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英雄 作者:女俠獨孤雯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3-10 18:35:2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474 48231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23:55

第1180章 奠定勝局

    從前線炮兵觀察哨那裡傳來的消息讓包括張海在內的新軍主力部隊從上到下的不少官兵們都感覺到了振奮。說明這些天來從試探性牽制行的進攻到繁瑣的戰地兵工準備都沒有白費。波斯人在伊斯法罕城的工事體系的確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

    在隆隆的炮聲中,部署在戰線其他方向上的新軍中重炮兵旅也展開了火力。六百多門中重火炮以每小時三萬發左右的連續不斷的火力把越來越多的炮彈打了出去。

    這種猛烈而持續的火力準備之下,伊斯法罕城週邊連綿三四十裡的一條炮火攻擊區域上,十數萬發中重炮彈將三四丈縱深內的土壤都徹底的梨了一遍。不少的地方都明顯的在炮擊之下塌陷了下去,暴露出了波斯人從山嶺防禦體系到城內的坑道工事網。

    早有準備的新軍主力部隊迅速展開了聲勢浩大卻有緊密有序的攻勢,從已經佔領的兩處山嶺陣地翻越過,繞過整個波斯人的山嶺防禦體系直接對城內展開了包圍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波斯人似乎終究是意識到了什麼危險的事情,不顧白天反擊的時候可能遭受到的風險與代價,展開了猛烈的反撲。

    伊斯法汗罕城週邊的野戰中負傷並險些失去了生命的張洋此時也作為獲得了英勇勳章的新軍精幹投入到了掩護作戰之中。

    在之前的作戰中找不到殺傷敵軍的機會顯得比較鬱悶的張洋終於捕捉到了真正可以給那些沒有太過厚重防護之敵以猛烈殺傷的機會。以自己盡可能快的子彈填裝速度在三四分鐘左右的時間之內就連續射出了十幾發線膛槍彈,在並不算太遠的距離上打倒了十來個敵人。

    然而讓張洋比較失落的卻是:高成與陳新所配備的後裝抬炮顯然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三四分鐘內捕捉戰機的時間之內就打出了近二十發後膛抬炮炮彈。這些威力巨大的後膛抬炮炮彈在命中敵群的時候往往能將二到四名敵人同時打倒在地。如果不是這伊斯法罕城週邊的地形不是特別平坦,敵群也不敢乙太大的規模聚集在一起,給敵人的殺傷顯然會更加的巨大。

    就這樣:幾乎全部投入到一線的兩千多名神射手隊伍,兩千多名神箭手隊伍還有千餘名左右的線膛槍兵在新軍主力部隊三個整旅官兵們的掩護之下給予那些打算在白天展開反撲的敵人以猛烈的殺傷。在短短數分鐘的時間內就讓從城內和山嶺工事之上向城郊的新軍主力部隊展開反撲的波斯人付出了接近十萬人的傷亡損失代價。

    城內和山嶺工事內其他之敵也不惜暴露出所有的火力點,將如雨一般的火力打了過來。在戰鬥展開不過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裡向後城郊的新軍主力部隊官兵發射出數以百萬計的各種彈丸。

    但這些彈丸卻大多以有效射程之外飛來的流彈為主,僅僅殺傷力了千餘名左右的新軍主力部隊官兵。大多人傷亡的人還是因為被流彈命中了面部才導致殺傷的。當在著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裡新軍主力部隊已經完全的控制了山嶺內側暴露出來的坑道並運送了足夠的引火物到一線的時候。從四面八方如雨一般飛射過來的彈丸就已經給突入山嶺防線之內的新軍主力部隊帶來不了多少威脅了,因為官兵們也大多可以把頭部掩蔽起來。而波斯人的絕大多數流彈都難以在幾百米的距離上給擁有精良防護的新軍主力部隊官兵帶來多少威脅性的殺傷。

    就在這個時候,煙霧開始在伊斯法罕城的四周連綿不斷的升了起來。從表面上看:這些煙霧似乎是新軍主力部隊在自己已經佔領的暴露出坑道通道附近點起來的。但是沒過多少時候,就開始有煙霧從伊斯法罕附近山嶺上的一些草叢之中暴露出來。

    部分反應及時的波斯人及時的堵住了通向山嶺陣地的通道,但這樣做的人也有不少不可避免的讓煙霧在半山腰的地方暴露了出來。畢竟這些坑道陣地因為工事建設世間有限的緣故很少有太過深層的,大多不過是一些加了被覆掩蔽的坑道而已。

    煙霧攻勢之下並不打算坐以待斃的敵人不少走出了掩蔽向逐步攻入山嶺陣地內側的新軍主力部隊展開了猛烈的反撲。還有的不少人卻在戰死的威脅和強敵面前真的選擇了坐以待斃。

    這個時候,整個中央集群的三個暫編師的部隊已經大部投入到了一線與新軍主力部隊的交戰之中,以猛烈的待發槍銃火力還有近衛部隊的其他各種精准強悍的獲利展開了對山嶺防線之敵的最後收割。

    激烈的戰鬥從新朝十年早春二月最後一天的中午時分一直持續到了黃昏來臨的時候。雖然從伊斯法罕城內飛來的流彈還時不時的存在,不過從滿目瘡痍的都城四周連綿不斷的山嶺上飛來的流彈已經越來越少。只是偶爾傳來一些並不算太大的隱隱爆炸聲以及點點白煙從山腰邊升起,那是戰鬥收尾階段新軍主力部隊官兵以推杆雷和兩斤半的重手榴彈收割殘破坑道之內的殘敵。

    整整一個白天的戰鬥終於奠定了進攻伊斯法罕之戰的勝局,數萬名波斯人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被俘,大概二十萬到三十萬山嶺陣地周邊的敵人在反撲中被打倒在地或是在躲藏或裝死之中死于新軍主力部隊的清剿。

    天色漸漸暗下來的時候,整個伊斯法罕城的四周山嶺在也沒有太過密集的槍銃聲或是爆炸聲響起了。

    張海沒有放棄勸降城內之敵的打算,畢竟在這多日來伊斯法罕附近的交戰中,中央集群的隊伍也遭受了並不算太輕的代價。如果在以後的戰鬥中在遭遇到這樣的代價,張海還是擔心這會給一些損失比較嚴重的隊伍的士氣帶來過於消極的影響。

    但就如同張海隱隱所猜測的那樣,用空投的方式撒放的傳單之讓總計數千人規模的零星之敵突破種種障礙選擇了趁夜逃亡投降。而城內的波斯人上層似乎早已做好了頑抗的準備。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23:55

第1181章 輕兵構想

    新朝十年二月最後一天的夜晚,臨近子時的時候伊斯法罕城的城內除了一些零星的逃兵之外還是沒有重要的消息傳來,城內守敵的態度張海也大致瞭解到一二了。

    “明天天亮後發起強攻吧!以隊伍的士氣來看,即便是再增加一成傷亡隊伍仍然能夠承受的。”軍議的時候,成都獨立旅的王光下定決心說道。

    張海經歷過不少事情,也已不是當年時的那種遇到困難不是畏懼就是有些不甘的年級了,在思索了許久之後還是決定直接講出自己的想法:“可要是不止一成的傷亡怎麼辦?我們還是不清楚城內敵軍的家底。不過卻可以從過去的情報大致推斷:城內的殘敵或許比我們兩次大仗累計殲滅的人數要少。可卻未必比之前四周山嶺陣地少,也有三五十萬人的規模。周圍的山嶺不少地方都並不適合開挖太深的坑道工事,這也是我們能夠輕易佔領周圍山嶺工事群的原因。而在城內這方圓數裡的面積內,我懷疑僅僅這十天的時間一些簡易的較深地下坑道群就已經成形了,如果發動強攻,我擔心隊伍遭受的傷亡可能影響整個大軍之後的應變能力……。”

    還有不少事情張海雖然沒有細說,但是對於有不少指揮與參謀經驗的眾人來說也是不言自明的:敵軍的週邊陣地壓縮在周長不超過二十裡左右的範圍內,那麼就能夠靠一個暫編師的力量來執行有效的圍困任務了。而且:如果不要求短期內破城,整個隊伍還可以有數個月甚至一年左右的時間來休整戰備。像這樣駐有龐大兵力與人馬的大城,就算準備充足,存糧也不會超過幾十萬人一年的時間太久,哪怕這些軍隊在防守中很少進行高熱量消耗,僅僅擁有諸如平民一般的活強度也是一樣。

    如果擁有一年左右的準備時間,哪怕只是新軍主力部隊的一部分力量,那也可以擁有極為充足的攻堅火力來壓倒守敵了。因為在這時代,坑道的深度並不是可以無限向下的。

    張海繼續補充說道:“我們在戰略大後方還是要留有一定力量的,不能完全交給衛拉特人來收拾屋子。而國內的一般公安軍,他們的作用我想在這多年以來不少人應該多少有些瞭解的。而且我擔心左路軍在向西的進兵中有可能遇到困難。”

    聽到這樣的話,王光宋子悅等人才稍稍理解了張海的想法。缺乏留守力量的全軍主力遠征一路向西,那的確會有不少的問題和隱患。以前張海曾經想過:這個戰略後方或許留在伊斯坦布爾更為合適。

    但是伊斯坦布爾卻是一個重要的海港城市。而且在調查之中它的核心城區並不位於西亞而是位於歐洲。這就使得海上力量終究有所短板的新軍主力部隊並不適合將大後方的預備隊中心放在那裡。

    討論到有關奧斯曼方向戰局的時候,張海更加有些憂慮起來:以往新軍主力部隊進攻一個陸上帝國,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進攻其首都迫使對方的首都力量和援兵不得不策應,這樣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給對手的野戰兵力以沉重打擊,而面對奧斯曼這個地處近東複雜之地的“陸海雙修”強國,形勢顯然要複雜的多。

    新軍主力部隊攻滅哈薩克汗國乃至薩法維王朝,那還不至於給那些歐洲國家太大的震動。然而奧斯曼帝國如果在短時間內遭到嚴重打壓,那麼就極有可能引發一系列反應。

    就在張海有些猶豫的時候,忽然間軍議的大帳外有親衛連的戰士以熟悉的聲音報告道,並在允許之後走了進來。

    “是左路軍的消息?劉洪濤親自回來了?難不成大軍遇到了什麼意外不成?”張海有些意外的歎道。

    在張海所率領的新軍主力部隊攻入波斯境內之後,其實就已經分兵兩路,一路隨劉洪濤向西,而一路隨張海所率領直逼伊斯法罕城。

    張海大致算了算日子,如今的左路軍距離伊斯法罕城雖然並不近,但也已經至少相隔數百里十來天的路程,應該已經抵達波斯帝國西部山區才是。而且根據幾個月以前外情部軍事偵察部門的一些消息,近來同樣剛剛即位不久的穆拉德四世似乎也不安分,不少奧斯曼軍隊開始向西調動,甚至侵入曾經為薩法維王朝所佔據的兩河一帶。

    劉洪濤風塵僕僕的從帳外走進來的時候張海有些無奈的笑道:“如果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劉大將軍臨陣脫逃呢,然而我卻知道你絕對不是那樣兒的人。說說吧:前方遇到了什麼情況?”

    “我想向聖主借一些精銳兵力用一用,跟隨左路軍的一千近衛精兵還是少了些。如果加上一千左右的神箭隊官兵以及一千人左右的線膛抬炮手,還有一千左右能力強些的戰勤兵力並攜帶一些渡海工具……。”

    劉洪濤這些話一講出來,張海就大致明白這是要幹什麼了?

    “你想輕兵突進,直接跨海進攻伊斯坦布爾?這個想法或許很好,然而你知道伊斯坦布爾的地理格局麼?你知道我們隊伍在這次伊斯法罕之戰中以十萬大軍的兵力進攻,都遇到了什麼樣兒的障礙麼?輕兵突襲這套,對於東方那些戰爭潛力有限的對手或許是可取的。然而這些西方文明週邊的強手,甚至遠非當年的後金可以相提並論。”

    張海沒有再多說什麼,而是讓身邊的小慧蘭從公事包中把早就準備好的一些材料交給了劉洪濤。

    劉洪濤也沒有耽擱什麼,抓緊時間一邊看一邊思索起來。不過,劉洪濤卻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種憂慮,而是似有些什麼話難以說出口。這也是張海弟子中除了當年的李峰等個別人之外普遍的一個缺陷。

    張海沒有在逼問什麼,只是說道:“這樣的行動,你有幾成把握?”

    “六成”劉洪濤直言道,似乎還想說些什麼,只不過想了想卻沒有開口。

    “我把中央集群神箭隊官兵中的三分之二大約兩千人左右都交給你呢?”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23:56

第1182章 遠征近東

    “兩千名神箭隊官兵?這……。”劉洪濤有些愣住了。

    在他想來:這種根本沒有絕對把握而且損失風險很大的行動,是不可能讓近衛部隊的精銳主力大半集中過來冒險,那樣風險就太大了。

    不過這個時候張海卻鄭重而平靜的說道:“伊斯法罕城下的惡戰讓我思考了很多。很長時間以來我們新軍主力部隊的指導原則都是以“正”勝“奇”,是因為論在戰役還是戰略方面:我軍的綜合力量都要強于對手。起事早期的時候我們的力量雖然也處於弱勢,但是真正有些危險的也也就是第一次青州之戰的那些時候。如果把發展能力和機動隱蔽等方面的能力考慮進來,我們在戰略上還是相比對手占優,這是我們僅僅四年左右的時間就能橫掃‘天下’的根本原因。可是這一次遠征,我軍雖然在戰術和戰役上依然佔有明顯的優勢,可我們面對是一個遠非東方可以相提並論的文明集團。我軍在戰略上並沒有多大的優勢,而且如果還有可能是劣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前那套以穩為主的作戰方略就不對了。只要是承受的起的險,我們都值得冒。只有根本無法承受的危險我軍才需要回避之。我想:我這裡的近衛主力官兵如果出現六成左右的覆滅性損失,那的確是一個有些嚴重的後果,然而這個後果卻不是無法承受的。我軍不是這些西域政權一樣完全依靠暴力才能保證治權的朝廷了。只要留下三分之一左右的種子,重新恢復起來應該是並不困難的事情,而且,我還覺得僅僅靠左路集群的力量有些太單薄了。要在並不算長的時間內打敗這樣一個二百年來的陸海強權,至少也需要八到十萬人左右的力量。這一次回去,你不用帶著來的這少數人返回前線了。我率領大軍合兵一路,一通西進吧,這樣至少才保險一些。而相信:敵人再強大,意外在多,也應該沒那麼容易給十萬左右的新軍主力部隊集群帶來什麼影響。”

    聽到這樣的話,劉洪濤也不由的有些感動:他這時才終於明白了在張海的心目中:西征是一項值得一定程度上付出一定冒險代價的“事業”,遠遠並非尋常王朝君主那樣的“開邊遠征”。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張海甚至不惜以身犯險,或者拿出最為核心的力量。因為誰都清楚,瀕臨西洋的情況下,遠方的強敵極有可能通過海路以並不算長的時間內來援。

    “既然風風火火的回來了,就抓緊時間把繼續向西的方案確定下來吧!”張海忽然提醒道。

    就這樣:在新朝十年的早春,三月的黎明來臨之前的時候,張海在剛剛結束伊斯法罕城週邊之戰的情況下就確定了全軍主力以最快的速度向西進攻的決心了。因為他知道:時間每耽擱一天,就有可能給隊伍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

    留下的大軍規模約為近四萬人左右,大概包括從工匠營與非戰鬥人員中補充了人員的暫編第三師的近兩萬人;工匠營為核心的輔助部隊萬餘人,還有近萬左右的傷兵。其中真正喪失戰鬥力或需要較長時間修養的官兵大約幾千人左右。這三四萬左右的人馬,確保了隊伍在遇到一定意外的情況下也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並且中重炮兵的主力也留了下來。

    伊斯法罕之戰中炮兵雖然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張海卻可以確定:在大多數情況下,隨著新軍主力部隊基層火力的改善,特別是線膛抬炮兵的發展,中重炮兵的作用沒有之前那樣明顯了。

    而張海則率領暫編第一師、近衛部隊主力、暫編第二師、老營主力及航空等兵種累計五萬余官兵及六萬余匹正規軍馬、萬餘匹在作戰中繳獲的馬匹隨同劉洪濤歸來時所攜帶的千餘人馬起一返回了前線,並在薩法維王朝西部的大山中完成了會師,使向西的主力總兵力依舊達到了近萬人左右的規模。並且在這十萬大軍中包括了至少五個暫編師的野戰力量。

    在劉洪濤率領左路集群向薩法維王朝西部山區的進兵過程中,也體現出了劉洪濤明顯比張海更為積極的用兵原則。劉洪濤沒有讓大軍集結在一起展開行進,而是分散成以旅群為核心的部隊兵分九路以最大的效率快速而突然的完成了對薩法維王朝西部山區駐軍的初步清剿與打擊,之後就以最快的速度讓隊伍按照原定的計畫集結起來。

    當張海率領的中央集群主力與左路集群在薩法維王朝西部山區集結起來的時候,原來做為薩法維王朝重點的西部地帶已經不存在規模過萬人的大規模抵抗力量了。反到是負責偵察的偵騎在開進的過程中發現了奧斯曼帝國一些先鋒部隊的影子。

    “穆拉德四世的打算和動向摸清了沒有?”張海向負責外情部戰略偵察的田彥詢問道。

    “現在還沒有發現敵大軍主力規模的隊伍前來。根據現在得來的報告:兩個多月前在我軍主力大軍兵臨波斯的時候,是曾經有奧斯曼人的主力集團曾經向薩法維王朝的西部邊境地區調動過。但可能是在之後得到了什麼消息,已經開始將主力部隊西調了。不過,奧斯曼境內尚沒有像波斯人那樣全面動員的跡象……。”

    聽到這樣的話,包括張海在內的不少新軍高層也都大致明白了怎麼回事兒。奧斯曼帝國做為與中華遠隔萬里的國家,雖然在對外消息和交往方面的意識強不少,然而若論對新軍主力部隊的真正瞭解,卻是最少的。國內過去沒有官方背景的商人從陸路最遠也就是到波斯,而新朝四年左右那些叛逃者,也幾乎沒有幾個人來到奧斯曼帝國境內並獲得重用。

    不過哪怕是再對新軍和新朝缺乏瞭解,這幾個月來所發生的不少事情也顯然給穆拉德四世政權以巨大的震動,迫使穆拉德四世放棄了以主力部隊在野戰中搞投機的想法。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23:56

第1183章 近東帝國

    同以往的征戰一樣,張海所率領的新軍主力部隊並沒有興趣像當年貼木兒的大軍遠征奧斯曼時那樣首先攻略兩河流域,在獲得足夠給養和支援的情況下利用當地人的支援展開向奧斯曼帝國核心地帶的最終進攻。因為新軍主力部隊並非當年的貼木兒,力量對比完全不同。

    在完成對薩法維王朝西部殘餘力量的清洗還有奧斯曼帝國偵察力量的驅逐之後,新軍主力部隊于新朝十年三月下旬陽春時節集結在了奧斯曼帝國核心地帶東南部哈卡裡至凡湖一線左右的地區隨時準備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當年在新朝中原及其周遍境內作戰的時候,似乎不論集結起多大規模的隊伍,給養都是隨時可以征掠的。然而進入到中亞至西域一帶的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從張海到新軍各級軍官將領都感覺到了一個事實:中原以外的天地雖然遼闊,但要論人煙財富之稠密,就是那些西域繁華地區能夠相提並論的也是鳳毛麟角。這時的擁有超越時代後勤準備的新軍主力部隊也必須不停的展開征戰,並對所經過地區展開殘酷無情的掠奪才能維持其十萬以上騾馬化大軍的正常後勤。並且在一個地區的停留超過半個月的時間,那糧草就會開始讓人提心吊膽起來。

    因此到了這個時候下到新軍官兵上到王光劉洪濤等人都清楚:大軍絕不可能在這一帶對峙,休整不會超過十天的時間就必須展開大規模的進攻行動了。

    在這近十天左右的時間裡,張海從新軍主力部隊神箭隊三千余名官兵中抽出了兩千餘人、從三百餘後膛抬炮手中也抽出了兩百餘人、還有七成的前裝線膛抬炮兵與六成的神射手部隊一共兩千餘人,加上兩千餘名軍隊裡精通投彈與爆破攻擊等方面的精銳湊成了前所未有的多達六千餘兵力的精銳集團並臨時組建了“先鋒突擊旅。”

    雖然這些隊伍都是老兵了,但是因為這次突擊任務事關重大難度也頗高,隊伍所面臨的考驗遠非當年中原起事的時候可以相提並論了。

    在隊伍完成了基本的協同訓練兵將要踏上征途的時候,張海照例親自來到眾人的中間。因為張海知道:這些最精銳的戰士也只有親自來訓話才能讓不少人在以後的征途只中提起必要的注意來。

    因為這些官兵都是張海比較熟悉的了,張海能做到對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有印象,一半左右的老戰士叫的上名字,因此沒有太多的閒話就直奔主題:“你們知道為什麼這次出戰,沒有安排配屬給你們多少騾馬麼?”

    “畜生遠不如人聽話!”

    “對,還走路的時候拉屎,要以最高標準隱蔽行軍的話的確有不少麻煩。”

    “聖主,不是據說那奧斯曼帝國核心版圖一帶也是以山區為主麼?他們怎麼會對鄉村基層控制的如此嚴密?要讓我們以最高級別的隱蔽行軍標準展開行軍?”

    有過不少地理知識學習的新軍最精銳部隊顯然瞭解一些基本原理:在平原地區交通方面人口容易集中,而在山區那些耕地零散的地方會不不少難以監管到的小自然村。不論是實行什麼制度的政權,在山區的統治力度都不可能同平原地區相提並論的。

    張海沉默了許久鄭重的回道:“因為奧斯曼帝國同我們遇到的以往那些對手都不相同。他們對基層的控制力要比像中原學習的越國、朝鮮,還有人口數量多達兩三千萬又分佈在不同島嶼的東瀛更強。東瀛藩主最多的時候不過千餘;奧斯曼人的領主規模據外情部的瞭解大概四萬人左右。換句話說:哪怕一個隻有數十戶人家幾百人左右的普通村落,也有可能全民皆兵並擁有時刻能動員起來的一些武裝力量。他們和波斯人一樣都是有效管理到千萬人口級別的大國。這就是為什麼在當年奧斯曼帝國剛剛起家的時候,就能在本土動員起數十萬大軍應敵的根本原因。除此以外:奧斯曼帝國還有十萬人上下的禁軍、數萬規模的常備新軍、數萬規模的外族僕從軍,總計多達二十萬規模左右的騎兵。他們的財政收入多達6億奧斯曼銀幣或折合我們中原的三億多兩白銀,就算這一帶的物價因為自古以來的貴重金屬多於中原,物價似乎要比江南一帶還要高不少,那也是一個遠遠超過前明而堪比兩宋時期中原擁有龐大軍事潛力的國家。在這四戰之地,他們的治安軍也不在是一般意義上的治安軍,是可以隨時動員起來參加作戰的野戰部隊。從這個角度上說:他們的動員組織力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超過我們地域遼闊的新朝。因此:我才要求你們在之後行進作戰抵達目的地的一個月內:要想在國內的潛伏行軍對抗性演習那樣一絲不苟。不要輕易的脫離外情部專屬人員的配合去與當地的人打交道。征水都要謹慎,更別說是征糧或借宿。你們明白沒有?如果你們疏忽了一點兒,就有可能在分路行軍的時候遭遇到嚴重的威脅。我並不希望在這次幾千里的遠征突襲作戰的時候,有任何營隊發生意外!”

    “聖主放心吧!這次敵境行軍路途雖然遠了一些。然而我們知道隊伍是在什麼樣兒的環境下,絕不會有所懈怠的。”不少近衛部隊的官兵們紛紛答道。

    張海似乎還是不放心什麼,叮囑道:“路途雖遠,但是我相信你們在外情部偵察員與情報員的幫助下是不會迷失方向的,應該可以按時且準確的抵達潛伏地。我不要求你們以最快的速度抵達,隱蔽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明白麼?……。”

    臨別的時候,張海見到劉洪濤的時候還是有些猶豫。這次行動是劉洪濤主動請纓,但張海還是下了相當大的決心才決定由劉洪濤親自負責這次艱險的任務。因為要最大限度的謀求勝利,似乎沒有比劉洪濤更合適的人選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23:56

第1184章 逼敵決戰

    如果他親自率領的隊伍出了問題,張海冷靜思索後的結論依舊是:這會是新朝重大的損失,長遠影響不可預料。但還不能說是承受不起的損失,這個風險事實上是值得一冒的。

    即便是在不利的情況下面對敵騎兵集團的攻擊,數千新軍最精銳部隊依舊是一股擁有戰役能量的隊伍。按照高風險對抗演習和以往的實戰詳報記錄,不論是花費巨大成本的神箭隊官兵還是線膛槍炮部隊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殺傷四五名衝擊過來的騎兵或是十多名步兵,挫敗二十倍以上有一定戰鬥意志的敵騎或是百倍規模的敵軍步兵。這個規模的能量或許不足以在伊斯法罕城外野戰或是當年安卡拉會戰時那樣面對史詩級兵力的對手依然能夠穩操勝券,卻也有了足夠抗風險能力。尤其在土耳其核心地帶境內多山地而少有能夠展開規模龐大騎兵衝擊的地方。安卡拉及其周邊地帶是為數不多這樣的地區。而這些先鋒突擊部隊在出發之前就被叮囑要儘量避開這樣的地方。

    隊伍所面臨的最大風險,其實就是跨越和泅渡那條歐亞之界的海峽將要面臨的種種風險。如果此時的奧斯曼帝國把他全部的海上主力集結在那裡進行防禦和守備,即便是準備充足手段齊全的新軍精銳部隊進行滲透攻擊也依然會面臨巨大困難。張海在臨別的時候就叮囑過:如果事不可為,或者目標暴露,精銳先鋒部隊應該避免執行敗算明顯高於勝算的任務。更不要說之後以沒有配備多少彈藥輜重的輕型部隊去進攻舉世聞名的堅城就更是一大挑戰了。

    張海對先鋒突擊部隊的交代是:如果此時的伊斯坦布爾已經是擁有全新防禦體系的城市,那麼就沒必要著急攻堅。以圍城應變和準備大股敵軍的來襲為主,保證自身的軍事存在,就是最為當務之急的事情了。

    因為涉及到奧斯曼帝國的歐洲部分,就已經不像征討其他亞洲國家時那樣簡單,而要考慮曾經長期和奧斯曼帝國對峙的哈布斯堡王朝可能的反應了。

    如之前的計畫那樣:張海沒有打算讓劉洪濤等人率領的先鋒突擊部隊成為一隻遠離大部隊的孤軍,而是同追大軍緊密配合的隊伍。因此:在先鋒部隊出發之後的第二天:也就在新朝十年三月下旬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大軍就提前展開行動以五個暫編師為核心兵分五路展開對奧斯曼核心地帶的猛烈掃蕩。

    其實早在大軍於撒馬爾罕集結並商討西征策略的時候,新軍各部隊就早已確定了基本方略和原則:那些同新朝不同信仰的異教的確而且還是多荒漠或山地等環境惡劣民風比較強悍的地方。即便當地的抵抗不似當年遠征後金的時候所遇到的抵抗那樣劇烈,新軍主力部隊也將展開對當地整個中上層政治結構甚至基層體系的殘酷清洗。

    只要這時代還不是政治正確至上世界主義普世哲學盛行的時代,“殺男霸女”就是國家與民族擴張的基本套路。

    後世的蘇聯乃至整個社會主義事業在很大程度上受挫于民族與文化問題,甚至直接影響到了全球眾多普通中下層民眾的利益。就是號稱多文化多民族融合成績比較好的美國,非新教白人的一切外來族裔雖然帶來美國不小的貢獻,但依舊是美國社會嚴重的政治動亂隱患和文化包袱,讓這個人均資源國際地位科技能力都沒有短板的國家人均經濟還不如北歐等一些頂級發達國家:即便這些人不是極端民族主義者或宗教極端分子也是一樣。

    以普世精神立國的國家與社會都面臨嚴重的文化融合問題,漢民族雖說有很強的包容力和同合能力,但上千年來卻沒有真正融合國哪個一神教體系的文化群體。因此:張海重新思考後的原則就是:只有死了的問題民族與問題文化族群才是好的問題民族與問題文化族群。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以幾百年或千年的單位來看:更沒有長盛不衰的國家。只有死人或准死人才是墳前懺悔謝罪懷念賠罪等等的時候不會帶來隱患的。就像當年的美國如果不是把北美的印第安人清理的不剩多少,恐怕也會有更大意義上“拉美化”的風險吧?

    就這樣,新軍主力部隊所到之處開始落實“兩個凡是”的原則來故意激怒本來就懷有敵意的當地人:凡是一個地方有零星的抵抗,哪怕新軍主力部隊死了一個人,也要以周邊一日行程之內的所有持有武器的人來陪葬。凡是在“征借”的過程中遭遇隱瞞糧食之類的現象,也都要所有持有武器的人陪葬。更別說是投毒或者其他形勢的有組織抵抗了。而有任何暴力抵抗行為的老弱婦孺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交戰團體成員。”

    加上新朝主力大軍行軍過程中比較明顯的糧草負擔,遇到種種抵抗和隨之而來的血腥清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一時間,從哈卡裡到比特利斯,再到凡湖周邊乃至更西更北的方向上,小亞細亞半島上的血雨腥風開始蔓延起來,持續到新朝十年四月上旬,新軍主力部隊在各個方向上的推進不過二三百里,就有三十多萬規模的“敵國武裝人員”“敵對分子”被“清剿”或“處決”。而那些抵抗過新軍主力部隊的奧斯曼正規武裝,軍官階層哪怕投降或被俘也大多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被處決。只有一些明顯被震懾住的工匠勉強可以最終得已倖免。

    奧斯曼帝國在核心地帶民間馬匹和傳信機制都不缺乏,這樣令人恐懼而絕望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穆拉德四世的耳中。

    穆拉德四世雖然有不少靠譜的參謀,可是本身的性格卻根本不是能夠妥協求全韜光養晦的人物。儘管知道新軍主力部隊擁有強悍的戰鬥力,依然決定投入騎兵主力狠狠的教訓一下這些狂妄自大的外族入侵者。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23:56

第1185章 逼敵決戰(二)

    還沒有到收穫的季節,僅僅是剛剛春季農忙的時候,小亞西亞半島的東部卻處處是騰空而起的煙柱以及被縱火焚燒後的村莊。

    新軍主力部隊的五個師群除了張海所率領的暫編第一師群以外以旅群為單位進一步分散為另外十二個旅群,在南北連綿千餘裡小亞細亞半島核心地帶展開了肆無忌憚的掃蕩。而且行為也越來越劇烈。

    不論隊伍有沒有遭受過敵對行為,反是在所經過的村子裡搜出了軍器的,車輪以下一律實行連做。男女老少們被士兵們包圍起來趕進了不少早已準備好的房屋中並被點起熊熊的烈火。

    而這樣的大規模掃蕩在這從來就少見難民的地方帶來了罕見的難民潮。不少的東部地區倖存下來的土耳其民眾在領主們的帶領下如躲避瘟疫一般的向西逃去。

    不到半個月左右的清剿,新軍主力部隊就清理了上百萬“敵對分子和不合作者”,其中包括“公開與新軍主力為敵”的十幾萬人。在這並不算寒冷並且天氣逐漸溫暖起來的季節,雖然大部分屍體是被焚燒在房屋之中,可還是有不少地方伴隨著大量的死人而蔓延了局部瘟疫,還有無數的人死於糧食被掠奪之後帶來的饑荒或是因為缺乏逃難的經驗而死亡於逃亡的路上。

    穆拉德四世最初調集各路大軍前去應敵的時候,曾經在不久之前遭到過清洗的奧斯曼近衛軍們對抵抗那來自東方的強敵並不熱衷。沒有記載過於詳細族譜習俗的土耳其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忘記了當年的成吉思汗,最多只記得貼木兒。可貼木兒等人在遠征之中也並沒有像對待異教徒一般的對待著佔領區的民眾。畢竟:要維持龐大的軍隊也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

    況且,即便是消息不太靈通的貴族們也都從波斯地區傳來的風聲中瞭解過那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強敵,只要消極避戰,說不定對方會像當年的貼木兒那樣最終退去。

    可是當令人恐怖的消息通過驛路以最快的速度傳到奧斯曼帝國核心領土各地的時候,即便是一些對穆拉德四世極為不滿的人也知道應該怎樣做了。

    幾乎在最短的時間之內,以奧斯曼常備新軍及近衛軍主力在內的十五萬大軍就被集結起來,其中包括十萬人左右的追騎兵及五萬以火器裝備為主的步兵,沿途之中又有很多逃亡過來的領主帶領著那些與新朝主力有著血仇的人們會聚起來形成規模多達二十萬上下的人流。

    其實以奧斯曼帝國在高加索或巴爾幹方向上都能隨時投入二十萬主力、在巴格達方向上都能隨時投入十萬以騎兵為主的主力部隊的動員能力,完全可以集結起更大規模的軍隊同新軍主力部隊交鋒。只是奧斯曼人從領主到將軍在常年的戰爭中都具備了相當的經驗與常識:超過二十萬規模的大軍並不一定帶來正比的力量增強效果,反而容易被敵軍所趁。同時:又為了在新軍主力部隊從四處的燒殺清剿之中反應過來之前給那些“東方惡魔”最大的打擊,穆拉德四世打算以最快的速度給予那些外族人閃電般的打擊,在主力會戰之前就重創這些狂妄的對手。

    新軍主力部隊自大的把軍隊分散開來執行這種掃蕩任務,也是以穆拉德四世為首的奧斯曼上層有了同這些閃電般就橫掃西亞諸強的可怖軍隊交鋒勇氣的來源之一。

    在穆拉德四世來看:以奧斯曼帝國十萬騎兵主力及若干火器部隊為錘頭,其他部隊負責牽制和阻擊:就算對手的戰鬥力十倍於己,也可以在逐一的交鋒中給這些狂妄自大的東方惡魔以沉重的打擊。

    新軍主力部隊長期以來的行軍速度、眾多的車轍、還有匱乏的前出偵察隊伍也讓葉爾羌之外的很多西域對手誤認為這支來自東方的大軍是一支以步兵為主體的軍隊。就算有足夠的馬匹,貿然間集中起來也顯然是要損失很多東西的。

    新軍主力部隊自從哈薩克汗國境內的某此教訓之後,執行這種清剿掃蕩任務的時候也十分注意周邊敵情。

    當負責在山頭或是熱氣球上負責定時偵察觀望的官兵們發現了數量不正常的敵偵騎的影子的時候,就開始把以營連為單位分散執行清剿掃蕩的隊伍集合起來,以最快的速度向旅群單位集中。

    不過:新軍主力部隊這次因為旅與旅之間也有這百里左右的距離,有的相互之間的距離還更為遙遠,這明顯給了土耳其人以戰機。土耳其軍隊在本地民眾的配合與支持之下很快就找到了相對比較孤立的最南路之新軍部隊,並以最快速速度集結十萬主力騎兵在底格裡斯河以南、小亞細亞半島東南部的瑪律丁一帶保衛了似是新軍暫編第五師第三旅的一支部隊。

    穆拉德四世雖然覺得新朝主力大軍分兵而且分的這麼開的現象很令人詫異,不過也並不認為這支從遙遠的東方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閃電般橫掃過來的恐怖對手會是一位庸才領導下的隊伍。即便那張海是庸才,卻也不可能缺乏有一定戰爭經驗的人才。這支看似在邊緣地帶比較孤立的新軍主力部隊極有可能就是這次來敵之中戰鬥力比較強的一直。不過如果不打這一路而去打其他幾路,一旦新軍主力部隊的戰鬥力遠超想像,那就既有可能讓奧斯曼帝國的主力大軍陷入敵軍的重圍之中。

    為了避免驚動強敵,土耳其人沒有像新軍主力部隊的以往對手那樣花費不小的精力來試探新朝大軍的戰鬥力,而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有以十萬規模的土耳其主力騎兵連夜行軍並在清晨天色剛剛亮的時候就在當地人的指引之下包圍了“第五師三旅”的新軍主力部隊並在稍稍恢復了馬力,沒有等“第五師三旅”的部隊在行軍中展開炮火陣地的時候就從四面八方如海一般圍攏過來展開猛烈的進攻。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23:56

第1186章 決戰交鋒

    在秦陽親參與搬運彈藥的表率之下,全旅的大小火炮終於部署在各隊的前沿並展開了火力。早已在每門炮的炮管中填裝有近二百枚輕霰彈的炮兵一次就把近萬枚彈丸發射了出去。各個步兵營的隊屬炮兵連也把早已準備好的銅鼎炮針對四面八方雲集過來的敵騎展開了猛烈的射擊。

    兩萬餘枚輕重霰彈還有天上射下來的兩萬余支火箭在一瞬間就殺傷了兩多名來敵並讓更多數量的馬匹倒了下來,可所起的作用也僅僅是在那人馬的海浪之中掀起一些血染的浪花而已,並沒有影響到那些決戰之心堅定的土耳其人在進攻之前的最後整隊準備。這讓秦陽不由的感覺到一絲詫異,因為在通常的情況下這樣的火力準備就算不能打退這個規模的對手,也會在很大程度上的遲滯敵軍的進攻從而為炮兵火力的繼續展開而開闢更多的機會。

    可是言前之敵的這種表現,似乎就是在當年最為強大的後金軍隊中也不曾見過。做到這點兒,顯然不是單憑恐懼與仇恨就可以的,這支騎兵隊伍也有可能是南征北戰之後新軍主力部隊所遇到的最為強悍的一股勢力了。

    秦陽所率領的步兵旅不是名義上的“暫編第五師三旅”,而是在新軍之中地位僅次於獨立近衛部隊及第一旅的第二旅。也就是劉洪濤當年率領的主力部隊。也正因為如此,張海才有勇氣把這支部隊安排在最南路承擔最為艱巨的任務。

    在危急的情況下,各營的官兵也在圍攏的土耳其人先鋒騎兵剛剛發起試探性突擊之前就展開了比較密集的隊形形成空心方陣以應敵了。

    當然:新軍主力部隊的這個所謂的“比較密集”是相對於自身來說的,如用冷兵器時代或這個大多數地區還處於冷熱混合時代的軍隊來說,仍然相當於一兩萬軍隊才能擺出來的大陣。四面防線每一面都連綿裡許左右。

    猛烈的炮聲在大概半分鐘有餘之後繼續接連不斷的響了起來,這個時候敵軍的大股部隊也已經逼近到半裡左右的距離上了。中重火炮所發射的炮彈就是部分近失了一些也形成有效的跳彈飛入了敵群之中,而掠過土耳其人騎兵大隊前排的炮彈也絕大多數都落入後隊之中。

    四十八枚實心彈炮彈及近萬枚霰彈在很短時間內又打到了將近兩千名來襲的敵兵,然而這猛烈的炮擊似乎仍然對這些土耳其人沒有太大的影響。人馬構成的血肉胡同很快在衝擊中癒合。炮兵們在這個時候也不得不快速的拉動著炮身退到人牆的後面去。

    因為有著絕對的兵力優勢,土耳其人像以往那樣,在有效射程之外的最大拋射射程上就展開了密集的箭雨,這看起來似乎讓對面的新軍官兵一陣忙亂,更是有不少人跪倒甚至臥在了地面上。這種局面也讓承受了不少打擊的土耳其人感覺到一似興奮:似乎這些“東方惡魔”並沒有傳聞之中那樣強悍。

    當做為先鋒的土耳其騎兵逼近到百步左右距離,並要用火器展開嫺熟的馬上射擊的時候。連成一線的白煙卻從當面連綿不斷的飄了起來,並且看起來如同源源不斷一般。

    選訓優良又經歷了不少作戰的新軍第二旅官兵沉穩而嫺熟的展開了燧發排槍火力,步兵們在不過十幾秒種的時間內就把三支填裝好彈藥的五管燧發排槍中的子彈打了出去。而幾乎與此同時,炮兵們也沒有閑著。在很難展開有效的炮擊或者說這麼做殺傷效率不夠高的時候就如同步兵們一樣利用早已填裝好的燧發排銃向逼近過來的敵軍展開了最為猛烈的射擊。

    炮兵可以如同步兵一般靈活的支援前排戰鬥,也是第二旅在新軍主力部隊中長期成為近衛系統之外最為突出的一支部隊的根本原因。

    在連綿不到半分鐘時間裡六萬余支早已填裝好彈藥的槍管的打擊之下,四面八方連綿四五裡的戰線上,沖在前面的敵騎在有節奏的轟擊之下成片的被打倒在敵,雖然不少的馬匹為主人承受了彈丸和轟擊,在這密集的火力之下也無法倖免。

    當逼近到五十步左右距離的時候,連綿不斷的人馬被打倒又使的敵軍的騎兵重新看起來仍然在百步左右的距離上,只留下連成一片的屍體或者傷兵乃至死傷的馬匹。

    有的負傷後的土耳其人冒著繼續被殺傷的風險逼近過來,卻遭到待發彈藥沒有打光的第二旅步炮兵們的猛烈攢射。幾乎沒有一個人能逼近到近距交鋒的距離上。

    而少數土耳其精銳射出的累計不過幾千火槍和箭矢,在這樣的距離上也僅僅是造成了新軍主力部隊四五十人傷亡。主要還是面部負傷。雙方的損失比完全不遜色於八裡橋之戰。

    開戰以來短短的時間內所遭受的一萬幾千人的傷亡損失終於讓這些精銳的奧斯曼騎兵動搖起來,因為沒有人能夠確信如果繼續往前沖會不會遭受恐怖的火力。就是一些沒有喪失士氣的騎兵此時的馬匹似乎也喪失了跨入百步左右死亡線距離的勇氣。

    穆拉德四世及其手下的將軍們並不是平庸之輩,在這種情況下迅速命令隊伍中的多半人下馬保持戰鬥並以火器來壓制當面對手,以求在實機成熟的情況下展開近距離上的騎兵突擊。

    雄厚的兵力也使土耳其人的火器猛烈的打來,這頗使第二旅的官兵們不得不臥倒以求隱蔽,並把剩餘大部分火器通過接力傳送的方式叫給最精銳的官兵來發揮。除了步炮兵的有效配合之外,有效的運用精銳兵力也是第二旅的官兵們所突出的地方。

    不過或許是在開始的時候所進行的火力消耗過為猛烈,同敵軍的對射沒有持續多久,終究開始被穆拉德四世看出了新軍主力部隊在火力體系上“三板斧”的特點和破綻。

    迎頭痛擊之下銳氣頓挫的奧斯曼新軍與近衛軍主力此時也逐漸發現了新軍官兵似乎是在用早已準備好的火器來形成短時間內的綿密火力,當展開持續射擊的時候就瞬間稀疏下來,而且那些射來的槍彈似乎威力並不是很大,只要在精良的鎧甲外面加上一層盾牌就能有效的抵禦住了。

    那些從東部地區逃難過來的難民所證實的恐怖終究還是重新鼓舞起了奧斯曼帝國主力的勇氣,越來越多的隊伍開始把攜帶的金屬重盾抬到了前排並做好了展開最後衝擊的準備。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23:56

第1187章 決戰交鋒(二)

    沉重的傷亡損失和之前新軍主力部隊猛烈的火力起初的時候讓所有土耳其人都有些猶猶豫豫。可是當在前面的重裝步兵發現:只要在鐵甲兵的前面支撐其持有金屬防護盾牌的盾牌手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傷亡的時候,緊張和恐懼就稍稍緩解了不少。

    當不斷前進中負責試探性進攻的的奧斯曼先鋒部隊逼近到距離第二旅前沿五十米左右的距離上,而前方的槍銃聲依舊沒有大做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奧斯曼官兵終於確信:這新軍主力部隊恐怖的火力終於在之前的交鋒中消耗殆盡了。不過這也意味著:必須迅速發起進攻。否則當新軍主力部隊重新填裝好那些火器的彈藥,等待著主力大軍的就極有可能是一場失敗和災難。

    “看那曾經囂張無比屠殺我族人的東方惡魔!用金屬包裹住全身,依舊像那海灘上的烏龜一樣懦弱。沒有了火器的犀利和所憑藉的外物!他們什麼都不是!只會把自己的身子縮在盾牌的後面。那單薄的隊形還沒有前出的長矛要深!戰士們向前進攻,把那些異教徒們的脖子扭斷或是用破甲錘與隨身火器打爛他們的頭!”

    負責試探性進攻的奧斯曼人先鋒部隊的軍官們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頗有經驗的,用那多少有些戰詩意境的話語鼓舞著人們向前進。奧斯曼先鋒部隊官兵們的前鋒攻擊隊形重新變的整齊。

    這種近距離的冷兵器交鋒或者說是冷熱混合時代的戰爭,奧斯曼人還是有著嫺熟的經驗的。不需要東方大軍那麼多旗手,只需要很少量的旗手就能在廣闊的戰線範圍內有效的組織作戰。最前面的士兵大多是刀盾兵,舉著金屬製成的盾牌掩護著自己的全身大部乃至後面的人心臟以下的部位。

    在後面:持有四五米左右野戰長矛的長矛手足有五排之多,長矛從人群的縫隙中伸出直到抵達盾牌的前面形成連成一片的長矛從。這戰陣的之間還有持有輕型火炮的人掩蔽在敵軍視力所不能及的後面,隨時準備以猛烈的側射瓦解新軍主力部隊看看起來唯一像點兒樣的盾牆。

    而在這之後,無數派奧斯曼官兵則手持標槍,隨時準備把這最有利於近戰配合的重型標槍投擲出去,徹底瓦解新軍主力部隊的戰線。小陣與小陣的之間還有不少人躲避在重甲部隊的身後,隨時探出身子以填裝好彈藥的重型火繩槍展開射擊,起到對敵兵壓制或心理威懾的作用。

    二十米距離左右的時候,土耳其人的精銳部隊開始扔出一陣又一陣的重型標槍,加上整個部隊前進中的聲勢,把新軍主力部隊壓迫的不斷後退。開始展開的輕炮側射也在這個距離上帶來了不小的傷亡。

    在這種情況下,秦陽不得不命令整個隊伍在被敵軍壓迫一段距離之後展開有效的反擊了。成群的重手榴彈開始一片一片的飛向敵群。

    兩斤半左右的重手榴彈裝有一斤左右的黑火藥,雖然對於披甲持盾之敵有效殺傷範圍同樣大打折扣,但是震動和短時間內的失能範圍依舊不遜色於一兩重左右的TNT炸藥,能讓方圓三米有餘累計十平米範圍內的人至少是輕微震傷或短時間內喪失意識。

    除了心理與紀律方面的鍛造外,新軍主力部隊中的訓練都不需要太久的時間,因為主要是資源的消耗與投入。手榴彈方面的訓練就如同90年代的中國軍隊某些部隊一樣成為了重中之重。這如同後世反坦克手榴彈一般重量的兵器在比較優秀而突出的第二旅官兵手中往往也能投出三十米上下的成績,比土耳其人投擲輕標槍的距離還要遠些。

    而在群體投彈戰術和控制火繩管引信的爆炸時間方面也是第二旅官兵們平時裡訓練的重中之重,兩排人進行投彈的時候一次攻擊往往在敵之五米、縱深二十米左右的距離上形成難以躲避的攻擊波。就算有不少的手榴彈沒有保證,也幾乎讓被覆蓋到的區域之內的多數敵兵在連成一片的爆炸之中不是徹底失去戰鬥力就是短時間內被震撼的喪失了反應。

    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二旅官兵前排隊伍則迅速發起了反擊,以最快的速度殺傷當面之敵並最大限度的製造混亂。

    新軍主力部隊裝備的套管鋼矛比起戰陣長矛來要短的多,然而在破甲殺傷乃至有效的放血方面都有獨有的設計,只要形成有效攻擊很快就能讓對手喪失戰鬥力。在幾乎一邊倒的白刃反撲之下,土耳其人的進攻先鋒迅速就被擊潰下去了,直到潰退到了原來的位置上。新軍主力部隊不繼續追擊的原因也很簡單:這種前出擴散反擊如果突擊的戰術距離過遠,終究會帶來不可預料的風險。

    這次新軍主力部隊同兵力雄厚之敵所進行的近戰交鋒,持續的不是很久,卻也讓新軍主力部隊遭受了四五百人的傷亡損失,而土耳其人則在陣地前再次留下了六七千具屍體。

    累計損失接近三萬左右的土耳其人在這股強悍的令人畏懼的隊伍面前終於喪失了繼續進攻的勇氣,而打算通過拋射出去的箭雨來事實干擾的打算也終究落空了。前線的奧斯曼將領們發現:優良的防護和驚人的戰場心理素養竟然讓這些隊伍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有效的展開彈藥填裝作業。

    並沒有攜帶足夠多炮火的情況下,穆拉德四世終於下令放棄對這股強悍之敵的圍攻,轉而進行圍困,等待著增援的後續部隊的抵達。穆拉德四世明白:即便付出再大的代價,也要堅決將這股強敵殲滅掉,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決定土耳其人今後的命運了。

    在最初的危機過去之後,秦陽也逐漸鎮定下來。開始聯絡在高空之中打完了彈藥主要用於監視敵群的熱氣球隊伍。這次出征,幾乎每個旅戰鬥群都配有航空隊並裝備六部以上的航空熱氣球。

    “看來敵軍的援兵並不遠,攜帶有不少的輜重,就在西面約二十裡遠左右的位置上,準備命令隊伍全軍準備進攻!”秦陽下令道。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23:56

第1188章 決戰交鋒(三)

    足夠的人力使得不過數分鐘左右的時間一線戰鬥步兵就在步兵和炮兵們的協助之下完成了全部待發槍銃的填裝,在整個部隊很大程度上的恢復了火力爆發力的前提下,整個隊伍在有效的指揮之下迅速向著敵軍的西面整體移動,並展開了攻擊。

    此時的奧斯曼人已經放棄了在進攻中殲滅新軍主力部隊的打算,退到了一百五十步以外的範圍,最多時不時的以的在馬上以遊騎和弓箭展開拋射火力騷擾,連以輕炮兵展開對射的勇氣都沒有了。不過敵軍顯然還沒有放棄保衛圈的打算。

    “敵人似乎忘了:我們並不是一支只有兩條腿而沒有馬匹的隊伍!命令騎兵隊伍上馬,並隨時展開對敵軍的反擊!”秦陽在渡過了最初的危機之後果斷下令道。

    各營做為預備步兵連的官兵們在這時迅速做好了準備並退到大陣中央躍上了戰馬,卻把頭最大限度的低了下來。

    針對規模龐大之敵的騎兵反擊迅速展開了。五百名左右的新軍主力騎兵每人攜帶十二支燧發排槍六十支填裝好彈藥的銃管乃至比較輕型的防護裝具下迅速針對敵人展開了猛烈的反擊。除此之外,每名負責突擊作戰的騎兵還攜帶了近戰兵器及至少五枚重手榴彈。

    以騎兵做為攻擊對手的主要方式是新軍主力部隊很少用到的,在這個時代,很難給馬匹有效防護的騎兵正面攻擊防護優良並擁有準備的步兵即便擁有優勢也是一件得不常失的事情。可如果是騎兵針對騎兵就不一樣了。

    見到新軍主力部隊放棄了自己的優勢,打算和己方在絕對劣勢的兵力下於馬背上較量。奧斯曼人的隊伍裡終於有不少人重新鼓舞起勇氣。

    很多人都認為:在騎戰中複合弓加上長矛這些原始的武器才是最有效的兵器,火器騎兵展開騎戰,那簡直就是找死行為,尤其在兵力明顯不足的時候。

    可是出戰的土耳其人卻沒有想到:這些第二旅中負責出戰的新軍精銳幾年的時間以來在馬上火器射擊方面下了多少功夫並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在六七十步,尋常的騎射手還不足以有效的針對佇列目標展開騎射的時候,猛烈的彈雨就打了過來。在騎射的情況下新軍主力部隊使用燧發槍的精度的確比步射的時候大有滑坡,可即便如此也把近一半的彈丸射入了從五十步到八十步左右距離上的土耳其人馬隊之中,尤其是那些比較紮堆的馬隊。

    而在這個距離上,從土耳其人那裡射來的並不是太過密集的直射箭矢,就算不能躲避也能根據對面之敵的反應做出適當的應對了。

    第二旅先出部隊接連不斷展開的以火器為基礎的遠距“騎射”很快就在連綿兩裡的進攻方向上將不斷聚集並圍攏過來的敵騎打倒,而企圖包抄到前出騎兵隊伍之後的敵騎則遭遇到第二旅步兵們的猛烈開火射擊。

    最終,擁有絕對騎兵優勢的奧斯曼人不得不退到了更遠的距離上,並很難對先前中的新軍步兵隊伍構成騷擾性射擊,整個幾千人的大陣在戰鬥行進和進攻中終於達到了堪比常行軍甚至急行軍一般的速度。

    遠處增援過來的奧斯曼人步兵和炮兵集群沒有回避的意思,而是向戰場前進,並撤下來的奧斯曼騎兵一起組成連綿幾裡的阻擊陣地,並企圖通過工事作業最終困住這股強悍的新軍主力部隊。

    在趕過來的敵步炮兵集團還有三四裡之遠,增援之敵剛剛紮下陣地的時候,秦陽下達了全面反攻的命令。第二旅之所以能成為新軍中除近衛部隊之外最為強悍的武裝力量,除了選拔與戰爭鍛煉乃至靠譜的指揮之外,每一名士兵都精通步、騎、炮多種作戰技術並能有效的展開協同作戰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在歸來的第一批騎兵重新補充了填裝好的彈藥之後,第二旅的熱氣球部隊地勤分隊和一部分炮兵開始直接用航空所用的百虎齊奔箭發射箱在地面展開了火力。

    地面拋射的百虎齊奔箭最大射程經過一定的改進之後也不過三百五十到四百步五六百米左右的樣子,但這也恰好把退到距離新軍主力部隊一裡左右距離上的敵群所在的區域內覆蓋在內了。

    從地面發射的火箭在最大射程上威力相比那些從空中射下來的火箭根本不可相提並論。箭矢的威力在遠距離上甚至不如單兵用的強弩或者神箭隊官兵射出去的利箭要大。不過這尋常戰弓兵級別的威力對於並無全身甲防護又以騎戰為主的敵軍來說卻也足夠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炮兵隊伍也用早已填裝好彈藥的火炮展開了一輪猛烈的火力。四十八門中重火炮在透支壽命裝彈的情況下打出了近萬沒中霰彈,而那些銅鼎輕炮則把近十萬枚尋常火繩槍彈丸重量一般的輕霰彈拋射出去。這些輕霰彈在最大拋射射程上的威力甚至難以有效殺傷那些沒有多少防護的馬匹。

    從火箭到火炮在中遠距離上的開火雖然沒有給予敵軍決定性的殺傷,卻終究使得以騎兵為主的敵群發生了短時間的混亂與動搖。

    也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千餘名第二旅官兵已經做好了上馬的準備,並在全面反擊的命令發起之後針對以西面為主的敵群進行了猛烈的反擊。一千五百余名官兵利用馬匹在土耳其騎兵隊伍陷入短時間內混亂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決定性反擊終於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幾裡陣線週邊連綿十幾裡方向上的土耳其人馬隊終於在犀利的“連射火器騎兵”的反擊之下向後退卻了。阻擋在第二旅進攻方向上的土耳其人遭到了尤其嚴重的打擊。

    因為雙方馬術和騎兵作戰經驗上的巨大差距,第二旅的馬隊反擊沒有追擊太過遠的距離。但這也讓增援之敵同第二旅之間的距離在短時間內被拉近了。

    戰鬥進行到這個時候,就連性格強硬的穆拉德四世也看出了想要最終解決這股強悍的敵軍已經勢不可為了。才最終下令全軍接觸對這支強敵的包圍,並盡可能的將隊伍集中起來準備應變。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23:56

第1189章 圍殲信號

    秦陽終究沒有讓騎兵隊伍離開步隊太遠。不過在整個第二旅隊伍逼近到距離援敵不過兩裡距離的時候,他似乎感覺到這樣做有什麼問題一般。

    之前的真個戰鬥過程,第二旅官兵都可以說發揮的相當出色。除了在騎兵運用方面有些欠缺之外多兵種的相互配合與轉換、作戰意識的把握都明顯超過同樣配置的新軍一般主力旅不少。在敢於同敵軍肉搏並承受一定傷亡損失的情況下自然給予了敵主力集團以教訓。

    可是秦陽卻想起了劉洪濤當初對營以上軍官階層時不時的提醒,做為新軍中可以說唯一勉強夠的上新軍事體系下“名將”標準的人物,劉洪濤在軍事指揮藝術方面的權威並不比張海差多少:第一戰術的完美是重要的,但卻不是唯一的,戰略觀也很重要。損失比優秀,可浪費的物力過多也浪費了戰機是失敗。就像當年起事的時候,如果對政府軍總是打當年倭寇的那種擊潰戰消耗戰而不是殲滅戰,損失比優良的多也有可能得不償失。兵力是資源、那人員的傷亡消耗也應該服務於戰役目的。這又讓不少弟子想起了“未來史詩”中的倭寇侵華與革命軍隊的對比。戰術和戰鬥力更為優秀的前者,卻沒有像後者那樣取得勝利。第二,戰鬥取勝不代表能達到更多的戰役目的。如果因為給敵人的威懾過多而讓敵軍有所警惕甚至喪失了更大規模殲滅戰的機會,那也是得不償失的。

    秦陽在冷靜下來的時候也很容易想到了自己率領隊伍給予敵軍過大教訓甚至擊潰當面之敵的結果:敵軍最多分出一部分兵力再找找別的隊伍的麻煩,而主力卻有可能畏懼于新軍主力部隊的強大戰鬥力而西逃,如果是那樣:讓敵軍將主力部隊全部撤到海峽附近,就會給近衛先鋒部隊帶來很大的麻煩。有關近衛先鋒部隊像秦陽這樣新任旅級軍事主官也是有所瞭解的。

    通過這一仗,秦陽的看法是即便奧斯曼人集結全國的主力也不能給比第二旅更為強大的近衛先鋒帶來多少麻煩。可近衛先鋒部隊這次出征涉及到很多高難度的作戰任務,還有其他國家和地區介入的風險,這就不能把眼前之敵嚇走了,而是要盡可能的將敵軍留下來。

    “要不要繼續展開進攻?”一名負責傳令的作戰參謀問道:

    “前隊準備以重手榴彈及白兵展開進攻推薦。後隊注意準備好燧發槍銃,準備在危機與必要的時候迎敵!”秦陽下令道。跟隨劉洪濤參加過諸多作戰的新軍第二旅還有個特點:作戰命令有時候無需過於明確和機械。不少指揮員對於一些作戰已經形成了跟為完善的作戰條例。

    奧斯曼人在將隊伍收攏集結之後沒有立即用在已在恐懼和壓力之下士氣大為下滑的部隊展開反擊,僅僅是期待著這股強敵在進攻援兵臨時陣地的時候會暴露出一些破綻罷了。

    按穆拉德四世有些緊張和悲觀的看法:這些新趕到的部隊只不過是因為對強敵缺乏瞭解才多少有一些信心罷了。一旦他們認識到這新朝大軍精銳比想像中的精兵強將還要前大的,沒有馬匹的人很肯能都有在戰場上最後留下來。

    不過讓奧斯曼人感覺到意外的是:新軍並沒有像之前那樣展開猛烈的火力,或許是待發的火力消耗的太過的緣故,這幾千人竟然以單薄而寬廣的隊形針對擁有數萬兵力的增援之敵展開了零星火力支持之下的近戰突擊。

    當戰局陷入僵持的時候,穆拉德四世重新率領隊伍從側後展開單路縱隊連綿不斷的騎兵火力突襲,主要使用對重裝目標有一定威脅力的標槍和從馬上發射的火繩槍進行一次型打擊,終於扭轉了戰局,頗使第二旅的隊伍重新轉入防禦狀態。整個作戰隊型範圍也被壓縮到了這時代通常規模數千兵力所常見的方圓百步左右距離。

    “我總覺得這股強敵有些蹊蹺:按他們之前所表現出來的應變能力與戰鬥力,不應該是這樣的結果。”一名穆拉德四世身邊負責觀戰的軍師有些疑惑的說道。

    穆拉德四世卻並不以為然:“我剛才用望遠鏡仔細的觀察過了:這一仗其實從開打到現在,敵人的傷亡損失也不小,減員至少在千人上下,占對手兩成左右;如果考慮到其中不少傷患對他們的牽制,影響會更大。如果是尋常的隊伍早就被擊垮了。這股強敵就算在為精悍,戰鬥力也應該遭到了不少的壓制才是。我們糾纏住這股敵兵直到傍晚的時候再發起最後一次進攻。如果不成,再讓大軍連夜西撤!”

    負責參謀的軍師瞭解這位小時候多少有些神經質的帝王的性格,沒有再提出不同的異議。當然,這也同奧斯曼人展開圍攻以來暫時還不見其他方向上的新軍偵騎,也不見這被拖住的強敵有傳信的騎兵乃至熱氣球突圍有關。

    而其實在交戰的前一天夜裡也就是黎明之前的時候,就已經有塗有偽裝染料的傳信用途輕型熱氣球升到了兩千米以上的高空。這種傳信熱氣球只能攜載不超過百公斤的重量,基本上只能拉動幾裡長的引線和攜帶一名熱氣球分隊飛行員。這也是第二旅在國內對抗推演之後的一種預防性手段。

    當發現大股敵軍的突襲之後,熱氣球就沿春季的東南風脫離了地面分隊的牽引,在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裡就飛到了三十多裡外,在降低高度後向遠處潛伏待命的聯絡隊官兵發出了特有的旗語信號。

    瑪律丁附近的戰鬥還沒有結束的時候,直接利用旗語和煙火信號傳遞的消息就抵達到了上百里的距離之外。從暫編第五師開始,整個新軍主力部隊迅速有了動作,向南或向西圍攏過來。

    當然,這樣的傳信終究還是沒有隱瞞的住土耳其人負責週邊偵察的遊騎;黃昏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就有消息傳到了穆拉德四世的營帳之中。這終於使得有些固執的穆拉德四世決定西撤了。在交戰中,新軍主力部隊的強悍已經充分體現出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