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樞密院與三衙
開皇十九年,四月十六日,楊勇下詔,令太子楊林監國攝政,同時給予了太子只有皇帝才能擁有的軍事權利,都督內外諸軍事、節制天下兵馬。
大明宮,位於太原三連城中西城,在西城三城中居南。是幾十年前北齊文宣帝在千年晉陽古城的遺址上所建造,後來擴建為城,稱大明城,城高四丈,周回四裡。現在,這座大明城,成為了整個大隋北方的核心,是監國攝政太子楊林理政休寢的東宮。相比于皇帝楊勇居住的晉陽宮,其實大明宮明顯低了一檔。
晉陽宮是北齊高家安置東魏傀儡皇帝孝靜帝元善見的宮殿,在大明城之北,後因以為城,隋朝建立後被更名為新城。後來經過擴建,新城高四丈,周回七裡,比其南面的大明宮要大上許多。並且在晉陽宮的西面,還有一座新城相連,名為倉城,城池更大,城池同高四丈,但周回八裡。
易風所居大明宮實為太原三連城西城三城中最小的一座,不過易風倒不在意這些,更大的晉陽宮留給楊勇好了。
成為了監國攝政之後,易風沒有急著馬上率兵南下。
雖然高熲等一眾百官都請求立即南下進攻關中,討伐楊秀。不過對於易風來說,好飯不怕晚,南下之前,他還需要整理一下如今的太原朝廷。所謂磨刀不費砍柴功,入主太原,監國攝政之後,他一下子合併了太原朝廷三四十萬軍隊,還有河東河南以及半個河北。如今他的麾下真可謂是地廣兵足,擁有了河北河東河南三地,兵馬數十萬之眾。這樣的實力進攻關中,決不是問題。可易風卻沒有急著南下關中,現在需要練好內功。
易風以晉陽宮為皇宮,為楊勇宮室。以大明宮為東宮,做自己的太子府。倉城,則被更為皇城,太原朝廷各部衙門俱設在此外。另有懷荒兵馬屯駐西城,楊林另將百官們的府第都賜在汾河之東的東城,西城裡不再居住官員。
懷荒諸軍基本上都佔據了太原及周邊諸要地,擔任戍衛重責。
皇甫涎面色紅潤,心情極好,他在這太原城也呆了近三年了,原來跟著楊諒,一個完全扶不上牆的爛泥,而後來跟了當初的太孫如今的太子,雖然這位殿下許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見,可起碼自己提出的諫議這位殿下確實是認真考慮過的,就算沒有採納,那他也能提出一個相對來說或許更好,起碼也能讓自己認同的不同意見來。雖然如今太子與高熲等合謀,軟禁了皇帝楊勇,這在他看來於禮不合,可心裡略微的那點嘆惜過後,更多的還是默認。畢竟,楊勇在他看來,不過又是一個楊諒而已。如今諸王叛亂自立,如果由楊勇來統領國事,還不知道這天下得亂成什麼樣子。亂世聖人出,也許太子的果決上位,正是天命所使呢。
“殿下,陛下已命殿下攝政監國,節制天下兵馬,全權負責討逆平亂。臣以為,殿下當儘早率軍南下,清除叛逆,奪回京師,聖駕還京百官回朝。”
易風抬眼看了一眼皇甫涏,又看看一側的尚書令高熲,問,“高相,你以為呢?”
高熲紫袍玉帶,梁冠玉笏,坐在易風特別賜給他的榻上,半閉著眼睛似乎在打盹。可易風很清楚,這個老頭絕不是在打盹,他現在的這種表現不過是試圖向易風表明自己的低調。雖然在此之前,高熲主動迎他入朝,可易風並不就認為這老頭已經完全臣服於他。背叛楊勇,不過是他了明形勢,及時的換船。這種眼光,那種果決,都讓他欽佩。但這並不表明,老頭就真的完全臣服於他。執掌朝政近二十年,如今太原朝廷之中,更是擔任尚書令這樣的重職,在楊堅朝十九年,尚書令還沒有真正的授予過誰。如今的太原朝廷中,高熲的權勢不可輕覷,賀若弼韓僧壽等一眾文官武將可還是緊密團結在他身邊的。
“回殿下,老臣以為,皇甫公所言極是,朝廷當早日發兵南下,收復關中,平定叛逆。河東數十萬將士,原本都是北伐之師,家眷俱在關隴,如今楊秀做亂關中,將士們家小俱陷於賊,將士們心憂不已,都希望能早日返鄉。”高熲回復道。
易風點頭,但沒有直接做出回復。
朝會結束之後,易風在內殿召集了懷荒軍的高層議事。
劉文靜最先發言,他在朝會時已經看出易風並不想馬上南下,當下問,“殿下不想立即南下進軍關中?”
“嗯,我覺得現在南下並不是當務之急。”
“那殿下以為何為當務之急?”
“整合諸軍,真正控制河北河東河南,內部安穩,然後可討外敵。”
“殿下是打算攘外必先安內!”劉文靜馬上明白了易風的打算。“不知殿下具體有何計畫?”
易風對劉文靜笑道,“這話應當由我來問你們才對,我指明方向,大家議論是否可行,然後再商議出具體的辦法,可不是什麼都問我啊。”
劉文靜輕笑,“若欲先安內,那麼第一個要對付的人就是高熲,如今他擔任尚書令之職,太原新朝廷之中,百官幾乎盡是其門生朋黨。有他在,掣肘太多,我們必須重新任免百官,把朝廷各部衙的控制權拿到手中。”
“現在就動高熲,會不會出亂子,況且如此一來,未免有過河拆橋嫌疑!”說話的是魏征。
“這需要一些技巧,當然,這確實會有些嫌疑,可咱們又不是請客吃飯,哪能處處顧忌著面子呢?”易風可不是那種抹不開面子的人,他能走到今天,也不是靠講義氣給面子,靠的是實力。“今日高熲贊同出兵關中,我想了想,其實出兵也不是錯。”
劉文靜、魏征等人都望著易風,滿是不解。剛剛還說不打算立即出兵,現在又要同意?
易風笑笑,“我是這麼想的,我打算在朝廷新增一個樞密院,負責軍令、調動。然後再設立三衙,統領諸軍。”
“樞密院?三衙?”
“具體是什麼樣的呢?”蘇孝慈原來就是朝廷的兵部尚書,對於易風提出在兵部之外又設立樞密院和三衙兩個機構很敏感,尤其聽到其中樞密院掌軍令調動,三衙統兵之後,更覺得皇太子不可能是心血來潮要設什麼新機構這麼簡單,這兩個新機構必然是針對眼下太原局勢的。這是一種敏銳的直覺,也是建立在易風總是能出些新奇的招數,而且屢建奇功的前提下的。
易風要建新機構,當然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應對如今朝廷的幾十萬兵馬,尤其是沖著高熲賀若弼等人掌控的二十幾萬河東軍,以及河南河北河東等地的其餘十余萬兵馬去的。為的是統合兵權,將這些軍隊的兵權收到自己的手中。易風也沒有打算立即把河東諸軍的將領全換成自己人,那不現實,動作太大,搞不好就會生變,容易讓賀若弼等人誤會。因此,易風打算乾脆從上到下,在最上面再設一個機構,繞過現在朝廷的兵部,置於其上。
歷史上,樞密院始于唐太宗,最初只是為皇帝報告軍情的助手,後來成為宦官們干政的一個途徑,權力漸大。但到了晚唐,特別是唐亡之後,在五代之時,樞密院的權利開始不斷擴張,最終達到宰相兼樞密使兼節度使,能廢立皇帝的變態程度。到了宋朝後,樞密院權柄雖有所下降,但依然保留了下來,甚至最後成了與政事堂並稱東西二府的頂級機構。在宋時,與三衙和兵部三分軍隊之權,幫助皇帝執掌軍隊。
易風現在也需要控制太原朝廷的軍隊,因此他毫不猶豫的想到了樞密院。
“樞密院掌軍令、調動,以及高級將領的任免,都歸於樞密院。”易風解釋道,這個樞密院就相當於後世的軍委了,而兵部,則立即從原來的重要位置,變成了類似後世國防部那樣的閒散衙門,只處理軍隊的行政事務,軍隊的糧餉支付、後勤供給,人員安置,兵員徵召,以及一些七品以下武官的選拔和任免,沒有了最重要的調動和指揮大權,這個大權移交給了樞密院。
“三衙又是哪三個衙門?”
“北衙,南衙和邊衙!”易風揮手,李密上前,將一份份機密檔分發給這些太子心腹們。
這份機密文件上,用特有的懷荒公文報告形式,簡明而又清楚的寫明瞭易風對軍令軍政的改動。兵部之外新建了樞密院,分走了許多重要職權,總的來說就是樞密院掌軍令,兵部掌軍政,而在這兩個樞密之外,還有三衙掌軍隊。
三衙統領所有軍隊,他們負責統領軍隊,但沒有調兵權,也不管後勤和糧餉,官員選拔任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