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古董商的尋寶之旅 作者:血蝠(連載中)

 
bpd 2017-10-31 23:38:38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941 1810762
bpd 發表於 2018-6-26 18:17
第1328章 單于墓

  說它是小鎮都算抬舉,從空中看更像個超大型的屯子,建築大部分是小平房和彩色的鐵皮房,整體佈局同華夏東北的那些個大一些的屯子半斤對八兩,房子也比東北民居要簡陋些。

  還省會,毫無城市感,難怪說這整個蒙古國就烏蘭巴托一個城市。

  這還不是人不夠的原因,其它國家一個能有萬把人的居住地基本上就是座像樣的城市,但在這邊,別說一萬,五萬人的聚居地都能搞得像個大村莊。

  直升機依次一字排開降落在大屯子東南側的機場,姑且能稱之為機場的話——就一塊長寬各近1公里的河灘平地,貌似有一條八九百米長的泥土跑道。

  圍牆鐵絲網別想,這是不存在的,直升機降落前都看到下邊有不少羊在吃草。

  飛機噪音大,離降落點近一些的羊群跑了,但也就跑出個兩三百米就繼續吃牠們的草,顯然都適應了類似的情況。

  一輛老式加油車等在邊上,原本的當地加油員已經換成了俄國人:這裡是省會,有俄國專家、顧問在,俄軍軍機偶爾在這邊降落加油一般都是由己方人員配合,並不讓當地人操作。

  俄國駐軍,在這就像是太上皇。

  四架直升機依次進行加油作業需要不少時間,張楠這些人就在機場裡稍微站得遠一些抽煙、聊天,順便看風景——加油作業的時候不能在直升機裡坐著,雖然毛子們不怎麼在乎這樣的安全規定,但張楠覺得還是守點規則比較好。

  8月份的蒙古高原不冷不熱,這裡海拔1700米,比烏蘭巴托高出差不多400米,溫度貌似也更清涼些。

  這會已經差不多11點,但室外溫度最多也就十五六度,到下午最熱的時候大概也就20度多點。

  等到晚上就熱鬧了,十度算暖和,七八度正常著,兩三度都不算奇怪。

  要是再往南個幾百公里,張楠會很喜歡這樣的天氣,抬頭看天是真正的藍天白雲。

  但在這就算了,毫無歸屬感,都因為這裡的人!

  再次起飛,再大約飛了35分鐘,終於看到了這次的目的地:下邊是一大片北低南高的山坡,北側有條小溪自東向西流過,據說叫鹿河。

  這一大片地區的東西南三面都有緩坡圍繞,零星分佈者不少松樹林,風景看著挺不錯,估計野生動物也不少。

  看到降落區附近有由越野卡車、吉普車同不少帳篷組成的營區,直升機就降落在緩坡上用釘在地面的白色布條標示出的降落場。

  只布設了兩個降落點,兩架普通型米-8先降落,快速放出裡邊人員後就騰空而起飛走了,它們將飛往車車爾勒格,沒特殊情況的話這段時間它們就會在那邊待命。

  張楠乘坐的豪華米-8同另一架直升機後降落,這兩架就在營區不走了,隨時能用。

  一大幫人在等著張楠到達,三四個小時前抵達的越野卡車車隊同先期抵達人員就讓這處營地的人見識了什麼是大手筆,這會四架直升機先後降落、一群武裝人員保護的排場更是震撼了這一群頭髮吹亂的考察人員。

  都是為了一個人的愛好,這排場也真是沒誰了!

  張楠是等到直升機螺旋槳停下之後才下飛機,不喜歡自個的頭髮變成麻雀窩,更討厭螺旋槳在頭頂上轉:他都從不坐在吊扇的正下方,不然老會想著那玩意會不會掉下來。

  這邊一下飛機就看到農博升同幾名華夏考古專家等著自己,這就迎上去道:「不好意思,風大…」

  有幾位是老熟人,寒暄幾句,兩邊又做了下介紹,因為亞歷山德羅夫也會帶著幾名軍官一同在營地。

  說完了客套話,一行人這才往大型帳篷帳篷所在的地方走。

  張楠邊走邊邊用方言道:「我說農館長,你說是要找一找成吉思汗那幫子蒙古大汗的墳,怎麼挖匈奴單于的墓來了。」

  是的,這趟變成了挖匈奴單于的大墓,不是蒙古大汗,但張楠還是來了。

  就在營地邊不遠處的開闊坡地上,稀稀拉拉的松樹林間一片東西長2200多米、南北寬1300多米的範圍之內安葬著至少好幾十名匈奴貴族:可以明顯看到不少露出地面的墓葬輪廓,因為這些墓葬有積石,四周還用大石塊圍著,有的石頭都高出地面一米多,被掩埋在草皮下的估計更多。

  這形制的墓葬,匈奴人無疑。

  這裡是不折不扣的無人區,墓地被稱為高勒毛都墓群,墓主人的級別非常高,這次農博升他們科考過程中發現的。

  農博升當然聽得出來張楠是在開玩笑,用甬城方言回答:「匈奴單于大墓,還是甲字型墓,長寬50米,墓道都長30米、最窄的地方都寬7米,有史以來發現的規模最大匈奴王墓。

  機會難得,你會不來?」

  「嘿嘿,當然來,我們就沒這個級別的大墓,就算有咱也不好意思下手是吧。不說這國家會不會管,亂挖高級墓葬我都覺得都邪乎。」

  張楠說到這,略微抬頭看了眼四周的景色,「這多好,想怎麼挖就怎麼挖。

  其實吧農館長,你就不該讓我們和俄國人一起搞這次發掘,要是提前給我個地理坐標,都能讓這邊的駐軍拉個兩台挖掘機來。

  這是草原,他們的越野車拉得過來,那真是想怎麼挖就怎麼玩,一兩個禮拜全幹掉,就算有人來了,全突突扔邊上餵狼…」

  得,說書呢,農館長可不是這樣的人。

  館長同志搞的是考古,張楠想的都已經不是盜墓,而是明搶了。

  說說而已,不過今後要是還有類似的地方發現,他還真不介意這麼幹——最好明年年底之前,不然這裡能被自己隨意調派的俄國駐軍可就都撤離了。

  說說笑笑到了大帳蓬內,上午才搭建好的,張楠帶來的那批,農館長他們的帳篷沒這麼大。

  「阿楠,你來的真是及時雨,這邊無人區,要買點東西最近就得去車車爾勒格。

  單趟至少五六個小時,來回一整天,其它地方除了半路上極個別能碰上個放牧的蒙古包,其它鬼都沒沒一個。

  還沒蔬菜水果,前邊考察加上這邊這一個多月,我們這幫老弟兄想到家裡的東西就流口水。

  這邊雇來的那些個牧民找野菜是好手,可找來的不是野蔥就是野蒜,加上牛羊肉和麵條餅子吃得上火。」

  「這邊的當地人對外國人可不友好。」

  「還行,牧區的略微好些,到我們這能賺點現金,再說我們和俄國專家都年紀一大把,幹不了重活。」

  農館長心情不錯,爺一進就聞到了水果與蔬菜的香味:這座帳篷即是餐廳,也能當小會議室。

  張楠帶來的服務人員正在擺放今天的中餐,簡陋的折疊桌上還放了非常多的水果,單單紅彤彤的蓮霧和圓滾滾的山竹就讓不少人即是眼饞又是抓瞎!

  沒見過,更沒吃過,甚至都不知道怎麼吃,就聽說吃這些熱帶水果清涼敗火還解膩。

  昨天送了當地俄羅斯駐軍一些,亞歷山德羅夫上校等軍官那會就看得兩眼放光——熱帶水果,就算蘇聯時期那會在莫斯科都沒有,更別說在這片蒙古高原,大家壓根就沒見過!


bpd 發表於 2018-6-26 21:09
第1329章 斷代功夫

  不多廢話,這就開飯。

  蒙古高原夏季日照長,早餐時間都已經過去差不多6個小時,無論是原本就在營地的考察隊員,還是張楠這些剛來的夥計,這會早就都餓了。

  很有意思,張楠這些人是先去吃行軍灶燒出來的華夏風格飯菜,誰叫帶來的廚師原本是炊事兵來著,沒得選。

  而農博升、亞歷山德羅夫等人是先吃水果——這裡可是蒙古高原,這會是92年,在這裡別說山竹、蓮霧這類熱帶水果,就算是串香蕉都是極度罕有的寶貝!

  清口,大受歡迎,這樣的待遇真是得要有個超級土豪朋友才享受得到。

  稀缺就有市場,這會桌子上除了華夏菜之外,唯一一份還在冒熱氣、幾乎沒膻味的手抓羊肉居然都沒人去碰,這讓張楠想到了上輩子聽說的一火車皮紫銅換同等體積車皮黃瓜的生意。

  帳篷裡就有東北過來的考古專家,這把這生意在飯桌上一說…

  專家的家裡當然有其它人,這邊亞歷山德羅夫的同僚中,還有紅魔鬼中也有家人就在遠東的,一聽張楠這個世界著名富豪給出的生意點子,立刻是一拍即合。

  人總要吃飯是吧,還可以讓剡縣的人去莫斯科做小商品倒騰生意——這些生意張楠是看不上,但手下們的家人和這幫俄羅斯軍官,還有安德烈、帕維爾等人的親戚朋友能用得到。

  小錢是相對的,對普通人而言接下去這幾年華夏同俄羅斯之間的貿易金額絕對是個天文數字,稍微分上一杯羹就夠不少人花上幾輩子的。

  兩邊聯手,安全不是問題,要人有人、要關係有關;貨源、銷售、關係不是問題,這利潤更加不是問題!

  這邊亞歷山德羅夫等人連聲讚嘆艾倫先生的眼光就是犀利,隨便一個點子就夠讓一群人發財的!

  「安全最重要,現在兩邊已經有人開始做這生意,幾箱方便面換輛伏爾加不是神話。但這會雙邊貿易的規模還一般,想做這生意速度要快。

  莫斯科、列寧格勒等地得靠你們俄羅斯的夥計照應,運輸問題別人用國際列車大背包,我看你們嘛直接用火車皮發送和游擊隊螞蟻搬家一起上。

  就是當心被人搶了,現在俄羅斯國內黑幫盛行,華夏去那邊討生活的人裡也有不安穩的,什麼王八狐狸蛋都有,兩頭照應著才能發財。

  還有駐軍撤離烏蘭巴托之前,我看也可以聯合起來做這邊和北邊新西伯利亞的生意,具體怎麼搞、利潤和責任怎麼分,有興趣的慢慢談,成立個什麼貿易公司都沒問題。」

  對了,華夏方便麵還是張楠的公司生產的,在俄羅斯大受歡迎,屬於神奇食品系列。

  張楠只出主意,俄羅斯缺一切日用品,而華夏這邊有的是日用品,要是這都成不了事,活該挨窮。

  連營地內的兩名蒙古國官員都想參一腳,沒問題,發財不限國界,慢慢談去。

  這下熱鬧了,有資格坐進帳篷用餐的都是頭頭腦腦,有想法的人吃飯這功夫就開始商量。這會華夏人做俄羅斯生意得哄著俄國警察、海關、黑幫,還得防著華夏人在俄羅斯討生活的那些個壞種。

  有當地人罩著就方便,大家都有後台。

  生意都不僅限於莫斯科一地,這幫子軍官都有人,什麼都搞的定,大不了回家當最大的黑幫頭子去。

  農博升對做生意完全不感興趣,自家的那些親戚日子又好過,對此沒想法,就和張楠說這次考察的事。

  「這趟來之前真該提前招呼你一聲一起來的,收穫很大!」

  對此張楠笑著道:「叫了也沒時間,前段時間我那忙得團團轉,還和哥倫比亞和西班牙卯上了,這會都還沒消停。」

  什麼情況?

  農博升連忙問:「什麼事?」

  在無人區待的時間長了,奧運會結束了這的人都不知道、不關心,更加不知道加勒比海上考察船擊沉導彈護衛艦的奇葩事。

  「就是在公海上撈了西班牙人的聖何塞號,結果和哥倫比亞人幹了一架,西班牙又跳出來嘰嘰歪歪。

  沒什麼大事,你看我都能來這晃悠,小意思。對了,你們有什麼發現?」

  既然張楠懶得說,這農博升雖然知道聖何塞號意味著什麼,但也就不追問,說起這趟的那些個大發現。

  「在鄂爾渾河谷我們找到了公元840年修建的回紇汗國都城遺址,就是當初那座蒙古高原上最大的遊牧民族都城,有整整25平方公里城市廢墟,非常壯觀。

  在此之前蒙古高原出現過匈奴、鮮卑、突厥這些強大的遊牧民族,但他們的都城都沒被發現過,或許根本就沒有,這次發現回紇汗國都城意義重大。在廢墟裡我們還發現了…」

  學究嘛,就這脾氣,張楠做個安靜的聽眾就好。

  「…對了,我們還找到了開元20年唐玄宗為突厥王子賜建的『故闕特勤碑』, 3米75高、1米2寬的大傢伙,上頭盤龍,楷刻碑文字跡都清清楚楚,還是大理石的。

  這杭愛山根本不產大理石,我們認為那座石碑當初可能是直接從華夏內地運到這邊…

  鄂爾渾河谷裡邊那座忽必烈建元大都前蒙古汗國的都城哈拉和林城遺址也去了,還在那邊找到塊13世紀漢字碑刻《建三靈侯廟記》。

  這蒙古地廣人稀,這些古跡根本就沒人去研究…」

  張楠和館長同志聊考察,陳江華在一邊偶爾說上兩句,另一邊華夏、俄羅斯、蒙古國三方不少人想著發財家人大計,把這處考古場所的餐廳、會議室愣是整成了國際貿易會議室。

  沒毛病,人總是愛錢的不是,沒錢寸步難行。

  說說笑笑,邊吃邊聊,這頓飯很快就吃得七七八八,這農博升想到點事:「對了,阿楠,這邊的發覺也已經有了點不錯的發現。

  大前天從先期挖掘的一座陪葬墓裡發現兩枚古羅馬共和國時期的第納爾銀幣,希羅多德當初說有條從黑海通往『西伯利亞』的草原商道,這貨幣又能給這條記載的真實性家電砝碼,可能真不是他的主觀臆像。」

  說到這農博升停了下,表情居然變得有點不好意思:「有個問題,包括我在內,營地裡的人都沒法判斷那兩枚銀第納爾的具體年代,要不你看看,這對墓葬的斷代能起很大作用。」

  希羅多德,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作家、歷史學家,他把旅行中的所聞所見,以及第一波斯帝國的歷史記錄下來,寫了一本《歷史》,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希羅多德也因此被尊稱為「歷史之父」。

  農博升說的商路的事就是從那本書裡出來的,張楠之前聽說過這碼子事:雖然古羅馬共和國時期的銀第納爾發行年代同希羅多德生活的時代還有點差距,但也距離不遠,比華夏南北朝時代墓葬裡發現東羅馬金幣至少早上六七百年,對考古學而言這樣的發現很重要。

  對館長同志說的「認不出來」這事張楠不會看輕人家,西方古代貨幣多如牛毛,所有細小瓶中都能全認識的是神仙,更別說館長先生又不是在西方世界專門研究古代西方貨幣,能認出是共和時期的銀第納爾已經很厲害了。

  這年月,想查資料沒那麼容易,不是沒有,就是一個不小心在上完公里之外,你還不知道它在那個犄角旮旯裡藏著。

  張楠喜歡貴金屬古代貨幣這事農博升清楚,也知道這傢伙手裡收藏了天文數字數量的從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直到近現代的西方貴金屬貨幣,對這個有挺深的研究。

  沒問題,看看就看看。

  農館長一聲招呼,陳江華這就去取,這些正在「談生意」的那幫子人也都停了下來,這邊都說上「工作」了,在聊生意可就有點不給艾倫先生面子了。

  兩枚小小的銀幣被裝在透明標本袋裡拿過來,張楠接過來才看了幾眼就道:「一枚公元前144年之後發行的中後期型,一枚更晚些的後期型。」

  說著指出了幣面上的差異,「共和時代早期1第納爾銀幣可以兌換10阿斯銅幣,後來變成可以兌換16阿斯,之後匯率就固定下來。看古羅馬共和時期銀幣發行年代的方法就是看錢幣正面神像下方出現的是羅馬字母,X代表10, XVI就是16。

  如果是X,就是早期發行,大約在公元前144年之前;如果是XVI就是中後期發行,大概就是在公元前144年之後。

  如果沒有標記,則一般為後期發行,這枚頭像左下方有個XVI,就是中後期的,這枚沒有標記的就是後期發行。

  不過這枚後期型的時間上限很難判斷,有人說是公元前100年,也有人說公元前60年左右,反正不會晚於公元前27就是了。」

  這就差點掌聲了,妥妥的高手。

  一個小小的數字,沒接觸過這個還真說不上來,農博升也同樣——就算年輕求學時老師說過,到這會也該忘了,更別說更大的可能是壓根就沒說過這事。

  錢幣確切年代大概確定,然後農博升眼睛一亮,轉頭看向另一位華夏專家,「老王,可能會有大發現!」

  為什麼?


bpd 發表於 2018-6-27 01:33
第1330章 王昭君老公的防盜大墓?

  張楠說的話好理解,唯一需要轉一下腦子的只是那句「公元前27年」,這是古羅馬共和時代結束的年月,就在那一年蓋維斯-屋大維接受了「奧古斯都」的稱號,成為羅馬事實上的統治者,古羅馬時期的共和時代終結。

  話是說給這邊的專家們聽的,其他人能不能完全懂就不關張楠的事了。

  至於這位老王,是內-蒙來的專家,這會聽到農博升的話,似乎突然間明白了什麼,記著道:「老農,你別說想到的是那個!」

  「就是那個!」

  「我說你,你就不怕呼市人民罵死你?」

  農博升略微有點嚴肅的道:「老王,我只尊重真實的歷史,從不靠民間傳說吃飯,更不在乎做的事會砸了別人的飯碗。」

  兩個60來歲的傢伙在互相打著啞謎,腦袋裡出現個大問號的張楠忍不住插話道:「我說兩位,咱這可有一堆人在好不,到底什麼大事?」

  農博升一轉頭,對張楠道:「王昭君,那個甲字型大墓裡埋的人很可能是她丈夫中的一個,甚至她就埋在這一片墓地裡的某一座內也不一定!」

  張楠眉頭一皺,道:「我記得內-蒙那邊有個王昭君墓挺有名,衣冠塚?」

  農博升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反而笑著道:「阿楠,你一定沒去過那座昭君墓參觀。」

  張楠點點頭,他是沒去過,甚至沒見過那邊的任何照片,就是聽說過而已。

  農博升這才道:「國內多個地方都有昭君墓,有新有舊,傳統文化現代旅遊什麼的,呼市邊上那座最大、最有名,時間也可能是最久的,你去過看過就能明白有問題。

  我去過一趟,墓是夯築的,墓體就像個覆斗,有33米高,底面積都能有一萬三千平方米!

  建造時間沒問題,對得上,從零星發現的漢瓦殘片看能有2000來年,可是…」

  張楠不用農博升把話說完就道:「規格太高了!

  王莽不大可能給她造那麼大一座超級大墓,至於匈奴人是不可能給她造,也沒這個技術造。」

  就是這個理,匈奴人什麼技術,想修那樣規模的大墓基本屬於癡心妄想!

  這會帳篷裡除了華夏來的考古專家們能理解張楠三人間的漢語對話,其他人要麼聽不懂漢語,要麼是只聽懂了語言,卻不懂這話中深層次的含義。

  華夏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夠有名,壓根不用多介紹,昭君出塞嘛。

  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生於公元前52年,至於去世的時間有公元8年說和公元前19年等多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貌似較為流行。

  按照公元八年說考慮,那年是西漢居攝三年、新朝初始元年,王莽當皇帝了,估計就算那個「穿越者」想和匈奴搞好關係,也不會給王昭君造那麼大一座墓,更別說貌似王莽還和匈奴狠狠幹過架!

  至於說她男人有可能就葬在邊上,這就是從手頭這兩枚銀幣的時間同墓葬的規模大小做出的判斷。

  話說到這,張楠也沒了繼續吃飯的心思,起身就出帳篷去看邊上的那一大塊匈奴墓地,其他人自然而然都跟了上去。

  俄羅斯人同蒙古官員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也湊熱鬧的跟著:緊跟財神爺,準沒錯!

  營地其實就設立在墓園之內,距離那座甲字型大墓不到兩百米的距離,走兩步就到。

  住在一堆墳墓中間,這的其他人可沒玩過張楠上輩子偶爾有空玩過的一個叫「絲路傳說」的電腦網絡遊戲,也就壓根不擔心會有匈奴的殭屍爬出來搗亂。

  農博升就在張楠邊上,邊走邊道:「我們現在猜測這就是傳說中的呼尼河畔大墓,雖然最早被發現、發掘的匈奴人大墓是蘇聯在20年代開始發掘的諾音烏拉匈奴大墓,但現在看這邊的匈奴貴族墓葬群才是規模最大的,修建這樣的大墓耗費的人力財力都不得了…」

  絕對是最大,錯不了,很快這座被農博升等人命名為M1號的甲字型大墓就出現在眼前,之前在空中看還不怎麼震撼,這會站在邊上就得感嘆其的巨大了!

  已經挖下去淺淺一層,在考古上叫清理,說白了還是挖。墓的邊緣豎著一塊塊巨石,很明顯的顯出大墓的範圍。

  上部的田字部分長48米、寬46米,向南延伸的墓道長37米,整個大墓面積超過2500平方米,大約能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絕對是已知的最大規模匈奴大墓!

  這是座積石墓,因為土質原因,說白了就是積石積沙墓:華夏戰國至西漢早期流行過這樣形式的大墓,當時的貴族墓葬多積石以加固、積炭以防潮、積沙以防盜。

  直到西漢中晚期之後由於豎穴土壙木槨墓逐漸消失,積石積沙墓才逐漸消失。

  建造這樣的大墓需要的工程量浩大,因為墓主下葬之後回填的是從其它地方運來、經過清洗的河沙,中間夾雜巨石。

  張楠附下身抓了把挖出來的回填土,再踩了踩邊上地面沒了草皮,裸-露出的泥土地面,不用捏都能感覺到這邊泥土的含沙量非常大。

  當初的匈奴人倒是省事,都不用從遠處那運沙子,直接把造墓挖出來的沙土加上搜集來的巨石回填就成了防盜性能一流的積石積沙墓。

  但就算能「偷工減料」,這樣巨大的大墓當初在荒涼的高原上也不是普通貴族能享用的,這座甲字型大墓的墓主人毫無疑問是匈奴的統治者——大單于本人!

  張楠丟掉沙土,道:「不知道會不會挖出幾個倒霉蛋來。」

  他想到了上輩子那個成了古人陪葬品的哥們,這會那人大概正在樓市快要失控的瓊海混日子吧,希望他這輩子別再走霉運了,能早點看穿眼前的樓市沙塔。

  簡單的一句話說得很專業,農博升等人能理解,關興權這些就不懂了:如果說華夏南方的盜墓者最討厭澆漿墓,那北方的的同行最不想碰的就是這種積石積沙大墓!

  澆漿墓惡性、沒花頭,那這積石積沙墓是搞定了會發大材,但更大的可能性是送掉盜墓賊的小命!

  這種墓形制太大,不僅容易受關注、公安盯得緊,盜洞也是需要挖得非常深才能到墓室所在。

  還有一條更要命:回填的是沙子和巨石,沙子鬆,洞一挖就會漏、塌,就算用木板加固,沙子中間的那些個巨石在鬆動之後都很可能把木板壓垮!

  華夏考古歷史上發現過多座大型的積石積沙墓,被盜的有,基本是現代盜墓賊的手藝,古代的時候想搞到足夠結實的盜洞支撐構建可不容易。

  這點不是瞎說,就算想弄些最基本、還不保險的木板,這千年前的古人也很難拿得出來:木頭是有,但木板加工不易,參考90年代之前做家具有多麻煩就能理解了。

  沒被盜,或者沒盜成功的更多,倒是在清理過程中發現過盜洞垮塌被埋在「半道上」的古代盜墓賊遺骸,同張楠那朋友一樣的倒霉蛋!


bpd 發表於 2018-6-27 18:58
第1331章 做回官盜

  張楠有點感慨,沒人知道他這會心中所想:腦子裡都響起了那個月黑風高夜盜洞坍塌的可怕聲音,那會他剛和同夥換班才十幾分鐘。

  同夥貶義詞,張楠更喜歡用朋友這個詞:其實這盜墓最好至少有3個人,一人挖、一人望風、一人運土,不過張楠和他朋友不相信其他人,那兩年就只是兩人合夥,對付的也都是些規模不大的古墓,盜洞不需要挖多深,輪到運土的這位也能兼顧一下望風的活。

  那次古墓四周地形好,經過查看後還判斷極可能之前沒人光顧過,同時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距離最近的村莊都有好幾公里,距離最近的機耕路幾百米,還被樹林阻隔。

  這樣的古墓不挖就不是敬業的土夫子,古墓是大了點,也可能深了點,但兩人想著或許幹完這一票就差不多能金盆洗手了,就沒放過。

  出事那晚是開工的第三晚,都已經挖到坍塌、泥土填塞滿的墓室位置,戰國時期的古墓,出事前已經弄出來點青銅器和玉器。

  坍塌前之前是張楠在近乎圓形、狹小,都要爬著直進直出的盜洞裡用短柄鋤頭刨土、竹籤子當探桿小心清理。這感覺沒力氣了,倒退著出來同運土的朋友換班,兩人還躲在樹後邊不露火的抽了根煙,輕聲聊天說了幾句這趟看來會發,要是再出點好東西,將來就可以不幹這缺德活了。

  抽完煙換人,朋友進洞繼續刨土清理,張楠在後頭運土,然後不知道為什麼洞就塌了!

  那哥們在盜洞最裡邊,後頭的張楠剛斜著爬進去一個身子的距離:口頭這一段比較平,也挖得比較大,可以轉身,在這位置用繩子拖麻布口袋運土比較方便,不用擔心爬進去後因為無法轉身、洞太陡而把自己困在下邊。

  坍塌的時候張楠是條件反射、有如神助一般使出吃奶的力氣往上爬,耳朵裡是土塊擠壓的聲音,似乎還聽到了朋友在洞底部發出的悶哼。

  手腳並用出了洞口,驚恐加上劇烈的心跳,張楠那時可能有個幾秒之後才搞明是塌方。

  趕忙去看盜洞,這手電筒往裡一照,完蛋——除了洞口附近這兩三米,裡頭都塌了!

  那一瞬間張楠就知道這朋友這趟出不來了:他不是沒想過救人,是沒辦法救!

  盜洞都有八九米長,朋友在最底下,就算沒有繼續坍塌的危險、抓緊時間往下挖,等到挖到人,別說黃花菜會涼,這人都早該硬了,甚至都臭了!

  兩個人都整整挖了兩個半夜晚時間才襪筒,這裡地形好,天一黑就挖,一夜挖十來個小時。換成一個人挖,天曉得要挖到什麼時候去。

  就算沒給雅思,那也早就悶死了。

  但他在確定口子上這部分基本沒有坍塌的危險後,還是下到坍塌處刨了幾鋤頭、對著坍塌的泥土喊了幾聲,還仔細聽裡邊有沒有呼救聲。

  如果有萬一呢?

  那會甚至想到將來某一天這座古墓被後來者發現,會不會認為他這朋友是被同夥坑死在了盜洞裡頭。

  不救一下,那會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就算只是意思一下也好——可是除了外頭北風的呼嘯聲之外,一切都寂靜的可怕!

  沒救了。

  怎麼辦?

  涼拌!

  花了些功夫草草回填了盜洞,整理了所有東西,開上藏在幾百米之外的一輛破舊大號正三輪摩托,張楠這就跑了。

  那半年多兩人就是開著這輛買來的正三輪到處找活,盜墓這活最好能有靠得住、目標不明顯的機動交通工具。

  90年代的油料供應已經放開,有輛摩托就能滿世界跑,車斗裡鋪蓋卷都有,偶爾還能攬點拉貨的活,有這玩意就是好,走州過縣如履平地——過期的年檢,行駛證有,但也是過期的,不過這些車在這時候的北方還能當農業機械,交警一般都不查。

  就算查又如何?

  張楠有汽車駕駛證,雖屬證駕不符,這現場罰上十幾二十的也就放行了。

  盜洞塌了,朋友成了古人的陪葬,張楠是真怕了,去臨時落腳處整了東西,半路上在一條河邊扔掉了屬於朋友的一切物品。

  然後開著破摩托車跑了一百來公里,在之前買車的地方折價把這車給賣了,之後找人賣掉了這趟的收穫,帶著所有財物硬著頭皮回了老家。

  兩世為人,那個月黑風高夜就像昨天剛剛發生一般,有點感慨,又是恍如隔世…

  ……

  這時農博升的話打斷了他的思緒,「希望沒有,不,是應該沒有,蒙古國這邊這一兩年才搞改革。這是無人區,應該不大可能會有近現代的盜墓賊光顧。

  至於古代的,中原地區的盜墓賊都不大啃得動這樣的大型積石積沙墓,更別說這邊的荒蠻之地,沒那個技術,也沒那客觀條件,除非官盜。」

  說著示意了已經挖下去有個一米多的墓坑,「顯然沒哪個坐地戶光顧過。」

  坐地戶,古代官盜唄,那時候外來者吃飽了撐著才會到這來挖墳——想幹掉如此規模的積石積沙墓,打盜洞幾乎行不通,只能採取整體掀頂的方式,這沒足夠的實力和人手壓根做不到!

  這座墓可能會有十多米深,就算墓坑是上大下小,大墓內堆積的沙土同石頭加起來都能有至少兩萬噸,沒足夠人手壓根搞不定。

  聽到館長同志這話,張楠已經將上輩子的回憶暫時丟到腦後,瞄了眼飯後已經在墓坑裡幹活的那些個當地人同少數幾名技術員,對農博升等人道:「人手看來不夠,這麼挖一個不留下都得挖到明年去。」

  這裡不是華夏江南,蒙古高原一到十月天氣就會到冰點以下,吃不消繼續幹活的,寒流來的時候都能凍死人。

  對此,農博升笑著道:「所以趕著找你不是。」

  說著看向附近的安保人員,意思大概是這些可都是壯勞力,打算拉壯丁呢。

  沒想著張楠搖頭道:「農館長,我的這些人拿槍還行,可幹不了挖土的活。不過…既然古代只有官盜能搞定這樣的大墓,那我們也乾脆做回官盜!」


bpd 發表於 2018-6-27 22:55
第1332章 調工兵營!

  官盜,至少同考古在字面上不一樣,為的是財,往自個兜裡放的那種,古代玩這個的比較多,比如董卓、曹操、赤眉軍啥的,都是其中好手。

  要玩官盜,那就得同軍隊沾上點邊才行,古代玩這個的都是動用軍隊挖。這沒等農博升幾人說什麼呢,張楠就轉向亞歷山德羅夫道:「上校,你那有沒有工兵?

  我這出點資金,請你的人來這邊當段時間建築工人,你看怎麼樣?」

  聽到這話,亞歷山德羅夫笑了起來,道:「當然沒問題,艾倫先生。不過我這工兵只有一個營,夠不夠?」

  張楠一聽,失笑道:「別逗了上校,你看這個墓坑放不放得下一個營的人?」一個營怎麼著也會有個四五百人,全進墓坑開工?

  下餃子呢!

  沒想上校回答得理所當然:「我都還嫌一個營的人少了,你看,艾倫先生,這片墓區這麼大,專家們說這裡的墓葬可能會有上百座。

  明年咱們可就要撤了,機會一去不再有。

  工兵要是不夠,我們手下的步兵土工作業也都是好手,還熟悉蒙古這邊的土質。

  專家們指揮,我和上頭通個氣,也算是搞個最後的軍民共建,今天十月前乾脆就把這一片給挖光得了。」

  上校說的是英語,華夏專家中有幾位能聽懂那麼一丁點,至於蒙古官員和俄羅斯專家對此根本聽不明白。

  說到這,亞歷山德羅夫略微示意了一下邊上的蒙古人:「這兩個給點錢保證什麼都看不見,至於我的那些同胞,我們有辦法對付,艾倫先生你在這想怎麼挖就怎麼挖!」

  現在是92年,蘇聯剛解體,俄軍內餓死人的事情都會發生,蒙古這邊也都快窮得當褲子,只要有錢,沒多少事是這些俄國軍官和蒙古官員不敢幹的!

  人多力量大,全部掀大頂的辦法來,這好,很合張楠的口味。

  ……

  把農博升等幾位老專家叫道一邊,一說這事,專家們居然全體贊同!

  「我還以為你們會反對。」

  張楠都有點想不通了,原本想好的一些分析用詞都沒派上用場,就像卯足力氣,結果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幾個老專家都笑了起來,老王道:「張先生,我們是華夏專家好不。

  你再看看我們這幾個,老農應該是最年輕的,最大的今年69,還是週歲,你說我們幾個將來還會有機會來這?

  機會難得,要時錯過了這次,天曉得以後這片古墓葬會由誰來發掘,官話說對不僅僅我們幾個而言會是極大的遺憾,甚至會是華夏考古界的巨大損失!

  其實嘛,就是我們幾個老傢伙不甘心,前些天我們私下裡都長吁短嘆好幾次了。

  大漢同匈奴的歷史是部史詩,那時候北邊的毛子天曉得還在哪裡鑽老林子,更別說這邊的蒙古人。

  匈奴人都消失快兩千年,這裡就該由我們華夏人來解開謎團,不該是他們!」

  說著還瞄了眼不遠處正分開同俄羅斯專家、蒙古國官員說「悄悄話」的幾名俄國軍官。

  張楠無語了,這邊農博升補刀道:「阿楠,不說匈奴單于的問題,王昭君都有可能在這裡,如果被挖出來,那會是巨大的轟動!

  不過…」

  「別不過了,農館長,各位,是個華夏人都不想我們的四大美人中排名第一的昭君留在這片鬼地方是吧?」

  排名第一,那是張楠自個心裡的排行榜,第二是西施,老三貂蟬,排最後的是楊玉環。

  無關容貌,只是根據史書上說的她們做了什麼,這裡頭貌似王昭君更「偉大一些」,雖然張楠對那個什麼狗-屁和親嗤之以鼻!

  張楠還沒說完,指了下自己的腦袋道:「…還有一點是我私人的想法,如果她正在這一片,如果被挖出來,咱們也不能讓她成展品,四大美人只該在我們華夏人的腦子裡。

  不然想像一下,這邊博物館裡一個玻璃櫃子裡一句殘損的兩千年前枯骨,告示牌上用寫著:華夏西漢和親寧胡閼氏王昭君。

  想一下我都彆扭!

  既然在這裡沒什麼是錢不能辦到的,如果王昭君在,那我們就送她回家,送她回兩千年前的老家安葬!

  對了,王昭君老家在什麼地方,這個我不大清楚。」

  這時專家中年紀最大的老張、張洪富道:「王昭君是南郡秭歸人,就是今天鄂省宜-昌市的興-山縣,如果你能送她回家,那邊的老百姓和政府都能給你豎塊碑!」

  這邊農博升一聽,笑著道:「老張你就別扯,在不在都不好說,就算在,那也得等挖出來再說。

  還豎碑,你還真能扯。」

  這就算大方向商量好了,不過張楠心裡還有個小疑問,這時候一併說了出來:這附近的一大堆陪葬墓裡埋的都該是主墓內匈奴大單于同時代的人物,單于生前的親近之人。

  但如何能判定甲字型大墓的主人可能是王昭君的丈夫?

  兩枚銀幣流到蒙古高原是需要時間,加上各種可能性,那個時間段內的匈奴單于可不止一兩個。

  對此老王解釋道:「簡單,還是時間。

  銀幣的時間上限最多公元前一百年,按照銀幣的磨損狀態和貨幣使用習慣分析,這些墓葬的時間下線可以暫定為公元100年。

  如果能對一起挖出來的少量木頭進行碳十四測定會更好,不過那個同樣有些誤差,我們也沒那個時間,冬天眨眼就到,就暫時按照上下兩百年的時間段判斷。

  老張,那兩百年有多少個匈奴單于?這個你才是真正的專家,我們幾個都是半把刀。」

  聽到這話,69歲的張洪富貌似腰桿都挺了點,很自省地說道:「公元前後200年,我們漢家史書上沒記錄下名字的那些匈奴單于不算,有名有姓的匈奴大單于大概在30個以上。」

  「臥槽,這麼多!」

  張楠感慨一句,這都是群短命鬼嘛。

  老張又道:「是很多,那些沒名的估計也能有好幾個,不過已經無法考證。

  匈奴人的歷史是我們華夏記錄的,後來跑去歐洲的那些個什麼匈人不算,再說匈人是不是匈奴人都還兩說。

  2000年前我們華夏古人的壽命才多少,這邊苦寒、醫療條件幾乎沒有,人的壽命能長才有鬼了。

  更別說遊牧民族本就戰亂多、意外多,除了極個別怪胎,大單于們也長命不了。

  我們碰上的是個超級大墓,這個單于在位時間絕對短不了。

  這樣一算,我們就可以先把那些短命、在位時間太短的單于過濾掉,然後再算上公元48年以後匈奴南北分立這事。

  那年之後匈奴國力大減,也很難建造如此大規模的陵墓,同樣可以初步排除。

  所以可以初步講目標定在6個單于身上:公元前96至前85年在位的狐鹿姑單于;公元前85至前68年在位的壺衍鞮單于;

  公元前58至前31年在位的呼韓邪單于,這個就是王昭君的第一任匈奴丈夫。

  還有呼韓邪的長子、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前31至前20年在位的復株累若鞮單于。

  接下去就是公元前8至公元13年在位的烏珠留若鞮單于,至於最後一個有可能的是公元18年至46年在位的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

  最後這個年代相對晚了點,距離銀幣標注時間略遠,其實也可以基本排除。

  再加上大墓應該是在漢匈和平時期修建的這個因素,如果是戰亂時期,那肯定沒足夠的財力、人力,也沒那個心思造這麼大規模的大墓。

  所以與王昭君相關的兩個單于首先備選,另一個烏珠留若鞮單于也是可能的墓主人。

  根據史書記載烏珠留若鞮單于曾經收到過西漢和王莽給的大量賞賜,說匈奴『人民盛壯』,也有能力建造這麼個大墓。

  三選一,可能性已經很大。

  如果能挖出大墓主人的遺骨進行年齡分析,那將會更容易判斷墓主身份,因為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不到四十歲就掛了,之後有說王昭君一年後就去世的,也有說守寡守了二十七八年後才去世的。

  至於她的第一任丈夫活了五十多歲,如果骨頭能保存的比較完好,判斷其中的差別難度不大。

  至於那個烏珠留若鞮單于也比較好分辨,他的老子呼韓邪單于公元前31年掛掉,他公元13年才死,所以死的時候也應該能有個五十。

  呼韓邪單于一生共娶三女,生七子,除王昭君所生的幼子,最早當了匈奴右日逐王的伊屠智牙師以外,其他6個都當過大單于,就連公元46年才掛掉的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大單于都是王昭君第一任丈夫的兒子。

  至於王昭君的兒子比較倒霉,他那個最小的哥哥呼都而屍道皋若鞮當單于時他已經是右谷蠡王,可歷史記載他那個小哥性貪婪,又剛愎自用,掌權後為了改兄終弟及的傳位制度為父子繼承制,不讓已經是右谷蠡王的弟弟伊屠知牙斯承襲左賢王位,後來又把他給殺了。」

  這段話張楠聽得有點略暈,不過也算搞明白了,特別是最後一段話好理解:不讓王昭君的兒子承襲左賢王位,因為在匈奴諸王侯中左賢王地位最高,常以太子為之。

  如果讓王昭君的兒子當上左賢王,單于再想殺他可就難了,屍道皋若鞮當單于的兒子們將來相當單于也就難了——前提是王昭君的兒子能活到80來歲,因為他這個最小的哥哥夠長命,死的時候距離他們老子死的時間都已經77年!

  這樣的壽命在匈奴就是奇蹟,所以…

  張楠笑著道:「那個王昭君兒子的小哥幹嘛要殺弟留下個惡名,能活得夠久就是資本。」

  「可問題是…他哥不知道自己能活成個妖怪不是,還是殺了比較保險。」

  對農館長的話張楠深感贊同,做事就要乾脆利落,所以這會看著那些個來當勞工的當地牧民也變得不順眼。

  不是想殺人,就想讓他們早點滾蛋:另一邊亞歷山德羅夫上校等人好像同俄羅斯專家、蒙古官員通過氣,上校先生正往這邊走過來。

  果然,沒有問題,張楠這就讓安德烈和帕維爾同對方去談談具體的價錢問題。

  這兩位誰呀?

  曾經的KGB少將、上校,同這幫俄羅斯在蒙古國駐軍的代表、蒙古國官員、一幫想錢想瘋了的傢伙談錢,絕對不會當冤大頭,絕對能談出個大家皆大歡喜的價碼來。


bpd 發表於 2018-6-28 00:02
第1333章 多帶挖機、推土機

  錢不是問題,再說對張楠而言也花不了多少錢,調過來個滿員工兵營加上個不滿員的步兵營,挖上一大段時間需要的費用對一般人而言是天文數字,但對張楠不是。

  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趟用不到大炮,單這近千人這段時間的吃喝、車輛費用就不少,還好如今這人工費沒卡扎菲找僱傭兵打仗那時候那麼費。

  同樣也比「聯合力量」一線承包商的工資低得多,亞歷山德羅夫上校和他的同僚、上司這是想當包工頭,下邊當兵的就拿勞務費,大頭上頭的軍官們拿走。

  帕維爾同安德烈很乾脆,不同意把當兵的變苦力,這待遇還是要好一點,前者順便讓對方瞄了一眼自己曾經的一本證件。

  「我的朋友們估計會說我是從莫斯科來的大人物,其實我早就不幹了。

  不過,同志們,我的意見還是希望你們能夠慎重考慮一下我的建議,剋扣下邊士兵扣得太狠容易出問題,皆大歡喜最好。

  再說錢是賺不完的,安德烈上校都還想讓他愛人的兄弟在列寧格勒做華夏日用品的批發生意,亞歷山德羅夫上校,你也是列寧格勒人,到時候還得兩邊合一塊,咱們這些家人才好發財不是。

  在這我強調一點,我們老闆要的是安全,一切為了安全,最高宗旨還是安全!

  如果他和我們感覺到任何的不安全因素,後果不用我多強調吧?」

  帕維爾是微笑著說話,但卻聽得幾名俄軍軍官心裡直發顫!

  這是赤裸裸的警告!

  普通的俄國人或許不能清楚瞭解一名克格勃少將意味著什麼,但這些中、上級軍官清楚:克格勃最輝煌的時候,這裡頭才幾個將軍?

  「上級軍官」,不是上級領導的意思,在俄軍內將軍與元帥是「高級軍官」,上校、中校就是「上級軍官」,這是個階級。

  就算人家已經不幹了,但千萬別以為是人走茶涼!

  克格勃是啥,曾經這個世界在他們面前的秘密不多,其中的一名少將居然能全身而退去美國,這裡邊的問題大了去了!

  別問為什麼,將軍同志的話得聽,都要把他放在集團軍司令之前,一準錯不了。

  再說還有個之前的克格勃上校在,同樣的還有幾名十有八九也是克格勃出來的前軍官在這,亞歷山德羅夫等人認為自己服從命令就行了。

  不說將軍,這上校與上校也是有不同的,亞歷山德羅夫心裡清楚得很。

  軍隊當勞工這事商量妥,幾名俄羅斯專家更沒問題:他們比農博升等人都還要急切的想知道這些墓葬內到底有什麼。

  俄軍快要撤了,國內什麼情況他們不是不知道,將來再想在蒙古國搞考古絕對沒法像以前那樣容易。

  至於挖出來後東西該如何處理…

  那是蒙古官員們該去操心的事情,俄國專家們知道還輪不到自己去操心。再說了,那名艾倫先生不簡單,真正的不簡單!

  駐軍的頭頭都打了招呼,接下去很快就將會是軍隊作業,需要專家們做指導,最快速度幹完,不會虧了大家,你還能說什麼?

  國內大裁軍,那點遣散費都不夠車錢的,專家們來這塊鳥地方考察,有幾個其實也是為了特殊津貼:盧布大貶值,他們也窮呀!

  軍隊這幫人現在為了錢什麼事都肯幹、都敢幹,在國外亂來怎麼了?!

  大不了回去後脫下-軍裝滾蛋!

  那些個來商量的軍官們十有八九本來就是一回去就會被遣散的主,如今的膽子海了去,誰要是唧唧歪歪、擋了他們發財的路,當心挖個坑把你埋了在高原上肥草!

  俄國專家們今早在看到是軍隊先期抵達,得知是軍隊陪著美國的超級富豪來考古,還擔心這邊的駐軍會不會殺人劫財,結果把他們這些玩考古的也搭進去來個滅口。

  這一帶就是近乎上萬平方公里的無人區,發生什麼都不奇怪。

  還好,那名艾倫先生帶著一群武裝保鏢,其中有些居然還講俄語,顯然同俄國軍方關係緊密,出不了意外。

  至於兩名蒙古官員,一人給五萬美元,再答應等下半年考古結束的時候再給二十萬,讓他們拿去孝敬上頭的人也好,兩人自己留著也隨便。

  有錢就好,這兩位直接就說打算去附近打打獵,給輛吉普車,再給個兩桿獵槍就行。

  打獵也打不了一兩個月是吧,這就是個態度:管你們怎麼搞,反正我們就當沒看見!

  這下好了,張楠公司這個季度需要付出的電話費得加一截:亞歷山德羅夫等人要聯繫上級,還得立刻調動部隊趕來這邊,這都是越快越好。

  還有一件事拖不得,就是做生意那趟事,都得打電話,讓親友、部下準備起來。

  這裡是無人區,條件都不能說有限,而是幾乎沒有,除了衛星電話和大功率發報機之外,根本就沒法同外界聯繫。

  有些事情電話裡說不清楚,亞歷山德羅夫乾脆乘坐直升機趕著返回烏蘭巴托,向他的領導匯報去了,夠心急的。

  調動近千人的部隊,任何時候都不是小事,得重視,順便還帶走了一包現金。

  事情既然已經定了,營地這邊也不急了,乾脆讓那些個當地勞工今天就滾蛋。

  發了工錢,還略微多給了點,再派幾個當兵的開著兩輛越野貨車,這就送這些當地人回集合點車車爾勒格。

  蒙古勞工們沒什麼好抱怨的,這都送人了,還來了一大群俄國兵,之前都膽顫心驚,巴不得早點走人。

  這些年蘇聯大兵在這邊的名聲可不是秋毫無犯,就算蒙古國人再彪悍,對上這幫外國兵也怕!

  這下營地變得清爽了,除了專家就是保鏢同軍人,挖掘工作暫停,留下的軍官按照軍隊的集結同開拔速度,還有道路條件估算,這明天中午,最晚明天下午來幹活的人就能抵達,最晚後天上午就能大規模開工。

  軍隊到了之後也得紮營,不可能人一到就開挖,這又不是抗洪搶險需要爭分奪秒。

  即將有大量生力軍抵達,今明兩天浪費一下也無所謂了,真正的考古專家們也有了點時間好好休息,整理一下之前的成果:出於差不多的原因,華夏與俄羅斯專家們之前都快把自己當騾子用,恨不得每天多清理些。

  到這會,張楠也有心思到處走走,看看這一大片墓地的整體面貌。

  地方大,坐吉普車。

  一大全轉下來,靜靜的松樹林裡的地表上就能看到散落著幾十座大型積石墓葬,從外形上看,這些墓葬顯然受到了漢代貴族墓葬的影響。

  甲字墓不僅僅只有一座,只不過疑似王昭君丈夫的那座規模特別大而已!

  地表上就看得明白,因為這些高級貴族的墓葬和華夏漢代墓葬有一個很大的分別:墓室的頂部都有數米高的石塊砌成的方形石台,墓道的邊緣也有石塊標注。

  每個甲字型或者方形的大墓一側,還呈弧形分佈著數量不等的小型陪葬墓,像是一彎月亮。

  雖然遠離人煙,但這裡也並不是沒有人光顧過:單看墓室頂部積石的情況,張楠就判斷出有一部分墓葬已經被盜掘過,就不知道是不是已經挖穿了。

  在地面上看不到全貌,為了解開心中新升起的疑問,回到營地後乾脆再次坐上直升機,從空中看。

  很好,一大片墓地裡的大墓雖然有大有小,但也算是「親疏有別」,分佈成了一塊塊。

  拋去那些陪葬墓不論,張楠猜測幾十座大墓中,那些甲字型的應該是單于墓,至於方形的可能是什麼王、大當戶的,也可能是大閼氏,或者特別重要的其她閼氏的。

  一下飛機,張楠直奔農博升等幾名專家所在的帳篷,一進去就道:「我說各位,我看這邊單于墓扎堆,你們之前怎麼不早說!」

  一群老爺子有點楞,等反應過來,農博升道:「我沒和你說過?」

  「沒有,之前讓葉銘帶話沒有,今天也沒有。」

  張楠很肯定。

  農博升居然很有意思的抓了下頭皮,道:「好像是沒說,這不我們來之前咱也不知道會發現這一大片匈奴貴族墓葬不是,你這一來還以為你知道,給忘了。

  不過現在知道了也不晚,反正都打算當官盜,全挖了了事。」

  張楠聽得直搖頭,這老學究做事有時候就是不靠譜,你還沒辦法和他講道理,因為他貌似就是道理。

  算了,不爭這個問題了,多總比少好,特別是對想光明正大當官盜的人來說。

  但有個問題張楠不得不問:「我說各位,那我們上哪去找王昭君去?

  這邊大墓好幾十,我看著有單于有閼氏的,難道還想著靠墓裡有她的私人印章作證?」

  好吧,張楠和農博升太熟了,還是親戚,加上館長同志年紀比他大一截,還不愛錢、不愛當官,結果張楠被他用恨鐵不成鋼的眼神狠狠鄙視了一下。

  從桌子上拉過張手繪的墓葬分佈圖,農博升指著上頭標注為M1的甲字型大墓位置道:「兩枚古羅馬共和時代銀幣是從這的弧形陪葬墓中的上手第一座裡出土的,注意,無論多大,這些陪葬墓都是圓形。

  這M1兩側還挨著兩個方形墓,右邊這個直徑能有十五米,左邊的十二米左右,就像漢人的夫妻墓地形制排列。

  這兩座方形墓一邊都還緊挨著有幾座陪葬墓,你說王昭君該在哪邊?」

  張楠聽得有點楞神了,不自覺道:「男左女右…

  不對,呸呸,匈奴應該是以左為尊,如果這兩座是閼氏墓,那左邊的該是大閼氏,王昭君如果在,那她就該在右邊。」

  好吧,張楠不笨。

  不說廢話,立刻對身邊的安德烈道:「再通知那幾個軍官,別忘了挖掘機和推土機、自卸車,這麼多大墓,靠鐵鍬得挖到猴年馬月去!」

  漢語,難為安德烈了,他居然聽懂了:今年就是猴年,馬月是農曆五月,剛過。那就是得挖到2004年的節奏!

  不用挖掘機不行了,之前張楠真沒想到有這麼多,上午降落前只是看清了這附近一片,還以為是一座大墓、一群陪葬墓,沒想到他娘-的是一群大墓加上數不清的陪葬墓!


bpd 發表於 2018-6-28 22:58
第1334章 營地

  初來乍到的新鮮勁過去,這旅途的疲勞自然而然襲來,張楠雖然年輕,但卻有夏季略微午休一下的習慣。

  不是懶,好習慣,不僅僅是因為什麼現代科學依據,還是在意大利得到的那份被《永樂大典》收錄的道家典籍中的建議。

  既然老祖宗同現代科學都如此建議,張楠是能睡就睡,美其名曰保養要趁早。

  今早新搭建一大片帳篷區域差不多中間位置那個就是他的私人帳篷,從外邊看沒多少特別之處,一模一樣的帳篷還有好幾個,絕不突出重點。

  幾十上百人一道野外宿營準備工作多,單有個睡覺的地方顯然不夠,修建的野外廁所略微有點遠,至於洗澡…

  好吧,這裡是無人區,坡地下方有小河,非常的清澈,裡邊都有游魚,。據說源頭位置一直到這一帶都沒牧民的習慣性草場,河水幾乎不存在生物污染。

  至於有沒有野生動物光顧,回答一定是肯定的,但這水燒開後拿來喝絕對沒問題,下午的時候太陽底下沖涼水澡也問題不大。

  要是年紀大嫌水涼,營地裡有燒柴油的熱水供應,但限量,也就夠擦身的——個人搭伙用大鍋燒水也隨便,反正這裡沒禁止林間用火的規定,也沒人管。

  總體來說營地區域自然環境環境還行,夏天嘛,這蒙古高原杭愛山地區氣溫適宜,等到十月後才會知道這裡的條件有多惡劣!

  去了趟野外廁所,又去小溪邊洗了洗手,這才回帳篷。

  裡外兩間,防蚊蟲的,雖然這裡的蚊蟲沒想像中那樣多,構築營地時還撒了不少驅蟲藥物。這外間放著折疊的桌椅,還有擺放整齊的日用品和大量的瓶裝水,張楠可能用到的一些「考古」用品也放在這。

  裡間有個便攜式布面衣櫥和張行軍床,一邊還放著個上鎖的櫃子,裡頭是外出時有可能用到的一些貴重和特殊物品,比如一塊備用手錶、一支格洛克17手槍,還有幾根小金條和兩萬美元現金。

  湯姆一如既往的盡職,就算在無人區也一樣,在張楠進帳篷前還詢問是否需要咖啡或者熱茶,大概是以為老闆今天到了新鮮地方,這就沒了午休的打算。

  觀察所說的咖啡不是速溶的貨色,特級藍山,張楠除了綠茶之外,喝咖啡只喝這個同炭燒,僕人們帶著咖啡機,能為老闆提供盡可能好的生活條件。

  「你們也去休息一個,一個半小時之內我不會叫你們,稍微休息一下。」

  這就讓管家離開,這會氣溫二十二三度,合衣躺在床上,靠著個大靠枕那叫一個舒服。

  出了帳篷的湯姆告訴外邊的人老闆休息了,之前輪班的保鏢們除了留在帳篷外邊找個躺椅曬太陽的兩個,其他人也可以回各自的帳篷去休息。

  這裡海拔高、紫外線強,可大概是被從北邊來的紅魔鬼們感染了,居然全在外邊曬太陽,還有人居然那塊塑料布在草地上一攤、臉上蓋本雜誌睡覺的。

  說一個半小時,那老闆很有可能要兩小時才出來,這天氣適宜吹風曬太陽。安全問題不用擔心,無人區不論,俄羅斯駐軍還算可靠,這一片帳篷區還相對獨-立,老闆差不多住中間,其它帳篷在四周散開,這佈置不從空中看還覺察不出特別。

  外人不經過同意都不能進入這片區域:營地外邊甚至圍上了一圈軍用鐵絲網,閒人免入!

  哦,閒雜野生動物也免入,個頭稍大點的傢伙就進不來——這附近可有狼同狗熊出沒,晚上可得防著會不會有巨大的棕熊跑過來湊熱鬧。

  這裡是杭愛山,有棕熊的,還是巨大的西伯利亞棕熊,雖然數量不多,但那些傢伙可不是什麼善茬!

  ……

  今天保鏢們有點失算,因為張楠這次午休還不到一個小時就走出了帳篷,一出拉簾門就往南邊看。

  門口曬太陽的保鏢們也都已經站了起來,不是因為老闆出來的原因,而是被吵醒的——下風口那邊貌似在殺羊,然後大概是操刀的傢伙出了點問題,吵吵嚷嚷聲音不小。

  先期抵達車隊今早在從車車爾勒格出發前,順道從當地牧民那買了不少活羊,沒花多少錢,便宜。

  毛子低級軍官和士兵們對客人的這個決定表示絕對贊成,不然到了無人區難道得靠狩獵吃肉?

  人貨混載運過來的好幾十隻羊一到營地也不用人放,都栓著繩子,早上往林子裡一牽,找些樹拴著,到了傍晚牽到河邊喝趟水就成了,都不掉膘。

  多好的草場,不放牧都浪費了。

  上午忙著構築營地就沒顧得上宰羊,那盤手抓羊肉還是原本在營地裡的人昨天殺的存貨,就主餐廳帳篷裡有一份。

  等到午後終於把各自的營地理順,毛子兵們覺得中午吃的那頓伙食有點淡,就讓他們的廚師找上客人這邊的廚子,問問能不能殺隻羊打打牙祭。

  結果華夏廚師說:「還以為你們不吃羊呢,想吃隨便殺,不過一隻不夠。這羊都瘦不拉幾的,我看著一隻都不到20公斤,宰了才幾斤肉,幾個人就吃完。

  先殺個五隻再說。」

  然後問題來了:想吃羊肉的毛子士兵們以前吃的牛羊肉都是駐地附近的屠宰場送的,讓他們去對付棕熊沒問題,戰鬥民族碰上敢頂人的山羊直抓瞎。

  沒轍了,華夏夥計上吧。

  不過華夏來的炊事兵同志以前只殺過豬、宰過雞鴨,沒殺過羊,結果殺幾隻羊弄得比殺牛還複雜,一個不小心還有山羊跑了!

  看熱鬧不嫌事大,被吵醒的張楠也去看熱鬧——就看見十幾個穿著軍裝的傢伙在坡下小河那逮羊。

  逃跑的那隻山羊被逼得沒法,居然玩渡河,這邊一夥人也顧不得那麼多,反正水不深,涉水過小溪繼續追擊,就沒人想到用槍。

  這裡的林子稀稀拉拉,能看出去很遠:這幫夥計採取包圍戰術,涉水之後跑出兩三百米終於將逃竄的倒霉羊搞定。

  火大了,在小溪邊將山羊就地正法!


bpd 發表於 2018-6-28 23:09
第1335章 閒了

  看完這場鬧劇,張楠在坡上笑著對邊上一同看熱鬧的關興權道:「這羊也夠倒霉的,這都用上聯合部隊,真不知道上輩子造了什麼孽。

  對了,看來還得通知亞歷山德羅夫,回來的時候帶個幾車羊來,要是有牛也順道拉個幾頭,明天開始這千把人人吃馬嚼的,每天消耗少不了。

  早知道就留兩個來幫忙的蒙古人,讓亞歷山德羅夫他們再找兩個人來放羊、放牛,咱們在這的時間短不了。」

  「買個幾百隻?」

  「這的羊小,我看一隻都殺不出個20斤肉來,那幫傢伙一天吃一斤估計都不夠,一天50隻都玄乎。不是說這邊羊肉比麵粉都便宜,先弄個500隻過來,就讓他們多吃羊,吃到吐了再說。」

  說到這,張楠還感嘆了一下,「有點想老家的白切羊肉了,家裡羊少,那會吃一餐就像過節,就不知道這白切羊肉怎麼弄出來的,都沒什麼膻味。」

  回味。

  「你讓廚房的人試著煮不就得了,反正這羊多,得帶皮煮,不然沒那個味。」

  一次煮不出來,那就多試幾次,反正這裡最不缺的就是羊!

  200萬蒙古國人雖不都是牧民,如今也只剩下15萬牧民還在放牧,但這就是這15萬牧民放牧著至少兩千萬隻以上的牲畜,而這個數量在二十幾年後會突破6000萬,不折不扣的畜牧業王國。

  牛羊這麼多,在當地的價格當然也便宜,據說除了奶製品之外,蒙古國人吃得最多的就是羊肉,絕對比糧食多。

  比如蒙古國的羊肉面就很有特色——華夏的羊肉麵在絕大多數地方是碗中麵條上蓋著幾片薄得能看清對面人影的羊肉片,而在蒙古國,這是碗內厚厚一層羊肉,被羊肉蓋著的麵條倒是沒幾根。

  國家窮,窮得只剩四條腿的動物了!

  張楠吃羊肉挑剔,除了烤全羊之外還是個「山羊黨」,嫌綿羊太膩,所以這趟弄來的羊也是以山羊為主。

  羊肉吃,對殺羊沒啥興趣,這就不再看熱鬧,留著幫沒宰過四條腿動物的傢伙不理會,這就離開。

  湯姆說了晚餐會安排在傍晚七點半,這邊太陽都要到八點多才下山,太早用餐那是等著半夜翻乾糧,晚了營地內電力供應有限制,不方便。

  這還有差不多三個多小時,張楠沒打算再去看墓地——他不需要去研究,這為什麼匈奴人會選擇距離王庭150公里的這片緩山坡作為單于墓地的奇怪問題。

  這裡很普通,普通到沒一點「王者氣息」,反正換成上輩子的張楠,如果沒有那些地表的大石頭,那他是絕對不會在這樣地形的地方多浪費心思的。

  坡地草原間有松林,但先期的考察加上零星的歷史資料顯示,這一片地表的松樹林可能是近300年內才有,樹籽應該是從西伯利亞吹過來的,至於在2000年前,這裡完全就是一片草原!

  匈奴人很自信,貴族們根本就沒打算在茫茫草原中隱藏他們的墓地,不然也不會在地表上堆砌數米高的石台。

  這個墓地究竟使用了多少年,葬了多少代單于?

  這些謎團等挖開了才能知道,張楠是個實幹派,不想花太多的時間去研究死人,上輩子死人墓見得太多了。

  他就是想看看能出些什麼東西,觸摸一下2000年前這片高原上曾經發生的人和事,享受那種奇妙的感覺~瞬間覺得自己挺自私的,和挖了定陵的那個高人一個德性!

  「不對,咱不是他,咱這是要禍害其它國家地底下的東西,我不挖,那也輪不到其他華夏人來挖!

  就算將來能有幾個華夏專家有機會來著搞什麼聯合考古,但你這東西拿得走?

  要禍害就別禍害老祖宗的東西,禍害人家的祖宗才算有能耐!」

  營地內轉了轉,發現大家都挺閒:自從敲定了停工等援兵後,除了那些個需要先期商量如何分配人手的專家同俄羅斯軍官,其他人還真閒了下來。

  有人去釣魚,小河溪裡有細鱗鮭和白肚鱒魚,用擬餌的路亞桿最好,沒有的話一條魚線加根夠結實的棍子也行。

  張楠沒玩過路亞,這趟來蒙古也沒帶魚竿,這就不去湊熱鬧了。

  那兩個蒙古官員說是給他們兩桿獵槍就行,但也就是表明個態度而已,這整個下午連營地區域都沒出,待著裝死狗。

  照理他們對殺羊該有點經驗,不過可能是自持身份,也可能壓根就沒學過祖先留下的手藝,連宰羊的地方都不去靠近。

  下午還有三個來小時加上明天這整一天都無事可幹,也沒想著去當土撥鼠,張楠打算給自己找點樂子。

  有點後悔了,該把查莉那傢伙帶上的,當個私人開心果也好:整個營地內除了拴在附近的那些個母羊,全是雄性動物!

  無人區丘陵緩坡草原,找樂子除了釣魚之外只有一個,打獵!

  放眼望去天上偶爾有尋食的老鷹,但沒其它動物,這得找。

  還是蒙古官員給出了建議:開車往北,不到半小時就能到達山區邊緣,那裡能當成獵物的的野生動物會多些,在這附近單靠走的話,最多找到幾隻蒙古黑山雞。

  不過最好天黑前回到營地,這邊野外夜間開車比較危險,容易翻車。

  這兩位可不管什麼這會是不是禁獵期,官員有特權,貴客同俄國駐軍更不把什麼規定放在眼裡。

  蒙古人建議用吉普車圍獵,但張楠不喜歡那個道道,又不是在印度獵虎,他就是打算給自己找點樂子而已,更別說蒙古國式樣的圍獵更向個儀式,效果不好不說,還沒點樂趣。

  這就走,兩輛吉普,8個人,6支AK74是擺設,除了支常見的立式雙管獵槍,駐軍軍官給了支蘇聯產栓動式線膛獵槍,帶4倍瞄準鏡,使用7.62x54mmR步槍彈,外形很像美國產溫徹斯特M70型獵槍,據說500米內精度很不錯。

  可惜,裝備是不錯,但運氣不好:兩個多小時後看著一公里多外的一小群、七八隻巨大的蒙古盤羊發呆!

  關老大表示下趟再來,今兒個先收工。

  ……

  第二天上午繼續出發,羊群不見了。等到下午…

  部隊調動速度比不上單車狂奔,駐軍大車隊到了下午五點多才到:終於見識到了戰鬥民族的作風,別說挖掘機、推土機都用拖車拉來。

  為了拖車過河方便,他們直接在南側小河上用輪式架橋車架了座裝甲橋!


bpd 發表於 2018-6-29 18:50
第1336章 給老子挖!

  浩浩蕩蕩近千人的車隊一眼望去差點看不到頭:不僅僅是地形原因,這蒙古國道路條件超級爛,這邊的駐軍在不到十年前都預備著要同華夏大打出手,兩國之間可不通高速公路,所以這一個工兵營裝備的工程機械可不少!

  另一個機步營也是全機械化,8個輪子的老式BTR-60PB裝甲輸送車都來了好幾輛,大概必要時能當拖車用。

  很毛子,那個單人手動炮塔上裝的一挺14.5毫米KPVT機槍和一挺7.62毫米PKT機槍都還在。

  帕維爾等人更毛子,直接問人家暫時借了兩輛來,說是這車安全,在緩坡草原地形還能完全無障礙狂飆!

  機步營的營長沒意見,上頭都說了:別說人家要用你們的裝備,全賣給他們都無所謂,將來基本上就是扔在蒙古人的東西。

  營長還好意要想大方的貴賓介紹一些裝甲車使用注意事項,比如最好別用那挺大口徑機槍去打獵,不然都能將山羊一類的獵物打成幾截——貌似他們以前這麼幹過。

  結果被亞歷山德羅夫上校訓斥了幾句:「要稱呼將軍!」

  帕維爾示意不用,「都是過去式了,就叫帕維爾先生就行,叫同志更好。」

  但人家不同意,營長同志回過神之後,站得筆直,標準的敬禮匯報——一日為將官,終身為將軍,再說蘇俄軍隊的軍官、士兵退役之後,這軍銜標誌並不會收回,在重要的日子都能穿戴整齊參加活動。

  將軍嘛,印章同志理所當然認為那些講俄語的人也是曾經的蘇軍軍人,相對老舊的BTR-60PB當然會用,就不多操心了。

  而實際情況是:只要是蘇軍裝備,紅魔鬼們就沒不會用的,甚至連戰略核導彈都有所瞭解——工作需要,他們曾經的任務之一就是深入敵後找出對手的核導彈基地,然後將其摧毀!

  想要摧毀對手,那就得瞭解對手!

  當對手無法瞭解時,先瞭解己方是怎麼做的也不失為一種好的參考辦法,免得碰到核彈指揮中心或者發射井時不知道該怎麼搞破壞。

  張楠對蘇軍裝備挺感興趣,還特意去看了他們架橋作業:軍事架橋車一般都是履帶式、帶裝甲,很多地盤就是就是坦克地盤。但這輪式的也有,用的是重型越野卡車的地盤,類似的裝備華夏在早些年也應該有了。

  毛子們裝備的主要是履帶式架橋車,這趟用輪式,應該考慮到了履帶車輛長途行軍的可靠性問題。

  挖掘機有大小七八來台,20年後的華夏工程隊一般只用美國、小鬼子品牌的挖機,連西歐品牌的用的都相對少,其實蘇聯、俄羅斯那是有名牌挖機的!

  重工業國家哪會沒有自己的挖掘機品牌,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夫羅夫挖掘機,質量槓槓滴,型號齊全、大小都有。

  這次運來的挖機不光光有裝在拖車上的常規履帶機,都還有自己開過來、用重型越野貨車做底盤的輪式挖掘機。

  還有兩輛用拖車運來的履帶式裝甲車工程車也能當挖機用,這可是戰場車輛,T55坦克地盤,自帶挖斗和推土鏟,馬力要比民用挖機大出格數量級去。

  很軍隊,很毛子,很專業。

  推土機有,裝載機有,還有不少油罐車、保障車、吊車、運輸車、自卸車,連發電車、醫療車、具有過濾功能的供水車都有,少不了的還拉了好多車的牛羊。

  裝甲排雷車沒來,但探雷器倒是帶了不少,這片地區照理除了當初的匈奴人活動過,接下去這2000年來這的人應該沒多少。

  人類活動干擾少,探雷器和張楠等人帶來的地下探測器、探地雷達就能最大程度的發揮作用,誰都不知道還有沒有墓葬徹底隱藏在茂盛的草皮之下。

  齊備的人員車輛組合,一到地方這就趕著時間在事先規劃好、沿河岸附近紮營。

  車輛排得整整齊齊,營房搭建速度很快,俄國大兵們做事也不忙亂,井井有條:帶槍的倒不多,他們是來幹活的,出發前絕大部分武器暫時入庫,不是打仗、演習,裝甲輸送車上同裝甲工程車上的機槍不算,近千人最多帶了30支槍。

  還看得出這些大兵雖然旅途勞頓,但情緒都還不錯,顯然提前打了招呼的,對這趟有點奇葩的非正規任務能得到的回報都比較滿意。

  野戰炊事車生火做飯,材料不少是在車車爾勒格準備好的,不需要一到地方忙著殺羊宰牛的。

  再說以後也不需要營地這邊的人去動手屠宰,他們帶來了4個蒙古人,給了他們個帳篷和些必需品。

  兩個專門負責按照這邊的要求屠宰,另外兩人負責暫時放這些需要吃草的傢伙:都安排在小河下游、營地東南方看不到墓地的地方,既不會打擾這邊「考古挖掘」,也不會污染水源。

  至於屠宰分割後的牛羊肉再運回營地所在的小河上游清洗就成,那些牧民屠宰牛羊時都有除了對內臟進行必要的清洗之外,都不用到水的能耐。

  蒙古高原不少地方缺水,幾百上千年來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當然這要吃這些肉還是要再經過清洗的。

  比如張楠有時候是會吃點新鮮、乾淨的鴨血、雞血、豬血,比如火鍋裡沒鴨血就不是個味,還有老家一種特別的雞汁羹也需要用到切成小塊的新鮮禽類血塊才滋味正宗。

  不過他從來不吃不經過徹底清洗、帶血絲弄熟的肉類,就算再乾淨、沒污染也不吃,看著彆扭:多年的習慣很頑固的,這營地裡有同他一樣堅定習慣的明顯是絕大多數!

  呃,關心權等人倒是能勉強接受直接扒皮、砍下的肉塊直接放進大鍋裡煮熟,或者直接上烤架烤熟的牛羊肉,甚至生牛肉都吃過。

  但現在嘛…

  還是弄乾淨的好,要知道在老闆面前吃牛排都必須是全熟的,七成熟的都不許出現在張楠視野裡,不然會倒了他的胃口。

  更別說血淋淋的五成、三成熟牛排,這些在紐約的莊園裡是絕跡的!

  俄軍各級副職們負責紮營,排級以上正職在天黑前就集合開會,由農博升等專家指導,安排明天開始的工作分配。

  這會是個大工程,分成大小十來個組同時開工,每組一名專家或者助手指導一個組,對付M1號大墓最多的時候將會有近兩百人!

  人不多不行,挖掘機只負責先期、上層的清理,要是一股腦兒挖到底,那什麼寶貝都會給破壞完了。

  按照張楠的話就是:「先用挖機、推土機、自卸車,之後當兵的鐵鍬、鎬頭上,最後就看專業人士的。」

  一夜無話,第二天上午七點半就開工,張楠沒先去關注M1號大墓的上層挖掘工作,倒是對上了邊上那半圈陪葬墓。

  連成半圓的有16至18座陪葬墓,距離甲字型大墓都在60米左右距離,疑似大閼氏墓被半包圍在其中。

  每一座圓形的直徑都在五六米左右,其中有十來座應該已經被吊盜掘過,上頭的石塊散亂,不知道裡邊還有沒有東西留著。

  張楠不急著挖王昭君,M1大墓土方量浩大,今天先把這些半圈陪葬墓給幹掉!

  既然是官盜,那就不用講什麼文明規矩了,都看見農博升在指揮台20噸級的挖掘機,張楠這邊也採用野蠻施工。

  先調過來一輛裝甲工程車,讓安德烈翻譯,告訴駕駛員:「先把上頭那些石頭全推走,下頭不好搬的大石頭也先挖走。」

  坦克發動機馬力槓槓的,「轟隆隆」的聲響大得嚇人,管你是幾十斤還是幾百斤的石頭,對上這推土鏟都是浮雲。

  石頭一堆堆推走,後頭一輛挖掘機開過來直接用挖斗對著一座圓形墓就往下挖!

  之前用探地雷達探測過,金屬反應在地底下近5米左右的位置——五六米直徑的圓形墓就搞得這麼深,這幫子死鬼匈奴貴族當初也算是花了點力氣。

  先挖掉上頭四米沙土再說,之後就是當兵的上——按照張楠上輩子多年的經驗,剩下一米的沙土差不多能夠保證下邊的易碎品不被挖斗施工造成的擠壓力擠碎裂。

  不過就算有萬一那也無所謂了,張楠看不上匈奴人用的陶器罈罈罐罐,而農博升他們是根本不在乎物品有沒有破損。

  專家們玩的是考古,一個破成八瓣的出土陶罐同完好的陶罐在他們眼裡一個樣,甚至破了的更有研究價值,因為能看到斷裂面的情況。

  再說了,正規考古的時候一般會先用洛陽鏟探地、圈定範圍,那其實也會造成底下文物的破損——常常是一隊人排成一排,以一定的間距整排的打探孔,這瓷器、玉器碰上准完蛋,連青銅都能給你刮下一層來。

  不損壞下頭器物的話,上頭的人根本無法判斷地底下到底有什麼、墓葬範圍如何。

  而這趟基本上就沒用洛陽鏟,不是不會用,而是洛陽鏟在這裡幾乎派不上用場!

  蒙古國的土壤含沙量非常大,沙子中還摻雜著石塊,洛陽鏟探下去要麼帶不上來土,要麼會直接打在堅硬的石塊上,壓根就不頂用。


bpd 發表於 2018-6-30 01:53
第1337章 金片

  有六座陪葬墓從地表情況判斷應該沒有被盜掘過,等那輛裝甲工程車很野蠻的將上頭的一堆堆大石塊全給推走之後,陳江華在另一頭指揮推完石頭的工程車對另一座沒有被盜掘的陪葬墓下鏟子。

  《漢書-匈奴傳》載:「日上戊己。其送死,有棺槨、金銀、衣裳,而無封樹(不起墳,不種樹)、喪服。近幸臣妾從死者多至數十百人」。

  《漢書》同《史記》中還都記載了匈奴有殉葬之風,屍體在夜間下葬,如果是貴族,就會有部分男性-奴隸和漂亮的女子殉葬。

  要是大單于掛了,妻妾近臣有時會殉葬幾百人之多!

  在正式的葬禮開始後,匈奴男人還會剪下自己的辮子、劃破面頰,用血水和淚水的混合物哀悼自己的領袖,50多年前蘇聯人在蒙古發現的匈奴貴族墓葬中就發現了不少沒有分解的髮辮。

  匈奴人的這些喪葬風俗有些是這兩天聽農博升等人說的,有些張楠以前就瞭解,這會他很想看看這些規模不小的陪葬墓裡埋的是不是當初的倒霉蛋。

  當官當得被殉葬,這待遇…

  臥槽!

  要知道所謂陪葬墓,有些是墓主自然死亡之後獲得榮耀的陪葬資格,比如中原一些皇帝就喜歡把這個當福利給手下最看中的臣子;但要是還活著時就陪葬…

  慘!

  極少數腦子缺鈣的死忠不算。

  這陪葬墓的體量也不小,張楠盯著的這座足足挖了2個多小時才搞定了上頭的沙土,感覺速度差不多能有個四米:尺子一量,三米九。

  這工程兵技術不錯,坑壁按照要求挖得是略有坡度、平整。

  直上直下容易,略有坡度難,不愧是挖慣工事的高手。

  讓挖掘機去北邊對付另一座陪葬墓,前邊那輛陳江華指揮的工程車到這會才挖了三分之二不到,沒辦法,挖斗小了點。

  經過這兩個小時的工作,所有人都感覺目前拉來的挖掘機還是塊頭不夠大,農博升那邊感觸最深!

  這M1號大墓至少要先挖掉一萬三四千立方米沙土,而四台20噸級別的挖掘機同時開動,這兩個多小時也就幹掉了四五百立方米。

  這活還會隨著工作面深度越大就挖得越慢,要還是這效率,都得至少挖上八九天。

  一座墓小意思,但這裡的甲字大墓都有十多座,大家可沒想著明年開春再來一趟!

  一不做二不休,亞歷山德羅夫上校又同烏蘭巴托聯繫了一次,讓那邊再送幾台40噸級別的大型挖掘機過來,能有個十幾二十台最好!

  沒問題,軍隊裡不夠就問蒙古人租,只要挖機不要人。

  這運輸重型裝備道路條件不夠好怎麼辦?

  小意思,駐軍有足夠數量、超級狂野的MAZ-537坦克運輸車,只要別碰到太過分的障礙,沒路都能運輸重型坦克,越野性能一流,裝的都是坦克發動機,運輸挖掘機更是小意思。

  張楠守著的這個坑挖好了,下去兩人,再次用金屬探測器檢查情況——之前張楠一直盯著也是看土質的變化,挖出來的都是擾動土,坑壁位置是標準原生土,沒問題,這會確定東西就在下邊1米左右點的地方。

  這下一幫子已經看了兩個多小時熱鬧,剛才養精蓄銳、無所事事的大兵們這就下墓坑,拿著大鐵鍬、工兵鏟開幹。

  「最多往下挖70公分,不能多挖!」

  張楠就在坑邊看,沒一會就看出點苗頭來:亞歷山德羅夫上校沒有吹牛,他的這些士兵土工作業水平挺高,一下坑就沒忙著往下挖,都先粗略修了下底部的邊坡,免得垮塌。

  10個人一組、採用挖掩體的辦法,這在小範圍內密集施工都能互不干擾,預備隊就在上頭坐在草地上休息,挖累了就換班,就講究個效率。

  挖出的泥土用工程車上的小吊車往上送,效率很高——還是嫌機械太少,不少大兵暫時都找不到活幹。

  既然閒人多,輪班甩開膀子幹。

  挖呀挖,中間都還能在邊上換班時抽空吃喝點、休息個半小時繼續幹活。

  到了下午2點,不用張楠下指令,下邊幹活的人就主動停工:部分地方土質顏色略微有點變化,還挖出個金晃晃的物件來。

  不是黃金,農博升來看過後認為是馬鞍前的裝飾物。

  這馬是匈奴人最親密的朋友,也是最好的隨葬品。

  按照匈奴的葬禮習俗,貴族死者擁有的那些馬要在主人死後的第3天、第7天、第49天分別殺死,馬身留給親朋好友食用,馬頭則埋入地下。

  主墓坑底部一般是沒馬頭骨的,但那些個馬籠頭、馬鞍以及主人的武器都會一同隨葬。

  都挖出馬鞍來了,這野蠻方式暫時挖到這,該張楠幾個上了。

  拍下照片,繪圖省略,也不用專家們上,張楠帶著三個保鏢,四個人一人負責一截,用上了陳江華建議的考古清理辦法,直接用小鏟子一層層往裡清理。

  談不上野蠻,也不能說驚喜,就直接往前刨。

  張楠還在那發了幾句牢騷:「這辦法也就考古能用,還不如土夫子的辦法快速、保險。」

  張楠習慣用探桿的,這裡沒竹子,但有不少帶來的竹筷子,還不會損壞玉器、瓷器。

  可這是挖20個世紀前的匈奴墓,沒瓷器,最多可能有點玉器,鏟子小心點也能對付,但這速度還比不了張楠的老辦法。

  四片馬鞍上的鎏金裝飾被清理出來,至於皮革同木材材質的馬鞍早已不見蹤影。

  等到搞定這玩意後張楠就煩了,讓人去拿來封筷子,展現了一把土夫子絕技。

  往裡插,沒異樣感覺就快速撬掉20來公分厚度的泥土,速度大大加快。

  不用擔心細小出土物會散失,從這個深度取出的所有泥土,在運上地面之後再經過一次人工篩撿,看看裡邊有沒有夾雜物品。

  沒有棺槨的殘留,20個世紀的漫長歲月已經讓它們同附近的泥土混為一體,就略微造成點顏色差異。

  挖了有20分鐘,一旁的姜望秋最先找到點稀罕玩意:一鏟子下去,土中出現金晃晃一小片。

  「老闆,你看這是什麼東西?」

  張楠湊過去一看,道:「好像是金片,不知道什麼玩意。

  把上頭的泥土去掉,金片別挪地方,要拍照。」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pd

LV:16 版主

追蹤
  • 40

    主題

  • 81817

    回文

  • 1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