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逍遥小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結)

 
mk2258 2017-12-17 10:56:2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31 171600
mk2258 發表於 2018-7-15 09:12
第290章樹旗





    “讓我猜猜,陛下答應給我們的三十萬貫錢估計也沒了對吧?”李逍搖頭嘆氣,突然脩大明宮這事他不知情,不過他這個秘書少監雖說品級挺高,但也沒高到能到政事堂議政的地步。

    朝廷大事,也不是他這種級別的官員能夠參與決定的。

    但大明宮的突然修建,確實也影響到了李逍的計劃。

    畢竟大明宮在歷史上,可是非常的有名。太極宮是楊堅修建的,歷經隋朝二帝,又歷唐朝三帝。李治脩大明宮後搬到大明宮,歷史上先後有十七位唐朝皇帝在此理政,其規模可是比太極宮還大,甚至比後來玄宗皇帝建的興慶宮也還大。

    大明宮歷史上被稱為東內,太極宮被稱為西內,興慶宮為南內,三大內並稱。

    這樣的宮殿可不是一座別宮,這是一整個宮殿群,皇宮大內啊。估計得動員十幾萬計的百姓工匠,歷史上大明宮修的很快,當時還全天下加徵稅錢,京官甚至全部減俸一月支持,命天下各州進供物資,集天下之力,費時十個月修建完成。

    修宮殿很費錢,修一座東大內更費錢。

    李治原本答應李逍要拔三十萬內帑給他印書,現在看來是沒戲了。皇帝又要賑災又要建宮殿,肯定是先緊著那邊來。

    果然,李元芳點頭。

    “內侍省的內常侍說陛下已經把錢拔走了,現在內府空虛,沒錢可拔。那位內常侍也沒辦法,讓我們自己想辦法。”

    自己想辦法,這還真是簡單啊。

    將匠監不拔工匠、少府監不給人,連內侍省也不給錢了。

    這讓李逍如何籌建作坊,如何把印刷局拉起來,又如何印書?

    “三郎,現在怎麼辦?”

    “只能自己想辦法了,事情還得做,不能停。沒錢,我們就自己找錢,沒人,我們自己找人。”李逍很堅定的道,印刷局的成敗現在關係到李逍個人的安危,他不能不急。

    “處處要錢,到哪去弄錢?”李元芳問。

    李逍笑笑,“我們玉米監手頭不是還有一筆錢嗎,先用那個做啟動資金,算是我們印刷局借玉米監的,按公廨錢利息拆借好了。”

    玉米監是有小金庫的,種辣椒種西瓜還私賣了下玉米種子,小金庫裡的錢給大家分了不少獎金,但也還有些剩餘。反正現在印刷局的官員,都是從玉米監裡借調過來的。

    “監裡的錢也不多,要印兩萬套書只怕不夠。”

    一位官員馬上道,印兩萬套書最少要三十萬貫錢,把玉米監賣掉都不值這麼多。

    “啟動資金用不了太多,先把幾個工坊弄起來,後續的再想辦法。實在不行,我可以先把我自己的錢借墊一下。”

    把私人錢墊支公家事,這也是沒辦法了。

    “元芳,你馬上去找狄法曹,讓他替我們跟閻長史求個人情,讓閻大匠給我們拔點人過來,起碼得給我們點工匠,其餘的我們自己想辦法,工匠和工具這只能找他們藉了。”

    閻立本的兄長閻立德也是位建築大師,現擔任將匠大監,李逍跟他不熟,但閻立本還有些交情,狄仁傑又是李元芳的表兄,讓狄仁傑找自己的上司閻立本說個情,通過他找閻立本要幾個人估計不難。

    李逍又叫來另一個屬下,讓他馬上回玉米監打個借條,把玉米監小金庫裡的錢借過來先用著。

    “你馬上到長安去招募人手,凡願來我們這裡修作坊的,包吃住還給工錢。”李逍又叫來一名玉米監舊部。

    “招什麼樣的?”

    “管他什麼樣的,管他是長安居民也好,還是京外流外也罷,只要身體強壯願意來做事就行,哪怕是健壯點的婦人也可以,來一個算一個,做事就有飯吃,還有工錢拿,若是有些技術的最好,我多給工錢。”

    不給拔人,那就自己僱傭。

    一番交待之後,李逍坐在一棵大樹下,烈日炎炎,能看到渭河邊上有不少從關隴河朔各州趕來的災民,陸陸續續的向這邊來。

    玉米監裡有幾千貫錢,很快就盡數取來了。

    李逍讓人拿錢去買糧,長安現在的糧食很貴,好在李逍這算是公家買糧,還是有點門路的,再加上他也不限什麼糧食,管他是高粱也好,大豆也罷,甚至就是芋頭也要,這個時候,災民們有口吃的就滿足了,又哪裡會挑那麼多。

    朝廷搞以工代賑,他李逍也搞。

    不過幾千貫錢,實在是辦不了多少事情,把工坊建起來都有點難。

    要兩萬套書,哪裡可能,還是得想點辦法啊。

    因為李逍的作坊地址選在中渭橋邊上,這裡是不少進京百姓的必經之路。李逍讓人架起一排大鍋,把買來的各種雜糧放在一起煮粥。

    雜糧粥雖雜,但香氣還是散的很遠。

    李逍又讓人在旁邊立起一根旗桿,上書招工兩個大字。

    挑了幾個嗓門大的,站在旗桿下對著過往的流民們高喊招工,幹活就有飯吃。

    不得不說,這個辦法還是不錯的,很快就有人聞聲而來。

    不少人已經餓了一路了,看到香噴噴的雜糧粥都忍不住流口水,李逍讓他們排隊吃粥,不管老弱,先讓他們領碗粥喝。

    喝過粥後,願意做工的就到旁邊的旗下報名,經過挑選合格的就可以上工了。

    這辦法簡單粗暴,但確實管用。

    若是在正常時候,一碗雜糧粥長安的百姓哪裡瞧的上,更不可能說僱傭到人了。但是現在,對好多人來說,一碗雜糧粥就是救命糧。

    在簡單的詢問了下招工的事項後,得知並不需要到什麼山里挖礦,也不用給權貴莊園做奴後,大家都很痛快的就同意留下做工了。

    李逍跟他們承諾,修建作坊期間每天管飯,還會有帳篷可住,另外不會給出錢,就算作坊修完了,到時也可以留下來在做坊裡做工。而一旦他們想要返回原籍,李逍也會立馬結清工錢,絕不會阻攔,更不會扣押工錢這些。

    饑民們也沒有其它的太多要求,只求能在飢荒之時有口飯吃,只求妻兒們能夠暫時有個棲息之地,就足夠了。

    哪怕李逍開出來的工錢很低,但大家也並不在意了。

    報名的人出人意料的多,路過的饑民,除了少數去投親的,多數都在吃過一碗免費雜糧粥後,選擇留下來。

    半天時間,李逍就已經招攬到了一千多名工人,這些工人裡不僅有強壯的男丁,甚至連半大的中男,以及年輕婦人李逍也算一個,他們那些年老的父母,年幼的孩童,李逍也答應,只要願意幹活,也提供免費的粥,但沒工錢,可這卻還讓災民們感激不盡。
mk2258 發表於 2018-7-15 09:12
第291章樓觀道





    李逍在中渭橋樹起大旗招工,很快就傳到了長安城。

    畢竟中渭橋是長安北面必經道路之一,離長安也近,消息傳的快。

    太極宮裡,李治聽到百騎司禀報後,只是微微一笑,“朕這幾天忙的團團轉,倒是忘記李逍和他的印刷局了,三十萬貫答應他的錢拔做他用,估計他很不高興啊。”

    武氏挺著肚子,笑著對丈夫道,“李三郎的本事可不小,陛下不給他錢,也難不到他。你看沒有你的內府錢,李逍不照樣樹起招工旗,人家借用玉米監的公廨錢招募饑民,照樣開始修建印刷局作坊,幹的有聲有色的。”

    朝廷以工代賑,賑濟越來越多的京外饑民,而李逍同樣開始以工代賑,這速度絲毫不比朝廷慢。甚至朝廷這邊還沒開始招募流民修建宮室,李逍那邊還搶先一步開始了。

    “朕也給將作匠和少府寺下道旨,讓他們抽調些工匠過去,民夫李逍有了,但工匠和工匠還得他們調拔些才行。”

    武氏笑說,“李逍從玉米監借公廨錢,年利一倍,臣妾這裡倒也還有幾千貫錢,正好可以藉給印刷局生利。”

    “你就不怕賠了本?”

    “李逍賺錢的本事大著呢,怎麼可能賠本,你看他主持玉米監,不就帶著玉米監玉小賺的盆滿缽滿的嗎?”

    李治哼了一聲,“李逍背著朕偷偷賣了不少玉米種子,還當朕不知道麼,只不過朕也知道他沒有私自貪墨,便也懶得追究。”

    “陛下,水至清則無魚,李逍是能辦事的人,一些細節又何必在意呢?”

    李治點了點頭,他也是相信李逍能力的人,可惜上次借李逍痛打了舊士族的臉面,讓他成為士族眼中釘,要不這次李治脩大明宮,都打算讓李逍這個秘書少監來負責了。

    “既然愛妃都肯拿出自己的脂粉錢來,那朕也就再湊點,湊個五千貫給李逍吧。多了,朕也在也拿不出來了。”

    現在事情這麼多,李義府雖提出發行二百萬債券,但這筆錢也是早有用處,要用來以工代賑脩大明宮,李治也暫時沒餘錢給李逍的。本來他打算暫停印刷局印書計劃,但看到李逍依然還能撐的下去,便也就打算再看看。

    中渭橋邊。

    藍田長公主玉瀨一身道袍,騎馬到來。在她身後,還有幾輛牛車。

    “三郎,聽說你在這裡施粥救濟災民,我特別送些糧食來。”

    李逍看到突然到來的玉瀨,有些意外。

    看著牛車上一袋袋的糧食,更是感動。今年玉瀨也是受災者,她的封地交給李逍管理,本來李逍還說給他保證食邑收穫,結果大災。玉瀨主動的免去了封戶們夏季的租子,也算是讓李逍免承擔了許多損失。

    畢竟本來約好,公主把封戶的租稅交給李逍管理、收繳的,李逍給公主定額的租稅,公主將其中兩成收入做為李逍的酬謝。但今年封戶們也就是兩成左右的收穫,如何能繳足額租?

    可因為李逍是包租,因此本來這個損失是要李逍承擔的。

    但公主免了封戶們的租稅,也就讓李逍免於損失,不然這損失可不小。

    公主今夏一粒糧租都沒收,牛車上拉來的全是公主莊園裡自己的糧食。

    “多謝公主了,我讓人給你打借條,這算是我們印刷局借你的。”

    “還打什麼借條,一點點糧食而已。”

    “可不是一點點,現在糧食金貴啊。”李逍感嘆著,隨著大量饑民向長安湧來,長安的糧食壓力可不是一點點的大,糧價那是節節高升。

    就算朝廷的常平倉不斷放糧,可也打不下飛升的糧價。

    “這糧食也不全是我的,我給你介紹幾位善人。”玉瀨笑著說道,這時她身後走出幾個人來,都是穿著道服之人。

    “這位是長安樓觀道的陳道長,以及樓觀道諸位道友。”

    被稱為陳道長的是一位大約五十上下的老者,長的很高大,又很儒雅,長長的鬍鬚,一身道袍,手執一把拂塵,背上卻背了把寶劍。

    對於樓觀道,李逍也是知曉一點的,畢竟在長安城裡,有不少道觀,而其中最大最有名的自然就是樓觀道,這可是當年高祖李淵都尊奉的道觀,是皇家特意請來,並為他們修建道觀。

    其實說起樓觀道,就不得不說道家組織形式的發展變遷。

    在南北朝時期,道館制度逐漸興起,而在此之前,五斗米道的道官和道民家中有專用於自責和悔過的屋子,叫靜室,又或叫靖室。一定級別的道官在家中設的靜室,叫治,意思大概跟道官治理道民有關。

    治有不同等級,天師直接控制的二十四治,相當於行政區域的辦公地點,不過是一些茅屋或瓦屋建築。

    這些治,也是中國道教宮觀建築的雛形。

    五斗米道規定每年在幾個特定的日子召集道民開會,以二十四治為中心,舉辦祭祀祖師、交納道米錢稅、登記人口的活動,這套組織機構也是他們用來統管道徒的活動。

    後來道館興起,道教也從民間秘密狀態走向社會公開化和官方化。

    建在城中的道館,主要靠朝廷供給和貴族富豪的施捨供養,小部份來自替人做法事收入。

    地方上的一些道觀,有的則擁有官府劃歸的民戶,這些民戶多半散在道館附近,為道館耕種土地,道士也從事勞動,地位最高的館主掌管道館擁有的包括房舍地產在內的全部財產,逐漸就成為封建僧侶地主階級的一部份。

    道觀的興起,使得天師道原來以祭酒制度為特徵的組織形式衰弱。

    樓觀道屬於道館中的宮觀派。

    按樓觀道的說法,他們的祖師是尹喜。這是西周時函谷關令,他曾在終南山北結草為樓,夜晚在上面觀星望氣,這也是樓觀得名來歷。後來,老子騎青年過函谷關,喜將老子迎接到樓觀,向他學習道教,得老子傳授道德經,後來尹喜在樓觀道得道成仙。

    當然,這種說法,其實就是樓觀道對自己這一道派的神化。

    其實樓觀道的真實歷史是開始於魏晉之際,最早是一個名叫梁堪的道士,帶徒弟王嘉隱居在終南山修道。

    王嘉後傳孫徹,孫徹傳馬儉,馬儉傳尹通,再傳尹法興、牛文侯等人。牛文侯傳王道義,綿延直至隋唐,元代併入全真道。

    從魏晉到唐,樓觀道歷代傳人中出了不少有名的道士,經過他們的活動,當朝的統治階層經常給予樓觀道優厚的待遇,賞賜大批錢財、土地和供役使的民戶,樓觀道的道觀建築不斷增建修葺,漸成為了此時北方規模最大的道教中心。

    樓觀道融匯各教派的經典教義,廣泛吸引南方和北方各教派的教法,他們最著力宣揚的,是太上老君授喜道德經,二人同去西域化胡成佛的故事。

    可以說,樓觀道就是繼天師道之後興起,在唐朝時最重要的道派。

    老子、尹喜化胡的故事其實挺有意思。

    佛教起源於印度,在中原也就被稱為是胡人的宗教,是外來文化,他的傳入,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中國本土文化的抵抗。

    東漢末年,襄楷向皇帝推薦《太平經》時,說過“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的話。浮屠即佛,這不過是說老子跑到“外國”成了佛,跟老子化胡的說法有不同。老子成了佛也好,老子為了教化胡人傳給他們佛教也好,這類說法究竟是誰最先提出來的,今天已經搞不清楚了。也許佛教傳入之初,佛教這邊為了順利傳教,故意編了這類說法,意思是,我們佛教也是中國老子傳入的,中國老子也是佛,所以,別把我們當“胡教”看。但在後來,道教最喜歡提這檔子事。西晉末,五斗米道祭酒王浮專門編了《化胡經》,宣揚這個故事,貶低佛教,把佛教釋迦牟尼說成老子的弟子,以抬高自己的地位。你們佛教還是我們老祖宗傳的,有什麼了不起!

    佛教勢力大了以後,也針鋒相對,偽造經書,編出佛祖派遣儒童菩薩孔子、光淨菩薩顏淵、摩訶迦葉老子到中國傳教的故事。把中國人敬奉的孔子、顏淵以及老子都說成是佛的弟子。

    道教攻擊佛教剃度出家,不結婚,不要後代,說老子之所以給胡人立下這些不合乎中國禮教人倫的教規教法,是看到胡人太野蠻,不開化,想讓他們絕種,才叫他們男不娶,女不嫁,要是一國都信佛教,它自然就滅亡了。佛教見對方這樣粗暴無禮,也惡言相對,極力貶斥道教的修煉方術和做法事等裝神弄鬼那一套。二教相互攻擊,目的都是為了壓倒對方,爭取統治者的支持,以擴大自己的勢力。

    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其實都是統治階層不滿佛教過於強大,在釋、道兩派的支持下對佛教的圍剿。

    南北朝時佛教大興,但也導致了幾度滅佛,唐高祖李淵在位時甚至也有滅佛之意,只是後來玄武門之變,李淵成為太上皇,新繼位的李世民為了穩固民心,爭取支持,便取消了李淵的滅佛旨意。

    但李家畢竟自稱老子之後,當然是要扶持道家。

    立國之初,李淵就請樓觀道來長安,並為他們在長安城中建立了極大的樓觀道觀。

    樓觀道地位尊崇,而且有錢,他們名下的土地極多,還有大量劃歸他們的百姓,專門為他們種地干活,成為朝廷的不課戶。

    有錢的道士們遇災荒之時也喜歡施粥放糧,這其實也不過是些收買人心的行為,與和尚們一起爭奪信仰罷了。

    想當年,魏太武帝滅佛,把幾十萬僧尼勒令還俗,毀掉佛和寺廟。周武帝時又來一次,但和尚們也很快找到北周的對頭北齊,齊文帝在和尚們的鼓動下,下詔廢道,命令所有道士剃髮當和尚,不遵從的就砍頭,弄的當時北齊上下一個道士都沒剩下。

    這也算是當時的一個比較奇怪的怪事了,西邊的北周滅佛,把和尚尼姑全都趕下山,讓他們僧尼結婚生子,而東邊的北齊乾脆讓所有道士剃掉頭髮當和尚。

    到了隋統天下,隋朝又尊崇佛教,畢竟隋文帝是在佛寺裡出生,小時候甚至是由一個尼姑撫養大的。

    但到了唐朝,唐高祖又崇道,認老子為李家祖宗。

    其實樓觀道的興起,正是當年北魏太武帝為滅佛而有意推崇,以道抑佛。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樓觀才正式形成一個相當數量,對朝野都有巨大影響力的道派,而在唐朝,樓觀道更是經過幾十年的李唐尊崇後達到一個頂峰。

    樓觀道很有錢,李逍看了那幾車的糧食,剛才還覺得多,現在卻覺得少了。

    那位陳老道似乎感受到了李逍的意思,笑著解釋道,“我等自終南山回長安,路上遇到長公主,順路過來。”

    據說當年樓觀道在道士岐暉的帶領下,大力贊助李淵起兵,錢糧沒少給,甚至還在輿論宣傳上沒少出力,因此李淵當皇帝后,對樓觀道也特別青睞,武德初,敕修樓觀宮宇,並賜田千畝以充基業。後又下旨改樓觀為宗聖觀,以岐暉為觀主,並賜粟帛無數以充齋給。

    李淵李世民父子在位時,數次親至樓觀,以祭祀老子。歧暉在貞觀四年去世,由道士尹文操任昊天觀主兼知宗聖觀事,尹文操奉李世民敕旨,敕撰《玄元皇帝聖紀》一部,凡十卷,總百十篇,後又著《祛惑論》《消魔論》三十卷,續《樓觀先師傳》一卷。

    這位陳道士正是尹士操的師弟。

    李逍一聽,立馬想到一個生財之道。

    “陳道長,需要印經書嗎?我印刷局剛開張,優惠酬賓,給你特別優惠。道德經印三千本,只收你五百貫,如何?”

    一本道德經才五千來字,一本就能印下,二十來個版就夠了,印三千本成本不到二百貫,收五百貫,那是翻倍的賺錢。

    剛好拿他們練練手,更何況,樓觀道這麼有錢,這一單買賣要是做好了,後續還會有大單啊。

    這年頭,和尚、道士們都比官府有錢多了。

    “三千本道德經才五本貫錢?”那位陳道長明顯是不會做生意的,一聽這個價光想到便宜了,忍不住驚呼出聲。找抄書人抄道德經,三千本可是得不下兩千貫錢的,印刷才四之一,確實划算啊。

    陳道長心動了。

    這年頭,雖說樓觀道被皇家尊崇,可佛家力量也一直很強,佛道爭鬥從沒停止過,樓觀道做為道家如今最強的道派,他們自認為兼負了打擊佛家的重要使命。

    除了爭取朝廷的支持外,如何在民間獲得更多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多傳播道經就是個重要的辦法。

    道德經正是樓觀道最信奉的道家經典。

    “李秘書此話當真?”

    “三千本道德經,五百貫錢,絕無二話。”李逍看到陳老道那激動的樣子,就知道自己虧了,應當開高點價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7-15 09:12
第292章流水線





    牛鼻子陳老道很痛快,二話不說就預付五百貫印刷費。

    不愧是被朝廷尊崇的樓觀道,有錢有勢,五百貫對他們來說還真是區區九牛一毛不值一提。說起來,長安樓觀道裡觀主尹文操可不僅是個觀主,他還被朝廷授予銀青光祿大夫的從三品文散階,並授太常少卿。

    一個道觀觀主,居然是從三品,堂堂宰相級別,可知道有多厲害了。

    “三千本,何時能夠印好?”陳老道問。

    李逍也想不到家隨身能帶著銀子,一掏就是兩大錠銀鋌。五十兩一錠呢,正好一百兩,折合銅錢正好五百貫。看那銀鋌上的字樣,這都是從宮裡賞賜給樓觀道宗聖觀的。

    “一個月如何?”李逍預算了下時間,五千來字一本的道德經,印起來沒什麼難度,二十來個版,一冊就能裝訂,現在他這里人手也差不多招到了,就算造紙坊制墨坊還沒立起來,可只要選買點紙墨過來也可以開工,印刷坊有他家現成的工匠。

    “足矣!”老陳對這個時間很滿意,三千本道德經居然只要一個月時間就能成,非常快了。

    兩人都笑呵呵的十分滿意,李逍是覺得賺了筆快錢,而老陳則覺得為樓觀道辦了件大事,特別是他覺得如果這三千本道德經真的能在一月內交付,且印刷的不錯的話,那麼樓觀道就會有更多的經書交給李逍印。

    佛家有許多佛經,道家也一樣有許多道藏。

    樓觀道是道家學派與神仙思想的結合,道家也並不是起於漢朝的五斗米教,五斗米教只是道家的一個教派而已。

    其實老子著道德經,其講學之地就開始成為道家學派隱居修行之地,那些隱居者已經有了對道的信仰,所以也就是早期的道教徒。

    在西漢之初,漢朝信奉的上黃老之學,後來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就是對道家思想和政治理念的一種懷疑和貶低。

    先秦之時,百家興盛,其中法家其實也是由道家中派生出來的,法家的創始人就是道家學派之人,正因漢武帝獨尊儒術,後來漢朝之時才有了隱秘傳教的五斗米教。

    五斗米教做為道家的一個教派,也曾在漢末之時雄極一時,他們的特點就是秘密傳教,而如今的樓觀道為主的道家教派,則基本上是宮觀教派,他們的特點是設立道觀公開傳教,並且多是得到朝廷的認可。

    其實也就是變相的投靠朝廷,取得他們的支持,宮觀道教更便於朝廷管理和控制,可以防止有人利用道教聚眾造反,因此容易得到朝廷的承認支持,朝廷還專門設立了管理道教的官員。

    而樓觀道等宮觀道派支持朝廷,得到的是官職、土地、財富,還有公開傳道的方便,影響力也是大大提升。

    樓觀道做為當今道家最有影響力的道派,大本營其實是在長安七十里外的終南山中樓觀台,而長安城裡的宗聖觀只不過是他們道派一個較大的道觀而已,平時常駐一百二十多個道士,另外還有許多居士修行。

    在南北朝時代,天下動盪,佛道的爭鬥也最激烈。

    二教在互相爭鬥攻擊的同時,也相互融合吸收。比如說道家也學佛教的教義、戒律,而佛教也學道家的修煉方術。

    比如陶弘景在茅山修華陽宮,館的一側修建道教青壇,而另一側卻修建佛塔,他表示要兩教雙修。

    而佛教方面,天台宗第三代祖師南嶽慧思禪師,在他寫的誓願文中還立下誓願,要先修煉成道教神仙,然後再修佛教禪法。

    佛家經典眾多,貞觀之時,高僧玄奘還赴天竺取經,長安城裡有專門的譯經所,聚集大量高僧譯經,以便傳揚佛法。

    以經書傳法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宣傳方式,道家以前落後佛家,後來也是奮起直追,歷代有名道士也都編修道家經書。

    甚至北周時,他們推動周武帝滅佛平齊後,還協助周武帝編修了一部長達百卷的《無上秘要》。這套書編有一百卷,就是按照佛經的編寫體例,把以往各派道教經典按內容分為不同的義類品目,分別摘錄排列,分四十九義類,二百八十八品,算的上是道家第一百科書。

    這本書體系構架嚴整,包羅很廣,像道教神學理論、修煉方術、符籙齋醮、戒律規範、神仙系譜、神仙傳記等,無所不包,摘錄引用的道書更多達一百七十餘卷,體現了整個魏晉南北朝道教在教理教義和宗教實踐各方面的發展規模,也體現了道教各派開始在佛教的壓力之下,走向整合統一的願望以及歷史趨勢。

    書中甚至還混雜揉和了不少佛道兩家的諸多說法,既宣揚宇宙論,又有關於人身生成,以及生命歸宿的解說等不少內容其實都來自於佛家,而不少戒律制度等也多引自佛家。

    因為李唐尊老子為祖宗,當年樓觀又全力支持過李淵起兵,因此在唐朝,道家獲得了魏晉以來前所未有的支持,實力大興。

    做為道家諸派中的扛把子,樓觀道也有了想一統道家的野望。而當代樓觀道的宗主尹文操,更是有一個極大的計劃,他想編一套道家的道藏,把自先秦時代起到魏晉南北朝以來,歷代的各種道家著作都彙編起來。

    這是一個很大的計劃,道教典籍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教團正式創立之前,先秦至西漢的道家和神仙家著作,就有四十七種一千二百卷。

    許多古籍著作失傳或損毀,要尋找和增補是件極大的工程,但樓觀道有錢,有人,有野心,當然不會放棄這個目標。

    陳老道這次從終南山樓觀台回長安,其實就是向尹文操匯報這個計劃的進展情況,樓觀台這些年四處收集道家著作,老子、列子、老子化胡經、莊子、鬼穀子、管家、淮南子、墨子、孫子兵法、黃帝內經、抱朴子等書,都被他們列為道家經典,也已經搜尋的差不多了。

    其中晉朝時道士葛洪的《抱朴子內篇·遐覽》,就整理出了六百八十卷之多。

    道家托根於道家,揉合了神話傳說、巫文化、神仙方伎,陰陽五行讖緯之學,又吸引了不少社會理想和政治要求,所以整個思想體系極為複雜,畢竟是本土教派。

    因此尹文操的這個道藏經典計劃,不但把道家、房中、神仙三家的典籍列為道經外,甚至把先秦諸子百家、周秦孤本古籍無不收錄,當然,也只是收入與道家有關的書籍,比如墨子這本書裡,就有不少道家思想。

    統一道家各派,其實也是南北朝以後那些有名道士們的理想,統一思想,自然離不開整理道家經典,編藏道書。

    大規模編藏道書還是從北周武帝時起,北周武帝時先編《無上秘要》一百卷,後來玄都觀又編《玄都經目》,共六千三百六十三卷,再到後來繼續整理,凡經傳疏論八千三十卷,貯於玄都觀。

    南朝宋時,編有《三洞經書》,北周時編《玄都經目》,這些其實都是歷代道家經書匯總,可惜多因戰火損毀,或不夠齊全。

    尹文操便想利用大唐一統後尊崇道家的有利條件,全面搜羅道家經典著作,彙編一本包羅所有道家思想的經籍大全,這樣的一本書編成起碼得萬卷。

    這既是對道家經典的匯集,也是對一些損毀道家經典的修補。

    不過尹文操的這個目標,也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就算能夠搜羅、修補好那些道經,但如何保存傳承又是一個問題。畢竟上萬卷經書,那可是包含數百上千本道家書籍,這些書可是極多,堆都能都上滿滿幾間屋。

    萬一遇戰亂、水火等原因,就可能會損壞。

    但若是普通方法多抄寫一兩份存到其它道觀裡,那比搜羅修補那些道經還更費力費時費錢。

    而現在陳老道發現了一個辦法,李逍的印刷術能夠解決他們面臨的最大難題。

    一個月三千本道德經啊,有這速度,而且還只要五百貫,那麼他們那一萬卷的道藏計劃就不再是問題了。

    印刷其實沒有那麼難,反正李逍覺得五十萬錢印三千本書,那真是很賺的一件事情。

    中渭橋邊,招募來的饑民正在修建造紙坊、制墨坊這些,造紙和製墨都需要很大的地方,紙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紙有不同的造法,但大抵都離不開漂洗離不開石灰離不開要曬紙這樣的程序,而製墨主要是以鬆煙為主,因此需要挖窯。

    反倒是印刷其實是相對簡單的。

    找一位書法好的書生,先寫版,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要求,就是要求盡量工整一些,李逍家作坊裡的那幾位寫版書生,如今都已經學會了李逍的印刷體宋版字,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雕版宋體字,比起楷書和行書來說,相對呆板了點,但橫平豎直的有利於雕工們刻板,雖說這樣的印刷體印出來的書,肯定沒有那些有名的抄書人抄出來的書字體好看,可整潔啊,而且每塊雕版都要校對幾次,校對無誤之後,接下來的印刷過程,就不再需要工人識字了,也不用擔心會再有錯字。

    五千來字的道德經,印刷坊的十位寫版書生,一人只寫了幾個版,不過用了小半會功夫就完成了。而印刷坊裡現在有幾十個刻版匠人,一個一塊雕版,也不過用了半天就完成了。

    再經過幾位寫版書生交叉校對雕版後,已經完成了所有的印刷前準備工作。

    “陳道長,不如在這裡稍休息一下,明日再走,到時三千本道德經可以一併帶回!”李逍讓工匠們開始印刷後,向準備離開的幾個牛鼻子老道說道。

    “明天就能帶走?”陳老道再次震驚了。

    “對,最遲明日午後就可以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7-15 09:13
第293章線裝書





    中渭橋印刷坊裡的工匠都是熟練的,這些人本就是李家印刷坊的工人,經過債券印刷練手後,如今都是熟練工人,寫版師、雕版匠,不但熟練,而且數量不少。

    更別說印刷工、裝訂工這些操作工人本就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有幾個熟練工帶著,然後有新招募的大量工人,各道工序分開,一人只需要做好自己那道工序的事情,這種沒半點技術含量的事情,只用極短的時間就能學會操作並晉級為熟練工。

    在李逍的這種流水線作業模式下,甚至都不太用擔心技術外洩。

    畢竟幾個重要的工序都是分開的,分成了各個不同的工棚作業,而印刷裡比較關鍵的還是油墨,這個油墨卻是印刷術本身沒有的技術,印刷油墨得由李家的油墨作坊單獨生產,然後供應給印刷坊。

    寫版、雕版這些都是能夠一看就會的,但製作油墨,以及調油墨這些卻是看不會的。

    為了打消陳老道他們這幾個大金主的疑慮,也是為了向他們證實印刷坊的實力,李逍在玉瀨長公主那裡聽到了樓觀道的遠大目標後,立即決定帶他們現場參觀印刷坊的生產作業。

    上萬卷道經啊,這要是能拿下這單,這可是大買賣。

    陳老道有些意外,這印刷坊不應當是不讓外人觀看的嗎?

    “無妨,我們是為你們印刷經書,你們是書主,當然可以參觀。參觀的同時,你們也可以提些要求的。這也是為了讓你們得到滿意的經書,讓顧客滿意,是我們印刷坊的宗旨。”李逍笑著說道。

    所謂中渭橋印刷坊,其實相當簡陋。

    砍伐的木頭粗粗搭起一長排的棚子,外面蓋著樹皮茅草這些為頂,下面其實就是個大棚,粗略的用木板隔開為牆,地上也是簡單的平整了一下而已。

    “用這個紙印刷嗎?”陳老道進入印刷坊,處處帶著新鮮好奇,走哪都要打量探究幾眼。

    李逍也不怕他看,其實說到底,雕版印刷這個東西一面世,本就不可能一直保持技術壟斷,雕版印刷又不是什麼難事,說到底不過是寫版雕版印刷裝訂這幾道工序而已。

    現在李逍手裡的油墨技術,也瞞不了多久,別人一樣能夠研究出適合雕版的油墨,只要工坊里肯往這個方向投錢,有專業的匠人研究,其實都不是事。

    “嗯,這批道德經我們採用竹紙。”李逍拿起一張紙,這是竹紙,採用的是嫩竹製造,質地良好,具有纖維細長,光滑柔韌,拉力強,摩擦不起毛茸,張片均勻,清晰透度,印刷易乾,墨跡經久不褪,經久不被蛀蝕等特色。

    這種紙的顏色淡黃,類似於黃麻紙,但成本卻遠低於黃麻紙。黃麻紙是朝廷衙門官吏的辦公用紙,價格較高,以蜀中所產為上。

    而李逍這種紙,是從江南道採購來的,以嫩竹為原料,裡面沒有加麻、皮等,這種紙沒有抗水性,托墨吸水,對於需要用油墨的雕版印刷來說,這種紙遠遠強於價格更高的麻紙、皮紙。

    而另一方面,這種竹紙可遠不如麻紙光滑貴重,成本甚至不及黃麻紙的十分之一。

    “竹子製的紙?”陳老道也是聽過江南竹紙之名的,這種紙可向來是以低價聞名的。“為何不用麻紙?”

    “道長,麻紙的價格你也是知道的,可不便宜,尤其是蜀中所產的黃麻紙,那可是供應官衙宮廷都來不及呢。再說,價格貴的並不一定就是好的,竹紙用來印刷書籍,其實遠比麻紙強,一會道長親眼所見就知道了。”

    老陳帶著懷疑的態度,接著又問出一個問題,“這紙怎麼都裁成這麼小一張?如此零碎?”

    這裡涉及到了唐朝時期書籍的式樣,在此時,是還沒有後世所常見的那種線裝書籍的,如今的書籍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就是冊頁式,也就是電視裡常看到的那種奏章樣的,折疊起來合為一本書,一拉開就是長長的一條。

    或者為捲軸式,就是如畫卷一樣,也是長長的一張紙,兩頭裝上捲軸,看的時候打開,收起的時候就捲起成一個軸。

    把書弄成單獨的一頁一頁,然後裝訂成本這種樣式,還根本沒有出現呢。

    “這是為了方便裝訂,我們採用新的線裝書式樣,比起冊頁式和捲軸式,更堅固,也更方便閱讀。”

    當然,對於李逍來說,採用線裝書形式,還能節約降低成本。紙張越大張自然成本越高,小張的紙製造相對容易,浪費少,成本低。而且對於雕版來說,也不是版越大越好。

    老陳再次將信將疑。

    他總有點不太好的預感,五百貫三千本道德經,似乎不太可靠。

    李逍帶著他們走到下個車間,那裡已經是印刷車間。

    印刷工人站在操作台前,把一張張裁好的紙蒙在雕版上,然後如拓印一般······

    一張印好的紙揭下來,放到一邊幹墨。

    老陳拿起一張,他細看之下,發現這張不大的紙上分為左右兩面,各印了十來行字。

    字倒是挺清晰的,雕版印出來的字體有些呆板,但很清晰工整,只是他細讀了下,發現左面的這十來行字,跟右面的這十來行字,並不是上下連續的,這完全是不相連的兩段內容。

    “李秘書,是不是雕版寫錯了?”

    李逍呵呵笑著解釋,“沒有錯,我們這書是線裝的,但並不是一頁一頁的印,而是一次印兩頁,然後按頁碼疊起來,穿線,最後再折疊包封。”

    這種方法一次是印的兩頁,並且這兩頁並不是關聯的兩頁,這種方法是後世印書的普遍裝訂方法了,李逍指著那頁紙下面的一個小符號。

    “這就是頁碼,你看這是一字,就是第一頁。”

    一本道德經總共三十二頁,李逍採用的是雙面印刷法,因此一張紙其實是四個版,總共八張紙就能印成一本書,八張三十二頁。

    同一張紙的同一面,正面右邊是第一頁,而左邊那頁的編頁卻是三十二頁了,兩頁的內容當然是聯繫不上了,但印刷完成裝訂之後,就沒問題了。

    這樣弄,其實也是為了節省點紙張成本。

    畢竟不論是傳統的冊頁還是捲軸式書籍,都只是抄寫一面的,另一面是空白。而李逍印書,當然沒打算只印一邊空一邊的,如果兩邊都印,那自然就是節省了一半的紙張成本了。

    一面印完,放著晾乾,然後再反過來印第二面,反正這又不是彩色套印,並不復雜。雖說這種兩面印要印兩次,一面印壞就可能整張損失,甚至第一面印好後,第二面印壞了,那前面也白印了,可總的來說,紙張的成本是節約極大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7-15 09:13
第294章一本萬利





    八張紙折疊後就是十六頁,兩面皆印就是三十二頁面。每個頁面就是一個印刷組,負責印的,負責晾乾的等等,各行其事。

    當兩面墨跡都乾了,自有專門的人負責把這些印好的紙頁整理起來,送往後一道工序,李逍甚至還在各道工序都設了一個組長和一個質檢員。

    組長也是帶班的熟練工,質檢也是熟練工,一個負責帶班,一個專門負責檢驗,若有不合格的都要抽掉,並且記錄下來。每個班都有一個合格率,若合格率過低,則要罰,合格率高則獎,越低罰的越多,越高獎的越高。

    除了合格率有獎罰外,還有產量。產量越高,則還有計件獎勵,提成獎勵也多。

    “作坊裡還有女人?”

    “這些原本也是災民,招過來做工也能掙口飯吃,其實印刷的事情也不煩重,女人做後面的整理裝訂很合適。”

    一個女工把前面印刷段送來的印好書頁一張張的疊在一起,每個女工面前一堆印好的書頁,各負責一個頁碼,上面把第一張疊好,傳下來,第二個女工便把第二頁折好送上去。

    如此一直傳下去,第八個女工就把整本書的書頁都疊好。

    然後後面有人負責檢查核對是否無誤,無誤後交給下一個工序的女工,那裡有人負責用針線把這八頁書連封皮一起縫起來。

    這本書少,只有八頁,若是頁數多較厚,則還要在書頁上打洞。

    書頁用的是淡黃色的竹紙,而封皮採用的是桑皮紙,要更厚一些,也更堅固。上面也是用雕版印的道德經三個大字,下首還有樓觀道宗天觀編校,大唐秘書省印刷局出版印刷兩行小字。

    剛裝訂好的書還散發著一股好聞的墨香味。

    李逍遞過一本給老陳,“陳道長,請查看一下!”

    老陳有點做夢般的感覺,從那頭走到這頭,前後不到百丈之遠,結果一本經書就在這群明顯大多都識字的農夫、農婦、匠人手裡完成了?

    他顫抖著接過,這本書不大,也就比攤開的兩個巴掌大些,才十頁紙也並不厚,可拿在手裡卻覺得非常有份量。

    入眼是封皮上的道德經三個黑色大字,下面不有他們樓觀道的名字。再翻開,是熟悉的道德經內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字跡清晰,內容無誤,甚至在句子之間,還加了一些符號。

    “這是標點符號,為方便閱覽,避免歧義!”

    陳老道心情激動的一字一句讀下去,頭也沒抬,五千餘字,他讀的很認真,道德經是他們樓觀道的第一經,他自幼熟讀,每一個字都熟記於心。

    五千餘字,用了約一盞茶的時間讀完。

    “好,非常好,沒有一字錯誤遺漏,尤其是這符號加的很好,多了這符號,意思更明了簡潔能懂了。”陳老道是真的非常意外,也非常驚喜。

    這書的裝訂樣式新奇,印刷的方式更讓人大開眼界,但比手抄的絲毫不差。

    他再拿起一本翻看,結果發現跟之前這本一模一樣,兩本書,每個字都是一樣的,不差分毫,位置、大小都一樣。

    “難得,非常難得。”

    而且他也發現,這種線裝訂的書籍,比起冊頁或捲軸書來,明顯更輕便,也更好閱讀了。

    薄薄一小本,卻已經是道德經五千言。

    “陳道長可還滿意?”李逍問。

    老陳哪會有不滿意,是太滿意了。

    “滿意,非常滿意,這雕版印刷出來的道德經出人意料的好,真想不到,不到一天的時間,居然就印成了書。”

    樓觀道雖然非常有財力,也養了許多抄經人,甚至道士們也自己抄經,可是一個人一天才能抄多少?

    看看人家李逍,一本本道德經源源不斷的印成裝訂好,而且每本都是一模一樣,毫無錯誤之處,比起手抄本要好太多。

    現在他看這書太喜歡了,就連之前覺得不喜歡的竹紙,此時也覺得摸著很舒適了。

    連先前覺得呆板的雕版字體,現在看起來也都是優點,字體工整又清晰。

    “我要再印一批道德經,之前已經印了三千本,再印七千本。”

    陳老道興奮的決定。

    道德經可是道家最重要的經典,尤其是樓觀道更是視道德經為他們教派第一經,傳播樓觀道,這本經書自然不可少。

    樓觀道有錢,如果能大量傳播道經給那些信奉者,或者說給那些還對道家不是那麼信任的人,對他們自然會大有幫助。

    買賣上門,李逍自然是非常高興的。

    之前三千本李逍收了五百貫,一本折合一百六十七文錢,不過是十頁內容,還包括了兩頁封面,這個價格李逍絕對是大賺,畢竟用的可是最便宜的竹紙,而現在工人又多是災民,人工錢便宜啊。

    “三天,三天就可全部印完交付。”

    老陳滿意的點頭,“那我先等這本千本印好後再回長安,回頭就把那七千本的錢送來。”

    他心算了下,按之前那個價格,一本折一百多文,再印七千本,差不多是一千一百六十六貫多錢。

    “就按老價格,剩下七千本一千二百貫如何?”

    老陳主動的把那個零頭湊成了整數,而不是要求李逍抹去零頭。

    對於這種豪爽的客戶,李逍那是非常歡迎的。

    先前賺了五百貫,再來一單一千二百貫的生意,三天時間能賺一千七百貫錢,這絕對是翻倍的利潤,成本連七百貫都不會有,淨賺一千貫以上。

    三天時間賺一千貫,哪怕是有這幾百號人,這賺錢的速度也是相當恐怖的。

    “回頭我可能會有更多的書讓李秘書幫忙印刷。”老陳透露。

    李逍開印刷坊的,豈怕有書印,再多也不怕啊。

    “某在此敬候,有多少書都可以交給我們印刷坊,包你滿意。”李逍滿臉微笑。

    “一定,一定。”

    陳老道感覺這趟沒白來,簡直是賺到了,撿到了寶啊。

    三天時間,一千七百貫錢,就能換來一萬本道德經,簡直是太划算了。這要是手抄,不說遠不止這些錢,關鍵是得請多少抄經人,得抄到猴年馬月去啊。
mk2258 發表於 2018-7-15 09:13
第295章萬人營





    中渭橋邊。

    日已西沉,夜幕降臨。

    好在夏日白天長,雖然太陽下了山,但離天完全黑又還有一段好長的時間。河岸邊的印刷局工地上,招募來的流民臨時工們依然還在忙碌趕工,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大家倒也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捧人家的碗,自然就得聽人家的管。

    這年頭,何況是他們這些背井離鄉出來逃難要飯的饑民呢。雖然聽說長安城下也有官府賑災,但其實也跟這裡是一樣的,都是以工代賑。相比起來,這裡還條件更好點。

    起碼他們在這裡做事,他們的老母妻兒們也就在一邊能看著照應,甚至他們也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還能換上飯吃。

    河邊上,有一座很大的臨時食堂。

    說是食堂,其實也不過是一溜很長很長的茅草棚而已,只有頂而沒有牆,一些木柱支撐著,裡面壘著一些臨時搭起來的灶台。

    現在印刷局這裡的工人很多,已經招募了近三千饑民做事,再加上他們的家人,這裡聚集著近萬災民。如此多的流民,其實已經有些不安的隱患。不過李逍是那種膽大的人,他樹起了招工旗,願意來的他都要。

    反正現在印刷局一面忙著要建工坊,一面又忙著印刷。不怕人多,就怕人少,何況如今此時的人工還這麼便宜,現在不用什麼時候用,留下災民們還是個救濟災民的互利之事。

    不過留歸留,但李逍對這片地方的管理很嚴格。

    靠著工地的沿河岸一片,只允許招工登記過來的臨時工人,和他們的家人過來並停留居住,但每個人都得登記在冊,還被發放了一塊臨時的身份牌,上面寫明他們的名字,原籍,以及年齡、性別及簡單的身份特徵,甚至還有一家幾口人。

    他們居住的地方,也都是讓災民們一起搭建的臨時棚子,可這些棚子也都經過規劃,不許隨便亂搭。

    一排排的棚子搭的橫平豎直,甚至還全部都有編號,並且李逍規定了每個棚子住一戶,十個棚子為一甲,十甲為一保,採用保甲聯坐制度。一家人有偷盜搶劫之類的不法行為,那麼本甲之人若沒有及時上報,就要承擔連坐之罪。

    對那些不服管束之人的處罰也很簡單,視犯事之輕重,輕則抽鞭子掃茅廁,重則全家趕出工地。

    這個處罰對災民們還是很有效的,現在到處吃不飽飯,在這工地裡一家人能暫時安頓下來,還有飯吃,大家哪又敢犯事被趕走。

    李逍還專門從這些災民裡指派了人負責管理,比如每棚的棚長就是家長負責,每甲裡則抽一棚的家長負責,每保則抽一位甲長負責,同時規定,每十天一輪,由下一人接替,實行輪流制,基本上每個人都要輪流當這個甲保長。

    除此外,李逍還規定了,每棚前要弄個垃圾桶,每甲要挖一個茅坑,禁止隨地大小便。

    李逍也不讓災民自己做飯,而是規定要到食堂吃飯。

    食堂很大,還劃定了片區,指點每保甲用餐地區。那些做工的災民自然能夠免費在食堂吃飯,他們能在工地幫忙做事的也能有飯吃,區別是吃的多少而已。食堂是憑糧票吃飯的,成年的臨時工們自然能得到三升糧票,但一般的婦人得二升,小孩老人便只能得一升。

    糧食全都掌握在李逍的手裡,招來的災民們幹活給票,到食堂吃飯,一切都有規矩。

    天還有些時候才會暗,但食堂這邊已經飄出來香味。

    食堂裡的婦人也都是自饑民中招募的,一般都是那些臨時民工的母親或者是妻子,身體差一些,便在這食堂裡做飯。

    李逍給他們和其它工人一樣記工分,一個標準工分是一升糧和十文錢。一般孩童們就是拿一分,婦人拿兩分,男人拿三分,而有技術的,或者是特別賣力的那種則也會拿四分甚至是五分。

    在大食堂一側,還有一座小食堂,這是供給印刷局的官吏們吃飯的地方,這小食堂不但有餐桌,而且還有椅子。

    李元芳走到前面看了看,今天的菜還算豐富,足有八個菜,四葷四素還有兩個湯可選擇,因為是在工地,李逍特別規定,官吏們的飯菜雖是免費的,但是每頓標準四菜一湯,兩葷兩素,飯管飽。

    其實跟後世的快餐是一樣的,廚娘們把大鍋菜做好,然後裝進一個個大桶裡,每個官吏可自選兩葷兩素,湯和飯自己打,管飽。

    李元芳選了燒魚段和黃瓜炒雞蛋,然後打了碗青菜湯,盛好飯就走到李逍那張桌子坐下。

    “這菜看著還行,尤其是這魚,放了辣椒後看著就有食慾。”李元芳胃口很好,雖然這飯菜明顯有些簡陋,但相比起另一邊那大食堂來說,這卻是極好的飯菜了。

    那邊的工人們拿著糧票去吃飯,一升糧票就是一份標準快餐,一碗乾飯,一份菜,然後湯和粥也管飽。若是願意奢侈點出二升糧票,那就有兩碗飯和兩個菜,甚至會有些葷腥,比如魚頭或者是豬頭肉、豬大腸這些吃。

    不過能夠吃飽飯就不錯了,谁愿意那麼奢侈呢,飯不夠那就多喝點粥,反正粥又不限量,湯也是不錯的,如果來的早,湯桶裡還會有些漂浮的豬皮呢。

    一些臨時工家裡有太小或太老的孩子,掙不了工分拿不到糧票,於是就得自己掙糧票供一家人吃。

    “明天再多找些會捕魚的災民出來,咱們靠著這渭河,南面又是廣通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河不弄點魚吃哪對的起我們自個? ”

    捕魚其實也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關鍵是也得有些投入,要有些船,還得有些網,不過李逍這點投入還是捨得的。

    現在營地裡有近萬人口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那麼多張嘴要餵,其實壓力也不小的,若是能夠自力更生多捕點魚也不錯的。

    臨時工們幹的活也辛苦,光吃點乾飯喝點湯也是沒力氣的。

    “咱們這裡的伙食可是夠好了,其它地方的災民哪有這樣的伙食,能有碗粥喝就不錯了。就算被朝廷招去脩大明宮,可他們的妻兒卻也沒人照顧的。 ”

    以工代賑,說來也是很好聽,但其實操作起來卻遠不如李逍這邊仁慈了。被招去修宮殿,他們的家人卻不會被招去,她們只能跟在工地附近,靠著丈夫、兒子們節省下來的一點糧食救濟,吃了上餐沒下餐的。

    哪有如李逍這麼好心,一家子都招進來,管他老弱,能干點是點,還特意安排了棚子和食堂,有地方吃有地方住。

    “以家庭為單位招工,這對我們也是有好處的,一來管理上其實反而更方便。”李逍淡淡的道,他打的是辣椒炒肉和芋頭燉泥鰍,另外兩個素菜。大鍋菜,做的只能算是一般,但在工地上忙活一天,兼之這麼多人吃飯有氣氛,倒也還算是有些胃口。

    上萬的災民聚在一起,其實是很不好管的。

    若全是些年青力壯的男人,就更不好管,如同是個油桶一下,很容易一點就著。但如果他們拖家帶口的,全被安置在工地,那麼雖然成本上可能增加一些,但管理上省事了許多。

    其實這年頭,遇到災荒,能夠一家人有個地方住,有口飯吃,大家就已經很滿足了,並不會有哪個真願意鬧事。

    “工分和糧票挺好用的,那些招來的臨時工們幹活很努力。”李元芳很佩服李逍的這些發明,加上他的保甲聯坐,這麼座上萬人的大工地上,卻一切井井有條。

    現在長安周邊,已經有許多座災民營地,原本各地州縣官府都在卡著不讓百姓出界,而有了朝廷的允許後,他們才敢放那些人來京畿。

    雖說朝廷已經在京畿設立災民營地,又搞以工代賑,把強壯災民招走去修宮殿,然後對各處營地裡的老弱婦孺每日放粥,可也就是維持著那些人不死而已。

    吃飽別想,吃好更不可能,住的地方都是各自隨便搭個棚子什麼的,更不會說有什麼好的管理規劃,營地裡什麼偷盜搶劫之類的不會少,更別說清潔衛生了。

    李逍把一個工地,管的跟一個軍營一樣,尤其難得的這個工地還是由這麼多難民組成的。

    “工分是為了刺激大家的積極性,至於糧票,那是給工人們的兌現承諾,要讓馬兒跑,就得讓馬兒吃草。還得給那些跑的快的馬兒,吃好的草。”如果不計工分,如果不分糧票,那麼大家吃大鍋飯,幹活肯定會沒效率,這是人性使然。

    隨便乾都一樣吃飯,我為什麼要那麼賣命幹?

    只有能體現出他們勞動的價值來,他們才會真正的用心幹事。

    這裡是印刷局,李逍印一些糧票其實很簡單,但因為這些糧票能夠在食堂兌現吃飯,那麼就有信用有價值,甚至在那些災民之間,糧票已經開始成為硬通貨,有時能夠用來交換各自所需。

    李逍每天傍晚都會在收工後,按工頭們登記的工分錶,給工人們發放糧票。原本每天還會發工錢,但沒多久,大家也發現銅錢拿到手也沒什麼用,畢竟吃是食堂,住在工棚,又不能隨意離開。在李逍承諾等他們將來回家時一起結算後,大家就都開心的只領糧票,而把工錢記在賬上了。

    這樣一來,李逍現在等於是僱傭著三千多臨時工,還有幾千個他們的妻兒父母,但除了每天發點自己印刷的糧票,其實一文工錢都不用給了。而這糧票,其實也只要把每天這一萬多張嘴餵飽就行,並不是全部兌現糧票的。

    工地食堂裡吃飯沒什麼講究,大家各吃各的,人多吃起來也比較熱鬧,李逍一會功夫也就把自己的那些飯菜掃蕩一空,他沒有再去加菜加飯,放下筷子,端起湯碗把湯喝盡。

    “樓觀道的那批道德經要趕緊印完,這是體現我們能力的時候,我們這批書印的越好越快,那麼樓觀道就會越信任我們,後面就會有更多的單子。”李逍手指敲打著桌面。

    “還有,現在人手也足夠了,你組織人手,著手準備九經和五經正義的寫版和雕版事宜,另外造紙坊和製墨坊也要加緊完工,我這等著用紙用墨!”

    李元芳也吃完了飯,抹了下嘴道,“請三郎放心,咱們現在萬事俱備,一切順利,雖然造紙坊和製墨坊還沒好,但造紙和製墨的前期準備已經開始了。 ”
mk2258 發表於 2018-7-15 09:13
第296章得不到就毀滅





    飯後,李逍在元芳的陪同下巡視了一遍工坊的進度,然後又去巡察了遍工棚。

    工人居住的工棚和工坊其實是分開的,白天工人們在工坊做事,晚上則回到工棚,兩處捱的很近,相隔也就是一個大食堂而已。

    暮色之下,一片片的茅草棚排列的很整齊。為了保持秩序,李逍特意搞了這個保甲聯坐規矩,甚至還讓各保甲抽出人手來輪流當值,組成聯防隊。這些都是義務勞動,也是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保衛工坊。

    這些災民自然是沒有意見的,何況當聯防隊當值也不是完全沒半點好處,晚上值班還是會有點津貼的,能夠在食堂吃頓宵夜,並且領一升糧票。

    聯防隊是五人一班,十人一組,五十人一小隊,一百人一中隊,五百人一個大隊。

    輪流值班,各劃片區,值班的時候每人發一根木棍,再領幾支火把。雖說都是群災民,勉強能算烏合之眾,可在李元芳這個河朔邊軍出身的人眼裡,這些烏合卻也有幾分像模像樣的。

    “無他,組織爾!”李逍一語道破根本。

    不管什麼東西,都得有一個組織,把這個組織架構起來,然後再給予一套行動綱領,那麼就會變的有模有樣。當然,也僅是有模有樣而已,而再如果能夠強化下紀律,獎罰分明,有足夠的激勵方案,他們就會努力的多。

    “他們知道,他們聯防巡守的是什麼,是我們印刷局的工坊,同時也是他們自己臨時的家園,這身後就是他們的妻兒父母,若是這裡有失,不但他們的父母有危險,最起碼他們可能會失去掙糧票吃飯的地方,而現在這個時候,外面可沒有幾個比我們這裡更好的選擇。”

    人有目標就有努力。

    這就好比有的時候流民造反,同樣是烏合之眾,卻有時也能夠把官兵打的找不著北,皆因他們餓急了,為了吃口飽飯就會拼命。

    敢拼命,這就是勇。

    “三郎,我總覺得你組建這個聯防隊,並不僅僅是因為要管理這個營地,你似乎有其它的擔憂?”元芳問。

    李逍轉頭看了看四周,暮色之下,這片營地一片生機勃勃。

    勞累一天的男人們在聊天吹風,婦人們在洗衣,小孩子們在玩遊戲,一片祥和的景象,真難看出來,這裡是一個難民的營地。

    “不瞞你說,我確實在擔憂。這平靜之下,其實早已經是早流湧動。這個印刷局,其實是很多人的眼中刺肉中釘,雖然崔知悌覬覦印刷術,被我狠狠的砍斷了手,可實際上,還有無數個崔知悌在暗中盯著我們。”

    印刷術的出現,對於現在的舊士族們來說是個極壞的消息,這嚴重的危及到了他們的利益,是對他們對學術和教育特權的一種極大衝擊。

    李逍相信,他們不會坐視的,哪怕印刷局是皇帝親自成立的,可壓的越狠,反彈的只會越厲害。

    “如果你是那些人,你會怎麼做?”李逍問。

    “想辦法得到。”李元芳道,這也是崔知悌此前的做法,想把印刷術拿到手。可是李逍不肯妥協退讓,他甚至耍了崔知悌一把,坑了崔知悌的萬貫錢財,還讓崔知悌賠了兩個女兒,結果卻連毛都沒拿到。

    印刷術在他手裡不過是打了個轉,然後就被皇帝抄家了,印刷術又被皇帝奪去了。

    崔知悌被耍慘了。

    他也證明了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既然得不到,那就極可能會要毀掉。

    李逍和他的印刷術現在對於那些舊士族來說,那就是異端。

    未雨綢繆是李逍的風格,他不會等到暴風雨來的時候才修屋子。中渭橋邊雖說就在長安腳下,可這裡如此多的災民,一個不好,就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甚至發生之後都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李逍可不想自己被一群混在災民裡的殺手給弄死,更不願意被一群煽動了的災民糊里糊塗的殺死。

    哪怕就算他自己不出事,他也不可能讓印刷局出事,這裡可是他投了很大心血的地方,他甚至已經在朝堂上向皇帝和百官承諾過,三十萬貫就要印出兩萬套書來,這個承諾要完不成,他到時就會被無數磚頭砸死。

    鼓聲響起。

    原本還在外嬉戲玩鬧乘涼聊天的大人小孩子都各自往自己的工棚裡趕,天黑後工地要實行宵禁。

    這也是李逍的規定,為的就是怕晚上出事。

    天黑以後,鼓聲一響,所有人都得呆在自己的工棚裡,天亮之後才能出來,哪怕就是拉屎拉尿都只能拉在工棚裡的馬棚裡面。

    誰敢天黑之後串門,或者說在工棚外遊蕩,李逍絕不輕饒。之前剛執行之時,就有些人沒太把這規矩當回事。

    然後第二天,李逍把這些抓到的人全都吊起來抽了一頓鞭子後,給他們結清了工錢後將他們全家都趕出了工地。

    任他們如何後悔求饒,李逍都鐵石心腸的沒有答應,無規矩不成方圓。

    印刷局才這麼點官吏人手,要管理這上萬人的營地,沒規矩是不行的。李逍只能依靠規矩,只能依靠那些災民本身。

    抓到一個犯宵禁者,獎勵聯防隊員糧票,舉報一個犯禁者,同樣給舉報者糧票。

    在這個營地裡,糧票就是硬通貨。

    你有糧票,就可以買到額外的飯菜,甚至可以在食堂小賣舖裡買到針線布匹等各種東西。

    而如果發現卻不舉報,是要被處連帶責任的,最嚴厲的處罰將是全家被趕出工地。

    在這幾條鐵律之下,工地的秩序不錯,有保甲聯防,和聯隊隊,再加上逐出工地的嚴苛處罰,沒有誰敢犯禁。

    一隊隊的聯防隊員舉著火把,拿著木棍開始巡夜。

    每天晚上,營地裡有一個大隊的聯防隊員巡夜,足足五百人,不過是分為五班輪值。就連白天,營地一樣有人巡邏,只不過白天數量要少些。

    “這裡就似一個軍營般,誰能想到是一個難民營呢。”李元芳感嘆著道。

    李逍心道大唐的士兵不也是一群種地的農民嘛,只不過就因為多了些訓練,加上嚴格的軍令,還有豐厚的賞賜制度,才造就了府兵的強悍戰力而已。

    李逍並不想把一群災民變成悍兵,他要的只是秩序而已。
mk2258 發表於 2018-7-15 09:13
第297章母老虎的屁股





    印刷坊如火如荼,李逍這些天也是兩三天才回一趟家。

    這天在食堂吃過午飯,李逍才騎馬回長安。從中渭橋到長安,一路上看到許多災民,他們都是從關隴河朔各地趕來的,眼下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朝廷今年一反常態,不再運糧到受災各州縣去,也不再是一撒手讓百姓出關就食河南,而是很仁慈的讓大家來長安受賑州,家裡沒糧的便都想辦法來了。

    一路上,到處都是災民營地,也能看到有官吏,但看不到多少青壯。青壯都被帶去脩大明宮了,剩下的婦孺則留在這裡,每天等著官府發粥。

    進入長安城,感受到的卻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一個世界。

    長安城裡,看不到那些衣衫襤褸、面黃飢瘦的災民。高大的南衙衛府府兵和北衙的禁衛,早就把災民擋在了長安城十里之外。

    任何災民都不許進入長安城。

    進出長安的是官宦是商旅居多,李逍騎馬走過長街,感受長安似乎更熱鬧了一些。

    聽說最近廣通渠上的漕船日夜不停,每日都有糧船抵京。由於今年不用再把糧食運往更遠的地方,全都在京畿賑濟災民,這讓朝廷也節省了許多事情。只不過辛苦了陝州那邊,有一段黃河是無法通船的,必須陸路轉運。

    先把糧食貨物全都搬下船,然後車拉人挑的運幾十里,然後再上游碼頭重裝船,最後入廣通渠直抵長安城。

    也正是因為這一小段距離,嚴重的限制了漕運能力,哪怕江淮江漢有糧,可依靠長江和大運河也要在這裡被卡死。

    特別是巴蜀江漢地區的糧食,現在主要還是走大運河,先下長江,再到揚州入運河,然後在汴州入黃河,再一路上溯,最後被卡在陝州。

    當年楊廣開通運河後,也是發現陝州到長安無法通暢,哪怕長安到黃河修了廣通渠,但依然受限這個節點。

    這就是漕運的短板,運河再多再長,可是這塊板短了,運河的便利就大打了折扣,最後楊廣也不得不把重心放到東都洛陽,以那為天下中心。

    從某些角度來說,結束了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動亂之後,天下重歸一統的大唐,其實長安確實有些難以滿足這個天下中心的帝都重任了。

    太偏一隅,而偏偏天下的財賦中心已經轉移到了東南,尤其是糧食主要依靠東南供應,關中早不再是漢代時的沃野千里,這裡反是赤地千里了。

    糧食經濟不能自給,地理又過於偏,確實不是好地方。

    可偏偏李治一面把洛陽定為東都,可又在大興土木修長安大明營,東都洛陽不過是和北都太原一樣,並沒建成為真正的中心打算。

    李逍是從西市附近的城門進來的,西市依然熱鬧,這個被稱為金市的市場區附近到處可見進出西市的商人百姓,還夾著大量的胡人。

    經過皇城大門,李逍來到東市附近,感覺這裡明顯不比西市繁華,但這裡做為高端商業區,也依然是充滿活力的。進出這裡的,非富既貴,香車寶馬。

    勝業坊。

    整個坊區臨街一面,都是宅第。

    坊區的設計和製度,其實由來以久,而向來只有權貴高官才能夠臨街開門,在過去,臨街開門的宅子稱為第,這也是門第之由來。

    勝業坊藍男縣子府很安靜。

    秋風和煦,樹葉在風中搖曳。

    穿過前庭,進入後院,李逍聽到有哭罵之聲,細聽之下,卻原來是那位崔二娘子在罵人,罵崔月奴。

    她罵崔月奴是叛徒,背叛崔家,投靠賊人,不知羞恥云云。

    李逍放輕腳步聲,緩緩的靠近。

    西廂院前,涼亭下。

    崔瓔珞依然還是出家時的那身裝扮,還是做姑娘裝束,並不肯盤發。她自己不盤,卻對已經盤發的崔月奴十分不滿。

    崔月奴對這位同父異母的妹妹其實還是很客氣的,只不過看的出來她的眼神裡並沒有把她當成真正的姐妹,畢竟,以前崔瓔珞也從不曾把她當成姐妹,哪怕是現在,也一樣不曾把她當姐妹。

    她只是覺得她懦弱,背叛了崔家,丟了她的人。

    “我勸二娘還是莫要再使小性子的好,三郎雖然人好,可你要是一直這樣不懂事的話,也會惹怒他的。”

    “你現在已經不再是許州崔氏的嫡女,你是藍田縣子李三郎的媵妾,你連個孩子都沒有,更別說朝廷誥命,真要是惹怒了三郎或者大娘子,小心他們把你交給人牙子發賣,到時你可就再不會有這樣的好日子了。”

    崔月奴這番話說的很客觀,並不是什麼威脅。

    可崔瓔珞就覺得這是在威脅她,想不到她居然幫著外人威脅自己,頓時氣不打一出來,揚手就扇了下去。

    可手落在半空,卻再下不去。

    “夠了!”

    李逍握住了崔瓔珞那揚起的手,她還想要掙扎,可又如何是李逍的對手。

    “月奴並沒有說錯什麼,錯的是你。你到現在,難道還認不清自己的身份和處境嗎?”李逍對崔瓔珞本有些內疚之心,畢竟他跟崔知悌的恩怨,沒理由牽扯到她的身上。

    可現在她對崔月奴的態度,卻讓李逍不滿意。

    崔月奴過去確實是崔家人,也確實是崔知悌的女兒,但既然她已經到了李家,並且她真心想融入這個家族,把自己當成了李家人,那李逍這個家主就要維護她。

    崔瓔珞手被李逍握著掙扎不開,看向李逍的目光裡更全是憤恨,她覺得自己的生活全毀了,全毀在李逍的手裡。

    李逍瞪了她一眼,將她的手甩開,“回屋裡去好好想想,想清楚了,你現在是我李逍的妾,不是什麼高高在上的五姓女,若是再這般不知體統,那就休怪我動家法了。”

    “你敢!”崔瓔珞怒道。

    李逍哼了一聲,二話不說上前兩步,一把將她拉了過來,然後把她按到自己的腿上,一隻大巴掌就毫不客氣的抽在了崔瓔珞的屁股上。

    一下,兩下,三下······

    李逍抽的很重,這不是打情罵俏,他本來確實沒想好處置這個丫頭,也還對她有點愧疚之心,可現在這丫頭這般鬧,李逍的心理愧疚沒了。

    收拾起來不客氣。

    手很重。

    一下一下的抽在屁股之上,把崔瓔珞抽傻了。她半趴在李逍的腿上,只感覺嬌嫩的臀部火辣火辣的。

    他居然敢打我?

    還打我屁股?

    冰清玉潔的自己,居然被李逍按在腿上打屁股!

    激動之下,崔瓔珞一下子暈了過去,她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衝擊太大了。

    李逍感覺她不再掙扎了,便停了下來,拉起她一看,發現她居然暈了過去。

    當下也不由的有些尷尬。

    “月奴,你把她送回房裡去。”
mk2258 發表於 2018-7-15 09:13
第298章朕心甚慰





    扔下那個麻煩精後,李逍一路回到上房。

    這邊卻是安安靜靜的,趙婉穿著一身水藍色長裙坐在廊廡下的美人靠上,半倚著身子在翻看賬本。

    而旁邊不遠是李貞正在寫字,她現在依然是藍溪書院的學生,因為書院現在人多,特意還加了女子班級,李貞既是班長還兼任著助教的位子。她抬頭看到李逍的身影,露齒一笑。

    “三哥回來了。”

    “你們姑嫂兩個這日子過的真悠閒。”李逍走過來,也在廊廡裡坐下。

    “哪裡悠閒啊,忙死了呢,嫂子天天查賬,我天天有寫不完的作業。”

    “賬其實交給家裡賬房就好,不用天天查。不過你的作業到是得天天做的,畢竟你現在還是學生嘛。”

    李貞嘟著嘴道,“我覺得還是三哥悠閒,每天這裡逛逛那裡走走的,聽說現在除了朔望大朝,連常參都不用,還沒人管,多悠閒。”

    “我可沒什麼悠閒的。”李逍笑道,“最近可是天天撲在中渭河那邊的印刷局,忙的不可開交呢。家裡最近可還好?”

    趙婉兒放下賬本,伸手幫丈夫整理了下衣襟,緩緩道,“家裡一切安好,這段時間,咱們這邊也流民多了起來,按你的吩咐,我們家在藍溪街上也開設了粥舖,每日施粥。”

    藍溪畢竟處於長安通往山南的藍武要道之上,今年夏山南也有許多百姓受災,雖說不少山南百姓往河南、淮南等地就食,但靠近長安地區的不少災民還是往這邊 。

    “幸好今年我們藍溪鄉有三郎組織的救災章程,今年我們鄉里沒有一家外出逃難。”

    今年藍溪鄉的收成雖然只保住了兩成,但這兩成是差不多所有人都保住的兩成,而朝廷也適時的下了免租的政策,就連藍田長公主玉瀨和藍田縣子李逍這兩個封君也都是免了封戶的租子。

    兼之鄉約堂提前準備,發行債券購買糧食建立了義倉儲糧,現在百姓手裡都還有剛打下的夏糧,義倉裡的儲備糧甚至都還沒動用。

    看著那些外來逃難的饑民,藍溪鄉民們現在是越發感激李逍當初做的那一切。

    別人拖家帶口背井離鄉,而藍溪鄉民們卻可以守著家園,照顧著種下的秋收作物。

    藍溪河畔,到處是在地裡耕耘的農人。

    現在藍溪鄉種的最多的就是粟、大豆、水稻、高粱、芝麻幾種,同時也種了不少辣椒,還種了一些玉米。

    至於麥子,現在春麥剛收過,冬麥還沒到時間種。

    “嫂子都是報喜不報憂,咱們家可沒那麼安寧呢,那個崔瓔珞就是個麻煩精,三哥,找人牙子來把她賣掉算了。整天在家裡找事,對嫂子一點都不尊重!”

    “那確實是個麻煩,不過賣掉的事情就不要說了,咱們家也沒這種習慣。”李逍搖搖頭。

    趙婉的肚子已經越來越大,好在她自己本身也算是半個大夫,因此對自己的身體情況把握的很好,如今一切都很平穩。

    李逍扶趙婉回屋內,頭放在她肚子上聽了一會,能感覺到胎兒強勁的心跳。

    “哎呦,小兔崽子蹬我了!”

    感覺到胎動,李逍欣喜的道。

    他一直覺得這個孩子是個男孩,趙婉卻覺得應當是個女孩。

    “肚皮這麼尖,而且肚臍都是突起的,這肯定是男孩,聽我的沒錯!”

    夫妻倆靠在床上,閒聊著天。

    李逍很喜歡這種溫馨的氣氛,其實夫妻之間久了便也趨於平淡,並不會有那麼多激情。

    “印刷局現在如何了?”趙婉問,她知道丈夫從自家的印刷坊裡抽調了一半多的人過去那邊,但她沒太在意這些。雖然她天天看賬本,可她並不是那種守財地主婆。

    “已經不錯了,一切都走上正軌,目前雖然我們還沒造出一張紙、制出一塊墨,可我們已經印出來一萬冊書了,書款一千七百貫,足賺了一千來貫利潤呢。”

    “夫君真是厲害呢!”趙婉側身伏在李逍的胸口,笑著誇獎。

    ········

    長安,太極宮,甘露殿。

    剛從大明宮工地巡視回來的皇帝心情很好,以工代賑這個點子是真不錯。本來大量聚攏到京畿來的饑民是個隱患,可是現在以工代賑,抽調大量的青壯災民來修宮殿後,卻是釜底抽薪,剩下一群老弱婦孺再不用擔心出事了。

    捱到秋收就好了。

    這麼多災民脩大明宮,到秋收前剛好能夠把宮殿修好,到時就讓災民們回家收莊稼。

    帶著高興的心情,李治拿起桌案上的奏章。

    在他的御岸之上,還有一個盒子,裡面放的奏章卻不同於一般奏章,而是專門放百騎司的消息奏報的。

    李治很重視百騎司,這支他父親建立的情報監察機構,他很信任。特別是現在把長孫無忌這些元老趕下朝堂後,他又老懷疑他們不安份,於是越發的需要百騎司為他監視元老們,還有百官,甚至他想監視整個長安,甚至是天下一千餘州縣。

    李治覺得百騎司就是他的眼睛,他的耳朵,能夠讓他看到更多,聽到更多,讓他不至於什麼都被蒙蔽。

    “李逍的印刷局工地上居然招了上萬災民?”

    李治翻看一本,一看之下不由的大為驚訝。人上一萬,無邊無際,而這麼多的災民,可是很容易出事的。

    但細看之下,卻不由的驚嘆,這個李逍居然把這上萬災民管的井井有條,甚至比朝廷大明宮的以工代賑方案還要好些。

    他們是以災民家庭為單位招工,而且還印了糧票,搞大食堂。甚至把這些災民弄的像是軍營一樣,還有保甲聯防、聯防隊輪值巡邏,以及宵禁等等。

    有意思,這個李逍挺有意思的。

    但更讓他忍不住拍了桌子的還是李逍不等不靠,沒用朝廷拔下的一文錢,就靠先期從玉米監借的錢,把攤子拉起來了,然後人家現在不但把工地弄的紅紅火火,還已經與宗聖觀做成了一大筆買賣,完成了一萬冊道德經的印刷,據說賺了一千七百貫。

    這才多少天,就已經印了一萬冊書了?

    一千七百貫,不少了。

    這個李逍,還真是朕的祥瑞,到哪裡都能搞事情,天下臣工若都如李逍這般能幹,朕還有何愁?
mk2258 發表於 2018-7-21 21:57
第299章報紙





    午後,李逍騎馬來到玉瀨的道觀。

    山下,這座依山傍水的道觀已經修建完畢,由皇帝敕旨將作監建造的道觀很大,說是道觀,倒不如說是一個山間莊園別墅園林。

    非常的漂亮,而且佔地三百餘畝,裡面亭台樓閣假山小湖讓李逍看的是羨慕妒忌恨。這不但大,而且還漂亮,簡直是藝術。

    在這樣的地方修行,李逍也願意啊。

    今年玉瀨免除了幾百戶封戶的租子,但並不影響她的日子。她也不靠這點錢過日子,李治之前心疼這位妹子,不但把玉瀨以前的公主府財產都還給了他,甚至還把梁國公房玄齡家的財產一分為二,其中一半給了玉瀨,另一半現在還給了恢復官爵的梁國公房遺直。

    因此現在的玉瀨長公主確實是非常有錢,不再是先前被迫離開長安時的只剩下藍溪一座田莊的落魄。

    但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玉瀨對於李逍還是很歡迎的。

    “今天怎麼有空過來我這?”玉瀨一身道袍,這件道袍裁制的比較修身,結果就是胸前高聳,太過突出。李逍的目光不由的被吸引到了那裡,甚至忍不住失禮的多看了幾眼。

    可玉瀨發現後並沒有在意,相反還面帶著微笑。

    “上次長公主來中渭橋看我,還送了糧來,又給我帶了一位大客戶,可那天事情多,沒有照顧的上你,今天剛好回藍溪,這不就來上門賠禮道歉來了嘛。”

    玉瀨微微一笑。

    “我們之間還有這麼客氣嗎?說到印刷坊,我這裡倒也還有一個生意給你,我打算印刷一批千字文,捐賺給藍溪書院與京畿州縣一些蒙學!”

    一本千字文,其實剛好就是一千字。

    按李逍之前印道德經的開版法,其實雕四個版就行了,只要兩頁紙,一大頁四頁面,再套一張硬封皮就完事了。這樣的書,太簡單了。

    “幫我印三千冊。”

    “可以。”

    這麼四個版的書,成本是很低的,雕四個版加寫版,有五百文錢就夠了,剩下的就是印刷的油墨、紙張、裝訂這些的錢了。

    “多少錢?”

    “十文錢一本吧。”李逍想了想,三千本也就三十貫錢,但成本確實不高,現在李逍大量採用竹紙印刷,而竹紙在唐紙裡面可是十分便宜的,遠不如麻紙皮紙等。

    十文一本,其實就是折算下來一百個字一文錢的樣子。相比抄書價格,那是十分之一不到。

    “這麼少,放心我有錢,這是我做點事。”玉瀨說道。

    “千字文又沒多少字,放心吧,我總不會虧本做生意的。雖然這單不賺你錢,但也絕不會虧的。”

    玉瀨震驚了。

    一本千字文只要十文錢,居然還能不虧本?

    “真不虧?”

    “真不虧。”李逍笑著說道,“你畢竟印了三千本的,我們印刷坊的特點就是印越多,成本越低。甚至如果以後二次印刷,還可以原版再用,成本再次減少。”

    “雖說你不虧錢,但也不能讓你沒錢賺啊,這樣吧,我印五千冊千字文,給你一百貫錢。”玉瀨增大了訂單,單價也達到二十文一本。

    李逍見她這樣子便也不再多說,反正一百貫對公主來說真不算什麼。

    跟公主閒聊了一些,知道公主這些時間也讓人到處設棚施粥。本來說這種事情應當是朝廷做的,但民間有人願意這樣做,當然也是好事。

    從玉瀨的道觀回來路上,李逍倒是想到一個商機。

    其實並不一定只埋頭印刷朝廷的兩萬卷書,民間其實也還有不少商機的,或者說,自己可以開書店啊。

    不說別的,長安這麼大,又匯聚了天下最大的讀書人群體,書籍是項很大的需求。

    而且這年頭開書店確實能賺錢的,畢竟書是沒版權的,許多學問家之類的寫了書還沒地方印呢,只能留傳手稿,或者找人抄一兩份,這也正是古書容易失傳的問題所在。

    開個書店既能賣又能租,李逍印書連版權都不用找人買,看中什麼書,拿過來校對一下就能開版印刷,多好?

    樓觀道宗聖觀,以及玉瀨長公主這樣的客戶很好,比起朝廷來好多了,朝廷雖然訂單大,可不給錢就是耍流氓。

    李逍思維延伸開去,其實印刷術不單單是可以賣書租書賺錢,其實也可以搞自費出版啊。後世的時候,隨便哪個都能出版書,掏點錢買個書號找出版社就可以了,關鍵是錢。

    嗯,這個時代其實寫書的人不少,或者說很多士族手裡,有以前祖宗們寫的書,這些書只有少部份的抄版,難以流傳。

    如果李逍跟他們推銷一下印刷出版,相信以現在這麼低的價格,那些人是願意自己的書印刷的,或者李逍還可以保證印刷後,可以放到書店售賣,給他們些分成,相信更有人願意了,既能為家族、祖宗揚名,又有好處,這樣的事情估計沒幾個人是不願意的。

    不能坐等宗聖觀這樣的客人上門,得主動出擊。

    雖然現在賺了點錢,可要貼補朝廷的兩萬卷印刷計劃,還是不夠,更別說現在朝廷脩大明宮,使得李逍建印刷局作坊的錢都得自己想辦法。

    這年頭連個銀行都沒有,李逍既沒朝廷撥款,又沒政府貸款,挺為難他的。

    但事情還是得做的,不能光說困難,這不是李逍的風格。

    回到家裡,李逍想的還是如何推廣印刷出版,想到後來他決定打廣告。不過這年頭沒網絡也沒電影電視,想植入廣告都不行。

    甚至連報紙都還沒有呢。

    對啊,報紙。

    李逍眼前一亮,沒報紙,那自己就辦個報紙啊。

    報紙又不是什麼複雜的東西,說到底那不就是幾個版就行了。

    想到就做,李逍馬上開始拿起紙筆設計,思來想去,最後決定把報紙弄簡單一點,就跟道德經一樣,搞個八張紙**頁三十版面。

    只要開十六個版就可以,字數大約五六千字,有這麼多版面其實內容已經能包容很多了。

    不過這報紙該發行些什麼內容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