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逍遥小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結)

 
mk2258 2017-12-17 10:56:2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31 170332
mk2258 發表於 2018-5-26 07:29
第150章威望





    早上天不亮,李逍便已經醒來。

    曾經每天半夜睡不著,天亮睡不醒的他,也已經慢慢的適應了這個時代的作息方式,大家慣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李家莊的人也是天微微亮就已經基本上起來了,不會有睡懶覺的人。這年頭,不管是地主還是員外,不管家裡多有錢,在家睡懶覺都是會被人一致鄙視的。

    起來跑一圈步,李逍路過書院,便也進去轉一圈。

    書院的學生最近一邊學習外,也一邊在忙著抗旱。書院後的那片荒地,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已經平整的很有型。高低不平的地方已經推平,雜草灌木也都除去,連石子都給撿去。

    本來今年這裡會是一塊不錯的糧田,特別是有書院裡廁所挑來的糞肥,能大大改善這塊荒地的肥力。

    去年打下的水井,還有坡下挖的幾個水塘也能提供所需之水。

    可是今年太旱了,幾個水塘已經快見底,田間打的幾口井,也都已經深及見底,打上一桶水十分費力。

    水井太深,楊夫子正跟幾個匠人在商量,準備打製幾架井車。井車是專門用於在水井裡取水,比起手搖的軲轆更要有效力一些。

    “現在天太旱,井水太深,架井車得極深,一架井車得費很多材料、時間。”一位老匠人說道。

    一般這種情況下,井車是很劃不來的。

    “每口水井都打上一架井車,盡快打好,錢不是問題。”李逍替楊老夫子做主。

    書院這片荒地,也就幾十畝,基本上都是以學生們勞動耕作為主,如果靠學生們跑到很遠的藍溪河裡去挑水,那也太為難學生們了,都是才七八歲的孩子,就算再早當家,也不能這樣勞累的。

    老夫子說起眼下的旱情,也是憂心忡忡。

    “都有好些孩子提出想請假回家幫忙抗旱了。”

    書院里大多是鄉里農夫子弟,家裡這時都全力在抗旱,他們自然也是知道的。

    “他們小小年紀,回家也幫不到多少忙,還是讓他們安心留在書院裡讀書吧。還有書院的這塊荒地,平時一些細活小活,可以讓他們來鍛煉一下,但是如到河裡去挑水這樣的事情,還是算了吧。都這麼小,別把他們給累垮了。”

    “今年這個旱情很嚴重啊。”老夫子嘆氣,“本來一切都挺順的,誰能想到這天有不測風雲呢。”

    “人管不了天,只能管好自己。今年旱情嚴重,不少地方搞祈雨拜神的活動,我是不指望這些的,與其弄這些,倒不如踏實的組織大家合理分配下水源,共同努力把春耕完成,保種保水。”

    百姓都是純樸的,雖然也有狹隘和小氣的一面,但那也是被逼迫之下無奈的選擇。

    朝廷官府是管不到太鄉下地方的,這些地方只能靠著如李逍這樣有能力有威望,或者是那些大宗族的族長來主持。

    在如今這種時局下,李逍覺得自己有責任站出來。

    另一面,這也是與他自己利益迫切相關的,若是控制不住局勢,那麼水源分配不均,到時他自家的地都播種不了,播種下去估計都澆不足水。而他今年還管理公主的封戶,那可是涉及到公主食邑租稅兩成,超過千貫的一大筆錢。

    “嗯,你建了合作社,給鄉親們分了牛,眼下在大家心中很有威望,你站出來說話,大家肯定是能聽的。不過這個事情,也得處理得當,若是處置得好,你以後威望更高,但如此處置不好,則大家會對你有怨言,甚至之前的努力都可能白費了。”楊老夫子贊成李逍的打算,但也小心提醒他要謹慎操作。

    為了一點水,到時什麼樣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的。

    李逍如今在藍溪鄉里的威望確實是極高的,這都是他一點點建立起來的,雖然當初李家幾代在鄉里本來名聲就不錯,但李逍來到後,又是建書院,又是建合作社,還免費借了上千頭牛給大家領養,這都讓李逍如今在藍溪有一呼百應的名頭。

    附近的鄉民昨天收到李逍派人傳去開會的通知後,今日一早起來都是馬上就來了。

    最近的也就是旁邊幾里地,遠的則可能有二三十里遠,但大家都來了。

    不但加入合作社領了牛的那八百封戶來了,李逍家的佃戶們來了,鄉里其它剩下的人也來了,基本上藍溪河上下左右的人家都過來了。

    天干大旱,爭水不可避免,這時大家也想听聽李三郎會有什麼好的安排。

    藍溪鄉有五個里,幾千戶人家,算是人口較多的一個鄉,比的上一些偏遠地方的一個縣人口。

    按唐制,縣里有朝廷任命的縣令、縣丞、縣尉,有的大縣還有主簿,都是有品級的官員。

    但在鄉一級,卻是沒有正式官員派駐的。

    在鄉這一級,大唐連一個鄉長都沒有,而是每鄉五個里,每裡一個里長,五個里長輪流到鄉里主持鄉中事務,協助縣衙管理本鄉地方,幫助徵收租稅、安排瑤役、管理治安等事。

    里長不過是個小吏,流外都不算。

    但在鄉里也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官家人,一般都是由各里中比較大的宗族之人擔任。

    藍溪鄉如今情況稍特殊一些,有事大家不找里長們,而是都看著李逍。誰讓李逍名聲大,而且人緣好呢,不但能出入縣令衙門,還能跟長安的貴人來往。

    今天五位藍溪里長也都早早來了,幾人聚在一起,看著李家莊整齊的新村子,看著那站的到處都是的鄉民,其實心裡還是有點酸的。

    他們雖各為鄉中豪強大族之人,但論起這個號召力影響力,卻是拍馬也趕不上李逍的。

    李逍一句通知,大家就全都來了。

    上河裡的里長幽幽的看著這熱鬧的景象,“李三郎都有縣中柳使君的威望了。”

    下河裡的里長呵呵笑道,“大災當前,既然李三郎願意站出來,這是好事啊,能者多勞嘛。”

    里長雖然連流外吏都不算,但這幾個里長,卻幾乎都是世襲的,各自家族往往歷代都把持著這位置。

    藍溪隔個幾年總會有大旱,時不時總要弄出爭水命案,但他們每一次都是相當狼狽,根本控制不了局勢,今年又是大旱,正頭痛呢,結果李逍站了出來,他們心裡其實是巴不得呢。
mk2258 發表於 2018-5-26 07:29
第151章以德服人





    李逍每次總是能給人意外驚喜。

    鄉人們到的差不多了,李逍出來了,還帶著一桶桶的粥出來。

    “大家一大早趕來,也辛苦了,估計好多人連早飯都還沒吃過,今天請大家來議事,但也不能讓大家餓著肚子,我讓人準備了點粥,還有點湯,大家將就著吃點,吃完了,我們再開會。”

    李逍幾句話,就贏得大家一片好感。

    眼下正是抗旱汲水的關鍵之時,說實話,地裡都還等著澆水呢,全家老少齊上陣,挑水都還來不及,但大家特意趕來,也是十分給李逍面子的。

    “三郎真是個講究人。”

    “是啊,還給大家準備了早點呢。”

    “別說,早上趕的及,去地裡挑了十幾擔水,然後就過來了,早點都還沒來的及吃,這份還真餓了。”

    大家感嘆著然後開始排隊。

    李家大院外正好是拆除舊房子留下的大片空地,此時一字排開十幾個大木桶,裡面裝著冒著熱氣的粥。

    說是粥,其實很稠,可不是那種能照出人影,插個筷子都立不住的湯粥。粥濃稠,看的見一顆顆的小米粒。裡面還夾雜了一些綠色的菜蔬,十分好看。

    吃一口,味道香濃,甚至還有點鹹味,李家居然還在粥裡放了鹽,這可是難得了。

    每個人都能打到一大碗粥,另外還可以在邊上打一大碗湯。

    湯很白也很香,可以看到裡面有魚還有豬骨頭,李家為這頓早餐特意準備了許多,雖然一大桶湯裡,魚不多,骨頭不多,但撒上幾把蔥花之後,還是能看到湯上漂著的一層油花。

    “大家慢慢吃,沒吃飽的回頭還可以再來添啊。”

    鄉親們也比較隨意,一手拿粥碗,一手湯碗,打好之後也不用什麼桌椅凳子,直接走到一邊,往地上一蹲就好了,喝口湯然後把碗放一邊,開始喝起另一手裡的粥來。

    大家喝起粥湯來,都是大口大口,聲音稀里嘩拉,當上千人一起喝粥的時候,那聲音匯聚起來就更加不得了了。

    連幾位里長,都跟大家一樣的蹲在地上,很滿足的吃著粥喝著湯。

    “三郎真是講究人。”

    “可不,上千人呢,這頓早飯怕不得就得一二石小米,好幾十斤魚和骨頭呢。”

    “肯定得有的,你看這麼多呢,人家光是做出這些來,就得好些時間好些人了。要不說李家是咱們藍溪首富呢,你看這手筆,豪氣乾雲。”

    “有錢算什麼,關鍵還是李三郎大方豪爽。咱們鄉里地主也不少,你喝過其它家的稀飯沒?”

    大家的議論之聲不時的傳到李逍的耳朵裡,李逍聽了面帶微笑。

    一兩石糧食,能夠收穫這麼多好感,是值得的,雖說現在糧食漲價了,但人心重要,人心散了,隊伍就難帶了,想組織大家做事,人心很重要。

    幾個里長也都聽到了,喝粥的眾人中,還有不少也是一些地主。

    大家聽了也挺不是滋味,但又無法反駁,讓他們跟李逍一樣大手筆的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糧來,他們是捨不得的。

    一頓早餐吃的大家熱情如火,李家早有準備,粥煮的很多,大家沒吃飽儘管添,湯也多。

    有的人一口氣喝了五六大碗的粥,肚皮都撐的老高,但也沒人笑話。

    吃到最後,還剩下了幾大桶粥和湯,卻已經再沒人吃的下了。

    “三郎,大氣啊。”

    幾位里長摸著肚皮,抹著嘴笑著過來跟李逍打招呼。

    “三郎,飯也都吃過了,咱們還是談正事吧,大家都想听聽三郎對於這抗旱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幾位里長心裡未嘗就沒有想看看李逍笑話的意思,過去往年的旱災之時,沒有哪個能調解的好,就算是縣里縣令來了,也是一樣沒用。

    甚至別看今天五位里長都坐一塊有說有笑的,但是往年裡爭水的時候,他們可卻都是帶著各自的里中村民,沒少群毆過。

    而同是一個里的村民裡,有時聯合起來跟上下游的其它里斗,去毀上游的壩,去守自家的壩,但又會跟自家裡其它莊子裡的村民們鬥。

    總之,旱情之時,那就是以村莊、宗族、鄉里為單位,沒少互相爭鬥,打的大打出手常有之。

    以往沒有人能夠解決的了的事情,他們不相信李逍一頓早餐就能讓大家好好的協商解決。

    李逍也沒坐,就站在打穀場邊上,面對著那些蹲坐一地的鄉親們大聲道,“今年旱情很嚴重啊,藍溪河裡的水都快斷了,聽說不少村子都已經準備開始要攔壩堵水了,我很憂心啊。”

    大家都很安靜的聽著李逍說話,沒有人插話。

    實情如此,但大家又總找不到解決之法,每次爭來搶去,可沒辦法,不爭,就沒水,沒水,莊稼就會枯死,一季就沒收成,到時就要餓肚子,甚至得做流民,甚至會餓死人。

    “我李逍大家應當也都認識,也都有些了解,我李逍家中排行第三,但父兄們都先後故去,如今李家莊也就我一個。早年也曾在外行走闖蕩,見過一些世面,如今回到家鄉,還是希望能夠在這裡好好生活,過好自己的日子,當然,如果能在自己日子過好的情況下,也稍幫帶著下鄉里鄰居,我更是十分樂意的。”

    “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大家都是鄰居,這可是極難得的啊,眼下旱情嚴重,若按往年的情況來看,爭水是必然的,鬥毆也是必然的,死人也是必然的。”

    說到這,不少人都沉默了。

    李逍說的是事實,甚至在場的人中,就有親人是死於歷年的爭水鬥毆之中的。這是沉痛的往事,但現在又一次面臨,誰也不能保證,如今齊坐一起的鄉親們,再過段時間,會不會揮舞著鋤頭拼命相向。

    “我李逍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不想看到有人爭水而死,不想看到他留下的孤兒寡母可憐無依無靠,也更不願意看到大家今年顆粒無收,夏天一起餓肚子。”

    “三郎,我們也不想,可是能怎麼辦呢?”

    一位老村長嘆惜著喊道。

    “我相信總會有解決的辦法的,只要大家肯齊心協力,那麼眾志成城,就能一起共同渡過難關。”

    “三郎,說說你的辦法吧,只要有辦法,大家都會聽你的。”另一位老漢也有些激動的喊道。
mk2258 發表於 2018-5-26 07:29
第152章鄉約堂





    “活人總不能讓尿憋死,辦法總是能想出來的。今天請大家來,也是希望群策群力,我李逍可以先提一些意見,但只算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找出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三郎你有什麼好辦法就先說出來,讓大家也聽聽。”上河裡的里長有些不滿李逍的長篇大論,有貨你就出,別東講西講,講這些有什麼用。

    “好吧,我也不多耽誤大家的時間,我先講幾點。其一,我希望今天在座的諸位,能夠公開公正,大家是來講理協商的,那就都先拿出坦誠的態度來。”

    李逍昨晚上已經考慮了許久,如何抗旱救災,那不是簡單的事情。

    首先要做的是什麼?不是打水車、打水井這些,而應當是大家一起表明一個態度,一個合作友好的態度,不能你上游的就攔水建壩,一點水不給下游,而下游的人又來挖壩搶水,直接毀壩一點不給上游留。

    真要這樣搞,那大家都別想用水,都把精力用在這些方面,還如何抗旱救災呢。

    “首先,我認為我們藍溪鄉的鄉親們應當先訂立一個抗旱救災的公約,組織一個抗旱救災鄉約堂。這樣一來,行事有規矩可依,也公平公正,此外也有人領導組織,不會各行其事,混亂無序。大家覺得這第一條可否?”

    做事不能頭痛治頭,腳痛醫腳,得有大局觀。

    李逍的第一條不是什麼具體的救災方法,但說出來後,大家卻都覺得挺有道理。

    訂一個鄉約,建一個鄉約堂,沒什麼不行的啊,如果大家能訂一個鄉約,共同遵守的話,那確實能避免很多矛盾。而若是能建一個大家公認的鄉約堂,推舉一眾有名望的鄉老族長等,那也是能夠公平公正的代表各裡各村百姓的利益的。

    “沒意見。”

    五位里長最先表態,雖說他們對李逍很妒忌,甚至想看年輕的李逍跌個跟頭出個笑話,但在天災面前,也一樣還是很期待李逍能夠真正幫大家解決問題的。

    現在李逍提的這個,還是讓他們挺贊同的。

    李逍有過建合作社的經歷,在場也有許多鄉民加入了合作社,對李逍要訂鄉約建鄉約堂很支持。

    所謂鄉約,就是鄉民們共同訂立,然後大同遵守,用來約束大家的一些協議,鄉約堂,就是建立在這個鄉約之上,用來實行監督鄉約施行的一個組織。

    李逍的合作社里,也有社約,其實跟鄉約差不多。

    現在要訂一個鄉約倒也簡單。

    大家同意訂鄉約,然後李逍提議先推舉出鄉約堂的人。

    “鄉約堂應本著平等原則,為代表各村各宗族之利益,因此當每村選舉一到兩位代表,做為鄉約堂代表,然後為便於議事,再在諸位代表中推舉出幾位理事,負責牽頭。大家意下如何?”

    蛇無頭不行,李逍雖然願意出頭,但也得有一個大家公認的名份才行,要不然名不正言不順。

    鄉約堂,就是一個這樣代表議事的地方,而推舉代表和理事則也是需要的。

    不可能每次議論個事情,上千戶鄉民一家派一個代表來,那沒效率。

    下河裡的里正提議,“我贊成,我提議推舉三郎為我們藍溪鄉約堂的理事長。”

    既然有理事,那肯定得有理事長,既然鄉約堂為李逍提議,那大家也認為由李逍來當這個理事之長很適合,其它人也沒這名望。

    李逍當理事長得到眾人一致同意,都沒人反對。

    李逍推辭了幾下,然後讓大家舉手錶決,同意的舉手。

    結果呼拉一下,所有的鄉民們都舉起了手,再沒比李逍更適合的了。

    李逍順利當選為理事長。

    接下來便是推選理事,毫無懸念,五個里正也都被推舉為理事,然後又推舉了幾位比較有名望且年長的老者為理事,一共十三位理事。

    理事既要有名望,且也不當人太多,否則就沒效率。

    最後選代表,李逍給這些代表取名議員。一個村至少兩個,一些大的宗族還能得到一個議員資格,這樣做,也是為了能夠讓所有村民們都有自己信的過的人在鄉約堂裡說話,要不然,這鄉約堂也就無公正可言,更不能服眾

    最後總共推選出了四十九位鄉約議員,代表了藍溪鄉五個里大大小小幾十個村莊,一千多戶村民們。

    “鄉約的根本應當是大家協商共議,少數服從多數。”李逍又提出了訂立鄉約的原則。

    建立一個鄉約堂,然後推舉出議員和理事,其實也是為了能夠讓一個大家都接受的鄉約早點出爐,不讓大家一起商議,也是人多嘴雜,上千張嘴怕是吵都能吵死,沒有效率。雖然現在選的議員和理事人少,但卻已經能夠代表所有人,這已經是既公正又最有效率的方式了。

    但就算議員和理事少了,可畢竟還有六十多人,如何做決定?

    少數服從多數,這不是絕對公平的,但已經是相對比較公平的一種方式了。

    “可以。”

    這條又獲得大家的認可。

    選出了議員和理事,李逍也便讓人馬上端來了桌椅,就在打穀場上,用桌子圍起了一個大圓桌,這就算是鄉約堂了。

    做為理事長,李逍提出了第一條鄉約堂建立後的意見。

    全鄉各莊可以在藍溪修建蓄水壩,但不得完全截流,只能截一小部份,必須給下游留夠足夠的水流。

    具體的標準,則可以由大家共同商量,比如蓄水壩只能建多高等,得保證有多少水可以流下去。

    完全不讓攔水,這也不可能,畢竟如今旱情如此嚴重,但怕就怕在大家恐慌之下,上游的直接把水全攔了,都留給自己用,這就讓下游完全沒水可用。

    把溪水合理分配,每村攔一點,各自蓄一點水,這樣就能讓各村都可以有水用,哪怕水少,總不至於一村有一村沒。

    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公,若是大家水都少,那就沒矛盾,若是你有我無,這可是要打出腦漿來的。

    “還有一點,根據目前的情況,結合往年如此旱情時的經驗,我認為今年我們鄉必須減產,主動的減少種植面積,水太少了,想全都保住,太難。還不如主動的少種一些,全力保住一小部份糧田,這樣既能減少用水量,還能保證能夠把水澆到地裡。”

    廣收薄種的如今耕種方式下,沒有雨,要靠人來澆水,這是很恐怖的事情,一家幾十畝上百畝地,水車提不上,水井乾枯,靠從藍溪里挑水澆地,一天能挑多少?

    每塊地都想保住,結果就可能是哪裡也沒照顧到,最後顆粒無收。倒不如主動選擇,先就放棄部份,這樣既減少用水量,又能保證剩下的那部份田可得到足夠的勞動力和水的澆灌。

    這個方法,就是有些狠了,可謂是壯士斷腕。

    這就好比發生了火災,關鍵的時候,就得把著火房子附近的房子給先推倒一兩棟,雖然這棟房子倒了,但卻能保住後面更多的房子不被火燒。

    主動放棄,這對很多人來說是第一次聽說。

    這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大家誰都不能確定這旱情會繼續到何種程度,都想的是努力的搶救,也許就能等到下雨,也許所有地里莊稼都能保住呢。

    場下沉默。

    大家都在考慮,都有些難以選擇。

    李逍敲了敲桌子,“我提請理事和議員代表們一起商議一下這兩條提議,若是下面的鄉民們有不同意見,也可以舉手提出。”

    下河裡的里長劉理事站起來首先開聲,“我覺得三郎提出的第一條很不錯,大家公平分水,不能獨占,否則最後大家都用不成水。堰壩一毀,反而浪費了寶貴的水,藍溪不能攔死,溪流不能斷,得大家都有水用,哪怕是少用點,也不能你有我無。”

    其它理事們也都同意。

    “我也同意三郎的這個提議,不過我要加一條,如何保證大家做到呢?我認為應當考慮這個,最好是能夠組織一個鄉約團,讓人巡邏藍溪,以避免有村子偷偷的多攔水、獨占水,破壞公平。”另一位理事提出自己的看法。

    鄉約團,自然就是維護鄉約的民團,類似於村莊里巡守村牆村門的村衛,輪流當值。

    對這個提議,李逍很支持。

    再好的鄉約,若沒有人監督,肯定就能以真正落實。

    有了主持鄉約的一眾議員理事們,還得有一個巡邏隊才行。

    “鄉約團可由村民們輪流當值,一班百人,一天分日夜兩班,分段巡邏。若有違鄉約者,可立即阻攔,敢有阻抗的,可將人抓來鄉約堂中由大家審理,對違約者,可處以罰錢,或是罰做鄉里勞役,諸位看如何?”

    “可以。”

    “可以。”

    藍溪鄉有一千多戶,一個鄉約團一班才一百人,一天兩個班,也不過兩百人,輪流當值的話,差不多五六天才當一天班,對於生產耽誤不太多,而如果能維護好鄉約,保證用水抗旱,就還是值得的。

    現在大家還有些拿不定主意的,還是李逍剛才提出的第二條,主動減產之事。

    到底該不該主動減產,如果減,又要減多少?減產劃不划算,是不是正確的決定,將來會不會後悔?

    大家一時難以決定。
mk2258 發表於 2018-5-26 07:29
第153章領導者





    原本抗旱這事就應當是官府的事,應當是鄉中里長們負責的事。但是此時,李逍卻當仁不讓的挑起了抗旱救災的領導擔子,甚至五位里長,以及諸位村長們都沒有意見。

    鄉約堂不是官方組織,這只是一個民間自發的組織。

    但此時,鄉約堂正式成立,卻無疑比起縣衙下派在鄉里的里保等更有權威。

    推選出了理事長,還有十三位理事,四十九位議員,又組建起了鄉約堂下維持秩序的鄉約團,足足二百人的規模。

    今天這場大會如李逍預期一樣的成功,一條條的都很快達成共識。

    唯獨還剩下一條,是否要主動減產。

    事關重大,卻不是三言兩語能解決的了的。甚至,這樣的大事,就是大家推選出來的這些理事和議員們,也不敢說全權代表了下面的鄉民。

    “大家有話直說,暢所欲言。這事涉及到我們每個人,因此大家有話就講,也不用其它人為你代表。”李逍見大家不說話,便打破沉默。

    說完,他重又坐下,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幾口茶。杯裡是今年新採摘下來的金銀花,金銀花開起來很好看,先是帶著青綠的花苞朵,然後開放成銀白花,最後盛開時再轉為金黃色,最後凋謝。

    因此得名金銀花,這花遠遠就能聞到一股芬香,將開未開的金銀花摘下來曬乾之後,便成了金銀花茶,泡水喝有清熱解毒去火的功效。

    天干物燥的喝點金銀花能敗敗火。

    “三郎,按往年的經驗來看,今年的這場大旱確實會很大,只是現在也不敢確定這天就一定不會下雨。”

    一位老漢說道。

    “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敢保證說這天就一定會旱下去,但誰也不敢說這天就一定會下雨。我們猜測不到老天的行事,但我們只能按照往年的經驗來做,選最大的可能性,能最大程度的保證點收成,老伯你說對嗎?”李逍放下茶杯,對老人說道。

    李逍不是神仙,他當然不知道今年這場旱情會到什麼程度,但下面的老農們都是有經驗的人,他們心裡其實很清楚。

    繼續旱的可能性更高,下雨的可能微乎其微。

    只是大家心裡都不願意相信這樣的事實罷了。

    “三郎,你說要減產,那該如何減呢,要減多少呢?”

    “怎麼減,這得看我們對旱情的預估,根據往年的經驗,今年的這場旱情怕是十年一遇的大旱,照著往年的經驗,這樣的大旱,地裡的莊稼十成裡能保到二三成就已經非常的不錯了。因此,我們得早做好心裡準備,我提議,先減一半。”

    讓鄉人們直接先放棄掉一半的莊稼,這就好比讓父母放棄自己的孩子,心裡是相當難以接受的。

    可不接受,也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

    保住一點,總比最後一點沒有的強。

    減產一半,這話說出來後,底下一片吸氣之聲。雖然大家心裡其實很清楚李逍已經說的很客氣了,往年這樣的大旱,最後能保到二成都不容易,甚至好多人家因為爭水爭不到,最後一點收成都保不住。

    李逍說先減產一半,已經留了余地,可大家依然不好受。

    這樣的決定太難下了。

    “按公平公正的原則,全鄉各村、各戶主動減產一半,放棄一半的耕地,不再去澆水灌溉,以保證剩下的其它莊稼用水。另外,也為了照顧到貧困鄉民,對於家中田地極少者,則按實情適量調整。我們要保證每戶人家起碼得有十畝田地。”

    全鄉百姓,有富者有貧者,富者耕地多,貧者耕地少。

    如李逍,鄉里的大地主,家裡一千多畝地,減掉一半還有五百多畝,而如一些貧窮的百姓,家里人丁少地也少,有些家裡僅一個壯丁者,可能家裡只種著二三十畝地,本來就地少,若是再減一半,可能就剩下不多的地,這點地,就算能夠保下來,收成可能都不夠口糧。

    李逍提出給鄉民最低保留十畝地,也是出於這個考慮。

    一戶最低十畝,真是最低保障了,本來藍溪的土地畝產不過石餘,遇這樣的大旱,就算能保下來,但肯定也會減產,說不定五成都不一定有。這樣一來,十畝地,也不過能收成五六石糧食。

    這點糧食,就是一家人要等到秋後的救命糧了,這個是得保障的。

    “三郎仁義,這個是應當。”幾位老族長也都說話了,正所謂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法不外人情,訂立規矩的時候,應當充分的考慮到實情。

    大家都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心往一齊使,事情也就好談了許多。

    尤其是李逍在會上還主動的表示,自家的田地多,願意減產六成後,大家更加佩服了。

    李家上千畝地,多減一成,那就是要拋荒一百多畝。

    做為帶頭的人,只要不謀私利,又能一碗水端平,大家還有什麼不服氣的呢。

    減產五成,這個提議,也最終在大會上通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雖然減產五成,對於今年的旱情可能還不夠。但第一次就能通過減產五成這個提議,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畢竟往年,大家可不會有誰主動減產的,再大的旱情也是一樣的耕種,然後爭水,最後無水之後就只能看著再一點點的旱死。

    “我有一個想法,三郎,不知道合不合適。”

    楊老夫子這個時候站起來說話,他雖不是藍溪鄉的鄉民,但是書院的山長,也是在座很多鄉民們孩子的老師,大家對於他還是很尊重的。

    “山長有話請說。”連幾位里長也十分的客氣,對於這樣教書的老夫子十分禮貌。

    “我剛才一直在這裡聽大家商議抗旱救災,大災當前,能看到大家拋去成見,可以齊心一志,真的十分欣慰。不過我覺得為了能夠保證收成,讓藍溪水能夠更好的利用,我有一個提議。”

    李逍對楊大眼點頭,“夫子你說。”

    “三郎,諸位鄉親,既然我們今天能在這裡組建起公約堂,又能夠在這裡主動減產,那麼我們大家都非常有誠心誠意的,我覺得大家不如再進一步。”

    “如何再進一步?”
mk2258 發表於 2018-5-26 07:29
第154章分田、承包





    楊老夫子是個讀書人,有的時候想法也比較純樸一些。

    他看到今天的場面十分和諧,便也就大膽提出了一個比較讓人驚訝的想法。

    藍溪鄉總有一千二百餘戶人家,雖然說不足朝廷均田令中每丁百畝的巨大數額,但真算起來,藍溪鄉的田地也是不少的,詳細相加,估計得有五六萬畝土地。哪怕這些土地以山地、坡地等居多,但確實不少。

    這次大家同意減產一半,那也起碼還有兩三萬畝土地。

    “我們藍溪鄉以藍溪為名,皆因鄉中這條發自王順山的藍溪,這條藍溪流經全鄉,灌溉養育了溪兩岸的這上千戶人家。如今大旱,藍溪水少,無法灌溉足夠土地。”

    楊老夫子細細道來,按他的意思是,雖然大家能夠主動減產一半,但因為並不是所有的田地都是在藍溪邊上的,而抗旱,無疑是緊挨著藍溪的田地更好澆灌,哪怕是挑水也方便的多,甚至河邊的還有可能用水車引水。

    如果大家只是按各家的田地減一半,那麼就有可能會出現藍溪邊的好澆水的田地,有的卻會荒著,而有些離溪遠的山地坡地,卻又還種著,這無疑會大大降低抗旱效率,甚至是影響收成。

    “我們不如今年就種藍溪邊的土地,這些土地一起種,一起抗旱澆水,收穫之後再一起分糧。”

    楊夫子的話裡,滿滿都是崇古之意,大家齊心協力,共度難關,沒有什麼個人,而是大集體。

    他越說越激動,結果李逍卻先搖起了頭。

    搞大集體,一起種地,這是要吃大鍋飯啊。雖說災荒之年,這樣做有時也是權宜之策,但李逍還是不太贊成這種大鍋飯。

    “三郎不同意嗎?”

    李逍道,“我覺得,夫子說的話有一些道理。把藍溪邊的土地都種上,這確實能夠大大提高抗旱效率,也能夠多保一些收成。但是,吃大鍋飯我不贊成,亂哄哄的一鍋粥,只怕反而會沒什麼效率。”

    救災固然要指揮領導,但有時也還更需要的是大家的個人積極性,如果田地收到一起種,大家可能就等著夏天分糧了。

    雖說不一定就都是這種情況,但肯定會有這樣的人。

    “搞大鍋飯,不如搞承包。”

    “何意?”老夫子問。

    李逍解釋,“我們先把藍溪沿岸的三萬畝地給種下,然後也不管原地主是誰,按就近原則,地在哪個村莊邊上,我們就把地承包給這個村子,然後再由這個村子再分塊承包到各戶。”

    “原則上,按人口來承包數量,人丁多的村子,就多包些田地,人丁少的村子就少包一些。”

    這樣的安排,則是分田到戶,每戶承包一塊,可以最大度的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同時呢,又打破了原有的土地所有權,可以都集中耕種靠溪的田地。

    這個提議對於那些原本土地離藍溪遠的人家來說,當然是好的,畢竟一直以來,靠藍溪的地都是好地,價格也高。甚至往年還能種水稻,賣到長安就是高價。

    比如李逍,一千多畝地,就多在藍溪邊上,一半多以上都是能種水稻的水田。就算今年不能種水稻,可澆起水來也方便的多,肯定能保住更多收成。

    現在按大家約定,李逍要主動減產五成,他自己又提出多減一成,那他就只能留下四五百畝地。

    而現在按這個最新提議,李逍還要把這幾百畝地拿出來跟大家一起耕種,他肯定是要吃些虧的。

    與他的情況類似,溪邊的地,基本上是鄉里大戶、地主們所有的。窮人們的地,倒多數是在遠離溪邊的山坡、山谷裡。

    大家都看著李逍,等他這個最大的地主表態。

    “我願意把我家溪邊的一千二百餘畝地都拿出來,反正這是暫時的,等度過這場大旱,這地也依然還是我家的嘛,大家也不用擔心什麼。”

    眾人便笑笑。

    這是自然的,誰家的田地就是誰家的,這次不過是暫時的而已。

    經過一番商議,最後初步的結果是先保留溪邊的三萬畝地,把水資源都供給這三萬畝地,其餘的幾萬地就先放棄了。

    而這三萬畝地,交給一千二百餘戶鄉民們耕種,就按戶來承包,差不多是一戶二十五畝的樣子。

    這樣一來,出現了一個問題。

    比如李逍本是大地主,有一千二百多畝地,又都是溪邊好地,但大家承包分種,李逍一戶,只分二十五畝,等於他家一千二百餘畝地,是要分給其它鄉民種的。

    那這收成,最後又要怎麼算?

    總不能李逍大公無私的把地全給鄉親們吧?哪怕只是一季,這也不太公平的。

    “三郎你看這個該怎麼辦呢?”幾位裡正望向李逍,他們雖地沒李家多,可也都是地主,這個問題不能合理解決,那麼之前說的都沒用。

    李逍沉吟了一會。

    “我看可以這樣,這三萬畝地先按戶分下去,每戶二十五畝各家承包耕種。到了夏收之時呢,再由鄉約堂去收糧。承包戶可自留六成,然後交租四成。這四成租統一收到鄉約堂,然後我們再根據這三萬畝地的所有情況,把租子按田畝數分給原田地所有人。”

    這樣的話,李逍一千二百畝地雖然只分到二十五畝,但他夏收後,可以拿到那一千一百七十五畝地四成的收入做為佃租,實際上也就是把地佃給別人種,只不過今年情況特殊,打破了以往的佃種方式而已。

    本來,李家的地也都是出租給別人佃種,一樣是收租。

    四成的佃租,不算高,但考慮到今年是災年,這個租額也只是個臨時的,其它地主們倒也就不再反對。

    這不是一個很完美的方案,有些地方也有缺陷。比如有些人家原本有自己的地,只是在坡地,這次換耕溪邊地,結果卻等於成了佃種土地,要拿出四成收入交租。

    而有的人家過去就是佃種著河邊地,而今年,卻等於暫時失去了一季的佃種權。

    但這方案雖不完美,卻也已經是比較折中的較好方案了,大家也一時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來,畢竟這個想法,比起往年裡各種爭水啊鬥毆啊,最後還幾乎只有一二成的收成來看,明顯會更好。

    若真能保住溪邊的這些地,哪怕一戶人家只種二十五畝,還得交掉四成的租,那也能度過這次旱災的。

    “如果大家都沒有問題了,那麼我就讓夫子把這些都寫下來,做為我們鄉民公約,然後大家一起按手印,接下來就按此法抗旱救災了。”

    “大家還有異見嗎?”李逍目光巡視全場。

    “沒有了。”

    “就這樣。”

    “聽三郎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5-26 07:30
第155章驚動縣令





    會後,已經時近中午。

    “我已經讓人在準備午飯,一會就好,就一點粗茶淡飯,大家吃了再走。”李逍跟眾人打著招呼。

    鄉約堂也立起來了,鄉理事長、理事、議員也選了,鄉約也起草並由大家按手印,連鄉約團都已經抽過簽,分成了五班輪值。

    接下來,就是把溪邊的三萬畝地分下去,每戶二十五畝,並把田地原地主的情況登記在鄉約堂,以備夏收後分租。

    “壩還要修嗎?”幾個里長問。

    “壩還是得修的,不修點壩,不能蓄水,滿足不了抗旱之用。”

    沿溪三萬畝地,每天需要大量的水。不過如今既然大家團結一心,那麼修壩就更容易些,不用擔心會有人直接把壩給堵死,但該巡的還是得巡,壩得繼續修,只是如之前所議一樣,不能修太高,還得保證有水流下去。

    逐級截水,越上游越得少截,這樣才能保證上下游一樣有水可用。

    “還有關鍵一點,下河裡是我們鄉最下游的一段,那裡攔溪修壩也一樣不能給堵死了,否則到時沒水流下去,那麼下游的玉河鄉的人也會來找我們麻煩的。”

    緊挨著藍溪鄉的,就是同為藍田縣的玉河鄉。

    “還要給他們留水?”

    “不留?那豈不就要跟從前一樣,還要搶水爭鬥?我們不能因為本鄉團結起來了,就要跟鄰鄉鬥,大家都一樣的災情,要互相體諒。只要我們合理的分配水,給下游留有餘地,他們也不可能提過份要求的。”

    李逍接著對幾位里長和幾位大族族長道,“諸位都是被鄉民推舉出來的理事,這也是大家對你我的信任,既然大家信任我們,我們就要對的起這份信任,一定要把事情辦好。我希望大家這段時間能辛苦一些,多跑跑下面各裡各村,保證抗旱救災順利進行,確保不會再發生搶水爭鬥這樣的事情。”

    “這個不用三郎多說,我們肯定會去跑的。”

    說來,這些本來就是他們這些裡正的職責,只不過這一次,他們不是在縣衙領導之下做這些事情,而是由一個地主來領導。但是經過剛才那場大會,大家還是十分佩服李逍的。

    有的時候,缺少的就是一個這樣能站出來的人。

    人本自私,可有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人站出來,且表現大公無私,那麼有榜樣的力量,其它人也會跟著學習。

    “其實抗好旱對大家都有好處,抗好災,今夏就不會有飢荒,不會有饑民,也就不會有流民有盜匪,藍溪不亂,大家都能安寧,對吧?”

    “三郎說的是。”

    一位老族長也道,“今年這場旱情這麼嚴重,按老例,你們這幾個做裡正的也要向縣衙禀明實情,請求朝廷給予減免租稅。”

    “老伯放心,這是我們該做的。”

    ·······

    藍田縣衙。

    夜涼如水,已至三更。

    可柳縣令卻依然還伏案忙碌,沒有半點休息的意思。夫人已經派丫環幾次過來請他回房休息,但柳縣令又哪有半分心情回去呢。

    年後到現在,只下過幾次雨,旱情一日嚴過一日,如今眼看著春耕的時令就要過去了,可全縣依然有許多地方連種都播不下去。

    他親自祈雨,都好幾次了,每次在台上曬的嘴唇發裂,也不見有半朵烏雲。

    縣衙中有經驗的老吏都告訴他,這是一場藍田縣十年一遇的大旱,今年縣里可能只有不到兩成收成,夏天的時候,肯定會有一場飢荒,到時會有許多饑民,也會餓死很多人。

    做為京畿之地的縣令,藍田距離長安不過八十里路,他這個縣令比一般縣令的品級高,但職責也更高。

    除了勸農課桑等傳統要求外,維持地方穩定也是他的重中之重。

    一旦飢荒起,饑民勢必要湧入長安,到時朝廷問責,他的官帽都要不保。

    天不下雨,抗旱救災更是難上加難。

    大河沒水,小河斷流,水井乾枯。

    甚至多地上年鄉民搶水鬥毆的惡**件,已經傷及多條人命。

    勢頭還在愈演愈烈。

    焦頭爛額啊。

    不過在這無數的壞消息裡面,卻也有一例好消息。

    唯一的一例好消息。

    當各鄉都爆發爭水鬥毆事件時,藍溪鄉卻悄無聲息。過去藍溪鄉也是常爆發爭水鬥毆事件,甚至藍溪鄉民爭鬥的更激烈,每次死的人也更多。

    但今年卻一點動靜也沒。

    心裡擔憂的柳縣令特意派吏員下去打探,結果報回的消息讓人驚訝萬分。

    藍溪鄉各裡沿溪正在大修水壩,但出人意料的是並沒發生爭水鬥毆事件。蓋因各村修壩歸修壩,但卻不是如過去一樣的完全堵水攔河,而是只修了一截矮壩,只攔截了一小部份水,主動的將大部份的水流放往下游。

    這種情況簡直難以想像,就好比是一個餓的快死了的人,看到地上有一大塊吃的,結果卻只取了一小塊吃,自己還沒吃飽,卻不再吃了。

    他不相信,又派了幾名親信過去查探,結果再次報回的消息依然如此。

    只是這一次,消息更加詳實一些。

    藍溪鄉成立了一個鄉約堂,推選了李逍為理事長,然後推選了十三位理事,四十九位議員為全鄉鄉民代表,他們還訂立了鄉民公約,建立了鄉約民團,決心齊心協力抗旱救災。

    他們修水壩,分田地,挖水井,架水車,全鄉男女老少齊陣,一起挑水澆地,甚至還主動的放棄了一半多的土地,只全力保剩下的一半田地。

    甚至他們還只集中耕種溪邊的田地,偏偏這些地本來是屬於少數地主們的,現在卻全拿出來分給全鄉的百姓耕種,一戶分包二十五畝地。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藍溪鄉民們為何不相信朝廷任命的里正們,卻要推舉地主李逍為理事長?為何不相信縣衙,卻要自建一個鄉約堂?”

    “他們又是如何做到主動放棄一半的田地,還能不和往年一樣爭水,又能做到只攔一小部份水的?”

    “藍溪鄉的那些地主們,為何願意把靠溪的好地拿出來給鄉民們佃種?”

    有太多的為什麼,太多的不明白。

    但報上來的種種情況,都證明藍溪鄉今年不比往年,一個鄉約堂,卻讓藍溪鄉沒有了半起爭水鬥毆,沒出一條人命,他們那裡雖然直接少種了一半地,可另一半地卻還沒有因缺水而枯死了莊稼。

    一切的一切,都因為有了這個鄉約堂。

    而這個鄉約堂,又明顯都是由李逍一手主持建立的。

    上次李逍建立了一個合作社,這時隔不久,李逍又建立了一個鄉約堂,還能把如此時局之下的藍溪鄉弄的這麼和諧,真是不可思議。

    “看來某得親自去藍溪鄉走一趟了!”

    柳縣令覺得藍溪鄉的這種種,都值得借鑒和學習,若全縣各鄉都如藍溪鄉,那今年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5-26 07:30
第156章率獸食人





    藍溪,李家莊。

    李逍看著已經幾乎乾涸的魚塘,很無奈的對張蔥、劉蒜倆伙計道,“今年這魚是養不大了,這水也是沒了,乾脆一會叫幾人下去把裡面的魚蝦給摸了,還能吃了兩頓。”

    魚無水不活,不摸掉裡面的那點小魚小蝦也是活不了,倒不如乾脆摸了飽口福。

    鄉民們都忙著在抗旱救災,李逍倒是還挺悠閒的。

    他好歹也是身家上千畝地的地主,但地都給分給別人種去了,他自家留了二十五畝地,李逍也轉而分給其它佃戶種了。

    “跟原來佃種我們家地的佃戶們打個招呼,就說今年情況特殊,地沒能佃給他們,因此今年夏的租子一分不收,另外為表歉意,等我們收了鄉約堂發下的田租後,從中拿出一成來,補給原來佃種我們田地的佃戶們,算是彌補下他們的損失了。”

    少年張蔥不解的問,“他們能有什麼損失啊,沒佃種地,我們也沒收他租啊,哪還有倒給他們糧的。”

    “一點糧食而已,對我們來說,不過九牛一毛,可有可無,但對於身處災年的他們來說,卻可能是活命之糧。就算是積點陰德吧,同時也是感謝下他們以往佃種我們家土地的辛苦了。”

    脫去長衫,解去腰帶,李逍也不顧形象,直接就穿了條大腳褲赤著腳下塘。褲腳高高挽起,拿了根布條綁在大腿上,上半身僅著一件小衣,袖口也高高挽起。

    本來應當滿滿是水的魚塘,此時卻遍布乾裂的泥片,好像一塊塊瓦片擺在塘中,池塘里只餘中間還有一小汪水,但已經深不過膝。

    不少魚蝦不時的在水里擺動。

    李逍帶著張蔥和劉蒜也不用什麼網兜,直接走進水里,使勁一通攪和,那汪水便立即渾濁了起來。

    沒一會,水里的魚蝦便都開始浮頭。

    “魚起來了,正好渾水摸魚了。”

    李逍笑著拿手摸魚,渾水里魚缺氧,爭著浮起來呼吸,倒正好方便了李逍他們幾個,直接拿手撈就是。

    許多魚還是魚苗呢,李逍有些感嘆可惜,本來養上一年,便能成為大魚,拿桶裝往長安賣活魚,肯定賺錢啊。

    可是現在,卻只能把這些本來長的正好的魚苗給抓了。

    “太可惜了,三郎,要不咱們讓人從藍溪里挑些水來把這水塘灌滿,保住這些魚苗吧。”劉蒜說道。

    “這樣的事情可不能做,這中率獸食人之事,會惹人非議甚至唾罵的。”

    若是以後世的某些觀點來說,李逍有錢,家裡有人,那麼李逍讓人從附近的藍溪河裡面挑水來把這個魚塘灌滿保住自己的魚,無可非議,又不關其它人事,又沒損害到其它人的利益。

    既不犯法,又不違反道德的事情,當然可以做。

    但是這種想法在這個時代是行不通的。

    何謂率獸食人?

    這是孟子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意思是說一個社會亂了綱常,人獸不辨。把本來給沒飯吃的窮人吃的食物拿去給畜生吃,說這是禍亂人心亡天下之舉。

    人都吃不飽飯的時候,你那些有錢人卻還要養寵物,拿糧食餵畜生,這就是率獸食人。

    這種行為在古代是很被批判的,但到了現代,其實已經沒人在意率獸食人了,無數的人養著寵物,甚至也沒有幾個人是真正吃不飽飯。

    甚至你吃不吃的飽飯跟我又有屁關係,我拿我自家錢養我自家貓啊狗跟你何事?

    這就好比無數人對寵物越來越看重,甚至高過於人,這在古代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所以說其實如今這個社會,既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人人都在追逐著金錢,物慾橫流,甚至綱常倫理混亂了,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時代,起碼沒有動亂,沒有飢餓。

    如今處處缺少,大家忙著挑水抗旱保莊稼,甚至為了點水而大打出手,打出人命來。

    李逍卻要讓人挑水來灌他魚塘,保幾條魚?

    這種事情真要做出來,估計會被罵死。

    這種事情還是不要做為好,哪怕這些魚苗很可惜,損失的也許比幾十畝地收成還多,也一樣不適合去做。

    一會功夫,李逍已經摸了有好幾斤魚,都是不大的魚,最大的也不過巴掌大小,許多更只有手指頭,甚至是稻草心那麼大點。

    “巴掌大的拿去燉湯,手指頭大的直接曬乾,這些草根大的,回頭裹點麵粉拿油炸,味道最好,你們嫂子現在懷孕吃什麼也沒胃口,倒是挺喜歡吃這炸小魚,你們多撈點。”李逍笑著說道。

    遠處岸上。

    李貞陪著嫂子婉娘過來,婉娘已經有近五個月身孕,肚子明顯的隆起。相比起剛懷孕那段時間的各種不適起來,如今的她也已經進入平穩期,孕吐也沒了,噁心失眠也好了,唯一的就是胃口不太好。

    “哥,縣衙的柳使君來了,你快回去招待。”李貞在上面喊道。

    李逍摸的正起勁,聽到柳縣令來了,還有點不太捨得上岸。

    “三郎你去招待縣令,我們留下來摸魚,一定多摸些小魚上來。”張蔥笑著說道。

    “好吧,摸魚小心點,當心水里會有蛇。”

    “有蛇正好可以加餐,燉個蛇羹給嫂子吃。”

    李家大院前廳。

    柳縣令坐在那裡喝茶,今天他沒有大張旗鼓的帶著很多人來,也就帶了兩個幕僚幾個衙役,一行不過五六人,連官服也沒穿。

    一般情況下,縣令是不會離開縣城到鄉下去的,這倒不是他們不願意,而是朝廷一般也不要求他們下鄉。

    縣里正式官員就那幾個,幾乎事事要管,也忙不過來。朝廷也擔心縣令下鄉,會給百姓帶來負擔,怕他們漁肉鄉里,增加百姓麻煩。

    今天,柳縣令直接就來了李家。

    他知道,藍溪鄉這些奇蹟般的種種,都是因為李逍而致。

    擒賊先擒王,射人先射馬,直接來找李逍就夠了。

    “這李家莊和李家大院,真是不來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簡直比藍田縣衙還好。”

    柳縣令感嘆著道,倒不是說李逍家很氣派輝煌,而是規劃的極齊整,村莊也特別的干淨,比縣城還乾淨。

    走在村道上,甚至還能聽到村東頭書院里傳來的朗朗讀書之聲。

    “看到李家莊的樣子,某立馬就相信了藍溪鄉的奇蹟,這李家莊就是一個奇蹟嘛。”
mk2258 發表於 2018-6-4 13:41
第157章師爺





    “此事還是小子孟浪,未先向使君報備,擅自而為。”

    大廳,匆匆換了身衣服趕來的李逍跟柳縣令一番見禮,寒喧之後,也是主動的先請了個罪。

    他心裡清楚,柳縣令突然到來,肯定跟鄉約堂有關。

    雖說鄉約堂其實就是個鄉民自發的民間組織,但畢竟是個組織,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情,他之前弄合作社都是跟縣里報備過的。

    “三郎啊,你這個事情弄的好。鄉有遺賢,我身為一縣父母,卻未能及時發現,並向上薦才,這是某之失職啊。”

    柳縣令對李逍很客氣,不僅因為李逍這次事情辦的漂亮,關鍵是李逍跟柳縣令家的老四也是有交往的,而且李逍還跟薛仁貴之子也關係極好,他又是薛仁貴的妻兄,說來那也是自家人了。

    “三郎啊,某在縣中聽聞了今次藍溪鄉的變化,很是震驚啊。你跟某說說,你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

    柳縣令也是開門見山,這次就是來取經的。

    “其實我們只是在自救,天災無情,久旱無雨,若不自救,徒增嘆息也。某不過是帶了個頭而已,一切都是大家齊心協力。”

    柳縣令呵呵笑了幾聲。

    他在藍田也呆了些時間了,哪不知道藍溪的情況,不說藍溪,就是整個藍田縣,雖說道是京畿之地,天子腳下,但因為處於秦嶺之中,向來也算是窮山僻壤的地方。

    古人說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大致是沒錯的。

    越是山溝裡的百姓,越來管理,也越兇惡,以前爭水就沒少死人。李逍說什麼大家自救啊,說什麼齊心協力啊,這是沒錯,但若說這一切沒有一人重要的人物在推動著,這是不可能的。

    柳縣令其實不是來問責的,他是想要知道李逍如何做到這一切的,讓一群刁民能夠做到這一步,他想知道,然後把此法推到全縣各鄉。

    如果這次大旱之中,他能讓藍田縣做到現在藍溪鄉這個樣子,並且保證今年能有一些收成,保證夏天不會有饑民,那麼功就大了。

    到時還能寫個奏章把這經驗上奏下朝廷,那時不但能得個優秀的考核評價,甚至說不好還能直接升個官。

    “方法,是何方法讓藍溪有瞭如今之局面,還請三郎勿要瞞我!”

    “豈敢豈敢。”李逍忙擺手。

    有些事情說難不難,但要說易其實也真不易。就藍溪鄉的情況來看,若不是李逍在這裡本來就名聲好,威望高,想牽頭弄這事是極難的。

    在藍溪鄉,一千二百餘戶,其中八百戶已經加入了李逍的合作社,還有不少人家的子弟在李逍的藍溪書院讀書。

    不過人也是李逍家的佃戶。

    這樣的情況下,李逍本來就能一呼百應,更何況李逍又是那麼主動熱情,辦的事情既有條理,又很公平公正。

    那鄉約堂,也不是他的一人堂,而是推選出了議員和理事。甚至在減產救災事情處理上,他也把自家的好地拿出來給大家分種,若不是他這個最大的地主帶頭,藍溪鄉其它幾個里的地主們豈會願意?

    蛇無頭不行,做事都要有榜樣的。

    李逍帶了好頭,行事又公正,這才會有大家願意聽從。

    說實話,就是他把藍溪鄉的這些如實告訴縣令,縣令也未必能在其它各鄉推行的。

    “三郎啊,你跟我家四郎關係也是極好的,你還跟我妹妹的兒子薛五郎也走的近,我呢,既是你的父母官,也可以自稱一聲你的長輩,沒錯吧?”

    柳縣令一臉溫和的笑道,這是在打感情牌了。

    “其實藍溪鄉如今之改變,關鍵在於鄉約堂,而鄉約堂之關鍵還在於鄉民自治。不能是縣里指派人來管理,而是得由鄉民自己推舉出自己信任的代表。 ”李逍道。

    “建鄉約堂,訂立鄉民公約就行?”柳縣令不信。

    事情自然沒這麼簡單,但有些事情也說不清楚,沒有鄉里有一定威望的人來帶頭,事情不好弄。

    “三郎啊,你很有才華,尤其是這次的事情之後,更讓我看到了你的才華啊。如此才華,呆在鄉下實在是浪費了。你應當出來做點事情,如果你願意,我願意舉薦你為縣錄事,來縣里幫我的忙。一任錄事下來,做出點實績,那麼轉入仕途,也是易事,這也算是一個出身之階了。”

    柳縣令還是很有誠意的,一開口就要舉薦李逍當藍田縣的錄事。

    縣錄事,這算是柳縣令能做到的最大手筆了。

    縣錄事,在唐朝屬於吏。

    唐朝地方州縣中的吏員繁多,但純粹的吏,只有佐、史等少數吏,而更多的吏,如白直、執刀、典獄等其實是胥,也就是職役。

    雖然大唐通過流外,把官和吏分了開來,但流外官以外,依然還有大批吏職,他們屬於雜任。

    大唐的胥吏系統,其實就是由流內吏、流外吏,和雜任三大部份組成。

    大唐的基層組織,縣是最底層的組織機構。縣令是縣的最高長官,掌管縣內大小事務,由於公務繁忙,其下便設置了幾員僚佐,有縣丞、主簿、縣尉,分管事務。

    其中主簿掌勾檢稽失、糾正非違。

    而縣錄事,正是縣主簿的副手,協助主簿辦理糾察非違之事,這是一個介於官和吏之間的中間階層。

    大唐天下各縣有七個等級,藍田就是品級較高的畿縣,縣主簿為正九品上,主簿之下有兩名錄事,沒有品級。

    說白點,縣錄事的工作職責,大抵就是勾檢所有與本官府有關的行政事務,縣衙所有的文案上奏或下發,都要經過錄事的勾檢,這職務大抵就相當於後世的縣辦主任了,非常重要和專業。..

    在藍田縣里,有品級的官員就只有縣令、縣丞、主簿、縣尉,這四大頭之下,就以縣錄事為最高,因此柳縣令一開口就要舉薦李逍做錄事,也算是非常下本錢了。

    按常例,縣錄事的選用,一般是必須選用本州之人,首取州內五品以上勳官者,若無合適者,那麼就取六品勳官以下,甚至是白丁也可以。

    縣錄事也不需要朝廷吏部選拔,而是由地方官府自行選取錄用,故而柳縣令說可以舉薦李逍任錄事。他一封舉薦信,然後只要州府不否決,就沒問題了,一般州府也不會否決這麼一個小任命。

    按理說,柳縣令覺得李逍應當會願意。李逍本只是個鄉中地主,雖說掛了個流外的品級,但那不過是空銜,再說流外品其實也沒什麼用處,若有實職還有點權,沒實職,那就只能領點俸祿而已。

    李逍之前弄合作社,又弄鄉約堂,這讓柳縣令覺得李逍是個想管事的人,那麼縣錄事,好歹能算的上是縣里的第五把手,怎麼也比鄉約堂的這個什麼理事長更好些。

    然後出乎他的意料,李逍卻直接拒絕了。

    李逍是真不想當官,所謂當官就得受人管,一入官場深似海,哪有如今這樣逍遙自在呢。

    他對官場更多的還是有些畏懼的,沒根沒基的人進那渾水可不容易。

    如今這樣挺好,呆在鄉下,建個合作社,實際上也能管著好幾百戶人,如今又弄了個鄉約堂,在藍溪鄉更是直接由他說了算了。

    不是官場中人,卻也勝似在官場,藍溪五個里正都要聽他的安排呢,這豈不比什麼縣錄事更舒適。

    再說了,他真要當官,上次就直接答應朝廷的徵召,去東征軍營里當個錄事參軍豈不更好,那還是實職七品官呢,比縣錄事的直接上司主簿還高幾品,主簿不過才九品而已。

    “三郎莫要嫌棄這縣錄事官小,你可能有所不知,在朝廷地方州縣的吏員之中,錄事是個比較特殊的位置。不比佐、史等吏,也不比典獄、執刀等胥吏,錄事早有機會可以升遷為官的。”

    官吏分流,這是形成多年的一道壁壘,吏與官是不相通的,做吏就沒機會做官,這是官場慣例了。

    但有時也有例外,這個錄事就是個例外,雖然縣錄事無品無階,但縣錄事卻由於其工作的特殊性,讓他在日常實際中是府中的五把手,因此只要幹的好,那麼縣錄事就有資格有機會可以轉升為有品級的官。

    雖說這樣的升遷機率也不高,而且升上去也得一步步慢慢爬,比起其它出身的官員要慢的多,但起碼這是一個極好的進入仕途的機會啊。

    你要是當個佐啊史啊,那一輩子就在吏海裡打滾了,根本別想當官。若是當個典獄、執刀,那更是不上檯面。

    “多謝使君抬愛,恕小子不能接受。”

    柳縣令碰了一鼻子灰,臉色有點不好看了,這麼屈身來請,居然還被拒絕。

    “縣君,非逍不肯給縣君面子,實逍無志於官場也。縣君其實不必勉強逍,若縣君有需要之處,但管召問,逍定不會推辭。”

    柳縣令畢竟是縣令,一縣父母官,不說李逍跟柳縣令的兒子柳溫關係不錯,就算沒這層關係也是不能輕易得罪的。

    該表態還是得表下態,做官他不願意,但不做官吏也是一樣可以幫縣令出謀劃策的嘛。

    就當是柳縣令的私人幕僚軍師,柳縣令可稱他為幕友、賓客,或者乾脆叫他師爺也行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6-4 13:41
第158章人心難測





    寧願為幕友,卻也不願意接受舉薦為吏。

    柳縣令覺得李逍是不屑於為吏,畢竟時人還是畢竟看重官的清,而瞧不上吏的濁的,更有人認為一入濁流便難再入清流。

    “既然如此,那某也便不再強求,以後就以三郎為幕友。只是,還希望三郎能夠多多助某。”

    “自當盡力。”

    李逍跟柳縣令主動約法三章,大致之意便是雖願意為柳縣令的幕友,但並不跟隨柳縣令到縣衙去,也不會住到柳縣令家中,李逍依然呆在藍溪,依然是自由自在的。

    其次,李逍給柳縣令出謀劃策,但並不用柳縣令付給薪水,就算是免費諮詢。再然後,李逍也不稱柳縣令為主,既不叫他東翁也不喊他上官,只以輩份論交。

    對於如此種種,柳倓是統統應下。

    他來藍溪,又不是真正求李逍去給他當幕僚的,雖說如果李逍願去他還是會非常高興的,但不來也沒關係,只要李逍肯把他如何在藍溪搞好的那一套相告,就足矣。

    柳縣令誠心相求,李逍也不做隱瞞。

    客廳裡,賓主對坐。

    一壺金銀花茶泡著,又點了支香。

    柳縣令問的誠懇,李逍也說的清楚。

    關於如何抗旱救災的一些心得,李逍知無不言,對於抗旱中鄉民自治組織的重要性也認真點出。

    “三郎,你慢點說,某拿紙筆一條條抄寫下來。”

    柳縣令越聽越覺得有內容,本來還覺得事情可能比較簡單,但聽了半天后,他心中已經是萬分佩服了。

    “某可以為使君總結出來,寫一篇條陳。”李逍笑著說道,然後取來紙筆,按著自己的想法,言簡意賅一條條的寫下來。

    一邊寫,李逍一邊解釋,指出何為重點,何為次要。

    柳縣令點頭聽著,偶爾指出疑惑不解之處詢問幾句。

    跟著柳縣令來的幾人,都坐在客廳之外的廊下,其中也有柳縣令的幕友,也是有見識的,雖然隔的遠,但也聽的差不多清楚。

    這時坐在廊下聽著,不時的回頭往廳裡探望一眼,他們還是頭一次見到,一個如此年輕的山中鄉人,卻能把這些東西說的一套一套的。

    而柳縣令那副傾聽的態度,也是少見的。

    許久。

    一壺茶喝完。

    李逍手也抄的有些酸,喉嚨也都講的有些幹,終於是抄完講完了。

    “使君還有何不解之處否,若有,逍再詳細解說一二。”

    柳縣令閉目思索,在心裡把整個條陳給捋了一遍,然後睜開眼,笑著從李逍手裡接過墨跡未乾的條陳,拿在手裡仔細的。

    看完,他招手把廊下的兩名幕友叫了進來。

    “你們剛才也應當聽的清楚,對於三郎的這個條陳,你們覺得還有何不明白地方,可以說出來,讓三郎再給你們解釋一下。”

    兩名幕友都是跟隨柳縣令多年的老人,他們甚至是河東柳家的老門客了,庶務經驗豐富,一直以來,對柳縣令幫助許多,被柳縣令視之為左膀右臂。

    這也是當今許多名門出身的官吏的厲害之處,這些世家子弟從小接受嚴格的教育,學文練武,甚至還打小開始接觸一些實際的事務處理。等他們任官之後,家族還會安排幾個可靠的家中老人,或者是家族的賓客來給他做幕僚,協助他上任處事。

    這相比起後來那些寒門出身,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然後終於一朝金榜題名外放為官,但到了地方卻什麼都不懂的官員好的多。在科舉發達的宋明時代,官員也是最被吏員架空的一個時代。

    吏員能架空官員,則正因為許多官員只會讀書,根本不懂得如何理政處事,他們做什麼都靠著手下的吏員,自然就容易架空。而在明清以後,師爺盛行,也正是因為官員不懂,吏員又容易架空官員,於是官員們最後便只得自己僱傭師爺幕僚,幫助自己了。

    兩個幕僚,平時一個主要幫柳縣令打理錢穀,一個則打理刑名,各有分工,但也都是很有經驗的人。

    他們問的問題,則更實際一些。

    比如說如果各鄉建立一個鄉約堂,那縣衙該不該插手進去呢,只是單純的由鄉民們自治嗎?

    如果縣衙不插手,那豈不是容易失控?如何能保證鄉約堂按照縣衙希望的方向發展呢

    柳縣令當然希望鄉約堂是聽話的,甚至可以的話,他更希望不用建這個鄉約堂,但李逍剛才說了,鄉約堂這樣一個組織,最大的特點就是鄉民自治,是鄉民們能夠自願接受的一個組織,比起縣里任免的鄉中里正保長等人,鄉約堂的約束力更強,指揮能力也更強。

    聽起來似乎有點奇怪,但事實也確實是如此。

    李逍明白縣令的想法,便提出鄉約堂可以由縣里牽頭主導建立,比如說由縣里從鄉中選出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族族長做為鄉約堂理事長,然後也可以從縣裡再派一到幾位縣令自己的人到鄉約堂中,做為監督代表,算是縣令的特派員,負責聯絡縣里和鄉約堂,並監督。

    “這個人可以叫特派員,也可以叫參議員,不管叫什麼名字,總之是類似於朝廷裡派駐軍中的監軍。”

    這麼說就明了許多了,柳倓點頭道,“既然鄉約堂中已經有議員,那就叫參議員吧。”叫特派員或監軍明顯不太妥。

    “另外縣中對各鄉的鄉約團應當直接領導,派出吏員擔任團長之類的職務,直接領導各鄉的鄉團,這些團長可以接受本鄉的鄉約堂的領導,但同時也直接聽命於縣衙。”

    鄉約團畢竟算是鄉約堂裡的一個執行機構,遇爭水鬥毆等,也是有乾預能力的。若由縣衙拿到指揮權,那對鄉約堂的影響力大大增加,同時在災年之時,掌握著這樣的鄉基層組織,那會大大加強縣衙對鄉村的掌控力。

    “另外的一方面,防旱救災重要的還是水,因此對於縣里大小的河溪水塘等水源,一定得把控好。要及早的對水做出分配,並且得公平,得讓大家都能接受,否則若有不公,則極易引起爭鬥。”

    提前分配好水源,就比如藍溪鄉對藍溪水的分配,建壩抗旱同時,也要規定得分流,不得完全截流獨占,甚至對於分流多少,截流多少,都要有一個詳細的約定。

    有了約定,就有處置的標準,一旦有村子越過這個標準,那麼處理起來,也不會引起爭議。

    “先定標準,然後讓大家通過,簽下公約。公約訂下了,誰再違反,那麼再處置,也就不會那麼容易反彈。”

    “再有一個,得根據往年的經驗,及早做出一些決定。比如主動的減產,放棄一些耕地,全力保證一部分耕地的用水。”

    “當然,該打井還是得打井,該架水車還得架水車,得多管齊下,不能坐管老天下雨。而對於一些不服管事,有意鬧事者,縣里也必須得硬的下手,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能讓少數人鬧了規矩。”

    這麼特殊時期,越加需要秩序。

    搗亂的就該處置,不能手軟,該抓的就抓,抓了之後也不用什麼罰錢杖責,直接罰役,拉去抗旱救災,讓他們去打井做段時間苦力。

    “另外縣里也應當主動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向上級反應災情,請求上面酌情減免今年的租稅,或者提前調拔一些糧食下來賑濟百姓等等。”

    柳倓長嘆一聲。

    對著自己的兩個幕僚道,“我雖說是一個書生入仕,但也並非是那種書呆子,入仕為官也有十餘載,經歷也算豐富。可今天聽了三郎這抗旱條陳,真是自愧不如啊。”

    兩位幕僚也都笑著道,“我等也是自愧不如啊,有此條陳,照方抓藥,敢說必然能夠大大緩解眼下各鄉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啊。”

    “若真能認真推行下去,那麼其它各鄉也能成為下一個藍溪鄉。若鄉鄉如此,則本縣還有何可操心的。天災雖可畏,但有時更可怕的還是人心。眾志成誠,人人齊心協力,天災也並不可怕。”

    柳倓嘆聲氣,望著李逍道,“三郎啊,回頭我就會親自把這份條陳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夠借鑒推廣,幫助其它旱區緩解災情,當然,你的名字我會加上去的,不會貪了你的功勞。”

    “使君客氣了,逍不過是胡言亂語而已,這上呈奏章之上,還是最好不要署逍的名字。”

    莫非三郎不相信某?”

    “非也。”李逍搖頭,“某無其它想法,但願意這條陳方略能夠有用,可以幫助緩解一下災情吧。”

    “三郎為何如此消極,難道不相信這方略?”

    “事在人為,再好的方略,其實也得人來操作。而人心是最複雜的,雖說災難當前,人往往能夠爆發出極大的潛力,但最關鍵的還在於因勢利導。藍溪鄉能夠有今天局面,也並不是簡單的幾個條陳就有的。”

    李逍雖然跟柳縣令說了一大堆,但其實他對於柳縣令在其它鄉複製藍溪鄉模式並不怎麼看好,更不要說推廣到其它地區了。

    人心,是最複雜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6-4 13:41
第159章狄仁傑





    柳縣令離開的時候,將那份條陳珍貴的放在懷裡。

    騎馬出莊,柳倓回首這座整齊的村子,嘆道,“山窩裡居然還藏著一隻金鳳凰,可惜不願出山啊。”

    一位幕僚道,“此子如此聰明大才,只怕並非不肯出山,而是嫌縣錄事之職太過卑微。”

    另一人也道,“聽四郎說過,此前朝廷曾下文徵召李逍入遼東軍做參軍,正七品的實職參軍,但他也拒絕不受。”

    柳倓倒還是頭次聽說此事。

    “哈哈哈,原來還有這麼一回事,難道剛才我說舉薦他來當縣錄事他拒絕的那麼乾脆,哈哈哈,正七品的實職都瞧不上,他又豈會看的上無品無階的縣錄事。”柳倓倒沒有什麼其它意思,只是覺得有些可惜了。

    這樣的一個人才,本來還以為他無根無基,想要收到身為相助自己,待以後自己再給他舉薦安排一下,借用他柳家助力,讓他進入仕途,也算是不虧待李逍。誰能想到,人家是真不想當官,正七品都瞧不上啊。

    想他柳倓也好歹是河東柳氏出身,柳家在河東雖不及太原王氏和聞喜裴氏這樣的豪門,但也算是一流大族,但他這樣的柳家嫡子,一入仕也是從九品的芝麻小官開始的。

    一步一步的熬著,仕途十來年了,也才做到現在的六品畿縣縣令。李逍一個鄉野村夫,毫無根基的小地主,直接就有機會當七品官,可人家還拒絕。

    這真是有些讓人看不懂了。

    “或許李逍有魏晉賢才遺風啊。”

    不過李逍不想做官歸不想,他柳倓也不會貪他人之功。

    回到縣衙之後,他開始向上級寫報告,其中既把如今藍田縣的災情詳情如實陳報,也在後面附上了李逍的那道救災方略條陳,他甚至都沒有再抄寫一份,而是直接把李逍寫的那份給附上了,還在自己的報告上把李逍認真的介紹了一遍,包括李逍主導下的藍溪鄉約堂,以及藍溪的變化述上。

    藍田縣是畿縣,柳倓的上司便是雍州府。

    雍州府是京畿所在地的行政機構,隸屬於關內道下所轄州府之一,因為管轄著包括長安、萬年、藍田等二十餘京畿之縣,因此級別高於一般的州,特稱為府。

    雍州府的長官,也稱為雍州牧,由高資格的親王遙領,唐太宗繼位之前,就曾擔任過雍州牧一職。

    不過親王們只是掛職遙領,真正掌握這一要職的則是長史,僚屬有別駕。

    雍州府的衙門,位於長安城西的光德坊東南。

    一大早,雍州判佐狄仁傑便騎馬來到衙門上班,開始處理公務。

    他打開一份藍田縣令上呈的公文後,越看越驚訝,最後都忍不住以手拍腿,大為驚奇。

    “想不到還有如此之人,大才。”

    “懷英兄,何事如此激動啊?”一位同僚扭頭詢問。

    被稱做懷英的判佐名為狄仁傑,河東并州人,前幾年參加科舉,以明經科及第,被調到河南做了個小官,得到當時的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的重用。

    後來閻立本調任雍州為雍州長史,便也將這個自己欣賞的年輕官員調來了雍州,讓他做了雍州判佐。

    判佐只是個小官,但在府衙,他卻是長史的心腹。

    “剛看藍田縣報上的一份公文,發現一位奇才,居然弄出一份極了得的抗旱方略,著實讓人驚嘆,先不說了,我先把這份公文送去閻長史。”

    狄仁傑的頂頭上司雍州長史閻立本,這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官員,他本就是雍州人,在隋朝之時就已經是官至將作少監,他們家族當時幾人都先後擔任將作監的要職,對於工程這塊極為有名。

    而閻立本最有名的還是他的丹青技藝,他是一位極有名的畫家。

    比如太宗凌煙閣中功臣畫像,就是他畫的,還有許多名畫,都是出身他之手。

    閻家父子幾人,多巧思,對繪畫和建築都極為擅長,既是最頂級的建築大師,同時也是繪畫大師。

    不過閻立本宦海多年,卻也還是大唐的高級官員。

    如今坐鎮雍州,管著京畿二十二縣。

    雖然已經五十多歲,但卻還很年輕,聽到下屬狄仁傑的聲音,便笑著喊他進來。

    “懷英,何事風風火火啊?我向來跟你說了,你做事有時就是太急躁了一些,若是能再稍稍改一改最好。我已經向朝廷舉薦了你,讓你做雍州法曹參軍。”

    狄仁傑聽到這個消息,卻並沒有太過驚訝,只是哦了一句。

    “閻長史,我這有一份新收到的藍田縣公文,是柳倓寫來的,你一定得看看。”

    閻立本見狄仁傑這般風急火燎的樣子,也有些意外,這個年輕人是他十分欣賞的俊才,自己也是有意提拔,可那樣的好消息,他居然不驚訝,卻反而急著要給他看這公文,看來定有要事發生。

    打開迅速閱讀。

    “嗯!”

    看到柳倓對李逍的介紹他有些驚訝。

    “這個李逍何許人也?”

    “回長史,李逍是藍田縣地主,前不久還在長安一下子採買了一千頭耕牛,據說還與盧國公府和羽林薛將軍、藍田長公主等都有來往。”一句話,卻已經大致點出了李逍此人的不簡單。

    “哦,買一千頭牛的地主就是他啊,某還有些印象,聽說他買了一千頭牛回去,卻分給鄉民們領養,只要幫他照看牛,就能免費用牛耕地,倒是轟動一時。這次他又是弄出什麼來了?”

    “長史但請往後看就是。”

    “嗯,我看看。”閻立本繼續看,“噫!”

    越看倒是越驚訝了,還真是沒讓他失望。

    良久,他合上文書,“這還真是個奇人啊,老夫失職啊,治下有如此大才,居然一直忽視了,不行,老夫得向朝廷上奏舉薦他,不能埋沒大才啊。”

    狄仁傑此時倒更關注的是那抗旱方略,“閻長史,你覺得李逍此抗旱方略如何?”

    “方略倒是挺清楚的,但是可行性並不太高啊,不過也可以讓各縣試一試先。”閻立本道。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