時大量人手被帶走,他不得不臨時招聘了諸多員工,但是好歹算是穩住了。

    這讓左成生鬆了口氣。

    就算是只剩下六七層的業務量,利潤也是不算高,但是勝在穩定。

    最關鍵的是,這些錢以後都是他一個人的,沒有其他股東來和他分!

    這麼一算下來,比之前賺的還更多呢!

    西海貿易公司穩定下來後,他並沒有躺著不動了,而是繼續尋找擴張的計畫!

    他雖然之前反對直接進入奧斯曼等土著控制區做生意,也反對搞什麼看似前途遠大的紡織業,但是不代表著他不想擴大生意了。

    只是他覺得,他們一家立足於西海的貿易公司,把總部搬到上海去,搞印度貿易,搞工廠,純粹腦子有病。

    身在西海,就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

    比如說巴庫的石油,在他看來就很有搞頭!

    隨著皇家石油公司生產的煤油銷往各地,佔據了大量原本屬於鯨魚油、蠟燭、植物油等傳統照明用油的市場份額。

    而且很關鍵的是,因為煤油的價格便宜,普通人也能夠承受得起,因此間接了開闢了諸多原本不存在的照明市場。

    不少人非常樂觀的估計,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就算是一年上百萬噸石油也是能夠輕鬆消耗掉的。

    但是,如今的大唐皇家石油公司每年的產量不過二三十萬噸而已,遠遠無法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

    石油賺錢,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但是石油這東西,卻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搞的。

    因為這個行業已經是被官方列入了國防民生行業,這也意味著官方會直接插足,並採取牌照的方式進行限制。

    就和武器行業一樣。

    理論上,民營企業也能夠申請相應的牌照,然後涉足軍械產業的,但是現在他們就算是申請了也不會獲得通過。

    石油行業也是一樣,目前大唐皇家石油公司是唯一一家獲得了石油勘測、開採、提煉相關牌照的石油公司。

    換句話說,如今帝國只有他們能夠勘測並開採石油。

    就連提煉也只有他們才能夠提煉。

    沒有相關的牌照,其他企業根本無法進入石油行業。

    按照官方這麼嚴厲的管控態勢來看,後續就算是有新的石油公司出現,估計也是官方資本的企業,而不可能是民營資本。

    而這的確如此,隨著巴庫被奪取下來後,皇家石油公司預估石油產量將會得到大幅度提升,甚至未來數年有可能突破百萬噸大關。

    豐厚的暴利,再加上這個行業是事關民生,官府那邊自然不會坐視只讓皇室資產科自己搞。

    國企部那邊已經是正在推動,準備成立國企部全資控股的石油公司,用來和皇家石油進行競爭的同時,也是為了避免皇家石油一家獨大。

    這些上層的佈局,左成生自然是不知道的,也無法干涉。

    他覺得巴庫這裡的石油有搞頭,也不是說準備勘測開採石油之類的,他根本沒這個牌照,而且如今巴庫地區的石油勘測開採權,已經是全部屬於皇家石油公司和海東省官方合資建立的巴庫石油公司的了。

    他想要勘測開採也不行。

    煉油也不行,這玩意需要的技術提高,煉油廠的投資太高,而且沒有原油這些都不說了,最關鍵的是,他依舊沒有相應的牌照。

    他想要搞的還是老本行,那就是貿易!

    雖然說如今皇家石油公司的煤油都是銷往本土,但是也沒誰說不允許買到奧斯曼去不是。

    他和皇家石油那邊的幾個管理人員吃了頓飯,詢問了他們有沒有往奧斯曼地區銷售煤油的打算。

    而這正好合了皇家石油公司那邊的心意。

    他們本來就是打算往奧斯曼地區以及薩菲地區出口煤油的,為此都已經是在巴庫開工建設了一座小型的煉油廠,產能不算打,也就大約兩萬噸而已。

    只不過這煉油廠之前尚未完工,而且巴庫所產的原油,目前大部分還是被運往了庫裡煉油廠進行提煉,然後通過鐵路運輸到其他省份進行銷售。

    但是,開拓奧斯曼以及薩菲市場是他們的既定目標!

    尤其是隨著他們在巴庫進行的石油勘測,發現這裡的石油儲量已經是超出了想像,如果全力開發的話,年產百萬噸都是有可能的的時候,就更是有這種心思了。

    畢竟未來的石油產量越來越大,雖然本土方面的市場足夠大,但是誰也不會嫌棄市場小不是。

    如果能夠從西海就近往奧斯曼以及薩菲地區銷售煤油的話,也是一件好事。

    哪怕是現在產量不高,市場不可能太大,但是慢慢培育幾年市場後,他們的產量也就跟上來了,到時候剛好大規模鋪貨搶佔照明用油市場。

    左成生有在奧斯曼那邊的成熟銷售渠道,皇家石油公司想要培育市場,這雙方是一拍即合。

    當即左成生就是和皇家石油公司簽訂了相關的代理銷售協議。

    看著這份代理協議,左成生心中大好!

    這可是一整個奧斯曼帝國的煤油銷售代理權呢。

    當然了,這個代理權也是有限制的,比如說前幾年需要達到一定的銷量,不過考慮到大唐皇家石油公司目前的產能有限,也不可能向奧斯曼帝國那邊供應太多的煤油,所以只是限定了一個比較小的數字而已。

    但是,這個銷售皇家石油公司是定下了出貨價的,而這個出貨價可不便宜,那是近在巴庫的邊上,但是皇家石油公司的供貨價,是和在帝國本土其他地方的供貨價差不多的。

    怎麼說呢,他們的煤油本來就供不應求,不可能說在本土買的貴了,在奧斯曼就買的便宜。

    但是,左成生卻是有信心,那麼是進貨價和其他地方一樣高,但關鍵的是,他是直接運往奧斯曼帝國銷售啊!

    運輸到奧斯曼銷售的話,哪怕是運輸成本高一些,但是最終煤油的零售價,依舊會比植物油動物油低,並且是低了不少。

    錢肯定是有得賺的,至於能賺多少,那就要看他自己了。

    皇家石油公司那邊已經是向他透露過了,只要他能夠把奧斯曼地區的市場給打開來,並且勢頭良好的話,那麼後續薩菲地區的市場也是交給他來做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9-7-20 19:46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帝國石油公司

    皇家石油公司因為產量緊張,這頭幾年對奧斯曼地區的供貨肯定是不多的,撐破天了也就是幾千噸的樣子。

    但是後續如果市場做出來了,那麼巴庫這裡的煉油廠還是能夠進行擴產的,但時候多了不敢說,但是一兩萬噸還是有的。

    左成生對這個數據卻是非常滿意了,目前市場上的煤油價格還是比較高的。

    因為目前的煤油雖然是作為鯨魚油的廉價代替物出現的,其定價也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鯨魚油的影響。

    早幾年的時候鯨魚油因為本土工業化進展加速,民眾收入增加,對夜間照明的需求也是急劇增大,因此鯨魚油也是越來越貴,以上海地區為例,從宣平二十五年的每升兩角,直接一路飆漲到每升六角,最巔峰的時候,一度達到了每升六角五分。

    其昂貴的價格讓普通家庭根本就承受不起。

    這也是早些年嘗試用煤炭提煉煤油的緣故。

    等到石油提煉煤油的技術出現後,這一切就得到了改變,皇家石油公司開採出第一批的石油所提煉出來的煤油,雖然比鯨魚油便宜,但實際上也沒便宜多少,每升也需要五角左右。

    但是這只是一開始的價格,後來為了爭奪市場,不斷的降價,到現在,普通市場上的煤油是每升大約兩角左右,相應的鯨魚油也是降到了兩角多,恢復到了宣平二十五年的價格。

    其實本來石油公司還能繼續降價的,因為他們的煤油成本實在太低,就算一升幾分錢,他們都有得賺。

    但是呢,現在他們的產量還太低,對於龐大的市場需求遠遠不夠,如今這個價已經是供不應求了,繼續降價也沒有任何意義。

    哪怕是給西海貿易公司提供的煤油都是直接在巴庫開採並提煉,然後銷售,省去了昂貴的運費,但即便如此,皇家石油公司也沒降價!

    西海貿易公司的拿貨價也是不便宜,每升都要差不多一角六分,這個價格已經是差不多相對於中部省份的拿貨價格了。

    但是左成生和國內的煤油代理商不同的是,他在奧斯曼地區擁有自由定價權,而且也不會受到太多的其他影響。

    至於左成生在奧斯曼那邊賣多少錢,石油公司懶得管,只需要左成生每年的銷量能夠達到他們的預定目標,那麼就繼續合作。

    如果說故意抬價導致賣不出去,銷量上不了,自然會取消左成生的代理資格。

    所以,這個定價需要考慮利潤的同時,也需要考慮維持一定的銷量。

    為了打開市場,左成生決定對第一批試水的煤油採取廉價銷售的方式,按照國內上海地區的價格走,利潤不算高,但是有助於快速打開市場。

    只要打開了市場,培養出來了消費習慣,那麼後續自然就是漲價了。

    這種手段,也是大唐的商人們在海外做生意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先用大量廉價的工業商品衝擊當地的市場,搶佔市場份額,並把當地的競爭對手擊垮。

    等幹掉了競爭對手,那麼就是漲價收割豐厚利潤的時候了。

    最典型的就是大唐的對外布匹貿易!

    大唐的機制布匹成本低廉,哪怕是加上海運的運費,也要比那些土著國家的土布價格便宜的多。

    所以大唐的商人們,就是利用價格低廉的優勢,大勢衝擊土著地區的布匹市場,把當地的土布作坊之類的全部擠跨。

    等市場佔有率上來之後,那麼就會逐步提價,也不會很快,一次提一點,逐步培養市場的接受能力,並收割豐厚的利潤

    印度、歐洲等地區,這兩個大唐帝國最為重要的兩個紡織品海外市場了,基本上都是經歷了這麼一個過程。

    左成生也是打算在奧斯曼帝國這麼銷售石油的,前期賺點小錢,鋪開銷售渠道,打開市場,培養消費習慣,等這些完成後,才是收割利潤的時候。

    但即便是這樣,他的利潤也是不低了,少說也能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毛利。

    看似利潤率不高,但是總量大啊!

    如果一年能夠往奧斯曼地區賣出去一千噸煤油,那麼就是每年二十萬的生意,利潤就有好幾萬呢。

    如果數年後,把這個數字提升到一萬噸,那麼這就是一兩百萬元的大生意,利潤少說也有十幾二十萬呢。

    他們西海貿易公司雖然之前半年裡,也賺了幾十萬,但是之前的這種貿易是不正常的,不持久的。

    正常情況下還是現在這樣,一年搞下來估計也就七八萬的利潤。

    制定好諸多計畫後,左成生就是把他的諸多奧斯曼人的渠道分銷商拉了過來。

    這些都是過去和他有過合作,其中大部分還是和他長期合作的奧斯曼商人,正是利用他們,西海貿易公司才能夠源源不斷的把貨物銷往整個奧斯曼地區。

    這些人,其實也就是奧斯曼人裡的買辦。

    他們從銷售大唐的貨物裡賺取了豐厚的利潤,這也是導致了他們不遺餘力的幫大唐的商品打開當地的市場。

    初步敲定了渠道後,左成生就是找到了皇家石油公司那邊,先是小批量的進了一百噸的煤油,準備拉到奧斯曼那邊試探一下市場。

    這一百噸煤油很快就是被他手底下的十幾個合作商人瓜分。

    這還不是關鍵,因為大家都是提前預定好了搞一波試試水。

    關鍵的是,這批煤油進入奧斯曼地區後,其銷售速度快到驚人。

    沒多久,左成生手底下的十幾個商人就是齊齊找上門來,說是他們的煤油都已經買光了,他們希望繼續進貨。

    形勢喜人啊!

    當即,左成生就是找到了皇家石油公司那邊,說是奧斯曼地區對煤油的需求量極大,準備再進個五百噸,而且還說他有信心一年內賣出去至少兩千噸。

    但是面對左成生的請求,人家皇家石油公司卻是拒絕了。

    而且拒絕的時候還是一副心痛無比的模樣!

    「現在還只是試生產,很多設備都還在調試呢,產量根本沒上來,要不你等等,等下個月估計能夠給你湊個一百噸!」

    人家皇家石油公司的人,現在也是著急的不得了。

    上門進貨的人,可不止西海貿易公司一家呢,實際上現在所有的代理商,都是在催著貨源。

    但是奈何產量不足!

    而且缺的並不是石油,而是煉油廠!

    肅州油田那邊,如今原油的年產量也就十來萬噸而已,配套建設的肅州煉油廠剛剛好能夠消化掉。

    但是巴庫這邊所開採的石油,就缺乏足夠的煉油廠了。

    這主要是因為巴庫石油開採的太快,產量太高,而皇家石油公司投資的配套煉油廠還沒有完工,就算是現在的巴庫煉油廠和庫裡煉油廠完工了,其設計產能也是遠遠無法滿足現在巴庫油田的產量。

    一個月前,皇家石油公司在巴庫打出的一口高產油井,日產量達到了一百五十噸,僅僅是這一口油井,年產量就達到了五萬五千噸左右。

    目前巴庫油田的年產量已經是能達到二十萬噸啊,而且這還是石油公司刻意放緩了開採石油的步伐,要不然開採出來這麼多石油,也沒煉油廠可以提煉。

    縱然皇家石油公司已經是投入巨資,在巴庫以及其他地方,修建新的煉油廠,對巴庫煉油廠和庫裡煉油廠進行擴容,但是這工廠修建起來也是需要時間啊。

    所以現在就是搞的,原油是有了,但是煉油廠卻是不夠用了。

    具體到巴庫這邊,現在的煉油廠都還沒有全部完工呢,現在只是前期的小規模試生產,更多的設備都還在調試安裝當中。

    皇家石油公司估計,最早也得到了宣平三十六年的時候,才能夠發揮出來這座煉油廠的全部設計產能。

    至於現在,也就偶爾能夠搞個幾十噸,百來噸這樣。

    對此,左成生也是沒有辦法。

    如果他手頭上有個牌照的話,早就自個建一座煉油廠呢。

    可惜他沒有。

    但是他沒有,不代表其他人也沒有。

    隨著巴庫石油的開發,國企部終於是忍不住了,經過了周密的準備後,直接掛牌成立了帝國石油公司。

    聽這名字就是知道不是簡單的企業,國企部準備在這家公司裡直接投進去上百萬的現金作為資本,同時授予了該公司的石油牌照,准許其勘測、開採、提煉石油等一系列的相關業務。

    有意思的是,這個帝國石油公司裡的主要骨幹,還是從皇家石油公司裡分過來的。

    這可不是帝國石油公司挖牆腳,而是皇家石油公司主動支援的人才。

    畢竟帝國石油公司也是屬於官方企業,而該企業的成立也是林子然批准了的,所以皇家石油公司也得支持該公司的成立。

    帝國石油公司現在還沒有找到油田,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展開業務了,他們直接先搞了煉油廠,準備從皇家石油公司那邊進原油提煉。

    反正皇家石油公司在巴庫的石油產量越來越大,而且依靠他們自身的能力,要修建這麼多的煉油廠已經是力有不逮了。

    除了搞煉油廠外,帝國石油公司的重心還是放在了尋找石油上!

    而且他們也知道,本土大陸基本上已經被皇家石油公司翻遍了,除了一個肅州油田和幾個小油田外,根本沒啥其他石油。

    所以他們就是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地方,比如說東海省、大員島、瓊州島等地,不過更重要的還是南洋地區。

    這一找,還真被他們在大員島找到了石油,雖然只是個小油田,但好歹也是結束了帝國石油公司沒有油田的歷史。

    緊接著他們又是在萬丹省的西丹島發現了石油的蹤跡,當即就是派遣了勘測隊前往!
V123210 發表於 2019-7-20 19:46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我們大唐人都是很好說話的

    帝國石油公司雖然剛成立,但是架子卻是搭建的極為完善,不管是高層管理人員還是中下層員工,基本都是直接從皇家石油公司抽調過來的。

    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帝國石油公司就是從皇家石油公司拆分過來的。

    不僅僅是人員,連帶著石油工業的諸多專利,也是給予了授權,當然了,這種拆分,國企部那邊也是付出了真金白銀的。

    對於拆分自家公司的做法,皇家石油公司的部分高層雖然有一些意見,但那也是沒有辦法。

    籌建帝國石油公司,這往大了說都是國策了,聖天子李軒都是親自批准了的。

    而皇家石油公司也不是普通的商業公司,自然是需要考慮到政治影響,支持帝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也是他們的任務。

    直接從皇家石油公司拆分過來的帝國石油公司,人才以及技術這些都是不缺乏的。

    他們缺的只是油田而已!

    雖然一開始就是在大員府找到了石油,並準備開發大員油田,但是這個油田的產量太小,遠遠無法滿足帝國石油公司的龐大的胃口。

    這種情況下,帝國石油公司把力量投入到南洋地區去尋找石油也就順理成章了。

    還別說,其實這也是聖天子李軒指點的。

    其他人還不知道,但是林子然自己卻是知道的,華夏大地不是沒有石油,是有,而且儲量還不小,但是幾個大型油田都是比較深,以目前的簡陋技術別說開發了,找都找不到。

    如其在本土大陸瞎折騰,還不如直接去巴庫,去南洋。

    巴庫現在已經是搞著了,而南洋那邊卻是還沒有開始呢。

    林子然可是知道,後世的早期石油工業,尤其是一戰前,世界上主要的石油產區有四大塊,分別是美國、南洋、俄羅斯的巴庫、羅馬尼亞

    至於中東以及南美和北非等地區,那都是後續慢慢開發的。

    考慮到距離以及實際控制問題,目前能夠大規模開發的也就只有巴庫和南洋了。

    其他地方受限於進出口委員會的限制,根本就沒有辦法開發。

    大唐帝國對此限制的非常嚴厲,別說石油了,就算是在土著控制區找到金礦了,也不能繞過進出口委員會,要想開採要麼在當地用土著人工開採,要麼就想辦法把這個地方本土化用機械設備開採。

    這也是為什麼帝國石油公司把重點放在呂宋和萬丹等地方的緣故,因為這些地方的本土化已經是搞的七七八八了,一開始只是呂宋島、棉老島,但是其他島嶼,也是本土化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收尾的工作,就可以宣告本土化了。

    帝國石油公司的人聽聞了西丹島上的土著們,曾經使用石油玩火攻之類的,初步判定,這西丹島上肯定是有石油的,所以就是派遣了勘測隊前往。

    結果比他們自己想想的還要順利,勘測隊都還沒有在當地弄設備打油井呢,就是在當地發現了一個黑乎乎的水塘……

    上面全都是石油!

    這是什麼?

    這是最典型的天然油苗了!

    話說,如今因為技術有限,這尋找石油更多的還是先尋找天然油苗,確定這個地方有石油後,才會進一步勘測,然後投入巨資鑽井尋找油層。

    皇家石油公司之前發現的那些大小油田,基本都是這麼來的。

    如今帝國石油公司也不例外,畢竟現在的技術有限,他們還無法用更複雜,科學的方式去推斷某個地方有石油。

    找到了油苗,接下來就好辦了,勘測隊直接變身鑽井隊,就地打井,雖然第一口井沒能出油,但是他們換了個地方後再打井,這一次就出油了!

    消息傳回到上海,帝國石油公司當即就是決定,投入巨資準備在西丹島上勘測、開採石油。

    同時準備開工建設煉油廠,而且不是一座,而是一搞就打算四座。

    他們準備分別在珠三角、長三角、天津一帶建設煉油廠,以就近向各地區銷售煤油,最後一座的話,則是直接在西丹島當地建設,準備用來就近向南洋以及印度乃至歐洲等地區出口煤油。

    但是,問題來了!

    如今的西丹島雖然已經是帝國領土,但依舊是屬於海外領地的範疇,在上述地區並沒有完成徹底本土化,頂多也就是完成了百分之五六十的樣子。

    如此也就限制了帝國石油公司的投資了。

    不過帝國石油公司雖然剛成立,但是他們都是直接從皇家石油公司裡過來的,這做事風格也是帶著濃郁的皇家石油公司的風格。

    沒有完成本土化?

    沒關係,把它完成本土化就是了!

    反正又不是說把整個萬丹省都給本土化了,只是一個島嶼而已。

    哪怕這個島嶼大了點,但是只要投入足夠,本土化也就是分分鐘的事。

    而帝國石油公司別的不多,就是錢多!

    人家賬面上躺著上百萬現金沒地方花呢!

    他們一邊走上層路線,讓唯一的股東,也就是國企部搞定高層,弄就幾個政策,爭取讓軍方配合之類的。

    同時他們也走中層路線,直接扶持西丹府衙門推動本土化工作,畢竟這石油可是在西丹島上,帝國石油公司如果要開發當地的石油,免不了要和當地的官府衙門一起合作,以開發當地的油田。

    就和肅州以及巴庫等地一樣,當地的地方財政可都是直接用當地的石油資源入股,和皇家石油公司合作成立了油田開發的公司的,雖然說佔據的股份不多,但也是有股份不是。

    最後,他們還親自上陣,找到了急需勞動力的西班牙人。

    開口第一句就是,如今有一整個島嶼的勞動力你們要不要?

    西班牙表示,人他們是想要的,但是手頭緊沒錢買這麼多的奴隸?

    一聽這話,帝國石油公司派出去的代表就是很嚴肅的說:請注意,我們不是販賣奴隸,這是犯法的!

    我們只是勞務派遣而已,而且這是免費的,不收錢。

    當然了,免費的前提是需要你們自己去當地招募。

    西班牙人卻不是這麼輕易打動的,他們盤算了一番,自己跑過去招募的,招募成本可不算低,這組織武裝招募隊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然後還要把人給運輸過去,這可是橫跨太平洋呢,運輸費用不低。

    這麼一算下來,前期成本比在非洲那邊搞土著還要貴一些。

    結果依舊搖頭!

    面對這種情況,帝國石油公司表示小意思!

    你們也不用組織什麼招募隊了,我們有南洋勞務公司,他們招募免費勞工可是一把好手,只要隨便給一點辛苦費他們就很樂意效勞,遠遠比你們自己組織招募隊便宜的多。

    至於運輸問題,你們沒有船隻也不要緊,我們有大把的船隻,這運輸費用給你按照貨運價走,便宜量又足,而且你們要是實在拿不出錢了,也可以直接用後續用這些勞工開發的種植園,礦產收益支付嘛。

    我們大唐人都是很好說話的!

    西班牙聽到這話,先是一陣鄙視,誰說你們大唐人好說話的。

    這地球上最蠻不講理的人,非你們大唐人莫屬,就連韃靼人都比你們好說話。

    如果不是韃靼人非要拿下西歐,說不準他們西班牙早就和韃靼人停戰了。

    不過埋怨過後,又是一番盤算,發現這樣的話,前期成本就低很多了,比在非洲那邊招募勞動力還要便宜的多,當即大筆一揮。

    這事就這麼定了,你們有多少我們就要多少!

    於是乎,不用多久,南洋勞務公司的人手就是開始的大規模進入了西丹島,開始招募當地的勞工。

    深入這種熱帶雨林島嶼招募勞工,風險還是不小的,所以就算是在南洋勞務公司裡,其實也沒有多少大唐人。

    除去了少數管理層是大唐人外,很多員工,尤其是招募隊的員工,其實大多也是土著,主要是從印度招募來的土著為主。

    土著出手,自然是非同凡響的,短短一個月不到,印度人為主的招募隊,在自身付出了一千多人的傷亡下,成功的在西丹島上招募了上萬人的免費勞工,而且還有更多的人被源源不斷的招募。

    這些勞工們會集中到港口,坐上了西班牙人僱傭的大唐輪船。

    西班牙人為了省錢,僱傭的大唐船隻可都是老舊的機帆船隻,噸位也不大,並且還是貨輪,最關鍵的是為了儘可能的裝更多的人,都是能塞就賽的。

    通常一艘千噸的船隻,如果是移民屯墾司的僱傭的客輪,或者乾脆是他們自己的移民船,那麼運載的人數也就幾百人而已

    但是在西班牙人手上,千噸的船隻能夠塞進去上千人。

    不過這是人家西班牙人自己的事了,大唐也管不著。

    帝國石油公司的高層管理看著西丹島上的土著一天比一天少,心情大好,轉身又是跑到萬丹省巡撫衙門那邊,推動當地上書請求對西丹島進行局部本土化。

    這個局部本土化,也是效仿之前呂宋省呂宋島以及棉老島還有巴庫的前例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9-7-20 19:46
山溝皇帝 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勞工招募隊

    旨在部分複雜,地域又比較廣大的海外領地裡,讓其中一部分地區先本土化。

    當然了,這種局部本土化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首先這個地方必須和其他地方分開來,確保不會有土著從其他地方進入。

    又比如說通過強力的手段直接在陸地上隔絕和土著控制區的聯繫。

    這就是巴庫改採取的方式了,為了推動巴庫本土化,當地的土著被遷移走了後,皇家石油公司大手筆直接贊助了巴庫縣衙門,在邊境線上修建了一條數十公里長的隔離帶。

    這個隔離帶其實就是一道城牆,只是這種城牆很薄也不高,軍事價值很低,也就阻攔普通人的通行而已。

    而陸軍也是非常的配合,直接在巴庫駐紮了一整個團的兵力,直接把隔離帶封鎖的嚴嚴實實,不允許任何土著進入。

    而不管是那種方式,如果想要短時間內就完成局部本土化,花費都是高昂無比的。

    如果依靠當地的官府,根本不可能完成。

    官府能夠推動的,也只是呂宋島和棉老島這種有足夠時間推動的局部本土化而已,要想和在巴庫、西丹島這種地方短時間內完成本土化,他們是無能為力的。

    如果沒有石油公司的大手筆支持,不管是巴庫還是西丹島都是很難完成局部本土化的。

    萬丹省上摺子申請對西丹島局部本土化的時候,聖天子也是沒有給予阻攔,很快就是批准了。

    上頭的政策已經是要下來了,接下來帝國石油公司也是發了狠心,直接贊助了南洋勞務公司足足二十萬,讓他們動用更多的土著招募隊,盡快的把西丹島的土著招募起來,然後送到其他地方去。

    於是乎南洋勞務公司的招募隊就更忙了,雖然目前他們一共有八千多勞工招募隊員在西丹島各地進行招募工作,但依舊深感招募隊員不足,而且傷亡也是比較大,他們已經是陸續從印度等地補充了五千多人的隊員。

    最後他們得到了兄弟公司印度勞務公司的幫忙的,印度勞務公司從印度地區調來了兩千多名廓爾喀招募隊員。

    據說陸軍對這些廊爾喀人比較欣賞,說他們悍不畏死,而且頭腦簡單容易指揮,並且忠誠度也很不錯。

    至於為什麼陸軍會得出這個結論,那就只能問陸軍自己了。

    就算問了陸軍,陸軍那些人也不會說自己進軍尼泊爾的時候,和廊爾喀人交過手,吃了那麼一點點的小虧,所以才會高看了他們一眼。

    南洋勞務公司不管這些,等這批人到了後,立即就是投入到了西丹島的招募工作當中去了。

    而用過了之後,發現這些廊爾喀人還真的挺好用的,傻乎乎的只會往前衝,悍不畏死,並且非常忠誠。

    某場戰鬥中,一隊的廊爾喀人受命保護兩名帝國石油公司的大唐員工前往勘測地,路上遭遇土著伏擊,等他們從土著的重重包圍中殺出來的時候,這隊本有一百多人的廊爾喀人招募隊,已經是只剩下十三個人了。

    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南洋勞務公司總部都是被驚動了。

    帝國石油公司的高層聽聞此事後,也是對南洋勞務公司下屬招募隊的敬業精神表示了敬佩。

    能夠為了保護大唐人而浴血奮戰,不管戰鬥力強不強,其他方面如何,但是只憑這一點,就足以讓廊爾喀人在大唐人的心目中地位迅速提高。

    南洋勞務公司已經是決定加大對廊爾喀人的招募,不僅僅是他們,就算是其他的幾家勞務公司也是打算招募一批廊爾喀人試一試。

    畢竟招募隊不僅僅南洋勞務公司需求,其他勞務公司也是需要的。

    大唐的幾個勞務公司業務都差不多,都是通過招募土著青壯勞工,然後承接官府的基礎建設工程。

    只不過這些工程大多都是海外領地的工程,而海外領地的一般也都是窮光蛋,給的價錢都特別低,他們也不太可能通過這些工程賺太多錢,頂多就是維持正常運轉而已。

    因此他們也就無法花費太多的資金僱傭大唐人去招募、管理諸多勞工了。

    因為員工數量不足,同時也是為了節省成本,幾乎所有的勞務公司都是大量使用土著作為招募隊員。

    比如南洋勞務公司的招募隊員,之前主要就是以印度人為主。

    印度勞務公司的招募隊員們,主要是安南人為主。

    而非洲勞務公司的招募隊員,主要是西亞人為主。

    美洲勞務公司的招募隊員們,主要是北非以及歐洲人為主。

    基本上是保持著異地招募的模式,對於這些招募隊員們,大唐還給他們特地開闢了一個綠色通道。

    那就是如果服役期限內表現優異,那麼十五年服役期結束之後,能夠獲得大唐暫住證。

    而這一點,也是這麼多人踴躍報名參加招募隊的緣故,而且甘願只拿非常微薄的工資。

    畢竟勞務公司其實都挺窮的,給不起太高的工資。

    但即便如此,這些勞務公司依舊沒有利用勞工賺錢的想法。

    因為這幾家勞務公司就不是正常的商業公司,雖然掛著公司的名頭,但是從一成立開始,這幾家勞務公司就是為了本土化而服務的。

    賺錢什麼的完全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

    比如說美洲勞務公司,這開辦以來依舊持續虧損了三十多萬元,但是該公司的總經理卻是直接受到了國企部的嘉獎,稱其在美洲的工作是卓越而高效。

    結果一轉身,人家就是高昇回國了。

    為什麼說虧損了三十幾萬還陞官了?

    那是因為他們勞務公司把幾乎整個東海岸沿海地區的土著全部都是集中起來承接工程。

    到了最後,整個東海岸的沿海地區,基本上已經是看不見什麼土著了,順帶著還修建起來了一大批的港口,道路,疏通了河流。

    所以說,這些勞務公司無法用正常商業公司的手段和要求去做。

    正常企業,可不會和南洋勞務公司一樣,麾下有著上萬人的招募隊員!

    這上萬名招募隊員們,其實每天都會有所傷亡,疾病的侵襲以及土著的襲擊都是導致他們出現減員的主要緣故。

    不過對此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這要深入島嶼中心,免不了要承受這樣的代價。

    要不然的話,這西丹島的局部本土化,還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完成呢。

    無法完成局部本土化的話,帝國石油公司也就無法正式開採石油了。

    要知道,帝國石油公司都已經是從國內各大機械廠商開始大規模訂購各類設備了,甚至松江煉油廠都已經是開工建設了,不少設備物資已經是提前運輸到了馬六甲港,準備著隨時進入西丹島呢。

    這種情況下,西丹島的局部本土化是不可阻擋的。

    不過就算再快,西丹島的局部本土化也還要時間,然後大規模的開採石油也需要時間,帝國石油預估著,等到大規模生產並把石油運回本土,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但是這一年裡,他們還有其他事要做,比如說非常重要的石油運輸問題。

    之前大唐皇家石油的運輸,在肅州油田裡,是直接採用輸油管運輸到城郊的煉油廠,直接煉油後,煤油一開始只是用普通的鐵通或者木桶進行運輸,但是很快就是改用專門的火車油罐車進行運輸。

    到了巴庫那邊後,為了降低成本,同時也是因為政治以及軍事上的影響,除了巴庫有煉油廠外,庫裡也有煉油廠,庫裡煉油廠提煉的煤油,後續運輸自然還是用鐵路運輸。

    而巴庫到庫裡的這一段海上運輸,則是採用運油船。

    但是受限於西海東北部的水域比較淺,同時受到庫裡造船廠的技術能力限制,因此都是小不過幾百噸,大也就只有一千多噸的小型運油船而已。

    但是帝國石油公司準備建造的運油船卻不是這些幾百噸千把噸的小船了。

    因為他們需要的是把石油從南洋運輸到本土的沿海煉油廠進行提煉,這一路運輸都是海運,為了降低成本,採用大噸位的船隻運輸是必須的。

    不過也需要考慮到技術問題,因此不可能無限制的放大噸位。

    帝國石油公司和國內的幾家造船廠進行了數次技術討論會後,並且參考了部分皇家理工學院的專業學著的意見,最後決定建造一種載重三千噸的機帆油輪。

    其實本來帝國石油公司是打算一口氣建造五千噸甚至七八千噸的油輪的,畢竟從船隻技術來說,這已經是沒有什麼問題了,大唐現在連上萬噸的戰艦都能夠建造,只要資金到位了,一萬噸的民用船隻建造起來也是分分鐘的事。

    但是之所以民間的萬噸船隻現在一艘都還沒有,那純粹是因為建造成本過於高昂,使用成本更高昂,而且港口等配套設施跟不上等諸多原因,而不是造船技術達不到。

    所以最近兩年大唐建造的諸多民用船隻,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遠洋商船,噸位普遍在兩千噸到三千噸之間。

    小了單位運輸成本會提高,而超過了三千噸的話,在海外很難找到適合的港口停泊,甚至本土的很多港口都無法停泊。

    油輪也同樣如此,不是技術達不到,而是需求的問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