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逍遥小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結)

 
mk2258 2017-12-17 10:56:2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31 172023
mk2258 發表於 2018-9-1 21:13
第410章越城





    艦隊航行海上。

    鎮海號是水師最大的一條樓船,擁有五層樓,站在最上層的甲板上,能夠享受到極好的視野。

    “你知道朝廷為何把新羅設為雞林州嗎?”

    “不清楚。”趙持滿搖頭,“難道你知道?”

    “當然。”李逍笑著道,“雞林其實是新羅曾經用過的國名,新羅以前還用過斯羅為國名。要說起新羅的由來歷史,倒也很有趣的。”

    據說新羅最初只是辰韓的十二個部落之一,共有六個村莊和六個家族。而傳說有個叫樸赫世居西幹的男子,是從天上飛來的白馬生下的蛋中出生的。這個赫居世居西幹十三歲的時候,這六個家族全都推舉他為國王,後來也稱他為新羅樸姓的祖先。

    “六個村莊六個家族?推舉他就成了國王?就有了新羅國?”趙持滿一臉懵逼,這是什麼國啊,這也太大了點吧,六個村莊的國?六個家族推舉,這推舉的是村長吧?

    不,公正點說可能是個里長。

    反正大唐一個里長肯定不止管六個村的。

    “當然,那其實只是個傳說,在那個時候肯定不能算是真正的新羅國的。事實上,直到我中原北魏時期,他們才始定國號為新羅,之前曾用過雞林、斯羅等國號,更早就相當於部落聯盟了。”

    真正的新羅國歷史也才那麼一百多年而已,但新羅人卻非要把自己的歷史從村長時代算起,算了個七百來年的歷史,目的就是要顯得比高句麗和百濟國的歷史都長。

    因此到現任的國王金法敏時,已經算是第三十代國王了。

    “這新羅人挺好玩的,居然說自己的始祖是天馬下的蛋所生的。他娘的,馬還會下蛋?難道就因為這馬會飛,所以也就跟鳥一樣改成下蛋了?”趙持滿吐槽道。

    “哈哈哈,何止是馬蛋生的,還有個金盒裡出來的呢。”

    據說在那位馬蛋出生的人物之後沒多少年,新羅國第四代君主,又或者稱為徐羅伐君主脫解尼師今有天聽到有公雞的鳴叫從王宮西部的樹林里傳出,於是派臣子前去看個究竟。

    臣子在林中發現一個掛在樹上的金盒子,還有一隻公雞在金盒子下不停的鳴叫。

    君主令人將金盒取下,打開盒子後,竟然發現盒子中有一個男嬰。於是他把這個男孩收養,由於男孩來自金盒,於是被定為金姓。後來這個男孩就成了新羅金姓始祖,那發現這個盒子的樹林也就被稱為雞林。

    後來有段時間,雞林也成為新羅的別稱。

    笑過之後,趙持滿再次問起李逍的作戰計劃。

    “我還是建議一路打過去,倭人現在已經深入腹地,一路攻往新羅都城金城,我們正好可以展開**戰術,從背後殺他們個措手不及。”他道。

    “不,如果一步步打過去,那太慢了,而且也難以達到我們真正的目標。真這樣打,那就可能陷入這場泥潭之中,替新羅人做嫁衣了。”李逍搖頭說道,據目前的情報來看,倭人如今是大舉入侵新羅,前後已經分四批次入侵新羅,總數達到十萬之眾。

    第一批是由樸市田來津所率領的五千眾,這個人是倭國聖德太子時期重臣秦河胜之子,國內也是小有名氣。

    第二批由阿曇比邏夫率領,計艦船三百七十艘,兵力三萬七千餘人。

    第三批倭軍的規模最大,由上毛野君稚子、阿倍比羅夫率領的四萬七千人,尤其這個阿倍比羅夫出自名門阿倍氏,出兵前一直過著戎馬生活,征討蝦夷長達數年,戰爭經驗豐富。

    第四批倭軍是由廬原君臣率領的一萬人。

    這還沒算是之前護送百濟王子去百濟的狹井檳榔的五千倭軍。

    此時光在新羅的倭軍就多達十萬之巨。

    這些倭軍將領大都出身於大和朝廷的貴族,士兵來源更是遍及列島各地,對倭人來說,這就是一場全國總動員的入侵之戰。

    哪怕之前倭王親征前半路死了,新任的倭王也沒有更改過計劃。

    如果李逍一路打過去,那就會成為一場正面硬戰,甚至打成僵持戰。到時反可能成為與倭作戰的主力,讓新羅人在一邊坐山觀虎鬥。

    看著茫茫大海,李逍道,“如今新羅南部沿海諸城,幾乎盡落入倭國之手,倭人已經佔據了新羅大小三十餘城,直接進逼慶州的都城金城。我的計劃是我們越城而過,經過南部沿岸的時候並不上岸作戰,只留下隨軍來的一萬新羅軍,讓他們牽制下倭軍。”

    “然後我們自己的兩萬人越過南部沿岸,直接繞海岸航行,最後抵達到慶州金城東面出海口迎日灣港,在那裡駛入兄山江,溯江而上,直抵金城城下。”

    “我們必須搶在倭人之前進入金城!”

    趙持滿問,“那一萬新羅人放在哪?”

    “我們到時就在釜山港暫停,把這一萬人放下去,讓他們去圍金海城。”

    金海城是倭軍的一個重要據點,但因為緊鄰海峽,此時駐紮的倭軍不多,也就不到五千倭軍。

    以一萬新羅人圍攻五千倭軍,雖然數量是優勢,但周邊都是倭軍,新羅人肯定佔不了便宜,可李逍也沒指望他們能擊敗倭人,能起到牽制下的作用就行了。

    “這一萬新羅軍估計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總得有人犧牲的。”李逍面無表情道。

    趙持滿於是不再說話了,戰爭總要死人的。這是場在新羅開打的戰爭,那麼死新羅人總比死大唐人更好。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這些新羅人很快被倭軍殲滅,又或者我們並不能順利的進入金城,則我們將面臨一個很大的麻煩,到時我們這兩萬人馬的後繼糧草怎麼辦?我們隨軍攜帶的糧草可不算多!”行軍司馬王方翼走過來說道。

    “目前新羅的東海岸地區,還是在堅守著的,倭人被攔在慶州南面,更無法在東海岸登陸。而我們如今說來也是新羅人的援軍,他們沒理由攔著我們去金城,更沒理由不給我們補給糧草,難道不是嗎?”李道說出早思慮過的答案。
mk2258 發表於 2018-9-1 21:13
第411章大決戰





    十二月十九。

    迎日灣邊,唐人港。

    李逍在裊裊的煙霧中沉思。

    敲門聲傳來,張蔥在門外低聲禀報,“大帥,趙衙前派人傳回消息,倭人第四批艦隊也將抵達。”

    “已經到了嗎,看來決戰就要開始了。”

    此時已是臘月寒冬,半島的局勢再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李逍在秋後打著伐倭援新羅的旗號,先斬後奏,直接率兵三萬出白江港。

    在新羅南的釜山放下了一萬新羅兵,突襲倭人控制的金海城,吸引了不少倭人注意力,然後李逍率兩萬兵越過南部沿岸,直接繞到了新羅東海岸,在王都金城的東面港口駛入了兄山江。

    新羅人對打著救援新羅旗號前來的唐軍十分歡迎,李逍沒有遇到半點抵抗,就沿著兄山江一路逆流而上,直接抵達了王都金城之下。

    金法敏一面派人犒賞唐軍,一面要求唐軍在城外江邊駐紮。

    然後就在當天晚上,金城卻有親唐的貴族官員們打開了王都城門,迎接早就已經暗暗潛至城下的唐軍入城。

    一夜過後,唐軍控制住了新羅城。

    李逍擁立了金仁問之子金政文為新的雞林道大都督,攝新羅王位,金城混亂平息。

    有李逍兩萬唐軍的背後支持,金政文的傀儡朝廷倒是迅速的控制了朝堂。

    在此之後,李逍便開始在金城東面幾百里的兒兄江口迎日灣全力備戰,準備迎接倭軍的來犯。

    只有擊敗了倭軍,唐軍才算是真正的把新羅給控制住了,否則就有可能是為倭人做了嫁衣裳。

    如今,臨近年關。

    李逍兵分兩路,五千唐軍加五千鄉勇駐守在金城。另外一萬人則駐守在迎日灣,還有一萬新羅軍協防。

    趙持滿的水師總計三百餘艘船,但還有一百餘艘留在金城,在迎日灣的只有一百八十餘艘,水陸軍力兩萬。

    而倭軍在陸上打不通攻往金城的通道後,也順著李逍的海上路線而來,他們連續四批兵馬會後之後,已經有總計一千餘艘船,軍力五萬人。

    相比起李逍水師的樓船、鬥艦等不少大戰船,倭人的戰船小的可憐,通常都只有艨艟和遊艇的大小,甚至有不少是海鶻船那船大的小船隻。

    為了這場戰爭,李逍已經等待了許久,也謀劃了許久。

    迎日灣,兄山江口,這是李逍特意挑選好的戰場。

    背倚金城,依江傍海,可攻可守。

    特別是在海灣做戰,風浪小,水面寬,適合唐軍的大戰船艦隊,比起在狹窄的內河裡做戰,能夠有效的避免被倭軍的小船襲擊不利躲避的局面。

    “召集諸將,準備議事。”李逍起身。

    張蔥領命去了。

    片刻之後,諸將就都已經趕到李逍的廳內。

    城堡軍議廳中,李逍凝視著面前古樸的皇帝御賜橫刀,“諸位,決戰終於要開始了,倭人四批艦隊都已經到齊,如今在我們不遠的海邊集結了大小戰船千餘艘,兵馬五萬餘,其數量,是我們的兩倍有餘。”

    “但是,我們有出海入江的優勢,我們的戰船更先進,我們的裝備也更精良,大唐的府兵將士們配合作戰會更默契。倭人雖眾,然是四支兵馬組成,指揮上肯定會有問題,另外他們的兵是倭國各島調集而來的,不論是裝備還是訓練,都是遠不足我們的。”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這一戰,我們必勝。”

    戰場是李逍特意選好的,而且唐軍為了這一戰,已經等了三個月時間。這三個月時間,唐軍在金城傀儡朝廷的全力協助下,已經在迎日灣修建了三座堡城,兩座水寨。

    糧草、軍械囤積充足,士兵休養充足。

    “大帥,倭將中的阿倍比羅夫據說在倭國中素有水上善戰之名。”王方翼提醒。

    “大帥,倭人中也不全是小船,也有些大船,他們大小船隻兼備,小船行動便捷,如果他們憑藉數量優勢,主動把我們堵在江口作戰,只怕我們也並沒多少優勢。”劉仁軌也道。

    李逍把麵前的劍取下,拔出,拿著塊鹿皮輕輕拭擦著橫刀的刀鋒。

    這是把極鋒利的刀,大唐的橫刀代表著這個時代最先進的鑄刀工藝之一。最好的橫刀,能夠一刀斬斷七層牛皮,一個套著皮甲的士兵被攔腰砍上一刀,都會直接攔腰而斷。

    而且橫刀還有一個刺的優勢,鋒利的刀尖具有極強的破甲性能。

    而據李逍所了解的,倭軍的甲很少,他們的刀也遠不如唐的鋒利和堅固。而水師作戰,其實就是近身肉搏戰,擁有更鋒利的橫刀和堅固的鎧甲,就能佔據更大的有利條件,何況唐軍的戰船還更大更先進。

    “王司馬和劉長史所說的固然有理,但這些其實也早就在我們的推演之中,所以我們根本就不會給他們這樣的機會,我們絕不可能讓他們把我們堵在江里。看到這沿海灣江口的三座城堡兩座水寨們,打起來我們可以依城傍寨作戰,城上的弓弩、投石車等也能助陣,因此倭軍雖是我們兩倍有餘,可這場仗還沒打我就知道我們贏了,這三個月來,我一直在等著這天,等著一個一舉殲滅倭軍主力的機會,而現在這個機會已經來臨了。”

    精銳的大唐安東府兵們,早就期盼著倭軍的到來了,大家都盼著早點打完這仗,然後就能夠回安東過年。

    “現在諸將聽我帥令!”

    “末將聽令!”

    廳中,一群身著鐵甲的將軍們皆騰的起立,身上的甲葉嘩啦啦作響。

    第二天,清晨。

    廬原君臣所率領的第四批一萬兵馬抵達,倭軍近六萬兵馬集結於兄山江口附近。

    “我們有一千多艘戰船,六萬將士,論兵力是唐人和新羅聯軍的三倍,將士們一個衝鋒就能淹沒他們。”

    倭軍艦隊中一艘大船甲板上,阿倍比羅夫囂張的對其餘一眾將領道。

    過份的自信,讓這個號稱擅長水戰的倭將,根本就沒有對戰區的水域做任何的分析,便下達了全軍進攻的命令。

    一時間,一千多艘大小船隻殺氣騰騰的沖向江口的唐軍水寨,他們試圖用一波猛攻把唐軍壓制,擊破唐軍水寨,迫使唐軍撤退至兄山江狹窄的水域,好充分發揮他們船小靈活且數量龐大的優勢,最後一舉擊敗唐軍。

    “衝,殲滅唐軍,殺進金城,板哉!”
mk2258 發表於 2018-9-1 21:13
第412章定江山





    “大帥,倭人果然全軍出擊了!”

    “早在預料之中也。”李逍頭也沒抬,夾起棋盤上的一個炮,猛的拍在對面的一匹馬上,“叫你貪心,叫你冒進,這下無路可逃了吧?”

    棋盤對面,行軍長史劉仁軌凝視著面前的棋盤,無奈的道,“大帥倒是好鎮定,我是比不了,這邊下棋,可心思卻全吊在那邊的戰場上呢。一半的棋力都發揮不出,倒是讓大帥今日找到復仇的機會了。”

    “放心吧,不會有什麼變化,這一切都在我們的推演之中。為了這一天,我們準備了三個月,整整三個月的時間,都在等著這一天。各種各樣的可能我們都預測過了,也做過推演,還有了預案,不管倭人如何變化,都只會在我們的預料之內,所以他們逃不過我們的手掌心。”

    阿倍比羅夫很囂張狂妄,以為自己戰艦千艘,兵員六萬,就可以完全無視兩萬大唐新羅聯軍的防禦。他以為自己的將士只要一頓猛衝,就能衝破唐軍的水寨,把唐軍逼進兄山江狹窄的小域裡去。

    可是數量眾多的倭軍卻在進攻中立即暴露出了自身的缺陷,分批前來的倭軍在指揮上缺乏重心,雖然阿倍比羅夫自認為擅長水戰,可上毛野君稚子、阿曇比邏夫、廬原君臣等這些統兵大將並沒有幾個真正服阿倍比羅夫。

    這一戰其實在戰前就已經表現出來了,之前入侵新羅,諸將分批入新羅,也是各自為戰,根本沒有個統一的指揮協調。這次聯手而來,可依然沒有真正的指揮重心。

    這些人在倭國大多是地方或朝廷的實力派,或是自成一統的舊貴族,根本不可能做到聽從其它人的指揮。

    而廬原的一萬人馬剛剛到來,之前他在新羅戰場上更是還從來沒有與其它三支部隊有過協從作戰的經售,更沒有聽過阿倍發號施令的先例。

    這導致衝鋒的號角一吹,各部之間便缺乏有效的配合,令出多門,陣形混亂,甚至可以說毫無陣形。

    這種情況,在水戰之時,便顯得格外的突出。

    唐軍這邊,李逍卻是坐鎮在海灣江口的城堡之中,海灣里的水帥由趙持滿親自指揮,他確實也不太輕鬆,主力是兵力太少。

    總共兩萬兵馬,還得分出一半在岸上守衛三座城堡。

    剩下一萬的人馬在兩個水寨裡面,面對六萬倭軍野豬群一般的衝擊,壓力還是很大的。

    趙持滿率領的中央主力艦隊往江口撤退,令兩翼的兩座水寨的岸防武器向倭軍發射弩箭、投石、火球、火箭等物。

    緊接著,兩座水寨裡的兩支留守艦隊,也都接令從水寨裡駛出,他們隨中央艦隊向後收縮之時,利用相對靠前的局面,同時向中央收攏。

    本來就主動衝鋒的倭軍艦隊,漸漸的反而陷入了唐軍的半包圍之中。

    尤其是此時,唐軍佔據的是有利地形,是順流而泊,而倭軍卻是逆流而攻,這又減輕了唐軍的不少壓力。

    “衙前,倭人這衝鋒也太隨意了一些,他娘的都沒看到我們兩翼已經包夾過來了嗎?”

    中央艦隊的旗艦上,一名校尉看到那些瘋狂的倭軍船隻,忍不住罵娘道。

    趙持滿如松樹一般立在那裡,目光緊盯全局。

    “這樣不好嗎?這些也早就在大帥的預料之中了,他早說過倭人難有統一的指揮重心,打起來更不會有什麼默契配合,這些人打仗就靠一股子狠勁兇勁,然後比人多,拼凶狠,畢竟倭國偏居一隅,都是列島,平時打仗也就是鄉村鬥毆級別的,哪懂什麼真正的戰爭之法。”

    “倭人還真蠢!”校尉忍不住又罵道,準備了這麼久,還以為會是一場硬仗呢,結果倭人這樣打法,還真是讓人不忍失望了。

    “戰爭只講結果不講過程,更不能輕敵大意。”趙持滿轉身傳令,“趁著倭人現在這股混亂勁,讓兩翼的艦船同時夾擊倭軍,箭弩齊攻,同時採用火攻!”

    由於倭人衝的太快,也缺少指揮,導致倭船雖多,卻大多擠的很密集。

    兩翼的唐軍船上火箭一出,數量眾多的倭軍小船迅速陷入一片火海,慌成一團,奪路而逃的火船又引燃了後面更多的大船。

    倭軍本就佈局混亂,指揮無序,這個時候更是被動,狹窄的江口附近,瞬間成了下餃子的大鍋,倭軍紛紛跳水逃命。

    “燒的好!”

    趙持滿揮拳對空一擊,“趁勢反擊!”

    中央艦隊這個時候終於不再撤退,而是整齊的順流而下,向著倭軍船隻推進,利用配備的火器,加上船上的重弩等的射程優勢,遠遠的掃蕩清除倭船。

    到中午時分,倭軍的進攻已經成為敗逃。

    一戰焚毀倭船二百餘艘。

    消息傳到城堡,李逍又完成了一次對劉仁軌的虐殺。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傳令趙持滿,讓他率艦隊追殺!不能讓倭人重新集結,得殺的他們潰不成軍,再無法重整旗鼓!”

    傳令兵領命而去。

    劉仁軌一面擺棋子,一面驚嘆的道,“剛才大帥這兩句詩真是充滿霸氣啊,可有全篇?”

    “暫時還未有,隨口而出而已。”

    趙持滿得了軍令,自然是更無牽掛,率領一百多條戰船,一路追擊。

    兩天之內,他逼的倭軍四輪匆促應戰,每次都把匆匆集結起來的倭軍又殺的潰不成軍。

    “報,禀報大帥,趙衙內兩天之日,四戰倭軍,四戰皆捷。焚毀倭船六百餘隻,煙炎灼天,海水皆赤,擊殺倭賊無數,俘虜應有萬餘!”

    李逍抬頭對劉仁軌哈哈大笑。

    “恭喜大帥,終得大勝。”

    兩人相對,都是哈哈大笑。

    良久,李逍拋下手中棋子,“不下了,這兩天了下膩了。”

    劉仁軌低低笑了幾聲,把棋子一枚枚裝入盒中。他收好棋子,抬頭去看李逍,這位年輕的節帥,今年才不過二十幾。

    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卻能在朝廷主力調到西域之後,就以三千老弱就能鎮撫住百濟舊地呢,雷霆平定百濟復國叛亂,迅速恢復秩序,恢復生產,讓安東道自給自足還能向朝廷上繳幾百萬貫稅收。

    更別說,如今又先斬後奏,帶著兩萬人殺入雞林,先奪新羅王都擒新羅王,立新羅傀儡朝廷,又在這江口大敗倭軍六萬人的艦隊。

    此一戰後,李逍之名是徹底的威鎮海東了。

    “相信朝廷不久之後就會有旨意下來,要召大帥回長安了!”劉仁軌嘆聲道,如此年輕如此厲害,又如此膽大進取的節帥,估計長安方面肯定不會放心讓他久留海東的。

    “其實我倒更願意多留幾年,沒來之前不曾想來,可現在卻又暫時不想走了。”李逍搖頭笑道。

    “大帥立了這麼大功,不想走也得走啊。”劉仁軌道,立了大功升賞是肯定的,但另一方面,朝廷也不會讓這樣本事的人久在邊地,否則時間久了可能就容易擁兵自重或有自立之心了。“以大帥在海東之功,回朝後封個公爵都是肯定的了。”

    封公是肯定的,至於是縣公還是郡公就不太好說了,封國公的可能性則不太大,畢竟李逍還這麼年輕呢。

    這一戰,倭國數年準備的千餘戰船幾乎全部毀掉,六萬倭軍只餘萬把殘軍逃回新羅南部沿海,餘者或死或俘。

    見大勢已去,幾位倭軍大將紛紛駕舟西逃,唯有阿倍比羅夫不甘失敗,在最後還率艦船猛衝唐軍戰陣,結果最後船被擊沉,連人也受傷之後被擒獲。

    自兄山江敗逃回去的倭軍,讓留守的倭軍紛紛喪膽,毫無鬥志的倭軍開始主動的集結,然後向倭國撤退。

    趙持滿和王方翼二將,水陸並進,一路追著倭人的腳步前進,但都嚴格遵守了李逍的將令,沒有再向倭軍發起進攻。

    正所謂困獸之鬥,十分凶狠,倭人既然願意撤退,李逍也就不願意再跟他們做無謂戰鬥。

    如今唐軍雖勝,可畢竟這只是安東的一支偏師。

    倭軍在兄山江損失了近五萬人,但在新羅依然還擁有總數多達五萬的兵力。

    他們不過是被嚇破了膽,紛紛逃回倭國,李逍樂得不費一兵一卒輕易的一步步接收了倭人逃走後空出來的城池。

    許多倭人甚至逃的太匆忙,連他們劫掠而來的許多錢帛糧食等都來不及帶走,許多連燒都來不及燒,都一堆堆的囤積在那裡,全白白便宜了唐軍。

    顯慶二年,元旦。

    李逍在金城渡過,他現在已經正式把他的雞林道行軍大總管府遷到了金城。

    傀儡新羅王金政文主動去除了新羅王的王號,只以大唐雞林州大都督府大都督的名義管理新羅。

    王方翼、趙持滿、劉俊、薛楚玉、程伯獻、劉仁軌等一大批安東大將,則在年前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的橫掃整個新羅,迅速的接管了一座又一座城池。

    在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新羅舊地,已經徹底的成為了大唐疆域的一部份。
mk2258 發表於 2018-9-1 21:13





    大唐帝國,顯慶三年夏末。

    安東道,釜山港。

    午後時分,陽光正烈,來自海上的清風帶著些腥鹹的味道,把都督府裡的後院的樹木吹的沙沙做響。

    濃郁的樹蔭遮蔽著庭院,像是一團綠色的雲彩。

    釜山是一座新興的港城,在顯慶二年的兄山江海戰後,大唐一戰奠定了對朝鮮南半島的控制權,倭人狼狽逃回島內,百濟和新羅也都臣服在了大唐的鐵騎之下。

    戰後,李逍親自向長安奏捷,敘表諸將士的軍功戰績,同時也請求能夠再留守安東一段時間。

    皇帝答應了李逍的請求,還答應了李逍的新區劃計劃。百濟和新羅之地皆錄屬於安東道,統一編劃來七個州,分為熊、全、武、康、尚、慶、良七州,每州只設五縣,如此一來,州縣大為精簡。

    原來百濟舊地就設立了五個都督府,這次也裁撤掉了幾個,整個安東道只餘三個都督州,分別為熊州都督府,隸熊、全、武三州,慶州都督府,隸康、慶二州,還有一個良州都督府,隸尚、良二州。

    李逍因功受封樂浪郡開國公,賜食邑真封八百戶,通前共一千戶,加勳上柱國,授安東道節度使,觀察轉運使,兼熊州都督、刺史,加太子少保銜,正三品銀青光祿大夫文散官階。

    李逍一戰得封郡公,還是實封千戶,讓無數人羨慕驚嘆。而他的一眾屬下將領們,自然也都論功行賞,各個升官晉爵。

    連之前被廢為奴隸的趙持滿,這次也被皇帝特賜官爵,一戰封侯,授良州都督。

    王方翼封侯,授慶州都督,程伯獻封侯,授武州刺史,薛楚玉封侯,授全州刺史········

    一戰打出了一個郡公,十三個侯爵,伯子男等爵位三十餘位·······

    釜山港是良州都督府的駐地,這座港城既是半島南部的新興貿易大港,同時也是安東水師的駐泊軍港,這裡還是防禦倭賊的大本營。

    一條金色的鯉魚從池中高高躍起,帶著白色的水花,金光一閃,又撲通的落回了池塘里。

    倚著欄杆的李逍手裡拿著朵荷花,又摘下一片花瓣扔進水里,引來又一條魚兒跳起。

    腳步聲從外面響起,良州都督趙持滿一身紫袍進來,“大帥還有這閒情雅緻餵鯉魚荷花吃呢?”

    “釜山港城都督府裡的金鯉還是挺讓人懷念的,回了長安就再沒機會來餵了。”

    “大帥真要回長安了?”趙持滿眉頭一皺。

    李逍笑笑,“這還能有假,當初兄山江一戰後朝廷就召我回去,我是又給皇帝上表又給宰相們寫信,好不容易才讓他們答應我在這裡多留一年掃尾。本來年前我就該進京了,我又硬是賴了半年,如今朝廷已經連下數道詔令下來,我不走也不行了,新的大都護都已經在海上了,馬上就要踏上安東的土地了,總不能有兩個主官吧?”

    當初李逍也是拿出了很亮眼的表現,才讓朝廷同意他留下來的,而且當時皇帝為了能讓李逍能更放手去管好這塊地方,特意給李逍授予了節度使之職。

    這可是大唐第一次正式設立這個職位,之前雖然軍中常有節帥之稱,但那不是正式的官職。而這次皇帝卻第一次為李逍設立了這個職位,雖然節度使也是使職,帶有臨時差遣性質,但畢竟是專為他特設的,不同凡響。

    況且李逍擔任節度使這個統管兵馬主管征戰的軍職之後,還又擔任了觀察轉運使之職,這是文職,既管民政又管官吏的監督考察,還管著錢糧轉運事務,可謂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還兼管著人事和錢袋子。

    有了這些大權,李逍才能在這兩年裡把南半島打造的日新月異,七州三十五縣之地,如今徹底的犁過一遍,二十多萬百濟和新羅的舊貴族和大豪強地主們都被李逍清算,一併送去了中原大陸,讓他們去邊疆屯田墾荒去了。

    而剩下的那些新羅和百濟的舊民,也經歷了丈量田地、清點戶口,均田授地、點選府兵等一系列大事。

    在這些動作之下,現在的安東道官方登記在冊的新大唐子民共一百二十萬戶,人口六百三十餘萬,其中基本上都是納稅繳賦的徵課良民,光是納課的丁男就多達二百萬之多。

    這組數字當初送抵長安的時候,不知道震驚了多少朝中大佬們,連皇帝都驚的跳了起來。

    不說一百二十萬戶、六百三十萬人口的驚人,僅僅是二百萬丁男這個數字,就能把長安朝堂都給驚傻。

    想當初大唐剛平定天下的武德之初,才一百八十萬戶,到貞觀中期才恢復到三百萬戶,到永徽之初,李治繼位時才三百八十萬戶,由此可知這數字多驚人。

    當初隋強盛之時,人口可是多達九百多萬戶,五千餘萬人口的。雖然說武德初時,戰亂剛結束,有許多的逃戶和隱戶沒算在裡面,但當時人口確實損失很大,尤其是官方的納稅課丁數量。

    這些年,朝廷安穩,人口數字不斷增長,尤其是通過清點人口,搜查逃戶隱戶等增加了許多新人口,可實際數量也不過四百來萬戶,就算包括那些沒在冊的隱戶等,估計總數也就五百多萬戶六百萬戶的樣子。

    現在李逍一下子為大唐新增了一百二十萬戶,六百多萬人口,這起碼是增加了兩成的人口啊。

    而當初,朝中的大臣們可是認為新羅和百濟的人口頂多就三四百萬而已,可李逍卻硬生生的用手段,把整個新羅和百濟翻了個遍,將所有的人都能編戶齊民登記造冊,沒有隱戶和逃民,甚至還通過均田授地,把過去隸屬於那些王室貴族大地主豪強們的奴隸也給分田授地,賜給良民身份,讓大唐的自耕農尤其是課戶數量增加了許多。

    要知道,人口雖然重要,但大唐的人口中有很大一部份是不納課的,也有很大一部份不是良民。

    。
mk2258 發表於 2018-9-1 21:14
第414章六大都護府





    一般來說賤良都是不課戶,不課戶就是不用納課繳稅,賤民奴隸以及官戶軍戶往往都是不納課的,大唐的不課戶數量龐大,這也使得朝廷每年損失了大量的稅賦。

    而李逍在安東,直接消除掉了那些舊貴族地主官僚豪強們,也直接把奴隸賤民們消除了,在安東的六百餘萬人口,除了極少數點選的府兵外,其餘的全都被均田授地,成為了大唐的課戶良民。

    這些人擁有一定的田地,是自耕農,每年都要向朝廷納租繳課,因此李逍的安東道雖然說地方不比中原一道大,可繳納的租稅卻十分驚人。

    這些,都是李逍這幾年在安東所認真做的事情。

    安東道越來越穩定,這裡已經成了大唐最耀眼的一顆星。

    要不是皇帝按著,要不是李績按著,早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來這裡摘桃子了,甚至那些長安的貴族勳戚之家,不知道會用什麼手段來這塊地方圈地占山搶錢,是李逍硬頂著,才讓這裡既快速又平穩的轉型。

    可他還是得進京了,據說已經有御史彈劾他李逍逗留不回,有圖謀割據海東不軌之心,雖說皇帝相信李逍,可李逍現在的權柄確實無人可及,在安東這塊地方,他一人又是節度使,又是觀察轉運使,兵馬民事人事財務一人說了算。

    安東的兵馬又多,這兩年安東幾經擴建軍府,現在擁有四萬府兵,還有六萬在籍鄉勇,隨時能夠拉出十萬之兵來。

    “長安城裡那些短視而又貪婪的傢伙啊。”趙持滿恨恨的一拳砸在欄杆上,“再留三年,再留三年的話,有大帥你坐鎮安東,那麼我們就能夠揮師北上,聯合遼東的府兵,南北夾擊高句麗。”

    他甚至早勸過李逍,根本不必等朝廷的命令,也不用等遼東的兵馬配合,直接以他們安東的這十萬府兵和鄉勇北上,兵圍平壤,就能直接滅掉高句麗。

    可惜李逍只在上次大膽了一次,卻再沒打算繼續這樣硬來了。李逍拒絕了他的提議,雖然向朝廷上表了這個提議,可朝廷沒有同意。

    “滅高句麗是一盤大棋,高句麗也是塊硬骨頭,不像新羅和百濟這麼好打的,朝廷自有朝廷的考慮,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的。其實朝廷的態度也沒錯的。”

    之前李逍在安東先斬後奏時,程咬金、蘇烈等正率著二十萬大軍在西域征戰,那場大戰一直打了一年多時間,雖然最終把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打的只餘百騎逃入大食,可大唐也是損兵折將不少。

    尤其是對財力和糧草器械的耗費極大,而朝廷在滅掉賀魯之後,沒急著班師,而是按李績和李道宗兩位宰相的建議,在西域築城屯兵,將原安西大都督府,分設為安西和北庭兩個大都護府,安西大都護府下設四鎮。

    安西大都護府原管轄範圍完全包括天山南北,並至蔥嶺以西連至大食。

    拆分之後,天山以南隸屬安西大都護府,天山以北隸屬北庭大都護府。

    北庭大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廣大地區。

    大唐滅亡西突厥後,此時在西域的控制範圍,最西直抵鹹海,西南抵達阿姆河流域,西北抵阿爾泰山和喀爾巴什湖,可謂是歷史上最西之處。

    不過要真正的長久控制好這片西域之地,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賀魯雖敗逃,可大唐新冊封的真珠葉護可汗卻也想著能夠接管賀魯的地盤,如今大唐直接把西域納入疆域,真珠可汗心裡也是不滿的。

    兼之吐蕃人的勢力也在西擴,加上青海的吐谷渾人一直不老實,時刻威脅著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因此朝廷一面派兵在築城屯兵西域,從中原遷移人口屯邊之時,又在謀劃著打一場青海之戰。

    河西走廊太過狹窄,而青海的吐谷渾人又時刻威脅著這條生命走廊,要控制西域,必須得清除青海的吐谷渾人威脅。

    鑑於吐谷渾人叛服不常的性子,朝廷這下決定來次狠的,直接跟對付突厥人一樣,拿大刀片子砍他娘的,砍完了之後直接設立青海道,設州置縣,納入直轄之地。

    程咬金已經轉為青海道行軍大總管,正在籌備征討之事,蘇烈也做為了他的副手。

    因為要打吐谷渾,所以對高句麗用兵之事,再次擱議。

    至於李逍曾經提出的另一個建議,出兵討伐倭國,更沒人理睬。一群夜郎自大的島夷而已,既然逃了,那就暫且不去理會他們。

    畢竟倭人和高句麗人還遠在數千里之外的東邊,但吐谷渾和人吐蕃人卻就在大唐帝都的不遠外,尤其是現在剛拿下了西域,要穩固這塊勝利的果實,就必須滅了吐谷渾。

    安東暫時是不會打仗了,可越是因此,長安那邊越有人不願意李逍繼續留下來。

    “新任的節度使是誰?”

    “高侃,他已被授任為安東道大都護。”

    “不是節度使嗎?”

    “不是。”

    大唐現在有六大都護府,分別為安西大都護府、北庭大都護府、安北大都護府和瀚海大都護府,以及遼東大都護府和安東大都護府。

    安西和北庭在西域,鎮守天山南北,而安北和瀚海則在北方,鎮守漠南漠北,遼東與安東則在東面,鎮守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之地。

    六大都護府的大都護級別很高,從二品封疆大吏,但只有李逍一人得封個節度使,其餘人都是大都護,或以副大都護實際任事。

    大都護和節度使的區別還是有些的,節度使的權柄要比大都護的高些,可能也正是因此,在授過李逍為節度使之後,現在調李逍回京,接替的高侃卻依然只被授為大都護而不是節度使。

    “高侃是員猛將,朝廷選他來安東,倒也沒選錯人。”趙持滿道。

    高侃出身渤海高氏,儉素自處,忠果有謀,曾經任過北庭安撫使、隴右道大總管、瀚海都護,曾經生擒過突厥的車鼻可汗,勇猛能戰,功高著著,此前是左監門衛大將軍,爵封平原郡公。

    這次調他來取代李逍,確實不論資歷還是本事都是足夠的。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用這位大破過突厥的大將來安東,也是朝廷為下一階段征討高句麗做準備。

    北有薛仁貴,南有高侃,到時等青海戰事一定,再調程咬金、蘇烈這樣的老將過來坐鎮,何愁高句麗不滅?

    但不管怎麼說,反正安東是沒李逍什麼事情了。

    他這個唯一的節度使也算是正式卸任,回京述職。

    “你回長安,切記要小心一點,既然朝中有人彈劾你逗留不歸,圖謀海東,這可就是大事,若讓有心人利用,只怕要萬劫不復的。”趙持滿提醒道。

    越是那些立下大功的將帥,越是容易出事,這可是有過許多先例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9-1 21:14
第415章李逍拜相?





    長安。

    大明宮。

    相比起太極宮來,這座新宮住的更加舒適。

    一杯冰鎮的酸梅湯,再來幾顆嶺南來的荔枝,無疑讓人樂如神仙。

    皇后武氏剝了一顆荔枝,剛剝出來的荔枝肉鮮嫩水靈,“陛下再嚐一顆。”

    皇帝張嘴接過,熟練的把果肉吃下,將籽吐出。

    “陛下,李逍馬上就要還京了,陛下想好如何安置他嗎?”武氏問。

    李治微微瞇起眼睛,李逍啊,那個傢伙離京都已經三年了。

    三年不見李逍,可在宮裡卻能天天看到關於李逍的奏章。李逍這三年來,做了些什麼,李治很清楚。他甚至早有旨意,只要是關於李逍的奏章消息,都第一時間送到御前。

    百騎司還專門有一組人負責傳遞李逍的消息。

    三年了,這小子要回來了。

    “朕真的有些想念李逍了,有些迫不急待的想要見到他。”

    “那陛下想好如何安置他嗎?”武氏問,李逍在外三年,這三年關於李逍的消息很多,而朝中對於李逍的評論也很多。

    讚譽者有之,誹謗者亦有之。

    有人說李逍是大唐不世出的天生儒帥,也有人說李逍腦有反骨說他圖謀海東。

    “李逍是功臣,社稷之功臣。”李治說出了一個很高的評價,“以一文臣率領三千老弱病殘之兵,不但守住了百濟新征服之地,還為大唐奪取了新羅。一人,鎮三國,非常之功也。”

    武氏笑吟吟道,“何止啊,真要說起來李逍的功勞可不止這一點呢。李逍在海東三年,可是把百濟和新羅之地,徹底的化為了我大唐的教化之地,為我大唐新添六百萬子民,二百萬課丁,新增七州三十五縣,八百里之疆域,還為朝廷貢獻千萬貫的財收。”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這等本領就算是本朝開國的那些凌煙閣功臣,也沒有幾個可比的啊。”

    “皇后這話雖然聽著誇張,但倒也不算過份。真要說起來,給李逍什麼樣的封賞都不為過,可李逍畢竟還是太年輕了點,今年不過二十六罷了。這個年紀,考明經都還算年輕的,更別說他都已經爵封郡公,位列三品了。”

    “那陛下是如何打算的呢?總不成李逍立下如此大功,陛下還真要讓御史台彈劾調查李逍圖謀海東擁兵自重之事吧? ”

    李治端起酸梅湯喝了一口,很酸很冰又還帶著點甜,這裡面添加了最 的冰糖,這冰糖比起霜糖還更勝一籌。

    這甜味讓他想起最早知道李逍這個名字的時候,就是因為霜糖。那時的李逍不過是個鄉下小地主,獻霜糖脫色提純改進工藝。

    一晃都五年過去了。

    有人曾勸過他,說御史台彈劾李逍之事,雖然有些捕風捉影甚至是莫須有的,但這卻是可以利用的。還舉了當年太宗時李靖之事做例子,當年李靖戰無不勝攻無不可,功高著著,有一次統兵征討凱旋,便有官員彈劾李靖稱他想造反,雖然太宗不相信,但還是在封賞李靖之後跟他提了一句。

    就這一句話,讓李靖老老實實的從此待在家裡不敢出門。

    這無疑就是帝王之術,敲打敲打功臣,不讓他們得意忘形,不讓他們做錯事,這也是對他們好。

    可李治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並不好,他知道些李逍這人,為人有些剛烈,說白了就是吃軟不吃硬,你越硬他就更硬。

    就如同他對上柳家王家崔家一樣,管對方什麼來頭,死磕到底,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種光腳不怕穿鞋的狠勁,還真不適合用這種方式敲打他。

    “皇后替朕批复那個奏章,著大理寺調查這名官員,若他拿不出證據來,那就按誣告反坐處理。”

    “陛下這是要以此告訴天下,宣告陛下的態度了?”

    “沒錯,賞罰分明,這是必須的。”李治又抿了一口酸梅湯,“朕準備讓李逍做兵部尚書,兼太子東宮左衛率。”

    兵部尚書兼太子左衛率,這可是高官要職了。

    按現在朝中的慣例,兵部尚書一般是要拜相入政事堂的,而太子左衛率這個職務,是東宮六衛率之一,東宮六衛率負責的是統領東宮名下的軍府和親兵。按唐制,大唐的太子是有自己的軍隊的,其數量大約是兩到三萬人,擁有二三十個軍府分佈在京畿之地,另有一定數量的太子親兵。

    左衛率就是太子左衛率的統領,相當於朝廷中的左衛大將軍。雖說按現在的製度,左衛率和左衛大將軍一樣,其實都只是虛銜,並不能直接統領衛府之兵,但這級別高。

    特別是東宮之官,更透露著不同。

    “李逍這麼年輕,陛下要拜相?”

    李治搖頭,“拜相還言之過早,李逍畢竟太年輕了些。但讓他當個兵部尚書朕認為沒有什麼問題,他知兵懂兵,更懂後勤錢糧這些,讓他做兵部尚書,朕相信絕對是物盡其才。”

    “可只怕太過惹人物議,就算是朝中諸相,恐怕也不會同意李逍任兵部尚書吧?二十六歲的兵部尚書,這個頭一開,只怕以後就會亂套了。”

    ········

    中書門下,政事堂。

    政事堂原本有十一位宰相,但如今卻只有八位在京,崔敦禮外任安西大都護、尉遲恭這位宰相更是從來沒到過政事堂,就算派人去問他朝廷大事處置意見他都不會理會。

    另還有一個宰相之位空缺。

    “李逍為兵部尚書?”

    宇文節皺眉,朝中現在確實還空著兵部尚書一職,前任兵部尚書是崔敦禮,後來他去了安西,這個位置就空出來了。

    但是兵部尚書照例一般是要拜相的啊。

    “陛下莫非要為李逍拜相?”

    “沒聽說有這意思,估計就是讓他做兵部尚書。”

    “那也不行,李逍今年才二十六,就讓他做兵部尚書,那怎麼行?”許敬宗也搖頭。

    二十六歲的兵部尚書,想想都可怕。

    甚至是讓人妒忌。

    連一向護著李逍的李績這次也覺得皇帝過份寵信李逍了,這不是好事而是壞事,就如之前開先例授李逍節度使一樣,這是壞規矩的事情。

    。
mk2258 發表於 2018-9-1 21:14
第416章政事堂的阻擊





    “給李逍再安排一個職位?”李道宗試著問李績。

    政事堂現在的這八位宰相,誰也沒李績的資歷高威望重,連身為宗室的李道宗也是處處詢問他的意見。

    “不好安排啊。”

    李績苦笑著道。

    李逍三年前出京的時候職位倒是不高,四品的秘書少監,外放武珍州刺史,還給了個安東經略安撫使的銜頭。

    當初這明擺著是明昇暗降,遠貶海東的。給個經略安撫使的銜,可當時的安東道不過只有兩個州而已,還是剛剛打下的敵土。

    但那個時候誰又能料到,李逍居然能在那裡折騰那麼久,折騰的那麼大呢。這一轉眼,李逍現在回來,卻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貶謫外放的刺史了,他回來前,那可是大唐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的節度使,還兼著觀察轉運使的頭銜,兼著熊州都督。

    三年裡,他為朝廷鎮壓了百濟的複國叛亂,擊敗了倭國對半島的入侵,又將懷有異心的新羅吞併,還為朝廷上繳了千萬財賦,為大唐新增八百里江山土地,增加了六百多萬新征服人口。

    這麼多的功績,隨便一樣都足以震動朝野了。

    而且現在的李逍還是樂浪郡公,又是太子少保。

    他現在回朝來,哪裡可能是隨便一個職位能夠打發的了的?

    “要不讓李逍做秘書監?”李義府問。

    李逍出京前是秘書少監,現在回來做秘書監,似乎也不錯。雖然說少監跟監似乎只差著一步,但實際上要跨過這一步,得繞很大一圈,相差的可不止是一步這麼簡單。

    而且秘書監這個職位吧,說輕也輕,說重也重,關鍵是看誰來當,能不能得到皇帝信任,比如貞觀朝的魏徵,就曾經以秘書監的職位加參知政事,成為半個宰相。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秘書監當然比不得兵部尚書。別看尚書只是六部長官之一,但能當上兵部尚書,就算現在不拜相,下一步肯定也是拜相啊。

    這樣宰相想阻止的還是李逍拜相。

    “要不想辦法讓李逍再換個地方任官?”

    “換個地方?能換哪去?他之前可是安東節度使,這可比其它五個大都護還權重,換到哪去任大都護也看著像是貶官。更不可能說讓李逍到邊地去只任個都督或刺史吧?這樣的調動陛下面前也不可能同意的。”

    當初要是能勸說皇帝收回那個節度使的任命就好了,那麼現在就算把李逍調任其它大都護府大都護,那也還說的過去。

    可都當過節度使了,再讓他當大都護,這豈不成了貶官降職李逍一個大功勞,若是他們這樣做,還不得被天下的百姓噴死,估計長安新聞報明天就能出個號外或是專版噴他們,畢竟這長安新聞報如今可是每期銷量達到五千份以上,銷售區域遍及整個京畿地區,甚至是諸道各州縣的官員們可都是能夠通過驛站訂閱觀看的。

    而這份報紙又恰好就是李逍是最大的東家,這不是找不痛快嗎現在那位總編可是藍田長公主,在皇帝和皇后面前得寵的很,被她噴了還不敢找她麻煩的。

    一群宰相,圍繞著如何安置即將回京的李逍,愁眉不止。

    “早知道,還不如答應李逍繼續呆在海東算了。”

    “李逍膽子那麼大,可不敢再讓他呆在那邊。兵部職方司不是早報告過,李逍在那邊可是整軍備戰,早就摩拳擦掌,若再不調他回來,估計他不是要打高句麗,就要是渡海徵倭。現在青海大戰開打在即,可不能這個時候讓李逍搗亂,雖然說他之前亂來搞贏了,可誰能保證他這一次又能贏?”

    李績說到這事,也是很不客氣掩飾對李逍的一些不滿來,“高句麗畢竟不是百濟和新羅,這是百足之蟲就算死了一時半會也不會僵的,真要做困獸鬥,又豈是李逍那區區幾萬新軍能搞的定的?萬一折騰敗了,把好不容易取得的安東大好局面葬送了,那才是得不償失了。”

    “就算是倭國也不能讓他去打,他要跑去打倭國,高句麗這個時候南下入侵安東,朝廷也沒兵可救,說到底,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安穩的安東,所以才讓高侃去接替李逍,有高侃和薛仁貴兩個一南一北在,便能保證東邊暫時能維持局面不變。”

    “陛下不是還準備讓李逍做東宮左衛率嗎?我看乾脆就讓李逍去東宮做官好了,如今太子年幼,李逍這年紀當太子老師倒是不錯的,就讓李逍當個太子詹事,或者是左右庶子也行。”李義府嘿嘿的笑道。

    東宮自有一套官僚,其組織與朝廷甚至很想像,就是簡化版的朝堂三省六部。比如朝廷有尚書、中書、門下三省,而東宮有詹事府和左右春坊,太子詹事就相當於尚書令,左庶子就相當於中書令,右庶子就相當於侍中。

    此外,東宮還有太子的師傅六人,分別為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皆為從一品。另有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皆為從二品。不過這些職位都跟朝廷的三師三公一樣,只是榮銜,並無實職。

    東宮裡真正的實職還是一府二坊,另外還有就是統兵的東宮太子六衛率了。

    太子詹事是正三品職,相當於尚書令或僕射之職,凡敕令及詹事府、左右春坊符碟下東宮諸司者,均由詹事府轉發。

    左庶子有兩個,正四品,掌侍從贊相,駁正啟奏。

    總的來說,東宮最重要的官員也就是一個太子詹事,兩個左庶子,兩個右庶子。另外還有諸如洗馬之類的屬官,但級別低些。而諸衛率的率,則多以朝中大將兼任,實際也並不全是東宮官。

    讓李逍做個東宮官,這還真是個不錯的主意,畢竟如今的太子才六歲而已,還什麼都不懂呢。

    太子詹事的品級很高,正三品,跟兵部尚書是一樣的,而且說起來比尚書尊崇。但實際上嘛,太子才六歲呢,等他繼承大統還得多少年?皇帝如今還正春秋呢。

    “那就讓李逍做太子詹事吧,這職位一般可都是由德高望重的老臣擔任的,就讓李逍來做,讓他安心在東宮教導太子,太子為一國儲君,教導好太子可是任重道遠,大功一件。關乎社稷江山,關於大唐國運!”

    一群老傢伙們誰也不願意才二十六歲的李逍跑進來跟他們平起平坐,於是都笑呵呵的一致決定,駁回皇帝任李逍兵部尚書和太子左衛率的旨意,改為奏請皇帝任李逍為太子詹事職。

    八個宰相一起署名上奏,一致請求!
mk2258 發表於 2018-9-1 21:14
第417章周國公





    海風摻雜著濕潤的腥鹹味緊一陣慢一陣的吹向赤山港。

    顯慶三年的夏天,一支船隊正在進港。

    碼頭上,無數的人都在翹首以盼,列隊歡迎。

    “來了來了,藍色的九頭蛟旗來了!”

    登州刺史帶著赤山縣令等一眾大小官員,以及赤山港十三行的掌櫃們都起身。

    連同碼頭上的那些裝卸貨物的力工,港灣里船上的船長水手們,都一起停下了手上的動作,一起迎接這條緩緩駛入港口碼頭的船隻。

    藍色的九頭蛟旗,代表著一個人。

    那就是藍溪李溪,在這片沿海他還有一個名字,大家私下里稱他為安東王、海王。

    這個男人當年從長安來到這裡,在這個荒涼的小海浦樹了根旗竿,三年後,這裡已經成為大唐最為新興熱鬧的海港了。

    無數的商船匯聚,包攬了幾乎整個海東與大唐的商貿,高句麗的奴隸、新羅的婢女、百濟的糧食,還有倭國的銀、銅,靺鞨的皮貨等等。

    港口的拍賣大廳,每天都安排的滿滿噹噹的,這座港城一年光是奴隸的成交量就在十萬上下,如今不但是海東的高句麗奴隸、靺鞨奴隸、百濟奴隸、新羅奴隸、倭國奴隸、蝦夷奴隸,甚至更遙遠的東北之地的那些流鬼國等地的北荒蠻夷也都出現在交易所。

    而來自南海的奴隸也很多,許多商船從南洋駛來,滿載著各式各樣的黝黑的奴隸,有來自交州、林邑等地的蠻夷,也有來自南海諸島上的蠻夷,反正不管是哪裡的蠻夷,在那些捕奴者、販奴者眼裡,那都是有價值的。

    而赤山港,現在已經一躍成為大唐最大的奴隸港。

    每年十萬數量的奴隸在這裡買賣交易,這些交易的奴隸有些被運往長安,有些被販往諸道挖礦、種田,也有許多被貶往邊疆各地墾荒屯田,還有一些甚至被運去原百濟、新羅之地的安東道種植、挖礦、做工。

    巨大的貿易帶動了這個港口,兼之這幾年海東安東道的迅猛發展,使得這座李逍指點的安東-中土轉運港日新月異。

    赤山港的興起,也離不開許多長安勳戚權貴們的支持,事實上,赤山港也早就成了各家權貴們的利益所在。

    赤山有十三行,不是普通的行會,而是商行,十三家超級巨大的商行,每家商行背後都有幾家甚至數十家權貴勳戚士族的聯合。

    基本上,如今赤山港所有的行業,都壟斷在這十三家商行手裡。

    赤山港起於李逍,而成於十三行。

    十三行每年向朝廷上繳的商稅都達到十幾萬貫,每家商行一年都上繳萬貫之多,而這還只是商稅,每年十三行還會以各種名義向朝廷捐輸,向皇帝上貢,這個更是大頭。

    這三年來,十三行以皇帝萬聖,皇后誕辰,太子誕辰,征西突厥、鎮安東、伐吐谷渾等為名,累計向朝廷和皇家捐銀百萬兩。

    這可是捐銀,不是捐錢。

    赤山港以商貿為主,交易量大,因此主要還是以白銀交易為主,他們使用安東錢莊所鑄造的銀元交易,一枚銀元為一兩,實際含銀八錢八,這種銀元鑄造標準,不易偽造,不用稱量可直接按面額交易,使用方便,兼之又有安東錢莊的銀票做為輔助,使用銀票甚至更加方便,這導致瞭如今赤山港裡只見銀元和銀票交易,不見中原的錢帛交易,只有在小額買賣時才會用到錢和帛。

    一枚銀元標額一兩,但因為成色好、鑄造標準、信用高等,其依然能兌換五貫銅錢。

    三年向朝廷貢獻一百萬兩銀元,實際上就是進貢了五百萬貫錢。

    這筆錢之巨,甚至超過了朝廷傳統的四大港之合,登州港、揚州港、明州港、廣州港這四大港每年向朝廷繳納的稅賦那是遠遠不及赤山港,連這些年新興的杭州港、泉州港的稅收也更是拍馬不及。

    正是因為這巨額的貢獻,才讓朝廷對赤山港青睞有加,全力的扶持。

    赤山十三行,每行佔據一條街區,因此赤山港現在有十三街。每家商行背後都是背景通天,但就算是這些通天的十三行,各行掌櫃們也都親自來到碼頭迎接李逍。

    十三行的掌櫃們和他們背後的長安權貴們都清楚,赤山港能有今天的繁華,十三行能有今天的龐大利潤,都離不開李逍。

    李逍是赤山港的締造者,這三年來赤山的發展全靠李逍這個引路人。

    更何況,李逍本身也是十三行背後的東家,赤山港有不少賺錢的買賣,那後面都有藍溪李家的一份子。

    船進港灣,駛停碼頭。

    “大帥,登州刺史及赤山十三行掌櫃都親到碼頭迎接來了。”

    李逍站在甲板上,仔細的打量著赤山港,他早知道赤山發展的很好,但這幾年來一直呆在安東,並沒時間回來過。這還是他三年來頭一次再看到赤山港,當年他離開時,這裡還只是初具規劃,可如今,這裡卻真的已經繁華無比。

    巨大的碼頭,高大的城牆,港口裡停泊著數百的船隻,碼頭上無數似螞蟻般的力工,這些都充分的說明了這個港口的巨大活力。

    而這一切,他李逍是始做俑者。

    “我已經正式卸任安東道節度使之位了,所以別喊我大帥了。”李逍手裡拿著一張捲軸。

    “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太子少傅、太子詹事、秘書監、周國公。”

    這就是現在李逍的最新官爵階位了,本來長安傳來的風聲,皇帝是要讓李逍回京做兵部尚書,甚至傳言他要拜相入政事堂的。

    可最後給他的詔書,正式的職事卻是秘書監兼太子詹事,兩個三品職,但比起兵部尚書以及拜相來說卻還是差的遠。

    李逍倒早就清楚,自己不可能拜相的。

    可到頭連兵部尚書也沒授成,這還是有些意外,他原本還想等皇帝授他兵部尚書後他再推辭呢,這下倒也省了事。

    秘書監和太子詹事,兩個都不算是什麼真正的要職,可又比較清貴的。秘書監是侍從贊相皇帝的,而太子詹事又是東宮官,很明顯朝中為了安排他回京也是費了番心事的,既不願意他就此一步跨入核心中樞,又不好打發個太隨便的職務,最後就這樣安排了兩個既貴又清的三品職。

    或許是覺得虧欠了點,於是原本定的銀青光祿大夫的文散階,便改為了金紫光祿大夫,這是文散階的第四級,正三品。

    至於上柱國,那是勳官,類似於軍功勳章,是他鎮守安東的功勳。

    此外他的爵位又晉了一級,原本是樂浪郡公,而這次直接就晉升為國公了。

    食邑加了三百,現在是一千三百戶實食封,大唐的國公不稀奇,朝中沒有千八百個國公,但百來個還是有的,若是再加上郡公、縣公,還真有千八百。

    不過真封的國公較少,能有千戶以上真封的更是少之又少了,連現在朝中的幾位宰相,都沒幾個真封國公,也就是李績、李道宗這兩位一國公有郡王的封邑要比李逍高,其餘如李義府啊許敬宗這些就都連虛封國公都還不是。

    不得不說,大唐對戰功確實還是很重視的,軍功封爵也不是虛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9-1 21:14
第418章上官婉兒





    只不過在大唐,爵位這東西也就是好聽一些罷了,這既不比漢魏之時爵位的實在性,那時有封地有封戶這些,自己的諸侯國那自己就是土皇帝,唐朝的封侯們連個真正的封地都沒。

    也不比明朝那時的爵位,畢竟明朝時老朱家無比的摳門,當年開國也不過封了六個國公而已,明朝的爵位雖也沒封地,可人家賞賜豐厚,世襲罔替,可真正的與國休戚,那份榮耀與利益是巨大的。

    大唐的爵位也就比宋朝的稍好點罷了,錦上添花的東西,算不得真正的好東西。

    周國公,周公。

    李逍也想不到朝廷會給他封個周國公的封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麼?

    當個太子的老師也好,不過一想到歷史上李治的太子們,李逍就不由的微微皺眉了皺眉。

    誰都知道,歷史上李治這個皇帝還是很厲害的,不說他繼承李世民的貞觀遺產,東征西討,滅西突厥、破高句麗、亡百濟,把唐帝國的版圖擴張到最巔峰時期。

    就是他立的太子也多啊。

    冊立了兩位皇后,還立了三個太子。若是算上他死後,武則天又立的幾個,那李治做過太子的兒子就有五個。

    而他總共才八個兒子,結果就有五個兒子當過太子,兩個兒子做了皇帝,還有一個兒子被追尊為皇帝,再加上他的皇后也當了皇帝,光這份就是全大唐獨一無二的,甚至歷史諸朝中也無人可及的啊。

    八個兒子五個太子,估計哪個皇帝都沒李治的太子多啊。

    現在的太子李弘,是李治跟武則天的第一個兒子,但卻已經是李治的第二個太子了。

    他是李治第五子,也是武則天長子,如今才六歲。歷史上的這位皇太子,各方面都極為優秀,是個仁孝太子,可是後來卻猝死了,死時才二十三歲。死在了李治之前,李治悲痛不已,破例追贈自己的這位皇太子為皇帝,諡號孝敬,用天子禮儀下葬。

    不少後人都曾經議論過,若是歷史上的李弘沒死,或許後來就沒有了則天大帝,武氏登基了。也許有李弘在,武則天可能就是另一個竇太后之類的,而不是會一代女皇。

    還有十六年。

    據說李弘後來是得癆瘵而死,這種病據說就是肺結核,而且他雖然死時二十三歲了,可體弱多病,連個子嗣都沒有。

    “這個可憐的孩子。”

    “周公在說誰呢?”劉蒜問道。

    “說一個可憐的孩子。”李逍對著自己的這位衛隊長道,張蔥劉蒜兩位少年跟著自己六年,如今也已經長成了高大的青年,在安東這幾年,也是立了些功勞,如今兩人都是六品的武職,也算是衣錦還鄉了。

    “周公是想念小郎君了嗎?”

    李逍呵呵一笑,兒子李慶雲也都三歲了,自己卻還連面都沒見過一回呢。再想到他的那個娃娃親居然是太平公主,李逍也是醉了。歷史上的太平公主可不是這位,可現在李治和武則居然把他們的長女封了這個封號。

    就是不知道這個太平公主會不會也跟歷史上的那位太平一樣了,也不知道自家兒子以後能不能駕駛的住啊。

    想到太平公主,他又不由的想到了藍田長公主玉瀨,也不知道她現在如何,這幾年兩人也常通書信,不過倒是聊報社、書社的事情更多。長安新聞報在玉瀨的主持下,如今都是穩定發行量高達五千多份的大唐第一報,甚至他在安東的時候,都能通過驛站海路收到,只不過會滯後一些,這旬收到的往往是上旬或上上旬的,有時甚至是幾旬的報紙一起送來。

    可不管怎麼說,能做到這份上,都不得不佩服玉瀨的了得。

    這幾年,她一心撲在報社和書社上,全力報紙和出版書籍,有時也抽空做慈善,在長安修了許多的養老院、孤兒院等,這比起以前喜歡游獵,喜歡酒宴,喜歡修佛寺建觀道的那位皇家公主更得百姓喜歡。

    “聽說慶雲那小兔崽子太調皮了些,我在不家裡,婉娘又要當爹又要當娘,不免過於寵溺了一些,這次回去,我一定要好好的教訓下這小兔崽子,要不以後還不得上天!”

    劉蔥呵呵的笑,“男孩子小時總要調皮些嘛,要是不調皮那才讓人擔憂呢,調皮的才靈活聰明,才長的健康。你看我家那幾個,就是太老實了,跟他們的百濟娘一樣小家子氣。”

    張蔥和劉蒜在百濟這三年,也各自納了百濟妾,還未娶妻先納妾,倒是許多在安東的大唐將士們的普遍情況,娶了百濟妾,自然會生孩子。

    有是有句話嘛,日久不一定生情,可一定會生孩子的,尤其是這個不搞計劃生育,也不會主動避孕的年代。

    不但張蔥劉蒜他們生了娃,李逍其實在安東也生了娃。

    他當初去安東的時候,帶了兩個,崔瓔珞和崔月奴姐妹倆。崔瓔珞帶著身邊幾年了,但也只是帶著身邊省的惹婉娘麻煩,他一直也沒碰過。

    可崔月奴那是在長安時就已經收了房的,在安東這三年已經生育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李逍又另納了幾個新羅、百濟等外族女子為妾,甚至還納了兩個中原商人的女兒為妾,因此在外三年,李逍倒也並不是寂寞的,妾有七個,孩子也有六個,三兒三女。

    這事情長安的趙婉也是知道的,每次納妾前,李逍都會照例先詢問她的意見,徵得她的同意,這方面趙婉是沒有反對的,相反一開始都還是她主動要求李逍納妾,以多為李家開枝散葉,在這個時代,人們不論男女都有著差不多的觀念,都認為多生孩子是極重要的事情。

    這次回長安,李逍便把七妾六孩都帶上了,也不知道回了長安後,這後院會不會真的和諧了。

    “登州刺史上官儀拜見周國公!”

    碼頭上,登州刺史上官儀一身緋袍帶著一眾官吏等恭迎李逍下船。

    “上官兄好久不見,依然風度翩翩啊!”李逍臉上露出笑容,哈哈笑著走了上前。

    上官儀,原來在長安任秘書少監,跟李逍同衙做個官,還是平級。如今放任登州刺史,負責登州和赤山兩大港,算是皇帝對他的信任了。不過比起李逍這個昔日同僚來,他的仕途明顯大有不如。

    “周國公才是真正的風度翩翩啊!”上官儀拱手,心裡帶著佩服,人家當年被趕出長安,可轉眼間,卻已經是意氣發風而歸,都晉封國公了。

    李逍則望著這位大士族出身,早年為避禍剃度為僧,後來參加科舉成為進士,以學士出身,後來成為太宗信任的御用文人的中年人,想到的並不是他日後會成為宰相,而是他有一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孫女,上官婉兒。

    不過好像上官婉兒現在應當還沒出世吧,那也是一個了不得的女子啊。
mk2258 發表於 2018-9-1 21:14
第419章大明宮覲見





    “臣李逍覲見聖上!”

    李逍入殿,伏身下拜。

    九旒黑幘、黃袍博帶的皇帝緩緩轉過身來,目光在李逍的身上打量,哈哈笑著上前一把將他雙臂扶住,“這裡又不是外朝,何必如何拘禮。”

    “你似乎黑了些,也壯了不少。”皇帝拍了拍李逍的背。

    “陛下也更健壯了。”李逍笑著道。

    “坐。”皇帝轉頭對殿中的旁人揮了揮手,“你們都下去吧。”

    內侍宮人退下,殿中只餘兩個起居郎還一手拿筆一手執卷做著記錄,左史記言右史記行,這些起居郎記錄著皇帝的一言一行,收錄於起居注之中,專供修國史以及給後面君王觀看,本朝的皇帝不能觀看本朝的起居注這是慣例,雖然太宗時壞過這個慣例,但當今皇帝卻也還沒敢說要觀看自己起居注的,也不敢讓這些起居郎退下。

    李治早就習慣了這些年輕的才子史官們,反正這些人無時無刻不在,無所不記錄,不管他說的好聽還是不好聽,甚至連他晚上寵幸了哪個妃嬪也要記錄,甚至他偶像的一句私下抱怨他們都如實記下。

    殿中變的安靜。

    皇帝拉著李逍走到一側坐下,甚至還親自給李逍倒了一杯上好的綠茶。

    “自你弄出炒茶之後,如今我大唐的飲茶習慣也大大改變了,如今這茶按你在長安新聞報上的分類,做出綠茶紅茶白茶黑茶等各式分類後,現在大家還真已經習慣了這種新的飲茶法,夏喝綠茶春喝紅茶冬喝奶茶,剛開始有些不習慣,可漸漸的卻反而已經沒法再喝以前那種摻雜著各種佐料的煎茶了。”李治動作很熟練的為李逍倒了杯茶。

    李逍雙手接過,送到嘴邊輕輕抿了一口。

    “來自杭州的龍井茶,上等的貢茶,外面一般難得喝到的珍品。”他感嘆道。

    “不愧是龍井茶的命名者,一品就品出來了。”

    君臣各自捧著一杯龍井,細細品味著。

    皇帝一邊喝茶,一邊打量著李逍,似乎在想著要如何開口。

    “陛下是想問臣關於青海戰局之事嗎”

    “你真是個聰明人,什麼事都猜的到,沒錯。程咬金和蘇烈征討吐谷渾,原本以為是馬到功成的事情,可不料現在卻出了些意外。吐蕃人出手了,而且是全力出手,他們鐵了心要阻止我大唐滅亡吐谷渾了。”李治有些失落的道。

    李逍放下茶杯,緩緩的道,“吐蕃出手,這其實是在預料之中的事情。”

    吐谷渾所處的位置,差不多就在後世甘肅的南部和青海的北部,主要就是祁連山南邊的一些地區。

    這個地區是青藏高原北部的緩坡地帶,相對來說,到青藏高原的交通要比四川、雲南方向更方便一些。

    而吐谷渾國呢,其實是鮮卑慕容氏的一支所建立的,可鮮卑人卻數量較少,其主體則是羌氐部族。

    這裡有優良的牧場牧草,適合游牧,出產優良的戰馬。可同時呢,這裡同樣適合農耕種植,因為這獨特的條件,一直以來是中原農耕王朝與西北游牧民族的爭奪之地。

    從南北朝到隋,吐谷渾的國力不斷強盛,在隋初最強盛時為南北兩千里,東西千里的廣闊疆域。

    不過他們遇上了統一了中原王朝的隋帝國,雙方幾次戰爭,吐谷渾經歷過和親以及稱臣還有被滅國,直接被隋設立四郡的慘烈經歷,在隋末亂世時,又趁機復國。

    到唐朝後,對唐朝又叛服不常,貞觀時,太宗曾派李靖、侯君集、薛萬徹等大將征伐吐谷渾,打的吐谷渾降服稱臣。

    自貞觀八年大破吐谷渾,國王自殺後,大唐冊立了新的吐谷渾王,還採取和親策略,和親、封冊,安撫為主,吐谷渾也開始依附大唐。

    可最終吐谷渾還是死性不改,稍恢復些實力,便又蠢蠢欲動,於是便有瞭如今的再次討伐,不過這次大唐不准備先打再撫,而是要和隋朝當年一樣直接滅掉,然後設立州縣直統。

    可吐蕃人又來阻攔了。

    吐蕃幾乎是與大唐同時建立起來的一個強大勢力,在唐以前,吐蕃也只是青藏高原中的一個部落而已,後來強勢崛起,統一諸部,稱雄高原,不斷向周邊出擊擴張,甚至跟唐朝也打了好幾仗,後來太宗將公主和親松贊乾布,才勉強有了一段時間的太平。

    如今,吐蕃人更是意欲染指吐谷渾,以進一步威脅大唐的隴右、河西,甚至是安西之地。

    吐谷渾國中也有些貴族被吐蕃人收買,將虛實盡告之吐蕃人。得到吐蕃人的支持後,這些吐谷渾人便又囂張狂妄到忘記以前被中原吊打的往事了。

    說白了,如今吐谷渾人的叛亂,其實就是在吐蕃人的支持指使之下的行為。

    大唐要動吐谷渾人,吐蕃人怎麼可能不出手。

    “陛下,據臣所知,今年吐谷渾甘豆可汗慕容順病重,吐谷渾內亂,最後諾曷缽王子與尊王內鬥爭奪汗位,最終諾曷缽王子殺了叔父尊王奪得汗位,而擁立尊王的大臣素和貴等逃入吐蕃。”

    慕容順去世,諾曷缽繼位汗位,並按習俗娶了自己後母唐朝弘化公主,本來這也只是吐谷渾人的家事。可逃進吐蕃的素和貴等人卻請求吐蕃人幫他們奪位,以擁立尊王之子為汗。

    吐蕃人當然樂意有機會直接進入吐谷渾。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吐蕃人進入了吐谷渾,同時吐谷渾國內分裂出兩支勢力,一支是諾曷缽新汗的勢力,他娶了唐朝公主,依然願意依附唐朝。可已經依附吐蕃人的素和貴一派,卻已經成了吐蕃人的走狗,與唐人為敵。

    襲擊河西走廊的正是這些投附吐蕃的吐谷渾人,而大唐根本不理會這些,直接就藉機出兵吐谷渾,卻不料吐蕃人這次反應迅速,根本不給大唐藉機滅亡吐谷渾奪取青海的機會。

    於是乎,表面上是大唐征討叛亂的吐谷渾,實際上是大唐與吐蕃在青海的正式較量。

    搜索書旗吧,看的書!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5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