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重返大隋 作者:木子藍色 (已完本)

 
王烏鴉 2018-3-12 13:42:5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78 78817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6:01

第499章 太子薨了

  楊昭當即下令,五萬大軍就在關下紮營,自己與韋保巒及數十將領並百余侍衛入關。

  梁剛迎楊昭入關之後,擺宴款待,又於鎮將府前院擺十餘桌酒席,派人招待安排楊昭侍衛們。酒至半酣,菜至五味,梁剛突然摔杯,立時從四面湧來大批全副武裝的軍士,持槍握劍,將鎮將府團團包圍。

  楊昭驚起,問梁剛,“將軍此是何意?”

  梁剛並不理他,向左右大聲喝道,“叛臣賊子在此,忠心將士何在?”

  劍閣守軍衛士上前,挺槍直刺,數名益州軍將領避之不及,頓時被刺倒在地。楊昭抄起面前的幾案猛揮,砸開幾支刺到面前的長槍,高呼,“梁將軍為何逆我?”

  可他的回應根本沒有人理會,劍閣守軍齊齊上前,長槍不斷的刺出收回刺出,小小的鎮將府大廳裡,根本沒有楊昭等人閃挪騰移的空間,轉眼間已經一個接一個的倒下,楊昭雖勇猛力大,可出席酒宴,早已除去了刀劍,這個時候勉強支應了一陣,最終是被數支長槍刺中,倒在地上,血流不止。

  “你怎能這樣?”楊昭捂著不斷流血的腹部,可捂住一處,另幾處又流,血不能止。

  梁剛身後走出一員白髮蒼蒼的老將,手提一把大刀,剛才連砍數人,此時拎著這把帶血大刀上前,“奉詔討逆!”說完,猛的掄起大刀,刀落下,楊昭人頭落地。他提刀打落楊昭頭上金冠,從地上拎起楊昭人頭,“公子,楊昭人頭在此。”

  梁剛點了點頭,接過人頭在手,走到還在抵抗的益州諸將面前,大呼,“梁剛奉詔討逆,逆臣楊昭首級在此,其餘歸降者不問!”益州諸將連忙跪倒,皆呼歸降。

  這邊殺了楊昭,那邊外面來報,楊昭的一百侍衛皆已經斬殺。

  “現在怎麼辦?關下還有五萬益州軍!”白髮老者問。

  “不用擔憂。”梁剛說道,“一會我提著楊昭的人頭出關,再宣讀陛下詔書,相信事情自然解決。”

  “太危險了,讓我去吧。”白髮老者道,這老者曾經是梁剛父親梁士彥少年時的伴當,後來做了梁士彥的親衛,家將,驍武絕人。梁士彥每次出征,梁默都為之衝鋒陷陣。後來因屢曆戰功,得北周封為開府。入隋後,梁士彥領兵出征機會不多,他便又跟隨梁剛,多次出塞北征突厥,一直升到了大將軍勳位。梁剛流放,他主動跟著從行,這些年對梁氏父子可謂是忠心耿耿。如今,無官無職只以梁剛家將身份跟隨在梁剛身邊。雖然老了,可剛才一把大刀連砍數員益州將領,老當益壯。

  梁剛看著手裡楊昭那死不瞑目的首級,冷哼了一聲,不過是一個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的皇族子弟而已,雖有些勇力才氣,可若讓他統領益州,還要帶著數萬兵馬打仗?這就未免有些開玩笑了。他隨便提幾個條件,楊昭居然就真的完全相信了,帶著百余侍衛就敢入關,這樣的人真是死一萬遍都不夠。楊昭根本不知道,他早就投了楊秀了。

  若是有可能,梁剛也是不願意投楊秀的。但當年他父親謀反被殺,梁家一門幾乎滅絕,是楊秀的岳父出面保了他。後來他流放瓜州,長孫家又出面幫了梁家家眷。然後這幾年,又是楊秀暗中運作,把他從瓜州調回,又安排他到了益州,漸又恢復了五品官職。要不是因為楊秀對他的信任,劍門這樣重要的關隘,怎麼可能由他來鎮守。偏偏楊昭居然這麼輕信了他,枉白白送了性命。

  就因為這些,雖然天下到處在傳楊秀弑君篡位,可他依然沒的選擇。

  梁剛提了楊昭的首級,又取了楊秀的詔書,與梁默帶著數名侍衛和投降的益州將領出的關來,向益州軍宣佈皇帝詔令。幾萬益州軍最終如梁剛所料一樣還是選擇了倒戈。這其中既有楊昭突然被殺,也有許多將領投降,或者說本來益州軍中就有大量中低級將領都是楊秀時任命的,這些人中不少人是忠心于楊秀的。楊昭的五萬大軍,辛苦召集起來,走了五百里路趕到劍門關,結果卻一朝身死,部下盡皆倒戈。

  “皇帝詔令,由某為行軍元帥,統領此五萬益州兵馬,出米倉道南東攻荊州,討伐叛逆!”梁剛掌握益州軍後,立即就改變了進攻方向。原本楊昭要出劍門走金牛道入漢中,往攻大散關攻入京畿。而現在,楊秀讓梁剛奪了兵權後,改向東南,順大江先下渝州,然後沿江繼續順流而下,直攻荊州江陵,討伐附逆楊廣的荊州代總管楊弘。

  鄂州,江夏。

  楊廣的十萬淮南軍水路並進,此時進入荊州地區。

  自那天在船上突然心絞發作後,楊廣這些天一直呆在船上調養,好在長江中便行大船,在船上相當平穩,這讓楊廣恢復的很好。

  “荊王已經集結五萬兵馬到達襄陽。”張衡向楊廣稟報道。自那日得知楊林已經成為了太原偽朝的監國攝政後,楊廣稍後下的第一道詔書,就是加封河間王楊弘為荊王,又授荊州大總管之職,可謂是用心良苦。經歷了楊林的背叛後,楊廣可是再經不起楊弘這位重要的盟友的倒戈了。

  “嗯很好。這個時候太子應當已經率五萬益州軍出了劍門關,兵入漢中,不日就能抵達散關關下了吧。”楊廣有些欣慰的道,“到時我們十五萬大軍攻武關,太子為偏師攻散關,嗯,到時看楊秀如何左右招架。”

  “對了,糧草的供應要做好,幸好咱們當年早有準備,這些年一直秘密在江東積存糧草軍械,這下正好能用上了。糧草問題一定得重視,軍無糧草不戰,糧草就是命根子。”楊廣提醒道。

  張衡笑道,“放心吧陛下,這些年我們在壽州、揚州、洪州都儲存了不少糧草,如今糧草正源源不動的通過大江運往洪州,然後再從江夏順漢江北上,一直運到襄陽。糧草方面絕對沒有問題,水路通暢,且儲備豐富,這馬上又是夏糧收穫了,到時甚至根本不用從遙遠的江東運糧過來,直接就能就地取食,還免了轉運之苦。”

  “楊秀弑君篡位,據說如今又在京師胡來,免除了許多世家大族子弟的官職,這是在自取滅亡啊。陛下討逆軍一到,那時關中必然是望風而降,百官將領們肯定紛紛開城迎接。”

  “呵呵,希望如此。”楊廣也覺得形勢大好,但還是謙虛了一下。主要還是有楊林這個孽子,他到底想幹什麼,難道想爭皇位嗎?他哪來的這種自信,他憑什麼要跟我爭?

  “楊林那個逆子現在幹什麼?”楊廣問。

  “今天的情報還沒有收到,不過估計馬上就到了。”

  正說話間,果然就有河東的情報送到。

  張衡接過情報打開觀看,楊廣故意裝做鎮定的樣子,可卻頻頻的望向張衡,等著他彙報。

  “陛下,是好消息。”

  “哦,什麼好消息。”

  張衡滿臉微笑把情報遞到了楊廣面前,“據報,楊林與高熲等似乎不和,賀若弼因此被派帶關中兵獨自南下進攻關中,楊林這明顯是借刀殺人之計,想讓賀若弼與楊秀相互撕殺兩敗俱傷,然後再坐收漁人之利啊。另外,楊林還把原本關東的府兵,都給解散了,理由居然是回鄉收麥子。”張衡一臉鬼才信的表情,“很明顯,楊林這是在奪高熲等原太子党的兵權呢。”

  “讓他們窩裡鬥。”楊廣心裡高興,表面上卻裝作不在意的樣子。

  “還有一個更好的消息呢。”張衡興奮的道,這些天盡是些壞消息了,今天卻真是好訊連連啊。

  “營州的韋總管派人與遼東高句麗王高元已經聯絡上了,正式向他遞上了陛下的詔書。高元已經正式同意陛下的要求,他決定派兵攻打幽州。”

  楊廣有些厭惡的冷哼一聲,“這些心懷不軌的蕃王,早覬覦我中華久矣,魏晉以來,高句麗趁我中原內亂,幾百年來不斷向西蠶食,漢之遼東四郡基本上已為其侵佔。這次高元定然也是想趁這次朝廷內亂之機,來一波混水摸魚了。”

  “陛下,這也只是一時權宜之計。待我們平定內亂,到時再發兵遼東,高元今日吃了多少,到時叫他都吐出來,甚至要讓他連本帶利的都吞出來。我們還要把漢之遼東四郡都收得,甚至乾脆把這箕子朝鮮也收復了,直接滅了高句麗,到時順帶把三韓半島上的新羅和百濟也一起給滅了,開疆拓土,把三韓永遠歸為中華所有。”

  楊廣聽到這話,果然很是高興。雖然眼下還在為皇位爭戰,可楊廣卻已經在考慮著平定內亂之後要如何施展政治,治理天下了。他這些天都已經想好了,明年就正式定為大業元年,然後遷都到天下中心的洛陽,到時再挖一條從洛陽到揚州的運河,把江淮的糧草稅賦運到都城。再接著,徵召兵馬再次北伐突厥,這次的北伐雖然取勝,可因為楊秀弑君,導致未能竟全功,到時必須再北伐滅了突厥。他甚至都已經想好了,到時他要親自統兵北伐,御駕親征,楊勇奪了他北伐統帥之位,可最終還是得由他來滅亡突厥。滅掉突厥之後,下一個就是征遼。十八年高元犯境,當年朝廷三十萬大軍征遼的慘敗,讓他耿耿於懷,雖然這次他主動向高元借兵,可不過是權宜之計。平定內亂之後,到時就要跟高遠算帳。

  張衡的建議不錯,滅了高句麗順便把新羅和百濟給滅了,不但收復漢之故土,還要開疆拓土,把整個三韓都劃為隋之疆土。

  “派去鐵勒的人有消息回來嗎?”楊廣不但派人向高句麗借兵,還向新建立的漠北鐵勒汗國借兵。當然,楊廣是不承認他是借兵的,用他的話說是他做為天下之主向四方的附屬蕃王下詔,讓他們帶兵來勤王。

  “還沒有,估計是路途太遙遠,好消息還在路上呢。”

  “有高句麗出兵,這下楊林後院起火,看他如何得意。”楊廣冷哼。

  張衡也笑道,“楊林跟高熲鬥法,這邊剛解散了關東的府兵,這邊韋總管就帶著高句麗的勤王兵馬攻打幽州,不知道楊林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會是如何的表情呢。真可惜不能親眼目睹啊,一定是非常的精彩。”

  “哈哈哈。”楊廣不由被他的話說笑了,“若是鐵勒也率兵南下勤王,直攻楊林的老巢懷荒,到時只怕楊林的表情就更加的精彩了。”

  “哈哈哈,是啊。”

  笑的正開心,有人急報。

  “啟稟陛下,荊王有緊急信使到。”

  “哦,快宣。”

  信使匆匆登上甲板,“陛下,太子他……太子……”

  “太子怎麼了,好好說話。”張衡在一邊喝斥道。

  “太子薨了!”

  楊廣怔在那裡。

  皇帝死叫崩,太子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逝,士死叫卒,普通庶民死直接稱死。

  太子薨了,那豈不是說太子死了?

  楊廣感覺心又開始痛起來,“太子薨了,哪個太子薨了?”他現在還抱著一絲僥倖,畢竟他封過兩個太子,楊勇也算是廢太子。

  “皇太子楊昭殿下,三天前在劍門關,被劍門守將梁剛給謀害了。”

  “梁剛,梁剛是誰?”

  “國朝初上柱國梁士彥之子,他本來已經向太子表示效忠,誰知太子領兵到關下時,他卻請太子入關,借酒宴招待之機,設下伏兵,謀害了殿下。”

  “那個謀反逆賊之子,這怎麼可能,太子不是帶著五萬益州兵馬嗎,劍門關能有多少兵馬?”楊廣喝問。

  信使回道,“梁逆以關內狹小無法容納大軍為由,讓殿下把大軍駐紮在關下,然後只請殿下等將領入關。”

  “狗賊!”楊廣痛呼一聲,心絞痛的越發的厲害,仿佛整個人都要窒息。“狗賊……”

  張衡一邊連忙上前扶住楊廣一面問信使,“那益州軍現在什麼情況?”

  “益州軍倒戈,投了楊秀,現在梁剛統領著這五萬益州軍,正取道米倉道,向荊州殺來。”

  噗!

  楊廣一口老血噴出,整個人慘叫一聲,昏倒在地,失去知覺。

  “太醫,速傳太醫!”張衡高喊。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6:01

第500章 爆菊花

  易風在大明宮大擺宴席。

  “這場酒宴,原本應當等到拿下長安的時候再擺的。可是大家都等不及了,大家都非常高興,說實話,我也一樣非常高興。北伐戰事,雖然最後因為楊秀逆賊而未能競全功,可我們依然取得了大捷。四十萬突厥南下,最後撤回草原的不過五六萬殘兵敗將而已。可以說,這一戰,打出了我們大隋的氣勢,打出了我們漢人的風采,這一戰,也打出了二十年的北疆太平。若非楊秀逆賊作亂,我們現在甚至已經橫掃草原,威震漠北西域,徹底的結束突厥人了。雖然有些遺憾,可北伐將士們的功勞卻沒有打折扣,有功則賞,朝廷的賞賜也不會打折扣。今天這個酒宴,既是對北伐將士們的慶功宴,也是給討逆將士們的祝行酒。突厥已經被我們英勇的將士們擊敗了,現在,我們回師中原,討伐楊秀楊廣二逆,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來,端起酒杯,大家滿飲此杯,為大隋賀!”

  “為大隋賀,為陛下,為殿下賀!”百官紛紛舉杯。

  易風一口飲盡杯中酒,重又坐下,紅拂又為易風倒了一杯紅酒。

  高熲說,殿下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南下?

  高熲說話的時候,易風微微笑著,他覺得高熲很急著回關中,他先前已經與高熲私下溝通過,表示接下來就是把朝廷移往洛陽,定洛陽為東都。當時高熲並沒有反對,可這個時候高熲卻又說南下,不是說南下洛陽,而是只說南下,明顯是想舊事重提,再說進關之事。易風就想,也許是自己動作頻頻,讓高熲感覺到了嚴重的危機感了。昨天,易風新建了一個翰林學士院,又建了一個監察院。翰林學士院其實就是把原來太孫府的學士、舍人等這些學士才子們,給換了一個新地方。當然,易風也不會吃飽了沒事幹折騰一個翰林院出來。翰林學士院的建立,當然是有重要作用的。

  隋三省六部制,尚書省是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門下省則是審議機構,負責審核封駁政令詔書。而內史省則是決策機構,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三省本來是各有職守,相互制約,比起前代,這種制度最大的特點就是將相權一分為三,增強了君權。不過開國之初設立的這個制度,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也有些走樣。本來因當是最重要的決策和審議機構,門下省和內史省,卻因為尚書省長期以來的不斷增權,最後根本難以制約到尚書省,甚至成了尚書省的附屬機構,三省分權,實際上成了尚書省一家獨大。

  高熲原來是尚書省左僕射,現在則是尚書令,更進一步,在太原朝廷中威望更高,門下與內史二省長官副官基本上也都是高熲的人。其中負責起草詔書的本是內史省內史舍人的專職,可現在內史省都基本上是高熲的附屬機構了,易風肯定用之不便了。而易風現在也不想馬上動三省,因此便直接設立一個翰林學士院,表面上自然是對原來太孫府的學士舍人們的一個優賞寵信,實際上卻是賦予翰林學士們草擬機密詔制的重權。設立翰林學士院後,內史省草詔的權利便一分為二,內史省保留了起草一般臣工的任免以及例行的公告權,稱為外制。而翰林學士則專門負責起草任免將相大臣、宣佈大赫、號令征伐等有關軍國大事的詔制,稱為內制。這樣一來,易風這個監國攝政太子,監國攝政之時,許多得要的詔令就根本不須經過內史省了。

  至於監察院嘛,不過就是特科、軍情處、統計局和三支特種部隊的上級統領機關。但監察院雖然統領下面這三個情報部門和三個特種部隊,但也久久是做為一個協調各機構資訊,並向易風彙報以及作為情報顧問的機構,監察院的長官並不對下面的這些機構有直接的調派權。新設的翰林學士院與監察院並不歸三省管轄,直屬于太子統領,高熲這個尚書令也管不著。

  現在高熲等舊黨表面上很是安靜,但易風相信,高熲等人肯定也是不甘心就這樣被甩出權利中心的。

  “南下是必須的,不過我打算分兵兩路,一路由賀若元帥統討逆先鋒軍打回關中去,太原朝廷其它官員隨我統領北衙兵馬前往洛陽,定洛陽為東都,以洛陽為討逆大本營,待收復長安後,再還都大興。我這樣考慮,也是有許多因素的,楊秀據關中,雖弑君篡位的叛逆,可關中四塞,極為險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攻的下的。此二,楊秀之外還有一個楊廣妄自稱帝,因此待我們南下洛陽之後,還可以就近調派兵馬南攻揚州。從另一方面來講,咱們也可以先讓楊秀和楊廣拼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先,再把他們一起收拾了。有個剛收到的消息,還沒有來的及通知大家,不久前,楊廣的偽太子楊昭,率五萬益州軍至劍門關,欲直攻散關,以配合楊廣對武關的進攻。結果,劍門關守將詐向楊昭效忠,誘楊昭入關後將其殺死,如今劍門關守將梁風已經接管了那五萬益州軍,轉頭殺向了荊州江陵,相當的讓人意料之外啊。據說楊廣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直接吐血昏倒,昏迷了半天之後醒來,立即就改變了進軍方向,不再往襄陽行軍,而是繼續逆江而上,趕往江陵,並召楊弘率荊州兵一起,誓要滅掉梁剛。”

  “哦,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確實是個好消息啊。”高熲聽到這消息,也不由的是連連點頭。沒有人把楊秀放在眼裡,都認為他不過是一隻蹦達不了幾天的秋後螞蚱,太原朝廷的敵人應當是楊廣。現在楊廣遭此重創,大家都很高興。

  易風倒是重視起了楊秀,雖然劍門關這一出,更多的是楊昭的沒經驗,輕敵大意,並不能就說楊秀如何了得。但楊秀用這樣一個陰招殺了楊昭後,立即把五萬益州兵控制到手後,並沒有把這些兵調到關中去,也沒有讓他們回守益州,卻讓他們殺向荊州江陵,這就不簡單了。楊廣本來還打算二十萬兵馬,兵分兩路進攻關中,現在楊秀先破了楊廣一路大軍,然後再把這路大軍調回頭,進攻江陵去了。迫使楊廣不得不放棄立即進攻關中,而是先去迎戰這支兵馬,這等於楊秀一下子把戰場從關中門口調到了荊州去了。

  “楊廣未戰先敗一陣,現在又反被楊秀打到了家門口,這正是我們的大好機會。我打算立即南下洛陽,然後兵發揚州,揚州是楊廣的大本營,是他的根基,丟了揚州,楊廣離敗亡也就不遠了。”易風是堅定的要先幹楊廣,而且不是打正面戰,而是去抄他的後院老巢。畢竟關中向來天下中心,不但關城險固,而且各方力量彙集,肯定不好打。而江淮就不一樣了,防禦等本就不如關中,而楊廣又帶著十萬大軍西進,這個時候抄後路正合適。

  易風理由如此充足,高熲原本還想在今天的宴席上借題發揮,卻是已經沒有了合適的機會,只得按下不提。

  酒宴繼續,南下洛陽之事也算正式決定。

  宴席上,皇帝楊勇依然沒有出席,實在是楊勇沒有臉過來,他知道他就是來了,主角也不會是他,反而只能丟臉,乾脆就稱病不來。易風對此也是樂見其成,連派個人再請一次都懶得,楊勇不來,大家都自在,他一來,氣氛肯定不好。

  楊勇沒來沒關係,反正易風要用他句號的時候直接拿來就是,也沒有人能反對。今日酒宴之上,易風就又直接推出了兩條詔令,直接經翰林學士院草擬的第一條重要的詔令。

  絲毫沒有經過內史省,也沒有經過門下省審議,更沒有報知尚書省高潁。

  易風讓翰林學士院草詔,給北伐有功將士們論功行賞,不論是中路軍還是西路軍東路軍,全都頒賞,並且論功之時加功一等。高熲賀若弼韓僧壽等都有大功,另外東路軍的李靖高甲竇建德等也都是大功,西路方面,也給楊素史萬歲韓洪等記下大功。所有有功將士皆論功行賞,升官的升官,賜爵的賜爵,賞錢的賞錢,對於許多有功的無品階士兵們,易風特別下令,給他們授勳。

  授勳分為授予勳章勳刀以及授予勳官。

  並特別規定,凡獲勳者都享有一定特權。

  易風給這些立功將士們的獲勳特權主要有五條,受勳者可以在官府授田之外,另外依勳級得到額外授予的勳田。所得勳田數量按受勳的品級授予,十二轉勳官,最高者十二轉授勳田三千畝,最低者勳一轉授田五十畝。這個勳田是不在均田數量之內的,雖然這些勳田也需要交糧,但卻屬於私人所有,身死不交,可以傳給子孫。勳田不能疊加,如果勳級提升,那麼勳田只補足提升勳階後最高能得到的勳田數量。易風在授勳的詔令中規定,凡在此次北伐中立功者都能授勳,按相應的勳轉數授予相應的勳田。

  這是對於北伐將士們最好的獎賞,也是易風用來收買將士們最有力的手段。

  授了勳,不但能得到均田之所的勳田,還擁有在刑法上和職事官一樣的待遇。其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孫犯流罪以下,可以“減刑一等”;勳官本人還有利用勳級贖刑的官當權,“若用官當徙者,職事每階各為一官,勳官即從各為一官,先以高者當,次以勳官當。”

  其三,獲勳者,還有了充當吏胥的資格,在選拔州縣的倉督、市令、選任裡正和縣錄事之時,以及選定渠長和斗門長時,有勳者都優先選用。雖然吏胥只是不入流,但直接擁有充任的資格,也是一種不錯的特權。

  其四,勳官子弟有優先加入軍中的權利,有充任吏胥的資格。

  其五,朝廷法律上禁止白丁重婚納妾,除非是到了一定年齡,且又無子的方可納妾。而勳官,則享有納妾特別。

  雖然易風給的勳官特權並不如明清時代生員免役等特權,可這些也都算是很實在的特權,有不少的吸引力,哪怕易風規定勳官並沒有俸祿,官員獲勳者,都得是有職事官,才按散階官品給俸祿。

  勳官無所謂官員還是百姓或者是將士,都可以授予,主要是國家酬賞。歷史上,李淵起兵之後,那叫一個濫賞,他從太原進兵關中的一路上,見人就賞,動不動就成百數千的賞賜勳官,據說最多的時候一天賞賜了幾千個人賞官。可李淵也還比不上李世民,李世民後來征遼還朝,直接下詔,所有渡海征遼的將士都賜勳一轉,而當時隨李世民征遼的有十萬兵馬,一次賜勳十萬。而到了唐玄宗時,天下勳官更是達到了五十萬之眾。

  現在易風也直接把勳官這個大殺器拿了出來,按預計,五十萬北伐大軍,立下功勞能夠有獲勳資格的同樣有數萬之眾,易風毫不小氣的揮手同意了。反正到時平定叛亂之後,到時把那些站錯隊的傢伙田產收回國有,就立馬能彌補勳官賜下的這些勳田了。

  給北伐有功將士頒勳賜勳之後,易風第二道詔書是給百姓均田。所有天下無地的百姓,只要願意遷到代北、幽燕,以及塞上、奚境、遼西一帶去的,朝廷立即給授田,每丁百畝,有幾丁就授幾百畝。同時遷到了北方後,朝廷還會給他們無息貸款,借給耕牛種子,以及前三年免賦等等好處,以吸引中原的百姓前往北疆開墾土地,移民充邊。這也是一個很惠民的詔令,畢竟人口越來越多,田地卻不會變多,中原地區已經很難有空余的田了,地主豪強們的兼併,人口的增多,導致了許多人無田可耕,這樣下去,失地農民增多必然就會導致貧富兩極的嚴重分化,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矛盾的大量激增。而移民充邊,均田墾荒,算是不錯的一種解決方法。尤其是在如今朝廷剛大敗了突厥之後,北方邊疆可以說二十年都不會有大的動盪,對百姓來說,這是一個很有誘惑力的出路,特別是那些兄弟子弟多的,官府分不到田,家裡也分不到田,那麼離家去邊關,自然是個出路。何況易風還承諾給他們提供無息貸款,提供種子耕牛,甚至有三年開墾免田賦,這可是實實在在的。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6:06

第501章 趁火打劫的高句麗

  頒下這樣的詔令,易風也是苦思良久的,所謂人心,不就是這樣來的,百姓有了實惠,生活能過的好,自然也就擁戴你了。而且授勳均田,移民充邊,這不僅僅是拿田賞賜,而是通過這樣的政令,合理的再分配,既解決了社會矛盾,又能增強朝廷的實力,增強對邊關的控制。開拓進取,正是漢民族不斷以來的風格,以漢文化海納百川的特性,不斷的開拓邊疆,同化一個個又一個的胡夷部族,把他們改造同化為漢民族一員。

  一個授勳,收買無數將士,一個移民授田令,同時也將贏得無數百姓農夫們的擁戴,這就是易風追求的。要富強民族,不能以百姓沉痛為代價。就如歷史上的楊廣,易風其實覺得他是個不錯的皇帝,勤奮,有理想,可他做的事情,雖然曾經讓大隋威加宇內,成為天朝上國,可卻讓國強了,百姓窮了,結果就是宇內沸騰,庶民爭相造反。

  高熲對於太子再次繞過他,直接擬詔宣示這種方式很惱火。

  可當他仔細的聽過兩道詔令之後,卻沉默了。想要反駁,那就是跟數十萬將士,千萬百姓做對。太子的這兩道詔書,確實是收買人心之舉,可百姓管那麼多,能收到實惠就是好的,他們就會擁戴,就會高興。就好比當年楊堅篡周,同樣得天下不正,上位後還把宇文氏殺了,可就因為他之後頒行的那些政策,對天下百姓是好的,是有利的,那些被楊堅篡位的北周百姓,被楊堅滅掉的南陳百姓,被隋朝吞併的西梁百姓,他們很快的就接受了,甚至全力擁戴起楊堅,稱他為聖明天子。

  明知不可為而為,這非智者所為。儘管心裡極為不高興,可最後高熲還是忍了。

  太子行事,太厲害了,總是能掏出這樣厲害的殺招,行事總是出其不意,而且還總是毫無破綻。

  其實易風還有一個大招,是專門用來拉攏天下讀書人的,就是推廣科舉。雖然後世人都知道,科舉的推廣對士族豪門打壓很大,結束了他們的政治壟斷特權,讓平民百姓也有機會進入官場,進入仕途。可那不過是後來的事情,其實在這個時代,出身于非貴族豪強地主的讀書人,真的很少,少之又少。就算易風現在推行科舉,那麼得益最大的依然是那些壟斷著經學的士族豪門,中小地主階級只能算是沾點光,有條縫讓他們擠進去,而普通的百姓,他們書都讀不起,紙墨都買不起,又哪有機會科舉,有機會取得好成績?

  因此易風相信,推出科舉,並不一定就會立即取得所有世族豪門的堅決反對。畢竟歷史明證,在真正開始科舉的唐代中期,壟斷了科舉的,其實正是那些世族豪門。

  不過易風也不打算太急,等到了洛陽之後,再慢慢來也不及。阻力肯定還是有的,關鍵還看如何運行。

  當日酒宴過後,易風親自在太原城郊舉行了盛大的授勳儀式。

  所有獲勳者,都得到了一枚勳章和一把勳刀,以及一枚勳官授書。

  易風親自從數萬獲勳者中挑選了一百名功勳著著者,高級將領以及小兵都有,但都表現極為出色。易風親自給他們授勳,當著當日參加這個儀式的超過二十萬人的觀注下,為他們授勳。獲得易風親自授勳這一百人都不由的極為激動,如李靖這員大將還好些,畢竟貴族出身,又在朝中當過官,在邊關又打了這麼多漂亮的仗,面對易風親切微笑的拍他肩膀時,他也只是微笑著回答。而當易風將一把騎兵刀式樣的勳刀交到一個普通士兵手裡的時候,那個黑壯的厚子激動的淚水嘩嘩的,謝恩的時候聲音都哽咽了。對於出身于山地獵戶的他來說,皇太子那就是高高在上,雲端裡神仙一般的人物啊。皇權天威對於他們這些山野小民來說,真正的是不敢仰望。而現在皇太子不但親自站在他面前,還授他勳刀和勳階三轉,特賜勳章,這份榮耀,簡直就是光宗耀祖,祖宗墳上冒青煙了。

  對於這個激動的難以克制的黑漢子,易風始終微笑著,還特意多停留了一會,拍他的肩膀,溫言讚賞著他,最後,易風甚至當眾宣佈,將這名在戰場上用一杆旗槍和一把橫刀殺死了七名突厥兵的小小大頭兵,破格選入北衙親勳翊衛中做為一員八品勳衛侍衛。這個任命讓當場的觀禮將士們激動的妒忌羡慕恨,那個黑漢子更是激動的跪在地上不肯起來,不停的磕頭。參戰前,他只是一個小小的河東府兵,如今卻一下子成了八品官,甚至成為了皇太子的近身侍衛,這是何等的榮耀啊。原本只有品官子弟才能擔任的勳衛,皇太子居然授予了他。

  高熲一直坐在臺上,觀看著皇太子的那一番番表演。是的,高熲認為皇太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在表演,在做戲。可不得不承認,皇太子很會演,以前他覺得晉王會演戲,可如今看來,青出於藍啊,這位楊廣的私生子,比楊廣會演戲的多。看看現在,皇太子不過是微笑,拍拍受勳者肩膀,再說些讚賞的話,或者破格提拔封個小官,立即就能贏得臺上受勳者的感激涕零,甚至連台下的那些將士也個個熱血沸騰,把自己當成了臺上的人。

  了得啊,厲害啊。高熲跟皇太子接觸的時間越長,就越發不得在心裡承認,太子確實厲害。想起這些天太子接二連三的動作,自己吃的那些憋,他都不由的覺得輸的不冤。

  那場熱鬧的授勳過後,賀若弼正式誓師帥軍南下,其餘的南衙軍也開始陸續領了豐厚的賞賜開始興高采烈的扛著包裹成群結隊的返鄉,民夫們也得了許多賞賜,高興的回家了。

  太原一下子散了幾十萬人。

  北衙軍這時也已經打點好行裝,開始陸續南下,去接收關東各州。

  “殿下,遼西急報。”李密腳步匆匆的進來稟報。易風正在看書,對他點了點頭,示意他坐下說。

  “營州總管韋世沖拒絕詔令,拒不離開營州,而且,韋沖還勾結了高句麗,正引高句麗王發兵。”

  易風放下書,“韋世沖好大的膽子,看來他是堅決站到楊廣那邊去了,高句麗發兵了嗎?”

  “據監察院傳回的消息,高句麗王高元親率步騎八萬,已經越過了遼河,進入了遼西營州。”

  易風重重一拳砸在書桌上,這算是他預料之外的事情了。他有心防著韋世沖,沒想到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而且比想像中的還要糟糕。韋世沖不但拒絕聽詔,不肯離開營州,居然還勾結了外族。高元,去年犯境,引得楊堅派三十萬大軍征討,結果因為準備不足,征遼軍還沒有與高句麗開戰就敗了。可就算如此,高元看到隋朝真的派大軍東征,還是嚇的要死,最後不得不上書自稱遼東糞土臣元,稱臣請罪。沒想到,這才過了多久,高元居然就又如此膽大起來了。竟然想趁著中原內亂之時,來混水摸魚。

  真是該死。

  “立即傳令羅藝、房喬,讓他們暫時退回來,先守住渝關,不要讓叛軍踏入關內。朝廷會立即調派兵馬前往討賊。”易風立即做了決斷,原本以為有羅藝和房喬兩人就足夠了,可現在高句麗發兵八萬囂張渡過遼河,羅藝和房喬兩個就不夠看了,若是他們繼續守著先前的命令東進,搞不好就得丟了性命。現在當務之急已經不是拿下營州,而是得先守住山海關,此時則稱渝關的關城,不能讓他們攻入河北平原。

  “調何人前去禦敵?”李密問。

  “讓李靖去吧。”易風想了想,最後還是覺得李靖最可靠一些,“讓翰林院擬詔,調太子左虞侯率、北衙左神威衛上將軍李靖為東征行營元帥,調楊義臣、李淵分任東征軍行軍長史和行軍司馬,從北衙、邊衙抽調十萬兵馬,另外傳詔三蕃,讓他們配合出兵,共討遼西叛逆。”

  詔令發出之後,高熲與韓僧壽趕來面見易風。

  “殿下,聽說營州韋沖勾結高句麗,高句麗王高元率八萬步騎已經越過了遼河?”

  “嗯,我已經派李靖為元帥,調集北衙、邊衙十萬步騎平叛。”

  “殿下,老臣以為高句麗來者不善啊,切不可大意輕敵,當此之時,後方絕不能有閃失,不如立即徵召南衙兵馬集結,早做準備。”高熲道。

  易風搖了搖頭,“區區高句麗八萬人馬,還不至於如此。雖然去年東征失敗,但並非因為高句麗有多強,只不過當時準備不足而已。況且這回是高句麗來犯,是在我大隋的疆土上作戰,有本土優勢。有李靖和十萬兵馬足矣,何況我還向三蕃傳令,讓他們出兵配合。”

  韓僧壽出言道,“臣請求往遼西抵禦高句麗。”

  “殺招焉用牛刀,你是朝廷的樞密副使,如今賀若副使領兵南下,朝中正需要你這樣的老帥鎮守。朝廷馬上要移往洛陽,調度方面還需要你多出力呢。”易風輕輕幾句話拒絕了韓僧壽的要求。

  高句麗的出兵雖然出於預料之外,但易風並不打算改變計畫。

  “三日後,照計畫移師洛陽!”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6:06

第502章 楊素

  隴右、靈州。

  楊素自擊敗達頭之後,便一直駐兵靈州城中,同時派遣麾下大將周羅睺分兵駐守豐州。那一戰,楊素不以尋常戰法,放棄了傳統的漢軍對付騎兵普通用戰車、騎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陣法,而直接面對著達頭軍擺開了騎兵陣勢,引得達頭欣喜來攻,結果突厥人求勝心切,輕敵之下隊形不整,被經驗豐富的楊素抓住一轉即逝的戰機,派出了最精銳的重裝騎兵突然出擊衝鋒,然後親率大軍隨後掩殺,因此大敗了達頭的十余萬大軍。那一戰殺的是天昏地暗,兩軍大軍數十萬人展開了慘烈的撕殺,雙方都是拼了命的進攻,最終還是楊素笑到了最後,可麾下十五萬大軍也損失慘重,損失超過一半以上。

  達頭損失更加厲害,只剩下五萬餘兵馬逃出戰場,正當楊素準備趁勝追擊之時,京師卻生變故。史萬歲狡猾的脫離大營率兵往涼州,結果楊素手中只剩下三萬餘兵馬,不得不退守靈、豐二州,以做休整。史萬歲佔據甘、涼、會數州,反擁有近五萬人馬。也正因如此,西路軍一分為二,互相提防警惕,一直都沒能有進一步的動作。

  楊秀派人過來傳了數道詔書,給他封的官一次比一次大,先是加太傅,然後是晉左僕射,後來甚至乾脆直接封尚書令,今天新到的這道詔書,又加封他為太師。他的一眾隨軍的兒子,甚至還全封了郡公,連孫子都封了縣公了。後來楊廣也終於派人送來了聖旨,賜封他楚國公、太師、尚書令,甚至追賺他父親為郡王。

  “父親,你還在等什麼?”長子楊玄感不解的問父親,父親書房桌上擺著那一道又一道的加封詔書,一次比一次的封賞高,可父親卻根本沒有半點動靜。

  “還少一道聖旨。”楊素坐在胡椅上,手捋著鬍鬚捧著一本書在手,可半天了卻沒有翻動一次,明顯的心不在焉。

  楊玄感不明白,還少什麼聖旨,難道父親還等著封王?

  “玄感,你還是太年輕了。”楊素說,“要是你一直這個樣子,楊家以後如何交給你?”

  “父親,上次大戰,我可是率領麾下三千騎擊敗了倍數之敵,打的突厥人落荒而逃的。”楊玄感回答,“父親只怕還不知道,如今軍中都呼孩子楚霸王。”對於自己得到這個稱號,楊玄感十分的自豪。他也在這次的北伐中,用馬槊證明了自己。

  “據消息,楊秀用計擒殺了楊昭,並奪回了益州軍和益州。而高熲賀若弼韓僧壽宇文弼等人迎楊林入太原,軟禁了楊勇。還有,楊廣向高句麗借兵,高句麗王率八萬遼兵進入遼西。楊林派賀若弼率十二萬步騎南下進攻關中。”楊素一面看著兒子為他倒滿美酒,一邊說:“最新的消息,史萬歲已經向楊秀效忠,此刻正率兵趕來,兵過了會寧關,離我們大概只有三天行程。”

  “這怎麼可能,史萬歲不是楊勇的人嗎?”楊玄感不明白史萬歲怎麼突然就投了楊秀?

  “玄感,你多用用腦子,史萬歲這個莽夫是什麼樣的人你難道不清楚,貪婪無比,毫無忠義可言。當初他在西南打仗時得罪了楊秀,被參入獄,是晉王費蛋心力將他救出來。結果呢,後來他又毫不猶豫的接收了楊勇的收買,背叛了晉王。現在,他又投了楊秀,我一定也不覺得稀奇。據說,楊秀給他的條件是封他為吳國公,加太保,尚書右僕射。這個貪婪的傢伙,現在居然想當起三公,做起宰相來了,他也不瞧瞧,就他那鳥樣,有什麼資格出將入相?”史萬歲多次在楊素手下統兵,對史萬歲楊素自認為是看的相當透徹。這個傢伙向來桀驁難馴,在自己麾下時,就多次不聽號令,膽大妄為,可偏偏這個傢伙卻總覺得自己打壓他,搶他軍功。他也不瞧瞧,自己需要打壓他,需要搶他軍功?

  “出將入相,史萬歲沒這腦子,打仗沖陣還行,但也頂多就是個騎將,最多算是個大將,連帥都論不上,比起父親,他差的太遠了。”楊玄感連忙拍父親馬屁。

  “這人別的本事沒有,但膽子卻是向來大的出奇。老夫也想不明白,他哪來的膽量,居然敢率兵前來挑戰老夫。”

  “會不會是楊秀的指使,父親一直沒有回復他,他便先下手為強了。”

  楊素端起酒杯喝了一小口,拿起書看了兩眼又放下了,這個時候他確實沒什麼心情看書了。史萬歲率兵前來,明顯是沖著他來的,這讓他很是詫異,這究竟是史萬歲自己的意思,還是楊秀的意思?一方面他覺得這可能只是史萬歲自己的意思,這個傢伙雖然幾度在自己麾下,可卻一直與自己不和,總覺得自己打壓了他,甚至總想取代自己。現在說不定他得了楊秀的宰相許諾,就立即膽大包天的想要乘火打劫,乘如今自己手下兵微將寡之時,攻擊自己,取代自己。可另一方面,他又覺得如果沒有楊秀的指使,或者是楊秀的默許,史萬歲膽再大,他也不敢主動來挑戰自己的。

  不管怎麼說,楊秀是不可靠的。

  “父親,孩兒不明白,你不是一直支持晉王的嗎,如今他已經稱帝,擁半壁江山,你為何卻不肯接旨回復呢?晉王許的條件,也不錯啊。”

  楊素搖了搖頭,當初他支持楊廣,那也不是一開始就支持的,而是仔細的觀望了許久,見到太子確實已為上所惡,晉王又深得上心,擁有了極大的贏面的時候,才最終下注到晉王身上的。可現在並不一樣,局勢在變,變的很厲害。楊秀、楊勇、楊廣三個皇帝,或者說楊秀、楊林、楊廣三方勢力,現在沒有了皇帝的干涉,只能各憑實力,而這三方之中,楊秀無疑是最弱的,又是眾矢之的,弑君篡位之名坐實,想要翻身很難。楊廣和楊林這對父子的爭鬥,楊廣並不占半點上風,尤其是剛剛楊昭居然被楊秀殺了,這對於楊廣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太子突然被殺,還丟了益州五萬兵馬,連著益州這大片地盤也轉眼間就回到了楊秀的手中。楊廣死了太子又丟了三分之一的地盤,甚至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楊廣本來只有兩個兒子,現在長子在楊秀手上,次子也還落在楊秀的手上,楊廣現在連兒子都沒有了。剩下一個私生子楊林,還成了最大的對手。

  楊素左思右想,都覺得楊廣的前途堪憂,這也是他一直沒有回復楊廣的原因。

  楊素向來的觀念就是絕不站到註定失敗者的一邊。

  “聽父親之意,居然是想投楊林?”楊玄感很驚訝。

  “有什麼值得驚訝的嗎?”楊素教訓兒子,“我們當然得站在勝利者的一方,這方面為父不得不佩服高熲老賊,苦心支持了太子二十年,一到最要緊的關頭說拋棄就拋棄,根本沒有半點猶豫,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果決。為父還是不夠果決啊。說來,為父跟楊林也還是有些交情的。”

  “可我們如今在隴右,被擋在蕭關之外,史萬歲又揮兵來攻,咱們若是此時投楊林,楊秀豈會坐視,說不定他會派兵來攻。如此,咱們只能退守豐州,或者退往河東嗎?”

  “我現在是不在意投楊林的,可楊林卻一直沒有派人來聯絡我啊。”楊林毫不在意向兒子透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其實楊林是有派人來聯絡過的,那時楊玄感還親自跟著一起見了來人,不過他相信父親的意思是楊林沒有和楊秀楊廣一樣的給出優厚的條件。以父親的身份,如果沒有半點足夠的重視,就這樣主動的貼上去,未免太掉身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尤其是父親一直以來視為對手的高熲如今還是楊林朝的尚書令、太師,父親越加的會在意這些了。

  “或許是楊林看為父手上只剩下這三萬人馬了守著兩州之地,不夠注視。或許,為父應當拿史萬歲好好的開個刀,再展露下為父的本領。”楊素把玩著手中的酒杯,輕笑著道。

  父親的也許往往就代表著他主意已定。楊玄感端起酒杯正要往嘴邊送,一聽此言連忙放下。“跟史萬歲開戰?”他有些懷疑的重複。若不是心裡一直崇拜著父親,他還真以為父親是在開玩笑。史萬歲有四萬多人馬,而他們只有三萬,這段時間聽說史萬歲還在河西招兵買馬,而且說不定史萬歲此次前來是得了楊秀的授意,那麼楊秀的兵馬隨時有可能殺出蕭關來。他們守在這河套,又無援兵,如何打?

  況且父親雖然厲害,可史萬歲這個傢伙也一樣勇猛。他狂雖狂,可也確實有狂的本事,上次與突厥人決戰,他可是親眼看到史萬歲率部衝鋒的場面,那叫一個驃悍。史萬歲不但猛,而且麾下也有許多的猛將,其中有個叫張須陀的,他就有很深的印象,看似不顯眼的一個中年人,可帶兵卻是滴水不漏,還自創了一個什麼八風陣,真真了得。上次他率一營人擊敗了兩倍的突厥人,可張須陀卻以自己的八風營,幹趴了上萬突厥軍。

  “打仗又不全憑數量,要不然我們上次如何以十五萬大敗二十萬突厥軍?而楊林又如何在代北只以幾萬人馬敗了突厥十幾萬人?打仗,靠的是腦袋!”楊素指著自己的腦袋。

  父親總是有辦法做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許多人總是說父親用兵全靠一個殘酷二字,軍法嚴苛。可他們卻沒看到,雖然父親用兵極嚴,可在朝廷諸將中,卻又是最得麾下將士擁護的大帥。他總有辦法使將士擁戴,甚至陪上性命也在所不惜。其它如史萬歲、賀若弼等所謂名將,可從沒有人能做到這一步。他曾向父親問起過其中的訣竅,父親的回答只有一句話,“唯賞罰分明爾!”

  話很簡單,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可我們只有三萬人,還有不少傷兵。”

  “對付史萬歲這個莽夫,三萬人足矣。”楊素自信的道。

  五月初,易風率軍南下,軍中帶著楊勇。楊勇一直叫著不肯離開太原,他算是想明白了,他不可能再奪回權力,既然註定要做楊林的傀儡,而且說不定哪天楊林就不需要他了。那麼不如乾脆趁現在好好的享受一下,在太原晉陽宮裡這些日子倒也還開心,起碼女人沒缺過,好酒沒少過,既然如此,何必要一路辛苦的長途跋涉去洛陽,反正去了洛陽也是當傀儡,還不如留在太原,那時說不定楊林不在他更自在些。可惜,楊林根本不理會他,直接派了太子左衛率、左羽林上將軍秦瓊帶著一群北衙禁軍把他強行給請上路了。還總算他這個皇帝還有幾分面子,秦瓊最後同意把他在晉陽宮中寵倖的那些美人們一起帶上了。

  易風與太原朝廷南下之時,先期南下的北衙部份禁軍,已經先一步接管了河東石汾潞晉汾澤絳慈蒲等諸州,前鋒直入洛陽。

  河東絳州,太行八陘第一陘的軹關陘北端就在此處,南接洛陽北面河陽濟源,這座河東通往洛陽重要的通道北端,同時也是河東南面的門戶。絳州西南二十裡的柏壁鎮,周回八裡,就是守著這個門戶的重要關城。易風一行南下,到達絳州之時,早早南下的賀若弼卻依然頓兵黃河之東的蒲州,毫無寸進。

  “賀若弼欲奪蒲津關入關中,前後發動數次猛攻,奈何蒲津橋極為易守難攻,賀若弼難有寸進。”樞密使王保向易風稟報著討逆軍的最新進展。

  易風毫不意外,關中的險固那是不用說的,賀若弼雖是名將,可關中守將也不全是吃素的,只要關中將領不是望風而降,那麼想要短時間內攻入關中去,根本不可能。易風本就沒期望過他能立即攻入關中,因此聽到這個結果也沒有失望。

  “也不用只盯著蒲津關,可以派一兩支偏師繞到上游,比如石州的孟門關,隰州的永和關、馬鬥關、絳州的龍門關,都是渡河西進的渡口,沒必要死盯著蒲津關的。先想辦法渡過河去,然後佔據一塊橋頭堡前進基地,再慢慢來,不急於一時。”易風讓樞密院發文給賀若弼。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6:06

第503章 金墉

  賀若弼在蒲津關下遇到了麻煩,原本硬搶到了南下討逆統軍之職的他自信滿滿,以為自己帶著十二萬討逆軍,只要兵馬南下,那麼關中將領必然望風而降,開關迎接。豈料到,他一路趕到蒲州,河對面的關城守將卻根本沒有半點反應。他派人下書給對面守將,結果如石沉大海,依然是沒有半點回應。這下賀若弼惱了,點齊兵馬就開始強行攻關,可蒲津關雖算是潼關的側門,但論險要卻絕不比潼關差。一條黃河把蒲州與同州隔開,只有一座鐵索大橋將兩邊聯結,可在河中的沙洲上卻又還立有一座橋中堡,使得這座鐵索大橋擁有三座橋堡,兩岸各一,橋中還有一堡。現在整個蒲津關的三堡,全都在蒲津關的守將手中,絕對的易守難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賀若弼雖猛,可面對著這樣的關城,也是有力難使,一輪猛攻下來,結果毫無半點進展。

  這個時候,賀若弼才開始打聽守將的名字。

  原本,他根本連對方是誰都沒興趣知道。在他看來,朝中能讓他在意的將帥,也就那麼幾個,高熲、楊素都能算一個,此外史萬歲、韓僧壽也能算上,其餘的真沒有被他放在心上的。原本以為史萬歲楊素在隴右,高熲韓僧壽在太原,這蒲津關裡還有誰能擋他,誰有膽子擋他。可結果,還偏就真的遇上這麼一個硬茬了。

  “蒲津關守將何人?”

  “偽帝新封左衛將軍薛世雄。”屬下稟報。同時心裡暗自搖頭,跟人家打了半天,結果到現在連人家名字都不知道。這真的應當是大將風範嗎,太輕敵了吧。

  賀若弼想了想,搖頭,“沒聽過,什麼來頭?”

  一旁的楊雄也聽不下去了,沒見過這麼狂傲的人,薛世雄雖然以前職位不高,但在朝中還是很有勇名的。楊雄就早聽過薛世雄的名字,而且薛世雄也不是什麼一般武官。薛世雄字世英,河東汾陰人,家族早年遷往關中。其父親薛回仕周官至涇州刺史,隋立國後,賜封舞陰郡公,領漕渠監,也算是國初高級官員了。而出身於官宦之家的薛世雄從小說聰明,年十七,就已經跟隨周武帝平齊,以功拜帥都督。開皇之後,數有戰功,累遷儀同三司、右親衛車騎將軍,已經屬於從五品的實職武將,品級不低了,統領一個車騎府的千餘兵馬。楊秀篡位,立即加封薛世雄為左衛將軍、同州刺史兼蒲津關鎮將,把關中東側門全權交給了他,可見對他的信任。

  而且楊雄還知道,今年不到五十的薛世雄正當壯年,其膝下卻已有五個很有勇名的兒子,萬述萬淑萬均萬徹萬備,尤其是萬均與萬徹兩個,更是京中將門子弟中的翹楚,賀若弼居然對此一無所知,真是太不應當了。

  “一個無名之輩而已。”賀若弼不屑的冷哼道。

  楊雄卻是道,“某以為,蒲津險要,薛家父子驍勇,強攻一時未免難下,且多有損傷,不如派人招降。若能招降薛氏父子既免強攻損失,又能增添一員大將。”

  賀若弼根本聽不進去,被一個無名小輩擋住,他名將的面子擱哪。尤其是這次他搶了韓僧壽的帥位領兵南下,當時胸脯拍的震天響,可若是南下的第一仗,就是失敗告終,他一世英名何在。因此,他堅持要打,而且還得把姓薛的打出屎來,要讓皇太子看看自己的本事。

  接下來,賀若弼派人強攻,突襲,偷渡……各種方法都試過了,可結果都被薛世雄一一化解,打了半天,不說拿下蒲津關,甚至連東岸的這座橋頭堡都沒能拿下。氣的賀若弼吹鬍子瞪眼的,越發的固執要攻殺姓薛的了。易風派人送來一封信,讓賀若弼可考慮派一支偏師到上游去偷渡過河,然後在西岸騷擾,掩護進攻。賀若弼看過之後,卻根本不以為意,扔到一邊不管。

  賀若弼的一舉一動,都如實而迅速的傳回到了易風面前,對於賀若弼的跋扈,易風只是笑笑就扔到了一邊。他可以再給賀若弼一些時間,如果最終賀若弼一意孤行卻無法破關,那麼最後無法交待的是賀若弼自己,那時他就有足夠的理由換將了。

  此時的易風自絳州經軹關陘進入了河內,越過了河陽大橋,踏上了河南洛陽的土地。

  渡河之後,易風先進入了洛陽城西北的金墉城內。

  金墉城本是漢魏明帝時所建築的一座城池,仿鄴城銅雀三台所築,與同樣仿銅雀台形制的懷荒的白虎台差不多,易風一見到就有一種特別的親切之感。這座城池建立之初,本是洛陽城的一個衛城,在魏晉之時,是河南四鎮之一。建立之初本意是據山背河,做為洛陽城堅固的一座外堡衛城,因此也被城為洛陽壘。可實際上,在魏晉之時,這座金墉城卻成了魏、晉兩朝那些被廢的皇族宗室成員以及後宮妃嬪們關押的冷宮。魏晉之時,這裡關押了太多的皇子妃嬪。這南北相連的三連城台城建築,有著天墉城之名,上有積金、金台、玉樓三台的美麗連城,卻成了冷宮的代名詞。

  金墉城重樓飛閣,遍城上下,從地望去,有如雲也。但實際上,金墉城最重要的還是軍事作用,三座小城,各有牆垣,連接為一整組建築,北靠邙山,南依大城,城垣寬厚堅實,地勢險要,是洛陽的軍事要塞。西晉之後,五胡十六國亂戰,南北朝交攻,金墉城也就成了鏖戰洛陽時的兵家必爭之地。甚至在爭奪河南洛陽之地時,金墉城甚至比被打爛了的洛陽城重要的多。

  五胡十六國時,魏晉洛陽城完全被摧毀,金墉城的地位卻越加的重要。等北魏一統北方,遷都洛陽,大力重建洛陽城,洛陽再次恢復,城中擁有十萬九千戶,達到空前的繁榮。而金墉城也成為了北魏河南地區護衛洛陽的河南四鎮之一。到後來北魏末期,東西魏更是反復在河南拉據交戰,其中最重要的河陰之戰與邙山之戰,更是又把一個大好的北魏洛陽都城給打沒了。金墉城此時,又成為中原地區,雙方反復爭奪的一個兵家要地。直到二十餘年前,北周滅齊,洛陽總算是遠離了戰火。北周宣帝二十年前開始下令營建洛陽宮,新建的洛陽宮規模龐大,極盡奢侈,雖然只建了一年,還未完成宣帝就駕崩了,楊堅上臺攝政,立即停止了洛陽的營建。不過大隋立國以來,洛陽承平近二十年,作為天下中心,還是迅速的繁榮了起來。雖然洛陽城人口大增,而城池並沒有因此規劃修建,未免有些顯得雜亂,可洛陽城依然繁華,金墉城也一直駐守著一支重兵。

  歷史上,後來楊廣繼位後便開始大力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他沒有選擇在北魏舊都和北周宣帝所建的洛陽宮位置上營建都城。而是和當年楊堅建大興城一樣,直接在舊洛陽城西南十八裡處規劃建造了一座完全嶄新的洛陽城。後來唐朝又在其基礎上不斷擴建,最終成為了後世龐大的隋唐洛陽城。而金墉城,在隋末之時也再次名揚天下,瓦崗軍首領李密,圍攻王世充把守的洛陽,就是以金墉城為大本營,並在金墉城建立魏國,自稱魏公。王世充後來稱帝,兩個皇帝的都城不過相距著二十五裡路,這也算的上是史上一大奇觀了。

  金墉城歷經幾百年,早年曾是關押魏晉告罪皇族和嬪妃的冷宮,後來又成為南北朝時的重要軍事要塞,但這座漢魏時代台閣風格的城池,卻又並非僅僅是一座要塞。三連城有十二座城門,巍峨壯麗,同時也因為緊鄰都城,這裡也算是皇家的一處行宮別苑,內裡營建的很不錯。楊堅幾次到洛陽,都曾經在金墉城中居住過。

  易風進入金墉城後,入住的就是當初楊堅居住過的地方,一座不小的行宮,內有一座後花園,花園裡有一大片竹林,枝葉婆娑,青翠欲滴,易風一看到就很是喜歡。

  午後,他讓人搬了一張竹榻移至竹林裡,旁邊再放了一張茶几,他便在這裡寫字看書,由紅拂為他磨墨添香。累了,就在竹榻上休息小憩一會。

  現在,易風正躺在竹榻上,心裡也在想著即將進入洛陽之後的安排。

  北衙兵馬已經接管了洛陽,同時也分兵接管了河東河南河北諸地的州縣,現在,他算是差不多控制這些地方了。接下來,應當就可以正式在控制區內廢除三級總管制,而改推行省州縣制,把地方上的文官武將都換上自己人。高熲等人會不會對此阻撓呢,如果高熲聰明,他應當避免與自己對抗,可他也清楚,這種事情很難說的准的。就不是高熲是不是忠心於他的問題,既然高熲現在是尚書令,主管尚書省為宰相,那麼就和歷來一樣,君權與相權之間總會有衝突的,這不是他和高熲兩個人之間的事情,而是這種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制度下的本身問題。高熲的能力還是很強的,這沒有什麼可懷疑的地方。易風也確實需要高熲這樣的能幹宰相輔佐自己,可另一方面,易風對於執政施政,也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後世的經驗,他可以拿出一些已經經過難證過的,可以避免少走許多彎路的東西出來推行,可往往他的這些想法打算,就很難得到高熲的讚揚。

  如何解決與高熲的衝突?罷免高熲?

  易風搖了搖頭,現在還不能罷免高熲,高熲就是一個標杆,是舊党的代表領軍人物,如果這個時候把他逐出朝外,那麼肯定會引起連鎖反應。朝中的大量舊黨,甚至是地方上的大量官員,以及世家門閥大族,他們的力量還極為強大,易風需要他們的支援,如果處置不當,結果會很不好。

  缺少一個有足夠能力跟高熲對抗的人物啊,最好這樣的一個人物還不是來自於懷荒系,這樣是最好的,能夠大大削弱高熲的影響力,又不用擔心舊黨和其它歸附的官員們過度解讀。

  這事情就跟易風現在還得供著楊勇一樣,有些東西看似很簡單,簡單的一步卻又並不好邁。平定楊廣楊秀之前,易風都需要楊勇這面旗幟,沒有楊勇,易風跟楊廣楊秀比起來,就少了許多有利條件。正所謂團結一切能團結的人,楊勇雖然平庸無能,可在這個時代,他先皇太子的身份確實很重要,甚至他的太孫身份都是依託在其上。否決了楊勇,就是否決了他,而一個正統性,在這時代實在是太重要了。

  找不到合適取代高熲的人,那麼暫時就還不能動高熲。

  還有一件事情也在苦惱著易風,那就是進軍揚州之事。韋沖引高句麗出兵,這是在意料之外的事情,如此一來,易風也不得不又在計畫外派李靖統兵前往應對高句麗人。加上賀若弼正率兵進攻關中,易風已經是兩面作戰,一支在河東蒲州,一支則遠在河北平州。兩線出兵超過二十萬人,如果再出兵江淮,那就是三線作戰了。這樣多線作戰,是件很冒險的事情。不但需動用更多的兵馬,同時也需要調動更多的糧草。糧草暫時不成問題,可運送糧草卻很是問題,每一路兵馬,都需要大量的民夫轉運糧草供應軍械,三路兵馬,就需要同時調動大量的民夫。而現在是夏收秋耕之季,他剛解散了幾十萬人,不可能馬上又再徵召起來。況且,三路作戰,得調拔幾十萬兵馬,加上數十萬民夫轉運糧草,關東人口雖不少,可這也等於是易風治下的一場全民戰爭了,對於經濟生產的影響是巨大的。楊廣是怎麼敗亡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他屢征高句麗,大量動員兵馬和民夫,導致百姓荒于生產,困於苦役,然後跟著饑荒,接著就是造反了。這就好比南北朝時差不多,打來打去,打的到處都是一片凋敝,動不動就是造反叛亂。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6:06

第504章 南征

  天下安才能人心穩,人心穩才能得民心啊。

  易風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應當先進兵關中啊。不過他很快又搖了搖頭,十二萬人馬已經足夠了,賀若弼楊雄屈突通那也都是久經戰陣的名將,這不同於上次的代北之戰。代北之戰是突厥入侵,又輕敵大意。而如果楊秀一意死守,那圍城攻關作戰,動不動就圍個一兩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十萬兵馬都攻不下,你派二十萬三十萬,基本上也跟添油沒啥區別,並不會有太大的量變,反而會對自己的後勤產生巨大的壓力。說到底還是一句話,楊秀出人意料的對關中控制的很強,並沒有出現意料中的什麼群起而反的局面。這樣一來,楊秀的實力依然很強,很難說大兵一到,對面就棄關而逃,望風而降的事情發生。而全憑攻關作戰,硬打並不容易。

  還是得出兵揚州,也許兵不用多,選一支精兵南下抄了淮南,與楊秀先把楊廣給夾擊滅了,到時再與楊秀決戰。

  這一系列的問題,把易風攪的心煩起來,覺得天氣越發的悶熱了。他索性也不想太多了,一步步的來,他相信如今他的形勢應當是三家裡最好的,連他都這麼心煩,那楊秀和楊廣只會更加心煩。

  “殿下,好消息!”

  易風被一聲高喊驚的抬起頭來,只見李密大步流星的走過來,臉上露出異樣的驚喜。他的後面跟著劉文靜、裴寂、蘇孝慈、王保等一眾人簇擁著歡天喜地的走過來。

  “殿下,越國公楊素的奏摺上到了,是宣誓效忠朝廷的摺子。”封德彝笑著說道,他曾經是楊素的幕僚,又娶了楊素的侄女,跟楊素關係極近。如今楊素歸朝,如此一來,對他來說自然是好事。楊素一入朝,肯定在朝中地位極高,他也是有了一個重要的靠山。

  “真的?”易風意外驚喜,高興的一時都不知道說什麼才好,頓了好一會才起身說,“大家都到殿中去,待我更衣後就過來。”

  一會功夫,易風換了一身衣服,回到殿中。這時心緒也冷靜了一些,大家都坐在殿中興奮的交談,連高熲和韓僧壽宇文弼等一眾重臣也聞訊而來。

  “殿下,楊素歸附可是真的?”高熲問。

  “剛剛收到的消息,具體的情況我也還不知道呢,太師正好與我一起聽下仔細情況。”易風笑著請高熲一起入座。

  高熲覺得有些鬱悶,楊素原來也是他舉薦入朝的,可後來楊素走通了皇后的路線,極得皇帝夫婦寵愛,越爬越高,終於做到了右僕射,甚至還開始向他發起了挑戰。當初,兩個在朝中一個支持太子,一個支持晉王,是絕對的涇渭分明,相互敵視,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沒想到,如今兩個又要共事了。他就奇怪了,楊素不是很堅定的跟著楊廣嘛,怎麼現在突然又轉投過來了。

  “是史萬歲。”裴增笑著向易風稟報,“據軍情處從隴右發回的消息,史萬歲向楊秀宣誓效忠了,楊秀封史萬歲為吳國公、太保、尚書右僕射。然後史萬歲就動了,調集了麾下各部大約五萬人馬,向靈州楊素進軍。”

  “楊秀的意思?”

  “還不能確定。”

  易風笑笑,“難道這是史萬歲自己的意思,他倒是積極啊。可我記得好像楊秀也給楊素許諾了一堆的封賞吧,什麼尚書令太師之類的?”

  “估計是楊秀見楊素遲遲不肯回復,便打算先下手為強了。而楊素見楊廣形勢不妙,便終於想到要歸附朝廷了。”

  “不管怎麼說,這是好事。楊素有什麼要求嗎?”易風問。

  “沒有。”劉文靜搖頭。

  易風倒是有些奇怪了,“他沒有要求我們派兵支援什麼的?”

  “沒有。楊素奏摺中說,要為朝廷誅滅史萬歲逆賊,為朝廷收復隴右河西。”劉文靜如實回道。

  “越國公很有自信啊,以三萬對史萬歲五萬,而且是孤軍在外,關中的楊秀又隨時可能派兵增援史萬歲的情況下。嗯,其忠心可嘉,勇氣可鼓。草詔,為嘉獎忠義,表彰勇猛,特進封楊素為楚國公,食邑五千戶,加太傅,並升尚書左僕射,授征西平叛元帥,其所部麾下將領軍官皆加勳一轉,官升一階,士兵皆記功一件,賜錢十千。”易風對於楊素的效忠那是相當的高興。

  “楊素能擊敗史萬歲否?是否下詔讓楊素率所部撤往豐州,或者乾脆直接從豐州出塞退入河東?”劉文靜提議,畢竟楊素只是一支孤軍,史萬歲同樣是名將,兵力比楊素多,而且還有楊秀做依靠。楊素這支兵馬雖不多,可卻很重要。處於隴右靈豐,佔據著河套,雖然也已經在關中西北的蕭關之外,但有這支一支屬於朝廷的兵馬在,那對楊秀就是一個威脅,能替朝廷牽制楊秀,甚至在關鍵的時候做為一支奇兵。而若是楊素與史萬歲交鋒,三萬打五萬,就算能打贏,肯定也傷亡不少,到時孤軍在外,說不定就要被楊秀給趁機滅了。因此,保存楊素這支兵馬,絕對比他去跟史萬歲硬拼強。

  “給楊素的詔書上給他這個建議,但最終決策權在他。”易風想了想後,沒有打算直接強行下令。楊素這樣的人,估計他就算下令,對方也不一定理他,還是讓楊素自己決定吧。

  楊素的歸附,讓易風心情大好,一掃之前的煩悶。

  當天,易風稍後就在金墉城中召開了一會重臣會議。

  會議上,易風終於宣佈撤銷總管制度,而開始推行省制。對於朝廷現在的實際控制區,正式以山河形勢劃分為河東省、河北省以及河南省、京東省、塞上省、塞北省這六省,並以洛陽為東京、太原為北京。其中塞上省也就是燕山北面懷荒與奚境南面部份地區,而塞北省則是原來幽州府下三蕃二十一羈縻州。原本還準備設立遼西省,不過眼下遼西由韋沖佔據,易風也不打算指著地圖劃分來虛的。

  京東省則是把河南地區的汴水以東地區分割出來,形成河南省和京東省。

  每省設承宣佈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承宣佈政使司設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長官。提刑按察使各一人,負責司法之事。本省的軍事防務則由左右都指揮使負責,三司權責分明。不過具體方面,左右都指揮使司也僅是一個統領衙門,並不能直接統領各省的府兵、禁軍、邊軍、預備鄉兵民團等,他們的職權受到了嚴格的監管和限制,沒有樞密院的調令,都指揮使無權調動十人以上的兵馬。實際上與原來朝廷對於各衛的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以上的高級軍官一樣,只有得到調令,他們才能統兵,平時不過是負責一省兵馬的行政而已,就和如今的兵部一樣,主要負責的是行政和後勤。如此一來,取消了原來大小總管們擁兵統兵的大權,使得朝廷的軍隊和軍官們都如原來的府兵和各衛將領一樣,削去了那種極強的兵權。

  “李長雅為河北左布政使、李淵為河北右布政使。元雅為河東左布政使、李敏為河東右布政使。元褒為河南左布政使、柴慎為河南右布政使。高第為京東左布政使、楊義臣為京東右布政使。徐德言為塞上省左布政使、李百藥為右布政使……”

  一連串的省級官員的任命宣示,在場的則上前聽旨,謝恩。雖說是省級官員,相當於原來的大總管級別了,每省都管理著十餘州,可實際上三司分立,卻使得一個行省有六個同級別的主官,分掌三個衙門。並且最重要的軍事權實際都指使司並沒有,因此省比起原來的大總管府,權柄遠遠不如。管民的只能管民,管法的只能管法,管軍的甚至還只能管軍隊的行政後勤。如此一來,唯一算是比較有實權的只有布政司,但卻也只能管民政,連司法權也削掉了。基本上就算是個大一點的州刺史,布政使卻又有了兩個。因此,第一任各省三司主官任命,最重要的還是布政使的任命,而且就算是布政使任命,朝中如高熲等人也並不那麼在意了。布政使根本不如原來的大總管,甚至連中總管都不如,勉強能算個小總管,因此也沒什麼可爭的。當上了,也沒什麼好高興的。

  不過易風對這第一批布政使還是下了番功夫的,尤其是比右布政使略高一點的左布政使,用的都是自己人,岳父、舅父、義父、老師等絕對可信之人,右布政使則安排了如李淵楊義臣等前幽州府諸總管們。

  六省的布政使任命後,又任命了各省的提刑按察使、都指揮使,都算不得什麼實權重職。

  接下來,又任免了一批州刺史和州都尉。有許多原來的刺史,被換下,由其它人晉升接替。而都尉這個職務其實和省都指揮使一樣,名為管一州軍事,實際上也只是管一省兵馬的後勤行政事務,這是取代原來的中心總管。

  在品級上,新設置的省級官員,左右布政使同為從三品,左右按察使則為從三品,左右都指揮使為正四品。而州刺史品級下降,最高正四品上,最低從四品下,都尉為正五品。

  最終,太原朝廷新設置六省,而六省之下一共一百州四百三十七個縣,佔據了大隋三分之一州,但卻是最精華的關東地區,擁有近半的人口,太原朝廷可謂是實力強勁。

  等連串的任命宣讀過後,易風從高熲身上掃過,高熲如老僧入定,微閉著眼睛,並沒有出來提出反對意見,這個結果讓他很是滿意。想必高熲也很明白,取消總管制對於朝廷來說是好事,而且從另一方面看,繼續保留總管制,那麼關東的諸州總管也基本上全是楊林的人,如今設立行省,朝廷中央集權,尚書省其實比以前對地方的控制更強。

  “如今楊秀派兵與楊廣戰於江陵,此時兩逆相爭,我輩也不能坐視旁觀。賀若元帥正在猛攻蒲津關,李靖將軍則揮兵北上迎戰高句麗,雖然兩路用兵,然現在機會難得,不應錯過。因此,我決定立即組建南征平賊行營,直趨淮南,破楊廣老巢,收復江東之地,以早日解決楊廣。”

  殿中一時安靜,高熲也不由的睜開了眼睛。

  他沒料到,易風居然動作如此頻頻,剛推出了省制取消了總管府,又派李靖北上,這一刻不停,居然又要調兵南征。

  如此一來,三路用兵,會否過於緊張了一些?

  “不知陛下打算派何人領兵南征?”高熲問。

  易風望著高熲,回道,“我打算親自領兵南下淮南,收復揚州之後,再兵發荊州。”

  “殿下親自領兵南下,可朝廷離不開殿下啊?”高熲有些意外,易風雖然是太子,可他是監國攝政太子啊,皇帝一直被病著,因此一直休養不能理政,所以由太子監國攝政,可太子要是率兵出征,那朝中國政交給誰來接管,難道還要立一個監國,或者一個攝政?可太子最大的兒子也才剛半歲吧?

  “太師之言也確實有道理啊。”易風一臉沉思的模樣,然後道,“陛下身體一直不適難以理政,我確實離不開朝廷啊。嗯,可南征也確實重要,不能等待。那就讓樞密使王保任南征行軍元帥,由太師擔任行軍長史幫助王樞密使指揮協調南征如何?”

  高熲愣了一下,他望著楊林,明白楊林剛才所謂要南下親征不過就是一個說辭,目的就是為了等他那句話,然後就要讓自己出征了。太子這是要讓自己離開朝廷啊,高熲心思百轉,拒絕的話幾度已經到了嘴邊,可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老臣願意前往,為國效力。”

  易風臉上立即露出了笑容,“那就有勞太師了,明日我為太師親自送行,預祝凱旋。”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6:06

第505章 黃雀在後

  既然暫時還不能罷免高熲,那就讓他做南征軍長史,把他暫時調出朝去。

  易風的動作很快,當日拜王保為南征平賊軍元帥,以高熲為行軍長史,又調秦瓊、來整、王伯當、竇建德等十幾員大將,自北衙七衛十軍中抽調漢軍步騎六萬,突厥輕騎四萬,共十萬人馬組建南征平賊軍。第二天一早,就在金墉城下誓師出征。

  高熲、王保等率十萬兵馬南下,易風在河南還留有八萬兵馬,當日大軍進入洛陽。

  洛陽又稱帝王之州,華夏文明發祥之地。如果自夏朝開始,到此時已先後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八個王朝在此建過都,加上如今易風把洛陽定為東都,這裡已經算是九朝國都,絕對可以稱為中國有史以來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一座城池,普通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

  洛陽古稱雒陽、豫州,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洛陽自古就被認為是天下之中,崤函帝宅,河洛王國。這裡很長時間內都是天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

  洛陽上一次興都盛繁榮還是做為北魏時的國都,而最後一次毀滅也僅在六十餘年前的東西魏邙山大戰中。二十年前,北周宣帝最後一次營建洛陽宮,動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工程只進行了一年,宣帝駕崩,楊堅執掌朝政,繼而代周,洛陽城也就僅修了一半,完成了洛陽宮城部份而已。

  易風與太原朝廷皇帝百官在北衙將士的護衛下進入洛陽,二十餘年的修養生息,遠離戰火,洛陽城重複生機,圍繞著那座周宣帝所建洛陽宮南面,是大量的裡坊,據下面彙報這些後來幾乎沒有經過整體規劃,完全慢慢擴建起來的裡坊,居然足有三百多個。那座洛陽宮東西有二百餘丈,南北三百餘丈。熱鬧而又顯得有些雜亂的洛陽城裡,還有三個極為熱鬧的商市,西郭的小市,也就是專門的牛馬牲畜交易市場。以及南郭的四通市,民間又稱為永橋市,洛陽附近河流中打來的魚,都多在這裡售賣。也因為永橋市位於洛水浮橋永橋之南,水路交通方便,因此大量的外地客商無不雲集于此。

  而東郭市周回八裡,因此又稱大市,在東郭市東還有通商、達貨二裡。裡內之人,盡皆工巧,屠販為生,資財巨萬,市南還有調音和樂律二裡,裡內之人,絲竹謳歌,天下妙伎眾多,市西還有退酤、治觴二裡,裡內之人多釀酒為業,市北有慈孝、奉終二裡,裡內之人以賣棺槨為業。東郭市的繁榮,甚至帶動了周圍八個裡坊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形成了以東郭市為中心的經濟繁華區。

  洛陽城裡的人口甚至已經超過了二十萬,雖然與長安、太原比起來多有不如,也早不復北魏之時城中戶口十萬九千戶的那種龐大人口。可也依然相當了得,尤其是這裡地處中原,天下中心,緊鄰黃河,天下各地的物流經過,導致這裡商業的異常繁榮。

  看著缺乏長遠科學規劃卻也依然自然發展起來的洛陽城,易風也很是感慨。

  自己如今成為監國太子,掌控六省百州,定都洛陽,正好可以好好規劃經營一下洛陽,把這裡打造成真正的天下中心。易風看來,洛陽做為天下中心,比長安更適合做為都城。尤其是如今關中人口眾多,田地兼併嚴重,產出根本不足供應京師,還需要從關東地區大量運輸供應糧食物資,增加了許多無謂的消耗,同時也不利於朝廷對於廣大的關東地區的統治。尤其是因為幾百年的南北分裂,好不容易一統,可南北之間依然有極大的了隔閡,這個時候選擇定都洛陽,更有利有南北的溝通。同時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關隴以西,那是吐谷渾、吐蕃等地區,那些地方根本沒有什麼發展潛力。也正因此,漢時起,定都長安的朝代強盛之後,便也只能向西域拓展。但向西域拓展,卻有許多致命的缺陷,只有一條狹窄的河西走廊聯通著西域,一旦有事,西域經營就完全毀於一旦。漢時如此,唐時也一樣如此。不管怎麼強盛,畢竟這個時代,吐蕃高原和草原遊牧民族都是難以徹底解決的頑症,有他們在,西域的經營開發,就始終有難以解決的致命之處。

  而如此定都中原,那麼四方都可以照顧,特別是可以利用黃河以及江淮那豐富的水網,對於漕運的壓力大大緩解。而政治中心的東移還不僅如此,都城東移,那麼朝廷也可以開發東北的遼東地區,以及東南的浙東和嶺南地區,這些地方的開發,絕對要比起開發西域要更好。

  總之,都城東移,好處還不止這些。

  從某些方面來說,易風還是很贊同楊廣的,起碼他遷都洛陽,開挖運河這些其實都是極具長遠戰略目光的,只可惜他太急功近利了一些。易風告誡自己,千萬不能走了楊廣的老路。不過,有些事情該做的還是得做。進入洛陽之後,易風下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在洛陽建立一所洛陽大學。年初他剛在幽州建立了北方大學,吸引了許多學子前往。現在,易風打算在洛陽也再依樣建立一所高等學府,招收中原的士人。易風請了老師河東大儒王通出任洛陽大學的祭酒。等到幽州和洛陽兩所大學的第一批學子畢業之後,他就能擁有大量的優勢的官吏和老師的儲備人才。到時就能大大的充實低級的官吏隊伍,擴大州縣學的教師隊伍,更進一步的推廣教育,打破士族豪門壟斷經學文化的特權。

  易風下的第二道政令,則是向各地張榜公告,求賢納士,請那些地方上的學者讀書人出來,為朝廷做事。這些人被請出來後,易風安排一場簡單的測試,然後根據結果量才給職,這也算是考試取士,算是科舉的一種變相方式,或者是提前的預熱了。易風的求賢令下達後,各地反應很是熱烈,尤其是那些山東士族和江南的士族,還有許多原本根本沒有機會出仕的普通寒族讀書人,更是欣喜不已,紛紛趕來洛陽。短短時間裡,易風就招來了大量的讀書人,雖然其中大量的讀書人也只真的只是讀書人而已,並不是什麼優秀的人才,可起碼安排當個書令佐史胥吏還是不錯的,現在易風控制著六省百州數百縣,到處都缺人,尤其還準備要在各州縣鄉推行建立各級學校,大力推廣教育,更是需要大量的讀書人了。另外,易風也準備要在洛陽發展商業,搞活經濟,這也一樣需要許多讀書人。

  一潭死水是折騰不出什麼名堂的,自己唱獨角戲同樣沒意思,易風要的就是把所有人都調動起來。

  易風下的第三條政令,就是讓六省百州四百餘縣,立即開展一場人口大普查。既清查戶籍人口,同時也對土地丈量,登記核查商鋪工坊等經濟體。只要摸清楚了這些詳細的情況,才能根據這些資訊做出合適的發展規劃。

  每天易風都要花半天時間到洛陽城內各坊實地探查一遍,每天的午餐時間,他都會召來一個坊區的裡坊宿老,與他們邊吃邊談,也不談什麼國家大事,只談一些各自裡坊這些年的變化,底下的具體民生之類的事情。

  這些天,易風又新成立了兩個部門,一個宣傳司,一個統戰司。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儘量把洛陽朝廷的諸多新政令舉措,向百姓宣傳得知,同時也得控制輿論,比如像百姓說明楊秀是弑君篡位的逆賊,楊廣是僭越稱帝,而皇帝楊勇是先皇太子,十九年的太子。另外還要宣傳太子楊林當初是如何得皇帝喜愛,特意立他為皇太孫等等,總之就是要開動宣傳機器,幫助朝廷爭奪人心。

  同時,易風讓翰林院擬詔,通告天下,為先皇尊諡號文,上廟號高祖。

  易風還讓宣傳司主持出版了朝廷的第一份正式官方報告,皇家日報,以刊登朝廷的一些政令和人事任免等公開新聞。宣傳司成立之初就非常高調,但統戰司成立就比較低調,這個部門其實就是專門用來統一戰線的,團結一切能團結的人,甚至收買。

  易風在洛陽每日忙個不停,高熲王保南下之後也是捷報頻傳。

  一路之上,南征大軍可謂是勢如破竹,根本無人可擋,所到之處,淮南各地的守軍基本上都是望風而降,根本就沒人硬扛的。楊廣西進,幾乎把兵馬都帶走了,這就導致了淮南根本無兵可用,再加上高熲等兵強馬壯,真是所擋披糜。

  這天一大早,高熲就又送了一份特大喜訊。

  “南征軍已收復揚州!”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6:06

第506章 垂簾聽政

  離天亮還有一個多時辰,可皇后蕭美娘就已經醒來了。

  她閉著眼睛,靠在重幃疊幛的床榻上,在細軟柔和的錦被之中,陷入無邊的悲傷之中。

  這些天,只有每天疲憊之極睡去的那麼兩個時辰裡她才是得片刻的解脫。過去的這段時間,對她來說真是永遠難以磨滅的可怕記憶。

  新年剛過,丈夫就因為太孫刺案嫌疑被免去北伐帥位,禁閉王府。好不容易終於得以洗脫,她長鬆一口氣跟著丈夫一起前往並州就任。當時夫君讓她留下,可她放心不下丈夫,丈夫當時剛經受了沉重打擊她想多陪著安慰他。一離京城,得到不是解脫而是更大的惡運到來。高祖被弑,夫君得訊立即帶著她逃離了河東,一路上偽裝假扮成商人,擔驚受怕的終於回到了揚州,終於,丈夫拿回了兵權,丈夫在將士們的擁護下稱帝,她被封為皇后。那時,她真的以為就如丈夫所說的,一切都將迅速的塵埃落地,他們會奪回京師,然後四方臣服。她相信丈夫,甚至因此把次子在京中落于楊秀之手的悲痛擔憂隱藏心中。

  她跟著大軍出發西進,新年後,她大半的時間倒都是在趕路。從京城趕往河東並州,從河東並州逃往揚州,現在又從揚州隨軍向關中前進。短短半年內,她就繞了大大的一個圈子。

  行軍的路上,她總免不了想起與丈夫之間的相濡以沫,恩愛的往昔。

  丈夫雖然是大隋皇子,雖然他們婚後十幾年,可憑著那份溫柔嫻淑與美麗還有機敏聰明,十幾年如一日,丈夫的寵愛盡集於她一身。她為丈夫生了兩個兒子,也是丈夫僅有的兩個兒子。雖然後來丈夫也納了幾房美妾,可那更多的是皇帝皇后的賞賜,丈夫的愛並沒有轉移過。她相信丈夫對她的愛是真心實意的,並不是因為皇帝皇后討厭好色寵妾的男人,才只對她一人好。

  這份感情讓她珍惜,後來她才得知,原來丈夫娶她之前,還曾經愛過另一個女人,還跟她生了一個兒子。那個時候,她是憤怒過的,感覺被人欺騙過,甚至想過要詛咒殺死那個卑鄙的私生子。不過那時丈夫向自己保證,那只是一個私生子罷了,他的一切,將來都會由他們的兩個兒子繼承,而不會有那個私生子一分一毫。

  當丈夫揚州稱帝之時,丈夫卻冊封那個私生子為太子,她傷心萬分,丈夫一遍遍給她解釋那只是權宜之計等等,可她卻真的傷心了,對丈夫也沒有了原來那種一心一意的愛。她甚至覺得丈夫並不如她愛他一樣愛她,她開始只想為一件事情努力,那就是讓自己的兒子得到屬於他的東西,一切。

  終於,丈夫改立她們的嫡長子楊昭為太子,可這卻只是因為那私生子拒絕了他。看到丈夫憤怒的模樣,那時她心裡甚至有點隱隱的興奮,有種興災樂禍的感覺。只是高興沒多久,報復來了。她寄以全部希望的長子楊昭,居然被楊秀殺了,他們那麼殘忍的殺了楊昭,據說長槍捅了他十幾槍,血流滿地,最後還砍下了他的首級,傳首三軍。聽到這個消息後,她簡直就難以相信,震驚,悲痛,傷心的暈倒過去,然後哭的撕心裂肺,死去活來。

  次子落入楊秀之手,如今長子又被殺,她雖然還是皇后,可這還有什麼意義,她的兩個兒子都沒了。作為一個女人,雖然三十多歲了,還依然有一副美麗的面孔,健康的身體,可卻沒有了兒子。她還能生,除了兩個兒子,還生了兩個女兒。可她還能再生一個兒子嗎?皇帝的子嗣一向單薄,想要再生,只怕很難,更別說還要生中是個男孩。沒有了兒子,她就沒有了一切。

  她甚至後悔了這些年幫助丈夫去爭奪皇帝皇后的歡心,去支持丈夫奪嫡,甚至在晉州聽到皇帝駕崩時,她也果決支持了丈夫立即棄官逃離晉州,南下揚州。後悔,後悔,無比的後悔。

  如果當初不走,那麼她們的兒子現在就還在益州,也就不會被人砍掉腦袋拿著四處傳看。她的丈夫現在也不會一直昏迷著,完全不能理事,情況堪憂。

  江陵城中,荊州總管府如今是臨時行宮,還算華麗堂皇,可遠遠配不上一個皇帝和一個皇后。

  起床之後蕭氏先去皇帝的寢宮看望了丈夫,丈夫現在一天只有小半會的時間是醒著的,其餘時間都是昏睡。隨軍的御醫們說丈夫驚怒交加,傷了心神,又加之年後路上奔波停,又用神過度,導致身體虛弱,受了風寒,加上水土不服,又被壞消息牽動,最終出現如今這狀況,現在需要的就是靜養,避免過度勞累傷神,也不宜再四處奔波。她過去的時候丈夫還在昏睡著,整個人瘦了一大圈,坐了一會,她便回來了。吃了一點粥後,開始了正式的一天。

  蕭氏是一個愛美的女人,平時最注重的是各種保養,這也是她兩個兒子都娶了妻子,而她卻依然有著出眾美麗和完美的身材的原因。她每天都要洗澡,而且必須得在水裡放上芬香的花瓣,以及牛奶還有珍珠粉末,這讓她肌膚更加的美白和細膩滑嫩。此外,每天她還要早晚各喝兩杯奶,不是牛奶羊奶,而是要新鮮的人奶。

  長子死了,丈夫病重,她也沒有了梳妝打扮的興趣了。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她便打起精神來開始了新的一天軍國大事的處理。

  丈夫如今的狀態,一直嚴格封鎖著消息,知道這個消息的除了丈夫的幾個醫生以及荊王父子和張衡段達等少數幾個重臣外,再無人知道,知道的人不超過十個。

  甚至除了幾名御醫外,連荊王和張衡等重臣都並不完全清楚皇帝如今嚴重的狀況。蕭後對他們只說皇帝如今疲憊,需要靜養不能多見人,外面的事情就交由他們處理,一些重要的事情可送到行宮裡來,等皇帝批示之後再交給他們依照批示處理。

  但實際上,楊廣現在根本不能理事,所謂送進來交給皇帝處理的奏章,其實最後都是送到了蕭氏的面前,由她代為處理。以前蕭氏也經常幫助丈夫處理公事,不過更多的時候只是做為丈夫的代筆,丈夫說她寫。甚至因此,她還練就了一手幾乎能以假亂真的偽丈夫的筆跡,不是認真的觀察,幾乎都看不出差別來。

  不過蕭氏知道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荊王等重臣已經好久沒見到皇帝了,他們都開始猜測懷疑,而軍中的將士們更是許久沒見到皇帝的影子了,甚至現在軍中都開始有一些謠言在蔓延,皇帝若是再不能出現在公眾面前,只怕流言就再也止不住了。

  今天荊王父子以及張衡、段達、宇文述、郭衍這六位重臣一起入宮,要親自向皇帝稟奏重要的事情。蕭氏攔不住,只得親自前來招待。

  郇王楊弘,是高祖堂弟,生性聰慧,有文才武略,與高祖關係很好,北周時,多次隨高祖征討,因屢次有功升為開府儀同三司。高祖為丞相時,加上開府,封永康縣公。後來隋朝建立,升任大將軍,進封永康郡公,不久受封河間王,任右衛大將軍,後升任柱國。開皇三年,以行軍元帥之職率軍攻打突厥,為八道反擊兵馬中的一路,大敗突厥。後出任寧州總管,升任上柱國,為官之時表現極好。數年後,為蒲州刺史。此後一直守著關東河東的這個重要通道,每當楊廣入朝之時,他就受命代替楊廣鎮守地方,因此與楊廣關係也極為親近。高祖親兄弟四人,卻反倒不如與楊弘這個堂兄弟有信任。

  楊秀弑君篡位,派人往荊州封賞楊弘,要招攬他,可楊弘根本不理會。楊廣在楊廣稱帝,楊弘立即主動派人前往聯絡,上表稱附,楊廣十分高興,大加封賞。等楊林背叛他之後,楊廣更是立即進封楊弘為荊王、荊州大總管、尚書右僕射、太保等職。並封楊弘之子楊慶為河間王,授左衛大將軍之職。

  楊弘父子為荊州地主,雖兵馬不如揚州兵多,可卻是地頭蛇。

  另外的張衡等四人,則是皇帝最信任之人,舊邸時的心腹。他們要見皇帝,蕭氏根本不可能攔住。

  楊弘等六人一進入議事廳,見到蕭後端坐在一道珠簾之後,而主位空缺,皇帝並不在的時候,都不由大吃一驚,忙跪下行禮。

  “請免禮平身,你們都是國朝重臣,陛下心腹肱骨,不必這麼多禮節客氣。”蕭美娘對眼前六人嫣然一笑,說,“以前在揚州時,也是經常見面的,這裡也沒有外人。”

  楊弘等人聞言這才都起身,各自落坐。蕭美娘吩咐左右侍立的宮女,“給荊王和幾位閣下上茶。”

  兩個宮女用鎏金銅盤端上來六杯茶,茶杯都是用江南的青瓷杯,泡的是揚州的龍舌茶。蕭氏一揮手,屋裡只剩下了兩名女官,其餘的侍女宦官全都無聲的退了出去。

  楊弘看著眼前的杯子,斟酌了一會,問,“皇后娘娘,陛下為何一直不肯見臣等?”

  “並不是陛下不肯見諸位,而實是陛下見不了。”蕭美娘歎了一口氣道,“其實這些天我一直隱瞞著諸位,陛下身體抱恙,情況不容樂觀,一天裡倒有大半天時間是昏迷著的,偶爾醒來,也根本沒有精力見人理事。”

  “那這些天送進宮裡然後又批閱過的奏摺?”張衡問。

  蕭美娘在簾後又是一聲長歎,“其實那些都是妾身仿照陛下的筆跡批閱的。”

  外面的六人頓時一起沉默,誰也沒有想到居然是這麼一種情況,事情已經嚴重如此了。

  “太醫們如何說的?”

  “很不好,陛下必須靜養。”

  蕭美娘的話剛一說完,段達已經迫不及待的道,“可這朝廷軍國大事,哪個來處理?皇后娘娘,局勢不容樂觀啊。那個逆賊梁剛十足難纏,帶著幾萬人馬分散四出,時聚時散,根本難以捉摸把握。他們四處襲擊州縣,掠奪燒毀糧草,軍心士氣影響極大。可要想圍住他們,太難。我等都想請求皇帝,求一個計策。”

  “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不外如是,帶兵打仗,那是諸位們的長項,這事情你們自己商量著拿主意。”蕭氏道。

  “可是,若想解決梁剛,必須得把江陵所有十余萬兵馬撒出去,佈局拉網,四面合圍。可這調動兵馬之事,得由陛下同意。之前我們也上了幾道請兵奏摺,可都留中未發,沒有答覆啊。”郭衍接道。

  蕭氏當然知道那幾道奏摺,她雖然代楊廣批閱奏摺,也能模仿筆跡以假亂真,可調兵之事,她一個女流哪敢擅作主張,自然是通通扣下不回。

  “現在陛下的情況你們也是知道了,斷不能去打擾到了陛下。我看,這事情就由你們幾個商議決定,自己拿主意了,是戰是守,全是你們決定。”

  張衡道,“須早做決斷,若是不能快刀斬亂麻,那我們頓兵於此,久之軍心士氣皆無,進退無路也。”

  “那就先調兵圍剿了那些益州逆賊,再發兵攻關中,拿下京師。”郭衍道。

  “那就這麼決定?”楊弘問。

  “就這麼決定吧,不過江陵也還須留兵馬駐守,護衛陛下皇后。”張衡道。

  蕭美娘想了想,荊州郇王最熟悉,不如就由他留守,況且他又是宗室,這個時候自家人更可信一些。當下提議由荊王留守,最後大家一致同意,決定楊弘留守,宇文述協守,一個負責兵馬,一個負責朝廷。然後由郭衍為主帥,段達為副帥,張衡為行軍長史,統領揚州大軍兵分三路,想辦法把梁剛給包圍剿殺,徹底解決掉他們,然後再提兵西進關中。

  “那就這樣定了,明日就出兵。”郭衍迫不及待的說道。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6:07

第507章 名將對決

  遠遠的傳來號角聲,低沉而沉重,令人心神為之顫抖。

  突厥騎兵們紛紛爬上自己那已經掉膘嚴重的坐騎,一面用突厥語高聲的咒駡著,彼此嘲諷著,其中不少明顯還帶著醉意。楊玄感統領著這些突厥降兵們出發,東邊的朝霞正紅,草上還滿是未幹的晶瑩露珠。

  黎明的晨曦裡,大隋的兩位名將第一次對決。

  楊素沒有龜縮在靈州城中,也沒有退往豐州,一如以往,楊素絕不後退,戰意高昂,絲毫沒有將史萬歲幾乎兩倍於自己的五萬大軍。晨光中,楊素在城下列陣,他的軍隊就有如一朵緩緩綻開的鐵蒺藜花,閃閃發光的尖刺是那樣的耀眼。

  楊素的中軍由大將周羅候統領指揮,這位在與達頭大戰時率領重騎率先衝鋒的昔日南陳大將,自降周之後立過無數戰功。此時他就在大路上豎起了自己的將旗,這一次他將軍中的弓箭手們排成了兩個方陣,擺在了前面分立道路東西。大戰來臨,這些弓箭手們卻依然十分冷靜,經歷了一次次戰爭的洗禮,他們已經沉著老練,處變不慌,冷靜的調試著自己的弓弦,腰間箭袋裡的白羽箭隨著他們的動作而晃動著。更多的長矛兵們排成一個巨大的方陣,占住了弓箭手們空出來的中間道路,他們的後方則是一排接一排的刀盾手、弩兵。在他們的後面,上次大戰中倖存下來的三百名重裝騎兵人馬皆還未披甲,他們圍繞在將旗之下,後面是他們同樣在養精蓄銳的戰馬,一旁的戰車上堆著他們的鎧甲。

  在中軍的右翼,是大約五千人的騎兵,這也是一支精銳的兵馬。楊素軍中大部份的騎兵都集結在此,有如一把鋒利的大劍。這支精銳,由騎兵將領行軍總管魚俱羅統領,魚俱羅有兩個極顯著的特點,一是嗓門特別大,一開口就跟打雷似的,幾裡外都能聽到他的聲音。另外一個就是魚俱羅目生雙瞳,相當的罕見。雖然長的古怪嗓門又大,可魚俱羅打起仗來卻是相當勇猛,在邊疆之上鎮守多年,打的根本沒有胡人敢到他的地盤上來。

  做為全軍統帥的楊素,則坐鎮在後方大約二裡外的一座山丘之上,四周都是他統領的預備隊,步騎各一半,數量多達一萬。楊素打仗很猛,但並不喜歡沖在第一線,而是喜歡指揮著預備部隊,身處於可將戰況盡收眼底,能隨時掌控戰局的戰場後面一點,他對於戰局的把握總是少有人及,每每都總能在最適合的時機,將寶貴的預備部隊生力軍投入戰場,投入到最適合,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少量的兵馬,橇動整個戰鬥的局勢。

  楊素向來豪奢,哪怕此時統兵打仗,他依然不改風格。

  哪怕是遠遠的觀望,都能一眼發現楊素,他身上的鎧甲太過耀眼,一套真正的黃金戰甲,黃色的金絲披風,頭盔上那根高高的黃金尖刺,那腥紅的盔幽,再配上他那匹五尺高的波斯名馬,再沒有比他這身再顯眼拉風的裝束了。僅僅只是這套鎧甲,就價值過萬貫。

  還不算楊素佩帶的寶劍,所持的珍貴馬槊和跨下的名馬。

  這時,楊素讓人擂響了隆隆戰鼓。

  史萬歲的軍隊正緩緩而來,耀眼的楊素策馬馳至陣前。

  楊素掃視了一遍前軍將士,然後沖著統領左翼五千突厥降兵的長子楊玄感道,“好好看著,多學學。”說完,楊素高喝一聲,“帶違犯軍法者上前。”

  一聲呼喝,楊素的親兵侍衛頓時帶上來足足數百名狼狽不堪的士兵。這些人,都是違犯軍紀者。

  “宣讀他們的罪行。”楊素面色肅然。

  軍法官上前,開始一個個一項項的當場宣讀所有獲罪者的罪行。有違犯軍令私自離營者,有營中鬥毆、賭博者,有劫掠百姓商人者,有姦淫婦女者等等不一而足,全都是觸犯了軍中紀律。

  楊素上前,“對於剛剛宣讀的罪行控訴,有不承認的嗎?”

  沒有人出聲,他們多是被執法官當場抓獲,根本不能抵賴。

  “很好,看來你們都承認了,很不錯,起碼還知道敢做敢當。既然如此,那本帥今天就再給你們一個機會,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現在,你們拿起刀兵前去沖陣,若能斬下一個人頭回來者,免其罪行,若能拿下兩個人頭,不但免罪,而且還賞錢一萬!你要有本事帶回來三個頭,那不但免罪還賞錢兩萬!有本事殺的越多,賞的越多。”

  刀和盾已經扔到了他們的面前。

  那些本已經被定死罪,犯軍法當斬的士兵們一個個默不作聲,然後低頭撿起了刀和盾。

  “擂鼓,為他們助威!”楊素大喝。

  戰鼓聲響起,十餘面牛皮大鼓同時擺動,響聲如雷。

  “啊!————”

  那百餘違犯軍法的士兵一個個仰天長嘯,然後提著刀盾開始向著奔跑,向著剛剛趕到戰場,還沒有開始排好軍陣的史萬歲軍前鋒沖了過去,一無反顧,誓死如歸的模樣。

  楊玄感看著那場景,不由的心中搖頭,一百餘人沖五萬大軍,這必死無疑。

  “父親,大戰當前,為何不給他們一個真正的機會呢?”

  “這就是機會。”

  “可這是送死。”

  “若是死了,我回頭會讓記室登記他們是為國戰死沙場,朝廷會給予他們的家眷撫恤賞賜。若是他們真能殺敵而返,那他們的罪行自然就免了。”楊素平淡的回答道。

  一百餘人發起的決死衝鋒,沖的快,退的也快,片刻之後,大都已經死了。他們甚至都還沒來的及沖到敵軍陣前,就被史萬歲的遊騎給半路攔截斬殺了。當然,也有幾個勇猛且運氣好的,最後反殺了遊騎,搶了馬逃回來。

  幾個滿身是血的罪軍正伏在馬上拼命拍打著跨下馬,拼命的向陣前逃回。後面是史萬歲軍的遊騎,正呼嘯著追擊,不時的射箭。

  眼看著就要到了,有一個運氣不好被一箭射中後心,摔落馬下,被趕到的遊騎一刀剁下了腦袋。

  “快點,快點,沖啊,快點!”

  “快點啊!”

  楊素軍陣中,前排的將士們拼命的在為同袍們加油呐喊,再跑過來一點,就能進入他們弓箭的射程了,就能掩護了。

  又一個罪軍倒下,他手裡拎著一個敵人首級艱難的往前爬,好不容易掙扎著起來了,剛跑了兩步,那個首級掉在了地上。那人又轉身往回去撿,楊玄感在後面馬上看著遊騎已經迫近,急的不由出聲,“不要撿了,快回來,回來。”

  那人卻沒有理會那些叫喊聲,依然固執的去撿那個首級。

  他終於撿到了首級,可一名敵軍遊騎已經趕到,長矛猛的向前一擲,鋒利的長矛自那人背心透入,將他釘在了地上。臨死之前,那人手裡還提著那個首級。

  “蠢貨!”楊玄感心中難受的要命,甚至想哭。

  “他的選擇沒什麼錯的。”

  “這還沒錯?”楊玄感頂撞父親。

  “如果他不能帶著敵人首級回來,那他回來了最後也要被處死。”楊素冷冷的回道。

  “可所有人都看到了,他斬殺了一名敵騎。”

  “可他依然沒有帶回首級,沒完成任務,不能將功贖罪。”

  “這算什麼狗屁規定?”

  “玄感,你要記住,軍令如山,軍中無戲言。你難道就不想想,我為什麼要在陣前,用這種方式處置那些違法軍士嗎?多想想吧。”楊素說完,不再理睬兒子。

  一百餘違犯軍法者,出戰後最終只有七人回來了,其中有三個提著一個敵人首級,有兩個提了兩顆首級回來,還有兩個空手回來的。一個是根本就沒有殺死敵人,一個則是半路被追擊時丟掉了那個戰利品。

  楊素上前,伸手在那三個帶回一個首級的軍士肩膀上拍了拍,道:“你們用自己的勇猛表現,贖回了自己的罪責處份,現在,你們無罪了,回到你們的隊伍中去吧。”

  三人興奮的上前跪謝,歡天喜地回去了,一旁諸將士一起歡呼。

  然後楊素又走到了那兩個帶回兩個人頭的士兵面前,“很不錯,你們證明了自己,現在不但免罪,而且本帥現在還各賞賜你們每人十貫錢,另外,破格提升你們隊副,下去吧。”

  “謝大帥!”兩人興奮的回道。

  楊素最後走到那兩個空手而歸的人面前,搖了搖頭,對這兩個面色蒼白的失敗者冷笑一聲,然後抽出了他那把鑲金嵌玉的名貴寶劍,猛的揮動兩下,兩顆人頭已經落地。他親手處死了這兩人,他們沒有帶回人頭,因此也就按罪當斬。

  “準備迎戰!”楊素大聲喝道,然後收劍入鞘,翻身上馬,返回後方自己的旗下。

  嗚嗚的號角聲再次響起,鼓聲動起來。

  史萬歲的大軍已經越離越近,兩軍都能清楚的看見對方的前陣,戰事一觸即發。

  楊素的傳令官背著一面紅旗,策馬在陣前賓士,大聲的喊道:“大帥有令,凡斬殺敵軍一首級賜錢十千,斬隊正一人賜錢二十千,斬校尉一人賜錢百千,有斬殺史萬歲者,賜錢一百萬!賜勳三轉!”

  楊玄感回到自己的陣前,打量了一眼自己的部隊,五千騎兵。不,應當是五千騎著馬的酒鬼、賭鬼,五千兵敗投降困在了漢地的遊牧部族的草原牧民。帶著這樣的一群人,我能守住左翼嗎?

  鼓聲越來越隆,兩邊的神射手已經開始在射箭,進行試射。然後是零星的射擊,再然後是漫天的羽箭亂飛,雙方開始用弓箭遠端對射,進行了第一波攻擊。

  戰鬥開始,這是一場激烈且慘烈的戰事,幾輪弓箭射擊過後,魚俱羅果然一如繼往的率先帶著自己的右翼五千精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五千精騎如風一般的馳過,他們在戰場上繞了一個弧線,側切到了史萬歲軍的左側步兵陣前,漂亮的轉彎,漂亮的馬上騎射,無數的箭支侵泄入敵方步兵陣中。五千騎兵漂亮的奔襲過後,史萬歲的左翼步兵陣已經有些亂,這個時候,他們才突然驚訝的發現,在那支輕騎兵大軍的後面,居然還有一支騎兵跟隨著過來了。

  不過他們不是普通的騎兵,而是具裝甲騎的重裝騎兵。他們一開始躲在步兵後面,然後等右翼輕騎兵發動攻擊後,才開始裝備鎧甲,接著開始奔跑,順著騎兵出擊留下來的空道,直直的橫衝直撞過來了。

  步兵陣本就有了些裂縫,當三百重裝騎兵衝撞過來的時候,那些不久前還在戰場上親眼見識過重裝騎兵是如何驃悍勇猛的史萬歲步兵慌亂了。之前重裝騎兵是友軍,看他們橫衝直撞那叫一個爽,此時他們成了重裝騎兵的目標,大家都驚懼心慌了。本來小小的裂縫開始不斷擴大,等重騎兵狠狠的撞了上來時,這個裂縫開始不斷的擴大,然後成了無法彌補的大口子。

  趁著敵方步兵的盾牆長槍陣還來不及合攏,魚俱羅的輕騎兵在重新整隊後,又一次殺了回來。這次,他們沒有再賓士而過只是射幾輪箭,而是直接從那口子沖了進去。

  在騎兵的衝擊下,史萬歲軍左翼步兵陣不斷的崩解,快的連後面的史萬歲都來不及反應,楊素就已經下達了軍令,帶著預備隊直接沖向了已經開始崩解的左翼。史萬歲左翼崩解,敗兵不斷後退,楊素率兵緊追不放……

  號角聲再次響起,這次激昂而又有力。

  楊玄感終於接到命令,帶著他的左翼突厥騎兵們傾巢而出,向著已經崩潰的史萬歲軍發起猛攻。

  楊素的帥旗在戰場上飛揚,史萬歲最終還是沒有親自率後隊趕來攔截撕殺,他見勢不妙,主動的下令撤退了。他撤退的及時,丟下了左翼和中路部份兵馬大約一萬余人,壯士斷腕退出了戰場。

  “一場漂亮的勝仗!”楊玄感看到父親,便跳下馬大笑著對他道。“父親對時機的把握真是厲害。”

  楊素那身耀眼的金甲沾染了許多血漬,已經凝固成黑紫色,使得金甲不免少了幾分光芒。楊素跨坐在馬上,望著已經遠去的史萬歲部,搖了搖頭。

  “父親,這仗不是打的很好嘛,我們以少戰多,還反而吃掉了史萬歲一萬餘人,算他運氣好,跑掉了,要不然孩兒定將他生擒活捉。”

  楊素接過親衛遞過來的清水,狠灌了幾大口,臉上毫無表情。

  “我本來讓你帶著降兵佈置在左翼,以為當我帶兵出動之後,史萬歲會跟我對沖,全力突擊你的左翼。如此一來,到時我再捨棄史萬歲已經潰敗的左翼,繞回來包抄突進來的史萬歲,結果,史萬歲根本沒有上當,直接就跑了。這次未能一舉將他擒殺,接下來想再有這樣的機會只怕難了,若他就此退回甘涼,就更別想馬上殲滅他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16:07

第508章 改弦易轍

  荊州府,峽州夷陵南津關。

  大江自三峽的瓶口南津關奔湧而出後,再也沒有高峽深谷的阻擋。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長江結束了奔騰激越的上游,進入了平野無垠水天一線的中下游。而過了南津關之後,自荊州西邊陝州的宜都開始直到東面荊楚交界的岳州巴陵,這段八百里的江道,又被稱為荊江。荊江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腸”之稱。荊江以北是古雲夢大澤範圍,以南是洞庭湖,加之北面的漢水,富饒的水流加上肥沃的土壤,使得這裡形成了江漢平原,魚米之鄉,江漢糧倉。這裡又聯通著上游的巴蜀下游的江淮,北通中原,西接關中,地位重要,成為朝廷的南大門。

  荊州府城江陵往西的數十裡外的荊江中,有一座巨大的沖積島,因周圍百里有餘,而名為百里洲,百里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但因為處於荊江環繞之中,地勢低窪,因此又被人稱為江心百里洲,十種九不收,一年種三季,空手到年頭。到最後,這塊富裕的土地,幾成了一座荒島。

  楊慶眯起一隻眼,輕輕的呼出一口氣,手中的角筋弓弦已經拉開如滿月,到了極限,整個犀角弓都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三羽雕翎箭已經對準了前方六十步外的一頭肥鹿。

  那頭肥壯的雄鹿正站在一片低矮的灌木從中,愜意的嚼著一蓬嫩綠的樹葉,渾然不知已經被人鎖定。在這個早已經荒蕪的島上,野獸繁衍迅速,鹿群早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樂土。它並不會想到,今天,江陵城來了一大群朝廷的年輕勳貴們來此狩獵。

  楊慶現在要做的,只是輕輕鬆開勾住弓弦的手指,然後那緊崩的弓弦就會將弓箭彈出,鋒利的弓箭會在一瞬息之意穿過六十步的距離,穿過那嫩綠的樹葉,刺穿雄鹿那油光水亮的棕色皮毛,透入那鮮嫩的皮肉,將它擊殺。

  時間一點點過去,最終楊慶射出了那一箭。箭離弦而去,嘟的一聲釘在了那只雄鹿身旁只有寸許的樹杆之上。受驚的雄鹿猛的一驚,然後跳開,撞的旁邊的樹枝一陣搖動,然後它揚起四蹄飛揚,慌張的朝著樹林深處逃去,很快就不見了蹤影。

  楊慶垂下手,望著那空蕩蕩的林子,還有那晃動的樹枝,露出一絲輕笑。他收起弓,走上前去,把那支上好的雕翎箭從那樹杆上用力拔了起來,舉到面前打量了幾下,箭支依然完好,笑笑插回了箭袋之中。

  一個身著獵裝皮甲的年輕人從一旁的草叢後走了過來,拍了拍身上的草葉,“以大王的箭法,當不會失手啊。”

  “一時不忍,一個生命啊。”楊慶解釋道,“你看它生活的多平靜,我們突然悶來,還要殺了它,扒它皮抽它筋吃它肉,太過殘忍了。”

  “那只是一隻畜牲罷了,大王。何況,叢林之中,弱肉強食,鹿吃草,虎豹吃鹿,大王不殺它,它也最終要被吃掉。既然如此,殿下又何必如此呢,反正你不吃它,也有別人來吃它。”

  楊慶輕笑,“話雖如此,可總下不去手啊。”

  青年人沒好氣的搖頭,“那也沒見大王不吃肉啊,早上我打的那只鹿烤了之後,殿下不是吃的很高興,還直呼鹿肉鮮嫩嗎?”

  楊慶訕訕而笑。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大王。殿下現在不忍心殺一隻鹿,倒沒什麼,反正這只鹿最多跑了,它也不會回頭帶著其它的鹿來圍攻你。可是……”

  “那件事情我還要再考慮……”楊慶打斷了他。

  “還考慮個什麼啊,再這樣下去,就來不及了。你難道不知道,揚州都已經失守,眼看著整個淮南丟失也不過是十天半月的事情,你我都清楚,淮南根本沒有兵馬留守。皇帝當初根本就沒想過退路,集結所有兵馬往關中而去,原以為能馬到成功,可現在,困在這江陵,進不能奪關中,退也來不及守江東,咱們眼看著就要完蛋了。到時,你這河間王又還有什麼用?”年輕人跟楊慶的關係很近,名元敏,新擢內史舍人,其父元壽,北魏宗室,周時初封隆城縣侯,後改封儀隴縣候,開皇中,為史部主爵侍郎,曾隨楊廣伐陳,兼領過楊廣的元帥府屬,因此也與晉王關係很近。先前為江陵東面複州刺史,楊廣稱帝,元壽與楊弘一起上表回應效忠,被楊廣加封為太府寺卿兼左翊衛大將軍,其子元敏封內史舍人。

  元壽同時與楊弘有親,元壽的妹妹正是楊弘的妻子,因此元敏和楊慶其實是表兄弟。

  元敏其實跟楊林也有些關係,他父親元壽和楊林之母元皇后是同族,論輩份是党兄妹,雖然隔的有些遠,但畢竟是一族的。因此,元敏其實也可以算是楊林的舅表兄。元敏的父親元壽跟元弘一致擁護楊廣,可元敏卻心思比較活泛,眼看如今楊廣形勢惡劣,他也開始打起了其它念頭。

  楊慶兩條眉毛一揚,淡淡道,“算了,天色不早了,我們先回營地吧。”他說完轉身就走,元敏提著弓跟上。兩人前後一起走出林子,林外正有幾名家丁坐在樹下守著馬匹。看到他們過來,連忙上前道:“大王和元舍人回來了。”

  楊慶和元敏都沒有理其它人,各自上馬,其它人趕緊跟在後面。楊慶兩人並轡而行。

  默默無語的走了一段路,楊慶突然勒停坐馬,對身後的人道,“不能空手而歸,你們去打點兔子野雞什麼的回來。”

  等那些隨從離開後,楊慶轉頭對元敏道:“有一個重要的消息我還沒有告訴你。”

  “什麼?”

  “皇帝已經昏迷許久了,根本不能理事,這段時間皇帝批閱的奏章,其實全都是蕭皇后代批的。”

  “啊?”元敏大驚,“我從沒有聽我父親說過。”

  “因為在昨天之前,根本就沒人知道,連我父親和御史大夫他們都不知道。直到昨天,蕭後瞞無可瞞才透露了,但也僅僅是告訴了我父子倆以及張段郭宇文這六人而已。連昨日郭段等領兵出征,其實皇帝都根本不知道後,全是我們幾個與皇后一起商議做主的。”

  “皇帝到底什麼情況?”

  “皇后說是問題不大,只是需要靜養。但我覺得,皇后都不肯讓我們見上皇帝一眼,那只說明事情更加嚴重,甚至我都在想,皇帝還能不能醒來。”楊慶歎息不止。

  元敏震驚萬分。然後急道,“事情都這樣了,你還猶豫個什麼呢,現在更不能猶豫了。”

  “可我父親這人你是知道的,一心忠於先皇,楊秀弑君之後,他派人來見我父親,給予一大堆的封賞,可我父親卻直接把來人斬了,送了個人頭回去。我父親如今選擇效忠當今,那肯定不會改變的。還有你父親,那也是個死忠的人,他們如果一心忠於皇上,我們能幹什麼?”

  聽到楊慶還在那裡絮絮叨叨個不停,元敏猛的勒住坐騎,長歎一聲:“越是如此,我們越需要決斷啊。你我父親都是迂腐死忠的性子,可當今世道,這有什麼用,只會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啊。這個時候,還講什麼死忠,談什麼猶豫,再說了,如果你父親真要談忠心,那先皇駕崩之後,有資格名正言順接替大統的是太子楊勇,你父親也該向太原朝廷效忠,為何卻效忠晉王?”

  “我父親一直認為晉王更有才能,而且皇帝一直也打算立晉王為太子的。”

  “你說這些不是自欺欺人嗎,不管皇帝想不想立,總之楊勇才是當了十九年的太子,皇帝駕崩,自然是太子繼位,這有什麼可疑惑的?荊王效忠當今,那就是對先皇的不忠。”

  “你怎麼能這麼說。”

  “我說的都是實話。”

  楊慶道:“我父親支持當今,我又如何改投洛陽?”

  元敏冷笑,“現在都是什麼世道了,若是只是和楊秀爭奪天下,那我自然也是支持今上的。可這不是還有一個洛陽朝廷嘛,而如今的局勢你也清楚,楊林是洛陽朝廷的監國攝政太子,手握重兵,又深得關東民心,如今他一面發兵攻蒲津關,一面卻進了洛陽,然後揮兵南下揚州,這還用猶豫?皇上如今又昏迷不醒,甚至是不是已經駕崩我們都不知道,短短時間,太子身死軍沒,益州丟失,如今連皇帝的龍興之地揚州也丟了,只剩下這荊襄一地,這是敗亡的徵兆啊,我們必須早做決斷,安排退路了。”

  皇帝駕崩,天下大亂,原本也許能夠取代楊勇成為太子的楊廣,在這爭奪皇位的鬥爭中並不順利。

  不但不順利,甚至已經能用前景堪憂來形容了。楊廣在揚州稱帝,然後起兵向西進軍,那時楊勇楊林還在太原,楊秀則是一個弑君者,形勢對楊廣十分有利。因此楊廣盡統江淮兵馬西進,甚至都沒有打算派兵留守江淮,那時揚州上下都以為,等他們討逆大軍一到,關中百官將士必然群起響應,宰殺楊秀開關迎接。可事實並不如此,太子楊昭率五萬益州兵出蜀,結果在劍門被楊秀手下誘殺,五萬益州兵倒戈,緊跟著蜀中易幟。然後梁剛還帶著益州兵殺奔荊州來,使得他們難以全軍西進,可等他們回師想要先剿滅他,對方卻根本不跟他們正面對決。

  如今兵馬困于荊州,皇帝卻昏迷不醒,淮南又傳來如此噩耗。

  在他們困於荊州的這段時間裡,在揚州朝廷局勢不斷惡化的時間裡,太原朝廷雖然也經歷了大變,太子楊林入關軟禁了皇帝楊勇,可他們沒有內訌爭鬥,反而是合二為一,實力大增。楊林不但調派了十余萬兵馬去攻關中,甚至還迅速的分兵接管了關東諸州縣,然後迅速南下了洛陽,雖然營州韋沖效忠楊廣,並成功的向高句麗借來了大軍,但易風立即派出十萬兵馬把他們擋在了關外。然後易風還有餘力又派出一支大軍南下,將他們那本就沒有多少防守的壽州、揚州兩重鎮破了,眼看著整個淮南都將不保,接下來就是江南那廣大的更沒有什麼防禦的州縣的陷落失守了。

  局勢惡劣至此,已經讓人絕望了。

  做為豪門子弟,關隴貴族,元敏是北魏皇族,雖然北魏滅亡都數十年,後面又經歷了數朝,可元家也依然是個豪門。

  如果沒有這場內亂,繼續是在大隋盛世,那麼他會憑自己家族的勢力,在親勳翊衛裡做一名皇帝侍衛,然後再到朝中做個低級的屬官,或者外縣當個縣令縣丞什麼的,運氣好的話,等到三十多歲的時候就能當個將軍,四十來歲說不定就能當個刺史或總管,五十歲後就能入朝遷為九卿或者六部的侍郎,若是運氣好,能與朝中頂級大閥聯姻結親得個強力臂助,甚至能在六十前就當上尚書甚至是上將軍,說不定還能在襲封的家族侯爵上,再進一步晉封為縣公或者郡公國公,為家族帶來無限的光榮。

  可如今天下紛亂啊,一個國家有三個皇帝。

  站錯了隊,如果最後成了失敗者的一邊,那不但家族百餘年來傳承的榮耀沒了,甚至連家族能不能保存都兩說。

  最終誰會擁有天下?

  以元敏的聰明頭腦分析,當今的這三個天子都當不會是勝利者,最有可能結束這場紛亂,登上九五至尊之位的當是如今洛陽的攝政,監國皇太子楊林了。

  元敏覺得,如今這局勢,已經不必再繼續觀望了,必須立即做出決斷,做出選擇。

  為什麼自己都能看的如此清楚,父親卻看不透呢?元敏心中歎息,父親怎麼就跟著了迷一樣,非要跟著楊廣。如果是在兩月以前,他確實也覺得楊廣最有得天下的可能,可如今,哎,皇帝是死是活都還不知道呢。可是父親根本不會聽自己的勸告的,元敏搖頭,他不會聽的。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