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01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2
第一百五十八章 王呂雲遇敵

    出兵之前林哲就預計到鎮江是快硬骨頭,不是可以輕易拿下的,所以他幾乎把所有能夠帶上的大口徑火炮都給帶上了,鎮江城外一共有將近四十門的十二磅火炮,除此之外還有十多門二十四磅、三十二磅的臼炮,甚至還有兩門六十四磅的超大口徑的臼炮。    ..

    除了陸軍的火炮外,海軍方面也是抽調了大量的戰艦參與對鎮江的炮擊,而海軍的基本是清一色的重炮,參加炮擊的多是二十四磅甚至三十二磅等口徑的加農炮,此外還有四十八磅,六十四磅等口徑的臼炮。

    論起火力來說,海軍發揮出來的火力是要遠遠超過陸軍火力的!

    諸多火炮發射的炮彈以榴彈炮和榴散彈為主,由於太平軍頻繁使用戰壕戰術,導致中華軍攻城的時候對榴彈和榴散彈的越來越依賴,為了更好的發揮榴彈和榴散彈的威力,林哲可是對林德機器廠投入巨資,讓他們改進炮彈的質量。

    尤其是引信的改進更是重中之重,1854年大量使用的木製引信雖然被認為技術簡單,可靠實用,但是實戰表現依舊無法讓軍方將領滿意,所以這兩年林德機器廠又是大力研發,也試過考慮碰撞引信,但是發現在滑膛炮上使用幾乎不可能保證讓炮彈的引信正面撞擊地面。

    後來林德機器廠那邊則是回到延時引信的路子,不過放棄木製引信而是採用金屬引信,新的金屬延時引信在可靠性和便捷性大大超過以往的木製引信。

    引信作為爆破類型炮彈的重要組成,該部件的性能提升就大大提高了滑膛炮發射榴彈和榴散彈的可靠性。

    啞彈和早爆,遲爆的情況大大減少。

    這可以從鎮江城牆以及戰壕上空陸續騰起的白煙就可以看得出來,那些都是在敵軍上頭準確爆炸的榴散彈。

    此外還有敵軍陣地上頻繁掀起的煙塵也可以看得出來,那些都是落地後準時起爆的榴彈。

    這幾年,投入巨資的林德機器廠如果說在什麼領域所有創新的話,那無疑是在炮彈領域了。

    林德機器廠在工業基礎幾乎為零的中國發展兵工業,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儘管有著軍方的扶持。為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該廠的發展依舊是舉步維艱,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所有機器設備甚至零部件都需要進口,所有的技術人員也都是清一色外聘的洋人。

    這種情況一直到現在才略有改觀。林德機器廠內部的機械廠利用進口的設備,已經可以初步維修進口的那些機器設備,也可以製造一些技術含量不怎麼高的零部件,技術人員也通過這幾年的大力培養,培養出了部分的初等技術人員。

    不過高等技術人員。尤其是負責某個項目的高級工程師,依舊是清一色的洋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這才幾年功夫呢,讓那些以前都沒有接觸過機器的人瞭解機器的運轉,一些基本的物理,化學知識就已經不容易了,別指望短短幾年內就培養出什麼高技術人才來。

    而林德機器廠外聘的那些洋人工程師,說實話大多數也都是半吊子的水平,你想啊真正的高級工程師人家在歐洲待得好好的。怎麼可能遠渡重洋跑到遠東這地方來,並且還被林德機器廠招攬到呢?

    如此也就到導致林德機器廠儘管花大價錢進口設備,外聘洋人技術人員,但是林德機器廠的整體技術水平依舊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程度,整體上目前的林德機器廠目前缺乏創新、研發的能力。

    其生產的各種武器基本也都是照葫蘆畫瓢進行仿製生產,頂多就是在仿製品的基礎上進行細微的修改而已。

    比如說1856年型林德步槍,就是非常典型的仿製品,和英國的恩菲爾德1853步槍極為相似。

    又比如說生產的那些十二磅火炮,六磅騎兵炮,四磅步兵炮。二十四磅,三十二磅艦炮,都是參考洋炮進行仿製生產。

    唯一有所創新的就是在這炮彈上頭了,以前的木製引信還算是仿製引進的。不過這金屬延時引信卻是林德機器廠這邊琢磨出來的,並沒有仿製國外的產品。

    以林德機器廠目前的技術水平,依舊停留在仿製生產這個層次,要做好自主研發還好很長一段時間。

    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便是能夠進行大規模的仿製生產,這對於目前幾乎毫無重工業基礎的中國來說也是頗為難得。

    要知道如今國內的兵工廠也不止林德機器廠一家了。清廷在天津也是辦了個天津軍械局,曾國藩也是在湖南辦了個湖南軍械局,就連太平天國都是搞了幾個槍炮作坊,然而他們現在連大規模仿製洋槍洋炮都很難。

    而林德機器廠卻是通過大量的資金投入,已經是具備了大規模仿製生產的能力,其生產的1856年型步槍、各口徑火炮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中華軍海陸兩軍,讓中華軍擺脫了只能依靠進口軍械的歷史。

    而隨著中華帝國的成立,中華軍海陸軍的持續征戰、擴軍,眾多的訂單更是讓林德機器廠得到了充足的發展動力。

    作為一家純商辦的兵工廠,訂單多就代表著利潤多,而有了充足的利潤,才能夠有資金購入更多的設備,培養更多的技術人員,研發並生產更好的武器裝備。

    戰爭時期裡,再也沒有什麼人比武器生產商更能賺的了。

    有著充足槍支大炮以及彈藥供應的中華軍,如果說還肯不顧傷亡的話,其實要拿下鎮江也用不了多久,但問題是中華軍方不願意承受太大的傷亡,寧願慢慢圍攻也不願意拿士兵的生命去填。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鎮江已經是屬於煮熟的鴨子,飛不了,拿下鎮江是遲早的事,何必為了早上那麼一兩個月就讓自己承受巨大的傷亡呢。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的是,在這個時候,李秀成已經率軍兩人攻克了句容後,直奔金壇而去。

    得知句容被攻佔後,施清瑄就是馬不停蹄的率軍南下,試圖前往丹陽攔截該軍。

    於此同時,原本預定前往天京實施攔截作戰的第二師也是得到了消息,停下了他們前往天京的步伐,而是掉頭東進。

    為了掌握雙方的動向,不管是太平軍還是中華軍,都是派出了大量的偵騎遊走四方,以至於在鎮江到南京的這片小小地區裡,集中了大量的偵騎。

    鎮江以南三十公里的延洱鄉,這個名不經穿的小地方現在卻是突然出現了大量身穿深藍色軍服,帶著圓筒前簷帽,腦後沒有和清軍那邊拖著條辮子,也沒有和太平軍那樣披頭散髮,而是腦後光溜溜的。

    光光看這個裝束就可以知道,這些都是中華帝國的騎兵,儘管國內多支軍隊軍隊已經效仿了余勝軍的軍服,比如說林成庭的鎮胡軍,李鴻章的江淮新軍,八旗新軍,京畿練軍,直隸練軍等,以至於排扣上衣,直筒褲子已經不是中華軍獨有的軍服樣式了。

    但是中華軍獨特的軍帽依舊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中華軍在早期余勝軍士兵,士兵們是不配發軍帽的,而是用頭巾,軍官們則是使用大簷帽。倣傚他們的清軍同樣也是使用頭巾包頭,不過他們的軍官,尤其是中高級將領一般不穿新式軍服,而是繼續穿官服,帶暖帽,林成庭那邊的新軍倒是不包頭,他們的士兵一般和傳統漢人一樣束髮,然後帶斗笠之類的。

    去年林哲起事,全軍大剃頭,上到林哲下到士兵,清一色的光頭,那些軍官和將領們繼續沿用大簷帽,而普通的士兵的軍帽則是採用圓筒前簷帽。初期由於士兵的軍帽剛剛設計定型,生產也來不及,導致當初入浙江作戰的第四師的士兵們都還是光著頭作戰,有些部隊就地取材,乾脆直接配發斗笠或者其他草帽等。

    所以在1856年十二月到1857年一二月份的這兩三個月裡,基本上各地中華軍的士兵軍帽都是雜亂無序的,各種各樣的都有。

    一直到數月後的現在,趕製出來的軍帽陸續配發各部隊的士兵,這才結束了這種混亂無序的局面,統一佩戴圓筒前簷帽。

    但是中華軍早期光著頭的印象卻已經是深入人心,普通民間百姓往往不會直接稱呼為中華軍這個官方名字的,要麼是稱呼為原來的名字余勝軍,要麼幹脆稱呼為光頭軍。

    光頭並帶著獨具特色的軍帽,這就成為了中華軍和國內其他幾支新軍最為明顯的區別,眼下這支光頭騎兵抵達了延洱鄉,讓這裡僅存的百姓瑟瑟發抖,害怕這些騎兵會劫掠他們。

    不過這支將近七百騎的騎兵雖然說不上秋毫不犯,但是也沒有和路過的太平軍或者清軍那樣,碰上個村子就大肆劫掠屠殺,他們只是強行徵用了莊子裡的諸多房屋而已,甚至為首的那個一臉彪悍模樣的將領還給了當地的村長幾十兩銀子,說是徵用這些房屋的補充費用。

    把唯唯若若的村長趕了出去後,王呂雲就是吩咐親兵打水,這從鎮江一路跑過來,疲憊不堪的他要洗個熱水澡。

    只是他還沒來得及洗呢,外頭就是傳來一陣馬蹄聲,然後一個偵騎就是急忙跑了進來!

    「團長,前方十里發現賊軍蹤跡!」

    「哦,有多少人?是那部分的?」

    「賊軍至少有兩萬眾,賊首的旗號為李!」

    一聽到竟然有兩萬賊軍,把王呂雲也是給嚇到了:「兩萬人?這怎麼可能?他們是從哪裡冒出來的?」(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2
第一百五十九章 王瘋子

    王呂雲在中華軍的諸多高級將領中,算得上是資歷最深厚的一個,但是他文化水平過低,加上也沒有到隨營學堂學習過,所以在指揮部隊作戰的時候,更多的是依靠個人的經驗和勇武。新奇中文.iniqi.

    儘管他作戰非常的驍勇,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影響了他的仕途,早在1853年的時候,他是余勝軍裡排名前幾位的高級軍官,而到了1854年後,他的地位就已經隱約低於石琅翼,徐言青等人了,而等到了1857年的今天,他依靠資歷和戰功雖然被子爵,但是軍銜依舊只是上校,擔任第二騎兵團的團長。

    在當今中華軍內,五個師長,兩個混成旅的旅長無疑是第一梯隊,這些人都是少`將的軍銜,其中又以徐言青、林安飛、施清瑄這三個人伯爵的權勢更重一些,屆時領軍征戰一方的大將。

    而王呂雲不知不覺間落到了第二梯隊之中,不過即便如此,他依舊是余勝軍中僅有的幾個騎兵將領之一。

    目前中華軍中的騎兵並不算多,遠遠無法滿足余勝軍內各師旅的滿編制,中華軍內的一個步兵師按照要求是轄有一個騎兵團的,但是實際上目前中華軍一共也就三個騎兵團而已,分別是第一騎兵團、第二騎兵團、第五騎兵團。其中的第一騎兵團嫡屬於第一步兵師,第五騎兵團嫡屬於第五步兵師,但是第二騎兵團是嫡屬於統帥部直轄,並沒有歸屬於任何一個步兵師。

    而其他三個步兵師、兩個混成旅一般都是只轄有一個騎兵連,作為偵查、傳林騎兵存在。

    作為唯一一支獨立的騎兵團,第二騎兵團在王呂雲的統帥下一般獨立作戰!

    此番中華軍出軍鎮江,南京,他的第二騎兵團並沒有跟隨大軍一起北上鎮江,而是駐防在丹陽一帶遊走,主要是掩護中華軍的運輸補給線,打擊可能存在的小股太平軍的襲擾。

    但是讓王呂雲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會在丹陽附近出現這麼大鼓的賊軍。竟然足足有兩萬多人。

    對此儘管心中疑惑,但是王呂雲很快還是率領部隊南下,甭管這些太平軍從哪裡冒出來的,但是既然來到了這裡。他王呂雲自然不可能視而不見。

    他也是無心在延洱鄉休整,而是迅速帶著本部騎兵高速南下!

    數個小時後,他的眼中就已經是看見了遠方原野上的大鼓賊軍,很顯然他們的到來也是引起了太平軍的主意。

    太平軍裡,李秀成看著北面疾馳而來的中華軍騎兵。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眼看著自己就要從丹陽之南繞過,然後直奔金壇而去,但是卻沒有想到會在這裡遇上大量的太平軍騎兵。

    這不僅僅代表著自己大軍的蹤跡已經被發現,更重要的是,雖然己方有著大軍兩萬人,但是所屬的騎兵卻是不多,只有四百騎而已,而一旦己方的騎兵無法牽制、攔住敵軍騎兵的騷擾,那麼對於己方大軍的後續行軍、作戰而言就是巨大的威脅。

    你想啊。後頭跟著七八百人的騎兵,人家時不時的來衝擊一下你,你只能列陣迎敵,這樣雖然可以自保,但是也就無法走脫了。

    而後頭一旦等中華軍的大量部隊及時追上來,到時候可就徹底危險了。

    李秀成奔襲金壇,想要打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可沒和大量中華軍正面交鋒的打算,畢竟自己是孤軍深入,一旦被纏住的話下場可是會很不妙的。

    「浩巒。你帶著本部人馬過去,記住如果他們只是遠遠跟著就不用管他們,但是如果他們想要衝上來的話,就把他們拖住!」

    「趙同韶。你也帶著本部北上,無事就繼續前進,一旦他們和我們的騎隊打起來,你要立即率軍支援我們的騎隊!」

    李秀成麾下的騎兵只有四百騎不到,而來襲的中華軍騎兵卻是有著七百多騎,單單依靠騎兵要擋住他們還是有些不保險。所以李秀成還是派遣了三千人的步兵跟在後頭,以便隨時支援處於兵力劣勢的己方騎兵。

    李秀成原本以為有著四百騎兵和三千步兵的防備,足以打消這支中華軍騎兵發起突襲的念頭,但是他低估了王呂雲的求戰意圖,更加不知道王呂雲在中華軍裡有著瘋子的稱號。

    看著大量賊軍離開中軍,朝著己方而來,王呂雲沒有露出任何的猶豫,當即就是號令全軍進行戰鬥準備!

    數分鐘後,王呂雲就是道:「全軍出擊!」

    面對兩萬敵軍,竟然還敢發起主動的衝鋒,這種事也就只有王呂雲幹得出來,如果是換成了其他騎兵將領來,比如說錢牛北的話,他會遠遠跟著,偶爾下馬列隊用槍支打一陣,然後立即遠遁而去,如果敵軍來追就殺個回馬槍,如果不來追就重複這種套路。

    這也是輕騎兵比較常用的戰術了,但是王呂雲卻是不同,王呂雲率軍作戰的時候是很少讓騎兵們下馬步戰的,大多數情況下直接揮著馬刀就衝出去了。

    而縱觀他的數次率軍都是如此!

    早在1853年,他就率領五十騎衝擊太平軍八百騎,成功拖延了當時董陽紅的騎兵衝擊炮兵以及中軍,為1853年泗安大捷打下了基礎。

    1854年廣德之戰,他和錢牛北配合,以四百騎數次對太平軍發起衝擊,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的騎兵對沖,殲滅太平軍騎兵近千人,斬殺董陽紅這個林成庭麾下的頭號騎兵戰將,為後續的大捷創在了有利條件。

    1854年蘇州城下,他率領三百騎兵朝著超過三萬多的太平軍發起衝鋒,當時幾乎是如入無人之境,緊靠這三百騎就迫使了三萬多太平軍的潰兵改變了潰退的方向,無法回到蘇州城內,這一戰,余勝軍史無前例的俘虜了上萬太平軍。

    幾乎每一次作戰,他都是以少勝多,而且幾乎每一次他都是直接率領騎兵發起白刃衝鋒,很少和錢牛北等其他騎兵將領那樣使用火槍作戰。

    而今天,他一如既往的發揮了他的作戰風格!

    只見他高舉自己的馬刀。這是一柄林哲指示軍械局專門為王呂雲打造的精鋼馬刀,其質量比那些普通打造的馬刀要好得多!

    第二騎兵團讓王呂雲率領訓練多年,該部上下也都已經習慣了王呂雲的作戰方式,甚至是以王呂雲的勇猛。果敢的作戰方式為傲。

    多年的訓練讓他們不用王呂雲在臨戰前大喊鼓勵士氣,王呂雲只是翻身上馬後把手中的馬刀高高舉起。

    沒有一句命令,但是他身後的其他騎兵軍官卻已經會意,當即一個個大喊起來:「上馬!」身後的數百騎卻已經整齊翻身上馬!

    王呂雲手中的馬刀再微微向前一指,然後雙腿輕夾馬腹。胯下那匹同樣由林哲專門賜予給他的洋馬就是邁動步伐,緩步上前。

    這匹戰馬和身後諸多騎士們肩高不過一米三的蒙古馬不同,這是一匹名副其實的西洋馬,其肩高達到了一米五七,在一群蒙古馬中如同王者一般!

    這幾年林哲為了發展騎兵,通過了諸多途徑試圖求購戰馬,包括向清軍手裡換購,直接派人去北方草原求購,不過這些都是蒙古馬。

    另外林哲也是陸續從洋人手中購入了一批洋馬,其中就有多批英國人的純血馬。也有十來匹阿拉伯馬或者其他歐洲的混血馬,不過這些本來就是各國在亞洲殖民地服役的去勢軍馬,雖然高價購入了數十匹,但是也只能充當高級將領的坐騎使用,王呂雲胯下的這匹戰馬就是屬於其中的一匹。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林哲還專門委託了多個洋行,陸續求購了多匹沒有去勢的西洋種馬,依舊是英國的純血馬和法國人的阿拉伯混血馬為主,雖然運輸過程中死了一般,到了上海後不服水土又死了小半。只剩下孤零零的兩匹英國純血公馬,兩匹阿拉伯公馬而已。

    但是中華軍的軍蓄司卻是極為重視,為了伺候這四匹公馬,軍蓄司專門設有七八個科室。各類專業人員一百多人,此外還專門為這幾匹得之不易的養馬建立了專門的培育馬場,又挑選了諸多蒙古馬中肩高體重都比較優良的母馬進行配種,試圖培育出適合中國地區的優良軍馬來。

    不過這種培育是需要時間的,要培育出來一種適合中國環境,同時在各方面又優良的軍馬。其過程是非常漫長的,短時間內是別指望中國能夠擁有大量的優秀東西洋的混血軍馬了。

    王呂雲騎在這匹阿拉伯馬上緩緩向前行走著,而身後的軍官們也是相繼下令!

    「拔刀!」

    「緩步前進」

    而在他們的前方,那些出來迎戰的太平軍騎兵們看著緩緩移動的中華騎兵方陣,一個個都是心中露出了驚駭,難道他們真的敢對己方兩萬人發起衝鋒?

    方浩巒看著緩緩移動的那些中華軍騎兵,眉頭卻是皺緊了!

    作為一個騎兵將領,他一眼就看得出來對面的那些中華軍騎兵絕對是一支精悍之師,全軍行動沒有一絲的喧嘩,而且隊形密集到讓方浩巒幾乎不敢相信。

    如此密集的隊形他們是怎麼保持的?還有在這麼密集的隊形下,他們怎麼進行衝鋒?

    帶著心中的這些疑惑,他也知道不能再猶豫下去了,對面的這些中華軍騎兵擺明是要發起衝擊,而自己再等下去的話恐怕就無法有足夠的時間讓己方的騎士列陣、提速了。

    當即一群太平軍的騎兵大小頭目們也是大喝起來,把雜亂無序的己方騎兵彙集到一起,試圖列隊一個完整隊形來迎戰,但是列隊的隊形卻是鬆鬆垮垮,和對面的中華軍那種整齊而密集的隊形完全無法相比!

    這個時候,方浩巒還是有些不太明白,對面的中華軍騎兵等下如果要發起衝鋒的話,這麼密集的隊形怎麼衝鋒,難道不怕混亂嗎?

    但是不用多久,王呂雲就是用事實告訴了他,密集隊形衝鋒是怎麼樣的!

    隨著王呂雲的指揮刀向前放下,大聲喊出:「殺啊!」的時候。

    身後的七百名騎兵如同潰堤的激流一樣,朝著前方的太平軍猛衝了過去!(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2
第一百六十章 軍事散步

    王呂雲用著大無畏的勇氣率領七百騎發起的衝鋒再一次證明了他的外號『王瘋子』是名副其實的。{中文.

    }

    七百騎用著標準的密集衝鋒隊形,衝向迎面駛來的四百太平軍騎兵,而和以往一樣,這些太平軍的騎兵依舊不是什麼專業的騎兵,只是一群騎馬步兵而已,雖然他們個別人的騎術、驍勇也許要超過中華軍的騎兵。

    甚至他們對沖的速度還要更快一些,但是在第二騎兵團看似緩慢,但是全團如同一個整體的衝擊下,那四百騎兵只在一個照面下就被徹底碾碎!

    以往中華軍和太平軍的多次騎兵交戰中,中華軍的騎兵大多時候都是處於兵力劣勢狀態,但是大多時候都能獲得衝鋒的勝利。

    而這一次王呂雲帶領的騎兵幾乎兩倍於敵軍,這獲得勝利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當王呂雲帶著自家的騎兵從混亂的太平軍騎兵中衝出來的時候,身後的太平軍騎兵已經只剩下半數不到,而且都還七零八落的。

    他們根本就沒能和之前設想的那樣,通過混戰纏住中華軍的騎兵,從而得到步兵趕上支援他們作戰。

    中華軍的騎兵衝鋒,從來都是不玩混戰的,往往都是一沖到底,以沖垮敵軍的陣型為主要目的。

    所以兩者之間的衝鋒只持續了非常短暫的時間,快到連太平軍的步兵方陣還沒反應過來,雙方的騎兵第一次交戰就已經結束!

    不過王呂雲顯然是沒打算沖一次就算了,只見他再一次揚起馬刀,大喝著殺啊,再一次率領騎兵折返,然後再一次衝進了太平軍殘存的騎兵當中

    那些好不容易才在中華軍第一次騎兵衝鋒下活下來的太平軍騎兵看見身後的敵軍折返又殺了回來,一個個那裡還敢繼續抵抗啊,直接狠狠的催動胯下的馬匹向前逃跑。

    這一次在李秀成將近兩萬大軍眼皮子底下的騎兵交戰,以太平軍的四百騎兵近乎全軍覆沒而告終!

    王呂雲在率領騎兵連續發起兩次衝鋒後,因為戰馬的馬力下降嚴重。加上部分傷員也急需處理,所以他後續率領第二騎兵團臨時撤出了戰場!

    在這場前後持續了十分鍾不到的交戰裡,從頭到尾都是雙方騎兵的交戰,同時由於太平軍的騎兵沒能纏住第二騎兵團進行混戰。後方準備支援的太平軍步兵沒有足夠的時間跑上來支援他們。

    結果就導致,太平軍的大量步兵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自家的四百多騎兵全軍覆沒!

    「先讓戰馬休息緩一緩,還有把受傷的兄弟安置好!」王呂雲此時也是下了馬,一邊擦著臉上的血跡,一邊對著屬下的騎兵軍官吩咐著。

    「偵騎要隨時注意他們的動態。我們休息好了找機會再幹他一次!」王呂雲繼續道:「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說要把他們給拖住,等後方的主力部隊抵達!」

    當王呂雲率領第二騎兵團頻繁對李秀成的大軍進行襲擊,試圖拖住他們行軍步伐的時候,施清瑄也是匆匆帶著第三師抵達丹陽。

    連續的快速行軍讓第三師的將士們一個個都是疲憊不堪,自從得知太平天國的援軍轉道句容的時候,施清瑄就是率領部隊快速南下進行追擊攔截。

    路上,他還得到了林哲的最新命令,林哲命令他務必追上並殲滅這支敢孤軍深入的太平軍,同時林哲又抽調第五師的一個團回防丹陽,並緊急向後方的丹陽、金壇、常州等地的留守部隊傳令。要求他們做好準備,防備敵軍突襲攻城。

    同一時間,原本打算北上進軍天京的第二師也是停止北上,而是南下進行追擊!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李秀成的突然南下並進軍金壇,一定程度上的確是牽制了中華軍大量兵力,使得鎮江面臨的威脅大大減少,但是另外一方面,李秀成這種冒險戰術也是讓他深陷中華軍的包圍之中。

    孤軍深入一旦其前進的勢頭被阻攔下來,那麼等待他們的只有覆滅一途!

    三月十四號。施清瑄率領第三師本部,會同第五師一個團,第三協防師一共一萬八千餘終於是在丹陽東南方向二十公里的地方追上了李秀成所部!

    之所以能夠這麼快追上李秀成,和王呂雲的第二騎兵團牢牢纏住了李秀成的大軍是分不開的。

    由於最開始王呂雲就是通過最果斷的進攻。從以付出五十多名騎兵的代價,從而徹底殲滅了迎戰的太平軍四百騎兵,失去了騎兵的掩護後,李秀成的大軍雖然空有兩萬人,但是整體的行軍速度下降到難以忍受的地步。

    畢竟旁邊跟著一股六百多敵軍騎兵,你要是正常行軍的話。人家估計就直接朝著你行軍隊列的某一段發起衝擊了。

    如果要防備這些騎兵的話,就必須用更急密集的戰鬥隊形,而採用戰鬥隊形下也就別指望能夠走多快了。

    這走不快,被施清瑄追上也就不奇怪了!

    李秀成看著後方原野上的大量中華軍,他是深深的嘆了口氣,情況已經比他預料的還要壞的多,原本他以為可以瞞過中華軍,也不去攻克重兵把手的丹陽,直接繞道襲擊金壇,得手後不停留,繼續東進常州,一路打到上海去。

    但是沒有想到這兩天一直被中華軍的騎兵給纏住,大大拖延了他們的行軍速度,導致他們還沒有抵達金壇呢,就已經是被中華軍的主力部隊給追上了。

    現在,奔襲金壇已經化為空中泡影,退又無路可退,李秀成現在唯一的選擇就是停止前進,然後堂堂正正的和施清瑄打一場正面野戰,如果勝了,那麼整個局勢就能夠翻盤,自己再進軍金壇或者丹陽都可以。

    如果敗了,一切休提!

    被追上的李秀成被迫迎戰,這正中施清瑄的下懷!

    「如果你們繼續逃跑,興許我一時半會追不上還真拿你們沒辦法!但是現在你竟然停下來和我大中華王師打野戰,哼,不給你們點顏色看看,你們就不知道我大中華王師的厲害!」

    中華軍在余勝軍時代開始,他們最擅長的不是防守作戰,也不是攻堅作戰,而是野戰,準確的說是野地正面戰。

    只是以往和中華軍交手過的人都知道中華軍野戰犀利,根本不會選擇和中華軍打野戰,林成庭是如此,吳汝孝也是如此。

    然而這個李秀成卻是沒有和中華軍交手過的,所以他才敢和中華軍打正面對攻的野戰!

    如果說換成了林成庭在這裡,估計林成庭立馬就帶著大軍逃跑了,能逃出去多少算多少,絕對不會擺開了架勢在野地裡和中華軍打!

    只是李秀成不是林成庭,正所謂無知者無畏,李秀成把所部兩萬人擺開了架勢後,不等中華軍主動來攻,就是主動發起了攻擊的號令!

    看著對面那些手持各種冷兵器,以及少量火槍,小口徑抬炮、劈山炮之類的太平軍竟然還敢發起主動進攻,施清瑄只是輕輕搖頭,然後心裡就已經給他們判下了死刑。

    於此同時,第三師的炮兵們則是在軍官們的催促下開始裝填炮彈,隨著一聲聲令下,第三師的火炮陸續發射。

    各種炮彈陸續落入太平軍的陣列中,掀起片片血海!

    接下來的戰鬥對於中華軍而言,如同一場軍事散步一樣,面對中華軍的猛烈炮擊,太平軍甚至還沒進入到中華軍的步兵方陣的火槍射程,就已經是被打亂了陣型而出現崩潰的跡象。

    隨後中華軍的步兵們開始緩步上前,採用漸進射擊的模式,還沒來得及用刺刀衝鋒呢,對面的太平軍就已經是徹底崩潰!

    這場戰鬥對於李秀成的太平軍而言,從頭到尾都是一場災難,他們連半點還手之力都沒有,就已經是徹底崩潰!

    冷兵器軍隊在正面野戰上對上近代部隊,脆弱的如同紙糊的窗戶一樣,一捅就破!

    在這場前後持續了兩個小時的戰鬥裡,中華軍以四百人不到的微弱傷亡徹底擊潰了李秀成所部兩萬人,擊斃太平軍至少三千餘人,傷者不計,另外有上萬人就地投降被俘,其中包括了這支太平軍的主將,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

    當鎮江的林哲接到了施清瑄的捷報後,也終於是鬆了口氣,不僅僅他鬆了口氣,就連石琅翼也是鬆了口氣。

    他制定的圍點打援戰略一開始還好好的,但是當李秀成突然率軍南下進攻句容的時候,就是出現了變化,幸運的是有著王呂雲纏住了李秀成,施清瑄也是星夜疾馳追上了李秀成,這才讓出現變化的圍點打援戰術最後取得了成功。

    「接下來鎮江這邊也不能再拖延下去了,拖得太久容易生變!」林哲面對久攻不下的鎮江已經是感到了一絲焦慮。

    對於幾乎傾巢而出的中華軍而言,遲遲無法攻克鎮江對於軍心士氣而言是巨大的打擊,拖下容易產生計畫之外的變化。

    三月十八號,得到第三師、第五師增援的中華軍彙集四萬多人,在海軍的十餘艘戰艦的配合下,對鎮江發起首次總攻!(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六十一章 鎮江戰役

    nbsp;nbsp;nbsp;nbsp;為了對鎮江發起總攻,中華軍除了傳統的火炮轟炸外,還首次大規模的運用了小口徑臼炮。(.in.) .,

    nbsp;nbsp;nbsp;nbsp;為了對付越來越喜歡挖戰壕的太平軍和清軍,中華軍方面也是苦思冥想想要制定一些針對的戰術和武器。

    nbsp;nbsp;nbsp;nbsp;其中比較主要的是榴彈和榴散彈的改進和大量使用,除此之外還研發了手榴彈和小口徑的臼炮。

    nbsp;nbsp;nbsp;nbsp;手榴彈這東西在中華軍裡也不算什麼新鮮東西,早幾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運用,不過受到手榴彈重量過大,爆炸威力過小,同時火繩引信使用不便,啞彈率高等因素的影響。

    nbsp;nbsp;nbsp;nbsp;導致手榴彈的實際作戰效能非常有限,所以早期的手榴彈往往只在防守作戰的時候使用,也少量配屬給進行肉搏作戰的協防軍士兵。

    nbsp;nbsp;nbsp;nbsp;1856年後,林德機器廠那邊對手榴彈進行優化設計,加大了手榴彈的破片數量,同時對火繩延時引信進行再設計,使得可靠性和便捷性大大提升。不過重量依舊比較大,普通的線列步兵在作戰的時候,很難攜帶並使用這些手榴彈發起進攻作戰。

    nbsp;nbsp;nbsp;nbsp;所以目前來說,正規作戰的時候這些手榴彈的應用主要還是在固定陣地防守作戰上,用於進攻戰上的不多,並且主要是頻繁參加肉搏作戰的協防團士兵使用。

    nbsp;nbsp;nbsp;nbsp;不過面對鎮江的城牆以及城牆外的壕溝體系,這種簡陋的手榴彈卻是迎來了他們的春天,為了攻克那些壕溝,中華軍也是挖起了交通戰壕。然後協防團的士兵們可利用戰壕的掩護,把一枚枚的手榴彈準確的扔進二三十米外的太平軍溝壕中。

    nbsp;nbsp;nbsp;nbsp;這種戰術下。讓手榴彈的實戰效能發揮的相當出色!

    nbsp;nbsp;nbsp;nbsp;採取同樣戰術的實際上也不止手榴彈,同樣還有小口徑的臼炮!

    nbsp;nbsp;nbsp;nbsp;早在1854年初次遇上了林成庭的戰壕防禦戰術後。林哲就是讓後方的軍械局和林德機器廠一起,設計一款便攜的小口徑臼炮,並且把自己記憶裡的迫擊炮給畫了個圖樣以及一些思路,本來林哲是想著能不能提前把迫擊炮這個大殺器給搞出來的,但是發現林德機器廠設計出來的小口徑臼炮和自己幻想中中迫擊炮差距實在太大。

    nbsp;nbsp;nbsp;nbsp;這炮管是採用鐵鑄,又厚又重,發射的炮彈重量在九磅左右,滑膛炮管。這都不是關鍵,關鍵的是炮彈。竟然還是藥包和炮彈分開的那種!

    nbsp;nbsp;nbsp;nbsp;其實這個臼炮和中華軍裡大規模使用的三十二磅、四十八磅、六十四磅等大口徑臼炮沒本質上的區別,頂多就是口徑小一些,重量輕一些,相對應的射程和炮彈的威力也要小得多。

    nbsp;nbsp;nbsp;nbsp;這款被命名1856年型九磅臼炮儘管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是對於急需曲射炮火對付太平軍戰壕的中華軍來說,也算是一種比較應急的武器,所以才是大規模採購,並專門成立了幾個九磅臼炮營。

    nbsp;nbsp;nbsp;nbsp;而現在,這些九磅的臼炮就和手榴彈一起。直接前置部署在中華軍挖的戰壕裡頭,然後抵近轟炸不遠處的太平軍戰壕,從而掩護後方更多的協防軍士兵對鎮江發起衝鋒!

    nbsp;nbsp;nbsp;nbsp;儘管中華軍的將領們都比較在乎士兵們的傷亡損失,但實際上他們在乎的只是那些正規軍的士兵。對於協防軍士兵的死傷,他們並不怎麼在乎。

    nbsp;nbsp;nbsp;nbsp;這除了協防軍的養軍成本低,死了不心痛外。也和協防軍的士兵大多數都是俘虜的太平軍或者清軍有關。

    nbsp;nbsp;nbsp;nbsp;林哲以及其他中華軍的文武要員們又不是什麼慈善家,把眾多俘虜留下。還天天給這些俘虜吃飽飯,為的就是關鍵時刻把這些俘虜送上戰場當炮灰啊。要不然你以為中華軍的軍糧都是天下掉下來的,免費讓這些俘虜士兵吃不成。

    nbsp;nbsp;nbsp;nbsp;君不見那些老弱,沒有資格當炮灰的俘虜士兵雖然也被編入了協防軍,但是只能去從事苦力工作的俘虜們一天只有一頓乾飯嗎?

    nbsp;nbsp;nbsp;nbsp;一天三餐,頓頓管飽是需要代價的!

    nbsp;nbsp;nbsp;nbsp;而這個代價就是生命!

    nbsp;nbsp;nbsp;nbsp;看著數以千計的第一協防師的士兵們揮舞著刀劍或者火槍衝向鎮江,林哲等後方觀戰的高級將領們完全無視了衝鋒途中倒下的協防軍士兵!

    nbsp;nbsp;nbsp;nbsp;半個小時後,第一協防師的士兵就是撐不住,最後潰退了下來!

    nbsp;nbsp;nbsp;nbsp;對於第一協防師的士兵大量死傷,這些高級將領們視而不見,反而是一個個露出惋惜的表情:「可惜了,差一點就能夠沖上城頭了!」

    nbsp;nbsp;nbsp;nbsp;「就是,如果安中校再加把勁,他的第一協防師就能夠沖上城頭了,可惜了!」

    nbsp;nbsp;nbsp;nbsp;「這一次第一協防師死傷不小,先讓他們緩一緩,調第九協防師去沖一沖!」林哲此時也是放下瞭望遠鏡,然後面無表情的道:「這一次務必沖上他們的城頭,潰退者一律嚴懲!」

    nbsp;nbsp;nbsp;nbsp;隨著命令的下達,一群依舊穿著太平軍軍服或者民間衣服的士兵就是從中華軍的中軍位置緩緩上前,這就是第九協防師的士兵們。

    nbsp;nbsp;nbsp;nbsp;有意思的是,這第九協防師的士兵在數天前還是太平天國的士兵,李秀成戰敗後,不僅僅是他自己,還有上萬太平軍將士被俘虜,對於這些俘虜中華軍方面按照舊例,直接強行整編為三個協防師,其中兩個是狀態比較好的第九協防師和第十協防師,另外一個則是狀態較差的第十一協防師。

    nbsp;nbsp;nbsp;nbsp;如今,這些數天前還是太平天國將士的士兵們就是衝向了他們的昔日戰友!

    nbsp;nbsp;nbsp;nbsp;對於這些協防軍士兵會不會臨陣反叛,或者乾脆投敵之類的行為,中華軍方面並不太擔心,至少目前為止中華軍的諸多協防軍士兵還沒有出現過大規模投敵的行為,逃兵倒是有不少。

    nbsp;nbsp;nbsp;nbsp;為了增加協防軍士兵的戰力以及忠誠,中華軍方面是恩威並施,一方面是充足的伙食供應,在這個年頭想要吃飽飯其實是相當困難的事,很多中下層的百姓終其一生,就沒吃飽過……

    nbsp;nbsp;nbsp;nbsp;太平軍、清軍裡除了少數精銳外,其餘的大部分普通士兵實際上也都是一群苦哈哈,餓得面黃肌瘦,跑個幾百米都能累死的那種。

    nbsp;nbsp;nbsp;nbsp;現在能夠吃飽飯,他們那裡還會管是給洪秀全賣命還是給林哲賣命啊,只要能夠吃飽飯他們什麼都不管。

    nbsp;nbsp;nbsp;nbsp;除了充足的伙食供應外,中華軍還對於有功的協防軍士兵給予額外的賞賜,包括殺敵的賞金,補入正規軍中,獲得進修隨營學堂的機會等等。

    nbsp;nbsp;nbsp;nbsp;這些措施都是極大的加強了協防軍,尤其是中華軍早期編練的幾個協防師的忠誠度。

    nbsp;nbsp;nbsp;nbsp;此外,中華軍執行的是嚴苛無比的軍法制度,陣前潰逃的話後面的督戰隊可是不會手軟,是敢直接開槍的。

    nbsp;nbsp;nbsp;nbsp;這從第九協防師的士兵們試圖悄悄後退,然後後方進行督戰的正規軍士兵就是毫不猶豫的開槍就可以看得出來,中華軍殺起逃兵和潰兵來,絲毫都不手軟。

    nbsp;nbsp;nbsp;nbsp;啪啪槍響後,那十多個試圖轉身逃跑的士兵就是被打死在地。

    nbsp;nbsp;nbsp;nbsp;於此同時作為這支剛組建了沒兩天的第九協防師的長官,高博君中校帶著身後的十餘名軍官以及騎兵們騎著馬從後排掠過,手中那條特地加長的馬鞭不斷的抽向那些試圖轉身的士兵。

    nbsp;nbsp;nbsp;nbsp;「都給老子列好隊了,等下衝鋒的時候誰要是敢不上去或者轉身逃跑,剛才的這些人就是榜樣!」

    nbsp;nbsp;nbsp;nbsp;「如無號令擅自撤退者,殺無赦!」

    nbsp;nbsp;nbsp;nbsp;帶著一群軍官忙和了半天,高博君才算是把眼前的這四千多名俘虜士兵給整頓好,騎在馬上的他還一邊罵罵咧咧著:「媽的,被任命來帶著你們這些狗崽子,老子算是倒了半輩子黴了,等下你們如果作戰不利,讓老子在陛下以及諸位將軍面前丟臉,老子就讓你們丟命!」

    nbsp;nbsp;nbsp;nbsp;罵罵咧咧的高博君真的覺得自己很倒霉,他本來是第三師的一個步兵營少校營長,資歷已經夠深,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夠晉陞為中校擔任某一個步兵團的團長。

    nbsp;nbsp;nbsp;nbsp;但是數天前在丹陽迎戰李秀成的時候,他有點倒霉,發起反擊的時候突進的太快,導致被太平軍局部反擊,最後他率領的那個步兵營死傷了六十多人。

    nbsp;nbsp;nbsp;nbsp;要知道那天的戰鬥力第三師、第五師一個團以及一個協防師再加上第二騎兵團一起一萬八千多人,總傷亡數也才四百多點,而他一個營就死傷了六十多,這不戰後雖然沒被問責,但是卻被調到了新成立的第九協防師擔任師長,並晉陞為中校。

    nbsp;nbsp;nbsp;nbsp;別以為晉陞為中校,甚至擔任一個師的師長是什麼好事,而對於在正規軍裡一個即將晉陞為中校團長的資深少校而言,這無疑是貶職。

    nbsp;nbsp;nbsp;nbsp;當今中華軍裡頭,一般自認有才華,前途遠大的軍官們都不喜歡去協防軍任職,哪怕是當協防師長也不喜歡。

    nbsp;nbsp;nbsp;nbsp;現在的高博君就指望著等下自己的第九協防師發揮出色,好讓上頭的將軍們知道,我高博君還是有能力的,快把我調回正規軍吧!

    nbsp;nbsp;nbsp;nbsp;就當鎮江城外的中華軍即將發起第二次大規模進攻的時候,鎮江城內,隆隆炮聲中吳汝孝展開一封信紙,這是一封由城外中華軍使者送進來的勸降信。

    nbsp;nbsp;nbsp;nbsp;這封中華軍送進來的勸降信裡對吳汝孝許諾,如果吳汝孝願意率眾歸降,那麼就可以保證吳汝孝以及其他太平軍將領的性命安全,其餘太平軍將士也會優待,原則歸附中華的可以加入中華軍的協防軍,不願意繼續從軍打仗的一律給予遣散費。

    nbsp;nbsp;nbsp;nbsp;同時還有一封李秀成簽名的勸降信,說他李秀成已經歸附大中華,勸吳汝孝也是迷途知返,儘早放棄抵抗,加入我大中華云云!(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六十三章 鎮江兵變

    面對城外潮水一般源源不斷發動攻勢的中華軍,吳汝孝是深感無奈!

    儘管前期他已經收縮兵力,同時囤積了大量糧食準備長期死守,但是奈何雙方的實力差距實在有些大。

    在剛開始的時候還好一些,當時的中華軍想要圍點打援,所以對鎮江只是發動炮擊,進行一些準備性質的進攻,並沒有說大規模攻城,反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圍殲李秀成的援兵上來。

    如今李秀成所部已經覆滅,林哲得以把第三師以及第五師以及兩個協防師的兵力都調集到鎮江來,兵力大大加強的中華軍對鎮江展開總攻後。

    鎮江城的吳汝孝所部立馬就是頂不住了,城外的中華軍似乎是鐵了心要拿下鎮江場,進攻的時候根本就不顧忌傷亡。

    吳汝孝還不知道,這些攻城的時候大量死傷的根本就不是中華軍的正規軍,正規軍寶貴得很林哲可捨不得把他們當炮灰用,實際上到目前為止,中華軍的正規軍一直都只承擔了火力支援和督戰隊的角色,從來就沒親自上陣攻城。

    攻城的主力乃是中華軍裡的協防軍,尤其是那兩個剛編成的第九協防師、第十協防師更是被當成了真正的炮灰使用,一次一次的把他們強行驅趕上去衝陣。

    要知道這些人在數天前還是太平軍士兵呢,換句話說,實際上這場鎮江就是太平軍自己打自己。

    隨中華軍方面的協防軍死傷越來越多,鎮江城的守軍也是死傷慘重,而事先構築的諸多城外壕溝工事已經是被逐漸攻佔,目前雙方已經是圍繞著城牆進行最後的爭奪。

    當中華軍對鎮江發起總攻五天後,已經是數度攻上了城頭,尤其是那些剛投降,但是依舊被逼著剃了光頭的第九協防師的士兵們,更是不至一次的攻上城頭。

    爬上城頭的他們和太平軍進行肉搏戰後給太平軍帶來了大量死傷。

    這個時候,林哲也注意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的,那就是似乎這些投降了自己的前太平軍士兵打起仗來。比他們還是太平軍的時候似乎要勇猛的多,他從戰報上得知,丹陽之戰的時候李秀成率領兩萬人和第三師等部隊進行大戰,只堅持了不到一個小時就全軍崩潰。

    而現在呢。這些剛投誠的前太平軍士兵們殺氣他們的昔日戰友來,似乎要勇猛的多。

    其實這種情況也不是不可能,為了加強這些協防軍的戰鬥力和忠誠度,中華軍給予的待遇算是比較豐厚,另外一方面中華軍又是強逼著他們統統剃了光頭。

    一旦剃了光頭。那可就絕對沒有後退之路了,滿清看見了你得打,太平軍看見你也得打,除了繼續在中華軍裡混下去,他們已經是沒有多少退路了。

    再者,中華軍以軍法嚴苛著稱,這潰敗百分百會被陣前斬殺,要知道這幾天來,中華軍的督戰隊陣前斬殺的協防軍逃兵就有數百之多。

    而向前進攻的話雖然也危險,但實際上這年頭的戰爭又不是一戰二戰。不會動則就死傷幾千幾萬的,正面作戰的時候實際上死傷也比較有限,大規模的死傷一般都是發生在潰敗的時候。

    縱觀中華軍的多次戰鬥,往往正面作戰的時候他們殺傷的敵軍數量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絕大部分都是在敵軍崩潰後,己方乘勝追擊而殺傷的敵軍數量。

    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中華軍對協防軍也是區分對待的,派去充當主力爬牆作戰的一般都是各協防師裡的陷陣營士兵,這些士兵的勇武本來就比較好,一般都是各協防師裡的主要戰力。

    如此也就導致了一個假象。那就是這些協防師在攻城的時候表現的比較勇猛!

    然而不管怎麼說,通過連續不斷的進攻,如今的中華軍已經是攻上了城頭,而一旦讓中華軍佔領了城牆。那麼這鎮江城也就可以宣佈失守了。

    面對這些情況,吳汝孝心急如焚,這數天的守城,他麾下的將士已經死傷至少三千餘,別以為他麾下有三萬人,只死傷三千隻佔了其中十分之一而已。似乎沒有傷筋動骨,但事情是不能直接看數字表面的。

    任何軍隊都有一個可以承受的傷亡比例,而一旦超過了這個比例,那麼就會引起連鎖的崩潰反應。

    而大量士兵還是傷而未死,大量的傷員躺在城牆後或者其他地方,整日整夜的哀嚎,這極大的打擊了軍心士氣。

    如今城頭已經數度失守,城內的將士士氣普遍低下,就算是大量中高級的將領們也對能不能守住鎮江抱以悲觀態度。

    這不,今天的軍議上,諸多將領就是唉聲嘆氣著說:

    「如今天京那邊已經不可能向我們鎮江派出援軍了,單憑我們的力量要守住鎮江困難之極啊!」

    「是啊,自從當初忠王的援軍中了中華軍的奸計而覆滅後,我們已經沒有了任何援兵了!」

    「什麼忠王啊,這個李秀成竟然敢投靠到中華妖軍之中,如此叛徒枉費了天王和九千歲對他的信任!」

    「大軍已敗,為了保全上萬將士的性命,忠王他也是迫不得已啊,難不成換了在座諸位還能坐視麾下數萬無辜將士慘死不成?」

    此話一出,在座諸人都是沉默不語,現在這種情況大家都非常明白,那就是鎮江肯定是守不住了,還能守上一天或者三天、五天都沒有區別,城破是肯定的。

    這並不是他們作戰不力,實際上他們已經是拼了老命守鎮江,但是奈何對手實在太過強大,僅僅依靠他們守不住啊,而天京那邊已經不可能派出援軍了。

    天京原本雖然有不少兵力,但是之前已經派出了兩萬人,剩下的兵力頂多也就四五萬而已,如果再派出援軍來,估計也是有來無回的局面,石達開不可能那麼傻繼續派出援兵來自殺。

    外無援兵,而己方這邊城外的諸多壕溝工事已經相繼失守,目前只能苦守城牆,從敵軍已近數次登上城牆來看,這城牆還能堅持幾天也是個未知數。

    而真到了城破的那天,在座的這些人的下場恐怕會很不妙!

    此時,有人開口了:「外頭不是送來了書信嗎,不如我們……」

    他的話還沒有說話,立馬就是有人大聲喝罵:「你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也要學李秀成那叛徒嗎,想要投靠妖軍,我誓死也不答應!」

    當即,又是有人加入了罵戰,一個個說著要死戰,也有說著鎮江守到今天這個程度上,他們已經無愧於天王,為了數萬將士的性命,要忍辱負重。

    吳汝孝看著他們,心中也是嘆氣不已,如果是在幾天前他們那裡敢公然說什麼投降之事啊,但是現在眼看著局勢越來越不妙,這些人已經是按耐不住了,他們也想要活命,更加想要保住榮華富貴。

    別以為太平天國以上帝教這種宗教信仰立國,就個個都是信徒了,實際上對於大多數下層的士兵以及低級軍官們而言,他們對宗教比較信仰,但是在上層卻並不是如此。

    別的不說,以前的東王楊秀清就是完全把上帝教當成了自己的統治工具,有事沒事就玩天父下凡,你要跟我說楊秀清內心裡信什麼上帝教,還不如說楊秀清自己就是上帝呢。

    如今的石達開也是個不信教的人,要不然他也不會和楊秀清一樣,繼續把洪秀全架空,自己當上九千歲獨掌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了。

    其實和所有政權一樣,上層的權貴們追求的榮華富貴,太平天國也不能免俗,要不然當初打下天京後,太平天國的上層也不會變的奢華享福了。

    吳汝孝和他手底下的這些將領們雖然還算不上是太平天國的頂級權貴,但是也算是統治階層,如果繼續頑抗的話,一旦城破他們不但會失去榮華富貴,更有可能性命都會丟掉。

    這種情況下,林哲給城內送去了勸降書,而勸降書中說只要他們願意主動歸附,他們不但可以前嫌盡免,而且絕對不憐惜高官厚祿。

    如果投降的話就可以繼續保持榮華富貴,就算是投降過去受到猜疑不能繼續領軍,但是這一輩子的榮華富貴是可以保證的,總比城破身死強得多。

    而且中華軍和清軍不一樣,清軍那邊是很少大規模接受太平軍的俘虜,甚至還會大規模殺俘。而中華軍的話目前為止沒有大規模殺俘的事情發生過,而且大家也都知道,林哲麾下的協防軍可都是一些降軍。

    這投誠過去的話,手底下的性命不但能夠保住,而且還能夠繼續當兵吃糧,現在的中華軍已經舉起反旗,今後四處征戰急需英才效力,自己如果願意主動歸附的話,未必沒有獲得重要的機會!

    最最關鍵的是,這鎮江眼看就要守不住了,這也就怪不得這些太平軍將領們謀求退路了!

    兩天後,中華軍再一次在南城門攻上城頭,而且這一次中華軍在協防師的士兵們登上城頭後,就是迅速投入了一個正規步兵團登上城牆,有著這個正規步兵團的加入,他們迅速佔領並擴大了城牆區域。

    這個時候,吳汝孝終於是無法彈壓住手下將領的投降之意,當晚,數個想要主動投誠的將領率領各自的親兵部隊發起兵變,誅殺了多個堅決反對投誠的太平軍將領,然後又是控制了吳汝孝的親兵部隊後。

    十餘名將領齊齊跪在吳汝孝的門前,跪求吳汝孝為城內十餘萬軍民性命忍辱負重,獻城投誠於中華!(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方驚慌

    看著門外跪了一地的將領們,吳汝孝仰頭看著漆黑的夜空,深深地嘆了口氣!

    次日黎明時分,林哲就是接道了城內太平軍送出來的書信,說是可以投誠中華王師,但是也是列出了一大堆的要求,比如說中華軍入城後不得肆意殺害城內軍民,投誠之太平軍願意加入中華軍者可以加入,但是不願意加入也必須放棄解甲歸田,一切來去均歸自由。(.in.)

    而諸多投誠的將領們也必須優待,不得剝奪他們的私人財產云云。

    而投誠軍民剃髮與否乃是個人自由,不得強行讓城內軍民剃髮!

    看著這封一副談判口吻的書信,林哲輕笑一聲然後就是撕碎了,然後問旁邊的許鵬安:「許參謀長,以你之見,我們還需要多少天才能夠拿下鎮江?」

    許鵬安信心滿滿道:「回稟陛下,以我大中華王師之勇武,三天內必下鎮江!」

    他說這話倒不是吹噓,如今中華軍已經攻克南城門,可以說已經是撬開了鎮江城防大門,接下來就算太平軍負偶頑抗,但是也絕對擋不住中華軍的清剿了!

    林哲點頭:「既然如此,給他們回話,就說要投降就別磨磨蹭蹭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條件,朕要他們無條件投降!」

    說罷他又道:「當然了,也可以給他們透透口風,對於心向我大中華的人朕絕對不會憐惜高官厚爵!」

    自己不可能接受他們那種亂七八糟的條件,畢竟身為失敗者就要有失敗者的覺悟,高官厚祿朕可以賞賜,但是你不能要求朕給你!

    一個是要求,一個是賞賜,這兩者的區別大了去!

    不過林哲儘管要他們無條件投降,但是林哲也不打算把他們給逼的太很難,畢竟自己要是斷絕了他們的退路,他們狠下心來負偶頑抗,儘管不會給鎮江戰事帶來太大的變化。但是也會拖延時間,給中華軍造成更多的傷亡。

    面對中華軍的回覆,那些已經起兵甚至軟禁了吳汝孝的太平軍將領們倒也是乾脆,很快就是回覆說。願意答應中華軍的一切要求。

    甚至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太平軍率先放棄了在城牆上的抵抗,而後放任中華軍接管所有城牆。

    當天下午,按照中華軍的要求,大量的太平軍士兵有組織的放棄武裝抵抗。並接受中華軍派遣的部隊監押。

    然而當天晚上卻是傳來一個消息,被軟禁的吳汝孝自刎身亡!

    次日林哲看著跪了一地的太平軍將領,再想到那個自殺身亡的吳汝孝,心中的感覺有些鬱悶,這個吳汝孝雖然不算什麼太平軍裡的絕對高層,但是竟然寧死也不投誠他林哲。

    難道我林哲就這麼不堪嗎?區區一個賊軍的頭子寧死都不願意投誠我?

    這世上,看來也不是誰都和李秀成一樣,為了保命可以屈膝投敵的!

    吳汝孝自刎而死,而其他主動投誠的太平軍將領說實話林哲也看不上眼,不過人家好歹也是主動投誠的。自己總不能食言不是,所以該給的高官厚祿是不會少的。

    不過給的大多是虛職,其中有幾個人被任命為協防師的副師長,或者協防團的副團長之類的,又有幾人被任命為參謀顧問。

    至於說那些投誠的大量太平軍,林哲可不能讓他們直接解甲歸田,甭管願不願意,一律給他們先剃個光頭,不願意就就地斬殺。

    『剪辮令』乃是中華帝國的一項基本政策,目前中華帝國的剪辮令在官場、軍方中普遍施行。官吏、軍官士兵不願意剃頭的,基本一律就地斬殺。

    對於俘虜就更是如此了,甭管是束髮的太平軍將士還是留辮子的清軍士兵,抓到了絕不廢話。要麼剃頭,要麼砍頭!

    這些剃了頭的太平軍俘虜們自然不可能和後世被俘虜的士兵們一樣,悠哉的當他們的俘虜,實際上他們剛剃完頭後,然後就是被打散編入了中華軍的協防師中。

    由於投降的太平軍士兵眾多,一共有兩萬多人。拋開一些老弱不提,光光是青壯士兵就有一萬五千人之多,這些人林哲自然不能浪費,其中一部分素質較好的跳出來,補入第一協防師、第二協防師等現有的協防師部隊。

    剩餘的又是編成了三個協防師,分別是第十二協防師、第十三協防師、第十四協防師。

    看著編製表上越來越多的協防師,林哲有些無奈!

    按照道理來說,他中華帝國的根基應該是那些正規軍的,但是實際情況,現在的正規軍由於編練時間長、耗費大,一直都很難大規模擴充,年初從兩萬多人擴充到四萬人,其中有上萬人還是從協防團轉化來的。

    然而相對於正規軍的擴充困難,這協防軍卻是快速增加中,幾乎每打一仗就能接受不少俘虜,而這些俘虜清一色的轉化為了協防軍士兵,以至於協防軍已經從一個月前的八個師擴張到了十四個師,這都快增加一倍了。

    難不成以後自己爭霸九州,還得靠這些協防軍作為主力不成?

    就當林哲在鎮江肅清殘敵,收編俘虜的時候,中華軍拿下鎮江的消息也是傳了出來!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一江之隔的李鴻章。

    之前江淮新軍一直屯兵在揚州戒備,但是中華軍為了準備鎮江之戰,同時也是防備揚州的清軍來攪局,所以海軍部隊持續對清軍的多個沿江營地進行了炮擊,同時還派出了海軍的陸戰部隊上岸襲擊了揚州城外。

    面對擁有大量重炮的中華海軍,手裡頭沒有多少洋炮的李鴻章不得不退守揚州的,最後只能是眼睜睜看著中華軍拿下鎮江。

    「這個偽帝林哲倒是有些本事,竟然能夠這麼快拿下鎮江!」李鴻章得知中華軍攻克鎮江後,面上露出了明顯的憂愁之色。

    如今中華軍已經拿下鎮江,恐怕下一步就是拿下江寧,而再下一步就是渡江進攻揚州等江淮一帶了,到時候自己能夠擋住嗎?

    雖然說自己麾下已經有江淮新軍萬人,另外已經重建江北大營,另有綠營、旗兵等舊軍三萬餘人,但是想要擋住中華軍的北上那是相當困難的。

    「也不知道朝廷那邊的練軍辦的怎麼樣了。還有京營新軍不知道何時才能南下助戰?」李鴻章現在是深感自身力量的不足。

    如今江北大營裡雖然總兵力不算少,有江淮新軍一萬人,綠營、旗兵等舊軍三萬人,總共有四萬大軍。但是現在已經是1857年。在林哲的余勝軍影響下,就算是北方清廷裡的普通官員都已經知道,現在是新軍的天下,那些舊軍已經是不堪用了。

    所以那三萬舊軍在李鴻章的眼中,也就是濫竽充數的角色。真正要阻攔中華軍的北上,他能用的只有一萬江淮新軍。

    然而一江之隔的中華軍已經快速膨脹到了近十萬人,而李鴻章也是多方收集消息,得知中華軍內有兩種士兵,一種是和舊軍差不多的協防軍,而另外一種則是新軍。

    其中的新軍足足有四五萬之多!

    要知道李鴻章的江淮新軍也就是山寨版的余勝軍而已,面對中華軍的新軍一對一都沒必勝的把握,更加別說要面對的是四五倍之敵了。

    要抵擋中華軍北上,只能期望朝廷能夠派出更多的援軍南下,他聽聞朝廷已經派遣多支練軍進入河南、皖北等地清剿捻軍。如果這些練軍能夠增援江北大營的話,他李鴻章的壓力無疑會小的多。

    至於那些八旗新軍,他倒是不沒怎麼奢望,一方面這些八旗新軍實在不咋地,另外一方面京畿重地也不可能一點兵力都不放,如今清廷又和洋人起了矛盾,洋人揚言更沿海北上,直逼京師。

    因此清廷還要防著洋人,必須要在京畿重地留下一支部隊的。

    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兵力多少,新軍更少!

    面對中華軍攻佔鎮江,李鴻章只是對未來有所憂慮的話,那麼天京的石達開就是驚慌失措了!

    這段時間來。他受到的打擊已經夠大了,派出李秀成為首的援軍試圖增援鎮江,但是沒想到李秀成想要玩圍魏救趙不成,反而把自己給搭了進去,之後他實在是無兵可派,只能坐看鎮江失陷!

    現在鎮江失守了。那麼下一步中華軍肯定是要繼續西進天京的,而到時候面臨將近十萬中華軍的圍攻?天京還能守住嗎?

    江寧雖然算得上是天下名城、大城,但是絕對算不上什麼易守難攻的名關險地,實際上江寧自古以來就不是什麼軍事戰略要地,江寧之所以名氣大,吸引了歷史上無數叛軍,賊軍之流的想要奪下該城,那是因為該城是六朝古都,自古以來凡是想要爭奪天下的南方政權都想要奪下改城作為自己的首都。

    比如說太平天國,它是1851年就在永安建制,但是到1853年拿下江寧後,立馬就改江寧為天京,以此為首都。

    這裡頭中華帝國也是如此,雖然今年二月份林哲已經在上海稱帝建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中華帝國是沒有正式建都的,因為大家的眼睛都瞄著江寧呢,就等著拿下江寧後在南京正式建都呢。

    作為一個政治氣氛濃厚,南中國裡最適合建都的城市,實際上該城的軍事戰略地位並沒有那麼的重要。

    這座城市並不是難攻易守的城市,除了背靠長江外,其他三面都等於是不設防的的,並沒有什麼險地阻擋敵人。

    此時鎮江被中華軍攻陷後,那麼下一步中華軍就可以 一馬平川,直抵天京城下!

    而到時候能守住嗎?(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六十五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

    在鎮江被中華軍攻陷後,南京東面已經沒有任何苦阻擋中華軍的險地,再加上之前溧水已經被中華軍控制,句容也是被中華軍收復。

    因此到了1857年三月底的時候,南京的東面、南面已經直接面臨中華軍兵鋒!

    在這種情況下,太平軍還能夠守住南京嗎?

    對此,就算是長江之北的李鴻章這個旁觀者都不認為太平軍能夠守住南京,身為當事人的石達開更是數日來愁容不展,如今南京城內太平軍兵力不足五萬,就算是挾裹城內百姓協同守城,但是要想擋住近乎十萬中華軍的進攻,也是沒有多大的可能性!

    面對如此困局,石達開是猶豫了!

    天京雖然說是太平天國的首都,但說實話太平天國一直都是流寇式作戰,只要主力還在,那麼放棄天京也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說實話,在林哲攻克鎮江之前,石達開就已經是開始考慮是不是放棄天京,然後退守皖南,自己率領太平軍的主力沿江西進。

    雖然西面也有湘軍,但是在和中華軍一比,湘軍的威脅不值一提,自己當初能夠一路打到湖北去,現在如果帶主力西進,同樣有信心擊敗湘軍打到湖北去。

    然而石達開雖然有心放棄天京,但是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首都,也不是說能放棄就能放棄的,這會極大的損害軍心士氣,放棄了天京就等於過去四五年的征戰成果化為泡影,太平天國一夜之間就會回到1853年之前的局面,成為一支流寇式的軍隊的。

    石達開在猶豫的時候。林哲也是在鎮江那邊進行最後的準備,以整合大軍繼續西進!

    拿下鎮江後。中華軍最先開始的就是對協防軍、大量俘虜進行整編處理,把大量俘虜編入協防軍裡。使得第一協防師、第三協防師等原協防師部隊恢復到滿員狀態,另外又是新編成了第十二協防師、第十三協防師、第十四協防師。

    於此同時,中華帝國統帥部下屬的軍訓部也是從各地新兵訓練營中送來了多批次的新兵,用以補充中華軍各部隊的兵力消耗。

    丹陽和鎮江之戰中,雖然說中華軍方面的主要傷亡都集中在協防軍上,但是正規軍的傷亡也有一些,累積起來已經陣亡三百多人,另外還有五百多人受了傷,總體傷亡大約在八百人上下。

    這些人的傷亡都需要新兵來補充的!

    另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各部隊裡除了第一步兵師外,其他的第三師、第五師所屬的輔助部隊都是不同程度缺編的,其中的騎兵受限於馬匹稀缺無法補充,而火炮方面也是受限於到林德機器廠的火炮產量無法快速擴充,但是輜重部隊卻是沒有太大的限制,只要新兵補充到位就可以擴充。

    各師的輜重部隊雖然名義上是後勤輔助部隊,但是從余勝軍時代開始,這些輜重部隊除了承擔運輸補給任務外,一樣要承擔戰鬥任務。多數時候都是和步兵們一樣拿起槍支列隊戰鬥。

    而中華軍的龐大後勤任務,後方運輸主要是由後勤部來負責,他們採用僱傭或者強行民夫的方式,通過內河運輸、路上運輸把彈藥以及糧草從上海等各地運輸到靠近前線常州等靠近前線的城市。

    而後再有部分戰鬥力低下的協防師和各師的後勤部隊一起承擔起後段的武裝運輸任務。

    但是各師的輜重團只有第一師是滿編的。其他的都不夠,而且受限於正規軍的總兵力過少,以至於中華軍的將領們不得不把這些輜重兵力當成用普通步兵來使用。所以實際這一時期的前線武裝運輸任何是由協防師來承擔的。

    因此把現有那些不滿編的輜重部隊擴編到滿編狀態,就是現階段中華軍軍訓部的主要任務了。

    軍訓部送過來的兩千多新兵分別補充到第一師、第三師、第五師後。

    軍械部那邊也是加大了對各種武器的訂單。新訂單不僅僅有1856年型林德步槍,還有各口徑的火炮等。這些新訂購的1856年型林德步槍,大多並不是用來裝備新部隊,而是用來替換現有部隊裡的1851年型林德步槍。

    林德機器廠的1856年型林德步槍在去年年初開始小規模試生產後,通過一年時間的技術調整,擴張,目前產量對比去年剛試生產的時候已經大大增加,僅僅是在二月份,他們就已經生產了一千一百多支林德步槍,單日產量高達三十五支,而這個產量還在繼續穩定增加中。

    軍械部給林哲的報告中說,通過延長工人的上班時間,並且去年年底訂購的生產設備已經運抵並在三月份上旬組裝調試完畢後,後續產量可以繼續得到提升,預計三月份的步槍產量有望達到一千四百支。

    而下個月也就是四月份的步槍產量有望突破一千五百支,甚至達到一千六百支都是有可能的。

    以後的事先不去說,僅僅是去年到現在,林德機器廠已經累計向中華軍交付1856年型步槍八千多支。

    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配屬到了第五步兵師這支全新編練的部隊上,剩餘的那些則是陸續裝備了第一師,預計不用兩個月,第一步兵師就能夠全部換裝1856年型林德步槍。

    然後就是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以及第七混成旅、第十混成旅等,上述部隊的全部換裝預計要持續今年年底。

    而這些主力部隊替換下來的1851年型林德步槍也不是說直接就扔了,這些老槍的性能雖然無法和1856年型林德步槍相比,但好歹也是米尼步槍啊,實際上和1856年型林德步槍並沒有多少代差。

    這些舊式步槍替換下來後。大部分會用於裝備以後編成的部隊,也有一部分會用於裝備幾個戰鬥力比較出色的協防軍部隊。比如說排名前幾個的協防師:第一協防師、第三協防師的戰鬥力還算是不錯的,他們所屬的火槍團也可以逐漸換裝新式的米尼步槍。

    中華軍裡的協防軍也不是說都是純冷兵器的肉搏部隊。協防軍裡的武器大多都是繳獲而來,或者投誠俘虜主動帶過來的。

    其中夾雜著刀槍長槍等冷兵器,也有火繩槍、滑膛洋槍,所以各協防師裡三個步兵團中,通常情況是有兩個是裝備刀劍長槍等冷兵器,另外還有一個裝備滑膛洋槍或者火繩槍的火槍團。

    當然了,這只是說的幾個老協防師,而一些新編的協防師則是沒那麼嚴格,比如說第九協防師。其除了兩個裝備冷兵器的步兵團外,其火槍團裡頭也是只有兩個火槍營,另外還有一個則是長槍兵;又比如最新變成的第十四協防師,就是清一色的冷兵器,沒有一支火槍。

    因此中華軍體系內的協防師對火槍的缺口是非常大!

    而正規部隊替換下來的大量1851年型林德步槍雖然說其中大部分還是要配屬給後續新建的部隊,但是也可以分出一批出來裝備幾個戰鬥力比較好的協防師,以更好的發揮著協防師的戰鬥力。

    如今中華軍體系內,協防師的兵力已經是超過了正規師的兵力,而且在可見的未來中。協防師的增長速度依舊會大大超過正規軍,因此如此才能夠更好的發出協防師的戰鬥力,就成為了林哲需要考慮的問題。

    協防師兵力增加快速超過正規師,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這正規軍的一個普通線列步兵至少需要訓練師三個月,同時還需要給他配發一支米尼步槍,這裡面的時間、金錢花銷大了去。

    而且還受到林德機器廠的武器產量影響。林德機器廠如今不過月產一千多支步槍的產量,滿打滿算一年也不過一萬多支步槍產量而已。而這個產量不僅僅要武裝新擴編的部隊,同時也得補充現有部隊的戰鬥損耗。

    多方面的因素就制約了中華軍不是說想要擴充多少正規軍就能夠擴充多少正規軍的。

    相對而言。協防師擴充起來就要簡單的多,不需要發軍餉,不需要配發多先進的武器,需要消耗的主要就是大量軍糧了。

    這些軍餉也許對於太平天國或者清廷來說很難承受,但是對於佔據了蘇南和浙北這些糧倉之地的中華帝國來說,區區糧食不成問題。

    就算是一時間抓不到俘虜沒有兵源,但是也可以直接在戰區裡募兵,也不用多高的要求,只要是青壯就行,有大量活不下去的青壯僅僅是為了口吃的就會加入協防軍。

    在鎮江整編了協防軍,補充了正規軍後,林哲留下第三師以及第三協防師、第十協防師駐防鎮江、丹陽、常州一帶,防備長江北岸的由李鴻章統帥的清軍江北大營的清軍。

    而他自己則是帶著第一師、第五師、第二騎兵團以及多個協防師部隊在三月二十八號離開鎮江,在長江上的海軍艦隊的掩護下,沿江直奔南京而去。

    於此同時,林安飛統帥的第二步兵師也是奪回了句容後,再一次北進天京。

    東、南兩面同時進軍,中華軍前往天京的部隊裡由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二騎兵團四部相加約兩萬八千人,另外有第一協防師、第二協防師等八個協防師約三萬五千人,還有海軍大小戰艦近十五艘,將士兩千餘人,三者相加,總兵力約六萬五千人。

    比之前進攻鎮江的時候,總兵力還要更多一些!

    而此時,天京城內太平軍守軍不多四萬多,連五萬都不到,面對來勢洶洶的中華軍,石達開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是留下來頑抗?

    還是主動放棄天京,然後帶著太平天國僅剩的數萬精銳兵力西進?(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六十六章 攻克南京

    經過數天的行軍後,林哲親自率領的大軍已經逼近南京不足十五公里的地方。    ..

    在大軍的前方,作為前鋒的第二騎兵團已經是抵達天京城下!

    王呂雲率領的第二騎兵團在經過丹陽一戰的損失後,一度下降到只有六百多騎,不過後續中華軍從太平軍手中繳獲了眾多馬匹。

    繳獲的總數將近兩千匹馬匹、騾子中,絕大部分都是很一般的騾馬,只能充當役用馬,其中可以充當乘騎戰馬的優良馬匹只有區區兩百多匹而已。

    對於這些寶貴的乘騎戰馬,雖然各部隊的師屬騎兵部隊都非常想要,要知道第二師和第三師都只有區區一個騎兵連而已,但是林哲卻是優先把這些戰馬補充給了第二騎兵團。

    作為中華軍裡唯一一支獨立作戰的騎兵團,在王呂雲的帶領下發揮的作用要遠遠超過其他的師屬騎兵部隊,尤其是在丹陽之戰裡,第二騎兵團有力的拖延了李秀成所部的前進步伐,為第三師等部隊的追擊贏取了寶貴的時間。

    這種情況下,林哲自然是繼續對第二騎兵團採取優待,把這些繳獲的優等戰馬一股腦的補充給了第二騎兵團。

    同時又是從全軍範圍內挑選具有一定騎術基礎的士兵補充到了第二騎兵團之中。

    有意思的是,這些抽調補充的一百多騎兵只有半數是從各正規軍裡抽調而來,剩下的半數都是從協防軍裡抽調。

    這也不僅僅是特例,實際上受限於中華軍招募的士兵絕大部分都是農村的良家子,會騎馬的相當少,而中華軍又不可能花費好幾年的時間來訓練他們,所以騎兵部隊的招募和其他步兵、炮兵等兵種是不同的。

    招募騎兵往往是不拘一格,甭管你以前是江洋大盜還是前清、太平軍的俘虜士兵,只要騎術出眾,身體素質過關並通過考核的話,都能進入騎兵部隊服役。

    至於說這些來源複雜的騎兵會不會帶壞騎兵部隊的風氣。對於這一點中華軍自然是祭起無往不利的大殺器:軍法!

    在中華軍的嚴苛軍法下,甭管是驕橫的江洋大盜還是兵油子,都得乖乖的聽從命令訓練,要不然的話就等著挨鞭子吧。如果這還不行,那就等著人頭落地吧!

    已經恢復了滿編制八百多騎的第二騎兵團抵達天京城下後,王呂雲看著城上密集的旗幟,也是沒有魯莽到帶著騎兵對城牆發起衝鋒!

    王呂雲雖然被稱呼為王瘋子,敢對著數十倍敵軍發起衝鋒。但是他並不魯莽,更不笨,就算他再狂妄,也沒想過自己能夠帶領騎兵拿下天京城。

    他抵達天京城下後,而是四處遊走,通過機動遊走的方式對天京城展開一個外圍的包圍,防止其他方向的援軍抵達天京城內,同時也是防止城內的敵軍出城逃跑。

    次日,從溧水、句容等方向北上的第二師率先抵達天京南城郊!

    林安飛當即派兵對天京城進行了試探性的進攻,試圖在林哲的大軍抵達前。摸清楚南京城內的防禦部署力量。

    面對城牆高厚的南京城,林安飛顯得非常謹慎,沒有說一股腦就派出了大量兵力發起總攻,而只是派遣了一千多人的協防軍士兵在南城發起進攻。

    但是結果卻是讓林安飛感到非常意外,這城牆上的太平軍似乎抵擋的不怎麼堅決啊,而且還擊的力度也非常小。

    這讓林安飛感到疑惑了!

    城內的太平軍據說超過五萬之眾,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太平軍的精華部隊,有石達開從江西、湖北等地帶回來的精銳部隊,還有秦日綱、韋昌輝、楊秀清等人的老部隊,畢竟去年天京內訌雖然死傷了諸多大佬。前後誅殺數萬人,但是很多都是以楊秀清的部眾為主。

    石達開返回天京後,雖然天王洪秀全也誅殺了秦日綱、韋昌輝等人,但是大部分下層的士兵還是得以保留。這些士兵都是太平軍作戰多年積累起來的精銳士兵,後來也一起被石達開整編了去。

    後來派出了兩萬人由李秀成率領去救援天京,該部被中華軍在丹陽以南地區全殲後,天京城內還是有著超過五萬人的。

    這五萬太平天國僅剩的老兵精銳就算武器裝備差一些,就算是要分散防守偌大的天京城,只在南城牆這邊部署不多的兵力。但是也絕對不至於被自己派出去的區區一千多人協防軍士兵打的抱頭鼠竄啊!

    眼看著自己原本派出去只是試探的一個協防團竟然已經是登上了城牆和太平軍激戰,林安飛就更加疑惑了。

    這不應該啊!

    難道是要誘敵深入,主動放棄城頭然後對我登城之軍發起突然反擊?

    也不對啊,要反擊的話他總得有人吧,這城牆上的太平軍雖然也有不少,但是滿打滿算應該也就一兩千人。

    帶著疑惑,林安飛也是不管太平軍到底是想要幹嘛,既然麾下的協防軍士兵已經登上了城頭,那麼他也就不再客氣,直接變試探為總攻。

    又是命令了麾下的第四步兵團加入攻城戰鬥,同時也是吩咐了帶隊的軍官們,要務必小心賊軍的埋伏,不得冒進。

    林安飛還是擔心著這是不是太平軍的埋伏,所以指揮部隊小心再小心,謹慎再謹慎,甚至這種小心和謹慎在第二師拿下了天京南城門後依舊沒有打消。

    林安飛想不通,這南城牆上的太平軍頂多也就兩千多人,而城內的太平軍總數應該有四五萬的啊,都跑到哪裡去了?

    帶著疑惑林安飛繼續指揮部隊猛攻,不用多久他的部隊就已經是攻下內城,得以進入城內,整個攻城的過程中只有三四千太平軍士兵來阻攔,完全沒有看見預料中的大量太平軍……

    不久後,林安飛就是得到報告,包括已經擊敗的以及還在頑抗的太平軍賊軍總數隻有萬人,而且相當多都是一些連武器都沒有的士兵,很明顯是臨時強行徵召的民壯。

    這個時候,林安飛才是得知。城內的數萬太平軍竟然跑了,不僅僅太平軍的這四五萬精銳主力跑了,而且還挾裹帶走了城內大量的青壯、黃金白銀等財物,那些糧倉等艙裡更是被搬空了。一粒糧食都沒剩下。

    「好嘛,這個石達開夠膽魄,竟然直接放棄了江寧西逃,可惡,可恨!」林安飛露出惱怒之色。之前攻城之前他還提心吊膽的,一步三回頭就怕中了石達開的奸計,但是沒想到預料中的埋伏沒有,反而是看了一出空城計大戲,這如何不讓他惱怒!

    惱怒之餘也是不由得埋怨王呂雲,你第二騎兵團昨天就到了,為何一直沒能察覺到江寧城已經空虛無比,賊軍主力已經西逃?

    不過鬱悶和埋怨之餘,林安飛也是迅速作出了反應,當即就是留下三千多人的協防軍士兵留守天京迎接林哲的大軍。

    而他自己親自率領第二師主力部隊向西追擊。至於王呂雲也是一臉鬱悶的騎上馬,然後帶著第二騎兵團向西狂奔,只是人家太平軍賊軍都已經走了那麼多天了,這能不能追上就只有天曉得了。

    當天傍晚時分,林哲也是率領大軍匆匆趕到南京城!

    相對於林安飛那被戲耍了後的憤怒,林哲對於石達開的西逃卻是感到一絲的幸運!

    就算南京容易攻打,但是如果石達開來一個死守孤城的話,中華軍就算戰鬥力強悍,但是沒有十天半個月也很難拿得下來,甚至不順利的話花上一個月甚至兩個月都是有可能的。

    如今石達開不戰而逃。儘管被石達開帶走了大量太平軍的精銳兵力,而且城內的青壯、多財物都是被帶走了,但是和兵不血刃就拿下南京而言,前者的損失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再說了。現在的中華軍已經過了靠搶錢發展的階段。

    制約一支軍隊的發展,金銀雖然也重要,但並不是不可或缺的,對於早期的余勝軍而言,由於沒有自己的地盤根基,而且什麼東西都需要購買。所以格外注重金銀等財物的掠奪。

    但是到了今天,對於中華軍而言,雖然金銀依舊重要但是已經不是制約中華軍發展的第一要素。

    掌控了蘇南、浙江兩地的中華軍,每年光是關稅、釐金、正稅等收入就已經足夠支撐中華軍的打仗擴軍所需了,相反來說真正制約中華軍發展的因素有二,第一是軍械裝備,尤其是米尼步槍,戰馬這些都是有錢沒處可買。

    第二就是時間,訓練士兵和軍官所需要的時間在和平時期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在戰爭時期裡,幾個月就能夠決定雙方的生死,因此時間乃是目前中華軍最為緊缺的。

    至於說金銀的話,雖然現在也缺,但是勉強也可以維持,還不至於發佈出去軍餉的地步,而糧食雖然消耗也大,但是坐擁蘇南和浙北這些重要產糧區,問題也不算大。

    再說了,石達開雖然帶走了大量財物,但時間匆忙他也只不可能全部帶走,而且對於一支逃亡的大軍而言,糧食比金銀財物重要的多,他們帶走更多的是糧食,布匹這些生活必需品,至於金銀等身外物卻是帶的不多。

    反正太平軍也從來不用發軍餉,除了前些時候從洋人手中進口洋槍等需要用到部分金銀外,實際上太平軍就沒地方可以花錢了,什麼軍糧等一切軍需一毛錢都不用花,因為天下之物皆歸聖庫。

    所以你可以看到清軍和中華軍天天愁著軍費不夠,但是惟獨太平天國從頭到尾就沒愁過軍費問題,因為人家就沒軍費支出這個選項!

    所以中華軍進城後,雖然軍糧沒找到多少,但是在城內各處卻是蒐集到大量的戰利品,其中金銀製品,珍貴書畫等多不勝數。

    這還得歸功於太平天國的聖庫制度以及早期的男女分營制度,早期的太平軍每攻克一個地方就會把男女分營,所有老百姓的財富、糧食等都得上繳給聖庫,咱先不論這些制度是慘絕人寰還是說共`產`主義的提前實現,只說這些制度使得太平天國的財富高度集中。

    尤其是太平天國長期控制的城市,比如說鎮江、天京兩地,這兩個城市內的百姓早期實施男女分營,所有家財幾乎都上繳聖庫,雖然1856年天京內訌,石達開主政後下令取消男女分營制度,但是這些財富卻是不可能歸還各家的,所以這兩個地方的財富是高度集中,太平天國幾乎是把全城的財富都搜颳起來,然後堆滿一個又一個倉庫。

    之前中華軍在鎮江就是繳獲了至少價值兩百多萬兩銀子的各種財物!

    而在南京,通過粗略的清點後,繳獲了至少價值五百萬兩以上的各種財物,其中包括白銀、黃金以及金銀製品,珍珠玉石等各種珍玩等等。

    只是很可惜的是,石達開撤走之前,竟然把原來的天王府以及其他王府一把火燒了個精光,不然的話那些富麗堂皇的宮城裡必然還能夠收穫更多的戰利品。

    而當林哲身穿戎裝禮服,沒有和其他古代皇帝一樣乘坐轎子,而是直接騎著高頭大馬,在近衛隊的護送下踏上南京城的時候。

    皖南當涂縣城外,石達開也是騎著馬西行,他的前方就是當涂縣城。

    而在他的身後是綿長的行軍隊列,有著太平軍士兵,有著士兵的家眷,還有著臨時挾裹的青壯百姓,總人數超過十五萬人,行軍隊列前後相連竟然是一眼望不到頭!(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六十六章 盡佔江南

    石達開自從在中華軍進攻鎮江的時候,就已經是有心撤出南京這個是非地,不是他想要主動退走,而是佔據蘇南、浙北的中華軍實在太過強悍,曆數太平軍和中華軍的戰爭,就從來沒打贏過。 新‧

    而明眼人都知道,南京、鎮江等蘇南之地乃是中華軍必攻之地,新生的中華帝國如果想要奠定根基,進一步擴張的話,那麼南京、鎮江就是必須拿下來的。

    不管南京、鎮江是在清軍手中還是在太平軍手中,兩者都沒有區別!

    面對如此強敵,石達開是沒有信心繼續守住天京這個孤城,所以他猶豫了數天後,終於是在得知中華軍攻克鎮江後,就是下了撤出天京的決心。

    要撤出天京,自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軍事撤退,而是一整體搬家的戰略性撤退。

    他要帶走的不僅僅是四五萬軍隊,還得有這些將士們的家眷,同時為了保證撤出來後的根基,他還得帶上大量家當,金銀不用提,更重要的是糧食,同時人口也非常重要,所以他還挾裹了大量城內的青壯一切撤走。

    而諸多人加起來,他從天京帶走的總人數是超過了十五萬人的!

    這種龐大的戰略性撤退,自然不是簡單的事,儘管他已經做了周密的安排,同時也是提前了好多天準備,但也僅僅是花了好多天時間才完整全部的撤退。

    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他還留下了部分炮灰部隊繼續留守天京城,讓他們挾裹城內的青壯繼續守城,不求能守多久,但求把聲勢造出來,唱一出空城計以便給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

    這麼多安排下來,他才勉強帶著十五萬人撤走,走了足足三四天才抵達當涂,此時他們距離天京已經有差不多七十多公里了。

    之所以走的比較慢,主要還是大量非戰鬥人員拖慢了速度。如果石達開什麼都不管,只帶著四萬多精銳主力西逃的話,這會少說也跑出上百公里之外了。

    抵達當涂後,石達開沒有鬆懈。甚至都沒有進行休整,而是讓撤退的大軍繼續西進,這個時候他也是重新採用了太平天國早期的戰術,那就是挾裹當地百姓一起前進,重新成為一支典型的流民式大軍。

    為了防止中華軍的追擊。石達開又是安排了少量骨幹部隊,帶著大量挾裹,強行徵召的青壯們駐防當涂,也不求他們能夠擋住多久,只要能夠守住當涂幾天時間,那麼對於石達開而言就足夠了。

    此外,他又派麾下另外一員大將陳玉成率領精銳五千渡江北上,石達開給他的任務就是攻略皖北地區。

    雖然派去皖北的陳玉成精銳兵力只有五千,但是如今的太平軍已經算是恢復了以往的流動式作戰,基本上路過一地就是挾裹一地。相信不用幾個月時間陳玉成就能夠拉出一支數萬人的大軍出來。

    至於他自己,則是繼續率領龐大的流民大軍繼續西進,這一支流民大軍包括了太平軍正規軍戰士約四萬人,挾裹的百姓十多萬人,還擁有大小木船兩千餘艘,南京成立以及沿途所有能夠搜刮到的糧食。

    這十多萬人浩浩蕩蕩的一路西進,其目標非常明顯那就是初步去九江,然後視情況南下江西或者繼續西進湖北。

    石達開舍下天京這王霸基業,一夜回到解放前當流寇大王去了,而且大舉西進。勢必會給江西中南部的林成庭、湖廣兩省的曾國藩等人帶去極大的威脅。

    人家石達開幹不過林哲,但是不代表他打不過曾國藩和林成庭啊!

    石達開跑了,中華軍方面的第二師和第二騎兵團雖然也是急速西進追擊,但是石達開畢竟提前走了好多天。雙方的距離有六十七公里之遠。而中華軍也不是什麼日夜行軍可以上百公里的鐵打部隊,這一天頂多也就走個二十多公里。

    至於把第二騎兵團的八百騎兵,你讓他們短途奔襲個十來公里還行,你要是讓他們一口氣跑上幾十公里,那些馬匹都能活生生的累死。

    一般而言,除了古代那些一騎三馬甚至四馬的遊牧民族的騎兵可以輕鬆連續行軍上百里甚至幾百公里外。其他的單人單騎的騎兵實際上長途行軍速度相當有限。

    中華軍內的騎兵一般都是單人單騎,行軍狀態上都是牽著馬匹走,甚至進入戰場後都是繼續牽著馬,只有即將接敵的時候才會翻身上馬,所以經常可以看見騎兵作戰之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命令,那就是『上馬』。

    但是長途行軍的話其實還沒步兵快。

    所以第二騎兵團也只是第一天甩開了,但是隨後第二天和第三天裡,為了保證馬匹的體力他們的行軍速度急速下降,等他們到當涂的時候,第二師都已經追上來了。

    當他們抵達當涂後,由於遭遇了當涂之敵的頑抗抵抗,儘管第二師戰力強悍,但是為了避免無所謂的傷亡還是打的比較謹慎,花了三天時間才打下當涂。

    而這個時候,人家石達開已經是帶著大量人馬跑到了池州府,雙方相距已經一百公里外了。

    對此,林安飛也只能是放棄高速行軍繼續追敵,而是採取穩紮穩打的模式繼續向皖南各地發起進攻。

    這多年來,皖南作為清軍和太平軍長時間拉鋸作戰的地方,其民生已經被破壞的相當嚴重,尤其是宣城以北的皖南平原地帶,大量百姓死傷於戰爭之中。

    此外,皖南地區雖然長期有太平軍活動,但實際上太平軍很少能夠長期控制該地區,往往是太平軍來了拿下這些地方,但是等他們一走,清廷的地方官員組織的各種地方團練就是捲土重來,然後收復這些地方。

    這也就造成了儘管皖南地區沒有大規模的清軍存在,但實際上清廷控制的地區並不少,林安飛的第二師進軍皖南,不僅僅需要面對太平軍,同樣還會面臨清軍的抵抗。

    所幸的是,太平軍由於主力盡數西進,留在蕪湖一帶的太平軍大多數都是少數精幹,然後帶著眾多被挾裹的民壯,他們的存在主要是為了阻攔中華軍的西進追擊。

    至於清軍方面,清廷在皖南地區實際上已經沒有大規模、成組織的朝廷軍隊,活躍在這一地區的都是地方官員自行組織的各種團練,民壯等等。

    而上述這些部隊自然是無法抵擋中華軍第二師的進攻。

    第二師在皖南東部地區的進攻幾乎是碾壓態勢的,很快就是攻克了太平府其餘兩個縣:蕪湖、繁昌,而後分兵一部繼續西進銅陵,而林安飛則是率領主力部隊在蕪湖度過長江,然後進軍皖北。

    於此同時,駐紮浙北的第四師之第一團也是由廣德進抵寧國、另第二團會同一個協防師進軍寧國府的府城宣城。

    等到了四月中旬的時候,中華軍已經是徹底控制了皖南的東部的太平府、寧國府。

    此時從地圖上來看,那麼就會發現中華帝國的版圖已經涵括了江南地區所有的平原精華地帶。

    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南,銅陵以西,宣城以北,再到廣德、湖州等地,幾乎江南地區的所有平原地區都已經落入中華帝國之手。

    坐擁整個江南精華之地的中華帝國,這個時候才勉強算得上是奠定了爭霸根基,這中華帝國裡的帝國二字,才勉強算得上是夠格。

    拿下皖南的太平府,寧國府後,雖然說第二師、第四師依舊持續在皖南、皖北地區和清軍、太平軍作戰,另外第十混成旅也是沿海進入了福建境內,並和當地清軍進行了激烈的交戰。

    但整體而言,中華軍的大規模春季攻勢已經算是結束,並進入了短暫的休整階段。

    而趁著短暫休整的機會,林安飛卻是離開蕪湖,然後帶著親兵們乘坐海軍的炮艦沿江而下,返回南京。

    他要回去南京參加定都大典!

    儘管二月份的時候林哲就已經稱帝建制,但是那個時候並沒有明確的把上海作為首都,因為大傢伙都是心裡頭想著把南京給打下來當首都。

    如今南京已經拿下來了,那麼表明中華帝國的政治中心已經遷移到南京來,特地舉辦了一個定都大典,各方軍政要員再一次齊聚南京。

    除了實在無法脫身的人外,比如說身在福建的第十混成旅旅長陳雲陶,其他大多數能夠趕回來的軍政要員都是及時趕回來。

    隨同林安飛回來的只有十幾個親兵,其餘第二師的軍官們還得領軍在外作戰呢,不可能跟著林安飛一起回去。

    他們乘坐的乃是海軍的炮艦興廣號,該艦乃是興吳級炮艦的八號艦,排水量只有八十多噸,但是個頭雖然不大,但卻是配屬了蒸汽機和暗輪推進,另外配屬了一門十二磅的艦載加農炮,三門六磅。非常適合在內河作戰。

    中華帝國海軍部從1855年陸續裝備,目前已經服役了十三艘之多,另外還有三艘正在建造服役中。

    該級艦乃是中華帝國海軍內河作戰的絕對主力艦。

    由於興廣號自身的航速就高達八節,加上是順流而下,林安飛等人只花了七個小時就是抵達了南京,速度比走陸路要快得多。(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六十七章 林安飛回京

    上了岸後,林安飛直接帶人進城,路上剛好遇上了同樣從浙北趕回的徐言青。{中文.

    }

    「徐兄,可是有些時日沒見了!」看見徐言青後,林安飛是主動打招呼。

    和林安飛可以安逸的乘坐海軍船隻不同,徐言青從浙北迴來只能是一路乘騎快馬,神情間都可以看見他的疲憊之色。

    不過累歸累,但是整個人的精神卻是非常好,當即也是回道:「恭喜林兄,這首破南京的戰功可是讓兄弟我羨慕得緊啊,還有聽說林兄的部隊已經是打到銅陵那邊去了,這功勞簿上又得添上一筆啊!」

    林安飛呵呵一笑:「那裡那裡,我拿下南京不過是剛好趕上了,而且賊軍主力已經退走,至於皖南那邊不過區區一府而已,和徐兄你年初拿下整個浙江的功績一比,我這又算得了什麼!」

    兩人相互一陣吹捧,然後就是聯袂入城。

    入城們,看見整個南京城已經是煥然一新,整個城市似乎沒有遭受到多大的戰火摧毀,街面上的民眾雖然不多,但是也有了些人氣,偶爾也可以看見開了門的商舖,也可以看見不少的救濟點正在施粥。

    「看來畢余同還是有些本事的,這接手南京十來天功夫,就已經是把南京整頓好了!」徐言青看著整潔乾淨的街道,發出了一絲感嘆,對畢余同這個總理大臣還是有些佩服的,要知道當初他拿下杭州的時候,由於杭州受到了嚴重的戰火摧殘,城內嚴重缺乏生活物資,物價飛漲,民不聊生,但是當時的畢余同升任浙江巡撫後。

    採用了眾多有力措施,包括免費救濟城內百姓,組織政府構架,恢復百姓生產,並從外地大力調運糧食等生活物資。使得杭州快速恢復了生機。

    沒想到畢余同在浙江干的不錯之餘,這到了南京後也能夠把偌大一個南京城快速恢復過來。

    不過徐言青自然不知道為了恢復南京城的生活、生產秩序,畢余同為首的帝國官員們已經是苦熬了多個日夜,不知道費了多少心思才把死氣沉沉的南京城給恢復過來。

    南京城給太平天國統治了數年。尤其是聖庫制度、男女分營制度的施行,幾乎把整個南京城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全部打亂,去年石達開雖然取消了男女分營制度,但是依舊無法消除當初的惡劣影響。

    石達開走之前。又是挾裹了數萬青壯,幾乎帶走了城內的所有糧食,只留下滿城老弱婦孺給中華帝國。

    僅僅是為了從外地調運糧食救濟城內百姓,就不知道花費了中華帝國的官員們多少心思。

    同時由於該城被太平天國統治數年,相當多的百姓被太平天國的的宗教政策洗腦的比較嚴重,所以進城內中華軍為了肅清城內的太平天國殘餘頑固分子是花費了不少精力。

    其中就是採用了剃髮這個大殺器,以往中華帝國的剃髮令只限於軍政人員,對普通民眾百姓則是採取較為寬鬆的自願政策,所以目前除了上海,紹興等幾個中華帝國根基深厚的地方外。其他地方的民眾實際上依舊留著一頭辮子或者束髮。

    但是在南京城,林哲卻是親自下令要求全城男性一律剃髮,不然就以太平賊軍餘孽就地處決,儘管會引起相當大的民間反彈,但這是中華帝國徹底控制該城的必要措施。

    這南京可是中華帝國的首都,他絕對不允許城內百姓還心懷太平天國或者滿清朝廷,所以剃髮這一招大殺器是必須施行的。

    至於說什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死活不願意剃髮的那些人直接誅殺了事。

    不過頑抗的人相對來說還是少數,大部分百姓現在連飯都沒得吃,那裡還顧什麼剃不剃頭啊。再加上此時南京城的人口數量已經不多,全城百姓不足十五萬。

    太平天國打進南京之前有百姓九十餘萬,但是等石達開撤離南京後,中華軍攻進南京後。城內百姓已經只有十來萬而已。

    之所以人口銳減,部分人是在太平天國佔領南京前逃亡了,而後就是由於清軍建立江南大營長期圍城,城內糧食不足導致大量人口餓死,也少不了有部分是被太平軍屠殺了。

    至於說是太平軍屠殺的多還是清軍屠殺的的多,又或者是逃亡的多還是餓死的多。這種『老百姓到底是怎麼死的?」的問題是屬於各有看法,辯論起來沒個結果。

    但是有一點是無法否定的:那就是太平軍到之處,人口必定大量銳減!

    控制南京城期間,太平軍也從其他地方掠奪人口補充到天京城內,但是總數並不算多,而且石達開撤走之前,又是一股腦挾裹了數萬青壯。

    這諸多原因就導致了中華軍攻佔南京城後,該城剩下的人口總數不足十五萬,其中又以老弱婦幼為主。

    這僅存的人口不多,尤其是青壯男丁的不足,所以剃髮令的抵抗是相當有限的,這也間接導致中華軍徹底控制南京城的難度減小很多。

    這要是換成了沒有遭到任何破壞,同時人口又是有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大城市,中華軍如果一股腦實施剃髮令的話,估計得掀起一場大規模的屠殺,不然的話是很難徹底掌控的。

    所以說啊,現在南京城內人口少有人口少的好處!

    林安飛和徐言青進了城後,很快就是抵達林哲的臨時行宮。說是行宮呢,但其實就是位於原來的天王府附近的一棟宅院。

    看著附近化為一片廢墟的天王府,林安飛忍不住咒罵起來:「這些天殺的賊子,把好好的宮殿燒了幹嘛,搞的現在皇上只能屈尊下榻民宅!」

    徐言青也是看著偌大一片的廢墟練練感嘆:「我聽說賊軍為了興建諸多王府宮殿,可是花費了無數工匠,原本還以為打下南京城內也能佔上一座呢,沒想到讓他們一把火都燒光了,真是太可惡了!」

    石達開撤走天京前,在城內各處縱火,不單單把天王府給燒了個精光,就連他自己的翼王府都是一把火燒了,至於其他諸王的王府一個都沒剩下。通通都給燒光了,搞的現在中華軍進駐南京城後,想要找個適合的地方充當林哲的臨時行宮都難。

    迫不得已之下,中華軍只能是把一座保存完好。以前也不知道是那個官員或商人修建的院落徵用,然後充當林哲的臨時行宮。

    進入臨時行宮後,林安飛和徐言青就是看見了諸多穿著軍服或者穿著文官袍服的人來來往往,一副熱鬧景象。

    這臨時行宮旁邊就是最高統帥部和內閣的臨時辦公所在地,所以經常可以看見諸多人員出入。

    有意思的是。這往來的軍政官員裡,兩者的服飾有著極大的差別,軍官方面,幾乎清一色雙排扣軍裝大禮服,各種配飾齊全,林安飛和徐言青也不例外。

    但是那些文官卻是比較亂了,有些是穿著漢服,有些是穿著西式的洋裝,也有些穿著馬褂長袍,還有部分人穿著近期才在中華帝國官員裡出現的中華裝。

    由於中華帝國新立。前期注重的東西更多的都是一些軍事戰略問題,至於一些小細節還沒來得及完善,比如說這穿著。

    目前為止,中華帝國方面只明確規定了軍方的著裝,包括大禮服、常服等,文官方面只規定了一種大禮服。

    而這種基於明朝官袍改良而來的漢式大禮服其實只用於重要典禮活動上,並不是日常著裝,但是中華帝國目前又沒有規定官員的日常著裝,所以現在官員們的日常著裝是有好幾種。

    那些很早就追隨林哲的早期官員,尤其是那些商人買辦出身的。很多人都選擇了穿西式洋裝作為日常服飾。

    而一些傳統出身的官員,比如說前清官員這些的,一部分繼續穿馬褂長袍,也有一部分人選擇了漢服。

    所以這就導致了目前文官系統裡的服飾比較混亂。現在不少大臣們對此很有意見,已經是連續上書林哲,要求制定正式的官方著裝。

    只是支持採用漢服作為官袍的也有,支持用西式洋裝的也有,支持馬褂長袍的也有,對於這些爭論。林哲心中也是有了定案。

    為了和北面的清廷劃清界限,馬褂長袍這些帶有濃厚滿清色彩的服飾自然是不能繼續穿了。

    但時代在前進,中華帝國就算要復古,提倡漢家衣裳,但是有一個大禮服也就夠了,這東西飄逸是飄逸了但是不夠爽利,一身飄逸的漢服再頂個大光頭或者寸頭,怎麼看怎麼彆扭!

    但是要與時俱進的話,這洋裝也不行,容易讓人說崇媚洋外!

    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林哲把記憶裡的中山裝給弄出來,這玩意和當代的西式洋服是截然不同的,現在搞出來後絕對屬於原創,和西方或者日`本絕對沒有半點關係。

    這中山裝穿上後整個人也也顯得精神的多,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和中華帝國裡文官系統裡那一大票光頭、寸頭很搭配。

    剃髮令施行後,中華帝國的文武官員清一色剃了光頭或者寸頭,這軍人的話剃個寸頭再穿上軍服,那絕對是帥到爆。

    但是你一文官剃個光頭或者寸頭,然後再穿漢服又或者馬褂長袍的話,看上去絕對和美觀扯不上關係。

    髮型也得衣服來配的!

    這中山裝弄出來後,一開始林哲只是作為自己的日常著裝穿,不過林哲也是讓自己的隨從官員們穿,所以很多下頭的官員就是迅速倣傚了起來,現在在宮廷裡已經有不少人都穿著中山裝了。

    嗯,當然了,這中山裝也不叫中山裝而是『正裝』,林哲稱之為『中華裝』,意思簡單明了,就是中華帝國的服裝。

    稍候林哲還準備下正式的詔令,在整個帝國官場上推廣這套中華裝,用以充當官員的日常著裝。

    在宮務廳的一個身穿中華裝的官員引領下,林安飛和徐言青繞過了臨時行宮的前半辦公區域,然後抵達了後方的院落內。

    剛進去,林安飛就是看見了草木之間的一個涼亭下,林哲和數人正在交談,由於距離有些遠,除了一眼能夠看出穿著龍紋軍禮服的林哲外,其他幾個穿著中華裝的人卻是不太認識。

    此時前頭的宮務廳的官員停下步伐,然後低聲對林安飛和徐言青道:「兩位侯爺稍候!」

    停下腳步後,林安飛偏頭問徐言青:「那幾個人你認識?」

    徐言青道:「只認識一個,中間那個我記得是組織部協辦大臣李甘州,另外幾個卻是不認得了,不過他們能夠得到皇上的接見,這穿的又和內閣那群人差不多,應該也是內閣那邊的人!」(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